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23 07:38:29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课 题: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授课教师: 学校: 沈阳市四十七中学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二章 第5节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的原因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 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

(二) 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乱”?

2、怎么“乱”的?

3、天下大“乱”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三) 板书: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为什么会“乱”(板书)

1、要求学生根据第一章所提供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史料,分析周王室衰败的必然性。(小组讨论)

(①分封制确保了王室的血脉;②王室内部矛盾的不断显性化与统治力的衰弱。)

乱世出英雄(板书)

1、总括:

(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

2、故事讲述

(1)退避三舍;(2)秦晋之好;(3)问鼎中原;(4)卧薪尝胆。

3、课本剧展示,回归历史:卫鞅力劝秦孝公纳其主张,实行变法。

4、齐桓公率先称霸

(1)条件

a)良好的地理位置——地处东方,盛产渔盐,经济富庶;

b)锐意进取,实行改革——管仲改革,国力逐渐强盛;

c)战略战术——“尊王”、“攘夷”,整合也力量,树立了威信,最终成就霸业。

(2)结果:齐桓公吹响了争霸有号角,诸侯之间互相兼并,诸侯国数量急剧减少,最后出现了以齐、宋、晋、秦、楚为代表的“春秋五霸”局面。

设问:如何理解争霸也是民族融合与进步的过程?(小组讨论)

(提示:诸侯国数量减少,割据状态与规模缩小,有利于国家向统一迈进。而且,诸侯国的兼并,使不同习俗的人走到了一起,也有利于民族团结。)

4、秦国后来者居上——商鞅变法,秦称雄于世,并完成大一统。

(1) 秦为何成为“后来者” a)地处西北,国力弱小;

b)受中原各大国轻视,被拒于诸侯盟会大门之外。

(2)厚积薄发——商鞅变法及其影响

a)鼓励垦荒,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爵与田宅;

c)编制户口,严刑峻法,实行连坐;

d)建立县制,国君直接任免官吏。

(3)影响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b)涌现了一大批军事新秀,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有利于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强化国家的控制力;

d)有利于强化国王的权力;

e)但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最终惨遭酷刑而死。

乱之终结——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三、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兼并战争,最终消灭分裂实现天下统一。当今社会,和平是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大家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训练与评价

课后思考:以春秋战国为例,说明改革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推荐第2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名称 《改革开放》 杜小丽 放

课时

1课时 基本信息 教材

执教者 所属教材目录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改革开本课主要介绍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具体情况。改革开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件重大事,是中国走向富强的主要途径,学生分析 很感兴趣,本课课程资源较充足,有利于开展课堂探究学习。

学情理解,还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因此,将“感知材料—探究”分析 的学习程序应用于本课。而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

力和电脑以及网络操作基础,为课堂网络探究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知识与能力目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标

则;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过程与方法目

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标

力;

3.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情感态度与价

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值观目标

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3.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对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学

重点 重难点

济特区的建立。

2.利用充分的文字、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我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局势,从而认识到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这两个知识点理论性较强,需大量借助于改革后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去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本课设计意图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密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利用课件会使讲课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眼前,使抽象的知识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教学握,

难点

《改革开放》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内容。通过对改革前农村、城市生产状况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农村、城市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对设计说明

闭关自守带来的弊端情况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通过观看视频《改革开放三十年,辉煌成就》,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发展中国; 一切政策要从中国国情出发,

实事求是;生产关系只与有适应了生产力,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策略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 的时间)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计学生回忆并讨论:

意图:本课

1950年,中央政府颁潜在的主通过打比方(用脚和鞋子的关系)向学生(介绍“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两者之间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题是改革 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不适应生四分钟)的关系。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产力的生(【出示问题】幻灯片2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产关系、改十二分革不适应【出示】幻灯片1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世纪50年代,经济基础我国曾四次调整生产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制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的上层建(度,是哪四次? 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筑。在经济十分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方面,改革钟)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生产关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就是改变系调整的具体情况如何呢?我们来看第九课义公有制的任务。 斯大林模(《改革开放》。 式的社会十五分 1958年人民公社会主义,走出【出示题目】幻灯片3《改革开放》。 钟) 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一条有中

会 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国特色的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重失误。 社会主义

道路。初中[出示材料] 幻灯片4,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学生对社

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会主义这人民公社大力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策,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个名词并斗化.将劳动力按军队编制组成班排连营,采代化建设新时期。

不陌生,但取大兵团作战的方法,从事农业生产.

是他们还上工业只有极少数满足农业生产的社队企学生1 政社合一,不明白什业>„„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

么是中国际上叫“一平二调”.在公社范围内,实行贫一分配,吃大锅饭

特色的社富队拉平.平均分配,对生产队的劳力、财物,

会主义。本公社往往无偿调用,社员的某些财物也被无学生2 缺少生产自

节课的思代价收归社队所有,严重破坏等价交换的原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维定位为则.社队内部实行平均主义的赔偿制.干活不

下节课做计工分,吃饭不要钱,完全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学生表演短剧 《大包

铺垫,也是原则.干》

完成本单元命题的请同学们再结合课本上家庭联产承包旁白:

教育要求。 责任制的有关内容回答:

1978年12月18日,

设计【提问】改革前农村生产状况如何,有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

意图:要充何弊端? 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

分挖掘材

了历史新一页。这一天,

料中的信【出示】幻灯片5 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

息,结合学

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结合历史剧和课本相关知识,说说党和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生的生活

经验,调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一生产弊端的? 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

学生的思

户的生产契约。

维,让他们【过渡】幻灯片6

开动脑筋学生A台词:

坐牢杀头的情况最终没有发生,而包产想。引导他到户的结果却是加快了生产进度、抓住了季“我们分田到户,每们想象当节,这便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时的历史这种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局面。同时

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不断地运钟) 指导下逐步在农村实行。

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用比较的

手法,带领【出示图片】幻灯片7 学生B台词: 他们去学

会思考。

到1982年全国92%的社队都实行了家庭“如果不成怎么对初中学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办?” 生应当由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浅入深,由

学生A台词: 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又开辟表及里,由了一条新路。 现象到本

“如不成,我们干部

质,层层剥

坐牢割头也甘心,各位社【出示图片】幻灯片

8、9、10列举一茧地帮助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些当时知名企业。他们认识活到十八岁。”

农村改革【出示问题】幻灯片11

的关键点

旁白:

在于激发列举我县的一些乡镇企业。

农民的生

社员们含着眼泪按下

产积极性。【出示】幻灯片12乡镇企业发展统计图鲜红鲜红的手指印。之后

改革则涉

他们把牲畜、土地分到每

及政治体教师小结: 户手中。 这份契约,当之

制。

无愧地成为中国农民告别改革的成功,使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饥饿的宣言书。

设计大转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显著。虽然这并

意图:通过不是说农村的问题都解决了,但农村改革的学生讨论回答:

图片和问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政府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A分田包产到户→农题设置,让

学生认识展开了。 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乡镇企业

(二)国有企业改革 B自负盈亏→调动农及其作用。

民生产积极性

设计

学生结合本县情况回意图:政企

分开不只1“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答

是扩大企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学生A:三利胶带厂、业的经营

自主权,明三元胶带厂

2.“现在我们的改革从农村转到城市,确政府的全面改革.改革是迫切的,如果城市不进行改学生B:宋村的拔丝职能才能革,城市工作不能满足占我国人口百分之八厂 真正做到十的农村的发展需要,就会阻碍农村继续前彻底分离,

学生C:博野大成铸造 进.从农村改革看,城市改革不但必要,而且这是国企相信会成改革长期

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得不到解功”.

相关内容回答。 小平决的问题。

让初中学3.城市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城市是【出示材料】幻灯片13.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

仅城市工业企业提供的税收和利润,就占全国财政收入的80℅以上.因此,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

学生答:国有企业 生回答这

个问题可

学生答: 能有困难,

因此不必

政企职责不分,国家等学生回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答。社会主

价值规律;分配中义市场经4.这种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如政企职责品生产、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平均主义严重,企业吃国济体制的价值规律;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企业吃国家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问题比较

;企业缺乏自主复杂,提出“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缺“大锅饭”乏自主权,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权,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概念即可。致使企业失去活力等等,从而严重阻碍了生性难以发挥,致使企业失教科书有

去活力 产力的继续发展.公司制、股

份制的内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容,需要简【出示问题】幻灯片14为什么要对城市

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单介绍相进行改革?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关的专业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知识。多种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所有制是【出示问题】幻灯片15.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很现实的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问题,学生改革前国有企业生产中有何弊端?党中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可以理解。

央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制度,提高了各方面的积

极性。 设计【出示问题】幻灯片16

意图:这部

学生结合课本答 分的重点十四大以后,我国又是如何在城市加快

放在深圳,改革步伐的? 学生结合课本答:指

认识的问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出示图片】幻灯片17以海尔集团的发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题是引进

外资、技展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的效益。 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术、管理,

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

目的在于教师小结:

区。

加快现代化建设。 讲到这里,我们仿佛走过了改革的20多

学生答:严重阻碍了个春秋,感受着它给祖国大地带来的变化和

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

设计进展,这一切就像一个美丽的春天的故

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

意图:通过事„„

发展。影响了科学技术的

问题探讨,

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

让学生加

(三)对外开放

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

深对本课

落后于西方,出现了近代【出示】幻灯片18 的理解,并

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找出规律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过渡) 性的东西。

学生答:为了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出示】幻灯片19

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了进行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②清朝末年的闭关政策有何弊端?画这学生答:形成了“经样一个圈有什么好处? 济特区【出示】幻灯片20 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出示】幻灯片21 “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

【出示】幻灯片22 经济特区“特”在什么地方?以深圳为例说说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出示】幻灯片23 视频 【出示】幻灯片24 问题探究: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辉煌》视频中,你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

【出示】幻灯片25 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出示】幻灯片26 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有何根本区别?

【出示】幻灯片28 【播放】幻灯片29 歌曲:《走进新时代》结束课。

----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

----

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深圳

学生讨论答:“特”在国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并给予很多优惠政策。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 的“窗口”,为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发 的高潮,促进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学生讨论自由发挥答: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发展中国 。 一切政策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生产关系只与有适应了生产力,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学生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学生回忆讨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板书设计回顾学习内容。 堂小结 2分钟 布置作业 1分钟 【出示】幻灯片27 讨论在改革开放中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教总的来说对这节课我比较满意,毕竟是自己精心准备的,听课的老师、领导也纷纷给予了好评。但教学艺术永无止境。当我把这节课的过程变成文字稿时,发现教学实践有很多的遗憾,于是又作了若干修改、完善。如果按照这个设计再次进行教学,也许还会有很多补充,还会生成很多修改意见。比如,讲完课后可进一步让学生回顾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从而深化对这课的认识。

初中教学面对的是年纪较小的学生,也正因如此,才能充分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又喜欢思考历史问题,是我们进行教学研究的大课题。

学反思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能够形成深刻印象,就达到了教学的有效性。要使学生印象深刻,必须让他们有所思考。没有思考的历史课也不能说是成功的。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设计适当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这就是教学要研究的重点。

推荐第3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课 题: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授课教师: 李赟峰 学校: 上海市杨浦初级中学

教材:____七年级历史_____第__二__章(单元) 第__5__节(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 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

(二) 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乱”?

2、怎么“乱”的?

3、天下大“乱”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三) 板书: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为什么会“乱”(板书)

1、要求学生根据第一章所提供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史料,分析周王室衰败的必然性。(小组讨论)

(①分封制确保了王室的血脉;②王室内部矛盾的不断显性化与统治力的衰弱。) 乱世出英雄(板书)

1、总括:

(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

2、故事讲述

(1)退避三舍;(2)秦晋之好;(3)问鼎中原;(4)卧薪尝胆。

3、课本剧展示,回归历史:卫鞅力劝秦孝公纳其主张,实行变法。

4、齐桓公率先称霸

(1)条件

a)良好的地理位置——地处东方,盛产渔盐,经济富庶;

b)锐意进取,实行改革——管仲改革,国力逐渐强盛;

c)战略战术——“尊王”、“攘夷”,整合也力量,树立了威信,最终成就霸业。

(2)结果:齐桓公吹响了争霸有号角,诸侯之间互相兼并,诸侯国数量急剧减少,最后出现了以齐、宋、晋、秦、楚为代表的“春秋五霸”局面。

设问:如何理解争霸也是民族融合与进步的过程?(小组讨论)

(提示:诸侯国数量减少,割据状态与规模缩小,有利于国家向统一迈进。而且,诸侯国的兼并,使不同习俗的人走到了一起,也有利于民族团结。)

4、秦国后来者居上——商鞅变法,秦称雄于世,并完成大一统。

(1) 秦为何成为“后来者”

a)地处西北,国力弱小;

b)受中原各大国轻视,被拒于诸侯盟会大门之外。

(2)厚积薄发——商鞅变法及其影响

a)鼓励垦荒,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爵与田宅;

c)编制户口,严刑峻法,实行连坐;

d)建立县制,国君直接任免官吏。

(3)影响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b)涌现了一大批军事新秀,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有利于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强化国家的控制力;

d)有利于强化国王的权力;

e)但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最终惨遭酷刑而死。

乱之终结——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三、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兼并战争,最终消灭分裂实现天下统一。当今社会,和平是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大家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训练与评价

课后思考:以春秋战国为例,说明改革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集 荐中

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 (500字) 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3000字)

推荐第4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邓朝凤

教学目标:

简要了解与概括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及条件(重点)

1、根本条件(社会基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

2、人心所向: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实力条件: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

4、主观条件(个人因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重用人才推行正确的政策(连横)

5、政治上:废分封,行郡县,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利于统一

6、诸侯争霸形成了局部性的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符合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政治方面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b、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管制和行政机构 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2、经济方面a、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b、统一度量衡、货币

3、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

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以及统一天下的时间

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30——公元前221)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秦半两钱,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社会上流行隶书

秦朝的疆域

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情景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秦得以统一中国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让学生明白统一是发展的趋势

四、教学准备:

1、教师通过各找到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对本课进行预习个途径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 向学生播放《秦王扫六合》的歌曲,并配以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即歌曲的歌词,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扫六合”的气氛,产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好奇心, 提问:“秦王”指的是谁?(秦始皇)“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统一天下)

2、新课分享 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5分钟),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秦灭六国的时间先后顺序是什么? 韩赵魏楚燕齐

秦朝完成统一的时间?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以及各个官职的职能是什么?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理国家监察事物 太尉:管理军事

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在全国所通用的字体,货币是什么?

在全国通用的字体是隶书,通行的货币是秦半两钱

3、快速阅读完成后同桌相互讨论,交流得出答案,再有老师抽查,最后公布答案,并让学生勾画出来。

学习探究

提问:为什么同一全国的任务由秦完成?

课后辩论: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统一,作为我国的始皇帝他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其暴政,劳民伤财,横征暴敛,使劳动人民揭竿而起,反对秦朝的统治。那么秦始皇的功过与得失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学生可分为正方与反方进行辩论,增加乐趣)

五、板书设计:秦朝的统一

1、完成统一——秦王扫六合 a、条件 b、过程 c、时间 d、意义

2、巩固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的建立

a、政治措施(2)中央行政制度的建立

(3)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 b、经济措施(1)统一货币

(2)统一度量衡 c、文化措施 :统一文字

【总结与评价】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出:通过《秦朝一统》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秦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措施,也知道了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现在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一直被“统一”问题困扰着,台湾这个游子至今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看法,教师不做任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展想象空间。

【知识延伸】

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或到相关网站查找有关秦始皇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将进行一场“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会。给学生推荐一些历史学习网站,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上浩瀚的信息来学习历史知识,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推荐第5篇: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优秀)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许多同学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背诵,因此整天的背来背去,头晕脑涨的可最后什么都没记住。其实,学习历史不仅仅会背,更关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会学历史就要学会“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给八年级讲开学的第一节课历史课(八年级历史上册)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然后教师概述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每个分期阶段的特征、基本内容等,然后向学生明确:学习中国近代史必须抓住两条大的基本线索,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时期包括: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和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时期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鸦片战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国共的两次合作、长征、西安事变、抗日战争、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第二,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八七会议、遵义会议、挺进大别山等);第三,教科书上的文献资料、插图,课后练习题等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案编写原则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我们的每一课的学案设计都有“知识梳理或知识线索”这一环节,力求使学生学会“梳理知识线索,抓住学习重点”以求对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反映不错,特别是八年级的期中考试证明了此学法的重要性。

推荐第6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框架结构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框架结构

一、教学思想(或理念)

阐述设计本节课的整体思想(或理念)

二、教学内容

(1)内容:对内容进行简要说明,包括版本和内容在该版本中的章节位置; (2)内容解析:重点阐述本节课内容在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阐明教学重点。

这里要在整体框架结构的指导下,围绕当前内容,进行微观分析。

三、目标

(1)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2)目标解析:对目标含义进行解析,使目标对教学具有有效的定向指导作用。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教学难点

(2)设计者应当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预测,并对出现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具体的,可以从认知分析入手,即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思想方法和思维发展基础),对照教学目标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通过已有基础和目标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障碍。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1)教学资源

(2)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展现历史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发展历史思维。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定要建立在前面诸项分析的基础上,前后呼应,特别要与设定的教学目标相呼应。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后,要写出设计意图(基于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等)、师生活动预设、指导思想方法、需要培养的能力等。

1 教学过程应当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基于问题解决的设计,讲授式教学设计,自主探究式教学设计,合作交流式教学设计等。

七、目标检测设计 (1)习题

(2)试题分析,阐述所选试题的目的、检测的内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反思教学教学问题等。

八、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预设与生成的一致性、反思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对今后教学的启示等。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理论的总结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学案、课件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制作的各种作品。

推荐第7篇:浅析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数年来,课堂教学仍然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是每位教师需要攻克的难题,而历史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教学设计不是写教案

有些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写教案,最多也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上把一些地方写得详细些,把内容弄得精彩些。其实不然:教学设计不仅是写教案,而是以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对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就是要在教学之前做出如何最有效地向学生传播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学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从一节课中有所收获的整体设计。

(二)教学设计不能单枪匹马

教学设计不能单枪匹马。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各位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作用,能弥补个人在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而且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倡导“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既彼此交流了情感,又能引发参与者的智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以学生为主体,不拘泥于教学设计

叶澜教授认为,评价一堂课好不好,其实是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因为评价标准可以随学校、教师、学生、学科、教材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叶澜教授提倡一堂好课应该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要做到这“五实”,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以学生为本。

为什么有时教师设计极佳的课上下来效果却不怎么理想?其实原因就是忽略了最重要的对象——学生。教育所面对的是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充满求知欲却又还是些不谙世事的孩子,在课堂中会出现很多出乎意料的情况。因此,面对不同地方、不同班级的孩子,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有所不同;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学时也应有所调整和变化,要以学生为重,体现学生为主体;在遇到没有设计到的课堂问题时要平心静气、稳定情绪、妥当处理。总之,教学

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教学设计,被教学设计束缚了手脚,一切应以学生为重,以教促学,应学生动而动、应情境变而变,对课堂教学各种变化进行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

当前新课改如火如荼,信息网络千变万化,教学理念日新月异,教学设计尤为重要。教师要把传授新知识、提高学生素质,融入教学当中,把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很好的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学生“学习历史、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做到设计有价值、教学有效果、课堂有效率。

推荐第8篇:初中历史九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设计 名称

执教者 刘英姿 课时 1 基本信息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第三单元

二战是人类在20世纪一次大的劫难,它对战后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既和前面的一战有联系,又和战后的世界格局有联系, 教材分析又同今天的很多时政热点有练习,所以无论从知识、情感、还是中考各个方面它都是需要我们重视起来的。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九年级历史的上下册,复习了八年级上册,学生对于学过的二战已经淡忘了,而且学生容易只看到历史知识点,不能梳理大跨度的线索,形成知识体系,对二战还没有学情分析

形成一个横纵联系的认知,所以针对此特点,先让学生回忆二战基本史实,然后结合前后单元和中国史重新认识二战。

1、基础知识:掌握二战中的主要事件,梳理二战的发展脉络。

2、能力提高:分析一战和二战的联系,比较知识与能力目标 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归纳二战爆发的原因,产生

的影响;分组讨论二战给我们的启示以及人类能否有效制止大战的爆发,通过这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史论结合、合作探究的能力。

1、小组按新授课时的知识提纲背诵提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2、课堂练习及时评价;

3、针对河北中考易考题型,结合基础知识拓展练习来提高能力,主要利用小组讨论总结发言。

情感态通过对二战的感悟,树立正义一定战胜邪恶的度与价值观信念,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爱现在生目标 活的态度

识记掌握二战的基本史实,理解二战原因、影

重点 教学重难响

难点 事件庞杂,横纵知识的联系比较

教学设计:我设计了三大板块。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1、“二战历史回忆录”板块:

针对河北中考“重视考查知识点掌握的精准度”这一特点,以中考常见的问法设置问题引导回忆基础知识,加深要点的记忆,利于背诵。

2、“二战反思录”板块

针对河北中考“重两头,轻中间”的考试特点,我设计了此板块让学生思考大战的原因、影响、两次大战的异同点、中国与二战等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运用历史的能力。

3、“二战启示录”板块

针对历史中考关注时政的特点,此板块重在培养学生学史、用史能力,体会学史明智,学史鉴今的历史学习价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学活动

乐曲导入回忆 活动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

1、学生听乐曲命运回忆20世纪的人类主要灾难?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命运交响曲”导入复习,思考20世纪的人类命运?用活动2:由学2分钟 史实说明人类在20世纪经历的主要生联系二战前的劫难。

背景, 板书两次

大战之间的主要活动

2、教师展示设计的问题,由学事件,叙述两次

“授之活动2生作答,共同回忆二战的大战之间的内在

于鱼不如授用时15分钟

基本史实,期间老师注意联系。

之于渔”把

纠正学生的回答是否准确

考试中容易

无误,重点考点的再次强活动3:

出的题,容

调,相关知识点的点拨归活动3易错的部

由个体学生答纳,最后由两名学生共同用时5分钟 分,交给学

完成知识框架的板书,通出大战的原因,

生如何思

由学生上前,史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再现

考,从哪些论结合说一说战知识点,梳理二战的线索,

角度思考。

争的性质。胜利把点形成线,利于学生提

的原因。

纲挈领整体把握。

活动

4活动4: 活动3:二战由局部战争最终发用时5分钟

展成世界性大战,究其原因是什么?

大战影响重活动5导入反思板块。

在理解体会,大用时10分钟

家一起来读。分

组讨论两次大战活动4: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没的异同点,选出有真正的赢家,不同国家做出了不同代表作答。

的表现。请大家看图片导入下一环节

活动5:历史“启示录”。

课代表把各小组 学生分两个不同派别陈述自己讨论的结果集中的观点得出感悟。 起来展示

再次响起,《命运交响曲》,最后总结全课:人类经历了一战、课堂小二战、以及战后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每一次战争都改变了主 结要国家的实力对比的变化,所以先后形成了凡华体系、两极格局、和多极化趋势。世界各国人民也在每一次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灾难,2分钟

所以我们应该深刻警惕法西斯势力抬头,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测评的三个材料分析题 1分钟

凡华体系——危机——法西斯侵略========二战=======两极格局

1、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开始:1939

板书设计

3、扩大:1941苏德战争

4、进一步扩大: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

5、转折:反法西斯同盟建立(1942)

6、加速胜利:登陆,会议,战役,中美苏举措

7、结束:日本投降

8、影响及启示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够按老师的指导多角度思考问题,比较满意

2、分析二战的原因和能否再次发生世界大战这两个问题时学生表现教学反超乎意料很是精彩,角度多,史论结合典型而准确。这是我最欣慰最满意的地方

3、基本达到了我“授之于渔”的教学意图,但是还有不满意的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庞杂的史实下显得有些吃力。

4、出现了学生提出的我一下子不能很好处理的问题,我把问题给了学生来解决,自己也趁机好好思考了一下如何解答。

5、如果重新上这堂课,我会让那些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展示基础知识部分的回答和练习

6、学生们答题时思路更开阔了,知道哪个环节的题应该从哪些角度去答题,尤其是材料题非常有效果。

7、评价还是比较高的,对我启发也很大,不管什么课只要我们认真准备,效果就是不错的。关注学生的能力提高才是我们的教学根本。

推荐第9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改革开放 [1000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阅读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史实,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含义,知道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认识改革对农村经济振兴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分析的能力。

知道国企改革是城市改革的重点,说出国企改革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教材信息,材料分析能力。

知道深圳等特区的建立和发展情况;培养学生识图、表述图表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播放视频,感受家乡的活力,引入学习情境。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获取信息,掌握农村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视频和材料创设情境,解读海尔的发展,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国企的改革。以漫画创设情境,通过对漫画的解读,对教材的阅读,了解深圳等特区的作用与影响。以图片、视频剪辑、歌曲等展现改革开放给国家、国人带来的变化,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改革开放给家乡、社会带来的变化的感受,体会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自信与从容,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念;潜移默化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情境教学、问题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整理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导学案; 学生预习,完成学案。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附:《改革开放》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了解国企的改革 【教材导读】

1.阅读教材关于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史实;对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后,农民积极性的变化,说一说各自的原因,思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

2.阅读教材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概括特区的特殊之处;说一说特区的作用,根据《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

3.阅读国有企业的改革,了解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为什么没有活力的弊端,知道国企改革的进程。【问题探究】 1.材料分析

材料一:“1977年6月,党中央派我到安徽当第一书记。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又是‘左’倾错误的重灾区。农村问题特别严重,农民生活特别困难??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房子不像个房子样,门窗都是泥土坯(做)的,桌子、凳子也是泥土坯的,找不到一件木器家具,真是家徒四壁呀!我真没料到,解放几十年了,不少农村还这么穷!我不能不问自己,这是什么原因?这能算是社会主义吗?人民公社到底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农民的积极性没有了?” ——万里(时任安徽省委书记) (1)阅读教材,为什么人民公社使农民的积极性没有了?

(2)这种情况是怎样改变的?

材料二: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3)分别写出图中AD两个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4)B阶段生产资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5)阅读教材“凤阳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依据材料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材料四: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4年,全国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 (6)请从取消人民公社体制,解放生产力的角度谈一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

——邓小平(1)从材料看,设立特区的目的是什么?

(2)经济特区中有一个城市曾经是近代史上最早的通商口岸,是哪个城市?你能比较一下近代的开放与当今的对外开放有哪些不同吗?可以从本质、前提、影响等不同角度比较。

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集 荐中

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 (500字) 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3000字)

推荐第10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

榆社三中 鹿永明

一、案例标题: 《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学科:初中历史

年级: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活动课

二、案例内容: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一)、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进行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本节活动课让学生深刻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后的祖国建设成就。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事实,也感受到生活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及改革开放后成就的图片,引出为改革开放喝彩。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纪念改革开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联系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②、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党

和政府的出发点: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

②通过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艰辛与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

(五)、教法学法①、通过好歌曲导入新课。

②分析归纳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的

措施。

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六)、媒体选择 :视频、图片等。

(七)、教学程序

1、情景再现: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其他视频、图片引出课题:

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2、教师:出示十七届三中全会图片介绍: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3、活动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问题措施让学生合作完成: 1.时间:1950-1953年

措施:(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 )

2..时间:(

措施:三大改造

内容:( )

意义:

1958年

4出示练习:综合理解改革的历史作用。

⑴、说出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历史意义。⑵、

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5、议一议: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6、课堂总结: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7、教学评价设计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集 荐中

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 (500字) 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3000字)

第11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设计脱离课标,目标庞杂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践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确立的目标脱离课标,庞大、杂乱、抽象,这样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难达成的。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一课,有个教师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孙中山及革命党人主要革命活动。(2)了解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3)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关于孙中山的历史资料,概括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2)比较兴中会和同盟会,说说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3)组织小组讨论,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习一代伟人为振兴中华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辛亥革命志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志。这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所包含的内容的容量非常大,不是一节课45分钟能够完成的,如“教学过程与方法”中:“阅读孙中山的历史资料,了解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如果改成学生课前做准备,或者教师提供关于孙中山的典型事迹给学生阅读,这个环节才具备可操作性。教学设计要体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本质,坚持有效性原则。这节课要让学生收获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去实现?教学设计中目标要清晰,明确,切实可行,这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

二、教学设计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我们知道,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但是在班级授课制下,几十个孩子们集中在教师里上课,教师真正关注的是学生整体,学生的个体往往被忽视了。其实,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需要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获得成长。一个课堂里坐着几十个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能力素养、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都是有差异的。作为历史学科,最明显的差异是,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知识储备差异。当前,很多历史教学设计看不出对学生差异性的关注,似乎所有学生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只不过是基于全体学生起点或高或低进行设计罢了。进入课堂,即使在公开课上,学生可能在老师的授意下做了课前的预习,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大相径庭:常见的是,有几个学生听课专注,兴致盎然,表现积极。一节课的大多数问题都靠他们的踊跃参与解决了,有的同学的发言甚至堪称精彩绝伦,激起师生热烈的掌声。然而,与他们“大显身手、独当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当多的同学在课堂上只是“观众”。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沉默着,偶尔配合性地齐声应和一下,或自始至终无声无息。如何调动所有同学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呢?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如何了解学情差异?面对差异,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又该如何处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此,有些老师的做法值得推广。如,组织学生课前搜集、阅读与本课有关的历史信息,或者提供相关资料供给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来上课,带着一些经过思考的问题走进课堂,缩小学情的差异,能比较好的促进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此外,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差异性原则。在教学设计中,问题的设计可以分出层次,让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问题的解决,既要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还要注意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

三、教学设计重形式,轻内容 新课改以来,人们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关注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这个方向本身没错。但是,目前看来有点矫枉过正,喧宾夺主了———很多教学设计过于强调新颖灵动。在历史教学研讨活动中,若是一节课设计了一个别人未用过的形式,就会获得“好评”一片,似乎那就是课的“亮点”。在这样的评课标准的“激励”之下,许多教师趋之若鹜,许多教学设计盲目追求标新立异,甚至忽略了教学内容。我曾经听过一节大市级公开课,课题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后,作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上呈现了代表四个阶层的卡通人物:农民、手工业者、士兵和地主,每个人物旁边是他们表达自身感受的文字。此环节设计的意图是肯定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其中农民的感受是:“有了土地,就有了劳动积极性,日子过得好开心啊!”这里很明显犯了科学性的错误:教师不但将商鞅变法的内容凭空迁移到了这里,还忽略了秦王朝统治时期苛捐杂税繁重的史实,试想:秦王朝时期的农民若是生活得如此幸福,还会有秦末农民战争吗?秦亡的重要原因就是秦的暴政,然而授课教师为了让形式新颖,看起来完整,让课堂更有趣味,就随意篡改历史,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这种现象不是个案,必须要引起重视。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要有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要本着对学生、对学科负责的态度设计教学。教学设计要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坚持科学性原则。我们也许无法保障完全呈现历史的真相,但是我们至少要努力接近真相。因此教学设计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千万不要用内容去迎合形式!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都要建立在知识正确的基础上,或者尊重历史真相的基础上。传递给学生研究历史的严谨科学态度也是我们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教学预设与生成脱节

在初中历史教研活动或教师赛课评比中,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是脱节的。有的教学设计中的重点与课堂教学凸显出来的重点不一致,有的课堂教学没有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去开展。课后研讨时,授课教师说:课前设计得很好,但在上课时学生“不配合”,自己没有办法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完成教学。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全部精准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生成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解决预设与生成脱节的问题需要关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结合课标、教材,特别是学情,合理设计一节课,使这节课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如:课堂导入的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教学问题的设计难度是否适中?在有难度的问题呈现前,是否为学生深层思考做了铺垫?等等。其次,教学设计要有预设的弹性。“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因此,教学设计中就要给课堂教学机动的空间,坚持目标性与弹性相结合原则。第三,在课堂教学中要遵从教学设计,不能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上课,课堂脱离教学设计,目标很难达成。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形同虚设,被学生拖着走。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运用自己学识与技能,以及教学机智,理性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让整个课堂“形散神不散”,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第12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周恩来

周恩来专题活动设计

【课标要求】:了解周恩来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外交所做的贡献,在此基础上能够评价周恩来。 【活动内容】:

1.搜集周恩来有关革命和外交活动的图片。2.按时间顺序讲解周恩来的事迹。 3.为周恩来制作纪念邮票。 4.讲周恩来的小故事。

5、评价周恩来。 【活动步骤】:

1、展示搜集的周恩来有关革命和外交活动的图片,通过图片了解周恩来的主要事迹。

2、学生根据图片按时间顺序讲解周恩来的事迹。

3、学生为周恩来制作纪念邮票。

第一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第二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第三枚:参与了重庆谈判,揭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第四枚:新中国成立,担任政务院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为中国历史揭开新的篇章。

第五枚: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六枚: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4、根据搜集资料学生讲周恩来的小故事。

5、评价周恩来:

(1)引用联合国秘书长对周恩来的评价: “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

--------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2)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树的卓著功勋,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深深地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里。

第13篇:初中历史《 欧洲文明的起源 》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 欧洲文明的起源 》优秀教

学设计

教学目的 :

1、基础知识: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2、能力培养:区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同古埃及法老制度和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不同,培养中外历史知识的横向比较能力。

3、情感、价值观:①、理解古希腊文明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希腊文明渊源与爱琴文明,从而感悟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继承和发展)、多元性和丰富性。②、雅典民主政治虽有其时代局限性,但它体现的民主法治精神却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对后来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雅典民主政治

难点:对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地认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具:图片、影片

讲 授 过 程 :

1、导入新课

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发源在地中海东部,不是在黄色的陆地,因而也称为海洋文明或蓝色文明。

2、讲授新课

(一)、爱琴文明:

1、公元前XX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兴起

2、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二)、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

1、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城邦。

2、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前444-前429年)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3、雅典主要的权力机构是什么?国家大事是怎么决定的?

当有国家大事时,他们就用这些石子投石表决,根据人数的多少决定是否通过。由此看,雅典民主有什么特点?

全民直接参与(广泛性),多数决定制,雅典是典型的民主政治的城邦国家。全民直接参与(广泛性),多数决定制,雅典是典型的民主政治的城邦国家。

4、请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看法。

第一,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第二,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三)、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1、公元前6世纪末,意大利半岛中部出现了罗马奴隶制共和国。

2、两名执政官掌握行政权力,协议处理政事,元老院掌握实权。

3、公元前2世纪,通过布匿战争,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4、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5、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共和国时代进入帝国时代。

教师小结:欧洲文明的起源与我们前面提过的亚非文明古国的起源是有区别的,请大家思考一下区别在何处。

第14篇:初中历史期末教学总结优秀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政治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历史期末教学总结优秀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历史期末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一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教学工作的讲话。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思想政治方面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本职工作。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并认真做好政治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为人师表。

二、教育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能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搜集每章节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虚心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对课堂的调控艺术,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少而精。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开展了优生辅导、中等生辅导和后进生辅导,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6、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出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大胆尝试新教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学中改变自己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三、工作纪律方面

本学期任七年级三个班和八年级一个班的历史课教学,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无迟到、早退等现象。政治学习笔记和业务学习笔记,都能认真、超量完成。服从年级组和教研组的工作安排。团结同志,尊敬领导。

四、经验和教训

本学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主要有这样几点:

1、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积极钻研教材、教法和学法,不注重设计教学过程,致使部分学生学习气氛不浓厚,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不高,教学效率比较低。尤其在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中,缺乏主动性,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不能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渗透的课堂教学中。

2、专业学习力度不够,业务钻研精神不足,教育教学研究不深入,缺乏理论探讨

3、有时工作激情退却,并出现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行尸走肉的迹象。自身潜力没有充分挖掘,为学校的奉献精神还有欠缺。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以真诚的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不仅让学生敬畏你更要亲近你,打心眼里接受你。

4、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初中历史期末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二

转眼间,又一学期过去了。在本学期里,本人担任初一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悉心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希望能通过总结,做到扬长避短,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更大的进步。总结起来,较为深刻是以下两点: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而在两者中,后者更为重要。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以为课备得好就一定能讲得精彩,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与接受能力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因此,真正开展教学时遇到一些不能配合的问题。如在讲授《贞观之治》一课时,让我记忆尤深。

在上课前,我已多方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准备课件,设计各方的细节,在临上课之前确信自己非常的熟悉内容与整体操作。当我很有信心走上讲台,脑子里都是准备好的内容,才发现并不是设想中的效果,虽然教师很流利地讲了很多,也讲得很详细,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原本不太熟悉内容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导致反应甚淡,陷入冷场的局面。过后,在评课过程中,不少老师给我指出弊病:教师讲得太多,垄断了课堂,学生没有参与中来,调动不起课堂气氛,故达不到如期效果。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一方面,由于我校学生素质相对不高,学生的历史基础相对薄弱,接受能力不强。并且“历史是次科”这种观念普遍存在,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积极,上课气氛是很活跃,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不少同学会混水摸鱼。因此,老师越是讲得太多越投入,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反应(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教学效果就越不理想,对授课效果也直接影响。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中来,尽可能发动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这一点,在我所教的初一(11)中体会较深。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初一新生而言,既新鲜又陌生,在这样一种前提之下,要学好历史首先要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趣事与历史奇闻,让他们开始接触历史,也开始喜欢历史,并主动要求当学习历史的主人。接下来,在每上一节新课前,都会有每天一故事,让学生轮流带来一个故事,走出讲台,向全班同学讲述。因此,学生首先成为课堂上讲的主人,并且人人都有成为主角的机会。每讲授每一新课时,都让学生事先预习,讨论决定采用哪种活动方式展开学习。学生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决定上课方式。如在民族政权分立一课中,典故较多,就采用讲故事比赛的形式;在隋唐文化时,知识点较多,就采用分组进行知识竞赛形式;在学习隋唐科举制时,学生积极扮演模拟考生的考试情景;等等。其中,在活动课《重访大运河》,学生表现得简直出乎我的意外。全班学生自成若干小组,分别上演一幕幕精彩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探访的话剧,既演活了所学的历史内容,也演活了历史课堂。从中不仅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此外,作为一名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的历史教师,深知自身的缺乏,故要求自己在课前做到全力以赴地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主动承担学校的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其它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已临近期末考试,无论考试成绩如何,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努力。我明白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在总结中达到提高。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一些体会与粗浅见解,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仍要不懈的努力,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历史期末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三

本学期,我担当八年级三个班和七年级五个班的历史课。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了。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1、备课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师校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平时上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制作课件。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知识框架、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概念

2、上课上课前积极备课。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课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找出不足。

3、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4、作业根据减负的要求,我只布置适量的课后小结,作业总是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三、德育工作:

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

2、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3、爱就是尊重。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4、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四、个人学习: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了解掌握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五、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初中历史期末教学总结优秀范文四

本学年我担任了七年级10、11、12、13四个班的历史课教学任务,我能从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继往开来,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力求课堂生动有趣,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选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但我在工作中切实地进行自我创新,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当然工作中还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历史学科重视程度不够,辅差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扬长避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力争做一个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誉的好老师。

初中历史期末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四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

一、本学期实施的措施及成效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了能更好的讲好历史课,我购买并阅读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比如历史知识成语故事从书、历史基础知识手册、历史优化练习等等。在备课前,我将这些书里的相关内容仔细的看一遍,过滤出与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组织起来,参照教学大纲及教参、教案,尽量使历史教学即符合大纲要求又充满乐趣。

2、精心设计学生练习。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精心准备课堂练习,设计开放性课外习题,制作历史手抄报、电脑报,历史手工制作等,使学生动手动脑。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4.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如分析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严抓课堂纪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并且养成了主动复习、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分层,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减低问题难度,增强其自信心。

6、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历史课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重点、难点,抓住基础点,讲清了重大历史事件,评析了重要历史人物,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从世界历史近现代史到中国历史近现代史中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内容。

7、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成就的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了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

二、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不够精细,高分不多。今后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历史科成绩更进一步的提高。

第15篇: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3(优秀)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将遵循教科中心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小厂中学的实际与现状,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共九个班级,由于初中学生的心里、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需要老师动脑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加之我校位于山区,交通落后,思想封闭,学生接触到的、了解到的东西少之又少,这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首

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其次,近年来在中考中,大多数题目都和时政联系紧密。因此教师要经常关注时政,了解一些最新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所有学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三、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完善备课组工作,每周一次,常交流、多研究, 特别是对中考信息的采集、研究分析。

2、结合学校制度,做好常规工作,作业认真、及时批改,重点同学要面批;分析、总结,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查漏补缺。

3、认真钻研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钻研教材,合理利用教参;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

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5、认真做好历史听评课。

(二)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把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把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爱好。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备课组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科中心的指导下,我校将进一步实施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有些想法听课前没有,但听课中就会灵光闪现;有些想法,听课时还没有形成,但在集体备课中,大家交流碰撞,灵感就诞生了。通过集体备课,让学生学起来倍感轻松,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

的东西,学生从学中就找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智慧,产生头脑风暴效应。对初三的复习,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精选资料,精选试题。认真做好提前备好一周课。

四、落实考试制度,做好成绩分析

作为阶段教学检测的一种方式,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成效。在成绩分析时一定要细,明察秋毫。

1、认真出好每一份试卷。备课组集体研究,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易适度。

2、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评讲,做好成绩统计。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完善课堂教学。

3、密切注意差生、优生的流向。通过测试发现差生,重点进行原因分析、方法指导。

五、组织教育理论学习,撰写教研教学论文

以提高自身素质为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综合提高教学能力,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同时能总结教

学心得,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努力提高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第16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调查问卷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探究》课题学生问卷

同学,你好!

这是西安市小课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探究》的学生问卷调查。希望了解我校学生相关情况,请你协助完成这次问卷调查。本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问卷的结果不涉及学生个人的学业及相关情况的评价,希望你能认真、如实地填写。谢谢你的合作! 班级

以下是课题学生问卷。请你仔细阅读,如实做出选择(没有特别说明的题目都是单选题)。

1、你喜欢历史吗?( )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D没感觉

2、你对历史感兴趣的地方是什么?( ) A历史老师 B历史对今后的发展有用 C学习历史很有成功感

3、你最喜欢的课堂教学类是 A.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B.以讲授知识为主的常规课型 C.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探究性学习D.拓宽知识面、深化理论的讲解

4、你对历史课堂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预习课本、完成自主学习题目态度怎样? A.很喜欢,课堂上能够完成 B.比较喜欢,能够完成 C.不喜欢,作为任务能够完成 D、不喜欢,不完成

5、学习小结,你自己能独立完成吗?( ) A可以 B一般 C很少

6、你认为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动起来?

A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语言生动幽默B分组讨论,参与有趣的相关活动 C学生自己创作有意义的作品 D教师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7、你最喜欢的导课方式( ) A播放视频 B播放音乐 C联系社会热点 D回顾前一节知识 E图片导入 8.下列学习方式应该倡导的是( )

A自主学习B 探究学习C 合作学习D被动接受学习

9、你是否经常在课堂上向历史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 A经常提出,积极举手发言 B偶尔提出,有选择的提问和回答

C我只关心我感兴趣的那部分 D从来没有,我怕回答错误

10、你关注自主探究,多维互动教学吗?你认为互动在课堂上的作用是( ) A非常重要 B 可有可无 C完全不需要 D师生要共同参与

11、你在学习历史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是?( ) A自己独立思考 B喜欢和同学讨论 C喜欢请教历史老师

12、如果是小组讨论问题,你会如何参与?(

A听别人说 B自己想自己的 C和同学一起讨论 D请老师帮助

13、课后我对历史学科的投入( ) A没有 B每天看10分钟 C每星期看2次 D每星期看3次或3次以上

14、我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A课堂上我能掌握内容80%以上 B课堂上我能掌握内容60%以上 C课堂上我能掌握内容40%以上 D课堂上我能掌握内容30%以下

15、你最喜欢的历史课的学习方式是 A.听老师讲课 B.自主学习、自己预习和复习

C.与同学讨论交流 D.师生互动,自主学习与教师精讲相结合

16、课堂上你主动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 问题简单,有把握 B 能够展现自己 C 配合教师 D希望和老师同学交流互动

17、你认为历史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怎样?

A.作用很大 B.作用比较大 C.有一定作用 D.根本没有作用

18、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参与研讨是否有助于自身的提高:( ) A.非常有助于提高 B.有一些提高 C.参与和不参与效果一样 D.还没有参与的体验

19、①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②你是否重视历史学习,为什么?③对于历史科的学习,你有哪些希望?

第17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上我们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着,但我们有喜有忧,喜的是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到要应用好教学策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忧的是我们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些课上得很不尽如人意。那么怎样进行变化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好一节课的开端:一节课的开端,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联旧引新、制造悬念、故事激趣、渲染气氛、描绘形象、激发情感、设疑问难、直观演示、解题释意、引用资料、联系已知、启发谈话、概括提示、寻找发现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不同年级采用不同要求和方法:如初中只讲基本的史实,而且于种种原因,学生掌握的并不太牢,所以教师可以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时适当补充些学生感兴趣的小趣闻、小轶事等,还可以编排一些历史剧,使学生置身于其中,真实的感悟历史情景,提高学生上高的积极兴,使他们对历史课有所期待。让学生体会到成功。

3、不同的技能训练相结合,如选择、判断、材料分析等。并在训练

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重要措施。

4、动、静结合起来,如既有情景剧、竞赛等让学生兴奋的活动,又有默写、分析等让学生安静的活动。

5、多种互动的形式相结合,如师生、生生个人、小组集体互动相结合。(强调一下,在师生互动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和学生融为一体。)

6、旨在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的和旨在提高分析能力的活动相结合。

年来无论是初中的学业水平测试还是高中,都注重材料分析的能力,

材料分析会出现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可以利用书 本上图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等一切条件进行训练。

7、教师控制的练习和学生自由运用材料活动相结合。

8、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积极思维的活动与活泼的活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有的教师竟语言不祥,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

2.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总结。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

3.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同时,教师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提倡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教学秩序。有时,在课堂上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教师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敢进行有效管理,课堂的有效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总之,反思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和孩子一起反思,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师生将自己的反思互相交流,进一步地激发教师与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

第18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切实转变课程观念,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及时给自己“充电”,补充“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 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历史教师要平时注意积累教学经验,经验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要注意从长期教学中总结和积累经验,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更好的教学,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 教学方法要灵活,抓好常规教学。历史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不能死板,要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愿意去学习,乐于去学习,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平时要抓好常规教学,认真去备好每一节,认真去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三, 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教师平时教学中,要试着运用情景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 四, 抓好学生所学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于教学。平时注意多提问,多复习,多检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以便更好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历史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充实

自己 ,完善人格修养,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更好的投身于历史教学,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努力,努力,继续努力吧!

第19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川教版: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㈠教材地位及课程标准

《南方经济的发展》是七年级下册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的第7课,是中国古代史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尽管两宋政权没有在政治上达到如隋唐那样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重心南移有一个过程,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到宋代已成定局。这一变化还影响着今天中国经济的状况,是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本课的课程标准是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阅读《北宋纸币》,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通过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前预习、收集和整理资料,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㈢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二、学法和教法设计

教法构思:

新课改要求教师正确、灵活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依据“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教学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本课共有四个子目,一是农业的发展,二是手工业的进步,三是商业的繁荣,四是经济重心南移。前三个子目分别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方面叙述了宋代经济发展的高度成就,教学中合并为一个部分。采用以史实为基础,问题为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通过课前导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随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巩固基础知识、延伸范围,引导学生扩展思维。

学法分析: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法是教法的引申,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也关系到课堂的成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指导学生会学,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本节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但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不易深入,注意力易转移。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搜集所需的历史资料,而且对新鲜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老师布置的收集资料作业跃跃欲试。这届学生还有个现象,学生分化较大,学困生占相当大比重,他们学习历史兴趣不高,基础较薄弱,学习方法不到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针对学生特点,本节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视听互动功能,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创设一种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气氛,寓教于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前组织预习和指导,采取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等方法,使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力求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并分组收集、整理有关两宋经济繁荣发展的资料,能力强的可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林升的《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导入,问学生:读完这首诗,结合前两课的内容,宋代在我们的脑海里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情绪,希望引导学生明白尽管两宋时期军事政治上不是十分强大,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少见的经济高度繁荣和文化昌盛发达的时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经济重心南移,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解释何为经济重心,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义是问号”。学生有了疑问,才有解决问题的迫切的愿望,本环节通过多个问题的设置,层层引入,激发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讨完成学习任务。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问:刚才我们了解了宋代形成长江流域的经济已超越黄河流域的经济格局,那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课前布置预习收集相关资料,现在请各组将整理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同学。

学生讨论,分四组派代表介绍两宋经济发展中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具体表现,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结合各组的介绍,找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海外贸易繁荣发展的地区及特点。注意补充学生未收集到的资料,用图片、音像资料展现,适当进行知识拓展。如宋朝占城稻与现代杂交水稻,介绍袁隆平;商业的繁荣播放《清明上河图》的视频,海外贸易展示“南海一号”的打捞出土文物等。此环节有可能出现各组介绍各自为阵,整体性印象不够深刻,教师要用图表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材料的能力以及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去体验历史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达到知识、思想与情感教育合一的效果。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表现: 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问:课本65页的思考题——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课件展示“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东晋南朝江南经济的发展”等,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联系学过的史实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鼓励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发言,并在归纳学生的回答中强调为躲避北方战乱,古代有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新旧知识点的衔接,丰富了课本内容,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实现了对难点的突破。 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问:南方经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经济重心如何逐步南移? 课件展示两则材料(《宋书》中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江南的经济冶状况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宋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索,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经济重心南移主要经历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㈢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问:从哪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和展示图片,宋人“农耕图”、南宋“耕织图”、“宋代经济分布图”,提醒学生观察比较南北方经济区数量分布情况。总结归纳:南方人口大大超过了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南方出现了一批经济中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概括提炼有效信息能力。让学生理解宋朝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课堂练习】

精选几道选择题以抢答的形式进行,调动学生兴趣,又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达到巩固新知,完成学生的知识目标要求。 【板书设计】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与表现:

1、原因:最重要是大量北方人口南迁

2、过程:最终完成于南宋

3、表现:南方人口大大超过北方 “苏湖熟,天下足”

二、宋朝经济繁荣发展的表现:

1、农业:人口超过1亿 水稻居粮食产量首位

2、手工业:煤的开采、金属冶炼、景德镇

3、商业繁荣:城镇、交子、汴京

4、海外贸易兴盛:市舶司、三大港、贸易范围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突出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便于学生复习巩固。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可取之处:

1、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重新整合处理教材,注重新旧知识联系,古今联系。

2、精心构思问题,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涵盖课文的主要知识点。

3、课件制作精心,史实材料丰富,充分运用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做到课件为教学服务。

4、重视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特别是学生在介绍手工业时,能力好的学生制作出课件,展现了宋代瓷器的繁荣,五大名窑各自的特点,成为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本节课暴露出一些问题:

1、教学中思想上存在一些矛盾与困惑,如教学还是以中考为指挥棒,学生层次差异大,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注重对中下学生的知识巩固,课堂上循规导矩,创新不足。

2、对学情没有充分认识,导课用《题临安邸》设置的问题可能有一定难度,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时间掌控有点难度,在学生发言和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时,要把握好时间。

第20篇:初中历史优质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优质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

第一节

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分析]同学们请看: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我们再看中国当时的情况。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就是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自己消费。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国的农民和市场发生联系很少。自然经济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因此,外国商品进来之后没有市场。细究起来,当时外国商品在中国没有销路的主要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清廷对外政策上的严格限制。康熙五十八年,一向果敢而英明的康熙大帝宣布禁止南洋贸易,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夷人不许进内,直至雍正五年才解禁。到乾隆二十一年,规定广州为惟一通商口岸,以示天朝体恤地处荒僻的“四夷”,清朝管理夷商的办法是设立“行商”。所谓“行商”,就是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人。由于清朝体面的大吏们不能直接与未开化的夷人接触,所以采取了以官制商(行商)、以商制夷的间接管理办法以免有伤国体。二是当时外国商品初入中国时只是贵族人家的奢侈摆设,平常百姓很少有人买,甚至见都少见。就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入贾府,到宝玉的屋内,看到大钟摆心里还奇怪为什么把个大称砣挂起来,站在西洋镜前,还不知道那满头插花的老太婆是自己,反而指镜云:人老不知羞,花儿插满头。因此,外国商品最初在中国确实没有被各个消费阶层的人广泛接受。而中国的茶叶、大黄、丝绸等在英国却非常受欢迎。中国茶堂而皇之地位列英国上层绅士淑女、下层平民百姓的家中。当时在英国饮茶竟成为一种时尚。英商不得不用大把的银钱来到中国购进茶叶。所以19世纪上半期(特别是20年代前),中国对英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却处于入超地位,而且这种逆差一年大似一年。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急需向外输出商品,它不能容忍这种不利处境的继续,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学生回答]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教师提问]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鸦片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板书]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师讲述]英国的资产阶级不允许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了利益,它可以不择手段。鸦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可耻的商人们输进中国的。鸦片,俗称“大烟”“阿芙蓉”,是由红罂粟的青果汁液,经过割取、晒干,凝缩而成的软膏。红罂粟本是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这种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它原为药用,用于止痛、镇定,但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英鸦片商走私鸦片的利润高得惊人。在当时,每箱(约100斤)印度鸦片成本在20卢比,而走私到中国出卖,竟可获利100倍以上,达到2000至3000卢比的高价。在暴利的驱动下,他们所信仰的基督教应有的仁爱精神和作为人应有的良知被泯灭,越来越多的鸦片被输入中国。在1767年以前,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烟土不超过200箱。然而到了1820年,平均每年输入达40000多箱。1835年东印度公司被解散,其对华贸易的专利权不存在了。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都可以有权对华贸易,这些工业革命的暴发户们争先恐后地瞄准对华鸦片贸易,疯狂地向中国运送鸦片,疯狂地从中国人口袋里捞取银元,而他们送来的鸦片又在疯狂地吞食中国人。仅仅东印度公司解散的当年,走私到中国的鸦片已达2万多箱。到1839年鸦片战争前夕,已高达4万多箱。英政府仅仅印度鸦片税一项税收就达422万多元。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达42万多箱,给他们带走了三四亿银元的财富。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表:

[投影显示]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图表中能看出什么呢?

[学生回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仅仅过了十九年,到1839年时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能否认识到鸦片输入的激增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请大家根据课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据自己想像,讨论 一下,归纳成几点。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答案一:随着鸦片输入的猛增,大量银元流向国外也是自然的事。这无疑加剧了中国的贫困。

答案二:从课本所选的《炮子谣》里可以看出四个字:鸦片吃人。正如歌谣所写:“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答案三:《炮子谣》里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耗钱毁体。这从“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二句可以看得出来。

……

[教师归纳]下面我们来把鸦片的危害归纳一下:

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这是指铜钱兑换白银的比值提高了。由原来的1000文抵一两到1500文抵一两。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先把粮食卖成铜钱,再把铜钱折成白银交税,原来100斤稻谷卖1000文铜钱,即可纳一两白银的税。现在纳一两白银的税却需卖150斤稻谷)。三是腐蚀了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四是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由于军队也吸食鸦片,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五是民风日下。全国各地烟馆林立,吸食人数竟达200万。各色人等如王公大臣,军官将领,庶民百姓,甚至连妇女、僧尼也(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沾染恶习,整个社会一片萎顿萧条,种种罪恶因此而生。

[教师提问]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应呢?

[学生回答]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个小问题——林则徐虎门销烟。

[板书]3.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绩,试着评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大家可以通过讨论来掌握。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任湖广总督期间,就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设禁烟局,收缴烟土、烟枪,配制戒烟药丸,限定吸烟人定期戒绝。取得了很大成效。

林则徐到广州后,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引导]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这种说法对不对?

[学生回答]不对。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教师讲述]从嘉庆皇帝开始明令禁止鸦片进口,当时多出于维护道德民风的原因,那时的朝臣们谁也不愿意被人当作伤风败俗的辩护者而被指控,后来发现屡禁不止,烟害已成为一个严重的财政问题时,以大臣许乃济为代表的弛禁派出场提出新论,主张鸦片贸易合法化,并照章纳税,允许内地种植罂粟,以国产鸦片来抵制外来鸦片,从而阻止白银外流。以林则徐为首的严禁派立即予以反对,从生产力、商业、国防等方面历数鸦片危害,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用“银荒兵弱”来敲中道光帝的心病,终于于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12月31日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中国近代最彻底的一场禁烟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林则徐于3月10日到达广州后,立即召见行商,责成行商敦促洋商们交出鸦片,有趣的是英国的商人们关心的是中国政府会以什么样的价格收去鸦片。林则徐严厉警告鸦片商迅速无条件地交出鸦片,鸦片商们合伙凑出一千多箱想蒙混过关,哪知林则徐义正词严:“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3月24日,林则徐下令封仓围馆,一面不准停泊在黄埔的洋商货船上下卸货物,停止贸易,一面将商馆四周所有的街道封锁起来,限期令洋商交出所藏鸦片。当时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明白解决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缴烟,3月27日,义律以驻华商务总监的身份向英商发出了缴烟通知,到5月18日,共收缴鸦片二万多箱。

林则徐收缴鸦片后命人在虎门镇口村码头旁挖掘了两个长宽各15丈多的方形大池准备销烟。5月31日,万事俱备,林则徐搭设祭坛,庄严地举行祭告海神仪式,宣读祭海神文,请海神众水族暂行避开,以免鸦片入海伤及海神诸水族。6月22日,销烟开始,兵勇们先将池内倒入了水,然后撒盐成卤,将箱内的鸦片投入池内,浸泡半日后,再将烧透的石灰倒入池中,池内鸦片遇到石灰倾刻便像开锅一样滚沸起来,兵丁们再用木耙在池内来回翻搅,使池内鸦片全部烧化。这样一直烧到6月25日,才将2万多箱鸦片处理干净。

虎门销烟是从嘉庆皇帝颁布禁烟令以来最为彻底、规模最大的一次真正的禁烟,它第一次向世界表现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侵蚀的坚决性,洗刷了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耻辱。

(讲完之后,向学生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增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

[教师过渡]当虎门海滩烟云滚滚时,一丝战云也隐隐浮起,义律将中国禁烟情况报告给英外相巴麦尊,称中国政府强行收缴英王臣民的鸦片,侵犯了英王陛下臣民的私有财产。提议英国出兵中国,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他的建议被英国政府接受,紧接着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板书]

二、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目内容。要求:1.阅读完之后,能简述战争的经过;2.正确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3.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先请同学们简述一下鸦片战争的经过。

[板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学生简述]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又继续北上,直逼天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后将林则徐撤职查办。1841年初,英军占香港岛。清同英作战,1842年失败。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

[教师讲述]同学们请看《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南京条约》的详细内容。

[板书]2.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讲解]同学们,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点,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把它归纳出来。

[学生归纳]《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议税八字。

[教师分析]确实是这样,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条款。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关于香港问题,我们应清楚,它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部分。香港岛是《南京条约》割出去的。九龙半岛是在《北京条约》割出去的。新界是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借的,租期99年,一直到1997年我国政府才把这三个部分连同附近的岛屿全收了回来。(教师讲香港岛被割时,应结合下面地图讲解,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师过渡]既然鸦片战争使清政府从领土、关税、贸易方面丧失了一系列主权,那么,这势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最后一个问题。

[板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引导]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本上最后一句话: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不是指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是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名义上、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列强控制和压迫。是丧失了部分的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它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的含义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有了一定资本主义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即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我们再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就会明白:《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结合《南京条约》内容,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

[布置作业]

4.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中英《南京条约》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