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13 07:37:17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知识目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3、能力目标: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并把它们运用到平常的写作当中去。

二、学法引导: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但文中更多的是重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方法

1朗读:通过读能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动。

2揣摩:对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关键语句,应当仔细揣摩品味。

五、媒体设计

1、腰鼓表演片段。

2、课文朗读录音。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

同学们,腰鼓表演我们并不陌生,许多大型文艺晚会里有这类节目,现在就请大家先欣赏一个片段(播放表演片段,约1分钟)。这就是安塞腰鼓,铿锵激越,发聋振聩。请大家再看一看有关的文字介绍。(播放文字资料,片刻后提问)什么是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学生能概括出一些特点即可)任何文艺形式都是对人生、社会的感受和认识的反映。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下面我们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笔去描摹一场动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韵的。

速读,整体感知

1.划出文中明确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容不得……一股劲!\")

2.从句式特点及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

(句式特点:①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②前后对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精读,重点突破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 ,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助的。

2。(播放表演片断,配合录音朗读)请概括本段的语言形式特点,并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

(①多用短词短句,简洁有力,清脆响亮;②善用排比,一气呵成,表现气势,渲染形象,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3。 各自放开声音激情朗读,体会语言的节奏和气势。

4。 指名朗读,自由评议。

5。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将写形与写意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侧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6.小结:前面我们品读主体部分的第一层次,领略了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了安塞腰鼓的意蕴;又分析学习了由写实到写意的艺术描摹手法。

现在请大家快读其他片断,运用前面学习所得进行赏析,并发表见解。

思考讨论

请同学发言,谈他学习该课以后的感受。课后形成文字,写成二三百字的短文。

布置作业

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推荐第2篇:安塞腰鼓 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

媒体设计:腰鼓表演的片断。

一、导入:

1992年北京亚运会上有个舞蹈节目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他就是安塞腰鼓。今天,你们想不想领略它的风采?感受它的魅力?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后,学生谈感受。——人多,场面大,磅礴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安塞腰鼓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安塞腰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以上是我们对安塞腰鼓的认识,下面我们来看看刘成章是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引入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二、听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1.读课文.请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你从哪里看出安塞腰鼓有这个特点的?

3.再读课文,圈画出你欣赏的语句。指明读自己欣赏的语句,读出相应的语气。并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及作用(师适时点拨:长句、短句、排比句、比喻句、反复以及各自的作用)

4.我们一起来看看结尾有什么神奇的魅力。

三、作业:

以“春节放鞭炮”为题材,模仿文中的排比句/比喻句/长句/短句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推荐第3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析语言,理解多种修辞手法及长短句的运用及其作用。

3、感受课文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品析语言,理解多种修辞手法及长短句的运用及其作用。感受课文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安塞腰鼓录音,问你听到的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回答

Ppt腰鼓,安塞腰鼓图片

二、初读感知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味语言

1、朗读课文,请用一句话还评价一下安塞腰鼓

用“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选用文中词、短语、句子填写)

2、学生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朗读。

请用“我喜欢句子,因为”的句式进行评点。(教师提示: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表达情感等角度入手)

四、寻美,感受生命的力量(作业)

1、寻找美,朗读美。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2、我们通过“寻美”和“评价”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激越和壮美,课文中也反复出现一句话,表现对安塞腰鼓的赞叹,请找出来。

3、这样“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什么? 它体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推荐第4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刘桥中心学校李艳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理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品味本文美的语言,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

3、会作者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叠词、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把握作者的情感。

课型设计:朗读赏析课

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小活动:找出生词,标出节号。读准本课生字:“亢奋”“晦暗”“羁绊”“蓦然”“冗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安塞腰鼓离我们刘桥是有点距离,所以上《安塞腰鼓》前我们先不妨先看段录像,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气势。

看完后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可从气势场面上来说)如:气势恢宏,场面壮观,热烈奔放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知内容。

1、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的朗读课件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文的感觉和看录像的感觉一样吗?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二)明结构。

1、安塞腰鼓的鼓声在哪一段响起又在哪一段停止的?

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

2、找出文中作者对安塞腰鼓评价的反复出现的句子。大屏幕显示:(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读一读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三)寻美点。

分组朗读,进行分组寻找美点比赛。用“ ------美,你看(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

学生可能有如下答案:安塞腰鼓的四个方面(场面、声响、鼓者、舞姿)

如:热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

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朗读品味

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1、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两遍,要求用“—-----用的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2、分学习小组交流。

3、学习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汇报。

4、教师整理学生评点。

从用词方面说:叠词,反义词,

从句式上说:短句排比句

从修辞上说:比喻、反复、排比

从写法上说:引用诗句;开头结尾以静写动

体悟情感

课件显示: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读一读,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仅只赞美安塞腰鼓吗?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还有对孕育安塞腰鼓的黄土高原的赞美,对生命和力量的赞美!

三、课堂总结:

《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陕北高原土地和赞美土地上的生命。

四、布置作业:

练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五、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好!

场面壮阔声音震憾鼓者强健舞姿优美

语言形式 情感

推荐第5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陕西省镇巴县平安初级中学刘祥明邮编723601

电话13891627406

教案背景:《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可设计2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学生提前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课题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生动形象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完成简单的场面描写。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在朗读中体会安塞腰鼓的内涵。

3、情感态度: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安塞腰鼓表现出来的激情与力量,在读中感悟、想像,为了加强感悟,做好朗读训练指导,我利用了百度搜索,搜索了安塞腰鼓的图片、安塞腰鼓的朗读视频,身临其境的感受安塞腰鼓的激情与磅礴气势。

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歌颂了充满激情的生命和生命中奔腾的力量。作者用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也表现了西北人民虽然生活贫困,却似“高粱”一样朴实、坚强、健壮。虽然身体 “消

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重负的力量;黄土高原的人朴实、健壮,充满生命的活力,相比经济发达的江南,缺了些世故圆滑,但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巨大的力量。这里的生命还在期盼“搏击”,对未来充满期盼。

设计思路:教师的讲解是无法帮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养育的后生勃发出来的奔腾的生命和感受到磅礴的气势,这种激荡奔腾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要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中去体会,必须借助视频朗读,整体感受安塞腰鼓中表现出来的“激情勃发的生命与力量”,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安塞腰鼓表演的情节,感悟黄土高原孕育的奔腾的生命体现的不可阻挡的力量。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读。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品味安塞腰鼓的内涵,借鉴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设备、连接网络的计算机、电脑有播放影音的组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进入上课时间。百度搜索 :

)请概括本段的语言形式特点,并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①多用短词短句,简洁有力,清脆响亮;②善用排比,一气呵成,表现气势,渲染形象,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3.各自放开声音激情朗读,体会语言的节奏和气势。

4.指名朗读,自由评议。

5.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

上的震撼。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用那些词句、修辞手法来描写安塞腰鼓的?

学生讨论后抽学生口述:(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6、想象一下,安塞腰鼓给你了你什么样的感觉?用词语概括。(明确:诸如粗犷、豪放、狂野、大气磅礴、活力。)

六、那么想一想,如果我们朗读这篇文章的话,我们该怎么读它?(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结束后)

(明确:开头和结尾应低沉一些,更深情一些,中间部分应激情澎湃,情绪激昂。)

七、那么一会我给大家时间自由朗读这篇文章,然后抽同学展示。朗读之前我交给大家一点朗读技巧,慢慢体会。(朗读技巧:1.声音大而不喊,体现浑厚;2.慢而有感情;3.快而不能读错,错了也不要重复。)

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有感情要求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

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声自由朗读自己感兴趣的片段。

八、学生任选一段,进行片段朗读展示,老师及同学点评。教师可在学生朗读后进行朗读示范、纠正。2分钟

九、作业

1.对印象深刻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用上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2.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修辞和句式特点。

教学反思:安塞腰鼓的视频朗读用时在8分钟,占用了一节课时的五分之一时间,因此,在视频朗读学习之前,应该安排学生预习,标注出文中描写安塞腰鼓的词句,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这样便于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有效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推荐第6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

沙土中学袁大春

教学目标:

(一)学科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词语,掌握排比、反复句式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会从修辞等角度品味句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二)法制渗透目标:渗透《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

2.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动。

2.讨论品味法:对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关键语句,仔细揣摩品味。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对文中的重点词和喜欢的句、段进行勾划和标注,并标出段落序号。

2.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及读音,积累词语。

3.说说初读感受。

你认为作者为我们描绘了的安塞腰鼓,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二)再读课文,领悟情感。

1.听读课文选段,点燃学生朗读课文的激情。

2.分组朗读。前后桌四人一组,相互听读、交流、朗读。

朗读指导:根据课文内容,把握好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注意词

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注意语音的轻重,一般情况下,动词和形容词要重读。

3.代表选读:选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三)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请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品味品味它表现了安塞腰

鼓的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通过什么表现的。先在文中标注,然后自由表达。

2.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喜欢句子,因为它通过表现了。

学生品味、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3.学生展示对语言的品味。

4.强调排比、反复两种修辞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并通过具体例子加强理解。

(四)拓展延伸,渗透法制。

1.介绍安塞腰鼓,渗透法制教育。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表演可以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其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国家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依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中国文物保护法》制定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其中第七条规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2.发掘家乡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补充。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

1.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课外完成)。

2.积累词语,收集文中好字好词。

3.背诵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摘抄笔记本上。

推荐第7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 塞 腰 鼓》教 学 设 计

吕 安 萍

农垦总局九三分局鹤山中学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舞!舞!舞!忘情的奔放,狂野地倾泻,西北汉子的安塞腰鼓,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安塞腰鼓》的绝妙文笔令读者心潮激荡!学生对安塞腰鼓这种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充满原始意味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不了解这种舞蹈艺术的内涵。 【认知目标】

1、理解课文的关键语句。

2、体会课文多种排比形式(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排比)的作用。

3、品味课文含蓄的语句,培养朗读能力。

4、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疾猛的节奏和恢弘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难点:品读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情感和深意。 【教学教法】

教学中充分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发表见解。文章气势恢弘、感情激越,因此,教学中,以诵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作品的节奏、气势,体悟语言的技巧和效果。 【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文艺晚会或影视节目中,经常可以看一些民族舞蹈节目,你们喜欢舞蹈吗?看完以后,能说出你们的所见所感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民族舞蹈《安塞腰鼓》(课件演示)。

二、熟悉课文:出示课文,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三、放教学录像:

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

要求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四、理解课文主旨

1、要求学生离开课文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观感: 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1)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2)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3)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2、品味并说明下列语句的意义:

(1)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2)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十分陌生了。

明确:人们已经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

五、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提示: 从句式、修辞和节奏角度思考。

六、课后作业:背诵文中的雅词、美句、精段,并积累。

推荐第8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小编为你带来《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希望你喜欢!《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观看一段安塞腰鼓视频。(见光盘)刚刚欣赏的是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这节课,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雄浑、壮阔、旺盛的生命的场面和磅礴的力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

(2)指导朗读。

例段一:第7段

明确:本段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赞颂了那股喷涌而出的、不可扼制的生命力。因此,“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简洁有力;“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要用急促的、富有跳跃性的节奏,来表现腰鼓场面的豪放、火烈、动力十足;最后,“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要读出对腰鼓场面,对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例段二:第25、26、27段

明确:写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要把短句“愈捶愈烈!”的三次反复和一切都在“交织!……升华!”读得简洁有力、铿锵激越,使人体会到:腰鼓表演达到高潮,人的生命力被尽情释放,生命的一切在这释放中得以超脱和升华。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会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2、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好一个_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等等。)

3、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三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目标导学二: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________美,你看(听)……”的句式或用“________好,好在________”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可能会出现的以下答案)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从用词方面说:

①“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的”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②“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①“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②“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③“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

①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从写法上说:

①“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②“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③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写得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做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目标导学三:美读训练,明确主题

1、可以模仿合唱的形式。第1—4段和第28—30段由女生朗读。第5—27段中的主体部分由老师朗读。其中,抒发赞美之情,音调最高亢的第13、17、22、24段,由男生朗读。

2、本文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画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明确: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总结: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地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主题。

2、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3、理解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在本文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品味语言,感受安塞腰鼓蕴含的生命力量。

【学习难点】

课文主题

【学习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激趣,营造氛围

屏幕上出现黄土高原画图,吸引学生注意力。

同学们你们爱家乡──秀山么?了解她特有的文化想象──花灯么?其实,在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黄土地上,也有她独特的文化现象──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有人形容: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熊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

下面请同学们观赏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看看上面的形容是否恰当(播放视频)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写什么?)

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1段~12段播放音频;13段~21段学生齐读;22段~29段个别学生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概括内容──本文描写了:表演安塞腰鼓的场景。

写出了:宏伟的场面,磅礴的气势,狂放的动作,生命的能量。

三、精读文段,体会意蕴、写法(怎么写)

1、把握朗读要领:

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朗读才能读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要领:带着热烈的情绪,较快的语速,高昂的语调,把握重音,以跳跃性的节奏朗读。

2、体会写法(以第六自然段为例):

教师示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通过排比、比喻,层层递进,突出安塞腰鼓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力(发狠、忘情、没命)和视觉上的冲击力(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人鼓合一──显示出高原生命的火烈。其中运用短句,营造了激越的气氛:

⑴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排比、反复、拟人。

排比:句子内部的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

句子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使用时,有单独使用的,也有与其他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

反复: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本文中反复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运用。

⑵短句叠词的运用:营造激越的气氛和节奏

⑶了解语言特点:气势充沛节奏铿锵感情强烈

3、品味语言(生动美、意蕴深):

“我就是我,我的感悟与众不同”

请用“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听)”的句式表达出来。

示例一:好一个鼓声激越的安塞腰鼓,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作用:运用反复,渲染了气氛,强调安塞腰鼓铿锵激越的声势,鼓声已深入到观众的心里。

示例二:好一个舞姿变幻的安塞腰鼓,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作用:通过排比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舞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学生领悟:好一群敲击安塞腰鼓的后生,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作用:通过排比,从不同方面:力度、速度、幅度,赞美后生磅礴的激和力量

四、理解主旨(为什么写)

1、你认为作者借安塞腰鼓主要想歌颂什么?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歌颂黄土地上的阳刚之美,歌颂承载这一生命的黄土地,歌颂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歌颂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2、西北现在好象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歌颂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西北汉子呢?(17自然段)

过渡:“安塞腰鼓”既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这一切都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自古以来陕北就是边关要地,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军30万镇守陕北、筑长城,防止匈奴入侵;到北宋的文臣武将,(韩琦、范仲淹、沈括)来此领导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战争,再到明朝时期九镇之一的“延绥镇”长城,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尽管时过境迁,但这种激和力量却深深地根植于陕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20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延安精神”走向全国,在某种意义上,“安塞腰鼓”所释放出的能量,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第十七自然段──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此句是说也许有人认为,黄土地上的农民已经被岁月的风霜、土地的贫瘠、生活的贫困折磨得丧失了生气。没想到竟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因为他们有韧性和坚强,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因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贫困和封闭而丧失希望,他们有韧性和坚强,生命中奔突的能量终有一天会喷发的。那么这片土地就是有希望的!我们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所以作者要竭力歌颂这片土地。

是啊,我们的民族显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和自豪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辉煌。

读完这篇激飞扬的散文,我们对安塞腰鼓有了新的认识,从心中对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油然而生敬意,让我们带着敬意,带着激再读课文。

结束语: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安塞腰鼓的隆隆鼓声还回响在我们耳边,那一群茂腾腾后生的英姿浮现在我们眼前,生命的火花已绽放在我们心底!好一个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处节次,画出生字。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生字。投影:

(1)根据课后生字表自学生字读音。

(2)指名读生字,及时纠正。

(3)自由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

(4)再指名读。全班齐读。

3、解释词义。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班级交流:

三、指导朗读。

1、重点指导:

(1)自由读。注意语气。

(2)指明范读。

(3)再指名读。

(4)自由读,同位指导。

(5)再指名读。

2、逐节指名朗读。随时纠正不当之处。

四、指导写字。

1、自由观察字型,找出难写的字。

2、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指导。

五、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形式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

学生齐读第6段,教师奖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出示幻灯)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并反复朗读。

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块:品读文章,学用语言

1、学生再读文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2、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若干,并给予奖励。

四:布置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推荐第9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气势。(重点) 2.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并了解排比、反复及短句的表达效果。(重点)

3.品味文章意蕴内涵,发表自己的见解。(难点) 过程与方法

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所以,所有的教学环节设计都以让学生看、听、读、说等实践活动为核心,并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交流让个体的片面的认识趋于完整。 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城市的现代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 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2、这是一篇诗化了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受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欣赏一首陕北民歌)

听了这首优美的陕北民歌后,让我们共同欣赏下面一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吗?

(陕北民歌、陕北说书、陕北唢呐、陕北剪纸)

(展示腰鼓图片)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鼓吗?———腰鼓

你们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是哪里吗?——陕北的安塞

说到腰鼓,作为陕北人的我们并不陌生,可能我们同学们中间还有人打过。这是在我们陕北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每到春节或有重大庆典活动的时候,我们都会扭起秧歌,打起腰鼓来庆祝。其实我们横山的腰鼓也是很有名的,但还

不是最有名的,最有名腰鼓还是安塞腰鼓。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简要了解一下安塞腰鼓。

二、安塞腰鼓简介:

安塞腰鼓诞生于黄土高原,是一种融歌曲、舞蹈、武术为一体,独特而优秀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烈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看完这个介绍,大家一定很想去看看安塞腰鼓的到底是怎样一个阵势吧?那好,今天咱们就随着刘成章先生一起去感受一下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的神韵和魅力。

三、作者简介:(见幻灯片)

四、聆听配乐朗诵:

大家要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感受,看看安塞腰鼓是否名副其实。 趁着这股热劲,大家现在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来谈一谈你听完课文朗读后的感受。(震撼、火爆、给力、带劲)

大家都说的很好,安塞腰鼓的确让人震撼,令人陶醉。而刘成章先生的这篇文章也真实的再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和魅力。

五、整体把握、梳理结构

文章对安塞腰鼓整个表演过程的描写共分做几个阶段,那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怎样的情形?(见幻灯片)

三个阶段:击鼓前——击鼓时——击鼓后

安静的腰鼓(静)──→激昂的腰鼓(动)──→寂静的腰鼓(静)

六、探讨朗读方法: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来讨论一下,文章的每个阶段都分别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去朗读。

击鼓前(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击鼓时(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击鼓后(28—30自然段):语速较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七、师生朗读:

同学们认为读这篇文章时应怎么读?

首先我把我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想不想听?(选读部分段落) 同学们一定也有你喜欢的段落,读来让大家欣赏。(抽查几位学生朗读) 像这样的好文章,我们一定要多读,以饱满的气息、高亢的声音、节奏的铿

锵、恢弘的气势、憾人的力量反复的朗读中去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八、自由品读,我会评价:

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又一次欣赏了安塞腰鼓,我们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可以是文中的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

九、安塞腰鼓之“劲”:(见幻灯片)

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

十、寻找文章的美:

用“这篇文章 美,你看(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

示例: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

教师小结:通过寻美,我们感受了安塞腰鼓那雄浑、激越、壮阔、火烈的特点和洋溢的阳刚之美。 十

一、品味语言:

用“我喜欢 句子,因为 ”的句式进行评点。

(教师提示: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等角度入手)

教师举例:我喜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句子,因为反义词用得好,在强烈的对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作适当的归纳。 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

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从句式上说: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

(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2) 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十二、师生共同探讨文章主旨: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生命力量; 歌颂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歌颂阳刚之美。

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束缚的力量。(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这几种观点畅谈自己的理解,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十

三、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铿锵,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赞美了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朗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十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并将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摘抄到笔记本上。

2、请模仿问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五、歌曲欣赏:《吉祥腰鼓》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的,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迈、火烈的特点。

因此,这篇文章的重点应是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看图,看录像等方式去领略安塞腰鼓扑面而来的激情,领悟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内化语言能力。

我在执教《安塞腰鼓》这课时,采用的是两种分段相结合的方式,既有“静—闹—静”结构形式,又有“静—闹静”的结构形式,把“闹静”结合为一体,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的火烈、壮观、豪放与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的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到黄土高原的后生们的粗犷、豪迈、开放的特点。在教学课文最后一层时,引导学生把安塞腰鼓即将上演的“静”与鼓声戛然而止的“静”对比、联系,渗透篇章结构的练习。

在语文教学上,通过突出对关键词品味,对句子的朗读、感悟,对语言形式的体会、吸纳、内化于口语表达、书面表达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感受安塞腰鼓的特点,在体会、揣摩文章的音乐性时,引导学生找一找句子来读、来品,当我介绍了安塞腰鼓是陕北民魂的体现,号称“天下第一鼓”之后,接着播放安塞腰鼓的视听场面,这时学生与安塞腰鼓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真切感受到安塞腰鼓的火烈、壮阔、粗犷、雄浑、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此时,学生肯定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感受要表达,有许多想法要倾吐。这说明表达的时机到了,于是我设计:我们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来表达心中的安塞腰鼓。用“这篇文章 美,你看(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来寻找文章的美点。用“我喜欢

句子,因

为 ”的句式进行评点让学生对本文语言的凝练、简洁,使形象更加深刻、清晰的了解。这样,学生对修辞手法感知就深刻了,体会就形象了。这样的指导是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的指导,是在具体可感的语言情境中进行,语言形式的指导体现了语文实践性的特点。

推荐第10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 教学设计

隆德县第二中学 董红峰 电话:1800954682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理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3、练习听力,初步理解文章主旨。

4、学习写作宣传标语和解说词。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理解排比、反复修辞手法的样式和作用。写作宣传标语和解说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手段:

多媒体powerpoint工作环境 暴风影音工作组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教师: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家都看了吧?今年的春晚节目种类很多,有歌舞、相声、小品、魔术、杂技、手影戏等等,但是准备时间最短,表演效果最好,参加演出的明星阵容最大的一个节目是诗朗诵《温暖2008》,朗诵做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感染力丝毫不亚于歌舞,其震撼力有时更远超过歌舞。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朗诵,来体会一下朗诵这种艺术的魅力,也从整体上感知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安塞腰鼓》。

二、课文朗诵。

1、教师播放《安塞腰鼓》朗读视频。学生感受朗诵的艺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我们从刚才的朗读中是不是感受到了一种奇伟磅礴的气势。这篇文章写得也好,文字给人的感觉是排山倒海而去的,每一个字都如鼓槌一般敲打在我们的心上。下面让我们自己来读一下。

2、学生自由朗读,声音要大,选一段准备展示。

3、学生个别读,教师做点评、指导。

人数控制在3~4人,如没有学生朗读静态段落,教师可进行提示。

(朗读指导内容:四部朗读法:1.大,大而不喊;2.慢,慢而有情;3.快,快而不乱;4.稳,稳而有度。简单解释:大,就是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这样别人才可能给你指点。大而不喊,不要扯开喉咙,要让听到的人知道你在读课文。慢而有情,要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快而不乱,讲究把文章读熟。稳而有度实际上是前三点之后的总结,是一种效果。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前三步的阅读,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读出的课文,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该快得快,该慢的慢;该高亢的高亢,该低沉的低沉;该欢快的欢快,该悲伤的悲伤。)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指导、训练学生的朗诵。

三、写作手法赏析。

教师:朗诵鉴于时间关系我们就练到这里,下去之后要好好训练争取使他成为我们的一个文艺特长。这篇文章读起来如此有气势如此热烈激荡,你觉得作者主要使用了什么样的写发法才达到这种效果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教师讲解排比、反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排比

,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例如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和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使用了排比和反复修辞手法的句子。

2、学生在文章勾画,自由发言,相互交流。

3、教师作其他写作手法的归纳 ,穿插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不做单独归纳。

(归纳内容: 比喻句式:a.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b.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对比句式: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拟人句式: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可以得出一些写作上的经验:在写作演讲稿、朗诵词时应该尽量使用短句,使之节奏鲜明,可使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使之气势磅礴。写作时还要注意感情的起伏。只有多种手法共用才能打动人。在进行大场面描写的时候,也应该尽量多的使用排比反复的手法,可铺排气势。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一定的赏析和写作能力。

四、主旨探究。

教师:文章写得如此有气势,并使用了这么多的写作手法,那它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大家先不忙回答,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注意看注意听,从视频中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

1、教师播放视频《安塞腰鼓介绍》,出示问题:

(1)、短片认为安塞腰鼓体现了安塞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安塞腰鼓抒发了表演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看视频,听读,找出相关信息。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明确。

(安塞人的性格:坚定、豪放、坚毅。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热爱土地,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教师:一篇文章的主题是多样的,除了短片中所说的主题外,通常还有以下的几种说法,大家看一看,看那一个符合你的看法,最重要的是要能说出理由。

4、教师出示文章主旨,学生选择。

(1)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2)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3)歌颂阳刚之美。(从表演者的角度分析;一群朴实的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4)告诉我们: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学生自由选择,课后能找出相关的依据。教师选择一至两项略作诠释。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听力,使学生能够准确的筛选有用的信息。了解文章的主旨,懂得一篇文章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启发学生对文章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五、语言运用写作训练

教师:课文的内容就学到这里,现在我们回过头来重新看待安塞腰鼓,它是来自我们西北的一种民间艺术,我们应当为它更好的走向世界做出我们的贡献。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上,充满民族风格的安塞腰鼓的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今年8月,北京将举办奥运会,现在假定安塞腰鼓入选了开幕式的节目表演。

1、请你为安塞腰鼓设计一句宣传口号。

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其基本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句子的逻辑等等。具体说,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是标语语言简洁的基本要求。要完成这道标语的拟写,还应注意圣火传递的主旨和题目中对标语拟写的要求。

例: (2007年福建龙岩)2008年北京奥组委决定圣火传递途经龙岩。为了迎接这举世瞩目的盛况,更为了体现和平、友谊和全民参与的主旨,请你自拟一条“迎接奥运圣火”的宣传标语。(标语中要有“奥运”或“圣火”或“奥运圣火”字样,16字以内。)【参考答案】 ①手拉手,心连心,迎奥运。 ②点燃圣火,放飞梦想。 ③让奥运圣火燃遍闽西红土地。

学生写作,展示。

2、现在安塞腰鼓这个节目正在表演,请你给写一个解说词,

解说词是“口头文学”。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人们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从而收到宣传的效果。电视解说词必须与电视画面相一致,当然做这道题除了要有合理的想象外,还必须紧扣题目要求。

例: (2007年江苏南通)据报道,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将于2008年5月经过南通地区。请合理想象奥运火炬进入我市时的情形,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为现场直播配上一段热情洋溢的解说词。(要求:体现南通的特色、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和传递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不少于70字)

观众朋友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闪现着中国 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科技之光的奥运火炬向我们走来了,熊熊燃烧的火炬必将进一步点燃南通人民建设家乡的热情,把“中国近代第一城”的长寿之道、和谐之光及其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传遍祖国的四面八方。

学生写作,展示。

设计意图:练习进行宣传标语和解说词的写作,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感情。

六、结束语。

展示教师所写的解说词:

观众朋友们,现在正在表演的节目是来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参加今天表演的这群后生是来自陕西安塞县的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虽然生活在贫困中,他们虽然吃的是红豆角角老南瓜,但是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他们有活力、有朝气、有理想、有努力、有拼搏、有奋斗。我们相信:看着他们的表演,我们也一定会像他们一样勇敢的面对生活,不畏惧、不退缩、不放弃。我们坚信,美好的未来必将属于我们,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11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词语,促进语感的培养、语言的积累。

3、充分感受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活力四射的精神风貌。教学重、难点:

1、充分感受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活力四射的精神风貌

2、品味作者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的语言。教学过程:

一、视屏导入 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课文,初步领略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安塞腰鼓去感受它、欣赏它。(播放安塞腰鼓的视屏)

2、看了安塞腰鼓的表演,并回忆课文内容,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这是怎样的安塞腰鼓。(课件出示:那是 的安塞腰鼓)

(狂野奔放、豪放、元气淋漓、惊心动魄、热情奔放、火烈的、没命的、粗犷的、壮阔的、雄浑激昂的、奇伟磅礴的、排山倒海的、让人叹为观止的)

二、出示自学提示 自主学习《新方案》设问导读

1、细读课文5----17段,画出一个反复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课件出示这四句话: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2)、指导读好这四句话,读出对安塞腰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安塞腰鼓究竟好在哪里?请同学们边读边做批注。

学生自主学习。

三、小组交流 交流汇报 A、第一次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1.出示安塞腰鼓的四幅图片,体会好在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

2、指导朗读好这段话。

出示:“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自由品读感悟,体会排比、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3、教师引读,出示“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自由读,找出这段话中的三组反义词,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教师小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就好在那场面是那么壮阔、那么豪放、那么火烈!(板书:场面 豪放火烈) B、第二次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1、好在沉重的响声倾听鼓声

2、指名学生读课文9-10自然段,师生评议。

3、变换方式读,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齐读“隆隆”,以朗读促感悟,体会鼓声的力量与震撼。

4、拓展:(课件出示)

这鼓声碰撞在黄土地上,黄土地也成了 ,也是 。 这鼓声碰撞在天幕上,天幕也成了 ,也是 。 这鼓声碰撞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也成了 ,也是 。

这鼓声碰撞在我们的心上,我们的心也成了 ,也是

5、这一切的一切是真的都成了牛皮鼓面吗?小结:其实这是他们与鼓声的 共鸣。这隆隆的鼓声震撼了山崖,震撼了黄土地,震撼了观众,也震撼了我们。难怪我们会发出一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就好在它的鼓声是那样惊天动地!(板书:鼓声 惊天动地) C、第三次好在击鼓的后生后生。

1、指名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这是一群怎样的后生?(板书:后生 元气淋漓)

2、“元气淋漓”是什么意思?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元气淋漓”?

3、做《新方案》的巩固练习。

4、教师小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就好在击鼓的后生是那样的元气淋漓! D、第四次好在优美的舞姿

1、出示15自然段,齐读,提问:这是怎样的舞姿?(相机板书:舞姿 变化多端)

2、这一段共有四句话,分别写出了舞姿的什么特点?这里的“战栗”能换成“陶醉”吗?为什么?

3、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那我们怎么读出这种气势呢?指名读,齐读。

4、引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5、小结:是呀,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就好在这令人叹为观止的舞姿呀!

6、安塞腰鼓给人伟大、雄浑、激昂、粗犷的感受。这是真正、原始、自然的生命的流露,这样的力量更可贵更激动人心,让我们齐读17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舞停了,舞姿仍在眼前,鼓声仍在耳畔,激情仍在心中!你们能够模仿文中的一段话,进行一个场面描写吗?(可以从舞蹈、运动会、花灯等场面描写,重在排比、反复、比喻修辞方法的运用。)

五、总结全文 深华情感

1.再读反复出现的句子。“好一个安塞腰鼓”。

2、安塞腰鼓打到了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打到了盛大的国庆典礼上,也打到了全世界人们的心里。让安塞腰鼓传达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生活在这黄土地上的人们吧!

六、板书设计:

场面 豪放火烈

好一个 鼓声 惊天动地 安塞腰鼓 后生 元气淋漓 舞姿 叹为观止

第12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案分析:

国标本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的内容。本文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抒情散文。安塞腰鼓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其生命和力量的宣泄是对黄土高原生命的礼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魂魄的再现。本文的最大特色是通过超人的语言文字美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其完美的、富有气势的语言形式主要表现在:运用铿锵的短句表现文章的内容;运用激昂的排比句层层递进渲染气势;运用激猛而强烈的节奏突显其神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3、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的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的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

同学们,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听了这首歌你感到黄土高原上的人怎么样?(粗犷、豪放、乐观向上)说得很好。有一种民间舞蹈,它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生命和力量的赞歌,它就是(边板书边说)安塞腰鼓。生齐读课题

地处黄土高原的陕北的安塞是中国的腰鼓之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天下第一鼓”的风采。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课前都根据导学案预习课文了。

现在小组过关,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我会读、我会填。 1.字词检查

课文中有几个拦路虎。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打败他们。 指名读/排火车读 2.课文预习

①找同学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我会填” 课文作者是刘成章

课文讲了什么事? 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声响、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课文?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自主探究 品读感悟 (一)自主阅读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安塞腰鼓的吗?

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

2.请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课文哪些段落是写腰鼓舞表演的(6—17自然段)

(二)交流感受

1.当这群茂腾腾,沉稳而安静的后生举起手中的鼓锤,那又将是一幅怎样的场面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文中哪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好一个安塞腰鼓!)

2.自读感悟: 小组中朗读相关段落并交流:安塞腰鼓好在哪里?找出有关的句段,做好批注。就其中的一方面交流汇报。 谁来读读你印象深的句子? A.(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1)生谈感受

2)这一句除了用了排比,还用了什么?(比喻)

作者用整齐的排比、贴切的比喻,还有这铿锵的短句,把打腰鼓的情景形象的写了出来。来,一起读一读。

4)你们读得很有气势,但总感觉缺点什么。“骤雨”是什么样的雨?(生:很大的雨、很急的雨)谁能读出“急促的鼓点”?(指名读)

5)我们读书就要像这样——抓住关键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着读。来,用老师教的方法自己读后面几个分句。

是,这种激情如同火花一样,点燃了观众的心。我也很想和大家一起读一读。 7)把这个句子放到文章中,同学们的感受会更深。同学读读6—8段

出示第6自然段:刚才那位同学是怎样读“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几个词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重)

咱们来试试。第

一、二排读“发狠了”,

三、

四、五排读“忘情了”,全班读“没命了”。

小结:多么火烈、壮阔的舞蹈场面!板书:宏伟的场面 B.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 1)生读,谈感受

2)这一部分都是在写安塞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板书:沉重的响声 一起读,读出鼓声的巨大力量 3)这里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为什么说 “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小结:鼓声有极强的震撼力,撞击在观众的心上,所以作者说“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多么奇特的想象。

C.若生读12自然段

1)生读,谈感受

2)既然是写后生们打鼓,为什么不说“敲击”,而要用“搏击”?(生发言) 3)黄土高原的人生活条件怎么样?(吃的是红豆角、老南瓜,穿的是粗布衣裳„„) 4)“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得躯体,„„奇伟磅礴的能量!”想一想后生们还要与什么进行搏击?(生:与艰苦的环境)

5)这就是黄土高原,那里植被稀疏,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的土地,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高原人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出示黄土高原图) 你觉得高原人民怎么样?(生发言)

6)是啊,黄土高原人民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用顽强与命运—搏击;劳作之余,他们打起安塞腰鼓,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搏击。女生、男生轮读第12自然段

7)黄土高原养育了这样朴实、豪放、元气淋漓的后生。作者由衷地赞叹: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一起读) 板书:元气淋漓的后生

D.出示第17自然段。鼓声愈锤愈烈„„,

他们要“摆脱”什么?(贫困的生活)“追求”什么?(自己的梦想、更好的生活) 黄土高原的后生们把自己的情感都寄托在热情、奔放的腰鼓舞上,用舞姿和鼓点来表达自己的心声。齐读第17自然段

三.体会写法,拓展延伸

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似乎听到了那震撼人心的鼓声,感受到了安塞腰鼓奇伟磅礴的气势,那课文6—17自然段的语言为什么会这么有气势?(用了排比)对,文中多出用了排比,谁能找出几处?(生说)排比有多种形式,有句子内部的排比,还有句与句之间的排比,比如(生说排比句)文中大量的排比增强了语势,使文章非常富有感染力。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借鉴。

黄土高原上传来的安塞腰鼓声,似乎还在我们耳畔萦绕。你从鼓声中听到了什么?

四、课后作业

安塞有着激情澎湃的腰鼓,在东北和云南也有着不同的娱乐方式。 课后请阅读《昆曲》、《秧歌》、《 云南的歌会》

第13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3.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完成简单有一定内涵的场面描写。

4.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教学重难点

1.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2.在反复朗读当中体味语言当中所蕴含的激情和深意。 教学手段

多媒体powerpoint、电脑 教学步骤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进入上课时间。

一、导入

一曲《黄土高坡》,把我们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没有江南的杏花春雨,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去安塞古镇,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二、教师板书课题

三、基础知识把握

师:请大家把课本打到123页,快速浏览文章,自己解决生字词。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小声读一下。(过程2~3分钟) 瞳仁 恬静 亢奋 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磅礴 颤栗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四、简介

1、请看大屏幕,要求从同学们面前的电脑当中搜集关于安塞腰鼓的相关图片····这里有几张安塞腰鼓表演图片(3~4张),请大家看一下这与文中描述是否一致。(教师对图片做简单讲解,图片选用比较有张力、有气势的)

2、安塞腰鼓的来源

安塞腰鼓源远流长,相传,周朝周文王时期,风调雨顺,民安乐业,就是瘟疫制服不了。上至君臣,下至平民,无不为之发愁。人们想方设法制服瘟疫,谋求生存之路。

有人说,瘟疫是一种妖魔鬼怪,怕震动,怕红颜色。人们就想起了用鼓来驱逐瘟疫,他们造了一种小鼓,挂在腰间,起名腰鼓。

3、作者刘成章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4、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安塞腰鼓表演)

五、既然是过程,那么当然就有先后,文章以表演安塞腰鼓为主体,那么就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表演前:宁静---------神情沉稳而安静 表演中:亢奋---------释放出磅礴的力量 表演后:寂静---------出奇的静

(1)谁能用课本上一个字来概括表演前和表演后的氛围特点? 生:静。

师:那么中间表演的过程可以用哪个字概括? 生:动或闹。

那么这篇文章的整体气氛依次为静、动、静。动静结合,互为衬托。仔细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的“静”和结尾的“静”一样吗?谁可以在“静”字前再加一个字,把这两个“静”区分一下? 生:前为安静,后为寂静。

(2)、文章既然描写了一个场面,那么必然有构成这个场面的要素,想一想文章中构成场面的东西有哪些?

(明确:茂腾腾的后生、系着红绸子的腰鼓、黄土高原、起伏的群山、火红的高粱。)

想象一下,这些东西聚合在一起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诸如粗犷、豪放、狂野、大气磅礴、活力等。)

九、品读,重点突破。

那么一会我给大家时间自由朗读这篇文章,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声自由朗读。此文在语言运用上有很大的特色,那么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多处运用修辞手法)

那么,请同学们针对表演过程中即5-27段,简要进行分析。(周围同学间讨论) 排比句:

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C、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反复:

A、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

反复写腰鼓的声音,为了渲染气氛,突出安塞腰鼓铿锵激越的气势。 B、“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出现,文章富有节奏感,层次感,渲染气氛,抒发情感。 比喻: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

你的面前。”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后生们的力量美、豪放美。

此部分让学生讨论解决,然后从小组当中抽选一名同学分析。 十

二、通过读课文,看场面,设想一下,假如你现在就是在现场的一名观众,你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什么,或者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它?

(明确:文章第12自然段。个人总结的词语有劲、自由等。) 教师提示:劲也好,自由也好,实际上都是生命的跃动。我认为用生命去概括最好,安塞腰鼓诠释了生命,激情与张扬,放纵与自由;生命的激情也支撑着安塞腰鼓,刚劲与活力。

十四、展示教师个人感悟(幻灯片形式)

一场安塞腰鼓,实际上就是人生的完整历程,在起始的安静中积蓄、孕育到人生辉煌时的挥洒与张扬,再到老去时的沉思与宁寂。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慢慢沉寂下来的是鼓声,而久久震撼我们心田的是那近乎疯狂的搏击着的生命。 十

五、作业

1、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安塞腰鼓的视频资料,下节课讨论交流。

2、对印象深刻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用上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第14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覃红梅

导入

俗话说: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

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进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的魅力;

2、理解文中排比句以及短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律动的力量。

出示朗读要求

1、发音准确,字正腔圆地读;

2、注意停顿、重音、语气、节奏;

3、速度、快慢适中。

听、读,鼓舞飞扬

1、文中反复出现的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好一个安塞腰鼓!”

2、在

13、

17、

22、24自然段反复出现,分别应该怎么读?

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

品、赏,语言精彩

1、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

2、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对于描写场面、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表达,腰鼓内涵

”好一个安塞腰鼓!”作者要赞美的

仅仅是安塞腰鼓的壮美么?

好一个蓬勃的生命力量!

好一个生命的舞蹈!

好一个充满希望的原野!

好一个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好一个阳刚之美!

好一个反璞归真的自然生活状态!

好一个粗犷厚重的黄土文化!

鼓——人——生命、文化、生活

质疑、思悟

请体会最后一句话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鸡啼”,是新的一天的开始,预示着新生活的希望。在黄土地上贫穷地生活着的安塞人,为什么还能将自己的腰鼓敲得这么响?因为他们躯体里涌动着旺盛的生命力量,更因为他们骨子里充满着新生活的强烈渴望!

”鼓声” 又响起,生命在律动

从古到今,这股来自黄土地的爆发力,这豪情滚滚、昂扬向上的精神,一

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你的心灵被震撼了吗?

从学习跳舞和排练节目谈起,表演或者欣赏学校丝竹社团表演等的感受说说,每一个活动都不容易,代代相传,传承的仅仅是技艺吗?还有一种怎样的精神呢?

仿写并展示。

第15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

2009-10-29 20:30:09| 分类: 教学 |字号 订阅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其在本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品读,进一步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体会本文诗一般的语言的艺术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整体感知了《安塞腰鼓》一文的内容,它那气势磅礴,独具魅力的艺术表演,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毅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诗一般的语言,还时时回荡在我们的耳际。我们本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本文诗化般的语言所蕴涵的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再次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安塞腰鼓录象)

(二)、谈感受。

过渡语设计:那么,你阅读了本文 ,你对文章、对安塞腰鼓有什么感受呢?(谈出你的独特感受。)

交流,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出示课件)

①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和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③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三)语言美。

过渡:同学们讲出了安塞腰鼓粗犷、雄浑的美,讲出了文章诗化般语言的精髓。本文语言确实是相当的的美,有诗一般的美。请同学们美读课文,用你的眼睛、你的耳朵发现美。

1、分组朗读。用“ 美,你看(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

2、小组代表发言。(多媒体展示)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

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3、出示相关图片 ,朗读以上句子,感受腰鼓的声美、表演的场面美、人美、舞姿美。

(四)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过渡:多美的安塞腰鼓啊...,让我们一起读第七节。..

1、学生齐诵第7段。

2、教师示范。(幻灯出示所改之诗)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3、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诗的美。

4、请同学们仿照以上形式加工 ,读读25——27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朗读,老师同时出示相关句子。) 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

生活和梦幻 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5、出示以上两段,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诗的美。试着背诵。

(五)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1、请同学们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2、小组交流。

3、小组成员向全班汇报。(学生可随时补充)

4、教师整理,重点出示相关语句。

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

(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2) 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从写法上说: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六)、自由式美读

(七)、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铿锵,写出了安塞腰鼓壮 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再次欣赏安塞腰鼓部分视频)

(八)、拓展练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第16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主备人:李 敏

课时设计: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读”来进行的,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课文录音,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重点)

2、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积极的参与学习,主动的进行交流,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3、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

看了以上这段视频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待学生回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 (多媒体投影:课题、作者)

第一课时

一、图片感知“安塞腰鼓”

1、简介“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

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毅奔放的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不难感知。但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今天,我们看看作者怎样描摹一幅动人心魄的表演,并提示其文化意韵的……

2、简介作者

刘成章

:陕西延安人。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是《羊想云彩》中的一篇。

二、屏显识记基础知识

1.给下面红字注音。

亢奋

晦暗

羁绊

蓦然

戛然

瞳仁

磅礴

冗杂 2.根据下面多音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没 3.解释下面的词语。

大彻大悟:彻底领悟。

惊心动魄:形容感染力极强,动人心弦。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三、文字感悟“安塞腰鼓”

1、阅读课文,将自然段序号填入下面课文结构提纲的括号内,体会课文所展现的壮美:

(一)第 1--4 自然段:安静的腰鼓——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二)第5---27 自然段: 激 昂 的 腰 鼓

1、第5--13 自然段: 宏伟的场面

2、第14--17 自然段:雄壮的声响

3、第18--22 自然段:击鼓的后生

4、第23--27 自然段:奇丽的舞姿

(三)第28---30自然段:静寂的腰鼓——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板书)

安塞腰鼓

表演前(1—4)

安静

人的安静

简洁有力

以动映静

表演中(5—27)

亢奋

铿锵激越

对比鲜明

前后呼应

表演后(28—30)寂静

没有声音

时的寂静

3、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学生朗读“表演前”的段落 提问(1):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

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 从人物写:是茂腾腾的后生。 从性格写:是朴实的。

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 从腰鼓写:是呆呆的、不曾响。

提问(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四、课后预习

根据导学案的要求预习“表演中”、“表演后”。

第二课时

一、文字感悟“安塞腰鼓”

(一)复习感悟“表演前”蓄势的作用

(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学生朗读“表演中”的段落,师生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问题一: 文章第二部分第一层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

• 壮阔、豪放、火烈。

• 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击起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连续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问题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恰如其分。

问题三:“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

• 空气(冰冷--燥热)

• 阳光(恬静--飞溅)

• 世界(困倦--亢奋)

• 用三组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奇伟磅礴、雷霆万钧的能量。 问题四: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什么写?

• 虚写=======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问题五:“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怎么理解?

• 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问题六: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问题七: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三层怎样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 先写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落的搏击着,使人感到震撼、烧灼、威逼。使人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使人感受到陕北农民的那种取之人的甚少,奉献给人的甚多的精神。写出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悟。

问题八: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不得这样的腰鼓。”?

• 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 问题九:文章第二部分的第四层写什么?

• 总结上面的三层的意思。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

问题十: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 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2、学生朗读“表演后”的段落,师生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说“当它嘎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 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问题二: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象炽热后的寂静。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 问题三: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 (l)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 •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 这些排比句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气势,渲染形象,节奏鲜明,铿锵有力,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问题四: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 这篇文章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朗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

二、分角色朗读提升能力

• (男领)看!——

(女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女领)百十个斜背响声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男合)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女合)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男合)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女合)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众合)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男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众合)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女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众合)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女合)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男合)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女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众合)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男女领)好一个黄土高原!(众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第17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备课人:孟宁 学号:20120101022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句、感叹句的作用。

2、能力目标:学生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

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法】提问法、教授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下载有关“安塞腰鼓”的视频、和范文朗读片段。

学生: 查找“安塞腰鼓”的历史资料。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 碍,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水乡少年看来一场社戏,感受到水乡人民那种淳朴、热情、好客的性格。今天我们将随陕西作家刘成章到西北到黄土高原去看一场热情奔放的腰鼓表演—安塞腰鼓。

1.腰鼓的简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段视频,同学们在看视频的同时,注意提取相关信息。看完后,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安塞腰鼓,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段视频。(视频展示)安塞腰鼓这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 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 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2.走进作者: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是《羊想云彩》中的一篇。 3.字音词义

瞳仁 ( tóng) 恬静( tián) 亢奋 ( kàng) 羁绊( jī) 冗杂 ( rǒng) 烧灼( zhuó ) 颤栗 ( lì) 蓦然( mò ) 晦暗 (huì) 戛然而止( jiá ) 磅礴 ( páng bó )

二、倾听范读、感知全文 光听这个介绍,你们能感受到黄土高原人民的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吗?当然不能.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阅读来理解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安塞腰鼓的? 好!下面我们就进入课文的学习。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名家的范读,但在范读过程中,老师有一个任务要交给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反复出现并标志文章脉络的句子

1、在课文中找出反复出现并标志文章脉络的句子

大家听完了,能完成解决老师的问题吗?能找出在课文中找出反复出现并标志文章脉络的句子? 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 请问这个句子在文中出现几次 明确:四次

这四句“好一个对安塞腰鼓”的反复咏叹之中又有变化有新意,使文章具有了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来,让我们一起饱含赞美之情的来读它们!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1)请同学们仔细跳读课文,看看它每出现一次,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

明确:第1次出现主要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时壮阔、火烈的场面。

第2次出现是在赞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的响声。

第3次出现是赞美充满力量的动作和舞姿。

第4次出现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2)分组寻找“好一个安塞腰鼓” 中的“好”体现在哪儿?请用“好在„„,你看(听)„„.”句式叙述。 ①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你看„„ ②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 你听„„ ③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你看„„ ④好在变幻的舞姿。你看„„ 明确:好在于那火热的舞蹈场面。他们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就没命了。后生们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疯狂地舞动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是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好在于那激烈的鼓声。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了沉重的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暮然变成牛皮鼓了,只要听到这震撼人心的声音,我们的心境就会立刻变的有声有色。

好在于那激烈的鼓声。你看!后生们的胳臂、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他们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力量。

好在于变幻的舞姿。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的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2.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内容)

好一个

壮阔的安塞腰鼓 元气淋漓的安塞腰鼓 豪放的安塞腰鼓 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 火烈的安塞腰鼓 奇伟磅礴的安塞腰鼓 有力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

一锤起来就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来!的安塞腰鼓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得安塞腰鼓 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三、自由诵读、品味 品读美句:感受文中排比句的气势、节奏与激情

1、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

明确:排比。

2、请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挑出你最喜欢的语句仔细品味,准备读给大家听,并简要说说它好在哪里。

如:(1)我喜欢“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热烈场面。

明确:三个“愈捶愈烈”层层推进,表明安塞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随着鼓点的此伏彼起,人们的思想也在腾飞。这里段与段之间构成了排比,这个排比,要读出此伏彼起的交错感。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壮阔的场景。

明确:这是句与句之间的排比,排比中每句又都含有比喻,句式整齐工整,要读出明快的节奏。

下面老师请两个同学来读这一句,一个读前半句,一个读后半句,注意好衔接,一定要读得紧凑明快。(指明两名同学分两个声部唱和式齐读:前一声部读前半句,后一声部读后半句)

(3)我喜欢“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力量。

明确:这里句子内部词与词之间的构成了排比。从内容上来看,三个“了”之间强度层层递增。

来,我们一起把这一句朗读一篇,语气要越来越强烈,读得如同排山倒海让人透不过气来。(指导全班再读体会)

3、同学们想一想,本文用了大量的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这种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层层递进。

增强语言气势。

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

有如江河一泄万里。

较好地渲染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磅礴气势,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

课文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强调了安塞腰鼓的强劲!

文中还有很多铿锵的短句、激昂的排比句、节奏鲜明的反复句,从变幻的舞姿、铿锵的鼓声、击鼓的后生等角度来描绘安塞腰鼓,我们不一一举例了,留给同学们课后继续去体会。

4.你对文章的语言特色有什么感受?

很有气势,有强烈的节奏感,象鼓点一样使人震撼。

语言运用了哪些方法,使人感到这种气势? 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 本文的语言的特点

多用短词、短句、铿锵有力,具有节奏感 运用反复、排比、层层递进,具有层次感 善用夸张、比喻,形象生动,具有画面感 全班齐读课文最精彩的段落第七段

四、主旨探究:

播放安塞腰鼓的相关图片,引领学生体会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 好一个刘成章!若不是你“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着地方”哪能写出如此激扬文字!让我们从无声的文字中感受到安塞腰鼓力量,那你们认为安塞腰鼓体现一种“________之美”。

壮观之美!(师在空白处上一行填“壮观”)

还有吗?(提示)你看这鼓,没人去敲它,它会响吗?

力量之美!

那这力量来自何处?

体现人的力量美。

人是生命的载体,生命与力量合一。

(学生齐读):体现生命力量之美! 《安塞腰鼓》主旨 表现阳刚之美

表现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表现一种痛快淋漓的生活方式。

表现被贫困压抑,而想冲破一切束缚、羁绊的渴望。 表现安塞人不甘贫困,奋发向上,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

【课后作业】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音字词,准备好下节课听写

2、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场面。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刘成章

意蕴美 生命的力量

阳刚之美 形式美

第18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

1、多媒体助学

2、诵读导学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1、提问:看完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吗?

2、交流查阅的有关资料;安塞腰鼓的资料。附资料: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今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听读文,整体感知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注意朗读者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2、思考问题:

⑴安塞腰鼓总体上给你什么感受?它有什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宣泄生命力量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有热烈的舞姿,有巨大的力量,有沉重的鼓声,有深厚的土壤。

⑵这篇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你觉得有何效果?

排比,有句子内部词语的排比,有句子的排比,有段落的排比。这些排比使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感情强烈。

三、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有气势的朗读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伟大,粗犷,豪迈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朗读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2、以第五节来示范朗读:

⑴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注意听清朗读者处理的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

你觉得他读的怎样?哪些语句读的好?指导朗读,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⑵小结: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⑶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⑷小结: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其他部分,读出节奏,气势,品味精彩语句,说说自己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四、学生品读,体验感悟

1、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语段进行散读并作点评。

2、小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3、抽读,结合语境谈理解与感受。

五、总结主题

通过刚才大家的品读,你觉得本文除了赞美安塞腰鼓的壮阔,豪迈和火烈,还赞美了什么?

六、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民间大型舞蹈形式(舞龙,舞狮,滚灯,扭秧歌等)

七、布置作业

1、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2、选你最喜欢的两个句子抄下来,模仿它们的表达方式,再仿写两句。

3、解决后学习建议

【教后感】

现代化技术与语文的整合: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古希腊教育家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上伊始,播放一组画面,那生动粗犷的表演场面,拉近了学生和按塞腰鼓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有了形象的感受,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接着在聆听文朗读以后,又给文精彩的段落配以画面和朗读,让学生对文内容有了直观,形象的感知。用声音,色彩,图象等形式感染学生情绪,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将学生带入文的佳境。强化了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还增大了堂容量,使知识量和信息量大幅度增加。

开展了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实践的活动。

前安排三分钟讲话和学生的点评;阅读文本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有听读,范读,散读,抽读,品读等活动;在品读过程中还设计了仿说拓展的实践活动。作业安排朗读背诵精彩段落,仿写精彩语句的作业。最突出的一点整个堂书声朗朗,学生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反复诵读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从不同层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和陕北人民纯朴,粗犷,豪放的性格,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附:中国民间舞蹈】

春节的民众活动中,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开始于宋代和清代的民间歌舞形式。自古华夏民族以龙为图腾,在漫长岁月中龙逐渐已被人们所神化,被当作既可腾云驾雾,又能翻江倒海,主宰农田旱涝的神灵,而被以农耕为生的汉民族所尊崇,祭拜。因此,在从南到北的汉族地区便出现了春节时,被人们舞耍于硝烟弥漫,震耳欲聋爆竹声中,千姿百态,无以数计的各种龙形。其中最被人们熟悉的要算是形体硕大,长达10米左右,用彩绸扎起来的“布龙”或“彩龙”。《龙舞》,是在数名男子高举支撑龙体的木柄,在穿梭奔跑之中表演“龙打滚”,“龙摆尾”,“金龙缠玉柱”等极有气魄的造型舞蹈。

汉族《狮子舞》自汉代由西域传入的假形舞蹈。随着佛教文化的流传,新春之际在霹雳炸响的爆竹声中“舞狮”,逐渐成为人们避邪免灾,吉祥纳福不可或缺的形式。形态可掬,温文尔雅,以表演戏球,踩踏板,与人亲昵似猫的“文狮”和矫健迅猛,虎视眈眈,以高难杂技性表演为主的“武狮”,基本成为北,南两方风格廻异的两种“狮舞”形式。“狮舞”除以上表演形态外,还有至今流传在陕西省城固县的“狮舞”一绝:“笑和尚耍狮”。

《秧歌》是春节群众欢庆活动中,起着承前启后,烘托气氛的大型歌舞形式。这里所指的秧歌;不仅是单一的“秧歌舞”,而是包含着数十种歌舞形式所组合的文艺演出队伍。这支队伍既要在走街串巷中做行进表演,又将最后集中于旷场做正式的歌舞演出。因此在北方,人们索性就把过去有着祭祀色彩,而今完全成为春节娱乐式的民间文艺形式称为“社火”或“秧歌”,把这支浩荡的队伍统称为“秧歌队”。

《芦笙舞》是侗族的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

婀娜多姿的傣族《孔雀舞》。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不但许多的人们在家园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傣族民间传统的《孔雀舞》有着很长历史,并被纳入了宗教的礼仪之中。因此,每年的佛教节日和迎接新年时,都一定要表演《孔雀舞》。

第19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教学重点:

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知识

“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安塞腰鼓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任何文艺形式都是对人生、社会的感受和认识的反映。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下面我们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笔去描摹一场动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韵的。

作品:《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一、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并扫除生字障碍,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注音、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亢奋 戛然而止 磅礴

解释: 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戛然而止 亢奋 叹为观止

2、朗读指导:

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还要注意语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入课文情景,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音乐美、力量美(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

3、分节、分男女朗读,注意节奏、重音。

4、朗读品味阶段。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将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一遍,再一次体会安塞腰鼓的壮美。交流、学生评议。

二.整体感知

1、知内容:通过以上的朗读,试用“这是___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词句。

2、理结构

说明: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且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试找出起止段落,找出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

请用“好在„„,你看(听)„„”句式叙述。

第二课时

一、研读全文

1、我们来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来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特点。

2、第二部分第一层文章描写安塞腰鼓的怎样的特点,如何写的?

3、提问:这样“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什么?它体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4、划出文中明确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从句式特点及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

二、品味语言

①.朗读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请用“我喜欢________句子,因为_________”的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等角度入手)

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铿锵,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三、拓展延伸 任选一题

1、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式或比喻句式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2、“这腰鼓,使冷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句话通过感觉的改变,侧面体现了腰鼓产生的震撼力,请以这种语言风格仿写一句话,说说腰鼓还使什么发生了变化?

答案:第一课时:

二、

1、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从中让学生感受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的震撼力和蓬勃的生命力量

2、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1:从舞蹈美、鼓声美、后生美、舞姿美四个角度来写。或“舞蹈的场面美”、“雄壮的鼓声美”、“击鼓的后生美”、“变幻、奇丽的舞姿美” ①.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③.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④.好在变幻的舞姿。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第二课时

一、

1、这就是以声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早有运用,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结尾“以声写静” 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3、即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略

4、容不得„„一股劲!(句式特点:①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②前后对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 天地间,让人“遗落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二、(教师提示: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入手)

从用词方面说:(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2) 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从写法上说: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以声衬静。

第20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安塞腰鼓》第5—17自然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点词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课文文字之美,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领略安塞腰鼓扑面而来的激情,用动作模仿鼓点的节奏,指导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文字中蓬勃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安塞腰鼓蕴含的奇伟磅礴的力量,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感受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的阳刚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教法:情境创设、诵读、合作探究 学法:学法指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黄土高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凸显气氛。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视频,请欣赏。

1、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视频,师生以桌面为鼓(或击掌),边欣赏边模仿。

2、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3、导入课文:

令人心潮澎湃,使人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这就是“天下 第一鼓”——安塞腰鼓的魅力!

4、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到作者从四个层面展现了安塞腰鼓之美,

你们还记得是哪四个层面吗?

(1)舞蹈美 (2)鼓声美 (3)后生美 (4)舞姿美

二、品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1、请大家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5——17自然段,思考: (1)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请用课文中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词语或句子回答。

(2)这几自然段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什么?(板书:好一个安塞腰鼓)

2、汇报交流。

3、分组合作学习(用“找—读—悟—品”的方法,根据卡片进行自主学习)。(1)分组,选出组长,明确任务。

(2)画出喜欢的词句读给其他同学听,说一说喜欢的原因或者读后是什么感受。 (3)组长做出笔记。

4、反馈交流,根据反馈赏读课文。(1)舞蹈美——壮阔、豪放、火烈 ①引读:但是,看……

②理解:燥热、飞溅,突出安塞腰鼓热烈、奔放的特点。

③改编成小诗,指导学生用击掌的动作模仿鼓声的长短、轻重,读出句子的抑扬顿挫。齐读、指名读、小组赛读。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④小结:这段话宛若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展示了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现场,激动人心,摄人心魄。 (2)鼓声美——强劲、有力

①体会六个“隆隆”的作用:给人以强烈的声音震撼。 ②引读,师生赛读。

(3)后生美 ——茂腾腾、富有生命力

①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指导用快速、激越的语调朗读。 ②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4)舞姿美——变幻无穷、令人叹为观止 ①指导读排比句。 ②交流:读了有何感受?

5、感受文字之美,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文多了大量的短句,大量运用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来表现内容。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喘息的机会,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生动形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这样的美文怎么可以不读呢?

6、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生跟读。

三、由文及人,感悟黄土高原人民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1、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安塞腰鼓的魅力,透过安塞腰鼓,你认为他在歌颂什么?

2、安塞腰鼓充分展示了黄土高原人民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它代表的是黄土高原孕育出的雄浑壮美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体现在腰鼓表演上,甚至连歌曲也带着浓浓的黄土高原气息。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黄土高坡》,再次感受黄土高原的魅力。

四、作业: 课后阅读:

读书就像与一位好朋友交谈,会领略迷人的风土人情,会明白做人的道理,会收获很多的乐趣。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语文课堂练习册第14课《按自己的曲子跳舞》,体会文中含义,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思想内涵丰厚,特别是其中一些写意的语句,含义深刻,发人深思。

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要透彻理解文本的全部内涵,还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我确立本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品味课文语言的气势、节奏与激情。

3、掌握“三读”式散文阅读赏析方法。

新课标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节课,我抓住课文的关键句“好一个安塞腰鼓!”设定话题。师生围绕一个“好”字而展开读文、

品文教学活动。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中的那股“劲”,体验到它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潜移默化之间养成积极面对生活的情感态度和生命在于奋力搏击的价值观念。识别排比句,用动作模仿鼓点的节奏,指导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文字中蓬勃的力量,品读排比句及意味深长的语句,体味其中的气势、节奏和激情,学生在朗读感知的同时,语文知识得以落实,阅读技能得以培养。由初读感知,到品读美句,再到解读难句,逐步深入的“三读”,既是教学内容呈现的过程,也教给了学生品读赏析美文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当然,由于我教学经验不够丰富,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够理想的地方。一是在结课时稍显仓促,不够圆满。如果时间允许,我将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从课文中读到的体验,这最能检验课堂对话的效果。二是在学生作品评点这个环节上还能做得更好:教师的评点由于是即兴的,不见得准确、全面、到位;也应适当让学生参与评价,进行生间互评。从总体上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些不足启示我:

(1)学生的原有知识、情感体验是其构建、探究、生成新知的基础。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2)课堂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更多研究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活动组织策略,努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与自主发展。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成功,才是教学最大的成功。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