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我能做好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04 07:47:57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思品《我能做好》教学设计

《我能做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着集体的温暖,从集体和公益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愿意热心于集体和公益活动。

能力:自己承担的事情能认真负责地完成。

知识:知道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三年级学生了解父母田间劳动的艰辛,珍惜在学校的集体生活,初步建立了责任意识,但他们头脑中并没有明确形成集体与责任等关系概念。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更多的集体生活体验还是建立在以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家务劳动中,这些集体生活往往缺乏细化、条理化的要求,使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责任与义务不明,被动性很强,也难以从中体会到快乐。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在集体中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集体和公益活动中,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并从中感受到快乐。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家务事怎样做”等集体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展开讨论,进而有所感悟;通过游戏,体验合作的力量,引发学生思考在集体生活中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在集体中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

教学难点

在集体和公益活动中,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并从中感受到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教学素材。 学生准备:了解父母要承担哪些家务劳动,调查家庭周围的环境现状。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家务事怎样做”“学校的事情怎样做”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家务事怎样做 1.[播放动画:小玲当家] [播放动画:小强当家]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认为谁当家当得好?如果是你,会怎样做?(板书:我能做好 认真负责)

2.布置填写家务劳动记录卡。 [播放课件:记录卡] 【设计意图:思考应该怎样对待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在家尽到子女的责任。】 活动二 探讨游戏“秘诀” [播放视频:拔河比赛] 学生开展拔河比赛。

引导学生结合比赛思考:在拔河比赛中怎样才能取得胜利?如果有一个同学不好好拔行不行?如果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劲不往一处使行不行?

小结: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是游戏取胜的关键。游戏如此,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更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板书:齐心协力)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力量,引发学生思考在班级生活中也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活动三 说说我们班

[播放动画:学校的事情怎样做]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我们班开展过哪些集体活动?取得过哪些集体荣誉?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些荣誉是怎样取得的?参加集体活动时、取得集体荣誉时是怎样的心情等。使学生知道个人是在集体合作学习中进步的;个人的成绩是与集体的鼓励帮助分不开的;集体的活动大家都应积极参加;集体的荣誉靠大家争取和维护。 小结:参与集体活动是快乐的,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集体合作学习中取得进步,而集体的成功与每个人的努力又是分不开的。

【设计意图: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个人在集体中应起的作用。】

板书设计

我能做好 认真负责 齐心协力

推荐第2篇:小学思品《我能做好》教学设计

《我能做好》教学设计

武晓琴

《我能做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着集体的温暖,从集体和公益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愿意热心于集体和公益活动。

能力:自己承担的事情能认真负责地完成。

知识:知道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三年级学生了解父母工作的辛劳,珍惜在学校的集体生活,初步建立了责任意识,但他们头脑中并没有明确形成集体与责任等关系概念。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三年级小学生更多的集体生活体验还是建立在以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家务劳动中,这些集体生活往往缺乏细化、条理化的要求,使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责任与义务不明,被动性很强,也难以从中体会到快乐。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在集体中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集体和公益活动中,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并从中感受到快乐。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家务事怎样做”等集体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展开讨论,进而有所感悟;通过游戏,体验合作的力量,引发学生思考在集体生活中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在集体中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 教学难点

在集体和公益活动中,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并从中感受到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教学素材。

学生准备:了解父母要承担哪些家务劳动,调查家庭周围的环境现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家务事怎样做 1.[播放动画:小玲当家] [播放动画:小强当家]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认为谁当家当得好?如果是你,会怎样做?(板书:我能做好 认真负责) 2.布置填写家务劳动记录卡。 [播放课件:记录卡]

【设计意图:思考应该怎样对待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在家尽到子女的责任。】

活动二 探讨游戏“秘诀” [播放视频:拔河比赛] 引导学生结合比赛思考:在拔河比赛中怎样才能取得胜利?如果有一个同学不好好拔行不行?如果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劲不往一处使行不行?

小结: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是游戏取胜的关键。游戏如此,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更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板书:齐心协力)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力量,引发学生思考在班级生活中也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活动三 说说我们班

[播放动画:学校的事情怎样做]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我们班开展过哪些集体活动?取得过哪些集体荣誉?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些荣誉是怎样取得的?参加集体活动时、取得集体荣誉时是怎样的心情等。使学生知道个人是在集体合作学习中进步的;个人的成绩是与集体的鼓励帮助分不开的;集体的活动大家都应积极参加;集体的荣誉靠大家争取和维护。

小结:参与集体活动是快乐的,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集体合作学习中取得进步,而集体的成功与每个人的努力又是分不开的。 【设计意图: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个人在集体中应起的作用。】 板书设计

我能做好 认真负责 齐心协力

推荐第3篇:《我能做好》教案

........

第三课《我能做好》教案

教学内容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中第三节“我能做好”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知道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

2、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感受着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3、热心于集体和公益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和大家一齐上一节节品德与社会课,第一次和大家在一起上课,我很想知道你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生 1 :讲课声音大。

师:我说话后面的同学能不能听到? 生:能听到。

师:看来这一点我已经做到了。 生2:温柔一点对我们。

师:我是一名男教师,太温柔了你们觉得好吗? 生:会不太舒服。

师:我会尽可能做得好一点的。 生3:我们希望你严厉一点。

师:严师出高徒吗。大家给我提了这么多的要求,我就用四个字来回答你们。(师板书:我能做好。并让学生齐读一遍课题)那你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1:回答问题声音大。

师:对,你已经做到,回答问题时就这样。 生2:遵守纪律,,不能做小动作。

师:这点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问所有的同学)你们能做到吗? 生:齐答,能。 生3:认真听讲。

师:你一定会做的很好。

师:说到就得做到,能做到我们就应该做好,你们能做好吗? 生:我能做好。

二、(活动一)学校的事、班级的事怎样才能做好

师:有三位你们的老朋友一直想再次见到你们,我今天就把它们带它们来了,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知道。 师:请看大屏幕。(教师出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文《天鹅、梭鱼和大虾》图片)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谁能再给大家再介绍一下这幅图片? 生:(很详细地把这幅图片介绍了一遍。) 师:(对这个小解说员说)你解说的非常详细,解说员的角色你扮演得很好。(对所有的学生说)这个问题还没能解决,大车还在原地没有动,为什么? 生 1 :因为他们劲不往一处使,所以拉不走。 生 2 :因为他们不齐心协力,所以办不好事。

师:他们虽然都尽了自己的力量,但是还是不能把车拉走,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好好的合作,要是给你们一个任务,你们能不能齐心协力的把任务完成好呢? 生:齐答“能”。

试题试卷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今年水灾非常严重,许多像你们一样大的孩子都无家可归,那么我们就来做一个盖房子的游戏,希望我们的小伙伴们早日住进新房子,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每个小组完成一所小房子,我们既然有这么多小组,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那一组完成的最好、最快。(学生积极性都很高)

师:既然要比赛我就要有监督员,我们需要一个小组当监督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哪个小组能完成这个任务。

(各小组都纷纷举手,教师选择一个小组)

师:大家说一说监督员怎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的监督员呢? 生1:公平,公正。 生2:严格,认真。 生3:不能有私心。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对小监督员们说)你们能做好吗? 小监督员:我能做好。

师:下面就有请参加比赛的小组长到我这里领取建房子用的材料。(教师让小组长站成一排)听第一个任务:拿好材料,回到小组中要每个组员手中都有一样盖房子的一种材料,马上行动看哪个小组第一个完成,完成任务后立即坐好。

(学生紧张分配,很快完成。教师把房子的模型贴到黑板上。)

师:你们每个小组要建一座和这座一样的小房子,贴到黑板上,现在各组长请在组内讨论一下每位同学的先后顺序,讨论完成后就带领本组同学到前面站好。(教师这时到监督员小组中讲明,监督员要看好比赛过程,对不遵守规则的小组给予处罚)

(各小组都到前面站好后)请记住,只有第一名同学回来把胶水放到你手中后你才能继续完成盖房子的任务,如果早上去就会被小监督员们处罚,再重新开始。各比赛小组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监督员们到位了吗?(到位了)好,我宣布比赛开始。(学生紧张比赛,监督员们认真执法。)

(见学生全部完成任务后,监督员也选出了冠亚军)

师:首先祝贺我们每一个小组,你们用你们的双手完成了小组交给你们的任务,献出了你们的一份爱心。下面有请我们的冠军小组站起来和我们见见面。

师:我现在是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来采访你们。你们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小组长:我们心情特别好,因为我们取得了冠军,也为灾区小朋友盖好了一座小房子。 师:其它同学有没有问题要问一问他们呢?

生1:我想知道你们为什么会这么快的完成了这项任务。 冠军组员:因为我们都团结。

冠军组长:因为我们每个人的速度都很快,所以就完成的非常快。 生2:你们的房子为什么有一点歪呢?

冠军组长:这个问题得由我们的某某同学来回答你。

某某同学:因为我们太着急了,所以完成的不太好,以后我们一定会盖个更好的房子。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想问一问,你们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是谁的功劳。 冠军组长:是我们小组每个同学工同努力取得的。 师:你们认为呢?(面对所有同学问) 生:对。

师:有请冠军小组的同学坐下,下面有请我们的亚军小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来采访一下亚军小组。

师:我想知道你们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满意吗? 生1:还可以。

生2:不太满意,我们应该拿冠军。

试题试卷

........师:那你们知道怎样才能得到冠军吗?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帮助他们想一想。 生1:他们必须团结。

生2:他们必须每个人都快一点,才能取得冠军。

师:通过我们的比赛和我们刚才的采访,你们知道一个集体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怎样做呢? 生1: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必须都努力才能取得。 生2:团结就是力量,要每一个人都团结才行。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刚才我们一个小组是一个小集体,那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大集体,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的班级以前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都取得过什么好的成绩呢? 生1:运动会上我们取得了总分第二名。

师:总分第二名,真是一个不错的成绩,都有谁参加了请举手。(学生有一半举手的) 师:(叫一名举手的同学)你参加了什么项目,取得了什么名次? 生:我参加了长跑,没有取得好成绩。

师:没关系,重在参与,下次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师:(叫了一名没有举手的同学)你没有参加运动会吗? 生:是。

师:那你有没有给他们加油呢? 生:加油了。

师:那你就是拉拉队员,你也一样参加了运动会。这样大家再想一想,都有谁参加了运动会。(学生都举起了小手)还有什么好成绩,快快告诉我吧,我很想知道。 生:考试全学年成绩第一名。

师:这可真是个非常好的成绩。你们都参加了吗? 生:参加了。

师:这是你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还有吗? 生: ……

师:以前我们都取得过这么多的好成绩,现在我们又知道了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相信今后我们的班级会变得更加出色。那就让我们一起对我们所有的同学 和 老师说:在学校我们能做好!(师引导学生看板书齐读)

三、(活动二)家务事怎样做

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得很好,可是有些同学一回到家中便又成了小皇帝,不仅家长交给的任务不能完成好,而且连自己的事都不自己做。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小玲和小强是是做家务的?请大家打开书,看66页和67页内容。看完后马上坐好。(学生自主看书,教师巡视) 师:看了书上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生1:小玲做得好,小强做得不好。 生2:我们应该向小玲学习。

生3:我要对小强说,你以后不要再马马虎虎的干家务了。 师:你在家做过什么家务事吗? 生1:我在家扫过地,洗过碗。

师:你洗过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怎样才能把碗洗干净呢? 生1:(很详细地说出了洗碗的过程)

师:看来你在家一定经常帮家长做家务,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2:我还帮家里洗过衣服呢。

师:这么重的家务活你也干过,真了不起。 生3: ……

试题试卷

........师:有些同学以前在家里没有干过家务活,但他听到了我们其他同学都干过家务活,他今天回到家中也一定会做一件家务活的,如果是你,你打算干什么家务活呢? 生1:我要做洗碗的活。 生2:我要自己洗袜子。 生3:我要把地扫干净。

师:相信你们能够做好。那我们就从今天开始每天都做一些家务事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回到家中就对我们的家长说:家务事交给我们,我能做好。(师:引导学生看板书读)

四、(活动三)社会调查汇报

师:在我们的学校和家庭之外还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天空,那就是我们的大社会,现今的社会每天都在发展,同时每天都会对我们有一个新的要求,下面就交给你们一个调查任务:请大家看大屏幕(到社会中去观察,去发展,了解一下社会中的每个场所都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怎样做才能做好?)我们要以一个小调查员的身份走进社会中,你们能完成好这个小调查员的角色吗?

生:我们能。

师:记住千万要注意安全,下课。 互动反思:

没有快乐的成长是畸形的,没有自信的成长是迷茫的。本次教学活动我作了如下尝试: 1、重组师生角色,教师成为本次活动的设计者、开发者、组织者,协调者。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程,以平等开放的心态与老师同学交流,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自信心得到了升华。

2、扩大学习环境,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使课堂教学范围扩展到了社会、家庭中。3 改革了学习方式,交互式入开放式的动态学习方式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4 调整了学习过程。本次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在具体的环境中学生自我体会、自我升华。 5 优化评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表达欲望,我用不同的赞美语言对每一名学生不同的评价,学生体会到尊严,享受着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 评析:

“我能做好”一课是人教版教材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的第三节。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知道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人认真地完成;感受着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本节课准确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现状,确定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本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教学理念,可以什得我们借鉴。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明理。

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环境出发,确定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整节课中,这个情境能够贯穿始终,不仅仅是流于形式,而是让这一己二胺境扎扎实实的为教学服务,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将集体合作的游戏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也体现了在活动中学到知识的构想。

二、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懂得合作。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中,特别倡导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学生充分参与到了其中,组长发挥了作用。

三、将情感与态度的价值观自然的融入课堂。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老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出要求“每人做一件公益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很自然的融入了课堂。

试题试卷

推荐第4篇:《我能坚持》教学设计

《我能坚持》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中国有句俗语:七岁八岁讨人嫌。指的就是一年级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集中时间短,什么事都能把他们的视线勾走,已经是普遍现象,这也为教师课程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烦恼。

《我能坚持》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小学1—3年级的学生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注意力发展这方面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无意注意仍占重要地位;二是注意力的范围很有限;三是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影响了学习效率。本课意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注意力的稳定性,教给他们学会克服分心的方法,学会用意志控制自己,学会坚持。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懂得集中注意力直接关系到做一件事的效果。

2.让学生在不同的游戏活动中训练集中注意力的技巧,体验到全神贯注带来的成就感。

3.懂得做事要有恒心,不能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初步培养坚持的意志,明白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三、重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集中注意力直接关系到做一件事的效果,懂得做

事要有恒心,初步形成坚持的意识,明白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四、活动方法

通过听故事感悟、闯关游戏活动等方法,体会集中注意力的好处以及如何做到坚持不分心。

五、活动过程 课前活动:

1.欣赏动画片《龟兔赛跑》

2.交流:为什么乌龟赢了,而兔子却输了?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通过活动,学习如何控制自己,集中注意力。做到——我能坚持(揭示课题)

师: 我们来到了第一站:故事站,在这里我们将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观看故事,澄清认识。1.听故事:《小猫钓鱼》

师:这只小猫就是故事中的咪咪,请小朋友们一边看故事,一边思考:故事中咪咪前后有什么变化,你想对咪咪说些什么?

2.交流:咪咪刚开始没有专心,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他应该一心一意地钓鱼。后来听了妈妈的话集中注意力,就钓到鱼了。

3.小结:看来集中注意力和分心做事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集中注意力就能把事情做好,而分心就不能了。

(三)自我探索,体验感悟 第二站:明镜台站 1.说说自己坚持不了的事

师:同学们,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注意力不集中,坚持不了的事吗?你当时的心情怎样呢?可以先和你小组内的同学说说,开始吧。

2.学生交流:

不想写作业、不想学跳舞、上课开小差、上课说悄悄话、边做作业边看电视„„

(出示文中插图)

师:看这几位同学也和你们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说说他们遇到什么情况了?

3.如果经常这样做事,结果会怎样呢? 生交流„„

师小结:如果经常这样做事,不仅学习会跟不上,做什么事也做不好,还会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心情也可能会越来越糟。

4.交流解决方法

师:怎么办呢?难道我们就这样放弃了吗?(不行)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赶快告诉他们吧。

生:要坚持、集中注意力„„

师:是呀,坚持就是胜利,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集中注意力,坚持把事做好。

(四)闯关游戏,体验坚持 第三站:游戏站——注意力大闯关

师:这么快就到站了,这一站我们来到了游戏站。

师:要让自己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分心,是可以通过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来提高的。现在,让我们一起参加注意力闯关挑战,有信心吗?

1.游戏一:“拍拍手”。

游戏规则:老师会念一些名称,当你听到动物名称时就马上拍一下手。

第一次游戏:猫、白菜、黄瓜、苹果、公鸡、猴子、狐狸、葡萄 游戏结束后采访出错的学生, 师:你能说说做错的原因吗? 师:说说你全做对有什么秘诀吗?

第二次游戏:松鼠、柳树、兔子、蒲公英、青蛙、小猪、松树、茄子、小鸟、西红柿、老牛、豌豆、蝴蝶。

师:第二次游戏你进步了吗?为什么吗? 老师小结:认真倾听很重要。 2.游戏二: 开火车——石头、剪刀、布 教师用三个手势分别代表石头、剪刀、布。 游戏规则:

1.看到石头手势“拍手”;看到剪刀手势“跺脚”;看到布的手势时,手往上伸,你们就学火车的汽笛声说“呜呜——”,手往前下

方伸,你们就学火车放气的声音说“哧哧——”。

2.看到两个手势就要做出两个相应的动作。

当做完一组游戏时,老师找一个做错过的孩子进行采访 师:你刚才做错的原因是什么? 生:没听清要求,走神了,分心了。„„ 再找一个全做对的孩子进行采访 师:你是怎样做到都做对的? 生:要一直专心看老师的手。„„

师小结:看来集中注意力才能把事情做对,而分心就有可能把事情做错。仔细看也很重要。

3.游戏三:“我不怕打扰”。

游戏规则:播放动画片的时候做计算题,时间是两分钟。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自己算得快不快?为什么? 学生交流:动画片影响他做题了„„ 师:想想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生交流:换环境、戴耳机、关上耳朵不去听„„。

师:再给学生创设难题,现在在这间教室里,不具备其他条件,我们还能怎样排除干扰?

生交流:„„

师:我们要像故事中的咪咪学习,蜻蜓、蝴蝶飞来都不能吸引他,他就专心钓自己的鱼。动画片再好看,我们也能克制自己不去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好让我们再试试。(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下检验一下自

己,再次比赛,坚持二分钟。)

师:与上一次相比,有进步的请举手。

师:你能不看动画片,认真做题,心情怎样?(开心) 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嘈杂的世界中,有时正在专心致志听课,不远处传来了奇怪的声音;有时在家中专心读书、写作业,电视的声音传了过来„„诱惑我们注意力分散的事物太多太多,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坚持把握自己的心,做好每一件事。

(五)活动结束,分享秘方

师: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下。 师: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同学们,坚强的意志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过锻炼慢慢养成的。只要对自已有信心,能坚持去做,你一定能成功。

师:老师编了一首儿歌《专心小秘方》与大家分享:

认准目标很重要, 多加练习效率高。 专心倾听不可少, 一心一意学习好。

师:最后老师有两句话要送给大家。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能坚持到底,不放弃!

推荐第5篇:《我能撬起地球》教学设计

《我能撬起地球》教学设计和反思

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

林云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研究使用杠杠的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用杠杆尺做实验,研究使用杠杠的原理。

【教学难点】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使用杠杠的规律。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用力点、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课件出示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找找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复习上节课如何使用杠杠尺,如何使杠杠尺保持平衡的。

3、师演示杠杠尺平衡的例子

4、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那么右边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有哪些情况呢?当两边的钩码数一样说明使用杠杠有什么作用?当阻力点的钩码比用力点的钩码多说明杠杠有什么作用?当阻力点的钩码比用力点少说明了杠杠有什么作用?所以使用杠杠有可能会省力,也有可能不省力不费力,也有时会费力。

5、(师边演示边提要求和提示)杠杠尺的中间为支点,统一右边挂钩码的点为阻力点,钩码的数量为为阻力,左边挂钩码的点为用力点,不改变支点的位置,可以移动阻力点和用力点的位置,就是改变支点到力点和阻力点的距离。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记录单上。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

5、交流汇报: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6、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使用杠杠有什么规律?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观察思考,拓展交流

1、引导学生认识杠杠并分析这些杠杠的原理:例子:钳子、起钉子锤撬钉子、钓鱼竿钓鱼、裁缝剪刀、剪刀

2、从人体中找杠杠、机器人中找杠杠。

六、阅读拓展: 阿基米德的“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的大话,“一只手推动三桅货船”的故事。

教学反思:

1、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从教学开始,把如何帮助老师把讲台桌抬起来作为引入,既能挑战学生好胜的心理,又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2、探究过程中扶放结合:虽然学生在上节课学过《制造平衡》, 认识了杠杠尺,并已经有用杠杠尺做过平衡的实验,也研究了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杠尺处于平衡状态,找出其中的规律。但对杠杠作用的原理还是不清楚,如果一下子放手让他们研究就会比较盲目。因此在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后,我还是先演示:“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那么右边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有哪些情况呢?当两边的钩码数一样说明使用杠杠有什么作用?当阻力点的钩码比用力点的钩码多说明杠杠有什么作用?当阻力点的钩码比用力点少说明了杠杠有什么作用?”认识到使用杠杠可能有不同的作用,在力上不同有什么不同作用,为学生后面的自主探究做了铺垫,起到“脚手架”的作用,增强探究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在教学中,扶于实验记录单,学生把实验过程的数据填写在记录单上,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在实验后引导学生对收集数据进行反思:“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让学生充分交流小组在收集数据的方法并发表意见,对学习过程数据的收集进行反思,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碰到类似的探究如何采用有效和合理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推荐第6篇:(《我能撬起地球》教学设计

我 能 翘 起 地 球

郑州市二七区建新街小学

田振卿

《我能撬起地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能撬起地球》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根据本单元目标,本节课设计了 “认识杠杆”、“感受杠杆”、“探究杠杆原理”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构建杠杆的概念模型,初步建立对杠杆的认识,探究杠杆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 学情分析:

杠杆这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屡见不鲜,但学生对它的工作原理却知道的较少。对于杠杆的认识,学生可能感觉不难,但在探究杠杆原理的过程中对杠杆三个点(支点、重点、力点)学生容易弄混,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注意适当加以引导,突破难点。 设计意图:

本课通过学生在“玩”杠杆模型的过程中产生的猜想,经过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计划,并按照实验计划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实验,对实验时产生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实验过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明白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远越省力这个道理,并通过钳子、起钉锤的运用体会到杠杆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切实体验到机械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能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深切领会“阿基米德大话”的真正含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说出什么是杠杆。

2、能辨认杠杆的三个点:支点、重点、力点。

3、能描述杠杆的工作原理。

科学探究能力:

1、通过对杠杆模型的体验会推测出杠杆省力的条件。

2、能利用杠杆尺、钩码等简单器材研究杠杆是否一定省力。

3、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与交流。

2、能借助起钉锤、钳子等工具体会杠杆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学习重点:

通过设计实验,搜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杠杆省力的条件。 学习难点:

明确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材料准备:

演示材料:跷跷板、杠杆尺1个、钩码1盒、重物(三个钩码)、起钉锤、钳子。

分组体验材料:(每组)自制杠杆1个

分组实验材料:(每组)杠杆尺1个、钩码1盒、重物(三个钩码、两个钩码)各3组

教学过程:

一、模型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

1、模型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特殊的跷跷板(教师举起展示),谁想来玩一玩?(指定两位学生上前体验。一位是班里最轻的女生,一位是最重的男生。)

师: 你认为谁能把谁给翘起来?(重的能把轻的压起来。) 师:真是这样么?我们一起来看。

2、学生体验活动

(学生活动)(轻女生把重男生给翘起来了)

师:看到现在的结果,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轻女生会把重男生给翘起来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杠杆(板书杠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感受特殊的跷跷板,引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体验、观察,产生了疑问,引出了本课课题)

二、认识杠杆。(2分钟)

1、出示课件:介绍杠杆

师:什么是杠杆?(指着课件)像这样围绕一个固定的点将重物撬起的简单机械就叫做杠杆。(语速稍慢)杠杆围绕转动的点叫做支点,我们用

力的点是力点,重物所在的点是重点。

师:老师这里有一根儿木棍(出示木棍)它是杠杆么?为什么? (小结并板书:)一根木棍我们给它一个支点时,(画)它就成为了----杠杆,这是它的„„(支点),假如这边有一重物,这儿就是„„(重点),在这边用力,这儿就是„„(力点)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理解了杠杆的概念,通过实物木板在黑板画图,加深了对杠杆的认识,为突破在探究杠杆的原理时对杠杆尺上支点、重点、力点的清醒认识这个难点奠定了基础。)

三、活动体验,做出猜想。(6分钟)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杠杆,(手拿实物:杠杆)下面我们就来玩一玩,感受一下杠杆的奇妙之处。

1、体验活动

师:玩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图片)第一,小组成员团结合作,力气最大的同学用力按住杠杆红色的一端当作重物,另外一位同学分别去按杠杆另一端的不同位置。第二,在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思考:手在不同的位置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第三,每位同学都要亲自体验一次。

看明白了么?请每个小组的材料员来领取杠杆吧。(学生上台领取杠杆。)

开始体验吧!(学生体验活动,教师巡视辅导。)(3分钟)

(设计意图:学生在“玩”杠杆的过程中,体验手在不同的位置所用的力不同,也就是说,支点到力点的距离不同,体验到使用杠杆有时省力,有时费力。)

2、交流体验感受

请每个小组的材料员把杠杆收起来。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感受?请两位学生到前面边演示杠杆边汇报。(至少请两人)

当你(问其中一人)用手在不同位置按压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谁还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进行分享?(及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

3、启发学生猜想。

课件演示:一个同学用力按住木板的左端(红色一端)作为重点,另一个同学在蓝色一端用力的点就是力点。越往蓝色一端头儿按的时候用的力越小,也就是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远越省力。

猜想:板书(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远越省力。)

四、实验探究。(18分钟)

师:这些是你们的猜想和感受,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需要用„„(生:实验)的方法来搜集数据验证一下。

1、介绍实验材料

要想验证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远越省力,你们认为首先需要用什么器材?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杠杆尺。

结合杠杆尺,引导学生明白实验所需的材料及使用方法。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样的杠杆,(出示杠杆尺和支架),它的支点在„„(生回答),还需要什么?(生答:重物)我们把它当做重物。(出示实物:钩码),对照刚才的体验活动,假如我把重物挂在左边的第二格上,我们需要在杠杆尺哪边用力?(生:右边)

师:也就是说现在支点(用手指着)的左边是重点,右边是力点。 用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钩码数量表示。

现在,我在左边第二格上挂上2个钩码,根据刚才我们的猜想,你认为在右边第1格上至少挂几个钩码才能将重物敲起来使它平衡?(指定学生说,教师挂) 第二格呢?应该比第1格多还是少?下面请每个小组把你认为在右端不同位置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所需要的钩码个数画在实验计划表上。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时交流实验方法。(结合图表指定1-2组学生上台汇报实验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实验,学生能够对实验的目的、步骤、材料和怎样做有一个清醒的思路,保证了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同时加强了计划组织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3、实验(7分钟)

师:每个小组都设计出了实验方案,下面,我们准备开始实验,在实验以前,老师提出几点要求。 出示课件:实验建议 指定一名学生读实验建议。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完成实验的小组,收拾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学生按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既可以使实验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又可以检测计划的可行性。通过实验,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可以加深对杠杆工作原理的理解,真正认识到使用杠杆有时省力有时费力,有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五、汇报交流(5分钟)

1、请2—3组学生上前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实验数据?(一个汇报,一个操作)在这个小组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注意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问:其他小组的有没有不同意见?

你认为他们组做的哪点好?哪点需要改进?(学生互评)

2、分析学生实验数据。

师:我们来看这一组实验数据,重物挂在杠杆尺左边第三格固定不动,看杠杆尺的右边:第一次第1格挂6个钩码,第二次第2格挂3个钩码,第三次第3个挂2个钩码,第四次第6格挂一个钩码,力点离支点越来越远,所用钩码的数量越来越少,钩码越少说明越省力。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远越省力。

(设计意图:学生的交流汇报展示了其实验过程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们可以明白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远越省力这个道理,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做科学研究就要尊重事实尊重证据)

六、联系生活,拓展运用(5分钟)

师:再来看看老师这个跷跷板(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说说为什么很轻的女生能把比她重很多的男生给撬起来?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已经能把今天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了。如果老师给你一块石头,你能利用杠杆用很小的力把它翘起来么?如果物体特别特别重呢?如果这个物体是地球呢?(我能撬起地球,板书)但是,我们需要一个很长很长的杠杆(延长杠杆图)!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的,就是他最先发现了杠杆原理(出示阿基米德像)。

(设计意图:将探究的知识引入到生活中,建立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恰当、适时地揭示课题)

师:杠杆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瞧:这是什么?它是一个杠杆吗?(生答:是、不是)你们看这个钉子,用手能拔出来吗?用它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把钉子拔出来,(拔)(让学生找找起钉时的支点、力点及重点)谁还想来试试?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找几个孩子试试并问问感受)

这是可以剪断非常坚硬的东西的钳子(出示实物,学生体验。)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许多这样的杠杆,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过这样的物品吗?谁来说一说?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老师希望你们到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去思考。用你们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变我们的生活!(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跷跷板的再次使用,学生可以把课堂上研究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检验,去体会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学生运用起钉锤、钳子之后体会到杠杆能给生活带来方便,切实体验到机械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

推荐第7篇:《我也能创造》教学设计

《我也能创造》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创造,明白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人人都是创造之人。

2、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初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1.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发明创造的各种资料。

2.制作介绍影响社会进步的一些重大发明创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由《伞的发明》故事导入 2.创造的意义

(1)人类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创造史,人类的各种发明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介绍影响社会进步的一些重大发明创造。如:弓箭的发明;制造石器和陶器;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近代蒸汽机的发明以及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火车的发明;内燃机的发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电灯、汽车、飞机的发明;信息技术的发明,如电子计算机等;人造卫星、载人航天飞船等标志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发明。

(3)活动:“人类历史上的发明创造之最”知识抢答赛。世界发明之最.ppt 最成功的发条式收音机是( )发明的。

A.里沃·贝利斯 B.托马斯·爱迪生 C.达尔文 持有专利最多的发明家是

A.托马斯·爱迪生 B.塞缪尔·霍普金斯 C.西德妮·底特曼 最年轻的专利持有者西德妮·底特曼是( )人。 A.英国 B.美国 C.匈牙利 最早的自动取款机是( )发明的。

A艾尔斯兹尔·比罗与其兄弟乔治.b.阿兰·舒格特 c.约翰·谢泼德拜伦 最早的圆珠笔是( )发明的。

A.爱德文·兰德 B.艾尔斯兹尔·比罗与其兄弟乔治 C.塞缪尔·霍普金斯

(4)教师小结。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启发学生捕捉创造的灵感

教师:其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创造发明资源,伞的发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我们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及时捕捉大脑中闪现的灵感火花,就可能使积极的发明设想成为现实。

大胆想像,你也来发明创造吧。教师呈现创造的范例:你也来发明创造吧.ppt (1)奇巧二合一

A.电视+电话=可视电话。 B.电灯+声音=声控路灯。 C.卷帘门+纱窗=隐形纱窗。 D.( )+( )=( )。 (2)创造新事物

A.沙漠之舟:能在茫茫沙漠中自由行驶的船。

B.轻便折叠桥:超轻量、能随身携带、供两人并排通过的桥。 C.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创造在身边

(1)看教科书第10页中的六个发明创造图片,学生说说图上都有哪些人,他们是干什么的,发明了什么?

(2)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的发明创造,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其实,创造并不只是那些绝顶聪明的大人物才能做到的,不管是小学生,还是普通工人、家庭妇女,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创造的潜力。 你发现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点吗? (3)集体交流。

小结:他们对生活观察细致,深入生活,善于思考,能找到生活中的不足,并想办法解决它,创造它。如果向他们学习,那我们也能创造。 2.我也能创造

(1)看教科书第11页11岁儿童发明冲气雨衣的全过程和第12页爬楼梯车和椭圆

形保温瓶的发明过程,说说自己的感受。

(2)讲讲自己同龄人或自己身边人发明创造的故事。 (3)从他们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发明源于生活,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不顺手、不方便、不满意的用品。只要对它进行一些小小的改进,就能大大方便我们的生活,这就是一种创造。大发明是创造,小发明也是创造。注意观察,大胆想象,勤于动手,坚持不懈,我们也能创造。 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我也能创造!”(师生一齐) 3.争做“小小发明家”

教师: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不顺手、不方便、不满意的事,只要对它们进行一些小小的改进,就能大大方便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1)我的生活小发明

讲述故事:高楼安全擦窗机

现在,人们住的大楼越来越高,玻璃窗也越来越高档。这就给玻璃窗的清洁工作带来了麻烦。因此,我想发明一种高楼安全擦窗机。

这种擦窗机由两大系统组成:一是指挥系统,二是清洁系统。其中清洁系统又由两个部分构成:在窗内工作的自动识别器和在窗外工作的喷洒器。识别器大约有巴掌大,两者依靠磁铁相互吸引,共同配合,在指挥系统的帮助下完成清洁工作。识别器由一根3米长的塑料导管和指挥系统连在一起,把搜集到的窗玻璃污染程度及时传回去。指挥系统是擦窗机的心脏,它把收到的污染程度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决定清洁剂的用量,然后把指令发给喷洒器。喷洒器得到命令后,喷洒清洁剂并开始擦拭。工作的时候,识别器自动搜集污染信息并传给指挥系统。一旦污染物被擦掉,指挥系统就命令喷洒器喷水冲洗。玻璃被洗净后,识别器又将信息传回去,指挥系统发出指令,擦窗机自动停止工作。

我把我想发明这种擦窗机的想法告诉了同学,他们都说好。有人还说:“你的想法太好了!得赶快发明出来,别让人家抢了专利权。”校长知道后,鼓励我继续研究,还派科技辅导员帮助我。从此,我开始潜心研究。我相信,要不了多久,我的发明一定会走进你的生活中。

教师:发明擦窗机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的需要,所以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记住,你想要发明的东西也应该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益处。

(2)根据下面的提示,把自己的小发明讲给同学听,并征求意见。

a你想发明什么?

b你的小发明有什么用途?有哪些特点? c它能给人们的生活或工作带来哪些好处? 3.把你想像中的小发明画下来或写下来。

四、课后践行,引导生活

教师:未来在你的心中,发明在你的手中。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最多的劳动是家务劳动,你能从家务劳动中发现创造的机会吗?展开想像的翅膀,把你的新点子记录下来。

推荐第8篇:《我能撬起地球》教学设计

《我能撬起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说出什么是杠杆。

2、能辨认杠杆的三个点:支点、重点、力点。

3、能描述杠杆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杠杆尺、钩码等简单器材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

2、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研究使用杠杠的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2、能借助起钉锤、钳子等工具体会杠杆给生活带来的方便。教学重点:

用杠杆尺做实验、,研究使用杠杠的原理。 教学难点:

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使用杠杠的规律。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杠杆尺1个、钩码1盒、重物(三个钩码)、起钉锤、镊子、钳子。

分组实验材料:(每组)杠杆尺1个、钩码1盒、重物(三个钩码、两个钩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分钟) 出示课件:跷跷板 师:这是什么?

师:喜欢玩吗?看“探探”和“究究”也和你们一样想玩跷跷板,“探探”重, “究究”轻,试猜:谁会被撬起来呢?(“究究” 被撬起来)

师:真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课件:(“探探” 被撬起来)

师:看到结果了吗?有疑问吗?(为什么“探探” 被撬起来)

师:问题提得真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杠杆(板书:杠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特殊的跷跷板游戏,引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

积极性。学生通过观察,产生了疑问,引出了“杠杠”)

二、认识杠杆。

分钟)

1、出示课件:介绍杠杆

师:什么是杠杆?(指着课件)像这样用一根棍子撬起重物或拉起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杆杠有三个点:(语速稍慢)杠杆围绕转动的点叫做支点,我们用力的点是力点,重物所在的点是重点。

2、师:老师这里有一根儿木棍(出示木棍)它是杠杆么?为什么?

小结:一根木棍我们给它一个支点时,(画)它就成为了----杠杆,这是它的„„(支点),假如这边有一重物,这儿就是„„(重点),在这边用力,这儿就是„„(力点)(板书: 支点

力点

重点)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理解了杠杆的概念,通过实物木板在黑板画图,加深了对杠杆的认识,为突破在探究杠杆的原理时对杠杆尺上支点、重点、力点的清醒认识奠定了基础。)

三、猜想及活动体验。

分钟)

1、猜想杆杠的原理

师:我们已认识了杠杆,那猜想一下用杠杆搬东西会是怎样的呢? 生:我猜想会省力„„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实验!

2、活动:能把书抬起来吗

师:好!我们来做一下实验。把尺子的一端放在一书的下面,把一枝铅笔放在尺子下面作为支点。向下压尺子的另一端,能把书抬起来吗?移动支点,再试一试,有什么感觉?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通过实验,学生汇报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能把书抬起来。移动支点我们发现支点离书近,压起来省力;支点离书远,压起来费力;支点在中间不省力也不费力)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支点离书近,压起来省力;支点离书远,压起来费力;支点在中间不省力也不费力。)

四、实验探究。

分钟)

师:这些是你们的猜想和感受,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来搜集数据验证一下。

1、介绍实验材料

要做这个实验,需要用什么器材?(杠杆尺、钩码)。

老师已为大家准备了这样的杠杆,(出示杠杆尺和支架),它的支点在„„(生回答),还需要什么?(生答:重物)我们把它当做重物。(出示实物:钩码),对照刚才的体验活动,假如我把重物挂在右边的第二格上,我们需要在杠杆尺哪边用力?(生:左边)

师:也就是说现在支点(用手指着)的左边是重点,右边是力点。 用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钩码数量表示。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实验前建议 课件出示实验前建议:

(1)、各组分工明确,合作进行,做好实验记录。 (2)、左边看成拉力,右边看成重力。 (3)、可以移动拉力和重力的位置。

(4)、完成实验后,收拾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实验,学生能够对实验的目的、步骤、材料和怎样做有一个清醒的思路,保证了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同时提高了计划组织能力和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5、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实验数据?在这个小组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注意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小组1:我们组的实验结果是杠杆省力„„ 小组2:我们组的实验结果是杠杆费力„„

小组3:我们组的实验结果是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师小结:你们真棒!不仅发现了杠杆省力,而且还发现了杠杆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秘密,这就是杠杆原理。

(课件出示杠杆原理: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

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设计意图:学生的交流汇报展示了其实验过程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们可以明白了杠杆的原理,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做科学研究就要尊重事实尊重证据)

五、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分钟)

师:再来看看这个跷跷板(课件出示:让学生观察),说说为什么很轻的女生能把比她重很多的男生给撬起来?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已经能把今天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了。如果老师给你一块石头,你能利用杠杆用很小的力把它翘起来么?如果物体特别特别重呢?如果这个物体是地球呢?(我能撬起地球,板书)“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的,就是他最先发现了杠杆原理(出示阿基米德像)。

(设计意图:将探究的知识引入到生活中,建立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恰当、适时地揭示课题)

师:杠杆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瞧:这是什么?它是一个杠杆吗?(生答:是、不是)你们看这个钉子,用手能拔出来吗?用它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把钉子拔出来,(拔)(让学生找找起钉时的支点、力点及重点)谁还想来试试?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找几个孩子试试并问问感受)

这是可以剪断非常坚硬的东西的钳子(出示实物,学生体验。)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许多这样的杠杆,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过这样的物品吗?谁来说一说?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老师希望你们到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去思考。用你们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变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跷跷板游戏的疑问,学生可以把课堂上研究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体会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学生运用起钉锤、指甲刀之后体会到杠杆能给生活带来方便,切实体验到机械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

推荐第9篇:《增强自信,我能成功》教学设计

《增强自信,我能成功》活动课设计

宁江区毛都小学 孙国静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信的含义,以及自信在自己成长中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并肯定自己的长处,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3、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一些培养自信心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在游戏训练中体验自信。 活动准备:

1、让每个学生准备自信的格言。

2、进行团体活动分组。适当调整座位,学习好的与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外向与性格内向的合理调配。以便于展开讨论。

3、制作辅助课件。活动过程: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1、“自信程度自评”。试题如下: 睡着的小宝宝,你一接近,他就醒了。你认为小宝宝会有哪种反应? A、哭出来 B、笑出来 C、再睡回去 D、咳嗽

思考一下,把答案放在心里。带着这份神秘我们一起来分析试题。 A、哭出来

对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没有自信可能会因为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不好,而感到烦恼。

B、笑出来

对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相当有自信的人。如果在人际关系上能够更加积极,从对方那儿也能够得到相当好的反应。但是,过于自信有时也会伤脑筋。因为回答“笑出来”的人,也许是过度的乐天派。是否会对周围的人造成困扰,有必要再检查检查看。

C、再睡回去

喜欢独处,不关心人际关系。即使自己一个人,也不会觉得孤独。也许,反而觉得比较轻松。但是,有时候,团体生活也是很重要的。和别人交往,也能够提升自己。

D、咳嗽 你选择这答案,可见你是一个比较容易担心的人。虽然有能力,但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往往朝坏的方面去想。并且太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 应该要更轻松些,坦诚地和别人交往,你一定会是个受人欢迎的人。

小结:结果展示你是一个自信的人固然很好,老师也为你高兴。结果展示你不自信的同学也不要着急,相信通过这节课体验,很快你也会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的。

2、那么,什么是自信呢?

渗透自信的含义: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它是对自己形象、能力和个性等所持的一种准确而肯定的态度。

(二)图片展示,感受主题

1、出示图片:身上带着细链子的大象

由此画面引出心理学家关于大象的成长实验:一只大象从小就被一根不太粗的链子锁住,经过无数次努力都不能挣脱链子的束缚站起来。长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挣脱链子了,然而它不再去努力。即使链子放在身上不加任何固定,它也不会去努力。这是为什么?

教师:过去的行为结果告诉它自己不行。其实它现在行不行? 这就形成了自我认识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产生“错误的肯定”。这种“错误肯定”是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对人来说,除了行为结果之外,还有他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不恰当评价和反应。

2、出示调查数据: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20万人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智力特别高的人约占千分之三,智力特别低的人也约占千分之三,而绝大多数正常人的天赋都是相差无几的。现实生活中人们表现出来的智力和能力有较多的差异,这并非天赋的差别所造成,而是有多种原因的。有自信心、努力程度和方法等主观原因,也有环境、机遇等客观原因,其中主观原因起主要作用。因此,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没有自卑的理由。

3、结合自身的经验谈谈,缺乏自信给自己带来了哪些影响。那么自信的心理品质该如何培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下一环节:

(三)角色体验,增强自信。

1、教师讲故事:

1983年,有一位美国击剑运动员,知道在将要举行的比赛中会遇到一位曾经两次击败过自己的古巴选手,因而缺乏信心。心理学家为他反复播放一段讲话,叙述与那名古巴选手相比,他所具有的优势。他听了几十次,越听越有道理,便从害怕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树立了信心,并在比赛中战胜了对手,夺得了冠军。

思考:故事中的人之所以取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主要是有了战胜对手的自信。那同学们认为他的自信是怎么来的呢?

小结: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并不断从心里告诉自己的这种方法叫积极地心里暗示,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积极地心理暗示对人的作用非常大。

同学们在平时有没有过积极心理暗示影响自己学习生活的例子?(学生自由发言)

师:所以经常给自己一个鼓励的话语,一个甜美的微笑,这些积极地心理暗示会让自己心中时刻充满自信!

板书:积极暗示

2、互动游戏。

师:同学们爱看电视吗?下面是电视表演时间,考验大家演技的时候到了,看谁最有表演天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角色。

游戏一:眼神之战! 两人对坐,目光对视一分钟,轮流说出自己的一个优点,态度肯定,大声说三遍。

继续对视,轮流请求对方做某事或借东西。一分钟内以各种方式要求对方,对方则反复拒绝。注意体会感受。

思考:

(1)、说优点时每一遍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一次一次地遭到拒绝,心情如何?

(3)、拒绝别人时有何感受?

总结:当第一次说自己优点时,心里可能会有点怪怪的,可坚定的说了三遍之后我们会觉得自己真的具有这方面的优点了。另外你拒绝别人时觉得对不起别人,别人拒绝你时他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当你一再要求他时,他可能会不好意思,如果你再坚持一会儿,他可能就答应你了。做事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板书:自我肯定 游戏二:心灵交流!

要求:小组成员轮流听别人指出自己的优点,只允许静听,不必做任何表示。注意体会被大家指出优点时的感受。

讨论:

(l)、被大家指出优点时有何感受? (2)、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板书:他人欣赏

(四)激励升华,自信满满。播放歌曲“相信自己”的同时

1、说出一句自信者的格言,也可是自创的,来激励自己。

2、讨论班集体奋斗格言 过渡:生活犹如一叶远航的小舟,自信则是小舟上一张加速的风帆。同学们,在你们的字典里不应有“我不行” ,应增加一个反问符号,“我不行吗?”露出你自信的微笑,在生活的道路上执着地追求,为自己的未来奏响豪迈的乐章。

(五)细水长流,优点滋养:

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如果你是这棵大树,你身上的每一个闪光,就是大树上的一片片树叶,那么你这棵大树上会有多少片树叶呢?一个学期后,你又会“长”出几片新树叶呢?

今天,我们在教室的墙壁上开垦出了一块肥沃的“土壤”,欢迎大家课后设计制作一棵属于自己的“闪光树”,种在这块土地上。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优点树,还可以增添可爱有趣的装饰品。

板书设计:

增强自信,我能成功

积极暗示 自我肯定 他人欣赏

推荐第10篇:我想要与我能要教学设计

《我想要与我能要》教学设计

中路铺中心学校:罗银辉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初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阶段,现在的他们只知道“钱好花”,却不知道如何“花好钱”。他们想要的东西五花八门,却从未想过这些东西能不能要。这节课就是教学生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教材浅析:

《我想要与我能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二个主题活动《钱该怎样花》第一课时。第三单元包括:“家庭小账本”、“钱该怎样花”、“购物场所我知道”、“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四个系列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和技巧。

《我想要与我能要》一课为我们呈现了一系列的生活场景,通过情境模仿、交流探讨了解家庭成员的需求,以及如何实现,让学生明白实现自己的愿望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步骤有选择地实现,并学会有所放弃,使学生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钱要花在合适的地方,增强生活的本领。 教学目标:

1.知道并不是每个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要有所放弃,有满足感。2.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合理的支出是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3理解父母,懂得为父母分忧。 教学重点:

1.知道并不是每个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要有所放弃,有满足感。2.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合理的支出是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教学难点:

弄清我想要与我能要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发放“心愿卡” 教学方法:

体验探究法、合作表演法、多媒体演示法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每个人想要的东西又不一样。譬如说罗老师我吧,我最想要的是一辆红色的高尔夫小汽车。

如果我拥有了它,去很多地方就方便多了。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最想要的又是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以老师活生生的例子来激发引导学生,孩子们倍感亲切的同时更乐于表达。]

二、畅谈“我想要”

1、引导学生畅谈“我想要”。

2、师归纳、总结,板书课题“我能要”。

刚才,有很多同学都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就是“我想要”。(板书) 让我们来看看:有的人是为了学习,想要电脑和书籍;(出示课件) 有的人是为了玩,想要游戏机和宠物狗等等。(出示课件)

3、引出神话人物“孙悟空”。

在这个时候,罗老师特别想变成他,你们看是谁?(出示课件) 孙悟空有着七十二变的神功,他只要拔出一根汗毛,不费吹灰之力,他想要的东西就能出现在眼前。但这毕竟是神话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想要的东西一般都是由家人花钱买的。

4、从对比中引出:你们想要的东西有没有向家人提过呢?结果又是什么呢?(师生交流)。

三、探究“我能要”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都有曾向家人提出过要求。 有的爸爸妈妈答应了你们,非常地幸运。可有的父母却没有答应。下面这段视频中有一位叫晶晶的小女孩,她是不是碰到了和你们一样的情况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1、观看视频:晶晶的故事

2、师生交流,辨析晶晶的行为。同学们,你觉得晶晶懂不懂事?

生:(1)不懂事,她有三双运动鞋了,还想买。

(2)不懂事,光知道跟人家攀比。 (3)好不知道节约 „„ 3.换位思考

师:你们说晶晶不懂事,可她却挺会动脑筋呢?她还指望着爸爸帮她买那双运动鞋呢?

如果你是她爸爸,你会给她买吗?为什么?(随机板书)

4、情境表演:

那你会跟她怎么说呢?不妨表演表演吧。

四、讨论辨析,指导行为

师:有些东西我们特别喜欢,特别想要,可爸爸妈妈却不给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出示课件:课本第51页的插图。

2、引导学生交流探究:

这些孩子想要的能不能变成我能要的?为什么?(补充板书)

3、解读“心愿卡”

4、师总结、延伸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有道理,这时罗老师想到了自己,我想要的不是一辆红色的高尔夫小汽车吗?熟悉它价格的人都知道,这辆车要上十万,单凭罗老师每个月2000元的工资,我想这辆高尔夫小汽车虽然是我想要的,但看我现在的经济条件好像还不太允许。不过我还是很有信心,我想只要我努力工作,多赚点钱,而且平时注意勤俭节约,这终究是我能要的。 好,讲了这么多,我们已经知道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想要的就能成为我能要的。下面,我们再来开展一个同学们都感兴趣的话题。

五、活动天地

我的花钱计划

假设你有20元零花钱,你准备怎样使用呢?说说你的方案,并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使用。

1、生制定计划

2、交流

3、师提出小建议

创设情境,播放一组贫困孩子的画面,由此激发学生对这20元零花钱另一种全新的思考。

六、教师总结,深化导行

今天学完了这节课,我们是不是明白了什么呢? 我想要的东西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变成我能要的东西呢?

通过今天这短短的一节课,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消费观,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在每一次向爸爸妈妈提出我想要的东西的时候,首先给自己打一个问号,想想这是不是我能要的呢?

板书设计

我想要与我能要 真正需要 经济许可 要求合理 有益健康

第11篇:《增强自信_我能成功》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院:师范学院班级:姓名:单宇学号:

B1205 4号

《增强自信,我能成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信的含义,以及自信在自己成长中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并肯定自己的长处,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3、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一些培养自信心的方法。

2、教学重点:

在游戏训练中体验自信。

三、教学准备:

1、让每个学生准备自信的格言。

2、进行团体活动分组。适当调整座位,学习好的与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外向与性格内向的合理调配。以便于展开讨论。

3、制作辅助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1、“自信程度自评”。试题如下:

睡着的小宝宝,你一接近,他就醒了。你认为小宝宝会有哪种反应? A、哭出来 B、笑出来 C、再睡回去 D、咳嗽

思考一下,把答案放在心里。带着这份神秘我们一起来分析试题。 A、哭出来

对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没有自信可能会因为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不好,而感到烦恼。

B、笑出来

对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相当有自信的人。如果在人际关系上能够更加积极,从对方那儿也能够得到相当好的反应。但是,过于自信有时也会伤脑筋。因为回答“笑出来”的人,也许是过度的乐天派。是否会对周围的人造成困扰,有必要再检查检查看。

C、再睡回去

喜欢独处,不关心人际关系。即使自己一个人,也不会觉得孤独。也许,反而觉得比较轻松。但是,有时候,团体生活也是很重要的。和别人交往,也能够提升自己。

D、咳嗽

你选择这答案,可见你是一个比较容易担心的人。虽然有能力,但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往往朝坏的方面去想。并且太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

应该要更轻松些,坦诚地和别人交往,你一定会是个受人欢迎的人。

小结:结果展示你是一个自信的人固然很好,老师也为你高兴。结果展示你不自信的同学也不要着急,相信通过这节课体验,很快你也会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的。

2、那么,什么是自信呢? 渗透自信的含义: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它是对自己形象、能力和个性等所持的一种准确而肯定的态度。

(二)图片展示,师生互动,感受主题

1、出示图片:身上带着细链子的大象

由此画面引出心理学家关于大象的成长实验:一只大象从小就被一根不太粗的链子锁住,经过无数次努力都不能挣脱链子的束缚站起来。长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挣脱链子了,然而它不再去努力。即使链子放在身上不加任何固定,它也不会去努力。这是为什么?

教师:过去的行为结果告诉它自己不行。其实它现在行不行? 这就形成了自我认识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产生“错误的肯定”。这种“错误肯定”是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对人来说,除了行为结果之外,还有他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不恰当评价和反应。

2、出示调查数据: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20万人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智力特别高的人约占千分之三,智力特别低的人也约占千分之三,而绝大多数正常人的天赋都是相差无几的。现实生活中人们表现出来的智力和能力有较多的差异,这并非天赋的差别所造成,而是有多种原因的。有自信心、努力程度和方法等主观原因,也有环境、机遇等客观原因,其中主观原因起主要作用。因此,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没有自卑的理由。

3、结合自身的经验谈谈,缺乏自信给自己带来了哪些影响。

那么自信的心理品质该如何培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下一环节:

(三)角色体验,增强自信。

1、教师讲故事:

1983年,有一位美国击剑运动员,知道在将要举行的比赛中会遇到一位曾经两次击败过自己的古巴选手,因而缺乏信心。心理学家为他反复播放一段讲话,叙述与那名古巴选手相比,他所具有的优势。他听了几十次,越听越有道理,便从害怕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树立了信心,并在比赛中战胜了对手,夺得了冠军。

思考:故事中的人之所以取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主要是有了战胜对手的自信。那同学们认为他的自信是怎么来的呢?

小结: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并不断从心里告诉自己的这种方法叫积极地心里暗示,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积极地心理暗示对人的作用非常大。

同学们在平时有没有过积极心理暗示影响自己学习生活的例子?(学生自由发言)

师:所以经常给自己一个鼓励的话语,一个甜美的微笑,这些积极地心理暗示会让自己心中时刻充满自信!

板书:积极暗示

2、互动游戏。

师:同学们爱看电视吗?下面是电视表演时间,考验大家演技的时候到了,看谁最有表演天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角色。

游戏一:眼神之战!

两人对坐,目光对视一分钟,轮流说出自己的一个优点,态度肯定,大声说三遍。 继续对视,轮流请求对方做某事或借东西。一分钟内以各种方式要求对方,对方则反复拒绝。注意体会感受。

思考:

(1)、说优点时每一遍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一次一次地遭到拒绝,心情如何?

(3)、拒绝别人时有何感受?

总结:当第一次说自己优点时,心里可能会有点怪怪的,可坚定的说了三遍之后我们会觉得自己真的具有这方面的优点了。另外你拒绝别人时觉得对不起别人,别人拒绝你时他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当你一再要求他时,他可能会不好意思,如果你再坚持一会儿,他可能就答应你了。做事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板书:自我肯定 游戏二:心灵交流!

要求:小组成员轮流听别人指出自己的优点,只允许静听,不必做任何表示。注意体会被大家指出优点时的感受。

讨论:

(l)、被大家指出优点时有何感受?

(2)、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板书:他人欣赏

(四)激励升华,自信满满。播放歌曲“相信自己”的同时

1、说出一句自信者的格言,也可是自创的,来激励自己。

2、讨论班集体奋斗格言

过渡:生活犹如一叶远航的小舟,自信则是小舟上一张加速的风帆。同学们,在你们的字典里不应有“我不行” ,应增加一个反问符号,“我不行吗?”露出你自信的微笑,在生活的道路上执着地追求,为自己的未来奏响豪迈的乐章。

(五)细水长流,优点滋养:

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如果你是这棵大树,你身上的每一个闪光,就是大树上的一片片树叶,那么你这棵大树上会有多少片树叶呢?一个学期后,你又会“长”出几片新树叶呢?

今天,我们在教室的墙壁上开垦出了一块肥沃的“土壤”,欢迎大家课后设计制作一棵属于自己的“闪光树”,种在这块土地上。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优点树,还可以增添可爱有趣的装饰品。

五、教学反思

首先,关于自信的话题,学生并不陌生,已经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经验明白自信对成功的重要性。但自信为何有助于个人成功?“有助于”成功不等同于一定成功,那么除了成功,自信还能给人带来什么?不自信是否一定不能成功?这些问题学生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课借助当前学生关注比较多的《汉字英雄》节目为背景,设置了敢不敢去、被推荐了怎么做、被淘汰了怎么办三个情境,依情境需要穿插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在分析中对比自卑、自信、自负给个人带来的不同结果,实现对自信、自卑、自负三种心态的更全面、理性认识。 其次,关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手段上,本课受到西方德育中价值澄清一派的启发,并没有单一线条地标榜自信的好处、意义、价值,而是在情境中对比三种心态的人面临选择时不同的想法、做法带给他们的不同结果,让学生自己在分析中自觉发现自信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不再反感心灵鸡汤式课程的单调乏味,在不胁迫的氛围中实现教育目的,解放学生思维的同时,也解放了教师──政治教师不应该是传教士,赤裸裸地把高大上的信条抛给学生,而应该更多提供给学生思考的途径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

增强自信,我能成功

积极暗示 自我肯定 他人欣赏

第12篇:我能撬起地球教学设计[推荐]

教学目标:

1、利用杠杆、尺钩码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实验,研究使用杠杆原理,做好实验记录。

2、利用杠杆尺的平衡,研究杠杆是否一定省力。3培养学生重证据,愿意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教学过程:

一、猜想与思考活动引入。“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是阿基米德关于杠杆原理研究后的“大话”,它能引起学生的多种猜想。想办法搬运石头和一个人提起两头牛的问题设计,意在指导学生了解杠杆的作用在古代就已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在此基础,认识杠杆这个简单机械及三点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大胆猜想与思考:“用高杠杆会怎么样呢?”

二、活动体验,感知杠杆的作用。“能把书抬起来吗”这个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杠杆的作用。自由移动支点后,则会出现杠杠的支点在重点与力点的正中间,此时不省力也不费力;如支点至重点的距离大于支点至力点的距离,此时会出现费力状况。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每个学生试一试亲自体验。

三、实验验证,用实验数据说明杠杆的作用。“杠杆省力吗?”这一活动,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看法,在第二部分体验感知杠杆是否省力的基础上,利用杠杆、钩码这些实验仪器,准确记录杠杆省力与否的实验数据,分析找到杠杆省力、不省力也不费力、费力三种规律。表中的记录再次为学生提供了例证。

四、阅读“阿基米德的大话”。

五、观察思考,拓展交流。

六、作业。

第13篇:我能边读边想象(教学设计)(推荐)

我能边读边想象

——想象目的性的训练

活动理念

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是儿童创造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毫无疑问,孩子比成人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由于自身语言发展水平没有完善和受社会制约少,思想自由,其想象是往往是不合理和荒诞不羁的。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一方面在想象的过程中创造性的成分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想象的有意性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小学低中段的孩子在想象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会想象,但是有时想象会偏离现实,甚至天马行空。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意想象,即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想象,进行想象目的性的训练。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有目的想象的威力。并在一系列活动中,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想象,享受想象带给我们的乐趣。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知道:通过画画、表演、文字等形式可以生动地表现出我们所想象到的东西。

2、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孩子们感受想象的奇特魅力,感受想象带给我们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人1张A4白纸,在前半页上打印好一个圆。

2、每六人小组一盒水彩笔。

3、游戏卡片(心情词语若干)

4、分组和座位安排:班内同学随意组合,6人一组,围坐桌子四周。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猜一猜

1、宣布游戏规则

每张心情卡上都写了一个表示心情的词语,请你把看到的心情加上你的想象,用动作表演出来,注意不准出声。请一位同学表演,下面的同学来猜。猜对了视为胜利,所在大组得一笑脸。

2、请学生上台做游戏。

心情卡的词语分别为:大哭、生气、得意、兴奋、害羞。

3、小结。

同学们用动作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出了自己的心情,真不错!(音乐击掌。)想象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无处不在,有目的的想象威力可大了。

你的心情我来猜

二、团体转换阶段:有目的的想象威力大

1、播放动画:望梅止渴

你们听说过望梅止渴的故事吗?我们一起跟随动画片,了解下这个发生在三国时期曹操身上的故事。

2、谈感受:为什么能望梅止渴呢?曹操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前面真的有梅林吗?没有梅林为什么曹操要这样说呢?原来成语中的里“望”不是看的意思,而是“想到”。将士们只是想到梅子的酸味,嘴里变得湿润,暂时止住了干渴。)

3、教师小结:为什么能望梅止渴呢,啊,原来是想象力在帮忙啊!有目的、有意义的想象让曹操帮助士兵止住干渴,走出了树林。可见,想象的威力可真大!

三、团体工作阶段:想象让我们的阅读更有趣

1、听故事,想一想,画一画。

(1)同学们会画房子吗?如果现在让你画房子,你会画什么形状的呢?(蘑菇、尖顶、圆形„„)今天让我们边听故事边画房子吧。

要求:蟋蟀找房子这个故事可好听了,你能边听一边把蟋蟀找到的房子画出来吗? (2)录音故事:蟋蟀找房子,播放背景音乐。

蟋蟀找房子

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蟋蟀。有一天,它看到小鸟有家,小兔子有自己的家,很多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它很羡慕,它也想有个家。于是,小蟋蟀开始四处找房子,它找呀找,找到一个蛋壳把它搬了回去。小蟋蟀看到圆乎乎的蛋壳,心想:家没有门,客人就进来不了,所以它在壳上挖了个洞,做了一个门。钻进蛋壳一看,啊,想家里太暗了!小蟋蟀赶紧在蛋壳上挖了两个窗户。住进家里的小蟋蟀东瞧西瞧,心里想家里太闷了,一个人住着好寂寞啊!于是,小蟋蟀去隔壁牛伯伯家拉了两条电线,放了台电视机,这下家里变得可热闹了。森林里的小动物经过小蟋蟀的家,都知道这就是小蟋蟀的家,这是为什么呢? (3)交流展示:

故事听完了。同学们画得怎么样呢?随机展示两幅。 (4)学生再听故事,再画。

蟋蟀的房子是怎么样的呢?你能边听故事边画出蟋蟀的房子吗? 师生一起完成《蟋蟀的房子》。 (5)交流感受。

这次为什么能画得比上次更好了呢?评价引导:因为在画的时候,一直在想着画一个房子了。心中有参照了,就能画得更好了。

小结:你们能边读故事边画画呢,真了不起!在想象的帮助下,我们的阅读变得真有趣啊!

2、读故事,想一想,演一演。(1)阅读童话故事:穿皮鞋的胖熊

自从胖熊阿黑学会像人那样走路以后,就想穿一双皮鞋。 这一天,阿黑来到制鞋厂,要求师傅给他做一双最时髦的皮鞋。师傅满口答应。

不久,鞋就做好了,阿黑穿上了新皮鞋真神气呀!他走来走去,到处听得到“咔、咔、咔 ”的响声。

有一天,他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脚尖上拱出一个小洞洞,洞洞里有一个圆圆的小脑袋在往外张望。阿黑觉得很奇怪,就把脚抬得高高的,冲着小洞洞问道:“你是谁呀?”

小脑袋转一转,回答说:“我是你的脚趾头呀!” 阿黑又问:“你为什么把我的皮鞋拱出一个小洞洞啊?”

脚趾头说:“我窝在皮鞋里难受呀,又黑又闷,我都透不过气来了。” 胖熊阿黑没理他,继续“咔、咔、咔”地往前走。瞧,他多神气呀!

可是,没过几天,他发现皮鞋尖上又拱出了好几个小洞洞,所有的脚趾头都伸出了小脑袋张望着,还大口大口地喘气。

阿黑走路也变得一瘸一拐的。脚趾头胀得真难受啊!他索性把脚尖剪开一个大口子,让所有的脚趾头都露在外面——现在,阿黑穿的是一双“凉鞋”了。

脚趾头伸到外面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还大声嚷着:“好凉快呀,好舒服呀!” 胖熊阿黑穿着“凉鞋”走路,还是觉得脚很热、很胀。他一踢脚,甩掉了一只鞋,再一踢脚,又甩掉了另一只鞋。所有的脚趾头都高兴地嚷起来: “好凉快呀,舒服呀!”

现在,胖熊阿黑又光着脚走路了。 (2)指名读故事(1—4段),启发想象。 ·从哪些语句中看出胖熊很神气?

·指名1—2学生,表演胖熊神气的样子。

点评:能用动作表现出胖熊神气的样子,把你心理想的都生动地表现出来了,真棒!

(3)我能叙说故事

师读故事前半部分,请学生想象,后来胖熊的鞋子会怎么样呢?

3、教师小结。

你们想得真棒,想象真奇妙!你们不仅能把想的事情表演出来,还能说出来,变成一个新的故事,想象让阅读变得有趣又快乐!

四、团体结束阶段:想象成果大比拼

同学们,让我们进入“想象力大比拼”环节,根据老师的问题,展开想象,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最棒!

1.在圆圈上画画。你能画出多少种不同的东西?要求:根据圆圈的形状,联系生活中相似的物品,进行画画。 2.交流作品,点评。

引导指向:是怎么画出来的?先想好画什么,再下笔。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有目的地想象,并且能把自己想象的东西画出来真棒啊!

活动反思

怎样让学生围绕目的想象?本节课始终以活动贯穿始终,用“看动画,听故事,画一画,猜一猜”等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享受活动快乐。另外,通过画画、表演等体验活动,让学生明确:想象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表达的。最后,让学生根据圆圈的形状,联系生活中相似的物品,进行创作。这是对整堂课想象目的性的一个集中训练,也是对想象目的性训练后的评价方式之一。为了使课堂气氛更活泼,节奏更快一些,在课件中,加了节奏明快的背景音乐,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点缀课堂。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想象的快乐。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

徐雪萍)

第14篇:《我能管理时间》团体辅导课教学设计

《我能管理时间》团体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

主题背景:

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成绩往往与其时间管理的能力密切相关,时间管理的好,学习能力及效率就相对高,也容易取得好成绩。善于管理时间的人其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事业有成,倾向于做更积极的自我评价、自尊心强、自我价值感强以及对生活感到幸福满意。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否科学管理时间,对于他们提高学习效率、防止出现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活动目标;

一、知道时间的稀缺和宝贵,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二、梳理和反思自己时间利用效率的情况,学会时间管理的方法

三、提高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充分运用时间的习惯。

活动方法:

游戏、讨论

活动准备:

印有0-100刻度的纸条、学生成长相册PPT、为学生分组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

1、猜一猜:

有这样一个谜语“世界上有一家奇怪的银行,它给每个人都开了个账户,账户每天进账86400,每晚12点账户清零。不能余额结账,不能预支和超支。请问,这家银行每天给我们注入的是什么?打一词语,两个字。”

学生:谜底是时间,因为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因此60*24*60=86400秒

2、教师点评: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要是钱该有多好啊!金钱是财富,时间更是每个人最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有限的资源。一天只有24小时,我们无法积蓄也无法失而复得。

二、团体转换阶段

1、教师导语:时间是上天分配给每个人绝对公平的东西,有时候你会觉得“光阴似箭”,有时候你会觉得“度日如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认识时间、把握时间、科学管理好时间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可以管理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呢?

2、折纸游戏

1 拿出印有0-100刻度的纸条分发给学生,现在你手上的长纸条代表你长长的一生。

(1)、你现在多少岁?假如13岁,请将13个格子折到后面去,因为这些时间已经逝去。

(2)、假设你60岁退休,所以再请你折下去40个格子。 (3)、一天24小时中假设我们每天睡觉8小时,三餐合计1小时。休闲运动、交通走路、聊天交友等每天也算3小时,现在合计每天有12小时不能用于工作和学习,请将余下的时间对折。

(4)、另外一些个人爱好所占的时间、周六周日寒假暑假的度假时间、无聊或拖延的时间,请根据自己的情况折下去。

3、学生分享感受:”真的很短暂啊。”等

4、教师点评:我们可以控制的学习时间是多么的微小和短暂啊,面对如此有限的时间,我们需要有效的管理。

三、团体工作阶段

1、情景讨论: (1)、平平的一个星期天

平平周末本打算在家复习功课,因为下周就要月考了,可是早上9点吃早饭的时候同学打电话叫他去逛街,她在犹豫了一番之后还是去了,但她强制自己中午回到了家里,吃过午饭后平平觉得自己有些累了就睡了一会,醒来已是2点了。平平想自己一直想看的动画片还没有看呢,就看一两集吧,于是一个小时又过去了。她回到自己的房间打开书本开始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她听见妈妈喊他:“平平,快六点了,出来吃饭吧。”吃完饭后,她和爸爸妈妈看了一会新闻联播,又洗了个澡发现已经8点多了,就回房间看了1个小时的书便上床睡觉了。 (2)、请为平平列出她的作息时间表。她的哪些安排是合理的?哪些不是合理的? (3)、学生分享、教师引导:白天没有充分利用、休闲时间多等。

2、时间管理的小故事

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玻璃罐子,然后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个罐子是不是满的?”,“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教授笑着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它们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问:“现在罐子是不是满了?”大家都有些不敢回答,一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也许没满。”教授不语,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倒进罐子里,然后又问学生:“现在呢?”“没有满!”全班学生很有信心地回答说。是的,教授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缓缓倒进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的玻璃罐。

一个平常的玻璃罐就这样装下了这么多东西,但如果不先把最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生活中那么多事情,其实都可以像往这个玻璃罐里放东西那样,先进行时间级别分类,如根据大学生的日常安排,按照“事分轻重缓急”进行组合,确定先后顺序,做到不遗不漏。

3、时间“四象限”

时间“四象限”法是美国的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如当天的作业、生病看医生按时上学等)、重要但不紧急(如建立

2 人际关系、制定计划等)、紧急但不重要(如电话铃声、电视直播等)、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如上网、闲谈、邮件、写博客等)。

按处理顺序划分:先是既紧急又重要的,接着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再到紧急但不重要的,最后才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四象限”法的关键在于第二和第三类的顺序问题,必须非常小心区分。另外,也要注意划分好第一和第三类事,都是紧急的,分别就在于前者能带来价值,实现某种重要目标,而后者不能。

4、我的星期天

(1)、请同学们在表格上为自己本周末的星期天做时间分配。可以参考《时间管理的十一条金律》

(2)、小组分享交流自己分配时间的情况,我发现我自己在 方面时间管理的表较好,在

方面时间管理的还不够好,主要是因为 我需要改进的是 。

四、团体结束阶段

1、签订管理时间的合同 合同样本

我, (你的名字),决定从此以后有效管理时间,因为这样做会给我带来如下好处:

同时会给我带来 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用 的方法来管理时间,并严格执行。我会遵守自己的承诺,做一个说话算数的人。我会邀请支持我的人 (名字)来监督我。当我能如实的兑现自己的诺言,我会用 (激励自己的东西)奖赏自己。

承诺人:

2、播放事先准备好的以歌曲《珍惜》为背景音乐的学生成长相册PPT

3、结束语: 时间静躺着, 宛若不息的河。 枕着古老的土地, 唱着岁月的歌。 如果时间能够竖立, 历史将会鲜活。 如果时间能够立体, 给我一次美丽。

3 附:

《时间管理的十一条金律》

金律一:要和你的价值观相吻合

你一定要确立个人的价值观。时间管理的重点不在于管理时间,而在于如何分配时间。你永远没有时间做每件事,但你永远有时间做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金律二:设立明确的目标

成功等于目标,时间管理的目的是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更多你想要实现的目标;你必须把今年的4到10个目标写出来,找出一个核心目标,并依次排列重要性,然后依照你的目标设定一些详细的计划,你的关键就是依照计划进行。金律三:改变你的想法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士对时间行为学的研究发现这样两种对待时间的态度:“这件工作必须完成它,实在讨厌,所以我能拖便尽量拖”和“这不是件令人愉快的工作,但它必须完成,所以我得马上动手,好让自己能早些摆脱它。”当你有了动机,迅速踏出第一步是很重要的。不要想立刻推翻自己的整个习惯,只需强迫自己现在就去做你所拖延的某件事。

金律四:遵循20比80定律

花最多时间做最重要,而不是最紧急的事情上,然而一般人都是做紧急但不重要的事。

金律五:安排“不被干扰”时间

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不被干扰”时间。假如你能有一个小时完全不受任何人干扰,把自己关在自己的空间里面思考或者工作,这一个小时可以抵过你一天的工作效率,甚至有时侯这一小时比你3天工作的效率还要好。 金律六:严格规定完成期限

巴金森(c-NoarthcoteParkinson)在其所著的《巴金森法则》(ParkinsonsLaw)中,写下这段话:“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要那么多时间。”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做某项工作,你就会花一天的时间去做它。而如果你只有一小时的时间可以做这项工作,你就会更迅速有效地在一小时内做完它。

金律七:做好时间日志

你花了多少时间在做哪些事情,把它详细地记录下来,早上出门(包括洗漱、换衣、早餐等)花了多少时间

,搭车花了多少时间,把每天花的时间一一记录下来,你会清晰地发现浪费了哪些时间。这和记账是一个道理。当你找到浪费时间的根源,你才有办法改变。 金律八:理解时间大于金钱

用你的金钱去换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一定要抓住一切机会向顶尖人士学习。 4 仔细选择你接触的对象,因为这会节省你很多时间。假设与一个成功者在一起,他花了40年时间成功,你跟l0个这样的人交往,你不是就浓缩了400年的经验? 金律九:学会列清单

把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写下来,这样做首先能让你随时都明确自己手头上的任务。不要轻信自己可以用脑子把每件事情都记住。

金律十:同一类的事情最好一次把它做完

假如你在做纸上作业,那段时间都做纸上作业;假如你是在思考,用一段时间只作思考;当你重复做—件事情时,你会熟能生巧,效率一定会提高。 金律十一:每1分钟每1秒做最有效率的事情

你必须思考一下要做好一份工作,到底哪几件事情是对你最有效率的,列下来,分配时间把它做好。

第15篇:《我能想》教学反思

《我能想》这次课是培养想象力的一堂课。在上次课之后,对于课程设计我进行了修改。

今天早上的课堂导入,结合了今天的阴雨天气,我由各种各样的伞导入,以你喜欢什么样的伞和你想要什么样的伞为讨论回答的主题,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各种奇妙的想法和他们喜欢的形象都欢聚一堂。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于我分享,为了激发孩子更大胆的想象,我借着上节课用的《种太阳》音乐歌曲,“主人翁种了什么?都用来干什么了?”在跟唱的过程中,我把麦克风轮换着放在每个孩子嘴前,因为是第一次跟唱,要调动他们的兴致,发现这一招很管用,只是对于一些特别害羞的孩子,就不敢尝试,以后可以让他们表演一些他们擅长的。我们一起把四个太阳挂在了“南极、北冰洋、冬天、晚上”,在兴头上,我让孩子们想象自己要种什么,有的要种“水星,因为他们觉得水星里到处都是水,可以滋养植物”有的要种“月亮,可以在黑夜里发光”……

在愉快的分享之后,下课铃声响了。我总结:你们让老师看到你们想象力的魔法般神奇的力量,相信你们可以让世界变的更奇妙。

这节课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更加认真和用心,虽然没有用奖励机制,但是孩子们的自觉性比较高参与度也比较高,可能是他们对这些内容比较感兴趣吧。

第16篇:教学设计《能通过吗》

《能通过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能通过吗”的具体情境,借助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2.知道“几点几米”的长度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知道1角=0.1元,1分米=0.1米;

3.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知道“几点几米”的长度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知道1角=0.1元,1分米=0.1米;

学习难点:

借助元与角之间和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渗透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学准备:课件

每人准备1角硬币5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淘气的爸爸是位卡车司机,每次出行前淘气都要为爸爸准备一些食品。今天,淘气又来到了食品商店:(课件出示图片)

你能帮淘气读出这些商品的价格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抽生读出每样商品的价格,并说出每个价格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二、新知探究

(一)建立米、分米与小数之间的联系

1.师:爸爸带着淘气准备好的食品高兴地出发了,突然,卡车停了下来,怎么回事呢?(出示图片:卡车遇到了限高门)爸爸不能确定卡车能通过吗?

2.怎样才能准确地判断卡车能通过吗?(比较他们的高矮) 你能读出他们的高度吗?它们分别表示几米几分米几厘米?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从哪个单位开始?

抽生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3.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1)“同学们帮淘气的爸爸解决了问题,他高兴地出发了。接下来,老师也想考考你们。”

“我的身高是1.61米,1.61米表示什么?”抽生说。

(2)你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吗?先抽生说,再同桌互说。例如:“我的身高是几点几米,它表示几米几分米几厘米。”

“小数呀,不光可以表示价格、高度,它在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

(二)生活中的小数

“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小数?能举例说一说吗?” 抽生说。

教师出示教科书中的四幅图片,抽生读一读,看一看,并说说7.9元和1.41米表示的意义。

“生活中处处都有小数,只要你留心观察,一定会有发现。”

(三)体会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1.学习1角=(

)元 课件演示:

出示1角硬币,这是几角?用元作单位是几点几元?教师相机板书。

出示2个1角硬币,这是几个1角?是几个0.1元?昰几元? 出示3个1角硬币,这是几个1角?是几个0.1元?昰几元? 2.学生操作

你能像老师这样接着摆下去吗?

同桌合作摆硬币。边摆边说:是(

)个1角,( )个0.1元,( )元。

3.汇报

课件演示,抽生开火车说。

重点说说10个1角就是10个0.1元,就是1元。能解释吗? 4.在1米长的尺子上找到1分米,说说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然后找到2分米,说说是几个1分米,是几个0.1米,是几米„

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 同桌互说。 5.再次体验。

教师口头出题,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

1、3题。

四、总结回顾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17篇:少年能自强教学设计

少年能自强教学设计

邓煌辉

设计理念: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只有自强者才能生存与发展,而现在的青少年是“泡着蜜糖”长大的一代,生活条件比较优越,而且在家里被不止一代人众星捧月般呵护着,事事由父母包办;因此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非常缺失。所以教学时充分了解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符合他们要求的活动,运用图片和媒体,让他们在学习中掌握一些自强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开始。

能力目标: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并且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这个知识点需要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来探讨战胜自己弱点的方法。这个部分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乐曲、图片、文字资料等) 教法学法:设置情景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程资源:开发利用生活素材、教材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自强的话题——“少年当自强” 板书“树立理想,自强的航标”。

(多媒体展示:感悟自强“目标与成功”)

教师:看完这段,我们觉得目标和成功有关系吗? 学生:有。有目标的人,成功的多。

教师:嗯。说的对,但是光有理想能成功吗? (多媒体展示:感悟自强“只有理想会成功吗?”) 学生:不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必须有毅力,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等等。

学生:有执着、坚毅、自强不息。 教师: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量,我们心目中也一定有很多美好的理想,是什么呢? (多媒体展示:反思自强)

学生:当科学家,当航天员,当医生……(注意引导人生价值观)

教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实现理想,我们该制定一个怎样的计划?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结合课本中牛顿的故事,说说牛顿的弱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学习不努力,不爱动脑筋。

教师:如果牛顿对自己的弱点无动于衷,学习上仍不努力,结果会是怎样? 学生回答:不会成功了。

教师:对,就没有伟大的牛顿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学生:要勇于并善于战胜自身弱点。 教师:再结合小萍的故事,讨论:小萍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不能放任自我,会使人失败。 (多媒体展示:反思自强)

教师:回顾你在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的情况,找出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之处,然后谈谈自己的计划。(多媒体展示:七个控制)

教师:在你努力的过程中,你可以分解目标:每周、每天、每月、每学期,你每天努力的事情都和目标相关,理想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了。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一步一个台阶向着目标攀登,攀登,再攀登,理想一定能实现。 过渡: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任何人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要战胜挫折,首先要战胜自己,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板书:战胜自我,这是自强的关键。) 教师:在舞蹈世界里翩翩起舞的邰丽华,谈及对舞蹈的情感时说:“我找到了讲述自己内心世界的美丽话语 。” (多媒体展示:迈向自强)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

教师:老师被她的话感动了,她不能唱,可是她有自己轻灵的身体可以跳,舞蹈就是她的语言。有的人失去了双手,自强不息付出艰辛苦练基本生活技能,甚至能用脚弹奏钢琴,却云谈风清地说:我有一双完美的双腿。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弱点、短处,我们根据什么来确定自己的目标呢? 学生:长处。 教师:为什么要根据长处来确定努力的方向?让我们在教科书中寻找答案吧,请大家阅读教材P55页最后两行和P66页前两行,回答问题。

学生:主动性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十分辛劳,也定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不会灰心丧气。

教师:扬长避短的人,往往事半而功倍,反之扬短避长的人,则事倍而功半。因此,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板书)

(多媒体展示:拓展延伸“学习中的偏科现象是不是扬长避短?”)

教师:有同学看了郑渊洁的故事后想,我也要扬长避短,英语本来就学不好,以后我干脆就不学了,我也要走文学道路。请问他的说法对吗? 学生回答:先学好知识。英语不能不学。等等

教师:现在我们学习的功课都是基础性学科,大家只要通过学习都能掌握,不能以郑渊洁为例作为自己偏科理由。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接触事物的增多,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千万不可有偏科的想法,要努力学好各门功课,争取全面发展。 过渡:今天我们从邰丽华的故事中感受良多,邰丽华的自强不息深深感动了我们,我们来看看她现在的生活。

(多媒体展示:拓展延伸—创作或摘录几条自强的话语勉励自己或朋友。 )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少年自强的三个法宝: 树立理想,战胜自我、扬长避短。

结束语:同学们,身残志坚的邰丽华给我们树立了一个自强不息的典范,我们身边可能还有很多歌张丽华、杨丽华、黄丽华,那么我们身体健全的青少年呢?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强者,产生强者,成就强者的时代,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强要从少年始,我们中华民族一定会因青年的奋起,强者的辈出而跨入强国之林!

第18篇:能通过吗教学设计

《 能通过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能通过吗”的具体情境,借助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2.知道“几点几米”的长度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知道1角=0.1元,1分米=0.1米

3.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知道“几点几米”的长度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知道1角=0.1元

1分米=0.1米。

难点:借助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前置性作业:

(1)5角=( )元 (2)1元是( )0.1元 (3)3.9元=( )角 (4)52角=( )元 (5)9分米=( )米 (6)1米是( )0.1米

(7)2.6米=( )分米 (8)15分米=( )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3.25米有多高?3.50米呢?想一想,说一说。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出示问题。

二、学习新知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否根据元、角、分与小数的关系直接类推出3.25米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3.50米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

(3)组织学生集中交流,要说清楚思考过程,对于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4)教师再出示两个小数练一练,如1.78米、10.6米,让学生说一说。

2、生活中有许多小数,看一看,读一读。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遇到的小数,之后再出示教科书中四幅图,读一读看一看

4、摆一摆,说一说。

(1)摆一个硬币,说一说是几角,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 (2)摆两个硬币,说说是几个1角,是几个0.1元,是几元。 (3)如果有时间就这样一直摆到9个硬币,每摆一次,都要让学生像摆两个硬币那样说一说。

(4)重点说一说摆10个硬币,即10个1角就是10个0.1元,就是1元,初步感受一位小数表示的钱数是由几个0.1元组成的。

(5)在1米长的尺子上找到1分米,说一说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然后找到2分米,说说是几个1分米,是几个0.1米,是几米„„

(6)交流前置性作业

5角=( )元 1元是( )0.1元 3.9元=( )角 52角=( )元 9分米=( )米 1米是( )0.1米 2.6米=( )分米 15分米=( )米

三、即时练习。

7角=( )元 5.06米=( )米( )分米( )厘米 2.8元=( )角 1.83米=( )米( )分米( )厘米

四、课堂检测

比较大小

3.89

3.9

8.00

8.0 100

99.8

80.80 80.8 6.32

6.23

0.89 0.56 解决问题

1.一条水渠长206.5米,比另一条长45.7米,两条水渠一共长多少米? 2.小红的跳远成绩是2.04米,比小芳少0.28米,小芳的跳远成绩是多少米?

五、板书设计

能通过吗

元 角 分

米 分米 厘米

1角=0.1元

5. 1 6

5 . 1

6 1分米=0.1米

第19篇:《少年能自强》教学设计

篇1:少年能自强教案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第二框 少年能自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努力做一个自强的人。 教学重点:战胜自我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自强品质的途径。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感悟、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 ①自强的含义与表现? ②自强的意义?

点评学生的回答后过渡到新课内容,青少年如何实现自强?

新课学习:少年能自强

组织阅读教材51页的材料一并思考后面的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一、理想,自强的航标

1、树立坚定的理想。

提问1:只有理想,不经过艰苦的奋斗和拼搏,小辉能成功吗?为什么? 教师:为人生的理想而执着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真正自强的人在确定自己的目标后,就会坚定不移地奋斗,无怨无悔的坚持。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该怎样为理想的实现而努力呢?

活动一:请学生列举自己的理想,并说出为之奋斗的方法?

2、对理想要执着追求,不懈奋斗。

教师:周恩来、邓亚萍就是这样的人。(谁能讲讲邓亚萍的故事)情境资料:

邓亚萍身高不到1.5米,曾因“个子低、胳膊短、没有发展前途”,被省乒乓球集训队劝退。但她并没有认为自己不行,而是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坚强的毅力,加强锻炼,弥补自己生理上的缺撼。她刻苦训练,以勇于拼搏的精神,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两枚金牌,成为奥运会冠军。

提问2:如果邓亚萍对自己的弱点无动于衷,放弃训练,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邓亚萍的成功历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我们的弱点是什么?(请拿出纸笔来写一写自己的弱点,想一想,我们该怎样战胜这些弱点?)自强的人也一样,但他们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敢于向自己挑战,并战胜自己的弱点。“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天赋,也有自己的弱点,只有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的人,才能自强,才能走向成功。

二、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

1、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3页中学生小萍的故事,思考两个问题: ①小萍为什么转学后成绩下滑? ②小萍为什么又能振作起来?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同学们的分析很有道理。就是要战胜自我,不放任自己。

2、战胜自我,不放任自己 教师:看来,小萍的经历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那么,如果在你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放任自我”的拦路虎,你将如何面对呢?怎样才能除掉这只拦路虎呢?教材给我们提供了既有针对性,又实用的具体方法。请你用“七个控制”来管理每天的思想和言行。如果你能做到“七个控制”,你的心理状态会很稳定、很平衡,这对你战胜自己的弱点,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你就是一个能战胜自我的人,成为自强的人, 同学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我们在天赋上、在某些方面有劣势,有短处,不具备某些才能,能盲目地向自己的挑战吗?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杨振宁偏要在实验物理上挑战自己,他会取得今天的成就吗?如果非要姚明去跨栏跑。刘翔去打nba。那么,这些人都会有今天的成功吗? 教师:为什么?你能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吗?

三、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1、发扬长处,避开短处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板书2和3,有什么疑问吗? 教师小结:其实,这里的弱点是外在的后天因素。指学习、工作、生活的态度等,如马虎、懒惰、怕吃苦等。要自强,必须克服这些弱点。

短处是就天赋才能而言,这些一般是先天而形成的,是很难克服改变的。 下面再请同学们看段材料: 教材55页爱迪生的故事

提问:爱迪生每天工作18小时却说从未做过一天工作,而其乐无穷,这是为什么? 教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迪生的兴趣就是发明创造。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确定努力方向,我们的热情就会得到极大的发挥,我们的成功就会悄然来临。因为即使再辛苦,我们也会兴致勃勃地坚持到底。即使困难重重也不会垂头丧气。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强的路上较快取得成功。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确定努力的方向。

2、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确定努力方向

课堂总结:

同学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英雄自古出少年”,自强要从少年始,只要我们选准航向,战胜自我,扬长避短,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所向披靡,走向成功。

作业设计:《能力培养与测试》

板书设计: 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

理想,自强的航标

要对人生理想执着追求、不懈奋斗

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

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不放任自我

发扬长处、避开短处

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

篇2:少年能自强教学设计

《少年能自强》教学设计

驻马店市第五中学邱艳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开始。

能力目标: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并且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教学重、难点】

“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这个知识点需要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来探讨战胜自己弱点的方法。这个部分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视频、乐曲、图片、文字资料等)

【教法学法】:设置情景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刘伟用脚弹琴的视频,) 师: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老师播放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晚会上对刘伟的颁奖词。

师:刚才的视频以及颁奖词都显示了刘伟身上具备一种什么可贵的品质呢?

学生回答:自强不息。

师:是的,这也同时说明了一个道理,生活中青少年能做到自强不息,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少年能自强》,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培养自己的自强品质。

板书课题:少年能自强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呢?我们先来看看刘伟的故事。

(播放刘伟人生的三个阶段)

师:是什么在引导刘伟走着自强不息的道路?

学生回答:目标、理想、梦想等

师: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必须要有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理想。目标影响着刘伟的一生,那么目标对人生的影响有多重要呢?

(播放教材p52相关链接内容)

师:同学们从图表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是的,目标对人的一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进取的不竭动力,所以,要自强必须先树立坚定的理想。

(一)树立理想------自强的航标(板书)

师:有理想就能成功吗?

(多媒体展示刘伟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

生:不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必须有毅力,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等等。

师:刘伟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刻苦训练,而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是自强者的共同点。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对你起了什么作用?

活动一:理想揭秘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以及理想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发挥的作用。

师:理想引领我们走自强的道路,除了理想,我们还需要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同学。

(多媒体播放豆豆网游成瘾的材料)

师:豆豆身上存在什么问题?

生:学习不努力、上网成瘾、有问题不改正等。

教师引导学生,让其明白豆豆是一个自弃的人,不能克服身上弱点,所以不能自强。

师:那成功的人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看牛顿的故事。

阅读教材p53牛顿的故事,分析牛顿成功的原因。

利用豆豆和牛顿的材料,让学生明白要自强还要学会战胜自己的弱点。

(二)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板书)

活动二:你来帮忙,帮助豆豆战胜身上的弱点。

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挖掘帮助豆豆的方法,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在自己有弱点的时候也可以学着战胜自我。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请在老师的描述中猜出他是谁。

(多媒体出示刘翔的资料)

师:是什么让刘翔走上了自强不息的成功道路?

学生回答

师:正是发扬了自己的长处,才使刘翔成功,不仅刘翔,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是走扬长避短的道路。这也是我们自强不息的一条捷径。

(多媒体出示相关资料)

师:刘翔和这些名人的故事都显示了扬长避短是自强不息的捷径。

(三)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板书)

师:今天我们从刘伟的故事中感受良多,刘伟的自强不息深深感动了我们。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少年自强的三个法宝:树立理想,战胜自我、扬长避短。

四、拓展延伸

课后写自强之路成长记录册,将自己培养自强品质的过程记录下来,每周进行一次分析、总结、写评语,并与老师、家长、同学交流,促使自己更快地进步。

五、情感升华

(师生齐读《少年中国说》片断)

结束语:梁启超先生在他的《少年中国说》中曾这样讲到:少年强则国强。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强要从少年始,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相信同学都能成为自强不息的人,为我们的祖国跨入世界强国之林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3:《少年能自强》教学设计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第二框 少年能自强

一、本框内容简介:

《少年能自强》。包括“理想,自强的航标”“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等三目,分别介绍自强的三个主要方法。第一目:“理想,自强的航标”。主要讲理想与自强的关系。要自强,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没有理想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有了理想,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所以,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并且要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第二目:“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主要讲自强的关键是战胜自我。人性中有懒惰、怕苦、怕累、虚荣、马虎、没耐心等弱点,这些东西把人往后拖,使人无法前进,使人不能自强。如果不克服这些弱点,一个人再有美好的理想,再聪明的头脑,也不可能实现自强,不可能成功。所以,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第三目:“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介绍自强的捷径:扬长避短。首先要区分短处和弱点。上目中讲的弱点,指的是态度上的、品德上的;而这里讲的短处指的是才能上的、天赋上的。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特长。要想自强,首先就要确定自己准备往哪方面去发展自己,使自己强大起来。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本框内容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只有自强者才能生存与发展,而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是“温室里的花朵”,虽然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但是经受不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而且在家里被人百般呵护着,甚至事事由父母包办;因此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非常缺失。所以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自身特点,要设计符合他们要求的事例和活动,通过运用文字、图片和多媒

体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学习中掌握一些自强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因此,根据新课改理念即提高课堂效率、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等要求,我的课堂教学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要提高课堂效率和气氛。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活动探究、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只作引导和点拨,关注学生身边的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利用课件以图文结合或静动太方式结合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其次,具体来讲在导入上,我采取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要点,这样有利于和本节课的内容衔接,以及在伴随歌曲《男儿当自强》中欣赏粱起超的《少年中国强》,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振奋精神,决心走向自强从而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在学习新课时,我主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展示相关的材料鼓励、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或以活动探究(如:思考、讨论课本中的材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反思自己、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最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归纳、总结;再次,在结尾时先请学生自己来总结或谈谈学习本节课后的感受,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并集体朗读诗歌的方式结束本节课的内容,有助于升华学生的情感,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第20篇:《妈妈,我能救你》教学设计(自学指导)

《妈妈,我能救你》教学设计(自学指导)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能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小男孩的勇敢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认识4个生字。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能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小男孩的勇敢精神。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能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小男孩的勇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自学提示:

(1)标题的话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如果要给课题的句末加个标点,应该加哪个标点符号,为什么? (3)小组内接读课文,相互评议,力求把课文读通。 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

二、自读自悟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学习,默读课文,标记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句式对比等方法体会小男孩儿的勇敢精神。

有感情朗读:说说重点句子应该怎样读? 小组内,竞赛读。 对比读。

三、当堂作业

把洛迪的事迹做介绍,你会怎么说? 学生练习说。

1 / 2

四、全课总结

谈一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2 / 2

我能做好教学设计
《我能做好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