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论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8:00:1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信息技术教学论》读后感

《信息技术教学论》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李豫颖编写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觉得受益匪浅,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特别是对处在科技发展飞速的现代社会的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就针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谈谈读完这本书后心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书中主要突出了信息技术教师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与基础性。在研究和继承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的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及现代教学理论,融合新课程改革、信息化教育。

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这节中谈到“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大教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多渠道的获取式教学方式,”我想:在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宽松学习环境条件下,让学生能动地利用多条获取知识的渠道,自主地、创造性地去主动获取知识。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改革目标模式,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向以课堂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挑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渠道。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我们还要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并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这章中从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角度看,教育还应特别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要素的整合,这包括知识与能力的整合,智商与情商的整合,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整合,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社会文化习俗的整合,以及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互动的整合。寻求共同的课程文化价值就是课程整合的基本工作和主线,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课程对共同文化价值的合理表达。

《信息技术教学论》这本书让我深深体验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教师还要精心设计练习,调节学习气氛,提高学习有效性。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注意学生的覆盖面,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推荐第2篇: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

信息技术教学论

(有些多余内容可删减)

问题一: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P5-P6)

1.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概括地讲,信息技术教学论的 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也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及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所在,也即信息技术课的课程价值。

(2)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这是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具体解决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3)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它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的教学成果,具体解决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即对信息技术“教的成果”和“学的成果”进行测量和评价,为教学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

(5)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指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所具备的设备、设施等;软件环境也就是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所具备的教学软件、资源等。 (6)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主要研究从事信息技术教学所需要的素质以及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等。

2.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特点

(1)综合性: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它不仅研究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相关的一般教学理论,而且还涉及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论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信息技术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理论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说信息技术教学论具有综合性。

(2)基础性: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论基本上涵盖了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3)独立性:信息技术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和基本方法,以信息技术学科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据,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 (4)发展性: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体系虽已基本形成,但仍处在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问题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P43-P52)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是指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提高教学效果,反映信息技术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1) 吃透教材,了解学生

(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3) 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预设锚点,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克服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主导整个教学过程。

(4)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养成善疑、善问、善思的习惯。

2 .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

(1) 重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根基。

(2) 以发展的眼光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一般发展——教学过程的发展性;教学内容的发展性

(3) 加强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3 .培养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结合原则

(1) 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

(2) 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使用探索性原则培养创新能力 (3) 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4)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持个性化

(5) 终身学习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创新的基础 (6) 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创新形象

4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原则

(1) 教学目标上,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立多级目标

(2) 教学内容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多种学习的任务、使用不同的软件工具

(3) 教学策略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

(4) 教学组织形式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

5 .趣味性和严谨性相结合原则

(1) 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2)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方式,寓教于乐

(3) 信息技术的教学应与日常学习紧密联系——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整合其他课程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教学

6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原则

问题三: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的含义(P2,P140,要点不同,建议大家详看书本)

1 .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术是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信息的手段和体系的总和。(南国农)。它主要包括有两个层面的意思:(1)手段,也就是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物化形态的技术。(2)方法,也就是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所以说,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是信息技术的两个基本要素。

2 .信息素养的含义

(1)王吉庆教授在《信息素养论》中提到: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

★(2)我国教育部2000年11月下发的教基[2000]35号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规定为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为:

信息意识:即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信息常识:即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促使学生阅读有关的信息文章,参加有关讨论,便于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并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 (3)了解保罗·泽考斯基、桑新民、张义兵、李艺、钟柏昌等人。

问题四: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原则与形式(P124)

1 .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原则

(1)教育性与趣味性原则——在选择课外活动内容或主题时,要考虑知识性和科学性,同时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寓教于乐。

(2)实践性与创造性原则——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实践性很强,重在能力的培养;在课外活动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启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倡选择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活动项目。

(3)导向性与自主性原则——在确立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时,应当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权利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4)灵活性与开放性原则——针对活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实行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资源和优势,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从中获取知识和教益。

(5)自愿参加、普及为主原则——坚持以课外、业余时间开展活动,坚持普及为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2 .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形式

(1)课外阅读活动——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读物;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2)举办专题讲座和报告会——课外专题讲座是群众性的课外活动,它是以某一知识专题为内容,以学生为对象的一种知识性较强的报告会。 (3)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课外活动时老师可以教一些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如何自学,布置学习任务,并要求以此为基础做出作品,在下一次课外活动时展示交流。 (4)指导学生学习高级语言编程——在编程课外活动中,教师要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让学生逐步学会理解程序 ,学会语言语法,学会设计算法,学会程序规范,学会调试程序。 (5)指导学生写信息技术小论文——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试验与创新写小论文。 问题五: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含义与特点(P52)

1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在学习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优化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教法与学法之和。

2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特点

(1)实践性: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来源虽可以从理论上建构,但绝大多数还是来自 实践经验,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其作为工具的性质是显而易见的。

(2)耦合性:是指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一双边活动的方法,由教师和学生的耦合而成的操作策略。

(3)多样性: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组成丰富的“方法库”。

(4)整体性:不同的教学方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各种具体方法彼此联系、密切配合、互相补充、不可分割,综合地发挥着整体效能。

(5)继承性:教学方法也和其他教育现象一样,具有历史继承性。

(6)发展性:任何教学方法体系都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时代精神等客观条件,推陈出新,使教学方法更能适应教学的时间要求。

问题六:讲授法与讨论法的优缺点,任务驱动法和Webquest教学法的教学环节(P56)

1 .讲授法与讨论法的优缺点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上网一种教学方法。

优点:①有助于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②适用于班级组织教学

缺点:①容易产生“满堂灌”、注入式教学

②难以顾及个别差异

③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通过议论、争论或辩论,以解决问题、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优点:①讨论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有助于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

②讨论有助于思想的转变

③讨论有助于学生发展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缺点:讨论容易偏离主题;讨论易流于形式,有些讨论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是并没有实质内容 。

2.任务驱动法和WebQuest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1)任务驱动法教学环节:

呈现任务: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教师导学:对学生如何完成任务的适当指导

明确任务:创设任务情境,培养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任务:通过合作交流,补充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问题解决的技巧、方法 完成任务评价: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

(2)WebQuest教学环节:

介绍:对所“探究”问题的简要描述 任务:对于学习者要做的事情的描述 资源:指向网上相关站点的链接

过程描述:说明要做些什么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 学习建议:指导学习者如何组织信息

评价:创建量规来展示如何评价最终的成果

总结:对于将可完成的学习成果或学习过程的简要总

问题七:教学设计的含义,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含义各环节(P86,P168)

1.教学设计的含义:

将学与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计划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含义:

就是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分析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从而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在教学实际中试行解决方法、评价实行结果,进一步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环节

包括: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阐明学习目标、教学模式与策略设计、教学媒体与学习环境设计、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设计等。

问题八: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种课堂教学形式(P119)

1.班级授课

全班集体授课主要适用于那些需要教师系统讲授的知识性的学习内容。教学活动形式除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还可以尝试“学生讲 ,师生听,师生评”的方式。 2.全班或分组集体上机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在机房进行集体授课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注 意的是如果不能够保证学生每人一台或两台电脑的话,就应该把学生分成几组,轮流上机。 教学程序一般是“教师讲,学生练”。 3.分组协作学习

分组的时候,有些讲究,就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最好采用异质分组,把不同能力倾向、不 同性格特征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把课外有条件使用电脑的同学分配到各组。 4.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是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的教学环节,主要是为了满足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 学生的个别需要。 5.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就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组织学生到现场,像机房、网络中心,或 者施工现场,比如修路时在地下深埋通信电缆的现场,装修房屋时进行布线的现场等,进行 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问题九: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含义与结构(P168)

1.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含义

信息技术教师能力除了包括了解学生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评价能力等各学科教师普遍应该具备的能力外,还应包括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 能力,资源收集、开发、整合和利用能力,多媒体设备应用能力,网络教室应用和管理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

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内涵是一个动态的范畴,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随着学科知识的丰 富而扩展。

2.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结构 (1)教学设计能力

(2)课堂教学能力

(3)教学资源收集、开发、利用能力 (4)多媒体设备应用能力 (5)网络教室应用和管理能力 (6)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能力

问题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含义、意义与基本要求(P187)

1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含义:(书上没有明确的解释,建议找度娘)

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行为做出价值判断,更主要的是通过检查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状况,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肯定或修正教师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全面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1)评价可以检查学习效果,激励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来达到判断学生前期学习目标达成的情况;在学习结束时,通过总结性评价来达到检测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习效果。

(2)评价可以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巩固学习成果。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学习经验会对后续的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影响,而新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又会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技能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3)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在检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增长了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发展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最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

(4)评价可以促进教学反思。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况的同时 ,也要利用评价,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3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评价功能立体化 (2)评价标准多维化 (3)评价主体多元化 (4)评价方法多样化 (5)评价内容全面化

(6)评价结果归因的多维化 问题十一:信息技术教学环境(P150,有知识框架图)

(一)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环境:是指在信息技术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所涉及的信息技 术设备与各种资源。

1.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资源环境:是指由各种信息传播媒体组成的媒体化教学环境。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络。

2.信息技术教学软件资源环境:是指由各种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软件所构成的媒体化教 学环境。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信息技术课程专用软件,另一类是信息技术整合用软件。

(二)信息技术教学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专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周围环境,是人为 的、社会的、非自然的。教学中的人文环境包括了学习氛围、教学理念、师生关系、人文关 怀等方面的内容。

1.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2004年,我国信息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严重的制约因素。

2.决策者的信息意识: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加强硬件建设。

3.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

4.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意识与素养:做好引导工作,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观念,加强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信息技术教学人文环境的优化:在教学目的、过程、内容中分别营造、优化、挖掘出人文环境。

6.学校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问题十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P183)

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在下列具体的发展途径上有选择地进行: 1.师范院校教育。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在师范院学习的系统知识,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校师范院校不仅培养教师岗前预备能力,同时还承担着对教师职业生涯的能力提升所需的各类继续教育。 2.项目培训。现在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信息技术公司设立了培训合作项目,通过培训,既能够节省经费,又能够及时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新技术、新思路。另外一些企业和商业机构赞助了区域性的教师培训项目,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3.同行交流。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善于向同行学习,吸取别人的长处,也能够想其他教师探讨、传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经验。

4.课题促进。随着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开展一定的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

5.课程开发。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广阔空间。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也是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表现和途径,但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更需要教师长期、持续的努力。

推荐第3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肇庆市颂德学校张智君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教材,努力拓展教学的空间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排,除了考虑到了呈现的连续性、相关性和难易程度之外,还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甚至照顾到了零起点的学生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而教师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自己完成课本内容之后,在对相关的知识探索和交流中,掌握了书本中还没有介绍的知识,对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而我学校就还没有电脑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聋生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推荐第4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方法,现在把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教法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做个交流。

高效课堂的推行不但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还要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和良好的组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掌握知识,还要注重提高“有效性”。“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来谈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把握教材,精心备课,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经常出现教材跟不上时代的现象,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不能照本宣科,要适当调整、拓展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例如在上《熊猫的梦》——绘制图像与逐帧动动画,在练习逐帧动画,可以用橡皮擦工具,制作逐渐被吃掉的苹果,形象生动,并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但学生在练习时可以用一两句点点,你们可以制作类似的逐帧动画,这样一点,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展示多样的作品,如吃米饭越来越少,小孩们踢足球,足球飞的跑了,这样的教学学生们有了成就感,并有了兴趣。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往往书上讲什么,就让学生做什么,发现教到最后,学生已不感兴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信息技术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

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计算机教学中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教好信息技术课程,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学习,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于操作实践课,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先展示本节课要学的作品样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涨。接下来在我给他们操作演示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就比较集中了。布置下任务后,学生们也都积极的去完成。在学习flash动画时,在制作《水波荡漾》——“遮罩层”动画时,以小孔探物游戏引入,用讲明白动画原理,再讲述制作过程,制作步骤。制作中可以引导以利用遮罩技术,制作出“画卷”效果的动画,保存后测试影片。展示动画,给学生下传制作画卷的丰富的图像素材,学生做完并上传作业。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动起来时,并有着成功的成就感,并积极欣赏他们的作品,这时我对他们作品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指正,对于完成较好的同学说:“你试着利用咱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再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动画,看能做成吗?”,以成就感去促使他们对知识的延伸及引用。

又如在《时光如梭》——时间函数和格式的函数时,书上制作的是“春节倒计时”的程序。对于初三的学生这节课我可以这样设计。我们可以制作一个中考倒计时,图像框上放上班里每个学生的照片,运行时,每隔两秒钟转换一个图片,我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眼球,并对前面学过的内容加以巩固。右边显示距中考还有的天、时、分、秒自动更新。在下方显示班级的励志的话句如“不苦不累,初三无味”、“中考不是一场重来的游戏”等话语,也可以根据各班的情况每天更换励志的话。效果是从左到右滚动,不仅是一种动的效果,也是对前面知识的运用与巩固,这样一改,学生对本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的事,也接近生活现实,解决班里倒计时的一些手工活。说到中考倒计时,对于有些学生感到沉重,我们还可以制作什么倒计时,聪明的学生会提出现在快放假了,制作放假倒计时。制作完运行,距放假还有22天,一片高兴。

三、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记得一次上信息技术课,感到很纠结,课堂上个别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完成的任务参差不齐,主要原因就是有些学生根本没有用心去完成任务。

曾有位学生的这样说“学生爱表现,他们爱到黑板上来表现”。这句话一直触动着我。内心深处每位学生都渴望被关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让不经意的允许来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通过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传递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学习中自主探究,这样学生的知识才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新旧知识联想畅通,学习中游刃有余,发挥主观能力性。从“学会”到“会学”,这种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在学习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体系。信息技术学科评价的主要依据应该侧重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我的教案前总是有各班学生名单,把每次学生完成情况做以记录,相当于学生平时评价,并做为期未评价的参考,这样我对学生及各班之间的差异就有了记录。这样长期以来,我虽然带的班比较多,但对每个班一直以来,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自己心里也更加清楚。时间长了,也记住了学生名字,记住了他们名字,时间长了,我与学生之间也有了相应的感情。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亲近、喜爱老师,才能对其所道笃信不疑,潜心研习。看来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发展,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信任学生、欣赏学生。所以上课时,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如果开发网络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又何乐不为呢?

四、多种手段,巩固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1、精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动手与动脑为一体的的课程。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合理预设,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 3

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留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最后10分钟进行总结、评价,以达到熟练、提高、巩固知识的目的。

2、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有些学生老师讲完就明白了,自己动手可以做出来。但个别学生不成独立完成,有点困难,我就把本课的重点操作步骤。利用拷屏视频录下来,连同素材发下来,当有不明白的时候自己去看录制的视频,也能完成,这也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形成的差异性的学习。

3、充分利用评价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一般每个知识点都会设计成一个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小的任务一般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大的任务可以分小组协作完成。组内先完成的学生给没完成的学生讲解,达到小组内共同完成。恰当地应用多种形式的评价,不仅能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思,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也是知识再次体现的过程,同时也巩固了他们的所掌握的知识。

总之,在教学中多与同行沟通交流,多关注他人的教学方法,多去听他人的一些优质课。这样才会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达到教师这个指挥棒的指令正确、准确到位引导下,努力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推荐第5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目前,许多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首先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其次,学生喜欢利用电脑绘画;绘画比较容易学习,让学生从比较容易的学起,而且是从兴趣方面击起他们的求智欲,这是一种把兴趣和学习结合的一种好方法。而且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美的情操!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第1页

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第2页

推荐第6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列入教育计划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因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又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浅出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很值得我们研究。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动手(上机操作)是本学科一个最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盲目的上机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还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深入,本学期信息技术教材已经从原来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更新为了第四版,从内容和结构形式上都做了较大的改动,目前的教材以专题形式为结构,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材的较大变化下,研究适合教材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教学方法,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

一、教学方法的探讨:

现代教学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所有教师的共识。 我在讲word2000文档润色时,不是直接去讲课文中的知识点,而是先作好一张贺卡,并在上课时说明这是一位学生寄来的贺卡。至于email用法以后还会学习,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伏笔。这时,大家对于如何制作这样一张贺卡就有了兴趣了。而通过分析贺卡的制作,也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清楚了。同学把学到的内容整合到制作一张贺卡上.感觉学有所获!其实不然,刚开始的键盘指法练习、鼠标练习就是很枯燥的。这时我们就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如青蛙吃虫、打田鼠、警察抓小偷等让学生兴奋不已,从中练习键盘的基本操作。

(一)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可比喻“内存”为一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容易而且正确地理解。可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可大量运用。

(二)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

我校有条件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另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上机实践,必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

(四)多媒体辅助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能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能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可更方便的应用它。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如练习打字的《金山打字通》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检测,以防失控。

(五)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

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高这种要求。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也可以用Backspace键,还可以用Delete键;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的内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给习题和要求。

中学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这里是几点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与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学体会,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六)互动教学法

找一名计算机操作比较好的同学坐在教师机上(教师机带投影)与其他同学听我指令进行操作。比方讲到word文档编辑时,我先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让他们输入近100个汉字。然后分步讲如何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设置背景颜色。学生一步一步跟上口令操作,不太明了的可以看投影幕上演示性操作。这样教师更容易了解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也向是被老师扶着走路一样,虽然步履蹒跚但满怀兴致,对知识不是停留在理论的理解上,而是掌握的更扎实!成功感是自主参与学习的激励机制 。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所以在练习文档的润色时,讲明若有比较好的作品,将会打印出来以作鼓励。这样事先给予刺激,练习指导过程中看到有个性的、创造性的,马上加以表扬和鼓励,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方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要允分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络优势,拟定部分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指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信息,研究、学习、分析、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的探讨:

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这门技术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快节奏的信息时代。而为了这种适应,是否就要在每次软件、硬件的更新时,对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更新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到底以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形式、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这些问题急需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1、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为什么要开设信息技术课。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飞速发展、迅速传递的信息时代,不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也就不能够抓住快速传递的信息的能力,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初步掌握用这种技术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信息技术教育和电脑培训有什么区别?我们不应该只使学生认识和使用当前的一些硬件和软件。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只是放在课本,而是要着眼于课本,放眼于未来。着眼于课本,就是说教学仍然以课本为主,以课本的内容为基本。而着眼于未来,则是在课本内容这一教学基础上,通过学习现有的软件操作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合实用需求,讲解课本外的计算机知识.比如:因为生活质量提高,好多家庭配有电脑,所以在介绍主机时,给学生讲解主机背段接口(如键盘,鼠标,USB等接口),并打开主机箱,让学生认识机箱内的硬件设备.讲到网络应用时,教学生下载手机铃声,图片等.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外还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每堂信息技术课学有所获,学用所用!教学是艺术,艺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创新。

推荐第7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教材

努力拓展教学的空间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排,除了考虑到了呈现的连续性、相关性和难易程度之外,还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甚至照顾到了零起点的学生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而教师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自己完成课本内容之后,在对相关的知识探索和交流中,掌握了书本中还没有介绍的知识,对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而我学校就还没有电脑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聋生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推荐第8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列入教育计划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因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又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浅出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很值得我们研究。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动手(上机操作)是本学科一个最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盲目的上机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还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方法的探讨:

现代教学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所有教师的共识。 我在讲word2000文档润色时,不是直接去讲课文中的知识点,而是先作好一张贺卡,并在上课时说明这是一位学生寄来的贺卡。至于email用法以后还会学习,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伏笔。这时,大家对于如何制作这样一张贺卡就有了兴趣了。而通过分析贺卡的制作,也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清楚了。同学把学到的内容整合到制作一张贺卡上.感觉学有所获!其实不然,刚开始的键盘指法练习、鼠标练习就是很枯燥的。这时我们就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如青蛙吃虫、打田鼠、警察抓小偷等让学生兴奋不已,从中练习键盘的基本操作。

(一)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可比喻内存为一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容易而且正确地理解。可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可大量运用,。

(二)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

我校有条件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另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上机实践,必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

(四)多媒体辅助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能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能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可更方便的应用它。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如练习打字的《金山打字通》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检测,以防失控。

(五)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

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高这种要求。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也可以用Backspace键,还可以用delete键;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的内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给习题和要求。

中学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这里是几点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与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学体会,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六)互动教学法

找一名计算机操作比较好的同学坐在教师机上(教师机带投影)与其他同学听我指令进行操作。比方讲到word文档编辑时,我先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让他们输入近100个汉字。然后分步讲如何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设置背景颜色。学生一步一步跟上口令操作,不太明了的可以看投影幕上演示性操作。这样教师更容易了解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也向是被老师扶着走路一样,虽然步履蹒跚但满怀兴致,对知识不是停留在理论的理解上,而是掌握的更扎实!成功感是自主参与学习的激励机制 。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所以在练习文档的润色时,讲明若有比较好的作品,将会打印出来以作鼓励。这样事先给予刺激,练习指导过程中看到有个性的、创造性的,马上加以表扬和鼓励,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方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要允分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络优势,拟定部分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指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信息,研究、学习、分析、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推荐第9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目前,许多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首先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其次,学生喜欢利用电脑绘画;绘画比较容易学习,让学生从比较容易的学起,而且是从兴趣方面击起他们的求智欲,这是一种把兴趣和学习结合的一种好方法。而且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美的情操!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

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篇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已经十几年了,作为一位和信息技术课程同步成长起来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目睹了这十几年来,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发展并逐步走上正轨,心里感到无比的欣喜和自豪。

今天领导安排我坐在这儿做经验介绍,内心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无论理论方面还是实际教学经验,需要我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今天我只是结合十多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经历,和一些零散的个人看法和心得,来向大家汇报交流,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做人求真的主战场。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好好进行研究,如何减少教师的多余灌输性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合作性学习,完善课堂教学,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双方平等、积极、探索的互动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在上级教研部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框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映、生成状态等评价的形式有语言表述、文字表达等;评价过程又有过程和终结两种。评价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励评价,而是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的鼓励学生进步,不断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上下功夫。评价要做到:一是评价要适时。有时一句适时的轻声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战胜困难,尝试到胜利的欢乐;二是评价要客观,避免使用言过其实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三是不能打压、责备、挖苦、简单行事。

在我们听课时,时常觉得我们的教学正在被一种形式化的东西扭曲着。时

不时听到有节奏的“啪、啪、啪”鼓掌声和“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的赞扬声,一节课,往往掌声不断,赞声不绝。刚开始,觉得很新鲜,时间长了,令人生厌。看看学生,被表扬者,无动于衷,有时觉得表扬来得实在太容易,有时感到莫名其妙;赞美的同学有口无心,鼓掌也随心所欲。得到的小奖品不珍惜随处乱扔。这样的奖品太廉价。

不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对学生一味的盲目肯定,不严格要求,姑息迁就,甚至回避缺点,回避问题,使学生形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造成学生的是非观念模糊。降低和歪曲了事实的标准性,使被评价者获取错误信息,同时也混淆了其他学生的视听。

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适时的评价可以给学生合作学习加温;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探究学习走得更远,走向更高。所以,评价到位、适时、恰当,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课上学生各抒己见,加上教师精当的评点,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地?评?才是认真地?学?的先机。

化。在新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我们一直进行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研究,在这方面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成果展示都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和规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上,从学生针对导学案进行提前自学到在课堂上针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再到针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集体合作探究,直至获得成果进行有序展示,这些都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规范,作为教师,我们在这一环节所要研究的是怎样采取更有效的、更适合的学习方法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课堂教学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学堂,并尽量缩小两极分化,使每个学生都优收获这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重点。

我们南学?洋思?,北学?杜郎口?, 人们几乎都都谈?讲?色变,教学不能走极端,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 由此可见,叶老并不是一概的反对老师讲,相反,倒主张“精要的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讲。新课程需要老师怎样“讲”呢?首先我们要将功夫放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上,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这三个问题。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

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的“点”,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把课堂讲解变为课堂点拨,是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教师不再独占课堂,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只是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能力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点。缩短了教师的讲话时间,这便要求教师的?点?要做到?六要?:①要少 ②要精 ③要适时 ④要到位 ⑤要有激励性 ⑥要有指导性。

不能当讲的不讲,该挖掘体会的没有挖掘体会,该掌握的没有掌握,这样的教学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缺少课堂教学应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 ?讲?自然是课堂上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的讲解和反馈。这里的讲解应做到,在形式上:①有始有终,②声盖全堂;在内容上:①少讲过程,多讲方法 ②少讲这么做,多讲为什么这么做? ③少讲题面,多讲寓意、引深、变式等。努力提高学生讲的时效性。防止形式主义,浪费时间。

新模式下的教学原则:

1、压缩教师讲课时间、变讲课为点拨的原则。

2、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变听为讲的原则。

3、立即落实、反复落实的原则。

4、科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原则。

5、学习形式科学、多样、有效原则

新模式课堂教学步骤:

1、创设情景、预备知识回忆、明确任务等

2、任务引导,自主、合作、展示、点拨等形式学习新知识。

3、练习、学生讲解、教师点拨等形式跟踪落实。

4、巩固检测、师生总结

当然,我校的?以评导学,以点导讲?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还是在以教师的评价、教师的点拨下的学生充分展示和自主学习。教师这种?导?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中,我们针对每种课型总结提出具体的教学流程:

新授课教学流程:创设情景,明确任务?任务引导,激趣引思,学情反馈?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巩固检测,课堂总结

复习课课堂教学流程:知识梳理?精讲点拨?测评达标?质疑反馈

作品讲评课教学流程:作品展示?小组讨论?师生点评?完善改进?鉴赏总结

二、分层次教学 早在2500年前我们的先圣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分层

次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需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我们龙源学校学生的来源遍布全市的城区和各个乡镇,接近90%的学生来自农村,我们一位副校长曾笑称我们学校是?建在城里的农村学校?,学生家庭文化、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千差万别,并且每学期伊始在每个班级中都会有来自全市各个地方的不少新生加入,其中有一些新生来自于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山区乡镇,导致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相对较弱,这样就会出现一个班级里面既存在着能做动画、编程的电脑高手,也存在着连键盘指法、鼠标使用都成问题的困难学生。

在教学中要让每位学生进行积极地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溶入课堂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及其意义,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进行合理分组,分层教学

(一)深入了解,科学分组

针对我校的实际,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具体差异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合作小组划分,我在开学第一节课发了一份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如:在调查表中设计下列问题: 1.你在原学校是否开设过信息技术课程?都学过哪些知识?

2、你家里是否有电脑?

3、你是否觉得信息技术课应该讲解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

4、在以前是否接触过课本知识内容以外的计算机知识?

5、除了以前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你还掌握哪些知识?

6、你以前参加过信息学奥竞赛、机器人大赛、电脑绘画之类的活动吗? 另外还可以通过个别谈话,调查班主任等方法把学生的底子摸清楚,然后根据学生基础及爱好进行动态编组,首先把学生按照通常方法分组,把那些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较高的学生分到8个小组去担任学习小组长,同时他们共同成立小组组成奥赛组、电脑绘画组和机器人组。

(二)细化任务,分层教学

从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出发,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一项学生的作业,作为学生自我学习并完成的任务。这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训练与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如:学习?认识windows及附件?的那一课,设计一个自己完成的图画作品的任务;学习文字输入和windows写字板时,设计写作自我简介的文章的任务等等。

针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对每组组员(大多数的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基本的要求;对每组的学习组长(技能水平高的少数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较高的要求。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部分内容时,普通层次的大多数学生只要掌握一般文字处理就可以了,但可以让高层次的学

生利用word 2000自主创作一份电子板报,主题自拟,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

(三)互助交流,合作探究

每组知识水平相对接近的同学在层次较高学生的带领下,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任务,让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相互配搭,互相帮助,彼此模仿、示范,分享学习成果,从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同时,教师也要照顾到高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要设计多个高层次的知识目标让其来完成。

例如,在幻灯片制作中利用超级链接做古诗集,我让各小组自由制作,然后课后在她们的相互合作中每位同学把古诗集上传到了教师机,来集中对比反馈,展开竞赛,这样,他们有的组制作李白诗集、有的组制作杜甫诗集„„忙得不亦乐乎,各个小组,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使每一个小组都有互相学习的榜样,课堂学习氛围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结果形成了全班比,小组比的热闹景象。

再如:对于word文字处理部分的学习,在设计好自己动手制作板报的作业任务之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分组时一是要求自愿,这样可以保证协作的效果好;另一方面要求不同水平的组尽量搭配协作,这样可以促进能力较差学生的进步。)。

在此阶段,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把握好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学生通过小组协同合作完成任务。同时,教师应尽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原来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好适时的鼓励,激发其兴趣,提高水平。

(四)全员参与,体验成功。

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后,接下来由各组汇报学习的结果,教师可对学生的方案提出适当的建议。教师也可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把完成的各种作品上传到教师服务器中。学生通过学生机的浏览器或者电子教室进行集体交流,让每个学生都亲历过程,体验成功。

三、多元化评价

(今天谈的评价,仅仅是指在课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 课堂评价是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新型的课堂需要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模式。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题,从学生的参与面、活动状态、活动形式、达标程度等内容入手,制定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是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

针对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应制订出适合每节课的评价方案

1、评价层次

(1)操作技能评价 篇三: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列入教育计划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因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又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浅出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很值得我们研究。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动手(上机操作)是本学科一个最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盲目的上机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还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深入,本学期信息技术教材已经从原来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更新为了第四版,从内容和结构形式上都做了较大的改动,目前的教材以专题形式为结构,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材的较大变化下,研究适合教材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教学方法,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

一、教学方法的探讨:

现代教学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所有教师的共识。 我在讲word2000文档润色时,不是直接去讲课文中的知识点,而是先作好一张贺卡,并在上课时说明这是一位学生寄来的贺卡。至于email用法以后还会学习,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伏笔。这时,大家对于如何制作这样一张贺卡就有了兴趣了。而通过分析贺卡的制作,也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清楚了。同学把

学到的内容整合到制作一张贺卡上.感觉学有所获!其实不然,刚开始的键盘指法练习、鼠标练习就是很枯燥的。这时我们就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如青蛙吃虫、打田鼠、警察抓小偷等让学生兴奋不已,从中练习键盘的基本操作。

(一)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可比喻“内存”为一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容易而且正确地理解。可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可大量运用,。

(二)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

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

我校有条件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另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

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上机实践,必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

(四)多媒体辅助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能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能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可更方便的应用它。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如练习打字的《金山打字通》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检测,以防失控。

(五)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

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高这种要求。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也可以用backspace键,还可以用delete键;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的内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给习题和要求。

中学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这里是几点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与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学体会,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六)互动教学法

找一名计算机操作比较好的同学坐在教师机上(教师机带投影)与其他同学听我指令进行操作。比方讲到word文档编辑时,我先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让他们输入近100个汉字。然后分步讲如何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设置背景颜色。学生一步一步跟上口令操作,不太明了的可以看投影幕上演示性操作。这样教师

更容易了解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也向是被老师扶着走路一样,虽然步履蹒跚但满怀兴致,对知识不是停留在理论的理解上,而是掌握的更扎实!成功感是自主参与学习的激励机制 。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所以在练习文档的润色时,讲明若有比较好的作品,将会打印出来以作鼓励。这样事先给予刺激,练习指导过程中看到有个性的、创造性的,马上加以表扬和鼓励,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方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要允分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络优势,拟定部分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指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信息,研究、学习、分析、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的探讨:

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这门技术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快节奏的信息时代。而为了这种适应,是否就要在每次软件、硬件的更新时,对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更新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到底以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形式、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这些问题急需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1、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为什么要开设信息技术课。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飞速发展、迅速传递的信息时代,不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也就不能够抓住快速传递的信息的能力,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初步掌握用这种技术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信息技术教育和电脑培训有什么区别?我们不应该只使学生认识和使用当前的一些硬件和软件。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只是放在课本,而是要着眼于课本,放眼于未来。着眼于课本,就是说教学仍然以课本为主,以课本的内容为基本。而着眼于未来,则是在课本内容这一教学基础上,通过学习现有的软件操作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合实用需求,讲解课本外的计算机知识.比如:因为生活质量提高,好多家庭配有电脑,所以在介绍主机时,给学生讲解主机背段接口(如键盘,鼠标,usb等接口),并打开主机箱,让学生认识机箱内的硬件设备.讲到网络应用时,教学生下载手机铃声,图片等.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外还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每堂信息技术课学有所获,学用所用!教学是艺术,艺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创新。 篇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科技是一门实践性强,发展快的学科。中学信息科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通过观察、探讨、分析解决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基础问题。本人在教学中一直在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这些都是个人浅见,在这里写出来起抛砖引玉,请各位老师给予斧正。

针对学情,为学习过程添乐趣

我所面对的学生,全部来自农村,他们的基础相差很大,个别学生因家中有电脑,操作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这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情况,给学生合理分组,用好过程性评价平台,在平台学习中心提供相关的主题资源,降低学习难度,减少学习困难学生人数,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针对学生汉字输入能力差的实际现状,补充电子邮件的操作,利用免费软件webeasymail,架设电子邮局,关闭外网通路,学生操练过程中自然心思集中在练习中。学生通过互发邮件完成汉字输入能力的提高。又如计算机硬件组成,利用网上资源,模拟装电脑,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 利用好课本配套材料

网上购物,对农村的学生只是听说而已,课本配套光盘中有模拟购物网站,把它架在校园网服务器中,只是商品数量不多,我从网上收集一些小商品图片,丰富商品的数量,学生兴趣大增。利用word邮件合并功能打印“充值卡”,学生每人一张,表现好奖励充值卡,让学生从注册,登录、充值、购物,享受网上购物的乐趣。

网络存储是解决学生私人文件安全存放的有效途径,我利用桃源网络硬盘免费版,为学生提供网络硬盘服务,美中不足的是多人同时上传,客户端会出错,好在班级学生人数不多,刷新后再试,一般情况下均能完成文件的上传或下载,免费软件这点小病还是能接受的。

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多操作,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信息科技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产生,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将深入到其它学科当中,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高速发展。 篇五: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织金县猫场中学 姚文刚 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些什么?

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就是以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

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

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

推荐第10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定会使学生学无所获,教师难以继续教学。那么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到底该有怎样的教学模式呢?通过看学校给我订阅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书刊让我瞬间恍然大悟!

我认为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适应教师发展学生需求来进行,漂亮的课堂是一片绿中的那点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可能像传统语数英课堂那样秩序井然,它是喧闹的,是标新立异的。是需要使孩子们长期保持兴趣的,那如何保持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不会随着时间推移使之陷入无味、无趣的泥潭呢?

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决定着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是师者,特别是越到高年级,我对这样的感触越深。现在大部分孩子见识广,好奇心强,特别是一些软件的技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来不断往里“钻”,强化自己的知识链接。我们教师仅仅只是组织者、引导者,教材也只是个例子。我们要将课堂设为民主对话的地方,质疑自由表达的场所,升华课堂教学,使之鲜活辽阔。

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注意打消学生这种对计算机的莫名的恐惧心理,消除计算机在学生心中的神秘感,让计算机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朋友和伙伴。要使学生敢于动手、敢于猜测、敢于尝试、敢于失败。要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

自信心。当然,要让学生养成爱护机器设备的好习惯,但这种爱护应近似于人际交往中朋友间的爱护,而不是传统观念中下对上的敬畏,更不能以学生减少学生接触机器的机会为代价来换取对机器的保护。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从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的简单有趣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后要注重学生兴趣的保持,适当变换问题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后要注意学生潜力的挖掘,激发他们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教学中还可适当安排学生间的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把教材重新整合,整合为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针对每个知识点突出一系列问题,精华”任务驱动“中的任务,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添加新元素”微课“来解决教学重、难点,通过大脑中沉淀已有知识基础,加上”微课“,重新构建这节课的新知识。

无数科学家的成功之路无不显示出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将来都寄托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的自学能力的强弱、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自学能力对于计算机学习尤为重要,原因就是计算机发展奇快,掌握了自学方法,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应付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呢?

指导学生使用帮助

学习方法是进行自学的关键,好的学习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中的帮助信息的使用对学生的自学很有益。为能让他们习惯使用“帮助”功能,在他们学习“纸牌”游戏时,教师可以教他们如何使用帮助,然后并不教他们纸牌如何玩,而只告诉他们“帮助”信息中有纸牌游戏的规则,学生因为想玩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去使用“帮助”,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帮助”的使用。计算机中的许多软件都有“帮助”功能,学生只有学会阅读“帮助”,使用“帮助”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方法。

强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Windows中,许多软件的窗口的结构类似,操作相近,如Windows中的文件的复制和移动与Word中的字符的复制与移动相类似,Word中的文件存盘与退出与其它软件的文件存盘与退出操作一样,学生在学习一个新软件操作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与以前学习过的操作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加以总结,这样即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又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鼓励讨论

讨论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讨论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思想和看法,

起到取长补短的功效。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讨论是有所不同的,后者学生是少说多听,而前者却是多想多说。在小组争论问题时,每个学生都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当意见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求助老师或书本,甚至动手实际验证自己的正确性。老师有意识地制造一个问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最后把结果告诉老师,而几乎每一次他们都会发生意见冲突,进而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遇到看不懂的会来问,最后又通过实践证明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通过学习、争论,再学习,从而解决了问题,掌握了知识。

注重网络信息学习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权威正在逐步丧失。网络时代大众媒体的多样化,知识、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如何引导学生非常方便地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是现今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

面对当今社会,教师的任务是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教会他们如何在网络中查找资料、整合资料,网络使知识的传授更加方便,如何把外部的信息变成内在的知识,这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加工,而加工的方法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会学生以批判、创新的态度去对待知识,教会学生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去加工各种信息。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这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从某种意义上看,“网络就

是计算机”,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到书本之外的很多知识。

评价展示环节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成果的体现,一些学有余力学生呈现出自己得意的作品,不仅使自身得到很高的成就感,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们各显神通。

第11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洪宽小学

郑旭丽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我将享有的收获用于下个学年的工作中,将所碰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加以总结,千方百计,想出良好的解决办法。

一、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做到演示到位,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每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总结一堂课的得失,并似出解决不足的方案。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拥有一些转学生,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转学生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其他的学生呢?已经会在网上邻居查找游戏,知道怎么将一个文件夹共享、隐藏、给共享加访问权限,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

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二、学习生活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上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网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平时注重自己的文化、业务学习,能攻记一本教学理论书,泛读两种以上杂志,撰写一定质量、教学论文。

三、今后打算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成功地完成每堂课上各项任务。

2、对学困生多关心,多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水平,顺利地通过高中信息技术会考。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杜绝在微机室里制造垃圾。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且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根据上述总结,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第12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幼儿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教材,努力拓展教学的空间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排,除了考虑到了呈现的连续性、相关性和难易程度之外,还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的知识水平,甚至照顾到了零起点的幼儿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让幼儿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而教师也得到了幼儿的尊重。幼儿在自己完成课本内容之后,在对相关的知识探索和交流中,掌握了书本中还没有介绍的知识,对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把枯燥的课堂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幼儿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幼儿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幼儿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而我学校就还没有电脑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聋生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幼儿学得愉快,让幼儿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幼儿,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幼儿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幼儿的感受,做幼儿的良师益友,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幼儿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幼儿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幼儿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幼儿,尊重幼儿,让幼儿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13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1

本学期在学校的领导下,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以来的工作,不论是工作中还是自身的业务水平都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充实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开学初我制定了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备好初二、初三年级的课,上好课,为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做好准备。上好每节课对于老师,对于学生都是很关键的。确实,这个学期我真的做到了这一点,现在的七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熟练掌握电脑的操作及使用方法。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学生能够后对电脑进行简单的操作,熟练的掌握了Office办公软件,能够使用FrontPage制作简单的网页,打字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按照课程标准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还有少数学生掌握程度并不理想,这点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是我必须要去努力攻克的难点。

2、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兴趣加强班的培训,在这些班中,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平时学生可以在微机室来查阅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还有的学生学会软件聊天,有的学生学会了一些软件的安装,帮助教师进行电脑的简单维护,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师德渗透方面

教师的一切活动不仅以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措施影响学生,而且也以自己全部的个性心理品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在工作中我能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信息技术学科有本身的特点,学生上课时要经常动手操作,这就难免有些学生不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所以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而且我自己也以身作则,让学生们心服口服。在严要求的同时,我又对他们充满关爱与耐心,指导他们的学习并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并要求他们时刻谨记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自觉爱护微机设备,这样在我的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也是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

三、信息技术管理方面

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学校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员,不论是电脑的常规维护还是各种材料的填写、整理,我都会认真、高效的把这份工作完成,对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能正常完好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这些设备的使用、维护,我都能够了解和熟练掌握,为以后学校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做下坚实的基础。学校的网站、博客圈定期进行维护,更新。

1、微机室严格按照计算机教师学生守则要求来要求学生。保持微机室的室内卫生,每天进行打扫。给学生和教师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来学习。

2、机房上网时,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上一些非法的网站。

3、不要非法下载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资料游戏,禁止上网玩游戏。

4、用机完毕后,应按规定关闭设别,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座位并把个人携带的书本及用品带出微机室。

四、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20节的任务、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认真写好小字和本学科的板书设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每月写一份经验交流,手记和案例。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加强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经常阅读一些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书籍,在网上阅读一些关于新课程培训和信息技术课教学等方面的文章及心得体会。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网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五、今后努力方向

1、要更新教学思路,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的进步。

3、在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中多实践,多尝试,努力做到每一次的实践都能有所收获并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

4、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经过上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胜利地完成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2

xx学年第二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我将享有的收获用于下个学年的工作中,将所碰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加以总结,千方百计,想出良好的解决办法。

一、教学工作

1、备课方面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和难点。

为上好每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和汲取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制作课件,准备各种直观教学软件,搜集制作各知识点优秀案例展示给学生。

2、上课方面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做到演示到位,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每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总结一堂课的得失,并似出解决不足的方案。

二、学习生活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上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网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同时,帮助其它学科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对其它学科老师的个人网页进行技术指导。认真做好电子备课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学校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课外活动

学期初,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把学有余力且对本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召集到小组中来,利用课余时间,向他们介绍C++语言编程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业余学习生活。教会他们一些编程算法和技巧,迎接一年一度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程序设计联赛和竞赛。在4月份,我校黄鲲、夏露蟾、黄万钧三名学生去合肥168中学参加了全省青少年信息学程序设计竞赛,并分别获得了省三等奖,成绩喜人,受到了学校和上级领导的表扬。

四、今后打算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成功地完成每堂课上各项任务。

2、对学困生多关心,多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水平,顺利地通过高中信息技术会考。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杜绝在微机室里制造垃圾。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且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和那一颗颗的果实。我用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用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我愿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将来一定能结出成熟的果实。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3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三、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当今社会,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是很难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

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我深入钻研信息技术教材,查阅大量的书籍,虚心向同行请教,取长补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计算机教室还不能做到一人一机。因此在上机练习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引导优胜帮助一般学生,一般学生协助优生,这样培养了学生之间地团结互助地精神,使学生之间地关系更加和谐。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个总结。

引入图画,激发学习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对去年学的画图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画画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画画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利用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在不断地学习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每学习一课的内容结束后,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及时做总结,写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回顾这学期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虽然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我又是新手,但是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在工作中也会出现不如人意的事,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在工作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开拓创新,一定能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

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第14篇:《信息技术教学论》复习题答案

《信息技术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面哪一个文件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也深度,学科的体系和结构,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法等的教学指导文件。( B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授课计划 D.教学日历

2.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8层等级学习分类中,哪一种学习是能够识别一类刺激的共性,并对此做出相同的反应。( D ) 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辨别学习D.概念学习

3.以下哪种学习方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 B ) A.探究性学习B.研究性学习C.自主学习D尝试性学习

4.一般地讲,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或划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复习巩固阶段、运用熟练阶段和以下的哪一个阶段。( D )

A.集中学习B.自我学习C.反复训练 D.评价反馈

5.经典的CAI辅导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下面的哪一种学习理论。 ( B ) 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6.在采用支架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首先做的是( A )

A.搭脚手架 B.独立探索 C.效果评价 D.进入情境 7.以下哪项教学方法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A )

A.抛锚式 B.试验法 C.讲解法 D.启发式教学 8.备课一般分为学期备课、课时备课和下面的哪一种备课。( A ) A.单元备课 B.周备课 C.集体备课 D.个人备课

9.一般认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系统科学方法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下面的哪一种理论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 )

A.联结-认知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系统加工论

10.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核心地位的是( C )

A.教学关键点 B.教学目标 C.教学重点 D.教学难点 11.信息技术学习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A ) A.输入阶段; B.相互作用阶段;

C.操作阶段; D.输出阶段。 12.在计算机教学中,CAI是哪种教学模式( B ) A.计算机管理教学; B.计算机辅助教学;

C.计算机网络教学; D.计算机远程教学。

13.“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为编写教科书时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其名

1 称为( B )。

A、科学性原则 B、可接受性原则 C、基础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4.哪种学习方法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以促进学生构建知识。( D ) A、尝试性学习B、研究性学习

C、自主学习D、探究式学习

15.教学系统的要素有“教师、学生、课程和条件”4个,其中( C )称为信息要素。

A、教师 B、学生 C、课程 D、条件

16.从实际出发,恰当准确地确定教学难度和速度,使之符合学习者特性。指的是哪一条教学原则( D )。

A、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B、C、D、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要求和个别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高难度和量力性相统一原则

17.若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则该类问题属于( C )。 A、判断性问题 B、叙述性问题 C、说理性问题 D、扩散性问题

18.CAI的诞生引发了( B )教育革命。 A、第三次 B、第四次

C、第五次 D、第六次

19.就学生的整个学习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决定( B )的问题。 A、能不能学 B、肯不肯学

C、思维能力 D、观察能力

20.教学语言可分为很多种类,授课伊始,老师使用的是( D )。 A、评述语 B、评点语

C、提示语 D、导语

21.把被评价集合中的各元素的过去和现在相比或者一个元素的若干个侧面相互比较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是( D )。

A、相对评价方法 B、绝对评价方法

C、综合评分 D、个体内差异评价方法

22.试题选择中,要求试题的难度控制在适当水平的原则是( C )。 A、适应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难度适当原则 D、目的性原则

二、简述题

1.简述备课的意义。

答:(1)备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2)课是将教师潜在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教学能力的过程。 (3)课是教师自我构思,自我设计的创造性劳动。

(4)备课是提高教师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2.请简要说明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原则? 答:①以学生为中心。

②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③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④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⑤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⑥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⑦强调设计轻松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3.说课的含义、内容及注意事项。

答:所谓“说课”是指讲课教师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堂课打算怎么样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即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 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2)说教学方法(3)说学生学法(4)说教学程序 需注意的问题: (1)防止说课变质

(2)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所采用的方、方法、手段必须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或较成熟的个人观点

(3)在说教法和学法时,说出所选择的方法的理由。

(4)说过程时,尽量展示先进的教育思想

(5)竞赛类的说课,要活用教学思想与方法,不能套用一知半解的东西。 (6)完整的说课要包括说课或答辩。

(7)不必面面俱到,但重点难点要说明白。

4.第十章“站稳讲台、魅力讲台、品牌讲台”阶段中的教师的特征。站稳讲台:

在知识上,开始形成实际的、具体的、直接的知识和经验。 在能力上,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开始初步形成。

在素质上,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项目还不够全面和平衡。 魅力讲台:

(1)能够自主设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培养

(3)能够主动设计实验,让“教学”和“学习”融合 (4)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 (5)利用语言艺术创造最佳教学时机

品牌讲台:

(1)具有创新素质 (2) 能够进行探索性活动 (3) 在成果上,注重理论总结工作,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5.简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1)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2)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3)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5)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答案

1.本节课对学生起点水平有什么要求?适合什么样的学生?(本小题5分) 【参考答案】

(1)学生初步具备了图像处理和网上搜索的基本技能 (2)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请结合本案例谈谈如何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出发,设计和描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本小题15分) 【参考答案】

在理解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时,必须注意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既要强调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渗透,以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具体的教学活动目标会在三维目标中有所侧重,不可能每次教学活动都在三个方面平均用力。

本课对相关课程标准的理解比较到位,设置的学习目标全面系统,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方式既列出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关知识、技术操作和情意目标,又体现了这些目标间的内在关联,而且比较准确地界定了期望学生在各个方面达到的掌握目标。这种教学目标的界定和描述方式恰当地体现了三维课程目标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引导学生实现知识、技术和情感目标的协调发展,对于其他教师根据三维目标界定和描述教学目标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在教学目标的界定和实施方面,本课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紧密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渗透了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伦理等专题,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技术活动思考有关技术哲学和技术伦理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可以说这节课非常好地体现了对信息素养的全面理解和综合培养。

3.请先解释信息素养,并说明在本节课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本小题10分) 【参考答案】

信息素养解释1: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是信息化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学习者要学习会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交流信息、评价信息,更重要的是信息意识(一种内隐或内化的元认知策略)。

信息素养解释2: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

4 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通过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使得师生不再唯技术而技术,在这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学生求学的工具、探究的工具,教师注重技术背后藴含的思想与方法;

4.请评价本节课提出的任务。(本小题5分)

【参考答案】

任务的思想性,又符合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任务难易程度相当,有自主创作的空间.(酌情给分)

5.请谈谈本案例是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本小题5分) 【参考答案】

本案例从 “问题导入—提出任务—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作品评价—相关信息技术问题的讨论”等教学环节,渗透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领下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

6.请结合本案例谈谈信息技术课的“表现性评价”。(本小题10分) 【参考答案】

表现性评价的表现性任务可以限定在一个非常具体、有限的技能上,例如,本案例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和明确的要求制作“飞天圆梦”为主题的宣传海报。也可以拓展到一个包含大量具体技能的综合性操作任务上,如搜集某个主题的资料并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制作网站;就某一主题利用数据库检索资料,根据查询到的资料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并采用合适的方式呈现结论等。拓展的表现性评价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去选择或执行任务,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自我评估和自我提高,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的讨论既要重视其活动过程的质量,也要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

尽管信息技术课主要关注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但对某些信息技术技能的限定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具体操作水平并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地操作。所以,在将具体的技能放在复杂的综合性任务中进行评价之前,可以使用限定性评价对它们进行单独评价;或者在利用复杂的任务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时,运用限定性任务来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 【评分标准】

限定性表现性评价---5分

拓展的表现性评价---5分

第15篇: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信息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概念: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教学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由信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边缘科学。

开此门课的目的: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研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初步训练、为将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信息技术、研究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

研究意义:1.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是信息技术科学迅猛发展的需要; 2.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和教学是把所学到的一切专业知识更好的服务于IT教学的需要;3.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和教学是本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 信息技术的目的和任务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1基础性

2 综合性:其内容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信息技术操作等技能性知识,也包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人文性:课程为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

高中信息课程的主要目的: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3.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强调解决问题,倡导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课程的任务: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信息的基本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2>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的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3>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管理。

4>能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5>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地,合理地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完成信息作品等。

6>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1

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维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能力。

2>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教材编选原则: 1.教材编写建议: 1>要强调适应性;

2>要体现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3>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4>突出特色,强调创新,渗透人文精神,贯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编排教材内容是应遵循的原则: 1>有利用学生尽早上机操作实习;

2>按照学生的思维特点编写教材内容,使知识与心理相结合; 3>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4>根据现有的师资条件来编排教材; 5>根据目前的教学形式编排教材; 6>参考计算机科学的体系编排教材。

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道德素质: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在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养成的较稳定的品质;

科学文化素质: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身体心理素质:心理、感知能力、情商;

劳动技能素质:1.劳动观点: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果实、尊重劳动人民;2。劳动习惯;3.劳动知识;

4、劳动专长;

教学过程:教师依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共产主义品质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性质: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2.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

教学过程的特点:1.学生认识活动是在有计划、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2.学生学习的知识是间接知识3.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过程是教育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1.应以实践为基础;2形成概念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

信息

3.必须与数学、物理和相关学科相结合;

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阶段:

1、感知教材;

2、理解教材;

3、巩固教材;

4、应用教材;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怎样激发学习兴趣:利用社会舆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给予学生好的期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发挥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作用;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利用教材和课外读物提供的基本材料;组织实际观察;

3.理解教材,形成知识;4.巩固教材,形成技能;

5、应用知识,形成能力;

6、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信息教学的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方针。教学目的及教学规律性儿制定的指导学生学习工作的基本要求。 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想统一原则

内容:是指教师以准确无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武装学生,同时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注意问题: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必须阐明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必须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密切结合实际,江青理论,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世界问题的基本技能、达到有知能用。

注意问题:必须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进行教学;要明确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重视必要的实践活动。 3.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

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引导学生对所学教材充分感知,比较对照,判断推理、为掌握科学概念打好基础。

注意问题:要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知识;要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知识;要把这一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哲学工具的作用。

4.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内容: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辩证地统一起来。

注意问题:要加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5.理解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

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注意问题:教授知识要清晰而深刻;引导学生坚持连词和复习;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6.统一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内容:是指教师在在教学中腰面向全体学生及时抓好两头,承认差别,区别

3

信息

对待,使各类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共同提高。

注意问题:要把集中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正确对待个别差异。 7.启发性原则

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注意问题:培养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养成善疑、善问、善思的习惯。

怎样综合运用各项教学原则?

1、上述教学原则对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确运用各项教学原则有助于我们自觉地按照教学的客观规律办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注意各项原则之间是互相渗透、相互制约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各项原则相互作用和统一实施的结果。其中某个原则起主要作用、其他原则起辅助作用。

3、教学原则必须贯彻于全部教学活动中,即贯彻于确定课程标准,边学教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及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

4、必须全部地、辩证地贯彻各项原则、防止绝对化和片面化。

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学组织形式

什么叫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组织联系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常用的三种基本组织形式?

1.课堂教学:就是按照规定的时间表、对固定的班级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

2.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个别学生或活动小组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现场教学:就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的任务,组织学生到有关现场,如机房、计算机中心等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作用: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时要担当起领导的工作,组织和管理小组事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制定活动工作计划,活动工作计划要包括小组的组织形式、活动的时间安排及活动的内容安排。

小组的组织:首先要做好动员工作,要向学生讲清小组成立的目的、意义及活动的大致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报名,最后由自己和班主任共同确定小组成员。

确定小组活动成员的原则:1.确定小组成员对活动小组有浓厚的兴趣2.智力较好,其它课程成绩优异

3、小组人数的问题4.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1.搞专题讲座2.软件制作

3、定期对出编程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去做,出有兴趣、有意义、有难度的题4.适当的开展游戏比赛

4

信息

信息技术课的类型:

按照教学任务划分:1.传授知识课(新课)2.复习巩固知识课(复习课)3.培养技能技巧课(习题课)4.测验课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先后顺序和实践的大致分配。

课的基本部分(教学的基本环节):

1、组织教学2.复习提问引出课题3.讲授新课4.巩固5.联系7.总结(小结)7.布置作业。

第五章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步骤,为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有序的多种活动方式,是教师完成多种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讲授法:

内容: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适当利用实物、挂图、演示、试验。等直观手段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类: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讲述:偏重于叙述事实和描绘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解: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和论证科学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的方法; 讲读:讲与读交叉进行,有时还要加入练习活动;

讲演:对一个完整的题目连贯的进行分析、论证、和说明、并给出科学的结论的一种方法;

运用讲授法注意的问题:

1.要事先准备好讲授提纲,按照讲授提纲系统地叙述教材,做到以事叙述、所

举例证都要紧紧导向结论,切忌离开主题,任意发挥。

2.要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精讲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做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3.教师说话要通俗、要明白、要有趣味、要以姿势助说话,要善于举例子、作比喻、使讲授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重点适当重复、难点反复解释。

4.教师讲授的速度要与学生思维的速度相适应。

5.讲授时仍需恰当的利用板书、挂图、演示、试验等直观手段嘉庆教学的直观性。

谈话法(问答法)

内容:是教师和学生用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分类:启发性谈话,检查和复习型谈话,指导性和总结性谈话

启发性谈话:主要用来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通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类引出新的知识、内容。

注意问题:

1、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要求明确,切忌二义性。

5

信息

2、教师必须考虑对全部统一要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鼓励学生学习上先进的学生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又要鼓励后进生树立学习信心。

3、课堂提问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思考片刻。

4、与一个学生的谈话兑换也要兼顾全班、用眼神、手势、旁边等将全班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和学生两个人的对话中,形成全体师生共同活动,切忌进行将大多数学生冷落在一边的谈话方式教育。

讨论法

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值得一种教学方法。 注意问题:

1.讨论前教师要提出讨论的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或参考资料或进行调查访问,认真准备讨论意见,确定恰当的讨论时间。

2.讨论中要善于启发引导,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又要抓住问题的中心,把讨论因向深入。

3.讨论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要进行辨证地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

读书指导法

内容: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参考书来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 注意问题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水平,把握教材,特别使其难点,以便有效地指导。2.教师要提出阅读的课题和要求,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3.教材不能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则不可采用这种方法。

演示法

内容:直观法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将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是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向学生做示范性表演,使学生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学生理解教材,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注意问题:

1.演示符合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明确的目的,不能用演示法取代学生的具体操作实习。

2.演示时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清晰地看到演示的对象和内容。

3.演示时,教师应对演示的对象加以必要的说明,告诉学生应观察什么,并提出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4.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观察被演示对象的变化,使学生获得深刻完整的印象。5.演示过程要适时,为了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感到比较新颖的教具或者是设备应在使用才展示,用完后要及时地收起来。 6.演示之后,要归纳总结,做出明确的结论。

参观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计算中心。软件公司和应用计算机的其他场所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6

信息

注意问题

1.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3.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

练习法:是指教师指导下,进行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或元器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使学生在观察或研究或独立操作中获取知识,形象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

实习法: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到机房上机,实际操作来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验证信息技术某些功能和结论,调试程序,培养信息技术技能技巧,发展学生能力。 注意问题:

1.制定好实习计划。

2.充分做好实习准备(实习内容,设备、材料的准备)。3.激发学生对实习的兴趣。

4.精心辅导实习(入门、总结、巡回辅导)。

5.要教育学生爱护设备,强调操作使用时注意的事项。

发现法(探索或研究法):是指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使用过程:

1 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问题

2学生利用有关的材料对提出的问题给出可能的假设和答案

3 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查假设,如果学生中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展开争辩 4 对结论进行补充,修改和总结 注意问题:

1.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课题和过程。2.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

3.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环境。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要依据全部教学原则综合,以保证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符合教学中的基本要素。2.要深刻而全面地认识每种教学方法的性能,要充分考虑教学得以进行的条件,防止选择过程中的片面性。 3.必须考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4.必须考虑教学的内容。 5.必须考虑课型。

6.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7.必须考虑教师的自身情况。

7

信息

第六章

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用以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即指教师用以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切材料、器具和设备。

一、教学语言:语言是有语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个符号系统,即建立在基本符号集上的 语法规则的集合。教学语言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教学语言的作用:是师生之间交流情感、传递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工具。 组织教学语言的原则和要求: 1.教学语言要有目的性。 2.教学语言要有科学性。 3.教学语言要有直观性。 4.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课标:是以纲要形式编订,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包含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和实施建议及案例等教学上的基本要求。

课标的作用:

1.体现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针。2.提供编写教材的依据。

3.指明教学的方向和途径是教师教学的法规。注意问题:

1.应全面透彻地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和体系,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保证学生牢固地掌握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准。2.为了保证各学科间的密切联系,和学生学习的前后衔接,教师还应了解相邻学科的课程标准。

3.学生掌握知识的范围可不限于课程标准的规定,但全面实现课程标准则是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任务。

三.信息技术教材:是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所编写的学生上课和复习用的书。

教材的作用:

1.是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根本凭借。2.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3.是学生获得细心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来源。使用教材注意点:

1.以任务驱动突出信息技术的信息性。

2.以信息处理为主线,强调信心技术的实践性。3.与其它学科整合,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4.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板书: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出来的文字或者是画出来的画或表格。

作用:板书不仅可以概括教师上课进行讲解或讲述的教学内容,补充教师上课时口头语言的不足,而且板书要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的重点和教学的难点,同时,教师还可以用正确、美观、整洁、规范的板书陶冶学生爱美、欣赏美得情操、培养学生良

8

信息

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实现学生信息技术书写的规范化要求。

注意问题:

1.板书要有计划性。板书设计包括整体设计、局部设计和技术设计。整体设计是指板面使用分块的设计,一般应包括整个板面分成几块,使用每一具体板块些那一部分内容,各板块之间什么关系;局部设计是指每一板块具体写什么东西,哪些内容必须写,哪些内容详细写,哪些内容概要地写;技术设计是指板书内容怎样写,是用自然语言,还是数学语言、逻辑语言或用图形说明。

2.板书要有直观性,板书的字迹要端正,工整、大小紧密得当,做到横成行 3.板书要有示范性。 4.板书要有启发性。

5.板书要与教授、演示、操作相配合。

五.挂图:具有直观性,比板书、版画更有真实感,它可以表明机器设备和器件的外貌和内部结构,可以描述内部装置,结构原理,可以描述设备的工作过程。

适合使用的情况:

1.某些小实物。

2.某些内部结构复杂的事物。

3.某些设备、器件无法参观或参观时无法一目了然。

第七章

信息技术教学日常工作

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方法:

1、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入手;

2、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深入;

3、把知识分析及能力分析结合起来;

4、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教育因素。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备课:备课时教师在上课前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学日历)

1、学年或学期的教学目的;

2、教学进度;

3、需要的教具;

4、安排好复习、考试的次数和时间。

信息技术课时计划(教案):

1.教学题目:如第几章第几节….2.教学目的:就是我们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教学目的包括教学的基本目的,教育目的,和发展目的。三维度(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培养)

3.教学重点:就是通过本节教学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的 4.难点:就是教学中应该达到但是有一定困难的目的 5.课型

6.教学方法:主要用何种方法:如讲授法与直观法相结合 7.教学手段(教具) 8.教学过程 9.板书设计 10.教学后记

9

信息

课前准备:1.认真钻研教材,查阅资料;

2、精心备课;3.教具(多媒体课件); 尽量想办法打包,网络存贮、刻光盘

4、精神;5.仪表(整洁、朴素、大方、仪表朴实、自然)6.课前侯课(提醒学生上课,起到调节教师情绪,会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上课

1.尽快的进入正常的教学状态;2.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打比方;3.讲授知识要循序渐进;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5.要渗透思想教育;6.体现教师的主导性;7.执行教案要灵活;8.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9.要处理偶发事件

教学过程最优化:用尽可能短的时间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

第八章

教学测量评价

教学测量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给出量上的反映;

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测量的结果(数量或程度)做出价值判断;

常用的测量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某种行为表现如实的作好记录,由此判断学生某种等级水平的方法;

2.问卷法:通过书面提出问题,调查所要了解的情况,从而取得资料和数据,判断某种行为、登记水平的方法。

3.测验法: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组试题,对学生施测,根据解答或操作结果评定分数,并确定等级水平的方法;

标准化测验:由专门的测验机构编制,主要用于测验能力。成就水平。或诊断。预测监控标准;

教师自编测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自行设计和编制的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来说明某一学生在这一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等级排队。 标准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是以具体体现教学的标准作业为准,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标准及达标的程度如何,而不比较学生之间的差异。

第三节

测验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1.效度:指测验在多大程度上测量了预定要测量的内容。

提高效度的方法:测验的内容和范围要包含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测验试题中要尽量把跟测试无关的成分去掉;测验试题的难度要适当;评定和计分的标准要客观统一。

2.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提高信度的方法:测验的方法和时间必须严格统一,测验的评定和计分必须有客观统一的标准;测验的试题的覆盖面宽;测验试题的难度要适当,指导法要明确,

10

信息

清晰;消除受试者的紧张心理,增强他们对考试的环境的适应性。

3.难度:是测试题目的难以程度,是测试工具对受试者知识与能力水平适合程度的指标;

4.区分度:表示测验项目对受试者的水平的鉴别能力的指标。

第四节 编制试卷

一、命题原则

编制测验的核心是命题。概括起来,不论哪种题型,均应遵循以下原则。(1) 试题要符合测验目的,不可随意提高或降低水准; (2) 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测试点分布要合理;

(3) 试题的文字表述应浅显简洁,但不可遗漏必要的条件;

(4) 各个试题应严格彼此独立,不得含有暗示本题或其它试题的线索; (5) 试题的正确答案应是没有争议的; (6) 便于施测和评定,节约经费、省时高效。

第16篇:信息技术教学论 教案(第五章)

第五章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第一节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一、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学生的学习以主动的意义建构为主

三、师生关系平等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五、探究学习、因材施教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一、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1、重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的培养

2、以发展的眼光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一般发展

3、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1、教学目标上,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立多级目标

2、教学内容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多种学习任务

3、教学策略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

1

4、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结合

三、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相整合

1、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2、教学要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

٭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整合其他课程内容

٭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教学

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

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

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思路

٭ 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价值

٭ 在信息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合作与探究精神

٭ 在信息作品分析中让学生理解其情感和态度

٭ 在信息交流中让学生善于表达、倾听

第17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比较快、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初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如下,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一、对学生要有一定了解

我校学生来自城区、镇、村小学,他们的基础相差很大,个别学生因家中有电脑,操作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这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学生在做课堂练习时,让完成练习的学生给操作水平不是很好的学生做演示性操作,让他们多练习、多操作,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二、备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先了解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操作部分要自己先做一遍,提前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哪些素材和资源,巧设教学引入,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

信息课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也不能不讲,让他们乱操作,这样学习效率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也会大大降低。

先让学生用5分钟看完这节课的内容,让他们对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有一部分学生也会在看书的同时,根据课 1 本的步骤把这节课的操作做完。

之后,用15分钟左右把课的内容精讲,仅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并提示一些学生在平时操作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学生机的屏幕被锁定后,学生就没有可能去操作自己的电脑了,这对于少数想开小差的同学来说,就没有机会了。这时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演示完后,让学生去操作。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会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就大大促进了学生积极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听课

通过多听课,就会发现自已在组织同一节课的授课内容、授课过程、说话的艺术和技巧等多方面上,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通过对比,从而提高自己的上课水平!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第18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实践研究

学习心得

(二)

近日,我阅读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等书籍,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感悟颇多。

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育教育,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应该始终奉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我们该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呢?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挥心育主体的心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

3、深入钻研教材内容自然地渗透。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这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我们家乡取得的辉煌成就,从中体会自豪感。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三章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就可以让学生多了解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情况,如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不仅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4、在实践练习中突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未来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合作发展成为未来的主旋律。努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成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中的很多实践任务都需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关,如果教师依然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学生,讲授同样的内容,势必会造成优生不愿听、不愿做,差生听不懂,不会做的现象,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小组合作有其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互帮互助,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

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总之,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教师只有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才能全面完成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篇二: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心得体会

当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猛进,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为人类各种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逐渐实施的过程中,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有的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一比较,便凸现出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

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作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教学整合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深远。在实践探索中,我们要在借鉴外来精华的同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整合方法,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层次整合!但在实施过程中,必将带来课程内容、教学资源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我相信,通过我们所有优秀园丁的实践探索、不懈努力,必将取得丰硕成果。篇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寻找“切点”引起的反思

寻找“切点”引起的反思

【摘要】

本文就“为学生上网‘喜欢做什么’与‘应该做什么’寻找‘切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从对网络的认识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问题、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五个问题进行了反思。同时提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信息素养要从反思做起。

【关键词】

切点,反思,信息技术课

我们学校的校园网工程基本完成了,网络教室成了学生们的又一个乐园,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可以连接上internet,课外(每天的第八节)也可以连接上internet。同时,网络教室也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上述的问题是其中之一——“学生贪玩”。

为了让学生们一同来关注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来寻找“切点”,变消极的“聊”为有意义的“讨论”,我在本校网站上组织了一次题为“冲浪、游戏、聊天与获取信息”的调查。参加这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1277人,其中针对上网“喜欢做”和“应该做”

且抛开调查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就学生回答的结果来分析一下:“随便逛逛”的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28.89%,这证明学生们清楚上网浏览“目的性”的重要性;“qicq”、“聊天”的下降幅度分别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下降了22.71%和16.13%,但这是喜人的状况吗?难道“qicq”、“聊天”、“论坛”等虚拟社区形式就一定要从我们的课堂上消失吗???这一组数据应该引发我们教师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特别是对网络的认识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问题、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进行反思。

反思一:“网络”与“洪水猛兽” 我们都知道“学生一旦接触互联网就会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通过正确的引导,网络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如果缺乏引导,学生也会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1],但正确的引导方法是什么?学生们知道网络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清楚电脑不仅是“游戏机”、“影碟机”,但他们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沉迷于“玩”中。“玩”是年轻一代的天性,儿童时代的“玩”性在网络的包罗万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延续。在“玩”中,有人“玩”出了精彩、“玩”出了一片赞扬声,也有人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玩”得被家长“封机”。现在有人提出要开发教育游戏,所针对的正是学生“要玩”的这种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这会不会令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变得被动呢?毕竟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学生,如果学生驾驭信息的能力还要过分地依赖“游戏”,那么“网络”就真的逃脱不了被一部分人排斥的命运,那真是我们的悲哀了。

毋庸置疑,与任何事物一样,“网络”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们目前所能做到的是正视它、用好它。以往学生是在“两个世界”中学习,一个是经验世界,另一个是语言文字世界,而且现行教育模式使这两者越来越脱节(也就是我们所批评的理论脱离实际)。当代信息技术正在创造出虚拟的现实世界,这“第三个世界”应该成为沟通前两个世界的重要桥梁。 [3]“oicq”、“聊天室”和“论坛”等正是网络创造出来的虚拟社区,属于“第三个世界”的,我们不是要“取缔”,而是要“拿来”为教学所用,促使学生在经验世界和语言文字世界中学习活动与学习经验的整合,这样才是积极的做法。 反思二: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

纯信息技术的世界是空洞的么?目前,我们很多教师只是教技术,一味追着技术的发展,而我们自己所能学到的只是浩瀚信息海洋中的一滴水,所能教给学生的更可能只是这滴水的几分之一。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能和使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去关注纯信息技术的世界空洞与否,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我们是不是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

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4]信息技术教育要培养的是具备高信息素养的学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是否进行了角色的转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 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因而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关系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

在信息社会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主动地教和被动地学的关系了。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可能使一部分学生所掌握的技术超过了教师。因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位热情的帮助者,正如萧伯纳(george b.shaw)所倡导的那样:“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

反思三:从“传统的单一模式”到“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多种模式”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上,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借助本学科优势走在前列。就我们学校而言,2000年我们就在所有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中全面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抓住“任务驱动”的要点,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了任务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网上学习资料,有时也进行了分组学习的设计,并要求学生将每一个任务都反映到网上的实时系统中,接受其他同学学习和评价。应该说,这种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乃至延伸到课外)学习模式让学生们摆脱了传统课堂的被动状况,是受欢迎的、有效的。

但是,不管采取哪种理论来支持我们的教学,如果我们不注意多种形式相结合,单一的课堂模式最终仍然会使得教、学双方都感到厌倦。在厌倦的情绪中,那种运用设置任务(问题)构搭脚手架的方式,在网络的冲击下将以失败告终,因为网络的超链接容易将人一步步引至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而以学生现有的信息素养很难在网络无边际的游荡中回到原先的问题。因而我们教师需要面对课堂上的混乱状态,进行新的思考。

理论指导的实践是多方位的,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也有很多可创造的空间,如果抱着一种成功的喜悦不放,势必固步自封。因而我们必须开放思想、不断地尝试,创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种模式”,不应该被上述的“混乱状态”牵着鼻子走。

反思四:“微软培训班”与信息技术课程

有人戏说:中国的信息化教育是办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微软培训班[5]。广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几次改版,但在“微软培训班”中兜了很多圈子。的确,微软软件以其友好的界面、完善的功能占据了世界上绝大部分计算机,对其软件应用的学习无疑是必要的。但是信息技术课程一门综合性的基础性课程,在知识、技术、能力和伦理道德方面都应有所涉及

[6],它有其作为一门课程所必须包含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评价方法。因而没有理解(或曲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只停留在讲讲某个应用软件的操作、讲讲浏览器、讲讲某一杀毒软件的操作、??,用教技术的方法来教技能将造成“穿新鞋走老路”——无法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效果。

另一个问题,因为教材的编写是“螺旋式上升”的,从小学到高中,一部分信息技术内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复着,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沿用旧的课程观,那么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无心学习、被动地“玩”的现象肯定很难被扼制。因而,运用“新课程观”来执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课程观中强调的是师生共同创造、开放性、

个性化、超文本链接的课程体系,因而,让学生参加到信息技术课堂的资源建设和教的活动中,学生有了学习的自组织的过程,就会自觉地回归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信息技术的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目前信息技术课堂之所以会出现所谓的“混乱”局面,最关键的问题是因为缺乏正确、有效的评价手段。我个人认为:如果信息技术课也被列为高考必考的科目,那信息技术学科就完了。应该说,这种想法偏激了些,但这也正是我们目前基础教育评价手段的陈旧所导致的,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应该包含了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对学生的认识太少了,我们面对的是几百位学生,每周一节课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有完整的认识。因而评价不能光靠教师自己,还要靠学生自己。根据国内外新型的学习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课评价所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文件夹,文件夹中包括了学生自己的作品、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对别人的作品评价、自己的心得、与别人交流的情况等等。评价的结果不是对某个软件的熟练程度(如excel工作表包括了几行、几列),也不一定是某一个分数,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反思五:“放飞”与“自主学习”、“自由散漫”

这一类问题一直是教师们执行教学时所考虑的问题。 在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中,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学习”。而我们教师实施这一方案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用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桑新民教授的话来说,就是要学会放飞学习者。放飞学习者的关键是:老师要敢放、会放,学生要大胆飞。

放飞是一种艺术,我们应该怎样演绎这种艺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中存在着不少不敢飞、飞不起来、飞了又掉下来、懒得飞的人,他们或是放弃自主学习的机会,或是不断地等待。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最难的,“自主”在学生习惯了几年、十几年的“灌输”教育之后会演变为“自由散漫”。但“自主”在做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会有很好的体现。“放飞”不是放任自由,放飞的方向、放飞的尺度都要教师把握好的艺术要领。

“切点”需要在一次次磨合中提炼出来。所谓“磨合”就是利用反思来解决教育改革中所遇到的困难。有人打比喻:教育改革所遇到的困难,就像您正在以60公里/小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但是汽车却出了故障,您不得不停下来修车一样让人感到头疼。[7]这个例证对我来说只是一种表象,但配合桑新民教授在一次讲座上所讲的则有一番深刻的体会:高速公路上跑的是汽车,信息高速公路上跑的是人的灵魂。显然人的灵魂一旦抛锚,后果就不是“头疼”那么简单。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现代与未来的教育,在文化传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因而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教育,贯彻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创新。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套模子的方式来塑造灵魂(即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是愚蠢的。因而,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交流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就前进了一步,反思问题又让我们前进了一步,解决问题就证明我们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第19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范本

20世纪末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给教育教学带来重大影响,各门学科加速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范本

1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从三年级开始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当我看到学生们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学习时,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们一起分享这欢乐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环境 , 教 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 适当放手 ,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 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 , 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 陶冶心性 , 形成健 康人格 : 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 , 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 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 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 、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首先 , 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 , 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 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 , 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 , 可以吸收国内外信 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 , 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 ,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 ,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 , 灵活、恰当地 选用教学方法 , 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 用 , 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 ,\" 任务驱动 \" 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 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 \" 任务 \" 情境中 , 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 , 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 \" 任务 \" 的特定含义 , 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 , 避免滥用和泛化 ; 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 意义性、可操作性 : 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 , 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 , 形成 循序渐进的梯度 , 组成一个任务链 , 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三、营造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地发展。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师生共同拥有了一个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共同拥有了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教师已经不再是从前无所不知的圣人。现在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已不再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人机交流的平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在学习《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课时,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最新的软件系统。为此,我和学生们一起上网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关于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感慨地说:“老师,网络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是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范本

2以前学生如果不带笔记本,我会很生气,把他们训斥一顿,然后考虑到从教学楼来机房一趟并不容易,然后让学生继续上课。久而久之,学生发现没有带笔记本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够挨一顿训罢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今天我改变了做法,我指定了规则,如果你违反了规则,那么我没有必要责备你,第一自己生气不值得,第二学生也不高兴。只要让学生回去拿笔记就好了

然后对于作业的问题,我今天强调了,所有人必须交,哪怕是拖堂也必须交。

最终54名同学上交了42份,相比于以前还是有一些起色的。目前自己的信息教学还显得比较原始,没有什么成型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作为支撑,每次的课堂显得比较散乱连贯性比较差,这是要改进的地方。

自己制定的规则,首先自己就不能践踏,否则学生也没有遵守的价值,有的时候惩罚是没有意义的,改正才是更加重要的。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暴跳如雷,慨叹学生怎么能够这样呢,然后情绪大为低落,甚至没有了教学的心情,这都是应该避免的。所以严师或者说严厉,并不是说做人苛责,而是说要严格的按照规矩办事,教学虽然需要灵活,但是对于一些习惯养成无规矩不成方圆。

信息技术课要有明确的目标,在明确目标的驱动下学生才有可能配合教学活动,否则学生就会陷入到不知所措的境地了,也就无从跟上你教学的脚步了,教学任务布置的越明确,教学环节设计的越细化,整个课堂就进展的越顺利。在很多规定的支撑下,信息技术课会更加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范本

3当前,信息化技术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作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投身到这一变革中去,改革自己旧的教学观念和旧的教学模式,了解新的思想观念、掌握新的技术,使自己迅速具备和确立信息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念,并能把它们熟练合理的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当中。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技术手段,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是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它的探索与发展,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谈我的感受。

一、直观教学,易于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比较难理解的知道或是学生很少见到的事物,只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观看形象生动的动画,就能很容易的明白。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时采用的不同方法,如果只通过读课文,画示意图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观看了用动画制作的开凿的过程示例,学生会更能詹天佑这种方法的妙处。还依然借助“人”字形线路图,看看火车的走法,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这种“人”字走法的好处,更能体会詹天佑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接触的才能,学习他的创新精神。

二、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

学生年龄结构小,形象思维能力强。如果仅仅凭口头上讲授语文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大榕树那的景色很美,却不能体会那里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我在电视上播放了大榕树清晨的实景录象,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大榕树的静态美,然后又播放了众鸟纷飞的景象,学生又体会到了动态的美。又对一只鸟的形态和声音的观看,可以想象到很多鸟的姿态,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即使学生没有亲自去看那棵大榕树,也知道了那里有很多天然的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习兴趣的形成是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之一。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让学生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欣赏桂林的山光水色。创设游漓江的情境,让学生对这样的美景产生兴趣,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才能更有兴趣的学习这篇课文。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的奇、秀、险。

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现代科学兴趣

人们常称当今的时代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广,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与日巨增的信息,人类积累的知识擦一会越来越多。在教学中用云信息技术会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现代科学的兴趣。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对于火星、水星、木星等很多地理知识都不理解,这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就向学生展示了这些星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他们结合图片和文字介绍来了解其他星球是什么样的,使他们更快的理解了为什么我们不能迁移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他们在明白这些道理的同时,对科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校学习已经决定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积极探索和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结合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把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特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自身成才。展望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前景,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必将能为跨世纪人才的成长铺路架桥,为迎接竞争激烈的、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的来临积极备战,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波助澜。

第20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程由是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过去一年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发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合作的能力,做了不少尝试,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心得。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二、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

因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电脑这新生事物学生都产生了很的好奇心,都想自己动手操作一下,所以每次上信息技术课学生都非常高兴,星期五的课有的学生甚至星期一就在那盼望了,等到一上课更是激动得不得了。所以绝对不能一开始就将那些枯燥无味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知识灌输给他们,这样会使原本在学生心中很有趣很神圣的电脑又变成一种学习的负担。刚接触电脑的学生首先要从了解电脑外观设备以及使用鼠标键盘学起,而单纯练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怎样能够克服基本动作训练时的不习惯,掌握正确的方法是个难点。我尝试了一些训练的方法,练习鼠标的使用时,让学生打开windows自带的扫雷、纸牌游戏,孩子们兴致高涨的玩着,不用老师强调认真学,仔细看,他自己就会眼睛眨也不眨一下的盯着显示器,哪儿不会操作赶紧问老师,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了单击、双击、拖动几种鼠标的用法,键盘练习使用《金山打字通》,通过不同要求的小游戏,使痛苦艰难的学习过程变得快乐有趣,并熟悉了键盘指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是我们的目标。

三、注重语言的形象性

初中生的思维都比较直观,对于比较抽象的问题就很难理解。教师若运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给学生讲解3.5寸软盘知识时,学生对软盘何种是只能读不能改状态还是能读能改状态往往搞不清。于是我对学生说:“软盘上的两个孔好比两只眼睛,两只眼睛都‘睁’着时,警惕性高,别人只能看(读)不可改;当‘睁’只眼‘闭’只眼打盹时,警惕性放松了,别人既能看又能改了。”通过形象的比喻,把这一难点突破了,学生对此印象也很深刻。

四、上机操作和理论课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学校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课,从以前每周一个学时改到现在每周两个学时,我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条件,每周以一节理论课和一节上机课相结合的形式授课,效果非常明显。上机操作是我们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这是因为:实践操作能使学生手脑并用,由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能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而且易于形成生动、活泼、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为取得良好的课堂效率,创造了条件,据调查,学生最愿去的地方是机房,课堂气氛最活跃的也是机房。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并掌握操作技巧。

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领域宽泛,发展日新月异,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六、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虽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要考试,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处处用的着,应用性很强,我们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word时,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操作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再给学生讲解,学生会记和的牢固些。还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让纸上的画,出现在电脑上,学生会感到很新鲜,很有趣。

七、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老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同时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以上是本人在这一年来的一点教学心得,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本人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教学方法还不够成熟、教学设计能力还有待提高等。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经过磨练,我会改善自己的不足,全面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水平。

信息技术教学论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论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