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生物教学中信息应用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9:51:1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生物教学中多媒体应用

生物教学中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它不仅使课堂教学视听化、形声化,而且使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使用多媒体还会使教材‘活化”,所以倍受广大师生们的欢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作如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帮助组织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序”化工程。讲课开始使用媒体可以引人入胜;中间穿插媒体能波澜起伏;结尾运用媒体可达到余音不绝的效果。如在讲“蒸腾作用”一节可以这样来组织教学:

在课的开始,利用电教媒体进行导入,可巧设导语,暴露关键,给学生播下悬念的种子。课的中间可按学生认识的主线和课堂教学顺序加进“枝叶在白天的蒸腾作用”演示实验,同时教师可把自己“讲、做、写、画”的基本功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可接受的立体交叉的信息网,用他们多种感官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外界刺激,强化了记忆。课的结尾可以将“蒸腾作用”过程及意义用动画的方式演示出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留下一个美妙的回忆。

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术课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在“巧用媒体激发兴趣”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运用电教媒体,采用故事式、游戏式、猜迷式等教学手段,能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思维情境;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状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学习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三、利用动画技术,化静为动,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遗传规律中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分离及组合的互不干扰性,属于微观的、动态变化的、且肉眼难以观察,因此是教学难点。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完全能够模拟原始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离,又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的动态变化和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通过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的想象为具体的图像,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突破难点、加深理解、方便记忆的教学目的。

四、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和尿的生成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讲血液循环时,过去我用“讲述版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多媒体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也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显示之前可设思考题,,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看。如:心室收缩时,心房处于什么状态?血液为什么没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什么状态?另外,教师可先出示模型,使同学对心脏的形态、大小,各部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开显示器,首先展示心脏剖面图。用光点把4个腔进行强化,接着就是瓣膜的强化。血管与4个腔相连,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强化,然后就是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说明心脏是动力器官,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心脏的重要性,为下节讲体育锻练对心脏的影响奠定基础。另外在显示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放慢速度,边讲边显示。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用这种教学方式,85%的同学都能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血流的方向,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

五、能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

在编制多媒体课件过程中,我们通过精心设计每张图片的播放方式,力求与图像内容相一致,给学生美的享受。通过播放豌豆植株、豌豆花彩色照片展示生物自然的美,用计算机制作的动画图片,力求图形科学美观,线条轮廓清晰,色彩柔和,比例适当,前后图像整齐配套,运动轨迹平滑,给学生和谐的美,从而感受生命活动的美;配套音乐选用我国民族乐器古筝演奏的乐曲,引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接受美妙音乐的陶冶。

总之, 多媒体运用了视、听并用的记忆效果,在帮助学生认识与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优化了我们的教学结构,使我们的生物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将为培养我们的生物科技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推荐第2篇: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一中

郄雨田

摘要: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更高级学习的工具,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保证课程标准更高质量的实现,另一方面创设和营造信息支持下的综合化学习活动和丰富多 彩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将来在信息日益丰富的社会中的生存、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需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生物课堂教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生物教学

信息技术

应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的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越来越显得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引发了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而生。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标志,它正以迅猛的速度深入到基础教育的领域之中,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且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需求

信息的急剧膨胀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日益凸现的特点。在信息量剧增的社会中,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学生必须拥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运用恰当工具来学习、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培养学生这些必备技能的要求。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带来了教育信息传播手段的跃变。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更高级学习的工具,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保证课程标准更高质量的实现,另一方面创设和营造信息支持下的综合化学习活动和丰富多 彩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将来在信息日益丰富的社会中的生存、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新型高科技教学媒体,可以集动画投影、幻灯、录像、照片、挂图、板书、录音于一体,由计算机实现综合处理和管理,通过十分简便的操作将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根据课件创意及使用者的意愿有机地结合传输给学生,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又能相当好体现任课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能以现代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恰当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大大地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交互反馈,增大教学容量,明显改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还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全面提高能力。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生物课堂教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物课教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获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生活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要想方设法去认识、去探索、去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有效地激发全体学生的浓厚兴趣,积极地推动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营造的氛围中,油然生趣,主动参与,轻松愉快地接收新信息,掌握新知识。如讲“DNA的结构和复制”一节,可先让学生看一段课外阅读材料,思考性状是怎么遗传的?DNA为什么能控制性状的遗传,引导学生去探索DNA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然后屏幕显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以动画形式显示DNA的双螺旋结构,给出一个动态的自动解旋、碱基配对、形成子链构成两个新的DNA分子的过程图,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等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全新的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立刻调动起来,同时,兴趣和信心等非智力因素伴随着智力活动的进行,从而强化了学习的动机和需要,激发了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能顺利进行。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把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必须落实的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尤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捕捉信息、独立思考并进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极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优良的综合素质的形成。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情感异常地活跃和丰富,他们可以充分地施展拳脚,敢想、敢说、敢做,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创新意识,为今后成为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为讲清光合作用过程中一系列物质转化转变过程,将水中的H和O 以及二氧化碳中的 C等分别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球形表示,显示在光合作用过程图解中。这样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自然会联想到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出的氧的来源,同时,如光合作用过程中如果突然停止光照会有那种物质积累,突然停供二氧化碳会有那种物质积累,通过什么渠道来增加光合作用的产量,光合作用对未来社会有那些作用等问题的提出,则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尽情的的发挥,这其中自然会有许多独特的见解。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听课时注意力集中与否是学生一堂课学习成败的重要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使用视觉媒体其注意力集中的比率为81.7%,而使用听觉媒体其注意力集中的比率仅为54.6%。多媒体形象、生动、直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较语言、板书、书本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生物学中的生理知识具有细微、动态和抽象等特点,所授知识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理解起来又有一定困难,如被子植物的双受精现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等。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内容,如果应用计算机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地知识,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强化刺激,促进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所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而痕迹的形成是由刺激引起的,刺激的愈强,保持的愈持久,就越容易被激活而产生回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有助于提高识记的效率。就视听而言,视觉识记优于听觉识记,视—听识记优于单纯的视觉识记或听觉识记,同样的一份材料,单用听觉媒体学习,三天后记忆保持率为15%,单用视觉媒体学习,三天后记忆保持率为40%,若视听并用,三天后记忆保持率为75%。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由于能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强化了刺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水平。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在快速更新,这就要求教师要增强科技兴教的意识,认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原理和技能,达到娴熟操作程度,广泛运用于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自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时,要抓住“科学合理”这个关键,深入钻研教材,找准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切入点和时机,例如,在讲述减数分裂时,学生对染色体为什么能实现平均分配疑惑不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可通过计算机控制画面,将染色体复制、平均分配清晰形象地分步展示,使学生的心理向积极方向转化,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高度统一,从而发挥多媒体在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要避免不顾学生生理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量大,速度快,进行满堂灌加重学生负担的错误做法。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语音室、投影仪等手段的优势,结合教学实际,对购买的现成的生物的教学软件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同时教师应精心制作一些课件,尽可能使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捕捉信息、独立思考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辅助教学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媒体下感知信息--学会认知,适时准确操作--学会做事,相互合作--学会共处。引导学生开阔眼界,展望21世纪生物发展前景和学习生物学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生存。把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只是教育变革起步,更重要的是需要研究因此发生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变化,这些才是反映 教育变革本质更深刻的变化。我们要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现代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结构,模式和方法,优化生物课堂教学过程,培育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1. 张铁明

教育信息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2. 2. 陈录生、马剑侠 新编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3. 杨自西、杨付英,2000.“高中生物学教育多媒体技术应用” 生物学教育 4. 4. 高金岭主编

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8 5. 5. 董玉琦 姜志兴 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现状与课题 东北师范大学

6. 6. 刘美凤等 信息技术在国外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推荐第3篇:生物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初探

生物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PBL是一种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思考、学习和行动的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学生讨论时间不足、抓不住重点等问题。本文论述了笔者在实施该教学模式中的心得,以便进一步完善和推广PBL教学模式。

关键词:PBL 教学模式 生物教学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指基于问题的学习,也称问题式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协同解决一些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有针对性、实践性的学习。PBL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次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巴西、埃及、印度尼西亚、荷兰、瑞典等国的大学也开始应用PBL教学。目前,PBL教学已经被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心理学、工程、商业和社会工作等多个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国家也有很多大学对该模式进行了探索,应用于不同学科中。

生物课程是师范学生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由于知识点繁杂,学生记忆的内容繁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觉得单调,失去学习兴趣。同时由于课时较少,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主动思考的时间,课后又不愿复习,不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往往会陷入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误区。于是我们对PBL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本文论述了将该模式应用在生物教学中的优缺点,以及在实施该教学模式中的经验,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该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一、PBL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根据PBL的教学模式,探索了在生物教学中以基本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具体如下:

1.教师设计案例

教师预先设定一个与某节课内容有关的、有一定难度和实用价值的具体问题,提前几节课提供给学生,并简单讲述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平均5人。小组成员分工,包括:组长,负责小组领导任务,确定每个成员的长处,激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组织员,负责具体的操作次序,确保小组按时完成工作;记录员,负责记录每个组员的工作、见解,并综合按理整个小组的学习结果;讲解员,负责汇报小组对问题的主要观点、见解和发现。学生小组分析讨论案例,提出需解决的问题,形成学习目标并制定学习计划。

3.学生解决问题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书籍、网络、期刊等搜集资料,在课余时间查找答案;小组成员经过多次讨论,把每个成员查到的资料及答案汇总、讨论得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4.课堂讨论总结

按预定的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集体讨论,每个组的学生都要总结发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教师综合不同组的讨论结果,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小结。课后学生也要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写出心得体会。

如在讲授嘌呤分解代谢本节时,学生就需要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与嘌呤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如痛风病,并分析该病的病因,提出膳食预防和药物治疗的建议及理由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必须在课后利用网络、期刊等搜集相关资料,并通过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各自所学的东西,用这些新知识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各小组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来报告自己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如口头报告、模拟表演、图表分析等。最后由教师综合不同组的结果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

二、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PBL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理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PBL教学模式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很有帮助。

1.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师范生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由于该课程含有大量的记忆内容和遗传中的推理过程,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多,不易理解,同时也给教师授课带来不便。

PBL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能积极主动参与,认真思考,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们感到学习目标明确,更有兴趣。调查显示,92%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2.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及自学的能力

PBL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因此学生所需要的知识不局限在教师和课本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小,学会利用网络、期刊、书籍等多种不同的资源来寻求答案,并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讨论、思考而获得知识。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分析等一系列的过程,极大地锻炼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学习时问和学习的进度,有了自我思考学习的空间,培养了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对问题进行了准备并有了自己的观点,在资料检索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对学生在做毕业论文、实验设计、写开题报告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目前,在校的师范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人际关系的处理及团队精神的培养等问题也不容忽视。PBL教学模式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训练了他们与同学、教师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的能力。同时,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学生自己的讲解、教师的点评,还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问题的组织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这种锻炼对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PBL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PBL教学模式评价标准问题

由于PBL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以及该模式自有的特点,目前还缺乏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效果评价标准。若要对学生个人及其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传统的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PBL模式的效果,问卷调查主观因素太多,同组成员、各组成员间的评价差异等问题都需要考虑,往往出现同一组成员分数差不多,甚至无法判断的问题。因此,研究PBL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标准问题是该模式实行的关键问题之一。

2.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及教育体制的制约问题

我国长期传统的教育使学生习惯于教师讲授学生学的教学方式,绝大多数学生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自学能力不强,表现为综合归纳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出现照搬照抄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期间还有其它课程考试的压力,缺乏足够的自学和讨论时间,因此出现应付、抄袭的现象。因此,目前PBL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也只能对某些章节进行几次讨论课,不能全面展开。所以PBL这种教学模式应从中学某些课程开始试行,改革我国的教育体制,切实做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3.PBL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BL授课模式以问题为基础,因此设计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有一定难度和实用价值的具体问题是关键,设计的问题既要有真实性又不能过于简单,不能照搬照抄,还要有新颖性,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授课程的知识,还要具备本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等方面的全面知识,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会花费更多的备课时间和精力。PBL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并不是可以撒手不关,教师在引导、启发学生,总结比较概括问题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PBL教学模式的运行也要考虑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总之,PBL教学模式虽然在我国开始研究的时间不长,但己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该模式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还要继续研究其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同时还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贾龙,PBL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韶关学院学报,2006,27(3):129-132.

[2]孔慧云,张青.基于问题式学习(PBL)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鲁行经院学报,2002,(6):99-100.

[3]李晓丹,张少林.PBL:一种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U1.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4,(1):88-90.

[4]马红亮,杨东.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OJ.现代教育技术,2002,(3):17-21.

[5]黄斌.谈PBL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9(5):343-346.

推荐第4篇:生物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之我见[版]

生物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之我见

多媒体教学就是将文字、图像、图形、动画以及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利用微机技术、网络技术、图形处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显示在屏幕上,并进行人机交互式操作。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打开了充满活力的世界,并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全方位的感官刺激,提高了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能交互地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影像等多种信息,以其形、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让学生入好门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关键。所以,第一节生物课我就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从网络上搜集许多生物图片以及动植物生命现象的视频,刺激学生的眼、耳、心,让学生看到丰富多彩生物世界,一开始就对生物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好生物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有效的静动转化,丰富了教学内容

教材中的照片、图像、挂图等传统的教学媒体,往往缺乏动态变化,而许多的生命活动规律和本质往往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学生仅通过观察图片,挂图和模型等难以理解。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例如讲解《人的生殖》一节时,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人的生殖充满神秘感,渴望了解此方面的知识,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怀着羞怯的心理,对此难以直言,不敢正视。因此运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通过形象生动、色彩逼真的动画效果,展示了卵细胞和精子运动及结合过程。再配上生动的解说,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受精现象及胚胎发育过程。多媒体课件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挂图的缺陷,形象地展现画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3.大密度的信息呈现,拓展了学生视野

“大信息、全开放、多媒体、高效益”的改革目标模式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的。采用多媒体图形的定格、闪烁、解说、色彩变化,既使学生清晰观察某一具体过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直观化。多媒体强大的文字显示功能,可使本应花十几分钟的内容现在鼠标轻轻一点瞬间就显示在学生面前。这样,诱导学生融会贯通,系统的掌握有关知识,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有着不错的效果。例如,过去在学习《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时,需要两课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像动画的形式将呼吸肌、胸廓的变化展示在学生面前,加快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现在只需要一课时即可,这样利用第二课进行巩固练习,不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容量,扩大了知识面。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生物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要把握好应用的尺度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变静为动使效果得以提高,但并不等于多媒体技术就能取代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学生实验。如果对那些用其他教学方法也能轻而易举地解决的问题也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可能会画蛇添足甚至适得其反。通过直接观察动植物的标本、切片、生活习性等,可能比观察图像、录像会更直观更清楚。因此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把握好使用的尺度。

2.不能用多媒体技术取代实验教学

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该是有助于实验教学,但绝对不能取代实验教学。因此,如果在教学中只让学生观察录像和动画而不亲自动手做实验,那么多媒体制作出来的实验现象和结果,会让学生产生怀疑,也会扼杀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注重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效性

我认为,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教育思想。为此,一定要明确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能被计算机控制,更不能让多媒体成为扼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具。多媒体技术再先进,也得靠人来应用、掌控,我们的思想要与时俱进,在授课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由于多媒体技术集多种传播功能的技术优势,在教学上的应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迄今为止表现功能最强大、人机交流最为便利的一种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多媒体教学确实起到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无法替代的作用,也给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场革命。但是怎样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服务于生物教学,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责任编辑

刘红)

推荐第5篇: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计算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如讲“DNA结构和复制”一节,我采取声像点睛的方式,首先让同学们看一段课外阅读,思考什么是遗传物质,DNA为什么能控制性状的遗传,引导学生去探索DNA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然后打开显示器,就可出现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及代表各种化学分子的图形……在复制过程中,首先出现一个旋转的DNA空间结构,有一个动态的自动解旋、碱基的配对和形成两条DNA分子的过程,这是在其他教学手段中所不能比拟的。在演示DNA分子复制的同时,还可进行强化训练,也可自学练习。如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如碱基配对不符,会发出“嘟嘟”的响声。(我用它的谐音“不不”)这就对学生出现了声刺激,如果对了会发出清脆悦耳的音乐声。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记忆深刻,课后练习时正确率达到90%。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极大的兴趣。

2 突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并且能使微观世界宏观化

直观性原则是教学中一个重要原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如讲葫芦藓的生殖特点。葫芦藓个体小,生殖过程必须借助于水的条件才能完成。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示器上首先出现葫芦藓的完整植株,再把各个部分用分解的形式描述:其蒴帽和蒴盖脱落后,由孢蒴中放散出大量的孢子,孢子萌发形成原丝体、长出假根和芽体,由芽发育成葫芦藓植株(配子体)。配子体中的精子器和颈卵器放大,精子器中产生精子,借助水游到颈卵器中与卵细胞融合,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卵在颈卵器中进一步发育成胚,长出长柄……。整个的显示过程形象逼真,给同学以直观的感受,使不易理解的教学难点轻松自如地解决。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显示,90%的同学都能自己概括出葫芦藓的生殖过程。

3 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生理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和尿的生成等。这些均是教 1 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讲血液循环时,过去我用“讲述 版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计算机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显示之前可设思考题,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看。如心室收缩时,心房处于什么状态?血液为什么没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什么状态?另外,教师可先出示模型,使同学对心脏的形态、大小,各部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开显示器,首先出现的是心脏剖面图。用光点把4个腔进行强化,接着就是瓣膜的强化。血管与4个腔相连,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强化,然后就是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说明心脏是动力器官,使同学进一步懂得心脏的重要性,为下节讲体育锻练对心脏的影响奠定基础。另外在显示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放慢速度,边讲边显示。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以后测验这一内容时,85%的同学都能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血流的方向,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

4 能提高一节课的知识含量

计算机软件运用了视、听并用的记忆效果,在帮助学生认识与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葫芦藓的生殖和蕨类植物的生殖”这一节,过去用一节课时间特别紧张甚至还需延长时间,现在通过运用软件教学,大大缩短学生对重点、难点的学习理解过程,仅用半节课就完成了。目前计算机主要通过屏幕显示提供视觉刺激,通过声音提供听觉刺激,所显示的图象是平面的。将来立体电视技术的应用将可使学生见到立体图象;香味电视技术则可以使学生嗅到不同的气味。生物教学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我们的教学结构,使我们的生物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将为培养我们的生物科技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进行整合,达到全面提高各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是近年来国内外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医学、林学、环境等生物学科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生物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化虚

2 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尤其是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

1、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而多媒体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加上生物的部分比化学相关的内容早接触,给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麻烦。根据生物学科的这些特点,运用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在生物课堂,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生物资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生物体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一个重点,我为了讲清楚这一部分内容,就从网上收集了大量的图片、电影资料,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如果是按照原来的教学的方式:教师讲,学生学。那么学生理解起来很难,利用多媒体,在网络环境下,收集的大量图片、电影资料只需要使用超级链接,通过网络将这些资料从教学资料中学传输过来,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就可以使学生从不同侧面接触教学内容,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拓宽了知识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降低了我们教师的备课强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旦需要同样的素材,仍可以通过网络从教学资料中心获取。

2 突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并且能使微观世界宏观化

例如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植株的生长》这一节时,我就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尝试“种”一株“植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用鼠标点取不同的“肥料”加在“植物”上,得到计算机显示的各种表现的“植株”。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教师的指导,终于“种”出了一株“健壮的植物”,就这样,在游戏中,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带着极大的兴趣去探索,并且还能得出植株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一旦缺乏某种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出现响应的症状。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又如:在学习《开花和结果》这一节时,我发现学生不容易掌握花的各个部位(如雄蕊、雌蕊、花瓣、萼片等)的相对位置。这时,我做了一个课件给学生完成这样一个练习:

3 提供一些散乱摆放的花的部分,学生用鼠标点击,拖动各个部件到屏幕上一确定位置,位置正确则连接,同时给予表扬,错误则返回原处,并给予提示。经过多次尝试,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花的结构的知识。 3 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实验本身一般是不适宜选用多媒体来替代的。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帮助解决问题。比如,讲血液循环时,过去我用“讲述+板式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计算机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显示之前可设思考题,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看。如心室收缩时,心房处于什么状态?血液为什么没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什么状态?另外,教师可先出示模型,使同学对心脏的形态、大小,各部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开显示器,首先出现的是心脏剖面图。用光点把4个腔进行强化,接着就是瓣膜的强化。血管与4个腔相连,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强化,然后就是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说明心脏是动力器官,使同学进一步懂得心脏的重要性,为下节讲奠定基础。另外在显示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放慢速度,边讲边显示。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以后测验这一内容时,85%的同学都能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血流的方向,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 4 能提高一节课的知识含量

计算机软件运用了视、听并用的记忆效果,在帮助学生认识与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葫芦藓的生殖和蕨类植物的生殖”这一节,过去用一节课时间特别紧张甚至还需延长时间,现在通过运用软件教学,大大缩短学生对重点、难点的学习理解过程,仅用半节课就完成了。生物教学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我们的教学结构,使我们的生物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将为培养我们的生物科技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5、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 实践证明,课堂讲授与适当组织讨论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辨识,而且可以使他们在这种讨论中,更好地认识自我,促进其开拓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更有效地组织讨论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有一次讲到转基因食品是否可以大力推广时,同学们发生了争执,我就让学生自己上网寻找答案。如果你认为可以,你找到哪些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你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我就将有代表性的一些看法转换到大屏幕上进行交流。这样的讨论,充分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点拨、开导,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东西,而这正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的教育价值所在。

6、可以提高复习质量

生物的许多内容都是需要反复理解和记忆的,学生可以通过终端与网络中心连接,将课堂上讲解的多媒体课件再次从教学资料中心的服务器读取,对不理解的环节可以反复观看,并且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内容,这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意识地使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将在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品质,促进其开拓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认真分析生物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着力于从学生的学出发,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的诸多功能,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必然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推荐第6篇:生物教学中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生物教学中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襄城实验高中:郑岸伟

生物教学中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摘要: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给生物教学带来了活力。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利用媒体创设的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而网络课堂、网上信息链接为深化教学,扩展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信息交往。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生物教学效果,但也有其局限性。只有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教育 合理利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一)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在生物教学中往往要插图来说明一些动态的过程,如果板书吧,则内容太多、并且没有一定的动态效果。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静止的插图制成三维动态图像,将物质的空间结构、运动特征等以动态形式形象化地展示出来。例如“减数分裂全过程”这部分内容,整个过程抽象、复杂,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难以理解。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模拟此过程,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如:噬菌体的结构和侵染细菌的过程,用传统的挂图结合讲述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容易理解,把整个侵染过程做成Flash动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是一个放大的、动态的、连续的变化的微观世界。

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二)将难点知识简易化。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这部分内容,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知识内容抽象难懂,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使用静态的挂图,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如果把“蛋白质合成过程” 用Flash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就能用动画很好的把转录、翻译的过程有机的连成了一个整体,把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形象、直观、生动、表现了出来。同时,把DNA上的碱基、信使RNA上的密码子、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三者之间的关系直观的显示了出来,非常形象地向学生演示出了转录、翻译过程的动态细节,而且还可

以多次重复演示,直到学生彻底明白为止。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动画、声音等媒体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强化,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得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从而有效的突破了这部分重、难点知识。

(三)模拟实验,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以多媒体技术的制图、动画、等媒体形式模拟实验全程,通过慢放、定格演示、分析和讲解实验;实验完毕后可将课件再现、暂停等“重温”实验过程,能很好地提高生物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质量。因条件限制无法实现的实验项目,组织学生在电脑上模拟实验,还有一些耗时多、花费高、在实验室中不易完成的实验,如细胞分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动物和植物胚胎发育的过程、豌豆的杂交实验等,这些内容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枯燥空洞,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直观、形象的模拟显现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摆脱时间的限制。学生看到的是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增强了理解和记忆,提高了教学效果。既节省实验经费,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增加了对操作技能的认知。

(四)将繁杂的知识简明化。

生物的部分知识体系内容繁杂,过程冗长,借用多媒体课件将其逐步剥离,通过抽提知识点、主干线条,引领学生归纳总结,同时将文字、图形分步释放,形成简明扼要的知识树。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学习、理解知识,重点掌握知识树,课下通过已掌握的知识主干逐步延伸、发散,复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全部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网络教育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一)建立网络课堂,加强师生交流,提升生物教学质量。

网络课堂是教师在主控机上授课、辅导、答疑,组织和督导学生的学习,学生通过与主控机联网的工作机同步学习、提问;或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讨论组,组织学生以网络为媒介,进行联机讨论;学生将讨论中的疑问经网络发送给教师,教师利用电子黑板将共性问题统一讲解,个别问题联机答疑。网络课堂通过实现信息的双向反馈过程,弥补了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化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做到边学边清,边清边掌握,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网上信息搜索,提升综合素质。

网络具有高密度信息集成以及快速传输的显著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浩瀚的知识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需要进行上网查询,获取与建构新知识,提高自身认知的层面,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其应用还可实现资源共享,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及时接触前沿学科、边缘学科的进展,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扬长避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一)避免多媒体课件替代教师教学。

多媒体技术虽有诸多优越性,但其终究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如过分依赖多媒体,将过多的内容制成课件,则课件量过大画面切换过快,导致学生无暇思考、提问,而教师忙于应对课件展示的内容,无暇顾及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反应,更谈不上信息的双向交流,最终造成教与学节拍的不和谐。应合理安排多媒体课件的量,恰当使用声、色等视听渲染,充分利用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的参与,重视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质疑的空间,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优化结合,才能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及时更新多媒体课件。

在新课标下,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根据生物的发展、所用教材内容的需要,及时调整、更新课件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得到发挥,提升生物的教学质量。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尤其是教材之外的知识,一定要把握好取舍,必须保证学生有理解、质疑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保证教师有将课件回放补充、归纳总结的时间。

(三)避免课堂信息量过大。

多媒体技术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如果只想增加信息量,拓宽知识面,整堂课大量采用多媒体课件,成了典型的电脑“满堂灌”,教师成了机械的电脑操作者,走入了“使用的多媒体信息越多越好”的误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信息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决不能为使用而使用。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尤其是教材之外的知识,一定要把握好取舍,必须保证学生有理解、质疑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保证教师有将课件回放补充、归纳总结的时间。

(四)避免网络教育流于形式,注重使用效率。

学生上网时最感兴趣的是娱乐性的内容、玩游戏等;而网络课堂因学生参与较多而耗时,容易造成讲授时间减少,个别学生怠于讨论、质疑,使网络课堂的

教学优势得不到体现。为避免网络教育流于形式,教师应训练学生熟练使用搜索引擎,熟悉查询路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得所需资料的能力,尽可能详尽的告知学生查询资料的相关网站、网页,提高网络使用效率。教师应根据章节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网络课堂,加强组织、督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根据讨论、回答问题的表现记录得分,加入到学期成绩中,以促使学生提高使用网络课堂的效率。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方泛应用使教学不拘于教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每一种教学手段都有自身的长处,对某种特定的教学和学习有效,不存在一种处处适用的全能媒体,只有充分发扬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利作用,解决其存在的不足,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才会更有效更完善。

推荐第7篇:生物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反思

生物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反思

张艳华

(三)

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术课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在“巧用媒体激发兴趣”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运用电教媒体,采用故事式、游戏式、猜迷式等教学手段,能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思维情境;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状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学习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二、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生理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和尿的生成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讲血液循环时,过去我用“讲述 版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多媒体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也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显示之前可设思考题,,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看。如:心室收缩时,心房处于什么状态?血液为什么没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什么状态?另外,教师可先出示模型,使同学对心脏的形态、大小,各部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开显示器,首先展示心脏剖面图。用光点把4个腔进行强化,接着就是瓣膜的强化。血管与4个腔相连,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强化,然后就是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说明心脏是动力器官,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心脏的重要性,为下节讲体育锻练对心脏的影响奠定基础。另外在显示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放慢速度,边讲边显示。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用这种教学方式,85%的同学都能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血流的方向,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

2016.11.28

推荐第8篇: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何为信息化教学?顾名思义:它就是运用现代科技研究成果,把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等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穿插于日常教学中。它也是近年来教学中的“新宠儿”,但随着它的广泛应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不乏充斥着“粗制滥造”、“生搬硬套”、“断章取义”等诸多弊病;究竟如何运用、使其更贴近课堂、更易被学生吸收、并使其效果最大化,从而达到信息化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并进一步推进新课改,值得大家商榷。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初中生物;教师;学困生

一、信息化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今教学中随着白板车、各种计算机教学操作系统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以及各种教学评估中加大对课件、电子教案的审核力度,使会不会“用好”、甚至“能否会用”多媒体技术作为对教师日常教学能力好坏的一个“评估标准”!进而造成许多年轻教师在日常生物教学中仅依赖于电子教案、课件的编写和使用,甚至胡乱运用网上下载的各种视频;其结果往往是“恰得其反”,造成许多青年教师把作为教师的基本功之一的“板书”及为人师的“解惑”工作性质都忽略了;往往是课上图片、PPT、课件、视频满天飞、“热热闹闹一节课、动画、幻灯看个够、课堂内容你问我来,我问谁?”而对于一些向我们这样普通初中学校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由于财力及学校一些现有设备条件还达不到的生物实验及生物理论,考虑可以使用相关的课件、网上下载的视频等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用于实现“情景再现”;来做为日常生物教学上的一种补充手段我认为还是可以的;但切不可用以来“作秀”或“喧宾夺主”,甚至以“一美来遮百丑”!

二、恰当的运用信息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生物学的兴趣

在我们日常的初中生物教学当中由于书本和理论教学的局限性,很难把一些生物概念和理论形成的机理和当时的实验场景还原出来,因而容易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和一些厌学情绪的产生;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和飞速发展,通过计算机上的多维成像技术我们可以很简单的通过CAD及CAI等在多媒体上绘制出一些当时科学家们发现这些生物理论时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当时的实验手段和实验过程;给它们来个“现场还原”,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的通过视、听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生物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在日常的生物教学当中实现“化腐朽为神奇”,让那些平时对学习感到“枯燥而乏味”的“学困生”把学习看成了简单、有趣、而又易于接受的事情。

三、信息化教学是初中教师提高生物传统教学的辅助和优化

在我们初中日常生物教学当中,课本上如:“生物圈”、“遗传和变异”、“嫁接”等这样的一些生物概念、生物理论,虽然能“照本宣科”的让学生们暂时“接受”下来,但还是很难从“时间”、“空间”、和“感性”上仅凭我们的一张嘴和手上的一支粉笔让他们彻底感悟出那生物世界的多彩多样和生物学的真谛!但是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的普以及信息化教学的日趋成熟,我们这些过去以“靠嘴吃饭”的教书匠们却可以运用“FLASH”、“PPT”、“CAD”、“CAI”等一些动画、绘图编制程序,可以自制出三维动画、课件或者从网上直接下载一些相关视频;从而通过运用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日常传统教学的课堂上给那些让“某些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精神”的生物概念、原理换上“美丽”、“时尚”、而又略带些“神秘的外衣”,给我们平时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适时地增加些许动感和活力。

四、信息化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查遗补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电脑和网络化的普及,网络既联系了世界也缩小了世界;这也造就了当今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多种多样;而我们的学生作为对敏感事务乐于接受的一代,更是如此;他们平时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丰富多彩,电视、电影、电脑游戏、上网、微信…。而“新课改”又要求我们这些做教师的要逐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比例;平时在课上我们可以通过课件、下载的视频、电子教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让他们自由的去思考、讨论甚至“争论”,然后通过白板、幻灯、多媒体设备来展示我们的正确答案,给学生们一个纠正、归类、总结的过程,让他们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加大、加深从理性认识上学生们对初中生物学知识更深层次上的理解。而在校内我们可以利用开放的计算机教室,鼓励学生把课上不十分理解的生物概念、理论通过校园网让生物教师在线“答疑解惑”;另外,也主张学生们在家通过电脑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去“查遗补漏”,从而发挥网络这条信息化高速公路“自主学习”的巨大潜力;同时,学生们也可在网上寻找与任课教师课堂上所讲知识的“不同”和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当今生物学的“疑难杂症”,在课下与教师“共同探讨”、甚至“共同进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生物学的求知欲。

五、信息化教学为生物传统考试方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过去那张全班“一张卷”的传统考试模式当然有它的优点,但也不能否认在像我们这样普通初中校中由于学生学习上的层次、差距的多样化,已不适应这样的“一刀齐”;然而若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阶段”、照顾“个性化”而出相应的试卷则必将会给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负担,同时也会给我们这样的普通初中学校在油墨、纸张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压力;而若利用我们现有的机房、计算机教室、校园网一律实施“网上作答和评判”实现“校园在线”,同时打破班级的界限、年级的界限、让全校

七、八年级所有生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特长共同商榷和出日常生物练习试卷,实现校园“资源共享”,甚至为某些“学困生”进行“私人订制”并达到“包产到户”也未为不可;通过这些我们既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实现全校初中生物教师的“资源共享”、为初中生物传统考试方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能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同时也为转化“学困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六、信息化教学为教育优秀人才的脱颖创建了展示的舞台

众所周知,初中教学阶段已被国家列为国民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而对于现有初中教育人才的培养、选拔更是重中之重;而国家原有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由于随着国家经济日益的好转和“信息化高速公路”的建立,国家已“不惜重金”把由教育培训机构负责费 时、费力的继续教育以往面对面授课的“二固”模式,既“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改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灵活多样的“远程教育”模式,在这种新的在职培训模式下就能使我们这些平时整日忙碌于初中生物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不分场合”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在业余时间充分“吸收和消化”与初中生物教学相关的新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教育理论,从而能够使我们这些一线的初中生物教师做好相应的知识更新以便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另外,信息化教学中的计算机、幻灯机、白板车、电子触摸屏等众多的多媒体设备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电子教案”、“课件”能从“视”、“听”两个环节为我们教育界的众多“新兵”在授课的方法上、做课、及各类学术评比中提供了展示其“才华”的新途径并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使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崭露头角”、“大放光彩”;并逐渐成为当今初中生物教学的“领军人物”。

总之,信息化教学在我们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如果能把它“使用得当”,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初中生物学的兴趣、改变部分“学困生”的现状、而且还能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查遗补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为教育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建了展示的舞台和寻得“千里马”的难得机会;同时对于我们提高日常初中生物传统教学,进一步做好“新课改”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和优化。

推荐第9篇: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涛源中学

赵元梅

现代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现代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是辅助教学的重要策略,应用于生物教学本应取得良好效果,但由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偏差,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必须还原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属性,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与生物整合创设教学情景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教师连篇的生物学术语,而是希望通过视觉、听觉来感受和领悟生命的现象和奥秘。在中学生物课的教学中,若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整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便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利用下载的课件“细胞”、“光合作用”、“气体交换”等。讲授“细胞”时,涉及到细胞的生理活动,即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如果采用以往的教学手段,讲课时总是用挂图或模型,且要带上实验器材给学生演示,翻来复去地讲多遍,仍有学生不理解。现在用下载的动画来显示整个细胞吸水与失水的过程,既简单又快捷,而且由于使用大屏幕投影,即使后排学生也看得真切、看得明白。必要时加上教师的讲解,整个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和色彩等多种功能作用

1

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在生态系统这节课中,首先播放生物圈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性,认识到除了地球这个家园以外我们就不能生存,同时能引起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进而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另外在讲课过程中还可以播放精彩的动物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感受由于环境破坏而不得不搬迁时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栖息地遭到破坏时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要珍爱生命珍爱地球。通过影片的播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也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为环保献身的精神。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整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很多抽象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知识又经常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障碍。如果在教学中将这些抽象知识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具体化、形象化,配合学生的讨论、交流,其知识的接受和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效果。如:在《开花和结果》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由桃花变成果实的过程,再播放图形动画,配以教师讲解,学生很好地弄清花的结构、传粉、受精以及果实和种子形成的过程。多种感观的刺激使学生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从而掌握了更多知识。

四、信息技术与生物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传统的生物学教学方式和以指导为主的教学方式一般都采用 “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现代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校园网的出现,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展的学习环境,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技术,也必将从演示教具变为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工具。在网络环境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是多向互动的,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源,通过检索、学习、构思、将有关信息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认知方式。这种新型的,比较民主的教育关系将有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培养和促进其创新精神、信息能力的发展,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五、信息与生物整合有助于教师讲清抽象的知识

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过程都是动态的、抽象的。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矿质营养、等都是抽象的内容。传统教学中对这些内容的处理只能通过语言和板书进行讲解,让学生记住这些复杂生理过程进行的顺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死记硬背的过程,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运用现代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从网上下载课件用于教学过程,使无法看见而又抽象难懂的生理过程,变得既生动形象又直观易懂。例如:在讲解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时,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挂图,则学生难以理解这一抽象的内容。如果应用适当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可以从大屏幕上看到花粉粒的萌发,花粉管的伸长,精子的释放,以及2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

3

核细胞融合的有趣的动态过程,可收到化抽象为具体,变难为易的奇特效果。

六、信息技术与生物整合能变静为动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技术可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生物过程。运用计算机超媒体集成展示信息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选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对课文的内容、情境、模型、状态、生理过程等进行生动呈现,就能使学生容易地理解复杂抽象的生理过程。比如:《排泄》这一章知识结构复杂,内容较丰富,知识点较为抽象。传统教学运用的挂图、模型及板书等都是静态过程,不便学生理解。而且,完成此教学需要大量时间,较难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入现代技术,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集成展示的优势,连续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结构图片,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的动画,从而形象、直观、生动地表达出复杂抽象的生理过程,教学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七、信息技术与生物整合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在讲解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教学时,传统的教学很难让学生有形象立体的思维,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再现教学内容中生物生长、发育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学内容。当然,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在选择媒体和材料时要从本节课的具体目标出发,要做到对学生的情感激发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创新活动相结合。例如,我在给学生讲“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三个实验,一个是叶片在

4

呼吸中吸收氧气,一个是叶片在呼吸中释放二氧化碳,最后一个是种子在呼吸中放热,这样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到我在教学媒体创设的情景中来了,然后,我边演播刚才的实验过程边描述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感受多媒体所呈现的情景,然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对情景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加深对本课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总之,在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生物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有效地整合,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努力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素养,适应现代教育对教师的需求,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整合,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推荐第10篇:信息化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教学设计

信息化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属于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的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它前面承接: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以及细胞器——系统的分工合作。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功能,这为我们学习细胞核的功能做了铺垫;而它后面的能容是:第四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好这一节的内容为我们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高中阶段是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日趋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智力活动已经接近了成人的水平,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也逐渐显露出个人的特征:学习兴趣明显地分化,理想富有现实性,他们的世界观已经初步形成。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因此教师对他们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而且在这个时候学生拥有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此时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表现的机会,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让学生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本节的内容,而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点评和补充,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

本节内容主要使用的是多媒体PPT课件的使用。首先使用多媒体PPT课件展示出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内容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盲目的去学。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本节知识的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这样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的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知道哪些内容是需要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需要了解的。其次,在学生讨论完之后,由教师点评的环节再次使用多媒体PPT课件来点评,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一目了然的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还在有所欠缺,什么地方还不够完善,还有所补充的地方。最后在小结的地方使用一张PPT课件就把本节的重点内容全部概括完,让学生清楚本节中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哪些。同时在展示细胞核功能案例的时候,还使用了flash动画,这样使学生听起来就感觉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利用前面学习的细胞膜、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来引出为何细胞的各个部分能够正常行驶他们各自的功能?而且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引出本节内容《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从而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采用多媒体PPT课件,以填空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考试的考点和方式。

讲授新课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致 首先由学生自己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或者查阅其他的资料书,或者使用网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网络等信息技术,而教师在点评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PPT课件展示细胞核的络等工具。 功能的资料的四个实例以及细胞核的结构组成及各个的功能。

小结复习以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复习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复习。 教师采用多媒体PPT的动画展示本节内容的小结。

课堂巩固 播放多媒体PPT课件让学生做课堂练习学生看PPT做题 采用多媒体PPT课件展示,可节省时间。

课后反思 教师课后反思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需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课后巩固、复习。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集因材施教、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归纳总结于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生物教材涵盖的知识范围广,内容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为了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就不得不在生物教学设计上下功夫。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是对于生物教学的优化,在生物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授课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信息技术建立能够有效开展生物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仔细观察,从而促进学生知识增长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11篇: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恰当地运用媒体,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很多中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但在当今视讯高度发展的时代,中学生们早已不再满足于老师口中念念有词的\"生物\"了,而是希望老师能够带领他们遨游在生物学的海洋中。

恰当地运用好各种媒体,把实物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有专家说:注意,是心灵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都是要经过它才能进行的;注意是保证学习的必要条件。

二.利用多媒体电脑,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中学的生物教学只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识,任课老师有很大的自主性,必竟\"生物学\"与我们自己息息相关,就象我们今天面临的人口、环境、粮食、资源等世界性问题,无不与生物学有关,因此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更多书本以外的生物学知识。

三.展现多媒体电脑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的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多媒体的出现,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其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不但可以变枯燥的理论分析为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12篇: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文献综述: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颜 娜

辽阳市一高中(辽阳研究生课程班)

一、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教学

1.1 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and Telegraph,国际电信联盟ITU的一个分会)把媒体分成5类: (1)感觉媒体(Perception Medium) (2)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3)表现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4)存储媒体(Storage Medium)

(5)传输媒体(Transmiion Medium)

多媒体的英文单词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 综合。

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s)、动画(Animation)和声音(Sound)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现已广泛被应用在各个领域,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军事指挥与训练,甚至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 1.2 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一种范式,它包括教的模式和学的模式及有关的教学策略。

(1)课堂演播教学模式(课堂讲解教学模式) (2)个别化教学模式

(3)计算机模拟

(4)探索式教学模式 rientation)

(5)协作化教学模式

(6)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学模式 1.3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系统

(一)、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硬件环境

(1) 课堂演示教室

(2) 网络教室

(3) 现代教学资源中心与电子阅览室

(4) 校园网

(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系统

(1)多媒体素材制作软件

文字处理:记事本、写字板、Word、WPS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CorelDraw、Freehand 动画制作:AutoDesk Animator Pro、3DS MAX、Maya、Flash 声音处理:Ulead Media Studio、Sound Forge、Cool Edit、Wave Edit

视频处理:Ulead Media Studio、Adobe Premiere (2)创作工具

编程语言:Visual Basic、Visual C++、Delphi

多媒体写作系统:Authorware、Director、Tool Book、Flash (3)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

各种可用于课堂教学、辅导、演示的教学课件。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还能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并具有信息量大,传递方便等特点。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下面是几点具体做法。

(一)、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效益,选择多媒体

教学是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目标指导法则,教学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选用的原则自然也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因此,媒体的应用决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做到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多媒体

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据此,电教媒体虽有加快教学节奏,加大教学力度,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但它具有声、光、电的综合刺激,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在一堂课内频繁滥用,其结果势必事与愿违。如在《人类神经调节》一课,只在“条件反射的建立”上放录相带,让学生真正理解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就足矣。

(三)、根据不同课型选择多媒体

㈠.新授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新授课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学目的在于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恰当选用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㈡.实验课:实验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的目的。㈢.单元复习课:一单元的内容较多,可用投影浓缩单元教学内容, 建立系统科学的认知体系,突出重点、难点。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现代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生物课堂。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先进。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

误区二: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在一些地区,某一些学校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

误区三: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多媒体的性质是什么?或许有很多老师都会回答: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错了!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对以上所列出论文的阅读,发现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于是,我确定了以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作为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资料来源:中学生物教学资源网)

第13篇:浅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既是个老话题也是个新话题,讲之“老”,是因为对其研究已经有很多年了,讲之“新”,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还需要不断地去研究,因为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多媒体辅助生物的教学就要不断地去适应新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辅助作用。笔者通过近十年的利用多媒体辅助生物课教学的经验,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个人对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的理解。

关键词:多媒体 传统教学

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国家在进行新一轮的课改中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在传统模式和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条件下,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正好能满足新课改的需要,所以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势在必行。

一、媒体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比较容易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学生一般都是处于被动式的学习,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接受老师的传授。另外传统的教学媒体运用比较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从而使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教学集声、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课的教学中开始通过视频短片,对雄蛙的鸣叫,抱对,受精等过程进行学习,学生一看到视频短片,不由自主的就对青蛙的生殖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对青蛙的生殖特点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然后用动画形象而生动的再现了青蛙的发育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也主动的去了解。

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初中生物所包含的内容虽然比较浅显,但面非常广,跨度大。既有小到看不见的生物,又有庞然大物;既有对古老恐龙甚至生命的开始的研究,也有对现代生物技术的介绍;既有对某种生物的详细介绍,也有对生物之间的关系的详细分析„„总之凡是有生物存在的地方,它都无所不在。这就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并且有些生物现象实在不是一些简单的标本或挂图所能展示的,因为这些只是静态的展示,也不是教师用语言所能描绘的,因为我们的词汇所能表达的十分有限,而且还包含了教师的个人理解。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将许多在教室里或在当时当地无法看到,但又必须让学生观察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尤其是生物的一些生理过程形象再现,很容易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教学重点或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等特点,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变不可操作为可操作,使死的生物概念、原理变成“活”的生物知识,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复杂的生理过程直观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例如:七年级上册的《生物的生物》中的受精的教学,学生对动物的受精容易理解,由于植物是不能自由运动的,那它是怎么完成受精的呢,书中有受精过程的插图,但由于是静态的图片,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授受,结合前面的传粉过程,做了一个传粉受精的动画,形象而生动的再现了受精的过程,再结合教师的讲解,一目了然。再如,在《尿的形成和排出》,尿的形成是一不间断的连续的过程,但如果教师利用书本,把尿的形成划分成两个阶段,学生很容易认为尿的形成是不连续的,分步进行的,结合尿的形成的动画,问题就应刃而解了,学生快速掌握了教学的重点,对于难点也就变得不难了,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多媒体教学更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在学习生物过程中,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处于自然界的怀抱中,学生由于受气氛的感染,不由自主的就产生了想去探索情境中所包含的生物学知识。创设生物学习情境,多用一些视频短片,这比传统的教师通过口头的语言来创设情境效果要好得多。当然用于创设生物情境的视频短片也要依靠教师做个有心人,把平时接触的可用于创设情境的视频剪辑下来。例如,在《动物的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平时收集的书本中有的以及书本中没有的有关于动物运动的视频,通过视频的播放,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对动物的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想去了解动物的动物,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动物的运动就有了很深的了解。

4、多媒体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即其主观能动性。多媒体教学将现代的声、光、色引进课堂,以其绚丽多彩、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响,情感丰富、言简意赅的讲解,进行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驱使学生积极思维,自始自终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能够对出现的画面进行详尽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进行双边活动。例如:在《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课的教学中,先对尿的形成的过程做一个动画播放,让学生认识到尿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再分阶段进行动画演示,再结合教材中的资料分析,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既避免了教师的“单口相声”,又避免教师“形同虚设”。

二、与传统教学相比不足的地方:

1.不能替代的板书。板书技能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在教学中,教师科学正确地利用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活动,把握教学的节凑,传达情感,使学生思维与教师传授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感知量,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相反,只是一味套用多媒体中的“板书”则显得机械、呆板,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学习积极性。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代替了板书内容,这样做虽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出现在屏幕上的内容一晃而过,没有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就会出现学生志教师的步调不一致,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

2.不能替代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理解一些生命现象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多媒体模拟实验,演示性和直观性都很强,但充其量只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当然,对于一些耗时太多、花费过高、在实验室中无法完成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到是很可取的。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所以,在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使用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第7期《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现代化》 马振平,鲁雷; 2.《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第6期《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刘志华

第14篇:浅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普及和进步,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上升,逐渐显示出了传统教育教学不能比拟的优越性。由于生物学科研究的内容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有静态又有动态、既有结构生理又有情景过程,能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改善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把它运用在生物教学中与生物教学整合,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本文结合中学生物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论述其优势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教学;优势;注意问题

二、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合理有效地把握多媒体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结果,但任何事物都有他的负面效应,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一柄“双刃剑”。如何使用这项工具,要用心思考,切不可盲目夸大其作用,随意排斥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最终本末倒置,使老师和学生走入误区,影响教学质量。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注意,但同时心理学也表明,声、光、电、色等图像长时间运用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易疲劳,当然会降低效果。所以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与教师本身素质有很大关系,教师的合理引导,摆正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关系,不应付,不取巧,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也一定会使原本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灵活化。为了让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更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要对多媒体教材进行必要的处理

教师要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首先要“通读”有关多媒体教材(投影片、幻灯片、录像片、教学光碟、影片、录音等),充分了解这些教材的内容特点及使用方法、片长、编者意图。录像片、科教片必须多播放几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备课时才能全面考虑,精心设计教案。教师在考虑使用多媒体教材时,要根据教学的时机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同时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配套媒体教材的时候,有的内容配套媒体教材中没有,这时教师可考虑在其它教学录像资料片中选择、剪辑,填补配套媒体教材的空白。现有的配套媒体教材,在内容选择、时间编排上不尽人意,同样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剪辑为教学所用。教师在了解多媒体教材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选择或剪辑好教材后,就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精心设计好教案,考虑最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电教媒体——音像教材与其它传统教学媒体如挂图、模型、标本等的有机组合运用,并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特有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有效地发挥音像教材这种电教媒体的优势,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转变教育观念,适度运用多媒体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无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甚至出现一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课的局面。在教学中就按照课件设计思路按部就班,鼠标轻轻点,图片张张过,层层推进,全然不顾学生所思所想,而传统教学媒体——黑板,一个字也没有或者只有标题,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结果反而使教师缺失了教学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教学中的机智、灵感闪而复失,教学过程浅入浅出,教学艺术的锤炼也便无从谈起。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转变是关键。要在现代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应用到生物教学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所以,在一堂课中是否使用多媒体以及使用哪种多媒体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选择。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不能只重模拟轻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理解一些生命现象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可以对实验中动态微观的过程或周期较长的过程进行宏观连续的模拟。这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也是有利的。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省事,而将一些可以通过课堂上实际动手做的实验用电脑动画展示了事,只让学生观察到模拟现象,充其量只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实验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计算机的应用应该是有助于实验教学,但绝对不能取代实验教学。 总之,多媒体技术正在课堂内外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知识的生产方式和复制方式的变化正在影响着我们认知方式。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科学,教科书中只能用从静态的图片、苍白的文字来说明,使活生生的生物好像失去生命力,而微观的现象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又无法看到,抽象的知识无法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好填补了这一缺陷,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使生物学知识突然间变得有趣味性,也拉近了生物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知识性、娱乐性、新颖性结合在一起。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还要注意对课程的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只有根据学科教学需要,才能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把多媒体技术灵活地运用在生物教学中,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赵忠战.生物高效课堂与多媒体的有效整合[J]教师教育,2012,(15):25.[2]邓重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利与弊[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1):98-102.[3]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2006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9-130.[4]龚大洁,严峰,俞诗源.多媒体技术与高校生物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6,(3): 63-67.[5]王雪松,李铁,王艳.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高师理科学刊,2002,⑴:79-80.[6]贾志燕.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策略[J].中北大学学报,2005,21(1):100-102 [7]林和.多媒体电化教学在生物学教学实验中的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2):43-46.[8]龚大洁,马纲.现代教育技术在"动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5,(6):49-53.[9]张伟,沈燕,王春华.浅谈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西北医学教育,2007,12(4),1055-1056.[10]樊庆义,张少妮.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4),63-64.[11]刘光磊.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12(4),36-38.[12]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2-37

第15篇:思维可视化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思维导图设计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黄志坚 江苏省江阴长泾高级中学

摘要:本文叙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记忆的工具,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脉络,节省备课时间提高效率,通过教师发散性的思考,学生在此基础上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改善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学、课堂教学 1.课题的提出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记忆结构是网络式的,要求知识元素的呈现和表达应该是非线性的。与传统教学作比,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思维导图的引入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超文本阅读能力和知识网络的快速构建,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编码和信息提取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思维导图的认识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于1970年提出的,是一种发散性思考并能增强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能力的可视化的学习工具。它让人的左、右半脑在思维过程中协同运作,以树形分支延伸出去,形成一种树状思维。由于模拟了人脑的工作方式,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开启人类大脑的潜能。

思维导图都有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图表、颜色遵循着与人类大脑处理事务的思考模式相吻合的规则,利用导图把长串枯燥的信息变化成容易记忆,高度组织性的图画,让学习者更有效的把信息储存进大脑或是迅速提取。它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有效的并具有个性色彩的做笔记的方法,用文字将个人的思维完全展现出来。

思维导图式笔记,与传统的线性记录方法完全不同,以中心主题为中心向周围发散的直观形象的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发展,思维导图理论日渐成熟,受到许多国家的教育机构和工作者的追捧,新加坡等国已经把思维导图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它用“画”的方式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具有让思维可视化、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启发联想力与创造力等优点,被誉为 21 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 3.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

3.1导图绘画课堂教学板书,构建核心知识体系

传统的教学板书,通常呈现的方式为线性关系,各知识点间缺乏逻辑联系,教师展示思维也比较零散,没有整体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整体性把控薄弱。

导图式教学板书就是使用思维导图,利用发散思维和联想,把零散的知识点都列在图上,在头脑中以全景图形式全面整合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创设情境,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教学设计逻辑结构清晰明了,更加系统、科学,能够有效整合各知识点很好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板书

思维导图式板书

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式板书有效促进师生间交流与沟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与专注度。在良好互动中共同构建课堂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思维引导的不断深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2导图设置探究路径,实现思维逻辑的可视化

教学就是学生对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处理和深加工,信息加工的有效性,准确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运用导图设置具有一定梯度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承接关系,对学生提高综合探究能力,探究思维习惯的养成,以及借助图示更为明确的构建合理化的知识框架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

例:选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内容设计课堂导图式探究性问题。

透过导图,能够清晰把握知识脉络,构建过程学生保持思维的连续性,不断强化所学知识的意义。运用思维导图,设置探究要渐进式呈现材料信息,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概念秩序,采用归纳式教学顺序,使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协作学习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思维导图为勾手,实现思维逻辑的可视化,组织学生活动中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在共同体组织中完成探究,展示合作成果。教师以案例为线索,在实例问题解决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点的能力。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记忆模式,让整个学习过程始终处于爬坡状态,学生在课堂上充满体验和成功的乐趣,激起主动学习的欲望。 3.3思维导图在复习课、试卷解题分析中的运用 教学复习课阶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章节内容复习时引入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系统归纳,把知识编织成网,整体上掌握和运用知识做到游刃有余。

例:选用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内容运用思维导图示例如下:

思维导图能够在习题解题分析中有效地推动思维的深化,捕捉试题的有效信息,排除题目的干扰因素,从而为更为准确的推向考核的知识,更好地做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解析:依据题目主题,列出思维导图如下:

通过构设的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分析并罗列出核心考点知识材料背后所包含的知识原理,从而根据答题要求做出具体化的回答。此外,把做题的方法策略通过思维导图形式加以陈示,也有利于清晰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步骤要求,更好的掌握解题的方法策略,解题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能有效回顾知识,促进知识网络构建,拓展解题思路,变枯燥的解题过程变得灵活,轻松,有趣。

4.教师思维导图引导教学后的思考

4.1有利于备课组集体思考,完成教学设计

在备课活动中,每个教师补充发言时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备课活动效果往往不理想,而且容易跑题,按照思维导图的方法逐一解决整理,可以做到集思广益,智慧共享。 例:

4.2打造学习共同体,促进合作与对话

在思维导图引导教学过程中,要侧重思维方法上的指导,提供相关案例分析,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在教学情境中,各自对概念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先通过自主构建知识,提高学生探究的动手和学习能力,后进行合作协商,使各自的认识得到完善和拓展。寻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实施合作化学习既能互相启迪完善认知结构,又能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批判性思维,并引发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 4.3改善师生信息加工,提升思维发散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都应该借助思维导图对其课堂设计、学习进行辅助并养成习惯,这样长久坚持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考问题,这样才会有长足的进步,也会逐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还能培养思维的发散,促进思维的灵敏、快捷,增强学习乐趣和成功感。 参考文献:

[1]徐晨红.蔡亚萍.思维导图应用于化学教学设计的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0)22-23.[2]伊向超.胡彩莲.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教学系统设计”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7)59-61.[3]耿夫相.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以“人口的增长”为例 [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8) 35-36.作者简介:黄志坚 中学一级 硕士 研究方面:生物学教学

第16篇:参与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洋泾中学生物组

谢红宝

一、参与教学的依据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普遍认识到学科知识、社会要求和学生发展是学科教育目标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而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其实质是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就是以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力为载体,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从而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倡导探究式学习,其实质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和交流能力等,为此,教育改革应以此立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上下功夫,在激活学生思维上下功夫,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参与教学的原则

1、活动性:主体参与和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活动是主体参与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主体参与过程与活动过程同步,保证每个学生在教学中的最优发展。主体参与可以使教学的集体目标转化成个体学生的意向,可以使群体的教学活动转化成个体学生的自觉活动,这种转化实现了教学活动“对象的具体化”从而达到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的。

2、自由性:学生在教学中的自由表现是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即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掌握,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中处在平等地位,学生能够在教师面前随意表达,并有与教师进行沟通的权利。自由意味着权利与责任。学生作为教学中人格独立的主体,他们应该有自己自主参与教学的权利。学生的责任感往往是他们在自由活动之中培养起来的,学生在教学中责任就是他们必须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3、民主性:主体参与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客观上不对等但主观上平等民主的关系,实施民主性教学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教育场,在这种场合中生师生会产生许多正向的互动作用,教师要把自己外在的权威转化成为内在的权威,注重塑造的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建立一种资源分享的伙伴式师生关系,诚心诚意信任和鼓励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需要性:需要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内在机制,教学中学生的需要包括不被成人批评的需要、获得物质性奖励的需要、获得精神性奖励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我发展的需要等。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需要的类型和欲望,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激发他们学习动机,使他们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提升。

三、参与教学的应用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而又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评价课堂教学的优劣,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参与程度怎样。根据参与教学的原则,应让学生多动,从中担任主角。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1、多动脑质疑:现行高中生物教材,文字简练,内容抽象,缺乏趣味,单靠教师讲解,许多学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现象不了解其原理,知道过程不清楚其实质和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进行点拨,促进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前集疑多动脑:

上课之前由课代表收集学生的质疑,是我日常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教师针对问题启发,不仅激活课堂气氛,也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关键,作为学生要提出一定质量或一定层次的问题,必须经过积极思维主动研究。作为教师要有针对性引导启发,必须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在课前提出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学过的知识不理解提出质疑,例如,光分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以及光反应与暗反应相互关系、有氧与无氧呼吸的相互关系。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染体单体与四分体与DNA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神经传导形式中的突触传导、动作电位以及相关物质和电位变化等问题,这是学生经常或反复提出的问题。第二对身边现象产生疑惑提出质疑,例如有些知识没有学之前,有同学提出父母均是A型血,为何自己却是O型血,有同学提出父母均正常,自己为何患色盲,还有同学提出手触到针尖是先感到疼痛,还是先缩手等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急于去解答,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或通过讨论后,把问题想清楚,通过层层启发,激活解题思路找出答案。

(2)挖掘潜疑多动脑。

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角色应该从主要为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推动者。作为推动者,教师应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潜在的疑问,加强教学的启发性,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积极思维从而有疑可问,有疑想问。例如在遗传物质教学中关于DNA含量和DNA复制问题,在教材表格中所列数据是某些生物细胞中DNA含量,而在鲤鱼的肾细胞中和人的红细胞中却没有写明相关数据。另外在DNA复制模式图中,其复制的原料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图中有三个磷酸基相连,教材中对此结构图也没有文字说明,象这样潜在的疑点教材中还有很多,学生一般不会注意或提出,但它客观存在,教师要抓住时机,有意识进行点拨。通过经常训练,不仅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问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多动口解疑。

当代高中生“说”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质都较差,为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造性思维,也为学生创造登台亮相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原则、凡是能由学生发现的问题就不要由教师给,凡是能由学生表达的就不要由教师说,要充分考虑给学生讲话的机会,让他们拥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1)解答疑问多动口。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一种简单迅速反馈活动,有目的地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安定课堂秩序,也是为学生提供讲话机会的主要途径,更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我根据提问的不同作用,分别启发学生有话可话、有话想说。例如,新课之前激发性的提问,可引起学生好奇兴趣而说话。教学过程中探讨性提问可诱发学生求知欲望而说话,新课结束后检查性的提问可满足学生求胜心理而说话。

(2)讨论交流多动口。

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讨论,是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体现,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即使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在这种环境氛围中也能任意发挥,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在讨论活动中,我认为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作为组织者,就应该准备好讨论的内容。例如,根据学生提出的质疑进行分门归类再反馈给学生,根据复习内容,设计相关专题有针对性讨论,并组织好交流汇报。同时根据问题的难易度考虑不同对象进行交流,难度较小的问题以学习困难学生为主,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中等学生为主,难度较大的问题以优良学生为主,这样既避免“答不出”而浪费时间,又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都有表现和成功的机会。作为参与者,教师要始终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通过经常讨论交流,集思广益相互学习,不仅解决疑难问题,也提高了说话表达能力。

3、多动手探疑。

受传统教学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都很缺乏。实践证明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里,学生要想形成自己的观点,不仅要积极思考,发表意见,还需要积极动手操作,通过动手促进动脑,手脑结合才能有所创新和发现,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多动手的机会。

(1)实验操作多动手。

实验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提供学生动手的最好时机。学生参与实验,必须改变教师讲什么学生做什么,教材怎么写学生怎么做的观念。如果从学生动手机会考虑,凡是能够做的实验,都应该设法让学生自己做。例如,酶催化的特点和条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发酵、植物向光性等实验、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其次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考虑,应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例如,让学生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过程中的技巧等方面进行探究,教师在实验中的作用只是指导和启发,旨在促进和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2)收集信息多动手。

生命科学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在急剧增加,而我们中学生的基础教材是不可能及时反映这些成果和动态。此外科学的发展,逐渐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可能涉及到诸多学科知识,如何全面系统把握所学知识,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这也为多动手提供了一定的途径和空间,根据学科内和学科间产生的新问题:例如,基因组的研究、转基因生物、克隆器官、人类干细胞研究、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问题,可先让学生在课前积极查阅相关书箱,报刊或网站,通过搜集资料,寻找答案,并加以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阐述交流,使资源共享,总之,学生参与收集信息也是一个探疑解疑的过程,同时也锻炼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参与教学的思考

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已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研究的领头学科。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这不仅是普通公民所关注的问题,更是每个高中生所必备的知识。目前由于高考制度的限制和影响,高中生物课,普遍受到学生的轻视,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生物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情感沟通,学生喜欢。

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喜好情感,必须建立师生之间情感。因为学生可以把对教师的积极情感转移到对教师所任的学科上。学生是否喜欢上生物课,关键是情感的调动,所以我非常重视绪论课的情感沟通和情感教育,通过绪论课,让学生了解生物课学什么、所学内容的价值、当前生物学发展趋势及动态、我国科学家在生物领域所取得成就及其在国际上地位、学习生物知识与择业有何关系等,总之,通过绪论课的调动,要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至少留下深刻的印象。

2、联系实际,学生有用。

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一般都较有兴趣,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心理,例如,营养与健康问题,可让学生思考自己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何影响,一周内吃了多少加工食品,对健康有何影响。其次计划生育问题,让学生了解晚婚晚育的含义,最佳生育年龄段与后代健康关系,还有环境污染问题,联系近年来反复出现的沙尘暴现象,蓝藻大爆发,水葫芦泛滥等现象,请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对生活常识,自然界发生现象都能解释,并清楚认识到这些知识不考试也有用,甚至伴随一生,终生享用。

3、生动活泼,学生有趣。

在教学中注意创情颢,提出悬念,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伴性遗传”教学中,已知红绿色盲在人群中占一定的比例,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备课时要做有心人,注意寻找患红绿色盲的学生,事先了解该生情况,在组织教学时,让该学生现身说法,介绍本人及家庭成员中患此病的情况,从而引出课题,这种场面,生动活泼有新意,把学生思维从课间休息的纷纭头绪中很快吸引到课堂上来,为教学的展开创造良好的心理势态。

4、相关教法学生易懂。

通过不同教具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如用塑料电线缠绕,折叠,制作多肽链,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用不同颜色塑料薄片和图钉制作染色体和着丝点,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及其相互关系。用吹塑纸制作细胞膜结构,理解物质转运方式与细胞膜上蛋白质功能的关系。其次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例如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能量变化的理解,对DNA双螺旋结构和DNA复制过程和方式的理解等,总之,根据不同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容易理解掌握。

第17篇:六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六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得胜学校初中部

赵林

六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读生物教材,把握教材实质,抓好课前预习

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 难点,?如教材呈现了哪些内容?这样呈现?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等等,要学会走出自我,学会换位思考。

二、精讲点拨、完善提升

我们习惯上认为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就越快、越好。事实上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学生成了被动的“哑巴”。在六步教学法中, 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教师

讨论、答疑当好“参谋”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复习解惑

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求得解决,这样才能进步。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这一过程就是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过程。

四、重视布置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的作业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好每一个实验的基础,加倍重视指导学生进行新颖独特的实验设 计,鼓励学生探讨实验测定、观察和条件控制等的新方法,是提高学 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基本保证。

五、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纠错能力

在学习生物之前准备好两个笔记本,一个“错题本”专记自己在练习、作业、考试中的错题,分析出错的原因,记下正确和好的解法。 另一个“妙题集锦”对于一些好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规律记 下来,在考前看一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让每个孩子学会总结

这个过程,达、收集资料等多方面的能力,还提高了自主总结的能力。

六步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只有 积极参与,才能让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最终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第18篇:语言技能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专业代码:B070402

准考证号:000211307350

贵州师范大学(独立本科段)

毕 业 论 文

题 目:语言技能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学

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生物教育 姓

名:林君楠 指导教师:杨珺 完成时间:2013年3月

语言技能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林君楠

摘 要:语言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在课堂中教学语言是贯穿整个课堂的。生物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教学技能中,任何其他技能都必须通过语言技能作为载体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语言技能是众多技能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的技能,掌握好语言技能对上好一堂生物课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字:生物教学 教学技能 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主要工具。教学技能中的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都是必须通过语言的发生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教学语言技能是一堂课中所有教学技能中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而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质量是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和知识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1 教学语言技能的概念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概念,描述事实,组织练习以及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在这些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1]。 2 教学语言技能的重要性

在一堂完整的生物课堂中,时刻都渗透着多种的教学技能,从导入技能的开始,到结束技能的结束,前前后后共约有10种技能,其中就包括了语言技能。然而,每一项技能的表达都需要以语言为载体来传播的,信息的相互交流也是需要通过语言来传播的,若在生物教学中缺少了言语的交流,那一堂生物课就无法开展下去,因为没有了言语,也就没有了沟通,也就没有了知识的传递,那课堂的宗旨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说语言技能是决定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 掌握语言技能的目的

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1]; 教学语言技能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1];

不断提高教学语言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1]。

教师在课堂上所用的教学语言一般可分为有声和无声两种,即非体态语言和4 教学语言的分类

2 体态语言,二者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教师如果单靠其中一种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话,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只靠非体态语言的话,很难引起学生的激情和注意力等,只靠体态语言的话,又会使学生容易走神,过度关心和观察老师的动作等,所以一节效果好的生物课就好像是一场表演,既要有体态语言,又要有非体态语言。 4.1 非体态语言

非体态语言是指教师通过课堂口语进行教学的语言,称为非体态语言。这一技能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使用,不仅在课堂中,在生活中的交流中,我们也在使用,只不过是在课堂上有别于生活中简单的交流。在使用课堂口语教学时应注意一下几点要素: 4.1.1 语音和吐字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对语音要求要规范和统一,即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活动,不得使用方言进行教学。

除了使用普通话教学外,还要求教师必须吐字清晰,让学生听清讲课内容。 4.1.2 音量和语速

音量是指教师发音的大小,音量太小可能会使教室后排学生的听不到教师讲课的内容,而太大又会影响其他班级正常的教学。

语速就是指教师说话的速度,速度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接收能力。所以教师对音量和语速的控制显得尤为关键。 4.1.3 语调和节奏

语调是指教师说话时,声音的高低变化。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语调的把握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师口语表达的生动性。

节奏和语速有一定的关联,但二者又不是同一概念,节奏指的是教师说话时的快慢变化,声音的长短和停顿的长短所构成的快慢变化。教师对语调和节奏把握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师口语的生动性,进而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 4.1.4 词汇和语法

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才能够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教师才能正确、熟练地将其运用到口语的表达中来。对课堂口语的要求比生活中的口语的要求要更加严禁,课堂口语要求要有规范性、准确性、生动性。规范性是指课堂口语必须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还要注意说话的层次性;准确性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表达要用恰当的词汇进行表达,不能偏离事实;生动性主要是指所用词汇应具有形象性、可感性,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激发学生的感情。

语法在用词造句中是非常重要的,若语法不正确,教师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 3 学和沟通,生活中也是如此,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无法交流。在一句话中除了语法要正确外,还要注意的是要符合逻辑。 4.2 体态语言

教师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来传递课堂的信息的语言称为体态语言。使用体态语言主要是为了辅助非体态语言进行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充满激情。如收住话题、注视学生、微笑、蹙眉、适当地走进分神的学生、高低快慢的表达节奏、抑扬顿挫的声调、用饱满而严肃的态度影响学生情绪等等,都是常用的体态语控制方法[3]。体态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 4.2.1肢体语言

在课堂上的肢体语言主要是指通过手势来传递教师的意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手势来描摹事物的形状和样貌,突出和强调重点,还可以有效地指挥学生的表现,辅助组织课堂纪律,使得课堂节奏分明。肢体语言的作用远不止只有这些,还有其他的巨大作用,所以一个教师掌握肢体语言对课堂的教学将是非常有利的。 4.2.2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人内心情绪的直观表达,它具有丰富性、敏捷性和可调控性。在课堂上,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如果教师垂头丧气的来上课,那学生肯定就无法提起对这堂课的学习激情,所以教师应该以饱满且充满激情的精神来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使用面部表情不当,会使得学生产生厌恶感。所以一名教师应该学会控制和使用恰当的表情来教育学生。 4.2.3 眼神

眼神和面部表情有直接的相关联,眼神是面部表情最集中,也是最具有表现力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必须都要有眼神的交流,因为不管是交流,还是教学,都必须要建立在眼神交流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眼神来观察学生所关注的点,以此来强调教学内容或是改进教学方式或内容,教师的眼神还可以起到震慑一些上课调皮的学生,维持课堂纪律。 5 应用原则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生物教学中的语言技能外,还要明白生物教学语言和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的不同,即掌握生物教学语言的基本原则。 5.1 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

每门学科的教学语言不尽相同,主要是体现在各门学科的专业用语上,即术语。各门学科都具有其自己的概念和理论体系,这些概念和理论体系都是通过其专业术语来表达的,这样才能够正确表达和揭示其客观规律,使用专业术语能够使教学变得更加简明和严谨。如生物教学中的专业术语有细胞、细胞器、病毒、4 生物圈等,使用这些专业术语来教学,学生一听就懂。

生物学是属于科学类的学科,自然对其的科学性要求非常严谨,不得有丝毫错误。而对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是对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证,所以生物教学中科学的教学语言是科学的教学内容的前提。如在讲“染色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时,就不能讲成“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这样很容易造成混淆,使得学生认为染色体只存在于细胞核中。由于用词不正确或其他方式而产生的科学性的错误,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 5.2 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

教师这个行业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就必须要有教育性,因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教育性与否,往往会决定学生将来的发展趋向。在年级越低的学生中,这种影响就越明显,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几乎都是以老师说的话为真理,以老师作为榜样来学习。

教学语言的针对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环境中长大的学生等进行相对性的教学。如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范围内教学和沟通,不能超出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对农村和城市的学生进行教学时,也必须根据学生的生长环境的不同造成他们认知水平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教学,使用教学语言进行教学。但无论怎样,一堂生物课的教学语言都应做到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和要有科学性。 5.3 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

教学语言的简明性就是简单明了的语言,即话不多,但学生一听就能明白教师所讲的内容。这种语言就必须经过教师认真组织、提炼后,才能够形成的。

简明的语言,是留有余地的意思。留有余地,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的课堂语言,本身就就具有启发性[1]。启发性原则是指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创造力等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9.[2] 崔鸿.新理念生物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 欧阳芬,诸葛彪.高等教学技能十项修炼[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19篇:自制教具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自制教具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我们通常会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操作和挂图等形式进行直观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和动手能力。然而,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生物的微观性、生物关系的抽象性以及实验装置过于复杂等原因,实物展示等形式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可以尝试利用自制教具来辅助教学。自制教具就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教师和学生,为了改进教学方法,就地取材、自己设计制作的教具。自制教具应力求设计巧妙,取材方便,构造简单,容易制作,方便教学。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分享在应用自制教具方面我的体会。

一、利用自制教具弥补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 多媒体为我们的生物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丰富多彩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让学生突破时间的空间的限制,身临其境般感受来自大自然的魅力。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长时间使用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从而疲劳甚至麻木。那么一堂课下来,就跟放电影一样,老师是播放者,学生只是观众。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内容和时间,合理地将自制教具运用到课堂中,用来代替某些图片,或者用来检测巩固相关知识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缓解疲劳。例如,在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家蚕、蝗虫等昆虫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片,信息量非常大,学生已经疲劳了。在检测阶段,以往我的做法是,展示一种昆虫的图片或说出它的名称,学生回答它的发育方式及发育过程。而这次,我准备了2组这样的卡片,如家蚕(卵)、蝗虫(成虫)等,小组竞赛将昆虫归类并且按照发育过程排序。其中,有几张信息错误的卡片被剩下,如蝗虫(蛹)。用它来强调不完全变态发育没有蛹这个时期。活动结束后,贴在黑板上的卡片还可以相当于板书的总结。这种自制教具的使用,调动了缓解了学生的疲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弥补了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

二、利用自制教具简化实验装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实验,尤其是自己动手做实验。而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却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如七年级的演示实验“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对于没有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实验原理难以理解。此外实验装置使用的器材太多,组装连接比较麻烦,要做到在每个班级进行演示实验很困难。即使演示了实验,学生没有动手做实验,也会很不甘心。因此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设置简易的实验装置来完成实验。如用塑料袋和输液管、矿泉水瓶、洗手液的瓶子等材料设计简易装置。课堂上,老师只需要准备试管和澄清石灰水,学生用自己设置装置来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简化了实验装置,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

三、利用自制教具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直观,提高教学效率

在生物教学中,有些生物和结构过于微观,有些概念很抽象,我们一般借助于图片来理解,然而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当常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教学难点。我们就必须采用各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如在学习《病毒》时,可用矿泉水瓶或者纸板、细铁丝等来制作病毒的模型,化微观为宏观,让学生轻松掌握病毒的结构。例如染色体、DNA、基因这几个概念比较抽象,可用乒乓球、彩笔和绳子来自制教具。取两根毛线绳相互缠绕作为DNA分子,用彩笔画出不同颜色的片段代表基因,用乒乓球充当蛋白质分子,并与毛线绳缠绕在一起,多次折叠缠绕成棒状结构即为染色体。借助这个直观的模型,来区分染色体、DNA、基因这几个抽象的概念就很简单了。自制教具可以起到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自制教具在生物教学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第20篇: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单位名称:长子县第一中学 作者姓名:牛 莉 汪燕妮 通讯地址:山西省长子县第一中学校 联系电话:13994636671 邮 编:046600 邮箱地址:niuli20000@sohu.com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正确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在生物教学中,可改变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不拘泥教材,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资源 学生自主学习教学

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它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是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当前,我校课堂教学已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这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是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1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1 网络资源在教师备课中的作用

计算机和网络中蕴含的大量资源,为我们进行电子备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这大大拓宽了传统的教材和教参的狭小范围,能让教师在互联网中不断获取最新的资源,从而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电子教案。通过这种对信息的不断加工和创新,教学设计质量、艺术水平和可操作性会不断地提高。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那些优秀案例,得奖教案,让我们开阔眼界,拓展上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信息整合,使教学环节都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1.2 多媒体在生物课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生物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知识的学习,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对教材中难以观察的细微结构、生命现象和活动过程等进行信息处理,模拟或再现其真实情景,使其变得形象、直观,这既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知识提供了直观的材料,又可以使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能够很好的达到目标。比如在现代生物技术部分,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这些高科技手段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高深莫测,我们用flash课件步步展示了外源基因是如何被转入DNA中,从而改变了被转入基因生物的性状的过程;对于“多莉”羊的培育过程中涉及到的核移植、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环节通过多媒体的呈现,使学生对于科学家培育“多莉”羊成功的奥秘、对于克隆技术,尤其是体细胞克隆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这些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所模拟出的事实和现象是中学生物实验或其它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有利于突破重、难点的良好教学效果。

多媒体同传统的直观教具:标本、模型、挂图、幻灯、录像等相比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优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和制作一些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这些反映着自己教学意图、思路和观点的,形象、生动、具体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应用到教学中,既节省了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学难度,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讲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来演示;把拍摄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图片与教师画的示意图对照着同时呈现给学生;将受精部分内容通过播放生理卫生科普片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可以辅助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另外,讲述DNA的复制一节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难点,在这节中加入动画演示,学生就会在记忆中形成一个具体形象的复制过程,而不是干涩的抽象的理解。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运用多媒体同时,还要注意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2.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关系

尽管在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诸多优势,但并非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需要我们根据教学的特点选择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实践、反复推敲。因此,要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2.1 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课时的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乃至服务于学生发展这一最高目标。因此在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选择,使某种媒体对应于某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它们的功能,达到最大的效用,而不必用的地方,则坚持不用,以免喧宾夺主,流于形式。所以,根据每堂课的目标来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是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关键。

2、2 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要素。作为整体的各个部分,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要保证手段的应用取得最佳效果,必须研究系统中各其它要素及其组合,不能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仅仅注意到自身的因素是不够的,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手段与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水分代谢部分,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看到的是植物细胞正常状态和分离后的状态,而原生质层失水逐渐收缩的过程是看不到的,而且耗时太长造成与教师的讲课内容脱节,我们可以模拟此过程的Flash动画,用几秒钟的时间展现整个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动态过

程,使学生对渗透作用的过程一目了然。再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花的开放过程等,用多媒体课件在很短的时间内模拟显现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一些生物学现象是非常迅速的,学生不容易观察。这时,采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就能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可使图像化快速为慢速,甚至可以暂停下来。如青蛙捕捉害虫,整个过程只有1/20秒,肉眼是看不清楚的,但用计算机模拟,可以慢慢地播放出来,让学生观察清楚。摆脱时间的限制,学生看到的是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增强了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密切配合教师讲课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但是部分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用课件过多展示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反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忽视这些画面、音乐所蕴含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展示,整堂课都使用多媒体,这样反而会使学生对知识重难点把握不到位,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3 正确处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关系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因而课堂教学过程应用多媒体课件时,仍需发挥教师的这些作用。因而要求教师要会将课本中的现成的、结论性的内容变为具有探索性的资料、信息,精心设计,会合理安排信息,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从而培养他们能力。与此同时,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生动有趣的导入,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例的讨论分析,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等等。而绝不能只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阅读大量信息资料,只让学生使用计算机做题,还应该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表达、书面表达以及课堂小组讨论交流等。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他们的各种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2.4 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和高效性,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虽说传统的教学模拟不具备以上优点,但在不断的运用和改进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精华部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科学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书用板书的方式表达出来,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感知量,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如果省略板书,套用多媒体课件中的“板书”,则显得机械、呆板,而且屏幕上的内容一晃而过,没有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幻灯片的切换容易造成图文分离,不便于学生形成图文结合的整体记忆效果。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播放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在幻灯片的制作中,幻灯片的容量大播放速度快,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又不便于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比如在“转录和翻译”这一节中,从DNA的转录到蛋白质的合成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通过Flash动画演示,学生理解了这个过程。但至于“最终翻译的产物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

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与进行转录的基因序列有什么关系”这一点,涉及到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学生有可能就想不起来了。所以随着Flash动画演示的进行,我在黑板上又画了一个简图,把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前后联系起来。告诉学生,基因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与转录成的mRNA的密码子碱基序列互补,而mRNA的密码子碱基序列又与相对应的携带氨基酸的tRNA的反密码子碱基序列互补,所以mRNA上的密码子就决定了哪个位置上应该是哪个氨基酸。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学生不仅能理解整个动态过程,而且对这个知识点也能作出一个系统性的分析和概括。实践证明,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被动听讲变为多感观协同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正确、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了感染力,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生物多媒体课件,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真正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 梁愈:《新课程理念的创新及教育教学行为指向》 中学生物教学06年第7期 2 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3 任玲玲:《信息技术在复习课中应用与体会》 中学生物教学 06年第9期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生物教学中信息应用心得体会
《生物教学中信息应用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