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情境教学心得体会小学语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0:02:5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体会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让我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这一块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指出:“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致课堂气氛,构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的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儿童主动发展的目的。情境教学成为儿童主观需求,成为他们情感驱使的主动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的“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以“境”激情,引导学生由“情”知行。李吉林老师还详细地介绍了几种创设情境的途径: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

1、图画再现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图画是展现形象的主要手段,通过图画把课文中用语言描写的情境再现出来,一下子就让课文中的情境变得生动,实际上是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欣赏美、感受美。教师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的描述要声情并茂,这样,才能以“形”对学生的感官发生作用,“形”又激起“情”, 学生也才有可能由此进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中,感悟情感。

2、表演体会情境。学生有善于表演模仿的特长,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长,让学生进入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角色可以使学

生很快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促使学生在表演中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转换到课文的角色之中,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加深了内心情感体验。在表演角色时,课文所描述的形象直接作用于聋生的感官,同时学生在表演时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加深对课文角色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老师倾注纯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走进教材,为教材中的人物所感动,为祖国的旖旎风光所陶醉……这样在把学生带入教材描写的情景时,就能做到以教师之“情”,激起学生之“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体察学生的心声,敞开心扉,亮出真实的自我,用爱心去诱发学生的情感。多给予肯定和表扬,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动作,一个欣赏的眼神,都会使他们增强自信,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地学习情绪,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进行,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推荐第2篇: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内容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 制作课件、角色扮演、激情描述、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关键词:音乐激趣 运用课件 角色扮演 激情描述 创造生活情境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说明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语文课堂上又如何“点燃”学生的兴趣呢?我以为语文教师必须致力于情境教学,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才能愉快地学习知识。现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音乐激趣、引入情境

在教学中借助音乐,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在教《雨中》这一课时,就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过雷锋叔叔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聆听《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样一首动人的旋律,去感悟那一幕幕友爱互助,助人为乐的场景。这样将音乐与课文内容融洽地交织在一起,入情入理,深入浅出。为理解课文主旨,突破难点做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又如在教课文《草原》时,我在黑板上挂放了一幅草原风光图,接着便播放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尽情感悟。课堂上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同学们被深深吸引住了。整个思

维、整个个体仿佛融入了那广阔无边、蓝天碧野的草原之中。接着教师不失时机地导入:“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先生一块儿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吧!”这样的导入以美的氛围感染了学生,一下子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为学习课文打下了感情基础。 另外像在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别董大》等之类的诗就可以配放音乐《长亭送别》、《朋友啊,朋友》等,借用音乐强烈的剌激力、影响力,使学生从诗中获得更为直接、更为丰富的感受,加深理解。

二、运用课件,再现情境

电教媒体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和情景,能剌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体验。例如,讲《开国大典》一课时,由于时过境迁,孩子们无法体会到人民由新中国成立所产生的激动喜悦之情。我就借助了影片《开国大典》自制课件,播放了开国大典人山人海的会场,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人民欢呼雀跃,升国旗,阅兵式,群众游行等一个个真实、生动、壮观的场面。教师再配以声情并茂的解说,学生们被深深感染了,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响起,同学们竟慷慨激昂地唱起了歌词,此情此景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是课件把同学们带到了56年以前的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那欢呼雀跃的人山人海之中。 又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时,为了让学生亲自感受当时的动人场面,我借助影片《周恩来》自制课件,让学生大概了解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并重点展示首都亿万人民在十里长街为总理送行的画面。在低

沉的哀乐声中,伴随着如泣如诉的朗读,随着缓缓移动的画面,学生亲眼目睹了当年首都亿万人民沉痛悼念周总理的感人情景。整个身心沉浸在对总理的敬仰、怀念之中,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样整堂课学生们都被带入了课件所再现的画面当中了,入情入境,情境交融。

三、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采取扮演角色、学说、学演这些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课文内容形象地再现于学生面前。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体会。例如,我在教《比尾巴》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就进行了角色扮演:一位同学当播音员,六位同学分别戴上头饰,绑上“猴子、公鸡、兔子、鸭子、松鼠、孔雀”的“尾巴”,然后进行比赛,其他同学当裁判,最后决出: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高?谁的尾巴最好看?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参与到这个童话故事当中来了。当学生进入这个童话世界时,就忘掉了自己,将自己化为了童话本身,尽情地体验其中的快乐。这样一来,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了语言,接受了教育,整堂课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

四、激情描述,创设情境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运用富有激情的描述,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吻合的情感氛围,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这样教学双方才可达到情感交流,共同融入课文。

例如,我在教《渔歌子》一词时,一开始我就用富有魅力的语言描述了这样一副画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前,好一派迷人的春景:有漫山遍野的桃花,有翱翔天宇的白鹭,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一位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的老人,在微微春风、丝丝细雨中钓鱼,其乐融融。此刻的他,已被这优美的一切陶醉了,真的不想回家呀!让我们一起也来领略这大好春光吧!”老师绘声绘色的富有激情的描述,缩短了时空距离,将学生立即带入了一种恬静优美的情境之中,唤起其注意,提高了阅读兴趣。

五、创造生活情境,提供作文素材

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作文素材时,可以在某个特定的场景中丰富情境,创造生活,在广阔的情境中围绕主题再增加一个细节,或一个小景,或一两件小道具,生活的情境顿觉增色不少,添趣许多。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班》这篇作文前,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人扮演卖火柴的小女孩,其他同学分别准备皮鞋、帽子、棉衣、丰盛的食物,精美的玩具等小女孩在她那个社会无法得到的东西,然后进行表演。孩子们在表演当中兴致勃勃,情真意切,他们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那位命运悲惨的小女孩。这丰富的生活情境,感人心弦,使学生获得了写作素材,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家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

总之,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调节学生的情绪,创设

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最终达到主动探求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发展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之我见

临河区古城学校石宝玲 2011/6/20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之我见

情境教学的最主要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有效组织教学。

一、根据教材重、难点来设计情境。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自制力也不够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使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学生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变换情境激趣方式,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风趣的课堂气氛,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引起并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情境导入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者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通常的导入方法有: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实物导入、音乐导入、对比导入等。如教学《北京的春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课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本地春节的热闹景象、自己的心情等等,然后用多媒体春节的情境,让学生这是什么地方的春节,看过之后的感觉是什么?最后告诉学生这是北京的春节,这样就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出新课文的学习。试想,如果一开始就在黑板上写出这篇课文有哪几个生字,应该怎么读、怎么写,然后就让他们练习朗读课文,这样肯定不会引起他们对课文的兴趣,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设疑情境

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不由而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迸发。

3.游戏情境

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有效开展。游戏学习能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而恰恰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学生记忆、领会或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如教学《手指》这课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童话故事情节,从而调动学生情感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此外,还可开展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说与课文的作者或人物有关的小故事;可以辩论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唱一些文学作品相通的经典歌曲;更可以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共同探讨一下戏剧表演,感受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联系实际,激发语感。

叶圣陶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基于语文与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研究证明,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紧密相连。教学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就会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象逐渐鲜明具体,进而入情入境。

如《匆匆》一文是朱自清的一篇刻画时间流逝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和惋惜。小学生大多数都无法体会时光的匆匆和作者的彷徨。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先让学生朗读全文,思考一下,课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回答了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然后,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你的每一天都做了些什么有意的事?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以学生的生活实例来领会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有语感。

三、创设情景,获得语感。

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胸中的某一情境的,反之,一旦学生看到了作者所描写的那个情境,也会豁然领悟用以表达这一情境的语言文字。由此可见,创设情境是促使学生感悟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实物的演示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印在脑海中,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训练。

如笔者在教学《石榴》一课的最后一自然段,描写了石榴子儿的颜色、光泽、样子、味道。其中,“玛瑙般”、“晶莹透亮”、“清爽无比”等词语,惟妙惟肖地描摹了石榴子儿的特征,没有尝过石榴的人是很难深刻体会的。课上,我们可让学生带个石榴,剥一剥,看一看,尝一尝,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感受,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书中的遣词用句了。通过操作,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达到领悟。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

情境教学是以“情”为“点”,将传统教学所淡化的情感、意志、品质、兴趣、价值观等人的因素的重要方面重新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以景为“线”,编织教学中的景和物,使之得到有机的融合;以“境”为“面”,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拉近学生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情境教学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教与学的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知识素养和生活素养的提高。

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中所倡导的“情境设置”作用,是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供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或认知矛盾,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并体会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意义。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主要在于教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积极去探索语文的奥秘。帮助学生认识如何从愿意学习转变到善于学习,引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情境中体验、领悟、把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甚至“我会学”。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设置”呢?下面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设疑引入设置情境

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令性的信息,设计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考题,给学生造成悬念,使课堂上荡起一种情感的“小浪花”,创设积极思考的氛围。无论是导语,还是内容的挖掘,只要教师做到这一点,课堂上就会出现既紧张又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例如在进行《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的讲读课时,我首先创设这样的氛围:“同学们,在旧中国,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取得新中国的胜利,被迫离开祖国,他们在异国他乡,多么盼望新中国早日成立啊!如今,又有多少爱国华侨、港澳同胞,他们多么渴望祖国早日统一啊!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看看作者是怎样依恋自己祖国的,作者的爱国之情是怎样来表达的。”这样的几句话,使学生从心理上激起一种情感,带着这种情感进入分析文章之中,从文中捕捉作者的爱国热情。

二、多种手段营造情境

其一是巧用板书设计。清晰、合理、新颖而富有创意的板书是情境创设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常规手段,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辅助教学,同时还能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享受,使学生的心理过程在极短的时间内与教师的授课过程冰水消融、产生共鸣,而彩笔的运用更有画龙点睛之妙。其二是善用画面和音乐。《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潮来之时”一段时,我让学生先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象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三、感情美读渲染情境

语文教学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区别的标志,就是书声朗朗、朗朗书声,如果没有读书声,就不是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技法,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美读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把文字中静止的感情变为跳动的情感,既能了解作者说了什么,又能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感情熏陶,因此,美读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

四、调动想象拓展情境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多维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展开想象,说出自己心里的话。如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植树造林给小动物带来了好处”,我摒弃了诗歌读读讲讲的一贯方法,而是创设了一个具体的说话情境:“如果你就是动物家族的一员,你会怎样生活呀?”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要飞到大树上快乐地歌唱。”“假如我是一只小猴,我最喜欢在树林里荡秋千。”“假如我是一只小鹿,我要尽情地在树林里飞奔。”……孩子们张开了一双双想象的翅膀,似乎来到了茂密的丛林,与小动物们为伴,去体验绿树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五、合作学习感受情境

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索,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为保证教学的有趣性,每次活动,教师都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返回辅导。在课堂上,学生自主体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培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发展道路上的合作者、鼓励者、指导者,与学生一起分享探索的喜悦。

六、态势语言制造情境

一方面,教师随教材内容自然流露出的喜怒哀乐等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手势与动作,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教材感情的共鸣,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关注学生表情、动作的反应,并据此判断学生感知和理解的程度,及时调整情境,改变手法,推进课堂教学。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情境创设,为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合作与良好互动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俗言道:“行者常至,为者常成!”笔者相信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活语文课堂,就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地学习,就能更好地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从而赋予语文课堂真正的开放性。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一、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巧用板书设计。清晰、合理、新颖而富有创意的板书是情境创设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常规手段,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辅助教学,同时还能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享受,使学生的心理过程在极短的时间内与教师的授课过程冰水消融、产生共鸣,而彩笔的运用更有画龙点睛之妙。善用画面和音乐。《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潮来之时”一段时,我让学生先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去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二、通过语言描述渲染情境首先充分发挥口头语言的魅力。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朗朗上口,本身就极富有感染力,为教师用语言创设美的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大胆运用朗读,以此来渲染课堂教学情境。古人云“读得好,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其次巧妙运用态势语言。一方面,教师随教材内容自然流露出的喜怒哀乐等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手势与动作,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教材感情的共鸣;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关注学生表情、动作的反应,并据此判断学生感知和理解的程度,及时调整情境,改变手法,推进课堂教学。

三、凭借主体情感和角色效应体验情境调动主体情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情境教学自然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自己真切的感受去引导学生的学习。一方面,教师要善于以己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以情激情,以情动人。另一方面,要从调动学生主体情感的角度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感悟的情境,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最终实现情境教学。发挥角色效应。如果说电教媒体是一种创设情境的工具,那么角色活动则是一个体验情境的过程。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儿童喜好表现的特征,教师要善于设计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充当一定的角色去体验情境。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考虑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要注意突出教材重点,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语言内涵,巧妙指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之中,顺利地达到理解语言美与感受情境美相统一的目的,但不能让活动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诱人的魅力在于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那种如痴如醉的情境,因文制宜、因时而设,积极创设出审美的情境,诱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他们的学习内动力,充分张扬他们的鲜明个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推荐第4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学习心得

张艳梅

最近学习了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学法,学习心得如下:

情境就是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构成情境内容的,无论是人是物,是造化天然的,还是认为创设的,都是具体存在的,都是可以感知的对象。这些对象,或者用眼可以看到,用耳可以听到,用手可以触摸到,或者用多种感官可以同时感知到,可见形象性是情境教学的首要特征。

语文教材给情境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为情境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提供的形象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三类:①人物形象。“文学是人学”,教材中文学作品占了70%以上。一套语文教材犹如从古到今各种人物艺术形象的画廊,这些形象各具特点,栩栩如生。②具体形象。语文教材在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同时,展示了人们赖以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些自然景物形象对指导学生认识生活,提高观察能力,陶冶感情,净化心灵,都是大有裨益的。③事物形象。语文教材中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必然牵涉到具体的事物,这些事物构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化自然”的形象,体现人类改造世界的无穷威力,揭示了人类文明进化的程度。这些形象对学生具有增志益智的作用,能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激励他们做创建人类文明的主人。

情境教学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做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并存,同时发挥作用,实现情知对称。语文情境教学情感性是关键。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也是暂时的。知识的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感情,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和“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我们提倡情境教学,是在批判旧学校对学生冷酷无情的基础上,主张情感教学,归还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感情,让教学充满爱,让教学对象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实践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爱满天下”。

情境教学又叫暗示教学。保加利亚情境教学的倡导者洛扎诺夫认为,情境对人的心理具有明显的暗示作用。情境教学中的智能暗示是一种认知暗示。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情景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能极大的开发人的潜力,使人茅塞顿开,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顿悟,似有聪慧之神启开心扉,记忆的仓库打开了,联想的脉络疏通了,想象力张开翅膀腾飞„„到了“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情境教学,除了有条件把学生带到实体的场景中亲身体验外,如指导学生命题作文《春天在哪里》,把学生大自然中去找春、访春。因为教材中的人物、事物、景物、事件等,实在是不能一一搬到教室,而且没有这个必要,所以情境教学谋求意象相似性,即教学情境与教材所规定的情境在意象上相似。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学习心得

上传: 丁运香

更新时间:2012-5-27 20:05:26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受益颇多,尤其是让我领悟到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几个特点:

(一)直观形象性

情境就是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构成情境内容的,无论是人是物,是造化天然的,还是认为创设的,都是具体存在的,都是可以感知的对象。这些对象,或者用眼可以看到,用耳可以听到,用手可以触摸到,或者用多种感官可以同时感知到,可见形象性是情境教学的首要特征。

语文教材给情境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为情境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提供的形象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三类:①人物形象。“文学是人学”,教材中文学作品占了70%以上。一套语文教材犹如从古到今各种人物艺术形象的画廊,这些形象各具特点,栩栩如生。②具体形象。语文教材在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同时,展示了人们赖以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些自然景物形象对指导学生认识生活,提高观察能力,陶冶感情,净化心灵,都是大有裨益的。③事物形象。语文教材中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必然牵涉到具体的事物,这些事物构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化自然”的形象,体现人类改造世界的无穷威力,揭示了人类文明进化的程度。这些形象对学生具有增志益智的作用,能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激励他们做创建人类文明的主人。

(二)情知对称性

情境教学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做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并存,同时发挥作用,实现情知对称。语文情境教学情感性是关键。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也是暂时的。知识的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感情,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和“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我们提倡情境教学,是在批判旧学校对学生冷酷无情的基础上,主张情感教学,归还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感情,让教学充满爱,让教学对象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实践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爱满天下”。

(三)智能暗示性

情境教学又叫暗示教学。保加利亚情境教学的倡导者洛扎诺夫认为,情境对人的心理具有明显的暗示作用。情境教学中的智能暗示是一种认知暗示。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情景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能极大的开发人的潜力,使人茅塞顿开,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顿悟,似有聪慧之神启开心扉,记忆的仓库打开了,联想的脉络疏通了,想象力张开翅膀腾飞„„到了“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四)意象相似性

情境教学,除了有条件把学生带到实体的场景中亲身体验外,如指导学生命题作文《春天在哪里》,把学生大自然中去找春、访春“教学《苏州园林》,把学生带到苏州园林中去观赏、印证,等等,其他则都为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的教学情境。因为教材中的人物、事物、景物、事件等,实在是不能一一搬到教室,而且没有这个必要,所以情境教学谋求意象相似性,即教学情境与教材所规定的情境在意象上相似。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法研究》心得体会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爱好,对教学情境的关注,是目前教学模式构建中的重点话题,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摸索索的课题。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鼓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因此,在教学进程中,我们要善于仰仗教材,顺应儿童心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创设情境的含义: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进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采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性能得到一定发展的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起学生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它不是教学进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恰当的创设情境的途径。那末,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爱好呢?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种途径。1.语言描绘情境。即教师应用语言的渲染、描写和感化作用,创造出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鼓动性的情绪环境,以拨动或震动学生的心弦。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随着低沉悲痛的哀乐响起,教师以沉痛哀伤的语言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景,让学生心灵与十里长街上的人们产生碰撞,从而领悟到人们对总理的非常爱戴和深切吊唁,为后文作了铺垫。另外,教师的示范朗诵,学生的感情朗诵也是借助语言来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和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如教学《荷花》第四自然段,我作了以下的设计:师(导读):我忽然觉得自己恍如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我看到了生(补足读):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飞舞。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我听到了生:蜻蜓飞过来,告知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知我昨夜做的好梦这样,在师生共创的情境中,学生情感的火花被点燃,丰富的想象被激活,不知不觉地沉醉在文本描绘的美好风景中。以语言描绘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要请教师语言正确、简练、生动形象,能引发学生在头脑中构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感知所学的文本材料。2.实物演示情境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熟悉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熟悉规律动身的。如教学《画杨桃》一文时,针对本地孩子不熟习杨桃这类热带水果的实际,我特地把杨桃带到课堂并指导学生观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不同有了感性熟悉,在豁然顿悟中理解了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事实就是的做法,同学们嘲笑我是错误的道理。

推荐第7篇:教学情境心得体会

(一)

《教师教学情境创造力策略》一书旨在说明 “环境造就人才”,教师要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此书在英语情境教学方面谈及甚少,但是,我认为,教学是相通的,情境教学对于英语课堂,特别是小学英语课堂可以说是更为重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英语是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它将对小学生的英语继续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必须重视小学英语这一基础环节。小学生在接触“A、B、C”的起始阶段,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本身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如果教师不注重课堂教学技艺,教法单一化,模式化,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日益锐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日趋减退。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将对小学生英语的继续学习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在导入中结合趣味性与实际性,寓教于乐,使英语教学生动有趣。

1、在教学中创设英语情境,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为学生创设表现成功的机会。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总结了两种交际活动模式:A、Leon-performance:预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小组。各小组按教师的要求相互讨论课文内容,然后进行小组表演。此活动给学生创造了尝试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起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精神。B、Free-talk:规定每堂课的前十分钟为Free-talk Time。教师规定主题,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在班级里寻找伙伴相互交流。此活动可以增加英语练习的密度和广度,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积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亲切、轻松、愉悦,使学生喜欢英语教师,进而喜欢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还应始终充满激情,以丰富的体态语言与面部表情,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同时应注重英语口语表达,力求语言简洁风趣,使学生易于理解,并能使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在课堂中教师尤其不能吝啬表扬与鼓励,对语言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更要大胆给予鼓励,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小学英语以口语教学为主,内容贴近生活,前后联系较强。因此教师要紧扣教材,围绕教材,利用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在知识的衔接处、转折处情境“设疑”,使新旧知识前后贯通,顺利过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的情境中自然而然掌握新知识,在情境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4、浓厚的英语学习气氛,能增强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望。有时仅输入一课时所要求的内容,无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或者调整教材内容,或者摄入教材外相关英语知识,加大语言信息的输入,使学生积极投入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尝试知识结构转变的成功,以满足其强烈的求知欲望。

5、充分利用英语课堂时间。小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离开了课堂教学,就不能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也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更要创设各种相关的新情境,启发学生大胆创新,学会合作,在对已学内容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自由交流,培养小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6、积极开设英语第二课堂。“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四十分钟的英语课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内交流的机会不多,所学语言深化不够。因此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开设英语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对于提高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要不断鼓励并刺激学生大胆开口,在自然状态下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二)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英语情境的创设要围绕交际的目的进行。切忌为求“活”而片面强调形式多样化,在学生唱、跳、玩中忽视教学情境为内容服务的本质。那样小学生英语情境教学就完全失去其意义。

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会探索、会学习、会运用英语。

一、情境导趣,以趣激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习语言的最佳期是在儿童期。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儿童接触“A、B、C”的起始阶段,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是否对英语产生兴趣,英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新鲜、轻松,使学生喜欢英语课,喜欢学习英语。在教nose, ear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轻轻地捏捏学生的鼻子、摸摸学生的耳朵,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满怀激情,以丰富的体态语言与面部表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单词或句型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即使是夸张的动作或朗读语调,孩子们也会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教师还可以根据孩子好动的心理,结合游戏和儿歌教学,努力创设英语活动情境,动静穿插,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穿插,吸引年幼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自主学习。对于中高段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编排课本剧,进行表演,进行free talk ,如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五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也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说错要批评的压力。如:——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Jim.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And you? I am fine, too.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练说的机会,并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教学每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情境内化,以争促学

优质的英语课堂不能单以教师传授给学生有效信息的多少来衡量,还要注重学生信息内化及运用能力的大小。单纯直接的课堂教学乏味无趣,容易使学生感到压抑,产生心理疲劳,阻碍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内化。因此,教师要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呈现新内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实现语言的感知、理解、内化、运用,并能因材施教,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其获取成功的体验。

在英语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掘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思维水平,使学生体验到竞争成功的喜悦。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比分制,开展学生个人争优和小组比赛争胜的教学形式,如在练习I ’d like„„句型中,在小组内展开竞赛,比一比谁会的多。学生就会争抢地说:I ’d like some eggs .I ’d like some milk „„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情绪饱满,团队合作精神得以增强。更重要的是给学习优秀的学生创造了表现的机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铺垫了台阶,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情境迁移,学以致用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具有实际性和交际性。实际生活水平是语言学习的试金石。英语的教学时空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习迁移拓展到我们的生活中。教师要设法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英语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大声和老师用英语打招呼,交谈;鼓励他们尽量用所学的常用表达方式和同学相互问候,对话。也可以开展各类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赛、英语故事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大胆放手去思考、去探究、去体味。学生一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实践,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力火花,必定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英语世界的感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了语言信息输入,产生语言内化,做到了学以致用,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书中讲了不少怎样营造教学情境的策略,究其几点,以及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我认为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特别注意迎合小学生这种好动、爱玩、爱画、富于想象力等特点,使他们的语言习得从轻轻松松、富于乐趣的教学活动中得来。

一、利用孩子们好动的特点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唱唱跳跳,一起动起来,让老师和学生的距离缩短了。这不仅使学生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自己,而且能感受到自己是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做”,让孩子们充分地活动起来,通过活动来丰富学习经验,通过真实的体验来促进语言的习得,在体验运用中发展语言技能技巧。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我们要考虑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们去 “做”。如在教学身体部位单词时,我设计了一个“Touch your„”活动,比一比,看谁摸得准、摸得快,我的指令越来越快,孩子们的动作也越来越快,就连平时最不专心听讲的调皮鬼柳鑫同学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又如在教学动作性的单词和短语时,就设计让孩子们在比比划划当中动起来,并形象记忆这些知识的。适合这种教学的还有:听命令表演,听命令制作面具、玩具、卡片等,听命令移

动或交换位置,听命令唱歌,听命令说话,用手势表示对错,听命令比划词语,听命令指出某物,听命令画画等等。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利用教师本身的动作、身体语言和表情或眼神来帮助孩子们明白每个活动的操作,并尽量设计出易于孩子们掌握的动作或活动,以使孩子们易于恢复记忆,使孩子们见到或听到某一特定动作或命令时,立即可以唤起某一特定语言的再现,如教师做一个喝水的手势,孩子们立刻说出“Drink”或“Drink some water”的反应。

二、巧妙利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来设计教学活动。

众所周知,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但如何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特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呢?我们可以利用表演对话、讲故事,读诗歌,唱歌曲等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充分去想象故事、诗句、歌曲里所叙述的物品、事件等。在设计这些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孩子们去想象,是利用特殊的语音语调呢,还是事先把东西藏起来以让孩子们去猜想?如在教学体积较小的实物单词时,可以把实物装进一个袋子里,让孩子门猜,孩子们非常乐意用玩这种游戏;在进行故事教学后,可以让学生们展开想象来猜测故事的结局;有时,也可以让孩子门把所学内容画出来,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他们画出的同一个内容可能大不相同。

三、巧妙利用孩子们爱玩爱乐的天性设计语言教学活动。

玩、乐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既可给孩子们以乐趣又可以学到语言知识的教学活动,如设计节律顺口溜、“Let’s chant”, “Let’s do”游戏、制作物品活动和进行有趣的调查活动等,这些活动要做到既满足孩子们爱玩爱乐的心理,又可以通过活动把孩子们引导成为学习英语的推动力,使枯燥的、机械的东西都变成生动的、活泼的以至趣味无穷的过程,给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带来快乐,把他们带到一个美好的知识王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王国里来。教师只需将所学内容设计得“活”起来,让孩子们在做、玩、画、说、猜、看等过程中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与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求教学更多元化,更适合孩子们不断成长变化的需要。

四、巧妙利用孩子们爱说的天性设计教学活动。

孩子们和小伙伴们总是能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并且相互之间总会受到各自的影响,并不知不觉中有了改变。所以我们在设计语言教学活动是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教学过程中尽量安排各种小组活动、小组游戏、小组讨论、小组表演等,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参与意

识和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们在相对减少压力的小组活动中自由地交流、交际,获得更多语言运用的机会,在交往互动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而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应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而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

推荐第8篇:情境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活动建构教学论心得 之对情境教学心得体会

活动建构教学论倡导构建“生命课堂”,强调要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存在方式,让课堂真正成为一个促进生命不断发展的场所,让置身其中的第一个人都体验到幸福和需要的满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建构心情境体验 为中心的范型。围绕“新课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崭新的变化,情境教学正成为义务教育阶段颇具生命力的教学手段。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创造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成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巧妙的引言,生动的开头既能吸引学生,使之全神贯注,又能启迪思维,使之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而且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打破以往常规、单调、机械、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课堂不会气氛沉闷,教学质量不会难以提高。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果,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在此谈谈情境教学的几点心得: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兴趣,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

一、导入情境

打开兴趣之门的钥匙五花八门,各显其通,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导入:

(一)故事导入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丹麦有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齐来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笑声中,学生们被引入进新的教学情境。

(二)抓住文题,激趣导入

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我们的作者好像连‘1+1=2’都不知道,还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学生肯定地回答道。“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去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了。

当然导入情境法远不止以上阐述的几点,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需要广大专家、教师的共同探讨。 课文的教学是每个语文老师教授的重点,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走进课文,深刻的理解课文,这是所有教师的愿望也是难以达到的境界。由此看来,课堂情境教学是情境教学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二、课堂情境教学

1、让现实生活走进文章,以情动情。

初中语文教材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多是贴近中学生的生活的文章,所以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到课内,自己的亲身体验像润滑剂那样,不断加速运转,就能引起学生相同的情感体验,那么学生就可能真正地理解文章,达到情感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当好学生情感的调动者,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来体悟文中之情,“披情入文”以达到情感的共鸣。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轻松愉快。

2、让美妙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文章的氛围中。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与文学本就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音乐作品是音乐家、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景,创造气氛,还能使不同的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完全可以在有的时候利用音乐与文字的优势,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播放,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文章,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把音乐语言与文学巧妙融合,教学中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让生动的影像图画带学生走入文章的境界中。

可以说,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课堂教学时可以用一组组的图片、镜头甚至是一些影视的片段来展现文章所表达的内涵。语言文字是一种理性的表达,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学生在理解一些文章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而借助影像图画,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影像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

4、课堂中形象的“角色”扮演。

有位教师上课后走上讲台,说是上课要用报纸,但忘了拿,然后让课代表去办公室拿,学生犹豫了片刻,问取什么报纸,什么时间的报纸,这位老师均未明确回答,只是教学生去拿。结果学生对老师群起而攻之,批评老师只说一个报字太笼统,不具体,不能明白教师的意思。而后老师随即指出平时同学们在作业中,生活中经常会犯这样的写话、说话不具体,不完整的毛病,在“报”字前面加上一句话,表明什么报纸,在名词前加上一些确定具体意思的话,意思会表达的更加具体,句子更加丰富,这种直接形象的教法使学生恍然大悟,自己不知不觉中配合老师扮演了情境中的“角色”并从“角色”扮演的亲身实践中收获重要信息。

课堂情境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努力积极探索,创造出适合学生并且富有感情的课堂情境,那么学生便会自主探索,愉快学习。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尝试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尝试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积累语文文学素养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的阶段。因此,作为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更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授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法尝试

小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喜欢生动有趣的事情,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在母语基础上的一种学习,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的时候可能存在新鲜感,到了三四年级,新鲜感将会退却,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用学习兴趣来探索学习。语文老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具有情境性的教学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能够真正在情境教学中学习到知识。本文根据目前小学语文中段年级的教学现状,对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以下几点方法尝试和浅谈。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情境教学强调的是氛围和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课堂的情境创设很重要,课堂教学之外的环境创造也很重要。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在班级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比如说,老师可以在教室里面粘贴上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或者情节故事,让学生用手绘的形式画出来贴在墙上,或者是粘贴同学写得优秀的作文和作业,亦或者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知识点,老师都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粘贴在墙上。这样,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班级中都会充斥着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还可以采取互帮互助式的教学方法。作为同学,比老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同学接触,老师可以让两两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遇到不会的题目或者是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可以在互帮互助的两个人之间进行讨论,这样的学习方式就算老师不在,也可以高效、生动、有趣地进行学习。对于互帮互助的两个人如果在测试或者是其他考核中都取得进步,老师要对互帮互助的两个人进行表扬和一定的鼓励,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离不开平时的师生教学,学生互助的点滴积累和情境共享,更需要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中去。多媒体的特点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将文字和语言转换成视觉、听觉信息,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更加形象生动地完成教学内容。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首先要学会灵活地使用多媒体,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向学生展示课件以及其他教学内容。其次,老师要进行充分的备课以及其他课前准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节约课堂时间。比如说,在《盘古开天辟地》这篇文章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利用简短的视频来解释文章意思。在准备教案的过程中,老师不要过于注重文字的堆砌,在文字中适当地掺杂一些相关的图片解释,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多媒体课堂的教学中,老师要适当地把多媒体的操作权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操作和实践,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情境教学进行教学实践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告诉我们,情境教学不仅仅是视觉、听觉上的,还是言语、行动上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很强的表演欲望,喜欢去演绎事情的发展,喜欢集体合作。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喜好改善教学方法。比如说,上文提到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提前在课前找人合作进行练习,在课堂上几个人合作演绎。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出现上课走神的现象,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另外,作为老师,还可以利用学生之间喜欢集体合作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比如说,老师给学生设置某一情境,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回答和思考,这时,小组合作就可以进行共同讨论。小学语文老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情况,尽量让小组成员之间达成一种互补互助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是老师给学生设置情景,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给老师,学生给学生,小组给小组之间设置情境,多对文章的一些问题提出假设,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不是局限于语文教学中固定的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教学思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学会情境假设,从而多角度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对教材课本的深入研究,并且将研究与学生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爱好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合理地创设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推动教学效率的提高与进步。老师还要努力把学生放到主体的教学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本领和习惯,老师还要善于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多方面利用情境法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巩庆民.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J].教师,2011(33).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读书心得

已经很久没有耐着性子,将一本厚厚的书慢慢读完的经历了。如今利用假期,断断续续地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拜读完了。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书,指出讲究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经验不足,而又渴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语文教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李老师认为,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尝试、体验、感悟的过程。

正是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开始对情境教学进行了探索,在经历了创设情境,进行片段语言训练;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四个阶段以后,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情境教学操作体系。即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操作模式。

我最感兴趣的是情境教学对过程的优化,它分别体现在组成语文教学的三大因子识字、阅读、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是独体字形象化;可以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凭借情境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可以利用汉字音同、形近的特点,高年级进行阅读前的归类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优化,是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作文教学方面,李老师是采取下列步骤优化其过程的:

1)观察情境,提供源泉;

2)进入情境,激发动机;

3)拓宽情境,打开思路;

4)范文引路,教给方法;

提早起步,螺旋上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正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吗?枯燥,直白的讲解不是语文,含情、入境才是语文,这种理念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和利用。

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更给了我大量直观感性的帮助,书中的例子均出自小学语文教材,李老师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完成了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重难点,其中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散文、诗歌、童话的教学,以及作文教学。那精巧的构思,新颖的设计,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位辛勤耕耘在教坛的老教育工作者的用心之深。

第11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读书心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读书心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读书心得

已经很久没有耐着性子,将一本厚厚的书慢慢读完的经历了。如今利用假期,断断续续地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拜读完了。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书,指出讲究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经验不足,而又渴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语文教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

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李老师认为,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尝试、体验、感悟的过程。

正是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开始对情境教学进行了探索,在经历了创设情境,进行片段语言训练;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四个阶段以后,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情境教学操作体系。即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操作模式。

我最感兴趣的是情境教学对过程的优化,它分别体现在组成语文教学的三大因子识字、阅读、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是独体字形象化;[教师范文

吧http:///为您编辑]可以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凭借情境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可以利用汉字音同、形近的特点,高年级进行阅读前的归类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优化,是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作文教学方面,李老师是采取下列步骤优化其过程的:

1)观察情境,提供源泉;

2)进入情境,激发动机;

3)拓宽情境,打开思路;

4)范文引路,教给方法;

提早起步,螺旋上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正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吗?枯燥,直白的讲解不是语文,含情、入境才是语文,这种理念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和利用。

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更给了我大量直观感性的帮助,书中的例子

均出自小学语文教材,李老师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完成了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重难点,其中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散文、诗歌、童话的教学,以及作文教学。那精巧的构思,新颖的设计,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位辛勤耕耘在教坛的老教育工作者的用心之深。

第12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读后感(版)

寒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李吉林所著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书,似饮琼浆玉液,沁人心脾。李吉林老师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她创立的情境教学理论,似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李吉林老师依据南朝文学批评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关于“情境”的论述,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理论,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创立了情境教学理论。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的出现,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那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教学变为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情境教学有四大特点:

一、形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因此,教学首先必须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

李吉林老师归纳了六种把学生带入情境的方法:

1、以生活展现情境;

2、以实物演示情境;

3、以图画再现情境;

4、以音乐渲染情境;

5、以表演体会情境;

6、以语言描绘情境。

在课例讲解中,用得最多的是第三种方法。

例如教学《草原》时,展现一片绿色的画面,上面点一些草丛,再剪贴上羊群或马群,就是草原。又如教学寓言《刻舟求剑》时,可以用硬纸剪一只船,船上再贴一个坐着的人的剪影,然后在船上别上两根回形针,上课前在教室黑板上拉一根铅丝,教学时即将铅丝穿进船上的回形针的空隙里,这样船就可以在铅丝上移动。

多么生动、传神!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情境的最主要的方面,并且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余地,从而达到展示形象的目的。

“形真”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

二、情切

情境教学抓住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以教师的真切情意去感染儿童,从而激起儿童的相应的情感,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关于这一特点最典型的课例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到刹那间的温暖,教学时,老师启发孩子们想象小女孩可能说什么,老师说:“读到这里,我仿佛听见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那么轻,那么细,你们好像听到她在说什么?”孩子也是那样轻轻回答着:“我们仿佛听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好像在说‘好暖和呀!’‘多好的火炉呀!’‘我的手和脚已经冻僵了,让我多烤一会儿吧!’”这样的补白使已经创设的情境更真切、更感人。同样,在小女孩第四次划着了火柴,仿佛见到了奶奶时,让孩子进一步想象:“现在,假如你们就是小女孩,当那么温和那么慈祥的奶奶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会怎样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又会怎样急切地祈求奶奶把你带走?”孩子们都动情了,他们深情地喊着“奶奶——”,激动的眼泪都涌出来了。

情境教学情真意切,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学习情绪。

三、意远

刘勰云:“文之思也,其神远矣。”道出了作者著文时,已置身于广远的意境之中。情境教学便是顺应作者的思路,体验作者情感的脉搏,创设有关情境,从而把学生带入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情境之中,使创设的情境之境深远。

教学中,情境往往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教师便可凭借学生的想象活动,把教材内容与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拓宽了广远的想象空间。随着课文学习或观察活动,带学生一同进入广远的意境中,可以飞向蓝天,潜入大海,越过崇山峻岭,跨过历史长河,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如此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今昔以至未来……

情境教学所提供的广远意境,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儿童的想象又丰富了情境。意境的广远,不仅促使学生更深地理解教材内涵,而且促进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四、理蕴

情境教学所蕴含的理念是课文的中心。通过各种形式及活动场景的转换,一步步地展现,引导学生去琢磨、领悟。

情境教学“理蕴”的特点,决定了儿童获得的理念,不仅是感性的、事物现象的认识,而且是对事物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在课例《落花生》中,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学生已经进入和爸爸一起吃花生、赞花生、谈做人的情境时,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得相当活跃,老师由此而拓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像落花生一样,不喜欢外露,而喜欢内藏,样子不好看,但对人有用?”孩子们心领神会,畅所欲言:“藕。它虽然埋在乌黑的淤泥中,但它可以供人们食用。”“煤。虽然埋在深深的地里,它却可以燃烧,带给人们热量和温暖。”“石灰石。虽生在山里,但对人的用处很大,经过烈火的焚烧,把清白留给人间。”“骆驼。虽然样子丑陋,但是它能长途跋涉,行走在干旱的沙漠上,为人们服务。”“蚕吃的是桑叶,样子并不好看,但是它把体内所有的洁白的丝全部献给了人类,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

说得多好啊!孩子们在情境教学中,领悟了文章的精髓,道出了惊人之语,美哉!妙哉!

儿童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情境教学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宽阔而又贴近的最适宜的成长环境,以拓宽教育空间,缩短心理距离,促使他们以最佳的情绪状态,带着与日俱增的主体意识,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让智能、创造性、高级情感诸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从而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第13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它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其分类有:

1.实体情境--即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

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 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 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3.语感情境--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 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 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4.想象情境--即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 ,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第11册)时, 篇末可设问:①为什么扬科被活活打死后,还睁着眼睛?②如果他还能说话,想说些什么?③假如扬科活着, 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这样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把感情体 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14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寓动于静,发乎自然

高安四小:徐丽

摘要: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牢固的语文基础才能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基础。本文将就如何动静情境教学法进行语文学习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动静教学法 提问 游戏 合作精神 摘要:“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其所谓动;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情景教学让儿童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其所谓静;本文将就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动态学习: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中,动静相宜、感染力强 等特点,恰当运用媒体,可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生动地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增强。通过多媒体设备,我们可以更好地把课堂知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其所展示的内容准确连贯,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其次,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能力。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无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变了现状,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精彩,充满趣味。此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直观的材料引导学生去分析、总结,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老师要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正确利用它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二、动态学习:良好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分享。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可以通过观察别人来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合作学习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很难顾及所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通过交流和合作,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此外,在交流合作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合作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都能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团队精神和积极的合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不再压抑沉闷,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才能提高学习兴趣。

三、动态学习: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大都喜欢玩游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游戏,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首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因为在教学开始前,学生普遍沉浸在课间活动的氛围中,比较激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在学习状态,所以老师在讲课前可以安排适当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到课堂,逐渐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仅集中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增强了教学效果。其次,老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加入游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味地讲解灌输,学生也只是做题练习,课堂十分单调枯燥。这样小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我们巧妙地引入游戏,就可以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也变得轻松活跃了老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老师所授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老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充满热情,还必须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文化积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被老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所吸引。所以,语文老师必须注重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

四、静态学习: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巧妙的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精神集中,让思维加更加发散。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的提问不是简单的发问,而应该是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由浅入深的问题,通过这样巧妙的提问,学生对学习会产生欲罢不能的动力,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五、静态学习:丰富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以情感人,营造良好的情感气氛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保持愉悦轻松的情绪,沟通师生感情,创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怎样营造这种良好的感情氛围呢?老师必须关心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懂得激励和鼓舞学生,用心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可以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及行为举止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与学生接触时,老师要用和蔼慈祥的表情和亲切温柔的声音去对待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学习。

结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努力创新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动静相宜,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第15篇:情境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情境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课题组成员 安素香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生动场景与教育因素综合的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教育与发展的一种教育方法。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发学生的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激发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教育教学理论创造性地借鉴了“境界说”的“真”、“情”、“思”、“美”的精华,儒家文化“敏于行”的思想,以及杜威的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了情境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模式。在李吉林老师的理论阐述中对情境教学的操作要素提出了以下要求: 以“情”为纽带。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理性,忽略情感,因而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隔膜,从而使学生难以形成热烈的情绪,难以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情境教学中提出以“情”这纽带有利于缩短这种心理距离。

以“思”为核心。学生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情境教学中主张教师应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主,设计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热烈的情绪,学生在兴奋的情绪中思考问题,学生往往会因兴致所至,产生超越“障碍”的力量。在政治课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情境创设,的发展思维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生活”为源泉。生活是智慧的源泉。现实生活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育教学同样要来源于生活,再回到生活。在政治课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素材选用要以社会生活事件和社会生活现象入手,通过生活化的、时政化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真实、具体、丰满,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会更加全面、深刻。

情境教学在实践运用中的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情境创设拓展了教学渠道。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如问题情境、生活型情境、探究性情境、实验型情境、趣味性情境等,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内容,诱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克服学生对学习的排斥感,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获得了积极的心理满足及对学习的信心。

其次,情境教学缩短了心理距离。在情境教学中通过亲和的人际情境和生动的学习情景,有利于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最后,情境教学体现了教育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方式有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唤醒者、鼓舞者——唤醒学生创新的潜能,鼓舞学生创新的志向。情境教学从情境的设计、情境的选择、情境的运用都体现着教育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要让情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要在情境中拓宽学习的空间。情境教学不仅对教师的教育创新提出了要求,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品质。

在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究中,我们依然要加强理论的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在研究过程上,不能为情景教学而情景教学,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情状况,教学的实际条件等诸多因素,有目的、有选择、有意义地进行情境教学,让情境教学更好地为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第16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是明天的事业。明天在儿童的心目中虽然是遥远而朦胧的,然而他们却向往着明天,急切求知,一心想快点成大,而且并不想回避苦难。教学活动理应顺乎其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从中获得快乐,创造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为此,她创建了“情境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少年儿童在小学阶段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情绪色彩明显,只注意那些直接感兴趣的东西,特别是能引起他们好奇的东西。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教育充分利用了生动直观的教具形象创造典型的场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更快更好的带入教学的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造性地使用了李老师的情境教学法,以下是我的经验积累——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一、导入新课时要精心设计情境。

布鲁纳说过:“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是学生愿学、乐学,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扣人心弦的导入可以在教学一开始就创造生动、形象、活泼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夕阳真美》一文生动地描述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课文语言生动形象,给人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挖掘夕阳的“真美”,语言的“真美”,文章蕴含情感的“真美”应该是老师们不断思考探索追求实践的.开发利用语文教育资源,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寻找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载体.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学习兴趣为支点。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坐的真端正!你能用“真”字说一句话吗? 生:老师真漂亮! 生:我的同桌真聪明! 生:妈妈真疼我! (出示夕阳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生:夕阳真美!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生:(读课题)夕阳真美.评析:“真”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真实跟“假”“伪”相对,指导学生用“真”字练习说话,表达了他们对所说话对象的肯定和赞美.在无形中他们体会到了汉字的特点,并学会了使用这种赞美的句势,近一步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线 ——对夕阳的赞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渴望走进文本。

二、根据教材重难点来设计情境

要想上好一堂课,如果我们没有根据教材的特点、重难点去设计情境,所创设的情境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会使教学手段庸俗化,那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算不上情境教学了。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不仅应该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在自读自悟中理解五壮士当时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精神,而且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得到情感的升华。学生较难理解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特别是理解不了五壮士跳崖当时的心情及其内心感受。为解决这些难题,可以在教学中出示课本中的插图,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仔细体会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使学生理解了五壮士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之后的喜悦和面对死亡不屈服,以及对人民无比热爱、对祖国无限的依恋之情;接着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这时,再配上悲壮的音乐、人民英雄纪念碑图让学生反复品读,以具体的形象让学生明白五壮士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这是胜利的结局。这样一来,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了,学生也理解了五壮士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一味注重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教材的重难点、特点,这样再好的情境也无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二、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

要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必须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自己必须非常投入,才能把学生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中,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究营造良好的氛围。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叙述了首都人民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告别总理的悲壮场面,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深切的怀念。 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课铃一响, 我手捧教科书,神情严肃、缓缓地进入教室,扫视四周,确保教室绝对安静,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有关敬爱的周总理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能说给大家听吗?”学生纷纷列举总理的事迹,这时,我又发问:“你认为总理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让学生总体了解了总理的形象后,我用沉痛的语气向学生宣布:“同学们,谁能想到就是这样的好总理,在1976年1月8日那天,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全国人民处于无比的悲痛之中。这天,总理的遗体就要火化了,首都人民携老扶幼,伫立在长安街旁,与总理告别。本课就具体描写了那叫人撕心裂肺的送别场面。下面,就让我们跟首都人民一起去长安街送送我们敬爱的总理吧。”这样导入,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他们认真地看,细心地体验。尤其是在深入课文后,她又这样引导:“如果这一天你来到了长安街,看到这么长的队伍,这么多的人前来为总理送行,你心情如何?会说些什么?如果你看到那满头银发的老奶奶、领着孩子的青年夫妇、泪流满面的红领巾,你会对总理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温暖》中的清洁工,《一个降落伞包》中的小扬眉,你又会对总理说些什么?”这样引入情境能有效的缩小学生与事中人物的差距,使他们心灵沟通、情感沟通。由此可见,恰当地创设情境,的确能促使学生们主动去发现事物,研究事物的内涵,使其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四、创设情境方法多样化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我常用的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如在上《草原》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呢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是一种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成熟的教育思想。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沿着李老师指明的方向不断的探索,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促进学生的语文素质主动协调的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孙丽娜

荥阳市索河惠厂小学

第17篇: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情境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情境教学初探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量大,内容也比较枯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调整教学方法,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快乐自主地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低段 识字 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承担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熟悉的知识情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情境教学,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设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情境就成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

一、情境教学的优点

情境教学符合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这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基本途径之一,它是在批判传统教学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1、情境教学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把科学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情境教学强调了“乐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具有明显的感召力、吸引力、启迪力,引起心灵共鸣,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获得满足求知欲的快乐。

3、情境教学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氛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智育为主线,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和谐并进,学生如沐春风、如坐春风,益智愉心,健康成长。

4、情境教学尊重学生,爱护关心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服务,教与学合作,因材施教,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汉字的情境教学

汉字属表意文字,这是与拼音文字的主要区别。因此汉字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特点:一是数量多;二是易混淆;三是难度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儿童掌握汉字的难度,想方设法帮助儿童突破识字难点,扎扎实实地教好汉字。这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努力寻找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兴趣和习惯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字,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从字方面作简要的介绍。

(一)独体字的情境教学——利用汉字的造字原理创设情境,使独体字形象化、具体化

虽然汉字数量多、易混淆、但是掌握了汉字的规律,也可以化难为易。根据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可使抽象的汉字符号形象化。例如,在教学“日”“月”“水”“火”这四个字时,首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日”“月”“水”“火”的画面,在画的过程当中,教师像讲故事似的边讲边演示,把对字形、字音与字义的感知结合在一起。在教学“火”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小朋友们觉得“火”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兴趣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根据孩子们的描述,画出了“火”的形状,接着告诉孩子们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就根据“火”的模样创造出了表示“火”的这个字,起初是怎么写的,后来慢慢地越来越像我们今天写的这个“火”了。这样教汉字,表形、表义的特点就充分显示出来了。儿童识字的难度在创设的情境中减小了,并且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对之产生热爱之情。

在具体教学时,也不一定拘泥于汉字逐一演变的过程,有的独体字需要从教学效果出发,以便于孩子们理解记忆出发,引导孩子自己想象,把平时已有的生活经验、资源挖掘出来,进行所谓的“说文解字”,让孩子们自己建构识字的框架,同样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教“木”“禾”“米”“竹”这四个字。这四个字都是关于植物的。在教学时,“木”是个关键字,需要让孩子们学好。在课堂上,教师说:“我们的祖先把‘木’写成‘

’,(边说边板书)中间的一竖,就像树干一样,那上边的和下边的两个比划好像是什么呢?”小朋友会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积极踊跃发言。上边的一笔就像是树的枝叶,下边的一笔就像是树的根。“后来人们发现这样写不方便,干脆把上边的一笔写成一横,下边的一笔就写成一撇一捺。”经过教师这样一说一画,孩子们对“木”字的来龙去脉就清楚了,也就能很快记住了。教学“禾”“米”“竹”就容易多了。

(二)合体字的情境教学——利用汉字的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汉字构造有所谓“六书”原则,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是约两千年前许慎提出的,它基本上符合汉字的基本构造特点。六书之中,前四种是造字方法,后两种是用字方法。在造字法中,会意和形声覆盖了汉字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它们都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并起来造成新字,形声字和会意字都是合体字。其中形声字又是汉字的主体,它的构字结构虽然复杂,不过也有规律可循。根据形旁、声旁所处上下、左右、内外的不同位置,有六种不同的结构。形旁表意,声旁表音,这是基本的构字法则。遵循这一法

则,创设教学情境,以突出形旁,形声字的特点,孩子们也是容易理解的。例如教“颗”“棵”这一组形声字时,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字义,记住字形,在运用的时候能分辨清楚,就需要通过声旁理解,进一步加深印象。教学时,引导孩子们先举例说说“一颗——”“一棵——”。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分别画了两组简笔画。一行是“豆子、星星、糖果、子弹”,一组是“白菜、玉米、小树、向日葵”。接着向孩子们揭示规律:“颗、棵”都表示数量,“颗”左边是个“果”,表示声音的,右边是个“页”,告诉我们形状像颗粒一样的,圆圆的物体,比如像豆子、星星、糖果等等,就用“颗”。“木”字旁的“棵”,它的左边是个“木”,就像小树一样,是有生命的,而白菜、玉米、向日葵,它们长得高高的,所以就用“棵”。根据形声字的结构创设情境,孩子们对形声字的特点就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运用起来也不易混淆了。

低段识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需要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强调学生自主识字的同时,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有机地结合。相信新课程背景下,识字教学也能焕发出精神活力,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佟乐泉,张一清.小学识字教学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M].北京:人民1教育出版社,2003.

第18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1]

让“情境教学”流光溢彩 灰墩中心小学 史静

摘 要:实施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巧妙地创设情境教学,将使学生在高昂和愉悦的情绪中随问而思,随引而发,时而凝神谛听,时而驰思遐想,从而收到可喜的教学效果。 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个体自主性,以此带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情境教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语文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进行创设情境教学。所谓教学情境,它包括情感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之间的感情交流。“境”是教学环境,既指物理环境,也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境统一和谐方为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在教学中如果为学生创设主动、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便可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那么如何巧设情境让语文教学渐入佳境呢?

一、巧用导入语,创设情境。

布鲁纳说过:“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是学生愿学、乐学,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扣人心弦的导入可以在教学一开始就创造生动、形象、活泼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在教学任教办小学语文第三册《北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接受审美教育,我在开课指出,先播放了一段反映北京美丽风光的录像片,然后用愉悦的语调说;“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美丽的北京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北京旅行。”接着,我在优美舒缓的音乐的配合下,范读了课文。此时,孩子们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地进入了本课的学习。

在进行一年级的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一课的教学时,我结合当时刚刚过完元宵节的实际情况,精心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个故事:今天是元宵节,大街上十分热闹,一位漂亮的小姑娘(出示图片)叫雯雯,她在看舞龙表演时和父母走散了,急得直哭。警察叔叔过来帮她, 可她说不清家住哪里,也不知道家里和父母的电话,真是急死人了!紧接着,我话锋一转,问道:“小朋友,假如你就是故事里的雯雯,你能说清楚自己家住哪里,怎样用电话和家人联系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立刻有了把自己的家介绍给同胞和老师的欲望,都开始认真地练习说话。

二、妙用问题,探索情境。

“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设问题情境,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脑子积极主动地转动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古人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认为质疑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起点。 那么,怎样使学生真正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呢?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创造条件,为学生自主质疑提供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教学《鞋匠的儿子》一课时,我设计的问题是: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我在设计时就抓住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展开教学。以参议员心态变化作为切入点,以此为辅线,全面铺开,展开教学,然后抓住林肯说的三段话为主线,重点理解,逐步提升,让学生体会出林肯的伟大人格魅力。虽然林肯没有成为伟大的鞋匠,但成为伟大的总统,他被认为最伟大的特质正是他永远不忘自己是鞋匠的儿子,并引以为荣。

在这段导课中,我通过激发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能够把学生尽快的引到新知识的思考中去,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

三、图画呈现,丰富情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也揭示了文与画之间的关系。文与画是相通的。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使文本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征。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指导观察,加上声情并茂的讲述,便于学生充分地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如《月光曲》一文中,《月光曲》的内容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我是这样设计训练的:把皮鞋匠的联想概括为三个层次:(1).月亮升起,海面平静;(2).月亮升高,穿过微云;(3).月亮高照,风起浪涌。这三个层次用简笔画展示如下图。再通过朗读感受意境,加上教师点拨,归纳出皮鞋匠联想的三个画面内容分别表现了乐曲不同的旋律: “徐缓清幽”---“逐渐增强”---“激昂有力”,乐曲的变化反映了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理解---同情---激动。

再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泊船瓜洲》,都可以按照下图简笔画的提示,指导复述或者背诵。

用图画丰富情境,除了简笔画,还有其他几种常见形式,如放大的挂图、剪贴画、课文插图、电教画面等。无论运用哪种形式,都需要教师加以指点、启发和描绘,引导学生感知的角度和侧重点,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为语言文字训练铺桥引路。

四、融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富有优美的旋律,很容易打动孩子幼小的心灵,将他们的情感带入某种境界之中。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渲染是创设语文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文学与音乐沟通起来,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散文和诗歌教学中,可以播放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于诗歌的意境中。

如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在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配音进行美读,伴着古典舒缓的中国丝竹乐声,学生静静地聆听,耳中听到的是婉转缠绵的乐曲和充满乡愁的朗诵,自然会浮现意境深远的诗歌画面。音乐和诗歌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美的熏陶,心灵受到了强烈的感染,产生去读古诗的强烈愿望。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实现语文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的感知思维,使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五、角色表演,营造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习课文的最佳方法就是多读多练、读中感悟。

所以在教学《谁的本领大》时,我并没有做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就能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锤炼语言,描绘情境。又如:教《狼和小羊》中虽然只有两个角色,但这篇课文情节生动,对话丰富。因此,我请三个同学为一组,一人演狼,一人演小羊,一人当作者,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再到台上来表演。这样的表演增添了课堂教学情趣,加深了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体验。

六、借助多媒体,再现情境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广泛,为语文课堂提供了更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为多彩,更易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情境之中,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学习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读课文,并配以西沙群岛的动画。在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我国美丽的西沙群岛海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见也没见过甚至是听也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由美丽的海岛风光和奇幻的海底世界构建的画面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上美丽的风光,这种教学活动重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多媒体情境能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发展。

总之,情境教学法既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语文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书目:

①《我要成为最佳的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湖南大学出版社

③《语文教学情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④《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山东教育出版社

④《成功教育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⑤《播种爱心》, 广西教育出版社

第19篇: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 ( 课题研究方案)

“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离不开课程的改革,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怎样的课程设置就培养出怎样的人。而从大量的现实和有关的调查中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学生却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常感到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究其问题的根本,在于语文教学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新课程倡导我们进行语文生活化的教学。要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我们希望通过多渠道的研究,能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通过老师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掌握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目标

1、教师方面

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

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并要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与阅读精品中吸取生活素材,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增加生活积累,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

2、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语文学习中能将已有生活经验化为文字、感受、理解来吸收知识,获取知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并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各地有关语文生活情境教学、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2、调查、检测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各年级学生采用问卷、测试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相应的做法。

3、行动研究法:

研究这项课题研究的效果。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2、营造课堂学习氛围,点燃生命的火花

3、整合教学内容,探索情境教学模式。

4、构建生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走入语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期

2、《陶行知论文集》

3、《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纲要》的课改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杜威在他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用实例提出“思维起 于直接经验的情境”。

5、李吉林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结合自身的教学研究指出:情境的优化,给课堂带来生气,带来欢乐,改变“注入式”教学那种闭门读书,单一的“听分析”,运用复现式的记忆学习语言所造成的儿童负担重、效率低的被动学习的状况。它针对儿童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美”为境界、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儿童合理地使用大脑,且又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儿童在学习生活中,终于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审美的兴趣、认识的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保证

1、课题研究人员情况

课题研究人员是一名市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十五

年,曾经进行过《关于克服小学生学习畏难情绪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基本功扎实,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强,肯钻研,深受学校领导、同事及家长的一致认可与好评,能够担当此课题的研究工作。

2、研究的过程:

(1)申报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根据学生及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选择课题,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0年6月-2010年8月)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案;进行文献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3)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1年4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认真研究。撰写教学活动方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研究方案,阅读有关情境教学的书籍与文章,撰写教学反思、心得或论文。

(4)总结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反思实验结果,进行实践和理论方面的总结,完成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3、课题研究的措施

(1)开展相关研究内容的文献查阅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加科学,在前期研究阶段要查阅大量文献资 料,对国内外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进行探索与研究,为接下去的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调查

为加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首先需要对目前我县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进行一次调查。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课堂听课观察等形式,就目前老师们的认识、实施频度、有效度、存在问题等多个方面展开针对性的调查摸底,为全面实施打下基础。

(3)课题组成员通过平时的观察与教学,探讨不同的教学情境

对教学的效果

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其实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实践进行具体教学情境的研究与探讨,在不断的反思中促进教学,使不同的教学情境对教学起到真正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几个原则上加以把握,使情境的创设做到科学、适度。

①要有一定难度,但应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

②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专为少数人设置。

③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楚,不要因含糊不清,而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

④要注重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⑤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4)教师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反馈创设教学情境对教学的有效性程度

教师将探讨的不同教学情境运用于课堂教学,并对实践教学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改进,再通过对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而反馈创设教学情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性程度。

第20篇: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运用

内容提要: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态度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法能激发直接兴趣,减轻、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其内在潜能。由此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顺应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生活观察法;图画再现法;音乐渲染法;表演法;语言描述法。

一、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体会情境是通过角色的扮演来进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让学生表演的好材料。那些狼、小山羊、大公鸡、小马等等,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争相扮演。教材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学生们成了热情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

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的巩固阶段,由两名学生戴上头饰站在高低两处分别扮演乌鸦和狐狸,他们凭借自己对课文语言的记忆进行对白,同时按照自己的理解,配合适当的表情和动作进行表演,整个身心沉浸在课文里,和人物思想感情完全融为一体了。再如教学《田忌赛马》时,让学生想像人物动作、表情、语气等进行朗读,学生对齐威王的“得意洋洋”、“目瞪口呆”和田忌的“垂头丧气”和“转败为胜”有了深刻的理解,而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和词语的理解更是水到渠成。

因此,通过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特别兴奋,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看到,且富有戏剧情味,学生情绪热烈,印象深刻是必然的结果。同时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情境中相互切磋,学会互补,学会肯定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这种人际情境,非常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而学生的合作,交往又丰富了人际情境。

二、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从而使课文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也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和教学幻灯片外,“剪贴画”和“简笔画”方便易行。如教《小蝌蚪找妈妈》可简单地画一张表池塘的草图,涂上一些淡绿色,画几根水草,讲到池塘有一群小蝌蚪,就贴上几张小蝌蚪的图片,好像小蝌蚪在游来游去;接着,再用粉笔在后面画一群小蝌蚪,表示“一群群”。讲到小蝌蚪慢慢长大了,就换上长着两

条腿的蝌蚪图片,然后再贴上鲤鱼妈妈、乌龟的图片。这些图画随课文内容而发生变化,使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感,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又如,《要下雨了》这一课的教学,运用剪贴画,创设了连续的一组情境。结合教为过程,创设了“小白兔”来到“草地上”、“池塘边”、“路边”,分别与小燕子、小鱼、小蚂蚁对话的情境。情境一个连着一个,角色随着情境一个接一个出现,从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下雨前的种种自然现象,可以说是简明、生动、有效。

总之,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不仅画面有“形”,还有“境”,配以教师讲述的“情”,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三、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展现情境,是通过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境,作为儿童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儿童眼前。如教学有关“春天”的一组教材,就让学生到校园中、田野里、花丛间、树下水边去寻找春姑娘的踪迹;如教《雷雨》,就在夏天里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天气和四周景象的变化;秋天来了,结合教学《秋天的田野》,带学生去观察庄稼成熟的丰收景象;在冬天下雪时教《瑞雪》,带学生去外面看雪景„„可见,春花秋叶、日月星辰、校园景色、山河风光„„或是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或为他们学习课文提供真实情境。从教学实际来看,这种方式对学生写作的提高更是益处多多。

根据巴甫洛夫学说,词和符号需要从形象方面得到不断的强化,其途径就是与周围世界,与生活接触。人类从婴儿时期到学龄前期,从单词到短语,从多个词排列、组合成句,逐渐达到语言自动化的复杂过程,是在没有老师、没有教科书的情况下,独立克服了最初学习语言的种种困难完成的。是靠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吮吸丰富的营养,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迅速地发展了感知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学会语言,掌握符号,保持着两个信号系统的平衡。情境教育正是掌握了儿童认识世界、学习语言的规律,十分注重儿童与大自然的接触,引导他们由近及远地、由表及里地渐次地认识周围世界。像观察说话、写话及野外活动,都在开设的课程类型上为儿童接触大自然,接触周围世界,保持两个信号系统的平衡得到保证。

四、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与文学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运用音乐让学生置身特定的情境,感受文章的内涵,体会人物形象,是情境教学的又一方式。如教《桂林山水》,让学生轻轻哼唱他们熟悉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使学生仿佛愉快地泛舟在清澈的漓江上;教《月光曲》,让学生体会“盲姑娘从贝多芬的琴声中仿佛看到月亮从水天相接的海面上升起来”一段,配上一段钢琴曲来朗诵,不断激发了学生的想像,更突破了对这个重点段的理解。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渲染了气氛,丰富了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五、实物演示情境

学生对一般知识性的课文中介绍的物体是非常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并熟悉某一事物,可选取实物让学生观察,以实物来演示情境,让学生去感知事物。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像海参、珊瑚等可用实物或实物图片帮学生理解有关海参、珊瑚的描述及说明的词语。实物演示也包括模拟情境的演示,如《詹天佑》中“两头火车”在人字行铁路上行驶这一情境,可用一剪纸的两头火车替代。这样,既突破了难点,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好。

六、语言描述情境

这是情境创设中最基本的途径。语言描述与以上几种直观的手段相结合,便于将学生带入情境。凭借语言本身的生动、优美、有趣、动情来描述形象和意境,使学生境中见形——形中悟美——美中激情——情动辞发。如教《荷花》,让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听柔和的轻音乐进行想像,老师有感情地轻声描述:“瞧,荷花翩翩起舞了„„”(课文语段)音乐播放一分钟后,问学生:“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会有所感悟地告诉你:我仿佛觉得自己就站在满池荷花前;我仿佛闻到了荷花的清香;我仿佛听到了丁冬丁冬的河水声;我仿佛看到了荷花在舞蹈„„教师语言的描述,直观手段的运用,调动了学生视听感官的协调作用,把学生带入花香叶翠的有声有色的世界!

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它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命力和人文关怀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情境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文素养的积淀,为学生开拓了

更加广阔的想像空间。在任重而道远的语文教学路上,情境教学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清醇的源头活水,带来了有声有色的缤纷世界。它那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教学变成了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总之,情景教学法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情景感受,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化难为易,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

情境教学心得体会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心得体会小学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