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2:35:5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新的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全国小学科学教学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小学科学教学逐步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少的课时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如何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尤为值得研究和探讨。这学期我担任小学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根据半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情况和本人的教学经验,我在这方面收获很大,谈一谈我的教学心得:

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创新性学习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与前瞻的意识。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这种意识的作用,使儿童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三、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科学课的课堂常规,如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能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等。

四、科学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的内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对教师的知识要求很高,因此教师要及时补充知识储备,同时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技能,具备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科学教学质量会更高。

教师应从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三方面入手,自始至终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中的可测性。同时教师还应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掌握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相应的决策,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推荐第2篇:《新小学科学教育》 心得体会

重探究、重态度、重创新

———读《新小学科学教育》有感

重探究、重态度、重创新

————读《新小学科学教育》有感

书中有真言,书中有真知。

在拜读《新小学科学教育》,总有一些类似心灵的鸡汤来滋养身体,让心境更上一层楼,有感而发,故而唠叨几句。整本书共分五个章节,从理论的角度、科学活动的组织、科学中的思考和决策及60个科学探究活动等方面阐述了一个核心的理念:为促进学生思考而进行的教学,既有理论的高屋建瓴,又有实例的对比剖析,观点鲜明,说服力强。

科学教育,首重探究——书中讲到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区别。两者内容、背景不一样,可观察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当儿童只学习科学时,他们有可能在毕业离校时只学会了一堆名称和标签,而这些东西中只有一部分是正确的。但是,没有提升思维的附加维度、没有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积极参与,他们将不会有能力把原理应用于新的情况、明智的解释数据、精确的观察、检验假设、评价数据或者更为重要的是,学会所有科学家必须知道的事情以便成功。这一事情就是如何失败就从头再来,继续不断地尝试。科学知识加上科学思维才是科学探究。

书中提供了多个为强调思考和决策所进行的 “游戏---听取报告---再游戏” 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实录。并就同一教学内容呈现了“教科学”与“为促进学生思考而进行的教学”两种理念下的师生对话。后者的问题更开放,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观察、比较、提出和检验假设、收集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分类、解释和评价结果。教师仅是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反馈或解释。 看着书中案例,对照自己平日教学。确实有些仅是在“教科学”,很多时候没有经过学生严格的观察、实验、思考,教师急于把结论兜售给学生,教师的讲解霸占了学生操作、思考的时间,不利于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于是,我边学边用,多给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也注重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借鉴书中的一些提问方式。几节课下来,发现学生的科学学习参与度提高了,学习的热情也在上涨。

科学教育,其重态度——以前对科学态度的理解总是很模糊,总停留在对学习科学的态度、对自然的情感态度、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态度上,而现在我发现那些只是情感态度而已,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理性态度。到底

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理性态度呢?

(1)注意考察任一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及重现性,区分偶然性与必然性。 (2)重视事实根据,合理怀疑,不迷信,不盲从权威。

(3)避免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或将某结论不恰当地进行推广。 (4)倾听和考虑他人的不同观念或解释。 (5)根据新的证据,怀疑、修正自己的意见。

科学教育,再重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视科学启蒙

科学不只是发生在实验室中的事,不只是一种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它是人们观察世纪的一种方式。如果小学科学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培养,那将会使受教育者在处理问题方面缺乏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很难有创新的意识。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入最新科学信息,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鼓励他们关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在教学中除书本科学知识外,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结合科学知识教学及时向他们讲解各门类科技发展最新动态。

保护好奇意识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些发明创造均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意识有关。“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头脑中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和见解。因此,老师要多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榜样,以启发学生的好奇意识。同时,要放手让学生实践,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强调从错误中学习,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实验。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了解科学创造的思维方法。要设法让学生与有成就的创造者、发明家接触,尽早路上科学研究、创新的道路。

营造创新氛围

有利于创造的风气,不仅会促进求知欲滋长旺盛,激发探索异常解决办法的强烈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路的开拓。因此,科学教学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搞好校园环境布置,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并感受到整个校园都渗透着浓浓的科技创新氛围。例如,在教室长廊上挂中外科学家画像和名言,利用黑板报等定期摘录科学家的名言,引导学生将科学家的名言摘录在自己的日记本扉页上,可激发起他们献身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结合科学教学开展有关科技知识小讲座、开展科普知识竞赛、撰写科普小文章、组织科技制作比赛等等,消除学生对创造发明的神秘感,使之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增强创新的意识。特别是科学教学的实验课,让学生各自身边的简易材料证明结论的科学性。

激发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即直接推动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的创造行为起着导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创造动机源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学生的内部需要而引发的动机,如学生认识到创新活动的意义或对之有兴趣而积极参与创造性活动,外在动机在学校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学生为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或奖励而进行创造性活动。成就动机是学生创新的动力源泉。有成就动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毅力,富于挑战性。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积极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出快乐,要让学生从答对一个问题、完成好一次作业、一次实验成功,完成一件作品、参加一次比赛、取得一个较好的学习成绩中获得满足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地肯定与表扬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

更新学生观念

心理学理论认为:“创造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自发的释放过程,适宜创造力发展和表现的条件是要实现和保障学生的心理环境。”因此,我们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听众,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努力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一)积极思考。我们认为创新的基础是理解.在科学教学中最大的弊病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思考时,教师不要急于提供帮助,要有意给学生造成暂时失败感和短时焦虑,

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会促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激励学生运用内在潜能去自主探索、自主解决。所以在科学实验探索中有意设置一些小的失败演示实验,发动学生提出解决方法,得出在实验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的几点,这样做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加发挥。

(二)学会“解难”。在教学中,当学生“解难”时,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观点不要急于下结论,应主动接纳学生的错误与失败,帮助学生了解错在哪里,让学生在关心和支持的氛围中,不断获得学习机会。同时,对敢于设想创新、标新立异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科学教学中要学生经常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自己对自然发表的观点。根据已学过的和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科学中的一些现象。

(三)鼓励“善问”。李政道教授对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众所周知.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环节,但它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只有挑战性的新问题,以为创新作铺垫。在科学课中学生提问时,教师要耐心倾听,仔细分析,及时鼓励,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喜悦。

教育有其法,教育有其点,科学教育博大精深,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如何更好,作为教师的我们,一点感悟,一点启发,一点细节,都是为了完善教学,都是为了提升教学。把握三个重,把握心灵的与众不同,或许,我们也就创新了,或许,我们的教育也就创新了。

推荐第3篇: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

更新理念

有效教学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茶平中心小学

刘志标

论文提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如何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呢?

正文:

我庆幸去年参加南平市科学学科教学培训,收获非常大,反思以往教学,发现的自己小学科学教学理念必须要改进,过去科学课上的一些传统教学理念必须要抛弃。同时要进化择优教学法。如今我本人在科学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教学理念还需进一步更新。

本着科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 的基本方法;把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我这个学期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科学课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如何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呢?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因此老师应在这两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对他们所提的问题,老师要本着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容许出错,切不可加以嘲笑、挖苦、讽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都能根据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应的较恰当的问题,并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的猜想。

2.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

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结合农村现有资源,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河边去考察水质是否被污染,观察河里生物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和卵石的形态;到田 1

园地里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性态构造和生长环境,并适当采集制成植物标本;还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捉鸣蝉、捕蝴蝶、斗蟋蟀、学鸟叫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既学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达到了自然教学大纲从知识、兴趣、能力和德育四个方面的教学目的

3.正确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善于探究

对学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很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生会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比如:在观察中探究、在实验中探究、在思考中探究、在合作中探究等等。此外,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要教育学生持之以恒。。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这时,教师应进行适时的引导,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学生遇难而退。

二.科学课教学要强化实验教学

科学课程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这一点上,由于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实验教学。这主要是因为:

1、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学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和志趣,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前提,也是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结果。在观察与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作用,靠眼看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远近;靠耳听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色;靠鼻闻物体的香、臭等气味等,让孩子亲自去探究其中的奥秘,感知其中的神奇,来满足他们的兴趣。学生天生就好奇、好动,这些实践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2、实验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不可能仅靠教师的讲解来获得,而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和

发展学生学科、用科学的能力。

3、实验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

我们知道:实验具有重复性,它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供学生反复观察;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认识到的真理,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掌握自然基础知识。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无疑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科学教学要加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事例成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必然趋势。作为《科学》这门学科,再不能在“粉笔+黑板”的这种老模式里大讲“科学”了。

1.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像力插上翅膀,从而培养想像、激发想像、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

3.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于一体,它能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思维空间,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枯燥知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许多新观念,新方法正冲击着我们传统的观念,作为一个一线的科学课教师,我将在切实转变观念的同时,结合科学课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加强反思,努力学习,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刘志标手机

15859939142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茶平中心小学邮编353504 邮箱(2441803655@qq.com 4

推荐第4篇: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心得体会---刘天庆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融自然知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如何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引导学生学好科学课,是摆在全体科学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科学课的教学,有许多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那科学课就成为了生搬硬套的课堂,所以关于如何上好一堂小学科学课,我有以下几点见解:首先,依据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总体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即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社会和个人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自然课相比拓展了许多,这些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活动来完成。因此我们的科学课教学中要全面体现科学课的教学目标。

二、突出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课学习的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经常用到的。我们的科学课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是最能体现培养目标的一种方式,因此说它是科学课学习的核心,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在教学的任何时候就要考虑能否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尽可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创造性的应用科学探究的方式。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每次探究的过程不一定都要求完整,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探究的内容也不要面面俱到,探究的方法和形式也应讲求灵活多样。

三、突出学生主体性 科学素养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新教材给老师的选择余地和学生自主的余地大了,这就需要教师深刻领会科学课程标准改变以知识为本的旧观念,努力发掘教材的教育价值,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并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恰当选择典型活动。

四、突出开放性 1.教法和学法的开放性。 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的开放和学习方法的开放,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如《手的观察》一课中,当学生提出“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一问题后,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于是会出现手的灵巧性与皮肤、骨头、筋脉、肌肉、大脑等有关系的种种猜测,然后自己设想一系列活动——验证猜测,得出科学的结论。2.时间的开放性。 科学的探究仅仅凭课堂40分钟是不够的,40分钟很快过去了,可能还有那么多的争议,那么多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布置实践性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余时间或回家后继续探索,然后写出报告。也许他们会有新的发现及思考…… 3.空间的开放性。 注重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学,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如《我看到了什么》、《我的大树》、《寻访小动物》等课的教学,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比如在《我的大树》的活动中,不是追求学生对大树的知识究竟知道得多少,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和领悟什么是观察,观察和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确定观察内容和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学习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交流汇报。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闻、摸、听等多种方式全身心地感受和体验;用测量的方式知道大树的粗、细、高、矮等有关信息;用文字、图画、采集标本等方法记录收集到的信息;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向大家描述大树。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对自己观察的大树有了直接的认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素养也就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渐形成。

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强调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经历,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在对周围世界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的这个特点就强调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就不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的广阔的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2、计算机软件。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库软件、画图软件、教学评价软件,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或工具。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软件,也可以为满足特定教学过程的需要而开发自己的软件。

3、网络。包括校园网、地区网和国际互联网,可以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现在,我国的许多网站中出现了\"基于互联网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注册,选择探究课题,申请指导教师,在开展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随时通过互联网记录下自己的进展情况,由网站安排的指导教师(如专职人员,更多的是志愿者)随时对学生的探究计划和行动进行质询和指导。这样的尝试,有利于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投身于探究式学习之中\"这一理想的实现。

《科学》课究竟怎么教,具体方法固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紧紧抓住学科的基本目标去设计教法。最关键的要把握两条:根据学科和内容的目标确定教学的基本思路,思路一偏,整个课就错了方向;根据教学的基本思路找准训练重点和最有训练夹杂的内容。沿着这个路子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一定能很快教好《科学》课的。

推荐第5篇:小学科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整个的探究活动,学生经历了猜想-设计-探究-验证这个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注意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的汇报虽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计划、选择实验材料、开展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论。在探究活动中,注意了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和观察研究。

《科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你们真棒!”。“你们真像一个小科学家!我都要向大家学习了,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更多的自然科学问题”„„这些语言的肯定与鼓励,体现了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既做到关注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又关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并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让学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达成共识,形成结论。对于学生的评价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学探

究的过程体验,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评价以师生评、生生评、自评等多种形式进行,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为科学课教师的我们,一定会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科学课教学工作的探究之中,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张建华

于2010年9月25日

推荐第6篇:小学科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一定的陌生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我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比如教学科学教材《声音的产生》的时候,不是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而是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忙得不亦乐乎。

又如,在教学科学教材《温度计的秘密》实验的时候,我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是小药瓶和学生喝牛奶用的透明塑料管,而不是实验室的烧瓶和玻璃管,实验的效果同样很理想。教学中如果一味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了。

如在教学科学教材《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时,我就为学生提供了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马铃薯、泡沫块、橡皮、回形针、小木块、小铁块等等),让学生猜测哪些物体是沉,哪些物体是浮,并把你认为是沉的物体放一堆,浮的物体放一堆。学生探究得兴致勃勃。

推荐第7篇:小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回眸十年------教育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很惭愧,我是一个很浅薄的人,也远没有出色表现,所以今天算是的厚着脸皮来了,把自己工作学习中的一些收获体会和大家分享,并接受大家的指点。

不经意之间,时间飞逝,当猛然回头才发现,已经迎来我的第十个教育的秋天,难得有闲暇之余,想想十年往事:几多恐惧与害怕,几多担忧与失措,几多彷徨与兴奋„„就这样跌跌撞撞、半醉半醒、迷迷糊糊走进了十年。感叹一句:教育教学的艺术之路遥遥无期,永无止境,我在这条路上收获了太多的失败,可我激情却不曾减少,我执着的在为取得成功想办法。

精彩课堂交流摘录:《我心中的数学好课》

1.效率第一。

好课的课堂应该是有效地高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教学疑点解决,教学特点明晰。效率第一不仅指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方面的有效性,还应该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2.体验成功。

好课应该是让教师和学生感受愉悦的,体验深刻的,印象难忘的。这样的课要体现“以生为本”,课堂上让学生勇于表达和交流,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师生、生生的合作碰撞中发现自我,张扬个性,闪现亮点。学生的心情是开心的,气氛是和谐的,张弛有度又趣味横生。

3.拓展有度。

好课要有一定的容量。这里不仅指练习的层次与坡度,数学文化与数学素养,还有思维的含金量。如果一堂数学课下来,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帮助,那价值将打上问号。“学生进课堂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有了什么变化?”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思考的内容。

4.当堂反馈。

数学课堂要体现学习效果的当堂反馈。课堂结构要重组,压缩教师讲课的时间,让学生有当堂训练和反馈的机会。特级教师林华民 “三分课堂论的做法很有道理:每堂课教师持续讲课、学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各占三分之一。这样就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学习提供了时间的保证,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后作业的负担。 5.真实扎实。

真实的课堂是最美的。没有虚假的布局,有的是师生间的真情流露。叶澜教授说,哪怕部长听课,也要做到“目中无人”。上课要体现扎实、充实、平实、真实,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好课的标准,这只是我认为的我赞同的。经历不同的转折,“九年义务”和“北师大”版本的教材,语文和数学不同的学科,德育与教学,轮岗交流„„

为此确定我的课堂教学发展方向:简单、精彩、有效。便 有了一些追求:

一直有一种欲望,想我的学生能学得更轻松些。

于是在课堂上,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氛围,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偶尔逗逗学生,让他们放肆一下,轻松过后忙不迭叫停,生怕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一直对学生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一直有一种欲望,让我的学生能学得更轻松些。

于是在课堂上,我建议孩子们四五成群,自编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发现。我想做个懒人,躲在教室的角落,听听孩子们谈些什么。他们眉飞色舞,讨论热烈。等到全班交流时,教室里安静得让人心痛。即便能说的,也只是这几个。一直有一种欲望,让我的学生能学得更轻松些。

走进了十年的我:困惑越多,谜团重重,找不到一条可以到达彼岸的捷径。现在越来越感觉不会上课了。就像刚毕业那会儿,从教数学,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方法。失败、推翻、尝试„„如此往复。

时过境迁,新课程的改革已有年头了,学生从自主探究到小组合作,教师从“一讲到底”的强势地位退位到“组织引领”的主导地位,最终的目的是推出学生,让学生站在前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如今的学会学习,将学生的主体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主学、合作学,最后才是教师的指导学。指导学还要讲究方法,尽可能点拨为主,做到“能会的不教”,“教了还不会的不教”。所以做教师的会感觉累,时刻在辨别与判断是否合理中生存,还要在对与错中反思,还要在过去与现在中来回,还要作从规范走向有效的行进„„

现在越来越感觉不敢上课了。走进教室,看见同学们肃穆多于天真的神情,让我怯场。总有一种担心,就怕在不经意的教鞭下埋没了“瓦特”和“爱迪生”。也许是敏感。也许是懦弱。或是缺失一份自信与坦然,职责告诉我要坚守,所以带着自己的理解依然站立讲台。

我一直坚信着未来的十年,一定是更加成熟的我,自信的我。

推荐第8篇: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科学教师,由于器材的原因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于许多科学实验只能简单的演示。其实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望热烈,这样的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只能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去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积极主动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

一、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学生勤于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动耳,为他们设置种种参与实践锻炼的情境,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只有让学生亲身感受、亲身体验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才会不断得到提高。另外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对摸得着、看得到、闻得出、觉得到的极易掌握。针对此特点,在《空气》这个模块的教学中,为了扭转学生总认为空间是什么也没有这一思维定势,我设计了看、摸、听、称等几个环节。首先是感受空气的踪迹,我让学生每人拿一个塑料袋来回甩动,一会儿工夫,袋里就装满了气。再让学生一手抓袋口,一手去捏、去摸。接着把袋口拔开一点,靠近耳边,挤压袋内空气,听声音。再装气,用牙签扎一个小孔,压入水中观察。就这样,依靠视觉、触觉和听觉,学生就乐意接受空间存在着空气,空气会流动这一事实。在课外延伸活动中,我又给学生布置了个小任务,让学生回家用铁丝做个平衡器,两端分别挂上空塑料袋并使其平衡,接着取一端的袋子装上空气再称,这时你会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带到学校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带着问题回家去做实验了。第二天来校,兴奋的告诉大家平衡被破坏了。原来是空气在捣鬼。这一实验,使学生又明白了原来空气是有重量的。这一教学设计,既降低了知识难度,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新知的探究率也大大提高了。

二、在实验中要让学生享受快乐,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是科学实验课的主题及生命。只有科学课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投入其中,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五彩缤纷的科学实验要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要让学生在“做中学”科学实验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不断的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一个个小实验中,不断的探索,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会碰到一个问题,推动着学生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三、在实验中要注意发挥个性,让学生有创造的机会

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动够。即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只有自己思考才能遇到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产生创造的火花。“有疑才会有进步”,注重让学生自由发挥,观察到什么现象,将是答案纷纭、稀奇古怪,虽然会花去许多课堂教学时间,但我却十分愿意,因为这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花,学习知识的闪光点。因此作为老师要有耐心,有信心,能让学生一直的发问,直至问够,说够。另外,还要注意在实验中让学生玩个“尽兴”,如果时间确实不够了,可以让学生回家继续做延伸活动,或通知家长,帮孩子一起完成实验,切不可半途而费,草草收场,因为实验的整个操作过程是学生不断发现知识的过程,是知识表露的过程。最后还要让学生用眼看够,认真的观察,仔细的观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观察到事物的变化,都能明白整个实验的过程。

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整个的探究活动,学生经历了猜想-设计-探究-验证这个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注意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的汇报虽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计划、选择实验材料、开展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论。在探究活动中,注意了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和观察研究。在实验的现象分析和总结中,知道用三棱镜、水棱镜分解太阳光形成彩虹,牛顿盘能把多种颜色光混合成白光。知道了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知道了彩虹多形成于夏天雨后的原因„„。

《科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你们真棒!”。“你们真像一个小科学家!我都要向大家学习了,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更多的自然科学问题”„„这些语言的肯定与鼓励,体现了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课上时,我经常说:“你们真棒!„„”,这不仅使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更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既做到关注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又关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并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让学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达成共识,形成结论。对于学生的评价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评价以师生评、生生评、自评等多种形式进行,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为科学课教师的我们,一定会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科学课教学工作的探究之中,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推荐第9篇: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让创新与实践同行

——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科学作为一门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基础学科,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注重让儿童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发展观察、实验、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充实和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曾经在全国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上说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计算机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为标志而匆匆到来,这一代学生能否更好的适应社会,取决于他们科学知识的丰富与否,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和新时代培养人才的需要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科学教学需要科学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而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师和学生的围墙,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充分利用学校外的各种资源,在社会和大自然的大环境中引导学生探究科学,实现科学教学的创新,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一年多来的科学教学工作,我认为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的极好平台,所以我有以下的心得体会:

一.总体情况概述

四年级是小学科学学习的第二年,小学开设科学课的主要目的和根本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与品质,以及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初步实践能力等。到这一学期结束为止,学生通过对物体和材料的认识,对运动的认识,以及研究自然界的变化,初步建立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运动的”,“世界是变化的”这三个对世界认识的概念体系。为了实现这一宗旨,我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校的地域特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兴趣。在此之中,我尤其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思考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总的来说,这一年来的科学课是成功的,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学会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充分关注。

二.四年级科学课程概述

“变化的世界”是全册的综合课,目的是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变化现象的兴趣,感受自然界中各种变化的奇妙;“物质的状态”单元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帮助学生发现,判断物质的状态及各状态物质的特点;“生长与变化”为学生提供了亲历种植,饲养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生命的伟大和宝贵;“有趣的变化”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变化现象提出疑问,发现物质的变化过程有些是可逆的,有些是不可逆的;“农业与技术”是本册的综合单元,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的发展,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农业技术发展带来的好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畅想未来农业,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思考

通过我一年来上科学课的感受,我认为本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方法和原则:1。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 ;

2。注重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的原则; 3。促进探究学习及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原则;

4。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材的弹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四.几点体会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比如科学课的地点可以在教室,可以在图书室,可以实验室,也可以在野外自然环境之中。

2.建立科学文件夹。为了让学生记录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建议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科学文件夹。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等。

3.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此,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思维习惯,更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4.树立安全意识。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推荐第10篇: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科学教学心得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年是我第二年教科学,很荣幸在去年科学期末考试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同时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培养,老师们的帮助,让我在科学学科中快速成长起来,下面我谈一下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希望能给各位老师带来一些帮助。

1.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便会主动去探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呢?如科学实验,记得去年做电磁铁实验,小明她们组第一个完成实验,每一个人都带着灿烂的笑容,之后就连小明很自然的就记住了实验结论。除了实验之外,要充分利用学生日常感兴趣的话题引到课本上来,在讲太阳家族中星星时,涉及到了星座,不要着急讲课本知识,先问问学生关于星座你知道什么?学生立刻来精神,我是双鱼座,我是水瓶座,我的财运怎么怎么样等等,在问学生这些有什么依据,学生表示不知道,于是讲解星座由来,学生口中所谓的星座全是迷信的说法,此时学生听的特别认真,现在马上就到夏季了,科学课都在下午,学生爱困,所以我们可以讲述一些科学奇闻或科学故事,调整学生学习状态。

2.在去年毕业班论坛中我讲的是师徒结对这一教学模式,那样师傅督促、帮助徒弟学习,师傅从中使自身知识得到巩固,两组师徒PK促使学生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进步,但是今年这届学生在科学学科应用师徒PK效果不算太好,本届女生多,学生好胜心不是很强,有的好学生表示帮助徒弟太浪费时间,不愿意和差生在一组。其实回头想想也是,有的好学生在这四科都要辅导学生。于是我有以减轻师傅们的负担,让他们做很少的作业或是不用做,甚至完成相应任务还可以自由活动,这样徒弟肯定有意见,此时在提出要求两个星期一测试,谁分多谁当师傅,诱惑力很大,学生动力十足。

3.尽管我们做各种努力,有个别学生还是跟不上,这样我就降低要求,低到这个学生能够完成,如别人10分钟掌握3个知识点,小红需要1个多小时,那么小红你今天就记一个知识点。渐渐的学生有了自信,就会主动学习,掌握的知识也就多了。

以上是我在科学教学中的一点方法,不知道是否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11篇:学习小学科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科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整个的探究活动,学生经历了猜想-设计-探究-验证这个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注意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的汇报虽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计划、选择实验材料、开展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论。在探究活动中,注意了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和观察研究。在实验的现象分析和总结中,知道用三棱镜、水棱镜分解太阳光形成彩虹,牛顿盘能把多种颜色光混合成白光。知道了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知道了彩虹多形成于夏天雨后的原因……。

《科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你们真棒!”。“你们真像一个小科学家!我都要向大家学习了,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更多的自然科学问题”……这些语言的肯定与鼓励,体现了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既做到关注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又关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并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让学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达成共识,形成结论。对于学生的评价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评价以师生评、生生评、自评等多种形式进行,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为科学课教师的我们,一定会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科学课教学工作的探究之中,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第12篇:学习小学科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科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整个的探究活动,学生经历了猜想-设计-探究-验证这个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注意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的汇报虽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计划、选择实验材料、开展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论。在探究活动中,注意了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和观察研究。在实验的现象分析和总结中,知道用三棱镜、水棱镜分解太阳光形成彩虹,牛顿盘能把多种颜色光混合成白

光。知道了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知道了彩虹多形成于夏天雨后的原因……。

《科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你们真棒!”。“你们真像一个小科学家!我都要向大家学习了,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更多的自然科学问题”……这些语言的肯定与鼓励,体现了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

者的作用。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既做到关注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又关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并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让学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达成共识,形成结论。对于学生的评价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评价以师生评、生生评、自评等多种形式进行,重视对学

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为科学课教师的我们,一定会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科学课教学工作的探

究之中,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第13篇:学习科学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科学教育“新常态”心得

9月2日下午,我参加了由长胜中心幼儿园组织的科学教育“新常态”的学习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观看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活动影片;

二、听教育专家讲述科学教育“新常态”的具体内容和做法。

首先进行的是,时长为30分钟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影片观赏。影片中讲述到,教师在给幼儿进行健康活动时,向幼儿讲述了关于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活动一改平日里我们上课的方式,将PPT或者白板做的很精美。取而代之的是,用简单的图片向幼儿讲述健康食物对我们的重要性。且,活动最后,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操作表格也不同于平日里我们给幼儿提供的操作表格。教师很恰到好处的将所有的食物图片放置到一边,将表格做成金字塔状,请幼儿来填。这样能够直接的使幼儿感受到,哪种食物是幼儿亟需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哪种食物是可以选择的、替换的。活动的真实意义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活动让幼儿更深刻的懂得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其次进行的是,对教育专家科学教育“新常态”的讲述。这部分的讲座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一、教育专家先向我们讲述了科学教育“新常态”的新理念。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给幼儿不断的积累经验。

2、通过幼儿自身经历的事情追寻经验。

3、构建适合幼儿积极学习的能力与兴趣的情境。

4、科技教育要与“生活”相沟通。

5、关于“认知-拼接”、“认知-探索”、“认知-制作”的具体事宜。

6、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和兴趣要:尊重原色、打好底色、发展亮色。

一、教育专家向我们讲述了关于科学教育“新常态”下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的,幼儿对人生的价值、生命意义和科学、技术、社会的初步认知。

二、教育专家向我们介绍了科学教育“新常态”中的“科技教育”。这部分的内容又分为了四大板块。

1、生命科学:生命科学中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人体、植物、动物、生命体、生命体的成长、环境与生命体、安全与防护。

2、物体科学:物体、物体运动、物体的利用、探索与制作。

3、地球与空间科学:地球、天空、保护地球、保护天空。

4、科技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科技、家庭生活中的科技、学习生活中的科技、休闲生活中的科技、运动生活中的科技、军事武器、信息的传输等等。

教育专家结合自身的经历,很细致的向我们进行介绍和讲述。通过本次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科学教育“新常态”对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重要影响与重大意义。同时,我还清楚的认识到,科学教育“新常态”对我们教师的强大作用。它将从本质上改变幼儿和我们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和科学、技术、社会的认知和感受。本次活动能从根本上、整体上、全面的帮助幼儿和我们建立良好的活动态度

第14篇: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课

——教育叙事之合作探究

三四年级科学教师 高福霞

小学科学课是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探索寻求答案的课程,其间有很多活动需要小组合作来完成。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出乎我意料的现象,每当小组合作时,有部分学生忙的不亦乐乎,积极性很高,而有部分学生却无所事事,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自己干自己的活,这让我很意外,因为在我思想意识里,活动是每位学生都愿意参加的,应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可是却出现了这种情况,让我大感意外,所以,在一次活动课后,我就叫了一位上课“无所事事”平时不爱参与活动的学生,问他为什么做实验或活动时他都不参与,他的回答让我感触颇深,他说:“高老师,不是我不愿意实验,而是组里的其他同学都在实验,我没有实验材料,找同学要,同学也不给我,我没有东西玩,就不跟他们实验了。”这席话,让我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安排到底是哪出了错,问题的本身绝对不在学生,而是出在老师身上,于是我陷入深思:到底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活动,才能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呢?如何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如何正确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在小组合作探究时,出现有学生“无所事事”了应该怎么办?于是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很多书籍上都介绍说在小组合作去探究或发现某一规律的时候,出现上述情况是很普遍的,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要处理好这些因素,教师应先从自身处理好很多问题,例如,教师应先想清楚到底什么是小组活动、小组内是怎样分工的、什么问题需要组内研究,什么问题个人解决就可以了、组内如何研究,谁先发言,顺序是什么、如何记录,谁记录,记录者何时发言、在组内研究时教师应如何参与等等,先处理好这些问题后,小组讨论就应该会比较有序了,在上课时我做过一个实验,掰断一根筷子很容易,而掰断10根筷子怎么也掰不断,更何况是40多根了,孩子们通过这个实验渐渐的能够理解合作的力量有多大了,于是各种合作行为,就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始了: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合作的行为在教学中也能更好的体现出来了,通过这种方式,班里的实验活动课明显有了提升,更多的孩子愿意参与进来,合作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了。

第15篇: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白沙镇小学 陈廷军

上课时间快到了,我正准备着要上课的教学材料。四(1)班里的几名小组长们,争先恐后的来到办公室,按时搬运他们班下午第一节课的科学循环教材。

突然听到一位学生,用带着好奇的声音说道:“真奇怪,高高的楼房顶上怎么会长出几棵树来呢?”我停下手中的事和另外几名同学抬头向窗外望去。街对面楼房顶边缘的墙缝间,长着两三棵梧桐树,有两棵树已有碗口粗了,高高的耸立在城市楼宇之间,宽大的手掌叶在风中摇摆。

忙碌的生活和工作的我们,无暇顾及身边这些与己无关的现象,更无心去探究它。今天,听到提出问题的同学不经意间的问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才发现它们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也促使我有责任帮助他们弄清楚楼顶长树的原由。我拿着收拾好的教学材料,招呼着小组长们说道:“你真是个观察细心,爱提问的好孩子。对于你刚才提出的问题,等我们回到班里,让大家帮你一块来探讨这个问题,好吗?现在你们把书搬到教室里去吧!”

几名小组长,连忙搬好各自小组的科学书,高兴的和我一起向四(1)班走去。“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上科学课之前,先研究一下,他刚才在老师办公室里发现的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全班同学听到我讲的一番话,立刻用奇特的目光注视着我。于是,我把在办公室里发生的事讲给了全班同学听后,引导性地提出了问题。“同学们,请猜一猜梧桐树的种子是怎样来到楼顶上的呢?”

“我猜是风将梧桐树的种子吹到楼顶上的”一名女生首先说道。“我猜是小鸟将梧桐树的种子当成食物吃到肚子里,在空中飞行时通过粪便,将种子排泄在了楼顶上。”一名男生反驳到。“我猜测是小鸟将种子唅在口中,在空中飞翔时经过这里,将种子掉落在楼顶上的。”一名学生又说道。“种子落在了水泥楼顶上能发芽生长吗?”我顺势问到。“不能。”全班同学都反驳到。“可为什么楼顶上切能长着梧桐树树呢?”我又问到。“我推测是楼顶上有长年累月飘落沉积的灰尘,再加上雨水的冲击,灰尘和种子都聚集在了楼顶边沿。

种子遇到适应的温度和雨水的浇灌就会生根发芽,逐年长大的。”一位胖的可爱的小男孩,像推理家似的站起来说到。我和班上的同学听了胖男生的发言,不由自主的给予了他强烈的掌声。教室里充满了激烈的探究氛围。“唉!好多年了,我们只见梧桐树枝长多了,长粗了,可并没有见它的主杆,像长在地面上的树那样有十几米高呢?梧桐树总是只有一两米来高的样子,这又是为什么呢?”我给充满活跃地教室泼出了又一个问题。听了我的提问,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同学们你看我,我望你的眨着眼睛思考着。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我示意二组举手的一位女生站起来发言。 “老师,我想是地面的树可以通过根,从地下吸收它们身体想需要的养料和充足的水分,而楼顶的树不能像生长在地面的树那样有优越的生长条件。它们没有充足的养料和水分,只能有点就吸收,没有了就坚持着,所以,楼顶上的树没有地面上的树长的高。”“地面上的树干高大是因为它有强大的根系,可以抵挡大风的吹袭,而楼顶上的树没有强大的根系,不能抵挡大风的吹袭,它们为了保护自己,所以长的矮。”旁边一位同学补充到。教室里再次为这两个发言精彩的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我们又一次走进了另一个科学探究的世界。

第16篇: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这节课要学习的是科学课《 神奇的水》,由于桌上摆了好多杯子瓶子,学生们都好奇地睁大了双眼,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刚一开始,我就用小游戏巧妙组织课堂,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教学状态。开始课堂教学进行得还算顺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分组合作探究,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到了探究水的形态变化这一环节时,我给每个组分发冰块,并且跟同学们说,看哪个小组的冰块化得快,各小组很快行动了。就在这时,二组一个同学大叫起来:“老师,他吃冰块了!”顿时,全班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坐在边上第二组的一名男同学,然后都发出一声惊叫,接着,又哄堂大笑起来。

原来是他---- 李子健,一位上课总爱搞小动作,让老师们头疼的顽皮小男孩。因为他打乱了我的课堂计划,我此时真恨不得把他叫起来,痛斥他一顿,让他到一边站着看同学们做实验。然而,当我看见他的脸红得像个苹果,一脸羞愧的样子时,我原来那要冒到嗓子眼的要训斥他的话咽了下去。我想:我辛苦准备了一节课的实验材料,难道因为一个学生就前功尽弃吗?这时,我猛然想起刚刚在科学教研活动中我们研讨的“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其中我深深记着一句话: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特别是当出现突发事件时,正是教育的最佳良机!我又回想自己读过的诸多教育经验的文章,我认为机会来了。于是,我先平息自己的怒火,班上一片宁静,似乎学生们都知道下面要发生的事了。这时,我用平和的语气对同学们说:“他为什么要吃冰块,你们知道吗?”

“他嘴馋!”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 李子健同学,你同意同学们的评价吗?”

只见他的脸由红变青,又由青变红,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这么说,你是同意了?”

“不!”他似乎又有些激动地说,“我刚才吃冰块不是嘴馋,而是别的原因。”

“啊!”同学们又吃了一惊,似乎是被他搞糊涂了。

“我是想让冰块化得快一些!”他接着说,眼里带着无奈的目光。

“同学们,他究竟说的是真是假呢?让我们试一试吧!”我借机说。

“我们也试一试吧!”

各小组马上开始行动了。

一名同学把冰块咬碎,随后其他同学用手搓或其他方法使其溶化。

不一会儿,三组的同学举手说:报告老师,我们组的冰块先化了。接着,其他几个组的同学也争先恐后地说:我们组的冰块也变没了。

“啊!”同学们恍然大悟。

再看看他,此时他的脸上似乎洋溢着得意的神情,好像在说:“瞧,还不信我呢!”

“老师,那这冰块卫生吗?”一个学生问我。

“不卫生,不可以吃下去。”

同学们会意地点着头。

我接着问同学:“那么,大家从这件事中,觉得他有没有哪里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他肯动脑筋!”

“他敢想!”

“他有创新精神!”

“他有科学的探索精神!”

„„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表达。

我接着说:“是啊,我们就应该学习他这种对科学有着强烈的欲望,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我看见他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情,刚才的不快似乎荡然无存了。

“当然,从卫生的角度考虑,今后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怎样做更合适呢?”

“问问老师再做!”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却让我常常想起。回想起这一幕幕,我觉得自己对这件事处理得还是不错的,因为我没有失去一次绝佳的教育孩子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保护了一位孩子的稚嫩的心灵,保护了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在以后的课堂上,我发现这位同学变了,变得守纪律了,会学习了;而且课下经常找我问一些科学的问题。我要感谢他,感谢他的意外做法,使我有了处理“意外事件”的临场经验,从而也增强了我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17篇: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月相变化》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月相,了解月相是有变化的,而且存在着规律性和通过模拟实验来修正原有认知,初步建立月相变化的规律。

这是一篇比较难上的课文,难就难在月相变化的的确确发生在我们身边,却可能从没有认真地去观察过它。现在要来分析月相的形成变化规律,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来解释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十分重要。

第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

在一个月之前,我就布置了学生观月相、画月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个形象生动的了解,拉近了学生与月相的“距离”,为上课做好铺垫。

第二、初步推测月相变化。

上课伊始,我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导入本课教学,很自然地引出不同的月相,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月相变化规律的兴趣。随后,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画的月相图进行展示,观察之后,大家发现几乎每个同学记录的都差不多。于是,我又展示了一个用flash做的月相变化图,对比之下,大家总结出了一个月中变化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对月相的变化经历了从直观到较抽象的认识,为研究月相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第三、模拟月相变化的现象。

在模拟实验中我考虑到月相变化的效果,所以采用篮球这一物体。因为篮球的体积比较大,具有较强的演示性。又考虑到实验效果的相似性,所以将篮球一面涂成白色,一面涂成黑色,这样从色彩上加强了实验的对比效果。我将一篮球模拟为月球,学生当作地球,当我手持“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时候,学生便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月相变化的特点。活动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并播放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而且能从中发现掌握规律的变化。课后练习我让学生根据月相规律画出下半月的月相图。

整课教学中,经过实际操作、模拟月相变化过程,思考相关问题,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然后再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精神。

我把《月相的变化》一课目标定位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识月相、推测月相变化和模拟月相变化这三个课堂主体活动,在科学概念方面能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初步体会到月相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和课后的持续观察月相,使学生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合别人的观点能够对月相的产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并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做出修正;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能够独立、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能初步意识到地球、月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

由于宇宙是一个无法想象的空间,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太庞大的空间和物质,在他们的脑海里从没过一个比较真实的宇宙概念。因此,对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探究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我认为克服宇宙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将无限的宇宙转换成有限而又有型展现给学生,从而在利用有形的物质进行模拟探究获得。

第18篇: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要求每一名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以探究为核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浮与沉》一节课时,准备的材料有:水槽、水、土豆、石头、橡皮泥、曲别针、空水瓶、海绵和橡皮。在开始实验前,同学们要先猜想物体的浮与沉。王同学猜想:土豆、石头和海绵会沉下去,橡皮泥、曲别针、空水瓶、橡皮会浮起来,然后就开始实验了。

王同学首先往大水盆里注水,然后,他先把会沉的物体放入水中,这时,他发现把海绵轻轻地放在水上,它会浮起来,如果把海绵压到水底,让它吸水,海绵就会悬浮,真神奇!

接着,王同学把我们认为会浮起来的物体放入水中,他又发现橡皮泥沉下去了。他想:怎样才能改变物体的浮与沉呢?他先把水瓶的盖子打开,水瓶竟然慢慢地沉下去了。好神奇!

在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的现象:王同学小组中有些孩子忙得手忙脚乱,而有的孩子好似事不关己,在一边独自“偷闲”。下课后,我就喊了一个“悠闲”孩子,问他:“你上课的时候,怎么不和同学一起动手学习呢?”这个孩子满怀委屈地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和他们一起学习,而是他们不让我“玩”实验器材。”因素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个性差异,有小组内的环境因素。但教师对学生小组学习的组织策略,对小组学习的认识水平,学生分组合理性,学生学法渗透,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起着决定和主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课上发现的这些部分学生显能就不奇怪了。

经过我的帮助,学生们学习合作的气氛慢慢融洽了,发现孩子们都愿意参与到小组的探究中来了。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说没有效果的话,不做没有效果的事。”我想说: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及时改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19篇: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一)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他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各方面都要有助于学习方式的形成。无论教师的每一步都应遵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则,合作学习也不例外。首先合作学习是有组织、有分工的,尤其针对低年级学生组内学习,必须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例如:组长、记录人等。从而达到每个人都能参与并发表意见。另外,当学生之间发生争议时,教师要给学生方法,组织意见一致的同学进行题,即有必要讨论再讨论,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乐于参与讨论,并与其他意见进行争辩,切不可放之不管。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大家希望解决的问题外,教师还要把握当出现新知识时,需要时再进行讨论。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要求每一名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以探究为核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的现象:合作学习中有些孩子忙得手忙脚乱,而有的孩子好似事不关己,在一边独自“偷闲”。下课后,我就喊了一个“悠闲”孩子,问他:“你上课的时候,怎么不和同学一起动手学习呢?”这个孩子满怀委屈地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和他们一起学习,而是他们不让我“玩”实验器材。”孩子的一席话,使我陷入了迷茫:什么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孩子们都乐意动手呢?如何恰当地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个问题确实很普遍,这是在小组学习背景下引发出的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因素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个性差异,有小组内的环境因素。但教师对学生小组学习的组织策略,对小组学习的认识水平,学生分组合理性,学生学法渗透,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起着决定和主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课上发现的这些部分学生显能就不奇怪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先要给自己看看病,什么是小组内分工,怎么分法,什么样的问题要小组研究,小组内怎么研究讨论,在讨论时教师怎么参与。把握这些问题,整理这些认识,学生的小组讨论就有序而就不是这个样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寻到解决的方案,于是我就在班上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科学课以外的合作教育训练:蚂蚁搬食物的活动:首先我说:“当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个蝗虫的尸首,他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积极汇报自己平时的发现,“对,小蚂蚁迅速找来同伴齐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家’。那你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呢?”于是,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经过我的帮助,学生们学习合作的气氛慢慢融洽了,发现孩子们都愿意参与到小组的探究中来了。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说没有效果的话,不做没有效果的事。”我想说: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及时改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二)

小学科学的学习倡导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知识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根据《磁铁有磁性》这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一堂以师生互动、学生交流并互为合作为模式的课堂教学。分别准备了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和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等物品。首先引导学生亲自实验,感知磁铁吸引铁类物体,然后引导学生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比较归纳和抽象概括出磁性的概念,并进行讨论。最后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发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安排了小游戏,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

为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上课时,我让学生猜“宝物”——磁铁,观察磁铁吸引铁钉。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然后分组实验,可以相互讨论。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拿着各种各样的磁铁,这里吸吸,那里碰碰,甚至可以拿着磁铁离座位去碰碰门、窗、黑板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实验中取得的感性认识,进行理性思维,把事物的本质抽象出来。问一问学生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让一些学生演示给同学们看。让没有发现磁铁这种性质的学生模仿刚才同学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这样的一个实验的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每个学生都进行了一次理性思维,从而认识磁铁有磁性这个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只起了架桥铺路和引导启发的作用,学生自己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但是,当到小组讨论时,我信步走到学生中间,一幅让我深思的场面呈现在我的面前,只见一个组的组员在为谁先回答哪个问题而争吵的面红耳赤,当我走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骤然停止。另一个组:一位女生见到了我,如同见到了裁判,立刻举手后便说:“老师,他说错了,应该是这样的。”而那位同学则抢白道:“我没错”。为了不引起大的波动,我回到讲台。当我环视四周,在教室的角落处,一组中有一名同学正呆呆地坐着,他好象对大家的讨论并不感兴趣。短短的讨论时间到了,几位同学进行了回答,很快通过了问题。一节课很快结束了,但不知为什么我却没有感觉到轻松,那个呆呆的眼神和那两张争执的面孔我始终不能忘记,这使我在思考到:什么样的合作才是成功的合作学习,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学生值得讨论而同时又能吸引学生参与的问题呢?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他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各方面都要有助于学习方式的形成。无论教师的每一步都应遵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则,合作学习也不例外。首先合作学习是有组织、有分工的,尤其针对低年级学生组内学习,必须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例如:组长、记录人等。从而达到每个人都能参与并发表意见。另外,当学生之间发生争议时,教师要给学生方法,组织意见一致的同学进行题,即有必要讨论再讨论,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乐于参与讨论,并与其他意见进行争辩,切不可放之不管。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大家希望解决的问题外,教师还要把握当出现新知识时,需要时再进行讨论。新课程理念取而代之了消然引退的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这一变革有如春风拂面,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体会到了新的活力。然而我们教育者应看到并关注那些教育中最本质的东西,挖掘其内涵。这是某一节课,某一周所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不要接受学习,更不是浮于研究学习的表面,也应该因课而定,因人而异,要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不断体验,终究领悟,努力接受新知识的过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三)

小学科学教学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寻求科学的答案,其间更多的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探究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的现象:合作学习中有些孩子忙得手忙脚乱,而有的孩子好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势,在一边独自“偷闲”。下课后,我就喊了一个“悠闲”孩子,问他:“你上课的时候,怎么不和同学一起动手学习呢?”这个孩子满怀委屈地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和他们一起学习,而是(小组长)太霸道,从来不听我的,也不让我“玩”实验器材。”孩子的一席话,使我陷入了迷茫:什么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孩子们都乐意动手呢?如何恰当地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

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个问题确实很普遍,这是在小组学习背景下引发出的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因素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个性差异,有小组内的环境因素。但教师的对学生小组学习的组织策略,对小组学习的认识水平,学生分组合理性,学生学法渗透,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起着决定和主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课上发现的这些部分学生显能就不奇怪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先要给自己看看病,什么是小组内分工,怎么分法,什么样的问题要小组研究,小组内怎么研究讨论,在讨论时教师怎么参与……,把握这些问题,整理这些认识,学生的小组讨论就有序而就不是这个样子。当然对参与差的学生,我们可以让组长为其开小灶,或是你特意为这些学生提出小要求,当然要求是为这个探究活动做些什么,是直接参与的。这样的参与对其慢慢适应小组活动,参与小组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学生会慢慢自信起来。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寻到解决的方案,于是我就在班上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科学课以外的合作教育训练:蚂蚁搬食物的活动:首先我说:“当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个蝗虫的尸首,他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积极汇报自己平时的发现,“对,小蚂蚁迅速找来同伴齐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家’。那你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呢?”于是,我选择一些简短的文章交给孩子们讨论。某些同学发现了问题,在小组里提出,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于是各种合作行为,就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始了: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学习合作的气氛慢慢有些融洽了,发现孩子们都愿意参与到小组的探究中来了。可是又有了新问题:小能人们的积极性不再高涨了,在汇报的时候,手不愿举了。哇,我在无形中又伤害了一些孩子的心灵。怎么办?由于小能人是在每位老师的呵护中成长的,他们也养成了一些骄傲自大的性格,当不在被众星捧月时候,他们感到了失落。面对这种情况,于是我又采取另一种做法:我对小组进行重组,能力强集中在一起,选择能力一般的做组长,让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进步,能力相对弱的组成一组,选派班上的小能人,由他来带动整个小组的活动,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带动其他学生进步,有些组员在小能人的影响下,甚至可以到其他组去当组长了。这样一来,班级中的合作学习更融洽了。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说没有效果的话,不做没有效果的事。”我想说:不要组织没有效果的小组。

第20篇:小学科学教育故事

小学科学教育故事

南郭而小学:杨西联

学校安排我接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这对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我来说,是一个考验。开始我认为小学科学课就是引领学生自己随便谈一谈,说一说,做一做。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自己的感觉是错误的!因为科学课有很多实验,这要求老师要很好地组织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动手实验、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记得我在讲授《风的形成》这一课时,刚开始布置实验没有几分钟,正当别的同学都安安静静地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着手做实验时,突然在李朝越同学的位置处冒出了黑烟。吓得旁边的女同学大叫,“老师,李朝越冒烟了。”我赶紧走过去,查看原因„„可是这时,他早已吓得藏起了作案工具,黑烟也已渐渐散去,我不明白这个黑烟是如何冒起的。我看了一会儿,说:“李朝越,你的实验相当成功,只是风变了颜色,你是如何做的?能不能给咱们同学和老师说一说?”李朝越一看,我没有批评他,反而赞同他的做法。这时,他的胆子大了起来。他走到讲桌前,给我们师生当起了临时的小老师。他一边讲解,一边操作,说:“其实,我刚才也是按照老师讲的方法来做的,只是我手中还有一根蜡烛,没什么意思,就随手点着了,然后把蜡油滴在蚊香上。就这样了,也不知什么原因,就起了浓浓的黑烟!”随着实验的进行,当蜡油滴在了蚊香上,就真的出现了黑烟,“你们看,就是这样其中一部分黑烟沿着演示器向右,再向上冒出,这就是所谓的风的形成了;可是还有一部分直接向上冒出了。”我随机鼓励他,“你的一次捣乱,让我们每个同学,包括老师都很清楚地看到风的形成!我们还得向你学习这种精神呢!你知道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就是敢于突破常人的思维,用别人没有用过的东西来做的实验,你很有科学家的天份呀!”“谢谢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解一下风的形成原因呢?”“因为演示器里蜡烛的点燃,让周围的空气变热,上升;而蚊香的左侧放了一块湿毛巾,降低了周围的空气温度了,蚊香的烟就沿着实验器补充过来了。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及时补充,就形成了风。”“你说的真好!看来你真的理解了风的形成原因了。可是,对于刚才出现的黑烟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不知道!”“别的同学知道吗?”“不知道„„”“那好,今天我们的作业就是回家查阅资料,寻找一下这个实验起黑烟的原因。”第二天,我一到学校,李朝越同学就找到我,说:“老师,我知道了。黑烟就是因为碳没有完全燃烧!”“你真棒!通过自己努力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以后要更努力呀!”„„

我想说,科学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它要求每位科学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备好一节课,然后全身心地投入每节40分钟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在科学课堂上学有所获!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科学课!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