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03 08:33:5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2015年4月24日至26日,我有幸去xx参加了《第十届“名师之路”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柏xx、刘xx、徐xx、吴xx、唐xx、刘xx、张xx等老师的示范课及学术报告,感觉受益匪浅。尤其是几位名师的课。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专家们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专家们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教育专家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我心中十分叹服。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听了这些专家的课,我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必须对教材充分理解和。

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有人说一堂课上得好不好,开头很重要,万事开头难,我想也就是这个意思了。新课改就是要注重儿童的心理教学,尤其是小学生甚至是低年级段的学生。他们注意力涣散,对新事物的关注不会是持久的,所以这就要求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中去。

四、注重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新知时不是急于告诉学生方法,而是通过让学生去观察、探索,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有时间讨论,多了一些讨价还价式的交流,而老师是忠实的听众,在听中又能及时捕捉到学生想法中的有价值的信息。

五、鼓励性评价必不可少。名师们在上课时所用的语言,那是相当的精辟,比如:“你真聪明”、“你是我的老师”、“孩子”、“宝贝儿”、“能,一定能,绝对能”等等充满鼓励和幽默的语言。

六、学习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容易接受,进而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感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这样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兴趣,更好地学习。

这次xx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收益却很多。不过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数学素养,才能适应数学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推荐第2篇: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2013\\5\\22

十月二十二日,我们一行八人来到南昌参加期盼已久的全国第六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我们的仔细聆听了华应龙的演示课《六年级总复习》、讲座《让规律多飞一会》、刘松的演示课《乘法分配律》、讲座《小学数学情志课堂的构建》等,这两天的培训课程这些教师的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有的将知识点用一个故事情节串起来,有的将知道点分散到闯关的要求中,有的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刘伟南老师的《计数器的应用》就创设一个三次危机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数学研究的是变化中不变的规律,数学是不断被发现的,并不是板钉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刘松老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引导学生去找规律,提高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钱守旺的《分数的再认识》创设了 “比一比”、“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张齐华老师的《可能性》一课中,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进行实验、比较、分析、猜想,使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随机性,尝到探索成功的乐趣。活动二是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活动三是一个组数游戏,这一环节,既与课始提出的问提首尾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与灵活,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感受规律,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推荐第3篇: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刘艳杰老师的《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小沈阳”引入教学内容,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时分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找规律》时,吕金颖老师利用超市、商店开业时门口悬挂的彩旗入手,引导学生去找规律,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刘子跃老师执教的《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学习单位体积的问题时,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再让学生用烧杯去量水,用手感知硬币的大小等等,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够感知物体的体积。再如慈老师的《认识平行四边形》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中认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吕金颖老师的《找规律》一课中,就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摆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活动,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感受规律,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推荐第4篇: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参加《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精品课观摩会》

心 得 体 会

李家庄小学 李霞 2013.9

参加《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精品课观摩会》心得体会

2013年9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精品课观摩会,在这短短一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六位优秀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及来自永济市教研员的精彩点评,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太原师范第一附属小学教师成艳斌的课堂中,经历《找规律》的发现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在面对新的现象或者命题时,能主动的运用相关的策略有效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创设学习情境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寻盆花的摆放、四季的轮回、彩旗的悬挂„„的规律,体现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优化解题策略。规律总是有章可循,但规律又总不是能一眼望穿的。有时还藏着很多既变的因素。要想真正掌握规律,除了洞察力要强,还要有极高的悟性。成老师的这堂课通过认真的分析,细致的讲解,多种形式的反复操练,启发诱导等,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规律的由来,这正如上课,说起来课堂是应该有着既定的教学模式的,这也便可以理解成规律了;但模式通常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正如同规律的可塑性了。数学的规律,尚且还可探得一二;而人生这个大舞台的规律,确是没有人可以真正地求得答案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

这堂课是由来自厦门第二实验小学的许洋老师带来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这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有缘可循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的能力上的综合运用,而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数学视野的好题材。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一张普通的纸条翻转粘合,居然就从双侧面圈变为了单侧面圈。许老师就是用魔术式的手法把学生带进莫比乌丝圈的奇幻世界。学生在不断的假设、猜想、操作、惊奇中思考着问题,产生着新的疑问。在“猜想—验证—探究”中一次又一次感受着数学的神奇魅力。听课过程中,我们也被许老师感染了,老师们也随着课的延伸和课堂上的图示制作着莫比乌丝圈,和许老师以及班上的学生一样对它的奇妙惊叹不已。这是一节没有结尾的课,是一部悬念剧。它的妙处不但是在教学生一个新的知识,而是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渴望。许老师还用他的这节课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新课程、新教学、新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广闻博览,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进行数学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把握学生的学习心向,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课堂,这样才能设计出令学生喜欢和惊奇的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徜徉其中。

三、强化知识应用

来自常州市博爱小学的潘雪琪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让学生用动作体验1秒;听儿歌体验5秒、10秒;用跳绳、拍皮球,计算等体验60秒。老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而有趣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展示、在汇报交流中提示1分等于60秒。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中理解了1分等于60秒这个概念。同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一秒有多长,能做些什么?5秒,10秒,20秒,到一分钟同时渗透思品教育,指导学生做个珍惜时间的小主人,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经历中体验新知

《认识负数》这节课是来自河北师范大学附小的副校长杨荣带来的,整堂课中表现了我们文化深厚底蕴,扎实的教学功底,高超的教学艺术,对学习贯彻实施的新课标的方法、策略上都有独到之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都来自于生活的真实题材,组织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努力探索,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兴趣去探索数学学习的过程,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品尝着成功带来的喜悦。引入生活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存在。

五、灵活运用策略

“强哥”是来自福建省福安市韩城第一小学的副校长阮志强。课的开始,强哥通过把自己过去的照片做成课件“强哥成长史”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学术的培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题材料赋有童趣,学生们学的兴趣盎然,很有思考价值,不是为了乐趣而乐,这里面有浓浓的思考价值,让学生不得不去思考,让学生感受数学给我们带来的魅力。

六、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最后一节课是广东省四会市东城中心小学的副校长黎锦才带来的《用字母表示数》。黎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着实让我有些震撼,他的课堂有学生热闹的讨论场面,也有学生静静的思考,师生间平等的互动,清晰严密的争论。平实中透着一股数学的美。平实中见个体的尊重,当老师问,老师比小哲大23岁。小哲a岁时,老师几岁?一个学生说23a。在第二环节中,学生用b表示青蛙的眼睛与腿时。对于他们的回答老师没有轻易下结论,也没有因为错误而没有板书,更没有当作错例来让学生评判。而是把学生的答案都板书完后,然后让说错的同学再来看看,是否对刚才的答案有些补充,大都这个时候,出错的学生也经过思考了,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还不记忘再问一句,现在把你刚才的答案擦掉了可以吗?就这些写、问、擦,看似简单的小细节,着实体现了老师的用心。平实中见思维的严密。对问题思考的全面与严密,就在这些看似不经意间慢慢地潜以默化着。在接下来的用数表示中,学生就自然地想到了每个用字母表示的数也是否也受条件限制。

师: 当小哲b岁时,老师几岁? 生: b+23 师:举例说说b可以表示哪些数。

生:1000 师:那老师和小哲都成了千年老妖啦!

出示课件“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人现年159岁”(让学生认识到b的取值是有范围的)

教师通过让学生采用编儿歌(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使学生积极从编儿歌的活动自主发现探究出“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这个新知。

本次观摩活动教师们都能够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因此,在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李家庄小学

李霞 2013.9

推荐第5篇: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参加“黄河之声”小学数学观摩课之心得体会

华龙区石化路第二小学

3月12号, 华龙区教体局组织了一次学习的盛宴,邀请了中国教育报2014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徐飞老师,聆听他的读书经验,深有感触。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学习,总会有收获。作为一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我们欣赏了生动活泼的现场教学观摩活动和精彩的讲座,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

北京特级教师张秋爽老师和小学青年名师陈春芳老师。两位老师都准备了自己的课,但是临上课才发现,这节课孩子们已经学过了,两位老师又临时调课,但讲的依然很精彩,很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有的孩子答不出来,老师总是耐心的启发,让孩子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收获。

二、注重课前的谈话功能

这些名师和专家走进课堂,他们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没 有自己非常熟悉的学生,他们不知道学生的基础、语言表达、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等。他们只能从短暂的课前谈话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他们的话题和语言魅力及幽默的风格总能主学生感兴趣。

三、准确把握课堂教学,密切关注学生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张秋爽老师授课的《面积的复习》。张老师先画一张方格图,让孩子发现一个小格的面积,再进一步发现大格的面积,让孩子去经历这种过程,密切关注孩子,当孩子遇到疑惑时,会温柔的提示,让孩子展示自己。

四、教师要用鼓励性语言

这些语言随时随处可见,贯穿了整节课,她们所说的每一句鼓励性语言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真实。如“你真善于发现”“聪明的同学就是这样”“那边的同学发言真积极”“咱们班的同学真活跃”“你知道的可真多”“说的多好啊”等等,这些听来随意的语言,可老师的评价却是适宜和到位的。但这些看似平凡的语言,这种评价艺术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这些语言在学生的心里激起了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学生的积极性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次听课收获很大,一直记忆犹新是两位教师的教学艺术、幽默、亲切的语言魅力将过程性目标教学落实得很到位。我更深深感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更感觉到要不断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汲取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经验,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在自己的教学中学会敢于大胆放手,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

推荐第6篇: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观摩学习,催人上进

**学校

*** 2018年3月

29、30日,我参加了山西省第八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首先,我要感谢上级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使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让我这个教学新手受益匪浅,收获很多。

研讨会上,我们共同观摩了特级教师牛献礼,一级教师米丽、郭靖,二级教师张晓艳,优秀教师李瑞等著名教师的示范课,他们的课堂各有特色,引来了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示范课期间,针对听课的情况各位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会场中的教师也进行了及时的讨论,收获很多。下面,我将写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首先,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最大的感触是及时。及时于自己思想觉悟的感悟,及时于自己教学理念的充足和提升。在培训中我充分理解了教师敬业精神的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对教学工作的职守,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关怀学生,而且更重要的表现是在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和不断完善上。要求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汲取,不断地超越自我,要有勇于创新与创造,锲而不舍的追求的精神,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依照大纲科学施教,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

然后,这次观摩的最大体会就是课堂感召力了。何为感召力,我的理解就是你的课堂是否讲得津津有味,是否能引人入胜,是否能最大化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就是看你自己的课前准备了。不得不说的是,这几位教师的导入十分精彩,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李瑞老师在讲《图形中的规律》时,先给大家表演了一段TFBOYS的《青春修炼手册》,由于孩子们都很喜欢这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因此课堂一开始就抓住了大家的目光。又比如说米丽老师在讲《分米和毫米》时,用一个小故事“天天的烦恼”导入,让学生以帮助“天天”为线索,引导学习这节课,在故事的引领下,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其次,应当注重课堂评价来促进有效教学。小学数学课程设置多以游戏为载体,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为目的。我们老师应用一切可能的方式,通过课堂把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激发出来,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良好兴趣。对孩子们课堂上学习行为过程作为评价重点,孩子们在课堂上每一个好奇的行为,分神的表现,老师都应正确对待,不能用批评的语气、蔑视的眼神,过激的行为扼杀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在这方面,牛献礼老师给我印象最深。他的课堂,始终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而把自己看成是助手。称呼学生是“好孩子”,用的最多的语言就是“你真棒”,整个课堂掌声不断,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最后,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督促自己不断向上。

一场场精彩的课堂,使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也反思了自己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再接再厉,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多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推荐第7篇: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4月10日,我们一行人来到新区实验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我们的仔细聆听了四位数学老师的演示课,这些教师的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有的将知识点用一个故事情节串起来,有的将知道点分散到闯关的要求中,有的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质数与合数是变化中不变的规律,数学是不断被发现的,并不是板钉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问题解决》时,庞冉冉老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引导学生去找规律,提高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探索百分数应用的过程。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百分数的问题解决》创设了 “比一比”、“画一画”

2、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3、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窦玉玲的《圆柱的认识》一课中,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进行实验、比较、分析、猜想,使学生亲历,尝到成功的乐趣。活动二是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宁老师讲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一环节,既与课始提出的问提首尾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与灵活,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感受规律,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4、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庙山李小学辛军华 2018年4月11日

推荐第8篇: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2016年4月14日,我校教师有幸参加了开鲁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观摩课,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给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这三位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势多样。但是他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都有一个共性,紧贴课标,源于生活的题材,基于学生。再加上深入细致地剖析、点评,我收获都很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充分的备课

新课程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三位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上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例如:樊颖新老师讲的《圆锥的认识》这节课,利用课前三分钟由学生讲数学小故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有崔晶晶老师的数学课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让枯燥数学知识变的生动形象易于接受,让孩子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例如:樊颖新老师讲的《圆锥的认识》一课,让学生看幻灯片圆柱的瘦身,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进行比较、分析、猜想,从复习旧知和寻找生活中圆锥原型切入课堂,激发了学生乐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尝到探索成功的乐趣。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梁丽琴老师讲的《解决问题》一课,她的课堂体现了这一点,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智慧的火花是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的”,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逐步修正自己的想法,这时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深刻的。例如:樊颖新老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小组成员间讨论,通过学生的对话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圆锥体的认识。然后小组到台上整体汇报,他们会有种成功感,愉悦感。崔晶晶老师讲的《口算乘法》一课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方法,从而引出学生计算的过程,学生汇报出口算乘法的方法。培养了学生逐步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三位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任晓志

推荐第9篇: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总结

三月二十三日,我们一行十人在杨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临沂参加期盼已久的,由北师大教育学院组织的《小学数学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指导活动》。我们的仔细聆听了名师北京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赵震的演示课《笔算乘法》、讲座《把握课堂生成资源,促进学生教学思考》、江苏省特级教师,十佳校长管晓蓉的演示课《秒的认识》、讲座《走在高效教学的路上,我们还缺失些什么?》等,这两天的培训课程这些教师的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有的将知识点用一个故事情节串起来,有的将知道点分散到闯关的要求中,有的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赵震老师的《笔算乘法》就创设一个喜洋洋收白菜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数学研究的是变化中不变的规律,数学是不断被发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秒的认识》时,管老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

现、抽象并理解1秒有多长,引导学生去找规律,提高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探索知识形成过程。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创设了 “比一比”、“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进行实验、比较、分析、猜想,使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随机性,尝到探索成功的乐趣。活动二是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活动三是一个组数游戏,这一环节,既与课始提出的问提首尾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与灵活,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感受规律,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张成青

2013.3.28

推荐第10篇:北师大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北师大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徐云峰

很荣幸3月15日在南师附小参加了北师大小学数学观摩课,收益颇多,针对这次活动,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蔡宏圣老师执教的《比的意义》一课在数

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我们应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总之,这次学习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11篇: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1

观摩课心得体会

——吕生春

10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永昌县教育局“送教下乡”教研活动。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永昌县第一小学、永昌县第二小学、河西堡第一小学、河西堡第二小学和河西堡第三小学几位老师的数学课。在这次活动中,让我感受很深刻。作为一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因此,我怀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想法,带着理性的思考,聆听了生动活泼的现场教学观摩活动和精彩的研讨活动,使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下面我就谈谈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注重课前的谈话功能

这些老师走进课堂,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没有自己非常熟悉的学生,与他们一道上课的是朱王堡明德小学的学生,他们不知道学生的基础、语言表达、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等。他们只能从短暂的课前谈话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他们的话题和语言魅力及幽默的风格总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导课方式多样,过渡自然

几位教师的课前准备都十分充分,导入很自然。授课老师通过谈话,为必要的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或直接过渡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加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通过学习全过程的经历,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知识得以内化,方法得以迁移,能力得以形成。同时他们在自己深入思考、探究的同时更渴望和同学交流、碰撞。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

们的课堂上很少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三、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每一位教师都善于构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让孩子们在生动活拨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在堂课中不同程度地穿插了一些人物和事物在课的始终,丰富了课堂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改强调的教师要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要求。

四、教师采用鼓励性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些语言随时随处可见,贯穿了整节课,在这些老师中,他们所说的每一句鼓励性语言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真实。如“那边的同学发言真积极”“咱们班的同学真活跃”“你知道的可真多”“说的多好啊”等等,这些听来随意的语言,可老师的评价却是适宜和到位的。但这些看似平凡的语言,这种评价艺术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这些语言在学生的心里激起了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很好的作用。

本人文笔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总的来说,这次听课收获很大,我深深感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更感觉到要不断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汲取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经验,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在自己的教学中学会敢于大胆放手,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

观摩课心得体会

吕生春

第12篇:彩虹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彩虹小学听课心得体会

3月15日,我有幸彩虹小学听了张博云老师教学的一年级数学《我和小树一起长》这节课,真的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就这节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张老师的这节课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源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学习。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活与数学的有机结合,真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问题。张老师通过3月12日植树节这一话题,引出植树问题,并很巧妙的过渡到每个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且运用所学解决了问题,整节课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做书本上枯燥的习题。

二、张博云老师教学这节课也是一节常规课,但整节课她都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张老师这节课可以看出她平时就很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学习习惯的培养,并能从她告诉学生观察事物要有的一定顺序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她的数学课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数学知识,更加渗透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她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不再乏味。

三、张老师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能灵活多变并很好的处理,这体现了一个老师的教育机智。她在课堂上很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因为新课改本身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主体性。对于学生提出的超范围问题,她适当的进行提点,或先存入问题银行,并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将来解决等等。另外她采取了一个问题多人回答的形式,当每个学生回答后,她并不急于做出评价,而是多叫几名学生回答后,再问你是怎样想的,然后给出评价。这样学生各抒己见,有些想好答案但不敢回答的学生听到别人的答案和自己的一样,就更加有信心回答问题了。这对增强不自信的学生自信心很有用。所以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

第13篇: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心得体会

胜利小学 曹俊茶

11月28日至30日,我、刘荣丽、霍玉凤我们三人参加了在石家庄举行的河北省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教学观摩活动。2天时间由各市优秀数学教师展示的12节高水平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十二节课中,有五节是人教版的、七节是冀教版,总体感觉,讲授人教版教材内容的课堂,没有冀教版的课堂活跃、师生配合默契,有亮点,也许是石家庄用冀教版的缘故。 这十二位教师共同的优点就是:声音有亲和力,甜美(唐山的部海英老师讲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词精炼、规范,自然、大方,让人听着很舒服),语言精炼,每个人的字都写得可以说是漂亮,(香河的李云平老师字写得特别好)。 教师无论是教学反思,还是回答当场提出的问题,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给予解释,有条不紊。对课标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这都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一、教学收获

石家庄的解丽媛讲的《旋转与平移》这节课:

1.通过猜谜游戏引出课题,学生看屏幕做动作,前面一学生背对屏幕,猜动作,在玩中就导入新课,很自然。在讲完新知识后,再照应开头的游戏,说说生活中的动作是什么运动?

2.课件制作精美,动态的较多,更形象、直观的看出是平移还是旋转。在欣赏部分,出现了一个建筑物的平移,大楼的平移,比较震撼,鼓励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你也可以完成这种任务,引起学生对研究数学的学习的一种责任感。 承德的代宇星讲的《认识一万》这节课:

1.整节课气氛比较活跃,老师情绪高涨,说话幽默,能感染学生,她特别享受教的过程,投入,和孩子们融为一体,让学生很放松,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现场也受到她的感染,她带着一万元人民币,和一万张纸让学生感受一万。学生和老师都感觉到新鲜,不过确实真正让学生理解透了一万到底有多大。

2.在课下反思时,这个老师说话幽默,说取一万元和买一万张纸,我又不扔了,让孩子真正体验到一万有多大,是值得的。我感觉作为教师说话风趣、幽默,可以让枯燥的数学课堂轻松一点,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这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香河的李云平讲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让人听着是一种享受,声音甜美,字写得漂亮,设计得紧凑,自然过渡。

1、教学设计从感知、理解、归纳、提升、到创新,练习的设计一步一个台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逐步的提高。

2、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孩子回答错误时,给孩子鼓励,亲切自然,不做作,注意孩子的细微表现,处理巧妙。如有个孩子说错了,看谁能补充,这个孩子在等待之后举手,老师把这个机会又给了他,继续让他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大屏上出现了这个孩子的表情,脸上的笑容那么灿烂,看到这笑容,我就想以后可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对孩子要常鼓励,他们是很容易满足的,让孩子喜欢上你的课,不只是课程的问题,教师的人格魅力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导入时,为了引出月饼,她从寒假过什么节,吃什么?引到中秋节,而学生并没有按她的预设说出春节,而绕到了圣诞、元宵,在她的引导下,才说春节,才引出中秋,而又放了一曲中秋的歌曲 ,绕得太远了。我认为不如直接放歌曲,直接引月饼。在这儿我想到在课堂预设时,一定要想全面,学生会怎么样回答,什么样的问题会引起学生误解,导入课堂时,情境做得太复杂更容易误导学生,简洁、明白更好。

沧州的孟明杰讲的《认识毫米》这节课,有个环节设计不错,在体验1毫米时,她利用一分硬币,让每个学生捏在两个手指间,再抽出来,保持不动,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然后画一画,自己再量一量,比一比,看相差多少,再画一次。这个环节她运用诗一样美的声音引导学生体验,整个会场都是静的,思绪都跟着她走,感觉很美。

可是这节课她后面又设计了单位换算,内容太多,时间紧,后面有点急,板书也多,学生有点乱,贪多讲不透,以后在讲课时,也是提醒自己知识量要适度。

讲授人教版的印象深的有秦皇岛陈利讲的《烙饼问题》、邢台的尹江平讲的《找次品》,还有咱们衡水育才的崔会敬《讲的三角形内角和》,这三节课老师讲得各有特色,秦皇岛陈利讲的《烙饼问题》,风趣、幽默、机智,讲得很好,崔会敬的小组合作也起到真正的探究的作用,邢台的尹江平讲的《找次品》通过观察、猜测、实验、对比、推理等方法,找到最优策略。可都因内容太复杂、有点难都没有讲完,而学生听得效果并不好,《烙饼问题》和《找次品》都是我们课本后面的解决问题部分,看来讲公开课选题不能选这样的课,能力再好,学生接受有难度,预期的效果也不会很好。 衡水育才的崔会敬《讲的三角形内角和》,说话干净、利索,设计得很好,让学生充分探究、验证结论,小组合作,时间上就不好控制,她设计了小组量角、拼角、画角、折角,来得出三角形内角和180度,四个活动,太多了,到下课时,只到了得出结论,后面的练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大小无关、还有延伸部分都没有讲。

课下我们讨论时,都认为不应该有这样多的小组合作,应该探究一次,得出结论,出现什么样的方法都展示出来,如果学生没有想出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来,这样就节省时间了。

还有幸听到了赵杏梅专家的点评和对一些问题的解释,她又一次讲了倡导的课前预习、师生互动、自主性学习、讲了如何处理课堂生成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每一环设计目的性要强,充分理解教材、预设要充分、你要放得开、收得拢〉、讲了下人教版的烙饼问题〈平时有这样烙饼的吗?数学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没有人这样烙,学生没有这样生活体验。为什么要这样讲,讲课教师只好说参考就是这样的。这个例子在这儿体现的优化理念合适吗?课本上有一句,哪种方法更合理,我们如何理解?全场都为她的回答鼓掌,她又说人教版不是我编的,我只是提个建议。我记得当时我教四年级时看E学100的时候,还和小刘说答案怎么错了,原来赵教师倡导就是这样的教法〉。

二、自我反思

听了两天的课,确实收获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反思时要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反过来深入理解理论,再指导教学。在教学时要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14篇: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

岱岳区教育局教研室马金防

2010年5月8日---10日,我有幸在烟台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研讨会,在在这3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山东省王莹老师、苏州的徐斌老师、浙江的朱德江、河北省的李保华老师等13位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并听了唐彩斌教授,张丹教授、周玉英教授的专家报告,及有关市地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比多少的解决问题》时,有的老师用到了姚明的高度,《相遇问题》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入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与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样的文字应用题模式,引导学时理解图意。这次听课找到了这样的佐证,且效果很好。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这一点从周玉仁教授的报告中体会到。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从外省老师的讲课中体会较深。

六、产生的几点疑惑。

(1)一节课中解决问题与算理探究孰轻孰重?从实际问题入手分析已知未知的关系引导学生列算式。启发学时搜索知识储备探寻算式的解法,这两者哪一个应该占得时间更长些?我觉得很多以计算为重点的课,“解决问题”设置的素材很多都不理想,冲淡了教学的重点。

(2)几节课对学生的评价较少,激励的语言较少。相比较我更欣赏北京吴正宪团队上课时的感觉。他们的老师上一节课,可能造就一个杰出人才。比如学习信心的鼓励,学习方法的鼓励让人终生受益。

(3)训练量都较少,不利于学生形成技能。我感觉在“解决问题”的红点讲完以后完全可以分层练习,如编制信息收集题组,信息整理题组,选择策略题组,提出问题题组。最后一道综合题。一句话种子分类练习。

唐彩斌教授、张丹教授、周玉仁教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算术应用题的解决策略,可谓高屋建瓴,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和专家的精彩报告,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观摩山东省第六批初中数学教学能手评选有感

石佛中学顾洪年

山东省第六批高中数学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于2011年10月24日——10月28日在济南市五中举行举行。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的观摩活动,认真地聆听了每一节课,并做了较为详细的听课记录。回来后,结合自己教学工作,认真思考和琢磨,真正感到这次观摩活动,对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有非常大的帮助。

一、收获:

1、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真正的做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在这次的数学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中,很多老师都注重了对学生的理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的教会学生怎样去解决一个新问题,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观察、猜想、归纳、总结、最后应用)。课堂容量适中,传统的满堂灌的现象少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忽视探索过程而直接告之结论的现象少了,注重了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2)》的这个课题中,临沂市第二十八中的王忠强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课堂气氛热烈,教学环节流畅。王忠强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多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完成的,当然这与王忠强老师提问的简洁明了、点拨到位、引导有方是有关的。

2、情景引入激情、有效,情景设置科学合理并且贴近生活。

情景教学就是教师借助于一定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与手段,创设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和方法、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活动。在这次的教学能手评比中,亮点较多的另一个方面,应该就是教师们的精心的情境创设了。

(1)济宁市第十四中学的苏晓虎老师由数学家彭实戈说的一句话“数学具有简单之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观趵突泉、游大明湖、登千佛山等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以一副对联“先横后纵点确定,依次连接图形成;横批:数形结合”引入,既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气氛,又揭示了本节课研究的主题。使课堂气氛在轻松愉快中完成,本节课使学生既能学到数学知识,同时又能欣赏文学之美,真的是简单中的“不简单”。

(2)还有一位老师,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先是从身边的小事学生比较关心的星座入手,把繁星点点的浩瀚星空应用到课件中,并且把每个星座用课件演示出来,让学生查找自己的星座,以此来引入本节课,然后在浩瀚的星空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确定每颗星星的坐标,课堂设计环环相扣,清晰明了,引人入胜。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3、提问精简明了,评价趋于多样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课堂生成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体现,是教师教育思想的体现,是学习交流的桥梁。尤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各个学习环节和内容的一种引导,更是让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次听课的过程中,有些老师给予了学生较独特的评价。以前在课堂上常见的评价就是:好,很好,非常好,棒。这次听课特别关注了老师的评价,不再仅仅是以前的这些评价了,较好的评价语言有:你想的和老师一模一样,你都可以当大家的老师了。你的见解非常独特,你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你的回答太精彩了,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也有老师对于孩子精彩的回答给出动作评价,如:竖起了不起的大拇指,给孩子一热烈的掌声等等。所以我们教师要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4、习题设置层次分明,表现形式不拘一格。

数学课堂上学生在建立起概念,找到规律之后,必须做相当数量的数学练习题,才能对知识进行巩固,对知识加深理解,才能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因此,数学课堂上的习题教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关于练习的设置,很多老师都是边学习概念性质边巩固习题,在习题的设置中,老师们也是颇具匠心,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而且题型多样,把相关内容的极具代表性的题目都呈现给了学生。同时留出探索性的问题供大家交流,探讨。有一位老师在巩固二次函数的判别时,采用了游戏的形式(砸金蛋),使得学生的情绪高涨,给全场的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解决问题是一种独立的创造性活动,习题所提供的问题,需探索思维和整体思维,可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直觉以及寻找论证的方法,精确地、简要地表述一系列的技能和能力。通过习题练习,也能给学生施展才华、

发展智慧的机会,教师应注重每节课的习题设置,做到了精讲精练,及时巩固提高。

5、多媒体的应用非常娴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本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初中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这次的省级教学能手评比课中,大多老师都能较好的驾驭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都非常的精致美观,特别是用多媒体大大的增加课堂的容量,许多动态的演示也是直观明了。有几个老师利用动画演示小狗、小猫吃食物所走路线展示了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比较直观。

6、课堂小结形式多样。

课堂小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忽视的环节,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教师而言,它是对“教”的一种回顾当我们进入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时,当我们面对学生提问“今天有何收获”时,学生在思考。教师也应当回顾,“这堂课我教会了学生什么”。课堂小结对于教师而言,应是一种回顾,回顾每一个教学环节,思索每一个教学细节。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此时,课堂小结犹如一面镜子,折射着这堂课或暗淡或闪耀着明亮的光辉。

(2)、对学生而言,它是对“学”的一种深化。虽然是简短的几分钟结语,对学生而言。却是对“学”的一种深化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把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既有知识的梳理,又有方法的归纳,还有情感的交流,思想的升华。

二、反思

一堂好课应该是教与学完美的结合,应该通过教师的“教”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教学的归属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这些在平时觉得有些空洞的话,而现在却有切身体会,也有了一些反思:

1、我们的课离这些优秀选手的课还有多远?

在听课过程中,我都在有意无意地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的课与他们的课相比有多远?如果今天这节课是让我来上的话,我应该怎么去设计?在听到某些教学设计时,一会儿觉得自已也是这样做的,一会儿觉得我怎么没有想到这样做呢?。教学能手的课大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选出优秀教师反复演练,才拿到赛场上来的,好像在平时的教学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这样想一想:如果我们每天都看一些经典的具有创意的情景引入或题型,那么我

们年复一年的积累的话,几年之后,我们也可以游刃有余的去设计任何一个课时。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上网搜索优质课件,借鉴他人有创意的设计,再在自己设想的基础上加以改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使得我们的学识有所提升,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使得我们的业务素养有所加强。

2、我们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有经验的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在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自己教学素养条件的能动性,对教学的诸多要素和全过程予以和谐的统筹,从而使教学表现出浓郁的个人特色和艺术倾向性。从本次教学能手评比中就可以看出,没有形成自己鲜明风格的课堂教学,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无法引起学生和观摩老师的共鸣。相反有自己鲜明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那么活泼生动,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容易形成共鸣,课堂也较出彩,给观摩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想想自己的课堂,有时觉得比较有趣精彩,但有时觉得死气沉沉。

选手们新颖的教学方法、大方得体的教态、对教材的理解等许多方面都是我学习的榜样,鞭策着我不断努力学习。我知道,我与他们的距离还很遥远,教学需要艺术,而教学艺术则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基本功与很高的素养。我需要努力,几年之后,即使不能成为名师,但也会充实自己的教学生涯。同时我也相信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工作会做得更加出色。

第15篇: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123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沙坝小学 张正安

2016年12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昭化区昭化小学举办的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我一共现场观摩了三节数学优质课,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令我耳目一新。他们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堪称优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励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师生互动交流

注重课前与学生的沟通,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张友凤老师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运算》课,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从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前热身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必备条件。

二、合理地创造性使用与处理教材

吕小辉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让我深深认识到:要想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要以课标为依据,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凭借,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我们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适当扩充和删减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构思。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当然,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

三、想清楚课堂教学究竟应该讲些什么

教师在课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敢于并善于把课堂、班级“还给”学生。教师需要把握好教材,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是: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在教学中,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精讲多练的原则和自学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同时教师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练习反馈和强化矫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听了苏巧梅老师的《数学广角--沏茶问题》课,体会到通过模仿创造、自我检验;意义建模、内在提升;体验无穷、揭示规律;重点剖析、深刻理解,分别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易错、易混点,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她认为孩子不犯错误长不大,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人人都会出错,出错并不可怕。只给学生讲明白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师。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我们的教学回归本真?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各位老师零距离接触。

第16篇: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

何庄小学---------王修东

2014年3月15日---16日,我有幸在商丘市兴华小学第七届黄河之声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在这2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北京市西城区皇城根小学著名特级教师蒋铮,北京市崇文区教师进修学校研究员刘延革,北京市数学骨干教师孙贵合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并听了吴正宪教育专家的专家报告,及有关市地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租车问题》时,老师用到了学生春游怎么省钱,《三角形边的关系》利用学生喜欢的自己动手操作入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与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样的文字应用题模式,引导学时理解图意。这次听课找到了这样的佐证,且效果很好。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这一点从孙贵合老师的报告中体会到。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从外省老师的讲课中体会较深。

六、产生的几点疑惑。

(1)一节课中解决问题与算理探究孰轻孰重?从实际问题入手分析已知未知的关系引导学生列算式。启发学时搜索知识储备探寻算式的解法,这两者哪一个应该占得时间更长些?我觉得很多以计算为重点的课,“解决问题”设置的素材很多都不理想,冲淡了教学的重点。 (2)几节课对学生的评价较少,激励的语言较少。他们的老师上一节课,可能造就一个杰出人才。比如学习信心的鼓励,学习方法的鼓励让人终生受益。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和专家的精彩报告,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第17篇: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心得体会

非常有幸能够参加“江西省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江西省各地市的12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课,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感受到了参赛选手们的智囊团的重要性,更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们学习。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第

一、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

这12位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有的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有的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徐文艳老师用了学生们喜欢的小游戏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了三角形的世界--《三角形的特性》,姚晨霞老师用了“猜老师的年龄”的方式导入了《简单的推理》,熊英老师用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导入了《等量代换》……他们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到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第

二、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在这12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徐鸿老师就创设了九江小学“红领巾小银行”的情境,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

三、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教师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张毅老师的《确定位置》的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张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语言、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第四、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不断,如“把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谢谢你给课堂带来了不同的声音。”“因为你的错误使我们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意的同学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第五、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的目的一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为了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

三天学习,共听了12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18篇: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我世纪路小学老师的数学观摩课,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紧贴课标,源于生活的题材,基于学生。通过这次观摩课使我感受到要想上一节课需要紧紧围绕以下几方面设计课堂教学:

一 、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因为小学生注意力易于分散。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孩子们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例如老师讲的《认识小数》这节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由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收集各种物品价格的资料,老师做成课件展示出来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小数。

二 、学习内容生活化,从简单的课堂中体现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让枯燥数学知识变的生动形象易于接受,让孩子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认识小数》这节课渥老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非常充分,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三个大问题,小数的组成、小数的读法、小数的写法。在交流汇报当中老师只起到指导点拨的作用,整个课堂自然有序,各个环节紧紧相扣。特别是最后设计的小游戏,学生积极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巩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感觉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我们以往所追求的“高质量”、“高密度”、“高强度”的课堂,也不是空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泛泛而谈的形式化教学。真正的有效不仅体现在知识的掌握上,还体现在兴趣的培养上,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探究活动。 三 、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徐贝贝老师的报告也非常精彩,她提出了十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直击我的内心,其中“深度的课堂,不应该改是难度的课堂,应该是有思维延展度的课堂” “既要教给学生看得见的知识,又要教给学生看不见的知识,只有看不见的知识才是学生能带走的知识”“敢于让学生把错误发生在课堂”,这些观点让我意识到之前自己的教学是多么肤浅,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在数学课中我该给予孩子们什么,哪些东西才是对他们永生都有用的,该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怎样才能使他们知识系统化。这些还有待于我自己继努力探索,但是我现在知道,我应该充分相信孩子,用尊重的思想对待孩子的思维。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19篇: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成正比例的量》的听课心得

今天,在学校的安排下,数学教研组组织了一次观看数学观摩课的视频。此次听课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出类拔萃、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和课堂教学魅力,更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地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下面我就这次视频谈谈我的几点心得: 第

一、重视课前对话,互动交流。

对于上好一堂课,课前的准备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公开课,学生面对这样的场合本身就很紧张的了,这样势必会影响接下来的学习效果。视频中的教师就这一情况,在课前用温和的声音和学生们聊聊与本节课有关且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这样很好地缓和了课堂紧张的气氛,也让我这个视频外听课的教师感觉到这是一位很亲近的教师,这一节课会很成功。

师生之间的对话无形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简单地对话之后,教师抛出一句:“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学生齐答:“准备好了!”这样很自然地开始了一节课,气氛很好! 第

二、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此位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情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地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这位 教师找的例题情境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买牛奶的价格和数量成正比例的量等等。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这节观摩课中,我看到最多且感触最深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是以前的老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过程,而是一个统一体。这位教师做的是引导,我也发现这位教师没有怎么说关于新知识的教语,有的更多的是肯定回答与及时评价语。比如:这堂课的小结即正比例的量公式、寻找两个关联的量和图形都是学生自己推导出来的,教师只是在学生语言中板书出来,协助那些后进生的理解。然后借助这些结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巩固新知。

总之,听了这节观摩课,我充分认识每一次学习对于我都是一种反思和激励,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第20篇: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数学观摩课学习心得

周成波

在县教研室刘英老师的精心组织安排下,9月22日我有幸在城关中学听了三节高质量的数学观摩课并进行了研讨,使我对数学教学特别是课堂练习的安排和拓展有了新的认识,引发了诸多思考。作为数学教师在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大形势下只有向教改要效率,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进而感受生活数学之美。现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在这次活动中,三位作课老师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都很强,教学设计大胆而且新颖;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例如城关中学陈相昀老师上的二次函数的复习课,对于二次函数知识点多,涉及初中数学面广、难度大的特点,陈老师一反过去此类复习课先回顾知识点再针对性训练的常规做法,以几何画板为载体,始终以学生观察、发现、展示的方式进行,在短短45分钟的一节课内对二次函数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效的复习和检测并进行了适度的拓展。第三中学张润老师的《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例题的基础上,针对几何图形的面积问题由浅入深进行变式训练,学生在运用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到怎样针对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用不同的方法求函数的极值。这节课对学生而言是一节高效的新授课,对听课老师来说是一节针对九年级数学变式训练的高质量研讨示范课。安康高新中学杨桂花老师的《平行线和面积》是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节专题复习课,课程类容较深,杨老师利用平行线对三角形的等积变换拓展开去,深入到两个正方形、三个正方形、矩形、抛物线中的三角形的等积变换问题,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过程精致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当堂课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陈相昀老师以数学家欧拉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住学生,激发起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强烈兴趣;张润老师美观简洁的板书,亲切自然的神态语言让师生之间亲近自然;杨桂花老师运用娴熟的绘图能力、高超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三、使教学向理论联系实际方向倾斜 数学学科本来是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针对近年来题中出现大量联系实际

的一个明显发展方向教师已开始加强知识实际应用的教学,使教学恢复它的本来面貌。 在这几节公开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行有效的引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如在点评

,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