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25 08:33:1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语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心得

落冲小学:郭江

读了《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书,感慨良深。该书依据一线教师的关注程度和需要进行问题提炼,一改以往一些教学书籍只谈理论、晦涩难懂的风格,以典型案例来阐释新理念、新课程,以多姿多彩的内容来吸引读者。读这样的书是幸福的,它宛如一桌盛宴,带给读书人无尽的享受和无穷的回味。

在这本书中,问题的来源涉及四大板块,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但我觉得,这只是一种外显的分类,其内隐的线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才是它的精髓所在。今天,我想重点说说人文性,说说文化。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不是课标上简单的一句话,而是通过十多年的语文论战才得出最终结论,包含了无数名师、专家的心血。这个结论,终结了“工具性”长期一统天下的局面。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人文性、对文化的重视还不够。

在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老师上公开课,课文是《林冲棒打洪教头》(苏教版第九册)。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

(2)分别用一个词概括林冲、洪教头给你留下的印象

(3)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来读读,加深体会,准备说给大家听。 教学的大体过程是,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让几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自己概括的有关人物形象的词语,并说说选它的原因,强调从课文中找出根据。学生概括的词语中,形容林冲的有深藏不露、谦虚、文雅、心胸宽大、武艺高强等;形容洪教头的有蛮不讲理、性情急躁、目中无人等。然后让大家在课文中找出表现林冲和洪教头性格特点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听完这节课,作者还私下询问了几名学生,了解他们听完这堂课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多是“好玩”、“林冲真棒”、“过瘾,要让我早揍洪教头了”。

说到这里,我们发现:这样的课有不少亮点,但它还没有真正脱离单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教者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作用,而忽略了对课文的文化内涵的体验与把握。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关注到的不应仅仅是课文本身,更应是它的文化。这种文化深深扎根于自身的真实价值和固有特色之中。像这种名著课文,我们教师首先要充分领略编者的选文意图,领略它的人文内涵,归根结底在于挖掘人的本质力量,把握文化精神的现实性含义。具体到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文化与自己的关系,使其继承传统文化精髓,从而达到塑造人、发展人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标,仅仅局限于知识教学,满足人物形象、情节的解读与把握是不够的。因为知识可以教授,而文化是无法教授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孩子在对两种冲突性格的把握过程中,了解人物形象,锻炼分析能力,进而领悟其中的文化精神,并最终将文化中的精髓渗透进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中,使之传承与发扬。

记得我小时候,学了《景阳冈》、《赤壁大战》,就会迫不及待地去读厚厚的原著,会为梁山好汉匡扶正义、替天行道而兴奋,也会为他们的最终失败而扼腕叹息。我想,这也是编者的一种意图吧。像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我们只有从名著这个宏观的背景中和名著课文这个微观的审视中,学生才能真正理性地审视林冲“推-让-打”这一性格线索的细微之处。相信了解了这些,学生感受到的不再是武力征服后的痛快,而是对他悲惨境遇的同情和其“忍让”性格的体味。而这种文化性格的体味,也最终会深入到学生个人性格和个人境遇的反思中,促进他的成长。

所以说,课文是例子,课文也应是唤醒人性的美味佳肴。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要着力扮演好“极其重要的文化诠释者”这一角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浸染。

推荐第2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语文09班 陈利英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提出并加以实践了,主要的实践者之一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结合我国现如今的教育来理解这句话,意思就是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两者间的相互作用,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需要恰当地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以小学语文这一科目的特点为教学前提,制定适合小学生理解学习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教学计划得到有效实施,使得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双倍提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存在的不足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之所以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入有效教学是因为小学语文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问题急待被解决:

1.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小学语文老师还处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小学语文就是单纯学习知识、书写汉字、阅读课文的学习过程,并没有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纳入到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这种行为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只把语文当做是一种工具,因此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将文章肢解,分成几个部分,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困难,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涵义,对语文的学习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会降低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有一部分老师没去了解学生的差异,没因材施教有一部分老师在课余时间没有去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不清楚学生现阶段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很多时候小学年级之间的语文教学没有差别化,教师没有考虑语文系统知识的梯度,导致出现教学计划和目标不合理的现象发生。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在个性、潜能方面的关注较少,在课堂上讲解知识时一概而论,没有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学过于表面,没有强化学生的深层理解。

三、有效教学的四个着力点 1.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传统教学中,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对要学习的课文进行预习,反复阅读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达到所谓的“顺利”和“有效”。但是这种预习并不适合小学语文教学,这种课前预习无疑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消磨了学生

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有以下特点:(1)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语文课堂产生向往之情,而不是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合理的课前预2.促进师生对话交流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一向都是教师在讲台上一味讲课,学生被动听课,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开小差等现象,教学质量很差。(1)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要进行改革。现如今的教育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要学会将学生放在一个平等民主的位置上,跟学生进行对话,了解其学习状况,是否有哪里还存在疑问等。只有学会对话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话交流,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要多进行交流。课上可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彼此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课下,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可以提出疑问,或者就学习状态进行沟通,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指导,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喜欢上语文。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懵懂到了解的过程,是一个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所谓“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只有进行过觉悟,才能更好地成长”。学生只有多提问题,才能多学习知识,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自古以来,好的教学课堂上从来都不会缺少问题的出现,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思考。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中,教师课上还要做到学会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疑问。举个例子,教师在讲解《火烧邱少云》时,可以先提出这样的几个疑问:第一,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火吧,那要是火烧到了手会不会很疼呢,被火烧到后你们会怎样呢?那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伟大的人物,他被熊熊大火活活烧死了都没动一下,如果换成是你们是不是会跳起来呢?那你们知道为什么邱少云一动不动忍痛被火焚烧吗?然后再引入课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敢于质疑的勇气,也使得学生更容易专心听讲,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还要加强引导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或是分组进行分析、思考、比较、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发挥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因此提出来的问题有可能涉及很多方面,在课上教师不能一一给出解答,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用模糊处理的办法,引导学生在下课后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相应资料,锻炼其动手和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现如今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变化,教学也要适应性地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有效教学,这一举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自主预习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在关键时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讨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4、创设了丰富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各组的成员们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后,就开始认真地查找资料了,当遇到不懂的字词,他们就举手示意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了困难。小组成员们兴奋讨论着自己找到的资料,并认真地记录最后讨论的结果。学习语文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了,摆脱了学习字词、划分自然段、归纳中心思想等形式上的束缚,学生自己构建知识是那么快乐的而有趣。由于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学生们就自己小组选取的对象进行了详尽而有趣的汇报。汇报后,再理解萧红的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推荐第3篇:小学低段语文有效识字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低段语文有效识字教学心得体会

姓名:周艳 单位:临武县第二完全小学 电话:1354950666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怎样让学生在语文识字中轻松愉快地有效识字。让学生从想学、乐学到主动学习呢?我的体会 如下:

1、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识字兴趣。一年级教材要求学生识记一定数量的字词,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1)编字谜识字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一年级识字教学时,可以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 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

(2)编儿歌识字,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可以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3)加减法识字。在教学识字中,可以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早+草头=?”(早)。“草—草头=?”(早)以次同时,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立+日=?”(音)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形近字之间的异同,对一些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称之为“姐妹字”。如:“蛙、哇、娃、洼”“请、清、情、晴”的字形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便容易多了,而且随机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字。

2、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自主识字。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也就逐步简化识记生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 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

3、创设“游戏乐园”,巩固识字。

对初入学儿童,应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儿童就会对学习兴趣。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主动地轻松快乐地学习。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对于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解决这个难题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总之,低年级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怎样巩固生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又学以致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要进一 步不断地总结、积累,采用灵活多样地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地识字,提高识字量。

推荐第4篇: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阳光师训

——《小学有效课堂教学》讲座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阳光师训”活动。听了《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讲座我感触颇多。教育专家让我们学习更多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答疑解惑,使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得心应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觉得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

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参加这次“阳光师训”后,我把所学、所感都化作对教育教学的新鲜注入了我的教育教学。从备课、上课到讲评、反思,都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定位。通过本次培训,我明白,作为教育者,一定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李萌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推荐第5篇:职高语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职高语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大城县第一职业中学

贾芳静

我教职高语文多年,曾多次听课,交流经验,再通过长期实践,我认为从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增强自信,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将会取得好成绩。

农村学生,特别是职高学生腼腆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这对学习语文来说,有很大的困难,对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教学个性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认识到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 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关注学生的差异,及时鼓励学生,帮他们树立自信,帮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其次,把知识传授变成学生需要

我在讲《采访》这一课是,先提出如下问题:你想当记者或主持人吗?如果想请努力学习今天的内容,你想展示以下你的采访技巧吗?努力学吧,并把它用到现实中吧!那节课学生学的很认真,而且学生们课下都做了采访工作。有的采访校长,有的采访教师,效果不错,我觉得把课上的知识让学生在课下应用,本身就是有效教学的实际应用。

再次,认识到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学的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所以多次参加新课程培训,更新观念。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外对教材的理解挖掘深度,拓宽广度,我知道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为了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别人的长处,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从而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而这一切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最后,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该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参与,因此,在课堂上,我一改变教学模式,风趣幽默的语言,新颖的比喻,与众不同的教法,经常设置一些“小演讲”、“辩论会”、“课本剧”、“朗诵比赛”等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竞赛”、“我说名著”、“读书汇报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锻炼学生的能力,有效提高语文成绩。

推荐第6篇: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语文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三个庄子中心学校:刘瑞萍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感触极深,所谓“有效”,只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强化教学必须追求有效的意识

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教学才是最有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教师。

2、反复尝试如何使教学更有效

要力使课堂教学有效,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能力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二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其灵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护。三是要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虚拟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的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3、注重总结进行有效教学的经验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好别人的成功经验。比如,江苏洋思中学提出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经验,斯霞老师总结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

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学好语文,既是学生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习课程,更是开阔学生视野、接触域外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的重要渠道。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推荐第7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精心设疑,巧设提问——谈语文课堂教学提问

的有效性》

2011-07-19 04:01:23|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语文课堂教学是评价一位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链——课堂提问,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还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 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对于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

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进行双向的交流。

然而,曾几何时,串讲串问充斥课堂,既将好端端的一篇课文割裂得支离破碎,使其所包孕着的美好的情感、深邃的哲理,精妙的表达方法等等流失了一大半,又使得学生完全失去了自主,使其忙于解疑而少有认真地读书,自然也就失去了咀嚼、品悟的过程。随之,声讨之声顿起,接下去情况又怎样呢?阅读教学中教师谨小慎微,战战兢兢,惟恐问得多,问得碎。那么,到底是问还是不问呢?当然要问!一定要问!关键在于“问什么”、“怎样问”。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内容要精选,角度要新颖,形式要灵活,问在学生”愤”“ “悱”之处, “好知”“ “乐知”之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究,在”自我读书”中获取知识,炼就能力,学会学习。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

教学实践谈一谈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做法。

一、巧设悬念,提问要“趣”。

课堂提问可以在关键处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在平淡处引出新奇,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可在“迷宫”里亮起指路明灯,使学生在顿悟后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例如我在进行《三顾茅庐》的教学时,有些女孩子说自己不喜欢这篇课文,不喜欢历史。我纳闷:这么有意思的历史怎么就不感兴趣呢?我还偏不信这个邪,力图在这堂课上让她们深深喜欢

上《三国演义》。

这堂课按照普通情况下教学的能力目标是:通过分析内容感知人物刻画手法。为了加上那个情感目标,我把它分解为了两堂课,为的是能在教学中穿插相

应的故事,用故事、悬念去调动情趣,去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

一开始,我带着大家一起把课题补充了一下,明确了两位主人公:刘备和诸

葛亮。先交流了对诸葛亮的了解,在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感受到诸葛亮的确是个奇才,然后让他们到文中去找哪些语句中反映出诸葛亮是个奇才。同学们

找到了许多处,我把它们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两类。

我还特地引到了环境描写对人物描写的作用。文中有一段卧龙冈的景色描写。在孩子们读过之后,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这里的景色,我采用了范读,让他们闭上眼睛,边听我读,边想象卧龙冈的环境,充分感受后,说说对这个环境的印象,议一议什么样的人会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拿其他各类人的品味作了

比较,看出诸葛亮是个高士、雅士。

七七八八讲讲议议竟然也临近下课了,于是我讲到了诸葛亮这样一个人才,和当时的大军阀刘表又攀上了亲戚,为什么就不去投靠刘表呢?而刘表为什么又不去邀请诸葛亮呢?恰到此时,铃声响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教室里一片哗然:“不要啊!不要下课!”呵呵!我只能说不好意思,我不违反教

学常规:“下课!”

之后,我观察发现,学生们回家看《三国演义》的多了,课间议论三国的也

多了起来。

激发了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心理,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阅读探究的兴趣。兴趣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紧扣目标,提问要“准”。

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化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师生双边活动。每节课都有其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这也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其出发点就是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性就是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篇课文可以设疑的地方很多,我们不仅要设计出紧扣目标的关键性问题,还要把问题提准,使各教学环节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产生合力。例如《七颗钻石》的重点问题是讨论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什么?由于问题提得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意义基本上也就把握了。

三、激发思考,提问要“活”。

提问能够启发孩子的心智,激发孩子进行积极思考来解决疑问,课堂氛围就

活跃、融洽了。我们可以从王崧舟老师《草船借箭》的课堂中领略到一番。

师:同学们,到底是哪个问题困扰着王老师呢?(师板书: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

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生齐读)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哪些方法?

生:可以看《三国演义》。

生:可以上网查询。

师:是呀,可咱们现在是在课堂上,身边既没有《三国演义》,又没有电脑,怎

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动动脑子。

生: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后再来解决。

师:不错,反复读书,认真思考,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王老师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

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研究得很投入,可见这个问题确实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接下去我们来汇报,按照这样的规则: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什么),我的根据是(读课文中的材料),然后再具体地说一说我是怎么

根据这个材料想到这点的。

(学生说得有理有据)

王老师用“到底是哪个问题困扰着王老师呢?”这样一个自答式的问题开头,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得学生们降低了对老师的畏惧之心,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探讨之中。接下来,王老师用“可以用哪些方法”这一问题来启发学生们开动脑筋想办法。同学们的回答各式各样,王老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予以夸奖,直至得到他想要的问答——“理解课文内容来解决”,在此之后,王老师就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始了问题的解答。王老师能在课堂中用灵活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被老师调动起来

了,并激发孩子独立思考。

四、组合巧妙,提问要“精”

把问题敲得细碎,问得过浅、过滥,不仅使学生感到零乱无味,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一要注意问题的归类整合,二要寻找突破口,提到刀刃上,击中要害,三要体现一定的容量或较大的覆盖面,四要面向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去发现,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在交流中感悟、延伸。这样不仅提高

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循序渐进,提问要“有序”。

“善于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问题的设计要先易后难,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梯度。如登山一般,搭级而上,循序渐进,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由易到难的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阶。因而设计问题必须在问题的难易上下功夫,让人人有思考的机会,个个有答问的条件,每个学生的答问都能显示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如教学《天鹅的故事》中的“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第二次,第三次……”这几句,教师如果问:这几句话表现了老天鹅什么精神?学生不难作出答案,但理解却未必深刻。若教师改作以下提问,可谓振聋发聩:①这段话中有两个比喻句,第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比? (突出地表现了老天鹅勇敢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②第二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又为什么要这么比呢?(通过生动传神地描绘冰面的质感,从而来体现老天鹅的勇敢顽强。)③省略号表明老天鹅重复一个动作,无数次扑打,这又能反映出什么呢?(从中包含着惊心动魄的力量。)这样,在教者的引导下,通过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层次清晰的提问,学生

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容易掌握了。

六、因“材”施“问”,提问要“巧”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或学生的实际,难的问题让优、中生回答,较易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或不好发言的学生回答,使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思一思,摘桃子”。一般情况下,先叫中等水平的,中等生答个八九不离十,再

请较好的学生补充,优等生留着答问“卡壳”时解除“危机”时使用。

“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

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和完善。但我坚信只要掌握了

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与技巧,将来的课堂教学就会越来越精彩!

推荐第8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理论及实践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理论及实践心得体会

林梅钦 2015年12月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课改之路上的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一、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观各有不同的结果,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率的课堂?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怎么样?学生学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答案的正确与否,不是一个是与不是,更重要的是好与不好。同时,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多了,而学生还是知之甚少,言之无序、无物,就不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是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小问题,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趟河水而要多联系教材等。

二、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事半功倍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外的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句意思, 课堂教学中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先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真是事半功倍。

三、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其实,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她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四、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的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的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是成功的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推荐第9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点滴体会

文/金晓华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因此,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必须从始至终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激发;兴趣;有效;学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有效性课堂的前提和结果,学生只要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好感,被教师幽默风趣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吸引了,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契机,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恰当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创新意识也会孕育产生。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尤其是低年级学龄儿童,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持久性比较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第几》这一课时,我创设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境(一边叙述故事,一边贴出图片):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行走着,八戒口渴了,去找西瓜吃,八戒吃了一块还渴,又吃了一块还渴,直到吃到第五块,才觉得不渴了。他拍拍胖肚皮,满足地说:“嗯,早知道吃到第五块才解渴,那我先吃第五块该多好啊!”同学们,他说得对不对呀?为什么?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议论:不对!不对!他吃了五块才解渴,要是只吃第五块,它只吃了一块,是不会解渴的。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这个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了“第几”和“几个”,把握了教学起点,让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参与学习。

二、教师要少讲解,学生要多参与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设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五个“多一点”提醒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留出时间、空间,保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想一想”„„对于一个问题要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谁还想补充?”等等,尽量让学生张口说、动脑想,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教学《第几》这一课时,在拓展部分,我组织了活动:五个学生面向全班同学站成一排,首先学生从左往右报数,知道这一队共有五个人;然后每个队员说出自己是从左往右第几个;再次,由其他学生提出某生站到从左往右第几个的位置;最后,坐在下面的学生自己提出‘请谁下来,我要站到从左往右第几个的位置’。学生非常高兴地互换位置,在玩中巩固应用了‘第几和几个’的知识内容。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到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化抽象为直观,增强观察与记忆

由于低年级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有待进一步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再延伸到理性认识,这样,学生不仅能集中注意力,而且能更好地接受。例如,在教学《第几》这一课时,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贴图,初步感知“第几和几个”,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第几和几个”的区别,最后在活动中应用知识,组织学生五人一队,根据不同的方向说出自己是第几个,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教师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长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幼小的心灵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护,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也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那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那是高尚。”老师爱全班的孩子,和学生成为像家人一样的关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想法。要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应注意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尽可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互相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能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五、评价作业多样化,能引导鼓励学生

在评价作业时,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业的正确情况,用打分的形式告诉学生;二是作业书写的情况,其中包括字体工整、作业面干净、书写规范,用画三个笑脸的形式告诉学生。如果作业书写得特别好,就再奖励一个笑脸。每次作业本发下来时,学生都在看自己有几个笑脸。有的高兴地说自己得了三个,有的自豪地说又奖励了一个,还有的说自己一共得了多少个。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认真书写作业,也在和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明确写作业应该达到的目标。在数笑脸的过程中,锻炼了一年级学生数数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加法的口算能力。有时在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鼓起学习的风帆。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新疆博乐市第六中学)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推荐第10篇:有效教学——小学听课心得体会

这一个月以来,一直在听课,常规课、示范课、校际课等等,每位老师的课堂都是精彩纷呈,闪光点很多,也让我终身受用。听的多了,也竟有些迷茫,不禁自问到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记得前进小学在一次继续教育中提出的主题是有效课堂、简美课堂、学习型课堂,主题很鲜明,也是我们老师在新课改目标下多年“上下而求索”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做到有效教学?

以当天听的一节四年级的示范课《搭石》为例,“鸡蛋里挑骨头”,说说自己的感受。

首先这节课给我的直接感受就是震撼,视觉的震撼:整块黑板呈现给我们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村乡野图,清波荡漾、人影绰绰,搭石连连,铺在水中,呼应着我们学习的课题《搭石》,真是“一道风景”,有效地创设了情境。就是让美术老师来画,也不一定画得如此形象逼真,可见老师为了准备这节课花了很大的功夫;听觉的震撼:老师为了凸显人们在过搭石时的协调有序,老师边读边让孩子做着动作——“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孩子踏踏的脚步声,印证着“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

其次是清晰的逻辑:课堂的导入就是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通过画面感受美,然后进入

2、

3、4段感受它为什么这么美,分别论述它如何成为“一道风景”;最后总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老师总结美是什么,让学生说、写。教学就在教师的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了。

再次心中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设置了语言训练点——“无论„„只要 „„ 一定„„”,通过设置情景、角色定位、自定主题,一步步加大了语言训练的难度,这样有梯度的训练,可是照顾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说明老师心中有学生。

再次联系实际,为了让学生对“谦让之美”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老师找了两组学生分别在走搭石的过程中扮演年轻人之间的谦让,和年轻人对老年人的谦让,转而对学生提问看到这一幕,你会说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谦让”在当地人们心里是“理所当然”的,是“一道风景”。

文中处处紧扣主题“这是一道风景”,纵观整堂课,无疑这位老师的教学是成功的。可是在感慨之余不禁陷入沉思: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引导者,由谁发言,如何发言都由教师决定。老师课前精心设计,课上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左右开导,最后终于使学生符合了老师的“最终意愿”。这种“生从师问”形成的学习心理,无疑是消极被动的。那这样的课堂算不算有效的课堂呢?

我想在有效的课堂里,也许没有热热闹闹的场面,也许没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也许没有华丽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刻意的作秀,不花里胡哨,却流淌着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美。

在简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实实在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简约的本色就是返璞归真,是一种富有生命张力的美。很欣赏于永正老师的教学风格,在他的课上,学生是他的中心,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他教学闪光点生发的基础,这才是大师的风范。我们上课不是为了取悦于人,做给别人看,而是在演绎一段自己的故事,是让自己和学生一起愉悦,一同进步!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那我们就要呼吁有效、简约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内心需求为主线,倡导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学的民主化、开放化,要用学生的口说学生自己想说的话,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他们积极思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那就让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回归朴素本真、高效务实,用这把钥匙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

第11篇:语文 有效教学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和谐课堂”第一次集中答疑

一、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上,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2.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3.教给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4.交流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二、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方面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在以往的接受学习中,往往被教师剥夺了,现在要一一还给学生。这些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个是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使这种兴趣长久地保持,学生就一定“爱学”语文。

一个是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学生如果能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会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一个是学习语文的方法、习惯。学生如果在大量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会学”语文了,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

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以指导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

三、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导”与“学”的关系,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1、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环境)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所谓“导”,从宏观上来说,意味着教育是有方向和有目标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从微观上来讲,“导”就是引起学习主体注意和唤起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使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和形成共识,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规划学习领域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引出作业并适时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促进保持和迁移。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引导学生通过内部动因,自主地经过注意、观察、记忆和情感去主动感知客观事物,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使其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能,生长新知。

但是,目前课堂教学的现实是年级越高,学生举手发表自己见解的人却越少,这种现象除了学生方面的原因外,与老师未能创造有效认知的氛围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一是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如果总认为教学中什么都重要,不抓重点、难点,不精讲、精练,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方法和进行认知策略的指导,你的课讲得再好,也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促使其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必须创建新型的教学活动形式,转变师生的角色: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变教师的主导、指挥为引导、服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向活动为师生多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变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为大众参与;变学习活动只重视课堂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例如在进行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采取“阅读预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知识小结、作业检测”的五步学习法,越来越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重视研究学法,使教法适应学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主持者,成为诊断学生的认知障碍,并帮助学生分析妨碍认知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的指导者。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学习反馈机制、学生自主评价机制以及学习“共同体”,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大胆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拔,从而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导与学的统一。

2、

注重结果的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授、受知识为中心,以提高成绩为教学的直接目的,以追求升学率为宗旨的教学行为,在这种接受式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习对象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把形成知识结论的复杂过程变成了单调乏味的条文背诵,从源头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这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一条狭窄的、片面的发展之路,极大的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了学生发展的阻力。

注重过程的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探究为中心,以能力培养、开发学生潜能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学行为,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根据自己先前的认知水平和当前的学习状态等因素,在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中,去主动建构自己新的认知结构,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本质所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学过程在形成认知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善于根据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当前的学习状态,优化设计教学过程,创设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活动环境,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图片、电教、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幽默性;利用名人名言、诗词等增强艺术性、思想性;巧妙运用以上要素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问题通俗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让学生在讨论探索活动中,体验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内外认知;在模拟活动中,知行结合,使听、说、读、写、算、推理、思维等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形成极富个性的认知能力。

四、语文课的导入,可运用哪些方式?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它是一堂课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一堂课中,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和方法。初中语文课导入新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一种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的导入方法,如:《天上的街市》,教师可直接讲:今天,我们学习郭沫若先生写的诗--《天上的街市》,接着就板书课文标题及作者。

第二,复习过渡法

复习过渡法,是指建立在复习前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按教学内容的要求而导入新课的方法。例《“挑战者”号追思》,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前面我们学了《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知道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这一事件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震惊,为什么会令世界都关注和震惊呢?同学们回想一下,作者是从哪此方面来叙述这次事件的?(要求学生回答有关内容)然后教师作小结:在震惊之余,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是止步不前还是一往直前,义无反顾?《“挑战者”号追思》将给我们很深的启示。

第三,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就是教师一上课,就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如《万紫千红的花》的导入。教师可这样导入:“花儿是美丽的,朱自清在《春》这篇散文中有两句精彩的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看,这绚丽多彩的花的世界真是美极了,这‘红紫烂漫’的春天,充满生机和活力。可‘花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颜色?它的形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

第四,演示实验导入法

演示实验导入法就是用直观的教具进行实验。语文课中的实验是很少的,因此这种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地集中了注意力,还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实验的内容恰是对课文内容的印证,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并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如《死海不死》,教师把两只装着水的烧杯放在讲台上,这两只烧杯大小相同,水位一样。教师说:这节课,我们做个实验。你们看,这是一个普通的鸡蛋(教师把手里的鸡蛋给大家看),“现在我把它放在第一个烧杯里,你们看,怎么样?”“沉下去了”学生们回答。“我把它拿出来,放在第二个烧杯里,怎么样?”“没全沉。”“半沉半浮。”学生们七嘴八舌“是的,半沉半浮,为什么呢?”“水有问题”有学生说。“是的,水有问题。水有什么问题呢?谁愿意到前面来尝一尝?”一位学生走上前来,从两个烧杯里各喝了一口水。他告诉大家:“第一个烧杯里的是淡水,第二个烧杯里的水咸极了。”教师说:“第二个烧杯里的水里放了大量的盐,是超饱和食盐水。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有这么一个湖,含盐量特别高,人下到湖水里会怎么样呢?”“会浮起来。”许多学生回答。教师说:“这可不是天方夜谭,世界上确有这么一个湖,叫死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死海不死》。”

第五,介绍性导入法

介绍、说明而导入新课的方法。如:在讲授《挖荠菜》时,教师可介绍:在我国南方的许多地方,流传着“三月三,地菜煮鸡蛋”的说法。地菜就是荠菜,在很多年纪稍大的人心中,这是一种很好吃的菜,现在吃过的同学不多。荠菜是和一种生命力旺盛的草本植物,以我们今天的口味,这是一种有苦味的草,但在几十年前的旧中国,它却是穷人的救命草。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挖荠菜》,就反映了这种生活。

第六、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就是指将新讲授的内容融于故事中,形象生动,简单明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如《提醒幸福》一文的导入,教师可从下面的故事入手:

有这么个笑话,从前有个老婆婆,她有两女儿,小女儿开伞铺,大女儿开染坊。天晴了,老婆婆很着急,因为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下雨了,老婆婆也很着急,因为那个染坊的女儿晒不干布。后来有人来对老婆婆说:“你真是幸福啊,天晴了,你的大女儿赚钱,天阴了,你的小女儿能赚钱,你真是幸福的老婆婆呀。”老婆婆自己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开始天天快乐了。

首先,本来觉得很伤心的事,换个想法就不同了,你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事?

不用展开讨论,不用说得很多,总之还是有的。比如有的同学有同父异母的妹妹,本来觉得她分享了自己的爱,可一想别人都没有妹妹,只自己有,不也是很好的事吗?

其次,你想老婆婆的忧虑有没有道理?她的快乐是不是源于别人的提醒?

忧虑当然也有道理,但快乐确实是源于别人的提醒。

可见,生活中确实有必要提醒自己及时享受幸福,不要让幸福从自己的身边跑掉。这个道理有位女作家用很漂亮的语言说出来了,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提醒幸福》。

第七,音乐导入法

音乐导入法是指先让学生听音乐,再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我们所要学习的有关内容。如:《在声音的世界里》的导入,教师放一段《梁祝》的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听完后请说说在听这段音乐时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重在让学生感受,回答不强求一致。)

大家感受到的不尽相同,但我们可能发现,一旦沉浸于音乐,音乐便会牵动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情感。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在声音的世界里》,便是当代作家王蒙在音乐世界中的感悟。

第八,多媒体教学设计法

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语文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如讲《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可以用投影仪放映《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情景,或投影出小学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的实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以多媒体的课件来导入新课,确实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课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总之,一堂课的成功,必须注重导入新课的艺术。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在选取导入方法时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作精心的设计,灵活的掌握,只有紧扣课文的主体内容或主题,艺术地吸引或集中学生的思维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佳。

五、什么叫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的涵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2、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师反思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有人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也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1)具体经验阶段

(2)观察与分析阶段

(3)重新概括阶段

(4)积极的验证阶段

3、教学反思的成分

教师要对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教师反思应包括以下三种重要成分:

(1)认知成分

(2)批判成分

(3)教师的陈述

4、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应当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呢?布鲁巴克等提出了以下四种反思的方法:一是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二是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三是实际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四是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六、关于文本的多元解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倡导多元化的文本解读,才能真正让学生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养。多元解读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迸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在的生命意识。但是,越来越多的语文课堂,由于对多元解读的过热追捧,对独特体验的过分珍视,而漠视文本自身存在并呈现的意义,任由学生误解、曲解作品的内涵。这就导致了多元解读的无序和浅薄。其实,多元解读应有界,不能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

(一) 多元解读应立足文本 文学作品蕴含丰富,只有走进文本,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进而与文本对话,最终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生成的东西才符合文本的价值意义取向。对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不是乱读,不能脱离文本中心,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不能理解为任意性。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这“一千个”总还是哈姆雷特,而不会是麦克白斯或李尔王。 提倡多元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体悟与发现,并不意味着简单肯定学生不成熟甚至错误的解读。漠视文本的客观存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无原则地认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任由他们带着肤浅甚至错误的理解走出课堂,这是对多元解读理念的误读与曲解,也是语文教师的失职。

(二)多元解读应有界限

文以载道,文本总是承载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合理的解读,使学生的思维在正确的方向上合理发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情况。

1.忌断章取义。文本的意义受作者、历史条件、社会思想、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制约,以及学生认识水平、生活阅历的限制。要正确解读,首先要整体感知文本的意义,如果拘泥于一句一段,很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文本产生曲解。如教学《心声》时,有的学生认为李京京是个爱出风头爱逞能的学生。他们这样评价是因为他们没有从文本中体会到李京京的情感及处境,没有认真分析对李京京的心理描写。

2.忌架空分析。由于学生的人生感悟不够深,思想认识不高,虽然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但不难发现,他们对文本意义的解读往往有些浅薄,不够深刻。如教学《曹刿论战》,有的学生认为“公与之乘”,说明庄公礼贤下士,“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这很可能是庄公在考察曹刿的战术水平。学生之所以有这些颇似有理的分析,是因为他们忽视了文本基础。因此,在阅读文本,评判人物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首先要吃透文本,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领悟作者的价值取向,这样才不至于游离于文本之外,随意发挥,模糊文本的“真义”。

多元解读不是多元价值观,也不是多元标准,在解读文本时,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之余,也要及时对其价值取向给予纠正,不然,优秀文化将无法传承,审美价值观也将被颠覆。

(三) 多元解读需教师理性指导 很多教师由于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在贯彻“学生为中心”的同时迷失了自我,忽略了自身的主导地位,一味地无原则地迁就学生。其直接体现是不管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给予热情的赞扬,似乎唯有如此方能真正体现多元解读论,体现学生主体论。这样做是错误的。教师始终是平等对话的首席,对学生的解读要理性指导。

1.合理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教师可在学生解读文本之前,对作者生平、作品写作背景、当时的社会风俗等进行必要的介绍,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以避免学生误读或曲解文本。如教学《风筝》时,教师要对鲁迅的生平及思想、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介绍,以便学生更好地解读“我”和“弟弟”的性格特点,挖掘作品的内涵。有时教师有必要介绍一些文学风格、美学原理等,如教学古典文学作品时,让学生懂得中国古代文学运用的古典原则及古代的哲学思想,学生就不会说鲁智深是法盲了。

2.引导学生科学求证。多元解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新认识,这不是说只要不是同文本毫无关系的解读都是合理的,都应当受到尊重,得到表扬。试想,如果按照这样的理念引导学生解读文学作品,那不就等于直接告诉学生“文本的解读可以是任意的”了吗?那还要我们教师做什么?因此,我们在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对文本的理解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去小心求证,说出解读的理由和根据,从而在师生共同求证中接近文本本身,揭开文本的要义。

3.引导学生学会交流,达成共识。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让每一个学生充分拥有发表意见和看法的机会,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切磋,要让学生学会在认真倾听他人观点,与他人切磋争辩中达成共识,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发言很积极,都能主动阐明自己的观点,就是不能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而老师呢,总是微笑着对每一个学生的意见都表示“赞赏”,而不是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还美其名曰这才是民主的课堂,这才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课堂。其实这是一种虚假的“民主”,因为看似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尊重,都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但这样做有可能给学生造成这样的误解: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都是“真理”。最终结果是,“热闹”的课堂上学生什么都没有得到。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引导学生交流切磋,在此基础上找到合理的解答。

总之,我们不排斥多元解读,也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但多元不等于无界,尊重不等于盲从。多元化的个性解读只有立足文本,并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保持应有的张力和魅力。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其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语文教师。

在这里需要探究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到底取决于语文教师的哪些能力。有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有效”是指通过语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新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这种有效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学生原有的学习能力、态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等。但在这诸多因素中,我们尤其要强调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1、转换教学角色。语文语文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

2、充分相信学生。语文教师应全方位“放权”,相信学生,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方法和规律等。

3、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采用的形式有:(1)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语文教师精讲导学。(2)讨论式。语文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3)辩论式。语文教师提前布置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方.学生预习并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最后由语文教师点评小结。

二、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兰种能力

1、语文教师的积极倾听能力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

实践表明,优秀的语文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学的本质在于交流,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能否与学生沟通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

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应该逐步做到从对学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从对结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从对独自的关注转向对教学对话的关注。正如一句古训所说:“顺听学生的意见与心声,就像你希望学生倾听你的意见与心声那样。”

2、语文教师的不断反思精神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准。

正如有的教育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技术或策略,同时也是一种观念。它要求每位语文教师超越一般的、共同的技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比如有的语文教师教了三十年的书还教不好,这不是水平和能力的问题,而是他将一种教学方法重复了三十年;有的语文教师只教了三年却教得很好,因为当用第一种教法感到效果不好时,他就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然后摸索第二种教法、第三种教法„„”最后就会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这说明善于批判反思的语文教师能够从自己过去的经历中学习,他知道每一次面对新的学生就会带来新的挑战。

通过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应,并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断地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避免重犯之前的教学错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语文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的高低应成为判定语文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

3、语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有效教学的动力保证。教学效能感的概念在理论上来源于“自我效能”的概念。教育专家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人自己对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专家同时指出,一个人可能相信某种行为会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结果预期,但他不一定能达到)。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个人对某种行为觉察到的效能感,不仅影响着个体处理;同时还约束了自己的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他的努力程度和情绪体验。

语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语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定。是语文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的表现,它能极大地影响和改变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表明,教学效能感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与他们的教学效果存在密切的关系。如果语文教师对自己上的课都没有信心与兴趣,又何谈让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呢?

实践也进一步证明了效能感高的语文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教好学生等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注意对全班学生的指导,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指导学生时,这些语文教师往往表现得比较民主、能够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失败时,这些语文教师表现得很有耐心,他们会通过重复问题、给予提示等方法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教学是一门行为艺术,每节课都是一次表演。因此,从语文教师教学的动力角度考虑,语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语文教师教学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语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总之,优秀语文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成功的教学是一个不断试验和终生学习的过程。怎样实现有效教学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向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需要不断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倾听学生的意见,提高教学效能感,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完善有效教学的能力。

第12篇:小学语文教师有效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有效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有效教学工作总结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尚差甚远,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教师有效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教育局、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所任班级教学质量有了大面积提高,现就将一年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 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四、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会,晨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卫生、纪律、安全等经常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

3、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

通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第13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有效评价)

评价如水 融入心间

——让课堂因评价更精彩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让语文课堂因评价而精彩。主要从运用方法和评价主体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言:“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你要学会评价学生。”作为一名道行尚浅的语文老师,我正在努力学习中,边看边听,边学边做。由此积累了些许经验,那如何让课堂因评价的加入而更加精彩呢?

一、运用方法

1、课堂上,运用有效适度的表扬评价

表扬时要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肯定却不夸大优点,要让表扬真正激励学生。针对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进行不同的表扬。

例如:孙双金老师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有一处评价让我印象深刻,请一位学生读句子,该学生读的句子很流利,但并没有读出感情来。孙老师如此评价道:“你读的真流利,声音又响亮,口齿清晰没有一个错别字,如果你能读出让老师感觉台阶多,爬得很累就更棒了!”我想这位孩子听了心里会暖洋洋的,更愿意去读。

就我自身教学而言,也尝试运用课堂评价。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的句子,有一位很少主动举手的小女生怯怯举起手,结果回答声音细弱如蚊,我抓住契机进行表扬:“今天你勇敢地举起了手,真是一大进步,我很欣赏,可我还想再听你说一遍刚才的答案,行吗?”这位女生似乎受到激励,再重复一遍时的声音要响亮一些了。

简而言之,表扬要贴近学生的心理,表扬学生需要的,表扬学生在乎的,这样的表扬式评价才会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2、课堂上,运用委婉式评价

课堂上并不是一味的表扬、肯定,当然会有学生出现问题。这时不能简单粗暴的去批评,而是换种方式指出不足,既可以化解学生的尴尬,保护学生的心灵,也可以指出并纠正不足。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有位腼腆的小女孩被老师点名读表现阮恒害怕、纠结的句子,小女生声音很小,但读的很流利。当她读完时,老师温柔的声音及时出现:“你读的可真流利,下次回答自信些让老师听到你响亮的声音。”那个小女孩在后面课堂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变,声音响亮很多。同样有位小男生,高高的举起了自己的手,老师面带微笑,请他来读相同的句子,男孩读起来却磕磕巴巴的,小脸慢慢涨红。老师不慌不忙地走到他身旁“你已经尽力去读了,再多读几遍,读流利,会很棒的。”委婉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不足,也维护了孩子小小的自尊心。

3、课堂上,运用非语言评价

在课堂上,除了发挥口头评价,非语言评价也可以产生好的效果。

比如我上过的一次公开课,一开始就出现一些状况,原本想要学生齐读词语,课件却胡乱跳动,令人讶异的是孩子们居然响亮而整齐地读完所有词语,我不由得送去赞赏的眼神,嘴角露出微笑,加上竖起的大拇指。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热烈了起来。又比如曾听过一位老师上五年级的《威尼斯的小艇》,是借班上课,老师与学生第一次见面,彼此不熟悉,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位老师也充分地运用了非语言评价。每一位起来回答的学生,老师都会来到身边,稍稍弯下腰,认真聆听。在孩子回答结束时,则会双手扶着孩子的肩膀示意其坐下。这些无声的评价,给予学生无声的支持,拉近师生距离也发挥着它应有的功效。

二、评价主体多样化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1]教师并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课堂上,有时会在学生朗读文章过后请人评价,往往听到的都是“声音太小”、“读得一点都不顺”之类的话语,都很“善于”找出别人的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先找找优点,对于不足给出建议,让学生学会去欣赏别人。其中让学生来评价老师,也是一种思维碰撞,教学相长。

仍然是在一堂《她是我的朋友》的公开课中,有出现学生评价老师。当老师示范朗读一段话时,旁边有位学生笑了,于是展开了以下对话:“你笑了,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好!”“怎么好?”“读出了阮恒越来越害怕,伤心的感情。”“好,你理解了,请再试着去读。”在这段对话中,在老师巧妙地引导下,出现了学生评价老师,评价主体已然发生变化,也可以得知学生对于这段话所表达的感情,如何去读已经有所了解。

评价如水,烫了,会伤人;评价如水,寒了,会冻人;评价如水,温了,才会暖人心。水的温度,靠教师来调试,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做到更好。评价如水,融入每个孩子心间,让我们的课堂因评价更精彩!

参考文献:

1、[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年版。

2、《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13期,http://www.daodoc.com/read/read.aspx。

第14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课堂

【联片教研交流材料】

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 陈 良

汉字作为载负中华民族文化的书面符号,在漫长的历史中不但没有灭亡,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它充分体现了有别于拼音流线文字的独特魅力和顽强的生命活力。对于国人来说,汉字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获得,更应该成为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性的重要内容。”从这一句话,我们能体会到识字教学的意义和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一、识字教学的意义及重要性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开始,所谓“为学必先识字”,“人生聪明识字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新的课改也重视学生识字的培养,注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新课程的识字的教学,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培养学生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开发主动探究的创新潜能,不仅增加了识字量,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也在识字,阅读中不断得到熏陶感染而加深。

所以识字教学的优劣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不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不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就无法进行阅读和写作。掌握字词的程度直接影响阅读和写作的水平。小学识字写字教学对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一)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

(二)识字写字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识字写字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

(四)识字写字教学有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此外,识字写字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仔细、主动学习等学习习惯。

二、识字教学的任务

识字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儿童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字。小学识字教学的任务主要是认清三千左右常用字的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并掌握它们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同时要做到基本上会用。其中课标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三、识字教学现状

识字教学不被重视,流于形式。不少学生自我识字的能力不强,生字的回生率较高,学生的错别字多,影响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效果,束缚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在:

1、识字方法陈旧死板。只是反复、重复似的机械训练。而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成绩就上不去,教师再罚读、罚写,这样就更会使学生厌学。

2、学生识字愿望不强。识字过程中学生是识字的主体,课标第一阶段识字写字教学第一条就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而在教学中往往教师先入为主,将自己的思维想法强加于学生。造成学生识字愿望下降。

3、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不强。小学阶段学生识字量在3000字左右,而一年级就有1000字左右。这么大的识字量,靠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够的,大部分的要靠学生自主学习。而我们的学生在这一方面能力欠缺。主要有两点:

1)、作为识字、学普通话的“工具”—— 汉语拼音教学不够扎实,未发挥

2 其正音的作用与功能。

2)、字典的使用不够经常性。许多学生只是在学查字典是使用,而不是作为自主识字的主要工具。

4、学生的书写基本够不够扎实。主要是书写不够规范、错别字较多、写字姿势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改进的方向

1、创新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古代蒙学识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集中识字为主要形式,文以载道为一贯传统,背诵识记为基本方法。

演变到现在,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教学方法有二三十种。其中,侧重从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识字、部件识字等,侧重从字义入手的有分散识字等,侧重从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识字、汉字标音识字等,从形义结合入手的有字理识字等,从音义结合入手的有听读识字、炳人识字等,从形音义联系入手的有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等,此外,还有计算机辅助识字。这么多的方法在教学中利用顺口溜、儿歌、字谜、故事等形式来学习。

(一)最有用是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同时这样的记忆是最深刻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字“动”。便给学生说我们减一减,变成了“云”和“力”。结果有学生说到:“老师,那是风儿用力把云吹动了!”多么形象的语言,不仅把“动”字动起来了,同时学生们也动起来了。我想教师的方法没有错,但不是学生所喜欢的。如果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识记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高效课堂的原则。

(二)音、行、义相结合,加深记忆。

3 学生识字,不仅是识记这些字词的本身,同时还要在他们的记忆中打下对一定客观认识结果的烙印。识字过程的知觉是从字词到物,先知觉字形,然后赋予字形客观内容,同时读出声音。音行义的结合可以减少生字的“回生”,避免别字的的大量出现,从而巩固识字的效果。

例如:在教 “喝”“渴”。字形接近,区分就应从形义入手。学生在识记时给我很大感触。不得不赞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这样识记“口渴喝水,渴了要水,喝水用口。”“喝和渴,喝要用口,渴了要水,娃娃渴了要喝水。”再如:睛、晴、清。它们的韵母都是ing,声旁相同,形旁不同。学生识记“眼睛是目,天晴有日,有水为清。”

另外从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学时,如果能够帮加以利用,对学生提高识字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休“一个人靠在树木旁休息”本“树木的根为本”等

(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新课程标准》中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要想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就要让学生发现汉字的美,对汉字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有兴趣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可以让学生先去欣赏。

例如:①图文结合的内容,学生天生喜欢图画,用图画来吸引他。②校园的文化墙。③实物识记。④汉子英雄、汉字听写大会。⑤阅读故事、童话等课外读物。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由浅入深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

识字之前,一年级有一段时间集中教学汉语拼音,这有助于识字、正音、学

4 普通话、查字典。

在教学拼音是要注意地域特点。例如:我所在的铜钱声母“n”“l”,韵母“in”“ing” 的区分不清。在教学中就要加强纠正。就我自身来说,我对“ou”“u”的发音就不准,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自身也要不断纠正。

再之,要加强应用。汉语拼音作为阅读的辅助工具,低年级要借助拼音阅读。学会查字典后要经常练习。

3、用字典独立识字的习惯。

如果所有的字都需要别人来教,那识字必将是有限的、低效的、缺乏张力的。如果学生能运用字典独立识字,识字教学又上了一个台阶。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个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翻一翻字典,会读了、理解了,学生必是自豪的。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摆脱教师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还需要我们促使学生勤于乐于使用字典,最终形成有益终生的一种习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将字典作为一种须臾不离的学习用具,把识字的任务作为皮球踢给学生,教着,引着,甚至逼着学生查字典识字。

要想让学生掌握,就得不断的训练。我在平时上课时,对于常用的字,学生有不认识或不理解字义。一般情况我不会直接告诉他,而是自己动手翻字典。第一加强巩固。第二熟练查字典。再之就是开展活动,比如查字典比赛、速识生字等。以此激发兴趣,熟练掌握。

4、加强书写指导,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引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强调学生的写字和执笔姿势。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写好字,提高写字质量”必须强调学生的写字和执笔姿势,注重“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八

5 个字”(头正,身直,肩开,足安)上下功夫。写字时,让学生头正,肩平,腰挺直。胸部离桌约一拳,眼睛离本子约一尺左右的距离。本子放正,左手按本子,右手执笔。

握笔时,让学生大拇指和食指捏在离笔尖约一寸的笔杆上,食指稍前,拇指稍后,中指第一节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卷曲于中指之下。笔杆和纸面约成50度的夹角。

(二)加强笔画教学。

笔画书写的正误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字的质量。因此,笔画写不好,字就不可能准确美观。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名称并掌握笔画的特点及写法。

(三)让学生按笔顺书写。

按笔顺书写既能提高书写速度也便于安排字的结构。因此要让学生按国家规定的汉字笔顺规则规范书写。例如:“火”先写两点在写人;“忄”先写点和点,在写竖;“爽”先写四个“x”在写人,这样写就会安排的美观。

(四)狠抓间架结构教学。

间架结构教学是低年级写字教学的难点,因此要下狠功夫让学生掌握。写独体字,应让学生把笔画安排得疏密挺匀;写合体字,要让学生把各个结构单位搭配合理。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范字,多与范字对比分析,从而让学生会用间架的规律来进行书写。

5、细致备课。

要谈识字教学,首先要谈备课,老师备课时不可轻视每一课要求认识的字,不要只重备课文的理解、分析,还要备到课后要求认识的每一个字,并且要备细,像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是什么字形结构、偏旁部首是什么,要记忆它,可以用到哪些识字方法,学生容易把它和哪个字混淆,怎么指导学生进行区分等等,还有这一课的这些字中,哪几个字的字形复杂,学生不好记忆,是重点指导的,哪

6 个字学生不常见,怎么帮助学生记住它等等这些都要备到,只有备得细致了,在教学时才能心中有数、才能指导到位!

6、一保证、三当堂。

一保证──保证在课堂上有充足的识字空间(自主识字、识字时间);三当堂──当堂指导、当堂识字、当堂评价。

7、教师言传身教,不断学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字形、笔顺)。

五、小结

总之,识字写字教学要针对自己面对的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进行自我调整。同时,要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识字写字教学任务”,并不是靠教师一朝一夕的努力钻研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教师长期的对自我课堂教学实践的调节、对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点滴养成、对学生主动识字写字兴趣的精心培养。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学生的识字写字水平,把学生识字写字的大部分时间放在课前的预习,而在课堂上解决的是学生不易把握的一些知识和学生对一些字词的有效的运用的趣味训练。这样,课堂上教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愉快,从而才能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

第15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小结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小结

(2011-06-27 21:16:59) 转载▼ 标签: 分类: 方案总结

杂谈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小结

本学期我申报了《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的课题,现将一学期来的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研究目标:

1.探索并形成小学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切实提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2.揭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及诸因素与学生学科素养形成之间具体的关系和规律,以丰富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

3.形成若干系列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

二、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研究

1.抓住重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前提,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所以,我认为准确确定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完成是一节课有效的第一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准确。其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教学目标的的设定一定要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你只有设计了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才能有效。 2.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但是如何使设计的情境具有有效性,这是我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3.以学定教——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备课时,我们经常绞尽脑汁考虑怎样设计情景,怎样设计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等问题,而容易忽视学生本身,所谓的学情分析也经常是照本宣科,没有进行真正的调查了解。通过一学期的实验让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真正的了解学生,才能准确把握教学定位,进行有效教学。所以说,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以学定教,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进而教学相长。

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才刚刚起步,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研后教,在教中研,使课题研究真正起到实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一、课题研究目标 根据实验方案拟出的实验阶段的时间表,以及目前教学改革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本学期的课题工作目标,围绕课题研究重点,扎实、深入开展研究,通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等的研究,着眼于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二、2010年研究重心:

1.继续结合课堂教学常规,以及信息与学科整合的原则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2.针对上学期研究课中呈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理论学习,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在理论学习中加强教与学策略的学习。3.建立校内教学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

1.课堂教学实践观察 2.经验总结 3.理论交流与座谈

四、实施过程: 1.理论学习

(1)定内容:根据我组课题研究的实际开展有关优化策略方面的理论学习,力求深度改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

(2)定时间:除规定的业务学习时间外,课题组成员每周安排1小时的理论学习时间。 (3)定要求:要求教师每学期完成共5000字的学习摘抄并有学习心得。 (4)定交流:组内经常进行交流活动,就课题研究过程的心得体会进行相互交流,在交流中互助互长。

2.本学期课堂教学研究将侧重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加强课堂教学技能以及教学常规的实施为目的。有效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充分发挥组内老教师的领头作用;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开展展示研讨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活动多方面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通过研讨交流使研究回归教学、为教学服务。

3.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确定本学期各年级组教学内容按单元分别集备,严格按个人备课------集体听讲-----集体修正-------形成资料的步骤进行活动,定时监督上交资料。

4.积极参加总课题的研讨,定期开展子课题研讨会,注意收集过程性材料和阶段研究成果。

5.建立本校体育教学资源库,各组员将在备课组长带领下,作好以下工作: (1)各年级按单元搜寻与所教单元内容吻合的体育课件。 (2)搜集、整理与本人教学相关的游戏若干。 (3)完成一篇相关学习论文。

6.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比赛活动。

五、时间安排:

3月份 1.各册教材的解读

2.总结上学期研究成绩,提出希望。4月份

1.子课题的确定。2.举行课题组工作会议。 5月份

1.下班调研“教学时间设置的合理性” 2.随机听课 6月份

如何进行有效的时间设置(上交教学设计片段) 7月份

1.学习优秀文章

2.习作课(说话)观摩活动 3.下班调研“教学实践设置” 9月份

1.学习本学期校课题研究工作计划。2.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及研究课计划。 3.组织好组内老师9月份的研究课活动。 10月份

1.听取有关课堂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

2.组织好组内教师参加学校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

11月份 1.优秀视频观摩

2.习作指导的有效性研究 3.作文竞赛(全校学生) 12月份

1.交流一学期的课题研究的收获、困惑等

2.上交课题研究总结文章及研究记录。2011年1月份

1.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总结。2.准备本课题结题工作事宜

 升序 降序

文章评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金坛市五叶小学语文课题组 执笔:张静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题界定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所谓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

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以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以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每个环节的有效性,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同一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3、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地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观下,―新基础教育‖从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开始,经实施教学过程,到反思和重建,向教师提出一整套教学行为的新要求,并通过这些行为推动教师回到―研究‖之中,从而促进教师发展。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如何让有效教学的理念―本土化‖、―实践化‖,将教师教学行为合理分解,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去,在微观层面做群体性、持久性研究,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有效教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其一,为学校成为有效或优秀学校提供参考。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有效或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因此,有效教学研究将为学校成为有效或优秀学校提供参考。其二,有效教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其三,可以了解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其四,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与师生互动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关注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策略,从而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必须引起、维护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以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具体说来,一是要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内容,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三要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借助一些语言技巧与角色转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四是运用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反思自己的教学,建构自己的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我们将用三年的时间,对有效教学进行探讨,力争形成自己的有效教学新模式和评价体系。 课题研究的内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指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构建新的课堂模式,从而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思路是重建课堂。重建课堂,意味着我们要按照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改变和重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会体现在教师的思维中,而且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中,更要体现在现实的课堂中和学生当前的学习和发展中。

对于本课题,我们拟从建立体系和结构框架的维度,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去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比如从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教学结构与教学要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范畴去研究和把握语文课堂教学,进而去构建融合新理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课题研究的思路:

首先,在对有效教学研究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其次,运用文献法进行系统学习,以确保本研究建立在前人或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并有所创新,实现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再次,运用问卷调查法,统计技术描述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分析导致教学有效性现状的原因。最后,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研究过程:

1、前期研究阶段(2007.7-2007.12)

大面积调查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或低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文献研究,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2、组建课题组阶段(2007.12-2008.2)

成立课题组,确立课题实验基地,建立―核心型‖、―松散型‖课题组织;提出组织、管理、科研的具体任务。

3、具体研究阶段(2008.3-2009.12)

(1)进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主要任务:A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编写典型案例。B完成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阶段实验报告。 (2)问题研讨阶段。

主要任务:进一步开展研究实验。邀请相关教师商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4.总结研究成果阶段(2009.1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2、调查研究法。(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发现问题;(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3)调查有效性教学实施后的学生个性状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有效性教学的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性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联系:本课题所说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与上述研究比照,它们之间在内在精神、本质涵义上有很多相通之处,都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种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研究。

2.区别:从研究的范围上看,本课题着重从我校实际出发探讨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具有校本特色;从研究内容上看,本课题侧重于重建课堂,改变和重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在研究的类别上,本课题属微观、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在行动中提升教师的理念,改变教师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发生结构和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题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

(六)预期研究成果

力争形成丰富的成果群,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优秀论文集。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能力

本课题主持人张静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小学高级教师,参加过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主要成员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校级领导,都参与过省市级课题研究。

课题组主要成员在1997年-2001年曾完成《改革客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能力》,《在―生疑、质疑、善疑‖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省市级课题研究。在2001-2004年期间,曾从事课题《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该课题为江苏省教育学会子课题。在这两个课题的研究中,实验教师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中发表论文3篇,另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本课题的研究成员已具备了前两个课题研究的基础,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时间保证

本课题和课程实施同步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将纳入我区教学教研工作中,与学校课改校本教研、师培等工作相融合,每1月进行一次实验交流,每一年进行1次小结。

3、资料设备及科研手段

学校图书室拥有各类专业参考书、科技情报资料及电子读物。我区对教科研工作十分重视,进一步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抓实科研过程管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善科研考核机制,保证课题完成。

标签: 课题研究方案 .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小结

本学期我申报了《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的课题,现将一学期来的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研究目标:

1.探索并形成小学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切实提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2.揭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及诸因素与学生学科素养形成之间具体的关系和规律,以丰富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

3.形成若干系列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

二、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研究

1.抓住重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前提,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所以,我认为准确确定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完成是一节课有效的第一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准确。其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教学目标的的设定一定要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你只有设计了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才能有效。

2.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但是如何使设计的情境具有有效性,这是我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3.以学定教——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备课时,我们经常绞尽脑汁考虑怎样设计情景,怎样设计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等问题,而容易忽视学生本身,所谓的学情分析也经常是照本宣科,没有进行真正的调查了解。通过一学期的实验让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真正的了解学生,才能准确把握教学定位,进行有效教学。所以说,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以学定教,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进而教学相长。

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才刚刚起步,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研后教,在教中研,使课题研究真正起到实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徐成永

的提出

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可是长期以来,在传统,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一些率比较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变。

现有:(1)教师主宰。教师决定课堂教学一切,形成“五个中心”,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课为中心,教师讲课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以做题为中心,教学价值为应试为中心。 (2)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教师演出“教案剧”的场所,学生只是教师习惯于“专制式”的教,学生习惯于“被动式”的学;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样知“学什么”,不掌握“怎样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水平被置之度外,结果是学生学,乃至学不好,学习效益差。(3)忽视差异。没有把学生当作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丰富多,而把他们当作是有待修剪的“花草”和需要加工的“器物”。(4)知能脱节。课堂教学重接重听课、轻动手,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和价值观,强调知验的沿袭,忽视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5)重负低效。“加时之风”、“题海战术”、“增,其结果是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代价高、效率低,课堂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式灌注。教师是“水桶”,学生是“水碗”,课堂教学是“灌水”的物式行为和过程。知识学目标成了唯一的教学目标,全盘讲授的物式灌注成了唯一的教学方法,量化评分的物式的评价手段,整齐有序的物式管理成了教学的价值标准。 (7)追求形式。没有把课堂教学目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而一味追表面形式,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式化、教授表演化”上大表面上课堂教学研究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8)发展畸形。课堂不是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而单纯注重认知发展,只训练学生的即时应试能力,而对所必需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培养却加以忽视,导致学生表现出不会思维,不会较低的畸形发展状态,成为“不完整的人”。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本课题正是基于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提出来的。

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寻找造成课堂无效或低效教学“致命因子”,探求有效教学办法;如何在实践层面推进有效教学的策略,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的实践

教学有效性研究

效组织合作学习,利用差异促提高。

识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们成为可用的教学资源呢?我们进行了尝试:

合作能力,互帮互助。

童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他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我们着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老师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为师,激发识字兴趣。

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有的老师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课文,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朗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展示自我,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制识字卡片,为学生自主识字插上翅膀。

卡片拓宽识字渠道,鼓励学生生活识字。

文学习的最好资源,识字也不例外,学生学习汉语有别于学习其他语言,它具有母语学习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时,老师一般是先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片让学生尝试认读。由于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母语卡上的字很多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如“菊、菜、老师、学校、牛奶”等,往往起,很多孩子便高叫着生字的字音,似乎是早已熟悉的老朋友。“我认识‘菜’,写日记时。”“我认识‘牛奶’,我每天喝牛奶,袋子上都有,我还会写呢!”“我早就认识‘菊’了,去公园看菊展了,各种各样的菊花可漂亮了!”„„“你们能在生活中用这么多方法识字啊,读的小朋友都站起来读吧!”老师的赞赏能一下子激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总会大声,生怕老师听不见自己的声音,这时识字对孩子来说已成了展示自身才能的舞台。可想而们的学习积极性该是多么的高。如此鼓励孩子们自主识字,孩子们都处于一种非常想学习常想在新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氛围中,在生活中他们都会成为有心人,养成自主识字的习的事了。

学生自制卡片,为自主识字创造机会。

的生字卡片。它们的形状各异,有圆形的、三角形的、心形的、方形的、树叶形的;生字富多彩,有用钢笔写的,用铅笔写的,也有用水彩笔写的;卡片的色彩更是五彩缤纷了,,有配彩色插图的„„单调枯燥的生字在孩子们的卡片上变得灵动起来。

书法和艺术的角度来看,孩子们的卡片都够不上艺术品的级别,但从自主学习生字和培养力这两个角度来看,这些富有个性、充满童趣的卡片又无不是一件件精美而独特的艺术杰的生字卡片便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合作学习,孩子们拿着自己的小卡片,可以自己拼读,赏,也可以当小老师用卡片来考考小组内的同学。可见,这小小的识字卡片为学生自主识插上了翅膀。

戏中识字,体会识字乐趣。

长的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无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学生最容易而影响学习效果。尝试着在游戏中教学生字,以保持学生识字的热情,增强识记效果。

法:如教“秋”字时,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再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雨”,早就有”——“古”字;“一只手遮眼帘”——“看”字等。 口溜或儿歌。在课堂上编一些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区左、右”等字时,把这些字编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顺口溜;如教“朋”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为了让学生牢记“美”字时,老师编了一句这样王头上戴俩花——臭美”。教“法、丢”时,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

友”游戏。如在教学二年级第一单元识字4的形声字时,老师把偏旁和独体字写成许多卡生,请某个学生举着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讲台上来。如“苗”站上来,问谁来和我做朋友?几个小朋友上来和他站一起,如“反犬旁”“提手旁”“金”“口”“目”等。上来要说:“我我们是猫,小花猫的猫 ”;“我和苗字在一起我们是描,描红的描”„„这样的游戏等于是寓教于乐,孩子们乐此不疲。

教学有效性研究

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品味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努力激发学兴趣,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阅读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通过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才能有效地进行体验性学习。

拓展阅读视野,广泛接触材料 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我们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要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学习的长远利益。

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阅读材料,才能真正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如:要主题鲜明,思;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童话故事;充满趣味性的故事;符合儿童个性的文章,儿童的个性读物的喜好各有差异,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历史,有的喜欢自然。所以要尊重儿童的由发展;适当的阅读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著作也不好,既是让我们注意阅读广度的问题。

有计划地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首先要注意体裁的安排: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其次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要想在有限的课外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一定要提高阅读读效率,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可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迅速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利用“遮高速度。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创新精神

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希望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中或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定期召开课外阅读汇报会或鼓励学生发表新的见解。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消化成自己历阅读实践,提高语言能力

谐宽松的环境中亲历语言实践活动,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感语言,内化语言,积淀语感。

在朗读中体验。感情朗读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抽象的文字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感到知情相融,人文相悦的审美境界。

在情境中体验。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创设不同的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章,可通过情境创设,唤起学生对事件、主人公命运的关注;抒情性的散文,可通过情境带入丰富的意境中,使学生从中获得具体的表象,体验作者的爱憎。 在想像中体验。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也是凭借语言文字对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理解的过握作者的思想,文章的线索,还是理解原文所描述的场景、形象,都需要丰富的想像。我一切想像的空间,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大胆想像,进而体验文本的内涵,与作者产生心灵

教学有效性研究

师要把学生引向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学生张开双臂飞向生活,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样,作文才能有丰盈的“有源之水”。

进生活,积累素材

处处皆作文”这千真万确。作文与生活如同鱼和水,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没有也就没有出色的习作;有了丰盈的“泉源”,“溪水”才能活泼。因此,语文教童的年龄特点,地域特色,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生活、感受泉源”丰盈。

处国家级开发区,海岸风光、自然环境、开发建设、社区文化、军民共建等都是好题材。我们带领学生到海边捡贝壳、抓小蟹、捉小鱼,孩子们欣赏着五颜六色状各异的卵石,倾听着悠扬的渔歌、清脆的海鸥鸣叫声,遐想着大海妈妈的神奇。作者笔下的好材料。开发十年,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关注家乡开发,宣,参观开发建设更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因此,我们带领学生上码头游览,进工厂桥观察,去工地采访„„激发了学生爱家爱岛之情,学生作文时再也不会愁“没”了。

家庭生活更是学生所熟悉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例都和学生有的关系,因而也就有更多的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学生养成素材的习惯,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难题。

展活动,丰富材料

践活动是作文题材的源泉,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为此,潮花”文学社,经常带领学生外出活动,到开发工地观察,感受开发建设的热火日新月异的变化;去敬老院、老年协会打扫卫生;去海军共建单位体验部队生活;,领略大海的波澜壮阔;去七顶山捡弹壳、爬壕沟、钻碉堡、挖野菜、采野果,放军指战员激战七顶山的故事,眺望大榭岛开发建设的新面貌。在活动中丰富了,而多彩多姿的生活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内容。 动更能吸引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艺术节活动中,同学们编歌剧、练舞蹈、说品。科技节活动中,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比赛,举行生活劳动、生活知。通过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活动,同学们获取了灵感,提高了认识,丰富了作文的”,笔下自然就能流淌出一篇篇佳作来了。

验生活,丰富感情。

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莫始于言,莫深于义。”这告诉我们情感在习作中没有“情”这个根本,习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习作中的情感从何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从生活体验中来。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拓宽学生的生活领生的生活,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投入生活、体验生活,使之不断丰富精神生界,学生习作时写下来的文章就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文字组合,而是带有鲜活的带有丰富感人的情感的宣泄。

生完成习作:《农贸市场一角》,如果观察文本中的插图后习作,学生就不可能富的作文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去农贸市场买菜,再回家洗菜、做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了市场买卖的复杂、真假,了解到了劳动的艰辛,品尝酸、甜、苦、辣,进而体验到了生活的欢乐和生命的价值,作文时就能说真话实实感。

文教学必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渐进性:第一学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要有“个人”。这样,就能让学生去写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习作,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

学回归生活,让习作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结合,使学生的生活更充实、习作更出色、。

的反思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 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使教学更有效呢?

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问也不愿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策略,真正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小学拓展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课题研究报告

徐成永

拓展作文的背景和定位

次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行版)》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义程标准》要求我们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根据以上精神和教育的新理念,我们认为拓展作文教学要内外的各要素,形成科学合理的作文教学结构,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的最提高作文教学效益。即在执行课程教学计划的前提下,积极开发与利用作文课程资源,打学科间、作文与社会、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活动间的壁垒,根据作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作文与学科间相融合,作文与生活活动的显性与隐性联系,构建学生自主自愿的、开放的、型的作文教学新思想、新方法,构成作文教学和其它各项教学活动与生活活动的和谐互动充,从而实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的作文教学过,全面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训练手段单一,训练领域狭隘,学生收获有限,作文了改变旧的作文教学方法,我校进行了省规划课题《小学拓展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近几年主要研究解决作文教学中如何开发利用各学科中的作文资源和自然、社会、人文等题。通过实践,我们初步认识到作文教学中只有开发利用其它学科和现实生活中的相似内领域,才能为作文教学建立最佳情景资源信息库,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作文训练体系,达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拓展作文教学的策略

的开发利用中追求自然和谐的“拓展友”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整合新理念,作文教学应适时地向各和各科相互渗透,发挥整体协同提高的功效,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是活的,书本到处有,就有办法。”这给我们作文教学的启示是:作文教学不要单纯追求“文本作文”,要跳出文积极开发利用各学科中的作文资源。如语文综合活动课中的调查采访、体育课中的有趣游中的奇妙实验、音乐课中的精彩舞蹈、班队课中的快乐活动等,都应成为学生习作的素材,中的“拓展友”。

五年级学生举行“今天的大榭”主题班队会时,组织学生到开发工地观察,去政府部门调查保举措、外资引进、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情况,带领学生去敬老院、老年协会打扫卫生,位参观,去居民新区走走看看。班队课上,同学们绘新貌、诵诗词、说相声、演小品。通们积蓄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像军民抗台的故事,筑路工人连续奋战几昼夜的故事,开发区户的故事等都是作文的好题材,习作《军民抗台的赞歌》、《开发建设谱新曲》、《领导来到都写得很成功,字里行间洋溢着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

整合阅读中开辟网络链接的新路径

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

怿辞”。这告诉我们写作归根到底还是有赖于平时的磨练和积累,而积累的主要途径是大量阅读,书读得积累得就多,学生就能“胸

吐”,就可以“笔有千钧任翕张”。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我们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了学生练,特别是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习作整合课程中相似匹配的文章,使得阅读中的整合更明确,整合积蓄的写《别了,我的母校》这篇作文时,我指导学生第一指向整合阅读《别了,我爱的中国》、《感谢母校,万岁,祖国》等课文,第二指向整合阅读报刊杂志中的有关文章,第三指向整合阅读校报校刊校训。经过阅读,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激发了学生对母校的爱和留恋之情,习作时学生以真挚的感情抒发了对母以丰富的语言倾述母校的可爱可亲。

践体验中建立立体拓展的资源库

的源泉,丰富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多彩的生活,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体验,积极创建拓展作文资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心理氛围和催化多维拓展的生活需求环境,使拓展作文资源丰盈。近几年来,地环境资源优势,成功地营造了几个拓展作文资源基地:大榭岛少年军校国防教育类习作拓展资源基地,类习作拓展资源基地,大榭岛养殖种植类习作拓展资源基地,大榭岛开发建设类习作拓展资源基地,大榭、科技节、读书节、群体活动类习作拓展资源基地等。为学生进行爱国、爱家、劳动、艺术美和社会经济积蓄提供了丰富的情景保障。我们专设了“大榭第二小学拓展作文资源积蓄周”。春天,带领学生来到海蟹、捉小鱼;夏天,组织学生开展夏令营活动,孩子们和海鸥同戏水,和海浪同跳跃,和鱼儿同畅游;秋顶山活动,孩子们沿着先烈们开辟的道路登上大榭岛第一高峰,他们在山顶上捡弹壳、爬壕沟、钻碉堡、,听听当年解放军指战员激战七顶山的故事,眺望大榭岛开发建设的新面貌;冬天,来到驻岛部队体验部艇–––队列训练–––野营拉练–––军事游戏。活动颇具海岛特色,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品质,丰富世界,还使孩子们获得了激荡人心的体验。同时,学生们细致入微地观察了大自然和周围的生活,从而大拓展作文积蓄。

学中采撷自由芳菲的开心果

展作文教学,必须坚决废止那种封闭式的、格式化的、刻板的作文教学旧格局,自主的、主动的、开放的、创新型的作文教学新思想、新方法。“开放型”作文“拓展作文”的重点工程之一。当前,各地研究开放型作文教学的主要课题有:开放思维、开放内容、开放评改等。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校开放型作文课题是“开放作文空间”,即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学习作文。

大榭萝卜干是当地有名的特产,它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深受消费者《家乡的特产》这篇作文时,我们组织学生与农民伯伯一起拔萝卜,洗萝卜,切萝卜,踩。学生体验了萝卜干加工的全过程后,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了极富个性化的习作,如卜干》、《我爱吃萝卜干》、《加工萝卜干不容易》等。

大榭岛有许多养殖专业户,如养鸡、养鸭、养兔、养鱼等。我们组织学生来到养殖专业户,殖”活动,学生与劳动人民一起喂鸡

喂兔、撒网捕鱼,在劳动的欢乐与艰辛中,了解到许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获得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材料,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的着重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写出了有趣的知识小品;蛋之谜,发表自己如何使鸡鸭多产蛋的看法;有的就发展养殖业谈了自己的感想,表达了保护动物,加快愿望。

笔活动中激发自由表达的创作欲

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实践也生自主写作和自由表达,能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张扬学生发展。我校自主练笔活动的一般形式是:(1)练写读书笔记。如低年级摘抄好词佳句,写中年级摘抄好句好段,写一段话感想;高年级摘抄精彩片断,列写文章提纲,评价书中人)练写小作文。一般可以分为6种类型:A、摹仿型,特别适用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B、掘课文中精彩的语句进行扩写。C、续写型,根据课文末尾进行想象作文。D、补写型,在行补写。E、专题型,即围绕一个中心或一个内容,进行小记叙、小说明、小议论。F、分元写作训练目标,分成几个小项目作文。我们认为在自主练笔活动中,要让学生拟自己喜学生选自己想写的材料,让学生诉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编自己想编的故事。这样就能给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带来喜悦和动力。

探究中展示自由快乐的真个性

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要求作文教学模式,建立起学生自主的、开放的、创新型的作文教学新思想、新方法,才能较课程”所要求的作文教学目标。学生是拓展作文教学系统中的主体,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学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习作活动中展示良好的个性。

为配合课文“春游––––”(习作训练)的教学,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春游大榭岛的活动,生仔细观察田野上、山坡上的春景,拍摄美丽的田野山水风光。在寻找美好春景的同时,被污染,树木被砍伐的现象,他们感到非常痛心,也把它们拍摄下来。春游结束后,在指大榭岛》这篇作文时,学生把一幅幅照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有的欣赏独特的海岛风光,用诗一样的语言;有的描述家乡开发建设的情景,讴歌建设者的动人事迹;有的痛斥破坏环境的现象,呼吁人们重视环保,小卫士的决心。

在写《家乡的桔子》这篇作文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自主探究活动。先让同学们讨论确定题,如“桔子病虫害的防治”、“气候对桔子产量的影响”、“近几年大榭桔子产量及销售情榭桔子品种改良的可行性建议”等。再让学生自由组合,自选组长,制订好行动计划,各补充完善。接着组织同学开展研究性活动,如A组同学来到桔园请教果农如何防治病虫害B组同学设计好调查表,走访农技人员和许多果农,完整地填写好“气候与桔子产量关系”。C组同学调查了水果市场,访问了种桔子的大户,了解到了近几年大榭桔子销售情况,报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撰写了《大榭桔子品种改良的可行性建议》和《家乡的桔子》。最后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向果农和有关单位推荐了优秀习作。

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了每个学生自由快乐的独特个性,这里没有任何限制,孩子们畅所欲言,地表达,毫无保留地倾吐。这里没有任何“霸权”,孩子们无拘无束,他们的笑容像山花一像山泉一样清新,生命像春天草木一般勃发。 拓展作文教学后的反思

程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的目标在各学段中作了具体的安排:第一学段(1––2年级)着写话的兴趣,促使学生“乐于写”;第二学段(3––4年级)将重点放在不拘形式的“自促使学生“自由写”;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学生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会写”。这种“乐于写–––自由写–––学会写”构成了小学作文教学的序列,这既符合文认知规律中的心理规律,也符合教师作文的教学规律。那么,拓展作文实施过程中怎样程标准》中的作文教学目标,构成科学合理的拓展作文教学序列呢?特别是在开发利用其生活中的作文资源时,各学段中怎样安排作文目标和内容呢?这些重要的问题必须在今后不断地研究探索。

文课本中每单元的作文教学怎样拓展还有待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如命题怎样拓展,选材容怎样拓展,思维怎样拓展等。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文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抓住课改机遇,努力改进作文教学,就一定能绘就“拓展作文”

[关闭] [打印]

版权所有 宁波市大榭开发区第二小学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地址:宁波市大榭开发区 电话:0574-86760050 传真:0574-86768730 备案序号: 浙ICP备05018888号 技术支持: 龙腾科技 管理登录

第16篇: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案例

上传: 刘颖更新时间:2012-5-30 19:44:33

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案例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荷花》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受、体验和理解荷花的“形”之美,“神”之美,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现在老师让大家来猜两则谜语,看谁猜得既快又准。

(1)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 荷花 )

(2) 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莲,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 莲藕 )

荷花,有“花中仙子”的美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目睹一下荷花的风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圈划出生字、新词,凭借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读得好的由同桌加“☆”。

3.鼓励学生上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4.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 分小组朗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读。

(3) 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抓重点词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1) 读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冒”字用得好在哪里?

(2) 读了“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一下,荷花有哪些姿势?

(3) 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4) 如果你也是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

( 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既理解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

3.逻辑引读,试背课文。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 ( ) 。我赶紧 ( ) 。荷花已经 ( ) 。荷叶 ( ) ,像 ( ) 。白荷花在 ( ) 。有的 ( ) 。有的 ( ) 。有的 ( )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 ( ) 。看看这一朵, ( ) ;看看那一朵, ( ) 。如果把 ( ) ,那画家的本领 ( )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 ( ) ,穿着 ( ) ,站在 ( )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 ( )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 ( ) 。风过了,我 ( )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 ( ) 。小鱼在 ( ) ,告诉我 ( )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 ( ) ,我是在 ( ) 。

四、扩展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1.细读下面的文章。(1) 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 把描写荷叶、荷花的语句划下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它与课文中描写的荷叶和荷花有什么不同?

野 荷 塘

在蓝色的乌苏里江拐弯的地方,有一座绿林掩映的边陲小镇。沿着顺坡而下的街道行走,只见油漆的橘红色铁皮屋顶,如朵朵盛开的玫瑰花,耀眼而热烈。走到江边,手扶江堤栏杆眺望,中俄两国的船只在各自的航道来往穿梭,绕过一座座翡翠般的小岛,鸣笛驶向乳雾迷蒙的远方。在堤下的沙滩,我们看见一群群孩子在浅水里嬉戏,那一阵阵欢笑声,在江面上传出很远,很远……

多美丽的边镇景色啊!

“别看小镇偏远,秀山秀水多着哩!”陪同我们的当地干部老刘自豪地说,“离镇不远的草甸子里有一塘野荷花,现在正是开得茂盛的时候,那才美呢!”我们一听,在祖国这么北的边境还有满塘荷花,不由心驰神往,忙齐声请他领我们去看看。他却神秘地冲我们一笑:“这是一群孩子发现的,也由他们管理,所以得经过他们„批准\'才行!”说着,他双手拢嘴朝江里游泳的那群孩子喊:“大鹏,二龙!”

话音刚落,其中两个男孩子穿好背心裤衩,又甩了甩头发上的水珠,跑了过来:“刘叔叔,有事吗?” “这几位叔叔远道而来,要参观你们的野荷塘,成吗?”

“欢迎!欢迎!”两个小家伙笑嘻嘻地同我们握握手,说,“我们下午还有课呢!明天再领你们去行吗?” “行!一言为定。”我像孩子似的伸出小拇指,与他俩“拉钩”。

次日黎明,我还在睡梦中,便被大鹏和二龙喊醒上路了。淡淡的晨雾笼罩着静静的山林和草甸子,深深吸一口空气,一股花草的清香便扑鼻而入,像喝了一口新酿的蜂蜜。脱鞋趟过一片草甸子,两位少年朋友高兴地说:“到了!”这时,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荷花芳香隐隐飘来。又走数十步,果然见到由绿色的芦苇和蒲草围绕的宝葫芦形的湖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荷叶,大的赛过磨盘、芭蕉扇,小的如茶碗、酒杯。浮在水面的圆圆的荷叶,密密层层,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荷叶之间点缀着三角形的菱角叶,是淡淡的嫩绿颜色。在荷塘中间,有两处大片的荷叶挺出水面,高低参差,互相挤碰。荷叶空隙处,一朵朵粉红色的野荷花挺拔而出,竞相媲美。

本来,在南方,荷花并不稀奇,几乎凡有池塘必有荷花。然而,在祖国遥远的北方边境,竟然也有这满塘的美丽荷花,就不能不令人拍手称奇。也许,是候鸟从江南衔来的一粒莲籽,不小心遗落在野池塘里?也许,是我们的祖先曾将南方带来的莲籽,小心地播种在这里?经过严酷的风雪冰霜,经过长长的岁月沧桑,野荷花没有在恶劣的气候中死去,却锤炼得更坚强,越繁衍越茂盛,终于,把一个沉睡的池塘装扮成一个荷花万朵、香飘天外的花的世界!

为了细细品味野荷塘的情趣,当天傍晚,我心血来潮,独自一人前往观赏“荷塘月色”。走出小镇,沿着弯弯曲曲的草径穿过山林,我的心不由紧张起来,会不会遇见野兽什么的?偏偏风过暗林,发出低低的涛声,使人疑是兽吼。正在我踌躇是进是退的时候,草径对面传来了朗朗的笑声。走近了,才看清是大鹏和二龙。原来他俩刚巡视完野荷塘,正要回镇去,听说我还要再观野荷塘,两位少年朋友二话没说,返身又领我朝野荷塘走去。晚上的野荷塘虽然看不清亭亭玉立的花朵,但远远看见那荷叶荷花组成的淡淡绿影,平静的水面倒映出的金色明月和对岸水面反射的一抹橘红色霞光,以及听草丛中各种虫儿的鸣唱,也别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此时,我仿佛进入一个缥缈的童话王国。

临走时,大鹏和二龙脱下衣裤泅到湖中,每人摘下几片荷花瓣送给我,并抱歉地说:“我们有规定,谁也不许摘荷花,只好送您几片花瓣留念了。”我深深理解孩子们的心,就珍重地将荷花瓣夹在笔记本里。我期望着以后翻开笔记本,就能看到美丽的荷花瓣,想起野荷塘里的野荷花,想起具有美好品质的小镇少年朋友……

2.读一读,说一说:读了《采莲曲》,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把这幅画面画下来吗? 采 莲 曲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溪中/采蓬,/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风生,/风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五、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师: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它有袅娜可爱的茎叶,有娇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它的果实 ( 莲子 ) 和根 ( 藕 ) 都是食物中的佳品。从遥远的古代,莲在我国各地就被广泛种植,给祖国大地增添了清丽柔和的色调。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也出现在许多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现在我们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揭示莲的奥秘。

课外请教专家、老师,或查找资料,从以下问题中选择一二,进行科学探究,展开交流。在此基础上,以莲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性的文字,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1.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等

2.莲叶防水和自洁之谜

3.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

4.千年古莲发芽之谜

5.莲生长繁殖得特别快的原因

[参考资料]

一、荷花——花中仙子

荷花,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最初细小如手指,称为莲鞭。莲鞭上有节,节再生鞭。节向下生须根,向上抽叶和花梗。夏天生长末期,莲鞭先端数节入土后膨大成藕,第二年春天萌生新株。夏天长叶开花。叶盾状或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色有淡红、淡紫和白色等,单瓣或复瓣。花谢后形成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 ( 莲子 ) 。性喜温暖湿润。原产中国,中部和南部浅水塘泊栽种较多。

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污泥而不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喜欢以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在中国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诗作画的题材,是最优美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的图案纹饰和造型。

二、由莲而来的一项科技发明

从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植物分类研究的德国波恩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威廉巴特洛特及其领导的小组,通过电子显微镜对一万多种植物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终于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莲花叶面上倒几滴胶水,胶水不会粘连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并且不留痕迹。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蜡晶体的叶子干干净净,这正是防水叶面的特点。这一现象引起巴特洛特的好奇心,并作出这样的假设:在防水性和抗污性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经过努力,他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生产出表面完全防水并且具备自洁功能的材料。这是一项用途广泛的新技术,它使人们不再为建筑物顶

第17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史家畔中心学校

陈莉

联系方式:13488252624

现在的语文学习的时间在减少,却没改变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量,甚至要掌握的知识更多了,也更难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为之去创造,去耕耘,使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于是,“有效教学”的理念破冰而出,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下面就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一、潜心解读学生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果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中主要的一部分,课堂才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教师就必须潜心解读学生,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现有的生活体验等,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同时还要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

情景,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针对文中的一句话“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间长出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中的“长”字你还能用什么字来代替?学生们对这个问题都充满了兴趣,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有的说改成“钻”,我说:“这真是一朵顽强的荷花啊!”有的说改成“伸”,我说:“这一定是一朵睡眼惺忪的荷花,伸着懒腰出来了。”有的认为改成“冒”,我的评价是:“我真佩服它的勇气,它一定经历了千难万险。”更有趣的是还有个孩子用了“爬”字,我“夸赞”他说:“你面前的荷花还没长大,你要对它加倍呵护啊!”孩子们露出会心的微笑。尽管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体会到用“长”字更能表现出荷花的勃勃生机,但孩子们在问题的激发下,绽放思维的火花,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情趣。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如:我在教《小露珠》这一课时,我以猜谜语的形式“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的抢答,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

的,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有的说:夜深人静,万物都入睡时小露珠出现,在早上七点半消失。此时我点拨到:小露珠的出现,为什么动物们和植物们都喜欢呢?小露珠要走时他们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小露珠要做时又是怎样和他们告别的呢?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抢着回答:就像万物都喜欢小露珠一样的心情。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设计教学环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首先是教材资源的利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设计教学环节,突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或选用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如:我在教《小露珠》时,为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设计了“动物们夸奖小露珠的动画”课件,通过同学们对课文的了解,有感情为动画配音,试着为自己喜爱的动物当一回配音员,结果大部分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

四、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设身处地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就如:《小露珠》我会为动物配音这一环节时,我先给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起来配音。我惊奇的发现,以前从没举过手的同学,也纷纷举起他们的小手。这说明,把时间留给学生,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的。

五、给学生肯定、中肯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平常的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所以,教学评价不等同于考试、测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特别慎重,不能以分数论英雄,应该考虑到语文人文性特点。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作好自我评价。让学生不断地取得成功,不断地感受成功的快乐,不断产生追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

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第18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我通过学习《有效教学》,深有感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一、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具体还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始抓: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幽默 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学生很喜欢幽默的教师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6)、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教研活动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第19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惟一指标。

学习翟树全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

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先进的教先进的教先进的教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理念学理念学理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

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4、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

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

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第20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短暂的研修 永恒的启迪

——参加“南粤名师大讲堂·走进汕尾”及学校“校本研修”系列活动有感

2011年12月12日至18日这几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也受到了一种教育理念上的冲击,因为我有机会参加了省教育厅在汕尾市林伟华中学举办的“南粤名师大讲堂·走进汕尾”语文学科的研讨活动和我校举行的“聚焦课堂·有效教学”教师校本研修系列活动。本周的系列学习都使作为新教师的我收益颇丰,感受异样。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中比较深刻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专题讲座迸发教育的智慧火花

两次活动中,无论是华师大的周小蓬副教授还是我们的袁怀敏副校长,在专题讲座中都给我们强调课堂教学要摒弃传统教学的一言堂,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它是实施教学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即“立足课堂教学抓效果”。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备课是基础和前提,有效课堂教学是重点,有效课后反思是创新。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去探讨,去解决问题,但不能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能起引导作用。周小蓬副教授还结合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为我们简要介绍了“叶圣陶语文有效教学研究”,从实践角度引导我们把理论层面的有效教学思想研究落实到语文这个具体学科的教学中。袁副校长则从课堂教学观察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勉励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使自己向“学者型,钻研性”的教师靠拢,共同打造龙山中学的“有效课堂、发现课堂、幸福课堂”。

校本研修活动的讲座中,我更加深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一定要有先

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和依托,这样才能克服以往教学中的惯性和弊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将其转变为自觉的教学行为。所以我也会从现在开始,坚持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教育理论和实际教学的相结合。

二、同课异构感受教学的全新模式

在汕尾市林伟华中学进行的同课异构中,来自珠海市金海岸中学的省特级教师郭铭辉老师的语文课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由学生来提问、质疑和评价文本。这节课学习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学生们就提出了不下二十个问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立’字之前加个‘独’ 字起什么作用?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的意境是否相同。”对任何一个问题,学生们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作为老师的郭铭辉则主要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对学生们的观点进行总结分析和知识补充。这种全新的教学法,就是郭老师经过近二十年时间摸索得来的“散合式语文教学法”。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辐合性思维,从而达到他们会读书、会创造性读书这样的目的,他们获取的知识量可以说,比传统的语文教学多一倍、两倍甚至几倍。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正是有效教学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吗?在这一节课中,郭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尽情展示精彩,在尊重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郭老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机智调节好课堂教学,很好的完成了预期目标。

我发自心底地佩服,为什么一个老师可以把课堂上的教育机智运用的如此巧妙!在这里,我的体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集体研修奔腾思维的涓涓细流

12月18日上午,高一语文组在学校的统一布置下,召开了有效教学学习交流会。通过观摩有效教学成果视频、备课组长做专题辅导、全体教师交流讨论,加强了我们备课组的集体学习。在讨论会上,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对有效教学的学习和理解畅所欲言。

备课组长的专题讲座是华南师大附属中学2010届高考语文备考经验总结,详细的“内部资料”也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当今高手如林的高考竞争中,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才能做到与成功为邻,与高分为邻,与状元为邻!而备课组的集体研修能使老师们的教学目标更加目标明确,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少做无用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特别要潜心研究每年《考试说明》中的参考试卷,它可以帮助我们如何分析把握试题内容的认知层次要求和难度,具体体现了高考语文能力的考查方式,继续认真研究典型试题,掌握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和规律,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提高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

主题明确的校本研修活动,能为教师,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给我们以启示、启迪,使我们受益匪浅!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