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02 08:33:5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推动了重大的科学技术进步。下面给大家分享初中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校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谈谈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1、利用好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只要带着耳朵来听足矣。其实不然,数学学习离不开书本,进行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当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也可以对例题进行改造。既完成练习,又复习旧知识;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1、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2、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3、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

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好的教学情境,创造和谐的教学情境,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准。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

3、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情况,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情趣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数学开放题是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当然,由于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费时太多,而课堂教学受课时的限制,因此,需要适当控制问题的开放程度,必要时可先作一些铺垫。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本学期,本人担任七(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下面就数学教学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主要成绩

1、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决心立志在新学期教学工作中争取教学方面有所突破。因此,我认真仔细阅读、挖掘、活用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熟悉教材各章节重要环节,用心研读新课程标准。弄懂每一节课的新要求,思考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教学中,认真备好和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计划。每一节课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为了使学生学得易懂易掌握,我还努力发掘学生的兴趣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及时对所上的课可作出小结,同时还认真做好反思,并对每一个单元进行阶段性评价。

2、把好上课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的数学通常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使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所以在课堂上我想方设法创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景。尽可能让学生一上课就感兴趣,每节课都有新想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由于学生兴趣,学生很容易接受所授知识。

3、老师之间互相促进提高

注意与其他老师的互相沟通,总结出每一单元好的教法和要注意的问题,结合他们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结果,归纳每一单元教学的经验和巧妙方法。然后进行反思

二、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新课标学习和钻研还要加强。

2、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效果方面还要加以改进。

3、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还有待提高。

总之,教学是一个教育学的不断结合,不断促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实践中去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反馈中发现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这才会使教学的教法更有实用性,教育效果才会更明显。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搞好研究与教学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大量的人为编造的以致脱离实际的所谓应用题”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学生也许学到了不少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领悟到其内在的本质,只有知识的“躯体”,缺乏知识的“灵魂”……

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性,更科学有效?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我们要在行动的“实”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下局面。

首先,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其次,现实告诉我们,大胆改进学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学习方法的改进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拍心某种题型没讲,中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而之前的备课则不应当受教材思路的影响,重新组织教材,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学习过程学生有知识的掌握,个性的解读、情感的碰撞,且创新火花不断闪现。

再次,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初中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务必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

推荐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关于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即怎样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合理地学习需要的数学。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更改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理念,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加快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下面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让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我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且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二、精心准备,认真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及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吸收所需知识,学会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推荐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绿春县大黑山中学 白玉芬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深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潜心做好备、教、改、导、

1

辅教学五环节,密切关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所得的四点体会:

1、提高数学质量,关键是搞好课堂教学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针对七年级新生在学业水平、认知能力上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摸索采取分层教学、课堂互动、设置不同评价体系第形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2、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发现、会提问的习惯,而课外又通过认真地检查、批改作业,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等形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会预习、会复习、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2

3、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4、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① 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

3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② 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③ 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④ 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

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

4

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⑤ 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5、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

5

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通过十九年的教学实践,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较大提高,学生的优秀率和及格率也平稳上升。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立足本职工作,恪尽职守、潜心育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推荐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是以数字和符号为主体的科学性学科,所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符号感是非常重要的,是进入数学学习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学习整数、小数、分数、有理数、实数等数的概念,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将这些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建立起联系,例如,一百万有多大,一把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等等。在课程标准中,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主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数学素养,还有助于他们利用数学头脑来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我们的大多数数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而我们的数学知识反过来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因此,有价值的数学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观察、认识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获得或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我们常常需要估计上学、上班所用的时间,估计完成某一任务(烧饭、买菜、做作业等)所需的时间,估计写一篇文章所需的纸量,放置冰箱所需地方的大小,估计一次旅游所需的费用等等。因此,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新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要加强估算,淡化笔算。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推荐第5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云南省勐腊县勐润中学李华明

在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今天,将这一理念落实到中学阶段,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如何,更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方法、习惯、情感和态度对于学生今后去创造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数与代数”作为基础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运动、变化规律中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的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和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能有效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情感的,就是有价值的数学。

从古时用结绳记数、刻痕记数开始,到算盘的使用,到计算器的使用,到现代大型计算机的问世,直至今天微机的广泛使用。无不说明了创新的价值。所以,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能不断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世界。因此,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数学就是有价值的数学。这主要体现在解题策略多样化上。对一个问题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对一个事物能做多方面的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方式去表达,对一个问题能想出多种不同的解法,那么就不但可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还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数与代数”这一基础部分正是搭建这种思维的桥梁。它不仅能在数的运算、公式的推导、方程的求解、函数的研究等活动中通过对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促进学生探究和发现,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利用正数与负数、精确与近似、方程与求解、已知与未知等概念中蕴涵着对立统一的思想,变量和函数概念中蕴涵着的运动、变化的思想,促进学生用数学、科学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推荐第6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教育也是一种教授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下面给大家分享初中数学的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今年我担任初三的数学教学工作,面临中考,面对学生现状,我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很大。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课前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所有的练习都进行了重新组合才让学生去做,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认真做好总复习工作

1、重视基础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一直非常关注对基础的夯实。因为只有基础搞扎实了,才能谈得上提高。哪怕是在中考前一天,我仍告诫学生:答题时,一定要先把会做的都做好,而且要确保正确率,在此基础之上,再去钻研哪些自己一时做不上来的问题。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强化学生的薄弱点,同时,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

3、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首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使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并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

三、存在问题

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各种方法,也尽力去做了,但工作中仍有不少失误和不足之处。比如说:在对待学生时,耐心不足,尤其是到后期,对于一些学困生,更是缺少耐心和细心;还由于初三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只能尽量的去做到面向全体。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本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两个班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本学期本人共制作多媒体课件30个),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0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一学期来,本人共听课32节,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四、加强研讨,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本学年,本人参加省级教研课题“开放性问题学习的研究”的子课题及县级课题开放性教学课型的研究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撰写个案、教学心得体会,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为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资料,并积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目标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先进教法的同时,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五、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本次期末考试,我所带班成绩相对其它平行班而言,有一定的差距,本人认真进行了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不够,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

3、对差生的说服教育缺乏力度,虽然也抓了差生,但没有时时抓在手上。

4、教学中投入不够,没能深入研究教材及学生。

下学期改进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认识,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狠抓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3、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取措施,加强训练,落实知识点。

5、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努力教学提高成绩。

6、群体育人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加是要加强与班主任之间的联系,共同解决所任班级班风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转眼间又是一个学期的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本学期我支教到兵营中心学校担任九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在教学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在新的教学环境中,不断研究课堂教学,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一下小结。

一、学生情况

九年级上期是初中三年的关键时刻,学生取得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本届九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数学的能力相对较弱,且班级两极分化还很严重。到目前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学习态度也端正了许多。今后还应该在这方面多多研究。

二、教学工作方面

1、备好课。本学期我每一节课前都认真了解学生情况,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把握好的基础上,及时的补充他们的缺陷,知道应补充哪些知识,怎样才能教会他们。

2、在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语言简炼,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准备多媒体资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做好潜能生辅导工作。初中阶段的潜能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这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做到了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这一部分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期末复习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1、尽量让学生多练,加强解题过程训练。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我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为预防错误的发生,我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中发现:

(1)审题能力差;

(2)分析能力差;

(3)缺少创新思维。

并针对以上情况进行了单独辅导,效果较好。

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种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分析其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达到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

最后,课后的讲评我抓住典型加以评述,效果很好。

四、自我提高

本学期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及时形成了部分材料。

在本学期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岗位练功,在教学中,重视研究新情况下如何教学的问题。并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几本教育教学著作并做了学习笔记和读书的心得笔记,学习与借鉴对自己有用的教育学生的方法。

总之,初三上学期是中考前重要的教学阶段,也是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初中数学的一个阶段,是学生成绩迅速伪降低、稳定、提高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坚持一个都不放弃,这也是我校十年来所坚持的。

推荐第7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2015-2016下学期教学心得

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数学教学所关注的。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 学的主体,即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我们所需求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求老师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本人近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联系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师生教学行为指向有效的基础。对于每一课的目标确定,除了必须尊重本课教学内容以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使之尽可能地切合本班学 生学习的实际。目标过高,学生难于达到,目标过低,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应尊重学情的确定。 如《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体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过程,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能用有理数的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在上这一课 时,考虑到班级学困生较多的现实,把核心目标放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上。通过教学,大多数学困生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 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尊重学情,实施教学过程

一个个知识点的突破与实现,是教学目标达成关健。课堂教学过程中,由点到面、有浅入深、承上启下、环环紧扣、条理清晰,让学生听得清楚,学得明白,想的深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 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引起强烈的探索欲,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领学生,体验过程

初中学生数学底子薄、基础差,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特别要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即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 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感知、发现、归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过程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打消学生畏难情绪,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 3分层训练,个有所长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对于初中来说,教师的主导既要作用于中差生,又要充分发挥优等生。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要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优等生要善于发掘他们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加大思维的训练力度。

在课堂抽问、板演、合作交流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不冷落中下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4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评价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有力手段。教师应从学生知识的掌握、方法创新、习惯形成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激励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体会到对进步的肯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 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纠错能力。

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次充满赞许的点头肯定。让学生在激励评价中充满自信,在激励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推荐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教师应转换角色,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的教材中,许多小标题都是以疑问的方式出现的,如:“数怎么不够用了?”“能追上小明吗?”“妈妈为你办教育储蓄”等等,非常有趣,富有挑战性,很适合学生的胃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意图,特别是在创设情景时不能随随便便,或者是搞花架子,这样容易流于形式。教师在情景创设时,目的性要强,要选取有特色,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的素材来创设情景,这样才能达到创设情景的目的。

例如:我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时,是这样设置教学情景的,将“有理数的乘方”的“读一读”中一个有趣的故事“棋盘上的学问”安排在新课前,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问题一提出,教室里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三三两两在讨论,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还有的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在等待着教师的答案,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等我们学了这一节的内容后,大家自然就明白“国王的国库里到底有没有这么多米了”,这样从教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

三.教师应提供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学生教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因此,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与合作的习惯,在课堂上还要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有表现自已才干的机会。

例如:在教“字母表示什么?”这个问题时,我先布置学生每个小组在课前准备好一盒火柴,上课时教师用小黑板展示图,然后学生小组合作,用火柴棍仿照教师的图形进行拼图,并回答问题:

1 、搭 1个正方形需要 4根火柴棒,搭 2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搭 3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

2 、搭 1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

3 、搭 10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

4 、搭 x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根据你的计算方法,搭 2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这样,通过学生大胆的尝试,归纳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表示搭 x个正方形的代数式,效果很好,出乎教师的预料,从这一点说明,学生的潜力是可以挖掘的,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教师愿不愿去开发。

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同时,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中数学研修总结

上传: 黄华胜更新时间:2012-6-1 8:44:

21初中数学研修总结

黄华胜

感谢提供了这样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让我有机会继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一个多月,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个月!更让我们每个老师都有机会去感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动向,进而有机会改进和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以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的探索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任何人都是没办法逃避的。无论你向哪个方向努力,都不会轻松,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得慢慢摸索,一个多月的培训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改变,也有理论上的提高。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总的来说,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标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他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要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二、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改的执行者,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就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教育质量就不言而喻了,一定会提高的。

三、转换角色,改变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在新课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教学中,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组交流、全班交流等。

(2)教学中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如何做人和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是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指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是一种激励,当学生退却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是:观察、感知、参与、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控教学方向,照顾差异,发现\"火花\"。师与生之间的交流,有认知的交流,有情感的交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

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养,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新课程给了我们教改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内容的出现迫使我们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生物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我们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把原来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

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所以在即将离别时刻,我会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打包,回到校后,再慢慢的咀嚼、消化,进而将这些“高营养”的知识“大餐”内化为我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资本。转眼之间一个多月的“上课技能培训”就要结束了,回想这些天的网上培训,在这炎热酷暑难耐的日子里,我本人学习的热情就像锅里煮沸的波浪回复不停地翻滚,不断提升,越聆听越觉得专家讲的精彩,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不足。

推荐第9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摘要: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理念,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加快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从而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程改革;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魏怀昌,任教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保家窑中学。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即怎样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合理地学习需要的数学。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更改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理念,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加快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得的体会:

一、让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且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二、精心准备,认真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

究学习及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吸收所需知识,学会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五、立足基础,帮助提高

在初中数学学习,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喜悦。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

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又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学好了数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上都出现了一定的滑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甚至有的出现厌学情绪。针对这种现状,课外辅导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

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七、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墨守成规,注重教学积累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面向四化,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增强其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让数学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肖明镜.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实验心得体会[J].今日中国教研,2009(9).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保家窑中学

邮政编码:730300

推荐第10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张扬

教学十年来,在数学组的老教师们的帮助下,我努力探索数学教学规律,因材施教,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以下是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数学教学是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以前的教学中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 - 1 -

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三、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准。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

体验数学,体验数学具有自然科学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现象都存在一定数量和空间关系,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及思维方式。它是其它自然科学的基础,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电视机屏幕的长与宽,尽量满足黄金分割比例;又如,商品买卖,储存贷款等都用到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生活。

四、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处理师生间的关系,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课堂气氛应该是和谐的。我们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是独特的、独立的和发展的人,是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第11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初中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心得: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凤翔县竟存中学2011.11

吕兵兵

第12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提高教师的教学机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武乡二中

张迎春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校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谈谈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1、利用好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只要带着耳朵来听足矣。其实不然,数学学习离不开书本,进行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当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也可以对例题进行改造。既完成练习,又复习旧知识;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 1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1、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2、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

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 3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好的教学情境,创造和谐的教学情境,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准。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体验数学具有自然科学

- 5学生是独特的、独立的和发展的人,是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第13篇: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粗浅体会,在教学中一定要: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即教师扮演好导演角色,学生扮演好小演员角色。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县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第14篇: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大靖初级中学 赵慧敏

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数学教学所关注的。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 学的主体,即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我们所需求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求老师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本人近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联系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师生教学行为指向有效的基础。对于每一课的目标确定,除了必须尊重本课教学内容以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使之尽可能地切合本班学 生学习的实际。目标过高,学生难于达到,目标过低,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应尊重学情的确定。 如《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体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过程,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能用有理数的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在上这一课 时,考虑到班级学困生较多的现实,把核心目标放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上。通过教学,大多数学困生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尊重学情,实施教学过程

一个个知识点的突破与实现,是教学目标达成关健。课堂教学过程中,由点到面、有浅入深、承上启下、环环紧扣、条理清晰,让学生听得清楚,学得明白,想的深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 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引起强烈的探索欲,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有理数乘方》一课时,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0.1毫米厚的纸对折15次后,它的厚度会超过姚明的身高吗?问题一提出,就立刻吸引了学 生的注意力。有些学生拿出纸开始对折起来,有些学生陷入了沉思。大多数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得出了叠合的纸共有2×2×…×2(15个2连乘)张。从而为新 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引领学生,体验过程

初中学生数学底子薄、基础差,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特别要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即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 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感知、发现、归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过程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打消学生畏难情绪,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

3、分层训练,个有所长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对于初中来说,教师的主导既要作用于中差生,又要充分发挥优等生。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要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优等生要善于发掘他们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加大思维的训练力度。

在课堂抽问、板演、合作交流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不冷落中下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4、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评价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有力手段。教师应从学生知识的掌握、方法创新、习惯形成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激励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体会到对进步的肯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 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纠错能力。

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次充满赞许的点头肯定。让学生在激励评价中充满自信,在激励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第15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版

免费

分享

创新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013版

洛新中学

杨 瑜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深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潜心做好备、教、改、导、辅教学五环节,密切关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所得的四点体会: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搞好课堂教学。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针对七年级新生在学业水平、认知能力上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摸索采取分层教学、课堂互动、设置不同评价体系第形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2、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发现、会提问”的习惯,而课外又通过认真地检查、批改作业,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等形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会预习、会复习、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做好课外辅导工作是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

和很多老师的感受一样: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态度

免费

分享

创新

上都出现一定的滑坡,而且这种下滑趋势在短期内似乎还难以逆转。作为刚升入七年级的新生,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甚至有的出现厌学的情绪;针对这种现状,课外辅导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发言机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勇气。这样一来他们也愿意从学习中寻找成功感,从而为整个班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4、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顺应新形势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一年的七年级教学,我深感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已受到很大的冲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和组织学生,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外做好学生的心里疏导,有时显得比教学本身更重要。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墨守成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注重教学积累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资料来源:http://www.daodoc.com/data/xdth/

第16篇: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盐边县民族中学

王应富

通过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粗浅体会,在教学中一定要: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即教师扮演好导演角色,学生扮演好小演员角色。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县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 1 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另外,我个人认为“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在第十五章最后一节“全等图形”中,能否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接到一并编排在这一节。

第17篇: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南沟岔镇中学薛 磊

做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的教学。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不要瞻前顾后,要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下面就课改教学实践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活力。引导学生变单调的被动学习为活泼的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让他们讲,让他们讨论,使讲台成为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二、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应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因此,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充分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

课改后的新教材是属于“螺旋式上升”的知识构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能力。我们觉得新教材中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的方法非常适合学生。使学生对新知识不用一下接受,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理解融会贯通的过程,学生学起来也越有兴趣。

四、考虑积极的教学方法

目前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呈现出一派兴旺的局面,种类之多、提法之广。我们主张,采用积极的教学法,因课、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比方说,对于教材内容多数是逻辑上分散的数学定义和公理等采用自学辅导法较为适宜;对于教材中的一般公式、定理等采用问题探索法较好;对于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难点,一般采用讲解法较好。教师要灵活掌握。

从学习方法上看,随着学科多样化和深刻化,中学生的学习方法

比小学生更自觉,更具有独立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五、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教学问题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合适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 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

② 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

③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对学生教学评价的转变

学生学习过程中充满老师的赞扬和激励,过去的数学教学评价,为了追求升学率,一味注重其甄别和选拔功能,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紧张的单调的成绩竞赛中,以成绩论英雄;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想,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成绩结果的单一评价转向课程学习过程的管理与激励。

2013年1月

第18篇: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昭仁中学:张娟

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数学教学所关注的。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 学的主体,即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我们所需求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求老师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本人近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联系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师生教学行为指向有效的基础。对于每一课的目标确定,除了必须尊重本课教学内容以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使之尽可能地切合本班学 生学习的实际。目标过高,学生难于达到,目标过低,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应尊重学情的确定。 如《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体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过程,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能用有理数的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在上这一课 时,考虑到班级学困生较多的现实,把核心目标放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上。通过教学,大多数学困生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 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尊重学情,实施教学过程

一个个知识点的突破与实现,是教学目标达成关健。课堂教学过程中,由点到面、有浅入深、承上启下、环环紧扣、条理清晰,让学生听得清楚,学得明白,想的深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 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

学”。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引起强烈的探索欲,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有理数乘方》一课时,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0.1毫米厚的纸对折15次后,它的厚度会超过姚明的身高吗?问题一提出,就立刻吸引了学 生的注意力。有些学生拿出纸开始对折起来,有些学生陷入了沉思。大多数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得出了叠合的纸共有2×2ׄ×2(15个2连乘)张。从而为新 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引领学生,体验过程

初中学生数学底子薄、基础差,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特别要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即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 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得到感知、发现、归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过程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打消学生畏难情绪,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

3分层训练,个有所长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对于初中来说,教师的主导既要作用于中差生,又要充分发挥优等生。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要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优等生要善于发掘他们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加大思维的训练力度。

在课堂抽问、板演、合作交流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不冷落中下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4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评价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有力手段。教师应从学生知识的掌握、方法创新、习惯形成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激励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体会到对进步的肯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 信心,

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纠错能力。

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次充满赞许的点头肯定。让学生在激励评价中充满自信,在激励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第19篇:初中数学新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今年是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有很多激情也有点冲动,工作了才发现当老师真的很累,事情真的很多,尤其是班主任,太累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在学校的各位领导和学校里的很多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也有了进步,发现当老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当好一名老师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当一名好老师那需要更加的努力,做一名有艺术的老师,那才是我的追求。

学校对我们新老师很是重视,给我们这批新教师开了培训班,还给我们聘用了老师来指导我们的成长,学校还不定期的举行班主任培训,这对我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还记得刘校长对我们关怀;还记得华校长给我们进行的电影素材教育《小孩不笨》和教我们如何做一名有艺术的老师,给我们介绍《班主任兵法》;还记得钟校长给我们请来胡少影老师给我们介绍如何和学生打交道,怎样去和学生家长交流;还记得杨老师给我们介绍如何管理班级的经验,这对我来说真是如获珍宝;还记得在我平时工作中,曾主任,黄主任,雷级长,卢级长以及我办公室里的金红,桂霞,阿珊,林玉等老师对我的指导,这些都让我能够快速的成长起来!

虽然我大学时学习的是教育专业,学了很多教学和管理班级的理论,但工作起来还是发现有很多的事情不是很清楚,有很多工作的业务还不是很熟练,通过新教师的培训,给我的工作(这里有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和数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让我从一个“小毛孩”逐渐变为一位能够基本上进行班级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合格教师。这里我想通过三个方面来谈谈新教师的培训的感受。

一、从班级管理方面

要上好一节课,就一定先要管好学生。学生管理方面对我来说真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我是内地的学生,不太了解这边学生,没想到这边的学生是那么的不“听话”,很是喜欢调皮捣蛋,也确实感受到想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先要管理好学生,学会控制学生。

对学生一定要严。我平时喜欢笑,喜欢开玩笑,这里千万不要太多的给学生笑,现在笑,可能以后就有的哭。

管理学生一定要勤,要勤下班,勤找学生谈话,勤提醒学生要注意的事项,勤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勤和学生的家长联系,勤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勤点评学生的行为。比如我的班,每次中午放学和下午放学,我要求学生必须等我到班上总结这半天后一天的情况后在能放学;比如每次我们班出操,回来后,我一定会点评学生这次出操的情况,做的好的表扬,做的不好的地方要批评,下次要改正,让他们自己养成好的习惯。

当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细。把每一个班级管理的过程都想到,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想到,把平时的工作做到位,这样学生会慢慢好起来,班级才会好管起来。

一定要有计划行事。刚刚开学参加工作那会,天天像打乱杖,没有一个计划,事情都最后虽然还是完成了,但脑子里乱乱的。现在通过老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努力,我每天晚上想想今天一天的工作都做了什么,哪些地方还做的不够好,下次一定要改,还要想想第二天要做什么事,列一个表,虽然这样开始很烦,但后来发现这样很是有效。

这些只是我这一学期新教师培训学到的一部分,其实还有很多地方我做的还不是很好。还需要多学习,多请教,多思考,多读书。

二、从数学教学方面

在教学方面,我得到了谢老师的大力的指导和帮助,还有我们科组的杨老师,许老师,吴老师的帮助,让我在教学方面的能力有很大进步。同时在刚刚开学时,刘校长,华校长,黄贤军主任和雷级长经常来听我的课,并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尤其是华校长,给了我很多重要的指导,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正确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这里我要谢谢他们。

上大学时,自己努力的方向主要是高中,因为觉得初中的知识太简单,没什么意识,参加工作了,才发现初中的数学不是很好教。高中重视的是数学的逻辑思维,推理的东西比较多,而初中的知识重点很多都是认知,就是说让学生去了解认识,给学生在他的脑子中构建数学思维。这样上课时要特别注意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动脑去想。而且初中生的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学习习惯,可能今天讲的东西明天提问时就忘了,所以要重复重复在重复。

上好一节课,就要先认认真真备好一节课,那怎么备咧,在这里谢老师,我的指导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告诉我先要认认真真分析教材,参考中考的考点去把握这节课的重难点,自己多做一些中考题,多揣摩出题的意图,多研究题目,多读一些专业的杂志,提高自己的专业的水平,这样才能备好课。同时在我们科组的每次的集体备课中,我也学习了很多怎么去备课,怎么处理教材,怎么出试题,这些都给我很大的帮助。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慢慢在教学方面有了成长,可以担任一般的数学教学任务,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的特色,以后我还要继续努力,提升课堂上的教学质量。

三、总结

在这半年中,我学到了很多,在班级管理和数学教学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为人方面,在和家长交流方面,在课题的研究方面,在数学创新方面等等还有很多,希望在下一年中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第20篇: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二1简答题(共4小题,合计满分30分) 1.简述“校本教研”的基本含义。

答:“校本教研”意味着以校为本,即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亦即,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强调围绕学校教育教学遇到的真实问题开展研究,学校现有的力量是校本教研的核心力量,而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2.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日常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①检验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状况,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②调控课堂教学进程,进而达成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发挥评价的检查功能;③获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信息,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④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评分标准:满分8分。

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综合与实践(即曾叫“课题学习”、“实践与综合应用”)过程中,其核心的课程教学目的是什么?

答:体现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体现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综合;体现数学与社会的综合;培养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积累综合运用所学(数学)内容的基本活动经验。

评分标准:满分8分。

4.在初中数学日常教学中,如何开展归纳推理?其基本思路如何?

答:无论是概念教学还是定理、法则、规律的教学,首先从分析

2、3个特例出发,进行共性的归纳、概括;其次,依据这些特例猜想一般的共性;再次,举例验证共性;最后,采取逻辑或实践等方式确认猜想的正确性。

比如,平方差公式a2-b2=(a+b)·(a-b)的教学: 可以先从b=1的特例开始,分析a2-1=?·?。 当a=2时,a2-1=3,3可以拆成1×3; 当a=3时,a2-1=8,8可以拆成2×4或4×2; 当a=4时,a2-1=15,15可以拆成3×5;

由此可以发现,某数的平方减去1,可以拆成这个数加1,乘以

这个数减1。

即a

2-1=(a+1)·(a-1)。

而论证这个猜想,只需要从右边推导左边,即利用乘法公式(a+b)(m+n)=am+an+bm+bn即可。

对于a2

-b2

,自然可以猜想a2

-b2

=(a+b)·(a-b),对此,利用乘法公式

(a+b)(m+n)=am+an+bm+bn即可论证其正确性。 评分标准:满分10分。

二、2简答题(本大题满分30分)

1.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反思中,反思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是

什么?

答:为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信息,检测本节课的教学质量达成状况,反思教育教学的成败得失,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评分标准:满分8分。 2.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中,课前精心预设与课堂随机生成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随机生成与精心预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随机生成是结果,精心预设是条件。

评分标准:满分6分。

3.“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1)以方便学生数学学习为主线而展开教学;

(2)教师的讲授时间非常有限,教师的施教仅仅起到点拨、引导作用;

(3)课堂教学环节紧紧围绕着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独立思考而展开;

(4)课堂上往往给学生留下一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评分标准:满分8分。

4.举例说明初中数学概念的引入方式主要包含哪些类别? 答:归纳式进入法,内涵式引入法(即直接给出逻辑定义的方式)。 具体的形式可以区分为如下四类: ①由实际问题提出概念; ②直接展示概念;

③以操作活动的方式提出概念;

④以问题探究的方式提出概念。

评分标准:满分8分。

三、论述题(本大题满分30分)

1.在初中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数”与 “代数”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简述其理由。

答:相互并列。“数”主要阐述认识数及数系的扩充。而“代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在四大课程领域之中,涉及数学推理的课程领域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评分标准:满分8分。

三、案例分析题(共3小题,合计满分50分)

主要阐述字母表示数及其字母、数及其组合的相应运算。

评分标准:满分10分。

2.结合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论述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性,即,应该设计怎样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性?

答:

(1)无理数的核心属性是“无限性”与“不循环性”。 (2)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设法让学生确信无理数的存在性。以√2为例,首先必须通过几何直观图(比如,两个单位正方形,分别沿对角线剪开后,形成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拼接为一个正方形,其面积是2,而其边长是真实存在的),确认√2的存在性。

其次,利用“任何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从反证的角度印证“√2的不循环性”

最后,利用有效小数都可以化成不可约的分数,如果√2是有限小数,必然可以化成不可约分数,从而,一定是无限的小数。

3.在初中数学教学日常教学中,课后反思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反思教师自己的数学教学观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②反思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适切性,③反思数学课堂教学进程的预设、生成之间的反差,以及预设与实际发生之间的差异,④反思教学的亮点与败笔,⑤反思教学评价,⑥反思学生提出的问题,⑦反思学生给出的新见解,⑧反思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填空题(共3小题,合计满分20分)

1.《数学课程标准》针对知识技能明确使用了刻画知识技能水平的目标动词,就目前的初中数学而言,你认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刻画“正比例函数”概念的课程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应该是(理解)。

评分标准:满分5分。

2.在初中数学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中,实质上表达能力的课程目标是(问题解决、数学思考)。

评分标准:满分7分。

3.开展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时,除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

1.在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同时出现两个正面的可能性接近0.25”,请设计简要的课堂教学思路。

答:(1)采取全班合作的方式,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两人一组,一人投掷硬币,另一人统计结果,最后全班汇总结果;

(2)将全班各组的数据分别统计在一起,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规律,当数据逐渐累加在一起,总数超过200次,频率出现规律,其整体趋势非常接近0.25,但并不是越来越近,而是会有波动,但是,波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评分标准:满分15分。其中,“全班合作”“以全班的数据汇总作为频率”是采分点。

2.开展初中“圆”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的教学,往往需要现实生活中的背景素材,时间要评判如下两个素材的优劣:

素材1:围绕问题“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而不做成方形的?(或者,为什么说发明车轮是人类历史的最大进步之一?)”展开教学展示和课堂中的分组合作研究。

素材2:围绕问题“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大多做成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说明其中的道理”进行教学展示和课堂中的分组合作研究。

答:素材1比较适合“圆”概念的导入环节,有助于学生构建圆的概念;而素材2比较适合“圆”概念的巩固环节,有助于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圆”的概念,或者深化学生对于“圆”概念的理解程度。

评分标准:满分15分。

3.案例:某日某中学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第一次课的课堂教学,出现如下片断: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乘法的含义,提出“

2×2表达什么意思”等问题。(两个2相加)

随后提出(+2)×(+2)即2×2。

那么,你认为(-2)×(+2)可能表示什么意思?(两个-2相加) 问题:

(1)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典型错误发表你的看法。 (2)如果让你改进这节课,你该如何修补这个意外环节? 要求:观点要明确;修补的教学环节必须相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

如果规定,(+2)×(-2)表示向反方向连续加两次+2,那么,能在数轴上表示(+2)×(-2)吗?

按照这个思路,师生很快得出“负负得正”法则,即,两个负数相乘,将其绝对值相乘所得的积,作为积的绝对值,同号得正。

随后,教师给出计算(—3)×(-4)的问题,一位学生答到: “结果是+9”,任课教师马上恶狠狠地说道,“多少?没想好不要瞎说呦!”这位学生坚定地说“是+9!”任课教师非常恼火,一位“好学生”回答到“+12,(—3)的绝对值是3,(-4)的绝对值是4,

3、4得12,负负得正,所以,结果是+12”,教师马上“大大”表扬了这位学生,同时,狠狠批评了前面那位学生“如此不专心,竟然连

3、4得12都不会,简直不可理喻”…

下课后,一位听课者单独找“得+9”的学生聊天,问其缘由,他答道“我绝对不是捣乱,老师,你看,按照老师推导法则的思路,我先在数轴上找到-3对应的点,从这个点开始、沿着-3的反方向即数轴的正方向、连续加4次,每次加一个3,不正好是+9吗?”,…

答案:

(1)对于片段中的“捣乱现象”,其实属于学生的典型错误,这个典型错误恰恰反映出这位学生善于思考,能够将教师组织学生发现“负负得正”法则的过程再现出来,表明其真正理解,只不过,其中的一个小环节——“起点”错了——应该从数轴的起点0开始,而不是从-3开始。

(2)修补意外环节——当学生提出“结果是+9”后,执教者马上反问“哪位同学理解他的想法?”“你能将你的做法展示给全体同学分享吗?”,如此,教师及时捕捉有利信息,及时发现这位学生的思维盲点之所在,而后采取充分肯定其思路清晰、思维独特,如果稍加调试,就会殊途同归——得到与大家一样的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满分22分)

1.《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若干个核心词,下列四个选项所

隶属的课程领域分别是:

(1)应用意识 隶属于( 统计与概率领域);

(2)几何直观 隶属于( 图形与几何领域) ; (3)数感 隶属于( 数与代数领域); (4)数据分析观念隶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 .评分标准:满分8分,每个空2分。 2.在初中“图形与几何”(即以往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课程教学目标中,最重要、最为基础的四个核心词是(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几何活动经验)。

评分标准:满分8分,每个采分点2分。

3.在初中数学中,进行教材的内容分析,其核心目的在于分析教材的(学科内容线索、编写思路、具体的呈现方式)。

评分标准:满分6分,每个采分点2分。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道小题,合计满分18分) 案例:

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按照教科书的设计,准备引导采取对折的方法论证业已发现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而后利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进行论证,此时,一位平时不太爱学习的学生说“老师,你这个方法笨死了,我有一个方法比你的好——不用作任何辅助线,直接证明三角形全等,…”,没等学生说完,教师答道“不要瞎说,不做任何辅助线怎么可能,不要捣乱!,”学生的“捣乱”被镇压下去。课后,一位听课者找到这位“捣乱者”询问,答到“老师,我真不是倒乱,你看,对于等腰⊿ABC,我把⊿ABC看作两个三角形,即证明⊿ABC≌⊿ACB不就OK了,这只需要说明边、边、边的条件”,“简直妙极了!”听课者惊叹到。

问题:

(1)你是如何看待上述案例中的“捣乱现象”的?

(2)如果你是这位任课教师,当你听到听课者与“捣乱者”的对话后,你有何感想?如果让你改进这节课,你该如何修补这个意外环节?

要求:观点要明确;修补的教学环节必须相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

答:(1)对于片段中的“捣乱现象”,其实属于学生的典型错误,这个典型错误恰恰反映出这位学生善于思考,能够别出心裁。

(2)如果我是这位任课教师,当我听到听课者与“得+9的学生”的对话后,我会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处理究竟为什么发生如此不当,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

一方面,任课教师没有及时地利用“学生的奇思妙想”这种非常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主要是对于教师的职责认识不够。

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自身的随机应变机制不够。

三是自己的几何学专业功底不够——学生的新思路恰恰是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3)修补意外环节——当学生提出“不做任何辅助线”时,执教者

马上追问“你能让大家分享你的想法?”“你能将你的“金点子”展示给全

体同学吗?”,如此,教师及时捕捉有利信息,而后充分肯定其思路清

晰、思维独特,最终让大家获得作不作辅助线其是都是在应用图形的

轴对称性,是殊途同归。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