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分数乘法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06 08:35:2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1、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2、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中心,是重点。本册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3、由于我没有经验,以至于在教学中没有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后来的混合计算这一章中进行应用题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的内容是:

1、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3、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4、利用分数化单位,如:2/5时=( )分1/5吨=( )千克

推荐第2篇: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技能目标: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 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看,这是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你们看,你会吗?(课件出示:在20、

6、1/5,这三个数中,任选两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计算结果。)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当学生汇报到20×1/5,1/5×6时,指名说算式意义。

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真聪明,新知识都学会了,今天淘气、小红和笑笑聚在一起,我们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课件2):淘气说: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

小红说:我有6个苹果。

笑笑说: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3

机灵狗说: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师:同学们谁知道?(3个)

师:对,你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同学们各抒己见)

师:6个苹果的 1/2 是3个苹果,也就是相当于6个 1/2 ,乘法算式是怎样列的?

师:把什么看作单位“1”?要求淘气有多少个苹果就是求什么?(就是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课件出示:6个苹果图

师: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就是求6的二分之一是多少。

机灵狗看同学们这么聪明,又给你们提了一个问题:笑笑有多少个苹果?怎么样列乘法算式,把什么看作是单位“1”,也就是求什么?同学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吧!

三巩固练习

1,叔叔今年36岁。小兰的年龄是叔叔的 1/4 。小强的年龄是叔叔的1/6。

(1)小兰今年几岁?课件出示:小兰今年几岁相当于把()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份,用算式()表示。

(2)小强今年几岁?相当于把()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

( )份,用算式()表示。 2,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一练。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

推荐第3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甘良才 好范文原创投稿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湖北省兴山县外国语小学 甘良才(443700)

《分数乘法》是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在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中,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等活动,即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在教学

中,老师引导学生操作,直观感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和扩展,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教学时先通过知识迁移,进行必要的铺垫。比如对整数乘法的复习,思考“4个3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复习旧知,并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明确整数乘法的意义,再充分利用直观图,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把直观操作与抽象推理相结合,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还要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有效结合,让学生通过充分尝试、感悟、体验、思辨、探索总结出“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这一最优计算方法。

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针对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自由提问,尽量加强直观,变抽象为形象,使数学情境更生动,还要多给学生创造对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在推导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而概括出分数乘法的法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不困难,但要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培养其认真审题、注意运算顺序、观察数字特点,、选择简便方法等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間的横向联系。学生在联系和比较中找到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获得探索知识的体验。

通过教学及单元检测后的分析,本单元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今后教学要引起重视:

1、少数学生做题时不认真看题,将题目做错了。

2、做题时不读题,只看数字就列算式。

3、最后结果不化成最简分数。

4、学过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题目只要稍微转一下弯就做不到了。

推荐第4篇: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

(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总结及应用过程。

2.过程与方法: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含义,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含义,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谁来说说应该怎样去计算分数乘整数呢?

1.出示复习题

25 ×

2 34 ×9

27 ×6

11× 712

2.全班交流。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乘法的知识。

二、草莓问题

1.师口述:每千克草莓5元,我要是买2千克应该付多少钱呢?买3千克呢?

2.自己列式并算出结果。

3.全班交流。

(1)5×2=10(元) (2)5×3=15(元)

4.谁呢告诉老师,刚才做的题我们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5.师:说的很好,那么下面这个该怎么解答呢?

我要是买 12 千克、25 千克草莓呢?

6.自己试着列出算式,并说说算式求的是什么?

7.交流,让学生明白:

5× 12 求的是5的二分之一是多少。 5 × 25 求的是5的五分之二是多少。

8.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并交流。

9.师生共同总结: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5元的 34 是多少?

7元的 23 是多少?

5元的 17 是多少?

四、作品展

1.教师口述,写出相关数据

五(1)班举行庆\"十一\"\"我爱祖国\"作品展,共收到45件作品。其中,绘画作品占 25 ,赞美祖国的文章占 13 ,各种图片占 415 ,三种作品各有多少件?

2.讨论:求\"三件作品各有多少件\"是什么意思?

3.师生共同算出绘画作品的件数。

4.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其他两个问题,再交流。

二、练一练

板书设计:

5× 12 = 52 =2 12 (元)

5 × 25 =105 =2(元)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教学后记:

在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但关健是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

2 点,出示题目后,我不是急于让学生解答,而是分析题意,慢慢引导学生弄清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最后再引导学生共同小结解答方法,效果还不错。

(三)打折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打折问题的过程。

2.知道打折的含义,能解决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

3.体验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许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教学重难点:

知道打折的含义,能解决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前面学过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我们先来做两道题,巩固一下

1.出示练习题:

15× 45 =

7× 521 =

14 ×80 =

2.交流结果。

我们去商场经常会看到某某商品一律几折出售。那么打折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打折问题

1.打开书看课本上的情境图。

让学生说说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你们知道六折出售的含义吗?

让学生知道\"六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十分之六出售。

3.师生共同计算出裤子六折出售的价钱。

4.鼓励学生独立计算其他商品按六折出售的价钱,并填在统计表中。

5.全班交流。

三、试一试

1.先让学生理解\"按七折出售\"和\"现价\"的意思,再提出\"便宜了多少钱\",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全班交流。

四、练一练

板书设计:

打折问题

\"六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十分之六出售。

教学后记:

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打折问题入手,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次,通过看情境图让学生了解打折的含义。这样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陌生,很快就学会了。

推荐第5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所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1、计算,分数乘法切记约分,计算的正确率有待提高,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2、简便方便:乘法分配律有的学生不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不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3、注意单位“1”的找法,教学反思《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4、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注意是连乘的还是求两个量的,学生易混。

5、倒数的概念教学,它将成为下一单元的教学起点,所以必须落实好。

应用题教学注意:

1、教学中结合实际例子,结合文字式题,结合实际生活,结合线段图。

2、注意对比。例如:

红纸30张,黄纸比红纸多1/2张,黄纸有多少张?

红纸30张,黄纸比红纸多1/2,黄纸有多少张?

推荐第6篇: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是一种数学运算方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分子不能和分母乘。下面给大家分享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分数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明确解题思路。

2、通过变式题、开放题的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培养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问题和两步计算的分数乘加、乘减问题,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以及解答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表示的“分率”和“具体量”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课题

朗读诗歌。出示《春》的诗句: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花绽春蕊,春雨伴春风。春鸟弄春色,春人忙春耕。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吗?能编一些分数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例如:“春”的字数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春》这首诗共有30个字,光“春”字就占了全诗的五分之二,其他字有多少个?“春”字只比其他字少几个?

学生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找准单位“1”,要理解分数的含义;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进行有关分数解决问题训练。

二、基本练习,掌握方法

题目要求:根据下列关键句,你都能想到什么(训练学生从以下四方面说)

(1)梨子的数量是桔子的五分之二;

五分之二表示()与()的数量关系;

()表示“1”;()表示五分之二;

根据数量关系列示()×()=()。

(2)一袋米,还剩七分之三;(先补充完整“还剩谁的七分之三”)

(3)火车速度比汽车快三分之一

(4)实际烧煤比计划节约八分之三

小结:我们在遇到含有分率的分数问题是要先确定单位“1”和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三、分类练习

(一)根据列式补充问题

根据列式的含义,在每个算式的后面补充合适的问题。

小华看一本168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七分之四,?

(二)补充条件进行题组的对比练习:

选择对应的列示填在括号里,并说出为什么。

某工厂四月份计划用煤135吨,(),实际用煤多少吨?

四、课堂检测:

1、小强想买一台5600元的电脑,他现在只有这台电脑单价的五分之三的钱,小强要买这台电脑还差多少钱?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已经行驶了120千米,再行驶多少千米距离乙地还有全程的六分之一?

3、一桶油重200千克,第一次用去它的八分之五,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五分之二,第二次用去多少千克?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2、会用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黑板、多媒体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组练习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应控制人口增长并需要保护好耕地。据统计,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谁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师:这是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有关的知识的学习,揭示并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从题目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2、要解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就要分析其中的条件和问题,怎样分析呢?(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出示课本的线段图。

1、你会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吗?(生动手画图指名板演)

2、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3、从线段图中你还知道什么?(师出示)“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指多名说)

(师出示)“求2500的2/5是多少?“

你们会算吗?动手试试。(指名板演):

2500x2/5=1000(平方米)

为什么要这样算?还有其它方法吗?(预设:2500÷5×2)

通过计算知道了2003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1000平方米,你知道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2/35。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

2、找出单位“1”,谁能解决,动手试试

3、列式解决,讲评。

4、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题目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

5、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能说说?

推荐第7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篇1: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下的一些教学尝试:

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

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 ”;“知1 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 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快乐。

篇2: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分数乘法式题的教学,教者有意安排了一道带分数乘法的式子题,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这节课在诸多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教者的本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本人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改变了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身份

在本节课中,教师积极创设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猜一猜,”真是这个“猜一猜”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化,开放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教者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如何去计算,不只是单纯的进行

知识灌输,不再是用原有的 “教师中心”的做法,已经站到了学生的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2、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

新课程实施旨在扭转 “知识传授”为特征的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为基本信条、新课程要求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渗透 “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教者不再仅仅是 “教教材”, 当问题出现后,不再是教者面对知识的独白,并没有告知学生如何去做,而是让学生先 “猜一猜”,说说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后,又积极引导学生对有价值的“经验、见解”深入进行探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已经超出了个人化行为,成为群体合作行为,与学生建立了真正的对话关系,超越自己个体的有限视界,填平“知识权威”与 “无知者”之间的鸿沟。这一切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更有助于学生形成 “不断进取 ,不断创新”的精神世界。

3、把握生成,与境俱进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每一节课都有生成,只是教师有没有注意吧了。”在本案例中,教者能做到 “与境俱进”,能在预设“猜一猜”的基础上,抓住生成,及时灵活处理具有 “生成

价值”的问题与回答,就话答话, “与境具进”,及时引导学生针对

提出的话题展开探讨。整个教学充满灵动、智慧、活力,课堂教学真正做到 “开放”与 “灵活”,充分促进学生自主和富有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

课改大潮轰轰烈烈,涤荡着每一个角落。当前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我想本案例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篇3: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我上了一节分数乘法应用题。课后我感到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

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中观重要了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 ( 一 ) 和分数乘法 ( 二 ) 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 ( 三 ) 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二、是充分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在以前应用题的教学中,对“说”的训练重视的不够,表现为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说,这个片断,我不仅关心学生是否会解答问题,更关注解决问题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以及方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引导学生把思考过程有条理的说出来,为了深化学生的思维,避免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解题后要求说出算式的依据,在说中及时得到反馈,进行矫正、补充,这种“说”的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是很好地解决了“大部分学生会,怎么教“的问题。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本节内容并不难,为此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死记数量关系,找出谁是单位“ 1 ”,谁是分率,知道要求是分率对应的问题用乘法计算等,学生只会用一种方法,长此以往,对灵活解题是不利的,在这节课中,问题开放,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说”中学到知识,增长本领。

推荐第8篇:分数乘法教学案例

分数乘法的教学

分数乘分数从表面看比较容易学,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巩固和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因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学生理解有困难,应多次强化练习。

二、以1/5×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练习题,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通过这节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在这节数学课里面, 教师讲的少了, 学生的活动多了;师生单向的交流少了, 学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多了;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少了, 学生探索规律、讨论方法的时间多了;“说数学”时间少了, “做数学”时间多了。在做数学中,人人都必须独立思考,都能够自主探究;在做数学中,人人都可能发现问题,产生交流的愿望;在做数学中,人人依据各自的经验建构新的知识,交流各自的方法。

推荐第9篇:分数乘法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推荐第10篇:分数乘法教学案例

分数乘法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算法的优化。 课前准备 练习材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学校要举行一次小手艺展示活动,老师班里有一位小强同学也想参加。看,他准备制作一个漂亮的风筝,这个风筝还带有长长的尾巴呢。可就在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的时候,小强遇到困难了,不知道该用多少材料,咱们都来帮帮他,好吗?

师:仔细看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活动二: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每一种列式各是怎样想的?

怎么知道求6个1 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2明确: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那么可以联想到相同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联想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

活动三: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谈话:尝试计算1 ×6,你觉得怎样算好就怎样算,不仅要会

2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并相机让学生把几种典型做法板书在小黑板上。

①1×6=0.5×6=3(米)

2②122×6=1+1+1+1+1+1=6=3(米)

2222222③1×6=2⑤12166==3(米) 22④1×6=16=6(米)

2612×6=1=1(米)

2612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几种不同的做法,只看结果,判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明确:第④和第⑤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结合实际情况,所需6根布条总长度不能小于或等于一根布条的长度。 (1)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每种算法的计算道理,鼓励学生互相质疑、答疑。老师针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提问:

12×6=0.5×6=3(米)怎么会想到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12×6和1+1+1+1+1+1这两部分相等吗?为什么?6是怎样2222222得来的?

在方法③中,为什么分母2不变,单单只把分子1和6相乘呢?

(2)课件演示方法③的计算道理。 (3)再回顾1×6=16=2266和1212×6=

1=1两种做法,指出错2612误原因。

活动四: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一)独立计算9×7。

12

(二)组间交流:说说计算的道理。

(三)全班交流:

1.请1位学生说计算过程,课件板演。2.说计算道理。 3.质疑:

为什么不用第①和第②种方法计算?(引导学生体会第①和第②种方法或有局限性,或者麻烦,所以用第③种方法较普遍,适用于任何一道分数乘整数题。)

4.学生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活动五:探索计算中的简便方法。灵活运用 1.独立计算10×2,之后请一位同学说计算过程。

152.独立计算17×36。

81①质疑:怎么这次的做题速度明显落后了,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简便方法的心理需求)

②讨论:能不能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想办法使计算再变得简单一些?

③课件出示简便算法:先约分再计算。 3.独立计算13×21,再次感受简便算法。

49活动六: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大家有什么收获?谁会用一个字母式子表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第11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在课前的备课中,我觉得这一课时主要解决的是三个方面的问题:(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3)计算时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基于以上的目标,我给自己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予以实施,下面想和大家交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一、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部分:

(下面有几个同学举手还要说,有一个学生在下面嘀咕:这不成凑得数的了吗?我也知道学生开始错误地“发挥”了,我把他们拉回来,让学生思考,如果是用2×3这个算式来表示的,黑板上老师板书的算式哪几个是对的,哪几个是错的?然后在学生的纠错中擦去错误的算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由于过分的“激动”而忘乎所以,所思所想偏离了我的教学课堂,在学生偏离了课堂之后及时地把学生拉回来固然重要,但如何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不偏离课堂呢?我真应该好好研究这个问题。)思考: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我兜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有没有必要?对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这一个知识点,是教师讲授性教学,还是在学生的回忆探究中获得?我这样兜了一个圈子之后,学生就已经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还是从整数乘法的意义中“套”过来的?我觉得,这么一大堆问题,我似乎都回答不了。但值得肯定的是,在后来的练习中进行检验的时候,学生回答的都还是不错的。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来自费尔教育。

《分数乘分数》反思

1、给学生自主,学生的创造力将不可限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上了这一课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在不同班级的几次上课,都有不同的验证和说明的方法出现,这些方法远远超出教师课前的预设。上课前我们预计学生的验证方法不外乎:“化成小数”、“折纸和画图”、“分数的意义”这三种情况,而我们的孩子却又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验证乘法”、“乘法的分配律”等各种超乎想象但又非常合理的方法。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的更主动,潜能发挥到了极至。

2、自主探究活动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变得更有主动,活动的空间更大,有很多时间走出了教师监控的范围。因此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要转变,教师在活动中的主要任务是:呈现主题,协调建议,帮助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大部分时间是以参与探索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们一起研究,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伙伴关系。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难以克服时,教师才以指导帮助者的身份出现。于是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会大胆的向老师说:“老师,我自己来。”“老师,在我需要时再给我帮助。”

3、一个两难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还是落实基础知识?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的探索、讨论活动:先让学生从情境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为后面的研究提供讨论的素材,有了研究素材后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孩子们继续研究讨论提出猜想,最后在举例检验猜想后形成共识,得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理解算理,由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化费了大量时间,最后整节课没有进行法则的应用练习,只是对本课进行了总结。从时间的分配上来说,后面的巩固与练习时间几乎没有,孩子们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到底做的怎样我们并不了解,按常规本节

课并没有完成教学计划(在教案的后面还有一些练习未完成),这一现象不仅使我想到:现在的课中更注重的是怎样让孩子们参与学习的过程,如何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很少考虑知识点是否落实,怎样去落实。我们是让孩子们停下探究的脚部参与练习,这恐怕不合适,我们是让孩子们不停的去探究,而不管知识落实情况,可以也不恰当,那我们该怎么办?!

4、是否创设情境,如何情境创设?关于课的一开始是否要创设情境,在本课的试教过程中几易其稿,分数乘分数这一内容,在生活中很难找到原型,要创设一个恰当的情境并不容易。于是我们产生了两种引入课的思路,其一是开门见山式,一上课就出示课题《分数乘分数》,让学生写出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算式,说一说它们表示的意义,再进行分类„„;第二种方案是像实录中的一样,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一个分数乘分数的乘法算式,再让学生写出各种分数乘法算式,然后进行分类探究„„采取第一种方案,学生在探究时显然是少了一种思考的依托,对分数乘分数就是求几分之几的几分之几这一意义理解的不够,因此在验证中,大部分学生只能对结果是否正确进行举例验证,而对算理的说明是不够的,于是用折纸、画图进行验证的学生了了无几,孩子们对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算理的理解普遍感到有困难。采用情境后,学生的思考好象有了基础,在验证时,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分西瓜,并迅速类比到折纸、画图。在实录中学生就有这样111的表现(生:我算的是×,结果是,我是根据刚才小强吃西瓜的题来想5630

的,先把西瓜平均分成5份,有6个人一共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把这一份再平均分成6份,一共把西瓜分成了30份,他们每人吃了其中的1。),这一情境显30

然成了孩子们思考的拐杖,让他们在探究中更好的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和算理。从中也使我们体会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分数连乘》教后反思

今天我上了《分数连乘》。我在分析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觉得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就是指导学生分数连成的方法(在运算的过程中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组织课堂教学的。

1)复习4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让学生理解在计算的过程中进行约分比较简便,另外还要让学生体会到两个因数的任何一个分数的分子可以和另一个分数的分母约分,为后面的学习连乘的约分方法作个很好的铺垫工作。

2)出示例题,让学生自读题目。在自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先初步理解题目的意思。紧接着,我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已知条件?”当然学生能够很快的找到了。我又问:“用一条线段表示一班的朵数可以吗?”

随后问了两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里我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画出线段图来。

3)画线段图来理解题目的意思。前面的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分数在这个地方表示的意义,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画出二班的线段图来。三班的朵数线段图就迎刃而解了。在这样的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显得得心应手了。

4)列式解决问题。师问:“三班的朵数如何求呢?”学生很快的就知道了应该先求二班的朵数,再求三班的朵数来。然后追问:“能够列综合算式来解答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指名一个学生列出了综合算式,板书后,再问:“能调换这两个分数的位置吗?”学生也作出了很好的回答。我想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比较到位,对单位“1”的理解比较深刻。

5)教学连乘的计算。这个方面的内容,我是示范给学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时间的关系,可以节约时间,腾出点时间,让孩子巩固练习,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的指导和补救。

2、学生约分的意识比较差,格式不够正确,教师的示范,我想可能要好点。

个人觉得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之前,应该让孩子更多的时间,训练一下约分,培养约分的意思以及约分的能力。

2、连乘的计算,应该可以放手让学生先练习,再指导,可能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分数乘法一单元已经学完,我们往往感觉学生学的很好。应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决问题,也能列出算式。其实不然,当我们学学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时,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原来事情不是这样的。学生不知道是列方程还是直接去乘分数。学生往往难于判断究竟把那个数量作为去乘还是去除以几分之几。于是乎,我们的教学就又陷入了瘫痪。富有经验的老师在多次尝试失败以后,在此处,都既无可奈何又顺理成章的选择了五步走的方法。即:一,判断单位一;二,画图;三,写出数量关系式;四,判断单位一已知还是未知;五,已知直接乘未知用方程。教参71页提出现在采用方程解,化难为易,思路比较统一。所以,五步强调方程先入为主。其实不然,学生由于目前接触到的都事用算术方法比较简单的,所以方程的优越性不是很明

显,学生还是选择算数方法的比较多。我没有过多的统一。而是任其自由选择。

我重点思考的在于新教材与老教材先比,本部分知识简化了那么多内容,为什么还是学起来很费劲呢?我想,我们的新课改目的是好的,素质教育是好的但是,我们每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不都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认为减少数学知识容量就是素质教育了。反而,正是因为减少了锻炼的机会和次数,我们学生的某些数学功能正在退化。我们都明白,只有加强锻炼,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强壮。数学能力也是如此。

2.

现在我写下这节课的教学反思,目的不是在于从教学内容上去分析。而是从这一个月来我接触这个班的些许感想,做一梳理。

本班学生差,这在一接班,班主任和上一任数学老师都已经郑重其事的向我做出了重要说明。我当时蛮有信心,一个多月下来,我才真正感到事情的严重性。特别是第三单元考试成绩一出来,我都傻了。我班90分以上才三人,一班24人。不及格我班17人,一班3人。平均分相差足足20分

我整整几天都在思考:为什么差这么多?还能不能赶上?怎样才能赶上不是一般的差,不是一天两天的差!这个班从二年级就开始差,一直差到现在。我反思了很长时间,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先树立自信心 越是这种情况,越是因为他们心里没有自信心。自暴自弃。其实造成现在这种情况,不能全怪孩子。

2 要爱后进生。对后进生,要尤其爱护。这听起来想冠冕堂皇,其实,真是着这样。如果你不能做到只一点,最起码也要做到,不能谩骂和侮辱他们。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也是每个人最难做到的。

3 学习习惯的培养口算心算的习惯,很重要。结果是勤动手勤动脑。脑子越用越灵活。竖式的书写位置,竖式的保存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4 在课堂上下功夫。争取让学生喜欢你,就会喜欢你的课堂。喜欢学数学。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我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结合新课标,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启示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如何用活教材呢?我想我们要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这节课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处理这两者的关系:

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即让学生理解“我是你的好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你和我互为好朋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

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启示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让学生通过求真分数、假分数的倒数后,再让学生思考:我们还学过哪些数,能求它们的倒数吗?由此学生进一步深探,进一步完善了求倒数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整数有没有倒数”、“0和1有没有倒数”、“小数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去共同解决问题

第12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月考

(一)测试质量分析

又一个学期开始了,本学期在复习了一下本已经学过了的新知识后,结合站、校统一月考安排,对班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个单元测试.从而分析教师应该如何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加强练习,有的放矢.

在批完所有的试卷后来看,一些填空、判断、选择的概念部分失分最严重,80分以下的学生基本都要丢10以上,80—90分之间的也要达到5分以上,其次是脱式计算部分,80分以下的学生也要错上一两题,有的甚至错上四五题,这些方面的丢分决定了他们在本次测试中只能达到那个分数。当然90分以上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以上的问题,只不过少严重一些罢了。

结合试卷,反思教学,问题颇多。比如在填空部分的补充数量关系式,绝大部分学生能找到单位“1”的量,却找不到分率的对应数量,全对的人很少,这说明了我在教学的时候学生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只是能到达听懂的层次,没有给学生自己充分地表达时间,甚至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写的机会,导致测试时不知何从下手。而在计算部分,学生失分一直较严重,说明在练习课上,我还得加强时效性,课的内容还要加强备学生,有些计算可能对学生来说只是无味的重复,针对性不强,在平时课上应当注重口算练习。在应用方面,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很明确的解题思路,确定关键句,找准单位“1”很重要,然后列出数量关系式解答。这单元只是涉及到了分数乘法部分,加上下一单元的分数除法,学生一定会更加混乱,所以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很重要。也体现了这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更有效地去突破,这需要我好好向同行们请教的。

第13篇: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分数乘法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会进行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能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倒数的含义,能够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解决分数乘法问题和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能够表达解决分数乘法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在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许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的乘法。

体验用乘法解决连加问题的价值,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让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算题,你能直接口算出结果吗?

出示:

3/8 +1/8= 1/3+1/5= 7+9= 1/4+1/4+1/4= 2/9 +2/9= 3+3+3+3+3+3=

2、学生口答。

3、最后一题你是怎么口算的?还可以怎样口算?——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3×5或5×3来计算。

4、师小结:是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可以用乘法。

质量问题

教师口述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1 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2/5+ 2/5+ 2/5 2/5 ×3 =2+2+ 2/5 = 2*3/5 =6/5( 千克 ) = 6/5( 千克 )

3、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2/5+ 2/5+ 2/5= 2/5×3 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2/5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2/5×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2/5的和是多少?

2/5+2/5 + 2/5=2+2+2/5 =2*3/5 = 6/5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6、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三、归纳、概括: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列式计算。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列式的,怎样算的。

练一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第二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总结及应用过程。

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含义,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在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含义,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谁来说说应该怎样去计算分数乘整数呢?

1、出示复习题

2/5×2 3/4×9 2/7×6 11× 7/12

全班交流。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乘法的知识。

草莓问题

1、师口述:每千克草莓5元,我要是买2千克应该付多少钱呢?买3千克呢?

2、自己列式并算出结果。

3、全班交流。

(1)5×2=10(元) (2)5×3=15(元)

4、谁呢告诉老师,刚才做的题我们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5、师:说的很好,那么下面这个该怎么解答呢?

我要是买1/2千克、2/5千克草莓呢?

6、自己试着列出算式,并说说算式求的是什么?

3

7、交流,让学生明白:

5×1/2求的是5的二分之一是多少。 5 ×2/5 求的是5的五分之二是多少。

8、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并交流。

9、师生共同总结: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巩固练习

5元的3/4是多少? 7元的2/3是多少? 5元的1/7是多少?

作品展

1、教师口述,写出相关数据

五(1)班举行庆“十一”“我爱祖国”作品展,共收到45件作品。其中,绘画作品占2/5,赞美祖国的文章占1/3,各种图片占4/15,三种作品各有多少件?

2、讨论:求“三件作品各有多少件”是什么意思?

3、师生共同算出绘画作品的件数。

4、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其他两个问题,再交流。

练一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

第三课时 分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3、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两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沟通知识。

师:老师这有一组题,你能解决吗?出示:

列算式,解答。

1、5的1/2是多少?

2、15的1/4是多少?

3、100的1/2是多少?

4、80的1/10是多少?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这几道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

师:同学们,老师这还有几道口算题,相信你们能口算正确。出示口算题:

3/5×2 10×1/2 2/3×6 11×7/12 3/4×9

1/3 ×1/2

师:最后一道题,与前面几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都是整数与分数相乘的乘法,最后一道是分数乘分数,不会算。

师:那分数与整数相乘,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子乘整数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师: 那分数乘分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

5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长方形纸,现在,拿出其中的一张,我们一起玩一个折纸游戏。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折一折。

(1)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算式吗?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问题,教师相机板书:1×1/2=1/2 (2)在此基础上再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一个算式吗?

学生可能答:1×1/4=1/4或1/2×1/2=1/4。如果学生不出现第二种情

况,教师可出示教材示意图,提问,你发现1/2和1/4有关系吗?引导

学生发现1/4就是1/2的1/2。教师板书:1/2×1/2=1/4 活动二:

师: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另一张纸,我们把它当作张大爷家的地。(师口述教材活动的内容)你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折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吗?

生动手折纸,并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师:蔬菜地的1/2种西红柿,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

生:1/3×1/2= 师:1/3×1/2得多少,我们先动手折一折,看是多少?

生动手折纸,涂色,发现1/3×1/2=1/6。

师:你能说说1/3×1/2为什么等于1/6吗?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

生1:(结合折纸和涂色)因为求西红柿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平均分成了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生2:(结合折纸和涂色)西红柿地是占蔬菜地的1/2,蔬菜地占整块地的1/3,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平均分成了3×2=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1/3×1/2= 1/2*3=1/6 师:那问题(2)该怎样解答呢?同学们结合折纸图独立列式计算,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谁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

6 生:(结合折纸和涂色)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求黄豆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2/3的1/3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平均分成了3×3=9份,取了其中的2份

(师随学生发言板书:2/3×1/3 = 2*1/3*3 = 2/9 )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补充发言。

师:题目中只说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也没说是2份呀?这里的2是怎么回事?

(以此引起学生的争论,使学生明白,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黄豆的这一份包含了2小份)

师:有点明白了,那老师再补充一个问题,你帮着解答解答。如果粮食作物地剩下的这2/3(指图),种玉米,玉米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

生:2/3×2/3 = 2*2/3*3 = 4/9 师:给大家讲讲吧!(引导全体学生结合图理解其中的算理)

师:经过刚才的学习,你能总结一下,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及时拓展,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师:通过刚才我们共同的努力,已经探究出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相信下面几道题一定难不住你。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2、完成练一练第

1、

2、3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名列式的想法及计算过程。

3、完成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请学生说明比较的方法。如果最后一题学生用乘法交换率进行比较,教师要给予表扬。

4、作业:练一练第5题。板书设计

7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画线段图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列综合算式等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过程。

2、会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简单问题,会进行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3、在用已有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分数、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一致性。

教学重点:

会进行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

一条彩带长60米,某蛋糕店今天已经用去24米,还剩多少米彩带?

读题,;理解题意。

生自己解答,并说明算式的意义。

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知道,某蛋糕店今天已经用去这捆彩带的,该怎么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分数乘法的简单问题和混合运算。

二、尝试

1、出示例题:一条彩带长60米,某蛋糕店今天已经用去这捆彩带的,还剩多少米彩带?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画出线段图。

根据线段图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8 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数量间的关系,进行解答。 60×=24(米) 1-2/5=3/5 60-24=36(米) 60×3/5=24(米)

答:还剩24米彩带。

(4)鼓励学生根据分步计算的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三、试一试

1、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交流

练一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简便算法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尝试进行有关分数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

2、能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简单问题,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简便算法。

3、感受运算定律应用的广泛性,能对简便算法的方法和结果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9 教学重点:

能观察题目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加法计算中有哪两个运算定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在乘法计算中有哪些运算定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2、我们已经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不仅适用于整数,小数,还可用于分数那么乘法计算中的三个运算定律能否也适用于分数呢?

这就是我们这一课要学习的内容。

打字问题

1、让学生读题,了解题中的信息和问题,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2、交流学生列出的算式和结果。

3、师生观察比较,使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一个算式应用乘法分配律就是第二个算式),从而得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240×( 1/4+ 1/6) 2401/4×+240×1/6 = 240× 5/12 = 60 + 40 = 100(页) = 100(页)

简便算法

1、出示

7/8×4/15×5/7 ( 3/4+5/6 )×1

2鼓励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说说是怎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使学生了解分数连乘,写成分子连乘、分母连乘后,可以先进行约分。

试一试

让学生自主计算,交流时,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练一练

板书设计

10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倒数

教学目标:

经历猜数、观察、交流等发现两个数的特殊关系及认识倒数的过程。

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能写一个数的倒数。

在认识倒数的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探究

1、课前带学生唱“找朋友”歌,做“找朋友”的游戏

师:生1请问你找到的朋友是谁?

生1:生2 师:生2你愿意做生1的朋友吗?

生2:愿意

师:生1和生2互为朋友。(板书互为)

师:谁来理解一下这句话?

生:生1是生2的朋友,生2是生1的朋友。

师:能不能单独说生1是朋友,或者生2是朋友呢?

生:不能,只能说谁是谁的朋友。

师:类似这样的互为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

11 生:同桌关系、邻居关系、兄弟关系„„这些关系都是相互的。

师:在数学王国中是否也存在这种互为关系呢?比如„„

生:约数和倍数的关系、互质关系„„

今天我们学习的倒数,也是属于这种互为关系。(板书倒数)

认识倒数

1、打开书52页,看书上的数形图,让学生观察每个同样颜色平行四边形中的两个数,说说发现了什么?

2、同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介绍: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4、让学生讨论“互为倒数”的含义。(即: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

5、让学生举出两个互为倒数的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了解“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试一试

让学生写出每个数的倒数。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练一练

板书设计: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4篇: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17-18例

1、做一做及练习四。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句分析题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想一想,说一说:

地理知识: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3/10 。 生理知识:成年人的头部长度约占身高的2/15。 动物知识: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3/4。

(引导学生判断单位“1”:让学生说出什么和什么比较,以谁为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什么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地理篇——教学例1 据统计,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也就是求2500的2/5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2/5=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生理篇——巩固练习:

(1)出示“做一做”:一头鲸长28米,刘老师身高是鲸体长的2/35。老师身高多少米?

(2)让学生自己读题分析题意,然后独立解答(解答有困难的,可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汇报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4、把“做一做”拓展:成人头部约占身高的2/15,老师头部长多少米?

5、动物篇——提高练习

(1)出示练习四第9题: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3/4,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2/3。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2)让学生先找到关键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解答有困难的,可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三、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认真读题,找出关键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四、课后作业:P18 ——

1、

2、

3、4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一)》教学反思

这是我教书一来第一次进入高年级课堂。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为了了解教材,我把十二册教材都摆在了面前,系统的把知识梳理了一遍。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建构一种解决分数问题的解题模式: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为了理清数量关系,教给学生画线段图的办法。这些为后续学习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分数除法应用题做好准备。同时让学生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创设开放、民主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用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我先出示了三句话:地理知识: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3/10。生理知识:成年人的头部长度约占身高的2/15。动物知识: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3/4。引导学生判断单位“1”:让学生说出什么和什么比较,以谁为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什么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为教学例1打好了铺垫。

在例1——地理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接着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也就是求2500的2/5是多少。)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2/5=1000(平方米)最后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第二环节是巩固环节,我分两步来完成。 一是生理篇——巩固练习:

(1)出示“做一做”:一头鲸长28米,刘老师身高是鲸体长的2/35。刘老师身高多少米?

(2)让学生自己读题分析题意,然后独立解答(解答有困难的,可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汇报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3)把“做一做”拓展:成人头部约占身高的2/15,刘老师头部长多少米? 二是动物篇——提高练习

(1)出示练习四第9题: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3/4,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2/3。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2)让学生先找到关键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解答有困难的,可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第三环节是对全课的回顾和小结,我引导学生回顾了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认真读题,找出关键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本节课有许多的可取之处,如:

条例清新,环环相扣,利用地理篇、生理篇、动物篇将知识整合在一起,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整合,提高了40分钟的效率。

在对课上临时生成的问题,我也能教机智地处理了。如:在学生解答例1时,到黑板上板书的学生列的式子是:2/5×2500=1000(平方米),林俊杰认为更具分数乘法的意义,该列的算式是2500×2/5=1000(平方米),因为2/5×2500的意义是求2500个2/5是多少,不符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个意义。接着用乘法交换律解释了两种列式都是正确的。在解决“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3/4,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2/3。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一题时,学生用了两种解题方法:一是:40×3/4×2/3=20(年);二是:40×(3/4×2/3)=20(年)。对于第二种,我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较果断地说明能理解的学生可以学着做,不理解的用第一种即可。能够较好的处理这些,我想应该得益于我对教材反复的琢磨。深入了解教材,分析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画线段图对于解决数学问题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本节课中我对于线段图的作用在认识上有偏差,我一直强调画线段图可以很好的帮助理解题意,其实理解题意靠得是关键句,对于分数应用题换线段图的目的是分析数量关系,理清分率与它所对应的量的关系。

一节研讨课让我受益匪浅,优点可以和同伴分享,缺点可以及时发现,并共同讨论解决方法。我享受着集体学习的快乐。

第15篇: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了计算方法。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分数乘法有了一定认识,所以,本课教学中继续让学生讨论、交流、试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但相对有了一定难度,因此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尤为重要,这一点也是班上学生比较弱势的,尤其是对于学困生,如果对意义都不理解,算式都列不正确更不要说计算了,因此巩固练习中,从基本练习一直到提高题,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争取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技巧。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不完全相同,需要加以扩展。计算方法上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较难理解。它也是今后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教材编排重视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扶放结合。理解意义和方法时,都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围绕教学重点,以探究为主线组织课堂学习过程。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扩展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熟练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方法,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与态度:在课堂中注重交流学习数学的感受,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并探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自主总结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活动一:比一比,谁最棒!

1、连一连。1/7+1/7+1/7+1/7

1/2 1/8+1/8

3/5 3×1/6

1/4 1/10×6

5/7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1/4

20×4/

516×3/8

10×5/

29×1/3

1/3×15

2/7×1

47/9×36

3/8×32

9/4×8

二、探索新知。活动二:苹果有几个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相互交流。(1)你能说出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吗? (2)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什么问题?

2、让我们一起来解决淘气的问题吧: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1)请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

(2)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画图、摆小棒、口算、用乘法意义去解释、参照书上的方法等) (3)组织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强调一下书写格式)

3、我们再来算一算笑笑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说清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把谁看成整体“1”,再列式计算)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吗?或者是我们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5、师生小结。活动三:猜年龄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相互交流。(1)你能说出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吗? (2)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什么问题?

2、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小兰、小强今年各几岁的问题吧! (1)先独立解答,不会的同学可向组内好同学请教。

(2)在说算理时和活动一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教材。(教材中有一句相当明确的表述,要引导学生学会模仿来说) (3)独立尝试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

3、师生总结。

活动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买书。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会碰到很多像前面我们碰到的那种类型的解决问题的题形,同学们能解决吗?那我们一起试试吧!(这里主要要讲清楚打折是怎么回事,几折对应的分数是多少。)

2、比身高。

同学们真棒,刚才的问题大家都顺利解决了,相信这一题也难不倒大家。(例题的拓展练习,帮助学生更熟练地解决此类问题。)

3、卖水果。(此题和前面两题比,无疑是在题目中多给了一个数据,教师在指导中应教会学生选择适合的数据进行列式计算。)

4、计算比赛。

5×3/7

5/9×6

100×2/5

7/12×

4 21×4/7

7/11×4

5、回顾与反思

(1)师生一起回顾整节课的思考过程,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2)回顾学习的知识有哪些,再次进行整理与归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页“练一练”1----4题。

2、填一填。

20×4/5表示:

4/5×20表示:

3、计算下列各题。

5×1/8=

4×2/7=

2/9×3=

5/12×4=

8/9×8=

7/12×3=

22×5/11=

8/15×12=

3/14×7=

360×8/9=

4、解决问题。

(1)、水果店运来香蕉450千克,其中云南产香蕉占2/3,云南产香蕉有多少千克?其它香蕉占几分之几?

(2)、学校买来树苗320棵,五年级领到这些树苗的1/4 〈1〉、五年级共领到多少棵?

〈2〉、第二天上午,五年级栽了领到的2/5,栽了多少棵?

(3)、一个长方形,长4分米,宽是长的3/8,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分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16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回顾分数乘法这一单元教学在备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我指导学生从读一读,说一说,练一练,想一想,议一议五个方面入手,例如:教学3/10×5,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要求5个3/10相加的和,也就是求3/10+3/10+3/10+3/10+3/10是多少,并联系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得出3+3+3+3+3/10,然后让学生分析分子部分5个3 连加就是3×5,并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特别是3/10×5与5×3/10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为什么“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下的一些教学尝试:

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的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首先是对这次展示活动的准备。《圆的认识》是属于几何概念的教学。在课的设计上我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一共设计了两套不同的教学模式:

1、从日常生活出发感知圆——自主探究画圆——认识各部分名称——探索圆的特征——解释应用;

2、情境创设提出自行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操作讨论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画圆——解决问题。通过几次试教,发现第一套方案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曾一度的想超越教材,不依照教材呈现的顺序来进行教学,其实,对于教学我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为创造情境而去创造。这并不符合我们教学的宗旨。我们的教学,可以异彩纷呈,但是应该给学生呈现最自然的,最易接受的方法,刻意的装饰只能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在试教的过程中,同时我也深感研究教材的重要性。平时一堂课,上过了也就过了,最多自己对某些成功或失败处进行反思。而在集体研讨时,才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甚至是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说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深究,如果给无限的时间,研讨也将会是无限的。

第二,关于课堂教学的体会:基于各方面的准备,我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具体有两方面完成较好: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了餐盒、蛋糕等与现实生活常见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讨论套圈活动场地设计方案,怎样在操场画一个半径是3米的圆。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二、恰当地处理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探讨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循序渐进:

1、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后,紧接着利用板书中的圆让他们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圆内、圆外、圆上三个名称。进而理解圆上有无数个点”、“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部分内容教材里没有安排,但通过课堂实践发现补充这一内容对圆的概念的认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边学概念边探讨特征,通过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探索半径的特征: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3、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直径的特征,有了探讨半径特征的经验,直径的特征便“水到渠成”了。

4、最后,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1、利用圆规画圆的环节:教学还不够细致,在巡视时感觉学生画的很好,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巩固运用时发现有的学生没有掌握画圆的方法,特别是没有在画的过程中认识、领悟到:半径的长度也就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

位置教学反思

反思这一单元,从设计准备到试教,再到最后上完这节课,感想颇多。

1、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教材,目标明确 最初看到教材上的内容,感到这节课很简单,教材上的内容很少,这么简单,这么少 的内容不知如何去讲。于是我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教学时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突出重点逐步突破难点。 通过老师们的评课,使我知道每一节数学课,教师都要明确本节课的知识在整个小学 阶段所处的位置,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后续将要学习的内容。

2、遵从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切入教学:家长会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由于从学 生身边的真实情境出发,学生有生活经验,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们描述自 己的位置时,有的描述得很清楚,有的描述得不但麻烦,而且不清楚。如何方便交流和沟 通?这样学生就产生了学习确定位置的必要性,为新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打下 了基础。体会体会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感觉到,课虽上完了,但探索还在继续,同时对学生进行善于 观察、勤于思考,努力学习,成为对人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思想教育。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先教给学生赏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读,多想象,多感悟,不需要逐字逐句斟酌含义,但要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力求通过品读、积累成诵等多种方式的阅读实践进行不同层次的读,完成全程的阅读.在课堂中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不应是阅读的结束,而应是阅读的开始。带着课文的学习兴趣去阅读新的作品,对课堂内容进行延续发展,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学习。那我的这节课就引着学生从课文中的文本延伸到了生活中、文学里,不仅是朗读、感悟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他能力的训练。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同时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我的这节课在语文素养的训练上还需要加强,要让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运用落到实处。课文中有很多美的词语、句子,特别是优美的意境课堂中学生好象并没真正感受到,一堂课下来,虽然读了,想了,说了,但显得很空洞。我只是着重考虑要让学生欣赏美文,对语言文字考虑较少,但该如何在教学中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又让他们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自主的感悟语言文字美?这是我这一单元存在的困惑。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教完《怀念母亲》这篇课文,在袁老师指导完之后,使我对课文有了更深的认识。本篇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如果按照袁老师的思路教学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学应该这样进行: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应注重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先出示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而后,让学生细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好批注。在小组间巡视时,我提醒学生注意抓住重点语句来深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爱慕之情。我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如下重点句子:“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当学生在交流时,仍感到困难时,我应引导学生先自由读相关段落,用一个字概括出作者的感受,再细读相关语句加以体会,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让学生自己在文本上先走个来回。这样的办法很有实效,每个学生在朗读、概括、体会的过程中都能各有所得。

六年级语文

第三单元

学科(单元)阶段性教学反思表 课题 关爱他人

《唯一的听众》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根据本文的教材特点和学习重点,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主要是采用抓重点语句描写来感悟人物内心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上,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教学时,我努力抓住课文的两条线索,以学习老教授的描写为主,联系“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为辅,力求把这两条线恰当地揉和起来,以便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老教授的爱护和鼓励对年轻人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通过听一听、问一问、想一想、画一画、论一论等多渠道学习与训练,

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而课文的理解重点就是通过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能够基本围绕专题及单元重点展开,学生能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懂得珍惜资源,能把握课文内容,并且个别生有自己的认识,既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同时也提出合理开发利用,使经济得到发展,又能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另外在文章写法中有适当的点拨指导。如:《只有一个地球》的写法:(没有体现在教案中)1。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2。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体现了科学小品的语言生动形象性。《大瀑布的葬礼》写法:1。采用倒叙法。2。运用对比描写事物。

当然,本组教学中也有不完美之处: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时间的分配、小组时间分布不均衡,小组成员能力水平的差异等,决定我们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完善。

第17篇: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分数的乘法、分数混合运算、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利用分数乘法的计算,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2011版)》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分数、小数;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2.使学生经历分数乘法计算的探索过程,经历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的能力,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12课时。

1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的乘法,那么,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你们有谁能举例说一说?

生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生2:5×8就是指5个8相加,6×11就是指6个11相加。 师:同学们说得好,如果几个相同分数相加能用乘法计算吗?我们今天就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课教学

师:(出示教材第2页例1)你能从这个例子中得到什么信息?

2生: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

9师:有什么问题?

生:3人一共吃多少个?

2师: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的有一个吗?

9生:没有一个。

22师:一个人吃了个,三个人吃了几个个?(出示教材第2页例1扇形图)从这

99张图片中你能看出什么?

2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2生:从图中可以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个。

9师: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你能够计算出来吗?

22222226生:++===(个)。

999993师:这道题中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师: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

2生:可以列出乘法算式:×3。

9师:这个式子表示什么呢?

22生:×3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9925两种算式异同吗?(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师:你能比较×3和8×9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25是整数乘整数。 生1:×3是分数乘整数;8×9生2: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 生: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师:×3表示什么意义?

92222222生:表示求3个的和,即++=。

99999师: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

生:2362(个) 993师:说得好,在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232的分母和分子部分、与算式×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99232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9923师:你能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的计算方法吗?

92

2生:×3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992师:根据×3的计算过程,我们可以得出:分子、分母能先约分的可以先约分,9生:

3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然后再计算。约分后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小组内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思路,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2.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教材第3页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我们上节课初步接触了分数乘法,你能计算吗?

生:

3×2并说出计算方法83263333×2就是2个,×2==,约分得。 888884师:算得很好,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问题。

4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二、新课教学

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例2,从例子中可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桶水有12 L。 师:有什么问题呢? 生:3桶水共多少升?

11桶是多少升?桶是多少升?

42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你能根据你知道的信息,计算3桶水共多少升吗?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2×3=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也就是求12 L的3倍是多少。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生:12×

1桶水共多少升?你能列出算式吗? 21= 2师:根据什么列算式的? 生:的11桶就是半桶,求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 L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12 L221是多少。 21师:桶水共多少升?请你列出算式。

41生:12×=

4师:你是怎么想的?

11桶是多少?就是求12 L的是多少。 4411师: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和“12×”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

42生:求义分别是什么吗?

生:12×1111表示12L的是多少:12×表示12L的是多少。

442

2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3页“做一做”。

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

3是多少千克。 10 5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四、课堂小结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

2、3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教材第3页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分数乘法,你知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吗? 生: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说得好,我们今天学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新课教学

教师投影教材第

3、4页例3:李伯伯家有一块地的

1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213,种玉米的面积占。(1)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2)种玉米的面积是多55少公顷?

师: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呢?

1111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列示是:×。

522511师:你知道怎么计算×吗?

25生:实际上就是求学生思考、讨论。

6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11,表示公顷。22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表示一公顷,先画出它的再涂出11公顷的(如下图)。

52

师:求111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现

522在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你能够计算了吗?

生:111×11×===(公顷) 252×510师:同学们做得很好,那么,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吗?

生:131×33×===(公顷) 252×510师:通过这两个式子,你能够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分母。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

4、5页“做一做”

第1题是有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练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在教材上填一填。再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第2题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皆在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第3题是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的同时,又可以巩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

4、5题。

7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教材第5页的例4。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计算:

322173×30=

12×=

×=

×= 535384教师在计算时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复习,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教师投影教材第5页例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每分钟可游李叔叔每分钟游的距离是乌贼的

9km。104。(1)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2)乌贼30分45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师: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你能列式计算吗?

生:9×494362×===(km) 104510×4545025师:(启迪思考)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最后交流讨论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即:

8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师:你能通过约分的方式计算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

1、

2、3题。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第2题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

第3题也是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答后,组织交流订正。

求这个人的身高是多少米,就是求28米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

6、7页“练习一”第

7、

9、12题。

2是多少。

35第5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练习课:教材第

6、7页“练习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答下列问题:

9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一些和分数乘法有关的练习!

二、新课教学

1.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

本题是巩固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习题,呈现了学生平时容易犯的错误,提醒学生学会正确约分,掌握分数乘法的正确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2.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

本题是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为2500×

53。也可以把世界人口平均分成125份,取其125中的53份,列式为2500÷125×53。

3.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3题。本题反映了学生书包的超重问题。

第(1)小题给出了3个数据,让学生判断王明的书包是否超重。根据给出的信息,王明的书包不应该超过:30×

3=4.5(kg)。 20答:王明的书包超重。

第(2)小题是让学生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方面体现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通过这样的素材提醒教师、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心身健康。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题意,然后再独立解答,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

10、11题。

10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乘分数:教材第8页例5。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2.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计算下面各题。

323154×15

21×

×

× 53538

5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543

85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然后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教师出示教材第8页例5: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

3。欢欢身体长2.1dm,4乐乐身体长2.4 dm。(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图中的信息,组织交流。

师: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根据知道的信息,你能够列式吗?

生:2.1×3 4师: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得出)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是分数和分数相乘或分数和整数相乘,而这个算式是分数和小数相乘。

11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师:说得好。今天我们就探索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一想,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3=2.1×0.75=1.575(dm)。 4321363生2:小数化成分数:2.1×=×=(dm)。

410440生1:分数化成小数:2.1×师:知道了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我们再看看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你能独立列式计算吗?

教师组织学生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小组交流汇报。

师: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有什么见解? 学生讨论、发言。

师: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合于所有小数化成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计算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8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

1、3题。

第7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材第

8、9页例6。12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5×6+7×3

15×(34-27)

16×4-7×9 (35+21)×28

70-4×6

36×2+15 通过复习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例6,理解题意。 师: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画框长41m,画框宽m。 52师:有什么问题?

生:做这个画框需要多长的木条? 师:需要多长的木条的意思是什么?

生:求“需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画框的周长。 师:说得很好,你可列式计算吗?

41+)×2。 5241生2:我的列式是×2+×2。

52生1:我的列式是(师:你会自己计算这两道算式吗?

教师启发学生计算,小组讨论,必要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交流汇报。交流时,指名说说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小结:在一个没有算式的括号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13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5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计算错在哪里,再进行独立改错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6~9题。

第8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材第9页例7。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师: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14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我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

师: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生:我发现第一组运用乘法交换律;第二组运用乘法结合律;第三组运用乘法分配律。

师:说得很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师出示例题7,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

1、2题。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计算,必要时小组交流算法。并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

11、12页“练习二”第

11、

13、14题。

第9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2页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能灵活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乘法,现在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教学

1.第2题。

本题结合现实素材,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同时也充满了环境保护的教学。

2.第4题。

本题呈现的条件有的多余,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找到相对应的量,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学会正确选择有效信息解决问题。

3.第5题。

这道题是为了巩固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计算错在哪儿,再进行独立改错练习。通过判断和改错,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4.第10题。

本题是乘法运算定律的巩固练习,练习的重点是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第

2、3小题要求学生能够对乘法分配律进行“双向”的应用。

5.第14题

本题是连乘的问题,涉及到分数的数量关系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尝试,以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

6.第15题。

尼罗河全长6670 km,长江比尼罗河的分析:先求尼罗河长度的列式:6670×

9还长297 km。长江全长多少千米? 109有多长,再求长江的全长。 109+297 10

三、课堂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

11、12页“练习二”第

11、

12、16题。

16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10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材第

13、14页例8。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你能说说算式20×生:表示20的

3表示的意义吗? 43是多少。 4师:说得好,今天我们学习怎样解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13页例8,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填空。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 要求的是 的面积。

二、新课教学

1.阅读与理解。

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吗?整个大棚的面积是多少呢?

2生:480 m。

师: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多少呢? 生:1。 21。 4 17 师: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多少? 生: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师:要求的是谁的面积? 生:红萝卜地的面积。

师:同学们都做得很好,那么我们怎样分析并解决这个问题呢? 2.分析与解答。

生:折纸或画图有助于我们分析思考。

师:我们用长方形纸表示大棚的面积,折出萝卜地的面积(如下)。怎样求红萝卜地的面积呢?

生1:可以先求出萝卜地的面积,再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师:你可以列式计算吗? 生1:萝卜地的面积是480×

11=240(m2);红萝卜地的面积是240×=60(m2)。 24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生2:也可以先求出红萝卜地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再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111×= 24812480×=60(m)

8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综合上面的步骤,我们可以列成综合算式进行计算,你们能够列出吗?

生:480×112×=60(m) 243.回顾与反思。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的计算正确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检验一下这个答案的合理性。

学生尝试检验,组织全班交流。

生:60÷240=11,240÷480=。正确。

42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8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指名学生按照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展开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问题?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

1、

2、3题。

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第

14、15页的例9。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答这类应用题的熟练程度。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加深对两种应用题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3.通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分析,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分析,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你能找出下题中的单位“1”和比较量吗?

1.小明有爸爸的2.三峡工程3高。55的发电量用在了东南沿海地区。

73生:第1题中,小明爸爸的身高是“1”, 是比较量;第2题中,三峡工程的总

55发电量是“1”;是比较量。

7师:说得很好,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例9,说出你知道的信息和要求的是什么?

19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二、新课教学

1.阅读与理解。

生1: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75次。 生2: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44,多的部分是青少年的。 55生3:要求的是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2.分析与解答。师:题目中4是把谁看作单位“1”? 5生:是把青少年的心跳看作单位“1”。 师:你能画线段来分析吗? 学生画线段如下:

师:同学们画得很好,怎样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呢?

生1:可以先求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再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75+75×4=75+60=135(次) 5生2:也可以先求出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再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75(1+49)=75×=135(次)

553.回顾与反思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回顾一下,分析题意时采取的什么方法呢? 生:画线段图。

师:画线段图有什么好处?

生:画线段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关系。 师:你能够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吗?

生:先求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135-75=60(次);再算多出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60÷75=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5页“做一做”。 20

4。正确。 5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介绍有关“噪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运用线段图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年天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然后列式计算。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

4、

5、

6、7题。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材第

17、18页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今天我们就对这一章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新课教学

1.分数乘法

师:一个数乘分数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1:一个整数乘分数有时表示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有时表示这个整数的几分之几。

生2: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可用这个数乘上几分之几表示。 师:怎样计算分数乘法呢?

生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生2:分数乘分数,同样是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师:你能计算

8834×

5、2.4×、×,并说一说分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吗?

8151915 21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学生计算、回答。

此3道习题分别是整数乘分数、小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都是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可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说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计算及简便计算

师:同学们算得很好。你知道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生: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师:说得很好,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你能分别用字母表示吗? 生1:乘法交换律:a×b=b×a; 生2:乘法结合律:(a×b)×c=a×(b×c); 生3:乘法分配律:(a+b)×c=a×c+b×c。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整理和复习”第2题,并让学生说一说运用了什么定律?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分数乘法应用题

师: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一般有哪些步骤?

生: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师:说得好,你能计算“整理和复习”第3题,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小组内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推举一名优秀者全班讲评时。

三、课堂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

1、

2、

3、4题。

22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23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24

第18篇:《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3~14页例8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数连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在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分率”与所对应的量的相对性。进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位“1”“分率”与具体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

1.找一找,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1)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

(2)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2.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相等。

(1)篮球有35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足球有多少个?

(2)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女生多少人?

相等,六(1)班有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单位“1”的量,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环节中两个练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地复习了有关单位“1”的知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单位“1”、分率与具体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思辨交流

(一)阅读与理解

出示例8情境图:这个大棚共480 m,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

2积占整块萝卜地的。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意思是说以(

)为单位“1”,(

)是(

)的(

)。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意思是说以(

)为单位“1”,(

)是(

)的(

)。

要求的是(

)的面积。

【设计意图】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有效的数学信息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将课标提出的“四基能力”落实在课堂之中。

(二)分析与解答

1.分析:如果我们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表示整个大棚,你能折出或画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学生动手操作。

2.解答:看着这张图,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尝试解决。) 3.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1)先求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240(m);

2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240×=60(m)。

2思辨:求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整个大棚面积) 求红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萝卜地面积) 利用上述图例,引导学生整理、思考上述思辨问题,并得出:连续两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两步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

(2)先求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老师问:你能在图上指出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吗?)算式是×=。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60(m)。

2思辨: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主要采取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积极思考、尝试解决、思辨交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三)回顾与反思

我们求出的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检验一下吗?

生: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60÷240=,确实是占萝卜地面积的。

萝卜地的面积是240 m,240÷480=

2,正好是整个大棚面积的一半。

生:从折纸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红萝卜地、萝卜地和整个大棚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符合题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索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的有效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可以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调整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咱们班36人,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老师,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老师人数的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呢?

,多少名同学想成为科学家?

说说你的分析思路,第一步是先求什么? 2.解答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1~3题。

(1)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是50厘米/秒,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是动脉中的,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只有静脉中的秒流动多少厘米?

。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每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血液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再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算式是50××=(厘米)。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是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的几分之几,再求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算式是50×=(厘米)。

(2)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海狮的寿命,再求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算式是40××=20(年)。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海豹的寿命是海象的几分之几,再求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算式是40×=20(年)。

(3)芍药的花期是32天,玫瑰的花期是芍药的水仙的花期是多少天?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玫瑰的花期,再求水仙的花期是多少天。

,水仙的花期是玫瑰的。算式是32××=15(天)。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水仙的花期是芍药的花期的几分之几,再求水仙的花期是多少天。

算式是32×=15(天)。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认识。练习的设计以趣味性和层次性为原则,分别安排了“基础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练习形式,检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位。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一)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师小结:

1.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相当于把两个“求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整合在一起。要先想清楚第一步求什么,特别要注意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

2.我们可以借助折纸或画图的方法理解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主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梳理,同时通过教师的归纳与提炼,让学生理解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过需要“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吗?请你课后去收集一下吧。

【设计意图】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体现知识的价值,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第19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何桂明

分数乘法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安排的分数乘法是分层次教学,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充实总结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乘以整数,方法是分母不变,分子乘以整数做分子,学生要能在计算的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这样计算的会简便一些。没有完全的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各式的书写上也没有规定。怎样操作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也便于以后的教学呢?画斜线直接把把分子和整数约分的方法要不要让学生在本节课上掌握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意义

2、掌握分子与整数相乘做分子的方法计算。在计算的格式要求重在让学生理解计算的方法,对计算的格式不提过高要求。学生毕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乘法,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多太高,这样更加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方法。

借助旧知迁移新知。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小数乘法的意义自然过渡到分数乘法的意义,让学生轻松的迁移,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计算。在计算方法的教学中,沟通了加法和乘法的关系,学生从加法计算的角度尝试计算分数乘以整数。学生根据图形理解了为什么分数乘以整数的算理,明白3/10就是3个1/10,再乘以3就是9个1/10,也就是9/10.在次,追问;为什么分母不变呢,因为分数单位没有变,所以分母不变、为什么分子却发生了变化呢?那是因为,原来的分子3表示有3个分数单位,再乘以3,就有这样的9个分数单位,所以分子是3×3=9.这样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理解了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计算。同时,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分子和分母乘以3得到9/30,为什么是错的也是一个很好的解释。 原本以为是一节比较轻松的课,但是课上学生的表现却不尽人意。主要的学习障碍是约分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遗忘。

新课之前,我只是预设到学生对于约分的运用会出现约分不干净或者忘记约分导致结果不是最简分数。在巡视中我发现,学生没有先约分后计算,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常见的约分忘记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很困难。在课上我又帮助复习了一下约分的方法,以及能被

2、

3、5整除的特征。对于教者而言是很简单的内容,但对于学生而言,一切都是新生的事物,对于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掌握中都有着种种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之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把学生学习中会出现的情况都预计到,并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反馈,采取积极的措施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新知识。在课堂上只有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才能发现学生中的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

第20篇:《分数乘法一》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分数乘法,而《分数乘法

(一)》只是其中最基本的知识点,本节课是分数乘以整数,也就是求一个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先复习整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为学生的新知打下伏笔,在探究新知时,学生对3个1/5是多少理解起来就很简单了,计算的时候学生虽然不会,但懂得用加法来算,过渡到乘法,学生自然明白了结果,在适当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乘法,得到什么样的规律时,学生说出:方法是分母不变,分子乘以整数做分子。

对于课本出现的总结“分母不变”。我觉得不够严谨。因为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线约分,所以不能说分母不变。

在计算方法的教学中,沟通了加法和乘法的关系,学生从加法计算的角度尝试计算分数乘以整数。学生根据图形理解了为什么分数乘以整数的算理,明白3/5就是3个1/5,再乘以3就是9个1/5,也就是9/5.在次,追问;为什么分母不变呢,因为分数单位没有变,所以分母不变、为什么分子却发生了变化呢?那是因为,原来的分子3表示有3个分数单位,再乘以3,就有这样的9个分数单位,所以分子是3×3=9.这样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理解了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计算。

遗憾的是:原以为这是一节很简单的课,但学生在看图写算式时,居然会把阴影部分写成整数。还有的学生居然把整数写成分母,说明课堂上老师的引导依然没有透彻。

教学分数乘法心得体会
《教学分数乘法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