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使用教学案后心得体会300字(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31 08:32:4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后赤壁赋教学案

石榴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教学案

编号:

石榴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学案

课题:《后赤壁赋》苏轼

主备人:徐敏树

审核:

学习目标:

1、流畅地阅读并翻译全文,掌握相关的文言现象。背诵课文第一二段。

2、研读课文的

一、二段。

3、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相关文言现象及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 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学习过程:

一、教师引入

二、预习质疑,教师指导

1、先自读课文勾画出读不准的字,然后小组间互听、互评、交流展示。教师提示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

1)过黄泥之坂 → 2)有酒无肴→ ..3)履巉岩→

4)登虬龙→5)攀栖鹘之危巢 →

...6)俯冯夷之幽宫 →

.7)玄裳缟衣

.8)戛然长鸣

.9)羽衣翩跹

→ ..

2、再读课文,理解重点实词意思,小组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然后展示。1)是岁十月之望

2)霜露既降

... 3)顾而乐之

4)如此良夜何

....5)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6)顾安所得酒乎

.7)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四顾寂寥

9)道士顾笑

..10)归而谋诸妇

.11)披蒙茸

...12)攀栖鹘之危巢

13)听其所止而休焉

..14)听臣微志

15)适有孤鹤

..16)畴昔之夜

17)予亦惊悟

..18)已而叹曰

..

3、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虚词的相关内容 (1)此类活用

1)步自雪堂

2)顾而乐之

..3)履巉岩

4)横江东来

..5)掠予舟而西也

.(2)“而”的用法 石榴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教学案

编号:

1)顾而乐之

2)归而谋诸妇

..3)反而登舟

4)听其所止而休焉

..5)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6)摄衣而上

..7)悄然而悲

8)肃然而恐

..9)掠予舟而西也

10)揖予而言

..11)俯而不答

12)飞鸣而过我者

..(3)其它虚词

1)将归于临皋

2)今者薄暮

..3)顾安所得酒乎

4)以待子不时之须

..5)复游于赤壁之下

6)予乃摄衣而上

..7)盖二客不能从焉

.8)听其所止而休焉

.9)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10)放乎中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每段文意

要求:

1)在读准字音,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

2)小组讨论,每段文意

3)各组展示

明确: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四、分析第

一、二两小节文字

1、反复阅读,提名背诵

2、思考:请找出写景的句子,说说景色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如何?题为赤壁,可这里写并不是赤壁?为什么?

五、作业

巩固字词,背诵课文

石榴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教学案

编号:

石榴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学案

课题:《后赤壁赋》苏轼

主备人:徐敏树

审核:

学习目标:

1、流畅地阅读并翻译全文,掌握相关的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2、研读课文的

三、四段。通过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3、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前赤壁赋》联系,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

学习重点: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 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背诵课文的

一、二两段。

二、研习课文的

三、四两段。

1、通过诵读再次体会作者蕴涵在景物描绘中的情感

我们先来完成下表,同样是黄州赤壁,所游的时间是不同的,那么景色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在《前赤壁赋》中的情感变化是乐——悲——乐,那么在《后赤壁赋》中作者的情感脉络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将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读出来。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时间

地点

景色

心情

2、分组讨论作者的情感变化再推荐代表诵读全文并简述节奏及重、弱读处理的理由。

(教师指导:叙述的句子要读得平缓,描写的句子要注意语境,议论抒情的句子要注意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以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调读出作者的情感)

游前(1节):乐(优游自在)——语调舒缓轻快

游中(2—3节)悲(景非往昔,山景的阴森险峻让人悲恐压抑)——语调由感叹渐入悲伤沉重

游后(4节)惆怅(失意苦闷,茫然无绪)——语调深长缓慢

学生展示

3、思考探讨作者的情感

①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景象呢?面对眼前的赤壁之景,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从中暗含苏轼怎样的情感?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写出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的历史背景:当时,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六十万,宋神宗也抑郁而死,大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美好江山,满目凄凉。) 石榴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教学案

编号:

②苏轼独自历险,无人能从。当他登上峰顶后,突然“划然长啸”。你如何理解苏轼的“划然长啸”?

③长啸后苏轼为何又“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这种情感在《前赤壁赋》里有体现吗?

④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激昂悲伤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动?体现他怎样的情感态度?

4、回顾全文,写出夜游赤壁情感经历的变化:

江山不可复识

划然长啸

凛乎不可久留

听其所止而休

⑤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联系学过的《前赤壁赋》和《赤壁怀古》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 从这个幻觉中透露了作者精神已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中,与大自然合为一体,含蓄地传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与前赋“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一脉相承。 同时又有“人生如梦”的空幻感。】 小结

1、后赤壁赋,全篇着重苏轼自身情感的转换:

由景而乐→

乐而再游赤壁→

因景物而生豪壮之气

又因景物而生悲愁→

之后又归于随遇而安淡泊

借梦境表达超脱尘世的态度及“人生如梦”的空幻感。

2、面对逆境的态度

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

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

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

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

三、作业

1、背诵课文

2、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谈谈对于“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理解。

推荐第2篇:后赤壁赋教学案

石榴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教学案编号:

石榴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学案

课题:《后赤壁赋》苏轼主备人:徐敏树审核:

学习目标:

1、流畅地阅读并翻译全文,掌握相关的文言现象。背诵课文第一二段。

2、研读课文的

一、二段。

3、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相关文言现象及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 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学习过程:

一、教师引入

二、预习质疑,教师指导

1、先自读课文勾画出读不准的字,然后小组间互听、互评、交流展示。教师提示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

1)过黄泥之坂 →2)有酒无肴→ ..

3)履巉岩→4)登虬龙→5)攀栖鹘之危巢 →...

6)俯冯夷之幽宫 →.

7)玄裳缟衣→.

8)戛然长鸣→.

9)羽衣翩跹→ ..

2、再读课文,理解重点实词意思,小组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然后展示。

1)是岁十月之望2)霜露既降...

3)顾而乐之4)如此良夜何....

5)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6)顾安所得酒乎.

7)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四顾寂寥9)道士顾笑..

10)归而谋诸妇.

11)披蒙茸...

12)攀栖鹘之危巢13)听其所止而休焉..

14)听臣微志15)适有孤鹤..

16)畴昔之夜17)予亦惊悟..

18)已而叹曰..

3、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虚词的相关内容

(1)此类活用

1)步自雪堂2)顾而乐之..

3)履巉岩4)横江东来..

5)掠予舟而西也.

(2)“而”的用法

1)顾而乐之2)归而谋诸妇..

3)反而登舟4)听其所止而休焉..

5)而江山不可复识矣6)摄衣而上..

7)悄然而悲8)肃然而恐..

9)掠予舟而西也10)揖予而言..

11)俯而不答12)飞鸣而过我者..

(3)其它虚词

1)将归于临皋2)今者薄暮..

3)顾安所得酒乎4)以待子不时之须..

5)复游于赤壁之下6)予乃摄衣而上..

7)盖二客不能从焉.

8)听其所止而休焉.

9)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10)放乎中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每段文意

要求:

1)在读准字音,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

2)小组讨论,每段文意

3)各组展示

明确: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四、分析第

一、二两小节文字

1、反复阅读,提名背诵

2、思考:请找出写景的句子,说说景色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如何?题为赤壁,可这里写并不是赤壁?为什么?

五、作业

巩固字词,背诵课文

石榴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学案

课题:《后赤壁赋》苏轼主备人:徐敏树审核:

学习目标:

1、流畅地阅读并翻译全文,掌握相关的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2、研读课文的

三、四段。通过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3、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前赤壁赋》联系,理解作者被贬黄州

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

学习重点: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 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背诵课文的

一、二两段。

二、研习课文的

三、四两段。

1、通过诵读再次体会作者蕴涵在景物描绘中的情感

我们先来完成下表,同样是黄州赤壁,所游的时间是不同的,那么景色发生了哪

些变化。作者在《前赤壁赋》中的情感变化是乐——悲——乐,那么在《后赤壁赋》中作者的情感脉络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将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读出来。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时间

地点

景色

心情

2、分组讨论作者的情感变化再推荐代表诵读全文并简述节奏及重、弱读处理的理由。(教师指导:叙述的句子要读得平缓,描写的句子要注意语境,议论抒情的句子要注意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以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调读出作者的情感)

游前(1节):乐(优游自在)——语调舒缓轻快

游中(2—3节)悲(景非往昔,山景的阴森险峻让人悲恐压抑)——语调由感叹渐入悲伤沉重

游后(4节)惆怅(失意苦闷,茫然无绪)——语调深长缓慢

学生展示

3、思考探讨作者的情感

①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景象呢?面对眼前的赤壁之景,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从中暗含苏轼怎样的情感?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写出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的历史背景:当时,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六十万,宋神宗也抑郁而死,大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美好江山,满目凄凉。)

②苏轼独自历险,无人能从。当他登上峰顶后,突然“划然长啸”。你如何理解苏轼的“划然长啸”?

③长啸后苏轼为何又“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这种情感在《前赤壁赋》里有体现吗?

④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激昂悲伤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动?体现他怎样的情感态度?

4、回顾全文,写出夜游赤壁情感经历的变化:

江山不可复识

划然长啸

凛乎不可久留

听其所止而休

⑤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联系学过的《前赤壁赋》和《赤壁怀古》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 从这个幻觉中透露了作者精神已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中,与大自然合为一体,含蓄地传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与前赋“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一脉相承。 同时又有“人生如梦”的空幻感。】

小结

1、后赤壁赋,全篇着重苏轼自身情感的转换:

由景而乐→乐而再游赤壁→因景物而生豪壮之气→又因景物而生悲愁→之后又归于随遇而安淡泊→借梦境表达超脱尘世的态度及“人生如梦”的空幻感。

2、面对逆境的态度

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

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

三、作业

1、背诵课文

2、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谈谈对于“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理解。

推荐第3篇:教学案心得体会

谪要:数学“教学案”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利用学案导引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教学案”的科学、恰当的编制,显的极为重要,“教学案”形成过程使用中要因材施教,合理运用,灵活对待。“教学案”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通过对“教学案”实施,可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转变•。

关键词:教学案合作学习因材施教

我校在进行了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制定了以“学案导学”来带动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带动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的教改思路。数学组的老师们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倡导和指导下,他们投入了“编制学案-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反馈”的教学改革。在初步尝试“学案导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谈一谈数学“教学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运用的体会。

数学“教学案”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利用学案导引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遇到问题而自己又不能解决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教学案”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也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巩固复习、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为此,“教学案”的科学、恰当的编制,显的极为重要。

一、“教学案”的编制思路及框架

我们对“教学案”设计和编写提出如下的要求:

紧扣新课标:遵循《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设计思路、课程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和细化,旨在使教师教和学生学时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

思路与要求: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与探索,要以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为中心。设计基本问题时,可把一个重要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复考查;要注意总结方法、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有层次,各种难度的问题都要有,但要严格控制难度。

整体框架:

1.每一章分为若干节,每一节分为若干课题,每个课题一般讲两节课; 2.每个课题的栏目设置及说明如下:

【学习目标】指明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明确教学及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学生看完书后,对基本知识、方法进行填空;或者是对相关公式、性质、定理的适当推导;此处是学生自主探究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或其根源的重要栏目,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与问答。不能只是一些生硬的知识的填空

【新课学习】导入新课:或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进入新知结构;或利用有意义的问题导出新课;或采用类比、推广等手段自然进入新知结构。总之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当堂训练】设计3—5个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讲解与点评(基本题目可不给出解答过程,留空白,先让学生分析、解答。)设计3—5个紧扣课本的基本题目让学生解答,检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检测】设计一组层次得当的题目测试学生,了解学生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找出问题,不断完善。

【拓展延伸】设计2—3个综合题供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二、“教学案”形成过程

①在集体备课时(单独分配任务、大体研讨内容)[第一次集体备课] ②第一次个性化备课:

主备人在平时认真备课,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然后交给备课组长、学科负责人检查。

③第二次集体备课和第二次个性化备课:

在集体备课活动时,集体讨论并修改完善通案和个案。 ④第三次个性化备课:

上课应用前,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通案和个案,在上课后进行课后反馈的书写。 ⑤装订上交:

每周五按上课次序装订,由备课组长上交到年级或课改办。 ⑥检查评比:

由备课组长检查通案的数量、个案的质量,并写好检查记录和总结。 ⑦整理归档:

形成个人管理档案袋(将个人备课归入个人档案袋)和教务管理档案袋(将集体备课记录、通案备课检查、评比记录等归入教务管理档案袋)

三、“教学案”的使用要求

由于“教学案”的编制还不是很完善,并且课堂态势也不断变化,因此在使用中要因材施教,合理运用,灵活对待。

1.自主探究。依据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合作交流。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基础内容,但“教学案”中问题不一定全部解决,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针对“教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交流,确保课堂教学效率。

3.巩固练习。“教学案”中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应注意多做案例、多设疑,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评讲时教师围绕学生疑难点、重点、关键点提问、追问、反问。

四、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课后反思包括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教师课后反思是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学生是对学生思维和探索过程进行整合的一个环节,突出重点内容,归纳多种思维过程,完善知识结构。另一个方面,教学反思有利于对学案的修改和完善,能较好的体现教师集体和学生群体的智慧。

五、“教学案”实施效果:

1.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具体内容;

2.能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3.能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4.能够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和要求,并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且能及时改进。

5.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解答问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有好转。 总之,“教学案”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通过对“教学案”实施,学生能积极地去动脑、•动手、动口,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转变•。

推荐第4篇: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使用导学案教学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校的导学案教学工作全面铺开。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我经过半年的取经和探究,终于小有收获。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内容决不可以随意设计

应该来说导学案的内容是决定这份导学案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决不能出现设计随意、粗糙的情况。

首先,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不应是对教材现有知识点的简单分解,更不是依据教材内容布设的问题阵,而应当层层推进,前后呼应,形成有效的问题链。现今历史学科的教学特别注重史料的运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真选取跟主题相关的史料,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认知史料、分析史料、解读史料、提炼史料、整合史料,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其次,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停留在让学生读教材、学教材,从教材中来,回教材中去的肤浅层面。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打通历史与现实的关节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发展脉络,获得丰厚而深沉的人生启迪。第三,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有情感,有意义,能激活学生的反省精神和探求渴望。我想这些是很多历史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会体会到的,但是真要做起来却真的非常困难。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了解我们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历史学科的新动向,了解国内基础教育的新气象,以使我们的课堂真正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呼应。

二、导学案决不可以取代教学设计

如果只忙于做导学案,而忽视教学设计,那么整个教学反而被导学案所束缚,非常的沉闷、枯燥、乏味,课堂也缺少生成性,根本谈不上高效。反思之后,认识到一定要加强二次备课。只有把二次备课做到位了,将导学案自觉融入到教学设计的整个流程中去,使其服从于、服务于教学的目标设计。所以导学案的精彩决定于教学设计的精彩,良好的设计能够确保教学流程的完整运作,能够确保课堂生成的有效调控,能够确保教师个性的充分发挥。

三、导学案决不能代替教师的指导

导学案重在“导”,引导学生去自学、去合作、去探究。同时,是不是还要强调一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同样可以是“导”,是科学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材料、如何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如何理解重难点、如何分类整理、如何构建体系。

还有一点体会就是实施导学案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轻松了,相反其幕后的准备是更加繁复了。要想使导学案在打造高效课堂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要做太多的事情。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还需不断的尝试、探索,不断的创新,希望能取得的更好的效果。

推荐第5篇: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导学案试用一年心得体会

本学年,在县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下,全县初级中学七年级的数学学科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即以导学案为载体展开教学活动。下面,我简单地谈谈个人使用导学案的情况,不妥之处,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思想的认识

现在课堂的教学已经把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课堂上,应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不应满堂灌,老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所以,转变教学理念是实施导学案的第一关键,也是基础。

二、导学案课堂的实施情况

课堂的教学分为几大块:“课前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达标检测”

1、课前预习

上新课前一天我会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利用晚自习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将数学课本新课内容、导学案的自主学习板块、《优化设计》的快乐预习部分完成,每次上课前各学习小组的组长都必须对本组成员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在课前预习情况统计表上,体现在小组评价分数上,老师可以亲自抽查,检查形式不能单一,防止有些学生钻空子。

2、合作探究

针对导学案设置的题目,给出一定时间,小组内互相提出问题,互相答疑。这个环节要求各个小组,各个成员真正参与进来,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老师可以使用小组竞争的方式,以课堂发言和课后提问次数统计表来反映合作探究的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3、展示点评

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指定某些小组内部层次相当的同学上台展示,同组内的另外一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批改点评,老师再对重难点进行点评强化。这个环节可以使更多学生动起来,扩大课堂学生的参与面,课堂的效率也能提高。

4、达标检测 通过达标检测的完成,反馈学生对当天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从中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及时的跟进、补充、加强。同时安排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一对一进行帮扶,争取共同进步。

三、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1、班内小组的建设初具模型,但还不够完善,各学科的小组评价制度也还没有完全统一,这会影响学生积极性。

措施:我认为同年级段数学科教师应统一思想,统一评价模式,学生也应统一思想,统一培训,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监督和鼓励作用必须发挥出来。

2、部分学生过于散漫,纪律意识不强,影响了导学案实施效果 措施:我认为良好的班级风貌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基础,应让学生有较强的纪律意识,以纪律意识来带动学习意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可以将纪律表现情况纳入小组评价体系中。

3、导学案的编写还不够完善,没有体现层次性。

措施:我认为应加强备课组活动,深入备课,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要体现梯度,要保证一般层次学生知识的掌握,也必须能让部分优秀生吃饱。同样一份导学案不一定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依据学生的层次而定。

4、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情有时会冷却

措施:我认为应建立更完善的奖励机制,让同组内的优秀生带动待优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即使有个别学生热情冷却,也可以通过周围同学的力量去影响他。

四、思考与困惑

经过一年的实践总结,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可以通过课前自学掌握大部分基础知识,通过课堂的检查点拨来巩固知识,学生会的不讲,不会的让老师来补充,这样学生课堂效率提高上去了,学习的自主性也增强了。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有些困惑,提出来和各位共同探讨:

1、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

2、如何更大程度上调动内向学生的积极性?

3、怎样带动基本薄弱学生水平提高的同时,又如何提高优势学生的水平?

4、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不同类型的课型在导学案中该如何区别对待和操作?

5、在规定课时情况下,在导学案中,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6、导学案使用如何充分彰显教师教学个性?

推荐第6篇: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高陵中心小学 顾爱省 20

13、6 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半年来的实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总之, 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推荐第7篇:学案使用的心得体会

对于学案的使用,我们学校也只能算是新手上路,也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进,从好几次教研活动中,我们从学案使用教学中得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对于学案的运用,我认为应本着“虚心学习,善于借鉴,结合自身,加以整合”的态度,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使用的第一手资料。

虚心学习:学案在一些兄弟学校中的广泛应用中获得了较大的成效,肯定是有其突出的长处,所以我们学校的老师从学案的使用和教学中受益匪浅,我们共同研究学案编写的目的,学案设计的原则和编写的重点等常规要求,以提高学案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学案的使用,它的导向性是很明确的,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使学生对该节课的知识能够及时巩固、消化。以便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素质。

善于借鉴:学校集体备课这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从各位同仁的的课件和学案中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再反思自己的教学步骤,达到了既资源共享,又取长补短的目的。在集体备课中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从而从各方面提升了大家的教育教学能力。

结合自身,加以整合:在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教法和经验时,我们也结合自身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下载的资源分类、整合,有重点地重新组合新的资料,便于我们在课堂上使用,使之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关于学案的构成我认为我们编写的“学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以体现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学习目标: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动力。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

(二)知识构成: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时完成,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学生看书做答的过程,也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同时,可以摘引一些资料,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

(三)学习方法: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

(四)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它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练习有的在课上完成,有的可作为课下作业。

我们最好应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开放式(质疑、探索、小结、练习,可用于复习课),技能式(示范、实践、评估、作业,可用于习题课)等。

总之,学案教学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师“导”的技能,增加了学生“演”的活动,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必将有重要的深远的意义。

推荐第8篇: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导学案试用一年心得体会

2011-7-4

本学年,学校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导学案为载体展开教学活动,下面,我就这一年来,我备课组和个人使用导学案的情况做个说明。 一

思想的认识

现在课堂的教学已经把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课堂上,应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不应满堂灌,老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所以,转变教学理念是实施导学案的第一关键,也是基础。 二

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是课前学生预习,课堂师生实施教学的载体。一份好的导学案应该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进行有层次性的编写,让教学具有渐进性。这就要求备课组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加强备课组活动,把课堂的工作提前一周甚至更早的时间来做。本备课组成员针对授课内容进行分工编写,提前一周把编写好的初稿印发给其他老师进行审阅,针对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调整,于上课的前一天或前两天印发给学生做预习工作。我备课组导学案的编写范式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指导——知识链接——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巩固训练——学习心得”。学生课前依据补充的预习材料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堂探究”部分。 三

导学案课堂的实施情况

课堂的教学分为几大块:“课前抽检——质疑讨论——展示点评——总结归纳”

课前抽检

导学案的完成情况需要落实,每次上课前都必须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情况进行检查,可以让本组内科研组长进行检查,登记完成情况,体现在小组评价分数上,也可以老师亲自抽查,检查形式不能单一,防止有些学生钻空子。

质疑讨论

针对导学案设置的题目,给出一定时间,小组内互相提出问题,互相答疑。这个环节要求各个小组,各个成员真正参与进来,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老师可以使用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分数的测评和精神上的鼓励。 3

展示点评

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指定某些小组内部层次相当的同学(如b1,b2…)上台展示,同组内的另外一个层次的学生(如a1,a2…)进行批改点评,老师再对重难点进行点评强化。这个环节可以使更多学生动起来,扩大课堂学生的参与面,课堂的效率也能提高。 4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本堂课学习的重难点和本节课表现优秀或进步显著的小组及个人。

5 补充:每课上完之后,教师及时分发本课答案,让学生自主进行订正,而后上交老师进行全批全改。

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1 班内小组的建设初具模型,但还不够完善,各学科的小组评价制度也还没有完全统一,这会影响学生积极性。

措施:我认为年段各科教师应统一思想,统一评价模式,学生也应统一思想,统一培训,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监督和鼓励作用必须发挥出来。

部分学生过于散漫,纪律意识不强,影响了导学案实施效果

措施:我认为良好的班级风貌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基础,应让学生有较强的纪律意识,以纪律意识来带动学习意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可以将纪律表现情况纳入小组评价体系中。

3 导学案的编写还不够完善,没有体现检测性和层次性。

措施:我认为应加强备课组活动,深入备课,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要体现梯度,要保证一般层次学生知识的掌握,也必须能让部分优秀生吃饱。同样一份导学案不一定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依据学生的层次而定。

4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情有时会冷却

措施:我认为应建立更完善的奖励机制,让同组内的优秀生带动待优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即使有个别学生热情冷却,也可以通过周围同学的力量去影响他。 五

思考与困惑

经过一年的实践总结,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可以通过课前自学掌握大部分基础知识,通过课堂的检查点拨来巩固知识,学生会的不讲,不会的让老师来补充,这样学生课堂效率提高上去了,学习的自主性也增强了。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有些困惑,提出来和各位共同探讨:

1 使用导学案后,有的同学是抄的。只会读,不深思,都是机械的背下来。不理解实质。

2、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

3、如何更大程度上调动内向学生的积极性?

4、怎样带动基本薄弱学生水平提高的同时,又如何提高优势学生的水平?

5、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作文课等不同类型的课型在导学案中该如何区别对待和操作?

6、全省实行素质教育,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在导学案中,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7、导学案使用如何充分彰显教师教学个性?

推荐第9篇:数学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数学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霸州市第二中学 张丽娜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教育角色应该是教师扮演的仅是导演,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然而,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教师在实施运用过程中逐渐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自主”变成“自由”,轻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二是“合作”流于形式,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三是“探究”的随意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为此,我校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下面就学案使用谈点个人体会。 首先使用学案就产生了以下困惑:

1、学案当节课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按时完成。

2、在学生自学中,我对学生的自学不能放手,总是不由得插手点拨,造成导学把握不好时机。

3、在学生自学中,学生自学例题很快,缺乏对例题的分析与思考,只是模仿且匆匆而过。由于学生对例题一知半解、吃不透,从而造成测学部分的变式题、拔高题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做到举一反三。 针对初用学案的困惑,我调整了思路,重新对学案进行了认识,并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认识到:

一、“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观念更新是一切改革的关键和前提。时代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道解惑”,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现问题的引路人。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学案”教学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 教与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学案”是相对于“教案”的一个概念,“学案”的主体是学生,简言之,“学案”即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学案”教学法以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主体(学生)先行,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解决学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理念的转变。改变当前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传授知识的过程的认识,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是一切改革的关键和前提,教师只有转变理念,才能转变角色。时代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道解惑”,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现问题的引路人。“学案”教学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学习不仅要依赖于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非智力因素。“学案”教学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让学生自己看书,讨论问题,动手做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坚持性,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等性格特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突破传统的教案教学的理论,建立学案教学的实用模式。实现从撰写“教案”备课到撰写“学案”备课的转变,将教师由教学主讲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加强数学阅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现行教材是我国课程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等特点,精心编写出来的,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为了扭转学生在自学例题中出现的现象,我引导学生逐字逐句边读边思考,学会联系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感知阅读中有关数学术语和符号、图表等,使学生在原有数学基础上学会迁移,对例题中每步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达到对例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找到自学的方法。在不断地引导中,学生学会自学例题,避免了学生一知半解,不懂装懂的现象。

2、把握好时机,激发学生质疑,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升华。在不断实施学案中,积累经验,使教学的导学在课堂中适时,帮助解除学生的疑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适当点拨、启发,令学生豁然开朗。

总之,学案的使用,让新课改理念更加有效,解决了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新课程改革能顺利进行下去,并取得教学实效。

推荐第10篇: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篇一: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高陵中心小学 顾爱省 20

13、6 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半年来的实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总之, 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篇二: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一: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及困惑

我县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年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有一年多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师的课,还到荥阳去学习使用导学案的经验。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简单谈谈。

一、课前预习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

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

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一、角色转变,精心设计

1、“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

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3、“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很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三、课堂教学,精心组织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习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后巩固,能力拓展

这是一个教师接受学生汇报结果或进行总结、评价的过程。它主要是立足于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在课后设计的巩固练习是让学生通过课间学习后对知识的一个反馈。学生能学以致用,做到当天知识当天消化。通过导学案的实施,学生有了自己寻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教会他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学习,让学习更加有效率。

总之,学案导学的优点很多,但对教师的要求也响应的提高,我有成功,有收获,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学案中的优点,弥补不足,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体,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三: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2430字)

教学的本质原本就是交往、互动。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从教几年,一直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习惯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几乎很少静下心来思考教学的真正本质。这个学期刚开学就听闻章校长倡导教师使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的教学理念,但个人却固执的认为这不过又是一个在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某种“看上去很美”课堂新模式,所以在思想上一直都没引起哪怕一丁点的重视。但想归想,做归做,我还是在本学期的公开课上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使用”了导学案教学。这堂课下来,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和导学案有了新的思考。

下面我就我的这堂课的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这课的历史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组竞赛、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的思路。所有活动都基本在男女分组的形式下进行的。此外教学资源也准备得很充分,我收集了大量的音像资料,自我预测这将是堂精彩的视听盛会,能够让学生很轻松的掌握教材内容。 篇三: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及困惑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及困惑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 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 谈。

一、课前预习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篇四: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马丽品

本学期来到我们红旗实验学校,开始使用导学案上课,我是感

慨颇多。现就导学案的运用简单谈一谈我的体会。

导学案使用后,我感觉课堂上重点知识突出了,很多重要内容

可以在学案上展现出来,而省略了课堂上的繁琐讲解,学生们利用导学案可以快速的预习本节内容,在课堂上思路也可以跟随老师和导学案的引导走,取得不错的效果。另外,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学能力,变“被动”为“主动” 成绩也都有所提高。

另外,我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希望各位老教师能够给予指导。

一、备课方面

导学案要求“堂堂清”,可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做题慢,导学案内容设计多,学生完不成;可减少内容,又感觉都很重要,无法取舍;多安排几个课时又占了自习课,学生没时间写生字和做练习册,真不知该怎么办好。

二、课堂方面

1、课前发导学案: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会提前预习,做的也不错;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根本就不看,导致课堂上讲也不是,不讲也不是,讲了对优等生来说就是白白浪费了一节时间,可如果不讲,只点拨学生提出的难点,后进生又不能达标。

2、堂课上发导学案:所有学生同步学习,就是感觉课堂上时间特别紧,没有时间让学生读书,有些重点知识也没有时间让学生向书上写。以前一篇课文二个课时就能轻松完成,现在要三个课时才能讲完。当然我知道这与一位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但目前的情况不知如何做效果会更好。

3、课下复习:好多知识都写在导学案上,可老师每节课后又都把导学案收了上来,不能随时让学生复习,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需要老教师指导的重要问题。

总之,导学案的运用是课堂改革的产物,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课堂不断更新和完善。只是我现在还处于摸索节段,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充满一颗热情积极的心,过不了多长时间我们总会把导学案运用自如的。

篇五: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导学案试用一年心得体会

本学年,在县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下,全县初级中学七年级的数学学科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即以导学案为载体展开教学活动。下面,我简单地谈谈个人使用导学案的情况,不妥之处,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思想的认识

现在课堂的教学已经把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课堂上,应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不应满堂灌,老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所以,转变教学理念是实施导学案的第一关键,也是基础。

二、导学案课堂的实施情况

课堂的教学分为几大块:“课前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达标检测”

1、课前预习

上新课前一天我会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利用晚自习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将数学课本新课内容、导学案的自主学习板块、《优化设计》的快乐预习部分完成,每次上课前各学习小组的组长都必须对本组成员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在课前预习情况统计表上,体现在小组评价分数上,老师可以亲自抽查,检查形式不能单一,防止有些学生钻空子。

2、合作探究

针对导学案设置的题目,给出一定时间,小组内互相提出问题,互相答疑。这个环节要求各个小组,各个成员真正参与进来,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老师可以使用小组竞争的方式,以课堂发言和课后提问次数统计表来反映合作探究的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3、展示点评

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指定某些小组内部层次相当的同学上台展示,同组内的另外一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批改点评,老师再对重难点进行点评强化。这个环节可以使更多学生动起来,扩大课堂学生的参与面,课堂的效率也能提高。

4、达标检测

通过达标检测的完成,反馈学生对当天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从中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及时的跟进、补充、加强。同时安排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一对一进行帮扶,争取共同进步。

三、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1、班内小组的建设初具模型,但还不够完善,各学科的小组评价制度也还没有完全统一,这会影响学生积极性。

措施:我认为同年级段数学科教师应统一思想,统一评价模式,学生也应统一思想,统一培训,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监督和鼓励作用必须发挥出来。

2、部分学生过于散漫,纪律意识不强,影响了导学案实施效果

措施:我认为良好的班级风貌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基础,应让学生有较强的纪律意识,以纪律意识来带动学习意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可以将纪律表现情况纳入小组评价体系中。

3、导学案的编写还不够完善,没有体现层次性。

措施:我认为应加强备课组活动,深入备课,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要体现梯度,要保证一般层次学生知识的掌握,也必须能让部分优秀生吃饱。同样一份导学案不一定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依据学生的层次而定。

4、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情有时会冷却

措施:我认为应建立更完善的奖励机制,让同组内的优秀生带动待优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即使有个别学生热情冷却,也可以通过周围同学的力量去影响他。

四、思考与困惑

经过一年的实践总结,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可以通过课前自学掌握大部分基础知识,通过课堂的检查点拨来巩固知识,学生会的不讲,不会的让老师来补充,这样学生课堂效率提高上去了,学习的自主性也增强了。

第11篇: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导学案是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材料。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导学案心得体会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第12篇:教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教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一、课堂教学的本质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只要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任务适应学习者,那么,教师就应当为学生服务,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时,能够更多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实际兴趣,能够客观地、冷静地分析学生的实际反应与教学效果。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组织学生学习,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学习。按照通常的认识,学习是一个人通过经历或练习而得到的比较持久的身心变化。也就是说,学习首先是一种经历,是一种身心的活动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重在教师的讲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缺少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忽视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及个体差异,使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教学案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做中学”与“想中学”,体验学生的身心感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精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案一体化”的学案导学模式

所谓“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将详细教案简约为学生学案,通过教案与学案的有机统一和师生的共同探讨,完成设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教学的教学活动程序。体现以教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合作交流为手段的原则。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案的设计

1、教学案的设计原则

教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法得以实施的基础,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针对初中数学的特点,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为尽可能的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学案的编写至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课时化原则。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基本上是一习题一课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深入研究,宏观把握,细节入手,按课时编写教学案。这样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有利于课时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②问题化原则。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问题的编写,除一般地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之外,还必须重视所编问题应符合以下六条基本要求:a.学科信息的准确性;b.学科信息的系统性;c.学科信息的思想性;d.学科信息的启发性;e.学科信息的多样性;f.学科信息的针对性。使之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为解决这些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细也不行;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不联系不行,联系不广也不行。真正做到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激发思考,引导讨论又学会看书。

③方法化原则。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生命和灵魂,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桥梁。对数学思想方法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解题思路。所以,在教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通过程序问题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归纳、综合,体现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方法的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④生活化原则。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初中学生应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数学学科特色,在学案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所学的教材内容,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现象,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人性化原则。学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学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2、教学案的组成

教学案编写应体现模式化、格式化、栏目化、活动化、个性化的“五化”运作方式,是指对学案的生成、规范、提升和发展的过程性操作办法。

模式化。即确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无论课堂教学怎么运行,它都有基本模式可循。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应采用“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运行规律,也正是学案编写的根本性依据。

格式化。即依据模式制订学案的格式。尽管学案可以写得各具特色,但应有一定的格式才便于教师操作。格式是指学案的框架和基本程序,主要有:课题、教师寄语、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课下训练、链接中考和每章后单元测试七个方面。其中㈠教师寄语:激励学生上进或指导学生学法的名言警句。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是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好的学习目标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观,这种新的知识观不是现成的真理和结论,而应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是使学生在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的。学习目标应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上的空白点、遗漏的成分、模棱两可的问题的感性上的认识和为了发展某些能力而设的学生必须学会的目标。所以设置的学习目标要有梯度,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按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层次可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一般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㈢学习过程: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过程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应当采用启发式,使学生“跳跳摘桃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学案内容的编写具体地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删减、合并、重组。(2)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3)能体现跨学科的渗透。(4)要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过程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学案的编写大有文章可做,而且好的学案决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以挖掘学案之潜力。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它又分为七个环节: 前置准备:(1)复习与本节知识密切相关的公式、定理、法则

(2)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自学探究:指明学生探究的内容,设计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自学探究,让学生及时把探究结论填写在适当位置,重点是引例与“做一做”。

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教材中的“议一议”或“想一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学生个性,教师指导完善学生思维,得出正确结论。

归纳总结:明确学生所得,及时把本节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记忆、理解。

例题解析:教师设计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试法,学生完成例题。 当堂训练:与本节知识密切相关的选择,判断与例题相似的3~5题。 学习笔记:由学生撰写本节课的收获与得失(从知识、能力、方法及注意事项几个方面分析) 课下训练:5~8题 链接中考:1~2题

每章后单元测试题十道选择题、四道填空题和四道解答题。

栏目化。即把格式中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设计转化成令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教师在编制学案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把格式变成栏目,并在栏目巾分层设计问题,为学生找到学习的落实点。

活动化。即把栏目策划成活动系列。教师要把静态的学案看成动态的活动式学习方案。把每一个栏目策划成一个或几个学习活动。 个性化。即指教师对学案的创新设计与灵活运用。教师通过自己创作和分享别人创作的学案成果,加以个性化理解并进行个性化教学,把栏目菜单和活动方式打造成精品,彰显个人教学风格。

四、教学案的使用

1、复习回顾、情景引入

教师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以真挚饱满的情感投入教学,注重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语言的情感化,复习回顾相关的知识。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游戏、对话和文字题目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及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明确学习方向。

2、学生自主学习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上课开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

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学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作为合作交流的内容。这样做,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自学方法,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3、合作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归纳总结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5、例习题训练

例习题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例习题处理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例习题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教学案一体化”学案导学的评价

“教学案一体化”学案导学的评价从六个方面进行: 一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学案。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通过体悟而策划设计的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节目表”。它能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它能养成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我们把在课堂教与学中用不用学案作为评价“学案课堂”的首要标准。

二看学生学得是否高兴、主动、深刻。学案的每一个栏目都是师生学习过程中走向高兴、主动、深刻的创造和创新天地。栏目条理清晰,活动一波三折,正例加反例,联想加类比,考试加实践的学案课堂会把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入胜景。

三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教师教得是否轻松是评价“学案课堂”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

四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强调教师教学发扬民主。要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是否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是否与学生商量着进行,是否根据学情灵活使用学案,作为评价“学案课堂”的关键指标。

五看教师是否关注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强调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欣赏、关爱、宽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我们评价教师能否实现成功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准。

六看教师是否有开拓创新意识。强调教师要知道使用的教材只是一种版本、一个范例,我们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拓展创新有明确的三个导向:一要直通考试,让学生学有成绩,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二要揭示通法,加强“双基”,建构思想方法,形成迁移能力;三是考虑联系生活、实践和育人,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的今日课堂要不断超越昨日课堂。教师要及时写出学案使用后的反思与点评,并在学案上加以批注,同时引导学生保存好学案资料,利用学案进行复习、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

第13篇: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尖草坪六中

白燕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2013年9月底,我校响应我区的号召,轰轰烈烈的课改正式拉开序幕,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只注重在教前下工夫,寒暑假就开始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研究教法,并精心地设计练习,认为这对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有利的。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一名数学教师如果只满足于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永远只能停留在新手型水准上;反之,则能迅速专业化成熟。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导学反思”不容忽视。俗话说:“经验+反思=成长”, 它表明了一个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历程。教师进行“导学反思”是现今课堂教学不断创新和有效教学的趋势。“导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通过使用导学案并反思及时地发现并研究自己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成功中获得满足,从失败中寻找根源及解决的途径,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有人说,上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上完后,总会留下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上完课经常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对这节课的整体印象,自己最得意的地方,不利的方面,并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有时还要记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学生听课的质量,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等等。记载成功之笔。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凡是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有利于今后教学中继续保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牢记失败之处。 “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即教学中的“败笔”。为此,“导学反思”更多的应该是随时记下课堂上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冷静地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

实施“导学案”教学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短短一个月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

一、优点: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4、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而是成为课堂的主体,由接受式学习转变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困惑

1、在科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2、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的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今后的措施

1、现在我们组才刚刚实施导学案教学,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摸索当中,需要我们不断的修改。以后要多多学习,通过网络、学校提供的外出学习的机会等方式不断充电,使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加强。

2、多学习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掌握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的建议。

3、加强学生的学业评价,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业评价。

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导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捷径,教师应该经常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灵光闪现,课堂上的尴尬败笔或者是某一片段的精彩纷呈、学生的奇思妙想,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成功与失败,有话则长,无话就短,以反思促教学并持之以恒,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就让我们在教学中收获,在反思中成长吧!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尖草坪六中 白

第14篇:导学案使用的心得体会

九年级政治导学案使用的心得体会 几年来,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实施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学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恰巧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感觉到导学案的设计题目太多,学生不能按时按量的完成,应该适当做些精简,重点突出。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

第15篇: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这几年来,我市在教育使运用了“导学案”。当时学习使用“导学案”时,有一句话是这样子说的:“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当时我还不明白这句话,用上“导学案”后,我慢慢地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导学案”是经过教师集体研究再自己备课,最后集体研讨而制定的,它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主动参与的学习方案。它能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使得学习更有效,更实用,更科学。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使用“导学案”更为重要。下面我来说说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导学案”给我带来的好处和给我带来的迷惑的地方。

“导学案”给我带来的好处有: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发生了转变。

在旧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分析完知识点后,学生再通过练习巩固。这是我们几十年不变的陈旧的教学方法。这种旧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没有交流合作的机会,孩子其实还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没办法表达出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扼杀了很多小天才。使用“导学案”后,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使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更多地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去学习,遇到困难,能在课堂上组成小组,寻根问底,互相讨论。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二、“导学案”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要务,但对于学生低效益的预习是有很多原因的: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预习缺乏指导;而且对预习的要求不明确,不知道预习是什么,要预习什么,只是简单地记和读,没有深入地去思考。所以预习就只是个形式,认为预习只是看书,走马观花,不能从预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中国古话有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更显得尤其重要。当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以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形式,围绕文本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导学案”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教师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对学生将终生受益。

三、“导学案”能指导学生更有效率地听课。一节课45分钟,每个学生都不可能每一分钟都集中精神地听课,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学生重点听什么?一旦学生稍有走神,就有可能错过了重点。所以用上“导学案”后,学生利用“导学案”课前预习,知道了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也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所以从中看得出来保质量的预习,保证了高效高质量的课堂效果。

四、“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旧的学习观是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学习是个体独立完成的过程,合作交流的机会是非常少的。“导学案”的编排很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合作学习,积极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来。“导学案”在知识的编排中,注重知识由易到难的层次,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勇于开口表达自己的意见,以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形成小组之间独特的合作精神,发挥小组团结的精神,最后以不同的观点解决问题。这样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并从中尝到思考交流的带来的成果。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在探索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导学案”能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美国有位教育家说过:“如果没有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益的机会。”很多人都认为,学习更重要的是记忆。不可否认,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实很重要,我也是

1 这样子教我的学生的。但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从而看得出来,学会反思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思考,不反思,就很难对学习有个很好的认识和提升。“导学案”的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学生通过反思,想想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都有哪些方法。这一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最后引导学生反思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达到自我学习和总结的目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反思,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效果。

“导学案”渐渐地在我的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让我与我的学生都对它爱不惜手。但除了这些优点,其实因为使用“导学案”的时间还不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碰到了很多困难,让我感到很迷惑。

一、“导学案”能不能代替教案? 在这次强劲的改革东风中,教案的地位在教育中已经是摇摇欲坠了,甚至有些学校和老师已经放弃了教案。“导学案”要求教师要讲得少,讲述引导新课不能太长,那么对于详细的教学设计,是否可以舍弃?是否能代替教案?

三、小组讨论中,如何兼顾学困生?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很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愿意开口,怕说出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而只是听别人的,自己在学习上就显得很被动。对于一些好动的学生,更是为他们创造了捣乱说话的机会,表面上看起来课堂的气氛很活跃,而实际是学不了什么知识的,所以造成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三、“导学案”是否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 因为每个学生的预习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我们小学生,不是每个学生的预习效果都那么好,导致使用“导学案”过程中,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法完成预习,那么“导学案”是否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

总之,在改革的路上是坎坷的,有失败,有艰苦,也在坎坷中尝到成功的味道。改革的路一直都不是一帆风顺,但我相信,有改革就有进步的动力。凡事有好与不好的一面,只有在改革的路上大胆迈开脚步,勇于创新摸索,抛开陈旧的包袱,接受新的事物,学会反思,就能推进我们教育的步伐。希望我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把“导学案”发挥得更好。

2

第16篇:语文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语文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随着“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实验的深入开展,导学案的使用逐渐普及,教师对导学案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的确,只有精心编写好导学案,并合理使用,才能使导学案发挥最大的效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我在前一阶段的学习实践当中,积累了一些体会和做法,现以《晏子使楚》一课的导学案的设计为例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一、把预习导学案当“指示灯”,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领会学习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而如何预习却是学生的一个盲点,预习导学案的运用恰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教师在设计预习导学案时,考虑的应该是学生学的行为而不是教师教的行为。因此,预习导学案要思路清晰,结构清楚,条理性强,学生通过自己解读就能自主感知并大体了解本课的重点、难点。因此《晏子使楚》一课的预习案我设计如下:首先是初步的引领: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三遍,圈画出生字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给课后方格中的生字组词。接着 就课文内容提出指导:

1、我收集到了与本文相关的信息;2\\查字典,写意思。最后写出“初读收获和我的质疑”。这样明确的要求使得学生懂得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勾画出课本的知识点并写上标注,梳理基础知识脉络,并将生疏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做好标记。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不仅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同时还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把课堂导学案当“ 探照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课堂导学案要有目的有意识的把本课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使学生对问题有预见性,再深入思索问题,问题的设计有延伸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并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为将来的学习,乃至终生学习积累经验。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了解学生,如学生的兴趣,需要,现有水平等。例如我在《晏子使楚》课堂导学案中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预习检测。这是对基础知识的助学与检查。强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课堂伊始,适当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学预习没有完成的内容,接着采用小组分享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在组内对本课各部分基础知识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学习情况,及时纠正他们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以发现一些学生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引导和推广。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这是课堂的主体部分,根据教学目标,围绕重点内容设计问题情境,组织开展问题探究活动。学案设计的问题情境,必须突出重点,在重点内容上组织学生深入思考、广泛交流。例如《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了四个问题:

1、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2、思考:课文写了三个回合的斗智。

3、读了课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角色读读楚王和晏子的三次斗智的对话,看谁读得最好。

教师就文本内容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梳理。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交流, 每个人都要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 形式可以多样化: 朗读、倾诉、质疑、批判等等。除此之外, 必须围绕教师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组员们在表达、倾听的基础上反思、讨论, 提出新的看法。教师全方位指导合作小组的活动, 根据学生需要或教师的观察可以作重点辅导。此环节让每个学生就文本平等交流、自主表达、耐心倾听、激发创造, 这是学生合作的过程, 对话的过程。是整个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该环节锻炼了学生听、说、思维的能力。最后合作小组把自己小组有价值的问题、创造性的思考和围绕教师提问的讨论结果独立形成文字,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讨论的成果, 其他小组在倾听的基础上可以提出质疑, 自由陈述观点, 实现组间对话。

(三)资料链接学习提示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领悟方法、发展能力,可以围绕课题和学习重点,建立“相关链接”。“相关链接”主要是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现象和实例。作为拓展学习的一种形式,必须精心选择有价值的、有助于学生提高的材料,材料必须与课题内容相关。因而我选择了晏子的介绍和难点句子解析两方面的内容。

实践证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成功的,是富有创新教育气息和生命力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精心编写它,在使用的过程中怎样让其充分发挥作用,让导学案真正帮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17篇:使用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使用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习?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本学期来,我校积极开展了“导学案”的实践探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关注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前提。 在使用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③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④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生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要引导思维,“学起于思”。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我校作为首批有效教学研究实验学校,在领导的关怀指示下开始使用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是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改边借鉴,为了更好的把导学案落实于自己的数学课堂,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群策群力,有了一些自己实践后的思考。

首先,要在设计与编写导学案上下功夫,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适合学生使用的有效的导学案,在这方面我们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先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研讨、深入钻研教材,讨论制定导学案方案,再由具体的主备人开始书写,然后再分发给每位任教教师进行二度开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做适当修改补充等,通过这样不断的实践修改,使得导学案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其次,要在导学案的实施上下功夫,导学案是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导学案的实施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和互动,做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导”,注重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通常我们编写的导学案有预习部分或者是提供预习单以供学生预习;同时要做好课中的“导”,这是导学案是否有效的关键,做好课中的导,就要注意一些实施策略,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如根据教材是数与代数领域还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等)实施不同的导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学习,同时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意课后的“导”,指导学生延伸导学案的学习,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或者是开放性的习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再次,导学案的使用要注意一些问题。经过一年的导学案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到导学案的有效使用真正地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研究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要设计编写有效的导学案,还要求教师要及时抽批导学案,以更好地了解学情,在具体操作中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导学案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或者是“预习单”,可是我们的学生由于班额过大,学生人数较多,总有一些学生不能按照要求去完成课前应该自学或预习的内容,少部分的同学在课中探究活动中自觉性较差,总想等待别人的成果,两极分化较严重;“导学案”的使用使得学生在课前就能提前预知要学习的新知,并且也了解了即将呈现的结果,这样的课堂学生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呈现的思路去思考,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经过一年的导学案的实施与研究使我对“导学案”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对“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以及实施,由过去的浅表认识到逐步提升,其间我们有成功,也有收获,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第18篇: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篇一: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高陵中心小学 顾爱省 20

13、6 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半年来的实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总之, 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篇二: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上学期,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 ,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通过不断教研和实践,对 “导学案”的使用已由最初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初尝甜头,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除此之外,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原先的教学,虽然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习总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

三、导学案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总之,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今后我会在我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尝试导学案,希望可以使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

李安小学 李秀丽

篇三: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摘 要:导学案是新课改下应运而生的新事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关键词:收获;困惑;建议

在吸纳杜郎口经验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校在去年也创造性地生成了导学案教学模式。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校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已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我体会如下:

一、收获

1.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不参加中考,学校、学生都不重视,班级里有一多半学生放弃学习地理,与家长沟通时,有的家长对孩子听之任之,根本不管,还有的家长干脆表态,说:“不用孩子学好,我家有好几垧地,以后给孩子买个出租车就完事了,孩子在学校,只要你们老师看着不出事就行。”面对这种情况,上课时,教师就让学生拿着地理课本看一看,画一画,草草了事,久而久之,地理课就成了自习课,学生不爱学,教师不愿讲,而有了导学案,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了,主动寻找答案,学习热情提高了。除此之外,导学案中还设计有一些合作探究的题,学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2.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教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 篇四: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这一段时期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导学案”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从学习内容上讲,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思路条理化;从学习方法讲,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在老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为主要步骤,使知识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起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作用。

“学案导学”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但在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有很多问题,如主体参与不够、教与学顺序颠倒、规范表达落实不力等,如何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当然要努力学习导学案,认真做到以学当教,当堂达标。 其次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再则“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想以后多研究一下小组探究,小组探究可以增强沟通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听、说、问”三种成比例出现的行为。“说”,即表达清晰,具有说服力;“听”,即有效倾听,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小组探究可以增强团队合作:即愿意与他人合作,作为团队的一份子去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小组探究可以增强自信:即敢冒风险接受任务,或敢于提出与不同的意见。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尝试使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去教学生,去启发学生,使自已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篇五: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及困惑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及困惑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 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 谈。

一、课前预习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第19篇:优教通使用心得体会

“优教通”教学平台使用心得体会

盘山县甜水学校 张云

“三通二平台”是国家提出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战略平台。“优教通”教学平台是“三通二平台”的一部份。我们盘山县甜水学校自2014年开始推广“优教通”平台的使用。“优教通”平台是全国各省共同使用的教育教学平台。它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而且实现了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运用“优教通”平台进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优教通”平台涵盖了备课系统、学生作业和学科教研以及家校互动。左上角站内消息栏可以让教师明确关于优教通站内接收的通知、学生作业或者家长、学生提问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十大模块组成:

同步备课:

首先可以选择通过资料筛选栏目已经设置好的教材,然后通过左边的选择教材栏目可以对自己需要的课程进行二次筛选,完成上述操作之后,在屏幕右方就会显示自己选择的课程,然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个子栏目进行备课准备。同时,我们这个栏目分为全部、教案、课件、素材、习题、拓展、及电子教材。每个栏目下都有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源,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推荐、下载、浏览、收藏功能。四种功能如其名,推荐功能可以把我们认为对学生有用的资源推荐给我们的班级,这样我们的同学就可以通过学生客户端接收到我们给他们推荐的资源可以完成课前准备;下载功能就是我们可以把我们需要的资源下载出来方便我们备课;浏览功能也就是我们可以在线浏览我们的资源;收藏功能也就是可以把我们选择的资源进行收藏到收藏夹中,这样我们可以在授课系统中轻松选择使用。

同步导学:

同步导学功能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互通。首先打开此栏目之后,屏幕左方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教材和课程。同步导学分为对学生的课前学习、巩固复习、拓展延伸。我们可以通过同步导学功能可以编辑导学案,导学案就是教师对学生需要的资源进行增加,可以通过班班通备课系统增加或者教师增加教师自己的资源。我们通过编辑导学案功能可以增加或者删除导学案。编辑之后可以通过发送导学案功能发给自己的班级。

这个栏目把我们教师、学生、家长有效的联系起来,达到互动的效果。

网上作业: 这个栏目顾名思义也就是帮助老师在网上给学生布置作业。包括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作业统计三个功能块。布置作业栏目也就是点击创建作业子栏目通过在线功能给学生布置作业,里面有系统已经录入的作业教师可以进行筛选;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自己编辑作业或者把已经编辑好的通过上传附件功能上传到网络布置给学生,我们把已经编辑完成的作业发布给学生。批改作业功能也就是教师可以在线批改学生已经提交上来的作业。作业统计栏目可以查看学生错题率和完成情况,错题统计以柱状统计表形式展现出来学生的错误率,使教师知道学生的需要。

考试专题:

除了每章节的试题外,还增加了每年中考在每一章中所出试题及权重比。

家校互动:

包括站内消息和作业两个功能。站内统计以邮箱形式展现,也就是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站内邮件形式给老师提意见或者建议。作业栏目分为布置和查询功能,布置作业栏目编辑作业并通知家长。查询功能可以查询以前布置的作业。

家校互动,教师起到了纽带的作用。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交流的,家长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如果父母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这种沟通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是深远的。

课外阅读:

整合网络上关于教育有关的内容,帮助我们学习教学经验,是教师课下的业余拓展项目。教师讲课前可以到这里看别的老师怎么讲,吸取精华,加入自已的课里。还可以找到更多与讲课有关背景图片,影音资料。

学科教研: 是优教通和各大教育网站的联谊栏目,可以通过本栏目,打开我们喜欢的全国各地的教师所上传的教育教学资源。

课程开发:

是教师运用FLASH、Authorware、PowerPoint、PHOTOSHOP等软件,对所讲的内容进行声音、图像、视频的整合。

本地资源: 是我们省内教学的一个共享项目,教师可以通过此栏目了解其他教师上传的教学文件,取其精华加以应用。

学生空间:

同样学生空间也涵盖了学生系统的主要功能。左上角的站内消息提示教师给自己布置的作业以及教师、家长推荐的课程和发送的导学案。

总之,“优教通”平台,通过对以上十个模块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更直观、更生动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拓展学习,加深了学生自觉探索学习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了学生个性的成长,促进了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媒体,在网上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家校互动,使教师与家长不间断的保持联系,推动了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在身心上的健康成长。“优教通”教学平台的使用,使教育教学成绩有了质的提升,是我们每一名教师都离不开的好平台。

2016年10月10日

第20篇:教学案

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成绩显著,被评为“三好学生”。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灌云县鲁河中学2010.11.18

使用教学案后心得体会300字
《使用教学案后心得体会3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