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12 08:37:54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品德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品德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11日——1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浙江外国语学院举办的浙江省小学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研修班的培训,和来自龙游、长兴的八十多位老师一起认真聆听了多位专家精彩的讲座,欣赏了两堂优质的名师示范课。通过学习,我领略了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和一线教师的风采,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多年萦绕在心间的困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深入的领会思想品德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真正理解了品德课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此,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参加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其一,品德课要生活化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中得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接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品德与生活教学提倡课程内容生活化,但绝不是生活内容的简单翻版,课程内容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学生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提炼典型场景,设计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进行学习。

其二,品德课要活动化

儿童天性好玩,生性好动,可以说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改变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思考道德问题,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最终形成新的道德认识,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小学品德课的教学应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小学品德课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听音乐、看录像、看投影、讨论交流等。但从总体上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课前准备活动、课堂学习活动和课后延伸活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活动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

其三,品德课的开放性

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向儿童自身开放,向儿童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儿童生活的社会开放。活动主题可以由儿童自己发现或提出;可以由师生共同发现或提出;可以是儿童在教师引导下产生和提出;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学生的响应。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力求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提供的范例,应该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拓展教学内容。因此,开放性的特点也决定了课前参与的重要性。

给我们授课的老师也不是生来就是专家,他们也是每个地区的一线品德教师。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这次培训,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感受深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把培训中学到的新知识,新的教学方法、模式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乐于学习,喜爱老师,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推荐第2篇:小学品德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品德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千金小学

邱洁

9月份,我有幸参加了赴省小学品德学科培训。聆听了几位专家做了精彩的讲座,。让我认识到要想做好一名教师,不仅需要有无私的爱心与高尚的师德,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较强的教学能力,还要有科学的管理思想与育人艺术,全面的合作意识和终生学习的理念。在此我将这次的学习情况作以总结。

一、感受名师风采:

通过学习,我领略了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和一线教师的风采,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多年萦绕在心间的困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同时,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深入的领会思想品德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真正理解了思想品德课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8月12日,省特级教师经建美讲授《有形无痕——品德课堂教学永远的追求》中曾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品德与生活良好的开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道德知识和行为的渴望。当教材的内容距离学生实际生活很远的时候,我们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实施具有实效性的德育?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品德这门学科的导向。学会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分解课时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小学品德课教师的备课与上课”和“小学德育化课程活动化教学思考与实践”,新的品德课程改革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充分调动了各个层面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无论任何版本的教材,小学阶段的知识是“散点式”存在的,缺乏系统性,根据“回归生活”的理念,将知识点分散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这种“散点式”的融入在1---4年级和5---6年级的力度是不一样的。

二、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贴近生活的品德课是最亲切的。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8月12日,省特级教师经建美讲授《有形无痕——品德课堂教学永远的追求》中又提出;德育应以生活为本源,从生活出发,生活中的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问题与困惑,构成了德育课程的基点与本源。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品德与生活教学提倡课程内容生活化,但绝不是生活内容的简单翻版,课程内容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学生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提炼典型生活场景,设计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进行学习。

三、终身学习的理念扎根心中

给我们授课的教师也不是生来就是专家,他们也是每个地区的一线品德教师。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多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四、每一次学习都会有新的收获

通过本次培训我有以下体会:

1、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教育学生“从品德的角度提出问题”。

2、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在猜想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

3、探究学习应重视教师的指导,把握好探究的时间和材料。

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和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5、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

品德课堂神秘重重,困难也重重。总之,只有作好品德教学的充分准备,进行精心的预设,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才会使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我们的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短暂的几天培训,我发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引领,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人的成长,不在于有无得失,而在于学习如何有得有失。这次培训会议,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感受深刻。

推荐第3篇:小学品德学科工作总结

小学品德学科工作总结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工作,我们有序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以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为主要前提,加上实际课堂运用和交流讨论,确实提高本校的教学、教研水平。在各方面屡创佳绩。

一、工作思路

以在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为主线,全面提高小学品德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促进品德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发展,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落实品德教学的目的。

二、主要工作

1、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阅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学杂志,如:《小学德育研究》。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空间。通过学习,老师们确立了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改精神统帅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师从烦琐的备课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品德组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个目标。课前带领学生搜集资料,把更多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结合品德学科的特点,我们品德组的老师及其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在学期末的学科检测考试中,据学生反馈情况较好。

4、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

(1)参加品德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效融合现场会 (2)组织个别参赛教师广州市品德优秀课例评比 (3)交流品德课堂教学心得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2018.7.1

推荐第4篇:小学品德学科工作总结

小学品德学科工作总结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工作,我们有序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以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为主要前提,加上实际课堂运用和交流讨论,确实提高本校的教学、教研水平。在各方面屡创佳绩。

一、工作思路

以在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为主线,全面提高小学品德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促进品德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发展,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落实品德教学的目的。

二、主要工作

1、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阅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学杂志,如:《小学德育研究》。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空间。通过学习,老师们确立了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改精神统帅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师从烦琐的备课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品德组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个目标。课前带领学生搜集资料,把更多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结合品德学科的特点,我们品德组的老师及其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在学期末的学科检测考试中,据学生反馈情况较好。

1

4、教学实践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这个学期,我们教研组继续进行了“品德课程教学与综合实践课程有机整合”的系列探研讨,下一步将按方案开展实践活动。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2

小学品德组 2016年6月27日

推荐第5篇:小学品德学科学期工作总结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工作,我们有序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以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为主要前提,加上实际课堂运用和交流讨论,确实提高本校的教学、教研水平。在各方面屡创佳绩。

一、工作思路

以在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为主线,全面提高小学品德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促进品德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发展,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落实品德教学的目的。

二、主要工作

1、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阅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学杂志,如:《小学德育研究》。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空间。通过学习,老师们确立了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改精神统帅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师从烦琐的备课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品德组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个目标。课前带领学生搜集资料,把更多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结合品德学科的特点,我们品德组的老师及其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在学期末的学科检测考试中,据学生反馈情况较好。

4、教学实践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这个学期,我们教研组继续进行了“品德课程教学与综合实践课程有机整合”的系列探研讨,下一步将按方案开展实践活动。组内的老师虽然都是担任了语数教学,有的还兼班主任工作,但依然能在品德的教学中开创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有了一定的收获。

5、全体品德科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以利于方便以后的品德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好。

6、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广州市“寻找青苹果”征文比赛,推荐个别学生参加广州市“礼仪之星”评选,学校获得广州市“礼仪之星”优秀组织奖、广州市“寻找青苹果”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苏映铮老师获得广州市“寻找青苹果”征文比赛优秀组织教师、六年(1)班的林文岳同学获得广州市“礼仪之星”、四年(1)班的宁可欣同学《寻找智慧鸟有感》获得广州市“寻找青苹果”征文比赛二等奖。

(2)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天河区教师基本功大赛

(3)参加品德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效融合现场会

(4)组织个别参赛教师广州市品德优秀课例评比

(5)交流品德课堂教学心得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推荐第6篇:小学品德学科工作总结

三元里小学品德学科2009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2010-06-28

根据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小学品德学科09学年第二学期的工作计划要求,本学期品德学科工作将继续以有效教学为核心,开展有效作业设计和实施、有效课堂案例研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科课堂教学实效。

一、推广“课堂观察”方法,以落实有效教学,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1、开展“品德课堂的观察与改进”专题教研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举行优秀教学成果评比活动,本学期组织老师积极参加三元里街小学品德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并获得了优异成绩。江丽燕老师代表学校参赛荣获三元里街一等奖。进而作为三元里街优胜代表参加区比赛,也获得了二等奖的殊荣,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3、组织骨干教师以 “过程与方法”为目标开展“有效作业设计”,并将有关成果上交区参与评比,也获得了奖项。潘志老师设计的品德学科有效作业荣获白云区优秀奖,由潘志老师指导的三元里街品德科有效作业设计获得白云区一等奖。

二、组织开展各级培训工作以引领教师成长

1、组织骨干教师参与北师大版教材国家级培训以及广州市教研室品德学科培训。

2、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白云区举办的品德学科教材分析以及区内各种培训,有效地提升了任课教师的品德素养。

三、支持、组织全区性教研活动

1、在本校组织负责了白云区品德任课教师

一、二年级《品德育生活》教材分析,得到了区教研员的认同。

2、在本校组织进行了“三元里街小学品德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得到与会老师及有关领导好评。

3、组织了“白云区小学品德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近郊片的比赛,有序。和谐,活动获得成功。

4、积极参加“白云区小学品德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评委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认真负责地履行了评委职责。

四、做好各项科研课题的研究

我区区域性科研课题《白云区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于12月结题,本校潘志老师参与了子课题研究,并已结题。

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扎实落实品德学科有效作业实施工作,注重品德学科学生过程性评价。

2、组织老师积极参与白云区品德学科网上教研活动,不断提高任课老师品德学科理论实践水平。

3、组织老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学科评比活动,促进专业发展,积累学校荣誉。

推荐第7篇:品德学科教学常规

教学研讨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也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研讨品社学科的教学策略,感谢教研员王老师给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因为2014年1月,每个学校都接到通知,阿城区小学教师将于2014年7月进行测试,其中一项考核内容为《阿城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实施意见(50条)》,王老师也是想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课堂教学常规50条和如何在教学中“用爱呼唤学生

学生爱上品社”两方面内容。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更为实际的方向,能有效帮助自己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差距。进一步认识到落实常规对提升教学质量的紧密联系,本次考试共分为4大部分:

1、课标部分:以填空、问答等方式考学科的总体目标及学段目标,因参考教师所教学段不同,根据参考教师实际任课年级,写出所任学段的学段目标或者是写出学段某一个方面的目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等相关知识与问题。

2、课堂教学规范:课堂教学常规50条以填空和问答方式呈现。

3、教学技能、教法与策略部分;

(1)请教师写出自己课堂教学中一个最精彩或者是最难忘的案例(可以是成功的案例,也可以是失败的案例),针对案例写出深刻的教学反思,谈出自己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2)请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内容和学科特点,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设计一节校本课教案。

4、阿城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实施意见(50条)

下面重点诠释一下教学常规50条。教学常规50条共分为七大部分:

一、教学管理

二、课前准备

三、课堂教学

四、作业与复习

五、课外辅导

六、教学评价

七、教学研究 这里不做具体解说,只挑选重点和大家交流、研讨。

一、个人备课方面

认真、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并认真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教师在平时要严格按照备课要求进行备课,备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组合,资源挖掘,教学形式等,还要备教学准备,因为根据学科特点,课前准备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如资料搜集、实物观察、人物调查、采访等。

二、上课方面 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了解学情,如要求学生预习的,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强化课堂秩序管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正常教学秩序。讲授新课不得超过全堂课的二分之一的时间。课堂上多让学生动口、动笔、动手时间不少于10分钟;课堂提问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虽然上课不是照本宣读,也不是教案走场,但决不能随心所欲,不着边际地高谈阔论,纯粹把备课留于形式。把上课视为游戏。在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落实教学的每一个大环节,让学生在了解、认识、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积淀一定的能力素养或道德素养,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世界产生共鸣。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吸收、内化的过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勿需安排得的水泄不通,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来读读、想想、写写。听说读写不是语文课的专利。相反地,课堂中要给学生一定的作业时间,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最有效的状态。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针对学生实际,留不同质量的作业,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合理控制作业总量。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对有困难学生进行面批面改。特别是品社学科,更应该关注学生完成的过程。

四、课外辅导方面

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无法独立完成的内容,教师可以与其组成小组协助其完成。品德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的课程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因此,要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学生的经验、生活等资源;利用学校、家庭、社区中的各种资源;利用社会教育机构、自然环境资源等注重教学实效。这学期,在教学三下年级品德中,我就充分利用了区档案馆、区敬老院等这些社会机构资源,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同时还应重视阅读报刊书籍,关注时事新闻,加强科学、历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以适应课程教学的要求。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利用其他课程,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五、考试与评价方面

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及时进行学习反馈。做好课内外学习活动记录和评价。以主题单元为单位进行阶段性评价和反馈。期末进行必要的书面检测,结合日常观察、学习活动记录、阶段性考查、期末检测等方式,综合评定学期学业成绩。评价主体多元,有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和社会评价等方式,评价方法多样,有教师观察记录、学生活动、学生访谈、作品评析、书面测试等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式、方法,并不断创新和完善。采取多元化评价形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不得挖苦、谩骂、污辱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各负其责,适时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和评价工作。

六、教学研究方面

坚持参加学校各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做好哈科研骨干的示范引领作业;坚持多样化的课后反思,形成撰写课后反思习惯,通过课后反思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诊断,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反思式教学研究风格。在明确努力方向的同时,大家也提到了不少实际性的困难,如课前的准备工作因学生的能力、习惯等问题或家长的诸多因素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往往是老师说得很激动,学生听得很心动,回到家后没了行动。高段的很多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时间,还要有相应的场景,但学校的实际情况,安全因素等又不允许学生走向社会去实践、感受,等等,一切的一切教不待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常规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教学常规如春雨丝丝深入人心。让我们在常规的指导下,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共筑平等、自由、创造的学习空间,与学生同学习,共成长。

结合教学常规,接下来一起研讨一下“用爱呼唤学生 学生爱上品社”如何提高品社学科的高效课堂

经过几年《品德与社会》执教实践过程,我觉得《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有以下感受。

一、把握课程特点、深钻教材、充分准备是上好品德课的前提。

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本,每一课都是几幅图配几句话。如果照本宣科式教学,一课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上完。如果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品德素养的提高。上好一节课很难。在具体教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老师,是越来越需要丰富的知识。在备课阶段一方面深钻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上的内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关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老师也在课前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合理利用相关的社会资源。如备课时一定收集网上或学生预先实际中的一些资料,丰厚教学内容,从而接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才能享受成功 真实的生活有利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这已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了,可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却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够把这种联系体现在实处。有的担心生活太大,无处着手;有的考虑学生的接触有限,难以体验;还有的顾虑生活太随意,难得控制,会导致课堂学习一团糟„„凡凡点点,都有一定的道理,难道走进生活,开展德育教育真的就那么难吗?在教学《走进残疾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残疾人需要大家的关爱,我设计真实的社会情境,开展体验残疾人生活艰难的活动。一是让学生用一只手去收拾书包,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学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行走,体验盲人行路的不便。学生们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后,真正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便,感受到了残疾人需要我们正常人的关爱。课堂上短短几分钟的生活体验,胜过了教师多少空泛的讲解,可见生活对于德育知识的教学是何其重要,而联系生活组织教学又是多么的简单。我觉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教师都有必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样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

三、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突出课程的社会性

延伸课堂还要求教师开放课堂教学的空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去访问,去调查,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现象,展望未来的世界,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并从中认识社会,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使课堂真正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生命流程之中。这样才能立足于各类富有积极意义的教育载体,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活世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终生发展。例如《货比三家》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调查某种商品在不同的商店或超市的价格,再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知道同样的商品,价格可能不一样,影响价格的因素制约着商品的价格。如果不延伸课堂,不亲自比较,光靠老师的说教,学生很难理解这些道理。

总之,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品德与社会》是提高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习实践,了解社会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搜集、整理、归纳、讨论、交流、表演等方式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获取知识和能力。课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功在课前,利在课中”。要守护好课堂的主阵地,践行好学校课堂文化的理念,打造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快乐有效课堂,我们要有思考的习惯,要有反思的意识,要有上好课的决心,要有享受课堂的渴望,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推荐第8篇: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基本规范(讨论稿)

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基本规范

作者:李达平文章来源:万州区教科所

为了关注学科教学过程,规范学科教学行为,帮助每位小学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师有效实施课程,全面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制定以学期为单位的学科教学基本规范。

一、教师素养

热心从事品德教学工作,增强自己从事品德教学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注意关注儿童成长过程、关注儿童行为表现、勤于思考和探究、学习时事政治,多渠道了解所教学生的家庭、健康、爱好和学生个体的思想、行为表现等情况,了解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并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重要问题。

二、教学准备

1、阅读课标教材: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通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分清全册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理解单元与单元、单元与课目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从教材的系统性、整体性出发,统筹安排课时及授课内容。

2、制定教学计划:依据课标、教材、教参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具有学生思想与行为状况分析、本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具体措施、周课时安排及授课内容六项内容的比较详细的品德学科学期教学计划。

3、目标把握:全面理解单元与每课内容的具体要求,并了解它在全册教材和单元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每课的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为品德知识、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项培养目标,并在每课教学前要列出课时须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将教学过程化为具体的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环节,并将课时目标明确、具体、集中、合理地分配到每个教学活动环节要求中去。

4、教学设计:在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教学指导书的基础上,阅览有关的参考资料,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生活和相关的品德问题,根据教学目标补充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拓展学生思维。构思好教学需要的材料准备、具体环节、过程操作、时间分配、达成的度等,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活动)。课时教案可采用写出教学设计、进行教材批注、做成活页教案等方式,但都应至少明确写出包括教学目标(知识的、思维的、行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四个方面)、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的课件资料、学生收集的信息等)、教学重难点(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环节,如教学引入方式、教学活动中具体的教师组织指导方式和学生活动方式与要求、课堂总结方式与板书等)。做

到一课一教案,提倡写教学后记。实行至少超前两周备课。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

5、课前准备:教材中出现的但有必要使其明显或单独呈现的教学所需的材料(图片、表格、影像等),必要地收集事例和生活实际场景与指导、布置学生参与家庭或社区实践活动、上网查寻有关资料进行记录等,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教学所需的电化教学资料及其他教具要提前备妥,做到熟练、完整地操作或准确的使用。

三、课堂教学

1、课堂结构: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创设能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基础的教学情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回顾生活事例,获取对生活问题与现象的初步认识,组织学生通过模拟或展现生活情景,让学生获得切身积极的情感体验,采用让学生分析具体生活事例,培养学生思维、掌握德育知识,结合学生行为的具体问题,强化德育要领,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建立师生与生生交互活动的教学机制,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广泛参与,以激励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兴趣、习惯、意志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对学生学习的表现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评价。

2、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引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概念、原理、观点科学准确,以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国家时事政策、多元价值理论和学生生活经验基础、知识基础、身心需要的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解决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大量丰富的知识、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课堂容量适中,教学环节严密有序,设问精巧,具有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探究意思、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及创新精神,尤其在训练学生行为能力上下功夫。

3、实践活动:在完成教材设计的实践活动基础上,也可以针对需要解决的学生思想行为上存在的突出实际问题,或者需要训练学生参与实际社会生活的能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每次实践活动应提出明确具体的活动目标、制定严密的活动计划、设计活动指导方案(具体写出指导的问题、步骤、要领、安全注意事项等)和学生活动的方式、以及对活动情况的评价与总结。

4、问题设计:围绕课时教学主题的核心内容,精心设计课堂中教师提问与引导学生发问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基础,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模拟展现生活情景,及时给予学生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等。

5、活动指导: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话题切入教学,组织学生对学习主题进行探究,发掘具体生活现象中蕴涵的主要的德育知识与行为问题。通过

有步骤、有层次地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积极而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行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认识与品德知识,锻炼学生思维和训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个性心理形成,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采用合理科学的方式探究生活问题的态度与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课件选择:教师制作或选择的课件应能引导学生比较好的联系实际生活,易于调动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其中主要的问题或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课件应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能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或滋润学生心田的魅力。画面、声象明朗、清晰、具有审美价值。

7、注重差异: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关注每个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注意调动认识上行为上有偏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针对他们的实际对症施教或进行具体训练,努力使他们提高认识,改善行为,逐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8、课堂总结:应根据教学内容随教学进程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和进行总结。在尽量让学生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中获得品德知识与行为规范,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对学习内容与方法进行概括总结,关注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9、信息反馈:课文或单元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座谈、检测、实践活动等,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思想动态以及对教学的评价,做好课堂教学情况记录,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10、板书设计:要重视课堂板书,板书要突出重点,层次分明,书写工整,相对完整,能显示教学过程及知识要点。提倡学生参与板书设计。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画画、写写、讲讲,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收集资料、分析事例、描写经历等,将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整合起来。提倡分层性、激励性、建议性、多样性、延时性的作业评价。

五、活动辅导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应指导好学生活动的步骤、方式、注意事项,帮助学生获得良好道德体验与良好的行为能力。

复习活动一般采用分单元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德育知识要点、结合实际分析紧密相关的事例、剖析自己的思想行为等方式进行,对学生一期所学的德育知识与方法进行系统梳理。

六、教学评价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终结评价阶段可以采用平时考查和笔试等方式进行。

平时考查:主要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态度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评价。考查的方式:由品德学科的任课教师与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考察小组,通过对学生的平时观察、考察组成员的定期交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平时行为的突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考查内容主要从本期学习的德育要点出发进行分项,可适当增加文明行为、卫生行为等基本内容,对每项采用等级制评分。考查完毕,教师要及时写出考查情况分析。

笔试:主要对学生学习的品德知识、探究方法极其运用进行评价。可以采取开卷或闭卷的方式进行。每期末学校应组织教师编制期末试题对学生进行笔试。期末考试属于目标考试。考查的内容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范围。组织考试要体现公平、公正、严格的原则,以真实反应学生的学业成绩。笔试成绩的评写可采用百分制,也可使用等级制。

评价结束后,应组织教师认真进行教学情况分析,提出来期教学的建议。

七、教研科研

教师平时要加强学习和教学反思,每期至少写两篇有独立见解的教学反思。每期结束,要在考查与考试的基础上,写出自己本期的科学教学工作总结(专题总结、经验论文、调查报告等)

推荐第9篇:江阴市小学品德学科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

2011年江阴市小学品德学科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

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测试题

基础知识(30%)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和( )是中国两大河流,是世界著名的大河。因为它们浇灌着全国( )的耕地,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所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是中华民族的( )。

2、中国是一个被世界公认的( ),古代就有四大发明,东汉蔡伦发明了( ),北宋毕升发明了( ),后来古人又发明了( )和( ),这四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3、( )和( )是传说中我国古代两个非常著名的部落首领。

4、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步的轨迹是( )→北京人→( )。

5、奥林匹克的故乡是(

)。她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还是欧洲(

)的发源地。它被誉为“(

)”。

6、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

)、(

)、(

)、(

7、世界之最中你知道的有:世界最大的平原—(

);世界最大的高原—(

);世界最大的盆地—(

);世界最高的高原—(

);世界最大的沙漠—(

);世界最高的山峰是—(

)。

8、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于(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9、(

)领导的(

)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统治制度。

10、中国共产党于(

)宣布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给中华民族的复兴带来了希望,中国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11、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始于(

),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第二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12、(

)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开始了骇人听闻的“(

)”,我军民被屠杀总数达30万人以上。

13、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是(

)。

14、每年的4月22日被定为(

)。

15、我国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

)。

16、(

)先后7 次带船队出使西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简答题:(10分)

1、请你写出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

2、请你写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

教学理论(7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

)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

)、(

)的儿童为目标的(

)综合课程。

2、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

)为基础,促进学生(

)和(

)的综合课程。

3、《品德与生活》课程具(

)、(

)、(

)的基本特征。

4、《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

),用正确的(

)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

),开展儿童喜欢的(

),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

)得到熏陶,(

)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5、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

),体现以(

)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

)的能力,成为有(

)、有(

)、有(

)和(

)的人。

6、《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功能是诊断与(

)功能、强化与(

)功能。

7、《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目的是:激励( );促进( )的发展,提高( )质量;促进教师的( ),提高( )能力。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

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是什么?

3、《品德与生活》课程,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这里三条轴线指的是什么?四个方面又指什么?

4、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

三、案例分析(20分)

下面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三上)第十课《父母的疼爱》的教学设计,请你谈谈每一环节作者的设计意图。

一、教学设计背景

心中有他人,是道德发展的根基;心中有父母、有家人是这种发展的第一环节。《父母的疼爱》是苏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的第二课,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懂得感激父母,关心、孝敬父母。《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回归生活”是《品德与社会》最根本的理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融入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感受父母的疼爱,提升心灵的体验。我们努力使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从而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真正的活力,让家庭成为孕育孩子责任性的起点和开端。在活动中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促使获得经验,增加动手操作,情感体验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过上有道德的社会。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和疼爱,萌发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2、知识目标: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

3、能力目标:学习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疼爱。

四、教学准备

1、有关课件图片。

2、实物:茶杯、报纸、围裙、毛衣等

3、心行的彩色卡纸

五、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激发情感

1、同学们,当老师看着你们一张张充满活力的笑脸,你知道,我想起了谁呢?

2、作为母亲,我想起了我的女儿,想到了生她时的场面,想起了她迈出第一步时的情景,想起了第一次喊我妈妈时的那一瞬间;作为女儿,我想起了我的父母,想起了父母对我的爱,想起了他们布满皱纹的脸,想起了他们蹒跚的步履。其实,作为父母,他们并不要求儿女给予多少的回报,但父母对儿女的疼爱(出示课件)却是无止境的。(板题、读题)

3、有那么一首歌,就表达了父母对儿女的疼爱,让许许多多的人为之感动,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聆听这首歌。(课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背景滚动爸爸妈妈和孩子亲热的爱意浓浓的画面) 设计意图:

二、亲情故事——感受疼爱

1、听着这熟悉而又深情的歌曲,看着这亲切又动人的画面,你想要说些什么?

2、是呀,世上最温暖的爱是父母的爱,世上最甜蜜的爱是父母的爱,世上最伟大的爱是父母的爱。歌声勾起了我们的美好回忆,让我们想到了无限关爱我们的父母。那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你们的呢?你们肯定有许多故事想要告诉小伙伴,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把故事先讲给身边的同学听听。待会儿,我们开个小小故事会,一起来分享你爸爸妈妈疼爱你的故事。

3、小组内交流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

4、各组代表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

5、小结:其实在生活中,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岂止这些!当我们享受生命的快乐时,父母陪着我们欢笑;当我们经历生命的磨难时,父母宁愿一切的痛苦由他们来承受,无怨无悔„„这是世界上一种多么崇高,多么伟大的爱呀! 设计意图:

三、家庭剧场——体验疼爱

1、听着同学们深情的讲述,老师的脑海中浮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感动的场景,有兴趣将你们的故事编成小剧本来我们的“家庭剧场”表演吗?

2、四人小组先一起交流,选一个最感人的故事编成小剧本进行排练。

3、同学们表演得很投入。谁愿意到咱们的“家庭剧场”来展示?我们这里还准备了道具供你选用。(出示实物:爸爸用的茶杯、报纸等,妈妈用的围裙、毛衣等,孩子用的篮球、吃的食物、喝的饮料等)

4、表演,师根据表演情况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疼爱。设计意图

四、亲情朗诵——情感升华

1、我们的父母无时不想着我们,无处不牵挂着我们,有一篇优美的文章动情地讲述了母亲的爱,真挚地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的感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师配乐朗诵《妈妈的爱》。

3、所有的感谢我们汇成一句话,全体学生朗诵名人名言 。 设计意图

五、爱心行动——亲情绽放

1、走近父母

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世上最好的爸爸妈妈,父母对我们的爱无限,那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了解多少呢?(学生展示“我知道”的内容)

2、我能为父母做什么

看来,我们许多同学对爸爸妈妈的了解还真不少,爸爸妈妈处处关心着我们,爱护着我们。同样,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关心,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请同学谈谈你已经或者打算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出示提示语:当爸爸妈妈身体不舒服时„„

当爸爸妈妈过生日时„„

当爸爸妈妈工作繁忙时„„

当爸爸妈妈心情不好时„„

当爸爸妈妈„„

3、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

(1)同学们讲得真好,都想着为默默关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呀,父母是我们心中最明亮的灯,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你把想说的话写在小纸片上(指名深情朗诵)。

(2)同学们,你可以把精美的卡片送给你的父母,相信他们见了,肯定会为自己有这么孝顺的孩子而感到欣慰的。 设计意图

六、总结升华

1、父母疼爱我们,我们也关爱父母,不分日夜、秋冬和春夏,用爱去编织美好、幸福的家园,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最后,就让我们在爱的旋律中再次回味、享受这最美好的时刻。

(课件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2、师生共欣赏歌曲。

(课件出示:祝孩子们天天开心!

祝天下父母永远快乐!)

推荐第10篇:品德学科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品德学科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品德学科教师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春风和煦,本周四我们品德学科和音乐、美术、综合实践四个学科的教师,去口前一小参加一年一度的综合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和《普及校本研究,科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探索》永吉实验区子课题开题、>培训会。这是县进修学校综合部为我们提供业务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次很好的学习良机。从早上7点出发到晚上5点近一天的听课、研讨、聆听王国柱主任的校本研究讲座,虽觉得疲倦些,但收获还是颇多的。

听了三节三所口前教师为我们呈现的高质量的课,有三大亮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亮点一:突出品德课程特点,学生体验学习乐在其中。口前一小的马丽敏老师讲授的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风在哪里》是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节精品课。本节课用精美的课件带孩子们寻找风、发现风、表现风、欣赏风,最令我们听者赞许的是马老师结合品德与生活特点将课程的活动性、开放性贯穿本节课之中。特别是开放性恰当运用尤为突出,在教学发现风的环节中,让孩子们分组去发现生活中风的存在,有的小组聚在教室窗前寻找风;有的小组去到走廊搜寻风。这样的开放性的体验教学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风的无处不在,孩子们探究到风的乐趣,有效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对于新课标我们学校这学期让我们备课标、考课标,其实最为重要的应是将课标学以致用,将课标落实到具体教学之中才是最终目的所在。

亮点二:创设情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口前实验小学王春英老师讲授的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换个角度想一想》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了解他人的心情和感受,达成相互间的理解和包容。在这节课设计中,王老师不仅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设计了四个小组活动环节:试一试,看课件体验;画一画,了解人的不同情绪;帮一帮,师生换位表演感悟;演一演,体验别人的感受。在教学活动中,王老师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亮点三:多媒体声形并茂地展示触动学生的心灵,情感教育水到渠成。口前二实验安静老师讲授的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尝尝苦滋味》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五支粉笔替代五个生活中酸、甜、苦、辣、咸五个杯子,让学生做出选择喜欢哪种杯子的水,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可见安老师颇具匠心的教学功底。通过多媒体课件声形并茂地展示多起触目惊心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报告、在>地震中顽强地生存下来的小中政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面对生活中“苦”的三种态度。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失败,对积极进取者是一股力量,这股力量让他像风筝一样自由飞翔,飞向一个个更高的目标;对不思进取的人来说犹如磐石,他就是那磐石下终年不见阳光的不毛之地。所以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路上的“苦”。 安老师适时抓住学生坚定的信心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谈谈学完本课后的感想。播放中国女排在屡经挫败,取得成功后,用心和泪演绎的一首歌《阳光总在风雨后》。本课就在师生与女排的歌声中圆满结束!使情感教育水到渠成。

课后,县教研员x老师组织听课教师进行评课,我们品德教师与授课教师相互研讨,市教研员李默涵老师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她的指导性引领使我们所有的老师受益匪浅。

利用这样的听课、学习的平台,我将博采众长,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品德学科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第11篇:品德学科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品德学科教师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春风和煦,本周四我们品德学科和音乐、美术、综合实践四个学科的教师,去口前一小参加一年一度的综合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和《普及校本研究,科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探索》永吉实验区子课题开题、培训会。这是县进修学校综合部为我们提供业务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次很好的学习良机。从早上7点出发到晚上5点近一天的听课、研讨、聆听王国柱主任的校本研究讲座,虽觉得疲倦些,但收获还是颇多的。

听了三节三所口前教师为我们呈现的高质量的课,有三大亮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亮点一:突出品德课程特点,学生体验学习乐在其中。口前一小的马丽敏老师讲授的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风在哪里》是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节精品课。本节课用精美的课件带孩子们寻找风、发现风、表现风、欣赏风,最令我们听者赞许的是马老师结合品德与生活特点将课程的活动性、开放性贯穿本节课之中。特别是开放性恰当运用尤为突出,在教学发现风的环节中,让孩子们分组去发现生活中风的存在,有的小组聚在教室窗前寻找风;有的小组去到走廊搜寻风。这样的开放性的体验教学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风的无处不在,孩子们探究到风的乐趣,有效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对于新课标我们学校这学期让我们备课标、考课标,其实最为重要的应是将课标学以致用,将课标落实到具体教学之中才是最终目的所在。

亮点二:创设情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口前实验小学王春英老师讲授的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换个角度想一想》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了解他人的心情和感受,达成相互间的理解和包容。在这节课设计中,王老师不仅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设计了四个小组活动环节:试一试,看课件体验;画一画,了解人的不同情绪;帮一帮,师生换位表演感悟;演一演,体验别人的感受。在教学活动中,王老师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亮点三:多媒体声形并茂地展示触动学生的心灵,情感教育水到渠成。口前二实验安静老师讲授的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尝尝苦滋味》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五支粉笔替代五个生活中酸、甜、苦、辣、咸五个杯子,让学生做出选择喜欢哪种杯子的水,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可见安老师颇具匠心的教学功底。通过多媒体课件声形并茂地展示多起触目惊心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报告、在地震中顽强地生存下来的小中政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面对生活中“苦”的三种态度。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失败,对积极进取者是一股力量,这股力量让他像风筝一样自由飞翔,飞向一个个更高的目标;对不思进取的人来说犹如磐石,他就是那磐石下终年不见阳光的不毛之地。所以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路上的“苦”。 安老师适时抓住学生坚定的信心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谈谈学完本课后的感想。播放中国女排在屡经挫败,取得成功后,用心和泪演绎的一首歌《阳光总在风雨后》。本课就在师生与女排的歌声中圆满结束!使情感教育水到渠成。

课后,县教研员x老师组织听课教师进行评课,我们品德教师与授课教师相互研讨,市教研员李默涵老师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她的指导性引领使我们所有的老师受益匪浅。

利用这样的听课、学习的平台,我将博采众长,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第12篇:浅谈品德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浅谈品德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从化市品德科科组长和骨干教师举办的小学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培训,认真聆听了来自萝岗、番禺、越秀、从化等多位专家精彩的讲座,欣赏了专家们带来的示范课。通过学习,我领略了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和一线教师的风采,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对今后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深入的领会思想品德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真正理解了品德课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更让我认识到要做好一名教师,不仅需要有无私的爱心与高尚的师德,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较强的教学能力,还要有科学的管理思想与育人艺术,全面的合作意识和终生学习的理念。在此,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参加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感受名师风采

4月19日,省特级教师胡梅芳讲授《2011版品德新课程标准解读》中曾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品德与生活良好的开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道德知识和行为的渴望。”当教材的内容距离学生实际生活很远的时候,我们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实施具有实效性的德育?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品德这门学科的导向。胡梅芳教师的精辟讲解,让我领略在教学中学会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分解课时目标是极其重要的。“小学品德课教师的备课与上课”和“小学德育化课程活动化教学思考与实践”,新的品德课程改革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充分调动了各个层面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贴近生活的品德课是最亲切的。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5月16日,李晓程教研员讲授《小学品德课堂不同题材的教学模式》时提出:“德育应以生活为本源,从生活出发,生活中的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问题与困惑,构成了德育课程的基点与本源。”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品德与生活教学提倡课程内容生活化,但绝不是生活内容的简单翻版,课程内容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学生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提炼典型生活场景,设计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进行学习。

三、明确学习的目标,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提升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

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拓展外延,活用生活资源。最后,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通过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认知去认识世界,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四、学习的收获

1、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活动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

2、结合学生生活,提炼典型场景,设计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进行学习。

3、要注重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力求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和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5、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

品德课堂知识广泛,只有做好品德教学的充分准备,进行精心的预设,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才会使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我们的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学无止境,教海无涯。培训的时间虽说短暂,但让我发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引领,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把培训中学到的新知识,新的教学方法、模式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乐于学习,喜爱老师,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13篇:小学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一、工作思路:

品德学科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德育课程实施中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学习和贯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区教研室与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开展教学组工作,加强组风建设,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思品教学研讨活动,以进一步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二、具体教学研究目标:

1.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内外相结合、师生相协调的课堂教学优化模式,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2.低年级组《道德与法制》《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中年级组的《品德与社会》要根据小学中段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4.高年级组的《品德与社会》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做人;初步形成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的习惯;综合性生活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三、工作要点:

(一)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深入学习课改新理念,认真积极稳妥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经验。

1.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研究《品德与生活课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确立新的教学观念,以此为指导,改革品德课教学,尤其要加强新教材的集体备课力度,使教师尽快适应、把握新编教材的特点,搞好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着重开展未成年人道德文明建设研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教育研究、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等,使课堂成为教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平台。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改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研活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师发展

强化学科教研组建设,不断健全教研组工作常规,努力做到教研活动制度化、专题化和系列化,促使教研组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1.加强教研组建设。针对德育课程变化大,学科教师兼职多的状况,要重视学校思品教研组建设。要努力把思品教研组建成课题研究组、课改实验组和备课研讨组,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组织。

2.每位思品课任课教师要认真制定期初的教学进度计划,合理落实全学期的课时安排。3.加强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倡导集体备课、合作备课。要让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新教材,探讨新方法,开展和收集教学资源,制作优质高效教辅材料。落实课堂延伸活动的运行过程。

4.继续组织教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努力探索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探讨活动课教学的原则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问题。带动青年教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5.学期初,教研组组织教师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特点,了解学生情况;在教学中留意观察和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记录;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学习、梳理,教研组共同商讨确定两三个重点问题,作为本学期所重点研讨的问题,即校本教研的主题。注重课后反思。做到一课一得。

6.关注品德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关注品德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

四、本期教研活动安排: 九月: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品德组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以及确定教研主题。十月:

1.小学思品课堂教学观摩。

2.教研组主题研讨活动。十一月:

1.青年教师不断磨课,开展组内互相听评课。

2.小学思品教学资源库建设。十二月:

1.片联教研活动。

2.小学思品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元月:

1.组织讨论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

2.教研活动总结。

连天小学校品德学科教研组

2016.9

第14篇:小学品德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虎门镇沙角小学思想品德教研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为突破口,围绕教研室工作的总体部署,确立“深化课改,服务课改,以课改推动各项工作展开”的整体思路,促进课程改革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我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经过努力,能够促使小学品德学科任课教师业务素质和部分教师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促使薄弱学校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促使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师研究水平逐步提升。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开展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标精神的宣传、学习、研究工作,更新教学理念,探讨教材教法。

2、加强品德学科教学思想建设,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加强教研工作的时效性。

3、对品德学科教学进行调研,发现和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和推广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四、主要工作

1、加强学习,丰厚底气,促进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常态课课堂教学研究,以示范和典型案例分析为基本方式,

从解决问题走向经验提升,从经验走向研究,从封闭走向开放。真正使教师的教学感性与理性交融,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舞台。

3、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品德学科教研的重要工作。做到培养有层次,努力有方向,促其尽快成长;同时强化学科教研,使学校的校本教研走向规范,走向科学。

五、充分发挥网络教研优势

1、认真总结上期网络教研工作的成绩与不足,发挥好小学品德学科网络教研中心组的核心作用,将小学品德学科栏目做得有声有色。

2、认真组织网络教研活动。

3、加大网络教研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小学品德学科教师用好网络这个平台。

六、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小学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2、制定小学品德学科教研组活动计划。

十月份:

1、各校认真组织理论学习《“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标解读》

2、征集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案例、故事、教学反思等。十一月份:

1、教导处听课调研及教学检查。

2、组织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

十二月份:

1、课题汇报交流研讨活动。

2、开展网上读书学习及研讨活动。

一月份:

1、组织召开德育教育专题讲座,做好评价工作。

2、学期工作总结与反思。

3、安排下半年工作。

第15篇:小学品德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焉耆县第三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为突破口,围绕教研室工作的总体部署,确立“深化课改,服务课改,以课改推动各项工作展开”的整体思路,促进课程改革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我校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经过努力,能够促使小学品德学科任课教师业务素质和部分教师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促使薄弱环节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促使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师研究水平逐步提升。

三、具体措施

1、深入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精神的宣传、学习、研究工作,更新教学理念,探讨教材教法。

2、加强品德学科教学的思想建设,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加强教研工作的时效性。

3、进行品德课教材教法研究,充分利用好教材。

4、发现和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和推广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四、主要工作

1、加强学习,丰厚底气,促进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常态课课堂教学研究,以示范和典型案例分析为基本方式,从解决问题走向经验提升,从经验走向研究,从封闭走向开放。真正使教师的教学感性与理性交融,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舞台。

3、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品德学科教研的重要工作。做到培养有层次,努力有方向,促其尽快成长;同时强化学科教研,使学校的校本教研走向规范,走向科学。

五、充分发挥网络教研优势

1、认真总结上期网络教研工作的成绩与不足,发挥好小学品德学科网络教研中心组的核心作用,将小学品德学科栏目做得有声有色。

2、认真组织网络教研活动。

3、加大网络教研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小学品德学科教师用好网络这个平台。

六、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制定小学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2、各教师制定小学品德学科教学计划。

四月份:

1、认真组织理论学习《“品德与社会”课标解读》

2、征集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故事、教学反思等。

五月份:

1、听课调研及教学检查。

2、组织开展推门听课活动。

六月份:

1、课题汇报交流研讨活动。

2、开展网上读书学习及研讨活动。

焉耆县第三中学小学部

韩梅

2012年3月

第16篇:广州市小学品德学科学年

2012学年第一学期从化市小学品德学科工作总结

本学期,从化市小学品德学科根据广州市教研室新学期有关工作思路和本学科特点,瞄准新修订的课标内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突出德育课程特色,继续深化“分层推进、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提高”的工作策略,继续开拓促进学科名师成长的路径,聚焦有效教学,深化“教学案例研究”,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以课题引领的方式继续为德育课程基地学校特色发展及学科骨干教师提供专业化支撑与服务。在各教育指导中心、各校的紧密配合下,我学科在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骨干教师理论水平

本学期,我市品德科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围绕深化学科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等重点进行学习与专题研讨。学习内容包括课标新修订的内容、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等相关理念。

1、参加广州市的骨干教师的理论学习

2012年9月

24、

25、26日,我市品德科教研员与11名品德骨干教师参加了广州市组织的“小学品德科理论学习”,本次学习的主题是“解读课表修订细节,探究课改实验新路”。会上,广州市小学品德教研员姚顺添老师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向与会的老师进行了《新课标解读与案例分析》,姚老师给我们解读了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并结合理论和实例深入分析了课标修订的原因。荔湾区小学品德教研员伍宝琴老师和萝岗区的教研员周宇轩老师则进行了《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教学运用》的专题讲座,两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向老师们讲解了新修订的课标细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课标修订的内容。三位老师的精彩讲座,无不让我市骨干教师在理论学习、交流中更容易地掌握课标新修订的内容和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体现、落实修订的内容等理论知识。本次学习,更好地打造了市级的学科骨干层,让更多参与培训者走进研究中来。

2、召开科组长专题培训活动

10月19日,我学科在街口街中心小学召开了主题为“解读品德课标修订细节”的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从化市新一届品德学科的教研会理事,中心教研组的成员以及各学校的品德科组长。会上,教研室的李婉萍老师为新一届的广州市中心组成员和从化市中心组成员颁发了聘书,勉励她们继续为品德学科的教研作出贡献。接着,街口街中心小学的孙杏芳老师和雅居乐小学的殷碧燕老师分别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标的修订细节进行了解读。两人把课标实验版和修订版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并结合自己的实施经验进行深入浅出的说明,让与会的老师对课标新修订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以后的教学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最后,李婉萍老师还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了布置,并对与会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明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3、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

本学期,每次广州市开展的教研活动,我市都安排骨干教师参加。12月13日,安排10名教师到广州市天河区中海康城小学参加广州市小学品德农村教师手拉手“一课两讲”听课研讨活动;12月28日,安排11教师到广州市协和小学参加广州市小学品德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讨会。12月

28、29日,安排22位教师参加“广州市教育局对口帮扶我市北部山区镇师资培训活动”。通过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使教师置身于浓厚的研究氛围中,促进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不断壮大我市品德课程骨干教师队伍。

二、加强团队建设,发挥教研会的引领作用

1、做好新一届教研会换届工作

本学期,我学科顺利完成广州市品德教研会及从化市品德教研会的换届工作,进一步发挥新一届教研会的专业引领作用。

10月18日,我市的教研员李婉萍老师、雅居乐小学殷碧燕老师、街口街中心小学孙杏芳老师3位老师到广州市教研室参加广州市新一届小学品德教研会理事成立大会。会上,李婉萍老师被推选为常务理事,为信息部部长,主要负责学科网站的建设。

10月19日,我学科在街口街中心小学举行了新一届小学品德教研会理事成立大会。会中,各位理事按照程序,进行投票选举,初步推选街口街中心小学的邝伟东为品德教研会的会长,流溪小学的刘丽萍和教研室的李婉萍老师为副会长,由教研室李婉萍老师兼任秘书。会议的最后,李婉萍老师提出:我市教研会各理事要相互配合、协调好各项工作,使我市小品科的各项常规工作顺利进行。同时,教研会理事认真学习主攻年段的教材,熟悉教材,通过分工协助各教育指导中心组织所在镇或片的品德学科的教师开展教材分析、教学研究的活动,做好教学调控和指导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其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与帮助。

2、加强特约教研员、理事成员及中心组成员等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1)12月18日,我市的广州市特约教研员李婉萍老师参加了广州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第十五届特约教研员结题培训会。

(2)9月,我学科向广州市教研会推荐河滨小学钟慧娟老师、江埔街联星小学马佩仪老师为新一届中心组成员。

(3)我学科根据各校提供的名单,成立了共13人的从化市小学品德中心教研组,以进一步扩大我市小品科的骨干队伍。

特约教研员、理事成员及中心组成员等骨干教师要围绕品德学业评价标准开展基本课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提炼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学科经验,进一步提高对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驾驭、指导能力,充分发挥名教师的专业辐射和引领作用。

3、充分发挥教育指导中心、直属学校的指导作用

我市要求各指导中心、直属学校品德科组要关注校本教研,规范教研组的活动,规范课堂教学秩序。鼓励教师切实改革教法、研究学法、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有成效。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时间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三、开展听课调研,深入了解学科教学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小品科的教学现状,及时发现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反思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新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从而提高我市小品科的教学质量,本学期,我学科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类听课调研活动。

1、到乡镇小学听课调研

本学期,我学科到鳌头镇水西小学、鳌头镇同心小学、温泉镇中田小学等9所学校进行听课调研活动。通过听课不难看出,我市小品科在学校领导及教师心中的地位有所增强,教师对本学科的研究有所提高。但是,也可以明显地看出:课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城区小学与乡镇小学差距较大,乡镇普通老师对教材研究不深,课标修订的内容理解不够,课型模式的特点体现不强,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整体的教学水平仍有待提高。

针对这一现状,我学科召集教研会理事及部分中心组成员为改变这一现象出谋划策。最后,我学科决定从下学期开始,由教研会提供优秀的教案给全市的品德教师使用。教案的编写工作则

由教研会及主任室在我市推选12所教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的城区小学承担。在本学期末,教研员已经布置了教案编写的工作要求,以便下学期能按期下发教案。

2、到直属小学听置换老师的课

执教置换工作是我市本学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了解置换老师在直属小学的任教情况,本学期,我学科到流溪小学、河滨小学、西宁小学听了4位置换老师的课。从听课的情况及跟老师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到,置换老师在新的岗位工作,有很大的收获,对于本学科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提高。为继续了解跟进置换老师的教学情况,我学科安排了这三所直属小学的品德理事与置换老师结对,随时帮扶,并提出下学期将继续跟进听课调研的要求,以借此促置换老师尽快成长。

四、聚焦教学案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积极开展“磨课”活动

本学期,我学科积极开展“磨课”活动。雅居乐小学殷碧燕老师承担了这一项任务。(1)选课。9月中旬,在接收任务后,教研员李婉萍、殷碧燕、市中心组成员雅居 乐小学邱丽珍等5位老师商量讨论,确定了教学的内容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集体备课。11月上旬,我学科邀请了萝岗区教研员周宇轩老师到我市为殷老师的课进行集体备课。参与集体备课的还有教研员李婉萍,广州市中心组成员、从化市理事河滨小学钟慧娟,广州市理事、从化市理事街口街中心小学孙杏芳等8位老师。

(3)第一次试教。11月中旬,集体备课后,殷老师进行了第一次试教,雅居乐小学品德科组的老师参加了听课,并在议课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4)第二次试教。11月下旬,在听取了科组老师提的建议后,殷老师进行了第二次的试教,参加听课、议课的除了学校科组的骨干教师,还有他们学校的林洁副校长。

(5)第三次试教。12月25日下午,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小学品德教研员姚顺添、广州市小学品德教研会副会长谢衍庆,广州市小学品德教研会常务理事周宇轩、闵玉鹏,从化市教研室小学品德教研员李婉萍及学科的其他理事一行8人到雅居乐小学听了第三次试教。随后,姚老师就学校的德育课题及品德学科教学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姚老师提出:一节课呈现的是一种课程文化,课堂教学的文化要与学校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每一节课都要凸显学校“雅乐”文化的内涵。姚老师认为要上好品德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体的把握,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它的广度和深度,做到突出主干、聚焦主题。如要关注淡水资源的来源与分布,为什么要珍惜水资源等(2)要努力发掘学生的资源,拓展教学的探究空间,丰富教学的内容。(3)要关注学生的在场因素,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等,引发学生身边的话题,尤其是融合学生的经历经验,引发共同遭遇,产生共鸣等。(4)要重视学生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6)展示课例。12月28日,殷老师在广州市荔湾区协和小学进行课例的展示。殷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找出做过的与水有关的事,生活中其它用到水的地方,停水时出现的状况与感受,淡水的稀缺„„学生们在各种体验活动中,感知到我们的生活时刻离不开水,也认识到淡水资源的有限,初步树立了保护水的意识。评课时,广州市小学品德教研员姚顺添老师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广州市小学品德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讨”进行了到位的点评。他认为:这节课例都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理念,能立足于学生的主动、互动、灵动的课堂状态,体现优化的教学策略,寓教于学,寓学于乐。同时,姚老师提出: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中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教学的细节,建立细节仓库,成就细节优势。作为教师还应进一步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关

注学生的课堂感受,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掘学生的在场因素,透视学生的生活经历,形成学生的共同遭遇,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2、开展“有效教学模式”教学案例评比活动

为了让教师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中心组开展的基本课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活动,我市开展了以“有效教学模式”为主题的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开学初,我市就制定了本次案例评比的方案,让教师有目的地进行研究。第十七周,我们一共收到各直属小学,指导中心上送的作品111份,经教研会理事和部分中心组成员的认真评审,共评出一等奖33人,二等奖37人,三等奖41人。在本次的比赛中,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比以往有很大提高,教师们用先进的理念和生动的例子探讨了“有效教学模式”的途径与方法,有效促进了教师从理性的视角、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成为善于理性思考的教育者,再从观点与角度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引领,关注学科教师成长

1、我学科积极参加广州市举行的学科小课题成果评选活动,在9月下旬,我市向广州市上送了9所学校的小课题研究成果材料。

2、做好学科网站的建设。本学期,我学科不断完善学科网站、小学品德Q群等通讯方式的建设,为学科教师的沟通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3、积极开展优秀学科教研组评选活动。本学期,我学科组织部分理事、中心组成员对学校上送的优秀科组的评审材料进行认真地审核,并把评选的成绩上报教研室主任室,并在理事会议中,要求各校要加强学校科组这个教学最基层组织的建设,确保课程与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同时注意资料的积累,为下学期的广州市优秀学科教研组的评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六、做好“广州市第四届快乐学法律”成果展示的准备工作

开学初,我学科就推选了雅居乐小学、希贤小学、太平镇中心小学代表从化参加广州市教研室小品科与《现代中小学生报》联手召开“广州市第四届快乐学法律”成果展示活动。要求这三所学校要按照活动的要求,做好节目展示的排练等工作,为本次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七、努力方向:

本学期,我们的工作在广州市教研室和我市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知道,教学研究是无止境的,我们将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搞好校本教研,使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研活动进一步科学化,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将继续配合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踏实前进。

从化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小学品德科

2013年1月21日

第17篇:关于开展小学品德学科

关于开展小学品德学科

“美丽课堂”校本研修引领活动的实施安排

各小学、各大学区:

为了在小学品德课程实施中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深化课程改革,不断促进小学品德课程在‚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中健康发展。同时,认真探索课改新阶段‚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中小学品德课程校本研修的新途径、新方式,切实解决目前学校、教师品德课程教研难、难教研的现状,切实提高品德课程教学与研修的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品德课教师实施教学的能力与素养,打造有魅力的品德课堂。根据区局年度工作要点,全区教导主任会安排,现对我区2013 年度‚小学品德学科‘美丽课堂’教学全程校本研修与引领‛ 专题活动作如下具体安排。

一、活动主题:小学品德学科‚美丽课堂‛(四课一比)教学全程校本研修与引领。‚四课一比‛即备课、上课、磨课反思、展课、评比。

二、活动理念:美丽品德课堂,美丽师生幸福成长。

1.美丽品德校本研修活动,打造大学区校际互助互动特色平台,培养乐教善教的品德课教师,让每一位教师享受个人的教学成长。

2.美丽品德课堂,打造雁塔特色的轻负高效优质课堂,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享受品德课程,享受个人的品德成长。

三、活动形式

依托大学区开展品德课程分片大教研,由学区长学校负责,成员校参与,实现品德学科校际研训,资源共享,互助互动。

未纳入大学区的学校,以校为单位,开展学科研修活动。

四、活动时间与各阶段主要工作

本专题活动实施时间为一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3年2月——3月,活动主题设计与安排。 第二阶段:2013年4月——7月初,开展‚三课‛有效研修与引领探索活动。

1.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本阶段主要在各大学区、各学校开展小学品德学科备课、上课、反思磨课等教学全过程校本研修与引领活动。活动的形式应灵活多样讲实效,符合各大学区、各学校的实际,具体由各大学区商议确定,活动内容应涵盖‚三课‛研修。

2.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各大学区在学区长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调动成员校品德教师充分参与,本学期至少应开展一次高效有创意的大学区研修与引领活动,帮助或指导各成员校完成至少一节成功品德课堂教学,探索大学区品德课有效校本研修新途径,切实提高品德课教学质量。

3.活动的沟通与联系。在此期间,区进校教研员及学科组成员,将深入各大学区或学校参与现场活动,详细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并酌情开展一次全区性活动。各大学区或各校,要提前与区学科组联系,确定学区活动时间。做好成员校的及时沟通,做好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以及活动相关资料的收集等,为下一阶段评比提供相关资料。

4.应提交的活动资料。各大学区在本学期底前,需向区学科组提交本阶段本学区品德课研修引领活动简报一份,成功活动教案与磨课反思若干,成功教学实录课光盘每校一节。

第三阶段:2013年7月——12月,开展‚一比一展‛活动。 1.活动总结与反思,撰写有价值的论文报告。各大学区应及时总结活动得失,撰写有价值的品德学科‚美丽课堂‛教学全程大学区校本研修与引领总结报告一份;教师撰写构建品德学科‚美丽课堂‛的相关论文,于2013年9月底前报送区进校小学品德学科组。

2.活动评比与展示。10月到12月,在各大学区所报资料的基础上,评选表彰活动‚先进学区‛与‚先进学校‛,优秀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学论文与活动总结报告,开展全区‚美丽课堂‛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3.活动成果推荐。从所报送资料中,择优推荐参加省教科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全国小学品德课优秀课展示活动等。

五、活动联系

联系人:区进校小学品德教研员周晓燕。 联系电话:029-85253505 13772149812 电子邮箱:1242858412@qq.com

雁塔区教师进修学校

2013年4月8日

第18篇:小学品德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小学品德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在我们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匆匆走过了。回首这个学期品德教研组的工作,我们品德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根据开学初期制订的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活动计划,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一学期来有让人会心微笑的成绩,但也有还需努力的地方,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阅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学杂志,如:《小学德育研究》。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空间。通过学习,老师们确立了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改精神统帅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师从烦琐的备课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品德组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个目标。课前带领学生搜集资料,把更多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结合品德学科的特点,我们品德组的老师及其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在学期末的县学科检测考试中,据学生反馈情况较好。

4、拓宽教育渠道,提高学生品德。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为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我们大力加强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将学校的德育工作与班队工作相结合,从小、从近、从实、从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组织学习贯彻新《守则》新《规范》,并认真总结以往贯彻《守则》、《规范》的经验和问题,坚持过去好的做法,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切实增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5、以骨干教师为引领,提高教育实效。本学期教研组本着活动宜精不宜滥的原则,精心组织了“品德生活化、活动化”的研究,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我校王瑛老师执教的《战争何时了》深深打动了前来听课的老师,并得到了各位老师的高度赞扬。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第19篇:小学品德学科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品德学科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2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在我们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匆匆走过了。回首这个学期品德教学的工作,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根据开学初期制订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一学期来有让人会心微笑的成绩,但也有还需努力的地方,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阅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学杂志,如:《小学德育研究》。我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尽可能地为老师自己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空间。通过学习,我确立了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改精神统帅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师从烦琐的备课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品德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个目标。课前带领学生搜集资料,把更多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结合品德学科的特点,我及其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在学期末的学科检测考试中,据学生反馈情况较好。

4、教学实践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这个学期,我进行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和谐教育教学模式”的系列探研讨,下一步将按方案开展实践活动,在此非常感谢一些班主任老师能积极参与到品德教学研究中来。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第20篇: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紧张、繁重而又愉快的秋季学期临近尾声。回首已逝的一学期时光,有欣喜自豪也有遗憾困惑。欣喜的是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了校领导的好评与认可;而遗憾的是,还存在着不少不尽人意之处,留给自己的是追寻和反思。

一、成绩与经验。

本学期,能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特点备好课,适时恰当运用电教媒体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灵活多样、注重双基的教学环节和课堂作业,培养学生能力,巩固所学知识;认真耐心细致地辅导学困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让他们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盯住优生,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努力让优生更优,差生变优,从而促进班级学生整体素质平衡发展。其佳绩得到了家长的好评与校领导的认可。此外,还能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学校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与校本教研,与老师们一道共同研究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改进课堂教学,关注人文素养,积累点滴教学经验并撰写教学随笔、论文与案例等。撰写的《活化品德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等文章获得市级

一、二等奖;《我有一份责任》电教教案已获国家级二等奖;《谈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有效性》已上交省级主管部门参评;《一句话点燃心中之希望》之教学随笔现已完稿,正准备投予《湖北教育》杂志社,期待着好的佳音。

二、遗憾与反思。

由于本人刚转入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工作,自然是一个新手,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学生的课堂作业量安排较少,题型也比较单调化;面批学生作业次数太少,讲评作业不太扎实,并没有强调学生立即进行改正。此外,还有一点就是课堂气氛不活跃,表现在学生发言不踊跃,不积极。学生不说老师就无法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三、改进与展望。

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沿着教育改革的轨迹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工作。首先是认真搞好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活动,赋予《品德与社会》课堂新生命;其次是深入学生生活,走进小朋友,建立师生“零”距离之关系;最后是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加强学生作业评价,用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为学生的一切而努力,为教育的发展而奋斗。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