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学常规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11 08:34:56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

灵寿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学校常规管理的核心。在我们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今天,灵寿县教育局适时制定《灵寿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灵寿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具体内容如下: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对自身素养的再积累与再整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

(一)前期准备

1.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刻苦钻研业务,博学广闻,厚积薄发。

2.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练好各项教学基本功,努力达到功底扎实,技艺娴熟。

3.全面掌握素质教育基本要素和要求,正确把握本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技能素质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

(二)教学计划的制定

1.各学区、学校要有学期、学年教学、教研计划。

2.各年级、各学科要有学期教学计划。做到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将学生按程度分出层次。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有每课(章节)与单元教学时数和起止日期,有主要教具选择。

(三)备课要求

1.钻研教材要深入。其具体要求为: (1)掌握新课程标准要搞清学科教学目的,教材体系结构,学科教学特点等问题。 (2)熟悉教科书,要领会编辑意图,融会基本知识;把握全部内容,把握章节体系和重点、难点。

(3)阅读教参要消化,补充内容要适宜。

2.了解学生要全面。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基础、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心理特点、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情况,掌握各类学生的学习程度,预见各类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对每个学生抱有热切、积极的期望,并订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远景期望和近景期望,使之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使学生在学习发展中找到自身最优发展区,以获最佳发展。备课要坚决杜绝只备教材而不备学生的错误做法。

3.设计教学过程要科学、合理。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设计出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寓教于乐、环环相扣的活动,吸引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要求教师做到确定具体教学过程,确定课的类型结构;选择教法与学法,选择教具;创设情境,创造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四)教案的设计与撰写

1.教案一般包括课题、三维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课型、教具使用、教学过程、活动设计、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等部分。

2.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各类学生的实际与需要。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的层次性、丰富性。对时间分配、提问设计、课堂练习、课外作业、活动安排等方面要精心设计,努力使各类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达到启动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

1

3.重视教学思路的设计,特别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设计。

4.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要实行集体备课(初中学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备出一周的教学内容;小学要成立学区学科中心教研组,每两周集中一次,备出两周的教学内容;组内成员分担不同的课时任务,先把个人的备课向大家展示,再形成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后,个人要认真修改教案,体现集体的智慧和教师个性特点。教案的详略可因工作的需要而定,但不能没有教案。

二、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上好每节课,必须做到:

(一)目的明确:实现教育教学与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统一;实现教育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实现教育各要素与培养目标的和谐统一。

(二)导入简练:包括温故知新、创设情境、直击主题等形式,要视课的类型灵活选择。

(三)授课过程:精心设计,周密安排,节奏紧凑,自然过渡。

1.授课过程要进展有序,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活动引入课堂。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课堂气氛要民主和谐,尊重学生的人格,课堂用语文明礼貌,做到师生悦纳,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而创造良好的氛围及和谐情境。

3.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做到“低起点,小步子,渐进取”,对全体学生要做到“多活动、快反馈、勤鼓励、细帮助”。要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爱护后进,鼓励先进,分类推进,异步达标,实现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使各类学生均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

4.评价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成功的要鼓励,失败的更要鼓励,并敏锐地从学生失败中找到积极的因素,发现长处进行鼓励。

(四)教法灵活:教学方法要做到,与学科特点、教材内容相适应;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基础相适应;与教师个性特点、认识风格、擅长的教学手段相适应。以达到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五)课堂训练:力争当堂学、当堂练、当堂反馈,当堂巩固,做到“堂堂清”。

(六)小结精炼:要充分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

(七)作业适当:课外作业一定要精选,分出层次,要有必做和选做题,作业量要适宜。克服留作业的盲目性。

(八)提前侯课:教师应在上课前2-3分钟站在教室门口做好准备。上室外课要提前5分钟组织学生整队前往相应地点。

三、作业

学生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完成作业是学生保证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常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作业要精选: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要求,向学生布臵适当的作业。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要求精心筛选,反对题海战术,注重练习效果。作业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巩固训练性,克服布臵作业的盲目性、随意性。布臵作业要做到难易适度,数量适当(小学

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

2

年级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学生不超过45分钟,

五、六年级学生不超过60分钟,初中学生不超过90分钟),要有层次(分“必做”和“选做”,必做部分要全批全改),区别对待。

(二)要求要严格:各科作业的要求与格式必须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要求作业“独立、按时、整洁、规范”。对于典型问题教师应做出示范,使学生有所遵从。通过反复检查落实,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

(三)处理要及时:教师要认真及时地批改全部作业,不得有漏批、误批、不批、或代批现象,以便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原则上当天上交的作业当天批改完毕(病、事、公假除外),作文作业一周内批改完毕。未经批改的作业不能发给学生。

(四)批阅要规范:

1.要真正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必评。全收全改(包括作文),逐题批改,提倡面批面改,教师要把作业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要及时作好记录,进行必要的分析,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依据。(课内作业的批改方式可采用学生自批、互批,集体校对,部分批等多种方式)。

2.作业批改要严肃认真细致,防止误批、漏批。批改要有耐心,不得以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3.批改作业一律用红色圆珠笔或红色墨水钢笔。字迹要端正,书写要清楚。 4.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在作业后注明“更正”,要求学生及时认真更正。更正后的作业必须及时批改。并提倡学生设立典型习题集和错题集,教师应定期检查。

5.作业批改后要注上等第(或成绩)和日期。教师综合评定等级,打在作业的后面。如有必要,还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写上简单富有特色的评语,如“有进步”、“继续努力”、“要注意字迹端正(清楚)”等。对于优秀作业,应多展览交流,以资鼓励。

6.作文可采取精批与略批相结合的办法:在全批全改的前提下,精批不少于作文篇数的三分之二,要求通览全文后细改,并用规范符号标出错别字、病句、佳句、适当提示等,应有眉批总批;略批不多于作文篇数的三分之一,要求通览全文,划出错别字、病句、适当点评。在精批中选准佳篇,在略批中择取共性问题,以供评讲。

3

7.教师要有作业批改手册,把学生每次作业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便掌握教与学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四、辅导

辅导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内的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课后的辅导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无论是课内辅导还是课外辅导,都必须按照各学校的统一安排和要求进行辅导,严禁随意抢占学生的自习课,杜绝占用学生自习课给学生讲课,从而加重学生负担。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辅导对象的主体性原则。

辅导是帮助和指导的意思,其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因此,辅导必须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臵,切不可反主为客,一切包办,让学生围着教师团团转,更不能把辅导变成学生的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二)辅导目标的层次性原则。

辅导要分层次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对优等生要实施提高性辅导,充分挖掘其潜力,拓宽其视野,发挥其才能,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对中等学生要实施强化性辅导,查漏补缺,排疑解惑,巩固知识,夯实基础,以求再进;对学困生要实施弥补性辅导,激发兴趣,树立信心,降低起点,传授方法,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三)辅导安排的针对性原则。

辅导的主要特点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需施教,因材施教。不仅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辅导需要各不同,就是同类学生中的不同个人,其辅导需要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实际需要,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课外辅导在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注意发挥家长、学生以及有辅导能力的社会其他人员的作用,共施影响,形成合力。

五、测查评估

测查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它是对教学过程实施调节控制,促进教与学和谐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测查评估要力求在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同时,能够比较具体地反映一些基本素质的发展水平。

(一)学业成绩的测查

1、平时测查。平时测查应做到,课堂提问要普遍,单元测验要分散,作业检查要及时,日常观察要仔细。做到对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心中有数,适时地采取鼓励性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单元达标检测。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本单元的知识点及技能要求设计试题,试题可根据学生程度分设必答题和不同层次的选答题,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缺漏,进行补缺、矫正。对优等生可进行目标延伸,进行超目标训练和测试。

3、阶段测查(考试)。分为期中、期末、学年、毕业等阶段的测查。既要注意阶段性,又要注意连续性。

(二)质量检测(考试)

1.目的: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考查各学科目标达成度,掌握各学校教

4

学现状,及时发现全县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管理进行适时调控。推广先进的教学管理及教学经验,给学校以正确的教学导向。 2.检测范围:义务教育段1-9年级(全部或部分)。 3.检测科目: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

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4.检测次数:原则上每学期进行1-2次。

5.检测形式:统测或抽测,由各学区、学校自行组织统一试题,或由教育局统一组织,统一安排,统一试题,统一阅卷,调换主监考。

6.检测结果:在教育局统一组织的前提下,对全县教学质量进行分析,按成绩对各学区、学校进行统一排名(不针对学生排名)。此排名作为教育局对各学区、学校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7.检测命题要做到: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禁止出偏题、怪题;试题内容要全面,知识覆盖率高,且重点突出;试题难易要适度,且要有梯度,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可有针对性地命制难易不同的A、B、C卷;试题要有记忆性的、理解性的、技能性的、创造性的四种类型,注意“双基\"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测查。 8.检测方式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年龄和考查的目的而定。可采用口试、笔试、操作考试、竞赛等多种形式。

9.检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建立检测制度,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合理安排检测的次数和科目,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六、总结研究

总结研究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一段教学过程的终结,又是新一段教学过程的开始。总结的依据是教学的全过程,研究的对象也是教学的全过程。是对以前教学过程的回顾与反思。

(一)教学总结

1.教学总结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质量分析,二是教学经验总结。

教学质量分析是了解教学情况,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保证。其中学科质量分析是教学质量分析的依据。

学科质量分析主要是试卷分析,它包括:学科试卷,试卷覆盖的知识点,试卷的难易程度,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已掌握的知识点,模糊的知识点,未掌握的知识点),分析出错的原因,制定整改的方法和措施,以便改进教学。

教学质量分析要做到:

(1)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既要重视宏观,抓住整体,又要重视微观,抓住局部。全面分析是专题分析的综合,专题分析又是全面分析的基础。

(2)终结性分析与阶段性分析相结合,终结性分析在一个教学全程的末尾,阶段性分析在一个教学全程的中间。既要重视终结性分析,也要重视阶段性分析,并把阶段性分析作为及时调整改进教学的依据。

2.教学经验总结,是将一定阶段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经历、典型样板进行分析讨

5

论和归纳提炼。教学经验总结要做到

(1)一般与特殊相结合,既要重视教学过程中一般的、共性的问题,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特殊的、个性的问题,要抓住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从中发现其规律,并在今后教学中加以运用和验证。

(2)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要遵循“实践——认识\"的基本规律,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不断的提炼、升华,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用来指导教学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性,产生新的认识的飞跃。

(二)教学研究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坚定不移地向教育科研要质量。 1.增强教育科研意识,要求每位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一般与个别相结合,要自觉应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探索教育规律。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将它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2.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学校、教研组、个人每学期要制定教育科研计划,确定教育科研课题,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教学实验。要定期并积极撰写论文,注意积累资料和数据,通过调控一些相关因素来观察其变化,从中总结规律,提炼观点,升华理论,力争多出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每位教师一学年至少写一篇能够在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

灵寿县教育局教研室

推荐第2篇: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

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

抓好这一中心工作的重点是有效落实教育教学常规。

教育教学常规是指每位教师通常必须完成的日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时要遵守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常规

• 自觉塑造教师形象

•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 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 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 广泛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学常规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 制定计划、课堂教学(上课)、作业批改、课内外辅导、检验评价、教学研究

教学常规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 关于计划的制定

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工作计划等。

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又包括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1)教学内容、课型、教学时数;

(2)教学目标: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重点、难点;

(4)教学准备。如课前活动安排、媒体的选用(如实验仪器、音像材料、挂图、实物、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5)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程序,不能把教案写成单纯的知识提纲的讲稿;

(6) 作业布置;

(7) 板书设计;

(8)教学反思或后记,总结本课或本单元教学的得失。 备教材

教师-教材-学生

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授鱼)

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授渔)

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学渔)

《老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材只是一种载体,一种素材

关于课堂教学

•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授课的三项基本任务。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学会、会学为宗旨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

• 严格按课表上课;

• 自觉形成课前1分钟等待的上课习惯 ;

•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课标要求,落实教学目标 ; • 展示良好的师德师风。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荐第3篇:学习《中小学教学常规》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学常规》心得体会

通过对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时期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认为新时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中小学教学常规》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特别是对新教师而言就更是如此。教学常规同时还给我们提出一个目标:如何有效把握课堂的四十分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作为语文学科,兴趣通常是一把打开通往知识大门和成功之路的钥匙。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唤起学生对语文的深刻而长远的兴趣是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备课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效率。在备好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备学生。要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备课。例如我们学校的许多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薄弱,我们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符合学生实际,难易适度,我们要如何用方便、有趣的方法有效地使学生正确掌握知识与技能;部分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我们又如何在语文课上借助文字的特殊魅力培养他们的兴趣。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在备课之前去思考,以及今后不断地探索与总结。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和谐、愉快、活跃的教学气氛,这样能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针对我所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特点,平时在课堂上或者课间我尽量与学生拉近距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课上微笑看待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朝气和热情,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上,还要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情感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

今后,我要认真研读《中小学教学常规》,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进步,尽快让自己成熟起来,在教学领域中有所突破。

推荐第4篇:《中小学教学常规》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学常规》培训心得体会

5月27日我学校做了一次《教学常规》校本培训。通过这次常规的培训,我认识到了教学常规作为一项重要的规章制度,它的制定与执行,意义重大。它可以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学生观念,认识教师的角色和地位,认识教学常规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树立常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对教学常规管理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在备课方面,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按照要求,需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教科书特点,结合学情实际,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科学使用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要,认真准备教具、学具,认真布置活动场地,有效发挥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要具体到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

其次上课方面,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了解学情,如要求学生预习的,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强化课堂秩序管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正常教学秩序。讲授新课不得超过全堂课的二分之一的时间。课堂上多让学生动口、动笔、动手时间不少于10分钟;课堂提问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第三作业布置及批改方面。认真布置作业及时批改,作业的布置要符合要求,不能布置超大量的作业,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同时也不能不安排作业,借口逃避责任。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同步进行,精批与抽查相结合,批改标准要明确,不能笼统的.对与错,同时要有鼓励与批评,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最后在考试与评价上,要发挥考试评价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促进发展功能和激励功能;要以鼓励为主,不得挖苦、谩骂、污辱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规范考试评价方式,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各负其责,适时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和评价工作。提高考试命题水平,任课教师要能自己独立命题,试题要科学编制、精选改创。试题难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加强命题反思,提高命题质量

推荐第5篇:学习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心得体会

昌邑区第一实验小学毕红芳

通过对中小学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时期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认为新时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我们只有思想上提高了认识,行动上才能跟上步伐。

教学新常规从六大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备课:备课中分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个人备课对个人教学前趋、学生学情、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有明确的要求。二是上课:上课有两大方面的要求。首先是对教师课堂的整个过程的要求,要做好课前准备、强化课堂秩序管理;其次是授课的要求和听课的要求。三是作业布置与批改。四是课外辅导方面的要求。五是考试与评价方面的要求。六是课后反思。总之,这六个方面的要求就是集中为: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教师教学常规提出了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对学生学习常规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每一方面的内容都十分详尽。

新的常规的学习,使我在新课标下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方向,不仅告诉我作为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

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扮好课堂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学习我对常规内容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反思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所以我觉得学习真是及时啊,深刻体会到常规不仅是一种制度,更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学常规不是多余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的。只有学好常规,才能自觉地遵循常规,指导自己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教学常规,对照自己的工作找出不足,把教师劳动前移,严格按照备课要求进行备课,抓好备课、上课环节。不断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每一个环节,形成课后反思习惯,做好教学札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发展。

总之,学习教学新常规之后,给我更多的是思考,只有不断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我不仅感受到了整个教育教学的新的发展,更使我有了紧迫感: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做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在教学中多用时间来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善于学习,学习再学习,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第6篇: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教学常规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基本规范与要求,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开展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改进课堂教学,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常规要求。 第一章教学管理

第一条

经国家教育部审定的国标教材,及经省教育厅审定的地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课程资源。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学校从省教育厅公布的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教材。校本课程一般由学校编制计划,经县教育局审定后实施。学校必须按照县教育局公布的课程开设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坚决纠正任何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增减课程课时的现象。

第二条

加强教学工作日常管理。学校必须建立《教学日志》, 对当天教学情况进行详细检查记载,并做到周通报月小结期汇总。

第三条

建立“县——乡(镇)——校”三级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县教研室、乡镇中心教研组、校教务处为实施主体,实行专项检查和平时抽查相结合的督查制度。专项检查县上每年不少于一次,乡(镇)每年不少于两次,学校每期不少于两次。平时抽查与其它工作结合进行。检查安排要具体,过程资料要翔实,整改措施要得力,检查结果要及时通报,量化定等。

第四条

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县上每学期要组织教学质量形成性检测及期末检测,并对教学质量检测的结果进行通报。各级教学常规的检查结果和教学质量检测的结果一并与学校、学校管理人员及科任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优奖先、职称晋升直接挂钩。

第五条

严格执行教学工作量化标准。小学校长带课每周不少于8节;初中校长每周不少于4节,副校长不少于6节,主任、副主任不少于8节;高中校长每周不少于2节,副校长不少于4节,主任、副主任不少于6节。教师周标准授课节数为:高职中教师不少于10节;初中教师不少于12节;小学教师不少于16节。 第二章 教学工作 第一节

教学计划

第六条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以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中小学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具体工作安排,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目标和教学质量要求,具体规定教学工作的内容、进程、措施与方法等。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必须经学校行政会议讨论通过。重点、中心小学、中学教学工作计划须交县教研室备案。

第七条

教研组工作计划。应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结合教研组实际,提出本学期工作目标,确定校本教研基本内容,逐周安排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研讨交流等教研活动,制定具体工作措施,组内讨论通过,经教务处审批后付诸实施。

第八条

任课教师学科教学计划。任课教师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针对任教班级学生实际,制定出本学期教学计划,经教务处审批后实施。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对上学期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本学期教材知识体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列出教学进度计划表,写明单元(或章节)课题所需课时、起讫时间;安排好课外辅导、专题讲座、考试考查、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等活动。 第二节

第九条

严禁无教案上课。坚决反对照搬照抄现成教案及使用旧教案。各学科实行超周备课。各校在课改实验中需变通有关要求时,须报经县教研室审定、批准,方可实施。

第十条

个人备课要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教法、备教学媒体、备教学过程。备课应形成教案。完整的教案应有课题、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资源的选用、教学媒体的应用、学法教法的选择、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及教后记等。单元检测及复习考练课,检测及考练题可以计入备课时数,但须有试卷分析及讲评过程设计。

第十一条

凡采用电子备课的,课件只是教案的组成部分,任课教师不得以课件代替教案,必须要有施教批注的纸质教案。小学兼任多学科教学的,除语文、数学、外语,其余学科可编写简要教案。

第十二条

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须每周检查一次本组(本年级)教师备课质量及数量,并及时签字记载。(组长、年级组长教案由教务主任检查,校长、教务主任教案互相检查。)检查后要注明检查人姓名、检查日期,并定等、量化、记录。每学期

书写教案的数量,至少要有16周按课程计划规定周课时量的节数。 第三节

第十三条

教师须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随意缺课、调课。严格执行课前三分钟候课制度,发现缺课学生要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或家长。上课时,教师应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衣着整洁、得体,不浓装艳抹,严禁衣冠不整进课堂,无特殊原因不坐着上课,不随便出教室,不接打电话,不提前下课,不拖堂,不在课堂吸烟,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第十四条

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有效教学模式。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意图,整合、拓展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注重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过渡迁移、操作实验、反馈矫正、活动组织、提炼总结等环节,做到知识讲授准确,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课堂教学份量适当,密度合理。

第十五条

构建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经验,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选取科学教学策略,创设有效学习环境,合理运用课程资源,认真开展教学反思,尽力关照不同发展层次学生需求,使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有收获。

第十六条

灵活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教师要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设计有特色、弹性化教学方案,敏锐捕捉课堂新情况、新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提问应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精选习题应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力求精讲精练,及时巩固。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科学学习方法。课堂评价多用肯定、赏识性语言,切忌打击、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把学生赶出教室,不得给学生随意停课。

第十七条

合理使用教学媒体辅助手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音像、图书、网络、教具等)的直观性作用,为教学服务。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课堂教学,保证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率达标。

第十八条

教师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板书。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炼、语速适当、生动流畅,富有条理性、启发性。课堂板书要精心设计,字迹工整,规范清晰、简洁科学。

第十九条

音乐、美术、体育、实验、劳动、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要严密组织,注意安全。不得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室外体育课集中教学时间不得低于25分钟,学生体育活动要在教师指导、监控下进行。

第二十条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活动评价、学分认定、管理模式等方面工作作整体规划和具体说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情况要纳入教师和学生评价之中。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要有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要求,要定时间(列入课表)、定内容、定指导教师;教师要有教学专题、教学计划、教案;对学生要有学习水平评价记录。 第四节

作业布置与批改

第二十一条

布置作业要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以课本内习题为主,也可精选少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习题,采用口头、书面、观察(观摩)、制作、操作、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

第二十二条

凡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原则上都应设置作业。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每课时必须有校内书面正式作业。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可根据学科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语文学科作业设置:小学一年级设生字、作业、说话(第二学期起说话改为写话),二年级设生字、作业、写话,三至六年级设作业、大作文、小作文(生字、作业每课一次,说话、写话每周一次,大作文每两周一次,小作文间周一次)。中学语文设作业、大、小作文(作业每课一次,大作文每两周一次,小作文间周一次)。

第二十三条

课外作业内容要精选,份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课外作业总量应控制为: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一小时,七至九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书面家庭作业每天原则上不超过两小时。严禁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第二十四条

作业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作业批改坚持全批全改,适当穿插面批。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对未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限期补交。对作业错误之处要有明确、统一的符号,便于学生找出错误,予以订正。批改作业一律用红笔,批改工整、字迹规范,提倡写鼓励性评语。必须逐题批改作业,不得“一页一勾”,还应注明每次批改等次、日期。作文批改要有总批和眉批,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字迹应工整。大作文小学、初中64人以内/班,做到全部精批精改,小作文必须略批,提倡精批;大作文高中每次至少精批一半,略批一半,小作文每次抽查不少于三分之一。义务教育段作业评价使用等级制,分A、B、C、D或甲、乙、丙、丁四个等次。加强对口头、动手作业的检查,使口头、动手作业同样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第二十五条

教师应有作业批改纠错记录。要收集整理批改作业中学生典型的、带倾向性的差错。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个别纠正;较多学生出现相仿的错误则要认真分析原因,作集体讲评。

第二十六条

正确、科学、合理、有效使用教辅练习资料。毕业年级教师要精心设计、编辑组合试题,不能盲目的、不加选择的搬用不切学生实际的现成复习资料。布置给学生的资料练习题,要按时检查、批改、订正和讲评。

第二十七条

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作业书写要规范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逐步形成良好作业习惯。

第五节

第二十八条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照顾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必要手段。辅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时间、定地点。自习、辅导教师必须跟班。

第二十九条

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科优秀生,关注学困生。要加强体音美等学科特长生的辅导,培养学生特长,激发兴趣爱好。积极开展个别或小型辅导,使学困生尽可能跟上班级学习步伐。

第三十条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要关注学生心理,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用良好心态对待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培养其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第三十一条

加强学生社会综合实践辅导。要结合学科实际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社会实践,以及跨学科知识辅导等活动,不断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小学生不少于10天,初中生不少于20天。

第三十二条

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教师不准乱编滥发各种资料,更不准以营利为目的向学生兜售资料,搞有偿辅导。

第三十三条

加强对课外辅导的组织管理。学校对课外辅导要统筹规划,周密安排,加大对课外辅导的督查指导力度。每期至少开展两项学科知识竞赛,一次文体科普活动。 第六节 考查考试

第三十四条

考试、考查是做好教学反馈、监测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及重要手段。凡国家课程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均应进行考试或考查。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检测。

第三十五条

建立完善以完成本学段学科教育目标为基本标准、以学业水平测试和学生综合素质等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原则上不允许公布学生考试分数,不允许按照考试成绩给班级、学生排名或变相排名。各类中小学不允许组织、参加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竞赛、考级活动。

第三十六条

每个单元或章节结束后,各科教学必须抽出一定时间进行章节(单元)检测。检测前教师应认真组织学生复习,帮助学生回归教材,梳理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后要认真评卷,及时细致地做好试卷与成绩分析,写出书面分析材料,并认真讲评。 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劳动、信息技术等可以随堂考查。 小学每年要对学生书写、朗诵、基本运算等学习能力习惯进行一次测查,建立测查档案。

第三十七条

教学检测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试题结构合理,难度适中。要严肃考风,严明考纪,充分运用教学质量检测结果,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第三十八条

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客观、原始、真实的详实记录,包括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对学生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由班主任亲自填写。义务教育阶段评价结果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或A、B、C、D四个等级呈现。学期末考试(考查)成绩、操行和综合素质等级、教师评语应记入《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单》,并通知学生及其家长。 第七节 实验教学

第三十九条

任课教师、实验员必须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实验课必须备课,没有教案不得上课。教师在上课前必须亲自做一次实验,确保实验成功。

第四十条

教材规定的实验课开出率,各学段演示实验率均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应达学校现有人数、实验设备能力的100%。

第四十一条

学校实验室要建立实验登记卡,每次实验完成要由实验教师、实验员(管理员)和学生代表签字,健全实验教学档案。

第四十二条

任课教师和实验人员应根据实验考核成绩,对实验教学效果和缺陷等方面作出定量和定性分析,写出书面总结,存入学校业务档案。每学期教务处应牵头组织各相关学科教研组(实验教研组)对全校实验教学现状、质量、存在问题、改进意见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写出学期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第八节 教学总结

第四十三条

教学总结是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评定教学实绩的重要依据。每学期结束时,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和所有教师要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系统回顾,写出书面工作总结并分层次交流。总结要以事实为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重点突出,观点明确。

第四十四条

加强教师档案管理,作为考核、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将教案、教师业务档案、论文、总结、有价值的教学资料等分门别类,整理存档。建立教师档案正常迁转制度。重点、中心小学、中学教学工作总结须交县教研室备案。 第三章 校本教研

第四十五条 建立以教学为中心、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学校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从教学的现实问题出发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学科教研组每周至少活动一次,每次活动要有中心议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详实活动记载。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科安排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不迟到、早退、缺席,有事不能参加,必须请假并得到批准。积极参加各科基本功竞赛活动和课堂教学评赛活动。每学期每人至少上好一次公开课,即新教师的汇报课、中青年教师的研究课、学校领导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等。

第四十六条

集研备课。有两名以上教师任教相同课程的学校可建立健全集体备课研讨制度。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五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集体备课间周至少开展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须至少提前一周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做好活动记录。

第四十七条 聚焦课堂,建立健全听课评课制度。校长每学期听课不低于20节,副校长、主任和副主任每学期听课不低于40节,教务、政教干事听课节数参照以上规定,但不得少于主任听课节数;中小学校长每学期参加年级组或教研组活动不少于10次。教师每学期同学科(或相近学科)相互听课不得少于20节。校内听课,应及时在教研组内开展评课,并有评课记录;外出听课,回校后要上汇报课或交流学习心得。听课笔记、教学流程记载不全或没有听课者反思与评价意见的,视为无效听课,不得计入听课量。

第四十八条 完善和加强专业引领,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拜师结对的导师应帮助新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指导其如何分析教材、调控教学过程、撰写教案等,并坚持定期听课、评课。帮扶期满,导师要对新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作出书面鉴定,各自分别写好指导和学习小结。

推荐第7篇:中小学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教学基础,教学常规

《湘西州中小学教学常规》学习感悟

本学期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参加了湖南省新课标远程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学习了《湘西州中小学教学常规》课程的学习,通过对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时期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认为新时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

《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把尺。所谓“常规”即一般的规范,应该达到的要求,这就要求每个老师能将常规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落实常规,做细做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它规范我们的个人教学行为,规定了我们计划的制定、教案的撰写、上课的要求、作业布置与批改、活动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要求,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常规的话,应该会在教育教学上取得很好的成绩。作为老师,需要在实践反思中认真对照,反复检查,长期以往,使常规逐步内化成我们的一种教学习惯。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

通过学习,我对《常规》内容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所以我体会到常规不仅是一种制度,更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教育体育局在这个时期推行常规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的。只有学好常规,才能自觉地遵循常规,规范并指导自己的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使我懂得备课的重要性:教学预设要力求开放,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开放思维,拓展空间;开放情感,尊重不同的情感体验。还要写好教学反馈,明确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及时纠正,总结成功的地方,积累经验进一步保持,为下一步的教学扬长避短。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义务教学常规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复习与考试等内容。不仅在备课和上课方面给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作业与辅导方面也为我们制定了标准。 “作业设计应当重视实效性,

在内容上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体验,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在难易程度上应当符合学习实际。作业形式应当灵活多样。不要布置惩罚性的作业。”是的,机械重复的作业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只有加重负担,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在作业中形成,学习的厌烦情绪也是在作业中产生,所以布置作业一定要精心设计。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各取所长,达到各自的效果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教师批改作业时更要讲究,对那些作业有差错的不要批评。要耐心引导,使之知错,会改错。这样作业才有实效性。

通过学习和讨论,我进一步领会了《义务教学常规》的内容对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活动”、“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新理念、新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教学常规》不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指明了工作的方向,消除了教师们在新形势下对教学常规工作的模糊认识;我们要联系实际,找出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与差距,在《常规》的指导下,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推荐第8篇: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试行)

一、制定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依据。

2、教研组(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我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经全组教师讨论通过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在开学前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4、以上各项计划分学期制定,计划制定后,打印一式两份,一份交学校教导处存档,一份由计划执行人保存,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学科教师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

二、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必须坚持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坚决禁止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出现。

(一)教(学)案

1、教(学)案的内容要求

①教学目标,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教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②重点、难点、;③课型、教学时数;④教学准备,如课前活动安排、媒体的选用(如实验仪器、音像材料、挂图、实物、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⑤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相应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程序,不能把教(学)案写成单纯的知识提纲讲稿;⑥板书设计;⑦作业布置;⑧教学反思或后记,总结本课或本单元教学的得失。

2、撰写教(学)案,教(学)案要分课时、按上述八方面的要求撰写。有条件的教师可用电脑打印教(学)案,但必须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档并存。教(学)案不能过于简单,教学程序在150字以内的不算教(学)案,不许用旧教(学)案,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学)案。复习课、练习课、习题讲评都要有教(学)案。

3、课件。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能滥用,应根据实际需要,特别是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基础上使用。不能用课件代替教(学)案,在教(学)案中要有课件运用的说明。对网络课件或其他音像资料要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处理后才能使用。

4、教(学)案检查,学校要完善教(学)案检查制度,教(学)案检查采取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检查结果要实行定性评价,查后在末一节处注明检查结果,并盖教导处专用章。教(学)案的质量主要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以及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是否恰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讲练结合,精讲精练。

(二)备课

备课的程序为:个人钻研——集体讨论——修改教(学)案。

1、个人备课。①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③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④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媒体;⑤编写教(学)案。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是,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有:①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②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③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④交流演示实验的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的准备;⑤结合听课活动,进行评课;⑥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⑦没有备课组的年级,在集体备课时,应将重点问题提交教研组讨论。

3、修改教(学)案。教师应把集体讨论的内容加以消化整理,在此基础上修改个人备课方案,提前写出完整的分课时教(学)案,要求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方法选择和过程设计恰当,作业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力争做到思想教育、“双基”训练、能力培养三统一。

三、上课

1、课堂教学要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运用启发式、研究性、活动性教学形式,营造民主、和谐、高效的新型课堂。

2、上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3、老师上课必须做到:

(1)按课表上课。不得擅自调课或代课,更不得随意缺课。不得擅自挪用、挤占非考试学科教学时间。

(2)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前应准备好教材、资料、备课本、教具等。

(3)严守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按时上下课。上课时间不得随意离开教室。

(4)认真组织教学。课堂上不得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如使用手机等。维持好课堂秩序和纪律,组织学生认真听课,坚持正面教育,不准讽刺挖苦、训斥谩骂学生,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把学生拒之门外。

(5)注意教态仪表。教师上课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上课时不准吸烟,不准带醉意上课,不准坐着讲课(特殊情况例外),不准穿背心、拖鞋进课堂。

(6)语言、板书。上课必须用普通话,语言文明、生动、亲切自然,板书规范、设计合理,字迹整洁。

(7)课后要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并撰写教学反思,每学期教师撰写有价值的教学反思不得少于20次。

四、作业的设置与批改。

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作业的设置

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凡应设置作业的学科一定要设置作业。各科作业从形式上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三种。从时间上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科学设置作业,把握好作业

设置的质、量、度,坚决禁止机械重复性作业。课堂作业要确保课内完成,课外作业的形式可灵活多样。

2、布置作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难易适中,要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的指导和检查。一般课堂作业的难易程序应以多数学生学习水平为基础,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

3、作业的数量:

(1)课堂作业数量的规定

小学段:

①语文:1—6年级均设语文作业,基本篇目1课1次作业。

一、二年级用铅笔书写,

三、

四、

五、六年级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作文:二年级设写话本,铅笔书写,写话每学期不少于10次,

三、

四、

五、六年级设大小作文本,钢笔或圆珠笔书写,每学期大小作文各8次。

②数学:每节课一次作业。一年级上学期设田字格演草本,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设横格小演草本,铅笔书写;

三、

四、

五、六年级的作业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③英语:设口语、听力和书面作业三种。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设书面作业,每周2—3次。 ④品德与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等学科原则上不设书面作业,设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每周1—2次;美术各年级均设图画本,每周不少于1次作业;大阅读根据学校的阅读计划适当设置背诵、口头、书面作业。

(2)课外作业数量的规定

课外作业每天作业量和作业时间要严格按规定执行。小学

一、

二、三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

四、

五、六年级每天各科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

4、作业的质量:

(1)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2)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

(二)作业的批改。

1、作业批改要及时,各科课堂作业要全批全改,要有相应数量的面批。对作文的批改作如下要求:教一个班的教师大作文必须全批全改,教两个班的教师每次批改不少于总人数的二分之一,提倡作文面批。小作文老师要查阅。教师的作文批语应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指导性、鼓励性、示范性。严禁嘲讽式、套话式批语。老师要及进抽查学生的课外作业,每次抽查的数量不少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2、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书写要规范,严禁潦草和写错别字。

3、作业批改要布置一次,批阅一次,不得累批、隔批、漏批、错批。小学

一、二年级的作业要当堂批阅,提倡面批。

4、学生作业错题必须改错重做,教师要复批。作业完成情况,可在批改作业手册中予以评点,评点反馈要及时。

5、严禁学生和家长代批作业。

6、搞好作业讲评,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有准确的评定等级,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改正意见。

五、指导实验

理科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开拓视野,树立科学研究观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开足开齐实验课,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规定指导学生动手做好实验,不能以讲实验、画实验、看挂图代替做实验,学生的实验报告教师要及时批阅。

2、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提倡并鼓励教师合理改进、增加演示实验,在可能的条件下,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或把某些思考性强的习题改编为实验(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

3、学校要认真组织学生实验能力考核,考核结果计入学生的学业成绩

4、学校要定期对实验教学进行检查,如发现未按要求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学校应追究有关教师的责任。

六、课外活动与辅导

1、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包括: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竞赛培训、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学校要成立各种课外活动小组或兴趣小组。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课外活动每学期要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有检查、有效果,定时间、定人员、定教师。开展各种活动,必须注意安全工作,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2、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努力搞好竞赛前的辅导和训练工作。对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类竞赛,不得组织学生参加。

4、课外活动内容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尽量为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以扩大知识面,加强学生间交流,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辅导要贯彻因村施教的原则,既要课内辅导,又要课外辅导,既要集体辅导,又要个别辅导。

6、集体辅导要有计划。教师要认真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 ,与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共同研究,统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总体认识和具体辅导办法,制订辅导计划。

7、辅导对象要有所侧重,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适当布置提高性作业,向其推介课外补充读物,让其参加兴趣小组等办法,激励兴趣,发扬特长,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以及因请假、旷课而影响了学业的学生,可采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

8、辅导要讲究效益,要做到热心、耐心并且有信心,避免疲劳战,放学后不能留学生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时间不宜过长。

七、学业考核与评价

1、加强考试管理。各年级组应由教导处安排组织统一考试。各学科平时考试,可由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负责,随堂组织小考,杜绝随意性的考试。

2、学校的统一考试要认真命题、组考、制卷、阅卷,保证质量。教师要按水平要求紧扣教材命题,着重考查学生“双基”达标情况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教学实际,防止出“偏、怪、难”题,义务教育阶段,按7:2:1的比例,即基础题占70%,小综合题占20%,难度较大的题占10%的原则组织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并以年级为单位将考试成绩上报教导处。

3、考试方法以闭卷为主,采用考试、考查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考查。外语考试采取听力、口试和笔试相结的形式进行。

4、对不及格的学生进行补偿教学后,要给予再次测评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登记成绩。要让学生看到进一步努力学习的价值,鼓起继续学习的勇气。

5、学期期末成绩的评定,不能只注重对最终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含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也应成为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应严格按5:3:2进行评定,即期末考试成绩占50%,期中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含小考、课堂提问、作业、实验及平时表现等)占20%。

6、教学质量分析是改进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试题分析:包括试题的题型、主体知识覆盖面、试题分值合理程度、试题难度、试题的主要优缺点等。学校教导处应对各学科命题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向县教研室反馈。

教学质量分析:一般包括基本状况(平均分、及格率和综合率,以及试卷每个板块乃至每道题的得失分率)、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补救措施等。期中、期末要有详细的质量分析。单元检测应有学习成绩统计及简明的小结。

7、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排队公布。

八、教育科研

1、各校要积极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公开教学、听课评课、讲座、集体备课、说课等活动,博采众长,求实创新,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2、教师要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教龄不满三年的教师每学年上2节汇报课,教龄三年以上的教师每学期上1节观摩课,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每学期上2节示范课。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上一堂研讨课,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学期要上1堂示范课或观摩课。

3、各中小学每两周至少要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

4、要加强课题研究,及时做好课题申报、结题工作。每位老师都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研究的课题要从时间、空间、效率三个纬度着眼,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贴近教学实际,不搞形式,讲究实效。

5、严格建立听课学习制度,听课时,必须有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提倡推门听课,着重在课堂中检验常规落实效果。听课笔记要有具体日期,要有简要教学教程、板书设计记录,要有听课意见,课后要认真进行评课或与上课教师进行反馈交流。

6、学校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教学业务竞赛活动,活动要体现全员性、有效性。

推荐第9篇: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学常规

教学是教师遵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双边活动;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有一定的规律,教学工作应当符合而不能违反教学规律。所谓教学常规,就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符合教育规律为前提,约定俗成制定的通常实行的规则。

教学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可以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可以有效地克服学校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效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一般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复习与考试、听评课、教研与科研等环节,为全面提高我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现制定《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并公布实行,作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对教学质量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

一、制定教学计划

学校、教研组、教师应根据上级的“教学计划”或“教学工作意见”以及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等,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按照要求应先制定学年教学计划,再根据学年教学计划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般应在开学前制定。

(一)学校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1、确定本学年或本学期各年级的教学目标、任务,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进度。

2、提出完成任务的措施和要求。

3、确定教育理论学习的内容、形式与要求。

4、确立教改方向,确定教改课题与实验教师人选,提出教改要求。

5、确定期中、期末考试阅卷要求,以及复习的内容与要求。

6、确定教师业务进修的目标,提出业务进修的要求。

7、确立校本教材开发项目,确定校本教材开发教师人选,提出校本教材开发要求。

(二)教研组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1、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突出学科特点,确定各年级的具体教学目标、任务,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提出具体的措施与要求。

2、确定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组织形式及时间安排。

3、落实教改课题、教改内容、教改人员,制定教改实施方案。

4、确定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及时间安排。

5、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教师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的实际、教材的使用、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执行情况的分析。

2、根据上级业务部门制定的“教学工作意见”以及学校、教研组教学计划的要求,确定本学年(或本学期)所任班级的教学目标、任务。

3、分单元或章节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对教材内容和实验内容提出增删或改进意见。

4、以单元或章节为单位拟定教学进度表。

5、提出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6、确定本学期教育理论学习的内容、时间,以及教研、教改课题与实施方案。

7、制定课外活动的计划。

8、学年(或学期)结束时写出教学、教研、教改总结。

二、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备课不准上课。备课要做到“五有”:腹中有书,脑中有纲,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五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坚持集体备课。

(一)备教材

1、钻研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明确学科教学指导思想、学科性质和地位;明确学科教学总目标和所教年级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科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安排;明确本学科教学上的特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明确学科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意图和基本结构。

2、熟悉教材,钻研教材。通览教材,注意教材的系统性;熟读教材,注意教材的科学性;研究教材,把握重点和关键。

3、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和智能培养要点。

4、初中理、化、生学科和小学科学学科要备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5、阅读有关参考书籍,写出札记,积累资料。

(二)备学生

1、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水平,关注个体差异,预见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贴近学生实际,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科学引导学生探究的实施方案。

2、认真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做学习的主人。

3、指导学生选择最佳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三)备教法

1、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的规律出发,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努力做到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由近及远、由此及彼。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最佳教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2、恰当、准确、合理地使用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实用、直观、高效的目的。

3、加强学生动手实验,实施实验探究教学。

(四)备作业

1、作业设计要科学灵活,分层次、有特色,精选习题,安排好基础题、综合题、必做题、选做题。

2、要认真审查作业的题量和难度,对作业质量要提出规范要求。

(五)坚持集体备课

1、各备课组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坚持集体备课,一般每周一次,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集体备课应围绕中心发言人的意见进行充分讨论、研究,对教学目的、内容、进度、重点、难点、作业题要统一,不能各行其是。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个性化备课,突出活动式备课,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不强求一律,可以百花齐放。

3、教师要提前写出分课时教案。编写教案,开拓创新。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材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鼓励教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电子教案的方式呈现。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没有教案不能上课。对教案,青年教师要详细写;教龄较长的教师可以简明扼要地写;有经验的骨干教师要写出特色。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目的、要求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一)体现学科素质教育和活动教学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组织好教学,采取恰当形式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三)及时向学生公布单元、章节的教学目标、授课计划,使学生能主动学习。

(四)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探究知识。

(五)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灵活恰当地选择运用教法,有效地运用教具和演示实验,恰到好处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意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六)教师要用普通话授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课堂上应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抓准。语言简洁生动,板书条理分明,汉字、外语及各种符号书写要规范。

(七)要保证教学时间,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拖堂、不擅离课堂,课堂上关掉手机,不中途离开教室接听电话、接待客人或从事其它与教学无关的工作。未经学校同意,不得随意增减课时,不得随意停课或换课。准时下课,不提早下课或拖堂。

(八)要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教态亲切自然。

(九)要讲求效果。做到精讲精练,短时高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十)实验课、信息技术课及使用语音室的英语课上课前要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课后做好使用记录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爱护好设备,对损坏设备现象按照规定进行赔偿或及修理。

(十一)教师要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纳入教学过程。

四、作业批改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批改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业的基本要求是:

(一)注意作业的实用性。有的学科中存在两套作业的现象,一套是为了应付学校及上级对作业的检查,学生基本上都已经会了,然后抄在作业本上;另一套是教师实际训练学生用的,这样也实际上加重了师生不必要负担。

(二)注意作业的层次性。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布置一些分层作业,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

(三)注意作业的多样性。作业既有巩固性的书面作业,也应该有一些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作业。

(四)注意合理的作业量和适宜的难度。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数量要适当,尽量在课堂完成的不要拖到课下。小学低年级不留作业,其他年级作业不超过半小时。

批改的基本要求是:

(一)批改作业要及时,不积压。提倡教师全批、面批及其他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

(二)批改作业要认真细致,要写好批改标记,写出适宜的批改评语。

(三)批语要有启发性、针对性和激励性,能够指导学生学习,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评分和批语书写应规范。不使用训斥性的符号和批语,不以作业压学生、罚学生,不撕毁学生作业本。

(四)批改作业要广泛使用批改符号。符号醒目,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教师的批改意图,有利于学生吸取经验教训,有利于改正错误。

(五)批改要及时作好学生作业情况的记载与分析,以便及时地、更好地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批改要及时讲评,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错题,教师及时做好订正后的批改。

五、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是因材施教、培优辅差的有效措施。

(一)课外辅导要有计划,有对象。教师不得占用学生自习时间讲课。

(二)课外辅导重点在“两头”:促差生过关,鼓励优等生冒尖。

(三)第二课堂以拓宽知识的深广度,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第二课堂活动要做到“五定”(定内容、定时间、定人员、定辅导教师)。每学期初要根据“五定”制定活动计划,报教导处批准后执行。每学期末要进行总结评比。

(四)学校要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校园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科学运用参考资料、工具书和网络的能力。

六、复习与考试

(一)期中期末要组织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经过复习才能考试。

(二)复习要有计划,要规定复习内容,明确时间安排,确立奋斗目标,提出复习措施。

(三)学生成绩的考查一般包括平时考查和期中、期末的考查。平时考查除作业检查外,还包括课堂提问和单元(章)检测。

(四)期中、期末考查,试题要以大纲、课程标准为纲,以课本为据,以“双基”为主,也要有一定比例的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性试题。

(五)要严格执行考试规则,严肃考风考纪,保证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六)考试完毕要认真做好试卷分析,按学校要求填写教学质量分析表。写好讲评课教案,给学生及时讲评。

七、听评课

听课、评课可以促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互相学习,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学习他人教学经验,对比查找教学差异,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听评课的基本要求是:

(一)听评课要有一定的主题,不能漫无目的,流于形式。不能为了追求数量而弄虚作假。

(二)听课与评课要有机结合,听评课要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只听不评达不到应有效果。

(三)听评课要有问题意识,即要有专题,每个学期要解决几个问题。通过听评课,授课者和听课者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起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

八、教研与科研

(一)各校要成立5-7人的教科组,并以教科组为主体,与年级组、教研组构成职能互补、协调一致的科研管理网络。

(二)教科组要先行一步,学习教育理论,选定教改课题,选出精华提供给年级组、教研组。年级组、教研组具体落实科研内容,组织实施。

(三)教科组还要负责对各类研究课题的管理、指导,帮助总结经验,负责科研成果的鉴定。

(四)学校要创设大搞科研的氛围,以科研指导教研,以教研促进科研,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

(五)要强化教研组的职能作用,把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和教育科研活动作为各教研组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都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计划,做到课题、任务、时间、人员四落实。

(六)要求教师人人都建立“三本”:教育理论学习笔记本、教学反思札记本、专业知识集锦本;每个教师人手一份专业报刊;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研论文或教改实验总结。

(七)学校要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教育科研活动,对教师的科研成果予以肯定和奖励。

(八)学校对重点科研课题要提供一定数额的经费,用于订阅资料、购买图书、配备仪器等。

推荐第10篇:彭阳县中小学教学常规

彭阳县中小学教学常规(试行)

彭 阳 县 第 五 小 学

二0一六年九月印制

彭阳县中小学教学常规(试行)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我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章可循。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区、市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县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本着利于学生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利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利于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特制定本常规。

一、上课准备

上课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主要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一)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过程。

1.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各项准备工作的总称。它包括三个方面:编写学期教学计划(全册总备课)、编写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备课)、编写课时教学计划(写教案)。

(1)学期教学计划,这是全学期的总备课。学期教学计划包括: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总目标、教学具体措施、教学进度和实践活动等内容。

(2)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是各个单元教学的具体计划,应在学期教学计划制订之后,在单元教学之前订出。单元

- 1

(4)备教法。要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定科学的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提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方法(含选择恰当例证、拟好课堂思考题、精心设计板书、准备好教学媒体等);确定课堂巩固练习和课后巩固发展的具体措施(含针对性的课堂提问、目的明确的课堂练习、必要的个别辅导等)。

(5)备学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取多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必须体现以下五项要求:

(1)备课要充分考虑预设与生成。备课中既要有充分的预设,又要有充分的知识、方法储备,能够应对课堂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有效生成,运用恰当的方法,智慧点拨、引导。

(2)备课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要设计分层教学教案,必须让学生真正找到自己的位臵,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喜悦。

(3)备课要从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备课要强化课程资源的整合。课程资源的整合必须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5)提倡平行班集体备课(至少两周一次),增强协作教学,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提高备课质量。

3.教案要求

- 3

课本就位,带好学具。

4.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学习环境幽雅、舒适。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关注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2.教师要提前2分钟候课,课堂上要精神饱满,有激情,衣着整洁,教态自然亲切,仪表端庄,语言文明、规范、生动简洁、通俗易懂,用普通话教学,更要求学生讲普通话。

3.根据《课程标准》规定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对教材进行科学艺术的处理,使教学过程体现个性要求,深浅适宜,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4.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精讲多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眼、耳、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和不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信息的输出量,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5.加强直观教学,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融合,倡导师生自制教具、学具,做好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

- 5

交班主任及学校领导。

(7)不准做与讲课无关的事、说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话。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布臵和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求做到: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发展所学的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

2.作业的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不要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凡是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就不应当布臵到课外去做。作业的难度以中等生水平为准,但也要考虑对优生和学困生布臵不同程度的作业(对优生可另加发展性作业10%-20%,对学困生一般要求完成必做作业量的70%,选做30 % )。

(1) 小学课外作业要求严格控制,低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中高年级不超过60分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作业布批次数不少于课时数,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次。

(2) 初中生每天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语文每授完一课布批一次作业,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次;数学、英语两科作业布批次数不得少于课时数的4/5;物理、化学、生物三科作业布批次数不得少于课时数的3/4;政治、历史、地理、美术、健康教育五科作业布批次数:不得少于课时数的2/3。

(3) 高中生课外作业每天总量不超过150分钟。语文每授完一课布批一次作业,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次;数学、英语两科作业布批次数不得少于课时数的4/5;物理、化学、生物三科作业布批次数:高一不得少于课时数的2/3,高二高三理科班不得少于课时数的3/4;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作业布批次数:高

- 7

(4)共性的问题,要在全班讲评解决。

(5)学校应每月检查1次作业量和作业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功能室建设、管理与使用

(一)实验室

1.实验室建设

要认真贯彻执行《宁夏中小学理科实验室工作规定》,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每年要用一定经费,添臵实验器材,保证正常使用。要落实教学仪器设备配臵计划、采购、到货验收、登记入帐等管理要求。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学校。

2.实验室管理

(1)规范实验室管理。学校要由专人负责实验室管理工作,建立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设情况台账。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要特别重视用电、防火和危险化学药品使用安全。

(2)规范仪器设备管理。建立仪器设备财产账册,做到单据完整、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健全仪器设备(药品)的存放管理制度,加强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使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可用状态。

(3)规范实验室各类档案管理。包括各类账册、仪器设备说明书、实验教学通知单、实验报告、工作总结等。

3.实验室使用

(1)依据《课程标准》及《规定》关于实验教学要求,理化生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80%以上。条件具备的小学要开科学实验课。

- 9

学校要极积筹措资金,按照教育部及自治区教育厅的有关要求,使生机比符合规定要求。

2.计算机(多媒体)室管理 (1)学校要安排专人管理。

(2)计算机教室设备要统一编号并配有运行情况记录薄,磁盘软件和文字资料要分类编号妥善保存。室内设备均属专用设备,一律不外借和挪做它用。

(3)进入计算机(多媒体)室要讲究卫生。

(4)计算机(多媒体)室要有防火、防盗、防触(漏)电保护措施,确保教师、学生及室内设备的安全。

3.计算机(多媒体)室使用

(1)每学期初按教学计划,安排学校《上机课表》。 (2)多媒体教室是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的专用教室。学校要统筹安排,照顾到各年级,各学科,对相关资源要下载储存,循环使用。

(3)学校要对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情况进行登记、检查并纳入考核。

(四)艺体室

1.艺体室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臵艺体教室,并购臵相应的教学器材。

2.艺体室管理。艺体专用教室(含音乐和美术教室、体育馆、器材室)供艺术、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使用,要制定使用、保管、器材借还和损坏赔偿制度。有专人管理,定点开放,提高使用效益。调入、购入、捐赠的艺体设备器材要按照教学设备管理规定登记建帐,做到帐物相符。

- 11

复习是帮助学生加深巩固已有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复习工作。

(一)复习方式

复习方式包括:学期初复习、平时复习、单元复习、期末复习。

(二)复习要求

1.复习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复习课必须要有教案。

2.复习切忌简单重复,面面俱到。复习要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关键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把过去学习相对孤立的、分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加强综合实践运用,弥补学生知识缺陷和漏洞。

3.复习既要注意学完一节、一单元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复习,又要注意在新授课、练习课上的日常复习。

七、考试与评价

(一)考试

考试是对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优化的形式之一。当单元教学结束时,除音体美和综合实践活动外,其他学科可安排一次单元检测,在上学期结束时,中心校、城区小学、中学对所有学科进行期末检测,学年末由县教体局组织统一监测。

1.考试内容

- 13

(4)考试后教师要认真及时批阅试卷,做好成绩统计,对试题的难易度、区分度等进行认真分析,写出质量分析报告,为今后教学、命题提供改进策略和依据。

(二)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考查作用),更是为了对教学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诊断与调节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作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体现四化:评价标准全面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八、兴趣特长活动

兴趣特长活动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扩大学生视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发展特长,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指导教师要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方针中“要同社会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积极组织兴趣特长活动,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起来。 (一)学校要从师资、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组织各种兴趣小组:知识科技讲座、运动队、音美组、举办读书会、演讲会、故事会、智力竞赛、作文比赛、书画展览、小制作、小发明,还可以搞种植、养殖实验、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培训等。

(二)兴趣特长活动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内,给予时间保证与物质上的支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指导教师从事此类活动所需时间应计入工作量。

九、教学研究

- 15

受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积极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

学校教研工作要体现三个基本理念:(1)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2)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3)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目的。

5.开展以“说课、做课、研课”为主要形式的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活动。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中心校教研员每学期至少看课30节;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每学期至少看课15节;其他教师(含村小校长)每学期至少看课10节。

6.订阅学科教研杂志,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直接经验。每位教师至少订一份相关教学刊物,学校要创造条件让教师通过教育网络获取教学信息。

十、工作总结

一般在学期末、学年末根据教学等工作任务要进行书面工作总结,装入本人业务档案。主要有教学工作、班级工作、单项活动等工作总结。

(一)工作总结的内容

1.基本情况。包括工作经过、基本做法、必要数据等。 2.成绩和问题。包括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这是总结的重点。

3.经验教训。根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挖掘事物的本质规律,上升到理性去认识,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出经验教训,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二)工作总结要求

- 17

第11篇: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镇海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为加强我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使学校管理和教师工作有章可循,特制定《镇海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本常规主要包括:制订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等内容。

一、制订教学计划常规

制订教学计划是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各任课教师必须按要求分学期制订学科教学计划。

1.每个任课教师(或备课组)应根据学校和教研组工作计划,在开学后1~2周内(起始年级可适当延后)制定出本学期的学科教学计划。教师学科教学计划一式两份,一份交教务处(或教研组)审核,一份由教师持有,用于平时控制教学进度。同年段教学进度要基本一致。教师必须认真执行学期教学计划,实际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的误差(提前或落后)一般不超过一周。学校教务处要加强检查,随时跟踪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

2.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①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基本情况。②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在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基本结构及体系,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③教学任务与目标:确定本学期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④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措施:提出教学的大体设想、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⑤教学进度安排:列出教学进度计划表,分周次安排教学内容,落实各章、节或单元的教学时数(包括复习、检测、实验、综合实践等的时间安排)。

3.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认真学习所任学科的《课程标准》或《学科指导意见》,明确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系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编排特点和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客观分析、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客观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计划的有效性。

二、备课常规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上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教师应认真做好备课工作。

1.个人备课:教师应在备课上下功夫,通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作业,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

(1)备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的层次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弄清本章节知识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确定在教学中应该达成的三维教学目标。在吃透现行教材的基础上,研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及时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收集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并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钻研教材中的插图、表格、注释和作业,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

(2)备学生: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各有所得的要求,确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对课堂提问、基本训练和作业设计等进行全面、分层考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3)备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确定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方法选择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掌握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备过程:根据目标、内容、条件、方法等因素,精心设计课堂操作的方式和步骤,建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制订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具体包括情景创设、课堂提问、过渡导语、活动安排、教具使用、例题选择、巩固训练、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教学过程设计要注意创新和多样化,防止千篇1律的模式,造成学生审美疲劳。

(5)备作业:精心设计课内练习和课外作业。对学生练习、作业形式和数量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做到既达到教学要求,又不使学生负担过重。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凝聚教学智慧、实现资源共享、进行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主备人要针对自己拟定的教学设计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每位成员应提前钻研教材和课标,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选择等进行深入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备课组每位成员在使用集体备课教案时,应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备课组除进行集体备课外,还可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共性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共同探讨教学改革的途径;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质量检测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及时调整措施,保证教学质量。

3.教案编写:教案是备课活动的显性表现,每位教师都应认真编写教案,不得完全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和网上的现成教案,严禁无教案上课。教案的编写可采用详案和简案两种形式,一般情况,参加工作6年以内或第一次任教某册教材的教师必须写详案;教学经验丰富且效果好、对教学内容熟悉、能驾驭好课堂教学的老教师或骨干教师可以写简案。教案一般应按课时撰写,有4~5节的提前量。教案内容一般包括①课题或教学内容;②教学目标;③重点、难点;④课型、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手段;⑤教学过程;⑥小结;⑦作业布置;⑧板书设计。在考虑上述环节的基础上,倡导教师编写体现学科特点和个人风格的个性化教案。备课可以采用手写和电脑输入,但为了便于落实,上课前教案应尽量以纸质文稿的方式显现。

4.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便采取相应的补救和整改措施,从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应把教学反思作为备课的延伸,通过反思,不断总结教学中的得失,积累教学经验。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材处理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理想、得意片断或不良感觉等。教学反思的形式有教学后记、教学随笔、个案分析等。教学反思应注重质量和实效,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杜绝走形式。

三、上课常规

上课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遵守上课纪律。严格按照课表上课,不得随意缺课、调课和停课,因病因事调课需经教务处同意并做好登记。课前到班候课,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堂(无特殊原因)、不随意拖堂。上课前检查学生到课情况,发现有缺课的学生应及时问清原因反馈给班主任或家长。

2.注意言谈举止。上课时,教师应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衣着整洁得体,不浓装艳抹,不穿拖鞋和过于暴露的服装;准确使用上下课礼貌用语,不抽烟,不随地吐痰,不坐着上课(无特殊原因),不接打电话,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使用普通话上课,语言力求生动、简练、严谨,富有感情。

3.营造良好氛围。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参与学习。

4.注重情感评价。教师进入课堂要做到目中有人,尊重学生。对学生要耐心教育,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得随意停学生的课。课堂中,要注意发现不同学生的亮点,及时进行点评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评价要多用肯定、赏识性语言,切忌讽刺、打击、羞辱。

5.灵活调控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组织和调控课堂,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多方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内发生突发事件时,教师要机敏地进行引导和处理。

6.科学选择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积极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慧,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告知的教学倾向。课堂提问或组织学生讨论问题要具体、明确,指向性强,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7.合理运用媒体。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教学难点等方面的优势,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但要把握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手段的尺度,不能喧宾夺主、越俎代庖。

8.规范设计板书。课堂教学的板书应工整、清楚。板书字体必须规范正确,不写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及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草书;板书内容要体现教学的重点和发展过程,布局合理,简洁明了,便于学生思考和记录;板演解题过程,书写应完整、规范,给学生以示范。

9.注意安全教育。在体育、实验、劳技、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教学活动中,特别要严密组织,注重对学生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意识与技能的培养,不得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与教学无关的活动。体育教师在上术课时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课前应布置并检查好场地器材,消除安全隐患,活动前应做好安全教育和准备运动,对一些较危险的动作要有保护措施。实验教学中,要切实做好安全保障,做到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防范有招,确保安全。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重视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以及时改进教学策略。

(一)作业布置

1.作业布置要强调科学性。作业内容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现有的水平,符合教学目标达成的要求。作业要尽量体现启发性、典型性、多样性,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

2.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阶梯性,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提倡“基本作业+弹性作业”模式,不搞“一刀切”,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做有所得。

3.作业布置要体现适量性。各任课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的性质和要求布置适量的作业。要合理控制作业数量,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避免负担过重。小学

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以中等程度学生为例)每天的书面家庭作业量一般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一般不超过2小时。要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或把作业作为处罚学生的手段及通过布置大量作业来抢占时间的做法。

4.作业布置要难易适度。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布置作业。对布置的作业要认真研究,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做到精心挑选,难易适度,使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独立完成。杜绝给学生布置大量难度过大的作业,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作业形式可灵活多样。作业布置要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激发学习兴趣,既有巩固性的书面作业,也有一些口头性、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作业(如课外阅读、资料查阅、观察、调查访问等)。少一些机械重复性作业,减少简单的抄写练习和模仿练习。音乐、美术、体育、劳技、信息技术等学科应注意学科特点,多布置开放性和实践操作性作业。

(二)作业批改

1.作业批改要及时。要按时批改作业,以便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杜绝几次作业集中批改的现象。

2.作业批改要认真细致。做到全批全改,防止漏批、错批。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应用一定的符号或文字明确标注,以引起学生注意,防止全页只打一个“√”“×”或只写“阅”字的情况发生。

3.作业批改要规范。教师批改要做到字迹工整、清楚,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批改时要使用规范、统一的符号,做到符号简明、醒目,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教师的批改意图,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教师的批改一律使用红笔,批改要有日期、等级或评语。

4.作业批改遵循激励性原则。按照启发、鼓励的原则,提倡书写批改评语。批阅评语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表述,既指出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5.作业批改方式可多样化。各学科教师可根据作业性质及学生实际,灵活使用各种批改形式,在坚持教师批改为主的前提下,可尝试简单作业随堂改,小组合作改,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的作业批改模式。凡面向全体学生布置的书面作业,应做到教师先做,有作必改,有改必评。对个别性、重复性错误作业宜采用面批面改方式,以利于了解学生错误原因,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漏或改进思维方式。

6.作业要及时讲评和复批。教师要重视作业的反馈和订正环节,及时记录作业中的普遍性问题和特殊错误,对普遍共性问题要及时讲评;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错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应要求学生订正,并做好复批工作。对订正的作业小学要求全部复批,初中和高中应进行抽批抽改。

五、课外辅导常规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措施,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必要手段。教师在集体教学之外,应加强对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的课外辅导。

1.课外辅导要明确对象,建档设卡。学科教师和班主任要关心和了解所教学生,摸清其家庭、社会环境、学习、生活、身体、智力等情况,明确辅导对象,对各类学生的薄弱环节或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掌握。为提高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倡对其中的重点或典型学生建立辅导档案。

2.课外辅导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教师要遵循学生能力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要通过兴趣小组、学科讲座、科普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进一步发展其思维,拓宽其知识面,加强学科知识学习与生活、社会、科学的联系,充分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促进他们脱颖而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细心分析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同时通过答疑、面批、个别辅导等形式帮助其排除学习障碍,弥补学科知识缺陷,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课外辅导应合理安排,统筹兼顾。辅导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协调各学科的辅导时间。课外辅导时间一般安排在晨读前、午间、自修课或放学后进行,农村由专车接送的学生应优先辅导,保证他们能及时上车回家。辅导应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挤占其他学科的上课时间。

4.课外辅导要重视心理疏导,缓解压力。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辅导和兴趣特长辅导的同时,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教会他们正确面对挫折,用良好的心态对待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5.课外辅导应规范有序,严肃纪律。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不得在辅导时间讲授新课,不得以辅导为名进行全班集体性补课,不准滥编滥发各种资料,更不准以营利为目的向学生兜售资料。课外辅导是教师的职责,不得搞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

六、考试(考查)与评价常规

考试(考查)与评价是教学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诊断教学问题,了解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监控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工作意义重大。教师应认真把好考试(考查)与评价关,力求做到测试及时、命题科学、过程公正、评价多样、方法合理。

1.科学规范命题。命题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教师应不断提高命题能力。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考纲、教材要求及学生实际,把握好考试的性质和范围。命题要以能力立意为主,做到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期中、期末等考试中,要制订双向细目表和评分标准,控制好难度系数。小学高段期末测验的难度系数一般控制在0.8~0.9,初中期末测验控制在0.75~0.85。在平时考查中教师要学会筛选外来试卷,反对全盘照搬。试卷编制应从易到难,题型多样,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不出偏题、怪题,注意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

2.认真组织考试(考查)。教师应按照考试规范组织好各类考试(考查)活动,严肃执行考场纪律,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考前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监考时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如看书、看报、做题、批改作业、备课等),不得擅自离开考场,杜绝作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考试结束时应认真清点试卷,如实填写考场记录,将试卷及时上交相关部门或人员。对考试违纪学生要仔细调查,根据考试性质或上报学校相关部门处理或自行进行耐心教育帮助。教师有义务妥善保管试卷,防止试卷泄密。

3.及时做好阅卷分析。考试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做好阅卷、反馈、分析工作。阅卷要及时、认真、公正,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大型考试应预先分学科制定统一批改要求,采用流水阅卷,倡导年级间交叉阅卷和校际间联合评卷,以提高评卷的可信度。阅卷完成后要认真做好成绩统计与分析,剖析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误,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学生的考试情况应及时讲评,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对学困生要及时进行个别指导,不得用对答案的方法代替讲评。考试成绩的反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任何教师不得以考试成绩公布学生名次。期中、期末考试后,教师要写出书面质量分析。书面质量分析一般应含以下内容:考试概况、考题分析、质量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分析表统一交教务处备案待查。

4.严格控制考试(考查)次数。学校应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小学只在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全校或全年级性记录成绩的学科考试;初中每学期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全校或全年级性记录成绩的学科考试。各学科教师或班主任应合理协调好平时的周或月考查次数,防止以考代教,增加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5.客观公正地做好学生评价。每学期、学年结束时任课教师要协助班主任做好每位学生的阶段性评价,毕业年级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操行,其中操行可以等第或评语的形式呈现。教师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提出希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评语杜绝千篇1律。在评语的基础上,应给学生的操行或综合素质确定等级。学业成绩可以分数或等第的形式呈现,小学宜采用等第形式呈现。学期或学年成绩应与平时考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有机结合起来,中学学期成绩评定的比例一般为:平时考查占30%,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40%;学年成绩,上学期占40%,下学期占60%。禁止仅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期终结评价的唯一依据。

6.积极倡导多元化评价。教师要积极开展学生多元化评价实践,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课堂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提倡口试、开(闭)卷考试、实验操作、作业、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等多种考评方式,引导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多主体参与评价活动。努力构建评价形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与考试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第12篇: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吐市职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为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落实课程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备课制度

教师要深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要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力争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备教具、备教学过程、备练习、备板书设计、备情感渗透。

1.学期初,各教研组应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悉、掌握课标对本册(模块)所规定的目标,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拟订出学科教学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计划应包括如下内容:

①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② 本学期教材的简要分析;

③ 本学期教学中要采取的措施与方法;

④ 学期教学进度表(按周安排教学内容)。

2.教研组必须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各任课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校级公开课,每学年学校(教研室)组织一次校内教学经验交流会。

3.认真编写课时教案,各种课型都应有书面教案。教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 课题或教学内容;

② 教学三维目标;

③ 教学重点、难点;

④ 课型、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手段;

⑤ 教学过程;

⑥ 小结;

⑦ 作业;

⑧ 板书设计;

⑨ 教学反思。

4.要求教师超前备课(一周)备课。教研组长每周签署一次教案,教务处(教研室)每两周检查一次教案,校长(教学副校长)每月检查一次教案。对优秀教案给予表扬或组织展览。

二.上课制度

1.教师必须在上课铃响时进入教室,严格执行40分钟课时标准,不拖堂、不占课;

2.教学中,三维目标明确,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不得做与课堂教学目标无关的事情,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能恰当处理突发事情;

3.讲课内容正确,符合学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应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究;

5.课堂结构紧凑,既有适当的密度、速度,又有适宜的难度和强度,步骤清楚,层次分明;

6.为人师表,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课堂用语清晰、准确,有板有眼,音量适中,力争运用学科语言,讲究艺术,讲话生动。 板书工整,行款格式规范,图线清晰,有美感;

7.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意见,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三.作业批改制度

1.作业布置要严格规范。作业内容要精选,份量要适当,难度要有层次,题目要准确无误。

2.作业批改要及时。要按时收缴作业,对缺交、迟交作业的同学进行批语教育。课堂作业要全批全改,并及时发放批改后的作业本。对作业的情况要做好简要记载。批改符号规范,并有鼓励性评语。

3.要重视作业的讲评。要引导学生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对典型错误要集中讲评,个别性问题要面批面改。

4.学校每月组织一次作业批改检查,对学生优秀作业应及时组织展览或表扬。

四.辅导制度

教师要主动及时地利用自习课进行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看书、复习、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对个别学生面批面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解题方法,对基础差或缺课学生弥补缺漏;对优秀学生、特长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培养竞赛型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鼓励课外无偿辅导。

五.听课制度

1.教研组应组织教师听课,可同年段、同学科听课,也可跨年段、跨学科听课。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教研)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35岁以下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其他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2.听课要有详细记录。听课记录要反映教学过程,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

3.要经常开展评课活动。要认真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本着互相学习的目的,认真参加评议,评价中不讲不着边际的客套话,尽量评到点子上。

4.听课或评课后,要善于总结教师的特点、风格、经验和不足。每学期至少写出一份书面的体会和总结。

第13篇: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

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

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初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美的情操。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高全民素质奠定基础。

中小学体育课的常规,是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需要,以规范、控制教师和学生的上课行为,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保障体育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一、课前准备 教师

1、努力学习《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一——水平五)》,认真落实《体育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四条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认真钻研教材:组织学习对省编体育教材,常州体育教学常规,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理解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2、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水平目标及各个水平阶段的授课时数要求(小学1—2年级为水平一,每周四课时;小学3—4年级为水平

二、5—6年级为水平三,每周三课时,7-9年级为水平四,每周三课时,高中阶段为水平五,每周二课时),制定出相应的小学体育水平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考核计划、体育骨干培训计划。

(1)水平教学计划是根据各水平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制定的,是中小学学生达成各项目标的统筹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进度,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分析,学年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和措施,所需器材。

(2) 学期教学计划:中小学体育课通常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搭配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材内容;要合理布局测试项目内容和系统安排教材顺序。教材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创新组合。

(3)单元教学计划一般是把一项教材将其安排为若干课次,按每一课次的学习目标设计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手段,并提出一定教学建议及措施的实施性方案。

(4)课时计划(教案)编写结构要科学合理,指导思想要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应实用有效。 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本课所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场地器械,练习效果等;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器械、场地。

3、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依据三维健康观,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结合各地区、各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根据课标要求,着重体现基本运动、游戏、基础知识、田径、体操、武术等必修项目的训练,不断拓宽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一般地,1-2年级的教材内容,设定以游戏活动为主,基本活动配合的两部分学习内容也都是一些以简单的动作方法为内容,以游戏的形式来展开教与学的活动;3-4年级的教材内容,设定以简单的运动技术和游戏内容形式相互交融,使各项带有运动技术性的简单教材内容充满游戏性、趣味性、多样性和可变性。5—6年级的教学内容,设定以走、跑、跳跃、投掷等简单的技术、技能组成的实用性较强的教材;7-9年级的教学内容,设定以掌握健康教育、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健美操和舞蹈、游泳等技术技能教材。

4、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目标的涵盖面要完整、齐全。(2)教学目标的确切性: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提法上要切合实际。(3)教学目标的综合性:目标既要反映外显行为目标,又要反映内隐心理活动目标,确保目标全面达成。(4)教学目标的简洁性:文字表述精练简洁、清楚明了,既明确、具体,又能突出重点。

5、检查和整理好自已的服装(最好运动服)仪表,带好必备的教具(如口哨、示范器具等),提前到达教室将学生整齐、有序地带进规定的练习场地上课。

6、做好学生的调查研究:学生的体质状况;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的思想动态等。

7、应检查和安排好场地、器材、设备的情况,尽量提高场地器材设备的使用率。

学生

1、衣物的准备:穿戴好有利于运动的服装、鞋;冬天上课不穿大衣、不戴帽子、围巾、口罩、手套(习惯性冻疮

除外);夏天男生不赤膊、不光脚,女生不穿裙子等;严禁随身携带小刀、铁钉等金属硬物。

2、场地器材的准备:体育班长带领下的小组“轮流值日制”,协助教师准备好场地、器材。

3、“小生活”的处理:学生天热时易渴,天冷时易上厕所。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前处理好(特殊情况除外,如腹泻等)。对于低年级、特别是初入学的学生,要灵活掌握,逐步规范。

4、出勤统计:负责整队的体育班长,课前要核实实到、缺席情况,填好考勤表,上报给教师,以便教师调整教学分组和安排见习生活动。

二、课堂教学 教师

1、教师仪态要端庄大方,教态要亲切自然,授课要使用普通话,课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安排见习学生,检查上课学生出勤及着装情况,简明扼要宣布本课教学任务。

3、根据教学要求带领学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整理、放松活动。

4、教师讲解要使用专业术语,语言清晰、生动、简洁,示范动作要正确、熟练、规范。

5、能正确借助口哨和手势等特定的语言指导学生活动。

6、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尤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组织教学要紧凑,形式多样,要充分地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活而不乱。

8、合理分配练习时间,准确把握运动强度。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课中保持师生和谐的气氛。

9、合理组织学生的分组活动。合理更换分组可以提高教学密度,有利于教学内容、方法和训练的安排,便于区别对待,防止伤害事故。

10、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11、课中要根据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达成、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情况及时、有效地开展学习评价。

12、要有简明扼要的课后小结,并安排好学生整理归还器材。

学生

1、上课的仪式:一般包括体育委员整队,向教师报告出勤情况,师生问好。

2、出入列的要求:迟到学生要先在队列外站好,向教师“报告”,教师示意“入列”后,再排到第一排的排尾或补在缺伍的位置。

3、器材取放的规定:学生在取放器材时,要做到轻取轻放,不得随意抛、扔、踩、坐或升降、移动器材。

4、小干部的职责:体育干部要认真负责、协助教师做好指挥保护和整理器材等工作。

5、学习态度及表现: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团结合作,大胆创新。

6、学习评价形式:对自已或他人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况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

7、下课的仪式:教师宣布“下课”,师生立正站好,互致“再见”。

三、课后部分 教师

1、提示值日小组整理归还器材。

2、检查和监督学生遵守课后“三不许”情况。

3、指导学生完成好课外作业。

4、及时地写好课后教学反思,注意基础资料的积累。学生

1、值日小组按教师要求整理归还器材。

2、按老师要求,认真遵守课后“三不许”:一不许大量喝水,尤其不许喝生水;二不许冷水冲身、浇头或在背阴的“风口”处久留;三不许立刻大量吃东西。

3、认真完成好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注意安全。

四、考试与评价

1、教师认真做好学生学习评价工作。通过预先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学习的进步程度。评价方法可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小组评价和师生互评等。

3、及时使学生了解评价结果。既要改变以往的考试、测验给学生造成的压力,又要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使评价成为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

4、考试项目包括身体素质40分、运动技术技能30分、体育常识和卫生保健知识20分、体育课出勤率和课堂表现10分。

5、评价包括体育课出勤率、课堂表现、考试项目、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方面。

五、课外体育活动

1、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开展好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创造性的开展大课间操、体育乐园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活动时间。

2、定期组织小型多样的趣味体育活动、体质与健康标准的测试,并把成绩纳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

3、课外体育活动要注意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探究性、团体意识等多个方面。

六、教学研究

1、每学期开学一周内教研组长制定出学校教研活动计划。教研活动计划包括:指导思想、重点解决问题、活动内容和时间、参加人员、地点的安排等。坚持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有时可根据上课内容进行同步研讨),做好详细记录。期末由教研组长写出教研总结。

2、教龄5年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5年教龄以下的教师不少于16节。每学期要推荐出一节有推广价值的公开课。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学习活动,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联系教学实际的教学论文、教学经验总结或教学案例。

3、认真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杜绝教师擅长什么只教什么的随意教学现象,杜绝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现象。

4、各学校应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并加强监督管理。

对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1、课前常规:

(1)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订好完整的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

(2)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场地、

器材和教具,杜绝体育课的随意性。

(一)备课:

1、认真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本学科地教学目的和任务。熟悉理解大纲规定的各项教材意义与要求,掌握教

材纵横之间的关系。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要求,制订好学年、学期、单元、课时计划。

2、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备课时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⑴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操作及时,并能做正确的讲解与示范。

⑵全面了解学生,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密度。 ⑶充分利用场地器材。

⑷根据教材、学生、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组织教法。

⑸尽量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3、每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具体,符合客观实际。应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掌握“三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进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每节课教材内容要体现“少而精”,正确的分析和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教法要利于学生的学习锻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的增大课的密度和强度。

5、安排好课的组织工作,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使课的结构紧凑合理,时间与器材得到充分利用。

6、建立组内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制度。深入钻研教材,集思广益,精益求精,探索教学改革。教案书写工整、清楚、层次分明,并能提前一周写好教案。

(3)学生因病、伤不能参加激烈活动的,课前应主动向任课老师说明情况,得到允许后方可随堂见习、安排适当的活动或休息,同时教师随时做好记录。

(4)教师应注意仪表整洁,须穿运动服、运动鞋提前到达规定上课集合地点对待学生上课。

2、课堂常规:

(1)预备铃响后,教师立即到达学生集合地点,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规范,并记录出勤情况,上课铃响,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2)上课时,教师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口令清楚标准,教态严肃、自然、语言文明,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 (3)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亲切关怀,禁止学生在上课时自由活动,严禁学生离开活动场地,要启发和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得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

(4)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5)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生、心理负荷。具体指标如下: 全课练习密度: 25%~40%,基本教材练习密度20%左右。全课平均心率: 小学120次/分~145次/分左右,中学105次/分~130次/分左右,强度指数1.3~1.6。 (6)能够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做到精讲多练,集体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7)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8)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9)课程结束后,要组织学生集合,进行讲评,并布置课后练习,宣布下一次课内容,安排好学生整理和归还器材,有始有终结束一堂课的规定。

(10)遇到天气等原因不能上室外课时,必须上好室内课,组织好室内课教学,按要求写好教案。

(11)严格体育课的成绩考核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意总结教学经验教训,积累学生体质资料,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12)因其它原因教师不能上体育课,必须提前通知教导处,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3、课后常规:

(1)课后要找特殊学生谈心,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革措施,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反思和特殊情况记录。

(2)教师检查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等工作的执行情况,对缺课学生应进一步调查清楚,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 (3)教师要随时征求其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4)期末做好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和学期教学工作的专题总结。

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1、课前常规:

(1)体育委员要主动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明确本课的内容和要求,有时体育小骨干到体育器材室协助教师领取体育器材,并布置好场地。

(2)因伤病等特殊情况不能上课的学生,应在课前向教师说明,根据教师的安排参加适当活动或见习。

(3)体育委员应在课前两分钟按教师的要求将全班队伍在指定地点集合好,并准确清点出勤人数,养成有组织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4)对教师要有礼貌,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请假必须履行手续。

2、课堂常规:

(1)预备铃响后,学生要立即到规定的地点集合,做到快、齐、静,严格执行课堂礼节。

(2)上课时,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师生互相问好;迟到的学生应向教师报告,说明原因,经许可后方能入列。 (3)上课时学生应穿着轻便服装和胶鞋,冬天不穿大衣、不围围巾;夏天女生不穿裙子、男生不赤背。衣袋内不准装有碍活动安全的物品。

(4)练习时不打闹、不开玩笑,不擅自离开活动地点;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课堂上如遇意外情况,应及时向教师报告,以便妥善处理。 (5)听到分组轮换练习的信号后,各小组长应整队交换练习场地,并做到迅速整齐。

(6)认真听取教师讲解,细致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按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练习。同时对较危险的动作一定要在老师的保护、帮助下进行练习,不能盲目练习,以防出现事故。

(7)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8)坚持课内外结合,自觉做到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3、课后常规:

(1)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成四路纵队或四列横队集合,教师讲评,学生认真听讲。

(2)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后练习内容,要一丝不苟的完成并且要确保质量。

(3)下课时,师生互道“再见”,课后体育小助手要按教师的要求,协助教师将器械归还到体育室,并按原处摆换好

第14篇:中小学教学常规[1]

赣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试行)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本常规。

一、备课常规 集体备课

1.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教研组应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订本组教学计划,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集体备课要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定记录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课时。

2.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3.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要做到“五备”,即: ①备考点。做到“两个明白”,首先是教师明白,但关键是研究如何让学生明白,不做无用功; ②备教材。紧扣“三点”,即扣要点、扣疑点及扣联系点,理解内涵,拓展外延; ③备练习。做到“两适三重”,即适度、适量,重讲评、重审题训练、重规范表达; ④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缺陷; ⑤备教法和学法,形成学生的“学案”。

4.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5.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6.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个人备课

7.确定目标。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内涵并拓展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8.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9.整合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舍,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0.优化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

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选用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12.设计过程。紧扣教学目标设臵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和指导自主学习、交流与评价等基本环节的设计灵活合理,各环节之间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创设的情境问题力求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策划的活动力求体现开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13.预设练习。合理有序的配臵有层次、有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课后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臵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14.设计板书。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15.撰写教案。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详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

二、课堂教学常规

16.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7.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18.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张弛有度;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19.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20.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1.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22.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

23.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

24.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仪容整洁,教态自然、大方。 25.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26.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

27.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反对重复作业和机械训练,杜绝体罚性作业训练;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

28.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

29.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梯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30.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

四、课外辅导常规

31.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分类推进,重视个别辅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32.课外辅导主要包括学业类辅导、兴趣特长类辅导和身心健康类辅导等。

⑴学业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⑵兴趣特长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力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⑶心理健康类辅导要重视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3.课外辅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时间、定地点。 34.正确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严禁占用自习课和节假日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五、考试常规 考试组织

35.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36.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37.严格控制规模性考试次数,加强调研诊断性测试。

38.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行为。

39.保证阅卷质量,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集中时间,采用流水作业形式。40.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 考试命题

41.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 42.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操作程序。

43.试题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创新题。

44.试题内容正确,陈述简明、准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设问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

45.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命制选做题。

六、学生评价常规

46.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发展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47.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48.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⑴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等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 ⑵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提倡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⑶评价方式除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体态性语言进行评价。 ⑷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 49.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⑴关注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⑵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⑶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其他材料开始,从学生答题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标示学生类别的标签。

50.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组织。

⑵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性与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个性化发展;评价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⑷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详实记录——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⑸要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单制度,毕业前实行总评,注重过程性评价,注意全面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⑹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分设合格、不合格两级或A、B、C、D四个等级。

⑺学校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在校内公示,接受监督。

七、教学研究常规

51.学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工作。52.教研组负责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学科性的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开发和改进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等活动,加强学科建设。

53.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讨、评课说课、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教研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4.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活动平台,备课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教研组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

55.教师要主动学习、更新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按时参加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56.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五个一”: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执教一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面向学生或教师开设一次专题讲座。

八、实践活动常规

57.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活动评价、学分认定、管理模式等方面工作作整体规划和具体说明。

58.各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统筹规划好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充分体现办学特色。59.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选题、制定活动规划、组织活动实施,开展成果展示交流等活动,并对学生实践活动做出评价。

60.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提倡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等活动,并每学年举行一次实践活动成果的展评。

九、附则

《常规》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试行。

第15篇:中小学美术教学常规

中小学美术教学常规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特针对美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制定本教学常规。

一、美术教学的准备工作

(一)教学计划

1.情况分析。包括学校现况和学情分析。如学校教学环境、班级人数、学生的学习纪律、品德行为、预期知识、作业能力、兴趣爱好等情况。

2.目标要求。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以及本学期教材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四个学习领域的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

3.教学进度。包括学期、单元、周课时的教学安排,要体现日期、课题、课时数、教学内容、作业要求、教具与学具准备等项目,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最好由学校统一设计)。

4.课外活动安排。包括全校性和班级的课外美术活动。

5.完成计划的措施。包括完成计划的方法、措施和必要的物质保证。

(二)备课

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广泛、教学形式多样、教具准备复杂,因此必须提前备课。备课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钻研教材

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符合课程理念和本课教学要求。

(2)重点突出,难点抓准,解决得法。

(3)教学内容要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学生审美、情感体验和技能实践,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2.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

(1)根据课时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要求:

①教学层次清晰,衔接自然,各环节时间分配得当。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

②思考如何突出重点,分解、突破难点,预计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的方法。

③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而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

(2)教具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或制作范画、范样、步骤图等,有计算机等电化教学媒体的要充分予以利用;要根据本校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或制作直观、实用、有效的教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3)学具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练习用品。某些学具必须统一置备的,要事先与学校进行沟通予以解决。

3.板书、板画设计

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4.编写教案

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教案或教学设计)。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美术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指教学课题;

(2)教材分析:包括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学情分析、实施环境等;

(3)课业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四个学习领域;

(4)课时:指完成本课题教学任务所需的课时数;

(5)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

(6)重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 (7)难点:指教学思考的关键点; (8)教学准备:指教师用具和学生学具。

(9)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比较法、谈话问答法、评议法等;

(10)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包括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设计,能运用现代美术教学理论选择恰当的教法与学法,突出审美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活动内容紧扣课题。作业难度适当,安排课内完成;

(11)板书设计:简明扼要,布局合理;

(12)教学反思:即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

题,提出对策。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向课堂要质量。新型的课堂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一)教学要求

1.任课教师必须督促、检查学生做好课前各项准备工作。按时上下课,课中不擅自离开教室。在课堂上要做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并且仪表大方、态度和蔼、语言精炼、讲述清楚。

2.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强化审美教育,结合教材本身的美育内含,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艺术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掌握新的课程观,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3.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加强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不同材料,探索多种造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效果

1.学生参与教学主动、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审美能力提高,知识面拓宽。 3.教学目标达成。

(三)作业内容

1.作业设置。美术作业以课堂作业为主,适当布置一些课前课后观察或学科实践活动作业。要以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需要独立完成或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作业。课堂作业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作业难度要适中,一般以中等程度学生能当堂完成的量为宜。

2.作业指导。①面向全体,巡回指导;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鼓励创新和个性表现;③针对学生水平,个性差异,因材施教。④指导学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3.作业讲评。①讲评及时,时间安排适当;②讲评有点、有面,注意分析原因,并提出改正意见,③讲评形式多样,培养学生问题认识和艺术批评能力。认真讲评,不放任自流,以鼓励为主,但不做“好好先生”。还可以采用互评、自评等方式,注意引导学生美术语言的运用。

4.作业批改。①及时批改,及时反馈;②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定,体现因材施教原则;③有完整的学期学生平时成绩登记;④开展美术课堂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并予以记录,做好收集和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三、教学质量考核

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估,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学生美术学习成绩以综合表现作为成绩评定依据,一般由学习态度与习惯、造型表现技能和美术基础知识等三部分组成,考核内容按相应年级的教材要求安排。

1.学习态度与习惯。平时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表现状况,重视过程性

评价,利用课堂提问、作业、师生对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查、考试应重点考核学科主干知识,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造型表现技能。根据中小学学生年龄实际和作品质量认定造型表现技能。把美术教学要求与学生创造意识、个性表现以及画面效果作为作品质量的主要评估标准。造型表现技能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检测成绩的两项成绩的综合评定构成。平时作业成绩为一学期作业成绩的平均分。期末检测成绩要在学期最后一学时开展综合性技能测试来评定。

造型表现技能成绩的组成:平时成绩占60%,期末检测成绩占40%。 3.美术基础知识。以期末卷面检测成绩为评价依据。检测内容要根据教学要求出题,一般包括美术基础知识、美学常识、美术史知识、技能方法等三方面。卷面内容要重点突出、题型多样、难易适中。

考核成绩。由学习态度与习惯的30%、造型表现技能的40%和美术基础知识的30%等三个部分成绩相加构成。要做好三方面成绩的综合性评估,检测方法要灵活掌握。检测要有利于客观地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质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美术课外活动辅导

美术活动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严格按照美术新课标的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发展个性,培养人才;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校气氛。

(一)基本要求

1.要有计划。课外活动每学期要制定活动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活动内容及时间可根据美誉素质培养目标以及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有关条件自

行制定。

2.有效实施。要定时、定点、定人数、定活动次数,并能按计划开展教学。

3.制定管理制度。

4.有阶段性教学评价和总结。

(二)活动条件

美术专用教室、教学必备器材、专职教师。

(三)教学目标

课外活动贯彻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以激发兴趣、活跃思想、增强信心、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为综合培养目标。

五、教学研究与培训

1.积极参与学科校本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应做到有计划、有制度、有研究专题、有活动安排、有活动记载。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展开专题研究,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2.经常撰写教学后记、教育故事、案例分析等形式,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

3.加强同学科教师互助,积极以相互听课评课等方式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0节,并且要推出一节有价值的公开课。

4.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取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5.坚持“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材处理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理想;有何感受和困惑等。

6.强化课程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对优秀资源的创造性使用,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形成办学特色。

7.积极参加上级及本旗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及教学教法培训或其他培训。不断提高学历,提高美术教学基本功水平。

六、教学工作总结

1.每学期写出教学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教学基本情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在教学、训练、活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反思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2.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教学论文,以便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第16篇:中小学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学习《彭阳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心得体会

红河镇中心学校 马俊芳

通过对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学期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把尺。所谓“常规”即一般的规范,应该达到的要求,这就要求每个老师能将常规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落实常规,做细做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它规范我们的个人教学行为,规定了我们计划的制定、教案的撰写、上课的要求、作业布置与批改、活动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要求,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常规的话,应该会在教育教学上取得很好的成绩。作为老师,需要在实践反思中认真对照,反复检查,长期以往,使常规逐步内化成我们的一种教学习惯。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

通过学习,我对《常规》内容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所以我体会到常规不仅是一种制度,更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教育体育局在这个时期推行常规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的。只有学好常规,才能自觉地遵循常规,规范并指导自己的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使我懂得备课的重要性:教学预设要力求开放,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开放思维,拓展空间;开放情感,尊重不同的情感体验。还要写好教学反馈,明确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及时纠正,总结成功的地方,积累经验进一步保持,为下一步的教学扬长避短。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义务教学常规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复习与考试等内容。不仅在备课和上课方面给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作业与辅导方面也为我们制定了标准。 “作业设计应当重视实效性,在内容上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体验,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在难易程度上应当符合学习实际。作业形式应当灵活多样。不要布置惩罚性的作业。”是的,机械重复的作业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只有加重负担,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在作业中形成,学习的厌烦情绪也是在作业中产生,所以布置作业一定要精心设计。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各取所长,达到各自的效果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教师批改作业时更要讲究,对那些作业有差错的不要批评。要耐心引导,使之知错,会改错。

通过学习和讨论,我进一步领会了教学常规的内容对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活动”、“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新理念、新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教学常规》不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指明了工作的方向,消除了教师们在新形势下对教学常规工作的模糊认识;我们要联系实际,找出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与差距,在《常规》的指导下,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第17篇:兰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

兰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试行)

(兰教发〔2008〕54号,2008年4月28日)

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保证。学校教学管理包括教与学两部分,主要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借助教与学的实施过程来实现。因此,构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研究过程管理的方法,落实教学常规的要求,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有助于落实以教学为中心的目标要求,有助于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任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一、教师教学常规

教师教学常规是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教师教学常规主要是: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实验、考试(测试)、教学研究等。

1.备课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通过备课程标准(教学大钢)、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办法,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教学目标明确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大钢),明确国家教育目标、本学科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教学目标,制定每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思路及其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时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易适当,定位合理。

(2)资源开发充分

要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完善,实现教材内容的再创造。合理计划并发挥图书馆(室)、实验室、各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及实践基地的作用,提高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广泛利用校外各种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基础和补充,积极开发网络信息化课程资源。

(3)教材钻研透彻

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明确教材中的重点章节(课文)和学习要求,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注意吸收补充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等资料,整合教学资源,做到思路清晰,容量恰当,难易适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贴近学生。

(4)主体地位突出

了解所教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需要、思想特点和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特点以及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各有所得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5)教法合理有效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研究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系,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实现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有效学习,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6)过程设计缜密

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注重课堂实施过程的方式和步骤,对情景、例题、基本训练题、演示实验、教具使用、提问内容、板书设计、布置作业等都要周密思考,注意层次、坡度、密度、难度,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形成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7)教案规范完整

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板书设计,教学步骤,练习反馈,作业布置,教学后记(反思、随笔)等。每节课、每种课型均应有完整的教案。青年教师应具备详细教案,重在规范;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也必须有教案,重在创新。可实行电子备课,但应避免简单的重复,要切实保证备课的质量。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掌握必需的教学艺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具有适应课堂教学良好的教学基本功,使课堂教学目标明、“双基”实,过程优、方法好、效果显著,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1)教学目标明确

每节课都应有清晰有效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紧扣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准确 教学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善于挖掘思想方法,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难度适当。

(3)教学方法科学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通过教案或学案的使用,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做到讲有中心,练有目的,分析透彻,注重实效。要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提高课堂效率。

(4)信息反馈及时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态,注重有效信息的收集,适时调控教学过程,弥补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缺陷。

(5)教学行为规范

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仪表端庄,语言规范,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实验操作正确熟练。要严格按学校课表上课,不得擅自调课、停课,不得擅自推销教辅资料,准时上下课,并举行必要的仪式;上课不得无故离开教室,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6)教学艺术精当

教师教学中要讲究教态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学会倾听,学会设问,学会交流,学会欣赏,学会用必要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使学生得到多方位的启示和感受。教师根据教学情境,机智巧妙地运用教学策略,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掌握技能的水平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有利于调节与改进教学工作,及时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矫正和补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作业原则上应该“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有错必纠”。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针对性,做到精心布置,细心批改,反馈及时,方法有效。

(1)作业设计精心

作业设计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兼顾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提倡根据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程度和数量的作业,提倡贴近生活适时适量设计一些具有研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多样化的课外作业。

(2)作业布置适当

作业布置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在精选作业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作业数量,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作业要符合学科特点,对完成作业的形式、时间和书写要有明确要求。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都必须提前做。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

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批改反馈及时

作业批改必须及时,重在找出作业中的问题和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和学的要求。作业要统一批改等第,正确使用各种批阅符号,注明批改日期,以及作业订正的要求。可采用标明正误、加注批语和评语、集中讲评等形式反馈给学生,作业本应在下次作业前处理好发给学生,不得几次作业作一次处理。批改作业后,应区别情况及时讲评作业,并及时督促学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问题,提供平行性矫正的作业或指导学生总结经验,重视对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提倡教师“面批精批”,提倡教师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册”,分析判断,提高反馈的针对性和效果。

4.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学生夯实基础和拓展延伸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课外辅导要注重差异,分类指导,精心实施,讲究成效。

(1)规范辅导要求

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开展课外辅导活动,不得随意占用学生的自习课;要明确辅导的对象和任务,研究辅导策略,确定辅导重点,制定辅导计划,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增强辅导的针对性。

(2)强化分类推进

教师要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分析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指导。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加强指导和培养,借助课外阅读指导、开设学科讲座等多种形式,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条件,促进他们脱颖而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通过针对性训练弥补基础性知识缺陷,帮助其克服困难,改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效果。

(3)重视个别辅导 对个别学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应及时的给予针对性帮助,尤其要注意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仅要关注学业上的问题,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多给他们关爱,多给其读书、思考、答问、演练的机会,教会其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习惯和能力;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师要善于组织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5.实验

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验证所学的理论,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必备的技能与技巧。同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研究性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养成具有重大作用。实验要做到精心准备,科学演示,手脑并用,总结方法,注重实效。

(1)科学安排实验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在每学年或学期开学前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题,准备所需要的仪器、材料、工具等,保证实验教学安排合理,科学有效。

(2)课前研究实验

教师课前要关注实验和教学的关系,精心研究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确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并在上课前对实验进行试做,熟悉实验过程,以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

(3)课堂落实实验

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目的、要求,以及仪器名称、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实验和分组实验。实验以2人一组为宜,有条件的学校可安排单人实验操作。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困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防止意外事故。

(4)开发探究实验

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进行课外实验的场所和时间,提供学生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

提倡教师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提倡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等科学活动。 (5)完成实验评价

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对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小结,进一步巩固实验效果,达到实验目的。教师要布置实验必需的作业,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并认真批阅和评价。 6.考试(测验)

考试(测验)是教学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对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诊断教学问题,监控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工作意义重大。教学测评要做到测试及时,命题科学,评价多样,方法合理。

(1)科学组织考试

要按照学科特点和有关规定组织考试,明确考试目的,科学合理地进行考试。要严格监测的过程管理,加强对学生平时的检查和提问。

提倡为诊断课堂教学目标达成而组织的随堂测试。 (2)改进考评方法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进行考试评价研究和实践,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提倡口试、开(闭)卷考试、实验操作评价、综合性学习考察、调查报告等多种考评方式,提倡学生、家长、同行、学校、社会共同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努力构建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与考试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3)认真进行命题

命题是教师的任务之一,命题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智力发展水平,体现教育性、教学性、发展性。要注重学生的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考试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的功能。要科学地把握试卷的难度,试卷编制从易到难,基础性和甄别性相结合,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注重区分度、信度和效度。题型应多样,贴近实际与生活,不出偏题、怪题,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考查。提倡学校在教研的基础上建立题库,努力实行教考分离。

(4)严格监考要求

教师监考时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不得擅自离开考场,杜绝作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考试结束时认真清点并整理考卷,如实填写考场记录,按规定装订试卷。

(5)客观评定成绩

试卷原则上密封装订,严格按评分标准阅卷,提倡流水批阅试卷,以确保学生成绩的客观公正。要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肯定学生的创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用能力、创新意识的和谐发展。

(6)强化质量分析

考后教师要及时对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填好质量分析表,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要重视对学生自我分析的指导,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快。要帮助学生剖析问题,改进方法,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7.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学习和掌握教学研究的方法与策略,提升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实践性是教师教学研究的最根本的特征。

(1)关注教学问题

教学研究要向教学实践回归,以教学问题为起点,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校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为归宿。教师要增强问题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努力发现教学过程中自己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持续地追踪问题,将身边日常教学中存在和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把自己的问题意识上升为课题意识。要重视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矛盾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课题。

(2)强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教师要把发现和提出问题落实到教学设计中,寻找和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设计的研究要在坚持与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一致的基础上,强调对教学问题保持持续地关注。坚持教学即研究的理念,用“研究”的意识强化日常的教学设计活动。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研究中要重视同伴互助,通过信息交流、经验共享、深度交谈、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等方式加强协作。

(3)立足教学行动

教学行动即把教学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教师的上课、听课、课例的研究是教学行动的主要内容。教师上课既要按设计方案行动,又要突出探索性,不拘泥于事先的设计,使上课成为师生共同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参加市、区、校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等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教师在听课及课例研究中要坚持自己的行动跟进,要以课例为载体,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观念、行为和方法,将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做比较,认真汲取、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升华为研究行为和成果。

(4)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学研究中,要把教学设计的过程作为行动前的反思,在教学行动的过程中贯穿行动中的反思,将回头思考的过程变成行动后的反思。在教学反思过程中,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合理的实践性知识,既成为教育者,又成为受教育者,既成为践行者,又成为评论者,把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不断提升教学经验,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

提倡教师每学期读2~3篇教育教学理论文章、经验介绍,或每学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的著作;提倡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5)优化成果表达

教学研究有多样化的表达。教师每学年要努力做到“五个一”,即上好一节教学公开课,提供一份用于评比或交流的教学设计或多媒体教案,设计一份试卷,撰写一篇教研论文、案例或总结,参与一个教学研究课题。案例研究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应通过案例的研究与积累提升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水平。

教师的教学研究报告可以是“议论文”、“说明文”式的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记叙文”式的、“散文”式的、“手记”式的、口语化的心得体会。鼓励教师将教学研究的成果用“教育叙事”方式表达,由教师本人叙述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研究成果表达要亲切,日常化、生活化,具有可读性、启发性,让人心领神会、引起共鸣。

二、学生学习常规

学生学习常规管理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使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和为其一生幸福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方面,对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学生学习常规主要由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作业实验、考试(测验)等方面组成。学校要通过这些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通过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学习新知识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预习要做到内容系统,方法科学,习惯良好。

(1)养成预习习惯

制定预习计划,明确预习任务,形成预习重点。养成先预习后上课的习惯。 (2)掌握预习方法

根据教师教学进度和学习要求,通览所要学习的内容,找出重、难点;初步预习书后的习题,尝试完成书上的部分例题和练习题。通过多种途径主动收集课外学习资料,整合学习资源。对预习中发现的学习缺陷,及时弥补,为新课学习扫清障碍;把经过自己努力还弄不懂的问题标出,确定听课重点。

(3)提高预习效果

要根据自己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学科预习的时间,重点加强对薄弱学科的预习。预习的方法要从小培养,随着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变化,预习的量与质应有所区别,追求最佳的预习效果。初、高中生要力求做到带着预习中的问题上课,以便在课堂上得到解决。

提倡制定预习计划,写预习笔记。 2.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过程,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课堂学习要围绕学习任务,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眼、耳、手、口、脑并用,进行思考、质疑、辨析、总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1)课堂学习准备

上课前,应从知识上(通过预习完成)、物质上(准备好所需学习用品)、心理上(使大脑处于最佳功能状态)做好准备。按时进入教室上课,保持安静,不随便缺课。

(2)课堂学习要求

专心致志听课。注意力是知识的窗口,上课注意力要集中,要特别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白问题的实质。要重视知识的领会和巩固。

敢于质疑提问。课堂学习要勇于发言,不仅要大胆回答教师的问题,还要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和交流,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带着问题思考。根据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围绕教师讲课重点认真思考,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善于辨析对比。关注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比较与自己思考时的异同,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会”到“会学”。

有效做好笔记。中学生要抓住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板书要点、重要方法,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做简要的课堂笔记,努力记下本节课的基本要点、核心内容和重要方法。切勿因记笔记而影响思维和听课。

学会归纳迁移。课堂学习要注意归纳总结,掌握本节课中的核心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模仿、类比、辨别等,举一反三,学会迁移;正确运用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各种能力。

乐于交流合作。要学会与同学一起确立学习目标并共同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与同学进行合作。

(3)课堂学习品质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学习,感受课堂学习快乐,提高课堂生活质量。

3.课后复习

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具有查漏补缺、提高完善的功能,有利于学生理解、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基本技能。认真而有效的复习要注重思考,做到及时反思,认真总结,有效提高。

(1)养成复习习惯

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养成先复习后完成作业的习惯。应坚持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复习,不断提高复习质量。提倡通过阅读课内外书籍,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写读书心得笔记等来拓宽知识面,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2)坚持课后复习

消化知识。围绕教材重点和教师讲课要点,明确复习要求,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

有效记忆。课后及时把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回忆,记住重要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记忆能力。

比较思路。课后及时比较教材思路、教师讲课的思路、自己的思路等,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归纳整理。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尤其是教师板演中的核心知识、重要方法,理清思路,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总结新内容中的学习方法,掌握重要的知识技能,达到课时目标中的学习要求。

要把“明白了”、“记住了”、“会用了”作为检查复习效果的基本标准。 (3)学会系统复习

章节复习。通过文字概括、列提纲、画图表等方法构建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节的核心内容,总结本章节中的方法和技能,达到章节目标中的学习要求。

考前复习。考前复习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考试类型而定。章节单元测试复习,一般在章节复习的基础上,完成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中(高)考复习,要根据学校复习计划进行。比如高考,可以分成三轮:第一轮是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梳理知识点和查“弱”补“漏”为主;第二轮复习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专题研究,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技能和完整的知识框架;第三轮复习是模拟训练,积累考试技巧,提高运用知识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4)提高复习效果

提高复习效果,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课后复习重在及时,贵在坚持和规范;章节复习重在提炼,贵在方法和体系;考前复习重在准确,贵在总结和有效。只有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经过经常的、及时的复习,才能巩固已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只有反复的、深入的复习,才能深化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其本质含义,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4.作业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重要过程。作业要做到认真完成,及时订正,一丝不苟,求准求精。

(1)规范作业要求

认真、独立完成常规作业,书写工整,步骤完整,格式规范,及时上交。作业遇到困难,难以独立完成时,要主动请教教师或同学,不抄袭他人作业。及时自主或合作完成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作业,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工,保证作业质量。

(2)合理完成作业

作业前应先复习教材,弄清所学字词、语法、句型、概念、原理、法则、规律、公式,然后再做作业,以减少差错;要充分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的学习资料,做好作业的准备。

作业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理清解题思路,明确方法和步骤,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成作业的速度。

作业后要仔细检查,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回顾、反思的习惯,提高作业的质量。 (3)提高作业效果

完成作业需要注意学习方法,不要简单的进行模仿,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探究和归纳,开拓解题思路。提倡举一反

三、一题多解和选择最优解法,形成迁移能力和良好的解题能力。

及时订正作业中的差错,分析错误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弥补措施,同步进行训练矫正。对一些典型错误要注意收集,并建立“错题册”,经常复习,防止同样的错误发生。

5.实验 实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仪器设备,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变化来获得和验证知识,形成一定技能的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意义重大。实验要做到精心操作,仔细观察,合作探究,科学归纳。

(1)规范实验准备

做好实验所需的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实验前按实验课题认真看书,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原则上未预习者不得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实验操作前检查本次实验的仪器设备、工具、元器件及材料是否符合实验所要求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及技术状态,若有不符,及时报告。

(2)正确完成实验

在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实验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进行实验。保持实验室安静和整洁,遵守实验规则,确保实验效果和安全。

实验时,注意力要集中,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准确详细地记录实验数据,不得抄袭他人的实验数据。

实验后,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做出实验结论,并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3)培养科学素养

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机,有着其他学习内容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结合课本中的实验,总结实验方法,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要把验证性实验与探索性实验结合起来,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活动,增强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精神。

6.考试(测验)

考试(测验)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考试可以检验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改进学习方法。考试要做到了解自己,寻找差距,及时总结,不断提高。

(1)做好考前准备

考前在教师指导下,全面系统的复习功课,并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

精心进行考前准备不仅包括学力(知识、技能、方法等)、心理(认识、情感、意志等),还包括了解考试时间、方式、内容、考纲、考纪,做到心中有数。

(2)依据要求考试

要以诚信的态度对待考试,遵守考试纪律、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自身的实际水平。 根据不同类型考试(闭卷、开卷、操作等)的要求完成考试。考试时,审清题意,理清思路,调动储备,激扬思维,迅速作答;书写工整,画图准确,解答完整。

(3)提高考试效果

考试中能否正常发挥是影响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临场心态和考试技巧非常重要,在考试中要克服急躁、慌乱、紧张等不良心态,并掌握先易后难、先熟后生等考试方法,拿足基本分,争取得高分。

(4)重视考后总结

在教师指导下,对考卷进行自我质量分析,找出知识、技能方面的缺陷,写出考后反思,坚定信心,改进学习方法,积累考试经验,提高学习效益。

第18篇:博兴县中小学教学常规

博兴县中小学教学常规

(征求意见稿)

前言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前的教学常规在许多方面已制约了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省教研室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新修订了《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修订后的“教学工作常规”体现了国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市教研室也对新常规的落实提出了具体要求。综合以上因素,结合我县多年来的管理经验,县教研室重新制定了《博兴县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望各学校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如常规内容的适当细化、补充和调整),以增强其对学校工作的指导性、针对性和适用性。县教研室将通过建立监督机制、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学常规的全面贯彻落实。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该常规中存在的问题,或有好的意见与建议,请及时向县教研室反馈信息,以便我们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切实发挥教学常规对教学工作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标,循序渐进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工作包含着若干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是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科学系统。为了保证这个系统正常高效地运行,必须科学、规范的进行组织和指导。教学常规就是对整个教学活动作出的规范性要求,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以及教育部门进行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常用规则。

制订教学常规遵循以下原则:

(一) 科学性原则

制定“教学常规”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一般的教育教学原则,理论依据准确、可靠。各部分、各条目的安排必须符合逻辑,具有系统性;语言表述力求通俗、准确、简炼。

(二) 整体性原则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整体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常规必须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校整体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工作是由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环节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教学常规必须有利于各部分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最大可能地发挥其整体效能。

(三) 导向性原则

教学常规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教学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它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教学常规应反映一定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具有先进性;同时,还应具有导向性,有利于促进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开放性原则:

本常规不是封闭和僵化的教条,而是开放性的并且是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规则系统。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学校在贯彻本常规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五) 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常规力求从实际出发,便于理解、掌握和运用。在内容上,尽可能明确、具体,力避空泛、模糊;在要求上,力求做到区分层次、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在运用上,力求好用适用、可评可测。教学常规的制订与实施,可以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可以有效地克服学校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有利于发挥教学工作各个因素的整体效能,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要提高对贯彻落实教学常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习和运用教学常规的自觉性。学校和教研机构要通过建

立监督机制、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学常规的全面贯彻落实,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学计划

(一)国家的课程计划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作了具体的规定,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各学校要严格遵照执行,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校在上级课程计划的指导下,安排好地方课程的实施计划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计划。

(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应在每学期开学前或开学初制定出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年级组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和每一个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计划要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充实、措施得力、安排周到。

(三)教研工作计划。学校和教研组及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应在每学期开学前或开学初分别制定出教研工作计划。计划应包括教研工作目标、指导思想、工作重点、活动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制定计划应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二、备课

(四)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认真备课,做到上课必须备课。

(五)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弄清教学目标、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要认真钻研教科书 , 掌握全部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要广泛阅读教学辅助资料,从网上查阅相关信息,充实教学内容,要做到利用好教材而不是完全依靠教材、更不是教材主要内容的重排。

(六)课前准备。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所用教具、学案(或导学案、教学案)、课件等,实验课要在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品,必要时可预做实验。

(七)了解学生。要做到全面、深入。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及需要、兴趣、动机等。

(八) 编写教案。要提前一周编写出教案 (即课时教学计划)。做到上课必有教案。不抄袭他人教案,不照搬教材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龄较长的教师可以写简要教案,教龄较短的教师必须写详细教案。无论是简案还是详案,形式必须规范,项目必须齐全,内容必须实用。

(九) 加强集体备课。提倡在每学期的开学前由学校组织各学科组搞好集体备课,有条件的学校实行电子备课,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在每单元或章节教学前,要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组织一次集体备课,要确定中心发言人,内容要充实。

三、课堂教学

(十)教师必需按时上、下课,在考虑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休息时间,更要考虑教学的实效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十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出路。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全面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任务。

(十二)端正教学思想,明确教学目的。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教与学的关系;落实好“三维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十三)重视教学过程。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发展;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既科学正确,又深入浅出;重视当堂反馈练习,讲练有机结合;教学过程始终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基本原则 ;课堂结构合理,有张有弛,衔接自然。

(十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最优结合。教学方法的选取要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课标的要求,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和知识水平以及教师本人的特点,但无论选取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原则。

(十五)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充分运用优秀的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学校实际,找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教学辅助手段的选取,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简便有效的原则,切忌繁杂、哗众取宠。

(十六)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语言准确、清晰、简练、生动;板书规范、条理、醒目,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逻辑性;演示规范,操作熟练,指示清楚准确,课堂偶发事件处理得当,有较强驾驭课堂的能力。

(十七)仪表端正大方,教态亲切自然。衣着得体,举止文明;态度和蔼,热爱学生,教风严谨;对学生以正面教育为主,以鼓励为主, 不训斥,不歧视,不挖苦,不讽刺,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四、课外辅导

(十八)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但不是课堂教学的查缺补漏,是因材施教的必要措施,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认真对待课外辅导。

(十九)课外辅导的主要形式有全体辅导和个别指导,重点是个别指导。要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要加强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既要帮助其弥补知识缺陷,又要引导其学会学习的方法,使其不断进步,对优秀学生应以拓宽其知识面、开发智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促使其不断提高;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

(二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可组织专题讲座或开设选修课 , 专门进行学法指导,也可分年级、分学科进行学习方法的经验交流。

(二十一)课外辅导要讲求实效。辅导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不要以辅导为名加重学生负担,更不能变辅导为集体上课。

五、练习作业与检查批改

(二十二)布置、检查练习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深化,是学生巩固、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二十三)练习指课堂上口头、书面练习或实际操作。作业指当堂课以外的书面或技能训练。作业安排份量要适当,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小学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二十四)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练习和作业要有代表性,难易适度,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提倡教师自己设计练习和作业,提倡设计不同要求的分类作业,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切实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反对乱订滥用各种练习册和复习资料。

(二十五)严格要求学生的练习和作业。要教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并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二十六)教师要按时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认真批改。通过作业批改,激励学生向上,及时发现学生知识的缺漏、能力的不足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弥补和纠正。提倡作业面批、全批、全改及对作业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二十七)认真做好作业批改后的讲评。既要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 又要纠正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要适当安排习题课,集中解决一个阶段内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二十八)要定期检查学生作业并组织优秀作业展。

六、学习成绩考核与评定

(二十九)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了解教与学的情况、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用动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十)提倡随堂检查,加强平时考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的特点,采用口试、笔试、技能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

(三十一)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其中,初中学生实行以学业考试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小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一般为A、B、C、D四个等级)。

(三十二)认真科学地组织命题工作。试题难度要适中, 不准超出课标要求,严把试题质量关。要严肃考试纪律,杜绝舞弊现象。

(三十三)学校要建立学生考试成绩档案,作为分析、指导和评价学生及总结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七、课外活动指导

(三十四)课外活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三十五)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主要包括四部分;社会教育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和体育卫生活动,科学技术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各项活动都要着重于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开发智能、发展个性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特长。

(三十六)注意培养各学科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

(三十七)组织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如小实验、小制 作、小发明、撰写小论文以及课外阅读、专题讲座、演讲比 赛、参观考察等。

(三十八)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体育比赛、歌咏比赛等。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含体育课)。学校每年举行两次运动会和一次科技、艺术节。

(三十九)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社区、工厂、养殖基地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指导学生写好调查报告。

(四十)各种训练及兴趣小组,都必须由相应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并富有成效,要有适当的活动场所,明确的活动目的和活动计划。

(四十一)学校对各类活动,都必须统筹安排,责任到人。既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要防止加重学生负担。

八、教学总结

(四十二)教学总结是教学工住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是总结、检查教学计划和教研计划的完成情况及教学工作中的得失。教学总结的形式主要有课后总结、活动总结、期终总结、年终总结等。

(四十三)课后总结。每节课后,教师都要简要记录课堂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分析其原因,力求对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四十四)活动总结。每项活动结束后,活动小组和辅导教师都要分别写出活动总结,总结活动成果、活动收获,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以后开展类似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四十五)期终总结。学期结束,教师要全面总结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情况,主要是学期教学计划和教研计划的完成情况,找出并分析教学工作中的成败得失和原因,分清责任,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十六)年终总结。学年结束,教师要全面总结年度教学工作情况, 包括教学计划和教研计划的完成情况、教学任务目标达成度、教学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九、教学研究

(四十七)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学习与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研究提高教学基本功的途径和方法等。

(四十八)教学研究的形式,包括个人教研和集体教研。集体教研又以教研组教研和年级备课组教研为主。教师要在个人教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教研活动。

(四十九)教研组教研,主要是组织本学科教师共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讨新课标和教材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探讨在教学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相互观摩听课,总结交流经验,不断提高本学科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

(五十)年级备课组教研,主要是组织本年级学科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学生的生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及为达到目标所应采取的措施;协调本年级各教学班的教学进度、活动安排、作业布置等。

(五十一)教学改革实验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领域中的科学研究。教师应以积极慎重的态度认真对待教学改革实验,牢固树立教学改革实验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从本人和本校的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适合自身情况的教改实验课题,力争教改实验不空白。

十、教学领导

(五十二)教学领导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五十三)学校领导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要把教学工作始终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真正把“一切为了学生”落实到学校的一切工作中去,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思想,要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

(五十四)校长要以主要精力抓教学工作,建立并坚持校长听课、评课制度,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校长要积极创造条件兼课。

(五十五)学校教学职能部门(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都要明确职责,分工协作,落实好教学工作各层次、各方面的责任。

(五十六)学校教学管理,要采取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法, 对各年级、各学科及每个教师既要有任务目标要求,又要有教学过程管理。

(五十七)学校教学管理要实行民主管理,要在广泛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管理措施,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五十八)学校领导要自觉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带头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努力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请各单位认真学习并研究存在的问题,务于在8月26日把修改意见发现教研室曹家忠同志。(电子邮箱:caojz57@126.com)

第19篇:宁乡县中小学教学常规

宁乡县中小学教学常规

1、确保教学中心位置。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联校和学校领导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保障教学工作经费,保证教学环境的优化,加强对教学工作的调研和指导。领导要深入课堂,指导教学。联校长每期听课不少于30节,业务校长每期听课不少于40节,高中校长每期听课不少于30节,业务校长每期不少于40节,其他校务领导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初中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每期听课不少于40节,小学校长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听课用统一发放的听课本,填好相关内容,作好听课记录,写出评课意见,当面进行点评、探讨、研究、指导。中小学校校长、校务会成员均必须兼课,始终站在教学一线,掌握一手资料,以教学领导教学。学校要落实以教学工作的督查指导。实施学科教学计划审批制、教学过程监控制、教学工作月查制、教学效果抽查制、教学情况公布制。

2、明确教学主要任务。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思维方法和应用经验,得到和谐发展。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培养有理相、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3、落实国家教学计划。学校必须实行国家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保证所开课程的教学时间。有一种以上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要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抓落实、有特色、有效果。 学校每学年要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教学工作现状分析、教学任务分配、教学工作质量目标、学校具体措施、质量目标的检测和奖惩办法、活动安排等,科学安排教学工作。

4、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学校设立教科室和教研组,负责学科教学研究。

教研组每学年制订教研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制订,教导处审批。内容:①本组成员;②本组工作目标;包括质量目标、教学研究目标;③达到目标的措施;④活动安排;组织全体成员,认真落实教研计划,按计划开展研究,作好相应工作跟踪记录。教研组每一个成员做到六个一:每年读一本教学专著,作一次教材分析中心发言,作一次业务讲座,主讲一堂研究课,写一篇代表本人水平的论文,每周至于少听一节课。教育科研是教学的第一生产力,各校必须高度重视。学校领导要积极参与支持教育科研工作。学校、教研组或教师个人,要依据教学实践中的普通性问题,选定科研课题,深入调查研究,采取科学方法,认真进行研究,并及时分析反思。

5、认真钻研教学业务。每个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观念,自觉学习,对业务精益求精。教师要认真研读县“读书工程”指定著作和教学相关书籍。学习时,要保证时间,以自学为主,认真作好读书笔记,积极参与县乡级的读书指导,积极参加县业务考试,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教师要有专门作业本,积极投身全县教师做“万题工程”。语文教师要写下水作文,每期不少于5篇,其余科教师要全部做完学生作业中综合层次和提高拓展层次题。

6、树立先进教学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立足于学生发展,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和应用知识,得到发展。

7、精心制订教学计划。教师每期初要认真制定所教学科的教学计划,整体考虑教学工作。

制订计划之前,必须认真研究读全部教材和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学生现状,全面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学计划内容包括:①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要求;②学情分析;③教材分析;④教学目标;⑤优生、潜能生辅导安排;⑥具体措施;⑦探究的教研专题及作法;⑧进度安排。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制订后,报教导处(小学报校长)审批。

8、潜心作好教学准备。备课,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不备课上课是渎职的行为。所有学科都必须分课时备课。备课要做好下列工作:

①研读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明确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②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本内容在学科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科学处理教材,依托教材,活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

③准备确定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依据教材,依据学生实际,立足于学生发展确定教学目标。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

④精心选择教法,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方法。教法的选定,要立足于学生获取知识、立足于学生探究、立足于学生合作交流、立足于学生发展、立足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⑤准备好教学具及电教器材。

⑥写好教案。

教案要分课时撰写,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器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板书、教学后记等。

实行分年级分科目集体备课制。集体备课要做到三确定(时间、内容、中心发言人)、五研究(教材处理、目标、要求、教法、学法)、二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检测),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独立备课,自主教学。

9、严格规范教学行为。教师要遵守课堂要求,规范教学行为。

①按课表上课,不擅自调课、改课、请人代课或缺课。

②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中途不吸烟,不接打电话,不离开教室,不带小孩进教室,不坐着讲课。 ③仪表端庄,衣着整洁得体。

④语言文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音量、语速适中,表述准备、清楚。不讲不文明的话,不讲有违党和国家政策的话,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⑤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教态亲切,具有亲和力,语言亲切,具有吸收力,行为亲切,具有感召力,幽默风趣,具有凝聚力。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挖苦、不讽刺、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任何一个学生。

⑥注意教学卫生,讲课频率适中,板书字体工整,大小适度。及时纠正学生不卫生的学习习惯。

10、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全心投入,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中,注意学习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实践与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注重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注意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学中要做到:教学理念先进,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主动、生动地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教材处理适宜;教学过程科学,能指导学生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教学方法恰当,各种方法综合运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获得成功和喜悦,师生关系和谐;有独特的教学风格。

11、严禁控制学生负担。严格控制作业总量,精心设计作业内容。

课内作业量规定:作文,中学每学期14篇,小学每学期16篇,提倡鼓励学生观察日记。其余科上本作业次数,为开课节数的70%左右,小学一年级的60%左右,但要完成书本上的习题。每一次作业要有三个层次的内容:巩固层次题、综合层次题、提高拓展层次题。课外作业:小学一年级基本不留课外书面作业,小学

二、三年级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

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各年级不超过1.5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

12、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学生作业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当天送交评阅。教师要有专门的作业批改登记本,认真记载作业和批改情况。作业批改要及时、正确,小学评定等级,注明日期,中学的评出分数,注明日期,错题要更正,更正的题要重批。所有学生上本作业必须按时批改,要有1/5左右学生的面批。作文要有1/2左右有眉批尾批。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互批互评。对学生带有倾向性错误的题,教师要讲评。

课外作业要进行查阅。

13、落实培优辅潜措施。认真搞好课外辅导,培优辅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职责所在,提倡和鼓励每个教师加强培优辅潜工作。教师要确定所教学科培优辅潜对象,定期进行培优辅潜工作,做到有时间、有内容、有措施、有效果。在培优辅工作中,不得向学生收费。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要鼓励和帮助学生选定研究内容,督促学生认真进行研究,指导和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

14、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师每月要听取课代表和学生代表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教学,满足学生正当需求。认真组织教学效果的检测,了解学生学生情况,及时调控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法。每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调研考试,期末调研考试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制卷,学校组织考试。考试做到五严:严格保密、严密组织、严肃考风、严明考纪、严禁作弊。考试实行笔试加口试、平时和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实施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评价学生学业的办法,考试成绩占50%,期中20%,期末30%,平时成绩50%,平时成绩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口头表述,解决问题等方面。严禁按考试分数将学生排人。提倡表彰成绩优异和进步大的学生。非考试科目,要认真搞好考查。考查要平时考查和定期考查相结合,考查要科学确定内容和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规范考查程序,准备评定考查结论。每次考试,教师要写好试卷分析,试卷分析包括:命题主旨、学生答题情况统计,答案中凸现的教学问题分析,失分原因分析,改进和补救办法等,并用于指导教学。考试后,教导处要收阅试卷分析,召开质量分析会,公布检测情况,提出教学建议和改进教学措施。

15、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学期结束,教师要写好教学总结。教学总结包括: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取得成绩的原因和问题分析,经验与体会等,教学总结交教务处存档。学校每学年要有全校教学工作总结材料,并召开全校教师会,总结成绩,明确问题,挖掘经验,分析原因,从而提升思路,改进工作,争取更大成绩。小学、初中学校教学工作总结交乡镇联校存档,乡镇、联校和县直高中的教学总结交普教科和教研室。

第20篇:中小学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重学《中卫市中小学教学常规》之感悟

西园中学刘成业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五日

重学《中卫市中小学教学常规》之感悟

西园中学刘成业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水平,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切实增强质量意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水学区决定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中卫市中小学教学常规》培训学习活动。近一个月以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认真学习了《中卫市中小学教学常规》及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中卫市中小学教学常规》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把尺。所谓“常规”即一般的规范,应该达到的要求,这就要求每个老师能将常规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落实常规,做细做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它规范我们的个人教学行为,规定了我们计划的制定、教案的撰写、上课的要求、作业布置与批改、活动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要求,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常规的话,应该会在教育教学上取得很好的成绩。作为老师,需要在实践反思中认真对照,反复检查,长期以往,使常规逐步内化成我们的一种教学习惯。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

通过学习,我对《中卫市中小学教学常规》内容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所以我体会到常规不仅是一种制度,更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

迎水学区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前期开展学习《中卫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的。只有学好《中卫市中小学教学常规》,才能自觉地遵循常规,规范并指导自己的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使我懂得备课的重要性:教学预设要力求开放,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开放思维,拓展空间;开放情感,尊重不同的情感体验。还要写好教学反馈,明确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及时纠正,总结成功的地方,积累经验进一步保持,为下一步的教学扬长避短。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义务教学常规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复习与考试等内容。不仅在备课和上课方面给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作业与辅导方面也为我们制定了标准。 “作业设计应当重视实效性,在内容上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体验,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在难易程度上应当符合学习实际。作业形式应当灵活多样。不要布置惩罚性的作业。”是的,机械重复的作业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只有加重负担,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在作业中形成,学习的厌烦情绪也是在作业中产生,所以布置作业一定要精心设计。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各取所长,达到各自的效果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教师批改作业时更要讲究,对那些作业有差错的不要批评。要耐心引导,使之知错,会改错。这样作业才有实效性。

通过学习和讨论,我进一步领会了《中卫市中小学教学常规》

的内容对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活动”、“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新理念、新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中卫市中小学教学常规》不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指明了工作的方向,消除了教师们在新形势下对教学常规工作的模糊认识;我们要联系实际,找出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与差距,在《《中卫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的指导下,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中小学教学常规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学常规教育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