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中指导背诵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16 08:37:1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指导背诵)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指导背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熟读和背诵三首诗。2.认识3个生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所蕴含的情趣。教学重点: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诗歌的情趣。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推荐阅读材料投影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诗句。

二、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意,说说三首诗所写的内容。

2.指导朗读。古诗的音乐性很强,讲究韵律和平仄,读时注意节奏,音节不能太短促,有时字音要适当拖长些,才显得更有韵味。

三、比较阅读,赏读古诗。

1.你对哪首古诗最感兴趣,说说你的理由。

2.请同学们找出这三首古诗中你最感趣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选这一句。

四、指导背诵,注重方法。

方法一:提问记忆法,《池上》这首诗,教师问:“ 一个小女孩在池上悄悄地干什么呢?学生 以前两句不定期回答。教师再问一句:她是怎么样暴露踪迹的呢?”学生再背后两句。

方法二:“二首”完形法。既抓住每首诗和首句和每句诗的首字来完成背诵。

方法三:动作演示法。如做搓线、放风筝的动作,学生背《风鸢图诗》。

五、认读生字,推荐阅读。

1 / 2

推荐阅读《题画》《园果》《溪居即事》三首与儿童有关的古诗,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

2 / 2

推荐第2篇:背诵心得体会

背诵小心得体会(最新版)

我在高中的时候偶尔看到一本关于记忆方面的书籍,是一位留美的博士后写的,主要讲关于英语单词记忆的内容,当时自己英语很烂,尤其是记忆方面,这位留美博士后对于英语单词的方法感觉很新颖独特,很适合当时没有方法的我,于是自己就按照他说的方法去实验,几个月后效果明显,英语从刚开始的60多分逐渐提到了120多分,自己就把这个方法使用到其他需要记忆的科目,用这个方法,自己受益很大,成绩提高迅速,于是这个方法自己一直用到现在!以这个方法为基础,自己又做了升级改造,下面就做个分享:

针对一篇文章有很多,往往有

七、八页,一看就头大,感觉很多,记不下来,其实我们是被表面现象吓到了!这个时候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喽!

针对一篇很长的我们按如下方法:

1、采用横向目标细分,把文章分为若干段

2、采用纵向目标细分法针对细分下来的每段进行再次细分,每段内容又可以分为几句话,以句号前包含的话为一句话,一段分下来也就三四句而已;以第一段有3句话为例;

细分的每段内容的每一句话,就已经是可立即执行出结果的小目标,那么我们就采用单点爆破法,去单爆每一句话;因为每句话基本就可立即执行出结果了。

如果一句话感觉太长,不能立即执行,那我们继续划分,提炼成精简的关键词,比如一句话:“一般情况,人们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相反,却乐于接受较小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较小要求后,人们啊,会慢慢接受较高要求,犹如登门槛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往上走,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对人的影响!登门槛本质上讲就是目标细分。”我们提炼为“不接高难接小易,实小求接高求,犹如门槛一阶一阶往上走,门槛影响本细分”,好了这样就是可量化可立即执行的小结果了,如果感觉不能执行或有难度继续提炼!直至可执行!

3、对于每一句话

提炼的可立即执行的关键词 进行单爆,采用“三遍法”,第一遍先看这句话什么意思,记住,一定要理解清楚是什么意思,哪怕花多少时间都不为过;第一遍理解会了,那么第二遍就是不看这句话,开始边回忆边尝试背诵这句话,第三遍,就不要看这句话,直接尝试背诵,一般一句话三遍也就背会了;刚开始,可能有点慢,但渐渐的速度就会快很多;

4、接下来就是开始以同样的方法背诵第一段话的第二句,第二句背三遍背会后,第一句、第二句连在一起背诵3遍,接着就是第三句,背完第三句后,这段就背完了;然后这三句再联到一起背诵三遍;

5、接着按照同样的方法背诵第二段,之后第一段、第二段在连在一起背诵三遍,背到第三段,在把前三段连到一起背三遍,等第四段背完后,我们就发现从头开始内容就太多了,那我们就砍头,去掉第一段,

2、

3、4段连在一起背三遍,到第五段背完,

3、

4、5段连在一起背三遍,就这样依次进行下去,背完最后一段后,再把整篇文章背三遍就OK了! 请注意:这刚开始每一段话可能所需要的时间很多,但逐渐就会减少,我刚开始每段话背20分钟,现在平均8分钟!数量级到了,速度就会越来越快!当然如果想节省时间,也可以不必3段连在一起背,可以两段连在一起背三遍,这样也没多大问题!但背诵遍数会减少,效果自然也就差些!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

但问题又来了,发现自己辛辛苦苦的背诵的东西,几天后就忘了,那么怎么办呢?我们采用“苦干+巧干”,我根据自己7年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就是:

当天背会后,第二天早上起来复习一遍;之后隔两天再背一次;做完这个动作后,再间隔3天背诵一次,之后在间隔一周背诵一次;再间隔两周背诵一次!如果这些步骤都做完了,你会发现这些东西基本固化自己头脑里了,很难就再忘记了!基本可以达到长久记忆的目的;重复是最好的记忆,如果想记得更牢,建议前20天每天早上把之前背诵的东西再回忆一遍!

第二个方法:

利用巧干,第一步同样利用横向细分成每段,之后同样对每段再次纵向细分为每句话,针对每句话提炼关键词,一段话也就

3、4个关键词,串在一起连成一句话,那么一段就由几个词概括,一想这个词就背会了一整段,这是巧干的方法;比如15个销售动作47页第四段原话是:“我们见客户,夸个人啦,看个风水啦,说个社会趣闻啦,谈个养生啦,讲个哲学小故事啦,扯个段子啦,递个小礼物啦,交个心啦,基本就不要谈正经事,但在背后就要下足了功夫,又是周末发短信祝福,又是出门写写画画,你说什么客户经得起这番攻心术的打磨啊?”我们可以提炼为:夸、风、说闻、谈养(养生)事(故事),扯段小礼交心不正经,短信写画攻客心!好,那这段话就背诵下来了!然后同样的方法背诵其他段落!

或者把提炼的关键词用形象有趣的话语概括起来,这也不失为一个方法!另一位同学分享过图像或数字记忆法,但个人感觉麻烦,所以采用苦干直接背诵!

第三,如果碰到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自己的克服方法是,找自己最不喜欢最痛苦的事情做,比如,我一背诵东西就会走神,这时候我就会脚后跟不着地,只让脚趾头着地,直到把内容背完,脚后跟才着地,这个期间很痛苦,所以自己会全力以赴、集中精力聚焦思维的去快速背完东西好让自己脚掌着地,不然只让脚趾头支撑整个人那种痛苦很难体会的!因此,自己每次背诵都是高度集中精力!

我利用第一个方法,现在背诵的15个销售动作总共55页,10多天时间,现已背诵了60多页!效果还是有点的!

鉴于本人个人能力有限,以上自己在背诵东西的小心得,说的不好,多多担待,多多批评指正!

注:红色或者绿色是最新添加的部分,刚开始没说清楚,做的补充!

推荐第3篇: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背诵诗词结题

《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背诵诗词》结题报告

大河沿子镇第二小学语文组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方面,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如果说对人文性有所涉猎的话,考虑更多的还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学些浅显易懂的内容。每个生命都像一幅画,什么样的童年经验形成什么样的生命底色。书法家的儿子往往对书法情有独钟,音乐家的女儿往往从小就会唱歌,这些都是从小潜移默化的结果,如果我们的教学从小就用高雅文化去熏陶孩子们,那么他们也就会变得高雅。中国本民族文化中的人文思想就会在新一代人的头脑里生根发芽。

多诵读一点诗文,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泱泱中华,英才辈出,文学作品璨若星辰,作品中蕴藏着的是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

多诵读一点诗词,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司马迁、李白、苏轼等先贤大师,以文言构筑的诗文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足以照彻千万年,足以沐浴古今人。孩子们通过诵读去体会他们的精神,通过诵读去接受美好情感和高尚人格的熏陶。

多诵读一点诗词,还可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苏轼也说过:“腹有诗书气自豪。”可见,读和背就是一种积累,于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背诵的经历,如柳宗元、毛泽东、鲁迅、郭沫若、马克思、李政道、华罗庚等等,莫不如此。 “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诗词是我们祖国语言的根基。作为中国的青少年一代,更有义务学好中文,学好中国的诗词,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点贡献。

令人欣慰的是古文教育在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引起重视。《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列出《优秀诗词背诵推荐篇目》。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诗词,已是时代对教学的一种要求了。

二、课题的界定

《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背诵诗词》教学的内容是“诗词”,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根据“诗词”的内容,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

诗词教学包括很多方面,有诗词的阅读理解,诗词与学生人文教育的结合,诗词的朗读、背诵、积累等。本课题就“诗词背诵教学模式”这方面的进行探究,即在诗词的背诵、朗读、积累这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诗词诵读教学的模式,为学生积累诗词寻求好的方法。

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是小学诗词背诵教学中的策略,寻求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适合诗词背诵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古文教育引起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视,新教材的编排也增加了古文的数量。因此,让小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文,是新课程改革对广大师生的要求。通过对小学诗词背诵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背诵诗词,不但可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课题研究策略和内容

我们提出了《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背诵诗词》这一课题。旨在组织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诗词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诗词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认为,开展教学中指导学生背诵诗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介绍方法引导“读” ,以读促诵

学生有了诵读诗词的兴趣,但是在怎样读这个问题上,并不是很明确。有的是完成任务式的读两遍了事;有的是完全不求理解,死读硬记;有的则不注意积累,读过几天便忘得一干二净„„因此,我们老师不但要引导他们“爱”读,还要教给他们方法,使他们变得“会”读。除了集体诵读,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

1、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学习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读有关的诗词或诗文中的有关部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一些诗词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平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诗词进行诵读。有一次,六(3)班有两学生为了位置大小争得不可开交。这时,班长袁林想起了选读过的一首小诗,就写给他们看:千里修书为何事?原来只为三尺墙。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两学生见了都很惭愧。我以为,这就是最好的学以致用了。

2、摘读法。即在诵读过程中摘抄有关内容或名言佳句。抄写的经验古已有之。实践证明,摘抄诗词,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并能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前期课题组在实验班了解到学生摘录的一些名句,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名句简单、易懂、易记,是开始精学诗词的捷径。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掌握了不少,有的还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3、创作法。法国作家梅里美曾说,作诗只能作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去补充,从而分享创作之乐,品尝诗的真味。根据所学诗文内容,让学生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写一写,都是一种创作。学生其实是极喜欢创作的,让学生进行创作,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在掌握了一定的诗歌知识后,我班安排了一次诗歌编写,乃丽格孜同学这样写:

。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这句话里却充满了童真和幻想。虽然学生没有编写出真正的古体诗,但是,这样的小诗谁会说不是佳作呢?

诗词诵读不仅使学生领略到了中华千古美文的奇文瑰句,也使他们的思想在海纳百川的同时,仍能把根深深地扎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沃土上。所以,我们利用每周一课时的时间背诵我们自己选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文。现在,孩子们不仅能背诵,而且还会“有的放矢”地应用 。

五、研究成果和体会

1、在研究活动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诗词的能力,学生对诗词的诵读能力,欣赏和审美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2、在研究与实践中,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师之间开始形成一个共识:学生学习诗词不仅仅是背出诗句和意思,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享受诗词中所蕴涵的美,从而得到文学的熏陶,发展语文素养。教师们在诗词教学中,也有意识地朝着这方面努力,符合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古诗教学方面的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不少教师的教学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3、学生的语言内存越多,语言就越富有魅力,许多学生受诗词的熏陶,也开始尝试着写诗作品。就拿我班的来说,起先是一两位同学在日记中出现一些顺口溜似的“诗”,教师及时在班上进行表扬和宣传。课题组老师专门针对这首诗进行讨论,给有志于古体诗创作的同学提出四点建议:

1、分析古体诗语言结构形式特点,如五言诗、七言诗、绝句和律诗等字数、句数上的特点;

2、感悟古体诗的“韵律”,注意学会古诗“平仄”、“对仗”等常识;

3、注意积累意思相对稳定的基本的文言辞汇,如“之、勿”等词。就这样,班上这点作诗的“星星之火”,逐渐地愈演愈烈。有一天,一位同学写出这样的一首诗:六一佳节乐开怀,大小朋友一起来。人人脸上喜洋洋,我们过节多愉快。虽然不成方圆,但是,对于古体诗的一些特点,学生把握还是很准确的。

4、由于老师们不断地激励,充分调动起同学们读诗、背诗的热情,许多同学都开始喜欢上了写诗,他们把生活中的一人一事,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心中的一喜一忧都付诸于诗,如王宇宁同学随父亲游玩了临海市的桃渚抗倭古城,回家便写下了七律《桃渚旧事》:明时倭寇如豺狠,八九人家聚冤魂。忽报飞将今犹在,永保祖国东大门。不仅文辞精炼,而且对仗工整,旁征博引,令人赞叹不已。再比如周炼同学的《兰花》诗,有“北风一到草木零,唯有兰花笑严冬。”一句,显示了作者对兰花精神的领悟。

5、为了宣传和发动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和参与这项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先后组织了多次研讨活动。

月,我们课题组对全校学生开展“诗海拾贝”诗词朗诵、背诵比赛,活动中,同学们那和着音乐饱含激情的朗诵,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们;我们还多次组织“书写比赛”,将所学所背的诗词用自己的笔书写出来。

六、还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经过一年的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对学生参与诗词学习的态度情感、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参与诗词学习的兴趣很浓,也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然而在现实的课堂里,实用的诗词教学中,由于教学质量考查的因素,我们还是过分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把握。所以,教师在讲授诗词时,往往是给学生总结出大量的词意、句意、诗意,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甚至死记课文翻译。这种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学习诗词提不起兴趣,常常出现学习好的学生花大量的时间来死记老师讲述的诗词知识却很少会灵活运用;而那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干脆不学不背。致使诗词教学处于一种枯燥沉闷的状态——讲台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诗词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

由于诗词是中国古代语言,学生们欠缺必要的基础知识,不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是很难读懂的,我们在教学中也不能忽视这一方面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也才能成为可能。例如:在疏通文义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和现代文不同的字、词、句,对照注释加以理解,并逐步养成查阅工具书,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应让学生不断进行交流,相互质疑,相互解惑,共同探讨学习。对于诗词中涉及的文言知识,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也应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加强积累,不断总结,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不断提高能力,才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诗词毕竟离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很多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而且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其中许多课题与我们研究的课题有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乘着这股“东风”一步深化、细化地延伸课题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经典古诗美读篇》,辽海出版社,2001年出版

薛瑞萍《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流》.《小学语文教师》,2006(4)

,进附件八

善用多媒体技术,落实诗词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诗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它文字精炼,句式结构也很特别,闪耀着美的光彩,蕴涵着美的情趣,因此许多名句名篇代代吟诵,千古不衰。过去我们在教学诗词时往往会只重视学生对诗文词句的理解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其实,在这些短小精悍的文字中也包含着意味深远的道理,这就要求教师能刻苦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可教育因素,激发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了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问、去探求,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有显著的作用,同时也为我们进行诗词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

经过学习后我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挖掘了古代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通过诗词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环境教育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其二,应该在美育的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前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去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热爱美的事物。其三,在强调重视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提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倡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和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

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利用好多媒体来进行这方面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在教学中,用优美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来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以“四季”为例,杜甫笔下的“春”清新自然,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高骈笔下的“夏”抒情浪漫,“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杜牧笔下的“秋”风光无限美好,令人遐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岑参笔下的“冬”是那么富有想象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还有那奔腾不息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大海,那绚丽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小溪。那些名山秀岳、辽阔草原、迷蒙烟雨、小桥流水、落叶残花,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情境。因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课前我精心制作了迷人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出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此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生。

其次,在教学中,除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画面的美以外,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要让学生懂得,在诗词中,自然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没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浩瀚气势,则不能抒发作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豪情壮志,可以说,是环境孕育了诗人,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而这些,光凭我们教师言传身教那是很苍白无力的。一个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第三,在诗词中,环境除了能表意抒情以外,对培养健康的人格,平静、豁达的心情还有重要的作用。或壮丽或秀美的自然环境,能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并且能够给作者带来不少生活哲理的启迪。对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去探讨、去思考。在这里,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在一步步加深,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思考”,层层递进,学生的环境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在感受诗词美的意境,体会自然与诗人,自然与诗的关系的同时,还可以对照现在的自然状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思考。比如,我在讲授《村居》一课后,就组织了一场讨论,题目是: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居所,你选择诗中的环境还是现在的城中生活,并说明理由。这不是一场唇枪舌战的“战斗”,而是在网络上进行热烈地探讨。没有了面对面的拘谨,学生发言非常踊跃。他们有喜欢诗中的田园风光,说它自然环境好,无污染,民风纯补;有的喜欢城市生活,说它科技发达,文明进步。更多的则希望能把两者合二为一。在经过讨论之后,大家达成了共识——社会无论怎样发展,都需要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不知不觉中,学生接受了一次环境教育。

对当前环境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也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对自然环境接触的日趋减少,人们的想象力被束缚了,心态变得浮燥了,心境变得狭隘了。随着环境的恶化,产生优秀诗文的“土壤”也在逐渐消失。空气污染使得“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了无踪影;河水的污染使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样的美景,“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的画面变得难得一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益驱动占据了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没有了,那种“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民风少见了;随着城市噪音污染范围的扩大,那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清静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我们今天,在进行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一种回归,一种与自然融合为一体的回归,一种豁达、开阔意境的回归,一种关注万物变化,与万物同喜同悲的回归,一种人类心灵家园的回归。这些内容,因为有了网络的力量,可以用直观的图象、视频等形式直接面向每一个学生。学生的眼界,也因此开拓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通过教学,最终就是让学生明白了一点——人类离不开环境,我们应该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而这,就是善用多媒体技术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推荐第4篇:遗忘规律指导小学语文背诵教学

遗忘规律指导小学语文背诵教学

坊子区实验学校 王晓宁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背诵教学的比重极大。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试图设法保持和提高记忆力,防止遗忘,然而遗忘还是不可避免的到来。可以说记忆和遗忘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他们之间既不可分离又存在着斗争,保持记忆和防止遗忘其实是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比如识字写字,古诗背诵等等,这些都需要借助记忆和遗忘的规律来具体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率的记忆,同时防止短时间内的遗忘,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记忆的加工过程及遗忘规律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我们知道,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作为信息加工的结果,使个体获得了知识并贮存在记忆中。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大量的刺激信息首先进入人的感觉器官,感觉记忆作为第一个信息贮存库,将来自环境中的刺激信息直接保留,直到它们受到注意并得到进一步的加工。短时感觉储存中的信息只有在受到注意后才能进入意识,注意是对刺激的有意识关注,是将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到某些刺激。对感觉记忆中的信息的加工是从注意开始的。注意是外界信息进入人脑的门户,只有受到注意的信息才能得到人脑的进一步加工。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只有一部分信息受到注意,大部分信息因未受到注意而迅速消失。这少部分受到注意的信息便成为选择性知觉的对象,得到进一步的知觉加工,使信息获得意义并进入工作记忆。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是第二个信息贮存库,其中保留着的是个体正在有意识地思考着、使用着或工作着的信息。只有进入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并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然而,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使信息的进入和加工都受到限制。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只能保留很短的时间,为了将其中的重要内容转移到长时记忆中去,需要复述和组织。复述是指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组织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来自工作记忆的信息,经过维持性复述、精制性复述和组织后,都进入到长时记忆中贮存,长时记忆是一个长期的信息贮存库。信息一旦贮存到长时记忆中,当需要的时候积极地从长时记忆中检索信息,将信息激活并转换到工作记忆中使用。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记忆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遗忘的一般规律。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简单地说是指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有效提取。经过研究,艾宾浩斯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我们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二、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在小学语文背诵教学运用记忆规律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古诗文的背诵以及防止遗忘的发生,其意义是重大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记忆保持的重要保障,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古诗文学习的动机。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兴趣、爱好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仅是让学生记忆、背诵的现实需要,更是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文化,承续国统,光大国粹,修养身心的历史需要。而那些简短的、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正是文化的载体。同时,研究表明与学生自身的态度、经历、信仰密切相关的学习材料,往往比与此关系不是那么密切的中性材料更容易记忆。因此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和语文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内心里接受语文,接受古诗词,那么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

2. 记忆材料的合理搭配 在小学语文背诵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讲究方法。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需要背诵的古诗词有上百首,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有选择性,难易合理搭配,从易入难,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记忆、背诵。过难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敷衍应付,过易则使学生感觉没有挑战性,感觉不到成功后的自我满足感。因此语文教师要把长诗和短诗,容易理解的与难理解的交错学习,既让学生有信心又不至于骄傲自负。

3. 及时复习,尝试回忆

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为了防止遗忘首先就要及时复习。许多学生认为,刚学完没必要复习。但若过了很长时间再去复习,结果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记忆已发生了“大塌方”,这时再复习,几乎相当于重学,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作为学生,应力争做到当堂复习和当天复习。不要等到考试了才想起复习,搞突击,开夜车,这无疑于“临渴掘井”,经果只能搞得自己“焦头烂额”。作为语文教师也要适时提醒学生做好日常复习,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不定期抽查,周末小考等形式督促学生及时复习。 学生在记忆过程中或已经记住之后,尝试进行回忆,背诵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要背诵好古诗文,关键要在朗读上下功夫,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得顺畅、流利,琅琅上口,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这个时候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往往能发现自己哪些地方背住了,哪些还不熟,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记忆,经过反复尝试,就能很快记住要背的内容。

4. 适当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又叫超额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比如学习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如果读10分钟刚好能背诵。在能够背诵之后增加的学习(如再读5分钟或再读5遍)便是过度学习。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学习需要长期保持的材料,适当的过度学习是必要的。而过度学习的量以比刚达到成诵的学习量增加50℅为宜。过少不足以阻止遗忘,过量又可能引起厌烦情绪。学生一般不懂这个道理,往往学到刚好能背诵就停止了,再增加学习时间就会感到厌烦。针对学生这个特点,语文教师应不断变化学习形式,尽量做到既保证适量过度学习,又使学生不感到单调和厌烦,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5. 教给学生记忆术

记忆术是指给没有意义的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帮助记忆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外语单词、历史年代、人名、地名等机械性程度高的材料的学习中是很有效的。在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中也可以借鉴。比如环境连结法,语文教师通过设置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直观画面来背诵,讲要记忆的全部事项与鲜明的环境陈设形象连结起来。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以制作这样的课件:太阳将要落山了,一个风尘仆仆的游人骑着一匹瘦马,迎着萧瑟的秋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道旁是缠满枯藤的老树,还有要归巢的乌鸦,一座小桥下溪水流淌,溪边人家炊烟袅袅,而游人却在天涯,想到凄凉的秋风和只身一人,只觉得肝肠寸断,禁不住潸然泪下。通过这样的联系,学生就容易记忆和背诵了。此外还有关键词法,歌曲记忆法,联系记忆法和编成顺口溜记忆法等。

此外,据有意义的材料记忆快和不肯遗忘这个特点,要让学生做到理解记忆,防止死记硬背。同时要做适当的练习,以巩固强化记忆的东西,对于学生的练习,语文教师要及时予以反馈。

总之,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记忆效率,防止遗忘,必须运用心理学的记忆遗忘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具体、合理的指导,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推荐第5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交流材料

邢台开发区东汪初级中学

张永平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教为先导,学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法指导纳入教学视野。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认为应把学法指导的重点放在准确深入地把握教材和联系实际两点上,前者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后者教会学生如何有效“迁移”。

一、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关键在于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中的知识点和知识,学生在这方面往往存在:知识点归纳不科学、不完整,比较注重机械记忆,忽视真正的理解和分析,缺乏知识的前后联系,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等问题。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通过学法指导课,在指导学生做到两点。

1、做好纲目教学,纲举才能目张。读史先读纲非常重要,只有记住纲要,才能掌握历史的发展线索,把握知识体系,达到“宏观在胸”。因此,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不必急于上新课,应该来个“开幕式”,向学生讲三点:一是本学期历史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即教材的框架,明确其起讫时间,主要章节目录,粗略地了解重大事件的名称,留下悬念,为学生获得系统巩固的历史知识提供前提。二是阅读“说明”部分。现行初中课本中第一页就是“说明”,它告诉学生课文体系、课时安排、标记符号及注意事项等。三是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工具,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把握教材内容系统性、了解历史发展最基本线索的基础上,重视每节课的纲目,层层推进知识体系的落实。现行初中历史教材中每一节课文前都有一段提示语言,教师要注重对提示语言的教学,使学生对本节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在板书

上要精心设计,尽量做到条理清晰,能够简洁、明了地反映本节课的框架结构。

2、以纲带面,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历史发展线索是由许许多多历史事件串联而成的,掌握纲要是读史的前提,准确掌握史料则是读史的关键。要使学好历史知识,必须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求学生在领会整体教材的基础上,分课进行钻研,注意一课教材内容在某一历史时期的地位及前后知识的联系,避免学生把某一历史现象孤立起来,产生片面的理解和知识上的支离破碎;二是对教科书中重要内容的字句作一定的推敲,动笔圈点,反复阅读,以便确切地理解历史现象并准确地总结历史概念;三是注意对教科书插图的钻研,因为这是教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学好了这部分内容,还会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四是深入钻研课本习题,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

知识的迁移过程就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的知识迁移。

一是课文中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其目的在于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融会贯穿,深刻理解,全面掌握。例如学习完“辛亥革命”,可指导学生找出其与“维新变法运动”的联系;学习完唐朝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可指导学生联想西汉与西域地区的联系等等。

二是课文知识与现实热点之间的迁移,即联系实际。联系实际是各科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本身,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模,并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释或回答当年许多热点问题。

推荐第6篇:背诵弟子规心得体会

背诵弟子规心得体会

二年级217班 李宇轩

《弟子规》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弟子规》共有七章,其中“信”这一章教给了我许多做人的规范,也让我明白了最重要的一点:要做一个诚实守信、文明上进的孩子。“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一句话让我明白了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诚信,就如一俗语:“说出去的话是泼出去的水”是不能反悔的,说谎、骗人、胡言乱语都不可以的!现在班上还“流行”说肮脏下流的粗话了,还有一些骂人的话。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还是小学生,如果现在不学好,那么长大了,自己的路将会很难走下去,难道你们忘了弟子规中所说的:“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了吗?这样做只会让人讨厌,带坏校风,破坏自己原本好的形象。

我们应该从小就做一个文明的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要向好同学学习,把缺点改成优点,《弟子规》给我的好处和知识远远不只这些......让我们永远记住:“弟子规 ,圣人训,守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推荐第7篇:背诵新概念心得体会

背诵新概念心得体会(转)

看到大家那么热烈地讨论背诵新概念,不禁有一点凑凑热闹的冲动。

我本人学习英语新概念四已经有很多年了,从1997年把老版本的NC4作为阅读材料,到1999年5月决心

背诵它,直到2004年才真正意义上的将NC4背熟(能把新版本48篇文章连续串背两个多小时背完,基本不

出现大的错误)。历时有7,8年的光景。期间经历了多少的探索,苦闷辛酸,兴奋,激情,迷狂,淡泊,

总之学习新概念的过程也是我对学习英语一个探索思考的过程进而也是我的对自我教育乃至整个人生一种

感受至深、启我思考的体验。背诵新概念4给我的一点点看得到得回报是,我的

4、6级考试都是在没有专

门进行考前训练的情况下考出了比较好的成绩,4级94,6级92分。研究生英语考试88分(用背NC4的方法,选背了朱泰祺老先生的考研复习指南,作过少量的真题)。真正的回报却远不止于此。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谈得很详细,只能很简单地谈谈我背NC4的一点点历程。

1、最开始,1999年5月-8月。大跃进似的激情——打算三个月搞定NC4。实际上三个月过去了,真正背过的文章也只有10多篇,而随时能脱口而出的就仅有

2、3篇了。大多背过的文章,都是模模糊糊不知所云了。那段时间具体投入的时间是很集中的,用的是李阳的方法,记得当时很多天晚上梦话都是背的英文,怎么效果会如此差呢?感觉打击太大。

2、1999-2001年,彷徨、怀疑的阶段。尝试了很多其他的方法,但学习焦点自问并没有聚在NC4上。也还在背NC4,但是,陷入了背了忘,忘了又背,背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怪圈。能够勉勉强强背下10多课,能随时脱口而出的仅有5,6篇。只有安慰自己,因为是工科学生,并没有太多时间花在英语上。

3、2002年,充满转机的一年。这年的寒假,即2002年2月我没回家在北京新东方学校学习GRE,说实在的GRE培训让我多多少少对新东方有些失望,但是在寒假的系列讲座却对我很有影响。第一,我发现江博在讲座中引背新概念四的几段还没有我背得熟,背得标准。对自己背新概念又有了些许的信心。第二,杜子华老师演讲时,讲了学英语的几大原则。对我很有启发,觉得背新概念四也需要以兴趣引导顺序。第三,俞敏洪演讲中提到的学习英语初期就是“精深远大于博大”。让我不得不反思,我在背NC4中是不是真正做到了。另外,北外的熊德兰教授,让我知道“课文”的真正涵义。钟道隆老师让我知道习惯的力量,还有听写是一种最不易疲劳的综合学习。(这里都不作展开讲)仔细研究NC4,发现内容也并不多,不过750句。按李阳的比较机械的方法,一天2句话一年也就搞定了。何况,每篇文章都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逻辑结构都很严谨,文字又是琅琅上口,优美异常,相当多的文章还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更易于记忆。经过一番思考,决定再下决心背诵NC4。并且规定自己,在这个较长的阶段学习英语就是简单的一件事——背诵NC4,学习英语=背诵NC4+大量泛读自己想获得信息的英文资料。目标明确了,给自己一个最低的标准,即每天最少2句NC4的句子。

4、2003-2004年,完善方法的阶段。一位在新东方兼职作老师的同学与我聊到新概念四,我给他背了几课,觉得我确实比较熟。突然,他叫我把背过的文章一句一句翻译成中文,并讲解一番。我立马伸嘴结舌。每一句的意思都无比清楚,但是用中文恰如其分地翻译确实有很大问题。这时候,我才深切地体会到,学习NC4重在文化理解与文字翻译上。于是,在背诵的同时,仔细品味译文翻译,进行英汉快速互译,并且举一反三进行造句或者复述,再把它们用在日常生活中就变成我消化背诵的主要方法了(当然,这时我开始背诵中文译文了)。有趣的是,最终得出结论——“当教新概念四的英语老师”是促进你学习及活背NC4的最好方法。从这一点讲,“在新东方得到最大培养和提高的主要是教师而非学生”,这种评价我是深以为然的。又一次,新东方学员的新概念班结课时有一个背诵大赛,我碰巧观摩了一下,我发现能连续背诵5课以上的学员几乎没有。我自己试了试,也就能连续选背最熟的文章10多篇,其他的或多或少需要复习一些时间。于是,开始了连续5课串背的训练。这样在2004年的10月终于有了连续串背整本书的成绩。死记是伴随着活用的,这样死记才会记的牢、记得有生命。活用没有死记,总归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如果没有那个“一”,又谈何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一通百通,万法归一呢?广阔的生活空间就是你活用的场所是你体验的场所。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外语,“先死后活”的方法无疑是比较可行的“捷径”。

5、现在,背诵NC4已经不是最初所认识的那种——一个快捷的学习方法,已经切切实实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每天晚上是在背诵NC4的过程中昏昏入睡,起床时是在背诵NC4的激情中度过。在看落日时会情不自禁背诵“beauty”,当不得不面临必须要做的事情时对自己背一段“hobby”、“how to grow old”。在无数等车,坐车,闲暇的零碎时间,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背一段NC4的文章。其实,时间已经过去

7、8年了,也谈不上是什么快捷了。但一切都慢慢变得自然,变得没有刻意和偏执(让我又不得不想到第11课)。并且我知道我这一生都会不断地背诵它、咀嚼它、品味它。学习英文的高一点的境界应该是,英文如同空气与水,你根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你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它,用它传递思想、情感、知识信息。并且使用的熟练程度和习惯与母语没有多大的区别。我们在这种环境中吗?我们在主动营造这种环境并尝试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吗?现在想一想,有言道“读书先需识字”,NC4不过是碰巧成为那部英文识字书罢了。真正的读书道路还很长很长。建议听录音选择英版的,在你买《新概念》时配套的磁带就是英版,而且这是经典录音。我听的是美版的,但个人认为英版的好。除非你想学美式发音。

对于《新概念》的学习,首先要告诉你的是一定要下苦功夫,不能嫌烦,坚持下去。而且要从第一册开始学起,这样对于你以后的学习会有好处的。相对来说,第一册简单一些,基本上是一些日常对话,或者简单的叙述性短文。别看简单,如果你能脱口而出的话,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而且,对于第

二、

三、四册的改写范文,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背诵

二、

三、四册全文,理解性的去记忆,无须一字不落,你学英文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表达思想,而不是单纯的背诵。机械式的背诵只能让你打击自信,失败得更快。要理解性的去背诵,当明白课文的意思时,就要学会去改写它,把范文中所有的文章改写为自己的事情,让自己成为第一人,而不是一个阅读者。这样,你的记忆才能深刻,才能积累语言,迅速的表达思想。书后的练习一定要做,同样也是改写成自己的事情,虚拟一个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也可以。只有理解性的记忆才是自己真实拥有的,别“傻背”。磁带要天天听,早、中、晚,各一次。就像你听流行歌曲一样,听多了,记忆自然就深刻了。刚开始,要逐词逐句的听,听出来的要默写出来,不要看书。利用词典去查每个单词的音标、注解。自己写出中文解释,不要看书。最后都写出来了,再和书上对照。准确无误后,就去跟随录音大声的朗读,直到语气、发音和录音相同为止。要保证听完的磁带每隔5-7天就重新听一遍。边听边跟着说。每天不要过多的记忆,有5句话足以,多了什么也记不住,不要去考虑进度,当你对英语有了感觉后,速度是突飞猛进的。心不要太急,戒骄戒躁,就像一个人猛吸一口气,他可以跑得很快,但他永远跑不远。就是这个道理。再背书时,每次都把要被的内容写出来,再和原书去对照,拿着你默写的去背。你的书翻得越少越好!磁带越多听越好。不要平凡更换教材,如果你下决心学《新概念》了,就把它学到底。用不着4册都学完的时候,你就已经能够轻松阅读英文原著了。平时还要多注意创造语言环境,只要有英文的就看,是英文的就听。这样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开口说很重要,有朋友一起练更好,没有的话就自己唠叨,自己和自己对话。扮演书中的角色。

推荐第8篇:浅谈低年级的背诵指导

浅谈低年级的背诵指导

背诵,有助于积累语言,品味意蕴,培养语感。小学阶段正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学生在头脑中贮存一些文情并茂的佳作对今后的语文学习大有益处, 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渊远流长。是艺术精品,民族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加强背诵”,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背诵也是一种能力。它能使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丰富知识储备,并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为口语交际,写作等各个方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从上学期开始除了学校要求背诵的弟子规,我根据课标中提到的让孩子背诵的古诗里选了十几首古诗,让孩子们每天课前背诵。

一位教育学者曾经说过,哪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掌握了1000个成语,那他的语文能力一定属于一流。于是本学期我计划在孩子们背完学校要求背诵的三字经后,继续让孩子们背诵十几首古诗,然后是成语接龙。 为了鼓励孩子们背诵,我上淘宝定制了一批专门的小奖状,每次奖状都换一种不同的样式,全班没有哪个孩子眼中不冒出小星星。

每天早上第一个找老师背诵的,就是当天的背诵组长,每天两人,其他同学下课就可以找组长背诵,过关了就在墙上的表格里给自己一个对号。背诵过关的同学可以帮助别人背诵。一周下来,每天都是组长的同学可以得到两枚小印章,天天过关的同学可以得到一枚小印章。每个周五总结一次,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一、图画引路,进行背诵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初期的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他们在背诵课文时的记忆方式也趋向于形象记忆。看过的画面,听过的声音,触摸过的事物等都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背诵时,可以出示与课文配套的生动形象的挂图或投影片。这些图片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先看图,初步回忆课文内容,再让学生图文对照进行背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背诵的内容和情节,引导性地在图上指指点点,配上适当而夸张的体态语言和动作,就会给学生的视觉以强烈的刺激,使教学活动显得生动活泼,学生就会忘了自己是在完成背诵的任务,而把背诵的过程看成是饶有趣味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背的方法也尽量灵活多样,可采用自由背,个别背,集体背,同桌互相背,上台指着图画背等。如:《两只鸟蛋》这篇课文中的几幅插图较好地表现了“我”取鸟蛋——妈妈教育“我”——“我”送还鸟蛋的过程,看着图,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背诵课文了。另外,《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等课文的背诵指导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二、情境表演,促进背诵

情境表演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配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形象化地记忆课文内容,可以化难为易。由于让学生给课文配上动作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自由发挥,主动参与,大胆创作的过程,所以,学习的开展应该是积极、主动的 ,从而能够让学生在这种自发,自觉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情绪,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三、抓住重点,简化背诵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年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能遇到一些课文,学生觉得难记难背,产生畏难情绪。这时,如果我们只是严厉地要求他们反复诵读,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心理学研究证实,长时间的单调刺激,使大脑皮层产生抑制,使人易于疲劳,难以使注意稳定。对于这些课文,我们不妨让学生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将复杂的材料简化,抓住重点进行背诵,就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谓重点就是在课文中起重要作用而学生又不易理解或容易混淆的词句或章节。我们只要抓住这些内容进行理解和识记,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柳树醒了》这一课的背诵,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于是,我鼓励学生找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划出易于背错的地方进行比较,并抓住重点词用彩色粉笔进行条理清楚的板书。让学生抓住“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柳树醒了”,“柳枝软了”,“柳梢绿了”,“柳絮飞了”等关键词进行背诵就能化难为易。在背诵教学中,方法灵活多样,或教师示范背,或引背,或手势配合背,终于使学生背熟了课文。

四、提出问题,启发背诵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要用到提问。提问是师生交流信息最重要的手段,提问能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在低年级的背诵指导中,虽然教师提的问题浅显,也谈不上新奇巧妙,它只是起到提醒和指引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记住所学的内容。如:《两只鸟蛋》的背诵指导,可以提以下一些问题:“我从树杈上取下什么?”“小小的鸟蛋什么样的?”“妈妈看见了怎么说?”“我又是怎么做的?”“我送还鸟蛋后仿佛听见了什么?”这样反复多次,学生就能背诵课文了

五、读唱结合,激活背诵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科间的相互融合,这使我想到将音乐教学融入课文的背诵中。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对一些歌诀和童谣兴趣浓厚。那些符合他们的需要和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适当地对一些背诵内容的形式加以改变,可以防止抽象、单板。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因为变化的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古诗两首》中,杨万里的《小池》,学生的背诵兴趣不高,我就把它谱上歌谱,改编成一首“七言歌”,并配上舒缓的音乐,教学生唱一唱。再比如:《快乐的节日》本身就是一首节奏欢快的儿童歌曲,我在教学时把它还原,让学生用欢快的情绪唱一唱。结果,不经意间,在午唱时,下课时,我总能听到学生在唱这首歌曲。这时,再让他们背诵这篇课文,他们的积极性就高了。

六、开展比赛,巩固背诵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背诵的内容如果长期不复习,学生就会忘记。古往今来的许多文学大师都有博闻强记的特点,就是因为他们常常复习的缘故。而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怎样引导他们复习?我们不妨抓住孩子争胜要强的心理,定期开展一些背诵方面的比赛。比赛的文章内容可以自由选择,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不拘一个,或直接背诵,或表演背,或用唱歌的形式背,并让班里的同学轮流当小评委,评出最佳背诵奖,给予一定的奖励。整个过程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他们在学习中的自我规划,自我控制,自我反思,让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功体验。当然,为了增加学生背诵的趣味性,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展示背诵时,出示相应的现代化教育媒体.

总之,在低年级的背诵指导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他们背诵的兴趣。同时,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文内容和班级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背诵指导方法,让学生在图画引路,简要复述,情境表演,抓住重点,提出问题,读唱结合,情境想象等方法或其综合运用中,轻松愉快地学好语文,提高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同时,经常注意对背诵内容的有效复习,做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有效结合,才能使学生学得扎实,学得牢固。

推荐第9篇:浅谈语文教学中背诵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教学中背诵的重要性

背诵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种优良方法。古人云“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熟读乃至背诵不但能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还能促进写作。在《新课标》中就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诗文,并没有降低背诵的要求。背诵在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觉得抓好背诵收获颇多,下面是我关于背诵作用的几点体会:

一、背诵是语言积累和学习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头脑中记住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因为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是人们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依据。“储存”就是将输入的知识信息最大限度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而不是本本上。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不能储存,学习活动就无法深入发展。不断的储存,逐渐积累,就是语文学的基本形式。而储存积累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方式,便是背诵。现代语言学认为,不管语言如何复杂,它只是一种操纵的习惯。学习者完全可以通过强化、塑造、模仿而成。小学生头脑中没有多少有关书面语言的认知结构供其作为学习和记忆的参照物。背诵名家名篇,可以为他们提供典范的遣词造句的样本和参照物,进而构建一个合乎规范的语言运用参照体系。背诵的所有范文,都将成为学习者整理语言编码的系统的参照物而发挥积极规范的导向作用。

二、背诵有助于理解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读书百遍”在古人中不就是背诵吗?可见这诵读的功效吧! 但学生的自行背诵往往是只顾背诵,且不管背的内容是什么,更不会在背诵中去领悟含义和美妙所在。如果能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就能事半功倍地将要背诵的内容记下来,而且能促进对文章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训练之初,内容上从“少”而“精”开始的,我首先给予正确的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对所背诵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分清层次,归纳层意,培养先理解后背诵的良好习惯。学生为了更快地完成背诵任务,就要不断地对要背诵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清层次,概括出层意,然后在背诵时通过回忆来帮助自己完成背诵任务。这样久而久之,既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又培养了分析、概括的能力,真正达到了在背诵的训练中“其义自见”的目的。

三、背诵有助于增强记忆

从记忆规律的角度来说,所背诵的总是不可避免的要遗忘的。人的记忆遗忘的速度是和重复的次数成反比的。要想永久的记忆,那么就必须反复地背诵。

大脑越用越灵活,在反复的诵读背诵中增强了大脑的记忆力,积累也就多了,在运用的时候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笔者在每篇的课文里精选了部分优美的语句或精彩的段落让学生进行背诵训练,来不断地增强他们的记忆力,通过分散训练(指每课的部分段落)学生的记忆力不断的增强,词汇量大量地增加,语文的成绩也随着逐步地提高。

同时,背诵必须与默写相结合,背诵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默写不仅是培养写的能力,也是考察学生对所背诵内容的理解的正确性。有些学生能够背诵得滚瓜烂熟,可是一落笔却是错字百出,说明他的记忆当中,还存在理解上的不足和漏洞。

通过默写就会促其改正自己的背诵方法以达到最终目的。而且经常地默写一些优美的语段或句子,为他们在今后的习作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所以我采用“以默写代替面背”的背诵方法,这也可以把我们老师从繁重的检查背诵中解脱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很好的达到检查的效果,还能促进他们写作能力地提高,这样“一箭多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背诵有助于积累素材

有位著名语文教育家说过:“学习语文没有多少捷径好走,就是要花一点笨功夫。词语要一个一个地积累,文章要一篇1篇地熟读背诵。这个功夫是省不得的。”这“笨功夫”不就是在背诵中积累好词佳句吗?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为后来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

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写文章不用查资料就能准确地旁征博引,得心应手,这是与他青少年时期大量背诵文分不开的。我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重视熟读成诵、博闻强记。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趁精力充沛、记忆力超强的时候,多读多背,不但要背诵课本上的名篇名段,还应注意积累课外书中的精彩段落,充分占有典范的语言材料,这对以后的学习都是大有好处的。不断地背诵,开发了大脑,开发了智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特别重视背诵并加强\"背功\"的培养训练,对学生导之以法,助之以力,鞭之以策。在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老师要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鼓励,在背诵中形成\"兴趣合力\"。我的教学实践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提高他们的背诵兴趣。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的优点和进步被老师发现并加以肯定和表扬。因此,在\"背功\"的培养中,语文老师应努力花心思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尝到背诵的甜头。

五、背诵可以促进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记忆的好坏并不完全是天生的,后天的及时训练能够唤醒学生记忆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心理学研究发现,6—13岁是学习母语的黄金阶段,也是记忆的关键期。大概在13岁前后,人的记忆力即可达到最高峰,但往往也只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这一高点上。20岁后,常常会因为种种干扰而造成记忆力衰退。台湾学者王财贵做过一个试验,他将自己的儿女与成人在记忆速度方面做了比较,发现童年是记忆的最佳阶段,因此他主张背诵经典一定要趁早!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到,她任教的班级学生在她的引导下,大量背诵、积累,一个个在记忆力方面显示出了令人吃惊的进步,也因此促进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当她不无自豪地说“我抢救了孩子记忆的时代”时,引起了全场与会教师的共鸣。小学生的记忆水平是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过渡,并逐步发展为理解记忆,同时,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尚处起步、不稳定阶段,而巩固强化就成为关键。于是大量背诵,对此时学生的记忆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利用这一关键期,一个人一旦错过了13岁以前发展记忆力的黄金阶段,不能形成足够丰厚的积累,那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背诵若能抓住记忆的关键期,便可促成质的飞跃。

六、背诵是锻炼思维的有效途径

背诵是学习语文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犹如通过起步、跑步、正步来训练士兵一样,虽然简单却有着重要的作用。从锻炼思维角度来看,一方面,学生经过大量的背诵之后,一些语言自然会内化。而语言又是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因此,语言表达的敏捷性、逻辑性也正体现了思维这方面的品质。另一方面,从小学课文要求背诵的文体来看,有一般性记叙文、散文、诗歌等,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或抽象,或具体,或分析,或综合,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思维过程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七、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把“积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它在阐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中这样描述: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在阶段目标中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第二学段(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同时,新课标也强调“背诵是积累和培养语感的‘必要途径’和‘好方法’”

,规定整个小学阶段的背诵量不少于160篇或段。如第一学段(1~2年级)是这样规定的: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新课程中的小学语文把“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放在每篇文章的课后练习之首,每一单元的练习中也都安排了“读读背背”,内容有四字成语、歇后语、优秀诗文等。由此可见编者的意图就是要多增加学生的一些积累。所背诵的内容一旦记牢,其词句、章法、思想内涵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从而使其语言能力大大提高。

八、背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表达是积累的目的之一。以下主要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习作能力两方面阐述背诵的作用。

1、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

我们知道,口语的发展要先于书面语。但由于受方言、表达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口语表达存在一些问题,语句不完整,罗嗦重复等。小学课文语言规范,也较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学生通过大量的诵读自然会用规范的语言改造以前不正确的表达方式,并适时、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背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要想作文写得好,头脑中就必须储存足够数量的词汇和范文,厚积才能得心应手地薄发。优秀的小学生作文,在立意上取胜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绝大部分是因为行文的流畅,语言的优美。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也可以使其掌握一些写作方法,如修辞手法的运用(《北大荒的秋天》中的比喻、拟人;《我们爱你啊,中国》中的反复、排比等)、篇章结构的安排(《小镇的早晨》分总、并列等)。平时加强背诵训练,日积月累,习作时,那些适宜的篇章结构,生动的词汇语句就会自然流露出来,习作练习就能完成由模仿到运用甚至创新的质变的飞跃。学养深厚、笔融文白的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耀南博士在《谈背诵》中说:“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

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惟,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鲁迅在谈到他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准备工作时说过,大概全是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他们的例子正道出了背诵对于习作的重要作用。

九、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朱熹云: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们都强调了反复诵读对于理解的作用。比如哲理散文《做一片美的叶子》(苏教版第五册第4课)中由对一片叶子的赞美到一个人的赞美,由一片叶子与树的关系联想到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有一些难度,即使老师多番引导。但是,在学生多遍的目视、口诵、心惟直至能够记忆之后,相信他们就一定会有所领悟。 另外,背诵还具有传承历史、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等众多作用。

推荐第10篇:学习英语心得体会文章:英语中背诵的方法

学习英语心得体会文章:英语中背诵的方法

很多同学说,英语学习是很难啃的骨头,而最难的关节是记忆单词,如何记忆英语单词?大家都会说,背。如何背?看着单词,花时间背。我发现,的确有很多同学是下定决心,不怕辛苦,背!可在许多情况下,效果不很明显,不久就忘,也不会实际运用。 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心血,英语学词更是如此。其实,英语学习本身是一个反复记忆、反复练习、反复使用的过程。怎样有效地记忆单词,我曾困惑过,也用了一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地总结出以下几点:

1、要音、形、义放在一起记,而不是分开的,要朗读。在背单词时,要有声,让自己听见。有人默背,效果就不如出声明显。疯狂英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读,要读得响,读得快,读得疯狂,这样,人就激奋,大脑皮层处于活跃的状态,更容易记忆。这种方法的确有用,不妨试试。

2、单词要放在句子、文章中记忆。单一的一个单词是呆板枯燥的中文解释,很难记忆。例如,right一词,它可以作名词解释为权力、右边,作形容词意思是对的,以及副词意思是恰当地、正就,还有短语on the (one`s)right在„„右边,all right这个短词又有很多解,right away马上,以及复合形容词right-handed用右手的(与左撇子相反),rightly确实地等等„„ 在文章中,有更多整体的内容可以表达。而且,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不断地重复使用所学的单词。这样,就不会使所背的单词被遗忘,也巩固了学习成果,而且,英文阅读也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趣。另外,记忆单词可以归类,例如:“取得”,我们可以有get、attain、reach、achieve.可以从词缀上记忆,有些动词加了一定的后缀变成了名词,哪些以t结尾的形容词将t改为ce成了名词,哪些形容词加ly变成副词,而哪些以ly结尾的仍是形容词等等。

一、词汇的记忆 词是语言的一个单位,是可以单独用来构成句子或话语的最小单位。学习任何语言都必须掌握大量词汇。词汇的记忆对学习外语说来,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在外语教和学的实践中,许多单纯背诵词表的学习者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很少能学有所成。从而在外语教学中对是否要组织词汇教学和如何学习词汇,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现在看来,一味强调熟记单词,以为只要记住些单词就能掌握一种语言的观点当然不对,而仅仅强调以句子为基本单位进行学习,完全忽视词汇的掌握,同样是错误的。因为前者孤立记忆单词不易记住,即使记住些单词也很难在言语中使用;后者在句子学习中固然也能掌握单词,但完全开词的学习,对词的理解不深,记忆不牢固,而言语使用过程中实际上要求对一个个替换框架中的空位迅速用词来填补。不仅如此,一个单词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是句子。对话中的简单回答,也往往是一个词。词的熟记对掌握语言的重要性是无容置疑的。强调记忆各种层次上的语言材料,在重视句子教学同时也重视词的教学实属必要。因而学习外语必须十分注意词汇的记忆。应了解有效记忆词汇的原理和方法,这才能使外语的教和学事半功倍,而不是相反。 如前所述,记忆的恢复有两种形式:再认和重现。对记忆词汇说来,极应注意这两种恢复形式的特点。每个外语学习者都用各种方法记住了不少外语单词。所记住的这些词,一般都能用来理解外语材料。当然这里所说的记住,首先是对所记的词已有正确理解。至于表达,至于在言语中使用,则往往只能是所记住的词中很少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不同的掌握程度。领会式掌握总是先于复用式和活用式掌握语言材料。领会式掌握的突出标志是理解,仅仅要求对记忆的材料再认,即当原刺激重新呈现时能认出;而复用式和活用式掌握则突出表达和使用,要求对记忆的材料能够重现,即当原刺激不存在时能够回忆出来。这虽是一个完整的掌握语言过程的两个阶段,但由于人们学习外语的条件和要求并不完全一样,不同阶段的水平也可以成为不同学习者各自的学习目的。不同的目的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在谈到词汇的记忆时,不妨就再认和重现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以再认为主 在以再认为主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应帮助学生理解生词意义。学习者应当知道,一段材料中如存在少量生词,有时并不妨碍对材料的理解,反过来,在理解整段材料之后,对个别生词倒反而能够猜出其意义。学习者还必须明确,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下子记住任何一个词的全部意义,只能是先记住词的一般意义。总是要在各种上下文中多次接触以后,才能逐渐熟悉一个词的多种意义和用法。不同类型的词,其记忆效果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比较具体的实词,有着确定的形象,最容易记忆。虚词虽然使用较复杂,毕竟数量有限,而且出现的频率高,因而也不难掌握。问题倒是那些不易构成形象的词,亦即那些具有抽象概念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些词都有足够的内容,为正确理解材料所必需,但有些词太抽象,而且出现的频率太低,不易记住。因此词汇记忆中最大的问题也正是集中在这些词方面。 其次,词汇的记忆方面,形式可能比意义更重要。我们是依靠词的形式引向词的意义的,因为我们总是先看见或听见特定的“形态”,然后试图记忆该形态的意义。因此在以理解为主的教学中,应以形式作为通向意义的主要通道。至于产生则正好相反,是由意义引向在特定情境下恰当的形式。关于记忆的研究表明,词是在联想网络中储存和记忆的。这些联想可有许多类型,并与许多通道连接。例如,我们的内部词汇中的词,不仅在意义、形式和语音等方面,而且还在视觉上——我们把相似的形状在心灵的视野中联系起来——以 在学习和经验这些词的语境中其他部分都彼此相互联系。了解词义就成了了解与其他词之间联想的任务。因而要有效地教词,就必须在联想网络中来呈示要教的 词。 研究还表明,心理活动对记忆产生有力的影响,“认知深度”与保持有着紧密联系。意思是说,愈是积极地解决问题,就愈能使信息持久储存。因而组织各种形式的词汇练习很有帮助。不仅如此,为巩固已学的词汇,还应鼓励学习者运用适当的记忆方法来帮助记忆词汇。 地理位置 这是最古老而为人熟知的记忆方法,其主要依据是,人们就“认知图式”进行操作的事实。“认知图式”是熟悉的视觉形象序列,易于重现。这些形象(位置)通常可以是处于便于旅游的通道上,但也可能是在熟悉的房间里的实物,著名故事中的事件或任何其他这类熟悉的序列。要记忆一个词,可形成其视觉形象,并置于想象的图景中的一个位置上。回忆起这整个图景时,这些词的恢复也就毫不费力了。例如一批表示身体器官的词,面部有哪些器官,胸腹部有哪些脏器,结合各种器官所在位置进行记忆,显然比记一张词表,效果会好得多。如:tom is a active actor, who acts in social activities actively 。an experiment is valid only insofar as the experimenter学习者不能只是读背词表,还必须结合句子或话语中上下文理解和记忆。 多次强化 信息必须经过多次强化才能在记忆中牢固保持。但强化不是机械地简单重复。大量阅读可在上下文中帮助再认学过的词汇;各种形式练习也都具有巩固词汇的作用。记得五十年代初期曾经介绍过一种“循环记忆法”。当时的做是定时反复记诵词表。考虑遗忘规律安排反复识记时间未始不无意义,但简单背诵词表毕竟很难提高记忆效果。循环记忆法的失败,不在于“多次强化”是否必要,而是在于强化方法上的不足和失当。 多通道输入 每个词都有其形、音、义和一定的变化,包括结构变化、语音变化和语义变化。听觉感觉到词的发音而未见过词的形态,甚至根本不了解其词义,这就并未获得理解达到认知的程度。对词的掌握总是要视、听、动觉多方面的协同工作。曾为此创造了许多有益的教学方法,也有过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似乎多数集中在视、听的先后次序上。实践证明,彼此的做法也并非水火不能相容,效果也并无太大悬殊。使用每种方法都曾培养过出色的外语人才。问题是必须根据不同的学习条件,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录音、录象等先进技术进入教学领域,以致有可能创造必要 的学习条件来帮助学习。词的形、音、义可以同时呈示,组织多通道输入,使学习者能够迅速建立各方面联系,准确掌握词的各个方面,有利于理解和保持。

(二)以重现为主 在以表达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对学习者说来,更为重要的是尽可能迅速而不费劲 地运用新储存的语言材料,而不是等待准确掌握所有的词汇(或完美地掌握语法)。即使他们的表达还不够标准,也应在某种流利程度上积极参加会话,争取更多使用语言的机会。有人主张在学习初期应鼓励学习者使用“洋泾浜”外语。意在使学习者勇于讲话,不要怕错。学习期间使用语言,错误在所难免。怕错就不敢讲,不敢讲就失去练习机会,不能积极掌握语言材料。为避免错误,应在提供的语言材料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下功夫。例如,在初期,多用实词,多用具体名词,多用没有形态变化的名词和动词等等。信息的储存并不能保证恢复,必须考虑使有效利用恢复线索的可能性得以增加的方法。首先是需要侧重词义方面的方法,因为表达时必须找到适合特定情况的意义。因而为表达所需的最有效的联想骨干是与词及其意义相联系的。以下是按意义集中词汇的几种方法。 1.情境序列 情境序列是话语中词汇关系的内聚锁链,是由于话语中的主题其目的或其结构而联想的词群;是与特定的情境有关的一些词。例如,关于百货公司的会话,很可能包含象prise(价格)、floor(底价)、sales(拍卖)、charge(收费)、clothes(服装)之类的词; 2.语义序列 语义序列包含由各种推论关系构成联系的词。同情境序列一样,语义序列也是把有关的词集中起来,使这些推理联想更明显。词可归类为:同义词、(sofa沙发,couch沙发长椅)、反义词(wide宽,narrow窄)、同座标词(oak, elm栎树、榆树)、上座标词(wolf,animal狼、动物)、下座标词(fruit,pear水果、梨)等。所有这些类别还可按同义词进一步下分。如正规的和不正规的同义词(child孩子、kid俚语中孩子);肯定的和否定同义词(thrifty节约的,stingy吝啬的),核心的和加强的词(mad疯狂的、furious狂暴的)。另外一种语义序列是刺激一反应对偶,如 accident(事故),car(汽车);baby(婴儿)、mother(母亲)。人们对一定刺激词的反应似乎有着很大的一致性,应利用这一特点来组织材料帮助学习者形成更有效的联想。 3.隐喻序列 根据某些比较具体或比较熟悉的事物去理解某些常常是抽象或神秘的事物的隐喻,能对我们的思维和行动的方法施加有力的影响。例如把争论喻为战争 4.搭配 语言中有些词习惯上要求一定搭配词,不能乱用。英语中如heavy rain(大雨), heavy与rain搭配,不用big与rain搭配;convenient time(合适的时间),但不能用convenientperson(适当的人)。每个词有一定的搭配范围,这些搭配范围限制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般说来,搭配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一个词的意义同与之有共同联想的词关系很大。这些联想不仅帮助学习者记忆,还有助于确定词的语义范围,能帮助学习者从上下文推断意义。二是搭配使人能知道他们期待发现的是哪一类词。人们总是能够从前面一个词预见后续的是什么信息 ,常能在听到熟悉的搭配的第一部分就猜出其意义。这也是理解组块的另一种表现。总的说来,由于这些固定的搭配往往可以作为整体来记忆,从而不仅有助于对词汇的记忆,而且便于在言语中表达、使用.5.预制言语 从组块的观点出发,可以认为,人们记忆中储存的语言材料,并不仅仅是个别词素和单词,而常常是经预制的组块,也就是一种预制言语。预制言语有利于更有效地恢复,也有利于说话者在表达时把注意力集中到话语中较大的结构上,而不是把注意力狭窄地集中在个别单词上。预制言语包括: (1)固定短语 其意义常不能用语法的正常规则来分析。这种短语常可用单词替换。成语(如kick the bucket死掉)、委婉语(如powder room女用盥洗室)、俚语(如better half妻子)、复合动词(如put up举起)等均属之。 (2)短语性框架 相当固定的短语包含可作某些变换的定位,多数没有规范的形式(a year ago一年以前, down with theking打倒帝王):问好(how do you do你好);分别(see you later回头见);感叹(you can′t be serious!你不能当真呀!)侮辱(you creep没用的家伙)。 (3)指示惯用语 这种惯用语由副句或句子构成,是基本的调节手段。其目的在于表示态度、期待、让步、挑战、防护、支持、退避(as far as i know据我所知,don′t you think你不认为,if i were you如果我是你,for that matte就此而言,frankly, i mean to say老老实实,我的意思是说)等,另外还可用以进行社交行动调控(hey,wait a minute嗨,等一会, nowlook现在你看,see here看这儿,shut up闭嘴,and then what又怎么办)。 (4)引语 不同长度、极少变换的完整话语,常作惯用的组块直接使用,有记忆的序列(数字、字母表、周日)、格言(thepublic seldom forgives twice下不为例),谚语(a rolling stonegathers no mo滚石不生苔,转业不聚财)以及所有作为单位储存被认为有效的那些组块。其中有些是一般的单位,每个人都可在言语交际中使用,另一些则涉及个人独特风格和爱好。 潜意识记单词法(混合阅读) -----记忆英语单词的困难究竟在哪?是我们的记忆力不好吗?肯定不是。有科学数据表明,人的大脑能容下几十门外语。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记几千单词都觉得非常困难呢?研究表明,这是一种有点象厌食症的不良心理作用, 由于多数人在外语学习时强迫注意力,结果产生了潜意识反感, 使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处于麻痹状态。 这种习以为常的错误做法,使外语学习的过程成了学习者信心与耐力被打击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在反复的证明着自己的记忆力不行。那么记忆英语词究竟有没有捷径呢? ------《科技日报》报道:心理学家发现,潜意识中看到的事物对大脑有着长久影响。由此,科学家认为,无需特别注意,人的大脑也在下意识地接受各种有用的信息。美国《自然》杂志报道,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工作的日本科学家渡边及其同事在研究中发现,潜意识训练有助于提高人们看移动的点的能力。当某个并不特别令人注意的事物不断地在眼前出现时,会给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哈佛大学研究视觉功能的日本科学家中山对新发 现解释说,我们不能对周围的一切都全神投入,事物不断地从眼前经过,大脑就不自觉地将它们的特征记录下来,这样的学习毫不费力但很有效。渡边也认为,周围环境中有一些不断发生的,但有着重大意义的信息,这种下意识的学习方式能帮助人们将这些信息结合起来并存储在记忆中。 另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学习是要积累的,厚积而薄发。我们一定要注意,从平时的上课听起,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文一定要读熟,因为这会培养我们的语感,应该说,这是学英语学习的又一重点,我认为一定要重视!也就是说,英语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更要有好的习惯,只有这样,再加恒心,就一定能学好!要总结归纳,要平时学习时多留个心眼。每位同学都应有一套合适的英语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是我们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思考,摸索出来的,或者向别人借鉴来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第11篇:学习英语心得体会文章:英语中背诵的方法

很多同学说,英语学习是很难啃的骨头,而最难的关节是记忆单词,如何记忆英语单词?大家都会说,背。如何背?看着单词,花时间背。我发现,的确有很多同学是下定决心,不怕辛苦,背!可在许多情况下,效果不很明显,不久就忘,也不会实际运用。 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心血,英语学词更是如此。其实,英语学习本身是一个反复记忆、反复练习、反复使用的过程。怎样有效地记忆单词,我曾困惑过,也用了一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地总结出以下几点:

1、要音、形、义放在一起记,而不是分开的,要朗读。在背单词时,要有声,让自己听见。有人默背,效果就不如出声明显。疯狂英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读,要读得响,读得快,读得疯狂,这样,人就激奋,大脑皮层处于活跃的状态,更容易记忆。这种方法的确有用,不妨试试。

2、单词要放在句子、文章中记忆。单一的一个单词是呆板枯燥的中文解释,很难记忆。例如,right一词,它可以作名词解释为权力、右边,作形容词意思是对的,以及副词意思是恰当地、正就,还有短语on the (one`s)right在……右边,all right这个短词又有很多解,right away马上,以及复合形容词right-handed用右手的(与左撇子相反),rightly确实地等等…… 在文章中,有更多整体的内容可以表达。而且,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不断地重复使用所学的单词。这样,就不会使所背的单词被遗忘,也巩固了学习成果,而且,英文阅读也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趣。另外,记忆单词可以归类,例如:“取得”,我们可以有get、attain、reach、achieve.可以从词缀上记忆,有些动词加了一定的后缀变成了名词,哪些以t结尾的形容词将t改为ce成了名词,哪些形容词加ly变成副词,而哪些以ly结尾的仍是形容词等等。

一、词汇的记忆 词是语言的一个单位,是可以单独用来构成句子或话语的最小单位。学习任何语言都必须掌握大量词汇。词汇的记忆对学习外语说来,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在外语教和学的实践中,许多单纯背诵词表的学习者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很少能学有所成。从而在外语教学中对是否要组织词汇教学和如何学习词汇,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现在看来,一味强调熟记单词,以为只要记住些单词就能掌握一种语言的观点当然不对,而仅仅强调以句子为基本单位进行学习,完全忽视词汇的掌握,同样是错误的。因为前者孤立记忆单词不易记住,即使记住些单词也很难在言语中使用;后者在句子学习中固然也能掌握单词,但完全开词的学习,对词的理解不深,记忆不牢固,而言语使用过程中实际上要求对一个个替换框架中的空位迅速用词来填补。不仅如此,一个单词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是句子。对话中的简单回答,也往往是一个词。词的熟记对掌握语言的重要性是无容置疑的。强调记忆各种层次上的语言材料,在重视句子教学同时也重视词的教学实属必要。因而学习外语必须十分注意词汇的记忆。应了解有效记忆词汇的原理和方法,这才能使外语的教和学事半功倍,而不是相反。 如前所述,记忆的恢复有两种形式:再认和重现。对记忆词汇说来,极应注意这两种恢复形式的特点。每个外语学习者都用各种方法记住了不少外语单词。所记住的这些词,一般都能用来理解外语材料。当然这里所说的记住,首先是对所记的词已有正确理解。至于表达,至于在言语中使用,则往往只能是所记住的词中很少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不同的掌握程度。领会式掌握总是先于复用式和活用式掌握语言材料。领会式掌握的突出标志是理解,仅仅要求对记忆的材料再认,即当原刺激重新呈现时能认出;而复用式和活用式掌握则突出表达和使用,要求对记忆的材料能够重现,即当原刺激不存在时能够回忆出来。这虽是一个完整的掌握语言过程的两个阶段,但由于人们学习外语的条件和要求并不完全一样,不同阶段的水平也可以成为不同学习者各自的学习目的。不同的目的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在谈到词汇的记忆时,不妨就再认和重现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以再认为主 在以再认为主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应帮助学生理解生词意义。学习者应当知道,一段材料中如存在少量生词,有时并不妨碍对材料的理解,反过来,在理解整段材料之后,对个别生词倒反而能够猜出其意义。学习者还必须明确,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下子记住任何一个词的全部意义,只能是先记住词的一般意义。总是要在各种上下文中多次接触以后,才能逐渐熟悉一个词的多种意义和用法。不同类型的词,其记忆效果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比较具体的实词,有着确定的形象,最容易记忆。虚词虽然使用较复杂,毕竟数量有限,而且出现的频率高,因而也不难掌握。问题倒是那些不易构成形象的词,亦即那些具有抽象概念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些词都有足够的内容,为正确理解材料所必需,但有些词太抽象,而且出现的频率太低,不易记住。因此词汇记忆中最大的问题也正是集中在这些词方面。 其次,词汇的记忆方面,形式可能比意义更重要。我们是依靠词的形式引向词的意义的,因为我们总是先看见或听见特定的“形态”,然后试图记忆该形态的意义。因此在以理解为主的教学中,应以形式作为通向意义的主要通道。至于产生则正好相反,是由意义引向在特定情境下恰当的形式。关于记忆的研究表明,词是在联想网络中储存和记忆的。这些联想可有许多类型,并与许多通道连接。例如,我们的内部词汇中的词,不仅在意义、形式和语音等方面,而且还在视觉上——我们把相似的形状在心灵的视野中联系起来——以 在学习和经验这些词的语境中其他部分都彼此相互联系。了解词义就成了了解与其他词之间联想的任务。因而要有效地教词,就必须在联想网络中来呈示要教的 词。 研究还表明,心理活动对记忆产生有力的影响,“认知深度”与保持有着紧密联系。意思是说,愈是积极地解决问题,就愈能使信息持久储存。因而组织各种形式的词汇练习很有帮助。不仅如此,为巩固已学的词汇,还应鼓励学习者运用适当的记忆方法来帮助记忆词汇。

地理位置 这是最古老而为人熟知的记忆方法,其主要依据是,人们就“认知图式”进行操作的事实。“认知图式”是熟悉的视觉形象序列,易于重现。这些形象(位置)通常可以是处于便于旅游的通道上,但也可能是在熟悉的房间里的实物,著名故事中的事件或任何其他这类熟悉的序列。要记忆一个词,可形成其视觉形象,并置于想象的图景中的一个位置上。回忆起这整个图景时,这些词的恢复也就毫不费力了。例如一批表示身体器官的词,面部有哪些器官,胸腹部有哪些脏器,结合各种器官所在位置进行记忆,显然比记一张词表,效果会好得多。如:tom is a active actor, who acts in social activities actively 。an experiment is valid only insofar as the experimenter学习者不能只是读背词表,还必须结合句子或话语中上下文理解和记忆。 多次强化 信息必须经过多次强化才能在记忆中牢固保持。但强化不是机械地简单重复。大量阅读可在上下文中帮助再认学过的词汇;各种形式练习也都具有巩固词汇的作用。记得五十年代初期曾经介绍过一种“循环记忆法”。当时的做是定时反复记诵词表。考虑遗忘规律安排反复识记时间未始不无意义,但简单背诵词表毕竟很难提高记忆效果。循环记忆法的失败,不在于“多次强化”是否必要,而是在于强化方法上的不足和失当。 多通道输入 每个词都有其形、音、义和一定的变化,包括结构变化、语音变化和语义变化。听觉感觉到词的发音而未见过词的形态,甚至根本不了解其词义,这就并未获得理解达到认知的程度。对词的掌握总是要视、听、动觉多方面的协同工作。曾为此创造了许多有益的教学方法,也有过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似乎多数集中在视、听的先后次序上。实践证明,彼此的做法也并非水火不能相容,效果也并无太大悬殊。使用每种方法都曾培养过出色的外语人才。问题是必须根据不同的学习条件,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录音、录象等先进技术进入教学领域,以致有可能创造必要 的学习条件来帮助学习。词的形、音、义可以同时呈示,组织多通道输入,使学习者能够迅速建立各方面联系,准确掌握词的各个方面,有利于理解和保持。

(二)以重现为主 在以表达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对学习者说来,更为重要的是尽可能迅速而不费劲 地运用新储存的语言材料,而不是等待准确掌握所有的词汇(或完美地掌握语法)。即使他们的表达还不够标准,也应在某种流利程度上积极参加会话,争取更多使用语言的机会。有人主张在学习初期应鼓励学习者使用“洋泾浜”外语。意在使学习者勇于讲话,不要怕错。学习期间使用语言,错误在所难免。怕错就不敢讲,不敢讲就失去练习机会,不能积极掌握语言材料。为避免错误,应在提供的语言材料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下功夫。例如,在初期,多用实词,多用具体名词,多用没有形态变化的名词和动词等等。信息的储存并不能保证恢复,必须考虑使有效利用恢复线索的可能性得以增加的方法。首先是需要侧重词义方面的方法,因为表达时必须找到适合特定情况的意义。因而为表达所需的最有效的联想骨干是与词及其意义相联系的。以下是按意义集中词汇的几种方法。 1.情境序列 情境序列是话语中词汇关系的内聚锁链,是由于话语中的主题其目的或其结构而联想的词群;是与特定的情境有关的一些词。例如,关于百货公司的会话,很可能包含象prise(价格)、floor(底价)、sales(拍卖)、charge(收费)、clothes(服装)之类的词; 2.语义序列 语义序列包含由各种推论关系构成联系的词。同情境序列一样,语义序列也是把有关的词集中起来,使这些推理联想更明显。词可归类为:同义词、(sofa沙发,couch沙发长椅)、反义词(wide宽,narrow窄)、同座标词(oak, elm栎树、榆树)、上座标词(wolf,animal狼、动物)、下座标词(fruit,pear水果、梨)等。所有这些类别还可按同义词进一步下分。如正规的和不正规的同义词(child孩子、kid俚语中孩子);肯定的和否定同义词(thrifty节约的,stingy吝啬的),核心的和加强的词(mad疯狂的、furious狂暴的)。另外一种语义序列是刺激一反应对偶,如 accident(事故),car(汽车);baby(婴儿)、mother(母亲)。人们对一定刺激词的反应似乎有着很大的一致性,应利用这一特点来组织材料帮助学习者形成更有效的联想。 3.隐喻序列 根据某些比较具体或比较熟悉的事物去理解某些常常是抽象或神秘的事物的隐喻,能对我们的思维和行动的方法施加有力的影响。例如把争论喻为战争 4.搭配 语言中有些词习惯上要求一定搭配词,不能乱用。英语中如heavy rain(大雨), heavy与rain搭配,不用big与rain搭配;convenient time(合适的时间),但不能用convenientperson(适当的人)。每个词有一定的搭配范围,这些搭配范围限制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般说来,搭配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一个词的意义同与之有共同联想的词关系很大。这些联想不仅帮助学习者记忆,还有助于确定词的语义范围,能帮助学习者从上下文推断意义。二是搭配使人能知道他们期待发现的是哪一类词。人们总是能够从前面一个词预见后续的是什么信息 ,常能在听到熟悉的搭配的第一部分就猜出其意义。这也是理解组块的另一种表现。总的说来,由于这些固定的搭配往往可以作为整体来记忆,从而不仅有助于对词汇的记忆,而且便于在言语中表达、使用.

第12篇:指导学生背诵默写点滴谈

《语文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乃至生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信息交流的过程,还应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人格完善的过程、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背诵默写也是如此,需要师生之间的互相配合。

近几年的中考,只有背诵默写有给出明确的考试的范围,而且这10分是来自课本。如何让学生在这道题上得到更高的分数呢?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把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表印发给学生,这篇目表按要求背诵的先后顺序打出标题、诗文的第一句(用来提醒学生)、册号以及所在册的页码。给学生明确的范围,因为部分学生到九年级中考总复习时,

七、八年级的书就不知去哪了,而且有些学生很懒,不愿翻书,携带一张纸方便。

二、第一轮的复习:要求学生按册序先背诵古诗(因为古诗较文言文容易,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能更快背诵),今天布置两首,第二天上课前5分钟检查,检查完后,让9个(班级每组的每列选出一个做事认真负责的学生任组长,这些组长的由科代表改)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改完,然后这些小组长把本组同学有错字的句子汇总给科代表,科代表在第二天上语文课之前把这些有错字的句子抄在黑板上。上课时请学生到黑板改正,改正大概需用5分钟,通过改正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要求学生把错字及正确的字写在篇目表相应的位置上,再用5分钟默写新的内容。第一轮的背诵默写一般不重复,今天写过了,明天就换两首,而且第一轮有告诉学生默写的内容。

经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对古诗特别是绝句都能够较熟练的背诵默写。古诗完了以后,文言文一些篇目较长,我就把它们进行分解,让学生记住重点段落,默写重要句子。比如《出师表》,课文很长,基础好的学生要求背诵全文,而基础差的要求他们记住

1、诸葛亮给刘禅的三条建议:“诚宜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条建议;

2、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临危受命的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通过这样复习一轮,大部分学生对考试中的给上句要求写下句,或者给下句要求写上句的背诵默写基本可以拿满分了。

三、第二轮的复习:这是巩固第一轮的复习并在这基础上进行提高,因为背诵默写除了给出上下句的题型外,还有理解性的背诵默写。先是预热,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开始第二轮的复习。先是随意抽取两首古诗或是一段文言文的重点段落,批改方式同桌交换,如果今天默写有错的第二天这首再写一遍,直到全对为止,每天都是这样随意抽取。以锻炼学生的熟练程度。

随意抽取结束后,我以练习的形式巩固,先让学生完成给出上句或下句的练习,然后完成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练习。基础好的班级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讲评;基础差的班级不会做,我就把答案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抄,抄完后叫学生记,在这基础上再让学生完成相应练习。通过这轮复习,基础好的学生10分的背诵默写一般可以拿满分了;基础差的学生一般也有

6、7分了。

四、第三轮的复习:即考前复习了,在中考前两个星期,我又印发了练习,主要是每篇古诗文的名句和文言文的重要语句,让学生对前面的背诵默写进行复习巩固,以免学生因为几天未接触就忘了。

以上是我几年来教毕业班所采用的方法,通过三轮的复习巩固,大部分学生在中考时背诵默写都可以得满分。所以我觉得:任何事情,只要你有认真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的,因为——一份耕耘,一份收

第13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指导心得体会(阳珍)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指导心得体会

全南县实验小学 教师:阳珍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孩子“肚子”里太空,导致写作文时就算掏心掏肺地写,也写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时候,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下决心攀登科学高峰的种子。开展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所以,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培养孩子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经刻不容缓。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在指导小学中段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实践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书籍感兴趣了,才会自己主动阅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课堂上常常借用课文来激趣。比如,教授到《渔夫的故事》一文后,我告诉孩子们,《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又叫《天方夜谭》,是由264个小故事组成的。里面还有许许多多和课文一样有趣的故事。后来,孩子们纷纷前往书店寻找这本书。有时,我会采用竞争机制来激励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比如,班级里会利用课余时间举行读书心得写作比赛,写得好的作文将会在学校广播站播出。孩子们积极读书、踊跃投稿。通过各种比赛,孩子们对读书的兴趣也浓了。

二、推荐读书,让孩子选择“读好书”。

现在的图书市场良莠不齐,许多学生往往会被一些容易产生副作用的读物所吸引。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水平、对于他们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课外读物。

首先我会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如上了《鲁滨孙漂流记》之后,让学生再读一读“精读百书”书目中的《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其次我会指导学生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能理解的,并且有一定思想内涵的读物,来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

总之,从学生的好奇、兴趣爱好以及喜欢的故事入手推荐读物。

三、及时评价——用成果鼓励学生

评价阅读效果,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也就是在活动中对学生的阅读效果做出及时、合理的评价,使学生的劳动得到认可,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继续阅读。

任何人都希望对自己的作为有所认可,小学生也是如此。及时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对于还没养成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

四、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读书要讲究方法。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呢? 一是确定阅读目标,保证读有所得。每次阅读时,事先不一定明白为什么而读,但在读的过程中,文章的哪方面触动了我或联想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原理,这就是“得”,即此次读书的收获。

二是学会精读与略读。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只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三是学会做读书笔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就是做笔记,而做笔记又有利于眼到、心到。历史学家吴晗在谈读书方法时说:“除了多读之外,还得多抄,把重点、关键性的词句抄下来时时翻阅,这样便可以记得牢靠,成为自己的东西了”。 一般说来,做读书笔记没有一定的方式。但一般对于小学生,我们归纳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作记号;二是作眉批、旁注;三是摘录;四是提纲笔记;五是写心得体会或读后感。

五、让孩子学会与“书”为侣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只有让孩子习惯读书,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心灵的安置点,当作是一处想去就去的故地,孩子们才能真正懂得主动阅读。所以,引领孩子走进书的海洋,走进学校的图书室,走进班级的图书角,走进街上的书店,走进政府的图书馆,在书的海洋中徜徉。让孩子一走进学校,就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总之,利用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

总之,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成尤为重要。作为教师,除了站好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我们还应关注孩子的课余生活,努力让他们的课余生活因语文而更加美好。

第14篇:浅谈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泰来农场学校 林青明

要: 当今的语文教学忽略背诵。背诵在语文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充实我们的语言仓库;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培养我们的语感;能使我们深受文化、情感、审美等方面的熏陶;还能提高我们的智力。当然,背诵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不能死记硬背。 关键词:背诵

语文教学

作用

现代语文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重视理解分析而轻视背诵积累。而几十年来的实践却证明,前者的效果很不理想。当今许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的语文功底还远不如旧社会读

四、五年私塾的学生。究其原因,我以为是当今的学生背诵积累的东西太少的缘故。因此,我认为,我们当今的语文教学应该重拾传统的“背诵”。

背诵可能许多人一谈到背诵就认为那是死记硬背,毫无益处,这是对背诵最大的误解。实际上,背诵是一种古老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精粹,其作用之重大在今天尤其值得关注。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学问渊博的学者专家都曾背诵过大量的名作。汉代杰出的女文学家蔡文姬,年轻时就能背诵其父蔡邕的四百多篇作品;才高八斗的曹植,十岁左右,便能背诵诗赋十余万言;唐代大诗人杜甫也“群书万卷常暗诵”。 就这样,他们把美词妙句化为自己词汇仓库中的有用材料,在言方面进入广阔自由的境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能背诵海涅、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的名作。正因为他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所以即使在他写的社会科学巨著《资本论》中,使用的语言也毫不艰涩。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在读小学时,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能把这两部书倒背如流。这为他以后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使他受益匪浅。巴金能够背诵《古文观止》全书。他以为,自己做学问的扎实基础来源于背诵大量的古典文学精华。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无数人学习语文的实践证明:背诵对学好语文具有重要作用。

背诵能充实我们的语言仓库。我们的头脑就像一个仓库,通过背诵,我们可以在其中储存大量的语言材料,背得越多,“仓库”就越满,越丰富。学语言特别讲究积累,尤其是词汇的积累。通过背诵,那些名篇佳作中新鲜的词语,精彩的句子就很自然的成为了我们的积累,久而久之,我们的词汇就会变得丰富起来。相反,一个不愿背诵的人,即使他读过很多书,但真正储存到头脑中的东西并不多,这样,他的词汇就永远丰富不起来。古今中外的语言大师,无一不经过大量背诵。前面提到,汉代杰出的女文学家蔡文姬,年轻时就能背诵其父蔡邕的四百多篇作品;才高八斗的曹植,十岁左右,便能背诵诗赋十余万言;唐代大诗人杜甫也“群书万卷常暗诵”。正是因为他们背得多,积累得多,他们的语言仓库才变得异常丰富,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背诵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它能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规范。我们背诵的课文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是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在背诵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反复诵读这些规范化的语言,潜移默化地进行吸收,慢慢地,我们的头脑中就会很自然的形成一种语言结构和语言运用的规范。久而久之,原来不规范的方言土语和不良的语言习惯逐渐地被规范的书面语言所代替,从而促进了我们的语言发展。背诵能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流畅。学语言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模仿的过程。背诵那些名篇佳作,实际上就是对它们的模仿,从而形成一定的语言套路、模式。这样,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就很容易依据一定的套路、模式流畅地进行,而不会觉得受到阻滞。背诵还能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迅捷。通过背诵而储存、积累在我们头脑中的语言,往往是浓缩的精华,既有储存轻便,更有提取快捷的特点,因此,当我们需要表达某一事物或思想时,我们就能迅捷地从语言仓库中提取相关的信息,或者很容易找到某个最恰当的词,进行恰如其分的表达。 背诵既能提高我们书面语的表达能力,也能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背诵多的人,不但写文章得心应手,意到笔随,而且讲起话来也能出口成章,文采斐然,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 郭沫若先生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诗句,便极恰当地说明了背诵和表达之间的关系。

背诵能培养我们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感受力,包括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读书体会:一些经典的著作,必须慢慢读,用心去体会,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而且每读一遍对著作体会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同。同是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意思有可能不同,只有通过多读,才能慢慢地领会其中的意思,懂得其中的规律。而背诵,实际上就是一个熟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慢慢地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品味出其艺术上的特色,妙处。这样,慢慢的,我们的语言感受力就提高了。一个背书多的人,往往有很强的语感,他能一眼看出一篇文章的动人处,一首诗的精妙处,并能进行较深的品味鉴赏。相反,一个背书不多的人,往往很难一下子抓住文章的要害,只能在表面磨蹭。 背诵能使我们深受文化、情感、审美等方面的熏陶。要求背诵的课文往往文质兼美:它们既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又有着很强烈的情感色彩以及审美效果。多背诵这些文章,能使我们深受其熏陶,从而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尤其是背诵古代诗词,你往往能感受到诗中喷薄而出的思想情感,呼之欲出的艺术魅力,这样,你便很自然地进入了诗的艺术境界,深受其陶冶。笔者就有这样的体会。在大学期间,笔者曾坚持背诵了三年古诗词。背杜甫的《登高》,我怎也忘不了其“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沉郁、悲凉;背李白的〈〈将进酒〉〉,我总能感受到其“会须一饮三百杯”豪放与不羁。而且背诗还有个作用,那就是你会情不自禁地走进诗中,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最后和诗人融为一体。记得那段时间,我曾像曹孟德一样悲凉慷慨过,像东坡一样豪放旷达过,又像稼轩一样“摧刚为柔,潜气内转”,也如秦少游般伤感缠绵。通过背古诗,我不但真正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

的无穷魅力,更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起来,这是一种多麽好的熏陶啊!

背诵还能促进智力的发展。这一点也许是许多人容易忽视的。背诵是有意识记的过程,我们通过反复熟读,加深大脑皮层的暂时神经联系,产生持久的稳固的记忆,从而锻炼了记忆能力。实践证明,一个人背诵越多,他的记忆力就越强:他不但记得多,记得快,而且记得久。另外,通过背诵积累的大量材料,不仅有储存的作用,而且还有检索的作用,可以发展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一个饱诵诗书的人,在身临某一情境的时候,往往能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背过的相关诗句:当看到飞流而下的瀑布时,马上就会想到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当漂泊在外,看到夕阳西下时,很自然的会想起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的儿子,因为背过孟浩然的《春晓》,竟在一场春雨过后的早晨,脱口念出了“花落知多少”的诗句!由此我们也可得知,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七步成诗的曹子建,其才思的敏捷,在很大程度上应得益于他们的饱诵诗书。

背诵的作用实在很多,也很大。既然如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尽量多背点东西,尤其是多背点古代诗文。当然,背诵也要讲究方法,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在这方面,教师要作一定的方法指导。背诵的方法很多,下面不妨列举几例。

一、理解记忆法。在背诵文章时,我发现很多同学根本不理解课文的意思,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械记忆的能力逐渐减弱,而理解记忆的能力增强。现在做老师了,对于文言文,我没有着意去背,却感到很多句子都能记住,究其原因,是在备课时,已经对文中的字词句的意义、用法,对文章的写作思路结构主旨等已经有了深入的理解,背诵起来自然轻松。学生在背诵时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先理文意,再去背诵。这样的背诵不仅快速而且不容易忘记。

二、各个击破法。即把篇幅长的文章或段落分成几个短小的部分来背。背出一部分再背下一部分。这样,每次背的内容少了,速度加快了,就有“成就感”了,这比一次背诵全文、全段要容易的多。当然,最后一定要把几个部分连起来背熟。

三、顺藤摸瓜法,又叫首字提示法。学生背诵时常背到一个地方时会突然“卡脖”,下句怎么也想起来,此时提醒他下一句的第一个字,他就又能接着背下去。针对此,可用首字提示的方法:把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写下来,作提醒之用。如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背的《归去来兮词》的第二段,在背诵时把“舟、风、问、恨、乃„„”等字写在一张纸上以便在 “卡脖”时提醒自己。如此往复,就记住了这张图谱,直到最后不看这些字也能背出。

当然,背诵的方法远不止这几个,但不管是什麽方法,一定要是适合自己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因此,教师应提倡学生自己去摸索出一些背诵的方法。

总之,背诵是对语文本质属性的回归。在语文课改进行得轰轰烈烈的今天,我们重拾传统的背诵,相信学生的文化底蕴会越来越深厚!

第15篇: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智慧背诵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智慧背诵

越城区皋埠镇中心小学 徐建凤

背诵就是记忆,不背诵,就无法积累语言材料。头脑里没有一定的语言信息,想提高语文水平就是一句空话。儿童认知心理学表明,一个儿童在13岁之前是记忆力强而理解能力差,过了13岁记忆和理解就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认识规律,小学教师必须把握好时机,让儿童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多背些有价值的东西。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要他去负担。”如果语文课堂充塞的只是教师无休止的课文分析,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会缺乏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把背诵放到应有的位置,有义务让我们的孩子爱上背诵。让死记硬背推出我们的语文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在背诵古今的美文中收获快乐。但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对背诵已经有了恨之入骨的抵触情绪。该如何让学生将背诵视为一种享受,让孩子们乐于背诵,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一、背诵为许多学者成名打下扎实的功底

古老的私塾教育虽然其教学方式完全背离于时代,落伍于生活,但是,私塾的强调背诵就是利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把一些经典不加讲解牢牢地烙印到孩子的脑海里,随着心智的成熟,这些幼时积淀到生命深处的东西,慢慢酝酿,慢慢发酵,最后会转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中国古代那么多的大学问家,谁不是从这种学塾里读出来的呢?他们读的许多书籍,不都是小时候一篇1篇背诵出来而终身难忘的吗?看看我们的苏轼、白居易、鲁迅、胡适、巴金、茅盾、老舍„„这样一批大师级的人物,无一例外不是在少年时期下了诵读功夫的。

白居易昼夜苦读,以至口舌生疮;苏轼三抄《汉书》;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明末清初的叶奕绳一年背三千多段的精彩文字,成为一名文学家。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来,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 幼年的莎士比亚要在天不太亮的时候,就到学校坐在课桌前去,捧着“角书”(用磨薄了的角质物保护住的课本)念拉丁文,背拉丁文„„这位伟大的文豪的童年,就是在背诵中开始他的文化积累的。

民国后还拖着辫子的满清遗老辜鸿铭,留洋归来,在北平当大学教授,能够一口气背诵出上千行的密尔顿《失乐园》。看来,背诵,启发智慧,增加修养,激发才华,加深记忆,在语文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背诵在少儿语文教学中作用

(一)、背诵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背诵是一种特殊的记忆活动。语文学习中需要种种记忆活动,诸如记住词语的意义、字的字型和读音、课文大意、层次结构、作者姓名等等。而背诵是一种特殊的顺序和语言----逐字逐句、毫厘不差地进行记忆。通过这种对记忆的严格训练,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同时,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所以,从小背诵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学生在背诵时,内心会有一种我要将它背下来的潜意识,也就是强烈的学习动机,那么这对提高他们的有意注意是很有好处的。

(二)、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背诵是熟读的结果,学生每读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在反复诵读中,一方面有诵读者感情的投入,加上声音、语调、语气、重音、停顿等朗读手段的配合;另一方面,诵读者也在边读边想。因此,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

(三)、背诵可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书上的规范化的语言,原来不规范的方言土语及不良的语言习惯逐渐地被规范的书面语言代替了。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

(四)、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名篇,他们的“材料库”也在背诵中不断地被充实,而且在背诵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积累了如此之多的妙词佳句,那在与人交流时不就可以出口成章了吗?在写作时不就可以顺手拈来、下笔如有神了吗?

(五)、背诵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把文章背诵下来,首先我们得对文章进行理解,所背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下来的,某一段又具有怎样的层次需要进行深入理解。从这点看,背诵的确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六)、背诵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和人格修养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 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浩如烟海,五千年的诗教源远流长。在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下流传下多少灿若星空的优秀经典诗文,像《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等,无不熏陶着、滋养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要是孩子们背诵这些经典古诗文,把这个民族语言最精华的东西牢牢背诵下来,积淀在头脑深处成为一种基本的素养,那么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就可以游刃有余。相信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三、背诵应重视教法完善

(一)、何为教法完善

背诵教学本身就是以背诵法这一教学手段为核心而构建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教法完善,是指立足于背诵法的基础上采用其它各种方法,去完成背诵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语文教学应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入情入境,并立足于言语活动来开展,言语活动的形式无外乎包括听、说、读、写四种。所以,背诵教学的教法完善就必须调动各种感官,把“背诵法”和“听说写”及“其它的各种阅读法”构成一体系,去实现背诵教学的最佳效率。

(二)、小学背诵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高——背诵=死记硬背

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有一个错误的公式,即背诵=死记硬背=食而不化。以至于背诵被冷落了,而冷落背诵的结果,使“熟读课文”的要求落空,使理解课文、培养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受到影响。代之而起的是课堂上为了应试而去追求知识点的落实,把完整的课文内容变为印证知识点的语言片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考试的成绩,只能先抓简单的课文背诵。于是,教师每天跟在学生屁股后面,催促着他们背诵考试的段落。日复一日,背诵成了任务,背诵失去了原来的快乐。背诵如同恶魔一般让人谈背诵色变。

2、方法不当。

读得少、讲得多、问题频、嚼得碎仍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这种掰开、揉碎、嚼烂的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堂课35分钟,我们的老师把很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咀嚼课文上,对于诵读往往忽视。因此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在老师的讲解下已经理解课文的内容,但还不能读通课文。连读通课文都还很困难,那如何再进一步的去背诵呢。

3、选择的材料不当

背诵不仅能使孩子储存积累一定量的文章和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记忆力,健全了他们的人格,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提升了他们的心灵,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因此,很多特级教师提倡学生诵读古代经典。但古代经典浩如烟海,哪些是适合孩子阅读的?哪些是不适合孩子们读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从中精心筛选,进行提炼,并按特定的年龄,特定对象,特定的情境归纳整理,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给孩子们。但有些老师不管是不是文质兼美,从头背到尾,单调又乏味,又或者没有目的性地让孩子背成语,因此孩子常常“谈背色变”。

四、背诵教法完善的形式

(一)、挖掘“听”资源来优化背诵教学

英语教学中有一项听力训练,常用录音机播放,让学生闭目静听,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其实此法也可用到背诵教学中来,用录音机播放精美文章的诵读(当然要是名家美读),让学生尽情地谛听。在听中,学生会被那悦耳的声音,悠扬的语调,鲜明的节奏,丰富的情感和逼真的意境所感染,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为下一步自己去熟读背诵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听”的方式还有很多,例如二人互相背诵,一人背一人听,听得多自然自己也能背,并且效率极高。另外,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可张耳广听,听别人说话,听电视,一旦遇到精彩的句子,便可选择记住。尤其是听高人的精彩演讲,对名言名句的旁征博引,听后便可铭记于心。总之,可以充分挖掘“听”资源以促进背诵教学的优化。

(二)、挖掘“说”资源来优化背诵教学

1、复述课文法

在上语文课中,常常有这样一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复述课文内容,这实际上是采用了说教法。背诵教学更可大用此法,可以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试着尽量地用原文语句复述,当反复复述,复述到全文端出时,也就达了背诵。

在执教《颐和园》一课时,全文要求背诵。为了方便孩子背诵,在课堂中我设计了做小导游这一环节:让学生选择一处景点,带领大家去欣赏。任务一布置完,孩子们就劲头十足的准备起来。长廊的颜色美、形状美、画面美;站在万寿山上从几个方位眺望看到的不同美景;昆明湖的静,桥的雕刻精美等等。这些课文中的字句从孩子们的介绍中一句接一句地冒出来,有的孩子甚至为了做个好导游把课文的原话都给背出来了。孩子们在这有趣的情境创设中,快乐的记忆,为背诵全文奠定了基础。

2、积累背诵法

教师们总把教本中的名言警句罗列成满满的几大张,或是让孩子们不甚其解的背诵出来。这样的背诵任务对于孩子来说的确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将这些名言警句的教学放在平时的说话中。根据生活情境交际情况尽可能地引用要背诵的词语和句子。久而久之学生便熟记,更会运用。这样,对所背诵的内容既是理解,也是背诵。例如,当有朋友自远方来时,便可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谈到一个人要有骨气时,便可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与朋友离别心情异常沉重时,便可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已经会背诵所要学习的名言警句了。

只要你用心去讲究“说的艺术”,便可让孩子在乐中背,在背中积累。总之,深入地挖掘“说”的资源,背诵教学也因之大放光彩。

3、以唱代背,背诵教学如虎添翼

罗马尼亚大音乐家涅斯库说:“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用这种特殊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背诵文学作品,能起到不可估量的效果。正如卢梭所说:“音乐包含了比词语大一百倍的力量。”当语言无以表达形容时,我们可借助音乐作背景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背诵氛围,不断激活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思维,使师生双方自始至终沉浸在音乐创设的情调氛围中,以发自内心的感动欣赏作品,准确进入背诵文本的情感状态。

在执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时,让孩子们结合王菲的《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来进行学习。在执教李煜的《相见欢》可以结合邓丽君的《无言独上戏楼》这首歌曲来背诵等等。从音乐中感受词的婉约,从唱中记忆歌词。上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时,除进行讲解分析之外,在把词谱成歌曲配以教学,会把长城内外大雪纷飞所引起的壮阔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丰富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强化了记忆。学生以唱代背印象深刻,当学生默写不下去的时候,《沁园春·雪》的曲调回旋在脑际,曲调哼得出,词也就忘不了。或者让学生配上自己喜欢的旋律唱古诗。让学生自己发挥,孩子的思维在自己喜爱的旋律的伴随下自由奔驰,从而使古诗教学课充满了情趣,充满了活力,充满了乐趣。结果是学生们歌唱熟了诗能背了,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音乐是语文记忆的魔棍,像这样用音乐创设一定的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背诵的兴趣,将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结,从而提高和巩固学生记忆的强度。

4、画中现文,快乐背诵

有信息表明.人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将课文中固定的、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直观的形象画面,呈现于读者面前,让读者从具体生动的情景中,触摸作品的灵魂,感悟作品的内涵,避免从文字到文字的枯燥的说教。在执教《过故人庄》一课时,我让学生将诗中的的景色画出来,在画的过程中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这样一来避免了我的枯燥的分析。画后我又让学生看着图画把古诗背出来,有了自己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画学生很快的就背了出来。同学们在这样形象生动的视听中,很快就能体味词人柳永的思想感情,并能牢固地记住这些画面。这样,学生就能依照这些画面顺利地把全文背诵下来,这种情景加文字的背诵,可以说是背诵教学的最佳渠道。

第16篇:背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背诵,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开发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良好作用。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这种方法始终没能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极为不利的,要恢复背诵应有的地位,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近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扭转了过去片面强调双基的倾向,大力加强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文新教材的全面推广,更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落实,研究性学习的普遍开展,又极大地改进了现行的传统模式。但仍有一些老师,在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时,却放松了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抽掉了自己的釜底之薪。因为,能力是不能凭空培养的,发展能力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知识就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但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技能则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所以,如果我们重视能力的培养,就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否则,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空中楼阁。“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个道理显而易见。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重点’知识是否巩固。”苏氏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就会落空。能力和技能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所谓技能是人们在领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能顺利完成任务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由此可见,不掌握足够的基本技能,能力的培养同样会落空!背诵就是一种语文基本技能,确切地说,是一种智力技能。从心理学意义上看,它是一种智力活动方式——熟记教材的记忆活动,语文学习中需要种种记忆活动,诸如“记住字形和读音、词义、课文大意、层次结构、作者姓名、写作年代等。而背诵是一种特殊的记忆活动,要求学生对课文或某种语文知识按照原样——固定的顺序和语言——逐字逐句、厘毫不爽地进行记忆。其主要方式有背诵课文(包括全文和片断),背诵语法、修辞、逻辑或文章的定义、概念等。通过这种对记忆的严格训练,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而记忆能力正是我们致力于培养的学生认识能力之一种。可以说,人们的一切心理特征、一切智能都根源于记忆。一个人如果没有记忆,他就会永远处于初生时的蒙昧状态;一个人如果失去记忆,他的心理就会永远停留于原有水平而不会提高。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前提,而记忆是储存知识的宝库。人类的知识浩如烟海,如果不设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就会象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比喻的一样:他拼命地赶着马,却忘记把所装载的东西好好捆在车上。

当他飞快地赶到目的地时,东西早在沿途失散光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著名的遗忘曲线显示了遗忘的规律:人们对事物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所以学生学到知识后要及时复习,趁热打铁,才能巩固。巩固,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只有巩固了原有知识,才能积累知识,扩大知识,知识记得越牢固,当需要时,就越能迅速、恰当地加以运用。所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重视对巩固知识的方法的研究,指导人们加强记忆,与遗忘作斗争,而背诵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巩固语文知识的方法!

二、背诵在语文学习中所起的作用

1.通过背诵,学生多次接触课文,必然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理解,读的遍数越多,理解也就越深,从而受到教育感染。 久而久之,既熟记了课文,巩固了语文知识,又提高了思想境界。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荀子对阅读的主张是“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荀子·劝学篇》)。据朱熹解释,所谓“诵数”就是诵读的遍数,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思考领会,达到通晓文章的大意。朱熹也强调熟读成诵的作用。他说:“凡读书……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2.通过背诵积累语文材料和写作范式,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课本中所选文章,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熟记大量的词汇、各种句式和修辞格式,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从而积累丰富的材料。在运用语文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这些材料便会从舌底笔端奔涌而出。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神”,这“神”从何而来?即从头脑中储存的大量语言信息所酝就,一经触发,便势如泉涌。

3.通过背诵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识记方法掌握得如何是背诵技能发展水平的标志。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背诵课文时,会自动地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识记方法,如逐句识记、合句识记、按内容分层识记、按文章顺序分步骤识记、抓住关键词语识记、通过形象识记、运用联想识记等方法,都是人们常见用的。当然,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的能力是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而逐渐形成和提高的。在这过程中,他们对文章进行分析、综合、概括,而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记忆能力都会得到发展,而且,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的思维活动必须在语文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熟读背诵,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赖以进行思维的语文材料,这就为发展其思维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总之,背诵文学名篇佳作,其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语言运用均能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背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学生们要先熟记大量的诗词散文名篇,才能丰富自己的语汇和语文知识,才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第17篇:英语中背诵的方法

英语中背诵的方法

英语中背诵的方法: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心血,英语学词更是如此。其实,英语学习本身是一个反复记忆、反复练习、反复使用的过程。怎样有效地记忆单词,我曾困惑过,也用了一些方法。

很多同学说,英语学习是很难啃的骨头,而最难的关节是记忆单词,如何记忆英语单词?大家都会说,背。如何背?看着单词,花时间背。我发现,的确有很多同学是下定决心,不怕辛苦,背!可在许多情况下,效果不很明显,不久就忘,也不会实际运用。 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心血,英语学词更是如此。其实,英语学习本身是一个反复记忆、反复练习、反复使用的过程。怎样有效地记忆单词,我曾困惑过,也用了一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地总结出以下几点:

1、要音、形、义放在一起记,而不是分开的,要朗读。在背单词时,要有声,让自己听见。有人默背,效果就不如出声明显。疯狂英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读,要读得响,读得快,读得疯狂,这样,人就激奋,大脑皮层处于活跃的状态,更容易记忆。这种方法的确有用,不妨试试。

2、单词要放在句子、文章中记忆。单一的一个单词是呆板枯燥的中文解释,很难记忆。例如,right一词,它可以作名词解释为权力、右边,作形容词意思是对的,以及副词意思是恰当地、正就,还有短语on the (one`s)right在……右边,all right这个短词又有很多解,right away马上,以及复合形容词right-handed用右手的(与左撇子相反),rightly确实地等等……

在文章中,有更多整体的内容可以表达。而且,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不断地重复使用所学的单词。这样,就不会使所背的单词被遗忘,也巩固了学习成果,而且,英文阅读也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趣。另外,记忆单词可以归类,例如:“取得”,我们可以有get、attain、reach、achieve.可以从词缀上记忆,有些动词加了一定的后缀变成了名词,哪些以t结尾的形容词将t改为ce成了名词,哪些形容词加ly变成副词,而哪些以ly结尾的仍是形容词等等。

不同层级语言单位的记忆

语言材料包含不同层级的语言单位。所有层级中词、句、语段应是最主要的单位。不同层级语言单位有不同的记忆特点。本节将就这三个层次的记忆进行必要的分析。

一、词汇的记忆

词是语言的一个单位,是可以单独用来构成句子或话语的最小单位。学习任何语言都必须掌握大量词汇。词汇的记忆对学习外语说来,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在外语教和学的实践中,许多单纯背诵词表的学习者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很少能学有所成。从而在外语教学中对是否要组织词汇教学和如何学习词汇,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现在看来,一味强调熟记单词,以为只要记住些单词就能掌握一种语言的观点当然不对,而仅仅强调以句子为基本单位进行学习,完全忽视词汇的掌握,同样是错误的。因为前者孤立记忆单词不易记住,即使记住些单词也很难在言语中使用;后者在句子学习中固然也能掌握单词,但完全开词的学习,对词的理解不深,记忆不牢固,而言语使用过程中实际上要求对一个个替换框架中的空位迅速用词来填补。不仅如此,一个单词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是句子。对话中的简单回答,也往往是一个词。词的熟记对掌握语言的重要性是无容置疑的。强调记忆各种层次上的语言材料,在重视句子教学同时也重视词的教学实属必要。因而学习外语必须十分注意词汇的记忆。应了解有效记忆词汇的原理和方法,这才能使外语的教和学事半功倍,而不是相反。

如前所述,记忆的恢复有两种形式:再认和重现。对记忆词汇说来,极应注意这两种恢复形式的特点。每个外语学习者都用各种方法记住了不少外语单词。所记住的这些词,一般都能用来理解外语材料。当然这里所说的记住,首先是对所记的词已有正确理解。至于表达,至于在言语中使用,则往往只能是所记住的词中很少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不同的掌握程度。领会式掌握总是先于复用式和活用式掌握语言材料。领会式掌握的突出标志是理解,仅仅要求对记忆的材料再认,即当原刺激重新呈现时能认出;而复用式和活用式掌握则突出表达和使用,要求对记忆的材料能够重现,即当原刺激不存在时能够回忆出来。这虽是一个完整的掌握语言过程的两个阶段,但由于人们学习外语的条件和要求并不完全一样,不同阶段的水平也可以成为不同学习者各自的学习目的。不同的目的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在谈到词汇的记忆时,不妨就再认和重现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以再认为主

在以再认为主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应帮助学生理解生词意义。学习者应当知道,一段材料中如存在少量生词,有时并不妨碍对材料的理解,反过来,在理解整段材料之后,对个别生词倒反而能够猜出其意义。学习者还必须明确,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下子记住任何一个词的全部意义,只能是先记住词的一般意义。总是要在各种上下文中多次接触以后,才能逐渐熟悉一个词的多种意义和用法。不同类型的词,其记忆效果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比较具体的实词,有着确定的形象,最容易记忆。虚词虽然使用较复杂,毕竟数量有限,而且出现的频率高,因而也不难掌握。问题倒是那些不易构成形象的词,亦即那些具有抽象概念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些词都有足够的内容,为正确理解材料所必需,但有些词太抽象,而且出现的频率太低,不易记住。因此词汇记忆中最大的问题也正是集中在这些词方面。

其次,词汇的记忆方面,形式可能比意义更重要。我们是依靠词的形式引向词的意义的,因为我们总是先看见或听见特定的“形态”,然后试图记忆该形态的意义。因此在以理解为主的教学中,应以形式作为通向意义的主要通道。至于产生则正好相反,是由意义引向在特定情境下恰当的形式。关于记忆的研究表明,词是在联想网络中储存和记忆的。这些联想可有许多类型,并与许多通道连接。例如,我们的内部词汇中的词,不仅在意义、形式和语音等方面,而且还在视觉上——我们把相似的形状在心灵的视野中联系起来——以 在学习和经验这些词的语境中其他部分都彼此相互联系。了解词义就成了了解与其他词之间联想的任务。因而要有效地教词,就必须在联想网络中来呈示要教的词。

研究还表明,心理活动对记忆产生有力的影响,“认知深度”与保持有着紧密联系。意思是说,愈是积极地解决问题,就愈能使信息持久储存。因而组织各种形式的词汇练习很有帮助。不仅如此,为巩固已学的词汇,还应鼓励学习者运用适当的记忆方法来帮助记忆词汇。

1.地理位置 这是最古老而为人熟知的记忆方法,其主要依据是,人们就“认知图式”进行操作的事实。“认知图式”是熟悉的视觉形象序列,易于重现。这些形象(位置)通常可以是处于便于旅游的通道上,但也可能是在熟悉的房间里的实物,著名故事中的事件或任何其他这类熟悉的序列。要记忆一个词,可形成其视觉形象,并置于想象的图景中的一个位置上。回忆起这整个图景时,这些词的恢复也就毫不费力了。例如一批表示身体器官的词,面部有哪些器官,胸腹部有哪些脏器,结合各种器官所在位置进行记忆,显然比记一张词表,效果会好得多。如:Tom is a active actor, who acts in social activities actively 。An experiment is valid only insofar as the experimenter学习者不能只是读背词表,还必须结合句子或话语中上下文理解和记忆。

2.多次强化 信息必须经过多次强化才能在记忆中牢固保持。但强化不是机械地简单重复。大量阅读可在上下文中帮助再认学过的词汇;各种形式练习也都具有巩固词汇的作用。记得五十年代初期曾经介绍过一种“循环记忆法”。当时的做是定时反复记诵词表。考虑遗忘规律安排反复识记时间未始不无意义,但简单背诵词表毕竟很难提高记忆效果。循环记忆法的失败,不在于“多次强化”是否必要,而是在于强化方法上的不足和失当。

3.多通道输入 每个词都有其形、音、义和一定的变化,包括结构变化、语音变化和语义变化。听觉感觉到词的发音而未见过词的形态,甚至根本不了解其词义,这就并未获得理解达到认知的程度。对词的掌握总是要视、听、动觉多方面的协同工作。曾为此创造了许多有益的教学方法,也有过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似乎多数集中在视、听的先后次序上。实践证明,彼此的做法也并非水火不能相容,效果也并无太大悬殊。使用每种方法都曾培养过出色的外语人才。问题是必须根据不同的学习条件,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录音、录象等先进技术进入教学领域,以致有可能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来帮助学习。词的形、音、义可以同时呈示,组织多通道输入,使学习者能够迅速建立各方面联系,准确掌握词的各个方面,有利于理解和保持。

(二)以重现为主

在以表达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对学习者说来,更为重要的是尽可能迅速而不费劲地运用新储存的语言材料,而不是等待准确掌握所有的词汇(或完美地掌握语法)。即使他们的表达还不够标准,也应在某种流利程度上积极参加会话,争取更多使用语言的机会。有人主张在学习初期应鼓励学习者使用“洋泾浜”外语。意在使学习者勇于讲话,不要怕错。学习期间使用语言,错误在所难免。怕错就不敢讲,不敢讲就失去练习机会,不能积极掌握语言材料。为避免错误,应在提供的语言材料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下功夫。例如,在初期,多用实词,多用具体名词,多用没有形态变化的名词和动词等等。信息的储存并不能保证恢复,必须考虑使有效利用恢复线索的可能性得以增加的方法。首先是需要侧重词义方面的方法,因为表达时必须找到适合特定情况的意义。因而为表达所需的最有效的联想骨干是与词及其意义相联系的。以下是按意义集中词汇的几种方法。

1.情境序列 情境序列是话语中词汇关系的内聚锁链,是由于话语中的主题其目的或其结构而联想的词群;是与特定的情境有关的一些词。例如,关于百货公司的会话,很可能包含象prise(价格)、floor(底价)、sales(拍卖)、charge(收费)、clothes(服装)之类的词;

2.语义序列 语义序列包含由各种推论关系构成联系的词。同情境序列一样,语义序列也是把有关的词集中起来,使这些推理联想更明显。词可归类为:同义词、(sofa沙发,couch沙发长椅)、反义词(wide宽,narrow窄)、同座标词(oak, elm栎树、榆树)、上座标词(wolf,animal狼、动物)、下座标词(fruit,pear水果、梨)等。所有这些类别还可按同义词进一步下分。如正规的和不正规的同义词(child孩子、kid俚语中孩子);肯定的和否定同义词(thrifty节约的,stingy吝啬的),核心的和加强的词(mad疯狂的、furious狂暴的)。另外一种语义序列是刺激一反应对偶,如 accident(事故),car(汽车);baby(婴儿)、mother(母亲)。人们对一定刺激词的反应似乎有着很大的一致性,应利用这一特点来组织材料帮助学习者形成更有效的联想。

3.隐喻序列 根据某些比较具体或比较熟悉的事物去理解某些常常是抽象或神秘的事物的隐喻,能对我们的思维和行动的方法施加有力的影响。例如把争论喻为战争。

4.搭配 语言中有些词习惯上要求一定搭配词,不能乱用。英语中如heavy rain(大雨), heavy与rain搭配,不用big与rain搭配;convenient time(合适的时间),但不能用convenientperson(适当的人)。每个词有一定的搭配范围,这些搭配范围限制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般说来,搭配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一个词的意义同与之有共同联想的词关系很大。这些联想不仅帮助学习者记忆,还有助于确定词的语义范围,能帮助学习者从上下文推断意义。二是搭配使人能知道他们期待发现的是哪一类词。人们总是能够从前面一个词预见后续的是什么信息,常能在听到熟悉的搭配的第一部分就猜出其意义。这也是理解组块的另一种表现。总的说来,由于这些固定的搭配往往可以作为整体来记忆,从而不仅有助于对词汇的记忆,而且便于在言语中表达、使用。

5.预制言语 从组块的观点出发,可以认为,人们记忆中储存的语言材料,并不仅仅是个别词素和单词,而常常是经预制的组块,也就是一种预制言语。预制言语有利于更有效地恢复,也有利于说话者在表达时把注意力集中到话语中较大的结构上,而不是把注意力狭窄地集中在个别单词上。预制言语包括:

(1)固定短语 其意义常不能用语法的正常规则来分析。这种短语常可用单词替换。成语(如kick the bucket死掉)、委婉语(如powder room女用盥洗室)、俚语(如better half妻子)、复合动词(如put up举起)等均属之。

(2)短语性框架 相当固定的短语包含可作某些变换的定位,多数没有规范的形式(a year ago一年以前, down with theking打倒帝王):问好(how do you do你好);分别(see you later回头见);感叹(you can′t be serious!你不能当真呀!)侮辱(you creep没用的家伙)。

(3)指示惯用语 这种惯用语由副句或句子构成,是基本的调节手段。其目的在于表示态度、期待、让步、挑战、防护、支持、退避(as far as I know据我所知,don′t you think你不认为,if I were you如果我是你,for that matte就此而言,frankly, I mean to say老老实实,我的意思是说)等,另外还可用以进行社交行动调控(hey,wait a minute嗨,等一会, nowlook现在你看,see here看这儿,shut up闭嘴,and then what又怎么办)。

(4)引语 不同长度、极少变换的完整话语,常作惯用的组块直接使用,有记忆的序列(数字、字母表、周日)、格言(Thepublic seldom forgives twice下不为例),谚语(A rolling stonegathers no mo滚石不生苔,转业不聚财)以及所有作为单位储存被认为有效的那些组块。其中有些是一般的单位,每个人都可在言语交际中使用,另一些则涉及个人独特风格和爱好。

潜意识记单词法(混合阅读)

记忆英语单词的困难究竟在哪?是我们的记忆力不好吗?肯定不是。有科学数据表明,人的大脑能容下几十门外语。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记几千单词都觉得非常困难呢?研究表明,这是一种有点象厌食症的不良心理作用, 由于多数人在外语学习时强迫注意力,结果产生了潜意识反感, 使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处于麻痹状态。 这种习以为常的错误做法,使外语学习的过程成了学习者信心与耐力被打击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在反复的证明着自己的记忆力不行。那么记忆英语词究竟有没有捷径呢? ------《科技日报》报道:心理学家发现,潜意识中看到的事物对大脑有着长久影响。由此,科学家认为,无需特别注意,人的大脑也在下意识地接受各种有用的信息。美国《自然》杂志报道,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工作的日本科学家渡边及其同事在研究中发现,潜意识训练有助于提高人们看移动的点的能力。当某个并不特别令人注意的事物不断地在眼前出现时,会给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哈佛大学研究视觉功能的日本科学家中山对新发现解释说,我们不能对周围的一切都全神投入,事物不断地从眼前经过,大脑就不自觉地将它们的特征记录下来,这样的学习毫不费力但很有效。渡边也认为,周围环境中有一些不断发生的,但有着重大意义的信息,这种下意识的学习方式能帮助人们将这些信息结合起来并存储在记忆中。

另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学习是要积累的,厚积而薄发。我们一定要注意,从平时的上课听起,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文一定要读熟,因为这会培养我们的语感,应该说,这是学英语学习的又一重点,我认为一定要重视!也就是说,英语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更要有好的习惯,只有这样,再加恒心,就一定能学好!要总结归纳,要平时学习时多留个心眼。每位同学都应有一套合适的英语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是我们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思考,摸索出来的,或者向别人借鉴来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第18篇:背诵的教学反思

背诵是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传统有效方法之一。过去我们强调那种教师填鸭式讲解,学生记笔记、背条条、背课文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那么现代英语教学中还要不要背诵?怎样背诵?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出,学生学过的东西,二十分钟之后忘记40%,当天忘记70%,第二天忘记75%。根据这一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我们必须让学生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特别是单词,以减少遗忘。再者,外语教学中适当的强化记忆也是必要的。对一些句型搭配及习语等,必须准确掌握,因而需要一定的强化记忆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必须适当地运用强化记忆的方法。我认为现在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在“图文提示”下让学生背诵或复述课文的方法。《新目标英语》每一页都有幽默生动的画面,而文字材料相对来讲占的比例小一点,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图说话,看表格讲句子,只要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语言,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种全新的背诵模式,完全不是死记硬背。它的高明之处,是把背诵变成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过程。同时,具体语言情境中的背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智力作用,因而能达到快速、高效。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将传统与现代的有效的结合起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求实、求新、求变;同时注意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突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拓展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第19篇:英语背诵教学反思

背诵是学习英语的传统有效方法之一,英语背诵教学反思。过去我们强调那种教师填鸭式讲解,学生记笔记、背课文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我们就要选择好背诵的方法,但需因人而异,以内容确定方法,以条件变化方法。只要运用得当,就能收到明显效果。

一、以练促背法

英语学习重在学习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只要能听会说,能读会写,就算达到了目标。因此,教师在讲解所学单词、短语及其它知识点后,在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短语及造句的训练,对典型句子进行替换单词、短语的强化训练。这样,变背为练、以练促背,就能达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的目的。长期坚持,好比是游泳中学习游泳,便可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used to do/be used to +n./动名词/be used to do/be used for/be used as sth.时,学生易混,那就在教师讲解加例句理解之后,附加多项造句练习,达到巩固。

二、以用促背法

学习英语追求学以致用,兴趣和积极性至关重要。对于中学生来说,利用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他们主动运用英语,效果往往会更好。每节课前的Free talk,教师可安排学生将学过的单词、句式编成情景对话或小故事,比如,我们教材中SectionB 3a,有些就可拿来把它改编为对话,让学生根据情景排练。这样,以用促背,以背促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长期坚持,所学知识极易掌握,以后使用便能脱口而出。

三、以译促背法

故事性很强的文章,背起来比较容易,教学反思《英语背诵教学反思》。 知识性强,社会背景不太熟悉的文章,背诵难度就比较大。这种文章可先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理解句中的单词和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意义联系,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由英译汉到汉泽英,反复进行练习。学生只要能迅速准确地把应掌握的内容翻译出来,也就能比较容易地背诵下来,并逐步学会运用。科普之类的材料用这种方法较好。以译促背,省时又省力。

四、提示引导背诵法

如果文章比较容易理解但知识点较多的时候,就没必要再用翻译的方法背诵。可采用重点记忆的方法。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列出文中的重点单词或词组,以及句子使用的句式,记录下来,通过这些提示,引导学生找出脉络,连接成句,从而达到背诵的效果。还有些材料,还可以通过列图表,通过mind map,很容易地复述出大致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概念图中的每一部分,应该使用什么语言知识点进行表达,应该围绕什么话题和句型词汇,这点反而显得非常关键。如以下这个话题,就可以让学生有较大的发挥和创作机会,但对学生的语言要求,自然也比之前的高许多。

五、随时随地背诵法

在课堂上学生背诵是必要的,但不宜安排过多,且时间也不充足。否则,学生会当作任务而勉强应付,即使背诵下来,也是一种短期记忆行为,不一定牢固。可以让学生把重点句子、段落及精彩文章译成汉语,抄在袖珍本上,随身携带。

一有闲暇,就看着所抄汉语想英语,读英语,背英语,写英语。平时就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将重难点记录在自己的小册子上。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都可以拿出来看一看,加深记忆。学生学起来方便轻松,记忆牢固,而且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好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背诵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手段,可又是学生感到头痛和烦恼的事。如何把头痛变为轻松,将烦恼变为喜悦,被动变为主动,就要找出其中的钥匙,使学生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把背诵变为学好英语的“帆”和“桨”,自由地扬“帆”挥“桨”,在学海中遨游。

第20篇:作文教学话“背诵”

xx县xx小学 石牛山

近日,总听到许多同仁叙说学生作文能力很差,有的简直有不忍目睹之惨。

为什么有这样严重的问题呢?我想这与我们曾经不遗余力地批判“死记硬背”有关。当然僵化的“死记硬背”教学模式,是应该批判的,但是人们在批判的时候连同“熟读成诵”都一起抛弃了,只是一个劲地强调“理解”。然而,只靠夸夸其谈的说教,学生能理解吗?更何况,理解的内容不熟读成诵能记住吗?掌握得牢吗?还有“理解”究竟以什么为标准?自己以为理解了,并不一定真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水平的提高,回头看一看,当时的“理解”何等浅薄。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当代著名作家巴金老人形象地说明了“熟读成颂”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背诵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本文来自文秘家园*,转载请注明)的基础。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丰富的、具体的、形象的信息输入、储存,又怎么去展开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呢!作家秦牧说:“青少年记忆力很强,多背诵名篇,用起来就会左右逢源,俯拾即是”。大师们对背诵都这样钟爱,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多年的教学中,每当我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首先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记忆,多积累。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认真摘记文中的好词句,把它记牢。通过多年试行,我发现,只要认真专心去做的学生,在走过一段路过后,他们的作文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当学生尝到这样做的好处后,他们会更加刻苦努力。

所以我想,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少一些说教,放手让学生去朗读、背诵。(此文分别刊载于1994年《xx教育》第

9、10期合刊和1994年《遵义教育》

7、8期合刊上)

教学中指导背诵心得体会
《教学中指导背诵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