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分组教学法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20 08:37:34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浚县屯子镇第二初级中学 蒋希亮

在全县课堂改革的大潮中,各兄弟学校在教研教改方面风生水起,各显神通。自去年9月份我校部分教师奔赴王庄镇初级中学和白寺一中参观学习后,我校迅速成立了课题实践小组,并确定在八一班率先推行新型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在我们只知道分组教学法的大致框架的情况下,很多老师都是摸石头过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困惑就马上和其他老师商讨,或者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向兄弟学校老师请教,及时找到解决办法。经过一年的努力和坚持,分组教学法在我班已初见成效,在期末考试中各科成绩已有了较大的优势。分组教学法对我的触动最大有两点:

一、我们的学生并不笨。

二、和分组教学法相见恨晚

以前总以为作为老师一定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总是对知识点大讲特讲,不厌其烦,生怕学生学不会,殊不知这样做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多向思维,学生被禁锢在老师的知识范围之内,不敢越雷池一步。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组教学实验及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我们发现有的学生不但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而且讲得头头是道。只是我们没有给学生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只把学生看成了观众,成了“一言堂”,从而导致了学生的才美不能外现。分组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两两结对,合作探究学习,实现了“兵教兵”的“百家鸣”课堂,看着学生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时,我感觉到知识的火花在相互碰撞中逐步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在此,我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小组的组建:

(1)、分组:例如,班内有64人,先把64人按各科总分从高到低编成1——64号(同时要兼顾性别、视力、身高、特长等),再把课桌按三张桌并成一个正方形,按S型分成8组(如第一组为

1、

16、

17、

32、

33、

48、

49、64号),每组8人(各班组数、人数、编号可灵活掌握),按各科成绩(每科的学生编号不一定相同)把8人分为1——8号,1——4号为本组内的师傅,5——8号为徒弟,学生可自由拜师,也可老师指定。

(2)、座位:原则上师傅应该挨着徒弟,便于帮助徒弟,如遇到各科的师傅徒弟身份不同,

已每科每课时为单位学生在本组内随机变换座位(可能一课一换,只限本组内,便于师徒互动)

二、组长的选拔: (1)、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2)、组长的成绩要比较优秀。 (3)、组长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号召力。 (4)、每组要选出正副两个组长。

三、组长的职责: (1)、组织、督促、帮助检查本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及老师布臵的作业。 (2)、负责本组课上、课下的纪律。 (3)、调动本组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四、小组评价细则: (1)、轮流每周有一个小组的组长负责记录(专用本)每节课各小组的得分和扣分,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课堂表现现场宣布加分多少,如该小组有一人回答对一个问题,则可加1分(要求回答者声音洪亮,吐字清晰,结论完整)。如有人主动上讲台(要求字体工整、大小适中,布局合理,步骤完整,答案正确,没有毛病才可加分)做题,可视题的难易度适

当多加分,做完后全班同学给他挑毛病。 (2)、教师考评学生成绩(课堂小测、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以师徒二人的平均分为依据,全班排名。 (3)、小组间有合作(如遇到本组成员全都不会的题,组长应积极向外组求助,之后再及时回本组讲解),也有对抗(做练习、习题、小测试比平均分,互相检查老师布臵的作业和任务,pk获胜者适当加分) (4)、每个小组的副组长负责记录(专用本)本组每个成员在课堂上的得分和扣分情况。 (5)、各科教师定期(每周一)总结各组得分,各组定期(每周一)总结本组个人得分。 (6)、对于得分最多或最少的小组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学校统一制作的未来之星图标)或惩罚(小组长写出失败原因,讲台上检讨,每个人写出情况说明和保证书,还可增加一些体力劳动)

五、其他注意事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1)某个小组总是第一名和某个小组总是第八名,这时,教师可以考虑让第一名的小组派出1——2人去支援第八小组,为期一周或两周,并为去支援的小组适当加分和发放《未来之星》图标。(其他小组也可以申请支援) (2)、某个小组可能会出现不听组长指挥的同学,组长有权利把其逐出小组1——5天,可让其坐在讲台的小桌上。(给组长权利,树立其威信,便于以后的管理) (3)、课堂上出现随机性加分环节,当多组举手,教师不知道叫谁是好时,可用提前准备好的八张扑克牌(1——8)随机找学生抽取小组回答。(从而化解难题,提高课堂效率) (4)、各科教师应该定期(至少每周一次)给组长开会,了解各个组长遇到的困难,并指导组长怎么解决,对于问题较大的小组,教师可以对该小组召开专门会议(所有会议都应该在课余时间进行),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5)、在一定时期内,教师要注重在班内树立榜样,每月评出模范小组、模范组长、模范师傅、模范徒弟等,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学困生多鼓励,让榜样的力量发挥作用。 (6)、教师要充分备课,设计好每节课的程序,要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并能轻松愉快的和学生交流互动,不时的带给学生一些快乐。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他能有效的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提出: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而分组教学法恰是符合这一理论的教学方法

推荐第2篇:分组分层教学法开题报告

《分组分层教学法》立项课题开题报告分组分层教学法》立项课题开题报告

莒县果庄乡中心初级中学张富庆

一、课题名称:分组分层教学法研究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到底按照优等生的认知水平上课,还是中等生、学困生?又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而在现实中这种现象处处可见,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打算在班级教学中实施分组分层教学,研究分组分层教学法,通过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组合,实施不同的授课、备课、评价等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达到全部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升学高低衡量办学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而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生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教师往往只顾及一小部分“尖子生””使大多数“陪读生”“劳而无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不改变原有班级体系的情况下,打算摸索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自古以来,就提倡“因材施教”,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后的教学班级与不实施分层班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原有班级学生的认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知水平,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层、备课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估等内容,争取使教学质量最优化,最具效率化,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五、课题研究实施方法本校共有18个教学班,每级选择(1)(5)做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作为(3)对比班。并把实验班里的学生分为A、B、C三组,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

实施分组分层递进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估

1、学生分层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和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学生分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学生分成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适应。

3、分层施教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按课型确定分层,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层、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BC一般是25—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层学生能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明显,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层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辅导,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按教学内容,提问分层,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练习、作业分层、辅导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分类辅导。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作业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学习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4、分层测试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和综合题,其中基础题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5、分层评估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估,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层

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1、第一步(准备阶段2009年1月)根据立项申请的批复,撰写开题报告,完:成课题开题工作。(1)、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2)准备有关资料,、制定实验研究总体方案,准备数学课题研究活动管理表册;(3)、建立学生课题研究小组,每班4-6人分一组,并选举组长;(4)、建立指导教师组,并在组内按年级进行相对指导分工,对班内数学课题研究活动的具体实施进行指导和协调管理。

2、第二步(探索阶段2009年2月-2011年5月)(1)、按计划实施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整理课题研究资料;(2)、在实施过程中随时对数学小课题活动实施过程进行观察、调控;(3)、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

3、第三步(总结阶段2011年6月)(1)、撰写研究总报告(2)、整理资料:论文,课题总结等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管理、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人员分工课题组负责人(负责本课题的指导、组织)负责人:张富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专业:数学分组分层教学法,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朱涛、赵金利——主要负责协调分层备课、授课、分层作业时,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应补充、拓展哪些内容,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严孝顺——主要负责学生分组、分层评价,负责收集一些实验数据,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李晓春、王龙成——负责收集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把本班实验情况及时向上汇总。负责在各实验班、对比班搞一些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八、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1、研究总报告

2、论文或发表的著作

3、分层备课优秀教案集2009.1

推荐第3篇: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法介绍

前 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以具体的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以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在教学进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任务,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班级教学中“分组合作”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而“任务驱动”中的任务为分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以学习任务来分组的前题条件,在教学中二者结合运用可谓相得益彰。职业学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主要评价标准是学生能使用计算机把教师布置的任务做出来,然而在实践教学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把任务布置给全班学生后,有的学生使用计算机能够很快完成任务,也有学生不会做或做了没能通过计算机的检验,因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间能力差距所造成的学习效果差距十分明显。为了改善这种学生之间在计算机课程任务学习的差距,我部2008年提出在我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探索任务驱动与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研究项目,试图总结出一套适合职业学校计算机类课程的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法。

在我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可把“任务驱动”和“分组”两种教学法结合起来应用,形成了课堂或实习教学的在任务驱动下的分组教学法。通过在计算机部内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传统教学法片面追求计算机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学生理论学习一知半解,实操制作认识散乱,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只是浮于表面兴趣没有用计算机做出自己的东西而带来的茫然。把任务驱动与分组教学法相结合起来,让学得快学得好的学生带动全班同学学习,完成任务的面更广,成为维系班级学生学习进步的纽带。

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法在任务驱动中再加入对学生的分组去教学,让学得好学得快的学生成为小老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用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内容的深层次剖析,选择制作更加适合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内容教学任务,进而在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一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更高层次。

计算机专业部推行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法三年来,专业部全体老师积极参与了教学法改革的探索,进行了大量的教改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大幅提高,以全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为例,全面推行该法后,统考教学课时安排由先前的136课时加一周实习压缩为90课时,统考合格率仍然保持在95%以上,在节约了76个教学课时的情况下保持了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先进地位。

计算机专业部 傅夏龙

推荐第4篇:班级分组心得体会

班级分组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们学校正在搞课堂教学改革,身为初2015级5班的班主任在我面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把班上分成8个学习小组,经过几周的时间的操作终于完成了班级的分组。下面是我在分组过程当中的一些体会:

建组原则:以自愿为主,兼顾均衡、男女生混编、适当调整的原则。学生参加哪个小组,应尽量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再作适当调整,以保证达到“均衡”。这里应当注意:彼此暂时排斥的学生不要编在同一小组,以免矛盾激化,影响小组活动;后进生编入对他持中间态度的小组,当然也可编入对他欢迎的小组,但此时可能使其产生依赖思想。

小组人数:一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以三到七人为宜,多数人认为六人小组合适。为什么?首先,它已达到一定的量,因为小组的规模大些组内可能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信息的量也就相当大些。但并非越大越好,人数过多,就会使有些学生丧失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因而这种量应当是有限度的。

选择小组长: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组长有很大关系。为使小组长这一正式角色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使之既是小组的形式核心,又是小组的实质核心。因此,选择小组长时就应注意小组长的基本条件和产生方式两个问题。学习小组长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首先他们应当是本学科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再次,愿意对学习差的同学提供帮助。选择小组长时应避免采用教师指定的方式,应当真正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在选择之前,教师可以公布挑选组长的标准。由于有自愿建组作前提,组长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选出的组长较易成为实际活动的核心。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开始时培养小组长们的领导和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小组活动时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同时对那些起不到作用和学生不满意的小组长进行了更换。过了三四个星期后,小组长培养得差不多了,我就把重点转向“特困生”,平时上课纪律、课堂练习直至实践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之间倡导竞争,让学生比着学,乐中学。

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我觉得分组教学的好处在:

一、让优生辅导差生可解我人手不足之忧,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二、可把优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之学得更全面。俗话说得好,要想倒给别人半桶水,自己就得有满桶水,这样就可让优生学得更全面,更透彻。

三、可以鞭策更多后进生奋力追赶。因为有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谁想让自己组总是落在后面呢?再者如果落在后面了,小组长肯定会督促后进生的。到目前为止,从纪律、卫生、学习成绩、合作意识等方面来看,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效果比较明显。

分组教学法彻底打破了“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注意力的中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开发潜能,培养能力,收获快乐。

推荐第5篇:分组分层教学法阶段总结 2

分组分层教学法阶段总结

(一)

寿县迎河中学

刘克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我校实行分组分层教学,争取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实行一学期以来,既有收获、也有得失,现总结如下:

一、分组分层课题的准备:

1、对学生分组分层

九年级共有三个教学班,由于是初三年级面临毕业,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因此我们在原有班级的体系不打乱的情况下,将班级分为八组(每组6人),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和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60%、20%。各组里的人员可根据每次大考情况滚动,以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成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2、对教师分层备课

根据情况,我们对参与的教师进行了划分,进行分层备课,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三层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对A同学必须有适当的提高题和补充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由刘克等老师负责提出,并所有参与老师共同讨论确定,对于C同学至少应掌握到什么程度主要由朱士好老师提出并提交参与老师共同讨论确定。

3、对学生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①按课型确定分层,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一般是25—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层学生能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明显,以学生层次差为教学资源,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层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辅导,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教师按照学生的分层设置分层练习,建立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同学生意识中已有知识的联系,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

②按教学内容分层,例如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感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地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③提问分层,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④练习、作业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作业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⑤辅导分层,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学习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4、对学生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和综合题,其中基础题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5、对学生分层评估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估,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①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 ②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把学生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的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进行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③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存

在的问题,对部分学习不到位的C层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④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⑤通过对各层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与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分组分层课题实施的成效 (1)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由于学生是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学习,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又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个性得到张扬,主体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因而也越来越喜欢学习数学。 (2)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分组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改变了过去只抓少数“优秀生”的做法,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分层教学增强了数学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分层教学也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最明显,今年我校中考,我校数学平均成54.8分我任教班级数学平均成绩是68.51分,高出全县数学平均成绩14.54分。若按建档人数计算,高出全县数学建档平均成绩28.33分;数学学科进线人数是90人,其中任教班级占62人,占69%;数学优秀率是26.75%,约42人,任教班级优秀人数是30人,占70% (3)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合作能力。 实施分组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特别是C层学生,能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分组分层课题实施暴露的问题 分组分层教学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也暴露初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学期教学中注意解决问题。 (1对学生分组分层不合理 分组分层教学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合作互助,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合作互助,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分析和研究,合理分组分层,我认为分组不应是按成绩进行划分,要创设良好的分层环境,分层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习能力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或简单的学习成绩的分层。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数学分层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让不同数学学习能力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学生的层次绝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可以是半个学期,也可以是一个学期作一次调整。 (2)没有充分激发各类层次的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则是上述过程的外因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自己所属的层次并达到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通过提问、激励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等。只有唤起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分层教学才会有实效。 (3)没有关注影响分组分层教学效果的因素 预习、课堂、作业等分层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因素影响着分组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③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其他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⑤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⑥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4)要真正重视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由于刚开始实行,分组不合理、层次不均衡,使得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没有真正落到实效,,各层次的学生没有均衡共进,另外小组的评价机制不完善,没有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四、今后分组分层课题继续改进完善: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我们在教改实验中,解决好暴露的问题,要“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合作学习”、要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备好课、搞好分层教学。 我们注重通过多渠道的学习,课题组成员还要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有关的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然后在课题组活动时互相交流,以达到资料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设计各种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形成问卷调查报告,对学生进行试验前的测试,并做对比班的成绩统计。积极撰写教学新的、课题反思、教学论文等。 虽然我校数学组师资薄弱、教育科研起点低,但仍然坚持完成原定的课题各项研究计划,边学边做;虽然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但我们相信做起来就会有提高,就会有收获。

推荐第6篇:尝试教学法与学生分组学习

尝试教学法与学生分组学习

尝试教学法的核心要求是“先学后教”,学生怎样先学、老师后教什么?是所有正在实践“尝试教学法”的老师们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对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体会较深。

刚开始,我让学生先自学、练习,然后再讲解,结果时间花了不少,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基础差,自学练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给浪费掉了。

后来,我事先(备课时)预设许多问题(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按座位分成三个自然组,采取“互点题”(由一组组长指定二组某一同学上台做某一题,二组组长指定三组某一同学做某一题,三组组长指定一组某一同学做某一题,其他同学在下面做本组的同一题)的形式,让学生先练,给三个组积分,一周累计总分最高的为优胜组计奖。这种方法比过去好,学生积极性比较高,有竞争意识。但依然有许多差生蒙混而过,整体效率不高。

最近,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九个小组(座位邻近的3人或4人为一组),并根据数学成绩确定九个小组长,上课时让小组长组织本小组的几名同学带着老师预设的问题自学或练习,这个过程中,小组的几个同学可以合作讨论,互相帮帮助,小组长检查指导,直到大家都会(当然也会有统一的时间限制)。这种分组模式能够让全体同学正真动起来,在有限时间内让更多同学达标。

昨天,我在上“模拟实验

(二)”的数学课中,上课伊始,就让学生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玩”游戏,在模拟实验中得出接近随机事件的理论概率。活动开始前,我让各小组长统一指挥,两人一组玩十次“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记下其中有几次是打平手的(即手势相同的),然后把全班九个小组的情况合起来分析计算,这样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更多的模拟实验次数,达到了更佳效果(模拟实验次数越多越接近理论概率),这样的活动使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了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实践证明,课堂上采取“学生分组学习”的方法,小组长既是组织者,又是指挥员、战斗员,还是裁判员,他能带领全组同学积极开展活动,及时发现问题,更能便于老师真实掌握学生学习状况,是一种较好的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何培养和发挥小组长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我想:

一是合理分组、选定小组长。分组要按座位顺势安排,人数不能太多,一般以3至4人为宜,小组长应该选数学成绩稍好、组织能力更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选定以后,要召集他们开个会,告诉他们这个职务应该扮演的角色:教师助理;这个职务的职责:带领本组全体同学共同学习,还是一个监督检查员。指出他们的工作不仅能帮助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协助老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还能培养锻炼自己的能力。

二是要预设好学生学习或练习的内容,上课开始时就出示具体问题,明确具体要求(包括活动规则、时间限制等),让小组长“有章可循”,易于组织和操作。

三是在课堂上营造学生分组学习的氛围,舍得给时间学生,敢于“放权”给小组长。要有意识的在活动中培养小组长“小老师”、“监督员”、“指挥官”形象,使其产生领导力,发挥积极作用。

四是教师要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课堂的总导演、总设计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们千万不要“喧宾夺主”。

卢有洲

2008.11.14.

推荐第7篇:对乒乓球分组教学法的探讨

对乒乓球分组教学法的探讨

[摘要]:高中阶段起始年级因生源来自各校,学生在体能、技能、思想与兴趣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鉴于这一情况,在认识传统乒乓球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紧扣素质教育的发展,对高中乒乓球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探讨,采取按水平分组的教学法,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实践教学效果明显。

[关键词]:高中乒乓球课,分组教学法,实验

1、问题的提出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尊重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选项课教学已被各高中广泛采用。据调查,乒乓球选项课是高中学生十分喜爱的体育科目。针对乒乓球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水平高的“吃不饱”,水平低的“吃不了”的现状,要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优发展,应不断地寻找和完善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传统教学出现的问题,运用分组教学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教法产生的不同效果,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和教学效果。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阳西一中高一级乒乓球选项的两个班学生(男生),实验班45人,对照班45人。

2.2研究方法

2.2.1调查访问法

对阳西一中高一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与篮球技术水平,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2.2.2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期刊学报、文献等。

2.2.3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2.2.4实验法 对阳西一中高一年级选项乒乓球的两个班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教学实验,实验班进行分组教学法,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法。

3、实验条件控制

实验时间:2007年9月--2007年12月,两班学生授课总时数为20学时。两班教学课次与测试时间基本同步;两班同器材场地,两班每课的运动量基本相近;两班教学在技术上要求一致;两班同授课教师;同一授课内容;同一内容考核(反手推挡球)。

3.1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

采取不分组的整体化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常规教学进行。

3.2实验班进行分组教学

按学生的能力或基础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即把一个大的群体划分成若干个小的教学群体进行教学。

3.2.1分组设计

A组:能熟练运用各种乒乓球技术,自学自练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并在教学课中,对这些学生以练为主,采用重复训练法与变换训练法,综合训练法和竞赛训练法来安排乒乓球技战术的内容。同时对这些学生不限制他们自练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完成本课任务的基础上自由探索,增加练习难度。

B组:基本掌握乒乓球技术,但不能熟练运用。素质、技术一般,但对所授内容都能接受。因此教学课中采用完整教学法进行授课,始终将教学大纲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进行学习和练习。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的“灵感”,使他们能从容地完成本次课所学的内容,这一组应重点抓,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C组:控球能力差,不能完成各种技术。这些学生素质与前两组学生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对完成课中所要求的技术动作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这些学生不能急于求成,应将教材内容分成极小的步骤,一次即能掌握,然后将这些步骤按难易程度,严格顺序加以编排,同时采用多种辅助手段来帮助他们进行练习。另外还要给他们多留一些作业让他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A组同学的帮助下进行练习,使这一组学生的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减少和杜绝不及格现象。

3.3分组教学步骤与手段

第一步是分类组合,第二步是优化组合,第三步是升降结合。分类是基础,优化是重点,升降结合是补充手段。优化组合应在整体教学时间上占三分之二以上的比例。特别注意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所在的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教学阶段变化的规律及教学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3.3.1分类组合

按照掌握技术的差异进行组合,这次组合在开课第一周摸底测验和对学生基本情况与篮球技术水平进行调查访问所得到的信息对该班选项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人数按实际情况而定,但技术类型,基础水平必须相近。测验后,根据摸底和反馈信息的实际情况将所有人员编入各组进行教学即可。分类组合可为任课教师提供一定的数据,便于备课和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主要精力投放在C组上。另外,注重在篮球技术好,水平高的学生中培养骨干,然后教师通过开运动处方把课堂内容和所要采用的练习手段交代给骨干学生,当教师辅导A组和B组时,骨干学生就可以带C组练习。强调一点的是对骨干学生的培养应在课余时间下功夫去培训。

3.3.2优化组合

在分类组合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教学过程后而进行一次较大的调整,是分组教学法中的第二步。分类组合过一段时间后,各组内部受运动技能发展规律的制约,出现了较大技术分化。这种技术上的分化随着教学进度不断发展扩大,各组内部又出现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新的优化组合。此时,教师再对全体学生进行测验,其根据主要是看学生对各种技术的掌握是否熟练,是否巩固,看其控球能力,然后依据测验后的结果,认真细致地研究讨论,把学生分成三个梯队,简称

1、

2、3小组,将所有掌握技术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集中组合为第1小组,其他水平依次为

2、3小组,组合中应注意尽可能地缩小群体中的差异,更好地体现优化组合的优越性,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

3.3.3升降结合

合理地运用升降结合的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积极上进的奋斗精神,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组教学虽更切合学生水平特点,便于因材施教,但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随着教学进程,各小群体在教师的精心施教下,群体中又会出现一定的分化。这种分化主要是冒尖和落后的特殊现象,人数不多,但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冒尖的影响到优秀率,落后的影响到及格率。合理的利用升降结合手段,将对个别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鼓励和补救的良好效果。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在同一组别中必然会出现有个别人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也有个别技术水平停滞不前,甚至落伍的现象。采用升降手段,冒尖者上调,落伍者下调。这样就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4实验结果与分析

随机从高一级中抽取人数相等的两个班,按照优、良、中、差在实验前进行测验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是相对等值的,是可比的同质样本(见表1)。 通过教学实验,对两个班进行(两人互相反手推挡)考核,得出综合评定成绩。对考核成绩进行T检验。两班优秀率对比:实验班比对照班高出11%。及格率:实验班比对照班高出10%。不及格率:实验班为2%,对照班为1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计算出T值为2.71,查T值表,得出P

三个月的乒乓球教学实践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表明,分组教学法,不仅切实可行,而且颇有成效(见表2)。高中乒乓球进行分组教学克服了过去因差别不分,教学中进行有难度的练习时,技术差的同学失误多,中断练习时间长,从而影响课的密度和运动量的现象;避免了技术好的同学因教师采用的练习方法简单,而不能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技术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更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对高中乒乓球课分组教学实验,证实在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便于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较好地解决了乒乓球教学中的“技术好的吃不饱,技术差的吃不了”的现象,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分组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那种不辨对象,不旬层次,不分差别的较为单一且不重实际的教学观念和模式,这种教学法是符合学生固有的认识规律,是今后教学方法改革深化的一种尝试。诚然,尝试的过程也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诸如分组一细,教学面大,教学点散,势必增加了怎样侧重;如何协调教学管理上的难度;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学生纪律方面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有待于日后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思考与探讨,不断完善分组教学法,进一步提高乒乓球的教学质量。

4.2建议

4.2.1分组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拓展知识水平范围;要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和锻炼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4.2.2教师备课时应根据不同组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在实施分组教学时,教师无论是“辅优”还是“补差”,要注意情感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要建立起成功的信念和自信心,对于差生要给予更多的“偏爱”。 [参考文献]:

[1]王新.乒乓球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9-55.[2]丛声平.体育统计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4-121.[3]黄龙.高一年级乒乓球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体育科研,1998,19(2):47-49.

[4]苏健.谈乒乓球中的推挡教学[J].体育教师杂志社,1998.17(4):26-28.

[5]林波.浅析分层教学在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师友,2006.4(2):1-3.[6]宋江波.中学乒乓球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与分组教学[J].体育师友,2006.6(5): 2-14.[7]张斌.乒乓球教学研究.体育教学[J],1985.16(2):25-27.

推荐第8篇:中学体育分组教学法的实用性论文

1分组教学模式的意义

1.1分组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身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分组,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堂问题的解决。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各组的组员需要自主地进行问题的解决,实现共同进步。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成不同的篮球小组进行比赛,让学生找到队伍中所存在的体育技能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进一步地分析与解决,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

1.2分组教学平衡了学生的身心同步发展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分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节奏,更加灵活地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分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练习时间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有着良好的保证。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分组学习,提高了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并且重视体育锻炼,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1.3分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分组教学模式的开展,使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沟通交流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为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分组之间的交流,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其自身合作能力、团队意识、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可以得到良好的培养,并且促进了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形成,为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奠定了基础。

2分组教学模式的选择

2.1分组教学模式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进行分组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组方式,以便适应学生自身能力成长的需求。合理的分组设置,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成长,并且循序渐进地为学生安排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项目的选择上,要选择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避免目标设计过难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大情况的发生,避免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的分组教学模式选择,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例如,在进行跑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以往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组,让能力水平接近的学生在一组进行教学,进而提高学生之间竞争激烈程度,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2.2分组教学模式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方向

分组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并且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活动。分组教学模式的选择,要真正地对学生的兴趣进行考虑,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深入的研究个体差异。例如,开展球类活动的教学上,可以通过学生不同的球类兴趣,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教师对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的讲解与示范,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证,学生就会有充沛的学习热情,进而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就有了足够的保障。

2.3分组教学模式的选择要考虑课堂教学的内容

分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当堂体育教学的基本技术知识与内容,选择合理的分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提前的分析与设计,对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际练习的比例进行合理安排,并且可以通过比赛来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检验。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教学方式,是保证当堂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整个教学课程开展成果的关键。

2.4分组教学模式的选择要考虑学生体质的差异

学生的体质有很大的不同,并且不同年纪、不同性别的学生体质差异是很大的。如果在不对学生体质情况有着深入了解的情况下,盲目地开展分组教学,其教学效果必然不会十分理想。现阶段,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主要以分班授课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按照学生的年龄进行分班,采用男女混合的上课教学方式。这种上课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难以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学生的身体体质的差异,需要在分组过程中进行慎重的考虑,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与性别的不同,针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是分组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原则。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工作越来越融入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体育课程教学效果,并且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身心素质,保证了中学阶段学生健康的成长。

推荐第9篇:教学法心得体会

教学法心得体会

姓名:赵苇

学号:08130142046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教学法的学习,我了解到,音乐是一门艺术课,技艺性、实践性很强,不同于其他课程。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乐器、欣赏、指挥、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现代音乐教学法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重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发挥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教学法的课堂试讲,我发现要做到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对于我们还没毕业地在校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试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课堂气氛沉闷,语言不流畅,话语连接不紧密,教唱地音乐与音乐本身要表达地情感不相符,不能随机应变而且还有很多环节的疏漏等等。这些就预示我们要吸取经验,弥补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完善。

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是音乐课的内容之一,例如;欣赏《过雪山草地》教师要通过导入引起学员音乐欣赏的兴趣,要利用音乐所表达地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以进一步增强对音乐地理解能力,提高对音乐欣赏鉴别的能力。再例如《春天的故事》在听这首歌之前,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首歌的音乐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旋律、节奏的特点是什么?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使学员在欣赏的过程中融入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音乐教学应当把聆听、演奏、演唱、指挥、作曲乃至音乐评论等等结合起来进行,而不是只局限于某一方面,把音乐学习融入到其他学科学习中。譬如:音乐与文学的姊妹艺术,结合语文教材进行音乐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创设音乐情境,自选歌曲学习,自行收集材料,不仅能开阔音乐视野,还能挖掘出更新、更广的内容。音乐与美术的姊妹艺术,在欣赏和聆听中,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而且在教授歌曲时围绕重点难点的环节,要有一个重点难点的攀升和活动的递进性,在坚守的过程中不要用单一的活动或环节。

通过教学法的学习,我了解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从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作为后继教师,我更应该总结经验,丰富自我,在教学中敢于创新,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兴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推荐第10篇:教学法心得体会

漯河市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项目

材料汇编

名称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及反思

成员

陈芳 曹一凌 郭苏焕

所在单位

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初级中学

日期

2016年10月9日

教学心得体会及反思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客观全面审视学生

在职业教育已提升到国家议事日程的今天,本地的职业教育仍受到人们意识观念的制约,所以,选择职校就读的学生一般都是人们印象中的“三流”学生:即中考落榜、学习纪律观念淡薄、家庭经济条件差。

这些孩子之所以选择幼师专业,并非因为她们具备美术、音乐等方面的基础或特长,而是因为她们大多有着音乐、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怀着幼师班可以学弹琴、唱歌、跳舞、画画,不用学复杂的数理化的简单想法,通过她们从宣传资料,表面看到的专业介绍和她们对幼师专业浅显的理解,而聚集到了幼师这个班……她们并不知道新形式下的幼师专业不仅要学习各项专业技能,还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等的真正内涵。

二、正确理解、深入分析教材

《音乐》是幼师专业班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新生班的教学中,问起她们对音乐课的理解时,她们的答案几乎一致是“学唱歌”。这种情况、这种答案的出现并非偶然,因为之前她们所接受的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没有系统专业地学习过《音乐》,所以她们就把音乐课概括为单一的唱歌教学,作为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就应该正确理解、深入分析教材,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目前,我校的教材以声乐教学为主线,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欣赏等教学科目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全书各单元根据教学科目的教学内容设计、编排。乐理部分的难度相对较低,包含了幼儿乐理及训练;视唱练耳部分的难度也不大,重点训练高、低音谱表二升二降的视唱曲目;声乐部分不仅有时代气息较强的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教学歌曲,还选编了幼儿园的歌曲;欣赏部分以“音乐之旅”板块呈现教学内容,以中外儿童音乐欣赏为主,同时还有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欣赏。

通过教师正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中职幼师专业的音乐课程不象她们想象中的那么单一,它包括:乐理、简谱视唱、五线谱视唱、声乐、练耳、音乐欣赏等;音乐课在整个专业课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给键盘乐器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障,给舞蹈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节奏基础,给今后的幼儿园活动教程创设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反“循序渐进”传统教学常规、反教材顺序而行之

中国古代儒家提倡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指的是教学既要按照内容的深浅程度由易到难,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当代的教育学同样提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因为循序渐进中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的顺序,是三种顺序的有机结合;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发展严密的思维能力……由此看来,“循序渐进”这一教学规律是古今中外都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之一。但在我看来,在高科技时代,瓜果蔬菜可以改变其生长规律反季节生长,为什么教学就不能一反常规进行呢?所以在我的幼师班音乐课教学中,我常常反“循序渐进”其道而行之。先“收获”后努力,让学生先体会成功的喜悦:常言道“没有付出何来收获”。我却常常让学生在还没有付出汗水前便让她们先体会到“收获”的喜悦,以增强她们学习的信心和激发她们学习的兴趣。

1,在一般人看来,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就开始学习键盘乐器是无从下手的,更何况幼师专业的《音乐》、《键盘》教材都是针对有音乐基础的学生编写的。可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我知道我们学校幼师班的学生大多都来自乡镇,她们的家庭经济情况承受不起让她们从小就系统地学习音乐、键盘乐器。刚进校的她们在音乐方面就象是一张白纸,而教师就是一支画笔,画笔在白纸上画出什么白纸上就留下什么。所以在给每届幼师新生上第一节课时我便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她们会、她们懂的地方入手。一般我都会问学生:“从幼儿园到现在,你印象最深的歌曲是哪首歌?”随着学生的回答我便在键盘乐器上把她们所回答的歌曲弹奏出来,然后还让学生合着老师的伴奏集体拍手齐唱歌词;我还结合当前流行的通俗歌曲把学生喜欢唱的歌曲合着她们的歌声,她们唱一句我弹奏一句……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便高度集中到了教学当中,因为她们的“老师,这些歌你是怎么弹出来的呀?”“老师,钢琴中哪里是do呀?”“老师,你的手是怎么知道该按哪个地方的?”等等足以说明她们正在因为感兴趣而认真听讲、因为不懂而问。

我从来不认为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学生的无知,相反,我觉得这恰恰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我从不轻易放过她们的任何一个问题,我会围绕她们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来帮她们解决,这里所指的“帮”不是教师全权代理,而是指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她们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2, 比如她们所提到的“这是怎么弹的”,我会通过一首她们都很熟悉、很简单的幼儿歌曲(《两之老虎》、《数星星》、《上学歌》、《粉刷匠》《小红帽》等)先让她们唱词(反常规一:教学不先结合教材,唱歌先唱词。因为这是每个学生都会唱的,她们会唱得很整齐)、唱简谱(反常规二:没有先认识音符就先唱谱。因为她们已经熟悉歌词的旋律、音高、音准、音值,这时唱谱她们不会觉得有难度)的顺序告诉她们:弹琴之前要先知道这首歌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之后便教给她们认识简谱记谱法中的音符、休止符、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连音线(反常规三:教学没有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等相关的乐理知识。如此一来,她们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并且通过她们的认真劲我知道她们正沉浸在成功、收获的喜悦中。

在职校幼师班的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先应用后探究、先社会实践后课堂学习”等与通常教学规律相反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调查及教学效果显示,如果一开始就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让这些只知道

1、

2、

3、

4、

5、

6、7(do、re、mi、fa、sol、la、si)、只会唱一些流行歌曲的新生马上学习五线谱、半音与全音等的知识,她们肯定会被这些“小豆芽”“小蝌蚪”弄得晕头转向;如果在她们刚接触键盘乐器时就指着键盘告诉她们音的分组,结果可能会让她们患上“恐琴症”、“厌琴症”……反季节的瓜果蔬菜在农民悉心的种植下能让人们享受另一番丰收的喜悦,反常规的教学方法在园丁的潜心研究下同样也能培育出别样红的满园桃李。

教育心得体会2

早就听说了“奥尔夫音乐”,可对它却很陌生,这一次,我有幸参加了首届石嘴山市幼儿教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培训,有机会与幼教的姐妹们一起学习、感受“奥尔夫音乐”。虽然,培训的时间很短暂,但形式多样,有理论学习、有教学观摩、有亲身体验,使我对“奥尔夫音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简单了解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涵与方法,但是一种好的教学理念要真正在孩子们身上体现那就需要我们长期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因此这次学习不但给了我科学、先进的理念,也给了我无形的压力,因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这种好的东西给孩子们,这需要更大精力去付出,是一个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方法是非常贴近幼儿的,它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不同,是一种大众式、体艺式的教训方法,集舞、音、美、语于一体用音乐这一主线来贯穿,孩子们通过肢体动作的模仿和创造来想象音乐,表现音乐,即兴创作是该教学的核心和精髓。音乐、语言和舞蹈是人类最原本的表达。每一个人,包括幼儿、少年、成人的身上都存在着艺术地表达自我的能力和愿望。奥尔夫音乐强调互动教学活动,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去领悟、感悟奥尔夫音乐,体验奥尔夫教学带来的无穷乐趣。培训中,郝谢妮老师带领着我们一起做互动练习,通过语言的节奏练习、分声部朗诵,到乐器演奏、乐器的分声部演奏,由易到难,逐层递进,活动气氛活跃,效果相当的自然、和谐。

而市幼儿园的王老师、姜老师展示的奥尔夫教学活动让我印象深刻,感受颇丰。它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奥尔夫音乐与我们一般的音乐教学活动的不同,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注重交流与放松,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幼儿关注音乐,在不断的娱乐中学习新技巧和内容,活动宽松、自然、丰富、有意义。活动时间虽然长,但整个活动可以由执教老师依据儿童的实际自由调控,并不用一样画葫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认识到,奥尔夫音乐的开放性对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也是很有效的一种途径。即兴是培养创造力与反应的能力,即兴创作与创造力是合为一体的,让幼儿更深入地观察、猜测、任意想象与表现。这次参加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涵括了奥尔夫音乐的理论学习、教法中音乐与舞蹈、语言和节奏等方面的内容。如果仅仅依靠这一周的学习来实现自己对音乐教学活动的提升是不可能的。这还需要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消化和内化所学,逐渐从培训中提炼出适合本园本班幼儿实际的内容或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幼儿发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能在音乐活动中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奥尔夫音乐不是程序、不是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带着这种理念,做到不盲目运用,有效提炼,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更加有效、更加有益。

另外,通过看教材上小中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课例,让我感触很深,在我们的教学中,活动的设计比较注重的是,对孩子一对一的传授知识,为的是让孩子一定要学会什么。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的过程,让每个孩子都去动脑筋,去思考。把这个学知识的主动权,教给了孩子。而且教师组织教学轻松自然。每个活动设计中都有节奏练习、创编、演奏,而将这些环节联系起来的纽带是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达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目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我对奥尔夫教学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认识到了其突出的特点。我相信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会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

第11篇: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推荐)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

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了“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第一步:“养”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效果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思维的参与,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

初中物理实验正确的思维过程是:首先,明确实验的名称、目的、内容,即根据实验的名称,学生要知道做这个实验需要达到什么目的,知道实验内容有哪几个;其次,知道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即每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第三,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即将实验怎样做具体化,成为实验步骤,清楚做的顺序;知道实验做的过程中的技巧和应注重的问题,这是学生实验的重点和难点;第四,需要什么实验器材,即根据实验步骤的顺序预备实验器材,这样预备的实验器材能做到不多不少,而且每项器材学生都清楚它在本实验中的用途、用法、使用注重事项,避免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死记硬背;第五,怎样做好实验记录,能根据实验的需要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第六,怎样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知道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技巧和应注重的问题;第七,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初中物理教材对实验的编写程序是: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实验器材,④实验步骤,⑤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册对实验的报告格式,前五项同教材,增加了⑥实验结果。教材和报告册的这种编写形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这种编写形式没有反映实验的全貌,过于“精炼”,不便于学生从整体(全貌)上把握实验;二是这种编写形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实验的思路,轻易造成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去学习、把握实验。按照思维的顺序,实验报告的项目和顺序应该是: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实验内容,④实验原理和方法,⑤实验步骤,⑥实验器材,⑦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⑧实验结果。

按上述要求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实验的思维过程,又使实验学习具有较强思维性,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

第二步:“讲”

学生明确了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和其格式后,教师要从一开始,结合具体实验,采用“套公式”的方法“讲”好实验的每一个思维环节(报告项目)。引导学生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具体

内容,消除每一环节的学习障碍,突破难点,同时练习学生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实验步骤的具体化和顺序,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及数据处理,对学生来讲难度是较大的,教师要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帮助学生重点突破。如《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教材要求分别测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和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υ1和υ2。因此,本实验首先要观察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的运动情况是否是变速运动。其次,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υ=s/t,要分别测出υ1和υ2,就必须分别测出s

1、t1和s

2、t2。s1和s2可用刻度尺测量,t1和t2用停表测量。第三,测s1和s2时,用红粉笔分别标出小车前端在斜面顶端和底端(金属片)的位置及把s1平分为两段的位置。用刻度尺测s1时要根据分度值估读。第四,测t1和t2时,一人把金属片立在斜面底端(中间)红粉笔线处,同时负责按停表计时;另一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并使小车前端与斜面顶端的红粉笔线对齐;当计时同学发出“放”的口令并开始计时时,拿车人立即放手让小车滑下;小车撞击金属片时,计时人停止计时。如此反复练习几次熟练后,才正式测t1和t2。第五,让学生自行分析,①本实验中假如要测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υ3,该怎样测?②根据本实验结果,判定小车在s

1、s

2、s3三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υ

1、υ

2、υ3相同吗?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套公式”的方法整体把握学生实验,一开始以教师为主,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教师要让学生多体会思维的过程,多体会学习障碍是怎样消除的,多感受思维的力量、成功的喜悦。

第三步:“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对实验本身的理解明确化,从意识下层面进到意识上层面,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学生“说”好实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说”好教师“讲”好了的实验,是对教师“讲”好了的实验的巩固、把握,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必须完成的。第二个阶段是学生通过预习和讨论,由学生为主“说”(设计)好实验。教师“讲”好实验到学生“说”好实验,是由教师为主“套公式”到由学生为主“套公式”,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采用“套公式”的方法,按照实验思维的过程,逐一“说”清每一思维环节(报告项目)的具体内容,难点及突破,应注重的问题和技巧等,整个实验“装”在学生心中。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说”进行评价,“挑”毛病,帮助学生完善学生的“说”。初中物理教材从第二册《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开始,就没有直接给出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记录表格等,而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第四步:“做”

“说”好实验是“纸上谈兵”,是“做”好实验的预备。“做”好实验是将“说的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有一个动手能力的锻炼过程。按程序规范操作是练习动手能力的技巧。“做”不仅是“说”的操作化,而且应是对“说”的调整、完善和补充。“做”好实验,一是学生开始做实验前必须过好“说”好实验关,把整个实验“装”在心中.二是确保每人动手,小组配合。实验尽可能做到两人一组,学生成绩、动手能力优差生相互搭配,以好带差。三是突出“预防”,消除障碍。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普遍问题,实验前进行适当引导,突破难点,确保实验成功率。如《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电源的电压、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和判定。学生对于本实验的原理和电路图是比较熟悉的,假如电源使用两节新的干电池,待测电阻6~8Ω,则由于电源电压只有3V,因此,电压表选用小量程0~3V。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则应先计算可能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Imax=Umax/Rxmin=3V/6Ω=0.5A%26lt;0.6A,判定出电流表也选用小量程0~0.6A。而假如待测电阻大约是80Ω,选用的电源电压为1.5v,选用的电流表量程是0~0.6A,请学生判定电源电压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是否得当?为什么?四是做好实验中的巡查和指导。学生实验中的困难、错误和不规范,教师在巡查中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帮助困难学生“做”好实验,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爱好,五是实验做完后要统一答疑。实验做完后,学生总是有许多问题和感受要问、要交流。教师要让学生分享同学实验后的一些新的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和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答迷惑。

第五步:“写”

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是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它能检查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情况和实验的完成情况,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对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在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中的作用要有足够的熟悉。假如说从“说”到“做”是一次质的飞跃的话,那么从“做”到“写”又是一次质的飞跃。应该说,有了学生对实验的思维过程和报告格式的整体把握,学生能根据实验名称“说”好实验,自己列出实验器材,独立“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是没有困难的。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只需按教材和报告册的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就行了。

第六步:“考”

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核,是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措施。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学期考核,以该学期的实验为考核内容,通过抽签形式确定被检测的实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通过实验名称学生自己提出实验器材,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独立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列出的实验器材,学生实验做的情况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分。检测成绩作为学生该学期实验能力的考核成绩。初中毕业物理实验能力考核,以初中阶段物理全部实验为考核内容,仍然采用抽签形式确定被检测实验,办法同上。运用“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提高初中学生的实验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把握情况,可分两步走:学生实验能力较弱时,遵循教师“讲”好实验→学生“说”好实验→学生“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学生“考”好实验的程序操作;学生实验能力较强时,遵循学生“说”(设计)好实验→学生“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学生“考”好实验的程序操作。两个层次中学生“说”好实验的含义是不同的,起始层次的“说”,是学生“说”好教师“讲”好了的实验,是对教师“讲”好了的实验的巩固、把握;较高层次的“说”,是学生在预习、讨论的基础上的“说”,是学生对实验的“设计”,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学生的“说”。“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由起始层次过渡到较高层次,要依学生(教学)的具体情况而定。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针对了初中学生物理实验的“初学”实际,狠抓了实验教学的落实,对学生进行了规范化的实验练习,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教学效果,是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有针对性、有操作性、有实效性的一种好方法。

第12篇:分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

分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

十七世纪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并被人们沿用至今,其优点是无庸置疑的,然而班级授课制的最大局限就是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统一的教学内容、要求、进度和方法,很难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特别是很难同时兼顾学习上优秀和后进的学生。 现代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讲求全面素质的提高。新一轮学习革命强调参与学习的个体在实践中获得发展,具备团体协作精神,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如何照顾个别差异,使整体要求与个性发展和谐结合是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许多教育机构、专家、学者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探讨,提出分组教学法。在19世纪末,西方教育家就将尖子生、特殊能力学生进行校内分组教学;在班内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几个组别,对后进生加强辅导。西方教育家认为:只要该班的学生人数达20人以上,只要认为因材施教是必要的,那么分组教学就势在必行。20世纪70年代苏联教育学家也对班内分组教学进行了专题试验,并从心理特性、学习论角度分析了各组学生的特点,发现学生在小组内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在整个班集体中的主动性、独立性更多一些,证明了分组教学的必要性。

在我国,最早研究分组教学的是上海市育才中学。七十年代末,这年学校在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形式中,就让前后两桌的四位学生组成“读议小组”,引导学生探索、评论,达到了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进入八十年代后,我国教育界的一些同志也先后对分组教学这一课题感到兴趣。据已经了解的材料,专门就分组教学作实验研究的就有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集体与个性研究室”、杭州大学教育系等单位的同志。此外,还有不少同志在作理论探讨与实际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绩。

我在分组的时候,特别注重建组原则、小组人数、选择小组长三个方面。

一、建组原则

以自愿为主,兼顾均衡、男女生混编、适当调整的原则。学生参加哪个小组,应尽量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再作适当调整,以保证达到“均衡”。这里应当注意:彼此暂时排斥的学生不要编在同一小组,以免矛盾激化,影响小组活动;后进生宜编入对他持中间态度的小组,当然也可编入对他欢迎的小组,但此时可能使其产生依赖思想。

二、小组人数

国内外研究证实,一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以三到七人为宜,多数人认为五人小组合适。为什么?首先,它已达到一定的量,因为小组的规模大些组内可能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信息的量也就相当大些。但并非越大越好,人数过多,就会使有些学生丧失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因而这种量应当是有限度的。“五人”这一数量可以同时满足上面两个条件。其次,“五”是奇数,它在客观上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小组讨论一旦处于争执不下的时候,从人数上自然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倾向性,这样便于作出暂时性的结论。但是由于微机室布局的限制,我们采取每组四人。

三、选择小组长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组长有很大关系。为使小组长这一正式角色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使之既是小组的形式核心,又是小组的实质核心。因此,选择小组长时就应注意小组长的基本条件和产生方式两个问题。

学习小组长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首先他们应当是本学科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再次,愿意对学习差的同学提供帮助。

选择小组长时应避免采用教师指定的方式,应当真正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在选择之前,教师可以公布挑选组长的标准。由于有自愿建组作前提,公举组长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选出的组长较易成为实际活动的核心。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开始时培养小组长们的领导和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小组活动时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同时对那些起不到作用和学生不满意的小组长进行了更换。过了三四个星期后,小组长培养得差不多了,我就把重点转向“特困生”,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零起点”制,也就是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的起点是一样的,由于城镇与农村小学的开课程度不一,加上一费制的实施,有的学校根本就不开课,所以有的学生信息水平处于启蒙阶段。这部分学生尽管在我校不多,但着眼于未来,决不让一个差生掉队,对于他们要多下功夫,下苦功夫,从基础抓起。

平时上课纪律、课堂练习直至实践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之间倡导竞争,让学生比着学,乐中学。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觉得分组教学的好处在:

一、让优生辅导差生可解我人手不足之忧。有时学生举手此起彼伏,一个人哪里应付得了,顾东顾不了西,有了小组长后,他们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二、可把优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之学得更全面。俗话说得好,要想倒给别人半桶水,自己就得有满桶水,这样就可让优生学得更全面,更透彻。

三、可以鞭策更多后进生奋力追赶。因为有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谁想让自己组总是落在后面呢?再者如果落在后面了,小组长肯定会督促后进生的。

到目前为止,从纪律、卫生、学习成绩、合作意识等方面来看,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效果比较明显。

分组教学法彻底打破了“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注意力的中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开发潜能,培养能力,收获快乐。

第13篇:柯达伊教学法心得体会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是目前世界上所广泛应用教学法之一,主要理念是使学生把学习音乐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并且将喜好音乐的渴望注入他们的生命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柯达伊教学法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柯达伊教学法心得体会(一)

“柯达伊教学法”更是当代世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柯达伊音乐教育的主要理念是使学生把学习音乐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并且将喜好音乐的渴望注入他们的生命中。

主要是以歌唱的方式进行教学,它将所有的音乐知识与常识以及音乐上的听唱读写能力完全融入一般的教室活动中来。新课程强调关注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在同一平台上,师生之间要像朋友一样。柯达伊手势正是给了我一个和学生拉近距离的机会。

通过柯达伊手势进行音阶练习,让学生不会觉得枯燥觉得非常有意思,乐意每一节课自己打着手势准确的演唱音阶。在歌唱教学中,遇到音高不准而唱不好歌曲的时候,我会把他唱不准的音用手势表示出来,既不会打扰其他同学的演唱,也不会让音不准的同学难堪,一个手势就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

柯达伊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把柯达伊的主要教学理念铭记在心,争取在柯达伊的教学方法指引下使自己的教学特色独具一格。如:

1、音乐教育是完整的人所需要的发展。

2、音乐是每一个小孩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不是某些音乐天才的特权。

3、人声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因为它是自由而且可以接近的。

4、参与是学习音乐最好的途径。

5、“只有最好的,才是适合小孩子”,他的意思是最高品质的音乐素材用母语演唱的民谣。

6、唱歌必须是无伴奏的,就像传统的民谣演唱。

7、儿童的音乐教育依赖于他们的指导者,因此,他们必需是最好的音乐家、教育家。

8、用好的方法在学校教音乐和唱歌,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将渴望得到更好的音乐的热诚注入他们的心灵,这个热诚将延续至他们的一生。

9、去开启千万人的耳朵和心灵接触庄严的音乐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10、孩子们在这里所学的,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将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光和血。

柯达伊教学法心得体会(二)

我们参加了区少年宫在实小举办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培训。聆听中国音乐家协会柯达伊专业协会特邀专家的讲座。感受颇深。俗话说的好:“人过四十不学艺”我已经五十奔六的人了还有什么好学的吗?

不然啊,赖老师那激情和精彩的讲座深深地打动了我,同时又涌起一种再搏一把的冲动和热情。其实我知道这种来源于匈牙利不是今天的事,但真正懂他、了解他却在今天。这使我爱好了近五十年的音乐艺术在今天又增加了一副飞翔的翅膀和新鲜的血液。

在他的讲座中,一是要树立本民族为主题的教学理念,强调音乐中的团体动感和音乐的涌动特点相结合。将双基教育融入其中通过人的肢体语言体现出来。用最简单的音乐乐思做出多种律动效果来,使孩子们多层次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二是注意了基本知识的公共性备课。按照不同的教学深度,备出不同的基础知识的组合训练方法。并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使孩子们一上课就得到音乐带来的启动,自然进入学习状态。真是妙不可言。

三是他的拓展不是仅限于教科书的范围,而是广泛收集和利用中外民族和乡村的民歌小调加以编配,去粗存精。进行拓展性训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他的讲座给现有的中小学教育带来了更新更现实的经验和方法。需要我们细细的品,慢慢的消化,认真的领会。与我们现有的实际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切不可照猫画虎,生搬硬套,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艺术教育的心路来。

第14篇:五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五步教学法心得体会3篇

五步教学法心得体会范文1

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感触颇多,此时正值我县大力开展“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的高峰时期,下面本人就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课前训练,激趣明标。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是无疑。到这里方是进步。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必要方法之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选择、去综合、去感悟,并提出问题。但由于学生程度、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要创设必要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自学时大胆质疑,教师在课前应精心设计导言,在新课导入中可采用讲故事、演示实验、实物、图表、投影片等导入;也可采用一句话、一道题等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迫切想遨游知识大海的心情去自学、去质疑、去探索,其学习的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培养。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要充分肯定,并让学生演示,发言,保护其积

二、合作展示

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会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在自学新目标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section a 时,有的学生会提出有些单词不会读,比如:another,concert,calendar,whom等;有的学生会不懂某些词组的意思,比如:study for a test ,go to thedoctor,have a piano leon, help my parents ,visit my aunt 等;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当别人问你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时,你不回答 yes,i can,而要说 sure,i’d love to。等等此类的问题。要求学生把他们遇到的问题写在纸条上,教师上课时收集起来,从学生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和学生一起共同归纳、综合,筛选出带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有求异创新价值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三、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符合学生认识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和表演的时间。人思如涌泉,浚之愈新。针对第一步提出来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情景演示的方法以及让学生上台展示等,把学生置于参与者和表演者的角色。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去理解问题,理解英语与汉语的语言区别,理解英语的语言习惯.加上教师的激励和鼓舞,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就能得以极大满足。从而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探求知识;独立思考加上团队的合作交流与亲身参与的验证,就能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四、当堂测试

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和实验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时进行点拨、解惑和归纳。学生的疑难,教师要充分了解其性质、类别,同时要考虑是当堂解决还是课后解决,是个别辅导还是集体解答,是让学生解决还是教师解决以及解决的思路

五、提升小节

在解决了学生疑难之后,教师或学生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小结,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创新学习的点睛之处。过去许多教师只是将已讲知识重复梳理一遍,使小结成了知识的机械重复,虎头蛇尾,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创新学习课堂教学的小结是由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或者学生提出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学生有新的思路……教师可在此基础上高度概括,使之纲领分明、重点突出,帮助学生记忆、综合和掌握。提升小节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将新旧知识串联、重新组合、揭示主题的过程。例如,新目标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section a在学了如何邀请别人参加自己的生日party,如何回复别人的邀请之后,还要提示学生如何邀请别人一起做其他的事情,如何回复别人其他的邀请。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全面,更完整。

五步教学法心得体会范文2

我校自实施五步教学法以来,我们备课组的教师不但积极实施,而且相互交流探讨在实施过程当中的喜悦和困惑,因此,我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尤其是运用五步教学法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把我在实施过程中的的一些喜悦和困惑拿出来和同志们进行交流和分享,以期共同提高。

1、我校五步教学法是:目标导学、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达成目标、巩固提高这五步中,目标导学相对好操作,具体实施时,我让学生先将导学案中学习目标通读,然后用笔将自己认为的学习重点词画出来,然后,学生阅读教材,画出自己对教材中知识的理解,如果教材内容简单,就让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包括几点,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的主要内容是本节教材主要包括那几个问题,如何理解,经过交流学生基本上能将学习内容整理清楚。然后学生完成导学案填空内容,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自己做,不会的内容在看书完成。较难的内容,小组交流讨论解决。

2、这五个步骤中,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主要体现在二三五步中,教师除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中,还应该在学生小组交流的某一关键思考,就学生存在的共同的主要问题进行适时简练清晰的引导点拨,占时一定要少,而且要简洁明了,学生易理解接受,同时通过教师的点拨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学习化学平衡时,我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举了几个生活例子人流、水流等让学生理解平衡的本质是进量等于出量,学生听完后兴致勃勃,很快就抓住了化学平衡的本质,解决了学生心中的困惑。

3、教师的主导地位一定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这个五步教学法中得以体现,引导要到位,还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时间把握要好,不能太长,同时还要点到位,否则学生的学习只是表面的,能力难以提高。这点很重要,在教学中不太好把握,必须要经常思考。

4、在学生自主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由于经验欠缺,对学习的主要内容往往把握不到位,这时候教师就要在学生质疑的时候,帮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还要通过问题让学生明确一些学习方法。如学习有机物我在学生自主质疑的时候,给学生提出问题,断键方式是什么,同学们一定要关注,可以用前后比较的方法找到断键的方式和规律,学生慢慢习惯了这样学习,实践证明这样的引导比较成功。

总之,五步教学法要运用的得心应手,必须要观察学生的困惑,点拨引导要适时,还要得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的去实践去思考去学习。

五步教学法心得体会范文3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运用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法,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到指导学生、点拨学生上,让学生发挥潜能,敢于动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我们在教学中应用创新学习五步教学法,即导--学--议--赛--结,就是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始终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动手、动脑、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能真正得以体现。

一、设疑导入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是无疑。到这里方是进步。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必要方法之一。教师在课前应精心设计导入,在新课导入中可采用讲故事、演示实验、实物、图表、投影片等导入;也可采用一句话、一道题等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迫切想遨游知识大海的心情去自学、去质疑、去探索,其学习的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培养。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要充分肯定,并让学生板演到黑板上,保护其积极性。

二、带着问题去学

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会提出五花八门的甚至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从学生板演到黑板上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和学生一起共同归纳、综合,筛选出带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有求异创新价值的问题来进行探讨。捕捉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才能达到开发潜能的目的。如果这一步处理得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调动,新知识和重点、难点也能较好得到解决。

三、在合作交流中议与赛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符合学生认识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给学生留有查找资料、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时间。人思如涌泉,浚之愈新。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通过让学生带着自己渴求解答的问题去探寻、讨论和动手实验,加上教师的激励和鼓舞,他们的好奇心,成功欲就能得以极大满足,被动地接受知识就会变成主动地探求知识;独立思考加上团队的合作交流与亲手实践的验证,就能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这既改变了满堂灌的陋习,又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另外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反馈归纳之结

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和实践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时进行点拨、解惑和归纳。学生的疑难,教师要充分了解其性质、类别,同时要考虑是当堂解决还是课后解决,是个别辅导还是集体解答,是让学生解决还是教师解决以及解决的思路。教师根据实际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所学知识,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把问题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解难,或启迪学生转换思维角度去解疑。反馈归纳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将新旧知识串联、重新组合、揭示主题的过程。用问题的形式来归纳,使学生思维训练、知识迁移和组合、创新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更进一步的训练和培养。

看了五步教学法心得体会的人还看了:

1.五部教学法心得体会范文

2.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

3.和谐互助式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4.教育教学方法心得体会怎么写范文

5.英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第15篇: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初中文科组蒋聃妮

学生作文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千篇1律的“模式化”。为封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下学习写作的主人我探讨摸索出了一套初中 “四步五自”作文教学法。

作文、评改作文。

观察学生才能步入写作的大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观察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边看、边想、边记录。比如观察集贸市场,主要应从两个:要观察有代表性的人物,注意抓住能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特点;要观察有代表性的商品,抓住商品的外形、颜色、用途等特点。观察的顺序则要求学生看市场全貌,再任选侧面观察。

观察,的材料是零乱的,思维加工才能表达。“说”实质上是对原材料删节、组装、制作的过程,是变“说写脱节”为“从说到写”的过程。

然后,教师学生观察后的反馈,启发,学生各自的材料构思文章(立意、命题、列提纲);然后,口头作文和评论口头作文。

比如,观察刚刚结束,学生兴趣未尽时,教师可以马上组织学生说。如一件事,或者参加一次活动,教师都要抓住有利时机“说”的训练。

作文。书面作文是学生在“看”“说”的基础上的。前两步都做得,“写”这步就成了容易的事情了。

主要做三件事:

和学生一起回顾教材中的习作例文、讲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借鉴范文的写作方法,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

1 复习与本次作文的写作常识。如,写人的文章应抓住人物的哪些,怎样把人事情中去写;记事的文章应按怎样的顺序记,怎样把事情写,写明白等。

让学生参考范文的写法和写作常识,对习作的构思四个弄清:①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题目;②弄清题目与文章内容相符,文章内容能表达出中心;③弄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详略得当;④弄清用样的语言表达。

作文。讲评、修改作文是学生对习作再认识、再的过程,是对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的训练。讲评中,肯定成绩,指出,可使学生触类旁通,启发;对问题的争论、辩论可以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说理的能力。学生对文章评改不,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主要是教师一人修改,学生没尝到讲评、修改的甜头。

大体有群批群改、互评互改、讲评等几种。群批群改,主要是解决值得注意的共性问题。做法是:打印有代表性的文章,发至每个学生手中,阅读后,学生自行修改,教师只做的点拨,以修改。互评互改,是每个学生把写完的文章,互相交换修改,然后再互相交换修改意见。讲评,是在或全班范围内口头评论作文。分组讲评时,注意每组骨干学生的搭配,以、调动学生;全班讲评之前,所有学生的作文通览一遍,从中找出有代表性的文章,在班内让其本人宣读之后讲评。讲评时,学生可以广开言路,按讲评要求各抒己见,肯定文章的优点,指出,并的修改意见。对有分歧的问题,可以展开,但在做点拨、、调控时,不轻易下结论。

调动学生写作性,要求学生讲评时要注意:①说话要有证据,不做不任的批评或赞扬;②只提毛病,不提修改意见;③语言要流畅、清晰,想好了再说,不要拖泥带水。

第16篇:合作教学法心得体会

合作教学法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

--------------开县职教中心

潘仲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合作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己参与英语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启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构筑新课堂。力求让英语课堂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呢?主如何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认为是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提出 的,教师不代劳。教师在课堂中要抓准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自主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我们早就是进行研究的“三步六环”的教学模式。 “三步、六环”教学是自主学习、精彩展示、完善自我的英语学习三步骤和学、示、议、点、练、评即(自)学、(展)示、议(议论交流)、点(拨)、练(习)、评(价)的课堂教学的六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简称,三步骤主要是指学生的英语学习而言,六环节主要是指师生的课堂教学而言。三步骤又都概括了六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学)、精彩展示(示)、完善自我(通过另外的四个环节议(议论交流)、点(拨)、练(习)、评(价)来充实完善自己),由此也可看出,六环节又是对三步骤的进一步细化。但三步骤和六环节又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因为三步骤和六环节所指的对象不同,三步骤主要是指学生的英语学习而言,六环节主要是指师生的课堂教学活动或说是教师导演的教学活动而言。所以说“三步、六环”教学既关注教师的导,更关注学生的学。

下面结合自己参与英语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导学案” 的设计:

组内成员先自行设计出学案初稿,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教研、讨论,确定学案的定稿。由于课型、学科不同,学案的环节也相应存在着不同,但每个学案都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达标训练等环节。

1、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要明确,学生能一目了然,切忌学习目标过多,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

2、导学问题的设计。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逻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式、材料分析式、实验探究式等等,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

3、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每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的如何,学习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4、达标检测的设计。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达标训练,要注意此环节应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存在的问题及疑惑:

1、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指导不到位,课前自主学习效果不太显著。以至导致课前预习收效不大,对“学案”各个环节的操作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2、使用“学案”时,容易导致学生在“学案”和“课本”之间频繁转换,精力难以集中。

3、这一学期,对“学案”的操作最迷茫的地方就是学生小组合作这一环节。由于缺乏对小组合作的重视,缺少对各小组采取有效及时的奖励措施,因此,在合作这一环节上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合作的激情。

4、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案”中的拓展延伸部分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在集体备课中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由于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使这部分内容大打折扣,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蜻蜓点水,点到即止,没有起到拓展延伸的真正实效。

总之,新的教学改革的优点很多,但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我有过成功,收获,也有过许多不足,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学案中的优点,弥补不足,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体,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17篇: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

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精神,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

其实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特殊的性质,有它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尝试教学法也和其他教学法一样。认为尝试法是语文教学的唯一教学方法,以为它是婉莹灵膏,包医百病,到处乱贴,你是没有回事的;或者把尝试法凝固化,模式化,把课堂教学结构固定为几个基本步骤,甚至每个步骤的教学时间也作了规定,这对部分业务能力较差的教师来说,教学时也许可以有所遵循。但毕竟太机械了。诚如我们否定了凯洛夫提出的五个环节那样板式模式,今天又来了个新的模式,岂不是破了老框框,又来了新框框,把大家的手脚束缚起来吗?一堂语文课的教学过程,是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的,而教师的教学思路的确定又必须以课文的行文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为依据。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构,应该是教师、课文、学生三者思路的综合体,以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双边关系。

由于课文的行文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不相同,教师的教学思路势必因文、因人而异,课堂教学的结构也就不能千篇1律。

20

13、

6、12 富源中心学校周长梅

第18篇: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

尝试教学法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方法,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一

一个崭新的21世纪时代来临,人类的文明也开始向一个新的里程迈进。新世纪社会将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资讯社会,这个资讯社会也必将会广泛地影响和支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在教育层面上来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也必将会改变我们今后的学习模式,特别是在教学方法、教育技术、课程发展、教育效能等各个领域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由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练习,而尝试教学法改变为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相互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过程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针对性地进行讲授。这样一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对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现在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简述如下:

第一,尝试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来尝试练习,所以教学过程中便具有基本训练题、准备题与尝试题的进行。“温故知新”便是尝试教学法的主要精神之一。学生从复习旧知识的活动中,使其认知结构再度获得同化或顺应,也增强儿童的信心。进而利用既有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教师所提出的尝试题。基本训练题与准备题的呈现方式,视教材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常用的方法有快问快答法、分组游戏竞赛及小组搜集资料报告等,这些都是学生较乐意进行的活动。

第二,尝试题的设计,决定了整个尝试活动的流畅性,多以发散型的多元思考题型呈现,且与课本的例题相似,让学生藉以自学课本,操作学具及共同讨论,来尝试解决问题。尝试题的呈现方式可采用多元化,例如角色扮演、模拟问题情境、自由联想、属性列举、分合法、再定义等。选用多样化设计的教学情境,提供学生以准科学家研究过程与原则来进行学习。经由各自独立研究思考之后,再由各组讨论,共同努力从困惑中运用能力所及的科学方法,或从自学课本中得到的信息,来探索问题的解法,并为小组争取荣誉。

第三,使用尝试教学法,会使概念很清晰地深植于学生心中,但“精熟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时,往往可配合课本与习作的题目来进行,或口头问答,或形成性评量等等。应用尝试教学法后,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增强,常能举一反三,不需要教师题题讲解,可节省时间。应多让学生共同订正,因为通过合作学习,大家都能互相帮助,使程度不一的学生能渐趋靠近,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学习成效。

这就是我对尝试教学法的一些心得体会,盼望诸位朋友不啬指正。

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二

尝试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

尝试教学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尝试教学法在结构上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在于它是以学生自学课本,讨论课本为主。尝试教学法一般结构是:基本练习、导入新课、新课练习、巩固练习、课堂总结。

教学的五个步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为教师合理地组织教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程序。在第三步骤的新课教学过程中,更能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教学过程又分为五个环节:在准备题引入的基础上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我在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含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教学中应用了尝试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准备题的引导作用--准备题与尝试题密切联系

教学时准备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因为数学教材是系统的,知识是循序渐进的,每一节新课,每一道例题都是前段知识的发展和延伸,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由 于新旧知识的这种联系,教学中的准备题就起到了桥梁了作用,准备题应与尝试题紧密相连。

出示准备题:小明家养鸡27只,养鸭19 只,小明家养的鸡和鸭的总数是多少只?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讲解:要求鸡和鸭的总数就要知道鸡和鸭分别是多少只,这两个数量在题里都已经告诉了,那么把鸡和鸭的只数合起来就是所求问题鸡和鸭的总数。算式是:27+19=46(只)。答;(略)。在此基础上出示尝试题;小明家养鸡17 只,养鸭19 只,养的鹅比鸡和鸭的总数少3只,小明家养鹅多少只?为准确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准备题与尝试题合为一体,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

二、课本示范作用--自学课本

尝试题的出现,立即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起到思维定向作用。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自学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经过准备题的\"铺路\"能够解答出尝试题。而多数同学虽然积极性很高,但尚需辅助指导,这时教师出示自学内容同时给予点拨。出示自学提纲,附自学例题: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自学提纲为:首先找出题里的已知条件及问题;其次观察线段图思考:做红花的朵数与哪个数量有关系?在尝试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尝试的条件,给学生提出自学提纲,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自学课本,自己探索,从课本中找到解题的方法。

三、尝试练习--信息反馈,指导判断正误。

在尝试练习中,应用反馈原理,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到的新知识,并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掌握了解答尝试题的方法,几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教师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感到自学新知识并不困难。这样就可以加快教学速度。由学生独立解答下面的题:把前面三个已知条件分别改为:(1)养鹅的只数比鸡和鸭的总数多3 只。(2)养的鹅的只数是鸡和鸭总数的3倍。

第19篇:教学法教练员心得体会

导语:教练员要善于抓住学员情绪最佳、精神状态最好的适当时机,单独训练,指出其错误所在,并指导纠正方法,激励学员矫正不良习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法教练员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教学法教练员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驾校教练员,从事教练工作已多年了。面对新的交通法规,学员的素质千差万别,给我们教练提出了新的课题。刚开始,总觉得不能明白的解释学员提出的问题,自己的驾驶技能及经验并不能效地传递给学员。通过学习,琢磨,现在觉得找到了一些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现在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组织语言很重要。

比如讲转弯,若在转弯时你只说收油,看侧视镜,效果就未必深刻。若能在学员转几个弯之后,将车停下来。跟他讲转弯要注意三个问题:1,转弯速度2转弯观察3转弯路线及内轮差问题。跟他讲转弯速度是如何规定的,速度过快会怎样。转弯时要观察哪几个方向,有情况时该怎么办。转弯路线是如何规定的,为什么等。这样讲解后,我感觉效果不错。

(二)先静后动。

在学员初次上车时,在静止的情况下,先要学员对主要的驾驶操作装置进行一下关于方法,力度,程度上的感知,这对之后的上路行驶很有好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三)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交通局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实用的训练项目。教练要根据学员情况,合理编排顺序教学。这样学员才能接受。比如,某个学员方向还不稳,驾驶还“蛇形”的情况下,你给他讲如何变道就不合理,所以必须依据学员不同程度,合理安排,循序渐进。

(四)看人下菜碟

所有的项目训练要因人而异,不可千篇1律。若对一个驾驶技能已很好的人,你讲这些他已熟练掌握了的常识,只会是费力不讨好了。

(五)多鼓励,多表扬,少挖苦讽刺。

绝大多数的人通过练习都能掌握驾驶这项技能,只是有快有慢罢了。所以教练一定要耐心多一点。

(六)改变自己,适应学员

同时注重理论知识,坚持与时俱进,学习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和驾驶技能,不断充实自己.工作中,不仅向学生传授驾驶技能,而且对其进道德教育,使学员形成文明行车,安全礼让的驾驶观.。现在的“工学”矛盾太突出了,大多有工作,练车时间很少,又不确定,这只有打乱自己的作息规律和工作安排,去适应学员了,理解万岁吧。 今后的工作中,抓好安全教学的同时,确保教学质量,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从服务意识、服务观念、服务目标、服务形象、服务管理上做实教学培训工作,为培养合格的驾驶员,为全提升剑洲驾校形象,提高剑洲驾校声誉,作出积极自已应有的贡献。

第20篇: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好的方法能帮助你更好的进行教学,通过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得到属于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下面是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我学习了营山县教学质量工程相关文件,对文件中提出的“四步教学法”也进行认真的反思,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尝试,把近期学习和实践之心得记录如下:

一、出示教学目标

教授同年级段学科的教师,共同就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与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合作设计,达成共识,师师互动,利用教师间知识差异,通过相互切磋,达到互补累积,形成最佳教学方案,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九年级所有教学班在学科课堂上所出示的目标基本做到一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与重难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在教材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个别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通过随后的课堂交流与教师总结得到解决。

二、活动探究

交流包括生生互动交流和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展开活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师生互动交流是教师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演示等时,主要是单项交流方式,即师→生,它有利于教师对信息进行整体控制,并将信息同时传递给尽量多的人。在课堂交流这个环节中以生生互动为主。在具体的课堂交流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该采取先进的教学方式。

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 教师在课堂上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变为“引导者、导演者”。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老师“给水喝”的局面,使学生学会“找水源”进行喝水。这样,师生就有可能实现良好的交流。

2、设计好师生交流的有效对话。

师生交流必须有话可谈,即必须有共同的“话题”,也就是不断向对方质疑问难。设置有效的对话主题,提出有效的问题是师生能够较好交流的前提。否则,师生就无法正常交流。于是,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设计好对话,切不可“没话找话”地设计一些“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无疑而问。

3、教师要找准位置。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是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的,要实现师生的相互交流,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

4、激励是师生交流的助推器。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师必须激励学生,用教师情感的推动、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流而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课堂小结

总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上一环节即交流环节中教师针对学生通过交流所反映出的问题给予补充或总结;另一个方面是教师在本节课内容讲授完后的课堂小结,在这里重点说一下课堂小结。

以往在每节课结束之前,教师总是喜欢这样问学生:“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面对教师千篇1律的提问,面对学生那过于统

一、过于概念化的回答,我们常常感到遗憾。而通过同年级段教师集体备课后设计的课堂总结却一改往日的教条与呆板,让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课堂总结既关注了知识技能,又重视了情感态度,使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

精彩的课堂总结,是教师和学生对一节课的高度梳理和概括,是学生把学到的零散知识进行学科建构并内化为自身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有围绕知识点的“本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有围绕开放性试题思考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围绕解决问题的“我们是如何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的”,有围绕情感态度的“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发挥得怎么样”至于采取哪种方式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去选择设计。我想,只要我们对此足够重视,并潜心研究,我们的课堂总结就会更加精彩,就会收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四、反馈练习

说到四环节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想先从这四个字的理解开始说起。所谓“课堂反馈练习”,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检查测试,以此来评定教学内容是否完成的一个过程,这一界定与洋思中学的“堂堂清”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课堂检测应检测什么、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却还是一个有待探讨的话题。今天,我想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共勉。

课堂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并进一步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自学课文后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设计的检测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教学重难点为主。反馈练习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有效地设计检测题

首先习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当堂检测的习题要少而精,必须紧扣当堂检测的知识点,这样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检测学生是否对知识理解,并学以致用。当堂检测一般包括复习检测、对新知的针对性检测、巩固性检测、综合性检测、拓展性检测等,它应当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认真分析教材重、难点,精拟小检测,紧扣检测进行新课的讲解。小检测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在新课教学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对考点,以及考察考点的角度进行讲解,使课堂教学与小检测保持一致。同时注意检测题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我们的经验是一节、最多两节新课有一次小检测,题量控制在10—15分钟;检测题都是以填空、列举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为拟订科学实用的检测题,备课组内的老师们既有分工,又加强合作。每位老师各自负责一部分,再交换检查,查漏补缺。

2、抓好知识过手,做到每课有检测。

知识过手从平常抓起,进行小检测前仍然要进行针对性地复习,由于题量在10—15分钟,因此在考前可以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当堂复习,只要认真复习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得很好,这样就增加了检测的实效性。尤其对于后进生由于检测范围小,难度低,他们往往会在小测验中获得高分,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复习和检测不仅能引导学生背什么、怎么背,又能提高他们的信心,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学科的兴趣,平时的知识细水长流地积累下来,到期末复习时教师和学生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诚挚的期待领导和老师们的指导。

分组教学法心得体会
《分组教学法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