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体育课教学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09 08:37:4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浅谈冬季如何预防体育课的运动损伤

浅谈冬季如何预防体育课的运动损伤

从事体育行业的人都知道,冬季是体育运动损伤的多发季节。冬季气温偏低,人体各项生理指标要想达到运动所需要的程度,会需要很长的时间, 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那么作为一节冬季体育课应该如何较好的预防运动损伤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注意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从而充分调动身体各个运动器官的机能。

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准备活动能很好的提高人体的各项运动指标,积极调动身体的运动器官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很好的避免了运动的突然性,也很好的预防了运动损伤的发生。但冬季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又因为天气原因不同于平时的准备活动。冬季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准备活动时间要稍长一些,不能完全拘泥于简单的教学模式。因为冬季气温偏低,人的身体运动器官的粘滞性都比较高,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去准备才能达到激烈的体育运动所需要的水平。

2、冬季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准备活动一定要考虑到合适的运动量,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过度到所需要的运动程度。可以从简单的队列队形练习开始逐渐过度到本节课的专门性准备活动,不能因为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急于求

成。也可以在一节课的开始部分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既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有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准备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样,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练习兴趣。冬季天气气温不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生动活泼的准备活动来调动起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和体育小组长的作用,由学生自己来设计准备活动,按照学生自己设计的内容来做准备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非常适合学生自身的身体条件,起到了很好的锻炼效果。

二、要注意冬季体育课学生的合理着装。

上过冬季体育课的老师都有深切的体会:冬季学生上课着装偏重、偏厚,非常不易于体育课的进行。这也是造成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冬季体育课在学生着装上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寻找合适的时机,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去脱掉厚重的衣服,尽情的投入到体育课中去。比如,一节体育课如果你从准备活动上就吸引住了学生,那么你就要抓住着这个时机引导学生:“同学们玩的高兴吗?快乐吗?„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更有趣的活动,大家说好不好„”从而引导学生脱掉厚重的衣服,投入到体育课中。

2、注意一节体育课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合理安排。虽说学生脱掉了厚重的外套,但学生毕竟穿的还是比较厚,运动后也不能及时的更换衣服,穿着湿衣服上课就会很容易生病。所以冬季体育课一定要

安排合适的运动量,让学生通过体育课达到了一定的锻炼效果,但又不要强度过大,这就需要去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冬季体育课时一般不会上田径等项目,主要以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游戏等学生既感兴趣运动量又不太大的项目为主。如果安排譬如长跑等运动量较大的项目也绝对不能按照简单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也要把它变成游戏、比赛等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去进行。

3、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穿衣习惯。细心观察的人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们的学生在进行完了激烈的体育活动后,要么不穿外套、要么把外套往肩上一搭或往腰间一系,坐在一旁“乘凉”;从来不会主动穿上外套,这样就会很容易生病。所以在体育课上通过理论讲解和适时的提醒,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穿衣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在身体暖和以后及时的脱掉厚重的外套,在运动结束后及时的穿上衣服,这都是很重要的。另外,还要让学生养成上体育课要穿适合运动的服装的习惯,这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环节,也是造成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注意适合冬季体育课运动项目的选择、运动量的安排和场地器械的选择。

1、运动项目的选择:根据冬季天气比较冷和学生上体育课兴趣不高的特点,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比较容易组织、运动量相对较小的内容进行教学,既预防了运动损伤的发生又起到了体育课锻炼的效果。比如:男生可以选择篮球、足球、游戏、羽毛球、拔河,等运动

项目;女生可以选择健美操、游戏、跳绳、羽毛球、等。我们学校本学期的最后阶段就主要进行羽毛球、跳绳等两个内容的学习,同时加以简单的游戏、健身操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2、运动量的安排:每节体育课的运动量要安排适当强度,避免学生因运动量过大体力不支而造成损伤,对体弱学生及经期的女生应区别对待,同时也避免因大运动量活动出汗过多去上文化课而造成感冒生病等想象的发生,造成了相反的效果。主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通过一节体育课的活动学生的身体充分暖和、稍微出汗但又没有过度出汗和体力透支,学生通过上体育课活动的很快乐但又不累,也不会因为出汗过多穿着湿衣服上课而生病。

3、运动场地的选择:上课前要充分备好课,尤其是要了解好场地的情况。要选择场地平整,安全系数高的地方进行授课,避免因为场地原因造成不经意的损伤。如果场地条件较差要及时进行修整或调整运动项目,因为运动场地条件也是造成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4、运动器械的选择:在选择器械上要充分考虑器械的安全系数,尽量选择没有安全隐患的器械。这也是我们选择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的主要原因。

四、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安全知识。

上体育课时,虽然从各个方面准备的都比较充分但也很难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心理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造成的,因此必须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做到以下几点:

1、上课时及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比如学生在进行篮球练习,而篮球场上有一块地方有积水,地面比较滑,及时提醒学生并要求学生远离。

2、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比如:滑倒时做一个滚翻;跌到时不要轻易挪动;发生扭伤时要及时上冷敷,二十四小时内不要上热敷等基本的常识。

3、利用理论课时间专门进行学生运动生理和冬季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的讲座,使学生明白人体的运动原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比如明白运动的循序渐进的原理,养成良好的准备活动习惯;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安全自救知识,避免因盲目救而造成更大的损伤;使学生从心理上对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提高体育教师自身能力

体育课中教师做的每一个示范动作在规范、标准,只有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做的规范、标准、自然、轻松学生看后从心理上会认为动作简单可以轻松的完成,也可以提前找一名学生练习后课堂在示范,

来克服心理恐惧感、增强自信心,所以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充电,这样才能减少运动损伤。

最后,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保持联系,掌握他们的身体、心理状况及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加强对身体易伤部位的锻炼及保护措施、加强对身体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其机能。对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必须要加强保护,特别是对于初学动作尤其如此。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保护措施,如遇到重心不稳时,可采取低头、屈肘、团身、肩背着地顺势滚翻的措施加以缓冲。

总而言之,避免和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是一件非常细致,也非常复杂的过程。但只要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上每节课之前充分备好课,尤其是要备好学生和安全,再加上对学生的必要的安全教育,把预防运动损伤的工作渗透到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去,就会较好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推荐第2篇:如何有效预防小学生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

如何有效预防小学生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

单位: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

姓名:曾建国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则国雄”。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少年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是万物之本。合理的训练方法以及有效的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活泼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在小学生体育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运动损伤,而如何有效预防体育课中常见的运动损伤,成为众多体育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以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对小学生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进行研究分析,究其原因,寻其规律,并提出有效措施,来降低小学生体育课中不必要的运动损伤,从而为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有效预防 小学生 体育课 运动损伤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有着活泼爱动的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发展是迅速的,在十三岁之前,大部分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开放的,很容易沟通,心理发展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成长过程中,一旦他们对某一项事物产生恐惧或者再某一件事情中产生挫败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会对这项事物或者这件事情产生很大排斥。运动损伤的类型多种多样,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充分掌握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及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健康校园的建设、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1.1思想因素

教师对教学中的安全问题认识不足,从思想上没有深刻的认识,对运动产生的损伤有一定的误区,在教学中没有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如:队形安排不合理,造成的拥挤等,这些都会为学生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埋下伏笔。学生在体育可中男生通常有着好胜的心理,有着很强的表现欲,运动中不顾及自身安全,盲目的进行力所不及的危险动作,这种情况造成的运动损伤通常占50%左右。而女生跟男生相比恰恰相反。部分女学生在运动中通常表现出畏惧、害羞的特点,从而导致体育运动中畏手畏脚,最后导致动作造成不规范而受伤。 1.2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前,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够大大增加身体各部位关节的活动范围,促进血液循环,加大身体代谢的速度,使体温明显的上升,让身体大小肌肉群的肌肉伸缩性更好,协调性更佳,从而达到一个更加适宜运动的状态,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同理,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关节活动范围小,肌肉伸缩性差,身体不协调,将直接影响运动中技术动作的变形,违反人体运动规律,从而引发运动损伤。 1.3教学组织安排不合理

小学体育课时为四十分钟,怎样让体育课充满乐趣,并且运动量适中是一门学问。课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运动器械的正确使用、保护与帮助等等,都可以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在教学中,不同的授课内容应有不同的授课方法,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身体素质不同,机体能够承的负荷量不同。部分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不遵循区别对待的原则也是造成学生发生意外损伤的原因。还有部分体育教师,课堂常规不到位,要求不严格,控班能力差,不能在体育课中观察到每一个孩子的行为也是造成学生发生运动伤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1.4运动负荷大引起的运动损伤

现在的学生从小在蜜罐里长大,大多数学生不太喜欢体育锻炼,而且,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不仅仅高中、初中,小学生同样也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很少有多余的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所以,大部分学生体质较弱,很容易产生运动疲劳。因此在体育课中,运动负荷超出学生身体承受的范围,很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一般的运动损伤有以下几种:由于运动量大导致的中枢神经疲劳,导致学生在运动中注意力不集中而产生的意外损伤;负荷大造成学生机体疲劳,从而引起运动中技术动作变形产生的运动损伤;负荷量大导致身体局部大肌肉群和脑神经中枢长期疲劳,而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 2 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1 加强运动损伤理论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体育课应该以运动技能为主,理论知识为辅,每学期固定几节预防运动损伤的理论知识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及如何处理突发的运动伤害。(抽筋、擦伤、肌肉拉伤、扭伤、骨折等)。在体育课中经常会出现一人受伤,多名学生围观的情景,这种情况下,过多的围观不仅仅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还有可能因为学生之间的不知所措,造成受伤学生的二次受伤。因此,教师应该让班级每一名学生清楚如何预防、如何处理体育课中常见的运动损伤,这样学生遇见突发性运动伤害,也就不会由于紧张、害怕而引起的二次伤害。

另外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定期进行体育运动安全知识教育, 2.2 提高课前准备活动的质量

国内很多学者研究表明: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大大降低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状态是一个由静到动的过程,课前准备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便于中枢神经对身体各部位关节的调节和支配能力的,使身体形态完成技术动作中更加协调,从而降低发生意外运动损伤的几率。由于课时时间的限制,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的安排准备活动,要抓住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保证准备活动的质量。把课的内容带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充分保证课的时效性,让学生的精神状态,身体状态都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3 组织教学要高效合理

清晰合理的讲解示范,科学的训练手段,是保证学生学好体育技能的根本。如果在体育可中,教师动作讲解不清晰,示范动作不合理,一定会把学生引向一个错误的方向。比如投掷类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讲解示范不规范,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投掷过程中,因为发力动作违反人体运动规律造成运动损伤。另外,对学生的站位一定要合理安排,不能把学生置于投掷区内,由于队形安排不合理造成的人为运动损伤,在体育教学中是十分严重和常见的事故。因此,在投掷类课中一定要组织好队列队形,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教师应提高备课质量,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静心设计,要充分了解学生易犯错误的环节,易造成意外伤害的环节,要有合理的保护与帮助,如:(前滚翻、跨越式跳高等)。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 2.4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指在指定的时间内人体承受生理负荷量的强度通常情况下,心跳频率可以测量出运动负荷的大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以体操教学为主的课程,心跳在135次/分左右,负荷量适中。而在田径课中,负荷量会稍微有所提升,心跳在155-175次/分左右。运动负荷量跟学生练习的密度是成反比的,学生练习密度小负荷量会相应增加。由于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检查,机体承受能力差,所以,合理的练习密度,适中的运动负荷是降低学生发生意外运动损伤的关键因素。相对负荷量比较大的课程,练习的间隔时间应该相对久一点,运动负荷小的,练习密度可以紧凑一些,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降低学生发生意外运动损伤的几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3 结论

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学生的上课环境是开放的,需要大量的运动,因此,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运动知识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从心理上明白在该怎样快乐运动健康运动。同时,教师也应该科学安全上课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了解学生身体的运动状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快乐体育。

参考文献:

[1]王伟民.运动损伤重在预防[J].体育教学.2016.(7).22-26 [2]王洪.中学生体育活动安全问题与风险防范理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5(06).36-40.[3]易锋.学校体育活动事故责任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02).19-21

推荐第3篇:中学生体育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教案)

中学生体育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及发生的原因;

2、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简易处理办法。能力目标:

学会在运动中的相互帮助、相互协助及自我防护。 情感目标:

树立终身安全运动的意识,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教材分析:

学生对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并且运动具有两面性,容易因为思想麻痹而出现意外运动损伤,所以有必要单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运动损伤相关知识的讲解,以加强学生的安全运动意识,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安全运动的良好习惯,为自身安全负责。

三、教学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简易处理。

教学难点:终身安全运动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1、通过图片视频导入,给出问题,根据同学的回答,给以评价后,引入新课——中学生体育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2、讲解运动损伤概念及负面影响,找出其原因

3、常见运动损伤的分类

4、讲解几种常见运动损伤,分析原因,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踝关节扭伤 鼻出血 肌肉拉伤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肌肉痉挛 骨折

晕厥及搬运

5、初步学习了处理方法后再回到开始的问题,重新补充

6、小组讨论:如何在体育课中预防运动损伤

五、布置课后作业

收集其他的运动损伤及其处理方法,强调树立终身安全运动意识,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推荐第4篇:预防运动损伤安全教育教案

体育、活动课防受伤安全教育教案

能力目标:懂得形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运动损伤的主要措施。 情感目标:学会几种简单的运动损伤的护理方法。

认识目标:认识体育运动中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增强保护身体的意识和责任感。 重点: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和方法。 难点: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运动实践中去 第一步:引导法,引导学生并导入课题

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是不是经常参加体活动?在体育运动中是否受过伤?受伤之后你们是怎样护理的?那你们为什么会受伤?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其怎样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第二步:设疑引思,指导学生阅读材料

提出“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有哪些?”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答案,教师进行提问指导。

一、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3、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4、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5、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第三步:揭示重难点

1.播放影片“几组不同运动产生的损伤案例”让学生回答上述影片中有哪几种运动损伤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护理,总结怎样可以预防这些运动损伤。

2.播放影片“几组简单的护理的按摩手法”让学生学习受伤护理的按摩手法。教师先做示范,然后让学生相互进行按摩,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按小组进行按摩展示,教师进行指导和表扬。 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2、处理:A、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B、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讲解)、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处理: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 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不要乱揉私心动,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3、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处理: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4、骨折(骨的完整性受破坏)

5、处理: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第四步:小结本课内容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什么?在今后的体育运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第五步:布置课后作业 思考题:

1、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有哪些作用?

2、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3、预防运动损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止血的方法有哪几种?

5、扭伤后如何处理? 课后小结:

在本堂课中主要运用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尝试式等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用讨论和动手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然后教师评价、总结,努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推荐第5篇:预防运动损伤安全教育教案

体育活动课防受伤安全教育教案

能力目标:懂得形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运动损伤的主要措施。 情感目标:学会几种简单的运动损伤的护理方法。

认识目标:认识体育运动中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增强保护身体的意识和责任感。 重点: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和方法。 难点: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运动实践中去 第一步:引导法,引导学生并导入课题

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是不是经常参加体活动?在体育运动中是否受过伤?受伤之后你们是怎样护理的?那你们为什么会受伤?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其怎样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第二步:设疑引思,指导学生阅读材料

提出“常见的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讲述你曾经受过什么伤?”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进行提问指导。

一、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3、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4、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5、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第三步:揭示重难点

1.播放影片“几组不同运动产生的损伤案例”让学生回答上述影片中有哪几种运动损伤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护理,总结怎样可以预防这些运动损伤。

2.播放影片“几组简单的护理的按摩手法”让学生学习受伤护理的按摩手法。教师先做示范,然后让学生相互进行按摩,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按小组进行按摩展示,教师进行指导和表扬。 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2、处理:A、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B、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讲解)、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处理: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 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不要乱揉私心动,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3、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处理: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4、骨折(骨的完整性受破坏)

5、处理: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第四步:小结本课内容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什么?在今后的体育运动中应注意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第五步:布置课后作业 思考题:

1、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有哪些作用?

2、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3、预防运动损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止血的方法有哪几种?

5、扭伤后如何处理? 课后小结:

在本堂课中主要运用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尝试式等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用讨论和动手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然后教师评价、总结,努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推荐第6篇:体育教学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体育教学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对在校的学生来说,体育课也许是他们最主要的运动时间。由于缺乏对体育基本知识的了解,因此,他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容易导致身体的一些部位受到损伤,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

教师在教会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在运动中保护自己,预防运动损伤。如何教导学生保护自己预防运动损伤,笔者根据几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加强思想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上课前无心听教师讲的安全措施,练习时往往由于技术较复杂或难度较大而造成损伤。教师平时应加强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练习时集中精力、注意安全的意识,并使之强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在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应及时地让学生知道。在课前的热身运动中,一般学生会对其产生一些不理解,为什么每次都要做这些无聊的事,这时就应该讲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在其中插入一些预防运动创伤的知识。在遇到下雨等上室内课的时候也应该经常讲解发生运动受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结合学生、学校的实际,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大力开展学生安全教育。

二、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掌握学生状况

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生病史状况,以便确定参加锻炼的禁忌症,掌握哪些学生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等第一手资料,以便在教学中注意这些学生,以免发生意外。例如,患心脏、肾脏病者不宜参加剧烈体育锻炼,如比赛、快跑等。

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缺乏语言表达能力,不适合此运动,身体不适但碍于“面子”不愿告诉老师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面部表情,必要时进行劝导,要及时和这些学生沟通或者通过家长的反映,进行辅导,以免发生意外。这类学生我就碰到过,她原来身体健康,在课前也没有告诉她身体不适,但在练习中发生了意外,下课后她才告诉我她近来身体一直不适,但碍于“面子”就没有告诉我,教育后她也知道自己的错。但从这件事后,我就对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都进行了解掌握,再也没有出现过同类问题。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就是使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过渡到紧张活动状态,使身体器官和肌肉组织能够达到锻炼的基本要求。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根据锻炼内容或比赛项目而定,既有一般性又有专门性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根据学生特点,气象条件和锻炼或比赛情况而定。一般兴奋性低,锻炼者水平较高,运动时间短的项目或天气寒冷等,准备活动强度可稍大,时间稍长。相反锻炼者基础差,运动时间长或天气炎热,准备活动的强度宜小,时间可短些。总之,准备活动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异常

准备教学内容要合理,难度要适中,合适的难度会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有利于他们身体素质的发展、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学生练习没激情;难度过大,学生没信心,易受伤。所以内容准备要根据实际,科学合理安排。

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主要手段。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引起学生厌学心理,容易引起意外事故;不合理的组织更是引起以外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练习前抛实心球时,学生间距不够或不在口令下统一进行,很容易发生事故。

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教师不要统一要求。有些动作也许对于一些体育有专长的人来说很容易,但是对于体质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就很难,不安全的因素就多了一分。这时就要求教师个别对待,在教学目标与要求方面应有所不同,采取合理有效的组织方法带领学生学习和体验,更要密切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生面红耳赤,大口喘气,满头大汗,说明运动负荷大了,应立即调节,采取减少练习次数,降低练习强度,缩短练习时间和距离等措施。如个别学生面色发白,虚汗满面,走路摇晃,说明他体力不支,应让其休息,并注意观察他的变化;在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特别应注意学生的身体变化,此时学生大都是腹空肚饿,精力体力均不充沛了,所以要控制运动总量。所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保证教学正常安全进行的重要手段。

五、即时有效的放松整理。

锻炼后,要注意做好整理、放松活动,及时消除疲劳;进行自我或相互按摩。注意保暖防止风寒侵袭;更不能用冷水浴,用温水浸泡,有益于消除运动疲劳。如发现身体异常,立即报告并尽快去医院治疗。这样有利于促进身体的恢复,以便迅速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六、课前要检查场地器材

场地是一堂实践课进行的必要条件。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还有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等等。

上课前老师要检查场地器材,特别是要检查器材的摆放是否合适,例如: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更甚者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此外在投掷课后不宜将危险器材如铅球、铁饼、标枪等随意摆放在操场上,以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伤害。

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时常出现,为此平时要以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教育,增加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遵守体育卫生要求的自觉性,教师要认真做好运动场器械设备的管理,从而使体育教学中的损伤减少,让体育的真正作用得到发挥。

推荐第7篇:体育教学运动损伤

自从事体育工作以来,我发现周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过运动损伤。据统计,在十名运动员中曾经因运动而受伤的有六名,这使得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加以重视。我想就如何预防运动损伤这个问题与同行们做个初步探讨:

运动损伤,是体育学科中又一个新的代名词,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损伤呢?原因很多,可分为直接原因和诱因。其中直接原因有: 思想上不重视, 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技术上的错误:运动负荷较大; 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组织方法不当; 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场地设备的缺点; 不良气候的影响九种。诱因有: 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局部解剖的生理特点两种。

1.常见运动损伤种类:青少年学生运动损伤发生概率最高的是软组织挫伤,其中以肌肉挫伤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韧带扭伤、肌腱拉伤、骨折和脱臼、震荡性损伤及其他损伤。皮肤擦伤也占较大比例。运动损伤的部位大多集中在四肢,以踝关节周围的损伤比例最高。其余部位依次为膝关节,手、脚、大腿、小腿、腰等。我们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挫伤、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损伤、腱鞘炎、骨骺损伤、髌骨劳损、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脑震荡等。因此, 运动损伤的预防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2.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

(1)运动损伤因性别呈现差异。男生的运动损伤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即使在同样的体育活动中,男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也高于女生。由于男女生在生理、心理特征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男生多喜欢参与凸显对抗性的体育活动,相反女生体育活动集中在体现个性的娱乐性体育活动。高对抗性意味着运动损伤的概率升高。

(2)运动损伤发生概率与年龄成正比。多项调查表明,个体年龄越大,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就越高。一般而言,伴随年龄成长,个体可参加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性体育活动的数量和种类呈增长态势,这决定了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升高。有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运动损伤的人数是小学生的2倍,14岁以上的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比例明显增高。

(3)运动损伤与运动项目的种类密切相关。从事的体育运动种类是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有调查表明,篮球、足球、田径项目是青少年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的项目。排球、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项目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球类、田径运动易于开展且受到学生喜爱,但其强度大,对抗性强,要求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易发生运动损伤。

(4)运动损伤在一年中呈现出不同特点。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3~5月、10~12月是青少年学生运动损伤的高峰期。原因基于两点:一是此时间段气温相对舒适,多有春季、秋季运动会等学校的体育比赛安排,青少年学生易于疲劳;二是气候冷暖交替对青少年学生生理的影响较大。3~5月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骨骼肌存在不同程度的僵硬状态;10~12月由暖变冷,气温下降,肌肉的粘滞性增加,准备活动不充分,就易发生运动损伤。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我们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 增进身心健康, 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服务。 如果在体育锻炼时, 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 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 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 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 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 青少年学生常见体育运动损伤原因分析,造成青少年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五个方面。

1.气候、运动场地、运动器械差等导致运动损伤易发生

气温过高,人易发生中暑和疲劳和肌肉痉挛或虚脱;气温过低,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容易引起肌肉拉伤;光线不良、刮风等影响视力,易导致运动创伤。运动场地不够平整,跑动时易扭伤或跌倒受伤。地面过硬,足、腿及膝部所承受的撞击力大,容易发生慢性损伤。运动器材差影响技术动作的完成,造成动作变形,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2.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安排不合理易导致损伤

运动强度可分为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绝对强度,是指机体所承受的物理负荷量。相对强度是根据个人最大摄氧量百分数或最大心率百分值等生理指标来反映某一负荷量对身体的刺激程度。应根据体育运动人员训练水平和身体状况确定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安排。如果身体素质、动作技术都难以达到动作要求,损伤就会随之出现。

3.运动组织者对运动训练的专业常识缺乏了解

如果缺乏运动训练和预防运动损伤的专业知识,且发生损伤后不能及时救治处理和分析损伤发生原因,损伤事故时有发生便不难理解。

4.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不做准备活动或者准备活动不充分所致的损伤

很多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前缺乏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没有做或者没有充分做必要的准备活动,不能准确掌握运动要领和运动规则,造成运动损伤。有调查研究就显示由于思想松懈、安全认识不够造成的运动损伤占到了26%的比例。

5.缺乏运动,身体素质差造成损伤

对于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或者超重肥胖的学生,运动强度一大,就容易出现损伤。此外因技术动作不正确而出现的运动损伤也非常多。

三 青少年学生常见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

根据青少年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对症下药,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预防:

第一,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动性,加强专业化建设。课堂是青少年学生学习运动要领和运动损伤预防处理的重要场所。体育教师除了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外还要备好预案,做好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 运动训练和比赛中, 克服麻痹思想, 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对可能会发生的安全隐患、采取的安全措施,都做到心中有数。课上的组织方法、练习手段、运动量的大小和强度、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都应与学生实际相符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第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教学。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运用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跑、跳、投等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活动的安排,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较大。对于较活跃的青少年来说,即使身体出现疲劳时,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加。在学习新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等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加强易损伤部位的力量练习,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根据学生运动损伤经常发生的部位有的放矢,加强锻炼。通过提踵、足内外侧行走等重点训练膝、踝、腰、手腕及指关节,注意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展与提高。

第三,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课的内容相似。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气候条件和教学训练而定,一般认为,兴奋性较低、锻炼基础或训练水平较高、运动持续时间较短或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相反,对于年龄小、基础差的学生在运动持续时间长或天气炎热时,强度宜小些,时间短些。准备活动结束距正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1-4分钟为宜,在运动中若间歇时间过长或教学训练专项时,都要补做准备活动或补做专项准备活动。

第四,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例如,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加强腰背肌训练外,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为预防股后肌群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等。

第五, 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保护在器械体操练习中十分重要,它是一项复杂多变、空中动作较多的项目,很容易发生技术错误或失手跌下,尤其是处于身体发育期的青少年,肌肉力量弱,判断和控制能力差,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都应有人保护和帮助。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办法。例如,身体失去平衡时,要立即向前或后跨出一步,以保持身体平衡;当人要快要跌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滚翻,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处跳下,用前脚掌先着地后屈膝,以增强缓冲作用等。

第六,重视体育教学和活动的规范化,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作为中小学,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学、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实现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重视对学生运动安全、损伤预防等专业知识的培训。注重对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逐步配备、要认真做好场地、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具的管理和安全卫生检查。对已损坏地设备及时维修,禁止穿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平时要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遵守体育卫生要求的自觉性。完善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场地器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场地器材问题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推荐第8篇: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原因

课题: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及简易处理

教学内容:1.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原因

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2、对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教学步骤: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四、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A、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B、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讲解)、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

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

处理: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3、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

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不要乱揉动,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4、挫伤(在钝重器械打击或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而伤部皮肤往往完整无损或只有轻微破损。)处理同(3)。

5、脑震荡(头部受天外力打击或碰撞到坚硬物体,使脑神经细胞、纤维受到过度震动。

处理: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

一、二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活动。对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

6、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处理: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7、骨折(骨的完整性受破坏)

处理: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

课题: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及简易处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运动创伤

2、对常见运动创伤的简易处理

3、提高认识,防范于未然

一、运动创伤的预防;

同学们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其身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但是,如果锻炼方法不科学,不注意安全,不讲究运动卫生,也容易发生创伤,对学习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为有效防止发生运动创伤,了解其发生的原因是必要的。 发生原因:

1、生理上的结构薄弱部位,易受伤,如:踝、膝关节。

2、运动动作本身的技术特点的特殊要求,而引起的运动创伤;

3、机能状态不佳、疲劳、病后初愈就勉强参加运动往往因体力不足,意力不集中而引起运动创伤。

4、局部负担过重,又缺乏保护、帮助、往往会发生运动创伤。

5、气候、环境,如:雨后地滑,光线不足,气温过高或过低,场地、器材的安全性,都易引起运动创伤。

根据“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在体育运动中,我们应该积极地预防运动创伤的发生。在运动时,应注

意以下几点:

1、服麻痹思想;

2、运动前要认真检查场地、器材和着装;

3、在剧烈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4、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负荷;

5、要明确动作概念,掌握动作要领,不盲目练习;

6、注意运动卫生(饮水、更衣、冲凉、保暖、暴晒)。

二、运动创伤的简易处理方法

1、擦伤;轻度:不需包扎;重度:洗净涂药包扎。

2、挫伤;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按摩、理疗。

3、韧带扭伤;暂停锻炼1---2周。

4、肌肉拉伤;轻度:与处理扭伤类似;重度拉伤,送医院治疗。

5、脱臼;

保持部位不动,送医院治疗。

6、骨折;

轻度称骨裂;明显骨折:伤部变形,肢体活动功能丧失,剧烈疼痛,内出血严重。

急救方法:将伤者的身体放平,在移动伤者时,动作要缓慢轻柔,注意身体的饱暖。可给伤者喝茶水或糖水,使用止痛药镇痛,然后迅速送医院处理。

7、脑震荡;

头部受外力打击或遭碰撞,颅腔内组织的神精细胞和神精纤维受到过度震荡所至。 根据症状,脑震荡可分为三度(轻、中、重)

轻度:受伤后,只有短时间的(有时仅几秒钟)头晕眼花,眼前发黑,没有其它不适的感觉。

中度:受伤后发生数分钟、甚至一小时左右的昏迷。清醒后有头晕、头痛现象,并持续数日或更长一点时间仍不消失。

重度:昏迷的时间在一小时一上,有时甚至持续数日不得清醒。清醒后有严重的头晕、头痛现象,记忆力下降。

急救方法:对轻度患者,应立即停止锻炼,卧床休息

一、两天后无其它异常(头晕、头痛等),即可参加学习,但在受伤后1周内最好不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对中度及重度患者,如其处于昏迷状态,应使患者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微垫高,并尽快地请医生急救处理或送医院诊治。在运送途中要避免患者身体受到剧烈震动。

8、鼻出血;鼻部在运动中受到对手撞击或其它物体碰撞而引起鼻粘膜破损出血。

处理方法:伤者改用口呼吸,用消毒药棉塞入鼻孔,再用拇指和食指在鼻翼两侧相对压迫数分钟。额头冷敷也有助于止血。

9、重力性休克;

参加运动者心血管系统暂时性机能失调。症状是头晕、胸闷、恶心、,严重的会发生晕倒。

急救方法: 轻度的,可搀扶其走一走,不正常的症状很快就可消失;

较重的,要让患者躺下,把下肢抬高一点,如气温低,注意保暖,过不多久症状就可消失。 对症状严重者,应急时请医生急救或送医院诊治。

10、中暑;体温调节发生障碍。

处理方法:对轻度的,将其送至荫凉通风处,喝点凉开水,服用人丹、十滴水等药物,一般很快就会消失;对伴有高热者,应迅速将其移至荫凉通风处,安静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冷敷额部,用酒精擦身,喝冷开水、淡盐水等。对昏迷不醒者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结束语:提高认识,防范于未然。

推荐第9篇: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年级:高一级 教师:张学明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本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正是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使我们的体育运动更有声有色,对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认识能力大大提高,内容的掌握会更加容易。

2、学生活泼好动,好于模仿,乐于冒险,对体育活动兴趣浓厚,然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对安全运动的常识了解有限,而且中学生的骨骼正处于生长期,弹性较差,易于损伤,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学生来说可谓终身受益。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和种类。

2、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了解造成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重视体育锻炼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种类、原因以及它们的处理方法。

2、难点: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法、ppt演示

六、教学器材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即称之为运动损伤。

2、分类:

(1)按损伤程度,可把运动损伤分为轻伤、中度损伤和严重损伤。 ①轻伤:伤后影响机体活动在24~48小时之内,作一般治疗即可痊愈。

②中度损伤:伤后影响机体活动在1~2周之内,需作常规治疗及短期康复训练即可恢复正常活动。

③严重损伤;软组织损伤影响活动在2周以上,骨折、脑震荡、半月板撕裂,内脏损伤均属重度损伤,需作特殊治疗及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才能恢复正常的体育活动。

根据运动损伤的调查材料证实,轻度、中度损伤较多,普通学校体育中重伤少见,运队中的“劳损”伤,一般不会发生在健康、快乐体育活动中。 (2)因损伤部位力量作用方向致机体解剖学结构改变的运动损伤可分为拉伤、挫伤、扭伤、骨折和骨裂等。

①拉伤:损伤力量使肌肉、韧带、关节向外延伸,致使局部解剖学结构改变的损伤。

②挫伤:损伤力量钝力方向使肌肉、韧带、关节向内延伸(下压)引起机体局部解剖学结构改变的损伤。

③扭伤:损伤力量方向与肌肉、韧带、关节呈角扭转外延引起局部解剖学结构改变的损伤。

④骨折、骨裂:机体骨组织受外力作用(或病理),造成骨连贯性中断的损伤。骨裂是不完全折断。柳枝骨折是儿童骨折的一种特殊状态。 (3)按损伤部位有无创口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①开放性损伤:有创口与外界相通。皮肤的擦伤、裂伤、刺伤、切割伤、贯通伤等均为开放性损伤

②闭合性损伤:无创口与外界相通。一般的肌肉、韧带、关节损伤均是闭合性损伤。

(4)按运动损伤发生的过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劳损(细微损伤)。

①急性损伤: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一次性产生的机体损伤。

②劳损伤:在长期、多次的体育训练中,由于局部组织重复单一的超负荷活动又没有及时的改善局部负担而造成机体局部组织学的细微改变所致的损伤。如髌骨软骨软化症、肩袖劳损、髌骨张肌末端病等。

(5)其他损伤:诸如游泳中的溺水,登山及冰雪运动中的冻伤、灼伤及暑天运动时的中暑。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

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活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个器官功能不能适应将要进行的体育运动。

3、不良的心理状态:

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则也是造成伤害事 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提高预防意识。

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对可能发生运动损伤的环节和易伤部位,要及时做好预防措施。

3、合理组织安排锻练,合理安排运动量,防止局部运动器官负担过重。

4、加强保护与帮助,特别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摔倒时,立即屈肘低头,团身滚动,切不可直臂或肘部撑地。由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着地,注意屈膝,弯腰,两臂自然张开,以利于缓冲和保持身体平衡.。

(四)常见的运动损伤

1、网球肘

⑴项目:多发生在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投掷等项目中。 ⑵原因:打球时由于用力过猛,球的冲击力作用于腕伸肌或被动牵扯,造成的。

⑶症状:肘关节外侧剧烈疼痛,并放射,尤其在前旋前臂是加剧。

⑷处理方法:停止运动,休息,热敷按摩。

⑸预防措施:认真准备活动;合理安排训练,避免局部负荷过大,加强屈腕、屈指肌群力量训练;纠正错误动作;提高专项技术水平并注意加强保护。

2、急性腰扭伤

⑴项目:篮球、足球、体操、排球、举重等

⑵原因:运动时,腰部所受重力超越了躯干一时所能承受的能力;脊柱运动一时超越了正常的生理范围,当技术动作发生错误或疲劳时更容易发生。

⑶症状:轻者:受伤时常无疼痛感,运动后或次日晨间起床时才感到疼痛;重者:伤后立即感到疼痛,腰部运动受限,坐位时疼痛 难忍;有撕裂的感觉。

⑷处理:卧板床休息,腰后垫一小枕头,使肌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针灸、封闭、外贴膏药和按摩。

⑸紧急处理: ①判断患者受伤部位;②使患者冷静;③使患者平躺,避免移动;④使用担架将患者送往医院;

3、踝关节扭伤

⑴项目:多发与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滑雪和溜冰等运动中。

⑵原因:踝关节的准备活动未充分做好,跑跳时用力过猛,落地的姿势不当,地面不平等。

⑶处理方法:停止锻炼,高抬伤肢,12小时内冷敷,24-36小时内需热敷。恢复性练习。

⑷预防:专项准备活动要充分;加强踝足部肌肉力量训练;易伤者在运动比赛时用保护支持带;

4、肌肉拉伤

⑴常见的几种拉伤部位:大腿后侧;大腿内侧;上臂等;

⑵原因:①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其力量超过 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②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有的伸展程度,引起拉伤。

⑶处理:轻者可即刻冷敷,局部加压包扎,抬高患肢。24小时后可施行按摩或理疗。如果肌肉已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在加压包扎急救后,固定患肢,立即送医院手术缝合。

⑷预防:准备活动量力而行,不用力过猛;注意练习场所的温度; 拉伤后重新锻炼;

5、韧带损伤

⑴部位:多发生踝关节、腕关节、肩关节和膝关节。

⑵原因:受伤部位受暴力打击或重物压迫,迫使关节做过度的外翻或内翻动作;

⑶治疗方法:主要是止痛和加快消肿.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

⑷如何预防:使用支持保护带;减少冲撞;多做关节练习;

6、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⑴特征:

1、有典型的运动史、发病史和反复疼痛史;

2、疼痛;

3、肿胀;

4、压痛;

5、后蹬痛;

⑵原因:跑跳时间过长,小腿肌肉在胫腓骨的附着点受到过分的牵拉,刺激骨膜引起炎症。

⑶预防: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避免突然、连续加大局部的负荷,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场地;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后采取热敷或按摩等方法及时消除局部疲劳。

⑷治疗:减少局部负荷;局部热敷、按摩,休息时抬高患肢;严重者用弹力绷带包扎,配合中药外敷、按摩、针灸、理疗等;

7、骨折

⑴原因:

1、直接暴力;

2、传达暴力;

3、牵拉暴力;

4、积累性暴力

⑵特征:疼痛、肿胀、皮下淤血、功能障碍、出现畸形、压痛、震痛、骨摩擦音等。

⑶预防:避免剧烈运动中的碰撞。

⑷治疗:停止活动,进行急救。固定包扎。

⑸急救原则:

1、防治休克;

2、就地固定,避免不必要的移动;

3、先止血再包扎伤口;

8、肌肉痉挛

⑴特征:肌肉僵硬、疼痛难忍、抽筋,是肌肉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

⑵部位:常见小腿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和屈趾肌。 ⑶原因:1大量的排汗 ;2肌肉快速连续收缩;3寒冷的刺激

⑷处理:牵引痉挛肌肉;点掐或针刺涌泉穴;局部按摩、点穴或针刺;及时休息;

⑸预防: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适应性;充分准备活动;及时补充水分、盐水和维生素B1;疲劳时不进行体育活动;

9、出血的处理

⑴症状:血液从损伤的部位流出,称为出血。按出血的部位不同,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

⑵出血的处理(外)

常用绑带加压包扎法、指压法、止血带法三种方法。

10、休克

⑴症状:休克(SHOCK)是一种急性血循环功能不全综合症。其发病原理是有效血液循环量不足,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和脏器功能障碍。休克发生时,短时间内出现意识模糊,全身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出冷汗,反应迟钝,心率增快,血压降低,呼吸缓慢,进而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⑵休克的处理

①迅速将伤员平卧,使之安静休息。要保持病人体温,在天气寒冷时更要注意

②针刺或掐点 内关、足三里、飞合谷、人中等穴位,对休克有一定的疗效。

③针对病因处理

如外出血引起的休克,应立即进行止血。内出血时可做冷敷。外伤剧烈疼痛引起的休克,要用镇痛剂止痛。出现骨折要使伤肢安静,并用夹板固定 。

(五)如何在体育课中预防

1、穿合适的运动鞋、运动服:

防滑性好;鞋底柔软;透气性好;大小合适;

2、锻炼前做主要运动肌肉群的伸展练习:

肩关节;腰部;膝关节;脚踝关节

3、做专项准备活动:比如投掷铅球要做:

腕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腰部运动等

4、避免过度牵拉颈部和背部肌肉

5、保持运动肌群的用力平衡

6、避免脊柱同时伸展和旋转

7、避免运动强度过大

8、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运动项目

9、避免一次锻炼的持续时间过长

10、不在坚硬的、有杂物的场地上锻炼

11、作好整理放松运动:深呼吸;各大肌肉群的放松;

12、使用支持、保护关节的用具:护膝;护腕;护踝;护肘等

推荐第10篇: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室内课教案)

.

谢麟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症状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2、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及时自救或互救。

★教学要点

1、运动损伤的原因。

2、运动损伤的预防。

3、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一)什么是运动损伤

1、人体在体育运动中所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或者日常生活的中的损伤,它多与运动项目以及技战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为此,常有些运动损伤以其运动项目命名,例如网球肘 足球踝 跳跃膝的损伤。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1、运动损伤的原因

(1)思想上不重视。通过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各种原因,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教练员、体育教师、学生及运动员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其中有的认为“小伤,小病没有关系”。“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等等,于是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2)准备活动没做好,没能使肌肉温热和协调起来,肌肉缺乏力量和灵活性,往往容易引起运动损伤。准备活动没做好的表现在:准备活动不充分,专项准备活动量与强度不够。

(3)技术错误。做出的动作违反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违反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例如肘关节外展“撇”手榴弹、倒地时直臂撑地等动作,容易造成上肢肘关节、腕部的损伤。

(4)组织方法不当。例如任意穿过投掷区,投掷时缺乏严明纪律和统一的口令,有的学生去拾器材,而有的学生又投出器材。

(5)练习者身心状况不佳。例如过度疲劳,过度兴奋、激动、紧张、恐惧等,容易造成损伤。

(6)场地设备的缺点。如场地不平,有碎石子;跑道过硬过滑;沙坑硬,内有铁钉、玻璃片等。

(7)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体育道德败坏,故意用小动作和粗野动作伤人。

另外,气温过高过低、潮湿高温、光线过强或过弱,均易发生运动损伤。

2、运动损伤的预防

(1)加强安全教育,使师生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2)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学生身心做好参加体育锻炼的准备。

(3)合理组织教学、训练和比赛,加强安全措施的落实。

(4)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提高人人注意安全、关心安全的意识。

(5)提高身体、技术训练水平,全面发展各种身体素质,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

(6)加强医务监督,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在体育活动中区别对待。

(三)运动损伤的处理

1、擦伤

表皮组织受到损伤叫擦伤。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较轻的损伤,约占运动损伤的16%。

(1)原因:由于皮肤受到急剧摩擦所致。

(2)处理:伤后最后及时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冲洗伤口,然后敷以凡士林油纱布,并加以包扎。如无感染,两周后即可痊愈。较小的擦伤,可涂上外用药,不需包扎。

2、挫伤 由钝性外力作用于身体的某部而引起闭合性损伤。轻者仅伤皮肤、皮下组织,重者伤及肌肉、血管、神经组织甚至内脏器官(肝、脾、脑)。

(1)原因:运动中互相冲撞、被踢打或身体某部分撞在器械上,都易发生挫伤。挫伤常发生在大腿与小腿前部,此外,头、胸、腹部的挫伤也少见。

(2)征象:单纯性挫伤仅在伤部疼痛、肿胀、皮下出血、皮肤变得青紫。如有合并内脏器官损伤时,可出现全身症状或某些特殊体征。头部挫伤合并脑震荡、胸腹部挫伤合并内脏器官损伤时,可有休克症状。

(3)处理:单纯性挫伤可将患肢抬高,采用冷敷法,加压包扎,以减少出血、肿胀。每次20分钟,24小时内部应用冷敷法。此时如伴有严重休克的挫伤,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挫伤24小时后,方可采用热疗或按摩,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能力。热敷时水温在60T左右,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当肿胀基本消除,可拆除固定,肢体开始活动,可做些阻力练习和非碰撞性运动,然后逐渐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

(4)预防:参加体育活动时尽量加强自我保护,穿戴必要的保护装置,禁止使用粗暴动作,防止出现严重错误动作;运动场地空间要适当。

3、肌肉损伤

在内外力的作用下,使肌肉过度缩短或拉长所引起的肌肉损伤,在体育活动中发生率较高,约占各种损伤 25%。

(1)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训练水平不够,身体状况不佳(如疲劳等);动作不正确,场地不良等。在肌肉突然猛烈地收缩,超过了他的负担能力,或突然被动地拉长,超过了它的伸展性时,在断裂间可触知一凹陷横沟,重者当时就出现肿胀和淤斑。不能独立站立和进行肢体活动。

(2)处理:轻微的肌肉拉伤,在伤后24小时之内,给予冷敷,局部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服用止痛药。24小时以后,可以改为热敷,可做远端关节的医疗体操及患肢的功能康复活动。

对肌肉完全撕裂伤员的处理,除按上述方法处理外,应将患肢抬高并固定,局部可缠上绷带加压。

★教学建议

1、鼓励有运动损伤经历的同学讲述自己受损伤的经过,然后教师结合同学的讲述,总结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由此导人本课的讲解。

2、结合一些运动项目,讲解运动损伤的种类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第11篇:运动损伤与预防课程试题库

《运动损伤与预防》课程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运动损伤:

1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2.再生:

12.晕针: 3康复:

13.灸法: 4针刺法:

14.水针: 5.拔罐疗法:

15 .闭和性软组织损伤 6.末端病:

16.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7.急救:

17.急性损伤 8.牵引:

18.慢性损伤: 9.休克:

19.运针: 10.心脏复苏术:

20.得气

二、填空题

1.根据运动损伤后皮肤或黏膜的完整性分为(

)和(

)。 2.运动员关节软骨损伤可发生在各个环节,最易患病的关节是(

)、(

)和(

)。

3.骨性骨痂主要是通过(

)形成的,其次是(

)。 4.问诊就是询问病史,主要询问(

)、(

)和(

)三个方面。 5.肩关节活动度检测时,需检查(

)和(

) 两种运动方式。 6.肌肉手法检查常在(

)和(

)使用。 7.撕裂伤、刺伤与切伤在处理时主要是早期的(

)和(

)。 8.(

)和(

)是心肺复苏初期要采取的最主要措施。 9.正常人的脊柱有颈、胸、腰、骶四个生理弯曲,前两个(

),后两个(

)。

10.运动损伤的特殊手法检查大致分为(

)和(

)两大类。 11.伤口愈合除了(

)外,还包括(

)、(

)过程来完成的。

12.骨折修复的病理变化过程分为(

)、(

)和(

)等三个阶段。

13.血管损伤的病理变化包括(

)、(

)和(

)三个过程。 14.根据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把运动损伤分为(

)和(

)两种。 15.用听诊方法判断骨折时在(

)和(

)时,可听到骨折断端粗糙的摩擦音,既骨擦音。

16对骨折患者的急救除了(

)外,还包括(

)和(

)。 17.半月板损伤的特殊手法检查除了(

)外,还包括(

)和(

)。 18关节脱位复位成功的标志是被动活动恢复正常(

)和(

)。 19.四肢长度的测量误差手足指标不能超过(

)其他指标不能超过(

)。

20交感神经功能障碍除了可引起血管舒缩功能及营养障碍外还可引起(

)和(

)。

三、是非题 1.正中神经损伤表现为猿形手和瓜形手。

( ) 2.再生的组织在结构与功能上与原来的组织完全相同称为完全再生。 3.骨性骨痂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

( ) 4.杜格式实验为阳性时,可诊断为肩关节脱位。

( ) 5.判断血液循环是否正常,必须与身体对称部位的皮肤温度作对比,若患侧温度较健侧低2℃以上,说明血液循环严重障碍。

( ) 7.伤口愈合分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一期愈合仅限于无菌手术;

和经过清创缝合的伤口。

( ) 8.运动员的关节软骨损伤可因一次暴力损伤和逐渐劳损引起其病理变化是一样的 ,表现为红、肿、热、痛。

( )

9、运动员的关节软骨损伤可发生于各个关节,最容易患的是膝、踝、肘关节。

( ) 10.骨折1------2天后,新骨不断增多,紧贴于骨皮质的表面,填充在骨断端之间,称膜内化骨。

( ) 11.四肢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时,可使伤肢低于心脏,使出血部位压力降低,常在绷带加压包扎后使用。

( ) 12.皮肤针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针具。

( ) 13.慢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会出现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14.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止血应采用热敷止血法

( ) 15.慢性损伤的康复锻炼一般应根据病理和症状安排;平时疼痛,活动开后不痛者应停止局部训练。

( ) 16.急性损伤的的症状减轻后在不引起疼痛或疼痛明显加重的原则下,应及早进行康复;一般认为,伤后要尽量保持全身和未伤部位的锻炼。

( ) 17.石膏绷带造成神经压迫最常见的部位是膝的腓骨小头部,腓神经受压造成麻痹。

( ) 18.肩关节脱位根据脱位后肱骨头的位置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两种,其中前脱位较常见 。

( ) 19.血管部分断裂,有时血凝块堵塞管壁破口而血管腔仍通血,故肢体远端一定有缺血表现。

( ) 20.各种运动损伤一般局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一般来说,肿胀越重,损伤越重。

( ) 21.肘关节仅有屈曲和伸直活动,检查时先做被动,后做主动活动。 22.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站立时,头、肩、臀在同一直线上。若脊柱偏离直线的距离大于0.5厘米时为侧弯。

( ) 23.做颈压轴实验时,检查者立于患者背后,用双手压头,如有串痛到肩、背、指即为阳性。

( ) 24.发生骨折后,暴露在伤口外的骨折断端,未经处理者,一定不要复位回伤口内,敷上清洁布料,包扎固定,急送医院处理。

( ) 25.固定疗法的种类很多,包扎时基本上是远端肢体开始向近心端进行。

( ) 26.神经受损后,受伤部位整个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即发生瘫痪,常能产生某种典型畸形。

( ) 27周围神经损伤以后,某些肌肉的瘫痪同时伴有与其有关的健反射的消失。

(

)

四、简答题

1.运动损伤分类依据是什么 2.请说明网球肘实验的具体内容。 3.判断血管损伤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 4.常见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 5.肘部的特殊手法检查有哪几种 ? 6.康复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 ? 7.休克的急救方法有那些 ?

8.为预防运动损伤, 应该怎样进行科学的锻炼 ? 9采用肌肉手法检查肌力时应注意那些方面 ? 10.简述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方法。 11.运动损伤的预防包括那些内容 ?

12.运动系统损伤经治疗和康复锻炼后,通过进行运动器官的功能检查和评定,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才能恢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 13.简述四肢围度的测量方法。 14.简述肩关节活动检测内容。

15.髌骨劳损和半月板损伤的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 16.常见的指压止血法有哪些 ? 17.石膏绷带在损伤中有何作用 ?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 18.石膏绷带使用有哪些技术要求 ? 使用绷带时会出现哪些合并症 ? 19.造成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有哪些 ? (1)缺乏运动损伤的知识; (2)各种训练不够; (3)教学 训练和比赛活动安排不当; (4) 运动参加者的生理 心理状态不良; (5)场地 器械设备 服装不符合要求及气候不良等; (6) 动作粗野或违犯规则。

20.足球运动常见的损伤原因有哪些 ? .足球运动常见的原因有(1)激烈比赛致伤; (2)因球的间接作用致伤; (3)球击伤 踢伤; (4)摔倒; (5)犯规动作; (6)技术动作不正确; (7)不遵守训练原则; (8)场地不好; (9)忽视使用保护带; (10)裁判不严及运动员过度疲劳等。

五、论述题

1.肌力分级法有几种 ? 说出评定依据和结果。 2.针刺意外有几种 ?应怎样处理 ? 3.拔罐疗法有那些适应症和禁忌症 ? 4.怎样进行骨折的康复训练 ? 5.试述四肢长度的测量方法。

6.肩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有几种 ? 列举其中的一种。 7.判断骨折 关节部损伤及腱鞘的炎症时可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 8.试述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及原因。 9.试述急性运动损伤的康复锻炼方法; 膝关节韧带损伤后应怎样进行康复锻炼 ? 10.按摩治疗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

第12篇:如何预防小学生课堂运动损伤

如何预防小学生课堂运动损伤

两河口镇中心小学

张邦福

王许花

小学生的体育课堂充满活力和朝气,他们一个个活泼好动,但同时又处处充满着危险,为了保证小学生在课堂上合理的锻炼身体又不伤害身体,冲满活力又不乱课堂纪律,就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前做好合理的规划和准备,在课中做好充分的防范,避免学生在运动时出现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指由于运动所致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它的发生与运动项目、运动能力水平、运动环境、学生行为习惯、教学课堂管理等因素都有密切关系。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小经验和小策略。

一、教师在选择运动项目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量力而择”

由于现在的小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在家都不爱运动,更很少在家做劳动,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普遍较差,肥胖的学生越来越多,甚至六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在三分钟内跑完500米。向这种情况在农村学校尤为突出,为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得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分析,教材中的内容就得有选择性的选用,尽量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逐步增加教学难度。

只用在选择教材上下工夫,让学生从简单逐步提高,学生才可能不会因为学习难度大,导致学习时自己不能很好的控制身体,出现失误引起摔伤。我的个人建议,在一到四年级段尽量少安排一些攀爬类、翻滚类和上肢力量需要较大的支撑项目,这些项目学生学以来不易掌握,更容易导致失误,出现运动损伤。

二、每节课都注重学生的基本体能锻炼,预防学生因体力不够导致损伤 教育改革的发展,形成了现在农村多数学生都寄宿在学生,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在加上本身农村孩子的锻炼习惯差,时间上也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因此,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上就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体能训练,让专门的体能练习成为课堂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增强他们的心肺功能。再把体能练习作为课堂常规的同事也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态来调整练习强度,避免英强度过大,引起学生的身体不适。一般长采用的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50次蹬下起立等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能。

三、教师在教学时规范动作,及时的做好纠错和保护

教师在教授时要做到动作规范、讲解到位,能分解动作的尽量分解,让学生更加明了的清楚练习时的动作方法和动作路线,尽量将要求讲的简单易记忆,最好是给他们编成几句顺口溜,只要一提示他们就能念下来。比如蹲踞式起跑的顺口溜,手脚挨线不压线,单膝跪地看足弓,等待口令提臀部,提膝送肩把头抬,膝盖弯曲跑的快,屁股一定要比脑袋高。这样的六局经能很轻松的让学生找我较难掌握的蹲踞式起跑了。避免了学生姿势不对,导致起跑摔跤和拉伤大腿肌肉的机会。

四、根据季节做好充分的热身

季节的不同,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也不同,尤其是冬季,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最大。春、夏、秋三个季节,天气都比较暖和,学生轻轻的活动一下就出汗,各个关节也很容易的活动开,出现肌肉拉伤和摔伤的机会小很多。但由于冬季天气寒冷,人手脚活动不便,身体僵硬,穿的都是棉衣棉裤,身体活动不便,在加上部分学生怕冷,将手插在口袋里,就更容易导致运动损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注意,做好课前的准备。

第一、要注意学生的着装。冬季天气较冷,约束力不够强的学生最容易出现以上的问题,穿着厚厚的棉鞋或是棉靴,裤子不是牛仔裤就是紧身裤。这样很容易出现摔跤或推挤的问题。在做运动时,由于他们的鞋子和裤子,导致他们身体活动不充分,,拖着腿做运动,很容易自己绊倒或被后面的学生挤倒,造成摔伤、踩伤。

第二、要将准备活动做的充分些。冬天的温度较低,身体的各个关节都比较僵硬,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充分的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让学生的身体活动好后在进行练习。最好设计一些幅度较小,次数较多的练习,让学生的关节逐步的活动开。

三、将准备活动设计的丰富多彩,且循序渐进。在教学设计环节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集体性较强,却易完成的动作在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时要设计游戏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始终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态。在练习时尽量让学生分组,身体素质较好的东西分在一个组,让他们逐步提高练习水平,而不爱运动,身体素质较弱的分几个组,让他们从基础的练习开始,并允许他们请教同学,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减少了因学生能力不一样,强行模仿别人时出现损伤。

五、规范教学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上第一节的课时候就又要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向学生们将清楚,并在每堂课中充充分的体现出来,让学生在一两个月内养成习惯,逐渐的形成规矩。体育室外课堂不像其他的学科,课堂上的没一分钟都充满着危险,一不注意就有可能会造成学生的摔伤、骨折等现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从上学进去课堂的第一次开始就要教会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规范他们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我们需要的教学氛围。在上第一次课时就讲清课堂的服装要求、请假制度、课堂纪律、游戏的安全事项、哨音的分别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规律,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因课堂教学习惯的不规范,造成的学生损伤。

六、注重课堂教学管理,将学生控制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避免出现学生不听要求的现象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的水平高低往往体现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但我认为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更体现在教学安全上,只有好的课堂管理才能形成好的教学效果,也才不会有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室外课堂的开放性,让学生有了很大的空间,某些时段还是学生在没有教师的视野范围内,这就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为此教师在体育室外课时就更加的不好控制,需要的教学手段就要更加的复杂些。比如在教学生前滚翻的时候就存在这样的情况。首先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要格外的细致,并强调动作的细节和重点;其次在分组的时候尽量将比较好动调皮的学生始终分在离自己最近的组,做好一抬头就能看的见的地方,避免因为他们的好动造成其他同学的伤害,同事要多关照这些同学,让他们尽量先学会或一起学会,给他们想别人展示的机会,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

统筹兼顾,让所有学生都在自己的实现范围内,在出现纠错和辅导的时候要教会学生如何去保护自己,并学会帮助保护别人。不要出现只去纠正错位较多的学生,而将实现集中这几个学生身上,忽视会做的大多数学生,这样很容易形成部分学生的学习不认真,出现失误或错误导致扭伤。

这也只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小经验,运动损伤的预防是需要在教学中长期的摸索和总结得出的,体育课堂的运动损伤不可能的百分百避免,只有我们所有的体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多一个心眼,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预防备案,才能再教学中尽可能的避免运动损伤,给学生一个安全快乐的体育课堂。

第13篇:《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说课稿

说课,是一名称职教师的必备功课。建议大家在学习和教学中多做总结和积累,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以下这篇《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说课稿是小编特意为大家准备的,欢迎前来学习。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常见运动损伤预防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四,属于健康知识领域。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际交往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更加的关注人际交往,培养了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关运动损伤的一些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运动损伤的掌握,学生能够增强与他人交往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展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进一步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热爱自然、热爱健康。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教材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了解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说学情

初中的学生对体育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开始具有独特见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已经对社会交往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在人际交往等方面还有所不足。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将首先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运动损伤进行分析、将运动损伤原则进行概括。针对本节课的难点,也即是运动损伤处理的方法,我将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学生通过观察及交流感受等活动,更能加深了解。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针对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心里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式上我采用讲授法、引导法等相结合的教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四、学习方法

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学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课程的内容而定。通过对课程内容及学情的分析,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学法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与合作交流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在课堂的开始,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今天的课题。同学们大家知道运动中,如果活动不当容易引起损伤,那大家知道如何处理损伤吗?通过提问建立关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

(二)讲授新知、增强理解

1、分析教材

展示运动损伤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原则,通过对人际交往结构的探讨与分析达到对意志的认识与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扭伤的处理原则,得出团队交往、交往有度、自尊自爱、保持独立的异性交往原则。

3骨折

通过讨论与讲解,组织学生进行初步的学习,通过交流感受的方法加深对骨折的了解。最后,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忆的方式,师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运动损伤的处理

擦伤

扭伤

骨折

第14篇:浅析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摘 要:本文归纳了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分析了运动损伤的意义及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 预防

1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

1.1运动损伤的概述

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 ,称之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不同于一般的工农业生产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它多与体育项目及技、战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研究总结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规律、治疗效果、康复时间等问题、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也为改善运动条件,改进教学和训练方法、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2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首先,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二是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仍保持完整,受伤组织无裂口与体表相通。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中暑、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1.2.1出血

健康成人全身血液总量在4000~5000ml左右,平均血液分配量为75ml/kg。若急性大量出血达全身血液总量20%左右,人即可出现乏力、头晕、口渴、面色苍白、心跳加快等全身贫血症状。若出现量达30%即可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1.2.2骨折

骨折在体育运动中是常见的损伤。发生骨折当时疼痛较轻,随后疼痛较重。活动时受伤肢体则更疼,若持续疼痛,可引发休克。骨折时骨及周围软组织的血管破裂,发生局部出血和肿胀。若软组织较薄骨折的部位表浅,血肿渗入皮下,形成青紫的皮下瘀斑,亦可因血液沿肌间隙向下流注。在远离骨折处出现瘀斑。四肢长骨完全骨折时,骨折处会出现类似关节的异常活动,移动肢体时因断骨端相互摩擦而出现摩擦音,这是完全骨折的现象。 1.2.3关节脱位

直接暴力打击引起关节脱位者较为少见,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关节脱位。如跌倒时,只要是肩关节处于上臂外展位,用手或肘部着地都有可能发生肩关节前脱位。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是肘关节后脱位和肩关节前脱位。任何外力只要使肘关节过伸或外展致使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都能引起肘关节后脱位。如常见的,肘关节过伸,尺骨鹰嘴又猛烈冲击肱骨鹰嘴窝,使肱骨下端前移尺骨鹰嘴后移,引起典型的肘关节后脱位。 1.2.4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2 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就有可能发生各种伤害事故,轻度影响学习,重者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国家、家庭、个人都带来不应有损失。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开展课内体育活动,对增进身心健康都具有重大意义。。

3 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运动损伤与一般的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有所不同,它与运动项目、技术特点、身体状况等有着密切关系。中学生由于在生理和心理上尚未发育成熟,就更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如何预防呢? 3.1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克服麻痹思想

体育锻炼中发生运动损伤,常因体育教师或锻炼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麻痹大意有关,他们存在某些片面认识,不重视安全教育,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因此,要加强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 3.2培养稳定心理状态

锻炼者心理状态与运动损伤发生有一定关系,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躁、恐惧、害羞、急于求成等,都可能成为运动损伤发生原因,某些中学生缺乏锻炼知识和经验,好奇心大,好胜心强,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地或冒失地参加运动,也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要克服上述不良心理状态,以积极心理状态去参加体育锻炼。

3.3体育场地、器材、服装要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体育课上的一些事故,不少是因组织工作不当造成的,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从安全角度出发,做好体育课教学的组织工作。清理一节课所用运动场地的杂物、浮沙、尘土等,以免出现意外事故。要选择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符合卫生要求的场所或体育场馆进行教学。严格检查上课时所用的体育器材,教师示范时,提前向学生讲清楚器材的功能、以及危险性,提醒学生注意,以防伤害事故发生。规定学生穿运动鞋和运动衣上课,以免滑倒摔伤和不必要的拉伤。运动服要选择宽松、柔软、有弹性的运动衣,还要色彩明快、吸水性能好的服装。冬季寒冷要穿质地较厚的运动衣,夏季炎热要穿轻而薄或半袖运动衣。如果直射日光强还要戴帽。总之要避免中暑、感冒及紫外线的损害。运动鞋要选择透气性能好、尺寸合适,鞋底有弹性,鞋面要平滑柔软,结实耐用,落地稳定好等。此外还要穿棉线袜。 3.4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内脏器官惰性,增强各器官系统功能,使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过渡到紧张活动状态。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根据锻炼内容或比赛项目而定,既有一般性又有专门性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根据学生特点,气象条件和锻炼或比赛情况而定。一般兴奋性低,锻炼者水平较高,运动时间短的项目或天气寒冷等,准备活动强度可稍大,时间稍长。相反锻炼者年龄小,基础差,运动时间长或天气炎热,准备活动的强度宜小,时间可短些。总之,准备活动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3.5掌握动作要领和遵守纪律

技术动作错误,违反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力学原理,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如前滚翻时,因没有低头而引起颈部扭伤;接排球时,因手形不准确而引起手指扭、挫伤。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特点估计那些动作不容易掌握,那些动作容易受伤,事先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规范动作要领、严明练习纪律,明确运动信号(如手势、哨声、口令等),以免出现因为技术动作的变形、组织教学的失误和纪律性差造成学生拉伤、擦伤、脱臼等伤害事故。 3.6运动项目和运动负荷要适合学生特点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是要注意运动器官局部负担量和伤后、病后的体育活动安排,防止局部负担过大。中学生活泼好动,既使出现疲劳,仍然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愿望,对此要特别注意,给予适当调整。要贯彻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原则,动作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运动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

3.7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体育课中发生意外事故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倍加小心,加强保护,确保安全。尽量让事故减少到零,在教学科目中,要针对教学内容,重点加强保护。例如:在“山羊”或跳箱上做腾越动作时,教师要思想集中,站位合理,方法正确,保护及时。教师一般站在器械左前或右前方,一手握学生大臂,另一手扶其背腾越,落地时帮其臂上举,保证平稳落地。在球类及游戏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如身体失去平衡时,要立即顺势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以防摔倒;当快要跌倒时,要立刻低头、曲肘、团身,以背部着地,以肩背着地前滚翻,切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着地,并同时屈髋、屈膝。 不要在高低不平的场地上进行活动。如没有合适的场地,活动的节奏要放慢。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练习。因长时间在坚硬的地面上跑、容易引起过早骨化或骺软骨的损伤,从而影响骨的正常生长发育。

3.8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了解他们身体健康状况,以便确定参加锻炼的禁忌证。例如,患心脏、肾脏病者不宜参加剧烈体育锻炼,如比赛、快跑等。此外疾病发作期,如感冒或扁桃体炎仍发热的病人也不宜锻炼,否则对恢复健康不利。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面部表情;如学生面红耳赤,大口喘气,满头大汗,说明运动负荷大了,应立即调节,采取减少练习次数,降低练习强度,缩短练习时间和距离等措施。如个别学生面色发白,虚汗满面,走路摇晃,说明他体力不支,应让其休息,并注意观察他的变化;在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特别应注意学生的身体变化,此时学生大都是腹空肚饿,精力体力均不充沛了,所以要控制运动总量。

因此,总体来说,我们对待运动损伤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应当是:预防为主、抓早抓小(抓损伤的早期症状,抓思想麻痹的倾向和苗头)。这样我们就能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4 小结

4.1根据科学化预防原则,针对该运动损伤的特点进行正确的预防和处理。4.2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与运动损伤的不同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4.3要以合理而有效的预防手段进行预防,使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体育保健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

3、2

[2] 程法国

体育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安全问题[J] .中国学校体育

200

2、(4)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材《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

3、(5)

[4] 吴军民

避免学生意外损伤的七项措施 [J] . 中国学校体育

200

5、(1)

第15篇:《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说课稿

《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说课稿

陕西省府谷中学杨志彬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章节,本次课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占重要地位,侧重于让学生学会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及出现后的正确处理,为“健康体育,安全体育”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陕西省府谷中学高一年级2班的学生,他们的年龄为16-17岁左右,正处于青春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战,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该班男生多女生少,男同学特别喜欢体育,但身体素质不是很好,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是这个班学生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安全知识,深刻认识安全意识的作用。

2、技能目标:运用自己学习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的知识,使自己在运动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好运动前的预防,运动中的保护能力,避免损伤

难点:一旦运动损伤发生后,如何更好运用‘运动损伤处理’知识,有效减轻痛苦。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首先播放体操、nba、乒乓球几段比赛录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比赛录像中一些受伤场景,告知同学运动损伤是比较常见的,随后要求同学分组相互讨论并提出平常运动中常见的损伤有哪些,随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就什么是运动损伤、如何预防、如何处理等扩展讲解。

2、学法:在教法上,我贯彻的教学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挥想象,联系自身在运动中的情况,理论与实践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第16篇: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教学设计

襄阳市二十中

何 兴

一、指导思想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的课程内容,是在学生实践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应强化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的观念,进一步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和方法,比较全面地掌握安全运动、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进而达到具有较强的安全运动能力的学习目标要求。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体育与健康》课本中,水平三阶段,内容是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学重点是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学会擦伤等开放性损伤和关节扭伤等闭合性损伤及骨折的处理方法。教学难点是学会冷静处理运动损伤。

本课是借班上课,对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够了解,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也不够了解,但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纯理论课的讲授式教学,相信通过师生的努力会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主要教学策略及特色

本课是一堂体育理论课,如何使体育理论课上的有新意、有实效、学生愿意参与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准备运用学生自学、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力争使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一)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前教师讲授时,学生只是听讲、记忆,过程机械乏味,学生参与性、积极性较低,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本课中,学生将以主动学习为主,每个环节学生思维和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充分发表意见,并且实际进行操作,一切学习都能让学生充分参与,相信学生的积极性能调动起来。

(二)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自学、讨论、操作展开,要求学生组织实施每一步的学习活动。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理论知识操作化比较容易掌握。由于本课题的关键内容可以实际操作,运动损伤的简单处理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领会和掌握。这种需要多种感觉通道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其学习效果将会更好,而且更实用。

(四)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针对发生的损伤,做出冷静有效的处理。

(五)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教学理念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教学的时代性;体现学科特点,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性强。

教学设计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及预防;

2、对常见的运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学会擦伤等开放性损伤和关节扭伤等闭合性损伤及骨折的处理方法。

2、教学难点:

学会冷静处理运动损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刘翔受伤、科比受伤、c罗受伤、鹤伴中学学生擦伤。

2.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组图片进一步说明,运动损伤是经常发生的,那么我们能不能预防或者减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呢?在运动损伤后,我们会不会进行紧急处理呢?),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快乐学习

结合导学案,快速阅读课本,获取相关知识。教师巡查。

三、合作探究,激发潜能

(一)屏幕出示三个问题: 1.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有哪些? 3.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二)目的:通过学习讨论总结,解决问题。

(三)学习形式:自学,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四)具体操作: 1.教师出示问题。

2.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自学,初步解决问题。 3.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进一步明确问题。

4.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汇报人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相应补充)。

5.在学生讨论,全班交流基础上,教师给予补充、归纳和讲解。

(五)观看视频:前臂骨折的简易固定方法,提示:视频中有个地方讲解与操作不一致,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发现。

(六)三个问题参考答案如下:

1.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主观原因:(1)注意力不集中(2)运动量过大(3)准备活动不充分(4)技术不熟练(5)身体状况不佳(6)情绪低落(7)恐惧心理(8)没有遵守学校制度(9)没有遵守运动规则 客观原因:(1)场地条件不好(2)恶劣天气(3)保护帮助不力(4)运动器械故障(5)其他原因

2.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有哪些? 参考答案: 运动前:(1)着装合理,护具正确(2)身体不好,要求见习(3)掌握预防损伤的知识 (4)检查场地,消除隐患(5)检查体育设施与器械(6)避免环境带来的危害 运动中:(1)做好准备活动,运动量适中(2)遵循动作要领,重保护帮助(3)练习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4)遵守课堂规则,忌违规行为 3.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是怎么样的? 参考答案: 擦伤:(1)清洁创面(2)伤口消毒(3)碘伏涂抹或使用创可贴 关节扭伤:(1)中止运动(2)冷疗(3)加压包扎(4)抬高患处 骨折:(1)防止伤者休克(2)出血先要止血(3)寻找固定材料(4)进行简易固定

四、动手实践,体验成功

(一)目的:学生掌握三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形式:小组内两人或者三人一组,互相练习,准备展示。

(三)具体操作:

1.认识本组医疗器械。

2.按组长安排,两或三人一组动手体验处理运动损伤。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错指导。

五、技能展示,提高本领

(一)目的:能更加正确、有效的进行运动损伤的处理。

(二)形式:三组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三)具体操作:

1.对三种常见运动损伤进行展示。 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做出评价。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展示,借助了老师准备的器械,如果没有准备这些器械呢?请看下面的问题。

六、知识检测,拓展延伸

(一)小组讨论:周末,小明在野外登山时,发生了前臂骨折,又没有携带任何医疗器械,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明进行紧急处理呢?

(二)火眼金睛大比拼:

1.篮球活动,如果在粗糙的水泥地进行,可以佩戴护膝、护踝等。2.运动完毕,我经常大量喝水来缓解口渴。

3.上学、放学路上,我们三五个同学一边骑车,一边说说笑笑,非常开心。4.前滚翻是简单的技巧类运动项目,保护与帮助是多余的。 5.带校牌或者脖子上挂着钥匙上体育课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6.准备活动虽然很重要,我们班个别同学经常不做,也没受伤。 7.800米测试完毕,我们都会躺在塑胶篮球场上,真舒服啊!

8.爸爸是游泳高手。每当夏天来临,爸爸总是带我到多个自然水域游泳。

七、各抒己见,总结提升

(一)学生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认知、技能掌握、情感态度方面来说。

(二)教师总结:同学们,运动损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缺乏安全运动的观念。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不畏惧运动损伤的发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带给我们的愉悦。

第17篇: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室内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教学内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教学任务:

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2、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

3、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及时自救或互救。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常见分类: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骨折、腰损伤、肌肉痉挛、韧带拉伤、肌肉拉伤、踝关节扭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1)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2)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3)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4)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1、踝关节扭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多发与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滑雪和溜冰等运动中。 踝关节的准备活动未充分做好,跑跳时用力过猛,落地的姿势不当,地面不平等。

处理:停止锻炼,高抬伤肢,12小时以内冷敷,超过24-36小时需热敷。恢复性练习。

预防:1)穿合适的运动鞋;

2)锻炼前做主要运动肌肉群的伸展练习;

3)做准备活动。

2、肌肉拉伤

机理:1)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其力

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

2)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

有的伸展程度,引起拉伤。

预防:准备活动

量力而行

不用力过猛

注意保暖

拉伤后

重新锻炼

3、韧带损伤

易发生的部位是踝关节,腕关节和膝关节.治疗方法:主要是止痛和加快消肿.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

如何预防:用保护带;减少冲撞;多做关节练习;场地要平整

4、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初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发病率高.

原因:跑跳时间过长,小腿肌肉在胫腓骨的附着点受到过分的牵拉,刺激骨膜引起炎症.

预防: 1) 准备活动不充分;

2) 强度太大;

3) 场地坚硬,不平整;

4) 未彻底放松。

5、骨折

表现: 疼痛、肿胀、皮下淤血、功能丧失、出现畸形等。

预防:避免剧烈运动中的碰撞

治疗:停止活动,进行急救。固定包扎。

6、肌肉痉挛

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

常见小腿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和屈趾肌。

原因:大量的排汗;肌肉快速连续收缩及

寒冷的刺激等

预防:1) 穿合适的运动鞋

2) 锻炼前做针对性伸展练习

3) 做准备活动

四、运动损伤的预防

1 穿合适的运动鞋

2 锻炼前做主要运动肌肉群的伸展练习3 做准备活动

4 避免过度牵拉颈部和背部肌肉 5 保持运动肌群的用力平衡 6 避免脊柱同时伸展和旋转 7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8 避免运动强度过大

9 避免一次锻炼的持续时间过长 10不在坚硬的、有杂物的场地上锻炼 11作好整理放松运动

12使用支持、保护关节的用具

思考题:

1、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有哪些作用?

2、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3、预防运动损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止血的方法有哪几种?扭伤后如何处理?

第18篇: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课题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分类

2.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掌握几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

1.运动损伤的预防;2.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关节扭伤的处理。

教学方法: 1.讲述法; 2.例举法; 3.演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新课引入]:先观看一段视频(足球运动中运动损伤)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

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损伤或生理上的紊乱,称运动损伤。

2.分类:

(1)按运动损伤按时间:分为新伤和旧伤;

(2)按病程: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3)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4)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的机制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人体结构存在某些弱点。如膝关节杠杆长、保护少,屈膝时关节不稳定。踝关节、外踝长,内踝短,外踝的韧带较薄弱,内翻肌群的力量较外翻肌群的力量大。腰部负担重,保护相对少,肌肉的活动复杂。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弱点没有表现出来,但这些弱点与特定动作结合时,会成为损伤的因素。

三、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1.准备活动不充分,与专项内容结合不好或者训练比赛时间过长;

2.在训练中安排组合不当,如力量 + 速度,是发生运动损伤率较多的组合;

3.动作技术不规范;4.运动负荷过大; 5.生理心理状态不良;

6.身体素质发展;

7.场地、器材、服装及气候不良。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1.加强思想教育;

2.合理安排活动、训练和比赛;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5.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6.加强保健指导

四、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运动损伤的处理有四大原则:即休息、冰敷、压迫和抬高。休息可以避免伤势的加重, 减少疼痛、出血或肿胀。

冰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能有效地减少出血和水肿,还有局部麻醉和止痛的作用。

压迫有局部止血的作用。

抬高肢体的作用就如同水往低处流,可以减轻受伤部位的水肿。

(一)擦伤:即皮肤的表皮损伤

处理方法:如果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果擦伤表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关节处慎用紫药水)。

(二)肌肉拉伤

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

处理方法:一旦出现疼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记搓揉及热敷。

(三)挫伤

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处理方法:轻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成药,加以治疗。

(四)扭伤

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造成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撕裂所致。多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

1.急性腰扭伤

处理方法:让患者仰卧在木床上,腰下垫一个枕头,先冷

敷后热敷。

2关节扭伤

处理方法:踝、膝、腕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2- 3天后再热敷。如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和疼痛,可参考“ 肌肉拉伤”的处理方法。

(五)脱臼(关节脱位)

一旦发生脱臼,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搓揉脱臼部位,妥善固定后送医院治疗。

(六)骨折

闭合性骨折: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骨折: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 骨折固定法

处理方法: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包扎,骨折后肢体不稳定,容易移动,会加重损伤和剧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再送医院处理。

课后思考:

1.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如果你碰到有需要帮助的人,

你能正确的进行救助吗? 2.请你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制定一个怎样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避免出现运动损伤的计划。

第19篇: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

1、运动损伤的概念: 在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和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多见于年轻人群,他们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卫生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受伤后往往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生遗憾。

2、运动损伤的分类:

开放性损伤:伤部皮肤或粘膜破裂,创口与外界相通,有组织液渗出或血液自创口流出。如擦伤、刺伤、切伤、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创口与外界相通,损伤后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3、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思想因素: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忽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急于求成,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可能,盲目地或冒失地进行锻炼。

(2)、准备活动不当: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练习内容结合的不恰当。

(3)、身体素质差:由于素质差,致使肌肉力量和弹性差,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反应迟钝,都可成为损伤的原因。

(4)、技术动作的缺点和错误:技术动作违反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特点及运动的力学原理,就容易受伤,这是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5)、带伤练习和疲劳状态下训练:在患病或伤病初愈阶段或睡眠不足、休息不好及过度疲劳的情况下,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相对下降,这时若参加剧烈运动可因肌肉力量弱、身体协调性差而导致损伤。

(6)、气候不良与场地不适应:气温过高,湿度过大,容易发生疲劳和中暑;而气温过低或潮湿,容易发生冻伤或肌肉僵硬而被拉伤;场地不平,容易引起踝关节扭伤等。

4、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 (1)擦伤

处理:

1、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紫药水或万花油即可自愈。

2、伤口不干净者用双氧水、络活碘、酒精等清洗伤口,涂上万花油或者敷以凡士林油纱布加以包扎即可 (2)切伤、刺伤

刺伤---是指尖细的锐器刺破皮肤及组织所致伤,如钉鞋与标枪的刺伤。

切伤---是指刃面较大的锐器切破皮肤及组织所致伤。

处理:一般应从止血、消毒、预防感染三方面进行。

如果出血明显时,可以抬高伤肢或及时压迫血管止血,然后在伤口周围先用3%碘酒涂擦,稍后再用70—75%酒精把碘酒痕迹擦尽,最后用云南白药或消炎粉撒在伤口上,盖上纱布,用胶布带粘合。刺破伤口很深时,由医生处理。

指压止血法:在出血部位的上端,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动脉管压在相应的骨面上,切断局部的供血。这种方法只能用于紧急情况下暂时止血。 (3)扭伤

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如:云南白药喷雾剂、正骨水、万花油等)。

冷敷法:四肢受伤一般可将伤肢浸泡在冷水中或用自来水淋冲。头和躯干部损伤,可将毛巾浸透冷水后敷在伤部,两分钟左右更换一次。或者用冰袋局部进行外敷,时间为十五分钟左右 。

加压包扎法: 用比伤口稍大一点儿的消毒纱布垫盖在伤口上方,再用纱布、绷带、三角巾、四头带等扎紧。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用干净的布块。毛巾、毛帕代替纱布垫。这种方法安全有效,可以用于身体许多部位 。

热敷法: 将伤肢浸泡在温水中,或将毛巾浸透热水放于伤部,无热感时应立即更换,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1—2次。此外,还可用热水袋进行热敷。 (4)、挫伤

处理: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同时进行药物治疗。 (5)脱臼

原因: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处理: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6)骨折

骨折之后立即进行固定。固定前不要无故移动伤肢,并要暴露伤口,必要时应剪开衣服,以免因不必要的移动而增加伤员的痛苦和伤情。有伤口的病人,应用无菌纱布敷料尽快包扎固定。固定的目的是制动而不是整复,如有畸形可顺伤肢长轴方向稍加牵引后,即用长短宽窄合适的甲板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或把伤肢与伤员的躯干或健肢固定一起。然后搬运送往医院治疗。 (7)鼻出血

处理: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8)运动腹痛

处理:减慢运动速度、调整运动呼吸节奏、加深呼吸、手按疼痛部位,实在不行停止运动。口服药物如:阿托品、十滴水。

课堂小结:

1、运动损伤的概念

2、运动损伤的分类

3、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4、运动损伤的预防

5、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校:田家炳中学

级:七年级二班

师:陈

第20篇:《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说课稿

高一体育理论课教学设计

一、课题: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是高中《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通过对动损伤的概念、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等方面进行学习,侧重于让学生学会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及出现后的正确处理,为“健康体育,安全体育”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作用,同时在整个教材中起到铺垫作用。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年龄在15——17岁,此年龄的学生特点的共性是对体育活动有着浓厚兴趣,尤其是男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此年龄的学生特点的个性是由于学生就读的初中学校不同,对以前学过的运动安全保健意识存在在个体差异性,部分同学对运动安全保健知识一知半解,部分同学可能一无所知,当他们在运动损伤后往往采用不当的处理措施造致伤情的加剧。因此,使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

(2)了解体育锻炼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 (3)了解掌握以后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4)模仿教师对于运动损伤的一些处理手法。

(5)能够根据提示在同伴的配合下完成一些简单的运动损伤处理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明白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进一步掌握和体验处理运动损伤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 (3)能够通过模仿、具体操作、发现问题,然后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 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学到的运动损伤知识及处理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前预防方法。

(2)形成正确的意识,对于以后发生的运动损伤能及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和措施。 难点:运动损伤后怎样去处理

六、教学方法

(一)、教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做的依据是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目

标,

2、案例讲解分析法:举例说明,通过案例来进行分析运动损伤原因和预防措施,加强说服务。这们做的依据是使学生更好理解本课的重点,更好的学好本课的重点。

3、情境观察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这个做的依据是使学生能够突破难点,做好学好难点而没有困难,从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法

1、学生自主探究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爱学

2、小组合作讨论法,让学生会学本课的技术技能,如运动损伤有哪些原因?运动

损伤怎样处理等——会学

3、实践练习法,让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处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学会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回顾导入,例如::“你们以前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有没有说过怎样预防运动损伤,你在运动过程中都受过哪些伤?”、

2、情境导入,例如:给学生观看一些动中受伤的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情。

(二) 讲授新课

1、通过快速跑、NBA、乒乓球几段比赛录像的观看后,让学生认识到,运动损伤是运动中常见的情况,结合自身实际,分组相互积极讨论,回答出运动中常见的损伤有哪一些,激发学生兴趣后,教师进一步展开讲解学习。

2、理论与案例结合,提出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

运用讲解法,讲解运动前、中、后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讲解时举一些实例,让学生更直观认识到运动安全预防的重要性,比如,运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学生着装必须合理,穿牛仔或过度紧张的衣服就可能运动受限,还有不能佩戴坚硬物品在身上。举例:有一位同学在上体育课前没有把口袋的钥匙拿出来,最后导致在立定跳远时让钥匙插进了腹部,等等一系列的实例,还有一些发卡和胸针都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在这时提出问题,假如吃完中饭我们就去篮球场打球赛,这样做对吗?就这个问题通过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让学生自己思考,这样更便于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了解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3、拓展学习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为了更好的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通过投影播放一些运动员做准备活动的片段,让学生直观的学习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的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图片展示和模拟受伤情景,实践操作处理运动损伤。最后用幻灯片形式展示各个部位受伤简易处理图,让学生直观上认识到运动损伤如何处理的常识,随后制定模拟受伤情景,让学生实践操作处理运动损伤。

(三)巩固练习

进行场景模拟:请几组同学模范一下运动损伤的情景,一组分为两个同学,一名模仿受伤学生,一名练习怎样给受伤的同学处理伤口。可以进行小组比赛,比赛后老师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

1、总结学生在现实中针对运动损伤的一些方法。

2、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对本次课的进展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等方面进行总体评价,学生对自己在本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与教师交流。

(五) 作业安排

课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模拟练习。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①、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②、体育锻炼怎样做好自我保护,有哪些措施?

③、止血方法有哪几种?扭伤后如何处理?

八、板书设计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概念:

常见运动损伤及处理: 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①②③④⑤⑥

1、扭伤 预防方法及措施:①②③④⑤⑥

2、擦伤

3、肌肉拉伤

4、骨折

体育课教学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心得体会
《体育课教学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