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10 08:35:0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这才是解决好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设富有兴趣的故事情景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提出几何引言中的问题:“要在河边修建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学们对这一早已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积极思考,互相商讨并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一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入了新课。通过这样引入,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又如,在初三讲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师可这样问:“你能够用一杆直尺,不爬树并能测出树的高吗?不过河测河宽吗?只要我们认真学好相似三角形这一章,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样,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自主探究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例如《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中,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教者教学时,让学生用纸条代替木条进行探究,很快发现14cm的木条太长,6cm的木条太短,9cm的木条可以与木条a和b钉成三角形木框。通过探究,感知木条c要有一个范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通过教学时的观察,学生做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有一部分学生列出的不等式10+3>x和10-3<x。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列出这样的不等式的同学,自然是直接运用了数量关系\"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些同学受到复习内容的影响较大。

2.列出不等式x<10+3和x>10-3的同学思维要多一步,根据不等式的对称性由不等式10+3>x和10-3<x转化而来。或是把\"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转化为\"三角形的一边应小于另外两边之和,且大于另外两边之差。\"更简单一些说,三角形的第三边不能太长,最长也要小于已知两边的和,不能太短,最短也要大于已知两边之差。这些同学思维较灵活。

3.有一部分同学列出了x+3>10,10+3>x,x+10>3中的两个或三个。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他们列不等式的依据是\"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如果给与指导,他们就会加以筛选,只列出前两个。根据经验,在三条线段中只要看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是否大于最长边,就可以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4.利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也可以列出一些不等式。它们是10-3<x,3-10<x,x-10<3,10-x<3,x-3<10,3-x<10。学生很少有这样做的,如何筛选也比较困难。 可以看出,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其解题的方法也不相同。面对学生各种解法,老师让同学们先小组讨论,充分暴露思维过程,然后全班讨论,对各种解法及思维过程给与评价。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强化教学效率。

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1)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2)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反复循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到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4)练习要多样化,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与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择多变、多题型等等。同时,练习时教师要在练中有反馈,教师要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予以纠正。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那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一直永恒不变的追求。

推荐第2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高 武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创设富有兴趣的故事情景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提出几何引言中的问题四:“要在河边修建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学们对这一早已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积极思考,互相商讨并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一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入了新课。通过这样引入,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又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师可这样问:“你能够用一杆直尺,不爬树测树高吗?不过河测河宽吗?只要我们认真学好相似三角形这一章,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样,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自主探究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强化教学效率。 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1)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2)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反复循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4)练习要多样化,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同时,练习时教师应习中要有反馈,教师要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予以纠正。

推荐第3篇: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徐玲娟

“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是我学习的一本关于课堂教学艺术书籍中的一段话。现在我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刻的体会。

因学而教——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讲授:讲授是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讲授必须运用语言,但这只是讲授的一个条件,关键是讲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相互作用。言语传授为教师讲授知识提供了充分的主动性。

课堂提问: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这种交流互动是主要、最常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答。提问技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

由此,我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同样是在练习的训练中,自己对学生

的评价语言就太显单调,“好”、“不错”等简单、随意的话语经常出现,现在想来,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的确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书中还

讲到评价的语言要生动巧妙,富有幽默。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便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就能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空间。

推荐第4篇: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感觉收获很多。特别是“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有效合作学习的技能”“有效教学”这几方面,对我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讲座中具体讲到了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事,还提到了教师应是学生合作技能的培训者和指导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与指导。特别是讲座中讲到的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说明、求助、反思、自控”等几方面技能的培养。 这些技能和细节就像专家们说的那样看似简单,却决定着合作学习的成效,并对学生的规则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告诉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某个问题就行了,还应该告诉学生在合作中应注意的这些问题,并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培养。还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应合理分工,明确各角色的职责,使主持、记录、把握主题、汇报、记时等各有所属,人人有“事”干,以便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作用。

除此之外,专家还提醒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这些习惯包括: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倾听、始终关注任务,而不远离主题、遵守规则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教学贴近学生的学情。专家告诉我们,我们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学论教应是教师必须具有的意识。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就应贴近学生的知识、情感、思维。

这一点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们的教育对象是聋哑孩子,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与正常学生都有很大差异,这就决定他们所学的内容不能和正常学生相同,最起码要求应有所降低。特别是初中、高中数学难度很大,我们的学生学起来困难重重,他们学不会,以至于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让他们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我们要牢记专家的建议

第一、让教学贴近学生的情感

。以人为本、以学为主,从学生的学情、学生的感情、学生的兴趣入手,而不是一厢情愿地“闭门造车”,“以本为本”、“以教参为本”、“以自己为本”。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我要把有效教学与教材、学情、教法统一起来。

第二、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许多教师的教学忽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基础的研究,起点定位过高,学生难以给予积极的回应,教与学都颇为吃力。而优秀教师的教学都特别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基础的研究。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的。

第三、让教学贴近学生的思维状态

四、教学过程中别让学生的思想缺席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有效参与不可或缺。有效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当学生能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真实参与时,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保证。当全体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身心从始到终都能全程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时,动口、动脑、动手,方能真切地感受知识的获得、体验能力的发展变化。

关注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这才是有效教学的生命。教了不该教的,丢了该教的,都违背了有效教学的宗旨。有效的,必是学生需要的,想要的;有效的,必是文本个性的,独特的。

第五、努力赢得学生的情感认同

“亲其师,信其道;疾其师,隐其学。”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赢得学生的情感认同。当学生喜欢、热爱、敬仰教师,渴望与教师敞开心扉对话时,就会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产生心理上、情感上的认同。情感认同离不开教师的学识才华、人格魅力、与学生和谐的关系。课堂教学要实现和谐有效的师生对话,需要讲的人声情并茂;听的人心情愉悦;讲、听双方关系和谐。这三者缺一不可。

1.以自身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赢得学生的情感认同 2.以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情感认同 3.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 第

六、注重课堂动态生成

要注意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机智应变有效生成。

第七、开展有效的师生对话

“对话、平等对话、多重对话”已经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时尚用语,它蕴涵新的教学理念,反映新的价值追求,提倡新的教学策略。这里要探讨的“对话”并不是高深理论,而是作为教学技能的较为明确的教学行为——互为陈述、互为补充、互为启发、互为质疑、互为辩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通过对话,能够使新课程教学建立在清晰、可辨的实践基础之上,使教学模式、教学行为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反思自己教学实践中出现过的某次无效和低效的行为和原因。

注重了以上几点,我想我们的教学有效性会大大的提高

推荐第5篇:学习《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学习《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远程培训学习,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技能》的深入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优效教学与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密不可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掌握、发挥好课堂教学的各种教学技能,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工作中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导入宜激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一堂好课如果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导入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集中起来了,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精心选择导入方法,因课而异。

二、讲授要实 -—-—讲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传输特定的知识信息,综合地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类教学行为。讲授技能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几乎没有哪一种教学活动可以离开它。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学生易接受,易理解的方法。

三、提问要精-—-—传统教学“满堂灌”,改革后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问”,教师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提出,学生真可谓“应接不暇”,学生疲于回答,思维混乱,读书内化的时间少了,一节课下来,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很少,留在脑中的更少,效率可想而知,因此,提问要精,要让学生在思索中有所悟,有读书的时间才能有内化的时间。

四、板书要活 -—-— 板书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揭示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只有好的板书才会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吸引学生兴趣,便于记忆、复习。

五、评价要到位-—-— 良好而恰当的评价,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在评价中,要多多运用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对其发展过程中的进小和改进及时予以评价,促其更好地发展。评价不是盲目地表扬,不是一味地说“好”、“棒”,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通过这次学习增长了自己教学上的知识,对课堂教学技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以后要通过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每一堂课都成为有艺术有质量的课堂。

推荐第6篇:学习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学习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9月12日——14日白山教育学院举办的“课堂教育改革”研讨会,各校的业务校长参加了会议,通过此次培训我觉得自己对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认真学习《新课标》和《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刚要》,积极实施新课改的理念。在此理念下,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充分利用课堂的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自主自由地学习,形成师生合作,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局面。“自主学习—提出质疑—合作讨论—总结提升—延伸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加强课题研究,结合本校的实际实施本校可行性研究课题。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学校近几年的实践,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明确目标,集体背课。要充分体验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

2、自主预习

自主学习是为下面的学习环节做准备,更是自主探究的尝试。如语文自主学习,学生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学会阅读。学生需要通过提前阅读领会和把握教材的结构、中心思想、重点难点。

2、重视启发引导

用问题导学,提出质疑是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 —1—

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问题提出大概分两种,一种是教师设计,抓住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提出的针对性的问题。一种是学生提出,教师要特别重视这类问题的统计及总结。因为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不明白的、不理解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给予鼓励和提倡,并有意识的指导培养。

3、合作讨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小组合作讨论的一种学习模式,针对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养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4、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在完成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发展和深化的。

课堂教学模式是多样性的,在创新模式的指引下,作为我们教师,有理由、有责任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更快更和谐地发展。

—2—

推荐第7篇:学习《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学习《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蔡元培老先生早就我国的教育提出了一个目标,可要达到这个目标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作为教育者——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们与学生接触的交流的时间主要是在课堂上,由此课堂上的教学技能成为展现教师的主要舞台。

教师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修炼自身,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修炼,包括教师在学识上的博约兼顾,视角上的敏锐独到,教学方式手段上的与时俱进,表达上的简洁明快。修炼,不拘起点;修炼,没有止境。因为,教师所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态度——永不自满的态度,直面现实的态度,用心做事的态度。渊博的学识,是赢得学生情感认同的名片和学生关系越密切的事物,理解起来越容易;越了解学生的教师,越为学生喜爱的教师,教育教学越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甚至折服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师主动了解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发生的新变化,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方式出发来改进教学方式,努力寻求与学生共同的经验范围和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教师和教学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同。

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这是我学习的一本关于课堂教学艺术书籍中的一段话。书中讲述的很多课堂教学方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读到其中谈的课堂评价语言魅力,再结合自己平时教学进行反思,感触颇深。现在我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刻的体会。

因学而教——导入新课: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

讲授:讲授是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讲授必须运用语言,但这只是讲授的一个条件,关键是讲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相互作用。

课堂提问: 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长用的手段之一,而这种交流互动是主要、最常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答。提问技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

独到的板书艺术: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不断传递的过程,这种信息传递主要是靠教材上的书面语言和图表,师生之间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及教师使用的板书去实现的。板书在教学中的功能主要突出在教学的重点和要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提示教材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造;增加信息刺激的强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学中,我们要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各种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音乐素质。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有效参与不可或缺。有效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关注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这才是有效教学的生命。“亲其师,信其道;疾其师,隐其学。”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赢得学生的情感认同。

通过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在今后的就教学工作中,争取更大的进步。

推荐第8篇:学习《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学习《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三江小学:严炳安

通过这一次提升培训,学习了许多相关的理论知识,对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技能作了简单的总结与反思,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也有了一定的体会。我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贴近实际,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当数学与儿童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我把本来很枯燥的百分率这一内容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主动探索,开发学生的创新个性。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度增强开放性,启动学生思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的和个性的东西。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愉快,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天性得到开发和培育,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

三、走出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对教材进行再创造,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推荐第9篇: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心得体会

英语教学技能竞赛心得体会

张有敏

感谢领导给我的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有幸参加了5月12日县教育组织的课堂教学技能竞赛,虽然没有机会到州里比赛,但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和思考。通过这一次竞赛,学到了许多相关的理论知识,对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技能作了简单的总结与反思,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也有了一定的体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工作中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动探索,开发学生的创新个性。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度增强开放性,启动学生思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

有价值的和个性的东西。尽可能给学

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愉快,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天性得到开发和培育,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

二、教学理念的新

1、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指导、教学评价等都考虑到每一个学生。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教师们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教师角色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作为张老师在课堂上应该不像是“老师”,反而像一位朋友,没有一味的去讲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

4、教学方法的转变和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应打破传统的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的课堂教学,而是综合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尤其给学生创设观察的情境和思考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来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正实现了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原则。

三、课堂教学结构合理、紧凑 ,课堂的教学思路必须十分鲜明;各教学环节之间以也能做到搭配合理,组织紧凑,过渡自然;能够把握重点,突出难点;且时间分配恰当。

四、教师的语言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给予肯定,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状态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把自己看作是和学生平等的一员,和学生“平等对话”,全神贯注地聆听,并及时作出回应,热情、全面地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表现加以评价,激发学生的欲望。

总之,此次竞赛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推荐第10篇:课堂教学技能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技能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语文老师,通过几天的课堂教学技能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媒体教学,它给我们语文教学赋予“言”更多的“文”,更丰富了学生对文字美的感悟,使语文课变得更丰富多彩。

一、恰当运用媒体,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便对语文课产生厌倦情绪。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贯通古今中外,跨越上下数千年,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动静与虚实相结合,联想与想象争生辉,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凭借其独特的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能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为理解课文提供了方便。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直接体现,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可以对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行洗礼,完成感染——打动——共鸣的情感历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不同情态的荷花图片,并配以轻柔舒缓的乐曲,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情韵,进而回忆品味自己以往有关荷花的所见所闻所感,完成第一个层次的联想和想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层面:如果在一个月光淡淡的夜晚,看到的荷花会是什么样子呢?再进一步拓展: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处境,那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此层层联想与想象,就超越了眼前、生活和作品的界限,达到不借说教而自知自觉的境界。在这里多媒体提供了引发想象的触点,提供了想象的方向,避免了盲目和无限发散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又加强了情感教育,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

传统教学中,我们要增加课外的信息或是当堂小测时用的最多的是小黑板。可是小黑板毕竟版面小,内容受限制且书写麻烦,多有不便,有了多媒体这些烦恼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教学通过声像向学生头脑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的情思信息、语言信息清晰,形象具体,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它还可以把那些大容量的信息,诸如时代背景、作家作品介绍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准确、及时、稳定的传达给学生。

通过学习我充分体会到多媒体教学载体的好处,多媒体教学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富有生气,更富有诗意,让我们感觉到“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掌握和研究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但是必须明确它仅仅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不可能代替粉笔和黑板等其他教学手段,更不可能代替教师。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因为“万紫千红才是春”。

第11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反思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在中心学校组织的人人讲\"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暨\"金牌\"教师评选活动中,我听了本组每位教师的课,也参加了十几次的评课活动。在相互交流与探讨中,我学到了许多值得肯定的经验,但是也有些地方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一、不能片面注重过程教学,忽视双基训练

新课程强调注重过程教学,但是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整个就是探究法则公式的课堂,本身设计的有例题和习题,但是在探究环节使用时间过多,从而导致训练时间不够。并且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但不是每节课都要进行探究,有些教师片面强调探究活动,不管是否必要,一节课安排十几个探究活动,接二连三地组织相互讨论,看起来学生都在主动地学习、探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仔细观察一下便会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探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少数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大多数学生在说笑、看热闹,活动完成以后.还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有些问题一看就懂,一点就明,但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兜了很大个圈子,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观察、猜想,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不能片面强调合作交流,忽视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更不应该是局外人,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合作交流,不论是否必要,每常课都让学生合作交流好多次,从外表上看似乎很有实效,如果认真观察和了解一下活动情况,就会发现有学生不能认真参与合作交流,甚至做与合作交流无关的事。有些学生逐渐养成了依赖他人,不愿独立思考的坏习惯.交流时只做一个听者,而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得不偿失。还有些教师,上课前没有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上课随机让学生合作学习,没有针对性,有些交流讨论的内容层次浅,没有交流讨论的价值。如果长期采取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又不利于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勤于钻研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不能片面强调能力训练,忽视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建立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基础上.没有知识不可能形成能力,更谈不上有创新精神。教学中,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都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都应受到重视。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不予关注,对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等知识一带而过,急忙转入解题教学,认为只有通过解题这样的能力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且在教学中任意增加例习题的数量和难度,让很多学生难以接受,这种片面强调能力训练的做法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又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并没有要求教师在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条件下,任意加大例习题训练的数量和难度,更没有要求为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和动手操作来体验感知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理解、掌握、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得到创新精神的培养。训练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由浅人深,让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都得到发展。

总之,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不能搞片面性和形式主义,要针对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反思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怎样认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和配套的\"北师大数学教材\"呢?如果对《标准》阅读不祥,理解不深刻,教师在教学中的施展就会被\"教材\"所束缚,或者就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指导,长此下去,学生的素质发展、知识能力是不能实现培养目标的,而且还直接影响中考的效果,也会埋没一大批人才。因此,我认为现行教材\"北师大数学版本\"只是纲样、线索,要靠我们教师去挖掘、去探索,用新颖、创新的眼光去认识教材、使用教材,有外延和拓展,更要具有\"目标\"意识,要了解教材与我们培养的对象,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我们要牢记:教学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近几年到处都在提倡课堂教学改革,课改是每所学校的头等大事,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校先后派了许多老师外出参观学习,也带回很多很好的课改经验,我受益非浅。近两年来,我承担了初三数学教学,也担任了\"讲学稿\"的编写工作(许多知识内容是教材中没有的,而是近几年来中考目标内容,以及系统基础知识训练题型)。结合学生认知结构和探索能力,我认为许许多多新授课的知识内容还是按照孔老先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说法去教学较好。例如:概念课的教学,教师要引用有关实例或图案进行解说,不仅使学生了解概念的含义,更要使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概念的应用辨析中,充分发挥学生探索、讨论、交流才是必要的。但不是说,无论什么内容都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讨论、自主交流就一定能实现。如果什么内容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如不办学校,就让学生在家自学就行了,还要办学校、招聘老师干什么呢?当然,我这种说法并不是与课改对立,反对课改,而是更有利于课改。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讨论交流学习,很适用于练习课、复习课、知识的应用课,特别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课题,充分让学生讨论、交流是必要的。也许学生思考及破题方法比我们老师单纯的指导好的多。他们通过讨论、交流还能发现许多简捷、特殊的技巧方法,还能从讨论、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也能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

我认为,新授课不仅要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讲清楚、讲到位,同时举例讲解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举例的分析过程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每个教师都非常希望抓住的教学好契机就彰显出来了。引导学生参与分析是启发学生联想新旧知识、启动有关定理、公式,不断筛选中启用相关定理。另一方面,举例讲评要求学生有正确的书写和解题格式规范,也是每写一步的基本依据的训练要求。这样做是对全体学生练习的基本要求;若不举例示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讨论、交流,只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确实很强,全体同学都认可,但是他们当中多数在解题格式、规范训练中的书写及推理的前后逻辑关系比较混乱(如:9.7班黄卓、黄萍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确实很强,但书写却非常差,甚至很多练习题根本不做,单元检测时往往不能得高分。这就需要不断地给他们提出要求,不断地给予纠正。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多加鼓励,同时对书写要求也不能放松,使全体同学都达到规范化的训练要求。

总之,我认为一堂数学课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新课新知解读,让学生明确本堂课学些什么,实现哪些目标。第二步,举例评析,师生共同分析解读,恰当地选择变式训练,让学生小组交流,再议一议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盲点,师生再进一步交流。第三步,课堂自主练习训练,这里要根据学生层次情况,分层布置作业,既要照顾好优生,又要考虑到差生,使各类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更不能损伤中差生的学习兴趣。

反思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这才是解决好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一、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解释某些数学知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其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

而\"归纳\"是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很重要的一块,\"操作猜想\"这一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想与能力所起的作用更是妙不言。例如讲a:b:c=7:5:3,可设a=7k,b=5k,c=3k,但是学生不懂,设a=3k,c=7k,我举例:父亲:哥哥:妹妹=7:5:3,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引用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对数学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能满足学生对外界新颖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到好奇和兴奋,同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三、在教学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释人类及自然界的一些常见现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学习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教材的编写中列举了一些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例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更进一步地观察生活、收集素材,给学生提供一些更有趣、更有价值的实例。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类社会生活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到数学的价值,从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在教学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更明白了知识的获得不仅仅在课堂,更在丰富多彩的生活、社会实践中,从而打破没有感情的数学定理,冷冰冰的数学公式,没有灵魂的数学符号。学生从中也能真正意识到:人人都应该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应该获得必需的数学。

反思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新教材的要求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通过我对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谈谈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探求研究,会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兴趣,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会轻松很多,也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学习兴趣。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满堂灌的教法只会使学生更加的趣味索然,教师如何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注意的问题。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我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时,让学生对一些方程进行求解时,我只看一眼,就和学生谈到方程的解的情况,而学生却只有做过之后,才知道。学生就

第12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我认为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更切实地挖掘评价的教育功能,为推动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教学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就要落实“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三个方面研究数学教学全程评价的方法。

以研究学生发展为线索,建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评价基准,使评价成为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彻底改变将评价游离于教学的外部并对立于评价者的被动状态。因此要着力研究如何促进教师从学生独立自主获取必要的数学知识出发,设计充分体现学生各种能力价值的备课方案的评价方法;着力研究如何实现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独立的认识主体、思维发展的主体和从事学习活动的主体的评价方法;着力研究如何改变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的被动局面,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寻求自我发展的评价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学班为评价基础,每个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学生之间的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以自我评价为主;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对其结果的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将教学全程每个环节的价值判断与判断后的调节、完善、促进发展相结合,以促进发展为主。

首先改变目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以学生的活动行为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以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和教学态度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理念的主要依据。因

此,在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对学生提问的评价取向是什么,如何使被提问者能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自主地(而不依赖外在力量)、有创见性地(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成为回答问题的主人;2.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融为一体;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思维发展能否协调同步;3.教师在配合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得到了什么,学生得到多少,教师在学生身上学到了什么;4.教师帮助和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几个,解决了哪些问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措施是什么;一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多大,有几个学生提出质疑和反问,他们提出的问题深度和广度如何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试图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方法。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学校教育主体,千百年来支撑着教育运转的轴心就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这是教育的关注问题。我们注意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评价的“三个原则”,即“全面性、全体性、全程性”,以及应该遵循的八字方针:了解、激励、促进、反思。所谓“全面性”,指学生的学习是动态开放的系统,是多因素变化的工程,试图用单一的标准或某一项指标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是违背客观现实的。我们提出多元评价的策略就是体现了全面性的评价原则。所谓“全体性”,是依据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提出来的,我们的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受到启发、获益和发展。这里要强调的是个别评价与自我评价问题,要充分体现差异评价观。倘若我们忽略了差异,则面向全体学生就是一句空话了。所谓

“全程性”,就是说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独立思考的过程、积极探索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学习过程记录,反思与调整自己的学习,寻求使自己更快成长的规律与方法。我们提出的“八字方针”是评价目的所决定的。在总体上通过评价了解自己,通过评价激励自己的发展,通过评价促进自我提高,通过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调整再提高。“三性原则”与“八字方针”是我们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评价的指导性意见,

教学的全过程呈现两条线,一条是展现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这是一条明线;另外,伴随这条明线,同步运行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暗线。通过教学评价,使明线为暗线服务,于是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

第13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篇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精选

在中心学校组织的人人讲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暨金牌教师评选活动中,我听了本组每位教师的课,也参加了十几次的评课活动。在相互交流与探讨中,我学到了许多值得肯定的经验,但是也有些地方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一、不能片面注重过程教学忽视双基训练

新课程强调注重过程教学,但是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整个就是探究法则公式的课堂,本身设计的有例题和习题,但是在探究环节使用时间过多,从而导致训练时间不够。并且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但不是每节课都要进行探究,有些教师片面强调探究活动,不管是否必要,一节课安排十几个探究活动,接二连三地组织相互讨论,看起来学生都在主动地学习、探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仔细观察一下便会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探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少数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大多数学生在说笑、看热闹,活动完成以后.还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有些问题一看就懂,一点就明,但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兜了很大个圈子,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观察、猜想,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不能片面强调合作交流,忽视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更不应该是局外人,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合作交流,不论是否必要,每常课都让学生合作交流好多次,从外表上看似乎很有实效,如果认真观察和了解一下活动情况,就会发现有学生不能认真参与合作交流,甚至做与合作交流无关的事。有些学生逐渐养成了依赖他人,不愿独立思考的坏习惯.交流时只做一个听者,而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得不偿失。还有些教师,上课前没有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上课随机让学生合作学习,没有针对性,有些交流讨论的内容层次浅,没有交流讨论的价值。如果长期采取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又不利于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勤于钻研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不能片面强调能力训练

忽视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建立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基础上.没有知识不可能形成能力,更谈不上有创新精神。教学中,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都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都应受到重视。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不予关注,对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等知识一带而过,急忙转入解题教学,认为只有通过解题这样的能力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且在教学中任意增加例习题的数量和难度,让很多学生难以接受,这种片面强调能力训练的做法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又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并没有要求教师在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条件下,任意加大例习题训练的数量和难度,更没有要求为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和动手操作来体验感知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理解、掌握、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得到创新精神的培养。训练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由浅人深,让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都得到发展。

总之,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不能搞片面性和形式主义,要针对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篇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精选

在我学习新课程的这段时间里,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不再是主导者;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师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在我们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们应该想想: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这样才符合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更有助于教师教学计划的开展。

三教师应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对话

师生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四教师应对每一节课进行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反思的环节,用问题的设计,课堂小结,课后的数学日记等方式引发学生反思,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习方法。说到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数学日记该如何写,写什么呢?开始摸索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写数学日记的简单模式:日记参考格式: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或规律;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不明白的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所学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通过这两年的摸索,我把数学日记大致分为:课堂日记、复习日记、错题日记。

篇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精选

在我学习新课程的这段时间里,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不再是主导者;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师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在我们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们应该想想: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这样才符合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更有助于教师教学计划的开展三教师应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对话

师生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四教师应对每一节课进行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14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宣汉大成镇初级中学

杨乐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最重要场所,课堂上的教学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率。下面是围绕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功能以及一些具体的教学措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探讨进行反思以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一、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其过程可以分为教学、评价和管理三个方面。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其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教学效果所作的价值判断,也是提供教学活动反馈信息的途径,具有诊断、调节和强化的作用。而管理,则贯穿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运作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其目的是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现代课堂教学管理则强调为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争取成就的行为,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预防问题行为的产生。

二、课堂教学管理的两个基本功能: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和创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1. 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例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此,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学生入学一开始,就应当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即教室常规。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教室常规时,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规则的意义,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比如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这样的教室常规才不致流于形式。

2.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制定了基本的教室常规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是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优异的成绩呢?答案是显然的。因为上述因素仅仅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作为教师,还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1、了解学生的需要这是课堂学习管理的心理依据。毕竟,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此,教师应当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学业水平;平时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听取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期望。例如,在刚开学初始阶段,收集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对自我的期望;半期或期末考试后,布置学生写试卷分析和自我总结等。事实上,通过收集学生对“我心目中的数学老师”的描述,我了解到学生普遍喜欢知识渊博,讲课生动形象,富有激情和幽默感,平易近人,能和学生交朋友的老师;而不喜欢老师抽烟,衣着不整、无精打采,处事不公正,体罚学生。部分优生还具体提出老师应当多讲学习方法,典型题目以及解题技巧,平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以锻炼思维等;而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希望老师讲课放慢速度,深入浅出,多讲基础题目,甚至要求尽可能减少作业和考试等。通过这样一些做法,教师可以提取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业程度的教学目标。

2、建立融洽、健康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理性的教师权威,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满足了学生对教师、对课堂的心理期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15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在学校的中心组织了大家,我最满意的一课和金老师的选拔活动,我听了这组老师的每一班,也参加了十几次的评估活动。在交流和讨论中,我学到了很多肯定的经验,但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n首先,不能侧重于教学的过程忽略双重基础的训练

n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但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探索公式类的规律,设计自己的例子和练习,但是在查询中使用时间太多,导致培训时间不够。而新的课程强调探究学习,但不是每一堂课都应该探索,有些教师偏重于探究活动,无论是否有必要,一堂课安排了十多次探险活动,一个接一个地讨论对方,似乎学生是主动学习,探索,课堂氛围很活跃,但仔细看看会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调查,思考老师问问题,少数学生在实际操作实验,大多数学生开玩笑,看,活动结束后不知道他们学到了什么。有些问题看看,这是很清楚的,但有些老师为了反映新的课程倡导 探索性学习的概念,口袋很多圈子,设计的查询活动,让学生观察,猜测,这种形式主义的方法是浪费时间,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探究。

第二,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合作与交流,忽视学习习惯

n合作学习是指团体或团队中的学生为了在学习任务中完成一定程度的困难,明确分工相互学习的责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整合信息和资源,扩大和提高自我意识,并可以学习交流,学习参与,学习倾听,学习尊重他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而不应该是外人,而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单方面强调合作与交流,无论是否有必要,使学生能够多次合作交流。它似乎从外观非常有效。如果活动被仔细观察和理解,发现学生不能认真参与合作和交流,甚至没有与合作和交流无关。有些学生逐渐发展出依赖别人,不想想坏习惯。只传达一个侦听器和 没有真正参加的活动。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强大的。而有些老师,在课前没有认真开展教学设计课,随机给学生学习,没有针对性,一些讨论和讨论的内容层次浅,没有交流讨论的价值。如果你采取这种长期的合作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也不利于学生仔细听,独立思考,勤奋学习等良好习惯的发展。

第三,我们不能片面强调能力培训忽略学习兴趣

n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必须以知识为载体。没有知识不能形成能力,更不用说拥有创新精神。教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应该认真对待。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不注意知识的出现和发展,掌握了定理,规则,公式等知识,并迅速进入解决问题的教学,只有通过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且在任教数量的练习中增加数量和难度,让很多学生难以接受,这种片面强调能力训练 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但也使很多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不利于动员学生的学习热情。

n新课程概念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但不要求教师在任何方面增加培训练习的数量和难度,超出学生的意识水平。没有要求学生应该能够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和实践经验来体验感知的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了解,掌握,巩固知识,形成培养创新精神的能力。培训设计应该有层次,深入深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训练,已经开发。

n简言之,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地理解新课程的概念,我们不能采取片面和形式主义。我们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实效。

第16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 概念课 --- “七环节” 教学模式

2.2.1.基本程序

知识链接,提出课题→创设情境,感受概念→自主学习,理解概念→例题示范,应用概念→变式训练,强化概念→自主归纳,升华概念→自我诊断,落实概念 2.1.2.环节阐述

⑴知识链接,提出课题

数学概念的引入,通常应以复习或预习相关知识做好铺垫,并结合学习实际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精要复习已有知识,抓住数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迫切要求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以吸引学生高度注意。

⑵创设情境,感受概念

数学概念的形成,要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概念。教师应设计好一系列的问题或为学生准备好生成概念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解答,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进而转化为数学模型。

⑶自主学习,理解概念

在对概念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如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对存在的疑惑先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表述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认识,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指导、补充升华。最后学生自己给要学习的概念写出一个定义,并不断地修改、完善,教师引领学生进一步修正完善,最终形成概念。

⑷例题示范,应用概念

学生运用概念自主完成本节课典型例题,小组内展示、交流、讨论,修正错误,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并各自整理出来。教师说明要注意的问题、规范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

⑸变式训练,强化概念

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概念。 ⑹自主归纳,升华概念

由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小结,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及应注意的问题,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教师适时强调重点,引导学生对概念及其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对解题策略、思想方法进行点拨。

⑺自我诊断,落实概念

最后用一组习题对本节课所学的概念进行自我诊断,限时完成,在小组内批阅、修改,以达到强化落实对概念的理解、应用的目的。

2.定理推导课 ---“探究式”教学模式

2.3.1.基本程序:

激情导入,提出问题→设疑猜想,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升华,拓展思维→反思评价,课外练习2.3.2.环节阐述

(1)激情导入、提出问题

此环节属于感知阶段。这里所创设的问题是指实际问题或数学内部的问题。数学的许多定义、定理等都是人们经过大量的特殊事例的观察、实验、比较、联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来,然后经过严密的论证形成的严谨的数学理论。但是这种严谨性往往掩盖了数学生动形象的一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把凝炼的知识“活化”,创设生动性、形象性、创造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通过思维过程来理解知识。

(2)设疑猜想、主动探究

此环节属于求知阶段,是本教学模式的主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方法,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而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则需要学生运用合理的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来实现。从而获得新知识。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此环节属于巩固阶段,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刚通过分析、探究得到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对教师精心设计的应用型或巩固型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归纳等,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加强,认知的任务也得以完成。

(4)巩固升华、拓展思维

此环节属于应用阶段,升华是指发现数学知识和规律之后及时点拨和延伸,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原知识深化、拓宽,帮助学生从感知、感受到感悟,从掌握知识、促进思考、培养能力走向模塑人格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探讨、逐步解疑、消除混淆、步步深入,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在学到知识、获得能力提高的同时模塑人格。

(5)反思评价、课外练习

此环节属于延伸阶段,教师通过设计一些话题,鼓励学生自己述说,可以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可以介绍自己在本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收获、困惑等。设计一些具有拔高效果的延伸问题,这样,既使学生能产生良好的学习主人意识,又能帮助学生确定数学学习的努力方向,为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

3.习题课 教学模式

习题课是新授课之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一系列基本训练的教学活动。习题课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从而使所学知识整体化、具体化,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抽象、判断、决策等一系列技能和能力,给学生以施展才华,发展智慧的机会。

上好习题课的关键是达到“精”、“练”,“精”:精心讲解,精心选练,精心设计和安排全过程;“练”:做到勤练与精练相结合,练习要考虑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趣味化。 2.1.基本程序

自主回顾,梳理知识→例题剖析,尝试练习→变式训练,拓展提高→自主整理,归纳总结→自我诊断,当堂落实 2.2.环节阐述

⑴自主回顾,梳理知识

通过基础练习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本专题知识进行复习回顾,梳理本专题的知识、方法,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网络。

⑵例题剖析,尝试练习

学生自主对本专题典型例题进行尝试练习,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讨论,修正错误,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教师剖析解题思路,点拨应注意的问题,规范解题步骤,达到知识与方法的升华。

⑶变式训练,拓展提高

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专题知识应用的主要题型,强化解题方法,规范解题步骤。本环节仍然是学生先做,再展示修正,教师最后点拨强调。

⑷自主整理,归纳总结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小结,整理归纳本专题知识应用的主要题型,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教师适当强调重点内容及注意事项。

⑸自我诊断,当堂落实

最后用一组题目对本专题知识进行自我诊断,限时完成,当堂进行小组内批阅、修改,以此来强化落实对本专题知识、方法的理解、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复习课“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

数学复习课是指一个教学单元或一章结束或期中、期末以及学段的知识回顾与概括。它的作用是系统归纳整理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沟通知识、方法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合乎逻辑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没有这种类型的课,教学过程将是不完整的,而学生的知识也将是片面的和杂乱的。

上好复习课的关键是达到“清”,即知识系统应理清,数学思想要弄清,解题思路与解题规律要搞清。 3.1.基本程序

出示提纲,确认目标→自主复习,构建网络→组内交流,研讨“三点” →展示质疑,反思点拨→典题引导,巩固拓展→当堂达标,反馈提升 3.2.环节阐述

(1)引学——出示提纲,确认目标

教师要早编拟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的编写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照顾学生学习水平,立足基础,突出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目标的表述要避免使用知道、理解、掌握等笼统的字眼。提纲的形式最好是问题式,表述时要把问题说具体,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要求干什么。要注意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复习,不引导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

(2)自主——自主复习,构建网络

下发复习提纲后,学生照提纲看书、看笔记,把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完成对本部分知识的梳理,写出知识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在组内交流,准备小组展示。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逐步引导学生熟练完成知识的梳理。对于基础年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回顾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也可以直接出现在复习课的学案上,让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知识网络。值得注意的是,应该尽量把知识构建的机会留给学生,不取代学生网络知识结构。 (3)合作——组内交流,研讨“三点”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和教师预设的问题,结合自己对本节或本单元知识的把握,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重点研讨。

组内研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交流知识构建的情况;二是对自主复习过程中发现的个别问题,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三是教师在“学案”中应该依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将“知识”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准备展示。教师参与到学生之中,和同学共同研究,从而了解学情。研讨过程以学生合作交流形式为主,必要时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4)展示——展示质疑,反思点拨

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在“学案”上预设的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

展示过程中或展示之后,应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质疑释疑。问题的提出,不但要依据教师的预设,还要注意采集学生中新生成的疑难。展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引导和点拨,保证展示的的方向性和顺畅性。应遵循“有疑则教”,“先自主、后合作、再展示”的原则,将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留给学生整理“学案”、理解记忆的时间,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或师生共同对复习内容进行梳理、反思和总结,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实际,一般一节课重点研讨2~4个问题为宜。

(5)训练——典题引导,巩固拓展

选择典型试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例题可以分为基础性的和能力性的。点拨的重点是回扣知识、点拨迷津、培养能力(特别是审题能力)。应进一步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答题规范的指导。选题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变式训练、多解多变、多题归一。一般基础题由学生自己解决,中档题教师要给予点拨,讲要讲透、指导到位。 (6)检测——当堂达标,反馈提升

针对本节课复习目标,进行当堂测试。试题的命制原则是依据复习目标、针对复习内容,复习什么就测试什么,要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和疑点。测试题的容量要适中,最好控制在5分钟能够完成,2分钟批阅,并搞好反馈评价。

5、试卷讲评课

考试是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评价方法。在考试之后,需要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这就需要有讲评课。讲评课是学生继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加油站”,是师生教学双方的一个“反馈——矫正”的过程。讲评课中,对学生的成功,特别是有创新的解答,应给以展示,以利鼓励和强化;对普遍存在的失误和不足,可通过课堂讨论或由教师作重点的评析,以利纠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增加写出学习心得或对试题作变式研究的要求。

上好讲评课的关键在于既要“评”,也要“讲”。“评”——要评“不足”、评“偏差”与“误解”、评“优秀”,评要评出方向,评出信心,要把它作为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调控手段,充分调动积极因素,以利于学生继续学习。“讲”——要讲清错在哪里,产生错误的原因,克服错误的方法以及预防的措施。 4.1.“三段六步式”试卷讲评课模式

环节阐述

第一阶段:课前阶段 (1准备数据材料:

教师依据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认真阅卷,并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对学生得失分、及各个题目错的人数进行统计、汇总,确定讲评重点;对学生中典型错误及优秀解法进行分析整理;准备好跟踪练习题,对每名学生的成绩、各小组成绩进行分析,确定表扬促进的对象及个别谈话的对象。 第二阶段:课内阶段

(2)概述测试成绩

用3-5分钟时间概述测试效果:简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公布各小组成绩,表扬进步小组。 (3)小组合作研讨

试题在考试过程中,学生已经过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学生对一些题目已有了新的认识,拿出一定时间,由学生自行改错,小组内交流,一些较简单的错误可纠正过来。教师也要参与到交流讨论中,以期发现学生思维的盲点与分歧点。 (4)典型错误剖析

可由学生将典型错误进行公开公开展示,或自我剖析,由教师进行评价;也可由学生之间进行争辩,对错误问题进行纠正。 (5)新颖思路展示

让学生到讲台前把自己的新颖思路当众展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使每一位学生欣赏到同一问题的多种解题策略,由教师进行点拨。 (6)重组知识结构

教师对本节典型错误、新颖思路进行系统总结,并给予针对性补充练习,以求学生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第三阶段:课后阶段

进行变式作业巩固,有针对地对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作业来源:可对某些试题进行多角度改造,使旧题变新题;也可整理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充分体会、内化;也可以在《集锦本》上整理错题剖析;也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考试情况进行自我分析,定出下次考试目标等等。

4.2.“开放发散式”试卷讲评课模式 4.2.1.课前准备: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严格按标准评阅试卷,并做好以下4项工作: ①对学生的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确定讲评重点。②统计各题错误人数及错误类型,对典型的、带有倾向性的错误应特别关注,重点讲评。③对学生试卷中好的解法进行整理,以便讲评时向其他学生介绍,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提高。④分析学生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设计好针对性练习题。 4.2.2.环节阐述

(1)发放试卷、概述成绩

讲评课开始,首先用几分钟时间概述测试成绩情况:⑴简述测试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达标率。⑵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的同学。特别是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的中下生,应多鼓励,可通过一些进步快的同学为实例,教育他们不要泄气,要奋力直追。

(2)自查自纠、交流疑难

对于一道错题,既要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更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纠正?如果教师仅仅把答案讲解一遍,学生似乎听懂了,学会了,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在同一地方跌倒两次或更多次。自查自纠是解

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学生先对错因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订正。对自查不能自纠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交流,使每位同学都能深刻认识错因,吸取教训。

以四人为一组,指定一名优生任组长。以讨论自查不能自纠的问题为主,从怎样分析题意开始,探讨解题策略,讨论解决问题。对于较难题,组内解决不了,再提出请老师帮助,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点拨解疑,帮助学生排除障碍,这样集中集体的智慧,更有助于问题的转化,方法的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3)教师点拨、针对训练

试卷讲评课中教师不能就题论题,应重点讲评若干问题,应透现象看实质,应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特别应注意“一题多解”和“一解多题”,“一题多联”和“一题多变”。具体来讲,学生错误集中,题目解法新颖,启发性强的题目应重点讲评;能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的重点讲评;能体现“一题多变”、“一题多测”、“一题多拓”的问题重点讲评。每讲一多变题,教师给出同样类型题来培养学生独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得出一题多变中的联系与区别,来完成数学知识到数学思想方法的转变,明白“以不变应万变”的真正含义。

(4)典例集锦

在专用的《集锦本》记录下本次试卷的特色题、新颖题及代表性的问题,作出得失分统计分析,写出对本次考试的体会,并定出下次目标。

五、说明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每个模式的教学功能,避免陷入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的误区,提倡百花齐放,广大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适合于新理念的、适合于学情和个人特点的新的模式。另外,从教学改革角度看,教学模式的综合、灵活运用,本身就是创新和发展。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要在继承和发扬每种教学模式传统优势基础上,不断整合与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其它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衍生和发展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20条建议

【按语】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期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而且是学生发展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有的范畴: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意识,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完善自己的专业行为,适应新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等。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还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教育专家提出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20条建议》推荐给广大数学教师,供学习、借鉴、应用。

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20条建议 1.每年拟订一份专业发展的计划,确定两三个要提高的领域,它可以是课堂管理技能或是业务知识进修等,以使你的专业发展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坚持不断地学习,因为它能保持你的先进性,也是使你的知识得以不断更新的源头。 3.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反思,记下你酝酿已久或突然产生灵感的教学思考。 4.加强集体备课,共享智力资源。

5.不要害怕其他教师走进你的课堂,你应该充分把握这个机会。 6.加强备课组建设,定期进行教学研究,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7.发展你自己的独立研究能力。深入课堂了解学生,阅读书籍和杂志,访谈专家或者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提升你的专业技能。

8.选择一位导师,让他成为你的良师益友。对于他的帮助,要及时地通过言语的感谢、象征性的礼物、花费时间帮助他处理特殊事务来表达你的感激。 9.在同事中确定一个你要追赶的对手,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来学习。

10.如果有一个机会去参与学习,就抓住它——即使它需要一些财力的付出。

11.每年至少参与一次与你教学领域有关的省级或国家级的会议,带回经验和思想与感兴趣的教师分享。

12.至少订阅与你的教学领域有关的两三种刊物,及时更新你的教学思想。

13.教学凭的是一种热情,你有必要奉献业余时间去提高教学水平、发展新的技能以及对每日的课堂挑战进行反思。

14.带着一个开放的心态参加在职培训,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专业技能,拓展视野。 15.开发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如果你只有一种方式来教一个概念或处理不良行为,那么,当你的手段不能发挥作用时,你将做什么?如果你有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法的话,你就能不断地试验,直到你找出一个成功的方法。

16.重视学生对你教学的评价。要仔细而客观地阅读评估结果,看看学生怎样评价你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学生评估有一些局限性,但是,他们能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信息来源,不要忽视他们的观点。

17.充分利用考试结果,辩证地分析学生成绩,及时纠正教学中的不足。

18.不要为学生成绩差进行没意义的解释。比如“如果我有最好的学生我将是一个最好的老师”。真正的优秀教师应该承诺,用技能和资源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可能。

19.不要轻视他人对你教学行为的批评性反馈。监督者或者领导者的观察评价是一个有价值的信息来源,虽然这不是唯一的来源。客观地倾听,不要防卫。如果你对他们的一些结论不同意,可以理性地出示一些资料和证据来说明你的观点。记住,避免以争论或讥讽来保护自我。

20.要勇于创新。不要年复一年地按照习惯重复相同的浅薄的讲授。要试验、尝试新事物,不要害怕犯错误。解除完美主义的枷锁,为最优化努力而不是保持完美。

第17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新教材的要求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通过我对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谈谈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探求研究,会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兴趣,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会轻松很多,也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学习兴趣。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满堂灌的教法只会使学生更加的趣味索然,教师如何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注意的问题。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我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时,让学生对一些方程进行求解时,我只看一眼,就和学生谈到方程的解的情况,而学生却只有做过之后,才知道。学生就好奇了,他们想老师为什么没有做,就知道了方程解的情况,议论纷纷。这时候再讲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作用,学生就有了极大的兴趣。在讲有的几何题目时,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学习后,可以不证明全等三角形就得到线段相等,同时再分情况讲解在不同的条件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线段相等。讲“圆的有关性质”时先引入有关圆的实际例子,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如果是正方形会是怎么样?诱发他们好奇心讨论。以及有关“圆的切线”的性质学习后,解决有关问题也简单了。同时老师也要有一定的功底特别是在解题方面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佩服。

二、在教师深刻领会教学思想的同时,还应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首先向学生说明人具有巨大的自主的学习潜能,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其次,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时代的要求,能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提高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等各种能力,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在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求得生存。但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是靠生硬的说教能左右的,还应该让学生在教学中去感受,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产生自学课本的欲望。要求他们多动脑,敢想敢做。尽可能的去营造学习一种氛围,愿意积极地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的合作与学习,有许多问题需要学生共同合来完成,我 1 们在让学生独立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合作的重要。况且在当今社会上,有很多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的是一种合作。为此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时在学习时,有时也要独立完成,当遇到困难时,应该多看看题目,是不是漏掉了条件或是没有把条件用完就在做题,养成好的习惯学会学习。当他们做题遇到困难时问我,我首先问他们题目的意思弄清了吗?读几遍?学会从题目中找问题,而不是问老师。让他们知道老师也是从题目中回答你的。让他们学会从题目中找自己的疑问。另外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也要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由于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会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认识,学习有用得数学,所以教学时就结合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来讲。

如“二次函数的应用”中有关实际问题,“有一河面上有座桥的桥面是抛物线的拱形桥,桥洞离水面的最大高度为4米,跨度为10米,一艘宽4米,高3.5米的船要经过此桥,问能不能经过?”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初中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务必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通过我对新课程这几年的研究, 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有了以下几点工作体会:

1.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

2.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

3.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

4.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在练习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5.就是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把握得准,必须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总结,甚至挫折,否则不行。而我仍在不断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所领悟。

2 6.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例如,在课后,只要有时间,我一般会留部分成绩不足的学生再进行一次复习讲解或小测,时间不要太多,十几或二十分钟,但一学期下来,就积少成多,对提高成绩会有帮助,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其它科任老师协调好时间,二是被留下的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过关,以免因被留下产生抵触情绪,就会影响复习效果。

以上六个方面的看法只有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才可能有一定效果。教与学是双长的,教的技巧怎样高,也需要学的配合,农村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怎样让他们以更好的学来配合教师的教,需要不断地探索前行。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课堂就是学生的课堂,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潜能开发出来,教会学习的方法,提升学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要能多思考,多探索,多创新,上好每一堂课,讲好每一道题。只有这样才能走好教改之路,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适应新形式的教学要求。

第18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随笔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随笔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都意识到,教学必须有革命性的变化,必须体现新思路。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培养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育界推广新课标、新理念的浪潮中,它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一场大考验。

《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本人也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

一、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课改新教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教材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教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数学素材大多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体现了人的社会现实性,做到数学学习内容现代化。

3.教材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坚持把握课程标准,在体现基础性、普及性的同时,又弹性地编入一些选学内容,对大多数例题和习题均留有一定的拓展、探索余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材适当编排应用题、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增设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实践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平面镶嵌、设计对称图案、撰写小论文等。

5.教材的编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不再是执行教材的忠实奴仆,而是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运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资源。在课程范围内,教师的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框架,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体例,可以适当改变课程顺序,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创造性教学,把生动的教材变成生动的课程。

二、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1.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是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许多教师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改革实验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根本性变化,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陈旧摸式,放下架子,重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在课堂中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关注一些学生的能力,诱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感情,化感情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①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②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③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⑤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能力的重要性。“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4.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5.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第19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实状况和解决策略

宕昌县八力九年制学校教师:李建斌

随作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目前,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化,每个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我根据自己上课的体会和多次听课掌握的情况,呈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现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想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要合乎实际。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绞尽脑汁”,甚至“太做作”,也不管这个情境是否合适,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不是新课标理念下的课了。

我是夹石中学数学教研组长,曾听了同年级组老师“代数式”一课,执教者在介绍了代数式的概念之后,出示人物:小刚和爸爸。小刚的身高用X来表示,爸爸的身高比小刚的2倍还多4厘米,爸爸的身高可以用(2X+4)表示。老师问:现在告诉你小刚的身高是85厘米,爸爸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纷纷举手:2×85+4=174厘米。老师继续问:那么如果小刚的身高是90厘米,那么爸爸的身高是?这样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教师在肯定中提问“你还能说吗?”于是,学生又不断有新的发现。听到这儿,我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否与实际相符合呢?气氛虽然热烈,可课的性质却似乎改变了。课后,我问上课的老师为什么这样设计,他振振有辞:我这是贯彻新课标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同时解决了“求代数式的值”的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或错误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相对比,我在上该课时采用了这样的情境:师:你想知道你将来能长多高吗?

生: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师:那么请看身高预测公式----(屏幕上出现),男孩成人时的身高:(x+y)÷2×1.08,女孩成人时的身高:(0.923x+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

学生都怀着好奇心,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他们兴奋地互相报着,带着惊奇的表情,有个男生脱口而出:“哇!我能长到一米八哪!”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

二、让学生精点地动起来。

曾经,数学课总给人抽象、枯燥、单调、沉闷的感觉。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活起来,想了很多办法,可常常是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为所动,或者教师连哄带骗,结果也只有几个学生撑撑场子。

如今,这样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课堂常常是热热闹闹,学生积极性很高。下面列举的是许多教师经常采用的一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做法。

(一)是过多廉价表扬。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教师就是“很好”、“不错”、“想法很好”。有时学生仅是重复别人的答案,有的答案还不完整,教师都给予表扬。而那些确实表现突出的学生却在教师一视同仁的评价中失去了应得的肯定和激励。

(二)是不敢批评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采用所谓延迟评价或模糊评价的方法,于是出现了在课堂上少评价甚至不评价的现象。学生对概念和方法理解不清或者出现偏差,教师不置可否;有的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视而不见;甚至个别学生失去自控,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教师也不敢批评学生。

(三)是数学活动设计简单化、模式化。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实验课时,让学生分一下组,合作讨论一下,动手操作一番。好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这样照顾了学生的心理,轻松自在,学生当然欢迎,而老师采取的是放羊的方式,根本没有有效组织,出现问题时束手无策,不能及时引导。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事实上学生始终停留于活动的表层面,数学课变成了单纯的活动课,不能在活动中获得系统的知识,也不利于能力的提高,不能发展任何真正的数学思维。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有预见性和严密的组织性。

我不反对表扬学生,更不提倡经常批评学生,并且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上好一节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让学生学的轻松开心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不应该仅仅获得浅层次的满足。调动积极性不是教学目的,只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的手段。

如我教学“游戏的公平性”一课时,其中有一个“取24”的游戏,我是这样处理的:我首先宣布游戏规则,同时出示问题:“在游戏结束后,思考怎样才能保证获胜?有什么技巧?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然后让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与同桌一起做游戏,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开始游戏,同时牢牢记着老师的问题,在游戏时积极思维,紧张探索,接着又是热烈的讨论,同时教师也应参与进去。最后我请同学代表到讲台上发言,这位同学的发言十分精彩,大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十分到位,在活动中知识得到了内化,思维得到了碰撞,能力得到了提高,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善于取新老教学法的精华。

我们在数学课上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只要是上公开课非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可,这也成为了评价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之一。传统教学方法就如昨日黄花花香不在,他日黄鹤一飞不回,由此也出现了课堂教学“三不”的怪现象。

1、不板书。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由于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里不断呈现精美的文字画面,但一幅画面闪过之后,很快又到下一幅画面,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仍旧是空无一字。

2、不看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这一节课我们讲„„”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有数学书。

3、不作业。我在2005年参加了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听了其中8节课,竟有6节课学生整堂课不写一个字,占听课总数的75%。有1节课教师虽然布置了课堂作业,可是学生刚翻开作业纸,下课铃就响了。

那么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看书、板书和作业,在课程改革后果真要被淘汰吗?我以为,数学课上必要的看书、板书和作业不仅不能被淘汰,在某些时候还应该加强。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数学书不仅是给教师用的,更是给学生用的。叶圣陶也曾说过,“课本必须善读”。阅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课前让学生看书预习,在课中让学生看书自习,在课后让学生看书复习,都是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获得积极情感与态度,书写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是思维外化的过程。教师的写(板书),比之课件的电子虚拟、一闪而过,有着无法替代的示范作用,更能显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思维的演变程序。而学生的写(作业),更是别人无法代替的。特别是一些计算教学课,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模仿和针对性训练,才能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无从谈起。

那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这种“三不”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多媒体的引进是主要原因。“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摘自新课标),目前很多老师都对其存在片面的理解。多媒体课件形式多样、动态直观,的确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可我们也发现常常是课件牵着教师鼻子走,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课堂上教师被课件所累,学生成了课件的观众。好像看电影一样。如我曾听过“直棱柱的侧面积”一课,教师为了创设情境,用计算机演示了直棱柱的侧面沿一条侧棱剪开铺平的动态过程,课前教师为这个动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我认为实际教学中教师只须制作一个直棱柱的模型,学生就能直观地认识到有关直棱柱的侧面积的性质,这位教师的设计给人以小题大做的嫌疑;再有在椭圆的定义教学中,有一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形象地演示了椭圆的生成过程,进而得到椭圆的定义,事实上教师用一根细线,两颗图钉就能完成教学目标,并且还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参与实践,分享成功。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课的效果还不如普通的传统课堂教学效果,这种脱离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相信,通过每个教师的积极实践和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一定会更成熟更完善。

第20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刘云清 的工作室初中数学课教学反思

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这才是解决好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一、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解释某些数学知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其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而“归纳”是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很重要的一块,“操作猜想”这一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想与能力所起的作用更是妙不言。例如讲a:b:c=7:5:3,可设a=7k,b=5k,c=3k,但是学生不懂,设a=3k,c=7k,我举例:父亲:哥哥:妹妹=7:5:3,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引用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对数学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能满足学生对外界新颖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到好奇和兴奋,同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教学反思《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例如讲反比例函数:80条鱼,2只猫吃,平均每只猫吃40条,4只猫吃,平均每只猫吃20条,8只猫吃,平均每只猫吃10条,x只猫吃,平均每只猫吃y条,y就是x的反比例函数。

三、在教学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释人类及自然界的一些常见现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学习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教材的编写中列举了一些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例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更进一步地观察生活、收集素材,给学生提供一些更有趣、更有价值的实例。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类社会生活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到数学的价值,从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在教学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更明白了知识的获得不仅仅在课堂,更在丰富多彩的生活、社会实践中,从而打破没有感情的数学定理,冷冰冰的数学公式,没有灵魂的数学符号。学生从中也能真正意识到:人人都应该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应该获得必需的数学。

教研活动初中数学课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