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20 08:32:2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好多不足之处。为了搞好今后的工作,现将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简单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4、较好的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5、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适当选择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需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语文。

3、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4、还需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借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5、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能使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6、加强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推荐第2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

邱馆小学 付明秀

(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和前提。一节课要教什么知识,进行什么训练,培养什么能力,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十分清楚,学生也要心领神会。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准确、鲜明、具体,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确定目标、重点、难点。

1.基础性。要符合语文课程结构和教材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语文素养。目标的内容要求实,不说空话、套话、大话,要实实在在;目标的表述要求准,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要具体、明确,体现基础性。

2.全面性。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的基础能力,又要重视学习过程,更要注重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和谐发展。

3.发展性。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有梯度、有弹性。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和不同差异,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二)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结构化、问题化、经验化。

1.结构化。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正确,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基本概念,结构合理,联系紧密。内容的选择要有可操作性,体现操作过程的生成性与示范性。

2.问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展示知识的“再产生”,要体现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问题的设计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要具有启发性、思辨性;内容呈现要层次分明,激活思维的问题序列。

3.经验化。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情感体验、自身实践、联系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

(三) 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教师和学生活动的过程。教学程序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循序渐进、条理清晰、环环相扣,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活动过程的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新颖,富有情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设计的问题能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求,教学场境宜人。

2.活动过程的运作。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态度适宜、活动方法得体,活动组织活泼生动;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合作交往渠道畅通,评点适宜、调控到位;教学过程快慢有节、动静有度、疏密有致、合开有方、训练有序、效果显著。

3.活动过程的效果。教学活动的过程要富有实效,体现知识形成过程,学生的认识过程、生成过程和达成率;活动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思维活跃、学习方法灵活得当;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学相长,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4.活动过程的体验。课堂气氛融洽、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和谐、尊重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情绪饱满,情感愉悦,精神愉快,学有所得,体验快乐与成功。

(四) 情感态度

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特别关注教师的情感态度,师德修养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与学习行为。这是实现教学目标最基本的保证。

1.公平民主。教师要处以公心、教学民主、师生平等、一视同仁;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共同提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充分发挥尖子学生的优势,展示他们的特长,更要关注弱者,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照(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公平竞争,和谐发展。

2.爱心诚心。这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反映,是上好语文课的灵魂。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无一不是爱心的驱动。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吃力、不爱学习、甚至厌学、淘气的孩子不舍、不弃,多给一些关爱。施教中表现出慈心、诚心,使不会的学会,让不感兴趣的感兴趣。

3.习惯品格。学生学习行为正确,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心理健康,学习意志品格坚强。学生学习主动、真动、全动。

主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既是学生自动的结果,也是教师调动的结果。学生应主动求解,弄懂自己所不懂的新知识,学会自己所把握不准的新技能;主动求疑,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同教师、同学一起探究;主动求异,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甚至展开争论,正确理解;主动求法,自觉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或创新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更扎实、更有效;主动求博,在学习中能够旁征博引,扩大学习的外延,使学习更深入。

真动。是学生在正确的学习动机驱使下毫不虚浮,扎实、有效地进行思维操作。没有花架子,没有装腔作势,没有表演成分。学生为了自己的长进而实实在在地学,消除学习障碍。课堂上允许学生说不会,允许学生答不上来。语惊四座的回答固然好,所答非所问也是正常的。课的真实性是实效性的基础。没有真实性,也就没有实效性。

全动。是指学生的全体参与,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的教学,不是只向少数尖子学生的教学。要尽量摒弃那些少数人读、多数人听,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训练方法。读与听,做与看的结合要巧妙,防止那些非操作者谋他务乃至溜号。确保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教师基本功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教学技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富有感染力的人格魅力,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1.语言。语言规范精炼,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教态亲切,自然大方,仪表端庄。

2.板书。板书工整规范,美观大方,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3.手段。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媒体方式选择适时、适当、适度,特色鲜明。

4.技能。教学的各种技能运用娴熟,课堂的应变和调控能力强,教学有个性,形成特色与风格。

5.底蕴。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教学中要导向、导思、导练、导趣、导博。

导向。引导学生瞄准本课的教学目标,集中精力去攻坚,使问题得解,技能有进;教学中渗透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如咬文嚼字、强化诵读、实践体验,拓展延伸,确保达标。

导思。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字的识记,新词的理解,难句的把握,课文内容的领悟,无一可以离开思考。而学生的思考不得法,不深入是常事,教师必须设法引导。导思也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思路,规范思维方法,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应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巧在点拨,妙在开窍。

导练。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学生知识的把握,技能的形成是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的。而学生最基本的生字识记,词语把握,句子理解及语文学习方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练习。不要老是讨论交流、议论纷纷,课堂上要给学生读读背背、写写练练的时间。

导趣。是加强语文学习效果,培养语文兴趣的重要方面。一堂饶有兴趣的语文课,不但极大的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还像磁石吸铁一样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拉向语文。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意义,决不亚于知识教育。

导博。是把语文教学引向深入,加深语文功底,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是大语文观的表现。教师要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延伸,广泛涉猎,旁征博引。

(六)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落实到位。课堂伊始揭示目标,教学过程解析目标,教学终结回归目标,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看四个方面:

一是短期目标(本节课目标)是否得到实现。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过程及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一般发展的目标是否到位。

二是长期目标是否落实,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教学中是否注意渗透规律,是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品格是否得到培养。

三是学情。即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是否真的“三动”,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信息交流是否多向。

四是学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主动会学,教师感情充沛,学生个个奋进,互相取长补短、合作攻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尝试成功。

2.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信息量适度,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有方,学生负担合理,省时高效。

3.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好、中、差学生都各有所得,和谐发展,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反馈(抽问、抽测)好,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修改稿)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修改稿)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2005年,教研室颁发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现阶段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修改,供各小学参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以人为本,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基本原则

1、《语文课程标准》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原则。

4、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5、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树立大语文观。

三、拼音教学实施意见

汉语拼音是学生在校学习语文的第一课,是重要的学习工具。汉语拼音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识字、写字,也影响着学生对语文的学科情感和语文素养的最终形成。

为了顺利完成汉语拼音的教学,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打破单纯地强调字母音形教学的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智慧,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和创新意识。

(一)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用整合的思想进行教学设计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地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积累词语等方面进行有机地整合,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二)增强拼音教学的趣味性 汉语拼音是一些枯燥无味的符号,要想让学生爱学、乐学、学会,就要使我们的教学变无趣为有趣。教师要重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因素。把情感作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让学生带着兴奋和喜悦进入课堂,从而更好地学会知识,形成技能,经历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情境图。新教材的汉语拼音课的内容中配有许多精美的插图或较完整的情境图,这些图画大部分是直接表音或表形的,既直观生动,又是儿童熟知的事物,便于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接受、探究新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教材上的这些内容,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等各种能力的基础上,找到它与本课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对图画的处理切忌一带而过或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2、设计一些高效的活动。玩是儿童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儿童无意注意的潜能被极大地激发,并且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活动是课堂上最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之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们在设计学生活动时,一定不要单纯地以“激趣”为目的,“高效”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要想达到高效,那就要活动简洁,易操作、易组织,而且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尽量设计一些充满智慧又有活力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兴趣盎然,又能得到发展。

(三)汉语拼音教学要根据本地的方言抓难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实施意见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语言载体。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为以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支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是学习其它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由此看来,学生过好识字关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识字量大,相对来说教学课时少是老师们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准确把握会认和会写两类字的不同要求

对只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大概了解字义。我们不要拔高要求,不要繁琐地分析字形。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意思,会书写,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

(二)组织有趣高效的识字活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活动不仅是形式,必须有其内容实质。我们在设计识字活动的时候,不要只把重心放在兴趣上,更要放在效率上。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全员参与,要把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发展认识水平整合到一起,让识字教学充满智慧和活力。

(三)重视辨析同音字、形近字和多音字

由于汉字的构造比较复杂,有些形近字的差别微乎其微。所以,同音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辨析就成为识字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各种方法突破难点,防止错别字的产生。

(四)给学生充分的写字时间,并选择难点进行具体地指导

写字也是与识字紧密相连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识字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在

一、二年级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我们必须给学生充分的写字时间,并选择难点加强指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的指导要具体到位,包括起、止笔的位置、占格、结构以及部件间的比例和关系等,并且在指导写字的过程中加入笔画、笔顺的知识,使每个学生不但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

五、阅读教学实施意见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观,要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不要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要看到学生是有个性、有思维、有发展的活生生的人。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其次,我们要以读为本,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一)准确设定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目标是灵魂,目标是方向,目标越清晰,达成目标的路径就越清晰,所以准确设定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1、落实课程目标。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2、关注单元训练重点和课后习题。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被分散在各册的教学目标中,然后又分解在每个单元中,因而单元目标往往既有阶段性,又有系列性。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实验教材,是从加强整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出发,围绕专题来组织的单元。单元内各部分的内容具有互补性和连续性,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完善着单元专题,为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关注了单元训练重点和课后习题,就把握了教学和训练的重难点;有效落实了课后习题的训练,教学就不会走错方向,我们的教学才扎实有效、朴实大气。

3、细化课时目标。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实现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安排在一定学段的教材的特定单元中的。教师要通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来逐步落实课程目标。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服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目标体系。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把文本的意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去,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易检测的阅读教学目标。从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再到课时目标,做到上一级目标制约下一级目标,下一级目标体现上一级目标。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只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4、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当然,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实现目标才是教学活动的最后归宿。因此,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课堂实施之间的关系。我们制定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然后围绕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读通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底线

从某种角度看,阅读教学的底线应当是“读通课文”,即学生对课文在初读阶段经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之后,达到不错、不漏、不倒(词语颠倒)和不破(把句子读破),能比较顺畅地读完全文。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读通课文又是巩固识字学词的重要途径;读通课文也是阅读理解、感悟、批判、鉴赏的基础;再者,读通课文本身又是一种能力,一种阅读能力,所以,“读通课文”是每一个学生应达到的阅读教学底线。

(三)“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

课文是一个整体,即内容的整体,语言形式的整体,形象的整体,对文章的感悟来自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不仅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更要了解是怎样写的,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

(四)“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读为本”,通过各种形式有层次的读,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五)“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梳理归纳、积累拓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运用语文规律,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为此,阅读课堂教学可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梳理归纳、积累拓展等环节展开,教师可根据教材、学情的不同,妥善安排。

(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渠道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靠教材上提供的几个例文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一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读书一旦成为学生的习惯,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学生心甘情愿地沉浸在阅读中,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感,锻炼他们的思维,从而使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二是从现有条件出发,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材料。《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让学生借阅,也可以推荐一些好的图书、刊物,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购买,还可以发动学生相互借阅。另外,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图书,设立“班级图书角”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相信通过扎实开展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以及课外阅读活动的充分延伸,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六、作文教学实施意见

目前,作文教学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仍然是学生对作文没兴趣、害怕写作文,这是影响作文教学的最大心理障碍。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低年级只注重识字教学,而忽视说话与写话训练,中年级一开始就进入命题作文,坡度太大,学生望而生畏。二是各年级段的作文目标不明确,训练不到位,衔接不好。三是指导不得法。我们的老师往往在作为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在作文课上大讲习作特点,不注意在读写结合上下功夫,不注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注意为学生写作的言之有物创设条件,致使学生写作内容假、大、空。四是教师作文教学观念陈旧,指导学生作文脱离了社会生活,学生没有写作源泉,只得胡编乱造,导致作文水平低下。

要改变以上状况,解决好以上问题,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理清小学作文教学序列

我们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对一至六年级的作文训练有个统筹安排,使作文教学有章可循,有序可依。

一年级:主要进行以看图说话为主的说话训练,为从说到写奠定基础。包括游戏说话、对话练习、小制作说话、画图说话等,也要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二年级:主要进行以看图写话为主的写话训练。包括游戏写话、小制作写话、写对话等,并鼓励学生乐于运用阅读中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我们要求二年级的小学生要有写话本,为三年级的作文奠定基础。

三年级:重点是以写段为主的片段练笔。这一片段是在整篇文章中突出某一部分,它包括在一篇文章里重点进行开头、结尾、总起分述的练笔;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外貌、活动场面描写等。

四年级:重点是以观察、想象为主的观察作文练笔,包括定向观察和机遇观察。定向观察重在让学生逐步掌握观察方法,形成观察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机遇观察,这就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随即观察,将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起来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中年级我们要求学生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但为写作积累了素材,而且通过练笔,能够提高写作能力。

五年级:重点是以命题、半命题,并以自拟题为主的篇章写作,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命题等,并以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为重点。

六年级:进行以全面达标为主的综合训练,包括快速作文,要求在40分钟内写出400字以上的文章。

这样,一个年级一道台阶,把年级的写作重点分解到各册教材中去,使作文教学呈螺旋式上升,形成一个较为科学的写作序列。

(二)丰富学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作文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可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言之有物,导致学生作文假、大、空。《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就需要我们的作文教学,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要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开拓学生的写作源泉,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

在校内,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组织联欢会、运动会、读书活动、查字典比赛、诗歌朗诵会、知识竞赛等。在校外,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去认识大自然,领略大自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去搜集节日的来源,组织相应的活动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提高了思想认识,陶冶了情操,还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写作提供了素材。

(三)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勇于进行写作,乐于进行写作,逐步养成写作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勤写多练是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作文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在教学中不要只局限于每单元一次作文,应该让学生多动笔、多练写。每搞活动必写,每遇到有价值的事必写。在阅读教学中抓准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如学完写人的文章就让学生写人,学完写事的文章就让学生写事,看完电影就写观后感;开完运动会,就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写《运动会一瞥》、《跳高赛》、《接力赛》等。这样,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不断练笔,不断体会,不断提高,逐步地达到一吐为快,写作习惯也就逐步形成了。

要提高写作能力,不但要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勤写多练,还要从读学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全面,不仅要熟读,而且要学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四)丰富练笔形式,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能

在作文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写作练笔,如坚持写日记,每日对话;办手抄报、黑板报;鼓励学生投递稿件,参加作文竞赛等。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发现、总结写作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写作技能。

综上所述,针对我县教学实际,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与写作等方面谈了课堂教学的实施,它应该具有原则性和导向性。所以,望各位同仁将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意见》运用于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去验证、去完善、去发展、去创新,从而将我县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高一个新的台阶。

唐县教研室

2010年10

推荐第4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在当今新课程理念的大环境中,在主体多元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小学英语课教学的目的更加明确,主要是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爱好,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享受学习的快乐,为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但英语课的普遍现状是孩子的爱好不浓厚、收获知识较少,为了应对这一现状,同时也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进程中更加快乐轻松,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就需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做游戏、唱歌、小组活动、全身动作反应学习法、脱口秀等活动来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还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如使用实物、图片、卡片、简笔划等,利用录音机、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学生们修建一个愉悦高效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并根据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和记忆力好的特点,创设条件让学生多听、多说、情势多样,操练充分,从而使学生的辞汇量得以增多,语法知识得以巩固,平常会话能力得以进步。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理解带来的快乐,到达寓教于乐的目的。情势丰富、轻松活泼的小学英语课堂才是受学生们欢迎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力的课堂。在英语课堂上要应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要充分投入其中,让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动手、勇于开口,让他们在英语课堂的活动进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在其中培养他们的思惟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还需要特别留意的是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当看到有不爱发言的学生,忽然举手要发言时,更要给他们机会,叫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管说的是对是错,不论是好是坏,我们都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等待着他们说完。并且鼓励他们要大胆英勇的去说。迈出学好英语的第一步。

推荐第5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下是我几年来的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

一.课堂尽量英语化。

尽量避免用母语进行教学,是进行外语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使小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之一。尽管他们刚涉及英语,掌握的单词和句型甚少,但我们应该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由于这时所学一般都是词义具体的单词和简单句子,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直观手段来教,帮助学生尽快对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做到情景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 40 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

首先,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如:“Who’s on duty today?” “Good mor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And you?”。建立如 Daily talk 或 2 - 4 人一组的 “Pair work/Group work.”的 Make dialogues 等制度,来加强英语课的语言氛围。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创设情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模拟性交际,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教学内容。

再次,通过游戏活动来表现情景。因为游戏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课堂教学游戏,游戏会令他们动起来给学习带来快乐,是机械的句型操练起来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味。游戏活动能使抽象语言内容变成一种具体、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某些技巧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 在英语单词或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人物名字作主语进行造句或创设情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单词或课文的理解。如姓名举例法:如在上课时发现有的同学走神、做小动作、低头或看其它书籍等,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运用这位学生的名字作为主语造句或创设情境。这样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增加英语教学的真实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

四.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由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一般来说,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①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②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等;③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谜、接龙式提问、简笔画等介绍新的语言项目;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和“复习要点”,练习册中的练习,口、笔头练习等加强学习运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教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变苦学为乐学真正做到“乐而好学”

推荐第6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唐越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小时候,很喜欢这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而今,我如愿以偿的站在了讲台上,成为了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在现在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好英语这门语言,教育教学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去深思,去探索。通过工作实践,我认识到,小学英语教学不应该只满足于对单词、句型的概念化解释和程序化分析,那样只会使教学内容平淡、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使他们原有的兴趣和信心很快丧失殆尽。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小学英语的教学工作呢?以下是我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和心得:

一、勇创双语教学特色,营造英语氛围。

1.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少地说汉语,而是以英语为主体,利用手势、眼神、动作、音调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景对话,通过直接的语言交流来帮助学生建立语感。通过这种方式组织教学,能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营造语言氛围,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表达的习惯。

2.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教学应该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可通过课堂表演来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给孩子营造一方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并且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给每位学生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要求学生在学校见到老师、同学,用英语打招呼;在英语课堂,尽可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在课外,也要鼓励孩子们尽可能使用英语。把英语教学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成为学习的延续。

4.反馈信息、即时巩固。英语的听、说训练一定要做到反馈及时。在教学中,学生对刚学的内容记忆犹新,印象深刻,但若不及时巩固,不仅会很快遗忘,而且会使学生在听、说中的错误与偏差得不到及时纠正,以至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和语言习惯。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1.尊重每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尝试,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并给予相应的表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功、合作发展。

3.关注后进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正确表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一次小小的突破成为他们进步的基石。

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交流和探索,了解学生所想所需,做到教学相长。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1.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结合语言情境,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运用来深化学习。

3.进行自我评价,根据各自的不同状况进行查漏补缺。

四、实行激励评价,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1.注重教师的客观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激励。

2.重视学生的主观性评价,让学生通过分析,通过比较,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要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英语,并具备一定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这一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其中,听、说训练尤为重要,训练的途径也是多样化的。儿童学习外语的方式、内容与成年人应该有所不同。他们喜欢玩,喜欢唱歌、画画,喜欢表演和游戏;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探究和想象。所以,英语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性格特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进步和完善。

推荐第7篇:高效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农安县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为了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全面实施高效课堂建设,促进中小学教师积极投入到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优化教法、活化学法,探索学生全面发展、全员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为此,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效课堂教学总体目标

1、开齐开足课程,各学科教学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重视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3、课堂容量适当,当堂完成教学任务,把学生学习引向课外。

4、教学中体现学科教学思想,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高效课堂教学实施基本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高效课堂实施的理论基础。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把主体转向学生,要把过去教学生“学什么”转向学生“怎么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掌握学习方法,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学会合作和探究。

三、高效课堂教学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学习主体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实践活动中自己体验、思考、总结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逐步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习要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发展的过程。

2、民主性原则。树立民主教学思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客观认识学生的差异,尤其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3、合作性原则。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与教师要加强合作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共同的施教方案,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要加强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实效性原则。在备课和施教过程中,总体把握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但又要体现教师个性化特点和专长,从实际出发,灵活实施,讲求实效。

5、导学练相结合原则。导中有学、学中有练、练中有导。在教学中,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教学案进行独立或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学案中提供的练习,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原理并能得到教师的适时指导,使导、学、练各环节紧密结合,形成整体。

四、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思路

1、实践研培一体化模式。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县乡校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使教师走出教学认识的误区,提升高效教学的水平,为此必须实现研培一体化,统一研培管理,统一研培内容,统一研培队伍,统一研培评价。

2、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县里要组织名师、深入基地校,开展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培养典型,召开课堂教学模式主题教研会,发挥县级教研的引领作用。各校要把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和突破口,每学科都要学习借鉴县里的主导模式,形成适合本校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

3、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竞赛。县里每年选择2——3个学科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大赛,各校每学期开展一次“三课”活动。逐级开展中小学英语、音、体、美,初中理、化、生等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4、落实中小学学科教学规范(细则)。各校要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确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保障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五、备课的基本要求

1、要以课标为指导,遵循学科教学的基本理念,领会课标关于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意见。要反复阅读教材,查找相关知识,明确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仔细研究学情,分析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

2、要认真撰写教学案。教学案一般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教学反思六部分。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教学,总结、作业等环节,要注重重点教学内容的呈现,要突出实施教学内容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

3、要加强教师独立备课基础上的集体会课。学科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会课,备课教师要提前进行独立备课,形成预案,在主备教师教案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形成共案,教师在使用前进行个性补改。

六、上课的基本要求

1、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过程的理念。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取决于教师课前制定科学的导学方案,课堂上有效的组织与指导。教师要充分相信主动产生效益,充分相信经过逐步的培养训练和习惯养成,学生都能自学,能够学

好。 在教学中做好“四先”: 即内容让学生先学,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

2、遵循“生本”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1)目标定向。教师在上每一节课时,首先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告诉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知晓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学生成长的价值,树立学生的目标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引领。要通过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和互相交流,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用问题串起课堂教学的主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树立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进行良好的交往。(3)激活主体。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所谓广度,是指学生是否参加了教学的各个环节;所谓深度,是指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探究,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4)点拨导学。教师必须改变“一讲到底”、“以讲为主”的传统习惯,要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教师要在学生充分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精讲点拨,坚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的原则,进行学法指导。(5)分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能够实现的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兼顾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分层训练。

3、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要认真学习县初中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教师自身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一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针对不同课型,必须坚持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反思完善,杜绝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七、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 1)目标的科学性。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要具体化,应细化到认知、技能、情感等领域各项目标,避免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二要实际化,应在了解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重点,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力量讲清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三要分层化,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教师必须以个体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从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 2)提问的启发性。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启发性的研究,切实达到“有效”的标准。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

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如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追问来启发学生发现认识过程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掌握正确知识;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有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3)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能否主动地思考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学生能否在实践探究中解决问题;学生能否在反思质疑中发现新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课堂学习中提高相应的能力水平,如果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真正由传统的“教而获知”转变为了“学而获知”,从而也就实现了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

(4)教师的指导性。新课程对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定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必须具备适时性,如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偏离了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引领学生回归“大道”,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当学生面对学习难点徘徊不前时,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给予援助、化解疑难,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当课堂氛围过于活跃或沉闷时,教师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加以调控,以创设符合教学需求的和谐氛围。

( 5)板书的系统性。 一堂课的板书,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内容应完整系统,对于讲课提纲、基本内容、重要结论等起到强调作用。因此,高效课堂的板书应具备网络性,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利用板书的章、节、目、条、款,进行归纳小结,收到再现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

(6)作业的合理性。为了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在课堂内外都会设置一些作业,尽管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业的量和教学的质并非成正比关系,只有科学、合理、适量的作业才能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剂,否则只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2014年2月

推荐第8篇:小学英语五年级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英语五年级教学指导意见

本学期乡镇小学五年级使用的英语教材是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3A》。作为乡镇小学五 年级的学生,才开始学习英语。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发展需求,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语音、语调基础,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直属小学和海门镇小、开发区小学使用的是《牛津小学英语5A》,教师在教学时,着重考虑如何充分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全体学生,防止两极分化,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下面以《牛津小学英语3A》为例)

一、教材的主要框架

本教材共有十二个单元,其中第六和第十二单元是复习单元,其余均为新授单元。内 容均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语言情景真实,比较强调一定量语言信息的输入,同时也特别注意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循序渐进。具体如下:

Unit 1

Unit 2Hello Nice to meet you

Unit 3This is my father

Unit 4Goodbye

Unit 5How are you

Unit 6Review and check

Unit 7It’s nice

Unit 8Let’s go to the park

Unit 9

Unit 10

Unit 11On and off Thank youA boy and a girl

Unit 12Review and check

二、教材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及要求

Unit 11.运用自我介绍和询问对方姓名的交际用语。

2.字母Aa-Gg的正确朗读及书写。

3.听懂、会说、认读八个动物类单词。

4.认识课本人物,理解冠词a/an的区别。

5.会唱Hello!。

Unit 21.运用介绍他人和相互问候的交际用语,正确运用Mr.Mi。

2.字母Hh-Nn的正确朗读及书写。

3.听懂、会说、认读八个颜色类单词。

4.认识课本人物,理解冠词a/an的区别。

5.会唱Hi, Nacy!。

Unit

31.运用介绍他人和询问对方喜好的交际用语,正确运用Mrs.。2.字母Oo-Tt的正确朗读及书写。 3.听懂、会说、认读 四个表示家庭成员的单词和八个水果类的单词。 4.认识课本人物。

5.能诵读歌谣或唱和本单元有关的歌曲。

Unit 41.运用所学的祈使句进行交际。用 “This is a/an”介绍物品。

2.字母Uu-Zz的正确朗读及书写。

3.听懂、会说、认读八个家用物品类的单词。

4.能诵读歌谣或唱和本单元有关的歌曲。

Unit 51.运用所学的“How are you ?”及应答进行交际。

2.字母26个字母的正确朗读及书写。

3.听懂、会说、认读八个学习用品类的单词。

4.能诵读歌谣或唱和本单元有关的歌曲。

Unit 61.掌握、运用所学的交际用语。

2.准确熟练背诵、区别和书写 26个字母。

3.掌握、运用所学的单词。

Unit 71.运用所学的“Look at ”、应答及表示赞美感叹的句型进行交际。

2.字母部分字母组合的正确朗读及书写。

3.听懂、会说、认读、拼写服装类的单词及物主代词his, her和形容词

new。

4.能利用常见的几类服装进行交谈。

5.能诵读歌谣或唱和本单元有关的歌曲。

Unit 81.运用所学的“Let’s go to ” 及应答、表示 “去某处和如何去某处”的

句型、回答别人的建议等进行交际。

2.字母部分字母组合、缩略字母组合的正确朗读及书写。

3.听懂、会说、认读、拼写交通工具类的单词及表示地点的单词。

4.能利用常见的几类服装进行交谈。

5.能诵读歌谣或唱和本单元有关的歌曲。

Unit 91.运用所学的祈使句及应答进行交际。

2.字母部分字母组合、缩略字母组合的正确朗读及书写。

3.听懂、会说、认读、拼写常见物品的单词。

4.能诵读歌谣或唱和本单元有关的歌曲。

Unit 101.运用所学的交际用语进行交际。

2.字母部分字母组合、缩略字母组合的正确朗读及书写。

3.听懂、会说、认读、拼写食物类的单词。

4.能诵读歌谣或唱和本单元有关的歌曲 。

Unit 111.运用所学的交际用语进行交际。

2.字母部分字母组合、缩略字母组合的正确朗读及书写。

3.听懂、会说、认读、拼写所学的形容词及man, woman, girl, boy 。

4.掌握最简单的自我介绍方法。

5.能诵读歌谣或唱和本单元有关的歌曲

Unit 12综合复习单元

(请特别注意上面斜体字部分)

三、教学建议

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利用游戏、猜谜、竞赛、歌谣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运用语言的热情。如:在教授第四单元短语get up, go to school, go home, go to bed时,利用说唱的形式进行教学: up, up, get up, school, school, go to school, home, home, go home, bed, bed, go to bed。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短语的意思, 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让学生口、耳、目、脑、手同时参与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朗朗上口的儿歌也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兴趣。除此以外,教师更应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用爱心来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在课堂内外努力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发现课堂外的英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等,让学生爱上英语。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言的习惯。

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让学生做到“仔细辩口型、静静听英语、丰富去想象”,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尝试到学习英语的快乐。要让学生学会大声讲,大胆说,每天读一读,说一说,只有“曲不离口”,才能“脱口而出”。教师可以利用早读课,中午等时间组织进行多样形式的朗读。作业的布置应该有听和读的要求。

三、)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尽可能用英语组织教学,语言简洁、清楚、规范,给学生一个浓厚、纯粹的英语学习的氛围与环境,学生才能感悟英语、亲近英语,学会用英语去思考,产生使用英语的欲望。课堂上,教师尽量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真实的交流;课外,鼓励学生用所学的英语自编自演英语短剧并进行公开、合理的评价。也可创设英语交流中心、英语阳光地带等英语角,让学生在课堂以外进行英语会话。

四)、进行多途径教学评价。

小学英语学习需要学生大胆表达,教师可以将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如:Good.Welldone.Wonderful.A good job.等蕴含在课堂中,鼓励学生,促使其争先恐后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营造了有利氛围,会激起思维的火花。在练习、作业设计方面也可以作改革,提倡一些活动性、实践性、合作性的作业,如制作英语贺卡、画漫画配英语对话或积累你有兴趣的课外单词等。可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评比、单元课文的朗读评比、学生自行总结一星期的学习情况,定期的口语测试,平时的单元测验等。把期末考试和平时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结合起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水平。总之,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评价的主要目

的。今年的期末考试分口试和笔试两部分,其中笔试70分,口试30分。口试内容来自教材,包括三个部分:

1、朗读字母、单词及句子。

2、简短对话。

3、唱英语韵律诗或英语歌曲。口试由学校自己组织举行,可在接近学期末时组织或在平时教学中安排。

五)、适时进行文化渗透。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外语学的就是语言和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

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进行文化渗透,拓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比如:在教授Thank you 时,可以告诉学生Thank you 在英语国家的使用率。它不仅用在不相识的人之间,用在朋友之间,也同样用在家人之间,就连父母与孩子之间,得到了彼此的帮助,也会说Thank you 。又如:在教学生自我介绍里,说到自己年龄的时候,可以适时告诉学生,在英语国家,问一个人的年龄(特别是女性)、薪水、打听别人的隐私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培养世界意识。

六)、精心组织课外活动。

小学英语一周三-四节课的教学,从时间上来说,确实少之可怜,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容量大,运用语言的机会少。课外的学科活动可以充实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视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集体的凝聚力、同学间的互助与竞争,还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组织进行。例如,在活动课上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通过讲故事、看图画、诵诗歌等多种形式介绍使用英语的国家的人情地貌、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或趣闻,结合到英语知识的传授中去。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结合实际地组织英语竞赛,如: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单词接龙比赛、智力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英语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动力,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

四、教学进度安排

1、直属小学和海门镇小、开发区小学上完 《牛津小学英语5A》Unit1-7。

2、其他乡镇小学本学期上完《牛津小学英语3A》。

并要求乡镇小学的英语教师能够利用上课时间把3A教材上没有的,而原来老的译林版教材上出现的词汇、日常用语及一些简单的语法也要当作本学年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掌握。为保证教学质量,按照课程计划开足课时,保证五年级每周开足4课时。并有两个早读课或活动课。

推荐第9篇: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

心得体会

王娅婷

高效课堂“信息化、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要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有效集体备课,打造高效课堂。肖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让教师集体备课常态化,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能不能在备课之前开一个备课会,由同级教研组的老师商量探讨这一单元的某一课该怎样备课,怎样上可更合理。交流好的教学想法。然后再单独备课。这样个人备课的教案中就有了集体智慧的光芒、充分利用教师的集体智慧进行集体备课,我们在高效课堂中不仅要提倡学生合作,更要提倡教师的合作。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编写预习单、活动单和导学案。使用具有集体智慧加个人思想特色的集体备课教案上课。有了引人入胜,步步为营,科学有效地预习单和有针对性、以有效训练为主线的活动单,再加上合作探究,集体备课的教案再加上电子白板先进的教学设备。我们的高校课堂指日可待。

二、科学有效预习,实现精彩展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为展示做好准备。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有所展示。否则,学生想展示,也展示不出来,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重视预习指导,科学有效的预习造就英语高效课堂的精彩展示。首先

要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其次制定合理的预习任务,在课前布置好,再者课堂上同学互相检查,小组长记录,老师评议。课前一定要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在字词句上,在基础知识上,要吃透;然后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和迁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创新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成果”可以展示。事实上不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都应该充分的预习。 只有预习效果好,才能展示的精彩。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探索,我觉得在教学中存在以下急待解决的问题:1.学生预习意识的培养有待加强。预习能力不高。2.预习方法的指导欠缺。解决方案:每周抽出课堂上十分钟时间,指导学生预习,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每天的家庭作业以预习作业为主。精心设计预习导学单,制定了一周的英语家庭作业表供学生参考(如附件一),我还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和复习。预习单的设计要合理,既要有预习指导又有预习任务。语言要精心设计。预习单要因人而异,要有层次和坡度。目前,我正尝试把家庭作业改成预习作业+拓展作业+家长作业。如:家长听写单词二十个,听读、背当天所学课文。督促学生按照预习单完成预习。充分调动家长督促学生科学有效的预习、切实保障学生课前有备而来。我想我们的教学才会实现高效。

三、科学有效导学,打造高效课堂。教师主要运用课堂语言和导学案来指导学生学习。导学要有效:让激励和鼓励,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上闪烁智慧的光芒。高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心灵感受”。用心去体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教学语言带上情感激励色彩。让学生做学习和评价的主人。抛开应试教育和分数这种无形的枷锁,还我们教学以鲜活灵动、妙趣横

生。作为一个教师,你可以不教给学生知识。但你绝不可以做强迫学生学习的奴隶主。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靠你的幽默和智慧来调动的。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孩子们内心深处去了解他们,你会发现他们是一个个天使。是需要你真情呵护的一群小精灵。真正达成这种共识以后,你的教学就会大不一样了。在三年级英语课上,我先让他们自由提问,想问那句就问那个问题,很灵活,还让学生自己点名回答,点兵点将。他们表现太棒了,出乎我的预料。想说点啥就说点啥,他们很有创意,展示不是很有特色吗?我就说,非常有创意,鼓掌!掌声送给创意女孩!他的小脸是那么激动和兴奋。我想真是把他内心那根上进的弦给启动开来了,他今天天在英语课堂上就获得了动力,获得了幸福感!不是吗?快乐。我领读时,发现有一个女孩总是和我一起小声领读。于是,我立即把领读的机会让给他,不,应该是还给她,她领读得相当好,有个单词不会读是就问我,怎么读,我给她提示一下,她立刻学会,继续领读下去。我伸出大拇指鼓励她,读的比老师还好。接着我又问:谁还能像他一样读得比老师还要好?又有几个举手的,我也叫他们领读。我又乘热打铁,叫一大组同学来领读。把掌声送给他们,男女生齐声轮流,男一句女一句,比比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尤其是针对读的的不认真的,强调因为某人的不认真,影响整个男生组得不到掌声。男女生换过来再读,比比谁的声音好,针对拖长音的,比比哪组读的轻巧,自然,哪组语音面貌和语调好。后来我还叫他们上台展示朗读,他们很积极。每个人都有发展,每个人都高兴,每个人都愉悦,每个人的情绪体验都是积极向上。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关注身心健康。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英语课

堂上要多读,多说,多种形式运用重点句型和重点单词。边读边讨论一些知识点。让学生说,学生提出问题,知识点,学生讲。老师就做一件事。提醒,鼓励,夸一夸。

四、巧用电子白板,打造英语高效课堂。高效课堂被形象地描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是高校课堂的灵魂、遵旨、终极目标。利用电子白板的倒计时、骰子、擦除、图层、透明等功能,可以设计出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电子白板能有效促进课堂信息量与课堂生成量的提高。

以下是我在五年级英语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几大环节:

(一)课前热身是英语高效课堂的引子。每节英语课从歌声中开始,在课前确定每节课热身环节的展示人员;学生在一连串的掌声中结束以下活动:

1、学困生的朗读课文展示。

2、中等生的背诵课文展示。

3、话题与故事。

4、即兴演讲:介绍自己和家人。

5、我问你来答。他们精彩的表现让其他学生们跃跃欲试。

(二)检查预习情况是高效课堂的前奏。英语课堂教学要在“读”上做文章。充分的朗读是展示的根基。课堂教学中设计以读为主的检查活动:

1、自读课文之后,发现疑难勾画。

2、小组内请教与互助。

3、一对一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汇报检查结果。

4、设计读的多种形式:个人领读、二人领读、小组领读、男女轮流比赛读等。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减少差距,让学生在读的环节中找到自信。为后面的展示环节做铺垫。

5、师生合作解决疑难点。在课堂中我是这样做的:先自学后互助,先读后讲,多读少讲。精讲要建立在读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讲。谁来当助教?教师助理和助教是不同的任务与工作层次。教师助理是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担

任。目的是增加和老师见面的次数,好单独辅导与交流沟通。助教是由学有余力的学生来担任,课堂上他们帮老师教授课堂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教师要提前给他们提供讲义资料做好准备。

6、朗读与背诵展示

7、检测与练习:听写单词,句型练习。

8、拓展练习。用英语汇报你本课的收获。

(三)活动准备与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主场。教师要精心设计运用语言的具体情境,把学生置身于一个运用语言来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语言来做事的的情境中去。用科学有效的语言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适时地激励他们当好评委。当好听众。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评价时,使用巧妙的课堂激励语。看谁检查的最认真。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最高。提倡打好速度分和效率分。(附件二)是我搜集的课堂激励语言,提供给大家共同分享。

总之,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师生的角色定位。各司其职,各自做好分内事。教师不要抢戏,课堂的戏学生是主演。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

附件一

五年级英语预习导学单

本周预习Unit()()and

()

单元

课题 新课

课题

自学新单词 听录音·熟读背·诵课文

新词

5+

1家长听写单词·批阅·检查课文听读·背诵

新短语

1+1 新句型

1+1

课文翻译写在书上相应的句子下面,字迹工整,干净美观。

课文抄写在家庭作业本上。字迹工整,干净美观。

Listening() Reading()

自我 Writing() 评价Translate the

text()Resite the text()

参考) ·星期一抄写L( )在重点短语和新

词下面划线并认真翻译。加分项:家长听背L( )听写单词10

个并签字

背诵L( )听读L( )

新词5+1

·星期二仿写L( )在重点短语和新词下面划线并认真翻译。加分项:家长听背L( )听写单词10个并签字背诵L( )听读L( )新词5+1 ·星期三抄写L( )在重点短语和新词下面划线并认真翻译。加分项:家长听背L( )听写单词10个并签字背诵L( )听读L( )新词5+1 ·星期四仿写L( )在重点短语和新词下面划线并认真翻译。加分项:家长听背L( )听写单词10个并签字背诵L( )听读L( )新词5+1 ·星期五预习L( )整篇翻译加分项:家长听背L()听写单词10个并签背诵L( )听读L( )新词5+1·星期六预习L( )整篇翻译加分项:家长听背L( )听写单词10个并签背诵L( )听读L( )新词5+1·星期日1)摘抄并熟读英文名言警句5句(1+1)2)摘抄并熟读英文小故事笑话(1+1)3)抄写一篇英语日记或英语小作文。4)写一篇介绍自己家人的小短文(内容参考:年龄,身高,比谁高或矮/比谁年轻或老,头发形状及颜色,眼睛,是否戴眼镜,职业,怎样去上班)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能力选其中一项完成。

自我评价

附件二 日常的教学中,课堂上教师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能够调动课堂的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是我搜集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激励语,供大家参考使用。 1.在这个问题上,你可以当老师了! 2.你分析问题这么透彻,老师真希望每课都能听到你的发言。 3.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 4.你这节课发言了好几次,看得出来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5.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看来你是认真思考了。 6.你真爱动脑筋,这么难的题你都能解决! 7.你好厉害!敢于向书本提出问题,你的勇气令人羡慕! 8.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

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9.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10.谢谢你指出了老师的错误,使老师不会错一辈子。

11.你的进步可真大,老师为你感到高兴!

12.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13.老师真想在下节课看到你更出色的表现!

14.对学习较吃力学生经常说:\"老师相信你经过努力一定能行!\"

15.你很勇敢,第一个举起手来,说错不要紧,关键是敢于发表个人见解!

16.希望下节课,你是第一个回答问题的人!

17.虽然这句话读错了,但老师和同学们都很佩服你的勇气,下次努力!

18.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能大声读一遍吗、

19.这个问题提出得真好,谁愿意帮助他解决?

20.你们不仅说得好,而且你们还很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21.你们说他(她)是不是天天在进步,老师相信你,对自己要充满信心!

22.同学样真精神。能不能站起来让老师看看?啊!站起来以后更精神,就像一棵棵挺拔的小白杨!相信你们自主学习、发言的能力会更让老师佩服。

23.咱们班的小歌手今天回答问题的声音怎么这么小呢?同学们还想多听听你那清脆的声音呢!再大声回答一遍问题好吗?

24.虽然课文中有许多你不认识的字,但你一直努力把课文读完,你是个有毅力的孩子。有了这种毅力,

还有什么事情能难倒你呢?

25.来,请你谈谈这个问题。我从你的眼中看出来,你的心中一定是有了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看法。勇敢地站起来。

26.坚持就是胜利!细心是成功的基石!工整的书写是良好态度的开端!真棒!

推荐第10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当前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是激发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上注意语言实践能力的运用

小学英语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就如每个单元的Let’s talk部分的内容,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训练,来体现交际教学思想,强调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英语去描述事物、解决问题,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它要求语言学习从单一的句型讲解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通过创设符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环境,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参与和交流,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良好的语感。例如:教Book5 Unit3 My favourie food.我设计了一个场景,在讲台上放着几种食物: tomatoes,cakes, bread and hot dogs.我叫两个学生到讲台前做一个对话: Sa:I am hungry now.Sb: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 Sa:I have bread,a cake and a hot dog.Sb:Here you are.Sa:Thank you.

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材教学目的第一句话。兴趣是学习之母,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因素,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感色

第 1 页 共 3 页 彩的心理倾向。而爱因斯坦曾经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有极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促使他们认识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强大动力。

小学英语课程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全部动作反应法”。因此,我们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三年级的教材教学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了学生经常会遇到的事物,如上学、生日聚会、交朋友等,且语言的呈现方式也是学生所喜欢的歌曲、歌谣、故事、卡通人物的表演等,重视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和功效性,使学生们学了能用,让他们感到英语的实用价值,从而促使他们进一步地努力学习,让他们在有节奏的歌谣中体验语言,在活泼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活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使他们知道学习英语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情趣,从而为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课堂上注重自学的能力培养

学习的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会学习。开发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材的设计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如:Let’s find out、Let’s check、Write and say等活动,就要求我们老师力求用简单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渗透学习策略,鼓励他们能动思考,主动做事,自动调整学习方式,发掘他们积极求知,努力进取的潜能。我每教新课前都会给他们预习的任务,在上课时检查预习的情况。让他们在不懂的句子或者单词旁做记号,在教完本课内容后利用提问的方法问那些在预习中带有问题的同学,检查他们是不是已经弄懂了那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对学生语言知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建立的评价,还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等方面的评价,这一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鼓励,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进而转化为继续进步的动力。

四、在课堂上融合学科内容

第 2 页 共 3 页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从单一的语言学习转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多元智能的开发,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观念,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为了用英语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而英语又是一门语言课,所以它与其他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英语的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三年级下册数字这一课时,我完全采用了教数学的方法,学会十以内的数字后,将得数为十以内的算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计算,如:1+2=3便可以表述为one and two is three,有效地创造了学习英语的气氛。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思想操行、音乐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促使语言本身的巩固和提高。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英语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的自主能力,那么学生只要有兴趣学习英语,我们的教学就不会面临太多的困难,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学到英语知识,我们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第 3 页 共 3 页

第11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三性课堂”心得体会

三年级英语 惠芬

【内容摘要】 当前小学英语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注重语言的运用;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培养及融合多学科的内容,促进英语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联系,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利的发展。

【关键词】 语言运用 兴趣 能力培养 多学科融合

当前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是激发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上注意语言实践能力的运用

小学英语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就如每个单元的Let’s talk部分的内容,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训练,来体现交际教学思想,强调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英语去描述事物、解决问题,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它要求语言学习从单一的句型讲解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通过创设符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环境,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参与和交流,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良好的语感。例如:教Book5 Unit3 My favourie food.我设计了一个场景,在讲台上放着几种食物: tomatoes,cakes, bread and hot dogs.我叫两个学生到讲台前做一个对话: Sa:I am hungry now.

Sb: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 Sa:I have bread,a cake and a hot dog.Sb:Here you are.Sa:Thank you.

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材教学目的 潜能。我每教新课前都会给他们预习的任务,在上课时检查预习的情况。让他们在不懂的句子或者单词旁做记号,在教完本课内容后利用提问的方法问那些在预习中带有问题的同学,检查他们是不是已经弄懂了那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对学生语言知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建立的评价,还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等方面的评价,这一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鼓励,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进而转化为继续进步的动力。

四、在课堂上融合学科内容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从单一的语言学习转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多元智能的开发,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观念,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为了用英语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而英语又是一门语言课,所以它与其他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英语的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三年级下册数字这一课时,我完全采用了教数学的方法,学会十以内的数字后,将得数为十以内的算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计算,如:1+2=3便可以表述为one and two is three,有效地创造了学习英语的气氛。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思想操行、音乐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促使语言本身的巩固和提高。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英语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的自主能力,那么学生只要有兴趣学习英语,我们的教学就不会面临太多的困难,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学到英语知识,我们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

4 页 共 4 页

第12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 当前小学英语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注重语言的运用;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培养及融合多学科的内容,促进英语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联系,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利的发展。

【关键词】 语言运用 兴趣 能力培养 多学科融合

当前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是激发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上注意语言实践能力的运用

小学英语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就如每个单元的Let’s talk部分的内容,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训练,来体现交际教学思想,强调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英语去描述事物、解决问题,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它要求语言学习从单一的句型讲解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通过创设符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环境,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参与和交流,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良好的语感。例如:教Book5 Unit3 My favourie food.我设计了一个场景,在讲台上放着几种食物: tomatoes,cakes, bread and hot dogs.我叫两个学生到讲台前做一个对话: Sa:I am hungry now.Sb: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 Sa:I have bread,a cake and a hot dog.Sb:Here you are.Sa:Thank you.

第 1 页 共 3 页

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材教学目的第一句话。兴趣是学习之母,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因素,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而爱因斯坦曾经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有极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促使他们认识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强大动力。

小学英语课程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全部动作反应法”。因此,我们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三年级的教材教学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了学生经常会遇到的事物,如上学、生日聚会、交朋友等,且语言的呈现方式也是学生所喜欢的歌曲、歌谣、故事、卡通人物的表演等,重视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和功效性,使学生们学了能用,让他们感到英语的实用价值,从而促使他们进一步地努力学习,让他们在有节奏的歌谣中体验语言,在活泼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活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使他们知道学习英语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情趣,从而为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课堂上注重自学的能力培养

学习的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会学习。开发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材的设计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如:Let’s find out、Let’s check、Write and say等活动,就要求我们老师力求用简单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渗透学习策略,鼓励他们能动思考,主动做事,自动调整学习方式,发掘他们积极求知,努力进取的潜能。我每教新课前都会给他们预习的任务,在上课时检查预习的情况。让他们在不懂的句子或者单词旁做记号,在教完本课内容后利用提问的方法问那些在预习中带有问题的同学,检查他们是不是已经弄懂了那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对学生语言知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建立的评价,还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第 2 页 共 3 页 等方面的评价,这一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鼓励,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进而转化为继续进步的动力。

四、在课堂上融合学科内容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从单一的语言学习转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多元智能的开发,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观念,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为了用英语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而英语又是一门语言课,所以它与其他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英语的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三年级下册数字这一课时,我完全采用了教数学的方法,学会十以内的数字后,将得数为十以内的算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计算,如:1+2=3便可以表述为one and two is three,有效地创造了学习英语的气氛。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思想操行、音乐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促使语言本身的巩固和提高。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英语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的自主能力,那么学生只要有兴趣学习英语,我们的教学就不会面临太多的困难,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学到英语知识,我们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第一期

[2] 《小学英语(PEP)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洪子锐、惠幼莲、李升平《小学英语教学法》,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4] 吴棠《英语教师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5] 刘振华《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5期

第 3 页 共 3 页

第13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美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我县的美术教学发展状况和定位要求,提出以下美术教学方向性建议,供广大一线教师参考。

一、教学分析,是我们创设优秀课堂的必要前提

准确的教学分析是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想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准确的进行教学分析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只有准确的做好教学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而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素材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有效完成教学活动。

教学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一)对教材的分析

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7-9年级的美术教材,根据课程标准会通过“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向大家呈现。

1、“造型、表现”领域应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倾向,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应用”领域应主要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和应用性。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3、“欣赏、评述”领域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4、“综合、探索”领域应突出美术与多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注重 1 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和探索。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二)对学情的分析

学情分析是整个教学分析中最复杂的一部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准确的分析学生的情况,才能制定出符合学情的目标,不至于在教学中搞了“大跃进”,目标盲目标高,难以实现;也不至于把目标定得太低,没有难度,失去上这节课的意义。

比如:我们分析七年级学生的普遍状况,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七年级《小伙伴》我便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让学生有意识的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帮助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发展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同学们通过两三课时的学习,基本上能通过观察描述到人物的特征,如:脸型、发式及五官等,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观察太笼统,没有把人物的个性特征捕捉到。我便通过明星漫画的例子,让学生更轻松的了解了人物头部的特征,并且通过对人物形象整体把握,并恰当的强化细部特征,能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绪、年龄和职业等。

再有,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年龄的差距,还要了解到城乡孩子知识结构的差异。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对社会的认知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状况,尽量做到扬长避短,让他们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各自突出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在进一步的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利于学生理解的材料来丰富和帮助教学活动。

(三)对于自身的分析

目前初中阶段的美术老师基本都是高等学校美术相关专业出身,但是对于美术内含的各种领域不可能做到样样精通,肯定会有自己更爱好更擅长的领域,也有相对而言涉及较浅的领域。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内容涵盖了几乎和美术相关的各个领域,这为美术教师开展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难度,同时也是鞭策教师不断学习和完善自身的契机。

基于这种考虑,在进行教学分析时我们就非常有必要对于自身也进行一个分析。比如:在美术专业领域内我擅长什么?我最不擅长的是什么?有哪些东西我可以经过学习和练习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进步?有哪些东西需要经过长期的练

2习?我有没有时间来提高自己的某个方面?如果时间不允许我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弥补我这方面的不足?

除了专业方面对自己进行分析以外,对于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语言运用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也要有一个自我评估。对自己有比较准确、全面、客观的分析会帮我们更好地把握课堂,更好地选择教学活动中的使用的材料和媒介。

二、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要求,通过目标管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按照《课程标准》的重新划分的学习领域有了新的界定和学段的要求,例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要求知道基本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并能在创作活动中有意识的运用。如《小伙伴》。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则要求了解不同媒材的特征,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媒材的质感、肌理和形状,体现设计创意。如《手工书设计》《招贴—广而告之》等。欣赏?评述课:通过观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美术作品,了解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及美术的文化价值,并能用简单的话语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如《创造美的艺术》《色彩的感染力》等。综合?探索课:结合其他学科以及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如《布置我们的画展》。这也是对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相应的目标要求。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对目标概念的理解,是准确把握美术课堂教学关键。目标一词在字典中给出的解释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是指个人经过努力之后达到的一种境界或者状态。而作为教学目标“大”可以涵盖整个学段对学生培养的整体要求,“小”可以包括一节美术课希望学生了解或者掌握的内容。但是无论大小,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纲领”,是教学活动能否成功的前提。它涉及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学科课程存在的基础和依据,是学生进行美术课程学习最直接的目标,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培养。过程与方法则是指向学生的自我和可持续发展。如果说三维目标是对教学的宏观把握。那么就一节美术课而言,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确立教学目标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1、教学目标不宜过大,涵盖内容不宜过多、过杂。“小才是大少就是多”。 我们在很多老师的教案中发现,老师们设计的教学目标大而且宽泛,一节课结束后从课堂教学的流程中,感觉到教师的教学思维混乱,知识技能目标涵盖内容过多。一节美术课只有短短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我们不可能让这短暂的时间囊括所有的学科知识。人教版《在校园中健康成长》一课中,教学参考中给出的教学目标是:

1、学习认识人体比例基础知识,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特征和动态特

3 征,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2、通过人物全身姿态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通过赏析画家的优秀作品,学习在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创作。

3、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地观察力和感受力。但是就落实到具体的一节美术课中,教师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通过观察、示范、练习教师可以解决目标1和2的前半部分,但是对于在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创作,通过一节课就让学生理解把握,这是不现实的,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练习。

所以教学目标要清晰的表达教师应该做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预计要达到怎样的效果。

2、教学目标不宜太高,让孩子“踮踮脚”就能够到。

孩子对绘画的热情源于天性,每个三四岁的儿童,都有一段对线、对色彩、对形体感兴趣的时期。他们拿着手中的笔在自己能够到的地方随意的涂抹,对他们来说那是一种自由的表达,没有人去要求他去做什么,也没有人要求他一定要做成什么样子。但是等他们慢慢长大之后,要求多了,限制多了,反而灵感没了,热情没了。

作为一节美术课的教学,我们不可能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去表现,但是如果我们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降得低一些,矮一些。那么对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是不是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达到。比如对于肖像画的学习,如果我们不是要求每个孩子都能掌握写实的表现方法,来完成一幅人物肖像作品,而是把目标降得更低,一部分学生通过写生练习写实的表现技法,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临摹的方式了解肖像画的表现形式。如果对他来说临摹一张完整的作品真的难度很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对某一个五官的写生或者临摹练习来体验技能方法。教学的目标降低了,学生们尝试的热情提高了,只要是他们用心体验又怎么会没有收获。

3、教学目标中对学科本位的适度强调与弹性把握。

所谓学科本位,就是美术学科所特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课程的基础和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如果教学过程中放弃了学科本位,忽视了传统的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学的形式,该讲的美术学科知识不讲,该教的技能技法不教,那么教学过程很容易变成“图片,视频、活动”的堆砌品。如此教学,美术课便失去了自己的意义。

另一方面,如果教学目标过分强调了对技能的训练和美术常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人的表达与创造。这样会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展示自己的才能、风格,表现自我的观念、情感。美术教学便会沦为制作标准模型的工具,

4 而失去了塑造自由灵魂的意义。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宜过大、过高,在切合学科本位的同时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他们一定的表达与创作的空间。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把自己当做一名学生,从他们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相信你的收获会有更多。

三、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引领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施

教学计划是指导我们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的纲要,针对初中学段美术教学的特点,美术教学计划时间长短可以分为:①长期教学计划——为了更好的完成整个初中学段的教学任务而制定的计划。②中期教学计划——为完成一个学年的或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而制定的计划。③短期教学计划——为完成一节课或者一个活动而制定的计划,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案。不管制定何种教学计划都要本着一个原则——实用。只有制定的计划具有实用性,才能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起到指导的作用。而要使制的定教学计划具有实用性,首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吃透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其次就要真正做到前面所说的认真做好对教材、学情和自身的分析。

具体到一份非常详细的教学计划,其正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所在学校或者自身情况添加其他方面的内容,诸如教师个人学习目标和内容等。

现在附上比较具有实用性的教学计划,以供参考。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提高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以达到全面提中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人文素养的目的。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二•五”游艺课堂模式》为行动指南,构建于有利于学生自己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学期教学工作目标

1、重视学生创新能力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

2、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参与、思考、创新,使之培养学生的个性。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各知识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4、坚决落实好教改教研工作,把教改真正落实到常规教学课堂中。

5、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配合做好宣传展示工作。

6、注重特长生的培养,建立特长生成长档案。

三、学生情况分析

今秋本校初一有10个班。作为刚刚步入新学习环境的新生,由于是初一学生,因此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很高,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较好,但是学生年龄小、知识少,因此学生的视野狭窄,对美术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学生的审美意识较浅,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在教学衔接上,困难比较大,所以教学定位宁低勿高,色彩常识、造型能力等边教边补。要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拟定十六课时的课程。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继承美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近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结构上,以美术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课业之间的区别,在传授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习得两方面的需求。

五、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涉及到绘画和设计的内容,包括人物速写、绘画的色彩知识应用等,包括壁报,字体,日常用品工艺设计等设计知识。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例如学生的绘画技能、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自主欣赏和自主创作。

六、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绘画艺术,开阔学生视野,了解人物基本比例;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和构图知识。

2、智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基础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通过学习色彩、构图、制作等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并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对生活产生热爱之情。

七、教法教研改革

1、认真钻研新教材,吃透教材,以《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重思维素质创新的培养,以学生应用能力为重点。

2、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

3、以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4、认真地做好教研组集体备课,分析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

5、在实施“二•五”游艺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自己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形成一种无拘束、平等融洽的教学气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勇于探索。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

八、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课程,走进新课程。

2、认真地分析初中美术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体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

3、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5、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九、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什么是美术

第1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1 第2课美术是个大家族 1 第二单元 多彩的学校生活

第1课

小伙伴 3 第2课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3 第3课

我们的风采 2 第三单元 传递我们的心声

第1课

有创意的字 2 第2课

精美的报刊 2 第四单元 美丽的校园

第1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 2 第2课

设计我们的校园 2 第五单元 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

四、课堂教学评价是《美术课程标准》的价值导向

一堂好的、完整的美术课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性运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评价好比充足的养料,有了养料的滋养才能收获最美的果实。

《美术课程标准》中这样说道:“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注重评价的真实性、以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有针对行的评价,既要对学生最基本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价,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评价方式更趋多元,评价的指向更加宽泛,评价手段更为多样。下面就具体的来谈一谈。

(一)关于学生答题的评价

课堂中使用最频繁、最随机的评价就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候的评价,无论是课程的导入还是新授部分都是以口头的讲解为主,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教学模式,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就要及时的给予评价,由于此时互动频繁,教师的评价易简介有效,可以对多位同学的不同回答做出比较性评价或选择性评价,这个环节的评价要注重引导性和探究性,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理清思路、明白问题,学有所得。下面就这一环节简单介绍几种可供实施的评价方法:

1、评价方式一:肯定+努力方向

“肯定+努力方向”即在给予学生充分肯定的同时,还要及时的指出改进的方式方法,例如:“你的绘画作品很独特,老师很欣赏,如果色彩再亮一点就更好啦”,在这种方式的评价中,如果学生的回答有“硬伤”,一定要坚决肯定的指出来,例如:明明是拙政园的景致,学生误看成了颐和园的,那老师一定要第一时间予以纠正,美术课就是引导学生学习、鉴赏真善美的过程,“真”的东西是一定不能出错的。

2、评价方式二:简略式

有时评价无需长篇大论,一句:“不错”、“我赞同”都会给学生极大的鼓励,使用简略式评价时,往往需要教师走下讲台,站到学生中间去,这样使学生感到在视觉上、在心理上老师是大家的一份子,没有距离感。另外,当你在简单评价时完全可以结合评价语言顺势按一下同学的肩膀或者和同学握握手来个亲密接触,这样的评价会更有亲和力、感染力并具真实感,学生有了安全感、真实感才会信任老师的言行。

3、评价方式三:补充式

8 当学生在评述完后,没有说到或没有说完整的地方教师自己或请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补充,补充完全不是对学生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学生评价的有意补充,例如:你已经说出了两条,说的很准确,还有一条,你能再试着说说嘛,这种启发和引导式的评价,便于学生更好的

4、评价方式四:提纲式

提纲式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回答内容快速在脑中整理出一个纲目,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学生回答内容较多时使用,由于回答内容较长,回答问题的学生心里清楚明了,但听的学生未必一时可以全部接受,这时需要老师把学生的回答总结成纲目式的几条,再复述出来,既是

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肯定,又给了其他同学一个清晰明了的答案,使课堂不至于卡壳。

5、评价方式五:梳理式

如果说提纲式评价法是教师把学生的回答内容规整成线型纲目,那梳理式评价法就是教师把学生的回答内容规整成整合的块面。学生回答内容较多,教师可适时的把回答内容规整成几大块的内容,规整后还可以引导其他的同学继续往里填充更多的内容,这样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评价就会循环往复、生生相息,从而绵绵不绝,带动全部学生的思维和整个课堂的灵活生动。

(二)关于学生作业的评价

在一堂课的新授之后,就会进入学生动手实践阶段,动手实践的结果是以作业或者说作品的方式呈现,这时候就需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关于这部分的评价《美术课程标准》中这样说道:“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鉴于此,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不能只简单的关注作业本身,完成作业的过程以及在作业中体现出来的学生的精神层面的更深层次的部分等都在被评价的范围内。这要求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环节就要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掌握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的情况,以便在后边的评价中作出合理判断。

《美术课程标准》中说:“评价结果可以是分数、等级或评语,也可以是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等方面进行,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可以参照《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另外建议教师以学生名单表格的方式把学生的历次成绩给予记录,以便形成直观的学生成长轨迹,为建立学生档案提供素材。

(三)关于学生的自我评价

教师在处理评价环节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很好的方式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进行自我评价,就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自评也便于教师了解其学习态度和特点及美术技能的掌握情况,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教师可以选择采用自评表的方式展开,自评表的自评方式可以防止学生在自评中无所适从的弊端。自评表汇总的内容教师可根据所学课程和班级的具体情况表酌情而定,比方说教师可以在自评表设置这么几方面的内容:①、学习态度、②、作业完成质量、③、创新意识、④、改进方向,这些内容适合不同类型的美术课使用;但是,涉及到专业领域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的课程选择设计,如“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可在自评表中设计类似这样的内容:①、造型质量、②、比例关系、③、明暗处理、④、色彩搭配等;“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可以设置这样的自评内容:①、设计理念、②、创意来源、③、应用功能等。

(四)关于生生互评

课堂上,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方式,生生互评不光使被评价者易于接受反面的意见,也能提高评价者的审美水平、口头表达表述等能力。生生互评便于营造和形成班级内平等、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每位学生都享有观察、思考、评价他人作品的权利,学生间的互评是思想和思想的交换和碰撞,大家一起发现全新的理念和不同的视角。

学生互评的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同位互评、组内互评、交叉互评、自由互评、讨论式互评等,教师可根据当堂情况酌情确定互评方式,但在学生进行互评前,教师要给出导向式模式,强调先从找出对方的优点入手,在提出合理化建议,建议要真实具体,教师可以先示范类似的评价句式,例如:“我认为„„如果„„.地方再怎么样就更好了”,类似句式和评价方式的运用使学生在互评中产生的不协调因素提前得到化解。这样的生生互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便于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正确看待、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良性的价值观。

(五)关于评价的评价

在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完成后,教师教师要有跟进式评价,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补充,在生生互评环节,对评价者给予鼓励,在评价者的评价中或完成后教师可以灵活的给出建议,和评价者与被评者形成互动,融洽课堂气氛。教师在这一评价中语言不用太多,点到为止,以免剥夺了学生的自

10 主权。

(六)关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于课堂和学生本身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目中,来自老师的评价是最权威的,所以有时教师的评价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甚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若如使用不慎,则会扼杀学生的天性和热情,鉴于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公平、真实、委婉或者说要具有艺术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揣摩评价的有效方式。《美术课程标准》中说:“在评价中努力体现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同时,通过评价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帮助美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教师要研读《美术课程标准》,熟悉评价的基本框架和取向,对学生作出合理准确的引导,努力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提出中肯的建议,并且教师的评价视角要高原,始终为使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七)关于评价中的其他事宜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也可以利用家庭的监督作用对学生进行评价,形成家校联合是的评价机制,例如学生的作品可以请家长留言或书写批语,让家长了解孩子在美术方面的发展状况,作出合适的引导。

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慎用奖品。教师在评价中以小奖品的形式奖励、鼓励学生的方式可以使用,但一定慎用。奖品的选择、奖励的时机、对象都要有合理的解释,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新奇的课堂效果或是没有很好的发挥奖品的激励作用,教师要果断的放弃这一方式。

五、采取有力措施,共同学习成就优质课堂

1、初中学校美术教研组应经常开展教研活动

首先,可以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展开组内观摩课的教研活动,即大家同上一节课,对于同一节课,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处理方式和侧重点,通过观摩和交流各自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另外,可以分版块进行技法交流和学习,每位老师的专业特长各不相同,大家可分素描、彩画、速写、篆刻、书法等不同的小专题进行探讨研究,请有经验的老师进行辅导,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加多元生动。

2、美术教师要积极参加省、市等各级美术教学培训研讨、评选和比赛活动 各种形式的培训研讨、评选和比赛活动汇集了美术学科各个地区、各学段的精华和精英,本身只做观摩就是一种交流、学习和提高,每一位老师都应该争取和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走出校门,开阔视野、打开思路,

11 远比自己在狭小的圈子里“闭门造车”要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如果能够把得来的收获运用到教学中,会对自己的教学和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果自身是培训研讨、评选和比赛活动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参与的过程就是一种历练和成长,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会有所得、有所收获,这种参与对教师的终身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拿出勇气去尝试和拼搏!相信你得到的一定比付出的多!

第14篇:郑州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郑州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一、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学科目标

(一)初中阶段的目标 初中阶段课程总目标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初中阶段具体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应用,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5.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6.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7.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高中阶段的目标 高中阶段的总目标

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高中阶段具体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2.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3.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2.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5.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4.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各年级教学指导意见

八年级物理

(一)教学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课程目标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课程目标,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

新教材的内容顺序与过去教材相比有所不同,“电学”放在了八年级,而“力学”则放在了九年级,这个变化体现了指导思想的变化。新课标强调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自然的热爱,而在过去的教材中,开始是测量,涉及自然现象不多,学生多感枯燥;而后在密度的学习中,又出现了较复杂的数学计算,一部分学生开始掉队;其后在浮力的学习中又有更多的难题„„在新教材中考虑到学生对于电的内容很感兴趣,电学实验比较多,所以把电的内容放在了八年级。同时,初中声、光的知识更简单,也更有趣,所以把它们放在最前面。于是在八年级课本中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教学过程与教材的指导思想溶汇在一起。

由于教材不再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有了相当大的灵活性。在不同的篇章中教师应当力图设计一些学生喜欢、有趣的活动,如在学习声现象时,穿插“会跳的小人”、“用牙齿听声音”、“小小音乐会”等活动;尽可能地安排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有趣、有用的事例,如“蝉是如何发声的?”“唱片是如何记录声音的?”“因特网是怎么回事?”等等;另外,在每一章的开始,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这一章的内容娓娓道来。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愿意学习物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以及人们是怎样利用和控制声音的等等。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噪声。这一章的教学,很多地方都可以通过实验和探究的方式进行,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简单现象等。

第二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颜色;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和跟现代生活十分密切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对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要求做了较大的修改:反射定律降低到反射规律水平,折射定律降低到认识折射现象上。降低的目的是,尽量跟学生的认识水平吻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究中尝试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获得成功的信心,从而为学生学会学习打下基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跟知识性的学习一样,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本章安排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有: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光反射时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具有知识浅、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的特点,由于结论容易获得,适宜初学物理的学生。

第三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透镜及其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教师应紧紧围绕透镜的应用展开透镜知识的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格观”三个方面都能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四章的教学应该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了解这些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知道液化、汽化现象,知道蒸发与沸腾过程中吸热,了解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快慢有关;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热现象,动手做好实验,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获得思考的基础,激发学生在探究物态变化跟温度的关系、理解物态变化跟吸热、放热的关系的同时,了解一些重要的科学思维方式。这一章的许多知识,跟气象现象联系密切,也与化学课的物质内容有关。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教材内容,注意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

第五章的重点是“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中的基本规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为了让学生在开始学习电的时候就能消除恐惧感和神秘感,教材中一方面选取了“电路板”作为章首图直接导入“电与磁”的学习,另一方面,使用配文唤起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电的世界,同时让学生明白“一切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组合而成”的道理。只要从最简单的、基础的“电”学起,掌握其规律性的东西,“电”就不会那么神秘也不那么可怕,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通过让学生研究基本的串、并联电路和一些基本测量,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电流和电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家庭电路的学习,受到安全用电的教育。

第六章讲述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在基本测量方面,要让学生在会用电流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电压表。在理解电阻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知道它在实际电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七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这是本章的核心,也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核心内容。要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探究过程和结论,知道欧姆定律揭示的是“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电学基本量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对学生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技能的训练,知道“控制变量法”这一重要的实验方法。

第八章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电能和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以及与电功率有关的安全用电方面的问题。重点在于电功率是量度电能转化快慢的物理量,以及电能和电功率的单位;学生应该会读取电能表的数值,并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一章强调电能的概念,对电功只是一带而过,这种编写方式反映了新教材的两个基本理念:

1、能量是比功更基本的概念,从更深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

2、重视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生活经验的作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接触“能量”的概念而不是“功”的概念。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有关安全用电的知识,在新教材中做了较大的改动,把安全用电的教学内容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放到“电流和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三章之内。这样处理有两个原因:第一,使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的电的问题多次出现,从不同角度反复学习,意在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第二,加强对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的理性认识。

第九章主要讲述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这些内容是后面学习信息传播常识和有关电能知识的重要基础。本章内容大多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电流的磁场、继电器、电动机、发电机等内容要尽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去学、去做,使学生认识物理是很有用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本章应注重指导学生学习、应用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思想,训练以实验为手段的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二是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归纳、概括、想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意识。同时也告诉学生,任何创造发明都是探索的成果这一基本道理。

第十章主要讲述了电磁波及信息的传递。首先用组合图的方式对通信发展过程进行回顾,使学生们对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有清醒的认识,了解通信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感悟现代通信的快捷和方便。在这里要强调信息需要通过载体来传递。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建立探究性学习的思想和习惯 探究式教学就是用知识作为载体,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把传统教育中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化到以学生为中心;把科学内容和科学方法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把只重视传授知识转化到以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上。在新课程理念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一个教学内容,同时还是一种精神,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贯穿本套教材的始终。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初学物理,所以教材中安排的探究过程比较单纯,线索清晰,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少。为使学生学习探究,在八年级(上),最初的几个探究都是非常简单的、定性的,例如第一章中“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几个探究都是一两步就能解决的。此后的几个探究逐渐复杂,到八年级(上)的最后,关于“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的探究已经是十分完整的、典型的探究活动了。

八年级教材中电磁学的探究活动也比较容易进行,实验成功率比较高。例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虽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活动,但它的“猜想与假设”无非是A、B、C三点的电流哪处大、哪处小,可以很明确地表达出来;实验设计的难度也不大,一般都能想到用电流表进行测量,看看哪里电流大,哪里电流小。“欧姆定律”的探究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这个探究涵盖了探究的七个基本要素。教师要多注意引导,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步骤,帮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这里还涉及两个变量的问题,教师应注意强调“控制变量法”。

刚开始时,许多学生不会、不习惯参与探究,教师要设法鼓励、提示、引导。学生能干的事情,教师不做;学生能说出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懂的问题,教师不讲。不顾惜时间,坚持下去,学生就能逐渐学会探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

(1)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形成知识结构的习惯,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认识新的知识。不管是探究活动、课堂讲授,还是资料查询、还是调查,都注意尽量应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2)注意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是教学的最好开端,抓住这个机会,尝试应用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调查讨论等,极为重要。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动脑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特别是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应因势利导,赞赏和鼓励,以培养他们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兴趣和习惯。

(3)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习惯和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所必要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方面,新课本示范得很好、很多,所以平常教学中,不惜耗费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从电视、电脑、报刊、书籍、音像、事实、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

(4)注意讨论交流习惯的培养。探究教学过程的始终,都需要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合作,而交流合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交流讨论,只有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才能发现更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更迅速地设计出更好的实验方案,更快地发现规律。交流讨论又是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过程,所以我们尽量增加学生讨论机会,以便于讨论习惯的养成,为促进交流讨论习惯的养成,在学习情况评价表中专门设置了“小组讨论发言情况”一栏内容。

2.重视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物理课程应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教师应联系科学、生产、生活实际创设好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检查电路中是否存在故障,应用所学的电学知识排除家庭电路中的小故障。

在练习中要让学生分析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最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理论联系实际的视野可广阔一些,让学生通过参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来提高自己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如使用照相机时,怎样调节才能照得更清楚等。

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创新人格主要表现为: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怀疑精神、创新意识、不迷信权威;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过程主要经过以下阶段:培养创新意识 → 激发创新欲 → 实施创新行为 → 形成创新能力 → 塑造创新个性。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可以在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如引导学生开展家庭实验,即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这样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家庭实验可以利用家庭中、生活中现成的器具或简单加工就可制成的器材,提倡“瓶瓶罐罐作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如在一个陀螺的上平面用美术颜料涂上不同颜色制成“七色板”,用细绳抽动陀螺快速旋转就能做色光的混合实验;利用铅笔、导线、手电筒设计调光灯电路等。

3.充分发挥教材中各栏目的教育功能

在新教材的每一节中,都设置有一些栏目,如“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想想做做”、“STS”、“科学世界”等栏目,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提问角度灵活、设置精巧、有很强的思考价值和教学价值,在教材结构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将这些栏目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可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会收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素质的综合效果。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新颖、典型、兴趣、巧妙。例如:“科学之旅中”的吹乒乓球、声波的波形、声波传递能量、投影仪等,都非常好,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重要材料,我们应想方设法全做,并设法增加一些演示,器材不足就借、自制,代用。

“想想做做”、“想想议议”中安排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极利于学生主动动手动脑,教师可以完全放开让学生去议去做,让他们经历和体验。在发现和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脑动手的能力和习惯。在议和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协作精神。

“STS”栏目的内容,展示物理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有的反映出物理科学的价值,有的反映科学的方法。这个栏目的内容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紧迫感,都是学生是很想知道很感兴趣的。

“科学世界”栏目,对某些有关的物理科学知识扩展性的介绍,把学生引入了科学的殿堂,其中有奇妙的科学知识、知识应用、教学内容的拓宽、科学的方法、妙趣横生的现象等等,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还有利于兴趣的巩固。这些栏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进度及考试安排 教学进度:

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册。 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册。

考试安排:

第一学期:2008年元月中旬,期末考试,考试范围:八年级上册内容。 第二学期:2008年6月中旬,期末考试,考试范围:八年级下册内容。

九年级物理

(一)教学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三维课程目标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课程目标。在九年级教学中,应加强科学探究的教学、增加学生的活动(讨论、探究、制作等)以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有利于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

2.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方法,也是教学内容

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个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的。在教学中,不仅应当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还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怎样进行探究。九年级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动都是实验性探究,绝大部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过去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或测量性实验,相比之下,新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在操作上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在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上,要求却要高出许多。另外课本中利用身边易得的器材所做的实验比过去多,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身边。用身边易得的材料做实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价值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做实验,积极开展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九年级新教材中的许多知识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例如质量、速度、重力、杠杆、浮力等概念,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所有的科学内容在引入时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经验,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事例,加强了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和各种技术的联系,这点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新课程理念体现出来,使学生理解社会生活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同时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平均速度”时,课后设计了一道列车时刻表的问题,这题的计算很简单,但由于列车时刻表是真实的,它提供了很多信息,其中有些是与本题无关的,学生要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也是生活中应具备的一种能力。

4.教师应着重提高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2)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3)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4)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十一章的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观点和物质的一种属性,涉及到“宇宙和微观世界”、“质量”、“密度”、“测量物质的密度”等方面。“物质”是《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三大一级主题之一,教学内容涉及到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尺度、新材料等。本章从认识广阔无垠的宇宙入手,带领学生亦步亦趋地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经历从宏观到微观、由表及里的研究过程。同时贯穿两个重要的物理概念――质量和密度。世界是物质的,这不仅是物理教育的观点,也是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第十二章教材主要由运动和力两部分内容组成。机械运动现象是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的运动,但是用物理的视角来研究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学生应该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一定的实验基础上,通过分析事实,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渗透“理想化模型”的“实验、猜想、推理”等重要的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惯性、二力平衡等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逐步展开。

第十三章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

一、

二、三节,分别介绍弹力、重力、摩擦力,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它们产生的条件和特性,这些知识是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

四、五节,分别介绍杠杆和其他简单机械,通过学习应使学生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让学生用两节课分别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轮轴和斜面则放到“科学世界”栏目中由学生阅读。教学重点也应该是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使用杠杆和滑轮,了解它们的特点,而不必进行这方面的复杂计算。本章的知识跟生活和生产有密切联系,学生也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教学中要注重训练以实验为手段,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注意联系实际把知识讲活,要多举实例,让学生分析。

第十四章内容在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力学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讲述压强和流体力学的有关内容。全章以压强为主线,把固体、液体、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等知识贯穿在一起,使本章的结构、编写的线索清晰。本章教材比过去增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内容,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能更为全面地了解流体力学的知识。浮力部分的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综合程度高,这部分教学应该抓住两点,一是阿基米德原理本身,即浮力与所排液体所受重力的等量关系;二是浮沉条件,即物体的浮沉决定于浮力与物重的关系,它是二力平衡条件的延伸。书中给了一些计算题,但只限于这两个条件的直接运用。过多的综合计算会冲淡学生对这两个重要物理规律的认识。

第十五章分为功和机械能两部分。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使学生知道知道做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讲述的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在电学部分已介绍能的概念基础上,本章将继续探究能量中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认识宇宙万物之间能的转化,以及能的转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十六章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分子动理论,并进一步通过推理用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宏观现象,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引导学生得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探究内能的改变。从内能的改变引入热量的概念,通过探究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进一步引出比热容这个物理量。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讲述内能的利用,介绍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并最终得出能量守恒定律。这样使全章知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十七章从能源家族入手,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能源,着重介绍了核能和太阳能,并简要介绍了人类历史不断进行着的能源革命,以及能源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带来的环境问题。在《课程标准》中,与本章内容有关的目标有9条。其中与本章有直接关系的7条,按其内容特点分为四种类型:

(1)现象型目标: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规律型目标: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3)人文型目标: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4)意识型目标: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从《课程标准》来看,本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他目标都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又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完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探究式教学就是用知识作为载体,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把传统教育中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化到以学生为中心;把科学内容和科学方法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把只重视传授知识转化到以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上。在新的课程理念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一个教学内容,同时还是一种精神,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贯穿本套教材的始终。在八年级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了基本的探究能力,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完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八年级的探究过程比较单纯,而九年级的探究活动则高出了一个层次,内容上丰富了许多。例如:九年级第14页“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第55页“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要用图像处理数据;第60页“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要求两次改变实验条件;第48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第95页“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实验的设计需要教师提示;第109页“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需要较复杂的数字计算„„

九年级的探究活动中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例如:第70页“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滑轮、弹簧测力计的精确度、可靠性要比电灯、电表差,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多些,探究的结论涉及是否省力、省距离,以及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场合等,比较复杂。第95页“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思维线索也比较复杂。

九年级的探究活动更加注重探究的过程,以往的教学过分重视终结性的要求,为了改变师生这样的习惯,新教材中特意安排了一些探究活动,课程标准对这些探究的结果并没有终结性要求,这样更有利于师生在教学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探究的过程上。例如:第109页“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第131页“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进行其他探究活动时,也应更多地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2.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物理课程应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教师应联系科学、生产、生活实际创设好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例如列车时刻表,是现代公民应有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九年级第34页第1题。这题的计算很简单,但由于列车时刻表是真实的,它提供了很多信息,其中有些是与本题无关的,学生要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就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能力。

在练习中要让学生分析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最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理论联系实际的视野可广阔一些,让学生通过参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来提高自己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如九年级第68页第2题,各种剪刀都是杠杆,为什么形状不同?各有什么优点?

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创新人格主要表现为: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怀疑精神、创新意识、不迷信权威;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过程主要经过以下阶段:培养创新意识 → 激发创新欲 → 实施创新行为 → 形成创新能力 → 塑造创新个性。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可以在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如引导学生开展家庭实验,即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这样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家庭实验可以利用家庭中、生活中现成的器具或简单加工就可制成的器材,提倡“瓶瓶罐罐作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如:“自制天平”、“自制弹簧测力计”等,

3.充分发挥教材中各栏目的教育功能

在新教材的每一节中,都设置有一些栏目,如“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想想做做”、“STS”、“科学世界”等栏目,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提问角度灵活、设置精巧、有很强的思考价值和教学价值,在教材结构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将这些栏目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可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会收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素质的综合效果。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新颖、典型、兴趣、巧妙,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重要材料,我们想方设法全做,并设法增加一些演示,器材不足就借、自制,代用。

“想想做做”、“想想议议”中安排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极利于学生主动动手动脑,教师可以完全放开让学生去议去做,让他们经历和体验。在发现和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脑动手的能力和习惯。在议和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协作精神。

“STS”栏目的内容,展示物理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有的反映出物理科学的价值,有的反映科学的方法。这个栏目的内容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紧迫感,都是学生是很想知道的、很感兴趣的。

“科学世界”栏目,对某些有关的物理科学知识扩展性的介绍,把学生引入了科学的殿堂,其中有奇妙的科学知识、知识应用、教学内容的拓宽、科学的方法、妙趣横生的现象等等,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还有利于兴趣的巩固。

这些栏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深化素质教育

提高全民族素质,分为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也是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1) 物理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主要是指结合物理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

(2)物理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

科学素质不仅体现在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多少和水平上,而且还体现在科学的求实精神,运用和探索科学的能力,以及现代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文化知识与修养上。

(3)物理教学中的身心素质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除了思想素质和科学素质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身心素质的教育,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以及独立思考的精神等。

(4)物理教学中的劳动素质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劳动素质教育,是通过揭示生产技术与物理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对物理实验操作的熟练掌握所展开的劳动技术教育。其基本内容包括,通过物理科学的发展与工程技术发展的关系,以及科技发展与工程技术发展的关系,进一步理解科学与技术、技术与生产力的密切而普遍的联系;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深化劳动观点的内涵,培养实际动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运用物理知识完成生活和生产中某些简单劳动的技能与技巧。

(四)教学进度及考试安排

教学进度:

第一学期: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第二学期:中招考试。

考试安排:

第一学期:2008年元月中旬,期末考试,考试范围:第十一章——第十五章 第二学期:

第一次质量预测考试时间2008年元月,考试范围是初中物理全部内容。 第二次质量预测模拟中招考试,考试时间统一安排。 第三次质量预测模拟中招考试,考试时间统一安排。

高一年级物理

(一)教学指导思想

1.引领学生逐步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在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上多下功夫,让学生了解高中物理知识学习的特点,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逐步改变学习方式,使他们能适应新的学习,实现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式的过渡。

2.因材施教

教材是根据全国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写的,目前我市教育教学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教学内容很难适应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 因此必须注意因材施教。

3.循序渐进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理解方法、提高能力,特别是接受科学素质的熏陶,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应该强调高一学生要着重打好基础,决不能对所有教学要求都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的逐步加深,逐步提高,决不能拔苗助长。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章 《力》的教学重点是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难点是,用等效替代的思想,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将已知力进行分解求解未知力。

第二章 《直线运动》的教学重点:质点、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的s-t和v-t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v-t图象;物理学研究方法:理想模型、数学方法(图象、公式),以及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形成;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及其规律的实际应用。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的教学重点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结论;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是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思想方法;用实验研究a与F、m的关系得出结论;超重和失重的条件和体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及其判断。

第四章《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的教学重点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和物体的平衡;应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利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教学重点是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平抛物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周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概念及其公式。教学难点是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周期关系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匀速圆周运动性质的理解;提供向心力的受力分析。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重点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发展过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卡文迪许的实验思想方法。教学难点是万有引力的应用。

第七章《机械能》的教学重点是功和能的概念,功率,动能,动能定理,和重力势能,机械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功和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用能量的观点解决力学问题的观念的形成。

第八章《动量》的教学重点是冲量和动量的概念,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是冲量和动量的矢量性,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九章《机械振动》的教学重点是简谐运动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的确切含义,单摆,受迫振动,简谐运动的图象。教学难点是简谐运动的图象及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认识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 初中学段,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是基础知识,多数知识以感知和认识为主。进入高中学习后,对理性与逻辑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内容多且较复杂,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1)知识障碍。相当一部分学生解决高中物理问题时,由于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的不扎实,或数学知识的缺乏而遇到困难,因而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为此对高一新生有必要花些时间复习巩固用到的数学知识,例如常用的比例知识、几何知识、“三角函数”知识等等。另一方面,应考虑到高一新生学习能力有限,应采取分步推进的策略,新课、习题课、复习课的例题与练习要有梯度、期中与期末复习要求要有梯度,新课教学时数学知识、逻辑推断的难度不应过难,把重点放在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原理和方法上,真正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逐步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提倡将第四章《物体的平衡》提到第一章《力》后进行讲解。

(2)心理障碍。畏难自卑的学生不会取得好成绩。教学过程要及时消除学生的畏难自卑情绪,尤其对入学成绩中物理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在平时上课时要尽量照顾他们。课堂上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内容和方式适时地进行调整,防止出现两极分化的倾向。

3.关注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心理需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的职责。老师在上课时应尽量结合生产生活实例和现代科技等,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很自然地意识到: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让同学们明白物理学知识就在身边,与自己非常亲近;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生活少不了物理知识,懂得学物理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强化课堂情趣,激发学习动机、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印象.要尽量多地利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使学生在正确认识物理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体验蕴含于科学知识中的人类情感。

4.赋予成功感受,建立学习信心

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努力,教师要对教材认真钻研,分析课本的重点难点,力求详细透彻,深入浅出,要帮助学生强化概念,扫除疑难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对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难点(如摩擦力问题),可以采用逐个分解,适度后移,螺旋式提高。如果一开始起点过高,不但不利于学好,反而容易丧失学生的信心。要注意发挥评价的作用,适时地利用测试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或矫正学习态度。要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策略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5.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图示、图象去揭示物理情景,展示物理过程,抽象物理概念。 学习根据物理规律应用已有数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在概念规律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感知、如何探索。

通过复习课的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总结,不断地完善知识结构。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局部知识逐步地连接成知识整体,以便充分地发挥知识的整体功能。

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得到深化、活化和强化,要通过习题教学指导学生认识物理“学”不单单是“记忆”和“重现”,而是要应用其解决问题,要通过运用体验知识模块的意义及运用价值。

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通过不断地对自己学习经历的“审视”认识自己的认知盲点、思维障碍,主动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通过自己有意识地调整与心理暗示去克服认知盲点,绕过思维障碍。

(四)教学进度与考试安排 教学进度:

第一学期第一章力——第五章曲线运动。

第二学期第六章万有引力——第九章机械振动。

考试安排:

第一学期:2008年元月中旬,期末考试,考试范围:第一章力——第五章曲线运动。 第二学期:2008年6月中旬,期末考试,考试范围:第六章万有引力——第九章机械振动。

高二年级物理

(一)教学指导思想

1.研究学生实际情况,防止两极分化。 进入高二年级,文理分科之后,一部分老师认为学习理科的都是物理程度好的学生,进度加快,难度提高,使原本一些很吃力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影响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进而导致成绩下降,产生两极分化。

2.在高一的学习中,由于班级和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导致不同学生的物理成绩发展不平衡。高二物理教学要防止拉大和出现新的不平衡。 教学大纲将知识点分为A、B两个层次,这是学习结束时的最终要求。教学要求分层次,但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可以“上不封顶”,不宜过分的受教学大纲要求的限制,而应鼓励学生课外主动钻研,积极探索。

3.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理解方法、提高能力,特别是接受科学素质的熏陶,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应该强调高二学生要着重打好基础,决不能对所有教学要求都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的逐步加深,逐步提高,决不能拔苗助长。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十章《机械波》的教学重点是描述波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波的形成及传播规律、波的图象、波的干涉、波的衍射、次声波和超声波、多普勒效应。教学难点是波的形成和波的传播、波的图象。

第十一章《分子热运动

能量守恒》教学重点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内能的概念、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定律。教学难点是布朗运动的成因、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热学的微观研究方法。

第十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教学重点是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第十三章《电场》的教学重点是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和电势能、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教学难点是概念多、综合性强,实验不容易做,教学的直观性差,与力学规律联系广泛。

第十四章《恒定电流》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理解电流、电阻和电压的概念、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几个学生分组实验。教学难点是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及延伸、实验技能的形成。

第十五章《磁场》的教学重点是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仑兹力以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教学难点是安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加速等问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第十六章《电磁感应》的教学重点是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楞次定律、右手定则、自感现象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楞次定律。

第十七章《交变电流》的教学重点是交变电流的产生、正弦式交流电的图象及三角函数表达式、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理想变压器。教学难点是交变电流的产生、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理想变压器。

第十八章《电磁场和电磁波》的教学重点是电磁振荡的产生、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电磁场、电磁波、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受。教学难点是电磁振荡的产生。

第十九章《光的传播》的教学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光的色散。教学难点是折射定律、折射率和光的色散。

第二十章《光的波动性》的教学重点是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光的衍射现象、光的偏振现象、光的电磁说及光谱。教学难点是光的双缝干涉。

第二十一章《量子论初步》的教学重点是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氢原子中的电子云、光子的发射和吸收。教学难点是光电效应、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第二十二章《原子核》的教学重点是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天然放射现象、原子核的衰变和人工转变、放射性同位素、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重核的裂变、轻核的聚变。教学难点是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建立、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引入概念、得出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关键在于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思路要力求简洁、顺畅。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方法,不仅对物理学的研究,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有较大影响。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要特别注意的是方法的渗透和潜移默化,而不是将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对知识既要讲清,又不能什么都讲清,要给学生留有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余地。主干知识要讲好,派生性的知识不一定全由教师来讲述。

3.加实验对学习物理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实验必须保质保量,一丝不苟地让学生完成,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现有实验条件,拓展性的做一些实验。高二年级教学内容主要是电磁学,电学实验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这说明电学实验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实验素养。为了鼓励学生多动手,尽可能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创造条件,将一部分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还可以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放在新课教学之前,变为科学探究。 4.建议基础好的学校尽量将第三册内容在高二年级讲完,确有困难的学校也要争取提前完成新课教学,确保高三复习时间。

(四)教学进度与考试安排 教学进度:

第一学期 第十章机械波——第十四章恒定电流

第二学期 第十五章磁场——第十八章电磁场和电磁波。

考试安排:

第一学期:2008年元月下旬,期末考试,考试范围:第十章机械波——第十四章恒定电流。

第二学期:2008年6月中旬,期末考试,考试范围:第十五章磁场——第十八章电磁场和电磁波。

高三年级物理

(一)教学指导思想

对物理学知识的认识是一个渐进式、螺旋式的认识过程,我们不可能通过一遍课堂教学就达到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对考生提出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高三的复习决不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重复,而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重新认识和升华,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系统和综合,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总结和提高。根据我市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三轮复习法”是行之有效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高三复习的重点知识是力学和电学,在每年的高考当中两部分各约占物理总分的40%到50%。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各占物理总分的6%到8%,也是高三复习的重点。

2.基本仪器的使用、学生实验的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的迁移是高三复习的重点,尤其是电学实验的原理方法,更应该引起注意。

3.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教学的难点。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近几年高考试卷来看,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考查。知识是载体,借助对知识的考查,进而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考查正是命题的立意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和牢固程度,还有学生掌握方法的多少和熟练程度的高低。

1.复习范围必须覆盖《考试大纲》要求的131个知识点,务必使学生全面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内容。

(1)备课组要加强研究,共同学习和研究《物理教学大纲》、《2007年考试大纲》,并指导学生认真学习《考试大纲》,使师生都明确高考对知识的要求和对能力的要求,明确考试内容的细节。

(2)充分注重教材的基础作用,对《考试大纲》要求的每一知识点所涉及的概念和规律全面复习,特别要重视那些易为人淡忘的所谓“非重点内容”,把握复习的广度。

(3)精选典型的习题作为复习课的范例和作业,范例和作业题也须覆盖所有的概念和规律。

(4)每章复习结束时,引导学生重新阅读课本,自我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2. 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之后,必须加强训练——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来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1)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在分析、解决问题中,教师的讲解不宜过细,不要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空间,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教给学生灵活多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学物理解题方法多种多样:隔离法、整体法、图象法、等效法、极端思维法、类比法、估算法、微元法等。教师应在习题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与思维训练。

3.高考非常重视对物理实验能力的考查。纵观近几年高考,实验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实验;第二,比较重要的演示实验;第三比较新的简单的实验情境,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实验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些内容包括了仪器的使用和读数、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结论和数据处理方法。对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原因作定性的判断。复习实验时要做到做实验习题与进实验室动手操作“再实验”并举,千万不能只在纸上做实验。

4.专题复习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学生综合推理能力的有效手段。要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题,提高专题复习的效率。

(四)教学进度与考试安排

第一次质量预测采用分科考试,考试内容第一章力——第十九章光的传播;考试时间2008年元月。

第二次质量预测为理科综合,考试范围是高中物理全部内容。 第三次质量预测为理科综合,考试范围是高中物理全部内容。

三、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教学常规)

1.要精心设计引入新课的导入语,利用精彩的导入语,吸引学生尽快进入教学环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2.引入概念、规律要有足够的铺垫,重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

3.演示实验、小实验操作规范、现象明显,直观性强。学生分组实验要保证时间充分、人人动手,安全有效。

4.课堂教学必须有板书设计。教师的板书规范、用直尺辅助作图,例题解答过程完整,有较强的示范性。板书布局要合理,整齐美观,简明扼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5.课堂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并非多媒体课件越多越好,更不能用课件代替实验。必须能够熟练操作程序,多媒体课件应形象、生动、实用,能达到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6.必须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清晰,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语言规范。不罗嗦重复,逻辑性强,抑扬顿挫,快慢适度,声音宏亮,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7.课堂结束有小结。小结要简洁,清晰,概括性强。布置作业针对性强,注意题型和题量,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四、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有:

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

概念课:要求教师讲明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并会应用。

规律课:要求教师能用实验验证或是理论推导物理规律,讲明物理规律应用的前提条件,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并会应用。

实验课:要求教师能有效的组织学生实验——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结论)、实验报告;并能使学生明白实验方法。

习题课:要求教师明确设置的习题目的;注重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复习课:要求教师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明确重、难点;注重物理方法;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5篇: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市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一些转变,课程实施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课堂教学中仍然没有完全改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局面,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的高耗低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针对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依据大连市普通高中高效课堂指导意见,提出高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实施建议。

一、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及要求

(一)地理新授课

地理新授课要实现高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课堂流程和基本要求如下:

1.提出目标和明确任务

精心研究地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地理教科书,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通过多媒体、导学案或板书呈现和告知学生。需要指出的是学习目标的提出应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目标要指向特定的学生,不要使用“教会学生 ”、“使学生掌握”、“培养学生 ”等描述教师的行为。选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如写出、说出、画出、比较、说明、阐述等,减少使用了解、领会、理解等不具操作和测量的词语。

2.自主学习和适时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组织学生依照导学案独立学习,如,学生独立阅读地理教材,掌握识记类的地理知识,独立记忆地理事实和地理数据、独立画图、列表、列关系式、独立计算、独立思考地理问题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每一名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观察学生自学进度、效果,要引导学生标注出疑难问题,提交组内讨论交流。

3.合作释疑和互助研讨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进行组学,展示自学成果,围绕自学中的困惑进行交流研讨,要注意不是为交流而交流,要在交流中解决疑惑,形成收获,并集中归纳未解决的疑惑和新发现的问题,提交全班交流。

4.启发引导和点拨精讲

教师根据各组提出的疑惑迅速进行整理,并结合已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对于小组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并加以解决。对于重要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学生易错和易混的地理知识,以及地理学科思想方法,进行点拨、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5.即时训练和整理提高

利用结对子办法展开测评与互评,如同桌之间对必须记忆的地理知识和必须熟练掌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进行相互提问,落实课堂学习效果。设计课堂即时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学习效果。检测性题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典型越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引导学生整理地理学案和纠错本。

(二)区域地理学习

区域地理的学习,需要建立起准确的空间概念,形成科学的地图映象,从而能够正确描述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地理问题。根据区域地理的学习目标和考核要求,区域地理的学习的一般流程和具体要求如下:

1.建立区域空间概念

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如从形状轮廓特点进行直觉推测;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以准确定位;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及资源分布等)加以辅助判断和验证。为了熟练地进行空间定位,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构建世界和中国的心理地图,二是加强对重要国家区域特征和重要地理事物的记忆。

2.比较区域地理特征

从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等方面认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从人口特征、城市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等方面认识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也可以将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认识,或是在综合的基础上认识区域最突出的特征。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 故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分析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主导因素。

3.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

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入手,理解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在综合分析区域特征时,不能将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要运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内容,解释各

种地理现象的成因,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

4.比较区域差异

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揭示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比较相同点,可以加深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比较不同点,可以认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运用比较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根据比较主题的需要选定合适的比较要素,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大多适用于比较区域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纵向比较多用于同一地理区域不同阶段的变化分析。

5.评价区域发展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尤其需要客观、科学地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全面、合理地评价一个区域的条件、现状和发展。要引导学生考虑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从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优势条件(优势资源)和限制性因素;从区域人类活动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合理),从中寻找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三)地理复习课

复习课(这里主要指高三地理复习)一般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侧重于基础知识系统巩固的第一轮复习,其主要目的是逐章、全面、系统复习《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基本内容,并辅以相关地理单项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第二阶段,即第二轮复习以“专题”为载体强化知识应用与能力提升。复习流程及具体要求如下:

1.提出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制定便于操作的具体复习要求,目的是引领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

2.学案导学

将每节课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或问题式方案,学生依据学案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同桌提问、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主干知识设计成问题,以小组研究方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和展示,促成主干知识点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精炼讲解,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以适应高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3.典题探析

设计一些符合高考要求的测试性题目让学生思考,并分析命题意图,确定解题思路,以获得解决测试性试题的体验。对于学案中的例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解,让学生寻错析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引领学生对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知识。

4.知识和方法整理

学生对做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对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方法和技巧的总结利

于学生迁移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一定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完成,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5.即时训练和评价

实施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以本节课的知识为主,编制即时训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学习效果。编写技能训练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试题应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控制习题数量,以课堂完成80%左右为宜,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便于学生自主检测与自我评价。

二、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对“学”的研究和设计

教师要把备课的重心从研究自己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要注重以下两方面,一是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如学生已经具备哪些地理知识与能力,一节课中哪些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是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学会的,哪些需要在老师的点拨和引导下才能学会,怎样的引导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如了解学生对哪些地理内容感兴趣,乐于参与什么样的地理学习活动。二是依据目标和学情,设计课堂学生学习活动方案。有一句格言说的好:“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设计支撑学生学习的活动,践行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理念,设计学生独立学习活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活动和设计学生反思活动等,形成活动化的地理课堂,反对“问答式”、“告知式”

的地理课堂。

2.设计具体的课时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拟定的在一课时内预期达到的具体的学习结果,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特点。因此,教师在设计前要思考:学生应从这节课中具体学到什么地理知识、技能、方法,怎样才能达到这些学习要求。一旦教师明确了这些问题,就可以列出课时教学目标。严格意义上的课时教学目标,有一套规范的陈述方式,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水平四个要素。①以学生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行为,不要使用“教会学生 ”、“使学生掌握”、“培养学生 ”等描述教师的行为。②选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如写出、说出、画出、辨别、比较、说明、阐述等,减少使用了解、领会、理解等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③陈述学习行为条件与情境。如“运用地球仪或其它教具,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在水平面等压线图上,画出任一点的风向,比较说明不同地点的风速”。④说明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平。即“做得怎么样”、“达到什么程度”、“有多准确”、“多完整”等,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常常用“熟练地”、“准确地”、“全面地”、“独立”、“与他人合作”等行为表现水平的词汇,来描述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只有准确规范设计课时目标,才可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基于学生学习而展开。

3.精心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具体方案,导学案的编写不要照

搬地理课本内容,要体现教师的再创造,要汇集教师集体的智慧。如由备课组长在两周前将内容详细分工到具体人员,然后在上课一周前进行集体备课,集中大家的智慧对导学案进行补充或者修改,使其不断完善,最后,形成适合本班实际的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是高效课堂的抓手,导学案的关键在于“导”,教师编写导学案要有四个步骤,即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过程设计、达标测评问题。导学案中要突出体现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采取什么方法学习所学内容,以及提醒学生在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如阅读地理教材时,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地理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阅读分析各种地理图表信息内容时,要明确读图的顺序和注意事项,以利于正确、有效的提取地理信息。

导学案一般要求按照教材知识结构设置问题,并标明和体现难易层次。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呈现知识点要少用填空方式,避免学生照抄课本;②问题能启发学生思维,不宜太多、太碎;③语言叙述应有启发性、激励性,能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这种地理现象你认为是怎样形成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等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细心、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导学案必须生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知识的堆

砌,更不是习题集。教师需要用一半以上的精力编制导学案。 4.认真进行课后反思

如果说教师课前行为主要是设计和准备,课中行为主要是组织和引导,而课后的行为则应是反思和改进。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分析,如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状态,学生思维过程和学习活动组织是否有效,教师是否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激发、唤醒等。还要善于接受同事、专家和领导的评价和建议,并能根据反思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持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总之,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高效地理课堂的生成,需要地理教师认真思考、研究和实践,通过丰富多元的学生学习活动,把学习的权利和学习机会还给学生,从而实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

第16篇:学习《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心得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心得

这几天,仔细地阅读了《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指导意见》。《意见》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读。针对第三项课堂教学建议的问题思考如下:

理念与适时、适度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地促进作

用,教师不是仅仅给学生传递知识,更多的是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自主不等于自学;自主不等于自流;个性不等于任性;合作不等于分组、讨论、结论;探究不等于查资料、搞调查、探究思维;活动不等于智慧、经验不等于知识的基本观点。

教师起到支架的作用,我们的教学更切合学生的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是适时、适量、适当的支持与帮助,在教学支架中,支架的状态是变化的,这就说明我们的支持要根据学生的生成。老师不仅要思考怎么给支架,还要思考怎么把支架最快地撤出,达成搭建支架与撤出支架的统一。

教师应该转变自我角色,作为一个支架,引导学生发展,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最终教师从支架角色退出,学生有能力自由发展,而且会更好的发展。我认识到,教师的“教”一定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上开展教学。只有这样关注学生兴趣的教学才能产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

结合自己的工作,我所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一年级学生有年龄

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同时,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如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昂的,态度是端正的,加上教师提供了充分的训练过程,学生又能运用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式,那么知识就有可能转化为有实用性的能力。也只有学生在充满好奇心,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会逐渐的掌握学习方法,才会感悟到实用性。也只有在感悟到实用性时才会对学习兴趣保持高度的热情,这股热情才会持久。

第17篇:《牛津小学英语》(5A) 教学指导意见

《牛津小学英语》(5A) 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今年我县教研、教学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全县校本教研,以增效促减负”,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各种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模式,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同时,我们要努力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并以此为重要途径,切实提高我县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教材编写说明: 我县各小学目前使用的教材是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施教对象是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全套教材共8册,每学期使用一册。本套教材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的体例进行编写,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话语情境,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英语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can do …)”的形式具体描述各个级别的要求,第一级为四年级结束时的要求,第二级为六年级结束时的要求。虽然课程目标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英语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的具体要求,但是,分级目标仍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各个学段或年级的教学和评价等提供了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的指导要求。因此,教师在把握课程标准目标级别和年级教学要求之间的关系时,仍应坚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原则。

三、教研、教学要求:

(一)概述

《课标》指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教英语是为教会学生“用英语做事情”,而不是记住英语知识。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把握“阶段侧重,全面发展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努力抓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按意群阅读的良好习惯,并通过阅读能力的提高来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各校教师要通过对本次试卷试题设置的研究,和对“09试卷分析”的解读,准确把握教研方向,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教研促教学,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5A》具体要求

1.各校要从起始年级开始,结合本年级的重点目标,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熟练掌握每个单元中“B”部分列出的单词,要求听懂会说,发音准确。熟悉单词的拼写形式,进一步了解字母/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能够按规则拼读和记忆单词短语,自主学习新单词,并能在有语境设计的练习中正确使用所学单词。

3.正确运用“C/D”部分的主要句型结构,了解其所具有的功能,并能围绕相关的话题,在相应的场合中进行交流。

4.全面理解“A”部分的课文内容,能通读与背诵;熟悉课文所涉及到的语言现象和语法知识,掌握其用法。

5.有机整合教材,灵活处理E部分拓展的内容。

6.适当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习俗和中西方语言表达差异的有关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7.尽量使书本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技能,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学习和生活实际。

四、具体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包括8个新授单元和2个复习单元,话题涉及“学校建筑”、“谈论新居”、“上音乐课”、“过万圣节”、“作家务活”、“课后活动”、“野营旅行”、“学习形状”等等;教学板块分为“课文(A)”、“单词(B)”、“主要句型(C/D)”、“课外拓展(E、F、H)”以及语音训练(G)五大块。

(二)教学建议:

1.关于单词:

(1)按照四会(听说读写)要求掌握每单元的新单词,通过图形、实物或中文提示来认知该词,并通过语境化的问题设计,了解该词的意思、词性和用法。

(2)强化对学生词形变化的训练

五年级的学生应掌握一定的词型变化的规则,单复数的训练从三年级就已开始,代词的使用在四年级也已接触。因此,现在的重点应当是“动词原形---现在分词”的变化。此外,还要注意介词的正确使用。本册书中共给出了67个配图的单词,另外“C”部分如有新词也应尽量要求学生掌握。

2.关于主要句型:

对“主要句型”这一块,我们要求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掌握该句型的结构,了解它所具有的功能,并能在所提供的情境中正确运用。 主要句型是一个单元中极其重要的部分,相对于单词而言,它的教学过程要复杂一些。本册书中给出了句型结构的主干,教师首先要尽可能自然地导入情境,然后通过图片提供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作替换练习,以此熟悉句子结构及其用法。最后,教师要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让学生借助话题的讨论,真正掌握该结构的功能,把“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效率。

《5A》的主要句型一是出现了现在分词的使用,二是在回答中注意肯定与否定/单数与复数的对比,三是有第三人称单数的使用,故而需要师生双方的耐心。

3.关于课文:

能听懂课文内容,流利朗读并背诵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在相似的话语情景中模仿课文内容自主编创对话,同时适当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和语言习俗。

课文提供的是一个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很接近的、较为真实的情境,课文中所用到的句子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因此,学生应该对课文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把握,并能在真实环境中模拟交流。《5A》的课文在形式上已经和《3A》、《4A》不同了,不再是围绕某幅图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有内容提示的小故事,且涉及到的文化知识也比以前多,需要学生从总体上去把握全文。

由于单词和主要句型的教学已有相对固定的模式,而课文的教学程序尚在探索的过程中,而且由于课文自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容量大,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对课文教学多加思考和研讨,形成最符合教和学两方面共同需要的、有实效的教学模式。 4.关于拓展部分:

该部分包括游戏、故事、童谣和歌曲等,基本上是本单元内容的延续或拔高,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将其穿插在教学环节中。 “E”部分要求详细讲解。

5.进一步引入字母(字母组合)发音规则的概念。

《4B》完成了辅音字母(字母组合)发音规则的学习,自《5A》起开始介绍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则。由于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则比辅音复杂,所以教师要特别讲清楚符合某种发音规则的单词的拼写规律;某个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则讲完了以后,一定要汇集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可以结合日常的辩音题讲解,也可以加入语法的讲解,并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根据规则自主学习新单词,确保学生对此环节的牢固掌握。

6.关于复习单元:

复习单元的内容紧跟教学单元,但容量较少,题型也不够丰富,牵涉到“写”的内容更少。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增补练习。 7.关于《课堂练习》: 要求保质保量地用好《课堂练习》。各年级的《课堂练习》经过几轮细致的改动后,基本删除了一些繁、难、偏和重复性的习题,符合教材实际和学生的需要。我们要求必须先做后讲,条条过关,杜绝先讲后做。一定要从习题中反馈出学生对新知掌握的情况,再据此进行补缺补漏,具体做法教师可以按照《细则》的要求去操作。同时,《课堂练习》仍然作为期末命题的参考。 8.关于“每日必读”: “每日必读”是一个专门性的阅读教学内容,它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专门编排的原版英文小故事。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选取几篇经典名著,按情节划分成容量相等的几部分,穿插在《课堂练习》的相应板块中。作为目前我县统一的小学英语课外读物,首先教师自己要对它有正确的认识,不要把它当成负担,也不要仅仅把它当成期末考试的一个内容,而是训练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一个重要抓手;其次教师要向学生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每周专门安排一课时,通过书目的推荐(“每日必读”以及其他合适的书目)和讲解,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输出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9.几点教学建议 (1)遵循《课标》中所提的“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原则,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增加接触英语的时间,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提高听说能力。五年级上学期开始有重点的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特别是一些主观题的解题思路的讲解。 (2)强化阅读教学,通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培养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综合技能的发展。 (3)课内和课外都要加大书写技能(规范书写和解题技能)的训练,通过当堂检测发现和解决问题,并通过家庭作业进一步强化规范书写的意识,提高写作水平。

第18篇: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10月31日,我有幸参加了学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非常幸运地能够得到这个学习的机会,本次高效课堂共听了三节课,三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幽默、有的轻松还有的严谨。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以前没有见到的东西,也学到了自己从前从未敢尝试或涉及的内容。教师和学生亲切交流,多媒体课件直观、实用性强,活动设计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虽然各位授课老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让我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发,最大的感触是几位老师能够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是应该不断的创新和尝试。

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在课前准备、课中授课等一些问题处理上都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在课前准备中,一定要弄清楚这节课是什么课型,要怎么去设计以及设计的方法是什么。

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一定要对教材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眼光不要仅仅局限于一个版本的教材,可以适当把眼光放开,看看其他版本是怎么样设计类似的课题的;其次要对学情进行认真的分析,学生到底是处于一个怎么样的状态,学习程度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师生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或者是学生的学风是一个怎么样的状态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再就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要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前提工作做好了,才有可能把课教明白,并且让孩子们听懂。

二、课中上课要清晰

听过这三位老师的课后,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他们的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而且各个环节步骤衔接的非常自然,看不出一点儿雕琢的痕迹。他们是如果做到这一点的呢?我认为他们主要是注意了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前导入简单明了,紧扣主题并且真实有效。每个老师上课前都进行了师生之间的free talk,不过是一对多、多对一或者是一对一之间的区别罢了。在free talk中,都显得那么轻松自然,问题既和要讲的主题有关,又那么轻松,一下就让孩子们喜欢上了这个老师。

2.新知呈现清楚明白,贴近学生思维和现实生活。因为在之前的热身环节中,已经给孩子们设下了一个“圈套”,就等着他们往里边跳了,所以整节课下来老师教的很高兴,学生学的也很轻松。

3.操练环节真实有趣,形式多样。每个老师在操练环节中,都注重了活动的情境性、趣味性和逻辑性。操练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齐读、角色表演、歌曲、chant、游戏、多媒体等等。比如谭晓庆老师让孩子们和她一起活动,这样的活动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的,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喜欢表现的欲望,又加深了对这个单词的印象。总之,在这个环节中,每个活动的设计都要有他的目的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我再说一下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位老师的教态表现: 1.笑容亲切自然, 2.肢体语言丰富, 3.教学语言流畅、幽默。

通过学习,我认为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好多好多,为了使自己更加优秀,教学成绩更加出色,我会努力学习。

北滩小学

王夏莲

二零一四年十月

第19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在上星期的周四周五两天,我有幸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以“创设有效情境,优化语言输出”为主题的长三角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在温州实验小学举行,来自江浙沪的六位老师精彩丰呈的精品课给与会老师带来了视觉上的盛宴,名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与智慧的文本处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温州市实验小学学生出色的表现更是让我惊叹不已!而四位专家围绕着本次活动主题的观点报告更如一盏盏指明灯,使我们加深了对语境、语料、语用、语量的理解,为我们今后如何创设情境进行有效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堂课的生命力在于,在让我们享受到课堂之中的精彩、领悟到课堂背后的精髓的同时,也能让我们引发一些思考。名师们的教材处理能力和教学技艺令我折服,但她们的课堂同时引发了我的思考:如何在不破坏语境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及时纠错?到底是应更多关注学生表达的流畅性还是表达的准确性?在她们的课堂中,我发现有个别老师喜欢打断学生的表述进行纠错,导致学生有些紧张,破坏了表达的流畅性,而又有个别老师在学生的表达中出现语法问题的时候没有当作教学契机进行教学。我想,“认真倾听,舍得等待,不急于插话,等学生说完再纠正”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短短的两天,有限的6节课,却令我思绪万千。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名师们和温州实验小学学生的优秀表现仍在我脑中不停浮现,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井底之蛙”不知道天外之天竟然如此宽广!好好学习,时不可待!非常喜欢温州教研员沈雨老师摘自帕尔默的《教学勇气》的一段话:优秀的教师总是将自己、教学科目、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当他们把自己、科目、学生结合在一起编织教学生活的时候,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里编织延伸。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教学的勇气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祈愿每位喜欢英语学科的老师能以百倍的勇气敞开心扉、走近学生、拥抱学生,编织最美好的教学生活!

1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在上星期的周四周五两天,我有幸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以“创设有效情境,优化语言输出”为主题的长三角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在温州实验小学举行,来自江浙沪的六位老师精彩丰呈的精品课给与会老师带来了视觉上的盛宴,名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与智慧的文本处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温州市实验小学学生出色的表现更是让我惊叹不已!而四位专家围绕着本次活动主题的观点报告更如一盏盏指明灯,使我们加深了对语境、语料、语用、语量的理解,为我们今后如何创设情境进行有效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堂课的生命力在于,在让我们享受到课堂之中的精彩、领悟到课堂背后的精髓的同时,也能让我们引发一些思考。名师们的教材处理能力和教学技艺令我折服,但她们的课堂同时引发了我的思考:如何在不破坏语境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及时纠错?到底是应更多关注学生表达的流畅性还是表达的准确性?在她们的课堂中,我发现有个别老师喜欢打断学生的表述进行纠错,导致学生有些紧张,破坏了表达的流畅性,而又有个别老师在学生的表达中出现语法问题的时候没有当作教学契机进行教学。我想,“认真倾听,舍得等待,不急于插话,等学生说完再纠正”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短短的两天,有限的6节课,却令我思绪万千。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名师们和温州实验小学学生的优秀表现仍在我脑中不停浮现,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井底之蛙”不知道天外之天竟然如此宽广!好好学习,时不可待!非常喜欢温州教研员沈雨老师摘自帕尔默的《教学勇气》的一段话:优秀的教师总是将自己、教学科目、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当他们把自己、科目、学生结合在一起编织教学生活的时候,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里编织延伸。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教学的勇气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祈愿每位喜欢英语学科的老师能以百倍的勇气敞开心扉、走近学生、拥抱学生,编织最美好的教学生活!

第20篇:指导意见的心得体会

《关于促进集团公司战略实施的指导意见》

的心得体会

8月20日,公司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集团公司《关于促进集团公司战略实施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电力投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冯新生,电力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刘明月,大溪河公司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电力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冯新生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要深入领会《指导意见》的精神实质。首先,《指导意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汇集了集团公司各届领导班子的治企智慧,承载着广大职工对企业的深情厚望,反映了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干事业谋发展的决心和勇气;其次,《指导意见》是从战略高度所做的顶层设计。它是根据企业面临的现实环境,站在全集团发展更高层次,统筹规划,求新求变,确定的今后一个时期企业的发展方向、基本路径和重大措施;其三,《指导意见》是全集团的行动纲领。它高度浓缩了理念、思路、目标与步骤,高度概括了结构调整、商业模式、管理方式、干部选拔、科技人才以及国际、投资等具体业务操作的十二个专题;最后,《指导意见》还是强企之道。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企业强盛之道,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突出做专做优做强做大。科技和人才兴企战略更加强化,干部使用程序标准更加规范,激励约束机制更加科学合理,这些都是强企之道。

创业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发展与实施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集团的发展已经逐步稳定,我们的基业发展在行业、社会已具有相当知名度,我们时时要有风险意识,如履薄冰地走好我们的每一步。我们要重视品牌建设,我们对社会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我们的愿景是致力健康事业,共创美好生活,我们应该让每一位员工担负起这种责任,使每一位员工都拥有这份价值感、荣誉感。报告在确立目标、布局、实施方案等方面都给我们以很重要的指引,需要我们认真领会,在进一步统一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细化目标,制定措施,有力实施。坚决落实《指导意见》的思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以《指导意见》为指引,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发挥才智、汇聚力量、扎扎实实地落实好每项工作,冷静、智慧、积极应对战略转型的重大挑战与考验,为确保公司实现科学健康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