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绘本教学组织方法与策略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10 08:34:5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绘本教学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绘本教学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一、什么是绘本。

●绘本,英文为「picture books」,在日本译为「绘本」,直译为图画书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这一类书籍特别强调视觉传达的效果,所以版面大而精美,不仅具有辅助文字传达的功能,更能增强主题内容的表现。优秀的绘本能够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让孩子充分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绘本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绘本作为教材为提升幼儿阅读能力服务的教与学的全过程,使师生共同进步的活动。

二、绘本的特点。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

●从美术的角度说,有美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物像形态的生动性、色彩鲜明的协调性;

●从结构的角度看,精美完整(封面、封底、环衬、扉页、独页、跨页等)。

三、绘本的特质及价值。

1、特质——用一个词语概括“赏心悦目”

●“赏心”是指图文互为补充,互相交融,体现了一种既高深又轻浅的儿童哲学,衍生出精神上的享受。

●“悦目”是因为绘本表现形式使人眼前一亮,难以忘怀。

2、绘本教学的价值——套用一个股票的俗语“一支绩优股”

●让幼儿学会阅读。

●让幼儿学会观察、想像、推理。

●让幼儿学会丰富的语言。(儿童文学作家使用孩子可以解读的词汇,熟悉的语句结构,再将主题巧妙涵盖进去,汇聚成结构完整与内容丰富的故事。透过阅读,孩子无形中便培养出精湛的语文能力。)

●让幼儿懂得美术欣赏。(目前绘本中的图画部分,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作品,他们运用各种材质,营造故事情节,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享受文学,也感染到美学。在同一绘本中,根据自身的体验解读出不同的图意,使孩子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让幼儿学会如何去发现,去思考,去表达。(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创意无限扩大。引发儿童情感的共鸣、呼应,激发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儿童凭借各自对绘本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生活体验和想像,做出种种猜想推测。在这里,孩子的推理也许与故事不谋而合,也许相差悬殊,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去发现,去思考,去表达。)

●让幼儿懂得如何生活。口语教条式的灌输道德教育,僵化了教学方式,也拉远了与孩子间的距离。然而,借着生活化的绘本内容,孩子透过同伴间的讨论,吸收、激荡、转化各种观点,最后学习到清楚的价值观,并将此种能力运用在曰常生活上的应对,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互动学习。(听取别人信息、补充别人的信息、传达自己信息)

……等等。 根据教学的策略来分:

观察式清晰阅读法

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图画、文字之间是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衬托,才能营造出整个绘本的完美感觉,所以绘本特别注重文字与图画的内在关系。当然,也有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只有图画,而完全没有文字。

绘本《神秘的大衣》这样的图画与文字的结合,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的观察力被这么拟人化的展示充分的调动起来,他们在阅读时很容易就关注到了类似于这样的有趣细节,可以让孩子们清晰地了解绘本的脉络,为成功阅读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想象式深入阅读法

优秀的绘本能给幼儿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包含了幼儿丰富想象的绘本更是拓展了原有作品的内涵,使其变得更加丰满。

1.预测故事。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比如绘本《神秘的大衣》的封面,瞧瞧他,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胖得无边无际,领子里居然露出火烈鸟的长脖子、长颈鹿的脑袋、兔子的耳朵。蜥蜴从他的衣襟里探出身来。他的挎包里面,蹲着两只怪模怪样的鹅。他的如同鳄鱼一般起伏的背上,停着一只乌鸦……

2.设疑想象。设置这样的环节,意在培养幼儿大胆质疑、猜想、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更好的阅读绘本奠定扎实的基础。如《我的幸运一天》看了题目和封面就设疑:这是谁的幸运一天呢?他幸运在什么地方呢?(它为什么会幸运呢)等等。

3.合理联想。幼儿在看一本书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作品中喜欢的角色,这就是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引发的。如《蛤蟆爷爷的秘诀》“如果你遇见了这样的怪兽,你会怎么办?”

游戏情景式探究阅读法

当阅读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幼儿常常会以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对绘本作出回应。当幼儿听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时或是阅读之后,幼儿的角色往往会从一个听众变成一个游戏者,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了伙伴的互动,大家可以共享对故事的不同见解,他们有时会用自己独特的动作或是简短语言以示回应,这也是幼儿将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表现对故事的理解,这样的游戏方式能促进幼儿更深入地探究绘本。

1.绘本阅读中的游戏。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中让老师和家长扮演大兔子,小朋友扮演小兔子,开展的角色游戏活动。

2.绘本阅读之外的游戏。为了能给孩子创设更多的游戏机会,在绘本阅读之后,还可以开展语言游戏,将绘本中人物、动物制作成小卡片放入区域,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理解故事相对而言会比较容易些。如果设置了游戏的场景,并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服装等物品,再配上幼儿的语言、表情、感情、动作,幼儿就能通过多种感官进入故事的情境http://www.daodoc.com。游戏的情境随幼儿自己把握,幼儿可以在某一感兴趣的情节、或是疑惑的部分不断徘徊,直到问题和兴趣得以满足再进行接下来的游戏。

生活式感悟阅读法。

图文并茂的绘本吸引着孩子。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在绘本阅读中“让孩子像个孩子”。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一首诗中所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短袖T恤亲子装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生的良好的情感。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爱你,小猴子》《彩虹的尽头》的阅读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朋友的爱,丰富了孩子的情感,激发孩子的爱心。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儿童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绘本阅读的开展给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理性的经验,也为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比如阅读绘本时其他领域的活动如何整合才能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阅读绘本的模式会有哪几种?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争取获得更多的绘本指导策略。

(三)集体教学的组织方法及策略。

根据教学的方式来分:

1、分段式

2、主干式

3、细节式

4、整体式

5、综合式

分段式阅读法——有机运用故事情节。

分段式阅读法是将一个绘本分成几个部分逐步进行教学的方法。绘本通常以较多连续的画面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相对而言有故事的容量比较大,而且不少的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每个转折的关键情节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这样的绘本就很适合进行分段式的阅读。比如绘本《给天使一对翅膀》为例。将绘本的阅读分成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集体阅读,知道小男孩画了一个天使,而天使不要那种有羽毛的翅膀。第二部分亲子阅读,小男孩为天使画了许多美丽而又新奇的翅膀。第三部分集体阅读,天使为了报答小男孩,带着小男孩绕着老胡桃树飞了三圈。最后再完整阅读故事。

主干式阅读法——突出呈现故事的主题。

主干式阅读法指的是在不影响作品主题的前提下,抽出绘本主要的骨架展开的教学方法。在阅读这类绘本时我们可以尝试在第一次的阅读中可采取先阅读故事的主要情节、简化语言等方式,再进入第二次的深入阅读。例如绘本《蛤蟆爷爷的秘诀》《神秘的大衣》。

细节式阅读法——细致地感受作品精髓。

细节式阅读法指细致地观察绘本中有趣的细节,从而达到感受作品完美意境的方法。虽然每本书的文图构成不同,以图画为主,有的绘本文字少,有的文字多,但优秀的绘本文字都考虑了情节、场景、人物、心理等的变化,图画也具有动态感和流畅性,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完整。一些图画设计非常巧妙,别具匠心,既能协助突出主题,又能让人忍俊不禁,运用细节式阅读绘本中这些精彩的部分,能让幼儿更细致感受作品,有时也能以这种方式切入来阅读绘本。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在故事的扉页有一张地图,就是母鸡散步的路线,画面把萝丝的家、院子、池塘、草垛、磨房、篱笆和蜂箱完整而连贯地以大页面的方式展现,把故事情节的主线直接拎出来,与地图上“母鸡萝丝去散步”相呼应,作者的考虑是多么的巧妙与慎密。

整体式阅读法——整体地展现作品内容。

整体式阅读法是完整地阅读整个绘本的教学方法。精彩的绘本图画艺术性强,非常富有情感,故事的主题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引发幼儿共鸣的,完整地阅读能带给幼儿情感上的冲击、语言上的提升。在绘本阅读中,整体式的阅读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它经常使用在绘本的内容比较浅显或重复较多、幼儿阅读能力较强、阅读相似的绘本、分段阅读之后等情况之下。如《给天使一对翅膀》《猜猜我有多爱你》《彩虹的尽头》等在教学的最后环节都运用了整体式阅读。

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淘宝画报

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托的关系,这才营造出绘本完美的感觉。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的绘本展开教学,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可以将上述方法进行有机地组合,帮助幼儿读懂绘本,读透绘本,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以下,我列举了几种策略综合使用的心得:

策略 绘本 策略的反思 幼儿反应 分段式+细节式+整体式 《给天使一对翅膀》 1.分段的时机比较恰当,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2.细节式阅读让幼儿更细致的发现小男孩丰富的想象力。

3.分段后的整体阅读能让幼儿整体地感受作品,并发现作品画面中的小细节。(第一次分段的想象)

1.猜想:小男孩会给天使画上怎样的翅膀呢?

2.哇!有这么多的翅膀啊!

3.小男孩可真会想啊!这些翅膀真漂亮!

…… 整体式+细节式 《母鸡萝丝去散步》 1.内容比较集中,整体式阅读直接给幼儿完整的印象;

2.细节式的阅读体现在对比式阅读的铺垫和整体阅读后扉页的阅读中。(幼儿在活动中的预测)

1.我猜狐狸会踩在钉耙上,脚上会出血的;

2.山羊用头上的角顶狐狸,他帮助了母鸡;

3.看这只狐狸就知道它是吃不到母鸡的。分段式+整体式+细节式 《猜猜我有多爱你》 1.完整式阅读能让幼儿完整地领略大兔子和小兔子的爱;

2.细节式阅读时进一步观察两只兔子对爱的表达——那经典的动作。(练习句式时的摘录)1.地球有多大,我就有多爱你;

2.大海里的水有多深,我就有多爱你;

3.高楼大厦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 …… …… 绘本教学必须要关注的三个要素:故事情节、画面和儿童。教师必须事先挖掘绘本故事的内涵,结合故事的发展脉络,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用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语言表达出来,并适时引导他们思考。同时,绘本教学,还要关注一个“绘”字,即抓住绘本的视觉元素,在讲述精彩故事的同时引导儿童仔细观察故事画面。一方面可以帮助儿童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另一方面可以借图片内容进一步烘托故事主题。

绘本教学的目标:(即三要三不要)

“ 三要”:

●要激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现在的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

●要关注自主阅读的培养,重视对孩子读图、看图、阅读图的技能(关注到绘本的特质所隐含的教育价值)

●绘本是文化传承的通道,要培养孩子的智慧

“三不要”:

●不用怀疑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是看绘本的天才

●不必强求完整的故事内容

●不必强调深奥的道理(随机渗透)→因为绘本不单单只是一个道理,隐含在里面的教育意义很多很多

(一)怎样选择绘本?

1、要根据年龄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绘本。

2、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儿童的经验是儿童和画面碰撞的依据,它能让幼儿与画面里的角色行为产生共鸣。共鸣中的欣喜或烦恼都会刺激幼儿的阅读情绪,这是儿童自主阅读的支柱。为此,选择绘本要有儿童喜欢的对象,最好是动物和儿童自己。)

3、为幼儿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一定的挑战。

4、画面和颜色也是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喜欢的色彩是鲜明而不紊乱,大块色彩和小块结合,大块色彩最好能凸显出故事角色。故事中的角色要动态夸张,能诱发儿童的好奇心,会自然地运用形象的语言、比喻的手法自编故事内容,有声有色地讲述。颜色应是鲜明的,布局应是简单整齐的。如:故事的讲述形式或采用重复的结构方式、或情节与情节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读本就便于孩子们阅读和理解。)

(二)教师怎样研读绘本?

1、熟悉绘本。(看题目猜想故事情节?看封面猜想人物、动物及故事情节?看绘本)

2、查阅相关教学资料。

3、备课。我们要学会剖析绘本的图片特点,寻找教育元素。因绘本来自于国外,它具有他国的文化背景因素。对我们来说,也许有生疏之感,只有细细解读才能领悟文本作者所传递的信息,才能找到相关的教育元素。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教育元素,才能跟随幼儿自主阅读,在过程中给予合适的引导。

这里我要特别讲一下:

我们应该挖掘环衬、扉页上所隐含的教育元素,发挥其正式阅读前的猜测、推理等思维效应,让幼儿充分表达已有经验。有许多绘本,它的结构非常特殊,如《獾的美餐》,它是两条线索(獾外出寻找美食和躲到獾家的客人)平行前进、巧妙交织,对于这样趣味性强、寓意深刻、富有教育价值的绘本,我们更应该细细推敲、反复琢磨。

推荐第2篇:绘本教学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令山东省临沂市金雀山小学谭梅

摘要:图文并茂的幼儿绘本,不仅能够反映幼儿生活,而且也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在幼

儿园教学中,绘本对开拓幼儿想象空间,提高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幼儿园绘本

教学目标模糊、绘本教学中课件成了主角等,导致绘本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主要针对幼儿

园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绘本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最

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绘本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C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 (2013) 27-0179-02

在幼儿园教育中,对于3-6岁的儿童实行绘木教学 是目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绘木教学的时候, 对绘木资料要做合理取舍,做到重点突出、层次阅读等, 这样才能体现出幼儿园绘木教学的意义,从而引导幼儿 主动地学习知识。木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幼儿园绘木教 学及其作用,然后分析了幼儿园绘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幼儿园绘本教学及作用

绘木教学其实就是教师利用绘木材料,以讲故事的 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方法。由于幼儿园的儿童理解能 力不如长大的孩子.因而在幼儿园实行绘木教学对幼儿 的教育非常有益。绘木教学中的特色就是绘木可以提供 给幼儿直观、真实的视觉感官,绘木中图文并茂的方式 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教师可以通过绘木教学使幼儿能够 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提升思考能力。

幼儿园进行绘木教学其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早 期阅读能力,使幼儿产生对书籍阅读的兴趣,以及自身 学习书而语高的敏感性,让幼儿可以掌握一定的阅读和 书写技能。然而,在当前幼儿园绘木教学实践中,还存 在一些不足:幼儿园绘木教学的质量没有提高、绘木教 学缺乏教育价值等,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幼儿园绘木教学 的发展、下而,笔者就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如何做好幼 儿园绘木教学的反思

二、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目标模糊。在幼儿园的绘木教学中,由于大多 数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将绘木教学等同于看图讲 述和故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其实不是幼儿在阅读而是 教师在讲故事,根木起不到绘木教学促进儿童阅读能力 提升的作用。另外,在绘木教学中,教师用完整的语高 描述绘木课件资料,幼儿的思考能力也受到了限制,绘 木教学的目标在幼儿园中太过模糊,对幼儿的成长起不 到利一么作用。

2.课程导读过多。在对幼儿进行绘木教学时课程的导 读过多。导读就是在对幼儿园的儿童进行教育的时候, 教师通过提问、解读的方式帮幼儿理解书中的内容和主 题思想。在对幼儿进行绘木教学时,教师的导读过多, 会阻碍幼儿形成自己的思考,幼儿会顺养教师设置的路 线去想,这样就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在幼儿园的绘木教 学中,过多的课程导读,使幼儿的阅读过程变成了被动 接受,使幼儿对阅读产生反逆感,影响其早期阅读习惯 的培养,从而阻碍了绘木教学的有效开展。

3绘木教学中课件成了主角。在绘木教学中,课件往 往是起到活跃气氛和增强课堂故事形象作用的,只是提 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并不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但是 目前不少幼儿园在实行绘木教学的时候,就使用课件来 完全代替教师的讲解,教师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也开始充 当配角,甚至幼儿在绘木教学中连课木都不曾打开,这 一堂课就结束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幼儿的注意力不能 集中在阅读上,而是在课件载体的多媒体上花了很多心 思,严重违背了绘木教学开发幼儿阅读能力的条件。长 此以往,必将会导致幼儿园的儿童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 下降,同时又对课件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严重地影响了 幼儿园绘木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幼儿园绘本教学方法及策略分析

1.明确绘木教学的目标。在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绘木教 学时,要明确绘木教学的目标,即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使幼儿掌握阅读木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还 要在绘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阅读技能,让幼儿自己学会 反复思考,此外,还应教会幼儿弄清书而表达和口语之 间的关系,让幼儿试养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进行故事的讲 述和描写。在幼儿园的绘木教学中,重要的不是讲述故 事木身,而是教会幼儿阅读故事和思考故事的能力。故 此,教师就要设定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木资料,让他们自 己能理解和消化故事中的道理。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只 有全而地认知绘木教育,才可能避免在今后的教学活动 中走进误区。

2.在绘木教学中应尊重幼儿的感受。在幼儿园对幼儿 进行绘木教学时,教师要让儿童自己体会阅读的思想, 让幼儿有自己的观察、思维以及推理的空间,给他们一

定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其与自身意见相同。教 师应该经常和幼儿互动,以便了解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感 受以及认知水平,这样才有利于绘木教学课件的准备, 可以根据幼儿的水平来制作教学课件,使幼儿可以更轻 松地提高阅读能力。

3.有针对性且灵活地实施教学。对于幼儿园的绘木教 学,教师对于教学课件的设置可以是灵活且有针对性的, 对于课前的导读也可改成疑问或提问的方式,这些都将 会增强幼儿的阅读能力与思考能力,也会提升幼儿的阅 读速度。对于绘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教师应该 将其与教学方式结合,提升课堂的知识转化率,使幼儿 能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的绘木教学对促进幼儿发展有养很重要的意 义,绘木教学会增强幼儿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在幼儿园 进行绘木教学时,应该尊重幼儿的感受,激发幼儿的情 感,丰富幼儿知识的同时也寓教于乐,引导幼儿去主动 学习.这些都对其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潘儿娜.浅谈绘本教学中幼儿低效自主阅读现象及应对策 略fJl.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 }8}:120-121.

}z}土卓君.幼儿园课堂绘画教学中创造力的追寻[fJl.利技资 讯,2012,(8):26-27.

[3]高敬.早期教育机构质量的重要性内涵与评价[J].学前教育 研究,2011,(7):46-47.

[4]朱利萍.有效组织绘本教学的思考—以开展绘本《国土 生病1》教学活动为例[[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12}ao3-los.

[5}崔飞.学前儿章美术教学中有关创造力的调查与教学实 践—以上海地区为例「of.上海师范大学.2011.

推荐第3篇:绘本教学导入策略

浅谈绘本教学导入的策略

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容易理解,小故事却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利用绘本进行教学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更能促进幼儿与绘本的心灵对话和交流,提高绘本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绘本教学导入呢?

下面,我将以在实际教学中涉及到的比较典型的绘本教学导入为例进行分析。

1. 封面解读法。封面解读法绘本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幼儿的画面观察能力又有利于幼儿对绘本主题的把握。但并不是所有的绘本都适于采用封面解读法,教师可根据绘本封面的特点和表现来选择运用。例如,我在大班上的一节绘本课《我的幸运一天》,封面是一只小猪和一只狐狸,它们做着同样的幸运动作,相互开心地对视着,这样的封面能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认为小猪碰到狐狸时应是害怕逃避的,而封面上的小猪却是满脸的喜悦,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反差一下就激起幼儿强烈的阅读欲望,达到了导入环节的根本目的。因此对于此类含有丰富、可观察的内容,并能引发幼儿强烈认知冲突的封面的绘本,封面解读法导入是较为适宜的。

2.游戏导入法。利用游戏导入,不但可以给幼儿真实的体验还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绘本.例如绘本《捉迷藏》就非常适合使用游戏导入法,在活动的开始,教师就借助一些道具和幼儿一起现场玩起了捉迷藏,接着就顺其自然地引导绘本中去。对于这类适合游戏导入的绘本,还是是最喜欢不过了。

3.情境导入法。情境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直观的,当把这些具体化的东西呈现在幼儿面前,能够让幼儿顺利地进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基于情境导入的这个优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教师可利用道具插图,或利用多媒体手段等,创设情境,使幼儿的情感得到升华,产生一种急切想要阅读绘本的兴趣。例如,在讲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时,教师首先头戴毛毛虫头饰,告诉幼儿说毛毛虫很饿,可是为什么饿呢?慢慢的把幼儿带入到该情景中,激发阅读兴趣。

4.儿歌导入法。儿歌旋律优美,节奏和谐,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绘本密切相关的儿歌,在绘本活动前和幼儿一起歌唱,创设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娱乐中快乐自然地过渡到新绘本内容的探索学习中,从而为绘本教学铺路架桥。例如绘本《蚂蚁和西瓜》教学活动中,我首先和孩子们一起演唱歌曲《蚂蚁搬豆》,借用蚂蚁搬豆时“呼朋唤友”“齐心协力”的已有经验,猜测“当小小蚂蚁遇到大大的西瓜”时的有趣场景,然后自然进入阅读:“是这样吗?蚂蚁们还会想什么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绘本《蚂蚁和西瓜》。”

以上就是绘本教学导入的比较实用的策略方法,然而,绘本的种类、涉及的内容非常宽泛,每一本绘本想要表达的意义也不近相同,所以,绘本教学导入中的策略不该是固定的,我们应该分析绘本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再根据目标创设导入的技巧,设计出更具特色,更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导入策略。

推荐第4篇:绘本教学心得体会

绘本教学是以绘本为载体,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绘本教学的心得体会,希望你会喜欢!绘本教学的心得体会1

绘本教学,时下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正慢慢的进入我们的视野。什么是绘本?怎样有效力地来利用绘本?绘本教学的形式又有哪些?在这次观摩应彩云老师《一寸虫》的绘本教学视频中,我受益匪浅。

《一寸虫》是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讲述了草丛中的一寸虫如何运用智慧来求得生存。在这节活动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语言活动,应老师还很巧妙地将测量的数学内容也自然地浸透到故事情境中。例如:活动一开始认识了一寸虫,应老师就请幼儿比划一下“你觉得一寸到底有多长?”然后出示一只纸做的一寸虫,让幼儿具体感知一寸的实际长度;故事讲到知更鸟让一寸虫给它量尾巴的长度,不然就吃掉它。应老师请两个好朋友合作用“一寸虫”去测量,看看用了几条“一寸虫”;后来故事中的许多鸟都要来测量,再请每个孩子尝试拿一条虫去测量;最后请幼儿合作测量自己脸上的部位。我们平常的测量活动都是单独作为数学活动来进行,难免会有些枯燥单调。而这个活动中的每一次测量都巧妙的融合在故事中,从两人合作用几条“一寸虫”测量尾巴——一个人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两人合作测量身体部位,体现了不同的难度递进。孩子们每次操作都有一个明确的任务,通过测量从而引出下一段故事内容,使孩子们始终兴趣不减。

“不仅是幼儿当了你的学生很幸福,如果我是你的学生,我同样觉得很幸福!”这是我观摩了《一寸虫》活动后最深刻的感受。在活动中她们对待幼儿亲切、友好,她们的身份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孩子们最亲切的朋友、最可爱的伙伴。应老师用亲切的笑容,柔柔的声音深深吸引了中班的孩子们;用理解、信任的态度,得到孩子们积极的配合;应彩云老师更是用她机智的双眼,睿智的语言,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让幼儿园教师的亲和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也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爱的体现。

在《一寸虫》这个活动中,不仅仅是孩子们,我们也感受到了应老师语言美的魅力。应彩云老师轻轻柔柔的话语,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和朋友聊天。对于每个幼儿的回答,应老师都会给予不同的答复,或是引导孩子深一层次的思考,或是小结孩子的话语,或是提升孩子的经验……孩子们从应老师的语言中不仅得到了爱的体验还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被关注后的幸福感、被同伴认同的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表现的情趣,更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不正是《纲要》中所倡导的吗?

“做中玩,玩中学”是活动最真实的描述。幼儿园教育就是要促进幼儿的发展,而活动就是给孩子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孩子们在活动中玩得开心,观摩者也看得开心。是哪种方式能让孩子们学得这样开心,这样容易呢?是游戏。每个人都爱做游戏,而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让孩子们乐于参与,乐于在玩耍中学习。应彩云老师设计的《一寸虫》利用绘本故事为线索,让孩子们带着疑问去操作,从操作中寻找答案。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孩子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得了发展,而孩子们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童真,也惹来了观摩者们一阵阵的笑声,让大家感受到了玩中学的乐趣。

遗憾的是没有亲自现场一睹应老师的风采,但是通过这个视频观摩活动,留给我的影响却是永恒的,我将终生受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为孩子创造宽松的阅读环境,引发孩子阅读的动力。我们还要教给孩子一定的阅读方法,在看图画,猜故事的过程中渗透方法指导;要引导孩子进行交流,从一本书中看到更多的意义。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之间相互交流,让孩子与大作家交流,可以提升孩子阅读的质量,让孩子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

绘本教学的心得体会2

学期临近结束,绘本教学告一段落。这是我们第一次进行绘本的教学,原本对绘本有些粗浅的了解,但是自从接触到绘本教学之后,发现绘本是一件很好的东西,这些教材真的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东东,里面的一些教学活动,无论是儿歌还是故事,都很好听,好看。自学习之后,小朋友们都喜欢上这些儿歌和故事了,对儿歌和故事的记忆也很强。我想这将成为孩子今后人生中一顿不能忘记的精神大餐,成为孩子一段不能忘记的记忆。

绘本好的理由,还有就是他对教学活动的开发很好。在他的教学参考中,设计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是尽量地挖掘了那些教材本身的所有的教育功能与教育因素。他通过一个教材,可以设计出许多个活动,这些活动及时连贯的,有时相互独立的,每一个活动的开发都能让孩子在原先的基础上再学到更多的知识,接触到一个新的视觉,以开阔孩子的视眼,增加孩子的阅历。

因为我们都重视这项活动,因为我们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绘本教学,所以本学期的绘本教学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下学期我们还能继续把绘本教学继续进行下去,让孩子在绘本教学中得到更多更多的有益经验。

绘本教学的心得体会3

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是通过幼儿对绘本的阅读和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幼儿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发展观察力、理解力、判断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本学期,我们根据孩子孩子的年龄特点,继续开展绘本教育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绘本阅读的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能力。通过一学期的绘本教学,让我进一步了解绘本以及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上好阅读课。

然而,今天我想就早期阅读中的绘本教学来谈谈我的想法。早期阅读中的绘本教学有它的几个策略和原则以及其相应的教学链的概念。借用许老师的话:绘本教学手不离书、眼不离图、从图示上获得、用图引出文字。对话式学习:里面有什么,看到了什么。过渡到理解式学习——两个课时孩子喜欢哪一页,就看哪一页。讲清一页的画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好朋友讲的是这一页吧?你怎么知道?你还发现了什么。最后表演故事。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幼儿阅读主要是凭兴趣阅读的,他们注意的是画面。他们的目光往往被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所吸引,很难做到从头到尾在仔细阅读,我们应该逐步培养幼儿独立的阅读能力。当然,教会幼儿阅读时要有顺序的阅读,并要教会幼儿认识图书的封面、封底、内页等,要让幼儿知道阅读一本书时应该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看。在观察某个画面时,也应和看图讲述的一样,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了解画面上是什么时候,画的是什么,画面上有什么,在干什么等等。

上一堂课、读一本书,不是阅读活动的全部,但我们可以此为阅读的开始,读一本书可以是10分钟,也可以是半小时,但是学会读书的方法,感受读书的乐趣,则需要其它更多的智慧。作为孩子的老师,我常常给班里的孩子们选择一本本图文并茂、寓意深远的图书。其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幅幅精致的画面,常常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美妙的听觉、视觉感受……孩子们也会重拾我讲故事的那本图书,学着我讲述的样子或喃喃自语或担任起“小师者”的角色,那一刻,我们也会为孩子们会看书、看懂书而倍感欣慰。

绘本给大班的孩子带来了阅读的欲望,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窗口,让孩子们有了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绘本正以她无穷的魅力,渐渐融入到幼儿园和家庭的读书活动中。不管是幼儿园中的经典阅读,还是家庭中的亲子共读,我敢说,绘本是一种最适合低年领孩子阅读的书籍。因为绘本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吸引儿童,他还会让成年人,甚至老年人读了以后都找回了童心的感觉。阅读绘本,分享绘本,如果你参与其中,你一定会感受到其乐无穷,你和孩子们这一生一定会受到最大的教益!绘本阅读,一把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让我们一起走进绘本的世界!

推荐第5篇:儿童绘本之策略及方法

针对儿童绘本在早期阅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及创作方法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读讲来理解读物的过程,早期阅读的最主要目标是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认识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的对应转换关系,掌握早期阅读的方法,培养幼儿将早期阅读经验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幼儿观察、想象和语言思维等综合能力【1】。而绘本则是以图码为主、语码为辅(甚至完全没有语码),展现低幼儿童视域中的审美世界图景,并能与低幼儿童这个接受主体产生积极的、有意义的互动效应的一种读物,主要指向儿童的生活现实与心理现实,隐含着有针对性地适应和配合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引导和协助儿童进行生活、自然、社会认知和学习的创作宗旨【2】。二者可以互相结合,相辅相成为幼儿继续学习作铺垫。

绘本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内容和形式的读物,构图巧妙、造型生动、色彩优美的画面对于幼儿无疑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其中富含节奏韵律感,幽默诙谐,拟人夸张的语言符合了幼儿语言的年龄特点,而绘本中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故事情节能够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因此绘本受到了大多数儿童欢迎和喜爱,如果能将绘本广泛运用到早期阅读教育中,培育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其认识图与文的相互关系,为将来的继续阅读活动打下基础。

(二)研究意义

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文学艺术形式的儿童绘本还有更多的发展前景与研究空间。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幼儿所阅读的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或是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而我国原创的绘本很少,没有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扶植和引导,大部分作品不符合儿童绘本的要求,不适合幼儿阅读。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合理运用已有的绘本阅读资源,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学习国外优秀的儿童绘本,从中汲取国际大师们在风格、版式、色彩、绘图、文学艺术韵味等方面的先进的理念,从而创作出幼儿喜爱的优秀儿童绘本运用于早期阅读教育。

二、文献综述与论文创新点

(一)文献综述 1.绘本的定义

绘本在英文中是PictureBook(图画书)。但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

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而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书,是图文交融、相得益彰的一种书籍表现形式。【3】

2.绘本的特征

(1)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

(2)从美术的角度说,有美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物像形态的生动性、色彩鲜明协调;

(3)从结构的角度看,精美完整(封面、封底、环衬、扉页、独页、跨页等)【4】。

3.绘本的性质 (1)儿童性

大部分绘本将儿童预设为主要读者,反映和表现儿童生活与心理,成人绘本内容形式的儿童化,令绘本普遍具有鲜明的儿童性【5】,许多绘本的人物塑造、故事情节铺陈、结构安排、构图、版式及装帧设计,全面充分地考虑了儿童的接受和阅读趣味。各国的绘本作者从儿童的欣赏角度出发,以拟人、夸张、对比、循环反复等为基本艺术元素,形成绘本图文的主体框架和表现模式。

(2)“图文合一”性

绘本中的故事文本,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陈述语句,不加连缀地依次排列,不仅很少有渲染和铺陈,也不具有通常文学作品所有的语言的丰富、形象、生动、精妙和细微。单独阅读绘本的文字,至多只能获得一个故事主干框架或梗概,在文字与文字之间、在句段与句段之间留有明显的断续、空白和间距。读者显然需要依靠图的配合和支持,才可以完成对故事的基本理解,单独阅读绘本的故事文本无法获得阅读普通故事能够获得的文学满足和快感【5】。既然是绘本,图当然占据更主要的位置,成为读者阅读的重点。图文绘本中的图,包括媒材与画种的选择、色彩与色调的调配、形状与线条的呈现、人物造型以及构图与布局、光源与阴影、空间与透视效果、绘画风格、版式和装帧设计,是一个以绘画元素组成的、具有显示或暗示意义的意象符号系统。值得关注的是,绘本的图并不以完整地“图说故事”为指归,不立足于再现事件过程或关键性情节,而侧重于最大限度地凸显图的多种表意功能,或开掘某个局部或细节以表达特定的意义,或进行情绪和氛围的暗示,或延伸故事的内容。

(3)独创性

绘本是内容和形式都极具独创性的艺术品,首先故事、故事主题以及两者间的结合就有着最大程度的特异性,是作者基于自己的人生感悟的个人化创造,通常具有思想、想象及表达的唯一性;与此同时,从线条、造型、构图到材质的选择、风格的取向,绘本绘者(经常是作者本人)也无不谋求充分显露自我的艺术个

性并尽可能使之趋向独到与精深。

优秀绘本往往依托作者最具灵感的、最标新立异的创意建构,是一些决不雷同,不具有模仿性和复制性的、超越惯常思维逻辑、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

(4)开放性

绘本也同时为读者预留了充分的阅读空间。在绘本中,图文结合存在主观或客观的缝隙,亦即前文提到的绘本通过图文系统各自并协调讲述故事而衍生的概念性、抽象性、象征性、暗示性和多义性,为读者提供了多维、多向、多层次的丰富的阅读目标,让读者得以进行具有探索性、发现性和增补性的阅读过程,调动读者投射自我,以臆测、证实、判断、质疑、修改、重建等方式最终参与作品的阅读性创造,在作者绘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建立读者的绘本。

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入学正规的书面语言学习作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绘本作为图文合一的艺术整体,以简明之文和形象之图协同讲解故事,在具象与抽象、表象与意象的矛盾统一中呈现丰富性和多义性;具有思想艺术独创性的绘本,同时为读者预留了广阔的阅读理解空间,让绘本的阅读具有开放互动的特质。

4.儿童阅读绘本的意义 (1)增长认知学习

图画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举凡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种种常识皆有所描述,对阅历不多,经验有限的孩子而言,它犹如百科全书般,提供各种观察性,思考性与感受性的认知学习经验。

(2)增进语言学习

透过图画书的朗读,孩子从中体会语言之美,并丰富语汇。孩子一旦享受图画书的乐趣,必会不断问问题,不断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父母也会以感情洋溢的丰富语言回应,无形中促进孩子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发展。

(3)提供生活经验

孩子的生活经验大都局限在周遭的家人与朋友关系间,然而图画书的内容多采多姿,孩子可以从中体会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事物,甚至人性百态.许多无法直接接触的生活体验,透过图画书的媒介,间接地让孩子了解与体会,无形中开拓视野,丰富生活体验。

(4)涵养美学

图画书大都具备简浅的文字,调和的色彩和精美的印刷,可以陶冶孩子心性,

创造视觉效果的艺术品。

(5)增进阅读乐趣

朗读图画书给孩子听时,将其语言,情感,思想,毫不保留的传递给孩子,孩子无形中体验阅读的兴趣,自然乐於看书,终生与书为友。

(6)培养创造想像的能力

图画书的文字简明,而插图细腻,因此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并进而产生学习迁移的效果,奠定日後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6】

5.幼儿阅读绘本的指导策略

(1)引导幼儿敏锐地观察,清晰地阅读绘本

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图画、文字之间是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衬托,才能营造出整个绘本的完美感觉,所以绘本特别注重文字与图画的内在关系。当然,也有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只有图画,而完全没有文字。

(2)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深入地阅读绘本

优秀的绘本能给幼儿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包含了幼儿丰富想象的绘本更是拓展了原有作品的内涵,使其变得更加丰满。

①预测故事。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幼儿根据封面的预测大大出乎了我们的意料,一幅在我们丝毫不以为奇的图片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想象空间,虽然此时的想象漫无边际,但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其以往文学作品的经验大胆地想象着。

②设疑想象。设置这样的环节,意在培养幼儿大胆质疑、猜想、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更好的阅读绘本奠定扎实的基础。

③合理联想。幼儿在看一本书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作品中喜欢的角色,这就是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引发的,孩子们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所引发的快乐。这些想象的内容让绘本阅读不仅仅只局限在绘本本身,而是使得绘本阅读更加丰满、更加立体。【6】

(3)创设幼儿喜欢的游戏情境,探究地阅读绘本

当阅读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幼儿常常会以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对绘本作出回应。当幼儿听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时或是阅读之后,幼儿的角色往往会从一个听众变成一个游戏者,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了伙伴的互动,大家可以共享对故事的不同见解,他们有时会用自己独特的动作或是简短语言以示回应,这也是幼儿将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表现对故事的理解,这样

的游戏方式能促进幼儿更深入地探究绘本。

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理解故事相对而言会比较容易些。如果设置了游戏的场景,并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服装等物品,再配上幼儿的语言、表情、感情、动作,幼儿就能通过多种感官进入故事的情境。游戏的情境随幼儿自己把握,幼儿可以在某一感兴趣的情节、或是疑惑的部分不断徘徊,直到问题和兴趣得以满足再进行接下来的游戏。【7】

(4)引导幼儿多形式的表现,充分地展现绘本

绘本阅读前、过程中或是阅读后,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充分展现绘本,从而让孩子更细致入微地感受绘本。

①以幼儿园为主的形式。绘本阅读中可以采用续编故事、仿编故事、创编故事(制作新的绘本)、童话剧表演,或是其他领域活动加以配合的方式,更立体的感受整个绘本。就象绘本阅读过程有感而发或者是即兴的表演,阅读后语言角或是表现区的反复表演,绘画的方式以及父母记录留驻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么全面的措施,让绘本得以充分地展现,完成绘本阅读的目标。

②由家长配合的方式。在家长的配合之下,能让孩子更全面、更细致地阅读绘本。【6】

6.儿童绘本的创作方法 (1) 绘本的选材

早期阅读旨在帮助幼儿接近书面语言,引发他们对文字的好奇感和探索欲望,帮助他们初步认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更好地学习书面语言。由于早期阅读活动是依托幼儿文学作品进行的,因此教育目标应包括:了解文学作品的多种体裁,乐意欣赏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等。因此各种不同体裁的文学都可以用来创作儿童绘本。

其中以诗歌,绕口令,谜语,童话故事居多。根据幼儿语言特点,他们偏爱于有音韵节奏的语句,因为这些使他们产生了悦耳动听的乐感,又或者是同一个句子或者同一种语法结构的句子不断重复出现,以重复结构形式出现的语言增加了绘本的趣味性。

(2)绘本的主题

绘本的主题表现也是作品价值实现的必然体现。一部作品打动人的力量,往往来自它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绘本的主题涉及道德、认识、心理、情感、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自我接受与认同、自主与独立、个性发展、平等、相互包容与尊重、关怀与合作等,成为许多绘本作品共同演绎和宣扬的“主旋律”,而幼儿从小被教育要做“好孩子”、“乖孩子”,自然极为青睐绘本中积极情感成分。

(3)绘本的内容

绘本之所以收到大部分幼儿的喜爱,不仅仅是绘本的图画精美,语言生动,更重要的原因是绘本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幼儿能从绘本之中找到自己或自己身边人的影子,无论故事情节多么离奇,画面怎么夸张,总能在绘本里面产生熟悉感,进而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如果绘本缺乏真实感,脱离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是不会有幼儿喜欢的,他们不会再要求再看第二遍,并很快将其忘记。

(4)绘本文字部分的设计与组织

多数作品,比如诗歌由于篇幅短小,可以全篇选取,而对于故事由于篇幅较长,为了减轻幼儿的阅读压力,我们可以对原作进行了适当的提炼和缩减,提炼情节主干,删减细节末梢;凸显人物对话,淡化细节描写。文字部分是串联的作品内容的线索,而主干之间的断续、空白和间距等细节方面可以在图画上加以体现。

(5)绘本图画部分的设计与组织

绘本中图画的地位并不是“配角”,而是“主角”。图画和文字担任着讲述作品内容的住要任务。一个儿童绘本通常只有二十几页到四十几页,每页都是由大量的图和少量的文字组成,要利用这几十幅图和少量的文字把一个故事讲得既清楚又好玩,就必须强调图与文的配合,强调画面的叙述性和连贯性,即图画跟文字一样,也必须具备讲故事的能力,在国外的儿童绘本封面、封底、扉页、甚至环衬都有着作者的插画,这些插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绘本内页插图共同讲述着同一个故事,整本书是一个故事的整体。读者通过绘本可以从画面中阅读出许多文字并没有讲述或者涉及到的内容与情节。在绘本中,图与文字同样具有讲述性,而且其“讲述”出来的情节相比文字更为直观,更加形象化;绘本中的图画并不是一张张单独的图画,而是连贯着的,它们一幅幅连贯起来叙述一个故事。连续性与讲述性是绘本图画所必有的特性。

(二)研究的创新点

早期阅读教育是语言教育的一部分,其最重要目标是激发的阅读兴趣,为幼儿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将这些好习惯迁移到其他学习活动中。目前,在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教育中却以教儿童认字和写字为主要内容,阅读材料稀缺或质量偏下,绘本作为被大多数幼儿所喜爱的阅读材料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现今所使用的绘本则大多引用国外,没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延续。怎样将绘本广泛运用与早期阅读教育中,使绘本成为普遍实用的教学工具,以及怎样创作出质量较好的绘本作品,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为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和访谈法。

(二)研究内容

1.探索早期阅读教育中幼儿的阅读兴趣及其语言特点,寻找适合创作儿童绘本的文学作品。

2.探索绘本在早期阅读教育中新的教学策略与指导方法,找到广泛运用儿童绘本的一般性方法。

3.探索绘本的普遍性创作方法,使绘本能够成为早期阅读教育中能够广泛运用的工具之一。

四、参考文献

【1】周兢《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PPT]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百度百科*词条“绘本”[OL] http://baike.baidu.com*2010-07-14 【3】百度百科*词条“绘本故事” [OL] http://baike.baidu.com *2010-07-14 【4】蔚一潇《美丽和幸福的种子——小议儿童绘本的美学价值》[J]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5】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Vo1.19 【6】朱良&李全华《儿童读物插图的功能及审美取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06期No.06,2009Serial No.174 【7】胡旭慧《浅议幼儿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J]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2006.12

五、待参考文献

【1】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王振宇.[M]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张明红.幼儿语言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推荐第6篇:绘本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绘本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中山市机关第三幼儿园 李文华

摘要:适宜的阅读材料是发展幼儿阅读兴趣、提升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的支撑载体。绘本正是最适宜幼儿的阅读材料。近几年,开展绘本教学活动就成为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但许多教师在开展绘本教学活动时,不是模仿照搬一些名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就是组织成看图讲述活动,对绘本教学的目的和意义、绘本教学中应该注意和掌握的基本策略却是一问三不知。笔者就自己园内开展绘本教学的多年经验,谈谈绘本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人类知识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3—8岁是人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越早开始阅读的孩子,会有更强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因而智力发展迅速、知识丰富。适宜的阅读材料是发展幼儿阅读兴趣、提升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的支撑载体。而绘本正是最适宜幼儿的重要阅读材料。绘本中,图与文相辅共存,以浅显的故事来诠释生活中道理的话语方式,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更能有效帮助孩子理解绘本所要表达的丰富内容;使用幼儿感受世界的精妙,分享不同文化带来的心灵温暖与感动,并与此同时有效的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近几年,开展绘本教学活动就成为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在绘本观摩活动中,我们却发现,许多教师在开展绘本教学活动时,不是模仿照搬应彩云、蒋静等上海名师的教学活动,就是组织成为看图讲述活动,对绘本教学的目的意义、绘本教学中应该注意和掌握的基本策略却是一问三不知,即使是照搬名师的活动,也说不出各环节的设计目的。这种现象不仅不能体现绘本的教学价值,也不利于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我园立足绘本,开展早期阅读教学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现就绘本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谈谈我园的经验和做法。

(一)教学中要建立层层深入的绘本阅读策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国内学者柯南指出:“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儿欣赏和接受图画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帮助。”为了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绘本的方法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应以分析结构为基线,以分享关键页面经验为目的,以提供大量绘本资源课外阅读为手段,为幼儿进入绘本世界提供指引。

1.引导幼儿认识绘本的结构——封面、封底、正文、扉页、环衬,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

教学时,老师不是带领幼儿直接阅读绘本画面,而是先着重引导幼儿认识绘本的结构——先观察封面,封面含有丰富的情节,有时通过封面就能了解绘本的主旨;接着引导孩子欣赏环衬,环衬的颜色、图案都是经过绘本作者精心挑选的,它们往往与讲述的故事内容或情绪相合。然后和孩子一起看扉页,引导孩子基本认识绘本的作者、译者以及出版社。而在阅读正文时,要逐页观看插图,再以文字验证,当看到封底时,绘本的故事就讲完了。按这样的步骤,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良好阅读的习惯,而当孩子们在积累一定经验后,便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如中班孩子第一次阅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看到扉页上的母鸡时,大部分孩子会认为那仅仅只是一只可爱的母鸡妈妈。可是,经历了多次阅读后,有孩子会突然叫起来:“老师,这个扉页原来是张地图!”,原来,这本书的扉页就是母鸡萝丝的一张散步地图,通过对照地图,可以一一找出狡猾的狐狸是在哪儿踩到钉耙,是在哪里栽进水塘里......孩子们全都哈哈大笑起来。在欢笑声中,孩子和老师一起得出结论:原来有的书的扉页是作者特别设计的,是可以给我们提供线阅读线索的”。由此,孩子的阅读兴趣更浓厚了。

2.引导阅读正文时,抓住、用好关键页,把握阅读重点线索

在孩子初步了解绘本结构后,教师再着重引导幼儿阅读正文。由于大部分绘本页数较多,而幼儿有意注意时间不长,因此教师只能抓住4—8页情节丰富、易于观察且承上启下的页面做为关键页,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细节,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使幼儿能够更好地感受画面的意境和了解绘本内容。如在《动物绝对不能穿衣服》里,整本绘本共16页,教师不能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逐页观察,因而老师就选择了第

2、

3、

7、

8、9页做为关键页,让幼儿在这些页面充分讨论,体会到动物穿衣服的滑稽之处,从而得出结论“动物的皮毛是最好的衣服,它不需要穿衣服”。3.以诵读辅佐幼儿理解,实现情景交融、情理相通

在幼儿在了解绘本内容后,教师需要绘声绘色地诵读,引发幼儿再次阅读的兴趣,同时帮助幼儿深化对内容的理解,感受绘本所体现的情感。日本著名的图画书阅读推广者松居直在《图画书的快乐》中阐述道:“当朗读者把图画书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图画书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聆听者的一生当中。”根据这一观点,我园教师每次都会配上合适的音乐进行绘本朗读,幼儿会在优美的音乐中静静地聆听,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地轻声跟着读,喜悦、欢乐、忧伤、疑惑溢于言表。实践证明,以诵读辅佐幼儿理解,是实现情景交融的理想形式。

(二)教学中要着重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策略,提升绘本教学质量 绘本内涵丰富,具有多元的教育内容和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每一本绘本,并跟随幼儿的阅读状态,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做出调整教学策略,同时,还要分角度、分阶段地引导幼儿学习,这样才能达成教育目标,提升绘本教学质量,从而养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我园在多年绘本教学研究中,探索了一套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策略。

1.问题先导策略:教师创设氛围,以问题层层引入,促使幼儿能从最简单的单幅画面观察入手,进而能够联系其他画面,进行整体的观察联想、推理,从而推进幼儿发现、理解、推测能力的发展。此策略合适于故事类、情感类绘本,适合小中大班教学。

2.情境创设策略:在阅读前的一段时间,请幼儿体验相似的生活,或者有意识引导孩子来关注相关的生活经验,或利用道具、背景音乐等布置情景,创设与绘本内容相吻合的情景,引导孩子自然而然地进入绘本的世界。此策略多用于社会类绘本。

3.自主发现策略:教师将绘本的文本文字遮盖,让幼儿自主阅读,以幼儿的提问为主线,引导幼儿讨论交流,教师在为幼儿提问答疑解惑的同时,还要将阅读活动与生活、游戏、学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使幼儿的经验、情感得到迁移,推进活动的深入。此策略合适于社会认知类与活动体验类绘本,多为中大班后期所用。

4.反复精细策略:以个人读、小组读、编故事、表演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反复阅读,深入体会绘本内容,了解绘本的细节,以及细节与主要内容的关系,突出绘本主旨。此策略合适于情感类绘本及绘本拓展活动。

5.读、绘结合策略:幼儿读完绘本后,可针对幼儿的某一兴趣点,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仿制和创作绘本,使读、绘相结合,从而达到让孩子们表达情感、愿望、表现自我,让幼儿有机会体验成为读书人的成功感与自豪感的目的。此策略合适于非正式阅读教学,尤其是亲子共读活动时用。

以上是我园在绘本教学中探索与实践的一些经验。总体而言,绘本阅读教学是一个热门但缺乏教学经验的领域,同时亦是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着希望的领域,这需要我们全体教师们不断去探索、反思、总结,才能真正将绘本的教育价值落到实处,从而真正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年7月.[2]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11月.[3]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3月. [4]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

推荐第7篇:绘本提问策略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绘本阅读活动的形式,包括亲子阅读、个别阅读和集体阅读,集体阅读是适用于幼儿园绘本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绘本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式,通过合理的设疑提问引发阅读的兴趣,将绘本生动有趣地展示给孩子们,让幼儿能一次又一次地主动阅读绘本,喜爱绘本。 那么,什么是“提问”呢?所谓提问,一般是指把故事或事件、知识技能中的重点和难点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孩子去思考。把未知抛给孩子,让他们去猜想,去交流、去验证、去实践,通过积极的思考设想各种可能的答案,激起孩子对阅读活动的积极性。我们要依据孩子的认知规律,选择最恰当的引导方式,步步设疑,循序渐进地诱发孩子的问题意识,使其思考向前推进。

一、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

提问多。许多教师在绘本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很多,认为提问越多,就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知识,是机械教学。因此,绘本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教师提出问题和幼儿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剥夺了幼儿观察画面,展开联想的时间,如果那样,就不是绘本教学了。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不应急着说教,不断地提问、说明,而应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

填空式提问占据的比例很大。我们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这样的提问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的。 所以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儿思考如何做好围绕目标而设问,应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功效,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阅读积极性。

二、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一)提问的设计

我觉得在阅读活动中,理解书本内容是首要目标,提问应紧紧围绕图画书内容进行。教师的提问应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故事情节线索,抓住绘本特质进行引导。提问要预先设计,预先设计的提问能关注到图书中的主要情节,并让师幼讨论一直围绕主线进行。 根据故事特点设计提问。

1.以故事、人物情节为发展线索的绘本,可以设计一些推理性提问,着重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图画和认识画面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幸运的一天》中猜猜看狐狸、小猪谁会是幸运的一天呢?《狐狸爸爸鸭儿子》中“狐狸还会吃小鸭子吗?”的猜测。

2.当出现故事发展的**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幸运一天》中“假如你是小猪,你会想什么办法?”引导幼儿想象。

3.当故事中蕴涵着道德评判标准的,可以在读完故事后设计一些评价性提问,以挖掘图书中的教育价值。如“小猪是靠什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二)提问的组织

有了精心设计的提问还不够,关键还在于组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否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提问应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应在调动全体幼儿集中注意力后紧接着提出问题,以便全体幼儿都能认真思考。应根据幼儿的认知心理特点,指导幼儿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让幼儿从整体上感知、了解画意,然后再引导幼儿抓住重点特征仔细地观察图画,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图画中每件事物之间、每幅图画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中事物与全图之间、单幅图画与整幅图画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使其思维活跃起来。

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要由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回答。如,描述性提问一般采用集体回答或是由发展水平居下的幼儿回答。当幼儿回答得较为发散时,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幼儿举手一个一个地来表达。分析性的提问一般由发展水平居中的幼儿回答,综合、评价性的问题则由发展水平居上的幼儿回答。

(三)教师的应答

在这个问题中,教师会出现的情况就是按部就班,教案怎样备的,我就怎样说,甚至在背教案。根本无法倾听幼儿的回答,仿佛幼儿和老师在走平行线,没有交集,没有互动,这样的课堂无法精彩。对幼儿的每一个回答都能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适宜的语言来“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应答是教师对幼儿回答的一种处理。提问本身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反馈,教师的应答恰恰是反映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的指标之一。我们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如,当老师问:“西瓜和蚂蚁谁大谁小?”幼儿回答:“西瓜大,蚂蚁小。”教师又重复幼儿的回答:“恩,西瓜很大很大,蚂蚁很小很小。”这种回应就是无效的,还浪费时间。如何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经验?我认为:

(1)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小熊的帽子》中“小熊会不会要回自己的帽子呢?为什么?”引起幼儿更高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

(2)教师还可以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概括、汇总,使幼儿获得的已有经验得到整理、提升和系统化。例如:教师引导《狐狸爸爸鸭儿子》中,师问:“你爸爸平时为你做了哪些事情呢”幼儿回答:“煮饭”师接着说:“真是勤劳的爸爸!”概括幼儿的经验。

教师要给予幼儿的回答及时的评价,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适宜的语言来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能一带而过。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更好地让语言活动成为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

三、提问的类型。

(一)猜想式提问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经典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情节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例如:《我的幸运一天》中,绘本的封面就已经很吸引幼儿了,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提出了问题:“你来猜一猜这是谁的幸运一天?”问题一出,幼儿的兴趣马上被激发了,有人说是狐狸,有人说是小猪,带着这个疑问,幼儿会紧跟着老师的思路顺利地进入后面的活动中。 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限制了幼儿的思维。讲故事前,幼儿看一下图书的封面,了解故事的题目后提问:“这个故事里会有谁呢?他们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幼儿会从了解到的故事题目进行猜想,孩子的思维得到了扩展,答案肯定非常丰富。猜想式提问引发幼儿大胆展开想象,让他们敢说、想说、愿意说,而且是兴致勃勃地说。《狐狸爸爸鸭儿子》中教师运用了许多猜想式提问,如“狐狸会不会吃掉这个鸭蛋呢?”“这时候,狐狸还会吃小鸭子吗?”这样的猜想式提问也充分体现了提问的开放性特点,一个提问指向多个方向,充分打开孩子表达的思维与方向,所以猜想式提问也是教师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二)开放式提问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纲要》要求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 本次活动开放式提问很多(根据提问水平检测表做一下统计),幼儿在这样的提问下会积极想象故事情节,绘本故事的童趣深深吸引了幼儿,幼儿一直处于期待正确答案的状态中,想验证故事接下来的情景,从而对绘本阅读更感兴趣。在阅读中,教师提出的一个个带有明确指向性的问题,是带孩子深入阅读的钥匙。

(三)递进式提问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我的幸运一天》中教师引导幼儿逐层说出小猪的想法。还有“小猪怎么来到狐狸家里?“它怎么啦?”“它会怎么反应?”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四)追问式提问

绘本阅读中最难把握的是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情感起伏,而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加深对绘本中心内容的理解,使他们从中悟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结论。教师在幼儿阅读活动中的有效追问,就可以较好地完成这样的任务。如:《小熊的帽子》里“小松鼠手里拿着什么?为什么拿着伞?”;《我的幸运一天》“狐狸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修指甲?”及“狐狸的表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等等。

(五)操作性互动提问

如《我的幸运一天》中幼儿可通过操作小猪和狼的表情变化图,给予幼儿一个暗示性的提问方式,并让幼儿在表情的观察整理中获得更深的体会。

推荐第8篇:低年级绘本教学的策略

一年级绘本教学的几个策略

----《我爸爸》教学例谈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

肖天旭

很多学校绘本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深受触动。最近我也走进了绘本的教学,孩子们非常喜欢,自己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绘本,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新鲜的阅读材料,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一 个全新尝试的课堂。让孩子们走进绘本,也让我们的教师感受到了绘本的无限魅力。下面就以《我爸爸》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谈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看一看。

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图书。《我爸爸》是英国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对所有父亲的献礼,同时也有着对自己父亲的怀念。 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中,打开第一页,“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一位胖胖的父亲端坐在桌子前,穿着睡衣,满眼惺忪,头发乱糟糟,哪里能看出来这位父亲很“棒”呢?文字和图画的错位让读者哑然失笑,可是且慢,爸爸背后的墙上贴着一幅画着“太阳”的画,从稚嫩和简单中可以看出出自孩子之手,莫非作者是在暗示我们:爸爸是“我”心中的太阳?

往后翻,是一个跨页,“他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爸爸叉着腰,大野狼正灰溜溜地往外走,门上的太阳呼应了前面墙上的太阳。再仔细一看,躲在门外树背后的是小红帽和三只小猪,呵,他们可是最怕大野狼的呀!“我”爸爸是如此地孔武有力,无所畏惧。再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用大野狼来进行对比呢?首先因为它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物,更深层的原因是,能打败大野狼的爸爸可以提供给孩子安全的保障——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 再往后看,“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爸爸的头变成了马头,连椅子腿儿都变成了马蹄,可是,仍然看得出来这是“我”爸爸,为什么?因为笑容还是爸爸招牌式的笑容,睡衣还是爸爸标志性的睡衣。这就是表现安东尼?布朗超现实主义画风的典型图画,孩子们看到这样随意组合的形象,一定会乐不可支。

爸爸就一直这样被比喻来比喻去,直到最后,“我爱我爸爸,而且你知道吗”,一双孩子手伸在爸爸的胸前,小太阳又出现在爸爸的睡衣纽扣上,爸爸露出慈祥的笑容和温柔的目光。再翻到最后,“他也爱我。(永远爱我)”,爸爸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背景是凸显“永远”的年轮或时光隧道。当孩子们沉浸在比喻的乐趣中时,作品突然机锋一转,变成了情感的倾诉,相信很多的孩子在此时都会眼泪盈眶,破“笑”为“涕”。

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具有一种非凡的气质,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读者的童年经验,让孩子在熟悉中亲近,让大人在回忆中微笑。读完这本书后,也请你闭眼想一想,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爸爸威猛高大,无所不能?

策略二:猜一猜。

优秀的绘本能够提醒给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孩子们丰富的想象会拓展原有作品的内涵,使作品更加丰满。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猜的环节,第一次猜想: 出示第一幅图“你瞧!爸爸的头发乱蓬蓬,小小的眼睛,大大的嘴巴,穿着花格子睡衣,衣领也没有整理好,好像刚睡醒的样子,这样的爸爸给你什么感觉?可是作者却说:“这是我的爸爸,他真的很棒!”爸爸棒在哪里?谁来猜猜看? 第二次猜想:“爸爸在运动会上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那幅图之后,让孩子们猜:我爸爸还棒在哪里?第三次猜想:出示“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快。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河马一样快乐。”之后,让孩子们猜猜这本图画书上还会画些什么呢?爸爸还会像什么动物一样怎么样呢?

猜读,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的内容,推测未知的内容。一个人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过程中,往往会依据文本的文字,对还未看到的内容或围绕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推想猜测,“猜”更是孩子们的拿手好戏,他们简直都是奇思妙想的天才。想象原是绘本的特质,绘本的故事与图画会自然引发孩子们天性的幻想,令他们浮想联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们充分交流他们的大胆想象,能极大地满足孩子们爱幻想的心理,同时还能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为此,猜读便成了绘本导读中最合适的方法。

策略三:画一画。

“爸爸还像其他的什么动物具有什么特点?请你把他画下来。” 绘本中的图画部分,都是世界上知名插图画家的作品,他们运用各种材质,营造故事情节,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享受文学,也感染到美学。让孩子们进行补白性图画:补白性图画与文字有关系,但是又将文字内容做了新的拓展,它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丰富学生想象的作用。结果学生画

我爸爸像熊猫一样温柔。 我爸爸像长颈鹿一样高大。 我爸爸像猴子一样灵活。 我爸爸像老虎一样威风。 我爸爸像小蚂蚁一样勤劳。 我爸爸像老黄牛一样能干。 ……

使主题更加鲜明,情节更有趣味。其实这也是一个文本创造性编写的过程。 策略四:演一演。

一本好的绘本,孩子会百看不厌,而在儿童看的过程中,可投入感情读故事,可以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而且也能起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作用。

表演的地方我也安排了两处:一是“我爸爸大野狼也不怕,大野狼来了,爸爸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二是“爸爸常常逗我哈哈大笑他会怎样逗得你哈哈大笑的呢?”

课堂上的表演,孩子们都积极参与,非常投入,绘声绘色、有模有样。台下的观众更是看得津津有味,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在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要动脑、动嘴、动手,这不仅能发展孩子们的思维,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

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真是不可估量。 策略五:找一找。

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更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各大意。西方一位儿童文学研究学者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读到的所有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以后的想象力。”由此可见,绘本教学的重要性、可塑性。因此,教师在带领孩子们一起阅读时一定要积极引导,要让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关注图画书中的细节, 让孩子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

孩子的读图能力相当强,比我们大人在这方面的能力强出很多。他们在读图的过程中发现爸爸衬衣上的纽扣是不一样的,一件纽扣笑脸,一件纽扣太阳。 他们还发现在好几幅图中都出现了太阳这个景物,有时挂在墙上,有时躲在门后,有时画在袜子上,有时镶嵌在衬衣纽扣上。云朵也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在爸爸走高空绳索那幅画中 ,白云变成了爸爸头上的王冠,在运动会比赛上轻轻松松得第一名的那幅图上,白云又变成了爸爸头上的汗水,在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的图画上,白云变成了屋顶,而在爸爸踢球的技术一流那幅图上,白云又又变成了爸爸踢到天上去的足球,或者是旁边的小树。甚至发现了绘本中许多有趣的东西,比如爸爸可以从月亮上跨过去那幅图,孩子们惊奇地发现锅怎么还会长出两只会跑步的脚来,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要引导孩子们把这些有意思的东西找出来。反复读,反复找,每一次的感受都会不一样,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

“看、猜、演、画、找”是绘本教学非常有效的策略,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这些策略让孩子享受绘本阅读的快乐,不断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语文的素养。

推荐第9篇: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夏婷

(昆山市淀山湖花园幼儿园,江苏省215300) 摘要: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

膀0”当今社会,绘本阅读是幼儿最喜欢的阅读方式,如何让绘本教学更加有效?本文将从绘本教学的概念、绘本教学的误区、绘本 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绘本;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6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2-115-002

一、绘本教学的概念

绘本又称“图画书”(picture

hooka),是一种适合低幼儿童 阅读的、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 籍绘本阅读凭借绘本的画面和文字,让幼儿接受信息,在观察、思 维、想象等基础上对绘本进行初步的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 观点、见解,丰富经验、愉悦身心的一种认知活动队

二、绘本教学的误区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今在绘本教学实践中,教师由于经验的 缺乏和认识的偏差,绘本阅读却没有发挥其优势,使得绘本教学存 在着几大误区

1.教学内容盲目选择

如今绘本教学广泛应用于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教学内容的选 择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但是绘本教学存在一种普遍现象:教师从 绘本中发掘教学内容时,而往往发现有些教学的内容选择是盲目、不规范、不科学的 2.教学目标难以把握

绘本教学目标的制定往往难以把握,当下绘本教学的主要手 段是以多媒体课件为主,以提问、猜测的形式理解绘本内容,在这 一过程中教师常把阅读活动变成看图讲述活动,社会活动变成语 言活动,导致绘本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幼儿不感兴趣,那 么选择绘本教学就失去了真正的内涵 3.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绘本教学的画面往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能积极投人 其中但是部分教师由于对绘本的认识不够深厚,把绘本教学和语 言活动混为一谈,而进行比较传统、死板的语言活动整个教学过 程如下:教学导人—理解绘本内容—完整欣赏(讲述),这样一 来整个活动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

绘本教学不单单存在教学内容盲目选择、教学目标难以把握、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这三大误区,绘本教学存在的误区使得绘本教 学失去原有的意义,教学效果也会不理想那么如何让绘本教学变 得有效,下面我就来淡淡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三、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1.善于发现绘本教学内容

不难发现即便是同一本绘本故事能运用到幼儿园教学的各个

领域,以绘本O搬过来,搬过去》为例,中班语言活动O搬过来,搬过 去》,这一活动是让幼儿尝试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图画书的理 解和对故事发展的预测,与同伴欣赏阅读故事,理解主人公在共同 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学习他们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态度而在中

班综合活动O搬过来,搬过去》中,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尝试探索用 各种方法移动物品,从中学习主人公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与勇 气其次也可以是中班数学活动O搬过来,搬过去》,让幼儿感知长 颈鹿和鳄鱼的身高差距,而选择合适的居住场所,延伸到其他动物 中,类似于O\'快乐公寓》帮助动物寻找合适的家

其次,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智力存在差异性,所以同一 班绘本内容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适当删减,小班则以生活经 验为主,中大班则以讲知识技能为主 2.善于捕捉绘本教学画面

什么是捕捉绘本教学画面?也就是通过删减画面来减少故事 情节,减少情节过多变化对幼儿理解造成的干扰,内容上进行了整 合,增强了故事情节的紧凑性和参与性

以大班数学`\\阿琅和阿美》(鼓鼓和蛋蛋)为例,这是一节有关 In以内数的合成、分解的数学活动,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数数、动手操作,体验数的守恒,尝试在故事游戏中感知In的分成,这则 绘本对于大班孩子学习数的合成和分解十分有用画面中森林里 有一只叫阿琅的琅在草地上,有一天碰到了一位放羊的小女孩阿 美阿琅对阿美说:“我要吃掉In只你的羊”阿美就对它说:“可

以,但是今天不行,我得把它们带回去,给它们举行一个告别仪式 你明天来拿吧?”阿美想啊想第二天把羊领到阿琅面前,阿美说 “亲爱的阿琅,我发现羊弄错了,这不是我的In只羊,是6只和4 只我把别人的羊给领来了,怎么办呢?”阿琅一看,阿美确实弄错 了,那就明天来领吧最后阿美想出许多的办法来制止阿琅,从中 让幼儿感知数的合成与分解,那如何让这个绘本数学教学更加有 效呢:就要对故事画面进行适当的删减,如图例:

从图例看出:图(1原先画面精美,但是凸显不出内容,图(2) 便于幼儿思考和观察

情节重复的绘本内容,可通过删减画面,来减少重复性的内 容,增强绘本情节的紧凑性和趣味性就如中班绘本活动`\\小猪变

形记》.`\\小猪变形记》内容比较长,听以就对绘本进行删减,整个活 动过程既紧凑,又不失绘本的趣味性,最后让幼儿懂得只有做自己 才最快乐的道理 3.巧妙设计绘本教学内容

绘本活动的设计对整个活动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好 绘本教学,教师的提问是关键,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以大班 语言活动`\\鼠小弟的小背心》为例

1.将绘本画面前置.大胆猜想小背心变大的原因、

2观察结尾图片并提问,后来这件背心变得怎么样了?还能穿吗? 小背心怎么会变得越来越大呢?从这一系列问题中给幼儿营造了 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氛围,所以在这一环节孩子们的发言很 积极.兴趣浓厚。

3.绘本中融入情景表演

创设相关的情景,在《鼠小弟的小背心》中,让幼儿扮演角色, 表演故事,给孩子提供一件小背心,加上幼]L的语言、表情、动作、情感融人故事、理解故事,他们在绘本情景中自由表述、自由表演, 不仅孩子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也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爱上绘本,也会主动去思考与表达

四、爱上绘本,融入生活

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所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 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变成了他的一部分„...\"131 在绘本中它的价值在于没有正确答案却能满足幼]L的好奇心、成 长的需要,在绘本中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升华在轻松愉快的绘本阅 读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参考文献: [1]袁晓峰.‘绘本快乐阅读”课开放的理念和实践让孩子去热爱 和渴望,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3) [2]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百度文库

[3]彭毅.《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加,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12

推荐第10篇:绘本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绘本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绘本是指“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绘本教学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参加完这次观摩交流会,我感觉受益匪浅,不虚此行。通过听应老师等几位专家的课和讲座,感到她们身上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通过听几位专家,尤其是应彩云老师的课,我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绘本课。绘本课绝不仅仅是讲述故事,还应该学习故事中传递的知识或其他内涵。重点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不拘泥于绘本,从故事中引出有用的东西,传递给孩子们。通过听应老师的绘本课,发现有关于温情和爱的故事,更容易出亮点,尤其再配上舒缓动人的音乐,更会让人感动异常。

我们可以在绘本故事的情景中,开展幼儿的任何学习课程。如应老师的《甜津津的河水》,开展了科学探索的学习;《猜猜我有多爱你》,激发了孩子对情感的表达;《老鼠娶新娘》,开展了心理品质的养成活动;《晚安,猩猩》,养成了幼儿良好的问候习惯。所以,可以说绘本的情景阅读,几乎可以承载幼儿所有的学习课程。

好的活动设计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去研究活动设计的逻辑。“让幼儿在快乐中学,让老师在快乐中教”。

通过听几位专家,尤其是应彩云老师的课,发现专家们对孩子的回应都非常好,非常到位。对此,应老师有如下观点:

1、先让幼儿展现已有的经验和感受,此时,对幼儿的回应,教师只需表示应允或赞许,最忌重复。

2、梳理,帮助幼儿突出主题。在幼儿没有按教师预想回答时,教师要通过梳理来理顺幼儿的思路。

3、归纳幼儿经验并有目的的提升。有效的提升,需要教师将幼儿的回答和活动目标相联系。

总之,这次学习归来,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汲取了更多的营养。我一定会认真反思,争取把专家所讲所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认真贯彻先进的理念,以率真的性格,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

第11篇:绘本教学

小学一年级绘本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读讲故事中,发现绘本的精彩之处,初步培养阅读的兴趣。

2、品读图画书中的特殊性语言,培养想象和说话能力。

3、体验绘本所表达的幽默。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课型。师:同学们你们爱看书吗?有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喜欢看什么书?今天呀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新的书“绘本”。(展示台展示绘本教材)今天张老师想看看谁的眼睛跟孙悟空的眼睛一样厉害,能发现这个书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观察、发言 师总结:

绘本就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欣赏两个绘本故事。

二、引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知道要和你们一起上课,老师特意穿了件漂亮的衣服。看,我穿上这件衣服怎么样?

现在轮到你向我介绍一下,你今天穿了一件什么样的衣服? 我们介绍了不同的衣服,那我们为什么要穿衣服呢?

2、小结:冬天穿很多衣服是为了保暖。这是衣服的一种功能。那还有什么原因呢?对了,衣服还能改变我们,让我们变得漂亮。

迁移讨论:动物适合穿我们的衣服吗? 我们人类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那动物能不能穿我们人类的衣服呢?

你们的意见分成了两种,那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我们先请出一些小动物,来认识一下吧!(出示五个动物的图片:刺猥、蛇、猪、母鸡、长颈鹿)

你们看,今天这些小动物不约而同地穿上了衣服。(欣赏一下他们各自穿了什么样的衣服)那你觉得这些小动物是不是都适合穿衣服呢?

3、老师带来一张记录表,要请四个人一组来完成,四个小朋友一起商量,觉得合适就在表格上打 ,觉得不适合就打 ,如果拿不定主意就画 ,不过记住,不管你同意还是不同意,都要说出理由。

4、学生按小组共同交流,说出理由。

三、绘本欣赏《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

1、有一个人,她是坚决不赞成动物穿衣服的,这个人就叫茱蒂。巴瑞特。现在,我们来看她写的故事《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一起来欣赏绘本。

(播放pp ,让学生欣赏故事)

看完了故事,现在请你说说她为什么要反对动物穿衣服呢? (动物的生活习惯会弄脏衣服;给动物的生活带来麻烦,比如蛇、母鸡)

生活延伸:真的看到过动物穿衣服

那么,在真实的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小动物穿衣服呢?在哪里看到过?

人们为什么要给它们穿衣服呢?

小结:是啊!你们看,在生活中动物穿衣服只不过是人们为了好看而强行给它们穿上的,并不是动物自己愿意穿上的。这种违反规律的行为我们是不赞成的。

经验提升,动物皮毛的作用。

其实,动物不应该穿我们人类的衣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一起来看。(带领学生通过欣赏动物的保护色,了解动物皮毛的作用。)

欣赏第二个绘本故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刚才这个绘本故事有趣吗?以前上过这种课吗?那你觉得你今天幸运吗?碰见你的好朋友你会对他说什么呢?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第二个故事就是《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

(二)绘本欣赏《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

1、(出示封面 )你看到了什么?(有一只大灰狼躲在大树后看着在睡觉的小猪。)

2、观察得很仔细。再看看,你还看到了什么?(这本书的题目叫《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

3、看到这个封面,请你来猜一猜接着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学生猜故事书里所发生的事。

4、想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吗?播放ppt,欣赏故事。老师想看看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把故事看懂,我这儿有四个问题,读完故事后,四人小组讨论,请组长把讨论的结果写在纸上。

4、采用让学生猜读的方法进行教学。(一边播放ppt,一边让学生猜。)

1有一天,大灰狼乌鲁走进午睡林,你们猜,他在发现了什么?(学生猜了以后,再放ppt。原来呀,他发现了一群正在睡午觉的小

猪。心里激动得不得了。你从哪里看出他的激动?(睁大眼睛、咧开嘴巴、握紧拳头)

乌鲁那么激动,他又会说什么呢?(指名学生读。)

他怕吵醒了小猪,小声地数了起来。如果现在你就是乌鲁,你最想做什么?(让学生猜乌鲁会做什么?) 快来看看,乌鲁到底是怎么做的?谁把乌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 乌鲁可高兴了,笑嘻嘻地跑开了。他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的好朋友。

乌鲁跑开了,同学们,我知道你们一定又开始着急了,你们在急什么?(小猪再不醒来,可要被大灰狼吃掉了。)

乌鲁叫来了朋友吗?他们把小猪吃掉了吗?(让学生先猜,然后再看看ppt。乌鲁来到好朋友的家,这位好朋友的名字叫哇呜。乌鲁把好消息告诉哇呜,他举起榔头一样的拳头,用力敲门。老师做敲门的动作,谁来配音?

一边敲门,乌鲁一边迫不及待的说( 刚说了一句,嘎吱,门开了。同学们,请你们来猜一猜,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你们希望是哪种答案?真是善良的孩子。)

指导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哇呜是怎么说的?于是,两只大灰狼一起吃起了咖喱蘑菇。他们吃得可香了,你听到他们吃东西的声音了吗?谁来读读这个词语(啊呜啊呜)。老师还是头一回看到吃蘑菇的大灰狼呢,你们觉得这两只大灰狼怎么样?

临走前,哇呜还送给乌鲁很多咖喱蘑菇,乌鲁高兴的说(生一起读)

乌鲁为什么觉得自己的运气好呢?谁选择其中的一个句子来说说?(今天 ,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好呢?今天运气怎么好。)

呵呵,同学们,我们的运气也挺不错呀!乌鲁吃了香喷喷的咖喱蘑菇,把小猪的事给忘了,让我们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

(二)看讲故事

1、接下去,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这一回,我们一起来看图画书,看看图,再读读字,还要听听声音。争取自己把故事看明白,待会儿讲给大家听。

2、谁看明白了,乌鲁又去找了哪两个朋友?他们分别请乌鲁吃什么呢?在刚才的故事里,你听到了什么好玩的声音了? 3谁能看着图和黑板上的提示来给大家讲故事?你可以讲乌鲁和咕噜噜的故事,也可以讲乌鲁和贝罗的故事。

乌鲁觉得自己的运气好极了,吃到了这些美味,他把小猪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

晚上,乌鲁在家里干什么呢?乌鲁简直就成了美食家,左手拿着勺子,右手举着叉子,张开大嘴巴,享用着这些好吃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大灰狼乌鲁吧!(学生一边吃美食,一边回顾声音)我想来问问你们这些美食家,一边吃着好吃的,一边心里在想什么呢?(真好吃,运气怎么这么好) 就在乌鲁开心地吃着晚餐的时候,午睡林的小猪们打着哈欠,都醒过来了。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小猪为什么觉得自己的运气这么好呢?其实这些贪吃贪睡的小猪还不知道,他们今天最最运气是什么?谁来告诉小猪呀?

晚餐吃了一半,乌鲁终于把小猪的事想起来了,他连忙跑到午睡林一看,怎么了?(哈哈,小猪全都不见了。)

(三)讨论

1、乌鲁没有吃到小猪,你们觉得他的运气好吗?

2、以前读到的故事里,大灰狼总是龇牙咧嘴,特别可怕。读了这本图画书,你们是不是有点喜欢上这只大灰狼?为什么喜欢呀?

看来乌鲁今天的好运气不止是吃到了朋友送的美食呢!乌鲁忘了吃小猪,少做了一件坏事情,让我们这么小朋友都喜欢上了它,你们说,他今天的运气好不好呀!

3、要是让你给这本图画书取个名字的话,你想取个什么名字呢?

4、读了这本图画书,你觉得这本书写的怎么样呢?你能用上这个句子来说说吗?

怎么这么 !

(四)延伸活动

1、听了你们的夸奖,最高兴的人是谁? 认识作者,了解他的其他作品。读了书名最想看哪一本,为什么?

2、图画书中的乌鲁和小猪们都说自己的运气这么好,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运气也一样很好呀。你们说说你们的运气好吗?(如读到了这本有趣的图画书;轮到我们班来上课„„)老师就觉得今天怎么运气这么好。我给()班的小朋友上课,你们那么聪明,我真想说,张老师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遇到一群这么可爱的小朋友。

第12篇:绘本教学

发现、思考、表达——绘本教学三要素

2009-03-27 10:34:52 来自: 幸福的书虫(追求自由的向度)

“一个人的阅读,就是一个人精神的发育史。”

——题记

一、什么是绘本?

绘本,英文为「picture books」,在日本译为「绘本」,直译为图画书,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是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的书籍。这一类书籍特别强调视觉传达的效果,所以版面大而精美,不仅具有辅助文字传达的功能,更能增强主题内容的表现。

二、绘本的历史

绘本表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纪元前16世纪的古埃及文化。草纸的卷轴上绘制的“死亡之书”是死后世界的一种导游书。

在中国,纪元4世纪,东晋时期就出现图文并茂的画卷。9世纪末,在日本就受到中国图卷印象的表现有所成就,江户时代(17世纪~)在民间普及版画制作的绘本。

玛雅文化等,西班牙统治以前的印地欧文化里,用鹿皮或树皮纸上画的叫做“克地斯”(图文书),是记录历史或宗教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亚到西亚在12世纪末以后出现的波斯文学的手抄本插图、细密画与现代绘本一样形状的典型的插画。

欧洲教堂墙壁上的基督教美术是,将耶稣的生涯或圣人传的有故事性的绘画,希腊神话给美术提供大量的主题。佛教美术也用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或其他佛教故事为主题。

如果单纯从儿童娱乐这一角度来看的话,作为儿童文学一部分的儿童绘本,学者们公推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编写的《世界图解》为第一本儿童绘本。只是一本拉丁语教科书,用各种动物的响声来介绍24个字母。《世界图解》的出版对西方教科书和儿童读物的影响一直很大。夸美纽斯主张感官教学,认为“告诉孩子什么,不如让孩子亲眼看见什么”。而这也是绘本阅读理论的重要基础。

此后,图画书历经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经典作品。绘本也经历了由儿童诗歌与童谣的说教到人文审美的熏陶。在东方,日本韩国的孩子早就开始阅读绘本,而台湾也早于中国。

2000年,四川少儿出版社引进科普绘本——《神奇校车》,国外绘本正式走入大陆。近两年,我国大陆有一些儿童文学作家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家认识到绘本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开始致力于绘本的推荐与绘本阅读的推广,于是,绘本越来越多地走入学校和家庭。

三、绘本的特质。

绘本是一种视觉化效果的文字作品类型。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赏心悦目。“悦目”是因为绘本表现形式使人眼前一亮,难以忘怀。“赏心”是指图文互为补充,互相交融,体现了一种既高深又轻浅的儿童哲学,衍生出精神上的享受。因此阅读时只有通过调动人最原始的感觉系统:眼看、耳闻、感同身受,才能给人更为深刻的震撼。

由于绘本是图画的艺术,也是文字的艺术;是视觉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讲究趣味性,也具有教育性;还具有思想的传递性。

四、关于绘本教学。 绘本的特质决定其教学,不仅仅让儿童学会阅读,更让儿童学会观察、想像、推理;不仅仅体现语言的价值,更是美术的欣赏;不仅仅是对画面的认知,更是引发儿童情感的共鸣、呼应,激发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儿童凭借各自对绘本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生活体验和想像,做出种种猜想推测。在这里,孩子的推理也许与故事不谋而合,也许相差悬殊,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去发现,去思考,去表达。更可以让孩子在同一绘本中,根据自身的体验解读出不同的图意,使孩子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如何指导孩子进行绘本阅读呢?本人根据绘本的特质和几年来的尝试,将其归纳成六个字——发现、思考、表达。

五、绘本教学三要素。

(一)发现。

由于绘本的特殊性,所以每一个绘本,从头到尾都隐藏着“神秘”。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为我们的孩子献上了精美的“食品”。这就需要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1.发现封面(包括腰封)。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发现发现作者名,译者名,出版社名,主人公(年龄性别衣着神态动作等),背景(如《爱心树》封面那棵树上写着的英文字母“The Giving

Tree”的含义,《风到哪里去了》封面上月亮群山小鸟房屋雨点代表的世间万物)等都有助于孩子对绘本的理解。腰封上有时会有对作品的评价或对主题思想的提示,(如《爱心树》腰封上有2005年度十佳童书,美国教育部百部最受教师孩子喜爱的书之一。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等),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

2.发现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例如《花点点和鳞片片》环衬是许多不同条纹和颜色袜子,左右可以找寻配对的那只;又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环衬是那条神奇的毯子,上面布满了闪烁的星星。)

3.发现会讲故事的扉页。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有时还有作者绘者的简介及本书获奖记录。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有时还会讲故事。(如《活了一万次的猫》扉页的虎斑猫与封面略有不同,仿佛在告诉着什么。又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扉页图画暗示着大小兔子快乐玩耍,在精神得到满足后才有了下面小兔的提问。)

4.发现正文毋庸质疑。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发现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如《爱心树》发现树的姿态语言《彩色的乌鸦》,每只乌鸦色彩的区别和表情的变化,《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中小男孩的表情,《藏起来的礼物》中角落里关注女儿的妈妈,《轱辘轱辘转》每一页都躲起来的米粒大小的金虫子,欣赏图画的同时关注画中画等)一边读文,一边赏图,让思绪随着图文驰骋千里,上天入地。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可以先让孩子想象再读故事,情绪色彩浓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由图画想象人物的心理。

5.发现并未结束的封底。

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有的绘本,就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为孩子们想象留下了空间。因此绘本的封底不容错过。封底很有“看头”——大部分与封面相呼应,有的甚至需要与封面连在一起欣赏讨论,有的则是故事的结尾与延续。(如《神奇的蓝色水桶》草地上遗留下来的充气鲸鱼,《失落的一角》抬头期盼的一角等)

(二)思考

洛克曾说“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因此在引导儿童阅读绘本时,不应急着说教,不断地提问、说明,犹如应试教育一般,而应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儿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让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再慢慢地转化为知识和智能。

1.思考的内容

(1).对图画语言的思考

(2).对文字语言的思考

(3).对图文结合碰撞产生的新语言的思考。

2.思考的技巧

(1).朗读引发思考的技巧

对孩子而言,听别人朗读故事是一件轻松没有压力的事。在这个倾听与欣赏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的了解书写方式,认识生字新词,并熟悉语法。朗读故事给孩子听,也等于提供孩子欣赏创作风格,了解情节铺陈,认同成功角色的机会,这对于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倾听故事的机会越多,其生活经验与知识领域自然随之扩展,影响所及,形成个人的思考与判断。

有效朗读思考故事的指引:

朗读过程

提示

朗读前

*呈现书的封面并探讨封面插图。

*鼓励孩子预测该书内容。

*与孩子讨论该书的作者及插画家。

朗读中

*呈现书的每一画面。多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认为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鼓励孩子在朗读中积极反应与评论。

*故事的表达及内容详细度配合孩子理解能力的需要。可以伺机变化音量、语调、语气,辅助动作、神态语言、使故事生生入扣。

*故意犯错引起注意,偶尔提问以了解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及诠释。在故事的精彩、关键处、转折处,引导孩子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

*保持眼光的接触并留意反应。当孩子一脸茫然时,改变方式重述故事。

*设计简单的活动使孩子参与其中。如请学生分段朗读(齐读或个别读交互应用)。

*运用孩子的疑问引发思考与讨论。

*比较阅读。可以与其它绘本作比较性阅读;也可前后对照着品味细节。

适合朗读的绘本则为具有以下特征:

1.词句优美。

2.插画内容丰富。

3.具有猜测效果。

以上三点特征,大部分绘本都具有。

(2).讨论故事引发思考的技巧

讨论故事是儿童文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可通过二三人、一小组或整个班级进行。讨论故事可以建立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对老师而言,讨论故事可以了解孩子看了哪些书,对故事的了解程度有多少,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如何。对孩子而言,讨论故事提供一个合作思考的机会,他不仅帮助孩子确认、扩展及修正个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而且在成人的引导下,培养倾听、发问与表达的技巧,学习说理与思考,建立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系统。

讨论内容

讨论技巧

* 可做段落大意的讨论。

* 于进行下个段落阅读之前,可先行预测下段内容。

* 读完全文后,做主旨讨论。

* 学生提出问题。

*语言简洁完整(一至三句话表达)

*将学生问题抄写于黑板,写上提问者,将问题性质相近的归在一起讨论,避免讨论时间不足的困扰。(此时宜注意训练学生要能完整表达自己想问的问题)

*请学生一一发表对问题的看法。

*老师做归纳与整理

3.引发思考的案例

案例一《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故事梗概:鼠小弟看到大象,长颈鹿,犀牛等动物运用各自的本领摘到了苹果,就很羡慕他们,最后他和海狮合作摘到了苹果。

一、看图,出示题目,请同学就题目质疑

二、在老师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出示第一副图(大象摘果),问:如果你就是鼠小弟,看到大象摘苹果的情景,会怎么想?接着让孩子试者拉自己的鼻子,什么感觉?

三、看图。小组猜:长颈鹿,犀牛,袋鼠各自会采用什方法拿到苹果?反馈后出示图,看看谁猜中了,让孩子感受猜的乐趣。

四、串讲故事。请孩子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按照谁来了,他是怎么摘到苹果的,鼠小弟又是怎么想的?各选一个代表上台即兴串讲。

五、师生角色分配,老师采访受伤的鼠小弟后,出示图(海狮来了)。同桌分角色念,师生对念绘本中鼠小弟和海狮的6次对话,接着再次猜猜海狮用什么方法帮助鼠小弟摘苹果?

六、一图多猜,看海狮和鼠小弟最后的快乐情景,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案例二《树逃走了》

故事梗概:一棵住在城市里的行道树,因不堪忍受人们忽视及城市脏乱而逃走。许多人发现后,大家开始意识到树的重要性,于是人们开始营造大树喜欢的环境于是,树回来了,城市变得美丽而有朝气!

利用power point 来说故事。

一、封面引发的思考:树为什么要逃跑?

二、正文引发的思考。

1. 这是一个怎样的城市,你是否喜欢。

2. 大树在做什么,它想做什么?

3. 老婆婆为什么等不到鸟来吃饲料?牵狗小孩的梦想是什么?

4. 大树不见了对城市有什么影响?他们想到了什么?

5. 大树为什么不想回来?

6. 你会怎样打扮街道?

比较第一页,那些地方改变了?你想来住吗?

绘本的图画讲究细节,而且往往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地暗示读者故事想象的生发点。所以在读文赏图的过程中或者在读完整个故事之后,有必要引导孩子再现情节,通过思考感悟绘本以产生心灵的顿悟。当阅读把思考的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

(三)、表达

人材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如何在挖掘绘本本身的魅力同时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呢?阅读绘本,应该给每个孩子创造表达的舞台,世界上最好的“绘本作家”应该是孩子。

1.表达的内容及形式

表达内容

表达形式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及想法,现场情景再现。

*回顾故事内容(角色、情节、情境、问题、解决方法等)。

*协助孩子将主角所发生的事情与自己的生活作连结。

*配合故事内容,设计延伸活动。

(1).语言表达。

讲故事,演故事,画故事,续编故事。

(2).文字表达。

改写故事结局或改编故事情节,在扉页处写前言,写信给书中人或作者,谈谈阅读的心得经验等。

(3).图画表达。

学画书中图画,布置学生完成绘画日记或伙伴合作制作绘本。

(4).其它形式

以上三种结合,班级家庭交流分享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

(1).语言表达。

讲故事,演故事,画故事,续编故事。

(2).文字表达。

改写故事结局或改编故事情节,在扉页处写前言,写信给书中人或作者,谈谈阅读的心得经验等。

(3).图画表达。

学画书中图画,布置学生完成绘画日记或伙伴合作制作绘本。

(4).其它形式

以上三种结合,班级家庭交流分享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

2.表达的案例

(1)不同的绘本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如读《泰迪熊搬家记》,可以学画地图;读《泰迪熊的溜冰派对》,可以让学生自己筹备开派对;读《别再亲来亲去》,可以续写故事;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可以演故事;读《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可以直接在绘本的留白处写写画画;读《嘟嘟与巴豆》,可以学习写信,介绍各地风土人情等。

(2)同一绘本表达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如:窦桂梅教学《我爸爸》后的延伸

1) 用简笔画,为你爸爸画一张像。

2) 用笔,为你爸爸写上一句话。

3) 或者也像黑板一样,画一个网络图也可以。(可作品示范)

4) 注意爸爸的友情提示。(“„„像„„一样„„”;“„„像„„一样,也像„„一样„„”,用上更好。)

5) 当然,你用自己的方法表达也可以。

(3)有些绘本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树逃走了》

位置 实践内容

室内

画家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室外

学校哪棵树开花,哪棵树最大?找找,哪棵树想逃走。从树的生长状况揣摩树的心情。填写实践记录表格

室内

分享,评价,激励。

第13篇:绘本教学

低年级绘本阅读的研究之绘本阅读教学四部曲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绘本阅读能促进低段学生形成自学能力、促进主动发展。通过对学生绘本阅读的指导,鼓励学生多看书、爱看书,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既学到新的汉字,新的知识,又复习巩固了已学的汉字,积累了知识。

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刚学拼音,阅读较长的故事类的书籍会遇到障碍。而绘本以画为主,字少但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比一般纯文本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也更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正逐渐走进小学校园,走近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纯文本阅读的局限。

二、研究目的

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绘本阅读,只能处于一个盲目的状态,很难培养起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也很难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很多低年级孩子拿到绘本之后最感兴趣的就是看图,美丽的图片最能吸引孩子,图片看完了,孩子们就认为书看好了,而教师呢,恰恰相反,故事情节叙述完了,绘本就结束了,忽略了赏图、朗读、想象和体验这些环节的有机结合。

本课题主要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绘本,教师根据绘本与孩子的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听、说、读、写、问、议、欣赏、想象、表演、创作等活动,让孩子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开发实施这个课题,让低段的孩子从绘本开始真正爱上阅读,完成从“悦读”到“阅读”的转变。我认为加强对低段学生绘本阅读指导,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是旨在以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为载体,引导孩子通过看图、朗读、想象和体验,让学生的各种智能能得到一定的培养,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质量。

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帮助低段学生完成从“悦读”到“阅读”的良好转变,培养享受阅读、热爱语文的积极情感,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欣赏绘本中的丰富图片、感受绘本中优美的语言、想象绘本中出人意料的情节、体验绘本中美好的情感。

四、主要研究与实践方式:

(一)赏图——感受形象之美

绘本主要是用图来说话,一本绘本由几十页画面组成,从封面、扉页到正文及封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仿佛是一部精彩的电影短片。一本好的绘本上的图画设计拓展了文字的描述,使故事更加丰富、生动、形象,即使是一个不识字的孩子,单靠“读”图画,也可以读出个大概来,因此,在开展绘本阅读时,我们要特别注重引导孩子欣赏绘本上的图画以及多有的细节。

1.欣赏封面(包括腰封)。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如《风到哪里去了》封面上月亮、群山、小鸟、房屋、雨点代表了世间万物,由封面中的图画猜想故事,让课堂更加形象生动。

2.欣赏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例如《花点点和鳞片片》环衬是许多不同条纹和颜色的袜子,左右可以找寻配对的那只;又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环衬是那条神奇的毯子,上面布满了闪烁的星星,就如爷爷无穷的智慧一般。

3.欣赏会讲故事的扉页。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还有一些相关的小图片。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有时还会讲故事。如《活了一万次的猫》扉页的虎斑猫与封面略有不同,仿佛在告诉着什么。又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扉页图画暗示着大小兔子快乐玩耍,在精神得到满足后才有了下面小兔的提问。

4.欣赏正文图片。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当翻过第一页,会看到三幅充满动感的图——大栗色兔子背着小栗色兔子扬起了后腿,准备起跳,猛地往斜上方一窜„„这其实是一个连贯的起跳动作——这一跳,两只兔子就跳到了后面的正文中。于是,能看到小兔子紧紧抓住了大兔子的长耳朵,听到他问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孩子们看到这样富有动感的画面,一定会很兴奋,争相模仿兔子的动作,能非常快乐地感受着。

5.欣赏并未结束的封底。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有的绘本,就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为孩子们想象留下了空间。因此绘本的封底不容错过。封底很有“看头”——大部分与封面相呼应,有的甚至需要与封面连在一起欣赏讨论,有的则是故事的结尾与延续。

(二)读文——体会语言魅力

绘本的正文是由我们读给孩子听,还是放手让认识了几个字的孩子们自己去读呢?绘本阅读的推广者们建议: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对孩子而言,听别人朗读故事是一件轻松没有压力的事。在这个倾听与欣赏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的了解书写方式,认识生字新词,并熟悉语法。朗读故事给孩子听,也等于提供孩子欣赏创作风格,了解情节铺陈,认同成功角色的机会,这对于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倾听故事的机会越多,其生活经验与知识领域自然随之扩展,影响所及,形成个人的思考与判断。因此,我们每次都要努力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打动学生。在朗读中,读读听听,给予孩子充分时间,使故事内容在孩子脑中形成一幅画,并于绘本上的图画相逢、互补。

在教师示范朗读后,要逐步引导学生与教师共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让孩子自主选择绘本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与画面自我赏读,受到文学语言的熏陶,积累文学的语言。

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绘本阅读教学中,大兔子的语言一直和小兔子一样,相同的话,出自不同的人物,展示了大兔子的一片童心,同时构成了文本语言的节奏美。可以采用老师先读小兔子对妈妈说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看图后,师生共同读兔妈妈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范读第二段小兔子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让学生单独读兔妈妈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通过听教师读,师生共读以及自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同时学会运用这样的语言。

(三)想象——擦亮思维火花

“能从一本书中发掘丰富绚烂的世界完全有赖于读者的想象力,而图画书就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启蒙工具。”想象是绘本的特质,想象也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法。绘本故事情节不断发展变化,有的地方能猜得到,有的地方却出人意料。因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要引领学生在“倾听”“欣赏”中放飞想象,学会阅读。

1.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在绘本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绘本所描绘的生活与情感世界,激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实践。 2.定格画面,启发想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因此,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文字欣赏画面,利用图画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可扩展性,启发学生想象和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故事,从而深化对绘本主题的感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指导学生看图想象时要有所选择和侧重,不能每幅图都像挖掘隧道一样让学生想象、表达。否则,不仅会影响阅读效率,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也会消失。

3.预留空白,引导想象

绘本阅读提倡“不讲完”。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想象故事结局;也可以采用“漏讲一个片断”的方法锻炼学生“倾听”的能力;还可以在情节发展的关键地方适当停顿,预留一定的“空白”,巧妙激发学生猜想后面的情节。总之,方法多种多样,目的都是积极发挥想象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仿写创编,促生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绘本阅读也不例外。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学习目标,结合教学进程,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或创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5.链接生活,丰富想象

绘本是一种空灵的精神演示,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情感、人生哲理,几乎涵盖了学生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应因势利导,引领学生不断观察生活,展开想象,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整合,为绘本阅读注入新鲜的活力。

(四)体验——构筑生命梦想

有着精妙图文的绘本似乎在叙述着孩子们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述孩子们经常梦想的事情,经典的绘本故事仿佛给孩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任凭他们徜徉在童年的快乐王国。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在绘本阅读中让“孩子像个孩子”。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一首诗中所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通过绘本阅读,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身的良好情感。

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让孩子们猜猜,大兔子听到小兔子说自己对妈妈的爱友自己张开的手那么大,有自己跳得那么高时,兔妈妈对怎么回答?在读完故事后问问孩子:“换成是你,你想对谁说猜猜我有多爱你?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爱呢?”通过角色替换,孩子们应该很自然地以主人公的身份进入了这个充满爱的故事,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想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而后,可以带领孩子们感受大兔子充满爱意的一系列动作:轻轻放在叶子铺成的床上,亲吻小兔子,睡在小兔子的旁边,充满爱意地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上,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教师可以提问:“究竟是大兔子更爱小兔子一些,还是小兔子多爱大兔子一些?”引发孩子思考,体会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知道大兔子每个充满爱的动作,每句充满爱的话语,每次充满爱意的神情就是伟大母爱的表现,联系生活,妈妈给予的爱实在太多太多,孩子感恩的情感通过体验也能得到升华。

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儿童在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五、研究成效

1.借助绘本,提高了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对美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使学生初步培养起了乐于观察、乐于动脑、乐于表达、乐于合作、乐于探究的习惯。通过多种方式的绘本阅读,培养低年级学生对书的热爱,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发展视、听、语言、思维、想象、审美及观察等能力。2.通过对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四部曲的研究,提高我们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促进我们深入细致地研究文学类作品教材和教法,提高我们专业研究水平。同时,也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儿童的认知特点,形成正常的儿童观,教育观。3.通过课题的研究,在班级中能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说故事的方法与技巧

【一】故事与绘本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充满诸多意义以及各种可能性的想象空间,在这个虚拟的童书世界中,绘本里的文字与图像布满了各式各样可撷取的意义与待拆解的隐喻,供儿童经由阅读的过程,依自己所能(曾)经验到的体验与感受去做自由且私秘的个人解读。

我们之所以会以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故事与绘本对于儿童所可能产生的意义,乃是因为当代的文学/阅读理论以及哲学上的隐喻研究,提供了我们这样思考的基础。

首先,当代文学/阅读理论中的「读者反应理论」强调任何类型的创作与作品,当它完成时,便与创作者分离,成为一个独立、完整、待读者解读的「文本」。而做为一个待解读的文本,文本的脉络里布满着无数可验证与待串联的意义密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便是以自己的经验去撷取文本脉络中对自己有感应或能感应的密码,从而串联成自己可以接受的意义或信念。举例来说,像是绘本「我永远爱你」(上谊),它借着简单的文字与轻盈的水彩图像去叙述一个小男生和他的小狗的故事,故事的终了,小狗死了,但是故事也说明了小男生终能从容面对小狗死亡的缘由:因为,在过去的日子里,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他都会跟他的小狗说「我永远爱你」。故事极其简单,然而当我们在对儿童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书中所涵蕴的「密码」却能在儿童听完故事之后,经由有限意识的组织与串联,(其中一种串联是)建构出一个对听故事的儿童有意义的意义(或信念):儿童能够理解与掌握到书中所欲传达的「珍惜」以及「勇于表达爱意」的概念。

其次,当代哲学的隐喻研究则是认为大凡语言、文字、符号,甚或人的行为、举动的背后都会一些意涵(含意)潜藏其中,这些意涵常是多样的、歧义的,有些是很明显的,有些却是不明显,分歧的,它会因着不同人的不同切入角度而有不同的含意解读。而绘本做为文字、图像的综合表述,其中便是潜藏着各类的隐喻,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正是以自己的经验、运用各种自觉合宜的方式来拆解文本中的隐喻,进而理解文本中的文字与图像所欲彰显的意涵为何。举例来说,像是绘本「森林大熊」(格林),描述一只被误以为是人的熊的自我探寻的过程,故事浅白、具趣味性,但是不同的人,因着不同的背景与体验,对其中的意涵(或书中的含意)却会有不同的解读。像是有些人在这故事中便会解读出人生在世,类如书中的熊,常有着被人误解却无法说明的无奈;然而,有些妈妈却在书中隐喻,看到自己在男性社会中身为女人的困窘处境。

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当阅读者串联了密码、理解了文本的意义,或是拆解了隐喻、揭示了文字与图像的意涵之后,他们便会依据此意义或意涵,做为内心判准,对其他的事物、行为以及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评估或采取行动。

也由于故事与绘本可以做为一个提供儿童建构意义与发展意义的虚空间,并且在意义建立后,儿童也常能据此意义发展出与之相符应的作为与行动,由此可见故事与绘本的阅读对于儿童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但是如何将这些布满众多意义密码以及诸多智能隐喻的文本,对儿童做出有效的展示与铺陈,从而吸引儿童进入其中,进行探索与撷取,便有赖于说故事与读绘本的引领者的用心与努力了。

【二】绘本故事要能说得精采有趣,才能吸引并带领儿童进入故事与绘本的天地,从而感受与拆解其中的智能与意义。

目前在推广说故事与读绘本的团体中,对于如何对儿童说故事与读绘本有两种主要的、但是非常不同的看法。其中以林真美女士所创立的「小大读书会」来说,她们认为在对儿童说故事的过程中,主角应是「绘本故事」本身,说故事的人只是一个故事的传达者而已,因此,传达者必须要能忠实的将绘本故事的实际内容「原汁原味」的传达给儿童,不用加入太多个人的表现,或是一些看似花俏、但事实上并不需要的赘词累语,让儿童直接和绘本故事面对面的从文学(文字的倾听)和美学(图像的观注)的角度去欣赏绘本故事。也因此,「小大读书会」的说故事人在说故事与读绘本时,常是面对儿童,手持绘本,尽量持守「有字读字,无字静静翻书」的原则,一字一句忠实的诵读绘本故事的文字给儿童听。

一般来说,「小大故事妈妈」原汁原味的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方式,在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时候都会注意到下列的一些原则,像是:

一、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时候,要手持绘本做辅助,让儿童在绘本图像的引领下直接进入故事与绘本的美学天地,进行欣赏。同时,说故事的人要避免以手指头指示画面,因为如此作为,容易让儿童仅将视觉聚焦于你所指示的部份,而忽略了对绘本进行整体美感的欣赏。

二、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时候,由于要手持绘本做辅助,因此初到一个团体或教室说故事的时候,为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说故事与读绘本的站立定点,便成为重要。因为,合适的站立定点不仅可以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清楚的看到你手持的绘本图像,避免儿童因为看不到所产生的混乱与失控,同时,也可以让你以开放的角度去面对所有听你讲故事与读绘本的儿童。

三、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时候,要忠于故事与绘本的原味,直接就文本进行诵读,不要添加过多不必要的赘语,让小朋友在文本中直接面对文学字词的美感。然而,有时为了增添故事文字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也可以在诵读中适度的以情感及不同语调来加强声音的变化与想象,吸引儿童对故事的关注。

四、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时候,不要随意中断文本,添加感想、评论或进行发问,要尽可能的保持阅读过程中「有字读字、没字静静翻书」的原则,让小朋友在无干扰下,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所有的感想与讨论,可以在阅读告一段落之后,再进行。

五、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时候,为了避免若是单纯的诵读故事与绘本,在同一时段内常需准备不少的故事与绘本,以供诵读,容易过度耗损故事与绘本量,因此,每一个故事与绘本在诵读过后,也可以设计、安排一些延伸活动以为阅读上的衔接。

基本上,「小大故事妈妈」的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方式是一种属于比较「简单、安全」的 方式。因为,这种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方式,不仅可以

(一)让儿童在不受干扰下、完整的听完一个故事或绘本;

(二)学习专心的阅读;

(三)藉由完整的阅、听绘本故事中的文学字句,让儿童学习并养成合理、有效的文字使用习惯;同时,它也不需要与儿童穿插做一些(有时候是很难缠或是不好处理的)涉及思辨的对话与讨论。通常你只要展示好绘本、诵读好故事,让儿童看着图画、完整听完一个好听的故事,你就算是扮演好你的角色了。也因此,这几年来,「小大」的说故事方式在简单、安全中带动了许多故事妈妈投入国小以及幼儿园的说故事现场,造福了极多的儿童。

【三】另一个推广说故事的团体「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则有非常不同于「小大」的看法。他们从思考学习的角度出发,认为之所以会说故事与读绘本给儿童听,主要的目的乃是要藉由故事引发儿童

(一)对故事情节的趣味处与疑惑处产生关切;

(二)由文本联想到生活琐碎与现实思虑的问题,然后就此关切与问题,跟儿童进行思考与讨论,从而逐步引导儿童学习与养成合理思考的习惯。因此,绘本故事对「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的说故事人来说,它只是一个引发或引导思考讨论的中介媒材,在说故事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说故事人如何去觉察儿童在听讲故事中所关注的问题与疑惑处,并且要能适时点出这些问题与疑惑处,和儿童们进行有效的思考与讨论。

相较于「小大」的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方式,「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插嘴法」(或称之为「合作思考法」)的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方式,就是一种极力试图与儿童进行对话与讨论的说故事方式。虽然,这种说故事方式

(一)常可以经由对话与讨论,解除(或消减)儿童在现实生活上的一些困扰与疑惑,也可以

(二)借着不断的对话与讨论,逐步引导儿童养成合理思考的习惯。然而,这样的说故事的方式却也常常充满一些「不可测的危险」,不可测的是儿童的思考常是天马行空、不易掌握,因此,与儿童对话、讨论的过程中便常会有出现不对焦,甚至有讨论混乱、对话失控的情况产生。虽然如此,但是,若能以此方法,持续的对同一个儿童团体进行操作,待讨论的默契与规范逐渐建立之后,混乱与失控终将消失,一些有意义或有思考性的讨论也将逐渐浮现。

若要使用「插嘴法」的说故事方式,也有一些重要的基本原则要注意:

一、要了解,对「插嘴法」来说,故事与绘本只是引出与儿童对话及讨论的中介媒材,因此,只要儿童觉得有兴趣或疑惑处需要讨论,故事的讲述便可以停止,开始进行问题的对话与讨论。(要说明的是,「插嘴法」关注的是儿童自己真正在意与关切的自发式的「问题」,而不是大人刻意的设计的一些自以为是的「问题」,因为只有儿童在意的问题,才能引发小朋友主动讨论的兴趣。)也由于,对使用「插嘴法」的说故事人来说,故事与绘本只是一个引导儿童进行思考与讨论的中介,因此,只要能将故事说得具吸引力,并且牵动儿童一些相关的思考联想,

(一)需不需要手持绘本以为辅助;或者

(二)需不需要原汁原味的展现文本,就不是那么被在意与坚持了。同时,由于重要的是在讨论,所以,故事也就不是一定要在一次的时间内完整说完它了。

二、在与儿童讨论故事与绘本时,要正视儿童的任何问题与对话,由于儿童的问题与对话常常会在字词之外涵蕴着一些真正想述说的内心话,因此,带领故事讨论的人要学习注意「聆听」,唯有注意「聆听」,方能看出儿童话语中的真正意思。同时,带领故事讨论的人也要引导故事团体中的儿童学习聆听别人的说话,因为唯有学会仔细聆听别人的「说话」,才有可能在共同的「话题」中,做好聚焦,进行有效的对话与讨论。

三、在与儿童讨论故事与绘本时,要了解,说故事的人只是问题讨论的引领者,引领儿童进行问题的讨论与共识的建立(引领者不断的将问题确认-抛出给A-A回答-再确认-再抛出给B-B回答„.;「毛毛虫」的故事妈妈喜欢称这样的讨论方式是:「篮球传球式的讨论」);而不是扮演儿童的「知识库」,只是在针对小朋友的发问提供「标准答案」的解答(「毛毛虫」的故事妈妈喜欢称这样的讨论是:「乒乓球式的讨论」)。这种不断在故事团体进行问题「抛/接」的「插嘴法」讨论,常常也正是一种「合作思考」的操作,让儿童在团体中与其它人共同合作、进行思考的探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合作思考的讨论模式,在实作中不仅可以让儿童学习与欣赏别人的思考,更能让儿童养成「帮助别人」以及「学习接受别人帮助」的习惯。)

值得再说明的是,「毛毛虫」的「插嘴法」说故事方式本是源自美国李普曼(M. Lipman)教授的「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教学计划」的教学实践。李普曼从一九七0年代开始便致力于思考教学以及儿童思考教学的研究,并且为配合儿童的学习兴趣,逐步发展出一系列有关儿童思考教学的「儿童哲学小说」(像是:逻辑研究的「哲学教室」、探究周遭世界的「鲸鱼与鬼屋」、意义探究的「灵灵」、伦理行为思考的「思考舞台」、探究正义的「马克」等书),在这些有着趣味故事情节的儿童哲学小说中,李普曼将一些思考技巧与人生信念暗藏在它的文本脉络中,并在阅读过程里,引导儿童针对小说的情节进行讨论与学习,然后逐步将暗含于情节中的思考技巧与人生信念传递给儿童。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儿童思考能力的精进,有极大的成效。八0年代之后,儿童哲学的教学计划被引进台湾,为了适应台湾的教学(由于台湾的学校内并无正式课程可以长时间的来经营儿童哲学小说),因此短小、精简的绘本故事,便被发展成为教材,取代美国学校课堂上使用的儿童哲学小说。虽然,教材不同,但是,强调「允许随时插嘴提问」以及「合作思考」的阅读与讨论故事的方式却没有改变。

【四】虽然,上述这两种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方式各有不同的团体主张与坚持。然而,当我们实际进入对儿童说故事的现场时,我们将会发现,事实上没有那一种说故事的方式是「一定必须如此」或是「绝对是最好的」。因为,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团体以及不同的状况常会有不同的需要,同时,有时候为了不同的目的,也常是必须要穿插并用不同的说故事方式。也因此,对说故事的人来说并没有所谓「最好的」说故事方式。事实上,当我们对儿童多说几次故事、多累积几次经验之后,你将会发现只要「你能说得自在,儿童也能听得快乐」,那就是最好的说故事的方式了。

虽然,说故事的方式没有一定或绝对,但是为了说好绘本故事,事前的准备功课却是一定得做,否则将会影响说故事的流畅性与精采性。一般来说,要对儿童说出一个精采、好听的故事,有几个事前的功课需要格外的注意:

第一、要说好一个故事,一定要选一个能让自己喜爱或感动的故事。因为唯有选择一个 能让自己喜爱或感动的故事,才有可能藉由情感(或感觉)的真诚投入,而将它说得也让儿童喜爱与感动。

第二、说故事前要先能熟悉故事的内容。因为对于故事内容的熟悉,将有助于说故事的人在说故事时表现得更为自信与流畅。

第三、为了熟悉故事的内容,说故事前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练习,不但有助于增加说故事的人对于故事的熟悉度,从而在说故事时能够说得自在与流畅,更能藉由不断的练习更加地的去了解与窥探到故事内容的精微处。

第四、要说好一个故事,总要不断的观摩与学习别人的技巧,并且接受批评。说故事的人常会因着习以为常的习惯,在说故事时触犯一些表达或技巧上的盲点而不自觉,以及发生一些不知该如何处理的状况,观摩与学习别人的技巧并寻求批评与指教,将更有助于自己说故事技巧的精进。

第14篇:绘本教学

绘本教学《艾玛捉迷藏》

作者:孙丽艳 时间:2012-10-20 08:29:52 艾玛捉迷藏 活动目标:

1、感觉格子画的色彩与线条美。

2、尝试涂色,体会制作格子画的独特方法。活动准备:

《艾玛捉迷藏》PPT课件、格子画《大象》若干、油画棒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导入:

小朋友们,还接的花格子大象吗》他叫什么名字?(艾玛)

今天他来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玩“捉迷藏”了,看,艾玛来了!

一、教师播放课件,并根据课件讲解故事,幼儿仔细观察。故事讲解完后教师提问:

1、你们猜到那是艾玛吗?

2、小鸟找到他了吗?

3、为什么其他动物看到一点就认为是艾玛呢?(因为他们都是花格子纹的,和艾玛身上的颜色一样。

二、小结:

原来动物们找到的东西都是格子纹的,而且和艾玛身上的颜色一样,也是五颜六色的,所以动物们总是找错。

原来艾玛是一直这么美丽的大象,他和其他大象有什么不一样?(身上是五颜六色的,格子纹的。) 格子画也是很美丽的,他们是用直直的线条组成的一个个格子,在格子里可以添上任何颜色,最后就可以变成美丽的格子画。

三、幼儿大胆表现,欣赏交流: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大象,他们都是艾玛的朋友,也都想像艾玛一样有一套漂亮的格子衣服,你们能够帮助它们吗?

幼儿尝试利用格子画为大象图色。

四、小结:

哇,原来简简单单的格子画也可以变得这么美丽,以后我们再来画画更多更美的格子画吧!

绘本《艾玛捉迷藏》反思

宝宝 发表于 2012-6-20 12:45:45

活动反思:《艾玛捉迷藏》是被称为“现代寓言大师”的大卫﹒麦基的系列作品之一,他十分了解孩子的心理,“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编绘得妙趣横生。他通过森林和象群的故事,给读者呈现一个充满宽容、理解和永恒的爱与信任的世界。捉迷藏游戏贴近孩子生活,是孩子熟悉喜爱的事情,绘本情节、画面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在视觉形象上能强烈地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在捉迷藏寻找过程中又符合幼儿好奇、猜测、想象等心理特征,能让小班幼儿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持久的兴趣。

设计思路: 1.绘本的呈现:选取若干图片制作成ppt,根据背景的复杂程度,对图片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简化的ppt重在理解,完整的ppt重在欣赏。 2.通过画外音和强调标记,迅速集中幼儿注意力,突出趣味性。 课后交流中,大家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1.对话的痕迹过于明显,句式的学习可更加自然些。

2.整个环节内容比较平行,可设计一些好的策略,将活动做亮。

3.讨论环节时间太短,可给予幼儿一些思考的时间,或者在之前做些经验铺垫。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图书,观察艾玛和群象的神态,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了解艾玛的“特殊”,体会艾玛的调皮、紧张的心理,感受幽默快乐的情绪。

2、能专注的阅读图书,产生阅读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拼花格子大象,引发兴趣。

集体拼图游戏

师:“请小朋友将自己手中的一张卡片拼在背景图上。”

幼1:哎呀,是一只花格子大象。

幼2:身上五颜六色的真好看。

师:“今天我们讲的就是这只花格子大象的故事。

此环节安排用心良苦,有两点巧妙之处:利用操作游戏很自然的导入关于“大象”的阅读活动,吊足了孩子的胃口;“拼出的大象”与图书相吻合,将大象的特别之处前置,一目了然。

(二)师生第一次阅读,在教师引导下理解内容。

1、认识封面、书名、作者

师:封面上有什么?数一数身上有哪些颜色?

幼1:花格子大象;幼2:有红色、黄色、绿色……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花格子大象艾玛》,是大卫 .麦基著、任溶溶翻译的。

2、逐幅观察图1——图8,了解内容,感受色彩鲜艳的画面。

师:(图1)这些大象长得什么样?

幼儿观察后很快发现:有的大象年纪大了,都有皱纹了;有的大象高大;有的大象胖胖的……

师:(图

2、3)这是谁?它们在干什么?

幼:这是艾玛,它们在玩游戏。

幼:它们把艾玛抛起来了,玩得很高兴……(师朗读文本文字)

师:(图

4、5)灰象们都睡了,艾玛睡了吗?猜猜它想干什么?

幼: 艾玛睡不着,想出去玩。

幼:艾玛的眼睛偷偷看看大象,在想怎么逗它们玩的主意……

师:图

6、

7、8:艾玛在干什么?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幼儿一页一页专注的翻看,手指图边看边说。特别是学一学艾玛用鼻子卷树干摇果子,幼儿模仿角色动作,有的皱着眉头用劲的样子,有的摇头晃脑的样子……个个都很投入到角色中。

3、重点观察图

9、

11、

12、14,观察艾玛和群像的神态细节,感受艾玛的调皮、幽默和快乐。

图9:艾玛涂上果汁变成灰色回到象群中,找一找哪个是艾玛?为什么?

幼儿立即手指中间的一只大象叫起来:在那儿。

师:在哪儿?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1:其他大象都闭着眼睛,艾玛睁着眼睛四处看。

幼2:他翘着鼻子、抬着腿走路的样子,一下子看出来了……

师:艾玛的动作、眼神看出他心里正高兴呢,有点得意、有点调皮的样子,大家学一学。

图11: 艾玛回来很长时间了,其他大象什么表情?大象们认出艾玛了吗?艾玛在哪里?它又是什么表情?

幼:大象还是闭着眼睛一动不动。幼:它们没认出来,艾玛高兴的笑了。

幼:至于艾玛是翘着鼻子,眼睛斜看大象。

师阅读原文文字,问:艾玛眼睛瞪大,卷起长鼻子笑起来,大家学一学

图12:突然大象们怎么了?BOOO!什么意思?

幼:耳朵竖起来,吓了一跳。

幼一边说一边做着眼神:大象被吓了一跳,瞪大眼睛,眼珠子都朝上翻。

大家听了哈哈笑起来,很自然的也学起大象吓了一跳,吃惊的样子,唯妙唯肖。

图14:下雨了,艾玛的花格子图案又出现了,大象们看到了是什么反应呢?每只大象笑的样子不一样,大家学一学。

幼儿:有的坐着,鼻子翘上天大笑;有的捂着嘴笑;

有的背靠背笑;有的张大嘴笑……大家学动作把

活动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尽情地学起大象们的动作、表情。

4、师生第二次完整的阅读图书。

阅读后提问:如果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长的一样,好不好?会发生什么事呢?大象们喜欢艾玛吗?(艾玛是大家的开心果,不管是什么样子,大家一样的喜欢,长得好不好看并不重要。)

(三)迁移经验:艾玛捉迷藏

出示三种类型图片,颜色干扰图;迷宫图;点线轮廓图:艾玛来和我们小朋友捉迷藏啦,请大家找一找它藏在哪里?

通过操作游戏,就像故事中艾玛与群像开玩笑一样,利用自己的与众不同,带给大家欢乐。在寻找过程中,再次感受艾玛的与众不同;在寻找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在寻找过程中,保持对艾玛的兴趣,培养阅读的兴趣。

大班语言活动:花格子大象艾玛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观察艾玛与同伴的不同之处。

2、丰富词汇:五颜六色、翻来覆去

活动准备

1、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及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比较观察图片,引发兴趣

1、老师出示第一张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提问:

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动物?

他们都长得一样吗?

老师:小朋友们看看哪只大象最老?哪只大象最年轻?

2、老师:看,艾玛和其他的大象有什么不同?

艾玛身上有哪些颜色?(黄色、粉红色、黑色、白色等)

艾玛身上有这么多颜色,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语“五颜六色”,

幼儿:艾玛是一头五颜六色的大象。

二、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花格子大象艾玛》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 讲述第

4、5张图片:讲述故事

艾玛发现自己和其他大象不一样,它的心情怎样?心里是怎么想的?

(2)讲述图片:讲述故事 艾玛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和别的大象变得一样?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语“翻来覆去”,

艾玛变成了一只普通的大象,大家有没有发现它呢?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故事 (3)讲述图片

艾玛有没有被发现?大家是怎么样发现艾玛的?

(4)讲述故事,第12张图片:艾玛是大家的开心果,每次哪怕有一点点笑声也总是艾玛发出来的,突然天空中下起了雨,把艾玛冲洗的一干二净。

你们找到艾玛了吗?哪一只?我们可以用刚才学的词语“五颜六色”艾玛是一只五颜六色的花格子大象

(5)出示最后一张图片:

每年的化装节,普通的大象都把自己打扮成一只五颜六色的大象,而艾玛就变成了一只普通的大象。

2、完整欣赏故事

老师:这个故事好听吗?我们再来完整的听一次故事,好吗?

提问:艾玛是一只花格子大象,同伴喜欢艾玛?为什么?

小结:一开始艾玛想变得和其他大象一样,可是最后他还是做回了自己,一只有个性的大象,因为它发现自己的不同给同伴带来了快乐,快乐才是自己的特点。

语言说课教案:花格子大象艾玛

2012-03-10 15:24 好学网 点击:

77 次 好学教育

字号:T|T

文章导读: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职业,如何成为这个岗位的一员,好学网教师频道告诉您如何考取教师资格证、最新的教师招聘信息、特岗教师等相关笔试、面试培训和辅导。教师网祝您考试顺利,桃李满天下!

教师招聘考试语言说课教案:花格子大象艾玛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观察艾玛与同伴的不同之处。

2、丰富词汇:五颜六色、翻来覆去 活动准备

1、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及PPT课件 活动过程 编辑推荐:

一、比较观察图片,引发兴趣

1、老师出示第一张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提问: 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动物? 他们都长得一样吗?

老师:小朋友们看看哪只大象最老?哪只大象最年轻?

2、老师:看,艾玛和其他的大象有什么不同?

艾玛身上有哪些颜色?(黄色、粉红色、黑色、白色等)

艾玛身上有这么多颜色,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语“五颜六色”, 幼儿:艾玛是一头五颜六色的大象。

二、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花格子大象艾玛》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 讲述第

4、5张图片:讲述故事

艾玛发现自己和其他大象不一样,它的心情怎样?心里是怎么想的? (2)讲述图片:讲述故事

艾玛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和别的大象变得一样?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语“翻来覆去”, 艾玛变成了一只普通的大象,大家有没有发现它呢?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故事 (3)讲述图片

艾玛有没有被发现?大家是怎么样发现艾玛的?

(4)讲述故事,第12张图片:艾玛是大家的开心果,每次哪怕有一点点笑声也总是艾玛发出来的,突然天空中下起了雨,把艾玛冲洗的一干二净。

你们找到艾玛了吗?哪一只?我们可以用刚才学的词语“五颜六色”艾玛是一只五颜六色的花格子大象

(5)出示最后一张图片:

每年的化装节,普通的大象都把自己打扮成一只五颜六色的大象,而艾玛就变成了一只普通的大象。

2、完整欣赏故事

老师:这个故事好听吗?我们再来完整的听一次故事,好吗? 提问:艾玛是一只花格子大象,同伴喜欢艾玛?为什么?

小结:一开始艾玛想变得和其他大象一样,可是最后他还是做回了自己,一只有个性的大象,因为它发现自己的不同给同伴带来了快乐,快乐才是自己的特点。

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教学反思

[日期:2011-05-12] 来源:和桥幼儿园 作者:王静 [字体:大 中 小]

《花格子大象艾玛》是我第一次上的一节多媒体绘本课。这个故事简单易懂,情节非常有趣。我选择这样的题材可以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在活动前我仔细阅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明白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在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掌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学会尊重、欣赏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于是我虚心向吴老师请教,认真制作了PPT课件并插入了优美动听的音乐。然后我又根据本班幼儿的现状设计了此次教学活动。

活动开始了,幼儿看到这么漂亮的课件非常喜欢和兴奋。上课时都能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老师的提问,大胆举手发言。首先,通过观察和比较普通大象和花格子艾玛这两张图片,让孩子说出艾玛的与众不同。然后再让孩子们说说他们是怎样一起玩的,为什么大家把艾玛当成开心果?这样就让幼儿知道虽然艾玛和大家不一样,但正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欢笑。

接着故事情节有了曲折变化,有一天艾玛产生了自卑感。他用灰色的果汁把自己化妆成普通大象的样子。在这里,我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情景表演,让幼儿上来学一学艾玛的动作:摇果树-在果子上滚来滚去-抓起果子满身擦。幼儿表演得真不错,动作到位又滑稽。气氛顿时变得轻松活跃起来,我及时给予表扬。我觉得在这里我处理得较好,孩子在课堂上的精彩表演使师生间的关系更显融洽。

最后,毕竟这次活动是我初次接触绘本教材,所以在处理重难点和人物情感方面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和改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完美。

有一群象,他们有的年轻,有的年老,有的高,有的胖,有的瘦。这些象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很快活 ,他们全是一种颜色,只有艾玛例外

第15篇: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活动策略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活动策略

作为儿童早期阅读材料的新生力量――绘本,以其出色的创意、联想、幽默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深受孩子的喜爱。绘本图文并茂,画面精美,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尤其适合幼儿阶段的孩子阅读。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开拓想象空间,还能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因而,“幼儿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走进幼儿园,走近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纯文本阅读的局限。

如何更加高效、生动地开展绘本教学,使幼儿真正受益于绘本教学呢?下面就结合我们的实践研究,谈谈在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活动策略:

一、创设环境――营造阅读氛围,培养良好习惯

环境是绘本阅读的最好向导。生活环境中的书香氛围犹如肥沃的土壤,想要让孩子喜欢看书,必须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

首先,在活动室中,我们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了“阅读吧”活动区域,为孩子们创设了温馨、舒适的家庭式阅读空间,尽可能地让他们拥有一个光线充足、柔和、宁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其次,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我们为幼儿精心挑选了《幸福的种子》绘本系列。当然,我们也鼓励孩子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各种儿童读物和伙伴们分享阅读。于是,“阅读吧”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图文精美的图画书,让孩子如同走进了一个多彩的“绘本世界”。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阅读吧”的活动规则,共同设计制作了“安静阅读”、“爱惜图书”等标识,使幼儿自觉地养成珍爱图书、安静阅读的良好习惯。

由于“阅读吧”就设在孩子身边,孩子们可以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时随时翻阅。久而久之,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就像他们需要水和食物那样自然。

二、品读绘本――组织绘本教学,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绘本的主体是幼儿。朱静怡老师说:“我认为阅读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儿童图画书作为教材,对幼儿施予教学,让他获得与文本相关的自然知识、人文经验,更重要的是得到自主阅读的机会和能力,让‘教’与‘学’共赢。”幼儿的学习与其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幼儿阅读从观察、理解画面入手,以口语表述为主要形式。因而,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时,我们主张以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领为辅;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获取阅读方法为主,幼儿认读文字和感悟文字意义为辅。尊重孩子对绘本的不同感受,充分体验阅读的快乐。

1.挖掘教育元素,激发阅读兴趣

绘本,从头到尾都隐藏着神秘,无论是扉页、封面、环衬都为我们的孩子献上了精美的“食粮”。每一个孩子都是读绘本的天才,他们不仅能发现书中隐藏的“神秘”,还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因此,除正文以外,我们还可以挖掘封面、环衬、扉页上所隐含的教育元素,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测情节、推理结局,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确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逐渐使幼儿建立起故事的结构,做好阅读前准备。

封面是孩子对绘本最直觉的理解,也是一部作品的主要角色、情节、主旨的集中体现。以著名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为例,这本书的封面画着一只捂着嘴的鳄鱼和一个手持钻头的牙医。牙医深红的脸庞、靛蓝色的外衣以及张着深棕色大嘴巴的鳄鱼的夸张形象,特别吸引孩子的眼球。整个画面运用强烈的对比色效果冲击幼儿的感官,而牙医和鳄鱼夸张生动的紧张表情又使孩子们不自觉地对绘本中的故事情节产生探求欲和好奇心。教师依据以上两个兴趣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封面中牙医和鳄鱼的表情、动作特点,感受色彩所表达的故事情绪,猜测绘本的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哦,原来故事是在鳄鱼和牙医之间发生的。鳄鱼为什么会那么害怕?牙医又究竟在紧张什么?带着这些猜想,为幼儿深入阅读绘本,解读阅读的真正寓意,做好铺垫。

其次,精装的绘本都有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是白纸或是色纸,还有很多是美丽的图案。这些绝对不是多余的,它们的颜色和画面往往与讲述的故事内容十分吻合,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前后环衬遥相呼应,有时还会提升主题,甚至说出故事之外的另外一个结尾。因此,教师和孩子千万不要错过。同样以《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为例,这本幽默的绘本描述了:鳄鱼不想看牙医,它害怕,但它牙疼得非看不可;牙医也害怕鳄鱼,但他不给鳄鱼看牙也不行。整个故事都贯穿着牙医和鳄鱼相互紧张、相互恐惧的情绪。因此,环衬的颜色是暗暗的绿色,使人感到压抑、神秘、紧张,形象地表达了故事整体的情绪风格。教师引导幼儿描述环衬的观感体验,对幼儿体会角色形象、情绪,以及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会很有帮助。同时,幼儿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2.精读文本画面,拓展想象空间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即使幼儿一个字也不认识,也能通过画面的连续观看知道绘本的大致意思。而绘本生动的画面,能引发幼儿主动地观察,激发幼儿推测和想象故事情节。

绘本里的一幅幅图,展现的一幕幕场景,幼儿可以从连续的画页中找到故事角色的变化,如果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一些隐藏在画面中的情节线索。如《我的幸运一天》中,狐狸家墙上的照片说明狐狸是一个健美家、一个美食家等,而这些不细心观察就不易发现的小细节,则是和故事的结局相呼应的:小猪抓住狐狸追求完美的心理,劝狐狸不要心急,将自己烹制成精致美食再享用;狐狸则在小猪一步步的诱惑下,给小猪又洗澡又按摩,到嘴的美食顾不上吃就累得睡着了。多么具有讽刺和喜剧效果!如果孩子无法发现这其中的细节,就无法真切体会作品的幽默感和发人深省的戏剧魅力。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先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感知、了解画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图画,联想图画中每件事物之间、每幅图画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中事物与全图之间、单幅图画与整幅图画之间的联系。只有通过幼儿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才能真正感受绘本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发现并根据画面所提供的情节线索,合理展开想象,推测故事情节,预想故事结局,使幼儿清晰地掌握故事的脉络,为他们深入地体会作品主题,乃至成功地讲述和仿编,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3.创设游戏情境,深化阅读体验

当阅读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幼儿常常会以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对绘本作出回应。幼儿的角色往往会从一个听众变成一个游戏者。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了伙伴的互动,大家可以共享对故事的不同见解,这样的游戏方式能促进幼儿更深入地理解绘本内涵。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们会预设一些游戏的情节或是以游戏的方式引发幼儿主动探究。在阅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我们设计了老师扮演大兔子,小朋友扮演小兔子的情节,教师和幼儿用动作比较谁的爱更多,有撑开手臂比谁宽,有举高手比谁高,有跳着比谁远,有跑着比谁快,有踢腿比谁高……

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对绘本的理解会更透彻和深入。如果设置了游戏的场景,并给孩子提供相应的道具,再配上幼儿的语言、表情、感情、动作,幼儿可以对感兴趣的情节部分加以表现,直到兴趣得以满足,充分感受绘本带来的快乐。

三、亲子共读――分享教育资源,提升阅读品质

我们坚持开展亲子共读,把家长请进课堂,让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表演。例如在绘本《我爱我的爸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让孩子回家看看、想想、问问怎么样才能当好爸爸,并且邀请爸爸和自己一起来上这节课。课堂上,幼儿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爸爸要细心地照顾孩子!”“爸爸要力气大,能保护我!”“爸爸就是在电脑前炒股的!”“爸爸要陪宝宝看书,教宝宝学滑板!”……幼儿个个积极地发言,同时孩子也在评价什么样的爸爸是好爸爸,什么样的爸爸不好。爸爸们听了孩子的评价后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一本小小的绘本能让孩子感受那么多!

亲子共读,实际上也是一种家教的指导模式。教师应从教育孩子这一共同目的出发,宣传绘本教学,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让他们知道不光要给孩子买书,重要的是陪孩子一起看书。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长园地、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让他们主动关心幼儿园工作,为绘本教学的有效实施,奉献出其独特的力量和资源。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曾说过,好的绘本如同一粒幸福的种子,为孩子播下满心喜悦,伴其茁壮成长。绘本阅读的世界是有趣、快乐、充满魅力和感动的世界,即使是生活经验有限的孩子,也一样能够在图画书的画面中获得更多的生活认知,带给孩子无限的人生可能性。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

第16篇:生本教学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生本教学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生本教学设计的关注点 四个方面:

1、学习内容的选择,目标的确定,前置作业的设计。2、关注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 3、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好学生的活动方案。

4、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自身优势的发挥和营造学习感悟。◆生本教学设计的策略

二、设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益

1、生本教学设计要做到“一课三学” (学什么?):一学会知识;二学会方法;三学会感悟 2、生本教学设计要做到“一课三思” (怎样学):一构思前置问题设计;二构思学生活动流程;三构思点评提升;

3、生本教学设计要做到“一课三有”(学的怎样?):一是学生学习有趣;二是学生展示有得;三是学生思考有悟。

三、反思教学

1、生本教学设计要做到“一课三问” :一问自己教学亮点在哪里?二问学生学习收获在哪里?三问同行改进之处在哪里?

四、改进教学

1、生本教学设计要做到“一课三助” : 一自助积累;二互助交流;三协助发展。 2、生本教学设计要做到“一课三心”:

一是“精心”组织学生活动;二是“耐心”听取学生思维;三是“细心”点评提升。 要做到 :

一是自主构思教学设计,坚持自己的教学个性,表现自己的学术素养;

二是比较教学方案,在自主构思的基础上,大胆利用、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借鉴他人经验,成就自己的智慧;

三是课后反思教学效果,做到及时总结,有效积累,深度思考。◆生本教学设计的方法

一、备准学习内容

1、合理舍弃,突出重点。合理的舍弃是一种智慧,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2、创造性使用教材。

(1)要改变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情境化、动态化; (3)选好学习切入点(问题)——问题设计要体现探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二、备透学生

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要思考:

(1)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程度怎样? (2)学生间的差异如何?

(3)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

三、备活教法

应关注以下几点: (1)前置小课题的创设; (2)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3)学生问题的生成; (4)小组合作学习; (5)全班的展示; (6)学生的感悟;

(7)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设计中的“精”处理

略读课文是现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教材中略读课文编排的篇数呈现的是逐年增加的趋势:三年级16篇,四年级29篇,五年级28篇,六年级25篇。这么多的略读课文,如果篇篇以精读课文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如果把每篇略读课文放任学生去自主阅读的话,那样一来,教师不但忽略了本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更把略读课文的教学当成了一次对课文的泛读,是没有什么教学效果可言。

那么,如何来有效开展略读课文的教学呢?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教师带着新的眼光设计教学,进行“精”处理。下面通过自己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下的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几点体会。

一、依托提示语,突显教学重点

受教学时间的影响,我们知道略读课文的课时多数是一课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能快速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从而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小系统的教学整体,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

1、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了解作者写了天山哪些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同时在这个感知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天山的美景,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2、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这句话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积累文中丰富的语言。 像这样依托提示语,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有利于我们合理地设计教学,有效地开展略读课文的教学。

二、结合精读课文,注重内外迁移

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伸,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不但要注重外在学法上的迁移、运用、巩固、总结,同时也注重人文内涵上的迁移延伸,做到瞻前顾后、内外融合。 走遍祖国的千山万水,抒发对壮丽山河的赞美是本组课文的人文内涵。《桂

林山水》中作者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来赞美桂林的山水美如画,《七月的天山》结尾处,作者巧妙地用反问句,来赞美七月的天山美景胜似春光。在设计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体会,还可以仿照作者不同的方法,来赞美家乡的风景名胜,或者自己曾经领略过的风景。这里既对主题进行了总结和提升,又沟通了课内和课外,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三、立足文本特点,点亮思维火花

叶圣陶曾经说过 “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新大纲也明确提出:略读课文的教学在内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上要更加放手。由此可见,略读课文应该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舞台,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应该体现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习得的学习方法付诸实践运用的。

当然一篇好的文本,它的语言和思维训练点肯定不只一处。在设计时,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当然也不能特立独行和精读课文、本组训练重点风马牛不相及。在品味、积累作者语言的同时,我们也要适时地设计,去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以更开放的形式让学生独立自由地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讲得十分深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我想,我们略读教学的课堂更应该是学生积极思考的天地。

以上三点是自己通过教学实践后粗浅的所得。还是叶老的话“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我们应该把“略读”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们应该进行“精”处理,不能一略而过。

第17篇:集体绘本教学活动的组织

集体绘本教学活动的组织

幼儿园集体绘本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组织,以帮助幼儿梳理阅读材料的脉络,提高幼儿的阅读技能。对此。我园采取了如下五种策略。 【策略一】封面导入式。启动阅读

一般来说,在封面上我们能找寻到绘本故事的主要角色、故事名称、绘本作者等。在阅读前先让幼儿观察封面,对故事进行猜测,往往会激起幼儿强烈的阅读欲望。

1.画面导入。绘本封面上的画面往往简洁又凸显主题。比如,绘本《狼大叔的红焖鸡》的封面上有一只带了厨师帽的狼,手里拿着一本“烹饪大全”。它偷偷地躲在树背后,在偷看一只母鸡。教师出示封面后。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上都有谁?”“狼在干什么?头上戴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我们再来猜猜,狼大叔想要干什么?”“到底是不是像小朋友讲的那样呢?一起来看一看。”这样通过对富有情节的封面上画面的观察,一下子就使活动进入了主题,较好地激发了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2.故事名称导入。有的绘本封面上面面不是很突出,而故事标题特别显眼,能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如绘本《嘘》《我家是动物园》等。以大班绘本教学《我家是动物园》为例。教师刚出示绘本,就有不少幼儿把故事名称说了出来。教师则趁势引导幼儿想一想:“家怎么会是动物同呢?”“一般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它们长什么样的?喜欢干什么?”“封面上的这个小朋友要邀请我们一起到他家去看一看,想不想去?”就这样,幼儿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开始了愉快的阅读活动。

3,作者介绍导入。该方式比较适合大班幼儿,因为大班幼儿已经接触了比较多的绘本。我们每次开展集体绘本教学,一般都要介绍一下作者。对一些著名的作者,幼儿也比较熟悉。如日本著名的女艺术家庆子,创作了不少经典的绘本。在中班时我们就组织幼儿阅读了她的不少作品。这天,我组织幼儿阅读庆子的《我的幸运一天》。当我利用投影仪放大作者的姓名时,幼儿马上欢叫起来:“哇,是庆子写的,我好喜欢哦。”“我喜欢看她的《不要再笑了,裘裘!》”“《小老鼠和大老虎》更好看。”“庆子写的故事很好看的。”„„当幼儿对一个作者产生好感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其作品也产生好感。 【策略二】对比分析式,理解阅读

对比分析式是指在阅读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绘本中的角色、情节、个性等内容进行对比,使幼儿通过对比发现事物异同,从而加深对绘本故事角色、情节、主题的理解。这种组织策略比较适合那些巧妙运用对比手法的绘本作品,如《小老鼠和大老虎》《小房子变大房子》等。

1.画面对比展示。对于巧妙运用对比手法的绘本作品,其在设计绘本画面时常会考虑到把迥异的角色、场景等放在一起让幼儿进行比较。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重点的画面进行放大,引导幼儿对比捕述。如在组织《小老鼠和大老虎》时,我就把小老鼠和大老虎贴到展示板上,让幼儿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和大老虎?”“这么小的一只老鼠和这么大的一只老虎怎么会成为好朋友呢?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鲜明的外形对比,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2.词语对比运用。面面对比在加深幼儿理解的同时,教师还要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因此,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教师应有目的地教授幼儿使用对比性的语言。如:矮小的老鼠和高大的老虎,拥挤的房间和宽敞的房间等。或许在绘本中没有这样的字眼,但教师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传授并教幼儿正确运用,则会不断强化和巩同幼儿对绘本的理解,

3.动作对比体验。有时候幼儿单靠看和说,对绘本的理解不一定深刻,还得通过自身的动作、声音、感觉等来表达对绘本的感知。比如,在学习绘本故事《小房子变大房子》时,为了让幼儿真正领悟“拥挤和宽敞”是一对相反的概念,我在活动中穿插了游戏:一半幼儿围图当做房间,一半幼儿在房间里跳舞,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请部分客人老师到圆圈中一起跳舞,并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请客人老师出去,再让幼儿谈谈这时的感觉。从而让幼儿亲身感受到空间的拥挤与宽敞,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 【策略三】顺藤摸瓜式,深入阅读

顺藤摸瓜。顾名思义就是指顺着某一线索去探究事情的原委。幼儿对阅读的感知表现出层次性和秩序性,但幼儿在感知、理解阅读的过程中无法自发地进行层次与秩序的调节。如果没有外部环境的引导,他们就难以使阅读概念内化为自身的经验。因此,对于那些情节一波三折而线索又比较清晰的绘本,顺藤摸瓜式是比较适合的组织策略。

比如,在组织绘本活动《胆小的老鼠》时,我以绳球和玩具老鼠为线索,引导幼儿观察小老鼠经历的路线,所发生的一场场虚惊,并通过局部的细节观察,帮助幼儿建立起围巾、玩具、垫子、鸡毛掸子与大黄猫外部特征之间的联系。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以顺藤摸瓜式来组织幼儿开展绘本阅读,有利于帮助幼儿梳理故事的脉络,同时也可以使幼儿充分融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之中,加深对绘本角色的情感体验。

【策略四】难点凸显式,内化阅读

难点凸显式就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把重难点部分提出来,专门组织幼儿对此进行阅读。这是理解绘本中重难点内容。找准提问切入点的前提,也是渗透凸显主题的关键所在。

比如,绘本《黑色故事》讲述了颜色宝宝们从起初嫌弃黑色宝宝到最后和黑色宝宝相互和好的故事。我把“能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讲述没有黑色宝宝后发生的奇怪事情”作为活动的重难点。一开始,我和幼儿一起逐页地进行阅读。当看到颜色宝宝们都不和黑色宝宝玩,黑色宝宝一气之下把世界上的黑色都收起来时,我暂且让幼儿放下绘本。我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份自制的图片,这个图片是把绘本上的四幅面合并到了一张纸上,这样便于幼儿主动学习、主动观察和自南讲述。因为突出的这四幅画涉及的内容很有典型性,所以幼儿观察的点特别细。幼儿在观察时会自然而然地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说m没有黑色后发生的各种有趣的奇怪的事情,活动难点也就轻松突破了。然后,在此基础上我再拓展提问:“除了会发生我们同片上看到的事情,世界上没有了黑色,还会怎么样?”从而引导幼儿对黑色做m深入的思考。

在运用难点凸显式组织策略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对重点的观察,以自己的推理方式对难点进行有效的猜测与想象,并通过自己的探究与思考来验证猜测。将阅读内容内化为自己的阅读经验。 【策略五】细节捕捉式,精化阅读

细节捕捉式是指通过引导幼儿辨别绘本厕面中的细微差别,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发幼儿的“发现”能力,从而精化阅读内容。

比如,在开展《狼大叔的红焖鸡》绘本教学时,我分三段逐一出示脆脆饼、甜甜罔、蛋糕、三幅不同的月色图及代表狼大叔心里话的符号图,请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和狼大叔做的美食,并学说狼大叔的心里话。在捕捉细节分解讲述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月亮的细微变化知道了狼大叔做三种美食之间的时间间隔:通过观察狼大叔的动作和所做的食物,学习了动词“棒、托、举”及“香喷喷、香甜、香酥”等词语:通过模仿狼大叔那句“快吃吧!快吃吧!我可爱的母鸡。长得肥肥又胖胖,让我痛痛快快吃一场”的话,幼儿体验到了狼大叔急切希望母鸡长胖的心理。这样的细节解读,无疑为接下去的阅读活动做好了铺垫。

细节捕捉式组织策略可以使幼儿养成细致观察、用心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使绘本教学活动有张有弛,有效刺激幼儿的思维,让幼儿体验到发现每一个细微之处的乐趣。(应丽萍)

第18篇:亲子绘本阅读方法

亲子绘本阅读8法

绘本作为幼儿的“人生第一书”,被公认为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是什么?绘本就是图画书,它具有图文互补、相衬的特点,是以手绘图画来讲故事的儿童读物。绘本字少而画面丰富,有的甚至没有文字,以画传达故事情节,很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

当今,越来越多的经典绘本走进家庭,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面对呈现在面前的绘本,有很多家长反映不知该怎样指导孩子阅读,怎样才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喜爱读书?怎样才能够将书中故事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串联在一起,真正体味作品中所蕴涵的生活意义,从而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呢?为此,向大家介绍“亲子绘本阅读指导8法,希望对家长能够有所帮助。

1.声情并茂引读法

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认识绘本中的文字,也不知怎样观察图片、理解绘本所表达的内容,这时就需要家长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孩子,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声情并茂地把故事读给孩子听,读的过程中,让孩子在听觉和视觉的感受中理解绘本。

2.讲讲议议提问法

在阅读过程中,家长可以适当地提一些问题引导孩子观察图片,在边问、边看、边答中逐步理解绘本内容。但切记,注意提问的内容,不可强迫孩子非要说出心中理解,问题重在提示和引导。

3.说说做做扮演法

孩子的阅读兴趣很难一直保持在高水平状态,为此,家长在和孩子一起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语言可以模仿学习,对绘本的动作、表情可以进行模仿,这样既可以帮助孩子在长时间阅读中不至于感到疲倦,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在说说做做演演中,从现实生活走进绘本,从而拉近绘本与孩子的距离。

4.独立自主阅读法

对于五六岁的孩子,家长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自主阅读,阅读后家长可以邀请孩子把阅读的内容讲述给家长听。在自主阅读中,孩子的自主性、自律能力及独立阅读能力都会得到提升,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玩玩乐乐游戏法

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绘本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分角色演一演。演的过程,既是对阅读内容的再认识,引发孩子再次阅读的兴趣,又可以在扮演中优化亲子关系。

6.辩认错法

在阅读指导中,很忌讳家长成为高高在上的全能者、全知者,这样会削弱孩子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家长有时需要“装傻、装呆”,故意把故事名称或情节漏讲、讲错,或说自己看不懂,让孩子以“小大人”的姿态,作出积极的反应。在这样的阅读指导中,亲子间容易建立起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

7.猜猜认认积累法

这是一种带着问题的亲子阅读方式。家长可以让孩子观察封面后,猜猜书名,猜猜故事内容。在逐页的阅读中,也可让孩子猜猜下一个情节,猜猜角色的语言等。在大胆的猜测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会不断地得到提升。

8.随机及时引导法

面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这样、那样问题,家长不要着急。留心找一找有没有可以帮助孩子解决身上问题的绘本,如:孩子缺乏爱心、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石头汤》;孩子怕黑不敢一个人睡觉,可以一起读读《床底下》或《胆小的老鼠》等等。这种教育因在阅读中潜移默化而更具实效性,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求知欲、培养幼儿洞察力,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阅读主要的任务是愉悦身心、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家长千万不要因为要指导孩子,而在阅读中强加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有可能会让孩子在阅读中产生负担而厌倦。

第19篇:学习幼儿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

绘本能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绘本是一本色彩与图片极其丰富的作品,他给了孩子们强烈的视觉感受。其次绘本是一本看似故事简单异懂,却又包涵着一个深刻道理的童话书。再次绘本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不仅孩子们可以看图猜测故事内容,也对文字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教师要走进绘本,挖掘绘本的内涵。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和讨论者,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钻研教材才能更好的展开教学活动。绘本就像一部电影,她所包含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因此,要开展一个绘本教学活动,有时会有些难度。

在《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中,从小兔子和兔妈妈的对话中,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那种深厚的爱,让人感动不已,也会让孩子情不自禁的想要抱住妈妈。作家以简单却丰富的画面讲述了生活的哲理。我们要仔细的反复阅读才会感受到作者幽默话语中温馨的母爱。

在绘本活动中,因为她的点面涵盖的过于多,往往在一个活动中,我们究竟怎样去开展,非常需要教师对绘本了解透了,自己真正的走了进去,对绘本有了很多自己的感触,这样才能把自己认为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那部分带给幼儿一起分享。甚至包括分享的过程是如何组织的。

刚开始接触《幸福的大桌子》这样的绘本,第一个反应就是很难,这是日本作家描述的家庭的温情,会觉得与我们的孩子的生活实际相隔很远。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身子女,很难理解这个意思。但这个绘本所展现的亲情与美好,会让很多人感动,有深刻的教育价值,那么怎么入手,孩子们才会感受到绘本所要表达的意义呢?当我看了应彩云老师的绘本教学后,觉得原本很难的教学活动,在应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非常轻松,应老师从职业入手,当孩子们发现兔子先生和兔子太太培养的子女,有各种各样让人羡慕的工作,那么了不起,从而去感受,父母对于孩子们的爱与培养,再到第三代。应老师在整个活动中都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对绘本不了解透彻,是很难有线索去展开绘本的教学。因为有的绘本,线索很多,而且很难,因此,我觉得要更好的展开绘本教学活动,首先教师一定要很深刻的去挖掘绘本内涵。

二、教师要注重教育机智,开展有效的提问。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所以教师的提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在《新纲要》中也提出:进行适当的设疑发问有明显的作用,它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迅速指向老师的预期目标,并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因此合理的设疑是有效进行绘本阅读活动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仔细斟酌,提出有效的问题,可以是发散式的也可以是有指向性的问题,但关键是要激发幼儿的思考,为进行有效的阅读服务。 比如在故事《贪吃苹果的鼠小弟》中,以简单的故事情节来讲述,构图清晰。我们先出示封面,让孩子说说封面上有谁?它想干什么?谁会吃到树上的苹果呢?让孩子猜想后再进行故事讲述。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已经给予了幼儿想象的空间,接着让幼儿感受故事,体会绘本独特的魅力。

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呈现在画面上的是母鸡萝丝平淡无奇的散步过程,而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是狐狸想抓萝丝却一直遭遇倒霉,惹人发笑的故事情节。也正是那只丑态百出的狐狸引得孩子们笑声不断,在绘本的阅读中体验了快乐。这本绘本一开始出示图书,让幼儿观察封面,猜测母鸡萝丝散步时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们也能在观察中发现细节“母鸡为什么眯着眼睛?”而正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才更会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让他们有了讨论、交流的聚焦点,真正体现了师幼、幼幼互动的意义,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以丰富的想象力猜测,而故事则以丰富精彩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幽默、风趣的故事。

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自主阅读呢?幼儿作为阅读的主人,应让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在互动与引领中,让幼儿渐渐的去感悟绘本。由于孩子的天性,当他们看见画面时,往往会有一些表达。但是我们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对幼儿进行提问。可是,孩子在观察画面后会发现很多,比如画面的色彩、动物的表情、特别是一些吸引幼孩子的情节等,这时他们就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其实这时正好是教师发现孩子们理解程度的最佳时机。我们不能以固定的教案去束缚孩子们,要让她们学会自主阅读,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如绘本《大卫,不可以》,首先是因为故事内容很贴近幼儿的生活,大卫他叛逆、调皮,有着孩子的天真。这样的角色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鸣,继而就产生想说的欲望。另外这绘本中还隐含着一些深刻的内涵可以让孩子去发现去了解,让孩子体会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宽容。 活动中我们先以幼儿的自主阅读导入,让幼儿先说说你自己喜欢的一页。这种阅读方式不同,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幼儿掌握着主动权,幼儿的兴趣自然就有了。这样让幼儿看看说说的方式,改变了幼儿被动接受的过程,孩子自然就会有兴趣。而且在孩子们看看说说自己喜欢的那一页的过程中自然就把书的大概内容了解了。孩子们学的轻松,老师也教的轻松。另外教学中教师经常把一个个问题提出来,让孩子猜测,孩子乐在其中。如:大卫做了什么?妈妈又怎么样的?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思考的去看,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绘本《蚯蚓日记》,画面丰满而且富有情趣,文字穿插较少,我们充分利用画面让孩子进行猜想,蚯蚓在干什么?蚯蚓会发生什么事情?等等,让孩子们大胆的表述自己的猜测,当我们把答案告诉他们时,猜对的孩子会高兴得跳起来,体验到成功的快感,更加激起孩子阅读的热情。

在绘本教学中,在与幼儿分享绘本的过程中,我相信,我们能给予孩子的其实是更多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本着让幼儿成为阅读主人的态度去开展。让幼儿真正的走进绘本,真正的感悟绘本,并在绘本中获得成长。

第20篇:绘本阅读心得体会

绘本阅读心得体会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给孩子十本书,不如给孩子一本好书,给孩子十本好书,不如教孩子一个好的阅读方法,给孩子十个好的阅读方法,不如给孩子一个能陪他一起阅读的爸爸妈妈。因为不管书在好,方法再怎么巧妙,都比不上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所带来的乐趣,而陪同孩子阅读也是一种幸福。在和孩子一起坐在沙发上,一起细细浏览绘本故事,或者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那一幕是多么的温馨,多么幸福。

我们给孩子以及家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读的平台,能让孩子家长接触到更多更好的图书,通过绘本借阅,其中的《小橡果长大了》、《给爸爸的吻》、《老人和猫》、《我要大蜥蜴》、《欢迎光临小村公园》、《小熊记者》……这些绘本都特别吸引女儿,特别是故事当中蕴含的哲理更是让我们获益匪浅。

最后要说的是氛围和环境很重要,周围有爱读书的伙伴对于孩子来讲,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共同爱好。可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既融洽了关系,也让她自己更自信了。而氛围的话,家长的陪伴是至关重要的,家长需要花费时间、精力、耐心去陪伴和教导。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也是家长的一种学习过程。

通过阅读,孩子们不但增长了知识,同时也增长了语言和表达能力。我认为,读书不应该只是一时的兴趣,而应该是陪伴一生的美好而快乐的事情,所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绘本教学组织方法与策略心得体会
《绘本教学组织方法与策略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