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法 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09 08:34:0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究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模式的政治课堂探究性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培养高中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在分析讨论政治案例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提高。本文对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意义以及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法;应用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通过课程结合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高中政治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传统的政治课堂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单调、枯燥。而案例教学方法能使高中的政治课堂变得形象、生动,教师采用一些学生在生活当中遇到的情况做成教学案例,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气息,让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为了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政治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案例教学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中。例如,在教学“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屠呦呦的事迹,将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提取出了青蒿素,使近600万人免受疟疾折磨的事迹,为学生展现出“人的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的”这一内容。

2.通过案例的讲解,强化知识记忆

高中政治课程包含着各种抽象的理论知识,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方法,不注重理解知识内涵,只是让学生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下来,导致学习效果较差。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一知半解,既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熟练地运用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使一些比较深奥和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1.筛选和设计优质的案例引入教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与学科理论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案例引入教材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政治观点。有很多社会现象可以作为真实的教学案例,使政治学习从课本中走出去,让政治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大大提高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地探索社会问题的本质。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了解到其他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思路,对自身的完善有很大的帮助。

2.以小组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小组讨论和分析的方法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分组进行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有助于师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同时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分析案例,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同时,为了避免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讨论中心偏离主题,讨论小组的范围也可以由几个人扩展到十几个人。因为政治是一个没有边境的学科,所以政治学习的好处就是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将政治课本上需要讲解的内容与国内、国外的案例进行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学会以政治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在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做到将课本上的知识完美地传递给学生,还要做到将社会时事与理论相结合,进而激发学生的政治个性化。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让中国人骄傲的事件写入教材,增强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

3.?Π咐?进行总结和概述

每一节课都会有其重点内容,一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重点并突破难点。采用总结的方式进行每节课的补充,将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以简洁的语言形式讲述给学生。例如,在讲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时候,教师在讲述完其中的内容时,就需要对“选举权”这一问题进行强调,让学生明白选举权的重要性,同时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选举权,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随着教改的逐渐深入,案例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意义也就越来越大。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真实的案例,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把握,让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在政治课堂和社会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清华.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 2016(6):63.

[2] 陈彰.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14(6):64.

[3] 孙海云.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4(12):54.

推荐第2篇: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情景学习论、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具有多元表征的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过程。同时它是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判定、分析和研究,阐明某一学科的一般规律、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思想政治》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其重要作用在于:一是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单纯由老师唱主角,讲授知识,学生当观众,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把知识的讲授和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参与式教学,思想政治知识多来源于经验,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带有相当的模糊性和有限合理性。政治课案例恰是这种模糊性和有限合理性的良好中介和纽带;三是政治课案例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性,其案例中所展示的社会活动中的现实背景、具体场景、细节不仅具有感性而且具有理性,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引发学生理性思考。

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障碍与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在初中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政治学科时代性强,政治课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障碍和问题,有待于理论的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师资力量不足案例教学是政治学科教学中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求老师要有较高的授课水平,对于习惯传统教学方法的老师来说深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反映在:一是教师教学能力上的障碍。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一方面缺乏授课经验,另一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因而在教学力度和深度上都相对不足,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二是教师思想认识上的障碍。案例教学虽然由来已远,但却有一部分教师思想比较僵化,传统教学的路径依赖性强,把案例教学方法局限于举例讲解,潜意识里总是有意无意地拒绝接受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案例教学,学生感到毫无新意,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案例教材不规范现在我省所用的政治案例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局限于知识点案例,缺乏综合案例;二是注重定性研究,定量分析;三是着重叙述说明,提供背景材料。总之,现有的政治课案例教材基本上可分两类,一类是事例汇编型,适合于传统教学的举例材料;二类是经验论证型,适合于传统教学的经验介绍。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案例教材都缺乏实用性和规范性,不符合现代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需要,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不被学生所喜爱,因而亟待教材的改革。

(三)教学方法单一由于传统“填鸭式”教学的路径依赖和教学基础设施的薄弱,使得教师教学方法简单化。具体表现在:一是案例来源比较单一。二是教学形式的选择比较单一。出于学校基础条件的限制,教师一般采取案例讲解法,可以收到一定的学习效果。但因未与多媒体教学和案例讨论相结合,导致教学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和灵活性,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三是偏重理论知识讲授,忽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老师只重视理论概念的灌输,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效果不太满意。

三、跨越案例教学障碍的措施与对策为了深化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改革,坚定搞好案例教学的信心,真正使老师感到教有所责、学生学有所获,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措施和对策。

(一)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教师是组织思想政治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好坏,因此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提高师资水平。为此:一是要有计划地选派担任政治课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教师实际工作能力和胜任案例教学的水平;二是分期分批地组织政治教师去进修,实现知识更新。

(二)积极组织选编政治课案例教材在现有条件下,选编政治课案例教材务必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广泛收集政治课案例;二是合理选择政治课案例;三是精心编定政治课案例教材。教师编写政治课案例时要注意把案例材料与案例讲解相分离。

(三)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案例教学方法政治课案例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方法是可不断创新的。可采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一是多媒体教学。现代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有突出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并分析讨论。二是举例讲解教学。教师应在上课前几天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带着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课堂听教师的案例讲解,做到教学有的放矢。三是案例讨论教学。

这种方法是把每次教学的时间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教学讲解理论知识,为后面教学打下理论基础;后部分用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师在课前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并做好课前准备,作为课堂进行政治案例讲座和课后教师检查作业、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有必要,教师可以在讨论结束时作概括性总结,使学生通过案例讨论掌握相应的政治学知识。四是“四步推进”案例教学。针对政治学科实务性很强的特征,可采取“以小型专题案例入手,激发兴趣”,“用中型争议案例讨论,活跃气氛”,“以综合描述案例分析,拓展思维”,“联系实际自编案例,解决问题”的“四步推进”的案例教学形式。通过典型示范引导、逼真模拟训练的过程,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其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第3篇:五步教学法案例

应用“五步学习法”解决高一学生学习困难个案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教师进修学校

骆苓

高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坎。相当一部分初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这个过渡期没很好实现跨越,导致成绩大面积下降,教师、家长疑惑,学生本人沮丧,也许就一蹶不振,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笔者关注这一现象已经几年了,怎样帮助他们顺利跨过这个坎?一直在思考。昭阳区参加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后,蕴含着先进培训理念、极具时效性的“五步学习法”深深吸引了我,撰写的“对五步学习法的解读”获省二等奖,受省教厅和中央教科所表彰。在指导中小学教师应用“五步学习法”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时,我想到关注了几年的问题,适逢一个高一的孩子找我咨询为什么自己上高中一下就成了学困生,我就以他为研究个案,联络他的老师,应用“五步学习法”,分析失败的原因,量身制定解决方案,取得了初步效果。下面我就将整个过程呈现出来,请专家、同仁指导,希望能得到完善,以帮助高一学生缩短适应期。

一、发现问题:

小A2007年以617.5的考分被昭通市唯一省级重点高中录取在实验班,是所在班级入学成绩第一名,当然也是教师关注的重点之一。可是一学期下来,经过四次月考,成绩最好时是年级400多名,最差时是年级700多名,在班上基本是垫底的了。多么强烈的反差!教师对他大失所望,他也一度丧失学习信心。家长刚开始一味埋怨孩子贪玩,不刻苦,可一看看他的学习状况,似乎不是那么回事。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以前那么优秀的学生一下滑到学困生的行列呢?通过与孩子及其家长交流,又走访了几位高一教师,我有了点数。

二、分析原因:

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无外乎主客观两方面。高一学生面临的客观因素主要是现行教材存在的问题,如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数学、物理,数学是初高中梯度较大难适应,物理则是由于数学知识不足(力的合成与分解要用到的数学知识第二学期才学)难理解;而主观因素就既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我们为学生量身制定改进措施就是要找准其特有的因素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小A而言,主要是:

1、思想准备不足,过分依赖教师:

小A从小聪明好学,小学时期是老师的掌上明珠,获得过许多殊荣:参加省第三届“少代会”,推荐参加全省十佳少年评选获第十一名;唾手可得的荣誉使他觉得自己拥有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及到上初中,环境变了,所在班级的学生个个都是佼佼者,老师对他的关注少了,心理上产生了第一次失落,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叛逆期,幻想期,上课开始不集中精力,而是构思小说,成绩一下垮了下来,虽在教师、家长帮助下调整了心态和学习方法。但初中和小学相比,接触的东西多了,视野开阔了,自我意识增强了,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学习时就不能心无旁骛。尽管如此,临考试时老师会带着复习,再开几个夜车,效果还不错。所以上高中后,带着这些习惯,学习仍是漫不经心,继续沿用初中的办法,忽略了初、高中的区别:从知识层面上看,高中深度、广度都垮了一大步,且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学起来本身就有一定困难,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哪里丢下一点,可能会影响一片;从教师的方法上看,初中重在管,事无巨细教师都要布置到、检查到,每次月考前老师还要带着学生梳理知识、复习巩固,教师还会把题型分类,大力训练;而高中重在导,教师强调的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并不布置很多作业,也不常常批改,学生有很大的自学空间,这样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相当重要了,习惯依赖教师的学生就很不适应,而且高一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从高三循环下来的,习惯性的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的学生,素有“市一中的杀威棒厉害得很”的说法,一两次考试下来,足以让人威风扫地,尤其是以前很优秀、少有失败体验的学生;从周围的同学看,基本上全市的优秀学生集中在一块,可谓高手如林,谁在初中都是佼佼者,谁都不愿落在人后,真正你追我赶,竞争激烈,想胜出难度大了很多,而小A又特别想赢,在这种情况下,“班级入学成绩第一名”就像一道紧箍咒,对学习起了抑制作用。

2、急于求成,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这些忽略在两次月考后引起了他的注意,开始收敛漫不经心的做法,也增强了自我训练力度,但考试效果仍不好,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又担心老师、同学、家长看不起自己,害怕老师、家长的责备,又自觉对不起家长„„非常想在最后一次考试中扳回,急于求成的心理没帮上任何忙,第四次考试比前三次更惨,数学仅得70分,跌到700多名。为什么一分辛劳没换来一份收获?除心理上的原因外,小A的学习方法有很大问题:课前预习不到位,想着反正老师要讲,上课专心听就行了,然而上课时教师节奏很快,其他同学反应也很快,他跟不上趟,就着急,就分心;决心课后刻苦,在题海中杀出一条路,做题时才发现找不着北,冥思苦想,这儿理顺了那儿又堵死了,赶快看教辅上相似的题型,好不容易解决一个问题,夜已深了„„恶性循环,总慢别人几拍,根源在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没掌握,更谈不上灵活应用。我跟踪了他课后的学习情况,发现他急于解题,不注意知识的梳理与巩固,也不注意看教辅上的例题,目的性不强,为解题而解题,不知道要训练的是什么,须掌握些什么,造成事半功倍。

3、信心下降,抑制思维

失败,还是失败,令一向自信的小A陷于沮丧中,开始瞻前顾后,迟疑不决,明明已经掌握的东西也不敢确定,要等别人说出答案才能判断自己的对错,这样,一方面影响了学习速度,另一方面抑制了思维,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觉得自己变笨了。自我暗示的结果是思维的敏捷性大大降低,尤其是考试时紧张情绪加重,常做不完试卷上的题,待下来再看,许多问题都是能解决的,不免懊恼,经常处于不良情绪中。

三、制定解决方案:

通常情况下,人的自信来自于成功的体验和他人正向评价,信心足的人,目标明确,对实现目标的过程兴趣盎然,善于调动各种潜在能力,勇于克服种种困难,乐观地、坚定地迈向成功,从而收获在过程中习得的能力和更多的自信。分析了小A成绩严重下滑的原因后,我觉得当务之急是鼓励他重塑自信,其次才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因此,打算这样来帮助小A:

1、找到智力强项,修正自我评价

小A在多次的失败之下自我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偏差,自信度降到了令人担心的谷底,这样会让他放弃努力,那就真正没解了。所以,首先要和小A一起分析他每次考试的各科成绩,不同科目在全班乃至全年级的排名情况,同一科目在不同考试中的情况,要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多元智能理论、新的评价观让他知道,智力超群和智力低下的人都只占总人数的3%左右,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居中;人类拥有各种不同的智能特性,而且每个人的智力特性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换句话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不能仅凭几次考试就断定谁行谁不行,而且现在的考试评价以纸笔测验为主,关注的是结果,难以测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许多优秀的思维品质会被考试结果淹没,要尽力淡化考试留下的阴影,用自身智力强项的优势心理修正对自己的认知,悦纳自己,相信自己,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对待学习。

2、确立目标,会学乐学,放飞思维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和普遍联系,人类只有尊重它,才能理解它,最终驾驭它。学习与建万丈高楼一样,必须打牢基石并将各种材料合理配搭,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一幢幢各具特色的建筑是设计师个性的体现,但它们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无论学生怎样千姿百态,要想取得好成绩,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必须实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一定要掌握,在此过程中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的方法,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思维品质,逐渐形成举一反三能力,学科间知识渗透能力,这时思维就插上了翅膀,能在学科间自由翱翔。实现目标的方法就是坚持预习,认真听课,循序渐进,强化训练。

3、坚持不懈,养成习惯

一般来讲,小学、初中阶段成绩优秀的孩子认知能力都较强,但也有一部分孩子仗着这点小聪明浮躁有余,踏实不足。高中是个分水岭,让这一部分学生品尝到了苦涩,他们没有这样的经验和心理准备,难免手足无措。一旦调整了心态和学习方法,又容易见到成效,会让他们沾沾自喜,又飘飘然起来。所以对小A这样的学生既要疏导,增强自信,又要适时增压,挤去浮躁,待养成良好习惯后就可放飞了。

四、付诸实践:

小A找我时正值寒假,有足够的时间交流、调整、训练。我主要采用对话的方式做心理疏导、学法指导;适时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1、分析优劣,重塑自信,确立目标

一学期下来,小A已极度沮丧,很在乎别人、尤其是家长和老师对他的看法。因此,这个时候教师、家长无论怎样焦急都不能在言行上流露出来,切忌拿别人的优点来与他比较。我与他在很宽松的气氛中把他几次考试的成绩拿来分析,发现虽然总体成绩不理想,在年级处于中下水平,但语文、英语却属优等,语文还考过年级第二,物理、化学也在中上,拖后腿的是数学,数学考得好的那次可跃上两百多名。小A看到自己并不是真的差得一塌糊涂,脸上开始有了笑意,紧接着要求他语文、英语的优势保持住,物理、化学每次进步一点点,问他这个目标难吗?他很有信心:不难!那么数学„他露出了畏惧的神色,我装没看见继续说: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简易逻辑等代数知识,紧接着是抽象的函数概念,而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数列对运算能力的要求有很高。总之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高,造成了学习的客观困难,再加上你学习方法不当,形成数学恐惧症影响成绩„他插嘴说考试做不出来的题下来很多我都会做,我说这就证明你并不是学不懂,而是心理的问题,方法的问题,他性急地问:我该怎样做呢?

2、立足双基,有效训练

针对小A的情况,我建议他课前尽量预习一下新课,记住感到困难的东西,争取上课时解决这些难点,课后不要急于做题,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先看教辅上对概念的归纳与扩展,方法与技巧的点拨与总结,把例题理解了再开始训练。做题时要循序渐进,先做概念题,得心应手了再做技巧或扩展练习,太难的题等有余力再做。他们的教辅主要是《导与练》,每课时都有知识再现、自主反馈、典例精析、梯级训练、课时小结、考题浏览之类的栏目版块,知识再现和自主反馈主要指引预习方向、检查巩固预习效果;其它栏目则是课后巩固,旨在强化概念,深化要点,掌握解题技能,提升综合能力。小A假期间依照此法复习了高一上学期的内容,告诉我以前觉得难的现在看来也不怎么样,而且学习时间也缩短了,只是有的知识技能很快就遗忘了。我为他支了个及时复习、反复复习的招。即刚学的东西在一天之内试图重现,第二天再反复,让该识记的成为长时记忆,技能也就巩固了,熟能生巧,思维自然就活了。

4、提高听课效率,养成良好习惯

新学期开始了,小A带着假期的收获和新的期望反思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认识到上课不专心也是影响成绩的一大因素,主动向老师要求坐第一排。我也把小A的情况向他的班主任介绍,请班主任多关注、鼓励他,并请各科教师督促他,多对他提问,让他不敢分心。同时要求小A要主动学习,不要等老师布置了才做。开学一个月来,小A每门课程平均每周提问有一次,他也经常向老师、同学讨教,所学章节的课后练习完成了90%以上,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强化了解题技能,但由于开学了时间较紧,小A分配时间欠妥,顾此失彼,课前预习仍不到位,复习巩固不足,仍有知识遗忘现象。所以紧接着要帮助他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培养坚持不懈的意志。尽管如此,第一次月考成绩由上学期在班上垫底升到中等,在年级属中上,尤其是数学考了110多分,数学恐惧症减轻些了。

实践心得: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会不断出现原先未注意到、预见到的情况,切不可机械执行预设方案,而要具有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慧眼,一个能及时应变的大脑,不断产生新的计划,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理论总结

笔者2008年1月开始对小A学习困难的问题进行分析及解决,走访了一些高中教师,体会到小A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高一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观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如思想准备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欠佳以及一些外部因素的干扰和青春期情感的困扰等,这个时期是他们形成自我概念的关键时期,自我接受程度、自信度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所以:

1、家长和教师要正确认识高一学生学习困难现象,在学生最脆弱时多一点关爱和鼓励,用好期待效应,切忌对他们盖棺定论,贴上“差生”的标签。

2、高一教师要注意初、高中内容、方法的衔接,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

3、高一教师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妨采用强求的方法带他们上路,扶一段,帮一把。

4、高一学生不应该放松自己,放任自己;要主动调适心态,主动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要求;信任家长和老师,请他们帮助解决困惑;做好学习的五大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学校应该关注、研究这一现象,组织教师通过改善教学行为去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提倡用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改革评价方法,重视诊断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我对高一学生学习困难个案研究虽有一点效果,但时间短成效不显著,而且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涉及学校、教师、家长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将继续这一问题的探究,深入高一课堂、教师、学生,把范围扩大,使研究的结果更具普遍性,价值更高。迫切希望能得到专家、同仁的指导。

专家评语:进修学校教师写教育案例本是先天不足,但本文取其一个第一手材料的个案来写,应该说案例真实可信,对分析对象一个多年的跟踪研究,确实比较有说服力,对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准确,解决方案实施的针对性,可行性,乃至个案研究的5条总结的指导性,都是本文的亮点。

推荐第4篇:运用案例教学法

运用案例教学法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下发文件,对如何抓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明确要求.多年来,我校党委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门成立了由校领导牵头,宣传部,教务处等机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2002年,我校承担了教育部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并成立了专项研究课题组,提出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设想.2003年春,根据校党委的决定,首次在2000级本科生的《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目前,我院正在把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全面推进.

前不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中央的指示更增强了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将我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原因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自1998年新的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令人忧虑的.特别是伴随着国内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在信息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教学中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有些学生逃课,有些的学生则是迫于考勤,点名等纪律约束不得不到课,但到课不听课.可以说,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门数不少,学时不少,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也不少,但如何能够\"入耳\",\"入脑\",真正起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确实是一个值得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曾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对待课堂上老师的讲课统计结果显示,选择\"从始至终听课\"和\"基本上听课,有时溜号\"这两个选项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26;选择\"有兴趣就听,觉得没意思就不听\"的占60;还有15左右的学生选择\"根本不听课\".可见大多数学生是想听课,但能否听得下去则取决于任课教师讲的是否有吸引力.那么,如何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吸引力,能够坐得住,听得进呢我们认为,除了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方面要进行改革外,最重要的是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进而达到\"入耳\",\"入脑\"的目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要求.为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与功能,2003年3月,我校确定了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为试点的案例教学改革方案.为了使案例教学工作能如期进行,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不仅提供经费,用于购买各种案例教学用书,为案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而且针对在收集整理案例过程中教师工作量大等特点,明确规定,案例教学课时按照1:1.5计算工作量.这些政策决定较好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为案例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基本做法

据研究,案例教学最早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的医学,法学的教学实践之中,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1980年前后,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我国,在经济,管理类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运用典型事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向学生提供纪录实际发生的情况或事例,即案例,组织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和剖析,并提出各自的见解,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案例教学法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宗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可行性,还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马克思主义现成的结论与原理,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生是否真正接受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要通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行动表现出来.通过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训练,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正成为指导他们研究现实,解决问题的指南.

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是:

1,编写案例.案例的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供学生分析研究,总结普

遍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在编写案例前,首先进行集体讨论,再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去广泛搜集和查阅已有的文献资料并编写案例.同时,在案例编写过程中要力争做到:选材得当,描述真实,语言生动.一个完整的案例要在正文的后面提出几个问题,以供学生讨论之用.

2,组织讨论.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包括分

发案例材料,学生个人阅读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每个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教师小结等多个环节.

3,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一阶段,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认真的总结,一方面,完善本小组对案例分析的观点和方案;另一方面,对本小组在案例阅读,讨论,课堂发言等方面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做出归纳.

4,教师总结.在课堂讨论结束,各小组撰写完案例分析报告

之后,任课教师要就本次案例分析情况做出小结和点评.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案例教学的实质是开放,互动,强调师生,特别是学生的高度参与.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遵循了以下四条原则:

1,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优秀的案例通常是一个矛盾的,复杂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这种纸上的问题情境转化为课堂中的问题情境,以生动的实例形式向学生提供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模拟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能够设置高度仿真的问题情境,那么,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洞察力与想象力.

2,坚持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组织引导者,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案例,多方查询资料,积极参加讨论,撰写分析报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心选择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创造融洽气氛,适时参与讨论.

3,激励参与的原则.高度的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传统等原因,一些学生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是大班上课,因此,出现了少数同学的\"搭车\"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进行前做必要的说明和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并制定适当的分组和考核办法.

4,拓展学习空间的原则.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特别强调通过学生自己分析案例,查阅资料,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参加小组讨论等环节,自己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案例教学与传统模式的案例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差异,但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后,其所获得的收益仍是多方面的,如独立思考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精神等,而这些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所无法比拟的.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1,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到课率和听课率大幅度提高.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的案例交给学生,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并组织他们开展讨论.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青年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学生的到课率一般都在95以上,听课率也大为改善.如,在讲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节时,我们编印了2004年4月12日《人民日报》《今天,我们还需要节约吗》这篇文章作为案例发给大家,案例的第一段话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原以为你无限宽广,不在乎失去一片荫凉,原以为你有无穷宝藏,不在乎掠走一点安详,原以为你无比坚强,谁知你的泪在流淌,原以为你母爱无疆,谁知你渐渐失去力量.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地大物博而沾沾自喜,然而,现存资源的匮乏与穷绝,未来发展的需求与压力,让我们必须静心聆听自然的警示……\"接下来就是近2000字的一系列关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各种资源现状的比较,数据详实,分析透辟.学期末,学生在写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总结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谈到了这次案例教学,许多学生说,\"原来一直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案例教学使我们感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2,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结合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切合青年学生的特点,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引入案例教学能很好地使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分析.这不仅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使学生学会自觉地运用所学得的理论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节时,我们为学生印发了\"中国彩电业的发展历程\"的典型案例,从对中国彩电业的无序发展,价格大战的案例讨论中,学生不仅看到了市场背后那只无形的手,更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接触社会现实的自觉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从2004年上半学期对学生的无记名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许多学生一改过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冷漠态度,纷纷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在期末考试时也考案例分析,那才能看出真本事\",甚至有的学生写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本学期学得最舒服的一门课\",建议\"增加一些课时,因为它对我们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这样的反响和建议在以往的同类课程中是很少见的.

3,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有效方法.由于这种教学法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凭借案例素材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学生没有了任何依靠,只能靠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如,在讲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一节时,我们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了我国的\"三农\"问题,使学生自然得出了农民是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这样的结论.可见,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传统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模式的关系.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为主,是\"灌输\"型的,形式比较呆板,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但可以在较少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系统,准确的知识.案例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一种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较活泼,生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搞案例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目前,我们正在尝试将案例教学与专题讲授相结合的新模式,以期兼顾和协调多方面教学的要求.

2,一般案例教学模式与特殊案例教学模式的关系.在西方国家的医学,法学以及后来的工商管理课程中使用的案例教学法,我们称之为一般案例教学模式;在今天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教学法,由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堂组织等都与上述案例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故我们称之为特殊案例教学模式.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般案例教学模式套用特殊的案例教学模式.如,一般案例教学模式的结论和答案往往是不确定的,多元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的结论和答案却必须是确定的,唯一的;再比如,一般案例教学模式上课人数多在10---15人左右,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都是大班上课,多的达200人左右,这些都决定了我们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二者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套用.

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关系.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得不是很明显,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信息的传递者,学生则处于信息的接受者的位置,师生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或是师生间的问答来实现.而案例教学学生所传递的信息可能要多于教师,教师从以讲为主转变为以听为主,但这并不能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如,案例的选择,合理的分组,适时的引导,恰当的点评等,都要求教师既要当好导演,又要当好演员,不能从以往的\"一言堂\"变为\"不言堂\".

4,教材与案例的关系.案例教学不是不要教材,恰恰相反,而是必须遵循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依据,案例是为教材中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服务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觉地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因此,教材与案例的关系是相辅相承,互为依托的,只有编写出了好的案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只有以教材为蓝本,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

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还仅仅是开始.我们将在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案例教学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推荐第5篇:案例与案例教学法

案例与案例教学法(saemon提供)

近年来,随着我国管理教育的发展,许多机构都声称他们使用案例教学法,许多学员也趋之若骛,引以为荣。但最近对案例教学法的各种说法中不乏夸大与误解的成分。什么是案例,如何使用案例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一直是困扰许多教师和学生的重要问题。

在一些情形下,许多的学员反映,使用案例教学,他们仅仅听到了一个故事;也有学员反映,通过案例教学知识点过于零散,没有整体的框架;更有甚者,他们觉得,讨论简直是浪费时间,因为其他同学的发言简直不着边际。这些都意味着,案例学习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需要学习者对案例廓清一些认识,掌握一些适用于案例学习的方法。案例和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对某个组织里一些人所面对的实际商业情形的描述,它通常涉及一个组织(家庭、企业、产业甚至课堂)中的某个决策者所面临的困难、挑战、机会和问题等,案例里面包含了组织的背景材料以及关键人物处理事务时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资料。案例教学,最早应用于美国的法学院。后来哈佛商学院首次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业教育,取得很大成功。现在案例教学法已经是商业教育领域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商业环境中充当决策者,取得管理和拥有权,感受压力,分析形势,识别危险、并作出决策。案例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协同工作。由于案例来源于不同地方、不同的组织类型和规模、不同的职能区域和不同的责任级别,因此案例教学会让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到理论的实践方法。

此外案例的真实性、实战的模拟性,可以激活学生充当决策者位置的意识,从而仔细鉴别相关数据资料,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案例学习的过程

对于学习者而言,有效利用案例这一学习工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多数情况下,通过案例学习需要比单纯听老师讲课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对于管理类课程来说,效果可以更好)。一般而言,案例学习需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个人准备

认真的个人准备是案例学习的基础,一般每个案例我们建议要花一两个小时仔细阅读。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可能不尽相同,我们把一些学生的做法推荐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1.浏览案例的最初几个段落,然后以很快的速度把案例剩余的部分翻阅一遍,并思考:这个案例是关于什么问题的?将要涉及哪些方面?会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供我分析?

2.仔细阅读案例,并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作出标记,读完之后,回答:案例的事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记住,尽量假设你就是案例的事主,而不要置身事外。

3.在笔记本上记下关键的问题与重要的事实,再通读一遍案例,将相关信息整理出来,这个时候,你也许需要一些初步的计算,或者需要基本的分析框架,如果有必要,翻阅一下你的教材也许有帮助。

4.将你的分析整理出来,并得到分析的结论和你的建议。

自此,你的个人准备就已经完成,可以拿到学习小组与大家分享了。

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不一定需要严肃的形式,宿舍里、餐桌旁、草坪上,都可以。这个阶段的并不是为了就案例事主所处形势和建议取得一致意见,而是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他/她自己对案例的分析。

课堂讨论

在课堂上,老师会根据案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引导讨论的进程。有时候,老师会点名让某个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或者对发言同学的观点进行有时是“不留情面”的追问。她/他这么做的目的决不是与你为敌,更不是对你个人有什么看法。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或者是容易产生混淆的观点,老师需要全班认真思考。有的时候,老师还有意挑起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事实上,每一种意见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案例中复杂的管理问题的一个侧面。兼听则明,不同意见的交锋往往能让我们对问题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在案例讨论结束时,老师会小结讨论的成果,并通过案例,给出分析的思路或者学习的结论。这并不是最终的结论,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在充分吸收了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以后,仍然有不同的看法,没关系,管理从来就不是教条,让你今后的实践来证明。

对大量案例学习过程的研究表明,上述三个阶段的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真的个人准备,你很难在下面的小组讨论中与同学相互激发,相互学习。同样,如果你仅仅在上课的时候才匆匆浏览一下案例,老师精心设计的讨论过程对你也了无意义。只有认真准备,积极讨论,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于案例学习的建议

案例学习是一个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也许

下面的建议会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案例学习的特点要求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学习过程。如果你没有仔细地阅读案例,不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不积极思考案例事主的处境,一堂课下来,你可能什么也没有学到。同样的,如果你不把自己置身于案例事主所处的困境,“不把自己摆进去”,始终抱着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很容易口若悬河,不着边际。只有主动、积极地把自己想象成案例的事主,才可能想他之所想,急他之所急,才有可能在一个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中学习决策的方法和技巧。对于一个使用案例教学的课堂来说,每一个成员--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责任为其他人的学习贡献自己的智慧。

2.以开放的心态听取不同意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案例的讨论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其优势是可以利用集体中每个人的思索,对复杂管理问题的各个侧面进行全面的考察。每一个人的意见都有合理之处,以开放的心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哪怕是与你的观点截然相反的意见),从中吸取合理的营养,不仅是有效的利用案例学习的优势的正确方法,也是未来的商界领袖必须的职业素质。

3.致力于问正确的问题,而不要试图寻找正确的答案。在案例讨论结束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我们在此强调,对于案例学习而言,从来没有正确的答案。课堂讨论的结果,可能会形成若干“可行的方案”,这些方案各有千秋。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Charles I.Gragg指出的那样:“商业还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至少迄今为止还不是。对于商业管理问题而言,并没有所谓唯一正确的答案。因此,不等指望通过翻翻教科书背后的习题解答就可以验证自己是不是正确地回答了一个商业管理的问题,相反,最通常的情形是,最佳的解答可能根本找不到,即便是老师也找不到。”当然,在课堂上,老师会带领学生对若干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既讨论方案的优点,也讨论方案的缺憾,最后,老师还可能告诉大家最后实际发生的结果。无论实际发生了什么,或者某个人认为应该发生什么,都不能视为唯一正确的或者完全有效的。真正有效的恰恰是,通过案例学习,你知道在一个特定情况下,如何分析和处理不同的决策选择。

事实上,无论在商业实践还是在案例学习过程中,比找寻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会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这正如一位商界领袖指出的那样:“高层管理者90%的任务,是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相对而言,答案容易找到,而正确地提出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案例教学只是希望帮助大家正确地提出正确的问题。

推荐第6篇:中国案例教学法

中国是否适用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渊源

案例教学法最早萌芽于古希腊、罗马时代。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法可以看作是案例教学法的最初形式。1829年,英国学者贝雷斯率先应用于法学教学中。1870年,时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朗德尔教授在法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并大力倡导。案例教学法被定义为“在课堂教学中以案例为中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案例的组织、分析讨论、总结评论把抽象的理论和呆板的法条与实际相结合,使普遍性的理论观点和特殊的事实材料相统一,

1记忆性的知识学习和操作性的分析思考相统一”。根据案例教学法,在刑事诉讼法教学中,

以理论和法条为基础,重点讲授和分析已决刑事诉讼案例,用案例教学代替单一理论讲授。其具体实施是一个由实践到理论的过程,它通过对具体案例分析研讨,总结出某一类法学问题的普遍规律,导出法学一般原理和原则。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 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被进一步淡化。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大量的分析、组织和辩论过程,来加深对于某一法学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学生会发现,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是自己从案例中挖掘出来的,而非被直接灌输的。

2 主要过程是实践——理论,即从案例中提取原则或原理。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人讲授,多人听课记笔记,学生研究案例,提出问题,去伪存真,最终获得知识。

3 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学生要完成的任务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思辨。因此学生学到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案例教学法:英美法与大陆法

案例教学法对于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学的意义自然毋庸置疑。首先,判例法中具有法律效力的判例自然成为英美法系的法学生努力学习的目标。在英美法系国家,法院判例是法的渊

2源,学法学的人是要背大量案例的,研究案例就是研究法律。不仅如此,而且在案例的选

择上,务必要求真实有效可信,因此案例不能是教师或教材臆想出来的。所以在英美法系国家,与其称为“案例教学法”不如称为“判例教学法”更为恰当。

对于大陆法系的国家来说,例如我国(我国可以被认为是大陆法系的国家),具有法律效力的是成文的法律法规,它们力求严密而无懈可击。因此对于概念、解释、范围、意义、限制等的严格界定是必须的,这就使得法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先将基础的理论知识完全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能够对这些法律上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才能将自己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方便学生理解一些复杂概念和定义,通常教师会向学生“举个例子”,这中举例子的教学方法即属于案例教学的范畴。案例教学被融入到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过程中。

四案例教学应用于我国法学教学实践

法学是一门极富实践性的学科,同时却又被赋予了很高的理论意义。这样,我们必须同时重视法学教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收获。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在健全过程中,并未形成完整而严密的法典,模糊和含义不清甚至相互冲突的法条很多,因此光是凭借理论教学和课堂讲授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国判例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能够给学生掌握法律的概念或意义时,提供可以参考的实践,让学生能够对我国法律在某一问题上的主张有具体的把握。因此案例教学至少可以成为我国法学教学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我国法律体系毕竟不属于判例法,而且由于我们的教学目的、要求、教材、法律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与西方国家不同,我们不宜在法学教学中直接移植西方的“案例教学法”,但可以作为法学教学法之一拿来借鉴。

五中国法学案例教学法弊端

1 案例与判例界定不清晰。案例教学法有别于判例教学法。尽管同属于法学课堂教学方法,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二者具有明显的不同。一,背景不同。相对于判例教学,案例教学法以成文法法律渊源为背景。二,目的不同。判例教学强调案例的完整性和法律效力而案例教学法借助案例加深对法理及法律条文理解运用。三,内涵不同。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外延宽泛,它可以是法院判决,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案例可以是个案全部或部分,也可以是多个案例组合,即允许对案例进行改造。而判例教学法只能是完整的判例法律。3 2 学生对案例教学法参与积极性不高。中国长期的填鸭式讲授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基本已经习惯听课式的学习方法,而不愿意接受高思维强度的案例教学法。而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教学就变成了老师和少数学生的谈话节目。

3 对案例教学的误解和曲解。由于对案例教学法理论实质认识的模糊和偏差,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实践存在着将举例教学法当做案例教学法;过多使用案例教学法,忽视甚至抛弃传统讲授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在案例教学法中要么仍然扮演主导权威的角色,要么放任不管,缺乏引导。这些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误区都将成为影响案例教学法健康、积极发展的 因素。4

六结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相当于讲授式教学,思相当于案例式教学。总的来说,案例教学法由于生动形象,师生互动较好,而被众多法学教育者所关注。这种教学法的精髓在于从实践中获取真知,因此在法学的高阶教学中,应该广泛运用。同时应该在课堂讲授时应用案例教学,以使学生容易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和定义。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必要的辅助教学方法。

注释:

1 判例教学法。美国的法学教育教科书被称为“判例汇编”,其内容有各种各样的判例和对判例所做的注释、所提的问题、所附的文章、所列的参考文献等,教学与考试主要是针对判例所进行的讨论、辩论、分析、评价。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都强烈地表现为通过研究判例来掌握法理与法条,通过研究判例培养学生像法官、检察官、律师那样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其考试的目的、方式、内容也是在判定考生是否分阶段地具备法律职业所必需的学识和综合应用能力。

2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第一,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它的法律渊源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机关颁布的各种行政法规以及本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但不包括司法判例。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而且,判例所构成的判例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二,法律结构不同。大陆法系承袭古代罗马法的传统,习惯于用法典的形式对某一法律部门所涉及的规范做统一的系统规定,法典构成了法律体系结构的主干。英美法系很少制定法典,习惯用单行法的形式对某一类问题做专门的规定,因而,其法律体系在结构上是以单行法和判例法为主干而发展起来的。第三,法官的权限不同。大陆法系强调法官只能援用成文法中的规定来审判案件,法官对成文法的解释也需受成文法本身的严格限制,故法官只能适用法律而不能创造法律。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来审判案件,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技术创造新的判例,从而,法官不仅适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创造法律。第四,诉讼程序不同。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突出法官职能,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而且,多由法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法庭来审判案件。英美法系的诉讼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和代理人

为重心,法官只是双方争论的“仲裁人”而不能参与争论,与这种对抗式(也称抗辩式)程序同时存在的是陪审团制度,陪审团主要负责做出事实上的结论和法律上的基本结论(如有罪或无罪),法官负责做出法律上的具体结论,即判决。

1 周世中,倪业群。教学教育与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99.

2李超。法学教学法管窥。科教文汇,2010.11:35-36

3 丁玉明。刑事诉讼法学案例教学法运用之再思考。教育与职业,2010.10(29):144-146 4 罗翔。从苏格拉底“问答法”走向建构主义“案例教学法”。文史博览(理论),2010.07:69-71

推荐第7篇:案例教学法起源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转载)

起源

案例方法其实不是什么新的东西,在西方国家,在法律和医学上人们将案例方法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使用了很长时期,只是用在管理的教学上到本世纪初才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1910年,哈佛商学院院长Gay建议Copeland博士除讲授外采用学生讨论方式。从1909年至1919年,一些实际部门的经理应邀来到教室作报告并被提问和要求介绍分析。第一本成文的案例书籍是由Copeland博士在其新任院长Wallace B.Donham的推动下于1921年发表的。Donham院长,原是受过案例方法训练的律师,由于看到在管理教育中使用案例的重要性,于是在全院极力推动使用案例方法。

内涵

通过与传统讲授式方法的对比,可了解案例方法的主要内涵。案例教学法是学生们和教员一起参与对案例或问题的直接讨论,学员们在教员的指导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因此,案例方法包括一个特定形式的教学材料(案例)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材料(案例)的特殊技巧。”实际上,在案例方法中有两个重要的责任中心。其一,教员有责任选择教学所需要的材料。他可以从已有的许多材料中选择或组织案例,假如他发现上课材料还不够,他可以自己写。他也可以在材料选择工作完成后,按自己的意愿对它们进行任何排序。其二,学生们也有一个责任。“给他们特定的事实、原始材料(在现实生活中,从这些资料或信息中必须做出决策),要求他们想象性地站在现实决策人的角度或位置从这些资料或信息中逼真地和有益地做出结论。”这就意味着学生们必须为上课作充分准备,因为对每个人来说有义务在课堂上做出自己一份贡献。学生们在教员的指导下互相学习。案例课堂通过实例教学为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面对实际情况的临场决策能力及综合素质提供一个训练的场所。学生们被提供这种解决实际问题和对他们的答案获得迅速反馈的机会。这种机会是非常难得的。一个人能够经受得起在课堂上犯错误并从中汲取教训是因为其中没有真正的风险。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就某个案例所做出的“决策”是错误的,他也不会因此而真的付出经济损失或其它代价,因为那毕竟是一次“预演”而非“实践”。并且其“决策失误”将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或老师指导而得以当场纠正。但以后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作决策将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一个工作或荣誉可能是一个赌注。所以,学生们有责任把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中并提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在这方面,学生必须“承担起这副重担”并利用这个机会努力进步。在上述两个责任中心中,案例教员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是说要教员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应尽量发挥学生自己的作用,教员在其中主要起引导作用。

案例教学法,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

其操作流程为 "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班级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 Task Force)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

(A Nation Prepared: Teachers for the 2lst Century)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

基本上,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案例教学法的过程,大致可以归纳如下:1.收集班级真实生活情境资料;2.将所收集资料形成教学案例;3.进行班级团体讨论或班级小组讨论;4.讨论中,成员轮流担任领导者角色;5.归纳各组或团体意见。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可以质疑他人的想法,学习如何发问,进而学习到独立思考、与人相处、解决冲突、尊重他人等能力。

总之,案例教学法对于师资培育革新具有实用价值,尤其在师资培育职前阶段,更可帮助职前教师建立其教学实务知识,惟因这种案例教学,需要事前准备案例教材,以及花费时间较多,都使案例教学法受到一些应用上限制。然而,处在师资培育愈来愈重视教学方法改善的时代,案例教学法是有其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1.2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事先选定的特定事件中,由学生依靠自身知识结构和背景,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及中国的黄帝、歧伯、孔子的启发式问答教学法。而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后人称为“产婆术”[2]。

案例教学法最开始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在上世纪初首创;几乎同时,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也开始应用;1908年,哈佛商学院成立后,案例教学法被引入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二战后被广泛应用于公务员培训等领域[3]。在广泛应用过程中,逐渐积累并形成了规范的教学理念、体例及操作流程,反过来推进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模拟教学法的涵义

目前对模拟教学法的涵义往往局限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界定。如徐静认为,模拟教学就是结合专业背景与行业特色,给学生创设直观的、模拟仿真的工作场景,按实际的工作内容设计好课题(案例),让学生模拟职业岗位角色,根据实际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具体做事,使学生在模拟操作过程中,巩固并扩大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素质。[1]陈光认为,模拟教学法是利用模型或部分实物,模拟真实的工作状

况,让学生进行实际感受和操作练习,在以教师为导演、学生为主演的模拟实践中,产生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职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2]徐少红认为,模拟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岗位上扮演职业角色,技能型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徐静.模拟教学法的内涵阐释.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一期,35页.

[2]陈光.模拟教学法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12月,163页.[3]徐少红.模拟教学法及其实施,机械职业教育,2007年4月,43页.模拟教学法是融合了情景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优点于一身的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的现代教学手段,目前在工科、经济管理、法学等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所应用,

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心理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环境科学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案例教学提供素材,是知识基础;人本主义强调教育要促进学生行为、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由个人的经验和心理结构等决定的,它们是心理学基础;范例教学理论提倡利用典型例子组织教学,情景教学理论认为客观的教学情景和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活动构成了学生发展的综合因素,它们是教育学基础。

推荐第8篇:趣味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趣味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哲学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特别是一些哲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是困扰学生的难题。但是,我们可以在有趣味的案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一、分橙子

有一个妈妈把一个橙子给了邻居的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便讨论起来如何分这个橙子。两个人吵来吵去,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而另一个孩子选橙子。结果,这两个孩子按照商定的办法各自取得了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

第一个孩子把半个橙子拿到家,把皮剥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果肉放到果汁机上打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来磨碎了,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经济学思考:一个孩子扔掉果皮,一个孩子扔掉果肉,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他俩有过 沟通和交换,就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双方各自的利益达到最 大化,获得“双赢”的结果。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条件下,谈判和贸易是多么重要。

哲学思考: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问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联系的观点。两个小孩在吃橙子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这种联系是客观的,割裂它(不沟通不交换)就要受到惩罚(两个小孩都吃不好)。

二、换个角度

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当比赛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优势领先,一般来说已稳操胜券。但是,那次锦标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取胜。可要用仅剩下的8秒钟再赢3分,谈何容易。

这时,保加利亚队的教练突然请求暂停。暂停后,比赛继续进行。球场上出现了众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家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全场观众目瞪口呆,全场比赛时间到。但是,当裁判员宣布双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亚队这出人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加时赛的结果,保加利亚队赢了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

经济学思考:市场经济的运行就好像一场篮球比赛。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之间有着激烈的竞争,同时两队之间又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就像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和竞争性的特征一样。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的特征,市场经济的法制就如同篮球比赛的规则,没有规则,比赛就无法进行下去,没有法制,市场经济就会混乱无序。保加利亚队的教练遵守篮球比赛规则,并且合理利用规则,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功,说明他有很高的业务素质。这如同企业的经营者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样。

哲学思考:创造性思维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性思维,很重要的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敢于独辟蹊径,标新立异。保加利亚队的教练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敢于独辟蹊径,获得出线,令人拍案叫绝。

高二政治趣味教学案例

异想天开 有一位家长带着上初中的孩子去池塘摸鱼。摸鱼前,他吩咐儿子摸鱼时不要弄出声音,否则,鱼就会吓得往水深处跑,就捉不到鱼了。

有一天,儿子一个人去捉鱼,竟捉了半盆鱼。家长忙问怎么捉的。儿子说,您不是说一有声响鱼就会往深处跑吗?所以,我就先在池塘中央挖了一个深水坑,再向池塘四周扔石子,当鱼跑进深坑,我只管摸鱼就是了。

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如果伴随着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人的认识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甚至是惊人的。此事例说明,家长看到的是几条鱼,而孩子看到的是整个池塘的鱼。成人随岁月的增长思维受到了束缚,丧失了思维的创造性。而孩子则不然,少了许多束缚。21世纪的学生应该异想天开,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标准答案

小学语文老师考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全学生回答:“雪化了是春天。”老师说:“错。答案是泥水。”学生没有得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与时俱进,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面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老师的答案虽然是“标准”答案,但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违背了教育规律。

没问题

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问:“有什么可以帮你吗?”那全人解释说:“我本来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000美元。”

“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自已和对方剃了个光头。

在思维过程中,需要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人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往往出其不意。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这个小幽默中的发型师面对秃头的顾客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不是按照常规在顾客身上做文章,而是从自己身上做文章,赢了顾客。

开灯的哲学

有一个盲人住在一幢楼里,每天晚上他都会到楼下花园散步。奇怪的是,无论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按亮楼道里的灯。

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盲人笑笑说:“开灯能给别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邻居疑惑地问:“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盲人说:“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见路,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是给我方便吗?”邻居这才恍然大悟。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这位盲人虽然有生理缺陷,但他却能够想到别人,关心他人,给别人以热情的帮助。人生的真谛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开灯的这位盲人首先给他人提供方便,同时也方便了自己。

评说玫瑰

一对孪生小姑娘跟随她们的妈妈走进玫瑰园去玩。不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过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回来对母亲说:“妈妈,这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

母亲听了深思起来……

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由于立场不同,思维方法不同,对客观事物的结论也不同。这对孪生姐妹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维方法不同,对玫瑰的认识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因而也对该地方的认识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承认矛盾,还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扑克问题。世间万物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 何时来思考

卢瑟福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培养人、教育人都有特殊的方法。有一次已是深夜,卢瑟福走进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仍然在工作台上伏身工作。“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卢瑟福问。“我在工作,老师。”学生回答。“那么你白天在做什么呢?”“在工作。”“那你早晨也在工作吗?”“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在工作。您说这样好吗?”学生期待着教师的赞赏。卢瑟福略微迟疑了一下,随即问道:“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学生的脸刷的一下红了,他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开始合理安排时间,且特别注意思考问题,学习较以前更为出色。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实践含有人的主观因素。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总是在某种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受人的理性、意志的支配。因此,实践离不开认识的指导,特别是理性认识的指导。人们必须在实践基础上发挥思考的作用,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我们认识的根本任务,也是认识过程的第一飞跃。然后,再把理性认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以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卢瑟福的学生一天到晚都在实践而不注重思考,只能是一种盲目的实践难以获得成功,经过卢瑟福的指导后,他把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习自然就比以前出色多了。

标点符号很重要

从前,有一家三口,年年与别人打官司,打得又怨恨又厌烦。大年夜,三人决定多说吉利话,保佑来年运气好,不惹官司。父亲先说:“新年好。”大儿子接着说:“晦气少。”小儿子也道:“不得打官司。”他们把三句话的11个字,请人写一条横幅,贴在中堂上,可是他们忘了加标点符号。年初一清早,有人来拜年,见到横幅便朗读到:“新个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父子三人听了急得直跺脚,连声道:“倒霉、倒霉!”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横幅字数没变,客人作了不同的组合意思则发生了质的变化。

精编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 5

Our School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playground、garden、teacher’s office、library、canteen等新单词。

2.会运用句型This is my computer/book.That is our playground/garden.来向别人介绍学校校舍的分布情况。

3.能简单说出学校每个场所的不同功能,例如:Go to the garden water the flowers/Go to the playground play the football… 技能目标:

1.能听懂Let’s do部分中所学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学会Library、canteen、office等单词和Go to the library ,read a story book.短语的正确读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生单词teacher’s office、library canteen、playground garden。

学会单词Library canteen的正确发音。

教学多媒体设计:

1.复习导入部分,通过倾听学生感兴趣的歌曲融入到学习中去,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Let’s learn部分,通过直观的校园分布图来教学生学习playground、garden

等新单词,真正的让英语单词与汉语意思相对应起来。运用单词卡片检查学生学习新单词的情况,既直观形象又能提高让学生对这些单词有更深的印象。

3.在Let’s do部分通过多媒体听听做做的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愉快的掌握所学的新单词,也可以让学生从各种指令的相应动作中学习短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播放录音Word and play,让学生听着歌曲进入情景。

2.提问: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用英语问教室里有些什么?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3.引导学生回顾句型:What’s in the claroom?

4.学生根据教室实物进行回答,顺便可以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英语单词如:A board,four lights, many desks等。

二、新课呈现

谈话导入:以前我们学习了问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也学习了应该怎样用英语来回答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将认识的范围扩大,学习一下用英语问答我们学校有些什么场所,以及学校里一些常见物品的表达方式。 1.课件出示校园简易地图,提问:Look at this picture, it's our school ,what can you see? 2.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抢答,可能他们只能用中文来回答,像操场,花园,等。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这些场所在地图中相应的位置,对于图中没有被观察到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来观察。

4.对于图中学生观察到的地方,一一进行教学;图中出现单词的同时,播放该单词的读音,让学生认真的听。

5.单词教学:教师将单词写在黑板上,带学生认读。

6.以开火车头的形式让学生将单词读一遍。

7.提问:Where is the canteen? Do you know? (8)让学生上前在图中指出,然后说明:It’s on the first floor.

8.继续提问:Where is the…?(师生进行对话练习) 9.同桌间进行对话练习。

10.请

一、两组同学站起来在班上演习。

三、趣味操练

1.出示Let’s do 里面的五福图片,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来找相应的图片。

2.提问:Look at these pictures, which is the garden? Which is the library? 让学生举手回答。

3.再将这五幅图画一一的展现出来出,并出示每幅图画所对应的短语;

4.进行短语教学:Go to the garden,water the flowers.Go to the canteen, eat some noodles.等

5.随意的指着其中的一幅图画,请同学来说说这些地方的功能,也就是读读刚刚所教的这些短语

6.同桌间相互练习:例如,一个人说Go to the garden.另一人要能很快对出下面的Water the flowers.如此进行一一练习,请

一、两组同学进行演示。

7.老师念指令(不按顺序),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再一次熟悉这些短语。

四、扩展练习

1.将这节课学到的有关学校场所的一些单词,短语说给自己的朋友听听

2.平时和同伴在一起的时候互相用英语问答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单词,短语。

推荐第9篇:趣味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趣味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哲学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特别是一些哲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是困扰学生的难题。但是,我们可以在有趣味的案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一、分橙子

有一个妈妈把一个橙子给了邻居的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便讨论起来如何分这个橙子。两个人吵来吵去,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而另一个孩子选橙子。结果,这两个孩子按照商定的办法各自取得了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

第一个孩子把半个橙子拿到家,把皮剥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果肉放到果汁机上打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来磨碎了,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经济学思考:一个孩子扔掉果皮,一个孩子扔掉果肉,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他俩有过 沟通和交换,就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双方各自的利益达到最 大化,获得“双赢”的结果。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条件下,谈判和贸易是多么重要。

哲学思考: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问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联系的观点。两个小孩在吃橙子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这种联系是客观的,割裂它(不沟通不交换)就要受到惩罚(两个小孩都吃不好)。

二、换个角度

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当比赛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优势领先,一般来说已稳操胜券。但是,那次锦标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取胜。可要用仅剩下的8秒钟再赢3分,谈何容易。

这时,保加利亚队的教练突然请求暂停。暂停后,比赛继续进行。球场上出现了众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家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全场观众目瞪口呆,全场比赛时间到。但是,当裁判员宣布双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亚队这出人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加时赛的结果,保加利亚队赢了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

经济学思考:市场经济的运行就好像一场篮球比赛。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之间有着激烈的竞争,同时两队之间又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就像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和竞争性的特征一样。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的特征,市场经济的法制就如同篮球比赛的规则,没有规则,比赛就无法进行下去,没有法制,市场经济就会混乱无序。保加利亚队的教练遵守篮球比赛规则,并且合理利用规则,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功,说明他有很高的业务素质。这如同企业的经营者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样。

哲学思考:创造性思维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性思维,很重要的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敢于独辟蹊径,标新立异。保加利亚队的教练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敢于独辟蹊径,获得出线,令人拍案叫绝。

高二政治趣味教学案例

异想天开 有一位家长带着上初中的孩子去池塘摸鱼。摸鱼前,他吩咐儿子摸鱼时不要弄出声音,否则,鱼就会吓得往水深处跑,就捉不到鱼了。

有一天,儿子一个人去捉鱼,竟捉了半盆鱼。家长忙问怎么捉的。儿子说,您不是说一有声响鱼就会往深处跑吗?所以,我就先在池塘中央挖了一个深水坑,再向池塘四周扔石子,当鱼跑进深坑,我只管摸鱼就是了。

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如果伴随着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人的认识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甚至是惊人的。此事例说明,家长看到的是几条鱼,而孩子看到的是整个池塘的鱼。成人随岁月的增长思维受到了束缚,丧失了思维的创造性。而孩子则不然,少了许多束缚。21世纪的学生应该异想天开,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标准答案

小学语文老师考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全学生回答:“雪化了是春天。”老师说:“错。答案是泥水。”学生没有得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与时俱进,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面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老师的答案虽然是“标准”答案,但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违背了教育规律。

没问题

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问:“有什么可以帮你吗?”那全人解释说:“我本来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000美元。”

“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自已和对方剃了个光头。

在思维过程中,需要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人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往往出其不意。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这个小幽默中的发型师面对秃头的顾客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不是按照常规在顾客身上做文章,而是从自己身上做文章,赢了顾客。

开灯的哲学 有一个盲人住在一幢楼里,每天晚上他都会到楼下花园散步。奇怪的是,无论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按亮楼道里的灯。

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盲人笑笑说:“开灯能给别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邻居疑惑地问:“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盲人说:“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见路,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是给我方便吗?”邻居这才恍然大悟。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这位盲人虽然有生理缺陷,但他却能够想到别人,关心他人,给别人以热情的帮助。人生的真谛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开灯的这位盲人首先给他人提供方便,同时也方便了自己。

评说玫瑰

一对孪生小姑娘跟随她们的妈妈走进玫瑰园去玩。不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过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回来对母亲说:“妈妈,这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

母亲听了深思起来„„

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由于立场不同,思维方法不同,对客观事物的结论也不同。这对孪生姐妹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维方法不同,对玫瑰的认识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因而也对该地方的认识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承认矛盾,还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扑克问题。世间万物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

何时来思考

卢瑟福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培养人、教育人都有特殊的方法。有一次已是深夜,卢瑟福走进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仍然在工作台上伏身工作。“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卢瑟福问。“我在工作,老师。”学生回答。“那么你白天在做什么呢?”“在工作。”“那你早晨也在工作吗?”“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在工作。您说这样好吗?”学生期待着教师的赞赏。卢瑟福略微迟疑了一下,随即问道:“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学生的脸刷的一下红了,他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开始合理安排时间,且特别注意思考问题,学习较以前更为出色。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实践含有人的主观因素。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总是在某种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受人的理性、意志的支配。因此,实践离不开认识的指导,特别是理性认识的指导。人们必须在实践基础上发挥思考的作用,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我们认识的根本任务,也是认识过程的第一飞跃。然后,再把理性认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以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卢瑟福的学生一天到晚都在实践而不注重思考,只能是一种盲目的实践难以获得成功,经过卢瑟福的指导后,他把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习自然就比以前出色多了。

标点符号很重要

从前,有一家三口,年年与别人打官司,打得又怨恨又厌烦。大年夜,三人决定多说吉利话,保佑来年运气好,不惹官司。父亲先说:“新年好。”大儿子接着说:“晦气少。”小儿子也道:“不得打官司。”他们把三句话的11个字,请人写一条横幅,贴在中堂上,可是他们忘了加标点符号。年初一清早,有人来拜年,见到横幅便朗读到:“新个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父子三人听了急得直跺脚,连声道:“倒霉、倒霉!”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横幅字数没变,客人作了不同的组合意思则发生了质的变化。

推荐第10篇: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优秀]

高中政治导学案例——《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高中政治导学案例---李月奎

(一)导入(2分钟)

教材分析

本框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内容,本课内容由三目构成,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第二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对三项政治制度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程度,本课时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学好本课时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并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

学情分析

这届高一的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比较敏感并且比较感兴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块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点远,高一的学生政治生活的知识还比较欠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论问题较难解释他们所接触的实践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产生困惑。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

(二)自学与讨论结合(15分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三)议(6分钟)

小组充分讨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四)讲(10分钟)

(一)学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展示目标

(二)精讲点拨。

1、我国民族概况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板书)

新中国成立后,铲除了民族压迫和剥削的阶级根源,逐步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一、民族平等----含义、地位

二、民族团结----含义、重要性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因、作用

(2)三大原则之间的关系(板书)

深入分析:民族不平等→民族不团结→民族冲突→战争→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经济社会停滞甚至衰退。 三项原则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五)练(10分钟)

题型:易-中--难,兼顾好-中--差

一、选择题 2010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或延边)成立60周年。据此回答1~2题。 1.为帮助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快速发展,吉林省在项目建设和财政支出上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国家“兴边富民”政策,重视发展朝鲜族的民族文化教育,延边州呈现出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这说明 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②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我国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推动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民族平

等和民族团结提供了物质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以来,延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几年,延边州gdp年均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4.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6%,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这充分说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制度依据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④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0年7月9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召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视频会,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做好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要求,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我国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因为民族团结是 ①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③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国家统一的基础 ④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问答题 7.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决定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并由上海、广东、山东等省市对口支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上强调,“要举全国之力,把新疆这块伟大祖国的宝地建设得更加美好”。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推动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六)反思总结(2分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我国坚持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来处理民族关系。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把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本节课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平等者的首席”身份出现,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节课较好地把握了重点知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抓住了本课的核心知识,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本节课所设案例有的来自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有的来自高中学生的实际,极易引起学生共鸣。本课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得以落实,课堂氛围较为轻松。本节课也暴露出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知识目标淡化的“度”该如何操作,心中无数。探究无限,时间有限;本节课虽然在多处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情趣、营造互动式课堂氛围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有些探究仅停留在表面上,且学生的参与面不是很广。

第11篇: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

篇1:2014继续教育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模版

我的教学设计模板

篇2:高中政治教学设计论文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论文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概念,要注重对学生教育理念的推广,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在课堂上以学为生,师生处于主从的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与教师建立起平等的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密切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做起课堂的主人。

一、引言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有序的排列各种因素,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合的教学对象,本着一定原则来拟定教学目标,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好的课程设计是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思想政治课进行便是设计。从最初从新课改之初无教学经验到形成一定的理念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并在教学中实践运用,总结了一些经验,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学课程设计的思考,总结出新课改背景下政治教学设计水平提高的方法和建议。

二、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的意义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教育改革的呼专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进行变革的要求更为迫切。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渡期,开展高中政治教学要以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基础,这对于提高 篇3: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一中 田锋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来认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变化与发展的分析判断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用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从对苏南模式的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

发展的实质。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激发思维,引入课题

(1)展示资料:《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学生对此发表个人看法)

(2)针对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

(1)以生活中带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开启学生思维,较快地进入课堂情境。

(2)学生讨论后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道理,教师引出本课课题。

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

(1)结合南京长江大桥炸与不炸的讨论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并结合人类的进化图,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从三大领域列举相关事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整个世界都是变化发展的。

(2)提供背景资料(六幅图片: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袁世凯复辟 帝制;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突破847公斤;从单一gdp到绿色gdp核算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判断上述哪些事物属于“发展”,进而认识到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区别,得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再次分析上述六幅图片,在分析过程中体会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并掌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4)学生动笔,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予以完善。

(1)通过引入课题情境的再利用,引导学生从三大领域归纳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结论,并能结合实际说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方法。

(2)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学生合作交流,作出判断,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3)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并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

三、学以致用,走出误区

(1)播放flash情景小品《传统与时尚的冲突》。

(2)学生思考讨论,评析小品中的相关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传统与时尚的看法。

(3)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进一步归纳出判断新旧事物的错误标准。

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客观全面地分析社会生活,进一步深化对本课知识的认识,走出误区。

四、拓展延伸,提升自我

(1)展示《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苏南模式下的环境之痛》,学生畅谈感想。

(2)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以网民身份,发email到省长信箱,为江苏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展示新苏南模式典范——昆山的相关材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实际意义。

结合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发展观点的理解有新的提升,进一步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科学性。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点评

严伯霓

1.凸显学科理念,落实三维目标。以 “激发思维,引入课题——合作探究,构建知识——学以致用,走出误区——拓展延伸,提升自我” 为教学流程,既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达到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

2.体现互动生成,尊重学生主体。通过教师提供资源,创设情境,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并通过共同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超级杂交水稻等具体事物,进一步认识到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

3.开发课程资源,启迪哲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生活与哲学、课外资源与教材资源结合起来,并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制作flash短片,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思考讨论,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4.发挥德育功能,培养高尚情操。紧密结合南京的生活实际,以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的争论激发学生思维,进而上升到哲学角度来思考;通过学生对苏南模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不足:本课教学对于教学重难点突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还可选择更有针对性、更具趣味性的案例和情景等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更加水到渠成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重庆外国语学校 肖志农李 静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2)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难点:

(1)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活动目的

课前视频:《茉莉花——文化南京》

观看视频

感受南京独特的文化内涵,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提出探讨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视频内容: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文艺表演

观看视频

在极其富有争议的视频欣赏、玩味中,积累复杂的情感体验,等待宣泄。

自由辩论:

正方:惊喜多过遗憾 反方:遗憾多过惊喜

即席辩论

在民主与开放的自由辩论中,让学生初步领会到文艺表演无论是惊喜多过遗憾,还是遗憾多过惊喜,都需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中找到平衡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现场调查:

1.您最想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看到什么? 2.您最不想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看到什么? 3.你希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什么突破?

现场调查

为模拟设计“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收集素材。

理论储备:教材及温馨提示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整合文本,生成知识,为创意做好理论储备。

感悟经典:《他山之石—开幕式精彩瞬间》

观看视频

借助极富视觉冲击力、情感震撼力的视频,激发学生激情创意的灵感。

创新设计:设计点火仪式和开幕式片段

合作探究

结合实践调查、理论准备以及“他山之石”的启发,写出具体创意片断。

创新与竞争

创意展示

分组展示

分组展示创意片断,说明元素取舍和使用。

创意比拼

分组对决

自评,陈述本组构思中精妙之处;互评,修缮别组构思中的瑕疵。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发现文化创新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的根本源泉是社会实践。

生成与构建

构建体系: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基础上的点评总结生成文本的体系创建

知识小结

知识结构图(见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七、资料链接

温馨提示

(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

开幕时间: 2008年8月8日20点(考虑时代风貌、现代气息)

主会场: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注意主办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展示)观众:几十亿中、外观众(考虑中外观众的需求)

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绿色奥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科技奥运体现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和谐;人文奥运则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国与国之间和谐等。)

温馨提示

(二)“北京奥组委”开幕式创意方案征集要求

1、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和时代风貌;

2、蕴含“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

4、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5、创意方案的艺术表现形式要创新,并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奇思妙想,令人耳目一新。

八、教后评价

今年10月18日,本节课在参加了“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的高中组现场授课,受到专家评审组和现场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荣获全国一等奖。全国著名特级政治教师、本届优质课高中评审组主任沙福敏教师在总结大会上对本堂课的创新设计和教学方式作了全面的介绍和高度的评价。她总结到:“从教学方式的选择与教学实效性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正是课堂改革中出现的可喜的现象,它已经改变了教师一人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但是教学方式的选择必须把握好教师教学的核心主旨,离开了教学主题,教学的任何形式都是不可取的。要真正记住有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一定要防止偏离主题的形式化。

第12篇:教学法心得体会

教学法心得体会

姓名:赵苇

学号:08130142046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教学法的学习,我了解到,音乐是一门艺术课,技艺性、实践性很强,不同于其他课程。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乐器、欣赏、指挥、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现代音乐教学法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重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发挥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教学法的课堂试讲,我发现要做到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对于我们还没毕业地在校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试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课堂气氛沉闷,语言不流畅,话语连接不紧密,教唱地音乐与音乐本身要表达地情感不相符,不能随机应变而且还有很多环节的疏漏等等。这些就预示我们要吸取经验,弥补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完善。

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是音乐课的内容之一,例如;欣赏《过雪山草地》教师要通过导入引起学员音乐欣赏的兴趣,要利用音乐所表达地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以进一步增强对音乐地理解能力,提高对音乐欣赏鉴别的能力。再例如《春天的故事》在听这首歌之前,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首歌的音乐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旋律、节奏的特点是什么?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使学员在欣赏的过程中融入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音乐教学应当把聆听、演奏、演唱、指挥、作曲乃至音乐评论等等结合起来进行,而不是只局限于某一方面,把音乐学习融入到其他学科学习中。譬如:音乐与文学的姊妹艺术,结合语文教材进行音乐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创设音乐情境,自选歌曲学习,自行收集材料,不仅能开阔音乐视野,还能挖掘出更新、更广的内容。音乐与美术的姊妹艺术,在欣赏和聆听中,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而且在教授歌曲时围绕重点难点的环节,要有一个重点难点的攀升和活动的递进性,在坚守的过程中不要用单一的活动或环节。

通过教学法的学习,我了解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从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作为后继教师,我更应该总结经验,丰富自我,在教学中敢于创新,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兴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第13篇:教学法心得体会

漯河市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项目

材料汇编

名称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及反思

成员

陈芳 曹一凌 郭苏焕

所在单位

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初级中学

日期

2016年10月9日

教学心得体会及反思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客观全面审视学生

在职业教育已提升到国家议事日程的今天,本地的职业教育仍受到人们意识观念的制约,所以,选择职校就读的学生一般都是人们印象中的“三流”学生:即中考落榜、学习纪律观念淡薄、家庭经济条件差。

这些孩子之所以选择幼师专业,并非因为她们具备美术、音乐等方面的基础或特长,而是因为她们大多有着音乐、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怀着幼师班可以学弹琴、唱歌、跳舞、画画,不用学复杂的数理化的简单想法,通过她们从宣传资料,表面看到的专业介绍和她们对幼师专业浅显的理解,而聚集到了幼师这个班……她们并不知道新形式下的幼师专业不仅要学习各项专业技能,还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等的真正内涵。

二、正确理解、深入分析教材

《音乐》是幼师专业班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新生班的教学中,问起她们对音乐课的理解时,她们的答案几乎一致是“学唱歌”。这种情况、这种答案的出现并非偶然,因为之前她们所接受的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没有系统专业地学习过《音乐》,所以她们就把音乐课概括为单一的唱歌教学,作为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就应该正确理解、深入分析教材,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目前,我校的教材以声乐教学为主线,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欣赏等教学科目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全书各单元根据教学科目的教学内容设计、编排。乐理部分的难度相对较低,包含了幼儿乐理及训练;视唱练耳部分的难度也不大,重点训练高、低音谱表二升二降的视唱曲目;声乐部分不仅有时代气息较强的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教学歌曲,还选编了幼儿园的歌曲;欣赏部分以“音乐之旅”板块呈现教学内容,以中外儿童音乐欣赏为主,同时还有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欣赏。

通过教师正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中职幼师专业的音乐课程不象她们想象中的那么单一,它包括:乐理、简谱视唱、五线谱视唱、声乐、练耳、音乐欣赏等;音乐课在整个专业课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给键盘乐器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障,给舞蹈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节奏基础,给今后的幼儿园活动教程创设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反“循序渐进”传统教学常规、反教材顺序而行之

中国古代儒家提倡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指的是教学既要按照内容的深浅程度由易到难,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当代的教育学同样提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因为循序渐进中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的顺序,是三种顺序的有机结合;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发展严密的思维能力……由此看来,“循序渐进”这一教学规律是古今中外都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之一。但在我看来,在高科技时代,瓜果蔬菜可以改变其生长规律反季节生长,为什么教学就不能一反常规进行呢?所以在我的幼师班音乐课教学中,我常常反“循序渐进”其道而行之。先“收获”后努力,让学生先体会成功的喜悦:常言道“没有付出何来收获”。我却常常让学生在还没有付出汗水前便让她们先体会到“收获”的喜悦,以增强她们学习的信心和激发她们学习的兴趣。

1,在一般人看来,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就开始学习键盘乐器是无从下手的,更何况幼师专业的《音乐》、《键盘》教材都是针对有音乐基础的学生编写的。可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我知道我们学校幼师班的学生大多都来自乡镇,她们的家庭经济情况承受不起让她们从小就系统地学习音乐、键盘乐器。刚进校的她们在音乐方面就象是一张白纸,而教师就是一支画笔,画笔在白纸上画出什么白纸上就留下什么。所以在给每届幼师新生上第一节课时我便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她们会、她们懂的地方入手。一般我都会问学生:“从幼儿园到现在,你印象最深的歌曲是哪首歌?”随着学生的回答我便在键盘乐器上把她们所回答的歌曲弹奏出来,然后还让学生合着老师的伴奏集体拍手齐唱歌词;我还结合当前流行的通俗歌曲把学生喜欢唱的歌曲合着她们的歌声,她们唱一句我弹奏一句……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便高度集中到了教学当中,因为她们的“老师,这些歌你是怎么弹出来的呀?”“老师,钢琴中哪里是do呀?”“老师,你的手是怎么知道该按哪个地方的?”等等足以说明她们正在因为感兴趣而认真听讲、因为不懂而问。

我从来不认为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学生的无知,相反,我觉得这恰恰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我从不轻易放过她们的任何一个问题,我会围绕她们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来帮她们解决,这里所指的“帮”不是教师全权代理,而是指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她们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2, 比如她们所提到的“这是怎么弹的”,我会通过一首她们都很熟悉、很简单的幼儿歌曲(《两之老虎》、《数星星》、《上学歌》、《粉刷匠》《小红帽》等)先让她们唱词(反常规一:教学不先结合教材,唱歌先唱词。因为这是每个学生都会唱的,她们会唱得很整齐)、唱简谱(反常规二:没有先认识音符就先唱谱。因为她们已经熟悉歌词的旋律、音高、音准、音值,这时唱谱她们不会觉得有难度)的顺序告诉她们:弹琴之前要先知道这首歌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之后便教给她们认识简谱记谱法中的音符、休止符、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连音线(反常规三:教学没有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等相关的乐理知识。如此一来,她们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并且通过她们的认真劲我知道她们正沉浸在成功、收获的喜悦中。

在职校幼师班的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先应用后探究、先社会实践后课堂学习”等与通常教学规律相反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调查及教学效果显示,如果一开始就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让这些只知道

1、

2、

3、

4、

5、

6、7(do、re、mi、fa、sol、la、si)、只会唱一些流行歌曲的新生马上学习五线谱、半音与全音等的知识,她们肯定会被这些“小豆芽”“小蝌蚪”弄得晕头转向;如果在她们刚接触键盘乐器时就指着键盘告诉她们音的分组,结果可能会让她们患上“恐琴症”、“厌琴症”……反季节的瓜果蔬菜在农民悉心的种植下能让人们享受另一番丰收的喜悦,反常规的教学方法在园丁的潜心研究下同样也能培育出别样红的满园桃李。

教育心得体会2

早就听说了“奥尔夫音乐”,可对它却很陌生,这一次,我有幸参加了首届石嘴山市幼儿教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培训,有机会与幼教的姐妹们一起学习、感受“奥尔夫音乐”。虽然,培训的时间很短暂,但形式多样,有理论学习、有教学观摩、有亲身体验,使我对“奥尔夫音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简单了解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涵与方法,但是一种好的教学理念要真正在孩子们身上体现那就需要我们长期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因此这次学习不但给了我科学、先进的理念,也给了我无形的压力,因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这种好的东西给孩子们,这需要更大精力去付出,是一个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方法是非常贴近幼儿的,它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不同,是一种大众式、体艺式的教训方法,集舞、音、美、语于一体用音乐这一主线来贯穿,孩子们通过肢体动作的模仿和创造来想象音乐,表现音乐,即兴创作是该教学的核心和精髓。音乐、语言和舞蹈是人类最原本的表达。每一个人,包括幼儿、少年、成人的身上都存在着艺术地表达自我的能力和愿望。奥尔夫音乐强调互动教学活动,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去领悟、感悟奥尔夫音乐,体验奥尔夫教学带来的无穷乐趣。培训中,郝谢妮老师带领着我们一起做互动练习,通过语言的节奏练习、分声部朗诵,到乐器演奏、乐器的分声部演奏,由易到难,逐层递进,活动气氛活跃,效果相当的自然、和谐。

而市幼儿园的王老师、姜老师展示的奥尔夫教学活动让我印象深刻,感受颇丰。它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奥尔夫音乐与我们一般的音乐教学活动的不同,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注重交流与放松,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幼儿关注音乐,在不断的娱乐中学习新技巧和内容,活动宽松、自然、丰富、有意义。活动时间虽然长,但整个活动可以由执教老师依据儿童的实际自由调控,并不用一样画葫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认识到,奥尔夫音乐的开放性对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也是很有效的一种途径。即兴是培养创造力与反应的能力,即兴创作与创造力是合为一体的,让幼儿更深入地观察、猜测、任意想象与表现。这次参加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涵括了奥尔夫音乐的理论学习、教法中音乐与舞蹈、语言和节奏等方面的内容。如果仅仅依靠这一周的学习来实现自己对音乐教学活动的提升是不可能的。这还需要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消化和内化所学,逐渐从培训中提炼出适合本园本班幼儿实际的内容或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幼儿发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能在音乐活动中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奥尔夫音乐不是程序、不是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带着这种理念,做到不盲目运用,有效提炼,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更加有效、更加有益。

另外,通过看教材上小中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课例,让我感触很深,在我们的教学中,活动的设计比较注重的是,对孩子一对一的传授知识,为的是让孩子一定要学会什么。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的过程,让每个孩子都去动脑筋,去思考。把这个学知识的主动权,教给了孩子。而且教师组织教学轻松自然。每个活动设计中都有节奏练习、创编、演奏,而将这些环节联系起来的纽带是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达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目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我对奥尔夫教学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认识到了其突出的特点。我相信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会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

第14篇:高中政治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培训心得体会

前不久笔者在硕士研究生复试上,听了达州职业学院一位思政老师的公开课。课堂上在分组讨论的环节,该老师就某一个问题在不同的组里先后讲了五次,课后评议时就这一教学行为不同的复试老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复试老师们的争论情况:

一派老师认为,同一个问题有五个组的学生不懂,说明这个问题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共性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对着大家讲,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受益,另一方面又可以减轻老师负担。

另一派老师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处理的时候在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区别。第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历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法则。由于不同的学生基础不同,思考探究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他们发现问题的时间是不可能一致的,这样即使是共性的问题,也必然存在有的学生发现得早、有的学生发现得迟的现象。如果当第一组学生提出某一问题时,教师就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个问题解决掉,无疑是剥夺了其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而如果等到最后一组提出问题时老师再去解决,对第一组、第二组的学生来说就可能因为时间过去已久而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第二,由于不同组的学生知识构成不同,理解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这样他们需要老师讲解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在面对同一问题的情况下,有的组老师刚讲两三句话,学生就“哦”的一声现出了兴奋的表情,而有的组老师讲了两分钟却仍有学生表情凝重,目光游移。在此情况下,如果老师面对着大家讲,那么是多讲一些还是少讲一些?讲多了对某些学生来说是浪费时间,讲少了对某些学生来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只有分开讲这一矛盾才能得到妥善解决,否则不是浪费这一部分学生时间,就是浪费影响那一部分发展。第三,分别讲解有助于在双向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在不同的学生那里,同一个问题不一定是由同一原因引起的,有的是因为基础不好,有的是因为阅读困难,还有的是因为思

维障碍等等,分别讲解有利于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做无用功。面对集体讲解则不可能面面俱到,会使教学失去针对性。第四,分别讲解有问有答有探讨,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尽可能分别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老师可能会更辛苦一些,但只要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老师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通过讨论,绝大多数老师认为,本节课评议时大家讨论的话题其实已经不是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方式问题,而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过去我们都强调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但我们对这一句话的理解并不够深刻。今天我们认识到,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主导应该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强加给学生然后再代替学生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讲什么?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教师讲什么都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事先确定的,它的目的在于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讲什么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掌控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要研究课程要求我们教什么,更需要关注学生需要我们讲什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给学生发言的权利,不能剥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讲,某堂课因为某某学生节外生枝,教学任务未完成。在这里,这些教师对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准是模糊的,他们以为教案上预设的东西讲完了就叫完成教学任务,否则就不是。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标准。在新课程理念下,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了就叫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师预设的问题全部讲完了,但仍学生的问题没解决,则教师的教学任务就不能算完成了。因为教学的任务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存在的问题没解决,

学生发展的需要没得到满足,教学任务当然没有完成。

二是何时讲?许多教师都知道应该讲在学生不懂时,但我们只考虑到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如果是讲在学生不懂时,那么是讲在全体学生不懂时还是应该讲在部分学生不懂时?是讲在多数学生不懂时还是只要有学生不懂时就讲?是讲在优生不懂时还是讲在差生不懂时?是讲在一有学生发现问题时还是讲在所有学生都发现问题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什么,什么时候讲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学生的需要往往被忽视,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什么时候讲应该以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确定,而不能根据教师的主观感觉来决定。换一句话说就是,早发现的问题早解决,迟发现的问题迟解决,真正做到愤时启,悱时发。要做到这一点,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只能是,把大量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学习小组去解决,充分利用学生集体的智慧,教师只讲关键点,只讲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是谁来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发现问题后谁来解决?当然是教师。但是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这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谁来解决就大有研究的价值。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学生具备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整理信息研究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不应当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所以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时,教师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在合作中发展。尤其是在讨论课中,教师更应该发挥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让基础好的学生带着基础差的学生学,使差生的水平得到提高,使优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四是如何讲?传统的方法是,教师一旦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就立即根据自己的判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缺少互动,教师只知道学生中存在什么问题,却不知道学生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因而解决起来往往缺乏针对性。所以要解决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该是引着学生直奔结论而去,而是应该奔着学生产生问题的源头而去,找出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

根据这些原因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教师必须留给学生暴露问题的时间,创设学生暴露问题的条件。那么怎样创设这个条件呢?还是合作!否则一个教师解决不了几十个学生的问题。把学生的问题放到小组中去解决,在小组解决不了时教师再去协助,这样才能确保讲得具体,讲得实在,讲得具有针对性。

最后给谁讲?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是不是一定要对着所有同学讲?或者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不要讲给所有同学听?这个矛盾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答案只能是肯定的,这一定会使许多同学的时间浪费在对他们来说无谓的问题上。而如果是小组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和学两方面的情况作出具体安排。对多数学生有意义的就对着多数学生讲,对少数学生有意义的问题就对着少数学生讲,其他同学可安排讨论自己的问题或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使得惑者解其惑,需者得其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讨论结束时,所有听课老师一致对授课老师上述课堂处理方法表示感谢,因为正是他的这一大胆也是辛苦的重复劳动给了我们许多启迪。它不仅让我们去思考教师应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把自己的东西教给学生,而且使我们深化了对以生为本的认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贯彻新课标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复试结束后,我最大的收获有两点:

一是学习思考了“问题导学教学法”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直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体现和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具体为: 1.课堂教学坚持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引导为桥梁,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生成。”

该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模块:

⑴预习思考,自主探究。⑵师生联动,合作探究。⑶引导总结,知识生成。⑷科学训练,巩固提高。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探究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课堂教学,教学任务在探究中完成,教学目标在探究中实现。与其它教学模式相比,该教学模式结构紧凑,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依赖性较小,易于推广。

第15篇:高中政治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教学心得体会

--- 郸城县第二高级中学 谢翠云

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谈一下自己感触最深

一、集体备课很重要

它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老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成长,集体备课很重要,对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的同志有欠缺,对教材把握不准,开展集体备课可以帮助我弄清楚教什么的问题,取长补短,促使青年教师我尽快成熟起来。

二、坚持备好课再上课,不打无准备之战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不仅上新课需要备课,练习课、复习课同样需要。只有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弄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才可能把课上好。

三、多听课

课堂上许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和课后与任课教师的讨论,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还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感受老教师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直观教具美等外在的美;领略优秀教师如何通过精巧的思维、严密的推理、严肃的实证来充分展示科学的理性美;体会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听课对于我是提高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四、不问学生要面子

虽然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也经常遇到答不出学生问题的情况。我总是会先悉心听取他们的观点,和他们探讨,若还不能解决问题,课后查阅资料或是向他人请教后再解答他们的疑问。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不会丢面子,反而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提高。

五、不在学生面前摆架子

课上多微笑,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课后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他们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多给学生个微笑,学生就会喜欢这门功门。后来通过努力,我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学生学得开心,我也教得开心,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疑惑和困难。

1、教材与新课标对应的疑惑

新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从真实情景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有些看似贴近生活,实际上没考虑学生、学校实际,可操作性太低。但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压缩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堂内,要求学生跳跃性思维,却带来断层感和挫折感,无疑又影响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落实。

2、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难相统一

新课程教学提倡能够快乐学习。于是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引入各种活动,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因为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我们往往很容易离主题却越来越偏,比如一堂课,一开始情景模拟,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活动的主题却越来越偏,以至于在知识的生成层面上效果不大。那么这时候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就很难相统一。

3、遇到来自于学生的障碍

受条件的限制,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达到实效,致使新课改理念中要求体现的生活化目标难以实现。

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发现,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不准备,也不想思考。这样下去可能导致走向两极分化。

4、新课程没有了明确的规定性和清晰的知识点陈列,多了些弹性和不确定性,给教学和教师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最主要的指标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考方案不明确,教学与高考该如何接轨,我心里没有底,既想有所改革又怕偏离高考。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给予指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培养信心、把握重难点、形成完整的教学思路等方面努力,稳抓落实,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16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对政治课教学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昨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开展过以下5项活动: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学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4、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式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5.开辟“时事论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二、质疑导思 激活思维 。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政治常识》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当讲到“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师进行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第17篇:高中政治听课心得体会

赴通安中学听课心得体会

为期半天的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我感觉是紧张而又充实的,作为一名教学经验不足一年的新老师,我深深地感觉到,要想讲好一堂课,学校里面学到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以便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通过活动中不断的学习交流,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进一步增强了上好政治课的信心和决心。在此,我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让我们在教研活动中不断学习、进步、成长。

在本次学习活动中,我围绕如何“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的满意”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并总结了以下三点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学情,抓好课堂落实。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备课是先导,是关键。备好一堂课,先不要忙着怎么设计教学环节,而是要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先是读教材,查资料、看教学用书,参考自己认为比较好教学设计去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的听评课,观看各位老师的讲课,我体会到,作为一堂好课,首先教学目标要十分清晰,而且,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服务于教学目标。备课时一定要明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且每一课时、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都应当清楚、明白。目标确定后,再思考,为达成这些目标,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教法来教,学生用什么学法来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担心这个点没讲到或是遗漏了那个点,想要面面俱到,可是一堂课下来,知识点庞大繁杂,学生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通过本次的学习,我意识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简单、明确,重难点突出,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深入了解学情。学生是否学得愉快取决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创设吸引学生的学习情境、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能否在课堂上体验成功。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这样才能在举例时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兄弟学校老师的示范课,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在课堂上,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观察每个学生的面部表情、课堂行为,看学生是否在学、是否乐意学、学得是否投入。听每个学生的观点、发言,从中捕捉各方面的信息,看学生的理解是否透彻、观点是否正确。同时分析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找出原因,以便做出调整。

最后,抓好课堂落实。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很多教师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形式的创新,学生素质的提高。然而在实现的过程中往往会过于注重形式的丰富而忽视的知识的学习,课堂上热热闹闹,形式多样,但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掌握的东西寥寥无几。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也经常会有困惑,怎样才能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能力呢?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中,我的困惑有了一些解答。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教学的重点进行强化,可以教师反复强调,可以学生多遍阅读或背诵,也可以将要点默写。我认为这样的方式与素质教育并不冲突,生动丰富的课堂配合有效的知识落实,是符合我国教育现状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同时对高中政治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我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并非只是教师简单的讲授,而是一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自己的差距,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意”这样的高效课堂。

第18篇:高中政治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教学心得体会

很高兴今天可以坐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的教学心得,也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这个机会。

走上这个工作岗位已有2年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的那份激动与欣喜正慢慢减退,随之而来的是忙碌与劳累。各种陌生的事物扑面而来,让我有点手忙脚乱,彷徨不知所措,深感老师的艰辛。但通过2年来的不断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不管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当然也碰到了一些困难与问题。

新课程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不再单纯地以分数评价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格养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我谈一下自己感触最深的几点:

一、集体备课很重要

它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新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都有欠缺,对教材把握不准,开展集体备课可以帮助我弄清楚教什么的问题,取长补短,促使我尽快成熟起来。

二、坚持备好课再上课,不打无准备之战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不仅上新课需要备课,练习课、复习课同样需要。只有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弄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才可能把课上好。

三、多听课

课堂上许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和课后与任课教师的讨论,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还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感受老教师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直观教具美等外在的美;领略老教师如何通过精巧的思维、严密的推理、严肃的实证来充分展示科学的理性美;体会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听课对于我是提高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四、不问学生要面子

由于教学经验不丰富等原因,我经常遇到答不出学生问题的情况。我总是会先悉心听取他们的观点,和他们探讨,若还不能解决问题,课后查阅资料或是向他人请教后再解答他们的疑问。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不会丢面子,反而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提高。

五、不在学生面前摆架子

课上多微笑,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课后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他们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记得高一刚踏上讲台时,由于紧张,课上表情比较严肃,课堂气氛比较紧张,有学生就建议我多笑,说“笑起来的老师最漂亮了”。后来通过努力,我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学生学得开心,我也教得开心,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疑惑和困难。

1、教材与新课标对应的疑惑

新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从真实情景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有些看似贴近生活,实际上没考虑学生、学校实际,可操作性太低。但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压缩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堂内,要求学生跳跃性思维,却带来断层感和挫折感,无疑又影响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落实。

2、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难相统一

新课程教学提倡能够快乐学习。于是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引入各种活动,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因为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我们往往很容易离主题却越来越偏,比如一堂课,一开始情景模拟,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活动的主题却越来越偏,以至于在知识的生成层面上效果不大。那么这时候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就很难相统一。

3、遇到来自于学生的障碍

受条件的限制,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达到实效,致使新课改理念中要求体现的生活化目标难以实现。

由于学生对中考政治开卷考的错误认识,加大了与高中新课程政治衔接上的难度。对学科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对知识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缺乏对材料、观点和设问的阅读能力,运用理论术语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地书写、有逻辑性地组织答题能力较弱。

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发现,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不准备,也不想思考。这样下去可能导致走向两极分化。

4、新课程没有了明确的规定性和清晰的知识点陈列,多了些弹性和不确定性,给教学和教师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最主要的指标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考方案不明确,教学与高考该如何接轨,我心里没有底,既想有所改革又怕偏离高考。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给予指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培养信心、把握重难点、形成完整的教学思路等方面努力,稳抓落实,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19篇:关于高中政治课堂引导教学法的初探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引导教学法的初探

[摘要]:为了满足现阶段高中政治的素质教育需要,进行引导教学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传统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更新,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其复习时间的留置,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避免死记硬背,从而保证其政治学习兴趣的提升。这是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观念,需要教师进行良好教育观念的确立,保证思想政治教学体系的健全,保证其内部各个工作环节的协调,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进行引导式教学,保证学生对教材的合理应用,保证高中政治教学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 引导教学 存在问题 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环节中,经常可以看到方式的不合适,而导致的学生学习上的麻烦,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保证学生对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兴趣性,避免学生被动地学习接受,避免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导致其对高中政治兴趣的降低,这需要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教学。

一、关于学生自学引导方式的分析

1.在高中教学体系中,思想政治教学扮演着重要的模块,其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为了更好地优化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素质,有必要进行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方案的更新,更好地进行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其积极性的提升。这就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态度及其观念,进行教学实际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实现自身教学能力及其学生学习能力的协调,保证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从而保证其整体能力素质的提升。

这就需要教师做好以下的工作方案,保证引导式教学方案的优化。比如,教师要进行预习提纲的编印及其复习,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学。通过对良好预习作业的布置,能够为学生的上课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奠定其良好的学习基础,也有利于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整体来说,政治教材依旧是比较抽象的,相对于文艺作品,其没有那样的生动形象性。要想学生真正的读懂教材,就需要教师给予认真的引导,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好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2.为了保证高中生的政治素质的提升,教师需要做好提纲的编纂工作。需要注意知识结构的强化,从而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进行整体学习观念的树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进行重难点内容的标出,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避免出现预习过程中的无重点情况,需要学生养成有重点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预习习题的良好安排,要尽可能地保证预习习题的启发性、趣味性及其现实性。比如在关于商品概念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布置以下的命题:下列哪些鱼缸是商品。可以给出家用观赏的鱼缸,大型商用的鱼缸,待售的鱼缸,私用的鱼缸等选项。

3.依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作业都是书上的,学生只需要从书本找到概念就能完成任务。这种方法比较流于表面,容易导致预习结果的粗糙化,从而降低学生的预习兴趣。我们要分析的是新型的预习习题方式,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习题,新习题的布置讲究的是目标性,其特点一般是启发性、兴趣性、实用性及其现实性,特别是趣味性的营造,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思考,进行良好思考习惯的养成,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问题的发现及其做好思索。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遇到了预习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会认真的听课,从而解决问题。

二、讲解过程中引导体系的优化

1.在高中政治教学环节中,进行讲解内容的生动化也是必要的,这和趣味性政治习题的布置是相同的意思。我们的政治教材大多是进行政治概念及其抽象内容的包含,针对这些内容,学生可能很难进行理解。为了更好地进行政治教学,除了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及其逻辑性的控制,也要保证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典型生动事例的采用,比如寓言、小笑话、成语、小游戏等,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抽象概念更加简单化,通俗易懂化,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理性概念的深入了解,这样就能保证政治课程的多样化。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比如,进行哲学的联系普遍性讲解,教师可以以身边的东西为例子进行小游戏般的教学讲解,比如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为进行联系普遍性的讲解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让学生觉察到身边的游戏都涵盖着深奥的哲学道理,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调动其学习兴趣,更好地进行其心理特点的符合,保证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2.在复习题目的设置过程中,需要注意设置的技巧性。技巧性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理论及其实际的联系,可以优化复习题目的设置方式,保证复习习题的技巧性,保证学生政治素质的提升,比如在进行一些政治法律知识的讲解时,可以拿出一个模拟的实际案例,比如身边的人正在损坏你的自行车,你需要怎么办。这种类型的题目更好的保证学生的交流协调能力,也一定程度避免了学生的心理隐患,让学生能够应用法律知识来处理身边的事情,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保证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又如,在进行商品基本属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商品价值及其使用价值的作业,可以以打击商品伪劣为例子:我国为什么要进行伪劣产品的打击,从而进行学生商品价值及其使用价值的关系考察,并且提升其知识应用能力。

三、结语

上面的例子都引导了学生进行生活与学习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到现实生活与自己的联系,从而保证其兴趣的激发,保证其基础知识的检验,保证其分析能力的提升,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有利于学生对于政治时事、国家政策的了解。这些环节的开展,都需要教师做好政治引导工作,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备课,只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好以上方面的工作,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与学的效果,卓有成效地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林军法.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下),2011,(06).

[2]顾小萍.浅谈当前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教师,2011,(15).

[3]陈晓斌.新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上),2011,(04).

第20篇: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反思[版]

课堂教学经验总结材料

——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老师的言行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一、要做一名可亲、可敬的老师。

首先,老师要可亲。上课要对学生充满激情,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亲切自然,不可冷冰冰,板起面孔。要学会关心学生,表扬学生,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在适当批评时也要注意言辞,尊重学生。 如针对高三毕业班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主动性不强的课堂,我不会只顾自己讲课,要抽出一定时间找学生谈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课堂上组织游戏活动,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效果也明显改善。

其次,老师要可敬。老师上课教学基本功要扎实。要口齿清楚,语言准确、简炼、生动、形象,仪态大方,表情手势得当。字迹工整。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如在讲到经济生活时,就要了解经济动态,讲到哲学知识时,就要多关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把了解的故事,趣事穿插到哲学道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要做一个学生佩服的老师。

二、要从学生的求知欲入手,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了它的重要性,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例如:组织高一经济生活中关于股份有限公司教学时,我先对学生讲了一段故事:“90年代,榆次有一个生意人去北京出差,在街头购买了3000元某公司的原始股,回家后

1 不慎遗失,10年后,儿子从旧书中偶然翻出了十年前的原始股,他找股市朋友算了算,你们说这3000元原始股价值多少?800多万元(学生一阵长嘘),你们想知道股票是怎么回事吗?是谁赋予它这么神奇的力量,由3000元升到了800多万元。这就必须就股份有限公司谈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教室里静悄悄,都在全神贯注听我讲解新知识。

其次,要利用教材本身知识的吸引力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譬如在讲解哲学常识“意识能反映客观事物”一框时,我给学生讲了,地主,农民对于雪天的不同看法,地主穿着厚厚的棉袄,赞美白茫茫的雪景,农民却冻得发抖,没有御寒的棉衣,学生在对比中轻松地接受和理解了人们因为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应也会不同的哲学道理。

三、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

老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多表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积极,问题回答正确,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例如,在讲到《政府职能》一课时,我布置学生课下预习,并收集政府职能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好多同学都得到展示自己收集成果的机会,并准确说出了反映的什么职能。就此机会我对学生的成果表示赞赏,学生积极性顿时高涨,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积极性更高。

四、思想政治教学要讲究手段多样化,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例如:我在讲到《政府职能》一课时,不仅设计了学生展示资料的教学环节,还发挥了多媒体灵活直观的功效,设计环环相扣的思考

2 问题,穿插展示最新时政新闻,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更直观地调动了学生的时政神经,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充满活力,新颖的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要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首先应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语言能力、思想素质、专业水平,做一个学生喜爱和佩服的政治教师;另外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打造非常有效的高中政治课堂。

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法 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法 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