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读《数学分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19 08:45:54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佐藤学分层教学

读《“分层教学”有效吗?》有感

这是京东大学研究生教育学研科佐藤学教授著的书,看到书名时就被深深地吸引,迫切地想一读为快,这本书选取的出发点很有意思,通常的关于分层教学的书都是持分层教学会给我们教学带来好处的看法,我们一线教师,也自觉的分层教学好处多多,对教学百利而无一害,更不曾质疑分层教学,而这本书却别开生面的对分层教学提出了异议,对分层教学说No,这也足足地吊起来我的胃口。

读完之后,我发现佐腾学教授的很多观点,我都不敢苟同,还是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1.佐藤学指出:“分层教学不利于学生学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下位”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是危险的。”他认为,这种分层,对“下位生”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无法放松学习,对于“上位生”也会因为“高高在上”而骄傲自满,无法专心学习,我不赞同他的意见,就拿我们班的一位后进生为例,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对一年级的20以内加减法都不大熟悉的他,一度让我陷入困惑,该怎么改变他,让他有所提高进步呢?是“分层教学”救了他,也救了我。他被划到“下位生”的席座,当然,我对他也会格外的照顾,上课会针对他设置一些适合他的问题,让他来作答,目的让他立即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当他回答的磕磕绊绊时,我也总是静下心来,等等他,或者给我一些提示,一次两次他竟然主动的举起了小手。他是个弱自尊的孩子,需要别人的用心呵护,上课时诚心的表扬是必不可少的,每当他在课堂有表现的时候,不管表现的好或不好,我都会激励他,赞美他。渐渐地,我发现,他的自信心慢慢的被培养起来了,课间也能见到他活跃的身影了。每次课堂上做练习时,我总会走到他跟前,提醒他注意思考方法,耐心思考,你一定行的,时间一长,他的思考能力似乎也有所提高。课后的辅导是必不可少的,只要他有空我也有空时,我就叫他过来,给他开小灶,对他的特别关怀是我们像朋友一样,他像我打开了心扉,有时候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向我诉说,我也非常乐意的,竖起耳朵仔细听,开心的事替他开心,不开心的事就真诚的开导他,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他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2.佐藤学认为分层教学不利于改善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当然您他提出的前提是在分班分组的背景下,而我们实施分层教学的根据地是在长期一起学习生活的自然班,对一个班级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我想说,分层教学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改善实在是大得不得了,还以上文中的那位下位生为例,他一开始特别不受同学们的待见,但是,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沉闷性格的改变,他勇敢的走到同组的中间去,和同学们愉快的玩耍,大家不也是接受了脱胎换骨的他了吗!

3.佐藤学说分层教学会带来对一些学生的歧视,也比较偏颇。体现公平、消除歧视,是教育工作者的最基本的操守。其实,分层教学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提供学生的发展区域,尤其是体恤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正是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试想学科基础差异甚大的两个学生,要在同一时间学习同样难度的内容,并以同样标准要求他们,这样是否平等?我想对学习内容进行细致的难度分层,让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都有所最高,这才是公平的。

不过,佐藤学在文章中指出的一些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警惕。他指出,分层教学不同层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的质的差异会导致学生间已有的学习落差更加加剧。处于下位层次的教学内容可能会限定在低水平的基本技能的熟练上,处于上位层次会享受优越的教育,如占用较多的提问应答和学习活动的时间。他讲到的问题在我们的分层教学中的确也存在,我们在教学中要避免和纠正。

我们的分层递进教学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我们的教师组织引导好学生,是可以让教与学开出温馨、情趣、有效之花。佐藤学高调推崇“让各种学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的活动”,将这种教学现象比喻为“交响乐团”,是值得我们学习来运用的。同时对分层教学不能进行合作学习恨恨不已,当然,他所说的分层教学不是我们的分层教学,我们的分层教学是在长期一起学习的自然班进行的,是有条件进行合作学习的甚至可以奏响交响乐的。

如果说佐藤学的看法代表了反方的意见,这些反方的意见倒是对我们的分层递进教学起到了警策作用。我们应该本着“疑义相与析”的精神,对分层递进教学进行厘清和反思。

推荐第2篇: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分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层教学心得体会1

新课标中提倡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整体差异大,再加上家庭、学校、社会各种环境的影响。立足于使所有学生获得必备的数学基础,数学教与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数学课程适用于全体学生,新课标和现实迫切要求我们教学上采用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差异普遍存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遗传因素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差异。个性差异,先天智力差,学习行为,正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这些差异,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给老师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困惑,如果课堂上要求太高,学困生跟不上,不想听;要求太低,优等生又不耐烦,教师处于一种两头不能兼顾的尴尬境地。面对这些实际情况,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所以分层教学能有效地实施。

针对学生学习差异,实行分层教学,合理划分学生层次,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是优等生,能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补充题,能与B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会解教材中难度中等的题型,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会解教学教材中双基题型。不同层次,随着学生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

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施以不同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和能力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机会,让每个同学都有进步。A层的学生,会综合运用解决较难题目。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B层的学生要求初步会解教材中难度中等的题型,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C层的学生只要求理解并掌握最基本知识,会解教学教材中双基题型。采用课堂一对一辅导、小组互助形式,让他在数学学习上尽快上路,让他们学会学数学,并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教学环节上体现分层,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考核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出分层。课前应熟悉上课内容,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等,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内容。课堂教学应在学完基本知识过后,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通过不同的训练,达到不同的要求,基础好的学生能力能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能巩固基础。

课后作业的选择应做到难易有度。为了区别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作业题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必做题,既A、B、C层次学生都必须完成,另一部分为选做题,要求学生尽量完成,主要为A层学生设计。

在教学中通过使用分层教学,既使得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要求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分层教学心得体会2

分层前,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导致了在同一节课上优生吃不饱,待优生吃不了。为了优化我校数学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校开始探索并实践分层教学。

我们将高一年级分成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成A、B、C三个层次。对于基础最弱的第二单元A层次,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共同编写了A层次学生用书。通过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作业分层和辅导分层,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我们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常找学生谈心。在同A层同学谈话时,他们告诉我,分层教学中,自己感到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而且老师降低了学习的起点,善于化解难点,使他们对学习渐渐产生了兴趣,学习自信心也大大增强,克服了对数学的恐惧感。他们感受到了被关注、被尊重,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动手实践,积极发表见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运算能力和语言能力也提高了,他们感到自己并不笨,只要努力,自己也能独立完成作业了。

C层同学告诉我,以前,有时感觉老师进度有点慢,有时练的'题太简单了。分层教学中,老师在抓好基础的同时,经常训练一些测水平拔高题,更有利于激发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一名女生在学习体会中这样写道:以前,我对数学很厌烦,一看数字就头痛,几次考试中数学都得了很难堪的70分,正当我苦恼时,我们的数学课堂实施了二三四分层教学。我开始喜欢数学,也适应了这种模式,老师上课幽默而高效的的方式总会使我听得入迷,我喜欢做题,更喜欢去问老师问题,我的运算能力和审题能力进一步提高。这次考试我的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19分这个足以使我激动的分数,使我更加坚定了下次取得更好成绩的信心。

我们同组老师的体会是,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都有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待优生成绩明显提高,也培养了一批尖子生和特长生,有效地实施了素质教育。有的家长在电话中告诉老师:“通过分层教学,孩子能坐住板凳了,回家能主动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中,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鼓励成功。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使之更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心得体会3

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有很多,实施分层教学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有人说:教育的作用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素质教育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个体的发展。

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由于班级容量大,过多的强调“统一”、“整齐”,方法单一,从而造成很优等生的个性无法张扬,差生的学习兴趣减退。而分层教学理论的内核是因材施教,其哲学的理论基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小班化由于班级人数相对较少,为实施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学生分层

首先,采用诊断性测试、调查、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家庭情况等等,然后,根据分析和诊断学生差异所得的结果,按学生的成绩和能力的高低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当然随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力及成绩的变化,分层的情况应适时调整。

二、目标分层

不同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其学习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因而个体的差异往往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影响,并导致各种学习障碍的形成。所以,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水平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难易程度要适当,要适合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既要注重特长生,又不能忽视中等生,更要照顾好后进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对a层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教材内容(如词汇和基本的句型),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保证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对b层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提高英语综合表达能力,逐步向c层学生的行列靠拢;

c层学生,由于其基础较扎实,并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完成a、b层学生的要求的基础上不断的拓宽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作业分层

就英语而言,给a组学生尽量布置一些听、读、说的作业,b组学生在a组学生的基础上,布置适量的写的作业。C组学生应该布置一些背诵、默写的作业。切记,分层的目的是为了上不封顶,但下要保底,传统的大班教学不容易操作,而小班化使其成为可能。

四、评价分层

分层的目的,是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努力的目标,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的自己。因此假如最后的评价仍然把所有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台上、用统一的标准,必然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也让前面的分层教学失去了意义。因此要根据分层情况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分层教学是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之一,要想把分层教学落实到实处,开花结果,不仅需要教师付出心血,更需要教师开启智慧,否则只能流于形式。

推荐第3篇:“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摘 要:以传统的问题教学法为依据,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导学提纲―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与过关―重、难点精讲―重、难点分层运用―分层作业的布置与培优辅差”五步式的“分层导学法”,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关键词:导学提纲;基础知识;难点精讲;分层运用;分层作业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理念随春风吹到我校。通过学习洋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我影响很大,学习这种先进教学经验,根本在于改变观念,要实实在在地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这学期,学校在

七、八年级中开展“分层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分层导学”教学模式作为新生事物,老师们感到有些茫然,无从下手。教师学习是前提,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听游董事长的讲座,再派年段代表到洋思中学学习。这样,全体老师先从思想上学习新理念,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由于没有经验、只是听了几节讲座,如何上课?心中没谱。因此,我选择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单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进行尝试教学,因为这部分内容较浅显,学习目标的提出有可能通过自学完成,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导学提纲指引下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预习环节)

教师在学习目标的提出方面、注重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个课题时,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1)实

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其装置的选择;(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学能独立完成;第二个问题具有开放性,计划在课堂交流中完成。

二、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与过关

教师在提纲方面一定要注意既要与教学目标联系又能让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轻易得到答案。如制取二氧化碳你可以问学生这样的问题;(1)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

(2)根据原理你应选择怎样的装置。(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制取氧气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三、重点、难点精讲

对于一些学生自学没有学会的知识点老师在这里就要起到点拨的作用。首先,老师要成为一个与其他同学身份相同的学习者,以便放手让学生进行教学讨论。例如,当学生提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会与制取氧气混淆时,这时老师就要给学生提示,学生有了提示,就可以进行思考讨论了。

其次,老师还是一位引导者,以“生”的身份,对于一些模糊的认识进行质疑,引导讨论。如:老师引导学生说:“刚才有个同学说长颈漏斗可以随便摆放,你们觉得对吗?如果不对,长颈漏斗应该怎样放呢?为什么要这样放?请大家讨论后再告诉我。”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找答案。

最后,老师还是一个合作者。老师要走到学生中间来,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的信息,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

四、重点、难点知识分层应用

结合课后习题及以下问题完全可以把问题搞清楚。

五、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可以结合学生练习册勾出一些分层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批改,从而全面了解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

通过批改作业后对于优生可以适当拔高,对于后进生要把知识点再讲一遍直至完全搞懂为止。通过这六个环节的学习,学生体验到成功,参与热情高涨,能力得到培养,效果较好。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1)分组讨论时,说闲话的现象较多。(2)有些学困生不愿发言,也不知如何发言,小部分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不参与学习讨论。(3)讨论轰轰烈烈,但有价值的东西较少。(4)在合作学习上,学生表现的机会不均等,优生独霸课堂。(5)时间不好调控,一课时内容要用两课时完成。

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方面去努力:

“分层导学”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与学生的角色的成功互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了提高,并逐步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确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但“分层导学”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会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情况。要把“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分层导学法”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展开教学,在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性学习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思疑而释疑,从而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编辑 杨兆东

推荐第4篇:数数、读数教学设计

《数数、读数》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82-8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 “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2.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的数、读11—20各数。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皮筋、直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师:同学们,在进入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游戏规则:由牟老师报数,牟老师报到单数,同学们请坐;陈老师报到双数,同学们请起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1、

2、

7、

8、

10、9。

同学们真棒,能不能把我们学习过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大声的告诉在座的老师们。

声音真响亮!

2、同学们猜猜今天我们要认识哪些数字小朋友?(板书:数数、读数)

二、

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1、牟老师要奖励同学们,再带大家做个游戏。(1)游戏规则:陈老师说出的是 哪一个数字,你们就从学具袋里拿出几根小棒。明白了吗?刘克海你来说说,如果老师说3,大家要拿出几根小棒。(再次理解游戏规则)

(2)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认真听、轻轻做。

4、

6、

9、10。现在同学们手里有几根小棒?生齐答。同学们把这10根小棒放到左手里拿好了。

举右手来告诉老师1根小棒代表1个什么?2根小棒代表代表2个什么?3根小棒代表3个什么?找个同学来说一说10根小棒代表什么?个别同学说“10个一”(师板书)

2、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拿出一个皮筋把左手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

谁来告 诉老师你手里有几捆小棒?哪谁能告诉大家,你手里有几个十?个别同学说“1个十”(师板书)

3、师总结:10个一是1个十

(二)认识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

1、我们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陈老师想看看哪个最聪明的小朋友能运用最简单的方法小棒摆出数字11。自已试着摆一摆。(师巡视)

2、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告诉老师?

3、12怎么摆?(11添上1是12,12添上1是13,13添上1是14,14添上1是15,15添上1是16,16添上1是17,17添上1是18,18添上1是19,19添上1是20。

4、同怎样才能很快的摆出20根小棒呢?哪种摆法能清楚地看出这里有20根?

引导:两捆是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2个十是20(师板书)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三、

巩固新知

1、导入: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看看小天使为大家带来了什么?

2、“想想做做2”你们能看着尺子上数,从0读到20吗?

自己读一读后再 齐读。

提问:11在哪个数的前面?在哪个数的后面?比17大1的数是几?比 17小1的数是几?与18相邻的是哪两个数?19的左面是几?右面是几?

3、“想想做做3”陈老师想单独听一个同学来读,谁愿意来试一试。从7 数到17,从11数到20。

小组合作:一人提要求(从几数到十几),另一人按要求数数。

4、“想想做做4” (1)出示“草莓图”,提出要求:这里有一些草莓,你能 估计这些草莓大约有多少个吗?学生估计后,再让他们数一数。追问:你估计得怎么样?估多了还是估少了? (2)出示“雨伞图”,让学生先独立估一估,再互相说说估计的结果,并通过数数进行验证。

5、“想5”引导:同学们看这几幅图,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认识上面的 数吗?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数?

6、“想6”要求学生拿出数学书,先数出1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讨论: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四、

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在这节课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五、

作业

“想想做做1”导入:回家之后自己动手,利用差不多粗细的小树枝、吸管、棉签做20根小棒,用我们的小手抓一抓,看看一把能抓多少根,一个一个的数给我们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听。

板书设计:

数数、读数

10个一是1个十一和十是计数单位

2个十是20

推荐第5篇:《数数、读数》教学设计

《数数、读数》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教学地点:古小一年级三班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82-8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 “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2.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的数、读11—20各数。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皮筋、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在进入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游戏规则:由陈老师报数,陈老师报到单数,同学们请坐;陈老师报到双数,同学们请起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1、

2、

7、

8、

10、9。同学们真棒,能不能把我们学习过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大声的告诉在座的老师们。声音真响亮!

2、同学们猜猜今天我们要认识哪些数字小朋友?(板书:数数、读数)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1、陈老师要奖励同学们,再带大家做个游戏。游戏规则:陈老师说出的是哪一个数字,你们就从学具袋里拿出几根小棒。明白了吗?刘克海你来说说,如果老师说3,大家要拿出几根小棒。(再次理解游戏规则)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认真听、轻轻做。

4、

6、

9、10。现在同学们手里有几根小棒?生齐答。同学们把这10根小棒放到左手里拿好了。举右手来告诉老师1根小棒代表1个什么?2根小棒代表代表2个什么?3根小棒代表3个什么?找个同学来说一说10根小棒代表什么?个别同学说“10个一”(师板书)

2、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拿出一个皮筋把左手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谁来告诉老师你手里有几捆小棒?哪谁能告诉陈老师,你手里有几个十?个别同学说“1个十”(师板书)

3、师总结:10个一是1个十

(二)认识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

1、我们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陈老师想看看哪个最聪明的小朋友能运用最简单的方法小棒摆出数字11。自已试着摆一摆。(师巡视)

2、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告诉老师?

3、12怎么摆?(11添上1是12,12添上1是13,13添上1是14,14添上1是15,15添上1是16,16添上1是17,17添上1是18,18添上1是19,19添上1是20。

4、同怎样才能很快的摆出20根小棒呢?哪种摆法能清楚地看出这里有20根?

引导:两捆是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2个十是20(师板书)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三、巩固新知

1、导入: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看看小天使为大家带来了什么?

2、“想想做做2”你们能看着尺子上数,从0读到20吗?自己读一读后再齐读。

提问:11在哪个数的前面?在哪个数的后面?比17大1的数是几?比17小1的数是几?与18相邻的是哪两个数?19的左面是几?右面是几?

3、“想想做做3”陈老师想单独听一个同学来读,谁愿意来试一试。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小组合作:一人提要求(从几数到十几),另一人按要求数数。

4、“想想做做4”(1)出示“草莓图”,提出要求:这里有一些草莓,你能估计这些草莓大约有多少个吗?学生估计后,再让他们数一数。追问:你估计得怎么样?估多了还是估少了?(2)出示“雨伞图”,让学生先独立估一估,再互相说说估计的结果,并通过数数进行验证。

5、“想5”引导:同学们看这几幅图,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认识上面的数吗?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数?

6、“想6”要求学生拿出数学书,先数出1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讨论: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四、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在这节课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五、作业

“想想做做1”导入:回家之后自己动手,利用差不多粗细的小树枝、吸管、棉签做20根小棒,用我们的小手抓一抓,看看一把能抓多少根,一个一个的数给我们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听。

板书设计:

数数、读数

10个一是1个十一和十是计数单位

2个十是20

推荐第6篇:分层教学,以学定教

分层教学,以学定教

长期以来,“两极分化”现象是制约我国教学的一大顽症。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及其难易程度的加深,我们注意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及为进一步学习打下的基础开始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很显然,常规的教学活动在简单的“全面发展”目标的统一导向下,难以找到适合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子。如何因势利导,但又不是消极地助长这种趋势,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淘汰式”教学结果,让“优势”生乘势而上,“弱势”生摆脱困境、迎头赶上?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一、分层教学的设想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实践证明,许多教学方法在某一方面或某个层次上的效果明显,同时,这些教学方法的效用只是局部地参与解决教学问题。因此,教学方法需要得到整合优化,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法包揽天下”的局面。

在课堂教学操作上,我们可以将全班学生按“两极现状”划分成两个小组,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小组都“各自为政”,分别是一个\"独立王国\"。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也是一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因为有了差异,就会存在动态的学习水平结构和学习动能。我们不是只保证先进的更先进,让落后的更落后,而是倡导互助共进,共同发展。建立\"一帮一\"的伙伴关系,不失为一种互助共进、发展合作学习的好形式。比如:优秀生与学困生结对子,以优秀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示范,帮助学困生优化学习方法;优秀生与优秀生结对子,两者交流学习方法,共同讨论问题,争取更大进步;中等生与中等生结对子,共同克服困难,向优秀行列迈进;优秀生与中等生结对子,使中等生提高其学习品质,取得更快的进步等等。

1 除此以外,在课堂教学中,同桌合作练习课本里的对话;小组合作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表达活动,如表演小剧等;全班学生对某一主题展开议论,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等等,不仅有助于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新课标的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分层教学,以学定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以学定教”中的“学”指的是与学生的发展有关的内容,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教”指的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关的内容,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以学定教”呼吁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

1、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从了解学生入手,以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比如汉语是母语,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学习了,他们的听、说、理解都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即使是一年级刚入学新生的语文学习也不是零起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心中有学生,不能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学生的意愿,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的学习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明确是可操作、可评价,集中是突出重点,适切是不随意降低要求,也不任意拔高要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和完成,也有利于部分学生更好的发展。

2、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组织多样、综合、有效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一时间,好象探 2 究性学习是唯一正确的学习方式。其实不然。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课堂教学也历来存在着“讲解-接受”和“活动-发现”两大理论派别。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接受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而学生自主活动的探究式学习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因为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功效,运用得不好也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综合、有效的学习方式,使之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3、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采用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采用什么方法要建立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之上。只要学生得以发展,就是合理的好方法;学生得不到发展,哪怕教学手段花样再多,也只是教师在作秀,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

如今教学条件的改善给教师提供了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师如何运用好这些设备,还得以学生的实际和发展来确定。新课程提倡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途径,教师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语言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更有感染力。还可通过网络,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更可以发动学生主动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分层教学,以学定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一味地“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放出来,变知识的存储器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改变教师“教”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

1、“以学施教”提倡教师以学生的实际作为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重要依据, 3 适合学生发展。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预案机智地作出调整,改变并确定新的教学手段,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投入地学,有效地学,做到了生生互动,要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改的理念。

2、“以学施教”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引领者、辅导者,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引领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创造识记的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和聪明才智,让成功的喜悦荡漾在孩子们的脸上,使他们在想学、愿学、乐学中知、情、意、行同时得到发展,符合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

3、“以学施教”呼唤教师要以尊重、欣赏、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

世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让学生教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欣赏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独立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个性的教学也正是新课程所要体现的思想之一。

由此看来,“以学施教”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教学不能只围着教材、教参、教案转,而不顾及学生的实际;也不能只把传授知识,学生完成作业作为全部的教学活动,而不考虑学生的情感、能力与学法,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观。

2010年6月28日

推荐第7篇:读数计划

2013年个人读书计划

教育天然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作为一名教师,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我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读书计划:

一、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与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较变教育思想观念,努力开展创新教育。

2、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3、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增强运用科学观念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措施:

1、利用一切时间积极自学,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修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并根据所学认真备课,体现出新颖、大胆、有效的教学风格,课后再以所学理论知识为指导写出反思和随笔。

2、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积极和其他老师交流好书,感悟读书心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与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先读、精读,政治理论、

3、每天确保一小时的读书时间。每周整理读书笔记,保证读书的效果。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三、读书内容:

《我的教育理想》

四、时间安排:

每周确保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推荐第8篇:小班化分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小班化分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起凤街小学

赵丽霞

去年九月,在全区大力倡导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我校迎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发展前景。因为我校虽属于市中心,但生源较少,最适合实施小班化教学。因而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新的教育模式和授课形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实施小班化教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星期六,我们全体老师认真听取并学习了南京关于小班化教学及分层教学的课堂及报告,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一、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分层教学”。

“小班化教育”绝不是班额人数的减少,而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施课程改革,以优质教育为走向,引领成长,追求卓越为目标。课堂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小班化教育教学的课堂同样是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他们所追求的课堂,不仅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更是师生互动交往的场所;不仅是训练学生的场所,而更是知识分析和生成的场所;不仅是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更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展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校的教育文化在学生生命发展中留下印记。

首先,小班化教学核心的教育观是:关注每一个,幸福每一个。让每个适龄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让每一个适龄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其次,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因此,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尽快真正实施小班化管理,真正落实分层教学,才能尽快提高不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自信心。

小班化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动脑操作能力,综合表达和表演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小班课堂教学,确立了学生“敢说、大胆说、人人说”的局面。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周老师的课堂上,把同学们分为红、黄、蓝、绿四色,采用四色学习单的形式,分层组织学生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表现出更为主动和积极,参与面更广,个性更为鲜明,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际教学中,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然后在全班相互交流,全面深入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自己构思,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使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人人有机会获得别人的赞扬,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自然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三、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小班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和发展的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真正作到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过去一节课是优秀学生的舞台,一节课中,只有少数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大多数学生只是听众或观众,没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小班的课堂里,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分组教学、分层指导策略的实施,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发现--交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小班化教学使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情境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探求知识的引导者小班化教学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其次,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服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第四,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双方共同学习探索,发现规律,教学相长。

五、目前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困惑

目前,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已初具规模,各班都已按照异质分组的形式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关注了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况。但仍有许多困惑如学生说话现象较多;合作时优等生机会较多,学困生随声附和;汇报时没有秩序,缺乏条理;没有恰当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分层教学的模式难以施展„„.

六、改进措施:

1、利用教研时间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合作流程来训练学生。

2、采用打分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加分扣分的方法调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合作学习前,教师规定发言顺序,确保学困生也有优先发言权。

4、评价方式多样化,与各级各类评比相结合,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小班化教育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可能得到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多被关注的机会,是个性化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我们将进行深入细致地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个性飞扬。

同时,我们要通过积极调查、比较、实践、反思等方法,吸取先进学校小班化教学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及分层教学的优势,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实效性,逐步提高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学质量。

推荐第9篇:教学分层教学的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分层教学的学习心得体会

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志。我们现在所在的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多,由于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长期学习困难所造成的学习兴趣锐减甚至厌学情绪的膨胀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相当数量的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即所说的“差生”。

在一年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在摸索着怎样才能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我的点滴体会: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从现在角度来看,其意就是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每个人都有所得,每个人都有所提高和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在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中,如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学方式的转变。从现有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为达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个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效果,只有实施“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

一、调整好教学内容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应坚持与好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

二、改变授课形式

要尽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学过程能自然地融进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从而较好地中差 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从而有效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设置作业

课内作业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以面向中等学生为主, 同时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拔尖提高;二是根据中等生状况,以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设计相应的习题;三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适当放缓坡度,将难度较大的练习分解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能缓和差生学习困难的状况,切实减轻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 强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四、辅导方式的多样性

一方面应侧重于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差生可采取个别辅

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对中等生可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可通成 立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可适当超出教材教学要求,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五、考试和考核

考试、考核也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试卷可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提高题供差做,中等生和优生必做;深化题供中等生选做,优生必做。三类题的比例可以为基本题占85%,提高题占10%,深化题5%。分类考查后,要根据考查的不同结果,及时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要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到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六、改进评价方法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 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这样做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推荐第10篇:游标卡尺及其读数教学设计

游标卡尺及其读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游标卡尺构造

2、明确其各部分的用途及用法

3、理解并掌握其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游标卡尺各部分的结构及用途。 难点: 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三、教具

300mm游标卡尺;按1:10比例放大的演示图。

四、教法

教法:“目标教学法”、“实物演示法”

五、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在初中我们学习过长度的测量,我们可以测量一张纸的长度和宽度,那我们如何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呢?有同学提出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10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这位同学想的方法很巧妙。在学生完成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有没有更精确的测量仪器呢?”回答:“有,游标卡尺,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游标卡尺。“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游标卡尺的构造及用法

如图,中间可来回游动的部分叫游标,除游标外的部分叫尺身。左边上下突出的部分叫做量爪。上面的叫做内量爪是用来测量工件孔的内径、沟槽,下面的叫做外量爪是用来测量孔的外径、直径、长度。量爪旁边的叫紧固螺钉。尺身末端伸出的部分叫深度尺,深度尺是用来测量孔的深度。

2、理解并掌握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

(1)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

游标卡尺按其测量精度有1/20mm(0.05)和1/50mm(0.02)两种 我们先来介绍1/50mm(0.02) 其尺身上每格是1mm,游标上分50个小格,当两量爪合并时,游标上的50格刚好与尺身上的49mm对正。因此,尺身与游标每格之差为:1-49/50mm=0.02(mm),此差值即为1/50mm游标卡尺的测量精度。 再看1/20mm(0.05)

其尺身上每格是1mm,游标上分20个小格,当两量爪合并时,游标上的20格刚好与尺身上的19mm对正。因此,尺身与游标每格之差为:1-19/20mm=0.05(mm),此差值即为1/20mm游标卡尺的测量精度。

(2)读法

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时,读书方法分三个步骤:首先,读出游标卡尺上零线左面尺身的毫米整数(举例—假如游标零线在尺身19mm~20mm中间,那么尺身对应的毫米整数就为19mm);

其次,读出游标上哪一条刻线与尺身对齐(注意必须是从零线的下格算起,如果按零线对齐算精度只能达到0.0mm,就不算中等精度的尺寸了);

最后把尺身和游标上的尺寸加起来即为测得尺寸。

即读数公式:主尺整毫米数+(游标对齐格数/游标分度)

注意:单位为毫米;不需要估读

(3)、实际测量

根据上述读数步骤,用1:10放大的游标卡尺演示图进行讲解并使用0.02mm游标卡尺做实际演示。

3、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和精度

游标卡尺的规格按测量范围分为:0~125mm、0~200mm、0~300mm、0~500mm、300~800mm、400~1000mm、600~1500mm、800~2000mm等,其中最常用和最常见的规格是前三种。

测量工件尺寸时应按工件的尺寸大小和尺寸精度要求选用量具。游标卡尺只适用于中等精度尺寸的测量和检验。注意不能用游标卡尺测量铸锻件等毛坯的尺寸(因为铸锻毛坯表面和粗糙,这样容易使量具很快磨损而失去精度);也不能用游标卡尺测量高等精度的工件(因为游标卡尺存在一定是示值误差如图可知,因此不能测量精度高的工件尺寸)。

游标卡尺的示值(mm)

度 游标分度

0.1(1/10) 10mm 0.05(1/20) 20mm 0.02(1/50) 50mm

(三)、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本堂课所学的内容

首先我们学习了游标卡尺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用法(这是本堂课的重点,要求大家理解并掌握)

其次我们需要理解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游标卡尺分1/20mm(0.05)和1/50mm(0.02)两种) 第三是本堂课的难点即游标卡尺的读法,同学们一定要牢记读数的三个步骤并且在实际操作正确读数。 最后我们要了解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共8种,前3种是最常用的)以及游标卡尺的精度(注意在那两种情况下不能使用游标卡尺)

(四)、课后巩固

作业:

1、试述1/20、1/50mm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

2、根据游标卡尺的示意图读数练习,并测量头发直径和纸张的厚度等操作。

游标卡尺的使用及读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1、游标卡尺是高中操作中最重要的测量仪器之一。如何让学生正确读数,常规手段难以讲解清楚。本节课利用多媒休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其放大性好,交互性强的特点,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2、本节课设计成学生“问题、观察、思考” 与“自主性学习”的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求知识的欲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3、本课没直接从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为切入点,而是从学生已有的长度测量知识着手,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的观察、思考,多媒体课件的自行操作和实际操作,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总结出游标卡尺的读数要点,了解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游标卡尺的构造及种类 (2)知道其各部分的用途及用法。 (3)会正确判读游标卡尺的读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实际测量和计算机课件操作,在过程中规范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2)通过学生的交流与分析,了解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总结游标卡尺的读数要点。(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培养技术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

(1)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质量意识。 (2)做好仪器整理工作,养成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严谨的行为习惯。 (3)通过设问,形成和保持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要求学生会实际测量并准确读数。

2、难点:尽管学生手边有游标卡尺的实物,但课堂演示并讲解时,其可见度太小;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辅助,让学生自主性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器材]

游标卡尺(0.1和0.05精度)及操作用的塑料管,游标卡尺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教法、学法] 教法:“目标教学法”+“计算机辅助” 学法:“问题、观察、思考” +“自主性学习”

[教学流程]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1:在初中我们学习过长度的测量,那我们用刻度尺来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 。(展示) 问题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其毫米刻度以下的数怎么读?

在学生完成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有没有更精确的测量长度的仪器呢?出示游标卡尺,说明游标卡尺是用途很广、精确度很高的计量仪器。

二、新课教学

(一)让学生了解游标卡尺的构造、用途及用法

1、要求学生阅读,并结合游标卡尺自学。

2、学生讨论并小结构造和用途

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归纳: 游标卡尺的构造:主尺、游标尺、深度尺、外测量爪、内测量爪、紧固螺钉。 游标卡尺的用途:测长度、测外径、测内径、测深度。

实际操作:测实际物体的长度、外径、内径、深度。(视频录像、直观性好) ①、握尺方法:

用手握住主尺,四个手指抓紧,大姆指按在游标尺的右下侧半圆轮上,并用大姆指轻轻移动游标使活动测脚能卡紧被测物体上,略旋紧固定螺钉,再进行读数。 ②、注意事项:(教师强调)

a、用测脚卡紧物体时,用力不能太大,否则会使测量不准确,并容易损坏卡尺。

卡尺测量不宜在工件上随意滑动,防止测脚面磨损。

b、卡尺使用完毕,要擦干净后,将两尺零线对齐,检查零点误差有否变化,再小心放入卡尺专用盒内,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二)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1、

要求学生观察

10、20分度游标卡尺主尺、副尺的刻度,以各自单位分别说出游标卡尺主尺、游标尺刻度所对应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测量范围是几个厘米)

观察 提问

自学 讨论

实际 操作 深化 拓展

3 2、教师启发、讲解、归纳并小结(同时用多媒体投影展示,以说明读数方法)

①、米尺的测量精度为1mm,为了使米尺测得更准一些,在米尺(主尺)上附加一个能够滑动有刻度的游标尺,利用游标可以把米尺估读的那位数值准确地读出来。(错位放大法)

②、0.1精度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

让学生观察游标主尺,10等分长度是10毫米,而游标尺的10等分长度是9毫米,因此游标尺的每一刻度比主尺每一刻度小0.1毫米(游标尺的每一刻度值为0.9毫米)。

设问1:当游标尺移动0.1毫米,即如果在下测脚中放0.1 毫米的物体时,游标尺上哪根线上下对齐(1刻度线上下对齐)?若在下测脚中放0.2毫米的物体时,游标尺上哪根线上下对齐(2刻度线上下对齐)?若在下测脚中放0.3毫米的物体时,游标尺上哪根线上下对齐(3刻度线上下对齐)?以此类推,若在下测脚中放10×0.1毫米的物体时,游标尺上哪根线上下对齐(10刻度线上下对齐)?10×0.1毫米即1毫米,所以游标尺上最小刻度值相当于0.1毫米,即精确度为0.1毫米。

③、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测量前,查看零刻度(主、游标尺上下零刻度是否对齐)。从游标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的主尺位置,从主尺读出毫米刻度值(取整数),再加上游标上与主尺对齐的第几根线精确度(小数,每一刻度),则为游标卡尺的读数。

3、

学生讨论、思考、知识拓展

要求学生找出游标卡尺的主尺刻度与游标刻度的区别,并讨论得出20分度和50分度尺的原理:20等分长度是20毫米,而游标尺的20等分长度是19毫米,因此游标尺的每一刻度比主尺每一刻度小0.05毫米(游标尺的每一刻度值为0.95毫米)。所以游标尺上最小刻度值相当于0.05毫米,即精确度为0.05毫米。

50等分长度是50毫米,而游标尺的50等分长度是49毫米,因此游标尺的每一刻度比主尺每一刻度小0.02毫米(游标尺的每一刻度值为0.98毫米)。所以游标尺上最小刻度值相当于0.02毫米,即精确度为0.02毫米。

(三)实际测量:要求学生用教师准备的游标卡尺测量深度、内径和外径。

1、学生讨论、交流、提问(可能会提出在某一区域都齐或都不齐)

2、模拟测量:多媒体投影展示,利用课件随机产生测量值,分别请学生回答。

3、教师归纳:从游标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的主尺位置,从主尺读出毫米刻度值(取整数),再加上游标上与主尺对齐的第几根线精确度,则为游标卡尺的读数。(根据主尺估读值,在游标尺上确定读数范围,找三根线,一根趋向左,一根趋向右,中间那一根就是对齐的读数)

三、课堂总结(投影课件、提高效率)

最好由学生总结

4 板书设计:

游标卡尺的使用及读数

一、游标卡尺的构造:

主尺、游标尺、深度尺、内测量爪、外测量爪、紧固螺钉。

二、游标卡尺的用途:测长度、测外径、测内径、测深度

三、读数方法:

1.测量值=主尺读数+游尺读数 2.精度的计算方法:游尺上1/格数

主尺最小分度是1mm,按游标的精度可分为三种: 10分度:精度为0.1mm,末位读数:0—9 20分度:精度为0.05mm,末位读数:0、5 50分度:精度为0.02mm,末位读数:0、

2、

4、

6、8

教学反思

第11篇:《读数_写数》教学反思

《读数 写数》教学反思

姚店小学 张世平

《读数 写数》这一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为今后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打下基础,更能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好准备。

教学时,我先复习数的组成,紧接着又复习了口算和20以内的写法,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看课件用铅笔摆数,先说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4根呢?孩子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教学读法和写法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在体验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逐步学会自己掌握学习规律,并从中归纳知识.没有了死记硬背,而且学生的学习会更有兴趣.教学时我注意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摆小棒、拨珠、读数,由直观到抽象,增强学生数感。在例5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直接看图写数。体会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加深了对数位意义的理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动”起来的机会,通过以“动”促思,以“说”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脑去读数,写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记数方法,加强对计数单位“个、

十、百”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展,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在讲解读数写数和练习题的设计上都特别突出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地方,从而加深如何读数、写数的理解。

当然在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环节之间需要进一步联系密切,过度要自然,并且每一个知识点要充分练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数位的顺序。另外,由于一年级年龄较小,注意力好分散,在课堂上的纪律不好,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方面以后要注意改善。还有在合作学习中合作效果不理想,学生参与程度不好,这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研究改善的地方。

《读数、写数》教学反思

学校:姚店小学 教师:张世平

第12篇: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

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这些学生受到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等都各不相同。在班级授课制中,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搞“一刀切”,那就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美国学者卡罗尔曾经指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在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从这些理论出发,只要我们能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十分有效,下面就分层教学谈几点看法。

1.分层目标传统教学,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只要遵照课程标准,从教材出发,考虑一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差异就可以了,而同一阶段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体差异却被忽略了。分层教学制定教学目标,要使层次不同的学生掌握适合她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因此,在一堂课中可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优、中、差三类学生制定:高层目标、中层目标、一般目标,突出了学习的层次性。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对学困生要保“底”,对上等生不封“顶”。在学生选择目标时,教师要加强指导,使学生尽可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2.分层备课教师在课堂分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分层备课。教师既要把握好“教材”,又要把握好每一个学生,要对本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深层次的了解,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进行引导,教师在备课中要有精心的准备。在备课时,教师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水平,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还要考虑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兴趣。 3.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课堂教学的某一时段,教师可组织中等以上的学生讨论较高层次的问题,让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书面练习;或者中等以上的学生搞小测试,对学困生做讲解。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达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得到不同层次的训练。一般低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低起步,拉着走,多鼓励”的方法;中等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的方法;上等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小综合,多变化,促能力”的方法。在一堂课上,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分层次。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间的互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分层评价在评价学生时,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个学生,一定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评价。要正确认识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不同层次的训练中形成能力。对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鼓励,需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例如在作文评价方面,对能力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开拓视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而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批评、责备,要引导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多训练,教给方法,发现优点,给以鼓励。如评语:“某某语句写得非常优美”;“这次作文比上一次进步多了”。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注意层次差别,要用婉转的语气指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总的来说对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

5.分层练习练习是学生消化知识、巩固知识的过程,题的难易程度整齐划一,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题难度大,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题简单容易挫伤上等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他们的兴趣。因此,可将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即课外作业)分为三个层次:一般作业、综合作业、提高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至少选做一组。对学困生做错了题,可暂不打分,待他们真正弄懂订正后,再给他们打分,这样让学困生从日益增长的分数上感受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不断的提高,可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使用分层教学,要注意在“分层目标、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分层练习”等环节上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从而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使中上等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使学困生产生希望,建立人人向上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在无形中得到优化,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第13篇:分层教学

怀化市第三中学高一年级部分班级数学、英语分层教

学实施方案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成绩,经学校研究决定对高一年级部分班级的数学、英语学科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现根据高一年级的实际情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制订怀化三中高一年级鹤城区班数学、英语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

目前,数学、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出现了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要提高各个层次学生在学习目标方面的达标情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集体受益,必须关注每个学生个体, 尊重个体差异, 根据数学、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创造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环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教学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指导思想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指出:“义务教育必须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动力。正是在党中央、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们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经,新模式,力争大幅度提高各层次学生的综合素质,大面积增加优生层。

三、分层教学的领导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组 长:刘正楷

副组长:王华中 余绍文 曾佑瑞 韩建生 王晓珍 戴焕常 张理科 下设分层教学办公室: 主 任:王晓珍(兼) 副主任:廖志文 陈少华

成 员:龙林亮 杨志国 周志桃 唐辉宏 张红娟 周 瑞 陈燕玲 王克勤 贺显望 印 文 刘志华 吴学明 唐汉涛 万雅琼 张明刚 叶建云 胡 斌 彭水莲

四、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操作模式:

(1)将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班打散,按每个学生的数学或英语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每三个行政班组成三个新教学班,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行政班可分成九个新教学班。每个行政班级分成A层、B层、C层,每层约20人左右,成绩较差的组成1个“A层”教学班,成绩较好的组成1个“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1个“B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三个不同的教室,有三个不同的老师同时上课,除数学和英语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

(2)学生分层采取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学生自愿选择三方面相结合的办法。

(3)学生分层依据。A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学校分层教学班级师资配备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要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任教至少两个层面的学生。

(2)师资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力避优秀教师只教优秀学生的做法。

根据以上原则师资配备由教务处协同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统筹安排。

3、学校分层教学实施的基本程序

(1)分层教学办公室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工作,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内容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学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学校分层教学办公室和年级组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办公室。

(5)学校分层教学办公室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制定个性化课表(学生的个人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4、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

(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本学科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可以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C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

(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位老师的学生来源是年级3个班,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每周1-2个晚自学,要求全体数学、英语任课教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分层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评价体制,保证分层教学的质量,使分层走班能真正地“走”出实效。

四、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参与分层教学的教师按学科分成备课组,各备课组指定备课组长,组织经常性的集体备课,备课组应对各能力层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广度要有严格的规定,要积极商讨,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1、教学目标分层模式

A层:注重基础,适当降低要求。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要求学生能学,要学,学懂,学会,重在双基形成,重在培养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师教学策略:难度适时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补缺漏,补方法;.少变化,多示范,多鼓励。下大力气帮助学生理解基础概念,加强重点辅导,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及要求,使他们尽快赶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

B层:正常教学。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要求学生会学,重双基扎实,培养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树立争上游的态度和信心。

教师教学策略: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

C层:确保基础,适当拓展深难度。总体上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上重点本科线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要求学生会学,多学,重自学、自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重卓越发展。

教师教学策略: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策略、经验;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

2、作业分层模式: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C层学生: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B、C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3、分层评估模式

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本题60分,提高题20分,综合能力题20分。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经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C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另外在设计试卷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

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五、分层教学中的教师评价

1、教学效果评价:以走班前学生的数学、英语成绩为基础,走班后同层级班级的考试成绩与走班前进行横向比较,走班前学生数学、英语在年级的排名与走班后的排名进行纵向比较,综合得出结论。

2、学生评价:通过座谈会,教学调查,学科组专家听课等形式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得出评价结论。

六、经费支持

经学校研究,承担分层教学任务的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按跨头处理,按学校有关政策计算报酬。

怀化三中 2008年月10月10日

第14篇:分层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分层教学

教师:张生福

分层教学时今年来中国教育的一种潮流,人们对他褒贬不一。在物理教学中可不可以应用分层教学,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人在近一两年的物理教学中尝试性地进行了应用发现这种模式还是比较适合山区边远地区的教学,因而就我的看法在此浅谈一二。

一、总的来看,“分层教学”主要基于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和可接受原则三大理论。

(一)个别差异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各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心理学称之为“个别差异”,即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生理方面及心理方面。心理方面包括智力、兴趣爱好、动机、能力、气质、性格、情绪状态等的差异,对于青少年来说,其发展虽然经历共同发展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水平以及发展优势领域则是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也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原则之一,它贯穿于我国古代教学史。孔子说,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教育学生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和爱好。宋朝的张载也认为:“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若教人“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意见是说:教师如不能因材施教,不顾学生的内心要求,就不能使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反而会误人子弟。可见,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为前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家一贯崇尚的,也是我们今天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是分层次教学法的精髓所在。

(三)可接受原则

层次教学法也符合教学的可接受原则。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上、体力上、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更明确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的许可,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适合学生的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遗传与智力,而在于家庭与学校的环境条件,因此他说:“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会学会---只要向全心全意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多层次教学法同样把学生是否接受理想教育作为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主张照顾学生的个别特点,给予额外的帮助,使学生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 为此,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尝试分层次教学。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的策略

(一)掌握学困生。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课堂提问、小测试、实验、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尽快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但要了解学生的物理基础,还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技能、智力因素、学习品质、学习兴趣等,掌握了这些资料后,就要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类,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将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划组,组成几个学习物理的小组。将学困生托付给优等生,首先以兵教兵的方式给学困生以一定的帮助作用,然后教师再以各种机会在各个时机予以更多的关注。

(二)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透彻理解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属较高要求,是B、C组学生掌握的,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其中,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和特长学生潜能的发展。 分层教学开始时,教师要利用物理知识的开放性,以实例演示、设问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要利用各种现成的教学资料、学习资料以及自制教具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通过分组设置,为各层学生呈现适合于本层学生水平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激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练习设计策略。分层练习和作业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

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四)实施分层次辅导。物理的课后辅导,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抓好课后辅导,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帮助很大。那么如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呢?在具体的教学辅导中,我们不能采取补课等增加学生负担的形式来进行。而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类辅导的方法来进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辅导的内容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拓宽、加深上;对于学习成绩欠缺的学生,辅导的内容侧重于掌握学习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对于中等成绩的学生,辅导的内容侧重放在培养他们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上。通过不同形式的辅导,力争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进步。

三、具体注意点

(一)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考查与评价。对学生进行考查与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只用试卷考试的方式。如果只用试卷进行考查,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永远比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考的分数多,这样就不利于调动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当他们经过几次努力,仍然发现自己的物理成绩远远落后时,就会丧失学习物理信心。因此,我们要在具体考查、评价学生的时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实验中的表现、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完成作业情况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努力通过考查与评价,让每个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重视学生主体的作用。我们知道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为了尊重学生,便于实施分层次教学。尊重每个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物理教学中来,决不能一时冲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待进步慢的学生,要有耐心,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发现他们的进步之处,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指导学困生改进学习方法,让他们主动地学习物理。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点拨、提醒。在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很多学困生是由于不会学习而造成的。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比如,有些学生很刻苦,他们总是想通过多做物理题目达到好成绩的目的,不愿意仔细的看书,他们对物理概念模糊不清,物理解题的思路也不清晰。对这些学生,我们要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教会他们阅读课本的方法;对于那些喜欢搞题海战术的同学,要及时向他们指出危害性,并教育他们如何运用好资料。

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实行分层教学是一项整体教育改革,需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靖远县石门中学

2016-12-19

第15篇: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适性而为,因材施教,多元发展。。

去年9月,我接任九六班班主任,刚刚接的时候,看到班级的情况,使我的情绪降到了冰点,学生不仅仅成绩差,而且行为一点规矩都没有。记得八月三十一日,我走进班级时候,学生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高声说笑,看见老师,和没有看见一样,还有几位女生大声相互打闹。说实话,当时打心眼里厌恶这些学生,

第16篇: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因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古今同理。教育鼻祖孔夫子2000年前就看出这个问题,提出了“因材施教”。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方针,着言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可见初中化学教学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具有基础性,培养基本素质和能力;具有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具有发展性——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特长。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禀赋,即不同的素质基础。因此,就应有不同的教学材料,不同的教法,培养素质的侧重点也应不同。

一、目标

本着“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终生负责”的精神,摒弃以应试为目标的“一刀切”的教学体系,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收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进度,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为目标的教学体系,做到“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发展个性,全面提高”。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虽有各异,但目标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形成不大的台阶,这些台阶只是反映了掌握同一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的差异。例如在讲授“常见的酸——盐酸”的内容时,对三类学生的不同要求为:

后进生:①识记指示剂遇盐酸的变色情况;②识记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③理解复分解反应得概念。

中等生:①识记酸碱指示剂的概念以及遇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②识记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掌握有关反应的现象; ③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尖子生:①识记盐酸的物理性质,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及遇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②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和有关实验现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判断。 通过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低层次学生理解教材最基本内容,从培养 识记能力入手,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对中层次和高层次学生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向更高层次的目标递进,做到“保底”而不“封顶”。

二、措施

1、分层设疑

分层设问激疑,启发释疑是分层施教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还要注意启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学后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后,给予不同深度的解答和释疑。对于后进生注意问“怎样?”,让他们听懂,以听知,知其然。而对于尖子生则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但要有所知,还要有所不知,于无疑处生疑,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索的余地启发他们多想、多思、多问、多解,举一反三,培养他们探索认识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完CO32-离子检验后提问: 后进生:检验CO32-离子需要加入什么试剂? 中等生:反应现象?反应方程式?还要加入什么?

尖子生:为什么要加入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一半被硝酸溶解,则沉淀中还有什么离子?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把握提问的策略,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发问、回答问题、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并适当向后进生倾斜,优生提出和答题。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顾及全面,铺展知识。在突破重点、难点中,则要提问优等生,引导全体学生深刻理解,扩展知识,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课堂提问时,还要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它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先引导优等生启发,帮助中等生和后进生理解知识,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2、习题分度

课堂练习要分层设计、分类选择、分别要求,调整各层次学生的作业量和难度,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如:学习了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三种可燃性气体后,对这一知识点设计A、B、C三类练习题,要求后进生只要完成A类练习题并鼓励做B、C类练习题;中等生必须完成A、B类练习题,并鼓励做C类练习题;尖子生必须完成A、B、C三类练习题。下面是根据这一知识点所设计的题目:

A、写出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B、如何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这三种气体。

C、将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三种物质燃烧的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1)若浓硫酸的质量增加,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则原气体为( ) (2)若浓硫酸的质量不变,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气体为( ) (3)若浓硫酸的质量增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气体为( ) 课外作业的布置必须采取异同相结合的原则。

“同”是指:格式相同,不同层次的作业批改后订正,重做的规范要求相同。 “异”是指:①作业中题目的构成不同。尖子生:基础题+综合题+深化题;中等生:基础题+巩固练习题;后进生:基础题+补缺补漏题。②解题的要求不同。尖子生:要求一题多解,对同一习题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答,达到发散思维、一题多变的目的;中等生:要求一题一解,粗类旁通;差生: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大纲要求。

3、分层指导

教学的主导是教师,主体是学生,它是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双边”活动。面对全班几十位成绩各异的学生,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不可能达到“个别化”,只有分类进行。

课堂分类指导是分层教学的关键,主体体现在课堂讲授中,要打破“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练,老师转”的教学模式,重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如:对尖子生主要是引导探究,讨论解惑,巩固提高;对中等生重在自学辅导,解难答疑,落实“双基”;对差生讲授辅导,授之以法,理解巩固。

课外分层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其目的一是进行查缺补漏,完成教学任务;二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造力。课外分层辅导,一般采取个别辅导,“开小灶”的方法,重点放在差生个别辅导上,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耐心具体辅导,“牵着过河”,使其“进得来,学得进,听得懂,留得住”。对中等生主要是教会学法,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尖子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指导过河”,主要是培养其动脑、动口、动手能力,通过学科兴趣小组,参加各类竞赛,以丰富其思维、想象和创造力。

三、体会

几年来,通过分层教学的尝试和实践,使我从中获得了几点体会:

1、通过“分层教学”,解决了素质教育中的全体性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使差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合格率,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2、通过“分层教学”,还解决了素质教育中的差异性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使优生获得更多时间参与能力训练与提高,发展个性特长,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优生。

3、通过“分层教学”,还能使更多的学生感到更多的关心,得到更具体的帮助,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各类学生愿意学,学得了,学得好。他们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探索与成功的愉悦,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总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在于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成功的就会,尝试一下成功的喜悦,达到分类推进,全面达标。

第17篇:分层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前我们的教学基本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由于认知结构的差异、后天努力程度的不同以及部分学生高、初中衔接的不当等诸多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容易产生分化,从而出现不同的类别和层次,如果不顾学生的差异,一味采取“齐头并进”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仅会拖垮一些学科劣势的学生,而且也会阻碍一些学生强势智慧的充分发展,这与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公平教育的原则和大力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也是相悖的。专家研究指出:将相近水平的学生适度集中,有利于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多形式地组织“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

1、分层施教,注意个别辅导

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对于A层学生,给予自学机会;对于B层学生,自学加教师适当点拨;对于C层学生,则由教师扶持其主动学习,或由A层学生帮助其主动学习,让他们有较多的练习巩固机会。讲授新课时,我通过分层提高和练习,小组学习,进行训练与巩固。让A层学生吃得饱,B层学生跳一跳,摘得到,C层学生在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精心组织下,也能消化得了。在分层施教的过程中,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对他们始终关注,认真辅导。同时,我也没有忽视对AB层学生的个别辅导,包括能力、情感、心理等各个方面的交往。形式上,有时我坐在学生身边重点辅导,有时请几个学生到我身旁作重点辅导,有时还请各组中的A层学生分别辅导C层学生。

2、分层练习,设计弹性作业

我把每堂课的练习分为“必做题”、“选做题”,精心设计。必做题面向A、B、C三层学生,重在学习、巩固基础知识,达到教学基本要求;选做题主要面向A层学生和部分B层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即培养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设计弹性作业的目的,是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有所选择。在课堂练习时,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导A层学生自已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层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层学生完成练习。同时也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去挑战“选作题”。我还加强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

3、分层辅导,分类化解难题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辅导不仅要辅导知误识内容,还要辅导方法、习惯,激发兴趣、意志等。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分类化解难点。C层学生,他们往往缺乏自信,知识欠帐多,没有良好的习惯。对他们要倾注爱心,鼓励自信,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他们走上成功之路。B层学生,他们基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我就多教给他方法,鼓励他们挑战难题,促使其由B转A。A层学生,一般来说,基础知识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他们一方面要指导横向拓宽,夯实基础,一方面要鼓励创新,纵向加深。

4、分层考核,促使异步达标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考试方法改革,我此,我在考试方法上作了一些大胆的探索:

⑴加强平时考查。采用分段(单元)测试和分段验收的方法,使学生经常获得成功体验,克服知识技能缺陷,多种考查随堂进行。⑵优化集中考试。破除一律笔试的规矩,采取多样化考试方法,除笔试外,增加实践操作、社会调查、解决实际问题等技能测试;⑶进行无不及格考查。通过教师热情帮助,学生主观努力,给予机会,重复考查,直到及格为止。 考试方法的分层分步实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他们更旺盛的求知欲,为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提供有利保障。

功夫不负有“情”人,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最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虽然他(她)知道自己不是班上最棒的,但是他努力了,他进步了,所以他是快乐的!因为我对他们说过,我不需要你们都是最美丽的,但是我希望你们都能绽放自我的美丽!

第18篇: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纲要

分层教学总的指导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保证学习主体的时间性和实践性。

一、分层教学三个层次的目标

C层: 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难度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补缺漏,多反复,常反馈,多鼓励。加强重点辅导。

B层: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学习策略的问题;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 A层: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突出尖子生培养。

二、分层教学落实目标时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

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

第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C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简而言之,可遵循C层“下要保底”,A层“上不封顶”的原则。C层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大纲最基本的要求。B层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外,还要增学其它辅助教材。

三、备课要求

1、针对所教层次的学生确定教学目标,目标要具体。

2、教学内容细化,具有可操作性。

3、课堂必须要有考查检测环节,文科重在识记,理科重在解题。

四、课堂教学六环节

确定目标——自主探究——交流反馈——点评讲解——巩固检测——归纳总结

第19篇: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经验总结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告诉我,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要提高学生成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仅需要全面的、熟练的、能赶上时代发展的丰富的业务知识,而且需要全面细致的教育管理水平。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受教育的基础素质水平和个性发展水平为目的的教育。这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又要成人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才施教,分类指导。在小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关注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从而较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在这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在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一、摸底排队,做到心中有数

接到新班后,我首先进行摸底,把学生分成三类:好,成绩优良,态度端正,学习努力,遵守纪律;中,成绩中等,遵守纪律;差,成绩暂时差,学习有困难,基础未打牢。编排座位时,把成绩优良的学生与学习暂时差的排在一起,组成一帮一的对子,成绩特别差的,排在第一排,离老师近些,易于指导、帮助。班会上,经常表扬那些帮助同桌,提高成绩的优秀学生,并把他们的名字以“红花少年”的形式张贴在光荣榜里。对那些学习进步快的学生张榜公布,号召大家学习。这样一来,光荣榜里的红花少年越来越多。那些中等生也会奋起直追,成为“红花少年”。班内因而形成了大家争当先进,学习风气浓厚,上课专心听讲,暂时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教学中,抓“两头”带“中间”

教学中,我时常鼓励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尖子生,针对老师或大家提出的问题研讨时,大胆发表自己独到见解,让那些学困生进行模仿或重述,培养学困生发表见解的胆量和能力,久之,那些学习上暂时困难的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上或其他公共场合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像我班于晓红同学,经过一学期,不仅表达能力提高了,而且还在全校朗读比赛中获奖。学习一般的于静、孟晓宇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教学中发现哪位学困生能发表自己见解,或者长处,我都及时表扬,给予鼓励。期终表彰时,我特设了学习进步奖、热爱劳动奖和团结同学奖,以此一来表彰那些学困生、后进生。因此,全班同学都喜欢与我打交道,把我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这不光是我喜欢表扬他们,更是因为我发现他们的缺点或错误从不指责,而是说服教育。这样做,两个学期下来,全班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学习上都有了进步,学科检测是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在教学工作中实施分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是关键。如果只是单一的全班教学,课内提问就会成为老师与少数优生的对话,多数学生只是学习的陪客,大多数学生就懒于思考与表达,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我在教学时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把分层教学作为突破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分层教学:

1、备课

备考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备课过程中我注重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如:在“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时,要求中等偏下的学生能初步看懂线段图,能根据线段图正确列式,而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他们能初步学会简单的线段图。

2、课堂教学

这里重点是分层实施和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时,对优生我让他们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中等生我让他们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进生我往往耐心指导,让他们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在问题的提出上注意做到以下两点:(1)分层设问。就是在教学设计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后进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一些层次较低的问题;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层次较高的问题。这样,就能把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智能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发展。(2)分层提问。问题的设计既然已经分了层,我在提问时就特别注意分层实施,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做,就可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得更有信心。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尤其要花力气提高中等生和后进生的成绩。在上课时,由于设问分层和提问分层,中等生和后进生就可以用别人思考两个题的时间去思考一个问题,这样就可以做到逐步提高,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我常常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比如,为最先做完且全部正确的学生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练习。我根据学生差异设计不同进行分层练习,调动了所有学生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作业

对作业的要求我也划分了层次,对后进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中等生做。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在教学过程中是实施分层评价

我在实施评价时,对多各层次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挂贯穿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效果比较好。由于在课堂上采用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中必然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作业,并给予评价。在评价时,我特别注意对后进生以鼓励为主,采用表扬评价,寻找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稍微降低评价的标准,后进生只要基本回答出来就可以表扬,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对中上等学生要求稍高,采用激励性评价,即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这样,就可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会。

总之,经过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做出更多的改进,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有利学生成绩的全面提高。

第20篇:分层教学

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必做题

⒈星星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7=( ) 7×6=( )

口诀:( ) 口诀:( ) 5×7=( ) 7×3=( )

口诀:( ) 口诀:( ) ⒉月亮餐:填上合适的数。

( )×7=42 7×( )=35 ( )×4=28 7×( )=49 B选做题

太阳餐:想一想,能填几?

7×5+7=7×( ) 7×7-7=7×( )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两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又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作业: A必做题

⒈看谁算得都对。

4×8+23 54÷9×8 3×6÷2 ⒉春游时,同学们排队射气球,3人一排,站3排,共击破18个气球,平均每人射中几个气球?

⒊宣传牌上左边有4棵树,右边也有4棵树,每棵树上有3个△,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 ⒋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

B选做题

智慧宫里的魔术师把一根长16米的彩带,对折以后,再对折,轻轻一吹,彩带都断开了,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四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三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只要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直接完成,知识的应用较为直接, 重点是让其巩固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而对于学优生,则以提高拓展为主,充分发挥其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提高综合、灵活运用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过程中梳理、完善自己的思路,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有利于全面提高作业质量。

要设计好分层作业的题目,需要我们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所教内容的知识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精心挑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从而增强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四年级下《四则运算》分层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根据练习题,基本概念、公式、法则、性质、规律等知识巩固,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的练习,内容简单,属应知应会,目的在于牢固基础,提高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针对A组的学生。灵活应用;在知识上进行小综合作业量适中,题目方式比较灵活,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的基础上灵活应用,主要针对A、B两组的学生。综合提高题:作业量较少,有一定的技巧和难度,需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宽,主要针对C组的学生。

A组题:

1、填空

1.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要( )计算,如果只有乘除法,要( )计算。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要先算( ),再算( )。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小括号,要先算( )。

2、口算

36 ÷ 3 100 - 62 24 - 8 + 10 75 × 30 371 - 371 35 + 24 - 12 200 ÷ 40 84 ÷ 4 48 ÷ 8 × 9

3、比一比,算一算

49 + 17 - 25 240 ÷ 40 × 5 300 - 50 × 2 49 -(17 + 25) 240 + 40 × 5 300 - 50 × 20 × 0

A、B组题:

1、算一算,比一比

56+25-17 24÷8×2 56-25+17 24-8×2 56-(25+17) (24-8) ×2

2、计算下面各式子的值

(15+20) ×3 (59+21) ×(96÷8) 28×(72-12)÷3 (124-85) ×12÷26 (75+240) ÷(20-5) (740-19×32)÷6

3、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骗.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改完?

4、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5、张老师要批改5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2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

C组题:

1、用五个2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符号结合起来,使下面的10个算式均成立:

2 2 2 2 2=1 2 2 2 2 2=2

2 2 2 2 2=3

2 2 2 2 2=4 2 2 2 2 2=5 2 2 2 2 2=6

2 2 2 2 2=7 2 2 2 2 2=8

2 2 2 2 2=9

2 2 2 2 2=10

2、将1~9这9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算式的方格中,使每个等式都成立.

(1)□+□=□

(2)□+□=□

(3)□×□=□

3、已知:☆×3+◇×2=21,☆+◇=8,求:☆×◇=?

四年级数学分层作业《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

发布时间:2008年3月17日 09:53:00 ★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路线最近?(2分)

问:现在你能用数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走中间这条路最近呢? ★★

1、假设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整厘米数。

(1)三角形的一条边为12厘米,那么另外两条边的和最短是( )厘米。(2)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是12厘米,那么第三条边最长是( )厘米。(3)三角形三条边之和是14厘米。那么最长一条边最多是( )厘米。

2、用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取整厘米数)围成三角形,可以怎么剪?有多少种不同的,

★★★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10厘米和6厘米,那么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第三根小棒可以有多少种情况?

一、作业分层设计的案例分析

教学要面向全体,也就是要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包括作业在内的教学行为应较好地适应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学习能力的层次性,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并知道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需要的作业内容和形式。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星级作业”: ☆级:(1)54×72+54×28 (2)25×85×4 ☆☆级:(1)54×99+54 (2)286×101-286 ☆☆☆级:(1)74×56+74×54-74 (2)84×72+84×28 再如,教学《年、月、日》后,可以设计以下三类作业,供学生自选完成。 A、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组基本填空题。 B、制作年历:根据所学知识,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年份,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一幅精美小年历。

C、查找有关年、月、日的资料,了解年、月、日的来源,完成一张数学知识小报。

这样的作业设计,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发展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在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分层作业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类似“☆级、☆☆级、☆☆☆级”或“A、B、C”这样体现三种难度的作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作业分层设计的基本流程

进行作业分层设计的时候,应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充分预设,精心设计,把握好度,尤其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发挥最佳效益。以下结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层作业的设计具体说说我们的做法。

这一单元教学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第89页的例1教学用画平面图的策略探索图形问题的解决;第二层次,通过第91页例2相遇问题教学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探索一般实际问题的解决,这部分教学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难点所在。教学前,我们组织教研组集体备课,通过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预计,感觉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设计分层作业的时候,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教材,适当提高。具体三个层次作业的安排是:

A档:作业内容安排与本节课例题相关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训练。这类题目适合班级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训练,使他们学会最基本的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如“运河公园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圃,如果这块花圃的长增加10米,或者宽增加5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80平方米。原来这块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 档:作业内容安排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变式题或一般综合题。本档作业题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通过训练,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如“运河公园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圃,如果这块花圃的长增加10米,或者宽增加5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80平方米。现在这块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C档:作业题型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主要以综合面广、灵活程度深、创新意识强的题目为主。这类题目是给班级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的,在完成B档作业的基础上,再完成A档作业。如“运河公园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圃,它的边长增加5米后,面积增加了80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在实际课堂教学后,学生的表现也证实了我们的估计,在用画平面图的策略解决图形问题的知识点上,感到有些困难。他们在选择分层作业的时候,“A 档”作业完成的质量较高,“B 档”作业有个别学生没有完成,而“C 档”习题只有少数学生能尝试完成。根据学生完成分层作业的实际情况,通过之后的练习课上有针对性地安排巩固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分层设计的反思

分层作业的布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得到尊重和发挥,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了。与此同时,我们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的尝试中,也感到由于教师们受教学经验、水平所限,同时精力也非常有限,目前仅仅能保证每个单元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到两次分层作业,作业设计内容的层次性把握上有时也并非完全合理。但是,我们相信,如果这样的分层作业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最终形成比较完备的,就有本校特色的学校分层作业题库,形成更具操作性的分层作业管理模式,那么教师们在作业分层设计时会更便捷、更有效,分层作业的效益也会更明显。

同时,我们考虑,在平时阶段性检测的时候,是否也能着眼学生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分层设计和发展性评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状态下比较成功地完成自己的试题,从而树立不断向更高层次攀登的信心。

总之,新课标指出数学要体现出“人人学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坚持差异理论,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作业,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数学学习“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的目标。

柳暗花明又一村

——————《数学分层作业》阶段性小结

一个值得推广的课题是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方法、再实践,再反思这样不断磨合的过程中找一个最优化的方法。我们数学小课题《分层设计作业》就是经历了艰难险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这样一个历程。

最开始我们设计的分层作业,虽说是分层,可落实到学生那就成了简单的练习题,题型的设计、学生层次都没有体现因材施教,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在3月20日我们及时召开《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在会议上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讨论,分析利弊,最终确定以几下模式设计分层,但也允许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加以改进。

1、根据班里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三类(优、中、差),两头少一些,中间多一些,同时要和学生沟通,这样分的目的只是为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而且我们可以采用灵活的鼓励机制,让优生更优,差生转化。

2、作业的分层设计也分为三个层次

A:基础题

B、技能题

C、挑战题

优等生必做C组题,选做B组题

中等生必做B组题,选做A组或B组题

后进生必做A类题,挑战B类题或是C类题

3、每周至少设计一次,按班轮流

带着这样的模式我们研究上路了,在实施的过程老师们在不断总结、反思、改进、细化。在5月份我们对作业的集中检查的时候,其中四年级组分层作业设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们在每一类题上又细化了些,再分为三类。是啊我们也有这样的困惑,当我们的老师设计三类题的时候,如把A类题定为口算题,B类题定为填空题,把C类题定为应用题,可是当我们辛辛苦苦设计了作业时,很多学生只能做一类型的题,其它类型的题接触不到,所以觉得很可惜,通过这样的改进,那么每个学生对每一类型题都能接触到,而且能较好的体现因材施教。

这样好的方法当然得在其它年级组进行推广,在

6、15日我们又召开《数学分层作业》中期交流,在会上四年级的王侯飞老师介绍了他们的分层作业实施方法,其它年级组老师默默点头、认真翻阅四年级组分层作业集,这样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

记得在年会上展出各个学校的特色的时候,我们的《数学分层作业集》还备受其它学校老师的关注呢。虽然我们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不足和不完善,但是我们这种研究的心态和研究意识却在不断的改变,只要我们去做,去做细,去努力的做好,我们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成功。

《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练习》课题

阶段性总结

苏小媛 200

8、12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差生的得来,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就是无数的学习打击而造成。他们很难有成功的体验和尝试,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从心理上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有的甚至是谈虎色变,这样的心理根本不利于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通常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好、中、差生一个样,这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或好或差,或对或错,这样根本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作业的积极性。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了使作业评价能有实效,我校实施了“分层设计”学生作业,使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通过本学期的实验,即有收获,也有不少的困惑与不足,下面就谈几点我在实验中的体会:

一、分层作业及时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通过分层设计练习,可以及时弥补最近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分层作业的题量不多,题型灵活,教师利用每天第四节课前10分钟让学生完成,后10分钟还能给予辅导与订正,巩固了教学内容,强化了知识点,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分层作业为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可以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通过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三、分层作业习题的设计途径。

对于数学分层作业习题的设计,在实践中我归纳出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是根据书本、练习册上的题目直接改编。

第二是参看一些优秀的习题集,借鉴里面的优秀设计来设计分层习题。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柴常龙主编的《新课标三星级题库》就是一本非常好的分层习题集,书中根据不同知识点设计了“双集训练”、“纵向运用”和“横向拓展”三个层次的练习,非常有借鉴价值。

第三是对平时教学中碰到的比较典型的习题加以记录整理,以便在今后教学到相关内容时加以利用。

要设计好分层作业的题目,需要我们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所教内容的知识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精心挑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从而增强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四、需要改进的地方

虽然分层作业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学生都有很大帮助作业,但是由于我是今天新接手的教科室,对课题的了解和研究不够,加之对教师课题的培训做得不到位,数学教师对分层作业的理解不到位,所以我们在实施过程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不完善,吸取经验教训,为了更好的实施这个课题,让这个课题真正落到实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以下为改进的措施:

1、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加大课题方面的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 .

2、优化分层作业的设计,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分层设计

类型可为A组题,B组题,C组题,也可为必做题,选做题,提高题等,一切要反映出分层的优势。

3、加强在对评估测试分层

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积小成为大成。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允许在测验中未达标的学生在一星期内再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读《数学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读《数学分层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