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07 07:59:46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一)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窦桂梅

摘要:小学语文主题教学,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篇教学支离破碎、目标不清及教学方式僵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课内外资源,以“语文立人”为核心,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提升、精神丰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以“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个一”质量标准为目标,整合资源,体现儿童立场,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体系,创新了“主题·整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主题课程资源库。

一、研究的缘起

从教近30年,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再到学校校长,我始终没有离开课堂,紧跟时代脚步,开展研究与实践,发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难以形成核心价值观

新课改前,部分教师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人文精神培养;新课改后,部分教师以尊重学生的名义放弃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很难让学生拥有真切的情感体验。要么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要么上成训练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矛盾始终没有解决。

(二) 教学内容支离破碎,难以整体提升语文素养

单篇课文篇幅短小,不能给学生足够的语言材料和思维空间;篇与篇之间缺乏联系,学生不能从比较中发现语言规律,学习的内容、获得的体验呈碎片化;教师一课一课地教,甚至把语文学习的外延窄化为学习教材本身,无法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 教学目标不清、教学方式僵化,导致儿童学习负担过重

面对语文教学丰富的内容,教师很难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从满堂讲到满堂问,再到满堂论,始终不能跳出内容分析的套路,教学方式单调。为了应对考试,学生要进行大量重复、机械的训练,学习负担过重。

宏观上说,这些问题事关学科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代表了语文教学某些积重难返的核心问题,是课改的“硬骨头”。微观上说,这些问题又是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事关“语文立人”理念的实现。笔者专注小学语文实践研究近30年,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课程资源、评价等方面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改革尝试,后逐步发展完善为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思想和实践体系。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旨在以语文立人为导向,探索怎样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完整人格。

二、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理论构想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篇教学支离破碎、目标不清及教学方式僵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课内外资源,以语文立人为核心,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提升、精神丰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的一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一) 核心概念

主题教学中的主题,是围绕小学阶段儿童发展特点以及生活经验、语言学习规律、优秀文化传统等确定的核心语词;是与儿童的生命成长编织起来,生发语文教育意义的立体的、动态的“意义”群;是语文教学所传承、创生、发展、传递的核心价值观。主题的表现形式通常是语词。

有些主题侧重指向语言学习规律:包括如何进行语言的积累、理解、运用等方法,如,执教图画书《我的爸爸叫焦尼》中突出的“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有些侧重指向思维品质:包括分析概括、对比思辨、想象创造等,如,执教《皇帝的新装》创生的“回到事情本身”主题,引导学生借助语言生成意义,提高思辨能力。还有些侧重指向学生精神品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敢、自强、谦卑、博爱、尊重、感恩、互助、责任等个体成长价值观,如,执教《珍珠鸟》中烘托的“信赖”,《三打白骨精》中体现的“向善”。

主题选择的根本原则是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最初主题选择是静态的,即提取文本蕴含的关键词句作为主题。随着执教经验日渐纯熟,主题的选择发展为课堂的动态生成。学生在与文本、同伴、教师以及自我的对话中,自主选择、建构主题,充分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力,尊重了他们的选择权。主题选择还要遵循阶段性、开放性的原则。不同维度的主题,伴随学生的语文学习,不断内化、深化、发展变化,搭建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沟通的桥梁,潜移默化地配合、呼应学生思维发展与生命成长的重要节点和节奏,烙印成他们独特的文化“胎记”。

(二) 理念与实施原则

语文教育在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创造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主要基于以下理念:

语文立人。聚焦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挖掘有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的语文内容,在与主题的交融中形成学生成长的内核,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

整合思维。整合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体验,实现课堂的整体构建。

儿童立场。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主题由儿童生成,儿童质疑贯穿课堂,儿童反馈作为实践检验标准。尊重儿童的独特感受,张扬个性,激发创造力,提高参与意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主题教学指向儿童语文素养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升,实施主题教学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去实现双基,但又不拘泥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的传授。课堂教学既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得到培养。

主题教学内涵,契合核心价值观,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方法,既在理念上引领,又提供可操作的实践体系。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二)

一、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过程与方法

(一)探索阶段(1994.9—2000.8)

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不同。后者有严密的学科和教学逻辑体系,但语文教学内容多,内涵深厚,但缺乏系统性,碎片化现象严重。尤其对于新手教师更是摸不到门路,经常眉毛胡子一把抓。通过我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六年“语文教学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课堂实践,与学生一起创生了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冲破教科书内容的束缚,率先提出为学生生命奠基的“三个超越”。

“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抓手,一个样本。我们要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作一种可以改造的教学内容。没有一本教材具有普遍适用性,教师要根据学情审

“立足课堂,超越课堂”——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教育社会学者认为课堂是浓缩的社会,是展望社会的一扇窗。语文教学不能拘泥于课堂的空间束缚,教师要勇于带领学生“走出去”,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加工处理教材。对于语文学科,有意识地扩展阅读内容、自选课程资源尤为重要。引向生活。从生活中来,向生命里去,增进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尊重教师,超越教师”——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学习。但是教学相长,学生与教师是教学中一对不可分离的矛盾体。如果不了解学生,教学无从下手。教师要蹲下身子,把儿童当作学习成长中的伙伴,与儿童一起去探求语文学习奥妙。

以“三个超越”使“语文教学着眼于人的发展”,这样的实践理念在当时是超前的。“三个超越”也为世纪末语文新课标的修订提供了借鉴。然而“超越”不能没有边界,“超越”需要整体布局,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结构化、序列化。由此,主题教学的雏形呼之欲出。

(二)形成阶段(2000.9—2007.8)

2000年,又新带一年级,跟随课改脚步,结合课标,借鉴西方课程统整理论,尝试将教材中单篇课文碎片化的教学内容,以主题加以统整,通过一系列课例研究,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

2001-2003年,执教《朋友》《再见了,亲人》,分别以“友情”“伟大的友谊”为主题,一篇带多篇,牵主题一发,带动听说读写全身。在“窦桂梅专业成长思想”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主题教学“,《人民教育》专题报道。著名语文教育家霍懋征现场听课并高度评价:主题教学是一种创新模式,让教学内容集约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

2004-2005年,继续以课例推动。从文本中提取主题,以主题优化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如教学《秋天的怀念》,从中提取“好好儿活”,群文共读《我与地坛》《合欢树》等,引发学生对“珍惜生命”的深思,促进精神发展。而后加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如《游园不值》由“不值”,对比《雪夜访戴不遇》的“不遇”,体味“不遇中有遇”的主题。

2006-2007年开始实践不同文体的课例。经典诵读,如《村居》在古典诗词的吟诵涵咏中体味“居安思危”主题,带动相同主题诗词诵读;整本书阅读,如由《三打白骨精》导读《西游记》,《丑小鸭》导读《安徒生童话》等。把阅读课纳入课程体系,实现了“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阅读教学化”。

又一个六年多的实践研究,主题内涵逐渐丰富,形成了“情感·思辨”为主线,“体验·生成”为特征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模型。主题教学因其独特的主题内涵,已经从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发展为一种教学思想。

(三)深化阶段(2007.9—至今)

如何让思想烛照现实,更好提升儿童语文综合素养和核心价值观,我运用“主题·整合”思想,借鉴多种理论系统构建,完善教学体系。

依据课标,主题统领,将主题教学思想融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质量要求把控课堂教学。2003年,曾提炼出“三个一”的校本语文教学目标,即“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经过前后十余年的努力,进一步细化完善“三个一”,出版了12册《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以下称《目标手册》)。《目标手册》是给教师的教学参考,但是课堂教学更要基于学生的立场去构建,努力尝试将《目标手册》转化为儿童的学习过程。仍然是延续用主题单元整合学习内容,学校用三年多时间出版《小学语文乐学手册》(以下称《乐学手册》),并将该手册作为载体改革课堂教学方式。《魅力》《牛郎织女》等课例探索,以儿童乐学、善学为导向的动态课堂,并完善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随着主题教学思想的日益成熟,又利用主题教学中的整合思维,打破学科分立,实现学科有机融合。又一个六年多的实践研究,重建了课堂形态,形成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系统,很好地解决了“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的问题。以主题整合,优化各学科学习内容、方法及路径,儿童在学科内、跨学科整合中,学有兴趣,学有方法,学有创新。2013年执教多学科整合课《皇帝的新装》获得众多专家的肯定。由此,主题教学思想进一步辐射到学校课程的整体实施,推动学校课程整合,构建“1+X课程”育人模式。

主题教学的研究过程,以对儿童的研究贯穿始终,是我与学生、教师一道共同成长的过程,近30年40多节研究课,亲自执教,示范引领,始终站在课堂,用鲜活的课例表达我对于教育的思考,自己既是研究者,也成为被研究者。

三、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阶段成果

(一)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体系 1.明确指向语文素养与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主题教学的目标,指向语文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在具体教学中,依据“三个一”质量目标,凭借12册《目标手册》细化到每一个年级。一手好汉字:正确、规范、美观;一副好口才:倾听、表达、应对;一篇好文章:这里包括两个层面,读懂一篇好文章(理解、统整、评鉴);能写一篇好文章(积累、观察、应用)。“三个一”努力实现低年段,基础牢;中年段,腰杆硬;高年段,起点高。

“三个一”中的“好”是指形成基本的、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在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文学、文章、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儿童在达成“三个一”质量目标的过程中,思维的、精神的元素也表现出来,即获得“一流好人格、一种好思维”。

2.重构语文课程内容

(1)以主题整合教材,确定精、略读篇目

根据主题内涵的深刻与丰富程度、语言文字的典范性程度、历经时间淘洗而得到的认可性程度,将教材中的课文分为精读文和略读文。精读文教学,要重点落实课文的文章、文学、文化内涵,以主题贯穿,课堂上学生与文本文字对话,与文字背后的思想交锋,在不断的破和立中,实现主题的意义创生。略读文,能粗知大意、了解主题、学会生字新词、突破重点难点即可,重点在于运用精读文获得的阅读方法,广泛积累,表达运用,丰富对于主题内涵的理解。精读是主体,举一反三,侧重习得方法。略读是补充,举三反一,侧重运用实践,速读与浏览方法等。

(2)主题统领,补充经典诵读内容及整本书阅读

回归基于经典阅读的人文教育,能够适应广义上的从现代到后现代的时代需要、竞争需要、训练需要,是能够促进受教育者重新发现和思考“人”的内在含义的教育。主题教学倡导大量积累,选择古今经典诗词文赋,推荐必读选读书目,设置专门课时加以落实,并将其学习成效纳入分项测评。

内容选择一方面采用“主题·整合”的思维方式,配合所使用的教材的主题单元,选择与单元主题相关联的诵读与阅读内容。同时,考虑儿童兴趣、需要,从丰富学生视野的角度,选择不同种类的经典内容。如推荐必读选读书目中,有民族文化及世界经典,涵盖人文社科、科普、儿童文学等方面。学生六年积累诗词文赋500篇,阅读整本书超250本。这些推荐的经典诵读与阅读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级推进,并配套研究了分级的评价方案。“窦桂梅推荐书目”在全国广为流传,成为广大学生、教师、家长借鉴的范例。

3.实施“长、短、微”课时设置 为推进精读、略读教学,落实整本书阅读和经典诵读,及语文创新与实践活动,使之利用在校时间完成,增质不增负,将原来40分钟一节课,调整为60、

35、10分钟不等的长、短、微课时。

清晨入校后,学生可自主选择在图书馆参与阅读微课堂;早上晨诵10分钟,诵读经典的诗词文赋。

语文课分长短课时,60分钟大课时用来侧重落实精读文教学,或进行需要较长时间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35分钟的小课时用来侧重落实略读文教学。每周五第一节“主题阅读课”,采用导读、细读、分享等不同课型开展整本书阅读,每周五下午设“创新与实践”课,开展跨学科主题实践,如戏剧表演等。每天中午设10分钟的吟诵习字时间,伴随“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经典吟诵广播,学生提笔练字,传承中华文化。

4.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主题教学课堂评价主要通过四个维度进行,即:兴趣值(主题是否促进学习愿望)、方法值(是否从主题学习中得到启示并迁移)、容量值(是否由主题带动更丰富的学习)、意义值(主题是否促进语言、思维及精神发展)。

儿童语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主要使用形成性(主题护照+分项测评)和总结性(综合测评)评价。“主题护照”以“言行得体、协商互让、自律自强、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尊重感恩”为系列主题,在护照中记录语文学习与实践过程。分项测评融在日常教学中,依据年级不同选择考查“演讲、朗读、背诵、写字、习作、课外阅读”等专项技能,从不同侧面全面落实学生语文能力的达成,积累“一生有用的语文”。综合测评,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即“运用知识的知识”。

(二)创新教学模式

四位一体的体系是主题教学的整体框架,具体到每个“主题”的单元学习,以及每一节语文课怎样实施,建构了动态流程。

1.单元教学——“主题·整合”

以“主题·整合”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一篇1篇教的僵化教学方式,以主题整合单元教学。

单元的教学中,学生首先概览整组文章,整体感悟主题;以精读一篇带动多篇略读,在比较阅读中体验主题;补充同主题的相关读物,丰富对主题的理解;围绕主题进行诗辞歌赋积累、跨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悟、践行主题。单元主题整合使学生将各个领域的学习统整到主题之下,使原本的单篇学习得到整合、篇与篇之间建立联系,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同时对主题有了多元建构。

2.课堂操作——“预学-共学-延学”

具体到单元中每节课的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预学-共学-延学”三个基本环节。 预学:学生初步自学、整理收获、发现不懂的问题,带着准备以及对主题的预期,走进课堂。

共学:层层落实主题。注重“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将质疑整理成“主问题串”,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在解决质疑中逐步形成对文本的独立见解,初步“生成主题”。结合预期主题,以文本内容为支撑“体验与表达主题”。注重思辨,基于学生自主质疑、教师追问,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多侧面、多角度形成自己对于主题的独特见解,提升思维品质。最后“有效回应”,即对已有的体验与表达进行纠偏、引领、提升与延伸,促使其对主题深入理解,并产生学习的新期待。

延学:学生带着对主题更深层次的问题和渴望继续探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多条思考与提升的途径。

以上三环节,主题由儿童生成,儿童质疑贯穿课堂,将儿童反馈作为实践检验标准。学生理解主题的过程,也是学语习文、发展思维的过程,学生为了理解与表达主题,必须深入文本、反复研读,进行丰富、深刻的思维活动,进而组织语言、梳理思路、合作交流、恰当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自然而然获得提高。三个环节看似简单,其中体现了儿童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语言的学习中发展思维、涵养精神,实现创生意义的语文学习。

(三)建立课程资源库

为了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物化各项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库。 1.《目标手册》

《目标手册》按照“质量依据、质量目标、实施策略、质量评价、相关附件”五个方面,逐一回答“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每一个板块“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以什么为媒介教”的问题。使用者拿到《目标手册》可以按图索骥。凭借《目标手册》,语文学科的教学,构成了贯穿六个年级、三大板块的经纬交错的质量目标体系。

其中“实施策略”具体介绍了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方法,阐明了如何落实“知识点”、如何教给方法、如何培养能力、如何养成习惯,凸显了语文教学中的策略指导,体现了《目标手册》的核心价值——解决到达教学目标彼岸的“桥”和“船”的问题。凭借“实施策略”,即使是新任教师,也能够据此,轻松找到达成“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实施途径。特别是如果能够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全套《目标手册》,教师更是能够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培养路线图,据此真正落实减负增效。 “相关附件”部分提供了大量可供教师、家长、学生使用的课程资源,“一手好汉字”板块中提供了基础字词表、拓展字词表、课外词语表、识字小窍门、常用字字理、写字小故事、书法小讲堂。“一副好口才”板块提供了倾听素材、朗读素材、表述素材、应对素材。“一篇好文章”板块提供了名家名篇推荐、必读选读书目推荐、影视作品推荐、必背古诗词、必背儿童诗及现代诗、必背古文经典、文学小常识、趣味语文、读写结合联系、写作指导范本、学生作文范文。

教师通过对质量目标的清晰定位,对教材的把握更准确、透彻,通过对实施策略的有效借鉴,教学设计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于是就可以努力呈现容量大、密度高、效果好的课堂。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目标手册》是快速进入教师角色,保证教学质量的一条高速路。

学生有了《目标手册》,对每一个学期应该掌握多少字词,应该学会哪些阅读方法,应该掌握哪种写作技巧等,能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的过程变得主动、自如。《目标手册》中详细、清楚的拓展内容,为学生随时积累提供了可能。《目标手册》就像一幅语文教与学的地图,为主题教学的实践者提供教学实施的方向、策略。

2.《乐学手册》及其他 《目标手册》将课程标准清晰化后,如何操作这些目标呢?这些目标必须在课堂上落地开花。课堂必须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于是我们研制了《乐学手册》。

《乐学手册》由“乐学目标”、“乐学单”、“乐读单”、“专题训练”和“乐学评价”五大部分构成。通过“乐学目标”,同学们能够从一开始就清楚学习的目标和重点,并通过由每一课的“乐学单”和整本书推荐的“乐读单”进行有效学习,再通过“专题训练”和“乐学评价”,巩固和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

“乐读单”整合了多个主要版本的教材,形成了乐学篇目(包括单篇经典文章和整本书)。同学们学语文不再是学一册课本,而是多种版本教材的整合体。配合每学期的必读和选读书目,编制读书报告单。在读书报告单的指引下,清华附小学生的六年里基本能读160多本书。

“乐学单”把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精读”课文通过“预学单”、“共学单”和“延学单”三个学习单达到精讲精学;“略读”课文则通过自主预学、乐学分享和拓展学习等几项重点活动,整体学习,突出重点。

《乐学手册》打通课前、课中、课后的通道,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方案,精讲精学,增效提质。同时,还研制出版“写字手册、作文教材(获市政府二等奖)”等,将《目标手册》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在全国小语界产生持续的影响,被专家学者和同行誉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流派之一。然而,主题教学源于实践、扎根一线,有许多待完善之处,需要日后深入探索。比如:怎样更好地运用主题教学,系统化、科学化、分阶段地建构和实现学生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怎样指导教师在实际运用主题教学思想和策略时,能更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甚至实现进一步的超越?

从“三个超越”(为生命奠基),到“主题教学”(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再到“课程整合”(立德树人)的发展历程——是我,一个语文教师从教近30年探索的历程,也是我今后提升的新起点。如果有人问,这些年你究竟要通过主题教学做什么?我想说: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

推荐第2篇:中专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针对探究式教学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分析,结合中专语文教学和中专学生特点,总结并阐述了如何对探究性教学进行科学运用。将这些内容作为依据,共总结了以下几点内容: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结合专业特点,创设多种实践活动或体验性活动,创设有利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兴趣。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以期为中专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中专语文教学;专业特点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中专教学也在发生着改变,中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度重视,倡导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中专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分析并总结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探究式学习方式相对灵活和生动,在使用过程中重点强调学生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相对良好的互动,并且借助较为平等的方式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这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充分探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挥空间,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做出科学指导[1]。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对课堂进行设计。通过学生的参与,教师可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同时,让学生对课堂进行自主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以提升。教师对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方式有所了解,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这一内容进行使用,从而吸引注意力,对中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对《石缝间的生命》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堂进行设计,学生对这一文章的相关资料进行查找,认为《命运交响曲》可以充分诠释这篇文章,并且要求在播放音乐时,加入学生剪辑好的视频片段,从而进一步强调生命的顽强。此外,有的学生愿意在视频和音乐播放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自己的感悟作为解说词,或者将文章中的一些内容作为解说词,从而对文章进行相对直接的解释,这样就更便于对文章进行理解。学生对这一环节进行设计,教师充分配合,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培养,在他那就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二、结合专业特点,创设多种实践活动或体验性活动

现行的课堂教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较少,导致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想让中专语文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必须要让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探究性学习属于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方式,中专学生对不同语文技能和学习进行掌握过程中,难以对一些任务情感进行准确的掌握,这就需要中专语文教师积极对教材进行研究,结合社会就业形势以及学生的专业等,对语文教学实践内容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实践对语文知识具有新的体验。教师对语文知识进行教学过程中,对自身教学经验进行重构,学生通过实践也对自己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经验进行重构,进而形成较为适合自身的学习经验。例如对幼师专业的学生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充当教师,并且在课前进行“备课”,学生在“备课”过程中,相当于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一次预习,针对不懂的内容,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提高,同时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变通能力上以及组织能力上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均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全面。再如,对《职场起点》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友感悟采访活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对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进行采访,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当下的就业情况有一个充分了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口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2]。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活动,让学生深入到角色当中去,模拟采访过程中的真实氛围进行对话,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有利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兴学来的东西永远不会忘”。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展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的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对学生的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学习《项链》这一文章的内容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主人公马蒂德生命中一共发生了两次巨大的变化,这两个变化是什么?”,“发生离奇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这时,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的阅读。因为这一问题可以突出文章情节当中的情节发展,所以学生对其具有较大的探究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总而言之,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迎合学生的兴趣所在,灵活的对探究式教学法方式进行中专语文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尹艳丽.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J].成功(教育),2013,03:111.

[2]沈在连.“发现探究表达”——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教育导刊,2013,09:85-87.

[3]刘洪凤,胡长德.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44.

推荐第3篇:管理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管理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管理研究注重理论方法/路线的设计和研究,目标是对某行业某项目等等通过市场调研/调查/信息收集等方式进行理论研究,依据一定的研究路线,形成理论研究方法/成果的研究,比如规划的可行性研究等等;管理实践则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来指导某行业某项目的实施/推进,比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一种管理实践的形式.两概念挺广泛,综合起来一句话,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以上两概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公共管理或者行业或企业组织有宏观指导作用.

管理大师韦尔奇对管理的要求是“沟通--沟通—再沟通”。现实中沟通因人而异,会沟通的人上至八十老人下至十岁孩童都能说得进去,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相向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沟通在企业管理上至关重要。管理者应该积极和部属沟通。优秀管理者必备技能之一就是要有高效的沟通技巧,一方面管理者要善于向更上一级沟通,另一方面管理者还必须重视初级管理。下面就学习《管理实践研究》谈三点小感悟。

一、管理--班子团结是前提

班子团结,是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发展进步的基础,是班子及成员完成任务的保证。实现班子团结要做到四点。

要做到班子团结一是领导干部识要广。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广博知识和通情达理是维护班子团结的重要条件。凡是小事计较、不顾大局,常常为一些非原则问题互相猜疑,大多是知识缺失或个性缺失者。班子成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辨别是非能力,培养超脱的心境和浩然正气,正确对待自我、正确对待工作、正确对待“小事”,班子的团结自然就会搞好。

要做到班子团结二是位要准。领导班子成员工作虽有分工侧重,但对整体工作都有领导责任。位置摆平了,大家才有动力,具有积极性,领导系统才能高效率运转。要有一种多干事情,多担责任,淡化权欲,少揽权利,避免陷入谁大谁小,谁高谁低之争。同时要让员工参与管理决策,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热情。 要做到班子团结三是事要公。班子成员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的,应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为本单位的工作殚精竭虑,谋求发展,这是一个领导班子的全局和大事。如果每个班子成员能够始终想全局、顾大事,处处把发展摆在首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既干好事业,又搞好团结。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建立和落实目标责任制,使大家忠诚于事业,专心于事业,不因争个人的名、位、权而记小帐,结恩怨,让大家的心思始终集于公事、谋于公事。

要做到班子团结四是胸要宽。历史上凡有所成就的人物多为胸宽度大者。一个领导班子成员的胸怀是否宽阔,既是其自身素质、修养和品德层次高低的综合体现,也是吸引和团结大家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在领导工作实践中,要学会辩证地看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允许人们在认识上存在差异,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无关紧要的小缺点,非原则性的小毛病,在小事小非问题上得理也饶人。要从本单位工作的实际分析利害,冷静客观

处理各种问题。同志之间以支持、友谊、谅解为重,真诚合作共事,以减少内耗,增强工作的推动力。

二、管理--做好沟通是基础

管理者应该积极和部属沟通。优秀管理者必备技能之一就是要有高效的沟通技巧,一方面管理者要善于向更上一级沟通,另一方面管理者还必须重视与部属沟通。许多管理者喜欢高高在上,缺乏主动与部属沟通的意识,凡事喜欢下命令,忽视沟通。管理者“挑毛病”尽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但是必须讲求方式方法,切不可走极端,“鸡蛋里挑骨头”,无事找事就会适得其反,挑毛病必须实事求是,在责备的过程中要告知员工改进的方法及奋斗的目标,在“鞭打快牛”的过程中又不致挫伤人才开拓进取的锐气。管理者有权利也有义务主动和部属沟通,而不能只是高高在上简单布置任务!

员工应该主动与管理者沟通。优秀企业都有一个很显着的特征,企业从上到下都重视沟通管理,拥有良好的沟通文化。员工尤其应该注重与主管领导的沟通。一般来说,管理者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很杂,许多时间并不能为自己主动控制,因此经常会忽视与部属的沟通。更重要一点,管理者对许多工作在下达命令让员工去执行后,自己并没有亲自参与到具体工作中去,因此没有切实考虑到员工所会遇到的具体问题,总认为不会出现什么差错,导致缺少主动与员工沟通的精神。作为员工应该有主动与领导沟通的精神,这样可以弥补主管因为工作繁忙和没有具体参与执行工作而忽视的沟通。

所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一定不要忽视沟通,沟通是双向的,不必要的误会都可以在沟通中消除。

作为管理者,应该要有主动与部属沟通的胸怀;作为部属也应该积极与管理者沟通,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只有大家都真诚的沟通,双方密切配合,那么我们的企业才可能发展得更好更快。

三、管理--抓好执行力是保证

近年来许多人都在讨论并思考“执行力”这一抽象而具体的问题。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不是能简单地用《把信送给加西亚》等“没有任何借口”的宣传所能解释的了,也不是通过大力宣扬“自动自发”、“无条件执行”的概念所能彻底解决的。在企业里,常常有这样的现象:高层怪中层没有执行力,中层怪员工没有执行力,员工又会怪高层没有魄力。其实,我们认为是一种组织行为,不是抽象出来的个体行为。

我们在谈企业管理问题时,只能从组织角度来讲,抽象的谈论个体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组织的冰山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组织的表征行为只是冰山一角,背后必然有其行为根源。如组织凝聚力差,它只是一种表象,可能是组织长期形成的价值观问题,可能是群体的满意度问题、可能是个体期望长期得不到满足的问题等等。如果孤立的谈论执行力,企图通过大幅宣扬一些口号性质的东西来解决问题,只可能是无劳而获。

从组织行为角度来看,执行力分为三个层面,个体层面、团队层面及组织层面。个体的职业化是组织执行力的基础,团队的执行力是关键,组织的执行力是重点。我们需要的是组织表现出强大的执行力,而不仅仅是个体,但在实现组织执行力中团队的执行力则是关键。没有团队执行力的支撑,组 织执行力只可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个很有能力的员工,放在一起却一盘散沙。一个个平时积极主动的员工,在一起工作却会并不积极主动,甚至异常保守。群体的行为怎么会与个体行为表现出这么大的差异,这恰好就是团队执行力是关键的原因了。只要是群体,必然有群体的行为特征,表现出来群体思维、从众等现象。是群体,就需要管理,就需要管理者运用合适的管理工具将群体 。

塑造成组织期望的团队。个人认为,执行力不足必然是有其管理者行为的根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管理动力不足,也就是不愿管理。这样的管理者往往是“脑袋随着屁股转”,一切是为权力,为了权力给自己所带来的利益。在短期内八面玲珑,以维护关系为目的,以履行所谓的职责为目的,面对不同的层级领导可以有同的表现。从长期看,是思维僵化,官僚主义作风。“只要该说的话说了,该读的文件读了,读强调的强调了,该骂的人骂了,该表扬的人表扬了,也就与自己无关了”。正因为不愿管理,企业中才会出现管理者对管理时热时冷,不能持之以恒;也出现了囿于条款或执行僵化的官场习气。

二是管理理解欠缺,也就是不懂管理。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特别包括技术出身的管理者,很难转过弯来用管理解决问题。这部分人,用做技术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在内心深处认为团队理所当然应该按自己设想的方式运行。只要每个人都是业务能手了,整个团队就是业务能手了,却发现不了团队成员的期望与需求,发现不了成员之间微妙的心理博弈。公司出台了政策,参加了无数次会议之后,自己知道也就知道了,信息到此中断,根本不知道团队层面关键作用在于承上启下,在于将组织层面的精神有效传达。

三是管理能力不足,也就是不会管理。这些管理者往往比前两类要好一些,希望用管理来解决问题,但往往对管理的科学性及关系理解不清。由于缺乏管理能力,虽然也知道企业要制度化,不能总依靠人治化,但是在实际中却不会灵活运用管理知识。例如,企业中出了些问题,管理者很积极地让秘书或文职人员起草些制度,于是企业就匆匆出台了很多制度,甚至看起来非常科学的制度,但是更多的看起来很美,用起来却很累,最后只能是束之高阁。对此,管理者常常气馁,甚至抱怨员工素质太差。管理的科学性要求管理者能够理性地分析问题的根源,运用相应的管理工具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又需要有解决问题的艺术。如果管理行为常常失效,则有必要重新考虑自身的管理能力。不会管理将导致责任与权利、执行与监督、行为与动机的错位,从而导致管理的失效。执行力不只是员工的事情,更重要的则是管理者自身的问题。

推荐第4篇: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实践研究

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实践研究

高中语文减负不是让教师去偷懒,不是让教师“放羊式”教学,更不是布置题海作业让学生去做,而是激发和帮助教师修炼内功,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确立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创造机会与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质疑与多向思维不断提高课堂效益。增效就是在减负后立竿见影:学生综合素质与语文素养的逐步提升了,高考成绩才能突飞猛进,使增效在一个一个不断循环发展良性。

实践研究的原因

一是在高中新课改环境下,“得语文者得天下”口号已经深入人心。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减负增效,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已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位家长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是有利于促进高中综合成绩目标提升的实现。目前,很多高中都很注重校本培训,希望通过校本培训使各学科都实现高效课堂的理想目标。通过语文减负增效的实践研究,有利于语文教学走出少慢差费的语文时间怪圈,为各科教学赢得更多的时间与训练机会提供了时间保障。

经验摸索

转变教师语文教育教学观念是关键;重造课堂组织流程是保障;引进名教师举行阅读教学观摩是催化剂;“借船出海”,外出学习,外市的名师大阅读研究成果是减负改革的精神粮食。

众所周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转变观念是校本培训中语文取得减负增效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高中语文要面临高考的大检验,谁都不敢轻易改变自己一如既往的教学方式――题海战术。要转变观念,推行素养导向的人文性大阅读,把语文从工具性转向披上人文性光环的文学价值性强的海量阅读时,教师和学校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所以,在校本培训中必须请到大学里了解高中语文减负增效改革中既进行了海量阅读突破性进行课堂改革,又取得骄人的高考成绩的接地气的专家。众里寻他千百度,笔者找来了北师大教育学部的何成刚博士来谈这个课题,他分享了对李贵希校长语文阅读改革的研究成果。何博士告诉培训的教师,有很多时候,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没用。自主学习或同伴互助才是语文高效课堂的命脉!何博士还举例,李希贵校长就让刚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上初中四年级的侄女参加了高三的语文期末考试。卷子批出来就更加让我们老师尴尬了:当时高三还有两个复读班(高四),他们的平均分是84.5分,但是这两个孩子的平均分却跟高三的平均分不相上下,初一的孩子考了82分,初四的孩子考了85分,后来他在儿子读初三的时候又让儿子参加了一次高考,当时考了122分,但是再到三年之后高三参加高考的时候,也没有突破123分。这就说明:语文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有些东西是考不出来的,但是阅读的力量却能够影响一个孩子的终生。所以,在校本培训中,专家们一致建议高中语文要进行改革,把常规的语文课由每周六节改成了两节至四节由教师在课堂上完成教材、两至四节由学生自主阅读,把学生放到阅览室。敢于这样放手去做的教师是很有教学智慧和会放权偷懒的聪明教师,一旦学生非常努力地自主阅读,他们的语文成绩一定能遥遥领先,而且不仅仅是语文成绩遥遥领先,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整体素质。由此,东莞市的语文教研员也到学校呐喊和推广: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通过反反复复转变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教师们终于茅塞顿开,破解了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一道道难题。

为了进一步推进减负的课改,我们通过追踪本市前五年的高考语文成绩与课改效果的相关函数正比数据研究。东莞市在开展大阅读后,笔者发现了高考语文越位发展的两所明星学校,同时这两校的语文教研组长也是市学科带头人。为此,笔者请他们到校本培训去给学员上课,反复给学员强调阅读课改与高考成正比的正能量,最后学员被这样的讲座深深吸引住了,并且跟着这些榜样学校逐步推进小组化预习、自主式阅读与合作式研究的课改。

减负后的效果

第一,转变满堂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以前,学校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基本都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缝缝补补又满堂灌三年,现在课堂百花齐放,有小先生讲课,有学生自主主题阅读,这些代替了教师的繁琐讲课,课堂变得有意义。第二,转变了部分教师标榜着“启发式”的伪启发式课堂。有些年轻教师喜欢课上一问到底,其实这就是被称为新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第三,改变满堂读的教学现状。学校有个别教师是没有科学朗读指导,就简单粗暴的让学生一读再读,一味诵读,所谓“回归传统,以读代讲”。第四,转变满堂动的教学。即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活动中学”,其实是伪小组合作学习。第五,革除了学校语文教研活动或开放日满堂交流教学弊端。现在的教研活动,有课堂观察,有衡量学生真正学习收获的标准,将教研落实到实处。以往的教研活动,虽然还是集体备课,但课堂上,学生将课前通过拿来主义抄袭资料在课堂上读一读,或是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教师却为了作秀而浪费学习语文的大好时光。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实践的研究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实践的研究

摘要:

审视当下的词语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不是回避就是“走过场”;有的则是为了公开课,“无病呻吟”一番。词语的意义、意蕴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词语教学绝不应该阅读教学的点缀,而应贯穿阅读教学全过程。那么词语教学如何才能突破瓶颈,常教常新呢?本课题组认为教师可以运用(1)演示法;(2)游戏法;(3)互换法;(4)解剖法来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利用(1)查阅工具书(2)联系比较法;(3)造句运用法;(4)想象法等进行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词语教学重新焕发务实、求真的魅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词语教学 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词语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词语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字、句、段、篇”的桥梁和纽带,能更好地促成小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词语教学往往只是作为指导阅读的突破口,只是为理解句意、段意服务。

理解词语的教学,低年级一般侧重带生字的词语和一些过去比较生疏的词语,通过读懂此意来加深对生字字义的把握,通过读懂写词语来读懂句子的意思;中年级,侧重通过理解词语来理解事物外部特征,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能力的基本要求。到了高年级,要侧重对词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对词语再句子中表达的深刻含义的理解,侧重词语在上下文中的联系的理解。这就意味着各个年级段理解词语 的方法、要求各有侧重,螺旋上升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忽视教学的序列性,随意性较强。重视感悟,没有一道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学方法机械、单一,词语的教学流程“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运用积累”。于是,一年级到六年级,很多时候词语教学走着同样的路,唱着同样的歌,没有节奏,没有韵味。这样的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读“音”阶段,对字词的形、义没有涉及,对识字的规律、方法未加引导,更别说对词语文化内涵的开掘了,这样的教学怎能达成字词教学的任务?特别是高段老师,处理词语教学时,多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仅仅在初读课文后出示一些难读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读完之后,就像用脏的抹布一样弃之不理。这样的词语教学没有什么意义。

张祖庆老师曾经说过“每一个词语都是富有温度的”。词语的字面解释后面有着丰富的意蕴、感情色彩。一个词语可以是一幅画,可以是一首诗,可以是一个故事,可以是一种精神,亦可以是一份情感。教学中教师如果仅仅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解释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理解的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而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等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这中情况下学生词语理解是僵化、抽象、单薄的,很难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缺少灵动,缺少生命力。

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的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能使词语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这就需要在词语教学时,掌握一些词语教学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学段词语教学的目标是:

(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第三学段)

1、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模糊理论: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利亚大学的查德教授最早提出了模糊的概念和理论。模糊理论认为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中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许多的概念都具有模糊性,其外延没有分明的界限,如大、小、轻、重等人们把这种没有明确外延的概念叫做模糊概念,含有模糊概念的语言叫做模糊语言。模糊理论的提出,是对科学方法论的革新,它对语文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研究

摘要: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进行语文教育的改革,要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和内容,要通过创新实现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创新 实践策略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也是奠定学生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要能够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汉字,学习母语的兴趣,奠定学生良好的语文基础。只要在不断的教学创新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素养和习惯的养成。

一、创新对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也是教育教学活动发展的动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长期以来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教学过于模式化过于城程式化,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语文学习效果不理想。要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唯有进行教学创新。

实施语文教学创新,就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和技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成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对于现代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每个教师都要正确处理基础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教师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教学,更要关注学生创新潜能的挖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只有实施创新教学才能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只有进行教学创新,彻底转变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推动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1.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很单一,主要以灌输式教育为主,灌输一些语文知识,诸如,拼音,生字,语句等等,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更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必须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可以在语文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把生活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把教学内容引向生活,与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发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书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以此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欲望。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可以把课堂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以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开展创新教学,教师可为学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联想想象,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探索,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语文的感知理解能力。

2.教学内容创新

实施教学创新教师要重点关注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方式为学生展示更多的相关内容,不断拓展学生的眼界,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信息刺激,使学生对语文问题有深刻的了解和多方面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语文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的联系,进行语文课程内容的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研究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与其他科目内容进行横向联系,可以把其他学科的内容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通过语文教学内容与其他科目内容的横向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是离不开语文的,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是离不开语文的,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教学内容创新,教师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把学生关注的内容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不断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以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3.丰富教学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师要重视教学语言的创新。每个教师都要把语文教学当作一种语言的艺术进行研究,要通过不断变化语言方式,变化语言内容激发学生的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丰富教学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文是很重要的。小学生都是凭着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一成不变,语言模式一成不变,学生会感到自己的教师是一个没有情趣的人,是一个古板的人,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如果教师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能够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很强,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语文教师说话有趣,有味道,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关注度就会提升。另外,丰富教学语言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极大的作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形成不同的刺激,学生可以捕捉到不同的语言因素,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水平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地引入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人名言,也可以把一些时尚流行语引入到课堂中去,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入一些历史典故,一些精彩幽默的小故事等等。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以这种方式,拓展学生思维,扩大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语言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进行创新教育,实施语文的创新教育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每个教师都要重视教学的创新,能够通过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语言的方式,实现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白耀西.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2015,(07).

[2]戴海玲.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J].好家长,2015,(03).

推荐第7篇:读书,有感于教学实践

读书,有感于教学实践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我在窦桂梅叙述的这件事上,颇有感触。这里择一句话为感触的原点。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我们再清楚不过的事实,但我们凭借的基础是什么呢?假使只是四年或五年的师资培养过程,姑且也算上一年一年在教学过程中累积的经验,但配以我们这一代人精神成长的贫血,如果没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注入滋润,我想我们很快就会面临黔驴技穷的窘境。

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

期末复习的一张综合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小说,和其相关的成语有()()()。

成语:

1、望梅止渴(曹操)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能靠想象来安慰自己。

2、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3、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4、三顾茅庐(刘备):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6、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7、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8、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9、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10、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1、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2、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3、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

可偏有生答:欲擒故纵、假道伐虢。

我读过三十六计,所以知道它们是三十六计中的两计,但并不确定这“两计”也是与“三国”相关的成语,于是,我不能下手打“错”,也不能盲目地打“对”,只划出一个箭头,写上“谁”。——技穷之一

第二天,分别找答的两位同学。

先问第一个,“欲擒故纵”指谁?学生答道:三国里,诸葛亮擒拿孟获。他说得振振有辞,我哑口无言。我一想,是有这么一个故事。——技穷之二

接着问第二个,“假道伐虢”写谁呢?只听清他一句:他确实是三国里的故事啊,~~~。后来的话我未知„„

要是平时,我一定会清楚有力地说一句:把话说清楚。可这时,我没有勇气面对。因我心里没底,《三国》虽然看过,但我看得不透。第一位学生说的故事,在我大脑中还有影子搜索得到,而第二位学生说的,我却听都没听见过,我一时处于迷雾状态,心赌得荒。此时,我的眼神是暗淡的,我的宗气是微弱的„„技穷之三

为了将这些疑惑弄清,我翻阅了不少资料。

首先从《三十六计》入手,那里有一句话: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

欲擒故纵: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使他不加戒备,;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而故意先放松一步。

此解释出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当前最权威的版本。而欲擒故纵的解释里再没有多余的一个字,可见并非出于典故。此时,我再看三十六中的欲擒故纵的计名探源,发现这样一句话: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孟获终于感动了,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看到这里,我想,会不会有“七擒孟获”这个成语呢,于是,我第二轮翻开《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查找以“七”字开头的成语,终于找到了一个“七擒七纵”的成语。解释: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捉了他七次,又放了他七次,才使孟获心服口服,不再背叛。后用这个典故指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悦诚服。看到这一解释时,我的心顿时明亮,眼神也放出了光彩。这时,我就有勇气面对学生,与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交流我的观点:你回答的欲擒故纵只是打了个擦边球,正确答案应当是“七擒七纵”。同样道理,答“假道伐虢”的我也有了充分的理由与之交流:“假道伐虢”只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并非成语。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只有“假道”一词,而没有“假道伐虢”的成语。“假道”就是“借道”“取道”之意。如借道法国去非洲。再说“假道伐虢”的计名探源中,却是出于“春秋时期”,与“三国时期”相差甚远。这时,我才明白,当时,那位学生让我听不懂的一段话,除我自己心里无底外,其实,他也属于张冠李戴,而才说得含糊其词了。

老师们,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在什么想法?我是通过这次经历,真是感慨万千。如果这后续工作是做在批改那道题之前,那么,我,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个顺利成章的正常程序。可这事偏倒过来了,把我甩到了黔驴技穷的窘境,让我无奈、无助、无力„„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书要多读,书要广读,书要深读。从某种意义上讲,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

例:夜不能寐渴望直把杭州作汴州

望眼欲穿思念一枝红杏出墙来

怒发冲冠欢欣但悲不见九州同

手舞足蹈愤怒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一道连线题,属于客观题,有一定的机率对(碰运气)

推荐第8篇: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2018年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2018年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1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2018年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2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

2018年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3

如何使教师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层次的需求,《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已指出教师是“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终身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保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现在越来越提倡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是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同时存在的场所。21世纪的教师已不是就时间意义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师身上所体现的新世纪人的素质而言,教师应当首先改变心智模式,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从教师职业特点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学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诚然,人生修养是一项极为复杂、艰难的工程,而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师是永不停止学习的人,我愿意进行终身的学习,形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影响我的学生。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场竞争局面的出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终生培养,教师的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而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新动机都来源于教师的终身学习。

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含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学科知识的专家,又是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样教,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发展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推荐第9篇: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推荐第10篇: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21世纪的教师已不是就时间意义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师身上所体现的新世纪人的素质而言,教师应当首先改变心智模式,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终身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保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现在越来越提倡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是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同时存在的场所。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学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教师是永不停止学习的人,我愿意进行终身的学习,形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影响我的学生。 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含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学科知识的专家,又是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样教,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发展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的继续学习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加强教师专业化学习是新课程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11篇: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

—陶雪燕

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第12篇:《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小学科学》读书心得

《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小学科学》读书心得

最近利用闲暇时间仔细拜读了由余炜炜和何伟民主编的《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一书。此书主要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入手,联系实际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教学策略与方法、资源开发与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展开,着重针对教师实际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进行详细的分析,指出设计的优缺点,并且提出解决的思路和策略。所以它有丰富的实践案例余基础,也有扎实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支撑,更有专家的分析与评价,对于一线教师经验尚浅的我来说,真是受益非浅。

心得之一:科学课≠劳技课

《小学科学新课标》的提出和实施,把科学探究写进了小学科学教学的三维目标,也使学生自主探究成为主要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很迷惘,学生在课堂上探究,而我就在讲台上担心,怕他们学不到什么知识,而事实上,的确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效果很差,他们往往把科学课上的探究看成是劳技课上的技能训练,只顾操作,不去观察和记录现象,更谈不上思考。

通过阅读和思考,我发现要改变这样的情况,首先,教师不能片面地把“科学探究”理解为“动手操作”,忽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训练。科学探究的本质应是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观察和思维训练,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但要真正使小学科学课成为自主探究的课堂,需要教师花费精力去研究和实践,而我个人感觉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思考十分盲目。正好,这本书上在“教学目标”一节中理论结合实际地进行分析,对我的启发很大,让我学到了书里的好方法,也让我对教学的三维目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使我有了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心得之二:科学探究≠科学实验

新课标把科学探究作为三维目标之一,不少教师认为,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的基本形式,意味着每节课都要学生自主地做实验,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我以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想想,以前自己的确把两者混淆了。不管上课的内容中有没有实验,科学探究始终是科学课的基本形式。书上的一则实例——《生物的基本特征》,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回想自己的课堂,感觉没有实验,学生虽然也思考,但总觉得自主探究得比较少,教师讲授的太多,在领着学生走,离真正的科学探究很远。而本书所讲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所要加强的三个方面,我认为太空洞。要真正使小学科学课堂成为探究的课堂,只能靠自己去学习、探索和思考。

心得之三:材料缺乏≠无法探究

新课改影响下的教材改革,使教学内容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越来越多,但学校的实验材料往往不多,原来的普教仪器已经不能适就现在的小学科学实验的发展趋势。材料缺乏已经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它直接引响到了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但也不是说,材料缺乏就不能进行科学探究。本书为我们介绍了三个例子,分别是“城区的学生如何在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仪器设施条件较差的学校,能够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吗?”、“如何让学生备齐实验材料,尽情开展实验研究?”。这三个问题的分析,让我发现科学探究的材料虽缺,但新教材上的实验都是运用一些生活化的材料,所以准备材料的路径并不缺,教师和学生还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去共同准备材料,共同开发教学

第13篇:《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小学科学》读书心得

《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小学科学》读书心得

最近利用闲暇时间仔细拜读了由余炜炜和何伟民主编的《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一书。此书主要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入手,联系实际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教学策略与方法、资源开发与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展开,着重针对教师实际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进行详细的分析,指出设计的优缺点,并且提出解决的思路和策略。所以它有丰富的实践案例余基础,也有扎实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支撑,更有专家的分析与评价,对于一线教师经验尚浅的我来说,真是受益非浅。

心得之一:科学课≠劳技课

《小学科学新课标》的提出和实施,把科学探究写进了小学科学教学的三维目标,也使学生自主探究成为主要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很迷惘,学生在课堂上探究,而我就在讲台上担心,怕他们学不到什么知识,而事实上,的确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效果很差,他们往往把科学课上的探究看成是劳技课上的技能训练,只顾操作,不去观察和记录现象,更谈不上思考。

通过阅读和思考,我发现要改变这样的情况,首先,教师不能片面地把“科学探究”理解为“动手操作”,忽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训练。科学探究的本质应是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观察和思维训练,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但要真正使小学科学课成为自主探究的课堂,需要教师花费精力去

研究和实践,而我个人感觉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思考十分盲目。正好,这本书上在“教学目标”一节中理论结合实际地进行分析,对我的启发很大,让我学到了书里的好方法,也让我对教学的三维目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使我有了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心得之二:科学探究≠科学实验

新课标把科学探究作为三维目标之一,不少教师认为,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的基本形式,意味着每节课都要学生自主地做实验,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我以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想想,以前自己的确把两者混淆了。不管上课的内容中有没有实验,科学探究始终是科学课的基本形式。书上的一则实例——《生物的基本特征》,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回想自己的课堂,感觉没有实验,学生虽然也思考,但总觉得自主探究得比较少,教师讲授的太多,在领着学生走,离真正的科学探究很远。而本书所讲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所要加强的三个方面,我认为太空洞。要真正使小学科学课堂成为探究的课堂,只能靠自己去学习、探索和思考。

心得之三:材料缺乏≠无法探究

新课改影响下的教材改革,使教学内容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越来越多,但学校的实验材料往往不多,原来的普教仪器已经不能适就现在的小学科学实验的发展趋势。材料缺乏已经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它直接引响到了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但也不是说,材料缺乏就不能进行科学探究。本书为我们介绍了三

个例子,分别是“城区的学生如何在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仪器设施条件较差的学校,能够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吗?”、“如何让学生备齐实验材料,尽情开展实验研究?”。这三个问题的分析,让我发现科学探究的材料虽缺,但新教材上的实验都是运用一些生活化的材料,所以准备材料的路径并不缺,教师和学生还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去共同准备材料,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第14篇: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学是一门需要时间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艺术,通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相比较只是坐在大学的课堂学习理论的自己而言,的确成长了许多,优点和缺点都是有的,只是还是需要历练去把缺点变成优点,不断补足自己。从开始时的声音小,紧张语速快,到现在的泰然自若,从容大方,从开始时的教学方法脱离学生实际而一味追求理论运用,到现在的从学生本身素质水平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开始时的课本内容不熟悉到现在的查阅资料认真研究再呈现课堂,从开始时的单方面侧重学生成绩到现在更加注重学生心理有层次要求,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自己的实习生活中得到了印证,但是在某些教学方面,自己还是存在着不少缺点。

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整体把握程度还不是很好,在处理重难点过程中还是存在不足,有时候重难点并没有很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区分,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要自己准备一眼泉,用来比喻知识与传授知识的关系。这“一眼泉”不能只来自备教材,还需要备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只有教学参考书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习一些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如报刊上的文章,新闻资料、经典著作、历史书籍等。要想把课讲好,把活、讲深刻,必须掌握丰富的资料和信息,那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我们只是要求学生要注意积累,却忽视了自己也应该积累,形成习惯,才能备不时之需。而在这点上,自己做的着实不够好。

在讲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虽然石塔中学还不是新模式的实行者,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自己在慢慢的转变,但是距离新课标和新模式的要求还是相差很远,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高中生不像初中生那样爱举手了,他们更加重视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害怕课堂上会出错,害怕自己答错了会被老师或者学生取笑,他们的身体在站与不站的纠结中坐立不安,相比较自己站起来回答问题他们更喜欢集体回答,有人渴望被老师点起来回答问题,就会给你眼神上的交流,有的眼神飘忽是在拿不准自己分析的对还是不对,有的深深地扎下脑袋是因为没有思考单方面害怕自己被老师点名,课堂上的状况百出,但是积极举手主动回答问题的却少之又少,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老师,因为你没有真正的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够宽松有序,教学方法不够深入学生实际。自己还是需要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慢慢摸索的。其次,也是我认为自己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把课本知识联系实际时,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宽,再解释某些现象时做补充时,自己的词汇量匮乏,在引导和启发方面做得还是不够理想。还是积累问题,需要不断关注时事材料,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平时注意积累。

总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第十八期顶岗支教赵县分队 赵县石塔中学 政治 庞鹏卓

第15篇: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篇一: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学是一门需要时间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艺术,通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相比较只是坐在大学的课堂学习理论的自己而言,的确成长了许多,优点和缺点都是有的,只是还是需要历练去把缺点变成优点,不断补足自己。从开始时的声音小,紧张语速快,到现在的泰然自若,从容大方,从开始时的教学方法脱离学生实际而一味追求理论运用,到现在的从学生本身素质水平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开始时的课本内容不熟悉到现在的查阅资料认真研究再呈现课堂,从开始时的单方面侧重学生成绩到现在更加注重学生心理有层次要求,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自己的实习生活中得到了印证,但是在某些教学方面,自己还是存在着不少缺点。

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整体把握程度还不是很好,在处理重难点过程中还是存在不足,有时候重难点并没有很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区分,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要自己准备一眼泉,用来比喻知识与传授知识的关系。这“一眼泉”不能只来自备教材,还需要备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只有教学参考书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习一些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如报刊上的文章,新闻资料、经典著作、历史书籍等。要想把课讲好,把活、讲深刻,必须掌握丰富的资料和信息,那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我们只是要求学生要注意积累,却忽视了自己也应该积累,形成习惯,才能备不时之需。而在这点上,自己做的着实不够好。

在讲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虽然石塔中学还不是新模式的实行者,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自己在慢慢的转变,但是距离新课标和新模式的要求还是相差很远,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高中生不像初中生那样爱举手了,他们更加重视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害怕课堂上会出错,害怕自己答错了会被老师或者学生取笑,他们的身体在站与不站的纠结中坐立不安,相比较自己站起来回答问题他们更喜欢集体回答,有人渴望被老师点起来回答问题,就会给你眼神上的交流,有的眼神飘忽是在拿不准自己分析的对还是不对,有的深深地扎下脑袋是因为没有思考单方面害怕自己被老师点名,课堂上的状况百出,但是积极举手主动回答问题的却少之又少,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老师,因为你没有真正的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够宽松有序,教学方法不够深入学生实际。自己还是需要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慢慢摸索的。其次,也是我认为自己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把课本知识联系实际时,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宽,再解释某些现象时做补充时,自己的词汇量匮乏,在引导和启发方面做得还是不够理想。还是积累问题,需要不断关注时事材料,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平时注意积累。

总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第十八期顶岗支教赵县分队 赵县石塔中学政治 庞鹏卓篇二:教学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教学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使学生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的。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

二、综合实践课必须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是让学生将实践、体验的收获整理,形成多种多样的成果如:报告、图片、表演、作品等,进行评价、交流、研讨、辩论。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与辨证思考。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实践了没有,经历了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课堂上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体验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汇报内容?的质量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往往很多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最要注意的一点。

例如:教师教学的《xx,北京》一课,本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奥运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奥运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活动中当学生看完?申办奥运成功的现场实况?时,激动万分,自觉地鼓掌,喜悦之情和民族自豪感表露无疑。这些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亲身经历,自我体验。另外,学生的研究活动可以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

三、综合实践课的选题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必须?小?学生在选题时大多会偏重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人文性、社会性和自然性这些研究题材,例如:水是生命之源、保护珍稀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刚刚进行这门学科的教学时,觉得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他们选择什么题目我就准备哪些内容教学。事实上学生还小,不知道该选什么题目,甚至有的学生竟然选择了?我家的小猫?这个题目,显然他们并不了解什么是综合实践。这次挫折也给了我不少启迪,学生的自主选择是在教师有目的引导的基础上进行的,更使我认识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另一方面,综合实践的选题不要过?大?,因为这样就会使活动内容面面俱到,课堂上虽然非常热闹但是活动的主题不明确。《xx,北京》的教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观看申奥成功的实况---了解奥运的历史及有关知识(中国印)---认识我国的奥运健儿(竟答)---畅想xx年如果我是××(合作表演)---从现在起我要为xx做些什么,设计方案。整个活动虽然比较成功,但是教师总会感觉少了些什么。课后一些专家说,这节课不如专门研究‘舞动的中国印’既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又可以让学生当堂课制作‘中国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自体验来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的小课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虽然综合实践使用的仍是老教材,但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努力用老教材上出新花样,利用好综合实践课这块教学阵地,让综合实践课走进生活,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篇三:研究生教学实践总结报告

教学实践总结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古语是本次教学实践中最大的体会,教学实践的经历能够给予长期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研究生们提供接触教学,了解教学的机会,并且还能够初步的熟悉与了解本专业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为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提供检查的机会,更好的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做指导与铺垫。经历短暂的一个月教学实践,使我感慨颇多,它不仅教会了我更多以前作为学生学不到的的知识,还让我在专业知识学习这一块上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较好结合,这种教学实践学习模式能够使我在把握知识上做到吸收快和理解更形象深刻。本次实践总结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短暂的教学实践经历,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有着很大帮助,同时也是对我两年多研究生学习的一种检验,对我走向社会也起到了一种桥梁的作用和过渡的作用。对于像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教学实践过程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很多知识、道理。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实践过程中,虚心向他人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我在此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与提高,养成好的学习工作习惯是我在此过程中最好的认识。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让我深刻了解到,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如何与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争取更多的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了解他们的内心和要求,进一步的改进自己,让我们学到了在人与人交往中重要的东西,使我们可以更好的学会交流和沟通。通过教学实践可以更好的检验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让我们学会了怎么将所学的东西传授给别人,同时让我们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更直接的找到问题所在,更好的完善自己在专业上的学习。亲身亲为的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我们有了紧迫感与危机感,增强了竞争意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一些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毕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要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打好专业的基础。教学实践是研究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还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作为一个老师的辛苦之处,同时也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第16篇: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学是一门需要时间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艺术,通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相比较只是坐在大学的课堂学习理论的自己而言,的确成长了许多,优点和缺点都是有的,只是还是需要历练去把缺点变成优点,不断补足自己。从开始时的声音小,紧张语速快,到现在的泰然自若,从容大方,从开始时的教学方法脱离学生实际而一味追求理论运用,到现在的从学生本身素质水平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开始时的课本内容不熟悉到现在的查阅资料认真研究再呈现课堂,从开始时的单方面侧重学生成绩到现在更加注重学生心理有层次要求,

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自己的实习生活中得到了印证,但是在某些教学方面,自己还是存在着不少缺点。

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整体把握程度还不是很好,在处理重难点过程中还是存在不足,有时候重难点并没有很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区分,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要自己准备一眼泉,用来比喻知识与传授知识的关系。这“一眼泉”不能只来自备教材,还需要备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只有教学参考书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习一些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如报刊上的文章,新闻资料、经典著作、历史书籍等。要想把课讲好,把活、讲深刻,必须掌握丰富的资料和信息,那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我们只是要求学生要注意积累,却忽视了自己也应该积累,形成习惯,才能备不时之需。而在这点上,自己做的着实不够好。

在讲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虽然石塔

中学还不是新模式的实行者,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自己在慢慢的转变,但是距离新课标和新模式的要求还是相差很远,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高中生不像初中生那样爱举手了,他们更加重视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害怕课堂上会出错,害怕自己答错了会被老师或者学生取笑,他们的身体在站与不站的纠结中坐立不安,相比较自己站起来回答问题他们更喜欢集体回答,有人渴望被老师点起来回答问题,就会给你眼神上的交流,有的眼神飘忽是在拿不准自己分析的对还是不对,有的深深地扎下脑袋是因为没有思考单方面害怕自己被老师点名,课堂上的状况百出,但是积极举手主动回答问题的却少之又少,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老师,因为你没有真正的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够宽松有序,教学方法不够深入学生实际。自己还是需要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慢慢摸索的。其次,也是我认为自己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

在把课本知识联系实际时,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宽,再解释某些现象时做补充时,自己的词汇量匮乏,在引导和启发方面做得还是不够理想。还是积累问题,需要不断关注时事材料,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平时注意积累。

总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第十八期顶岗支教赵县分队 赵县石塔中学 政治 庞鹏卓

一、教学实践的过程和内容

9月6日到17日,我们进行了为期10天的翻译教学实践。第一天上午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这次实践的内容和要求,我们要将英文版的理论力学翻译为汉语,要具有专业性,并将自己翻译的内容做成ppt,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课后老师发给了每个小组数十张翻译稿 ,我们小组分到的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当天下午组长合理的分配了任务,我们开始了各自的工作。我首先浏览一遍我要翻译的内容:数据的精确度、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力的三要素、力是

矢量。9月7日到8日,我对翻译稿进行了初步的翻译,当遇到不会的生词时,查询了字典,并积极思考,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推敲单词的真正含义。9 日,我又通读了英文全稿和翻译的稿子,进行了再次的修改,力求做到更好。10日到13日,进行了ppt的设计和制作,充分调动了主观能动性,力求把演示文稿做的美观大方、得体实用。14日,自己演练了一遍讲解的过程,想象了一下同学们可能会有的问题,并进行了改善。9月15日上午,我在全班面前讲解了我翻译的内容,效果较好。我在这几天的汇报中担任学生评委,本着公平的原则给各位同学打分。这几天全班统一进行了翻译汇报的工作,同学们积极努力地讲解自己学到的理论力学的知识,课堂气氛愉悦而不失有序。老师根据同学们的译文流畅程度、演讲的好坏以及制作的幻灯片的质量和出勤情况来打分。我在15日讲述完毕后,我开始着手写这份心得体会,总结这次实践的收获。

二、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9月6日到17日,我们进行了为期10天的翻译教学实践,在这期间,我感触颇多,也认真思考总结了这些天的心得体会。

第一天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这次实践的内容和要求,我听得非常仔细,也认真做了笔记。课后我领到了组长分配的两张多的英文版理论力学的翻译稿。在第一天初步浏览了所要翻译的内容后,第二天我就开始了翻译工作,认识到它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简单:我遇到了很多的生词,也查询了字典,但字典给出的解释,并不是很如意,比如我经常看到partical这个单词,一开始我把它翻译为“微粒”,但在后来的上下文中,慢慢理解到他应该解释为“质点”;再比如看到了significant figures 一词,我把它理所当然的认为了是“重要数据”的意思,但在文章后来的叙述中我纠正了我的释义,它应该是“有效数字”的意思。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就在这一

次一次推翻自己的翻译中,我懂得了:无论是翻译工作或是其他的事情,我们不能仅仅看到事物的表面,而应该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中,逐步纠正自己的错误,直至理解到事物的本质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古人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就应

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加入自己的主观思考,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真正的完善理解学习的内容,做到融会贯通。

这次翻译的内容是理论力学,它为我们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因为要想向同学们清楚地讲解,就必然要求我们自己先要预习并深入的理解。相信在新学期的理论力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锻炼了预习、自学能力,当我们有一天走出了校园,这种自学的能力会帮助我们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

用。这是我们这次实践的一大收获。

在做ppt的过程中,我首先回忆了计算机一级中有关于这部分的内容,最终决定采用幻灯片模板来做ppt,因为这样既美观又有层次感。在后来的实际操作中我充分调动了自己的创作思维,力求做到精致美观,大方得体,多次进行删改和颜色的调整。作为理科生,我们经常使用的是逻辑思考能力,像这样能够锻炼我们形象思维的机会不多,这次实践就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我把握住了它,对ppt的背景、布局、顺序进行了多次调整,使得问题的讲述更加的直观易懂。这次自己来做ppt,我感触好多,原来上课只是单纯的欣赏老师们做的课件,现在却是自己亲自在做,深刻理解了什么样的幻灯片更适合教学,更容易使同学们接受。我做的ppt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感到很荣幸,也更加理解了什么样的课件才是合适的,它不需要太多的华丽的色彩,需要的是整洁醒目的讲述。并且例题的简洁性也

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践的最后环节,就是讲述了。面对全班同学,在讲台上讲课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莫大的自信。这要求我们战胜自己的恐惧和胆怯心理,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场合,所以我们需要抓住这次机遇,锻炼自己的口才和现场反应能力。在讲课过程中,我加入了与同学们的互动环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活跃了现场的氛围,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还有一点,讲课需要的是放松,只有主讲人自己放松,课堂气氛愉悦的时候,同学们才会积极认真的听讲。所以站在讲台上时,不要有太多的顾虑,既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就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能力。

最后,我还有一点很深刻的体会:虽然我们没有走出校园去实践,但我们在校内依然锻炼了自己,这次实践是丰富多彩的。当我们以后再遇到问题,不会再无助彷徨而是会想到去借助书籍和

网络解决问题。人一生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种种的问题,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解决某项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是这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感谢系里的老师给了我们这样好的机会,让我们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我在这次实践中收获了不少,这些感触和思考我会铭记在心,他们会给我带来很多

的帮助。

双语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双语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文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作为一名双语班的英语教师和班主任,我认为在双语教学中,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第二语言, 这就是双语教学的标志。

第一、采用原版教材

近些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自由与宽广获得知识的途径.在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强烈要求下,我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与学科相关的外文资料,我注意到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学科的同时既增强了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又及时了解到国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课后,我有时也布置一些双语作业,例如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索外文信息,作为学科知识的课外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技能的培养。

第二、创造双语环境

教育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校园中一景一物,皆具教育意涵,对学生的培养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作为双语班的班主任,我注重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班级环境和各种形式的班队活动,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都使学生感到换

了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

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班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我根据学生的自由组合,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自己收集双语材料布置班级的墙面、板报和英语角。有时,我也提一些参考意见。一轮下来再进行评选。这样使他们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不由自主的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习英语的广度和深度。

我还不定时地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在班会课上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文化节等活动中,我鼓励他们多拿出些有质量的英语节目,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这点谈不上技巧和经验,但它对于双语教学特别重要,尤其在我校,双语教学还是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太多的氛围,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太好,若不能做好自己和学生双方面的思想工作,往往会出现半

途而废,虎头蛇尾的境况。对于教师,必须自己清晰地认识到双语教学的目的,端正好自己的教学动机,不能只为课程、专业建设,甚至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量。要做到对双语充满激情,必须有良好、单纯地动机,对于我个人,当初教学的目的,完全只因自己喜欢英语,热爱英语,而非其它,只有这样,才会勇敢面对、解决以后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对于学生,必须让他们明白双语教学的意义、目的以及英语和专业英语等对他们今后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工作都必须在双语课开课之前做好,而且不能空洞,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真正从心里上能够接受双语的教学,对双语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期待。

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

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张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我们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对中学生来说,打好英语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是决定双语教学是否能向着大家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一个重要保证。

第四、注重自身修养

教师的亲和力,青春活力和人格魅力是双语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富有个性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眼球”。过去以“说教”为特征的教学,对新时代的青少年缺乏应有的感染力,“亲其师,信其道”才是教育的真谛。要教好学生,教师首先要做长流常新的“活水”,不断补充知识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双语教育的出现是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双语教学的探

索顺利成功地进行下去,只有通过学习思考,认真分析研究,理清思路才能完成,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要尽我的微薄之力,为的双语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课堂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焦家庄中学 王世斌

外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

七、八年级所学的语言技能,能否在九年级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关键。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

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总结,分析问题,补缺补差,帮助学生过关。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订正。

所谓“活”侧重知识的活用训练,把外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教学一开始就寓于情景,设置任务,如unit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的教学是让同学们理解哪些事情是能允许做的,哪些是不允许

做的。我先把任务所需的语言写在黑板上,从而引出新单词,然后设置任务,很自然地,同学们就理解了what they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and what they teenagers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学生在情景中实践,用已知的学习未知的所学内容。

英语和其它功课一样,需要多练多做。这几个月,我给同学们补充了许多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宽了的知识视野。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教师要注意控制的情绪,不歧视,不动辄呵斥,鼓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自信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 新课程改革不是纸上谈兵,要与实践相结。今后我要努力学习,在课改中学习,实践,反思。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一节课老师能充分利用合适的、动静相结合的情境课件,更

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走进课堂,轻松学到知识。

当然,教无定法,在教学课堂中去实践吧,从课堂实践和教学效果来看,课堂问题设计应该多样化,并同时注重学生的反映和隐性发展,而且以上所提到的,不一定在每节课上都全部得到体现,而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设计,另外对待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多样化且有效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让我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了课堂实践的奥妙和乐趣,它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桥梁和纽带,是师生交流的平台。作为教师应该在提问中做到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问题中获取知识、茁壮成长。

双语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双语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作为一名双语班的英语教师和班主任,我认为在双

语教学中,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第二语言, 这就是双语教学的标志。

第一、采用原版教材

近些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自由与宽广获得知识的途径.在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强烈要求下,我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与学科相关的外文资料,我注意到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学科的同时既增强了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又及时了解到国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课后,我有时也布置一些双语作业,例如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索外文信息,作为学科知识的课外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技能的培养。

第二、创造双语环境

教育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校园中一景一物,皆具教育意涵,对学生的培养

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作为双语班的班主任,我注重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班级环境和各种形式的班队活动,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都使学生感到换了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

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班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我根据学生的自由组合,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自己收集双语材料布置班级的墙面、板报和英语角。有时,我也提一些参考意见。一轮下来再进行评选。这样使他们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不由自主的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习英语的广度和深度。

我还不定时地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在班会课上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文化节等活动中,我鼓励他们多拿出些有质量的英语节目,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这点谈不上技巧和经验,但它对于双语教学特别重要,尤其在我校,双语教学还是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太多的氛围,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太好,若不能做好自己和学生双方面的思想工作,往往会出现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的境况。对于教师,必须自己清晰地认识到双语教学的目的,端正好自己的教学动机,不能只为课程、专业建设,甚至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量。要做到对双语充满激情,必须有良好、单纯地动机,对于我个人,当初教学的目的,完全只因自己喜欢英语,热爱英语,而非其它,只有这样,才会勇敢面对、解决以后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对于学生,必须让他们明白双语教学的意义、目的以及英语和专业英语等对他们今后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工作都必须在双语课开课之前做好,而且不能空洞,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真正从心里上能够接受双语的教学,对双语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期待。

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张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我们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对中学生来说,打好英语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是决定双语教学是否能向着大家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一个重要保证。

第四、注重自身修养

教师的亲和力,青春活力和人格魅力是双语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富有个性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眼球”。过去以“说教”为特征的教学,对新时代的青少年缺乏应有的感染力,”亲其师,信其

道”才是教育的真谛。要教好学生,教师首先要做长流常新的“活水”,不断补充知识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双语教育的出现是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双语教学的探索顺利成功地进行下去,只有通过学习思考,认真分析研究,理清思路才能完成,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要尽我的微薄之力,为的双语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第17篇:实践教学心得体会

实践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参观,使我真正认识到了中国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次学习参观中,我看到了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济发展状况,这些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和各民族人民紧密团结,努力奋斗而得来的。

我们看到这些地方的人们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已经实现了宗教的中国化,这也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他的开始和发展一直在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不是说伊斯兰教的毁灭,而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的伊斯兰教。我作为一个爱国宗教人士回去以后,要把所看到的一切都传达给广大的信教群众,要为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这次参观学习过程中,我看到了那里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宁和绿水青山,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在这次参观学习中还看到当地群众非常重视科学文化发展,为了下一代有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地改造环境,建设家园。

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大上海,使我了解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强盛。江南地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这里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其中全国有1679名院士中,829名都是南京人和上海人。南京、扬州和上海这里的风景非常的美,空气非常的新鲜,这里的人们都爱护环境。习主席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坚决拥护这一主张,我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通过这次参观很多的博物馆,使我了解到中华文化和历史的博大精深,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人民的大度包容,勤劳勇敢。

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国语的重要性。我刚来的时候国语水平很低。现在我深刻的认识到,如果我们学好国语的话,就可以使我们的家乡和谐安宁,各方面的发展更加迅速,可以促进各民族间的互相了解,我们就可以过上和平安宁,和谐共荣的幸福生活。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国语,要学好国语,回报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爱和恩情。

第18篇:实践教学心得体会。

概论课实践教学心得体会

讲课大赛已经圆满结束了。虽然名为比赛,但我想更多的是我们师生、生生在各方面的交流,这种特殊形式的交流给了我们在平时课堂上得不到的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我们的合作精神,使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分组学习过程中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我们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 我们的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给每位成员分配相应的任务,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我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我们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我们由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讲课大赛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一本书一支笔我们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我们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在自学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转换不仅能够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我们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我们的小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我们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这样的合作学习促使我们逐渐地养成了几个好习惯。

一、积极参与的习惯

即我们每一个成员都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与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度努力。

二、倾听的习惯

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因此,组长逐步要求我们要学会倾听:

1、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打岔,不插嘴;

2、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适当的时候用笔记下来,培养我们收集信息的能力;

3、听后思考,哪里说得好,还有哪些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了我们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这样,我们慢慢地就在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想法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勇于发言的习惯

由于我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些同学发言的机会多,一些同学发言的机会少。因此,组长就积极地去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给予他们敢于发言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也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最后,这次活动促进了学生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注意所存在的问题,也提前让大家体验了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如何把握好课堂氛围。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团结的力量,希望以后还能举办这种促进师生交流的讲课活动!

第19篇:实践教学心得体会

实践教学作业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考入中南大学工作的四年里,学校的领导及同志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的课堂教学从生硬到熟练,也让我增加了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对课堂的探索,对整个职位的重新定位。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课程,改进教学方法,使每堂课程都饱满精练。在我自己的努力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我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过去的四年中,我能结合《纲要》,不断探索、研究、领会其中的精神,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能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可发展、可探索的环境,并不断将新的理念与教育形式融入到我的实际行为中。

能坚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能留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善于捕捉学生的寻常时刻,并加以正确的分析、判断,不断提高自身观察记录的能力;能据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好各类计划,及时的记录好反馈信息;能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经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完善自己,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在上学期,我不断研讨教学方式方法,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素质教育要求搞好教研教改。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我积极向其他教师们学习,努力实施创新教学,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抓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探究性学习方法真正为教师们所掌握并灵活运用。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强化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勇于质疑,鼓励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努力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创新建立在此基础上。搞好创新,积极实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

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改革教法,注重学法。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

- 1

第20篇: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档案袋评价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档案袋评价实践研究

2001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提倡教学评价重新回归于小学生在教育、课程教学中完整的表现,体现了新的课程与教学评价理念——让评价体现小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提出: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需要新的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档案袋是指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教师小学生与家长都可以通过档案袋评价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观察,从而获得小学生在学业与自我认识发展方面的依据。这里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的学习为例,介绍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小学语文学习中档案袋评价实施

1.小学生评价档案袋内的主要内容

在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袋中可有目的地收录小学生在某领域内的作品,这些作品集以叙事性的方式记录了小学生的努力、进步和成就情况。这些作品可以包括:小学生的日记、反思性的作文;同伴的评论;手工艺品、各种图表;小组报告单;小学生的笔记和摘要;草稿和修改后的文章,见图1 。

图1 《只有一个地球》档案袋评价构成图

此外,档案袋中还可以包括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决定的挑选的作品的说明书,作品判断的要点,小学生对自己成长的反思、学习日记等。最后及时填写表格对各种作品进行评价与归档。

2.小学语文学习中实施档案袋评价的一般步骤

(1)学习前期准备阶段

编制问卷,调查每个学习成员的基本资料。小学生基本资料表中要填写以下内容:小学生基本材料,小学生的语文学科基础水平:(以前有没有参加探究学习或实践调查,有没有运用网络、书刊、报纸收集过材料,有没有写过研究报告等),本次语文学习的相关资料,指导教师的背景资料、经验,学习班级家庭社会可利用的资源等等。只有在原有基础上找到小学生的基点,才能制定个性化的评价体系。

[图2 《只有一个地球》档案袋评价路线图]

(2)小学语文学习实行阶段

新课程要求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

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纪录袋等。新课程还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结果本身的正确性,改变单一评价化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小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如家长开放日、校园展示日、学校报告会等。

(3)小学语文学习的总结阶段

当一个语文学习项目结束后,小学生、教师与家长一起对本次学习活动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撰写总结报告,安排成果的展示。只有通过回顾才能进一步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总结经验促进学习参与者的多元发展。

二、小学语文实施档案袋评价的优势与特点分析

1.评价对象个性化

没有一个学生是完全相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因此学习评价要能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小学语文档案袋评价是建立在小学生原有基础之上的。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多元智力发展,课题组对新成立的语文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基础信息调查,注重城乡差异、男女生的差异、性格的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将不同的学生放在统一标准下一起评价,是貌似公平下的不公平。小学语文档案袋评价在评价中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差异,做到尽可能的公平,使每位小学生的优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展示,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2.评价内容多元化

语文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与广博性要求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传统语文评价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使一部分书面表达能力弱的学生不能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而《只有一个地球》档案袋评价内容就有课外资料的选择、学习小组讨论时表现、课后反思、读后感的撰写、课堂知识检测与环保小报展示等等。既包括小学生一开始的表现和基础,也包括他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进步,最终包括他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如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小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对活动记录、各种原始数据、活动记录表、调查表、访谈表、学习体会学习总结等评价内容。对整篇课文学习全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信心、同学的关系相处和分工合作等评价可以对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进行持续的评价。

3.评价过程动态化

档案袋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关注发展变化的过程,注重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多次、即时、动态的实施形成性评价,使静态的笔试评价与动态的真实评价、终结性 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纸笔测验或标准化考试只能测出小学生“知道”了什么,无法测出小学生“能做什么”。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的学习中,要真正评价一个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收获,首先要了解他的原有基

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整篇课文学习中该小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做好记录与评价。档案袋评价能体现小学生动手、动脑的情况,能体现整个小学语文学习过程内的学习情况,可以揭示小学生的成长轨迹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一种持续的动态的评价系统。

4.评价主体互动化

由于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模式与传统的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差异,小学生和教师还有家长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课文的学习中,既有学生自评也有小组互评,再加上家长与教师总结性评价,这样小学生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成为评价的主体。如此一来,学习的过程伴随了反思的过程、知识巩固的过程与纠错的过程。档案袋评价还使教师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和主考官的角色转变为反思者,这对转变教师以知识教育和知识评价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家长从幕后走到台前,由过去只在家等学习成绩单变成了评价的参与者、制定者,他们与孩子的交流更多,了解的机会也更多了。

5.评价信息持续化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知识积累过程。在小学语文档案袋评价中,小学生通过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对自己的进步与努力的判断。在参与过程中,小学生有权决定自己档案袋里每个学习阶段的评价内容。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的学习中,不论是开始学前准备阶段还是学习活动阶段、成果展示阶段,都有小学生提交作品和资料的质量和价值。只要翻阅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评价档案袋,就可以知道这个小学生在学习开始时的基本状况与怎样一步步获得进步的。档案袋评价为教师最大限度提供了有关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它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对问题的了解程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及其技能表现,对小学语文学习活动的投入程度和自我表达能力,能够较为完整地反映出小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结果,提高了评价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概言之,小学语文档案袋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它是动态化、个性化的连续性评价,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这种评价能让学生自主发挥他们的长处,表现自己的最佳水平。为每位参加活动的小学生制定个性的评价方式,能让每个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http:///mnszgr/

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读书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读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