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关注言语形式 强化语用教学 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08 07:37:1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关注言语形式 滋养人文精神

关注言语形式 滋养人文精神

近年来,常常深入到中学听课调研,或听一些随堂课,或听一些观摩课,发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重言语内容领会轻言语形式品味,重人文精神教育轻言语形式模仿。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阅读教学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呢?

一、正确理解语文性质,更新教学观念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是统一的。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就要使言语形式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统一起来。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一定的言语内容通过一定的言语形式来呈现,所以语文教学向来讲究文道统一,即言语形式跟内容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

语文教学凭借文本的言语形式,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更要得言;要人文,更要语文。从语文教学的过程来看,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以语言实践的手段获得人文精神的滋养。

二、精选教学内容,关注言语形式

真正体现语文教学性质的是带着语言内容的语言形式教育。如果专注于语言内容,往往有可能脱离具体的语言形式(文本)而抽象的解说,忽略或完全忘记语言形式,导致“得意忘言”。如果专注于具体的语言形式,是不可能脱离具体的语言内容的。语言形式总是带着语言内容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语言形式,只能结合语言内容来教。

浙江师大王尚文教授在《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一文中指出:仅仅关注课文“说什么”,不是语文课;即使着眼于“怎么说”,却旨在把握“说什么”,也不是合格的语文课;只有以课文的言语形式为纲,自觉而明确地指向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光是走“从内容上寻求”这一步,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必须“着眼于语文形式方面”,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言语形式来表达的。

因此,对课文独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言语形式,诸如关键的字词标点、精美的句段、精巧的谋篇布局、精彩的描述手法等,我们都必须敏锐地加以捕捉,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感受汉语表达技巧的艺术感染力的同时,获取语言规律,积累语用经验,存盘言语养料,获得人文精神的滋养。

1.精妙的字词

首先要对课文中精妙的字词高度关注,关注那些高度凝炼、表现力极强的字,关注那些准确、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及词性的活用。

《紫藤萝瀑布》一文开头写道,“我”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这个“盛”字就是高度凝炼、富有表现力的字。既是对紫藤萝盛景的概括:花的茂盛、色彩的繁盛、生长力的旺盛,也是对生命盛意的赞美。一个“盛”字,境界全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使用一系列动词,准确描绘“雪地捕鸟”的过程,把雪地捕鸟的系列动作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百草园景色”描写片段中使用了一系列形容词、动词。形容词的运用准确地写出了各种景物的特征,使读者如同置身于美丽的百草园,不仅看到了它们的色彩、形状、体态,还尝到了它们的滋味。句中的动词准确地写出了这些景物的另一些特征,使读者如同置身于生机盎然的百草园,不仅看到了这些小生命的动作,而且还听到了声音。这些词语鲜明、生动,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抓住并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对不同的事物从多方面作了准确而形象的描绘。

对这些字词,要有“较真”之功,有“纠缠”之术,通过对字词的仔细品析,含英咀华,想像作者脑中景、心中情、胸中境、笔中意,丰富作者的精神世界,鲜活作者深刻的思想,还原作者的思维过程。体会作者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更高处,从而丰富学生语言,涵养学生人格。

2.精美的句段

精美的句段往往是文章言语形式上的亮点,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教学内容。句段之所以精美,或是用了恰切的修辞手法,如《安塞腰鼓》表现出磅礴的气势和跃动的生命力的语言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使用了恰切的排比、比喻、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教学要抓住这一点来设计,品味《安塞腰鼓》句子的表达效果,以文章的语句理解文意,以文意认识安塞腰鼓的特点,以安塞腰鼓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阳刚的一面,进而体会感受“感情与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或是塑造了生动的形象,使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使人物生动形象,呼之欲出。如孙犁在《荷花淀》中对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描写,《故乡》中,鲁迅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最后一课》中对韩麦尔先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或是有着细腻的描摹,如《故都的秋》对秋声、秋色、秋味的细腻的描摹。

这些句段,往往是学生学习语言、滋养人文精神的最好材料,值得细细玩味。选择教学内容时,不能忽视这些内容。

3.精巧的谋篇

精巧的谋篇布局,这是语言形式综合体现。或是讲究首尾的呼应,或是运用巧妙的伏笔,或是有着严谨的结构。这些内容,是最具语文性的内容之一,是学生收获语文体验,进行语言实践的好素材。

《旅鼠之谜》谋篇布局精巧:叙事文学讲究波澜,讲究高潮,仔细揣摩课文的谋篇布局,可以发现,这篇科学小品也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而且讲究结局的有趣和隽永,所以我们会越读越有兴趣。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通过对话的详略,行文显出波澜。一问一答之间,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深思”。篇末,又有丹尼斯发人深思的感慨和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亦庄亦谐。

《项链》整个故事构思精巧,独具匠心,情节发展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尤其是小说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尾,莫泊桑用省略号给作品设置了一个妙不可言的“艺术空白”,让人拍案叫绝。三处伏笔的运用,使得这一结尾又在情理之中。

如此精巧的谋篇布局,老师教师应该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复体味。

4.特殊的标点

标点也是言语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各种标点符号在文章中都能参与情感表达。问号的情绪急切,感叹号的情思奔放,冒号的情味蕴蓄、省略号的情感舒张„„各种标点符号都是一种情感载体。尤其是一些特殊的使用巧妙的标点符号,对表情达意具有特殊作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标点的作用。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有这么一段:

天气愈冷了,„„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结尾处用了一个感叹号、一个省略号号。感叹号表明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震惊,省略号中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愤怒、仇恨和对死者的思念痛悼之情。

由此看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品味某些标点符号的深层含义及作用,课文语言的寓意才能令学生真正、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

5.文体的特点

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说:“阅读与写作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离开了文体,必定是不得要领的。”的确,不同体式的文章有不同的读法。一般议论文的主要特征往往体现在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上。而杂文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在内容的针对性、议论的形象性、语言的讽刺性等。因此,阅读教学中要抓住文体的特征。

如安徒生童话的特点是“诗意、幽默、丰富、含蓄”。在《丑小鸭》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一文体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读出童话语言的味道。根据孩子的特点,抓住童话语言的画面、知觉、声音、形象等特点,体会安徒生童话的诗意、幽默、丰富和含蓄等特点。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文学性和新闻性的特点,新闻的特点是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对主题的把握上,要引导学生体验语言的特点。首先应让学生体味真实性。体味文中运用大量真实数据的作用。其次要让学生感受形象性。本文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大大地增强了感情色彩,使文章生动形象。第三要让学生体会抒情性。体会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及在行文中直接抒发的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

三、注重品味赏析,滋养人文精神

语文学科的本位是对言语形式的玩味与感悟以及对言语形式背后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悦纳。因此,选择了恰当的教学内容后,在课堂上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近言语形式,品味言语形式,赏析言语形式,从而摸索语言规律,获得言语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1.在诵读中感悟

“诵读”的要义,在于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在于把“原汁原味”的气韵声调、思想感情传达出来,在于“得他滋味”(朱熹)。优美的典范文章教师可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全文,甚至熟读成诵。如朱自清的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它不仅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而且还具有一种自然朴素的和谐美。“朱先生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这样的文章,必须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一般的课文,教师可要求学生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沉浸在作品中,忘情地读,美美地读,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读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而达到“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劝心”(司空图)。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灵魂和意蕴,从而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2.在想像中感受

怎样让学生透过语言符号感受到作品丰厚的形象呢?这就要靠想像。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春酒》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想像喝春酒的场面,欣赏民间风情画卷,感受其中的乐趣;学习王维《山居秋暝》引导学生想像,体会山中之美,进入诗境,看看诗作是怎样扣紧环境和季节特点来写雨后山中之景的;学习《琵琶行》,让学生想像“秋江月夜送客画面”;学习《荷塘月色》,让学生想像月下荷塘的景象。

3.在模拟中体验

语言文字反映生活,它使生活更富色彩;语言文字记载、传承人类的文化,有深厚的社会色彩和鲜明的个性。体验是用从生活中得来的知识、经验、情感感受语言的过程。经过模拟体验,学生可以体会出语言的准确、生动、凝练等特点。经过体验式语言品味,学生的自身体验便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对文本的理解也就不成问题了。文中写“我”在大人们喝春酒时,“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品味这一句中的几个动词“靠”、“点”、“舔”时,教师用的是体验法,他要求学生亲身体验如何“靠”、如何“点”、如何“舔”,体会出语言的准确、生动,感受母女深情与浓郁的童趣。

文中写母亲请人喝春酒时,“母亲给我也在小酒杯底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品读这一句时,教师自己模拟动作“端着、闻着,走来走去”,也要求学生模拟,体会“我”珍惜、炫耀、喜悦等情感。

4.在比较中领悟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比较法在言语形式品味中的运用对学生形成语感、发展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字词的比较。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一句(朱自清《荷塘月色》),一个“送”字,再寻常不过了。但我们不能放过看似寻常的字,可以点拨学生:为什么作者不用更自然化的“吹”、“带”等词呢?经过比较,学生明确,此时作者正满心愉悦地“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呢,所以将“微风”拟人化,让微风殷勤地“送”来清风。

句子的比较。《春酒》一文中写“我”喝春酒后的形态用了一个比喻句:“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有学生说这一比喻用得好,至于好在哪里,学生并不了了。只是说,这说明“我”吃得饱。这时,教师启发学生说:吃得饱,为什么不用“像皮球”来比喻呢?这两个比喻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呢?师生共同品味、比较,最后达成共识:蜜蜂更小巧,更灵活,更能表现孩子的可爱;同时,还能表达孩子的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如同蜜蜂采完蜜后的喜悦与满足。

标点的比较。如“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和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原句“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比较,只不过少了三个逗号,但是鲁迅先生强烈的悲愤之情却几乎全不见了。从而体会这三个逗号的表达效果。

5.在联系中品味

学习、品味语言,解读文本,要联系生活经验。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要“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生活中去”(茅盾语),理解其义,晓悟情趣,诱发语感,让学生将语言形象升华为自我的、独特的体验。

例如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品味“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的“浮”和“青雾”的表达效果。有来自农村的学生说:“我们家里没池塘,但是有稻田,每天清晨、晚上,都会有一层白雾贴着稻田飘在那里,要过很久,才会慢慢弥漫开。我觉得这里用‘浮’最形象不过了。”关于“青雾”,一位学生的阅读感受是:“雾是很薄的,所以是透明的,当时荷塘满是绿色的荷叶,所以雾也像是有了青色。”可以看出,通过联系生活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学生对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6.在讨论中揣摩

品味语言,尤其是一些饱含深意,使用精当的语言,须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思考与揣摩,破解语言密码,洞悉语言的妙处与语言背后的深意。

学习《长亭送别》,当学生得知,“碧云天,黄花地”这两句并不是王实甫的首创,而是化用了宋代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时,就有学生问:既然是化用,为什么要把“黄叶地”改为“黄花地”?经过第一次讨论,大部分学生认为两个都好。既然两个都好,为什么能互换呢?由此引发第二次讨论,得出的结论是:王实甫是元代“文采派”代表剧作家,用“花”符合他“花间美人”的词曲风格,而范仲淹作为一代名相自有广阔的胸襟,用“叶”字更能体现词作阔远的意境。这个结论有一定道理,但还可以开掘。于是有了第三次讨论:从意象入手,体悟意境,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意图。通过一番讨论,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端正好》主要表达了离别相思之情,而《苏幕遮》主要抒发了羁旅漂泊的思乡之情,“黄花”的意象适合抒发相思之情,而“黄叶”的意象便于表现思乡之苦。可见,在讨论中,学生认真思考、悉心揣摩,一步步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精妙,一步步走近作者,和作者进行交流对话进而产生了情感共鸣。

7.在模仿中内化

对课文的言语形式,尤其是精美的语段,恰切的修辞手法,精巧的谋篇,可要求学生作局部或全篇仿写练习,通过仿写,迁移、内化这种言语形式,同时深化。

如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模仿有关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个熟悉的人物。学习《珍珠鸟》,模仿第八自然段,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动作。学习《春》,模仿春雨图的写法,写一写秋天的雨。模仿《爸爸的花儿落了》写《童年琐事》。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高度关注课文的言语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言语形式进行玩味与感悟,从而使获得言语智慧,感知和悦纳言语形式背后价值取向的人文精神。

(责任编辑:赖一郎)

推荐第2篇:“关注文体,凸显语用”心得体会

“关注文体,凸显语用”心得体会

今天在镇中心小学参加了“关注文体,凸显语用”课堂教学研讨会。本次活动围绕研讨会的主题展开,可谓节节有亮点,从不同的角度,给我很多的启示。活动中,孙丽萍老师分别对《蟋蟀的住宅》,《月光曲》,《渔夫的故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充分关注文体,针对不同文体的特点,挖掘了文本有效的训练点,凸显语言文字的运用。研讨课后,孙丽萍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首先明确了活动主题“关注文体,凸显语用”的含义和意义,接着结合课标来详谈如何将语言运用的能力和阅读能力相结合,凸显语用,让每个老师受益匪浅。还强调“关注文体”,但要避免过渡文体化教学。

此次的观摩课和讲座,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关注不同文体的课堂教学,凸显语用,把语文教学带回家,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站在课程高度,依据年段,分层落实,关注文本,把握目标,用“课文”教“语文”,教“语言”,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巧妙融合,培养学生语言意识,提升学生语用能力。本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带给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收获是丰厚的。“关注文体,凸显语用”,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相信,在教研员孙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我们老师会看到更多美丽的教育风景,体会到更具意义的教育快乐!

推荐第3篇:关注言语形式才能逼近语文本质

阎宗学:关注言语形式才能逼近语文本质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读写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说到底就是让学生彻底地融入丰富的语言世界、语文生活,在自身的亲近、体验、感受和实践中,逐渐成长起自己的语文素养,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最近,笔者在不同地方三上《鞋匠的儿子》,一课三改,收获颇丰。

第一稿设计

一、理清文脉,感知“伟大”

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们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

二、品词品句,感悟“伟大”

1.第一段话:我非常感激你 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1)读一读第一段话,你觉得这段话中最有分量的是哪句?(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2)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小结:这三个“永远“,层层递进,道出了感激之因。这普普通通的话语却耐人寻味,每一句每一字都重重地敲击在每一个参议员的身上。林肯对这种羞辱,报以感激,而且自豪,这是一位宽容、谦逊的总统。

(4)启发想象:当林肯说完这番话后,参议院一片静默,当然也包括那位态度傲慢无礼的参议员,此时的他们在想些什么? 2.第二三段话。

(1)读了这两段话,你关注了哪个词?(伟大)

(2)小结:同学们关注到了“伟大”这个词,“伟大”在这儿出现了两次,让我们读读这两段话。 3.引读这三段文字。

面对参议员的嘲笑,林肯这样说——

对那位傲慢的参议员,林肯坦然地说——

对所有的参议员,林肯动情地说——

小结:同学们,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鞋匠,给予了自己孩子仁爱、宽容、真诚、坦荡的胸怀,正是凭着这些,林肯总统领导人民打赢了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拓展延伸,升华“伟大”

1.学习第六节。林肯,美国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曾这样说过:“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段话读懂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2.介绍南北战争。林肯一生最大的作为就是解放了黑人奴隶,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美国人民的崇敬,在美国人民的心中,他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华盛顿。

3.小结:这是林肯生前的一段演说词,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的成就征服了世界。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在林肯总统遇刺后说:“他的地位相当于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基督。即使他不曾当选总统,他也将无可争辩地和现在一样伟大!”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林肯!他是鞋匠的儿子!一位伟大的总统!

【反思】

语文是言语化的思想,形式化的内容,同时也是思想化的言语,内容化的形式。这个“化”,就是语言形式与思想意念的相似匹配与互构。如果说其他各科教学都是以获取语言文字所载荷的思想内容为主要目的的话,语文课程则是立足于探寻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方法。也可以更加直截了当地说,语文课程的目标指向和研究对象是言语现象或言语事实,而不是思想品德;其任务是教人学会破解语言文字,体验和品评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的思想感情,或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意识中酝酿的“思想观念”表达清楚,以便与人交流;而不是撇开语言文字,让人去接受某种外加的思想感情,或先向人灌输某种“正确”(甚至“高尚”)的思想,然后让人运用语言文字去表达别人灌输的思想。

在课堂浓浓的“人文”氛围中,笔者总感觉有点“悬空”,离“语文实践”四个字仿佛远了一些,与品德社会课似乎也没有本质的区别。于是在第二次公开课前,我对第一次的教学设计几乎推倒重来,力求简省、务实。

第二稿设计

一、初读文本

1.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得对,不但做到朱熹所说的不错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还要做到不读破句。认读生字词,让学生描红生字。 2.理解生词“羞辱”、“尴尬”。方法是读读查查。即一边读一边查。 3.把这两个新词带入课文,联系课文谈感受,并指导学生朗读一位参议员羞辱林肯的话。

4.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好“羞辱”、“尴尬”,并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这两个词语的后面可以续写哪三个词?

二、美读文本

1.启发学生读得好,即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把作品的感情读出来。要求是学生自己读得有滋有味。“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主要方法是读读比比,即一边读一边有选择有重点地通过对课文言语的增、减、换(包括字词、句子、短语等),与原文进行对比,以求在词语的层面上品味它的声音、分量,在句、段、篇的层面上品味它的情调、语脉、文势。 2.导读,加深学生对林肯爱父亲的感悟,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三个“永远”所在的语句;抓住一个“好”字,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林肯父亲做鞋匠的“好”;在深入体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

三、熟读文本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并抄写课文,自然而然烂熟于胸,使课文不知不觉间渗透进学生的心里。

四、课堂练笔

读题,如果你就是那位议员,一开始读课题,跟现在读课题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现在积淀在你内心的一句话是什么?动笔写写。

【反思】

教学时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把握准,给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探究的空间和

时间。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始终,听、说、读、写训练有序。语文课堂建立在扎扎实实的语文实践基础上的,纵观整堂课,老师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让学生畅游在自主阅读、自我感悟,听、说、读、写、训练扎实到位,课堂成了真正意义上学生的舞台。

但教学后我发现,许多学生把看起、看不起鞋匠看作议员与林肯之间矛盾冲突的焦点。殊不知,“知人论世”的标准,即“价值观”的不同,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议员们看人的标准是出身和地位;林肯看人的标准是做事和奉献。教师的“引导”之功,就在于学生的功力未到之处,点破迷津,促其得到认识上的飞跃。只有让语文的“情”与“理”和谐相容的课堂才是美丽的——既有情趣之美、文字之妙,也不乏理趣之魅。

第三稿设计

一、说故事,知选材

1.讲。读了一节课,故事里有谁?能不能讲讲什么故事?快速浏览课文,按顺序讲一讲。哪些词是必不可少的?

2.评。主要故事情节,关键词语,做到简洁明了,说清来龙去脉。议员是羞辱,林肯用演讲来回应。

3.小结。写一个大总统的一件名人轶事,一次演讲中刹那间的小镜头。

二、找变化,理文脉

1.承上:议员在林肯演讲前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前:尴尬、羞辱、嘲笑——中:静默——后:赞叹)

2.点拨:表达顺序。在这个故事里有个针锋相对的矛盾,矛盾的双方一方是议员,一方是林肯;起因是“尴尬”,过程是一个“羞辱”,一个动员;一个挑事,一个回应;结果是化解矛盾,由羞辱变为赞叹。

3.林肯凭什么本事?说了什么大道理?让参议员的前后态度出现这么大的转变?我们还要细细品味课文。

三、悟原因,品词句

1.自主品味。这节课我们来讨论、研究矛盾双方这两种人的言行,看看是怎样造成的,如何发展的,最后怎样解决的?仔细读,抓住文中人物的言行,找到关键词,看看能透露出他们什么心理?这些话语什么意思?自己找一句话,一个关键词,哪些词句分量最重?我们待会交流。 2.抓关键词,互动点拨。

(1)议员:是尴尬。“尴尬”懂多少?(字典意义)什么事使他“尴尬”?为什么“尴尬”?他们“尴尬”的是否有道理?究竟是什么使他们“尴尬”的?

板书:

名门望族——优越标准

鞋匠的儿子——卑微

——出身、地位

(2)林肯:

A.指读第一段演讲词,读后评价。在这个特殊时间,重要场合,面对这么多人,听了议员的话,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态度?(勃然大怒)林肯呢?(感激)感激他羞辱自己?是真感激还是假感激?(感激他的提醒,不然的话真忘了,谁会把出身挂在心里呢?)“永远记住”参议员让他记住什么?(鞋匠的儿子)林肯“永远记住”什么?(鞋匠的儿子)

理解“忠告”:——你理解“忠告”了吗?什么是忠告?那么,参议员忠告林肯什么?这是忠告吗?(这不是忠告,是警告!是讽刺、挖苦、羞辱林肯的话!)

这段演讲林肯记住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做得好)最担心的是什么?(做不好)

B.是真伟大还是唱高调?理解“伟大”:一个鞋匠能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林肯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什么?指生说。师据说的情况小结:对工作尽心尽责、有责任心、力所能及地服务大众,这就是伟大。

伟大:做得好——无人能比、自己做总统自叹不如。

C.流泪:为何?佩服什么?还有什么原因?(惭愧、鞭策、做总统诚恳、发自肺腑、真诚、深情) 3.领悟内涵。

议员:卑微——(标准)出身、职业、工种——做什么。

林肯:伟大——(标准)工作的好坏——怎样做。

看来,感激是真实的,伟大也是真实的。到此为止,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做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做到最好才是伟大的。出身、职业也许我们无法选择,但干得最好才是衡量伟大卑微的试金石。)

所以,这简短的话语才有力量,才使傲慢的参议员改变了态度,发出由衷的赞叹。师生引读,齐读。

你觉得林肯用什么打动了参议员?(真情、诚恳、智慧——言语、生活、政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4.小结:同样说“鞋匠的儿子”,一个是卑微,一个说伟大,仅仅是用词不同吗?(知人论世的标准不一样。)

议员:出身 ——这是个人无法选择的。

林肯:做得好——这是个人可以努力达到的。

四、重朗读,巧内化

诵读体会。要想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就要必须把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去,一边读一边想,不光要注意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要注意每个人物角色的主要表现,言行态度,设身处地和他们面对面一起参加活动,这样才能打动自己。这就要集中精力抓住每一个关键词语,进行认真体会。

写文章的人,抓住人物的言行表现,动作、神态,就能把文章写得生动;读文章也要抓住描写人物言行表现、动作神态的关键词语,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想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同样必须处理好这些关键词语,让人听起来觉得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五、求验证,学表达

1.默读最后一段,写什么?演讲的故事叙述完了,可以结束了。不要行不行?(以上是口头上的,最后一段是行动上的。说明林肯不光是能言善辩,他做总统也是做得最好;不在于当不当总统,在于能不能做得最好。) 2.最有用的是哪句话?(维护了国家统一)

3.最后一句话的作用:事实证明,决定一个人伟大的不在出身,没有因为鞋匠的儿子,而是做得好,成为有名的总统。

六、扣文本,促历练 1.“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你听到了什么?光有赞叹的掌声,但没有赞叹的话语。如果你就是那些议员,此时此刻你会写些什么?(可以忏悔,可以写一二句林肯的评语,联系最后一段的

林肯。)

2.小结:人不在于选择什么职业,关键在于选择的路怎么走。

【反思】

在语文课程诸多的矛盾关系中,最突出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或者说,在语文课程所具有的多种教育功能中,哪一种才是它所特有的、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功能?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成功从事人际交往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或“言语”能力)。教课文,就要扣紧字词句。只有扣紧了字词句,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只有扣紧了字词句,语言因素的教学才会落到实处。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从语言的角度看,就是要学会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离开了经典课文,离开了典范语言,离开了具体的字词句,谈何感受?谈何理解?谈何运用?因此,字词句是教一篇课文的“总抓手”,离开了它,语文教学就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成为“空中楼阁”。比如:“记住”一词,议员和林肯“记住”的是不一样的。“尴尬”:学生能懂多少?它的本义是下不了台,两难境地,情态不自然。他为什么尴尬?什么事让他尴尬?尴尬的是否有道理?究竟是什么使他尴尬?(文化传统、信仰、价值观)原因是出身?出身有什么尴尬的?总之,语文的“思想”、“人文”之魂,必须附于言语实践之体。通过丰富多彩的言语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特征所在。语文教学的关注重点本来就当是语言文字,重视精神感染,也要由文字来引发,由文字来贯穿,最终落脚于文字。即“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语文老师首先应是语言文字之师。他们应当有本事让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都能在孩子的心灵中活起来、具体起来、生动起来。

语文课堂的特殊性在于要关注的教学内容和“研究对象”是:关注学习对象——学生,关注言语现象,关注语文事实。《鞋匠的儿子》的语文事实(事件)是要宣讲一个名人轶事,从名人轶事中汲取怎样对待人生、树立信仰和担当责任。它的语文手段就是借名人轶事对人产生喻示。学语文,究竟学什么?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接触这一语文成品。要抓住两个核心:(1)课文写什么故事?写什么人?(2)这个角色是怎样言说的?言语行为是什么?由说什么转到怎样说是一个语文学习的飞跃。既要把握文中人物是怎样言说的?也要关注作者是怎样言说的?这才是与语文有关的东西。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教育局教研室)

推荐第4篇:批评言语行为策略语用研究

批评言语行为策略语用研究

摘要:批评言语行为是日常交际中常见的言语行为类型。在对言语行为的研究中,对批评言语行为的探讨较少。本文依据Searl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Brown & Levinson的面子保全理论,讨论了批评言语行为的不同类型和语用策略,并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 面子保全理论 批评言语 礼貌原则

Abstract: Criticism is a common speech act in daily communication.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is respect.Based on Searle’s indirect speech act theory and Brown & Levinson’s face-saving theory (FST), the paper discues different types of speech act of criticizing and their pragmatic strategies.Finally, some iue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are proposed.Keywords: indirect speech act theory FST politene principle criticism

Ⅰ.引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两大支柱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最早提出,随后由美国语言哲学家舍尔发展深化为一种解释人类语言交际的理论,在语言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如Blum-kulka(1984)曾经实施过一项名为“跨文化言语行为实施方式计划(CCSARP)”,调查了不同语言文化中言语行为表达方式的异同情况,主要研究了请求和道歉等言语行为。在最近的一二十年间这一理论在中国也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然而,综观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虽然有许多专家学者从多种角度对言语行为做过研究,如赞扬(Wolfson,1980), 道歉(Olshtain & Cohen,1983), 邀请(Wolfson, D’Amica-Reiser & Huber1987), 抱怨(Murphy & Neu,1996), 问候(Ebsworth, Bodmen & Carpenter,1996)等,但是对于批评这一言语行为学者们却鲜有论及。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言语行为之一,批评言语行为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依据言语行为理论,Brown & Levinson的面子理论和Leech的礼貌原则,对批评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和论述,通过对英汉批评言语行为的探讨,描述解释这一语言现象。

简言之,批评即为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Leech提出将言外行为(即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分成四大类:竞争类(competitive),和谐类(convivial),合作类(collaborative)和冲突类(conflictive)(见Leech,1983:104)。他将冲突类的言语行为定义为“言外功能与社会功能互相冲突的那些言语行为。”依据Leech的定义,我们可以将批评言语行为归入此类。Leech认为这一类言外行为在本质上是不礼貌的。Leech这一观点不免流于绝对化,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批评这一言语行为具有很强的面子威胁性。 Ⅱ.批评言语行为的类型分析

Brown 和 Levinson(1987)借用Goffman(1967)的面子概念提出了“面子保全论”以解释社会交往中具有正常交际能力的典型人的礼貌行为现象的。他们认为典型人所具有的“面子”即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并且将“面子”分为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和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两种。消极面子是自主的自由,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不因迁就别人受到别人的干涉、阻碍而使自己丢失面子。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支持和喜爱。言语交际中应当讲究礼貌,减少言语行为给“面子”带来的威胁。但是,Brown 和Levinson认为,有些类型的言语行为本质上和交际者的面子相悖,它们对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都会产生威胁,并且对说话人和听话人的面子都可能造成威胁,这些言语行为被称为“面子威胁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简称FTA)”。批评言语行为会威胁听话人的积极面子,在实施这一言语行为时,说话人要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境和批评目的,选择合适的批评言语行为类型,以取得恰当的交际效果。 依据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人们在间接使用语言实现自己的目的时所实施的言外行为分为首要言外行为(primary illocutionary act)和次要言外行为(secondary illocutionary act)。作为批评这一言语行为,其首要言外行为无疑是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但是说话人实施这一首要言语行为却可以通过多种次要言外行为来实现。在对批评言语行为进行分类时,次要言语行为不失为一种合理有效的标准。宏观层次上,批评言语行为的次要言外行为可以分为:非公开策略(off record strategy)和公开策略(on record strategy)两大类。 Ⅱ.1 非公开策略

由于批评言语行为本身具有很强的面子威胁性,所以交际者在实施这一言语行为时常常会出于礼貌的考虑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在次要言外行为方面就相应表现为在许多场合采取比较含蓄、非公开的言外行为。Brown和Levinson指出,非公开策略是减少面子威胁策略中最为礼貌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对于面子的威胁最为间接,且这一策略使说话人的言语行为比较模糊。说话者往往不明确提及听话人的错误行为,而是采用暗示、开玩笑等含蓄模糊的提出批评,避免对听话人存在潜在的面子损伤之嫌,也可以得到交际场合中听话人或其他人对自己说话策略的褒奖,满足自己的积极面子需求。非公开策略中,经常利用的次要言外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暗示(hints):暗示使言语与批评似乎没有明显的关联,而借助听话人在合作原则基础上,根据语境、语用原则推断出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达到批评的交际目的。例如, (1)大爷,您是不是忘了一个程序就把书往包里装? (2)Excuse me, do you forget something? 这两个例子中,说话人的话语似乎是在提醒听话人,而不是在批评听话人,表达含蓄委婉,照顾了听话人的积极面子。避免了与听话人的直接冲突。

二.表扬式批评(criticism in praise):表扬式批评指借表扬第三方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取得的成绩,来含蓄地提出对听话人在这一方面或领域存在的不足。例如, (3)Look, Billy.See how neat Tommy keeps his room? 在这个例子中,妈妈并没有直接指出Billy的房间不够整洁,而是借助表扬Tommy房间的整洁,使Billy推导出自己的隐含意义,即“我的房间不够整洁,我应该至少让它像Billy的房间那么整洁。”这种批评给听话人留下了回旋余地,让他判断说话人是否实施了批评的言语行为。这一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避免直接或间接提到听话人及他的缺点错误。 三.反语(Irony):反语是一种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都很常用的语言形式。反语如果应用得当,能够在谈笑之间使听话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请看下面的例子: (4)顾客(指着汤里的苍蝇):服务员,你们的饭店的青菜汤里还放肉啊?

(5)Thank you, Jim.You are really my good friend.(Actually, Jim has done wrong to him.) 在例句(4)中,顾客表面上表扬饭店的汤里放肉,但是实则是间接委婉的指出饭店的卫生问题堪忧。这么做可以避免令听话人尴尬的结果,不与听话人发生对峙,也可以借委婉表达不得罪其他在场顾客,达到了礼貌的效果。在例句(5)中,说话人也是借助反语指出了听话人的错误。 四.先扬后抑(stroking):在中国文化中,礼貌是社会交际中的一条重要准则。在批评他人时,说话人也常常尽量做到礼貌,避免唐突。因此,先扬后抑的批评方式广为使用。例如, (6)小张,你对工作一向认真负责的,你今天不舒服吗?文章中有这么多错误。

说话人通过肯定听话人的成绩,给听话人一定的预期时间,增强了话语的缓和度。这一批评模式在政治思想工作中应用尤为广泛。在英语社会中,这一批评形式也是一种有效地提出批评的手段。例如,

(7)Gee,your work is always so accurate.But the work you did today is not what I expected.五.开玩笑(joking):开玩笑是一种积极的礼貌策略,可以使说话人取得批评的目的的同时,避免威胁听话人的面子。这也是批评的一种常用模式。

(8)Perhaps you forgot that you placed a book in your bag and meant to pay for it on your way off the store? (9) 小姐,下次小心点,我饿了,但我的大衣可没饿呀。

六.借用规章和道德规范(regulations & morals):这种批评模式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情况。说话人不直接提出批评,而是通过陈述规章或道德规范来达到批评之力。例如,

(10)In our company, promptne has special importance.(11)好孩子不撒谎。

在例(10)中公司领导和在例(11)中的孩子母亲都没有直接批评下属或孩子,而是通过陈述公司规章和社会的道德标准,让听话人自己去推导说话人的隐含语义。这种模式并不直接指出听话人的错误和问题,从而避免威胁听话人的面子。

七.非人称指向(depersonalization):这种批评模式把重点放在听话人所犯的错误或错误造成的后果上而不直言不讳地批评听话人,从而保留了对方的面子。例如, (12)Parent: Someone’s eaten the icing off the cake.Child: It wasn’t me.(13)这篇文章好眼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在例(12)中的父母和例(13)中的说话人都巧妙地借助非人称指向,在保留听话人的面子前提下,批评了听话人的错误。 Ⅱ.2 公开策略

公开策略是指说话人直接对听话人公开实施面子威胁行为,明确指出听话人所犯的错误。公开批评行为又可以分成缓和策略(the mitigated strategy)和非缓和策略(the unmitigated strategy)。(Katz, 1987) 一.缓和策略:缓和策略是指说话人通过使用模糊限定词(hedges)如 maybe, kind of等和前语(preface)来缓和批评的语势的策略。例如,

(14)有件事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但是我又不能不说,请你们以后放东西动作轻点儿。

在使用前语缓和语势的句子中,说话人会用前语给自己的批评做个铺垫,表达批评的善意性,让听话人有个心理预期,降低批评的唐突性。 二.非缓和策略:非缓和策略是指说话人没有使用任何模糊限定词和前语,不使用委婉表达,认为无需照顾听话人的面子,直接发出批评。这一策略具有很强的面子威胁性,因此在使用时,应当谨慎。例如,

(15)你们也太不象话了,整天上班时间聚众赌博。不想干了就回去!

这是领导批评下属的言辞,由于二者的社会身份,权势不同,所以说话人没有顾及听话人的面子,直接批评了听话人。 Ⅲ.结语

批评言语行为作为一种日常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值得引起说话人的重视,以便选择恰当的批评策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对于批评言语行为,听话人有多种应答策略,因篇幅所限,本文未做探讨。批评的言语行为还体现出跨文化差异性,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在选择批评策略与不同批评策略的使用频率方面存在差异。此外,不同人群在选择批评策略时也大相径庭。这些领域值得研究者进行进一步探讨和阐述。

参考书目: [1] Katz, L.Face risk in the expreion of censure-a cro-cultural study.Tel Aviv: Tel Aviv university, 1987.[2] 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don: Longman, 1983.[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4]吴琼淑, 樊薇薇.英汉批评言语行为策略对比研究.外语教学, 2004(2): 22-25.

推荐第5篇:基于语用,夯实言语表达训练

基于语用,夯实言语表达训练

基于语用,夯实言语表达训练 基于语用,夯实言语表达训练 杨 虹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资源,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将文本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自我内在需求的积极语言,以提高语用能力和综合的语文素养。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还是语文实践。那么如何通过言语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

一、巧借言语范式练表达,让语用训练有尺度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上课发言要么是表达不清,要么是言语表达简单苍白。究其原因,除了言语积累“量”的不足外,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缺少规范的言语训练。 言语能力的形成,大致有两条途径:一是靠日常言语自我的“习得”。由于遗传和文化基因的存在,有些言语能力,无需而教,无师自通。二是靠后天言语实践活动,慢慢“学得”而来。语文课,就是要利用文本这个规范的言语范式对学生不断地施加影响,最终让作者规范的“言语图示”来改变学生大脑内在的“言语图示”,最终形成言语能力和言语智慧。 培养言语能力,首先材料的选择要规范,其次言语训练要严格。 我们来看贾志敏老师在教学《两个名字》一课如何利用课文中的“你有——我也有——”这样的言语范式来进行言语训练的: 师(伸手):你好! 生(伸手):你好! 师(手举一支铅笔):我有一支铅笔。 生(拿起一支铅笔):我也有一支铅笔。 合(拍手):哈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 师:下面我们倒过来说。 生:我有一副眼镜。 师:我也有一副眼镜。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副眼镜。 生:我有一条裤子。 师:你这一说 ,我后面就难说了 ,外国人会笑话我们中国人穷得只有一条裤子。 生(马上改):我有一条漂亮的裤子。 师(微笑):我也有一条漂亮的裤子。 合(拍手):哈哈!我们都有一条漂亮的裤子。 …… 需要强调是语用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之以恒的训练,最终才能实现语感的积淀。

二、依托创编故事练表达,让语用训练有宽度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都喜欢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时机,在教学故事类的文本时,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复述故事、转述故事和编述故事的表达训练,给学生搭建言语实践和言语运用的平台,激活文本语言,唤起言语积累,激发表达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言语能力的训练场,真正拓宽语用训练的宽度。我们可从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复述故事 一是详细复述。它要求学生尽量完整地保留故事的观点、情节或内容,不改变故事材料的顺序,从而达到积累语言,提升语用能力的目的。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的前半部分,是写汤姆和他爸爸钓鱼的情节。教者十分巧妙地提供了关键的几组词语,请学生进行详细复述。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说话训练中,不仅掌握了了解了钓鱼过程和方法,而且也明白了写一件事情一定要写清楚人物的动作及心情。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二是简要复述。它要求学生截取故事的主要观点、重要情节或内容进行复述,以此达到言语实践指向“语用”的目标。 《航天飞机》的课后习题要求“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单地从外形、飞行特点和特有本领三方面介绍,从而达到言语实践回归“语用”价值的目的。 2.转述故事 转述,就是改变人称,把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知道的一件事说给另一个人听。言语表达,其实是人内在生命的意欲。潘涌先生指出:“积极的语用首先就是一种由情感助推的自觉语用。”转述,不仅可以实现言语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调动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言语表达的言欢。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前两小节中有个词“委屈”。教师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小节的基础上,请学生说说回家后,小骆驼会怎么委屈地向妈妈述说小红马对自己的嘲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把自己当作小骆驼向妈妈一五一十转述起小红马的话来。在绘声绘色的转述中,孩子积累了语言,内化了语言,创生了语言。如此转述,语用价值得到真正的凸显。 3.编述故事 它包括续编故事和创编故事。这样的训练,既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让表述更符合逻辑,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更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蜗牛的奖杯》一文,请学生创编故事:自从小蜗牛得到了奖杯,它白天和夜晚是怎么过的呢?它的好朋友会如何劝告它呢?它又会如何回答呢?……这些故事的编述,不仅需要学生联系原故事情节,还要在这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创编情节。学生对这种言语实践兴趣盎然,长时间的训练,语用能力自然就能提升。

三、遵循文体特点练表达,让语用训练有效度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的文体归属。文体是人们对文章作品内在规律、特质的一种认识和总结。作者需遵循它进行写作,读者也需遵循这些规则进行阅读。离开了对体裁的认知,就会严重地影响我们的读写能力。新课程标准把文体分为四类: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和非连续性文本。这些文体折射出作者独特的精神结构、体验方式、思维方式和其他社会历史、文化精神。教师就是应该善于发现文本的特质,遵循不同的文本特点进行教学,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设计恰当的言语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学与问》一文,属于说理文。“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是作者的观点。为了说清楚自己的观点,作者主要选取“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当我把改变前的两个故事让学生与原文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时,学生豁然开朗。原来,说理文与记叙文表达的风格不同,它的行文要求只要把事情简要说清楚、把道理说明白即可,不需要有过多的细节描写。然后,我再出示一两个故事,让学生按照说理文的文体要求修改。如此的练笔,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说理性文本的言语特点,目的明确,训练有效。

四、感悟写作手法练表达,让语用训练有梯度 阅读文本无外乎两个维度:作为普通读者的阅读,以了解内容、感知信息为主,这样的阅读取向足矣;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的主要目标不仅是感知文本所传递的内容,还要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凸显内容、如何表情达意的,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言语表达方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关注文本的言语表达,不仅要关注字词句段以及篇章等各级语言单位的综合运用和各种修辞手法,更要关注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写作手法。在解读文本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关注的焦点置于言语形式的意蕴中,从而为阅读教学开掘适宜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品味言语表达的精妙,并在有效积累内化和积极的言语实践中提升言语表达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以写人记事类为主,这类文本中通常会有相应的景色或环境描写,这其实是作者的一种创作技巧,更是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一种策略。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不能仅仅视为一种简单的景色或环境描写,而要引导学生将其放置在特定的情景中,一步一步体会它对刻画人物、凸显中心所起的作用。 《爱如茉莉》中几段描写阳光和茉莉花的句段,非常精彩。看似作者在描写景物,实则作者是想透过静谧恬静的环境描写,来衬托出温馨美好的平淡爱情,这种“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手法,就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并加以言语实践。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练笔:生日那天,你心情怎样?你可以借着描写一些景物,来表达你心中的快乐吗?如果今天考试成绩不理想,你心情很低落,此时走在回家的路上,眼中的景物又会是怎样的呢?学生通过这样分层次、有梯度的言语实践,语用的能力慢慢有所提高。 著名的教育家成尚荣先生提出:“语文还要再语文一点,要以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的教育。”其中的“再语文一点”就是指的语文味。确切地说,应当指语用味。“语文的方式”,就是指语文实践活动。当我们的语文教学开始关注了语用的时候,教学才会步入高效的快车道。 (作者单位: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研室2015第11期立项课题《语用视角下学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阶段性成果,立项文号(2015JK11-L096)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探讨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深入人心,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也开始改革。原先小学语文教学重言语内容而轻言语形式,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逐渐以言语形式为核心。从以课文内容理解为主,到课文言语形式为主转变,体现当下语文教学的改革思路。对于如何将此理论运用于实践,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例为基础,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言语形式

新课标将语文课程定义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实际上就是说,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要学习言语形式。所以,现今小学语文课程在阅读教学上应关注言语形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具备更好的语言运用水平和实践能力。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想达成言语形式的学习,需要老师帮助学生了解教学文本中言语形式的内容。此外还要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言语模仿提升学生语用能力,使其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增强。下面,笔者就此类问题,依据教学实例,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

一、立足文本特点来关注言语形式的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文体多样,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也不能例外。老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到言语形式上面来。

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小诗,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感受诗歌诗意的语言。当老师出示小诗的第五节“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当教到这里,老师让学生先齐读,接着让学生体会“星星困得眨眼”是什么样的,这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丰富的语言魅力。然后询问学生老师的梦此刻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依据诗歌回答“又香又甜”。这里老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又„又„”的造词方式,点学生起来回答很有什么别的说法,学生通过阅读这首小诗,学会相关词语的运用。通过这篇课文的阅读,体会诗歌的隽永特点及语言特色。

又如叙事类文章,《木兰从军》来自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课本。课文从木兰从军的背景开始讲述,再到木兰告别家人从军,最后木兰胜利回乡。

结尾写道“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在里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这样安排?作者是怎样描写花木兰的?这些是课文教学应体现的。

在教学中,老师把握课文的文本特点,帮助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布局谋篇,造句用词等等,才能将学生引入言语形式的学习上。

二、立足特殊词句来关注言语形式的教学

特殊词句并不是指这些词句有多难写,实际上是指课文中表达效果独特的句子与词语。这一类词句形式新颖,效果特殊,却不是原先语文教师课堂上常教的“中心句”、“关键词”等等。对这类词句的学习,应关注它们的表现手法,这正是有价值的言语形式。从标点符号的特殊运用方法,到词语的妙用,再到整组词或修辞的使用,再到句子句群的写作,都体现言语形式的学习价值。

如苏教版的《大海睡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这篇课文在教学中,要学生朗读多遍,体会文章的情感。

这篇文章大量运用拟人的手法,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海睡觉了”便是拟人的手法的巧妙运用。这种表达方式,让物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大海在深夜里的寂静美丽,并显出大自然的美丽、美好与可爱。接着,老师就点学生起来改写句子,这里学生通过言语模仿提升学生语用能力。这时,让全班同学一起评析。比如某学生造句写道“鸟儿不闹了,蜂儿不笑了,深夜里,森林睡觉了”。该学生能将课文内容消化,并能学会该篇课文所要学习的言语形式,且能很好地当堂运用。因此,老师对此学生予以言语上的鼓励,从而加深了该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及对拟人句的学习。

然后老师让学生依照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调动自己思维的水平,在笔记本中再写几个比喻句或拟人句,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写得最多。这类学习,强化了学生对拟人这种言语形式的运用能力,还能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里言语形式变成教学内容后,就不只是对言语内容的体会了,还有对言语形式的技巧和效果的体验。

三、结语

重视言语形式的阅读教学,并不是指不用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其实是在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条件下,要注重语文课程的价值,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言语形式的形式当然是不能脱离内容理解的。反过来,言语形式能对语文内容的理解有利。故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时不仅要能理解文章还要提高语用能力,那么,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言语形式的教学。只有这样,才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与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谢玲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2.11(2):123

[2]孙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24(17):59

[3]徐国荣.以“言语形式”为核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3.35(4):34-36

[4]唐建军.语文阅读教学“言语体验”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4.13(16):147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小学)

推荐第7篇:语用教学

一个人说的话恰当得体与否,写出来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怎样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应当首先和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语用交流之上。要想方设法紧紧依托文本所提供的“想象世界”和重点词语,激发学生的语用兴趣,各显神通地进行语用尝试,是语文课堂训练的第一要务。

一、“广积粮”——为语用打基础

积累词语,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表达词汇。语文课文中不乏许多好文,美文,词语追求的是量的累积。懂不懂没关系,只要对这个词语有新鲜感,先将其储存起来。词语作为语言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词语进行积累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是追求词语理解的深入还是注重词语累积的数量,虽然需要综合多个因素来考虑,但是没有量的积累肯定是不行的,同时,积累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意义认识。

1、立足课本

书本是学生主要的“语言积累”来源,特别是语文教科书,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是进行语言积累的绝好材料。在一节课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呈现新词,好词,不要贪多,以一两个词作为重点进行了解词义,了解词语使用的语境,通过反复练说,达到学生对词语的内化,积累,日复一日,积累的词语量是相当丰富的。比如:《台湾的蝴蝶谷》,本篇课文就含有很多好词,令人难忘,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翩翩起舞等等,课堂中我抓住这些词语,引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反复练说,我相信这些词能存进学生的脑中。

学习写字时,用字组词也是一个很好积累词语的机会,在组词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词语,让学生们互相见识,互相学习。

2、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一二年级集中识字,基本扫除文字障碍,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就是识字教学,集中认字的目的是让小学生尽快掌握文字(含语言)这个工具,从而自如地进入阅读领域。拓展阅读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渗透。首先要取的家长的配合,因为学生识字量还是有限的,亲子阅读绘本可以在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到一年级下学期,根据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我设计了“我爱看书”家庭阅读表,引导学生每天从故事书中选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家长签上名字,用累计红花的方式奖励,提高学生积极性。在学校,学生每天下午来校后到第一节上课前,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种故事书,目前已经试行一年多了,学生在进行组词的时候,就会说出:扫荡、高贵、万里无云、无精打采„„,都是他们在讲故事的时候耳濡目染的,虽然有的意思不太明白,但是词语已在心中了,了解其义,也是即将的事情了。

3、生活积累

教学中最大的障碍还是生活体验问题,学生每天在与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接触,接收到许多的语言信息,让其久而久之就内化成学生的语言。比如一年级下册《识字3》中对子的认识,跟学生举例子说,春联就是对子,学生马上就反映出我家春联是迎春——接福,以后学生自然会关注春联的内容。

二、“授以渔”——为语用架桥梁

学生积累了很多的词语,如果不能使用,那就形同虚设。只有通过运用,才能把这些内储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该怎么用?教师就需要沉下心来教书,先必须“啃教材”,潜心钻研教材,咀嚼教材,只有洞悉教材意图,熟悉教材体系,明确教材重点难点,还必须在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创造性使用教材,也就是“用教材教”,把课程资源的开发落到实处,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一课一得”即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单元重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利用这篇课文来训练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某一篇课文后,能得到一两个方面知识的学习、训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即以课内为主,课内以突出段的精读,课外突出篇的训练,课内以名段为主,课外以精品为宜。比如:《沉香救母》这一课中“沉香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引导学生先弄清“一„„就„„”的意思后,学着联系生活再说。在学到我会写的字“更”的时候,学生组了个词“更帅”,我就顺势问:“xx同学很帅,谁比他更帅?”有一个男生就回答:“我比他更帅”。学生发言热情顿时高涨,请了一位女同学和我站在一起,引导学生用“更”说话:“xx同学很高,老师比她更高。老师头发很长,xx同学头发比老师更长。”学生在说话中,明白了“更”的使用。

三、“磨铁杵”——为语用创情境

学,是为了用,这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功能。引导学生把语言置于特定的语境中用恰当,用合适,学以致,以用促学,当然运用训练必须坚持不懈,多法并举,才能真正内化语用。

1、当堂的词语运用操练,还势必促使课堂教学充满无穷的生命活力。老师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引导学生大胆,大声,大方的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形成自由有序的语言运用情景。这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老师生硬的上课,严肃的批评都导致课堂的冷却,无法形成语用环境,那就只是老师讲,学生听了。

2、通过设计出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较具生活性,形象性、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的教学,创设的情景越活泼、生动、准确,学生就越能理解所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这样就越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目的。

3、重视日常交流语用的渗透。跟学生聊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比如:看到学生打扮特别漂亮,老师夸一夸他,下次他也懂得夸老师,夸别人了。开假时都跟学生聊聊爸爸妈妈带你去哪玩了,玩的怎么样呀?明天就要春游了,大家心情怎么样?等等。

我非常赞赏刘仁增老师据此提出的“语用型教学”的一串响亮口号:生命,因语用而绽放;理性,因语用而温润;意蕴,因语用而开掘;语技,因语用而提升。在语用实践的过程中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进行,我将学生引向语言应用、言语提升的学习之途,从而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的课。

推荐第8篇:落实语用教学

落实语用教学

一、在言语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语文学习就是言语活动的实践,语文学习的目标也就是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语用能力。

1、错读的资源:读书中的语用 对于学生的出错,教师要善于归因,分析其潜在的认知结构上的不足与错误,让学习主体得到体面的言语实践机遇,帮助其建构合理的图式。 (帮助学生纠错的过程就像是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学生出现错误,说明在认知上出现问题,无法自行建构,教师此时不能简单粗暴的纠错,而是要善于在言语实践中帮助学生自己建构。)

2、倾听的忽视:交流中的语用 倾听是尊重学生的体现,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语文学习中的倾听更是理解的一种方式,是对话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语文能力。 教师倾听学生发言,悉心引导每一次思维的转换,耐心等待每一回思想的升华,把课堂的空间尽量打开,让学生尽情地舒展自己、释放自己、提升自己。模糊的诘问:表达中的语用 质疑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发端。在课堂师生、文本的多方语言交汇过程中,在开放和真诚的倾听和倾吐循环互动中,必然会激发意义的生成、思想的升华、智慧的迸发。人文的分离:写作中的语用一旦学生的书面“倾吐”不是尊重自己内心的深切感受,而是为了适应既定读者(例如语文教师)之要求,那么这种“倾吐”就会走味,或者是“吐”而未“倾”也。此乃当前习作教学之弊。倾吐的过程应该成为表现自我的过程,写作与自我之间应该完全同步。

二、抓住“语言”这个牛鼻子

1、思考着读 思考着读的核心是学生在任务引领下的自学、先学,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充分的语文实践中领会、运用语文的规律。 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

2、比较着学 要真正把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落实到实处,必须完成语文课堂的转型,既关注写什么,又关注怎么写,既教言语内容,又教言语形式,让教学过程得意、得言、得思。比较着学,不失为一种选择。

3、拓展着写写是语言的一种编码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表达,课堂就有了学生自主语言实践的时空,避免了在内容繁复分析上的消耗。

三、“泉”眼无声,“趣”味盎然写景类文章独立阅读的方法:先读出景是怎样的探究作者是如何写景的追问作者的情意是如何表达的读写结合阅读过程: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运用语言

四、让词语在交际中活起来

1、结合课文情境,第一次点击词语

2、结合练笔语境,第二次点击词语以文本中的重点词语为目标,把重点词语、短语复现,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练笔,让这些词语成为积极语汇。

五、语用,从正确理解词句的本义起步教师的提问,要涉及语言文字的学习,要有关联性和层次性,不要个个孤立,更不要没有思维的质量。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现象,然后根据这些语言现象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来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秘密。 语用的意义有两层:首先是正确的理解词句的本义,其次是在运用过程中体悟作者的言外之意。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得从正确理解词句的本义起步。

六、让“词语盘点”教学“实”起来一词一世界。词语教学是平时教学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元素,是散落在单元中的珍珠。

1、分一分,看谁分得最正确

2、比一比,看谁积累得最多

3、找一找,看谁找得最正确

4、填一填,看谁填得最恰当

5、说一说,看谁说得最形象

6、写一写,看谁写得最连贯

1、画面相辅,让“日积月累”鲜活起来

2、拍客寻美,让“日积月累”生活起来

3、照片注释,让“日积月累”活用起来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载体,同一篇课文,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截然不同。哪怕文本中同一个语言点,不同年级的教学定位也是不同的。找准不同年级学生语文知识、经验的起点研制阅读教学内容,举要删芜,才能让不同年段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应有的发展。 看似寻常最奇崛,阅读教学要提升学生阅读欣赏的眼力,教师须慧眼识珠,看到学生看不到的语言风景,引导学生在疏忽处驻足欣赏,平中见奇,体味语言魅力,发现阅读乐趣,提升阅读能力。管建刚《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自然段摆出观点,是“起”;第三自然段顺着观点,举出正面例子,是“承”;第四自然段举出反面例子,是“转”;最后总结,是“合”。如此梳理点拨,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式样,也开始关注揣摩篇章结构特点。

推荐第9篇:在言语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编者按:

2011年修订版课标在前言部分开头的两段话里,有四处提到“语言文字的运用”,将语言文字的运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下一步小学语文实践探索指明了方向。近期,浙江省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的罗丹红老师给本刊发来一组稿件,这组稿件呈现了绍兴一线教师对“语用”的认识,对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用”训练的思考和实践,有深度,有创见。本期特刊发其中部分稿件,藉此点燃新一轮语文改革的星星之火,开启新一年语文教学的探索之路。

罗丹红

人类所有形式的交往活动,都无法完全脱离言语。作为符号文化的动物,人正是依托言语而存在和生活,凭借言语而生长和发展。语文学习就是言语活动的实践,语文学习的目标也就是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错读的资源:读书中的语用

语文课堂中,学生出错,教师纠错,是常见的教学环节,这是学习真实发生的表现。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错误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然而纠错的方法不同,其效果则大不一样。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处置偏简单,缺乏对错误的欣赏与容纳,大大减少了学生扩展认知范围、接触新发现、联结新意向的机会。而有的教师在纠错中,善于归因,分析其潜在的认知结构上的不足与错误,让学习主体得到体面的言语实践机遇,帮助其建构合理的图式。

前段时间,笔者听四位青年教师执教二年级的课文《玲玲的画》。学生在读“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一句时,无一例外地将“叭”读成了“pa”。前三位教师立即打断,拿出同文中的“趴”词作了比较指正,告诫学生再不许将这个词读错。临下课,教师再次让学生朗读,仍有同学在这一句上出错。

第四位老师并未告诫了事,而是紧紧抓住这一细节,作了一番“文章”——

师:她刚才哪里读错了?

生:她把“叭”读成了“啪”。

教师看似不经意地拿起一支铅笔,“叭”地一声,它掉到书本上。

师:请你用力把书本合上。(学生试做,“啪”声响起。)

生:“叭”的声音轻,“啪”的声音会比较大。

师:再读读句子,这里还有一个象声词你发现了吗?

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哇”,让孩子们自由练读句子,想想这两个词该怎么读。

生:我觉得“叭”要念得轻而短,“哇”要读得响而长。因为玲玲哭得很大声,才会引来爸爸的注意。

随后,课上学生多次读到该句,再无一人出错,且在朗读时自然作了轻重处理。

同一问题,采取的教法迥异,产生的效果亦不同。如果我们追问一下:学生为什么会读错?一方面是受生活中常听到的象声词“啪”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同一课中已学过的形近字“趴”的干扰,前三位老师的干预显然没有基于学生的认知原点。第四位教师则将“纠错”的过程当作言语实践的契机,先通过场景预设,引导辨析语义,再启发比较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到课文内容与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的联系。

二、倾听的忽视:交流中的语用

倾听是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倾听是尊重学生的体现,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语文学习中的倾听更是理解的一种方式,是对话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语文能力。

在教学《济南的冬天》第三自然段时,教师:“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那究竟妙在何处呢?请同学细细地研读这一自然段,待会儿把你认为最妙的一处和我们大伙儿一起分享。(学生自由读) 生:我觉得最妙的是雪后的色彩: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非常丰富。

生:我认为最妙的是它的姿态。你看,同样是雪,落在树尖上像日本看护妇,落在山尖上像是给蓝天镶了道银边,落在山坡上像是给山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落在山腰上则好像害了羞的小姑娘,可以说是姿态万千。

师:是啊,同一场雪,因落在了不同的部位,便有了不同的姿态。多妙啊!(引读全段)

师:济南的冬天真是妙不可言啊!老舍先生又是怎样妙笔生花,把这种妙景描绘出来的呢?

生:我认为最妙的是它的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写雪,落在树尖上是“顶”,落在山尖上是“镶”,山坡上的则是“穿”,山腰上的是“露”,既符合各自的特点,又避免了用词的重复。

师:多么美妙的语言。描写的难道仅仅是济南的冬天色彩明丽、姿态万千的景色?

生:还妙在情意。这段话中作者没有直接表达情感的“喜欢”“爱”字,但透过“最”“呀”“就”“吧”“太”这些词,充分凝聚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就像《猫》的写法。

师:对啊!整一段话没有一个爱字,但读来字字句句都渗透着喜欢,这便是语言大师的高明之处。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透过明亮的语言文字读出其中蕴含的情感,你是我们班的语言大师了。(再度翘起大拇指。朝学生)请同学们把这段话好好地读一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配乐读)

这里,老师倾心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悉心引导每一次思维的转换,耐心等待每一回思想的升华,把课堂的空间尽量打开,让学生尽情地舒展自己、释放自己、提升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至高的善,它充盈着关怀和仁爱。教师倾听学生的自由言说的同时,也在引导和熏陶学生学会个性的表达,学会去倾听他人,因而师生都因为彼此的相互倾听、相互接纳,而进入一种和谐、优美的人文环境,在倾听中理解,在理解中升华。

三、模糊的诘问:表达中的语用

质疑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发端。我们反对“独白式”语文教学,是因为这种令思维沉睡、语感麻木的语文教学,实质上是给新生的生命作精神“催眠”。言语是人的思想本身,是人的情感、意志、理念和价值态度的体现,是生命本质力量的一种外显。正因如此,在课堂师生、文本的多方语言交汇过程中,在开放和真诚的倾听和倾吐循环互动中,必然会激发意义的生成、思想的升华、智慧的迸发。

教学略读课文《半截蜡烛》时有学生质疑:伯诺德夫人一家在保护蜡烛时所想的办法都很巧妙,为什么只有杰奎琳成功了呢?

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了孩子的疑惑,旋即出示了三位人物的台词,请学生静思默想:为什么杰奎琳会成功?作些批注,然后小组交流一下。提示:至少说出三点。稍作思索,孩子们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

1.杰奎琳说话时有指定的对象,是对那位少校军官说的,还尊称对方为司令官,让对方觉得被尊重,而伯诺德夫人和杰克统称“先生们”。(关注称呼,对话要有听者意识。) 2.伯诺德夫人和杰克边说边拿走了蜡烛,文中用的是句号,而杰奎琳是在征询对方的意见,文中用的是问号。(关注标点,对话时用征询的口吻对方更易接受。)

3.杰奎琳说话时是面带微笑的,我记得有人曾说过“微笑是最好的语言”。(关注提示,对话时学会微笑表示友好。) 4.杰奎琳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她触动了少校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唤起了他对小女儿的思念。(关注内容,对话时若能直抵对方的心灵,收效会好得多。)

教师适时小结:同样是好办法,表达的形式不一样,收效也就不同。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这里,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的泥水潭,而成了汹涌澎湃的思维场。学生在诚恳的倾听中学会思考,在坦率的表达中获得进步,日益趋向个性化的言语,不仅仅是学生所使用的一种工具或技能,更是其真正意义的心灵成长。

四、人文的分离:写作中的语用

一旦学生的书面“倾吐”不是尊重自己内心的深切感受,而是为了适应既定“读者”(例如语文教师)之要求,那么,这种“倾吐”就会走味,或者是“吐”而未“倾”也。此乃当前习作教学之弊。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主题为《介绍一个真实的自己》。三年级的孩子,如何认识自我?表达自我?笔者安排了一个随文进行的长作业。

一是《说说我的名字》。孩子的名字里有着家长的诸多寄寓,让孩子回家问一问家长,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第二天上完单元导读课的时候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名字里的故事。因为有了事前的询问,每个孩子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自我意识在无形中滋长。

二是《镜子里的我》。学完《画杨桃》,让孩子们拿出事先准备的小镜子,观察镜子中的自己。当下的孩子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很多是概念外貌,千人一面,凡写小姑娘一定是红扑扑的脸蛋,樱桃小嘴,在这里都消弭了。因为“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把观察到的写下来,让大家来猜一猜评一评,看谁描述得最逼真。这里,与其说是在对孩子进行外貌描写的训练,不如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跃动。

例:瞧,他那额头正中有个反旋涡,特显眼。淡淡的眉毛,皱起来一高一低。细细长长的眼睛,一笑起来就眯成了一条缝,还蹦出两颗大板牙,白白的,在阳光下闪着光芒,怪不得奶奶老说他吃西瓜特好。最有意思的是他的鼻子,像被牛蹄子踩了一下,扁扁的,赖在脸上,任你怎么揪都揪不起来。

三是《别人眼中的我》。可以向身边的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询问,“我”是个怎样的人?不同的人眼中的“我”是不一样的,有优点有缺点,这跟本单元的阅读目标“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也就不一样”相吻合。在敞亮的交流中,学会悦纳自己。

四是《我喜欢》。让孩子畅所欲言地说说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比如玩电脑。不批评,只引领,让孩子明白玩电脑不只是玩游戏,它还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可以上网查资料、画画、做电子小报等等,有滋有味、有情有趣的爱好在交流中分享。

这里,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心灵的情思,其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都是每个独特的自我生活的外化。倾吐的过程成为表现自我的过程,写作与自我之间完全同步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如何让每一个智慧生命学会表达最好的自己?这是我们每一个母语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永恒的追攀之境。

推荐第10篇:形式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经过了8年的浴血奋战,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不再是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了,中国人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们中国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跟那些抗日英雄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就没有现在强大的新中国。在这8年的抗日战争中,无论是在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还是在百团大战中,是无数的战士们抛颅头,洒热血,他们是抗战中最伟大的英雄!是他们向世界昭示: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华民族不可欺!

国庆,总给人们带来喜庆,带来诗意,带来遐想,带来憧憬,更带来希望,而今年的秋天,非同一般,更不寻常。在这美好的季节,共和国每一平方公里的热土都浸透着欢欣与幸福,流淌着甜蜜与歌唱。十三亿华夏儿女以豪迈激越的歌声放飞金色的理想与玫瑰色的憧憬,放飞坚如磐石的信念与对伟大祖国赞美的诗行。

古老的长城挺起不屈的胸膛,奔腾的长江翻卷晶莹的浪花,千里草原回荡深情的马头琴声,拉萨林卡正传来牧民奔向小康的欢歌笑语。于是,我看到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华夏儿女于天地间引吭高歌。以共和国儿女的名义,向祖国致意,为母亲祝福。

祖国,您如一叶希望之帆,从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中驶来;从神州7号飞船遨游太空的喜讯中驶来;从城市改革振兴的蓝图和乡村富裕文明畅想曲中驶来。于是,我看到春风吹进亿万扇幸福的门窗,听到了“春天的故事”响彻华夏大地。辽阔的海疆飞驶英雄的战艇,西部边陲又腾起冲天的火箭。漫漫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有过辉煌,有过挫折。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在三代领导人和党中央领导下,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振兴中华,壮我国威”的经济建设。

阅兵现场最靓丽的风景还是老兵方阵。他们坐在车上,接受全世界爱好和平

的人们最高的敬意。虽然容颜已然衰老,目光不再坚毅,但历史不会忘记千千万万抗战老兵的奉献和牺牲。此刻,他们的荣耀定格,他们的精神融入中华文明并将传承不息。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军队,只要是为全民族抗战的都是英雄,只要为中华文明接续不惜放弃小我的都受到今人最高的敬意。

也许再过10年,我们将很难看到尚还健在的老兵们。在这样的盛大时刻,看到这些最该获得荣誉的老兵在天安门广场的身影,作为一个中国人,与有荣焉

阅兵式纪念,是为了警告那些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人,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积贫积弱之民族;是为了提醒我们的同胞,铭记先辈们的牺牲,铭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为了讴歌无数先烈浴血奋战、穷其生命追求民族自强的精神。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

放眼20世纪的全球,特别是后发国家,“找寻”与“探索”现代化路径成为一个共同的主题。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现代化模式,不断输入后发追赶型国家,但少有成功,甚至导致了更大范围的“拉美陷阱”。新中国60年间的“找寻”,虽然走过弯路,有过错误,但我们最终在挫折中汲取教训,在探索中总结经验,毅然决然地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

如果说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确立了支撑现代化建设的强有力制度体系,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那么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则全面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当代中国两次伟大革命的历史结论。

历史的长河静观时往往风平浪静,只有蓦然回首,才能体会它的波澜壮阔。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从“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看似简单的词语之变,蕴藏着多少振聋发聩的观念突破,包含着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转折,凝聚着多少前无古人的伟大创新。它以一个政党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改变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轨迹,改变了十几亿中国人民的命运。

国庆阅兵向世界展示的是我们国家的强大,军人的强悍,科技的先进,同时

也表达了我们爱好和平的愿望。回眸历史,翻开令我们骄傲的一页,古代多少英雄豪杰浴血奋战,那时的中国是强大的,外国人根本不敢侵略我国。但是到了近代,中华民族遭受了多少屈辱啊!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九一八事变,日本的铁蹄践踏我们的大好河山„„中国成了待宰的羔羊,这些历史令我们愤恨不已。

1949年,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那一刻起,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领导人的带领下,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今天,盛大的阅兵式不就是祖**亲六十年来繁荣昌盛的体现吗!今天,我们是新世纪的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明天,祖国将由我们建设,历史将由我们谱写!

第11篇:改革教案撰写形式强化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益最重要的环节。要改革传统教学,真正让课堂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备课的改革是首当其冲的。为了适应课改需要,强化教师集体备课行为,本学期初,我校根据南康市教研室“四线三课”校本教研模式,出台了“写、议、改、补、记”五位一体集体备课实验方案,并在部分备课组进行试点。

该方案规定,开学初,由各备课组组织一次全科性集体备课,重点讨论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问题,再根据教学进度,制定年级备课计划,确定集体备课地点,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安排好备课内容和执笔教师,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

“写、议、改、补、记”五位一体集体备课的工作流程是:“写”,由组内教师轮流执笔,于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前写好教案初稿,并打印好。所写教案要体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其中教学过程可以用主干形式粗备,给每个教师留下补充空间;“议”,即集体备课,由执笔教师将下周各课时教案初稿分发给组员,执笔教师对下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全组教师集体讨论,备课组长记录好集体讨论的情况;“改”,由执笔教师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对教案初稿进行整理、修改、打印,于本周星期五前分发给教师人手一份。教案在打印时,右侧留三分之一空白给教师补充内容,末尾留部分空白撰写教学后记;“补”,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都必须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联系自己的班级情况,批判地吸收,有选择地舍取,认真地在右侧三分之一空白处补充内容,加进自己的思考意见,溶进自己的教学思想,进行个性化加工,同时,要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的东西,让课堂教学体现灵性和发展;“记”,教学后记。每节课后,教师要认真撰写教学后记,做到一课一反思,记下教学心得,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并在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上周教后感。

“议”是集体备课的核心,对“议”这个环节的管理,我们主要看三点:一看集体备课的时间,人员是否得到保证;二看参加人员是否有备而来,踊跃发言;三看教师在发言时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学校对集体备课试点组的教师教案的检查,主要看二处:一看右侧三分之一空白处是否补充详细的教学内容,二看教学后记空白处是否填写教学反思或教后体会。如果两处有一处空白,视为该教师本课时无教案。

教学后记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形式,教学反思是教师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关键。实验教师胡雪梅在《谈骨气》一课教学后写下后记:不妨吃吃“嗟来之食”

对“写、议、改、补、记”五位一体集体备课实验工作,我校本着“明确要求,严格条件,谨慎操作, 大胆试点”的原则,在试点中找问题,在试点中总结经验,坚持一校两制。试点组按试点规定要求备课,其他教师按常规要求备课。试点备课组必须向学校申请,填写申报表,递交申报计划,教导处对其申报条件进行逐项审核,对符合申报条件备课组的全体教师由学校统一组织培训。目前,我校已批准4个备课组实行试点,实验教师42人。

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点,实验教师普遍感觉到,这种集体备课形式更能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培养教师的合作研究精神,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经过备课组集体讨论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更深了,教学思路更宽了,教师的合作精神更强了。用教师的话来说,“写、议、改、补、记”集体备课实现了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将集体备课激活了。“写”为集体备课提供了范式、讨论中心;“议”为教师同伴间的展示、互学、互助、对话、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改”为集体讨论理清出主线;“补”为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体现了教师的发展水平,因材施教和个性风格;“记”实现了一课一反思。这种备课形式体现了“个体——集体——个体”的方式,既有教师集体备课,又有教师的个体备课,有效做到了化众人之智为一人之智,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通过实验,试点组有了明显的变化。集体讨论的针对性更强了,讨论的气氛更热烈了。因为有先写好的教案范式,讨论的中心更集中,大家都有话可说了,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易在讨论中交流和冲突;机械简单的教案书写工作量减轻了,教师可须根据集体备课的意见,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必要的个性化补白,突出创新。教师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钻研新课标新教材上,为教师业务学习赢得了时间;教师的钻研精神更强了。要在集体讨论时提出个性化的建议,迫使教师事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查阅资料,了解和分析学生;教学反思更及时了,每节课后,实验教师都要对教学效果全面反思,找出成功之处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并撰写教学后记。

对于集体备课,我校也十分关注两种不良倾向的防止:一是流于形式,只是同组教师在固定时间内坐在一起聊聊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争论。或是组长一人说几点,大家随声附和几句了事。二是要防止“众人一面”,过分强调统一,如作业统

一、授课方式统一。集体备课更注重教师的个性化劳动,每个教师拿到集体备课的教案,都必须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自己班级的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的结合。若简单地实行拿来主义,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那么,经过集体备课后的教师,就不过是讲台上的一部放像机。这无疑抹杀了教师的个性,扼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在这种情况下,新课标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12篇:初中作文教学须关注三种形式指导

摆脱作文辅导书倡导作文个性化

——作文辅导书调查及反思

内容提要:

作文书是教学用书和学生用书的主打“产品”。学生期盼有一套启迪他们写作心智的作文辅导书;教师盼望能有一套可配合语文教学步骤的作文辅导教材;家长希望能有一套可帮助自己孩子切实提高写作能力的参考资料。作文书应运而生,有增无减。但这些作文书真的对孩子有帮助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实验稿)中有关作文教学的内容,贯穿了关于作文教学的新的理念和新的精神,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代表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而其中的一个主要精神,就是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关键词:作文辅导书,抄袭,语文新课程标准,个性化

作文书是教学用书和学生用书的主打“产品”。学生期盼有一套启迪他们写作心智的作文辅导书;教师盼望能有一套可配合语文教学步骤的作文辅导教材;家长希望能有一套可帮助自己孩子切实提高写作能力的参考资料。作文书应运而生,有增无减。

我对不同地区的5所学校的不同年级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在500多份调查卷中,发现小学生每人拥有5本或5本以上作文书的占69%,家长所买的占92%,承认抄袭过作文的占26%,课外书以作文书为主的占74%。而据《中国教育报》记者调查,北京某学校学生平均每人拥有作文书17本,最多者有50本,最少的有3本。

在各大书店均可发现各色的作文书。在中小学生作文辅导书一栏,各种作文“辞典”、“大全”、“手册”一应俱全。小学生作文是作文的启蒙期。这些图书也围绕启蒙做文章.可以说出版社在这方面是动足了脑筋的,为小学生想得挺周到和全面.我们不妨看看这类图书的书名:《好词好句好段》(此类书有四家出版社的版本)、《写文分册》、《写事分册》、《写物分册》、《写景分册》、《好词好句好段好篇》、《好开头好结尾好过渡好段落》、《小学生限字作文》、(此书分300字、400字、500字三册)等.出版社为了强调书的权威性,诱惑家长和学生购买,纷纷在书的封面上醒目地印着这样的语句:国家骨干教书联合推荐、国家 “十五”规划项目子课题科研成果等.

花山文艺出版社与东方出版中心先后推出“中国作文大厦丛书”100种,有教辅之王称号的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7套新版作文图书,河海大学出版社推出

“作文步步高”13种,华中师范大学的《小学生快速作文》以及作家出版社推出得到《全国首届新概念作文大奖赛获奖作品》等等数不胜数,打着作文旗号的刊物和图书令人眼花缭乱。作家肖复兴把目前的作文书归为3大类:一是分门别类,描写人物的、描写事物的、描写人物的„„抓到篮子里就是菜,抓到什么就能编出五花八门的书来;二是大卸八块,向庖丁解牛似地把作文明材料肢解了:描写景色的、描写动物的、描写心理的„„分得非常细;三是按部就班,标榜同步。现在的作文书大多偏重于规范性的、机械性的训练,没有更多考虑学生实际的需要,解决不了他们在写作汇总遇到的诸如没得写、没词儿等实际困难。

现在,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多是为了提高作文能力,以作文向导、作文大全之类的相关读物居多。在这样的条件下速成的作文技能技巧,终究不会形成有效的作文能力,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作文时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在与生俱来的惰性的驱使下,常常会抄袭或者仿写作文辅导书上的文章来交差,而抄袭或是仿写又很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以后的作文练习中又会遇到更多的难题,只好又求助于那些辅导书。如此恶性循环,最终结果是学生再也写不出属于自己的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学生为完成作文而不得不捏造不曾见过的事情,不曾有过的感情。有人曾对30多所学校的小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小学生的作文几乎是假感想、假故事大全:扶老奶奶过街,给老师送伞,帮同学补课„„一个材料从小学写到初中,不管做什么,结尾一定要捂出道理,开头总是几句套话,连中间过渡都有固定的句套。我们的多数学生一直是为作文而作文。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辅导书,这于人们对作文教学的错误认识尤其是对作文教学目的的误解有关.作为一种基础教育,作文和文学写作是有区别的,但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种交流.但现在的问题是,作文一旦被视作一门课程,交流的特质反而被人们淡化了,于是就一味在字、词、句上下功夫.而作文变成难教难学的内容,孩子们对作文便有了一种普遍的畏惧心理。调查表明作文书92%是家长为孩子买的,但许多家长没有能力去判断作文辅导书的优劣。由于书市上作文辅导书太多太滥,许多家长、学生总想从那里找到“速成”的秘方、“必胜”奥秘。买了一本又一本,甚至把质量很差的书买回来当范文来模仿,结果副作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类书使学生“个人生活”体验普遍化、成人化。我们知道,学生作文开始走的都是模仿的路,学生读了作文辅导书,写的作文多是一个腔调,思想也处于一个平台,几十个学生,写拾金不昧的竟有一半,而且写完一件事总要发点议论,议论的内容也大同小异。这与我们提倡的创新性作文背道而驰。同时,这些书导致的抄袭现象不容忽视。我了解了一些家长,作文辅导书买回去了孩子根本不看,写作文时实在写不出来,就干脆打开书抄一篇。调查中学生承认抄袭过作

文书里的作文的占26%,现在这类书也多,学生抄了老师还没法判断。

其实渊博的知识对写好作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一篇好的文章,也往往反映着作者丰富的学识,这从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可见一斑。这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成果的展示。看得出来,有的学生对中外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史记》、《论文》、唐诗等有相当的了解,有的对科普著作的阅读颇有心得,有的学生在文章的色彩、节奏、情调的把握上,渗透着浓厚的美术、音乐的素养。这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孩子们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对写好作文的重要意义。而这一切,都是学生“作文选”达不到的效果。

小学生学习作文是要积累词汇,学习怎样开头、过渡和结尾,是要摹仿,但是词汇的积累不是孤零零的死记硬背,而是在学习整篇文章的同时积。.词是离不开篇的。开头、过渡和结尾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离开了完整的文章它们是毫无意义的,是死板、无生命的“零件”.摹仿不是照搬照抄地“合成”,而是临摹优秀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一句话,教小学生作文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即能写自己要写的话,写自己所感受的事,写出真情实感,而不是满纸毫无生气的大话、假话、空话,更不是千人一面和千篇1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实验稿)中有关作文教学的内容,贯穿了关于作文教学的新的理念和新的精神,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代表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而其中的一个主要精神,就是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达到个性化呢?我认为有以下三大点:

一、独立写作、自主写作是达到作文个性化的第一步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1、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

要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自己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是一种生命的活动,精神的活动。因此,它完全是自己的事,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别人至多只能给予指导,而不能越俎代庖。

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写作的主人。所有与写作有关的事项,都得自己去做。作文的素材,自己去积累;作文的题目,自己去拟定;作文的角度,自己去确立;作文的主题,自己去提炼,等等。一言以蔽之,要“事必躬亲”,一切都由自己去独立完成。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还意味着要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生要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善于思考有关问题。有了有价值的题材,及

时记下来;有了新的感受、体验,立刻付诸笔墨;有了一些发现,赶快写到本子上。这样,久而久之,一旦有了需要,就能自觉自愿地完成写作任务。

2、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作文重要的内驱力。要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具有兴趣和自信心是不可缺少的前提。试想,如果一个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毫无自信心,他怎么还会自主写作?他只会讨厌写作,视写作为畏途,避之惟恐不及。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放在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使学生对写作“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怎样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写,破除畏难情绪,敢于表现自己,勇于与人交流;提供和创造写作机会,激发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多组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自然养成写作习惯。

3、开阔写作空间,鼓励自由表达。

要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必须为学生扩大写作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

除减少命题 作文,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外,还要提倡多写观察笔记、生活练笔、读书笔记,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即使是命题作文,也要注意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使学生有发挥的余地。不妨多出几个题,让学生从中选一个。不妨只划定一个范围,让学生自拟标题、自由立意、自由选材。

此外,减少对学生作文的统一要求,例如不限文体、不限时间、不限内容、不限字数,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用少年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少年儿童的作文,有些异乎寻常、稀奇古怪的想法在我们大人看来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但在少年儿童看来却是十分正常的。我们成人应该有一颗童心。

二、作文“写自己想写的话”,“感情真挚”,“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是达到作文个性化的第二步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写自己想写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感情真实。”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

体验。”

“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相当复杂,。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第一,学生生活面狭窄,平时被封闭。在课堂上,生活积累少,生活体验浅;阅读面也很窄,有些学生基本上不看课外书,有些学生即使看课外书也只看《读者》《青年文摘》之类,难得有学生读古今名著。因此,他们写作文只好没话找话,只能照搬别人的事例或者自己胡编乱造。第二,写作束缚大多,命题作文占的比例过大,而且命题往往脱离学生实际;片面强调模仿,而且是机械模仿,“依葫芦画瓢”,结果有些学生就抄、背《优秀作文选》,取法乎下,只落得等而下之。第三,作文指导有误区,一是作文立意上过分注重政治、道德和教化,使学生缺少自由表达的空间,只是往老师的意图上靠。二是过分突出作文的形式,忽视作文的内容,使学生的功夫较多的化在写法上,化在字词句上,有点本末倒置。

针对这种现状,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首先,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他们走向大自然,深人社会中,去观察、体验,增进人生阅历;使他们有时间走进图书馆,好读书,读好书,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素养;同时,激活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放飞他们的心智,让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与世界对话、沟通。其次,要对学生作文做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自我表达” 是张扬自我,“与人交流”是以心换心,都讲究一个“诚”字。说真话,抒真情,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还要引导学生在作文的内容上多下功夫。作文的形式固然重要,内容更重要。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人间词话》)韩愈也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诩书》)必须要求作文言之有物,表现真情实感。只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即使与老师的意见不太一致,也应该加以肯定。当然,这不等于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只要是真的就行,不需要正确引导了。据报载,有一篇学生作文,把自己偷窃自行车的过程写得曲折生动、引人人胜,而且有自我欣赏的味道,似乎有点以偷为荣。还有一篇学生作文为西门庆翻案,西门庆成了商品经济的弄潮儿,是当时时代的先锋,武松、武大郎反而成了罪人,这真是令人瞠目结舌。对于这些“心里话”,决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加强引导。对学生作文的价值取向问题,一定要特别关注。

三、作文“有创意”,是达到作文个性化的第三步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有创意,作文才能真正的个性化。课程标准所说的“独特感受‟,是自己独有的、别人没有的感受。这种感受,往往是个性化的,蕴含创新价值,因此值得“珍视”。

作文有没有“独特感受”,有没有啥意”,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能从多种角度观察生活,有利于破除思维定势,突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发现过去发现不了或者别人尚未发现的东西。“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就是能发现事物的闪光点。只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足够的敏感,那么就能发现一般人发现不了的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一定要仔细地观察事物,把事物与事物作横向比较,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捕捉到。能把“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事物的特征”表达出来,这样的作文往往是„有创意”的了。

是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触发学生的 “独特感受”?不一定。有时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一样能触发学生的“独特感受”。家人的一句平常话,朋友的一个会意的微笑,教师鼓励的目光,陌生人自然的搀扶……都可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学生把这一切如实写下来,就有独特的个性化的东西在闪光,就能打动读者。

打破模式化,倡导个性化,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让我们携起 手来为完成这个世纪任务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何仁燊:作文贵在求真.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2004-9

3、陶伯英:作文教学的回顾和展望

4、黄炜:“合成作文”辅导书误导孩子.新京报[N]北京2004-12

5、鲁大智:作文书还有多少卖点可循.长江日报[N]武汉2004

单位:赵家镇小

姓名:楼凌颖

联系电话:13587374360

第13篇:句子教学应关注什么——基于语用背景下的句子教学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 张敏华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在交际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中,词和词组只能表示一个概念,句子才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句子在表达思想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学习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低年级儿童,处于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句子教学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语用学认为,关于语言学习的研究有三大方面:一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也就是研究“通不通”的问题;二是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即“对不对”的问题;三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即“好不好”的问题。句子教学要在语用学背景指导下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关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关注“句子的结构”

低年级学习句子的首要任务是要树立句子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完整句,什么是非完整句,这样,能够为学生规范的表达奠定基础。我们知道,在特定语境下,词或词组也可以成为句子,如“坐下!”“走吧!”,这种非主谓句是基本句式——主谓句的发展。作为学习句子的初级阶段,应该以学习“主谓句”这类基本句式为主。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句子教学,教师有必要采用适合低龄儿童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使他们养成规范表达的习惯,为今后语言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一文中的重点句子:“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此句是由四个典型的主谓句组成的长句子。某位教师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内部结构,组织了以下教学。

第一步:这些句子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 1.秋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她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美景呢?请你自己读读句子,用笔把写景物的词语圈出来。 2.反馈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景物?

生:梨树、苹果、稻海、高梁。

师:你们圈对了吗?圈错的赶紧改一改。

师:老师把它们请到黑板上(板贴:“梨树、苹果、稻海、高梁”),咱们一起跟它们打打招呼吧!

生读。

3.认识这些景物(略)。

第二步:作者还用了一些短语,把这些景物写得很美,老师请他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出示:金黄的灯笼、红红的脸、金色的波浪、燃烧的火把。)

通过联系生活、图片展示感受短语表现出的美丽。

练习读短语,把短语读美。

第三步:找到文中连接景物和短语的动词。

1.课文用了一组有趣的动作把句子连接起来,再读读第二句,找出来读读。

师:梨树用的是——

生:挂起。

师:是啊,灯笼就要挂起来。(贴:“挂起”。)

师:苹果呢?

生:露出

师:红红的脸颊露出来。(贴:“露出”。)

师:稻海——

生:翻起。(贴:“翻起”。) 师:高粱——

生:举起。(贴:“举起”。)

2.引导学生发现景物加动词再加上短语,就组成了四个完整的句子。

以上教学,教师将“了解句子的主、谓、宾三大成分”分解到三个教学阶段。第一步“找景物”,从句子中找出“主语”;第二步“找出短语”,即找出“宾语”;最后,找出连接两者之间的动作词语,实质就是找出“谓语”。如此分步安排教学,教师的用意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句子组成的过程,巧妙地渗透“主、谓、宾”三者在句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关注“句子的内部关系”

句子内部间存在天然的意义联系,也称逻辑关系。了解句子内部关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重大。一方面它有助于理解句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大有益处,可以避免思维和表达上出现逻辑混乱的现象。教学时,应该选用简单复句或句群为语例,引导学生了解句子前后的关系以及各分句连接的方式。

例如《秋天的图画》中的句子:“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此句是由四个语言格式整齐的单句组成,各单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教师先通过教学单句,帮助学生了解到四个单句的语言特色,再将四个单句整合成长句,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长句子是由四个关系并列的短句组成的。

又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中燕子的语言:“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几句话中存在比较复杂的多重因果关系,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难度。为此,教师借助“学习导图”,利用引读的方法化解难点:“因为要下雨了,所以空气很潮湿;因为空气很潮湿,所以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因为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所以我飞得很低,忙着捉虫子。”

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自然段,描写小张衡数星星的句子:“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数着天空的星星。”这是一个典型的连动式句型,在表达中常用到这种语言形式。学习这样的句型对学习表达很有好处。有教师由此艺术地开展了教学。 1.读句子,圈出写小张衡数星星的动作词,读正确。

师:这些动作都是谁做的?

生:张衡,那个数星星的孩子。

师:对。我用其中一个动作词来说一句话:“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像这样,你也能说吗?

(根据学生说的句子,相继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

一个孩子靠着奶奶。

一个孩子仰着头。

一个孩子指着天空。

一个孩子数星星。

师:如果课文就像这样写,你喜欢读吗?为什么?

生1:太哕嗦了。

生2:都是讲一个人的,不用一次次老是说“一个孩子”。

师:是呀,这些动作都是一个人做的,我们只需要在句子开头说一次就行了。那我们就把它们变回一个长句子。

(课件演绎四句短句变成长句的动态过程。) 2.在张衡数星星的时候,奶奶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读一读。)

奶奶坐在椅子上。 奶奶搂着张衡。

奶奶笑眯眯地看着他数星星。

师:请大家改成一个长句子。

生:奶奶坐在椅子上,搂着张衡,笑眯眯地看着他数星星。

以上教学,教师采用“拆合法”,先将长句子拆成几句短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发现五个短句表达上的重复,再将这些句子合成一个连动式的长句子,最后让学生仿照将写奶奶的三个短句改成长句子。这种没有直接讲解,“欲擒故纵”的教学,有四效果:一是通过长句改短句,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对象连续做出一连串的动作,巧妙揭示连动式句型的规律;二是通过五个短句的朗读,发现这种表达的问题所在,以此渗透连动式句型在表达上简洁明了的特点;三是将五个短句变回长句,揭示这类长句子是多个短句演变过来的,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四是迁移运用,尝试运用连动式句型,达到不仅“学过”而且“学会”的效果。

三、关注“句子的表达效果”

句子教学除了要让学生读懂句子“写了什么”,还应该引导学生去体味句子是“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以便将表达方式积累在心,最终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因此,教师研读教材时,要有意识地关注句子文本的表达效果,关注“写得怎么样”,如:词语的选择和搭配,句子的锤炼和选择,运用恰当的修辞方式等。

(一)关注简单修辞

生动形象的句子,与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可分割。学习句子不可避免地要学习修辞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常见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特别是第一学段,教学要防止提出过度过高的要求,要防止枯燥地讲解修辞方法。大部分修辞方法只能结合课文中具体的语例,通过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度渗透。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中的句子:“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作者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村民们的任意砍伐,揭示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源。教师采用引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这种修辞方法的妙处:首先,教师根据学生朗读逐一出示句子,形成“阶梯状”的句型排列(如下图)。然后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发现三个句子重复的表达特点,以及句子在语气上逐渐加强的变化。

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

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

树木变成了一幢幢房子

(二)关注词语

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词语运用是否准确妥帖,直接影响到句子的表达效果。句子的教学,“关注词语的运用和锤炼”是最为基本的任务。一般我们可以从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等方面予以关注。

如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的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其中动词“垂下来”用得非常准确,教师采用比较法展开教学:

(请学生读句子。)

师:他把这个词读得很准,我们一起读。

(出示词卡“垂下来”,齐读。)

师:老师把这只蜘蛛请到教室里来了,看它是怎样逃走的。

(师拿出一只蜘蛛模型,在黑板上演绎蜘蛛慢慢地爬下来的动作。)

师:我演得对吗?

生:不对,这不是“垂下来”,是慢慢地“爬下来”。

(师出示词卡”爬下来”,学生齐读。) 师:哦,那我重新演。

(教师一松手,“蜘蛛”从黑板上掉下来。)

生:不对,不对,这不是“垂下来”,这叫“掉下来”。

(师出示词卡:“掉下来”,齐读。)

师:那怎么样才是“垂下来”呢?你能告诉我怎么演吗?

生:头往下,蜘蛛屁股后面一条线挂下来

师:(教师按照学生说的去演)这回对了吗?

生:对!

师:你看,蜘蛛就是这样靠丝的帮忙,垂下来,安全又快速地逃走了,这句话谁能读的更好?

(生读,再齐读。)

比较法是较为适合体会“用词准确性和生动性”的教学方法。在以上教学中,教师采用“演一演”游戏式的方法,巧妙运用“近义词比较”来体会用词准确性,将这一语言实践融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习得了语言。

除此之外,还可以关注一些特殊的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如语气词、象声词等。如在《要下雨了》中,小白兔与其他小动物的对话中,含有很多语气词,其中“吗、吧”是要求会读、会写、会用的“三会”生字。有位教师在教学巩固阶段,组织了以下教学。

第一步:读读下面的句子。 1.是要下雨了。

2.小白兔,赶快回家。 3.小明,这是你的书包。 4.让我们唱一首动听的歌。

第二步:把“吗、吧”填进句子后面的括号里,再读一读。 1.是要下雨了( )?

2.小白兔,赶快回家( )! 3.小明,这是你的书包( )? 4.让我们唱一首动听的歌( )!

第三步:读读填好的句子,再和前面的句子比一比,你发现什么?

生,:“吗”和“吧”都是口字旁的字。

师:是的,你发现了两个生字字形上的共同点。

生。:这几个字都在句子尾巴上。

师:真会发现,你发现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

生,:“吗”后面用问号,“吧”后面用感叹号。

师:你发现了这些字后面跟的标点符号不同,不过“吧”有时候也会在问句中出现,比如“你一定已经把作业完成了吧?”

生。:我还发现,第一个句子“是要下雨了”就是告诉我们要下雨了。在句尾加上“?”就变成在问别人是不是要下雨了。

师:这是个伟大的发现!是的,加上“吗”、“吧”这样的词,句子表达的语气有了变化。其他句子也读读,比较一下看看。

第四步:仿造句子造句。

吗?

吧!

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机械地告诉学生“语气词”的特点、作用,而是借用四个句子,在读读、填填、比比、说说,这些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以及这类词语在句子表达上的作用。

(三)关注整句

在语法学上,“整句”指的是排列在一起的一对或一串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由于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上就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就富有声韵和谐、节奏明快的美感。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这样的语言形式很多,值碍教师引导学生多朗读、细品味。如《雷雨》的最后一段话:“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每句话的句式短而整齐,读起来节奏明快。教师抓住了这一特点开展以下教学。

师: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儿,雨过天晴了,让我们推开窗户,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彩虹了。

生:我看到了一个红红的太阳。

师:看——(出示雨后风景图)雨后的景色可真美啊,老师把它写成了一首小诗。

(师生配乐读诗)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

青蛙也叫起来了/

师:读得可真美,诗里有几个小动物,我们来一起叫叫它们的名字。

(出示词卡,读一个板贴一个)

生:蝉、蜘蛛、青蛙。

师:现在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了,现在我要来采访一下,你是谁?你在干什么?

生:我是青蛙,蹲在池塘边唱歌。

师:你真了不起,把话说得很流利。

生:我是蜘蛛,我又坐在网上织网了。

师:真奇怪,刚才下雷雨的时候,你不是跑走了吗?

生:雷雨下过后,我的蜘蛛网破了,我要补好。

师:看得出,雷雨过后小动物们很开心。让我们一起把课文中的句子读好。

教师将课文中的句群改为诗句的形式出现,其目的是以此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同时通过创设童话情景对话:“你是谁?你在哪里干什么?”既帮助学生发现句式结构,又帮助他们进行句子的表达训练。

像这样的“整句”在教材中举不胜举。如《夸父追日》中的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语言工整、对仗;《春雨的色彩》中的句子:“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结构整齐„„这些都是教学句子的宝贵资源,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

(四)关注特殊句式

汉语的表达手段非常丰富,句式也变化多样。对比较特殊的句式,理解句意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关注到并引导学生读懂并适度了解表达上的效果。

变式句。有些句子为了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基本意思的情况下,变通一下词语的顺序,来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在进行这样的句子教学时,要通过比较或复原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了解句子变式前后意思是不变的。如《争吵》中的一句话:“我只是防御,绝不还手。”一般的表达顺序应该是“我绝不还手,只是防御”。两个句子比较之后,会发现两句话意思大致相同,但语气上有了变化:“我只是防御,绝不还手”强调的是“绝不还手”。

反问句。通过问话的形式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虽然形式上是问句,答案却暗含其中。这样的句子在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如《称赞》中小刺猬不好意思地说:“我怎么能要你的椅子呢?我可没干什么呀!”《数星星的孩子》中“傻孩子,星星在乱动,你能数得清吗?”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以此帮助他们读懂句子的意思。

此外,在教材中经常会有否定句、设问句出现,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读懂这些特殊句式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能帮助学生习得语言知识的句子,需要语文教师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低龄儿童的学习心理,要选择儿童所能接受的教学方法,切不可进行枯燥的讲授与操练。

第14篇:士兵提干考试:言语理解强化

2016年士兵提干考试:言语理解强化

关键词:提干 张为臻 士兵提干 士兵提干考试 提干培训

1、①演化性适应的重要秘诀之一就是多样性

②维持世界秩序并保存文化多元化的问题,这是一个我们面临、但想象不出解决办法的问题

③一旦去除了文化的差异,出现了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虽然若干政治整合的问题得以解决

④去除了人类的多样性可能到最后会付出持续的意想不到的代价 ⑤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 ⑥但可能会使人类一切智慧和理想的源泉枯竭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 A.⑤④③①②⑥ B.②⑤③⑥①④ C.②④①⑤⑥③ D.⑤⑥②③①④

2、一位哲人这样解释乐观与悲观:譬如面对着桌子上的半杯水,乐观主义者说这个杯子的一半是满的,悲观主义者说这个杯子的一半是空的。显然,__________,使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会失去信心和追求。一旦遇到困难,我们黯淡的心情也能够很快豁然开朗,从种种苦恼中自我解脱。

填入划线处最恰当的是( )。

A.观察事物时善于选择生活中积极的一面 B.人与人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C.乐观主义比悲观主义更有利于人类进步 D.这两种理解有其合理性也有一些片面性

3、“这个电影不但我看过”作为前一个分句,它的后一个分句正确的是( )。 A.其他电影我也看过 B.其他同学也都看过 C.而且还为它写过一篇影评 D.这个电影的剧本我也看过

4、“制作粗糙,”_______,某文艺评论家这样点评当下国内的许多多媒体舞蹈作品。把几段现成的图像符号式地投射在背景屏幕上充当画外音,充其量只是布景道具的升级版。多媒体效果太过目眩神迷,与舞蹈_______,有一种独立于表达之外的野心。比如有一个多媒体舞蹈,投射在大屏幕上的图案随着演员的每个动作变幻:演员伸展双臂,身后便出现万丈光芒,演员抱住身体,灯光也随之黯淡,看上去是在配合表演,其实是在和演员争夺观众的眼球,舞蹈彻底沦为了配角。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哗众取宠 失枝脱节 B.喧宾夺主 貌合神离 C.主次颠倒 亦步亦趋 D.避重就轻 格格不入

5、在中国古代,凭吊古迹是文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历史和地理的交错中,_______般的生命感悟甚至会使一个人脱胎换骨。那应是黄昏时分吧,离开广武山之后,阮籍的木车在_______间越走越慢,这次他不哭了,但仍有一种沉郁的气流涌向喉头,涌向口腔,他长长一吐,音调浑厚而悠扬。张为臻博客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闪电 夕阳衰草 B.雷击 夕阳衰草 C.闪电 长亭古道 D.雷击 长亭古道

6、远东地区最大、最先进的啤酒厂里,有一台电机默默运转带动生产,一瓶瓶_______的啤酒鱼贯产出。转眼109年已逝,这台老电机虽已停运,但仍_______的置于原地,成为青岛啤酒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讲述着它与青岛啤酒跨越一个世纪的_______。_______在博物馆里,有时能看见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师傅,将这台电机细细摩挲,许久。他正是前来探望“老友”的李师傅。

A.浓香 黯然 情意 注视 B.纯香 岸然 缘分 凝视 C.醇香 安然 情谊 凝望 D.浓香 安然 情缘 凝视

7、问题_______没有解决,_______变得更严重。A.如果 那么 B.因为 所以 C.即使 也 D.不但 反而

8、金砖国家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前景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但现阶段这些国家自身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如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金融市场功能尚不完善,地区发展差异明显等。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充分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通过加强金融合作、探索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完善合作方式,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金砖国家( )。 A.迫切需要深化金融合作 B.自身经济发展面临困境 C.具有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潜力 D.目前以金融业为工作重点

9、画者练就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见过的画面,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却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画家构思的过程 B.艺术创作过程的快乐 C.好画诞生的过程

D.艺术品是内心世界的形象

10、在对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3种媒体的近90 万个文本的 7 亿字次进行统计后发现这7亿字次是由 8225 个汉字所组成,在前 2500 个高频字中,有357 字是1988 年制定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一级常用字(2500 字)中所没有的;在前 3500 个高频字中,有 398字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3500 字)中所没有的;在前 7000 字中,有 615 字是《现代汉语通用汉字表》(1988 年制定发布,7000字)中所没有的。统计结果表明,《现代汉语通用汉字表》中也有 244 字未在本次8225 个统计用字中出现。

以上文字说明了( )。

A.《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现在汉语通用汉字表》亟需修订 B.现代媒体用字与 20 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C.现代媒体用字新增比例迅速加大

D.时代发展,新增字和废止字的存在是正常现象

解析:

1、正确答案是 B ,

解析 此题属于语句排序题。通读六个句子,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讲文化多样化的重要性的短文。

②句是一个总领全文的句子,应放在第一句。所以,选项可以排除A、D。同时,我们可以看到③和⑥中有一对关联词“虽然„„,但„„”所以,③⑥应是捆绑关系,且③在前⑥在后。所以C错B对。

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 语句排序

2、正确答案是 A , 解析 本题是考查语句填空。

根据“使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会失去信心和追求”这句话,显然是乐观主义的价值取向,A项表述正确。横线后面的文字并未涉及对“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评价与比较,B、C、D选项均不合适。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 语句填空

3、正确答案是 B ,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填空的语句衔接。

此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看关联词后强调的是什么。本句中“不但”后是“我”,由此可知,后面句子的主语应该是与“我”相同类型的人。所以B项正确。

其他选项均不能与题干引文相搭配。 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 语句填空

4、正确答案是 B ,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应用。

本题根据“和演员争夺观众的眼球,舞蹈演员彻底沦为了配角”因此可知第一空可选喧宾夺主说明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主次颠倒说明事物轻重大小颠倒了位置,因此排除AD;第二空根据“独立于表达之外的野心”可排除C项的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明显与文意相悖。

故正确答案为B。

扩展失枝脱节:比喻因关照呼应不周而造成失误或差错。 考点 成语填空

5、正确答案是 B ,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填空。先看第一空,“闪电”有形容速度快、突然之意,“雷击”有形容强度大、彻底之意。根据下文中的“脱胎换骨”可知强调的是变化强度大,故用“雷击”。再看第二空,阮籍驾车行走,不太可能是“长亭古道”,且“夕阳衰草”与“黄昏时分”相对应,更能营造出悲凉沉郁的氛围,放在语境中更合适。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 实词填空

6、正确答案是 C ,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的应用。张为臻博客 第二空,根据感情色彩可排除“黯然”,首先排除A;第二空,“岸然”是指严正或高傲貌,多形容人,和电机搭配不当,排除B;第三空,“情缘”多指男女之间的缘分,不符合语境,而由“前来探望‘老友’”可知,“情谊”更为恰当,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 实词填空

7、正确答案是 D ,

解析 本题考查选择关联词填空的能力。

阅读可知,题干两个分句之间为递进关系,需要填入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要求。A、C项表示假设关系,B项表示因果关系,均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 虚词填空

8、正确答案是 A ,

解析 根据提问标志词“意在”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阅读材料,可以发现材料整体上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文段首先提出金砖国家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面临一些困难,然后提出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是充分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深化金融合作,A项最符合题意。

B项只是阐述了文段的前段的内容,不全面;C项也没有抓住文段的重点,故排除C;D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虽然强调了金融合作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提到金砖四国当前以此为工作重点,因此排除D。

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 隐含主旨题

9、正确答案是 D ,

解析 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此题以标点符号感叹号的分析作为切入,材料先说画者通过画眼把大千世界的景色汇聚于心,然后积存沉淀在心中形成一幅不同于眼见过的画面的“真正的画”,所以可以引申得出材料想要说明的是艺术品是内心世界的形象化,是外化的思维。D选项完整表述了文意。材料讲的是虚拟的、内心的艺术创作,创作中的“快乐”只是创作感受的一部分,并不是材料主要想表达的因此B项错误;材料中说“并没有形之于纸”,所以C项错误;A项仅仅是简单陈述这一事实,并不是引申意。

故正确答案为D。 感叹号处多是主旨。 考点 隐含主旨题

10、正确答案是 B ,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题干材料主要讲了通过对媒体用字的最新统计与1988年统计的《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汉字表》的比较,发现了许多不同之处,出现了很多新的常用字,B项体现了这一点。题干并未提及汉字表需要修订,故排除A。材料主要强调两次统计结果的对比,C项只指出了最新结果显示新增用字增加,过于片面,故排除。D项“这是正常现象”的态度在所给文段中找不到依据。

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 表面主旨题

第15篇: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同构共生

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同构共生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追求

武义县熟溪小学傅敏华

【内容提要】语文教学应由重内容到重形式,只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怎么写的形式,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语文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确妥帖,并追求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高度融合,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同构共生。

【关键词】 言语内容言语形式同构共生

一直以来,我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只是停留在关注言语内容:即课文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感受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感悟到一个什么道理或一种什么精神。自从我听了王春燕老师的讲座,才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理性的审视。恰巧,听到一节《女娲补天》,是对王春燕老师提出的教学理念的诠释。在此,我对自己的课《夸父追日》进行二度创作,力求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高度融合,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同构共生。我的文章没有传统论文的规范与严密,只是对自己平时所学所教的一次梳理,对平时所见所闻的一次消化。

一.存疑:只关注内容的教学缺失了什么?

我曾创作《夸父追日》一课,人教版三下第八单元的略读课文。根据单元导语提出的: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想象的神奇。我紧扣“神奇”这一主题,引领学生研读文本,探究了《夸父追日》诉说了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夸父是怎样一个神奇的人物(细化到神奇的手臂、神奇的脚步、神奇的嘴巴、神奇的身躯);夸父身上蕴藏了怎样一种神奇的精神。听课老师这样评价该课:本课例紧扣“神奇”2字,一线串珠,行课流畅。三个教学板块清晰,重点突出,犹如层层剥笋,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引领学生实现对文本的探究与交流。

但是,我始终觉得自己的课存在一个很大的破绽,自己的课只关注了言语内容的教学,这样的语文课缺失了什么?我存在深深的困惑。

二.解惑:语文教学应由重内容到重形式

在继续教育中心举办的语文90学时培训中,我有幸聆听了金华师范小学王春燕老师的讲座,犹如醍醐灌顶,一语点醒梦中人。她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由重内容到重形式,重视言语形式,才是真正重视言语内容。她引用了王尚文教授的话:“只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怎么写的形式,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语文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确妥帖。”继而,她以自己的一个课例《猴王出世》与我们进行文本细读。如:石猴应声高叫:“我进去!我进去!”若加上2个字,改成:石猴应声高叫:“让我进去吧!

1让我进去吧!”第一只石猴让我们感受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毫不犹豫,敢为人先,具有领袖气质。后一只石猴就缺少天不怕地不怕的气魄,节奏显得拖沓,性格偏向柔和。又如: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果树;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果树”三个字一组,节奏跳跃,石猴活泼自由的天性散发在语言之中。“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四个字排比,形成一种回环的语境,让人感受石猴合群的个性。“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六个字的对仗,“夜”对“朝”,“宿”对“游”,“石崖”对“峰洞”,“之下”对“之中”,描写石猴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生活的场景,使人产生强烈画面感。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言语的独特形式,具体到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

讲座中,王春燕老师还例举了《桥》、《手指》、《我最好的老师》、《给予是快乐的》、《全神贯注》、《桂花雨》等课例,与我们进行文本细读。渐渐地,我领悟到重形式就是重内容,品味语言文字的精确妥帖就是感悟人物形象,就是了解故事情节,就是感悟人物精神。文本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我们要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更要唤醒自己的语文意识,在语言表达处唤醒,在文本秘妙处,在遣词造句处,在谋篇布局处。

三.敞亮: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高度融合

市教研组长素质大赛在县实验小学举行,各县教研组长的课精彩纷呈,对我启发良多。尤其是浦江县实验小学郑丽丽老师的《女娲补天》一课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引导学生在同偏旁词语和叠词中想象当时情景的可怕,这两个环节让我击掌称快。课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这段话中有许多同偏旁的词语,如:围困,挣扎,窟窿、深沟、燃烧。还有许多叠词,如:远远的、黑黑的、一道道、熊熊。这是文本中的言语形式的独特奥秘,郑老师的语文意识很强,发现了这一点,并进行充分的挖掘。她让学生寻找言语形式的规律,充分想象。我截取一段教学实录为证:

师:(出示句子,请生读)请你关注“围困”“挣扎”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生:它们的偏旁相同。

师:看着这个大口框,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人们被围困在熊熊大火中,大火烧到了他们的衣服,他们无处可逃。 生:大火像一个大框包围着人们,人们找不到一个出口,被死死地困在火中。 师:把你们想象的画面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生各种形式练读。

师:透过“挣扎”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人们伸出手拍打着水面,努力让自己浮出水面。

生:我仿佛听到人们在大声呼喊:“救命啊!救命啊!”

师:太可怕了,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带进你的朗读中。

生各种形式读。

师:同偏旁的词语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像这样的词语这段话里还有吗?

生:窟窿、深沟、燃烧

师:透过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生:我从窟窿这个词语,仿佛看到天空像恶魔张开一张巨大的嘴巴,像一个黑洞,要吸走我们的生命。

生:我从燃烧这个词语,仿佛看到大火蔓延到人们身上,人们就是长了翅膀也逃不出危险。 师:同偏旁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可怕,把这种感觉带进课文中再读一读。

同样是神话题材的文章,我的《夸父追日》只关注言语内容,从内容去感悟神奇。而郑丽丽老师是通过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高度融合。通过学生对同偏旁词语和叠词等言语形式的感悟,想象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当时天塌下来的可怕景象,体会到神话故事神奇的语言魅力。每一次对言语形式的探究与感悟,她的落脚点始终是对言语内容的理解和深入,实现言语形式为言语内容服务。

四.追寻: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同构共生

回到《夸父追日》一课,其实文本中蕴藏着一个极其明显的言语形式:夸张。我在反思:何不让学生感受夸张这一言语形式,这样形成一个支点,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夸父这一神奇的人物形象,了解夸父追日这个神奇的故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同构共生呢?我推翻原有的教学预案,将“聚焦重点,感悟神奇 的人物”这个版块重新创作,并在同年级的其它班级进行教学,现在将这个片段简单记录如下:

(一)感受夸张

师:想一想,夸父这个人神奇在哪里?你从哪些语言感受到他的神奇?

生:夸父的奔跑速度令我觉得十分的神奇,像风那样,而且一眨眼就能跑两千里。 师:请同学们眨一下眼睛,(教师演示一眨眼里运动情形),这么短的时间里我可只迈出了一步啊。而夸父却早已在两千里之外,也就是说从杭州已经快要到北京了。神奇吧?(神奇)

师:神话故事如此神奇,是因为这里藏着一根语言的魔杖,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夸张。

师:是的,夸父身上蕴藏的巨大能量是常人无法达到的,正是这种夸张的语言描写了夸父这个神奇的人物。

(二)读出夸张

师:用你们的朗读表现这份神奇吧。指名读,齐读。

指导读出跑得快,用略显夸张的语调读好“一眨眼”和“像风似的奔跑”。

指导读出跑得远,用略显夸张的语调读好“跑了两千里”。

老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用略显夸张的手势指挥学生的朗读,朗读效果较好。

(三)玩玩夸张

师:神话故事的语言就是这么有魅力,这么神奇,平时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用上夸张这根魔杖,什么都可能发生。请你也来玩玩夸张这根语言的魔杖,想象夸父跑得怎样快。

出示句式:“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 学生

1、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一瞬间就穿过了撒哈拉沙漠,越过了太平洋,翻过了珠穆朗玛峰。

学生

2、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他所过之处尘土飞扬,像卷起了沙尘暴。

学生

3、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他每迈开一步就像地动山摇,人们都以为发生了地震。

师:是的,同学们的想象也十分丰富,当你们用上夸张的语言,顿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夸父是多么神奇的人物呀!

(四)寻找夸张

师:故事中还有哪些夸张的语言让你觉得十分神奇?找一找,读一读,和大家一起交流。

学生1:“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我觉得这里写得十分夸张,因为太阳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而夸父的手臂居然想抓住太阳,我觉得他的手臂太神奇了。

学生2:“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的水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我觉得这里写得十分夸张,居然能装下黄河和渭河的水。要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江水滔滔,普通人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肚子呢?真是太神奇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夸张的语言,感受这个神奇的巨人。

教后感:相比之前的教学,我的二度创作的课堂更充满趣味。学生在感受夸父这个神奇的人物形象的同时,还用细腻的触角品味语言的魅力。学生在我的指挥下用略显夸张的语气读出了夸父神奇的脚步、神奇的肚子、神奇的手臂。在玩玩夸张的环节,对夸父的形象进行再创作。说出的句子也是充满趣味,充满想象力。应该说,该课例是较好地实现了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同构共生。

五.回归: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同构共生的意义诉求

最后,我想回到这个问题:原先自己的课只关注了言语内容的教学,这样的语文课缺失了什么?换而言之,将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高度融合、同构共生,这样的课堂比只关注言语内容的课多拥有了什么呢?

我想,这样的课堂会追求:

1、语文知识的积淀。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等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不但表现为阅读、写作等的技巧,而且渗透于主体的心灵,表现为一种学养、气质。

2、语感的形成与创造。改变学生只是满足于理解言语对象大体意思的不良习惯,在阅读中不但理解它说什么,还要反复品味它怎么说,认真思考它为什么这样说,即不但研究它的内容,更要研究它的形式。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3、语文审美情趣的养成。语文审美情趣是听说读写时间的原动力。如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爱好,将使主体的时间、精力尽可能集中专注于它,从中感受无穷的乐趣,自然而然提高鉴赏口味,形成对语文之美的爱好和追求。

参考文献:上海教育出版社王尚文《语感论》371 431

第16篇:教学语言语

一分钱的酱---难烩(会)

一元钱买担菜---两篮(难) 一餐吃个大胖子---谈何易

一面官司---不好打

一块硬骨头---不好啃

一碗水泼在地上---难收拾

一脚踩在桥眼里---上下两难

人心隔肚树隔皮---难相识

大海里捞针---不知从何下手

才学理发就碰上个大胡子---难理(提) 下雨天背棉絮---越背越重

下雨天担稻草---越担越重

马高蹬短---上下两难

小孩子上楼梯---步步都是坎子

小孩子喝烧洒---够呛

小鸡吃黄豆---够呛

无米之炊---难做

王胖子跳井---下不去

从手插进染缸里---左蓝(难)右也蓝(难)

水中捞月---无处寻

火烧岭上捡田螺---难得寻

乌龟摔在靛壳里---壳蓝(可难) 火钳子修表---没处下手

火烧辣椒---呛死人

乌龟爬泥潭---越爬越深

乌龟爬在门坎上---进退都要跌一跤

乌龟垫床脚---硬撑

水煮石头---难熬

生铁铸土地爷---硬神(撑)

鸟入笼中---有翅难飞

丝线打结巴---难解

羊头插在篱笆上---伸首(手)容易缩首(手)难

老母猪钻篱笆---进退两难

老鼠钻牛角---步步紧

老鼠碰见猫---难逃

西山出太阳---难得

百岁养儿子---难得

地狱里活命---难见天日

竹山里试犁---寸步难行

冷锅煮雪---难溶

沙滩上行船---进退两难

两手提篮---左篮(难)右也篮(难) 苏州的蛤蟆---南蟾(难缠)

针尖上落芝麻---难顶

泥塘里滚碓臼---越滚越深

武大郎上墙头---上得去,下不来

肩膀上生疮---不敢担

岩缝里的笋---挟得紧紧的

前有狼后有虎---进退两难

烂泥路上拉车---越陷越深

挂着腊肉吃斋---难熬

赵匡胤爬城墙---四门无路

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香棍搭桥---难过

拳头舂辣椒---辣手

高梁秆子担水---挑不起来

热锅上的蚂蚁---走投无路

赶鸭子上架---难呀

脑袋长瘤子---后面负担重

婆婆太多---媳妇难当

麻雀抬轿---担当不起

菜勺挖耳朵---下不去

黄鼠狼带牛铃---叮当(担当)不起

脚板上钉钉---寸步难行

鱼网里的山鸡---有翅难飞

筛子眼里夹的米---上不去也下不来

絮被上捉虱子---翻不尽

碓窝子做帽戴---顶(担)当不起

嗓子里撒把胡椒粉---够呛的

筷子搭桥---难过

筷子穿针眼---难进

榨油房里的铁圈---箍得梆梆紧

墙头上睡觉---翻不了身

鼻孔喝水---够呛

橄榄核垫台脚---横不得,竖不得

瘸子下山---这步容易下步难

骑在虎背上---即上难下

螺蛳壳里做道场---难

癞蛤蟆垫桌子角---死撑活挨

篾匠赶场担一担---前后为篮(难) 豆腐干---压成的

河中间斩竹篙---两头不到岸

【歇后语—见识类】

土地庙里的菩萨---没有见过大香火

井底下的青蛙---只看见簸箕大的一块天

从门逢里看大街---眼光太

窄了

坐井看天---见识太少

眉毛上吊钥匙---开眼

蚂蚁爬槐夸大国---小见识

背着八面找九面---没见过十(世)面

眼睛看在鼻尖上---一寸光

老鼠子眼睛---一寸光

眼睛长在屁股上---只看见自己的一堆屎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螺蛳壳里赶场---地方太狭小了

【歇后语—焦急类】

上午栽树,下午取材---心太急了

王八肚子上插鸡毛---龟(归)心似箭

手榴弹的脾气---一拉就火

牛踩瓦泥---团团转

火烧到额头---迫在眉睫

火烧湿竹子---直爆

火绒子脑袋---沾火就着

灯盏无油---火烧芯(心)

没有庙会了---别挤(急)

扭紧了发条的闹钟---憋得足足的

油锅里煮豆腐---越煮越燥

炒虾等不得红---真性急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到水边才脱鞋---事到临头

狗等骨头---急得很

兔子上树---赶急了

说着风,便扯篷---太性急了

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吃了秦椒烤火---里外发烧

赶水牛上山---逼到头上了

晒干的爆竹---有火就大叫

着火挨板子---两头发烧

阎王搓麻绳---结(急)鬼

船上失火---急坏岸上人

椅子底下着火---烧着屁股燎着心

硫磺脑袋---沾火就着

腊月里打赤膊---心火太重

筒车打水---团团转

滑了牙的螺丝---团团转

【歇后语—骄傲自大类】

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

土地菩萨打哈欠---神气

飞机尾巴---翘得高

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手电筒---专照别人,不照自己

头顶上长眼睛---旁若无人

头顶生目,脚下生手---眼高手低

龙王爷打哈哈---看你这般神气

关上门做皇帝---自尊自大

孙悟空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

寿星老爷卖妈妈---倚老卖老

泥牛掉在河里---架子不倒

空棺材出殡---木(目)中无人

驼子翻筋头---两头翘

参天大树---高不可攀

城门楼上挂狗头---架子大

脑门心长眼睛---望天

猫尾巴--越摸越翘 腊月里打赤膊---心火太重

筒车打水---团团转

滑了牙的螺丝---团团转 拖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阿公吃黄连——苦也(爷)

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阿斗的江山——白送

矮子爬坡——贪便宜

案板底下放风第——飞不起来

按老方子吃药——还是老一套

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

暗室里穿针——难过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安禄山起兵——反了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案板上砍骨头——干干脆脆

矮子上楼梯——步步高升

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

按着葫芦挖籽——挖一个少一个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按着脑袋往火炕里钻——憋气窝火

巴掌穿鞋——行不通,走不通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芭蕉开花——一条心;紧相连

把脸装进裤裆里——见不得人

芭蕉叶上垒鸟窝——好景不长

霸王别姬——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疤瘌眼长疮——坏到一块了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

八个老汉划拳——三令五申(伸)

白蜡材结桂花——根子不正

八个歪脖坐一桌——谁也不正眼看谁

白了尾巴尖的狐狸——老奸巨猾

八十老人吹灯——喘不上气;上气不接下气

白娘子遇许仙——千里姻缘一线牵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略显其能

白天盼月亮——甭想;莫想;休想

八贤王进宫——好难请

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样;

正大光明 百斤重担能上肩,一两笔杆提不动——大老粗

八月十五吃元宵——与众不同

百万雄师下江南——兴师动众

新编明星歇后语(爆笑)

除去烦恼----刘 欢

去掉枝叶----刘德华

儿子发财----孙 悦

纨绔子弟----孙 楠

十三道金牌--赵 传

有 规 矩----成方圆

暴雨过后----满 江

不识此字----满文军

斩断情丝----刀 郎

不要爹妈----容祖儿

墨池游泳----黑鸭子

作家行当----腾格尔

双重二百五----伍 佰

恐 龙------古巨基

这 草------那 英

饭 烂------汤 灿

丘比特之爱----郑伊健

大风刮过屋面--帕瓦洛蒂

慕容她爷------席琳迪翁

歇后语—解释类

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

暗室里穿针——难过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安禄山起兵——反了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案板上砍骨头——干干脆脆

矮子上楼梯——步步高升

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

按着葫芦挖籽——挖一个少一个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按着脑袋往火炕里钻——憋气窝火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里外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灯草打鼓------------不想。(不响)。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百度记了你的名---妒忌(度记)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谐音类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炭(叹,即享受)

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常用的歇后语: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秀才遇著兵——有理说不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贪

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

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礼义廉——无耻

泥水佬开门口——过得自己过得人

阎王爷嫁女——鬼要 偷鸡不成——蚀把米,即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损失

茅坑里扔炸弹——激起民粪(愤)

白菜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

老鼠)出洞---东张西望

( 老牛)吃草---吞吞吐吐

(猴子 )吃辣椒---抓耳YAO腮

( 兔子)拉车---连蹦带跳

常见于粤语的歇后语

牛皮灯笼——点极唔明

床下底劈柴——撞板,即闯祸、出乱子

老婆担遮——阴公,即可怜

老公拨扇——凄凉(妻凉),即可怜

单眼佬老婆——一眼睇晒

冬钱腊鸭——得个睇字

隔夜油炸鬼——无火气

番薯跌落风炉——该烩

湿水榄核——两头唧

水瓜打狗——唔见咁截

无掩鸡笼——自出自入

白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散,即死定了

火烧旗杆——有排长炭(叹)

潮州音乐——自己顾自己

结他无线(湿水棉花)——无得弹,即无可挑剔

非洲和尚——乞人憎(黑人僧),即令人讨厌

卖鱼佬冲凉/卖鱼佬洗身——无生(腥)气

船头尺——度水

亚兰嫁亚瑞——累斗累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老举埋年结——算数

蒙古大汗——忽必烈:被打至屁股开花(忽=屁股;烈=裂)

【歇后语—揭露类】

马尾丝拴饺子---提就露馅

水边放岩炮---无处藏身

半天云里跑牲口---要露马脚

皮匠栽跟头---露了楦头

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

竹笼抬猪------露蹄了

秃了头上的虱子------藏不住

纸里裹火------藏不住

纸老虎------就穿

纸糊灯笼------就穿

狗戴箩筐------藏头露尾

狐狸尾巴---藏不住的

烂颈蓑衣---披不得

柳藏鹦鹉---语方向

荆柯刺秦王---图穷匕现

被窝里的事体------瞒不住

破饽饽------露馅了

破帽------露头了

雪里埋人---久后分明

雪隐鹭鸶---飞始见

野猪的獠岂---包不住

提着影戏人上场---好歹别说这层纸

筛子做门---难遮众人目

【歇后语—进步类】

大姑娘送郎------老走在前面

土枪换大炮------闹粗了

王胖了的裤带------前松后紧

水到屋边帆到瓦------水涨船高

芝麻开花------节节高

吕洞宾打摆子------颤仙(占先)

泥鳅上水------争先恐后

卒子过河------有进无退

卒子走路------有进无退

青出于蓝而胜蓝------后来居上

草鞋无样------边打边象

倒吃甘蔗------一节更比一节甜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鞋(邪)归正

脚踏楼梯------步步升高

落水麻绳------先松后紧

暑天里的温度计------直线上升

短杜的秤------上升得快

矮子上楼梯——步步升高

墙上栽花——高种(中)

鞋帮做帽沿——高升

鲤鱼跳龙门------高升

磨子上睡觉------想转了

矮子放风筝------节节高

【歇后语—决心类】

三十年守寡---老等着

不见棺材不下泪,不到黄河心不甘---死心塌地

木匠的斧头---方头扁嘴铁心肠

见了棺材不落泪---硬心肠人

过江烧船---断了后路

过河拆桥---不留后路

吃了秤砣---铁了心肠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肚脐上面巴膏药---贴(铁)了心

项习攻秦---破釜沉舟

蚂蚁啃骨头---慢慢来

蚂蚁搬泰山---下了狠心

胸前挂擂椒槌---杵了心

铁棒磨成针---全靠功夫深

麻油苏豆腐---下了大本钱

绸子揩屁股---不惜代价

韩信打赵国---背水一战

隔墙撂肝肠---死心塌地

舅老爷请春客---奉陪到底

鲤鱼吞秤柁---铁了心

【歇后语—空虚类】

一双皮手套---十指尖尖肚里空

一颗心悬在半天里---上不了天,落不了地

三条腿的长凳---不稳

大肚子不养孩子---尽背虚名

飞机打飞机---空对空

飞机上吊螃蟹---没处落脚

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云端里跑马---脚底空

水上浮萍---没生根处

牛皮鼓---声大腹空

半天云里挂帐子---落不得脚

半空里翻跟头---不着实地

正月的萝卜---空了心

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

架上的丝瓜---越老越空

朽木搭楼房---不稳

沙滩上起楼房---不稳

床上起塔---底子空虚

豆腐垫脚---做浮事

纸元宝---内里空

纸糊的人物---全身皆空

睡鞋---底软 九两线织匹布---想的稀奇

韭菜打汤---满锅漂

修手表的借火钳---夹(架)子大了无用

高梁秆做眼镜---空架子

站在竹筒上---空虚

塘里的浮萍---生根不落地

墙头上栽葱---扎不了根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歇后语—苦闷类】

小豆子拌干饭---闷起来了

半夜翻箱子---想不开

打掉了牙往肚里吞---有苦现不出

老太太吃粘糕---闷口了

老婆婆的脚 趾头---窝囊一辈子

饭甑里蒸黄连---苦闷

岩缝里的笋子---憋出来的

金针落海---无出头之日

黑灯笼里点蜡烛---有火发不出

和影子交朋友---十分孤单

【歇后语—浪费类】

八十岁婆婆拜堂---空费一对蜡烛

墙嘴上抹石灰---白刷(说)白画(话) 挑着棉花过刺林---走一步挂一点

城隍老爷戴孝---白袍(跑) 拿着豆腐去垫台脚---不顶事

【歇后语—理睬类】

十月间的桑叶---谁人采(睬)你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

大水冲了观音菩萨---流(留)神

六月间的火炉---谁想你

扫把打钟---响(想)也不响(想)

戏台上喊阿爸---应的人多

自行车下坡---不踩(睬)

纺丝桌面---布里(不理) 隔日的船票---订(盯)上了

隔着长江扯媚眼---谁理睬你

【歇后语—欺软类】

八哥吃柿子,雷公打豆腐---捡软的欺

叫化子失了棍 子---狗欺

老太太吃柿子---专拣软的拿

鳅鱼的本领---专往软处钻

【歇后语—奇巧类】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配就的

土地喊城隍---神呼(乎)其神

六月里吃萝卜---图新鲜

六月烤火笼---在奇不在暖

开园菜---新鲜

见骆驼说马肿---少见多怪

打灯笼走铁路---见轨(鬼)

巧他爹打巧他哥---巧上加巧

冬水田里种麦子---怪栽(哉)

刘老老进大观园---看的出神

过滤了的空气---新鲜

和尚不吃豆腐---怪斋(哉) 城隍菩萨的马---不见骑(奇)

做贼的遇见截路的---赶巧了

葫芦藤上结南瓜---没见过的事

黑老鸦白脖子---新鲜样

腊肉打汤---图新鲜

大姑娘的荷包--- 花样多

瞎子寻了个没眼的---赶巧了

【歇后语—起作用类】

土地爷坐铜棍---钱可通神

水缸里养鱼---保活不保长

中药铺里的甘草---用途广

乌龟抬轿子---硬扛

打针拔火罐---当面见效

冬天火炉夏天扇---人人用得上

过河的卒子---当小车

吃猪血屙黑屎---马上见效

当了将军---就得传令

没有翅膀的鸟---不能高飞

玩具店的枪炮---中看不中用

顺风耳---听得远

顺风吹火---用力不多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脑袋上长瘤子---额外负担

银样枪头---中看不中用

裁缝师傅手忙---穿针引线

短杆子秤---起(启)发得快

塘里无鱼---虾子贵

锯子锯掉烂木头---摧枯拉朽

歇后语—谦虚谨慎类

孔夫子搬家---迁书(谦虚)

手拿鸡蛋走路---特别小心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庙里的菩萨---从来不出门(名) 拉马不骑---过牵(谦)了

拽着胡子过河---牵须(谦虚)过渡(度) 胡子上套索子---自牵(谦)

独眼龙看书---侧目而视

麻子照镜子---自我观点

【歇后语—亲密类】

千里寄鹅毛---礼轻情意重 水里的蚂蟥---粘上便难脱

水桶上安铁箍---难分难解 刘备对诸葛---无话不说

吃稀饭泡米汤---清(亲)上加清(亲) 两个哑子亲嘴---好的没话说了

油盐罐 子---形影不离 穿了一条连裆裤---错,错在一起;好,好在一起

酒店里寻宿处---篓(搂)上睡 荷花结子---心连心

壁上挂的春牛---犁(离)不得父子猜拳----爷俩好

语文老师分析课文----断章取义 麻袋厂遭火灾----烧包

画笔敲敲----有声有色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铤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

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百度记了你的名---妒忌(度记)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歇后语—焦急类

上午栽树,下午取材---心太急了

王八肚子上插鸡毛---龟(归)心似箭

手榴弹的脾气---一拉就火

牛踩瓦泥---团团转 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忘(王)八

赖蛤蟆吃秤砣----铁了心

大黄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

打着灯笼上茅房----找屎(死)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麻袋里的铁钉----个个想出头

孔夫子搬家----全是书(输) 老鼠进书房----咬文嚼字

兔子跟着月亮走----沾光不浅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芝麻开花----节节高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刚出生的娃娃--没见过世面

刚出水的虾子--活蹦乱跳

刚出土的黄连--苦苗苗

刚逮住的鲤鱼--乱蹦乱跳

刚飞的鸟儿--不知高低

刚揭盖的蒸笼--热气腾腾

刚结婚的黄花女--羞羞答答

刚进庙的和尚念佛经--现学现唱刚落地的雨水--浑浊不清

刚买来的马--难合群;不合群

刚扭的苦瓜--苦极了

刚上蒸笼的馒头--面生

刚摘的黄瓜--一时鲜

缸里点灯--照里不照外

缸里盛酒--不在乎(壶)

缸中倒豆--不藏不掖

钢板上钉钉--硬过硬

钢刀落肚--割心肠

钢丝穿豆腐--没法提;提不得;

别提了

钢丝绳穿针--难通过;通不过

钢针屁股上的眼--只认衣衫不认人

钢珠落玉盘--当当响;响当当

高飞的鸟儿遇老鹰--凶多吉少

高个子跌跤--差(叉)得远

高个子走到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高级合金钢--过得硬;够硬

高举拳头轻轻放--手下留情

高梁秆儿拴骡子--拉倒

高梁秆做鞭杆--经不起摔打

高梁秆做磨棍--有劲使不上

高梁秆做梯子--上不去

高粱地里打阳伞--难顶难撑

高粱地里栽葱--矮一截子

高粱地里种玉米--秋后见高低

高粱秆上结茄子--不可思议

高粱秆挑水--担当不起

高粱秆推磨子--玩不转

高粱秆做眼镜--空架子

高粱撒在麦子地--杂种

高俅当太尉--一步登天

高山顶上搭台子--高高在上

高山顶上放风筝--起点高

高山砌屋--图风流

高山上的青松--根子硬;四季常青

高山上的雪莲--一尘不染

高山上滚石头--永不回头

高山头种辣椒--红到顶了

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各有所长

高射炮打坦克--水平太低

高射炮的眼睛--向上看

高速公路--通行无阻;畅通无阻

高兴得四脚爬地--得意忘形

高音喇叭掉井里--哇啦不上来了

稿子写到边--不够格

戈壁滩上的黄沙--无穷无尽

戈壁滩上的石头--明摆着

戈壁滩上找泉水--难极了

疙瘩饼子送闺女--实心实意

哥俩并坐--亲密无间

哥俩坐班房--难兄难弟

胳膊弯里打凉扇--两袖清风

胳膊窝里夹皮球--气胀人

胳膊肘--朝里弯;往里拐

胳膊肘里灌醋--酸溜溜的

胳肢窝里夹耗子--冒充打猎人

鸽子光拣高门楼飞--忘本

割韭菜,剥黄麻--一码是一码

割韭菜不用镰刀--胡扯

割了猫尾巴拌猫食--自己吃自己

割麦不用镰刀--连根拔

割麦刮大风--一团糟

割下鼻子换面吃--不要脸

搁浅的船--进退两难

歌俩上京城--同奔前程

革鞋无样--边打边像

蛤蟆吃黄蜂--倒挨一锥

蛤蟆打饱嗝--气胀的

蛤蟆带笼头--好大的脸皮

蛤蟆戴帽子--充矮胖子

蛤蟆荡秋千--摆不起来

蛤蟆的眼睛--突出

蛤蟆的嘴--唱不出好歌

蛤蟆顶桌子--自不量力;不自量

蛤蟆挂铃铛--吵闹不休

蛤蟆过河--一鼓作气

蛤蟆蝌子害头痛--浑身是病

蛤蟆爬上樱桃树--想吃高味

蛤蟆晒肚--仰面朝天

蛤蟆生气--干鼓肚

蛤蟆跳到牛背上--自以为大

蛤蟆跳井--不懂(扑通)

蛤蟆跳台阶--又蹲屁股又伤脸

蛤蟆吞西瓜--难下口

蛤蟆想吞天--好大的口气

蛤蟆追兔子--差得远;差远了

蛤蟆嘴底下落苍蝇--白送一口肉;送来的口食

蛤蟆坐轿子--不识抬举

隔壁美妇人--爱不得

隔长江抛媚眼--无人理会

隔肚皮估仔女--难猜

隔沟看见鸭吃谷--干瞪眼;白瞪眼

隔黄河送秋波--没人领情;不领情

隔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隔年的臭虫--瘪了

隔年的春联--没用处;无用;没得用

隔年的黄豆--不进油盐;油盐不进

隔年的鸡子儿--坏蛋

隔年的馒头--早发了

隔墙点灯--谁也不沾谁的光

隔墙果子分外甜--人家的好

隔墙看花--伸不得手

隔墙扔簸箕--反复不定

隔墙扔孩子--丢人

隔墙扔盒子--非(飞)礼

隔墙扔五脏--死心踏地

隔日的传票--盯(钉)上了

隔山打鸟--见者有份

隔山放羊--一辈子不见畜牲面

隔山攻道--各有其法

隔山买牛--两不见面

隔宿猪头--冷脸

隔外套搔痒--不过瘪

隔夜的馊饭--要不得

隔夜的鱼眼--红得发紫

隔着玻璃窗亲嘴--里应外合

隔着玻璃看戏--一眼看穿

隔着窗户咬耳朵--偏听偏言

隔着河摆手--承情不过

隔着井跳河--舍近求远

跟和尚借梳子--强人所难

跟诸葛亮学本事--能掐会算

跟着猴子会钻圈--学坏了

跟着老爷喝酒--沾光

跟着秃子走路--沾光

跟着巫师做神汉--学坏了

跟着英雄学好样--跟着啥人学啥人

更夫打瞌睡--白吃干饭

隔着门缝看吕洞宾--小看贤(仙)耕地里甩鞭子--吹(催)牛

隔着筛子看人--把人看零散了

隔着山头吹喇叭--对不上号

隔着山头拉手--差得远;差远了

各米下各锅--哪个怕哪个

虼蚤的脾气--一碰就跳

给白人戴黑帽人--诬赖好人

给刺儿头理发--难题(剃)

给老虎医病--提心吊胆

给神主剃头--羞(修)先人

给下山虎开路--头号帮凶

跟狗交朋友--离了吃喝不行

工地上打夯--靠猛劲

公共厕所里响地雷--激起公愤(粪)

公共汽车过站头--一靠就走

公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公鸡飞上屋脊--到顶了;唱高调

公鸡头上插鹅毛--一语(羽)双关(冠)

公鸡下蛋猫咬狗--不可思议

公鸡钻篱笆--进退两难

公鸡钻灶--官燎(冠燎)

公牛打架--有闯(撞)劲

公孙并坐--大小不分

公羊不羔--没指望

公要馄饨婆要面--众口难调

公子娶小姐--两相配

公子重耳拾破烂--饱不充饥

狗背上贴膏药--两不沾(粘);毛病

狗长犄角--装佯(羊)

狗扯羊肠--越扯越长

狗吃芥末(调味品,味辣〕--干瞪眼;白瞪眼

狗吃麻花--干脆;干干脆脆

狗吃青草--装佯(羊)

狗吃王八--找不到头

狗打哈哈--一张臭嘴

狗逮老鼠猫看家--反常

狗戴箩筐--藏头露尾

狗逗鸭子--呱呱叫

狗吠月亮--少见多怪

狗喝凉水--耍舌头

狗黑子跑到戏台上--当面出丑

狗见了主人--摇头摆尾

狗啃骨头--津津有味

狗啃麦根--装佯(羊)

狗啃石狮子--不可思议

狗啃象--不自量

狗脸上长毛--翻脸不认人

狗撵耗子--多管闲事

狗撵鸭子--呱呱叫

狗怕棍子牛怕鞭--一物降一物

狗皮帽子--没反正

狗皮袜头儿--没大没小

狗屁股塞黄豆--一窍不通

狗撒皮袄--乱扯;胡扯

狗上锅台--不识抬举

狗舔空沙罐--乏味;淡而无味

狗舔猫鼻子--不存好心;居心不良

狗舔磨台--空转一圈;瞎转悠

狗舔油--一扫光

狗挑门帘--露一鼻子

狗偷热油粑--又爱又怕

狗头摆在餐桌上--不相称

狗头长角--出洋(羊)相

狗头军师--出不了好主意;尽出鬼点子

狗头上插花--配不上;不配

狗头上戴眼镜--装人样

狗吐舌头--热得很

狗腿子进村--四邻不安

狗吞辣椒--够呛

狗尾巴上的露水--一甩就脱

狗掀门帘--全仗一张嘴

狗熊戴礼帽--装大人物

狗熊弹琴--没音

狗熊见了刺谓--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狗熊拉磨子--不听招呼

狗熊爬树--上劲;天下奇闻;无奇不有

狗熊请客--没人上门

狗熊耍门棍--人熊家伙笨

狗熊吸烟--少见多怪

狗熊捉麻雀--瞎扑打

狗眼看人--咬穷不咬官

狗咬包子--露馅

狗咬秤砣--好硬的嘴;嘴硬

狗咬锻磨的--找着挨锤;找锤

狗咬赶猪的--挨鞭子的货

狗咬耗子--假积极;多管闲事

狗咬回头食--反扑

狗咬吉普车--少见多怪

狗咬老鹰--差得远;差远了

狗咬雷公--惹天祸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狗咬门板--吃不开

狗咬屁股--肯定(啃腚)

狗咬旗杆--不知高低

狗咬日头--狂妄(汪)

狗咬瓦片--满嘴词(瓷)

狗咬尾巴--团团转

狗咬粽子--解不开;不解

狗走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本性难移

狗嘴巴上贴对联--没门;无门

狗嘴里的骨头--没多大油水;油水不大

狗嘴里丢骨头--投其所好

姑娘爱花,小子爱炮--各有所好;谷糠搓绳--搭不上手;难合股

各人所好

姑娘的线蛋子--有头绪

姑娘绣荷包--专心致志

孤独的羔羊--无娘的崽

孤儿院下棋--穷快活;穷作乐

孤军误入口袋阵--好进难出

孤老头子光棍儿子--相依为命

孤子遇亲人--喜出望外

箍桶匠的本领--成人方圆

箍桶匠修撮箕--分外事

古董店里的老板--眼里识货

古董店里的老鼠--碰不得

古董贩子--眼里识货

古董摊上的东西--尽卖高价

古坟里的字画--该表(裱)了

古坟里起烟--鬼火直冒

古庙里的旗杆--独一无二;老光棍

古曲演奏--老调重弹

古篆碑额--难理会

谷糠擦屁股--不利索

谷糠蒸窝头--捏不拢;难捏合

谷子地里长高梁--冒尖;出人头地

谷子地里长玉米--突出

谷子里的石头--甩了

股底下坐火箭--蹿几啦

牯牛拼命--勾心斗角

牯牛身上拔根毛--微不足道;微乎其微;不觉得

牯牛陷在泥潭里--进退两难

骨头埂在喉咙里--吞不下,吐不出

骨头里熬油--难得;得之不易

鼓肚蛤蟆钻喇叭--忍气吞声

鼓上安电扇--吹牛皮

故宫里插杨柳--树(竖)不起来

顾上烧火,顾不得翻锅--手忙脚乱

瓜地里挑瓜--挑得眼花

瓜地里选瓜--越看眼越花

瓜熟蒂落--时机成熟

瓜藤绕到豆棚上--纠缠不清

瓜子敬客--一点心

瓜子去了皮--心上人(仁)

瓜子虽小--是人(仁)心

刮大风穿绸衫--抖起来了

刮风扫地,下雨泼街--假积极

刮风扫地--假积极;多余

寡妇打孩子--舍不得

寡妇进当铺--要人没人,要钱没钱

寡妇卖孩子--最后一着

寡妇上坟--哭天抹泪

寡妇选郎--随心所欲

挂起犁杖当钟敲--穷得丁当响

挂娃看戏--欢天喜地

挂着腊肉吃斋--难熬

挂着蚊帐点蚊香--多余

挂着羊头卖狗肉--言行不一

拐杖吹火--一窍不通

拐子追马--望尘莫及

关灯打婆娘--暗里使劲;使暗劲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保你不扑空

关东大侠--气概非凡

关公脖子挂葫芦--脸红脖子粗

关公打喷嚏--自我吹嘘(须)

关公当木匠--大刀阔斧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公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关公面前要大刀--不自量

关公舞大刀--拿手好戏

关公在曹营--心不在焉

关公战秦琼--乱了朝代;挨不上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着;死到临头

关进笼里的狗熊--团团转

关进笼子里的猴子--抓耳挠腮

关老爷赴宴--单刀直入

关老爷看《春秋》--一目了然

关了闸的喇叭--一声不响

关门踩高跷--自看自高

关门唱山歌--自我欣赏

关门炒辣椒--够呛

关门打狗--没跑;跑不了;走投无路;死挨揍

关门打叫花子--拿穷人开心

关门打锣--名(鸣)声在外

关门打拳--里手

关门打瞎子--没跑;跑不了

关门过日子--自家知底细

关门挤了鼻子--碰了个巧茬

关门骂皇帝--家里横;不起作用

关门摸瞎子--没跑;跑不了

关门养虎--后患无穷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走麦城

关住门打财神--穷极了

观景上泰山--回头见高低

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

观音的肚腹--慈善心肠

观音菩萨打喷嚏--好神气

观音菩萨的五脏--一肚子泥

观音菩萨年年十八--妙龄(庙灵)

观音菩萨下毒手--面善心不善

观音菩萨下崽--天晓得;天知道

观音菩萨坐莲台--高高在上

观音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官仓里的大老鼠--肥吃肥喝

官老爷出告示--百姓该死

官老爷的衙门--难进

官老爷上朝--按部就班

官老爷下轿--不(步)行

冠军和亚军--数一数二

棺材板上画花--讨好鬼

棺材当马槽--用材不当

棺材老板咬牙--恨人不死

棺材里打粉--死风流

棺材里打锣--吵死人;闹鬼

棺材里的臭虫--咬死人

棺材里抹狗屎--死臭

棺材里撒灰--欺侮死人

棺材里伸手--死要钱;死不要脸

棺材里讨帐--逼死人

棺材里抓痒--不知死活

棺材铺里打牙祭--要死人

棺材铺偷工减料--坑死人

棺材上画美女--逗死人

棺材头放炮竹--吓死人

管水员开闸门--放任自流;任其自流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罐头食品--吃得开

罐子里捣蒜--一锤子买卖

罐子里掏虾米--抓瞎(虾)

罐子里栽花--活不久;活不长

罐子里煮牛头--不深入;深不下去

光膀子玩刀山--早晚有他的好看

光膀子找机枪--赤膊上阵

光棍对光棍--二杆子

光棍儿搬家--省事

光棍儿分田--单干

光棍儿过日子--孤单得很

光棍儿种地--自食其力

提不起来;别提了

光脚丫进冰窖--凉到底了

光脚丫走进蒺藜窝--进退两难

光叫的猫--捉不住老鼠

光脑壳上落苍蝇--明摆着

光屁股赶贼--胆大不害臊

光屁股上吊--羞死人;死不要脸

光屁股上战场--胆大不害臊

光屁股推磨--转圈丢人

光起风不下雨--干吹

光身子骑老虎--胆大不害臊

光说不练--嘴巴子戏

光头跑进和尚庙--充数

光头上拍巴掌--正大(打)光明

光有鼓槌子--打不响

广东人说北京话--南腔北调

鬼门关止步--出生入死

鬼子兵弄刀枪--杀气腾腾

鬼子扫荡大拉网--十室九空

刽子手的本领--杀人的勾当

刽子手红了脸--凶相毕露

光脚丫穿拖鞋--没法提;提不得;刽子手咧嘴--笑里藏刀

贵妃娘娘叹气--不顺心

桂林三花酒--好冲

跪着养猪--看在钱份上

滚石下山--一砸到底

滚水锅煮娃娃--熟人

滚水开锅--热气腾腾

滚水泡茶--又浓又香

滚水泡米花--开心

滚水泼蚂蚁--一窝都是死

滚油锅里捡金子--难下手;下不了手;无法下手

滚油锅里撒盐巴--炸了;炸起来了

滚油锅里炸油条--翻来覆去

锅边上的小米--熬出来的

锅底上戳窟窿--捅漏子

锅盖穿洞--出了气

锅盖做风箱--受了热气受冷气

锅里的鸡--难飞

锅里的螃蟹--横行不了几时

锅里的鱼--别想跳了

锅炉房里的灯笼--气昏了

锅耙做灯影子--焦人

锅台上的油渣--练(炼)出来的

锅台上种瓜--难发芽

锅嫌水壶黑--不知自丑

锅中煮粥--同归糜(米)烂

锅子里炒石头--不进油盐

国际商船--外行(航)

裹脚布放风筝--臭名远扬

裹脚头子放风筝--又臭又长;上下不分

裹着脑袋上吊--撕(死)不开脸面

过冬的田螺遇春水--扬眉吐气

过冬的咸菜缸--泡着吧

过端午的龙头--光耍嘴

过河拆桥--不留后路

过河抽板--没良心

过河的牛尾巴--拽不动

过河的卒子--横竖都行;只进不退;没退路

过河洗脚--一举两得

过河拽胡子--谦虚(牵须)

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过了河丢拐棍--忘本

过了劲的发面--软瘫了;软作一堆

过了筛子的黄豆--没大没小

过滤了的空气--新鲜

过路客喂马--做事不当事

过路人吊丧--死人肚里明白

过年吃豆渣--穷极了

过年的猪--活不久;活不长

过年敲锅盖--穷得叮当响

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过期的车票--失效了

过五关斩六将--气概非凡

哈巴狗逮老鼠--象猫没猫的本事

哈巴狗见主人--摇尾乞怜;俯首贴耳

哈巴狗叫猫--乱认当家子

哈巴狗没了眼珠--瞎神气

哈巴狗上墙头--紧抓挠

哈巴狗摇尾巴--献殷勤

哈巴狗坐墙头--硬装坐地土豪

哈尔滨的冰雕--冷冰冰,硬邦邦

哈哈镜--走了样

哈蜜瓜泡冰糖--甜上加甜;甜透了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背)

海豹子上山--办不到;没法办

海参长刺--不扎人

海底长海带--根子深

海底打捞绣花针--难办

海底的坑洼--摸不透

海底捞月--白忙活;白忙一场

海底栽葱--根底深;根子深

海关大钟--到时候就报

海椒命--老来红

海里的礁石--时隐时现

海蛎上岸--甭想张嘴

海龙王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海龙王的喽罗--虾兵蟹将

海龙王找女婿--汤里来,水里去;水里来,汤里去

海螺壳里睡觉--不肯露头

海水里长大的官--管得宽 海滩上开店--外行

海蜇头做帽子--装滑头

海子里的虾米--翻不起浪

害啥病吃啥药--对症下药

含冰糖说好话--甜言蜜语

含糖睡觉--梦里甜

寒潮消息--冷言冷语

寒冬的电扇--令人生畏

寒冬腊月吃冰水--点点入心

寒冬腊月的马蜂窝--空空洞洞;空洞

寒冬腊月送扇子--不识事务

寒号鸟晒太阳--得过且过

寒暑表--有升有降

寒天吃冰棍--心里有火

韩湘子出家--一去不复返

韩湘子吹笛--不同凡响

韩湘子吹萧--不同凡响

韩湘子的花篮--要啥有啥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越多越好韩信伐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

旱地的乌龟--无地容身;无处藏身;无处逃生

旱地的鱼虾--活不长

旱地里的蛤蜊--横行不了几天

旱地里的蛤蟆--干鼓肚

旱苗得雨--正逢时

旱天的井--水平太低

旱田里的泥鳅--钻得深

旱鸭子过河--不知深浅

旱鸭子追猫--紧赶

旱烟袋打狗--坏了杆了

航空兵操纵--随机应变

好斗的公鸡--好了不起;肥不了 好斗的山羊--顶顶撞撞;又顶又撞

好儿无好媳--难得两全;美中不足

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

好汉上梁山--逼出来的

好花插在牛粪上--可惜

好花离了土--活不成

好马不吃回头草--倔强

好马遭鞭打--忍辱负重

好女嫁丑汉--不般配

好女嫁歹汉,驴子吃牡丹--搭配不当

好人堆里挑坏人--不多

好人喊冤--不平则鸣

好人坐班房--不白之冤

好心当作驴肝肺--不识好歹

好心遭雷打--冤枉

号嘴上塞棉花--没法吹

耗予进箱--蚀(食)本

耗子搬家--穷折腾

耗子充蝙蝠--白熬夜

耗子出洞--准没好事

耗子打洞--找门路

耗子打秋千--头朝下

耗子戴眼镜--鼠目寸光

耗子倒洞--走后门

耗子的眼--见识短

耗子登风车--尽走回头路

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耗子跌米缸--好进难出;又喜又

悲;悲喜交加

耗子跌面缸--白眼看人

耗子盯小偷--贼眉鼠眼

耗子动刀--窝里反

耗子逗猫--自取其祸;惹祸上身

耗子和蛤蟆交朋友--不怀好意

耗子滑冰--溜得快

耗子进风箱--找气受

耗子看粮仓--监守自盗

耗子啃菜刀--死路一条

耗子啃碟子--满嘴词(瓷)

耗子啃骆驼--大有油水可捞

耗子啃木头--吃不消

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耗子啃玉米棒--顺杆(秆)爬

耗子窟窿--填不满

耗子磨牙--没活找活

耗子爬秤钩--自称自

耗子爬到牛角上--自高自大

耗子爬竹竿--一节节来

耗子皮做衣领--不消(硝)

耗子上吊--猫逼的

耗子算卦--搁下爪就忘

耗子舔猫屁股--送死

耗子跳到钢琴上--乱谈(弹)

耗子跳火炕--爪干毛净

耗子拖牛--大干一场

耗子尾巴--长不壮

耗子尾巴上长癣--小毛病

耗子眼看天--小瞧

耗子在铁板上打洞--钻不透

耗子钻进乱麻堆--没有头绪

耗子钻鸟笼--你算哪头鸟

耗子钻油坊--吃香

耗子钻灶火--不死也要脱层皮;末日来临

耗子嘴海椒--够呛

耗子坐大堂--署(鼠)官

喝敌敌畏跳井--必死无疑

喝海水长大的--见过风浪

喝酒不拿盅子--胡(壶)来

喝酒尿裤子--松包

喝开水吃菜--各有所爱;各人所爱

喝老陈醋长大的--光说酸话

喝凉水剔牙缝--没事找事;穷要面子

喝凉水栽跟头--装晕

喝了迷魂汤--昏头昏脑;昏了头;神魂颠倒

喝了烧酒烤火--浑身发热

喝了五味汤--啥滋味都有

喝了御酒--有功之臣

喝水用筷子--捞不着;故作姿态

喝松花江水长大的--管得宽

喝西北风堵嗓子--倒霉透了

喝足酒跳太湖--罪(醉)该万死

合起来讲五句--三言两语

何仙姑要下凡--六神无主

和尚拜堂--外行

和尚别发卡--调(挑)皮

和尚不吃豆腐--怪哉(斋)

和尚打架--抓不到辫子

和尚打阳伞--无法(发)无天

和尚戴礼帽--与众不同

和尚到了姑子庵--不妙(庙)

和尚的儿子--拣的

和尚的帽子--平铺沓

和尚的木鱼--合不拢嘴;咧开了嘴;不打不响

和尚的念珠--一连串

和尚的住处--妙(庙)

和尚分家--多事(寺)

和尚开门--突(秃)出

和尚看花轿--一场空欢喜

和尚买梳子--无用

和尚摸头--没法(发)

和尚起立--突(秃)起

和尚敲木鱼--老一套

和尚去云游--出事(寺)了

和尚杀牛--口善心恶

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和尚摘帽子--头名(明)

和尚住茅棚--没事(寺)

和尚坐岩洞--没事(寺)

和孙猴子比跟头--相差十万八千里

河边上逮螃蟹--有一个捉一个

河里长菜--不焦(浇)

河里打墙--把鳖的路挡了

河里的凉水--不值钱

河里的木偶--随大流

河里的泥鳅--老奸巨猾

河里的鸳鸯--一对儿

河里赶大车--没辙

河里捞不到鱼--抓瞎(虾)

河里王八爬上岸--亮亮相

河南到河北--两省

河水不犯井水--互不相干;各不相干

河滩里盖房子--靠不住;不可靠

河滩上的石头--没角没棱

河中的浮萍--扎不下根

核桃里的肉--不敲不出来

核桃皮翻肚--点子不少

荷包里的东西--十拿九稳

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

荷花出水--一尘不染

荷叶包钉子--个个想出来

荷叶包鳝鱼--溜啦;溜之大吉

荷叶包蟹--包不住;露爪了

鹤立鸡群--才貌出众

黑板上写字--抹掉了重来

黑灯瞎火跳舞--暗中作乐

黑地里穿针--难过

黑地里张弓--暗藏杀机

黑蜂子扑火--有去无回

黑老鸦下了个白鸡蛋--就当自己长得白

黑李逵碰见猛张飞--见面就崩

黑毛乌鸦--不足为奇

黑天过河--不知深浅

黑头演花旦--一变了角色

黑瞎子(狗熊)按键盘--乱弹琴

黑瞎子吃石榴--满肚子熊点子

黑瞎子打花脸--熊样

黑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

黑瞎子叫门--熊到家了

黑瞎子举千斤鼎--身大力不亏

黑瞎子扭身--大反扑

黑瞎子捧刺猬--碰到棘手事;棘

黑瞎子上轿--谁抬你啊

黑瞎子耍门扛--人熊家伙笨

黑瞎子耍门扇--人熊家伙笨

黑瞎子跳井--熊到底了

黑瞎子钻灶筒--难过

黑瞎子坐轿--没人抬举

黑瞎子坐月子--吓(下)熊了

黑旋风的本名--理亏(李逵)

黑夜里追人--无影无踪

黑纸糊灯笼--不明不白

哼哈二将斗法--喷云吐雾

横匾压塌龙王庙--好大的牌子

横杠竹子--进不得城

横着扁担走路--霸道

横着竹竿进城--行不通;走不通

横着竹竿进宅--不入门

烘炉里的王八--干瘪(鳖)

红鼻绿眼的鬼--没安好心

红花女做媒--自身难保

红萝卜菜放辣椒--把你没放在眼里

红萝卜雕神像--饮食菩萨

红萝卜掉油篓--又奸(尖)又猾猴儿爬石崖--显出你的能耐

猴儿上树--爬得快

(滑)

红娘挨打--成全好事

红娘牵线--成人之美

红漆粪缸--臭讲究

红头火柴--一擦就着

红纸蒙灯笼--装面子

红着眼睛咬着牙--怀恨在心

洪水淹粮仓--泡汤了

洪泽湖的鱼鹰--老等

鸿雁传书--空来往

喉咙长刺口生疮--说不出好话来喉咙口使勺子--淘气

喉咙里发痒--伸不得手

喉咙里灌铅--张口结舌

喉咙里伸出手来--要吃;真馋;嘴太馋

猴吃辣椒--抓耳挠腮

猴戴皮巴掌--毛手毛脚

猴儿吃芥未--傻了眼;翻白眼

猴儿拿棒槌--胡抡

猴儿耍大刀--胡砍

猴儿捉虱子--抓耳挠腮

猴屁股扎蒺藜--坐立不安

猴王闹天宫--大打出手

猴学样--装相

猴子扳玉米--掰一个,丢一个

猴子吃大蒜--翻白眼

猴子吃了蒜--挠着屁股转

猴子吃麻搪--扒拉不开

猴子舂米--乱冲(舂)

猴子穿花衣--光显自己漂亮

猴子穿衣服--冒充善人

猴子戴金冠--惹祸大王

猴子戴凉帽--不知几品

猴子戴手套--毛手毛脚

猴子戴眼镜--冒充斯文;假斯文 猴子的屁股--自来红

猴子登台--一出没有(指无戏可唱〕

猴子看果园--越看越光;监守自

猴子看戏--干瞪眼;白瞪眼;傻了眼

猴子扛大梁--受不了

猴子拉犁--顶牛

猴子拉稀--坏肚肠

猴子捞月亮--一场空

猴子爬上旗杆顶--高高在上

猴子爬树--乱窜

猴子爬皂角树--遇上棘手事

猴子骑老虎--下来完

猴子骑骆驼--往上窜

猴子扇扇子--学人样

猴子上旗杆--顺杆爬

猴子耍扁担--胡抡

猴子捅马蜂窝--倒挨一锥

猴子偷黄连--自讨苦吃;自找苦吃

猴子偷南瓜--滚的滚,爬的爬;连滚带爬

猴子推磨--玩不转

猴子学人样--装相

猴子照镜子--得意忘形;没个人模样;里外不是人

猴子争衔烟斗--假装

猴子坐到旗杆上--唯我独尊

猴子坐火箭--远走高飞

猴嘴里掏枣,狗嘴里夺食--难办;办不到;没法办

后半夜做美梦--好景不长

后颈窝抹血--假充挨刀

后脑壳上的头发--难见面

后脑勺拍巴掌--背后整人

后娘打孩子--暗里使劲;使暗劲;早晚是一顿

后娘坟上哭鼻子--假伤心;假装;装假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厚皮黄牛--宜打不宜牵

候车室里的挂钟--群众观点

呼延庆打雷--奉命来的

囫囵吃枣--独吞

囫囵啃石榴--先苦后甜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铤而走险)。

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猩猩)。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21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

(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小人之背)。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

22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

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吃人参----------候补。(后补)。

透了)。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23

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百度记了你的名---妒忌(度记)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烈性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炭(叹,即享受) 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以下为一些常用的歇后语: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秀才遇著兵——有理说不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贪

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

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礼义廉——无耻

24

泥水佬开门口——过得自己过得人

偷鸡不成——蚀把米,即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损失

茅坑里扔炸弹——激起民粪(愤)

阎王爷嫁女——鬼要

以下是一此常见于粤语的歇后语:

牛皮灯笼——点极唔明

床下底劈柴——撞板,即闯祸、出乱子

老婆担遮——阴公,即可怜

老公拨扇——凄凉(妻凉),即可怜

单眼佬老婆——一眼睇晒

冬钱腊鸭——得个睇字

隔夜油炸鬼——无火气

番薯跌落风炉——该烩

湿水榄核——两头唧

水瓜打狗——唔见咁截

无掩鸡笼——自出自入

白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散,即死定了

火烧旗杆——有排长炭(叹) 潮州音乐——自己顾自己

结他无线(湿水棉花)——无得弹,即无可挑剔

非洲和尚——乞人憎(黑人僧),即令人讨厌

卖鱼佬冲凉/卖鱼佬洗身——无生(腥)气

船头尺——度水

亚兰嫁亚瑞——累斗累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老举埋年结——算数

蒙古大汗——忽必烈:被打至屁股开花(忽=屁股;烈=裂)

【歇后语—艰难类】

一分钱的酱---难烩(会)

一元钱买担菜---两篮(难) 一餐吃个大胖子---谈何易

一面官司---不好打

一块硬骨头---不好啃

一碗水泼在地上---难收拾

一脚踩在桥眼里---上下两难

人心隔肚树隔皮---难相识

大海里捞针---不知从何下手

才学理发就碰上个大胡子---难理(提) 下雨天背棉絮---越背越重

下雨天担稻草---越担越重

马高蹬短---上下两难

小孩子上楼梯---步步都是坎子

小孩子喝烧洒---够呛

小鸡吃黄豆---够呛

无米之炊---难做

王胖子跳井---下不去

从手插进染缸里---左蓝(难)右也蓝(难)

水中捞月---无处寻

火烧岭上捡田螺---难得寻

乌龟摔在靛壳里---壳蓝(可难)

火钳子修表---没处下手

火烧辣椒---呛死人

乌龟爬泥潭---越爬越深

乌龟爬在门坎上---进退都要跌一跤

乌龟垫床脚---硬撑

水煮石头---难熬

生铁铸土地爷---硬神(撑) 鸟入笼中---有翅难飞

丝线打结巴---难解

羊头插在篱笆上---伸首(手)容易缩首(手)难

老母猪钻篱笆---进退两难

老鼠钻牛角---步步紧

老鼠碰见猫---难逃

西山出太阳---难得

百岁养儿子---难得

地狱里活命---难见天日

竹山里试犁---寸步难行

冷锅煮雪---难溶

马戏团表演失败——人仰马翻

牙医患牙病——不能自拔

拖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阿公吃黄连——苦也(爷)

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阿斗的江山——白送

矮子爬坡——贪便宜

案板底下放风第——飞不起来

按老方子吃药——还是老一套

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

暗室里穿针——难过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安禄山起兵——反了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案板上砍骨头——干干脆脆

矮子上楼梯——步步高升

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

按着葫芦挖籽——挖一个少一个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按着脑袋往火炕里钻——憋气窝火

巴掌穿鞋——行不通;

走不通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芭蕉开花——一条心;

紧相连 把脸装进裤裆里——见不得人

芭蕉叶上垒鸟窝——好景不长

霸王别姬——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疤瘌眼长疮——坏到一块了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

八个老汉划拳——三令五申(伸)

白蜡材结桂花——根子不正

八个歪脖坐一桌——谁也不正眼看谁

白了尾巴尖的狐狸——老奸巨猾

八十老人吹灯——喘不上气;上气不接下气

白娘子遇许仙——千里姻缘一线牵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略显其能

白天盼月亮——甭想;莫想;休想

八贤王进宫——好难请

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样; 正大光明 百斤重担能上肩,一两笔杆提不动——大老粗

八月十五吃元宵——与众不同

百万雄师下江南——兴师动众

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

暗室里穿针——难过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安禄山起兵——反了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案板上砍骨头——干干脆脆

矮子上楼梯——步步高升

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

按着葫芦挖籽——挖一个少一个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按着脑袋往火炕里钻——憋气窝火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死诸葛吓走活司马懿----生不如死

吕布戏貂禅-----上了别人的当

起码不带鞭子------拍马屁

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

猫哭耗子——假慈悲

23456789——缺(1)衣少食(10)

12345609——七零八落

老鼠钻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愚公的家——开门见山

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树争一张皮——人争一口气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

宰相肚里好撑船——大肚(度)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炭(叹,即享受)

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空棺材出殡-----墓(目)中无人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庙门前的旗杆------光棍一条

黄忠战罗成-老少都不服

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铤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百度记了你的名---妒忌(度记)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第17篇:形式政策心得体会

论文题目:

院系班级:

姓名:学号:辅导老师:

完成日期: 河南工业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土木工程F1007xxxxxx201048040420晋振华2013年4月13日

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

摘要: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世界形势,国家政策都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把握时代脉搏,跟随时代形势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如何去分析,判断形势的变化与政策的制定。为我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关键词:发展,世界,专业知识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立场和观点的方法。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了解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题。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下面谈一下美国的单边主义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也是无法取代的,第三,它的科技实力具有很强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及扩张奠定了基础。

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它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扩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欧盟抓本文来源: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东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的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体和导弹防御体系。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说航空航天业,它拥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日本的经济发展也极为迅速,日本的经济支柱主要是电子、高科、轻工业、汽车、金融等,由经济带来的军事发展也是得到了很大提高。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国家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正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抓住了这个机遇,并以此作为跳板,使得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的发展极为迅速,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使得中国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上都上升了一个等级。这时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随之而来的是兴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因为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遇到很多的阻碍,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可是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中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

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也为我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提前上了一课,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形势和国家政策,好让我们更有准备的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

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大理想,大发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第18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言语幽默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透过《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托马斯的宗教观

守望爱情的孤独勇士--论电影《暮光之城》爱德华的永恒魅力 职场女性的言语行为的礼貌原则

高中英语新课标在xx中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论增加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以篱笆和围墙看中西方居住文化差异

文类、历史与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 对英语政治新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从习语来源看中西文化之不同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关于照料母婴的市场分析

《杀死一只反舌鸟》文本和电影的比较研究

身体,规训与自我意识——《可以吃的女人》之福柯式解读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记者招待会口译—以“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为例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论《红字》的模糊性

“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diomatic Expreions in Translation 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电影片名的翻译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浪漫主义解读 圣诞节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 从叙事结构分析电影《撞车》中对种族歧视问题的诠释

The Cultural Identity Dilemma of Colonized Afro-Americans: the Study of The Bluest Eye 《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分析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 Havisham 论《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精神

“集体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艾米莉的悲剧性 论《飘》中斯嘉丽的精神源泉

希腊罗马神话典故成语英汉翻译评析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

A Study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论《西游记》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以詹纳尔和余国藩的英译本为例 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及其女性主义意识 《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

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广告语言特点分析 浅析李尔王的陷落

从电影《阿甘正传》分析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层反讽

《哈利波特》系列里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二元对立分析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中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思想异同比较——王熙凤与简爱之人物性格对比分析 Scarlett’s Pragmatism in Gone with the Wind 从“信”“达”标准分析英译药品说明书中存在的误译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On Metapho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 对《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性分析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看霍尔顿的内心世界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 张培基散文翻译赏析

化妆品商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奥罗拉•李》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论《呼啸山庄》中人性的转变 中西方诚信文化对比 歧义的语用研究

命运与性格--浅论《哈姆雷特》的悲剧因素 《哈利波特》的原型——亚瑟王传奇

A Study of Luxury Situations Nowadays in China from Sister Carrie 美狄亚的女性主义分析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 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

《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 A Research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 Ghost 论叶芝政治诗歌中对爱尔兰民族主义的矛盾性态度

Tragedy of a Woman and Society—Comment on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

《海的女儿》中安徒生的悲剧情结分析 论《小妇人》中女性人物塑造的两重性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的翻译研究 中医术语翻译方法研究 中西葬礼文化的对比研究

《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灵魂救赎

群体隐私和个体隐私——中美家庭中隐私观念的对比研究 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到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成因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87 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 88 旅游景点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89 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形象分析 90 浅谈电影名称的英汉互译

91 中式菜肴名称的语言特点及其英译 92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 93 文化与幽默欣赏

94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中文旅游文本翻译 95 On Mark Twain\'s Contributions to Realism 96 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词汇互动教学的运用分析 97 《傲慢与偏见》中经济对婚姻的影响

98 英文歌曲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 99 论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母女关系 100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

101 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比分析《纯真年代》两位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102 On Virginia Woolf’s Feminism in A Room of One’s Own

103 言语行为理论在意识流作品中的应用——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例 104 Discourse, Immigrants and Identity in In the Skin of a Lion 105 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106 《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

107 《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108 从摩尔•弗兰德斯看世纪英国女性地位

109 《智血》中主要人物生命历程解读(开题报告+论) 110 中英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与翻译策略研究

111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 112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

113 《双城记》中的象征手法分析

114 从《喜福会》看美国华裔女作家身份探求

115 英语中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主要神祇姓名词汇的认知探索 116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117 礼貌原则视角下奥巴马演讲技巧的分析 118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

119 Living in the Crack: A Study of the Grotesques in Winesburg, Ohio 120 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

121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电影台词翻译—电影“小屁孩日记”的个案研究 122 《快乐王子》中的唯美主义

123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24 疯女人的呐喊——《简爱》中失语疯女人的解析 125 英语中介语无标志被动语态的错误分析

126 从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看《推销员之死》的现实意义 127 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128 爱伦坡侦探小说中恐怖气氛的营造方法

129 On Hardy’s Meliorism: An Analysis of Te of the d’Urbervilles 130 母语正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31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汉语成语的英译

132 被忽视的主人公——析《简爱》中的疯女人 133 从《红字》看霍桑的道德思想观 134 论《爱玛》的反讽艺术 135 论《红字》中的象征 136 译者的身份

137 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138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139 海丝特与卡米拉爱情观的对比分析

140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 141 浅谈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应用 142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 143 试谈黑人英语在美国电影中的渗透

144 An Analysis on Shear\'s Personality in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45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146 An Analysis of Beauty and Ugline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of Oscar Wilde 147 中国英语初探

148 解读艾丽斯•沃克《紫色》中的家庭

14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rench Higher Education 150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比较 151 从翻译美学探究散文英译

152 从心理学角度试析简爱性格的对立性

153 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观照下霍桑的救赎观——以《红字》为例 154 五官习语的翻译

155 对《最蓝的眼睛》黑人的悲剧命运的分析 156 浅析好莱坞类型电影文化 157

158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

159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 160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161 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解读D.H.Lawrence《儿子与情人》 162 英语词汇教学中联想记忆法之研究 163 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批评思想 164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

165 On Transcendentalism in Thoreau’s Walden

166 任务型教学中策划对高级英语学习者写作任务完成效果的影响 167 论叶芝的写作风格

168 [会计学]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研究 169 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

170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 171 Key Factors to Cause the Tragedy of Mariam 172 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 173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精神之旅 174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观初探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5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成长历程的研究 176 对《名利场》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 177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到中国的青少年

178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 179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 Principl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80 Analysis on the Chapter Titles Translation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181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82 历史与个人叙事:拉什迪《午夜之子》的后殖民解读 183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184 从《飘》中人物性格分析看适者生存的道理

185 American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s Viewed from Two Movies Mulan and Kung Fu Panda 186 浅论英文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87 中美大学生请求语策略对比研究

188 The Impact of High and Low Context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89 论《月亮宝石》的现实主义手法

190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191 《理智与情感》中的姐妹情谊

192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言语幽默 193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194 On the Character of Scarlett O’Hara and the Transition of American Society 195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 196 日常生活中手势语的应用

197 Escapism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98 Psychological Analyses of Sethe in Beloved 199

200 叶芝:无望的爱情,多变的风格

第19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言语幽默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2 霍尔顿的人生之旅--《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存在主义解读

3 顺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研究

4 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

5 商务谈判中话语的顺应性研究

6 从跨文化角度对品牌名称的研究——以化妆品品牌为例

7 中英广告中的双关语探析

8 On th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Seen from the Translation of E.B.White’s Charlotte’s Web

9 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应用——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

10 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

11 浅析英语无灵句中的汉英认知思维方式差异

12 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技巧应用分析

13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

14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

15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

16 从时代背景看《唐璜》中个人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升华

17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商务翻译中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对等翻译

18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

19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20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

21 关于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分析

22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新闻英语中委婉语的翻译

23 解读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

24 An Analysis of Angel\'s Ambivalent Personality In Te of the D\'Urbervilles

25 英汉动物习语中隐喻用法的对比分析

26 数字模糊语义的汉英翻译

27 青少年的危机时刻——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初探

28 论汉英翻译中基本颜色词的不同情感

29 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类的欲望——悲剧的根源

30 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

31 论《小镇畸人》中人物的怪诞性

32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英婚姻习俗的对比研究

33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Chapter Titl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34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女性的形象

35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36 从《徳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贞操观和道德观

37 《觉醒》中的爱与死亡

38 An Analysis of Marguerite’s Tragedy in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39 中西酒文化比较

40 《紫色》中黑人男性形象研究

41 《双城记》与《呼啸山庄》的家庭主题对比

42 A Miniature of Ambivalence and Self-Discovery as Reflected by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

43 旅游景点标志翻译初探

44 幻灭的美国梦:《夜色温柔》的象征意义解读

45 广告语中预设触发语的语用分析

46 《苔丝》与《呼啸山庄》中复仇主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47 中美大学课堂文化比较研究

48 从唯美主义角度分析《莎乐美》中邪恶的灵魂

49 论《认真的重要性》的喜剧艺术特征

50 An Analysis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51 透过好莱坞校园电影解析美国青少年的特点

52 《榆树下的欲望》卡博特的悲剧分析

53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54 词汇衔接手段在新闻英语中的应用

55 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56 The Embodiment of Xu Yuanchong’s“Beauty in Three Aspects”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57 中美体育报道的比较

58 美国俚语的文化及特征

59 基督教文化对《哈姆莱特》创作的影响

60 中西酒文化的差异对比

61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

62 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63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

64 修辞学角度下的女性商品广告的语言分析

65 An Analysis of Oscar Wilde’s Subversion of Traditional Fairy Tales

66 《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

67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

68 试论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的异同——商务英语书面语的特点

69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70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71 从现代主义角度分析《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无根性

72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73 论《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

74 中西文化中婚礼的对比研究

75 浅析构词法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76 《红字》中对自由的求索

77 执著——赏析《暮光之城》女主角Bella的爱情观

78 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79 论苏珊•桑塔格《在美国》的身份危机

80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

81 从迈克尔杰克逊看美国梦

82 双重人格——《化身博士》的启示

83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84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Gothic Literary Tradition in Jane Eyre

85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86 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

87 从《没有国家的人》看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对人性的呼唤

88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

89 A Study of Narrative Voice in Jodi Picoult’s My Sister’s Keeper

90 从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

91 安妮•赖斯小说《夜访吸血鬼》的新哥特世界

92 古诗英译中意象与意境的处理

93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

94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

95 从性别歧视浅析两位复仇女性之困境——美狄亚及莎乐美

96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

97 对小说《野草在歌唱》的功能文体分析

98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

99 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

100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101 浅析《墓园挽歌》中意象的变化

102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特征

103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104 从文学作品中透析东西方女性异化现象

105 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解读D.H.Lawrence《儿子与情人》

106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观初探

107 Maintaining and Revitalizing the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108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109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

110 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

111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

112 爱玛人物形象分析

113 民族文化差异与广告语言创意

114 追求自然和谐的童真理想—解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儿童形象

115 浅析《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116 商务英语中的颜色词浅析

117 Living in the Crack: A Study of the Grotesques in Winesburg, Ohio

118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119 The Conflict between Desire and Surroundings:an Analysis of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120 《老人与海》和《白鲸》的个人主义比较

121 Perception of the Beat Generation through John Lennon

122 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

123 对《绝望主妇》中加布丽尔的解读与阐明

124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

125 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26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

127 《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妇女主义的形成

128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

129 会话中性别差异的语用研究

130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

131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研究

132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复仇的异同——《基督山伯爵》和《连城诀》比较研究 133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

134 从传递文化信息视角探讨《红楼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

135 从跨文化角度浅析化妆品商标翻译

136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137 论中西教育观的差异

138 浅析当代美国跨种族领养的现状

139 英汉称谓语对比分析

140 浅论现代汉语新增词语的英译方法

141 精神之光——《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的人性解析

142 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43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144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

145 剖析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

146 浅析《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碰撞与融合

147 对比不同思维方式下事物的中英文描述差异

148 On the Unique Narrating Methods and Writing Skills in Brideshead Revisited

149 黑暗中的光明—《蝇王》的主题探析

150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151 《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

152 谭恩美《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文化解读

153 电影《阿甘正传》影视分析

154 分析《雾都孤儿》中的讽刺手法

155 从功能对等角度翻译委婉语

156 从“看上去很美”和“Little Mi Sunshine”两部影片浅析中美儿童教育观念的差异 157 从文化角度看老友记的字幕翻译

158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

159 论英语谚语的翻译

160 化学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

161 论中庸观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162 《动物农庄》的极权主义的研究

163 试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莉的形象

164 《名利场》中女性命运对比

165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

166 企业英文简介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分析

167 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168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

169 《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170 《荒原》中的死亡与重生

171 希腊神话在占星学中的体现

172 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纯洁一词不同理解的分析

17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fusal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174 商务合同中短语的翻译技巧

175 论汉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

176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177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 178 \"工业小说\"《玛丽•巴顿》的宗教解析

179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

180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181 The Influence of Westward Movement on American National Character

182 A Study on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Teaching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EFL Claroom 183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

184 On Analysis of Jonathan Swift’s Satiric Arts in Gulliver’s Travels

185 论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186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

187 英语委婉语成因及其在政治方面的应用

188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商务沟通中的委婉语

189 浅谈汉英时间隐喻的文化异同

190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

191 Judy’s Double Character in Daddy-Long-Legs

192 论《喜福会》中女性的反抗精神

193 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因素的调查及分析—以x市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 194 On Sister Carrie’s Broken American Dr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195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

196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浅析

197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成语的翻译

198 情感范畴在转喻中的认知体现

199 浅析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

200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言语幽默

第20篇:基于言语形式学习的说明性文章教学策略

基于言语形式学习的说明性文章教学策略

言语形式是指文本中承载作品主题、思想感情的具体的内容形式。作为编进教材的选文,每篇都凝聚着编者的智慧,每篇都有其独特的、典范的言语形式和文字运用的学习点。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阶段的阅读教材分为四种文体――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和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较之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说明性文章的范畴相对宽泛一些,是广义上的说明文。小学语文教材中,这类文本更多的是带有说明性的童话、小品和记叙文等。这些文章比较浅显,在内容及言语形式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更好地发挥它的教学价值,教师应对其合理归类,恰当选择言语形式学习点,在有效的言语实践中,习得阅读和表达的基本方法。

一、理解编者意图,合理归“类”

通行的语文教材都是文选型教材,它是由一篇篇选文构成的,编入教材中的文章,我们称之为文本。王荣生教授认为文章一旦变成文本,它就不仅具有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原生价值,还具有了一种新的价值,即教学价值[1]。为了更好地发挥文本的教学价值,教材编者在编排选文时可谓用心良苦。作为一线教师,只有清楚了解了编者意图,对文本进行合理归类,才能真正理解教材,找寻到不同类的说明性文章独特的言语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言语形式学习。梳理苏教版小学第二学段、第三学段所有说明性文章后,我们发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性文章(宽泛概念的)主要有三类。

1.景物、景点和建筑类

这是说明性文章中最多的一类。其中,有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如《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等;有状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如《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等;还有介绍著名建筑的,如《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类文章,编者一般都是成组编排,每单元安排3~4篇结构、表达顺序等言语形式相似的课文。结构上,这类文章一般为“总分”或“总分总”;表达顺序上,或按时间顺序来布局谋篇,或按游览先后顺序运思成文,或移步换景,或点面结合。

2.科普知识类

这一类文章是严格意义上说明文。文本内容要点明确,表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说明方法在这类说明性文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恐龙》(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文,从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三方面介绍了相关知识。《神奇的克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介绍了克隆的含义、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和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

3.事理说明类

这一类文章最少,它类似于中学阶段要学习的议论文。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让他们学习纯说理的文章会很枯燥。因此,编者在编排这一类文章时,并没有集中安排,而是与故事性很强的1~3篇叙事性文本或富有哲理性的经典古诗文编在一起形成一个单元。如《说勤奋》(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是第五单元的首篇,下一篇是“叙事性文本”《李时珍夜宿古寺》。编者这样编排处理,旨在利用下一篇课文的事例对上一篇《说勤奋》的事理进行形象说明。《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是第六单元的第四篇,也是尾篇。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前三篇课文《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通过具体事情突出人物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品质。《滴水穿石的启示》是对前三篇文章的概括,先写结果,再写原因,最后写给我们的启示。这样的单元编排,或用相关故事来验证说理性说明性文章的观点;或用说理性说明性文章的观点来概括“事例”的内涵。同时,也引导着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感悟同一单元中这两类文章中的“故事”“例子”在表述上的不同之处。

二、整体解读文本,恰当选“点”

分清了文章的类别、理解了编者的意图后,下一步就是对说明性文章的整体解读和言语形式学习点的恰当选择了。毫无疑问,不同类别的说明性文章,作者在表达顺序和说明方法的选择上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在立足文本整体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言语形式学习点开展言语实践。

1.选文章结构点

景物、景点和建筑类的说明性文章,结构鲜明,或在开篇、篇中、结尾都有一个中心句,文本内容围绕中心句展开;或点面结合,总体特点概括介绍与重点部分详细描述相结合;或整体上首尾呼应,体现此类文章结构上的严谨性。这些点就是文本的教学价值,就是此类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点。例如,《三亚落日》开篇以“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总起,然后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和夕阳滑落前、滑落时的美丽景象。《秦兵马俑》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以过渡段的形式出现在第三自然段,处于课文中间,既承上启下,又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规模宏大”,作者先概括介绍三个俑坑的大(面),然后详细介绍一号坑最大(点),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对于“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本文教学重点),下文用了六个自然段,详写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略写车兵俑、弓弩手和马俑。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2.选内容选择点

“科普知识”类的说明性文章,科学性强,中心鲜明突出,富有条理性,语言确切、简洁、通俗生动。这一类文本言语形式的学习,一方面要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了哪些要点材料,文本中的这些要点材料前后顺序是如何安排的。另一方面要学习文本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方法。前者是抓住要点,后者是初步领悟基本说明方法,两者兼备,缺一不可。例如,《恐龙》一文,作者从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方面,条理有序地介绍了恐龙的相关知识。为了让谁也没有见过的恐龙生动形象地再现,文中多次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麋鹿》(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文,按麋鹿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传奇经历的顺序,形象具体地介绍了它的坎坷命运。类比鲜明、委婉含蓄,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文中的这些要点和行文顺序,就是科普知识类说明性文章言语形式的学习点。

3.选论证方法点

事理说明类的说明性文章,一般先提出问题(表明主要观点),然后运用事例证明观点(选择事例论证),最后总结观点或者提出倡议(发出号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此类文章,开篇1般用一个设问句、比喻句或一个现象引出观点,或者直接切入正题。前者如《说勤奋》,文章以“……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设问句开篇;再如《学与问》(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以“……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形象的比喻句开篇;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则以“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的自然奇观引出“观点”。其次,这类文章或者选择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展开论证(如《滴水穿石的启示》),或者从不同角度选择不同方面的典型事例加以说明(如《说勤奋》《学与问》)。以上的观点引出和展开论证的材料选择方法就是这一类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点。

三、领会课标要求,扎实习“法”

阅读是习得语言的过程,表达是运用语言的过程,阅读是表达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2]。为了避免将说明性文章阅读课上成“知识教学课”,上成“资料分享课”,教学要“以本为本”,依据教材展开有效的听说读写,从而习得此类文本阅读和表达的基本方法。

1.习得要点知识

要问说明性文章教什么?言语形式学习学什么?笔者认为,抓文章要点是此类文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接触文本,读通文本,在读中理解内容、提取信息、获取知识,落实知识教学目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疏通了课文,理解了内容,获取了“要点知识”,还在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提取信息、获取知识的语文技能。这样的教学既落实了知识目标,又实现了能力培养目标。例如,《恐龙》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提取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相关要点知识;《神奇的克隆》提取克隆的含义、克隆的重大意义、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和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等要点……

2.习得表达顺序

通过研读文本提取相关信息,只是说明性文章言语形式学习的第一步。因为这类文章不像“叙事性文本”那样通过形象刻画,动人以情、示人以范。它是通过如实的解说,给人以知、解人之惑。它的特点是“明白性”,结构必须突出条理性,即言而有序。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目标呢?要从言语形式学习的角度出发,在学生初步阅读抓住要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通读文本,然后对所有“要点”信息合理排序,从中发现文章的逻辑顺序。这样的言语实践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定能习得这一类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这一类文章语言的条理性。例如,通过对“要点”整理排序,学生发现《神奇的克隆》是按照“概念―实例―意义”这一逻辑顺序介绍克隆知识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通过火星和地球之间的比较,按大胆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上一样,也有水和生命存在),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逻辑顺序组织材料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按照“总分”结构组织材料,先总括“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然后从“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等四个方面分述,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因此,这类文章的言语形式学习,还要把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放在引领学生研究文章的表达顺序上,放在体会语言的条理性上,放在训练条理表达上。

3.习得说明方法

说明性文章除了结构上条理清晰,它对语言的要求更高。为了达到说得清楚,让读者读得明白,它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诸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言语表达的准确性。例如,“也许”“可能”等一些表示推测、猜测、估计的限制性词语或概数词,在说明性文章中的使用,乍一看,很模糊,细品味,却是很精确的。这样的例子很多,《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中的“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和“……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两句话。其中的“也许”和“可能”两个词,充分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行文中用词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用去掉这些限制性的词语,进行句子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其准确遣词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感悟具体的说明方法在言语表达上的优越性。《秦兵马俑》的第二自然段(兵马俑规模宏大)、《埃及的金字塔》第三自然段(胡夫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五自然段(国家歌剧院),都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初读圈画数字,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字说明的准确和说服力。通过与生活中熟悉的对象进行类比,感受这样的说明方法对要说明的事物特征和事理的强调作用,然后再读比较,内化数字,体会这样表达能让抽象变得形象,使枯燥变得生动,进而充分感悟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优点。因为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的三段构段方式典型、说明方法相似,教学中还可以拓展延伸,进行写法训练。

语文教学要以本为本,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真正把教材当成例子,真正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阅读课堂要以人为本,要把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作为方向,把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作为目标。说明性文章的言语形式学习,要在整体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归类,准确选择言语形式学习点,在有效的言语实践中习得阅读和表达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等.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责任编辑:陈国庆]

关注言语形式 强化语用教学 心得体会
《关注言语形式 强化语用教学 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