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17 07:47:06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互动课堂教学系统

互动课堂教学系统

一.互动课堂教学系统配置 1.简易型配置

正投式互动课堂系统=正投互动式电子白板+投影机+电脑 软硬件配置: 1) 设备清单:

序号 1 组件名称 正投互动白板 72吋,电磁感应技术

2500流明/1024*768分辨率/DLP 或LCD

规格

单位 个 台

数量 1 1 1 1 1 1 1 1 1 1 2 投影机 3 电脑 4 讲桌 P4 2.6G/AGP-32M/256M/80G/DVDRW/独立显卡、声卡/集成

10/100M网卡/17寸显示器 互动课堂专用桌

套 套 5 投影机吊架 万能吊架 6 白板支架 7 VGA分配器 8 VGA视频线 9 麦克风 10 音箱 11 UPS电源 专用支架。(为方便使用,首推壁挂安装,在不能壁挂安

装的情况下,可以选配此支架) 1转4 20米(用于VGA分配器输出到投影机的连接) 专用型无线麦克风 120W 1KW

个 条 个 套 台

2) 电脑中安装软件:①简体中文Windows XP专业版 ②Microsoft Office2000 ③互动白板配套软件 ④防病毒和防火墙软件 ⑤其它软件可日后根据需要再行安装。

3) 关键细节:将硬盘分成10G、10G和60G的三个区(即C盘、D盘和E盘),C盘用来安将系统软件,D盘用来安装应用软件,E盘专门用来存储作为资料用的素材、软件或课件等,这样即使系统出问题,修复过程也不会影响已有的素材。 说明: 在此配置中,通过电脑的USB或COM端口(依白板的控制线而定)与正投互动白板相连接,电脑的视频输出通过VGA分配器后分成两路,一路在显示器上输出,另一路再经由投影机投影到白板上。正投的投影机最好吊装在天花板上,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减少师生对投影光线的遮挡。电脑通过网卡与校园网相连接,以获取校园网或INTERNET网上的相关课程资源;也可以将课堂上的操作记录保存下来进行网络共享。 2.推荐配置I

背投式互动课堂系统=背投互动式电子白板+投影机+电脑 软硬件配置:

1) 设备配置:背投互动式白板系统的配置与上面相比,只需用背投式互动白板来代替简易配置中的正投式互动白板,另外在此情况下投影机放置在专用的背投柜中,不再需要投影吊架。

2) 电脑中安装软件及关键细节:同上面简易型配置

说明: 在正投互动式的白板系统中,使用者正好介于白板和投影机之间,投影的强烈光线使得操作者晃眼,并在白板界面上留下浓重的阴影,遮挡学生的观看,且影响操作。而在背投互动式的白板系统中,投影机放置在背投柜中,使用者的操作不会受到干扰,从而能达到更好的课堂交流和互动。因此是互动白板系统推广的方向。 3.推荐配置II

多媒体网络型互动课堂系统=正投式或背投式互动课堂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 软硬件配置:

与上面两种配置相比,只是在其基础上增加了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电脑(40台左右为宜),与教师机组成一个局域网并与校园网相连接。学生机的配置较白板系统中的教师机可以稍低,具体配置可以如下:

1) 硬件:① 赛扬1.8处理器 ②17”彩显③1.44M软驱 ④128M内存 ⑤20G硬盘 ⑥AGP显卡 ⑧PS2鼠标 ⑨PS2标准键盘 ⑩10M/100M网卡

2) 软件:①简体中文Windows 98或Windows2000专业版 ②Microsoft Office2000 ③防病毒和防火墙软件 ④“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版(另外在教师机上安装相应的教师版) ⑤其它软件可日后根据需要再行安装。

3) 关键细节:学生用机的特点是使用者不固定、使用频率高、关机频率高、病毒传入机会多等。由于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有限,并且对电脑维护的自觉性不足,因此学生用机的维护一直是网络教室维护中的重中之重。具体的维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防止病毒传入,二是防止误操作带来的损害。为此网管人员也想出了一些办法。对于第一方面的问题,有的网络教室不允许学生使用软盘,但这限制了学生对电脑的正常使用,显然是不可取的。在本配置中,每个学生用机都配置有软驱,还可共享教师用机的光盘,并加入了防病毒和防火墙软件以避免病毒的传入。对于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有的网络教室给每个学生用机都配置了还原卡,使得学生开机后的对系统盘的更改操作自动无效。这样做可以使系统万无一失。在本配置中,将整个硬盘分成5G、5G和10G的共三个区(即C盘、D盘和E盘),C盘用来安装系统软件及教学所需的各种软件,并用GHOST软件对C盘的系统进行克隆镜像,镜像文件放置在E盘中。E盘作为资料备份使用,必要时可以从E盘运行备份好的系统的镜像文件,恢复遭到损坏的C盘。这个文件也可以在教师机上做个备份。D盘可以用来存放学生的一些计算机作业或作品,与系统盘分开,可以减少对系统的影响。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说明:这种将多媒体网络教室与互动白板系统相结合的配置使学生更易于对课堂所学进行同步练习和知识共享,从而能达到对知识的更好的传承和建构,并且它非常适合于计算机软件和操作类的学习。此种配置因增加网络教室学生机代价较高,短期内不适于大面积采用。 二.互动课堂教学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最新的实践和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创设多种课堂教学应用的新模式,如课堂教学的情境导入模式、探究学习模式、写作学习模式、强化训练模式、学科专题学习模式等。这主要是利用多媒体“笔”,结合白板的多种特效功能,根据教师设计的信息化教学方案,在电子备课的基础上,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动态生成多种信息化教学的展开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带来课堂教学新变化: 1.实现多向互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强调互动其本质在于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笔的奇特变化和引人入胜的白板特效功能,可以创设“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师生、生生、人与资源的多向互动的时空平台。研究表明,仅学生的注意率就较普通黑板的讲授,显著提高38%。 2.电子备课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动态生成;效率高,效果好,高技术带来高投入型学习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已是教师的职业要求。因此,整合信息化资源,特别是主题资源,进行电子备课已成为教师的日常工作。现在有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不仅可以继续发挥电子教案的作用,而且又可重新回到教师主导的教学地位中来,将“虚拟现实”与真实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能施展教师个人教学艺术的魅力,两者相得益彰;师生互动,体验教学;教学效率高,效果好,实现了高技术带来高投入型学习。 3.教学相长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将课堂教学呈现内容和板书记录保存、打印或发送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信息化处理。这样,就省去了学生课堂记笔记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关注、参与教学过程,也为教师今后反思自己的教学、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提供了便利,教学相长作用明显。

总之,交互白板的功能十分强大。首先,交互白板可以实现所有黑板上的功能,任意书写,画图,还可以变换颜色,实际上比黑板更方便。除此以外,交互白板还相当于一个计算机的大屏幕,可以直接用手触摸,或者使用光电感应笔进行操作,功能相当于书写笔加鼠标,可以进行左键右键和单击双击的操作。计算机的所有功能,包括各类光盘、多媒体和网络。都可以在大屏幕上向学生展示。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它的交互作用,教师和学生可以围在白板跟前、在白板上面亲自操作,可以随时在任何计算机界面、网页上和光盘播放界面上进行标注、画图,并进行讨论。师生操作的所有画面和数据都自动记录在硬盘里。以便随时调用。这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模式,它体现出混合学习的好处。把传统教学和e-learning结合起来,把黑板教学与计算机教学、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并能同时实现人机和人际交互。

推荐第2篇:互动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互动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学校工作又落下帷幕。在这一学年中学按照县教育局的工作思路与工作重点,紧紧围绕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依靠全体教职工,积极进取、努力开拓、奋发拼搏,学校的各项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创一流”为总体目标,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在教育局吕局长带领下,通过实践论证,本学期推出“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建立健全各种组织,并依据县局“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步骤及时制定出实施方案,组织培训,在期初会上进行模拟演练,查摆问题,开学后及时进行班级和小组文化建设,目前师生正以满腔的热情践行着“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但就“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推动情况看,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模式的理解和运用;二是对导学卡的编制和运用;三是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的问题;四是对有序有效的学生展示的研究;五是对评价标准的确定,如何评价班级学习小组和小组内成员的评价等。依据县局通知要求,现将我校前一段推进“135”互动课堂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造有利于“135互动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条件

1、更新教学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要改变教师固有的观念是很难的。为此,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通识培训》。对“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详细解读,对导学卡及教案编写工作做了细致解说。为营造课改的氛围,学校形成了会会讲课改,人人研课改,堂堂落实课改的局面,让教师形成课改的理念。通过培训引领,老师们对“135”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过了一段时间后,在学校组织的“135”理论过关考试中,90%的教师达到优秀成绩。

此外,学校又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广大教师理解了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改变了教学方法,把握了自己的角色定位,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并要求科任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审视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

2、组织建立: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主任)——教学处——教师,前勤——后勤信息畅达,管理到位,组织有效的管理机构。

3、制度健全:建立健全了保障课改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边实验边调整,边运行边规范。

4、物力保障:学校教室从环境布置到课桌摆放和黑板的增设,小组文化建设,教师外出学习等学校都给予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5、措施得力:开学初学校就以组织为牵制,以制度为约束,以财力为保障,以方案为统领,形成了全面铺开,稳步推进,科学实施,强化规范,保证成效的一系列措施,确保“135互动课堂”顺利实施。通过教研带动,使教师更好地消化理解和吸收接纳新理念、新方法,总校及各校领导与教师一道同研究、同反思、同成长。

学校领导多次到年级组、班级参与“135”互动课堂班级建设,从环境的美化到小组的命名。参与指导“135”互动课堂,查导学卡,看导学卡,听互动课,和讲课教师座谈,和学生座谈,及时发现课堂内引发的新问题、新矛盾,设身处地,站在师生的角度来分析困难,设法尽快解决突出问题。通过这些举措,强化了师生对“135”互动课堂的认识,争取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

认真落实教育局“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步骤,组织教师深入学习“135”内容,充分发挥教研组功能,利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加大研讨力度。

目前,通过系列举措,“135”互动课堂在我校开展得如火如荼,班级建设有声有色;课堂中三阶段实施有条不紊;师生互动和谐融洽。

二、“135互动课堂”改革实验初见成效

1、教师观念转变了:确立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服务者、引领者、组织者、鼓励者、合作者。

2、教学模式更新了:由原来的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地心说”,变成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日心说”。课堂的中心变了,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主体。

3、学习方式自主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我要学”。

4、评价方式换位了:原来是以教评学,教师主导。现在是以学定教、学生主体。

5、学生思维解放了:原来课堂是教师思维主导,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牵着走。现在学生的思维按学案走,按知识的生成走,学生思维得到了活跃。

6、课堂氛围活跃了:原来课堂是少数精英学生的天地,大多数学生课堂闲置、思维呆滞,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的互动方式,造成个别学生反学、弃学。现在是学生小组间按照导学卡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群学共究。学生思维解放,活动空间解放,话语权解放,互动形式开放。课堂成了知识的超市,学生在涌动,生命在狂欢。

7、出现了典型班级和个人:如八年级一班的付丽娟;九年级的姜松。同时涌现出了像曹秀兰、赵亚如、潘颖华、朱海荣、滕桂艳、姜磊老师等学科标兵。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自身的潜能,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变得灵动,教师充满阳光,课堂更加精彩。

三、比较突出的典型事例

在课堂教学达标验收中,所有教师积极参加验收活动,能够使用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讲课,在讲课中出现了像曹秀兰、付丽娟、姜松、王震兴、等一大批讲课较好的老师,为其他班级做出了表率……;学期中我校有13名教师进行23项成果进行了申报,通过成果申报工作可以看出教师课改的积极性。

四、目前学校在课堂“135”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育观念转变的不彻底,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突出表现在校点的教学上。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强弱不一,目前学校课改的步调还不足以奏鸣强音。

2、导学卡问题的设计简约,缺少中心问题,有的问题太大或太琐碎,问题主线发挥不到位。

3、小组合作学习有形式,但常出现合而不“作”、作而不“合”。

4、如何提高小组的展示效果

5、如何做好小组评价

6、教学管理层面的工作人员,在学术涵养和知识水平等方面有待提升。

五、解决策略

1、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通过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改变、学生的改变,让那些彷徨的人看到教育的希望,给他们带去挑战,在面对压力的同时去改变自己。

2、教育是爱的事业,是充满阳光的。为此领导指导工作时要多带笑容,多表扬少批评。[~]使师生们能在和谐的条件下获得一丝快乐与阳光。

3、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在设计问题前认真备好教材、学生,使问题的设计合理,层次分明,能调动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4、进一步明确分工,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5、想方设法增加学习小组的展示和评价形式,创新评价机制,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经常性的开展优秀学习小组学习汇报会等活动。

6、加强“135”教育理论的培训,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总之,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让我认识到教师不应“授人以鱼”而应“授人以渔”;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能在我校扎根发芽,并茁长成长,不久的将来,“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在我校开花结果。我坚信在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是灵动的,课堂是精彩的,教师是阳光的。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实现新课程改革质的飞跃。

推荐第3篇: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教师: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师生之间的教学方式也从教师主导变成了学生主导,即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辅导指引的作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这个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

“双主模式”就是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就是怎样使在教师主导下的课堂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国内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老师花了很大的精力讲课,但学生学习效果很差;也不同于西方国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与教学重点无关的知识,教师功能极其弱化,学习效率也很低下,教师未能起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双主模式”正是弥补了以上两种方式的不足,吸取了两种方式的长处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课堂教学方式,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及解决为主要线索,突出教师“启导”和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在运用时,有以下两点操作要求:

1.从教师主导看: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境、启发、导拨、调控”四个过程之中。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启导”环节,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求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在尝试与探索之中取得成功。

对教师来说,我认为关键要把好四个度:

(1)“境要设得新”。所谓“新”,就是有新意、有吸引力。即要求教师在深研教材、熟悉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使呈现出的问题情境和矛盾事件,能激起学生对自己原先的态度、目标及知识的挑战,从而引发真正的探究兴趣。

(2)“启要启得巧”。所谓“巧”就是要求教师能运用恰当的言语和态势,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既要“启而有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又要“开而弗达”,不直接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导要导得法”。所谓“法”,就是要求教师把握时机。什么时候该导,什么时候不该导?什么学生该用什么导法?等等,都要精心设计。否则,效果就会不好,甚至适得其反。

(4)“控要控得稳”。所谓“稳”,有两个含义,一是调控好学生的探索方向;二是调控好学生的探索进程。因为课堂45分钟,有一个时间和任务的限制,既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又要求教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从学生主体看: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质疑、思考、探索、评价”四个学习过程之中。即要求学生以最优化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为终极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不断地思考、尝试、探索与评价,挖掘创造潜能,培养科学素质,提高创造能力。

推荐第4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乃至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的改革目标真正得以落实。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课堂中的评价的确很重要。但怎样的评价才是有效的,怎样的评价才能是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知识,并能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为我轻轻撩开了这一问题的面纱,明白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如何去做

一、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木,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整合”、“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第一,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第二,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标上来。第三,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发布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乃至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的改革目标真正得以落实。

一、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木,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整合”、“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第一,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第二,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标上来。第三,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发布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生命涌动的课堂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

总之,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把课标学习与《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小学语文》的理论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亲自体验作品,把理解课文的权利放心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与作品的对话中感受、品位和思索。

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生命涌动的课堂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

总之,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把课标学习与《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的理论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亲自体验作品,把理解运动的权利放心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与作品的对话中感受、品位和思索。

推荐第5篇:135互动课堂教学反思

135互动课堂教学反思

135”课堂模式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教师对自身地位变换的认识,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尊重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在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索。使教师能自觉地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正确地教学定位,合理地科研接轨,主动地吸取教学科学提供的新知识、新理论,深入地开展各类教改实践和课题研究,加速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到了不唯书,不唯师,灵活处理教材,依据新大纲、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改革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树立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导学卡的设计有效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

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的教学经验。

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推荐第6篇:课堂教学之多元互动

【校本研训】

课堂评价的六个维度之“多元互动”

一、解读“多元互动”教学模式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在开放教育环境下,通过深化和优化教学互动,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与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和谐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结构形式。

多元互动包括“显性互动”和“隐性互动”。所谓“显性互动”是容易看到或觉察到的表层互动。如通常所指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网络)互动。而“隐性互动”,则是比较隐蔽的、外人很难看到的深层互动,概括起来至少包括:导学教育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互动;多种教学手段优势互补整合互动;课程教学与学生过往经验配合互动;相关知识理论相互补充互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互动。隐性互动和显性互动相互之间存在着有机关联。

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多元互动”自主学习模式要根据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等实际灵活运用。 第

一、问题性原则。要通过对教学情境的设置,萌生出有一定思维价值,并与学生的认知基础相适应的具体问题。问题要新颖生动,有明确的指向性、层次性和思辨性。要积极鼓励学生从具体的知识情境中发现问题。问题性原则是“多元互动”学习活动得以开展的首要前提。

第二、开放性原则。要倡导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的发散性、方法的独特性、认识的多元性。在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前提下,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交流和争鸣。开放性是“多元互动”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三、自主性原则。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借鉴和切磋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充分的独立思考、充分的彼此互动、充分的自我调试与超越中,学生才能体验知识的真谛,反思研究的过程,交流学习的经验,提升思维的质量。自主性原则是“多元互动”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内在保障。

第四、和谐性原则。要努力营造自由、民主、融洽的课堂教学与互助学习的气氛。教师教学态度要和蔼可亲,让学生在如沐春风的宽松心境下,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主动切磋、勇于探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者、合作者的面目出现在学生而前,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性原则是“多元互动”学习活动得以流畅进行的心理基础。

第五、启发性原则。要通过提供思维方法、补充背景材料、搭建认识阶梯、提示思考角度、联系理论等多种方法,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开一扇门户,使之借助教师的诱导而走出探索的困惑和误区。实践证明,教师的启发诱导越有成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结合得越圆满。启发性原则是“多元互动”学习活动得以深入和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第六、时效性原则。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及时矫正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过程中出现的“离散”或“偏题”,提高学习效率。

三、如何实施有效多元互动,构建高效课堂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是一种社会性认知活动,互动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发展价值。课堂中的互动是多种多样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互动等。

1、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师生互动提供保障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保证。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实现高效的课堂互动,还必须为学生创设互动的最佳氛围,通过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来陶冶感染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自主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学生厌学、怕学,课堂上不敢发言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原有的知识、经历和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自己想法和质疑的机会,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

为此,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下足功夫备好课,不但要备课本知识,更主要的是“备学生”,要“深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前沿阵地,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做到与学生“零距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讲授数学归纳法时,很多教师都喜欢用“多米诺骨牌”的例子来讲解。“多米诺骨牌”的事例当然很典型,但是学生并不是很熟悉,若采用另一个类似的例子—“学校停车处整齐摆放的一排自行车”,效果也一样好。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举出更多类似的例子,并拿来讨论,哪些符合数学归纳法的条件。)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轻松的平台。

2、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让学生乐于参与互动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但对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地加以引导。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场”。要尊重、爱护、体贴学生,富有激情,这样,学生对于所传授的知识就认真领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教师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课堂上鼓励的眼神、赞扬的话语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学生的思维一旦和教师协调,乐于与教师互动,那么你讲上一句,他便知下一句,这便是师生互动的很高的境界了。

再次,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波利亚指出:当你讲授一个很熟悉的证明时,你要摆出一副兴奋的样子,要装出有很多点子,当你证明完时,你还要表示惊奇和得意。课堂学习中难免有难以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因此,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传递信息外,还必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和交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此时此刻,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们就会乐意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去,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3、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给师生互动提供发挥的空间

很多老师都遇到过有过这样的情况:本来准备好好的一节课,却突然被一个学生的不同意见或突如其来的问题而打乱。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教师在知识结构和经验上肯定超过学生,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经验导致了思维定势,但学生的思路却不受任何限制,很多奇思妙想往往会给我们以震撼!要想捕捉这绚丽多彩的思想火花,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些也是师生互动的绝妙时机。可能因为这些“插曲”,准备好的内容没能按计划完成,但由于师生互动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效果肯定比原计划的要好。充满教学机智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升华,理应成为教师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也只有拥有丰富的教学机智的教师,才能让课堂成为真正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

4、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全员有效互动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生互动仅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尤其是成绩优异、发言积极的学生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是需要的,但不应该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的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追求成功是学生的一种现实体验,每一个学生都有这种追求,不管他在学业是先进还是落后。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要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学习较差的同学,更要多一份关爱。可能,教师的一句鼓励的和赞赏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从而有利于调动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解放思想,大胆尝试,让生生互动更有实效

生生互动,既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交换思想的过程,它的运作方式是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互相切磋。在教学实践中,生生互动的常见形式有互帮、互辨、互说、互评、互考、互看等等。 (1)互帮

每个个体都存在着差异性,在课堂上虽然同时同地同人教学同一内容,但学生也会形成学习上的差异,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体能否与他人合作共事,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因此课堂上加强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显得有为重要。 (2)互辩

学生之间互辩能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群体的活动功能,给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互相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见签,急智取长,协作创新。 (3)互说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与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的语言的。”教师应让学生说,充分调动说的积极性,可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1、组内互说:组内互动就是让学生充分说的一种形式。小组内学生可以围绕学习内容,相互启发,各抒己见。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充分表现,发表见解,使课堂由“一言堂”变成“群言堂”,由一个老师变成几十个老师,促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2、师生角色互换:每堂课设计都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固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面对全体同学,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解题思路或教学中某个环节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为说的学生必须要理清思路,反复思考,形成一个反思过程;听的学生迫切想了解别人的发言、观点与自己的不同,有何长处,有何不同,这样学生必定会认真倾听,不断内化,从而使双方共同提高。 (4)互评

互评是互相评价和反馈,针对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肯定或否定,或作补充,并且陈述出自己的理由。传统教学中的评价往往局限于师生之间的评价方式,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的反馈和评价通常是好、对、再想想看,这样的反馈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一味迎合教师的思维,产生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不能形成开放、灵活的思维。

互评能引导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观点进行反思。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十分重要的潜能疑问:对于这部分知识,我掌握了多少?班上谁掌握的最多?最好?有哪些同学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和差错?等等。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不仅能知己知彼,且知对知错,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对方的评论中得到启发,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互相评价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竞争意识会使个人勇于表现自己,使他们奋发向上,确立更高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 (5)互考

所谓互考,就是学生出题考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表现自己,想当小老师考同学。为了当好小老师,在课堂上就不得不自己去学、去说、去做、去思考,这样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例如:上复习课,教师不用拿数学书中的练习给学生做,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出题。如对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教师提问:“同学们整理出来的这些知识,你们有没有掌握,会不会用呢?下面,老师请你们给第二单元的这些知识分别出一道题?出题时自己要明白你出的题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接下去时间学生自由出题,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真正做到了主动学、自主学)。这样全班学生都真正变成了思维的主体。当然互考的形式还可以是同桌互相考,组内相互考,个人考全班等。 (6)互看

互看就是看别人的表演或表现、看别人演示或演算,等等。通过观察别人的作品与表现,使学生得到启示。在课堂上,一个教师要面对着几十个学生,常常会因时间问题无法迅速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时如果让学生互相看一看,不仅能及时达到了解情况的目的,还能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总之,只有教师创造性地教,才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我们应该解引导学生“互动”出创新的欲望,“互动”出创新精神,“互动”出创新方法,使“互动的教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空。教师也应该在多元互动的反思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驾驭高效课堂的能力,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

推荐第7篇:“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x教发[XX]5号)和《xx县教育局课改办XX年度工作要点》,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广“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肯定每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我校在学习兄弟学校及其他学校优秀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xx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x教发[XX]5号)和《xx县教育局课改办XX年度工作要点》,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广我校“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肯定每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成功、体验快乐,获取学习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二、理论引领

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是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共同参与,合作探究,在轻松、民主、平等、和谐的互动氛围中体验知识价值与情感态度,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幸福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师是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应采用多策略的互动体验形式让学生从互动中体验,从体验中感悟,从感悟中获取。

新课程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首先应从互动开始。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激活广大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教师首先要师生平等对话,要以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言、积极的鼓励、及时的表扬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扫除学生的心理顾虑,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切忌有简单粗暴的语言表达否定性意见,而要毫不吝啬地鼓励学生\"真好、真棒\"。一份尊重,一份鼓励,定会让学生有话愿说,有疑愿问,必然开创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喜人局面。学生个体的经验不但需要与教师交流,还需要与同伴合作,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交流,在合作中形成共识,求得共享。让学生在互动中亲身体验获取的成功,体验获取的价值、体验获取的情感。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是从显性的互动形式过渡到隐性的体验感受的一种迁移过程。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体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是能力生成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互动是表象的行为,是双边活动,需要两人以上人数参与的行为活动;体验是心理的感应,属个人行为,是个人在互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情感,是将互动中生成的产物,内化成一种心与心的碰撞,这种碰撞会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迸发情感与智慧的火花。

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没有年龄和年级的局限,是一种人人能够接受,班班能够适用的有效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将“互动体验”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互动体验方式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如:情境式——课堂剧、角色朗读、角色展示等等;游戏式——击鼓传花、转椅子游戏、找朋友游戏等等;探究式——知识辩论,相互质疑解疑等等;操作式——合作填卡汇报、分组试验、合作创意绘画雕塑等等。

“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它具有积极性、自主性和依赖性。一是积极性,在互动体验过程中,小学生最容易被激发情感,当问题很容易时,争着发言,抢着回答。二是自主性,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会带着自已的主观愿望出发,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赏识,因此,在互动体验中他会尽量地展示自己亮丽的一面。三是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是必然的,当问题的出现给自己产生障碍时,他就会依赖别人,期待从别人身上获取最满意的答案,求得解决的最佳效果。

三、实施策略

我校推行“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肯定每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享受快乐。

推行“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后进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增强自律意识、学习意识、团结互助意识、进取的精神、培养其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推行的“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与我校的办学理念默契成双,相辅相存,共同成长。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快乐学习,激情体验,自主发展,健康成长。办学理念倡导学生“激情体验,自主发展”的发展思维,“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在互动前提下的体验式发展。

(一)构建合作伙伴

“众人拾柴火焰高”构建合作伙伴,可以凝聚集体的智慧,发挥群体的优势,提高处事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1、构建师生合作伙伴。教师应主动、积极地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合作朋友,学生也应首当其冲地找自己的任课教师作为自己的学习伙伴,合作朋友,只有找自己的任课教师才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更多的交流场合,也有更多的相互了解。

2、构建同学合作伙伴。

1)同桌合作伙伴。同桌学习伙伴是最亲近,最直接,最便捷的学习伙伴,因为相处极近,老师一声令下“下面开始同桌合作”或“下面开始同桌交流”,学生立即可进行互动体验合作。

2)本组合作伙伴。以自己所在学习小组中的成员作为学习伙伴,易于调动,组合也悄快,不会产生较大的流动混乱局面。老师一声令下“下面开始同桌合作”或“下面开始同桌交流”,自然地将自己的学习小组组合在一块,有着较大的可靠性和较强的稳定性。

3)本班朋友合作伙伴。这样的学习伙伴的建立使学生合作交流的氛要浓,因为是朋友,平时交流甚多,接触最多,所以顾虑就少,施展个性的机会和参与的人就相对而言要多一些。为了避免合作、交流中分组数过多,最好在组组时要求学生每组不少于4人不多于8人。

本班朋友学习伙伴的组合也存在不利一面,在组合时产生调位的混乱,也可能导致有的同学无人组合或者放弃组合,教师应予以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调配处理。

(二)建立登记卡(表)

1、建立“互动体验学习汇报登记卡”,主要是收集和了解互动情况和体验结果,通过填卡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梳理和整合互动体验信息。具体内容见表

(一)

2、建立“互动体验学习伙伴承诺卡”,实行组员承诺是为了避免组合的不固定因素给课堂带来的混乱和怠慢影响,同时也对约束组合成员的责任感,提高组合成员的凝聚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内容见表

(二)

3、建立“互动体验式教学评价表”,是通过领导或其他老师的参与听课,对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效果产生客观公正的理性评价,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具体内容见表

(三)

4、建立小组编排表。使老师和同学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组的风格、特色和个人表现力。具体内容见表

(四)

(三)以点带面推进

1、学校以三年级90班为试点班推动“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

2、中青年教师应站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沿,引领课改。大胆尝试“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尝试与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成熟模式理论和模式运作。

3、各年级各班级应参与试点班的教学活动,体验模式,尝试模式,达到推广模式。各班制订好班级特色化的“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方案。

(四)实行激励机制

学校将课改工作卓有成效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鼓励他们积极引领全体教师参与课改。围绕学校模式进行课改,被中心校推广的一次性奖试点班级的班主任教师400元,奖试点班级任课教师每人200元。受教育局肯定并推广的奖试点班级班主任教师600元,奖试点班级任课教师每人300元。自己创新课改模式,有理论资料,有推广经验材料呈现,被中心校推广的奖教师本人500元,受教育局肯定并推广的奖教师本人1000元。(均见文件或证书)

四、论题参考:

1、让互动体验的碰撞产生心里的共鸣

2、让互动体验的碰撞产生情感的升华

3、让互动体验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

4、让互动体验式教学成为儿童快乐学习的种子

5、让互动体验式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天堂

五、相关表格

青山园完小

推荐第8篇:学期互动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学期互动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期互动课堂教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学期的学校工作又落下帷幕。在这一学年中学按照县教育局的工作思路与工作重点,紧紧围绕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依靠全体教职工,积极进取、努力开拓、奋发拼搏,学校的各项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创一流”为总体目标,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在教育局吕局长带领下,通过实践论证,本学期推出“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建立健全各种组织,并依据县局“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步骤及时制定出实施方案,组织培训,在期初会上进行模拟演练,查摆问题,开学后及时进行班级和小组文化建设,目前师生正以满腔的热情践行着“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但就“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推动情况看,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模式的理解和运用;二是对导学卡的编制和运用;三是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的问题;四是对有序有效的学生展示的研究;五是对评价标准的确定,如何评价班级学习小组和小组内成员的评价等。依据县局通知要求,现将我校前一段推进“135”互动课堂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造有利于“135互动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条件

1、更新教学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要改变教师固有的观念是很难的。为此,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通识培训》。对“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详细解读,对导学卡及教案编写工作做了细致解说。为营造课改的氛围,学校形成了会会讲课改,人人研课改,堂堂落实课改的局面,让教师形成课改的理念。通过培训引领,老师们对“135”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过了一段时间后,在学校组织的“135”理论过关考试中,90%的教师达到优秀成绩。

此外,学校又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广大教师理解了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改变了教学方法,把握了自己的角色定位,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并要求科任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审视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

2、组织建立: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主任)——教学处——教师,前勤——后勤信息畅达,管理到位,组织有效的管理机构。

3、制度健全:建立健全了保障课改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边实验边调整,边运行边规范。

4、物力保障:学校教室从环境布置到课桌摆放和黑板的增设,小组文化建设,教师外出学习等学校都给予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5、措施得力:开学初学校就以组织为牵制,以制度为约束,以财力为保障,以方案为统领,形成了全面铺开,稳步推进,科学实施,强化规范,保证成效的一系列措施,确保“135互动课堂”顺利实施。通过教研带动,使教师更好地消化理解和吸收接纳新理念、新方法,总校及各校领导与教师一道同研究、同反思、同成长。

学校领导多次到年级组、班级参与“135”互动课堂班级建设,从环境的美化到小组的命名。参与指导“135”互动课堂,查导学卡,看导学卡,听互动课,和讲课教师座谈,和学生座谈,及时发现课堂内引发的新问题、新矛盾,设身处地,站在师生的角度来分析困难,设法尽快解决突出问题。通过这些举措,强化了师生对“135”互动课堂的认识,争取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

认真落实教育局“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步骤,组织教师深入学习“135”内容,充分发挥教研组功能,利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加大研讨力度。

目前,通过系列举措,“135”互动课堂在我校开展得如火如荼,班级建设有声有色;课堂中三阶段实施有条不紊;师生互动和谐融洽。

二、“135互动课堂”改革实验初见成效

1、教师观念转变了:确立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服务者、引领者、组织者、鼓励者、合作者。

2、教学模式更新了:由原来的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地心说”,变成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日心说”。课堂的`中心变了,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主体。

3、学习方式自主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我要学”。

4、评价方式换位了:原来是以教评学,教师主导。现在是以学定教、学生主体。

5、学生思维解放了:原来课堂是教师思维主导,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牵着走。现在学生的思维按学案走,按知识的生成走,学生思维得到了活跃。

6、课堂氛围活跃了:原来课堂是少数精英学生的天地,大多数学生课堂闲置、思维呆滞,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的互动方式,造成个别学生反学、弃学。现在是学生小组间按照导学卡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群学共究。学生思维解放,活动空间解放,话语权解放,互动形式开放。课堂成了知识的超市,学生在涌动,生命在狂欢。

7、出现了典型班级和个人:如八年级一班的付丽娟;九年级的姜松。同时涌现出了像zz老师等学科标兵。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自身的潜能,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变得灵动,教师充满阳光,课堂更加精彩。

三、比较突出的典型事例

在课堂教学达标验收中,所有教师积极参加验收活动,能够使用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讲课,在讲课中出现了像zz、等一大批讲课较好的老师,为其他班级做出了表率……;学期中我校有13名教师进行23项成果进行了申报,通过成果申报工作可以看出教师课改的积极性。

四、目前学校在课堂“135”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育观念转变的不彻底,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突出表现在校点的教学上。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强弱不一,目前学校课改的步调还不足以奏鸣强音。

2、导学卡问题的设计简约,缺少中心问题,有的问题太大或太琐碎,问题主线发挥不到位。

3、小组合作学习有形式,但常出现合而不“作”、作而不“合”。

4、如何提高小组的展示效果。

5、如何做好小组评价。

6、教学管理层面的工作人员,在学术涵养和知识水平等方面有待提升。

五、解决策略

1、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通过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改变、学生的改变,让那些彷徨的人看到教育的希望,给他们带去挑战,在面对压力的同时去改变自己。

2、教育是爱的事业,是充满阳光的。为此领导指导工作时要多带笑容,多表扬少批评。使师生们能在和谐的条件下获得一丝快乐与阳光。

3、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在设计问题前认真备好教材、学生,使问题的设计合理,层次分明,能调动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4、进一步明确分工,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5、想方设法增加学习小组的展示和评价形式,创新评价机制,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经常性的开展优秀学习小组学习汇报会等活动。

6、加强“135”教育理论的培训,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总之,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让我认识到教师不应“授人以鱼”而应“授人以渔”;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能在我校扎根发芽,并茁长成长,不久的将来,“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在我校开花结果。我坚信在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是灵动的,课堂是精彩的,教师是阳光的。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实现新课程改革质的飞跃。

推荐第9篇: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135”互动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张新焕

我校的“135互动课堂”是充分了解和调查了当前的教育现状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是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感受幸福,让老师在课堂上变得轻松,让学生在课堂上乐意主动学习,让学习的过程不再是师与生的纵向关系,变成生生关系、生师关系,让课堂不再是40分钟的时间,让课堂向生活延伸,把课堂彻底变成学生的学知识的场所,而不再是老师教知识的场所。

“135幸福课堂”,既一案(导学案),三环(自学、互动、反馈),五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精讲点拔、训练评测)。五步又可以看做三个过程:自学(自主探究)——互动(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精讲点拔)——反馈(训练评测)。

教师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出示课题、学习目标,简要说出注意点,语言要尽量帖近生活;给学生十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学习新内容,要求把看书学生和完成学案分开,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对学生个别指导(自动探究);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内的相互沟通,对不懂的,不会的通过小组其他同学的解决(合作交流);小组内也解决不了的,把问题提交给老师,老师把问题交给全班,看能不能帮助解释、解决,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讲(展示质疑);其他学生也不能很好的解决的问题,最后由老师讲。老师讲解所用的时间不应该超过十分钟,老师在课前应有一些预设,对一些易错、易混、易漏点,即使学生没有提出,也要做为重点讲解和强调(教师精讲);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和反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做完后让小组内先互相沟通,改正错误,相互点评,老师通过投影、多媒体展示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题,再提出来,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讲解,用时十分钟左右(训练测评)。课堂开始的“学习目标”要贯穿始终。

这一课堂过程明确的体现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1、导学案在课堂的应用

导学案由一人主备,备课组讨论,印发给每个教师学生。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要和“教学设计”结合起来 ,“教学设计”由教师本人填写,其实是教师的个案。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导学案同时也是课堂笔记和作业本,自主学习贯穿课堂始终。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绝不先讲。教师对每个学习环节的指导都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每部分知识先让学生自学,自己不会的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全班讨论。全班只要有一个学生能解决问题老师就绝不先讲,老师退到了最后一步。讨论时学生分组对面而坐,老师穿插在学生中间,启发引导激励解惑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是分组讨论,更多的是相互检测和帮助,对于个人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首先相互帮助,能者为师,兵教兵,兵强兵。通过合作,学生的知识能力到提高。

3、展示质疑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只有全班学生都不能解答问题才由教师进行点拨和讲解。学生展示的主要是问题不是表演,点拨疑难的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教师。

4、精讲点拔

教师要精讲和点拔学生解决不了的,存在疑惑的问题,还要在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主要归纳一类问题的规律和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图的形式把所学知识勾画出来,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5、训练评测

不仅要堂堂清还要人人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达标测试题逐一检查,然后教师统计完成的数据和质量。有个别学生做错或不会,先在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提交全班解决。只有全班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由老师讲解。

课堂教学要以体现自主、互动、高效,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感受成长的幸福为原则。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实行“自学——互动——反馈”三部曲的基本教学模式。当然,这既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个动态的过程,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提升。使之真正形成本土化、原生态、科学性、易操作、高效能的“先学后教”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

推荐第10篇:改进课堂教学行为

改进课堂教学行为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课改的出发点;对问题的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新知识学习后的运用与反思,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作业布置等是从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激励进步等方面考虑的。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和实施教学。为了改进教师在新课程课堂中的教学行为,给教师提出一些可供操作的教学建议。

1.学习课标,明确要求

(1)了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2)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学习目标。

(3)明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

(4)明确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以及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2.分析教材,确定目标

(1)通读整套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设计思路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及整体结构。 (2)泛读本章本单元教材,了解本章或本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整套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3)精读本节、本课时教材中的课题引入、新知识形成和例题的分析过程,明确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挖掘可能蕴涵的教育价值。

(4)仔细解答练习和作业中的每一道题,体会其中用到的知识、解题方法及蕴涵的学科思想。

(5)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6)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既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3.了解学情,把握起点

(1)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个性差异等状况。 (2)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所需的前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具备情况。

(3)用绝大多数学生熟悉的事例和能理解的问题引入新课;用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和解答的问题作为例题和练习的基础题。

(4)对多数学生理解有困难的问题,通过问题细化、分解等方法作适当铺垫。 4.呈现问题,激发思维

(1)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探索新知。 (2)从学生实际出发,呈现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学科实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 (3)从学科在生产、生活及其他学科中的实际应用出发,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以致用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4)通过讲学科故事、设置问题悬念、多媒体动态演示等手段,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冲突和探究的欲望。 5.关注过程,促进内化

(1)设计游戏、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科规律,经历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 (2)按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设计猜想、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过程。 (3)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分析题意寻求解题思路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4)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交流,从中辨析概念、辨析问题、剖析思路,找到思路受阻或产生错误的原因,交流问题解决的方法。

(5)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论结果正确与否,要让学生阐述思考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讨论。

6.尝试运用,巩固提高

(1)新知识学习后,让学生及时练习,体验新知识的应用,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知识运用中的易错问题,让学生辨析,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对例、习题作适当变式,让学生尝试举一反三。

(4)选择能直接运用本课知识解决的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让学生练习,提高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题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引导反思,归纳提炼

(1)活动后,引导学生反思,归纳和揭示活动中隐藏的规律。 (2)新知识形成后,引导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3)例题教学后,引导学生归纳知识要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题的基本步骤和书写建议,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 (4)巩固练习后,引导学生归纳应用新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中所用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5)对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势和特点,从中择优。 (6)在课堂小结中,引导学生归纳、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以及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整理知识、提炼方法、感悟思想、积累经验的目的。 8.多元评价,有效激励

(1)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等,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对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激励,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运用口头问答、书面测验、活动报告、课内外作业等,了解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肯定成绩,激励进一步发展。

(3)运用有层次的问题,了解和评价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激励学生有差异地发展。 (4)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评价起点,允许再次评价,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的信心。

(5)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或解答不完整时,鼓励学生自己反思解答过程,其他学生评价补充,教师引导激励提高。 9.精选作业,分层落实

(1)精选与本课时内容配套、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题作为课内外作业。

(2)适当精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或适度开放、需要多角度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问题,或需要动手实践的问题,以及富有趣味性的问题作为课内外作业。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布置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既要布置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必做题,又要布置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适合不同水平发展需求的选做题。

(4)控制作业的题量难度,反对机械操练、题海战术。

(5)及时检查、批改作业,指导学生积极反思、自觉订正作业错误。 (6)记录和分析作业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及时查漏补缺、改进教学。 以上建议,前三个方面属于教学准备,后六个方面是课堂中按新课程理念教学的操作性建议。望教师参考这些建议,着手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好的氛围和问题情境。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择能反映学科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且是现实和有意义的问题创设情境,由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尝试探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1篇:情侣间的互动行为

情侣间恋爱行为的互动方式 ---1148041 刘蓓

情侣间恋爱行为的互动方式

恋爱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人说:没有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恋爱的重要特征是互动,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和交往的心理特点等。

恋爱动机—-“为什么恋爱”:(1)大学生在生理年龄上处于18—24岁之间的亲密与孤单阶段,由于性生理、性心理逐渐发展成熟,他们渴望寻找与异性间的情感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对亲密关系、互惠情感的需求正式其恋爱中的个人心理基础。(2)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出于从众抑或群体压力产生的需求。校园文化映射出大学生对客观环境的适应性,形成了大学生群体特有的心理和行为,生活在一定文化氛围中的大学生们,从属于特定的寝室、班级等同辈群体,他们的恋爱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同龄人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影响,渗透着校园文化的痕迹。因为孤单、好奇而去尝试,为满足虚荣心而从众。

在大学生恋爱的互动交往中,感情等内在资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校园里的爱情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大学生对恋爱过程的重视,与就业方向、经济条件等一些列不确定的现实因素有关,对婚姻的无奈使得大学生关注对恋爱过程的体验,凸显了感情、信任等的价值。恋爱中双方付出的感情就是对双方最好的汇报,结果是理解、爱慕、依赖的增强,关系更加亲密。在恋爱中部能讨价还价。比如男生送花给女友,女生则应汇报温情,如果没有这样做,男生也不能讨价还价;恋爱双方很难确定各自付出了多少感情和爱,只能由当事人自己去感觉。其实在一些情感的互动方式上,女大学生表现的更为矜持,男大学生表现的更有勇气。社会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矜持”和“勇气”的差别。在我国的社会文化中,责任的训练过多的偏向于女性,比如与女性地位紧密相关的贞洁,对男性而言,事业成功是他们获取较高社会地位的资本,因此成就的概念更多的体现在男性身上。女大学生的矜持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在情感交往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使得女大学生更倾向于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人们常说男人追求女人是迅猛出击,结果往往雨过天晴,女人追求男人是缓慢渗透,却可以滴水穿石,女人考验男人的办法是约会迟到,男人考验女人的办法是远走高飞。

友情是比较属于开放的系统;爱情则是封闭性的系统,存在两人之间。就稳定性而言,友情较为平静,但爱情的不安定性则非常高;友情会比较平淡,是淡如水的,而爱情比较强烈有各种的酸、甜、苦、辣等感受。 情侣间恋爱行为的互动方式 ---1148041 刘蓓

爱情是有寿命的,是18—30个月,这是做了很多大量的实证的研究,专家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爱情会在一定的时期内开始生长、发芽,然后开始走下坡路,开始衰老、死亡,如果爱情及时的变成亲情、变成婚姻了,变成不可分割的生活方式了,爱情就可能在亲情的结构下,有的人也过了一辈子,但是如果你没有,可能有些人恋爱了一段时间,两三年,觉得没意思了,已经厌倦了,就开始喜欢别的人了,就可能反反复复。

从以前到现代,各种观念与思想一直在改变与演化。现代人虽然观念开放了,但是爱情的思想却退步了。往往一句真心话掺杂在一百句说出来的话里,不过就希望对方听到的是那一句真心话而不是那九十九句开玩笑的话。不知道是怕被拒绝或是缺乏勇气,可能也只是想找一个台阶下,所以才不敢勇敢的表达自己吧!

其实所有的恋爱经验都是负面的,只有失恋后,真切的思考才有助于自己的成长。不要认为天涯何处无芳草,是不要把女生当成草一样随便,你所爱的,是这一种人而不是这一个人。在茫茫人海里,谁能谁在一起,其实大家都只能听天由命,彼此有很多的不谅解与误会是正常的,所以才要有沟通与交谈,「谈」才是一切的关键。所以,恋爱是谈出来的。

恋爱中的人需要学会如何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要思考对方的角色问题,例如:他是你的男朋友,但他同时也是别人家的儿子,很多时候,他也必须面对种种的矛盾和冲突。当我们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时,也试着去替对方想想,也许遭到挫折的并不是只有自己。如此,心理的怨怼便相对减少。面对爱情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的态度呢?

首先,自己的态度应自然、庄重、愉悦,此外,必须要懂得自我悦纳,并表现出真诚、亲切,但真诚的程度要能婉转,避免造成关系的紧张。过份的局促不安和自卑也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僵化,所以要适时的加入一些幽默感。时下流行一句话:“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正好暴露出现代男女一个严重的心态:过份注重外表。试着看看周遭的世界,英俊的男人不见得快乐;美丽的女人也不见得婚姻幸福,外表的美丑并不是唯一值得看重的东西!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论是异性或是同性)。必须要懂得如何让别人知晓你的特质,平常也要用礼貌、热心、温和亲善的态度对人。男女之间有许多冲突常常是因为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得罪对方才产生的。很多时候我们情侣间恋爱行为的互动方式 ---1148041 刘蓓

说出一些话,其实一点恶意也没有,可是听到别人耳里,却又完全曲解了我们的意思。所以我们说话时要考虑的,并不是自己是否有恶意,而是对别人是否会造成伤害。由此可知,人际间的沟通是非常需要技巧的,要能够真诚又能够不伤害人。另外要注意的是,当冲突开始时,切记言语不可太过夸张,更不可对其一切全盘否定。

再次,男女的感情要能保持适当的距离,双方更要能理智且自制力。 情侣之间采用高效的互动方式,让美好的爱情一直走下去。

第12篇:情侣间的互动行为

情侣间恋爱行为的互动方式 ---1148041 刘蓓

情侣间恋爱行为的互动方式

恋爱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人说:没有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恋爱的重要特征是互动,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和交往的心理特点等。

恋爱动机—-“为什么恋爱”:(1)大学生在生理年龄上处于18—24岁之间的亲密与孤单阶段,由于性生理、性心理逐渐发展成熟,他们渴望寻找与异性间的情感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对亲密关系、互惠情感的需求正式其恋爱中的个人心理基础。(2)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出于从众抑或群体压力产生的需求。校园文化映射出大学生对客观环境的适应性,形成了大学生群体特有的心理和行为,生活在一定文化氛围中的大学生们,从属于特定的寝室、班级等同辈群体,他们的恋爱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同龄人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影响,渗透着校园文化的痕迹。因为孤单、好奇而去尝试,为满足虚荣心而从众。

在大学生恋爱的互动交往中,感情等内在资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校园里的爱情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大学生对恋爱过程的重视,与就业方向、经济条件等一些列不确定的现实因素有关,对婚姻的无奈使得大学生关注对恋爱过程的体验,凸显了感情、信任等的价值。恋爱中双方付出的感情就是对双方最好的汇报,结果是理解、爱慕、依赖的增强,关系更加亲密。在恋爱中部能讨价还价。比如男生送花给女友,女生则应汇报温情,如果没有这样做,男生也不能讨价还价;恋爱双方很难确定各自付出了多少感情和爱,只能由当事人自己去感觉。其实在一些情感的互动方式上,女大学生表现的更为矜持,男大学生表现的更有勇气。社会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矜持”和“勇气”的差别。在我国的社会文化中,责任的训练过多的偏向于女性,比如与女性地位紧密相关的贞洁,对男性而言,事业成功是他们获取较高社会地位的资本,因此成就的概念更多的体现在男性身上。女大学生的矜持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在情感交往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使得女大学生更倾向于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人们常说男人追求女人是迅猛出击,结果往往雨过天晴,女人追求男人是缓慢渗透,却可以滴水穿石,女人考验男人的办法是约会迟到,男人考验女人的办法是远走高飞。

友情是比较属于开放的系统;爱情则是封闭性的系统,存在两人之间。就稳定性而言,友情较为平静,但爱情的不安定性则非常高;友情会比较平淡,是淡如水的,而爱情比较强烈有各种的酸、甜、苦、辣等感受。

爱情是有寿命的,是18—30个月,这是做了很多大量的实证的研究,专家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爱情会在一定的时期内开始生长、发芽,然后开始走下坡路,开始衰老、死亡,如果爱情及时的变成亲情、变成婚姻了,变成不可分割的生活方式了,爱情就可能在亲情的结构下,有的人也过了一辈子,但是如果你没有,可能有些人恋爱了一段时间,两三年,觉得没意思了,已经厌倦了,就开始喜欢别的人了,就可能反反复复。

从以前到现代,各种观念与思想一直在改变与演化。现代人虽然观念开放了,但是爱情的思想却退步了。往往一句真心话掺杂在一百句说出来的话里,不过就希望对方听到的是那一句真心话而不是那九十九句开玩笑的话。不知道是怕被拒绝或是缺乏勇气,可能也只是想找一个台阶下,所以才不敢勇敢的表达自己吧!

其实所有的恋爱经验都是负面的,只有失恋后,真切的思考才有助于自己的成长。不要认为天涯何处无芳草,是不要把女生当成草一样随便,你所爱的,是这一种人而不是这一个人。在茫茫人海里,谁能谁在一起,其实大家都只能听天由命,彼此有很多的不谅解与误会是正常的,所以才要有沟通与交谈,「谈」才是一切的关键。所以,恋爱是谈出来的。

恋爱中的人需要学会如何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要思考对方的角色问题,例如:他是你的男朋友,但他同时也是别人家的儿子,很多时候,他也必须面对种种的矛盾和冲突。当我们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时,也试着去替对方想想,也许遭到挫折的并不是只有自己。如此,心理的怨怼便相对减少。面对爱情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的态度呢?

首先,自己的态度应自然、庄重、愉悦,此外,必须要懂得自我悦纳,并表现出真诚、亲切,但真诚的程度要能婉转,避免造成关系的紧张。过份的局促不安和自卑也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僵化,所以要适时的加入一些幽默感。时下流行一句话:“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正好暴露出现代男女一个严重的心态:过份注重外表。试着看看周遭的世界,英俊的男人不见得快乐;美丽的女人也不见得婚姻幸福,外表的美丑并不是唯一值得看重的东西!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论是异性或是同性)。必须要懂得如何让别人知晓你的特质,平常也要用礼貌、热心、温和亲善的态度对人。男女之间有许多冲突常常是因为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得罪对方才产生的。很多时候我们

说出一些话,其实一点恶意也没有,可是听到别人耳里,却又完全曲解了我们的意思。所以我们说话时要考虑的,并不是自己是否有恶意,而是对别人是否会造成伤害。由此可知,人际间的沟通是非常需要技巧的,要能够真诚又能够不伤害人。另外要注意的是,当冲突开始时,切记言语不可太过夸张,更不可对其一切全盘否定。

再次,男女的感情要能保持适当的距离,双方更要能理智且自制力。 情侣之间采用高效的互动方式,让美好的爱情一直走下去。

第13篇:翻转课堂教学课堂互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课堂互动研究

翻转课堂是什么?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 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 。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如何开始翻转课堂

根据多年的经验我们总结了下面的步骤:

1、创建教学视频:首先,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其次,是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第三,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组织课堂活动: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包括:学生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式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

翻转课堂是如何改变学习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我们有时 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我们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就组 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往往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美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我们能及时的给予指导。 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我们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它确实是神奇的观察,使我们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探讨充满了敬畏。

当我们尊重学生们的这种方式,他们通常会作出回应。他们开始认识到,我们在这里,是在引导他们的学习,而不是发布指令的教师。我们的目标是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并真正理解我们课程的内容。当我们在学生身边和他们一起掌握概念,他们会以他们最好行动来回应。

可能有些同行会问,我们如何形成我们的学习文化。我们认为关键是让学生确定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争取完成任务。因此我们着力于把课程变成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完成繁忙的工作。

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我们回答起来却很纠结。因为在我们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学生为什么不学习有无数的理由:他们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吗?他们个人问题干扰他们的学习吗?或者,他们更关注“在学校玩”,而不是学习吗?当我们(家长和教师)可以诊断孩子为什么不学习时,我们就能创建一个强大的时刻来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

翻转课堂背后的学习理论 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在他们的网站上声明,翻转课堂模式并非源自新的教育和学习理论,其仍然采用的是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的掌握学习法。 掌握学习法是本杰明·布卢姆创立。在传统群体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相信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分布是正态,并针对中间水平进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学会课程的学生比率相当低。布卢姆认为这个假设缺乏代表性。他声称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条件、足够的学习时间,学生的成绩将不是正态分布,绝大多数学生会掌握学习任务,获得良好成绩。他认为采用掌握学习法,能有90%以上的学生能学会课程内容。芝加哥大学进行的实验(据个别教学、掌握学习、传统的群体教学条件下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结果也印证了这一推论:大约90%的个别教学组,70%的掌握学习组的学生达到了终结性成绩水平,而群体教学只有20%达到。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数据来看看现在美国高中的情况:全美国每天有7200学生中途退学,一年下来就有高达1300000左右的学生辍学;每年只有69%的高中学生能完成学业,而余下31%的则不能毕业——数据来自美国自适应学习网络平台公司Knewton的“翻转课堂信息数据图表”。从中可以看到目前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原因何在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掌握学习法,以便更清楚弄清各种原委。掌握学习,就是学生按他们自己的节奏学习课程;当他们完成一个单元,他们必须证明他们已学到了内容;采取的方式是通过“退出评估”——包括实验室和书面测试。如果学生在这些退出评估中得分低于85%,他们必须回去,重新学习他们错过了的概念,并再次参加考试。学生的成绩不再是由预想的比例决定,而是他们已经掌握了多少内容。

看似完美的模式,在实际运作中却不尽人意。原因在于群体教学模式还顽固的存在着,所以学生不可能按自己的时间和节奏进行学习,必须跟上班级群体教学进度。

鉴于此,现行的教学策略采取群体教学与掌握学习结合方式——群体学习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和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反馈通常采取形成性检测的方式揭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个别化辅导协助学生矫正错误,达成学习目标。不过这种策略在课堂教学实际运用中已是面目全非:注重群体教学和目标检测,缺少了个别化辅导矫正,导致学习效果大幅倒退。

而现在,如果你关注翻转课堂,你会看到一些令人兴奋现象,你会发现真正的掌握学习在21世纪的学习中实现。而罕学院甚至利用科技实现翻转课堂的一对一学习。

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

聚奎中学的做法:

在明确方向后,翻转课堂实验就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了。我们首先搭建了视频和学习管理平台,为每位学生发放了平板电脑作为学习终端。其次在高2014级中随机选取了两个实验班级,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8学科中主要“翻转”了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和四个注重

四个转变:从“注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转变;从怎样“教教材”向怎样“用教材”转变;从注重“教”向注重“学”转变;从“传统教学”向“新理念教学”转变。 四个注重:注重了学习过程,注重了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培养,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2、少讲多学,合作共赢

翻转课堂与聚奎中学原有的“541”高效课堂模式结合,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 我们认为,学生的学比教的教更重要、更关键。传统课堂40分钟的讲解浓缩为15分 钟,教师少讲、精讲,节约群体授课平均化教学的时间,学生就有了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我们所理解的“合作”包括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共赢”包 括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学生课前已经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先独立做作业,对于难题则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组内不能解决的通过全 班来解决,全班学生都不能解决的由教师来解决。在学生独立或互助学习时,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以必要的个别指导。翻转课堂让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所有学 生都“动”起来、“忙”起来,增加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

3、课余学习与课堂练习

传统的课堂是“课堂学习+课后练习”,而翻转课堂则是“课余学习+课堂练习”。实验教师提前一周录制好教学视频并上传至学校服务器,学生在自习课或课外使用平板电脑从服务器上下载并观看教学视频,回到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面对面交流、讨论和完成练习。

4、减少教师的重复讲解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只能抓中间层级的学生,很难照顾到优等生和后进生。所以,在传统的课堂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优等生 “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优等生觉得教师重复啰嗦地讲“简单”的知识,后进生觉得教师讲得实在太快以致来不及理解和做笔记。科技能解决班级教学弊 端,帮助学校达成一对一的教学,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时,看不懂的反复看,并且可以随时暂停教师的“讲课”,有更充裕的时间做笔记 和理解,减少教师的重复讲解。学生如因特殊原因请假缺课,也不必担心落下课业。由于教学内容得到永久存档,期末复习时,学生如要补漏,只需点击,教师的教 学内容即可重现。

5、让优等生可以加速学习

翻转课堂实验的理论设计是教师提前一学期录制好教学视频,而第一阶段我们只能做到提前一周。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学科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得到个 性化教育服务。在优势学科中,学生可以加快学习进度,做该科的“先遣部队”,而不必像传统课堂一样跟随大部队,从而更好地发展这一优势学科。

6、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业情况

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将一部分练习(目前主要是选择、填空和判断三种题型)上传至服务器,学生在课前根据预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自学完后,马上在线完成相关练习,学习的平台会立即反馈正误。学生根据作业反馈决定是否再次学习本课内容,错误的记忆和理解得到及时纠正。通过一套统计软件,教师登录教学平台后立即知道 这名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全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而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进度、难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

第14篇: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工作总结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工作又落下帷幕。本学期我校按照县教育局和总校的工作思路与工作重点,紧紧围绕“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依靠全体教师,积极进取、努力开拓、奋发拼搏,学校的各项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创一流”为总体目标,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一年半的“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各种组织,并依据县局“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步骤及时制定出实施方案,组织培训,在期初会上进行模拟演练,查找问题,开学后及时进行班级和小组文化建设,目前师生正以满腔的热情践行着“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但就“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推动情况看,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模式的理解和运用;二是对导学卡的编制和运用;三是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的问题;四是对有序有效的学生展示的研究;五是对评价标准的确定,如何评价班级学习小组和小组内成员的评价等。依据县局通知要求,现将我校推进“135”互动课堂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造有利于“135互动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条件

1、更新教学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要改变教师固有的观念是很难的。为此,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通识培训》。对“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详细解读,对导学卡及教案编写工作做了细致解说。为营造课改的氛围,学校形成了会会讲课改,人人研课改,堂堂落实课改的局面,让教师形成课改的理念。通过培训引领,老师们对“135”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此外,学校又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广大教师理解了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改变了教学方法,把握了自己的角色定位,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并要求科任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审视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

2、组织建立: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教学处——教师,前勤——后勤信息畅达,,理到位,组织有效的管理机构。

3、制度健全:建立健全了保障课改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边实验边调整,边运行边规范。

4、物力保障:学校教室从环境布置到课桌摆放和黑板的增设,小组文化建设,教师外出学习等学校都给予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5、措施得力:开学初学校就以组织为牵制,以制度为约束,以财力为保障,以方案为统领,形成了全面铺开,稳步推进,科学实施,强化规范,保证成效的一系列措施,确保“135互动课堂”顺利实施。通过教研带动,使教师更好地消化理解和吸收接纳新理念、新方法,总校及各校领导与教师一道同研究、同反思、同成长。

学校领导多次到年级组、班级参与“135”互动课堂班级建设,从环境的美化到小组的命名。参与指导“135”互动课堂,查导学卡,看导学卡,听互动课,和讲课教师座谈,和学生座谈,及时发现课堂内引发的新问题、新矛盾,设身处地,站在师生的角度来分析困难,设法尽快解决突出问题。通过这些举措,强化了师生对“135”互动课堂的认识,争取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

认真落实教育局“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步骤,组织教师深入学习“135”内容,充分发挥教研组功能,利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加大研讨力度。

二、“135互动课堂”改革实验初见成效

1、教师观念转变了:确立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服务者、引领者、组织者、鼓励者、合作者。

2、教学模式更新了:由原来的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的中心变了,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主体。

3、学习方式自主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我要学”。

4、评价方式换位了:原来是以教评学,教师主导。现在是以学定教、学生主体。

5、学生思维解放了:原来课堂是教师思维主导,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牵着走。现在学生的思维按学案走,按知识的生成走,学生思维得到了活跃。

6、课堂氛围活跃了:原来课堂是少数精英学生的天地,大多数学生课堂闲置、思维呆滞,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的互动方式,造成个别学生反学、弃学。现在是学生小组间按照导学卡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群学共究。学生思维解放,活动空间解放,话语权解放,互动形式开放。课堂成了知识的超市,学生在涌动,生命在狂欢。

三、比较突出的典型事例

在课堂教学达标验收中,所有教师积极参加验收活动,能够使用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讲课,在讲课中出现了像周秀峰、宋秀清等一大批讲课较好的老师,为其他班级做出了表率„„

四、目前学校在课堂“135”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育观念转变的不彻底,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突出表现在校点的教学上。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强弱不一,目前学校课改的步调还不足以奏鸣强音。

2、导学卡问题的设计简约,缺少中心问题,有的问题太大或太琐碎,问题主线发挥不到位。

3、小组合作学习有形式,但常出现合而不“作”、作而不“合”。

4、如何提高小组的展示效果

5、如何做好小组评价

6、教学管理层面的工作人员,在学术涵养和知识水平等方面有待提升。

五、改进措施

1、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通过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改变、学生的改变,让那些彷徨的人看到教育的希望,给他们带去挑战,在面对压力的同时去改变自己。

2、教育是爱的事业,是充满阳光的。为此领导指导工作时要多带笑容,多表扬少批评。使师生们能在和谐的条件下获得一丝快乐与阳光。

3、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在设计问题前认真备好教材、学生,使问题的设计合理,层次分明,能调动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4、进一步明确分工,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5、想方设法增加学习小组的展示和评价形式,创新评价机制,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经常性的开展优秀学习小组学习汇报会等活动。

6、加强“135”教育理论的培训,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总之,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让我认识到教师不应“授人以鱼”而应“授人以渔”;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能在我校扎根发芽,并茁长成长,不久的将来,“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在我校开花结果。我坚信在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是灵动的,课堂是精彩的,教师是阳光的。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实现新课程改革质的飞跃。

第15篇:浅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浅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数学与应用数学)

张 青

1

浅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张 青

论文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形式单调。

二、内容偏颇。

三、深度不够。

四、互动作用失衡。然后针对这四个问题,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

一、建立现代教学观。

二、进行增强互动的教学设计。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

四、培养学生的有关习惯与能力。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互动 师生互动

“互动”从狭义来讲,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景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师生互动既包括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已进入了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这就要求我国的教育、教学必需进行改革,才能顺应新时代潮流的要求。为此,我国教育部门对教育教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拟定了新课程标准,改用了新教材,在具体实施时,要求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整合、交流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伟大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师生互动”因此而成为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热点话题。师生互动是师生的双向交往,双向构建的过程。在高质量的互动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既让教师真切地体验到了生命活动的真正存在以及自我实现价值的真谛,也让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当前课堂上发生的师生互动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教学理念不相符的现象,归纳出了四个方面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希望能对改善课堂教学现状起一点作用,从而建立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㈠ 形式单调:师生间的互动较多,学生间的互动较少。

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但学生作为课堂互动双方中的一方,可以学生全体、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三种身份出现。这样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组成

2 多种形式,如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小组、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全体与学生全体、学生小组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所采用的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

㈡深度不够:浅层次互动较多,深层次互动较少。 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闹忙,实际上,此为“物理运动”,而非“化学反应”,即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成一单线条前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起潮落,波浪翻涌。

㈢内容偏颇:认知互动较多,行为互动较少。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人际交往,其内容也应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情感、价值观的促进形成,知识技能的获得,智慧的交流和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等等。但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更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于是,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

㈣ 互动作用失衡:单向型互动较多,成员型互动较少。

在分析课堂中的师生角色时,我们经常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把师生关系定为主客体关系。于是师生互动也由此成为教师为主体与学生为客体之间的一种相对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服从”影响,教师常常作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

二、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

㈠ 建立现代教学观。

1、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对话的教学本质观。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它是人类交往活动中更特殊的一种。因此,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每个人都应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教师与学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2、建立变通、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迄今为止,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沿用的仍然是理性分析主义理论。它造成我们的课堂显得严谨有余、生气不足,条理清晰、创新不够。事实上,我们的课堂

3 教学由于师生带有灵性的参与,应该充满感性的成份,应该具有勃勃的生机。首先,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活动的过程,交互活动不断地进行,课堂就将发生不断的变化和意外。其次,现代知识观也坚持认为,教材教案等一切文本的意义都具有不确定性,师生皆可对之进行不同的诠释与解读,进行不断地界定和再界定。教学过程还其本来面目,应该是多元变通、动态生成性的。如:在小学语文课上教:“读一读,说说,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时,一位教师原本的设计是让学生了解各个日期是什么节日,这些节日是纪念什么的节日。当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说说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突然一个急不可待的学生喊出了一句话:“老师,我可不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节日画下来?”一句话提醒了这位教师,作为一年级的孩子,绘画可是他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之一呀!他怎么就没想到让孩子们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他们心里的美好节日呢?于是他立即热情赞扬这位同学的建议,并让同学们画了起来。十几分钟后,大部分同学都画好了。他让部分同学上台讲解他们的作品,又让其余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望着同学们那一张张欣喜、兴奋、满足的小脸,望着那一幅幅五彩的图画,这位教师深深感受到了学生这股无限活鲜的潜力。

㈡ 进行增强互动的教学设计。

1、设计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多种假设与猜测,当教师把发散性问题抛掷给学生,就如把学生投置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但在茫然四顾之际又必须加强联系找到救生之路,为学生扩大了互动空间和互动需求。

2、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

学生互动受性别、性格、空间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性别相同,空间位置较近的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互动,互补型性格的学生之间也较易发生互动。适当遵循互动规律,有利于建立积极适宜的互动。低年级学生由于组织能力、自控能力较低,宜于多设计同桌间、前后桌之间的两人合作学习活动。高年级学生适宜多设计四人组学习活动,增大互动的人际空间。在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时,要兼顾到组与组之间的影响,教师对小组的影响,小组对成员个人影响,以此开发多种互动渠道。如:如在教学《行程应用题》时,我先让同桌同学实验:①、两人同时相对走来,再背对走开;②、同时同向走去。这样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先做,体会、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然后,让学生根据具体问题,进行探索、讨论和交流,总结出问题的结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点拨。这样,比事先给学生讲出这个方法,再一步一步进行巩固练习要好得多。在研究问题,探索结论的过程中,师生、生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促进学生协作交流。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3、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

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往往会产生“触类旁通”之感,或“触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感性上也容易产生沟通。所以课堂上除了老师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丰富的环境外,还要引导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带到课堂上来,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作为信息源,让学生在充满信息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发生互

4 动。我们在教学互动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数学课件开展互动,还可以进行游戏性互动。我听过一位语文老师的一节课,他教的是《秋天里》,为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创设了三个情境:①走进秋天,亲身体验——“我们眼中的秋天”。秋天,教师和家长带着学生走进大自然,在树下捡落叶,在田间看稻田,在花前赏菊花,在山头听鸟鸣,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观察、感受、交流,收集秋天的图片。②开展竞赛,合作贴图——“我们手中的秋天”。以开展小组合作贴图竞赛的形式创设竞赛情境,学生一边动手合作将准备的图片贴成一幅图画,一边商量贴什么图和怎样贴图。③看图引思,分享趣事——“我们心中的秋天”。 以书上的情境图为依据制作动画课件,创设图像情境,激发学生对秋天趣事进行回忆和想象,在师生、生生的询问交流中一起分享心中的秋天。随后,虚拟“秋天”,让学生以“秋天,我想对你说”的形式吐露真情。这样,学生在多种多样活泼有趣的情境中,真正地做到了眼动、耳动、口动、手动、心动,不仅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还在关爱大自然、关爱社会中学会了人文关怀。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习惯。

霍懋征老师说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不同的学生会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学生的沟通互动,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理清自己的思路、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会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在课堂上,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为了不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我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人承担的角色随时变化,每人都要与他人交流、合作。教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这样,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它同学的解题过程做出思考,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思维碰撞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㈢ 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

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产生互动,同时又应该是课堂互动的调控者。因此,教师应提高教学敏感性,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

1、创造时机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促进互动。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很多学生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本来有自己的想法却随大流人云亦云,有的学生本来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于是原本一次深刻的思维碰撞机会就错过了,原本一次很好的情感交流机会也错过了。因此,老师可以跟学生共同创造一些课堂制度:如奖励发表异议的、鼓励大胆发言的、批评讥笑别人错误的等等,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真实的思维、愿意表达真切的情感体验、大胆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促进生生间、师生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

2、捕捉并重组课堂信息,调整互动。

教学过程中,仍普遍存在着教师为实施自己的“教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漠视学生课堂表现的现象。往往在老师的不经意间,学生产生了一个典型的疑问、生出了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掠过一丝情感的变化,如果我们老师善于把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出来,加以重组整合,或许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引起深刻的认同,广泛的共鸣,给下面的课堂带来一份精彩。

5 ㈣ 培养学生的有关习惯与能力。

1、耐心倾听的习惯。

倾听别人发言、理解别人是与人产生互动的前提。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就是学生理解别人的时候,也是学生把别人与自己比较、对照的时候。可是,现在课堂上常有学生不善于,没有耐心听别人发言。所以,在一位学生发言之后,经常叫另一学生复述别人的发言、概括别人的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2、善于表达的能力。

表达是否清晰、生动,对互动效果也有很大影响。要让学生明白发言的过程是跟全班同学交流的过程,所以要说得清楚、明白、生动。另外可要求学生从有条理到简洁再到有感情,这样一步步提高表达能力。

3、善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经常反省自己的真实思想过程,有利于学生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扬长避短。做到“知己知彼”,是建立积极、健康互动的基础。真实的课堂是一个具有时间、空间、人际间等多向维度的立体系统,其间充满了即时兴的、不确定的、无法预料的成份。所以,改变研究视角,直接对课堂的动态实况进行透视,可以帮助我们取得对课堂鲜活而全面的认识。

总之,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师生两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与协调配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说到底就是要改变“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最终达到师生共赢。

[ 参考文献]:

[1] 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 云南教育 2001年第4期, P36~54 [2]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3] 陈爱芯著:《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4]刘杰、张俊芳主编:《云南教育》,云南教育报刊社。2004.06 [5]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05

第16篇:有效英语课堂教学互动方法

有效英语课堂教学互动方法

1、大小声:我读大声,你读小声

2、举一反三:我读一遍,你读三遍

3、单词拍拍拍:(①、②、③、④、⑤)拍这几就读出来

4、炸弹:练习单词时,把一个炸弹放在一个单词上,在读单词的过程中,不能把放有炸弹的单词读出来

5、手心手背:伸手心读,伸手背不读

6、金手指:几根手指就读几遍

7、麦克风:以采访的形式来提问学生,练习单词、句子

8、击鼓传球:传球老师击鼓喊停时,谁最后拿到球就站起来读单词或句子,读对时,老师输,学生是胜利者,然后老师表演动作,如:兔子跳、贴墙、眨眼睛、表演大茶壶

9、抢椅子:读单词或句子同时,绕着椅子转,当老师说停时看谁以最快的速度抢到椅子,抢到者加分

10、木头人:如:I can fiy I can jump 读句子的同时表演出动作,老师说停,不论你什么姿态,都不能动,老师挑选一名学生去逗表演的学生,看谁懂了谁犯规

11、说反语:I say sit down You say stand up

12、小手枪:指着谁,谁读单词的下一个单词

13、寻宝藏:选一名同学背对着大家,把卡片或别的东西藏到一个学生哪里,大家开始读单词或句子,当寻宝的学生离宝藏越近读声越大

14、萝卜蹲:用单词代替学生的名字一个接一个蹲

15、顶卡片:读句子单词的同时用头来顶卡片

16、互动记名字:给学生一个新名字(课中的单词)来互相提问及回答

17、警察抓小偷:选一名同学背对着大家,挑出两个学生,大家一起读单词,这两名同学读单词时不发音

18、单词转转转:人站词下,每个人代表一个单词,读到哪个单词,就迅速动一下,反应慢就下去换另一个人

19、加一法:我读一,你读二,我而你三,依此增加,练习单词句子

20 拍图片:把制作好的单词图片贴在黑板上,拍到哪一个读哪一个 另外的总结:(可能有重复)

1.―碰地雷‖:在英语单词教学中,学生不太愿意跟读。用此法不错。在一个词下放一个地雷,这个词是不能读的,如果学生不小心跟读,就是踩到雷了。大家一起数one two three,bomb,向他砸过去!有趣,气氛也好,学生在玩中也学得扎实!

2、补全句子:在学习句中,要慢读,必要时分解读。在跟读几遍后,可以让学生补全老师没说完的部分。比如:my name is rebecca.可让学生补rebecca、is rebecca、name is rebecca。这是个反应练习,可让学生熟练掌握句子。

3、、此呼彼应 :(1)全班学生坐在原位。 (2) 教师描述一些事物,如果的是对的,例如:The dusks are swimming.学生就学叫―嘎嘎‖,如果的是错的,学生就保持沉默。 (3) 做错的学生暂且退出游戏。游戏继续进行。 (4) 剩下的一个学生即游戏的优胜者。 (5) 变化:The bike is coming .或 A cat can run.等。 (6) 作用:可用于现在进行时态和can 句型的教学,可训练学生的听力。

4、拍皮球 :(1) 学生分两组坐在原位,合上眼,教师为两组打分。 (2) 教师拍皮球,学生默数教师拍了几下。假设教师拍了19下。 (3) 教师突然停下,问一个学生:―What’s the number?‖该学生应该答,―Nineteen‖。如果他答对了,该组得分,并由该学生接替教师拍球,游戏继续进行,如果他讲错了,就让别的学生纠正。 (4) 哪组学生得分多,就为胜者。 (5) 变化:教师拍球时可以在中间来个停顿。如先拍4下,停一停,再拍3下,接着问:―What’s the number?‖学生应答―Seven‖或―Four plus three is seven.‖ (6) 作用:操练数词和加法运算句型。

5、加减连算 :(1) 学生分成两组,互相出题,教师仲裁打分 (2) 由A组第一个学生先出题,如:Five plus five ……B 组第二个学生必须立即回答:Five plus five is ten.然后由该生再接下去,如:Minus four, A组第二个学生再接着答题Ten minus four is six.如果讲错,该组就扣分。 (3) 数字的和或差可限于一事实上数字范围内,如20,30等。 (4) 变化:教师可让一个学生把所念算式写出来:5+5-4+8…… (5) 作用:操练数词和加减运算句式。

6、将错就错 :(1) 学生坐在原位,注视着教师。教师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他可以突然停在一个学生面前,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说:This is my eyes(有意讲错) 那个学生也将错就错,指着自己的眼睛说:This is my nose.(2) 如果学生讲错了,就让他代替教师,再同样地做一遍。 (3) 变化:教师可以手拿一些文具,指着钢笔说:This is my pencil.学生则指着自己的铅笔说:This is my pen.(4) 作用:巩固单词,操练句型。

7、各就各位 :(1) 教师读一段对话Dialogue或课文Text,也可以读一段自己编的短文。 (2) 让几个学生担任对话课文中的角色(或人或人物)。 (3) 教师先把整段文章念一遍或讲一遍。 (4) 教师在讲述第二遍的时候,每提到一个人或物,扮演该角色的学生就得马上站起来,如教师讲Saturday afternoon.The pupils are cleaning their claroom.The teacher is with them.(―Teacher‖站起来)Look, Wang Hai is cleaning the window (Wang Hai 站起来)。 (5) 变化:可编排其内容,如At the Zoo 或In the Park.(6) 作用:培养学生理解短文内容,找出关键词的能力。

8、滚皮球(适合初学英语的学生)

目的:检查学生对字母顺序的掌握程序。 规则: 1.主持人手拿皮球站在圈内。

2.主持人边说一个字母,边向四周的学生滚动皮球。接球者必须说出其听到的后面的一个字母。主持人说两个,接球者也得说出其后的两个字母,依此类推。

9、找朋友

目的:检查学生对字母四种体(大写、小写)的熟悉程度。

1.准备好印刷体和书写体的大小写字母卡片若干张,分成几组。

2.选出其中几组卡片,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允许他们互相看一看,但不能读出声音来。

3.教师发令,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找到相同字母的三位学生为优胜。

10、猜一猜

目的:检查学生对字母的掌握程度,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规则: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模仿教师或自己决定一种姿势,做出各种字母形状。

3.教师下令,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然后快速写在黑板上,教师评分,得分高者为优胜。

11、点名

目的:检查学生听字母的能力。 规则: 1.准备好字母卡片。

2.要求学生每人拿一张卡片,卡片上的字母即为学生的名字。3.教师说字母(如Aa),持Aa卡片的学生即说:―Here I am.‖ 4.加快说的速度,出错者出游戏,坚持到最后者为优胜。

12、聋哑读字母

目的:检查学生对元音字母的掌握程度。 规则: 1.组织学生反复背诵26个字母。

2.遇到元音字母,就用手势来代替,如A,就举起右手;B,则举起左手;I,就用手指向自己的一只眼睛;U,就用双手一起指向教师。 3.出错者,退出游戏。

13、Buzz(马兹) 目的:检查学生的辨音能力。

规则: 1.学生坐在位置上或围成一圈。 2.选定一个字母,如Aa[]。

3.然后依次从Aa开始说字母,但不能说含有[]这个音素的字母,必须代之以Buzz。也可增加字母数量,如Aa[],Ee[:]等等。 4.出错者,退出游戏。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14、―warm and cold‖

在教学单词―pen‖的时候,可以把一支钢笔事先放在某个同学的抽屉中,让其中一个人来找,其他同学可以提示帮助齐声朗读―pen‖,当寻找者接近目标时,同学们的朗读声就变得响亮;当寻找者远离目标时,同学们的朗读声就变得越来越弱,直到寻找者找到目标为止。

15、在黑板上贴出几张图片,然后学生拿一个充气榔头,教师说单词,学生听到后,马上跟读,然后将榔头砸在相应的图片上。16 拍手。

先把孩子分组,然后孩子们和老师一起,一边拍手一边说单词,老师突然停下来时,如果哪一组的孩子同时停下来就可以加分。(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嘻嘻~~) 17 接龙。

由老师开始拍一下手说一个单词,然后迅速指一名同学,后由这名同学在接着说另外一个单词同时拍手指第二个同学,依次类推(速度要快,且单词不可重复,此方法最好用于复习单词大量单词。) 18.你能说什么?(What can you say ? ) 请一起看每一单元的前两页。学生用手指着画面上的人或物,并用英语说出来。

19.慢动作(Slow Motion ) 把要复习的单词的教师卡片或图放在一个信封或一个口袋内。教师慢慢地拿出,一次只让学生看卡片或图的一小部分。奖励班里第一个说出这个词的学生。

20.快动作(Fast Motion ) 用一张纸盖住要复习单词的教师卡片或图。教师举起用纸盖住的卡片或图,快速地拿走所盖的纸,然后又将纸盖上。学生只看一眼这张画。奖励第一个说出这个词的学生。 21.记忆一览表(Memory List ) 学生坐成一个圆圈。第一个学生说一个词,比如:My eye 或 A pencil 。第二个学生重复第一个学生所说的,并且加一个词,如:My eye , My ear 或 A pencil, A pen。下面的学生接着这样做,一直做到这个一览表太长而学生记不住为止。这时,活动又重新开始。 22.猜测(Gue ) 选择要复习单词的教师卡片。把这些卡片面朝下摞在桌子中间。第一个学生从这摞中拿起上面的第一张,不要让任何人看,他问其他人:What’s this ?其他人用 It’s a _____。试图猜出图中的东西。第一个学生用 Yes 或 No来回答。猜对的学生拿下一张卡片。 23 边摸边说(Touch and Say ) 把三或四要复习单词的教师卡片面朝上放在桌子上。教师读出一张卡片,学生争取第一个摸这张卡片,并把上面的词读出来。 24.站起来说(Stand and Say it ! ) 选出几张要复习的教师卡片。学生都站起来。教师让一个学生看一张卡片。他必须读出卡片中的内容或就图进行提问并回答问题。比如:What’s this ? It’s a _____.如果他正确地说出或进行回答,他继续站着,不然他就要坐下,等到再轮到他,那时他如能正确地说出或进行回答,他将可以站起来。做五分钟这个活动,或直到每个人都站起来。 谈一谈(Talk about it ! ) 教学和练习词汇的活动 (Activities to teach and practice vocabulary ) 教接受性词汇—学生须听得懂而不须会说

(Teach Vocabulary –Receptive –Ss do not say the word (s) ) 25.教师的猜测(Teacher’s Gue ) 教师举起两张教师卡片并且读出上面的内容。教师再次举起两张卡片,但只读出其中一张的内容,学生指出教师所读的那张卡片。按照同样方法,学生再指出教师所读的另一张卡片。教师接着拿起一张卡片,不看上面内容,而让学生看,教师问学生:Is it (a)_____?猜一猜卡片上的内容。学生们根据教师猜的情况用Yes, it is .和 No it isn’t.来回答。 26.捡起来 (Pick it up ! ) 教师拿出两张新单词的教师卡片,只举起其中一张卡片,说:It’s a ______.教师八这张卡片放下,同时用英语Pick up a _____。叫一个学生来捡出带有这个单词的卡片,然后用英文Put down a ____。叫这个学生把卡片放回。让三个学生这样做。对其他所学的单词卡片也这样做。然后在两张卡片中交替地下指令,比如:Pick up a mouse.Put down a bug 27.大家一起捡起来(All Pick it up ! ) 这个活动与第9个活动相似,但是这次每个学生都有一套你要介绍词汇的学生卡片。学生根据教师所下的指令马上捡出所需要的词汇 28.拍拍手(Clap Your Hands ) 说一(One)就拍一下手,说二(Two)就拍两下手。鼓励学生们和教师一起重复并一起做动作。这样一直做到10,然后再倒着数到1。我们也可以变化一下这个活动:

a.全班一起拍手,一起数数。

b.在下指令之前说或之后说Boys 或Girls 。 c.在下指令之前或之后叫一个学生的名字。 练习已教过的运用性词汇--- 要求学生会说 (Productive – Ss say the word (s) ) 29.听我说 (Listen to Me ) 在教室里不同的地方放上两个或四个实物或教师卡片。给学生下一个他们所熟悉的指令,中间要带上一个所要练习的名词,比如:Pick up the book 。教师重复这指令,学生听,找出相应的卡片或实物,还可以做动作,比如:他们捡出带有book 的卡片。(动作可以是举起自己的书。)

30.向它那儿跑(Run to it ! ) 把三或四张复习词汇的教师卡片贴在黑板上。将全班分成两队。给学生下一个象Run to (a) pencil 。这样的指令。每队的第一个学生向带有铅笔的卡片处跑,并且用手模一下这张卡片。哪组的学生先摸到卡片给他们队加一分。教师也可以用其他的指令:Point to _____.Walk to_____.Run to ___等。 31.这是什么?( What’s This ? 1 ) 用要复习单词的实物或教师卡片。教师举起一张卡片或实物问:What’s this ?学生作为小组或个人来回答问题。 32.传卡片( Pa the Card ) 让学生坐成一个圆圈。教师举起一张教师卡片或实物并且读出它的英文名称。把卡片或实物传给坐在你旁边的学生,他读出英语,把卡片传给下一个学生。他也读出英语来,以此类推。最后这张卡片又传到教师手中。教师再换几张卡片做同样的活动。教师可以将两张或更多的卡片相反方向传,使活动具有挑战性。 33.藏在口袋中 (Bag it ! ) 把一个实物藏在一个纸袋或布袋中。把袋子递给一个学生。问她:What’s this?他摸着这个东西,猜它是什么。如果他没能猜出来,就说:I don’t know.把袋子传给另一个同学,同时问她:What’s this ?如果这个学生猜出袋子里的东西,教师就奖励她一分。 34.把手放在你的背后(Behind Your Back ) 一个学生把双手放在背后站起来。教师在他的手里放一个东西。教师问他:What’s this ? 这个学生用 It’s a _____ .回答。如果他回答对了,就坐下,如果他没回答对,他就要接着回答,直到正确为止。 35.画一条线(Draw a Line ) 在黑板上画一张要复习的单词的图,每一次只画一条线。学生猜教师在画什么。第一个猜对的学生到黑板上画下一张图。 36.耳语 (Whispers ) 把学生分成两组站成两行。教师向每组的第一个学生耳语一个他们知道的词。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又依次向组里的第二个学生耳语这个词。每行最后一个学生大声说出这个词或跑到教师那里将这个词耳语给教师。全班第一个大声正确地说出这个词的学生将为他们组赢得一分。然后,各组的第一个学生都站到每组的队尾去。

37.画一画,赛一赛!(Draw it ! Relay ) 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站成两行教师向每组的第一个学生耳语一个词。这个学生跑到黑板前画出这个词的画。第一个画完的人为他们组赢得一分然后,这两个学生站到队尾。活动继续进行。 38.在我前面(In Front of Me ) 把要复习词的教师卡片面朝下摞在桌上。一个学生拿起一张卡片放在他的脑门前,这样全班学生都看得见,但他看不见。他努力用 It’s (a) ____.或 Is it (a)___? 去猜卡片上的内容。其他学生根据他猜的情况用 Yes , it is .或No, it isn’t .来回答。(他猜对后,换一个学生继续玩下去。)

39.有什么变化?(What’s Different ? ) 把6张或10张教师卡片面朝上放在桌上。学生看上几秒钟,然后闭上眼睛。教师变化一张或几张卡片的位置,并问学生:What’s different ?学生睁开眼睛说出被移动的卡片。 谈一谈 (Talk about it ! ) 教学和练习对话活动 (Activities to teach and practice dialogs )

第17篇:互动拓展心得体会

xx年7月17号,我很幸运的参加了和途公司组织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为主题的互动拓展训练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们有流汗、有欢笑、有流泪、有辛苦,但是通过这个活动我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团队合作精神体现的能力。

17号的早上,随着夏姐的讲话,拓展训练在国信大楼13楼正式拉开序幕,全体员工在听培训老师的情况说明、目的和分队后,就从站军姿开始了这一天的拓展训练活动。

首先挑战的项目是‘单指放鱼竿’每对人员分成两排面对面站着,每人伸出一根手指,面对面的人手指对接,鱼竿放在上面一起把他放到地面上,由于鱼竿的前重后轻,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在n次的失败后,我们都急了,都相互埋怨别人没做好,后来经过培训老师的提醒和多次的摸索,我们决定让一个人来指挥,我们都听他的口令慢慢的往下放,后来终于成功了,通过这个项目学习到,一个团队中,没人指挥是不可能成功的,还有就是在失败后不能埋怨别人,要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做好自己才不能给团队拉后腿。

接下来的项目是‘七巧板’就是把每对的人分成三小组,分别站在门外、中间、角落

在门外和角落各放一个七巧板,门外的的人把七巧板的摆设描述给中间的人,再有中间的人传递给角落的人,把角落的七巧板摆的和门外的一样,我们用了‘72计’但由于描述的不到位,收到的信息部准确,到最后以失败告终,这告诉我们在一个团队沟通的重要性,沟通不好就会失败。

最后一个项目是‘电网逃生’在一米多高的空中平行绑着两根绳子,平行的绳子再由两根绳子连接着,中间有个1-2平米大的空格,所以的人都要从这个空格过去,附加条件是不能碰到周围的绳子,碰一次回去一个人,第二次会两个人,第三次回四个人…..以此类推不能借助除了我们团对人员以外的其力量,当时我们觉得完全不可能完成的,想了很多办法,来来回回很多次,最后通过大家不怕受累、不分彼此、相互帮助下顺利通过了,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这个团队对了份感情,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

一天的拓展训练中,作为一个团队共同经历了克服恐惧的一霎那、分享了成功一刻的喜悦、完成了一次对自我的重新认识,我们战胜了心魔,由内心的极大恐惧到无所畏惧,经历了心理与生理的考验,真正实现了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标,更熔炼了一只坚强、团结的优秀团队,相信很多体会一定会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相信每一个人都从中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启发,但我们是否能真正把拓展中的精神运用到工作中去,能否把得到的启示运用到生活中去,还需要一个更长的磨练过程。

这次拓展训练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得到的知识与心得体会也非常丰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分层管理、明确领导极其重要。

2:遇到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多包容别人,多总结经验。

3:多沟通,善于沟通,相信团队,相互帮助,相互协作。

第18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

专题七

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创新

很高兴和大家聚集在这里交流学习,今天聊专题七 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创新(板书)其中有四个话题,先谈话题一

课堂组织管理行为的变化(板书)

话题一

课堂组织管理行为的变化

为了上好一节课,要让学生做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维护课堂秩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这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指导。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施以惩罚。教师课堂组织行为又有哪些内涵,其一,它是教师的一种行为方式,教师凭借语言、动作、身姿、表情等外显行为向学生传递信息与学生进行交流。一次,我踏着上课铃进教室,听到一个学生喊:老师来了,同学们的嬉笑声噶然而止,当我进教室时,那位同学刚跑回座位做好,我微笑着说:哪是老师来了,分明是猫来了吗,只有老鼠见了猫才跑呢!同学们在知错的过程中做好了上课的准备。在讲董存瑞炸碉堡一节时,教师应昂首挺胸表现出一种刚毅,这是一种身姿的体现,讲《买火柴的小姑娘》中融入悲伤,催人泪下的感受,眼神中自然流露出一种怜悯之情。其二,它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参与学生的组织,在课堂中如果是自己的学生还好组织一些,外出讲课一般用不熟悉的学生进行教学,那课前的组织就非常关键,可以和学生交流:你想知道什么?谈谈你对老师的印象,做游戏等。其三,它在情境中进行,受到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又扮演着多重角色。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政治家的素养,科学家的头脑,哲学家的严谨,演说家的口才,歌唱家的嗓音,诗人般的激情,童话大师的幻想,相声演员的幽默,舞蹈演员的身姿,企业家的管理。不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要从中发现美好的东西,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一个符合学生的目标,带领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案例1】

有一次,数学老师王老师进教室上课,发现黑板上画了一幅大鼻子戴眼镜的人头肖像,这分明是他的漫画。这时班上发出了“咯咯”的笑声。王老师明白这是那个淘气、不用功、自尊心很强的“小画家”的杰作。他想一想,不慌不忙地对大家说;“这幅画画得不错,如果这位同学能把他的才能用到学习上,或用来帮助大家进步,那就更好了。今天我们上课正需要作图,现在我出一道几何题,大家在本子上练习,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做。”被叫到黑板上来的小画家自动擦去了人头像,跟大家紧张地按题意作图。显然,由于小画家平时不认真学习几何,他错误百出的几何图无法跟另一位同学的图媲美的。画完图之后,王老师请同学们评论谁对谁错,错在哪里。然后他只是严肃地对大家说:“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该认真学习,练好几何作图的本领。”接着他仔细地讲解这道题,小画家内疚地和大家一起认真听讲和思考。从此,小画家开始用功都书,成绩很快上去了。

王老师教育之所以成功,是他运用鼓励和赞许,把画画和学习联系起来,叫小画家作图暗示擦人头像,请同学们点评几何图使他思考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这一连串带有创意的教学行为,给小画家留下了许多思维空间,促使他很快的改正了缺点,实现了学习目标。

对于课堂教学管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是这样认为的: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控制课堂,在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先要求学生把注意力转向教师,并要他们安静地坐在位子上。就像在任何会议上一样,即便是成年人也有一些人在不停的闲聊,课堂里的学生也难免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们并不想制造混乱,只不过是借机满足他们的乐趣。这种时候,我一般不会提高嗓门,而是紧握双手站在那里,一言不发的注视着闹事者,这样我就避免了吼叫着要求他们保持安静,在不伤害他们自尊心的情况下,一样可以取得制止混乱的效果。再如当学生听课注意力分散时我们可以中断自己的讲课,用眼睛扫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便立即指向教学内容。当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时,不点名批评,以手示意,学生便会立即回到教学中来。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多用体态语来调节和控制,既能节省教学时间,也能保证教学的顺畅和圆满。

话题二

组织教学行为的创新

“教书”要看教师的智慧,“育人”要看教师的魅力。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既是教师智慧,也是教师魅力。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所以在组织教学时,要珍爱童心、珍视童趣。还一份童真,而不能让唯一标准来框定学生的思想,不给学生想象的余地。 【案例2】

《坐井观天》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文中小鸟和青蛙围绕“天有多大”展开了争论。在我们看来,天的确无边无际,大的很,小鸟说的对,井底之蛙目光短浅,无疑是错的。但是,如果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那就有错了。

教学中,老师提问: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学生有的说小鸟说的对,有的说青蛙说的对,还有的说他们说是都对。同学们有三种观点,教师若有所思,停顿片刻之后,向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说:“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很好。如果能把理由说出来就更好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学生1胸有成竹地说,小鸟说的对,因为天确实很大。学生2迫不及待的说,青蛙说得对,因为他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他说的是实话,也没错。学生3按耐不住的说,他们把各自看到的真实情况说出来了,都很诚实,应该都对。教师点头肯定,竖起大拇指说:“好!几位同学都谈出了各自的见解和感受,说得都有道理。大家再想想,假如青蛙跳出井口,他会想到什么,说些什么?大家讨论讨论,看谁想得好,说得棒。”

在这一案例中,学生是智慧潜能能激发出来是以教师珍爱童心、珍视童趣、尊重学生的发现为前提的。我们更应从这位教师的“匠心独运”中感到鼓舞,受到启迪。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育机智,往往会化干戈为玉帛,让课堂充满温馨、和谐的气氛。 【案例3】

有位教师在教《游园不值》时,正讲到“小扣柴门久不开”,忽然,“砰”的一声,一位迟到的学生推门而入,急急忙忙地坐到座位上。老师话题一转,向学生发出提问:“小扣柴门久不开’,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么‘小扣’,而不‘猛扣’呢?”大家讨论了一番,都说‘小扣’说明诗人有礼貌。这时,老师走到迟到的学生身边,弯下腰轻声问他:“你说是吗?你赞成‘小扣’还是‘猛扣’呢”他脸红了,大家也笑了起来。

当偶发事件出现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掌舵人,要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包含的积极意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案例4】

刘老师刚接过一个差班。上第一堂课,她把手伸到粉笔盒里掏粉笔,突然触摸到一个冷冰冰软绵绵的东西,吓得她尖叫一声。大家一看,原来是一条中指大小的冬眠水蛇,在倾倒的粉笔盒边蠕动。全班哄堂大笑。刘老师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待笑声稀疏了,她带着余悸平缓地说:“据说,每位接我们班的新老师,都有一份大家赠送的图书礼物,比如给王老师的灰老鼠,给郑老师的大王峰……而我呢,你们送了条小蛇。”她微微笑了笑,指着那条蛇说:“我是第一次这么近看到蛇,刚才摸着它,着实吓了我一跳。不过,我觉得捕捉这条蛇的同学挺行,至少他挺勇敢,有一定的捕蛇经验…...”这时,外号叫“踏踏跳”的男生“扑哧”一声,嘴凑到同桌“卷毛”的耳根:“老师在表扬你呢。” “卷毛”不自在地摇了摇头。他原以为这节课像以往一样有戏看了,没料到老师还表扬了自己,这是他五年级以来第一次受表扬,可就是高兴不起来,只是呆呆地听刘老师讲有关蛇的小常识、有关写蛇的文章……第二天早晨,刘老师又踩着铃声走进教室,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她意外地看到,讲台的粉笔盒上插着一束野菊花,在射进教室里的阳光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教室里鸦雀无声,一双双眼睛扑闪扑闪地……从此这个班变了,变成了全校的先进班。变得原因,就在于刘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因势利导,将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

话题三

教学组织方式的创新

教师在组织班级活动或安排某件事情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

【案例5】

由于班容量的增大,给学生排座位成了大难事。每到开学前,我总是接二连三地收到领导、同事、亲戚朋友打的招呼,要求我在排座位时给班上某某学生以特别照顾。面对每年都有近一半学生家长托人说情的情况,作为班主任的我,真是一筹莫展。尽管每年排座位时,我都绞尽脑汁,但效果总是顾此失彼,不尽如人意,而且还惹得学生和家长颇有微词。

开学第一天,按照惯例,下午我要给学生排座位。当我走进教室时,发现教室的气氛有些异样,同学们一个个都做得端端正正的,每个人的目光都似乎蕴藏着很多兴奋。看到学生如此尽然有序,我本来抑郁的心情一下子明快起来。我环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说:“现在,老师给大家排座位……”话还没说完,班长举起了手:“老师,同学们有个请求,请老师允许我们自己来排座位,行吗?”我说:“同学们,排座位要有一定的规则,你们的规则是什么呢?”班长一下子拿出了他们制定好的方案:

一、要照顾眼睛近视的同学。

二、要考虑到学习成绩上的差异,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吃力的学生排在一起,有利于结成“一帮一”的对子。

三、男女生搭配,可以让男生注意讲究卫生。

四、让开朗的和内向的坐在一起,好动的和好静的坐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

五、没有特殊情况,按个子高矮来排。每一周大组之间轮换一次。

听着同学们的方案,我不禁有些惭愧。说实在的,这些细小的问题我平时还真是没有注意到。同时,欣慰的看到学生们考虑得真是相当周全,我心中的疑虑荡然无存了。

于是,这一次的座位就按照大家的意思由同学们自己排定了。 最后,我又不失时机地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有家长对座位提出异议或要求特殊照顾怎么办呢?”

同学们说:“那有什么难办的,如果家长们能说出正当理由,并征得全班同学的同意,随时可以调整呀,如果理由不充分,不管谁说都不行!”

看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们,看着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排座位,这个棘手、敏感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孩子们,谢谢!”

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者、程序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讨论的参与者、协调者、鼓励着和评价者。因此,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关键是教师能否给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正确的定位。合作学习时,给学生及时指导,提出一些合作要求,如指导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步骤,明确合作的游戏规则,诸如有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控制自己的情绪等。这样,有助于学生顺利开展合作,达到预期合作效果。合作学习时教师加入某些小组的交流中,可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有利于调控合作进程,辅导学生正常开展交流。

合作学习的目的,不能为合作而合作,不能为创造一种学习的形式而丢失了学习内容与目的本身,

请看下面不成功的合作学习案例 【案例6】

徒具形式的口语交际课《买文具》合作学习案例 课堂上,教师在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复述录像内容后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表演去超市“买文具”。教师的本意是创设一个模拟情境,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然而,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a组的几名学生忙于争论谁扮演什么角色,闹得面红耳赤,直至教师喊停也未开始练习;b组的几名“顾客”抢着“购物”,“营业员”正大声呵斥;c组两名学生正站着练习,而另两名学生却正嬉笑着,在谈着其他的话题„„而那位年轻教师站在讲台那儿,显得并不着急。整个课堂热闹而嘈杂,各种声响此起彼伏。结果,当教师组织学生全班性小组交流时,被教师叫上台的几名学生却只是楞在那儿。小组合作表演成了没有实效的形式!

案例中,合作学习出现了混乱的局面,其原因在于:①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缺乏有效地操作策略,没有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②学生不会交流,没有“规则”意识。③学生既不懂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也不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并积极响应。

在什么下运用合作学习就比较恰当。第一,当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第二,当遇到了学生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是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第三,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可以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准备与对方争辩。总之,合作学习的运用要考虑具体的学习内容及学生的具体特点,不能千篇1律。

【案例7】

成功的合作学习:《鲸》教学案例 教师首先范读课文,让同学们思考课文中讲了那些有关鲸的知识,然后各合作小组开始进行讨论学习。

首先,这位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这也是本篇课文的第一个知识点:“鲸有多大?”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她将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切块分割。每个小组任选3名学生,让他们分别用数字、通过对比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位教师之所以如此设计这一段的教学,主要是考虑到要针对各小组中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由易到难,让他们既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又认识到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差、中、优三类学生尽其所能,各有所获。在老师总结时,所有的学生对这段内容都已了如指掌。

其次,这位教师还根据教材的难易情况,进一步设计合作学习的讨论题。而且,在设计问题时,还充分注意到所设计问题的开放性。“鲸是哺乳动物”这一知识点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由老师讲解。而以下关于鲸怎样吃食、怎样呼吸、怎样睡觉和生长的情况,则是围绕鲸的生活习性来写的,这四个方面在写法上有相近之处,所以这位教师又将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分割:

⑴ 鲸用什么呼吸?说明了什么?鲸怎么呼吸? ⑵ 鲸主要吃什么食物?鲸怎样吃食? ⑶ 鲸的生长情况怎样? ⑷ 鲸怎样睡觉?

以上设计,针对各合作小组学生的特点提出,让优生做较难的题目,差生做最容易的题目。然后组成“专家组”讨论,每个学生都将自己分到的题目得出正确答案后回原组交流。这样,小组的所有成员就有机会掌握全部内容。 在“专家组”讨论时,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为最后的课堂小结和课后分类辅导收集信息。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高潮时可以组织角色表演推波助澜。讲解一个词语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做做动作;讲一段对话,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演。用模拟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里扮演角色,有助于消化知识,加深理解。

【案例8】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讲《草》时,提问:小朋友们,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草》被给妈妈听?同学们都想背。好,现在我当你的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1: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您听听好吗?(生背)

师:女儿真棒!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听?,现在我当你的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2:哥哥,我背一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师:哪一首?生:《草》师:这首诗我也学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师: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师:哦,都有个白字,我搞错了,还是弟弟记心好。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奶奶听?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3: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听好吗?师:好,背什么古诗?生:《草》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哇!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到第二年又张出了新芽。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生:这句话就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师:还有什么窟窿? 生:是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师:看我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那有钱上学啊!

这个教学高潮形成由易到难的三个层次,全面检查了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欢乐地氛围中进行,很耐人寻味。

话题四 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创新 有人说:“教师的一句话,能扼杀一个天才,也可能扶起一个伟人。 【案例9】

例如,一名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女学生,突然举起了手,老师高兴地让她发言,可是这位学生在站起来后,一紧张,什么都忘了,急得哭了起来。老师立即批评她,“不会就不要举手”。女学生只好委屈的坐下。这样面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教师采取的不是宽容而是严厉的训斥,还会有这位学生的第二次发言和成功吗?肯定不会有了。要使学生发展,只有宽容他们的错误,才能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换一种方式评价,我们可以鼓励她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在随后的提问中,我们再多次通过目光暗示或鼓励这名学生大胆发言,这位学生一定会成功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赢得同学们的掌声。

对于学生,他们在胆量、语音、表达上都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吹毛求疵,而应细心呵护学生幼稚、脆弱的心。如在朗读课文中,学生经常有添字、减字的现象。当他们出现了这种现象,我们要说:“不要紧,第一次读错是正常的。”第二遍还错,我们要说:“这遍没读好,还有第三遍,第四遍。”其中要不断鼓励:“别紧张,慢点儿。”“大家都在耐心地听呢!”一直到学生读对时,我们再说:“了不起,你成功了!”

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是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的灵魂。 【案例10】

在一次预考中,一个男生的语文得了59分。他找到教语文的张老师说:“老师,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一分吧!就一分。求您了”张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我可以把你的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一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一分不能白借,要换利息的,借1分还10分,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借了。”男生咬了咬牙说:“我借。”结果,在后一次段考中,他语文得了91分,都掉10分,净剩81分。

张老师是一个教育的高利贷者,她通过大胆的借贷,使学生收获了巨大的成功。 幽默的语言也是评价语言的首选。 【案例11】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一次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文中写到杂草被“大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一位学生朗诵这句话时声音非常洪亮,于老师笑了笑说:“要么是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商品,来,我再给你喷洒一点。”同学们都笑了,该同学也会心的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的又读了一遍,这次不出了效果。教师一句令人俊不禁的风趣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了巧妙的评价,这显然要比直接告诉学生怎么读要高明。

这样的幽默评价能融洽师生关系,调节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中得以发展。

我们要让学生做“真人”,首先自已做“真人”。所以,我们在课堂中评价学生应做到: 1.评价要“发自内心”

我们要满怀真情来对待学生、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才会感动学生。缺乏针对性的表扬,如:“不错”“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形式的表扬没有针对性,不如:“你读对了”“你都认识了”“你记字可真快,有什么窍门吗?”“除了一个字外,其他的都很准确”“你读得很认真”“你学得真用心”等这种有针对性的表扬让学生有学习的方向、识字的榜样。同样,盲目的批评也不可取。应鼓励学生改正不足,如“你读得都很准确,就是声音小了点儿,再试一次,大点声”等等

2.评价要“准确公正”

我们的评价要准确、公正,要有针对性,不要流于形式而使学生茫然,不要给学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不要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怀疑态度,从而对我们产生信任危机。例如:我们许诺奖给学生的物品,就一定要兑现;又如课上我们既然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提问,那么就应真正给学生发言提问的机会,不应该挑三拣

四、说三道四,过多地限制学生,即使出现一些意外的或荒唐的回答或做法,也应该宽容学生,不应该指为大相径庭、大逆不道;不要把课堂当做虚假的演戏,而应把课堂看做真实的生活;也不要说些实现不了的话或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如“如果你有机会到我们学校去,我带你去看看那里的景色”等等。

3.评价要尊重学生

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尤其对语文学科来说,学生以后自己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教师不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例如:在阅读《捞月亮》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问孩子们“猴子捞月亮的做法好不好?”当孩子们说不好时,我高兴地评价:“对,小猴子的这个办法不好,遇到事情不动脑筋,我们可不能像他们那样。”孩子们边听边点头,这时还有小手举起,我赶紧让他站起来说:“小猴子的办法好,他很勇敢,敢自己动手去做。”听他说完,我马上带头鼓掌,并给予这样的评价:“这位小朋友说的棒极了!小猴子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阅读教学评价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原校长埃利奥特说:“真正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固定的标准,是人的身心和精神充分发展的天敌”。因此,我们的评价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面向全人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施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民基本素质的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目的也在于此。

第19篇: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学行为研究已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效方式之一,得到普遍重视。本文通过考察教学行为的内涵和定义,了解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框架和范式,从而对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教学行为、内涵、研究框架与范式、问题与思考

教学行为问题自古就借助于其他教育问题,以经验的形式存在于教学研究之中。但一直未在独立领域得到专门的研究。直到20世纪中期,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课堂教育行为问题才从其他教育问题中浮现出来。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学行为研究已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效方式之一,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所以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能力的形成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基于教学行为的发生得以实现的。

一、教学行为的内涵和定义考察

(一)教学行为的内涵考察 基于教师教学效能的研究。关于教学行为的研究,早期没有一个专门研究领域,20世纪

六、七十年代,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主要特点是:一是通过探讨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寻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玉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对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为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提高[1]参考。(2)基于师生互动的研究。英国学者文雪黎等人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2]教师中心式反映的是师生之间控制与顺从的关系;学生中心式反映的是师生之间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知识中心式反映的是师生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结成特殊伙伴关系。(3)基于教师角色的研究。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将教师角色行为置于角色规范、角色期望和角色冲突等常用的角色观念下进行的,并且这些研究几乎都与教学效能关联[3] 在一起。

(二)教学行为定义的考察

施良方教授等人的研究认为,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把教师在课堂上发生的主要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4]广义的教学行为泛指教或学的行为。狭义的教学行为指教师“教”的行为。那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可观察的外显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细节和内容。它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指向教学内容的各种行为,二是为了使上述行为得到顺利实施而对自己和他人行为进行组织管理的行为。现在所说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个性、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表现出的教学行为操作方式。

二、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框架

(一)影响教学行为因素的研究 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的外在表现。是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的具体应用。而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直接体现,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也必然影响到教学行为。因此,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可以以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教师素质。教师素质直接决定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影响教学行为的方式和教学效果,对教学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教师素质一方面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体现课程和教学理论,另一方面以自己的经验、智慧和反思来提升教学行为的针对性、有效性。(2)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有效教学行为发生的基础。(3)教学情境。和谐生动的课堂有利于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发挥,教师通过控制教学节奏,创设教学情境,完成教学任务。(4)教学内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行为策略。

(三)教学行为的归类研究 基于教学行为的复杂性、个体性和情境性,进行分类加以研究是必要的。(1)从教学行为的发生机制上看,教学行为可以分为三类:1常态教学行为,教师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常规操作行为。2动态教学行为,指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下,教师根据课堂即时情况,采取灵活应变的教学处理行为。3教学机智,指在教学中,教师及时、机智地处理偶发教学事件并赋予特殊教育意义的行为。(2)从表现形式看,教学行为可分为主教行为、辅助行为、管理行为和反思行为。

三、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三种范式

从1986年克雷茨的研究开始,到目前为之,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先后经历了三种范式:(1)过程结果范式。该范式是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第一范式,核心任务是探查教师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寻找最有效的教学行为。(2)认知—对话范式。它是课堂教学研究的第二代范式,核心任务是探查教师认知对教学行为的影响并试图通过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方式来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3)情境一生态范式。该范式是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第三代范式,主要任务是从生态学的视角考察真实情境中课堂教学行为的组合方式和演化特征。

四、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存在的问题

(1)对课堂教学行为认识的片面性。国内的研究也把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师行为等同看待,忽略了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其他要素的研究,更没有以整体上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全面地探讨,寻找出课堂行为的研究始终处于一种彼此分离的状态。虽然由于目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已经有个别学者开始关注课堂中学生学习行为的现状。调查上仍处于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起步研究阶段。(2)研究方法与课堂教学行为特点不相宜。出现国内研究则往往采用经验总结和简单的现象描述的方法,既缺乏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提升,又缺乏理论的实践验证,难以对实践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二)个人的思考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具有高度实践品质的问题,是一个随内外教学情景而变化的问题。个人认为它需要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看待,对于学生来说,是否喜欢这门课程以及授课老师等问题也会对课堂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老师方面来说,教师的素养和品质、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技能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行为。之前听过一个讲座,是关于魏书生老师的讲座,他讲到了如何来教它的语文课。他教学的方式主要是民主和科学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他说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助教,把教学的各个内容都交给学生,学生最后不会的再问老师,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的科学方面和民主方面,研究学生的起点以及学生的可接受,他不强迫学生,让学生做自己能够做的事,事事让学生自己商量解决对策,从而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第67-69 [2]陈奎熹.教育社会学研究.台北:师大书院有限公司,1992.155-156 [3]张建琼.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教育研究.2005(3)

[4]施良方、崔允郭.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149页

第20篇:课堂教学12种低效行为

课堂教学12种低效行为

1.讲评课上学生“爬黑板”无目的。

解读:讲评课课前在黑板上公布选择题答案无可厚非,但如果在讲评课中间,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选择题的答案,那就是纯粹为“爬黑板”而“爬黑板”。学生爬黑板,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环节,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评。

这条错误的提出,就是要求老师们明确让学生“爬黑板”的目的,预先确定好“爬黑板”的学生的层次和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好“爬黑板”的预设与生成。

2.课堂上满堂灌、集中讲、集中练,讲练比例失调。

解读:这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三个极端行为,是抵触课堂教学改进行动、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顾学生学习效果的典型表现。

一堂课连续讲授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学为主体、练为主线、讲与练有机结合”是我们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的基本要求。事实表明,“有讲有练、边学边练,讲与练有机结合”,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科特点,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有的学科适合讲一条练一题,而有的学科就不能这样,它需要经过学生的整体把握和感悟之后才能练,况且,课堂练习也不能只练选择题,应该兼顾各种题型才好。

3.假问题充斥课堂。

解读:那些学生不需要动脑筋就能回答的问题是假问题;一个90%的学生能很快回答的问题是假问题;那些老师领着学生自问自答式的问题是假问题。假问题充斥的课堂看起来师生互动很活跃,但实质是低效的。因为学生没有经过思维,就不可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假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对问题教学的目的不理解,二是教师备课不充分。

另外,“对不对”、“是不是”对有些老师来说,可能是一种语言习惯,但这种习惯一定要彻底改掉。

4.课堂教学结构松散。

解读:有的老师没有创设教学情境,没有课堂导入,上来就讲,问题与问题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没有过渡语言,也不给学生揭示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罗列;有的老师没有课堂小结,即使有,也只是手指板书提纲重复一番,没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地概括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没有给学生留下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节课下来,“自主”、“合作”环节貌似有了,老师讲得也少了,训练题目也跟上了,看似什么也不缺了,实际上却没有给学生留下一个清晰、明确、完整的知识结构。

5.片面追求“自主”与“合作”,没有处理好“自主合作”与老师讲授的关系。

解读:有的老师仅仅把“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出现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能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合作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解答。

“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既有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应该有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必须在学生“自主”或者“合作”之前,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标准”,让学生按照这个“目标和标准”去“自主”、“合作”。学生“看看、背背”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前后、左右同学泛泛地“讨论”一番也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我们强调“自主”、“合作”,不是削弱老师的讲授功能,重要问题老师还是应该讲透彻,重要的知识,还得需要老师根据学科特点加以概括、归纳,形成有规律的东西呈现给学生。其实,老师也是“合作学习”中的一员,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

6.机械地硬性规定主观命题的答案要点。

解读:文科教学中,有的老师在讲评题目或试卷时,将主观性题目的参考答案或者制作在课件上,或者抄在黑板上,或者印发给学生,这些做法本身没有错,但有的老师往往还会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必须记住、背过。这样做,纯粹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尤其不利于文科成绩的提高。

对于文科的主观性命题来说,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仅是参考性的,它要求的是主题明确、要点准确,允许学生在基本的答案要点之外有自己的见解。同时,不同的命题者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也可能存在差异,因而答案的表述也就不会完全一样。因此,在进行文科主观性试题的讲评时,除了要让学生把握该题的主题思想、理解必要的答案要点外,还要指导学生创新,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7.剥夺学生思维,直接将答案呈现给学生。

解读:在课堂上,有的老师担心授课进度,担心课堂秩序,一些重要问题虽然也进行了提问、引导,但还没有经过学生思考回答,或者学生的回答不正确,老师也不再进一步启发引导,就迫不及待地将答案讲了出来。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秩序不混乱,但是,它没有帮助学生真正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在这里,老师既是思维的主导,又是思维的主体,唯独不见学生,他丢掉了课堂秩序最关键的东西——课堂思维秩序,因而,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而事实上,老师控制课堂秩序的标准,是看学生的思维秩序是否展开、活跃、有序、有实效。良好的课堂思维秩序,关键在于处理好学生思维的“等待时间”与教学进程的关系。用“真问题”组织教学时,要给学生留足两个“等待时间”。第一等待时间:问题提出后要等待全体学生都能产生思维结果,教师不能用自问自答式的讲解剥夺学生的思维空间;第二等待时间:学生表述思维结果时,老师要耐心倾听,直到学生讲完为止,允许异想天开和稀奇古怪,允许正确与错误并存。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使问题的答案逐步趋于完善,不要将学生的思维结果强行拉到自己的预设上来,更不能越俎代庖。两个“等待时间”是课堂教学中老师还给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真正体现。

8.没有掌握学情的讲评。

解读:考完试(包括学生做完练习题),阅完卷,人们习惯上关注分数。学生如此,老师如此,学生家长更是如此。而对于考试中的“失误”和“失分”却往往重视不到位。

考试后的分数固然重要,它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智能的发达水平,而知识的漏洞、技能的缺陷、智力的不足,却体现在成绩之外——“失误”和“失分”上。在检测性考试或诊断性考试结束后,师生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失分”上而不是在“得分”上。统计发现,考试中因失误而失分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每科平均失分在10分以上的学生约占30%,5—10分的约占60%,5分以下的约占10%,不失误的学生基本没有。失误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有的学生因审题不缜密,曲解题义而失分;马马虎虎,眼下误、笔下误,眼高手低,“会”而失分;对知识一知半解最终得不出结果或回答不全面而失分;书写潦草、答卷不规范而痛失步骤分或卷面分;还有的是因为对上次考试的“失误”、“失分” 不细研究、没吸取教训而重蹈覆辙,再考再失分,等等。

以上的损失,有学生的原因,亦有老师的原因。对“失”的原因,师生要共同研究,仔细探讨。每次考试后,只要大家都集思于“失”上,就能大大减少以后的“失误”、“失分”,杜绝重复失分现象的再次发生。事实提醒我们,考后工作要重于考试过程。要采取具体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认真地、有区别地、有步骤地认真对待。作为教师,要详细地统计好错题和“失误”、“失分”情况,以及失分人数和失分率等数据,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以引起下段教学的注意。若为班主任,工作量会更大一些,可要求学生对各科进行全面地分析、统计,分析失误的原因,统计失掉的分数,包括单科失多少分,总共失多少分,并且制订出下次考试的目标分数。这样的统计分析,定会使学生对自己的“失误”、“失分” 感到震憾。

当学生对自己的“失误”、“失分”有了充分的认识后,老师应当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要求:审题不缜密的,平时要在审题时精读细研;会而失分的,要注意在知识掌握的扎实性和牢靠性上下功夫;被扣卷面分的,平时要注意书写训练,加强卷面规范化,等等。也可以举行优秀试卷展评活动,通过让学生

4 作总结、谈体会等方式达到教育目的。同时,老师还要督促学生建立健全错题本、纠错本等,在每个失误的地方写下点滴体会,并且组织好二次过关考试,以使学生达到“满分卷”。

对于布置学生课后做的习题,老师一定要在全部批阅后,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提前备课,进行分析、归类、归因,找准讲评的侧重点以及为解决该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等。对于在课堂上随时所做的巩固练习题,老师应该利用提问、访谈、抽查等形式预先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做题情况,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地、有代表性地讲评、点拨。

9.漠视课堂生成,不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错误进行课堂教学。

解读: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者做题,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对于类似的错误,有的老师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就是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备课不充分,即使理由是怕影响教学进度,也是不可原谅的。这样简单的处理方式,既不能给学生解决问题,又浪费了其他学生的时间,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效优质课堂要求,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问题,但不能给学生遗留困惑的问题。对于发生在课堂上的上述现象,老师应该立即抓住典型错误,引导学生分析成因,找出避免类似错误的方法和规律。这样既可以使犯错的学生“刻骨铭心”,也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警示”,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事实上,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来解决问题,避免错误,这也是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最容易“出彩”的地方。

10.课堂提问不规范。

解读:课堂提问要指名道姓,这既能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尊重,又能使学生感到都有被提问到的可能,全体同学就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准备回答问题。课堂提问不规范的典型表现有:

⑴仓促提问。课堂提问的正确程序应该是:创设情景→教师设问→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就是说,课堂提问时,老师一定要先提出问题,给每个学生都留出思考的空间,然后再找学生回答,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

5 问题上有所收获。然而,有的老师是先提问题,后叫学生,这不但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扰乱教学秩序,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为对于被提问的学生来说,突如其来的提问会使他心慌意乱,无法进入思维状态。

⑵强迫提问。课堂提问应该在积极主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提问的学生过于集中,从表面上看,课进行得很顺利,但易被假象所迷惑,许多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将被掩盖(这其实是涉及到受教育的均衡问题)。因此,课堂提问要兼顾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当学生对提问不能做答时,教师如果强行点名提问,也会将被提问的学生陷于被动难堪的境地,把教学秩序导入混乱。

⑶穷追猛问。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说明其听课思维积极、注意力集中,教师应该努力保持学生的这种思维活跃状态,珍惜和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当学生的回答不全面时,不可过分苛求学生,不必“还有呢,还有呢?”穷追猛问到底,非得要学生回答得像老师设计的那么圆满不可。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提问其他学生或再启发诱导或自己补充等方法来解决。否则,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往往以佼佼者的形象站起来,结果以失败者的姿态坐下了,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发言和交流的积极性。

⑷低级提问。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备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其难易程度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学生认知规律特点,过难或过易都达不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向学生提问思维含量不高的问题或过于简单的问题,不仅无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反而容易引起反感。 学生回答之后的点评也要注意改进。有的老师不论学生回答什么,都是“很好”、“不错”,表面看是“拿起了表扬的武器”,但却没有告诉学生一个思考问题的标准;还有的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做评价,接着提问其他学生再答,使学生无法判断自己回答得准确与否;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一听到学生回答得不对,就立即打断,也不给学生分析错在什么地方。

11.自主学习无的放矢。

解读:“把时间还给学生”,是课堂教学改进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有的老师往往以此为借口,在无任何学习要求的前提下,把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整堂课读

6 书、背诵、做练习等,浪费课堂时间。学生是有差异性的,“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只是一种教育理念而已。如果将这个理念引申为“只有考上大学,学生才是学得好、老师才是教得好”的话,实在不敢苟同。因为从升学的角度看,确实就是有大量教不会的学生存在嘛!应该承认,人在智力上的差距是要比体力上的差距大得多的。因此,要研究和搞好分层教学,布置作业与检查反馈也不应该一刀切。在教学中,如果老师没有要求地将课堂放给学生,就会导致有的学生在这段时间无所适从,无所事事,甚至干脆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将学生知识生成过程的哪一阶段给学生,怎么给学生,在学生知识生成过程中老师该做什么、学生该做什么设计好。在课堂上,我们如果做到了“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把思维的时间还给学生,用思维的时间开掘思维的空间,这样,就能从真正意义上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才会用“过程”产生知识、形成技能,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才会真正成为智慧形成和生命成长的过程。

除了单元考试外,老师不能让学生整堂课都做练习题。老师应该采用“做题(读书)——检查——讲评(点拨)——巩固”这样分段循环的方法来处理一般的习题课,以便能够更好地调整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12.关于教师板书和教学语言。

解读:有的老师板书字迹潦草,书写较差,有的老师板书比较随意,不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从中看不出这位老师的板书是否有过“设计”,还有的老师在没有导入新课之前,板书提纲就早已写在黑板上了,这势必导致讲课过程中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罗列,问题之间、环节之间缺少过渡语言。

严谨、逻辑、规范、凝练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每一位老师追求的目标,课堂上要多用引导性、点拨性语言启发学生思维。但有的老师课堂语言罗嗦、语速过快、带有口头语,甚至还有一些不符合学科特点的语言。

譬如说:提出问题以后,不要轻易地缀上一句:“这个问题很简单。”这首先表明了这位老师设计的课堂提问思维含量不高,是一个比较低级的提问,不仅无助于启发学生思维,

7 反而还会容易引起反感。

其次,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形成思维惰性,因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很多学生就可能不再慎思、深思,削弱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力,甚至干脆不去思考而开了小差,形成课堂气氛的沉闷无语局面。

第三,假如有同学起来回答这个问题,也可能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即使这个同学会回答对了也不能引起共鸣,因为老师有言在先,“这个问题很简单”,回答对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二是假如某个同学回答错了,或者表述得不圆满,那么,这个同学必然心慌意乱,叫苦不叠:这么简单的问题自己还回答不上来,确实没面子呀!余下的时间他如坐针毡,并决心以后再也不回答这个老师的提问了,以免“上当受骗”。

开滦一中教师五忌讳: 一忌:问“是不是,对不对” 二忌:剥夺“等待时间” 三忌:问“还有呢?还有呢?” 四忌:表面看是“拿起了表扬的武器”, 五忌:说:“这个问题很简单”

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