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学反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28 07:37:5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总结

2014年学业水平考试书本知识整合

《经济生活》

一、有关消费

1.扩大消费的原因

(1)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物质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

另外:(3)消费影响价格(需求对价格的影响)

(4)消费影响生活质量、生活水平

2.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最根本的途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

(1)国家:①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

②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③发挥财政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④努力实现社会公平,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⑤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2)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进行合

理的投资理财等。

3.运用经济生活,应如何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①国家: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宏观调控手段减少浪费现象。

②消费者: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为什么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光盘行动”)?

(1)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从现实国情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更要戒奢从俭;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艰苦奋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成就事业。

(2)这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此外:

1.运用《政治生活》,政府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应如何作为?

①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②政府必须认真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经济职能;履行文化建设职能(其它职能视

③树立政府权威:依法行政、审慎用权、高效廉洁、科学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视材料写其中的内容)

2.青少年学生应积极投入“光盘行动”中。请提出两条具体建议,并分别说明其哲学道理。①适量点餐: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坚持适度原则。(或:点滴节约,量的积累)②剩菜打包: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或: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二、关于诚信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诚信经营必要性和重要性

(1)对国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更好地发挥市场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社会信用缺失会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萎缩、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

(2)对企业:诚信经营,是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所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关系到企业成败。促使企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

(3)对消费者: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谈如何加强诚信建设

(1)国家:①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②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的具体规定;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③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宏观调控手段.

(2)企业:要遵守法律,要有道德,要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树立诚信观念。

(3)消费者:要学法、懂法、守法,要有维权意识和维权行动。

总之,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关于生态文明

1.为什么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1)国家:第一,这是落实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到统筹兼顾。

第二,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第三,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企业:有利于促进企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引导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加强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看材料而定)

(3)个人: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消费观,确立绿色消费的理念,勤俭节约,保护消费

2.经济生活角度谈怎么做?

(1)国家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根据材料,写上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或者省份、城市);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

(2)企业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和管理的创新降低排放。

③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消费者

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有关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

(2)供求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

②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对高档耐用消费品的影响。

③对互为替代商品需求的影响;对互补商品需求的影响。

(2)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者会减少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者会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五、有关公司经营的措施

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有自主品牌,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坚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5.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注】如果是出口型企业还要做到:

①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②要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经济利益。

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特别要注意企业应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结合具体材料;结合经济全球化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相关知识回答)

六、有关就业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

必要性: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重要性: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③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措施

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增长;

国家角度: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

②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流通。 ③改善就业结构;

④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水平。

劳动者角度:①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②劳动者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职业技能水平;

③劳动者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业。

企业角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承担社会责任,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

七、有关规范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可以转化成重要性)

(1)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

(3)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市场规则。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护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

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设信用监督机制和失信惩戒制度。

(3)每个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必须学法、守法、懂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

法律的规范,又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4)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多种措施。

【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包括

(1)市场经济的含义(2)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4)国家的宏观调控

(5)规范市场经济秩序(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八、有关收入分配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生活需要。它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③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根本上: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等。

⑤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发挥财政的作用。

推荐第2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修订

2014学考《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 当商品交换媒介。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 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货币。

3.纸币: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小于这个限度, 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4.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 证,它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5.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 率。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外汇汇率跌落。

6.*价格的影响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不应求,价格升 高;供过于求,、价格降低,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7.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格的涨落总是围绕 着商品价值这个轴心进行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 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8.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 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②不同商品的需 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 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 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9.*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的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10.*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收入 受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1.消费心里面面观: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里的影响。人们常见的消费心里有:从众心 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12.做理智的消费者:要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傈护环境,绿色 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l、*生产与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成为 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 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由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诀定。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 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3)提高劳动者素质;(4)加快科技发展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公有制为主体: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 主义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 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 发展起主导作用。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 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我们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震。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存在原因)适合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 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4.*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 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公 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公司制的主要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5.劳动和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解决我国当前的就 业问题:①党和政府必须把就业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 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6.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 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发挥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国家要 加强有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协调劳动关系。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要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 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重要依据)、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 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维护的途径)。

7.储蓄存款:存款储蓄分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

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定期储蓄利率高,收益高于活期,但存期限定、流动性较差。

8.我国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有存款业务 (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9.股票、债券、商业保险: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债券是稳健的投资;保险是规避风险的途径。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 分配的基本原则。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我国现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有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 地等)。

3.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 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一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度保证):二是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三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 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一防_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4.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 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韵保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 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 帮后富。.

5.*财政及其作用: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它通过国家预算来实现。作用:(1)财政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 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6.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税收收入是构成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和最重要的来源;经济发 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主要是经济建设、科教文卫、行政管理、国防、债务、社会保障等。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7.税收及其种类: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 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a增值税是对生产经营活 动中的增值额征税。它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和偷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所得额征税。它是国家财政收入 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8.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实现国家职能的 物质基础;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依法纳 税是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自觉纳税是公民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体现。违反 税法的行为有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l.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的。它能及时传递供 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市场调节也不是万 能的,它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 理配置资源。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 市场秩序韵治本之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荫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加强宏观调控:必要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 的目标要求国家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 要的行政手段。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措施:(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7.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活动。因此;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消极影响)。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8.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就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 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走出去”是指通过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财。

推荐第3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案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消费的影响因素相关内容。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呢?思考一下,学生集体回答,老师总结: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有收入水平、收入预期、收入差距、物价变动,那同学们想一想,影响消费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呢?我们学过哲学的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不对?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你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你想要的东西别人会不会让给你?学生回答,不会。好,那既然我们都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就具体来看一下,生产力与消费之间究竟什么样的关系?生产与消费(板书) 【新课教学】

首先,大家看ppt ,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待会儿我找人回答。好,时间到,有谁愿意说一说我们生活消费中还有哪些变化?

例1:服饰的变化(过去人们穿的是兽皮,到后来的粗布衣服,到现在社会各式各样款式的名牌)

例2:饮食的变化(由过去单纯的追求吃饱到现在追求吃好、有营养)

教师活动:从刚才的事例中,我们已经知道,是生产力的发展才有计时器的更新,人们再也不需要根据天上的太阳看时间啦,是生产力的发展才使得人们对名牌的追求,正是我们能够生产出更好的食品,才有了更高的生活享受,对吧!封建帝王几乎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他有这些东西消费吗?很明显,生产和消费,是谁决定谁呢?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板书) 教师活动:为什么说生产决定消费呢?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在古代,用狼烟传递军情、用飞鸽传书,我们假设一下啊,夜晚狼烟行看不见怎么办?飞鸽万一被猎杀了怎么办?过去出门坐的是马车,马跑不动了怎么办?我们看现在了,联系用的什么啊,手机,还存不存在上述问题,不存在是吧,现在我们出门可以用的交通工具是不是越来越多啊,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多媒体显示板书) 教师总结:一个社会消费什么,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生产越发展,为消费提供的对象在数量、品种方面越丰富,人们的消费范围就越广泛。所以说生产决定了消费的对象。 第二,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网络时代购物、聊天的变化),这体现出生产决定消费的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教师总结: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我们可以网物了,不需要像以往那样面对面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吧,通过网络,我们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聊天、交友,我们不用通过写信等传统方式来交流了,大家都用QQ,EMAIL,微信了,而且现在手机都有上网的功能,我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网络和外界联系。但这里要提醒同学们一句: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当然我们也要理智地对待,不要上瘾哦。这就是说——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多媒体显示板书) 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结婚三大件的变化。上世纪70年代,男女青年结婚,一般来说,女方要求男方必备“三转一响”:手表、缝刃机、自行车和三洋。到21世纪,男女青年结婚今非昔比了,叫“三件事”房子、车子、度蜜月,这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这又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多媒体显示板书) 第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有了家庭影院的生产,所以有了人们对家庭影院的消费欲望;有了汽车的生产,所以有了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这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总结:正是由于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日趋丰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方式逐渐多样化,由此,使消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以说生产推动消费发展,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总结过渡:综上所述,我们说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决定消费什么,也就是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怎样消费,也就是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怎么样,也就是消费的质量与水平;生产决定还想不想再消费,也就是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生产是不断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水平、消费的方式、消费的欲望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我们刚刚说到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同时,是不是还应该进一步思考,没有消费生产会怎么样?

(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教师提问:看下一则材料: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的高速增长,导致了女性对饰品的需求与俱增,这说明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对不对。材料中消费对生产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回答: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教师活动: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材料分析:“世界四大时尚之都以及东京、香港等城市的饰品年贸易总量近1000亿美元”实质上说明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生产者的目的是什么,利润,对不对?如果他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卖不出去,他得不到利益,商家还不会不会继续生产,肯定不会,所以说消费是生产发生和继续进行的目的和动力。“专家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女性饰品占有率将增加由现在的5%增到55%以上。 需求旺盛、珠宝产业潜力巨大,极具开发价值”消费对生产有导向作用,正因为中国女性饰品占有率的猛增,表明了这个行业有利可图,这必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这个行业,“珍珠行业的国外发展前景光明,势必能带动国内珍珠养殖业和珍珠加工业的发展”说明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来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珍珠行业的兴起带动了珍珠养殖业和珍珠加工业的发展说明了这个问题。如果大家还不明白,再给大家举一个大家亲身经历的例子,02年的非典疫情,大家都亲身经历吧,非典病毒是野生动物携带的,具有高传染性,在学校都被隔离了吧,这样人们都不敢出门,不敢乱吃多吃东西,像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遭受打击,但是危机中也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这个事件刺激了传媒、电信、医药、汽车等行业的市场需求,出现了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趋向。 小结一下:根据材料得出如下结论,看多媒体: 教师总结:生产和消费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与生产发展不适应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

(一)原因 教师活动:生产是社会在生产的决定性环节,没有生产,就无所谓分配、交换 和消费。要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促进人类历史的向前发展,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具体到一个国家,到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呢?

学生回答:通过自己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有两大点原因:

1、理论原因:(1)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现实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怎么办 教师活动:知道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从以下三个反面入手。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除非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党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现在在和平年代我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2、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像我们的脚和鞋子一样,鞋子会影响和制约着脚的生长。而生产关系同样会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要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科技领域,谁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谁就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总结上课内容ppt、了解中国发展成就、布置作业:恩施如何发展ppt

【板书设计】

一、生产与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

(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目的和动力、导向作用、创造新的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怎么办?

推荐第4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案

政教0901 程云庆

一、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在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观念,坚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

二、教学重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大力发展生产力

三、教学难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针对本框的知识内容和高一学生特点,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在中采用如下方法:讨论探究法,讲授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具体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看过《阿凡达》这部电影,如果没看过但也肯定听说过吧?我想问大家知不知道它的制作技术是什么? 学生回答:3D技术 教师活动: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对3D技术的了解。或者看过阿凡达的说一说看了之后的感受。阿凡达是至今为止,制作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3D电影。3D电影的立体效果和真实感,使观众感觉到景物扑面而来,就像进入银幕深凹处,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清晰的画面,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它能成为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19亿、20亿、21亿、22亿、23亿、24亿美元的影片。与普通的银幕电影相比,3D电影管在视觉听觉还是感觉上都上升了一个层次。有了3D电影,我们也能享受到更加清晰、真实的电影画面。

继续提问:前段时间著名的《泰坦尼克》在原版电影的基础上添加了3D效果,又一次袭卷全球,掀起又一次的泰坦尼克的高潮。使得经典再一次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我想问大家:那么是什么让我们能观看到如此高质量的电影呢 学生回答:主要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总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主题: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下面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浏览书本。 【新课教学】

一、生产与消费:(多媒体显示板书) 教师活动:从刚才的事例中,我们已经知道,是生产力的发展才有3D技术的进步,消费者才能观看到这样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3D电影。封建帝王是最高统治者,几乎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他有这些东西消费吗?很明显,生产和消费,是谁决定谁呢?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 教师活动:为什么说生产决定消费呢?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在古代,与人联系用的是飞鸽,出门坐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而现在,联系用的是手机,出门可以用的交通工具多种多样,这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多媒体显示板书) 教师总结:一个社会消费什么,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生产越发展,为消费提供的对象在数量、品种方面越丰富,人们的消费范围就越广泛。所以说生产决定了消费的对象。 第二,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网络时代购物、聊天的变化),这体现出生产决定消费的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教师总结: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购物,不需要像传统的消费那样面对面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虽然网络购物没有完全取代传统购物,但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通过网络,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例如聊天、交友,网络没有产生或者没有现在这么普及的时候,我们和朋友联系是通过写信,交的朋友叫笔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普及,现在大家要和朋友联系一般都不会写信了,大家都用QQ,EMAIL,MSN,而且现在很多手机都有上网的功能,我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网络和外界联系。但这里要提醒同学们一句: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还很多便利,当然我们也要理智地对待,不要上瘾哦。这就是说——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多媒体显示板书) 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结婚三大件的变化。

上世纪70年代,男女青年结婚,一般来说,女方要求男方必备三大件:手表、缝刃机和自行车。到本世纪,男女青年结婚的三大件已经今非昔比了。通常来说,除了全部电器化——数码家庭影院、全自动洗衣机、电炒锅、微波炉、抽油烟机等以外,必须具备房子、小汽车、摄像机和钻石戒指、耳环、项链及金手镯等。因为这些东西是富有生活的象征和标志。当然,这也是奢侈品,是高档消费。但这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这又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多媒体显示板书) 第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有了家庭影院的生产,所以有了人们对家庭影院的消费欲望,有了汽车的生产,所以有了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这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多媒体显示板书)

教师总结:正是由于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日趋丰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方式逐渐多样化,由此,使消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以说生产推动消费发展,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总结:综上所述,我们说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决定消费什么,也就是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怎样消费,也就是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怎么样,也就是消费的质量与水平;生产决定还想不想再消费,也就是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邓小平同志也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生产是不断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水平、消费的方式、消费的欲望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我们刚刚说到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同时,是不是还应该进一步思考,没有消费生产会怎么样?

没有消费,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卖不出去,再生产就无法进行。可见,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

(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教师提问:几年前,为适应人们对彩电、冰箱需求的增长,彩电业、冰箱业迅猛发展;目前,住房和汽车已成为人们新的需求热点,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正迅速发展。结合29页的倒数第二段,思考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教师总结: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与升级起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那么该怎么理解呢?我们可以从博客这个当今非常流行的网络消费点,来看看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课件展示:博客市场风起云涌,目前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而博客读者则达到7500万以上;由于人们对明星的关注度最高,所以各大网站纷纷邀请名人开设博客,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教师提问:这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教师总结: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满足了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厂、商才能获利,生产才能继续进行。实际上,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课件展示: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博客存在访问太麻烦、地址太长等问题,现在一些BSP如和讯、千龙、星空博客等已经开始为博客提供独立域名的增值服务;很多博客用户有随时更新博客内容的需求,于是便有手机博客。 教师提问:这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教师总结: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课件展示:博客提供的是免费的服务,但为什么能够让那么多营运商追捧呢?因为它可以招揽不菲的广告收入,它可以带动广告业、房地产、汽车、通讯技术等多行业的发展。

教师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来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教师总结: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比如近几年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提倡绿色消费,这样就带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 课件展示:如果说了那么多,你还没看懂那就麻烦了。因为联合国最新为“文盲”下的定义是:不识字、不会看地图、不会用计算机。如果你对网络还一无所知,你应该不断学习网络技术充实自己,成为新世纪的人才! 教师提问: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并能够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教师总结:生产和消费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与生产发展不适应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二、社会再生产

教师提问: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是否意味着生产结束了? 学生回答:不是

教师总结:没有生产,我们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一个产品被消费了,接下来又会有新一轮的生产和消费,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请同学们在书本上找到再生产的概念。

幻灯片展示再生产的含义: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简单再生产)和更新(扩大再生产)。

教师提问:社会再生产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通过阅读书本找到答案。

教师总结:在生产和消费中间,还有分配和交换两个环节。社会再生产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经济生活中,人们不停地进行生产到分配、交换、消费的活动,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决定性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 如图:

生产(决定作用)---分配(桥梁)---交换(纽带)---消费(目的和动力)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教师活动:生产是社会在生产的决定性环节,没有生产,就无所谓分配、交换 和消费。要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促进人类历史的向前发展,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具体到一个国家,到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呢?

学生回答:通过自己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有三大点原因:

1、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现实原因:(1)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意义:(1)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基础;(2)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怎么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教师活动:知道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呢?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天就让我们发挥一下集体的智慧,为我们扬州的发展出谋划策。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从以下两大点入手。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除非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党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现在在和平年代我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引导学生回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像我们的脚和鞋子一样,鞋子会影响和制约着脚的生长。而生产关系同样会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要进行改革。

改革内容: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标: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例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一系列农村改革 措施就极大地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环节,这必将极大地推动农村生产力和现代农业发展。

八、巩固练习

1、(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在古代,即使皇帝也享受不到看电视的乐趣,因为( A )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C.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D.消费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目前,住房和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热点,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正迅速发展。这种现象主要说明了( C ) A.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B.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下列对于改革的理解正确的是( ABD ) A.改革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

B.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C.改革就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 D.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参考答案

1、A

2、C

3、ABD 【课后作业】 探究学习:“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提出过高的消费要求是错误的;而在生产发展允许的范围内,一味限制消费也是不对的。”你同意以上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一、生产与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二)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二、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的含义

生产 ---- 分配 ---- 交换 ---- 消费

(决定作用)(桥梁) (纽带) (目的和动力)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二)怎么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推荐第5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

《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

一.关于价格相关知识(热点应用:物价、CPI、PPI、房价)

1、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主要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包括供给影响价格、需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价值量是由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其它因素:国家的宏观价格政策、货币的价值(反比)、纸币的发行量(正比)、人们的购物心理等。 2.价格变动的影响?(生产、生活) (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①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法则: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向变动。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③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 (2)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二、关于消费相关知识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原因: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当前可支配收入

②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3)其它原因: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 2.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1)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预期。

(3)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4)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 (5)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6)个人:要努力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7)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3.常见的几种消费心理?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既不超前也不抑制。)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概括为“5R”。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民族自立自强、个人成就事业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 4.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具有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5.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要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2)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3)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4)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三、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1)是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为什么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 如何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新修改)

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2.公有制主体地位

(1)主体地位的体现:

(2)怎样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要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根本原因、地位、作用)

①现实原因: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作用:在吸收社会资金,增加就业,增加国家税收,方便人民生活,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怎样大力发展非公制经济、民营经济?(或问中小企业)—国家 ①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 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积极的发展。 ③放宽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准入。

④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⑤营造促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⑥加强和改进政府的宏调,加大税收、信贷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⑦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1.企业如何经营成功?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公司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⑥企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形成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同时敢于运用世贸组织的规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⑦进行“强强联合”和企业兼并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我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应对国际贸易竞争?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国际市场为导向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企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形成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⑤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坚持“以质取胜”,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⑥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⑦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安全的防范意识,要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五、解决就业问题

1.为什么要解决就业问题?

(1)社会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能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就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2)对于劳动者的意义: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1)从国家角度说:

①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④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从企业角度说:

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从劳动者角度说:

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要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③发扬创业精神,实现自主创业; ④增强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

六、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热点:安全事故、民工荒、劳动者尊严)

1.为什么要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③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2.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国家:

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

②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加强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建设,健全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2)企业:

企业经营者应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严格遵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自觉维护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劳动者:

①基础: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途径:要增强权利和法律意识,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当自己的权益受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七.收入分配问题(热点: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医改、教育公平、社保、国富-民富、幸福指数)

1.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采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④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必要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

3.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新修改) 4.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1)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

(3)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4)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

(5)它有助于协调人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有些新修改)

(1)根本: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2)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重要举措: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国家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7)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 6.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7.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2)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收入比例关系 8.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①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②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9.增值税的作用:①只对增值额征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②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热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 10.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①从税收的地位看: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③从我国税收的作用看: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有国必有税

④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 11.怎样更好地依法纳税

①从国家方面讲:国家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提高征税人员的素质。 ②从公民方面讲:公民要增强纳税人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八、关于市场经济知识(热点:CPI上涨、宏调政策、楼市、金融危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市场(无形手)配置资源的优点和缺点: (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价格、供求、竞争机制调节 (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及危害: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③因此,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所以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3.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国家:(1) ①建立良好的市场规则,完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政府要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 个人:(1)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2)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企业:遵守法律和道德,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4.关于诚信建设

(1)为什么加强诚信建设?:

①.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诚信缺失的危害: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坟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③.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生存竞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④.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怎样加强诚信建设?

国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企业与个人: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应用热点:食品安全、产品质量、非法涨价等问题,根本的是市场秩序)

5、加强宏观调控------计划手段(有形手)

(1)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为什么加强宏观调控?

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a.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b.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③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区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 (2)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九.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战略)

1、全面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有那些新要求?(根据十八大所做的新修改)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①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③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4化1村1区域”)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②就业更加充分。

③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④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3、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修改)

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③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GDP的增加,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4、怎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修改) ①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②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③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④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修改)★(经济生活的“万金油”) ▲(1)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性)?--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或:怎样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⑥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①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②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关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重要性: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式的主攻方向。 (2)要求:①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1立足点、1区域发展、2依靠、坚持走“4化”道路)

▲关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重要性: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

(2)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关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①重要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②要求: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补充: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节能减排、生态文明) ★国家应: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企业应: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发展战略,确立开发低碳、环保产品的战略定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转变发展方式;②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利用发展低碳经济的契机,开发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低碳产品;③坚持诚信经营,创造低碳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同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④通过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劳动素质和劳动技能。

★消费者应:①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②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参加节能减排活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③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极影响:(1)导致两极分化: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

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

(2)影响经济安全:由于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

同时,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2、我国为什么必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②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④可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与“入世”带来的机遇,更好地迎接挑战。(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客观要求。)

⑤在新世纪新阶段,这有利于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与各国合作、优势互补,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新阶段我国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新修改)

(1)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①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②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3)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4)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5)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要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6)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7)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补充: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侧重经济方面)

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

2、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

3、加强并不断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4、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积极发展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6、最根本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坚持改革,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推荐第6篇: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一、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资源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二、表现:生产全球化【意义: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各国的优势,提高国际分工水平,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产品质量】、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三、载体:跨国公司

1、含义: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2、目的: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3、经营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

4、意义:

A、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B、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C、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四、实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为什么:发达国家既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五、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利: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2、弊:

A、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B、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六、发展中国家怎么办:

1、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2、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七、经济活动中遇贸易保护主义怎么办

1、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规则,学会运用世贸组织的贸易争端机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服务和质量,树立国际品牌

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4、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适时开拓国内市场,参与国内竞争

5、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勇敢迎接挑战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推荐第7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小论文

中国“喜”与中国“忧”

据《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最新消息:中国GDP首超50万亿,中国经济继续领跑全国主要经济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能有如此大的成就,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更是让全世界的眼光都聚焦在了中国这颗璀璨的明珠上。

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了7.8%,相比2011年其增速有所回落,但仍明显快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率继续上升。以上种种,足以说明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经济的发展,首先为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解决了温饱问题,从很大的程度上它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国际环境的安全,从而使世界的经济能更好的发展;其次,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发展,让其他国家在能中国销售的产品中获取利润。所以说,中国经济良好发展无疑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2012年,我国一如既往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生产力,并积极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以及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大大优化了我国的经济结构,加快了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脚步。

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可以看出中国“飞” 一般的发展,最令人倍感自豪的是我国基本建成了601万套保障房,大尺度地解决了许多人的住房问题,给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家。同时,我国新增了1266万个就业机会,为处于下岗或等待就业的人们吹来了一阵又一阵清风。 因此,中国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国家的国际形象,也带动了中国内部省份和城市的发展。例如,最近广州市民口中最火热的话题是:广州GDP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较去年GDP增速持续稳中趋升,在扩内需和调结构两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广州良好的名誉和形象也为国际所公认。

中国发展了,就业的机会也就多了。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此过程中,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了报酬和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并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但以此同时,庄子曾经说过“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所以我们在为为“中国喜”的同时,也要关注“中国忧”。

2013年新年一过,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掀起了找工作的狂潮。在广州,年前在广州工作的许多外来工,年后选择了在离其乡不远的城市工作。也有不少外来工走出乡村,来到沿海发达城市谋生。虽说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但仍然不能解决“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在广州,珠三角以及长三角地区正上演着人力资源争夺大战。不少沿海发达城市的企业在年前就到内陆去招工,但结果却很不理想。中国人口众多,按常理说不是有很多劳动力吗,怎么会“招工难,用工荒”呢?究其各种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发展,导致中国内陆绝大多数城市也逐渐发展起来,对劳动力的需求急速增加,所以很多农民工都按照“就近原则”,选择了离自个家不远的城市就业,直接导致沿海发达的城市的劳动力总量下降,在急需大批劳动力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提高薪水来吸引外来工。还有部分企业为吸收大量劳动力,在招聘的时候大声宣扬“包吃,包住,包保险,包放假”等字眼来吸引应聘者。应聘者抓住招聘者的这种“迫切”心理,一方面要求招聘者提高薪水,一方面却没有达到企业的招工标准,这令很多企业表示压力很大。 也有部分企业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人招进来了再说。农民工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工作了一个月后,去银行取钱的时候才发现钱少了,这让农民工心里很着急,因为他们的薪水对他们来说无疑是维持生计的来源,除了着急,更多的是愤怒。曾经也是因为这样的问题,很多人宁愿用死来威胁企业补偿,但是企业对这些根本一屑不顾,等到悲剧真的发生了之后,不但他们的企业形象下降,也为许多等待就业的人打下了预防针。

还有许多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找工作的人因为文凭和技术不到家,每天东奔西奔,把积蓄都花完了还没找到工作,实在没办法,只好请求路人的帮助,给他们凑足回家的钱,回家种田。还有一些不愿离开的人,一直坚持下去,就到地方福利院申请综援,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为地方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直接减缓了城市的发展。

因此,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多方面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当然,国家也要多渠道地帮助他们就业。劳动者也应履行自己的义务,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地赚钱。

最后,我们一边在为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而“喜”时,也不能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也要看看中国在“忧”什么,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到那时,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国家的名声就会更响亮,我们中国人也会越来越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人的尊重!

推荐第8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 收入与分配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

七、八课)

【知识结构】 班级___高二( )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考点解析】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

(1)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制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知识拓展】①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成分中,但不能认为凡是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就一定是按劳分配。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而股息、红利、专利补贴、专有技术补贴、管理岗位奖励则属于非按劳分配。②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③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考点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A)

(1)生产要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和信息要素等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知识拓展】①按劳动要素分配:如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②按资本要素分配:如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③按技术要素分配:如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④按管理要素分配:如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⑤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⑥信息要素: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 (2)意义: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特别提醒】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这一分配制度,归根到底,是由我国现阶段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考点3: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B) (1)要求: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注意: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2)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①根本举措: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增加社会财富

②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重要举措之一: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一举措,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④重要举措之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⑤兼顾效率与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知识拓展】①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首先,二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其次,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考点4:我国财政的作用(B)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如:免费义务教育、抗震救灾、帮助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一些资源不足的行业和地区,以及国家的一些重要行业和重要领域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的基础设施行业。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供大于求)制约时,政府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发行国债,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供小于求)制约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知识拓展】国家为了履行对内对外的职能,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考点5:财政收入的来源(A)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来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1)税收收入: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2)利润收入: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及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分红收入。 (3)债务收入:是国家通过借贷(债券)方式,从国内外取得的收入。 (4)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收费、罚款和公用事业收入中上缴国家的部分。

▲注意: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②在社会 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财政收入和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考点6: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A)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有三种情况:

(1)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注意:“年年有余”并非财政运行的最好状态。) (2)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注意: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3)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注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因此,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知识拓展】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按照具体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考点7: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A)

1.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有国就有税。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基本特征:

(1)强制性: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3)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4)三者关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考点8: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A)

(1)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3)税率: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教材P71)

(4)特点: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高收入者多纳税,少收入者少纳税) (5)意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考点9: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 1.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1)从税收的性质来看: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从税收的作用来看:税收是国家兴旺发达、繁荣富强和国家项职能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

(3)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来看: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公民增强纳税意识的要求:①自觉主动依法诚信纳税。②勇于和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③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和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注意: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违法税法的现象:①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②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③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

推荐第9篇:新课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

1.1神奇的货币: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货币: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的发行量(a)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b)为限度

a大于b,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

a小于b,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汇率:100单位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外币汇率升高

100单位外币兑换更少的人民币,外币汇率跌落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稳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多变的价格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不应求,商品短缺,价格上涨。(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商品过剩,价格下跌。(买方市场)

①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各种商品价格高低不等,

首先是因为它们所包含的价值量不同,虽然价格变动受到供求关系影响,但价格最终是由商品价值决定的。

② 供求影响价格。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不

应求,则商品短缺,价格上涨;供过于求,则商品过剩,价格下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格收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互为替代的商品,一种需求增加,另一需求减少

互补的商品,一种商品需要增加,另一种随之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 调节生产规模。

② 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 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3多彩的消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消费水平主要受居民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

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

民收入。

② 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

平会降低;反之,则提高。

④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减少消费量;物价下

跌,购买力普遍提高,增加消费量。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既不能忽视自己的能力

过度消费,也不能过于紧缩消费,要适度消费。

②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

消费的倾向。

③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④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2.1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决定消费

①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我们消费的对象,首先必须生产出来,否则就谈不上消费。 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在生产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国家支持、鼓励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发展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

差别。

第二,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既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

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2企业与劳动者

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

① 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地位准确,才能顺应潮流,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② 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

产,能否诚信经营,则关系到企业成败。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youlu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机构。

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树立自主择业观

树立竞争就业观

树立职业平等观

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地扩大就业,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劳动者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或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3

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

稳健的投资——债券

规避风险的途径——保险

3.1个人收入的分配

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要求多劳多得、少劳少

得。

③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④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

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①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

有序的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

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③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

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基础和前提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记法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

率,又要促进公平。

③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

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2财政与税收

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① 国家财政是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

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项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

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4.1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如果听任市场调节,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如果仅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标志。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过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4.2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需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

① 增强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

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③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

式。

④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租金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氛围。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

键。经济发展要仅仅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

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

③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④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

⑤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4.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①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③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

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④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当抓

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的迎接挑战。

世贸组织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走出去”与“引进来”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要求越来越迫切。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推荐第10篇:高中政治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教学心得体会

--- 郸城县第二高级中学 谢翠云

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谈一下自己感触最深

一、集体备课很重要

它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老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成长,集体备课很重要,对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的同志有欠缺,对教材把握不准,开展集体备课可以帮助我弄清楚教什么的问题,取长补短,促使青年教师我尽快成熟起来。

二、坚持备好课再上课,不打无准备之战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不仅上新课需要备课,练习课、复习课同样需要。只有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弄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才可能把课上好。

三、多听课

课堂上许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和课后与任课教师的讨论,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还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感受老教师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直观教具美等外在的美;领略优秀教师如何通过精巧的思维、严密的推理、严肃的实证来充分展示科学的理性美;体会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听课对于我是提高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四、不问学生要面子

虽然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也经常遇到答不出学生问题的情况。我总是会先悉心听取他们的观点,和他们探讨,若还不能解决问题,课后查阅资料或是向他人请教后再解答他们的疑问。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不会丢面子,反而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提高。

五、不在学生面前摆架子

课上多微笑,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课后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他们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多给学生个微笑,学生就会喜欢这门功门。后来通过努力,我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学生学得开心,我也教得开心,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疑惑和困难。

1、教材与新课标对应的疑惑

新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从真实情景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有些看似贴近生活,实际上没考虑学生、学校实际,可操作性太低。但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压缩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堂内,要求学生跳跃性思维,却带来断层感和挫折感,无疑又影响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落实。

2、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难相统一

新课程教学提倡能够快乐学习。于是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引入各种活动,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因为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我们往往很容易离主题却越来越偏,比如一堂课,一开始情景模拟,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活动的主题却越来越偏,以至于在知识的生成层面上效果不大。那么这时候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就很难相统一。

3、遇到来自于学生的障碍

受条件的限制,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达到实效,致使新课改理念中要求体现的生活化目标难以实现。

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发现,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不准备,也不想思考。这样下去可能导致走向两极分化。

4、新课程没有了明确的规定性和清晰的知识点陈列,多了些弹性和不确定性,给教学和教师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最主要的指标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考方案不明确,教学与高考该如何接轨,我心里没有底,既想有所改革又怕偏离高考。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给予指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培养信心、把握重难点、形成完整的教学思路等方面努力,稳抓落实,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11篇:高中政治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教学心得体会

很高兴今天可以坐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的教学心得,也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这个机会。

走上这个工作岗位已有2年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的那份激动与欣喜正慢慢减退,随之而来的是忙碌与劳累。各种陌生的事物扑面而来,让我有点手忙脚乱,彷徨不知所措,深感老师的艰辛。但通过2年来的不断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不管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当然也碰到了一些困难与问题。

新课程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不再单纯地以分数评价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格养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我谈一下自己感触最深的几点:

一、集体备课很重要

它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新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都有欠缺,对教材把握不准,开展集体备课可以帮助我弄清楚教什么的问题,取长补短,促使我尽快成熟起来。

二、坚持备好课再上课,不打无准备之战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不仅上新课需要备课,练习课、复习课同样需要。只有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弄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才可能把课上好。

三、多听课

课堂上许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和课后与任课教师的讨论,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还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感受老教师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直观教具美等外在的美;领略老教师如何通过精巧的思维、严密的推理、严肃的实证来充分展示科学的理性美;体会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听课对于我是提高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四、不问学生要面子

由于教学经验不丰富等原因,我经常遇到答不出学生问题的情况。我总是会先悉心听取他们的观点,和他们探讨,若还不能解决问题,课后查阅资料或是向他人请教后再解答他们的疑问。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不会丢面子,反而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提高。

五、不在学生面前摆架子

课上多微笑,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课后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他们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记得高一刚踏上讲台时,由于紧张,课上表情比较严肃,课堂气氛比较紧张,有学生就建议我多笑,说“笑起来的老师最漂亮了”。后来通过努力,我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学生学得开心,我也教得开心,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疑惑和困难。

1、教材与新课标对应的疑惑

新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从真实情景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有些看似贴近生活,实际上没考虑学生、学校实际,可操作性太低。但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压缩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堂内,要求学生跳跃性思维,却带来断层感和挫折感,无疑又影响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落实。

2、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难相统一

新课程教学提倡能够快乐学习。于是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引入各种活动,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因为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我们往往很容易离主题却越来越偏,比如一堂课,一开始情景模拟,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活动的主题却越来越偏,以至于在知识的生成层面上效果不大。那么这时候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就很难相统一。

3、遇到来自于学生的障碍

受条件的限制,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达到实效,致使新课改理念中要求体现的生活化目标难以实现。

由于学生对中考政治开卷考的错误认识,加大了与高中新课程政治衔接上的难度。对学科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对知识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缺乏对材料、观点和设问的阅读能力,运用理论术语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地书写、有逻辑性地组织答题能力较弱。

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发现,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不准备,也不想思考。这样下去可能导致走向两极分化。

4、新课程没有了明确的规定性和清晰的知识点陈列,多了些弹性和不确定性,给教学和教师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最主要的指标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考方案不明确,教学与高考该如何接轨,我心里没有底,既想有所改革又怕偏离高考。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给予指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培养信心、把握重难点、形成完整的教学思路等方面努力,稳抓落实,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12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全书复习测试题(推荐)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全书测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 2010年5月1日- 10月31日举办。据此回答1-2题。

1.上海世博会的门票分为:平日普通票价格为160元人民币、指定日普通票价格为200元人民币、指定日优惠票价格为120元人民币、平日优惠票价格为100元人民币、夜间票价格为90元人民币等不同档次,货币在门票定价中(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是观念中的货币 ③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④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2.“手拉手迎接精彩世博,肩并肩保护知识产权”是2009年上海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主题,彰显了中国政府万众一心携手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众志成城并肩协作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决心。下列对知识产权认识正确的是( )

A.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价值 B.是商品,因为它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C.不是商品,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 D.是商品,因为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下列关于纸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国家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B.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

C.纸币的发行量是由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决定 D.纸币的面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在超市里,商品的排列是有讲究的。例如:在香皂旁陈列香皂盒,在剃须刀旁摆放剃须泡沫,在牙膏旁边放置牙刷等。据此回答4~5题。

4.上述材料中商品陈列的讲究之处在于( )

A.能激发顾客随机购买的欲望 B.使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C.使商品价格处于上升趋势 D.会提高商品的价值 5.超市商品之所以要这样排列,是因为上述几组商品是(

A.替代商品 B.互补商品 C.使用价值相同的商品 D.相关商品 6.人们常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是一种钱货两清的消费 ②货币在这个过程中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③这是一个商品流通的过程 ④这里的“钱”与“货”的价值相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由于今年遭受旱灾而后又持续阴雨,导致某省蔬菜大量减产,价格上扬,与去年同比上涨8.3%。据此回答7—8题。

7.材料告诉我们,气候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 ( )来实现。

A.供应量 B.价值量 C.供求关系 D.买卖关系 8.结合上述材料,蔬菜价格上涨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会急剧减少 B.蔬菜种植成本提高,种植规模减少 C.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D.以蔬菜为原料的食品价格会相应提高 9.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启示我们要树立 ( )的消费观。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0.消费是整个经济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2%,而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8%,是投资的4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是( )

①提高银行存款利率 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④加快生活消费品更新换代

A.①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2009年11月30日,第三届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狠抓政策措施的落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做出更大贡献。据此回答11—12题。

11.近几年来,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 ) ①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 ②有利于增加税收和财政收入

③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0%以上是由民营企业提供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70%以上是在民营企业实现就业的。上述变化表明非公有制经济是( )

A.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B.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C.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3.我国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要做到( )

A.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公有资产在各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优先发展国有企业 14.在金融危机面前,许多企业承诺“不裁员”。但企业面临着一方面不减员,另一方面开工不足的难题。为应对这一难题,企业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扩大产品销售 B.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

C.扩大企业规模,增加生产岗位 D.加强管理并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此回答15-16题。 15.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和紧迫的客观原因是( )

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②大学生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落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在市场竞争中,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身实力强才能就业机会多。这意味着劳动者应当树立( )

A.自主择业观 B.职业平等观 C.竞争就业观 D.多种方式就业观 17.我国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是( )

A.办理结算 B.贷款业务 C.存款业务 D.买卖债券 18.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篮子的投资理念,强调的是重视股票、债券等投资方式的(

A、流动性

B、灵活性

C、风险性

D、稳定性 19.亚当•斯密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这句话强调的是( )

A.在收入分配中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 B.提高经济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 C.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利益关系 D.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20.2008年,我国GDP的快速稳定增长,使我国税收大幅增长,从而使财政收入得到较快增长。这说明

A.财政收入主要受分配政策制约 B.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取得的收入 C.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D.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21.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是( )

A.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收的 B.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C.税收由税务机关征收 D.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2.有专家说,“从我国实际来看,适度减税不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从经济与税收的关系来看,适度减税 ( )

A.可以增加个人可支配收人,扩大消费 B.可以增加企业自留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C.可以增加社会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D.减税并不一定减收,却是长期增收的基础

十七届四中全会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增强信心,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据此回答23-24题。

23.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属于宏观调控的( )

A.经济手段 B.金融手段 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 24.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表明( )

A.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C.市场和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D.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市场的不足 25.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产品给予补贴。家电下乡受到农民的欢迎。 “家电下乡”活动的推出有利于( )

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②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 ③通过消费带动家电企业的生产 ④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某镇政府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口号的引导下,提出建设“全市第一个别墅式新农村”的目标,但很多农民对这种“形象工程”抱怨:“盖了楼房,穷得叮当,扛着锄头进洋房,小康让我遭了殃”。材料中某镇政府的做法( )

A.是正确的,提前让农民过上小康生活 B.曲解小康社会的本质

C.率先实现现代化 D.没有认识到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7.2008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924亿美元,外商投资于高技术项目明显增加。同年,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达到1130亿美元,比1989年增长50.1倍;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达407亿美元。这表明( )

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②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③我国对外开放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④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28.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越来越多。对此,我们要( )

①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 ②制定应对反倾销和贸易摩擦的策略

③了解行情,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④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9.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政府认识到金融危机不会减少青少年对动画片的热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政府和民间双重推动下,日本动漫和电子游戏产业迅速发展,并由此跃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这给我国的启示是( )

①金融危机不会影响实体经济 ②金融危机恰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 ③新兴产业的兴起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④新兴产业的兴起主要靠市场自发推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30.近年来,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迅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破千亿元,增速超过130%,网购用户规模达8000万,近三成的网民成为网络购物用户;网络购物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首次突破1%。

对消费者和企业而言,与传统购物方式比较,网络购物有何优势和局限性?(6分)

31.根据我国家电、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市场实际,国家实施了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70亿元资金,其中用于汽车以旧换新50亿元、家电以旧换新20亿元。专家预测,通过以旧换新今年至少可以带动汽车消费100万辆、家电消费500万台,拉动消费需求1250亿元以上。 (1)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实施 “以旧换新”政策的经济意义。(6分)

(2)汽车、家电的以旧换新离不开财政的有力支撑。有人认为,财政政策在我国经济运行中起基础性作用。请对此作简要评析。(8分)

32.一个美国家庭做了“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试验,结论是:没有中国产品,也可以生活,只是生活会变得艰辛。中国不仅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2001年以来,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中国使用外资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30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说:“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认识中国。”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10分)

(2)谈谈我国应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10分)

第13篇: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会同一中吴伦秀 这个学期,学校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在高一和初一两个年级进行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各科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经过这学期的具体实践。我粗浅的谈谈对本人所教的政治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改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

二、新课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于哲学”等模块。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

如在讲到《政治生活》的民族问题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3•14西藏事件”,布置学生搜集与西藏史实有关的资料,还有农奴主压迫农奴的各种证据——图片、视频、文献等,在课堂上进行展览和交流。有能力的学生还自己制作和讲解PPT课件。这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形象记忆,对有关历史知识、人文知识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三、新课改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模拟法,创设课

堂“小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课堂模拟教学,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根据角色要求,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学生参与意识、创造热情空前高涨。

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的《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课中,讲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合法渠道”时,可以设计“模拟听证会”形式进行情境教学:设计一个主题如“禁止电摩行经五

一、五四路段”召开听证会,给学生分组,有进行主题陈述的“组织方”——“XX市公安局教学警支队”,有各界人士组成的“赞同方”“反对方”(包括专家、学者、各利益阶层),还有普通市民代表组成的“旁听席”,另选择一名学生主持,整个环节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也体现了课改所提倡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精神。

同时在这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教学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之处。

一、考试模式与课改有脱节的地方

新课改下,“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这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课堂教学不能再遏制学生的思维拓展空间。因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提问,其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即使教材上有一些相关的阐述,学生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提出更多的见解。但一般现行考试的答案具有唯一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往往遇到考试时无所适从,理不出头绪。

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难相统一

新课程教学提倡能够快乐学习。于是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引入各种活动,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因为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我们往往很容易离主题却越来越偏,比如一堂课,一开始情景模拟,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活动的主题却越来越偏,以至于在知识的生成层面上效果不大。那么这时候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就很难相统一。

以上是对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不足之处请指教

第14篇: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今年我省高中统一进行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经过这学期的具体实践。我粗浅的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改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

二、新课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于哲学”等模块。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

如在讲到《政治生活》的民族问题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3•14西藏事件”,布置学生搜集与西藏史实有关的资料,还有农奴主压迫农奴的各种证据——图片、视频、文献等,在课堂上进行展览和交流。有能力的学生还自己制作和讲解ppt课件。这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形象记忆,对有关历史知识、人文知识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三、新课改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模拟法,创设课堂“小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课堂模拟教学,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根据角色要求,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学生参与意识、创造热情空前高涨。

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的《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课中,讲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合法渠道”时,可以设计“模拟听证会”形式进行情境教学:设计一个主题如“禁止电摩行经五

一、五四路段”召开听证会,给学生分组,有进行主题陈述的“组织方”——“xx市公安局教学警支队”,有各界人士组成的“赞同方”“反对方”(包括专家、学者、各利益阶层),还有普通市民代表组成的“旁听席”,另选择一名学生主持,整个环节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也体现了课改所提倡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精神。

同时在这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教学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之处。

一、考试模式与课改有脱节的地方

新课改下,“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这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课堂教学不能再遏制学生的思维拓展空间。因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提问,其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即使教材上有一些相关的阐述,学生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提出更多的见解。但一般现行考试的答案具有唯一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往往遇到考试时无所适从,理不出头绪。

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难相统一

新课程教学提倡能够快乐学习。于是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引入各种活动,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因为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我们往往很容易离主题却越来越偏,比如一堂课,一开始情景模拟,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活动的主题却越来越偏,以至于在知识的生成层面上效果不大。那么这时候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就很难相统一。

以上是对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不足之处请指教!

第15篇: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经过这学期的具体实践。我粗浅的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改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

二、新课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于哲学”等模块。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

如在讲到《政治生活》的民族问题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3•14西藏事件”,布置学生搜集与西藏史实有关的资料,还有农奴主压迫农奴的各种证据——图片、视频、文献等,在课堂上进行展览和交流。有能力的学生还自己制作和讲解ppt课件。这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形象记忆,对有关历史知识、人文知识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三、新课改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模拟法,创设课堂“小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课堂模拟教学,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根据角色要求,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学生参与意识、创造热情空前高涨。

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的《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课中,讲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合法渠道”时,可以设计“模拟听证会”形式进行情境教学:设计一个主题如“禁止电摩行经五

一、五四路段”召开听证会,给学生分组,有进行主题陈述的“组织方”——“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各界人士组成的“赞同方”“反对方”(包括专家、学者、各利益阶层),还有普通市民代表组成的“旁听席”,另选择一名学生主持,整个环节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也体现了课改所提倡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精神。

第16篇: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十大知识错误

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十大知识错误

一、《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十大知识错误

题目1:(不定项选择题)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这里所说的“投资”的有( )

A把钱存入银行 B购买别人手中的股票 C购买别人手中的国债 D企业购置新机器

错误1:不知道投资有两个含义

1、消费、投资、出口中的投资是指社会生产能力的新增加,包括企业购置新机器、新设备、新厂房以及存货投资、居民购置新住宅,这是宏观经济学所指的投资。

2、在日常生活及微观经济学中所说的投资是指一切能够在未来带来预期收入的行为,既包括物质资本投资,也包括人力资本投资、金融资本投资。其特点是购买这些物品的目的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在未来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流或再出售。

题目2:我国的储蓄率高达40%,属于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美国的储蓄率只占GDP的15%左右);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已经超过15亿元人民币。请问,这里的两个“储蓄”是同一个意思吗?

错误2:以为储蓄就是把钱存入储蓄机构

1、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储蓄”就是指将暂时不用的资金存入储蓄机构。

2、经济学所说的“储蓄”是指收入不用于当前消费。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储蓄的本质是为了未来的消费而放弃当前的消费。

3、储蓄的五个基本动机:遗产动机储蓄、生命周期储蓄、永久收入储蓄、预防储蓄、目标储蓄

题目3:从1994年开始,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国民收入统计方法。请问:这里所说的“国民收入”是什么意思?

错误3:以为国民收入还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新增价值

1、在旧的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新增价值。这种意义上的“国民收入”早已不用了。

2、现在,无论在统计实践还是在经济学中,国民收入广义上就是指GDP或GNP,大多指GDP;狭义上就是指各种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其中广义上的含义用得最多。

题目4:在现代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他银行机构相比,商业银行的最大特征就是追求利润。

错误4:以为商业银行的最大特征就是追求利润

1、商业银行的确追求、关心利润,是企业。

2、商业银行之所以成为商业银行,最根本的地方在于商业银行能够创造存款货币。

3、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率,这个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超额准备金,不存在现金的提取与流通。

题目5:我国近几年来一直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所谓赤字财政就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请问,这里所说的财政收入包括( ) A税收收入 B国企上交的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 D规费收入

错误5:以为财政收支是否平衡的对比中包括了债务收入

1、在计算、对比财政收支是否平衡时,不包括债务收入;如果包括债务收入,则收支总是平衡的。同样地,国际收支平衡的计算也是只针对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而言的。

2、说财政收入包括债务收入,是从会计意义上说的。

题目6:某电器公司将自己生产的电器卖给超市,超市又将电器卖给消费者。电器公司及超市均向政府缴纳了一笔增值税。请问,电器公司及超市的增值税的负税人分别是谁?

错误6:以为下一个环节或消费者就是负税人

1、税收负担的转嫁有前转与后转,前转的方法是提高销售价格;后转的方法是压低进货价格。

2、以前转为例,纳税人能够转让多少税收负担,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

3、由于实行税收抵扣制度,增值税全部由最后一个环节——消费者来承担。我国商品的零售价是含税的。

题目7: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应该转移到以技术进步为主的道路上来;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家马车。请问,这里的两个“经济增长”有什么不同?

错误7:不知经济增长有长期与短期之分

1、经济增长速度用真实GDP的增长率来表示。长期经济增长是指社会生产能力的增长,用潜在GDP的增长率表示;短期经济增长用实际的GDP增长率表示。经济学所说的经济增长,是指长期经济增长。

2、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速度及技术进步速度;总需求的增加只对短期经济增长才有效,而且是现有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时才可取。

题目8: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请问,上面哪个地方出了概念使用上的错误?

错误8: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混为一谈

1、经济增长速度用真实GDP的增长率来表示,是指社会总产量的变化、生产能力的增长,是一种量的变化。

2、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也还包括经济结构的进步、经济制度的变迁。而且更加侧重于这种质的变化。

题目9:国防、治安等是典型的公共物品,一般是由政府提供的,所以公共物品必定是公有物品。

错误9:把公共物品当作公有物品

1、与公有物品相对的是私有物品。公有与私有是从法律上的所有权来划分的。

2、与公共物品相对的是私人物品。它们是根据物品的消费是否具有竞争性及排他性来说的,如果不具有竞争性及排他性就是公共物品,而私人物品则具有竞争性与排他性。

(私人物品的公共性如私家花园;公共物品的排他性如花园里你坐的椅子)

题目10: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我国中央银行一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稳步增长。请问,这里所说的货币供给量是指纸币发行量吗

错误10:千万不要以为货币供给量就是纸币发行量

1、现代社会流通的货币包括通货与存款货币,前者是中央银行创造的,后者是商业银行创造的。

2、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利率、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二、高中经济学教学中的两个超级难度的问题 1.您十有八九理解得一塌糊涂的供求关系理论 2.闹不明白究竟经济增长是该多消费还是多节约

题目1:在一些都市,节日中亲朋互送鲜花成为时尚。节日期间鲜花的价格高出平日几倍。由于投资需求旺盛,市场对钢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导致钢铁价格大幅度上涨。请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上述材料中的价格运动。

供求理论一

1、一定要区分两种移动:沿着同一条曲线的移动与整条曲线的移动。

2、沿着同一条曲线的移动是由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化会导致整条曲线的移动。

供求理论二

1、上述材料说的是由一个均衡价格回到另一个均衡价格,而不是由非均衡价格回到均衡价格。

2、上述材料说的不是围绕水平线的运动,而是水平线本身的运动。

3、上述材料中的价格变化必须要通过右移整条需求曲线来说明。

供求理论三

1、如何运用供求理论干预市场:不要轻易通过把均衡价格变为非均衡价格的方法来干预市场,而是通过移动曲线来干预市场,或给予补贴的方法来实现政府目标。

消费问题一

1、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以蜜蜂做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时,各行各业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而衰落了。由此他得出结论:个人的奢侈会推动社会的繁荣。

2、我国有句古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消费问题二

1、上述问题的讨论有两个错误:以道德评价代替严肃的学术讨论;玩弄文字游戏:对奢侈与节俭进行新的违背原文的定义。

2、上述问题的实质可以归结为:为了经济繁荣或社会总产出的增加,究竟是应该多消费还是多储蓄(节俭)

消费问题三

1、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

2、就长期经济增长而言,应该减少当前的消费、多储蓄,通过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以增加未来社会的生产能力。

3、就短期经济增长而言,当现有的生产能力存在闲置时,多消费能够使社会实际的GDP接近潜在GDP,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第17篇: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主观题总结归纳

经济生活

❈ 人民币升值的消极影响

1、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品价格下降,出口品价格上升,从而刺激进口,抑制出口,减少国际贸易顺差甚至出现逆差,造成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和就业减少,特别是可能造成部分农产品进口的增加,影响农民收入。

2、人民币升值将使外商直接投资成本上升,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从而制约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

3、人民币升值后将使外国来华旅游成本上升,外国游客可能会减少,对旅游业会产生不利影响。

4、人民币升值后造成国家外汇储备贬值损失。

5、人民币升值后国家在联合国的会费相应增加。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1、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国内资本到海外投资,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间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

2、人民币升值使进口原材料的价格降低,有利于提高“三来一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人民币升值将降低利用国外贷款的还款成本,提高利用国外贷款企业的效益。

4、人民币升值将降低进口先进机器设备的成本,提高国内企业的投资效益。

5、人民币升值将降低进口石油的成本,使我国石油贸易获得巨大收益。

6、人民币升值将提高多数出口企业的赢利水平,有利于我国出口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7、人民币升值提高了国内消费者的国际购买力,出国旅游会增加,生活水平将提高。

8、人民币升值提高了国内消费者的自信心,有利于促进消费升级。❈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某商品价格变动(上涨或下降)的原因 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1) 供求影响价格。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分析材料中具体是哪些因素(气候、节日、地域等)导致供不应求】

(2)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成本上升是商品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分析材料中是哪一生产成本提高而导致价格上涨】

商品价格下降的原因:

(1)供求影响价格。当供过于求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分析材料中具体是哪些因素(气候、节日、地域等)导致供过于求】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分析材料中是哪一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导致价格下降】 ❈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人们生活:1.一般来说价格上涨,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大。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产者:1.调节产量(生产规模)。[一般结合材料分析]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一般结合材料分析]

❈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直接因素: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①当前收入(提高居民收入)②收入预期(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③收入差距(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差距) 3.重要因素:物价水平。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4.居民因素:消费心理。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智消费者。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③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④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⑤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生产积极性。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理论上:物质资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现实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意义上: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2.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3.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科学进步与创新。

4.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

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影响力、控制力

二、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及态度

原因: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多层次、不平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态度: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1

❈公司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补充:

4.面向市场,自觉遵循价值规律,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以质取胜。5.自觉遵守市场规则,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6.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7.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利用好企业兼并、企业破产和强强联合。8.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重视就业的原因及促进就业的对策

原因:①就业是民生之本。②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③从人类社会角度看:就业能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④从个人角度看:劳动者可以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对策:1.党和政府:(1)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环境,改善就业结构。

(3) 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4)加大就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规范人才市场,引导劳动者转变观念,鼓励自主创业。

2、劳动者自身:

(1)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2)全面提高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3.企业:

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创造良好就业环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意义及措施

意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措施: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是维权的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权的依据;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是维权的途径;增强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1.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原则。

3.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和措施

必要性:是由我国税收性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

措施:从国家来说,应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提高征税人员的素质。从纳税人来说,增强纳税人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监督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市场如何配置资源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实现资源配置。

优点:(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局限: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消防、治安等公共物品的供给。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物品生产和流通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同时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1.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2.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障。

3.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4.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生产决定分配。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根本途径。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财政的作用

1.是实现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例如,补充课文内容)

2.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3.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2

❈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1.靠市场规则来维护。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治本之策)。 3.消费者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4.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

5.企业要依法经营,坚持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目标

必要性: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如实现“新型”城镇化、推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济全球化影响及对策

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各国经济合作;促进各国经济合作。 弊:两极分化严重;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对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的迎接挑战。 ❈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① 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③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④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⑤增强规则意识和经济风险防范能力。

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9)关于存款、贷款利息的计算。

A.关于存款利息的计算。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另外注意本息和利息的区别,一字之差,结果完全不一样。 B.关于贷款利息的计算。贷款利息=贷款本金×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若按复利计算,注意把前一年的利息算入下一年的本金。 (10)个人所得税计算

A.(本月收入总额—个人所得税起征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

B.速算扣除数=上一级最高所得额X(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4)汇率的计算 A.通货膨胀与汇率变化

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币值不变,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若M国币值不变,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1+y%);若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x%,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1+y%)。

B.纸币升值、贬值与汇率变化。

货币升值、贬值都会带来汇率的变化。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是m∶n。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是m∶1+x%;若N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是m∶1-x%。若N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是1+x%∶n;若M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是1-x%∶n。

(5)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A.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

(2)通货膨胀率=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计算专题

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100%

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3)纸币贬值率=

纸币发行量

×100%

nn

mm

原来单位商品价值量

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1+x%

(x%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

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C.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现在价值总量=企业原产品数量×(1+x%)×单位商品价值量(x%为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 (6)商品价格与货币升值、贬值关系的计算

原价格

商品的价格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货币贬值,现价格=1-x%(x%为货币的贬值幅度)

原价格

货币升值,现价格=1+x%(x%为货币升值幅度)

(7)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这里的总支出是指用于家庭消费方面的支出,不包括用于投资方面的支出,不注意这一点很容易算错。 (8)关于企业利润的计算

若题目给出了年利润率,则企业利润=企业总资产×年利润率

给出了生产成本,则企业利润=企业销售额-企业生产成本总额

=产品数量×(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3

第18篇: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本质及基本职能

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规律及发行公式

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发行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5、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 价值决定价格

②供求影响价格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

价值上下波动。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7、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12、绿色消费的主旨和核心各是什么

有哪些

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 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 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变动: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①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②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

1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及具体表现

量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价格的变动,与其自身的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的需求量成正比;互补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其自身商品及其互补商品的需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求量均成反比。)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

8、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①当前可支配收入 ②未来收入预期 ③收入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差距

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9、消费的类型有哪些

14、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地位

按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地位: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按照消费的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10、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有哪些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终目的和动力。

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15、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与众不同,标①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人新立异。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不健。 间的矛盾决定的。

④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讲究实惠,根②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据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11、做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哪些原则

③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

义的根本任务。

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16、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①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有丝毫动摇。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

1 / 3

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③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④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

步和创新。

1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9、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措施

①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②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20、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两方面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1、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

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

23、如何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24、我国公司有哪两种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5、如何经营好一个企业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首要因素);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关键);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重要因素)。

④既重视经济效益,又重视社会效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26、就业的意义

①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在生产;

③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7、我国的就业措施

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③企业要搞好经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

28、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措施:①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②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

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③劳动择;

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②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③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遵纪守法、团结

29、我国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

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道德品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质,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良好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处理的权利;⑧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30、存款利息的计算及利率的转换关系

34、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和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利率要对应,不对应的要换算) 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转换关系:年利率=月利率×12;

存的分配制度。

年利率=日利率×360;

35、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和意义

月利率=日利率×30。

必要性(为什么):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

31、投资理财的方式有哪些

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

①储蓄存款;②购买股票;③购买债券;④购

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买商业保险;⑤购买基金;⑥直接投资。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

32、投资理财应遵循哪些原则

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①统筹考虑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投资的目的是意义(好处):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为了获得收益,处理好收益和风险的关系; 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②投资方式多元化。这样有利于分散风险,获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是得较高收益;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③要量力而行。经济实力薄弱,可投资储蓄或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购买政府债券;经济实力允许,可选择风险高、

36、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投入大的投资方式,如投资企业债券、股票、期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货等;

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④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到利国利民,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政策。

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

33、如何提升自主创业能力

流;

①要转变就业观念,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

③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2 / 3

37、实现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政府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8、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

平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9、怎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40、财政的作用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41、财政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①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②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 注:稳健的财政政策介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之间。在调节经济时,往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用。)

4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②分配政策。

43、税收的基本特征及三者关系

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关系: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44、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在根本上还是一致的; ②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45、违反税法的行为

①偷税;②欠税;③骗税;④抗税。

46、应该树立怎样的纳税人意识

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7、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和市场经济的含义

手段:①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②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性作用的经济。

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48、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

通过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来实现。

方式: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

③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化由市场来调节。

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

优点: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理经济的手段。(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实现资源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

53、总体小康的特点

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①低水平;②不全面;③发展很不平衡。

49、怎样规范市场秩序

⑴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

5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规则来维护。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⑵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进展。

序的治本之策。(为此,①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

55、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①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②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②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③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④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等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5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50、市场调节的弊端

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①自发性;②盲目性;③滞后性。

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5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经济的基本标志;

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5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57、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

3 / 3

①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

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②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④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⑤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58、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则

地位: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成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59、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

①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③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60、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则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第19篇:经济生活教学素材

经济生活教学素材

大话西游---------唐僧师徒来理财

于所钢[指导教师]于2008-7-30 10:27:50推荐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是我们很多老师面临的一个问题。袁晓兰老师的“大话西游--唐僧师徒来理财”的案例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它抓住了唐僧师徒四人的特点,与几种不同的投资理财特点相契合,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探究,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在生活或读书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境材料,但善不善于利用,则要看教师的用心与悟性了。

案例情境:

唐僧师徒听说人间猪肉的价格飞涨决定来人间走一趟,这一天他们正好在天庭呆的发闷便趁着如来佛午睡偷偷来到人间。没想到现在的凡间不比天庭生活差,他们决定在人间赚一笔再回天庭,这样即使被如来发现也好有个交代。于是师徒四人决定分工合作去投资理财。那么他们四人各自会采取何种投资方式呢?让我们来大胆猜测吧。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能力强、反应快、善冒险而且有时不听指挥,唐僧决定安排他去投资股票,而且二者有共同点:听你话的时候可以让你一路过关斩将,带给你云里雾中的成功快感;不听话的时候真把你活活气死,念紧箍咒也没用。猪八戒向来“人缘好”,平日里左右逢源既讨好师傅又不得罪师兄弟,就是爱偷懒。平日里懒得打理财富的人,大多觉得把钱换成凭证式国债是“上上之选”。于是,被唐僧安排去买国债;沙和尚虽勤勤肯肯但工作效率却不高,不过唐僧明白三徒弟当中只有沙和尚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会离开他,把他的钱去存款最合适不过了。他也想过一旦遇到万一,他就去求观音菩萨为他保险,毕竟当年西天取经的时候,菩萨总会替他力挽狂澜。这样他安排好之后便在家中打禅坐等消息。

这样,师徒四人在人间呆了一年。俗话说,“天上一天,人间一年”。这一年师徒四人收益如何呢?天上的如来佛祖发现了吗?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问题设置:

(1)该案例中唐僧的安排你认同吗?如若认同那它是如何体现股票、债券、储蓄、保险这四种投资方式特点的?

(2)你可以给唐僧提供更好的投资理财方式吗? (3)倘若在这一年中他又遇上了“妖怪”该怎么办呢?

点评:问题一的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四种投资方式的特点;问题二的设置能给他们发挥想象的空间,培养其创新的能力;问题三中的“妖怪”好比四种投资方式的风险性,有利于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吸引其不断探究。

情景教学案例:

教师展示材料:(帮我解惑)我家是三口之家,小孩15岁,有住房,贷款已经还清,在银行有10万元存款。可是现在物价上涨的很厉害,银行存款不划算,因此我想把这些钱拿出来,去投资增值。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你们说我投资什么好呢?(学生分组,一组看股票,二组看债券,三组看保险)

向同学咨询:股票是谁发行的?公司为什么要发行股票?我若持有了公司的股票,在公司我是什么身份?凭股东身份我能享有什么权利?如果我觉得该公司经营不善,想把股票退还给公司行吗?那我应该怎么办?(师生一起归纳股票这种投资方式的特点)

创设具体鲜活的生活情景,提供学生熟悉的感性材料,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到教材理论升华,完成思维的跳跃。

国家节期间,某县民政局在县城广场举办“社会福利彩券有奖销售活动。”在活动的第一天就有一位农民获得二等奖,奖品为一辆价值7000多元的摩托车。在兑奖时,税务部门要求这位农民缴纳相应的税金,否则不能兑现奖品。这位农民很纳闷,认为自己获得奖品,咋还要缴税?

⑴你认为这位农民是否需要缴税? ⑵什么是税收?它有什么特征? ⑶征管人员如何说服这位农民纳税?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生活事例中探究税收的有关问题。

政治课情景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是无论情景教学形式怎样变化,其共性都是通过教师创造学习诱因,激发学生情趣,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所以要从教材实际内容出发,选择恰如其分的情景教学形式,不能牵强附会。

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的一票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针对这一内容特点,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竞选班长”活动。第一步成立由老师负责的选举领导小组(4-5名学生组成);第二步“选民”登记(全班同学);第三步提出和确定候选人(2-3名);第四步推荐监票人2名,记票人1名;第五步场地布置(投票);第六步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讲;第七步选举(投票);第八步记票;第九步公布选举结果。通过活动,学生加深了对差额选举和直接选举的理解,并营造了一个扮演政治角色的环境。此外,还开展了“我是人大代表”等等主题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强化了学生的政治意识,理解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在性质上的优越性。

比如我在讲《依法纳税》这一课时,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课件展示我国四大工程的建设(提问:四大工程建设需要的资金来自于哪里?)——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回答:来自于财政)——财政资金的绝大部分来自于哪里?(回答:税收)——税收又来自于哪里(纳税人)——什么是纳税人——是不是纳税人都是税款的实际承担者?——引导学生探究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纳税的重要性,达到了很好的教育功能。这样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体现政治的时代性,又能增强吸引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性,决不能弱化。

比如:比如在讲《货币的本质》这一课题时,我是这样“犯错误”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的各种物品是怎样获得的?”,学生回答“是用货币购买的。”,“没有货币会不会得到商品?”“当然不会。”“也就是说要购买商品必须有货币,二者是孪生兄弟。”“是孪生兄弟吗?”纠错的欲望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问题9:《政治生活》第八课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教材的知识点内容多、要点琐碎,应如何处理才能更好地教学?

的确,这一框的知识点较多、较碎,我们建议这样进行教学:(1)课前以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做好预习,把基本的知识点能在教材中找到,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2)教师课堂上创设情境,设计学生讨论的问题,突出重点知识。如: 以“自1993年以来,台湾当局连续十几年图谋“参与”联合国,均遭到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的拒绝”为例,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 ※ 台湾为什么不能加入联合国?提示:①主权国家与地区的区别?②国家主权的含义、重要地位及特性?③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为什么拒绝台湾当局“参与”联合国?提示:①你知道国际组织是怎么成立的吗?国际组织众多又怎么分类呢?有哪些作用?②联合国是什么样的国际组织?③中国与联合国是什么关系呢?(3)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图,把知识系统化、体系化,便于学生掌握。

如何把握生成?(刘茜、专家团) 第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和创造性。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权主要表现在:平等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可以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可以质问、怀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等等。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暴露各种疑问、困难、错误、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学生展示、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为此,教师不仅要学会宽容学生,更应学会欣赏学生,挖掘和捕捉学生的智慧,向学生学习

第二、要“勇敢地退,适时地进”。

教师要改变主讲和“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思维空间、学习权力和主体地位;在研究解决新问题时、在观察发现规律时、在概括提炼概念的本质属性时,要勇敢地退下来。

而在学生研究问题有困难时、无价值或重复时、受时间及目标制约学生跑偏时,要及时地进行评价引导,适时地进。

教师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有很好的教感,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做出有把握的调整和变更。

第三、要提升教育智慧。

教师深钻教材,提升内功,坚定新观念,对课堂教学不断审视和反思,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积淀教育智慧的过程。只有我们拥有了一定的教育智慧,才能有更多的“不期而遇”的精彩生成。追求“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

对一堂课进行正确的目标定位有这样一种逻辑关系: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教学内容分析:本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支撑问题解决的学科知识有哪些?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学生处于一种什么状况?学习本堂课对他们的成长发展有什么作用?——自然的形成“三维”教学目标。

如果我们对于每一堂课都能够从以上三方面去衡量、去定位“三维”教学目标,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能够做到正确、合理,而针对性又强。

问题15:如何处理好教师的讲与不讲的关系?

第一,基本概念要讲,非基本概念不讲。 第二,基本理论观点要讲,非基本理论观点少讲甚至不讲。 第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已经弄清楚的可以不讲,没有弄清楚的必须讲。 第四,辅助文(相关链接、专家点评、名词点击)可讲可不讲。属于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可以放在课外自主学习。 第五,探究活动可以放在课堂,也可以放在课外,让学生思考与探究。

问题18:能否在规定时间(每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教学实践试验,只要依据内容合理配置教学时间,完全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总体教学时间安排建议如下: 1.原则上每框内容用1课时; 2.每单元设置的“综合探究”用1课时; 3.极个别框题内容容量过大,加之单元综合探究,总体补充2—4个课时; 4.学习新课控制在30个学时(22+4+4=30) 5.复习6课时(期中、期末分别一周半),若按20周计算,期中期末考试共1周(实际占2课时),还有2课时为机动时间。

问题20:新教材设置了许多“问题”,请问如何理解这些“问题”?

此次编写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一个基本设计思路就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向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炼课程目标意义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有关思维活动和行为表现方面的探究过程设计,着力引导学生亲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过程”,获得全面发展的能力。简言之,这是一种“‘基于情境+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础上凸显过程探究”的设计思路。为此,我们追求从有富有意义的情境出发,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经历问题后,不知不觉地来到抽象概念、原理的门口,然后脱离具体情景在抽象层面上活化、内化知识,使生涩的概念、原理真正走进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政治的力量撞击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说,问题好比助推器,启发学生分析、思考、判断、选择,反思、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抓住各类知识的内在联系,独立思考、大胆求索,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培养了问题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促进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今天的培训课上,我们观摩了陈树新老师执教的《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陈老师的这堂课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他把传统的讲授模式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注重生活性、实践性,让学生参与活动,在生活中学习,突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能联系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是一堂很有借鉴意义的好课。

课后,我针对这堂课设计了另外一种教学模式,即:用一个连续的案例贯穿始终来设置情景和问题,让学生以此为线索展开和合作学习,通过体验得出结论。下面是我借鉴热播的电视剧《家有儿女》的形式设置的情景与问题,供大家参考。

情景一 人物:妈妈——刘梅 儿子——刘星; 地点:客厅内

妈妈(提者满满两大袋东西,累得大汗淋漓,推门进来):刘星,快出来接东西!可累死我了!

儿子(快步跑出卧室,接过妈妈的袋子):呵,真沉呢!超市东西不要钱了?您这么可着劲儿的往家买?

妈妈(喝了口水后,坐在沙发上):哪是不要钱?那价格涨得比商场的电梯还快呢!

儿子:涨价还买那么多东西?咱家中大奖了?

妈妈:就异想天开吧你。你看,这鸡蛋、大米、牛肉、白糖价格虽然都在涨,可也总得买呀,总不能把脖子扎起来吧。

儿子(噘着嘴):妈,告诉你买点儿猪肉回来做红烧肉,你怎么买成了牛肉?我不喜欢吃牛肉。

妈妈:你就别提这猪肉了。那价格涨得都快赶上火箭了!你就将就着吃点儿牛肉吧,现在买牛肉的人也增多了。说不定过几天牛肉价格也要涨起来了,那就连牛肉也吃不起了!

儿子:所有商品都涨价了,这商场还不得发大财了?

妈妈:也不是都涨价,空调、彩电就在降价。特别是大屏等离子彩电一降一两千块,但还是很少有人买。 儿子:这还真有点儿奇怪。

探究问题: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一般来说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有什么影响?

2、妈妈为什么说“鸡蛋、大米、牛肉、白糖价格虽然都在涨,可也总得买呀”?这说明了什么?

3、大屏等离子彩电一降一两千块,为什么销售仍不火爆?

4、为什么猪肉价格一涨买牛肉的人会增多?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

5、结合刘星母子的对话,你能综合分析价格变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吗?

情景二 人物:爸爸——夏东海 邻居——老王 (某中型空调生产企业总经理) 地点:小区花园

爸爸:嗨,老王!早起晨练呢。几天不见,这白头发怎么见长了? 老王:(用周华健《最近比较烦》的曲调)最近比较烦,比较烦,生产的空调一再降价,可销量还在原地打转!

爸爸:光烦也没用,得想想办法啊。这几年,空调生产规模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不降价才怪!对了,我有个朋友是搞经济学研究的,要不哪天你有空我约他出来你们聊聊?

老王:那太谢谢你了。还是你们文化人好,在事业单位,工资稳定,少犯愁呢。 爸爸:谁家都有愁事啊。我正发愁买车的事呢,刚打算买辆车,这油价就蹭蹭地涨。可工资没有油价涨得快啊。想来想去,只好先不买了。 老王:不买车也好,节能又环保,还能为奥运作贡献呢!

探究问题:

1、为什么油价涨了,爸爸就放弃买车的计划了?这说明了什么?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2、假如你就是爸爸那位搞经济学研究的朋友,你能为老王想出哪些好办法?

3、你能综合分析一下价格变动对生产有哪些影响吗?

比如在学习“物质”概念时,我与学生的对话如下: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教材,我有个问题要问,我们教室里的桌子是物质吗? 生:是。 师:那椅子呢?黑板呢?教室呢?——你自己呢?哪些是物质?哪些不是? 生:除了我都是。

师:你不是物质,那你是什么? 生:(答不出或答不对)

师:人啊,都很难伺候,你说他是东西吧,他不愿意,说他不是东西吧,他也不愿意。那人到底是不是东西啊?

生:(笑)

师:实际上,我们刚才说的这些都不能说是物质,只能说是物质现象,用术语来说是物质具体形态。那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有什么不同呢?(讲解略)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看还能不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讨论略)

生:老师,我们物理和化学中也讲物质,和我们这里的物质是一回事吗? 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好,这涉及到另一个知识点: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区别。(讲解略)

今年春节,电视剧>热播,该剧后半部以山东菜馆为戏核,演绎朱家传奇故事.我发现其中蕴含了很多经济道理,在学习>时,考虑课本上列举的长虹鞍钢等事例离学生认知较远,便采用了\"山东菜馆\"的案例.感觉效果不错. 提到自己熟悉的电视剧,学生们兴致勃勃,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朱家父子在哈尔滨为什么要开山东菜馆?

2、为什么山东菜馆在激烈的竞争中越来越火?

3、\"酱牛肉\"**说明了什么?

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1、在哈尔滨开山东菜馆,东北人想体验山东特色,当地的山东移民想回味家的感觉,有丰富的客源保证.正确的经营战略是他成功的前提.

2、山东菜馆的四大招牌菜:朱记酱牛肉 鲁味活凤凰 满汉呈祥 富富有余,这几道菜或自创或引进又创新使朱家有了技术优势,加上热情的服务和有序的管理,想不火都难啊.也就是经营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朱传文用马肉代替牛肉,被砸了店,虽说是潘五爷背后使坏,但以次充好,不讲诚信却是犯了商家大忌.幸亏朱开山挨家挨户道歉挽回了声誉.这足以说明诚信经营的重要.

最后,我总结,虽然山东菜馆不是我们今天法律意义上的公司,但作为一家大型餐饮企业,其成功之道非常值得今天公司借鉴和学习.一个案例,同学们轻松的理解和掌握了课本知识还意犹未尽,我告诉大家可以自己试着解读>里更多的商业逻辑.

案例教学把生涩的知识变得鲜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实现情感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选择好的案例,帮助我们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第20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例析教案

高考《经济常识》计算题归类解析及启示

纵观近几年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以及全国高考地方试卷政治学科试题都普遍涉及计算题,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更强的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应该说这是一种命题趋势,广大师生务必引起高度关注。下面我们来看看今年高考中政治学科的计算题。

(一)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

例1: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

元,这会引起

A.8000

0.5

通货膨胀

B.4000

0.25

购买力降低

C.16000

纸币升值

D.2000

购买力提高

【解析】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5000×8)/5=8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纸币为16000亿元,为实际所需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8000/16000=0.5(元)。

(二)关于货币升值(贬值)或汇率升降的计算题

例题2:在国际外汇市场,2007年7月份,美元对换日元的比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2008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这就是说(

①日元升值了②美元升值了 ③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④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

A.① ③

B.② ③

C.① ④

D.② ④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将题中等式:100美元=14000日元,折算成:100日元=0.714美元,由此看出:2008年1月与此2007年7月相比,100日元换得的美元更多了,即意味着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提高了,美元对日元的汇率降低了。

例3:(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它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为(

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汇率的有关知识。美元贬值后,即我国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等量的人民币将会换得更多的美元,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用美元来表示其价格,则上涨在5%以上。此题正确答案为B。或者这样理解:人民币比美元可以表示为

X:Y=(1+5%)X:(1+5%)Y

美元贬值后意味着数量X的人民币换得的美元在数量Y以上,数量(1+5%)X的人民币换得美元在数量(1+5%)Y以上,即在美元贬值后,增加5%的人民币意味着增加5%以上的美元。

例4:(全国高考文科综合重庆卷)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

A、1400万元

B、5600万元

C、7000万元

D、9800万元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外汇汇率、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知识点。首先,结合汇率知识算出用人民币表示的每件商品价格为10×7=70,其次算出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70×100万=7000万,最后减去成本就是利润,7000万—14×100万=5600万。

(三)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

例5:(全国高考海南政治卷第1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从题中可知生产M商品的甲乙两家企业都是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要求出2008年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要求出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单位商品M的劳动时间。首先要计算出甲乙两家企业2008年生产M商品的数量和,10×(1+20%)+8=20万件。并计算出2008年两企业生产所有商品所耗费的总时间 6÷(1+20%)×12万+10×8万=140万小时。最后就可算出2008年每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0万÷20万=7小时。

(四)关于价值量的计算

例6:(补充题)生产同样一个茶杯,甲耗费3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2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1小时劳动时间,则三人生产出来的茶杯的价值量(

A.同样大

B.甲比乙大,乙比丙大

C.丙比乙大,乙比甲大

D.甲、乙、丙之间不能比较

(五)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例7:(2008广东卷9)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A.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B.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C.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D.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解析】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例8:(补充题)2006年上海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状况为:交通、通讯、教育及医疗占33.4%;衣着及家庭用品占14.0%;食品占37.2%;其他占15.4%。该市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

(六)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计算

例9:(07年全国卷)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 80 40

B.2 40

C .4 80 20

D.4 160 40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对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涉及价值总量、交换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的认识。可以分三步解决:第一步,先求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4小时所生产的商品总数。根据题意可知,生产者A在4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4件,即使用价值总量为4。第二步求出4件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题目中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而社会 劳动生产率未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未变,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为40元,价值总量应该为4×40=160元。第三步求出交换价值总量。商品价值总量160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因该是160元。

例10:(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下面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方法一: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5÷(1+50%)=10(元)。其次,货币贬值20%,意味着等量货币只具有了原来80%的购买力,故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1-20%)=12.5。方法二: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假设2007年该国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x件商品,价格为15元。现在,由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那么,单位时间内该国能够生产(1+50%)x件商品,假设每件M商品价格为y元。又因为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所以15X=(1+50%)xy,从而得出:y=10(元),即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货币贬值前,该国一单位M商品的价格为10元,由于现在该国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即2008年1元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2007年的0.8元,注意此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在10元的基础上增加20%。假设在货币贬值前,一单位M商品的价格10元只相当于贬值后的N元,那么用比例关系表示,可以看出,1:0.8=N:10(注意等式前后的比例相等)通过计算,得出:N=12.5(元)。

例11:(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此题相对于全国卷Ι和四川卷要容易的多。此题考查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把1元看成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商品数量为1+25%,价值总量依然为1元,则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元÷(1+25%)=0.80元。

例12:(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即为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10%,使用 价值总量为1+10%,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1+10%)=110亿元。社 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M商品的价值总额不变,但M商品数量增加10%,即现在的数量为1+10%。把110亿元看成1单位商品价格总额,则1+10%个单位的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10亿×(1+10%)=121亿元。即M商品在2008年的价值总额=100亿×(1+10%)=110亿;价格总额=100×(1+10%)×(1+10%)=121亿。

例13:(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宁夏卷)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七)关于存款(债券)利息或银行利润的计算题

例14:某居民将2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1年,年利率为2.25%,到期扣除利息税(税率为5%)后可得到利息为(

)元。

A、20360

B、427.5

C、360

D、450

【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利率×(1—利息税率)=20000×2.25%×(1—5%)=427.5(元)。

例15:某商业银行在2007年吸收存款2000万元,发放贷款1500元,那一年银行存、贷款利率分别是3%和8%,其中各种开支50万元。请问该银行2000年利润是多少?

(八)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

例16: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10万元

B、9万元

C、8万元

D、7万元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试题中,只有年薪才是劳动收入,即5+2=7(万元)。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不合题意。

例17:某公有制企业职工刘国庆每月工资800元,奖金200元,投入10000元作为企业的股份,每年可得股息2400元,同时刘国庆以技术入股,每年可得股息12000元。刘国庆临街还有门面2间,每月要得租金600元。请问刘国庆每月的按劳分配收入是多少?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是多少?

(九)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

例18:如果某员工月工资为6000元,那么他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

A、300元

B、440元

C、475元

D、600元

【解析】

税率(%)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5 %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5% (注: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算出该员工的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6000—2000=4000(元);其次,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分段进行计算,得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500×5%=25(元),1500×10%=150(元),2000×15%=300(元),那么他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25+150+300=475(元)。

(十)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题

例19: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如果银行利息率提高1倍,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是(

A、15元

B、20元

C、30元

D、40元

【解析】解答此题需三步:首先,明确股票价格计算公式: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其次,根据公式算出银行利息率,即银行利息率=预期股息/股票价格=0.4/20=2%;再次,根据公式算出股票价格,即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0.6/(2%+2%)=15(元)。

通过对高考计算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更加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这是历年高考政治试题命制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方面;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更加突出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综合运用和调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这便是当前高考试题最容易求新求变的方面。在高考中政治学科以计算题形式出现的试题,作为一种趋势将长期贯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高考政治中出现的计算题就是考察学生对最基本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在平常的学习或复习中要强调这方面的练习,复习中要进行强化训练。

(十一)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问题 例: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①某企业占用资金100万元,获利40万元;今年扩大资金上升到150万元,获利为60万元②某企业的投资规模缩小1/2,利润总量减小1/3③某企业占用的资金比以前减小20%,利润总量没有变化④某企业规模扩大了1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 A、① ② B、① ④ C、② ③ D、② ④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而企业利润用公式表示则是: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可见,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超过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反之,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一致,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据此分析:①项中利润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均为50%,所以经济效益不变;②项中企业规模和利润都减少了,但后者的幅度没有前者大,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③项中投入减少,但利润总量没有变化,这也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具体表现;④项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领悟:有时应该把复杂数字抽象为简明语言,有时应该把抽象难懂的语言具体成直观的数字。比如选项④,将规模和利润都乘以10,分式的值并没有改变,从而说明其经济效益没变。

练习题四:某银行某年共发放贷款5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利率是13%,在这一年中,共吸收存款4000万元,平均年利率9%,在这一年中银行共支付职工工资、奖金等40万元,其他开支130万元。这一年银行利润是 万元。 ( )

A、360 B、120 C、170 D、80

(十二)关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计算问题 例:某国物质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5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10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400亿元,企业利润为150亿元,那么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是 。

A、6550亿元 1550亿元 B、5000亿元 1550亿元 C、550亿元 550亿元 D、5550亿元 1500亿元

解析: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用公式表示为:社会总产值=C+V+M。公式中,C表示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等,M表示国民收入中支付给职工工资后的利润余额。由此可知,题中C为5000亿元,V为1000亿元,M为(400+150)亿元。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C+V+M=5000+1000+(400+150)=6550(亿元)。而国民收入则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现就是净产值。用公式表示为:国民收入=(C+V+M)-C=V+M,它表示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V+M=1000+(400+150)=1550(亿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领悟:关键是弄清国民收入的外延。社会总产值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余下的净产值都属于国民收入,包括上缴的利税。

练习题五:某国某年的社会总产值为3000亿美元,当年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00亿美元,发放工资500亿美元,全国总人口为500万人,则该国当年的人均国民收入为 ( ) A、20000美元 B、40000美元 C、30000美元 D、10000美元

(十三)关于增值税的计算问题

例:一般增值税税率为17%。某厂购进一批蚕丝(假定这些蚕丝的生产者是第一个生产环节),支付货款850元,增值税款144.5元。10天后加工成绸缎以1500元卖给某商场。请问,该商场应为此支付_元增值税款?

A、110.5 B、1610.5 C、255 D、175.5 解析: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是: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 上一环节已纳税金。故该商场为此应纳增值税款为:1500元×17%-144.5=110.5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领悟:增值税要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所以会扣除前面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款。 练习题六:若某制衣公司以2000元从该商场购得“例六”中的那批绸缎,请问该公司应为此支付多少增值税款? ( ) A、229.5元 B、85元 C、195.5元 D、340元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学反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学反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