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国学教育 教育教学 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24 07:54:2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国学教育心得体会

国学教育心得体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成为了传之千古、揪之四海的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从前对于我来说,感觉国学有阳春白雪的味道,似乎是雅堂之事,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在大师们口中笔下舞蹈,高不可攀。如今,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我们学国学,不只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识字能力,白话水平,有助于对其他知识领域的领悟与旁通,促进各课学业的进步。同时,还可以增进脑力开发,提高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创造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是使儿童心性向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根治社会风纪败坏,道德沦丧的一剂妙方。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互联网,手机,汽车等现代工具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现代化提高了国人的生活节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带给人们快乐,反而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是高科技的错吗?我想不是,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必定要进入现代化。当人们的心灵面对这烦躁的社会,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在。当大家只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上却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该静下心来,研读下我们圣贤的教诲时候了。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业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看到社会上的人可以越来越多的读国学,了解国学,这是社会的进步,让我们一起为弘扬国学而努力。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幼学琼林,唐诗三百首,上到四五年级左右就可以读四书五经宋词元曲了,不一定理解意思,主要锻炼背诵和记忆能力,背诵虽然枯燥,但是底子打好了受益无穷。

0-13岁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经过近几年的实验证明,儿童进行国学经典诵读2-3个月后就会发生明显改变。从开始的每天记忆20-30个字,到每天很快就可以熟记100-200个字。许多儿童不用一年就可以把一万六千字的《论语》熟背,其记忆潜能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得到开发,几万字的古文背诵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难事。实践证明,有多动症、感觉综合失调甚至自闭症的孩童,学习国学一段时间后,境况会大为改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老子》、《庄子》、《增广贤文》作为国学中经典之经典,铸就“国学蒙学之最、中华不可或缺之魂”。这些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知识,堪称国学经典。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国学教育心得体会

仁和镇中心学校 郭兴琳

2013年11月5日

推荐第2篇:国学教育心得体会

四年级国学教育心得体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成为了传之千古、揪之四海的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从前对于我来说,感觉国学有阳春白雪的味道,似乎是雅堂之事,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在大师们口中笔下舞蹈,高不可攀。如今,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我们学国学,不只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识字能力,白话水平,有助于对其他知识领域的领悟与旁通,促进各课学业的进步。同时,还可以增进脑力开发,提高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创造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是使儿童心性向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根治社会风纪败坏,道德沦丧的一剂妙方。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互联网,手机,汽车等现代工具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现代化提高了国人的生活节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带给人们快乐,反而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是高科技的错吗?我想不是,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必定要进入现代化。当人们的心灵面对这烦躁的社会,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在。当大家只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上却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该静下心来,研读下我们圣贤的教诲时候了。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业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看到社会上的人可以越来越多的读国学,了解国学,这是社会的进步,让我们一起为弘扬国学而努力。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一、学习《国学》让我提高素养,懂得修身养性

传统精神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国学是关于道德的学问。学习就是要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奉公守法、恪守信用、遵循规则、奉献社会的人。《论语》把人生的追求分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要有“为万世开太平”的恢弘志向,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其进取意识和向上精神值得我们汲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党员干部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国学,加深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加明理和睿智,拓宽看问题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对道德修养认知的水平,使自己懂得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二、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推荐第3篇:国学教育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与教育”学习心得

悦来中学

谭世平

我通过这一段时间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和观看其视频,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经过此次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经典理论,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读国学经典,从先贤古圣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塑造自己,陶冶性情,净化心灵。通过这次国学学习从中体会古人的观点、境界、做法„„会提升个人的悟性,给自己力量,修炼自己的品性,慢慢的达到恬淡宁静,忘却身边琐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善待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保持内心清净满足,人才能生活得自在快乐。读古文经典,书中精选的句段,相应的经典故事,生动地体现了原文的内涵,让我读后深有感触,受益匪浅,从中学到那种内心的和谐和安静,使我能时时提醒自己与人和谐相处。

我们所处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相互间关心爱护,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友爱的社会。人到中年,上有父母,下有儿女,作为老师,面对学生,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这一点,我们的言行对自己的子女、对学生的成长无不有着极大的影响。教育孩子要从点滴做起,再小的事情都要将正确的做法先告诉孩子,身为父母、教师一定教给孩子如何去做。吃饭穿衣要学,行立坐卧要学,在里面学惜物,学敬物,学威仪,学自尊而尊人。当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对长辈无礼,对父母、老师不尊重时,殊不知这些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这些作为家长、作为教师的教育失职。教师更应以身作则,处处体现古圣先贤的教诲。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明白,良好的理想的成长环境、成才环境,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我们口口声声的说要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快乐、和谐、书香的学习环境,那么我们实际是怎么做的呢?不要埋怨现在的小孩子管教起来有多难,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不要牢骚满腹,委屈愤懑。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只会让孩子看到大人的虚伪,而不会真正从内心接受。教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言行到举止,教师处处要谨慎,应带头做好,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尽心尽力地付出,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个德行的示范者。读了经典,你就会发现自己在慢慢改变,让自己做一个热爱生活、健康、自信、乐观、智慧的人,那么你就会影响你身边的人,你所在的环境就一定是快乐向上的环境。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把圣人的教诲贯彻落实到一言一行中。作为一名教师 我希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中,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 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推荐第4篇: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

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可分三个阶段走:

(一)从孩童四五岁诵读〈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背诵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

(二)诵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三)积累了一定量的汉字后,读古典名著。主要分为一下六个等级资格:一级(启蒙班)学习科目:《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千家诗》、《少儿唐诗?上》。选修体验:《少儿书法?上》、唐诗吟诵、《笠翁对韵》、《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少儿武术?上》二级学习科目:《大学》、《中庸》、《孟子》、《孝经》、《少儿唐诗》、《诗经·节选》、《说文》选修体验:《少儿书法》、《国画基础》、《中国古典名曲欣赏与器乐演奏》、《少儿武术》、《六艺》、国学夏令营、国学冬令营。三级主要针对的年龄段:11岁至15岁学习科目:《道德经》、《论语》、《韩非子》、《唐诗》、《列子》、《墨子》、《楚辞》、《尚书》、《说文》等选修体验:《少儿书法》、《国画基础》、《少儿武术》、《中国古典名曲欣赏与器乐演奏》、《六艺》、国学夏令营、国学冬令营。四级学习科目:《诗经》、《尚书》、《春秋》、《吕氏春秋》、《管子》、《荀子》、宋词、《古文观止》、《说文》、元曲、明清文学作品选、史学与史学大家选修体验:《青

少年书法》、《国画基础》、《中国古典名曲欣赏与器乐演奏》、《六艺》、《中国传统武术》、国学夏令营、国学冬令营。五级(国学与创业高级研修班)学习科目:《易经》、《周礼》、《仪礼》、《文心雕龙》、《尚书》、《春秋》、《吕氏春秋》、《管子》、《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学典籍》、名家、实学、纵横家。选修体验:《中国传统武术》、《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国学与管理原理》、《中西方比较美学》、《创业管理学》、《国学与团队原理》、《虚拟创业与实践》、《国学与创业投融资方略》。六级(国学EDP高级研修班)主要针对年龄段:25岁至55岁学习科目:《庄子》、《鬼谷子》、《礼记》、《尔雅》、《孟子》、《世说新语》、《乐府诗集》、《孙子兵法》、《全唐诗》、《西方哲学史》、《中国史学典籍》、《前沿管理理论》、《企业进化与组织基因理论》等。选修体验:《中国传统武术》、《禅修》、《养生气功》、《东西方比较哲学》、《东方管理哲学》、《现代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与商业伦理》。

03

推荐第5篇:国学教育教学总结

国学教育总结

时光匆匆,随着“

七、一”的到来,我校的国学教育实验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两年整了。作为一名国学教育课的老师,每天带领孩子诵读我国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看到孩子们在国学教育的沐浴下一天天的健康成长,心中充满成就感与自豪感。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经典诵读计划的要求,我们二年级下期的诵读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0首及《千字文》全文。为了顺利完成诵读任务,我在本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备好国学教育课

为了改进以往单一背诵诗文的国学课堂面貌,构建新的国学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校统一提出的备课要求,我认真备好每一节国学课。课前,我在网上广泛收集《千字文》的注解和启示,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中提到的各类知识。在自己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构思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力求让每节国学课都生动活泼,让学生兴趣盎然。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精彩的故事引入,诵读中的各种背诵竞赛,让学生讲自己搜集的经典故事等等。让备课这一环节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国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加喜欢国学课,喜欢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不断改进国学课堂面貌

经典诵读进入课堂两年来,我和老师们在实验中边摸索边改进。至今,国学教育课堂面貌已经历了三次变革:

(1)单一的诵读指导 实验初期,我们的国学课堂主要是在教师带领下,遵循“小朋友,跟我念”的六字真言,单一的教学生诵读经典内容。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最初的新奇过后,渐渐对这样单调的诵读失去了兴趣。

(2)趣味化诵读指导

为了激发孩子们诵读兴趣,我们采取了多种激励方式。比如: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带读,学生全体齐读;还由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赛读,同桌拍手读等。还将背诵内容融于各种游戏活动中,比如学生边踢毽子边念,边跳绳边念,边打年萧边念,边做室内操边也念。这样变换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

(3)全方位诵读指导

随着实验的深入,孩子们渐渐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诵读,他们对经典内容产生了兴趣,许多学生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这句讲的什么意思啊?”一些家长也提出“能不能给孩子讲讲诵读内容的意思?”。学校课题组也发现如果仅仅是单一的背诵,学生的收获会受到局限,何不顺从孩子家长的意愿,在诵读的同时适当讲解文本内容,扩充孩子的知识面,增强孩子阅读兴趣呢?于是,从07年9月起,我校的国学教育课的教学目标由原来的一个(诵读)扩展为三个(诵读、识字、理解)。

教学目标的修订,促使我们国学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出更丰富的国学教育课堂。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国学课上借助拼音识字,查找各种资料理解文本,相互讲解相关历史典故,谈论收获,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经典内容。他们读经的兴致更高了,劲头更足了。

三、积极参与国学课研究,想方设法提高诵读成效 本学期,为了深入地开展课题实验,交流国学教育经验,提高国学课堂教学效率,将国学教育引向更高的层次。我们语文教研组16位教师人人通过赛课的方式,展开研究,逐渐摸索出我校国学教育课堂的新模式。廖老师给学生印发了《千子文》解释资料,在一节课上完成了识字、理解大意、背诵三个目标。尹老师则指导学生广泛查阅学习资料,将阅读内容理解得详细透彻。我选取了古诗《别董大》作为国学课堂探讨内容,带领学生边诵读,边理解,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在深入挖掘这首诗思想含义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回顾多首送别诗,从而找出送别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扩大了学生视野。此课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广泛赞赏,促进了我的国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认真参与传统节日纪念活动

国学教育如果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诵读上,就难免枯燥乏味,难以起到丰富学生知识,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只有与日常生活学习、社会活动等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国学教育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在本学期,我积极参与学校的国学教育活动。如:清明节来临之际,我校在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了“清明情思祭先烈”系列活动,我承担了其中的《清明献词》节目和宣誓时的领誓指导,在短短十几天里,我上课之余,挤出时间组织学生编排队型,进行朗读指导,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录音那天忙到晚上12点多才回家。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节目的成功演出,我们的《清明献词》节目不但在主题集会上得到了与会领导来宾的夸奖,并当即被区领导抽调,参加区各界人士在烈士墓进行的清明祭扫活动。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校又承担了由重庆市文明办、重庆市教委、重庆市语委、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主办,江北区教委承办的“中华魂,爱国情”迎端午经典诗文诵读会。我又和几位老师一起负责了其中的《经典诵读串烧》节目,我们集中用了4天的时间,放弃了周六的休息,排练、配乐、录音。圆满的完成了演出任务,该节目在重庆电视台播出,获得了一致好评。

一学期来,我借助经典国学在孩子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播撒诗书的种子,垦荒植绿,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成长,在诵读中进步,在诵读中体会快乐。他们的记忆能力,思考能力也逐渐增强,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先贤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学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校长的领导下,我和我的同事们继续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着手工作,一定会逐渐开创出培新小学的人文风光,为学生道德观念的养成,文化基础的奠定作出我们的贡献。

推荐第6篇:国学教育教学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国寺营学校国学教育总结材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伴随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整个教室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气息,这就是国寺营学校开设的国学课堂。从2014年开始,就将国学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范畴,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资源,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熏陶学生品性,规范学生行为。

一是利用课余时间,分层次、等级的背诵古诗文,如《唐诗三百首》、《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根据年级的升高,阅读等级难度相应提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之初,性本善”,这些朗朗入口的古文,我校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就已经开始了。活动中,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经典古诗词,陶冶了文学情操,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些老师不禁有感而发:原来诵读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学校应该多搞这样的活动,丰富孩子的成长体验,让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现在我校大部分学生能背诵几十首唐诗。

二是充分利用语文阅读课开展“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活动,如“品三国”“诗话人生”、“我眼中的„„”、“经典诗词同分享”等活动,在活动中,各班的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百读不厌。对于国学课程的实施,我们并不是单一的读、背、诵。比如在中华经诗美文,要求学生掌握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时候,我校各班级采用了故事会的形式,这样的组织形式学生喜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家更加兴趣盎然。对于古诗的诵读,或者是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汇报诵读、展示诵读、个人诵读、合作诵读、表扬诵读。并且给学生补充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诵读积累。

三、自主开发《国学》作为校本课程,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办,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我校开展《国学》课是基于“中小学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语文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这个理念。

四、创设良好氛围,创设诵读环境。为了营造具有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环境,我校利用教学长廊布置了“文化长廊”、张贴“国学”教育的贴画,橱窗展板上悬挂典雅的古诗,古诗配画,意境优美,各班教室开设了“文学角”,让学生从“国学”的精髓中,从传统的礼仪中吸取有益的知识和营养。

五、创设有利时机,营造浓浓书香。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充分利用好早自习晨读10分钟,学校规定每个班级组织学生这个时间诵读古诗文,这个时候琅琅的诵读声是早晨最美妙的声音,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诵读习惯。

六、美文诵读,提倡和家长共同学习。

1、在进行学生经典文化诵读的同时,带动家长及其他方面一起上网查阅资料,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共同欣赏经典美文,体会国学的博大精深。

2、分内容学习,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网上交流,信息的查询,朗读的方法,图片的演示,更加深入的、直接的、了解经典美文的内容。

3、交流心得,熏陶情感。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与家长一起记录对自己有启发的经典名言名句,或者记载下自己的感想心得,并利用校园网进行网上交流,在有感有思中提升国学的素养。

推荐第7篇:《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

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重庆市组织了《国学经典和教育》的网络培训,分别从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为教师们深刻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精髓浸润在现代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指明了一个全新的探索方向。

在这次培训中,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一些思想让我感触颇深。

首先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这个思想。无法想象,在那竹简为书的时代,当人们每日还在为温饱生计奔波劳碌的时候,孔子竟然能分析和总结出这么深刻的教育思想。主讲教授在谈到这个思想的时候也是对其赞赏有佳,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即使科技发展如此的今天,这个思想作为教育的根本原则依然没有改变。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孩子们本身的情况实行有差别的教学。”浅显易懂的一句话,刻画了教育的本质。而要切实将它融入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却是一件需要耗费很大时间和精力的事情。首先,你要全面的了解每个孩子们的性格、行为习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和能力等等诸多基本情况,然后,你要逐步的发展和培养你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联系,只有当孩子们和你之间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基础,你才能进一步的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而在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你还要不断观察和发现他们随年龄和环境影响的自身思想行为变化,及时的修正和完善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终才能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所以,就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来看,因为受到时间和精力等诸多条件限制,一位优秀教师在一个班级能够顺利实行因材施教的人数不会超过30人,而一旦超过这个班额人数,所谓的因材施教不过是纸上谈兵自我安慰罢了。

《论语》中提到的启发式教学,也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教学理念。有疑就有问,有问才有答。几千年前的古人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作为教育发展如此完善的今天,更应该努力将这种优秀的教学理念融于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对于启发式教学,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注重这个“启”字,如何正确巧妙的引发孩子们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如何在疑问产生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这是整个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关键。这个中巧妙更多的不是依赖教材指导或投机取巧,而是需要教师本身的经验积累和对问题本身乃至问题外延的深刻把握。

其次,就是这个“发”字,能成功的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疑问,是启发式教学能够开展的前提。但要顺利完成教学就必须注重问题的探索和发展过程。简单的给出答案和结论只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到以后教学实施。应该象喂鱼一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孩子们在不断解决疑问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的疑问,最后发现问题的本质。

只不过就实际教学经验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对问题本身有一定要求,而且也是一件相当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所以更多的教师只能将其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在平时教学中。

培训中还提到传统教育中的“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思想。个人感觉其实在我们平时教学工作中,已经不知觉的将这种思想应用到方方面面。就象农作物收成要看季节气候,我们教学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气氛。孩子们每天的学习积极性、精力专注程度和情感态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留心观察和实践,选择或者引导或者创造合适的实际与氛围,传授合适的知识或技能,其实也是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应该留意的一个环节。

培训后期谈到一个观点“寓理于事,寓衣于趣。”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类似于言传身教的一种教育理念。无论我们想教授孩子们什么样的知识或者什么样的思想,平淡乏味的一纸空谈或者天马行空般的口水连篇,我想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对你所讲的内容产生多少兴趣,更不要说去理解或者深刻把握。将所讲授的知识和道理融于我们生活的日常事理中,将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真实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了解事物最直接的面貌,让孩子们对我们的生活甚至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然后引导他们逐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一切。我想,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传授知识和道理的同时,必须思考的教育的另一个侧面。

主讲教授还谈到了学习氛围的问题。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是孩子们的深切向往,也是我们的一致追求。但是就实际教学工作来看,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与孩子,我们与我们,我们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还需要彼此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发展到一定基础,更需要拥有凝聚力的核心不断的影响和领导。常听一些教师抱怨孩子们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没有学习气氛,其实这里面所包含的问题不仅是孩子们,也包括我们教师自身。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才能真正的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这次网络培训虽然短暂,但是我确实从中受益非浅。不仅确认和肯定了自己平时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正确性,而且从古人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中体会到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文化精髓。虽然要将这些经典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理解消化,并切实应用到平时教学中还有一个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但是我坚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能够做到。

推荐第8篇:国学教育理念

5000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与100年的现代化相比,它是那么的悠久。

5000年的中国儿童教育,自私塾蒙学到今天的现代化幼儿园,经验又在哪里?

如何将悠久的东方文化与西方的现代心理学相结合,探索儿童教育的新方向?

自CCTV《百家讲坛》于丹讲论语,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增添了无穷力量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和探究。可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也能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兴趣呢?

从自己多年人生经历感悟,到所见大量活生生的人生起伏事例,让我深切感到一个人的“人格”对其成功的重要性。此后又在亲自举办的20期青少年戒除网瘾训练营的过程中,更加深切感到这些青少年行为偏差都来自他们的“人格”问题。于是,我立志要在孩子蒙童之际,帮助他们构建强大而高尚的“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视人的心灵教育,四书五经均乃儒家为医人心而立之方。在儿童启蒙教育中,古人更是明确提出“蒙童”关键在“养正”。这如同中医强调“扶正固本”的养元气的理论,孩子成长中最大的动力和最大的抗干扰能力,都来自从小在其身上形成的孟子所说的那一股浩然“正气”。此“正气”就是他们强大而高尚的“人格”。

更为可贵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正”的方法,即形成了一套“幼儿人格教育系统”,它帮助人们从小学会做人,拥有一颗向善的“心灵”,拥有一身良好的“德行”。

但是我们不是复古派,我们是改革派。不因循守旧,我们提倡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法,只有创新才有出路。所以在今天,童学馆改革创新,在传统文化儿童教育中,吸收了现代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发出了教孩子“做人”的0-12岁“童学馆课程系统”,共计16门课程,以关注儿童的心灵为重。它把教育的重点集中在“育心”上,以期帮助孩子们构建强大而高尚的“人格”,具有德行。

今天,童学馆在中国乃至全球首倡“中式育儿”的幼教理念,让孩子仁爱、礼让、孝顺,知耻而后勇,不仅是期望孩子们未来成为“不忧不惧”的君子,获得自我的成功;更期望孩子未来成为“安邦治国”之良才,造福民族。

儿童是民族复兴的根源,童学馆让他们从小亲近传统,知道民族的养育之恩,长大之后自会报效祖国、孝顺祖国。

童学馆的儿童未来走向世界,他们所拥有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将会成为他们融入

国际的润滑剂,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理念 从幼儿期预植根本,培养中国的接班人

人生的问题,往往出在婴幼期。大了再纠正,成本高而效果差,有时甚至无法挽回。童学馆借助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为孩子树立圣贤榜样,从幼儿期进行礼仪教导和德行熏陶,授予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给孩子一生受益的人格修养。 阶梯性成长课程,解决婴幼小衔接大问题

童学馆精心设计0-12岁阶梯性成长课程体系,在婴幼期发展言语、认知、运动,在学前期训练识字、速算、专注,在小学期提升阅读、作文、记忆,国学和礼仪渗透始终,能力和习惯同步提升,帮家长解决婴幼小衔接大问题。 游戏化教学,让孩子更喜欢

童学馆摒弃传统刻板机械的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化教学、嵌入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多级课程循序渐进,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 懂孩子的幼师,而不是懂国学的夫子

童学馆选拔有幼教经验的年轻女教师,每位都有自己的专长和教育学背景,经过学馆持续严格的传统文化、脑科学、儿童心理学专业培训和考核,她们更懂孩子。 浸泡式学习,有益的课外补养

有的父母在家里不知道如何教孩子,或者孩子不听教。孩子在童学馆是浸泡式学习,充分感悟和体验。我们的学员不但能识字过千、经典背诵过万,一目十行快速阅读、记图记景过目不忘、1分钟算百题,还能朗诵演讲、对联作诗、琴棋书画,更重要的是习惯好、能力行弟子规,孝顺懂礼,教学效果让家长们非常满意。 教育孩子,父母的观念很重要

孩子学习时,家长可以参加馆里组织的“家长课堂”,学习传统文化,听专家讲座,讨论交流育子经验。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这是童学馆始终坚持的双轨制教学模式。

推荐第9篇:国学教育从娃娃抓起

国学教育从娃娃抓起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样的句子从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口中蹦出,你将作何感想?随着传统文化教育的兴起,“国学教育从娃娃抓起”成为社会的热点。时下,“国学”作为一门课程走进幼儿园,一群说话还奶声奶气的幼儿园小朋友开始了自己的国学课学习。不仅是各个幼儿园,还有一些校外的培训机构从课程设置、教室布置、校园装饰等方面,开始了对幼儿国学教育的尝试和探索。

国学教育融入宝宝生活

某区幼儿园开设了自己的“国学教室”,教室前面是一张中国地图,地图上用一个个身着民族服饰的人来标识各个民族,后面是涂鸦墙,贴着一些老师和小朋友的笔墨国画作品;左边是一个围棋天地,旁边是小朋友们获得的一些证书,以及同学们表演一些古代故事情景剧的场景照,角落的青花瓷区充满了传统的韵味;右边是剪纸、脸谱,还罗列了一些中国历史人物、四大发明的介绍„„“二十四孝”的故事被做成风铃一样的图片,悬挂在教室的上空。

喜欢研究国学的园长说:“老师带着小朋友到这里转一转,看着实物给他们讲讲故事,无形中孩子就学会了。一般大班的孩子差不多都知道这里的故事,有些小班的孩子也懂很多。”除此以外,幼儿园的老师们,还编写了一套幼儿园的国学教材,把《弟子规》等一些古代经典,配上孩子们的生活照和文字,由家长老师指导,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父母之言,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是一位接受了国学教育的7岁小朋友写下的话。“国学经典传承的是一种礼貌、感恩,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这些都是要从小去学习和体会的。孩子们在古圣先贤经典的熏陶下,变得懂礼貌,会学习,愿意与人分享,传统的东西就这样融入到孩子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中去。”

是否学国学争议在实用

“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挺好的。前几天我在商场给孩子看上一件衣服,价格挺贵的,我们辰辰说,在《弟子规》中学过‘衣贵洁,不贵华’,衣服只要干净就可以了。小小年纪,他什么都懂。”辰辰妈妈激动地说。田先生也表示,“像《论语》还有《弟子规》都是古代沉淀下来的经典,我觉得让孩子接受一些传统教育的熏陶,对以后的发展肯定有帮助。”

浩浩今年四岁了,在幼儿园里是个出了名的皮小子,但最近浩浩变乖了,他说:“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妈妈说以前让浩浩洗手比登天还要难。浩浩说:“都是读书读的。”每天都要在幼儿园里读《弟子规》、《三字经》,有时老师会布置作业,根据当天学习的内容自己做一件事,这受到了众多家长的欢迎。

也有家长却不愿让孩子接受类似教育,王女士表示,“国学教育应当说是比较好,不过不实用,现在家长们关心的是孩子如何满足老师的要求,提高学习成绩,考上好学校。”张先生也表示,“我觉得没必要,那都是以前的旧东西,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孩子应该跟着时代的需要更新学习,接受现代教育,像英语、珠心算这样比较实用的东西。”

国学教育应与时俱进

其实“不管时代怎么变,学好做人是根基,国学教育培养的是一种性格,良好的性格对孩子以后与人交往、为人处世都至关重要,从幼儿园开始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的小朋友,我觉得以后肯定会不一样。”“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国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把民族的根种在孩子的心中去,把国学这门课补上。

2至6岁是幼儿的学习黄金阶段,学前教育是一个习惯的养成,幼儿在这3年里学习国学知识,可以为他以后的一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很实用的内容。不过大家对国学还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这需要老师、家长与时俱进,共同提高,才能在孩子的生活和游戏中言传身教。”

推荐第10篇:国学教育解说词

杨士岗九年一贯制学校“传承国学经典,打造德育特色”专题片解说词 (片 头) [音 乐]: [解说词]:

在沈阳市辽中近海这片充满人文气息的广袤热土上,有这样一所学校,它质朴典雅、风景如画,书香满园、童声飞扬,为农村千百学子夯实着人生坚实的基础——这便是杨士岗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这里你可以感悟圣贤先哲的至理名言,在这里你可以追寻厚德存真的教育理想,在这里一缕德育奇葩正摇曳多姿,在这里一群孩子正幸福成长。(镜 头:、学校大门口、杨柳、校门、教学楼、雕塑等视频)

杨士岗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辽中县东北部,始建于2007年,在建校短短四年的时间里,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建设、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几年来,我校秉承“崇德、博学、健体、尚美”的校训,立足于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实际,立足于教育的创新,将“国学教育”作为办学特色,营造了“立德树人,经典育人”的浓厚德育氛围,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品牌,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逐步探索、完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主 片)

[字 幕]:传承国学经典,打造德育特色——杨士岗九年一贯制学校“国学教育”掠影 [解说词]:

国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知识载体,它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人生哲理,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种不朽的教育力量。对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佟成良校长有着更深刻更高远的思考。他说:“„„”(镜 头:校长特写、视频) [字 幕]:基础篇:创设校园文化,开启德育思路 [音 乐]: [解说词]:

1、智者先知,勇者先达。去年初,我校便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国学经典教育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经典教育实施方案,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学生、老师、家长明白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镜头:领导小组名单、实施方案、致家长的一封信图片等)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管理中体现文化品位与底蕴、浓缩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文化熏陶,环境育人”的国学教育宗旨,我校的教室、走廊、主要干道到处充溢着经典诗文的身影,给学生一种抬头便读,低头便吟的温馨感觉,营造了浓厚的国学教育氛围,强化了师生国学教育的意识,使国学教育的思想深入每一个师生的心灵。。(镜头:教室图片、走廊图片、正厅等有关图片等)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便于教师指导诵读,学校领导审时度势,购买了《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解读辅导用书。为了有一本更适合学生诵读、教师指导的教材,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内容丰富的《古诗词选》、《经典诵读》等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印极大方便了教师诵读与指导。(镜头:书的图片、教师编写图片、校本教材图片等)

4、水韵悠悠、书香飘飘。我校充分发挥“书香校园”及图书室、阅览室的功能,为老师、学生订阅、购买近万元的图书、杂志,现有四十多种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六万多册书籍,实行微机管理和全天开放,师生可以随时到这里享受“书香”。充分的准备,周密的部署,使国学经典教育在广大师生心目中达成了共识。(镜头:图书室图片、阅览室图片,学生教师阅读图片及视频)

[字 幕]:活动篇:探索教育策略,创新德育特色 [解说词]: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坚守国学课程,确保诵读时间,有力地推动了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全面展开。我校把国学经典作为校本课程,每天安排专门的时间,开展“晨读、午诵、暮省”活动。每天早上20分钟的晨诵时间,让学生在充实中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字幕:晨诵——清晨与经典对话)(视频:早读)

在每天中午大课间时间全校师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琅琅的读书声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字幕:午读——塑造一个彩色童年)(镜头:大课间诵读图片)

此外,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国学校本课。国学课选派语文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任教,指导学生系统进行学习经典。学习时,一方面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诵读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另一方面侧重对学生进行入情入味的吟诵指导,以利于学生进行大量经典名篇中字、词、句、段的记忆积累。(视频或图片) (字幕:暮省——共度有意义的生活)

学生结束一天的学校生活在放学的路上诵读经典离开校园。(放学视频)回到家里,通过亲子共读进行真情表达。学校给每位家长发了经典诵读倡议书,要求家长与孩子共读经典,开展了“我和父母共读书”活动,(视频学生在家诵读)使越来越多的家长们有了欣喜的发现:“孩子越来越喜欢阅读了,越来越懂事了”。(采访家长的视频。图片:我的读后感、读书笔记)

2、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中华经典文化的熏陶下,围绕国学经典,学校开展了各种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书写经典,传承文明,让诵读与书法完美结合,学校举行了教师、学生书法比赛(字幕与图片);学生手抄报、书签制作比赛、教师、学生演讲比赛、学生古诗文诵读比赛、教师诵读《论语》对抗赛、师生读书笔记评比(图片)及多次聘请专家到我校进行国学教育讲座等多种活动形式,做到一月一主题,一周一活动,使国学经典在有序中,走向深入,走进学生心田。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结合在校活动,我校还将国学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字幕:主题班会,视频;字幕:晨会课,视频;字幕:课间活动,视频)

4、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在学校举行的两届读书节、艺术节开幕式及闭幕式活动中,陆续开展了“亲近国学,走进经典”汇报演出活动,通过诵、唱、写、画、演等形式,全体师生陶醉在国学经典的旋律中。(图片,视频)

[字 幕]:成果篇:收获教育新篇,丰富德育内涵 [解说词]:

育苗树人不辞劳,春华秋实结硕果。如今,我校的国学经典教育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成就了教师的群体进步,丰富了学校内涵发展。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增长了许多知识,情操得到了陶冶,思想得以丰富,国学经典的魅力已经逐步内化成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优秀品质。校园内干净如新的墙壁,看不到一丝划痕;地面干净透亮,找不到一处脏物;操场内生龙活虎,食堂内井然有序,教学楼内文明温馨,收到了“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的德育效果。教师也与学生一道享受着传承经典的快乐与提高,务实精神愈发彰显,在工作、生活中体味着“博爱至美”的境界,感受着为师之道的内涵。一所校风正,学风好、师生素质高的现代化学校正在形成。 (图片:捡废纸、教学楼、就餐、两操一舞等) (片 尾) [镜 头]:

[音 乐]: [解说词]:

一声声“人之初,性本善”的朗诵,一堂堂别开生面的国学课,一场场生动的专题教育活动,国学教育有如一阵清爽的春风吹开了我校工作的一树春花,使年轻的杨士岗九年一贯制学校更加充满勃勃的生机!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不断创新,使国学教育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在创特色、铸品牌,探索学校内涵式发展道路上勇于进取,创造新的辉煌。

第11篇:国学教育演讲稿

《曾国藩家书》中这样写道:“人之气质,由于天成,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那么,书,要读什么,要怎样读?今天,我就和大家说说国学与语文。

所谓“国学”,作为名词自古就有。(《礼记·学记》)中讲到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意思是:古代教学,家里办学有“塾”,党里办学有“庠”,遂里办学有“序”,天子或诸侯的国都办学有“学”。国学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作为近代意义上的概念,盛行于20世纪初年,是指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汉民族传统文化及学术体系,相对于现代学术,它指旧学,相对于西学,它指中学。

读国学经典,可以导言行,塑品德,启智慧,健身心。它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它可以优化人的品格,唤醒人的爱心,培养人的意志,树立人的理想,让下一代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有用人才。

语文素养作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近年来,教育界针对语文课程改革展开了大讨论。为了弥补传统文化教育的断层与人文教育的缺失,国人呼出“振兴国学”的呐喊。“国学”走进了校园。祁县第三小学的国学特色教育开展的有声有色,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三字经》,三年级《千字文》,四年级《笠翁对韵》,五六年级读《论语》。源于这样的际遇,我有幸与国学结缘。俗话说:经师易做,人师难当。在国学这条路上,我与学生一起诵读,感悟,启智,成长。

讲到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时,我与孩子们一起回忆《弟子规》中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谈到读书方法时,我和学生一起背诵“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我用《三字经》中的“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知义”来激励学生,更是在勉励自己,;我从“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谈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于是,语文的学习不再那么生涩,思想的启蒙变得如此的浅显而又生动。国学,祖先留个我们的精神财富。

文化没有暴发户。经典学习很难在当时立竿见影,或许在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后才能体现出它对人生的帮助。

让孩子们学习“国学”应该循序渐进,以激发兴趣为主。比如茶余饭后可以让孩子背背唐诗,掌声鼓励一下,让孩子有成就感;比如老师和家长可以跟孩子一同读经诵典,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比如在班级,在学校,在家庭创设浓郁的国学氛围,让国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一样,国学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和时代精神,它有国粹,也有国渣。对待国学,我们既要继承,更要革新。

生活处处皆语文,“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要求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开放式、探究式”的语文教学体系。超越,须得回归,要全球化,首先需要民族化,把国学精华和现代教育理念结合起来,以“文”化人,国学就是走向新时代教育的起点!

国学经典教育,是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项特色活动,更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式。

第12篇:国学教育总结

三年级下国学教育教学总结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经典诵读计划的要求,我们三年级下期的诵读内容《少儿国学》后半段。为了顺利完成诵读任务,我在本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备好国学教育课

为了改进以往单一背诵诗文的国学课堂面貌,构建新的国学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校统一提出的备课要求,我认真备好每一节国学课。课前,我在网上广泛收集《少儿国学》的注解和启示,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中提到的各类知识。在自己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构思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力求让每节国学课都生动活泼,让学生兴趣盎然。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精彩的故事引入,诵读中的各种背诵竞赛,让学生讲自己搜集的经典故事等等。让备课这一环节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国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加喜欢国学课,喜欢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不断改进国学课堂面貌

经典诵读进入课堂一年来,至今,国学教育课堂面貌已经历了三次变革。 (1)单一的诵读指导

实验初期,我们的国学课堂主要是在教师带领下,遵循“小朋友,跟我念”的六字真言,单一的教学生诵读经典内容。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最初的新奇过后,渐渐对这样单调的诵读失去了兴趣。 (2)趣味化诵读指导

为了激发孩子们诵读兴趣,我们采取了多种激励方式。比如: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带读,学生全体齐读;还由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赛读,同桌拍手读等。还将背诵内容融于各种游戏活动中,比如学生边踢毽子边念,边跳绳边念,边打年萧边念,边做室内操边也念。这样变换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 (3)全方位诵读指导

随着实验的深入,孩子们渐渐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诵读,他们对经典内容产生了兴趣,许多学生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这句讲的什么意思啊?”一些家长也提出“能不能给孩子讲讲诵读内容的意思?”。因此,在诵读的同时适当讲解文本内容,扩充孩子的知识面,增强孩子阅读兴趣呢。

三、认真参与传统节日纪念活动

国学教育如果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诵读上,就难免枯燥乏味,难以起到丰富学生知识,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只有与日常生活学习、社会活动等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国学教育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在本学期,我积极参与学校的国学教育活动。如:清明节来临之际,我校在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了“清明情思祭先烈”系列活动, 一学期来,我借助经典国学在孩子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播撒诗书的种子,垦荒植绿,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成长,在诵读中进步,在诵读中体会快乐。他们的记忆能力,思考能力也逐渐增强,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先贤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学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校长的领导下,我和我的同事们继续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着手工作,一定会逐渐开创出培新小学的人文风光,为学生道德观念的养成,文化基础的奠定作出我们的贡献。

第13篇:幼儿园国学教育

幼儿教育中诵读国学经典教育之我见

国学的范畴很广,既融入了诸子百家为主体的儒学思想,又以《四书五经》为划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6岁是幼儿的学习黄金期,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国学知识,可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打下一个自己是中国人的文化烙印。通过学习国学,能够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等。

幼儿园实施国学教育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一)初步了解并欣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并背诵一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

(三)结合幼儿园的礼仪课题编排脚本剧,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及表达能力。

有效实施幼儿园国学教育

1、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学水平。

教师要向家长及幼儿推广国学,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国学知识。可通过查阅资料,组建国学评鉴小组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对于国学的认知水平,了解、背诵或熟读国学经典作品,并且掌握教幼儿背诵的方法,使幼儿了解其中的正确含义,并学会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启发教育。

2、重视宣传效应,引起社会关注。

通过每天播放《弟子规》、《三字经》视听光盘及教室环境周围布置展板等形式,让幼儿及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国学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及《家长园地》宣传栏,向家长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国学对幼儿人格、道德品质、情操、精神风貌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取得家长的理解和积极配合。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孩子,父母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主题家长会、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与及时沟通,使家长掌握教会幼儿学习国学的方法,这样家长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到幼儿的国学教育中来。

中华文化最好的给养是国学经典,许多外国人都争相学习研究,英国的“孔子学堂”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央电视台曾推出一则《宝宝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妈妈以自身

实际行动,为成长中的一代新人,树立了榜样。“亲爱我 孝何难”;“凡是人 皆须爱”;“圣与贤 可驯致”„„ 中国的文化之根正潜移默化地注入到孩子的心中,愿经典文化宝藏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弘扬。自古以来我国重教育,《礼记.学记》中言“建国君民,教育为先”。而幼儿教育,恰恰是在人生最宝贵的记忆阶段、学习阶段、领悟阶段,实施人才教育的最关键阶段。为落实党中央“以德治国”的方针政策,一些有远见有名望的老前辈,一些学者,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在幼儿教育中推广诵读国学经典文化,为我国的幼教事业改革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原动力,也为我们探讨有关幼教内容挖潜及方法创新指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表达工具,也是一种人类与生具来的能力,而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是思维的再现。我国的幼儿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时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语言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重要作用,而且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在幼儿阶段,小朋友已由幼婴阶段只言片语式的表达,进入到初步具备简单的表达一般思维的语言能力。在还没有理论上的语言教育(指导)时,幼儿靠平时与父母及身边的人的交流过程而体会、逐步建立语言表达习惯,此时,由浅入深地实施经典诵读课程,可以辅助训练小朋友的口齿,培养幼儿良好的朗读习惯,较快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幼儿语言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成长。

二、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幼儿提前大量识字、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培养

通过“眼到、手到、口到”的诵读,人类与生俱来所具有的自然的观识(认知)能力,可以帮助幼儿提前大量连贯地识字,而无需逐笔逐划来一个个地认字。传统的教育大纲中,小学阶段只学两千至三千个左右的生字。在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经典诵读实践证明,经过坚持不懈的诵读,许多学龄前小朋友即可轻松地学会认识两千多个生字以上,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若能将国学经典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从小到大必须普及的课程,分幼、小、中、大、研、博几个级别,分别列入各个级别的教育纲要,如此,我们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延续,就具有一代接一代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和纲领性的保障。

三、诵读国学经典文化对提高幼儿人文素质的意义。

1、最佳的记忆应留下对人生最具价值的概念和理念

在幼儿阶段,人的大脑处于迅速发育成长阶段,记忆力奇佳。根据现代医学对大脑

发育思维形成的认识和理论,幼儿所接触外界的任何事物、概念、表象等等,都会在幼儿的大脑形成最初的突触,如果有价值的突触越多、越牢固,就越有利于以后其他突触的发育成长并彼此建立联系、渐渐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因此,在大脑发育的最初阶段,利用记忆最佳的特点,应该让幼儿尽量接触和诵读经典文化,留下对人生颇具价值的概念、知识、理念和文化。

2、浓缩的词汇有助于提高抽象能力

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化,其文体通常都是非常的简练,言简意赅。一部《千字文》,仅仅一千个字,四字一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常识伦理,皆于其中。《中庸》把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归纳浓缩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受经历和阅历的限制,幼儿一般还是习惯使用简单的表象和词语来表征外部事物,他们还不善于使用复杂的词汇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即思维仍受限制,只能在实物和实际情景中应用已经形成或掌握的概念或词汇。在幼儿这个正处于接收外部事物表象,在大脑建立相应概念轮廓的宝贵阶段,从小通过大量诵读国学经典文化,掌握并习惯于简练的词汇,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

3、精练的语言习惯可促进幼儿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

人类的思维建立于语言词汇概念等等的集合基础之上,只有掌握了大量的明确的词汇概念,并建立彼此的有机联系,才会形成思维过程。我国博大精深的国学宝库,正是现成的经典教科书。在幼儿教育纲要中也提到,“科学教育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从小养成的习惯影响一生

从现代人才培养的理论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意识会推动他的行为,而一个人的行为会养成他的习惯,而一个人的习惯会影响其性格,而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其命运。因此,幼儿养性,从幼儿感知外部世界,形成自身最原始的观念知识、道德意识的积累开始,通过大量的诵读国学经典,自幼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以期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逐步培养与周围的事物与身边的人友好相处的能力,这些都将对小朋友人生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5、传统经典文化对形成高尚人格的积极作用

幼儿需要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在人生历程中趋善避恶。古希腊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命题。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就有“善知识”的丰厚内容与理念。仅仅蒙学当中,一部《弟子规》就告诫了我们许多做人

做事的道理。一部《孝经》,就把“夫孝,德之本也”的天经地义,把“教之所由生也”的根本,放在了教书育人的首位。结合当前党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方略,这些不是正好现成的德行教材吗?通篇充满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大智慧的《论语》和《大学》,更是值得小朋友熟读熟背终身受益。

四、幼儿教育开展经典诵读的若干技巧

分组竞赛:可以按座位分组,第一排的先背诵,然后第二排的再背诵,依次轮到第

三、第四排的,老师在最后进行总结夸奖或指出;还可以每次按不同的方式分组,比如按男女分组,按横排竖排分组,按奇偶报数分组,按抽签分组,让小朋友总感觉变幻无穷新鲜有趣,由此而对经典诵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个人展示:让背诵熟练的小朋友示范给其余的观看,毕竟模仿和趋同是人类最难得的天性;让注意力开始分散的小朋友单独背诵,以重新吸引其注意力;让较落后的小朋友站出来背诵,之后不论效果如何均予以热情赞赏。每次个人展示结束,一定要大家一起鼓掌,既培养幼儿的礼貌习惯,又会对展示者给予积极的鼓励。

积分竞赛:每一小段均让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单独背诵,然后对其背诵能力和表现情况进行贴纸记分,能顺利通过的就记一朵花(贴纸或作记号),背不出不记,上课违规的就扣一朵,最后总结时,根据花朵(贴纸)的数量再进行夸奖甚至奖励实物。

文学接龙:一个人(或一个小组)背出一段之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小组)紧接着背出下面的一段;同样,一个人(或一个小组)背出上一句之后(譬如“人之初,性本善”),另一个人(或另一个小组)接着背出下面的一句(“性相近,习相远”);如果轮到谁接不上了,就罚他(他们)将整句或整段重新背一次,这种惩罚应是积极的。

形象教学:类似《弟子规》中的许多训诫,待小朋友背上几遍之后,就可以发挥老师的想象,配上一些生动活泼的表情动作,一边背诵,一边演示,让小朋友印象更加深刻。如:念到“父母呼”,老师可以用自己的两个手掌(或一个手掌也可)围在自己的嘴巴周围做成喇叭状。念到“长者立”时,老师站起来做立正样;紧接念到“幼勿坐”时,要求小朋友跟着也站起来;如此,诵读期间穿插的表情动作无需太多,只要生动活泼,即可起到不可思议的调动学习气氛的效果。

观摩揣义:对小朋友的背诵情况进行抽查测验时,老师可以示范如上面所做过的动作,让小朋友按老师的提示动作,背诵相应的一段。这要注意两点:一是相应的动作尽量简单生动,二是这些动作在此之前反复地边背诵边练习过。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开展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让幼儿去感受

国学,享受国学,扎根国学。我们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通过启蒙教育影响孩子的同时,让一个孩子去影响一个家庭,让更多的人在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中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享受美好生活;从而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者、传播者。

第14篇:国学教育理念

纪昌庄小学国学教育理念

中国教育的精髓与本质在于中国的国学文化,基于国学文化的教育是国学教育。

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就是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从不流行,亦从不过时。

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称为国学,国学教育是永恒的教育。

中国国学教育的根本理念:一阴一阳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国学教育立足于文化传承,同时注重经世致用。

国学教育是符合人性的教育。

国学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学习过程。

国学教育的培养重心:能动能静,能文能武。

就个人而言,国学教育是人格养成的教育;就人类而言,国学教育是传承文化的教育。

国学教育是智慧的教育,国学教育的方法是简单的、投入是经济的。

在工作生活中实践国学的精神是成人国学学习的根本。

不了解国学文化的人不能算是真正受过教育的人。

国学教育的根本方法是“教之道,贵以专。”

中国国学教育的科学基础不是简单科学或线性科学,而是复杂科学。

中国教育的未来是国学教育。

国学文化的教育促进少年儿童美德的形成、身心和谐发展,有助于儿童人格成长。

儿童经典诵读是儿童国学教育的重要方法。 经典诵读的脑力研究依据

英国作家、教育家托尼·布赞指出:“你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 人的大脑容量十分惊人,平均每人具有140亿个脑细胞,一辈子根本用不完。以每天24小时86400秒计算,每年365天,则是31536000秒,以平均寿命70岁计算,人一辈子才活220752万秒。假定每秒钟使用一个脑细胞,也仅用了大脑的七分之一。人类大脑到底有多少潜力可以开发?据专家估计,普通人仅仅使用了大脑能力的4%,有高达96%的潜力还没有开发,就算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也只用了大脑能力的10%。

虽说人的脑力潜力巨大,同样存在着“用进废退”的规律,就如同肌肉一样,越用越锻炼,就越强健有力,长期不用不动,再强健有力的肌肉也会变得松弛无力。《卡尔·威特的教育》的作者德国人威特提出,儿童的智力潜能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比如说生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科学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人,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人。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如今盛行的胎教、学龄前教育等的理论依据正在于此。照威特的观点,小学一年级开始有意识的、高密度的智力开发时机已不是最好,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现在及时地、坚信不疑地将儿童的智力锻炼下去,几年后,一定能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惊叹!

经典诵读的理论依据

(一)《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2006年9月13日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办好世界中华传统文化论坛。纲要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国学范文、诗词的比重。

(二)《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量化要求。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们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还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三)、大量的经典诵读实验结论证明诵读国学有益于儿童的终身发展。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期间,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进行了《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潜能开发》的相关实验研究,并发表了实验研究报告。报告的结论是乐观的:“儿童诵读国学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理解方面有显著的提高;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诵读国学有助于儿童人格成长。”

实验还发现:儿童之所以能够通过每天15-20分钟的时间轻松、简单的诵读国学,就能够在识字量、注意力、记忆力、人格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材是“高度浓缩又相互关联的智能思想体系”。国学教材在词汇方面是大量的,在语言内容方面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大量对人生、世界、乃至神秘宇宙的智能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但在文字的组合时,却多用简练的短句,读起来有一种轻松的音韵感。

(四)伟人、名人成长事例证明经典诵读能帮助儿童健康成长、成才。

我们考察对中国的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大批人士,他们的成长轨迹和发展历程让我们注意到一个极其醒目的共同点:他们中间许多人都有国学教育的广博基础,而且很多人学贯中外。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名字(括号中是他们的生年):郭嵩焘(1818),严复(1854),康有为(1858),孙中山(1866),蔡元培(1868),章太炎(1869),梁启超(1873),王国维(1877),鲁迅(1881),朱德(1886),李大钊(1889),郭沫若(1892),毛泽东(1893),徐悲鸿(1895),周恩来(1898),邓小平(1904)……他们在政治、军事、教育、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光芒四射,大大得益于他们的中外国学修学底蕴。

我国现代自然科学领域的杰出人物除掌握本领域国学著作外,也常常熟读人文国学,如人们熟知的: ·苏步青(1902),一代杰出数学家,早年就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熟背如流,领悟精深; ·陈省身(1911),世界数学界最高奖沃尔夫奖获得者,数理几何开创者,20世纪最杰出的华裔数学家,在现代数学主流方向之一“纤维丛理论”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热爱老庄哲学,熟读李白杜甫; ·杨振宁(1922),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初中花两个暑期背熟《孟子》(约5万字); ·邓稼先(1924),杨振宁先生誉其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5岁开始背诵《诗经》《论语》; ·李政道(1926),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将前沿科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中南海给高官授课……

这些民族精英开启了民族光辉的未来,其中一个重大原因是他们受惠于国学教育。

第15篇:浅谈国学教育

教学方法——浅谈幼儿园国学教育

幼儿园,旧时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学术精髓简称。国学的范畴很广,既融入了诸子百家为主体的儒学思想,又以《四书五经》为划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6岁是幼儿的学习黄金期,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国学知识,可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打下一个自己是中国人的文化烙印。通过学习国学,能够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等。

幼儿园实施国学教育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一)初步了解并欣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并背诵一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

(三)结合幼儿园的礼仪课题编排脚本剧,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及表达能力。

有效实施幼儿园国学教育

1、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学水平。

教师要向家长及幼儿推广国学,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国学知识。可通过查阅资料,组建国学评鉴小组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对于国学的认知水平,了解、背诵或熟读国学经典作品,并且掌握教幼儿背诵的方法,使幼儿了解其中的正确含义,并学会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启发教育。

2、重视宣传效应,引起社会关注。

通过每天播放《弟子规》、《三字经》视听光盘及教室环境周围布置展板等形式,让幼儿及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国学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及《家长园地》宣传栏,向家长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国学对幼儿人格、道德品质、情操、精神风貌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取得家长的理解和积极配合。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孩子,父母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主题家长会、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与及时沟通,使家长掌握教会幼儿学习国学的方法,这样家长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到幼儿的国学教育中来。中华文化最好的给养是国学经典,许多外国人都争相学习研究,英国的“孔子学堂”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央电视台曾推出一则《宝宝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妈妈以自身实际行动,为成长中的一代新人,树立了榜样。“亲爱我 孝何难”;“凡是人 皆须爱”;“圣与贤 可驯致”…… 中国的文化之根正潜移默化地注入到孩子的心中,愿经典文化宝藏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弘扬。

第16篇:国学教育实施方案

万安中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

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学生品德修养,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局要求,我校实施国学经典教育特色品牌创建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流传下来的人类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蕴十足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影响力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东半球,世界发达国家也在吸取中国的传统智慧以求发展。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优秀中国人伟大心灵的体现。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目的意义:国学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国五千年的智慧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在中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民族文化,让中小学生在

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并让他们受益终生。

三、活动主题:经典启典人生,国学伴我成长

四、基本目标: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发展记忆能力,开发智慧潜能;培育良好学风,形成良好校风;培养亲子关系,构建和谐社会。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学生的人格修养,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传统美德代代传承。让广大中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充满自信、充满朝气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五、教育途径

(一)课堂教学 :学科课程。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国学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不同领域挖掘传统文化因素,传播中华文明成果,形成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在语文、思品、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要适当加强国学经典的学习与指导。

(二)课外活动

1、主题活动。利用升旗仪式、班团队会、社团活动、重大节日、报告会、家长会等途径,广泛开展多种多样以国学经典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教育,将各班的国学经典诵读情况纳入文艺汇演进行考察。不拘形式,大胆创新,以国学文化

立人,做优秀的现代中国人,表达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2、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署)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设立创新性活动主题,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传统美德,认识国学内涵,传播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努力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六、基本原则

1、与日常德育工作相结合。国学教育与学校常规工作有机结合,在常规教育活动中体现国学教育的思想,在国学教育中解读常规教育的要求。重在潜移默化,贵在扎实持久,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国学教育自身的规律。

2、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国学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十要十不要等相结合,注意讲解规范言行、修养身心的传统做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给国学注入新的生机,升华新的境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知行合一,使学生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养成儒雅的君子之风。

3、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国学教育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在国学教育中,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是国学教育成为推动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动力。

4、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构建书香校园,在学校整体环境的设计、规划上,既要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又要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在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国学,学习国学。

5、与德育教研科研相结合。把握时代脉搏,站在教育制高点,研究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对策,找准切入点,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

七、实施步骤

1、启动立项。2013年8月,学校召开国学经典教育特色品牌创建工作动员会议,传达落实国学经典教育精神,部署特色品牌创建具体工作,并向市教育局申报立项。

2、全力创建。2013年8月—2014年8月,结合本校实际,全面开展国学教育各项工作。重点做好“学国学、诵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国学班会评比、经典阅读征文、国学知识赛既课本剧大赛等活动。

3、积淀凝练。2014年9月—2015年9月,学校普及国学教育的基本知识,对开展国学教育的情况进行检查,查找问题,研究对策,总结经验。

八、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国学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人文经典工作小组、艺术体育工作小组、兴趣实践工作小组等,分别实施项目创建,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把国学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

2、重点规划。做好国学教育的年度计划,结合本校特

点,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分年级、分学期、分步骤、有针对性的逐步推进国学教育。把国学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安排上立足长远,不断完善,形成稳定的国学教育机制。

3、师资培训。学校以思品、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师为主,其他学科教师为辅,进行学科渗透,建立一支国学教育师资队伍。适时聘请局及市内外专家咨询组,指导我校项目创建工作。

万安中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

2013-8-20

第17篇:国学教育总结

国学教育总结

开学初,在学校的组织与大力宣传下,全校师生掀起了学习国学《弟子规》的热潮,早读诵读弟子规,晚自习观看弟子规视频,跑操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得国学教育在学生中逐步形成一种习惯。为了配合学校的国学教育,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言传身教,贵在倡导力行。

用《弟子规》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做表率。“凡是人,皆须爱。”只要充满爱,每个孩子都可爱。所以我教育学生有耐心,爱心和细心,对待学生多一份尊重和宽容,少伤害的话,多说关怀的话,少说命令和批评的话,多说商量和鼓励的话。中国传统文化“贵在力行”,弟子规不是背出来的,是做出来的。要在生活学习的小事中落实弟子规。

二、各项国学活动严格要求

设立《弟子规》背诵小组长,检查每位同学的背诵情况。跑操要求步伐整齐,口号洪亮,学生状态欠佳时主动带跑,周记内容要求写国学教育活动感想等。

三、开展国学班会活动

本学期开展了一次《余力学文》班会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期下来,学生都大有收获,《弟子规》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同学们身上显现!我发现了学生们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黑板擦得干净了,讲台收拾得一尘不染,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多了,同学间打架告状的少了„„同学之间相处友好互助,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许多学生家长也纷纷反映:孩子变得孝顺了、懂事了。主动为家长分担家务活,有同学在周记里写道,今天帮爸爸做蛋糕了,虽然爸爸嫌我笨手笨脚的,但是他却笑得很开心,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国学教育调查表中家长一致赞扬学校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总之,这次国学教育活动意义深远。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了很大作用,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我也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从中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好道德修养。

第18篇:国学教育讲话

校长在国学教育启动仪式上讲话

尊敬的各位局领导、家长、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万物萌动,新绿摇曳!

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南岗小学全体师生与家长共同相约在操场上、阳光下,心怀对民族文化——国学经典的深深情节,神圣而庄严地举行国学教育启动仪式。 各位家长和教育局领导能在百忙之中应邀前来参加启动仪式,让我们深受鼓舞,倍加感动,所以在此代表全体南岗人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和由衷地感谢!同时也真诚感谢电视台记者热忱前来为我们做录制服务。

拥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南岗小学虽然目前条件全区最差,但其学校历史的厚重,其凝练传承下来的精神,我敢自豪地说是全区任何学校都无法比拟的!正因如此,当下的南岗人——我们,在办学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从没有气馁,本着要生存、要发展、要振兴的精神在双阳区岭下学校先后相继解体的绝处中逢生!如今学校依然不惧条件艰苦,在“传承古校精神,为每一个孩子人生发展坚实奠基”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开始了内涵式特色化办学的实践和探索。所以学校2008就以科研课题的形式进行了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研究,可以说为我们今天要贯彻落实好教育局提出的国学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数千年来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灵魂和血液,铸就成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也因此而存续,而自豪,而伟大!可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西方思潮在不断地影响和浸染着我们的孩子,使得我们的孩子不同程度出现了浮躁、自私、冷漠、偏激等不良的品行,倡导国学教育,唤醒孩子们民族自豪感,让圣人先贤的智慧和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不仅会有利于我们孩子改掉一些不良的品行,同时学生还会在朗朗诵读中明圣贤礼,知天下事,开启智慧,厚重人生,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

可贵的精神营养!

希望各位家长和老师能理解国学教育意义的深远和重大,按照教育局要求,积极行动起来,掀起国学教育的热潮,努力做孩子的榜样,力求将国学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中,渗透到每一个育人的细微环节里,影响带动我们的孩子常常坚持捧读,字斟句酌,潜心涵咏,使其国学经典的灵光照亮孩子的前程,

幸福我们的人生!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当下的南岗小学全体师生会更加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开拓创新,让国学教育早日在校园里开花结果,让古老的

南岗学校早日蓬勃振兴!

“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最后祝愿大家过一个愉快祥和假日!

第19篇:国学教育教案设计

国学教育教案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二、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 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课件显示: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

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

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

诸物本无知,却具天性美德,

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

4、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1、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板书: 走进《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仁、学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大学》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培养\"格物致知\"精神,从实践中探求真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l)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2.难点:

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臵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的问题。

二、导入

1.了解\"格物致知\"以及题目的含义。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解释\"格物致知\"意思的句子并阅读理解。

明确:\"格物致知\"的意思是探究(格)事物(物)获得(致)知识(知)。出自于\"四书\"之一的《大学》。本篇题目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具有从探察物体而获得知识的精神。题目即本文的中心论点。 2.导语。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以\"我\"举例。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

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2.讨论并归纳: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3.提问:\"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格物致知\"出至《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4.提问: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5.提问:《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提问: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7.提问: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讨论并归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8.提问:《大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论语七则》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四书五经里的\"四书\"是指哪四书?有些同学回答出来了,有些同学没有回答出来。其实,这四书五经中的\"四书\"说的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本书。这四书五经的说法,是明朝时期八股科举里提出来的,那时候的科举就是从四书五经中抽一句做题目写一篇作文。我们今天先来讲讲\"四经\"中的第一部经书--《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是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所编纂的一本书。有人说《论语》在中国的地位,如同《圣经》在西方的地位一样。古时候还有人说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这可能有些夸大,不过也证明了《论语》的非凡价值。

二、作者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鲁国陬(山东曲阜)人,出身没落贵族。他勤奋好学,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对\"礼\"(一些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尤为熟悉。他在《为政》一章中说了一段很著名的话,是他努力一生希望达到的境界:三十而立(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明白事理,不会动摇),五十而知天命(有使命感),六十而耳顺(听得进不同意见,即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问成熟)。

他开创了儒家学派,他的思想以\"仁\"为中心。他对\"仁\"作出了多种解释,主要内容就是\"仁者爱人\"(宅心仁厚的人会关爱别人)和\"克己复礼\"(人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行动符合礼。)

他最大的成就和贡献是在教育方面上。他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教育思想。他强调\"有教无类\",第一个公开招收任何出身的学生。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诲人不倦,教学生对知识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强调学习必须结合思考分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必须勤奋\"学而时习之\"。

三、串讲课文:

四、补充:

《论语》中有很多语言简练,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论语》里,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巧言令色鲜有仁\"(宅心仁厚,对人克制,对己宽容的一种品格。)花言巧语的人一般是很少有仁德的。\"言语只是树叶,行动才是果实。\"\"忠不忠,看行动\"。我特别提醒一下班上的女同学,其实男生也是,交朋友的时候,那些嘴上讲得花好稻好的人,把海誓山盟挂在嘴边的人往往是最靠不住的!!!

知识是没有穷尽的。曾经有人对爱因斯坦说您是世界上最有知识的人。爱因斯坦就画了两个人。可能别人是小圆,我是大圆。我接触到的是更多的未知领域。

有些东西是天生的,但有些东西是可以靠后天培养的。

天生的东西,比如说外貌和智力之类。从心理学讲,智力分为两种,一种叫流体智力,另一种叫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比较偏向于遗传,反映思维的敏捷性。晶体智力则是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流体智力在人的成长期达到高峰后随着年龄增大就会逐步衰退,而晶体智力自成人后不但不减退,反而会上升。

什么东西我们后天能习得的呢?比如说: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还是悲观的人生态度,或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是消极的人生态度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后天。

我们学习最重要的问题是为了思考,而仅仅是获得书本上的知识。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相信一本书,还不如没有这本书。一本好书让我们更加明白一些事理。论语就是这样一本经典之作。它没有像老庄那样的晦涩难懂,也不象孟子那样长篇大论,恺恺而谈,而是一本充满睿智和幽默感的书。

它也是教人向上的一本书。整本书中都充满了\"仁\"字。要关爱别人,帮助别人。一个人学识再高,他如果没有爱心,不能够宽容别人,或者有些人想法很幼稚,拿硫酸泼熊之类的。他们学识再高,我觉得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要学习如何为人。

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有一个乘公车,当时是下午两多点,开车的是一个女司机,车子遇到红灯的时候,她拿起了一个保鲜袋,里面是一个菜馒头。有红灯的时候,她就咬一口。还有一些老头,岁数一大把了。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刻上了一道道皱纹。他们每天就是拿着一个大袋子在垃圾筒里搜寻一拉罐之类的瓶子。

真的,还是有满多人活得很艰辛的。前些天,有些明星搞了一个公益的活动,叫\"母亲水窖\"。有曾宝仪、锺丽缇。他们去陕西,甘肃这类地方实景拍摄下来的。那些地方根本就没有水,他们得到的水都是黑色的,在我们看来根本不能食用。但他们就在喝那样的水。而且,即使是这样的水,也不是常能喝到的。那里的大地都龟裂开来了,根本没有水,每一滴水对他们来说都是宝贵的。

我们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你节约用水,其实也是在帮助别人。

第20篇: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

2010年9月至11月,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学习。这次学习分为两种学习方式,一是通过网络听教学视频(教授讲座),二是学习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

一、二)。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略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深刻地领会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国学经典源远流长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四、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

1 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五、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教育 教育教学 心得体会
《国学教育 教育教学 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