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1:31:43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八年级物理上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教学反思

应后增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包括五章内容,下面是我对各章节的具体反思。

第一章, 声现象。这章内容相对简单,重在理解与记忆。声音的传播速度中要注意强调不同的声音在同一介质、同一温度下传播速度相同。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它们各自的决定因素。在声现象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有关回声定位的计算。对于路程、速度、时间三个物理量,学生只是在小学学过,但还没有学过用字母表示,所以是学生的难点。另外,这里的计算是学生学习物理应用题的第一次规范化计算,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强调物理计算题与数学的区别,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

第二章,光现象。本章内容可以对比教学,将光的传播与声音的传播进行对比,效果较好;将反射、折射对比教学,学生容易掌握,在复习课中,可以将成像原因进行对比:立竿见影、水中捞月、水中鱼分别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成像。此外,本章中的实验也要引起重视,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实验,尤其是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是一次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是学生的难点:规律难记、容易混淆、记住了不会灵活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对实验规律印象深刻,对于 1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容易探讨。在探究完实验规律后应要求学生记忆过关凸透镜成像规律,再结合适当的习题巩固强化。还要联系生活,多从生活中找例子。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的变化规律学生不容易掌握。特别是投影仪中的调节。时间久了,学生容易把物距与像距混淆,导致错误。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强调。

第四章,物态变化。这章内容看似简单。在新课教学中学生接收起来快。可一旦复习,综合应用时特别容易混淆。所以在新课教学时对于每一种物态变化应该多举例,

教会学生抓初状态、末状态,然后再分析。

第五章,电流与电路。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对于电的形成、电流的方向,由于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教师也可存疑、不宜讲的太深。学生做实验,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电学实验成功,能给学生极大的兴趣与信心。要注意对实验素质的培养,对学生严格要求。本章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物理量与物理量的单位容易混淆,如电荷及其单位、电流极其单位,另外学生初学时,对于电流、电流表、电流的单位常常混为一团,教学中要重视。电路图与实物图的画法、相互转换是学生初学电学最头疼的。教师应该耐心细致地讲解,并进行专题训练加以强化。因为这一章学好了,能看懂电路图了,形成能力了,就能为下学期的电学教学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推荐第2篇:八年级物理上教学总结

用爱撒播希望 用爱浇灌祖国的花朵 邵阳县郦家坪镇杉木桥中学

黄渝淇

“用爱撒播希望、用爱浇灌祖国的花朵。”是她长期工作以来无言的承诺。她,2012年毕业于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同年8月通过特岗考试并进入我校工作,现任164班班主任。

自2012年8月任教以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除脱产学习以外,已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4年。她年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爱心,去热爱工作、热爱孩子,她深知爱孩子是她工作的动力和核心,一切工作的源动力都来自于一个字——爱。她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便沿着这条充满温情的育人之路一路走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学生的赤诚爱心,她所任的班级通常是管而不死、活而有序、学生乐学会学、班风正学风浓。深受校领导、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在教书育人、班级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她坚信学到老、活到老、教到老,所以她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并获奖。有本镇级的教学比武一等奖;有县级的教学课堂改革获一等奖;她撰写的论文《论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课堂的教育》获县级一等奖。

一、用爱心凝聚学生 关爱留守儿童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尤其是班主任,不但自己要充满爱心地对待学生,还要把班级建设成一个有爱心的大家庭,让同学们在这个大家庭里如同兄弟姐妹一般互相关心帮助,互相鼓舞照顾。黄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正是沿着这样的目标而努力、而奋斗的。

她每每接任一个班时,都要深入实际,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向、家庭情况、个人秉性,个人好恶等各种情况,并且与学校、家庭结合,教育感化学生。就拿她目前所任的班级来说吧,全班56个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学校合并班级导致一半以上的插班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班上大多是留守儿童,有的跟着爷爷奶奶,有的住在亲戚或父母的朋友家里,班上还有两位残疾学生,七名单亲儿童。面对情况不一的学生,黄老师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个别了解,找学生谈话,进行家访等。全面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需求。在班上倡导学生进行“互帮互助”活动,针对学生实际,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成绩好的学生主动去帮助,在生活上有困难的,黄老师自己掏钱给学生买学习用品、书籍等。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有时也会主动送书给条件差的学生。对情感上遇到挫折的学生,黄老师也能及时发现,了解其具体情况,比如,在七年级下学期,班上学生李海龙母亲去世了,父亲因承受不住打击离家出走,只能跟着年迈的奶奶过日子。黄老师非常同情与关怀,立即跑到他家里去看望,往后的日子里,她对这个学生更是倍加关心。并让班上的学生也多关心这个可怜的孩子。在老师及同学的关心下,李海龙慢慢变得开心起来,学习也有所提高了。黄老师常说:“对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支持和信任,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多一点体贴和温暖,就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她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因此她的学生能心悦诚服地在愉快的心境中跟随她去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班风和学风,形成班级集体的亲和力、凝聚力,使班级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的成绩。

二、用爱心启迪学生 关爱残疾学生心理健康

爱心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黄老师每天早晨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关注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头发长不长,每个学生精神不精神,生活中是不是有困难或困惑,是否在校吃早餐了,叮嘱学生一定要吃早点,这些行为看起来很平常,只不过都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罢了,但这其实正是黄老师对学生身心健康关爱的具体体现。

关心学生的健康,全面关心他们的成绩,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黄老师从来没有忘记这一点。班上有两个同学身有残疾,一个是语言表达有困难,课堂上从来不见她举手的罗海妹。为了能使她树立自信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黄老师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她、鼓励她,有意引导同学们和她交谈。针对她非常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个优点,在课堂上展示她的小作品,号召大家鼓掌表扬,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她的自信心。在黄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她的性格也开朗了许多,作业再没有出现不交的情况。另一个学生是八年级插进来的李强海,肩膀有些残疾成奇形,导致头直立时双肩不能保持水平。经黄老师了解,他是因为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引起的后遗症。刚来时,他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体育课上,他独自一个在操场旁孤零零地看同学们跑步、做游戏。学校举行各种体育活动时,他一人呆呆地靠边。为了能使他也和同学们一起得到锻炼,从而增强体质。每到同学们集体活动时,黄老师总要鼓励他积极参加。在黄老师的帮助下他渐渐有了勇气,开始上体育课,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现在每天的广播操他站在了全班队列里面!看着他和同学们一起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中,黄老师才觉得轻松一点,因为自己尽了班主任的一点责任。总之,黄老师对同学们在学校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几乎事事关心。学生手擦破了,她给准备了创可贴;学生病了,她及时带去医院诊治,并及时通知其家长……家长感激,学生感动。她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既关心她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关心她们是否懂得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这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三、用爱心感染学生 用行动关爱差生

最让黄老师揪心的就是目前班上有的学生开始迷恋网络。班里迷恋网络的学生有三个较为突出:一个是罗立,罗立刚进这个班时各方面都还不错,成绩在中上水平。可一年多后,成绩突然下降,经常来迟到有时甚至不来上课。黄老师立刻进行家访,得知他父母白天都在外打工,晚上才回来。罗立有个哥哥早就迷恋上网,父母不在,在哥哥的诱发下,他也迷恋上网了。黄老师了解情况后,没有严厉地批评罗立,而是耐心地引导他认识到迷恋网络的危害性,亲切地与罗立交谈,罗立如实向黄老师叙述了他如何迷恋上网的,还说他也知道迷恋上网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黄老师又找来罗立家长谈话,希望能与家长一起共同帮助罗立克服这个困难,她提出让罗立的母亲暂时停工一段时间,每天到学校接送罗立的办法。罗立母亲答应了,但只接送了几天,没有坚持下来,不到两周的时间。有一天清晨罗立没来上课,黄老师正准备打电话给家长,却见罗立的父亲背着罗立的书包来到了教室。说头天晚上罗立就没回家。黄老师也着急了,让家长到处网吧找找,黄老师上完课,也跟着找,让班上的同学也帮忙找,还报了派出所。第三天早晨,罗立没背书包,直接来到了教室,黄老师下课找他谈话,问他这几天去了哪里?罗立说他只要犯一点点错父亲都会打他,他那天放学后去上了会儿网,所以就不敢回家了,在一个破墙圈里呆了两天两夜。黄老师对罗立说:“虽然你的父亲打你是不对的,但你要理解作为父母的心情,你看你父亲这么大年龄,为了你们读书,天天辛辛苦苦的打工赚钱,而你却不好好学习,去上网,他们怎么不伤心,怎么不气愤呢?你不回家,你父母有多担心,老师、同学都在为你担心,前天清晨你父亲背着书包到教室来找你,看着你年迈的父亲疲惫苍老的脸,老师都忍不住要流泪了。”黄老师说到这里,罗立也是泪流满面。黄老师让罗立去上数学课,又立刻打电话叫他家长来学校,与罗立家长讲了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让他们多与孩子交流勾通,不要用粗暴的打骂来解决问题。后来的日子里,黄老师又多次找罗立谈话,多次家访与其家长交流。罗立也在逐渐改变,几乎回到了以前,一学年过去了,罗立没有再去上网,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回家还给他们做饭。另两个上网的学生是汤宏祥和郑明祥,他们都是合班后合进来的学生,一开始不接受自己的班级被合并,非常反感现在的班级,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家长在外打工,没有家长的监管,不知不觉就迷上了网络。这两个学生与罗立相比更加难管,家长不在家,两个学生自控力非常差,好多次逃课去上网。尽管黄老师给他们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他们也多次在黄老师面前下决心不再去,但偶尔黄老师在网吧里还是发现了他们,多数时候联系不上家长,只能把学生带到自己家里。常听到老师们在办公室感叹:“现在的学生真难教!”黄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但她没有因为难教就放弃,而是想方设法,尽心尽力地去做学生思想工作,努力去教好学生。陈富星同学已然决意痛改前非,学习成绩正在稳步上升。郑明祥同学有所改变,上网的次数也逐渐减少。最后,她的爱心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温暖,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她的爱感染着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四、用爱心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个性教育

优生需要表扬,差生更需要表扬。这一点黄老师体会颇深。所谓的差生身上也存在着许多优点,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作为班主任的她,非常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给他们以信任,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从而向好的方面发展。班上有个学生叫陈东,是在七年级时就来到她这班的,课堂上从不安宁,自己不守纪律,还经常影响别人。无论课堂作业,还是课后作业从来不认真完成。无论老师还是班长检查作业他都不在乎,反正躺在泥里不怕水,谁都拿他没办法。他对学习没有兴趣。但黄老师发现这个学生虽然成绩不好,却很爱劳动。有一次,学校大扫除。他一直跟在黄老师的身边,又是提水又是扫地,干得满头大汗,还不停地问:“老师,还有什么事要干?”这时黄老师趁机劝导:“老师觉得你在咱班顶聪明的,各方面表现都不错,老师特别喜欢你。如果你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习上再下点功夫。你很快就会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到那时,同学们都会对你刮目相看的。老师和父母也就更加开心了。”从那以后,他果然变了,上课守纪律了,作业也能按时做了。表扬和鼓励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最佳方法。若当时黄老师只看到他的缺点而一味批评,也许他就破罐子破摔下去了。黄老师对差生的鼓励还有物质上的,每年的期中和期末统考,她都要买上两三百元钱的奖品发给各方面取得进步的学生。比如七年级时杨淇就是一个特别叛逆的学生,据说之前经常和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基础特别差。黄老师没有歧视他,让她坐在前面,倡导同学们多多帮助他,每次有一点点进步黄老师都及时地表杨她。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她今年的统考成绩是542分,比刚来时已是一大进步了,比起起初成绩并不优秀的她,却取得全校28名的好成绩。黄老师就是这样在精神与物质方面激励和关心着学生,用她的爱心挖掘出班上每位学生的闪光点。

黄老师年年如一日地用爱播撒希望,用爱浇灌祖国的花朵,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更用爱来鞭策自己不断地学习,因为她深知,要教育好学生,不仅仅要有爱心,责任心,更要有方法。因此她不断地在网上自觉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家长和学生的眼里,黄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极富爱心、责任心、耐心而又好学上进的班主任。

推荐第3篇:八年级物理上教学计划

2012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挖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

5、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6、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7、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和月考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推荐第4篇:八年级物理上教学计划

2012-2013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授课教师:万地春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 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6、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7、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开展讨论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四、具体措施:

1、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测试工作和期中、期末的复习工作,完成教学工作计划。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零一二年九月一日

推荐第5篇:八年级物理上教学工作总结于建玺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总结 北寨中学 于建玺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任务,这一学期即将过去,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标准贯穿了我的思想,走进了我的课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作为物理教师要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精心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上每个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

法和教学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束缚,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材,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教学设计等. 三.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探究式教学深入课堂

本学年我深知作为物理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最大限限度的吃透教材,认真撰写教案积极进行了实验探索问题的实践

四.狠抓学风认真落实教研常规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数理两学科大部分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少数学生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我从各方面培养学习兴趣,对那些基础太差后进生,我找他们来,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物理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进行课外辅导经过一个学期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有所进步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资

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佳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里,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

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少批评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本学期物理教学,虽积极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常规,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仍有很多不足和困惑:如何减小两极分化;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都值得深思。

推荐第6篇:八年级物理上 课后反思

隆阳区道街中学 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学反思

张应部

一 声现象

1.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作为探究性课程,教材在结构上基本体现了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通过四幅图画,教材试图展现的是生活中的声现象,教材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关注现象开始,学习发现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避免机械使用教材的这种设置,而要充分理解教材结构所体现的“辨证否定”原理,要善于发掘生活,从中挑选能吸引学生的生动现象和事例。对生活中的声现象的提示要能够为引入本节 “声是怎样产生和传播” 的教学主题服务,而不能在一般意义上作为过渡。本节探究课能不能获得学生的全心投入,这个引导是极为重要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揭示两个具有规律意义的结论,使学生获得解释简单声现象的能力。这两个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材为这两个结论的揭示提供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思路。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教学中以演示实验揭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结论的做法,必须充分估计到学生的创造力和敏锐性,应当设置适当情境,让学生自己做必要活动,使物体发声,并通过观察、思考和有引导条件下的总结,揭示发声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得到这种结论。 教师在揭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规律时,必须充分估计到学生对于“介质”概念的认识模糊程度,必须放弃传统教学中试图让学生生硬而机械的记忆的模式。作为对学科本位的一种挑战,教师可以才具形象化、具体化的方法,处理好“介质”概念。如果学生能够理解介质的一般意义,本结论的教学将变得极为轻松。

本节是探究性质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处理好“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之间的关系,努力引导好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生的探究热情,明确使学生感觉到科学探究与一般意义上“做游戏”之间的本质区别,使他们在体验到探究乐趣的同时,保持对科学严谨性和严肃态度的矜持。 2. 第二节“乐音与噪声”

本节课的独特之处在于概念多、结论多,教材设置本身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在教授本节课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对实际教学的影响,要以概念和结论为基础,在教学中注意强调过程与方法,特别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在噪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把传播科学知识与教育学生成为现代公民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体现思想性,把中学实际存在的一些现象(例如学生的喧哗)作为对象,有准备地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他人、关注自己。

本节课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把音乐欣赏与物理课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乐理知识的主动性和学习高雅音乐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3.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本节课实际上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声学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教材对本节课的设计并不十分利于初中物理教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 具体情况,在培养兴趣的目的下,适当使学生了解“声音与能量”的关系,了解声音是通过能量传递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作用的。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的科学内容并不艰深,但是,由于概念多、结论多,如果不能处理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对本章教材的使用,应当特别注重在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为结论做佐证,使学生感觉到本章知识与生活的贴进。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基于初二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际情况,教材直接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本课主要围绕科学家在科学探究时从问题→实验→问题→实验→结论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导,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拔,最后还是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这一节是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牢牢把握“兴趣”这个学习的原始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以鱼民插鱼眼睛受骗,演示铅笔在水中弯折、错位引起学生集中注意,顺势引入折射现象,然后激光演示仪演示光的折射路径,在感受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进入探究之旅,最后以美丽的海市蜃楼和神奇的传说收篇。整个流程处处有乐趣,彻底甩掉了传统物理课堂生硬枯燥的面孔,给学生以亲近,充满趣味的感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本课也有其独特的难点:

1、插在水中的铅笔不同的位置观察有不同的现象。很难解释清楚

2、光路可逆不好做

3、分析实验证据时借助课件,学生不能很全面的总结,需要老师有规律的引导。

4、画光的折射光路图解释水中的物体看起来升高了,一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利用多媒体并画光的折射光路图解释水中的物体看起来升高了,例子有:碗中的银币,水中的鱼,水池底变浅等,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的策略,不在于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在知识方面,懂得少许浅显的物理道理,知道一些较简单的物理现象,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在能力方面,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感方面,他们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物理方法上,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本节探究课学生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实验探究涉及到的物理名词多,物距(u)、像距(v)、焦距(f)、实像、虚像;还有,要找到各种像应调整什么,如何调整,学生感到盲目;再有,从数据中要得出结论也不易,因此老师必须重视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推荐第7篇:八年级物理上 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分析

(2008~2009秋学期)

本次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共22个小题,有选择、填空、实验探究、综合计算等题型。题量适中,题型及试题特点鲜明。整份试题图文并茂、知识覆盖面广、难易适中。试题不仅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而且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科学探究,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彻底的了解。本次考试不具备选拔性,是对学生秋学期学习的一次水平测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下学期的教育和教学。现就本次试题分析如下:

一.

具体来说这份试题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命题符合实际要求,没有繁、难、偏、怪的试题。

2.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且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不是简单停留在知识的再现和记忆上,而是突出对概念、规律的灵活应用,在生动、真实的情景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力、热、声、光等现象。

3.试题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便于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问题、学以致用的好习惯,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时刻都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2噪音、4近视眼、6奥运会、9生活中惯性、14晚会、19打台球等题,都选自学生的生活视觉空间。

4.探究实验体现在整个试卷中,物理是一门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与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与探究精神,体验过程与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是新课程的理念。如选择题10题实验图象、填空题的15题水的沸腾实验、实验题16题探究磨擦力、实验探究题的17题凸透镜成像、21题测液体密度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5.图像表格试题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

5、

10、

11、

16、20、21题都把图表用到恰到好处,也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的充分展示。

二.学生试卷抽样分析

1.成绩情况

八二班最高分:131平均分:113.8

优秀率:65%

及格率:97.5%

八四班最高分: 119平均分:77.3

优秀率:0.02%

及格率:42.9% 2.卷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选择题: 失分主要集中在

3、

5、

6、9、11题。

3题选“C”的较多,失分原因:对光的反射、折射的理解不清楚

5题选“A”的较多,失分原因: 审题不清, 对于新颖题学生非常怕

6题 失分原因: 运动与静止参照物的选择判断不清

9题 失分原因: 惯性的理解与认识存在不足

11题 失分原因:部分学生不会处理图像信息题。

填空题: 失分多的是14题第三四问,原因是物态变化与光的三原色未撑握好其次是16题,失分原因:语言表述不准确。

作图题: 实验探究题:由于阅卷不公正无法分析

综合应用题: 没有把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计算能力差

总体而言,学生失分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一些基本概念、规律、原理不理解,记忆不牢固,不能够灵活运用;

2.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3.科学探究依然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4.审题能力差,不能够从题干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5.语言表述不准确,知道意思,要么说不出来,要么说不准。

6.作图、画图不规范

三.针对以上问题,今后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双基知识的落实。对物理概念和规律不死记不机械记,但在理解的基础上该记的一定要记住。对物理术语的表述一定要准确、规范。对基本仪器、元件的原理要熟悉,使用要熟练。

2.要加强实验教学,能让学生做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

3.要重视教给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只有学生具备了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思维和方法,才会对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正确、科学、准确、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才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学生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对科学探究中的各个要素可以分项训练。把问题“习题化”,“实验化”,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一、试卷简要评价:

试卷能充分体现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试题有梯度,无偏题、怪题、难题,注重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题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注重科学探究,能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导向性强。

二、生答题基本情况

1、填空题:总分23分,学生平均得分16分,主要错误出现在第5小题、6小题、10小题和11小题,主要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和对物理情景,物理过程没有真正理解。

2、选择题:总分36分,学生平均得分24分,主要错误:

13、

22、23小题。

3、作图题:总分6分,学生平均得分4分,主要错误:第24小题和26小题。

4、实验探究提:总分22分,学生平均得分13分,作用错误:

27、

29、32小题。作用原因一是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没有真正理解题意;二是对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

5、计算题:总分13分,学生平均得分5分,本大题学生失分较多,作用问题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础较差,缺乏分析能力和基本的计算能力。

三、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此次考试,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a) 基础知识的教学有待加强;

b)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有待提高;

c) 实验教学进一步落实;学生基本技能训练不到位; d) 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未能认真开展;

e) 课堂教学中缺少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f) 学生基本计算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培育力度不够。

四、今后教学的建议

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充分用活教材,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认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训练学生技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注重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加强科学探究,使学生真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分析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

实验中学

陈春菊

一、试题分析

本次八年级期末物理试题,共五个大题: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共设置了29个小题,题量适中,保证试题有一定的信度,又不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考试负担,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本试题从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试题的设计体现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考察,且灵活多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的考查;对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知识覆盖面较全,重点突出。

二、试卷分析

1.成绩情况:最高分100分1人,最低分9分,优生率28%,及格率65%,低分率7%,平均分62.8分。

2.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选择题10个共30分。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错。如第

4、

5、

6、

7、

8、9题,特别是第

6、

7、8题失分较多,同时也反映出现在的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如照相机照相时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对温度值的感性体验。

(2)填空题10个共25分。考查的知识面广,具有基础性、物理联系生活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物理。普遍做的较好,极少数学生是因为个别基础知识不过关而失误。

(3)作图题4个共18分。多数学生作图能力较差,有的学生作图不工整、不规范,如第21题第(1)(3)小题,虚线,实线,箭头。部分学生不按照题目的要求去做题,21题(3)要求用平面镜成像法作图,大多数学生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做题而失分。尤其是电路图,大部分学生不会连实物电路如22题,第23题失分较多的原因一是电路符号记不得,二是不会分析电路。

(4)实验探究题4大题共23分。集中体现出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原理和技能掌握不牢,实验的观察、分析、迁移、设计等能力较差,导致不能正确完整解答实验题。如25题(3)(4),28题(1)小题,学生不能用物理语言表达或表达不清楚,有的学生词不达意,错漏百出,答不到点子上,物理用语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用语不够专业,导致在答题中失分较多。

(5)计算题1个共4分。失分较多的原因是部分学生没有把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知识理解能力差。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学生失分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不浓,被动学习的情况居多。

2、学生中存在畏难情绪,尤其是部分女生,由于本身数学基础较差,涉及到计算问题就出错。

3、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没有强调知识的应用,没有真正从实际出发,照顾学生的情绪和认知能力。

4、学生缺乏必要的探索精神,知识学的较“死”,没有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实质,不能灵活运用,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四、教学反思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狠抓双基,注意教学后的情况反馈,并针对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

2、重抓落实,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注意学生学习任务的落实,不能流于形式。

3、在教学时,要切实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认真把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物理概念的教学不过分强调定义的严密性,要注重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如何构建概念更为重要。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要加强物理与科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4、要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是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学习,养成科学探究的好习惯,学会科学探究方法,形成实验能力。要让学生真正动手做实验,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在实验设计原理、仪器选择使用、测量方法、观察对象、目标、数据处理、结论描述等方面得到锻炼。引导学生领悟实验的设计思想、方法,以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5、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从近几年的试题变化趋势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要求是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另外,还要加强物理用语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用语的能力。

6、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只“受之与鱼”,而应“授之与渔”。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考试中的无谓失分。

八年级物理卷面分析

大坝中学八年级物理组

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物理试题共有五道大题29小题,卷面满分100分,试题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题基本情况:

物理测试题整体的凸显出三大特色:一是重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察,知识的覆盖面很大,重点知识体现了重点的考察;二是凸显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实验的考察力度较大,与实际生活的应用贴的很紧,例如

2、

5、

6、

16、20等;三是注重对学生物理能力的考察。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试卷的题数虽只有29题,但信息容量很大,例第5题,结合环境日中的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第8题的击剑比赛电路设计,第

17、18题的图形的选取设计等。应该说这是一份质量很高的调研测试题。

二:我校学生答题的基本情况:

我校八年级学生共五百二十多人参加测试,八十分以上的人数接近一百二十人,优秀率24%,六十分以上的人数二百九十,及格率56%。另外低分(30分以下)人数较多,可组成一个多班。以上数据反映出我校这次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考得总体情况不够理想。

三:试题更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大题的选择题,好学生的得分率较高,保持在80%以上,多数学生在40%到70%。其中丢分最多的题目主要集中在

4、

6、

7、

8、10这几个题中。第4题当属凸透镜特征考察,题目以图形呈现学生就不会了。建议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图形在课堂教学中的展现。第6题,是凸显凸透镜应用于实验的考察,题目很好,学生错误率高。建议:今后物理教学中教学多结合科技和生活实际,再就是第10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很差。

第二大题是填空题。总体上给人的感觉:学生回答时对物理的概念掌握较差。11,声学题,掌握较好,得分率较高。

12、13,光学,掌握较好,得分率较高。14,点学,串、并联电路掌握较差,需加强练习。15,热学,掌握较差,需对图像题加强练习。第18题,热学题,关于物态变化和吸热放热问题掌握的很差。像13题第2空填“汇聚”的很多。第17题第一空、20题丢分现象狠严重:不填(不知道)物态变化名称。第三空只填“熔化”或“吸热”。第4空多数人都填“静电”。建议:今后物理教学中应加强概念教学。

第三大题作图题。作图在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中占有较重要的位置。因此本次测试中,作图题分值18分。涉及到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和手面镜成像、电学内容包括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根据要求完成电路图,根据要求设计电路图。

阅卷中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光学完成的较差,电学的掌握的情况较好,但作图方面普遍存在不规范。建议:今后加强电学作图题训练。

第四大题实验探究题。

25、27为光学探究题。光的反射5分,光的折射6分。占总分的14%。27题既注重基础,又体现能力,题目较好。但我校的学生做的较差,分值6分,人均3分左右。25题难度较大(第

3、4问),得分率非常低,人均得1分。说明在教学中过程:实验几乎没有学生自己动手,动手能力非常差。26是热学题,基本上属常规题,但得满分的较少,反映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好。27是电学电路故障题,学生表述较差。

第五大题计算题。28题第2小题电路图实物图的连接十分较严重。问题1,电流表中的电流的流向。2,开关作为了分开关控制L1或L2,应该是总开关。第3小题:学生较踏实,效果较好,而又一部分学生对分度值为0.02A没有记住。29题,有少数学生能较好的完成,有多数的学生没有严格的按照物理计算题的格式完成,出现x,y等。更有部分学生像小学数学题一样没有规范可言,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带单位。

推荐第8篇:八年级物理上 人教版 单元综合测试

单元综合测试

A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本题32分,每小题4分)

1.声音在月球上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因此,声音的传播一定需要________.

2.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人站在大楼前拍手0.4s后听到回声,人和大楼的水平距离是________.

3.乐音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________,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_.

4.人们通常说女子的声音比较尖,是指声音的________高,由此可知女子说话时声带振动的________较高.

5.如图所示非洲热带地区的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来进行交流,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________波.

6.乐音和噪声的区别从物理角度看,是它们发声体的振动不同:乐音的发音体振动是________,噪声的发音体振动是________.

7.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声波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许多应用,其主要是因为声音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

二、选择题(本题40分,每小题4分)

9.下列乐器中,由于空气柱的振动演奏出美妙音乐的是

( )

A.鼓 B.钢琴 C.吉它 D.箫 10.当月亮发生月震时,会出现

( )

A.只有把耳朵贴在月面上,才能听到月震的声音 B.站在月面上,也会听到清晰响亮的月震的声音 C.离开月面时,同样可以听到清晰响亮的月震的声音 D.无论怎样,都不会听到月震的声音

11.某同学二胡的弦断了一根,手边没有相同粗细的弦代替,他用一根粗弦装上后,则发出的声音音调将

( ) A.保持不变 B.变高 C.变低

D.要根据拨动的力度大小判断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歌唱家口中的空气振动发出的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只要物体发生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声音在钢铁中比在空中传播得快

13.比较小鸡和老鹅的叫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两种叫声的音色不同

B.两种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都不同 C.老鹅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大 D.小鸡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

14.人潜入水中时,仍能听到岸上的人讲话的声音,这时声音的传播者是

( )

A.空气 B.水

C.讲话人声带 D.空气和水

15.下列实验与实例中,能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 )

A.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中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码,却听不到BP机呼叫

B.人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C.往正在发声的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见到泡沫屑在不停地跳动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流

16.下列是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小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56Hz的音叉.对以上一些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人耳只能听到丙物体发出的声音

C.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产生人耳能听到的声音

D.由于甲、乙发音体的响度太小,人耳无法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17.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强烈的迪士高音乐总不会成为噪声 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能有效地减弱噪声 C.现代的高科技能杜绝噪声的污染 D.消除噪声的有效办法是关闭所有声源 18.下列事例能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 )

A.铁路工人敲打钢轨,通过声音判断哪处螺钉松动 B.用声纳探测海底深度

C.若有人在你耳边大吼一声,耳膜有疼痛感 D.医学用B超检测病情

三、解答题(本题28分) 19.(14分)如图所示的三幅插图,你能说明它们各自的声学原理吗?

20.(14分)高级音响一般都配有音箱,音箱中至少装有二只或二只以上的喇叭,它发出的声音美妙丰满,与原来的声音几乎完全相同,具有很高的保真度,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B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本题32分,每题4分)

1.有经验的养蜂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飞出在去采蜜,还是采好了蜜回蜂房.这是因为蜜蜂采花蜜飞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不带花蜜时的________.

2.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在5s内做了1000次振动,频率是________Hz,人类________听到.(填“能”或“不能”)

3.在班里举行小型音乐会,张刚同学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但瓶子的顺序排乱了,正确的瓶子编号是________.

4.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敲击体积大小不同的钟时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不同;敲击大小相同而制作不同的钟组时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不同.

5.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________振动而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________从而改变音调.长的空气柱产生________音.

6.男生说话粗犷,而女生讲话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的________不同,其原因是男女同学声带振动的________不同.

7.从环境保护看,凡是________________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________dB.

8.“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二、选择题(本题40分,每题4分)

9.一个物体在振动,而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其原因可能是

( )

A.物体的振动幅度太小,响度太小

B.物体的振动太慢,音调低于人的听觉下限频率 C.物体的发音体和耳朵之间不存在介质 D.以上三种可能性均存在

10.在鼓面上洒一些细砂,敲鼓时会发现越使劲敲鼓细砂

( )

A.振动得越快 B.振动得越高 C.振动得越慢 D.振动得越低 11.中国成语中有“曲高和寡”这一个,那么其中的“高”意思是

( )

A.声音高昂 B.音调高 C.高雅难懂 D.都有可能

1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两个人不用通讯设备就不能直接交谈

( )

A.在月球上

B.在一间漆黑的房子里

C.分别站在相距3千米的山上

D.一人在地上,一人在离去的超音速飞机上 13.关于噪声和乐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噪声的音色差 B.乐音的音色好 C.乐音也能成为噪声 D.噪声的音调高

14.用水壶向暖水瓶里灌开水,凭声音就可以知道暖水瓶是否将要灌满了,这是根据

( )

A.声音响度的变化觉察的 B.声音音调的变化觉察的 C.声源振动振幅的变化觉察的 D.声源振动频率的变化觉察的

15.位于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立即开始计时.测得王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3.82s,当时气温为15℃,则王华同学百米跑的真实时间为

( )

A.13.82s B.14.11s C.13.53s D.无法确定

16.某同学把一只长15cm的钢尺插在课桌的夹缝中,三次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分别为12cm、10cm和8cm,当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

( )

A.8cm B.10cm C.12cm D.三次一样高 17.在普遍房间中说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

A.房间内无传声的介质 B.房间把声音都吸收了

C.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s D.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s 18.有人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高速火车离他而去,则他听到的鸣笛声频率将

(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确定

三、解答题(本题28分) 19.(14分)如图所示,在一次魔术表演中,一名驯兽师问他带来的狗:“2+2等于几”,狗立即叫四声.观众马上会为这条聪明的狗所倾倒.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20.(14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真空不能传声;介质 2.0.1s;68m

1 提示:从原声到回声的时间,声音走了两倍的距离,因此s=vt=21×340m/s×0.4s=68m).2

3.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响度;音色 4.音调;频率 5.次声

6.有规则的;无规则的

7.固体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8.传递信息;传递能量

9.D 提示:鼓声是由于鼓皮的振动,钢琴、吉它是由于琴弦的振动而发声的.

10.A 11.C 按用粗弦后,振动的频率会减少.

12.D 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声音在固、液、气体中都能传播,且在固体中速度最快、气体中速度最慢;振动的物体频率只有一定的范围内:20~20000Hz内人耳才能听到声音.

13.C 14.D 15.C 提示:A、D两个实例是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B实例说明光传播速度大于声速.

16.B 提示:人能感受到声音频率有一定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低于到20Hz的叫次声波.甲属于次声波,乙属于超声波.

17.B 18.C A、B、D都是声音能传递信息的实例. 19.A图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均在振动 B图说明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C图中蝙蝠在黑夜是通过超声波的回音定位来捕捉昆虫的,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20.因为音箱里配置的喇叭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低频声音,能够清晰地播放几十赫的低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高频声音,能够播放几千赫以上的高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中频声音,再加上用精选的木料做成体积较大的音箱,有利于低频声音的共鸣,所以听起来低音显得比较丰富而且强,放音效果很好,几乎没有失真.

B卷

1.低

提示:蜜蜂带花蜜飞回时,身体重,翅膀振动的频率低,音调低.

2.200;能

提示:频率表示振动的快慢,1s内振动1次就是1Hz,因此频率大小等于振动次数除以时间.

3.B、H、F、A、G、E、D、C 提示:敲击汽水瓶主要是通过内部的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4.音调;音色

5.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低 6.音调;频率

7.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和学习的声音;70 8.声源;人耳

9.D 一个人听到声音分三个阶段:声源处发声体的振动——传播介质——人耳接收.声源处发声体振动的响度过小,频率不在人耳听力范围内的声音听不到,没有介质传播声音也听不见.

10.B 11.B“曲高”指音调高.

12.A、C、D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不能直接交谈,超音速飞机的速度比声速大,人说话的声音追不上飞机,飞机上的人听不见地面人的说话声).

13.C 14.B、D 暖水瓶灌水声音是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注水时空气柱随水的增加而变短,振动频率变大,音调变高. 15.B 声音运动100m的这段时间内,运动员已经起跑了,这段时间

s100m记时员未记录下来,声速跑听完100m所用时间t音===0.29s,v340m/s因此运动员的真实时间t实=t+t音=13.82s+0.29s=14.11s.

16.A 发声体越短,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7.C 18.B 19.台下驯兽师的助手,吹了四下哨声,由于哨声频率太高,人类的耳朵听不见(人听不见高于20000Hz的声音),而狗可以听到高达50000Hz的声音,它听到四下哨声,故立即叫了四声.

20.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乙、丁.甲说明了声音传播需要的条件是声音一定要在介质中传播.丙说明了发音体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推荐第9篇: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教学要求与目标

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教学要求与目标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4、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5、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6、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7、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三维教学目标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知道自然界许多奇特的现象都具有规律性,物理学就是探究这些规律的一门科学。

了解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式式物理现象的规

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知道物理学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深刻改变着我们现在的生活。

通过看图、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并认识到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物理学巨大的社会功用,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物理学无处不在。

了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从对物理学巨大作用的了解入手,增强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喜欢物理。

1、2动手做实验

了解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源泉,会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能够对长度和时间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知道物理单位的重要性。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知道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能亲自动手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来,学会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学会在不同单位下对长度和时间进行比较的方法。

乐于参与实验,能够和同学进行合作,测量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三维教学目标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在空气中声波的速度是340m/s;知道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通过对水波、弹簧上疏密波的观察,将对“波”的认识逐步扩展,进而知道声波;通过活动知道声波可以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从而得出有关结论,回忆在七年级生物课学过的人耳结构及引起听觉的过程。

能积极设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对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的活动有兴趣,还能找其它物体试验,并愿意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知道音调跟声源振动频率有关,不同的动物发出的声波和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不同;了解乐音的三要素。

通过实验,找出影响响度和音调的因素;通过对比,区分声音的不同。能注意在不同的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

2、3声音为人类服务

了解声音与建筑以及音乐的关系;了解超声的一些应用;知道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和控制噪声的途径。

通过阅读和讲座了解回音壁和三音石的声现象;通过阅读和查询,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一些应用;通过阅读和活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对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声现象感兴趣;能查找资料或上网了解超声波的应用;能自觉保护声环境。

第三章 光和眼睛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通过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三维教学目标 3.1光世界巡行

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了解色光的三基色,颜料的三原色。 学生根据色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原理,自己设计活动,验证自然界中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和颜料都可以由三基色和三原色混合而成。

能够积极地思考一些有关光的问题。如:光究竟是什么颜色?所有的光都是可见吗?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区别?快慢如何?光能够改变自然环境吗?光对生物有影响吗?光对人类居住环境有影响吗?光照也有害处吗?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光照的伤害?人们受到光的哪些启迪?人类怎样利用光的作用?为什么人类要研究光?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有关光问题的兴趣。

3.2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

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 m/s,光射到镜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反射现象中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道并能进行一些光的反射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验了解有关光的反射现象的几个名词。通过活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验证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得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后,引导学生乐于运用这一规律解释一些现象,如日食、月食、射击瞄准、小孔成像等等。能积极参与探究光反射的活动,愿意进一步进行课外有关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3.3平面镜成像

通过实验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像与物的左右关系,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有成像和改变光路的作用,能够画出简单的光路图,了解实像与虚像。能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仪器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

通过介绍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增强

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3.4光的折射与透镜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光在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知道什么时候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再通过实验探究光从空气人身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的规律,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认识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知道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从对折射现象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积极参与验证折射规律的实验,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定性地知道像的大小、正倒。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完成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用控制变量法来安排操作步骤。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并有助于养成积极主动地与交流合作的习惯。

3.6透镜和影像

通过对眼睛结构的了解,使学生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能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知道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知道照相机也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实际操作照相机,学会拍照的技能,能利用

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和利用望远镜观察较远的物体,学会相应的操作方法。

能利用所学的有关透镜的知识实际制作一些光学仪器,如小照相机、望远镜等,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愿望。

第四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联系起来。

(3)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4)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道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5)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6) 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7) 初步了解超导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8) 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三维教学目标

4.1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能根据属性、用途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会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去认识物质的一些属性,在参与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和实验的兴趣和习惯,认真细心的品质,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2测量物体的质量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学习分类比较和科学抽象概念的思维方法,以及用感性化的方法认识单位概念。在学习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的品质,学习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认识自然。

4.3探究物质的密度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过程的主要环节。理解密度的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4.4点击新材料

初步了解半导体、超导体和纳米材料的一些特点。经历上网、进图书馆、作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的过程,学习查文献资料和社会调查研究问题的方法,感悟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第五章 从粒子到宇宙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三维教学目标 5.1认识分子

通过对宏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并通过猜想使学生初步认识分子是物体中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通过看图与计算活动,使学生感知分子很小,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10m。

5.2“解剖”原子

知道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粒子,知道电子的发现促进人们对原子结构的探索;通过观察、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沿着前人探索原子结构的途径,运用猜想、实验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中央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核,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很大空间绕核旋转,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了解微观世界的尺度。

前人研究的成果,可使学生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从而让学生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念与决心。

5.3飞出地球 5.4宇宙深处

知道万有引力定律。正是太阳对各行星的引力,使行星在各自的

轨道上绕日运行,形成太阳系。同样,由于地球的引力,才使地球周围的一切(人、物、空气、水等)被牢牢地吸引在地球的周围,为人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知道地球仅仅是太阳系的一员,而太阳系又是茫茫银河系中的一员,银河系外还有星系,宇宙远大无边。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观察图片和动手做实验,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并且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通过这两节的学习,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对探索宇宙产生兴趣。

第六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 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利用的意识。

(3) 能区别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 (4)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5) 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及沸点联系起来。

(6)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7) 了解我国的水资源,了解水资源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维教学目标 6.1从全球变暖谈起

知道物质的几种形态,知道物态跟温度有关。知道温度的含义和温标的规定。知道摄氏度单位符号和写法、读法以及分度方法。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通过“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话题,让学生从感性知识出发思考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从物质三态变化与温度之间的联系进入温度的学习,建立温度的概念;通过阅读课文,认识温标的确定和温度计分度方法:通过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积极投入课堂学习,认真进行阅读、实验、讨论等探究活动,对实验操作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有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关注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和环境。

6.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了解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运动特点。

通过参与观察活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的主要特征;通过经历分子动理论知识的探究过程,认识分子动理论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又被实验事实所证实,是由假说发展到理论的。能够找到其他相关的实验或事实说明分子动理论。

对分子动理论的实验研究有浓厚的兴趣,乐于观察实验现象,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

6.3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知道蒸发现象,知道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积、温度和气流有关,尝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蒸发现象。知道蒸发过程要吸热,知道沸腾现象及其特点。知道沸点,知道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了解高压锅的原理。知道液化现象,知道气体液化时会放热。能用汽化、液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

经历蒸发、沸腾的观察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通过讨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描绘水沸腾的实验图象,学会用图示的方法或用文字描述沸腾的特征。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的讨论,学会相互交流信息。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认真细心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能体验探究知识时的乐趣。在实验时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6.4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知道晶体的熔点。知道熔化过程要放热,会查熔点表。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经历观察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通过描绘冰熔化的图象,进一步了解图表是常用的表示研究结果的方法。

在冰的熔化和凝固实验中能耐心观察现象,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善于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6.5升华与凝华

知道升华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能用升华、凝华等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经历观察升华与凝华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升华、凝华现象的主要特征。通过多媒体播放舞台上的“烟雾”以及“人工降雨”,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通过思考讨论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尝试应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具体问题。

有求知欲望,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初步认识物态变化知识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自然环境的影响。

6.6水循环与水资源

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意义;知道云、雨、雹、雾、露、霜、雪的形成。初步认识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

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经验以及观看录像资料,了解水循环与水资源。组织小组讨论,尝试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释具体的合理用水问题。

初步领略大自然中的美妙与和谐,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勇于探究自然界中的物理学道理。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七章 简单电路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 通过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 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在生活、生产中采用的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

(4) 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三维教学目标

7.1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知道电路组成,记住电路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电路图(独立完成)。

连接简单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并画出电路图。连接简单串、并联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画出电路图。

养成学做结合的学习态度,在连接电路以及排除故障中体验成功和快乐。

7.2探究电路中的电流

知道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单位;会使用电流表(独立完成);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画出电路图中的电流方向;通过阅读“说明书”认识电流表;通过电流表测电流来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以及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跟支路的电流的关系。

在电流关系的探究中,增强实践意识,体会寻求规律的重要性。 7.3探究电路中的电压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了解常见的电压,会使用电压表(独立完成);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对照实物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认识并学会使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关注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体会从实验中发现规律和用实验检验规律的重要性。

7.4电阻 滑动变阻器

知道导体有电阻,知道电阻的单位。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独立完成);了解导体电阻跟导体材料性质、长度、粗细有关。

探究导体电阻跟导体的哪些因素有关;结合实物阅读“滑动变阻器使用说明书”(认识滑动变阻器);实际操作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增强实践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5探究欧姆定律

通过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1) 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2)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3) 会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4) 理解欧姆定律,会进行简单计算;

(5)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物理实验的方法;

(6)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在探究活动中的协作精神。 7.6欧姆定律的应用

理解欧姆定律并进行简单计算;大致了解“伏安法测电阻”(不是必学);大致了解“短路的危害”(不是必学)。

用“伏安法”测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通过电路计算分析“短路有什么危害”。积极参加实验和分析,有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第八章 力和机械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 通过常见的事例或者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和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2)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维教学目标 8.1力 (1) 知道自然界中处处有力的作用。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弹簧测力计,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

(2) 通过学生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力作用的相互性,对使用弹簧测力计中的零刻度的校正、拉力的方向、1N力的大小、量

程的限制等有直观的体验。

(3) 通过对力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概括”的科学方法,知道物理概念就是从大量具体事实中抽象出来的。

(4)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相互间配合、协作的精神。

8.2重力

(1) 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 (2) 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检查平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3) 知道重力有大小,知道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不同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不同,会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4) 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位置的不同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5) 通过重垂线的应用和测量重力的活动,使学生对重力方向和重力的大小有具体的体验,并可以从活动中学习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

(6) 通过对地面物体和月亮同样受到地球吸引力的介绍,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地面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的一致性,自然界的和谐性,破除对天体运动的神秘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和建立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初步观点。

8.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 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都

会产生摩擦。

(2)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相互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3) 通过实验的探究,使学生知道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增大和减少摩擦的一些方法,加深对科学探究活动基本要素的认识。

(4) 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并从探究成功的喜悦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对摩擦的利、弊分析,使学生对事物的两重性有具体的认识,有助于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8.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知道什么叫杠杆、支点、力臂等概念,能根据相关的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正确找出支点和力臂。

(2) 知道什么叫杠杆的平衡,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平衡条件研究一些简单的问题。

(3)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环节。

(4) 从各种形式的不同杠杆及其应用中,认识到物理模型的意义,体会到基本的物理原理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8.5探究滑轮的作用 (1) 知道油轮分为两类,能根据滑轮转轴位置是否移动,判断动滑轮和定滑轮。

(2) 知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好处,能根据杠杆原理对滑轮的工作进行理论分析,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3) (4) 究方法。

(5) 通过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互协作和知道滑轮组,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通过对滑轮工作的理论分析,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交流的精神。

第九章 运动和力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3)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5)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三维教学目标 9.1怎样描述运动

(1) 知道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我们生活的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2) 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知道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4) 能根据运动的路径将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根据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 通过观察、讨论等学习活动获得怎样描述运动的有关知识,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6) 体会自然界中运动形式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求知欲望。通过学习运动的相对性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9.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1) 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能够对速度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 通过阅读、观察和讨论,感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可以有不同的方法,知道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通过例题的学习,掌握应用速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的方法。

(4) 乐于从多种渠道搜集、估测一些物体的速度。

9.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1)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物体的惯性,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了解生产、生活中人们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

(2) 经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过程,获得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知识。领悟探究的各个环节,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分析与论证的能力。认识伽俐略“理想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3)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认识,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9.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1)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自己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观察与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3) 能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善于与其

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推荐第10篇:8年级物理上教学计划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物理教学

工作计划----2011级(3)班

一、基本情况概述:

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教育改革精神,狠抓基础教育,努力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切实保证教育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认真实施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使每一个学生真正能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同学们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分析:

教材结构特点:以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考虑到运动和力的知识与声、光、热、电等知识相比稍显枯燥,而声、光、热、电的知识不仅更能吸引学生,而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多种探究活动,对学生实验感兴趣,电学知识能够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因而电学放在第一学年,还有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

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充分体现STS思想,同时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设立“科学世界”栏目,收入一些十分有用且有趣的知识,力求形式生动活泼。

二、教学工作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1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5)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6)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7)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具体措施:

1,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 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并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要求每一个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做好有关的物理制作。

3, 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还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4, 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 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

6, 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期我在教学之余,要认真学习大学有关的物理课程,扩大自己的学识范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全期力争听课达20节以上。

7,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许多科学

2 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四、教学进度及安排:

0

1、专题教育------《安全重于泰山》: 1课时;总第1课时。 0

2、序 言------《认识物理学》: 2课时;总第2-3课时。 0

3、第 1 章------《走进实验室》: 6课时;总第4-9课时。 0

4、第 2 章------《运动与能量》: 9课时;总第10-18课时。 0

5、第 3 章------《声》: 60

6、半期检测与评价: 30

7、第 4 章------《在光的世界里》: 140

8、第 5 章------《物态变化》: 100

9、第 6 章------《质量与密度》: 1

310、期终总复习与检测评价: 6

课时;总第19-24课时。 课时;总第25-27课时。 课时;总第28-41课时。 课时;总第42-51课时。 课时;总第52-57课时。 课时;总第58-63课时。

第11篇:初二物理上测试题

二、单选题15*2=30

1.在下列事例中,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胚芽 B.看电影

C.欣赏鱼缸中的金鱼 D.水中的月亮

2.以下的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为0.6mm

B.一头大象的质量可达6107g

C.人正常步行时速度约为1.2m/s

D.课桌的高度约为0.8dm

3.物质的微粒直径在1-lOOnm之间时,就可以被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在研制电学

材料、光学材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是下列哪一个量的计量单位? ( )

A.长度 B.体积 C.密度 D.速度

4.春节时你想给家人拍照留念,则家人到照相机的镜头的距离u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 )

A.>f B.>2f C.=2f D.>f且

5.甲、乙两实心球体积之比为5:3,质量之比为5: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 )

A.25:6 B.3:2 C.2:3 D.6:1

6.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若所用的砝码已经磨损,则所测得的值比真实值 ( )

A.大 B.小 C.一样大 D.都有可能

7.某同学在l00m赛跑中,用16s钟跑完全程,描述他赛跑快慢的正确叙述是 ( )

A.他每秒跑的路程都是6.25m

B.他跑到终点时的速度为6.25m/s

C.他跑完50米所花时间为8s

D.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6.25m/s

8.三个完全相同的量杯中盛有水,将质量相同的铝块、铁块、铜块(铝铁铜)分别放入三个量杯中,液面恰好相平,原来盛水最少的量杯是 ( )

A.放铝块的量杯 B.放铁块的量杯

C.放铜块的量杯 D.原来盛水一样多

9.利用“干冰”可实现“人工降雨”,“干冰”撒到空中后它随即会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汽化

10.下列关于误差说法错误的是 (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够完善引起的

B.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精密度不够引起的

C.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认真细致地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是不可避免,但可以设法减小

11.冬天我们常看见嘴里呼出的“白汽”,这实际上是 (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气体

C.小水滴 D.液态的二氧化碳

12.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看到一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在变小,可推断这是在( )

A.沸腾前 B.沸腾时 C.无法判断

13.一束光从玻璃垂直射入空气时,入射角、折射角的度数分别为 ( )

A.90°,90° B.90°,0°

C.0°,0° D.0°,90°

14.质量为20g的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30g,若装满油后总质量为27.5g,则这种油的密度 ( )

A.0.75103kg/m3 B.0.25103kg/m

3 C.2.75103kg/m3 D.1.375103kg/m3

15.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物体放在焦点以外5cm处的主轴上,则成的像一定是 (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30

1.在某饭店的一个长方形房间里,为了使客人感觉到室内宽敞,主人在一面墙上装了一个与墙等大的平面镜,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原理达到这一目的.从而使人感觉到房间的大小为原来的_____________倍.

2.有下列现象:(1)洗头后,用电吹风吹热风比吹冷风头发干得快;(2)湿衣服摊开晾在太阳光下比晾在树荫下干得快;(3)夏天雨后柏油路面干得比冬天快.这些现象表明: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有关;在发生以上现象过程中,这些水都要__________热量.

3.一块质量为1.8kg的冰块,它的密度是0.9103kg/m3,它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m,如果这块冰完全熔化成水,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m.

4.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的主单位“m/s”应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测物体的质量.若宇航员将一小块矿石样本从月球带到地球上,它的质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入射光线跟水面成55°角入射,如图Ⅱ-1所示,则反射角为_______________,折射角将小于__________________. 33

7.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8.一人骑车以5m/s的速度由东向西运动,这时有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同时同地向西匀速行驶,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人向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经过lOmin人与车相距_________________m.

9.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读作__________________.48℃的海波所处状态是_____________m.

10.1g/cm3 =________________kg/m; lm/s=___________km/h.

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________上.若凸透镜f=10cm,物距u=3cm,则光屏上是否能收到像?___________.

312.如图Ⅱ—6某同学从室外取回来的一块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

(1)这块冰的初温是_______________℃,熔点是_______________℃;

(2)加热_________________分钟后冰开始熔化;

(3)加热了3min,它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

(4)熔化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__分钟; 13.李军在“测物质密度”的实验中

(1)只记得称得的金属块的质量为82.6g,请你帮他回忆一下,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放入的是哪几个砝码?_____________.并标出Ⅱ—5中游码的位置.

(2)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可测出金属块的体积

三、作图题12 作出图Ⅱ-2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如图Ⅱ-3所示,两条反射光线是从同一发生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

第12篇:八年级地理上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笪进和

送走了初一年,迎来了新的学期,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地理学习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本学期转入学习中国地理,这学期所学的内容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如何引导学生重视地理,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夯实地理基础,成为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中心任务。

初二年的学生经过一年的系统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任教班级之间也极不平衡,一些学生由于平时投入少,未能及时做好复习工作,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遗忘率高,效率低,各班学科后进生人数偏多,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其他同学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中等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不强,对技巧性和灵活性大的题目仍难以适应。

本学期我将全力以赴,按学校要求,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竭尽所能,切实可行地开展学法指导,固强扶弱,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效。具体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夯实基础,寻找突破口,全面提高成绩。

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地理课程标准,落实三维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设计,积极进行课前和课后反思,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与同行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取长补短,提高和完善自己。

根据校历安排,掌握好教学进度,适当超前,争取能提高完成新课基础上,提前转入八年下册的教学。 课堂上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究,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把学习内容向生活渗透,打好基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使学生今后能独立获取地理知识。

加强平时考试,落实好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单元考试期中考试进行详细的评讲,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细化知识点,注意知识点的比较与联系,加强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加强辅导,使他们更快地取得进步。

结合中国地理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培养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不断地纠正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二、做好各层次学生的帮扶

本学期重点把精力放在中等生的提高及后进生的转化,中等生在把好基础的同时,重点提高他们读图、用图能力,及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同时要在平时提高听课效率,及时复习消化所学的地理知识,为08年6月会考做好准备。由于后进生人数较多,因此配合班主任先抓好课堂上遵守纪律,适当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他们从简单的知识学起,使他们树立目标,逐渐学会与人相处,懂得做人的道理,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多鼓励他们。深入到学生之中,收集各种或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疑惑,调整教学。

三、努力提高师德水平,更好地教书育人 本学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教,关心国内外大事,深入领会党十七大的有关会议精神,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多撰写教学论文。

寓政治思想教育于教学中,培养学生钻研、探索科学的精神。课外多与学生多交流,争做学生的知心人。

总之,本学期,我将严以律己、脚踏实地,不断地摸索新教学方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下学期会考做好准备。

第13篇:八年级物理上奥赛培优试题01

八年级奥赛培优试题(01)

一、小试牛刀

1.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3km用了10min,则他骑车的速度为________km/h。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8甲、乙),其中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

二、能力提高

1.(2011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小轿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青观察到轿车速度盘的指针始终在10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普通轿车的过程中,小青发现该轿车通过自己的时间恰好为1秒,则该轿车的车速范围为

A.15~20m/s

B.20~25 m/s

C.25~30 m/s

D.30~35 m/s 2.(2009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飞上蓝天,实施太空出舱活动等任务后于28日17时37分安全返回地球。已知:“神舟”七号飞船在距地球表面高343千米的圆轨道上运行,运行速度为7.76千米/秒;地球半径6.37×103千米。则在“神舟”七号飞船运行期间,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圈数为: (

(A) 15

(B) 30

(C) 45

(D) 60

3.(2009上海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年轻时有一次访问德国,当地一名数学家在电车上给他出了一道题:甲、乙两人相对而行,相距5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一条狗,狗每小时走4千米,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

) (A) 50千米

(B)40千米

(C)30千米

(D)20千米 4.(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

5.(2012年“志英杯”物理竞赛)小汽车在短时间内的速度可以变化很快。有些车几秒钟内车速就可以从0km/h急升到110km/h。如图是一辆车在10s内的车速变化情况,由图像可知第4s时车速为______km/h,从第2s到第4s过程中,车速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从第6s到第8s速度的变化比从第8s到第10s速度的变化 (选填“大”或“小”)

6.(2012全国初中物理竞赛预赛)“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一张图4所示的蜻蜓点水的俯视图片。该图片记录了在相等时间内蜻蜓连续三次点水过程中激起的波纹,已知水的传播和蜻蜓的飞行都是匀速运动。根据图中弦的形状和分布可知蜻蜓当时是向____________(填“左”或“右”)飞行的,且飞行速度比水波传播的速度____________(填“快”或“慢”) 7(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初赛)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 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 min。则乙的心率为 。 8.(2012年“志英杯”物理竞赛)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据天文测量,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为160万亿千米,估算一下,牛郎眨眨眼,织女要隔多少年才能看到?

第14篇:八年级物理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与反思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①声音的产生原因;

②声音传播需要物质;

③声音传播的快慢。

2.过程与方法:

①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②会综合分析声音与光传播的异同;

③会把学到的知识解释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把兴趣学习逐步提高到主动学习。

二、课时课型:科学探究,2课时

三、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和声音如何传播。

难点: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何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在启蒙教育的初二物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思路:

本节是初二物理“现象篇”的第二章(前一章“光”)。从知识上应该掌握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和声音的传播快慢三个问题。

但我认为教学不是为做题、解题,还必须使学生会学物理。为此我设计了综合分析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在现象上的异同(不涉及本质),让学生翻书、对比、思考,动脑得出规律。在讲清声音传播需要物质一节中我逐步引导学生要从气体、液体、固体中全面考虑,而不是局限于某一方面。学完“三态”中都会传播后,学生自然想到“真空中”呢?(因为光传播中已经学到真空)。为此我把在真空中传播情况放到最后,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在知识学习中,我安排从观察、实验着手,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在最后我又设计安排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为生产劳动服务。从而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这是我安排的第二个教学目的。

我安排的第三个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爱学物理。即从新课引入的放音兴趣又点明主题。教学中间的设疑、讲故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放幻灯片等,结尾时的二个兴趣题,特别是在月球上如何通话一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爱学习物理。

另外我在整堂课的安排中,处处让学生思考、实验、复述、解释、小结、总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

五、教案

(一)导入新课:

1.先用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声。

2.我讲的话同学们都听到了吧?这些都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声音。

3.请学生翻开课本第24页,老师板书《第三章声》接着请学生看第一段书,以了解本章学习的内容。

4.声音与我们生活和生产劳动有密切的联系,今天先讲解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板书)

(二)新授: 第一层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

1.老师先演示实验:(1)重新用收音机播放音乐,大家听到了声音,同时请学生仔细观察机身及扬声器在——振动。(2)拨动胡琴琴弦,听到声音,看到琴弦在——振动。(3)敲击锣时,听到声音,看到锣上放的纸片在——振动。(4)敲击音叉,听到——声音,将它放在水中——溅起水花——音叉振动。(5)请学生高声朗读“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时摸住喉头,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2.总结:“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板书)

3.再请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举例说明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4.老师在总结的基础上讲:“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请学生回答刚才的观察与实验中哪些物体是声源。

第二层次:“声音的传播”

1.那末声源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如何传到我们人耳的呢?板书:“声音的传播”。

2.先研究扬声器的振动是如何传入我们耳朵:(1)请学生看课本25页,图4-4及一段文字解释,并请学生说明:

扬声器纸盆振动——压缩周围空气振动——空气发生疏密变化——形成波动——向远处传播。(2)老师解释:这好像铅笔敲击水面振动形成一串水波向外传播。(板书:传递声音的波叫声波)(3)老师讲解:我讲的话是由于声带的振动,引起空气疏密变化,传入人耳使鼓膜振动,听到声音(4)学生小结: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板书)

3.声音可否在水中传播呢?

请学生解释:(1)潜水员在水中可听见岸上人讲话;(2)鱼在水中可以感受到岸上风吹草动。

学生小结: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板书)

从以上事例说明:声音传播需要物质(板书)

5.问: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

演示:“真空铃”实验:请学生仔细听声音,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学生小结:真空中不能传声(板书)

第三层次:声音传播的快慢(板书)

1.老师先提二个问题:(1)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谁先让人们感受到?(2)百米赛跑时以枪声还是冒的烟作起跑标准?

(学生解答中可能正确,可能不全面)

2.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解释这里有一个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问题,因此我们一起来讨论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的异与同,请学生可以看书(特别是前一章光的传播),让学生发表各人的看法,老师适当点拨。

从以上列表中可知光的传播比声音的传播快得多,因而可以解释清楚以上二个问题(请二位学生再完整的解释一下)。

3.请学生看书,弄清在气体中声速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声速增大,并且大约是每升高1℃,声音每秒钟传播距离增加0.6米。

第四层次运用本节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老师提出二个思考题,请学生回答:(1)在一根长的钢铁管子中放满水,在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2)在月球上如何通话?

让学生们尽量发表各自的见解。

2.老师在总结学生们的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传播情况如何?声音传播与光的传播情况的区别。

(六)、布置作业:1.看书;2.做练习册中同步训练。

(七)、板书设计:

第4章声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3)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音在空气中(15℃)每秒钟传播距离约为340米

(八)、教学反思:

启蒙教育的初中物理教学要用简单的事例、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点明主题。

物理教学的特点是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索、分析、总结。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然后指导讨论小结。

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来,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还要发现物理现象特征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良好的观察和分析的习惯,使学生领会到学习物理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学会物理知识,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出规律,学会掌握有关的技能。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设疑”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它可以开发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从简单的概念出发,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概括总结,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都使学生处于动脑、动手、动口,真正起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能力。

物理教学是以概念和规律教学为中心,通过掌握一定的规律再进一步动脑、动手去建立更深刻的观念,把学到的理论为实践服务。并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教师本节课教学的评估。一节课的结尾是教学的“高潮”,好象戏剧结尾的高潮。要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尝试学习的乐趣,更激起学习后续知识的迫切心。

第15篇:初三物理上热机练习题

HMX

热机复习题

翰铭轩学吧

一:填空题:

1、.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燃料的 能转化为 能。燃料的燃烧是一种 变化。

2、将装水的茶壶放在炉子上加热,水蒸气把壶盖顶起, 这一现象却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燃料的 能转化为 能,水蒸气把壶盖顶起, 使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壶盖的 能。

3、汽油机的每个工作循环, 只有 冲程对外做功, 每个工作循环曲轴01转动 周, 活塞往复 次。

4、汽油机与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有以下不同点: (1)吸气冲程, 汽油机吸入 , 柴油机吸入 。

(2)在压缩冲程中,活塞能把燃料气体混合物的体积或空气的体积压缩得更小, 使气体压强更大, 温度更高, 做功更多,效率更高的是 。(3)点火方式, 柴油机为 汽油机为 。

5、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构造上相比,汽油机顶部有一个__________,柴油机顶部有一个___________。一台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1800r/min,则此汽油机每秒钟内完成_______个冲程,做了______次功。

6、生产中常用水来作为机器的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 大;火箭的燃料要用液氢,这是因为液氢的 __大;沿海地区的气候比沙漠地区的气候更宜人,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的比热容 。

7、现代社会中汽车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很多汽车使用的发动机是四冲程汽油机,在它工作的过程中,________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焦炭的热值是310J/kg,完全燃烧1kg的焦炭放出的热量为 J。

8、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当水沸腾一段时间以后,塞子被试管内水蒸气推出,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塞子的 能。图 中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与这一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一致的。

9、车、船和飞机的发动机是一种能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 ___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这种装置称为热机,汽油机和

7柴油机是一种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它们的一个工作循环要经历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冲程、冲程和排气冲程,其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冲程。

10、氢能源具有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氢气的热值为14.3×10J/kg,完全燃烧0.5 kg的氢气可放出 J的热量;若一罐氢气用去了一半,则剩余氢气的热值 (大于/等于/小于)14.3×10J/kg. 二:选择题:

1、下列有关利用内能的事例中,属于内能做功的是(

A.人在炉子边烤火取暖 B.火箭点火升空 C.用高温水蒸汽做饭 D.用太阳灶把水烧开

2、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B.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 C.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 D.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

3、四冲程柴油机工作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 A、排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吸气冲程 D、做功冲程

4、煤的热值大于干木柴的热值,这里是指( ) A、煤比干木柴含有的热量多一些 B、烧煤比烧干木柴产生的温度高一些

C、烧煤比烧干木烧产生的热量多一些 D、要使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烧煤用的质量较少

5、不属于大气污染主要来源的是( ) A、家庭炉灶和取暖设备 B、大型机电排灌站

77HMX

热机复习题

翰铭轩学吧

C、工业企业(包括火电站、钢铁厂、化工厂等) D、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6、、关于热机,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汽油机顶部有喷油嘴,柴油机顶部有火花塞。 B、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将柴油和空气的混合气吸入气缸。

C、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D、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7、对于燃料的热值, 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理解的是:( ) A、燃料的热值跟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B、燃料的热值跟燃料的质量成正比; C、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

D、就某种确定的燃料而言, 它的热值是一个确定的值, 跟燃料的质量及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无关;

8、一瓶酒精倒掉一半,剩下的半瓶酒精的密度、比热容、热值和原来相比,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密度和热值不变 B只有密度和比热容不变 C 只有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D三个都不变

9、甲乙两台柴油机,甲的效率低于乙的效率,意义是 ( ) A.甲的功率大于乙的功率 B.甲消耗的燃料多于乙消耗的燃料 C.乙将燃料燃烧放出的能变成有用功的那部分能的比例比甲大 D.工作相同时间甲消耗的燃料一定比乙少

10、下列关于功、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嫦娥一号”飞船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B.汶川地震形成的“堰塞湖”之危险是因为这些高处的湖水积蓄很大的重力势能 C.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D.物体的内能越大,具有的功就越多

三、计算题

1、汽油的热值是4.6×10 J/ kg,(1)完全燃烧210g汽油能放出多少热量? (2)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多少千克的水从20℃升高到43℃?

2、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0 min,消耗的汽油为1.2Kg。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F=1.2x10N,汽油的热值q=4.6 x10J/Kg。问:

(1)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功率(即1秒时间内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这段时间内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比较(1)和(2)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简要分析原因(写出两条即可)。

3、王小聪同学的家住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里,他父亲年前拉回了一套液化石油气灶具。液化石油气热值为3.5 ×10J/kg,将质量为5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需燃烧液化石油气80g。 (1)水吸热多少热量? (2)煤气灶加热水时的效率?

77

37

第16篇:初二物理上测试题 (10份)

期末物理题

姓名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5*2=30

1.在下列事例中,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胚芽 B.看电影

C.欣赏鱼缸中的金鱼 D.水中的月亮

2.以下的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为0.6mm

B.一头大象的质量可达6107g

C.人正常步行时速度约为1.2m/s

D.课桌的高度约为0.8dm

3.物质的微粒直径在1-lOOnm之间时,就可以被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在研制电学

材料、光学材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是下列哪一个量的计量单位? ( )

A.长度 B.体积 C.密度 D.速度

4.春节时你想给家人拍照留念,则家人到照相机的镜头的距离u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 )

A.>f B.>2f C.=2f D.>f且

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

6.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若所用的砝码已经磨损,则所测得的值比真实值 ( )

A.大 B.小 C.一样大 D.都有可能

7.某同学在l00m赛跑中,用16s钟跑完全程,描述他赛跑快慢的正确叙述是 ( )

A.他每秒跑的路程都是6.25m

B.他跑到终点时的速度为6.25m/s

C.他跑完50米所花时间为8s

D.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6.25m/s 8.

10、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图6 图5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D.拨动吉它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9.利用“干冰”可实现“人工降雨”,“干冰”撒到空中后它随即会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汽化

10.下列关于误差说法错误的是 (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够完善引起的

B.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精密度不够引起的

C.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认真细致地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是不可避免,但可以设法减小

11.冬天我们常看见嘴里呼出的“白汽”,这实际上是 (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气体

C.小水滴 D.液态的二氧化碳

12.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看到一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在变小,可推断这是在( )

A.沸腾前 B.沸腾时 C.无法判断

13.一束光从玻璃垂直射入空气时,入射角、折射角的度数分别为 ( )

A.90°,90° B.90°,0°

C.0°,0° D.0°,90°

14.6.小明拍完毕业照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照,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A.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B.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向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C.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D.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15.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物体放在焦点以外5cm处的主轴上,则成的像一定是 (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30

1.在某饭店的一个长方形房间里,为了使客人感觉到室内宽敞,主人在一面墙上装了一个与墙等大的平面镜,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原理达到这一目的.从而使人感觉到房间的大小为原来的_____________倍.

2.有下列现象:(1)洗头后,用电吹风吹热风比吹冷风头发干得快;(2)湿衣服摊开晾在太阳光下比晾在树荫下干得快;(3)夏天雨后柏油路面干得比冬天快.这些现象表明: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有关;在发生以上现象过程中,这些水都要__________热量. 3.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 _。

4.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的主单位“m/s”应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测物体的质量.若宇航员将一小块矿石样本从月球带到地球上,它的质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入射光线跟水面成55°角入射,如图Ⅱ-1所示,则反射角为_______________,折射角将小于__________________.

7.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8.一人骑车以5m/s的速度由东向西运动,这时有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同时同地向西匀速行驶,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人向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经过lOmin人与车相距_________________m.

9.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读作__________________.48℃的海波所处状态是_____________m.

10.lm/s=___________km/h.

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________上.若凸透镜f=10cm,物距u=3cm,则光屏上是否能收到像?___________.

12.如图Ⅱ—6某同学从室外取回来的一块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

(1)这块冰的初温是_______________℃,熔点是_______________℃;

(2)加热_________________分钟后冰开始熔化;

(3)加热了3min,它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

(4)熔化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__分钟;

三、作图题12 1.作出图Ⅱ-2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如图Ⅱ-3所示,两条反射光线是从同一发生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

2.如图甲所示,请你画出光线AO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的光路图。

四.计算题15分

1、一列火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铁轨上匀速行驶,鸣笛后2s内收到前方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此时司机立即刹车。问刹车处司机距障碍物多远?(答案:320m)

2、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24°角,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那么平面镜与水平面所成的度数是多少?(注意作出示意图) (答案:

78°或12°)

3、已知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乘100,(如:某远视镜片的焦距是1m,则该眼镜的度数是100度)。现有一副+400度的眼镜和一副-300度的眼镜,请指出哪一副是老花眼镜,并算出该眼镜镜片的焦距。(答案:度数为+400的眼镜是老花镜,该眼镜的焦距是4m) 五.实验题,13分

图中所示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1)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沸腾现象;探究水沸腾时________的变化规律。 (2)图中所示的温度是_______℃。

(3)当水温度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在图乙上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4)从水的沸腾图像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_℃,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_。

第17篇:八年级物理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2009年八年级物理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听课,吸取其他经验丰富老师的教学经验,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根据我校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网上搜集资料,吸收别人优秀教案的长处,并对例题进行筛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各个章节的教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利用公开课的机会,征求其他领导及老师们的意见,改进工作,提高教学技能。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以及晚自习时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六、狠抓学风,狠抓纪律。我所教学的三个班,在开始一段时间,学习风气不佳,在连续几个星期的整顿下,课堂说服,课后谈心,等等,甚至一对一的谈话,坚持下来,发现现在的课堂纪律比较令人满意,且有较高的效率。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课堂气氛好,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仍有个别学生上课打瞌睡,看课外书的现象。让学生感觉我是一个课堂上严厉,课下随和的老师。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第18篇:八年级物理上 人教版 日食月食和月相现象浅析

日食月食和月相现象浅析

自然界出现的日食、月蚀,月相的成因问题,是学生极为感兴趣的,而高中物理只在几何光学的练习题中略为提及,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而本文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众所周知,太阳是一个自行发光的高温天体,而地球和月球则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在太阳光下,它们背日方向,始终带有一个“影子”。由于太阳、地球和月球为体积不同的准球形天体,阳光沿直线传播,故地球和月球的影子呈圆锥形,称为影锥。如图1所示。

图中锥形阴影A是阳光完全照射不到的区域,称为“本影”。与A同轴而反向的圆锥B,称为“伪本影”,在此区域里,只能得到太阳边缘部分的光辉,而得不到中心部分的光辉。A和B的四周C区域,称为“半影”,此区域只能得到太阳某一部分光辉。实际上,伪本影也是一种特殊的“半影”。

从图中地球或月球的中心到本影锥尖端的长度称为本影长度。本影长度,决定于射影天体(月、地球)的半径和天体到太阳的距离:天体半径愈大,它的本影就愈长;天体距太阳愈远,本影就越长。

月球带着自己的影子,围绕着也带有影子的地球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月球的影子(包括本影、伪本影和半影)在一定条件下会掠过地球朝日的半球面;月球有时也会运动到比地球的本影和半影里。前者叫日食,后者叫月食。

一、日食 月球的直径远小于地球的直径,因此月球的本影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笼罩整个地球,而只能笼罩地球表面的很小一块,如图2中S部分。生活在这块地面上的人,这时完全看不到太阳,故这里发生的日全食,如图2所示,如果月球的本影长度小于月地间的距离,以致同地面相接触的不是“本影”而是月球的“伪本影”,被伪本影笼罩的地区的人只看到太阳的边缘部分,而看不到太阳的中心区域。如:位于图3中B点的人只看到太阳中虚线圆圈以外的边缘部分,故这里发生的是日环食。

在日全食和日环食地区的四周总有一个被月球半径笼罩的环形地带,这里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某一部分:如位于图2中C点的人只能看到太阳上虚线的部分。故这里发生的是日偏食。显然在同一时间内,日偏食与日全食(或日环食)可发生在地球的不同地区;而在同一地区,在发生日全食的前后总有日偏食阶段。

由于月球的公转和地球的自转,日食地区食在地面上移动而形成日食带。在移动过程中,月球本影的尖端,相对于地面距离在不断变化着。这种变化,会导致开始阶段和终了阶段是日环食,而中间阶段是日全食的日食现象,这种日食叫日环食。有时月球影锥偏向北方或南方,地面上食带全部是偏食带,如图4所示,处于偏食带区域的人,始终只看到日偏食,地球上就没有发生日全食和日环食的地方了。

二、月食 如前所述,月球通过地球的本影和半影时就会形成月食。它分为本影食和半影食。本影食有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月食没有月环食。

应当明确,日食和月食都是地球上的人观察到的天文光学现象。日食是人观察被月球遮掩的太阳时所看见的现象;而这里所说的月食则是地球上的人,观察受太阳照射时的月球被地球遮挡的反光情景。因此,月食与日食不同,它的观察不决定于观察地点的不同,而决定于月球是否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

月球比地球小得多,地球本影线度比月球线度大得多。档整个月球进入地球本影之内时,完全失去了阳光的照射,没有光从月球表面反射到地球上来,地球上的人当然就看不到月球了,仿佛月球被全部“吃”了一样,这就是月全食。如图5所示。如月球只是部分位于地球本影之内,使之局部失去光_明,地球上人只看到月球部分发光这就是月偏食。跟日食相似,在发生月全食前和后都有一个月偏食阶段。如果月球中心距地球本影轴线太远,就只能发生月偏食了。由于地球的本影长度远大于地、月之间的距离,落在月表面上的圆形本影区域会比月表面小,也就是说,月球不可能运动到地球本影锥的尖端附近,故不可能形成月环食。月球进入地球半影的现象就半影食。半影食的亮度比正常月球发光稍暗,故不属月食。

从以上的日食和月食现象分析对比可知:

(1)在地球上发生月食的时候,月球上发生的是日食;在地球上发生日食的时候,月球上看到的是填空中的地球上出现一个灰黑的圆影。

(2)日全食和月全食的全部过程很相同:分为偏食、场XⅢ偏食三个阶段和出亏、食既、生光和复圆四个食相。

(3)日食和月食的发生都有一定的条件:地球、月球和太阳基本在一条直线上。

三、月相 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太阳光被射影天体(地球、月球)遮掩后形成的影子(包括:本影、半影和伪本影)所引起的。而每月的月亮的圆缺与地球的“影子”无关。月球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处于阳光中的月球总是半球光明,半球黑暗。但在地球上的人看来。光明和黑暗的两部分并不总是均等的,而是在交替变化着,这种现象叫做月相。

月相的变化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太阳光照射月球的力向;二是地球上人观察月球的方向。若在月球的背日方向观察月球,月球似乎全部是黑暗的,这时的月相,在天文上称为新月,此时月球与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侧;反之,若在月球的向日方向观察月球,月球几乎全部是光明的,这时的月相,叫做满月,此时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相反两侧。如图6所示。

月球绕地球公转:对月相的影响是随着月球绕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便逐渐由新月变成满月;自东向西又逐渐由满月变成新月。在上、下半周内月球各出现一次明暗个半的情况,分别叫上弦月和下弦月。新月和满月,上弦月和下弦月都是周期性地出现。从这一次新月(或满月)到下一次新月(或满月)所经历的时间叫做月相变化周期约29.5306日。图6反映了一个月相变化过程。图中内圆圈上反映的是一个月内不同时期的月亮背太阳照射的实际状况;而外圆圈上反映的是一个月内不同日期的月亮在人眼中观察到的情景,即月相状况。

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比月球公转的角速度大得多,各时期的月亮状况即月相,地球上的人能观看长时间,即月相变化在人眼中的变化速度是缓慢的。

显然月亮的圆缺即月相变化与月食现象的形成是截然不同的。月食是由于地球遮掩住了或部分遮掩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而产生的结果,在短时间内就能复圆。而月亮的圆缺,是阳光照射下的半明半暗的月球而引起地球上人在视觉上产生的不同效果。

参考文献:金祖孟编写的《地球概论》

第19篇: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题总结练习(自己总结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探究专题练习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考点: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真空不能传声

1、如图1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塑料球的作用是

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19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二、声音的特性

考点:频率决定音调,振幅决定响度,结构、材料决定音色

3、衡衡同学在爸爸车库边上看到竖起的一只装油的铁皮桶,他好奇地在桶不同部位敲了几下,注意到发出的声音有差别。于是衡衡决定探究为何敲桶不同部位声音有差别?

(1)衡衡敲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端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于是他明白桶上边发声的音调比桶下边发声的音调(填“高”或“低”)。他通过思考判断出:桶内的油是不满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2)他继续进行探究,当他敲打桶发声时,用手摸了摸桶壁,感觉桶在动,这说明桶发声的原因是桶壁在,他再根据物理课学到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于是他猜想可能是下面装了油,振动时受油的阻碍作用,下部振动得较,上部没有浸到油,振动就较(填“快”或“慢”)导致的桶上、下部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4、如图7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

三、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实验

考点:(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通常让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规律)

5、如图11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i,说明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说明

四、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实验

考点:(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折射角总是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6、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上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

五、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重点)

考点:(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为了确定像的位置

(2)用薄玻璃板而不用厚玻璃板的原因:避免形成重影,难以确定像的位置

(3)用两个一样大小的蜡烛的原因: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4)实验要多次测量,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可靠性

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如果选用另外一块,会为:的现象而难于确定像的位置;

(3) 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____ (A/B)这一侧观察;

(4) 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

8、图17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①此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通过玻璃板找到像。如果有4㎜厚和2㎜厚的两块玻璃板,为提高实验效果,应选择㎜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②某同学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这组数据,他得出实验规律:“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恰当吗?为什么?

③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除了测量物距和像距之外,还必须比较的高度大小。

9、如图15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重点)

考点:(1)实验前要先调节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光路是可逆的

10、我们准备通过实验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用的器材有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凸透镜及相应的支座针对实验的过程,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内容或回答问题:

(1)实验中,要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及光屏中心三者在________,这三者放在中间位置的应当是________.

(2)为了完整地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若透镜焦距为f,则蜡烛应放在凸透镜前物距u分别是:u=2f、u=f,以及u>2f、________、________的三个区间内;

(3)实验中我们首先要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如果实验当天是阴天,如何借助上述器材粗略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烛焰和光屏放在图中A、B、C三个位置时,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则在A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在B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在C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

12、小芳同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按图11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13、(第22题图)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从左向右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生活中使用的____ _ 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一光学仪器)。

(4)在(3)中移动光屏成清晰像后,拿走光屏,再将蜡烛放在光屏位置处,则此时光屏应放在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此现象说明凸透镜的光路是的。

七、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的探究实验(重点)

考点:(1)实验方法:水浴法。好处:使物质受热均匀。

(2)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熔化图象(描点、连线——平滑的曲线)

(3)判断熔化的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点是多少,熔化过程持续时间等

(4)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14、如下图是某种固体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观察图象并回答:

(1)固体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为,固体的熔点为___________。

(2)这种物质在固态时的名称为.(3)图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状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共持续了分钟

八、水的沸腾探究实验

考点:(1)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熔化图象(描点、连线——平滑的曲线)

(2)水沸腾时的特点: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15、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现有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钟表,还需的测量仪器是

根据上表数据,在坐标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时的特点(写出两

点):

a:

16、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

(1)如图14甲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其中操作正确的是.若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的示数如图14乙所示,则此时水温是.(2)下表是某同学在实验中观察记录的数据,当水温升到90℃时开始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有关数据如下: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第分钟记录错误.

(3)实验中发现加热烧杯中的水到沸腾时,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解决的方法是.

(4)如图14丙所示,小试管中装有热水,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的烧杯中,小试管中的水(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九、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探究实验

考点:(1)会根据表格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第二次测量时换两个不同规格的小灯泡,以此来改变电流大小再测量

(3)多次测量的目的: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可靠性

答案:

1、塑料球被弹开;

2、(1)能(2)不能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真空中不能传声)

3、(1)高 信息 (2) 振动频率慢快

4、慢;低;快;高;频率;

5、(1)等于 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6、(1)入射角为00时,折射角也为00。

(2)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3)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7、(1)确定像的位置(2)2重影(两个像距离太大或产生两个像) (3) A(4)虚像

8、(1)

2、

(2)不恰当,因为实验只测了一组数据,有点特殊,应多次测量

(3)像与物

9、(1)较暗蜡烛B(2)重合(或相等)垂直相等(3)B

10、(1)同一高度;凸透镜;

(2)f

(3)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好蜡烛焰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的位置,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点燃蜡烛,逐渐将透镜远离蜡烛,同时改变光屏到透镜的距离,直到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光斑,此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就是该透镜的焦距.11、答案:光屏凸透镜蜡烛.

解析:屏上成的像是实像,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像距,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

12、上 右 放大

13、(1)10cm;(2)同一高度;(3)缩小照相机;

14、(1)-5℃0℃(2)冰(3)固液共存

415、温度计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吸热

16、(1)C;77℃(2)98;3

(3)水太多;倒掉一些(4)不能;试管中的水虽然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第20篇: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教案教科版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八、实验完毕,学生应按要求整理好仪器、药品以及其它实验材料、仪器,设备若有损坏或丢失,要及时报告任课教师,并如实填写仪器报损单。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协商后,可根据有关制度准予报损或责成赔偿。

九、经任教教师允许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教室。

十、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和学生课代表应按要求填写《实验登记表》。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2节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两课时)

一、目标要求

1.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 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长度的测量是本课时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①测量的重要性②测量长度的要点;③综合的测量活动。 1. 教师讲述计量的重要性;

①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量,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鲁班制定中国木工尺为例,说明了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测量本质上是比较,是将被测物和标准物做比较。

“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选其中之一进行实际测量,比如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教师就此向学生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得出统一的结果呢?通过这个活动和鲁班的故事,启发学生认识建立长度标准的必要性,同时认识长度单位以及国际单位制。中国古代在计量方面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老师可适当介绍,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2.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①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三项内容。使学生明确,今后凡对有刻度的仪器,都要先弄明白这三项内容,比如温度计、带游码的天平、电流表以及电压表等等。再学习学生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书本的宽。并示范。 1 ②明确长度测量的重要意义,向学生讲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测量是实验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物理学。物理学实验的许多测量仪器的读数是以长度的读数为基础的,因此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对所有测量仪器的读数具有普遍意义.这就是掌握好长度测量的意义。

3.实验活动——“建立你的信息档案”。

要求通过测量,认识自己,认识同学,学生会很感兴趣。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己的身体练习估算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测量物理量的具体观念。

4.测量长度的几种方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累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总长,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平移法:测乒乓球直径。 替代法:测曲线的长度。

轮转法:用轮子的滚动来测长度,如利用自行车轮测出弧形遗跑道的长度。

长度=轮子周长×轮子转动的圈数。

四、作业:

1.“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1)通过皮尺测得20步走过的距离,然后除以10即可。 (2)图(a)为正确操作。 2.“物理在线”指导

纳米技术的崛起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纳米热潮,教师可以结合“参考资料”中提供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指导。另外在这一技术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领域的同时,许多虚假的纳米商品也纷至沓来,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养成利用物理知识分辨伪科学的意识。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3节 活动:降落伞比赛

(两课时)

一、目标要求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2.体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经历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

3.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树立善于参与讨论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成果的意识。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以及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物理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通知”,学生阅读过后,教师:同学们,高不高兴?生:高兴。师:想不想在比赛中获胜?生:想。师:为了在明天的比赛中获胜,现在我们一起来准备好不好?生:好!

二、引导研究:

1.材料的准备:

不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先写好计划,为了明天的比赛,我们先应干什么?(制降落伞),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做材料?(让学生举手回答,如纸、布、塑料等,然后综合得出最好的),还要什么?绳子。 2.仪器的择:

①对降落伞还有什么要求?教师用手在通知书上指出。(20g),

20克究竟是多少?我们用什么来称?磅秤?杆秤?案秤?(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因为它们的分度值不同,应该选择分度值较小的天平秤),你们会使用天平吗?过一会儿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②我们再看一看,还有什么要求?(指出3米)。 怎样测出高度是3米?需要什么仪器?(刻度尺)

③比赛是比什么?(时间长为胜),那么这又要什么仪器?(秒表)

3.天平的使用

我们准备了所需的器材,下面一步就是要会使用这些仪器了,上节课就布置了,要求同学们在图书室或上届初二学生的物理书上自己找一找有关天平使用的方法,你们找了吗?有谁会使用天平,请给同学们说一说。学生说后,教师再边演示边讲解。 4.秒表的使用

我们一开课就讲了怎样学好物理,请同学说一说?教师再复述一次,秒表如何使用,现在就要用上这一方法。我们先要猜一猜:上面一些按钮是干什么的,然后试一试。证明自己的所想是否正确。

用心

爱心

专心 (让学生,讨论、试一试),然后让学生演示,教师综合。

5.我们即准备了所需的仪器,又会使用。现在我们应该考虑什么?(怎样让“降落伞”在空中停留时间最长,哪些因素影响下降的速度?),这一问题、也需要自己猜想、实验,我想:由于时间和环境有限,现在大家自己想一想,课后再试一试,剩下的时间我们就一起来熟练一下天平、秒表的使用。

三、比赛活动。

用心

爱心

专心

八年级物理上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