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五年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24 08:32:43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我能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团结协作,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共64人,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但是回答问题不够踊跃。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正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个别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较多,控制不好自己,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和习惯,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对本学期的教学情况做如下总结。

二、主要收获和体会: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进行总结,写好教学后记。现在网络上的备课资料很多,但每一节课对于不同的班级来都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因为对于每个教师来说,要选择与自己班级学情相符合的教学设计是需要功夫的,所以在每次上课前,我都要认真参考教案,设计或是修改一下教案,让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相符合,

2、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实践性家庭作业的督导不力,孩子学习习惯不好。

3、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老师的关注度没有平均分配。我习惯是抓两头,放中间。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关注整体,激励性语言使用不足、不到位。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手段,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2、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3、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4、作为我个人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反思自己教育教学中的行为,记录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不断创造,不断完善,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提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

推荐第2篇:五年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一学期已经过去,回顾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在教学中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上级减负精神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在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以下几方面总结:

一、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教”,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馈,认真搜集每节课的知识要点。

二、教学方面

增强上课技能,积极学习电子白板的使用。把电子白板的使用与课本素材、网络资源和ppt课件有机整合,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

三、提高业务水平方面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认真听课,并把他人的成功经验用于教学实践,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经常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和资料,写好笔记,提高业务水平方面。积极参加集体教研活动,汲取众人智慧,提高教学效果。

四、作业批改方面

在布置作业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批改作业时努力做到面批面改。让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培优转差工作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外,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

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同时,要特别注意给予辅导,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不足之处及今后的改进措施

应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做到精讲多练,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在多样一些,在教学水平上继续提高,今后我将针对工作的不足有的放矢的去改进,不断提高。

推荐第3篇:五年下册数学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接手担任学校五(4)班数学科教学。半年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扬长避短,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本学期,我严于律己,全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坚决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做好各项工作。在各类培训中,认真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及上课艺术。

二、抓质量的同时,注重了育人。班有不少同学因基础差,而怕学数学,我用爱来鼓励他们,耐心辅导,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一点点进步。如区伟聪、邓全就是最好的事例。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他受益终生。如认真书写、细心计算、自觉检验等。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注重挖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如坚强的毅力、强烈的自信、学习目的及兴趣等。

三、深钻教材,精心制作课件,做好课前准备;

每次备课前,把教材、教参、学生反反复复揣摩分析,再选择合适的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反思,写好教学后记。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我一直按照教学计划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进行。

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我力求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在课堂上争分夺秒,严格按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来上课,力争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清讲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真正把课堂当做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改进学习方式,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抓住知识的关键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视验算,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习惯;加强了口算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运用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题教学侧重于启迪思维,教给学生分析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认真及时批改作业,达到训练目的;

布置作业做到精、活,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每晚的家庭作业,我总是在早操前就开始进教室批改,一般先改后进生的,再改中等生的,这样有利于辅导后进生。若有哪方面不过关,马上补救。课堂作业我也是一收上来立即批阅,从不拖拉,并做好记载,及时让学生更正。

六、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进步的绊脚石,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

七、严格要求,狠抓学风;

我对学生严格要求,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拖欠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目前,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在期末镇统测时总分 3677.5,平均分75.05,优秀率55.1,一份三率都比接任之前有所进步。

八、今后的努力方向;

1、继续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要继续改进教法,选择最好最合适的上好每一节课。

3、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数学的史事、材料方面多给学生讲解,增加一些趣味性的题,开设一些比赛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推进速度要慢、对学生的要求要严、对后进生的辅导要多、对有难度的知识要细要稳、对课本的知识要继续拓展、与生活的联系要更加紧密、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当然,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不一定自己能全看到,还真诚希望领导和同事能指出,我会力求改进。教育是一门学无止境的科学,尤其面临现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我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奋斗!

推荐第4篇:人教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

1

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五、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负数 教学要求: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教学重点:

2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 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圆柱与圆锥 教学要求: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理解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措施: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

3

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课时安排: 9课时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比例 教学要求: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

4

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统计 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方法。

2、初步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会看,会分析表中说明的问题。

3、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4、学会制作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5、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6、通过有说明力的数据和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

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

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5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 教学要求: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

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

6

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学要求:

1、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算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

教学重点:

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课时安排: 27课时

推荐第5篇: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打印)

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第

2、3页。教学目标:

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 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教学反思:

左、右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第3~4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结束。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 第5~9页。

教学目标:

l.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德育目标: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 教学重点: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座位号、电影票等。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一)捉迷藏游戏

教师:你们最喜欢什么游戏?

生:(齐答)捉迷藏。

教师:有四只小动物想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教师分别把动物放在讲台的各个位置)瞧!他们都已经藏好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

小鸭在讲台的左边,小狗在讲台的前面,小兔在讲台的后面,小猴躲在讲台的右边。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小动物们躲藏的位置。(板贴:位置)

(二)联系实际进行描述

指名学生把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给大家听。

二、新授: l.引导学生熟悉整幅图。

这是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瞧!他们坐得多整齐。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2.发散思维找朋友。

教师描述位置,学生说出那个学生的名字。

教师说出学生的名字,指名学生说出他的位置。 3.指出说位置要确定方向。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l.明确数的方向。

教师:你们和这么多的同学成为好朋友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上是从左往右,由前往后数的。从左往右数,请第1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学生招手);第5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学生点头);第8组同学笑一笑(学生笑)。 教师:请同桌间互相说一说你们的位置。

同桌间互相说,后指名说。四名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三、创设情境:

如果新转来一名同学,你怎样给他安排座位?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1、个子矮坐在前面,个子高坐在后面。

2、中间。因为转学落了一些课,中间听课清楚。

3、最后一排,放在前面就看不见了。

大家都把好的座位让给了新同学,大家的提议都很好!

四、练习:

练习一第3题,先小组里讨论,再指名汇报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材第二册P10页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回顾准备:

1、复习十几组成

2、拍手组成。

3、创设情景

出示:过年的主题图

过年你们去过年货市场吗?你门看看新年的游园会里都有些什么?你们能从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探究交流:

1、从图里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你会解答吗?

2、整理算式

15-9=

14-9= 12-9= 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3、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

4、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1)分组探究 (2)汇报成果

三、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

1、出示百果树,你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果子 (果子后面是算式)

2、交流经验

你能把算的快的小秘密告诉大家,让小朋友们共同进步吗?

3、出示:迷宫路线图! 比一比谁能最快回到家! 学生试算

展示学生作品。

4、出示:

-9=

有不同的填法吗?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5、学习了十几减9,你能发现十几减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

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

教学内容:

P12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第

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关于例1的投影片,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9+3

9+7 9+4 9+8

9+5

9+9 9+6 9+2 2.填未知数。 9+( 9+( 9+( 9+( )=11

9+( )=15 )= 12

9+( )= 16

)=13

9+( )=17

)=14

9+( )=18

二、新课: 1.教学例1。

①出示例1左图。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图意。列式计算。 板书:9+2=11 ②出示右图。

比较左右两图的不同。然后说一说图意。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列式。 板书:11-9=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得几,怎样计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③比较左右两图以及它们的算式有何异同点。 联系左右图,说一说,哪一种方法更快。

④归纳指出:9加2得11,11减9等于2,所以计算11减9时,先想9加几等于11。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这样,比较快。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算法。 齐读:9+2=11 11-9=2 2.教学例2。

(1)让学生摆出12个小棒。 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把9根小棒捆成一捆,并且把它拿走,说一说意思。 根据意思列出算式。 板书:12-9= 问:要算12减9得多少,如何想? 学生说出算法后,写出得数。

然后再请几名同学说一说是如何想的。 (2)教学14-9=5,方法同上。 课间活动。 3。教学例3。 方法同例2。 4.教学例4。 学生试着完成题目。 5.小结:

“想加算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第

1、2题。2.练习一的第

1、2题。教学反思:

十几减9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P12——15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9+( )=13

9+( )=16 9+( )=15 13-( )=9

16-9=( )

15-9=( ) 9+( )=18

9+( )=14

9+( )=17 18-9=( )

14-( )=9

17-( )=9 (2)12-9=( )

11-9=(

27-9=(

) (3)听算练习(4)看图列式

请生上黑板板演,做完后口述计算过程。

二、练习:

1、观察图先说一说在完成练习二第1题。

2、完成第3题。

每人自己写一张十几减9的算式,然后作投递员放到答案正确的箱子里。

可以交换几次纸条活动几次,扩大练习量。

3、第5题:

(1)从11-9开始,先按顺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说出得数。再按逆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读算式并计算。

(2)不按顺序,任意指题,指定学生说出得数。还可以指定两个学生抢答,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让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再计算。

4、学生独立完成6——8 三.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是内容,主要还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课堂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1-9-2= 19-9-5=

18-9-7= 17-9-6= 14-9-3= 15-9-4= 15 17

—9= 13

11

十几减8 教学内容:课本P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圆片13个,表示虚线用的毛线一条。 教学过程:

一、基本技能训练:

1、看卡片写得数,做完集体订正 (1)8+3= 8+7= 8+4= 8+6= 8+5= 8+8= 8+9= 8+10= (2)13-9= 16-9= 12-9= 11-9=

15-9= 18-9= 17-9= 14-9=

2、说说“14-9”的计算过程

3、出示:

8+( )=12

8+( )=14 12-8=( )

14-8=( ) 8+( )=15 8+( )=17 15-8=( )

17-8=(

二、探索交流:

搽掉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

这里

12、

15、

14、

17、都减一个什么数?

今天就是希望大家能自己找到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1.观察主题图:

四人小组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问题解答。 2.想想刚才你是怎么算十几减8的? 用小圆片代替金鱼摆一摆。

然后把你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交流汇报算法

三、自主巩固练习:

1、可以边摆边算。

完成P15做一做第1题

学生上黑板边摆边算。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第2题。集体订正。

四.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训练。

2、限时口算20题。教学反思:

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做减想加的计算方法,提高十几减8的计算正确率。

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

先填( )里的数,再计算(指定学生上台练习)

看卡片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12-8= 16-8= 13-8= 17-8= 14-8= 11-8= 16-8= 17-9=

二、练习:

1、游戏!

找凳子,学生手哪算式卡片找到有合适数字的凳子坐下,每组派代表上来比一比哪组又对又快。

2、找朋友游戏。

三四组发算式

一二组发数字卡片 互相找朋友。

3、完成16页第1,2题 先提出问题再列算式解答。

4、第3题 开火车完成。

5、独立完成课本练习第5——8题

三、课堂作业:

四、基础训练:

1、限时口算

2、听算练习。教学反思:

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分析能力。

2、初步掌握求另一个加数的提问和解答,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混合练习:

1、复习十几减9,引导学生找规律。11 12131516171819

依次移动9,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9的 得数,并填到方格里。

2、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9的计算规律。

问:十几减9的得数和被减数的个位数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老师举例说明。 3.口算下面各题

13-9= 14-9= 16-9= 11-9= 15-9= 18-9= 12-9= 17-9=

二、复习十几减8:

11 12131516171819 8 依次移动8,让学生填出相减的得数 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8的规律(同上)

3、口算

14-8= 12-8= 16-8=

17-8= 13-8= 15-8=

三、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练习

2、限时口算50题。

四、独立完成: 第22页4——7题 教学反思:

十几减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1,练习三的第

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7的题目,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复习用的口算卡片(参考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制做),12个黄圆片和虚线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题): 1.教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每个学生举卡片给出得数。然后变换一下题目的顺序再做一遍”。 7+4 7+67+5 7+7 7+97+8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先让全班学生举卡片回答,然后改变顺序再练一次,要求速度快一些。

7+( )=11 7+( )=137+( )=12 7+( )=157+( )=167+( )=14

二、新课:

1.教学教科书第11页例1。

教师出示绒板或黑板上贴好12个图片的图,接着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图片?”(12个图片) 提问:“现在拿走7个(同时用虚线用起7个圆片),还剩几个圆片?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7=

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十几减9和十几减8时是怎样计算的?那么12减7应该怎样算?要怎样想?”(要先想7加几得12,因为7加5得12,所以12减7等于5。)教师对照黑板上的图,再说一遍。

教师再问:“谁能再说一说怎样算12减7等于几?”再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叫每个学生自己说一说。

然后让学生把书上例1中的两个空填好。 出示例2左边的题目:11-7=

提问:“要算11减7得多少,应该想什么?得几?”(要想7加几得11,因为7加4得11,所以 11减 7等于 4。)

再点名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出示例2右边的题目:15-7=

提问:“这道题怎样想?”(学生答:因为7加8得15或者8加7得15都可以)学生回答后,再叫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把例2填完全。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3。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看着例3,教师提醒学生;“下面的3道题大家自己算,算的时候先要想一想,每道题减7,应该怎样想。然后把得数直接填在□里。

学生做题时,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记下来。集体订正时,让有错误的学生说得数,并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别的同学发表意见,共同帮助出错的学生改正。

三、巩固练习:

1.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做第1题。做之前教师说明,要先做左边的两题,再做中间的两题,最后做右边的两题。订正每一组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做这些减法题是怎样想的,它的得数能不能利用上面的加法题来得到。

再让学生做第2题。做的要求同第1题。然后集体订正。也要注意让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课间活动。 2.小结。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几个减法算式,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7)板书:十几减7。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2-7和15-7),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教师总结说:做十几减7的减法题,要想7加几得被减数。

3.做练习三的第

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

1、2题。订正时,可以再选

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教学反思:

十几减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和“做一做”,第17页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的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复习用口算卡片,把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制成一组练习卡片,把练习五的第2题制成卡片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学生举卡片回答。 6+5=13-7=6+6=9+6= 7+6= 8+6=17-8=14-8= 6+8=6+9=6+7=15-9=

2.准备题。

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出的数。

6+( )=126+( )=146+( )=13

6+( )=11 6+( )=156+( )=10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将例1写在黑板上。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十几减

9、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教师出示“13-6=□。”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 2.教学例2。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教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十几减6的题怎样算。算十几减6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三、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第l~3题。 (1)做第1题。 提问:请同学们先看左边这幅图,有多少个小号?圈上6个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右边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然后让学生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

集体订正,可以了解一下(通过举手)全班全对的有多少,有错误的有几个,以便差生及时得到辅导。

(2)做第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集体订正时,引导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也要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看有什么联系。 课间活动。

2.做练习四的第1题。 教师板书出第1题。随便指一个数,学生说得数,反复练习后,让学生把算式列在写字格内。 3.做练习四的第2题。

教师将第2题中的表格贴在黑板上,手拿6的数字卡片,随便放在一个数字的下方让学生说减法的得数。

说完一遍后,可以再指名让两个学生说,教师指后,看谁说得快,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 4.做练习四的第3题、第4题。

这两题可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给予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四的第5题。 指定两名学生读题。

提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读出算式和得数,并口述答案。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6)板书:十几减6。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1-6和13-6)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总结;做十几减6的题,要想什么?(要想6加几得被减数。)

教学反思:

用 数 学

教学内容:P19——18页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

小明起床吃早餐图,告诉小明要把吃剩的蛋糕带到公园去春游:桌上有12个蛋糕,当妈妈进来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明的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并指名回答

妈妈可能会说“小明你吃了多少个蛋糕或你还剩几个蛋糕带去春游?”

3、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二、观察提问: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指名说一说

2、出示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摆一摆:

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刚才学习的情况。看看哪桌小朋友配合得最好!

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

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 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

五.知识应用: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六.总结:

1、请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用数学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看图列算式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能提出问题。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于们生活中。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活。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13-4=

15-6=

17-9=

14-7=

11-5= 11-9=

14-6=

16-7=

12-3=

18-9=

2、看图填算式:

?个

(学生动手摆算式)

有15个

12-4=8

12-8=4

15-7=8

二、导入:

出示P20森林动物图

小朋友们看,这幅图美丽吗?图上画的是哪里?

三、新授:

1、引导学生看图,准确叙述图意,并能提出问题。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如:草地上原来有15只小鹿,跑了9只,还剩几只小鹿?

2、谁能完整的把意思说一遍?(多指几个学生说图意)

3、那谁会列式计算?算式里的

15、9和6分别指什么?

4、下面另外几幅图学法一样,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环保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生和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动笔填写空格。

四、练习:

学生自编应用题,其他同学列式在课堂练习本上。

如:我们班组成学习小组,有两个组,一共有16个人,第一组有9个人,那么第二组有几个人?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教学反思: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P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十几减8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7减6减5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总结整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练习

2、限时口算

3、看图列式说算法。

二、整理发现规律:

1、18-9=

15-8= 15-7= 15-6= 学生计算,请生上台计算。

然后 说说最后两道题是怎么算的

2、己用小棒边摆边算。

3、

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4、练习

(1)完成课本P22页第4——6 (2)同桌之间互相考考比比看谁算得快。

三、引导观察:

1、出示:

20以内退位减法表

问:你们能从这个表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2、四人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找的规律。

3、用你们自己的算术卡片自己排出一个有规律的表。

4、展示学生排出是算术表。

四、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27例

1、例2及“做一做”,练习六第

1、

2、

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

它们的身上还有很多的秘密,这节课老师看看哪位同学发现的秘密最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带着学生做风车,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纸的每一步变化,从面体会到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教学例2 师:用几个相同的图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拼拼看。 (让学生分组拼,拼完后组内交流,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三、巩固练习

(1)按P28上的“做一做”减正方形。 (2)思考并做一做练习六的第

2、

5、6题。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28例3及“做一做”,练习六的第

3、

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知立体图形的关系及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

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漂亮美丽的物体都是由它们组成的,老师相信同学们用它们也能 17

摆出很多漂亮的物体。现在同学们的手中都有很多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用几个相同的图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拼拼看。

学生分组拼,拼完后在组内交流,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三、巩固深化

(1)学生动手操作: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2)练习六的第

3、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六的第7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后实物演示,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探索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

课件、梨子、苹果图片等,同桌每2人1捆数量为100的小棒。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100以内数量,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一个数。 教学过程:

一、数班级人数,初步认识超过20的数: 1.复习20以内的数。

数第

1、2组(每组10人)学生人数。2.让学生直观认识超过20的数。 接着数,重点让学生看出: 2个十再添上1个一是二十一; 二十九由2个十和9个一组成; 二十九接着数是三十,表示3个十。 3.迁移类推,脱离直观,思考。

(1)接着全班人数数,后面一个数是几,是几个十几个一? (2)三十九后面一个数是几?四十九后面呢?五十九后面呢?

二、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1.课件演示100只小羊画面,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几只羊。 2.动手操作,交流探究。

(1)同桌合作数小棒100根。

(2)汇报交流,突出方法多样化,并进一步提高100以内数数能力,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A、1个1个数,100个一是100。

可让回答的同桌同学之一先从65,1个1个数到75,并说出75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接着另一同学从75数到83,并说出83的组成,最后,全班同学从83数到100。小结时,突出数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数。

B、2个2个数,以同桌两个两个起立,进行数数。

C、5个5个数,请一生上台边操作小棒边数数,然后全班学生同桌两人合作,5根5根数小棒。

D、10个10个数,结合课件演示,得出:10个十是100。 3.小结。

揭示课题,并让学生谈谈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数数中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并在练习中进三步认识100以内的数,培养能力: 1.猜数。

(1)4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的数是几? (2)58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69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 (4)数出87后面的5个数。 2.“提问——回答”游戏。 3.看图填空。

完成教科书第33页“做一做”。 4.怎样数比较快?

5.倒数数。例,从61倒数到56。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 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巩固练习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1-33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使学生能进一步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三、教学重点:

1、进一步正确熟练数、读、写100以内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2、会整十整十地数。

四、教学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能很快数出过九的数。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全体从1数到100

2、指名按要求数数或全班一起数。从27起,一个一个地数到38 从60起,十个十个地数到100 从47起,一个一个地数到60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70 从89起,一个一个地数到38 从74起,一个一个地往前倒数到52

3、教师出示幻灯片,摆小棒,全班同学一起快速回答所摆小棒表示多少。(用“有()个十和()个一”的形式回答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三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

“这里一共有几根小棒?”(一共有35根小棒) “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那么3个十和5个一又组成多少呢?”

2、巩固:

(1)学生同桌2人摆小棒,先由右边说5个数,左边同学摆小棒,再互换。读数的同学注意观察摆小棒的同学摆对了没有。教师巡堂并指导。 (2)脱离小棒说数的组成:

①由教师说数,学生回答数的组成。

②同桌2人一人说数,一人说数的组成,每人朔个数。

③教师点学号,指名个别说说自己的学号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练习:做33页,做一做和37页练习七第5题和第7题(可先独立完成,再指名答)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写出48后面7个数来。

2、写出个问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来。

3、填空:

47、---、

49、---、

51、---、

53、---、

55、---

10、20、30、---、50、---、---、---

45、50、

55、---、6

5、---、---、---

4、49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60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87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4-35页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1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从50起,二个二个数到64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3、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

十、百)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对!因为17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拨7,在个位上拨1。”(并指名回答这样写和读17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1这样用计数器表示?”(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21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一,

写作:21

读作:二十一)

“其实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的。”

(三)新课:

1、教学例四: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4?(指名回答) 想:24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4。 写作:24

读作:二十四

2、教学例五:

(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2)另外2个图也如上教法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五)做34页: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全班对答案。可以请小朋友到黑板板书出来。(教师注意说明容易错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21

写作:17

21

24

40

读作:十七

十九

十五

二十一

二十四

四十 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巩固练习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4-、35页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数数。从15起,5个5个数到100,从48起,2个2个数到78。

2、全班齐数数。从100倒数到78,从10起,10个10个数到100。

1、小游戏:分组抽签读数。(1)数出尾数是0的数来。 (2)数出尾数是5的数来。

(3)数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来。

(4)数出个位是9的数来。

“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数数,可以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还可以顺着数,倒着数,说明小朋友们对100以内数的数法掌握得很好,小朋友们真聪明!”

2、教师说数,学生写数,要求写出写法和读法。

(二)新授:

1、教师在计数器个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到9时问“再拨一个是多少?是10)十由几个一组成?” (板书:10个一是十)

“那么10个一是十,应该这样表示?”

教师在计数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到9时问“再拨一个是多少?是100)一百由几个十组成?”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10个十是一百,应该这样表示?”

“我们看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有什么特征?”(百位上只有一颗珠子,个位和十位都没有珠子)

2、指名回答,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教师板书:

百位

十位

个位

) “谁知道这样读写100?”(注意个位和十位上没有数,所以用0占位)

指名上黑板板书,要求100的读法和写法都写出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百位

十位

个位

22

写作:

0

0

读作:

一百

(三)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35页第2题,指名上黑板写数,全班对答案。

2、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再独立完成36页第4题。

(四)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10个一是一十

百位

十位

个位 10个十是一百

写作:

0

0

读作:

一百 教学反思:

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课一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三、教学过程:

(一)数数:

1、全班从100倒数到1。

2、抽签数数。

(二)数的组成:

3、学生看小棒,说数的组成。

4、学生看计数器,说数的组成。

5、学生看数字卡片,说数的组成。

(三)读数、写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学生说“24,读作二十四”

(四)课中小休,教师讲童话故事《团结力量大》。

(五)书面练习:

1、想一想,在填数:

29、---、

31、---、

33、---、

35、---、37 6

4、6

6、6

8、---、7

2、---、---、---、--- 60、6

5、70、---、80、---、---、---、---

2、45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教学反思:

90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64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76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23

29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3、30 读作:

八十六

写作: 45 读作:

九十七

写作:

79 读作:

六十

写作:

55 读作:

一百

写作: 教学反思:

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课二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3、培养学生数感。

三、教学过程:

(一)数数:

1、全班从38数到61

2、全班10个10个数,从10数到100

3、全班20个20个数,从20数到100

4、指名数数,注意过九的数。如:59下一个数是多少?或前一个数是多少?

5、教师摆小棒,问:“19加一根是多少?29加一根是多少?39呢?„„”一直让学生数下去。

(二)相同的数在不同数位所表示不同的意思:

师拿出计数器 问:“24怎么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因为24里有2个十和4个一)

“那42又怎么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因为42里有4个十和2个一) “那么24里的2和42里的2有什么不同?”(24里的2表示2个十,而42里的2表示2个一)

“对!同样的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表示不同的意思了。如果2在百位上呢?(就表示2个百)

“恩!在个位上表示有几个一,在十位上表示有几个十,在百位上表示有几个百。”

(三)会概数,培养学生数感:

体会100粒大米有多少,100根小棒有多少,那么50大概又有多少。你可以烁烁我们身边存在的数吗?(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如:100粒大米有多少?

100颗黄豆呢?

自己体会100张纸大概有多厚?50呢? 100个人大概有多少? 估计年龄等等。

(四)小结:

身边的数有很多,只要小朋友们善于观察发现,就会知道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24

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8-40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五、教具准备: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数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数出末尾是0的数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注:如果学生一下不能说出来,则可放到后面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再提出来。)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48)

同桌2人模仿提问题,每个小朋友都哟啊提问题。要求每人提2个以上的问题。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三)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1题、第7题。师生一起对答案。

(四)板书设计:

25

数的顺序

观察、找特点:

横看

竖看

斜看 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复习巩固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8-40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进一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1、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五、教具准备: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回答: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说出十位是5的数。

开火车答:说出27后面的5个数。

说出各位是0的数。

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指名回答:

16〇19

8〇18

15〇15 11〇12

10〇20

9〇6

(二)新授:教学例八

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图,比较左右两边图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 (1)根据鸡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2)根据数的顺序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3)根据数的组成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2、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

39和45比较,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比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比较小,指名回答,说说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教师板书: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26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同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或用老师归纳出来的方法学习比较右图。

3、教师可多写几个数,让学生直接比较(不用计数器)。

4、教师写出三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可先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再决定中间数。

5、教师再次总结比较数的一般方法。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全体对答案。

(2)师生一起完成思考题:比较5个数的大小。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比较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先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再拿中间的三个数来比较;或直接将5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2、42页练习八第2题(可以让学生回家或课间和同学们讨论)用同上的方法做这道题。

(四)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课本第46-4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教学重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用什么来付款?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每5套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1、区别旧版和新版:(以10元为例)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可能用来干什么?

2、区别纸币和硬币:出示5角硬币和纸币,有什么不同?背面有什么?(国徽)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

3、出示其它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呀,请你们按规律分一分。

27

5、请看到书上的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的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装的计算:

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四、实践活动: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下面同学们通过活动,看能不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1、老师手中的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

2、这个玩具1元1角钱,有几种付钱的方式?(四人小组讨论)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呀,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挂图,物品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办哪两类?

1元=(

)角

1角=(

)分 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讲授新课

1、老师拿了14个1角的硬币去买书,你们觉得这样方便吗?谁能帮我想一个好办法? (换钱)怎么换?小组讨论

可以用10个一角去换1张1元,2个1角换一张2角。原来12角=1元2角 请学生填空:3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 你是怎么想的?

2、同桌利用学具互换人民币。

3、黄老师在商场中看到了价格牌上是这样写的:笔记本 1.50元

(问这1.50元是多少呢?) 对了,我们看到1.5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5元就是1元5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28

4、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本子

墨水

书包

尺子

0.50元

3.00元

35.00元

1.20元

5角

35元 7元8角 3元

彩色笔

7.80元

1元2角

5、如果我要买一本本子和一把尺子,你们会计算吗?

如果我用10元去买一瓶墨水,该找回我多少钱?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板书) 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利用学具来进行买东西的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喜欢花吗?在公园里举行花卉展,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 这里有那么多美丽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花园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花园里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在花圃里有三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 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 谁还有不同的算式?(20+10)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

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加算减: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想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流动 ,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事实小 29

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摆小棒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三、整十数减整十数: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还有多少盆紫花?

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30-20=10)

你是怎么知道30-10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四、巩固练习

口算:3+2 =

4+5 =

6-4 = 30+20 =

40+50 =

60-40 = 游戏:帮小狗找回家的路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3+2 =

4+5 =

8-4 =

1+2 =

3+5 =

6-2 = 30+20 =

40+50 =

60-40 =

10+20 =

30+50 =

60-20 =

二、今天是小熊贝贝的生日,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想到他家里为小熊过生日,可是小熊家太小了,不能接待太多的小朋友,于是呀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家的挂上算术题,谁先做对了就可以到家里去。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呀?

(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

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完成课本第59页的第8题 教学反思:

30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61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40 + 20

40+2 50 + 30

50+3

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习: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62页例2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 教学过程

31

一、复习

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和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联欢会挂图。班上开联欢会,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他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 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2、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 (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 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3、练习: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4、小结: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面三刀位数加一位数时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和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练习

1、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1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图

1、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货架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每种玩具上都有价格)

货架上的小朋友在说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在买玩具的事,左边的小朋友有35元,买一个大象的玩具,右过的小朋友„„„„

32

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 (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3、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35-2=

35-20=

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35-2=33,35-20=15。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根,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表示减去20。

6、根据上面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第

1、

2、4题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68页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3-7=

15-8=

17-9=

78-8= 45-30= 97-7= 计算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你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1)出示67页例1中的挂图

在例1 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加上帝的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钱?”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从图上你还能知道什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 你知道怎么列算式吗?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方法和过程?

33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巩固练习:

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时候,怎么办?)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怎么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72-7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请小朋友们听一听,老师拍了几下?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

你知道吗?(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

小朋友提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

2、摆一摆:

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5个三角形。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圆和三角形同样多。)

3、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圆,第二行摆7个三角形,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

4、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二、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P74 第4题

三、小结:这节课学了什么? 教学反思:

34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

教学目标:

1、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和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分类整理: 出示一组口算卡片

25+8

39+40

36+7

59+2 50+16

21+6

42+3

47+30 小朋友们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加法)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一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25+8 21+6 36+7 59+2

42+3 50+16

39+40

37+40

2、21+6

42+3

25+8

36+7 59+2

50+16 39+40 47+30 告诉小朋友你为什么会这么分呀?(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二、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算出来吗?比一比谁算得快?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突出进位加法。(请学生说算法)

三、练习:

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样的题?(分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小组活动)

四、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评(重点讲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第8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5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一、生活质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你们能说说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有关的时间)

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用过的整时或用几点半表示时间,还有的同学用像7:20这样的时间来表示。你能从表面上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吗?请同学们看这是小红同学的午饭时间。你知道是多少吗?

同学们对这一时间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认识钟面:

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表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相互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小组观察汇报: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2、认识几分:

同学们都知道:时针是用来记时的,分针是用来记分的,你知道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1分吗?

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几?为什么?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后各是几分? 也就是说走一圈是多少分针?(60分)你能很快记住每个数表示几分吗?

3、认识1时=60分:

下面请同学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了一个大格。

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时) 这说明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相等)

板书:1时=60分

小结: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和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各表示几时或几分。

4、学习读时间:

现在你知道小红午饭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样看出来的?

5、介绍方法:

我们方法是: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分针指着2就是10分,所以就是12时10分,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谁还想说一说你的方法?

6、小结:

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教师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对吗?

三、练习:你能用这个方法读出小红的这些作息时间各是多少吗?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都能正确的读出和写出时间,下面我们就来做练习,看谁学得最棒?

1、钟面上的时间。

2、连线

36

3、拨表练习。

4、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你能在表上拨出这些时间吗?试一试我是早上7时45分上第一节课,11时5分下班。下午2时40分上课,5时30分下班。

5、

同桌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

五、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怎么样学的?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准备: 录音带、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播放歌曲“新年好” ,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二)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规律。 (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一)课件出示彩旗图 ,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二)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三)出示彩花排列图 ,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四)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一)涂一涂

1.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第89页“涂一涂”)。

2.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二)摆一摆,猜一猜

1.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学生动手操作。)

2.猜一猜。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什么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37

(一)联系生活找规律: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创造规律,好吗?

五、全课结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 教具准备:调查表、统计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会唱生日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知道你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请你拿出1号纸来在你出生的季节下面打个 √ 告诉老师。

现在所有的表格都在老师手里,你最想知道什么? 下面我把表格的内容一张张的念出来,请你在2号纸上把它记录下来。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录?

2、老师介绍记“正”字的方法。

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用了画“正”字的方法,我们来看看一个正字有几笔组成的呀?(五笔)每一笔就表示一个人,一个正字有五笔就表示有五个人。小朋友你们也来试一试。

3、请小朋友用上节课学的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出来,该怎么涂呢?在黑板上贴出来

4、如果没有这些小格,你能知道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出生的人数吗?(师揭开挡住数据的纸条)那这样行不行?你是怎么知道的?

5、请生比较统计图和刚才他们填的调查表,说一说哪个更能清楚地出春夏秋冬各有几个人过生日?

6、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一个有条理的表格和图形的过程就叫做统计,这个图就叫做统计图。你能给这个表起个名字吗?(统计表) 小结: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数量的多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有趣的问题。

三、练习应用:

1、黄老师想在季节选一天来给小朋友开个生日会,你们知道要准备些什么吗?

2、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可班会费有限,不能什么都买呀?谁来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3、小组活动:你们想统计什么就统计什么?统计完后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38

(小组活动)

4、哪一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统计的结果?如果你是老师,你应该给你们小组准备些什么?

四、总结: 上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除了可以统计小朋友的生日,喜欢喝的饮料和吃的水果之外,你还知道可以统计些什么?

39

推荐第6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园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园地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我会填(28分)

1.6只鸡放进5个鸡笼,至少有()只鸡要放进同一个鸡笼里。

2.在367个1996年出生的儿童中,至少有()个人是同一天出生的。

3.瓶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黄球各5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个球。

4.15个学生要分到6个班,至少有()个人要分进同一个班。

5.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了红、黑、白玻璃球各2个,要保证取出的玻璃球三种颜色都有,他应保证至少取出()个;要使取出的玻璃球中至少有两种颜色,至少应取出()个。

6.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帽子各5顶放入一个盒子里,要保证取出的帽子至少有两种颜色,至少应取出()顶帽子,要保证三种颜色都有,则至少应取出()顶;要保证取出的帽子中至少有两个是同色的,则至少应取出()顶。

7.9只兔子装入几只笼子,要保证每个笼子中都有,且要保证最多有一个笼子中的兔子数不少于3只,则笼子数最少是()个,最多是()个。

8.给一个正方体木块的6个面分别涂上红、黄两种颜色,则不论如何涂都有()个面的颜色相同。

9.朝明小学的六年级有若干学生,若已知学生中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那么,六年级至少有()个学生;其中六(1)班有49名学生,那么在六(1)班中至少有()个人出生在同一月。

二、对号入座(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8分)

1.10个孩子分进4个班,则至少有一个班分到的学生人数不少于()个。

A.1B.2C.3D.

42.王东玩掷骰子游戏,要保证掷出的骰子总数至少有两次相同,他最少应掷()次。

A.5B.6C.7D.8

--1--

3.张阿姨给孩子买衣服,有红、黄、白三种颜色,但结果总是至少有两个孩子的颜色一样,她至少有()孩子。

A.2B.3C.4D.6

4.李叔叔要给房间的四面墙壁涂上不同的颜色,但结果是至少有两面的颜色是一致的,颜料的颜色种数是()种。

A.2B.3C.4D.5

5 .一个盒子里装有黄、白乒乓球各5个,要想使取出的乒乓球中一定有两个黄乒乓球,则至少应取出()个。

A.4B.5C.6D.7

6.7只兔子要装进6个笼子,至少有()只兔子要装进同一个笼子里。

A.3B.2C.4D.

5三、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15分)

1.5只小鸡装入4个笼子,至少有一个笼子放小鸡3只。()

2.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偶数。()

3.把7本书分别放进3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放4本。()

4.六(2)班有学生50人,至少有5个人是同一月出生的。()

5.10个保温瓶中有2个是次品,要保证取出的瓶中至少有一个是次品,则至少应取出3个。()

四、解决问题(每题13分,共39分)

1.小王、小张和小李在一起,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战士,现在知道:(1)小李比战士年龄大;(2)小王和农民不同岁;(3)农民比小张年龄大;

请问:他们中谁是工人,谁是农民,谁是战士?

2.甲、乙、丙三人中只有1人会开汽车,甲说:“我会开”。乙说:“我不会开。”丙说:“甲不会开。”三人的话只有一句是真话,会开车的是谁?为什么?

--2--

3.运动场上甲、乙、丙、丁四个班正在进行接力赛,对于比赛胜负,在一旁观看的张明、王芳、李浩进行猜测:

张明说:“我看甲班只能得第

三、第一肯定是丙班。”王芳说:“丙班只能得第二,乙班得第一。”李浩说:“肯定丁班得第二,甲班得第一。”

比赛结束后,结果他们的预测只猜对了一半,请你根据他们的谈话推测甲、乙、丙、丁四个班的名次。

--3--

推荐第7篇: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

五星乡一中 王金花

●教学目标:

( 1 )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设计图案等活动,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并理解平移的性质。

( 2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及审美能力。 ( 3 ) 情感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思想的变换,增强审美意识。

●重点:平移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探索平移的性质。

●教学准备:半透明纸 , 画图工具。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观看动画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动画,思考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活动1:学生讨论)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P27-29,完成以下问题 (1)上面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上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样绘制的?

1 (3)请你举一些生活中的平移例子。

(4)什么样的变化才算平移?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 如:

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平移特征,回答下面问题:

1、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

2、经过平移,每一组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________.归纳

(活动3:分组讨论)

平移:(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3)连接各组对应 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简单归纳为两点:1。平移的方向.2..平移的距离

1、例1(1)如图,图中哪条线段可以由线段b经过平移得到?如何进行平移?

AacbdBCP

(2)如图,在网格中有△ABC,将点A平移到点P,画出△ABC平移后的图形.

①将点A向___平移__格,再向__平移__格,得点P ; ②点B,C与点A平移的

一样,得到B C ;

′③连接

得到 △ABC平移后的三角形

.

2、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平移

分析:平移的方向是A A′,平移的距离是线段A A′.

解:(与学生一起完成) 如上右图,连接A A′,过点B作A A′的平行线L,在L上截取BB′= A A′,则点B′就是点B的对应点。 类似地,你能作出点C的对应点C′,并进一步得到平移后的

3 三角形A′B′C′。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1、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A 位置

B 大小

C 形状

D 位置、大小和形状

2、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A平行

B 相等

C平行且相等

D 既不平行,又不相等

3、经过平移,图形上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

B 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D 无法确定

4、教材第33页: 2,4.

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如图,△ABC平移后得到了△A'B'C',其中点C的对应点是点C',已经标明,请你将点B'、点A'在图中标出来,并画出△A'B'C';若AB边上的中点为M,请你再标出点M的对应点M'.

六、课堂小结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厚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外线段平行且相等。

3、决定平移的条件;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4、平移的基本性质。

七、作业

教科书习题5.4 第

1、3题.

推荐第8篇:人教新课标秋数学五年级下册《约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约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探索约分的方法。

2、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进行约分。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猜测验证

1、创设游泳情境,提出问题

师:让我们一起到游泳场看一场激烈的百米游泳比赛 (播放游泳比赛录像,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比赛过程) 师:游在第一位的运动员已经游了75米。

师:一共100米,已经游了75米,看到这两个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1:还有25米没有游; 生2:已经游了全程的75/100; 生3:还剩全程的25/100没有游; 生4:已经游了全程的3/4; 生5:还有1/4没有游。

师:已经游了全程的 75/100和游了全程的3/4是一回事吗? 生1:不是 生2:是一回事

师: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验证你们的结论吗?

2、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 学生进行激烈的小组讨论并汇报

生: 我们组认为75/100=3/4,因为75÷100=0.75 3÷4=0.75 所以75/100=3/4 师: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知识呢? 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你们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找到它们是相等的,还有其他的验证方法吗?

生:我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75/10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5,得到3/4。

师追问:为什么同时除以25? 生:25是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

师:你们组不仅运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且还找到了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25,从而验证出相等,能学以致用,多好啊! (板书:75/100=3/4)

3、根据验证过程引出最简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知道75/100=3/4,还能说出一些和3/4相等的分数吗?

生:6/

8、12/

16、15/20、30/40 ------ 师:这些分数中哪个最简单,为什么?

生:3/4最简单,因为3/4的分子和分母是一对互质数。 师:什么是互质数?

生: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 师:其他同学听出来了吗,有个词用得很好? 生:是“只有”

师:对,我们就把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

(板书:最简分数)

师:在黑板上你还能很快找出一个最简分数吗? 生:1/4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1/4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所以它是最简分数。 师:那你现在知道1/4和25/100的关系了吗? 生:也是相等的。

师:很好,你们还能再举出一些最简分数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猜测、验证得出了最简分数的意义,大家表现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把一个分数化简称最简分数。

二、自主探索约分的方法

1、理解意义

出示例4 :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 师:仔细读题,如何理解“化成最简分数”这句话。

生:就是把24/30变成和它大小相等,并且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这样的分数。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该怎么做呢? 学生互说并汇报

生:24/30=24÷2/30÷2=12/15 12/15=12÷3/15÷3=4/5。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用24和30的公因数2去除,发现12/15不是最简分数,还有公因数3,再用3去除,最后得到最简分数4/5。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24/30=24÷6/30÷6=4/5 ,我是先找到24和30的最大公因数6,再用6去除分子和分母从而得到最简分数4/5。 师: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一些呢?

生: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更快地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 师小结:同学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你们知道吗,刚才的这一过程叫做约分。(板书课题)

2、学生独立探究,尝试约分 学生看书P85,约分的一般方法

师:看完后,你能回答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每一步中都是用分子、分母的哪个公因数去除的?\"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演示约分的步骤及方法,并强调书写格式 师:在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时,如果能很快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用最大公因数去约分,如果一下子找不到最大公因数,可以一步一步地用公因数去约分。下面请你仿照这一方法,把8/12进行约分。 学生自己完成

三、综合练习

1、情境中折纸表示8/32 出示蛋糕图

师: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表蛋糕,并很快表示它的8/32。

学生积极思考,有的认真观察分数,有的急于动手折8/32,最终出现两种折法。

生1:我是把圆片对折了5次,平均分成了32份,再表示出其中的8份。

师:你很认真的折出了这个蛋糕的8/32,就是时间长了些,为什么有些同学却折得很快呢? 生2:我只折了它的1/4。 师:为什么?

生2:我发现8/32的分子和分母都有最大公因数8,约分后得到1/4。 师:多好啊!通过你的认真观察,运用今天学的知识-----约分,很快地找到了这个蛋糕的“8/32”,真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师小结:学习约分不仅可以分蛋糕,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只要你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你一定能做得最好、用得更好。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化成最简分数,请把它们化成最简分数。16/24=4/6 15/36=5

推荐第9篇: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下册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泗县黄圩镇第三小学 朱 杰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80页“包装的学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80页《数学好玩》中的第三课“包装的学问”,教材通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探索中感受优化思想,形成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和节约意识。 学习目标:

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的多种方法以及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2、通过解决包装中的相关问题,体会棱、面、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动手操作、与同伴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渗透节约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的多种方法以及最节约的包装策略。 难点: 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方案。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对一些组合图形有了一定的表象,能根据要求合并、分割简单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具备初步的猜测归纳能力。但是,对于涉及一个立体图形由什么图形组成,特别是由文字呈现时,全班近一半学生感到困难,要借助实物操作、观察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

主要采用个人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的方法,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利用任务单为学生搭建支架、明确学法,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反馈回来的信息要适时进行引导、合理利用。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自备长方体纸盒2-4个(餐巾纸、牛奶盒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包装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外表亮丽,便于携带的包装总是首先吸引我们的注意。“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淘气要给台湾的小朋友寄糖果,如果是一盒糖果就好说了,包装精美、漂亮就行,可淘气是要寄两盒一样的糖果,两盒糖果要包成一包,怎样包装最漂亮,怎样包装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用纸„„这些都是包装的学问。今天我们就帮助淘气来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

(设计意图:以淘气要为台湾小朋友两盒糖果做节日礼物该怎样包装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包装要美观、便携、节约的特点。)

二、自主探究、合作发现

1、师:如果包装一盒糖果,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不计算粘贴处)出示糖果盒尺寸图。也请学生拿出学具糖果盒指出长宽高(长20宽15CM高5CM)并算出盒子的表面积。(生:求出糖果盒的表面积就是我们所需的包装纸的面积。)

2、师:那么如果要把两盒相同的糖果盒包装在一起,会有几种包装方式?(独立操作后同桌交流)你认为哪种包装方法最节省包装纸?请通过计算来证实你的结论正确与否,小组合作(组长负责组织开展活动,汇总检验,先小组讨论证明假设的方法,在一人负责一种包装方式的计算,最后小组长安排汇报。2(接口处不计,单位:厘米)

3、学生汇报: 包装方法一 包装方法二 包装方法三

4、不用列式计算,你们能很快地知道用哪一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吗?有什么规律呢?先自己尝试指着学具或算式说一说,再小组交流,发言,写出结论。

结论:板书: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越节省包装纸。 (设计意图:首先以完成如果包装一盒糖果,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来复习旧知,学生汇报简评后引出:如果要把两盒相同的糖果包装在一起,会有几种包装方式?请同学们先自己利用学具摆一摆或画图尝试,再同桌交流。在明确方案的多样性后,追问你认为哪种包装方法最节省包装纸?让学生猜想后通过计算来验证自己的结论。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活动由组长负责组织分配,汇总检验,安排汇报。老师关注参与学生小组活动。为了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及探究交流的空间,我充分开放课堂,让学生去猜想、验证,主动去获取、发现、交流、总结,亲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我将学生汇报的不同的包装方案和计算方法都呈现出来,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包装策略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特别鼓励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同学。接着让学生展开深入思考,“是不是都得分别算出表面积才知道哪种方案最省纸呢?”在学生归纳、交流、发现、完善规律后。(板书: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越节省包装纸。)

三、综合实践,巩固提升

1.把3盒完全相同的糖果包装在一起有几种包装方式?是怎样包装的?那种方式最节省包装纸?为什么?

2.如果把4 小盒“磁带盒”包装成一大盒,怎样包装才最节约包装纸?为什么?

3.盒糖果怎样包装最省纸?进一步讨论三盒糖果包装成一包的情形,与两盒糖果的情形类似,共有三种包装方案(类似上面的①②③),并且方案①最节省包装纸。 师:为什么方案①最节省包装纸?

学生总结出:要想节约包装纸,就要尽量“减少”面积最大的面 2.如果把4 小盒“磁带盒”包装成一大盒,怎样包装才最节约包装纸?为什么?(学生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后代表发言,说结论和发现) (设计意图:再次分别研究3盒糖果与4个磁带盒包装的多种方法和最优策略‘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发现—总结一实践这样的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思考,大家在这里畅所欲言,取长补短,最后形成共知,巩固认知。)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师:请你回顾这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 (这一环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使学生通过回顾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形成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体会包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一种纸盒牛奶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高4厘米,每24小盒包装成一大盒,请设计包装方案,说说怎样设计包装最省材料?至少设计两种进行比较说明。

(设计意图:这些题目使课堂内容得以拓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广泛性,学生运用数学思想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就会发现在包装中当重叠面越大且多时,表面积越小,但是在摆放的过程中,有时最大的面会发生变化,此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包装方案及时进行调整,有时包装还要考虑便携、美观的因素。在这里学生在创新设计的同时留下了数学思考,让有余力的学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板书:包装的学问

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越节省包装纸

课后反思:

《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综合实践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也有了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反思整个课堂,我努力创设情境,积极组织引导,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列举、猜测、推理、验证”的数学思考方法,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节课,我创设了“淘气给台湾小朋友送 “六一”礼物,包装糖果”的情境引出新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提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二、层层递进,提升探究深度

本课从包装1盒糖果引入复习旧知,揭示课题;到包装2盒、3盒糖果和4盒相同的磁带探究新知,从而逐渐完整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案(不仅要考虑重叠最大的面,还要考虑重叠最多的面才能减少最多的面积,从而减少包装面积,节约包装纸)。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他们被数学自身的魅力所吸引,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三、自主参与,开放探究空间

“自由是创新的源泉。”为了保证探究的实效,而不是走过场;为了不把学生当“操作工”,而是真真正正的“探究者”。我充分开放课堂,让学生去猜想,并自己想办法验证猜想,主动去获取、发现、巩固、深化知识。特别是在最后一个环节——包装4盒磁带时,我更是大胆地把课堂的空间让给学生,让持不同包装方案的同学展开一场小小的辩论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不断形成共知,课堂达到了另一高潮。老师在此时只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或指导,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巩固认知,发展思维,体验成功,培养了乐趣。

本节课也存在不足的地方:

1、在要求小组合作每一位学生进行摆一摆、想一想、算出最优化方案时,可是由于本课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探究、归纳能力要求较高,实际教学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主要问题是在探究活动中由于需要掌握计算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拼组成一个新的长方体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并未理解其内在联系,计算方法不当造成课堂节奏慢,计算错误多,没有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2、本班的学生在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效能,动手实践、计算的认真细心上还需要好好的培养。也就是说在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还需加强。

推荐第10篇:五年数学下册模拟试卷

选择题

1、12和18 的公因数一共有()个。 A.1B.4C.6D.

32、下面各数中,不是质数的是()。A.27B.37C.47D.17

3、分子是10 的假分数有()个。 A.10B.9C.8D.无数

4、两个数的()的个数是无限的。

A.最大公因数 B.公因数C.公倍数D.最小公倍数

5、有三个相同数字组成的三位数一定是()的倍数。A.5B.2C.3D.6

6、在所有的质数中,偶数的个数()。

A.只有一个 B.一个也没有 C.有无数个 D.无法确定

7、分母是15的真分数有()个。A.14B.8C.10D.无数

8、体积是1m3

的物体放在地面上,它的占地面积是()。 A.

13

m2

B.1m2C.0.5m2D.无法确定

9、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20cm。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cm 。 A.12B.40C.30D.60

10、把4个棱长是2dm的正方体顺次拼成一排,变成一个长方体,则表面积减少( )dm2

A.16B.12C.24D.72

填空题

11、12的因数有(),其中()是质数。

12、有8袋糖果,其中7袋质量相同,有一袋质量轻一些,至少称()次能保证找出这袋糖果。

13、3.5ml=()cm3

450dm3()m

32500cm2()dm26.7m3()L

14、长方体的长是5m,宽是4m,它的体积是60m3

,它的高是()。

1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30cm2

它的高是6cm,它的体积是()dm3

16、315

82412÷

()=()(填小数)。

17、把5个同样大小的面包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些面包的

。

18、分母是12 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19、26和39的最大公因数是(),15和20 的最小公倍数是()。 20、既是2的倍数又有因数是5的最大两位数是();既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判断题

21、①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②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89的分数单位是1

8

() ④a3

3a()

⑤三个连续的非0自然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合数 ()

口算

22、

0.75+1

4=23-16 =1123-4 =4.6+5 =

1-611=0.625-58 =5128

9+9=5+5

=

315+2=9720 -20 =

2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34-(25+310)13210 +8 -597+18+38 +575319 +(4 2)

24、解方程

x

33

7

4x51238

56x1

53

x61

25、小明和爸爸现在的年龄和是34岁,3年后爸爸比小明大24岁。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

26、一只长方体的玻璃缸,长8dm、宽6dm、高4dm,水深2.8dm。如果投入一块棱长为4dm的正方

形铁块,缸里的水溢出多少?

27、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8、学校要粉刷新教室,一只教室的长是8m,宽是6m,高是3m,扣除门窗的面积是11.4m2。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4元涂料费,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多少元?

第11篇: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 统计 教案1

《统计一》教案

教学内容:

统计

(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

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第12篇: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

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材分析: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册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专门编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材包含集合和等量代换。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2、难点用集合圈(韦恩图〉表示事物(元素〉。

3、关键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课时安排:本单元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集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集合的有关思想(课本第

教学目标: 108页的例、练习二十四的第l、2题)。

1。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2、使学生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被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

教具准备:利用教具,学具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今天老师将把同学们带人“数学广角”,让同学们去认识体会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读懂统计表。

教师用电脑课件出示统计表,列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数学兴趣的学生名单。

说一说:从统计表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议一议: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两个课外兴趣小组?

教师引导: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了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用圈来表示:

(2)认识集合圈。

①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两个集合圈。

②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画出集合圈,填上相应的学生姓名,然后再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多媒体显示填写内容。并让学生说一说两个图中所表示的意义。

③提出问题:

有的学生姓名在两个集合中都有,应该如何来表示才能更直观、更形象、更简单呢?

教师利用电脑课件再出来二个空白集合,并填上学生姓名再合并。

问:你们知道这个图的意思吗?(让学生大胆猜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填写完成后,再让学生说一说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然后再引导学生将集合圈和统计表进行比较。

(3)列式计算。

通过以上分析、讨论,学生已经明白杨明、李芳、刘红这三位学生既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所以是重复的,在计算点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巩固运用

1、课内外作业:

练习二十四的第

1、2题。

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动物的不同属性“\"会游泳的”和“会飞的”把它们进行分类。然后再要说一说中间位置“表示什么”。

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先把两天进的货中重复的部分找出来,然后再计算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货。学生计算的时候可以用加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直接点数。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等量代换的思想(课本第

教学目标: 109页的例、练习二十四的第

3、

4、5题)。

1、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天平、相应的物体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认识天平

1、取出天平,让学生认识天平及法码。

2、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称其重量。

理解只有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的重量一样重,右边法码是多少克(或千克〉,左边物体的重量也是多少克(或千克〉。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例2第一幅图,学生观摩天平,教师提问:

(1)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

(2)1个西瓜重多少千克?你怎么想的?

2、出示第2个图:

观察:天平左右两边是否平衡,这说明了什么?4个苹果重多少千克?你怎么想的?

3、这时让学生观察第

1、2两个图:从这两个图例中,你们还可以收集到哪些信息?

4、出示第3个图:

(1)学生观察天平,领会图示的意义,然后自己提出问题: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2)小组讨论:①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答案想法。②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3)汇报结果,思想交流。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基本懂得思想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全体学生明确:16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109页的“做一做”。

1、观察图例,领会题目意图。

2、明确题目所提出的问题2头牛和多少只羊同样重。

3、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四的第

3、

4、5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13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轴对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轴对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2.过程与方法: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结合本单元的学习, 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2.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2~4页)

1.主题图。

教科书第2页,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许多美丽的事物和图案,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目的是从现实生活的事物引入,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说一说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会根据图形的变换把这些图形分成几类,教师可从此处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到本单元内容学习结束后,还可以再让学生观察这幅主题图,用所学的图形变换的知识对这些图形的设计进行分析,体会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2.例1上面的内容及例1。(课本第三页) 教材通过例1上面的内容,让学生画对称轴的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已有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在“例1”中,首先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活动,使学生由观察“松树”这个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观察两个“小草”图形成轴对称,从而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松树)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小草)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并为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做准备。

教学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1)复习旧知。

让学生独立画出例1上面图形的对称轴,帮助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以便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先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松树”和“小草”图案有什么特征。根据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松树”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图中的虚线是它的对称轴(教师也可以先不出示这条虚线,让学生画出它的对称轴。)进一步学生会发现,如果沿虚线折叠,两个“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这时教师可以适时的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

(3)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可以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小树”这个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小草”图案的各对应点(A 与A′、B 与B′、C与C′)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这一部分内容教学需要特殊注意的是,我们不要求学生说出准确的数学语言,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他发现的特征和性质就可以了。

例如,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数学概念是“如果平面到其自身的一一变换的每对对应点A、A′,都垂直于同一直线l,且被直线l平分,则这种变换叫做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直线l 叫做对称轴,对应点A 和A′叫做关于轴l的对称点,在直线反射下的对应图形叫做关于轴l 的对称图形。”(马忠林,《几何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1版。)在初中数学中,概括成“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在小学阶段,我们不要求学生说得这么准确,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折叠”“重合”这些基本特征概括出来就可以。

再如,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在初中数学中概括成“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我们不要求学生概括出这样的结论,只要学生能像书上的学生那样直观描述就可以了,使学生知道“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例2及“做一做”。(课本第四页)

(1)例2。

教材通过让学生画小房子的另一半的活动,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使学生在能够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屋顶、房体及大门)的基础上,进一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窗户)的轴对称图形。教材中的小精灵提问“怎样画得又好又快?”就是提示学生在动手之前,先思考好画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只要找到左边图形的几个关键点的对称点,再连线就可以了;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方面的知识来找到关键点的对称点。

巩固并小结:做一做。

教材让学生判断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剪出的是什么图案。学生根据书上的折法,在头脑中将彩纸展开,对这个图形先做一次轴对称变换,再对得到的图形做一次轴对称变换,得出最后的结果。在这个活动中,要让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如果学生想像对折四次后剪出的图案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进行想像。

第14篇: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珠海市香洲区圆明小学

班级: 10

1、102班

执教者: 李天霞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6—2017学年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担任了101班、102班数学课的教学工作。两班共有学生110人,学生人数较多,这给我数学课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是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条理进行,圆满的完成了教学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

一、学习情况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

二、各项目标达到程度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本学期的收获和经验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多媒体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

4、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教学手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5、加强了对后进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6、通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我认真上好练习课,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7、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好练习和复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重视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不同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9、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生习惯,针对这一方面,本学期重点抓了学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培养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

四、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五、下学期教学设想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没一节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多媒体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5、数学课的开展应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及时家访,家长配合抓好学生的学习。

第15篇:·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教学反思。

二、增强专业技术水平。

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对有疑问处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狠抓学风。

学生比较重视数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被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2)班

李艳

2017.06.20

第16篇:人教三年级下册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教学设计

乌鲁木齐市第93小学

陈艳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等活动中,理解面积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2.在比一比活动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的表象。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学具:水彩笔,单位面积的图形若干,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感知面积。 1.情境导入,

(1)出示两块黑板报的版面。引发思考:要换新的板报,擦哪块黑板用的时间短?为什么?

(2)总结:黑板面的大小不同。 2.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请学生找找其他物体的面并汇报交流。 (2)拿起数学书,组织学生找出数学书的面。 (3)师生击掌,说说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 (4)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找找哪个部位的面比手掌面小。 (5)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1)课件出示一些物体的画面,说明将它们的一个面画了下来,说说这些图形的形状。

(2)引导思考: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 (3)总结:它们都是封闭图形。

(4)出示一个角的平面图形,将它变成封闭图形,再给它涂上颜色。 (5)说明: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的面积。 4.引导学生小结什么是面积。 二.比较面积。

1.出示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引发学生思考:怎么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2.展示比较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 3.组织学生比较作业纸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4.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咱们85小操场的面积,还能用这些办法吗? 三.创作:创作图形,使它的面积占7个方格。 四.全课总结

第17篇:人教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将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规范常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总体思路

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提高英语合格率为重点,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困生”的教育补差工作,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技能水平。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在研究教学方法上下工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钻研新课标,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努力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指标

3、继续做好与本组其他老师的协调工作,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共同提高。

三、全期教学总目标

学生应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能读供七至八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四、教材简要分析

人教英语八年级(下册),全书共有十个单元。本教材各单元话题灵活,贴近生活实际。本册书将学习的一些语法知识点有: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宾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同时每个单元后都提供了一篇阅读文章,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五、教学基本任务和要求

按新课程下的课标,师生共同学习八年级英语教材。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康的心理,树立全球意识。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做到吃的透、掌握牢,使学生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向上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届八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方面还很薄弱,经过上学期的不懈努力,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加强,学习态度也有所好转。但是学生整体的惰性还是很强,自觉性很差。我所教的八年级家庭情况一般,家长很少管教孩子。学生智力因素相差较大,非智力因素差别也很大,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有些学生思想滑坡,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以上的工作,达到逐步感化他们

另外,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七、教学方法设计与具体措施:

1、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2、每天记生词,常用句子和习语。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3、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4、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6、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7、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8、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9、作业布置要做到数量适中,批阅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要跟踪矫正,认真讲评,尽量面批面改。提高练习质量,要精选资料,杜绝在资料运用上舍近求远、避重就轻的做法。

10、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念英语诗,唱英语歌,讲英语故事,做游戏,谈论各种话题,便对话,进行单词竞赛等。

11、做好后进生转化和优秀生培养工作。对优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自学能力。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

12、搞好听课。一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多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方法,促进自己的教学。

八、成绩考核

1、坚持日测、周测、月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对英语学习实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注重平时检查,课堂提问,行为考查等,淡化考试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2、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

3、掌握知识与实践结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形成健康心理

十、课时安排及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安排

Unit 1 6课时第一周----第三周 Unit 2 5课时第三周---第四周 Unit 3 5课时第四周---第五周 Unit 4 5课时第五周---第六周 Unit 5 6课时第七周---第八周

Review and Mid-Test 5课时 第八周

Unit 6 5课时第九周------第十周 Unit 7 5课时第十周---第十二周 Unit 8 5课时第十二周---第十三周 Unit 9 5课时第十三周---第十四周 Unit 10 5课时第十五周---第十六周

Review and Final-Test 11 课时 第十七周—第十九周

第18篇:人教九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总结

初中教师工作总结

大平山一中:周志勇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好的印象。即教书又育人,除对自已严格要求外,还利用一切合适的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班上学生的思想觉悟,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同时热爱家乡。同一切不良的现象作斗争。本学期,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教育教学方面。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⑶复习阶段。针对每一位学生展开复习,注意联系实际,画图,看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根据图形相互之间展开提问,开拓思维。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后进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有时宽容比批评更能教育学生。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人行,必有我行焉。我注意平时和其他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教学方面的好的经验、方法,学习管理学生方面的好的办法,本学期取他人之长对我的帮助不校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现在是新课程实验阶段,无论知识、教学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平时注意钻研教材、认真阅读课程标准,经常到图书馆、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力求在符合课标教学的同时,给学生适当充电并且相应有所减负。

第19篇:人教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教案

人教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一、形象感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一年四季都会下雨,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各个季节的雨是不同的,请你看一段录像,看完了告诉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要求说完整)这是一场什么雨?(雷雨) 2.出示课件:老师解说“天空乌云密布,紧接着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不一会豆大的雨点就从天而降,大雨如注。下了一阵雨,渐渐天空又放晴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关在了天边。 3.师生交流,这就是夏天经常下的雷雨,它来得快,下得大,去得也快,我们一般把它叫做雷雨。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雷雨“,齐读课题。课文是怎么描写这场雷雨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打开语文书,翻到80页,去文中感受一下这场雷雨。边度边认生字,想个办法记住它,并标好自然段。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相信这个一定难不倒大家。瞧,这是什么字?字词句同时出现(四个字)(请一位同学读字、词、句,齐读)(仅正音) 黑沉沉 忽然 压下来 乱摆 垂下来 彩虹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数值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条彩虹挂在空中。

3.请几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出示雷雨前后的图片:这是课文中的两副插图,你看画的是什么时候?引导说出雷雨前和雷雨后的的不同情景。快速默读课文,说说那几段写雷雨前,那几段写雷雨后。 读后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想象。1.品读雷雨前

请你把雷雨前三段话默读一遍,读的时候你能想到哪些好词语来形容雷雨前的景色呢?一会儿请你告诉大家,并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的?

学生说好词语,问是怎么想到的?教师随机板书并指导朗读。 好词预设:

A.乌云密布 请生说出处:你能把乌云密布的情景通过朗读来表现吗? 满天的乌云,黑压压地压下来。

黑沉沉的乌云压得树上的叶子和蝉怎么了?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喘不过气,害怕得不敢发出一点声音„„)害怕的语气。 B.狂风大作 说出处,指名读,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1)蜘蛛怎么逃的?(让学生自由用自己的话来说对“垂下来逃走”的理解。) (2)想看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样子吗?咱们一起来看看。

(3)蜘蛛为什么要垂下来逃走(快速地垂,因为风实在太大了,连树枝都乱摆了,它再不逃走,网都要被吹破了)是啊,风实在是太大了!谁能读读这个句子。 (4)指名读 (5)齐读 C.闪电雷鸣、雷电交加,谁把描写电闪雷鸣这一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雷雨前的情况已经变得越来越(可怕)了。 同学们,请你把这三段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把这种越来越可怕的情景用你的朗读来表达。 2.品读雷雨后

一阵雷雨过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景象却是截然不同的,赶紧读读雷雨后的段。边读边想雨后带给你什么感觉。教师随机教学。 预设学生感受:

(1)清新、明净 从哪感受到的?把有关句子读一读。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深呼吸,想象此时的空气是怎样的?学会自由说:有点清香、很新鲜、很通气。这种感觉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清新。再请个别同学读一读这一段。 (2)美丽 又是哪感受到的?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你瞧,太阳出来了,树叶上闪着晶莹水珠,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红——橙、黄、绿、青、蓝、紫,(学生接说)多美呀!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3)充满活力、凉爽

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雷雨过后,一切变得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心旷神怡。拓展想象:(听看视频) 你听,蝉叫了,仿佛在说„„ 青蛙也叫了,它仿佛在说„„

你还听见了哪个小动物也仿佛在说„„

雨后的世界既美丽又舒适,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去体会一下。齐读这一段。

小朋友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小朋友也非常能干,能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都读出来了,想不想来做个小小配音师,给画片配音?播放视频,分大组读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段。

四、书写指导

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学生读“乱、垂、虹、压”,我们还要学会写这几个字。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需要老师帮助?

“垂”的书写指导。学生自己书写,老师随机指导、点评。

五、学习小结

雨前和雨后有这么大的变化,正因为下了一场——雷雨。这是一场怎么样的雷雨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教案免费下载地址http://www.daodoc.com/sysResource/Chinese/Cloading.aspx?materialid=80738 UID928042 帖子7 精华0 积分2305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 小时 注册时间2009-9-15 最后登录2009-11-5 查看详细资料

TOP

hnhill2010 见习战士

•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2# 中 小 发表于 2010-4-25 16:17 只看该作者 雷雨教学设计 引用: 原帖由 ebb 于 2009-11-3 10:03 发表

教学过程:

一、形象感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一年四季都会下雨,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各个季节的雨是不同的,请你看一段录像,看完了告诉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要求说完整)这是一场 ... 18.雷雨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同学们猜一个谜语(播放谜语的幻灯)谁猜出来了? 生:雷雨。

2、

师:很好,雷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你对雷雨有哪些了解呢? 生汇报。

3、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悟

1、师:请同学们看画面,认真听,认真看,想想课文围绕雷雨写了哪几个时候的景象?【播放课文情境朗读的画面】 生:课文围绕雷雨写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师板书:雨前

雨中

雨后】 师: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 生:123段写雨前;456段写雨中;78段写雨后。

三、学习雨前部分

1、师:你知道雨前都有哪些景象吗?生汇报。【播放画面】

师:我们再来看看雨前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看画面。【播放雨前的动画,不加课文朗读。播放时提示:乌云怎么样、叶子怎么样、蝉怎么样、蜘蛛怎么样】

2、师: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123段,按顺序找找作者在雨前写了哪些景物? 生: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闪电、雷声

【师板书:云

在学生汇报时可以多提问几个,争取使答案比较完整】

3、师:作者抓住哪些特点写出这些景物的?找一找,读出来。

【这一环节是重点,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在读中感悟。先自由读,再提读,然后评价、分析句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其他学生评议汇报。 (“黑沉沉”怎么理解、“压”怎么理解?) 指导读好这句话。

(2)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指导朗读、辨析句子、出示幻灯。】 师:怎样读这句话哪?(轻声地读。)

师:老师这儿有一组句子,大家读一读。

它们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儿? 师:树上的叶子为什么一动不动?蝉为什么一声也不叫? 生:闷热。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雨前还有哪些特点,谁来读一读?

师:树枝乱摆说明什么?(风大)谁能做一做这个动作?

师:蜘蛛怎么样了?【出示幻灯: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垂”什么意思?谁能做做这个动作?它为什么逃走了。 (4)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雨前还有哪些特点,谁来读一读? 生评议,再读。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组句子,大家读一读。

它们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儿? 师:“越来越”说明什么?(亮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加深,响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加深。) 师:谁能用“越来越”说一句话?

师:两个句子能不能调换过来说?为什么?

4、师:请大家再自由读123段(生读),说说雨前给你什么感觉?(沉闷、暗)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他读得怎么样?评一评。 师:大家再齐读雨前的三段,读出沉闷、压抑的感觉。

四、学习雨中部分

1、师:一场大雨就下起来了,大家一起欣赏雨中的景象,请看画面【播放动画。提示:给你什么感觉?】

2、说说雨中的景象给你什么感觉?

生汇报。学生可能回答:往外看,什么都看不清了。 师:谁跟他的感觉一样?为什么? 生:因为雨越下越大。(板书:雨越下越大)

师:这是用眼睛看到的,还通过什么感觉雨大?在文中找一找。 生:“哗哗哗”表示雨声很大。

师:怎么读出来呢?自由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生读,共同评议。再读。齐读。

师:谁能用“越„„越„„”说一句话?

3、师:雷雨有一个特点,来得快去得也快,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雨小了,应该怎么读?请大家读读。

生自由读。提读。评议。再读。齐读。 师:谁能用“渐渐”说一句话?

4、谁还能说说雨中有哪些景色?【播放雨中画面。

五、学习雨后部分

1、过渡

师:雨越来越小,一会儿就停了。雨过天晴,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一起欣赏雨后的景象。【播放雨后的动画。】

2、小组讨论雨后和雨前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1)师:雨后和雨前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吗?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教师参与讨论,讨论后选择一组汇报。其它组补充。【板书:空气清新】 (2)师:你还知道雨后有哪些美景? 生汇报。

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播放雨后图片】

(3)师:雨前和雨后的景色哪个更美?谁能边表演边读出来吗?大家一起来读。

(4)通过朗读可以感受到雨前和雨后景色的不同,请同学们以对读的方式读一读雨前和雨后的内容,男同学读雨前的内容,女同学读雨后的内容。看看感受有什么不同。

五、再读提升认识

1、师: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2、齐读全文。【播放动画】

六、欣赏儿歌

【幻灯展示儿歌《雷雨》】 儿歌

雷雨 大雨哗哗哗,

水泡(pāo)喊妈妈。 闪电怕,跑来雷爸爸。 雷雨骑上马,

马蹄呱(guā)呱哒(dā)哒。 天空出彩霞, 太阳笑哈哈。

1、师:请大家齐读。

2、师: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

七、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雷雨是一种自然现象,通过朗读加深了对雷雨前、雷雨时吧、类雨后不同景象的认识。以后,我们还要多观察大自然。请同学们观察天气,写一篇观察日记好吗?

第20篇:人教工作总结

在市局人事科、宣教科和局党组的领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税收任务这个中心,落实总局提出的“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加管理”的税收工作指导思想,结合本科室的工作实际,狠抓工作落实,通过科室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人事干部管理、干部培训、公务员考核、老干部管理等中心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负责,努力做好日常工作

人事科的日常工作比较多,主要有人事劳资、干部教育培训、政治业务学习,党团建设,老干部管理,妇女工作,计划生育等7项工作。工作如何开展,我们首先从健全制度入手,年初,我们共制定出台了4个制度,一个方案,即:学习制度,培训制度,请销假制度,一线税务工作人员税风税纪管理制度,一个方案是“诚信服务,奉献社会”实施方案,这些制度的出台和我们不定期的对请销假制度的执行情况、税风税纪遵守情况和政治业务学习情况检查看,各单位进步比较明显,全局税务人员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其次是改进工作方法,规范工作程序,由于工作头绪多,怎样才能反映科室工作的全貌,为领导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字依据,我们从年初开始,就建立了人事科月工作记录。上级交办事项记录,新政策执行情况记录、工资审核记录、请销假记录、培训记录、医药费报销记录和其他工作记录等多种工作记录。XXX同志在资料的登记整理、装订上认真细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目前通过看资料就能反映出我们工作的全过程。进入12月份,人事科的工作是全年最繁重的一个月,有年报、公务员考核、各类总结、及临时安排的各种报表特别多,我们都保证按规定的时间准确无误的完成。年报工作中,根据安排我们12月初就开始年报的准备工作,12月5日市局年报会以前已基本完成,但因上报口径的变化,我们又重新进行年报工作,大量的工作都要在短短的三天内完成。XXX同志几天都是加班加点,按市局年报要求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人事年报、年报总结、年报分析及在岗人员花名册、离退休人员花名册、临时人员花名册等多种需要报送的资料,较好的完成了年报工作任务。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核工作开始后,根据《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条例》,我们制定了XX市20xx年度公务员考核办法,严格按照考核程序,全面、正确、公正的对全局90名公务员和4名工勤人员进行了严格的考核,通过个人述职,民主评议,业绩考核,组织审定等程序,全年共评出优秀公务员14名,称职公务员76名,合格工勤人员4名。再就是积极完成上级和局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由于科室人员少,遇有工作时就得加班加点,经常是我们两人一齐上,四月份在市局人事档案工作达标过程中,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对全局所有干部职工的档案资料进行核对补齐,仅核对资料就用了两天时间,我们每天都是工作到1点多钟,在外面随便吃点便饭,下午接着干,共查找补充资料500余份,可以说这次人事档案资料的补充整理,是我们档案资料移交市局后最认真、最细致、补充最齐全的一次,在市局组织的专业人员整理归档中一次过关。

二、突出重点,创造科室工作精品。

X局长在2月19日全局税收工作会议上严肃的提出各单位在20xx年工作中要有工作亮点,工作要有创新。人事科是行政科室,在哪项工作能有突破,结合我们的实际,只有在干部培训和业务比武上做文章,4月份我们选拔了9名同志,集中培训,准备参加市局组织的业务比武,培训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制定了培训计划,培训须知,学员守则,作息时间,培训课程安排,建立了签到制度,在XXX培训期间,通过动员和X组长的分别谈话,同志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组织纪律非常好,学员XXX、XXX、XX、XXX、XXX晚上经常在教室学习到11点以后,授课老师XXX、XXX认真备课、把掌握的知识都能传授给所有的学员,XXX分局的干部听了他们的讲课后评价非常好,XXX同志即当学员又当老师,加班加点为大家印制了多套作业题,基本做到了每人每天一套题,XXX培训中心的领导对我们这期的培训学习、组织纪律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我们这期培训是组织最好的一期。我们在参加市局国税局业务比武选拔赛中,XXX、XXX、XX、XXX红4名同志进入全市前30名,被树为市局的业务标兵,单位总成绩全市第二名,受到了市局的通报表彰。10月份,我局XXX、XXX、XXX三同志被市局选拔参加省局的业务比武,经考试,全部进入前100名,被省局树为全省业务标兵,其中,单科税收法制考试,XXX同志取得全省第一名,模拟查帐,XXX同志取得了全省第三名,这次比武,他们不仅为XX市局争了,也为XX市局争了光。这说明了我们在组织培训过程中抓的紧、抓的细,充公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才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

三、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20xx年在干部的学习教育上,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全年学习计划,安排部署了全年政治业务学习工作,并向全体人员发了政治业务学习笔记本,市局机关每星期二下午由人事科组织学习,各分局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各单位认真做好记录,个人每月学习笔记不得少于三篇,学习的重点突出了学习十六大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

的 10月份,我们在全局开展了学习十六大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再动员,掀起了学习的高潮,各单位都写出了学习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汇报,为使学习不流于形式,我们每季工作验收都要认真检查,对每个人的学习笔记都要认真检查,写出评语。目前,全局人员的学习风气已形成,学业务、学知识的自觉性非常高,我们还要不断努力 ,为全体人员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使他们为税收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四、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树立国税部门良好形象

按照省、市关于“文明单位”、“文明行业”评比条件,我局20xx年的工作目标是向省级文明单位迈进,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更新服务理念,在向纳税人服务上由“要我搞好服务”向“我应搞好服务”方面转变。今年总局提出了“一窗式”管理模式以来,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办税服务厅进行了改造,拆除了办税服务厅柜台上的隔离断,把服务纳税人定位到“平等理念、服务法定”上来,让纳税人真正享受到便捷、高效、文明的服务。为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制定了“首位责任制”办法,“约谈事项登记卡”、“纳税人服务评议卡”。为了便于纳税人监督,我们向纳税发放了行风评议联系卡,对每个服务人员制做了上岗牌,为在社会上树立行业新风,局党组一班人10月、11月份先后18次深入企业、个体户召开税企联席会,广泛征求纳税人对税务部门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工作作风方面的意见,受到了纳税人的普遍好评,我们整理出了一套行风建设方面的资料汇编,还制定了XX市国家税务局办税大厅工作手册,从制度上进一步约束广大税务干部的行为,现在我们为纳税人服务的服务环境、服务质量都有了彻底的改变和提高,在服务纳税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进行了认真的整顿和责任追究,先后共追究责任人XX次,追究金额XXXX元。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有力的推动了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

五、做好老干部工作,解决好老干部的后顾之忧。

我局共有老干部33名,其中离休10人,退休22人,退职1人。让老干部度过一个欢乐幸福的晚年,这是我们光荣而神圣的任务,也是我们工作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对此我们在老干部管理上本着“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从优”的原则,工作上坚持做到耐心、热心、交心和关心,使老干部的各项工作都能及时落实。今年,在老干部工作方面,为使老干部随时体会到国税大家庭的温暖和局领导的关怀。春节、中秋节慰问老干部,夏季、冬季发福利,这在XX国税局已形成制度,从20xx年9月份开始,我们还通过礼仪公司在老干部生日的当天送上一束鲜花和一个生日蛋糕以示祝贺,同时也送去了全体税务干部的一片心意,这一活动的开展,老干部从心里感激我们,他们感到在儿孙亲朋面前非常光彩,在生日的当天总忘不了打电话邀请我们到家中做客,接电话的同时我们也送去了深深的祝福。XXX老同志已80岁高龄,在儿孙亲朋满堂为其祝寿时,接到我们送去的鲜花和生日蛋糕后非常激动,让儿子到10里以外的照相馆请来了摄影师摄影留念,照片挂在客厅的正中。今年春季全国发生了罕见的非典医情,为使所有的老干部了解预防非典知识,远离非典,我们及时送去了预防非典的宣传材料和消毒用品;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我们还组织老干部进行了体检和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以上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深深的记在了他们的心里,以后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老干部想要我们去做的我们要做,老干部没有想到的我们还要去做,目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干部排优解难,现在我们与老干部之间是无话不谈,关系非常融洽,已建立起浓厚的亲切之情。

再是政治上关怀。为了加强老干部的组织建设,我们除了对居住在城内老干部经常进行党课学习和组织活动外,对居住在农村的老干部我们仍没有忘记他们,而是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协商,定期让他们参加党的各项活动。为使老干部都能及时了解党的政策,我们从办公经费中挤出了两千余元为全局老干部征订了《XX老年》和《祝你健康》杂志。使老干部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事,互相沟通和交流思想工作。

今后的打算,在市局人事科和宣教科及局党组的领导下认真落实人事劳资政策,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政治业务学习,全面提高全体税干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使我局的人事劳资、干部教育培训、精神文明创建、老干部管理、党建等工作在20xx年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 自人事系统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以来,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克服人少事多的困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凡是涉及到人事管理、教育培训的新规定、新政策做到第一时间学习,事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做到第一时间办理,股室日常工作做到了及时、高效完成。

(一)继续搞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开年以来,根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及时收集整理应归档资料200余人次,300余份,按时完成了2009年底到2010年上半年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二)认真细致的做好工作人员调资工作。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按照上级局统一部署,我们积极准备,认真核对,打印工改资料4套,100余份,顺利完成了2010年工作人员晋级晋档呈报、兑现工作,为干部工资关系的理顺,干部队伍的稳定做好了基础工作。

(三)切实做好离退休老干及干部职工慰问工作。根据县局工作安排,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在春节来临之际,我们对全系统离退休老干及遗属慰问50余人次,送去慰问金和慰问物资3万余元。坚持做到老干及干部职工住院到病房探视,来信来访及时办理,为老干订阅健康书籍等活动。半年来,共探视慰问老干及住院干部职工15人次,送去慰问金3000余元,接待来访10余人次,发放《当代老年》杂志100余份。通过开展慰问等活动,体现了组织的关心和国税大家庭的温暖

人教版五年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五年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