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八上人教版英语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20 08:32:47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八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八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XX中学

这学期来,我任教八(1)、(2)两班的英语。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下面我把2013年秋季教学工作做简要的汇报。

一、学校制度执行情况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会议,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严格按照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业余不从事有偿家教及第二职业。本学期都能及时到岗,认真完成岗位工作。

二、提高“质量年”的教学情况

今年是提高教学质量年,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营造学英语的氛围。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尽可能让优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了”。

三、调动气氛,参与鼓励。

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我感觉学生大部分不愿意起来发言:一个是教材比较有难度,怕讲错;另外一个是学生胆子比较校针对这样的情况下,我把教材难度降低,并采取表扬和鼓励的方式。同时,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四、加强巩固,分批对待。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氛围。每次教授了新单词以后,我都及时抽时间给他们听写,并认真批改,这一点我可以说是做的很认真的。有时候,课文里出现的精彩实用的句子,我也要求学生背下来,我把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让成绩相对比较好同学担任小组长,这样想偷懒就比较难了。对于听写背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一般会在课后把他们留下来重新听写,或者是根据实际掌握情况,重新教授单词,直到合格为止。

而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我给他们的底线也不一样。一开始我都是统一要求所有的学生,后来我感觉这样不符合实际。有些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本身就比较差,越是统一要求,他就越抵制,其实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我就把学生分开,一般来说,大部分同学的要求是统一的,而小部分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同学,我就用相对低一点的标准给他们,这样做以后,逐渐提高标准,学生学到的明显多了。

在课堂教学之余,我还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进行了我们英语组内的备课和说课,并且上公开课。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的提高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2014年元月

推荐第2篇:政治八上人教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

1多元文化“地球村”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下列完全属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是(

) A.情人节、圣诞节、泼水节 B.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C.劳动节、妇女节、国庆节 D.春节、愚人节、青年节

思路解析: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中华民族有着5 000年的文明历史,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认同和信仰,以及相关的文化信仰和历史典故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做该题时应注意选项C,虽说这些节日也是我们国家重要的节日,但不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答案:B 2.下列对“世界文化”理解正确的有(

) A.世界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B.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代表人物,他们又把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

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和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歌德

C.每一种文化都有自由存在和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藏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D.全球化的趋势必然导致文化的单一和标准化

思路解析:该题重在考查对“丰富多彩的文化”的正确理解。世界是广阔的,文化是多元的,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在不同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塑造了不同文化特色的典型历史人物。他们是本民族的骄傲,同时他们又肩负着弘扬、拓展本民族文化的重任。我们每一个人在认识世界文化的过程中,既要弘扬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成果,而不能搞文化的单一化。 答案:ABC 3.各国文化习俗不同,也表现在赠礼方式各有不同。中国人送礼成双,日本人则避偶就奇,在美国,去别人家中做客一般不必备厚礼,如果空手赴宴,则表示你将回请„„面对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我们应该(

) A.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B.尽量减少来往,避免麻烦 C.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

D.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化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如何面对文化差异”。对待文化差异,如果我们持有排斥态度的话,那可能会过分夸大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夜郎自大,导致漠视甚至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如果我们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沟通,这样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A、C、D三项的做法属于主动沟通、平等交流,是正确的。B项是对文化差异持排斥、怀疑态度,是不正确的。 答案:ACD 4.李力来到美国一所学校就读。进入新的环境,他应(

) A.克服不安与焦虑

爱心

用心

专心

B.入乡随俗,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C.寻求连接双方的相似点 D.采取防卫心态,谨慎从事

思路解析:李力到美国的学校就读,面对的是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交往空间。此时的李力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不仅是一名“外国人”,而且还是一名“中外友好往来的使者”。他代表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形象,他应以开放的胸怀接纳美国的文化,为中外文化的交流搭起友谊的桥梁。在与美国同学交往时,要不卑不亢,以礼相待。在尊重美国同学和美国文化的同时,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答案:ABC 5.Rose是刚刚转进高丽班的美国同学,一段时间后二人便交往起来。但每次外出吃饭,Rose总是提出要“AA”制付费。高丽对此的看法正确的有(

) A.可以理解。因为两人还不是很熟

B.不可理解。Rose太小气了,真不够意思 C.可以理解。这是由两国间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D.不可理解。Rose与别人交往不真诚

思路解析: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世界日益开放,与不同文化共处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了解了以上知识点,你将不难做出这道题。 答案:C 6.目前,广大青年对一些国外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津津乐道,并且热烈庆祝。相反,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端午节)却差不多被淡忘了,只有春节还保留着其最大节日的风采。对此,我们应该(

) A.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B.通过立法禁止过外国的节日 C.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D.固守中国的习俗 思路解析:多元的世界文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而要珍惜自己的精神家园。学习外来文化,不等于照抄照搬,而要批判地继承。对于当今广大青少年热衷于外国节日而淡漠本国传统节日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答案:C 7.对于老鼠,汉语中有“贼眉鼠眼”“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在英语中,老鼠可指女人、怕羞的人,就没有贬义的意思了,特别是在迪斯尼先生创造了米老鼠这个动物形象后,老鼠的形象更是大放异彩,老鼠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智慧、善良的象征。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说明(

) A.语言是一种文化,存在差异

B.不同的语言代表不同的文化,相同的语言代表相同的文化 C.汉语比英语更优秀、更先进

D.不同的语言都有存在的理由和自由发展的权利

思路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做这道题一定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存在差别,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每一种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涵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如果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不复存在,世界将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解答该题时一定要注意B项的迷惑性,相同的语

爱心

用心

专心

言不一定代表相同的文化。 答案:AD 我综合 我发展

8.一次,一位外国朋友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赞赏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这位外国朋友却吓了一跳!想不到笼统的赞美,中国人不过瘾,还需举例说明,于是他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结果引起全场哄堂大笑。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思路解析: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法。正是这种处事方式的不同和存在的文化差异,阻碍了中外的沟通与交流。 答案:因为这位外国朋友不知道中国人的“哪里!哪里!”是自谦词。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使沟通与交流产生了一定的障碍。

9.京剧,是中国的国剧、国粹。它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种中国传统艺术,杂取昆曲、汉调等地方曲种之长,从最初的“四大徽班”进京,发展到今天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现如今,它形成多个行当、多个流派,蔚为大观,博大精深。解放以后,京剧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由传统京剧发展到现代京剧,剔除了旧京剧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封建的、迷信的、庸俗的东西。从剧目上也创作了许多讴歌革命英雄、赞扬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作品,如《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龙江颂》等。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使京剧发扬光大,京剧界开始创新,出现了交响乐队与京剧的结合,在舞台上大胆借鉴现代影视技术,灯光、布景也大胆改革。这些举措使京剧又焕发出新的活力。进入新时期,国家一方面对一些名家的传统曲目进行抢救、整理,完成了京剧精品音配像工程,使传统剧目得以保存。另一方面积极把国剧推向世界,把京剧搬到了外国剧院里,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喜爱。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京剧戏迷票友大奖赛中就吸引了不少外国戏迷参加。 京剧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

思路解析:此题以生活故事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立足材料,读懂材料,归纳出材料的中心内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案:京剧的发展过程向我们证明:在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保持自己文化的先进性,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只有如此,一种文艺形式才能有生命和前途。

10.一个美国人从中国回到美国,他的朋友请他谈谈感受。他说:“在中国吃一顿饭要‘打’三次架。一进餐厅,为了推让座位,主客就开始互相拉扯;接着上菜,主客又要你推我挡一番;最后为了付账,更会展开一场精彩激烈的‘争夺战’。” (1)这段小幽默说明了什么?

(2)假如你遇到一个美国朋友,你伸出了手,对方却想给你一个热情的拥抱,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思路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行为方式的不同看法。美国人的异乡“见闻”,让他吃惊不小。一顿饭要“打”三次架,这让他的确有些不解。这则小幽默正是说明了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今天,为了不再出现类似的“幽默”,我们要与这位美国人一同了解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为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化使者奠定良好的文化底蕴。假如遇到一名外国朋友给你一个拥抱的礼节,你也将会从容地去应对。 答案:(1)说明了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方式,会对别人的行为有不同的理解。

(2)会接纳这位美国朋友的拥抱。因为尊重各个国家、民族独特的礼仪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和开放胸怀。

爱心

用心

专心

11.在一堂思想品德课上,甲、乙两位同学就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同学甲说:“多元的世界文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在走向世界的今天,要全面学习西方文化,来代替传统文化。” 同学乙说:“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不适合我们的国情,所以目前只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就可以了,不必与西方文化接轨。” 他们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辨析题,做这类题目要注意先作出判断,再说明理由,主要考查分析辨别能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正确面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结合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一步说明即可。

答案: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多元的世界文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

(1)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只有中国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了一个自我更新、不断发展又兼容并包的开放体系。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2)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尊重和学习外来文化。但这种学习不等于照抄照搬,应该批判地继承和吸收。 我创新 我超越

12.一位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曾有这样的经历:一位法国老太太热情地免费教她女儿学法语。原来老太太热爱自己的祖国,希望更多的人学习她的母语。这位留学生想到自己总是要求女儿学好外语,在家不许说汉语,心里万分难过。从此她也免费教外国人汉语,她要让更多的外国人知道中国语言是多么博大精深。(提示:汉语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之一)

大家就材料中留学生行为的意义展开了交流,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思路解析此题贴近生活实际,旨在考查学以致用的能力。做这道题我们应明确,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等有关的教材知识。

答案提示:可从继承我国自己的优秀文化,学习外国的优秀成果两个角度来谈认识。

13.在国内,一些父母不惜拿出自己后半生养老的积蓄,迫不及待地把子女送到国外留学。表面上,孩子们在美国学业进步,身体健康,财源确保,父母心中的石头也落地了。然而,在很多小留学生内心深处最深层的角落里,有一块不被人知,但是永远难以弥补的版图。

海外的小留学生们最缺的是什么?大家的答案如出一辙:“我们最缺的是朋友。” 是的,在美国交友非常容易。随时随地,一个招呼就算认识了。然而,那种更深的交往,那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心照不宣,却无处寻觅。

曾做过美国高中学生会主席的孩子说:“我觉得这里的华裔同胞就像活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一个半岛上,自得其乐,既不是当今中国人的生活,又不是真正美国人的生活。我最怕的是,以后我的日子也会是这样。”

海外的小留学生们最缺的是朋友,你能帮助他们吗?有没有好的计划和行动?

思路解析:要想做好该题必须读懂“做友好往来的使者”的真正含意。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对于“计划和行动”,不同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认识,结合课本知识加以制定。 答案提示:(1)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本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性;认同本民族文化。 (2)帮助他们以博大的胸怀理解外国的文化,尊重和理解他国的文化。(只要言之有理即

爱心

用心

专心

可) 学会做人

韩国是一个富有自己民族精神特色的国家,信奉儒家思想,团结、奋争、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其民族精神的核心。

举办1998年汉城奥运会、应对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以及举办2002年的世界杯足球赛,是最近十几年来韩国民族精神的大展示。在民族精神感召下,韩国的妇女们能在国家需要时把家里的金子献出来,韩国的球员能在足球场上奔跑拼命,韩国代表团在汉城奥运会上为了民族荣誉而公然“抢劫”金牌,韩国青年为抗议日本歪曲历史竟在其驻韩大使馆前自断一指„„

【想一想】

面对“韩国的民族精神”你有何感悟?作为“龙”的传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做?

爱心

用心

专心 5

推荐第3篇:八一班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八一班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的指导思想与教材编排特点: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即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学生分析:

本届八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方面还很薄弱,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整体的惰性还是很强,自觉性很差。学生发展参差不齐。另外,所教班的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个人奋斗目标:

让学生掌握一般将来时与一般过去时,复习现在进行时;掌握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等级;学习宾语从句;掌握简单句的五种句型。钻研新课标,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努力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指标。

具体措施:

1、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

读效果。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每天记5个生词,2个常用句子或习语。实施:利用“互

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4、对优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对后进生让他

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

5、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

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推荐第4篇:冀教版三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刘亚坤

将近半学期的教学中,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如何进一步加强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总结如下:

1、更新语言教学观念。进一步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应少一些机械记忆,多一些灵活运用。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等。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

3、课堂训练形式要更加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对单词、句型进行训练,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在培养兴趣的同时传授学生掌握单词的方法。

4、创设情景,让学生活用英语。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灵活运用,在以后教学中我一定要对学生加强交际能力的训练,把教材教活,让学生学活。

5、多鼓励多表扬,培养学生自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锻炼学生的胆量,多让学生当众演说,设立小组制,比一比、看一看,谁最有勇气主动发言,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狠抓基础,培养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在扎实和活用上下功夫,要在听、说的基础上,抓好读写的训练,要注意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

7、要适当增加语言的输入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还要适当增加一些听、读语言材料。

8、狠抓后进生。工作中要狠抓后进生,帮助他们查找落后的原因,课下及时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争取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提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如“互助式”、“一对一”、“组长带头式”等,坚信“没有笨学生,只有懒学生”的信念,告诉他们“勤能补拙”,一定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9、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回家不肯读书,复习,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10、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11、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我注意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

12、在班级上搞英语活动,例如猜单词、背单词比赛、唱英文歌曲比赛、讲英文小故事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等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比赛活动中增加知识,提高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13、加强对学生的口语锻炼,在平时的课间或放学时多和学生聊聊天,说说英语,让他们把学会的英语用于生活中,用在适当的场合。

14、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制定复习计划并付诸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能够认真布置和批改课后作业,争取不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能找到教好学生的方法。需要我们教师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身上的担子也很重,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一个孩子也都有成功的潜能。尊重孩子的差异,赏识孩子的成功,教育之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蹲下来,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努力。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首要实践,其次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要经常的接触,反复运用。要明白实践越多,提高也就越快。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我仍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对待学生还不够亲切„„等。同时,在工作中,我意识到,人只要有一刻的松缓,一刻的懒惰,你就会退步,就会落后,但别人却在不断的前进。所以,不但是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对自己,也要严格要求,要学会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正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争取更大进步,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推荐第5篇:冀教版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英语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六年级的英语教学,本班共有五名同学,已有三年的英语学习基础,对英语兴趣较浓,为了给他们打好小学阶段的英语基础,为小升初做好准备,我对教学工作丝毫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学期初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通过总结发现,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结合本学期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教学情况:

一、教学就是教与学,两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最后却发现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一点也不积极。后来我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从而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兴趣。

二、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三、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自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力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这会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比如陈志宏同学,他的英语基础不好,单词、课文都不容易记住,但他很踏实,作业都能够按时完成。对他,我就需要很大的耐心,带着他读单词、背单词,进而能够流利的读课文。英语是语言,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到班上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期末考试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一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在日后的英语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推荐第6篇:八上u7英语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许丹

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7,Section A

【设计理念】

以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是目前交际教学思想中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倡导“在做中学,在做中用”的教育理念,将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帮助解决教学难题,为学生创设真实可视的英语学习环境,也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为《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7,Section A。学习内容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1、学习有关西餐的单词和短语:a banana milk shake,super chicken sandwich,yogurt,relice,recipe,lettuce,etc.

2、学习奶昔、色拉、三明治制作程序的表达方法: (1) First„.(2)Next„.(3)Then„.(4)Finally„.

3、掌握语法点:

(1) Countable Nouns (2)Uncountable Nouns (3)Instructions 【学生分析】

1、利用多面体课件和实际操作上英语课,学生视听感觉明显,在欣赏和享受中学习。

2、通过对本课学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正确的语言结构表达西餐制作程序和西餐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用first,next,then,finally描述奶昔、色拉、三明治等的制作程序。

2、学会运用祈使句表示要求、命令、指示等。

3、能根据指令完成相应的任务。

4、学会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如何表示量。

5、学会看和写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菜谱。【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g-in 1.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a.Peel three bananas.b.Cut up the bananas.c.Put the bananas and ice cream into the blender.d.Pour 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e.Turn on the blaender.f.Drink the milk shake.2.How do you make the fruit salad? Step 2 Revision 1.Revise the earlier words.2.Ask th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procedures on 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Step 3 Presentation 1.Teach New Words and Expreions.2.Point out the two columns in the chart and read the headings,How much and How many.(Activity 2a)Maria and Katie are making a fruit salad.Listen carefully to what they\'re saying.Listen again.Look at the chart in your book.You can count some of the ingredients thye talk about.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the words in the correct column in the chart.Step 4 Practice Point out the sample conversation.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it to the cla.Work in pairs.Step 5 Listen,Read and Write (Activity 2b)Point to the chart and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amounts in the first column.Point to and read to the cla the headings at the top of each column .Ask students to say what these words mean using their own words.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gain.This time listen to the amount of each ingredient the girls talk about.Write the name of each ingredient after the amount in the chart.Step 6 Consolidation Point to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in the box.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 to the cla.Have students work in pair.Step 7 Homework 1.Copy New Words & Expreions and get ready to have a dictation.2.Do exercises for Unit 7(Period 2).3.Learn Grammar Focus by heart.【案例反思】

时代在变,世界在变,事物都在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也是势在必行。由David Nunan倡导的任务型教学主张Learn by doing,欣起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浪潮。教师和学生皆需要有创造性,紧跟时代,与时俱进。

推荐第7篇: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4课《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七彩教育网 www.daodoc.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第14课《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这是一篇比较典范的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对于这样庞大、这样特殊、这样雄伟的一座建筑艺术,除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外,主要还应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鉴于八年级学生空间概念不是很强,特别是农村学生没有见过故宫等学生情况的分析,我设立了一下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培养把握事物说明文空间顺序的能力。

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为了逐步实现这些目标,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特别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让学生当导游,给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上的机会,培养学生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和欣赏故宫博物院建筑结构及布局美的能力。为此,我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熟知的“曲阜三孔景观图片”,带领学生领略“相聚万仞宫墙、谈笑悠悠杏坛、漫步六艺城中、聆听先哲、修习六艺、体味民俗、不亦乐乎”的一处处完美的图画,让学生对建筑先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激发对祖国、对家乡伟大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学习兴趣。接下来就把故宫博物院这样一部风光片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让学生惊叹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然后发问:你对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了解多少?(学生自由发言)

二、整体感知

带着学生丰富多彩的回答,进入到第二个环节整体感知课文,设置三个步骤。一是自由朗读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daodoc.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2分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二是思考回答对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印象,说明有哪些特征?三是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通过小组合作,画出参观故宫的行踪路线,并通过让学生当导游的方式在多媒体上演示,从而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故宫的布局。

三、局部探究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设置了局部探究三个问题。一是你认为哪个景点应重点参观?为什么?这样写对说明事物有什么好处?全班讨论后明确:在“前朝”中重点介绍了太和殿,因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示皇威的地方,太和殿也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所以要重点介绍。二是文中哪些段落是向我们介绍太和殿的?为加深理解,要求学生齐读5—8自然段。三是课文是怎样介绍太和殿的情况的?采取小组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作答,并明确在介绍太和殿时,作者寻找正中的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作为立足点,按照空间顺序进行介绍的。

四、拓展训练

当学生正陶醉在太和殿流连忘返的时候,教师对故宫进行总结。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时学生不免对故宫博物院高超的建筑艺术赞不绝口,教师借此设置2个问题。一是通过思考交流让学生用精妙的语言来赞美故宫;二是设计说话拓展训练,让学生带领大家参观学校,同时发动学生为自己的学校设计校徽图案,激发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设计,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注重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并能在教师有效指导下主动学习,基本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支持者额达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双方都能在自己明确的工作坐标中实现双边互动。但不足是由于教师过多的点拨,导致课堂上仍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痕迹。今后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daodoc.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还应注意精心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推荐第8篇:语文一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8课《阳光》教案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8.阳光

课前透视

《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题: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学生每天都在阳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长,但是却常常忽略了阳光的存在。能留意阳光、感觉到阳光的时候并不多。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创设情境,让他们体会到阳光的美好和宝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树立导学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挂图、乐曲磁带、《种太阳》歌曲磁带。2.丝绸被面或围巾。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1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谜语:“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 师:谁知道谜底是什么啊?(太阳)

2、师:太阳有什么作用呢?哪些小朋友能够和大家讲一讲?(太阳给人类带来光明,太阳可以把衣服晒干,太阳撒在身上暖洋洋„„)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第八课 阳光。(板书课题:阳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阳光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识字

师:在读课文之前,老师要说两个小小的要求 1:你能不能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你能借助拼音认识字词,读通课文。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3.师:(课件一座有阶梯的山峰,每一阶梯上有几个生字)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勇攀高峰的比赛。比一比谁最先到达山顶,夺得红旗。

4.师:大家表现可真不错,那老师现在奖励你们一个游戏。游戏名字叫做:登山看日出。看看谁最先到达山顶。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2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5.师:同学们真能干,勇敢地战胜了困难,终于到达了山顶。那现在,老师给这些生字宝宝们都穿上了一件新的衣服,他们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送喜洋洋回家,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朗读

师:

1、学完了生字,我们一起进入文章看看吧!你们还记得划分自然段的方法吗?(指名回答),那一起来看看他说的对不对呢?(看课件)

2、那现在老师想邀请班上表现最好的四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请四个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这四位小朋友表现可真不错,现在请小朋友把这篇文章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注意提示认识新偏旁“阝”。)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写字

1.出示生字“也、长、山、出”指导认读,用“也”练习说话。

2.小组讨论: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汇报:提示:“长”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三笔“竖提”是新笔画,注意区别它和“竖勾”有什么不同。

4.教师范写(参照特级教案)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3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5.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临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尽量让自己满意。(教师个别指导。)

6.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组内评议。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

第二课时

1.游戏:找朋友。(给生字宝宝找到它的拼音朋友。)

2.游戏:猜猜猜。(看老师的口形,猜猜发的是什么音,看谁的生字卡片举得快,猜得对。)

想象: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音乐最具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

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自由读,分组读。

1.引读第一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金子”该怎样读?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4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2.太阳出来了,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

(1)汇报。

(2)从“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这几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几个词该怎样读?

(3)你见过锦缎吗?(出示课件和锦缎,让学生说说感觉。)

(直观的实物展示和课件相结合,加强了对难点句子的理解,使学生在独特的体验中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去朗读的热情。)

(4)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闭眼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你身上的感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情境,让他们充分地体会阳光,在读中悟出阳光的美好。)

4.阳光这么可爱,请你捉点阳光保存下来。(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为什么捉不住阳光,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懂得阳光是捉不住的,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熟读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积累,读中评议。) 背诵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5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闭上眼睛想象课文的情景和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边想象边练习背诵。2.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配乐) 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自由练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口头组词。

3.你还认识哪些“日”字旁的字? 实践

1.讨论:题目是“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鼓励学生课下想办法搜集材料,利用班会时间展示、交流。

2.绘画:用自己的彩笔描绘阳光。(播放歌曲《种太阳》)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6页

推荐第9篇:语文一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2课《四季》教案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2.四季

教材背景分析

《四季》是新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有趣的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琅琅上口、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了四季中有代表性的事物,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适合朗读且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

七、儿、

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横折折钩、竖弯钩 ”和4个偏旁“月、口、禾、雨”。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识字、写字能力有所提高。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之美。 5.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正确认读和使用“对、说”等11个生字,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4个生字,朗读课文、感受四季特征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有关四季的动画和图片,识字内容,课文内容、相关练习等。

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圈画生字。 教学方法: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1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启发教学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些美丽的景色,你想去吗? 生:想!

师:睁大眼睛,快坐好。老师给你找个小向导。 (点击鼠标,出现一只小鹿)

师:老师请来小鹿做向导,你可要认真观看啊! (课件播放关于四季的图片)

师:同学们看得都很认真,谁能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冬天的雪花;春天的小草;秋天的落叶;夏天的荷花等等

师:这就是我们的四季王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四季的课文。 出示课题。 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儿童喜欢童话般的世界,富于幻想,教师利用了这个特点,虚拟了一个童话情境,并通过课件演示鲜活的画面,由“小鹿”做导游,通过引导学生把握各个季节的典型事物,将学生带入“四季”,如临其境,不仅能产生兴趣与遐想,而且使学生对小动物生成了亲近感。同时,使学生对“四季”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激趣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2.接读课文,生认真听,随时在大屏幕上出现本课的生字。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2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3.大屏幕出示本课说所有生字(以生字小屋的形式),指名生给拼音宝宝(拼音卡片)找找家,把它们放回相对应的生字上面。(生上台给拼音找相对应的生字)。

4.小老师领读生字,齐读生字。

5.交流识字方法,记字形: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组词、生活中识字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6.游戏:摘苹果记生字。(每个苹果上有一个生字,生读正确,奖励一个小苹果粘贴。)

7.小结:同学们不但能在课文中识字,还有那么多好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字,真是太棒啦!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此处的教学设计就是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创设给拼音宝宝找家的有趣情景,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借汉语拼音和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识字,寓教于乐,易于学生接受。

此环节识字教学中渗透了许多生活中识字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勤于动脑思考的好习惯,也使原本枯燥、单一的识字教学充满了乐趣,激发了学生对于中华汉字的热爱,调动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朗读:

大屏幕上同时出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代表性图片,请学生再次自己读课文,并挑选自己喜欢的季节读给大家听。(学生自读课文。)

不一定以课本的顺序讲解课文,以学生选择的不同顺序分节帮助学生理解、指导学生阅读。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3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展开教学,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有学生说自己喜欢春天,相机引导其朗读课文的第一小节。2.理解文意,指导朗读:

(1) 师:听这位同学读了这一小节后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草芽是尖尖的。 生:还知道了草芽在对小鸟说话。

(2)师:草芽尖尖是个什么样子啊?谁能上黑板画给大家看看? (生上黑板画小草,师相机指导)

师:草芽嫩嫩的,尖尖的,十分柔软,非常可爱! 谁能把草芽嫩嫩的,尖尖的样子读出来?

(指名生读“草芽尖尖”一句 ) (3)师:草芽为什么说自己是春天? 生:因为只有春天到了小草才会发芽。 师:春天到了,大地还有哪些变化?

生:小河里的冰都融化了;柳树都发芽了;迎春花也都开放了;等等 (相机出示配有音乐的春天的动画图片,包括以上学生提到的事物) 师:春天多美好啊!小草作为春天到来的标志多自豪啊,谁能把小草的骄傲与自豪读出来呢?

(指名读——师范读——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4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设计意图:此处借助板画,多媒体动画和配乐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朗读课文和书籍的兴趣。学生边读边想象,并将生活中的观察所得融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可以促进其感悟的不断深化,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帮助积累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请喜爱夏天的学生先来谈谈自己喜欢夏天的原因

生:夏天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游泳,去海边捉螃蟹,打水仗,吃西瓜等等 2.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里写夏天的一个小结,看看文中提到了夏天的什么?

(指名生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生:写了圆圆的荷叶和可爱的小青蛙 3.语言渲染,指导朗读:

师:是啊,夏天到了,池塘里长满了圆圆的大荷叶,小青蛙在荷叶上快乐的跳来跳去,多美啊!(边说边出示相应地动画图片)小朋友们,该怎么读呢?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本小节的学习由回忆生活中的乐事开始,加之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渲染和学生的反复练读,使学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来自夏日池塘边的那缕清凉与惬意,帮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正如朱作人教授所言:“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侧能使人感受。”在不断的朗读体会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5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请喜欢秋天的所有学生一起来读一读第三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提出不懂的问题。

2.质疑解疑:

生:谷穗为什么是弯弯的?谷穗为什么要“鞠着躬”?谷穗为什么说自己是秋天?

生讨论,全班交流解答。

(谷穗弯弯是因为秋天了谷子都成熟了,结满了果实,很重,所以把腰都压弯了;被压弯了腰的谷穗就像是在向我们鞠躬一样。)

(相机出示谷穗被压弯的动态图片) 3.表演读,体会情趣

师:谁能学着谷穗鞠躬的样子给大家读一读第三小节?

(指名表演读——师范读——自由练读——再指名表演读——全班表演读) [设计意图: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促进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勇敢的提出自己的疑问,从小培养孩子乐于动脑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可以使孩子受益终身的。运用启发、讨论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之后入情入景的表演朗读,更使得学生情趣盎然。]

(四)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师:说说冬天里都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生:下雪之后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滑雪、滑冰。

生:我喜欢冬天,小雪人真顽皮,它戴着小红帽,胡萝卜做鼻子俏皮可爱。 生:冬天雪花白白的,多美丽啊!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6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生:冬天还可以穿上厚厚的棉衣,在雪地上散步、玩耍。

师:哦,看来下雪和小雪人真的是冬天最明显的标志啊,因为有了它们冬天也更加有趣和可爱啦。今天老师也给你带来了一个可爱的雪人朋友,看看它都说了些什么?

(播放动画配乐朗读) 2.师:小雪人说了些什么? 生:(齐声回答)我就是春天。 师:那它是怎么说的这句话啊?

生:(指名回答)雪人大肚子一挺顽皮地说。 师:你能学学雪人的样子骄傲的读一读这一小节吗? (生自由练读——师范读——指名表演读——表演读比赛)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要联系生活教语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求学习的不仅是文本,而且还有学生的经验(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由文本引向生活,让学生谈出生活中的春天,重在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感受。本小节设计引导学生自主的联系生活谈体验,感受冬天的美丽与快乐;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如加动作)、背课文,学习活动自然就成为了一种快乐的精神享受。]

四、诵读全文,回顾总结: 齐读课文,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在逐一分析课文的基础上,加以总计概括,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学习印象,有效的指导背诵。]

五、拓展联系,提高表达力: 1.出示课本中的句式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7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________________,他对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

2.师 :老师今天看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特别想用作诗的方法把它们说给大家听一听,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那老师就用书上的方法先来说说春天吧。柳条飘飘,它对燕子说:“我是春天”。

(出示秋叶飘飘的图片)

师:那位同学能当小诗人,照着书上的样子来为这幅图片作首诗啊? (指名生来说一说——给夏天和冬天也作首诗)

师:同学们可真榜,都是不错的小诗人。把你作的是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好不好?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拓展联系,可以巩固学生对四季特征的认识,强化学生对书上句式的学习,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此形式拓展了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体验,培养学生注重联系生活学语文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语言的感悟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将语文的实践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教学评析与反思:

实施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在情境中识字,提高生字的复现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读:带着拼音读、去掉拼音读、让学生摘苹果记生字。在读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自然复现,每次的出现又有一定的层次随语言环境整体自然复现,无意中使汉字得到巩固。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8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2.以情带学,自然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开始我就利用动画导入,以孩子喜欢的方式导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然后设置如下情境:如:在理解“鞠躬”一词时,我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鞠着躬读第三小节。我们什么时候会鞠躬?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再现,再让学生说说谷穗为什么时弯弯的?它在向谁鞠躬?这样的设计,我自认为更能说服学生,形象生动,让学生记忆深刻。

3.提炼生活,丰富想象,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在全面理解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我安排了一个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照课文中的诗句,说一说四季里发现的东西,学生在这方面有较多的生活积累,通过启发,生活中许多景物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学生续编的儿歌精彩程度出乎我的意料。

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中应该安排写字教学,但是因为本堂课的容量有限,已经无法安排这一环节。

2.语文教学不是让学生被动地获得知识,而应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去发现知识。识字教学中要注意进一步强化巩固识字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缺少课间休息环节。

4.对教学过程中引导、过渡、总结性语言的雕琢不够精细。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9页

推荐第10篇:语文二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9课《欢庆》教案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语文二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9课《欢庆》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情景法、讨论法、讲读法 课前准备:搜集资料,了解国庆节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谈话: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十月一日是什么日子?课前老师叫大家去收集有关国庆节的资料,你了解了些什么呢?

同学们,从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十月一日就成了我国的建国日。下面让我们共同去重温一下这普天共庆的幸福时刻。(课件展示)

二、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读课题。

2、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除了可以说欢庆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什么?

3、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巧办法来记住这两个字?在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些什么?(老师范写,学生练写,并在小组里交流,展示给小伙伴看)

三、识字读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生字读准,遇到不懂的字就请教书下面的大枫叶,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页

1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2、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同桌互读

3、玩“猜字迷宫”游戏,巩固生字。

4、出示词语,读准字音。注意“乐”是多音字,读准“欢乐”和“乐曲”。

5、采用各种方法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四、精读理解:

1、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划起来,四人小组共同商量解决。

2、小组汇报: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师生共同研究解决)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祖国妈妈生日了,大海唱什么歌?鸽子会对祖国妈妈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呢?(师生共同研究解决)

3、把喜欢的句子好好研究一下,读一读,看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指名读、互评,老师范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4、课件展示祖国的新面貌,问:你们自豪吗?骄傲吗?

5、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后四句。

6、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1、欣赏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2、祖国妈妈生日了,小朋友想送些什么礼物给她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页

第11篇:语文一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9课《影子》教案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9.影子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和1个偏旁。2.会认7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斜钩”和1个偏旁“月”字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我”的书写。2.了解影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抽读学过字的卡片:在 月 有 伞

二、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谜语让学生猜。谜底:影子

2.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呢?影子在你的什么方向呢?影子有什么特点?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9课《影子》板书课题,看看书中的小朋友的影子有什么特点?

二、指导学生看懂图意 1.出示第一幅图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1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提问:图上画的都有什么?他在干什么呢?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这幅图和刚才第一幅图哪儿不一样?

过渡语:影子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学生再次读课文,要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把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轮流读课文,相互正音。4.抽读生字和会认字卡片。

四、朗读课文,了解影子的特点

1.自己读全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2个)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2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结合第一幅图,读第一自然段。

想想:影子在小朋友的什么地方?这是为什么呢?板书:前 后

(2)在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呢?小组同学结合问题进行讨论。 (3)请学生回答。(当太阳在小朋友前上方时,影子在小朋友的身后,)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

(4)那么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边呢?(当太阳在小朋友后上方时,影子在小朋友的前边)可以让学生动笔画出小朋友、太阳、影子的位置。

(5)请大家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把影子比作什么? (6)指导朗读,读出欢快、活泼的语气。 学生自由读,读出语气。 (7)学生试背一背。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照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这段。

提出问题:影子在小朋友的什么地方?结合图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在左,什么情况下在右?

(2)学生结合两个问题思考。 (3)四个同学一起讨论。

(4)请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板书:左 右

(5)学生用学习第一段朗读的方法,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欢快、活泼的语气。

(6)试着背诵第二段。

4.朗读全文,说说影子有什么特点?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3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5.练习背诵全文。①自由背。 ②同桌互背。 ③指名背诵。

五、除了在太阳底下能出现影子,还有什么时候也会出现影子?请你们自己亲自去试验一下

六、学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个、右、友、朋、左、后、我。2.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做猜字游戏,巩固字音。 3.学习新笔画和新偏旁。 4.识记字形

(1)自己自学 ①读准字音 ②记笔顺 ③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 (2)读读生字卡片的词语,了解字意。

5.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有问题共同学习,比比谁说得最好。一会儿请他在全班讲一讲。

6.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解。讲得不准时,下面学生可以纠正,也可做补充。 个:gè,上下结构,共3笔。可以用学过的人字头来记,下面加上一个“竖”就是“个”字。组词:个人、一个、几个„„

右、左、友:三个字可以放在一起来记。前两笔却都是横、撇,“右”字下边是口,“左”字下边工,“友”字下边是又。组词:左右,朋友。

师问:我们学过“有”字,(出示卡片),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友”字,怎样区别这两个字。“右和石”又怎样区别呢?学生通过比较掌握同音字和形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4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近字。

后:hòu,独体字。用数笔画方法记。组词:后面,前后„„

我:wǒ,独体字,用数笔画方法记住字形,小老师带着学生书空笔顺2遍。组词:我们。

朋:póng,合体字,由两个“月”组成的,左边的叫“月字旁”。组词:朋友。 7.指导书写

(1)学生按82页第2题的红色笔画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2)仔细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位置,观察后在书上的田格中把每个生字试着写一遍。

(3)重点指导“我”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我”字,让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学生边观察边说位置,教师边板书。教师强调第二笔在左半格横中线上起笔,稍微向上斜一点。第五笔斜钩在上半格竖中线上起笔,要比左边的“撇”高,收笔比左边竖钩的“钩”的“钩”低一些。第六笔“撇”在上边横收笔处开始写,撇到竖中线位置,最后一笔比“撇”高,比“斜钩”起笔低。

②学生练习仿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③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评议。 (4)写其它几个字

①让学生说说重点笔画的位置,

“个”字第一笔“撇”在上半格中间起笔,撇尖稍过横中线,而第二笔捺脚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5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右、友、左”这三个字比较观察。“右”的第一笔横长,而“友”和“左”字的第一笔“横”跟“右”字的“横”比稍短一些。

“朋”字,注意两个“月”字大小差不多,里边的第二个横写在横中线上,两个横摆放得比较匀称。

“后”字注意中间的“横”稍微长一点,下边的“口”字与“横”同宽,“横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

②学生在书上田格中把这6个字写一遍。 ③展示评改。

七、巩固练习

1.在生字本上写生字作业,每字3遍。2.练习背诵全文。

3.课后练习3,说说在你座位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都是谁。板书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6页

第12篇:—(八)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物理)工作总结

转眼一学年度即将结束,这一学期来也是我在教学领域履行教师职责,勉力耕耘、不断进取的第五年。回顾自己五年的教学历程。本学年度能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把我在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为人师表,以宽容处事待人,以真诚关爱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为人师表,以宽容处事待人。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对学生做到:平等待人,宽容待人,用真诚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同时又不失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加强教育理论和业务学习,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为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①认真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②把握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如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以及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新知识。

③创新教法。认真分析教与学之间可能的矛盾,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教学方法。注重课堂互动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认真组织好每一次课堂教学,营造积极浓厚的学习氛围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加大培优补差的力度

现在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个别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时有发生,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让“学习为我,我为学习”深入学生心田,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倦为喜爱,以学为乐,以学为荣,以学为享。

4、集体备课,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利用休息时间,虚心去听其他老师的课,相互学习、研讨。向他人学习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 1

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努力做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喜欢我化学课。

三、关注中考,重视基础教学,能力的培养,大胆在教学中进行课改尝试

1.重视基础教学,突出能力的培养

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抓好物理课本知识教学,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物理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

同时抓好基本技能,物理书面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中注意防止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课改尝试。在教学中,采用了“学案导学,探究教学法”。从学生反馈,几次考试成绩来看,我的课改是有效了。体现出学生乐学,爱学物理。成绩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

2.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物理实验课。课前准备充分,演示实验效果良好,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今年的教学,只是告一段落,今后的教学改课,还得我不断的探索和进取,我将一如既往,继续为xx的教育,自己的事业更加努力。

第13篇:金刚经浅释_宣化上人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浅释

作者:宣化上人

地点: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旧金山佛教讲堂 时间:1968年11月至1969年4月

导读:A1.总释名题;A2.译人;A3.别解文义(正文);A4.附录说明(编注)

开 经 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A1.总释名题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一部经在这个般若时里边说的。论到五时八教,这属于别教,是般若时;第四般若时,也就是第四时。在这个四教里边,属于别教。佛说的般若部,有六百多卷。这《金刚经》,是六百多卷里边其中的一卷。

讲起般若部,这个《般若经》非常重要。怎么显出它的重要呢?佛说这个般若部的时候,用了二十年;二十年说般若,在这二十年说了六百卷的《般若经》。最后,佛说过这样一句话,说这个《般若经》,将来大兴于震旦;震旦就是中国。说将来这个般若推行到每一个国家去。所以在唐玄奘翻译《般若经》的时候,有一千多个比丘共同在一起来翻译这《般若经》。一千多比丘,在家人有两千;两千多在家居士,在大兴善寺。

那个大兴善寺,当时从方丈室到山门去关门,要怎么样关门呢?要骑著马去关门。那么现在的时候,可以用一个自行车去关。距离有多远呢?由方丈到山门那个地方,有十里路;十里路远,所以关山门的时候要骑著马去关山门。因为它这么大,所以就能容纳--当时从事翻译经典的工作的

三、四千人,来做这件事情。那么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这一年桃开六度。这个桃花,就是结桃子的这种树,在这一年之中开了六次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这叫桃开六度。这是表示甚么呢?就表示翻译《般若经》这种的工作是殊胜的,是特别的重要。所以花、草、树木神,都来拥护这个法会。所以这一年的期间桃花就开了六次,有这种祥瑞。那么由这种祥瑞,证明《般若经》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现在再讲这个《金刚经》的因缘。我最初到旧金山来,曾经讲过一次《金刚经》。当时预备一般听经的人,有的听得懂的,有的听不懂的,那么以后这么多年就没有讲过。为甚么没有讲经呢?就因为我愿意隐遁,不愿意让很多人知道有这么一位法师。所以我到美国自己给自己取个名字,就叫“墓中僧”。墓,就是坟墓;中,就是在坟墓里边:坟墓里边的一个和尚。虽然我现在没死,可是已经钻到坟墓里头去了,所以和外边的人很少接近。那么,由去年有白文天、韩光先、易象干、客尔康等等从西雅图来,就硬把我从这个坟墓里头拖出来!拖出来干甚么呢?就打禅七。这是在美国第一次打禅七。早起六点到晚间九点,一般人都认为是这是很辛苦了,其实这是很方便的,并不紧。这个工作要紧的时候,应该早起三点钟开始到晚间十二点钟,这是正式打禅七的一种工作。

那么由那一次,我第一次见著这个韩光先,就是果璞。他和我一讲话,我就听他这个声音好像山东人的声音,我叫他山东老乡,就是山东人。那么他呢,在以前也没有皈依过;可是没有皈依,见著我他就叩了个头。在这美国人里这样是很少的,所以我说这个真是正牌的中国山东人。那么我对于这班人的印象,就很不错。所以我觉得这几个人都可以提拔,在佛教里做一番事业。果然在今年夏季暑假的时候,这一班人就都来学《楞严经》。学《楞严经》学完了之后,现在又讲《法华经》。正在讲著《法华经》,有一天,大概是那一天呢?是不是观音菩萨出家那一天?果璞和果能,就要求讲《金刚经》。那么“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

怎么叫法不孤起呢?这个佛法,必须要有人请法,才能说法;要没有人请法呢,这个法就不容易说的。有人请法,就是有人要求讲某一部经,这叫请法。那么法不孤起也就是这个法不能自己生起。仗境方生,有这个境界才能生出这个法来。道不虚行,这个道不会空走的。遇缘则应,有缘就应;就应付这个缘。这叫道不虚行,遇缘则应。

那么既然有他们几位想要听《金刚经》,于是乎我也不管我会讲不会讲,就冒冒失失答应了,说可以。并且他们都过去已经听过《金刚经》了。听过谁呢?听过,那个 Kenneth 先生讲过《金刚经》。不过他说,当时因为初学,也大约听得不太懂,现在要再听你讲一遍。那么我就答应了,所以在今天才有这个金刚法会的成立。以后,无论你们某一个人想要听某一部经的,都可以请法师说法。这要请法;要有人请法,才可以说法。

那么讲《法华经》,这是甚么因缘呢?讲这《法华经》,我告诉你们这个因缘。这因为现在我在美国,要造就和尚,要造就未来的佛教的继承人。所以现在有一个果前,他发心出家。那么发心出家,听了《楞严经》,对于佛法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我这个《法华经》的因缘,就是为著要果前,在前边;这一些果果果果,果甚么果甚么--像这个果宁昨天讲这个唧唧喳喳,都要在后边跟著。所以我看这一班人,还都对佛教有一点兴趣。所以有的栉风沐雨,就是刮风也来听经,下雨也来听经,在对面这么远,又要跑这么远的路。在二十九街过来,也要搭巴士,又要等车,又要在那个地方风吹雨打的,这都很不容易的。我看这一班人还有一点诚心。所以我就继续讲这个《法华经》。

现在又讲《金刚经》。我们现在讲这个《金刚经》要简单一点,就不要讲这个七种立题、五重玄义,都不要讲它。我们现在就开门见山,就讲这个总释名题,就讲第一,就是总释名题;第

二、讲译人;第三呢,是别解文义,分出大科,分出这么三种讲法。

“金刚”:甚么叫“金刚”呢?怎么又“金刚般若波罗蜜”?甚么叫金刚呢?我告诉你,就是那个金刚心。金刚的心也就是那个金刚性,也就是那个金刚的般若。金刚的心也就是金刚性;金刚性也就是金刚般若。说出来这么多的名,合而言之是一个。为甚么要说这么多名呢?你不知道这一个,知道那一个;你不知道那个,就知道这个;你那个、这个都不知道,你又知道这个般若。所以多举出几个名字来,你张三也就是那个张和,也就是那个张老三。这么说好几个名字,你就认识他。这金刚也这样子。那么金刚怎么说是自性呢?我们这个自性,是永远不坏的。我们这个金刚自性也就是金刚心,金刚心也永远不坏的。我们这个金刚般若,就是实相般若。这实相的般若也是永远都不坏的,永远存在。所以这一部经的名字,这“金刚”是个比喻;“般若波罗蜜”是法,这一部经就是法喻为名。在七种立题里边就是法喻为名:以金刚来做比喻,比喻般若。

那么这个讲法固然是对,可是不如我说它是金刚心、金刚性、金刚般若。这个般若就是金刚,不用比喻。这个心也就是金刚,不用比喻。这个性也就是金刚,不用比喻。这个就是甚么呢?金刚,不要比喻,比较直接了当。这个讲法,是很少人这么讲的。可以说是这样,一般的法师,要是对金刚般若波罗蜜没有认识的,都不这样讲。怎么样讲呢?都作为法喻为名。我现在,是不是不以法喻为名?不是,也是用法喻为名。可是我把它合成一个,这个法也就是喻,喻也就是法:法喻是一个。分而言之,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合而言之,也就是《金刚经》。所以普通中国人叫它叫《金刚经》,没有般若波罗蜜。那么再可以说,也就是《般若波罗蜜经》。那么这法,我常常对你们讲,应该讲活了,不要把它讲得死板板的。所以现在把它讲成一个也可以,讲成两个也可以,甚至于讲三个、讲四个都可以,这没有一定法!《金刚经》里边说:“无有定法,是名般若波罗蜜多!”你要把它讲成死板板的,好像那个钉是钉,卯是卯,总有一定的:那就成一个不活动了。

我们讲来讲去,究竟“金刚”的这个意思,我还没有明白。你讲一个也好,两个也好,三个也好;你讲了这么多个,但是我还没明白!这怎么办呢?那好了,我现在再给你把它解释解释。金刚具足三个意思。三个意思是甚么呢?第一个就是坚固;第二个就是光明;第三个是锐利,也可以说锋利。甚么叫锋利呢?就像那个刀刃,非常锋利,非常快,切金断玉,削铁如泥:这都是金刚。削铁如泥,砍到铁上,就好像砍到那个泥上一样,一点也不能挡得住它。金刚的体,是坚固的,金刚本体是坚固的,不坏的。它不可能为一切所坏,它坏一切所不能坏的;坏一切所不能坏的,就是甚么呢?摧伏天魔,制诸外道。

天魔外道这种邪知邪见,是不容易制伏的,可是你有这个金刚的体,就把这个天魔外道都给它破坏了,这金刚体是坚固的。金刚的相是光明的,金刚,它是透明体的,光明的。光明而不为一切黑闇所破坏,而它能破坏一切的黑闇。所有世间一切的黑闇,你有金刚都可以把它破坏了。说那是破坏主义,你破坏这黑闇,才能得到光明!这是破坏邪法,而不是破坏正法。你把邪法破了,正法才能久住;你邪法不破,正法就不能久住了。所以,这是破坏一切的黑闇。金刚的用,它的功用,是锐利的。这个锐利得,也是无坚不摧,无邪不破。

讲到这个金刚心,我们一般人不要误会了,以为是我们胸腔里边这个心。这个心,是个肉团心。这肉团心,没有甚么用。这肉团心,它的形相犹如一个倒挂的一朵莲花这么样子。白天,它就开了;晚间,它就合上。合起来,像一个倒挂莲花一样;开,甚么时候开了呢?这个心里边有孔,那个孔窍白天它就开了;晚间睡觉的时候,那孔窍就合上了。所以这个心,是个肉团心,没有甚么用处。那么还有一个心,叫妄想心。妄想心又叫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心。眼耳鼻舌身意各有它的识:眼有眼识,耳有耳识,鼻有鼻识,舌有舌识,身有身识,意有意识,这叫六识。在这个第六意识,一般人以为肉团心是他的心,这是第一个错误。

第二个错误,又以为他这妄想心是他的心,就好像《楞严经》上;听过《楞严经》有这么一段文,你们还记得不记得?这一段文是这样说的:“佛告阿难。此非汝心。乃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认贼做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这一段经文,有的人记得吗?这一段经文,是很要紧的。这一段经文就是说的这个第六意识尽打妄想;他妄想这本领非常大。他这个打妄想,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忽上忽下。他不要坐火箭,就到了月球去,不要藉著火箭的力量。他这一个打妄想,月亮在那儿,跑到那个地方去了。一瞬间打妄想又到了西天;一瞬间打个妄想又到了东土:甚么地方都可以打。你想到日本,你打著妄想,日本那个街道,就现在你这个眼前了。你到过德国,到过法国,到过你所到过地方,你这一打妄想,也到那个地方了。现在一般人研究到月球去,这由甚么造成的?就都是由这个妄想。现在打这个妄想,就要实现这个妄想,这都是从第六意识发生出来的。所以,这第二是妄想心。

阿难就认为妄想心是他的心了;对佛讲,但是佛就告阿难,“此非汝心”:这个不是你的心哪!那么是甚么呢?“乃是前尘。虚妄相想。”这是一种前边的尘相,“虚妄相想”;虚妄的那个相,是由你那个妄想生出来的。“惑汝真性”:迷惑你自己的真性,把你自己的真性迷惑了。“由汝无始”: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你都认为它是心了,“认贼作子。”你认贼作你的儿子啰!“失汝元常”:把你自己本来固有的宝珍,都丢了。原来常住不坏的那个宝贵的性,宝觉,明心,都失去了。“故受轮转”:所以就在六道轮回里头出头没,这么样子,总也无有了期。这一段文就是说这个妄想心。

那么第三是甚么呢?真如心。这个真如心,也就是实相的般若,也就是实相。这个真如,这个心,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你说它大,没有再比它大的;你说小,也没有再比它小的了。没有法子再找到比它小的,也没有法子再找到比它大的,这叫真如,真如心。这个心,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心,这心有这三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这两个字已经讲一个大概。现在讲这个“般若”。甚么是般若?“翠竹黄花,无非般若。”这个绿的竹子和这黄色的花,都是般若。般若是印度语,在五种不翻之中,它属于“多含不翻”。因为翻过来中文,祗可以翻译一个意思,而不能翻译它这样多的意思,所以不翻。那么多的意思有多少呢?有三种般若。这三种般若就是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那么般若翻译成中文就是智慧。智慧祗有一种的意思,所以就保留它原来这个梵语来尊重,不翻;尊重这个般若,所以就不翻它。那么般若有多少呢?般若,光这个《般若经》,那就有很多。本来是说有八部,但是详细地分析来,它有十个种类的般若。十个种类的般若都是甚么呢?

第一是《大般若经》。这《大般若经》有多少?有六百卷。我以前不讲过吗?玄奘法师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桃开六度。那个桃花在这一年之中,开了六次。不是说六年开了六次;要六年开六次,那是很正常的。在这一年之中,桃花开了落;落了之后又开;开了又落。那么大约两个月开一次,一年十二个月开六次,两个月一次。虽然我没有看见,但是也不会相差太远,这叫“桃开六度”,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大般若经》,就有六百卷。

第二,《放光般若》。放光,佛放光而说这个般若。有多少卷呢?有三十卷。

第三就是《摩诃般若》。这摩诃般若也是大般若,但是这个叫《摩诃般若》,和那个《大般若》又不同了。这个有多少卷呢?也有三十卷,这第三是《摩诃般若》。

第四,叫《光赞般若》。由佛放光而赞叹说这个般若,这是第四。

第五,叫《道行般若》。道,就是道德那个道;行就是行为的那个行,行走的那个行。《道行般若》,这是第五。

第六,《学品般若》。这个《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这每一种有十卷,这合起来也是三十卷,这就六百九十卷了,这是第六。

第七,叫《胜天王所说般若》,这有七卷。

第八就是《仁王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有两卷。

再第九是《实相般若》。有这个《实相般若》,一卷。

第十是《文殊般若》,一卷。这合起来大约是七百零一卷。这是《般若经》。

不是说,知道这个般若有这么多够啦!那么,他在甚么地方讲的?讲了多少处?有多少法会讲过般若?这我们也要知道的。我们研究般若部,对于这些个问题,虽然是一些个皮毛,但是也都应该明白的。那么这个《般若经》,说的有四处说般若部;四个地方说般若,有十六个法会,都是说这个般若的。四个地方是甚么地方呢?

第一就是王舍城,鹫峰山王舍城,就是室罗筏城。鹫峰山就是灵鹫山,这儿说了七会。第二就是给孤独园,说了七会,就是现在这个经的,这个地方,这是第二。第三呢,是在天上说的。甚么天呢?他化自在天;在他化自在天摩尼宝藏殿,说了一会。第四是在竹林园白鹿池的旁边,说了一会。这合起来是四个地方,说了十六会。你看!王舍城灵鹫山七会,给孤独园七会,这十四会了;他化天,摩尼宝藏殿一会,这十五会。再加上竹林园,白鹿池的旁边,说了一会。这统统是十六会,四个地方,这是般若。我们要知道这个般若有多少种、有多少会所说的,这是应该知道的。

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在哪一个地方所说的呢?是在哪一会呢?这要应该知道的。这是在第二次,在给孤独园。你看那个经文上不是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所以我说这个在第二会,没有错的,绝对不会错的!为甚么?如果错了,我也不讲了。那么第二处的第三会;这是在第二处的第三会所说的这一部经。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在这个《大般若》六百卷里边的第五百七十七卷。你要不相信,也可以去查一查看,这第五百七十七卷。那么这是这一部经的来源,它的历史。

那么般若,由这个文字般若而起观照的般若;由观照的般若,而达到实相的般若。甚么叫文字般若?就是我们看这个经文,这不有文字?这叫文字般若。那么文字般若,你要没有观照的智能,你光有文字,你看来看去也是不懂的。你不懂就是没有般若了;没有般若就是没生出智慧了。这智慧本来是你有的,但是你没有栽培灌溉,没有用般若的水来灌它,所以它就不生出来;不生出来,你就没有观照的智慧。你没有观照的智慧,没有观照的般若,你就不明白实相的般若。你必须要有观照的般若,以这个正观的智慧来观这个般若,然后才能达到这个最后的目的,这实相般若。般若大约的意思是这样子。

“波罗蜜”:有的人说波罗蜜是甜的。不错,波罗蜜是甜的。中国有那个波罗,那个波罗就是 before, we had this ?(弟子:啊!)叫波罗。这个波罗蜜是甜的,不错。但是这个波罗蜜,不单是甜的,而且甜中的甜的,是怎么样呢?离苦得乐。这是把苦离了而得到乐,这就是波罗蜜。甚么叫波罗蜜呢?这波罗蜜也是印度话。这印度人,甚么事情做好了,就说波罗蜜。这个事情做完了,也说波罗蜜了。就像英文说 finish ,这个意思。英文是 finish ,完了;这个波罗蜜,说这个事情做得好了,叫波罗蜜。

波罗蜜翻译成中文, 叫“到彼岸”。甚么叫彼岸呢?我们现在在旧金山到奥克兰去,或者在这个桥上走过去,或者坐船过去;这从这一边到那一边了,这叫波罗蜜了,这叫到彼岸。这到彼岸的意思,也就是譬如,你到小学里边去读书,在小学校里头毕业了,得到小学文凭,这是波罗蜜了。你到中学,由开始到最后,得到中学的证书了,这也叫波罗蜜了。你由大学开始,把大学读完了,这也叫波罗蜜。你由这个学士得到硕士了,这也是波罗蜜。由硕士得到博士,这也是波罗蜜。那么,为甚么讲这么多?讲这么多,你就懂这个波罗蜜的意思了。

我们现在是由甚么地方呢?由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这个烦恼,就是好像个海似的--到涅盘的彼岸;到达涅盘的彼岸,这也叫波罗蜜了。这个波罗蜜,说起来,甚么都可以说是波罗蜜。你这儿坐禅,没有开悟;你从现在开始坐禅,等到你开悟了,这是波罗蜜。好像我们今年夏天这个暑假楞严讲修班,这一开始的时候,这是此岸,等终了了,把这暑假三个月零六天的时间都圆满了,这也是摩诃般若波罗蜜了。这是般若波罗蜜了!总而言之,把甚么事情做完了,又是很圆满,这都叫波罗蜜。

我们现在修佛法,一开始这是很难懂的,所以有的人听一次,就不感觉兴趣了,不来了。为甚么呢?这个是最不容易的了。第一要有善根;第二,要有忍力,要有这一种的,认为佛法比任何的事情都重要。我如果不明白佛法,那我就是好像没吃饱饭。我所以一定要去听经闻法,比到饭馆子去吃最好的东西,都没有这么香。你要有这么一个,好像吃东西,又好像你这个欲心,贪欲你所愿意的东西。那么你所愿意的东西是甚么?我不知道,你自己会知道的。你把这种,最欢喜的这种的心理,放到这个听经上;听完了,这也是得到波罗蜜了。这波罗蜜,讲起来,那太多了。

这个“经”的意思,已经讲好多次了。那么再重复一下。经者径也。做什么的径呢?就是修行的一条径路,由这个生死的路,走到没有生死的那条路去,就是从凡夫可以达到圣人,达到佛的境界,这条路。你想要从凡夫走到佛的果位上去,必须要依法修行。这个法就是经。昨天我不是讲那么多的意思了吗?这个“经”又有一个意思。

今天我再给你们讲多几个意思。甚么意思呢?就叫“出生”。这个意思就出生,从这个出就是出来了,生出来了。这从佛口生出来的,这个是经。又有一个意思,叫“显耀”。显,就是显露的那个显;耀,就是光耀的耀。这个经典,能把世界上都照得光明了,这个是显耀。又“经”是一种,永远不变的一种方法,所以叫“常”

。无论你古往今来,这经典是不变的,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偏,是不增不减的,所以这叫经。又有“贯”的意思。这贯,就是贯穿起来,把它串起来,这一行一行的经,从开始到最终,这是贯穿起来。贯穿起来甚么呢?义理,把义理贯穿起来;贯穿圆满了,这是贯。“摄”,昨天我们也讲,就好像吸铁石似的,把所有的众生都吸收来了。众生,就等于铁,那个经,就等于吸铁石,把众生都吸到这个吸铁石上来了,就是令众生都完全明白佛法。这个摄,摄所化机。又有“法”的意思。这个法,就是所有一切人,都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去;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都遵守这种的法律,这种的规则,所以这“经”就有这么多的意思。

那么“经”还有一个意思,我不妨和你们大家再讲一讲。这个“经”字的意思,前边讲了很多,还有一个意思是甚么呢?就是涌泉。涌就是从地里边涌出来的这一个水泉,好像水似的,从地里涌上来了,这涌泉。涌泉涌出来这个泉水,普润大地一切众生,令大地众生都得到法喜充满了,都得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涌泉也是这个“经”的意思。

合起来,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这个经的名字。 A2.译人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这一部经是谁翻译的呢?这一部经是在姚秦的时候,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的。那么是不是这一部经就单单鸠摩罗什法师翻译过了?不是的。还有谁翻译的呢?还有其它五个法师都翻译过。那么其它五个法师,是不是和鸠摩罗什法师一同翻译的呢?不是的。时候不同的。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这部经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还有在这个元魏的时候,有一个叫菩提流支;菩提流支法师也翻译过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名字和鸠摩罗什法师的名字相同的。菩提流支这几个名字,我已经写到黑板上了。他翻译这一部经的名字,和鸠摩罗什法师相同,这是第二个翻译。

第三个人翻译,叫真谛法师。这个真谛法师,在后陈的时候也翻译过这一部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的名字也和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相同,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以上这三个法师翻译的,名字相同。

在隋朝的时候,就有一个笈多法师。这个笈多法师,翻译这一部经的名字就不同了。叫甚么名字呢?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加上“能断”两个字。这是笈多法师翻译的。

那么在唐朝贞观十九年,玄奘法师也翻译过这部经典。他这个名字又不同了,叫甚么名字呢?调过来了,他这个名字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这个笈多的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这个“能断”两个字,颠倒过来。那么究竟这是英文的文法,是中文的文法,是印度文的文法?这是文法的问题。

方才我讲那个玄奘法师。玄奘法师是中国一个大德高僧,很高的,或者比果宁都高,但是或者没有他那么胖。因为,我相信玄奘法师是这样,怎么说他不那么胖呢?他好跑路,从中国一直跑到印度去,从西伯利亚那儿,一去甚么马都没有,就用跑路。一跑,一定跑得很瘦的,所以比果宁会瘦得多。玄奘法师,是唐朝最高的一个高僧,在印度留学十四年,回到中国,翻译了很多经典。那么这是第五个,玄奘法师翻译的,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第六个翻译是谁呢?叫义净。这个义净法师,也是到印度去留学的。留学回来,在唐朝不有个武则天?就在武则天那个时候,他回来的。他回来,武则天也是装模作样的说是好佛法,于是乎就叫他来翻译经典。他也翻译过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那么他翻译的这个名字,和玄奘这个名字相同,也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六种翻译。这六种翻译,我们研究佛法的,也应该知道的。那么这六种翻译之中,还是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版本,流通得最盛行。一般人,都欢喜读他所翻译的经典。为甚么欢喜诵读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因为,在中国唐朝有个道宣律师。这个道宣律师专门修戒律的。修戒律是在行、住、坐、卧这四大威仪里边非常严整的。《楞严经》里不说“严整威仪。肃恭斋法”?这个“严整威仪”,为甚么要严整威仪呢?因为你这个人,要是威仪好,不单人天恭敬你,那个鬼神,也都恭敬你,鬼神都要崇拜你。所以道宣律师精持戒律,专门研究戒律的这个法。怎么样子呢?站有站的相,有站的样子;坐有坐的样子;走路有走路的样子;那么卧有卧的样子:都有个样子。因为你有一个榜样,一般人才可以向你学习。

所以我今天对果前讲,我说,“我到这个美国来,你是头一个跟著我出家的,必须要一切一切的,都要往好了做。你不能马马虎虎的,你不能随随便便的。甚至于你说话也不能随便乱讲话,你走路不能随便乱走路。你到街市上去,一定要行端,体直,这个身形,要直的。到街上也不要东张西望的,好像要偷东西呢!人说:哦!这是不是来个贼和尚啊?穿著和尚衣服,想要偷东西啊。”不能这样的。一定要目不斜视,耳不旁听,这样子。那么走路,但是也不像木头似的,那么板板直直的,那又错了。总而言之,也要像个人那么有一种生气,可是,目不旁视。

行住坐卧,这叫四大威仪。四大威仪,那么在行,“行如风”。这个风,不是像飓风那么样子,把山也刮崩了,树也拔出来了,连根拔了,把这个楼房也刮倒了;不像那么大风,就像那个微风徐来。微风,那个风看不见;水波不兴,水上都没有波浪,那种风。这种风,是人人都欢喜的,行如风。“立如松”,站著的时候,像一棵松树似的。那个松树要直的,如果弯的就没有人欢喜。“坐如钟”,坐在那个地方像一个钟似的。但是像钟,不要像钟的那个摆。那个钟摆这么摇摇晃晃的这么晃,叮叮当的,不要像那个钟摆;要像古来那个坐钟,纹丝的不动,那个才够定力。“卧如弓”,躺著像一张弓似的,要吉祥卧。释迦牟尼佛入涅盘,就是吉祥卧入的涅盘。怎么叫吉祥卧呢?就是右手托腮,左手搭在腿上,这叫托腮搭胯,叫吉祥卧,卧像一张弓似的。这各有各的样子,所以这是威仪--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因为道宣律师他的威仪最好,所以感应得怎么样子呢?天上人给他送饭吃。我们人,你谁想要做个高僧,就要修持戒律。你受所受的戒律,就要守著;守著这戒律,那护法善神都拥护你。你要破戒了呢?那护法就不护持你了。所以必须要守戒。因为道宣律师他守戒清净,这所谓“严净毗尼,弘范三界。”严净毗尼,《楞严经》不说严净毗尼?毗尼就是律,所指的这个律。“弘范三界”,作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一个榜样。所以这个天人就给他送饭。

有一天他就问这个天人,他说:“怎么现在一般人都欢喜读鸠摩罗什法师翻译这个经典呢?”这个天人叫陆玄畅,就对他讲:“因为鸠摩罗什法师,过去七佛都是他翻译经典。他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所以他翻译的经典,和佛的心是一样的,深得佛心。所以,一般人都欢喜读诵他所翻译的经典。”并且鸠摩罗什法师临终的时候也说过:“我临命终后,把我这个身体用火化的时候,我所翻译的经典,不知道有没有错?如果我所翻译的经典没有错的话,我这个舌头,火烧不坏的;如果我翻译的经典翻译错了的话,和佛的心意不相合的话,我这个舌头会烧化。”所以鸠摩罗什法师圆寂之后,用火焚化,果然这个舌头还是红红的,和我们这口里舌头一样的,一点都没有变。所以由这一件事,就证明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是正确的,是完全都对的。他是一个翻译经典的法师。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现在讲这个鸠摩罗什法师。“姚秦”:是个时代的名字,它和嬴秦和苻秦都不同的,所以叫姚秦。这个皇帝呢,最初是叫姚苌。姚苌死了之后,就是姚兴继位。在这一个时候的朝代就叫姚秦。在姚秦前边就是苻秦。苻坚,是被姚苌杀死的,所以改了朝代就叫姚秦。在这个以前,秦始皇那时候叫嬴秦,所以现在,注明这个时代就是姚秦的时代。姚秦的时代,在长安那个地方,在中国,正统的时代是在后晋,司马懿的后人那个晋朝,那个时代。

“三藏法师”:“三藏”,就是经、律、论三藏。因为晚间讲《法华经》,还讲这个鸠摩罗什法师,现在这儿就简单讲一讲,晚间再详细讲。三藏就是经律论三藏。经藏是属于定学;律藏就属于戒学;论藏就属于慧学。经律论所包含的意思就是戒定慧,所以叫,经藏、律藏、论藏:这合到一起叫三藏。“法师”:甚么叫“法师”呢?“法师”两个字就是以法施人,以佛法布施给人,所以叫法师。那么又有一个讲法,是以法为师,以佛法做自己的师父,所以这就叫法师,以法为师。这个法师,又有好多种。有讲解的法师,就讲经说法这个法师。有的就是读诵法师,读诵经典,这也叫法师。那么讲解的法师就是给一切的人,讲解经典。读诵的法师呢,就是为人读诵经典。

那么读和诵又有甚么分别?读,对著本子来念,这就叫读经;不需要本子来念,这就叫诵经:对本曰读,离本曰诵。离开这个书本子,这叫一个诵,这读诵法师。又有书写的法师。书写就是用笔写经典,抄录经典,给你写一部经,给他写一部经,这写。那么你或者是讲解,或者是读诵,或者是书写,或者受持;受持,就自己给自己念。读诵有为人读诵的,有为自己读诵的。受持的法师,就是专专为自己来受持。我念这个经,给我自己念经,不为众生回向,这个受持法师。

以上所说这个种种的法师都叫法师。但是有的不是三藏的,有的或者祗读经藏,或者单单研究律藏,或者单单研究论藏。那么单单研究一种,这就不能称三藏法师。我们这一位法师,他三藏通晓:经藏,他也明白;律藏,他也明白;论藏,他也明白:所以这通达三藏,这叫三藏法师。这个法师是谁呢?就是鸠摩罗什,就是那个在小孩子的时候,头顶起来那一个钵,自己生了分别思量心,就顶不动。那时候相信就会叫妈了,就是那位法师。

那么这“鸠摩罗什”,听来听去,甚么叫“鸠么罗什”?这个意思是甚么呢?这个意思是很有意思的。不是像昨天我讲那个天,没有意思。昨天我讲那个“天”字,说天字,才没有意思。为甚么没有意思?它是自然,自然为义,那么自然就是没有意思。这个鸠摩罗什法师,这个名字真有意思。有甚么意思呢?这是梵语,“鸠摩罗什”翻译成中文,就叫“童寿”,说他童年而有耆德。虽然他年纪很轻的,可是他有老人的德行。

他一天就可以读诵一千首的偈颂。这一千首偈颂,每一首就有三十六个字。这一千首偈颂就有三万六千个字。你看!这三万六千个字,他一天就背诵熟了。这一部《法华经》,他祗需要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把它背得出了;一部《法华经》,两天就可以背得出。所以他虽然是个小孩子,但是他的这种德行,这种道德,和那个老人是一样的,所以叫童寿--童年而有耆德。这个耆德呢?就是有老人之德,有老人的这个德行。所以他的名字就是这个意思。那么他翻译这一部经典,在《大般若经》里边,它是第五百七十七卷。那么在这个四处、十六会里边,它是第二处第三会所说的这一部《金刚经》。

A3.别解文义

B1.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己。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这一段经文是第一分,“法会因由分第一”。本来这“法会因由分第一”、“善现启请分第二”,在经文上没有的。那么后人加上去的,我们能明白这个意思就可以了。这是说这个说法聚会的因缘所由来的,这第一。这个说法聚会,谁说法聚会呢?就是佛,释迦牟尼佛说法聚会。

那这个“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个“食”字,不读ㄕ ˊ , shi1 ,读ㄕ ˋ shi4 。

“如是我闻”:这是六种成就,这六种成就在每一个讲经的人,都应该知道的。如果不知道六种成就,那你没有法子讲这个经的。以前有人讲经,到这儿来,问他六种成就,他一就也不就;连一种成就都没有,你怎么讲经呢?没法子讲,这个经也不能成就的。六种成就是甚么呢?第一就信成就;第二是闻成就;第三是时成就;第四是主成就;第五是处成就;第六就是众成就:这六种成就。这个“如是”就是信成就。“我闻”就是闻成就。“一时”就是时成就。“佛”就是主成就。“舍卫国”就是处成就。“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就处成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就是众成就。

这是在每一部经前边,都有这六种成就;这六种成在经上叫通序。通序后边一段文就是别序了。在由这个“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是别序。怎么叫通序?怎么叫别序?通序是通于诸经的,所有的经典,都有这个通序。别序是别于诸经的,就单单这一部经有这个意思,其它的经也有别序,但是和这个是不同的,所以叫别序。这有通别的说法。

那么每一部经有这六种成就,证明这个经是可信的,是佛所说的。那么这个通序,通序又有一个名字,叫甚么呢?就经前序--在经的前边,就是果前那个前,你们记得,说这个经前序,在经的前边;这一部经一开始,在经的前边,这叫经前序。那么又有一个名字,叫甚么呢?叫经后序,这个名字也叫经后序。所以讲经,你说它是前也可以,说它是后也可以。说,那怎么没有一定吗?当然没有一定了嘛!要有一定,那又不是佛法了。等讲到《金刚经》内容就知道了。

“无有定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要有一定了,有一定就有所执著;有所执著,就有了障碍;有了障碍就有烦恼。无所执著,你就空了;你空了,那就没有烦恼了。甚么事情都空了,有甚么值得你计较的?有甚么值得你放不下的呢?你都空了,又有甚么可生烦恼的呢?为甚么你生烦恼?就因为你看没空,你没有看破,没有放下!所以就处处是荆棘,处处碰壁。

怎么叫处处碰壁?就是走到甚么地方撞到墙上,走到甚么地方撞到墙上。荆棘是甚么呢?荆棘就是长刺的那种树木,刺到身上很痛的。为甚么把你刺痛了?你这个身体没有看空,没有放下,所以你就觉得走到那个荆棘里头,刺得痛了。你要根本就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甚么都没有了,痛又是谁痛啊?!连一个痛的人都没有,你生甚么烦恼?这烦恼又从甚么地方生出来?这个讲是这样讲,行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又叫经后序。怎么叫经后序呢?因为说经的时候,这一段文没有的,佛没有说“如是我闻”。这“如是我闻”是阿难添上去的,在最初说这个经的时候,这一段文没有。这是,经后序。这个结集经藏,阿难在说经以后,他叙述出来的,所以又叫经后序。这个经前序,又有一个名字,叫甚么?叫发起序。是这个经的发起。所以,前边这六种成就,就叫经前序也可以,叫经后序也可以。但是你要明白这意思,你就讲得出来;要不明白这个意思,哦!经前序怎么又跑到经后边去了呢?那么就不明白它的意思,也就讲不通了。你要明白这个意思,哦!为甚么叫经前序?因为这一部经,它把这一段文叙述到这个经的前边,所以叫经前序。为甚么又叫经后序?哦!释迦牟尼佛当初说经的时候,没有这一段文,这是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把它写下去的;好像作文章,叙述这个因缘,所以这叫经后序。

“如是我闻”:在佛经上,一开始的“如是我闻”这四个字,为甚么用这四个字呢?这四个字是佛指定的。说,我所说这个经典,在经的前边要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有很重要的因缘,所以我们每一个研究佛经的人,应该把这四个字的来历;它的来源,和它的为甚么用这四个字,要彻底明白。这个四个字在佛所说经典的时候,并没有说“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因为佛,说完了《法华经》和《涅盘经》、《佛遗教经》,和《地藏经》,然后将要入涅盘这个时候,佛的弟子就统统都哭起来了:菩萨也哭了,是罗汉也哭了,那一切的凡夫比丘更哭了。哭甚么呢?那么菩萨、罗汉为甚么还有一种情感呢?因为他对于佛所说法,这种教化的法乳的深恩--法,这佛法的法;乳就是奶,就是牛乳的那个乳,从牛出乳--佛,好像一个牛,那么在牛身上出很多牛乳,来喂这一切的菩萨、罗汉、声闻、缘觉,在这么多年受了这种法乳的深恩,所以感激得没有法子再表示这种感激的情形了,所以听说佛要入涅盘了,一切的天人众,天上的人也哭,是人间的人也哭,大家都哭。在这个哭的时候,阿难尤其哭得最厉害。

阿难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甚么也都不知道了,哭得迷迷茫茫,就甚么也不会想了。这时候这个阿那律尊者,他因为没有眼睛,他有天眼,又有天耳,听得这一些个人这么样哭,这么样子发狂似的,他头脑大约比较清醒一点,所以就把阿难叫到一边,就说:“喂!你现在哭甚么?”他说:“佛已经要入涅盘了,以后再见不著佛了。怎么你问我哭甚么呢?”阿那律就说:“你呀,不要哭了!你还有重要的事情,你要担当起来。”阿难:“我有甚么重要的事情啊?佛都入涅盘了,我还干甚么?我要跟著佛去呀!”他要跟著佛死去。阿那律尊者说:“不可以的!你这样想,那是一种错误。”阿难说:“那怎么办呢?你叫我干甚么?”阿那律尊者就对他讲,说:“现在有四个问题,你应该请示佛的指示。”阿难说:“四个问题,这么多啊?现在佛要入涅盘,怎么还有问题?莫非说你可以不叫佛入涅盘吗?”

阿那律尊者说:“不是的。”说:“那有甚么问题?”说:“第一个问题,佛入涅盘,将来佛所说的经典要结集经藏。结集经藏,在这个经的一开始,应该用甚么字来代表?应该有甚么样的规矩?”阿难一听:“这个是很重要的。你现在告诉我,我认为这个也是应该问的,还有甚么问题?”阿那律尊者说:“第二个问题,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和佛住在一起。佛灭度之后,入了涅盘之后,我们又应该住到甚么地方呢?”阿难把眼泪擦一擦,把鼻涕也抹一抹,他说:“哦!这个事情也重要。对的!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一千二百五十个比丘和佛在一起住。那么现在佛入涅盘了,我们还要举出一个首领,我们要依靠谁去住呢?这对的,这个也重要,我应该问的。”于是乎就说:“你快讲,第三个问题是甚么?”啊,这回阿难也著急了,他认为这个问题是重要的。所以第三个问题,佛在世的时候,佛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师父;现在佛入涅盘了,我们的师父没有了,怎么办呢?我们要以谁为师呢?在我们这里头,应该选出来一个人做师父啊?没有师父是不可以的。

阿难一听,他说,对的、对的,这个问题应该问的。那么第四个呢?第四个问题是甚么呢?阿那律说:“你不要著急,我当然要告诉你。你慢慢等一等。”阿难说:“我不能等了;我不能等了!你快告诉我!我现在著急得不得了!你还要等哪?”阿那律尊者说:“你不等啊?你不等,我还不说了呢!”哈!阿难说:“你现在慈悲,你不要把我急死了,你快告诉我吧!”阿那律说:“哦,你都要陪著佛去死,怎么现在你又怕死了呢?”阿难说:“你不要讲笑话了,快告诉我啦!”

于是乎,阿那律尊者告诉他,说,第四个问题,最重要的问题,甚么呢?说,佛在世的时候,这个恶性比丘--恶性比丘就是坏和尚,他虽然出家了,但是他不守规矩,很坏的,这个时候佛在世,佛可以管住他,处理他。那么佛灭度,入涅盘之后,这个恶性比丘怎么样处理呢?哦!这个问题真是最重要。为甚么呢?他认为我们大家都是同等的、同学的,所以你管不了他。这个问题是最头痛的问题。好了!那我现在就以这四个四事来请问于佛,看看佛怎么样答覆?

阿难得到阿那律尊者这四个问题的指示,于是乎,阿难眼泪也干了,这鼻涕也没有了;虽然没有洗脸,但是,不像哭的那个时候,那么样难看了。于是乎,就慌慌张张,跑到佛住的房间里头去。佛在这个时候,他正在入定。阿难这时候,也真不能等了,说:“佛,世尊,我现在有很重要的问题要请问你,你现在可以答覆我吗?”佛一听,这个小孩子、小弟弟,又是小徒弟,还这么顽皮,有问题问哪!佛说:“当然!我可以答覆你嘛!你有甚么问题啊?”他说:“我这个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是佛的问题。”嘿!“是佛法的问题,是啊,一切的和尚的问题;这些个问题,我现在都没有法子解决。所以,要来请问佛的慈悲指示。以前我听了这么多经,开了很多的智慧,但是遇著这个大事了,也就不能处理了,一定要请问佛。”佛说:“好了!你讲了。”

他说:“第一个问题,在佛入涅盘之后,我们要结集经藏,编订佛所说的经典。那么在每一部经的前边,应该用甚么字可以代表这个佛经呢?”佛说:“这是第一个问题吗?”阿难说:“是的。”这第一个问题,佛说:“我告诉你,这个经典前边,开始就用„如是我闻‟四个字。”阿难说:“那我记住了,这个„如是我闻‟。那么第二个问题呢?怎么样解决?”佛说:“你第二个是甚么问题啊?你要讲啊!”阿难说:“哦!我还没有讲的吗?那么现在我问,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到甚么地方去住啊?这么多人怎么办哪?这个开销怎么办哪?生活怎么样维持啊?”佛说:“哦!这个是小问题呀!”

阿难一听,哦!我认为是很大的问题,怎么你说是小问题呢?佛说:“你们到甚么地方住去啊?到四念处;依四念处而住。”阿难说:“哦!依四念处而住。”甚么叫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要依四念处而住。阿难说:“哦!那住的地方也有了。佛在世的时候,佛是我们的师父;佛入涅盘,哪一个是我们的师父啊?是不是这个年纪最大的--年纪最大的是大迦叶?或者是年纪中等的,是谁啊?是憍陈如?再如果最年轻的,我是不能做人的师父,我阿难是最年轻的。”佛说:“哎!你也不要做师父,憍陈如也不要做师父,是这个大迦叶更不需要做师父。”“那么说我们这师父是谁啊?”佛说:“你们的师父,你们要以波罗提木叉为师。”

波罗提木叉就是律藏,就是以戒为师,说是,所有的出家人,都以波罗提木叉为师。所以,你想做出家人,一定要受戒的;要不受戒呢,那你就没有师父,一定要受戒的。因为这个,所以凡是出家,都要受沙弥戒、菩萨戒、比丘戒;要受这三种的戒,才是出家人。那么现在我们这儿,这三个受了沙弥戒、菩萨戒,没有受比丘戒。所以现在,这个出家人祗是一半的出家人,不是整个儿的出家人。所以,要以戒为师。

阿难说:“哦!那这师父我们也有了。可是我们有同学啊,有这个恶性的比丘,那应该怎么办哪?佛住世的时候,您可以管这个六群比丘。”

佛住世的时候有六群比丘。六群比丘是最不守规矩的,最调皮的,最捣乱的。你这个持戒律的,他就去捣蛋去。可是,在这个六群比丘,当时虽然是不守规矩的,要比现在这个最守规矩的比丘,也没有那个六群比丘那么守规矩,我告诉你们。

所以说,恶性比丘怎么办呢?佛说:“哦!那个很容易的,很容易的。”阿难说:“怎么办呢?容易?”佛说:“你要默而摈之。”默,就是和他不讲话;你不要和他讲话。他不是恶吗?他在调皮捣蛋吗?他最不守规矩吗?你们大家不要理他,不要和他说话的,叫他自己觉得没有甚么意思,他就跑了。这叫摈;摈就是迁单,就是他走了。这叫默摈,恶性比丘用默摈。那么这四个问题,佛是这样答覆的。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一时”:有这么一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舍卫国”:是印度话,翻到中文就叫丰德。丰德,是说到它国家有五欲和财宝很多,人有多闻、解脱这种德行,所以叫丰德。那么这个国,就是波斯匿王所住的这个京城。“只树给孤独园”:这“只树给孤独园”有一个公案,在讲经的时候,应该要把它讲一讲。这个“只树”,是纪念波斯匿王的一个太子,叫只陀--只陀太子。只陀也是梵语,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就叫“战胜”。战胜,英文就是 fight victory ,打仗打胜了。为甚么叫这么个名字呢?因为波斯匿王和邻国去作战,正在这一天打胜了,就生了这个太子,于是乎,就叫战胜;叫胜利了,这是这个太子的名字。“只树”,就是只陀太子的树。“给孤独园”:“给”就是周济、布施。布施给甚么呢?布施给孤儿和独夫。

在中国的周朝,周文王当政的时候,他发政施仁,治理国家,首先他周济这四大穷人。这四种人,在国家里边谓之穷人。四种甚么呢?老而无妻曰鳏,人年老了,没有太太的这个人,这叫鳏夫。鳏夫,这个鳏,就是鱼字边加一个众字;这个鱼,众多了。这个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女人到年老了,没有丈夫,这叫寡妇:鳏夫、寡妇。幼而无父曰孤。幼年的人没有父亲,没有母亲,这叫孤儿,孤。老而无子曰独。到年老了,男人也有太太,女人也有丈夫,可是夫妇虽然是俱存,都活著,但是没有儿子;没有儿子,这叫独夫、独妇。那么周文王发政施仁,治理国家,就首先要来照顾这四种的人。这谓之四大穷民,因为无依无靠,没有人照料他,所以文王就来照料这种人。好像建立安老院哪,幼儿园哪,这一类的,照料这个老年的人和小孩子。

这个“给孤独”,有个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的名字叫须达多。须,就是须菩提的那个须;达就是通达无碍的这个达;多就是多少的多,叫须达多。这是波斯匿王的大臣,很有钱的,所以他就周济照顾孤儿,和老年没有子女的这种人,所以叫给孤独。“园”,就是花园子、花园。这个花园,本来是只陀太子的。因为须达多请佛说法,把这个花园子给买过来了。用甚么买的呢?用金砖买的。多少金砖呢?把这一个花园子的地,都用金砖把它铺满了,用这么多的金砖买来的。现在地贵的说是,寸金尺土,这可以说是寸金寸土;不祗尺土,寸金寸土,有一寸的金就有一寸的土,祗买一寸的土。

那么,怎么这个须达多,他就要买这个花园子来供养佛呢?因为须达多有一次就到王舍城里边去办一件公事。在城里边他就住到他一个老友的家里。这个老朋友就叫,珊檀那,这是梵语。住到他家里了,晚间,这个珊檀那长者在半夜的时候起来了。起身干甚么呢?就庄严舍宅,把他家里悬灯结彩,挂上一点最美丽的东西,令他这个家里边,看著非常美观。须达多一看,他这样地庄严舍宅,这样陈设,就问他了,说:“你是把这个房子收拾这样漂亮,是为的甚么呢?是不是想请国王到你家里来呢?或者你是家里有人结婚吗?不然你为甚么把房子收拾这么样漂亮呢?”珊檀那长者说:“不是,我也不是请国王,也不是有人结婚。”须达多说:“那么你干甚么把房子设备得这么样子好啊?”他说:“我,预备请佛到家里来吃斋,供养佛。”

这须达多一听见佛的名字,从来他也没有听见;这个字也没听过,这个名字也没听过。这时候,他一听这佛的名字,哦!周身的毛孔都竖起来了,这个汗毛都竖起来了。这一竖起来,他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了!说:“甚么叫佛呀?”那么珊檀那长者就给他说了:“佛呀,是净饭王的太子,他连皇帝都不做,出家去修行。在雪山修行了六年,又游学游了几年,然后在这个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证果成佛了。”须达多这也是善根成熟,他就抓耳挠腮的,不知怎么好。这个时候,一定我要见一见佛。

那么这时候,因为他想要见佛的这种的诚心,就感动了释迦牟尼佛。那时候,释迦牟尼佛住在竹林精舍,在城外,离城大约有

六、七里路这样子,在城东南上。因为他急于想要见佛的关系,也就把佛感动了,佛也就放光照他。佛这一放光照他,这个须达多长者也就以为是天亮了,于是乎就穿上衣服,起身就出城。谁不知这时候还是半夜的时候,这出城,城门还没有开哪!可是佛以佛的神力,用佛的神通,把这个门就开了。于是乎,这须达多也就从城门走出去了。走出去,顺著这个光就去见佛去了。

因为珊檀那长者对他讲佛在甚么地方住啊,他就去了;去到那儿,一看见佛,他也不知道是怎么样子好,也不懂礼节,也不懂对佛应该叩头顶礼。于是乎这时候,就有四个天人来化现,做比丘的样子,到佛这个地方,先长跪合掌,三白佛言,然后又右绕三匝;在佛的周围,这么绕了三次。那么他看见这四个人,对佛这样子行礼,于是乎他也这样行礼。佛就给他摩顶,佛问他来做甚么?这个须达多就说:“佛,您太好了。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佛,这一次见著佛了,我简直地就不想离开您。请到与我家庭相近的那个地方去住,好不好啊?”佛说:“哦!你想我接近你的家庭去住去,可以的。你可有地方吗?我这儿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常常都跟著我同住同食,你有这么大的地方吗?”须达多长者说:“我回去,我找一找,一定找一个相当的地点。”

于是乎须达多长者就回到他家里去,各处去找佛住的地方,看哪个地方可以相当。找来找去就找到只陀太子的这个花园子。他看这个地方,离舍卫国又近,是又相当,这个风景优美,人杰地灵,这个地方,是一切一切都好。但是这是太子的花园子,怎么可以能买得到呢?于是乎,就请人去向祇陀太子说,要买他花园子。祇陀太子就和他讲一个笑话;说笑话,不是讲真话,讲一个笑话。那么怎么说这个笑话?说:“可以,他想买吗?他这么多的钱,想要买我的花园子。好了,他用金砖,把我这花园子的土地都给我盖满了,我就卖给他。我就要这么多钱。”

那时候,用金砖把这个地铺满了,那要很多很多钱。祇陀太子在他的想像中,他绝对不会买了。为甚么呢?这个钱用得太多了嘛!一寸金就一寸土,谁能买得起啊!孰不知这个须达多长者钱多得很,他对请佛说法,这是特别诚恳;钱再多,他也要来做这件事。于是乎,就把家里仓库所藏的这个金砖,都拿出来,就铺祇陀太子这个花园子;一铺果然就给铺满了。

这时候,这个祇陀太子也毛了,心里也就觉著不安乐。为甚么?他本来不卖的,那么和人说个笑话,人家现在已经铺满了。他就对须达多长者说了,说:“我不能卖我这个花园子。你把你这金砖收回去了,我不能卖的。我以前和你讲是讲笑话,不是讲真的。我以为你舍不得这么多钱,现在你果然铺满了。我这个花园子,你给我多少钱也不能卖的。”须达多长者说:“你不能卖?你是将来做国王,做皇帝的。皇帝的口,说甚么都要有信用的,不可以打妄语的,不可以撒谎的。所以,你就卖也应该卖了,不卖也要卖的。为甚么呢?你现在说出话就没有信用,将来你做皇帝的时候,老百姓都不相信你,没有人信任你啊!”

祇陀太子一想,便对须达多长者说:“虽然你用金砖盖满了整个花园,可是我这个有树的地方,你没有金砖盖著。这样吧,我们两分好了,这个园子就是你供养佛的,这个树就是我供养佛的吧。

须达多长者一想,果然这是有道理的,那个树上没有铺金砖的。如果不答应,那个树他要砍去了,又没有那么美观了。于是乎,好了!那你愿意两分就两分了,我们两分。所以就是“祇树”,因为祇陀太子是太子,是个君,就把他这个名字放到前边。“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须达多,他是个臣,所以他的名字放到后边。那么这个树,就是祇陀太子的树,这花园子,就是给孤独长者,须达多买来的。这须达多,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善施”。善,就是善恶那个善;施,就是布施的施。所以,他善于作布施。那么现在就布施,请佛来;就造庙,做说法聚会的一个场所。这是“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这个“大比丘”,讲了好多次。“与”,就是共,就是共同。“大比丘”,就是乞士、怖魔、破恶,有这么三个意思。所以就保存原来这个梵音,没有翻译。“众”,就是很多的。有多少呢?“一千二百五十人俱”。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之后,最初到鹿野苑度的五比丘,就是憍陈如,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度这个五比丘之后,他一观察,就有一个摩诃迦叶。这个摩诃迦叶,那时候已经一百二十岁了,一般人都叫他叫“老大仙”,有五百个弟子。释迦牟尼佛以智慧来观察,哦!我要如果把这个摩诃迦叶度过来,就很多人都会相信佛法了。于是乎他就到那儿度摩诃迦叶。哈!这个摩诃迦叶一看,释迦牟尼佛来了。释迦牟尼佛那时候也就是一个老比丘,也就是一个和尚的样子,到那儿去,迦叶睬都不睬他,不理释迦牟尼佛。

他也不知道佛的来历,于是乎就和佛谈论,研究说法;一说,无论说甚么法都说不过佛,于是乎他就现神通。摩诃迦叶是事火外道,他就放火想把佛给烧了。他有很大的这个火力,会放火。可是这个火,不单不烧释迦牟尼佛,都回去就要烧他自己。于是乎他就没有办法了,这就向佛来投降了,来皈依佛了。他这个老大仙一皈依佛了,他这五百个弟子就都拜佛做师父,就有五百个弟子了,五百零五个。

这个迦叶有三弟兄:摩诃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他这两个兄弟,一个人有二百五十个弟子;两个人又有了五百,这合起来就一千零五个弟子了。以后又度了舍利弗和目犍连。舍利弗有一百个徒弟,目犍连也有一百个徒弟,他们两个人都皈依佛了,这就一千二百零五个弟子。又有一个耶舍长者子,他又有五十个徒弟,也都皈依佛了。那么合起来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这常随众。不过在经上,把那个零数减去了,把那五个弟子减去了,所以就说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其实,这个真实的数目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那么现在,都在一起来听佛说法。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乞。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尔时”:就是当尔之时。当尔之时这个时,昨天有五种的讲法,那么相信果前或者会记得,现在可以对大家讲一讲。 Yesterday I talked about this “time” that has five components ?“世尊”:怎么叫世尊呢?世尊,是佛十号之一。佛有十种的通号,那么这是十种通号其中的一个名号。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宫降到人间上来,由摩耶夫人右胁而生,由右边这个肋间生出来;生出来,他就周行七步。一生出来,佛就会走的;走了七步,就一个手指著天,一个手指著地,他就说了:“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你看!说完了这话之后,那么这个时候就有九龙吐水,给他沐浴身体。因为这个,所以佛是世尊。

“世”呢?就是世间法,这个“世”不单是世间,还是出世间:世出世间都要尊重佛,都要崇拜佛。所以这叫世尊。“食时”,这个就是佛来给说明佛和我们人没有分别,佛也是要吃饭的。佛,不是说成佛了就不吃饭,也不喝水了;不是的,佛也要吃饭的。所以这“食时”,就到吃饭的时候了;到吃饭的时候,佛吃饭不是这么自在的,很麻烦的。怎么个麻烦呢?又“著衣”:就著起这个衣。

这个衣,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叫安陀会。安陀会是梵语,中文就叫作务衣,就是做工穿的那个衣。那个衣又叫五衣,五条衣,是一长一短。那么第二叫郁多罗僧。郁多罗僧也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七衣。这个衣是出家人穿的。第三就叫僧伽梨。僧伽梨就是祖衣,是一百零八块来做到一起的。(上人指著自己身上的祖衣说道:)一二三:这是一,这一行,这是一块。这表示甚么呢?这个这一块,表示一块田,种的田。这有二十五条,一百零八块。所以这个又叫祖衣,又叫福田衣。福田,所以出家人穿的这个衣服,这个在家人,你供养,就在出家人面前来求福,也就等于种田,把你这功德种到田里一样的,所以又叫福田衣。

所以著这个衣的时候,也有一个咒,叫 :

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

这没有再比这个再高尚了,这福田衣。那么是到甚么时候可以著这个衣呢?是升座说法可以著这个衣。讲经说法著这个,这叫祖衣,也叫大衣。入王宫,到皇帝的宫院里去吃饭,去赴斋,应供,应该著这个衣;出去化缘,出去乞食,也应该著这个衣。所以说,释迦牟尼佛到吃饭的时候,不是说像我们一般很懒惰的人,睡得到吃饭的时候起身;有人把饭给做好了,送到面前来吃,佛不是这样。

佛就成佛了,有那么大的神通妙用的力量,他到吃饭的时候,还著衣,穿上这个衣。“持钵”,穿上这个衣服了,就手里拿起这个钵;拿起这个钵,这么样托著,这叫托钵。这个钵,是梵语,叫“钵多罗”。我们中文,就单单一个钵字,这个也是省文了;要是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叫“应量器”。应量器,应就是应当的应;量,就是数量的那个量;器,就是机器的那个器。言其这个钵,正可以够你吃,托来的饭够你吃,应你的食量。那么释迦牟尼佛这个钵,就是四天王所献给他的那个钵。“持钵”,拿著这个钵。“入舍卫大城”,就到舍卫国这个大城里边。“乞食。于其城中”,到这个城里边去乞食。

为甚么出家人要去乞食呢?这个乞食,就是给众生种福。因为众生他不晓得到三宝的面前来种福。那么你到城里边,去沿门乞讨。有的说是七家的,有的说是,无论几家,你乞够吃了,就为止。那么到这个城里边就去乞食。“勿越贫而从富,勿越贱而从贵。”不能像那个须菩提,专门向有钱的去乞。须菩提,在《楞严经》上那不说“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

为甚么这么样诃斥他们两个?因为须菩提,这样想,哦,说这个有钱的人,他为甚么有钱呢?就因为前生,他做功德,做了很多功德,所以今生他就有钱了。我如果不向他去化缘,给他种福的话,他今生不做功德,来生就该穷,就不会继续富贵了。所以,须菩提就专门化有钱的人。但是,有钱的人所吃的东西一定都好吃的;我也相信须菩提好吃好东西,所以就专门去向有钱的人化缘。他也就说是,我给他种福,他好来生有钱;那实际上,须菩提好吃好东西。这是我这么说,或者是毁谤须菩提也不一定。或者须菩提,没有这么个食欲,不像我们一般人,专门想吃好东西。须菩提,就是想给他再继续种福是真的。

这个大迦叶呢,他是个苦行头陀,一天祗吃一餐。所以他化缘不化有钱的,他专门去化穷人。他的思想怎么样呢?他说,哦,这个穷人,为甚么他穷呢?就因为他在前生,不晓得做功德,不晓得有钱做好事,所以今生他就穷。我现在去度一度他,令他在三宝的面前,来种一点福,来生他就会有钱了,就会富贵了。所以大迦叶专门化穷人:哪一家穷,越穷他越去化缘的;化得甚至于他想人家自己都不吃,把人家所做的这个饮食,来布施给他。我相信这个迦叶祖师,也是因为他修苦行,愿意受苦,不愿意吃好东西。他知道有钱的人就吃好的,他自己不欢喜吃好的。

那么在中国人的习惯上说:

减衣增寿;减食增福。

减衣食,就增他这个福寿,所以大迦叶他活了一百二十岁,才皈依佛。大约他生生世世,都这么节约,这么样子来省吃俭用,不欢喜吃好东西,所以他尽化穷人,向穷人化饭吃。一定大迦叶不会嘴馋的,和须菩提正好相反。但是,这两种思想都是偏的;偏于二边了,不合乎中道。所以佛就呵斥,说他们两个人是阿罗汉,所做的不合乎中道,偏于一边。那么在《楞严经》上是这样子。

现在,这个佛是平等乞食,也不拣择有钱的,也不拣择穷的,就好像阿难去乞食,“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又他这个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不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行这个平等的乞食。“次第乞已”:所以,为甚么说佛没有拣择呢?“次第”,他挨著门去乞食,这叫“次第”。“乞已”,乞完了这家就乞那家,乞完那家就乞那家,有次第的,很有次序去乞食。“还至本处”:那么乞食乞完了之后,回来就到祇树给孤独园了。这个“本处”,就是祇树给孤独园。“饭食讫”:就吃完饭了。“收衣钵”:把衣服也收起来,把钵也收起来;把这个衣钵都收起完了之后,就“洗足已”。佛因为走路不穿鞋和袜子,就打赤脚的,光著脚。回来了,吃完了饭要洗洗脚;把脚也洗完了,“敷座而坐。”这个脚洗完了干甚么呢?饭也吃饱了,缘也化完了,那么这时候就把衣钵收起来,洗洗脚。你看这样,这种的本地风光啊!“敷座而坐”,这时候就打坐了,参禅打坐。“敷”,就是敷坐,把座位收拾得坐得舒服一点。不是说像我们这个垫上垫得厚厚的,完了坐著这么舒服;他是,譬如这个座位,摆得不正当,他摆得正当一点,那么就参禅打坐了。这是佛在吃饭、穿衣服,一天到晚这都是表示这个实相般若,本地风光;不是故意矫揉造作,说是我修行了。

你要明白法的,一切举动行为都是修行。你不要,说是我打坐的时候我坐这个地方,装模作样好像是老修行了;一不打坐了,七扯八拉,讲讲东,说说西的,南朝北国,乱说乱讲的。这个修道的人住到一起,要少讲话,不要讲话讲太多了;讲太多了,那就耽误人家修行,也耽误自己修行。所以出家人住到一起,不论有多少,你一天到晚听不见一个人讲话的;就是讲话也很小声的,不扰乱其它的人。所以我们要想用功修道学佛的人,一举一动都不要对人家有妨碍。你看!释迦牟尼佛,到甚么时候做甚么事,没有乱吵乱闹的这种的声音,都是无声无嗅的。

B2.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在释迦牟尼佛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个时候,就有一位长老,他的名字叫须菩提。

这个长老,有年高腊长的长老,又有法性的长老,又有福德的长老。年高腊长,言其这个人年龄也高,受戒的戒腊时间也久;他要单单年高而没有受戒,这也谈不到年高腊长的长老;他要单受戒而不年高,也谈不到是年高腊长的长老。年高,好像摩诃迦叶,年龄是最老的,他受戒的时间也最久,所以这叫年高腊长的长老。

法性长老,这个法性长老,不一定要年高腊长。法性长老他年纪轻而智慧大,能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深明法藏,通达妙理,辩才无碍,是个法性长老。

有福德长老,福德长老这个人他有福报又有德行,这也可以叫长老。

这个长老,是一般人来恭敬他,称呼他,叫他叫长老。并不是自己自命为长老,不是自己封自己作长老。哦!说我是长老,你们大家应该称我叫长老:不是这样的。这个长老是大家来公认的,不是自己去争取来的。不是说,哦!我就是长老,你们大家应该称我作长老!

那么年高腊长的长老,又有分别。你受戒十年,这叫下座;受戒二十年,这是中座;受戒三十年,这叫上座的长老。要受戒三十年,这叫上座长老。那么法性长老就不拘年龄。好像舍利弗在八岁就作长老。怎么样八岁作长老呢?舍利弗在八岁的时候登座说法,把五印度所有的论师都给辩论得张口结舌,没有话讲了,不得不五体投地,向这个八岁的小孩子来甘拜下风,来认输的。所以舍利弗,在八岁就作长老了。这叫甚么长老?就是法性长老。

舍利弗,在七天之内,把一切的佛法都学会了,七日之内通达佛法。你想一想,在七天就把所有的佛法都学会了,那么他够不够一个长老的资格呢?所以他八岁的时候就作长老了,那也是绰然有余。那么学佛法的人,你和舍利弗来比较一下,舍利弗八岁可以辩论,所有五印度的这个论师都被他辩论胜了;七天之中通达法藏,把一切的法藏都明白了。那么他的辩才无碍,智慧第一。

讲解这个辩才。辩才有四种;四种辩才叫四无碍辩。这四无碍辩都是甚么呢?就是辞无碍辩:辞就言辞的这个辞。无论你有甚么问答,他总把你战胜了。你有甚么问难,也问不倒他,辞无碍辩。义无碍辩:你单对言辞上美丽,可以有无量无边的辞来辩,但是义理也要无碍,这义无碍辩,这第二。第三呢?法无碍辩:所有的佛法,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你无论讲甚么,你总讲不过他。这个佛法,你讲得再高,他也比你高一著,这法无碍辩。还有乐说无碍辩,他得到乐说三昧。除非你不想要听法;你想要听法,他源源而来,所说这个法,犹如流水一样,川流不息的那种样子。

那么现在这个“长老”,那么究竟他是年高腊长的年高长老?还是法性长老呢?还是福德长老呢?这个“长老”,现在这个在金刚法会、般若法会的这个须菩提,这时候他也是年高长老,也是法性长老,也是福德长老:他兼而有之。你说他年龄,年龄也很高的;你说他法性,法性也是很高的;说他福德,福德也很高的。所以须菩提这个长老,是长也长得很老,做也做得很老,说也说得很老,所以叫长老嘛,长老,真长老了。

可是“须菩提”又是甚么意思呢?这“须菩提”这个意思是空的,是个有的,是个吉祥的。怎么叫空的呢?他一生出来的时候,他家里有一百零八个仓库,在这每一个库里边都是装的七宝,七宝装满了一百零八个仓库。究竟这个七宝有多少?一定也有个数目,不过现在这个数目就是一百零八个仓库都是七宝。他一生的时候,你说怎么样呢?这一百零八个仓库就空了,珠宝都统统都没有了。你打开仓库门,这个珠宝一粒都没有了。他的父亲就慌起来了,说这个珠宝被谁都给抢去了呢?我们这么多的财宝现在都没有了,生这个小孩子有甚么用呢?于是乎就去占卦。

因为他一生出来,这个财宝都没有了,叫“空生”,空了。去这一占卦,叫占卦的人给一算;一算,说这个小孩生出来,既善且吉,好得很!既善且吉,所以又叫“善吉”。那么等到过了七天之后,他这一百零八个仓库的珠宝,又都现出来了,一粒也不少,还是那一百零八个仓库里头,满满地都装的七宝。所以他父亲,先给他取个名字叫空生。因为算卦的给他算的,既善且吉,这个非常吉祥、非常的好,所以又改名叫善吉。等到七天之后,财宝,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这一些个七宝又都现出来了,所以他父亲想一想,空生改了善吉,现在这个珠宝现出来了,还要纪念这个现出来的名字,就叫“善现”吧,于是乎又给这个小孩子起个名字叫“善现”。

这个善现长得大了,正遇著释迦牟尼佛出世弘法,教化众生,于是乎,他就去跟著佛出家了;出家了,那么还是纪念他这个名字,就叫须菩提。所以,须菩提他的名字就又叫空生,又叫善吉,又叫善现:有这么三个意思。

“在大众中”:须菩提在这个般若法会上,百千万亿天人的大众里边,“即从座起。”他看见释迦牟尼佛坐那个地方,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这种的境界,他知道这有所表法了。表示甚么法呢?这表示这般若智慧的法门。怎么样表示法呢?释迦牟尼佛在他日用伦常里边,行住坐卧之中,演说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这种般若的妙法。这个般若的妙法,唯智可入,要有智慧的人才可以明白。须菩提既具智慧又有福德,所以他就会意了。他就明白佛要说实相般若的法门,所以他在大众里边,“即从座起”,就从他那个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在印度的风俗,偏袒右边那个肩,这表示最恭敬的一种礼貌。

谈到这个偏袒右肩,在中国的出家人,搭的这个衣,也是右边肩膀露出来。这也就依照佛教的制度来做这种衣。但是在印度、暹逻、缅甸、锡兰,出家人所搭袈裟都是黄色的,没有钩环。我以前已经讲过,那是佛住世留下的这个衣的制度。中国这个衣,为甚么有钩环,印度、暹逻、缅甸、锡兰的衣没有钩环?因为这是有一种通权达变,因事制宜的一种关系。在中国的气候比较寒冷,所以人在贴著皮肉这地方,必须要穿一点棉衣服,或者夹衣服,在衣服上边加上袈裟,就不容易感觉。如果你没有个钩环钩上,它就跌掉地下也没有人知道的。所以达摩祖师是很聪明的,不但聪明而且又是一个发明家,于是乎就发明出这个钩环,加到衣服上,把它挂起来:里边穿著衣服,外边搭上这个衣,挂上一个钩环,这个衣就不会跌到地下。因为有个钩环钩著它。这既可以保持佛制,又可以通权达变。在中国,天气寒冷的地方,所以里边又可以穿衣服。这是中国这个衣有钩环的来源,大约是这样。

那么,须菩提就把右边的肩膀露出来,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右边这膝盖跪到地下。“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这是身业恭敬。“合掌恭敬”:这是,意业清净。“而白佛言”:这是口业清净。这是表示三业清净:清净其心、清净其身、清净其口。三业清净,“而白佛言”:向佛来请法。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希有”:“希”,稀少;“有”,就是有:这很少有的。很少有的甚么呢?很少有的世尊,很少有的佛。那么释迦牟尼佛敷座而坐,一句话也没说,须菩提为甚么这样多事?无风作浪,无事生非,头上安头,相上取相。为甚么这样呢?这岂不是所谓没有事来找事情做吗?释迦牟尼佛一句话也没说,他为甚么就说“希有”了呢?或者释迦牟尼佛说个甚么道理,有一个甚么表现,这他说“希有世尊”都可以的。现在释迦牟尼佛无所作为,祗是敷座而坐,他就说,“希有”。那么,各位应该在这个地方著眼,注意一下,这一部《金刚经》的道理也就在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敷座而坐,说法已尽:说法已经完了,所以须菩提才说:“稀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这个说的般若就是“护念诸菩萨”,所说的般若也就是“付嘱诸菩萨”。在释迦牟尼佛,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离一切诸相,而说实相的般若。一般的凡夫是没能了悟这种的般若妙法。所以,须菩提一看,这要想个办法,令释迦牟尼佛再说一个权巧方便的文字般若。

本来释迦牟尼佛这宣说实相般若已经说完了;说完了,祗有证果的圣人懂这实相般若,凡夫俗子是格格不入。是这个须菩提,为大权示现,为众生请法,所以才从大众里边,就站起来,把右边的肩露出来,右膝跪到地下,合掌恭敬,对佛说,说:“希有世尊!”说,真希有,真少有!少有甚么?世尊,世尊这个实相般若,善护念诸菩萨啊,善付嘱诸菩萨啊,这个法是妙到极点啰!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世尊”,这为众生请法,又称了一声世尊,说:“善男子,善女人。”说是,释迦牟尼佛,佛、世尊,你讲这个实相般若已尽,可是一般的众生不明白,没了解。所以,我再请求世尊,为末法的众生,为将来的众生。“善男子”:就是一切好心的男子;“善女人”:一切好心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果他自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为甚么不翻呢?因为这是佛的一个极果的名称,佛的果位上一个名称,所以就保留不翻。最初翻译经典的这个法师,他没有把它翻译过来,保留著它。以后这个翻译经典的法师,也就尊古不翻。所以保留这原有的意思,就没有把它翻过来。那么它的意思就是:“阿耨”就是“无上”;“三藐”就“正等”;“三菩提”就是“正觉”。

“正觉”,就异凡夫;凡夫是不觉的。那么正觉,和凡夫不同了,他得到这个正当的觉悟,所以和凡夫不同。“正等”就是异二乘,和二乘的又不同。二乘,祗有正觉而没有正等,这个“正觉”,正当的觉悟了。“正等”,正等于佛的觉悟了,还没有无上,正等还没有谈到无上。那这个“无上”,就是异菩萨了,和菩萨不同。菩萨祗有得到正等而没有得到无上,所以菩萨就叫“有上士”。佛呢,就叫“无上士”,没有再在他上边。所以这无上就是佛的极果。在过去翻译经典的大德法师,都保留佛这个名号,所以没有翻。

那么假如若有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这就请问佛了,说怎么样可以常住他这个真心呢?“应住”:这得到他这个真心怎么样能常住呢?“云何降伏其心”:怎么样才能降伏他这个妄想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这个攀缘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好高骛远的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吾我贡高的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一切一切虚妄的心呢?怎么样能降伏他的贪心呢?怎么样能降伏他的嗔心呢?怎么样能降伏他的痴心呢?这“降伏其心”,所有这一切的不好的心,都要降伏。怎么叫降伏呢?这个“降伏”,本来它是不伏的来著,那么现在好像两个作战,作战把它战败了,它投降了,这就是降伏了。

我以前没有讲吗?贪、嗔、痴,你怎么样能降伏这个贪嗔痴?你就培植你这个戒定慧;你戒定慧现出来了,贪嗔痴它就没有了。这个贪嗔痴也就是戒定慧;戒定慧也就是贪嗔痴,就看你会不会用它。好像一样的钱,拿这个钱去买鸦片烟回来抽了,这也觉得很好的;你要拿这个钱去帮助人,令人免除人的痛苦,那这比你自己抽鸦片烟更好。那么一样的钱,看你怎么样的用法。这个贪嗔痴、戒定慧也是这样子:你要是会用就是戒定慧,你不会用就是贪嗔痴。你明白了,贪嗔痴变成了戒定慧;你愚痴了,戒定慧变成贪嗔痴。

这也就是以前我讲的那个道理--“水不异冰,冰不异水;水即是冰,冰即是水。”也就是“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菩提和烦恼没有两样的。那么你不会用,烦恼就是烦恼;你要是会用,烦恼变成菩提了。所以,说的是法,行的是道。我们说得好,说得妙,不实行就不是道。一定要实实在在去做去,老老实实依照佛法来修行。依照佛法修甚么呢?就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就是降伏其心。你把妄心降住了,真心也自然就常住了。所谓 : 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也就是你这个妄心息了,真心也就现出来了。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释迦牟尼佛见须菩提这样的来为众生请法,他很欢喜,所以就赞叹须菩提,说是:“善哉善哉。”说,你,须菩提真好啊!你须菩提,好得很哪!我!很欢喜你,你是我一个最好的徒弟!于是乎,释迦牟尼佛就说了:“如汝所说。”不错了,就像你所说的,“如来善护念诸菩萨”:说是,如来我,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说这个般若法门。“汝今谛听”:你现在呀,要谛听,你要特别注意。我,“当为汝说”:我现在给你讲一讲,可是,你不要当耳边风似的。我给你讲这个般若妙法,哎!你从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又走了;过耳不留,那可就是,枉费如来一番的心血啰!你要特别注意听嘛!“当为汝说。善男子。”你所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多罗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应该,这样子住他那个真心,“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像这样子降伏他那个心。

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个要紧的地方就在这“如是”两个字,“应如是住”。“如是”,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有一个表法,不过在文字上没说。怎么样呢?“如是”,没有话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在这个时候,言语的道路断了。你心里,所想的想像也没有了。所谓“口欲言而辞丧”:口,想要说,没有话讲,这个话亡了,死亡了:“口欲言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心想要攀缘一下,哎,这种虑,这思虑心也没有了。“如是”:如是没有,这个地方,没有话讲,就是叫你参禅打坐,这就“如是”。“应如是住”:你应如是住,住到这个地方;你真心住到这个地方。“如是降伏其心”:你能以参禅打坐,用这种的静虑的功夫,你的妄心也自然就降伏了。所以说“如是。”“如是”:这没有明显表出来,这有一个样子。这个样子,甚么样子?就是叫你修道那个样子。你要能这样修行,就可以常住真心。你能这样,就能以得到本来那个性净明体。你能这样子,也就可以降伏其心。

“唯”:须菩提一看这个样子。甚么样子?它没有样子。无相般若没有样子,就这个实相的般若。须菩提就明白了。不但须菩提明白了,须菩提想将来的一切众生也会明白,所以他就应诺。这个“唯”,就是答应的,哦!哦!这个应诺之辞。这个“唯”就是应诺之辞。

讲到这个地方,好像那个孔子和曾子,和一班的弟子在一起。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他说:“我这个道啊,就是应用一个真理,来把它贯穿起来的,这就是我的道。”曾子曰:“唯”。曾子说,就是这个“唯”,说:哦!答应著,哦!“子出,门人问曰”:孔子走了,这一班门人也不知道曾子“唯”了一声,这是甚么意思呢!曾参知道了,但是其它弟子还不懂,就问说:“夫子之言,何谓也?”说:“老师所说的话是说的甚么东西啊?说的甚么?我怎么不明白呢?”这一些弟子大约也很粗气的,这么样就问。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他说:“夫子这个道就是忠于持己,恕以待人哪!”这“忠恕而已矣”,那么也就是这个“唯”。那“然”呢?“然”又是重诺之辞,就是,应了一声再应一声。是啊,是啊,是这个样子。“然”,是这个样子。

“世尊”:又叫了一声世尊,须菩提叫的,说:“愿乐欲闻。”说:“我很好乐,很愿意,好乐,听释迦牟尼佛您说法,听老师您说法的。我很愿意听的。”不是像我的一些弟子,这个老师一讲法,哦!我不愿意听,都不知讲甚么!他讲中文,我也不懂,要翻译;我好像要睡著觉了似的。这要睡著觉,并不是,说事前要去入定去睡觉啦,这是,觉得太疲倦了! I\'m very tired 。喔,我又做工,然后又要听经;听经听得也没有甚么意思,所以就沉沉欲睡。

B3.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在上一段经文,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说是“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须菩提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现在佛,又详细对须菩提说,“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诸菩萨”,这个“诸”字可以当“多”字讲,许许多多的菩萨。也可以当“一切”菩萨讲,也可以当就是“一个”菩萨。“诸菩萨”:这个“诸”,怎么说可以当一个菩萨呢?是哪一个菩萨?就是要降伏其心那个菩萨。那么说这个“多”字,这个“诸”字当“一切”讲也可以,当“多”字讲也可以。那么怎么又可以当“一个”讲呢?你要明白,多就是一,一就是多。

怎么有的多呢?是由“一个”积聚而成的,是多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九个、十个!很多了。这很多从甚么地方来的?从一个那儿来的。所以我现在讲这个“诸”字,就当“一个”讲。哪一个呢?就是要降伏其心那个菩萨。那个菩萨是哪一个?你真想要知道?你真想要知道,就是你!你这个法师讲经!尽是胡说八道,也不依文解义,也不依义说理。我就是不说理,我这个法师,我告诉你,就是不讲道理的法师,没有道理可讲的。那么怎么说是就是你呢?你真想要知道这个菩萨是谁,你真想要认识他吗?你要想真认识这个菩萨了,那不就是你,就是你自己。说是我现在呀,是个凡夫,还没有成菩萨。那么你信不信你会成佛呢?“信。”信,佛都可成,何况菩萨呢?那菩萨更没有问题了。所以,就可以当“一个”讲。

我讲经就是这样子,多我就当一个讲,因为多,我数不过来了嘛;算不过来那么多数,就拿一个。我这个没有读过数学的,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多了我就当一个来讲。那么这个“诸”字,的的确确可以当“一个”讲。为甚么呢?这个诸字,可以当语助词,当语助词--

语就是言语的语,助就是帮助的那个助--帮助这个话,一个虚字,不实在的。“诸菩萨”:就是那个菩萨。所以,现在明白这个菩萨了吧?这个菩萨就是诸菩萨。

“摩诃萨”:这个菩萨不是个小菩萨,是个大菩萨。大菩萨有多大?有大菩萨那么大吗?大菩萨还有多大?就是大菩萨那么大。你不知道有多大,现在我告诉你,有七个意思,这是大菩萨的意思。这七个意思以前已经讲过了,听过的人,会听得耳朵都涂油了,就是听得多了。那么没有听过的呢?还想叫这个耳朵,欢喜欢喜,所以呀,我现在再把这七个意思大略的讲一讲。

第一就是具大根。这个菩萨摩诃萨要有大根性。怎么样具的大根?他因为,在无量无量劫以前,在佛的面前供养三宝,礼拜三宝,恭敬三宝。那么做了很多很多的功德,所以叫植众德本。那么他在哪一个佛的面前做的这些功德呢?恒河沙数那么多。他不是,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哪;他因为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所以他这个善根就大了,这叫具大根。这是第一。

第二呢,他有大智慧。怎么样有的大智慧呢?从甚么地方来的大智慧呢?因为肯发菩提心。他肯发菩提心,这就是有大智慧,才能发菩提心;要没有智慧的人,他就不能发菩提心。所以你们现在再到这儿来听经,到这儿来打禅七,这都因为,在前生,多多少少有一点善根,多多少少有一点智慧,所以才能参加打禅七,才能在这儿研究佛法。如果你没有善根的人,你到这个门里边,这个心里就觉得好像有个马猴子,在你的心里似的,蹦蹦跳跳的;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稳,就好像天人五衰现相那个样子,不坐本座了。不坐本座就怎么样?就跑了。那么现在没有跑,甚至于我天天要打,又要骂,要打一百香板。这一百香板不是容易受的,也不是同你们讲笑话的,如果真要是不开悟啊,不一定哪一个,一定要打一百香板的。这一次,我宁可把你们打跑了,我也要你们开悟。

所以呢,这要有大智慧,这个有大智慧,发了菩提心还不算,还又要广度众生;广度一切众生,好像观世音菩萨,为甚么他普门示现呢?就因为他有大智慧,要广度众生。可是度众生,而又不要著住到这个度生之相。怎么叫著住到度生之相了?好像那个梁武帝;梁武帝,就是中国见著达摩祖师那个皇帝。那个皇帝,你说怎么样啊?他就是度生而著住度相的。怎么说呢?他见著菩提达摩,第一代祖师,他见到他了,他先问甚么呢?说:“你看看我,度了这么多和尚出家,造了这么多的庙,修了这么多的桥,你说我这功德有多少?有多少功德?”

这样一讲,这就是已经有我相了,有执著相了,有一种骄傲的心;骄傲、贡高我慢,以为,你看我这功德可大啰,度了这么多和尚出家,造了这么多的庙!你虽然是印度的来的法师,但是,恐怕你都没有我这么大的功德。所以,他就意思间呢,就是想要戴几个高帽子,想要请达摩祖师赞叹赞叹他,是说:“你这个皇帝真是功德最大了,你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哪!大约和佛是一样的。”他希望听几句,这个谄谄媚谀的话。怎么叫谄谄媚谀呢?就是现在的话,所谓溜虚,又所谓拍马,就是拍马。叫菩提达摩来,想请菩提达摩来给帮他拍拍马。

你说,菩提达摩怎么能做这个事情!所以菩提达摩就直心是道场,说:“你没有功德!”这一下子,把梁武帝就给说得--“你这个黑脸和尚,说我没有功德!”--所以以后也不讲话了,根本就不睬这个菩提达摩了。所以菩提达摩,才走的。这个就是怎么样?可是度生了,他是度生,但是著住度相了;著住度相,想求这个祖师来给印证;求祖师,来承认他这种的功德。谁不知道,菩提达摩这个祖师一点人情都不讲,不讲人情的。你皇帝,活该你是皇帝,我不买你皇帝的帐。所以呀,就走了。那么为甚么他著住度相上呢?就因为他没有真正智慧嘛;你若有真正智慧,就不著住度生之相。这是第二个要有大的智慧。

第三个大的意思,信大法。这个佛法,深如大海,高过须弥,是难窥难测的,不容易看得见,也不容易测量出来。但是你要有个信心,就可以得到其中的滋味;你要没有信心,就是格格不入,望洋兴叹哪!看这个大海!这个海这么大,我怎么可以把它喝尽了它!我这一生这个大海的海水也喝不尽的!好像看见佛法的宝藏这么多!大藏经这么多,我要甚么时候能看完呢!望洋兴叹。你要有信心呢,我信真了这个法,然后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少而多,那么一点一点地来研究,终究有一天,你会把佛法的这个宝藏通达无碍。必须要有深信切愿,要发愿,我一定要明白佛法!要实行,我要照著佛法去修行。所以这深信切愿--这个切,是一切的那个切--切愿,好恳切的,我发愿要学习佛法。学明白了佛法又要去实行,实实在在地照著佛法去做去,这叫深信、切愿、实行。这很要紧的。如果你没有信心,佛法再妙,你也不能得到其中的妙处。

那么要信大法,甚么是大法?这个般若波罗蜜就是大法,你信那个般若大法。这个般若是梵语,此云叫智慧;你就信你自己本有的智慧。《金刚经》的经文上说:“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你就一念生出你这个清净的信心,佛就知道;佛既然知道,你这个电报就打通了;你这个电报打通了,你和佛通了消息了。怎么样通的呢?你还没明白?就是由你这个信心通的嘛!你有这一个信心,一念生净信。“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就把你这个电报给你收下;收下了,一看,哦!现在是 … ,原来我有个 Dinwiddie ,法名叫果遵,对佛法生了信心了。好!我给他回一个电报。回个电报,教你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给你回了一封电报,你收到这一封电报,就拳拳服膺,就守著,抓著;抓著不要放了,不要把它掉了。服膺甚么呢?就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你看!你和佛通了电报了,你自己还不知道呢!这就是妙法。妙法就是妙到这个地方,你自己收到电报都不知道,这真是妙。是信大法。

第四呢,要解大理。怎么叫解大理?解就是明白;明白那个大的理。甚么叫大的理?这个理,它有大有小吗?当然有了。你事情有大事小事,这个理就没有大理小理吗?大理就是个大道理。这个大道理是甚么?我告诉你,你不要著急。我既然讲经,不会不告诉你;始终我会告诉你,我会讲明白了给你听的。甚么呢?是你要明白你自己本来是佛,这就是个大理。理即佛,佛即理;佛也就是理,理也就是佛。佛是已成之佛,我是未成之佛。佛和我本来是一个的,无二无别的。不过佛是修德圆满了,我们这个修德没有圆满呢。所以我们是没成之佛,佛是已成之我;佛是已成的我们,我们是没成的佛。不要把它囫囵吞个枣,说佛佛、我我、佛佛;佛也就是我,我也就是佛。这不能这样讲!你一定要说,佛是已成的众生;众生是未成的佛。你要信真了,我们是未成的佛。那么我们本来是佛,现在没成呢!等成了,就是佛了。

为甚么相信我们本来就是佛呢?因为这个实相的般若,有离开众生的心。我们众生的心也就是佛,佛也就是心。我们的真心就是佛,不过我们现在没有发掘出来我们自己这个真心,用这个妄想心来当家,拿它来用事。妄想心和真心来比较,就好像一个瞎子,一个有眼睛的似的。这个妄想心就是个瞎子;你那个真心就是个有眼睛的人。我们现在尽用这个妄想心来用事,没有用我们那个真心。为甚么我们不用我们真心呢?我们真心是不是丢了?是不是没有了?不是的。为甚么你用妄想心?在讲《楞严经》上,有讲过,“一念不觉生三细。”在那一念不觉的时候,出三种的细相。所以呀,就把真心给遮盖了,那如来藏性就不能显现了,没能显现。我们现在信真了,我们就是佛,我们具足佛的智慧德相,那么这叫解大理。

第五个大的意思,就是要修大行。这修行,不要得少为足,不要中道自划 , 半途而废,不要认为这个化城就是真的。得少为足,这个二乘人就得少为足。或者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他就不回小向大,这叫得少为足。中道自划,走到半路上--好像那个无闻比丘,他坐禅哪,有这个四禅的境界了,生到四禅天上去,他认为这就是证了四果了。就自己,划出界线了:我已经到我那个目的了。其实,那是在半路上。有的又半途而废,这个就是凡夫。凡夫哪,向前走,连四禅天他还没有到哪;走了几步,他又回来,他说,这太远了,我走不到。这叫半途而废。

有的走到化城了,在《妙法莲华经》上就有化城。那化城,为甚么有个化城呢?因为,这二乘人修道的,今天修求菩萨道也不到,明天修菩萨道又不到,后天行菩萨道也没有行完,这太长远了。我说这个今天、明天、后天,这不过举个比喻。就是,这一年、两年甚至于,很久很久的时间,想求这个菩萨道,也得不到这个菩萨道,达不到目的,他就辛苦了。觉著 … 哦!太疲倦了。好像我们人走路似的,走得太疲倦了,不要走了,不要去了,去这个地方这么远,啊! very far away ! tired, very tired .I\'m tired .I\'m not going 。这样子,佛,一看,这些个人都辛苦了,就化出来一个城市,说,前边有一个城市,我们到那个城市里休息几天。前边哪,离那个我们所希望的那个目的地,就不太远了。所以这一些个二乘人,到这个化城里边哪,一看,这个地方也不错啊!甚么都有,金银珠宝甚么都具全哪,就想在这个地方住下,就不再向前去进取去了,其实这个化城,是比喻二乘人所取证得有余涅槃,并非究竟安息处。

故佛在法华经说[化城喻品]提醒他的声闻弟子,不要躭於化城,要勇猛前进,直达宝所,即是如来所證的究竟果位。

我们修行要忍苦耐劳,要不怕风雨。好像在普吉利那边住的,听经,刮风也来,下雨也来。这就是有点意思了!我这个做师父的心里很高兴,一想到这些个徒弟,都还对师父印象算不错了;要是没有甚么意思,他不会来听。他们听得佛法是有点兴趣了!这是,这个有点忍耐了。所以我这个做师父的--做徒弟有忍耐了,做师父也要有忍耐了。我也辛苦一点,我也给你们讲经。就我打七打得这个坐得腿也痛,腰也酸,又要去照顾事情,分了很多神,还一样来讲经。所以我征求大家的意思,来讲经。不过我和你们大家商量商量,你们要如果欢喜,觉得坐禅哪,坐得腿不痛了,愿意再陪著凳子坐一坐;陪著这个凳子,坐一坐,我就每天晚间还都可以讲经的。祗要你们大家欢喜。

那么讲经和打禅七,这都是二不二的。这都是教你那个心念专一,注目凝神的。你在听经,这也就是坐禅了;你在那儿坐禅,不打妄想,这也就是听经了。所以,这都是一个道理的,你会得,一切法都是佛法了;会不得,是不是佛法?会不得也是佛法;会不得也不是 … 说是就不是佛法了。会得会不得都是佛法,所以,这个“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我们修行要修大行,修大行就要能忍,能让,能舍。我前次讲那个七大不讲那个六度,就要修六度,六度就要布施。布施,是布施给人,不是布施给自己;是帮助人,不是帮助自己的。说是,我看见出家人化缘呢,他修道尽和人家要钱,他没有拿出过钱来。

那个出家人拿出过钱哪,他不想叫你给他起个好名,说:“哦!这是个好和尚,或者好法师,或者,哦!他尽帮助人哪。”他不。真正想帮助人的,他不愿意出名的,不愿意要这个名字的。所以,我尽我知道的,我接近的有一些个法师;他真愿意帮助人,甚至于,你把他的血给喝了,他的肉给吃了。他都愿意的,他都欢喜的。他为这个世界人哪,把肉割下来,来供养天地,这样他都做得到的。所以呢,那真正发菩提心的修大行的人哪,你们没有见过;或者你见过,他也不会告诉你,说:“我是个修大行的,你知不知道啊?”他不会这么样告诉你,说:“我告诉你呀,我是一个真正修大行人。”他不会告诉你的。他既然不会告诉你,你没有法子知道的。

所以,这个要忍:忍风、忍雨、忍饥、忍渴、忍寒,忍暑;热一点也可以,冷一点也可以,饿一点也可以,渴一点也可以:怎么样都可以。为甚么他可以呢?就因为他有一个忍!所以忍人所不能忍的,让人所不能让的,吃人所不能吃的,受人所不能受的。人家不愿意吃的东西吗?我来吃。也不要故意装模作样,装出来一个老修行样子给人家看。说:“你看!你不愿意吃的东西我来吃。”给人看样子那就没有意义,那又成了一个家俬,成了一个家里摆著那个摆设。家俬懂不懂?家俬,家俬就是家里摆的这个沙发,台台凳凳啊,这一切的东西,尽给人摆著样子看的。好像家里头,房子布置很好的。这都叫家俬。那么你尽想给人看样子,这也变成了一个家俬了,变成了人家家里的一种摆设了。所以不必给人家看样子,要真做实为,这修大行。

第六,就是经大劫。经大劫,这个菩萨修的,不是在一个佛那儿种善根,所以他经过很长的时间。多长的时间呢?有三大阿僧祇劫那么长的时间。

第七是求大果。菩萨为甚么他要行菩萨道?他就因为想要求大果,这个果,是因果的果,不是国家的国,不是他说:菩萨是个小国,他想去霸占,和其它的国家争,把小国都征服了变成它一个大国。不是那个国;这个果,是果位的果。甚么果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果的果,所以这是最大的。菩萨他的目的、他的希望就是求大果。这个“摩诃萨”,有这七种的意思。

他又告诉须菩提,说是啊,一切的大菩萨“应如是降伏其心。”他们想要降伏其心的方法要怎样子呢?就应该这样子。降伏其心:这个“降伏其心”,也就是对治自己的习气妄想。那么菩萨还有习气妄想吗?我们修行人有粗惑、细惑、尘沙惑。菩萨有初发心的菩萨;在初发心的菩萨,他不能一点妄想都没有,他微细微细的习气毛病还有。所以,那么罗汉当然是有微细的惑了。所以阿难才说:“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这个疑惑的心没有了。现在说的是这个大菩萨,菩萨摩诃萨是菩萨中的大菩萨。那么发心这种的菩萨、这种大菩萨,他怎么样呢?“应如是降伏其心”:他应该,像这样子降伏他的心。怎么样子呢?没有样子。

“如是”:如是是指法之辞,是实相的理体,所以说是没有样子。那么在没有样子里边哪,不得不说出来一个皮毛的样子,给大家听一听。怎么降伏其心,像这样子。怎么样子呢?要这样想,“所有一切众生之类”:他呀,所有这个世界一切众生之类。“所有”就包含了其余的,在这个经上没有说的那两种。那两种是甚么呢?是无色和无想。无色呢,他因为空散销沉了,所以叫无色。无想呢,他精神化为土木金石了,所以他没有想。这在《楞严经》上,都有讲过。这“一切众生之类”;“类”就是同类。“若卵生”:《楞严经》上说十二类的众生,现在还有人记得没有?打开本子可以知道;若不打开本子呢,恐怕都忘了。但是就讲胎卵湿化这四生。这四生的来源,有人知道没有?他为甚么有这四生?

弟子:那个胎生是因情有,化生也是因情,湿生是因情,那个卵生是因思?

上人:“卵因想生。”(弟子:卵因甚么?)想,就是思想那个想。“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合,就是和合那个合,“湿以合感。”“化以离应”:化生呢,是离开的,变化的:“化以离应。”(弟子:离应?)应,就是答应。我答应你了,那个应,应当的应。

这个情想合离,情想合离,互相变化,依惑造业,依业受报,各从其类。这说得非常之明白!“卵因想生”,你好像那个鸡子,那个小鸡子菢鸡。它趴到鸡蛋上,它一天到晚想,这么想,哦!我这个鸡仔子就快出来了。想,想了很久很久,果然就被它想出来了。它这个鸡蛋都变成了鸡了,想出来了。“胎因情有”,这个胎,为甚么有的胎?就因为男女有一种爱情。这爱情和合起来了,哦!这有了胎了。这叫“胎因情有”。“卵因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这个湿和湿、湿和这个泥土,或者和甚么因缘,合成一起了,这又有一个湿生了。“化以离应”:这个变化,是离开了,自有化无,自无化有,自小化大,自大化小。有的老鼠就变成那个蝙蝠,这都是变化,生出一种变化。那个虫子变成蝴蝶,这都是变化。“化以离应。”情想和合,互相变化。这互相有一种变化就生了一种迷惑;有了这种迷惑就造出业来了;有业就受果报了。这哪一种类就受哪一种类的果报。

(弟子:最后的那一段,那个 …… )哪一段?(弟子:迷惑起因 …… 。)依惑造业,依业受报。因为迷惑了,就造出业;因为造出业就受果报了。各从其类,胎卵湿化。胎生就受胎生的果报;湿生就受湿生的果报;化生受化生的果报;卵生受卵生的果报。各从其类,他哪一生与哪一个因缘接近,就受哪一种类的果报。

“若有色”:“有色”,就是能看得见的。“若无色”:你看不见的。“若有想。若无想”:或者有思想的,或者是没有思想的,这一类的众生。“若非有想。非无想”:你说他有想吗?他又没有;你说他没有吗?他又有。这种种的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盘”:“我”呀,这是释迦牟尼佛自称,说是,我呀,令这所有一切的众生都入到,无余涅盘里去。“而灭度之”:我把他们都度脱,令他们都得到无余涅盘。“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我,虽然把所有的众生,也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这么多的众生,我都令他们灭度。那么要往真实来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实实在在的没有一个众生,是我度的。这是,众生的自性自度,并不是我把他们度的。

“何以故”呢?说是甚么原因呢?“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因无所住而生其心。菩萨是行所无事的,菩萨扫一切法,离一切相。这个菩萨既然是无相的,他要度众生,还认为我度了众生了,这就著相了;著相就著住到我相,著住到人相,著住到众生相,著住到寿者相。如果执著这个相,这就是不能成为菩萨了。

这个大菩萨想要降伏他这个心。怎么样降伏呢?他要这样的观想:“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这“所有”,就是包括十二类的众生都在这里边,“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有卵生一类的,就是由这个蛋生的。“若胎生”:就是经过,胎藏而生的这个众生。“若湿生”:或者因为有一种湿性,它生出一类的众生。好像那个潮湿的地方,时间久,它就生出一种,这个菌来。“若化生”:化生呢,是自有化无,自无,它又化有:这个化生。

B4.妙行无住分第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这一分经叫“妙行无住”。“无住”,不要执著;没有执著就是解脱;解脱就是自由;自由就是无所拘束。“复次”:在前边哪,讲这个菩萨要离一切相,不著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如果著这四相呢,就不是真正发菩萨心的菩萨、发菩提心的菩萨。“复次”,那么现在,再来一次,把这个道理呀,再往明显的说一说。佛说,“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这个菩萨不单要离相,要不著相,而且呀,要于法、于这个布施这种的法呀,“应无所住”,不应该有所执著,不应该放不下。你这个布施要三轮体空。你能三轮体空,这就是,不著相布施,不住于相的布施。

怎么叫三轮体空呢?布施不应该存一个有布施的心。说是,喔!我做了布施了,我做了功德了,我是一个能施。那么所受者呢?是个所施。中间哪,就又有一个东西来布施,你的钱,中间有个钱,或者物质,中间有个物质。这都叫没能离开相。要怎么样子呢?要布施而不存著布施之相。做了就像没做一样。不要心里说,哦!我做了甚么功德了,我又,或者造了庙了,我或者呀,造了塔了,或者造了佛像了。有所执著,这不观空,这就叫没能无所住。那么要无所住呢,就是三轮体空:我布施而无布施之相,虽然作布施,离开布施相,这才是,真正布施。

你要布施著相,那根本就没有功德,那功德呀,是一点都没有!你要不著相呢,无相布施,那功德是无量的。所以呀,这个“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单这个不著相,而且也不住这个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对六尘的这个相,你都要空了。你要是著色布施也有所执著,你著声香味触法布施也有所执著。有所执著,这个功德就是有限度的。你要无所执著呢,这个功德是无限度的,没有限量的。

“须菩提”:须菩提呀,我怎么教你,说发菩提心的菩萨要不著相布施呢,“菩萨应如是布施”:须菩提,所有的菩萨都应该呀,这样布施,怎么样布施呢?就是不著相。虽然布施而无布施之相。不要以为,哦!我在某一个庙上,我捐了五千块钱!我大约这功德不小了吧!或者我在某一个地方慈善的团体,我捐了十万块钱,我的功德呀,是很大的。你就捐一百万块钱,你心里总记著有这一百万存在,那祗是一百万而已,不能增加。而这一百万没有了的时候,你的那些功德也就没有了。你要不执著相布施呢,你就是舍一分钱,那个功德也无量无边。所以呀,我们虽然作布施,要明白布施的方法。你不会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去,你修到尘点那么多的劫,就像,微尘微尘那么多大劫,也不能成功的。

为甚么呢?就好像你煮那个沙子,这个沙子,你想要它成饭一样的,那么你煮多久,那沙子也不会成饭的。所以,“不住于相”:菩萨,作布施要不著相上。“何以故”:甚么缘故要不著相呢?“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假设菩萨要是不执著于这个相上来作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他所得这个福和功德呀,是不可思量的,是你想不完那么多,你想不出来那么多,不可思量那么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菩提,在你的意思里怎么样子呢?“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为甚么说不著相的布施它的福德不可思量呢?我现在给你讲一个比喻。“东方虚空”,这个东方啊,单单的,仅仅东方那个虚空,你说它有多大,有多少?“可思量不”,你可以想像它有多少吗?这个须菩提,听释迦牟尼佛这样问,他说:“不也。”说,不可思量,我想不出来那么多,“世尊”,须菩提这样说。“须菩提”:他说,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说这个南、西、北方和这个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释迦牟尼佛又问须菩提了,说:那么你说东方虚空不可思量啰,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这个虚空可思量吗?“不也。世尊。”须菩提又答说,不可以思量啊,世尊。

“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说:“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菩萨,不执著这个相来作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他这个福德,也就像,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这个虚空不可思量那样的多。如果你要是住相布施呢?住相布施,就有所穷尽,而不能永远的存在的;你要不著相布施呢,这个功德就是永远的,这福德就像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虚空不可思量,一个样子。“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说:初发菩提心这一些个菩萨,“但应如所教住。”就是,应该像我所教你这样的去修行去,去修行,去行止去。

那个布施,应该做;做了之后又应该把它忘了,这就是不著相。你做了之后,是永远都忘记了。你要不忘,佛就把它忘了;你要能忘了,佛就把它想起来了。所以,为甚么这个样子呢?这佛,知道一切众生的心。因为他知道你没有忘你这个布施,没有忘你这个功德,所以佛也就不需要想它。等你忘了的时候,佛呀,替你想起了。所以,你想你自己把它记住好啊?是佛给你记得好呢?说是,我怕我忘了,佛也忘了,那怎么办呢?那我岂不是就没有功德了吗?嗯,那你不要担心,不要害怕。你要忘了,佛,是永远记住。为甚么呢?这个《金刚经》上,后边就有讲,说:“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你这心里想的甚么,佛,都记得,佛都知道。那么你尽想著你有了功德了,这佛、菩萨一想,你自己既然有了功德了,我就不需要把你这个功德给记下来。你自己想著就好了,这就是这样。

那么我们做好事,在心里记得;你做那不好的事,你记得没记得呢?你做了不好的事情,你总想把它忘了;做好的事情,总要想记住。你做好的事,不应该记得;做不好的事,应该记得。应该记得,以后不要再做错事了。那么你做好事,不要记得它。那么你忘了,应该又做多一点。因为以前那个你忘了,现在应该再做多一点。

好像我们学佛法的人,在每逢佛的诞辰、佛的纪念日,或者是,菩萨的诞辰,菩萨出家的纪念日,都应该尽你自己的力量去做功德。因为在平时,我们也应该做功德,不过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不能天天做。每逢,佛、菩萨或者罗汉,或者他出家的纪念日,或者他成道的纪念日,或者他生日的纪念日,在这个纪念日的时候,你应该量你自己的力量,你要看一看你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就做功德。做功德,做甚么功德呢?供养三宝,或者向这个庙上捐一点钱。那么你在这个时候,能做功德,比平日的功德,大百千万倍。为甚么呢?因为你做这个功德是--譬如,今天是阿弥陀佛的纪念日,你来纪念阿弥陀佛来做这个功德,那阿弥陀佛,在常寂光就知道了,哦!今年今日,纪念阿弥陀佛的生日,那么某某善信哪,做了功德。做这个功德,那么应该比平时,大几千万倍。今天,尤其是阿弥陀佛开光,你们记得这一位是阿弥陀佛。今天,给这个阿弥陀佛开光。

那么在开光的时候,我说了四句偈颂。这四句偈颂,也是我随便说的,在经上,在书上,根本你们找不著的,没有的。这四句偈颂,我怎么说的呢?我说:“弥陀此云无量光”:这个梵语,是阿弥陀佛,翻译成中文,就叫无量光,又叫无量寿。甚么叫无量光?甚么叫无量寿?无量光就没有数量那么多的光,没有数量那么长的寿命。寿命, long life ; long life ,这是阿弥陀佛的这个翻译的意思。“今日开光光无量”:那么今天,给阿弥陀佛开这个光,这个光也就无量无边的。因为他的名字叫无量光,所以就光无量。这光无量怎么样啊?就“无量光照无量国”:这个无量光,就照著无量这么多的国,无量的国家。“一切众生无量光”:这一切的众生,也都变成无量光了。所以在今天哪,开光,说的这几句偈颂。

那么在今天这个开光,又是阿弥陀佛的生日,我们信佛的人,都应该做功德。有钱就出一点钱来做,有力量就出一点力量来做。所以今天,才为那个佛事,拿出来那个香炉。 …… 遇著阿弥陀佛的生日,又遇著阿弥陀佛的开光,我们每一个人,如果做功德呀,比平时,数量就更增加,不可思量。所以如果没有明白的佛教徒,就不可能做;要是明白了,那是应该时时刻刻都去做功德,行布施。行布施呢,又要不著相,你不要总想著它,这是真正的布施。

B5.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佛呀,又叫一声须菩提。“于意云何”:在你的意思里怎么样子呢?你可以身相见如来吗?“可以身相”:就是以这个三十二相,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这个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作为如来了。你可以这样说吗?“不也。世尊”:这个须菩提说,不可以,不应该以身相来见如来。因为甚么呢?如来是无相的。如来他是证得法身理体,虽然有相而不著这个相。“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不可以说是有三十二相,这就是如来了。“何以故”呢?甚么缘故呢?“如来所说身相”:这如来所说的这个身相, ( 你们各位不要讲话;你们要讲话,我就不讲了! ) “即非身相”:这个“即非身相”,如来这个身相,是无相的,就不是有相的。“佛告须菩提”:佛呀,释迦牟尼佛这样说之后,就告诉须菩提,说:“凡所有相”:所有一切有形有相的,“皆是虚妄”:都是假的。“若见诸相非相”:你要,能看见这个诸相、一切相非相,都没有了。即相离相,就在这个有相的时候,你就知道它是空的,“则见如来”:这个时候,你才能见著如来那个法身呢。

我们在今天哪,遇著这样好的一个机会,又听《金刚经》这种法。可是,我对你们每一个人,用诚实的言语来告诉你们,在这以后,你们就到其它有讲经的法会的地方,在听经的期间,切记不要讲话,不要彼此交头接耳。因为你这一讲话就扰乱所有人的精神,令所有人的精神,都散漫了;精神散漫了,他听佛法就不会明白,因为他没有注意。听佛法不明白就是你捣乱捣的,就是你,做这个障道 demon (魔)。这是,在任何的法会里边,不可以互相谈话,交头接耳。那么也不可以,听到半路途中,离席就走了。这叫甚么呢?有始无终,没有完全听进这个法会。尤其,听这一部经,应该从开始听到最后,听到这个末了的时候。不应该听到一半离开。所以呢,我们要注意这一点。

方才有一个中年人,一个女的,她姓黄,也皈依了,叫果ㄐ- ˋ ji4 ,她的先生姓黄,她自己本人姓战。这个人,苦得不得了。怎么样苦呢?年纪轻轻的,她丈夫就走了。有一个儿子呢,就生了一种癫狂的病,有的时候听话,有的时候就不听话,到现在还是这样。那么她为甚么这样子呢?就是因为做事有始无终。你看见她听经,在这儿不好好听经,讲话!讲话,然后呢,又半路途中就走了,所以这就叫有始无终。结婚之后,不能白头偕老,半路途中,这个丈夫就跑了,不管她了。她自己呢,虽然是非常地苦,但是她不知道这苦怎么来的。尤其最大的毛病,人家讲佛法,她不相信!但是有法会呢,她还要去搅闹,要去搞是搞非的,搅闹道场。因为这样子,所以今生把丈夫死了,来生那更不知道怎么样了。她发心是发一点,但是,供养三宝,她就骂三宝,一边做功德一边造罪业。她的罪业比她功德大得几千万倍。所以,我虽然就想救她,也没有法子救得了。我今天,这是我对你们大家讲的,切记,切记不要像这样子;要是这样子的佛教徒,这叫佛教徒的败类!

甚么都觉得她是要争第一的,你说愚痴不愚痴?这个人哪,多少人都比你的知识高、学问深,哪一个不比你高尚?为甚么你公然要争第一,真是叫化子想要作皇帝。叫化子,要饭的,想要作皇帝。(弟子:哦!)嘿!你说这岂有此理呢!

弟子:这个学问深的吗?

上人:学问哪,他就没有甚么学问。哪个学问也比他高,但是他要争第一。现在因为先走 -- 又半路途中就走了 -- ,也就是表示我第一。你知道吗?嘿嘿!我头一个走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在上一段文,佛叫一声须菩提,说:“菩萨但应如所教住。”这个菩萨啊,应该依照我所教的这样而修行,不要不守我所教的这种的法度。也就是,要依照规矩去修行,不应该不守规矩。这个规矩也就是一种方法。你要依照这个方法去修,然后才能有所成就;你要不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就没有一个准绳,没有一个目标。那么将来,就会误入岐途。所以这菩萨一定要依照佛所说的这种方法去修行去。

“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空生”,说:空生啊,“于意云何”:在你的意思是怎样子呢?你作何感想呢?“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你可以以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这种的有相来见如来吗?你以为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是如来的法身吗?“不也。世尊”:因为须菩提,已经解到空理了,既悟人空,又悟法空,所以,他知道佛不以三十二相为他的相。所以须菩提就说:“不也。世尊。”说,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的,不可以这个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呢?“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不可以以这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而见著这个如来,“何以故”?是甚么缘故呢?

“如来所说身相”:如来所说这个身相,这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种的身相,“即非身相”:这不是如来的真正法身。不是真正的法身,所以,不可以这三十二相来见如来的。“佛告须菩提”:那么释迦牟尼佛听见,须菩提这样解释之后,他就又叫一声须菩提,说:这个期间哪,佛就认为须菩提讲的是对的。所以说:“凡所有相”,为甚么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呢?“凡”,这个举凡一切有形有相的,“皆是虚妄。”这有相都是假的,都会坏的,有形相终归毁灭的。“若见诸相非相”:你要能看见这一切的相,这个相上你就没有相,即相离相。在这个相上就没有相,“即见如来”:这你也就见著如来的法身了。如来的法身是无形无相的,所以你要以相来见如来,那就是错了。

所以在后边,那个四句偈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以色见我”:“色见”,就是以形相来见我,这个形相就是色相。“以音声求我”:以音声来求佛,来找佛的话,“是人行邪道”:这个人,这就带著有形有相、有声有色上,来找这个佛,“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他见不著如来的。这般若的本有的智慧是离一切诸相的。不著住一切的诸相,这是真正的般若。

B6.正信稀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那么,方才所说这个四句偈颂就是“若以色见我”,这释迦牟尼佛说的,以这个有形有色的,你在这个地方想见如来,想知道如来的法身。“以音声求我”:这个音,就是声音的音,不是因果的因。这个声音的音,你以这个有声音的这种的思想来,见如来,“是人行邪道”:这个人,所行的不是正道,不是真正佛法,“不能见如来。”所以,说完了这个偈颂,这也就是表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现在释迦牟尼佛,说完这话,须菩提就要说了,他又有了见解了。

有甚么见解呢?他生出怀疑来了,他说,“须菩提白佛言。”这个“须菩提”是结集经藏的人,说的;“白佛言。”这也是结集经藏,阿难加上去的,这段文。说,“世尊”--这个“世尊”,是须菩提说的了--“颇有众生”,说,可有这个众生,“颇有”也就是可有众生、或者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他呀,听见佛所说的这种言说和章句,也就是这个经典,“生实信不”:他能真真实实地生出一种信心吗?会不会他不相信呢?这就是问释加牟尼佛。“佛告须菩提”:他这样一问,释迦牟尼佛就告诉须菩提说了,“莫作是说”:说,你不要这样讲,你不要作这种的说法!为甚么呢?

“如来灭后”:他说,如来灭度之后,等“后五百岁。”如来在世的时候,这个五百岁,叫禅定坚固,也就是修行证果的人多。等如来灭后,再后五百岁,这是多闻坚固。那时候,人人都研究经典,多闻坚固。然后再有五百岁,就是寺庙坚固。等末法时代呢,就是斗争坚固。现在我们这个时候就斗争坚固。那么释迦牟尼佛,说是,等我灭度了,“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有人哪,他修持戒律,专门持戒修福。这个人,“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他对这《金刚经》,这一段经文,他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他以这个经的道理,作为真实不虚的道理。“当知是人”:你应该要知道,知道这个人,他不是“于一佛、二佛、

三、

四、五佛而种善根”,他不是于一劫、二劫、

三、

四、五劫,这个时候种的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已在这无量千万劫以前,“种诸善根”:他种这个一切的善根。

怎么样叫种善根呢?种善根,就是要在三宝面前来种善根。供养三宝,这是种善根。你恭敬三宝,这是种善根。你信仰三宝,这是种善根。这个善根,就是和这个恶根是两样。你不供养三宝就增长你的恶根;你不信仰三宝也增长你的恶根。你对于三宝疏远,那就是对你的善根疏远;你对于三宝亲近,那就是增长你的善根。所以,在北俱庐洲的人就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在北俱芦洲那个人,所以他的善根就会断了。你想要增加你的善根就要供养,恭敬,信仰三宝,皈依三宝。你皈依三宝,这是你种善根的一个初步。然后你再能受五戒、八戒、菩萨戒、十戒、十重四十八轻,这是菩萨戒。再能,尽受比丘二百五十条戒,这种种的,都是种善根的因缘。你还有,你去修这个五戒、守持五戒、行十善都是种善根。

这个善根,你看是看不见的,你听也听不见的;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你嗅之,它也无味,没有甚么滋味。你做去,往前去种善根,也不觉得它有一种东西。因为它是无相的。前边那不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有相是虚妄,无相就是真实了。所以我们一般的人,祗知道为这个身体来作打算,而不为善根作打算。这个善根是甚么呢?善根也就是你的法身,善根也就是你的智慧,不过它变变名而已。善根就是好的根机、好的基础。你好的基础,必须要你去修去。

你有了好的基础,你的法身也就显现了,你的智慧也就增长了,你本有的般若实相的功能也就恢复了。所以,这是种种种的善根,你必须要在三宝的面前来种。你种到三宝的面前,这种善根终究有一天,它会结菩提果的;如果你在外道的地方种善根,你种多少,种时间再久,也是虚而不实的。你在三宝面前种善根,这是绝对不会虚种的!所以要“种诸善根。”这个“诸善根”,就是种种的善根都要去种,就是所谓,诸恶不作,众善奉行。

这也就是种善根。“闻是章句”,因为这个人,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所以一听这个《金刚经》,“乃至一念”:就在这个一念之中,“生净信者”:就生出,最清净、最纯洁这种的信念。这种的信念,就是不杂,没有疑惑心,真真实实地信了。

“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须菩提,你应该要知道,如来悉知悉见这个人哪,“是诸众生”这一个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呀!他会得到如是无量福德。得到这种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何以故”呢?甚么缘故他会得这么多的福呢?“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个人,他把人空了,所以他也没有人相,也没有我相,也没有众生相,也没有寿者相。甚么叫无我相?无我相就是没有我了,把我看空了。甚么叫没有人相?就是人空了。我也空了,人也空了;人我都空了,所以众生也就空了;众生空了,那么也自然就没有寿者相了。寿者相就是想要永生,得到永远都生存著,这叫寿者相。你凡是爱惜一切的物质,你不破坏它,这都叫寿者相。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那么人空,法也要空,所以,一切的法相也没有了,也空了。“亦无非法相”:也没有一个,那不是法的相,到这个法的本体上,也没有一个是法,也没有一个非法。“何以故”:甚么原因哪?“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假设他这个心要有一个法相和人相我相,这就是著住到我人众生寿者了,这还是著相,他还没有得到解脱,没有真正的放下。“若取法相”:他要取这一切的法相,法没有空,这也是著我人众生寿者,这四相上了。“何以故。若心取非法相”:若取,这个非法相。法相、非法相,不是法的相,也就是著我人众生寿者了。他都没有把它看破,也没有得到人空,也没有得到法空;人空、法空没有得,所以还是有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因为这个,所以就说,不应该取这个法相,不应该有所执著这个法相。“不应取非法”:也不应该取一个没有法的相。怎样子呢?“以是义故”:以这种的道理,这种的意义的缘故,“如来常说”:你在过去常常听见佛常说过,说甚么呢?“汝等比丘”:说你们这些个比丘啊,“知我说法”:你们应该要知道,知道甚么呢?知道我所说的一切法,“如筏喻者”:就好像,一个船似的。这个筏,就是个船,“如筏喻者”。你用这个船干甚么呢?这个船是度生死苦海的。你生死了了,你就应该把它放下;你要生死没了,你用这个法去修行去。生死要了了,还要把这个法也放下了;你要不放下这个法,你有一个法执。不放下这个人,你有一个人执,人的执著;你不放下这个法,就有法的执著。你要有法的执著,这又成了一个法病了,成了一个病了,这也是病。你治病,用这个药来治这个病。病要好了,你还要吃药做甚么呢?你病没有好,你应该吃这个药;如果病好了,再要吃药,那简直就是一个狂人了。那就是一个癫人了,疯癫的人了。为甚么呢?他自己不知道病好没好呢!

所有的法,你这一切的比丘应该知道,我给你们说的这个法,教你们了生死;如果生死了了就不需要法了。所以说,“过河不需舟。”你已经过了这个河的时候,就不需要再背著一个船去跑路。你如果过了海,然后说,我这个船没有地方放,我背著它吧!把它背著,背著这个船跑路。你说,这个人要见著你,这个人,哦!都认为你是一个发癫的人、癫狂的人。癫狂的人哪,英文不知道叫甚么。大约就是 crazy 。这个“法尚应舍”:那么你过河不需舟,生死了了,就要把筏也放下,要人空、法空。那个真正的法尚且要把它放下,“何况非法”呢?何况你所执著的,一般人所执著的,那么又怎么可以不把它放下呢?法都应该放下,那要不是法更应该放下了!

B7.无得无说分第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这个“差别”,一般人都读ㄔㄚ cha1 别,那么应该读成ㄘ ci1 别。那么不认字的人呢,就看这个字是个差(ㄔㄚ cha1 ),所以就念成一个ㄔㄚ chi1 了。念成一个ㄔㄚ chi1 就差中差了。这个差(ㄘ ci1 ),甚么叫差呢?差别就是分别。有一般人说,没有读过书的人就念成ㄔㄚ cha1 别了。这也是很可怜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在你的意思里怎样子呢?“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这个“耶”字是个探问字,就是得没有得呢?“如来”,如来,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是对著失而言得,失去了,再把它得著了,这叫得。那么这个地方,这个“得”不是说“得”,应该讲成“失”。说,如来丢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丢了吗?要没有丢就没有得的,所以说,得,可以拿著它当作失、丢了讲,就失去了。如来失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因为得呀,得的反面就是失;有所得,必定以前失过,所以现在才得。如果没有失过,那怎么会有得呢?这么样一讲,你就明白了。这是一个最完善的讲法。

你先把它,讲他失了没失。他得没得,我不懂。失了没失?丢了没丢啊?哦!说,没有丢;没有丢!那从甚么地方会得呢?这你就明白了吧?没有丢,你从甚么地方会得?这个说是“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你就先问他,丢了没丢?没有丢;没有丢也没有得。这是一个最正确的理论。

这个“耶”字呢,就是问说,得了没得;得了没得,也就是反问的丢了没丢。这个讲法就是祗有我这么讲法,其它法师都不这样讲法。

“如来有所说法耶”: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又问须菩提说:如来他有所说法吗?“有所说法”:就是,他说过法吗?那么可以再反过来说,如来没有说过法吗?你说没有说过法,如来又说法;你说如来说法,他又问如来有没有说法。你说这个地方怎样讲呢?所以就问须菩提,看看须菩提有没有智慧,有没有般若。要有般若就懂这个道理了;要没有般若呢,就不明白了。所以须菩提就说了,“须菩提言”:说了,“如我解佛所说义”呀,说,要是照著我的意见来解释佛所说的这个意思,“无有定法”:没有一定的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不答他得了没有得,他说,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么个法的名,没有的。既然没有,又有甚么得,有甚么失呢?为甚么没有呢?“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因为,如来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祗不过是一个名而已。其实这个名也是个空的,根本就没有啊!那么根本没有,哪有一个得?哪有一个失呢?“亦无有定法”:也没有一定的法,“如来可说。”

如来所说的法,都是因人施教,因病下药。因为某一个人说某一种法;因为某一种病开某一个药方,去治某一种病。这根本也没有一定的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呢?甚么缘故我这样讲呢?“如来所说法”:如来所说的法,“皆不可取”:随说随扫,就像扫地似的,有了尘土就扫去了。说出来这个法就是法尘。那么如来又把它扫去了,扫去,扫干净了,没有了。“皆不可取。”“不可说”:如来说甚么法?无法可说。“非法。非非法”:不是法,也不是不是法。甚么法?没有的,一切都没有。“所以者何”:所以缘故是甚么道理呢?“一切贤圣”:所有的一切圣人和贤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他都是,以这个无为法;“无为法”就是无所作为,没有相的,没有相而有差别,有一个分别。

佛法根本就不用学,谁都有的,谁都会的。你就把你的执著去了,那个佛法就现出来了;你的执著不去,你越找,你越找不著。为甚么找不著?就因为你有所执著,你没有放下;没有放下,你就拿不起来。你必须要,左手放下这个执著,右手才能提起来实相的般若。所谓提起来是一种比喻,并不是,叫你真正有所,好像有一个东西似的,你可以用手把它拿起来。你要能拿起来实相般若,你把虚空,可以就一把抓到;把这个虚空抓到一起,那你就能把实相的般若拿起来。如果你抓不住虚空,一把抓不住这整个的虚空的话,那个实相般若不要拿的。实相般若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你怎么样拿?你根本就是在这个实相般若里边的,你怎么能,再把它拿起来?不过我们现在有所执著,就没有得到这个法身的本体,没有认识本来的面目。你要认识本来面目了,六祖所说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四句偈颂说得尽善尽美。你要是真正能放下了,就体验到这种的意思。那时候你也得到你真正本有的实相般若了。得到,所谓得到又是一个名词,根本就无所得,因为我们没有丢,所以就不要得了。

B8.依法出生分第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多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这一段文是说的一切的佛和一切的佛法都从这一部经生出来。“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于意云何”:说,在你的意思里怎么样?我现在说一个例子。甚么例子呢?就是假设有一个人,用满三千大千世界这样多的七宝,来作布施,“以用布施”。这个福德多不多呢?这个人所得到的这种福德呀,是多,是不多呢?这是一个探问的口气,询问的口气,问须菩提。

甚么叫“满三千大千世界”呢?这一个须弥山、一个四大部洲。四大部洲就是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这叫四大部洲。这四大部洲,就一个日月,这叫一个世界。这一个世界集成一千个世界;一千个一个世界叫一个小千世界。再集成一千个小千世界,这叫一个中千世界。再集成一千个中千世界,这叫一个大千世界。怎么叫三千大千世界呢?因为一个小千、中千、大千,这三次说这个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这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三千多个日月、三千多个须弥山,不止三千!

这一个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日月;再加这一千个小千世界,这是一个中千世界;那么再加一千个中千世界,这叫一个大千世界。这三千大千世界就有无量诸佛国土啊,都在这里包含著了。所以,这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所有这个法界都在内了。那么这不过总起来,说是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其实或者多一点或者少一点,这没有一定的。所以,这个日月也就或者多过三千,或者稍为少一点这么多。因为法无定法,你不要执著一定是三千个。不过这总而言之,是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世界。

这么三千大千世界,里边所有的七宝,你说有多少?这七宝是甚么呢?就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这么多的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这个“满”字,就是充满的意思。那么充满这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七宝有多少?这个数量,是太多了。“以用布施”,用它来,作布施。这布施不是布施一点点,不是舍出来一点点,是把这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七宝都舍出来了,都作布施了。“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这个人,你说,他做了这么大的布施、这么大的功德,他所得这个福德,你说多不多呢?“宁为多不”,可是你觉得他所得的福德是多不多呢?这问须菩提。

“须菩提言”:须菩提听见释迦牟尼佛这样来询问他,向他来问,随著就说了,说:“甚多。”说这个福德呀,甚多。可是,虽然说甚多,“世尊。何以故。”说,“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甚么缘故说这个福德多呢?“是福德”,说这个福德呀,是个福德相,是个有形有相的,还不是福德性。这个性,福德性是无相的,是没有形相的。虽然这个福德多,也祗是福德相,这是个皮毛,而不是真正的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因为这个,所以如来说,这是福德多。其实这个是个相而不是个性!

“若复有人”:释迦牟尼佛又说了,说,假设“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在这个《金刚经》,这一部《金刚经》的里边,怎么样呢?“受持”:“受”,怎么叫受呢?“受”就是领受于心,谓之受;“持”,就是执持于身,谓之持。受就是心里的受用;持就是由身体来力行,来实实在在地去行持去,去做去,依照这个经典去做去。“乃至四句偈等”,受持《金刚经》,不要说全部的《金刚经》,要是,你能诵乃至四句偈等。这“四句偈等”,有的说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以这个色,有形有色的,来见我,你以这个色相来见我。“以音声求我”,或者你,以有这个声音的这种声尘来求我。“是人行邪道”,这个人哪,他是行一种邪魔外道的法,不是真正佛法。为甚么呢?真正佛法是无形无相的,是空的,是真空妙有的,并不是在相上来用功夫的。所以你要在你这个假相上用功夫,那简直就是,邪魔外道。这四句偈,有的说这四句。

有的说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也是四句偈。有的说,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也是四句偈。有的人,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都是四句偈颂。

总而言之,这四句偈颂,无论哪四句,你祗要觉得这四句与你相应,你能常常记得它,并且给人讲说,这都叫四句偈。不必一定死板板的拘定,一定是哪四句。因为,是无有定法。你要一定哪四句,那就变成有定法了。这《金刚经》,是降心离相,扫一切法,离一切相;“离一切诸相。是名诸佛。”所以,就不要执著是哪四句偈颂,要把它活起来。把它活得像甚么呢?像那个生龙活虎似的。我常说,你讲经要讲活经,把那个经讲得直蹦直跳;跳起来,飞起来,不要讲得死板板的,那个经讲得,越讲越死板,把人讲得都睡著了。他还以为这人睡著了是入了定了。哦!我现在讲经把人都讲得入了定了。这样,以为自己讲得真是妙了。其实太死板了,把人讲得听著也不愿意听了,哎!莫如我睡觉去,比听经还比较妙一点。所以,这个讲经啊,要把它活动起来。这四句偈,没有一定的。哪四句,你觉得它这个道理对你相应,就是那四句偈等。

“为他人说”:你以这四句偈的道理为他人说,给他讲说。你能受持,这就是,自修;你能为他人说,这就是化他。你自修就是自利,也就是自觉;你为他人说,这就是利他,也就是觉他。你自己明白了这个佛法,你再能,把你所明白这个佛法讲给一切的人听,这叫觉他。“其福德胜彼”:你能以这个四句偈,来自己受持,而又能为他人说法,这个福德就胜过前边那个以三千大千世界来布施,比他那个功德都大得多!他那个功德虽然大呀,可是没有你用四句偈,为他人说这种功德大。

为甚么呢?前边那个满三千大千世界,那祗不过是一个财施,用财来布施。那么你现在用这四句偈,这是最少了。在这一部经里边,四句偈是最少了!那么你能为他人说这个道理,演说这个道理。为甚么这个福超过那个财施?因为这是法施。法施是一切施中的最为高尚的。“何以故”呢?甚么缘故呢?“须菩提”,你要明白,“一切诸佛”,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十方就是东南西北,这四方;再加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这又是四方:这是八方了。再加上上方、下方,这是十方。这十方的诸佛还没有完全包括在内,还要有过去诸佛,过去世的诸佛、现在世的诸佛、未来世的诸佛,都包括在内。这所以啊,叫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多三藐三菩提法”:和这个佛,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法,“皆从此经出。”这些佛和法,都是从这一部无相的实相般若流出来的,从那个般若里头生出来的,从这个实相般若生出来的。

“须菩提”:须菩提啊,你要知道,“所谓佛法者”:所谓佛和这个法,你也不要著住到这个佛和佛法上,你也要把它空了。“即非佛法”:你又要把它空起来,你也不要著到人的相上,也不要著到法的相上,又不要著到空的相上。你要是执著有佛又著到人相上了;你要执著有法又著到法相上了;你要执著一个有空又著到空相上了。所以人空,法空,空也空,这叫,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你能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一切法;你要不能离一切相,有所执著,那本来的面目、本地的风光、本有的家珍,你自己这个自性的般若,就不会现前的。那么不会现前,是不是丢了呢?也没有丢,不过你没有会用;你好像在梦中不知道。本来你明白的时候,家里有很多财宝;你做梦的时候,把你所有的财宝都忘了,所以不会用。你要是把梦醒了,连一个大千世界都空了,又有甚么执著呢?!

有的人就说,这个佛法既然没有一定的,那么为甚么又说六度万行?为甚么又说要持戒修福?那么也不需要持戒,也不需要修福啦!这是一种邪见--邪知邪见。为甚么呢?你不著一切相,但是你要依法去修行。你不要存著有一种执著心,就是你虽然持戒,也不要有一种执著相;虽然你做功德,也不要有一种执著相。你有所执著就是没有功德;你要无所执著,你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所以你说,如果不持戒;你就说是连戒也不持了。杀盗淫妄酒,佛法呀,是没有定法的,我杀了就是没杀;我盗了也就是没盗;我打妄语也就是没打妄语。这就是大邪知邪见,将来一定堕地狱的。所以切记不要落这种,“豁达空”。这叫豁达空,拨无因果,没有因也没有果。豁达空,把甚么都空了;罪也空,福也空,一切甚么都空。这将来是堕地狱的。所以我们人哪,不要落于这一种的毛病上。你不做功德,你就有罪业。但是你做功德不要执著你有功德,这是就对了。你不能不做功德,你也不能不持戒;你要不持戒就会堕地狱的。所以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要清楚的。

B9.一相无相分第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释迦牟尼佛,恐怕一般人还不明白这个实相般若的道理,所以,又设一个比喻来问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说,“须菩提。于意云何”:在你的意思里是怎么样子啊?这小果的圣人是初果须陀洹果;“须陀洹”,是证初果的阿罗汉,这是小乘里头的初果,这叫见道位。这个初果呢,它破八十八品的见惑,能以这个十六心来断惑证真。

甚么叫十六心呢?这十六心,就是在欲界;六欲天的欲界,断欲界八十八品的见惑。怎么叫见惑呢?就是对境起贪爱,这叫见惑。对著这个境界上,生出一种贪心和爱心,这就叫见惑。你要没看见的时候呢,就没有这种贪心,也没有这种爱心;见著了,也不知道为甚么它就生出这种贪心出来了,就生出这种爱心来。这叫对境,对著这个境界生出一种贪爱。它就叫见惑。见惑有八十八品这么多。它以十六心来断这个见惑。十六心是甚么呢?就是在苦集灭道,这四谛,欲界上,有这个八心。八心是甚么呢?就是苦法忍、集法忍、灭法忍、道法忍,这是四心的次第。又有苦类忍、集类忍(类就是一类一类的那个类,集类忍)、灭类忍、道类忍,这是欲界的八心。

那么又色界有八心。色界的就是苦法智(智就是智慧的这个智;前边那是个忍,现在这是个智)、集法智、灭法智、道法智,这是个四谛;苦集灭道,这个在色界的这四智。又有苦类智、集类智、灭类智、道类智,这个又是四心。那么合起来呢,这叫十六心,这是在教相里头的。

在这个十六心;在十五心苦法智这个时候,断见惑的时候,这个地方叫初果向。等到第十六苦类智,得到这个苦类智,这十六心圆了,这叫证二果。苦法智这个时候,叫初果向。这个初果,已经证到初果,然后,就要向二果了;要到二果了,证到二果上,还没有证的。这个有一个名词,叫甚么呢?叫无间道。无间,就是无间地狱那个无间,但是这个叫无间道。这个无间道,这是正断惑的时候,它叫无间道。你等得到道类智的时候,这叫已经断惑断了,这叫解脱道;这个时候,叫解脱道,得到解脱了。这个怎么叫果呢?这个果,就是好像这个果木结果了。它这是结了果了,但是还没有成熟;到成熟了,收成了,那就是叫道。所以这初果也叫果;二果也叫果;三果也叫果;四果就叫阿罗汉道了。阿罗汉道呢,它就是好像这果成熟了,它就叫阿罗汉道,收回来了。在初果叫见道位,二果、三果呢,都叫修道位,等四果呢,叫无学位。

这初果须陀洹;须陀洹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入流。怎么叫入流呢?入流,是逆凡夫六尘流,和凡夫这个六尘流相逆了;入圣人法性流,入小果的圣人法性的里边来了。这个流,也就是一类一类的意思,入到圣人之类的同类里边。所以现在说,“须陀洹能作是念”:释迦牟尼佛问须菩提,说是,须陀洹,证到初果小乘的圣人这个果位,他可以作这种的念吗?他可以这样想吗?想甚么呢?说:“我得须陀洹果。”他说,哦!我已经得到须陀洹果啦!他可不可以这样的想呢?须菩提言:“不也。”须菩提说,不可以的!那他不应该有这种的念头的。“世尊”,说啊,“世尊。何以故”呢?甚么缘故他不应该有这种的想念呢?“须陀洹”:因为,须陀洹他这个果位,“名为入流。”他的名字叫入流,“而无所入”;无所入,也没有所入。虽然他叫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他呀,怎么叫证了初果了?他不被这个色声香味触法所转了。他能,见色也不迷,见声尘也不迷,香尘也不迷,味尘也不迷,触尘、法尘,统统他都无所执著了。他因为无所执著,所以就有这个初果的名。这初果虽然名为入流,可是根本就是一个名字。名字是没有一个实体的。所以,这个须陀洹,他也就不应该作这种的念头,说,我已经得了须陀洹果了,他不应该有这种念头。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释迦牟尼佛说了初果,那么恐怕一般人以为初果,和二果不同。那么初果不作这种的念,二果或者可以作这种念吧?所以再问须菩提,说:“须菩提。于意云何。”在你的意思你怎样啊?“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说是,这个初果,他证初果罗汉哪,还有七番生死。因为要到天上,再到人间,要七次;还有七番受生死。这二果呢,就是,一往来,一来果。这一来果,就是一生天上,一来人间:这是二果。说是啊,须菩提,这个二果斯陀含他可以作这种的想念吗?作这种的念吗?“我得斯陀含果不。”他说:哦!我已经得了斯陀含的果位了。“须菩提言。不也”:须菩提对佛讲,说:“不也。”不可以的。为甚么呢?“世尊。何以故。”“须陀含名一往来”:这个斯陀含的果,他的名字就叫一往来:一来天上,一生人间:这一往来果。“而实无往来”:在这个名义上,有这种的往来,而实实在在的,他也就没有往来;没有往来,他已经快了生死了,可以来,也可以不来;可以有一番生死,也可以,再往前一进就证得这三果,就没有往来了。在这个二果,这一来果,也就是一个名而已,并没有一个实体。“是名斯陀含”:这个它仅仅就是一个斯陀含的名而已。所以他也不可说是我有所得了。啊!我得--得个甚么呢?根本就是个名义;给他这么一个名,他没有一个实体可以得的,所以作这种的念。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这一分,就是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才说“一相无相分”,这第九。说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已经讲了,现在讲到三果阿那含。这个初果要离一切的执著,二果也要离一切的执著,三果更应该离一切的执著。所以佛又叫了一声,说:“须菩提”呀,“于意云何”:在你的想法应该怎么样子呢?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阿那含”:前边那讲的初果、二果,现在是三果;三果是阿那含,名为不来果。这阿那含也是梵语,翻译过来就是叫不来,所以叫不来果。“能作是念”:说他能不能作这样的想法?这个“能”,就包括不能;他能不能?这是个问询词。前边也是询问词,这儿还是个询问词。说,他能作这样的想念吗?“我得阿那含果不”:他能,想一想我自己是不是得到阿那含果了呢?得到没得到呢?他想不想这个?“须菩提言。不也。世尊。”须菩提,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悟解空理第一。他就说了:“阿那含”,阿那含这个名词,“名为不来。”他是要不到人间受生死了,不来了。

方才有的人说是,他没有地方来;那没有地方来,有地方去没有呢?有的人,头前又讲说是,他打这个妄想了。这儿并没有打妄想。“能作是念”,并不是他真作这个念头了。这是佛来询问须菩提,问他。他说:“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说,我能不能,我已经得没得阿那含果了呢?“须菩提言。不也。世尊。”说他不会这样想,他不会打这个妄想,不会生这种贡高我慢哪,这骄傲的心。“何以故”呢?甚么原因哪?因为这个阿那含,他名字叫不来,可是,他这个不来的思想,他也没有;没有这一个执著,说,哦!我是不来果了。没有!“而实无不来”:而实实在在他不能起这个妄想念头。所以,“是故名阿那含。”因为他没有这种妄想,所以才叫不来果;不来就是不到,不来受生死了。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阿罗汉”,释迦牟尼佛,又叫须菩提,说,在你的意思怎么样子呢?这个“阿罗汉能作是念”:证阿罗汉这小果的圣人,这四果的阿罗汉,他可以这样想吗?“我得阿罗汉道不”:我已经得到阿罗汉道了,或是没有得到呢?他可以这样想吗?

“阿罗汉”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应供,又叫杀贼,又叫无生。怎么叫应供呢?应供就是应当受人天的供养。比丘就是罗汉的因;罗汉就是比丘的果。在因中,他是做一个乞士,到各处去托钵乞食;在果上呢,就做应供,应该受人间的供养和天上的供养,这叫应供。因中,是叫怖魔;果上,就叫杀贼。杀甚么贼呢?就杀这个烦恼贼。在比丘的时候,他就破恶;那么果上,就叫无生。这个罗汉,也有三个意思,所以就是应供、杀贼和无生。杀这个烦恼的贼,在小乘罗汉,杀烦恼贼;要是在菩萨乘,说,就不单要杀贼,就是不贼也要杀,不是贼也要杀。不是贼怎么要杀呢?在罗汉的这程度上,它不是贼了,但是到菩萨的这种地位上,它又变成贼了。所以,虽然说杀贼,也杀不贼。这个也杀不贼,就是杀在菩萨的地位上,这个贼。

这个贼是甚么贼呢?就是这个无明贼,无明。无明怎么变成贼呢?因为这一切的烦恼都是从无明生出来的。罗汉虽然证到无学位,但是他还有无明。不单罗汉有无明,就是菩萨到这个等觉菩萨,还有最后的一分生相的无明未破。所以,在罗汉的身份上来说不是贼,要在菩萨的身份上来说,就是一个大贼。所以呀,也应该杀这个不贼。这是,这个罗汉。

“能作是念”:这罗汉他可以这样想吗?“我得阿罗汉道不”:我得没得了阿罗汉道呢?可以这样想吗?“不也。世尊”:须菩提就说,不可以的。为甚么不可以呢?“何以故”呢?甚么原因说不可以作这种的念呢?“实无有法。名阿罗汉”:虽然证得阿罗汉果,这不过也就是一个名而已,根本就没有一个甚么实体可得的。不要说证阿罗汉果,就是成佛也不能说,自己想自己已经成佛了,不应该有这种念。“实无有法”:没有一个甚么有形相的法,说是“阿罗汉”。这阿罗汉祗是一个虚名而已,一个空名而已。如果你要是认为有了,那就有了一种法执了;有了一种法的执著,那就是放不下,也就是,这个法没有空。

“世尊”:须菩提又叫了一声世尊,说,“若阿罗汉”:假设要这个阿罗汉,“作是念”哪。他要这样想,“我得阿罗汉道”:我呀,已经得到阿罗汉道了。这个前边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都是讲果,怎么第四就讲道了呢?这个道本来也就是个果,不过以前所说的那个果就像那个果木树,方才结实,结那个果的时候,还没有成熟呢。到这个道呢,就成熟了。这果已经成熟了,就应该收成了。这收成的果实,所以叫道了。那么阿罗汉,假设他要说,我得到这个阿罗汉的道果了,“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他这就我也没有空,法也没有空。他有我得阿罗汉道这个思想就有了我相了;有了我相就会生出一种对待,有了人相了。人我,这一有对待法就变成众生相了;有了众生相,就有了寿者相。这是,已经著了四相了。

“世尊”:须菩提又叫了一声世尊,又叫一声佛。“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佛,说我得到这个无诤的三昧。甚么叫“无诤”呢?“诤”就是争论,就是争辩,就是一种斗争的心:斗争。

这个斗争的心哪,六祖大师说过:“诤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这六祖大师,他说,这个诤,为甚么要有诤呢?诤就是要争胜负:或者你输了我赢了,或者我赢了你输了;我辩胜过你了,你胜过我了:这就叫一个诤。这诤有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与你修道上,就大相违背啰!你修道就不应该争胜负,也不应该争第一和第二的。修道的人,我以前没讲吗?就像那个水似的,那个水,怎么样子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它利益一切的万物,你,树木、花草依仗著水而生。有水,它才能生;没有水,它就不生了。乃至一切的人也要依赖著这个水而生;你要没有水,你看一看,就不会生存了。可是飞禽哪,有的不喝水的,但是也有很多都要喝水的。一切的飞的东西需要水;在水里生存的鱼鳖虾蟹也需要水。一切的动物需要水,一切的植物需要水;这胎卵湿化都需要水来生存。所以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对一切的万物,它都有利益而不争功。那么水所处的地方,不是在高尚的地方,它是在洼下的地方,就是最低的那个地方,是水所住的地方。“处众人之所恶。”这是老子说的。怎么“处众人之所恶”呢?你看那个水,在最低下的地方。人人都欢喜往高的地方去,不欢喜往低的地方去;水呢,就不同了,水愿意在低的地方。因为它在低的地方,所以就合乎道。“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所以,它就合道。

那么讲起来这个老子,你知道是谁来的?老子,他前生就是摩诃迦叶。摩诃迦叶,因为在佛出世之后,他知道中国这个众生造罪业的很多,不依法修行。所以,他就派这个老子,和孔子和颜回,来到中国先教化众生。老子就是摩诃迦叶的化身,这个孔子,和颜回都是菩萨,来到中国来的。所以老子在中国,就提倡无为。那么人要能知道无为了,这个法,然后再能知道无不为。那么这是佛教的道理了;佛教讲无为、无不为。那么这个“诤是胜负心”:争强论胜,“与道相违背”。这和修道上,是大相违背的,是背道而驰的。修道本来应该向南走,你一有诤的心就是向北去了。本来应该向西走,你又向东跑去了,所以,这叫背道而驰,“与道相违背”。你由这一诤就生了四相心了:生了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生出这四相心来了。“由何得三昧”:你生出这个四相的心来,怎么会再得到三昧呢?!就得不到三昧了!所以,这六祖大师说的。

那么这个“无诤三昧”:“无诤三昧”就是没有胜负心了,没有斗争心了;没有斗争心,入到这种的定,这叫无诤三昧。世尊常常说,须菩提得到这个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在这个一般人里边,他算是最为第一了,是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是第一离欲阿罗汉。“离欲”:就是离开一切的这种贪欲。贪欲,很多很多的,这个贪欲。贪财也是个贪欲;贪色也是个贪欲;贪名也是个贪欲:贪一切所好的,这就叫贪欲。那么证得这无诤三昧了,就没有一切的贪欲;也不贪食,也不贪穿,也不贪住好的地方,一切的欲望都断绝了,这是第一离欲。离开欲就得到这无诤三昧,就得到这个清净了;没离开欲就得不到这无诤三昧,得不到清静的这种快乐。

“世尊”:世尊哪,“我不作是念”:我不想,我是得到无诤三昧了,我是证阿罗汉果了,我是人中第一了,我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了。世尊哪,我没有这种的念头。为甚么呢?“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世尊哪,假设我要有这种的念头的话,我就谈不到清净啰!谈不到离欲了!谈不到无诤啦!“我得阿罗汉道”:我要是,想,“我作是念”,我已经得到阿罗汉道了。那么我要这样想的时候,“世尊则不说”:世尊哪,你就不会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你呀,世尊,你就不会说,须菩提是一个最欢喜修行清净行的这样的人,你就不会这样想了。因为甚么呢?因为我有这种念,那就不够清净了!不够无诤了!不够离欲了。我有这种念,这就是诤,就是不清净,就是没有离欲了嘛!还有这种的妄想了嘛!

“以须菩提”:因为我须菩提,“实无所行”:我无所事事,我一切无著。我既没有我执,又没有法执。我也不执著,不自满说,哦!我已经得到阿罗汉果了、阿罗汉道了。因为我没有这种的这个念,所以,这才够上清净、无诤、离欲阿罗汉。所以佛才说我是一个第一离欲阿罗汉。如果我要有这个念,佛就不会这样讲啦。“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而祗不过有一个虚名,说,须菩提,他是一个欢喜修清净行的这么一个人。并没有实体,说,我有一个甚么所得,实无所得。我虽然证了四果阿罗汉,而无所得,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甚么也没有的。

B10.庄严净土分第十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前边这个小乘的四果,都应该无所著住。那么释迦牟尼佛,又恐怕一般人以为这小乘的圣人果,不应该执著。那么佛的果或者是菩萨,和小乘的不同了。恐怕有人怀疑,所以又举出佛呀,作譬喻来讲。“佛告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告诉须菩提,“于意云何”:说,在你的意思怎么样呢?“如来昔在然灯佛所”:“如来”就释迦牟尼佛自称,说是,如来我呀,“昔”,就是以前;说是你以为我,在以前然灯佛那个时候。然灯佛就是给释迦牟尼佛授记的那个佛。释迦牟尼佛就是受然灯佛的记。怎么叫授记呢?授记就是给一个记别号;授一个记别号,就说:“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这就叫给他授记了,预先授的记。

在然灯佛给释迦牟尼佛授记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也是个比丘,然灯佛呢,当时也是个比丘。释迦牟尼佛这个比丘可是,没有成佛的比丘;然灯佛这个是已经成佛了,是然灯佛。释迦牟尼佛,有一次见著然灯佛,从很远的地方走来了;走来,在这个路上,就有一些水、一些泥。释迦牟尼佛因为行菩萨道,他愿意利益一切的人。他看这个路上有水,于是乎他就自己躺到这个有水的地方。那么还有一些个水,他这个身体没有遮住,于是乎他又把他头发(他行头陀行,不剃头的);这个头发打开,也铺到这泥和水这个地方,请然灯佛在他身上边走过去。然灯佛就满他的愿,由他身上走过去。走过去之后,就对释迦牟尼佛说:“你也如是,我也如是。”说:“你的心也是这样子,我的心也是这样子。”所以说,“你也如是,我也如是。”你也是为法忘躯,我也是为法忘躯,那么共同都是为佛法而行菩萨道。于是乎,就用手摩著释迦牟尼佛的顶,就说:“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说,你在来生就成佛了。你佛的名号就叫释迦牟尼佛。

然灯佛给释迦牟尼佛授记之后,那么两个人就分手了,各行各道。那么释迦牟尼佛以这种的利益众生的精神来行菩萨道,遇著然灯佛给他授记,所以才说:“如来昔在然灯佛所”:我以前在然灯佛的时候。“于法有所得不”:于这个佛法上,我有甚么法可得吗?须菩提,你想有没有?“不也。世尊”:须菩提听见释迦牟尼佛这样一问,于是乎他就答覆,说:“不也。世尊。”说,不,没有法可得的,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如来世尊你呀,以前在然灯佛那个时候,“于法实无所得”:你对这个法上,实无所得,没有甚么所得的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须菩提,在你的意思怎么样?修行六度万行这个菩萨他庄严佛土不?他用他这个功德来庄严佛土吗?“不也。世尊。何以故”:须菩提就说,他不庄严佛土;他要有一个庄严佛土的心,也就有了我人众生寿者相了,也就有所执著了,又和那个小乘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那一样的道理了。他要有一个庄严佛土的心,他也就有了我人众生寿者相了。“世尊。何以故”呢?“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说是,他虽然来庄严佛土,“即非庄严”,就没有庄严。因为甚么呢?他要有这么一个心,说,我庄严佛土了,他就人也没空,法也没空;他没有空人我的法,那个法也不空:这有了法执和我执。所以菩萨庄严佛土,他不以为他是庄严佛土,不过祗有庄严佛土这么一个名而已。这不过说,庄严佛土,这是个名而已,没有实体的。

“是故须菩提”:因为这个,所以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所有一切的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应该生清净心,就是没有所执著的心,就是清净心,没有所执著。没有说:哦!这个是我做的,那个是我做的;哪个功德是我出的,哪一件事是一定幸亏我:没有这种思想的,没有这一种执著心的。“如是生清净心”:如果有这种执著心,说是我做了甚么功德了,那就变成不清净了。不清净就是污浊了。你以这个人心,人我的心来做功德,那是没有功德的;以人我心来庄严佛土,那是没有庄严的。所以菩萨他要生清净心,没有这种染污心,没有像人我、是非哪;我呀、人哪、众生、寿者:没有这些个念头,这叫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该执著有这个色而生心。不应该执著住到声香味触法而生心;你要有色声香味触法这种心,这就变成六尘的心了,不是清净心了,不是你真正那种功德了。“应无所住”:应该要无所执著而生其心,应该要无念哪!你要能无念就是无所住。你要是能无念,也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须菩提,你应该知道。“譬如有人”:我跟你举出一个比喻。“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他那个身,像须弥山王那么大,“于意云何”:在你的意思里你怎么样?“是身为大不”:这个身是大吗?“须菩提言。甚大”:须菩提说,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说,甚大呀,但是以后接著又说,佛说那个非身,你要有一个须弥山,那还有边际呢,有了限量了;你要能没有身,没有再可以比的他那个身,“是名大身。”你有个须弥山,那还有限度,虽然是大可是大,但是,那个非身,没有边际那个身,那才是个大身呢!

B11.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这一段文是说这个无漏的福德,胜如有漏的福德,无为的福德胜如有为的福德。“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说,在前边这个小乘的四果圣人,和菩萨、佛都要不取相,都要无所执著;也没有我执,也没有法执,也没有空执了:一切都无所执著。所以,这是不执著,所以才能得佛果、菩萨庄严佛土、证四果阿罗汉,而要无所执著。那么又恐怕人对这布施上,还有执著这个相,所以又叫须菩提,说:“如恒河中所有沙数。”说,你看见了吗?我们前边这一条恒河,这一条恒河有多少沙呢?“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在这一条恒河里所有这一些个沙。

恒河那个沙,就像面粉那么细,每一粒沙,甚至于都看不清楚那么细,就像面粉似的。你好像那个面粉,那一粒面粉,你看得不清楚,单单一粒面粉,你看都看不见的。恒河那个沙也是这样。那么它这个沙这么样的细,你说有多少沙呢?这个沙的数量有多少呢?可以说是,用最高的算数师也算不清楚。那么现在把这一个恒河里边,每一粒沙再做为一个恒河。你说这有多少恒河?那恒河沙既然不知道数量了,那么每一粒沙再做一个恒河,这有多少恒河呢?这恒河也没有数量了。那么在这没有数量这么多的恒河沙里边,所有的沙,那么有多少呢?这更加不可算数了。没有法子知道是多少,“如是沙等恒河。”

“于意云何”:在须菩提你的意思里边,怎么样子呢?在你的意思里,认为这沙是有多少呢?“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这所有的这么多的恒河沙,你说它是多不多呢?有多少沙呢?“须菩提言。甚多”:须菩提说,甚多啊,这个沙的数量,简直的我数不过来了。为甚么呢?“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说是,这个恒河,已经就没有数量了,何况恒河里边这个沙又有多少呢?我是不知道了,所以这甚多。何况其沙呢?,何况它的沙数呢?释迦牟尼佛听见须菩提这样子答覆,他就又说了,说:“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我现在说诚实言,老老实实地告诉你,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怎么样子呢?“若有善男子”呀,假设要有善男子或者是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说是,所有的修五戒十善的男人和修五戒十善这个女人,“以七宝”--“七宝”就是金、银、琉璃宝、玻璃宝、砗渠宝、赤珠宝、玛瑙宝,这七宝--“满”,这个“满”,就是充满了。“尔所”:这个“尔所”,就是像以上所说这么多的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尔所”,就是又当“如许”:如,就是像字,就是如是我闻那个如。许就是言字边加个丑寅卯午未的那个“午”字,就是许可的许。如许,就像这么多。如许就是说像这么多。多少哪样多呢?“恒河沙数”:像那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

在本经,前一段说过,说过是仅仅就说三千大千世界,没有说“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现在,又把它往更深了一层讲,更殊胜了一层讲,又往更多了一层比喻。前边仅仅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现在,是“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这比以前那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又增加了几千万倍。“以用布施”:用这么多的七宝来作布施。“得福德多不”:这个得的福,多不多呢?“须菩提言。甚多”:须菩提说,哦!这个是很多!可是虽然很多,这是有为的福报,这叫有漏的福德,有为的福报。有为,就是有穷尽的时候。有漏的,也是不究竟的。所以,虽然像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多的七宝来作布施,也仍然是属于有为、有漏的。所以,不是无为无漏的。“得福多不”:得福多不多呢?“须菩提言。甚多”:很多,世尊,须菩提说。

“佛告须菩提”:这时候,佛又告诉须菩提,说:“若善男子”:假设若有,世间修五戒十善的善男子,或者修五戒十善的善女人,“于此经中”:在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里边;不要说,他就讲这一个全部的《金刚经》,就在这个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乃至”,是超略词。怎么超略词呢?超略就是减少,省文,就是不讲那么多麻烦的话,简而赅之来讲。“乃至”,乃至,就是意思你不要说你读诵这个全部的《金刚经》,你就是,乃至于最少,以最多之中的最少,少到多少呢?少到“乃至受持四句偈等。”“受”,就是心里领受了;“持”,就是执持。就是身心奉行,心里也记得它,身也要行持它,就要实实在在去做去。怎么叫心领受呢?好像说,“菩萨应离一切相。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应该,离开这一切诸相,心里想这个意思:哦!菩萨应离一切相。甚么相也不著,也不著我相,也不著法相,也不著空相:这离一切相啦。

这心里明白了,那么要实做去,就是,所行的布施也不要有一个我相,也不要有一个人相,也不要有中间一个受者,不要有一个能施,又有个所施;不要有一个能受,又有个所受,离开这一切的相。离开一切相了,这就是持。你能实实在在照这样去做去。你做了功德而不著住这功德之相,这就是持。这受持。受持多少呢?“受持四句偈等。”“四句偈”,前边也已经讲过一次了,那么就是,或者“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也是四句偈。

譬如你见著人,你就给他讲了,你说在《金刚经》上,说应该无我相。所以你不要把你呀,看得那么样子的重要。你不要执著有一个你。你又要无人相,也不要执著有人相。你没有我相,没有人相,这就是没有众生相了;你没有众生相,也就是没有寿者相。他这讲了,他一听,哦!这要离一切相了。那么能离一切相就是菩萨了,菩萨就不著相了。不是说,哦!这个功德是我做的,那个功德是我做的,这个庙是我修的,那个经是我印的;没有这一切相,做去就忘了。要真忘了,不要装模作样,故意沽名钓誉。人家问说,那个经是谁印的?我不知道呢!明明他知道,他又说不知道。这就是故意沽名钓誉,你懂吗?

你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人家没有问你,你也不必说:哦!这是我做的,这个经都是我印的,你看见!这个经上都有我的名字在这儿了嘛!有他的名字呢!这就著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没空呢!要不执著于相呢,你印经印过去就了了,没有寿者相。你了了,那功德是存在的;你要不了,那功德它没有。因为你这儿要是无漏了,那功德才是无漏;你这儿有漏呢,那功德还是有漏。你这自己要能明白无为法了,你那功德也就变成无为了。所以,这是四句偈。

还有,“若以色见我”,《金刚经》后边讲,说,你要以这个有形有色的来见我,我是谁呢?佛。以音声来求我,“以音声求我”,以这个音声,你唱的好歌,或者唱的好声音哪,你来求佛。“是人行邪道”:这个人,都是行邪道呢!“不能见如来”:不能见如来的法身。那么在前边,说是那个身大如须弥山王,那么个身是大吗?须菩提先说甚大,以后他就说:“佛说非身。是名大身。”那个“非身”--甚么是“非身”呢?非身,说不是身;不是身,那是个甚么?不是个身,怎么又说是“非身。是名大身”呢?那不是身哪,那是个法身。那佛的法身是绝对待的,没有可以和他比的。如果你要有一个须弥山那么大,那还是和须弥山对的;须弥山也这么大,你这个身也这么大。或者那有一个比须弥山更大的?你就小了嘛!你没有对待,那个法身是绝对待的;没有第二者,祗独一无二的,那才是大身呢!那个“非身”呢,就是法身;所说的法身,不是这个报身。

在佛教的教理上讲,这个法身才是真佛呢!那么所以说,“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他是遍满一切处的。那个圆满报身是卢舍那佛。千百亿万化身是释迦牟尼佛。在佛教的教理来讲,那个报、化;报身和化身都不是真佛,祗有法身才是真佛呢!所以本经讲的“非身。是名大身。”这个“非身”就是法身。

或者这四句说,“一切有为法”。“一切”:所有的都包括在这里边了。“有为法”:就是有所作为的,也就是有形相的,这叫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有为的就好像是梦似的;又好像虚幻不实的这个东西;又好像那个水泡;又好像这个人的影子一样。“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像那个露水似的,又像电光石火似的。“应作如是观”哪,在这一切的有为法上,你都应该作这样的观。甚么叫“有为法”?就是世界上,这一切有形相的,乃至于国、家、自己本身;这有形有相的都叫有为法。这一切有为法都是像梦幻泡影、如露如电这个样子。“应作如是观”:应该作像这样的观。“应作如是观”哪!这个有为法是有坏的。所以,你就给他讲这四句偈。

“为他人说”:而为他人在说。你明白这四句,你就说四句;明白五句,你就说五句;明白六句,你就说六句;明白这一部《金刚经》,你就说一部《金刚经》;明白十部《金刚经》,你就说十部《金刚经》。你要明白多少,你就讲多少。“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呀!你就仅仅讲这四句偈这么少的佛法,而这种的福德,也比你以七宝充满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来作布施,那种的功德多。为甚么呢?前边那是有漏的功德,你现在所讲的这个佛法,这是无漏的功德,这是不坏的功德。你以前所讲的,那是有为的功德,那是有漏的功德,那是有相的功德。所以,这个无相虽然少而胜于多,无漏也虽然少而比这个多的殊胜,所以,“胜前福德。”

B12.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复次”:这是前边这个经文还没有说完,所以再继续来把它说一遍。“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随说是经”:这个经典,随时随地有人讲说这个经典,这叫“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乃至于没有能把这个全经都演说,因为,或者时间的关系,或者环境的关系,种种因缘而不能把这个全经讲完,就单单讲四句偈等,就好像前边所说的四句偈。那四句偈,一切有为法都像梦幻那样子。那也说--又有四句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幻。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也是四句。那么无论哪四句,你认为对你当前的人,来给他解说,是最应机,这就是对机之谈,对机说法。“当知此处”:你应该要知道,在你说四句偈这个地方。“一切世间”:这“一切”就是包括这个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儿仅仅说阿修罗和天人,没有说三恶道。因为三恶道,它不容易来供养三宝,所以,这个世间的人和天上的人。

这世间有二种世间。甚么是二种世间呢?一种就是有情世间;一种就是器世间。有情世间就是我们所有一切的众生,凡有血气的,这都叫有情;没有气血的,那是无情。甚么叫器世间呢?器世间就是,房廊屋舍、山河大地森罗万象,这都叫器世间。那么有情世间又叫正报;器世间又叫依报。正报,为甚么要有这个世间哪?就因为有这一切的有情。这世间,有这一切的有情,才能作一个世间;如果没有有情的众生了,那世界也就没有了。器世间它是个无情的。那么无情的呢,为有情所依,所以叫依报。这个正报就是,正当来受果报的。我们人在这个世间都是受果报的,这世间。

“天”就是天上的人;“人”就是人间的人。“阿修罗”:阿修罗,我们很多人都听过阿修罗这个名词了。我还记得去年暑假的时候,这个果璞告诉我说,她这个家里有一个阿修罗狗跑了。阿修罗狗,还要用人来照顾它:这是一个阿修罗狗。那狗是阿修罗,人也有阿修罗的;人好打架,好战争,这都是阿修罗。天上也有阿修罗;天上阿修罗就欢喜和天兵天将去作战,打架。阿修罗他的这种的性格,就是好斗争,斗争坚固。那么,没有听过经的说,阿修罗?我还不知道是甚么意思。我现在告诉你,阿修罗,是梵语。这个中国话就叫无端正。英文呢,叫甚么?大约叫 ugly ,是甚么?我不知道了。

这个又叫无酒。他没有酒喝,一天到晚他想要喝酒。但是也不知道为甚么,卖酒的就不卖给他;不卖给他,所以他没有酒饮。钱是有,但是没有酒喝。人家一看,这阿修罗来了,喔!就不卖给他酒。为甚么呢?怕他喝醉了就打人,所以就不卖给他酒,叫无酒。

因为他有天福,没有天权。在天上,有天人的福报,没有天人的权利。所以又叫有天福,没有天德,没有天人的德行。这是阿修罗。阿修罗,怎么做的阿修罗?这个阿修罗呀,就是你欢喜报复。譬如,人家骂你一句,你也想骂他两句;人家打你一拳,你要想打他两拳。总而言之,要加倍奉还。总而言之,你要自己占一点便宜,在斗争上,占一点便宜,这就快去做阿修罗了。可是,“皆应供养”:你有人说这四句偈的时候,这个不单人间的人应该供养,就天上的人,也应该来供养这个说法的人。

甚么叫供养呢?这供养,供佛有供佛的这种供养;供养法有供养法宝的供养;供养僧有供养僧宝的供养。供养佛用甚么呢?用香、花、灯,点灯,或者水果,或者,庄严佛前:这都叫供养。或者供茶,供水,这都是供养佛。供养法呢?怎么供养呢?就要好好地保护这个法,看这个经典,不要马马虎虎的,不要看这个经典很随便的,甚么地方都放。放这个经典,你一定要放一个洁净处。你把它放的时候,要放得好好的,要放得规规矩矩的。不要这样放,怎么样放?放得这一本经呢,放到这个台上一半,后边还有一半这么低下去。据这个开佛眼的人看,你这样放这一部经不要紧,韦陀菩萨就要在这个地方,用他这个手来掫著这个经的;他不动弹的,韦陀菩萨。你要放到那个不干净的地方,就是不恭敬经典,这也不是供养。你放这个佛经,一定要比世间那个书籍高;世间书籍放在下边,佛的经典放在上边,放比较高的地方,放到那个清洁的地方。爱惜这个经典犹如我们的生命一样,就像爱惜我们的生命一样,不要拿这个经典随便就把它撕下去一张,随便就把它用火烧了,不可以的!

你要烧这个经典,会怎么样子呢?来生愚痴,没有智慧。你烧经典,不要紧;你现在烧了,不晓得怎么样了?来生最笨最笨了!人家教你一遍也不记得,教两遍也不记得,就像那个周利盘陀伽似的。可是周利盘陀伽,他虽然在以前壅塞经路,可是他以后,还种了很多善根,所以遇著释迦牟尼佛,证果成阿罗汉了。我们不知道甚么时候才可以见著佛?如果做这些毁坏经典的事情,愚痴,将来,那后果是不可设想的!所以这供养法。

供养僧呢?这供养僧人,在暹罗、缅甸,都是供养吃的东西。那个出家人,都是托钵乞食,到外边去化斋饭。每一家庭,都应该预备出来一碗饭、一碗菜,给这个僧人来乞食时,布施的。我们布施给出家人,在佛国的地方是饮食,可是这有四事供养,四种。四种是甚么呢?第一饮食。第二衣服,出家人要穿衣服,要这个在家人来供养。卧具,卧具就是 sleeping bag 。汤药,就是指一种药品;这种药品供养给出家人,防备他有的时候有病,随时就可以吃一点这个药,就没有病了。这叫四事供养。那么这供养,要在家人来供养,出家人是受供养的;受供养的,在吃饭的时候,所以就有三念五观。出家人受供养的时候应该有三念五观。

甚么叫三念呢?易果容前天,他向我请问这个三念五观的道理。我已经给他略略地讲一讲。那么现在,再给大家讲一讲。三念,无论出家人、在家人吃东西的时候,应该作有这三种的念:第一是我要没开始吃饭以前呢,要喝汤的。喝汤,要喝三调羹。这三调羹,第一调羹,这要说:愿断一切恶。这叫发愿,把一切的恶事都断了它,甚么恶念也不起;不单做去,就连这个恶念也要断了它。这是第一个愿。第二呢,是愿修一切善。愿意、发愿做一切的好事;不是发这个愿就算完了,要真去做去。我真要断一切恶,我真要修一切善。第

三、愿度一切众生,皆成佛道。我把一切众生,都度他都成佛。这第三愿。喝一调羹这个汤的时候,发一个愿;喝两调羹,发两个愿;喝三调羹的时候,发三个愿。这是第三愿。

那在吃东西的时候,不是一边吃,一边看看,哦!你吃这个甚么菜啊?我看看我这碗里有没有你吃的东西,各处去 … 。那人家观世音,你去观饮食。观世音菩萨;你是观饮食“菩萨”。看看所有人的这个饮食,你是观饮食“菩萨”。这观饮食“菩萨”,不是说,哦!你没有,我把我有的给你一点。他看,我自己有没有你吃的东西?是不是你吃得比我吃得好一点哪?不是要 … 尽生的一种贪心。要怎么样子呢?有五种观想。这五种的观想,第一的是记功多少,量彼来处。你要算计算计;算计甚么呢?这个要用多少功、多少功夫?那个农人种田,种子种到地下,生出来,又用种种的人工来栽培,灌溉,它才成熟;成熟,才能把这个米收回来,再用机器把它碾成米,你说费多少功夫?“量彼来处”:你量一量,它那个来的时候,很不容易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忖,就是思量,就是思忖一下。这个思忖,想一想,我自己的德行是全哪?是缺?我有没有修行?有没有道德?如果我没有修行,受人这供养,应该生惭愧心:赶快要修行,要用功修道,了生脱死,这要生惭愧心。要是全呢?说,哦!我是大德高僧,我也最有道德。这个世界上,大约就我是第一个有道德的高僧了,不要紧吧?也不是。我应该更加努力,我受这供养之后,我更加努力,还要向前精进。我证初果,我就求证二果;证二果,我就求证三果;证三果,我就求证四果:那么总要往上去增进。这是全缺应供,我应该做。

第三、要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要防备这个心,离开过错。我要吃得不要太饱了。吃得祗要够了就可以了,不要再贪多。病从口入!你要一贪多,怎么样呢?这个东西再好吃,吃多了就会泻肚了;把肚就吃坏、胃口吃坏了,它自己就又泻肚了。这是为甚么泻肚子呢?就因为有贪心,吃得太多了。那个肚里头没有地方存了,所以,就要搬--香港那个徙置区,就要徙置了,要搬家了,所以就屙肚了。屙肚,懂不懂?哎!那么就贪等为宗,不要贪多。

第四、要观想正事良药,为疗行枯。这个吃的东西,就是一种良药;我吃它就令这个身体,不会枯槁,不会干。第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我为甚么要吃这个东西呢?就因为我要修成道业,将来成佛,所以受这供养。这是,我们出家人有供养的时候,也不要生一种骄傲的心;没有人供养,也不要生一种贪心。就是,我前几天讲过,就是饿死也应该修行。我修行,为修行而饿死,这是最大的一种光荣,最有价值的一种牺牲!牺牲,所以,不要怕饿死。

“如佛塔庙。”那么在有人说四句偈这个地方,都像佛塔庙;这个地方,都应该供养的。“如佛塔庙”:就好像有佛,有塔,有庙,这么样供养。“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何况,更有人,他能完全受持这个《金刚经》,又能读,又能诵。甚么叫“读”呢?对本曰读,对著这个本子念经,这叫读;不要这个本子,这叫诵。不要照著本子来念经,这叫诵,诵经。“须菩提”:须菩提啊,“当知是人”:你应该知道这个人;哪一个人?就是说四句偈,为他人说法这个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他所成就的最高尚、最第一,也最少有的这种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假设这个《金刚经》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这个地方,就是佛的法身、舍利存在的地方。这一部经就是佛的法身,也就是佛的舍利。“若尊重弟子”:所以说,一切的人见著这一部经,都要好像弟子恭敬师父那么样恭敬。 那么这个做弟子的都要恭敬师父;恭敬师父,也要恭敬这个经。恭敬这个经,也就像恭敬师父这样恭敬;恭敬师父,也就像恭敬这个经这样。经就是师父;师父就是经。你不要把经,和师父分开。为甚么呢?你所明白这个法是从师父这儿来的;师父的法也就是在这个经上来的。这是一的,三而一,一而三。你不要打错了算盘,说,哦!这一部经就是我的师父了,我不要那个师父了。那你不要那个师父,这个师父也没有了。

B13.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在前边这一段文说,凡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当到这个时候,须菩提又向释迦牟尼佛说了,说:“世尊。”须菩提说呀,这一部《金刚经》,它的功德是这样的多,乃至于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演说;就是解说,或者自己受持读诵,这功德,比以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那个功德还大。既然有这么多的功德,那么这个经应该叫甚么名字呢?所以他说,“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呢?这一部经应该叫甚么名字呢?“我等云何奉持”:他说,我们这一些个阿罗汉、声闻缘觉和未来的一切众生,应该怎么样来顶戴奉持这一部经呢?我们怎么样来修呢?“佛告须菩提”:这个空生,他这样请问这个经的名字,所以佛就告诉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佛告诉空生,说,这一部经,它的名字;你问它的名字吗?它的名字就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这“金刚”,甚么叫“金刚”呢?这个金刚具足坚、明、利三个意思。在前边讲题目的时候已经讲过,不过还有新来听经的人没有听过;听“金刚”这个名字就不明白,所以现在再把它讲一讲。本来我想,再找一个人替我代讲,我又怕找不出来,所以还是自己讲一讲。坚、明、利,这三个意思。

怎么叫坚呢?坚就是坚固;坚固不为一切所坏。甚么也不能破坏它,这叫坚固;而能坏一切,它能把一切都破坏了。说,这个金刚有甚么用呢?能破坏一切,把我一切都给我破坏了,那我一切都没有了?你所以不成佛就因为你有一切;你要没有一切就可以成佛了。你这一切就是你的执著,就是你的放不下。你这一切是从甚么地方来的?是从有相那儿来的。有相,就是有形有相的;有形有相的都会变灭的。那么无形无相,它是不会变灭的。因为它无相,所以你不能把这无相给坏了。无相也就是无念;这个无念就是万法的本体。这一切法的本体就是无念。你要能到无念这种程度上,那就返本还原了。所以金刚,它这个坚固就是能破你这个有念,而不能破这个无念。这个无念也就是这个坚固;坚固能破一切有相、有为、有漏的法,能破坏天魔外道这种的神通。

天魔外道,为甚么能破他们的神通呢?就因为他们有相。他没有到无念的这个境界上;要到这个无念的境界上,他也就不是天魔外道了。就因为他都是有所念,有形有相,做有漏的法,种有漏的因。那么这种有漏法和有漏的因,用这个金刚就可以给他破坏了,这是坚。

这明:明,就是光明。这个光明有甚么用处呢?光明能破一切的黑闇。有光明就没有黑闇;你要有黑闇,就没有光明。你要光明充满了,黑闇就消灭了。所以金刚具足那个光明,光明之体,所以,把这一切黑闇都给摧毁了。

利:这个利,就是锋利。锋利就是像那个刀似的。这个刀要是利,就是斩甚么就断了,一斩就斩断了;要不锋利,斩一下也不断,斩一下也不断,这叫钝,而不叫利了。这个利,就是这个刀非常锋利。金刚的用就和这个刀锋利一样,能摧邪显正,把这一切天魔外道,这种的邪知邪见都给斩断了。斩断邪知邪见,斩断我们人的一切烦恼无明,可以斩断。所以,这金刚的体是坚固的,金刚的相是光明的,金刚的用是锋利的。所以以金刚来作比喻这个金刚法。金刚作比喻是般若波罗蜜这个法,所以这一部经就叫法喻为名。以这个法喻作这一部经的名字。

“般若”:般若有三种;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这三种。文字般若就是所有的一切经典、所有一切的文字,这是文字的智能。你由文字的智能要起观照的智慧。观照,观就是观察;照就是照了,照明。你先由文字般若而生起观照的般若,由观照的般若,而到达实相的般若这种程度上。甚么叫实相般若?这实相是无相,实相者无相也;可是无所不相也,无相无不相。这个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这三种,分而言之,是三种般若;合而言之就是一种般若。这个般若也就是一个代表的名词。代表名词,它的本体也是当体即空,当体即假,当体即中。你不要执著它,这是空;你也不要执著这个空,这是假;在这个空、假里边,你都无所著住了,这就是个中道。那么又者,这个般若,因为有多含的意思,所以没有翻译,还保留这个般若的名字。

“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到彼岸,到彼岸了。甚么叫到彼岸呢?这个到彼岸,就是你所做的事情,做完了,这就叫到彼岸。修行,由凡夫到佛地,这是到彼岸了。由凡夫乃至于成佛,这是到彼岸了。你做一件事情,把它做了了,这也叫到彼岸了。彼岸是对此岸而言的;要没有此岸也就没有彼岸。此岸是甚么?此岸是生死。彼岸是甚么?彼岸是涅盘。因为我们从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而达到这个涅盘的彼岸,这叫波罗蜜。我们从旧金山坐船到奥克兰、到屋仑去,这也叫到彼岸。就是达到那个目地,这就叫到彼岸,这就是波罗蜜了。

“以是名字”:金刚般若波罗蜜就是这一部经的名字。以这个名字,“汝当奉持”:你须菩提,空生,你呀,应该顶戴奉持这一部《金刚经》。顶戴就是恭敬的意思,好像戴到头顶上,这么恭敬。所以,我们研究佛学的人对这个佛经,一定要爱护恭敬;你要不爱护恭敬佛经,这就谈不到顶戴奉持了。那么你能爱护恭敬佛所说的经典,就好像恭敬佛一样。为甚么?前边不讲吗?凡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这个经典所在甚么地方,甚么地方就是佛的法身存在的地方,也就是佛法的存在地方,也就是僧伽存在的地方。那么所以,有这个经典就佛法僧三宝都具足了,所以你必须要恭敬。

“所以者何”呢?甚么原因你要受持这一部经呢?“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佛说这个般若波罗蜜,这是依照著中道实相的理体,这说有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要按照这个真谛理来讲,这就不是般若波罗蜜。真的是离语言,离文字;既然离语言,离文字,那么怎么会又有般若波罗蜜呢?甚么都空了。这按真谛理,就是“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要按照俗谛来讲,这是个假名而已,这个假名叫般若波罗蜜。这个“佛说般若波罗蜜”,这是按照中道实相,说有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按照这个真谛理,根本没有这个名字。不立文字又怎么会有个般若呢?离语言,离文字,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那个道路断了,没有了;有甚么般若波罗蜜呢?没有。心行处灭,你那个心所想的地方都没有了。所以这个不立文字,“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这不过提个假名而已,也叫般若波罗蜜,所以你不要执著。你也不要执著空,也不要执著有;也不要有人执,也不要有法执,也不要有空执。你要一定说有这个般若波罗蜜,那就是一个执著。所以,“即非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于意云何”:我说这个道理,在空生你的意思里边怎么样子呢?你觉得这个道理,认为有甚么意见呢?你可以提出来讲一讲啊?须菩提,“如来有所说法不”:你说,我说般若波罗蜜这个道理,你明白没明白;我不知道,我再问问你,“如来有所说法不”:佛有说法吗?“须菩提白佛言”:须菩提对佛就说了,“世尊。如来无所说”:你说!这佛在这儿说法呢,他就问须菩提,他有没说法,硬逼著这个须菩提,叫他说他没有说法。哎!那么须菩提,一看,佛这么样问,明明佛在这儿说法呢,怎么还问有没有说法呢?这应该怎么答呢?须菩提大约一看,他解悟空理了。解悟空理,他叫空生,他解空第一。于是乎,他明白这个真正的般若是没有、无所说,所以他就说,无所说,“如来无所说”。

那么一般人哪,看这个经文,就会不明白。明明佛说法,又问有没有说法。须菩提就说,没有所说法。甚么道理呢?须菩提和释迦牟尼佛,这互相问答,这是讲真正的般若。谈到真正的般若,既然不立文字,离开语言,那么又有甚么可说的呢?一切法空相,是无言说的。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临到圆寂的时候,入涅盘的时候,他说,没说一字,一个字也没讲。说,要有人说,说佛说法,这就是谤佛。这就是谤佛;那么说,佛既然没有说法,为甚么又有这么多经典是佛所说的?这个道理,对著有为的人说有为法,对著无为人要说无为法。《金刚经》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是法也应该舍了它,何况不是法呢?佛所以说,他没有说法,就怕人执著这个法相,有了法执。有法执和这个我执是一样的;那么法执、我执都没有了,连这空执也要没有了。所以现在讲般若法门,是连这个空也都不要执著。

“须菩提。于意云何”:他说,须菩提,在你的意思里怎么样子呢?“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在你意思里,所有这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小的是邻虚尘;邻虚尘,就是和虚空是一样的,你看不见的。我们眼睛能看见这个微尘,再剖成七分,这叫邻虚尘,就和虚空是一样的。好像在这个虚空里边,那个尘根本很多很多的,不过我们眼力看不见而已。但是这叫邻虚尘,与这个虚空做邻居了,这叫邻虚尘。那么邻虚尘和能看见这个微尘,“是为多不。”那么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微尘你说多不多?“须菩提言。甚多”:须菩提说,这个微尘甚多,“世尊。”他说很多。

那佛又叫一声“须菩提”,说“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说这个微尘,所有一切的微尘,“如来说非微尘”。也是按照实相来讲,说它是微尘;要按照真谛来讲,它就非微尘,没有了。按照俗谛讲,那么它不过“是名微尘”而已,是个微尘的名。所以,“如来说世界。”那么这个积微尘而为世界。微尘,就是这个依报的最小的;世界呢,这是一个依报的最大的。最大的这个依报,是从最小的积聚而成的。你这一个世界怎么有的?由这个众微尘,众多的微尘积聚而成的这么一个世界。要把这个微尘分开,这个世界也没有了。所以说,“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而已。

前边所说这些个道理,都不外这个空假中。你知道一切法空,这是个空谛;你知道一切法是假,这是个俗谛。你一切法空,这是个空谛;一切法是个假的,这是个俗谛。你要知道这个非空,非假,也不是空,也不是假,这合中道中谛,这叫中谛。那么现在所说这个般若,说来说去,没有说。所以,须菩提善说般若;那个梵天的天王善听般若。须菩提问他,说,我说甚么来著?梵天说是,尊者无所说。那么须菩提问,那么你听的甚么?他说,我也无所听。须菩提说,这是真般若。无说无听是名真般若。所以佛,“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这都是假名而已。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须菩提,在你的想像怎么样呢?“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说你,你可以用如来这三十二相而见如来的法身吗?你见著这个三十二相,你以为这就是佛的法身吗?“不也。世尊”:须菩提听释迦牟尼佛这样子再问他,他说:“不也。”说,不可以的。不可以以这个三十二相,佛的三十二种相好就当是如来的法身了。“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你不可以三十二相,就认为是佛的法身了。“何以故”呢?甚么缘故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佛的法身呢?“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如来,这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如来”是须菩提说,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三十二相,这是一个应身的三十二相而不是法身的三十二相。应身也就是化身。这个化身三十二相将来是会变灭的,不是永远的。佛的法身呢,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所以,释迦牟尼佛你所说这个三十二相,这是应化身的三十二相。“即是非相”:这不是真正佛的相,不过这也就是按照假名三十二相而已。

“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说: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说是,假设要有世界上的受五戒十善的这种男子,和受五戒行十善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他用,好像恒河沙这么多的身命布施。恒河沙数,这是太多了!就好像,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舍身喂虎,割肉喂鹰。

怎么舍身喂虎呢?释迦牟尼佛,修道的时候,在山上修行。修道,在山上,有一次他看见有两个虎,一个虎的母亲带一个小的老虎。因为这个天哪,下很多雪,把这虎的饮食也给断了,一切的这所有的畜生,也都不出来了。虎也找不著东西吃,于是乎就要饿死了。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一想:这一饿,饿死两只虎。这个虎母亲饿死了,把这个小虎也饿死了。于是乎,他就发愿,把自己这个身体,布施给老虎来吃。你想这个老虎是世间最恶的一种兽类,任何人也不会把自己的生命,来愿意布施给这个老虎做饮食的。可是释迦牟尼佛看见老虎这么样饿,于是乎就发一种布施心,就把自己的身体,跳到那个老虎的面前,给那个老虎吃。这是以身命来布施。

又割肉喂鹰。那个鹰,要吃一个鸟仔。这个雀,就跑到释迦牟尼佛怀里去,叫释加牟尼佛救它--释迦牟尼佛那是在前生,不是在今生--说是,它这个鹰要吃我,你快救一救我。释迦牟尼佛说,怎么样救你?这个鹰也就说,说你救它,可是把我饿死了。你这是救一个众生,杀一个众生。你这也不是慈悲心哪?释迦牟尼佛听见它这样说,于是乎把自己的身上肉,就割下来喂这个鹰,给鹰吃。这个鹰吃一块也不饱,吃一块也不饱,把释迦牟尼佛的肉都给吃了了,它还说不饱。那么于是乎释迦牟尼佛说,那好,你把我身上的肉都吃了好了。那么于是乎这个鹰也毫不客气,就把他身上肉都给吃了了。这叫割肉喂鹰。

那么释迦牟尼佛以这样子的布施心来求佛道。我们现在的人,布施几个钱就觉得心也疼了,肝也疼了。呵!周身都觉得 … !舍出两百块钱来,那有三天睡不著觉。这两百块钱,我要做一个多礼拜、两个礼拜才可以赚得到两百块钱。算这个帐,算得很清楚的。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就不算这些个帐,所以他成佛。我们为甚么还没成佛呢?就因为这个帐目算得太清楚。说,那不清楚,要糊涂帐吗?糊涂帐也不要了,连个糊涂帐都没有,那就是清了,那就清净了。你还有个糊涂帐,甚么叫糊涂帐?你算不清楚,这就是糊涂帐。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舍过一千个身来救度众生。再要往详细了说,这所有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一粒微尘那么多地方,不是十方诸佛舍身命的地方。所以我们应该发这种大乘心。就不舍身命,所有的身外物、一切的财产赶快都要不要它,都要作布施。所以这舍身命,“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若复有人”:假设要再有另外一个人。“于此经中”:在这一部《金刚经》里边。“乃至受持四句偈等”:就是,乃至于最少,念这四句偈颂这么多。“为他人说”:为其它的人来讲解,解说。“其福甚多”:他这个福报,就比你用恒河沙那么多的身命来布施,还多,那个功德比那还多。

你们听《金刚经》之后,赶快去到各处去讲《金刚经》去了。好做多一点功德,得多一点福报。这个比你们布施多少钱的功德大,我现在给你们讲,我的功德也不小的。

B14.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尔时”:就当尔之时。当释迦牟尼佛说,有人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多的七宝,和恒河沙这么多的身命布施,要有另外一个人能诵持这个《金刚经》,而也为他人解说,虽然就四句偈颂那么少,他所得的福德也比用恒河沙数身命布施那个福德多。为甚么这样说呢?因为以身命来布施,也祗能救其它的人的生命,而不能使他返本还原,恢复他的本来面目、本有的法身。你要给他说法,令他由此背尘合觉乃至成佛,那么这是救度众生的法身。所以这功德是没有法子可以把它比较出来的,就是这个时候。“须菩提”:当须菩提听完了释迦牟尼佛这样子讲的时候。“闻说是经”:听见《金刚经》这个道理,“深解义趣”,他对于《金刚经》这无相的道理,他是深深地了解;这种的意义,和它的归趣、它的趋向,他完全明了了。所以这“深解义趣 ”:因为他完全明了,所以就生出欢喜心来,生出一种欢喜心。

欢喜到甚么程度呢?欢喜得就哭起来了。这个“涕泪悲泣”:就哭起来了。“涕”:这流鼻涕,鼻涕也流出来了。“泪”:眼泪也流出来了。“悲”:就非常悲哀。那么悲哀都是,忧愁才哭哪。人觉得有不如意的事情,他哭。为甚么须菩提他这欢喜的时候,又哭起来了?我们一般的人,有的时候,乐到极处就会流眼泪。所谓“乐极生悲”,乐到极点了,所以就变成悲哀了。我们一般的人都知道,说是啼笑皆非。这就是到啼笑皆非的程度上了。你说他乐吗?欢喜吗?但是他又哭起来了。你说他是哭吗?又是欢喜。啼就是哭;笑就是欢喜。那么现在,释迦牟尼佛说这个般若妙法,因为太妙了,所以,使令须菩提也啼笑皆非了。那么这个啼笑皆非,并不是说,释迦牟尼佛讲的道理不究竟,引得人啼笑皆非。因为这个深般若,讲得彻底究竟,于是乎须菩提,就欢喜得闻这个别教的般若妙法。

别教,这个般若法门属于别教;别教就是般若时。教有藏、通、别、圆。那么这个般若,属于别教。他所闻到别教这种妙法般若,所以就欢喜。悲,悲就是悲悟以往之不谏,他觉悟过去欢喜小乘法,欢喜声闻法是不对了。所以他现在,因为“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他知道,我这个迷途,我误入歧途,我好这个小乘;这小乘,就等于岐途一样。在大乘来说,这小乘就好像误入歧途似的,可是,没有太远。“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我现在才知道,求这个大乘的法,这是对的;我过去欢喜小乘声闻的果是错了。因为有这种种的感觉,所以他又欢喜,又悲哀,所以才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对佛就说了,说:“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他说,很希有的很哪,世尊。前边,最初那一分,他也叹希有。那个希有,是赞叹释迦牟尼佛日用伦常;这日用,行住坐卧都表现这种的般若法,所以他赞叹稀有。此地这个希有呢,他是说这个经典,甚深稀有。他说,从来都没有的这个,世尊哪,很稀少的,佛说如是甚深经典哪!本师释迦牟尼佛,现在所说这个“甚深”,这样甚深的经典。“甚深”:就是小乘人,不容易了解,所以叫甚深的经典。

“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我自从亲近释迦牟尼佛,跟著释迦牟尼佛您学这个佛法,我所得到这种智慧的眼目。智慧,慧眼就是智慧眼。这个智慧眼,也可以说是五眼之中的一个智慧眼,也可以说以智慧来做眼目,就是不盲从;不是随随便便,人家说一个任何的道理就可以盲从的。他不盲从,这叫有智慧眼。怎么叫盲从呢?盲从就是以盲引盲;以盲来领著盲人。那么以盲引盲,这大家都找不著路。所以,这为甚么会以盲引盲?就因为没有智慧眼。这个智慧眼,就是能分别是非,能分别黑白,能分别是法非法,有这种的智慧。“未曾得闻”哪,我从修道以来所得的智慧,我从来就没有听过,“如是之经”:好像现在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般若法门这样的经典。“世尊。若复有人”:我听了是信了,假设另外有一个人,“得闻是经”:他听见这一部经了,“信心清净”了,“则生实相。”他,生出来一种信心清净。

这个“信心清静”,怎么信心还有不清净呢?“信心清净”,就是不怀疑,没有疑惑心,没有不信的心,祗有一个清清净净的信心,一点也没有夹杂,这叫“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个人,他就会生出来这种实相无相的智慧。“当知是人”:应该知道这个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他的成就就是最第

一、最希有。他这种功德,也是没有甚么可以比的。为甚么呢?他能以专一信心而没有疑惑。信到极处就会得到实相的理体;因为得到实相的理体,所以这是最希有的、最第一的 。

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须菩提称了一声“世尊”,说“是实相者”,所以说,“即是非相”。甚么叫实相呢?这个实相就是非相,就是无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因为这个,所以如来,就说这个实相叫无不相,无所不相。实相本来是无相,但是无所不相,是无所不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我须菩提现在听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个经典。“信解受持”:我也可以有清净的信心,也可以明白这个般若的妙法。我又可以受之于心,持之于身,终身受持而不忘记。“不足为难”:这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为甚么呢?也就因为须菩提,在过去久远劫,种诸善根,所以他才能不足为难呢!要没有善根的人呢,听见这个般若妙法,他就不生清净的信心,就狐疑不信。所以,我在以前曾经供养无量诸佛,种诸善根。这个诸善根,有十一种,有十一种这个善根。

十一种的善根:第一就是信根。第二,就是惭根,惭是惭愧的惭,无惭无愧的那个惭。第三呢,就是愧。你要能以遇著事情生惭愧心,觉得自己做错了,啊!改恶向善,生一种惭愧,这都是一种好的现象,这都属于善根、有善根。你要无惭无愧呢,就没有善根;有惭有愧呢,这就是善根。信是一个,惭是一个,愧是一个:这三个了。还有无贪,这是一个,这四个了。无嗔又是一个,没有嗔恨心,这是五个善根。无痴,这是六个。这个精进,这也是一种善根。轻安也是一种善根。轻安,这是在坐禅,有一种轻安的境界,这也是一种善根。不放逸,不放逸也就是不懒惰。怎么叫放逸呢?放就是放松那个放;逸,就是这个 Loni 这个名字叫果逸,那个逸。这果逸的逸,也可以说是隐逸的逸,又可以说是放逸。放逸呢,就是把他放跑了,跑出去,随便各处跑,也就是不守规矩;要不放逸呢,就是守规矩了。这不放逸。这多少了?是七个、是八个了?(弟子:现在是九个。)现在是九个了?不放逸,还有这个不害。不害,就是不害其它的人。还有行舍。行舍就是做这个布施。现在多少了?(弟子:还有没有?)你数一数。(弟子:

一、

二、……、

九、

十、十一。十一个。)十一个。(弟子:现在有十一个。)就是十一个。这有十一个,这叫属于善心所的十一种善根。这心所法有五十一个,现在是讲十一个心所法。我讲经的时候一点一点添上去,突然间讲全了,记不清楚。这是十一个善根的心所。

这须菩提,在无量劫以前,他修这种的善根,所以他才不足为难。“若当来世”:我须菩提虽然是很容易生信心,很容易受持这个经典,可是,将来若当,将来的时候,未来世的时候。“后五百岁”:在这末法的时候,斗争坚固那五百岁的时候,“其有众生”:有这一类的众生,“得闻是经”:他也听见这《金刚经》了,“信解受持”:他要能信,能解,也能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这个人哪,在这末法的众生里边,是最第

一、最希有了!“何以故”:甚么缘故这个人是最为希有的?“此人无我相。无人相”:他,无我相,他就没有贪了;无人相就没有嗔了;无众生相就没有痴心;没有无寿者相就没有爱心:这没有贪、嗔、痴、爱这四种的痴心。“所以者何”:所以然的缘故,是甚么道理呢?“我相即是非相”:我相,这也应该没有相的。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都是无相,也都应该无相了。你要能得到无相这种境界,无相也就是实相;实相也就是无相。“何以故”呢?又甚么缘故这无相就是实相呢?“离一切诸相”:这个佛常常讲的,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离开这一切的非相就是实相;你能得到实相,这就得到诸佛的理体,诸佛那个自性的理性,所以,这个“则名诸佛”,也就是一定会成佛的。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佛告须菩提”:须菩提这样向释迦牟尼佛来陈说,佛听过之后,随著就告须菩提,说“如是如是”:说,是这样的,是这样子。你所说这个道理对的,“如是如是”:你也这样想,我也这样想,所以是“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假设要再有人,“得闻是经”,他听见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不惊不怖不畏”:他也不惊恐,也不怖惧,也不怖畏。怖、畏,这都是恐惧的一种表现。

为甚么人会惊、怖、畏呢?因为凡夫从来就执著这个我相,现在你叫他没有我了。呵!他害怕了,惊怖畏起来了。怎么?我跑到甚么地方去了?怎么会没有我了呢?他惊起来了。哈!我现在在这儿存在著呢,怎么可以没有我了呢?他惊怖畏起来了:这是凡夫的惊怖。二乘呢?他虽然有我,我已空了;但是法没有空。所以,他听见法尚应舍这种法门,法怎么还可以舍?他也恐惧起来了。哦!那把法舍了,我用甚么来修行呢?这可是,甚么自己也没有了;自己没有了,所以就觉得,惊怖起来了:这二乘的。

权乘的菩萨,他虽然证得我空、法空,但是他没有得到空空,他没有空,这个空也要空了。你有一个空的存在,那还有一个空执。所以佛法呢,也要没有我执,又要没有法执,连这个没有我、没有法,剩了一个空。你要是执著这个空了,这叫耽空滞寂。耽空,就在这个空这个地方,你就站住了;滞寂,在这个地方不走了,就守著这个空,这又是错了。

那么权乘菩萨虽然得到人空、法空,但是他没有得到空空。现在连空都没有了,这般若讲的般若实相的理体,连空都没有了。所以他也就恐怖,惊起来了。那么现在这个人听见这个经,他不惊恐。不惊恐,那么他是明白真正的般若波罗蜜的法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当知是人”:应该知道这个人,“甚为希有”:这个人哪,是最为希有的。

所以,我们人做一点功德就挂到嘴上!说,我做了甚么好事了,我又做了多少功德,好像那个梁武帝似的,那简直是太愚痴了!他因为,没有明白这个般若法门;这个般若法门,甚么都是过去就没有了。你要有一点就有所挂碍。所以《心经》上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你有你的功德存在你的心里,那也是挂碍,所以你就不能远离颠倒梦想。你要想远离颠倒梦想,就要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就不惊不怖不畏了,远离颠倒梦想,究竟就得到涅盘了。所以《心经》那个道理,那是非常的妙的!

这个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说:“何以故”呢?为甚么这个人是希有呢?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如来所说的第一波罗蜜,是要按照原理、中道来讲,这是第一波罗蜜;要按照这个真谛理来讲,“即非第一波罗蜜”,根本就没有的,第一波罗密都没有。“是名第一波罗蜜”:这不过依照俗谛,给它取个名,叫第一波罗蜜而已。

“须菩提”: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说:“忍辱波罗蜜”:这个忍辱,是个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你这个忍辱,应该没有相,没有忍辱相;你要有一个忍辱相,那还是著相的忍辱,还是执著的忍辱,还是没有放下的忍辱。你还是,没有能真忍辱;真忍辱也没有人相,没有我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寿者相。既然四相没有,你又有一个甚么可忍的呢?所以说,这个忍辱,如来说,“须菩提。忍辱波罗蜜”:这个忍辱,按照中道说是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你要是人空、法空、空也空了,哪有一个波罗蜜可忍呢?没有的。“是名忍辱波罗蜜”:这是依照俗谛而有一个名称,叫忍辱波罗蜜而已。“何以故”呢?甚么缘故?为甚么这个忍辱波罗蜜,说它没有忍辱呢?

“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好像我在因地的时候。因地,因就是因果那个因;地呢,就是果地的地。因地就是在前生以前的事情。“为歌利王割截身体。”这“歌利王”,歌利王,有的翻译成迦陵伽王。玄奘法师就翻译成,这割利王,也就是有的经上说歌利王。有的就这个“歌”字,翻译成那个割,用刀割的那个“割”。相信,这个翻译法也就因为这个王,他把释迦牟尼佛身体给割开了,割释迦牟尼佛的身体。所以,这个字有的就用这个唱歌的歌;有的经上,用那个割解身体那个割字。

那么在释迦牟尼佛因地,不知道多久的时间了,有这么一生。他很年轻的就到山上去修行。这个山,就近歌利王他做国王这个城市,大约没有很远,或者有二

十、三十里的样子。那么这歌利王有一天,就出去打猎。打猎,听得懂吗?(弟子:是要去杀那个众生。) hunting 。(弟子: Yeah 。)去打猎去。打猎,他带著很多的军队,又带著文武百官。那么,他觉得还不够这个风头,不够派头,又带著宫娥、婇女、妃嫔,他这些个最美丽的女人都带出去了。因为他舍不得离开这一班女人,所以就带著一起出去打猎。连打猎再玩女人,你说!他觉得这种浪漫的生活,是很十足。十足,就是很满足了。那么带著婇女打猎,到这个山上打猎。那个打猎的地方很大的,这歌利王就去追这个獐、麃ㄆㄠ pao (上“鹿”下“包”)、野鹿,或者老虎,或者甚么,他就追赶那些个野兽去打。

这些个女人,她没有那么大胆子,一看著这种野兽,她自然就是躲躲藏藏,不敢跟著这个歌利王去打猎。那么往这个山上一走,就遇著一个在那儿修道的一个比丘。这个比丘,大约有十

八、九岁的样子;很年轻的,生的相貌大约也很过得去的,不十分的美貌,大约都有普通人那么样。这些个婇女看见山上有这么一个青年人,好奇心就都生出来了。他虽然是个比丘,很年轻,留著长长的头发,穿的衣服也很褴褛的、很破的。这一些个女人哪,以为这是个妖怪,这是个会吃人的,或者是妖怪,或者禽兽,就很怕的。很怕呢,就说:哦!这个地方也有一个,你看那个野兽像个人似的。等那释迦牟尼佛说,哦!我不是野兽,我在这儿修道的。这一些个人,哟!甚么叫修道的?在这宫里边,从来就没有听见修道的这个名称;到这儿就听他会说话了,就走近前去和他一谈起来,释迦牟尼佛就给他们说佛法。

这一说佛法,她们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于是乎,就在这个地方停止下来,就来听佛法。正在听著这出神的时候--出神呢,就听著很欢喜听,旁边有甚么动静,她们也都不知道了;不知道了,这歌利王追赶这个獐、麃ㄆㄠ pao (上“鹿”下“包”)、野鹿,回头一看,这些宫娥婇女都跑到甚么地方去了?于是乎又回来找他这些个女人;找女人,一找就找到这个比丘这儿了。他在远处一看,哦!这一些个宫娥婇女在那地方围著一个人,那个人在那儿给她们讲,讲甚么呢?于是乎他就蹑手蹑足地走道,慢慢地慢慢地来,好像做特务似的,到这个地方--特务这个情报的消息。到这儿一听,哈!这释迦牟尼佛在这地方给她们讲佛法。这些个宫娥婇女,他这些妃嫔哪,就都注目凝神,也不知道歌利王走到身边来,甚么都不知道了。

这歌利王就出声了,说:喂!你在这儿干甚么呢?他说:我修道的。你修道?你证了罗汉果了没有?释迦牟尼佛说:我没有证罗汉果。说,那么你证了不还果了没有啊?你证了三果了没有啊?你没有证四果,你证三果了没有啊?释迦牟尼佛说,我没有证三果。说:那么你没有证三果。这个世间有一些个仙人,他服气,食果;他吃这个气,服气吃果,吃这个水果,吃这个 fruit ,这么生存在世界上,他们都有贪欲--贪欲就是淫欲--他们都有这个淫欲心。你这么年轻,在这个地方,你也没有证果。你有没有淫欲心哪?释迦牟尼佛说:我也没有断。没有断,那就承认有了。这个歌利王更发脾气了,说:那你没有断淫欲心,为甚么你看我这一些个女人看得这么样,你怎么能忍得住你这个淫欲心呢?释迦牟尼佛说:我虽然没有断淫欲,但是我不起淫欲的念。我修行观这一切都是无常。我修这个不净观,九种不净。歌利王说:哦!你修不净观,你这简直是骗人的嘛!你有甚么证据,你不起你这个淫欲念呢?你能忍得住你这个淫欲的念头啊?释迦牟尼佛说:我忍得住,甚么都可以忍。你能忍?好!这现在我先把你的耳朵给你割下来。

于是乎抽出这宝剑,就把这个比丘的耳朵就给割下来了。割下来了耳朵,这些文武大臣一看,这个释迦牟尼佛的耳朵被歌利王给割下来了,还是一点没有痛苦的样子。于是乎这一些文武白官就说了:大王!你不要割了。他是个大士,是个菩萨啊,你不可以割。歌利王说:你怎么知道他是菩萨?你怎么知道的?这个大臣说:我看你割他耳朵,他一点颜色都不变的,还像没有这么回事似的。你怎么知道他没有回事?他心里那儿嗔恨我,嗔恨得很厉害。我再试一试他。于是乎拿起宝剑,又把鼻子给割下来了。把释迦牟尼佛的鼻子也给割下来了。说,你嗔恨不嗔恨?释迦牟尼佛说,我不嗔恨。好!你不嗔恨。大约你还是不讲实话,你尽骗人哪!你骗这些个女人可以,你骗我就骗不了的。你真能忍得住?我把你手给你剁下来一个,看看你怎么样?把手又给剁去一个;剁去一个,问他,能忍不能忍?释迦牟尼佛说,我没有事情。好!你没有事情。我再把你那个手也给剁下来了。那个手也给剁去了。问,你还嗔恨不嗔恨?你现在有没有嗔恨心?释迦牟尼佛说,我没有。手给你剁下,你还说没有嗔恨心,我不相信的!我不相信世间有人,人家把他耳朵、鼻子、两只手都给剁下来,他不嗔恨!你这个真是古怪了!把腿给剁下来一个,把脚也给剁下了一个。问,你还嗔恨不嗔恨?他还不嗔恨。把那个脚也给剁下来。两个手、两个脚、两个耳朵、一个鼻子都给割下来了,说,你现在嗔恨不嗔恨?释迦牟尼佛还说,我不嗔恨。

这个时候四大天王就发了脾气了,你看你这个歌利王,真是混蛋!这个人在这儿修道,你来这样欺负他;我们是护法,应该来惩罚你。于是乎天就下这个大雹子,下这个冰块,又飞砂走石,把这个山石也都给刮起来了。歌利王一看,喔!这回惹了祸了。这回怕了,于是乎就跪到这个没有手、没有脚的、也没有耳朵、没有鼻子这个比丘的面前,说:唉呀!现在我知道错啰!我这回,上天要责罚我了!你不要嗔恨我了,你不要生气了!释迦牟尼佛说,我没有生气,我没有嗔恨你啊!我不相信哪!那你要不生气,怎么这个天祂来罚我了呢?释迦牟尼佛说:我有证据。我如果要生嗔恨心的话,我这个手脚就不会再恢复原有的手脚,和耳朵、鼻子;如果我没有嗔恨心哪,我这个手脚和耳朵、鼻子都会恢复如故,像原来你没有斩那时候一样。说完了这话之后,果然这个手也生出来了,脚也生出来了,耳朵也生出来了,鼻子也生出来了;生完了,又说,等我成佛那一天,我先度你来成道业。他发愿先度这个歌利王成佛。所以释迦牟尼佛今生在成佛的时候,就先度憍陈如尊者。

憍陈如就是这个歌利王的前身,前身就是歌利王。所以,我们一般人哪,听经听到这儿,说:哦!那这个比丘在山上修行,他修忍辱的功夫。我也到那地方去把他鼻子、耳朵给割下来,他好发愿先度我。但是你要遇著释迦牟尼佛这样慈悲心、忍辱的人就可以;要是遇不著释迦牟尼佛这么样的慈悲、忍辱的修行人哪,他生一念的嗔恨哪,你就会堕无间的地狱的。这个不要轻易尝试这种的办法。况且你也没做国王,要做国王或者也可以的。

那么,我在以前的时候,我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为歌利王把我的身体给割解的时候,“我于尔时”:我在那个时候,也没有我相,也没有人相,也没有众生相和寿者相,所以我经验过这种忍辱的波罗蜜的法,所以我才现在说给你们大家听。

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释迦牟尼佛说呀,当著歌利王,他在以前把我节节支解时,把我耳朵给我割下来,鼻子给我割下来,两只手、两个足,这四肢都给我支解,都给我剁掉了。“若有我相”:我在那个时候,假设我要有这个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那么要有我相就会生一种嗔恨。为甚么呢?有人把我的手给我剁掉了,把我的鼻子给我割下来,把我耳朵给我割下来,那么这个时候就会生出一种嗔恨心。因为,有一个我的存在,所以就会生出嗔恨来;要没有我的存在呢,就不会生出嗔恨来了。所以我在那个时候,“须菩提”:你知道,我在那个时候没有生出这个嗔恨心。所以我发愿,即刻恢复我这个四肢和耳朵、鼻子,就能恢复。如果我稍微有嗔恨心的话就不会遂心满愿,不会应我这个誓愿而恢复如故。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我又想起来,想起来在过去生中,“五百世”,在五百世的时

第14篇:主体屋面,上人保温屋面

主体屋面、上人保温屋面防水技术交底

一、施工工艺

在混凝土找坡层放线→垫层表面与找平层接茬抹圆弧处理→1.5mm厚聚氨酯涂膜防水层→20mm 1:3水泥砂浆找平层→3mm聚氨胎SBS改性沥青卷材(热铺施工),防水层四周上翻较屋面不小于250mm高→挤塑聚苯板保温层(拼缝处用40宽胶带纸封严,容重32KG/M3),挤塑聚苯板抗压强度大于等于250KPa→40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Ф6@200双向钢筋,兼刚性层找坡,坡向0.5,并按照3m设10mm分隔缝,缝内嵌填沥青油膏,缝处盖300mm宽一布两涂盖缝条。

二、质量检查与要求

1、所选用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产品应附有现场取样进行复核验证的质量检测报告或其他有关材料质量证明文件。

2、卷材与卷材的搭接缝必须粘结牢固,封闭严密。不允许有皱折、孔洞、翘边脱层、滑移或影响渗漏水的其他外观缺陷存在。

三、安全注意事项

1、材料存放于专人负责的库房,严禁烟火并挂有醒目的警告标志和防火措施。

2、使用液化气喷枪及汽油喷灯,点火时,火嘴不准对人,汽油喷灯加油不得过满,打气不得过足。

3、防火卷材采用热熔粘结,使用明火操作应申请办理用火证,并设专人看火。配有灭火器材,周围30米以内不准有易燃物。

第15篇:本觉上人 公案

本觉上人公案

李璜之 讳字:明赛,人称:本觉上人,系中国云门宗著名实修导师。慕上人之名者,络绎无断,常有往来请教者,偶成公案。以下为本觉上人,即“寺外沙门”在网络上为佛子开示的部分记录,互学共参。

本觉上人在益阳栖霞寺遇缘祖师塔

南宫伽蓝 22:25:42 云门平时 参话头不 竟干些什么事

寺外沙门 22:27:57 翠竹扶影君有面;红梅漂香我无心。

南宫伽蓝 22:30:53 原来只是诗词

寺外沙门 22:31:14 去你的

南宫伽蓝 22:32:33平时用什么功 现在这时代 六祖来了 都要修 寺外沙门 22:36:21 我大闹不休月色如故;君小言有节江流有声。

南宫伽蓝 22:38:00 难成易破 有小乘之嫌

寺外沙门 22:41:00 老衲此中无饮酒;先生在上莫题诗。

南宫伽蓝 22:48:31 无心取樽醉十分

有心抚琴不成音 寺外沙门 22:48:33 南宫该西去;伽蓝要东来。

南宫伽蓝 22:50:47 东来一净字 南归一敬字

寺外沙门 22:52:34 南宫无心取樽而醉死;伽蓝有意扶琴且醒来。

南宫伽蓝 22:54:07 有心醉死无憾 无心系念蓝天 寺外沙门 22:57:43 有心该死是南宫当下地狱;无意系念非伽蓝而上天堂。

南宫伽蓝 22:58:23 净悦光明本是尊 何愁世间不解人 寺外沙门 23:01:19 南宫自昧本尊不现;世间别传大道无言。

南宫伽蓝 23:04:42 何时不现 何时无言 何时不不现 何时无无言 此无量义 甚深空法 沙门解得否

南宫伽蓝 23:08:43 沙门未必解 解未必沙门 抱头一字 参去 寺外沙门 23:08:51 见空安空南宫知否;不辩有辩伽蓝悟开。

南宫伽蓝 23:10:29 自度 自救 无量慈悲 寺外沙门 23:15:28 礼佛 礼法 有心造业

南宫伽蓝 23:16:11 必然 必然

寺外沙门 23:16:42 俗气 俗气

南宫伽蓝 23:17:04 入理 入理

寺外沙门 23:17:50

南宫伽蓝 23:21:27 有人九重兰若 有人苦不堪言啊

寺外沙门 23:22:35 我给南宫念三遍往生咒;君言伽蓝访二回药师佛。

南宫伽蓝 23:24:14 若即若离 惭愧 寺外沙门 23:27:16 观形观影 高明

南宫伽蓝 23:28:28 莫谈高明 此中太险 寺外沙门 23:30:48 须言卑下 那处光明

南宫伽蓝 23:34:36 有明必有暗 以不明明为暗 可有暗乎 此明暗非彼明暗

寺外沙门 16:27:42 把这个:南宫赶走

寺外沙门 16:30:47 你不滚,老子滚

南宫伽蓝 16:31:27 你要干啥啊

寺外沙门 16:38:05 寂寞乾坤 邈笑一去是南宫;凄迷风雨 哀哉二来非伽蓝。

寺外沙门 16:52:00 南宫素车当入梦;伽蓝宝剑也招魂。

寺外沙门 16:53:46 三更月冷南宫泣;万里云空伽蓝飞。

寺外沙门 17:02:07 乱世南宫难用;太平伽蓝未归。

南宫求闻第一义;伽蓝当洗千劫非。

寺外沙门 17:05:42 三棒打得南宫死;两声召唤伽蓝回。

第16篇:四年级上人文教案

1从满足老屋说起

教学目标:了解满族文化,风俗,习惯,加深对家乡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加深对家乡历史的了解。

教学重点:满族人文字语言生活习惯的了解。 教学难点:满族人文字语言生活习惯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黑龙江有许多古老的民族,其中满族就是一个,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满族的老屋。

二、了解满族:

1.特色生活习惯:在满族聚居的地方,与口袋房屋相适应的是居室内的“万字炕”,民间也称为“拐弯炕”、“转圈炕”。

2.满族姓氏

①以地名为姓。以所居地名为姓氏如:完颜、瓜而佳、钮钴禄、舒穆禄、宁古塔、乌苏、爱浑、萨哈拉察等等。

②借用汉族姓氏。 在满族六百余姓氏中,马、佟、黄、齐、董、杨、鲍、方、姚等等。

③随意取姓。 形成满族共同体的某些血缘集团取姓氏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例如:

西林(觉罗)——精快之兵阿哈(觉罗)——奴仆 额尔吉——俘虏多尔衮——獾子

叶赫——盔顶托子、白麻图门——万 布希——无毛鹿皮

三、体验活动糊窗户:用纸,面粉,水,酒精灯,打糨子,糊窗户纸。

四、拓展,搜集其他民族的民居特点。

五、课后反思:

2“仙人柱”与“奥伦”

教学目标:了解蒙古包对于游牧民族的生存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没有实物,只能靠图片和想象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鄂伦春族人民居住的仙人柱,今天我们再来了解另外一个民族的房子——蒙古包。

二、可以移动的房子 自学提示:

1.了解蒙古包的产生,蒙古包的特点: 蒙古包用木料和毛毡搭建 可以随时随地搭建和拆除

每个部件都轻便,妇女也能操作。 2.知识窗 自读知识窗,了解知识。

三、能够计时的房子。

1.蒙古族对日出的长期观察,掌握了太阳的投影规律,所以按照太阳照进蒙古包的日影来计算时间。

2.了解蒙古包的内部构造。

3.自读知识窗,同桌之间交流,讲一讲可以及时的蒙古包的构造。

四、富含美感的房子:了解相关知识,体会蒙古包的魅力。

五、拓展思考:

每个少数民族都结合了自己的生产生活习惯建造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你能发现这些民居的共同特点么?

六、课后反思:

3永恒的日晷蒙古包

教学目标:了解蒙古包对于游牧民族的生存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没有实物,只能靠图片和想象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鄂伦春族人民居住的仙人柱,今天我们再来了解另外一个民族的房子——蒙古包。

二、可以移动的房子 自学提示:

1.了解蒙古包的产生,蒙古包的特点: 蒙古包用木料和毛毡搭建 可以随时随地搭建和拆除

每个部件都轻便,妇女也能操作。 2.知识窗 自读知识窗,了解知识。

三、能够计时的房子。

1.蒙古族对日出的长期观察,掌握了太阳的投影规律,所以按照太阳照进蒙古包的日影来计算时间。

2.了解蒙古包的内部构造。

3.自读知识窗,同桌之间交流,讲一讲可以及时的蒙古包的构造。

四、富含美感的房子:了解相关知识,体会蒙古包的魅力。

五、拓展思考:每个少数民族都结合了自己的生产生活习惯建造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你能发现这些民居的共同特点么?

六、课后反思:

4独特的交通工具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人民的智慧,体会家乡人民的文明。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人民的智慧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独特交通工具产生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黑龙江省有很多少数民族生活在山林中、江河边、针对特殊的环境,人们创造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交通工具,有效的解决了出行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独特的交通工具: 1.雪地交通工具——滑雪板。

提问:滑雪板是那些民族使用的交通工具?

滑雪板是由什么材质制成的?

自读知识窗,想一想:为什么要在滑雪板底部贴一块皮子,而且毛尖向下?

2.冰雪交通工具——爬犁

想一想:爬犁在哪个季节出现?它有哪些种类?

爬犁的出现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哪些改变?

都有哪些动物和家畜可以拉爬犁? 3.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

找一找:独木舟有什么特点?

桦皮船和独木舟在材料商有什么不同?

看一看:达斡尔族的勒勒车的特点?

三、小结:

四、课后反思:

5儿童摇篮悠悠车

教学目标:体会悠悠车的由来,感受传统悠悠车和摇篮的区别

教学重点:体会民族文化的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少数民族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摇篮的作用。在我国东北各个民族也有一种养育子女的工具,我们叫做悠悠车。

二、传统悠悠车:

了解:悠悠车是东北各民族根据生活环境而发明制造的。人们以柔韧的皮带获麻绳把悠悠车掉在房梁上,把婴幼儿放在车里面,人民用力悠起来,让孩子安然入睡。

提问:关东三大怪是什么? 观察:各民族悠悠车的不同构造。 想一想:悠悠车最早的产生是因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传统的悠悠车和我们小时候睡过的摇篮有什么不同?

三、特色悠悠车:

交流讨论:各个民族的悠悠车异曲同工,体现出民族特色,书中介绍了哪几种具有特色的悠悠车?

四、神奇悠悠车:

悠悠车的出现,是东北先民挑战自然、适应环境的结晶,其中也有一定的科学性。看图,你想到了什么?交流一下。

五:小结本课。南方摇篮在地上,为何北方在房梁上? 六:课后反思: 6时空穿越故事多

教学目标:体会各民族不同的独特的文化遗产。体会各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体现出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特殊的有趣的文化遗产,体会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生活中的许多用品和工具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需要进行发明与创造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许多用品和工具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需要进行发明与创造的。很多历史上的不同功能的工具,现在已经成为精美的艺术品了。

二、充满智慧的用具 1.木日历。看图,结合名字猜一猜、想一想它是做什么用的?

小组交流:木日历的来历和使用方法。

方牌子和圆牌子的作用?

2.碾子是我们常用的石制工具,它都能干些什么?

先交流,再汇报。

3.北方人爱做面食,下面的模子就是做面食的工具。它门有哪些精美的图案?你现在还能想到什么食物的加工是通过模子的?交流一下!

三、多样的桦树皮用具 自学思考回答问题:

1.为什么用桦树皮来制作生产生活用具? 2.桦树皮能制作哪些生产生活用具? 3.制作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四、精美的鱼皮衣 讨论:鱼皮衣的特点?

赫哲族是以渔猎为生的民族,他们地处极北之地,交通不便利,没有棉麻制品,所以,只能通过兽皮和鱼皮来制作衣服。

知识窗:乌拉是什么?

五、拓展思考: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赫哲族已经不再穿鱼皮衣,而会制作它的人也越来越少,我们怎么让它们传承下去

六、课后反思:

7鄂温克的驯鹿文化

教学目标:了解鄂温克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鄂温克独特的驯鹿文化 教学难点:了解鄂温克独特的驯鹿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黑龙江的少数民族文化中游览,大家看到的是鄂温克族,这是一个独特的民族,他们的驯鹿文化很有特色,大家想知道吗?

二、讲解新课

1.汇报课前收集资料:指名回答交流:鄂温克人是住在大森林里的人们。过去,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他们的衣、食、住、行、歌舞等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的特点,穿的是兽皮制成的衣服。鄂伦春族妇女对兽皮加工有特殊的技能,经他们加工的狍皮,结实、柔开的雨伞,用30多根树杆搭成,外面夏季覆盖桦皮,冬季盖着狍皮和芦苇帘。可很快搭成,也可随时拆卸。

2.独特的驯鹿文化

骑马和使用大轮车是鄂温克族的主要传统交通工具。大轮车适于在山林、草原上使用,用于日常交通。牧区、林区的鄂温克人还使用四轮车,冬季里用雪橇拉草、拉木头等。桦皮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在沿河狩猎、运输时使用。嫩江流域的鄂温克人还制作独木舟、木板船,用于渡江河和从事渔业。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驯鹿体轻、蹄大,善于在密林和沼泽地中行走,有“林海之舟”的称号。

3.鄂温克人的交通工具 鄂伦春族迁到黑龙江南岸以来,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1990年鄂伦春马队曾给入侵的沙俄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夏天,河流里以桦皮船作为交通工具。现在鄂伦春族居住的地区已通了火车、汽车,交通更加方便。

三、知识窗: 了解鄂温克的民俗禁忌鄂温克民族十分讲究礼节。老年人普遍地受到社会的尊重,年轻人见到长辈,首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落座让长辈先坐,喝酒请长辈开怀,吃肉让长辈先动刀,起程让长者先走;如骑在马上则下马问安,然后侧身让老人先行。长幼之间恪守严格的礼节,见面相互问安,相互尊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为本民族所憎恶。

四、课后反思: 8走出山林中的达斡尔

教学目标:1.了解达斡尔族是一个特殊的由渔猎到农耕的民族。

2.知道达斡尔族的生活习俗。3.教育学生尊重民族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达斡尔族生活习俗。 教学难点:尊重达斡尔族生活习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大多都是游牧民族,达斡尔却是一个特殊的由渔猎到农耕民族。达斡尔的意思是“耕耘者”。

二、新知探究:

(一)从渔猎到农耕(课件)讲故事:

1.打猎——猎物满载而归——晚上开萨满盛会——跳舞、吃肉、——高兴。

图片:狩猎归来、载歌载舞

2.捕鱼——捕鱼工具——钩、叉、签、网、各种工具——凿冰捕鱼——拉网捕鱼——特色。

3.饲养牲畜——定居放牧。

4.农耕——小麦、谷子、黑豆、荞麦——

饮食:主食——饭、饼、粥。

副食——肉、奶、菜(萨斯贡—回采、咸菜、炖菜)

(二)艰难岁月里诞生的民俗

1.“库木勒”节——节日盛装、民族舞蹈。

2.贝阔——曲棍球比赛。(知识窗)

达斡尔族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主要有春节(阿聂节)、黑灰节、元宵节、二月

二、寒食节、端午节、中秋节、千灯节、祭灶节、布通节(除夕节)等。春节:达斡尔语称“阿聂节”,是达斡尔族最大的节日。初一凌晨,早早起床,女人们准备饭食,而男人们忙于烧香拜天拜神。吃过迎春饺子,男人们便纷纷离家,成群结伙地到村里及外村去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逐户互拜。客人一进门,先去揭主人家的锅盖,抢吃家家都备有的蒸糕,夸奖谁家的糕最甜,就是赞美谁家最善良。一般拜年到初五为止。节日前,妇女们要赠礼品,把最好的烟叶、奶皮、糕点、冻肉等分包包装好,送给老人、亲友。姑娘们要把自己绣的荷包悄悄地在舞会上赠给意中人。在“阿聂节”期间妇女们聚在一起跳舞,姑娘们玩纸人或掷拐。男子举行赛马活动或进行曲棍球比赛。从初一至初五,有些地方是整个正月里,妇女不得动针线,免得一年受累。节期不许哭闹及大声呵斥,否则不吉利。

三、课后反思:

9再唱乌苏里船歌

教学目标:了解赫哲族生活习惯和民俗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赫哲族的文化历史 教学难点:了解赫哲族的文化历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赫哲族是我们少数民族中一个非常特别的民族,歌唱是他们的民族特色文化,我们来听一曲。

二、了解赫哲族民族概况

1.离不开鱼的赫哲人:

中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

2.用鱼作画的赫哲人

自学了解神奇的鱼皮画的制作和表达的意思。

3.口耳相传的赫哲人:

一种口头相传的民间说唱文学,其故事内容大多能说唱许多天,大部分是歌颂英雄与复仇事迹、民族的兴衰,以及纯真的爱情等,唱词押韵合辙。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短小活泼,通常是老人对儿童讲述,对儿童有启发教育意义。

赫哲族的图案艺术非常发达,他们常常在用鱼皮、兽皮制作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绣制各种云纹、花草、蝴蝶及几何形图案等。在餐具、桦皮制品上雕刻各种二方连续纹样、云纹、山水、花朵、鸟兽等,形象生动,造型美观别致。妇女们在衣襟、披肩、腰搭、帽子、裤腿等处用彩线刺绣的花纹、图案更为精美。尤其是日用品上的彩绣如“雄鸡衔花”、“花篮与莲藕”等图案,构图新颖别致,格外精彩。赫哲族在不同制品上刺绣、接拼的各种花纹图案,以其独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赫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的群体意识。赫哲族的图案艺术吸收了汉族图案艺术的精华,并不断创新,既富有本民族气息,又能反映本民族生产、生活特点,极富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刺绣、图案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长期以来,只有民间文学。

三、想一想:

怎样保护正在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

四、课后反思:

第17篇:2.3 大气环境(八) 教学案

2.3 大气环境

(八) 教学案

课型:新授课 编号:015 时间:2014/11/6 主备人:张保华 高一地理组 第 11 周 第 1 课时 总第 10 课时 备课组长:张风丽 段长签字: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

2.了解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 3.了解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4.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5.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风速的关系。

6.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说明其移动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7.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

8.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

2.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 【使用说明】

1.自学教材第36页到第42页,找出本课中的重点和疑难点并将其标记出来。2.本学案中的【合作探究】部分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或由老师答疑解惑。 【学习时间】1课时

【自主学习】 第2课时 【活动提示】

(教材P52) 活动2 1.在南北纬10°~20°之间的大陆西部: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至北半球时,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北纬10°~20°之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高温多雨;南纬10°~20°之间受信风控制,干旱少雨。当太阳直射点南移至南半球时,北纬10°~20°之间受信风控制,干旱少雨;南纬10°~20°之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高温多雨。这样在南北纬10°~20°之间的大陆西部,因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干湿交替的热带草原气候。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当太阳直射点移至一半球时,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当太阳直射点移至另一半球时,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这样就形成了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中海气候。 2.赤道低气压带——南北纬10°之间;终年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热力原因);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多对流雨,降水多。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附近;高空聚积的空气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动力原因);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炎热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附近;近地面冷暖气流辐合上升(动力原因);气流以上升

运动为主;温和多雨。极地高气压带——两极附近;终年寒冷,气流下沉(热力原因);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寒冷干燥。低纬信风带——分布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所控制地区降水较少(大陆东部 除外)。中纬西风带——分布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所控制地区降水较多。极地东风带——分布在极地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所控制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教材P54)

1.甲是1月,乙是7月。因为甲图亚欧大陆上是高压,说明陆地上的温度低,符合冬季的情况,北半球冬季的代表性月份是1月;乙图亚欧大陆上是低压,说明陆地上温度高,所以是7月。

2.甲图东亚地区吹西北风,南亚地区吹东北风,因为东亚位于高气压的东部,南亚位于高气压的南部。

3.乙图中,东亚地区吹东南风,因为气压梯度力由太平洋指向亚欧大陆内部,又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南亚地区吹西南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形成的。 【跟踪训练】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所示为

____________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

(2)图中气压中心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D点盛行____________风,E点盛行____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气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上,B气压中心位于北太平洋上。此时大陆上形成高压,为1月份等压线分布图,位于亚欧大陆上的高压为亚洲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图中D点位于东亚,冬季吹西北风,图中E点位于南亚,冬季吹东北风。在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下,我国天气以寒冷干燥为主要特征。此季节,我国昼短夜长。

[答案] (1)1 (2)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3)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 (4)昼短夜长

2、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 )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解析] (1)从图中等压线分布规律,可知甲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西北偏西,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因此甲地风向为东南风。

(2)夏季副热带高压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往往成块状分布。 [答案] (1)A (2)C 【当堂检测】

9.读亚洲东南部及澳大利亚气流运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____________月(1月、7月),图中A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____。

(2)图中B处盛行____________季风。

(3)图中C处盛行____________季风,它是由____________形成的。该风主要影响我国的____________地区。

(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读右面的模式图,完成1~2题。

1.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

) A.丙为极地高压带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

2.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①气流温暖湿润

读下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 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 4.a图中气压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 A.极地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赤道低压带D.副热带高压带

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5~6题。

5.若图中①为高压中心,则(

)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6.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 ①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③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④季风气候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下图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为____________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2)我国东部和印度的风向有何不同?分析说明此时两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

(3)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漠地区纬度位置相当,为什么气候差异较大?

9、答案:(1)7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2)东南 (3)西南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 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以南 (4)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1、B

2、C

3、A

4、B

5、B 6.C

7、答案:(1)七 (2)我国东部: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印度:西南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3)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季风环流的影响而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而撒哈拉沙漠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作业布置】

第18篇: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兼班主任,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在校领导和同事的关怀指导下,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并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简要回顾:

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怎知小测出来才知道不如人意。后来听同学们反应,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听不懂,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以前从来未接触过。从而可知,我在上课前根本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

农村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英语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中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同仁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第19篇: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刘 芳

本学期,在学校统一安排下,本人担任九年级(1)(2)班英语课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本人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在学校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关照、支持下,较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现本人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学习及业务进修方面

本学期,本人按开校初制定的计划,一方面努力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并坚持自修,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加强自己政治素养;另一方面认真学习相关学科教学的先进理念、资料及新课改资料,积极参与学校教研组(年级组)活动,参加自学考试,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实际和自身教法的新路子。

二、教学工作

本学期本人担任九年级(1)(2)班的英语课教学工作。在开校初,以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使本人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能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在学校没有现成新课程改革资料的情况下,本人通过上网下载一些相关资料学习,并在教学中,力求渗透新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学生,以真挚的感情感化学生,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以恰当的方法教导学生,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融恰的氛围中生活学习。

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兼顾每一个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让新的教学模式渗透到教学当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是自己要学,而不是教师逼自己去学习,让“自主、

合作、探究”走进课堂,允许学生有新的见解,允许学生挑战教材、挑战老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后,督促学生多看书,有条件的多进行训练。在学生的合作下,经过本人的努力,本学期,本人所任班级学生的英语成绩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其它工作

本学期本人在努力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积极自修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工作都尽自己最大努力,按照学校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协班主任,尽力做好管理、班务工作,并按管理职责努力践行。

总之,本人圆满完成了本学期各项工作,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难免有纰漏,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力度,使各项工作更好完成。

第20篇: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职业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

时间总是在充实的工作中过去得飞快。一转眼,本学期教学工作就结束了,学期里我担任了水校发电17

1、水工172和18春招班的英语教学。回想这学期的英语教学工作,有收获的喜悦与甘甜,但也有挫折时的彷徨与无奈,为了能够查缺补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利于在今后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现作如下总结:

英语是一门文化基础课,但是不少学生觉得这门功课单调枯燥,学起来吃力,甚至有不少学生放弃了它。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接触面小,说练机会少, 以及他与中文的部分反差的诸多因素,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常常存在“厌、怕、弃”的不健康的心理。这使我不得不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教学,培养不同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对好动的学生,在上课时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能够静下来的同学实施一些必要的理论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不能代替学生,老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于是我改变“一言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

第二、努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相对来说,学生独立性强,自尊心也逐渐增强,渴望得到尊重。师生之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建立起友好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课时我是学生的老师,循循善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胆求异创新;课后我却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无话不谈,亮起心灵之光。

第三,严谨治学,保持良好的教态。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所以我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做到爱岗敬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还要保持良好的教态。老师的教学语言和教态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老师的教态好,学生就喜欢,他们听课的兴趣就高,接受知识也快。反之,学生就不喜欢,甚至讨厌。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看问题开始有可独立的见解,对他们更要注意教态和教学语言的使用。如我介绍新句型时,我利用语言的轻重,语调的高低,和一定的动作表情,尽量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的表情变得自然亲切,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这样学生就增添了勇气,就能大胆地回答问题。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课堂教学前我认真备课、备学生。课堂教学时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自主生活的能力。本人能够严格执行学校的作息时间,不早退,不迟到,按时上下班,给学生做了极好的表率。

第五、加强个人学习,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学习英语,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己充电,为进行双语教学做好准备。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掌握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上网查找资料等等。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所任教的三个班的英语成绩均有明显提高,缩短了与年段其他班级的差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大幅度增强。然而,我们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至今仍存在的不足,如:差生面仍太广;尖子生不多;阅读能力相对较差等。

我会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继续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总之,本学期里我有着许多的收获,也深深的知道我做的还远远不够,教学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不停的学习的过程,我将不懈努力,坚持我教书育人的人生理想。

八上人教版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八上人教版英语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