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教学主题(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21 08:33:53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主题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主题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主题教学工作开展过后教师们应该要及时地进行总结,以反思自身的不足。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小学主题教学工作总结,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小学主题教学工作总结(一)

一、基本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二班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工作中能做到认真负责,深入班级对学生的个性、学习习惯以及学生接受能力、探索能力、学习成绩等做了深入了解,根据实际情况联系新形势下创新工作教学的特点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从学生的听课抓起。通过观察学生大部分比较聪明,但他们的学习习惯

相当差,自由散漫,惟我独尊。课堂上至少有半数学生不会听课,自主学习意识更加单薄。针对这种情况,针对他们的聪慧特点从他们自主学习抓起,教他们学会学习,怎样探索,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做学习的小主人等措施。从而达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2、从基本功抓起。有的学生数学基本功很差,甚至是最基本的加减计算错误率都很高,我只得想方设法方法训练学生,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对此我在班级中采取了“每天一练”、“小小医生就是我”——学生与学生动,相互找错、久错等活动强化学生基本功的提高。

3、紧抓学生作业不放,想尽办法杜绝不按时交作业的现象。接手这个班不久我就发现这批学生很懒。接手这个班时,课后作业近半数 、课堂作业至少有三分之一同学不按时交,拖欠作业现象十分严重。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做有关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与其家长联系,进行交流、沟通;对学生采取当堂作业当

堂交,家庭作业次日早上到校必须交的办法。学生交后立即检查,及时批阅。如有拖欠作业的,一经发现,必须马上解决。前一天家庭作业或当天上午数学课上的作业未完成,中午解决;下午数学课上的作业未完成,放学后解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拖欠作业的问题,现在基本杜绝拖欠作业的现象。

4、培优辅差。这学期我本着培优辅差的工作思路,采取让优等生“优上加优”、让差生“有若变优”的措施, 成立了“智慧星”“我也行”两个数学兴趣小组。前者是本班的数学优等生组合,对这部分同学注重拓展知识、开阔视野 ; 后者是本班的后进生组合,对他们采取树信心、培训兴趣、加强基本技能的补习与训练,以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5、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与学生家长多沟通,可更有效地发挥教育作用。我把学生的家长电话号码作以记录,随时向家长汇报其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这里的“汇报”不单单是给学生“告状”,而多

半是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与其家长交流沟通,使其家长增强配合教师积极教育孩子的信心,以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让其终生受益。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终生受益。

三、做好单元过关教学质量检测,切实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每一个单元,都要根据日常教学情况,认真编写单元过关教学质量检测题,检测情况用

A、B、C、D评价。检测后,师生共同认真分析教学质量检测情况,反思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以后更好的进行数学的教学与学习,并根据检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二次过关。

四、教学反思

(1) 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

(2)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

(3)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4)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积累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5) 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能力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

(6)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点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总之,本学期我教学态度认真,任劳任怨,不迟到、不早退,能认真落实学校对备、教、批、辅、各教学环节的规定,努力向课堂要质量。积极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进

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培养提高;须加强全面培养与个别辅导。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需再接再厉,不断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主题教学工作总结(二)

自从从事教师这一行,当一位好教师就是我的目标。一年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现在又到年末,现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思想品德方面:

在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能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以及党的会议精神,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不忘人民教师职责,爱学校、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从自身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政治思想、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高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教育行业中不断成长,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打下

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方面:

一年来我一直担任高年级的语文学科,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1、尊重学生是以学生为主的关键。

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要以学生为主个人工作总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尊重学生探究精神个人工作总结,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做到这些,才能够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探究。

2、分层合作,是实现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必由之路。

学生的层次不同,思考的效率不同,往往会造成一些学生怕于思考,懒于探索个人工作总结,依赖别人的思想。教学中如果让好中差混成一个小组,这样好的学生永远成为领头人,成为代言

人,而差生永远就在小组中得不到重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分层分小组合作的方法,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不同小组以不同层次的任务,学生在层次相同,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有了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就达到了分层次合作的目的,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挑战性任务。

3、明确学习目标。

语文教学最忌千篇一律,容易使学生厌烦。如果千篇一律地字词教学,课文分析,归纳总结,这样既费时又费力,学生学习完一篇课文也不知自己这堂课进步了多少。五年级的学生,字词教学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完成。他们有这个能力而且有各自独特的方法。在教学中个人工作总结,我一般字词教学只作为一个检查过程。课文分析看是那一类文体,新的文体传授给新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依据方法自我解决。最主要的是根据教材学生明白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哪些疑难问题,穴道

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课堂才能实效高效。

4、规范作业。

学生学习新课和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要靠一定的作业来巩固提高。通过规范化的作业使学生的思路明晰,条理清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新课程标准里的一个鲜明观点,而规范化的作业可以使学生的习惯得以形成。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利用课堂课余及班队活动,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是本学期语文教学饿一个重要方面。在主题班会上,进行说“新学期的打算”、“时时刻刻注意安全”、“我爱学校”,如何利用制作等一系列活动,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都有显着提高,不管是谁站起来都能说上一会儿。

6、制定帮教方案。

对个别的差生,能悉心辅导,经常面批作业,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漏。例如,自己经常利用课余时

间,落班辅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采用多提问,多检查,及时疏导,及时反馈的形式,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在班级中开展互帮互学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端正思想,互相学习,互想促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平时,自己还注意“两手抓”:一方面培养好尖子生,一方面通过尖子生辅导后进生,以先进帮助后进,以好带差,促进双赢效果。

7、课题研究工作。

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我所做的工作有: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

(1)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我在备课时独立钻研,自主备课,自主备课时不但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料、备重点难点训练点,备思路,备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备课的质量。

(2)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一是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对课堂操作的有效性的研究。

(1)教学目标:首先,我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有所侧重;其次,我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也有所侧重;再次,我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我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教学结构:

课堂中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它包括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我在教学时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比较理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作粗线条的处理的课文我多采用问题导引法,对比较感性的文章,对文章的精彩细部时我则采用以研促读,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

(4)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重视开发我自身的资源。

(5)学习评价:a、学习评价应是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b、学习评价应是针对性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c、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3、对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研究。

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三.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工作业绩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并积极进行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些方法。上学期我应上级的号召,积极到边远学校支教,在支教学校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受到支教学校领导的一

致好评。被评为市级支教先进个人。这学期,五星学校承担了课题研究的工作,在此项工作中,我先后承担了课题研究展示课的任务,并受到领导的好评,经过学校评价组评比为一等奖。而且自己对自己所研究的关于“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课件比赛中被评为二等奖。

推荐第2篇: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平桥镇第二小学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们进行的语文教学研究,用窦桂梅老师的话来讲就是“茶壶里翻波浪”,一味地停留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一篇单薄的课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活动舞台太小太窄,就像荷叶上的青蛙,摇摇欲坠,一蹦就没戏。 如果抓住有限的几篇课文,把提高语文能力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上,那永远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学习内容重新作一番统整。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不但能焕发出生命力,而且能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呢?因此,教师要以课本内容为基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把原本破碎分解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整合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组成立体的主题,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话题,会在更大的空间中,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并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升华。因此,利用主题构建语文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概念的界定:

何谓主题教学?中国自古讲究“纲举目张”。说的就是主题。古人做文章讲“题题”,就是“确定主题”,指“命题”“提纲”“中心”之意。我们不妨还可以用英语的词意说明:theme,指“主旋律”、主干词;topic,指标题或旨意;purport,指意图、涵义,偏重作者的主观意向;再就是subject指主题、主体或主语。因此,我提出的“主题”,应该说是包括这四层意思。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暗含的、暗示的;可以是文本本来确定的,也可以是提炼于文本,独立于作者的由师生“读”出的,属于“主干词”、“涵义”、“意义”的这些“词语”。因此这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简单意义的词语,它一定与生命体验有关。总之,从哲学的高度归结起来,就是指那些属于“人生意义”的“词语”。到底 “主题”是体现在某个词语上,还是某个句子中,甚或讲的就是通篇作品的主题——这都要根据文本的不同来确定。也许,通篇作品就只是一个符号,我们发现了这个符号,或者说教者创造出了一个符号来确定主题——以此培养学生对语言的一种敏感,一种感同身受的能力。主题教学就是要培养这种能力,即对这样一种“语词”的敏感力。如何提炼主题,怎么样使孩子能有这种敏感,这就是教师的本事。主题教学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体系的“全身”,即由“主题”把那些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统整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教学的整体效果。

主题教学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的主题,既非思想主题,亦非知识主题,而是一种文化主题。它主张在实际教学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语文学习文本重新作一番统整。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

1 的功能增强,容量变大。它不仅是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更是实施教学、改革课堂的一把钥匙。主题教学有一个基本的操作框架,即: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链接生活——升华自我。”这是个开放的框架。

三、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

1、能使学生的综合受益很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掌握与提高知识以及能力。

2、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积累方法并进行知识、能力、兴趣等的有效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3、利用主题建构语文教学,教师能对教材增、删、取、舍,整合之后为我所用,能够做到用好教材,还能超越教材。

4、教师在“主题教学”中,能在“面”上铺得开、在“点”上切得深。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 一)、把握主题,切入文眼

原则上来说,无主题不成课堂。当然,有的课堂,有的课,多主题。但主题如何抓,如何建构是决定质效的根本。因此,教学根据学生的“脉搏”选择主题,可以多角度,结构也可以灵活多样。多角度开掘主题时,既可以是人文词语,也可以是知识词语,只要是儿童能接受的。从具体每一篇课文来说,我们找到的这个“词语”可以看作是教材的“眼点”,或者说是“文眼”。即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等。这些词语就成了“课眼”,既教学的灵魂。这样一来,教学中的“主题”就以“意义主题”为抓手。因此,这样的“词语”已经不仅仅是积累或理解了一个词语,而是引发我们的思考,在学生未来的精神成长中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像一个成语就是一个主题,寓言、童话中的“内涵”可以循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本身确定合适的主题,但前提是,确立主题时,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以孩子的自身特点为根本,还要教师恰到好处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选择补充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深化既定主题,以求教学的高效。一系列的主题教学之后,这些“词语”就成了人生成长的必要“因子”,成为未来精神发展的一个个精神的“脚印”,是一颗颗精神成长的种子。至于如何提炼词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炼要点和关键词句

有的文章,主题一目了然,我们就可以直接抓住关键词进行提炼;有的文章中,不外显主题,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结合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2、抓题目。

2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3、依据中心句进行提炼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再根据中心句提炼出词语,能使这个词语统领全文。

4、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提炼

任何一篇文章的主题,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提炼的重要途径。这个核心词语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个短句。这样围绕核心词语组成的好处在于:第一,它符合词语表意的规律。一个词语,往往有本意、联想意、引申意从而构成其整个的文化含义。

(二)、同构主题,拓展延伸

由教材中的一篇文章引发开去,根据主题的相同或相近,根据一样的文章中心,引进课外知识,从正反面做比较研究,甚至可以打破学科界限,进行重组,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理解从整体上重新构建了课堂教学,向着语文的广度开拓, 实现课程主题意义的开放式建构,以此营造孩子开阔健劲的精神世界。

如何围绕一个主题探讨以教材的一篇带动多篇,尝试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扩展与提高?要注意两方面的整合。一是找出知识体系的的内在多重的联系,以便整合。二是找到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的内在联系,以求互助协调,促使学生整体发展。

(三)运用主题,单元整合

我们可以化用或者运用“话题”作为一种特殊的“主题”。比如,关于识字教学可以找到一个“阿里阿德涅”绒线团;又比如,以“独体字”为单元、“集中识字”、“韵语识字”等,这些“话题”都可作为一种话题的“主题”形式来进行识字教学。

现在,我们使用的新教材就是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来建构的。作为实践主题单元教材的教师,就不用花大气力对教材进行统整,而应该领悟教材以主题单元编写的意图,很好地使用教材。当然,也可以在大语文观中审视或者建构教材,即超越教材并且围绕主题重新选编内容。在主题单元教学中,老师、学生都要注意整体把握单元内容.老师备课,学生学习,一般都要先浏览一遍整个单元,了解单元的大体内容,确定教与学的重点篇目,制订综合性学习的计划,着手搜集资料,分工组织,构思习作,统筹安排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主要的环节包括:“整体感知”、“部分感悟、”“整体回顾”。

1、整体感知

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学生生活经验\"导趣\",以单元导语\"导学\".以\"文本,插图\"导读,以\"实践活动\"导行,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部分感悟做准备。

2、部分感悟

指分块学习,该环节是一个“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学习活动过程。它依据教材特点,可顺

3 课次学习;也可依学生意愿,从多数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进行精读训练。其余内容,可根据深浅难易度酌情采用不同学习方式。还可根据学习需要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同时,在进行分块学习时加强序列性,注重能力的增量,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3、整体回顾

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我学到了哪些知识,我掌握了哪些学习本领,在此基础上发现规律,深化收获,并相机向课外拓展:一面组织汇报课外阅读,课外实践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一面发现新的问题,引向更广阔的实践空间。

四、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主题教学的好处不用多说,有利于认识的全面与深化。要实施主题教学,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这一点做好了,那么,大可以将一些主题延伸至课外,让学生自己阅读了。在这点上,窦老师,以及她们的学校做得非常成功。尤其是窦老师自己,努力做一个读书人,凭着读书,点亮精神的星空。她倡导教师要读书,这在她的多次报告中提及。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班集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实践研究。

六、课题实施阶段安排:

本课题从2008年4月到2009年4月一年时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4月到2008年7月)为准备阶段进行理论研究,进一步认识课题内涵,构建实施“主题教学”模式的框架。

第二阶段:(2008年8月到2008年2月)“主题教学”模式的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09年3月到2008年4月)为课题结题阶段,在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撰写结题论文。

七、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以教师和学生的论文为研究成果的形式,其中以教师的论文和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为主,同时还有一些调查报告和学生问卷分析,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方式是否有了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八、参考文献

1、秦训刚、安渝生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2003年2月

2、倪文景《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

3、陶保平《小学语文新视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6月

4、冉正芳 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讲座稿) 恩施市教研室 2007年6月

5、窦桂梅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6、窦桂梅 《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推荐第3篇:主题教学

主持人:因为老师们也了解到咱们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今天邀请来的几位专家也都是我们的老朋友。窦校长这二三十年来,一直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进行研究,有一套自己的主题教学实践的系统。

首先是因为今年上半年我们申报首届主题教学国家级的00:00:28陈波奖?申请陈波奖时,我们系统地梳理了这些年来我们一些实践的经验和一些想法,在梳理的过程当中,就发现了很多问题:原来做得多,想得少。我们的最终目的、发展的方向就应该借着这个机会梳理梳理。所以在此之前,我特别感觉大家,我们在申报国家级陈波奖的时候,也得到了各位专家的细心指导,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我们也在想,申报奖项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更想借着这个事情能够为主题教学语文学界提供一些实践的思考。所以就国家级陈波奖的申报,我们往下会继续把主题教学的研讨进一步进行延伸,就会发现,想着想着,做着做着,又有很多问题延伸出来。有些问题,我们自己的水平已经不能够再支撑和排解它了,所以就借助各位专家和各位老师的智慧给我们带来提升、总结和提炼。

今天这个时间,特别感谢大家,我们会把我们的一些想法和一些困惑呈现给大家,然后大家给我们使劲儿地提提意见,拍拍砖,促进我们进一步提升。

窦校长:曾经,这一块也不一定是我们的原创,02:25,我特别的触动,我就把这句话便成了我的座右铭。在我的作品里,在教学的时候我是这样讲的:

首先,我是要教语文的,语文本身的语文性;第二,我要教人学语文;第三,我是用语文教人的。这三个境界成为了我的一个追求。之后我当校长,把这句话延伸为“我的教育就是不断研究育人的一门学问”。也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下,在这段路中走来走去。

现在,实际上我的教育已经有三十年了,共计二十九周年,毛三十年了。那时候我们参加工作特别早,现在从事主题教学大概二十年,我就把它作为一个眼儿。1994年我带了一个班,一到六年级,这个班级比较完整。我就是纯班主任,当语文老师。在那个时候我就提出过这样三个观点,直至这个班级2000年毕业。那个时候我没有基于教材,也就超越教材,大量的阅读扩展,打破所有的教材观。因为当班主任需要不断地把生活的活动、实践、活动元素作为我语文的素材并丰富我语文的学习问题。由于自己重视出生??我的学生非常优秀,所以那个时候对儿童有一个很好的概念。因为今年的话题叫和儿童一起成长。那个时候不这么说,我记得陶行知有一句话: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可能有这么一个理念,然后就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后来在人民大会堂讲过三个条约,正迎合着咱家,你们都是专家,当年的课程改革,就需要我们有几个一线的人给摆活摆活。就这件事吧,三个超越,陈老师、刘老师都还比较熟悉。

接下来在毕业之后,就是在2000年,2004年的时候有一个机会,教育部搞了一个所谓的“教育家成长出书”,推举名单就把我推进去了。当时吧,是写“窦桂梅与三个超越”呢,还是写什么呢?可是“窦桂梅与三个超越”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这本书出完了,出完了就不能再出了。就是赶上这么一个事,我们用的是北师大版教材,北师大版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编辑,但是呢,主题单元编辑,我就在这里找到一个g k h三个超越相关联的东西,就是它的拓展,延伸性。因为我原来的超越就是一篇带多篇,一篇带一本,总是这样来连带的,可是连带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呢?一个抓手,一个主题。可是,我就发现北师大版主题和我心里的主题不一样。因为我的主题应该属于易与??主题,也不是思想教育的意思。后来我就想来想去,2003年我们海淀教委又要开“专业成长思想研讨会”,中学开了张思民???小学要找典型,当时我还不行,当时海淀的张凤娃就是科长的时候,还有尹丽君,现在尹丽君是教育主任。当时是在小学里找,就把我找出来了,虽然是外地人,来的时间也不长,然后就说小学老师讲讲。就这么个事,就这本书来了,来了实际上我还在寻找一种时间的路径,它还没有完善,或者说还有很多的问题。那就在这几年当中,虽然有主题教学这回事呢,我应该也和我的团队共同努力,就做了以下几件事。说的这几件事吧,是多么的演绎推理,或者是上层建筑,怎么理性,或者是怎么批判都没有,所以后来我就想由老师来督促按学习。我现在大大小小的上有20多节的研究课,这节课应该说,不管是好与坏,在我们小语界都会引起注意,我上得每一堂课都会成为大家的研究的对象,你是批也好,你是赞也好,你是怎么着也好,尤其是咱们出的,研究这个专业的人,上网扒啊,买我的光盘啊,或者各种现象会研究。

就是上课基于实践是我最大的亮点,干的这些事。前两天我还上课,一直领着我们老师做研究课,所以我的力行点就是这些年或者我的退休我不想丢掉我的课堂研究,或者是课堂探索。第二件事,我上课的特点大概有几个特点呢?我觉得就是最开始的时候就是挺煽情,这个是贬义;要是好一点就说培训有感染力,课堂有情感,可能选文本有特点,可能是选这方面的上研究课给大家看。情感性,还有思维品质的提升,思辨性,尤其是我上了一个高年级上了五六年级,这堂课的思维品质,就是思辨确实还是挺有特点的。课堂总之要充满置疑、思考。其实还有一些就是生成性,就是我课堂最大的特点是生成性。

原来,最开始那个时候大概1989年前,好像你在挖掘教材的深度,别人都会觉得你的课堂累。应该说这五六年,我现在的课,所有人都说开放了,开放,深沉,深沉,生长,生长,现在变化就很大了。这个是我大的特点。

第三,之前王老师也曾经来过,也给点评,那时候崔蓝??郑国民在,王老师他们帮着我来看。我们附小现在都有一个智能目标指南,这个智能目标指南原来是12册,一个学期一册,后来我们觉得负担太重,我们就变成了一个年级一本,现在6本,一会可以找来给他们看一下。这件事做了一个摘菜的工作,也就是把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里面的一些训练点、知识点提取出来,然后结合课程标准,又在您上次帮着点评的基础上, 我们又进了二度的改变,功夫又下了很大。然后二度改变后,6本当中就更加地围绕三个一智能目标,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一个目标把课程标准细化,然后我们三个一里面的语词,比如一手好字的里面的指标:正确规范美观,也是语文课程标准里面提炼出来的。比如说一副好口才,我们也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炼出来叫:倾听表达应对,这三个一词;比如一篇好文章,就是积累观察运用等等。

现在附小的是就是用它作为我们学校作为我们学校课程标准和教材中间的梯子,作为一个搭手,这个是近代目标,就是知道要教什么,那么怎么教呢?怎么落地呢?这三年,这个事就折腾了十来年了,就是质量目标这个事。然后我们就跟18个老师跟着我参与做这件事。但“乐学手册”就是全体老师,有40来个老师一起来做个事。这件事情就在课程标准和质量目标指南的指导下做了课堂教学版。现在附小就没有订社会上的练习册,比如“范文??小状元”之类的都没有订,我们就一课一带,一课一带,都是带,带多篇。

当时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说句实话,和主题这个事儿对接,主题到底是个什么?这个我动不动就说11:03,当时又说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是不是主题,这个“好”里面有人民性、公民性??它有情趣,有素养啊,它是怎么捋顺?就觉得我得做这个玩意儿,完了我们就开始做了,就做了这么件事。尤其是减负,减负增效,课堂、操作。学校的年轻人又多,现在国家又不让买教辅。

在这个基础上的第四件事,又质量目标引发开趣和“乐学手册”引发的,就是清华附小有一个大的亮点,在北京和全国很有名的,就是清华附小推荐的示范,年年都推荐,现在都等着我们,尤其是网上,比如窦桂梅推荐你啊,或者是清华附小推荐你啊,都有。我们现在有些是没有变的,像:小王子、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些经典的,绕不过去的,每一年段需要读的书没变,但是有些是变了。这个书就和学校的课程表相关了,我们学校每周的周五的第一节课60分钟都是读书课,这是整本书都读,就推到这里头来了,这里其实有人为科学,各种类型的书都有。然后这里面还延伸了课标里规定的,这个书目里要读400万字,但是清华附小现在都得总量阅读千量。然后背诵诗文,我们也在原来国家提供的基础上,我们又增添了现代的基础点,儿童时,比如:世界经典的儿童时,比如诗词文赋,包括:论语、世说新语,我们都会提取,每年级都能来,基本是500。就这样,做了这么多事,后来我就做了校长,再就是三年半前,就做了校长。做了校长之后,这个主题教学,从语文本身来说就是这么个东西。然后呢,我们又在想,从主题教学到主题课程,到1+X课程,主题课程又不能包括的全部,然后我们就怎样办呢?我们就提取了清华附小的1+X课程,现在我们界定的1就是优化整合国家技术课程。X是可能,是创新,是探索。但实际上我们心里头呢又不知道怎么推,那个时候是这么定的。主题教学在这个里头和整合关系是相通的,就是因为主题有整合元素,主题就需要整合,需要扩展。那1+X课程也是这样,那么到底1是主题,X是各种变量、可能?还是重新给1+X做个决定,一会我们分成两个小栏目,咱们前来主要说主题教学。

但是我们又回到语文教学,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我们的团队又做主题单元组合,就把北师大版教材主题单元组合。虽然北师大版用主题单元变的,但是北师大版的参考书,北师大版的曾经的教学都没有真正的以单元的整合作为方式来教学,还是单元教学碎片化??所以北师大版没这么干。所以这两年我们附小真正用主题来做单元整体教学,用各种方式来做。

刚才胡蓝说得好,做了这件事吧,很多事都挺扎实的,比如做标准这事,做质量标准指南太累了,其实就是一个小学,还有不周的地方。咱们这一次之所以能报主题教学,是咱北京市让我报的,报的主题教学是因为上一次教育陈国祥,我们获了一等奖,当时想给16:08后来考虑再三,发现有问题,或者是不清楚给的一等奖。就这件事引发,引发之后让我报的,为什么又没有报质量目标指南呢?这个就变得像教材了,像教辅了,最后就由这个引发的。所以这些事儿呢,还真的是做了很多,更多的是不断地利用这些可能去服务于儿童学习的实际的需要。

在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基于儿童的发展我们怎么推进,可是有一个问题出现了,16:57不干活,做了很多,没有服务于我们研究的需求,就是没想,遇到难就做到哪儿。然后有思想的火花也不太点燃,今天拍胸脯,明天激动,后来有来一个什么可开心了,但是缺少一以贯之的研究方法。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自己最明显的缺少科研意识,关于主题教学,说实在的2004年国家出了,没人给你把关,让10多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还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的我觉得这个抓手挺好,我这三个超越不也就是这么过吗,正好迎合主题。用咱们东北化,就是十多年的主题,就是没有做好,就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就影响到了系统的研究,但是确确实实地感谢我们的专家,我们真是从胡蓝说的,从今年让我们报陈波奖,我们才会想这个事。这里涉及到很多的概念,你要报小学就得说这个玩意儿是啥。我现在就跟大家汇报一下,有这么多说法。

一个就是核心概念最初的定义,就是我那本书里面,也在《人民教育》里面登过,那本书里面曾经也涉及到主题,是立足于你们的教材并从文本的内容和言语行为中获取,具有促进儿童生命成长的核心词。所以这个就是我们最初的想法。

然后,什么样的主题教学呢?主题教学就是在过程当中去体验,发现的过程为主题教学,这个是2004年说的。然后,我们就遇到了个,这个时候希望大家帮我们捋,用这段话说,主题是围绕小学阶段儿童发展特点及生活经验形成的规律,优秀文化等确定的核心,词句。原来叫“语词”,现在变“词句”了。以及表现出的相互呼应立体的动态的意义群。

接下来主题与儿童的生命成长编织起来升华主题教学的意义,这个是主题和儿童之间的关系。那么关于对主题的说明,就是主题既是语言本身,也是始终是儿童语言的、思维的、精神的成长;既是儿童的语文素养本身,也利于生命成长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因为语文教育也是人的教育,也跟我前面谈的那个:我是用语文教人的语文这个概念也会相关;再后来,5月份研讨,我们又研讨了,专家又帮我们研讨,后来我们又把它简约了,成这个版本了:基于儿童发展特点,生活经验和优秀文化,在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的过程中,而儿童逐渐涵养起来的精神成长的核心价值,其主要指向人的情感、道德、审美的价值,主题一般与“语词”的方式,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做了修正,或者是简约的,另外还有聚焦了,聚焦在这个点了在核心价值,通过语文的学习实现。

6月份,就是我们这些人每天,或者是隔三差五的,我们又整了一个。他们就会决定主题是实现主题教学的主要载体,就是他们想把主题不要刻意强调它的内涵上,就是变成它的一个抓手,学习的策略,一个主张,一个载体,不是全部,不要太累了。分类不要分成人与自然类,就凭着经验走,遇到教材、遇到啥事,到底遇到什么呢?因为教材编的时候也符合认知规律,大概有一个方向,不要刻意去找,说我们还没有到这个水平。

还有一个就是更强调语文素养,所以就请大家来,经过反复的轰炸当中,我们觉得是好事,使我们越来越清晰。主题教学不可能语文教学都解决,所以下面又涉及到几个问题,请各位帮我们来讨论:到底主题是什么?这个是2004年的,这个是申报国家奖的时候的,这个是前两天的,现在又成这样的了,所以一共是4个路径,其实中间也有联系,也没有分裂。所以到底怎么做,也请专家来帮我们指明,因为它不捋清,我后面的课程整合,我说一遍都是一些碎片,找不到感觉。

困扰我们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1998年,我的师傅张利建先生,这个时候是我们吉林省的教改明星,就是在人民教育有一个教台新秀,放了我的专题。那个时候我改的是麻雀,张利建点评的,当时的按题目叫:语文教学要转向于人的发展,这个是重点指对人的精神层面。其实我很受他的影响,所以到后来我一直在强调,我们清华附小的校的训:利人为本,诚挚于学。这个利人为本,这个时候虽然我是副校长,也是帮着立校训,从《论语》、《鲁迅》里面不断地找这个词语,后来这四个字,也成为我这次写文章,申报国家教学奖的一个观点,就是语文利人。尤其是今天现在,我发现国家对语文的重视,特别特别的强,尤其像输入核心价值观。前两天特别有意识的是咱们中间又下了一个秘密文件,让我去大学里看,不准抄,不准记,要记在心里。我一看里面就是:习近平重要指示,无论如何要在课堂里,在任何角落里,环境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就感觉这个事儿可能和那个搭不搭?这个是怎样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还有一个就是语文教育能不能立志为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还有一个就是我现在研究的感觉就是,我能超越自我,我觉得一直认同,儿童站在我的课堂正中央,这个是附小打造的,又我开始,以儿童为核心的,课堂的主题是解放更好的儿童,更好地发现儿童,从这几个纬度来发现道路课堂是什么?

第三点,我还想让大家来把关,主题教学未来的研究方向。从语文学科的内部来讲,它是大学科,也是我们学校核心课程之一。从这几个纬度,也是我研究的一些角度,比如主题教学的实践模式,我要按照我主题教学实践的模式出发,我就得设定主题教学的目标,相应主题内容,实施、甚至资源。然后评价,我就应该把三个一等等和这相关联地打通,理顺,构成这样一个系统,从这么一个路径。

第二个路径是能不能剖掉这些?如果说我们这个水平,比如说课堂,这个风格,比如课堂的样式、课堂的状态、课堂的艺术,就是以课堂的教学呈现的一个个课例来研究,来体现我们的主题的教学。

第三个路径,由自己的教学研发,并不是说我没有研究实际教学,能不能就是说主题教学它解决的问题就是聚焦到阅读教学来谈?所以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要是拓展到其他领域,可能性有没有?怎么拓展?这个也是我们的一个困惑。

第四个大问题,就是主题教学从外部来讲,就是涉及到我们清华附小的1+X,这个我们从第二个板块来谈。

现在专家们一起围绕着附小来谈。咱们从这个概念的界定问题,比如点和逻辑;还有一个就是理念的问题到底是什么;第三个就是说研究的方向。

专家:这三个问题是要讨论的,而且还是有基础的,尤其是在定理上是有基础的。不要一下子去想一个非常完美的界定,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描述,然后在描述也可以对其分级的情况下对其解释,这个是一种对教学定义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下子把主题教学定义的非常科学,非常的严禁,它可能没有一个过程。但能够把它描述出来,分几个层次,比如它的状态和核心理念,可以做出一个解释。比如前面说的三个超越啊,课程成份,这个都在解释当中。其实在语文类型中还是有问题的,只不过现在要把逻辑整合起来,概念起来,要清晰。决不是突然一个灵感来以后就碎片话,看似是碎片的,其实它内在不是的,这个还是很有希望的。

6月份的定义当中有一个核心词叫做:实践模式,实现语文素养整体提升的一个教学实践模式,把它界定为一种实践模式是不合理的,实践模式合不合理可以这么考虑,33:00,

窦校长:现在最关键的还是主题的界定,我觉得住主题教学是随着主题走的,主题切入了以后,主题教学自然就清晰了。我们就比较了几版主题的内涵,就开始的第一版是生命成长价值。大家觉得生命成长价值比较空泛,什么算生命,什么算成长,生命和成长怎么衡量,这个比较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跟它对齐的东西,所以感觉它不解渴。

到第二次报国家奖的时候,也是专家给我们提了好多建议,就是觉得主题教学不能光讲生命价值层面还得落实语文素养的东西。所以第二版就指向语言思维和精神,想得是能用主题把语文这个核心的东西给创联起来,但是这个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这个主题容易有点泛化,因为如果说语言也是一个主题的话,那么比如复述、浏览、默读这些算不算主题,就让实践者不能在主题当中落实主题教学,就觉得落实比较困难。

到第三版,就觉得聚焦了核心价值观了,是跟第一版有点相承的。它是把儿童的社会成长的价值,利用核心价值观的形式呈现出来,我觉得它是继承了主题教学一直以来的核心理念。但是吧,这个核心价值观提出来以后,我们试着去列了列都有哪些主题可以用,列完了以后,我们觉得不光是语文课可以看这些事,思想品德课也可以看这些课,后来也觉得不太对。后来我们又系统地反光了一下主题教学进行的一些研究,我发现我们可能其实对于语文学本身的,学的语文素养提升这个落实上面,它说研究的点可能比主题研究的点可能更丰富。

所以后来我们想,原来前三个概念那块,一般都是先强调主题基于一个主题内涵发展起来的主题教学。我们到地四版主题定义的时候,能不能换一个思想,我们想讲主题教学,主题教学怎么样解决语文的问题,主题教学怎么样为学校语言提供服务。这样呢,就可以说是随着学校越来越需要来界定它的定义。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主题容易泛化了,这样可以说是如果要服务学生的语文素养,什么都可以当主题。我们做了一个尝试,做完以后就觉得和思想品德课很像,所以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我们提出了语言的生长,语言就指得是一生有用的语言,利用语文的一些方法,比如说速读,比如说提取信息,我们也就把它当做主题教学中的主题,我们主题教学就丰满主题教学的内容。因为人们一听说就是人为性,好像什么都不顾。其实我们课改的时候,我们就选了一些文本体验,其实我的课一定是语文课,只不过感觉上很激动,很感动,还是怎么着,其实我们都在里面了。

后来至于说思维和精神,就是我课堂里头,或者是语文教学里面必须有的。尤其是这些年,我品位我的课,现在越来越受大家欢迎的原因,就是我的课堂思维品质非常好。因为语文现在就是有意义的,在词里头,突然发现语文这个思维逻辑想象力、逻辑啊,印象思维判断,尤其是思辨,特别符合主题。

所以我们现在觉得,通过主题三个围度的理解,我们把主题教学这么理解,行不行。但是它们三个之间也拆不开。思维是语言的内核,看你给它界定指向哪里,都是语言本身的方法,思维和情感。

专家1:你现在可以换一思路,你现在总是在想我在想,我是怎么想的。我们可以先从提出主题教学后面,到后来学校的三个一的标准。你的这个过程不是你的突发奇想,是在你个人的实践中整个的教育发展的情况下的。可以在讨论这个事的时候,不要就以你自己的事说这个事,要放在整个教育改革,要在整个大背景下来想这个事情怎么想。你现在自己在跟自己较劲,你的所有东西一直到现在,并不是只关着门做自己的事,其实你是在整个随着国家的特殊改革的过程,也就是在语文改革过程中,在与别人不断地交流,在自己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醒的。

所以当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如果不去考虑这个背景,不去看别人,别人的不满意但是不等于就不行部分。比如举刚才一个很典型的问题,你的主题教学最开始直接来41:32教材,但是你并不满意这个教材的主题。那问题就是你当时不满意它,你跟它不同的在哪儿?北师大的教材当时构建的主题在哪儿?你希望改进什么?你就会部分发现这件事相对容易了。我自己去想,其实你要梳理自己这些年的实践,包括大家要思考的问题。

第一个是:单篇到单元,虽然你是在教单篇,你的研究课都42:40?但是实际上你倾向于用主题来带一组,你逃不出语文教课中的单篇到单元。那么,你当初开始起度的时候,正是你们单元教学正好累的时候所以你认为的那个碎片文化,其实就跟你单篇的影响有关。所以要讨论这个,离不开语文教学的这个话题。

第二个就是离不开语文和人的发展关系。就是你讲你刚才的工作的时候,就是讲的训练,那么课程以所谓知识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那么这跟20多年的实践有关。实践你的主题教学放在语文利人的关键下,更是在这样一个立场中的,所以你逃不出这个。

最后,要从语文的学习和人的关系中,从语文的设计的结构,实施的路径,就是单篇到单元思考。那么这件事就会相对比你现在容易摸清。比如你说别人当时在讨论什么?这些东西对我有哪些启发,我又觉得哪些东西对我不满意的这个我是要变的。我是在不断地变革和超越的,这个跟人没关系。你放在这个背景下去讨论会发现,这件事你就容易摸清,你要放在整个脉络中讨论。

比如国家标准,其实作为国家课程需要效仿化的实施,我们国家的情况整个发展差异很大,怎样满意学生的发展?你可以转向,学生发展为本科,必然面临你的课程怎么落地。所以构建这样一个课堂标准其实是把国家的课程标准基本放在你学校的一个实施过程中建立的可操作的质量标准,就把你的目标与内容制定了。那么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的时候它是在上位的,要通过课堂内容,就是教材的编写去把国家课程标准具体化,这个是当时国家设计的价值。但是这个教材的内容能不能够有效地变成学生的文化素养,这个需要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所以,教师理解的课程和学生最终习得的课程,这个直接是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怎么去调整。个路径实际上是你现在做的,就是我的质量方式,我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去发展的。把国家课程从我具体的实施的对象,学生实际有需要的。

国家制定课程的时候,学生的对象是不具体。他不可能考虑到具体的学生,它是以国家对人的基本要求,给一个基本标准。除非底线标准对你来说,实际上不能真正促进发展。如果你放在整个大脉络下,你就容易说出来我为什么这么做,我这么做的特别之处。

比如前面你参加各种各样的赛课、各式各样的劳动、读各式各样的书,零碎地收到一些启发,然后不断地实践。现在你需要思考活动。我简单地说说这个事。

从50年代开始,我们实际上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间,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强调是学科本身。我们是在教教材的,我们不是在用教材的。教教材的文本,所以我们是以当篇的文章作为教学的基本操作对象,以学生字词句篇的掌握去实现我们做预期的语文能够目标。所以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中间,我们力图解决的问题是解决这个篇的内部知识怎么写。所以在语文教学的历程中,1963年是一个典型的把知识系统化的一个节点。1963年我们开始工作的时候,小学的一个大哥都是分到学年的、分到学期的,第一天要干什么,所谓的知识表。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试图通过这些文章找到背后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我们一直讲,课文无非就是一些知识面独立,那么课文是叫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这个实际上从50年代到60年代,使整个语文教学,也是我们国家整个课程的基础,课程是以学科为基础的,是以传递学科知识和技能为主的。

那么到底下工作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光教知识技能行不行?这个就是张健那年代的老师,他就反思,80年代初,基础知识技能教了很多,但是实际上学生的能力没有提高,这个是当时李先生提出来的,语文教的课时最多,最后效果最差。所以语文要以发展学生的能够为基础,也就是训练技能,培养能力。

大家也会讨论语文的能力是什么?大家也会讨论很多,当时很多典型的就是听说读写,口头书面,吸收表达,中间是什么?中间是思维。所以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那一段,语文就要强调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发展智慧。在这个时候,80年代的中后期,这些东西提出来的同时,就是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发展怎么处理。前面在教育学界也在谈,就是能力、智力、非智力,很长一段时间在讲,不仅要解决智力,还要解决非智力。在教学的这些概念之间,大家现在就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仅仅关注所谓思维的东西是不是语文的全部?虽然你看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语文教学讲得最多的是从培养人的角度去关注语文的发展。当时,甚至在大学里就提出来搞学科教育学。为什么要叫科学教育学?因为它希望从育人的角度去讨论学科教育的。那么在中小学里头,就是语言、思维、文化,像吴敏??老师讲把世界观、方法论融到语文教育中,渗透思想教育,这样的话都出来了。因为在这之前你们一直都在讲功绩性?思想性。

但是,语文课在50年代就出现了,就是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所以就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课;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知识课;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都是指不要把语文课作为知识处理,或者作为思想工具。所以语文课功利性的考虑,就是到90年代这个专业好像就提出来想法。这个就是你们所说的三个超越。

实际上这三个超越就是,第一超越单篇;第二超越知识本身;第三超越老师本身,老师不仅仅是教你。到90年代,当时有几个典型的。第一个就是像钱梦龙??他们这一批人都在讲“教读”或者“导读”,或者是“自读”,这一批教学人都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那个时候大学语文教学一大批都是这样的,包括小学里头;这是一批人,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这是从培养能力的角度出发。

从80年代到90年代,还有一批就是像张立建老师他们讲的要初中过关,提高效能。这提高效能的具体手段就是单篇教学。作为80年代到90年代,从单篇到单元。那么你看看,在教学中搞单一教学的中学比小学多,因为中学当时教材是以知识作为主要单元的。举个例子,80年代初编的教材,单元是以文体为中心的。比如初一上来就是学习文体文字《春夏秋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描写,它实际上是从这个角度去构建教材的。于是教材按照继续中心论编的,小学的教材也是这样的。所以那个时候单元的组织,是以知识为中心的,但和要发展能力的要求不完全匹配。所以在80年代的时候有一批中学的人,比如:山东的,合肥的,广东的?他们在搞单元教学,专门发了很多文章讲单元教学,把单元教学作为内部整合的模式。老师举一,学生反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教读到自读的过程。导读教学法就是老师以一篇文章教给读法,学生读多篇文章去进行训练,这是一批。

还有张立建老师的文化,就是语言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言语技能的发展,也是一个文化的发展过程。所以当你把这几个点再回到书里的时候,你了解这么直白的背景,你再把文献梳理,你就会发现这些想法的来源是从不同的角度获得的启发,只不过是不自觉的,因为很多人都在像这个方向努力的时候对你是有影响,所以这个想法都是在这样基础上的。也就是所谓三个超越的第一个阶段,正因为有三个超越才有可能会有后来的主题教学,是因为当关注的内容不再是具体的文本知识,不再是具体的文体边框的知识,或者是具体的图景技能的方法。你希望找到一个更有利于你去组织教学,整合教学内容的抓手。北师大版教材就找到了这么一个点,北师大版教材的主题教学是从教材的内容组织的角度上设的这个点。

推荐第4篇:大班主题活动课教学工作总结

主题活动课教学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这学期我还是担任学前大班的主题活动课的教学工作。我本着让 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有原则。让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获得了自身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主题课的探索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让周围的环境冲击幼儿的视觉、味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从幼儿好奇的发出第一个 “ 为什么 ” 怎么样 ” 问题开始,充溢新奇和快乐的探索就已在心中拉开了帷幕。因而我对这学期的主题活动课教学总结如下:

一、事物情感化

给事物赋予情感色彩,既使之变得生机勃勃,富有吸引力,又能使之以亲切的方式走进幼儿的童心,从而引发幼儿观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如拟人化的角色情感:苹果妈妈 ” 橘子宝宝 ” 树爷爷与树娃娃 ” 等;又如事态情感,花儿被摘后 — 花姐姐会怎么样呢?看到蚂蚁搬家的长队 — 咦,蚂蚁弟弟要把家般到哪里去?发现树叶间的蜘蛛 — 蜘蛛大哥,要小心哦。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事物变成可倾谈的伙伴,世界在幼儿眼里变得富有生气,多姿多彩,这能有效地激发幼儿观察事物的兴趣与欲望。

二、现象神秘化

幼儿熟悉的环境里发掘幼儿的新知。新知的刻意神秘化,抚慰幼儿的探究激动,并促使探究兴趣更广、更深。如主题活动“

不怕冷 ” 中,幼儿的杯中放几块冰,请他用调羹玩玩冰,再让他猜测会发生什么结果,然后再验证,刻意强化当冰遇到水后很快就融化的现象,提高幼儿参与探究的兴趣。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如树叶为什么不象氢气球那样往上升?糖放在水里搅拌后藏到哪里去了还有融化现象、花开花谢、日出日落等等,都是可发掘的教育资源。对于幼儿,重要的培养他好奇心,激发他参与探究的兴趣。教育活动中以乐为舟、以趣为径,把看似平常的事物变成趣味横生的探究对象,有效地培植、发展了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这正是现象神秘化的目的所在

三、行动自主化

儿童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幼儿一日活动中,保证他有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他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玩耍、游戏、探索,自主地与环境对话。

四、启示随机化

幼儿活动的随意性与无目的性的特点,需要教师细致观察,迅速反应,适时地给予指导,引导幼儿发现新问题,推进探究活动的深入。如有一次幼儿玩塑料瓶,开始他把小玩具放在瓶子里,叮咚叮噹地开心地摇晃,但没有持续多久,有些孩子就感到乏味,不想玩了见此情景,随即参与到活动中,目的给活动注入 “ 推动剂 ” 抓起一个空瓶子,模仿孩子们有模有样地摇晃。一些孩子们围上来笑眯眯地告诉我要往瓶子里装东西摇才会响。乘机启发:装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好听呢?这下子孩子们发现问题了纷纷尝试装木珠、石子、沙子、纸团等不同物品,变换着摇,感受着不同的响声,玩得更有花样、更尽兴了这时,又乘机发问:这些声音这么好听,还有其它好听的声音吗?于是好听的声音 ” 这一主题便形成了当然,教师的引导要讲究技巧,介入只能使活动更深入,不能中断幼儿的活动,正如有句名言所说的最好的教育是不留痕迹的教育 ”

幼儿园大班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长山镇新立小学 张晓丽 2011年8月26日

推荐第5篇:关于主题教学

关于主题教学

———摘自《福建教育》的对话

林丽容(福清市高山中心小学):何为主题教学?

窦桂梅(以下简称窦):主题教学是在我提出的“三个超越”(详见拙著《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基础上的超越。我读了西方统整课程理论,又联想到比较文学中的母题研究,结合儿童自身特点和学习现状,以及课程单元,从教材自身建构,提出“主题教学”。从而进一步从生命的层次,哲学的高度,在语文课程概念下,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着力于文与人、语言与精神的同构,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的一种思想。

何为主题?中国自古讲究“纲举目张”。说的就是主题。古人做文章讲“题题”,就是“确定主题”,指“命题”“提纲”“中心”之意。我们不妨还可以用英语的词意说明:theme,指“主旋律”、主干词;topic,指标题或旨意;purport,指意图、涵义,偏重作者的主观意向;再就是subject指主题、主体或主语。因此,我提出的“主题”,应该说是包括这四层意思。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暗含的、暗示的;可以是文本本来确定的,也可以是提炼于文本,独立于作者的由师生“读”出的,属于“主干词”、“涵义”、“意义”的这些“词语”。因此这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简单意义的词语,它一定与生命体验有关。总之,从哲学的高度归结起来,就是指那些属于“人生意义”的“词语”。到底 “主题”是体现在某个词语上,还是某个句子中,甚或讲的就是通篇作品的主题——这都要根据文本的不同来确定。也许,通篇作品就只是一个符号,我们发现了这个符号,或者说教者创造出了一个符号来确定主题——以此培养学生对语言的一种敏感,一种感同身受的能力。主题教学就是要培养这种能力,即对这样一种“语词”的敏感力。如何提炼主题,怎么样使孩子能有这种敏感,这就是教师的本事。因而就要求教师从专业的高度出发,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生活、关注自我精神世界的构建,充分体现母语教育的文化性与哲学性的同时,为学生的生命和精神成长奠基。具体来讲,主题教学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体系的“全身”,即由“主题”把那些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统整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教学的整体效果。

肖俊宇(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题教学的“主题”与思想主题、知识主题、写作主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窦:如上所述,主题教学的“主题”是在教材中努力寻找和挖掘的哲学主题或文化主题,这些主题往往可以表现为一些“词语”,或者说一些“关键词”。挖掘到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词语”。这个“词语”是一个上位概念,不同于以往的思想教育主题、知识主题、写作主题„„而是统领这些主题。当然,多角度开掘主题时,既可以是人文词语,也可以是知识词语,只要是儿童能接受的。从具体每一篇课文来说,我们找到的这个“词语”可以看作是教材的“眼点”,或者说是“文眼”。即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等。如我们研讨过的《珍珠鸟》中的“信赖”,《圆明园的毁灭》中的“毁灭”、《秋天的怀念》中的“好好儿活”,《晏子使楚》中的“尊重”等,这些词语来源于教材,又从教材中升华了其意义,教师围绕其进行主题教学的时候,这些词语就成了“课眼”,既教学的灵魂。这样一来,教学中的“主题”就以“意义主题”为抓手,这就实现了对思想主题、知识主题、写作主题等内容的重新构造:指向的是这些思想主题、知识主题、写作主题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因此,这样的“词语”已经不仅仅是积累或理解了一个词语,而是引发我们的思考,在学生未来的精神成长中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可见,主题教学中的主题与思想主题、知识主题等是相联系的,但却站在了一个高度,使教学从高处、大处着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益。一系列的主题教学之后,这些“词语”就成了人生成长的必要“因子”,成为未来精神发展的一个个精神的“脚印”,是一颗颗精神成长的种子。

邱晓军(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主题教学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有哪些本质上的不同,或者说有哪些鲜明的特征? 窦:主题教学并不是主观臆断,甚或是为了追求时髦而提出的理念。这里既是继承,又是发展,它诞生于传统教学,但又发展了传统语文教育。要特别说明的是主题教学和传统教学不是对立的,更不是相互否定的。当然,传统教学低效高耗的现象存在,传统的课堂只有任务,没有灵魂。我们的课堂必须打造有灵魂的教育——这是主题教学的时代标志。和一些教学改革一样,主题教学在努力寻找“回家的路”。“家”在哪里?就在我们的母语之中,在我们对母语的亲近与熟悉之中。但这个“路”肯定不是陈旧的老路,所以既要返璞归真,又要与时俱进,着眼于儿童未来发展的教学研究。即以“立人”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从教材自身出发,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一种开放而活泼的母语学习。从主题教学视野看,语文学习既要着眼民族的未来,又要着眼学生个体的发展,引领学生关注文化、亲近母语,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鉴赏与反思,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简言之,主题教学通过确立主题,将“听说读写”训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等都统整起来。主题教学有三个特征:一是丰富性:容量大、密度高、效果强;二是基础性:充分利用教材的“课眼”组构、建构、整构教材,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时,关注学生阅读质量;三是发展性:教师既当“设计师”,又当“建筑师”,充当着母语课程资源的实施者和开发者的双重角色。主题教学可从三个层面提炼、挖掘:一是文本负载的语言方式、知识信息以及能力附加等;二是母语文化系统包含的民族精神、风骨情操等人文底蕴;三是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确立主题有三条路径:人与自然的主题确定、人与社会的主题确定、人与自我的主题确定。

王育香(福清市六一中心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低年级是否适合采用主题教学?

窦:原则上来说,无主题不成课堂。当然,有的课堂不需要外显主题。有的课,多主题。但主题如何抓,如何建构是决定质效的根本。因此,教学根据学生的“脉搏”选择主题,可以多角度,结构也可以灵活多样。这些主题或词语的确定决不是固定的,非这样不可的,谁都可以确定自己的主题和词语。比如《游园不值》就讲一个“游”,《珍珠鸟》就讲一个“小”,等等。但前提是,确立主题时,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以孩子的自身特点为根本,还要教师恰到好处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选择补充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深化既定主题,以求教学的高效。根据不同的年龄,低年级的教学确立主题时应相对感性、浅显些,而高年级的教学确立主题时应相对理性、深刻些。如果说在高年级主题教学明显,那么低年级教学同样具有“主题”性,只不过是“小主题”,像一个成语就是一个主题,寓言、童话中的“内涵”可以循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本身确定合适的主题。需要强调的是,任何研究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药,切不可把主题教学作为解决所有语文教学的全部,但我们可以化用或者运用“话题”作为一种特殊的“主题”。比如,关于识字教学可以找到一个“阿里阿德涅”绒线团;又比如,以“独体字”为单元、“集中识字”、“韵语识字”等,这些“话题”都可作为一种话题的“主题”形式来进行识字教学。总之,我们根据所学内容确定一个“抓手”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牛鼻子”,牵一发动全身。每一节课,我都在想,把我们的学校小学语文课堂打造成儿童精神主题的乐园,那该多美。

山城来客:主题教学有哪些操作步骤?请举例说明应如何依据主题展开教学。 窦:主题教学根植于儿童,根植于教育,根植于母语,根植于生活。我们的生活就是由一个个的主题构成,那人生的一个个主题,就构成了人生的真正生活。这主题成了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思维的载体。我们常说,家要像个家,学校要像个学校,语文课要像个语文课,不就是活生生的主题吗?主题教学的基本操作框架是:生活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升华自我。这是个开放的框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侧重,教学流程呈螺旋式上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单元,也可以依据自己建构的主题单元,挖掘教材自身的主题内涵,结合相关的语文知识灵活地规划、实施教学。既然从儿童学习出发,就需要建构主题情景,在一定的主题统领下实现高效的认知活动,如教学《游园不值》时,我细心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并结合自身解读文本的意义,然后形成具有个人体验的解读,即教者走进教材,悉心揣摩文本,体悟诗人描绘的意境,揣摩诗歌的“意象”,也就是说要给作者以最大的尊重;然后联系生活,思考教材与时代的联系,探知新的生活走向;最后回归“自我”,走进课堂,根据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行“文字、文学、文化”的三层次教学——由浅入深,从而实践性地、创造性地完成课堂“运思”。由题目中的“不值”追问:诗题仅是指游园未能进园、未能见到园之主人吗?“不值”即“不遇”之意,那“不遇”的感慨究竟是什么?诗人由“红杏出墙”引发出“春色满园”,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诗人境遇联想到“不知中的可知”、“不能中的可能”、“生活给你关了一扇门,还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从而引发出“不遇中有遇”的主题。学生在课堂上的突破与喜悦的体验,与他人视界的融合,将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值得珍藏的终极落点。

戴红琴(江苏省溧阳市横涧小学):高密度大容量的主题教学课堂是否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怎样处理扩大学生阅读面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之间的矛盾?

窦:在当今“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的高效时代,主题教学强调课堂的“含金量”,这势必引起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是简单的“量”的重复,或是简单的读读写写,除必须完成的这些规定的“动作”外,更重要的是主动积极、愉悦活泼、参与式地学习,所以,看似主题教学的内容丰富,学习起来反而充实与轻松。因此,我要说,什么叫“负担”?只要愿意做的,花多长时间,用多大精力都愿意做的,就不能称其为负担。 当然这对老师要求更高,要想容量大、密度高,教师必须准备充足而充分的“饭菜”。 如教学《晏子使楚》时,我引入韩信《胯下受辱》一文,进行“同构主题”下的对课文第一自然段中“侮辱”一词的意义升华——同样面对受辱、同样是“看了看”,通过对比,使学生对晏子以国家尊严为重、不卑不亢的做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深化了“尊重”的主题,从课堂教学的效果看,这不但没有成为负担,反而促进了学生的理解。主题教学的内容是在课堂上、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很多时候,课已尽意未了。因为容量大,所以处理好课内外阅读十分关键。这就避免了“课内阅读课外化”。

刘文东(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小学):主题教学体现了“大语文观”教学,强调教师对课内外文本资源的建构和开发,那么,课堂上如何把握拓展的“度”?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开发文本资源的意识?

窦:我提出了主题教学的三个“维度”——“温度、广度、深度”。温度指课堂的活力。文章的情感蕴藏在文字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情感贮备和调动——悲喜愁乐,酸甜苦辣;教师必须让自己、让学生通过文字“怡情养性”,让性情在“怡养”的状态中健旺起来。有了对文字的触摸与体味,情感就会自然和谐地引发,课堂就会充满温度。课堂的温度来源于教师引领学生激发蕴藏于文字背后的情感。广度指课堂的开放程度和知识面的宽度。长期以来,语文教师没有走出讲教材的“窠臼”。然而,大家都知道大量阅读才是语文学习的基石,也就是说,语文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学习者自己在阅读中形成的。因此,主题教学提出由教材中的一篇文章引发开去,根据主题的相同或相近,甚至可以打破学科界限,进行重组,从整体上重新构建课堂教学,向着语文的广度开拓,实现课程主题意义的开放式建构,以此营造孩子开阔健劲的精神世界。所谓由宽度走向深度,是指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力。广度一定要适度,从而使学生获得思考问题的正确方式,成为人类精神文化的守望者、建设者。这样,走向深度的语文才能培养我们孩子热爱并认同我们血肉相连的母语汉语,能培育下一代对民族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扎稳下一代的精神支柱,寻根认祖,饮水思源,说中国话,做有根的中国人。所以这里由拓展的广度,我谈到了与之紧密联系的两个“度”,其目的就是说明任何情况下的教学研究都是在“梯度”的保护中适度走向语文教学的高度。这种高度一定是“深度汇谈”:深度交流,即敞开自我,互动对话;在深度汇谈的过程中走向个人理解的深度。

关于激发学生和培养学生开发文本资源的意识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利用学习资源的问题,这个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但这个能力的核心是学生要学会发现资源,显然其中理解文本与资源的内在联系是前提,因此根据主题重组——互文本身就是基础策略之一,当然还有许多办法,例如用“你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还想做些什么?”这样的话引领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资源意识的一种策略等。

王丽(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江山路一小):主题教学强调人文性,注重学生精神成长、灵魂升华,这样是否会导致“人文性”过度?如何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窦:目前“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统一”是语文教学中讨论的热点问题。我的主题教学中,以期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是教学的应有之意。主题教学的工具与人文是互动双向的,人文关照工具,工具负载人文,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体现哲学意味的主题教学特色。因此,主题教学从不缺乏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与涵咏,而且不仅是掌握一种交际工具,更是成了人的生命活动,情感活动和心灵活动。因此,主题教学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就是强调语言的工具性。人文性多么强烈,工具性就多么深入。任何思想、感受,都不会只有一种表达方式。语言自身决不仅仅只是表达的“工具”。我们不是想好了什么再用语言表达,而是你的“想”,就离不开语言;你用怎样的词语来“想”,你就达到了怎样的高度;你能用多少词语来表达,你就精神就有多么开阔。如《游园不值》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诗眼的把握,对“印”、“扣”、“关”等的推敲;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对园主人讲游园的经过,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推敲词语,还从文学的高度再造“红杏”形象,以其升华红杏的意向,从而更好地为引向“不值”这个主题做了很关键的铺垫。总之,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的教学,就像一曲优美的充满了人文性的旋律,而与之交融一体的工具性,也不再是脆弱的断续的音符,人文与工具,将共同演奏出富有生命激情的语文教育交响乐。

林传(连江县第二实验小学):主题教学追求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我们容易在您的课堂实例中理解前两个“超越”,那么又如何解读“超越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落实这个超越?

窦:超越教师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它有两次含义。第一层指让学生超越教师。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要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他才敢和你无拘无束地交流,平等真诚地对话,才会实现超越教师的真正行为。学生超越教师之后,就会放飞理想,解放灵魂,开掘智慧,语文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这是理想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状态。

第二层是指教师的自我超越,意思是教师不要把自己看作知识的权威,而应该看作是和学生具有平等地位的对话者,最多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心灵应该开放,随时保持倾听的姿态,随时准备做学生的学生。不要以为自己手中真理在握,而在无意中体现了一种权威的姿态,扼杀了学生独立思想的欲望。教师的自我超越还有一层意思是,要超越语文老师的身份,即语文老师不能把自己仅仅看作是语文老师,不能把自己的知识视野局限在咬文嚼字和诗歌赏析等“语文知识”方面,还应该学习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大语文的特点,老师在课外的阅读就必须打破学科界限,否则就不能真正做到自我超越。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找到成长的感觉,享受成长的幸福。

林清(闽侯实验小学):实施主题教学,教师必须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功底”,广大普通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如何才能成为实施主题教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呢?

窦:教师要成为主题教学的“设计师”、“建筑师”,首要的是落实主题教学的内容和主题教学的环节,事先收集相关资源,并花心思、下功夫创意教学流程。除利用现代化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外,教师还必须多读书、多学习,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另外,在主题单元学习的最开始,教师就要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计划、目的、学习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主要活动通盘考虑,全面规划,特别是主题的择取和确定是最核心的环节。当然还有包括教学的设计,教材的整合、方法的选择等,都需要细致策划。教师甚至可以把“创意”全盘托给学生,和学生一起拟定方案,目的是围绕“主题教学”,关注人的发展,为师生间和谐发展、共同成长提供条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的活动保证,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另外,教师还要改变对教参资料的态度,要真正把之作为参考,不要迷信、盲从“权威”,要学会思考,挣脱“精神樊篱”,这样才能获得心灵觉醒,成为教材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不是学生的“工程师”、“设计师”和“建筑师”,而是成为“园丁”。

编辑:窦老师的主题教学,站在哲学的高度,以“立人”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为学生的生命和精神成长奠基,构建开放、和谐、活泼的母语学习方式。非常感谢窦老师精彩的讲解,感谢她对《福建教育》的支持,同时感谢林清、吴珠玲、徐开星、林丽容、黄新地等老师对活动的支持。

推荐第6篇:初识主题教学

初识主题教学

——忆窦桂梅老师任教《我的爸爸叫焦尼》

曾经,我有机会到成都去参加了语文教育质量提升研讨会,非常有幸地听到了窦桂梅老师上的绘本课《我的爸爸叫焦尼》。虽然已过去了很久,但是,那节课给我的震撼至今仍深深刻在我的心里。因为它让我深切地见识了窦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激情昂扬的教学风采;第一次完整、清晰地看到了教学主题完美的呈现;第一次深刻理解了主题式教学以“立人”为核心,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全身”——用“主题”串联起那些散乱的“珍珠”,将“听、说、读、写“训练与人文性知识统整起来,构成”集成块“的逻辑严谨,充满哲理的特性。下面,我就试着把这一堂完美的主题式教学尽可能原滋原味地呈现给大家。

《我的爸爸叫焦尼》讲述的是一个非常温馨感人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狄姆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不能经常见到爸爸焦尼,然而只要能和爸爸在一起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他告诉热狗店的阿姨、电影院的伯伯、披萨店的邻居,告诉所有人他身边站的就是他爸爸。他为爸爸自豪,当电车走远,他期待着下一次和爸爸见面的时间。教学这一课,窦老师采用了主题式教学法,传递的是“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的教学主题。

课程伊始,窦老师让学生谈论父亲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及父子(女)间亲密关系的小故事,自然地引出同样展现父子情深的绘本故事——《我的爸爸叫焦尼》。接着利用多媒体呈现了绘本插图和故事情节。在呈现绘本故事的过程中,窦老师没用从头读到尾,而是寓变化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所需的各种元素。在自己深情并茂、抑扬顿挫地朗诵了一部分故事后,窦老师突然停下来,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情节,猜猜后面相类似的情节中小孩会说什么。学生猜出后,又请学生朗读。在故事快结尾时,为了渲染气氛,老师为朗读配上了优美的旋律,又一次深情并茂地朗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读了一部分后让学生猜小孩语言这一做法,既检测了学生听故事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迁移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探寻故事情节的兴趣,更为揭示主题“简单的表达”做好铺垫,因为小孩的语言:“这是我爸爸!”,恰恰是教学主题的着眼点。

了解完故事后,窦老师让学生谈谈印象最深的地方。当好些同学说出狄姆说的话:“这是我爸爸!”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时,老师追问:“为什么这句话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回答,因为狄姆在热狗店、电影院、餐馆、图书馆都说了这样的话。窦老师紧接着说,“写文章最忌讳重复,这句话如此简单,却重复了五次,你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让我们回到课文去看看,它究竟包含着怎样不简单的情感!”接着让学生品读狄姆的话语,体会狄姆在五种场景中,对不同身份的人说这话时,细腻、微妙、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得出主题结论: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

由于故事主人公是狄姆和他父亲,绘本除了用了绝大部分篇幅来表现狄姆对父亲深厚的感情外,还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了父亲在火车快要开动的前两三分钟,满怀激情地向全列车的人隆重宣告:“这是我的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为让学生从父亲的角度感受主题: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窦老师引导学生把品读的目光聚焦到父亲身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简单而有力的话语,体会父亲在那一刻热烈激昂的爱子之心。为进一步诠释主题思想,窦老师还让学生观察绘本中父亲在五种场景中的动作,并为父亲的动作题词,让学生在字斟酌句

中明白:父亲不仅语言简单,动作也简单,然而就是这样的简单语言和简单动作,把父亲想把全世界的快乐都送给儿子的充满慈爱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课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然而,窦老师充分展示这一主题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主题思想,她让学生回到画中,从画面的基调、构图的形状、画中的某个小道具去联想。在学生观察、思考、想象、研讨后,窦老师又总结出:画也是一种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要求学生由此去细细揣摩生活中简单的话语,简单的动作,简单的方式所蕴含的丰富感动!到此,“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学生的内心充满了一种睿智、一种哲理,生命的价值得到了一次更新!

课堂结束,余音缭绕,感动犹存。主题式教学大放异彩、芳香四溢的前景让人期待不已!

推荐第7篇:主题:教学设计

《Wwhat are you doing?》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岷县东关小学 康婷婷

一、概述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话题是谈论未来计划,课文始终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我们要学习如何谈论假期的计划(Vacation plans),及对将来的安排(Future plans)。让学生学会用what询问将要干什么并回答;用when, who, where, how long, how等词围绕未来计划进行提问和回答。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部分主要是围绕核心话题时设计安排了许多听,说,读,写的任务活动,来不断丰富巩固这一话题的词汇及习惯短语。我将灵活运用这些活动,并将其中的一些活动进行变化或整合。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总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我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细化:

1、语言知识

1.语音: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2.词汇:(见教参)

3.语法:①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用法及去做某事的go doing

②用what, when, where, who 等对句中的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等提问。 4.功能: 谈论未来的计划安排 5.话题: 熟悉有关度假的内容。

2、语言技能

1.能听懂本单元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做出较得体的回答。

2.掌握有关假期生活的动词且能熟练运用;掌握wh-特殊疑问句的运用。

3.能运用所学词汇询问和表达未来打算,学会使用现在进行时态表示未来计划;

4.能围绕未来计划这一话题作较具体的描述。5.能读懂介绍未来打算的文章和日程安排。

6.学会书写即将发生的假期安排或计划和科学安排自己的假期活动.

3、情感态度

1.运用所学语言,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去,实践自己的价值。

2.能在描述自己的计划和打算时,激起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和地球,从而为人类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学习策略

1.能根据需要进行有目的预习,使其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起补充作用。

2.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必要时借助手势和表情。

3.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和他人合作。

4.能利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查找信息,用所学内容进行真实的交际,积极参与课外英语学习。

5、文化意识

1.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历史及假日的主要庆祝方式。2.了解和熟悉当地地理,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实现跨学科交流的目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talk about future plans‟及本单元出现的词汇、句型和语法。主要句型如下: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I am spending time with my friends When are you going?

I‟m going next week.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We are staying for two weeks.难点①如何培养学生根据阅读材料提高写作能力。

②本单元出现的be+doing均表示“打算做某事”,这与以前所学的现在进行时表“正在做某事”要学生注意通过上下文从意思上区分。

四、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在上册书中已学过用一般过去时谈论过去度假的表达,具有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前提,能自然地与本单元话题进行衔接。因此,在本单元的对话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过去度假的经历结合到本单元的对话中,充实对话内容,同时复习一般过去时。谈论未来计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话题,故学生喜于用英语表达此类知识。教师可在课前请学生在各种资料上查阅一些国内外风景名胜的情况介绍,包括其名称、所在国、气候、风景特点等, 以便在对话时有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同时与其他同学互相学习、互通信息。同时教师也查阅一些资料提供给学生。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应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语言,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推荐第8篇:搭石教学主题

教研主题:自读自悟,以读促悟

授课教师:

选取教研主题的原因: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想象”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共同体验成功快乐的目的。

在授课时围绕主题进行的思考: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在本课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读促悟。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在实际教学中,我具体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以风景为主线。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很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由课题引入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文中领略出搭石的美,领略到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然后,我请学生带着“你从哪儿感受到画面的美”来感受走搭石的美。抓住 “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这两个板块勾勒出两幅画面,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为什么是一道风景。

二、以欣赏为前提。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读“什么是搭石”那一段,我通过引读“脱鞋挽裤”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读“一群人走搭石”那段话,我通过引导学生对“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理解,引导学生诵读,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引领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字词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荐第9篇: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模板

想要更好的开展主题班会,需要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主题班会

1、主题班会的概念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2、主题班会的形式有

(1)主题报告会;

(2)主题汇报会;

(3)主题讨论会;

(4)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

(5)主题竞赛;

(6)主题晚会。

2、主题班会的组织

组织主题班会一般要经过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

3、组织班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主题不能过杂;

(2)要有的放矢;

(3)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二、班级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的书写格式

主题(若主题范围很大可增加副标题)

活动的目的(主要写此次班会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即效果。一般书写“使学生了解„,掌握„。)

活动的内容(主要写标题及活动的几大块内容。一般2-4块较适宜。)

活动的形式(主要写主要形式如辩论、竞答、朗诵、调查等,形式要灵活。)活动的准备(主要写人员分工、材料的准备、环境的布置、设备的准备等)

活动过程(一般简案主持人的串联词概括写、一般朗诵诗的具体内容可省略但主要意思须写出、小品的过程内容可省略但小品的概要须写,总之要求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且不多于6000。过程最后的班主任讲话必不可少,讲话内容一般是谈谈此次主题班会从准备到活动有没有达到目的,可以就此次活动过程的一些突出人或事进行表扬,也可谈谈此次班会的不足处。一般控制在1-2分钟。)

举例亲情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拥抱亲情

设计理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

设计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收集名言,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邀请父母参加班会活动。

4、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甲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乙亲情,人间最美的情感。合谭格庄初级中学一年级3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回顾篇——走近亲情

1、我名字的故事

(1)甲我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我的名字是父母理想的编制,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

(2)学生交流自己名字中蕴涵的意义。

(3)乙孩子的名字融入了父母多少的期望!他们为了给孩子取名字花了多少心思。

2、我成长的足迹

(1)乙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呀——亲爱的爸爸妈妈。

(2)甲请听歌曲《父亲》、《母亲》。(老师操作)

(3)乙下面谁能讲一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做出牺牲和付出血汗的故事。(两个同学为宜)

(4)甲孩子的成长过程凝聚了父母无穷的爱;感人的故事勾起了孩子的美好回忆,让我们把父母的爱永记心中,下面请听诗歌朗诵《母爱》(作者冰心)

3、父母写真

(1)甲母亲的皱纹,父亲的白发,是父母操劳的见证,是爱的涓涓印痕,是亲情无偿地演绎。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关注过父母的变化吗?

(2)乙请同学们以《爸爸(妈妈)的————》为题,演讲自己眼中的父母。

三、拥抱篇——体验亲情

1、亲情赞颂知多少(1)甲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乙因此,酬劳不是她的目的,收获不是她的动机,她是人性闪耀的光辉。甲多么质朴的情感啊!古今中外,有多少赞颂父母的歌、词;有多少演绎亲情的故事;有多少歌颂母爱的名言。乙让我们尽情地用歌唱,用朗诵,用故事来拥抱亲情吧!(3)甲下面请全体同学起立,集体歌唱《父亲》、《母亲》。(4)乙下面请听诗歌朗诵《纸船——寄母亲》。(5)甲下面请同学们讲述古今中外关爱父母的故事。(课件展示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2、母子了解知多少(1)甲我们的生活,父母总是牢牢牵挂,那我们又对这些关爱自己的长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请到场的几位同学的妈妈和孩子共同上台做个游戏。测试一下对对方的了解有多少。请到场的爸爸作评委。(互相猜对方最爱吃的菜、最爱穿的衣服;母子共同写自己的爱好和习惯,检验默契度)(2)请孩子做扮演孕妇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劳。

四、行动篇——回报亲情

1、确定回报方案

(1)甲故事让我们感动,榜样为我们引路,名言伴我们同行。父母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爱,我们已经渐渐长大,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呢?

(2)乙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并确定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方案。

2、实施回报方案

(1)给父母一份惊喜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2)帮父母做家务事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

(3)陪父母聊聊天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

3、倾听父母的感受

(1)甲听了大家的回报方案,我们的家长也十分地感动。下面请妈妈、爸爸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爸爸、妈妈谈感受。

(3)乙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您们对我们的肯定,您们放心吧,感谢您们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一定把爱回报给你们,回报给亲爱的社会,回报给伟大的祖国。

(4)合最后让我们伴着美妙的旋律把手中的红花献给在座的家长。

(5)播放歌曲《母亲》。

(6)甲下面请班主任做总结。

(7)班主任总结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回报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要有一颗孝心;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中。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处做起,培养爱心,去爱我们的父母,去爱我们身边的人,去爱我们的祖国。

(8)合感谢今天在座的各位家长、老师,谢谢您们的光临指导,谭格庄初级中学一年级3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班会主题

1、中学生早恋主题班会

2、维护祖国统一主题班会

3、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4、中学生学习方法主题班会

5、中学生劳动教育主题班会

6、中学生社会道德主题班会(2组)

7、环境教育主题班会

8、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会

9、中学生良好个性培养主题班会(2组)

推荐第10篇:主题式教学案例

走进童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主题式教学案例

城关镇刘湾小学 王宝珍

童诗文本是学生最好的语言启蒙教材;童诗教学是学生最好的思维发展的捷径;童诗创作是学生最好的语言实践活动。把童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充满诗情画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思想情感等,更重要的是诗是人类言的升华、智慧与精神的结晶。本文仅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课例,带孩子们去感受诗,想象诗,吟诗诵诗作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学生 学科:语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娓娓的向我们述说着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拾到雷锋是一名解放军战士,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雷锋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的身边还是有无数的活雷锋,读完这首诗歌,我们会明白,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寻找雷锋精神,呼唤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课文,是让学生在感情的朗读中去触摸昨天雷锋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去沿着雷锋的足迹,伸出热情的双手,捧出春天般的爱心。

3、教学方法:

1 本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为了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把读、想象、演贯穿全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演中体会,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感受雷锋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4、教学目标:

(1)知识: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5、教学重点:

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读出诗歌的节奏感。

6、教学难点:

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爱之情。

7、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收集雷锋的资料

教师:《学习雷锋好榜样》磁带、课外书《雷锋的故事》 学生:生字卡片、课前搜集的雷锋资料。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走近雷锋,了解雷锋。

(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电影《雷锋》片断 板书: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自主发现,合作诵读。(1)初读诗歌,了解体裁。 (2)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2 (3)小组朗读,读出诗情。

3、自主表达,深悟诗情。(1)自主朗读,表达收获。 (2)教师范读,感受人物形象。

4、补充故事,深化认识。

你还知道哪些雷锋的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吗?

5、内化拓展,情感升华。

(1)听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并学唱。 (2)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的哪些方面?

二、教学实施过程与反思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写的前提,也是最直接简单又是最有效的方法。读诗是一种语言的凝集,古人也就是在不断的读、背中理解其含义并为我所用,创作了无数精华之作的。我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按照这样的设计思路进了课堂。一节课下来,觉得诗歌短短的。孩子们读的也很整齐,很流利。对课文内容也有了详细的了解。可我总觉的,这不是一节诗歌的学习课,课堂上没有诗歌的韵味,缺少了诗歌的灵气,学完了课文,孩子们对诗歌的了解还很肤浅。于是我又拿起《课程标准》,拿起《教学论坛》;反复钻研教材之后对教学方法和思路进行了调整,重新进入课堂,执教如下

、走近雷锋,了解雷锋。

1、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歌曲吗?(放课件:《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你们知道为什么把雷锋当成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读读课文后面的小资料《我知道》)

2、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了,我们到哪里寻找他呢?(板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认识生字:雷、锋

【反思】

3 设计时,我给大家提供了3月5日纪念日、革命家微冷夫同志的题词等内容,看似丰富没实际上学生觉得很遥远,很生疏,丝毫不起为下文学习的奠基作用。而后边的交流雷锋资料也都是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这些方面的泛泛而谈,花费大量的时间,收效颇低。作调整后吗,由学生喜爱的音乐入手,直接从学生的感官入手介入新课的学习,把雷锋的榜样作用直接展现给孩子们,直入正题,低时高效。

、自主发现,合作诵读。

1、初读诗歌,了解体裁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仔细比一比,看看本科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发现这篇课文每一句话都单独成为一行! 生:我发现几个句子排列在一起就成为一段(节)!

生:我发现这一课跟以往的课文有不同的地方,他们中间有空行。 师:空行分开的地方,前边是一个小节,后边是一个小节。 生:我发现这些句子很好读。

师:那你在比较一下每行最后一个字的读音,有什么发现? 生:小溪、足迹、哪里、这里、汗滴……他们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字母i.师: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押韵”。押韵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音乐感是不是?

生:我发现文中有些句子很相似„„

师: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像这样的一句话写一行,几句话为一个小节,每句话基本上押韵的文章,我们叫他“诗歌”。你们喜欢读诗歌吗?那么,这首诗歌究竟告诉大家一些什么事情,相信大家再去细细地读一读,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反思】:

这一环节在设计时,学生一个个交流完自己跌发现后,我们有针4 对重点进行强调和介绍,忽略了诗歌在表达形式上的特征,导致诗歌这个概念在孩子们头脑中印象不够深刻。调整后,我突出强调了诗歌“改段为节,单句成行,句尾押韵,结构相似”这些特点,让学生很快了解像这样的文本可以称为“诗歌”,印象深刻。

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再次读文,用笔画出诗歌里讲到的事情。) 生:我读懂了作者在四处寻找雷锋的足迹。 生:我读懂了雷锋叔叔在下雨天送迷路的孩子回家。 生:我读懂了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老大娘很累。

生:我们找到了雷锋叔叔,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3、引导朗读,读出诗情

师:第一小节里为什么用两个“你在哪里?”你觉得这李英爱怎么读?(读出着急的语气)

师:第二小节朗读中,“蒙蒙、泥泞、足迹”你想怎么朗读? 学生练习朗读,并说出感受

师:第四小节中,你为啥把“背着、踏着“读的那么重呢? 生:因为雷锋叔叔背着大娘,路上有很多荆棘,他很累,洒下了许多汗滴,所以要读得慢,读的重。

师:最后一个小节中,为啥又把“四处“读的那么慢那么重呢? 生:四处就是到处,我们找了很多地方很多地方,找到了很多雷锋叔叔,所以要这样读。

师:随后一句话你想怎么读呢?

生:我要读的很高兴。因为我们找到了雷锋,我们知道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师:我们班上有没有需要献出爱心的时候呀?你们在我们班里找到活雷锋了吗?在社区里,你找到活雷锋了吗?在生活中,你找到活 5 雷锋了吗?快来夸夸他们吧!

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反思】

这个环节在设计的时候,我采取了分小组朗读,学生在小组内反复朗读,读的很流利,课时没有细细品味语句中包含的情感,华而不实。调整之后,我从学生的朗读入手,引导他们抓住关键的字词,体会其中的含义,再用朗读表达出来。既读出了内容,也读出了情感,还感受到诗歌的节奏美、韵味美。

4、自主表达,深悟诗情。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全诗,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然后高声朗读几遍,想一想你要用怎样的方式跟同学们交流,可以同伴合作。

(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交流感受。) 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生:我喜欢第一小节,我想用朗诵的方式给大家汇报我的感受!(诵读第一小节)

生:我喜欢第二小节,我想给大家讲故事来汇报我们的阅读收获! (声情并茂地讲了雷锋送迷路孩子的故事。)

生:我喜欢第四小节,我画了一张画来汇报我的阅读感受。 生:我喜欢第五小节,我先给大家朗诵这一小节,再给大家讲一则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反思] 这个环节在设计时,我分为第三个大环节单独处理了。但是同样是朗读,感悟、表达的环节,我认为还是整合在一起比较科学。而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上个环节学生充分的朗读之后,让他们在意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朗读感悟,不6 仅形式多样,而且收获颇多。

、补充故事,深化认识。

师:雷锋叔叔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在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点学生读课后“我知道”)

师:在学习课文前我布置大家摘抄雷锋的日记和故事,下面请大家分组比一比,展示展示你找到的内容,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到的故事和日记最精彩!我们现在来开展“雷锋叔叔知多少”交流活动。

(各小组分别派出代表上台讲故事或读雷锋日记。)评出最佳演讲者和最佳小故事。

【反思】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要深化学生对雷锋这一英雄人物的认识,光靠课文中原有的内容或教师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针对低年级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让孩子们自己讲故事,识英雄。

、内化拓展,情感升华。

1、孩子们,雷锋叔叔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在,我们不光要学习他助人为乐的精神,还可以学习他的哪些方面?

2、再说一说我们身边的雷锋或自己准备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向雷锋叔叔学习。

3、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让学生跟着唱一唱。【反思】

(由于有了前面的对雷锋叔叔的充分认识、对课文的深度理解,学生都乐于把自己知道的身边的雷锋或自己的真实想法跟大家交流。最后在《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的跟唱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学生)

【全课反思】:

在对诗歌体裁的初步接触中,我抓住了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7 说一说这条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比较、发现、交流,教室最后进行总结,把诗歌的特点简洁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不仅是学生喜闻乐见,而且初步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魅力、内容的感染力、情感的深沉美。

但是课后我还有很多思考:

本课的学习,我只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诗歌的魅力,尽情了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透过文本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

如果把诗歌教学延伸到实践活动中去,继续加深、加强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搭建起一座从读到写的桥梁,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模仿创作、实验创作,更深一步感知诗歌的魅力,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小手表达对美的欣赏和追求,不是更好吗?经过进一步的思考我对教学设计做了改进如下:

三、教学改进设计

1、走近雷锋,了解雷锋。(1)播放电影《雷锋》片断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板书课题: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自主发现,合作诵读。(1)初读诗歌,了解体裁。 (2)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3)小组朗读,读出诗情。

3、补充故事,深化认识。

你还知道哪些雷锋的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吗?

4、交流雷锋资料,拓宽学生思维

(1)大屏出示学生搜集的雷锋资料,从雷锋爱学习、珍惜时间、热心助人、勤俭节约、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等方面进行交流。

5、课外延伸,学习创作。

8 (1)校园内、社区中、生活中你发现活雷锋了吗? (2)仿写课文,学习创作诗歌。

6、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听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并学唱。 (2)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的哪些方面?

四、二次实施过程

五、再次反思、存疑、困惑过程

9

第11篇:主题教学活动语言

耳朵上的绿星星(中班语言主题教学活动)

2011级学前教育1班 02号

杨丽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感悟故事中所传这的友爱情感。

2、丰富幼儿的语言,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以及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3、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和欣赏故事内容。

活动重点、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感悟故事中所传达的友爱情感。 活动准备:

1、制作课件《耳朵上的绿星星》、故事录音带;

2、教具:小草、玫瑰花、萤火虫、星星头饰;小松鼠指偶等;

3、画有小松鼠图像的画纸(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画笔若干。活动过程:

一、提出疑问,导入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好!你们爱自然么?你们是怎么跟自然做朋友的呢?

小松鼠:小朋友们好!(小松鼠由指导老师扮演)

师:哦,是小松鼠来了,咦,小松鼠你的耳朵上怎么还有星星呀?星星不是在天上吗?这是怎么回事?

小松鼠:听了下面的故事,你们就知道了!请听故事《耳朵上的绿星星》!

二、教师有感情的讲述第一遍故事。师:孩子们,你们说这个故事名字叫什么?(〈耳朵上的绿星星〉)师:小松鼠,我们的孩子说得对吗? 小松鼠:对!

师:那么,萤火虫为什么跑到你的耳朵上呢?

小松鼠: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请你们看看我带来的图片吧! 师:哟,小松鼠还给我们带了好看的图片,让我们快来看吧。

三、播放课件

请小朋友欣赏,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

1、播放第一部分a、小松鼠上台表演节目,他想怎样来打扮自己b、小松鼠打扮了吗?(没有)为什么c、这件事情让谁看到了?(萤火虫)萤火虫怎么说的?它为什么说小松鼠真好?d、小松鼠没有戴用草编成的帽子、也没有戴用花编成的项链,那他是怎样去参加音乐会呢?

2、播放第二部分a、晚上,小松鼠是怎样参加音乐会的?b、是呀!小松鼠一点也没打扮,可是幕布一拉开,台下的观众都惊呆了,他们看到了什么?c、孩子们,你们说,为什么萤火虫跑到小松鼠的耳朵上呀?(帮助小松鼠)为什么萤火虫要帮助小松鼠呢?

3、假设提问:如果小松鼠戴上了小草编成的帽子,用玫瑰花编成项链挂在脖子上去参加音乐会,那是不是很美呢?(很美)可是花园里没有了绿绿的不草、红红的玫瑰花,那花园还漂亮吗?是呀,你看,小松鼠并没有只想着自己,它还想到了别人。那我们小朋友如果来到花园里,会不会用小草编帽子、用花编项链呢? 小松鼠:我们一中幼儿园的小朋友真棒,都是有爱心的好孩子! 师:哎,小松鼠,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不仅是有爱心的好孩子,而且还都是小演员呢!小松鼠:是吗?那快表演给我看一下好吗? 师:孩子们,好吗?(好)

四、表演故事

播放故事录音,请幼儿进行表演。

五、结束活动

师:小松鼠,我们表演的好吗?小松鼠:太好了!我真想和你们一起表演节目!师:好,那我们就带小松鼠起到草地去表演节目吧! 延伸活动:

幼儿自制图书展,相互欣赏与评价

附故事:

绘本《耳朵上的绿星星》

一天晚上,大森林里举行音乐晚会,小松鼠要到台上表演唱歌。 小松鼠来到花园里,它看到了绿草,小松鼠想:我用小草编一顶帽子,戴在头上一定很美。小松鼠刚要去折小草,小草叫起来:“不要!我怕疼!”小松鼠没有摘小草。

小松鼠又看见一朵红红的玫瑰花,它想:我用玫瑰花的花瓣,把嘴唇涂得红红的,一定也很美。小松鼠刚要去采玫瑰花,玫瑰花喊起来:“别采我,被采我,我怕疼!”小松鼠没有采玫瑰花,它回家去了。 这时候,躲在一片树叶下的两只萤火虫看到了这一切,它们说:“绿绿的草,是我们玩耍的地方;红红的玫瑰花是我们睡觉的地方,小松鼠不摘草,也不采花,它真好。”

小松鼠回到家,心里直发愁,它想:我什么也没打扮,去参加音乐会,一定不会显得漂亮了。

晚上,月亮出来了,小松鼠去参加音乐会了。

小松鼠走过小草的旁边,又走过了玫瑰花的身旁,这时候,两只萤火虫轻轻地飞了起来,悄悄地跟着小松鼠。

森林音乐会开始了,第一个上台表演节目的就是小松鼠。幕布一拉开,台下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小松鼠今天晚上真漂亮呀!它的两只尖尖的小耳朵上有两颗绿色的小星星。啊,小松鼠从来没有这样漂亮过。

小松鼠的歌唱得那么动听,把漫天的星星都唱出来了,眨着眼睛静静地听。谁也没有看出来,小松鼠耳朵上的绿星星,就是两只萤火虫。连小松鼠自己也不知道。

第12篇:中班教学主题说明

中班教学主题说明

《我升中班了》主题说明:升入中班的幼儿着更有明显的自我意识,同时他们在幼儿园中的身份角色耶开始变化,既扮演“哥哥姐姐”,又扮演“弟弟妹妹”。他们正处在加深对自我与对他人认识的阶段。中班也是幼儿发展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同伴交往中,互相交流知识、经验,学习掌握社会技能和社会行为准则。

《我的家》主题说明:中班幼儿随着去自我中心意识的逐渐增强,开始有了更多探究周围生活的兴趣。家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生活环境,这里不仅有他们喜爱的物品与角落,还有他们喜欢的人与事。和小班幼儿相比,这有助于拓展与深化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主题通过温馨与好客的家到团团圆圆的家,在到家中的奶奶三条线索丰富幼儿对家的认识与理解。 第一周主题《我们的中班》目标:

1、了解自己班级所处空间的位置,通过布置班级环境等活动,初步形成班集体意识。

2、结合周围环境,学习1---10的点数以及数字和图片的排序。

第二周主题《不一样的你和我》目标:

1、尊重同伴的差异,学习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这种不同。

2、愿意大胆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中体验快乐、建立自信。第三周主题《我们都是好朋友》目标:

1、了解好朋友的特点,体验有朋友才快乐的幸福感。

2、学习交朋友的一些基本方法,有小组同伴合作的意识,知道有事要商量、相让。

第四周主题《中秋月儿圆》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相关习俗,能愉快地参加有关中秋节的活动。

2、通过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对月亮变化产生初步的兴趣。

通过本月的学习生活,我班幼儿在各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健康领域方面:A学习控制、调整逐渐的情绪。B了解必要的安全常识,对陌生人和危险事物有警觉。C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承受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2、语言领域方面:A学习注意倾听,理解日常用语。B学习用 普通话大胆、清楚地说出逐渐想说的事。C学习欣赏文学作品,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和学习复述故事。

3、社会领域方面:A关爱并尊敬父母、长辈、老师,接触与自己有关的社会工作人员。B初步辨别是非,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规则。C乐意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4、科学领域方面:A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B喜欢用 多种 感官探索周围环境,喜爱提问,愿意收集感兴趣的信息。

3、关心周围环境,爱护动、植物,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

5、艺术领域方面:(音乐)A学习用 自然地声音较有表情的唱歌,能完整的唱几首歌曲喜欢模仿创编歌曲和动作。(美术)B学习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会选择颜色初步有目的调色、配色,能围绕主题大胆安排画面。

第13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

单元整组主题教学

1.是以教材单元主题作为统整教学的一种形式。

2.整合教学内容,融课内与课外,阅读与写作于一体。

3.整合教学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积累语言,掌握方法,学习实践。4.突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主要操作板块 第一个版块:

单元导读课,整体感知。由单元导语入手,了解单元主题,把握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词语盘点,扫清词语障碍,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初步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填好预习学习单;结合资料袋,指导资料搜集。

不同年级的要求

• 低年级:读懂导语,整体感知单元内容;自读单元课文,画出生字词;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 中年级:读懂导语,整体感知单元内容;结合词语盘点,解决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提供阅读预习卡,提供同一主题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 高年级:读懂导语,整体感知单元内容;结合词语盘点,解决生字词;速读浏览课文,提供或提倡自己制作阅读预习卡,能够多角度提出问题,如主题的角度,体裁的角度,表达的角度等。 第二个板块

• 理解内容课(精读、略读课),局部体验。由精读课文入手,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略读课文,进行情感体验,迁移运用学习方法。 不同年级的要求

• 低年级:主要是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单篇讲读为主)

• 中年级:要清楚主要内容,并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句段,领悟文章的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三上以单篇讲读为主,四下可以尝试整合两篇课文讲读。) • 高年级:概括主要内容,整合课文 ,揣摩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含义,领悟文章的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由两篇课文整合,到四篇课文整合)

第三个板块

• 回顾总结课,领悟表达。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的人物,体会人物描写如何更为生动形象,整理本单元好词好句好段,领悟表达方法。

不同年级的要求 • 低年级:主要是从词语和基本句式的角度领悟表达的作用和效果。(词组结构、积极修辞)

• 中年级:从课题、词语、句子、段落的角度领悟表达的作用和效果,能够辨析一些常用表达的方法。(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

• 高年级:从体裁特点、课题、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结构的角度领悟表达的作用和效果,能够评价理解文章的表达。 第四个板块

•习作训练课,先说后写,先写后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要求,整合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栏目,从口语交际向习作自然过渡。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练习写作,互相评价,并在习作后进行点评。 不同年级的要求

• 低年级:以口语交际训练为主。

• 中年级:保证同一主题下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一致性,在总结课的练习表达,进行写作。

• 高年级:保证同一主题的连续性,先说后写,先写后评。 第五个板块

• 课外阅读指导课。结合绘本、名著等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结合报刊、电影、网络资料等指导学生报刊阅读、影像阅读和网络阅读,结合经典名篇指导诵读。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学会鉴赏评价名著。在课外阅读的训练中指导学生掌握诵读、选读、猜读、速读等阅读技能。 不同年级的要求

• 低年级:指导阅读绘本、儿童报刊,能概括出文章(文本)的主要内容(谁,干什么),概括全文懂得的知识和道理,初步养成读书习惯。选取经典名句进行诵读,形成诵读的习惯。

• 中年级:指导阅读绘本、整本书、儿童报刊,训练指导培养学生选读、猜读、速读的能力。选取经典名篇进行诵读,训练指导培养诵读的能力。

• 高年级:在中年级的基础上加大整本书阅读指导,进行网络阅读、电影阅读的指导,诵读名篇的训练。 第六个板块

• 学习成果展示课,展示交流。结合学生整理的学习笔记、手抄报,进行学习成果展览;结合整本书创编课本剧,进行表演,结合阅读和写作实践进行读写辩论。

不同年级的要求

• 低年级:进行笔记和手抄报展览,儿童剧表演等。

• 中年级:读书笔记、手抄报、习作展览;辩论赛、课本剧表演、诵读展示等。 • 高年级:读书笔记、手抄报、习作展览;辩论赛、知识竞赛、速读比赛等;课本剧表演、诵读展示等;读书经验交流会。

第14篇:主题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本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通过自学、集中学习等方式,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真正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转载于:主题教学学习心得体会)乱是祸”的道理,真正懂得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稳定西藏、建设西藏、发展西藏。下面向大家简要汇报下自己近期关于主题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定性认识

3月14日发生在拉萨市区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一起由*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破坏我区社会秩序的暴力犯罪事件,其目的就是要搞西藏独立,把西藏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破坏民族团结,破坏西藏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深刻揭批*集团的反分裂行行径

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修的是慈悲为怀,希望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是让众生欢喜而不是怨怒,不是跟广大的众生对立。可*集团自1959年叛乱失败逃往国外后,不甘心失去他们在旧西藏的统治特权,不愿意看到新西藏日益发展繁

荣和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一刻也没有停止放弃对祖国和人民的分裂活动。他们无视历史和现实,叫嚣“西藏独立”,他们勾结国际敌对势力,披着宗教的外衣,打着“民主”、“自由”、“人权”和“民族”的旗号,在国内制造各种骚乱甚至*,严重破坏西藏的安定团结。

说什么“西藏独立”?大家都知道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中央政府一直对西藏行使着无可争辨的、有效的主权管辖。这是不争的事实,早已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承认所谓“西藏流亡政府”,承认“西藏是一个独立国家”。这是世界各国在处理西藏问题上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说什么“高度自治”?这与我们民族区域自治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着本质的区别。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的必由之路,是西藏发展的历史选择。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为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和自治权利,中国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中国政府保障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权益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受到了包括藏族人民在内的各少数民族人民的衷心拥护。50多年来,中央做了许多造福于西藏人民的事情,西藏人民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利,投身西藏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西藏

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深刻地改变了西藏的贫穷落后面貌,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物质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水平。西藏人民早已当家作主,实现了真正的自治。

明确今后的目标

1、坚定自身的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的现实追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特征的发展之路。

2、坚定政治立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坚持“三个离不开”原则和“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方针,促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政治修养上的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自身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3、结合“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主题教育,将日常工作和主题教育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4、查找自身不足,通过不断学习来弥补不足之处,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意见及建议。

组织部:王俊彦 2008年5月29日篇二: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一)

语文教学要实现人文性回归,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再把语文定位为一种知识的教学,而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生活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本周我有幸参加了有教育局组织的肃宁县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研讨会,听取了来自于北京新学校的刘修勤主任,山东青岛民乐小学的王增艳等名师的专题讲座和展示课,以及学科专家对改进阅读,学习语文的一些看法及建议,感受颇深。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

为进一步解放老师与学生,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课堂上老师少讲,精讲,让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老师要打破常规,制定科学合理适应学生的教学进度及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学习面,提升综合能力。真正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让学生不在觉得学习语文是件难事,不在觉得语文深不可测,让学生从此爱上语文。让语文回归国语. 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

3:多种课型,多元化教学。

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效率,知道学生拓展学习内容,加大阅读量,增强分析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学习方法,针对课文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巩固能力的养成与提升。

4:优化课程建设,建立评价机制

多元课程建设为语文主题学习拓展了渠道,更符合现在所倡导的大语文观;建立完善的评价激励体制有利于主题学习的实施。其实评价更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最终目标。王增艳老师的评价简洁而诙谐,让学生很自然的愿意喜欢与老师交流各种想法,很值得我学习。

5: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阅读兴趣

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选文的特点进行课外学习阅读的引导。在活动课上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也有助于各科学习的拓展。

总而言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整合多种资源,引导学生主动读,听,写,参与到各种语文主题学习活动中,创新主题学习方法,让语文学习变得有趣轻松,在不自觉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二)

今天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研讨会议,听取了王增艳老师的展示课,

现场考察了语文主题学习优秀实验学校的先进做法,认真听取了刘修琴教授对改进阅读的一些思考和报告,感受颇深。

刘修琴教授的报告中指出:传统的语文是细嚼慢咽,是精读细解,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边昏昏欲睡,是我们老师讲得不好吗?不是,而是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太少了。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而学生却学到了很少的知识。

语文主题学习提倡质从量出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没有视野的拓展。主题阅读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带着主题来阅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主题阅读的心基础是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广泛地去阅读。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主题,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过阅读找到其中的快乐。这样才能使老师轻轻松松的教,使学生快快乐乐的学。

在王增艳老师展示的课中,学生的预习大部分都在课外,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那么,我们的学生能做的到吗?有那么好的条件吗?会得到家长的支持吗?

我想,这些问题都是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关键,希望在摸索中逐步找到答案

通过这次学习,我要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遵循以下环节:

一、围绕主题、自主预习

预习内容:

1.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结合预习提示读课文,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可在空白处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合作交流,探究文本

1.交流预习,提炼疑难问题。

(1)交流读文情况,主要是正音正读。(可指名读、接读、竞赛读等)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巡视。

通过巡视,参与学生讨论,了解学情,以学定教,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方案。

2.带题自学,小组合作研读。

(1)首先引导学生带着前面提炼出的问题,直奔课文重点,研读课文。

(2)然后,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展开研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自学研讨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划边注。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研讨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这一小环节从表面上看往往是静的,看似一段空白,实则是充满了学生整个思维过程的一段宝贵时空。学生只有有了自读自悟后的独特感受,才能更好的参与合作小组的讨论,倾听和评价他人的发言,接纳别人的合理见解。

②小组交流,相互合作,丰富阅读认识,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研讨。

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落实训练点,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等。教师适时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

语文最有灵性的部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最具情韵的部分是不断品味中获得渐悟。这样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切实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过程提示,让他们围绕自己的最深感受进行深入研读,使学生能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而后再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在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丰厚语文素养。

4.适度拓展,想像创新

这是深化阅读并引导运用创新的环节。可进行续编故事、仿写片段等活动。

读写结合,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篇三: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李丹艳

在米脂县参加“ 语文主题学习”,收获颇多,感慨颇多。这次近距离真实地感受主题单元教学的魅力,确实很过瘾,尤其是毕英春、李晓伟、冯婷等老师的单元教学艺术展示,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我来谈谈这次学习的一些收获:

收获一: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

比如毕英春老师在《威尼斯的小艇》中,引导学生总结了学习写景状物文章的方法,在读《与象共舞》之前,回顾方法步骤,然后学生自学,自己主持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选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加以描绘,练习表达,让学生明白在往后的写景状物中可以写写与之密不可分的人物。

收获二:一堂课的教学中无须面面俱到,要立足主题,优化流程。

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可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其实正是这种“不全、不粹、不足”,才使得语文教学更精练,更精彩。尤其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里,我们无需“顾全大局”,而应抓住重点,需要侧重读的就突出读,需要侧重谈的就尽情说,需要侧重听的就要张开耳朵,需要侧重写的就不能放过写的契机。

收获三:在单元整合时我们不光要注重内容情感主题的整合,更应该注重挖掘本单元的语言训练点主题。如,李晓伟老师的 跨越百年的美丽 最后对主题的升华时让学生根据提示背会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的女学者,变成(),变成(),变成( ),

她变成了( )。还有冯婷老师最后所示的情景填话,都能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收获四:主题学习丛书教学模式很新颖,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堂既高效又灵活多变,充满活力。如,一篇带多篇、自由阅读课、读写结合课、阅读检测课、阅读欣赏课、汇报展示课。

我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我校小学语文主题单元学习该如何进行?学生所需阅读的大量材料该如何搜集?现在有的倡导“简单语文”,有的倡导“深度语文”,我们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简约高效又内涵深刻?

思考二:单元主题学习的课堂教学如何精细化?从课型的确定到课时的安排再到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各教学环节的用时,对这些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小组合作、自主互助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趋势,也是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一个难点。如何使小组合作规范高效?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组际间的交流如何进行?教师如何指导小组学习?

思考三:毕英春老师的课堂有好多都在室外进行,学生的预习大部分都在课外,学生查阅书籍,搜集资料,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第15篇:窦桂梅的主题教学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

教师怎样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积累智慧和情感,立体建构一个教学体系,在主课堂上做到合理高效,追求教学最优化,使教师和学生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因而提出了“主题教学”。

这里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即以人文性为线索,兼顾语文知识和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等,类似于比较文学中的母题。于是,在语文教学中,我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和形式重新作一番统整。这样的教学,密度强,容量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不可限量的,如信息资源的获得,价值取向的形成,当然也包括知识以及能力的掌握与提高。

“主题教学”是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在研究过程中,我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和多重的联系,以求整合;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互相协调和整体发展。基于这些思考,2002年窦桂梅为海淀中学区的教师上了《朋友》两节课,就以“朋友”为主题,自选古今中外关于友情的四篇文章,本着以上思考展开教学。

深入成就深度

——《珍珠鸟》一课的主题教学后记

窦桂梅

为什么把教学主题定为“信赖”,在《将“信赖进行到底”——《珍珠鸟》的教材解读》中已经说明,这里不再赘述。那么,课堂教学怎样把课文中“信赖”具体转化为学生感受得到的东西?让学生们通过阅读理解,体会到课文最后一句话中揭示的关于信赖的含义,从而鲜明、突出、清晰理解究竟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才是一种信赖?并且透过语言文字,建构自己思想深处的“信赖”?

这是我在课前的思考,也是课堂上我和学生努力追逐的目标。于是,围绕信赖,确定教学思路:第一步品味人与小鸟的信赖;第二步:探讨人与大鸟的信赖;第三步:思考人与鸟类的信赖。题目是《珍珠鸟》,课堂教学主题的“线”就围绕“鸟”展开了。

鸟怕人

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人类与动物一直相伴而生。生命的世界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更要尊重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就会精彩而富有情趣。如何让孩子们在品读中体味到这一点呢?

和孩子开门见山——朗读课文第一句,用欣喜的语气道出心声——“真好!”,接下来让学生感受,珍珠鸟有哪些特点。从整体入手,通过读文,探讨珍珠鸟的特点。

“身小”——比如和孩子们体会文中“小嘴儿、小脑袋、小红爪子„„”,然后送到句子中体会珍珠鸟的小。在老师和学生也就用手势比量中,学生切身体会到珍珠鸟“小”的程度。关于“小”字,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好,如珍珠鸟的小巧玲珑,也可以有一种“小家碧玉”的感觉,还能体会人面对这种弱小的鸟的“小心翼翼”与小中见大。小心翼翼说明作者为了让小鸟信任的一种表现和心情,小中见大呢,说明作者或教者想提出的是更大的问题——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信赖中的小心翼翼,这是大人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因此,一说这个“小”就让我们对珍珠鸟顿生怜爱之情、之心——真好。

“胆小”——从身子的娇小、还有叫声的好听,引发到课文重要的一句话“这是一种怕人的鸟”这句话上。让学生联系生活,以及珍珠鸟生活在澳洲东部的密林深处等生活习性,大胆想象鸟为什么怕人。这种鸟怕在哪里?自然界有食物链,弱肉强食,本来没有问题,这种鸟必须怕人或者怕其它,否则无法生存,但,绝对不是完全针对人的。可人出现后,破坏了自然界本来的平衡,大肆扑杀动物,动物急剧减少,这对人也不利,人是否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才要保护动物?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但出于理性,人也可以以这种方式诱扑动物。

想到这些,教学时我引用唐朝白居易的“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的诗句,强调千百年来,那嗷嗷待哺的鸟儿,呼唤人啊千万不要打鸟。以此铺垫。在交流中,我话锋一转,俗话说本性难移,所以也可说“鸟性难移”。怕人的鸟,却“渐渐,它胆子大了”,从怕人,到胆大,甚至亲近了人,怎么反差这么大呢?于是,课堂充满张力,学生们开始讨论,自然引出下文。

鸟依人

人如何赢得小鸟的信赖的?

让孩子细读:“我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体会作者如何营造了一个幽静、安全的“巢”的。

让孩子体会作者用细腻的笔法如何将珍珠鸟的样子描摹得娇憨可爱的——比如对珍珠鸟称呼为小家伙的描写。把“小家伙”换成“珍珠鸟”,这是对人的称呼。帮助学生品味:为什么这样称呼珍珠鸟?而且,称呼小家伙的时候,语气和感情是不同的,让学生读读看。

让孩子通过朗读文中作者的几个带有“不”的句子,通过比较的方法,体会作者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心,不因为喜爱而打扰小鸟儿的生活,所以我们一点点熟悉了。我用莫大的爱心来关爱小鸟,按时添食加水,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温馨的环境。目的就是让小鸟相信“我”。

我们付出这么大的努力,那鸟是如何渐渐产生了对人的信任?

由于“我”的“良苦用心”,小珍珠鸟起先对笼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在屋子里飞来飞去。

和学生抓住句中描写小珍珠鸟的三个“一会儿”反复体会珍珠鸟的“神气”乃至“十足”,以至小家伙竟然跳到画框上去了。和画框一起打秋千,真有趣。由此可见小珍珠鸟是多么可爱、调皮——“神气十足”的程度可见一斑。

学生们发现:渐渐地,小鸟熟悉了环境,也有了自己的“行动”。小鸟与“我”相识,有了胆大的举动。于是,教者要想办法让学生眼前有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体会作者充满温柔的爱意,用诗意的语言描写的人与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同时,进一步抓住“„„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通过句子比较的方法,感受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把珍珠鸟的调皮和淘气写得活灵活现的。“神气十足”到不仅仅可爱调皮,甚至淘气、撒欢(放纵)的程度——真好!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夜晚,天色入暮,小家伙才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以至于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

“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进一步引深,让学生说说小珍珠鸟趴着的样子。全身依附,完全的放松。一般情况下,鸟是站着睡觉的,那是要保持警惕;要趴也是趴在“巢”那是能保证安全,可是小珍珠鸟却“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让学生想象可爱的小宝宝趴在母亲的怀里睡觉的样子,这小家伙就像母亲怀中的小宝宝一样,就连“我轻轻抬一抬肩,它都没醒,睡得好熟!”这还没完,还呷呷嘴,难道它在做梦?这一个叹号一个问号的对比突出对“我”太信任了!我们有理由相信,珍珠鸟会梦见蓝天,梦见森林!这不因小鸟没有见过蓝天而不能梦见,这是印在它的生物遗传密码里的信息;没有见过森林,可能使它淡忘或者暂时把此家当真正家园,但它一定会梦见。

在配乐朗诵中,师生通过美妙的朗读,一起分享了小家伙的美梦。如果说小家伙一点一点的和人亲近,由淘气变得放纵,至此,趴在我肩膀上睡觉是彻底的放松,而能做样的美梦,可是完全的放心啊。用一个成语概括——“小鸟依人”。难怪,此时作者笔尖一动,流泻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从刚才细致入微的品味中,让孩子们感觉到:一个不动声色,一个神气十足,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表现却换来了一个共同的境界——信赖。那小鸟对人信赖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句式训练:“信赖,就给它 ——”,学生会说出安全、快乐、自由之类许多。可见,人和鸟之间的信赖是多么富有情趣。

鸟疑人

大鸟与小鸟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大鸟有这样的快乐和自由吗?你可别忘了,本来应生活在“巢”中的,小鸟还能在房间飞来飞去,它的父母一直呆在笼子里从来没出来过呢。

这是我第二课时引领孩子们进入文本内核的突破口。通过探讨“大鸟眼中的信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小鸟被囚而不自知,反以为安全,听不见有着苦难记忆的大鸟生气的叫声,而要栖止于豢养者的身边肩头,作小鸟依人的阴柔憨态;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时的“小家伙”还会像现在这样,啄“我”的手指,趴在“我”的肩头熟睡,做它的美梦吗?

课前我们说“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规”,此时却是“劝君赶快让儿回,母在笼中盼子归”。人有人言,鸟有鸟语。听,父母在生气地叫呢。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同时交代一份资料:鸟市上一只活着的观赏鸟,在抓捕、运输、驯养过程中,大约死掉20只鸟。这是怎样的代价啊,养鸟,多么惭愧,甚至可以说多么残酷的爱好。

我们改写诗句,就是告诉大家:即便我们在笼子里,也盼子归啊。这笼中的父母会对它“再三呼唤”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师生提供关在笼中鸟的话外音(古代诗人描写的鸟的“呼唤”的诗句,见实录),给画面配音。代替大鸟的心声,表达心中的呼唤。

播放大鸟的“呼唤”声,并让学生用这些诗句作为大鸟的呼唤是有原因的、由于学生对“呼唤”中的“诗意”理解不一,在几次试教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们扮演珍珠鸟三口,让“父母”呼唤“孩子”回笼,结果学生的语言不是一种呼唤的“诗意”,而是用一种太过通俗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没有了一种沉思与悲凉的感觉。稍好的话语也只是“赶快回来,你不要命了。”“你这个不听话的孩子,看你回来怎么收拾你。”还有的“你知道吗,再不回来就被人类像对待鹌鹑一样给你烤了„„”这样一来,不但“呼唤”理解不到位,更重要的是对作者的不尊重,作者爱鸟的那颗柔软的心被“蒙尘”了。

想到用鸟声让学生在“听”中感受呼唤的气息;在吟诵中体验呼唤的滋味。不仅仅体现了一种创造运用语言的积累,而且,“笼中”,“笼樊”,“金笼”的呼唤,让学生们的思考走向深处:再精致华美、精心装扮的笼子,也挡不住它们的呼唤。它们呼唤,离开这漂亮的笼子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作者认为“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可是笼和巢是不一样的,鸟儿们很清楚这一点的,不然怎会再三呼唤?那么,它们呼唤的巢应该在哪里?放课件演示象形字“巢”。(通过副板书“笼”的几个变化:先写出笼,再加框——笼 。)

从而,孩子们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生来就不平等,在不平等的前提下能讲“仁慈”、“人道”就很不容易了。这也可以,但,人类的信赖是应该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之上吗?作为同是动物属性的人类,和自然和动物同在一个蓝天下的时候,难道人仅仅只为了人自身的满足而说是信赖?如果说,刚才我们理解的“信赖,就给它„„”。那么,这个“给”应该换成什么?(“还”)于是,句子就变成“信赖,就还它„„”学生呼唤出——“信赖,就还它自由、幸福„„”。这一字之差境界是多么不同。

鸟“离”人

那么,鸟与人真正“美好的境界”是什么? 真正的“信赖”是否有可能?让我们试一试吧.。

改变行动的从改变想法开始。想法的改变,从文字的改写就可以表现。

首先二度开发教材,把刚才描写“我”表现的句子改写,其次教学生创作改写——“„„它最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就飞出去„„”

学生的创造一次次被老师们的掌声打断。他们的发言,表达共同的心声:蓝天是飞翔的家,森林是居住的家,鸟巢是休息的家,甚至可以“四海为家”!自然界的生灵,与人类共同享用这个世界,不是占有的,而是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甚至有时也是互不干涉的,这才是共存、共生,并创造了符合大自然的一个平衡的,和谐的世界„„

其实,“人和人,社会与社会,国家与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世界和平的日子,只有从彼此信赖中才能得到!”(冰心)

感谢这一家珍珠鸟给我们的启发,感谢作者细致的描写,还如冰心所说,开头真好读着带劲,结尾一句体会有味。因此学生们体会出“信赖”这新的意味。创造出了一篇新的《珍珠鸟》。然而,学生创造的信赖的美好境界毕竟是写在纸上的。

面对真是和真理面前发生冲突的时候,教育该如何选择?老师不答,把珍珠鸟一课的“结”抛给了学生——面对现实的这个世界,假使真的还它我们期望的信赖,放不放它们?假如我们是珍珠鸟,飞不飞走?

学生们议论可谓精彩纷呈。有的说“放”还它们应有的鸟性;有的说不放,因为太晚了,人已经给鸟驯化完了,它们回到自然也活不成了;有的说,在这个都是人的城市里,它们的巢安在哪里呢?只有死亡等待着它们;有的说,人类越早警醒越好,不要改变自然太多,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放还是不放?飞走还是不飞走?这的确是个问题。有教师说这个命题抛给学生真是太妙了,有老师听课后认为,前面所有的深入是画龙,最后的思考是点睛,突破了单纯的技术思考,上升到这一哲学命题,于是问题就不是放不放这么轻松和简单。这关系到人与人,动物,甚至人与自然以及整个世界之间等很复杂的哲学问题。因此,人与鸟的“离”,如果理解成距离,那就说,地球不只是我们人类的唯一,该怎样和众生彼此信赖,互相尊重,共同分享甚至互不干涉?明白这个问题的沉重与迫切,引发同学们更多的思考,也许才是我们走出教室后的真正收获。

钻研的深入,成就教学的深度。你认为呢?

第16篇:窦桂梅与主题教学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

-----------------课前5分钟发言稿

小教114

王楚楚

2011210486

大家好,我是小教114班的王楚楚。今天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的作者是北京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2006年1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窦桂梅老师的一些重要思想。读这本书的初衷是想了解一下北方小教界大亨的一些思想,丰富我的专业积累。读完之后觉得这本书写的确实不错,有许多很好的观点。

本书主要分为5个板块。依次为“我的人生主题----激情与思想;我的教育主题----为生命奠基;我的课堂主题----温度·广度·深度;我的社会反响;后记。

第1个板块“我的人生主题”从自立、自觉、自省三个方面,结合窦桂梅老师的亲身经历来告诉我们如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窦老师认为:一旦踏进教师岗位,环境是次要的,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是最重要的,只要自立自强就可以在小教界扎根;小学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冲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建构主题教学;教师要时刻反思,在批判中成长。

第2板块主要讲的是主题教学的一些思想,也是全书的核心部分。窦老师的主题教学指的是主题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以验,通过与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的主题,既非思想主题,亦非知识主题,而是一种文化主题。她主张在实际教学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语文学习文本重新作一番统整。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的功能增强,容量变大。主题教学有一个基本操作框架,即:话题切入——探究文——比较拓展——链接生活——升华自我。”我觉得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思想和群文阅读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确定一个主题进行多文本阅读。所不同的是窦老师的主题不是知识主题,而是文化主题。确定怎样的主题进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主题内容的选择是多角度的,结构是灵活多样的。所以上课前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计划、目的、学习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主要教学活动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教学的设想、教材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都需要细致策划。

第3个板块“我的课堂主题”主要讲的是主题教学的三个维度----温度、深度和广度。温度主要指的是文字中所蕴含的感情。老师要帮助学生将课文中“好”的地方开发出来,根据不同教材进行不同情感储备和调动。广度是针对超越教材来说的。教师必须将语文当做课程来开发----博览群书、开拓视眼、深入思考。窦老师指出教育要面向未来,关注学生的思想性。

我认为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创新,书中的观点条理清晰,并用实例加以阐述。书中不仅介绍了教师的成长,也介绍了语文课堂的一些建议,是一本值得读的专业书籍。

第17篇:语文主题教学心得

语文主题教学心得

合涧三中王汝贤

主题教学法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主题教学法就是要通过原理与方法的教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框架,设计全新的探索过程,以获得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体验。

基本模式

引出话题——梳理话题——确定主题——自主探究——反馈交流——赏读领悟

基本程序

1、确立主题。根据学习进程中要解决的问题,确立有适度范围的,能够反映问题本质的主题。

2、构想研究阶段。针对主题特点,以一种探索实验的态度,尝试各种不同的创造方式。从思想文化、艺术特征、造型形态、色彩肌理、材料工艺、技术运用、叙述方式、价值取向,情感思索、生活环境等诸方面不加限制的进行可行性和可能性的探索、实验研究。

3、创意设计阶段。在前阶段对主题多向研究的基础上,将获得的丰富资料和设计元素从设计理念、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实用功能、技术方法、行业与市场等方面进行创意设计研究。最终形成能够体现主题思想有个性,有原创,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4、工艺制作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对多种可寻得的工艺技术的特点与方法进行工艺性和艺术性的并关照工艺性的艺术呈现。研究与实验,从而选择能够使设计方案得以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方法。

5、展示交流。把主题研究与创作的整个过程和最终结果以展示的形式,清晰完整的阐释设计作品的形式与内涵。通过这种与公众交流的方式回馈信息,以利改进。

首先要确定主题,主题要和时代有密切关系,让学生产生兴趣而且比较现代,使学生愿意学,教师易控制学生进步方向。

然后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小组成员一起共同讨论结果,针对整个教学年度的总课程,对整个教学课程有充分思考,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让学生最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是课程总体要达到的目标。然后要确定单元目标,将总目标细分,确定每一个单元的单元目标,再细分到每一个教案,对每一节课都有一个目标,这个教案可以是几个连贯的课节的总体,称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是每一节课的授课使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针对阶段目标确立评估标准,看学生是否达到目标能力。

教学特色

(1)主题教学法是动态的

主题教学法有一条主线,但没有固定模式。课程的组织及教学是能动的,自始至终是在一个不断演变和拓展的进程中完成的。而服装时尚意味着一种“变化”和“时效性”,因此变化的规律性和方法的合理性成为服装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怎样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潜意识,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2)注重研究过程、掌握最终结果

后现代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学生兴趣出发,提倡完全自主的学习和个性化的研究方式,让学生在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目的是学习并以正确的研究方法来获取和发展知识,逐步形成个性化的风格。即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在过程中学习方法,积累信息捕捉灵感,通过合理、有效的研究过程得出良好的结果。教师通过这种形式给学生一种推动,并通过主题创作的表达展现出学生不同的闪光点,使学生获得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体验。

主题教学法是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框架中紧紧围绕学生、跟踪学生思维研究过程的教学,是开发学生个人基于实际而不是基于理论的探究思路,并要求学生是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进入学习状态。

主题教学法研讨会主题教学法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第18篇:三 、主题教学目标

《蔬菜派》

主题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蔬菜部位与食用间的关系

2、能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蔬菜

3、能通过各种方式感知蔬菜的外形

4、能通过学习儿歌,想象有趣的蔬菜形象

5、尝试按食用部位的不同对蔬菜进行分类

6、通过游戏,认识更多的蔬菜和水果

7、能尝试根据蔬菜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8、认识蔬菜的成长过程及生长环境

9、由参观菜园了解农民照顾蔬菜的方法

10、尝试用图加文的方式书写蔬菜的生长日记

11、学习念唱儿歌并有节奏地进行表演

12、学习根据蔬菜的颜色、形状搭配制作沙拉

13、体验制作蔬菜汁面团的乐趣

14、尝试根据蔬菜横切面的自然特征进行拓印画

15、根据自己的想象为蔬菜拓印画进行添画

16、了解古时候和现在使用不同的工具制造豆浆

17、认识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吃蔬菜的好处

18、初步了解蔬菜食谱并建立营养搭配的概念

19、尝试设计自己喜爱的蔬菜食谱

20、能通过美食嘉年华品尝各种蔬菜制作的菜肴

第19篇:高中化学教学主题课件

高中化学是教学中的重点。下面高中化学教学主题课件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

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学生回答] 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引言]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复习]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

[设问] 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引言]今天我们来认识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板书]

1、钠与氧气的反应

[学生活动]分组 ①观察存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

②把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观察其物理性质、表面的氧化膜。

[归纳并板书]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存放方法。

[板书] 常温下 4Na + O2 ==== 2Na2O

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金属钠放在空气中易被氧化,那么对金属钠进行加热又将如何?

[学生实验]钠的燃烧。

[学生活动]描述实验现象

[设问] 生成物是氧化钠吗?

[学生回答]不是,生成物呈浅黄色,而氧化钠是白色固体

[讲解]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钠的另一种氧化物---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板书] 2Na + O2 Δ Na2O

2淡黄色固体

[投影] 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潜水艇供氧剂。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

2Na2O2 + 2CO2 == 4Na2CO3 + O2

[板书小结]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中的氧气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要求学生写出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氧化剂、还原剂)

[引言]初中我们学习过铝在氧气中的燃烧,若铝在空气中加热,又有什么现象呢?

[板书]

2、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 点燃 2Al2O

3纯氧中:

空气中:

[学生实验]用坩埚钳钳住一块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描述实验现象] 逐渐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

[讲解] 铝的熔点 为665℃ 氧化铝的熔点 为2050℃ ,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落下。

[引言]如果我们去掉氧化膜再加热,有什么现象呢?

[学生实验]用坩埚钳钳住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描述实验现象] 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师生共同分析原因] 磨去氧化膜的铝片在空气中很快又形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板书小结] 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回顾]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图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设问]能否看出金属的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有什么关系?

[小结]可以看出: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就越易进行(如钠露置空气中就氧化);金属活动性越弱,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反应条件较高(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就说明金在加热条件下不与氧气反应。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钠的保存及其物理性质

常温下 4Na + O2 ==== 2Na2O 加热 2Na + O2 Δ Na2O

2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小结: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 点燃 2Al2O

3纯氧中:

空气中:

[小结]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总结]钠、铝、铁、铜与氧气的反应

第20篇:感恩节主题教学活动

感恩节主题教学活动范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教学过程

一、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创设情境导入主题(师)伴随着这首优美感人的母亲我们一起走进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许久以来,我们习惯了一种关爱,渐渐的我们忘记了感动,忘记了说声谢谢。今天,让我们触摸心底里最柔软的角落,走进父亲,母亲,去感受父母的爱,父母的情,体验亲情的无私与伟大。今天,有迟嘉、曲宏业同学和我一起主持这节班会。下面有请迟嘉、曲宏业。

(女)是呀,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男)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女)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

(男)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

(女)这个人就是娘啊,

(男)这个人就是妈,

(女)母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

(男)父亲一直牵着我们的手;

(女)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

(齐)父母的爱是崇高的、无私的和伟大的!

(女)《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男)父爱如山,母爱如河。首先,有 为我们带来父亲,母亲的故事。

(生讲二个故事)①六旬老父捐肾救子2003年2月,湖北60岁的农民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儿子胡立新“没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②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爆发了,当抢救人员发现一位母亲时,她已经死了,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又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准备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

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里面有一部手机,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写着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大灾大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女)听完了这些故事,我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相信每一位同学的心情都无比的沉重,父亲的爱,母亲的爱在儿女面前是那么的无私而博大。在那么多绚丽多彩的词语中我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辞藻,突然我觉得父母的爱大的就象一棵苹果树。下面让我们走进一棵苹果树的故事去感受父爱,母爱的大爱无边。

(播放视频苹果树的故事)(女)父母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只要我们快乐,父母就快乐,只要我们幸福,父母就很幸福。当我们理解了这份真谛时,我们把一棵苹果树比喻成我们的父母又是多么的贴切。

(男)是呀,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羔羊跪乳、乌鸦反哺,我们又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故事,值得我们去品位,下面有请

同学们把收集到的感恩父母的历史小故事一起分享,让我们静听,反思。(生讲感恩故事,如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毛泽东与母亲的故事等等)欣赏着,感动着。

(师)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以史为鉴,今天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回报父母呢?我先提问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一)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爸爸、妈妈陪你过生日了?(,那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希望你落实好爸爸,妈妈的生日,那一天说一句祝福的话,或是用节省下来的零用钱为爸爸,妈妈买一件小小的生日礼物,我想这也是对父母一种深情的回报。

(二)、你顶撞过父母吗?那你后悔吗?为什么?(父母辛勤的工作,把好吃的让给我们,把最漂亮的衣服给我们穿。希望我们能健康快乐美好的生活。有时候却忘记了他们的存在。)那以后要心平气和的与父母交流沟通好吗?现在想对妈妈说些什么?想不想说声对不起,让我们一起对父母说些祝福的话好吗?让我们一起说祝爸爸,妈妈平安,健康。其实关心孝敬父母,有时候就是很随意的陪父母聊聊天,就是一声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

下面让我们欣赏一部短片《请用心体会》(内容诠释了母爱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以及母爱的伟大无私)通过短片我想我们能够深深理解这份爱的真谛。

于老师做班会总结

一粒明矾浚入水中可以祛除水中的杂质,一棵感恩的种子埋入心中,必将净化心灵。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世界首富伟大的慈善家比尔盖次是这样回答的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敬父母。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能记住这句惊世之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机会,去感恩你的父母,如果有一天当他们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时,你能够紧紧握住他们的手,就像当年他们握住你的手一样。我想,也就达到这节班会的目的,最后,作为子女,让我们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幸福。同时,作为母亲,我也要祝天下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度过每一天。

(女)今天的班会到此结束,

(男)我们期待下一次相逢。

(齐)再见。

教学工作总结教学主题
《教学工作总结教学主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