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06 08:32:26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今年起,科学课程从一年级开课,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作为兼职教科学的我,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科学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提高自身素质。

尽管我已经教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面对新教材,我还是积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杂志,更新观念,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提高学生的各种各种能力。

二、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为工作指明方向。有人觉得教学计划是花架子,是让学校领导看的,我还是不太同意。如果随随便便写一个计划,肯定不会有太大的价值。如果是悉心制定的计划,价值就太多了。有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我觉得有的放矢。在教学工作进行之前己对全册教材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对重、难点比较清楚,对学生上学期和现在存在的问题认识清晰,在教学中能把握先机,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事事有人做,孩子在中央。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注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课以老师讲授为主,介绍科技发展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等;有的课以活动为主,老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有的课要以学生搜集资料为主,在课上互相介绍自己的收获;能做实验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的,要尽量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在教学中,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评价有过程性评价,也要有结果性评价。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又要关注学生课上表现,如回答问题流利、简明,能用上自己生活中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课上听讲、做笔记情况等,特别关注学生自己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动手实验等。

五、继续搞好实验工作,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习惯。

在实验前进行安全和方法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学生扦插、种种子和水泡的花卉,我拍照下来,发布在我的博客上,让全体学生欣赏和学习借鉴,达到带动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家校共育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资源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环境的的变化、关注世界科技发展和新成果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特别是网络资源,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丰富学习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七、继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鬼魂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在下一学期,我将继续钻研科学理论,继续学习教学方法,及时总结,认真反思珍惜当前良好局面做出更大的成绩。 ,,

推荐第2篇: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做好科学教学工作,现将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新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用先进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现在的新课程,很多老师都感觉到处理教材有一定的难度。内容形式多样,活动性、操作性的内容占教材绝大部分比例。面对这种情况,我一是通过个人自学和集体讨论学习相结合形式学习新课程理论,充实头脑,深刻把握课标精神内涵;二是通过网络收看新课程解读、新课程讲座等专题影片,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做到融会贯通;三是提高网络研修、个人自省的方式,在网络上与教材交流群中的教师商讨每课中的疑问和教学设计,利用读科学课杂志的机会,了解同行们对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策略,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学各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2)抓好教学 认真工作,上好每一堂课,切实提高学生素质。科学课的内容繁多,涉及的知识面广。本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不去钻研教材,了解学情,解决教法、学法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课一定是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浓厚了。为了保持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一方面我努力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另一方面,力求以最优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了寻求最好的教学设计,我一是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差异,在课堂提问、布置练习时留有不同层次的问题,再次就是把握每课的重难点,力求人人掌握重点知识,绝大部分能突破难点,让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知识。为了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刻认识科学知识,认识科学事物变化中的规律,在开学初就开始发动学生找备用实验器材、材料,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厚,掌握知识效果也较好。

(3)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加强与他人交流,以适应新时期课改发展的需要。通过网络研讨,明白了科学知识和道理,更让我明白了科学老师是需要全面的素质作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诸如:对学生分析不透彻,实验分组麻烦,课堂纪律难以调控维持等现象,今后还要多多与同班老师多沟通,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经验,切实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尽心尽力!

推荐第3篇: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王岗镇第一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期末即将到来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收获很多。 新的一轮教育改革,教师的角色发生着愈来愈深刻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方式发生着可喜的转变, 在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我立足科学课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对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组织学生在课内探究。

1、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

2、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来预测,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问题提出后要鼓励全体学生猜想,不能局限于几个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鼓励,激发兴趣。

3、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出结论。创设探究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以问题为核心开展进行猜测,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有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创设条件,加强实验教学。

计划是实验教学的依据。开学初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实验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制定一学期的实验计划。注意各项资料的撰写、积累,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小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引导,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同时作好科学课的课外延伸,课内反馈,抓好探究活动的落实。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了,学习也就更加积极主动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总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有付出,有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将有新的开始,今后,将本着求真务实、锐意进去、勇于开拓的精神,在探索和实践中再接再厉,努力做好科学教学工作。

王岗镇第一小学 郑鹏飞 2017年7月

推荐第4篇:六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科技活动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这一学期,我担任了六年级科技活动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共同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提高科技活动课的实效性。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发挥科技活动课优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科技活动课并不是容易的。

一、在理念上的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六个理念:科技活动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技活动学习的主体;科技活动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技活动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得需求;科技活动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技活动课程标准的评价应能促进科技活动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些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科技活动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科技活动素养。

二、在内容方面,我发现:

1、科技活动课的主要内容,增加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学内容。这样做更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技活动技术素养。

2、科技活动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尤其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在教学各方面的转变。

1、在上课时,教学方法根据课堂上出现的情况,灵活多变的运用;教学环节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由于文本提供的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很强,在备课时,我充分想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时间。所以,在备课时,我不仅考虑到文本的内容,还考虑到文本延伸到的内容,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以防上课时出现过多的学生质疑,而自己却不知怎样回答的情况。

3、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性课堂。有的学习内容,实践性非常强,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在课堂上,需要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搜集材料、合作探究、从中获取知识。而在课堂上,只是汇报交流结果。如铁的生锈。

4、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进步成长,促使学生学好科技活动课的积极性。

当然,我也遇到了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想方设法解决。在科技活动教学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多的收获。

2016年6月14日

推荐第5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康川学校 马明德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康川学校 马明德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认清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改革目标的能动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具体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4、创造性的挖掘课程教学资料,布置探究式的课外作业。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课外作业尽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课题。虽然那些课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但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在科学学习的兴趣与探究能力上有长足的进步。

三、充分利用教材,组织学生在课内探究。

1、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

2、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来预测,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问题提出后要鼓励全体学生猜想,不能局限于几个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鼓励,激发兴趣。

3、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出结论。创设探究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以问题为核心开展进行猜测,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有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创设条件,加强实验教学。

计划是实验教学的依据。开学初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实验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制定一学期的实验计划。注意各项资料的撰写、积累,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小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引导,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同时作好科学课的课外延伸,课内反馈,抓好探究活动的落实。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了,学习也就更加积极主动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一是知识的全面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没有而新增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去学习;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的问题;三是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条件的支持,但是学校的条件往往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如何去合理地解决好这一问题。四是如何把新课程的实施与学生升学更好的融合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去思考。今后我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推荐第6篇: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科教版五年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科学课上完,真的惊叹于自己的成长,同时也感动于身边的人和事。如果说自信、虚心、务实、反思是我前进的根本动力,那么前辈们、同事们的无私、热情则是让我坚定、勇敢走到今天的定心之石。又经历了一学期的锤炼,我有了很多的收获,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教学思想上 ,我结合《新课程标准》,将在大学校园中学习到的教育思想理念与新课程中上的教育理念相对比和相结合,取其先进的,创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的用这些理念丰富和武装自己的大脑,以求自己以更新,更丰富的教育思想投身到工作中去。同时在通读教材的过程当中,我对教材的各单元各课之间的构架、联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方便了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把握。

教学工作中,我认真了解孩子们的想法,虚心听取教研室有经验的老师们给我的意见,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努力摸索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争取通过我的课堂在带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再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我爱孩子们,想给他们每个人最好的教育。在日常教学当中,我尽量去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之处,因材施教,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也是这样,通过对某些孩子“特殊”的教育,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兴趣反过来就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慢慢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组织教学方面,一直是我的工作重点,也是难点。我经常虚心向学校里有经验的老师们、班主任们请教管理学生的好方法,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出一套独特的评价体制,并且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对一些调皮的学生,及时的了解情况,与班主任沟通交流,向班主任请教,共同管理好班级。

另外小组建设方面。这是科学组沿袭的传统,但是却是我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由于之前对小组建设了解的很少,所以就没有太多去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之后才发现,是我的失误了。忽视了小组建设,使我缺少了一个有效教学的制胜法宝。我想这将是我下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

总的来说,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还是完成的比较好,孩子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都还不错。但是通过反思,我还是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都是有待我下学期甚至以后的教学生活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希望我的教学之路走得越来越平坦。

梓棉小学

推荐第7篇: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王万庆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觉得这份工作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所以〃自工作以来〃我始终以勤恳、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我担任一年级的科学教学〃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1、课前准备: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的材料〃但是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节课的总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在根据每节课堂上的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

3、研究教学方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使科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学科。

5、做到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6、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自己多看些杂书了〃在头脑中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自我感觉在教学理念上〃在自己的教学中为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一套思维。

总之〃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理论知识不够〃教学经验不足〃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推荐第8篇:小学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工作总结

--------王明宇

在这一学期,我任教六年级科学课,感受颇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提高科学课的实效性。努力学习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发挥科学课优势,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虽然在教科学课之前,我学习了课程标准,阅读了相关资料,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科学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在理念上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六个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得需求;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些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其次,在内容方面,我把自然课与科学课进行了对比,我发现:

1、科学课的主要内容,不仅综合了自然课的主要内容,还增加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学内容。这样做更利于有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

2、科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课程中的内容更注重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再次,由于理念的转变以及主要内容的变化,引起了我在教学各方面的转变。

2014年06月30日

推荐第9篇:教科版四年级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5)四(4)班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担任6(5)和4(4)班科学课,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以下是我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总结。

一、教学内容完成情况与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本册教材的全部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如下:

1、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完成了教材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实验开出率也达到百分之百。

2、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对有关的现象、形式、状态等说出自己的感受;能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并愿意与同学进行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结果;能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设计。

3、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和态度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还是不够重视。

3、由于老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原因,总有部分学生不及格现象。

4、对学生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5、教学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

6、个别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多种问题:学习不认真,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总拖欠。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科学观念。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平时我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的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3、坚持检查学困生的转化情况,做好小结工作,使优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台阶,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一学期来,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2018年7月2日

推荐第10篇:教科版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师:

单位:光山县南向店乡天灯小学

电话: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 胡 天 胜

13949196551

开学伊始,四年二班的同学带着期待的心情跟我一起准备做溶解实验,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激动、兴奋和好奇...在上这一堂实验课之前,我了解了一下,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把食盐放进水里会慢慢化掉,而把沙放进水里却不会化掉。就像有些学生听说过“溶解”这一个词,但是不知道究竟什么是溶解。这一课主要是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变化的不同,来发现、了解溶解与不溶解的区别和特征。

本课第一部分是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里的变化。文中提出了四个问题,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怎样描述沙在水中的状态?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沙在水中没有溶解”?通过这四个问题,让学生发现溶解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是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食盐和沙在水中不同的变化是很明显的,可面粉的出现带来了一个新问题:面粉是溶解于水还是不溶解于水的?它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更接近于沙还是食盐呢?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再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上完了这一课,我感觉学生的观察还有描述不够深入,整堂课有点像走过场的味道。而且在描述食盐和沙子这一个环节不够充分,学生不做实验也能凭生活经验得出:食盐能溶解在水中,沙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们做这一个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观察到沙和盐在水中不同的现象,并能把它描述出来,为接下来观察面粉,理解溶解这一概念做好铺垫。但是学生在描述的时候,一下了说了盐能溶解,沙子不能溶解这一结论,而我也没有进一步让学生说出:你看到什么现象,说盐在水中溶解?看到什么现象说沙子没有在水中溶解?其实这是很重要的。只有在对现象进行深入地分析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还有一点,这一堂课组织教学搞的不够好,学生可能在这一学期第一次进实验室,过于兴奋,往往在我讲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动手去弄桌上的器材。当时的我没有发觉,只顾着自己去讲解;而且有些实验细或关键部分讲解不够透彻。在课后,组里的老师针对这个问题,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课堂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实验课的组织教学比较难把握,需要花更多的心思。

一堂实验课下来了,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自己讲的太多,对学生引导得过少,学生的自己探究缺少有效指导。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实验常规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

第11篇:教科版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网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网

镇海小学常识教育

科学常识教研网

中国科普博览

http:///kxjy/index2.asp小学科学教育联盟

http:///new_page10.htm缙云县青少年科技教育网

http://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网

回归线人民网环保频道 搜狐科技搜索引擎

津津花园

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普

http://.cn/舰船知识网络版

http://dna99.51.net/基因时代

http:///index.htm地理教与学

http:///地球频道

http://.cn/地球您好

http:///地震科普之窗

http:///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

第12篇:教科版科学三月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作为新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学科,通过一个多月的上课,我发现了自身的不少问题:

(1)没有注重教学环节设计。由于刚刚开始开课,由于缺乏经验的我不能很好地把握时间分配,及忽略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所以课上的很慢,于是在一边上课一边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并在不断听课过程中,慢慢调整和改进着我的授课方式。

关注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教学环节设计。看是否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上课前要多思考,怎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2)没有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最初的课堂上,由于我希望把很多的知识都教给班上的学生,所以有点脱离课本和教案,没有突出重难点,也没有多次深入强调并讲解,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教学顺序。

通过听课时认真细心揣摩,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些都将给我很大的启示。

(3)不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因为一味的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告诉他们,所以有点偏离新课改的要求,依然有点填鸭式的教学,导致上课的进度推进起来有些困难。

通过听课时学习其他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怎样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等。

(4)没有充分发挥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的作用。虽然也有大片的板书,但略显凌乱不够简洁明了。

之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琢磨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思考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5)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做到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又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教师的身体语言。老师在讲课中,往往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往往会使用各种身体语言进行强化,如一个眼神,一个会意或鼓励的微笑,一个恰到好处的手势,乃至教师在讲台上的步伐等等。教师的举手投足都是教学进程的一部分。以后会留意自己使用不当的身体语言,一定得及时改正。

总之,我认为只要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及时纠正自己不足的地方,不定期的作调整,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因地制宜,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动口、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那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4年3月

第13篇:一年级下教科版科学《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小学 刘树鑫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七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学到的探究方法对空气进行初步的研究。使学生发展自己在认识物体方面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2.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3.记录空气的特征,并描述自己所探究的过程。通过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空气的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为今后继续研究物体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经过本单元前6课的学习,学生从关注周围的物体开始,逐渐学会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对物体轻重、形状等属性的描述,在本单元卡站了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特征的研究方法。本课将试着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研究方法,用科学词汇从不同方面描述另一类物体“空气”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难点: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知识总结)。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回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出利用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进行对比观察的方法。 2.提问:回忆一下,在本单元中我们学过哪些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 (教师出示前面几节课的班级记录单)

设计意图:用曾经在本单元中学过的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是否透明、是否流动等来研究今天的主题——空气。

二、探索

1

2.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一)指导学生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

(教师出示一个空烧杯或一个空玻璃杯,让学生观察)

1.提问:老师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再想一想。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事物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探查,同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2.教师引导:你们真聪明!杯子里面不是空的,里边盛满了空气。 (板书:空气)

设计意图: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空气虽然是看不见、总被我们忽略的,但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我们离不开空气。

3.教师提问: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认识它吧!(引导学生说出“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很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4.提问。

(1)要想研究空气,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设计意图:首先使学生意识到研究需要有明确的方法(但这个问题比较笼统,只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在学生交流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2)空气在空中我们怎么研究呢?

设计意图:将问题缩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3)我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它“逮”住呢?

设计意图:问题更加具体!通过交流,使学生的思维更有指向性,便于实现学习目标。 (4)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塑料袋儿,看一看、想一想,你有好的办法了吗?

设计意图:问题指向到一个具体的方法。使学生的研究落实。

(5)我们“逮”到了空气,你将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

设计意图:研究材料的问题已经解决,下边的问题指向我们研究的目标——观察空气的特征。

(二)指导学生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1.提问.(1)可以用什么感官来观察空气?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用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用鼻子“闻”等。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贴:眼睛、鼻子、手,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2)引导:本单元我们曾经研究过什么物体呀?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回忆之前研究过的专项——“水”。也暗暗地提示学生回忆研究水时用的研究方法。

(3)大家还记得,水有哪些特征吗?

2 设计意图:问题具有直接指向性,让学生思考“水专题”的研究方法。 (4)我们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水的特征?

(5)我们研究水的时候,是将水与哪些物品进行比较研究的?

(6)现在,你能把空气与水和木块,再进行比较研究吗?看一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空气与水和木块的比较研究,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的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教师要用关键词,将补充的方法呈现在班级记录单上。

2.描述并记录空气的特征.(1)提问:还记得在第一课和第五课的时候,我们使用过的记录单吗?

设计意图:记录单的再现,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经历从木块到水,再到空气的科学观察历程,初步感受科学观察的方法。继续加强培养说和听的习惯。

(2)小组内讨论,怎样描述空气的特征。

(3)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特征的?

学生:“用眼睛观察空气是透明的、无色的、跟水是一样的” “跟水对比,水是流动的,打开袋子,空气就跑了,说明空气也是流动的”等。

(4)班级集体论证:“空气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看见这袋空气是透明的,跟水一样”“我闻不到空气的气味”“我摸不着空气”等。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总结。

(5)提问:“在本单元中,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了物体”“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设计意图: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类描述。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补充班级记录单。这节课也是本单元的小结课,学生将回顾他们在本单元的研究活动,总结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和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在本单元,学生主要是通过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学会从不同的方面、多个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描述。

三、小结

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其他的物体。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的整理,持续培养科学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空气

无色 无味 透明 气体 3

第14篇: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09

第一单元单元解读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棵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 植物是“活”的吗 6 校园里的植物

二、本单元教材分析:

“植物”单元,将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变化。其学习目标来自于课程标准1~2年级的三个学习内容:

7.1.1知道植物都是生物

7.3.1说出周围常见植物名称及其特征

8.1.1说出植物需要水喝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课程标准没有对学生认识怎样的植物作明确的要求,教师可以适当选取当地一些典型且便于观察的植物引导学生认识。对于植物的特征,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茎、叶、花等主要器官,知道不同的器官也有差异,但都是植物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与植物能够“活”着有着重要的联系。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因而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的观察到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上课时候学生调控肯定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学生有限的注意力下,抓重点引导,辅以游戏、观察、探究、交流强化。

本单元中,各课虽然有侧重,但是都围绕“植物具有区别与非生物的特征,是“活的”、“有生命”这个主概念展开的,体现了单元学习的连贯性、综合性级概念与探究协调发展的特点。

总之,作为刚跨入小学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对全新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也为上好科学课带来了契机。加上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相信他们会倾注更多的热情来学好这门课程。大多数学生会喜爱科学,特别是男生,对于科学实验课充满了期待。但由于之前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这门课程,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课堂主动参与思考性也会不足,今后要在这几方面多多强化。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4)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5)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五、本单元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以及和同学合作交流的习惯。

1-1.我们知道的植物

引领时间:第二周9.12-15 探究活动建议: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第一课。因此学生对于这门功课是陌生和神秘的,此课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科学学习无限的遐想,能够引发学生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这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立足于学生对知识的元认知,从“我们知道的植物”这个熟悉的话题入手,引领孩子走进科学,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化,能够描述植物的几个主要器官(根茎叶花)。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持久的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因此本课还设计了一个环节种植植物,这是学生进行长期观察的首次尝试,学生家长的帮助。坚持观察和记录将为学生完善植物的认知起到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怎样观察、描述植物。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认识书上图上的植物。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许多多的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有30多万种。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展示自己的小成果)。

3.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个别同学说说,其他同学补充。4.塑料花是植物吗?学生讨论交流。

准备两棵植物,一个是真花真植物,一个是逼真的假花,假植物。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塑料花不是植物。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课前同学们采集了一些植物,搜集里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下面在组内给同学介绍一下。

2.选择组内你认为最有趣的资料或采集的植物介绍给大家。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

1.我们校园中也有各式各样的植物,看一看你们认识哪些? 2.校园中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 四.拓展活动

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植一种植物,通过画画或拍照的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老师引导学生掌握步骤方法,学生分组交流自己准备种什么,打算如何去做。 五.作业设计:

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植一种植物,通过画画或拍照的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教学反思:

1-2.观察一棵植物

引领时间:第三周9.19-21

探究活动建议: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植物是与生命的,并能简单的说说植物会生长、死亡,需要阳光、水,大部分长在土,少部分长在水里等等,本课是在此基数上让学生观察一棵植物,深化对植物外形特点的认识,重点指向根、茎、叶、花等主要器官。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植物是生物”概念。本课主要是以观察、描述为主,一年级的学生观察主要方式停留在看上,这个时候教师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方法除了看,还有很多,充分运用手、耳、鼻的感官器官。同时通过观察让学生学会记录(即绘画)主要外形特点,或者拍照记录。当然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要求不能太高,合理即可。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与技能: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情感、态度: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2.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凤仙花、记录单、植物拼图、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导语:星期天,维尼熊去植物园游玩,植物园里的植物真多啊!(板书:植物)小朋友,我们跟维尼熊一起去看看,他看到了哪些植物?

2.在游玩中,维尼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怎么办呢?小熊维尼决定好好观察这棵植物,回去问问见多识广的跳跳虎。

二、观察一棵植物

1.整体观察植物。

拿出教师准备的一盆大的凤仙花,学生观察说说看到的情况。在学生的交流中呈现植物的结构:根、茎、叶。

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得更仔细,小熊维尼决定走近这棵植物的茎和叶。走近了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摸)

(2)学生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在交流中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

三、画一棵植物

过渡: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如果把这棵植物画下来,再去问跳跳虎,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怎么画呢?我们先来看看科

学记录单吧!

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学生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指导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棵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在示范的过程中,强调边观察边画,顺序是:茎——叶——根。

2)观察植物的根,指导画根。 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围绕科学记录的真实性进行研讨和评价。

四、小结

过渡:你的介绍,看了你们画得画,认出了这棵植物,原来它是****!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考考大家,你们能接受挑战吗?(投影逐块展示拼图) 1.请两位学生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

2.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以怎样去观察呢?(PPT播放其中一棵树的远景、近景、茎叶的特写。

3.结束:今天小朋友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

五.作业设计:画一株植物,要具有根茎叶结构。 教学反思:

1-3观察叶

引领时间:第三周

探究活动建议:本课是观察了一棵植物以后,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叶的共同特征和特定植物叶的特征进行更加具体观察。学生对叶比较熟悉,对叶的结构、外形也有一定的认识。本课重点观察的是叶的外部特征,通过观察不同的叶子建立起不同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又存在着形状、大小、颜色等差异的认识,体会到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知道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引导学生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3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 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

2.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具体名称不作要求)

3.提问:“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知道它们的名称。

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

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在观察之前, 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

是什么颜色的?”“叶的大小如何?”“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行。

5.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小。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样性。叶的形状只要求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6.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这是什么叶呢?” 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 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 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

四、画一片叶(活动手册)

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教师在示范时, 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 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哪一片叶。

五、拓展 做叶画。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 最好是实物作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作品可做展示。 教学反思:

1-4这是谁的叶

引领时间

探究活动建议:叶的特征是辨认植物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在观察、认识了叶一些显著特征之后,依据这些特征寻找叶来自于哪棵植物,既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观察叶,加深对叶特征的认识,又能通过认识多种多样的叶,感知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学生第一次到室外开展活动,往往比较好奇,因此建议室外观察前先分好小组,明确目标,指导记录,帮助学生有序有效的开展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4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教师准备:课件。为学生准备:冬青叶、牵牛叶、法国梧桐(悬铃木)叶、松树叶、月季叶等,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学生活动手册。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

“猜叶”的游戏。教师把课前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请同学们猜。还可以由学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特征,邀请其他同学来猜。

二、到校园里去找一找

1.在寻找前,组织学生适当交流并引导全班达成共识。即要到哪里去找?怎样才算是找到了?活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 只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色、形状、边缘等特征匹配的时候才算是找到了。

“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是本节课的主要探究活动,建议用15分钟及以上的时间。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引导学生对手中的叶反复观察、比对。同一片叶,往往能够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处的树木。这边找到了,可以追问其他地方还有吗?给学生在后面的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三、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围绕“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在哪里找到的?” 两个问题进行,教师还可以补充“除了这个地方,找的过程中还在哪里也发现了这种植

物?”请学生面向全体同学说,其他学生补充。

1.学产生分小组畅所欲言。2.全班交流,老师总结发言。

作业设计:师生共同完成活动手册的活动记录。 教学反思:

1-5植物是“活”的吗

引领时间:

探究活动建议:本课将引领概括前4课收获,结合自己种养的植物过程中的发现,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这是本单元核心目标。一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弱,对于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零散、粗浅,需要教师帮助梳理和回顾。教科书因此安排了把我们种养的植物带来观察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两项活动,通过老师指导进行观察,对记录表进行回顾,以及同学间相互交流和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3 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教学难点:证明植物是“活”的。

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照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件出示因引入,设疑带入。

1.用课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据此提问:“兔和蝴蝶是‘活’的吗?”请学生说说理由。学生会从兔和蝴蝶会动、会吃等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面进行解释。此时教师可以呈现一盆植物,提问:“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

2.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教科书第15页所示的“班级记录表” 中。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会有:有叶、有根、有茎,会开花、会结果、会长大、会生病、会枯萎、会死亡,长在土里,需要阳光、水,要施肥等。

二、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

1.活动一:学生把自己在第1课种养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自己1个月左右的观察记录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证据。先让学生再次观察植物,回顾1个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自己是怎么照顾它的,然后让学生组内交流哪些现象说明植物是“活”的。接下来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植物并交流。最后,教师小结,把“绿色”“有茎”等不能作为证据的理由划掉。

2.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教师可以准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问学生:“这棵植物是‘活’的吗?它有叶吗?它是绿色的吗?”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活动,把“绿色”“长在泥土里”“有叶”等划去,帮助学生认识到“会长大”“要喝水”等说明植物是“活”的。

3.活动二:出示春、夏、秋、冬四季苹果树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生按顺序依次观察图中的苹果树,说说同一棵苹果树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识这棵苹果树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下一年中这棵苹果树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会生长变化,这说明它是“活”的。

三、学生交流谈论:

1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说说理由。 2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么?

四.老师总结: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爱护它们。 作业设计:师生共同完成活动手册P5的活动记录。 板书设计:

5.植物是“活”的吗

需要阳光 有颜色

会长大 能开花 ____植物是活的

有果实 会长叶

„„

教学反思:

1-6校园里的植物

探究活动建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3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问学生,“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在哪里见过它?” 教师适时介绍植物名称,帮助学生梳理植物各个部分的特征。

2.教师再出示一张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实物,请学生观察和描述。这时教师初步形成班级记录表。记录内容可包括学生说到的叶、开花、有果实等,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 例如墙角、墙上、池塘里等,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等。

二、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1.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注意安全,不能边走边画, 安全保管铅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要求:①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②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③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④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

2.首先把他们带领到事先确定的一棵植物前,组织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观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活动。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三、交流展示:

1.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在学生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描述自己画下来的植物的特征,说一说这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哪里找到的植物,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2.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足,教师需要不断追问、引导:“这棵植物长在哪里?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叶有什么特征?这棵植物开花了,

以后会怎样变化呢?”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记录表中。最后教师设疑: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四、教师小结:校园里的植物既净化了空气,又美化了校园,我们应该爱护它们。

五、作业设计:师生共同完成活动手册里P

6、P7的表格和评价表。板书设计:

6.校园里的植物

校园里有丁香、小白杨、杏树„„

不拔起、不采摘、不伤害植物

教学反思:

科学阅读

第15篇:一年级下教科版科学《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天津市红桥区跃进里小学 陈杰雨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4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物体有很多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描述为大或小、轻或重、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等。本课要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开展“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活动:1.聚焦分类话题;2.制订分类标准,进行分类;3.研讨,回顾学习过程:4.了解分类的意义。通过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清晰有序地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科学地观察、描述之后进行科学的分类,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明确分类标准的细化是准确分类的要素。教材中提示选用的教学器材为前三节课观察的物体。在本课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便于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学生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一年级学生逐渐了解了科学课程的特点。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但是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培养阶段,在行为能力上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同时,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仍需进一步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科学态度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器材准备】

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小朋友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找酸奶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类,体会分类对于人们生活的帮助,分类可以让人们更便捷的生活。

1 2.我们也观察了许多物体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

(学生根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课上观察的物体特征) 设计意图:从物体特征入手,聚焦分类标准指向的是物体的特征,并贯穿全课。 3.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板书:给物体分类)

设计意图:聚焦话题,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二、给物体分类

1.描述物体特征,确定分类标准。

(1)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学生拿出活动手册。

(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理解分类是以特征作为标准的,而且标准有很多,为开展分类活动明确主线和目的。

2.初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

(1)引导学生根据制订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统一确定一种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直观实物进行初次分类,帮助学生明确分类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开展不同标准的分类,并且这种方法的分类结果无法悬挂展示,不便于交流。

(学生思考,商量改进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行给物体做编号的活动做好铺垫。

(3)指导全班同学按照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

我们有什么办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较恐龙大小的时候,有个编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我们也来给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

(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

设计意图: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先对物体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学会分类的基本操作方法,为后边的活动开展打好基础;再从中发现不方便、无法反复使用以及不便于交流的问题而找寻改进措施,从而开展编号活动,为后边的活动开展以及交流研讨活动做好铺垫。

2 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 (1)小组总结物体特征。

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

(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根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

(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

(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

(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同的圆圈里)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

(5)学生悬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 (学生遮挡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记录单)

设计意图: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指向分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特征,便于寻找和生活便利。学生通过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特征作为标准对物体多次分类,不但能更好地了解物体的特征,而且对分类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更深的学习与体会。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是为了给下一环节做铺垫。

4.解密活动。

(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

通过观察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哪种特征,并说明理由。 (2)相应小组进行展示揭秘,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于分类标准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观察、总结物体的特征,方便我们的生活。

三、交流研讨

1.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分类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

2.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你发现在哪个相同标准的分类中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统

3 一?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些相同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要想达成一致,还要有相同的细化标准界限。以轻重这一特征为标准的分类,不同于大小的比较。同样的物体有大有小,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但是对于轻重这一特征,在制订标准的同时还要细化轻重标准的界限,也就是说只有将标准制订得更准确,才能进行更准确科学的分类。

3.根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活动的交流中已经发现这一问题。本环节是让学生对于相同标准,分类结果却不同的现象进行研讨交流,进而发现分类的标准除了特征之外还要有细化的标准,从而掌握科学分类的正确方法。

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 1.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手册。 2.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 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并修改完善记录的过程就是梳理和总结本课知识的过程,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4.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

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的?

(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分别说说是哪些方面的分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便捷生活的)

设计意图:理解分类的意义不仅是更好地了解特征,还能帮助我们便捷生活。 【板书设计】

给物体分类

特征 分类标准 细化标准

4

第16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工作总结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总结

白云小学

郑若曦

一、任教班级概况及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的科学课。进入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但在具体教学中可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教科书中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直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具体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撑概念建立的过程性活动,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没有人为的“伪证”。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教科书中有多处涉及了这类实验,如“溶解的快与慢”“比较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探索尺的音高变化”“观察上肢的运动”“测量心跳和呼吸”“体验心脏的工作”,等等。在四年级引入控制变量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已经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在“天气”单元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坚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要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教科书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如“描述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描述物体是怎样产生声音的”,等等。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比如“天气”单元中,需要学生对所记录一个月的天气现象进行分类的统计和分析,还要利用柱形图等做出关于这一季节天气变化的一般规律。

四、主要材料清单:

1、“天气”单元 测温器材:温度计; 制作雨量器器材:高于15厘米的直筒透明杯子。 其他器材:放大镜、搅拌棒。

2、“溶解”单元

过滤器材: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 气体溶解器材:带有橡皮帽的注射器; 蒸发器材: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

3、“声音”单元

发声器材:大小不同的音叉和铁钉、锣、鼓、钢尺; 传声器材:铝箔(能折叠成1米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尼龙绳。

4、“我们的身体”单元

模型:人体结构模型、人体骨骼模型、心脏模型; 其他器材:哑铃、吸耳球、大约1米长的塑料管。

第17篇:一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科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判断与思考。 总之,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在本人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钻研科学理论,继续学习教学方法,及时总结,认真反思,做出更大的成绩

第18篇: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学生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科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科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科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

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4.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 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

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积极参与全国教师专业培训和学校的接力式教研,摸索教育教学特点,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四、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科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以致于成绩上不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2018年2月

第19篇: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2018年7月7日

本学期我仍担任一(1)班科学教学工作,由于学生对科学知识了解甚少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只能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提高自身素质。

面对新教材,我只能积极、主动、认真地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育教法,更新观念,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

二、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为工作指明方向。

教学计划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只有精心制定好教学计划,教学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如果随随便便写一个计划,肯定不会有太大的价值。如果是悉心制定的计划,价值就太多了。我刚开始学习上科学课,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我才有上课的勇气。在教学工作进行之前我对全册教材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对重、难点进行比较,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使自己在教学中能把握先机,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有的课以老师讲授为主,介绍科技发展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等;有的课以活动为主,老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有的课要以学生搜集资料为主,在课上互相介绍自己的收获;能做实验让学生亲历

学习过程的,要尽量让学生动手实验,亲自体验和感受。在教学中,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评价有过程性评价,也有结果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又要关注学生的课上表现,如回答问题流利、简明,能用上自己生活中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课上听讲、动手动脑等情况,特别关注学生自己的生活观察和思考,动手实验等。

五、继续搞好实验工作,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习惯。

在实验前进行安全和方法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再设计实验时,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案,然后全班讨论,最终制定出可行的实验方案,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发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达到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培养全体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都有待于在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

第20篇: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科学的教学工作,由于低年级儿童教育特点,我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提高自身素质。

面对新教材,我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更新观念,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提高学生的各种各种能力。

二、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为工作指明方向。有人觉得教学计划是花架子,是让学校领导看的,我还是不太同意。如果随随便便写一个计划,肯定不会有太大的价值。如果是悉心制定的计划,价值就太多了。我刚执教科学才一年,有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我觉得有的放矢。在教学工作进行之前己对全册教材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对重、难点比较清楚,对学生上学期和现在存在的问题认识清晰,在教学中能把握先机,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注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课以老师讲授为主,介绍科技发展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等;有的课以活动为主,老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有的课要以学生搜集资料为主,在课上互相介绍自己的收获;能做实验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的,要尽量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在教学中,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更多教师工作总结网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评价有过程性评价,也要有结果性评价。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又要关注学生课上表现,如回答问题流利、简明,能用上自己生活中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课上听讲、做笔记情况等,特别关注学生自己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动手实验等。

五、继续搞好实验工作,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习惯。

在实验前进行安全和方法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小水车的过程,拍照记录,让全体学生欣赏和学习借鉴,以达到带动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资源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环境的的变化、关注世界科技发展和新成果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特别是网络资源,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丰富学习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身边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继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只有继续钻研科学理论,继续学习教学方法,及时总结,认真反思,才能做出更大的成绩。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