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22 08:36:21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文成实验二中

林双华

本学期,本人任教八年级三个班的历史与社会课。由于八年级的历史是中考必考科目,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凸显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学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积极参加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并写好心得体会。

5、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

6、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7、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观看爱国主义影视,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8、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9、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3、加强了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此外,学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四、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总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二〇一四年一月

推荐第2篇: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初二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坚持看书学习,特别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上课时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材料。我收集资料的办法多种多样,或做索引,或剪报,或抄录于卡片和笔记本,或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作业做得好的我也保留下来。我把这些资料归纳分类,使用起来很方便。讲到这个问题就感到左右逢源,轻松自如。可见,教学者,欲教必须先学,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

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总结:

(一) 社会课的语文教学法

在社会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自古文史相通,社会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因此,对社会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另外,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社会课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指导学生围绕社会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写出提纲和要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考试中,我也采用作文的方法,把论述题改为“社会小作文”,或写读后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实践证明,社会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 是很有益处的。

(二)社会课上的辩论赛

课堂讨论一直是社会教学的难点,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各自陈述意见,再自由争论,最后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在世界古代史教学中,我组织的课堂讨论题目是:“顺境逆境孰利孰弊”,正方的观点是“顺境利于成长”,反方的观点是“逆境利于成长”,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三) 社会课的抽签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我采用的是抽签提问法。抽签,机会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抽中,因而认真看书,积极动脑筋想问题,不敢懈怠。所抽的签可用纸片做,每张纸片上只写一个学生的名字,装入信封中。提问时当众抽签答完后将签装入另一个信封。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答题水平,每次提问都打分(不公布),记入平时成绩。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作书面回答和写在黑板上,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社会课上的热点问题

社会与政治部分家,教学内容还涉及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要启发学生从社会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上社会课会离题,扯得太远了。其实不然,首先,从社会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上面所谈到的,是我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一些做法,有一些还停留在想法阶段,还是十分粗浅的。教海无涯,学无止境,我会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以上的几个方法是我在教学海洋边拾到的几个贝壳。

林冰淑

2015-1-25

推荐第3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答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月考答案

1、选择题(每题两分,共50分)

1——

5、CCACB

6——

10、BDDCC

11——

15、ABCDD

16——20、BCBDC

21——

25、DACDA

2、非选择题(共50分)

26、问题一: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

问题二: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棉纺织业(1分)法拉第(1分)

问题三:电灯、电话、飞机等。(2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过度到工业文明(1分) 问题四:蒸汽机(1分) 蒸汽时代(1分)

问题五:欧洲(1分)非洲、南美洲(2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南美洲、非洲进行殖民掠夺,导致该地区落后;欧洲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2分)

27、问题一:文艺复兴(1分)人文主义(1分)

问题二: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阻碍社会进步。(2分)

问题三:闭关锁国(1分) 阻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不利于与外国交流,使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言之有理即可,2分)

问题四:启示:进步、开放的思想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反之,落后的思想则能起阻碍作用。(言之有理即可,2分)

28、问题一:《权利法案》(1分)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答对两点给2分) 问题二: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1分)

问题三:法国(1分)启蒙运动(1分)

问题四: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阻碍,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等(答对两点给2分)问题五:BA(2分) 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2分)

29、问题一:中国的指南针等四大发明技术已经传入欧洲,欧洲的造船技术提高很快。当时已经日益流行地圆学说(答对两点给2分)目的:为了得到大量的黄金和香料(1分) 问题二:A (1分)功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分)

问题三:明朝(1分)马六甲海峡(1分)非洲(1分)

问题四: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掠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答对两点给2分)

问题五: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致民掠夺,给美洲文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1分)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西洋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1分)

推荐第4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答案

八年级第一次教学评估·历史与社会答案 (2011.10)

一、选择题(1-20每题1分,21-30每题2分,共40分)

1-5ABBCC6-10CBBBC10-15BCAAA16-20CBADB

21-25BBDBB26-30ADCA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2分)

(2)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2分)

(3)主要是两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河姆渡地处长江流域,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半坡地处黄河流域,寒冷干旱)(4分)

32、(1)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 C.印度、恒河流域D.黄河、长江流域(4分)

(2)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2分)

(3) 古埃及的金字塔古中国的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印度最早的城市摩亨佐 达罗等(3分)

33、A---cA----eB----d

C---bD----aD----f(6分)

34、(1)古代埃及(1分);法老(1分);胡夫金字塔(1分)。

(2)大禹(1分);禅让制、世袭制(2分)。

(3)汉谟拉比(1分);《汉谟拉比法典》(1分);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1分)。

35、(1)略

(2)与城市建设、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能源开发等发生矛盾。

(3)略

推荐第5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和世界上古史、中古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钟,我打算将课堂教学时间分成三份:前五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种教学新课;后十分种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积极参加学校和科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6、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刘斌

2010-9-10

推荐第6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1、本人任教的班级是803——806两个班级,这4个班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一的社会课中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于初二的下学期的历史内容相对较为陌生,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近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学科知识以及学科特点,都需要我们教师花大力气去引导和点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并没有丝毫的减轻,放松不得。

2、从这几周的课堂教学看,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好,尤其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听课与做笔记以及完成作业的质量上存在明显的偷懒现象。

(2)学生对社会学科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部分优生对社会学科也不感兴趣,这对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是很不利的,所以这学期,要想提高这几个班级的历史与社会成绩和学习能力,困难很大。

(3)学生对学科的一些历史知识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经常表现为“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又称为现代化。工业文明发展进程又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的早期阶段,也称原初现代化。在这一阶段,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经过工业革命后,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上半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全面到来,人类社会有许多不适应,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得到顺利推进。第五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工业文明深入发展的阶段。

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分别教授。这种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编的方式。中外混编不是简单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拼盘,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正确地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给中华文明定位。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工业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区封闭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即全球化。当前,全球化迅猛发展。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深刻理解现实是十分必要的,也构成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册涉及的历史时期内,与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单元叙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即全球化的开始。第二单元叙述了工业革命后,在寻求市场的力量的推动下,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第三单元叙述了整体世界形成后,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世界大战。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历史的进步。人员的流动,物种的传播,商品的交换,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把首先在西欧兴起的工业文明传播到世界,使亚非拉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西方殖民扩张为载体的,伴随着侵略与掠夺。全球化过程,特别是早期全球化过程,又是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的过程。即使在殖民体系瓦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依然居于全球化进程的中心主导位置,建立了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本教材力图全面把握全球化的这两重性,在第一和第二单元中分别做了叙述,既揭露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殖民扩张的血腥,也肯定全球化的进步和积极作用。

三、学期教学目标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2、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

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4、其他措施。

(1)做好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3)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和解题,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4)帮助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提高合格率。

(5)做好中等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提高优生率。

(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推荐第7篇: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随着期末学业考试的到来,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也即将划上句号,回顾本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期学生成绩:

本次期末考试260人参考,其中及格人数206人,占79.2%;优秀人数154人,占59.23%;特优人数45人,占17.23%;不及格人数为56人,平均分77.04。

从成绩分析可以看出,初二年级成绩贫富差距较大,除了优生就是差生,及格至优秀之间25分的分数内竟然只有50人。本人有幸监考了初二年级的期末考试,在最后两个考场上的学生基本上不怎么答题,甚至第五考场很多人在英语考试时,英语听力还没放就已经全部填好答案了,然后趴桌子上睡觉,推及到其他科目去,这样的学习态度肯定不可能考出一个高分。

一学期下来总有些收获或启示,教学总结贵在总结经验与启示,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奠定基础。

1、成绩或经验

针对期中考试惨遭滑铁卢,本人在下半期调整了教学思路。我们有句话叫做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尤其是面对历史这种对识记要求较高的科目。因而在每节课新课之前我都会抽5到10分钟带着学生一起回顾下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以回顾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增强学生的记忆性。

同时我还调整了教学进度,加强了对学生的答题技能的指导。从期中考试后到期末考试的半个学期里面,初二各班一共做了四套试卷,并且每套试卷我都进行了逐一的讲解,因而到了期末考试,年级均分确实比期中提高了12分,并且学生在复习时也比期中复习更加从容淡定,更加有把握。

2、应该改进的地方

经常阅读学习新课标和教学专业知识,体会其中的内涵与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转变教学观念。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1)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营造师生平等、互助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氛围。认真创设历史情境,让历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4)历史教学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历史书籍。

3、关心、了解、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本期通过各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加强师生沟通,开展赏识教育。及时反馈信息,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耐心细致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积极引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历史学科能力,不断进步。

4、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备,如投影机、幻灯片展示台等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增强直观效果,提高学生兴趣。

5、积极开展活动课教学,通过活动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开展了学唱和欣赏历史歌曲,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小论文写作、改革开放后家乡的新变化调查活动、寻访历史人物和历史遗迹、观看历史题材影片等历史外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总之,这个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教学有收获,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教学质量还不太理想,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今后,应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推荐第8篇:初二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初二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学期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执教80

4、80

6、817三个班的历史与社会,工作中有收获和快乐,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做到更好,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热爱教师工作,思想进步,团结同志,无私奉献,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和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踏踏实实地工作,老老实实地做人。

二、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学期我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业务学习计划,严格按照学习计划,有序有效地进行了学习,我觉得自己的业务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我又认真学习了几本教育教学丛书,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平时我阅读了《蔡林深与洋思教育》等书,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好的应用。我还积极参加了新教师教学培训,并认真做好记录,专研学习,使自己的教育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老教师尤其是我的师父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学期来,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在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一面自觉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方法、优秀教学方法等,一面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研究,着力点放在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能力---形成品格上,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兴趣,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提高,各类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目标。对于班级的学困生,给予特殊的关照,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社政的兴趣。

在教研工作方面,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一方面认真听取同行的意见,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反复修改自己的教案;另一方面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毫无保留的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为新教师的尽快成长,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第三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本期听课达30余节;第四积极参加“小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努力打造一个“生动、和谐和高效”的历史与社会课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在作业批改方面,力求做到:认真、细致、全批全改,对后进生的作业进行面批,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反思方面,坚持做到了上完每一节课后,都认真地总结得与失,及时写好课堂教学反思。

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

2、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指导和活动的开展还不尽人意,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3、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尽人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进一步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转化后进生力度。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在教学工作中,本人应多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在教学质量上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卢海华 2013.1.10

推荐第9篇: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14年6月30日

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又一个学年转瞬即逝,这一学年,我既经历了困惑,也收获了欢乐。由于是带毕业班,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有一丝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同时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获取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氛围和学生的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认真分析教材结构,把握重点与难点,认真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解析问题,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历史课,会令学生和教师都受益不浅。

二、愉快教学

课堂上,我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信息反馈,调动学生对历史课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学习历史,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我会有针对性的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兴趣学习。对于即将毕业又有着升学压力的学生来说,课堂的内容既要讲究身心的愉悦也要讲究内涵;既要对历史与社会教材知识进行丰富的思想表达,也要有符合时代要求的独到见解;既要揭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也要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的内在联系。如我在复习中国近代探索这节内容时,引导学生比较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变化,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的整个发展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前期新文化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之时的重大事件,再让学生把新文化运动放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去考察分析,中国新文化运动发生于世界近现代交替时期,明显地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后期转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动员。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经常在课堂上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尽可能的为学生展现一个鲜活的历史,这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也有益于他们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三、寻找失误

为了了解学生内容的掌握程度,我会定期的对他们进行测验,为了出一份高质量,适合教学要求的试卷,我常向带毕业班有经验的老师讨教或网上搜集资料,并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测验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我会将学生的失误进行分类总结,通过对不同类别错误的学生进行交谈,找出学生失误的原因和自身工作中的疏忽,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更改教案和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与时俱进

历史教学不能单靠课堂教学,因为书本所记载的事实都是已经发生了的,做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也会补充适量的贴合学生实际,贴合中考的时事引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关心社会,学以致用。

在当前课改的形式下,死守课本是跟不上潮流的,而且现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不注意对社会发展的知晓,很容易造成思维僵化。所以我平时关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动态,从报刊、杂志、电视、网络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增加阅读,积极思考,师生之间相互交流。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努力工作,开拓进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2014年6月30日

推荐第10篇: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担任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与思想品德的教学任务,所教班级与去年一样多,分别是九(

4、

5、6)班。一学期来,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作为毕业班的任课教师,更加认识到学科的重要性。在开学之初就认真制定计划,研究中学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认真地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

在本学期,主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学生和本地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认识,明确观点,树立正确的崇高的理想。

3、九年级面临升学任务,课堂教学内容除课本知识外还要结合时政热点。作为教九年级老师,认识到要面临中考,考试方式由开卷改为闭卷,分值也升为50分,故在课前做到格外认真地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其它适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11篇: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历史课教学。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现就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新课改 ,提高教学效率

今年中考,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特别是历史学科的课时少、考试范围广,历史学科中考考试时间短,我们要在初三这短短的一年中不仅要完成新课教学任务,还要进行全面的复习备考。真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教育教学就是同时间赛跑。

针对这些情况,要是按老思路,老办法来教育教学是肯定行不通的,这就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全面把握学生的情况和中考改革和考试趋势,结合我校实际,学生实际,确立了今年中考历史复习备考的方针:厚今薄古、厚中薄外、突出历史主干知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侧重于正确历史观、历史分析方法的教育和培养。这使我的教育教学不再盲目,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1、第一阶段复习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在进行第一轮复习时,首先抓住教材基础知识的复习,梳理主干,回扣教材,比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基本的历史线索等,引导学生逐课

进行复习。然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补缺补漏,强调重点、难点;最后,通过完成一些月考来巩固成果,力争课课通关。同时还积极做好学生的培优辅差工作。

2、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着重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分门别类的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激活学生思维,提高他们认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列表法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根据考试范围,分为十个专题来复习,通过线、面相结合,点、线成面,做到点实,线清,面广,要求学生将已基本掌握的教科书内容前后上下、东西南北贯通起来,构建知识网络,获求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既有助于学生把握问题的内在联系,又更加踏实的掌握了知识要点。

3、第三阶段是进行模拟考,做好考前热身运动。这一轮复习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全面演练知识、技巧、方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能力,轻松迎接中考。因此,我认真研究以往的中考试题,研究《考纲》、《课标》,研究热点、焦点问题和周年问题,把握中考命题的原则和趋向,精心筛选每一道试题,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做到考后全批全改、及时讲评。在讲评习题的过程中,做到:(1)强调学生要注意书写的格式。(2)有针对性,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讲清讲透。(3)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要深入分析失误的原因,并教给学生纠正错误和克服失误的对策。训练完毕,归纳每一种习题的解答技巧及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应考能力。

三、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升教学水平。

1、认真钻研教材,增加知识储备。俗话说:“给人一杯水,自身得有一桶水”。因此,我除了钻研教材,认真讨论课文的重难点之外,还广泛阅读与教学相关的书籍,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资料,广泛涉猎,认真学习,积极参加课程培训和继续教育,从知识、能力全方位充实、提高自己。

2、谦虚好学,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平时除了去听区教研组里组织的公开课外,还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

四.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在第一轮基础复习时,由于时间紧,复习时过于仓促,导致学生的基础复习不够扎实,复习不到位。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思考。

3、教学时间短,没有过多的经验积累。

4、和其他教师交流不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属于我的路还很漫长,我会一如既往的在自己钟爱的事业里追求卓越。

20

11、

7、1

第12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小编精心推荐: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1)、(2)班的历史与社会课,由于学生对本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基础较差,其中有几为男生调皮,爱说闲话,不讲学习,但课堂气氛活跃,布置作业及时完成,有15%的学生作业工整清晰,有15%的同学字迹潦草,书面不清晰,有一种蒙混过关的心理,总体比较好的。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1、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

2、知道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改变了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3、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4、收集与交流中外古代传说,从中找出反映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化和无数先民创作文明的传说、故事。

5、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1、通过了解大河流域的文明和早期国家河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体会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

2、从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发现四大文明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理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历史进程的影响。

3、通过观察图片发资料,掌握文字,城市遗址,青铜器等,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4、分析县体资料,理解等级制度及其存在的根源,认识军队和刑法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5、从蓝田人家园的变迁,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6、参与社会调查,利用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学会分析,归纳历史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历史现象。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1、依据资料,描述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兴衰和基本社会特点。

2、利用资料,说明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发展过程,以及欧洲建庄园制度、等级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提炼,说明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

4、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身边的文化现象,并能进行比较和鉴别。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研不绝的中华文明

1、通过本单元基本史实的学习和整合,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并能通过比较,发现每个时代各自的时代特色和精神风貌以及与世界文明的差别。

2、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整合相关史实,认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意义。

4、养成关注普通人生活的意识,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文化成就的过程中,培养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教材主要内容概括

第一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人猿相揖别;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国家;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第二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三课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三课告别野蛮。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

第三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种性。

第四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流天下;第二课汉唐盛世;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四、课时安排及措施:

本教材授课42课时,复习6课时,测验6课时,机动6课时,总计60课时。

措施: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及时调整课程的浅,难程度,深入了种学习情况,按学习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难度适应,瞄准把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学有作用,尽量做到教学相长。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二】

一、学情分析

1、本人任教的班级是八年级三个班,他们在上个学期的社会课内容相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于初二的下学期的历史内容相对较为陌生,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近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学科知识以及学科特点,都需要我们教师花大力气去引导和点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并没有丝毫的减轻,放松不得。

2、从这几周的课堂教学看,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好,尤其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听课与做笔记以及完成作业的质量上存在明显的偷懒现象。

(2)学生对社会学科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部分优生对社会学科也不感兴趣,这对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是很不利的,所以这学期,要想提高这三个班级的历史与社会成绩和学习能力,困难很大。

(3)学生对学科的一些历史知识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经常表现为“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教学重难点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又称为现代化。工业文明发展进程又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的早期阶段,也称原初现代化。在这一阶段,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

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经过工业革命后,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

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上半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全面到来,人类社会有许多不适应,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得到顺利推进。第五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工业文明深入发展的阶段。

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分别教授。这种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编的方式。中外混编不是简单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拼盘,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正确地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给中华文明定位。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工业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区封闭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即全球化。当前,全球化迅猛发展。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深刻理解现实是十分必要的,也构成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册涉及的历史时期内,与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单元叙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即全球化的开始。第二单元叙述了工业革命后,在寻求市场的力量的推动下,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第三单元叙述了整体世界形成后,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世界大战。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历史的进步。人员的流动,物种的传播,商品的交换,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把首先在西欧兴起的工业文明传播到世界,使亚非拉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

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西方殖民扩张为载体的,伴随着侵略与掠夺。全球化过程,特别是早期全球化过程,又是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的过程。即使在殖民体系瓦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依然居于全球化进程的中心主导位置,建立了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本教材力图全面把握全球化的这两重性,在第一和第二单元中分别做了叙述,既揭露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殖民扩张的血腥,也肯定全球化的进步和积极作用。

四、改进措施:

1、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2、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4、其他措施

(1)做好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3)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和解题,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4)帮助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提高合格率。

(5)做好中等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提高优生率。

(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13篇: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提纲

历史与社会

1.礼乐文明有哪些部分构成?(了解各个制度的含义)

2.制定这些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东周时期农业生产发生了什么变化及影响?

4.春秋五霸是指什么?

5.战国七雄是指什么?

6.齐桓公称霸原因、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

7.诸子百家有哪些学派,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主要主张有哪些?

8.秦始皇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国家的中央集权?

9.汉武帝加强集权统治的措施有哪些方面?

(比如政治、思想文化、边疆管理等方面)

10.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意义

11.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

12.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13.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及影响

14.唐太宗(贞观之治)采取哪些措施开创帝国新的局面?

(君臣关系方面、君民关系方面、少数民族关系、政治体制方面、选拔人才方面)

15.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农业、手工业、商业、社会生活等等方面展开来)

16.盛世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17.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意义

18.北宋时期并立的各政权有哪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

19.农牧文化交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0宋元时期传统城市出现哪些新的气象?

21.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它们的影响如何?

22.元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例(黑板上笔记)

23.元代空前开发和交流的表现在哪些方面?(P122)

第14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末试卷

>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二)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从猿到人转变过程完成的标志是 ( )

A、直立行走 B、人脑形成 C、语言产生 D、制造并利用工具进行生产

2、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 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伊拉克

3、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参观故宫和长城外,你还能参观到: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4、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

A、西亚地区 B、北非地区 C、南亚地区 D、东亚地区

5、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和干栏式建筑反映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为: ( )

A、温暖湿润 B、干燥少雨 C、多风沙 D、寒冷

6、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生活是在出现(

A、打制石器以后 B、磨制石器以后 C、狩猎以后 D、农业以后

7、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

A、人在顺应自然规律的条件下能够成功地改造自然 B、人是万能的,一定能战胜自然 C、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不能和睦相处 D、人在自然界面前束手无策

8、下列关于西亚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和古希腊的英雄史诗《荷马史诗》共同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都属于口耳相传的口述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②都是传说故事,因而是虚妄的不具有历史价值,但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③从传说反映的时间来看都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④内容都是英雄人物的故事,表明了早期人们认为历史是英雄创造的倾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9、传说中黄帝的历史功绩有 ( ) ①发明了钻燧取火 ②发明车船 ③发明陶器 ④制作衣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0、世界的古老文明,产生在亚非大河流域的有( ) ①、古代埃及 ②、古代希腊 ③、古代印度 ④、古代巴比伦 ⑤、古代中国 ⑥、古代罗马

A、①③④⑤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11、下列成就与古巴比伦人有关的是(

①、七天一星期制度 ②、空中花园 ③、十个阿拉伯数字 ④、金字塔 ⑤、楔形文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⑤

12、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是从下列哪个朝代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3、古代印度的四个等级中,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的是 (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4、蓝田人

们( )

①、人类可以任意的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②、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③、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④、保护我们的自然和人类的文明,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⑤

15、古代雅典政治制度中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是( ) A 军事制度高度发达 B 民主制度高度发达 C 商业贸易高度发达 D 专制统治

16、勤于思考,热衷于探讨宇宙万物的起源,“Philosophy”(哲学)一词的原创者是„( ) A、古希腊人 B、古罗马人 C、古埃及人 D、古印度人

17、下列有关《罗马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源自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B、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法律影响很大 C、是世界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D、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18、以下当代国家中,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的是(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意大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下列关于基督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相传创始人为耶稣 ②经典是《圣经》 ③中世纪时,是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④创立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0、在中世纪,为了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而成立的社会组织称为( ) A、商会 B、行会 C、学会 D、协会

21、按时间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正确的是( ) ①大体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创立伊斯兰教 ③出走卖地那 ④开始在麦加传教 A ②③④①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③②④①

22、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在巴格达,现在是哪国的首都( ) A 伊朗 B 阿联酋 C 伊拉克 D 以色列

23、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主要是当时( ) A 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B 秦王发起统一中国的战争

C 诞生了孔子等精英人物 D 出现了稷下学宫等学术交流中心

24、主张以“德”叫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的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孟子 C 孔子 D 孙子

25、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和巩固郡县制 B、加强思想统治 C、为使秦国史书广为流传 D、打击神仙迷信活动

26、“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西周的( ) A、礼乐制度 B、分封制度 C、宗法制度 D、等级制度

27、战国时期出现了改革风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吴起——楚国 B、李悝——魏国 C、管仲——齐国 D、商鞅——秦国

28、公元前 年,秦灭掉六国,建立起疆域辽阔,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 A、230 B、221 C、223 D、213

29、下列有关《史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西汉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一部史学巨著 B、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景帝约三千年的史实 D、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30、南北朝时期,因实行改革而加快北方民族融合步伐的是 A、李悝 B、商鞅 C、秦孝公 D、孝文帝

31、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其中最南的一段是 A、邗沟 B、江南河 C、永济渠 D、通济渠

32、在三省六部制中,下辖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的是(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内史省

33、唐太宗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句中的“水”和“舟”分别指的是 A、人民、君主 B、人民、船 C、奴隶主、奴隶 D、人民、地主

34、唐朝创制的新型灌溉工具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

35、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关汉卿生活的朝代是( )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36、北宋平民毕升发明的是( ) A、雕版印刷术 B、泥活字印刷术 C、木活字印刷术 D、转轮排字盘

37、1271年建立元朝的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铁木真 D、赵构

38、某纺织工业大学门前耸立着一座妇女的雕像,这个人可能是 A、李清照 B、武则天 C、妇好 D、黄道婆

39、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曾经兴盛一时,其主要出口物品是: ( )

A、丝绸、珍宝 B、瓷器、香料 C、茶、香料 D、丝绸、瓷器

40、下列世界文明中,延绵不绝、生生不息,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是„„„„( ) A、印度文明 B、希腊文明 C、阿拉伯文明 D、中华文明

二、连线题: (每线1分,共12分)

41、将下列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与相对应的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用直线连接起来。中国古代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古代文明

雅典卫城和帕特农神庙 埃及古代文明

陵墓金字塔 巴比伦古代文明

克诺索斯王宫

希腊古代文明

龙山文化陶片的字形符号

摩亨佐-;达罗城堡

司母戊大方鼎

甲骨文

42、张骞 东渡传教 玄奘 西行取经 鉴真 出使西域

商鞅 城门立木 三.读图题(共16分)

43、读下图,完成相关题目(本题共6分)

(1)、上述三图分别是哪一种宗教的建筑风格?(3分)

图A、____________教;图B、____________教;图C、____________教。 (2)、试分析上述三种宗教的建筑风格的寓意。(3分)

44、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相关题目(共10分)

(1)图中字母所示的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及经过的重要城市名称:(5分)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2)试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5分)

四.材料分析题(第45题、46题各8分,从中任选一题;第47题12分,为必答题。共20分)

45、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他们的宗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阿巴斯王朝时期,他们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之宫。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谈谈:

(1)、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3分)

(2)、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46、阅读下列材料:(8分)

“凡是不属于孔子的儒家学术范围之内的学说,都加以禁止,使他们不能发展。不正确的邪说灭绝之后,纪纲才能统一,法律制度才能明确,民众才能知道应该遵从什么。” ①这段话是谁向谁提出的?

②这段话提出了什么建议?目的是什么?

③这个建议被采纳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47、17世纪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重要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12分)

①这三种发明与中国的另一种发明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写出它们。

②为什么说它们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请分别概括。

五、活动探究题(从两题中任选一题,共12分)

48、学以致用(300字以上)

我们的校园充满着高品位文化涵养、美丽且环保。可是,总有一些同学不能自觉保护这美好的校园环境,例如,校园里原本洁白的墙壁已留有脚印、球印;光洁的地板粘上了口香糖。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用儒家道德教育、法家规章制度、道家自我觉悟的观点,为保护校园环境提出你的建议。

49、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强盛;唐朝再次实现大一统,走向中兴;今天,中国正走向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①使秦国强盛起来的改革是什么?(2分)

②你能概括唐太宗开创帝国新局面而采取的措施吗?(5分)

③你认为秦唐的强盛对我们今天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5分)

>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答案(桂园中学)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格子内。每题1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A A D A C D A D B B B B A C B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C A C B B D B B D B A A C C B B D D D

二、连线题: (每线1分,共12分)

41、将下列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与相对应的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用直线连接起来。中国古代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古代文明 雅典卫城和帕特农神庙 埃及古代文明 陵墓金字塔 巴比伦古代文明 克诺索斯王宫

希腊古代文明 龙山文化陶片的字形符号

摩亨佐•达罗城堡

司母戊大方鼎 甲骨文

42、张骞 东渡传教 玄奘 西行取经 鉴真 出使西域

商鞅 城门立木 三.读图题(共16分)

43、读下图,完成相关题目(本题共6分) (1)、图A、基督教;图B、佛教;图C、伊斯兰教

(2)、答题要点:天主教堂(基督教)立面垂直,气势壮观,向上的动势强烈,显示出上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的佛寺是仿照宫殿府邸的结构而修建的,用以体现佛教的地位;清真寺建筑的中央为高耸的拱顶,内部高大的空间产生出强烈的宗教神秘感,以此来召唤信徒。

44、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相关题目(共10分)

(1)图中字母所示的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及经过的重要城市名称:(5分) A__长安__;B_罗马___;C_敦煌_____;D_楼兰____;E_君士坦丁堡。 (2)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5分)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器等商品通过这条道路运到西方,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运到西方;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是汉族与西域各族进行贸易的一个中心;丝绸之路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西方的宗教、古罗马的魔术表演、西方的马球游戏等传入中国;总之,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共20分)

45(1)、阿拉伯文化的突出特点:(3分)

领先地位和融合精神。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2)、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5分)

阿拉伯人将古印度人方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播到了全世界;收集了大量希腊、罗马、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传播到世界各地;阿拉伯人将清真寺建筑风格带到了北非、欧洲、中亚、印度、中国等许多地方,并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阿拉伯人的数学、天文学、化学和医学等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的地位;阿拉伯人的文学作品一直为世人所称道,最为人熟知的故事集《天方夜谭》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是广为流传。

46、阅读下列材料:(8分) ①董仲舒向汉武帝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是统一思想,维护统治。

③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

47、①这三种发明与中国的另一种发明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它们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4分)

②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降低了书籍的成本,大大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火药广泛应用与生产、生活中,增添了人们生活的趣味,火药武器将人类战争由冷兵器时代推进到热兵器时代,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指南针的方面,提高了人类航海能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也受惠于指南针的导航。(8分)

五、活动探究题(从两题中任选一题,共12分)

48、学以致用(300字以上)

要求:书写端正,言之有理有据。

49、①使秦国强盛起来的改革是商鞅变法(2分) ②唐太宗开创帝国新局面而采取的措施(5分)

唐太宗: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①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致力发展生产,使唐朝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②唐太宗善于用人,聚齐了很多人才;③唐太宗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加强中央集权;④沿用隋朝的科举制,笼络了很多治国人才;⑤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洽发展。

所以在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增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③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5分)

第15篇: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课标要求: 1.图文结合,了解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产生的自然环境,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脉络和方向。 2.体会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在古代西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要点:(1)古代埃及: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统

一、强盛、衰亡、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的贡献、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古代西亚: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古代西亚文明、西亚地区的早期居民。 (3)古代印度: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佛教。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课标要求:1.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2.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掌握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理解变革与争霸的关系,理解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在变革中的作用。3.认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生力的发展产生的作用。4.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有一个初步认识,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知识要点:(1)早期国家的建立、夏朝后期的都城、商的建立、甲骨文、中国青铜文化、西周的建立、夏商周军队和刑法、分封制、礼乐制度、疆域、西周灭亡。(2)东周、春秋时期、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齐桓公称霸的实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3)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背景、主要学派、思想家及其主张、孔子的生平、孔子学说的影响、老子的贡献、百家争鸣的影响。

第三课 西方古典文明

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希腊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希腊文明的特点。2.认识雅典民主制的双重性,知道斯巴达崇尚武力。直到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3.了解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衰,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4.认识古代罗马人的民族特性,即尚武精神,知道帝国发展的基本脉络。5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后世欧洲文化的联系中,感受古典文化的巨大成就和影响。

知识要点:(1)希腊的地理概况、城邦文明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斯巴达的政治特征、希腊的衰落、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影响。(2)古代罗马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时期、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全盛时期、罗马帝国的贸易、基督教产生、罗马帝国的衰落。(3)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的文化成就、古代罗马文化的成就。

第二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一课 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课标要求:1.归纳出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的形成与特点。2.理解基督教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理解西欧封建王权和教会联手共同统治的特点。3.了解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封建等级制度。

知识要点:欧洲中世纪、西欧封建国家的兴起——法兰克王国、西欧封建国家走向兴盛——查理曼帝国、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查理曼帝国分裂、英吉利王国、基督教势力成为欧洲的主宰、欧洲中世纪庄园、城市的兴起与发展、行会的出现、市民阶级形成。

第二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课标要求:

1、了解伊斯兰文明的形成、特点、主要贡献、影响和作用。2.理解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3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他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知识要点:伊斯兰教的创建、阿拉伯半岛的统

一、阿拉伯帝国的盛衰、世界三大宗教比较。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课标要求:1.描述日本文明的形成特点,理解中日文化交流的内容和作用。2通过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的学习,理解改革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知识要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时间、过程、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建立和发展。

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课标要求:1.了解秦统一的社会原因,秦统一的时间、人物,学习分析秦统一的策略和秦统一的意义。2掌握并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深远影响。3.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

知识要点:秦的统

一、秦始皇、秦朝疆域、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二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课标要求:1.学习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理解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的概况。3.了解汉朝的建立。4.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及措施。5.学会归纳“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知识要点:秦朝的残暴统治、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与汉朝建立、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课标要求:1.理解汉朝大一统格局形成的原因。2.了解西汉初年的分封制与七国之乱。3.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为促进大一统一格局形成所采取的措施。4.了解王莽改制和东汉的建立。

知识要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为促进大一统一格局形成所采取的措施。王莽改制和东汉的建立。

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课标要求:1.理解秦汉时期与匈奴、西域的关系,把握汉初到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和战策略演变的原因。2.理解张骞初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3.了解西汉政府对南方的经营;了解汉朝与朝鲜、日本的来往。

知识要点: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外交关系,西汉不断扩大了自己的疆版图。

第五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课标要求:1.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周髀算数》《九章算术》《皇帝内经》,以及张仲景和华佗等重要历史人物。2.了解司马迁的《史记》3.分析秦汉文化昌盛原因。

知识要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数学的巨大成就、传统医学、史学发展、佛教传入我国、道教兴起。

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

(二):“多元一体”格局

与文明高度发展。

第一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课标要求:1.了解东汉后期的豪强割据和军阀混战。2.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会评述政权分立。3.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4了解东南晋的政局。5.初步了解我国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5.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6.通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7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科学技术成就、书画艺术,理解佛教的兴盛。

知识要点:(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西晋的建立。(2)东晋的建立与灭亡、前秦政权、淝水之战、南朝、江南的开发。(3)内迁的少数民族、北方的统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朝的更替。(4)科学技术成就、书画艺术,理解佛教的兴盛。

第二课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

课标要求:1.知道隋朝的统一。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3.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4.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知道“安史之乱”5.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6.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知识要点:(1)南北重归统

一、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隋朝大运河、隋亡。(2)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开元盛世、唐朝的衰亡。(3)唐与吐蕃、天竺、日本的关系。(4)印刷术、火药、诗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第三课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课标要求:1.北宋的建立,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2.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少数民族首领在其民族发展中的作用。3.了解女真族的崛起和金的建立4.知道金灭辽及北宋。5.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西夏、金和南宋。6.元朝的统

一、民族融合。7.南方经济的发展8.了解宋朝的社会文化生活及科技。

知识要点:(1)北宋的建立、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影响。(2)辽的兴起、辽与宋的关系、檀渊之盟、西夏的崛起、宋夏关系。(3)女真的崛起和金的建立、金灭辽及北宋、金加强中原的统治。(4)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大一统、民族融合。(5)经济重心发生南移的原因、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6) 了解宋朝的社会文化生活及科技。

第16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提纲。

24 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国现在的省级行政区最早开始于元朝。)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在西藏委派官吏、派驻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时,台湾叫“琉球”,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2)经济:忽必烈重视发展农业。①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②禁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③推广棉花的种植。

(3)交通:①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元朝开凿了两段新运河:通惠河(通州至北京)、会通河(临清至徐州),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抵大都。②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④沟通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4)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①中外经济交流:中国的陶瓷经由“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各国。到元代,中国陶瓷风靡亚、非、欧三洲,取代铜器、玻璃器皿,成为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具。

②中外文化交流:许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如火药和火药武器,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蕃客墓”体现了汉文化的巨大影响。

③《马可·波罗行记》如何描述中国?(向西方展示迷人的东方文明;介绍中国的富有;介绍中国先进的科技。)《马可·波罗行记》对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往来。)

(5)丝绸之路的开通、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学习、《马可·波罗行记》等,都见证了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地的友好交往。请结合这些史实,简要说说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和平交往的重要历史意义?(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的联系和友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

(6)为什么元代会出现空前开放和交流的局面?这种开放和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

出现空前开放和交流的原因:①元帝国的统治区域空前广大,扫除了诸多割据政权,交通的发达和畅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保障,创造了便利;②朝廷容许和鼓励各国商人来华经商,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政策。

元代空前开放和交流的表现:①海外贸易空前繁荣,中国瓷器和茶叶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出口,远销亚、非、欧;②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如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等都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③阿拉伯的医学、天文等科学知识也传入中国;④中外人员往来和民族融合形成高潮,如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定居中国,成为“回族”的一部分;⑤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在中国传播开来。

(7)民族大融合:①原因:元朝的统一为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创造了有利条件;交通的发达;各族的杂居、通婚,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等。②表现: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与汉族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融合;回族开始形成。③影响:促进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五)经济重心的南移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2)开始南移:唐代中晚期。(3)完成南移:南宋。

2、宋代江南地区的发展:

(1)农业发展很快:①粮食作物:水稻在宋代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南方麦田面积迅速增加,麦、粟、豆等作物。②经济作物:棉花种植从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种植很广;甘蔗、柑橘、荔枝等生产兴旺。

(2)手工业非常繁荣:①纺织业:北宋时,南方丝织业有很大发展。蜀地丝织品“衣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上供朝廷。海南岛兴起的棉丝织业,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②制瓷业:南宋时,江南成为制瓷中心,重要的瓷窑有定窑、钧窑等;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瓷都。当时瓷器带有异域风格,说明“来样加工”的模式已经出现。③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3)商业繁荣,超过前代:①城市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界限消除,店铺集中的地方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区。②商业繁荣带来许多新事物,如纸币、商标、广告。③商业城市:最大的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

25 会东京和临安。苏州、泉州等中等城市。大量的工商业市镇,如鄂州、麻沙镇、潭州等。

(4)最早的纸币、商标和广告:①北宋时期,成都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②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的商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商标。③“济南刘家功夫针”的广告。

(5)从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来看,纸币、商标和广告的出现各有什么意义?①纸币:比以往的金属货币更方便携带和交换。②商标可以让消费者容易分辩商品的来源,生产者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③广告可以引导消费者的选购,有利于商家的经营活动。

3、联系课本P108资料,归纳“苏湖熟、天下足”的原因:(1)资料1:水利建设频繁,提供良好的灌溉条件。(2)资料2:采取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粮食产量。(3)资料3: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推动了农业发展。(4)资料

3、4:新稻种的引进与推广,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4、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2)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江南地区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4)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5)南北方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江南。(6)政治中心的南移、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六)社会生活与文化

1、宋代的社会阶层:宋代社会按社会地位的高低,可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1)统治阶层:皇室、官僚、地主。相当一部分官僚来自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

(2)被统治阶层:农民,手工业者,商人。他们的身份有所提高,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较松驰;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2、宋元的社会生活:

(1)唐宋之际,日常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形成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①城市居民的活动不再受坊、市分割和日落闭市等空间、时间的限制。②逢年过节吃饺子、燃放烟花爆竹。③使用桌、椅、凳等高起高坐的家具。

(2)传统节日的生活习俗:①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习俗:吃饺子、燃放烟花爆竹、喝屠苏酒、更换新桃符)、元宵节(习俗: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端午节(习俗: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习俗:吃月饼、赏月)等,宋元时期有丰富多彩的活动。②民间的庙会、社火。③祭祀活动:旱龙船、舞狮子、扑蝴蝶。④《元日》诗反映北宋时的过年习俗(即春节习俗):燃放爆竹、喝屠苏酒、更换桃符。

(3)城市的文娱生活:宋元时期,随着城镇规模扩大、居民人口增加、文化活动的开展,出现了文化娱乐场所“瓦子”。瓦子中固定的演出场所叫“勾栏”,勾栏上面有“看棚”。瓦子中经常演出傀儡戏、滑稽戏、影戏、杂技、说唱、歌舞等节目,其中最吸引观众的是“杂剧”。瓦子的出现,意味着都市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3、宋元文化和文人:

(1)宋代文化渗透看浓郁的文人气息。宋代文人的特点: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

(2)词是宋代文人抒发情感的新式诗歌体裁。两宋时期,杰出的词人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李清照(婉约派)。苏轼的代表作《念妈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李清照的代表作《如梦令》《声声慢》。

(3)宋元时期,文人开始关注民间文化。元散曲:马致远的散曲最为人熟知,如《天静沙·秋思》。杂剧源于宋金时代,宋杂剧是滑稽短剧,元杂剧是成熟的戏曲艺术,融合诗歌、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元杂剧作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七)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1、宋元时期,中国在科学技术发明、运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火药: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当时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金兵使用的“震天雷”。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骑士阶层作出了巨大贡献。

(2)活字印刷术:①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②进步性:省时省力、排版错误容易修改、容易保存。③重大缺陷:容易破裂、不易着墨。④改进:泥活字——木活字——铅活字。元代科学家王祯发明

26 了转轮排字盘。⑤传播和影响:后来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⑥领先世界: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术,比我国晚约400年。

(3)指南针:①发展过程——战国时期制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制成“罗盘针”,广泛应用于航海。②传播和影响: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古代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5)棉纺织技术:①代表人物:元代劳动妇女黄道婆向海南岛黎族人民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传授给家乡(上海松江)人民。改造制成了能同时纺出三根纱的“木制棉纺车”。②人们服装原料的变革:宋元时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条件:棉花的普遍种植;棉纺织技术的日益推广和进步。变革:柔软保暖又结实的棉布取代价格昂贵的丝绸和质地粗糙的麻布。③课本P115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中国元代的木制棉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说明黄道婆改进的棉纺织技术领先欧洲四百多年。

2、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1)宋元时期政治发展和经济繁荣。(2)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3)对隋唐科技文化的继承和对外来科技文化的吸收。(4)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

3、宋元科技的深远影响: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1、《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品。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及汴河两岸风光,展示了当时都市的生活风貌,为后人提供了北宋都市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人物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形象资料。

2、“清明”的含义:(1)清明时节。(2)东京的“清明坊”。(3)北宋的政治清明。

3、汴河:北宋时期,流经东京的汴河是连接黄河和淮河的重要河流,是中原通向东南的水运要道。从水路运往东京的粮食百分之七八十要经过汴河。东京需要的日用百货、军备物资也主要依赖渡河。汴河是东京的母亲河。

为什么北宋东京主要依靠汴河而不是黄河运输物资?(1)黄河水患严重,河流泥沙量大,淤塞严重。(2)黄河河道改道频繁。(3)黄河水量不稳定,汛期水量大,旱季水量不足,不利于航行。

4、虹桥:横跨汴河两岸的单孔木桥,便于船运。桥头的商业活动:桥头人流众多,往往成为大的商店、茶馆、酒楼的所在地;桥面上往往出现很多流动摊贩。

5、《清明上河图》画卷中的交通工具:船、牛车、马车、独轮车、轿子、骆驼、毛驴等。

6、《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北宋东京商业活动: (1)店铺:“正店”(高级酒楼)、“脚店”(小饮食店)、药铺、香铺、茶馆、说书棚、当铺、酒店等。 (2)各类招牌和广告等:据统计,《清明上河图》中各类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5座。

(3)租赁业务:北宋时一些商铺从事车、马、轿、婚嫁服饰、宴会器具等的租赁业务,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出现了专门化的服务行业。

7、宋代城市与唐代城市的比较:(北宋东京与唐都长安的差异?)(1)突破了唐朝的坊、市格局,商业区与居住区混合在一起。(2)商业区的交易时间更适合市民阶层日常生活的需要,除了白天正常营业,还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即:宋代城市的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知识归类:

1、重要文字:(1)古代埃及(象形文字);(2)古代西亚(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3)古代希腊(希腊字母);(4)古代罗马(拉丁字母、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字母);(5)中国商朝(甲骨文);(6)中国秦朝(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

2、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1)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2)罗马帝国(2世纪);(3)阿拉伯帝国(8世纪中叶)。

3、重大的改革或变法:

(1)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或改革:①管仲改革(春秋时期齐国)(课本P14)。②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课本P15)。③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④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本P81-82)。⑤北宋“王安石变法”(课本P100)。(2)日本的“大化改新”(课本P40-41)。

4、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27 (1)《周髀算经》记载“勾三股四弦五”,说明早在3000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 (3)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 (4)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5)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比欧洲早了一千年。

(6)大约在7世纪(隋唐时期),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7)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了约400年。

(8)13世纪末元代劳动妇女黄道婆改造制成能同时纺出三根纱的木制棉纺车,表明我国元代的棉纺织技术领先欧洲400多年。

(9)战国时期,人们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5、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 (1)秦朝:(公元前221年)结束春秋战国的割据混战局面,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 (2)西晋:(280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 (3)隋朝:(589年)结束南北朝对峙局面,统一全国。 (4)元朝:(1279年)结束五代辽宋夏金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6、我国古代的制度创新: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3)秦朝: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4)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5)隋唐:创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6)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7、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2)208年:赤壁之战(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3)383年:淝水之战(前秦与东晋)。

8、古代的著名人物: (1)古代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多芬;“力学之父”:阿基米德。 (2)中国古代:①“医圣”张仲景(东汉)。②“书圣”王羲之(东晋),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③“诗仙”李白(盛唐时期)。④“诗圣”杜甫(唐朝由盛转衰时期)。⑤豪放派词人: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⑥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南宋)。

9、中国古代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

(1)东晋中期,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

(2)439年,北魏(鲜卑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长期纷乱割据的局面。

10、我国古代的盛世局面:

(1)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重视发展耕织生产,努力减轻人民负担,注意法纪,社会比较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2)东汉初年,光武帝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3)隋文帝统治时期,励精图治,崇尚节俭,爱护百姓,国家统一安定的局面得到维护,人民负担减轻,人口增加,粮食增长,史称“开皇之治”。

(4)唐太宗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步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5)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国力进一步增强,史称“贞观遗风”。

(6)唐玄宗开元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1、新疆、西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1)新疆开始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

28 (2)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并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12、中国古代史上的几次重要“迁都”: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标志着东周开始。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期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迁都的根本目的:为了加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3)1153年,金统治者把都城从会宁迁至“燕京”(后定名为“中都”,即今北京)。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原农耕地区的控制。

13、中国之“最”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夏朝”。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 (3)我国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齐桓公。

(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6)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 (8)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

14、世界之“最”:

(1)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古代埃及人发明的太阳历。 (2)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3)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最通用的字母是拉丁字母。

(4)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中国。世界上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国家:中国。 (5)华佗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剂。

(6)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的科学家:祖冲之。 (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8)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9)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中国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 (10)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

15、中国古代“农业生产”

(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科技的进步: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秦国“商鞅变法”中发展农业的措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战时逃亡者回乡,发还原有田宅;释放奴婢为平民;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4)西汉文、景两朝:重视发展耕织生产,努力减轻人民负担。汉文帝:进一步减轻徭役和赋税(连续12年免除全部田租,每年服徭役改为三年一次)。汉景帝: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指出“农耕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的发展:修建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提高;小麦种植推广;广泛应用利用水力加工谷物的生产工具;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

(6)唐太宗贞观年间: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7)唐玄宗开元年间:开辟大量荒地;耕作技术的改进(曲辕犁);灌溉工具的改进(筒车);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杜甫的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反映了开元年间的社会现实: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

(8)元世祖忽必烈:重视发展农业;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推广棉花的种植。

第17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月考试题

2014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设立和废除丞相(宰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和明朝 B、秦朝和唐朝 C、西汉和唐朝 D、西汉和明朝

2、“商贾大于农工”,列在“士”之后,位置升至第二。这一变化发生在 ( ) A、隋朝初期 B、宋朝中期 C、明朝末年 D、清朝末年

3、在目前预防和治疗甲型H7N9等疫病过程中,下列著作中可能提供治疗方法的是 (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徐霞客游记》 D《农政全书》

4、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从废除丞相到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 )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

5、下列对中国古代的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是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而修建的 ②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 ④是中华民族智慧、勤劳、充满凝聚力的象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D、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7、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并逐渐成为文学主流是在( ) A、唐宋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清朝后期

8、“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这段话描绘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对外航海活动 (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鉴真东渡日本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9、“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徽商在文化上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的反映

10、有人说:“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其法理依据是 ( ) A、清朝疆域图 B、《瑷珲条约》 C、雅克萨之战 D、《尼布楚条约》

11、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够有力证明这一点的有( ) ①唐朝时设置西域都护府 ②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 ③清朝时*、*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12、如果你在明清时去做生意,你带的货币应该是 ( ) A、铜钱 B、白银 C、银元 D、纸币

13、下列四位欧洲航海家中到达东方(亚洲)的有 ( ) #61569;迪亚士 #61570;达伽马 #61571;哥伦布 ④麦哲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4、哥伦布航海后,动植物品种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推广养殖与种植,以下品种中,原产地不在美洲的是 ( ) A、玉米 B、番茄 C、花生 D、橄榄

15、下列历史事件中率先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的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的是( ) A、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创制天文望远镜 B、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C、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 D、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17、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平等社会 B、加强中央集权 C、解决专制弊端 D、实现天赋人权

18、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右手高擎火炬,左手紧握一铜书,上面用罗马数字刻着日期:1776年7月4日。这一日期是为了纪念( ) A、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B、波士顿倾茶事件 C、《独立宣言》的发表 D、约克镇之战

19、郑和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下列可用来佐证这个观点的论据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疆域的扩大 ②丝绸之路的开辟-----汉唐盛世的出现 ③清朝的海禁政策-----近代中国的落伍 ④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等国的崛起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0、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C、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法国资产阶级的发展 D、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宋朝)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材料二:

明代考生看榜图

(1)材料一反应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2分) (2)明朝时我国科举考试出现了新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2分) (3)材料二图中考生金榜题名就喜,名落孙山就悲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是什么?(6分)

22、阅读史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649年1月30日,天刚蒙蒙亮,人们就冒着严寒,从四面八方涌向英格兰王宫广场,来观看处决国王。广场中间设置了高高的断头台。下午1时,当教堂的钟声敲响时,王宫的侧门徐徐打开,两名威武的士兵,押着一个衣衫不整、满脸沮丧、步履蹒跚的囚犯走出来。

材料二: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是件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独立。

材料三:1789年7月14日,路易十六的记事本上是这样记载的: “14 日,星期二,无事。” 7月15日的早晨,大臣向国王汇报前一天的情况,路易十六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路易十六被捕后,在狱中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1)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出现在哪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该革命的成果有哪些?(3分) (2)材料二中领导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取得最后胜利的人是谁?美国独立有何意义?(3分) (3)材料三中“造反啦”指的是哪个事件?结合史实说说路易十六为何感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4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ACAAADCDBDABBDB 1617181920 DCCBC 参考答案

21、(1)材料一反应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2分)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2)明朝时我国科举考试出现了新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2分) 科举考试变八股取士

(3)材料二图中考生金榜题名就喜,名落孙山就悲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是什么?(6分) 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导致许多读书人为了考中,只顾埋头读书,苦研八股,不讲实际学问。说明科举制到明清时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22、阅读史料,回答问题。(10分) (1)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出现在哪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该革命的成果有哪些?(3分) 英国。 通过《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2)材料二中领导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取得最后胜利的人是谁?美国独立有何意义?(3分) 华盛顿。 确立共和体制;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北美大陆上建立起来了;自由、平等、共和的理念得到进一步传播。

(3)材料三中“造反啦”指的是哪个事件?结合史实说说路易十六为何感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4分) 攻克巴士底狱。 伏尔泰和卢梭是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主制。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一次伟大实践。1789年7月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废除了君主制,将路易十六推上了断头台,建立了共和国。

2014各种类型学生的班主任评语大全集锦 20条经典的班主任评语大全字字关情

第18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开放性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开放性测试卷2013.6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阅读材料: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浮雕是百年历史的画卷,碑文是历史的陈述。回顾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它既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新生史。

请结合以上材料,选择其中一个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20分)

第19篇: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梦幻网络( http://www.daodoc.com ) 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人类诞生的标志是 ( ) A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B 直立行走 C 采摘果实 D 攀拉树枝

2、恩格斯说:“磨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下列已会人工取火的是 (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3、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从下列选项中,挑出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①自然条件的作用 ②劳动的作用 ③直立行走 ④饮食习惯的变化 ⑤古猿特有的体质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4、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 ( ) A 东亚地区 B 南亚地区 C 北非地区 D 西亚地区

5、华夏族的人文始祖是 ( ) A 嫘祖 B 皇帝 C 炎帝和黄帝 D 蚩尤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 ( ) A 商纣 B 禹 C 启 D 周文王

7、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 A 大盂鼎 B 带枷铜俑 C 司母戊大方鼎 D 四羊方尊

8、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来源于下列哪一国的太阳历 ( ) A 古埃及 B 古印度 C 古罗马 D 古希腊

9、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是 ( )

A 古代美洲人 B 古代印度人 C 古代埃及人 D 古代阿拉伯人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开始于 ( ) A 战国 B 商朝 C 夏朝 D 春秋

11、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①村落的产生 ②火的利用 ③文字的发明 ④国家的产生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2、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是 ( ) A 爱琴文明 B 雅典文明 C 斯巴达文明 D 罗马文明

13、下列哪一项说法是错误的 ( ) A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

B 在中世纪,欧洲的思想和文化教育基本上为基督教及其教会所垄断

C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指封臣和封君之间没有互有义务的封建主从关系 D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成为西方近代科学的源头

14、《诗经》中所唱的诗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 )

梦幻网络( http://www.daodoc.com )——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A 宗法制 B 礼乐制度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15、“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 ) A 宋襄公 B 晋文公 C 秦穆公 D 齐桓公

16、下列哪一派的思想从西汉时期开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 ) 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

17、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国是指 ( ) A 魏吴汉 B 魏蜀吴 C 曹孙刘 D 魏晋吴

18、“贞观遗风”指的是哪位皇帝在位统治的历史时期是 ( )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唐玄宗 D 唐中宗

19、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 A 司马迁的《史记》 B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C 班昭的《后汉书》 D 班固的《汉书》

20、沟通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是 ( )A 陶瓷之路 B 丝绸之路 C 新海上丝绸之路 D 新丝绸之路

21、两宋时期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区域是 ( )A 黄河流域 B 长江上流域 C 珠江流域 D 长江中下游流域

22、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中国古代戏剧家是 ( ) A 曹雪芹 B 关汉卿 C 罗贯中 D 施耐庵

23、《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社会状况?( ) A 秦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元朝

24、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

A 地方军阀割据 B 南北政权对峙 C 民族政权并立 D 战乱长期不息

25、自东汉三国以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至两宋时期完成。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有很多,下列最恰当的选项是 ( )

①北方频繁战乱破坏经济,南方相对和平促进经济发展;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③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⑤南方政权的建立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⑥三国前南方的经济实力吸引了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

A 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②③

26、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 ( ) A 春节 B 中秋节 C 清明节 D 儿童节

27、南宋的都城临安指的是现在的 ( ) A 大都 B 泉州 C 广州 D 杭州

28、你对传说故事和考古学家的发掘证实之间的联系的理解是 ( )

①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②传说故事浓缩地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动和无数先民们的创造和发明;③传说故事中的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④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梦幻网络( http://www.daodoc.com ) 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2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 A 饺子 B 交子 C 刘家功夫针 D 银票

30、下列属于古代中国一统时期的封建王朝有 ( ) ①秦汉②三国③西晋④东晋⑤南朝⑥北朝⑦隋唐⑧北宋⑨南宋⑩元 A ①②③⑥⑦⑩ B ①⑦⑧⑨⑩ C ①②⑩ D ①③⑦⑩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一)我一定行!(8分)

31、依照所学知识,将下列两组内容进行合理连线:

古代埃及 青铜文明

古代巴比伦 金字塔

古代中国 摩亨佐·达罗城

古代印度 空中花园

32、以下诗句分别咏颂了哪种花?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兰

叶如碧玉珍珠露,花洁如雪金剪裁 竹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菊

(二)生活的镜子

33、阅读下面的材料(8分)

材料一:“要爱自己的仇敌,不要同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你就再把左脸送给他打;有人抢你的外衣,你就再把内衣送给他拿去。”

材料二:“人生一切的苦恼,其根源在于人有欲望;要消除痛苦,必须修行,消灭一切欲望。”

材料三:“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他没有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敌。”

请回答: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三大宗教,请写出它们的创始人和教义经典。

3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各民族的融合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征服了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生产关系落后的少数民族在和汉族人民的不断交往中,很快被汉族的高度文明所征服。他们在和汉族人民相处中,发展了经济,交流了文化,逐渐与汉族融合,形成了我们今天人口繁衍的中华民族。

请你仔细翻阅课文,同时回想你丰富的课外知识,举出不少于6件民族融合的实例。(6分)

(三)挑战无限——拓展探究

35、毛泽东的名词《泌园春·雪》摘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名词中涉及到的中国古代帝王有哪几个?(5分) (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帝王,简要评价他的功与过(7分) 梦幻网络( http://www.daodoc.com )——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36、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强盛;唐朝再次实现大一统,走向中兴;今天实践“三个代表”,改革开放,中国正走向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公元前356年以“立木取信”开始使秦国强盛起来的改革是什么变法?这一典故对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3分)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唐太宗对君民关系的认识。(4分) (3)请写出“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3分)

(四)脑力冲击

37、在某一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思考关于京杭大运河的问题,并出示了大运河图,引用了相关的资料。(见下) 材料一:京杭大运河图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隋炀帝先后征发了百余万人,开凿通济渠,百余万人开凿永济渠,十余万人开凿邗沟。运河通航后,隋炀帝又下令建造高大、华丽的“龙舟”,率数千艘大小船只“南巡”,护卫的士兵和拉船的民工多达几十万人,沿途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民力大费。 材料三:

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说:“隋炀帝动用那么多的民力,开凿大运河,罪孽深重。但假如没有大运河,南北运输靠什么呢?” 材料四:

新华网8月16日电(邢静、王文化)近来,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辛堤村附近京杭大运河边引来不少人驻足观望,因为河里有黑色似鱼似龟的东西“游动”,像是“怪兽”。但近日经捕捞后发现,所谓“怪兽”不过是些泛起的污泥,因为污染较重,有化学成分在泥里起反应,使它看起来像在游动。环保部门指出,这虽不是什么“怪兽”,但这么严重的污染也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了。 材料五:

最近几年,经国家多次投入巨资整治,京杭大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如今,每年仅江苏北段的货物运输量就近一亿吨,相当于3条铁路的运输量。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江苏省就开始利用京杭大运河向北调水。当前世人瞩目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其东线工程就利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 (1)请你根据上述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①历史上对隋炀帝组织开凿大运河,利弊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你是怎么看待的?(10分) ②如果让你现在坐船能从杭州到北京吗?为什么?(3 分) ③你对杭州大运河有什么建议?(3分)

(提示:同学们可以从这些角度去思考,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对古代人民和后世的影响、生态、环境或„„) 材料六:

漂浮的文明之东线

当一种文明和另外一种文明相遇,当一种文化观念和另外一种文化观念碰撞,会有怎样的结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京杭大运河的相遇,是现代人的文明和古代运河文明的相遇。单纯追寻大运河两岸繁多的文物古迹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运河本身才是最为重要的文物——按照北京大学景观规划研究院院长俞孔坚的说法,这是中国最

梦幻网络( http://www.daodoc.com ) 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为宏大的遗产廊道、生态廊道、休闲廊道和运输廊道,它超越了文物的范畴„„

(2)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实施条例》,国家文物局决定面向海内外,举办“中国文物保护标志征集大赛”,确立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第一个标志。请你设计一枚京杭大运河文物保护标志参加比赛。(10分) 标志设计要求:

①标志应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大运河文明的深厚底蕴以及中国文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强调保护文物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②标志设计应紧扣主题,构思深刻巧妙,内涵丰富,形象简洁,个性鲜明,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时代气息。

二00四学年第一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评(答卷)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1 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一)我一定行!(8分)

31、依照所学知识,将下列两组内容进行合理连线:

古代埃及 青铜文明

古代巴比伦 金字塔

古代中国 摩亨佐·达罗城

古代印度 空中花园

32、以下诗句分别咏颂了哪种花?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兰

叶如碧玉珍珠露,花洁如雪金剪裁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33、(8分) 答:

34、民族融合的实例(6分) 答:

梦幻网络( http://www.daodoc.com )——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35、(1)(5分) 答:

(2)(7分) 答:

36、(1)(3 分) 答:

(2)(4分) 答: (3)(3分)

37、(1)请你根据上述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①(10分) 答: ②(3分) 答:

③(3分) 答:

(2)(10分)文物保护标志

梦幻网络( http://www.daodoc.com ) 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二00四学年第一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评(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 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争议 D C D C B C A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C C D C B B A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D C B D D A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一)我一定行!(8分)

31、依照所学知识,将下列两组内容进行合理连线:

古代埃及 青铜文明

古代巴比伦 金字塔

古代中国 摩亨佐·达罗城

古代印度 空中花园

32、以下诗句分别咏颂了哪种花?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兰

叶如碧玉珍珠露,花洁如雪金剪裁 竹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菊

33、

佛教 乔达摩·悉达多

基督教 耶酥 《圣经》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古兰经》

34、下列属于民族大融合的史实有(只要能答出6点即可,每点1分)

①春秋时期在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和中原霸主的“攘夷”斗争中,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②西汉时期张骞几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使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③西汉政府对南方的经营加强了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

④自东汉三国以来,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少数民族不断地向内地迁徒,同时,由于战乱、灾害等各种因素,北方人民也纷纷迁徒到江南各地。

⑤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⑥隋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⑦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加速了与少数民族的频繁交流,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出现了胡汉交融的特点。 ⑧宋元时期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与和议中碰撞、融合。 ⑨汉唐朝时的和亲政策及汉朝互市的开通都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及经济文化的交流。

35、(1)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 (2)学生能基本写出任意一位帝王的功与过即可得分。 梦幻网络( http://www.daodoc.com )——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36、(1)商鞅变法(1 分),“立木取信”与现代社会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这说明自古以来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分)

(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分)

得民心者得天下(1分)失民心者失天下(1分)

(3)代表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1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分)。

37、(1)①京杭大运河的利与弊探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对两岸城镇的发展影响、对人民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生态、泄洪能力、环境、自身的人文价值等提及各1分,满10分即可,有其他新观点可酌情加分。

②不能。(1分)部分运河因没有妥善保护,河道受污染、堵塞等。能讲明原因即可得分。(2分) ③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分)

(2)要有三点:标志的设计图(5分)、主题(2分)、内涵说明(3分)

第20篇: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任务,现在期末复习工作也正顺利进行。回顾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大力贯彻新课改精神。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使学生乐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本人尽量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历史课的趣味化。历史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二、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积极参加科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人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

学习从分享开始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

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

三、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月考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测试,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力求做到既提高优秀率又要降低低分率。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学习从分享开始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