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01 08:37:38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职业道德和法律》课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第二学期《职业道德和法律》课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中专2013年级四个班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课教学工作。本学期已结束,现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政管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惟、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结合当前的国家有关政策补充及丰富教学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因为《职业道德和法律》课包括“职业道德”和“法律”。从本学期开始采用的教材,要认真研究教材,备好课,尽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取得最佳的教授教养效果。对该年级的教材我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我也是认真钻研教材,并阅读了大量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如道德方面参考《伦理学》的一些著作,对道德的产生、发展、演变作了进一步的讲解,以便同学们对该学科职业道德教育部分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对法律部分也加强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加强讲解了目前国际上的主要法律体系,及其相应法律体系的特点,最后对我国的法律体系作了系统的概括。同时,还积极向同事们请教,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预备,突出教学的难点,把握好教学的重点,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在每一课结束后并认真思考教学过程中得失,及时在下一个教学环节中得以更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正确掌握学情,激发学习兴趣。

要上好一堂课,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和备课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取得课堂教授教养的有效性。中专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基础差,大多人都以为读职业学校就是学技能,其他课可以不用当真上。因此在教授教养中,我特留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学生的思维实际,对学生进行思维教育,让学生知道学习每一学科的内容是高中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引用鲜活的材料,身边的新闻,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及社会问题,并引导性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把法律课教学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转变思想,把老师要我学的知识变成我要学的的知识。

四、精心设计功课,认真组织考查。

在教授教养中,按照学校的教授教养工作的要求,有创造性的设计功课。对中专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功课,或是回答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或是写小论文,考查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及运用。对该年级的学生,除了要求他们完成训练外,还布置功课,有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如有关于环境保护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要求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一个提示性标语,并且涉及面非常大,可以让学生发挥其独特的想象空间;法律教学引入了一些身边的小案例,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相关知识的浓厚兴趣,以及如何与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运用。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留意分层教授教养。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知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维的辅导,课余时间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及成绩落后的原因,帮助他们端正学习的态度,促进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但在实际收效不太理想,这方面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应该总结经验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努力。 通过努力,这学期主要作了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学生的学习爱好有所进步。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 法律教师的教学工作如同思想法律教育工作一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几个月的教学中给学生思想太大的转变。认识不够。

2, 法律教学应该在校领班子的综合治理中才能发挥其优势,学校要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以便提供更好的教学空间。利用不够。

3, 法律教师的教学要和班主任更加完美的组合,取得学生思想进步和班级管理中的一致性。组合不够。

4, 法律教师和各专业课教师进一步的配合,以得到专业教学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填补专业课设置中思想法律教育的空白。交流不够。

通过对本学期工作的小结,在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向其他同事学习,改进现存的问题,通力合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授教养水平,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以便在法律教学中发挥课堂教学的更大功能。

推荐第2篇: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第三次课)

【学情分析】

一方面,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零乱,能力水平不高,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知识。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

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基本特征有:个性鲜明、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教师要避免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创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材料1:

一天,某商场男装裤子区来了一位老大爷,营业员小夏热情地接待了他。当得知大爷想看一看裤子的时候,小夏便拿来了凳子,先让大爷坐下,然后又将适合大爷的裤子一一拿到大爷面前,让大爷挑选,并帮助大爷一一试穿。刚开始,大爷只是笑着试穿,并没有表示要购买,但是小夏自始至终都保持微笑,耐心、详细地回答大爷的每一个问题。在试过十几条裤子后,大爷问:“姑娘,我穿的这么破旧,身上又很脏,你却还是这么热情地对我,你就不怕我买不起吗?”小夏听后,笑着对大爷说:“我不怕,只要是来商场的顾客,我都会一样地对待,因为,让顾客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您买不买都没关系的!”大爷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并起身指着两条刚刚试过的200多元的裤子说:“姑娘,这两条裤子我买了,帮我开票吧!我去过很多地方,但只有你们的服务最让我满意,你非但没有因为我的穿着破旧而瞧不起我,还对我像对家人一样,让我心里很温暖,以后,我买东西一定还来这里,一定还找你!”

材料2:

某市的一家银行,一天上午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先生推门而入。老先生带来了一麻袋破破烂烂的纸币和硬币,要求存款。接待这位老先生的是一位新来的银行员工,他不但没有很好地接待这位老先生,反而 你就别给我们添乱了……”老先生立即掉头离去。事后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准备来本市投资的,他正在找一家信得过的银行来开展自己的金融业务。

看了这两组镜头,大家有什么感受?在前面几节课上,我们学习了有关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开始一起学习和我们将来工作密切相关的职业礼仪。我们请去年刚从一所中职学校毕业的小琪和我们一起学习,她给我们的学习送来了四封信,让我们一起看看信中写了什么。

1、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 小琪的 种让我们感动的精神,就是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兢兢业业。

师:在那场雨雪冰冻灾害中,通常只能承载30毫米冰层的高压电线,一夜之间都冻成了近百毫米粗的冰柱。只有除冰,只有人工除冰,只有靠电力工人爬上严重覆冰的高压铁塔,用木棒、用锤子、用血肉之躯敲掉不断加厚的冰层。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之一。那么,职业礼仪还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生:仪容端正、语言文明。课本上的两个镜头中,同为商场服务员,她们的不同态度说明语言文明是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之一。

生:讲诚信也是职业礼仪的要求。比如,厂家不能昧着良心生产,不能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这让我想到了“三鹿”婴幼儿问题奶粉事件,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伤害,也使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受到了损害。

师:刚才这位同学结合时政新闻分析得很好,是个注意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我们每位同学不管是在校还是走上工作岗位,都要以诚守信、以信立身。小琪的 践行职业礼仪规范的人就比让他们知道懂得礼仪规范的重要性难度要大得多。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主题是“职业礼仪展风采”。教材从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自觉学习和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是提高职业道德和礼仪修养的根本所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传播礼仪知识和主动践行礼仪规范等途径使自己成为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学情分析】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知识基础比较差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如,对同学和老师不够尊重,纪律观念不强,公德意识比较薄弱等等。而且,由于长期以来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不受重视,他们对老师和学校存在着一定的逆反情绪,因此,在对他们进行职业礼仪教育时就存在着更大的难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尤其需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尽量避免说教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等。 【教学过程】

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者礼仪小姐照片,导入新课:

在世界聚焦北京的历史时刻,志愿者用自己的微笑服务和辛勤汗水默默奉献,向全世界展示出北京最美的名片。这副照片是为奥运会服务的礼仪小姐,他们用自己的魅力赢得了观众的肯定,也展示出了古老北京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相信我们很多同学都想拥有优雅的职业仪态和动人的职业风采,那么,规范的职业礼仪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学生小品表演:漂亮的女文员

一个女文员走进办公室上班。(因为觉得自己很漂亮,所以摆出一副很骄傲、很自恋的样子。)早来的同事正在主动打扫办公室,并热情地与之打招呼,她爱理不理地应了一声就直奔自己的办公桌,然后拿出手机,急不可耐地与同学聊了起来。

你认为这个漂亮的女文员职业形象如何?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进行评价并阐述理由。

推荐第3篇: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

(2)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自觉防范意识。

(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及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作斗争。

2.情感态度观念

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增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做守法的劳动者。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3.运用

全面地、辩证地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学会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自觉依法律己,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未成年人犯罪是全世界的共同问题。当今,未成年人犯罪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只有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才能自觉依法律己,也才能在此基础上,谈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问题,以及怎样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这是两个道德概念,不属于法律用语。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是本课道德方面的要求。因为特定群体中小学生一般是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能力还很差,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所以对未成年人不提倡见义勇为,而是把它作为公民的义务。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不提倡”并不等于反对,而是要让学生认同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的同时,强调见义勇为的方式方法,要见义智为。换句话说,要求未成年人懂得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要教育学生依靠自己的智慧使用有效手段,结合自己的身心特点进行见义勇为;要避免蛮干,以免导致不必要的伤害和死亡。所以是教学难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教材首先从加强未成年人自觉预防犯罪意识入手,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预防犯罪;其次提出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要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最后,培养学生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引导学生提高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自觉性,在将来走向社会后,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三、学情分析

由于中职学生是未成年人,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时间不长,文化知识薄弱,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心智还不成熟;还因为思想意识、心理发展不成熟,看问题容易偏激,爱钻牛角尖,加上生活经验的欠缺,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和意外灾害的侵害,个别中职学生误入犯罪歧途。所以对学生而言,需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中职学生思想活跃,个性活泼,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开始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独立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有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能够增强法律意识,认同法律,自觉守法,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协作活动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情境创设]

因盗窃罪判刑3年的小华在上小学时,就曾多次有过小偷小摸的行为,逐渐养成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尽办法据为己有的不良品性。初中二年级的一天,他从居民家的窗户爬进室内,将钱和首饰偷出,结果被判刑。 [问题思考]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说明未成年人小华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未成年人犯罪是全世界共同的话题,它已经被列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公害。为什么未成年人犯罪如此猖獗呢?隐藏在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第十课第二个大问题,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看一看教材首先提到什么观点?

一、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1.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人的行为是在一定思想的支配下做出的,大家来说一说小华走上犯罪的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很显然,小华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是因为他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而且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据为己有。概括地说,就是贪婪自私,价值观扭曲。那么,未成年人犯罪还有其他原因吗?

学生观察体会,思考讨论,总结归纳。 【引思明理】

1.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看课本116—117页,我们阅读课本上的案例,再继续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我们先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略)

读得不错!下面大家一起来分析这个案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老师把每个问题布置给我们几个学习小组,由各组派代表来总结发言好不好?

①龙某为什么打伤医生李某?

②龙某故意伤害他人受到了什么法律处罚?

③我们青少年应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教师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进一步探讨总结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找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大致情形。层层推进,深入探究,及时拓展。

学生认真听讲,阅读教材,交流研讨案例,进行思维整合,解决问题: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据教材内容回答对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教育,并结合课本上的案例讨论,分析说明龙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总结发言。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意义

总结: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2)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及常见情形

(材料)片刀的“用途”

北京市某中学三个初一的学生,上课传递“片刀已买好”的纸条,被老师发现,经过耐心的开导教育,三个学生说出片刀的用途。其中一个学生的邻居是私营企业主,买片刀是想将其杀死,他们享用企业主的钱财;另一个说他母亲爱唠叨,买刀想趁母亲熟睡时将其杀死,这样就不会有人烦他了。当问及三个学生杀人的后果时,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一张纸条被及时发现,避免了血案的发生,挽救了三个孩子。

(讨论)上述案例中的三个学生差点误入犯罪的歧途。简要说明他们差点误入犯罪的原因。

总结:三个学生差点误入犯罪的歧途,就是因为认知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念扭曲,不能正确对待父母、邻居和金钱。

归纳:青少年法律意识淡漠,自控力差,认知能力低,价值观念扭曲,缺乏正确的交友观。比如龙某就是因法律意识淡漠,自控力差,价值观念扭曲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给他人、家庭和自己带来严重的损害。 由学生叙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大致情形。(略)

(3)中职学生如何自觉预防犯罪

讨论总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充分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在中学阶段预防犯罪的发生,健康成长,还要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

2.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

看书第118页中间的案例,思考下列问题。

1.程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由学生据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回答。(略)

阅读课本118--119页相关链接的内容,归纳总结刑法中规定的职务犯罪都有哪些。由学生讲述。(略)

生活中有阳光就有阴影,有光明就有黑暗。说一说: 2.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怎样防范犯罪?

学生分组交流研讨,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试一试)写出一个小贴士:预防犯罪的小提示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自觉预防犯罪,还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怎样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呢?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体地讲就是—— 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小组活动)看书119页下方的案例和图片,讨论回答书上的两个问题:

①结合案例说明面对违法犯罪现象,做到见义勇为的必要性。

②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依法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看课本120页第1自然段。比一比,看谁找得快,看谁找得准。

(1)见义勇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见义勇为,就是公民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面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所实施的救助行为。

分析归纳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

举例:2008年抗震救灾小英雄事迹介绍。(略) 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介绍。 由这些感人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见义勇为之所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见义勇为有着重要意义。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见义勇为的意义?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同学们,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不仅有高尚的见义勇为行为,也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看书120页相关链接内容。

比较: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思考)未成年人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活动,P120[互动在线],回答问题:

①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如何做到见义智为?

②假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行窃,应如何智为?

师生共同讨论回答问题。(略)

(2)见义智为,积极同犯罪行为做斗争

见义智为的内涵就是,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以避免造成更大悲剧和更多不必要的伤害。

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可采取认亲戚的方式提醒受害者,而不是贸然与小偷打斗;或者打110报警„„等。

因本节课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增强预防犯罪意识,认同法律,自觉守法,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为达到此意图,在教学中设置“交流研讨”环节。 【体验导行】 [生活感悟]

下面我们来分析材料中主人公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材料)无影“杀手”

2008年7月14号下午五点多,上海浦东曹飞在家中服毒自杀,年仅27岁。在留给家人的遗书上,第一句话是“别碰纸杯,剧毒氰化物”。氰化物毒性很强,摄入几秒钟就使人致死且无救,对其生产、销售、运输都受到严密监控。随后一个多月里,河南的小亮、宁波的李某也因服用氰化钠自杀死亡。为什么受严密监控的氰化钠会落入三个普通自杀者手中呢?经警方侦察发现,它来自哈尔滨杨海东手中。审讯中交代,他从网上查阅信息并从网上邮购过来,然后再加价倒卖给三位自杀者,从中牟利2万元。而且他还有准备寄往全国各地的快递单20多份——危险在扩散。2009年2月13号,杨海东因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交流研讨,共同提高

(1)私自买卖剧毒氰化物触犯了什么法律?会受到什么处罚? (2)谈一谈杨海东为什么走上犯罪道路?

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再次交流研讨、分析案例,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形象理解认同法律、自觉守法的深刻内涵,增强预防犯罪的意识。

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的案例,边分析案例,边解决设置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理解掌握,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所设置问题需要学生在观察案例,学习本课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找到答案。教师可予以讲解并补充介绍预防犯罪教育的目的和例子,及培养见义勇为品质、见义智为品质,让学生真正懂得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积极预防犯罪行为,同犯罪作斗争。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意义,理解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同时要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对照板书总结。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把握法律知识,深化德育主题。

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练习]

1.2005年4月份一天中午,贵阳市17岁的小蕾在西餐厅为客人服务时,发现客人落下一部价值6000多元的手机,随手装入自己的口袋中,同时还用客人手机给贵州老家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在客人返回寻找时,她拒不承认自己拿走手机。在警方调查时,依然拒绝交出客人手机。

(1)你认为小蕾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属于什么犯罪?

(2)说一说当我们捡到物品时应该怎么做?

2.2003年3月22日下午4时左右,广州市初二女生小苏坐公交车回家时,无意发现一个男子正盯着一名60多岁用手机与人通话的老太太。突然该男子夺过老太太的手机跳下车,跑出十几米远。小苏见状把书包抛在地上,跳下车追歹徒。曾是足球队员的她飞起一脚踹了过去,歹徒像足球一样在地上翻滚,挥手一刀划过了小苏的腋间。随后歹徒抛下抢来的手机,穿过数十个围观者扬长而去。当时没有一人上前助见义勇为的小姑娘一把,而老太太拿回被抢的手机,仅说了一声“谢谢”后就不见了人影。一名摩的司机则称赞小苏:“好样的!”晚上小苏洗澡时才发现伤口,被送到医院缝了六针。

(1)谈谈怎样看待小苏的见义勇为?

(2)面对歹徒时,我们该怎么做?

运用上述两个案例材料进行课堂练习,利用案例强化认识,通过解决设置问题的活动渗透德育教育,进行能力升华。 学生学以致用,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组交流讨论、分析案例,深入思考,强化守法意识,提升德育主题。

[课后作业]

1.完成学生用书[素质演练]部分练习题。

2.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见义勇为”为题,写一篇演讲稿。(不少于500字)

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分层次巩固知识,提高认识。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案例情境——设疑探究——启迪思维——激趣导思——引导学习——巩固提高——能力升华——学以致用。

在教法学法上,以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为主,用案例作教学主线贯穿本课知识,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激趣导学,根据案例从不同角度设计分析问题,通过学习案例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同时,进行多种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知识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整体思路清晰,线索明朗,理论与实际契合度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不足之处,还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拓展知识、创新能力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推荐第4篇: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

1.中职生应该如何提高宪法意识?

答;重视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宪法意识

A.培养宪法意识,就必须要普及宪法知识,让中职生对宪法都有所了解。

B.宪法需要社会化和生活化,稳定的宪法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2.简述当合法利益受到非法侵犯时,我们应当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答;法律服务、法律援助、非诉讼途径和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申诉等。诉讼是我们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的维权途径。

维护合法权利的途径有哪些? ①直接找侵权者交涉;②向有关管理部门申诉;③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

3.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哪些?

答;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赔偿损失;

(八)支付违约金;

(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赔礼道歉。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4.劳动合同应当具备哪些条款?

答;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推荐第5篇:职业道德与法律

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2012—2013学年

A 道德品质

B 道德理想

C 道德原则

D 道德规范

10.即使在个人单处,无人监督,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

名姓《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次月考试卷

A 养性

B 内省

C 慎独

D 顿悟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

密封装订_1.职业礼仪 1.下列关于自尊的理解,正确的是 ( ) ____2.职业道德 A.自尊的表现是受到赞扬时高兴,受到批评时难过、伤心 ____3.内省

B.平凡并不代表没有自尊,关键的是必须做最好的自己 ___

二、填空(每空1分,共11分)

C.自尊的人有着较强的荣辱观,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

____1.认识自我是人生的起点。一个人正确________自己、接受自己的程度高低,决定着他适应 D.自尊的人善于自我解剖、自我反省、敢于正视并改正自己的短处 _号_______能力的强弱。

2.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有 ( )

学2.自尊即_______________,是在接受自己_______________的一种积极心态。 A.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B.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3.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 , , , C.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D.有良好的外表形象 ,

3、从个人发展的层面上看,良好的道德有助于( ) ____

4、职场最大的礼仪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A.塑造正面的道德形象 B.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___

三、单项选择(共10道,每题2分,共20分) C.激发人的工作潜能 D.促进事业发展 ____1.下列自我认识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4、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必须(

____A.自我认识要建立在客观分析自己的基础上 B.不必向别人学习A.立足岗位,脚踏实地 B.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__级 C.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 D.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C.从点滴小事做起,把细做好 D.凡事都要亲力亲为. 班 2.“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体现了公民基本道德的( )

五、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A.明礼 B.勤俭 C.自强 D.敬业

1.正确认识自己,就是自我欣赏、自我评价。

3.“爱岗敬业”是对从业人员( )的基本要求。 2.个人的自尊自信高于国家和民族的自尊自信。

_ _ A.工作态度 B.职业技能 C.事业意识 D.职业理想 3.个人礼仪修养的核心是养成高超的沟通技巧。

_ _4.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从严要求,才能形成良好习惯。

_ _ 4.职业礼仪的最高境界是( )

__5.交往礼仪在不同的场合的要求是相同的。

______ A.敬业 B.守业 C.奉献 D.牺牲 接受礼仪约束的人,被认为是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______5 .( )是企业形象的最好代言

7.自省就是只又在需要的时候自省就可以了,没必要经常去自省

________ A、广告宣传 B、员工的良好形象 8 在人际交往中,要容纳不同的观点、看法和行为,做到求同存异。

____9.在交往中,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对象要疏远排斥。

别__ C、企业的良好管理 D、低廉的产品价格

10.人格魅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磨炼而提升。

_级__

6、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 )、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六、简答题

A.爱国爱企、明礼诚信 B.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1.简述良好道德的作用。(6分) C.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D.遵纪守法、诚实信用

7、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顾客是上帝 C.爱岗敬业 D.公私兼顾

8.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

A .爱国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 D.诚实和守信

2.如何养成讲文明、有礼仪的好习惯?(5分) 9.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

) 6.自觉地)

) (

3.谈谈你对慎独的认识和理解(5分)

材料分析

1.童杰从走进公司的第一天起,就牢牢记着老师的那句话:“每天多做一点点,便是成功的开始;每天改进一点点,便是卓越的开始。”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1)今天我多做了什么?(2)今天我改进了什么?(3)明天还有什么可改进的?

十几年后。他成了公司研发部首席工程师。当人们问到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轻松一笑:“每天20分钟的冷静反思,胜过一堆豪言壮语。”

结合所学的知识,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5分)

2.小何毕业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是没几个月他就干不下去了,原来是她不能适应那里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她不喜欢在那个上司的手下做事,同事之间的摩擦也让她十分烦恼,她感到郁闷、烦躁,有时忍不住发火,结果人际关系更加紧张最后丢到了这份工作。

你从小何的工作经历中获得了什么启示?(5分)

1.(1) 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分) (2)遵守交往礼仪有什么作用和意义?(3分)

(3)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首先要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请结合实际,谈谈中职生应从哪些方面做到这一点。(5分)

推荐第6篇:职业道德与法律

>课程考核标准

一.考核目的。

通过教学考核,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反思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效,以便发扬成绩、找到差距、明确方向;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由此产生成就感,激励自己更好地学习、更快地进步。使教师透过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以便发扬成绩,改正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二.考核原则。

教学考核应遵循以下原则:客观、公正;激励学生进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

其中的全面考核,要求对学生从知、信、行三个维度予以考核,尤其重视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行为表现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求既考核学生的学又考核教师的教。

三.考核方式。

考核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考核学生的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考核。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考核,包括日常表现考核、学习成果鉴定、纸笔测验、学期评语等方式;学生的自评互评,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收获和进步的总结、学生之间的相互考核等方式。考核教师的教,包括听取学生反映、教师自我反思、征求其他教师意见、教学督导评估等方式。

四.考核标准。

学习考核分为认知考核、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考核、行为表现考核。

认知考核分为“了解”、“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的知识和原理,能够再认或再现;“理解”指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较深入地把握;“运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恰当地举例说明所学的知识和原理,运用知识对具体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考核,以与具体情境相适应的正确情感、态度和观念为标准,考核学生不良情感、态度和观念的变化情况,正确情感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况,以引导学生积极进步。

行为表现考核分为课内外学习表现和日常生活践行道德和法律的实际表现。以道德、学校纪律和法律为标准,实事求是地考核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日常行为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激励其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之明确努力方向。

教师“教”的考核,包括教师对课程定位的把握、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过程的驾驭,以及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

推荐第7篇:《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小结

《法律职业生活》教学总结

李 芝 位

2015年7月 《法律职业生活》教学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法律职业生活》课的教学任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圆满地完成的这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在这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中,本人不断地思索这一学期的教学策略,反思和总结这一学期的教学成果,具体总结结如下:

一、《法律职业生活》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职业道德与法律》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我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职业技能与知识于《法律职业生活》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积极进行德育渗透。我的指导思想是: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健康的成长。

第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并创造各种条件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在开展各种活动之前,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教学必须以学生个性的弘扬,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各种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它要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对于每一次活动,我都进行动员和总结,甚至组织同学写心得体会,要让学生通过每次活动都有大的收获,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当然,在工作中我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

一、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的力度还不够,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在期末考试中就表露出来了。

二、教学工作经验不足,对课堂上突发的事情不能妥善的处理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不断学习前辈教师们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不断提高自已的业务素质,虚心向前辈教师们请教,以别人之长补已之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能上一个新台阶。

推荐第8篇:《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总结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汽修专业14春季班、14秋季班和13升学、就业班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授课教师。日复一日,台上台下,转眼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与学校,与专业,与个人,做一个小结,十分必要。总结得失,反思成败,再接再励,为圆满地完成的下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而准备着。

一、《职业道德与法律》要紧跟国家的发展步伐,赋予这门课鲜明的时代特征。

怎样让德育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讲的不温不火、不疼不痒,学生不买账;讲的过于高深、训诫教导,学生又厌烦,不想听你的课。怎样讲?讲什么内容?不能自己说了算。得问问学生喜欢什么话题,再把德育的相关内容穿插其中才行。我说老师就像大厨,得把一种人们不喜欢的食材,变着法儿做出人们喜欢吃的口味来。难不难?的确很难。但我们是老师,我们不能被难倒!

我把职业道德教育水乳交融地“化”职业技能与知识于《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与此同时,我还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活跃课堂气氛,实施“读报式”教学

读报教学模式,就是把相关教学内容打包,联系生活实例,司法案例,经典故事,名人轶事,像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播报新闻一样,用多媒体呈现出来,有文字,有图片,有视频,还有评论。学生想听能听,想看能看,又可以发起讨论和辩论,老师做好了主持人,学生都是嘉宾,让他们畅所欲言就行了,效果不错。这样不仅强调了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专题讨论;开展社会调查;开辟“时事点评”。

三、把德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健康的成长。怎

么做呢?

1、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并创造各种条件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在开展各种活动之前,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

2、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素质教育倡导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强调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个性的弘扬,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各种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它要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对于每一次活动,我都进行动员和总结,甚至组织同学写心得体会,要让学生通过每次活动都有大的收获,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当然,在工作中我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客观原因是时间少,主观原因是自己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挤出时间来完成好这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的力度还不够,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在期末考试中就表露出来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了好的教学方法,还要有虚心向学生学习的心态,教学相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不断学习我校优秀教师们好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措施,不断提高自已的业务素质,增强自己的管理水平,以别人之长补已之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能上一个新台阶。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们尊敬的师长。

汽修专业《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师 王景玉 2015年12月28日

推荐第9篇: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总结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两个班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工作,本学期已结束,现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提高学习兴趣,拓宽专业知识

这两个的班分别是11计算机2班和11商务英语4班。计算机班共人,男生人,女生1人;商英班共人,男生4人,女生33人。对这种情况,采用在差别对待的方法。从上第一次课开始,在图书馆借了书给两个班的学生阅读,介绍计算机班学生阅读的书籍是《》、《》,介绍商英班阅读的书籍的是《》。同时,布置在每次课的前3分钟,请1-2名讲述上周内从介绍的两书里获得的知识,当然,每次课每位同学讲自己所获得的内容不能重复之前同学一模一样的话。每次予以课堂加分。这样学生积极阅读,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学生道德与法律的知识面。

精心设计功课,认真组织考查。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的要求,有创造性的设计功课。礼仪道德部分教学,结合社会现象,用情境教学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法律教学引入了一些身边的小案例,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相关知识的浓厚兴趣,以及如何与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考虑到学校不统一订发作业本,结合上学期计算机班学生每次作业都是用一张来写,所以这学期的作业是都是统一印刷,有选择题、判断辨析题、情境分析题……,期末考查以模拟法庭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法律实践。过这种教学模式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运用。

通过努力,这学期主要作了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学生的学习爱好有所进步。但也存在问题:德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如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几个月的教学中给学生思想太大的转变。认识不够。

通过对本学期工作的小结,在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向其他同事学习,改进现存的问题,通力合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授教养水平,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以便在政治教学中发挥课堂教学的更大功能。

推荐第10篇:《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小结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小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任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圆满地完成的这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在这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中,本人不断地思索这一学期的教学策略,反思和总结这一学期的教学成果,具体小结如下: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职业道德与法律》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职业道德与法律》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我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职业技能与知识于《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专题讨论;开展社会调查;开辟“时事论坛”(课前3分钟)。

三、积极进行德育渗透。我的指导思想是: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健康的成长。 第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并创造各种条件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在开展各种活动之前,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素质教育倡导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强调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个性的弘扬,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各种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它要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对于每一次活动,我都进行动员和总结,甚至组织同学写心得体会,要让学生通过每次活动都有大的收获,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当然,在工作中我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

一、在对学生的职业理论指导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客观原因是时间少,主观原因是自己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挤出时间来完成好这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二、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的力度还不够,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在期末考试中就表露出来了。

三、教学工作经验不足,对课堂上突发的事情不能妥善的处理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不断学习前辈教师们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不断提高自已的业务素质,虚心向前辈教师们请教,以别人之长补已之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能上一个新台阶。

第11篇:《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小结

《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教学总结

赖 铭

本学期本人担任13秋年级《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教学,,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基本完成的这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在这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中,本人不断地思索这一学期的教学策略,反思和总结这一学期的教学成果,具体小结如下: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课堂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本课程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我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职业技能与知识于《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专题讨论;开展社会调查;开辟“时事讨论”(课前3分钟)。

三、积极进行德育渗透。我的指导思想是: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健康的成长。

第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并创造各种条件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在开展各种活动之前,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教学必须以学生个性的弘扬,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各种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它要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对于每一次活动,我都进行动员和总结,甚至组织同学写心得体会,要让学生通过每次活动都有大的收获,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当然,在工作中我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

一、在对学生的职业理论指导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客观原因是时间少,主观原因是自己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挤出时间来完成好这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二、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的力度还不够,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三、困为工作事务较忙,还剩下一部分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已的业务素质,虚心向他人请教,以别人之长补已之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能上一个新台阶。

第12篇:职业道德与法律工作总结[版]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总结

罗 丽 华

本学期本人担任学校两个班级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任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圆满地完成的这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职业道德与法律》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我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职业技能与知识于《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专题讨论;开展社会调查;开辟“时事论坛”(课前3分钟)。

1

三、积极进行德育渗透。我的指导思想是: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健康的成长。第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并创造各种条件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在开展各种活动之前,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第

二、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教学必须以学生个性的弘扬,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各种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它要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对于每一次活动,我都进行动员和总结,甚至组织同学写心得体会,要让学生通过每次活动都有大的收获,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当然,在工作中我还有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对学生的职业理论指导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客观原因是时间少,主观原因是自己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的力度还不够,使得个别学生没有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不断学习前辈教师们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不断提高自已的业务素质,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上一个新台阶。

2011年1月

第13篇:《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反思与尝试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反思与尝试

德育教研组 包川林

据我校的师生反应,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职业道德与法律》存在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等现象;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缺课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对待作业、考试无所谓,考试成绩较差等。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积极性,增强《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实效,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是当前摆在每一位《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效果不佳的反思

(一) 师资整体素质不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的“教”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是中职学校师资的知识面狭窄。《职业道德与法律》是属于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概念较多,而且比较复杂、抽象。这就要求《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对社会现象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否则因理论缺乏、知识单薄,必然出现照本宣科、内容单调、课堂枯燥乏味现象。二是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师对时政变化不够敏感。《职业道德与法律》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法律、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变化之快,青少年学生非常关心,如果教学过程缺乏时政资料的收集和教学引入,必然造成“理论空洞”,学生漠不关心。

(二) 教学普遍缺乏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创造性劳动,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必须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进行教学。德育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善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技巧;不仅要懂得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而且要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但是,由于一些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师一直还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学活动的双向性,导致教学模式僵化单一。

(三) 《职业道德与法律》程不受重视事实上,《职业道德与法律》在很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是中职教育重专业课、轻基础课,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比较突出,师生轻视《职业道德与法律》现象也有一定影响。二是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研究薄弱,德育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他们既不象普通高中政治教师,也不象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可以有许多培训提高的机会。德育教研活动很难得到正常开展,教师很少参加课改培训,外出参观少、见识少;教辅资料相对缺乏,课外辅助资料主要靠自己收集或自己编写,教学方法也多靠教师个人去摸索等等。三是《职业道德与法律》在三职生高考的过程中分值所占比例小(20%),学生不太重视。

二、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效果的尝试

《大纲》指出:“《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这一规定为深化《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改进指明了方向,在具体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丰富教学内容一是增加实践活动内容。根据教学进程,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此外,还可以结合班会安排学生设计黑板报、手抄报等。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是增加时政新闻知识。教师及时把国内外以及身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与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长知识、长见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这是学生非常乐意的事情。

三是适时增加专题选修课。根据社会发展,教师要注意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当增加选修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近两年来,我校利用一定时间开设“模拟法庭”“法制进校园”等专题讲座,学生热情高、兴趣浓、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极大地增强了《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教学艺术实践证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艺术。《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师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传统“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才能增强《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效果。 一要重视课堂导入艺术。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开讲得好,能先声夺人,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探究反射”。开讲一般从“情、趣、疑”入手。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目的。疑是思维的开端

和启动器。趣是激发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它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高度活跃。二要重点抓住教学的主体环节,以灵活的教学方法点拨释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导入后,只有通过点拨释疑,才能使学生在解开疑团的基础上,切实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下去。这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几种典型的方法值得吸收、消化、推广。

1、引探式教学法又称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启发,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方法。

2、茶话式教学法又称研究式教学法,它是在克服传统“注入式”、“一言堂”缺点的基础上出现在课堂的一种民主教学形式,正如茶馆中对谈的顾客一样,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教学,因而课堂形式显得活跃、灵活、轻松、自由。这种方法能够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的启发式谈话提到首位,它可以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诱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独立掌握知识,它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发现真理”。因此,学生的个性和智力不会受到压抑,而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3、幽默教学法又称示错式教学法,它是增强《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吸引力的相当可取的方法。幽默是一种心灵的机智,一种表达的艺术,一种使人在愉悦气氛中接受影响的方法。《职业道德与法律》堂上的幽默能够活跃教学气氛,更生动、灵活、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法人”概念时,先提出“法人是法国人”“法人是说法语的人”“法人是守法的人”等一连串

荒谬的定义,让学生一一加以否定,再弄懂科学的定义,寓教于乐,真正使《职业道德与法律》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程。

当然,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三)完善考试方法长期以来,《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德育学科的考试将逐步走向科学化,并从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试评价,学生的成绩评定应实现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克服片面强调记资料,观点的倾向,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引导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克服重卷面成绩轻实际表现的倾向,排除一试定成绩的弊端。

总之,《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一门极为复杂的人文学科,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需要有生动活泼的实践方法,大有学问可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必须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师素质,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探讨和研究,必须深化教学改革。

二〇一一年七月五日

第14篇:浅谈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

浅谈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教学法

【摘 要】在现阶段的中职教学中,大多数学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没有达到国家教委要求的指标。通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提高中职校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重视中高职学生的法律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已经成为我国中高职教育的重任。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成为实现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目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的受挫者,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低是中职学生的共性。鉴于此,教师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努力创设富有感染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使相对静态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呈现出灵性和美感,以此触动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诚实守信”时,我将“元寂住持与两个徒弟”的故事制作成动画视频,以动感的画面进行讲述:开元寺的住持元寂要在最得意的两个徒弟一寂和二寂中间选一个接班人,他给每人一袋谷种,第二年谁收获的谷子多,谁就是新住持。第二年秋天,一寂挑来的是满满一担谷子,二寂却两手空空。在大家都认为一寂是理所应当的住持时,元寂却宣布二寂为接班人。在人们大惑不解时,元寂给出了谷种都是用开水煮过的,根本不可能有收获的答案。显然,诚实的二寂才是做住持的最佳人选。故事动画创设出的教学情境使抽象枯燥的知识条文变得生动有趣,深化了学生对诚实守信的感性认识,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心灵触动,诱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和主动的心理情绪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兴趣的鼓动下引导学生能自主学习和探究。

二、利用真实案例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要求各学科课堂教学都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培养和交流,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与社会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情感因素是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要着力点,案例则真实、客观地展示了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和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颇有感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投入。为此,教师要通过展示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案例,将书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更多深入实践,亲自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教学《民法》中“民事权利”这一内容时,我就在课堂上配合讲授内容展示了这样一个案例:不满14岁的小哲,在今年春节时收到了数千元压岁钱,一天,他对一个标价800元的遥控飞机非常喜欢,没有与父母商量就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下来。小哲的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他们认为尚未成年的小哲不能擅自做主买价格这样贵的物品,超市也不应在监护人不在场的情况下与未成年人进行这样大数额的交易,要求超市退货。小哲认为压岁钱是属于自己的,他有权支配,不想退货。超市认为未成年人是可以独自购买遥控飞机的,也不同意退货。结合这一案例,我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分析:①小哲父母的认识是否有法律依据?②小哲与超市之间的交易是否有法律效力?③小哲父母要求超市退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真实的案例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了有效的启迪与发展,在学生积极主动弄清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有效的民事行为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得到了切实优化。

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引领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鲜明的就业属性决定了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在中职学校学生今后职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中职德育教师要明确推动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方式变革,是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应成为优化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能引发共鸣的人生价值、择业就业、道德与法律、理想与现实等热点问题,引领学生就这些问题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会独立思考,形成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时,我没有逐段进行讲读,而是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就他们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和辨析。问 2

题来自于学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心理认同,学生的思维活跃,据理争辩,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相关内容,学习方式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由被动向主动转化。

总之,正确理解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改的基本要求,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仔细观察时刻发展的社会形势,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与兴趣爱好,不断探索创新并实践教学方法的突破以提高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律素养,是《职业道德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师应该持之以恒的追求。只有经常进行探讨并勇于尝试,才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新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内外兼修、诚实可信、遵纪守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第15篇:《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1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运用: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2)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践行职业礼仪,展示职业风采。

(二)知荣辱,有道德。

教学目标

2

使学生懂得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增强敬业爱岗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

运用: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内容

1.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1)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理解道德的作用,感受道德的力量,懂得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良好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2.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1)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增强遵守职业道德的情感。

(2)懂得爱岗敬业的意义,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理念。

3

(3)了解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理解诚信和公道的意义,培养诚实、守信、公道的品质。

(4)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懂得服务、奉献的意义,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理解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性和反腐倡廉的意义,增强廉洁意识。

3.遵守行业道德规范

了解相关行业特有的道德要求,理解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和意义,自觉践行行业道德规范。(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4.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1)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理解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2)学习职业道德榜样,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三)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依法治国方略,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学会用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要求

4

认知:了解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作用,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拥护依法治国方略,增强法治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崇尚民主、公正、平等。

运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履行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公民职责,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内容

1.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2)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增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平等观念,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2.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1)了解增强公民意识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保障人权原则,涵养爱国情感,增强权利意识、义务观念。

(2)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履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公民职责。

3.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1)理解法律程序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5

(2)了解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增强证据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犯罪和刑罚等方面的法律常识,增强守法意识,提高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的危害以及对犯罪的惩罚,理解守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法律、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

运用: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

教学内容

1.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1)了解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认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懂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传播淫秽音像制品、吸食注射毒品、参与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6

2.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1)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

(2)了解导致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及贪污腐败行为犯罪作斗争。

(3)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自觉防范的意识。

(五) 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的、经济的法律常识,树立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信念,提高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经济活动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相关的民事、经济法律常识,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法律规则,履行法律义务,崇尚公平正义。

运用:在民事和经济活动中按照法律规范做事,依法维护权益、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教学内容

1.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7

(1)了解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的资格,增强依法处理民事关系的意识。

(2)了解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3)了解法律保护财产权的有关规定,懂得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尊重他人的合法财产权。

(4)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学会辨别合同是否有效,理解履行合同的原则,提高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的能力。

(5)了解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增强热爱家庭的情感,承担对家庭、对家人的责任。

2.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

(1)学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增强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意识,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

(2)了解设立企业的有关条件,理解企业应该合法经营、公平竞争,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追求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

(3)了解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法律规定,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8

了解规范相关行业的主要法律,树立遵守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的观念,提高依法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思想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的正确性。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发学生的兴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提高教育的实效。

(3)坚持知、信、行相统一。淡化传统的学科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教授必要的知识;帮助学生认同道德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践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并且付诸实际行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

(4)加强实践环节。转变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2.教学方法。

9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学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注重运用“在做中学”的实践方法。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活动建议。

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内外的德育资源,用课堂教学时间或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旁听审判、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追求实效、确保安全。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对学生活动的全过程给予认真、及时的指导。要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总结等方式,整理学生的收获,交流学生的体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顶岗实习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职业道德和法律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为。

4.教学资源。

(1)教学用具。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并恰当使用挂图、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校园网等辅助教学,尤其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10

(2)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包括道德楷模、法律专家和德育基地等社会德育资源。

各地职业教育研究部门、学校、教师和出版单位,要积极开发与本课程相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多种教学资源。文本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重质量,做到科学准确、生动实用;社会德育资源的开发要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有效利用。

5.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为28学时,复习考试4学时。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

课程介绍 1

(一)习礼仪,讲文明 3

(二) 知荣辱,有道德 4

(三)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4

(四)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5

(五) 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4

复习考试 4

合计 24

11

五、评价和考核

1.评价目的。

通过教学评价,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反思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效,以便发扬成绩、找到差距、明确方向;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由此产生成就感,激励自己更好地学习、更快地进步。使教师透过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以便发扬成绩,改正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2.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客观、公正;激励学生进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

其中的全面评价,要求对学生从知、信、行三个维度予以评价,尤其重视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行为表现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求既评价学生的学又评价教师的教。

3.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评价学生的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学习成果鉴定、纸笔测验、学期评语等方式;学生的自评互评,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收获和进步的总结、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包括听取学生反映、教师自我反思、征求其他教师意见、教学督导评估等方式。

12

4.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评价、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行为表现评价。

认知评价分为“了解”、“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的知识和原理,能够再认或再现;“理解”指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较深入地把握;“运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恰当地举例说明所学的知识和原理,运用知识对具体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以与具体情境相适应的正确情感、态度和观念为标准,评价学生不良情感、态度和观念的变化情况,正确情感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况,以引导学生积极进步。

行为表现评价分为课内外学习表现和日常生活践行道德和法律的实际表现。以道德、学校纪律和法律为标准,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日常行为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激励其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之明确努力方向。

教师“教”的评价,包括教师对课程定位的把握、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过程的驾驭,以及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 姚仕虎 2018年3月5日

13

第16篇:职业道德与法律心得体会

《职业道德与法律》心得体会

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就在高中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是中专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中专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和对中专学生思想的塑造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我将就个人实际分析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要明确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该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它以马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中专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中专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正是此门课程给学生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法律基础,让学生正确的去认识世界和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加强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学习能让学生都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同时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认清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我认为这门课程给我们了提供人生的指南,对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正确看待和分析事物都有着无可取代的意义。

这门课程的开设是贴近我们学生心理实际的,它对我们的心理塑造和自我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首先,加强对思想道德与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有助于高中学生实现从中学到中专学校的转折,更好地适应中专学校的学习,完成中专学习期间的发展任务。从中学到中专学的转折,是中专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将经受多方面的新考验。它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机遇。然而,由于当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体特点及其经历的原因,近年来中专学生在这一转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地影响中专学生教育任务的完成及个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有助于中专学生提高自我素质,增加应对现实中各种挑战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完成中专学期间的各项发展任务,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其次,加强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有助于青年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中专学生离开家庭并逐渐融入社会,他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有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并引发有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相应思索。“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针对中专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从中专学生在中专学习期间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进而透过具体现象探讨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问题,将有助于青年学子拨开市场经济的迷雾,避免西方资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干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从而为自己的成才拨正航向。

最后,通过对“职业道德的学习”课程的学习,还将有利于我们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新境界。修身养性向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境界,它既是青年人个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当代中专学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承担了重要责任,党和政府对此也寄托了殷切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青年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真正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职业道德”课程是融教学与实践于一炉的,通过选修学习的方式对中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进行了一次洗礼。中专学生在接受了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以后,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我们深知自己的肩负的使命。我们生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感到庆幸,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继续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中专学生的基本要求。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弱,则国弱。”通过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要把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摆在与国家命运相关戚的高度,使自己努力学习科学文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做一名对人类对社会有益的建设之才。

还有要做到以下的事才能做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社会公德:是人们用以维护公共生活秩序,调整人们之间关系,为人们

公认并自觉遵守的公共生活行为准则。 社会公德特点主要有基础性,共同

性,稳定性,继承性四个方面。

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

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计划生育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职业性 从属性 强制性 继承性 实践性 多样性。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和以主人翁的态度

对待社会主义职业劳动。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认真学习,省察克治。

知行统一,律己律人

积善成德,防微杜渐。

长期修养,坚持不懈。

同时我们还要做一个称职的劳动者,首先必须遵守道德。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和树立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责任意识,也就是这些年人们比较关注的道德主体意识问题。如果做为一个劳动者在劳动岗位上连必须遵守的道德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干好工作呢?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好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建设者。

道德或品德又是企业或员工成功的最强大动力之一。一个企业如果苟且偷生或者欺行霸市,可能有一朝一时的获利;一个员工如果投机取巧、假公济私,可能也有暂且的经济利益。但是,真正丧失的却是道德或品德——这成功最伟大的力量源泉,马丁路德指出:—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却决于它的公共没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到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从产生的效果来看,职业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职业化”,又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职业道德虽然是在特定的职业生活中形成的,但它决不是离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而独立存在的道德类型。在阶级社会里,职业道德始终是在阶级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制约和影响下存在和发展的;职业道德和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形式的职业道德,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的要求。同样,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在很大范围上都是通过具体的职业道德形式表现出来的。同时,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实际从事一定职业的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成熟的阶段。职业道德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以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在学校生活阶段和少年生活阶段所形成的品行,影响道德主体的道德风貌。

在学完后几章时对法律有了认识,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维护这些权益的程序和方式。也初步具备了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并有了一定的寻求法律救济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此门课程不止让我们具备了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使我们中专生的知识结构完善,适应新时代对中专生的要求。提高了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让我们更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次通过对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学习使我更进一步对道德有更深刻的认识,一个人在人身的里程中一是要讲道,也就是要认清自己一身前进的路,走的路要正、要直才是大道,才有前途与光明,才不会走上歪路。光是有道还不行,还要讲德,就是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要人们心存善心,要帮助人、关心人,是正道的延伸,是正道的落实与体现。

第17篇: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设计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现在是本人为您整理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设计

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个人礼仪素养,自觉践行礼仪规范。

1.教师查阅有关个人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收集有关个人礼仪方面的格言警句或典型的事例,制作幻灯片。

2.学生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与个人礼仪有关的资料;思考能够展示中学生风采的个人礼仪规范,做好表演的准备。

教学时数

1课时。

【导入】

作为一名学生,许多人都经历过人际交往中的尴尬,如着装不当、举止失礼、言语不当……事情虽小,但常常挫伤我们的自信心,影响我们的形象。如果在未来的生活、求职、工作中,这些尴尬依然与我们如影相随,我们的命运会怎样?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看了这两段材料,同学们有何认识?为什么国际奥委会要剥夺阿布拉哈米安的奥运会铜牌?三个镜头中的三位同学展现的各是什么形象?导致三位同学不同结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教师点拨:这些材料表达了个人礼仪的重要性。讲究个人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流露,是我们具有良好道德的表现。

板书:

一、个人礼仪是我的一张名片

平时我们接触一个人,给我们直接而敏感的第一印象的,就是他的个人礼仪。讲究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个人礼仪也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被尊为“礼仪之邦”。不少经典著述中,有很多关于“礼仪”的精辟阐述。所谓礼仪,分开来讲,礼者,礼也,即对待别人的礼节;仪者,式也,即尊重别人的仪式。“礼”与“仪”乃一硬币之两面,不可分开。礼在内,仪在外,从一定意义上讲,礼是做人之根本,仪是行世之方略。

过渡语:既然个人礼仪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个人礼仪来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

板书:

二、展示一丝不苟的仪容仪表

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一中小王为什么会落选?材料二中的谢娜凭什么被实习单位优先录用?人事总监的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教师点拨:这说明成功是从一丝不苟的仪容仪表开始的。整洁、得体、美观、高雅的仪容仪表,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且会为我们赢得尊重、好感,获得成功;脏乱、不当、丑陋、俗气的仪容仪表,带给我们的只能是轻视、反感直至失败。

学生活动:前后桌四个同学为一组,小组同学互相观察,指出每位同学在仪容仪表上的优点和不足,共同探讨有关仪容仪表的具体要求。

教师归纳:仪容仪表要做到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的统一。仪表修饰要做到“适合身体”,符合自己的年龄、容貌、肤色、身材和身份;要“适应场合”,与活动场合的气氛、环境相协调;要“整体协调”,展现出整体风采;要“适度”,把握分寸,自然合宜。

过渡语: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除了要展示一丝不苟的仪容仪表外,还要注意自己的形体姿态。

板书:

三、展示风度翩翩的形体姿态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形体姿态表演。

第一步,让学生把形体姿态表演的内容分成坐、立、行、交谈四大项,并根据自己表演的内容自由结成小组。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把自己置身在各种礼仪环境中,亲身体验各种礼仪要求,从中得到教育,学到礼仪知识。

第二步,学生畅谈体会。每个同学可以从自己的表现、他人的表现以及观看表演的感想等几个方面来谈,共同探讨形体姿态礼仪的具体要求。

第18篇:职业道德与法律 前言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前言

走进《职业道德与法律》

总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白为什么学习本门课程,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及逻辑线索,掌握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对自己人生的珍惜,引导学生自觉追求真善美。

3、帮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即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二、教学时数:2课时

三、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1、然学生有兴趣、有动力、有决心学好本门课程;

2、新课程改革理念

四、学情分析

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学生对道德和法律这两个名词应该有一定的认知,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后,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和法律素质。

五、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研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六、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由王顺友的马班邮路的故事导入本门课教学内容(人生之路要靠自己走) 【教学过程】 板书

(一)、怎样看待这门课程即学习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1、为什么要学习本门课

为了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

2、本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3、主要内容结构

(1)、道德的主要内容 (2)、法律的主要内容

(二)、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1、学好这门课程,需要懂得它的意义;

2、学好这门课程,需要联系自己的实际;

3、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加强实践环节;

4、学好这门课程,需要我们积极参与评价;

5、学好这门课程,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

七、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筛选案例时尽量用学生身边和周围所发生的人和事来进行设计,但必须要以课本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不能离题万丈,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课堂教学中,设法用生动深刻的案例使学生入情以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尽管使学生入情的方式因人而异,因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教师要动情。教师强烈的感情,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开启学生感情的门扉。

第19篇:《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点

《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要点

第一章:道德导论

彭小云

1.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哪些?

道德的功能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包括道德的认识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道德的教育功能。三者各不相同,密切联系,有机统一。

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首先,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其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和精神力量。再次,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首先从本质上看,法律与统治阶级的道德是一致的,两者都属于同一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并为相同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两者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都体现相同的阶级意志和共同的历史使命。其次从历史上看,不论哪一个统治阶级,都总是一方面借助本阶级的道德来为他们的法律规范及其实施进行辩护;另一方面,又借助本阶级的法律来维护和推行他们的道德。再次从见容上看,两者都是社会规范,都是引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矩。最后从作用上看,两都互相补充。

4.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本质上一是致的。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都是为了确立

和维护对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但是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社会主义道德主要是由社会舆论确定的,表现为一般社会意志,由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保证其存在和发生作用。而社会主义法律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它表现形式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

5.“以德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

第二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经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掌握精神实质,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社会思想的主流和支流。2.坚定理想,爱岗敬业。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进一步加深对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3.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3.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首先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其次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最后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质就是“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5.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重点是什么?

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第三章:职业道德概述

1.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是调整一定职业活动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其本质是:第一,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第二,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与职业活动的要求密切相关。第三,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职业道德产生了什么效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职业道德产生了双重效应。从积极的方面看:首先,市场经济能提高职业道德本身的价值,强化职业道德的作用力度。其次,市场经济有能力为职业道德状况的根本改观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再次,市场经济能促使人们的观念更新。从消极方面看:首先,等价交换原则很容易使人在交换中夸大等价的使用范围和作用,以至把对一切问题的处理都看成是一种买卖交易。其次,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影响使一些利欲熏心的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暴利。再次,“金钱万能”的影响诱发一些人“一切向钱看”,以种种不道德乃至非法手段去攫取财富。

3.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包括几方面内容?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一职业性,二从属性,三强制性,四继承性,五实践性,六多样性。 4.职业道德有哪些社会功能?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一促进职业活动的健康进行,二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积 1 极的影响,三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四职业道德可以促使人们自我完善。

5.什么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指社会主义职业活动中从事各种职业的劳动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新型的职业道德,是人类职业道德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上职业道德发展的最新成果。

第四章:职业道德的内容

1.为什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实质上是“为人民服务”的问题。首先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新型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其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2.为什么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集体主义原则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新型道德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树立道德观念、选择道德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应自觉遵循的道德原则。首先集体主义原则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其次集体主义原则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最后集体主义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3.什么是主人翁的劳动态度?

主人翁的劳动态度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又一基本原则和要求,是处理职业劳动关系本身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4.职业道德基本要求有哪些?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正确认识职业价值,第二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第三培养对职业的真挚情感,第四磨砺职业意志。 5.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于未来要从事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的希望与追求,并具有为实现职业上的奋斗目标而发奋努力的进取精神。职业理想是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具体形式,也是一个人人生理想的重要实现途径。因此,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的职业必须与社会共同的政治理想相一致,其次,职业选择也与个人的自身条件有关系,所以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第五章: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1.什么是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指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2.道德修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道德修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道德修养要解决两个主要矛盾,即社会道德体系及其道德要求与个人的道德选择能力、道德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及自身受

3、消极道德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低下的道德品质与先进的道德品质之间的矛盾。3.道德修养的内容是什么?

4、职业道德修养,是指在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中,人们按照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职业道德品质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达到一定的境界。其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职业道德品质,由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等五部分组成,

第六章:法律导论 1.法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法律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是法律区别于其它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3.法律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4.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律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阶级统治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3.法律的历史类型有哪些?

法律的历史类型是指按照法律制度赖以建立的生产关系类型和反映阶级意志的不同,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基本分类。主要分为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四种。 4.我国法律的主要渊源有哪些?

我国法律的主要渊源分为如下几类:

一、宪法,

二、法律,

三、国务院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四、地方性法规,

五、自治法规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六、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七、国际条约。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全部法律规范依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所组成的有机的统一整体。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其构成是:

一、宪法,

二、行政法,

三、民法,

四、经济法,

五、社会法,

六、刑法,

七、诉讼与非诉讼法。

第七章:民法总则 1.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项:

一、平等原则,

二、自愿原则,

三、公平原则,

四、诚实信用原则,

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民法通则》对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有哪些规定? 《民法通则》对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规定为: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的精神正常的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三、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3.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合法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三、内容不违背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4.什么是无效民事行为?什么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有: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二、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这种行为中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没有表现其真实意志,不是在真正自愿基础上实施的民事行为。 5.代理的种类有哪些?

代理的种类有三种:

一、委托代理,

二、法定代理,、三指定代理。5.我国民法规定的民事权利有哪些?

我国民法规定的民事权利包括:

一、物权;

二、债权;

三、知识产权;

四、继承权;

五、2 人身权。

第八章:民事单行法

1.什么是物权?它有哪几种?

物权是一种财产权,是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一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2.《物权法》对国家、集体和私人物权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

《物权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国家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针对国有企业财产流失的问题规定:违反国有财产管理规定,在企业改制、合并分立、关联交易等过程中,低价转让、合谋私分、擅自担保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针对国有财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规定:履行国有财产管理、监督职责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国家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物权法》对集体财产的保护分为两种情况:

一、对农村集体财产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

二、对城镇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集体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物权法》对私人财产的物权规定:1私人不仅依法对生活资料享有所有权,而且对“生产工具、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享有所有权。2私人合法的储蓄、投资及其收益受法律保护3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

3.《物权法》对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如何规定的? 《物权法》对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道路、绿地等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4.确认物权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确认物权的基本准则包括物权法定原则和物权公示原则两个方面。 5.什么是合同?合同的订立方式是什么?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也叫契约。 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各方通过平等协商,依法就合同内容达成意思表示一致的过程。当事人订立合同,采用要约、承诺方式。

件:1投资人为1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第九章 行政法

1.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行政领域法律关系始终,调整和决定行政法主体的行为,指导行政法实践的原理和准则,起着保证行政法制统

一、声调和稳定的重要作用。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总的来说可概括为行政法治原则,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及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2.我国行政机关的职权与职责有哪些?

我国行政机关的职权主要有: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处置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司法权、行政救济权等等。

行政机关的行政职责主要有: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履行职务,不得失职、越权或滥用权力;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避免程序违法;必须遵循合理、适当的原则,避免行政失当、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

3.国家公务员必须履行哪些义务?

国家公务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4.什么叫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被授权组织)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包括:行政参与权;行政知情权;行政监督权;隐私保密权;行政保护权;行政获准权;行政求偿权。

行政相对人的义务包括:遵守行政秩序;服从行政命令;协助行政管理。 5.什么是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力的行为。

第十章:经济法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哪些?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就是经济法所调整的在国家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其调整对象包括:1.市场主体调控关系,即国家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管及市场主体在自身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2.市场运行调控关系,即国家为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市场经营者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监管市场所发生的经济关系。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即国家从长远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因素实施监管而与其他市场主体发生的具有组织管理性的经济关系。4.社会分配调控关系,即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再分配及其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1.国家调控原则。2.提高效率兼顾公平是。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4.鼓励自由竞争与反不正当竞争相结合 3.哪些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表现为如下方面:1.欺骗性交易行为。2.强制交易行为。3.商业贿赂行为。4.虚假宣传行为。5.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6.降价排挤竞争对手行为。7.搭售行为。8.不正当奖售行为。9.诋毁商誉行为。10.通谋投标行为。11.行政垄断行为和地方封锁行为。 4.哪些行为属于垄断行为?其法律责任是什么?

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违反《反垄断法》,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5.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是什么?

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是:1.安全保障权。2.知悉真情权。3.自主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获得赔偿权。6.结社权。7.知识获得权。8.受尊重权。9.监督批评权。

第20篇:走进职业道德与法律

〔前言〕

———走进《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学目标

知道自己是人生的主人。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初步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逻辑线索。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

在绵延数百公里的雪域高原上,一个人牵着一匹马驮着邮包默默行走的场景,成为当地百姓心中最温暖的形象。

20年来,他一个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按班准时地把一封封信件、一本本杂志、一张张报纸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

20年来,他一路奔波,不喊累不叫苦,战胜孤独和寂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时代发展的声音和外面世界的变迁不断地传送到雪域高原的村村寨寨。

„„

这个人,就是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的一个普通的苗族乡邮员;一个20年来每年都有330天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邮递员;一个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0趟二万五里千长征、约绕地球赤道六圈共产党员———王顺友。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

读读王顺友的故事,与同学交流为什么王顺友的平凡事迹能感动人。

把你知道的道德高尚、奉公守法的榜样的事迹讲给同学听,并说说榜样对你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教师点拨: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道德高尚、奉公守法的人受人民的尊重,引导学生懂得道德高尚、奉公守法对做人有重要意义,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学习本课程上来。

板书:

一、怎样看待这门课程

(一) 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

1. 人生之路要靠自己走,自己是人生的主人.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世洪暴发,洪水紧帖着独木桥流过,不时有浪花溅到桥面上。有好心人在两岸连起一条绳索,横空挂在独木桥上方。

四个人来到岸边:一个盲人,一个聋哑人和两个健康人。他们都有急速要到对岸去。聋哑人不言不语,迈步上桥,摇摇晃晃中到了对岸。一个健康人引导着盲人,小心翼翼地安全过了桥。剩下一个健康人松了一口气,面对虚拟主流,狂涌的河水,踏上了独木桥,却不幸中途滑落水中。

人们感到奇怪:为什么盲人和聋哑人都能顺利过桥,而那个耳聪目明的健康人却落水了

1呢?

聋哑人比画着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听不见河水汹涌的涛声,区形中少了许多顾虑,只要看准落脚点就行了。

盲人说:我根本就不知道河水有多大。在这位好心大哥的指引下,一步也没有走错。 活着的健康人说:我走在盲人前面,既要看好脚下的路,又要不时提醒身后的盲人,全身十二分的精神都在独木桥和绳索上,哪里还有精力去考虑浪高涛急?

人生之路,坎坷莫测,一步走错,后悔莫及。

2. 学习这门课的必要性

(二) 这门课讲什么

1.从大的范畴而言本课程分为道德和法律两大块。

2.道德部分的逻辑关系

3.法律部分的逻辑关系

二 如何学习这门课

(一) 感悟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思坦因曼斯的事例

可增加一案例:《人生最大资本是品行》(参考书)

(二) 学好这门课要联系自己的实际

增加一案例《自己最了解自己》、《自己最知道》。(参考书)

(三) 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加强实践环节

小陶的思想改变

(四) 学好这门课程,需要我们积极参与评价。

(五) 学好这门课程,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

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特点,学知识、解疑惑、提高境界、付诸行动,都要适合于自己。让我们做学习的有心人,创造出更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工作总结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