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程序设计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24 08:38:16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程序设计教学总结

程序设计教学工作总结

在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本人能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与正确的行为规范,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为了上好这门课,我按照规范教学规范管理严格要求自己,深入研究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认真备写教案,精选典型试题,强化训练,力争在有限的时间,使每一堂课的教学优质高效。重视实践性教学,耐心进行辅导,认真批改和及时评讲作业。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我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程序设计知识,以一个个实用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符合学生

认知规律。学生课堂纪律较好,部分学生参与度较高;学生积极就练习过程中问题提问,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本门课程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良好。

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自己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中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地提高教学质量,成为真正让学生满意的教师。

推荐第2篇:VB程序设计教学小结

一学期的课程已近尾声,现就一学期以来教学工作及等级考试相关事宜进行归纳: 全国二级VB考试:

1.笔试(公共基础知识部分30分+VB部分70分)

2.机试(基本操作15+15;简单应用20+20;综合应用30分)

关于非VB部分即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复习建议:

带资料(电子或纸质)回家,有计划地复习;完成至少 两套笔试试卷(平时购买的+历年考试真题)。

关于笔试中70分VB部分:在网上下载考点,认真复习课本相关知识点,完成相关读程序及重点算法涉及题目(作业中布置的为考试中经常涉及的)。

关于机试部分的复习建议:

将VB题库.rar文件带回家有计划的练习, 我认为凡是与考点相关题不要漏做,不能抱侥幸心理。至于考点经常考的操作在平时作业中也有所体现。 江苏省二级VB考试:

笔试(20分计算机基础部分+80分VB) 机试(改错题+编程题)

感谢大家一学期以来对这门课的支持,对布置作业、改测试题、试卷等工作的支持;感谢各班班干部同学的辛苦付出;感谢大家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活力与热情。最后祝福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

推荐第3篇:VFP程序设计教学反思

“VFP程序设计”教学案例与反思

开县职业教育中心 向生

我长期从事计算机专业班的VFP教学,针对VFP课程的特点,在教法上,以‚示例教学法‛、‚‘课机’结合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开展教学,其教学效果明显,但在‚程序设计‛这一章节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两大误区:一是学生基础较差,加之不爱动脑、动手,导致时间花得多,效果不理想;二是只重视程序设计的结果,忽视了其算法的多样化,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于是,解决突破这两大误区成了我的首要任务。通过向同事学习,查找相关资料,将多种教法结合起来,通过实践,逐步形成了一种‚精讲多练、小组互动、分层实施、机试为主‛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现以do while …… enddo循环控制命令的使用为例,将其教学片段简介如下:

【案例】:

探索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1.示例:用投影仪展示求1+2+3+4+…+100程序清单,让学生对照程序清单上机调试并思考。

附程序清单:clear sum=0 i=1 do while i

sum的作用是用于存储所求的和(中间结果及最终结果),i的作用是用来存储循环的值(即加数),同时控制循环执行的次数。

师:程序中的变量名可用其它的字母代替吗?你能找出在循环体(命令序列)中用于控制循环趋于结束的命令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i=i+1 师:好,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此程序的循环次数? 全班回答:100次。 师:如何通过上机操作验证其执行过程呢?(学生开展讨论并上机操作验证) 生1:只须将输出命令放到循环体中即可,即在‚i=i+1‛命令之后、‚enddo‛之前插入‚?sum,i‛命令。(学生操作验证)

生2:因为一屏显示不下,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最后的几次执行过程,对于以前的执行过程还是看不到,可将该题分段实施,即先求1+2+3+…+20的和。

师:很好。(鼓掌、同学们再操作验证)

2.任务:四人一个小组开始活动,讨论以下任务的设计,并上机操作,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任务一:求2+4+6+8+…+100的和 任务二:求1×2×3×4×5 不一会,各小组互动结束,请两个组进行了回答如下:

小组甲:任务一与例题之间的区别是循环变量的初值为2,每循环一次循环变量增2即i=i+2。

小组乙:任务二在例题的基础上将‚sum=0‛改为‚sum=1‛,循环变量的终值为5即条件改为i

3.讨论:同学们,在刚才所做的程序中,你能找出其规律吗? 全班交流:

生1:循环变量从所赋的初值到终值按照一定的差进行变化,如求1+2+3+4+…时,其差为‚1‛进行的,求1+3+5+7+…时其差为‚2‛。

生2:(补充)循环变量在程序每执行一次时,就按照其连续相邻的两个值之间的差进行递增变化。

生3:用来存储结果的变量sum,也有一定的特点,如在求和时可以赋‚0‛,在求积时只能赋‚1‛。

……

师:你们说得很好,尤其是循环变量的特点,它是我们进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关键,也是一个难点,其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我们程序设计成败。但注意的是有时也可能发生递减变化哟。

4.拓展:做一做,求1+2+3+…+n;1×2×3×4×…×n;n从键盘输入。 做完后并思考:与上述程序设计题有何区别?有何意义

过了一会儿,大多数学生做完了,但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做完,就安排做完了的学生去指导未完成学生,帮助其操作,力争所有的学生有所获,有所得。

……

【反思】:

对VFP程序设计的教学,不再是重结果,轻过程,而是很好地驾驭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组织、精心安排、灵活设计,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程序设计关注的应该是程序设计的思维过程

本章节的教学,我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程序设计的方法、操作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如教学时围绕do while命令的使用为重点展开探索,通过相应的活动与任务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思维方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互助探究后,他们在不同的层面上得到提高,并掌握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拓展:如求‚1+2+3+…+n‛,达到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那就是通用性、实用性。这样的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创新能力。

2.提倡思维方式、程序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思维方式、程序算法的多样化,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一定要去掌握多种操作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专业基础、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他们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个实际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设计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通过分层实施,学生分别达到了应会、熟练等不同程度。在学生进行程序设计时,学生中出现了多种形式不同的程序清单。有的是变量的初值不同,有的是在循环体中命令的先后位臵略有变化,有的是把输出放在了循环体之中等等。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争论,从而达成一种共识。教师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鼓励学生动手上机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变得聪明自信,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得到收获,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营造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人也许有快慢之说,而对不同的人却不存在优劣之分。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我只是通过投影展示了一个例题,然后组织学生不断地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引导,鼓励他们敢于争论,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同时也要注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其创造力。

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刻,也正是他们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这正是组织教学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从而也带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参与,在‚do while命令‛使用的探索过程中,如验证体会循环的执行过程时,一学生提出只要验证‚1+2+3+…+20‛的和,又如求"1×2×3×4×5"时,一学生说它的sum初值不能为‚0‛,只能为‚1‛时,全班学生都给了他热烈的掌声。我想他这种的见解总是在经过认真分析思考后得出来的。

4.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VFP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教师在课堂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课机‛结合式教学法,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大屏幕液晶投影仪或网络教室讲解知识,然后学生在下面操作学习,学生很容易跟着教师的步骤进行学习,掌握教师教给的内容,而且印象也较为深刻。如上述的示例部分。‚任务驱动‛教学法可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尽快地活动起来,并通过自己的自学和同学的帮助来解决问题,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如上述互动中的任务

一、任务二等。

5.实践探索,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真理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通过边讲、边练,先从理论上分析讨论,找准理论依据,后通过上机操作验证其正确性,最后再讨论分析、交流程序设计的最佳方法,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在程序设计中,鼓励积极思维、分层要求、反复操作验证、达到程序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符合现代认知建构主义思想,是释放学生自信心和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6.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在程序设计教学时提倡‚精讲多练、小组互动、分层实施、机试为主‛的教学模式,保障了学生在不同的层面得到发展,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理论与技能的双丰收。但在对那些基础较差、不爱动脑、动手的学生帮扶上,在分层互动、层次把握上,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对教材的分析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能真正把握住哪些是全班学生掌握的,哪些是部分(即提高)学生掌握的,达到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水平上能‚吃饱‛。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进一步的探索。

推荐第4篇:程序设计教学体会点滴

程序设计教学体会点滴

王 雪 莲

单位:塔城市三中 邮编:834700

内容摘要:程序设计课做为信息技术课的一部分,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学科、新的知识结构,要求教师要上好此课,必须明确程序设计的主导思想,转变角色,客观地评价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是一种新的知识结构,它与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构有很大我区别。这也就要求我们上程序设计课的教师要采取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要上好程序设计课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首先要明确程序设计的主导思想。程序设计是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经验的一种快速、明确而适合的途径,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小型的程序员’,而是使得学生用程序设计的方式进行思考。本着这个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掌握‘必须了解’的,至于程序语言中的独有的特点和假设就不是很重要了。教师必须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序设计只是实现这个目的的一种手段。①如果我们象以往那样重点讲语法,单纯地学函数,在中学程序设计课现有课时中是无法完成程序设计的教学任务的,会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偏离了程序设计课的方向。

二、教师的角色要适当转换。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决心书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程序设计也不例外,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学会客观地评价学生。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这些孩子们平时缺少交流、沟通的对象,时常表现出其脆弱的一面,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又没有给予及时的肯定,很可能会挫伤一部分孩子的进取心。根据程序设计课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处,适当地增加大量的作品制作比赛,划等级后就可以,少一些分数量化,这也正是《中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所提倡的。当然要根据我们现有的实际情况对于作品中所存在的优缺点要客观指出,要尊重赞赏学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予以肯定,使其有小小的成就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要以正确的课程指导理论为依据。我们不能只顾着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而认为可以忽视理论知识,一位伟人说过:“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就告诉我们程序设计课必须在正确的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很好地去完成。

以上是我近年来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如果有更好的方法或建议,也希望能共享,共同促进程序设计教学。

参考文献

《中学信息学课程》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年中国电化教育,第157期

人民出版社 1991年页 页

49 286

推荐第5篇:《ASP.NET程序设计》教学探讨

《ASP.NET程序设计》教学探讨

摘 要:在常规教学方法基础上,利用设问解答式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主要采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并给出教学设计案例。

关键词:设问解答式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0(b)-0000-00

《ASP.NET程序设计》这门课是软件技术专业基于.NET方向的Web程序开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应用ASP.NET技术进行Web应用程序开发的能力,培养善于沟通表达、善于自我学习、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其实践性、理论性、综合性都相当强。

过去我们常采用的是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法来学习,学生学完后,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课堂上的内容能听懂可要自己编程开发就无从下手。在自己的教学中,采用了设问解答式的教学思路,教师和学生普遍感觉收获较多,激发了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教学效果比过去明显改善。本文主要阐述的是设问解答式教学法在《ASP.NET程序设计》这门课的应用。

1教学思路

本课程基于项目来学习,全部知识统一到一个综合大项目中,项目来自于实践,并加以丰富,既有全面的知识点涵盖,又不失实用性和完整性。一个项目可以分多个任务,将项目中的某个任务为先导,由老师列出问题从而引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分析式讲解来理解和讲授知识点,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然后由学生针对任务再提出各种疑问,师生共同解答。全程在多媒体实训机房进行,采用分组教学,三到四人为一组,提问和解答均计入平时成绩分。

2 教学内容设计

本文以登录模块为例来介绍设问解答式教学法的教学内容设计。

2.1展示本次课的学习任务

展示真实的项目,进入登录页面,演示登录模块各项操作。说明本讲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2.2 层层递进提出问题

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我们设置以下问题,层层递进,如果学生了解了这几个问题,那么就能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登录模块。(1)为什么要设计登录模块?(2)如何进行界面设计?(3)如何实现登录功能?(4)用到哪些关键技术?

2.3 教学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

2.3.1为什么要设计登录模块

对于学习,人总有一种想法,有用的东西才去学,所以,我们可以人们常见的网站或系统为例说明设计登录模块的重要性。如电子商场、银行ATM机存取款、网上银行、手机话费查询等都要求用户登录。用通俗的语言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户极其权限管理是许多网站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功能,不同的用户往往有不同的操作权限,这就增加了用户管理的复杂度。为了更好地管理用户及其权限,就需要设计并实现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用户登录等模块。

2.3.2 讲练结合,设计界面

教师演示登录页面设计的步骤,同时讲解TextBox、Button、Label等控件的主要属性和方法使用。有些控件的属性设置在后面的页面中还会用到,一个一个设置重复劳动太多,效率不高,可否使用简便的方法来实现呢?从而引出主题功能。可简单介绍主题的创建与应用。教师讲解完毕,每个学生在自己机器上分组讨论完成登录页面的设计。教师答疑解惑。

2.3.3榜样教学,实现登录功能

在登录功能实现前,用一些小案例讲解Response对象、Application对象、Seion对象知识。教师演示登录功能实现时,关键代码必须亲自编程,不能复制。同时讲解编程思路和代码含义。接着由学生自己分组完成登录功能实现,指派一名学生在教师机上操作。教师负责各组答疑解惑。操作完毕后,各组学生对台上学生的代码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缺点。最后,教师对所有学生的操作情况做总结。

2.3.4 关键技术

在学生能简单设计登录模块后,我们再来讲授关键技术,学习兴趣大增。在安全方面,需要防止用户进行SQL注入攻击、客户端攻击、程序自动恶意登录等。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如下关键技术:(1)防止恶意用户SQL注入式攻击。(2)防止恶意用户客户端攻击。(3)设计用户登录图片验证码。(4)加密用户登录信息。接着详细介绍这些技术的具体实现过程。

2.4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完成教学任务后,由学生任意提出问题,如:如何设计类似QQ登录的界面;如何将FLASH动画设计到页面等,每提出一个问题,小组讨论。每组派一名学生回答,回答正确可加分,如果学生都不能回答,教师可引导出答案。直到所有学生完全掌握本次课知识为止。学生讨论问题热烈,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活跃。

3 结语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增强,学习内容得以延展,学生学习的自主特征更加明显。

实施设问解答式教学法,教师要精心研究课程相关内容和教学指导方法。

(1)要充分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经验和学习的需求,精心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喜欢学,大胆问,认真钻,刻苦练,乐学互学。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2)要潜心研究问题设计。用心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各步骤,引领学生进入该步骤学习时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在三言两语之间,承上启下,要言中的,激起学生发言、提问、抢答的欲望,形成一股又一股主动学习的热潮。

(3)要研究问题讨论的过程,善于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和方式实施教学。细致考虑学生在提问讨论的过程中,将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要将平淡的语言表述转变为激励性的、鼓励性的语言表达,善于把想要告诉学生的东西、或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或学生学习中有所遗留、必须提示学生知道的东西,转化为设问的方式,鼓励引导学生通过提问、作答或讨论表达出来。不要将问题的答案轻易地告诉学生,而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或自研,或与他人讨论合作,努力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应用设问教学法,重在指导、引领、提示、点拨、激励,课堂是活的。教师在对教材的研究、生发、运用中可以感受到自身的创造和活力,在课堂教学师生交流中往往会为学生超出预想的创见和新颖的奇想而感到兴奋和喜悦。师生都会为相互的成长和进步而高兴。

参考文献

[1] 强锋科技 王岩.ASP.NET网络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 宁云智 刘志成.ASP.NET2.0程序设计案例教程(第二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推荐第6篇:程序设计教学的指导思想

姓名:陈阳单位: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日期:2001年10月29日

程序设计教学的指导思想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陈阳

内容摘要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络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的现代化进程,人类社会已逐步迈向信息化社会。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计算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等方面急需改革。程序设计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高中计算机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当然也是争论的焦点。程序设计教学之所以走过“过热──过冷──正常”的发展路程,与客观条件及主观认识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为避免程序设计教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新的大偏差,笔者从程序设计教学应有的指导思想角度谈了如下一些个人观点:程序设计教学要选择属于主流方向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要渗透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程序设计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面向工程的观点;程序设计教学要指导学生应用面向对象的技术。程序设计教学要以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要注意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结合;程序设计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程序设计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程序设计教学要采取多种途径巩固所学知识。高中计算机课的程序设计教学搞了十几年,其所经历的发展道路是令人深思的。搞好程序设计教学工作涉及的因素很多,既要考虑计算机软件设计发展的方向和需要,又要考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应重视采用科学、合理、有效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推荐第7篇:程序设计初步教学设计

程序设计初步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第一部分用几个实例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执行几段计算机程序,了解程序的编制环境和工作过程。

学生分析:实验班学生文化课底子好,好动脑,对于简单的程序设计应该容易较容易掌握。但考虑到大部分同学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学生是不可能学会一门程序语言的,因此只能通过现成的程序,让学生体验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体验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即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算法的定义及作用。

2.技能目标:了解代码编写步骤,能修改简单地修改代码;熟练VB软件的基本操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读懂计算机程序代码。 课时安排:3课时

教法与学法:讲练结合、任务驱动、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哪两个重要环节”引入算法的计算机实现。 (答案 1设计算法 2编制和运行程序来实现算法)

二、新课讲授

1、程序与程序设计的概念

(1)教师设问1: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能否求出第三边?(等待学生回答)

分析:通过已知的公式,按一定过程,计算出结果。 (2)教师设问2:计算机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有的说不能,有的说能。)

分析:说不能,是因为计算机不能和人一样直接进行计算。说能,其实是一个过程,由人根据公式设计出算法,再按一定的顺序和过程,通过一些计算机能识别认识的指令来完成计算,其中要考虑数据(边长)和如何下指令。

(3)引入概念:程序和程序设计: (4)练习:完成学习任务单第1题。

2、程序设计实例

1、说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的实例,可以在这一简单问题上多花些时间,让学生即能体验和学习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又能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初步兴趣,还能帮助对例

2、例3的理解学习。

过程:

(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分析从设计算法到写出程序共做了哪些工作。

(2)打开指定位置的vf程序,输入课本上的程序代码并运行。 (3)要求输入不同的值运行程序。(目的是要学生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快捷、方便,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

(4)总结:顺序结构的概念;INPUT语句和PRINT语句的含义。 (5)练习:完成学习任务单第2题。

例2、过程: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分析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打开指定位置的VB程序原代码,研究各语句在程序中的作用;运行原程序,体会分支结构是如何用程序实现的。

例3、过程 打开VB程序。

1、提出问题:用顺序结构:计算f=3!。(学生写出 PRINT f=1*2*3)

2、继续提出问题:编程实现:计算f=10!。(一部分学生写出 PRINT f=1*2*3*…*10,一部分学生在观察等待。)

3、继续提出问题:编程实现:计算f=100!。(学生发现,求100!方法简单,但实现起来很繁琐,可操作性差。)

4、师生共同分析:在计算过程中,第一步:先计算2!,利用所得结果与2后面的数相乘,第二步:利用所得的积与再后面的一个数相乘,第三步,…… ,这里面有一个通式,用vb编程语言实现就是每一步都有f=f*I I=I+1 直到I 大于所给的阶乘数。在这里上述通式被循环应用。(循环结构被自然引入。)

5、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体会问题解决的过程;打开指定位置的原程序代码,研究各语句在程序中的作用;体会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运行程序。

三、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讲内容,交流讨论学习本课后的感想与疑惑。

四、作业:(课上与课后完成)

完成本课学习任务单。

教学反思

1、学生对教材中列举的源程序普遍看不懂。本课要求是体验过程,能不能换一种方式;

2、在教学过程中,按小组学习是可行的。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形成“伙伴教学”的关系。

推荐第8篇:VB程序设计教学目标

《VB程序设计》教学目标设定

曲江职校

杨远峰

实践总学时: 128

面向专业和年级:计算机专业一年级

时间段:一学年

一、实践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的,通过实验的上机练习,达到熟练掌握 VB编程技巧,养成规范、标准的思维和方法,具体实验的要求按每一个实验的要求去练习、上机、总结。

二、实践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 VB语言的基本内容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编程技巧,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基本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三、实践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实验大纲的核心内容是 10个主题实验,每个实验都针对某个具体应用精心设计,并以该应用为主题展开,通过这些实验的实施,学生应该认识Visual Basic6.0的编程环境、面向对象的概念、可视化编程的优势;会使用Visual Basic6.0编写简单的程序、使用其中的控件建立友好的程序界面、使用各个基本事件;掌握各控件的基本属性、事件、方法,掌握面向对象编程及可视化编程的一些技巧,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流程。

四、实践内容

实验一 Visual Basic6.0 的安装与使用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2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演示及动手操作

[实验类型] :验证性试验

[目的要求]

1、安装Visual Basic6.0

2、编写显示“欢迎使用Visual Basic6.0”的窗体程序

[内容提要] :熟悉 Visual Basic的编程环境,掌握安装过程以及基本的设置。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二 拼图游戏界面设计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4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动手操作

[实验类型] :验证性试验

[目的要求]

1、建立一个拼图游戏的窗体程序

2、该任务主要是布局菜单、图像框、图片框按钮、标签、文本框、单选按钮

3、程序部分主要是修改对象的一些常用属性、窗体运行后的大小、位置等 4.根据实级界面的设计,完成中级和高级游戏界面的设计 [内容提要]

了解各控件之间的相互协作,合理安排程序界面,通过相应的事件,编写合适的代码,完成要求的内容。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三 随机排列拼图游戏的图块位置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10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动手操作

[实验类型] :综合性试验

[目的要求]

1、随机排列拼图游戏中几个图块的排列顺序

2、每次随机排列时,图块的位置都会发生改变

3、在游戏难度设计时,如果难度是最高级别(困难),并且移动方式是逐格时,要求最左上角的那个图块位置不能改变,无论怎么随机排列,左上角的那个图块的位置是不会改变的,否则不能完成拼图游戏

4、根据初级游戏中图块的位置随机,完成中级图块随机和高级图块位置随机的设计 [内容提要]

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设计方法和技巧,对象位置和大小的控制方法,随机数产生的方法设计该程序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四 拼图游戏中图块选中状态的设计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10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动手操作

[实验类型] :验证性试验

[目的要求]

1、使用鼠标事件可以选中图块

2、选中图块有亮度框

3、使用控件数组记录选中的对象 [内容提要] 鼠标事件的应用、控件数组的应用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五 拼图游戏中使用指定键移动图块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12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动手操作

[实验类型] :验证性试验

[目的要求]

1、使用键盘上的2468键移动选中图块

2、使用键盘上的上下左右键移动选中图块

3、使用鼠标键移动选中图块

4、移动规则的设定,只有目标位为空时,才可移动选中图块,

5、逐格移动时只能是上下左右一格一格移动,不能跨格移动选中图块

6、跨越移动时,可以跨越其它图块移动选中图块,前提是目标位要为空方可移动 [内容提要]

几个常用鼠标事件,规则的设定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六 拼图结果正确性的判定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10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动手操作

[实验类型] :综合性试验

[目的要求]

1、对拼图完成后,检测拼图结果正确性与否,根据初始的随机位置情况进行判定

2、计时器判定

3、按钮单击事件判定 [内容提要]

计时器事件的应用,条件语句的应用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七 拼图游戏过关时间的记录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4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动手操作

[实验类型] :验证性试验 [目的要求]

1.应用计时器事件记录游戏过关玩家的时间

2、将游戏过关玩家的时刻记录到指定文件中 [内容提要]

计时器事件的应用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八 拼图游戏移图方式设计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8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动手操作

[实验类型] :验证性试验

[目的要求]

1、逐格移动方式中,选中图块只能是相临之间可以移动

2、跨越移动方式中,选中图块可以跨越移动

[内容提要]

相临位置的判定、目标位的判定、移动后源位置和目标位置状态的判定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九拼图游戏级别关卡设计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8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规定内容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可以选择初级、中级、高级

2、建立一个多重窗体应用程序设计

3、用户名的相互传递

[内容提要]

多重窗体应用程序设计、公共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拼图游戏难易程度选项设计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8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通过改变临时放图区的多少来控制拼图游戏的难易度

2、改变屏蔽临时放图区的标签位置、设计监时放图区的状态 [内容提要]

标签的大小、位置、临时放图区的状态设计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一拼图游戏操作说明设计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2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设计一个图体,一个标签,在标签内放置游戏相关的操作说明

2、窗体只有关闭按钮 [内容提要]

标签的大小、位置、标签内显示内容的设计,窗体相关属性的设计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二拼图游戏背景颜色设计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6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设计一个图体,三个滚动条,一个列表框,可以选择设计背景色、按钮文本背景色、移图区背景色

2、可以实现根据列表框的选择对象实现选定对象背景颜色的改变 [内容提要]

引用公共变量,不同窗体间名称的传递,多分支结构的应用;选定同一窗体不同部分背景颜色的改变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三拼图游戏前景颜色设计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6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应用通用对话框改变图体上对象的前景颜色

2、按钮、标签的文字颜色 [内容提要]

通用对话框的应用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四拼图游戏积各级别历史成绩查看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10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读出相应级别记录文件中存放的数据

2、随机文件中记录文件的读写操作 [内容提要]

随机文件的相关操作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五拼图游戏积各级别历史最好成绩查看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10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读出相应级别最好记录文件中存放的数据

2、随机文件中记录文件的读写操作 [内容提要]

随机文件的相关操作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六拼图游戏进行中时,单击右键会弹出最好成绩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6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读出相应级别最好记录文件中存放的数据

2、随机文件中记录文件的读写操作 [内容提要]

随机文件的相关操作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七拼图游戏中删除指定级别的玩家成绩记录文件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4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删除文件操作

2、MSGBOX操作提示语句 [内容提要]

KILL语句和MSGBOX 语句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八拼图游戏中成绩排序及字段显示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8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可以对各级别用户成绩、用户最好成绩、按不同方式不同字段进行排序

2、可以按要示显示指定字段 [内容提要]

冒泡排序法的应用、复选框的应用、内部字符串函数的应用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五、考核方法

评定标准:依照实验的要求,比较学生所做程序的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完善、代码编写是否正确。

推荐第9篇: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给全班人随机分组)

功能特性: 1.键盘输入组数、班级人数(其中包括有人迟到等特殊情况)。

2.分好组后出现选择界面,就是当程序块执行完分好组后,由人来判定此分组是否符合人为需要,如若满意,结束程序;如若不满意,在执行一下此程序,获得下一组分组情况,直到满意为止。

3.在某种情况下,分组需要考虑到性别问题,必须男生与男生一组,女生和女生一组;或者说每组必须有男生和女生。

4.在开展某种活动时每组必须有一名班委或者说一名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这也是程序功能需要涉及的一部分。

5.或者在某种情况下需要分快组和慢组,在快组中又要随机分为A,B,C…..等多组,在慢组中也一样。

主攻问题:

1.生成的随机数要不重复。2.考虑分组不均的情况。

3.程序的健壮性。(如组数大于人数的情况)

制作人:

庄杰

薛东林 王鑫

推荐第10篇:《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总结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总结

C语言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以其处理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方便灵活,执行效率高,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因而成为国内外使用较广泛的语言之一。本人于2002-2003第二学期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面向应用、重视实践、结合成人学生的特点由于此课程是该班开的第一门语言课,因此在讲授中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来安排、难点分散使学生不会感到太困难,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基本掌握了C语言的基本内容,会编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

二零零三年六月

第11篇:C程序设计双语教学问卷调查

双语教学调查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各位同学对于双语教学工作的看法,以便老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次调查为匿名调查,请各位同学认真、客观作答,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一、选择题

1、对比计算机课程的双语教学和中文教学,您的偏好是 ( ) A.喜欢双语教学,虽然有难度,但可同时学习语言和专业知识 B.喜欢中文授课,简单易懂 C.各有优劣,听从学院安排 D.无所谓

2、您认为开设双语教学的最佳时期是 ( ) A.大一下学期 B.大二上学期 C.大二下学期 D.大三上学期

3、您对学院新设双语课程的看法( ) A.很好,很有必要

C.作用不大,没有必要

B.较好,对语言强化班有一定的必要 D.无所谓,哪种教学方式都行

4、您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是( ) A.非常好 B.较好

C.一般

D.不好

5、您对双语课程的兴趣程度(

A.非常有兴趣 B.比较有兴趣 C.感觉一般 D.没什么兴趣

6、双语课程开课到现在,您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如何( ) A.完全能听懂 B.大部分内容能听懂 C.只能听懂小部分内容 D.基本上听不懂

7、您认为双语课程学习的最大难点是(可多选) ( ) A.英文水平太低,听课和阅读都很困难 B.听力不好,听课困难,但阅读还可以 C.老师的英语表达未能清晰讲解重点内容 D.英文教材难懂,影响对课程内容的学习

8、您在双语课前的预习情况 ( ) A.中英文教材对照预习

B.只通读英文教材 C.只预习英文教材上出现的单词 D.不预习

9、您现在每周在本课程上所花费的自学时间是( ) A.十个小时以上

C.一个到五个小时

B.五个到十个小时 D.不到一个小时

10、您对目前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如何 ( )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感觉一般 D.不满意

11、您是否希望今后继续开展计算机课程后继课程的双语教学( ) A.非常希望 B.希望 C.有没有都可以 D.不希望

12、您选择本专业的原因( ) A.喜欢学习计算机

B.喜欢学习外语

D.外语+计算机让我在未来就业学习中更有优势 C.被迫选择本专业的

二、问答题

1、您认为目前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2、您对改进双语教学质量有哪些好的建议?

第12篇:《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1-02-20 浏览次数:

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语言,也是目前最流行的计算机语言之一,更是计算机应用人员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一种程序设计工具。同时C语言以其功能齐全、表达能力丰富、使用灵活方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以及双重性(既具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等众多优点,而备受学习者的青睐。但是在自我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发现,C语言牵涉到的概念复杂,规则繁多,使用随意,容易出错,从而令不少初学者感到束手无策。

通过本阶段建设学习型系部学习,重点对《C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通过本系部提供的学习书目中《C程序设计》系列教材及网上视频教程的详细讲解,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下面对学习笔记总结如下几点:

一、C语言学习技巧

1、牢记基本规则

在初学者刚开始学习c语言时,不必在每一个细节上深究,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最基本、最常用的内容上。有时我们不必知道其“为什么”,只需知道“怎么做”即可。如果我们总在某些细节问题上纠缠不清,反复讨论其“为什么”,无疑使自己头脑更加糊涂,且有画蛇添足之嫌。

C语言源程序基本规则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C语言源程序是由函数构成的,每一个源程序必须包含main函数。程序执行时,总是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另外,C语言没有特定的标准输入输出语句,要实现输入输出操作,需要调用输入输出库函数和头文件。

(2)每个语句都是以分号为结束标记的,离开了分号就不能构成一个语句,也就是说分号是语句的必要组成部分。c语言书写格式自由,一行可以写多个语句,一个语句也可以写在多行。

(3)良好的C程序,一般都是以“/* */”来注释的,以使程序具有可读性。除此之外,还有C语言的一些运算规则。

2、精心设计算法

写一篇优秀的文章,首先要写出大纲思路。编写一个良好的C程序,同样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算法。一个良好的算法对于提高程序执行的效率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算法并非全都是数值运算的,也有非数 值运算算法。像人事管理、图书检索、翻译电报原文等都可以采用设计算法和编写C语言源程序来实现。算法是程序的灵魂,算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程序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结果的精确度。我们学会设计算法,也就是解决了“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倘若不了解算法,就根本谈不上程序设计。

3、认真分析程序

学好C语言还要逐步掌握分析程序的方法。因为要得到一个程序的结果,必须先读懂这个程序。读程序的过程中,还必须遵守C语言的基本规则,在此基础上再对程序进行深入思考,认真分析。例如:

main()

{

int a=0 ,b= 1,c;

c = b++ &&--b &&b-- && a++ ;

printf ("%d",c);

}

对此程序进行分析,分析程序的过程中,如果不遵守C语言的基本规则,就无法得出程序的正确结果。分 析程序的目的是,像学习一门外语一样,达到一定的语感。此时,再回头深入一些常见的细节(这些细节是需要通过较长期的实践才能熟练掌握的),解决开始时的 “为什么”。

4、敢于编写程序

不下河,怎知水之深浅?知道了C语言的一些基本规律,设计出了程序的算法,具备了C语言一定的“语感”之后,就应该动手编写我们程序。

最初编程时,切忌过早地滥用C语言的某些容易引起错误的细节。例如:空格的有无,++i和i++的乱用,嵌套的滥用以及一条语句写在多行等等。这 样做一旦程序某个部位出错,很难查找,降低了程序的可读性。应该激励自己将所联想到的、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尽可能地用算法表示出来,用 C语言源程序编写出来,以增加学习的乐趣,推动自我学习的积极性。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掌握概念,又要动手编程。这门课的目的不是看“知不知道”,而是看“会不会干”。

5、上机调试程序

上机调试程序,并非仅仅为了结果,而应当从结果出发来进一步分析程序,使程序简洁化。上机调试程序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程序,改正自己的误解或疏忽大意,从而掌握编程的一些技巧。总之,C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表达能力极强的 结构化语言,不仅适合于通常的程序设计,而且是开发系统软件的好语言工具。在学习中,应该由浅入深地学习,逐步掌握这个程序设计工具,为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机编程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C语言的重要性

1C语言是Combined Language(组合语言)的中英混合简称。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它可以作为工作系统设计语言,编写系统应用程序,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用程序。因此,它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仅是在软件开发上,而且各类科研都需要用到C语言,具体应用比如单片机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

2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当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新世纪需要具有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能够独立解决面临的任务,充满活力,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尤其是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语言。

三、C语言的特点

1.C是中级语言。它把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句与低级语言的实用性结合起来。C 语言可以像汇编语言一样对位、字节和地址进行操作, 而这三者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单元。

2.C是结构式语言。结构式语言的显著特点是代码及数据的分隔化,即程序的各个部分除了必要的信息交流外彼此独立。这种结构化方式可使程序层次清晰,便于使用、维护以及调试。C 语言是以函数形式提供给用户的,这些函数可方便的调用,并具有多种循环、条件语句控制程序流向,从而使程序完全结构化。

3.C语言功能齐全。具有各种各样的数据类型,并引入了指针概念,可使程序效率更高。另外C语言也具有强大的图形功能,支持多种显示器和驱动器。而且计算功能、逻辑判断功能也比较强大,可以实现决策目的的游戏。

4.C语言适用范围大。适合于多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DOS、UNIX等等;也适用于多种机型。

C语言对编写需要硬件进行操作的场合,明显优于其它解释型高级语言,有一些大型应用软件也是用C语言编写的。

C语言具有绘图能力强,可移植性,并具备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因此适于编写系统软件,三维,二维图形和动画。它是数值计算的高级语言。

四、C语言的优点

1.简洁紧凑、灵活方便

C语言一共只有32个关键字,9种控制语句,程序书写形式自由,主要用小写字母表示。它把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句与低级语言的实用性结合起来。 C 语言可以像汇编语言一样对位、字节和地址进行操作,而这三者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单元。

2.运算符丰富

C语言的运算符包含的范围很广泛,共有34种运算符。C语言把括号、赋值、强制类型转换等都作为运算符处理。从而使C语言的运算类型极其丰富,表达式类型多样化。灵活使用各种运算符可以实现在其它高级语言中难以实现的运算。

3.数据结构丰富

C语言的数据类型有:整型、实型、字符型、数组类型、指针类型、结构体类型、共用体类型等。能用来实现各种复杂的数据结构的运算。并引入了指针概念,使程序效率更高。另外C语言具有强大的图形功能,支持多种显示器和驱动器。且计算功能、逻辑判断功能强大。

最后,《C程序设计》作为信息安全系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好本课程为本专业的后继课程打好基本功,因此,我将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总结经验,汲取有效教学经验和资料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第13篇: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探究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探究

【摘要】:《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也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因此教学难度较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引导学生学好本课程十分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算法,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一、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差异问题

首先高中学生的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在升入高中前,并未接触过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我曾做过粗略统计,每班大约都有百分之九十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以前未曾接触过程序设计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较差。其次,编写程序还涉及到本身的理科基础,特别是数学思维能力,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是因人而异的。像实验班与普通班、文科班与理科班,他们的接受能力就不同;而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中有的思维敏捷能很快接受新的知识,有的却还需要反复讲解才能接受。现在我们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接受有些困难。

2、内容多,时间紧,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完成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包括两大块内容,一是算法部分,一是VB程序设计基础部分,基本上涵盖了程序设计中用到的所有知识,有大量的概念、数据、语句以及其它的过程和函数,这些理论知识学生都必须掌握并能在VB中熟练应用,因此老师需要详细的讲解以及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学时要求是36学时,但是一般信息技术课程最多每周两节课,有的学校甚至每周一节课,加上考试、放假等原因也会耽误一些学时,真正可以上课的课时不多,要学生全面理解算法并学会编程,教学难度可想而知。

3、学习内容比较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学生兴趣不高

《算法与程序设计》难教、难学是困扰师生的突出问题。对于学生而言,这部分学习内容的理论性和知识性都比较强,并且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试、修改程序。这个过程相比起学习一些应用软件而能制作出各种各样

1 有声有色的作品,就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对于这个模块的学习兴趣不高。对于教师而言,由于算法及编程知识相对枯燥且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别,不易引发其学习兴趣,这就对教学的推进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中的实践尝试

面对上述种种问题与困惑,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就是如何提高《算法与程序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兴趣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程序设计中的第一课,我采用“游戏导入”方法,选定“猜数游戏”(见图1)作为切入点,对游戏与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以教电脑玩“猜数游戏”作为主线,通过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相互玩猜数游戏的活动,将计算机拟人化,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图1 在第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猜数游戏有了浓厚的兴趣,也有了一试身手的欲望。教师还可以再演示一些由学生自己编写的、有趣的程序,从而吸引学生,并告诉他们学习了《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内容后,大家都能够编出这些有趣的小程序。

2、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2 算法初步是高中新课程数学科目中的一项新增内容,在高一第二学期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与数学课程算法初步部分内容相衔接,而且数学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程序设计的思维方法来解决。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同学们在数学课上已经熟悉的知识点入手,在教学中多举一些这方面的事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对于著名的“百钱百鸡”的数学问题,大多数学生在解题时,只能利用已知条件,列出两个三元一次方程组,成为“无解”方程。但在讲“穷举”算法时,这个问题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它的分析过程是:由于100钱最多只能买20只公鸡,因此公鸡数应该在0~20之间;同理可得母鸡数应该在0~33之间;小鸡数应该在0~100之间。这样,利用循环分别对公鸡、母鸡和小鸡进行枚举,可得出题目的解。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如数学中解二元一次方程的问题,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物理中平抛运动和球做反弹运动问题等。以数学或物理题讲授解析法,用经典的“百钱买百鸡”问题讲授穷举法,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3、采用分层策略设计教学任务

分层教学承认学生的差异,是符合教学中可接受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使学生乐于编程并学有所得,教师在设臵教学任务时,应改变以往硬性规定、呆板单一的做法,可将任务分为必做任务和自主任务两个层次。必做任务一般为基础问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自主任务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或创新,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

例如,在学习完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后,布臵“编写一个程序求出100以内所有的偶数“这个必做任务外,还可以布臵两道自主任务让学生自由选做:①编程求出1900-2008年之间的闰年。③在数学课本上选一道题,编程解决它。实践证明基础薄弱的学生基本都完成了必做任务,心里也比较满足,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自主任务很感兴趣,有些学生不仅编写出求数学问题的程序,还把物理中的问题用程序实现求解。他们的好奇心理更加激发了探究的欲望。

4、打破课本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的安排基本是按照“先理论后实践,先语句再程序”的顺序,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在上课时,先讲基础理论部分,象算法的概念、流程图的画法,再将具体的算法程序,由于大多数学生以前没有接触算法,使得他们学习很茫然,不知道学这些理论有什么用,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改变这种体系,从程序设计学习一开始就应让学生接触功能简单结构清晰的程序,以建立对程序和语句的整体概念,体会各种语句的格式功能,了解语言的有关规定,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5、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VB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纸上谈兵,不注重实际操作,上机练习,是不可能真正学好VB的。在程序设计的实践教学中,选取教学案例时尽可能做到:①贴近生活,或者数学课本上的一些典型例题;②案例还要有趣味性,一个故事、一段相声、一则奇闻等等;③案例问题本身要简单,但包含要学习的算法思想。例如在学习选择程序设计结构时用“猜数”游戏作为案例,就可以调动学生起的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明显。

巧设情境,布臵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设臵一个情景,让学生融入进去,有利于激发学习主动性。在学习随机函数时,我们创设了世界杯足球比赛掷硬币的情景,利用随机函数模拟掷硬币,让他们思考如何编写程序。类似这样的情景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而且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通过学生的上机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摸索,笔者对于高中算法和程序设计的教学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存在若干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以上见解,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教法的探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算法和教学设计这么课程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义兵.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张义兵.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师教学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教学策略》 李娟

第14篇: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反思

1.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教学反思

2011年01月07日 10:58:52 来源:隆德县第二中学【字体:大 中 小】 “1.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反思

本节是对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入门介绍,是体验计算机程序,体验并理解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以下环节: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检测结果。

学情分析:

1、高中学生已具备了较丰富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接触的多是文字处理、媒体表达等常用工具软件及网络应用等,对于计算机程序只有极少的学生接触过,许多学生只是听说,对于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过程、设计过程知之甚少。

2、高中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掌握了较高的数学知识水平,对于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困难不很大。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农夫带着狼、羊、白菜从河的左岸到河的右岸,农夫每次只能带一样东西多河,而且,没有农夫看管,狼会吃羊,羊会吃白菜。”让同学们设计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大家立刻讨论起来,不一会儿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问题解决了,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自然的引入这节课的内容,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紧接着“韩信点兵问题的设计”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应用计算机解决,成功地引领学生走进了程序设计的殿堂,让他们有兴趣、有意识地进行更多的实践与探索。这种引导,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最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自主地体验程序,感受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程序的概念,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深深吸引,很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探究体验程序的运行过程。

本节课比较困难的是如何向没有任何程序概念、从未接触过程序语句的学生讲述程序及其作用,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此设计了先让学生体验“100!”的程序,学生体验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运算速度,并且懂得了程序是由一系列语句组成,运行程序计算机会自动按语句执行。

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体验到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008年2月20日上午第4节在高一(4)班上了第一节课《1.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节主要结合教材上的“华南太阳能设备厂生产方案选择”的实例讲解和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师姐前去听了课。总体来讲效果不是很好。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没有跟着我一起思考问题,没有理解透彻例题。练习时虽然布置的任务很简单但做出的人不多。课后师姐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现将得到的启示列举如下:

启示一: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反应。关注教学中的学生这个要素。教学最终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和任务。当学生对提问反应不热烈,只有个别学生回答时,要考虑放慢节奏,让学生把一个环节搞清楚再进入下一个环节。否则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启示二:批评学生要讲究技巧。本节课学生的纪律没有前几个班好,于是我直接作对比说道:我们四班的纪律没有另外几个班好,这样非常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既容易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又可能影响课堂满意率。所以尽量不要作班之间的对比批评。对比表扬学生倒是很受用。本节课的批评可以改为这样说:“我们班在新的学期表现出了较好的风貌,没有同学迟到,在课堂上玩其他的也没有,这很好。如果在课堂纪律上再加强一点老师就满意了。这一点以后一定要注意。”这样先褒奖再提要求,同时措辞比较委婉可能学生更容易接受。

启示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点。设置简单的、能出成果的课堂练习。让学生觉得学有所得,这样积极性才能提高,才不会厌学。

程序模块的教学很有难度,要认真备好课,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跃化。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及课堂满意率。

2008年2月22日在高一(2)班上了本学期第二节课《1.2 算法和算法的描述》。本节课主要讲授算法的概念、三种描述算法的方法、算法的特征,后面要求学生通过猴子吃桃的课后练习巩固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总体感觉比较好。学生能跟着一起思考问题,同时保持了较好的课堂纪律。王国汉老师前去听了课,并给予了较高评价。以下是评价要点:

本堂课的优点:多次运用对比,联系前后的知识点及例子,瞻前顾后,显得课堂紧促条理;分总结合,注意对所讲知识点进行小结,再进行下面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善于运用课堂激励,不断夸奖和鼓励学生,激起他们的学习动力。

缺点:练习题难度较大,具体问题的算法层面没有讲清楚,部分学生不理解解题步骤,自然无法顺利画出流程图。导致这样的原因是部分学生(优生)讲出了解题思路,于是作为教师我没有细致分析解题思路,学生在这里花费了过多时间。

启示如下:其一,教学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有时甚至是全体学生,不能被部分优生左右了教学进度。要兼顾大家,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其二,继续发扬“捧”、“扬”、“夸”的课堂激励机制,学生在轻松夸奖的气氛下思维会更活跃,同时积极性更高,更愿意配合教学。

要“捧”出好的教学效果,“捧”出高课堂满意率。

保持好的心情去上课。记得——微笑。

2008年2月25日在高一(3)班上了本学期第三节课《1.3程序与程序设计》。本节课主要讲授程序的概念及特征、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及高级语言的分类。彭敏老师前去听了课。本节课讲的比较一般,其中课堂练习的设置也不合理:完成课后的第一章扼要回顾及一道已知三角形三边求其面积的题目。

本节内容以理论为主,基本没有涉及实际操作。学生听课兴趣不大。彭敏的意思是略过不讲,因为学生一节课下来学不到东西,文绉绉的理论学生不可能去记,三种基本结构这个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教材后面的章节还要继续学习。有一定的道理。 后面上课的班级课堂练习只布置了已知三角形三边求其面积,画算法流程图这样一道题目,且略去了对能否构成三角形的判断,大多数学生能够当堂完成。

启示: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能按教材按部就班;要分析学情,力争让他们每节课都有长进,从他们的角度分析课堂的价值。

后上课的班级,要在前面上过的基础上反思,以改进。

第三节 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

教学过程:通过浏览“求三角形面积”源文件,认识程序并理解算法和程序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单步运行“点到直线的距离”、“求绝对值问题”、“0到20之间奇数之和”三个程序,理解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备课时,基本上是按照教材上的活动顺序来设计导学案,只是把活动一中的“个人理财”程序改为水平考试题“求三角形面积”,和活动二中的程序改为“0到20之间奇数之和”。我觉得这此课设计思路较好,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程序和单步运行程序,并完成导学案上相应的任务,通过将笔记本电脑连到班通上讲课,使学生比较直观的理解了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程序,为以后学习程序设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避免了在机房上课学生思想不集中,用班班通操作VB不方便,直接讲课又不直观的缺点。从已经上过的两个来看效果比较好。

这一节上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对讲课的重点突出有了更深的理解。本节内容很多,涉及VB语言的特点、程序的基本构成、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运算符函数表达式及可视化编程环境。什么是重点?数据类型中的整型和单精度实数以及可视化编程环境。其他的都只能是附带讲一下。因为你想,如果你是学生,一节课下来你能学到多少,全部都细讲等于什么都没讲,学生无法接收消化。后面的练习也要围绕重点,求实用。

有时候上课,换位思考学生的感受,很重要。

2008年3月3日在高一(1)班上了本学期第五节课《2.2程序的顺序结构》。本节课主要讲授顺序结构的执行方式、赋值语句、输入数据的函数InputBox、输出Print和msgbox。讲到赋值,同学们觉得难以理解,特别是实现两个变量值的交换。我灵机一动借助讲台上三个喝水的瓶子,说明了交换过程的三个步骤的含义,学生就理解了。

讲到输入时文本框内的默认值,还渗透语文,讲了“默认”和“缺省”两个词的含义。

后来为了为循环结构埋伏笔,还讲了以“s=s+p,p=p*2”为循环体的循环语句执行方式和结果(s=s+p+ 2p+4p+„)。这两个小环节都没有体现在事先的教学设计中。

启示:

1、讲的东西一定要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完全理解,不理解就要反复讲。不关注效果的讲课是失败的。

2、要善于运用其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换思维方式讲解。

3、课堂是活的,要把握好,同时根据需要生成一些事先没有准备的环节或其他东西,有时能起到好的效果。

2008年3月7日在高一(1)班、高一(2)班上了本学期第六节课《2.3程序的选择结构——条件格式》。本节由标准体型的判断引入,内容比较多,涉及条件格式的单行完整模式、单行省略模式、多行模式、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及其运算顺序等。使用了彭老师的课件。该课件制作精美,原课件流程环节较多,自制资源丰富,是他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课件。两个班的课堂都比较沉闷。2班怎么都没办法调动起来,1班稍好一点。连一班都这样让我觉得很不正常。深究其原因,竟然是天气使人困乏,同时适逢三八降至,下午第八节学校组织女儿节活动,大家有一部分心思早跑了。

课堂沉闷,没办法我想尽办法调节。说到标准体型不忘一顿自夸“像我这样就是很标准的啦”,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讲我说道“有些同学的课堂行为很不利于师生关系和谐”,逻辑运算我还说到了与或非跟数学的交集并集、乘和加,物理中的并联与串联电路的相似之处,可谓旁征博引。但都效果一般。学生有的直接说没有学习的动力。怎么办?程序设计的确是不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一个模块。

从一下几个方面努力吧,我想:

1、激励。让学生做出东西。多练。增加成就感。

2、调节。一定要想办法调节到满意的课堂气氛再讲,学生精神好了讲一遍比精神不好讲多少遍都管用。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刀磨利了再砍不迟。

3、鼓励班干部做好表率。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2008年3月12日下午第八节在高一(1)班上了本学期第八节课《2.4程序的循环结构——FOR循环语句》。本节课是我为参加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上课比赛精心准备的一堂课。从“国际象棋棋盘上的麦粒”案例引入教学,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经历补充程序、程序挑错、阅读程序最终做到独立编写For语句循环结构的程序。环节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吴和发副校长(历史)、卢昭琼老师(历史科长)、谢黎川老师(语文科长)、明长杰老师(历史)、杨玉蓉老师(综合科长)、欧阳少英老师(物理科长、特级)、王国汉老师(以上为评委)、赵旭华老师、师姐等参加听课。教学效果:吴校长课后对我笑着说了句“可以”,珊姐评价较好,课堂上的编程练习第一题大部分学生编出来了,第二题也有部分学生编出来。学生在课后围上来说听懂了,“上得这么好”。而且还有学生围上来问没弄明白的地方,这在以前没有发生过,好几个男生还不愿意离开电脑室,不过这次的原因可不是想上网玩,而是继续调试VB程序,令我很开心。

成功的总结:

一、多问,这堂课上课前我问了老爸,一位有近三十年教龄的中学教师,问了师姐,他们都对课的设计及实施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也鼓励我放开讲,要相信自己,极大地鼓舞了我的自信心。妹妹(慧)也电话鼓励我放开讲就好。这样我上课时不再紧张,发挥比较正常。

二、学生比较配合,前面的课中渗透了一些本节课的思想和方法,学生聪明,接受这一部分知识较快,学习效果较好。

三、过程经过了精心设计,课前的一天脑子里冒出几个好的与教学相关的幽默素材,用上效果较好。怎么讲也在其他班试过多次,虽然过程和教学方法不尽相同。

四、本身教学具备一定的经验,课堂调控还行。

启示:

1、要充分自信。要充分相信我的学生,好学生。

2、增加一些幽默素材调节气氛。

3、要完全放开。轻松上阵。不背包袱,不要有负担。

4、有激情点。掌控好时间。

不足:

1、有学生课堂嚼口香糖。要注意并加强课堂管理。

2、课堂纪律感觉没有上学期的公开课好。

3、备课还没有充分备学生。教学设计还有可改进的地方。

记住:自信。我很棒!

微笑。用微笑征服世界。

幽默。大家都笑了。

激情。年轻人的本色。

2008年3月21日下午第6节在高一(2)班上了本学期第九节课《2.4程序的循环结构——DO循环语句》。本节课设计为先复习FOR语句,进行一个程序填空的练习:编程求1000以内的正奇数和。然后结合教材“种树”的案例,分析DO循环的特点及语句格式。最后进行练习巩固,完成教材上的实践1:求使累加和S小于30000的最大正整数N。内容少且相对简单,教学效果却并不是很好。

这里要总结的并不是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我发现我在教师素质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做不到诲人不倦。讲了多次的“循环终止条件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不能一开始就满足了,如果一开始就满足那么将不进行任何一次循环,二是要在循环体内让循环终止条件逐渐趋向于满足,否则可能一直循环造成死循环。直到后来,我明确提出循环终止条件不是S

突然想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只有教不会。没有学不好,只有教不好。反思一下,我还是做得不够。信息技术作为一个不参加高考的科目,学生不可能像语文数学一样去学。这是客观事实。那么我要做的应该是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是严要求,看到与预期差距大的结果就心里不舒服。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大家都一样。心要宽。要提高素质,提高修养,练好脾气。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第7节课在高一(1)又不一样了,只要题目给出来,何浩彬就立马能给出答案。甚至比我还快。重点班的学生思维还是活一点。我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最后说一说具体教学内容的两点注意:一是教材上关于种树的累加和分析Tree=Tree+Tree+1这个是有问题的。这样事实上曲解题意为每一年种的树都比前面种的所有树数目多一。程序中Tree=Tree+Age-14则是正确的。二,本节课的练习,教材P54实践1求使累加和S小于30000的最大正整数N,直接将循环终止条件写为S>=30000是不符合题目要求的,此处本来就将N多算了一,如果循环体中N=N+1再放在S=S+N的下面,最后输出应该写为print n-2。 程序为: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s = 0 n = 1 Do s = s + n n = n + 1 Loop Until s >= 30000 Print n1 End Sub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反思 标签: 楼梯 案例 算法 结构 教材 分类: 教育随笔 2010-11-05 10:44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学校也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本人就本学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反思小结如下。

1、关于教材

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而教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依据。 本学期信息技术的选修模块我们学校选择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算法与程序设计》,当时选择这个模块是考虑到算法与程序设计和老教材衔接的比较紧,一是教师容易上手,二是学校无须添加其它机房设备,第三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今后大学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基础,为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而打下铺垫。

从整体章节结构上来看,本套教材还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但是教材上有一些案例和教材的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难度大

例如第一堂课讲解的有关“韩信点兵”的案例。按理,这个案例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是一个好的例题,但是证明这个定理的难度太大了。尽管在集体备课时大家充分讨论了这个问题的证明方法,甚至还请教了数学教师,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被学生发现了定理证明过程中的一个漏洞。

漏洞如下:被

5、7整除,而被3除余1的最小整数是70,由此推导出被

5、7整除,而被3除余2的最小整数是70×2;事实上被

5、7整除,而被3除余2的最小整数应该是35。所以需要将前提中的“最小”去掉,变为被

5、7整除,而被3除余1的整数是70。但是前提改了之后定理的证明就不是那么严谨了。

再回过头来看这个案例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其实是为了说明人脑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个人认为这个案例完全可以不讲,让学生上网去查找有关证明的资料。课堂上讲解一个学生同样感兴趣,也同样能够说明问题的案例,比如说“韩信分油”的问题。

(2)跨度大

例如第二章一开始就要求学生上机编写一个打字测试程序。在此之前,学生仅仅了解了VB的设计界面,刚刚完成了一个简单程序的编写。而打字测试程序中所涉及到的窗体、控件以及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包括VB的事件驱动原理,学生在头脑里是空白的。再加上那么多的程序代码,教师看了也会头疼的。学生一下子要感受这么多的新鲜事物,似乎步子太快了,不符合知识迁移的客观规律。

继续回过头来看这个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其实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VB程序建立与运行的一般步骤。老教材在说明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比较容易让学生上手。案例可以改成学生所熟悉的“求圆的周长和面积”或者是“求物体的位移”,明确给出程序建立与运行的五个步骤,一步一步让学生实践、探索,从而完成这方面的知识建构。

(3)知识结构有不合理的地方

最明显的就是教材第三章和第四章的顺序问题。第三章介绍具体的算法,这是教材的重点,包括五种常用算法,解决了“怎么样”的问题。第四章讲程序设计的思想,介绍VB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对象的三要素以及VB的事件驱动原理,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在哪?首先,从第二章的内容来看,第二章介绍的是VB的语言规则(语法)和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从人的认知规律来说,了解了“是什么”之后需要了解“为什么”,最后才是“怎么样”。其次,从第三章具体的内容来看,每一种算法的程序实现都需要涉及到对象的三要素以及VB的事件驱动原理,每一个程序都要修改对象的属性,程序代码的编写也都涉及到VB的事件驱动原理。所以,个人认为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的调整两者的顺序。

2、关于学生

个人认为,学生能够学好这门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相对于其它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稍显枯燥。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使学生认真学好这门“副课”,这是个人一直考虑的问题。

(1)就算法与程序设计而言,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前都没有学过。尤其是对一些在其它课程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次让他们找回自信的机会。个人一直感到很遗憾,没有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向学生介绍比尔·盖茨,包括国内的许多IT人物的的传奇经历,让他们一开始就拉近与这门课的距离。

(2)要让学生重视这门“副课”,教师先要重视你的学生。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呢?个人做了一些尝试,但感觉远远不够。比如在学生进入机房之前,帮他们开好电脑,一方面确保学生的电脑使用正常,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心里知道,教师在这里等着他们;需要经常抽查学生的笔记,看看是否写的认真;每一份学案都作详细的批阅,等等。个人也存在这样的想法,是否每个礼拜都可以安排半个小时的作业量?

(3)活跃课堂气氛,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是否在课堂上拉着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走,个人认为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是一个标志。在讲VB语法的两节课上,学生倒是安安静静的在记笔记,个人却觉得站在讲台上毫无激情,当然这跟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但个人觉得这堂课很失败。也有灵光一闪的时候,在讲“走楼梯”的算法时,个人随口说道班里的某某同学在走楼梯时如何如何,问某某同学走完n阶楼梯共有多少种走法时,突然课堂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个人知道,学生在思考了。

(4)有时惩罚是必要的。一次,下午第一节课,全班集体迟到超过了5分钟,问原因,午觉睡过头了,还有学生甚至说教学任务完不成,索性让他们上网。个人当即回答:做梦!最后教学任务完成了,拖课10分钟。

3、关于教学过程

(1)重视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一个例题或者一个案例不能涉及过多的新概念。例题或案例的呈现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比如在介绍循环结构语句时,因为循环结构语句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是学生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因此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如何克服这个学习障碍呢?首先教师要讲明白循环结构语句的格式,然后通过一个最简单的例题,比如说求s=1+2+3+„„+99+100,详细讲解循环的各个步骤,接着再举相似的例题进行反复,比如说求s=1+1/2+1/3+„„+1/99+1/100,最后解决求s=1-1/2+1/3-1/4+„„+1/99-1/100的问题。这三个例题都可以套用同一种循环结构,但是前两个例题重点在于循环结构的讲解,而第三个例题是在学生初步掌握循环结构的基础上加以一定的提高:循环体用到了前一节课所学的if语句。

又如在介绍双重循环结构语句时,由于双重循环结构语句是后面具体算法(解析、穷举、查找、排序、递归)的程序结构基础,因此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个人也有体会,掌握起来难度颇大。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呢?个人设计了一个打印图形的五步区:第一步,打印矩形,教师主导,力求讲的清晰明了,学生易于理解;第二步,打印直角三角形,教师修改前一个程序,启发学生,让学生尝试写出程序运行的结果;第三步,打印倒直角三角形,继续启发学生,此时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修改程序;第四步,打印奇数行直角三角形,继续启发学生,让学生修改程序;第五步,打印等腰三角形,教师给出提示,让学生参与程序的修改。五个图形环环相扣,程序代码短小精悍,所有代码都套用同一种双重循环结构语句,修改起来较为方便。

(2)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课堂上需要允许或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需要对学生意想不到的发现而喝彩。

比如上文所提到的求s=1-1/2+1/3-1/4+„„+1/99-1/100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可以用分支结构语句来实现它,而是这样一段代码:s = s + (1 / i) * (-1) ^ (i + 1);幸运的是一开始没有给出以上代码,而是让学生来填写这条循环体代码。结果就有学生给出了分支结构的循环体代码:if int(i/2)=i/2 then s=s-1/i else s=s+1/i;个人思考了五秒钟,立即对这种解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进行了及时的调整。课后想了想,确实是学生的解法更符合他们的思维习惯,通过条件判断解决正负号的问题,所用的代码正是上一个课时所教授的if语句。个人思考,教学相长,是有道理的。

(3)让枯燥的程序算法转变为贴近生活、有趣味性的实际中来。例如在讲解分支结构的select case语句时,由于是刚过年不久,个人想到了一个有关年货打折的案例,要求学生参考教材上的程序代码进行改写。在最近的复习课上,学生仍然对这个案例记得很清晰。再如上文所提到的“走楼梯”的算法、“韩信分油” 的算

算法与程序设计作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选修模块,其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课标中对本模块的教学目标表述为“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这一表述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即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同时也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要求。显然,“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知识目标也就是第一层次的目标,强调的是“体验”和“了解”。“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是能力目标也就是第二层次的目标,强调的是“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标的行文表述中可以看出,第二层次的目标即能力目标才是本模块教学的落脚点和最终目标。但以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看,我们的教学大多还徘徊在第一层次上,极少能达到第二层次的高度。作为选修模块的教学,这样的情况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15篇:VB程序设计教学反思1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反思

我一直以来担任《VB程序设计》课程辅导教师。该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作为课程辅导教师,应当积极整合多种教学资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以提高开放教育的教学效果。以下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做的一些探索实践,谈一点心得体会,以抛砖引玉。

一、突出课程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示例,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一)学好VB,首先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和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第一次辅导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演示往届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榜样教育,让学生看到努力的方向、可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首先要让学生打消畏难情绪,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知识是需要,在满足这种需要而从事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因此例题的选择要体现由浅入深、由简及繁、循环渐进的原则,例如:我在讲循环结构程序时引入的第一个例题是从键盘输入一个自然数,判断该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当学生理解掌握之后,再提出要输出1~100之间所有的偶数,该怎样做?此时讲解循环的相关语句,学生自然容易理解了。其次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可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比如:在演示完“信号灯”红、黄、蓝三种状态的变化后,讲解编程方法,然后要求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的程序流程的控制方法加以改进,使得“信号灯”可以自动在红、黄、蓝三种状态之间切换,不少学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添加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提高辅导课的教学效果

(一)VB教学主要有程序设计语言和可视化界面设计两方面的内容。程序设计语言主要介绍VB的基本知识、基本语法、程序流程的控制和常用算法等内容,可视化界面设计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程序的概念与设计方法。正确处理好程序设计语言和可视化界面设计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质量的好坏。必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若只重视可视化界面设计, 1 而忽视了程序设计基本功的训练,那么,尽管可以设计出漂亮的界面,但是不会编写程序代码解决具体问题;若只强调程序设计、常用算法的实现,而不兼顾可视化界面设计,则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VB的优点没有得到体现和发挥。因此,把程序设计语言作为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思想,应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二)学完程序设计语言部分后,再讲述对象、属性、事件、方法等基本概念,窗体及常用控件的作用、常用属性设置的方法,并选择前面做过的典型例题和习题,应用常用控件,编写相关的事件过程代码,让同学们理解建立一个VB应用程序的步骤和事件驱动的运行方式,体现了面向对象可视化的编程特点。比如辅导课中,我选用了“计算器”程序、“字体字号演示程序”、“选课系统设计”、“用户登录界面”等典型例题进行讲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笔者的教学体会看,当好一名《VB程序设计》课程辅导教师,关键是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和编程习惯,注重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在课堂教学上的体现,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特别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充分保证实践教学上机时数的情况下要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表明,利用多媒体技术,科学合理地在辅导课中组织教学,充分利用Internet进行师生交流,可以有效地发挥课程辅导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程辅导的质量。

第16篇:浅谈中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

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术。而程序设计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程序设计知识,怎样进更好地行程序设计教学,是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下面我就谈谈我在程序 设计教学中总结出的几点教学方法,与诸位共勉。

一、巧用比喻,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程序设计知识深澳,理论性强。对初学者来说 ,理解掌握此知识 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已获得的知识 ,适当地、确切地比喻是十分有效地帮肋学生理解 ,记忆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有关知识。譬如:为了使学生对一维数组加深理解,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述 :一维数组A相当于一条街名为A的街道上房子的集合(不包括居民),且这些房子是单人间,不能同时住两人,数组元素(即下标变量)A(1),A(2),---------就分别为A街1号,A街2号,---------依次对应 ,数组的元素值和房内的人建立对应,街有多长,是由DIM语句规定的;而二维数组则可以由电影院所有的座位来加以描述,变量可与数学中的变量联系起来等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体事物的支持下就会更加透切,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描绘计算机解题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是一种情境的创造,创造这种情境的方法即所谓教学模式。一种好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教学环境,使教与学都处于“活跃”状态,只 有这样才有助于强化信息的传递。在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每开始进入新的一步,老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教学内容 ,解决学生内驱力启动的问题,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科学恰当的方法催化启动学生的内驱动力系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诱发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参与意识,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追求的动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主要有:

(1)激情法。利用学生认识新事物的渴求心理,诱导产生激情。

(2)困惑法。在新旧知识之间制造矛盾,诱导产生困惑。

(3)兴趣法。利用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给予学生具体的感性认识,诱导产生兴趣。

比如在讲输入语句NPUT和赋值语句LET时,可先简单地介绍一个程序,只要输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它可以让我们迅速地得到方程的两根,以此诱发学生感情上和行为上的参与 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追求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从情感上潜意识向活化状态转化。

三、编制应用程序,促进计算语言的掌握。

学生积极性调动的同时,也伴随着认知系统的启动,如何驱动学生思维活动不断由低级向高级递进,是教学方法的核心问题。

这一阶段,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运用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化教与学双边的各种内在矛盾,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使学生独立、深刻、灵活、由浅入深地去思维,才能推动教学过程沿着确定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发展。课题软件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要统一,才能使知识信息的传递产生较好的效果。

譬如在循环语句和作图语句的教学中,老师可告诉学生:计算机可以“象

闪电一样”将计算的结果放在长长的表格中,平抛运动是一个瞬间的过程,若某人以初速V=6m/s将石块水平抛出,运用已学 过的LET语句和PRINT语句,计算机可标出不同时刻石块的水平位移和坚直位移。接着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用一张表格表示出来。这样通过编程用数据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促使学生结合学过 的旧知识 ,设计出可行的算法,调试运行后,一串数据跃在眼前,学生获得一种满足,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时老师可以指出光有数据显示太简单了,而计算机具有绘图的功能,运用作图语句可以很轻松地将石块运行的微观过程在计算机屏幕上形象直观地模拟出来。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四、编制较复杂的程序,促进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灵活运用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进行,对所学生的知识进行抽象、概括,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内在的迁移。此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较复杂的程序 包括知识点多的特点,让学生锻炼,强化学生思维的整合度,使其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为简单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例如编写用选择法排序的程序,应建立在“若干个数中找出一最大值”算法的基础上。

为了促进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提高,可要求学生编制一些较复杂的程序,加强学生记忆效果,理清知识结构网络,使学生在自科的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五、逐步强调程序优化,加强程序设计的技巧训练

逐步强调程序 优化以,这是加强学生对程序值量控制的一个必要保证。简单地讲,没有词法错误,句法错误的文章并不一定是好文章 。所以,对学生设计的程序的优劣,也绝不能以能不能更计算机上实现为标准。作为中学生,做练习而无结构要求和优劣标准,他们反会茫然,进而累积对程序质量的失控。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早渗透程序结构化的思想,加强程序优化训练 。为了掌握程序分析的技巧,必须大量地分析、阅读好的程序,有了一定的技巧便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弄清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相应的数学模型。

2、写出详细的算法。

3、根据算法,画出程序流程图,明确其控制流。

4、根据流程图,弄清程序执行过程,把握住变量的值。

5、编写程序代码,上机调试。

六、练习的编排应有梯度,有趣味,要有中学特色

练习的编排梯度,可以适当小一点,中学生的练习量应适当多一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既有相应的每一小节的习题,也有相应若干节,乃至整个章节内容的综合题,同时应适当注意题目的趣味性,多编排一些结合中学生其它课程的程序设计题,有利于提高和调动学生编程的积极性。

总之,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才开始起步,加之各地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没有现成的教学教法可鉴,还有待我们共同探讨。本人的几点看法,仅供参与,若有不事,望同人指出。

第17篇:《C程序设计》教学经验初探

《C程序设计》教学经验初探

摘 要:C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可移植性较好,目标代码运行效率较高,使用广泛,是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它可以用来编写应用类软件,也可以用来编写系统软件。既有低级语言的优点,又同时具有高级语言的许多特点,当代社会学生不能满足于只会用办公软件,应当有更高的计算机能力,理科生更是如此,无论计算机专业学生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应当学习程序设计知识,并将它作为进一步学习及应用计算机的基础,因此《C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C语言;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136-2

0 引言

《C程序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计算机类学科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及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课程的内容包括C语言的基本语法、基本概念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的设计过程和算法。本课程可以为今后有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要注重系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性环节相结合,经过多年的教学,累计了一些经验,我觉得要想教好《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合理选择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要求重要的保证,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要求。教材是学生系统学习的依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让学生能依据教材理解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通过教材深入了解到本学科各个领域的知识。如果没有一本好的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只会是一句空话。选择好一本教材是不容易的,不仅需要掌握好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还要熟悉教授的对象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在教材的难易程度上做好把握。

一般而言,一本好的教材应该具备这些优点:定位准确、内容先进、体系得当、取舍合理。不要求保罗万象、贪多求全,做到“该有的有,不该有的没有”。 职业教育主要面向一线岗位,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而目前职业教育的C语言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技能训练的实践性不够,结合岗位的针对性不强。

在教材选择方面除了考虑上述特点,还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考虑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要够用。其次,语言表达要概念清晰、通俗易懂。在内容排版编辑时尽量考虑初学者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最后,注重基础知识与新技术的结合,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新的编程语言层出不穷,要想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大力更新教学内容,教材必须及时选择最新版本,让学生接触到最先进的知识。好的教材会将知识点变难为易。

2 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C语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规则和程序的上机调试方法,培养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模块化程序设计。让学生学会读程序、分析程序以及设计算法,独立写简单程序。具体教学目标为: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原则,掌握基本算法分析与程序设计知识,能熟练运用三种基本程序结构解决简单问题,能针对复杂问题合理分解。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C程序设计》也是计算机二级考试的课程之一,同时,C语言为用计算机解决实际的问题提供了方法,有较强的工业应用前景,是后期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基础和工具。教学内容应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注重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课前准备工作还需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分析重难点。好的开始时 成功的一半,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好,才能上好每节课。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经常查阅各种资料,在网络上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看各大学教授的讲课视频,把这些知识和我所教授的《C程序设计》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 提升教师个人素质

教师基本上拥有所有教师的个性特点,个人特征是通过行为表现的,他们只是表现程度不同。比如,一些教师给人的感觉是不热情,这可能是个性的不同,限制或者激发了他们表达热情的能力。像专业性、条理性都是比较容易获得和改变的特征。而另一些教师会很自然地表现出比别人有更大的热情。一些个人的特征,是很难获得的,例如热情,因为它深植于我们的个性之中。此外,你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你的能力,建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更深入了解那些成功教师所具有的共性,将它们融入到你的个性中去,与学生们建立积极的关系。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拥有激励,鼓舞性的人格。他们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对学生很支持,并值得学生信赖。受欢迎的教师一般具备三个特征:热情、幽默、可信任感。这些特征是与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联系在一起的。热情的老师会让学生认为,他们自信,喜欢他们所做的工作,他们信任和尊重学生,所教课程是有趣的。你是否意识到,作为课堂上的权威,你将确定课堂的基调,分配角色,带动学生,促进学生中相互关系的形成。能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支持性的、轻松的、有教育益处的环境,教师的幽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的可信与否取决于学生。老师的知识,经验、教育水平或专业能力,所有这些都可能保证教师具有可信性。因此好的教学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并掌握C语言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具备一定的知识高度,同时不断研究与改进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因为你而喜欢上这门课程。

4 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培养学生对C语言的兴趣;有效地组织程序设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C语言课程抽象且复杂,概念性、理论性强,教学过程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要想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既要注重教,又要注重学。教师需要开阔学生的思路,调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讨论,做到授业、传道、解惑,寓教于学。只有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提高整个教学质量。课堂上,我一般会这样做:

首先,C语言要理论联系实际,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以案例来分析教学知识。既要讲方法,又要讲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全部调动起来,采用案例分析法可以改变“满堂灌”的教法。本人在上课过程中,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的教学由“上机实践”、“知识点讲解”和“课后作业”组成。主线使程序设计,重点讲解程序设计的语法和算法,进行案例分析,然后通过上机练习,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答疑解惑,给予指导,让学生将案例程序和自编程序上机进行调试。结合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读程编程能力,将C语言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地成为“主体”,教师则扮演“引导”角色。在这个过程中熟悉语法,语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程序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知识。

其次,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加强直观教学,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上课时,老师先演示,学生再操作,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记忆力,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检验自己本阶段的学习成果,先从最简单的机调试程序上入手,提出调试要求,演示调试过程,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此外,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实验课程可以分为两部分,实验分析任务与上机调试任务,在理论课上可以将案例算法作为实验内容,也可以将上机实验任务题目进行讲解。实验分析任务作为理论课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述,确定实现算法。对于同样的题目,可以确定不同的算法,分析其原因,比较哪一种算法更有效。完成已确定算法的编程实现作为运行上机调试的任务。这种做法相当于在教师带领下,对实验内容做了集体预习。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真正培养程序设计的能力,掌握语言知识,逐步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进而学会利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第18篇: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安排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安排

本课程的任务是结合一般数值计算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内容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编程技巧,了解进行科学计算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基本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课程学时总计32学时。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㈠ C语言的基本概念

3学时

1.了解C语言的特点及发展

2.掌握程序的基本结构与书写格式

3.掌握头文件、数据说明、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

㈡ 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2学时

1.掌握数据类型(基本类型、构造类型、指针类型、空类型)及其定义方法。

2.掌握运算符的种类、运算优先级、结合性。

3.掌握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与运算。

4.掌握表达式类型(赋值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条件表达式、逗号表达式)和求值规则。

㈢ 基本语句

2学时

1.掌握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

2.掌握数据的输入/输出和输入/输出函数。

3.掌握go to 语句和语句标号的使用。

㈣ 选择结构

2学时

1.掌握用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2.掌握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㈤ 循环结构

4学时

1.掌握for循环结构。

2.掌握while和do while循环结构。

3.掌握continue、break、return语句。

4.掌握循环的嵌套。

㈥ 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4学时

1.掌握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

2.掌握字符串与字符数组。

㈦函数

6学时

1.掌握库函数的正确调用。

2.掌握函数的定义方法。

3.掌握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

4.掌握形式参数与实在参数的区别,参数值的传递。

5.掌握函数的一般调用和嵌套调用,学会递归调用。

6.掌握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7.掌握变量的存储类型(自动、静态、寄存器、外部),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8.了解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㈧编译预处理

1学时

1.掌握编译预处理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带参数的宏定义及其使用,掌握不带参数的宏定义及其使用。

3.掌握“文件包含”的概念和使用。

㈨指针

8学时

1.掌握指针的概念及指针的定义。

2.掌握指针运算。

3.掌握指向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的指针变量。

4.掌握用指针作函数参数。

5.掌握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的概念及其定义方法,了解main函数的命令行参数。

㈩结构与联合

2学时

1.掌握结构和联合类型数据的定义方法。

2.掌握结构和联合类型数据的引用方法。 3.掌握指向结构体的指针变量。 3.了解用typedef 定义类型的方法。

(十一)文件操作

2学时

1.掌握文件类型指针(file类型指针)。

2.掌握文件的打开与关闭(fopen和fclose函数)。

3.掌握文件的读与写(fprintf和fscanf函数)。

三、说明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和《高等数学》

四、课程使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使用的教材:《C程序设计》

潭浩强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C语言程序设计》 王树义 钱达源 编著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19篇:《VB调色板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VB调色板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学信息技术(计算机)通用教程》(下册)

授 课 人:张 红

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模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滚动条控件的属性设置;

(2)掌握RGB函数的使用方法;

(3)掌握调色板程序的代码编写。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1、RGB函数的使用

2、调色板程序的代码编写。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室,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准备:通过多媒体教学网,将“学案.doc”、“调色板.exe”文件传给每个学生。

教学过程:

一、任务启动

我们在操作Word或FrontPage软件时,都对颜色进行过设置,在配置颜色时,我们可以根据某几种颜色合成其他的颜色。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利用VB自己来设计一个合成颜色的程序。 (通过多媒体网络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任务)

[任务] 按照RGB色彩模式,编写一个调色板应用程序。改变红、绿、蓝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比例值时,都能马上预览到合成后的颜色。

教师活动:讲解RGB色彩模式合成颜色的原理。

(通过多媒体网络向学生展示调色板程序“调色板.exe”文件的运行过程,让学生明白程序的大致过程)

问题:通过什么控件可实现红、绿、蓝颜色的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确定任务:如何设计界面?发生何种事件?如何编写代码?

二、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通过多媒体网络出示“学案.doc”)

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中的内容,学习滚动条控件、图片框控件和RGB函数、Change事件。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分析程序的过程,可以通过发电子邮件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活动:学生自学学案中的内容。

„„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帮助有问题的学生并记下他们的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内容,互相讨论,并能通过网络的功能利用电子邮件向其他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以学知识,自己设计调色版程序。

教师活动:巡视,发现典型作品。

三、效果评价

教师活动:同学们利用学案自己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了滚动条控件、图片框控件和RGB函数、Change事件;并能设计出调色板应用程序,而且大部分同学能运行通过。

(通过多媒体网络向学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教师质疑:(本节课的更高要求)利用前面几节课已经学过的知识,在界面上显示红、绿、蓝滚动条的当前值。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探索 教师提示:通过 “标签”控件或“文本框”控件可以显示滚动条的当前值。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要求调整已经设计的程序并进一步美化界面。

四、小结

本节课要点(利用多媒体网络,逐页显示)。

附:学案

知识点

一、一个控件——滚动条控件(ScrollBar)

滚动条分水平滚动条HscrollBar和垂直滚动条VscrollBar

1、主要属性

(1) Max/Min属性

用于设置滚动条中滚动块移到最右边(水平)或最下边(垂直)时,Value的最大值/最小值。取值范围[-32728,32767]中的整数。系统默认的Max值为32767,Min值为0。

(2) Value属性:用于表示滚动块的移动值。它的取值范围为[Min属性值,Max属性值]之间。

(3) LargeChange属性:单击滚动区域时滚动块的移动量。它的取值范围为[1,32767],系统默认为1。

(4) SmallChange属性:单击滚动箭头时滚动块的移动量。它的取值范围为[1,32767],系统默认为1。

2、典型事件——Change事件和Scroll事件

·单击滚动条控件的滚动箭头时,引发Change事件和Scroll事件;

·单击滚动条控件的滚动区域时,引发Change事件和Scroll事件;

·拖动滚动条控件的滚动块后,引发Change事件;

·拖动滚动条控件的滚动块时,引发Scroll事件;

·滚动条控件的Value属性改变时,引发Change事件和Scroll事件;

·滚动条控件具有焦点时,按下PageUp、PageDown键,引发Change事件和Scroll事件。

二、函数——RGB函数

作用:生成一个可以显示的特定颜色。

格式:RGB(,,)

其中:数值表达式1的值是[0,255]之间的整数,表示颜色中红色成分; 数值表达式2的值是[0,255]之间的整数,表示颜色中绿色成分;

数值表达式3的值是[0,255]之间的整数,表示颜色中蓝色成分。

例如: RGB(0,0,0)表示黑色,其中红、绿、蓝的成分均为0;

RGB(0,0,255)表示蓝色,其中红、绿的成分均为0,蓝色成分为255。

[任务] 按照RGB色彩模式,编写一个调色板应用程序。改变红、绿、蓝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比例值时,都能马上预览到合成后的颜色。

步骤:

一、创建用户界面

1、滚动条控件。

2、标签控件,区分三个滚动条。

3、图片框控件,可以预览调出的颜色。

4、命令按钮控件,结束程序

二、设置对象的属性(书本第103页)

三、代码编写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End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Load() ‘初始化程序

HScroll1.Value = 0 HScroll2.Value = 0 HScroll3.Value = 0

Picture1.BackColor = RGB(0, 0, 0) ‘设置背景色为黑色,预览颜色

End Sub

Private Sub HScroll1_Change()

Picture1.BackColor=RGB(HScroll1.Value,HScroll2.Value, croll3.Value) End Sub

Private Sub HScroll2_Change()

Picture1.BackColor=RGB(HScroll1.Value,HScroll2.Value, croll3.Value) End Sub

Private Sub HScroll3_Change()

Picture1.BackColor=RGB(HScroll1.Value,HScroll2.Value, croll3.Value) End Sub

四、调试运行

1、单击三个滚动条中的滚动箭头,调整红、绿、蓝的值,观察预览框颜色的变化。

2、拖动三个滚动条中的滚动块,调整红、绿、蓝的值,观察预览框颜色的变化。

3、单击三个滚动条中的滚动区域,调整红、绿、蓝的值,观察预览框颜色的变化。

4、改变三个滚动条的Large Change、Small Change属性值,每改变一个值,重复上面三个步骤,注意比较滚动块的变化及预览框中颜色变化的速度。

五、保存文件

教后小结:

1、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保证学生有60%以上的练习时间。旨在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创新实践的能力。

2、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还处在研究探索的阶段。从学生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入手,带动理论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3、本节课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将再现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人性,使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

第20篇:程序设计心得体会

程序设计心得体会

程序设计心得体会一:程序设计心得体会

在这为期半个月的时间内,通过我们小组各成员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合作,我们完成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更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程序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在每次的简报中都得到了较好的成绩。

虽然在上个学期中,我们已经学习了《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但是我所学的知识最多也就是在做作业的时候才会用到,平时没有什么练习的机会,这次的课程设计是我第一次通过自己构思,和同学讨论并且不断查阅资料来设计一项程序。这次设计,不仅巩固了我以前所学的知识,还让我对c语言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的技巧和技能。

C语言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学好这种语言,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经常自己动手,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多动手,经常编写程序,才能发现我们学习上的漏洞和自己的不足,并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自己转化知识的能力。

在我们小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们会主动查阅相关的资料,或向其他同学询问,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还增进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为了增大信息的安全性,需要用文件来存储信息,由于我们在上课时不注重对文件的运用,所以在这方面有较大的困难。我先将书本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又做了一下课后习题来验证和增进自己的理解,终于,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小组的程序有了突破,成功地实现了用文件来保存并查看学生的信息。

这次设计中,我的收获还有就是学会了用流程图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流程图来逐步实现程序的功能。开始的时候,我画流程图很是困难,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清楚的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图来,后来画多了,就更加了解它的功能,十分得心应手,能够比较快而准确的画出来。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首先对系统的整体功能进行了构思,然后用结构化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将整个系统清楚的划分为几个模块,再根据每个模块的功能编写代码。而且尽可能的将模块细分,最后在进行函数的调用。我们在函数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不仅用到了for循环、while循环和switch语句,还用到了函数之间的调用(包括递归调用)。由于我们是分工编写代码,最后需要将每个人的代码放到一起进行调试。因为我们每个人写的函数的思想不都一样,所以在调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但经过我们耐心的修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成功了!

在参考书上,我们不仅参考了曾经学过的高敬阳主编的《c语言程序设计》,还找到了由谭浩强主编的第三版《c语言》进行参考。

当然,我们的程序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说,当输入的数据不符合我们定义的数据的格式的时候,程序会出现一些错误,有时会出现主菜单的死循环;在一次程序运行中,只能行使一种权限,要想再行使另一种权限,就只能退出程序,然后再运行程序。

三周的小学期即将结束,时间虽短,但是我收获了很多。最后,谢谢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更要感谢我们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程序设计心得体会二:程序设计心得体会>>(845字)

做了两周的课程设计,有很多的心得体会,更多的是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这道课程设计花了我们一到两周的时间,几人合作,老师的帮忙才完成。我第一次完成这么完美的杰作,心理有一份别样的滋味,在设计过程中,我付出了很多,也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在这次设计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没有向困难低头,通过查询资料,虚心向同学、老师请教,才一一得到了解决。我发现平时学的太少了,在今后我首先要把老师在课堂讲的弄懂,弄透,在此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在设计过程中,合作精神必不可少。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毕竟一个人学的很有限。每个人掌握的不同。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努力才有收获。

第一天上机时对如何编计数器程序一点头绪都没有,只是将从图书馆借来的关于如何制作图形看了一遍,大体上有了了解。

第二天我就着手画计数器图形,虽然有些人图形已画好,可我没有着急,毕竟别人花的时间比我多,为了使图形美观我不断运行、调试,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接下来是星期五,说实话那天蛮难熬的,一天都泡在机房。眼睛有点吃不消,可没有办法,将来我们就靠计算机吃饭,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在已编好的程序上又加了一点精髓,怎样使字符闪烁,这也是我们几个人互相讨论的结果。

第二周,通过周末到网上查的资料,和参考资料又加入计数器的灵魂算法。

接下来几天再将程序不断完善、加工,计数器程序初露头角。

最后小结:程序设计过程有如解决一实际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来看:首先要了解这个问题的基本要求,即输入、输出、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要求是什么;其次,从问题的要害入手,从前到后的解决问题的每个方面,即从输入开始入手,着重考虑如何从输入导出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可确定所需的变量、数组、函数,然后确定处理过程--算法。可得最后结论。

在程序设计中,可认为也是一个社会,每个一同的社会成员都有不同的想法。程序设计学得的好坏要看你在社会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高低,所以不同的人编程的结果是不同的。在这个社会中,经验与想法最为重要。

>程序设计心得体会三:windows程序设计心得体会>>(1247字)

windows程序设计也就是基于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而进行的程序设计。(这是一句废话,但不要小看废话阿!真理往往就在其中)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呢?下面就来解答:windows应用程序需要利用由windows操作系统开放出来公用用程序使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说道重点了)windows提供了上千种API函数供应用程序使用。

上面说了,windows程序其实就是在非逻辑的使用这些API函数,我这里提到了“非逻辑”三个字(这是本人的看法),这正是windows程序的精髓,这是一切windows程序运行的方式(可能严重了点)。非逻辑也就是指程序不是按照事先安排好的顺序来进行的,是根据用户的不同操作或者是其他某些原因一步一步进行的。这种运行方式就叫做“消息驱动”

简单一点来解释一下何谓消息驱动,就是指应用程序始终在等待(等待一词也许不他恰当,但可能好理解),它绝对不是在等待谁会给它爱(本人爱开玩笑请别见怪!)它是在等待用户或者是系统的消息(也就是命令),当接到消息后呢,它会把消息通过DispatchMeage(&msg)传递给窗口函数(窗口函数就是一个应用程序的核心)窗口函数就会对照事先由程序编写好的消息对照表调用对应的方法来处理消息。这样就完成一个消息的处理,接下来准备处理下一个消息。

你也许会问那不是无休止的运行下去了吗?当然不会,下面我用程序本身来说明这个问题:

//消息循环,通过此处来不断的取得消息。

while(GetMeage(&msg,NULL,0,0))

//消息进行一些转换

TranslateMeage(&msg);

//把消息传向窗口函数

DispatchMeage(&msg);

}

return msg.wParam;

就是这样了:当我们点击窗口右上角的小叉或者点击退出按钮时,windows就会自动在我们的消息队列中加入一条消息“WM_DESTROY”,这时呢窗口程序有这么一部分:

switch(meage)

{

//其它代码.........//case WM_DESTROY:

PostQuitMeage(0);

return 0;

相信一般的朋友都会明白吧,它的作用的就是在接收到WM_DESTROY时呢,通过调用PostQuitMeage(0)让windows在消息列表中呢在加入另一条消息“WM_QUIT\'.当GetMeage函数抓取到WM_QUIT时返回0,其余返回非0值,懂了吧,这下可以退出消息循环了。 这就是windows程序设计最基础的部分了,可以说是核心。

该说一些心得了,我认为学习windows程序设计不要基于某一部分,而要把握住其大局,要有整体观,有了整体观对windows程序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在对其各部分下功夫(这下可不是照顾全局了,要静下心来细心的咀嚼,要不然你会咽到的。)这样才不会走火入魔(嘿嘿)就写到这吧,以后等我水平高些了再写(还早着呢,嘿嘿),希望我没白费功夫,也希望对你有用。

程序设计教学工作总结
《程序设计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