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23:08: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

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术。而程序设计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程序设计知识,怎样进更好地行程序设计教学,是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下面我就谈谈我在程序 设计教学中总结出的几点教学方法,与诸位共勉。

一、巧用比喻,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程序设计知识深澳,理论性强。对初学者来说 ,理解掌握此知识 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已获得的知识 ,适当地、确切地比喻是十分有效地帮肋学生理解 ,记忆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有关知识。譬如:为了使学生对一维数组加深理解,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述 :一维数组A相当于一条街名为A的街道上房子的集合(不包括居民),且这些房子是单人间,不能同时住两人,数组元素(即下标变量)A(1),A(2),---------就分别为A街1号,A街2号,---------依次对应 ,数组的元素值和房内的人建立对应,街有多长,是由DIM语句规定的;而二维数组则可以由电影院所有的座位来加以描述,变量可与数学中的变量联系起来等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体事物的支持下就会更加透切,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描绘计算机解题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是一种情境的创造,创造这种情境的方法即所谓教学模式。一种好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教学环境,使教与学都处于“活跃”状态,只 有这样才有助于强化信息的传递。在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每开始进入新的一步,老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教学内容 ,解决学生内驱力启动的问题,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科学恰当的方法催化启动学生的内驱动力系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诱发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参与意识,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追求的动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主要有:

(1)激情法。利用学生认识新事物的渴求心理,诱导产生激情。

(2)困惑法。在新旧知识之间制造矛盾,诱导产生困惑。

(3)兴趣法。利用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给予学生具体的感性认识,诱导产生兴趣。

比如在讲输入语句NPUT和赋值语句LET时,可先简单地介绍一个程序,只要输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它可以让我们迅速地得到方程的两根,以此诱发学生感情上和行为上的参与 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追求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从情感上潜意识向活化状态转化。

三、编制应用程序,促进计算语言的掌握。

学生积极性调动的同时,也伴随着认知系统的启动,如何驱动学生思维活动不断由低级向高级递进,是教学方法的核心问题。

这一阶段,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运用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化教与学双边的各种内在矛盾,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使学生独立、深刻、灵活、由浅入深地去思维,才能推动教学过程沿着确定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发展。课题软件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要统一,才能使知识信息的传递产生较好的效果。

譬如在循环语句和作图语句的教学中,老师可告诉学生:计算机可以“象

闪电一样”将计算的结果放在长长的表格中,平抛运动是一个瞬间的过程,若某人以初速V=6m/s将石块水平抛出,运用已学 过的LET语句和PRINT语句,计算机可标出不同时刻石块的水平位移和坚直位移。接着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用一张表格表示出来。这样通过编程用数据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促使学生结合学过 的旧知识 ,设计出可行的算法,调试运行后,一串数据跃在眼前,学生获得一种满足,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时老师可以指出光有数据显示太简单了,而计算机具有绘图的功能,运用作图语句可以很轻松地将石块运行的微观过程在计算机屏幕上形象直观地模拟出来。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四、编制较复杂的程序,促进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灵活运用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进行,对所学生的知识进行抽象、概括,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内在的迁移。此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较复杂的程序 包括知识点多的特点,让学生锻炼,强化学生思维的整合度,使其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为简单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例如编写用选择法排序的程序,应建立在“若干个数中找出一最大值”算法的基础上。

为了促进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提高,可要求学生编制一些较复杂的程序,加强学生记忆效果,理清知识结构网络,使学生在自科的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五、逐步强调程序优化,加强程序设计的技巧训练

逐步强调程序 优化以,这是加强学生对程序值量控制的一个必要保证。简单地讲,没有词法错误,句法错误的文章并不一定是好文章 。所以,对学生设计的程序的优劣,也绝不能以能不能更计算机上实现为标准。作为中学生,做练习而无结构要求和优劣标准,他们反会茫然,进而累积对程序质量的失控。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早渗透程序结构化的思想,加强程序优化训练 。为了掌握程序分析的技巧,必须大量地分析、阅读好的程序,有了一定的技巧便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弄清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相应的数学模型。

2、写出详细的算法。

3、根据算法,画出程序流程图,明确其控制流。

4、根据流程图,弄清程序执行过程,把握住变量的值。

5、编写程序代码,上机调试。

六、练习的编排应有梯度,有趣味,要有中学特色

练习的编排梯度,可以适当小一点,中学生的练习量应适当多一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既有相应的每一小节的习题,也有相应若干节,乃至整个章节内容的综合题,同时应适当注意题目的趣味性,多编排一些结合中学生其它课程的程序设计题,有利于提高和调动学生编程的积极性。

总之,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才开始起步,加之各地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没有现成的教学教法可鉴,还有待我们共同探讨。本人的几点看法,仅供参与,若有不事,望同人指出。

站在拐点看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VB程序设计论文: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教学现状与策略

中学信息技术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