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八下地理期中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05 08:37:41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八下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又是一个新学期,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八年级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参考、推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1、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区域差异四大部分。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再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2、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本学期主要是学习地理对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科技发展的影响。其中以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重要,特别是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降水三个方面的影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除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外,本章还需要掌握我国工农业的布局与发展,掌握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不同地形区的常用交通运输方式。特别是要理解铁路、公路和水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意义。最后就是了解我国四大高技术产业区的分布及原因。

第二章 沿海万里行

第三章 陆疆万里行

第四章 黄河万里行

第五章 长江万里行

这四章属于中国地理中的分省地理,主要是介绍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农业发展状况、交通运输、人文地理等。重点是掌握今年《地理中考大纲》要求的省级行政的地理概况,其它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作为选学内容加以了解即可。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本章内容主要是概述我国在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与地理有关的一些情况,包括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差异以及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等。本章的内容以了解为主,重点掌握的是一些重要的数据。

三、措施

1.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4.重点热点抓辐射 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搞好集体备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讲究练习的实效性。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0、每次测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11、强化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重视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时事及乡土地理相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方式的复习和试题训练,为学生的地理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12、切实搞好单元测试,分册测试,细致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解和训练,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则加强课后的辅导,做到不漏一个知识点,不漏一个学生。

四、课时安排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新授课时计划和复习课时计划。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推荐第2篇:初一地理期中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地理期中教学工作总结

李学英

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教育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圆满地完成了期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分析,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本学期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个斑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希望该年级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了解了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技能。首先分析和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与班主任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与其他科目的学习效果对比分析;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七年级学生是刚从小学毕业,所以在初中第一年的学习中一定要给他们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对学生入学的成绩进行分析,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间接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为本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好了脉,明确了本期的教育教学重点。

二、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阅作业。(一)一堂好课,前提还在于备课的质量好与坏。“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离不开夜以继日的研究教材及学生、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经常向那些在地理教学中积累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从他们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到网络上查找各种资料等,为上好一堂课竭尽所能,付出了许多的精力,也为课堂良好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每次课堂下来,我都有种充实的感觉,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同学们开心的笑容是我最大的鼓励与快乐。(二)精讲精练抓提高。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了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避免了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在本学期的第三章内容《天气与气候》讲解中,我重点交给学生们如何总结归纳教材内容,把比较烦杂的内容梳理清楚,从四个方面进行学习,这样本节内容条理非常清楚,学生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练,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了复习效率。(三)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六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没有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深感责任之重,是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作业是与他们最直接的交流、与沟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很少划“×”,对于错题我只是在题的旁边划上“?”,或者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以及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我都不吝笔墨,用鲜红的话语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使之成为他们进步的起点、台阶。期中考试结束后,有些学生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他们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变得厌学了。这样作业便成为我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我给了他们更多鼓励的话,也谈到了我得期许,希望他们在期末的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安慰。

推荐第3篇:八下政治期中

八年级政治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总分30分,每题3分)

()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我国民族的实际情况,为保障各民族平等的权利制定和实施的方针、政策有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④实行一国两制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

2、2009年 10月15日新疆少年儿童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今天在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小学举行,据了解,此次活动包括:“祖国发展我成长”图片巡回展、“新疆各族少年一家亲”书画大赛等五项活动。其中,图片巡回展将在乌鲁木齐的16所中小学展出一个多月,展览将通过五类展板展示祖国辉煌历程,讲述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向上,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描绘美丽新疆的崭新面貌。你认为这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①能够彻底解决新疆的经济问题 ②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 ③有利于新疆的文化教育的发展④有利于构建和谐新疆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④

()

3、2010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5周年。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建设成绩显著,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有

①党和民族政策是新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保障 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是新疆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基础 ③完全依靠国家的帮助和支持 ④勤劳智慧的新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4、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10周年纪念日。在澳门回归10年来,澳门社会稳定,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结合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澳门回归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②澳门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我国已经实现了完全统一④青少年应该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⑨

()

5、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都离不开“一国两制”方针。下列人物中,第一个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完整构想的是A.毛泽东B.邓小平C.周恩来D.江泽民

2008年12月15日,两岸直接通邮、通商、通航的“大三通”基本实现。2009年3月,全国首发台湾专列从义乌启程,开赴台旅游火车专列之先河。完成11-12题。

()

6、中学生小红从小有个梦想,到祖的宝岛台湾去欣赏秀丽风景,领略风土人情。2009年春节,小红终于随父母乘上了重庆直飞台北松山机场的航班,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小红能够梦想成真,这是因为

①两岸人民共同努力,实现了直接“三通”② 祖国大陆了台湾的交往已经没有任何障碍 ③祖国统一和繁荣强盛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④台湾当局接受了“一国两制”的主张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

7、通商、通航、通邮,“大三通”的基本实现意义说法错误的是A、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B、有利于促进两岸交往,增进人民的共识和感情

C、有利于两岸同胞的往来和两岸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使两岸各自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D、可以从根本上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完成祖国统一

()

8、中新社台北十一月十四日电,为期两天的“两岸一甲子学术”学术研讨会十四日在台北圆满落幕。与会的两岸一百一十位学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涉外事务及安全事务方面达成多项共识。杨洁勉表达与会学者参与涉外事务讨论的基本共识是: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这是因为①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②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是祖国存在和发展的前提③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④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就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

9、2009年11月3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在台湾会面,继续为筹备两会领导人第四次会谈等事宜交换意见。预计在2009年12月下旬,陈云林将率海协会协商代表团赴台进行商谈。这些活动

①可以进一步增强两岸关系的和谐气氛,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②有利于弘扬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推进两岸和平统一③有利于激励两岸同胞为实现民族复兴共同奋斗④说明“台独”势力已经完全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

10、新闻晨报2009年12月3日报道,近日“台独”分子借《2012》鼓吹“大陆威胁”恐吓民众。这些台独分子顽固坚持两岸“一边一国”的分裂立场,否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大肆诬蔑和恶意攻击祖国大陆,肆意恶化两岸关系。下列史实可以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是

①三国时,吴王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名官兵到达台湾。②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列岛划归福建泉州的晋江县,并派兵驻守。③元明两代在澎湖设有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⑤1885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

二、简答题(总分20分)

17、一个少数民族案件的圆满结案,一方社会矛盾就得以调和,正如 2009-12-4如皋市委新闻网所报道的一样,“民族问题无小事”,民族问题是国家重要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一下问题:

(1)我们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你知道为此而制定和实施的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有哪些?(6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

(3)中学生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怎样做?(4分)

18、天冷了,谁都想烤烤火暖和暖和,于是一双双手和脚伸到炉子周围。不一会儿,大家都满意地走了。可是谁也没有管炉子,炉子里的煤渐渐燃尽了,火也熄灭了。等人们冷了再来烤火时,只看到一个冷炉子!于是他们抱怨起来,可是谁也没有问问自己有没有向炉子添煤。 (1) 结合材料谈谈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4分)

(2) 当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你的选择是什么?(4分)

BBCABADACC

17、一个少数民族案件的圆满结案,一方社会矛盾就得以调和,正如 2009-12-4如皋市委新闻网所报道的一样,“民族问题无小事”,民族问题是国家重要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一下问题:

(1)我们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你知道为此而制定和实施的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有哪些?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中学生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怎样做?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②心系各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参与“手拉手”互助活动。③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三、(1)公共利益秘个人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包含。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有力保障;实现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另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的事情时有发生。

(2)面对利益的冲突,我们应该会选择,做出正确的决定。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放弃或牺牲某些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而且从长远看也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因此,面对利益的冲突,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

推荐第4篇:八下期中测评

八下期中测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后者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C.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2.“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对“尊严”一词的阐述。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

A.中华民国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一五”计划完成

3.(2011.山东青岛)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富民兴藏”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更加凸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西藏发展的高度关注,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 )。

A.59周年 B.60周年 C.61周年 D.62周年

4.小明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下面两本书,由此我们可以断定他感兴趣的可能是( );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12月31日发布),表明我国再次将改善农村民生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中央人民政府为解决新解放区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 )。

A.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B.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6.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进行三大改造

7.(2011.吉林长春)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是指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D.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9.建国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此,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进行土地改革

C.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0.(2011.广东深圳)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坛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一)。

A.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建立股份有限公司

C.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D.转变为国营企业

11.庆祝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铁人王进喜》于2011年6月29日在中国“石油之城”大庆举行首映仪式。这是铁人王进喜的事迹第三次被搬上银幕。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其典型特征是( )。

A.科学发展 B.与时俱进 C.艰苦拼搏 D.集体主义

12.“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答案是( )。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经历了各种不同时代”,右面“中共党史年代尺”中B所代表的历史时期是( )。

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4.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

15.1980年,一位最早去南方打工的安徽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过去曾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现在则是新中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新中国的变化真大呀。”那么这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 )。

A.厦门 B.广州 C.深圳 D.上海

16.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大历史贡献是( )。

A.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D.确立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光辉旗帜

17.(2011.山东泰安)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20世纪60年代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 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它已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牧区之一。这里的“它”是指( )。

A.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青海

18.(2011.江苏苏州)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19.澳门回归十年来,生产总值由472.87亿澳门元增加到1 718.67亿澳门元;到2009年底,政府财政储备是1999年的40多倍。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 )。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引 ②澳门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③中央人民政府对澳门的支持④澳门特区政府高效施政、高度自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011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吴伯雄表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双方共同巩固。“九二共识”是指(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8分,第23题15分,第24题11分,第25题16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划“×”;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〇”。

(1)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的改造即三大改造。 ( )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在我国安徽风阳小岗村试行。 ( )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都是我国为发展农村经济所采取的正确措施。 ( )

(4)到1 956年底.全国只有极少数的个体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 )

(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 ( )

22.(2011.福建莆田)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此,某学校举办了“光辉历程”的纪念活动.请根据所学知识将内容补充完整。

主题一 历史的选择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1949年10月1日, (1) 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2分)

主题二 工业化进程

1953—]957年为 (2) 时期,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分)

1978年12月 (3) 召开,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2分)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 (4)____。(2分)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39万亿人民币,跃居世界第二。

2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发人深省的往事】

1 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 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主要失误之处体现在哪里?(4分)

【回味无穷的话语】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文选》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农村的改革”指的是什么?(4分)

(3)请举出一个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4分)

(4)2011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3周年,为纪念这一历史性的事件,某班将举行“改革开放33周年”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征文要求体现这33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下列史实不能列入征文范畴的是(1分)( )。

A.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走向世界

C.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扩大对外贸易

D.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展现出多样化的风姿鼓舞人心的数据

(5)以上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24.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08年以来从“胡萧会”“胡吴会”到“陈江会”,使国人对台湾问题的解决充满了期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以为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二 中国主权和领土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材料三 胡锦涛强调: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首先要建立互信,这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特别重要。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双方建立互信的根本基础。„„其次要搁置争议。必须看到,两岸关系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务实面对,妥善处理。有了互信,再加上搁置争议,双方就能够求同存异,也就能够通过交流和协商不断累积共识、共创双赢。

请回答:

(1)当前的台湾问题是怎么形成的?(1分)

(2)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的“适当的方式”应该在怎样的方针指导下实施?(2分)

(3)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位领导人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都坚持怎样的立场?(2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已经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4分)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在台湾问题上,我国政府仍然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主要是针对哪些阻碍祖国统一的势力?(2分)

25.(2011·山东潍坊)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0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4分)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2分)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

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是什么?(6分)

材料四 澳门回归10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目前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4)“事实胜于雄辩。”材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2分)

(5)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2分)

推荐第5篇:八下期中5

2007—2008学年)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的作者是(填朝代)的,选自。(3分)

10、按课文内容填写文中空白处:“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1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2分)

①、沿泝.阻绝______②、不以疾.也______③、属.引凄异______④、夏水襄.陵______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横线在文中划出表现三峡秋天景色的句子,它着力渲染了。(2分)

14、《三峡》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突出表现了水的特点,《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他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3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问题。(12分)

一碗 馄 饨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⑨……

15、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愣住之后她难免会有一番心理活动。请你加

以想象,描写出小姑娘的心理活动。(3分)

16、④⑧两段划横线处都写到小姑娘掉眼泪,这两次掉眼泪的原因一样吗?请说说

你的理解。(3分)

17、文中有三个人物:妈妈、老婆婆和我,请问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3分)

18、⑨段是文章结尾段,请你根据上面故事续写一段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3分)

。快,不能“住”,因此忌用“箸”。住的反义为快,船上就将“箸”改称为快,但快是形容词,因此造了一个“筷”字。为什么用竹字头,因筷子是竹子做的。

(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12分)

汉文化与筷子

杜宣

① 重阳这天,大家都在吃重阳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力切开,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则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进食方式,想起汉文化和筷子的关系问题。因此写下这点文字。

② 人类社会 ,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才会有的工具。人在获得猎物之后,在火上烤熟,然后用叉叉着,用刀割着吃,这比用手抓已经大大进了一步。其三是用筷子进食。这种进食用具是如何进化得来的,尚待考证。筷子用手操作,手与大脑相连;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筷子是汉文化的特征,只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才用筷子。

③ 当今世界分布上,在亚洲除了直接受汉文化影响的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新加坡外,其余均是用手进食的。中国还有部分兄弟民族,如维吾尔等也是用手进食的,非洲多是用手进食的,欧、美、澳洲白种人均用刀叉进食,只有当地土著民族用手进食。

④ 筷子,原名“箸”。我的故乡江西,现在还有地方将筷子仍叫箸。我们的祖先究竟从什么时代开始,放弃了用手和用刀叉进食,我不知道。从书中查到,“纣为象箸,而箕子唏”此话意思是说纣王用象牙做箸,箕子感到很忧虑难过。本意是批判纣王的奢侈。因此,我们从这话中得知在商代已经使用箸了。但在这之前,究竟哪个年代开始使用箸,则尚待考证。

⑤ 既然称箸,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称箸而都叫它筷子呢?据说,这是由船民开始的。过去的船都是木料做的。在长江大河中行驶,不仅很慢而且危险,小时候常听人说:“行船走马三分险。”船民迷信,所以产生了一些忌讳。在行船时,如姓陈的,只许说耳东,不许说陈,因“陈”与“沉”同音,又在船上不能说翻身,只能说转身,因船上忌“翻”字。“箸”与“住”同音,船行要

⑥ 今日西餐桌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虽然在一些富豪餐桌上的刀叉,用金子或银子,甚至镶上宝石,经过有名的艺匠精心做出来的,放在洁白的桌布上,熠熠发光,但它毕竟摆脱不了它原始的、野性的痕迹。而筷子则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中异化出来了。

19、第②段中,“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这句中“有人说”三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3分)

20、写出本文主要运用的三种说明方法。(3分)

21、根据第④段文意能否理解为“中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了”。请说明理由。(3分)

22、用筷子与用刀叉,哪一种进食方式更为文明?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写作(3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要写出真情实感;(3)书写要认真,字数不少于550字。 文题一:

台湾女作家三毛说:“人想有益于社会,必须把自己塑造成器,想成器,就必须有那么点精神。”请以“人要有那么点精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文题二:

我爱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填一种情景,如“雪花飘飘”等;可填一种事物,如“家乡的白兰瓜”、“美丽的九寨沟”等;还可填一种活动、行为,如“唱歌”、“读书”等„„

推荐第6篇:八下地理资料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和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差异。

(1)秦岭—淮河以北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主要植被不同的原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候);河流流量不同的原因降水的影响 (4)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目前,国家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

2、东北三省积雪期长.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3、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4、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北部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中间位东北平原。

5、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6、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农作物一年一熟。在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易发低温冻害。2.东北平原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3.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如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4开荒使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生态问题)。现建立自然保护区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这里依托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3、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4、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文明的摇篮

1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2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跨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3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1) 窑洞 (2) 信天游陕北民歌 (3) 黄帝陵

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2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为原因: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①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②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政治文化中心

1、**广场.人民大会堂是首都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是现代北京的符号

2、**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3、北京的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4、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历史悠久的古城

1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城中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四合院.胡同牌楼等也令人流连忘返2北京故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现为故宫博物院。3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4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5前门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有许多中华老字号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南方地区的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特点: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5、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形形成。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南方地区盛产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江海交汇之地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①这里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②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3、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4、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②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③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工业用水,淡水产品。

5、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还有苏州、扬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中华门是明

朝初期都城的正南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堡。

6、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和杭州西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1、香港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深圳市相邻。香港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 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的区旗是紫荆花。

2、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的区旗是莲花

3、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4、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5、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十分密切,港澳所需的淡水、食品、原料和燃料等生产和生活资料主要依靠祖国内地稳定的供应。

6、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美丽富饶的宝岛

1、台湾岛多山,山地面积约占2/3,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是人口集中的区域。

2、台湾山脉主峰玉山海拔3 952米,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岛上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3、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4、台湾岛的风景名胜:日月潭、野柳地质公园、玉山

5、台湾岛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6、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红桧是台湾特有的树种。

7、台湾的美称:东方甜岛、海上米仓、水果之乡、兰花之乡、植物王国、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外向型经济

1、20世纪50年代,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60年代开始,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2、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海岛多港口、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推荐第7篇:八下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的配合,领导的关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了便于今后的教学,现在对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一 立足本职

尽职尽责

本学期来我一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热爱本职,踏实工作。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自己不断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诱,管教管导,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排挤差生。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实事。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本学期担任八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且能够顾全大局,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 用功学习

不断攀高

“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无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俗话说:“要想授于别人一滴水,必须自己具备一桶水”。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积极认真地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积极努力把握学习机会。每次教研听课我都积极参加,并认真地作好记录。还能认真地总结教学经验,把自己的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写成论文。此外,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协助同事制作课件。在课余的时间里,经常到有关教育的网站查找学习的资料,浏览教育同行的优秀教案、课件、论文、教学札记。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三 用爱育人

以心取信

我常常教育学生要爱学校,爱班级、爱老师、爱同学。如果连自己身边的人和物都不能相处好,谈何爱祖国、爱人民呢?因此我时常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机会,如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思想品格等方面品德的培养和爱的教育。例如遇到学生因小事吵嘴或打架,我会主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告诉他们要学会关爱他人,让他们学会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对本班的“问题学生”和“成绩低下”生,不是几分、排斥,而是给予亲切的关怀和爱护。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我时常给予鼓励和帮助,为他们解决学习的困难,使他们有信心继续学习。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用自己的行为给他们树立爱的榜样,真心地与他们交朋友。

四 用心教学

以德取绩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 ,促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我在平时上每一堂课时,都注重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我尽量让他们在学习中相互探讨、交流中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不拘一格,只要有道理我就给予恰当的肯定。这样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中积极主动、认真参与整个认知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心身健康发展。

新教学大纲提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的规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能够主动地调动相关知识,积极思维,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正是如此努力地实现着这个目标。

总之,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习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 学生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邱 雷

2014.6.23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班 主 任 工 作 总 结

邱 雷

2014.6.2

3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时间总是匆匆而过,紧张的复习后,转眼又到了自我总结的时刻,回首一学期的工作,有过喜悦也有遗憾,但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失败与成功中不断摸索前进,心中还是倍感欣慰。这是我担任八(3)班班主任的第4个学期,通过4个学期的努力,班级管理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的行为规范基本上纳入正轨,班级情况也较正常。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管理者,直接责任人,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关键核心,道德建设的主力军,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榜样和领路人。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确实不易。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热爱这一工作,把这一岗位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因为班主任工作意味着更的奉献,更多的付出,物质方面的回报非常少。但却会赢得更多的家长和学生的尊重,会给你的人生留下许许多多,让你难以忘怀的回忆,根据这一学年的班主任经历,作一简要的总结,概括。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1、抓好课堂纪律,首先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求学生以同等的眼光看待每一门课。其次,采取相应的 措施及奖惩。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上课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及时掌控课堂秩序。让学生在书上学习记一些笔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加强与任课教师间的联系,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并由纪律委员、小组长记录学生的课堂纪律情况,及时了解反馈。对于违纪的同学给予一定的惩罚,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其重视度。最后,了解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情况,针对个体制定措施,帮助其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培养建立一支有责任心的班干部,工作实行精细化责任制。

2、班主任工作非常辛苦,事务繁忙。怎样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又能抽出更多的时间,研究备课,研究课堂,有更多的时间辅导学困生,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许多工作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样既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使自己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这需要班主任培养小干部,对班级管理做好指导。如班长的统领和协调检查;卫生委员的值日安排,检查;学习委员每天的早读,课外作业的收交;体育委员的广播操,眼保健操检查;文艺委员的活动安排检;小组长的带头作用等。把班级的诸项事务,与学生协商,实行自愿承包,责任到人。

2,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班主任每周至少开一次班委会,对每周的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多鼓励,多指导。出现问题及时开。还注意做到,每学年都进行班干部轮换,至少换三分之一。其他班干部任职时间,无特殊情况,都不超过两学年。要做好轮换下来的班干部的思想工作,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班里实行红蓝两队,轮换下来的班干部作为蓝队,负责监督;还可以每月拿出一周的时间,让蓝队的干部工作,调动起双方的积极性。在这一学年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做班主任也可以从琐碎的班级工作中解脱出,过舒心的日子,而班级的各项工作仍能照常开展:在这一学期中,同学们在众多小干部的带领下每月一次举行了生动活泼的主题队会活动,人人争当规范生活动等。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能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为班级争荣誉。

1,除了正常的教学和其他一些班级事务外,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指导开展各种活动。如何开展好活动,如何在各种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我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平时多多注意学生的特长爱好,多多注意各方面的培训信息,与家长沟通好,做好家长,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积极的参加培训。有了这些小人才,无论是出黑板报,举行文艺演出,还是召开运动会,都让我省心不少,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取得了好的成绩,这样的成绩在全校各班中都是不曾有过的。

2,注重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的发挥。让有特长的学生,带动起其他对各方面有兴趣的同学,组织开展一些小型的班级活动,学生在一起交流,在一起切磋。达到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

三、每天提前早到校,提前完成各项任务。

作为班主任,很多情况下需要早到校。做好班主任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离不开课任教师的帮助支持。需要与他们勤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支持和帮助。学生的家访工作非常重要,与家长沟通好,班级的各项活动,各项工作就会得到家长的支持,出现问题也容易解决。家访的形式多种多样,直接家访我提前与家长联系,做好家访的准备,多谈学生好的表现,提出希望,增强家长的信心,让家长和学生知道,老师是多么重视他,对他充满了很高的期望。面对面交谈效果非常好,但由于学生多,居住也比较分散,全体学生都家访,需要占大量时间。我一般采取电话沟通,方便及时。家访工作我坚决做到:困难学生(学习,生活)必访,问题学生必访,出现波动的学生必访,有特长的学生必访,新转来的学生必访,家庭出现裂痕的学生必访,学生病必访等。这样可以融洽与家长的关系,使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八(1)班语文教学工作。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概述

八(1)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力争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然而,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今后,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王 爱 凤

2014.6.23

推荐第8篇: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尼山中学

段明珠

转眼间,半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在这半学期里,我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这批学生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小组合作交流 加强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教学环节更完善,让课堂更高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四、今后的教学展望

1、综合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重点学习分层教学,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

2、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教学效果的反馈,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

3、继续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2012年11月

八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尼山中学

李冉

期中考试结束了,在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有三点体会:

一、做学生良师益友。教学这么多年,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古语说得“亲其师,信其道。”这话说得一点不假。十四五岁的孩子\"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 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 \"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在学生的眼中我不仅是他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 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有了尊重做基础,我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地进行。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地反省前一阶段的学习,及时地修正以前的不足,写的好的学生我会当众把他们的反思念给大家听,让其他学生吸取人家的宝贵经验来指导自己以后的学习,取长补短。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 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 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有些学生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至\"两极分 化\",教学质量不佳。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我觉得老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讲究知识的传授,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已经真正理解会用了。我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一般是稍微一点拨,然后放在小组里讨论解决,由小组里英语学得好的同学负责,进行帮教活动。你别小看了这些“小老师”,他们往往特别尽职尽责,把老师的信任看成是一种荣耀,耐心细致地帮助其他同学。英语里有许多的课文需要背诵,如果在课堂上统一检查,每节课只能检查几个学生,特别浪费时间,我也会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每节课开始的五分钟由小组长统一检查课文或者单词,小组长检查完毕,我再在班里进行听写,大多数学生经过两次的检查,所学知识得到了深化和巩固,记忆比较深刻。

三、注重学法指导。每个班里都会有一些理科学的特别棒、而英语不及格的学生,他们大多是班里的中坚力量,如果英语学好了,说不定他们就考上学了。每次接了新班,我都会对这些学生特别关注,利用课间找他们谈谈话,了解他们英语落后的原因,告诉他们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向他们介绍一些英语学习的方法。我发现:这些英语学不好的学生基本上都存在两个弱点:一是不能坚持,二是不注意知识的积累。我会时刻提醒他们,英语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每天接触英语。大多数学生在上学期间做的还可以,但在周六日及假期就放松对英语的学习。如此做法对英语的学习极其不利。从而导致英语成绩起伏不定,不能达到持续稳定提高。我会反复向学生灌输这种英语学习的思想,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对个别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我会派给专人负责,每天检查他们所学知识。

推荐第9篇:初一地理期中工作总结

初一地理期中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所担任初一年级两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归纳如下:

一、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七年级地理教学的主体任务是了解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技能。但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基础较差,并且地理被常常视为副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我首先分析和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与班主任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与其他科目的学习效果对比分析;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给他们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间接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为本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好了脉,明确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重点。

二、常规工作一刻不容忽视

(一) 一堂好课,前提还在于备课的质量好与坏。“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离不开夜以继日的研究教材及学生、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由于第一次接触初中新教材,对教材的思想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把握不足,所以,我经常为了备好一堂课,不厌其烦的问同事,从他们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到网络上查找各种资料等,为上好一堂课竭尽所能,付出了许多的精力,也为课堂良好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每次课堂下来,我都有种充实的感觉,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同学们开心的笑容是我最大的鼓励与快乐。

(二) 注重方法的传授。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学中必须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得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要求其过高过急。

(三)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四)精讲精练抓提高。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了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避免了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在课堂上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练,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了复习效率。 (五)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没有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深感责任之重,是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作业是与他们最直接的交流、与沟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很少划“×”,对于错题我只是在题的旁边划上“?”,或者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以及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我都不吝笔墨,用鲜红的话语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使之成为他们进步的起点、台阶。期中考试结束后,有些学生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他们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变得厌学了。这样作业便成为我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我给了他们更多鼓励的话,也希望他们在期末的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安慰。

(六)地图训练抓能力。学生地理成绩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地理图表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高低。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在上课的时候都要让学生翻开世界地图,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教学中培养他们读图分析能力。尤其是地理期末复习中,我复习重点以读图分析为主,就是让学生明白,地理教学尤其是世界地理教学必须学会识图。教学中我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重点掌握最基本的地图阅读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掌握读图技巧,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熟练地掌握图文转换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完成对地理事物的准确定位,对重要大洲和重要国家的准确位置的掌握。

三、与时俱进,争做学科的带头人 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一场教育的革命正在兴起,尤其以新教材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思想蓬勃发展,只有融入这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本学期学校组织教师上公开课,我也积极的参加。在整个公开课的活动中,我学会了听课;学会了评课;学会了备课;学会了讲课;学会了„„我知道我学到的这些只是皮毛和其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没有办法相比较。可是,这是一种进步,一种来自内心最深处的喜悦油然而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工作和学习中我将会更加积极、主动,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教学中。

推荐第10篇:八下政治期中试卷

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思想品德期中检测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法律在那里实现自由,也在那里限制自由。”这句话表明()

A.离开法律限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B.法律确认和保护的自由可以随意行使

C.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D.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没有任何约束

2、某市一家长向当地法院起诉,状告离其家最近的某小学拒收他6岁的孩子入学。法院依法受理此案,责令该小学无条件接受其子女入学。这说明 ()

①学校有权决定让谁上学②公民的受教育权离不开法律的保障③法律有权决定适龄儿童少年到哪里上学④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下列不属于言论自由的是 ()

①煽动他人破坏社会公德②教唆他人破坏民族团结③在听证会上发表言论④侮辱、诽谤他人⑤向上级领导如实反映情况

A.③⑤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

4、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A.学校把优秀学生王伟的照片张贴在光荣榜上B.公安部门把通缉犯魏某的照片公布在互联网上

C.记者把孙某在城市雕塑上乱刻乱画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D.照相馆未经小东同意就用他的照片招揽生意

5、彤彤上小学后,就启用爸爸给她取的吴彤这个名字。吴彤19岁高中毕业后,又使用了“小草”这个笔名,这说明()

①公民有姓名决定权②公民有姓名使用权③吴彤有权决定自己使用笔名④任何人都可以自己随意变更姓名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6、下列现象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①公民上飞机前,治安警察检查公民的身份证和所带包裹②工程队老王把丁某父亲寄来的汇款单偷藏起来③学生张某为集邮而偷拆同班同学的信件④办公室秘书拆阅领导的家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7、安徽某地区发生的劣质奶粉事件,造成12名婴儿死亡,229名婴儿营养不良,从这一事件的后果看,生产劣质奶粉的厂商侵犯了公民的()

A.人身自由权B.生命健康权C.肖像权D.名誉权

8、下列行为中属于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是()

①张三在众人面前讽刺、嘲笑李四②赵刚公然谩骂王五③钱辉捏造孙华是小偷④郑七利用自己的良好声誉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

9、2002年12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加大了对使用童工的处罚力度。按规定,使用童工每人每月的罚款最高额可达1万元。这主要体现了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①生命健康权②劳动权③受教育权④人格尊严权⑤人身自由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④⑤

10、甘肃省庆阳师范学生李勇,家住山区,生活困难,父亲身患重病,李勇为了改变山区贫困面貌,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便毅然“背起爸爸上学去”。李勇的行为说明()

①受教育是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需要②要克服困难,争取受教育的权利③每个公民都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④赡养扶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应该做到()

①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魄②有病及时就医,增强体质③当生命健康受到非法侵害时,要依法自

卫④为博取他人同情而自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这段话说明()

①未成年人的隐私受法律保护②披露未成年人个人隐私的行为仅仅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③披露

他人隐私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受法律的追究④披露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

违法行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3、针对有关部门准备引进大量洋花洋草美化城市的做法,某中学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调查了

解后认为,用大量洋花洋草美化城市既浪费钱财,又可能导致花粉污染,威胁市民的健康。他们想建议有

关部门改变这种做法。请你告诉他们可以通过哪些合法方式来反映意见()

①张贴大字报,号召市民进行抵制②写信、打电话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③私自上街游行,呼吁有

关部门引起重视④通过新闻媒体发表意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小东等同学纷纷行动起来,履行环保义务。你赞同下列哪几位同学()

①小东积极参加本地开展的义务植树活动②小强向有关部门举报某饭馆宰杀野生动物做菜③小江把

一个每天深夜唱歌扰民的歌舞厅门窗砸坏以示警告④小高把一位破坏校园花草的同学关在教室令其

反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中学生王佳在去年“十一”黄金周外出旅游时,发现一位外国游人向插有“军事禁区”标志的山林内

录像。王佳随后拨打“110”报警,使这名外国游人受到有关部门的依法查处。

王佳同学的行为()

A.履行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B.履行了维护祖国荣誉的义务

C.履行了维护祖国安全的义务D.履行了维护祖国尊严的义务

16、某村村民张某偷窃用电,电管站工作人员在未经主人许可的情况下进入其住宅收集证据,为此,张某

向法院提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张某先违了法,所以他没有权利起诉②电管站应要求公安机关配合,依法定程序收集证据③张某虽

违了法,但其隐私权仍受法律保护④电管站工作人员也违了法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7、小安的父母在她上小学六年级时离婚了,小安一直不想告诉别人。但是在一节心理课上,老师在一个

活动中要求每个同学如实地说出自己的家庭情况。小安十分困惹,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认为她应该()

A.如实的说出自己的家庭情况B.始终保持沉默,用沉默对抗老师

C.一言不发地离开教室D.不说,因为这属于个人隐私,课下与老师解释清楚

18、在现实生活中,公民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不应该采取的方法是 ()

A.向人民法院起诉B.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D.向有关部门投诉或到执法部门控告

19、以下关于公民受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受教育是公民个人的事,别人管不着②公民受教育享有广泛的权利,我国法律保障公民的各种受教

育权③任何妨害公民受教育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法的严厉打击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

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A.①②④B.③④C.②④D.②③④

20、某天,小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两个持刀歹徒劫持。此时,与小刚同行的小军等4人在小刚的生命健

康受到威胁时应该()

①赶紧溜回家,以免受到伤害②要善于与歹徒斗智,抓住机会,在自身力量不允许的情况下,想办法借助社会力量最终制服歹徒③同歹徒拼命,力争夺回小刚④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二、问答题(本题共七小题任选4题做,共60分)

1、温家宝总理指出:从2005年起,免除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400万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即“两免一补”),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学生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2007年11月10 日,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1) 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保障了公民的哪项权利?(4分)

(2)

2、小磊上学期间,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在部队,他刻苦训练,对工作认真负责,曾荣立三等功一次。复员后,他积极参加地方建设,由于业绩突出,被任命为单位的部门负责人。在区人大选举中,他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在家里,他孝敬老人,教育孩子,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生活中他热心助人,关心邻里,曾多次见义勇为,受到大家的称赞。

(1)小磊享受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6分)

(2)上述材料对你有何启示?(6分)

3、2004年11月4日,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故意伤害案,父亲李普能因儿子(不满18周岁)吸毒、盗窃、恨铁不成钢,情急之下竟将其活活毒打致死,结果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5年。

(1)有人认为,父亲有权管教儿子,即使将其打死,也是“大义灭亲”,所以不应追究法律责任。这种认识正确吗?为什么?(5分)

(2)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5分)

保障公民的这项权利对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8分)

4、某校女生徐某、蔡某去商场购物,商场工作人员怀疑她俩偷了一瓶化妆品,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被两名女学生严厉制止。工作人员将此两名女生非法扣留1个多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商场侵权。法院经审理,判决商场向两名女生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并向两名女生支付精神损失抚慰金4000元。

(1)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4分)

(2)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4分)

(3)从这一条案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6分)

5、张某发现女儿小兰近来电话频繁,还有个男孩常在她家楼下徘徊,便找到班主任李某反映。李某发现小兰和班里一个男生的关系较密切后,便在课堂上、教室里多次翻看其书包、日记及给其他同学的信件,还下令不许同学和她说话,性格活泼的小兰顿时成了“孤家寡人”,同学们远离她,不敢和她说话,由于无法承受完全被孤立的痛苦,小兰离家出走。

(1)你如何认识班主任李某的做法?(2分)

(2)你认为公民的隐私包括哪些方面?(5分)

(3)公民应该怎样尊重他人的隐私?(5分)

八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 .C 4 .D 5 .C6 .D 7 .B 8 .D 9 .B 10 .B1 l .B 12 .D 13 .c 14 .A 1516 .B 17 .D 15 .c 19 .c 20 .C

三、问答题

21、( l )答: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 ( 2 )答: ① 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有利于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合格人才,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 ② 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能使每个人都接受教育,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成果,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言之有理即可)

2、( l )答:权利有:受教育权、劳动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义务有:受教育、劳动、服兵役、教育未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法定义务以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义务。

( 2 )答: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自觉履行义务,我们应向小磊学习。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3、( l )答:这种认识不正确。 ① 父亲有权利有义务管理教儿子,但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动手打儿子的管教方式是不可取的,将其活活打死,更是一种严重侵害他人生命权的犯罪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这根本不是所谓的“大义灭亲”行为。 ② 公民必须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2 )答:启示:父母或监护人应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尊重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青少年要认真学法,增强法律意识,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并依法行使权利,拒绝不良诱惑,远离毒品等,要依法自律,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等等

四、分析说明题

4、( l )答:侵犯了两名女生的人身自由权和名誉权。

( 2 )答:说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名誉权不受非法侵犯,任何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和名誉权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 3 )答:这一案例告诉我们,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名誉权是由家强制力保证的,应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当自己的这些合法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同侵犯公民这些权利的行为作斗争.

5、( l )答:班主任李某的做法侵犯了小兰的隐私权,使小兰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

( 2 )答:具体包括: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 3 ) 答:① 树立隐私意识;② 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③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第11篇:八下历史期中复习

2018八下历史期中复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

1.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我们的伟大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追梦开始于(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2.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和在行业内有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在20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包括(

①黄继光②王进喜③邱少云④雷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1951年,28岁的豫剧艺人常香玉捐献一架战斗机。据资料显示,到1952年6月,全国人民总计共捐款55650.37万元,可购战斗机3710架。这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心声是 A.支援淮海战役,争取早日解放 B.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C.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5.新中国成立是二战后世界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版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B.开创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结束了百年耻辱,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6.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

7.下列不是为巩固新中国政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稳定物价

8.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是(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期间 9.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方针是(

) A.《临时宪法》 B.《共同纲领》 C.《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新中国成立初期起过临时宪法作用的重要文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1页,共6页 11.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中决定为了(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发展轻工业 12.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改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3.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结束 D.三大改造完成

14.“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5.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6.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D.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17.邓小平:“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下列语句中*提供的教训错误的是(

) A.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B.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C.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要维护领袖的绝对权威,大搞个人崇拜,神化领袖

18.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成立人民公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D.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19.有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20.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第2页,共6页 21.下列内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平等互利 B.互不干涉内政 D.共同繁荣

22.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B.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3.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1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周恩来总理在某国际会议上提出过类似的主张。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巴黎和会 C.万隆会议 D.26届联大

24.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政府(

A.不以社会制度异同处理国际纠纷 C.倡导世界各国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B.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D.大力支持弱小国家共同发展

25.1954年9月,李爷爷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D.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26.如图是小华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适合填写的内容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万隆会议 B.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7.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于(

) A.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 B.1955年万隆会议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8.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是(

) A.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第一届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29.2017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习近平强调,两国正常化45年来,两国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得到了历史性进展,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实际利益。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始于(

) A.第26届联大的召开 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联合公报》的签署 D.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30.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万隆会议的召开 ④抗美援朝胜利 ⑤三大改造的完成。

A.②①④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④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③

第3页,共6页 31.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上述场景反映的是(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1955年的万隆会议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32.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 “危险”,到70年代初期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下列事件中,影响美国人对中国印象发生这种变化的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WTO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美国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3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下飞机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握手,事后尼克松写到:“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意味着(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B.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D.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34.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D.“求同存异”的方针

3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攻”“和为贵”等思想,这一思想在当代的体现是(

)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6.新中国首次完整地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 C.1955年亚非会议期间 D.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37.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创始人,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外交风范在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卓越风采,他从事的诸多外交活动成为国际交往的典范.下列属于周恩来外交成就的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③签署《中美建交公报》④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38.图片形象地反映历史发展的瞬间,留下历史事件的痕迹。下列四幅图片定格于20世纪70年代的有(

D.①③④

39.如图是第二十六届联大的新闻照片,出现这一情景的国际因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 C.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D.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第4页,共6页 40. 下列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②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日两国建交

④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③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41、自从开国大典以来,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观察下列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请你一次写出年代尺上的时间①和⑤所对应的历史事件。

(2)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哪一不合理制度?消灭哪一个剥削阶级?

(3)时间④所指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从1949年10月1日到1957年,共和国在奋斗中不断发展、强大。请你写出感触最深的语言。

4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八年级下册教材

(3)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4)材料三中的“新乐园”实际上指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什么失误?造成这种错误的主

第5页,共6页 要原因是什么?

【感悟历史】

(5)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三、读图说史题

43、图片是形象的史料。观察下列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的部分珍贵史料,回答问题:

图一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图二亚非会议会场

图三中国代表团在 26届联大上 图四历史性握手

请回答:

(1)图一中,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

(2)图二中,周恩来提出的什么外交方针推动亚非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4)图四中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总理相握、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的美国总统是谁?随后,中美双方在什么地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5)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原因有哪些?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1)材料

一、二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图片中“雄赳赳,气昂昂,越过鸭绿江”的这支军队名称叫什么?

(3)作者魏巍为什么把他们称为“最可爱的人”?请写出这支军队中两位家喻户晓的“最可爱的人”。

第6页,共6页

第12篇:八下历史期中测试题

八下历史期中测试题(1-14课)

1、我国完成大陆统一是在

A.南京解放后B.开国大典前C.海南岛解放后D.西藏解放后

2、右图为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关于该历史时刻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C.是100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

A.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B.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C.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2、右图为“四人帮”等人在接受审判,以下哪个人不属于*中的“四人帮” A.王洪文B.张春桥C.陈伯达D.姚文元

13、实现了建国以来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大B.第一届全国政协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4、历经传奇的三起三落,后来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人物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习近平

15、周末小宁报名参加了安徽凤阳一日游,旅行团首先来到了凤阳县小岗村并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见右图),小岗村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

A.率先进行了私有制试点B.迈出了对外开放第一步C.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D.使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

16、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 个体企业B.私营企业C.合资企业D.国有企业

17、下列城市中,既属于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又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批通商口岸的城市是

A. 珠海B.深圳C. 汕头D.厦门

18、“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以下不属于浦东开放的意义的是

A.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B.标志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C.带动了长江地区经济发展D.带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

19、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完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C.县级人大代表直选制度D.市级人大代表直选制度 20、以下各项中不利于台湾统一的因素是

A.台湾与大陆经济交流日益密切B.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港澳回归后的繁荣稳定D.日本统治台湾50年

21、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策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22、“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在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事件是

A.建立经济特区B.设立沿海开放城市C.南方谈话D.提出工作重点转移

23、以下哪个地区不属于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

24、以下哪个地区不属于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A.内蒙古B.新疆C.云南D.广西

25、毛泽东评价邓小平“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针对祖国统一问题,邓小平提出的“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基本国策是

A.政治协商B. 一国两制C.求同存异D.多党合作

26、“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七子之歌 澳门》随之传遍大江南北。历史上占领我国澳门的国家是 A. 葡萄牙B.西班牙C.英国D.荷兰

27、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①“经济特区” ②“公私合营” ③“包产到户” ④“股份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8、李爷爷今年60岁,他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下列历史事件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A.文化大革命B.土地改革C.到经济特区旅游D.家庭联产承包

29、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新中国成立后B.三大改造完成后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30、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B.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C.坚持走群众路线D.借鉴苏联成功经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0分,第33题6分,第34题12分,共40分)

31、(12分)学习历史要理清事件的顺序,运用时间标尺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利

1949年1956年1966年1976年 1978年(1)请写出①、②、③、⑤对应的历史时期?(4分)

(2)在第①历史时期,国家制定了“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其中“一化”指逐步实现国家的什么化?(1分)

(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什么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2分)

(4)第③历史时期发生的“九一三”事件,标志着什么集团的覆灭?(1分)

(5)1978年召开的会议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2分)实现了怎样的工作重点转移?(2分)

32、(10分)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2013年,国家在农业方面又有重大变革: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生了多次变革,请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宣传《土地改革法》②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③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④第一份包干到户合同书

(1)以上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建国以来农村的哪四次变革?(4分)

(2)图片一中的改革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1分)

(3)图片二中对农业改造的实质是变私有制为什么所有制?(1分) (4)图片三中的事件给我们什么教训?(2分)

(5)图片四中的合同书是哪一年签署的?(1分)合同书对该生产队农民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33.(6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史料“新中

34.(12分)历史时空:歌曲唱响时代的主旋律,歌声反映时代的精神面貌。请根据下列歌曲回顾历史,在空格中填写相关史实。

八下期中历史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2分)

(1)①、过渡时期②、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③、*十年 (或*时期)⑤改革开放新时期(1处1分共4分) (2)工业化(1分)

(3)社会主义制度(2分) (4)林彪(1分)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答出第1点即可得2分)(2分)

32、(10分)

(1)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或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1分,共4分)

(2)封建剥削制度(或封建土地制度)(1分) (3)公有制(1分)

(4)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要实事求是,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注意按劳分配等(打出两点或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

(5)1978年(1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分)

33、(每个1分,共6分)

(1) × (2) √ (3) × (4) √ (5) × (6) √

34、(每空1分,共12分)

(1)新中国共产党(2)抗美援朝彭德怀

(3)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4)民族区域自治平等

(5)江泽民邓小平理论(6)英综合国力提高

本测试年级均分为80分。

第13篇:八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第一届________在________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________》,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委员会,选举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________为国旗,以《________》为代国歌,以________为首都改名为________,采用________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________,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________下午,在________隆重举行________。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_____ ___今天成立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________。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________,真正成为________;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________。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力量,鼓舞了世界________争取解放斗争。

4、1951年,________同________达成了________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意义:___ ____ _。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原因:①美国派兵侵略________。②美军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________的安全。________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美国哪些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①以美军为主的所谓________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________边; ②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______城市; ③美军第七舰队入侵中国_____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________。

3、目的:________、________。

4、时间:________——________

5、司令:________

6、过程:五战五捷

7、战斗英雄:________、________ 重要战役:________战役

8、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________精神和________精神,被誉为“________”。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9、结果:___年7月,________被迫在________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10、意义: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第3课 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原因:①________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________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起止时间:________——________年底

3、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它规定废除_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

3、做法: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________的土地,分给________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________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4、结果:到1952年底,除_____地区外,______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________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5、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________。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________准备了条件。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一五”计划的目的:为了________。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________,建立________和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相应的培养________。

3、“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___年——__年

4、“一五”计划的成就:

(1)①1953年底,________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________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________试制成功地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________建成投产;⑤1957年,________建成;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路建成,密切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⑦ 我国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________为中心的________基地;⑧________和________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2)取得成就的原因:①党的正确领导;②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③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艰苦努力;④苏联的帮助。

5、意义:我国______面貌,向________迈进。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时间:________ (2)颁布的会议:________大会 (3)名称:《________》 (4)地点:________ (5)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________,坚持________,一切权力属于________。

(6)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________,难以________,不能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________的需要。

2、形式:________

3、目的:走________和________的道路

4、高潮:________年,全国掀起________的高潮。

5、完成:________,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时间:________——________年

2、形式:________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起止时间:________——________年

2、形式:________合营

3、政策:________政策。意义:实现了________,是________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到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________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________。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基于对________的正确分析。

(2)时间:________年

(3)内容:①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的要求,同________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________的需要,同当前________的状

况之间的矛盾。②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实现________,逐步满足________。

(4)意义:这是________的良好开端。

2、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背景: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________。 (2)时间:________年

(3)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3、“左”倾错误泛滥

(1)原因:①对________认识不足;②缺乏________;③对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④忽视________。 (2)表现: “_______”和人________运动

(3)主要标志:高指标、________、________和“共产风”。

(4)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按规律办事。

5、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取得的成就:

(1)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________尤为突出。________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

(2)新型的电子工业________工业、________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3)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成就和失误?结合史实说明。(1)成就: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________,提出发展生产力的任务,1961年春,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特别是________发展迅速。

(2)失误:1958年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路线,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发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倾错误泛滥。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现了________,党和国家面临________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它决定发动“________”。

2、起止时间:________——________年

3、开始的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________”的决定。

4、指挥机构: “________”

5、两个反革命集团:________反革命集团和________反革命集团

6、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期间,国家主席________遭到迫害,被诬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1980年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恢复名誉。

7、过程:对刘少奇、邓小平进行了错误的斗争,煽动“________,________”。1967年2月前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和抗争,被诬为“________”,受到压制和打击。

8、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________集团的政变。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林彪等人出逃,在蒙古________机毁人亡。

9、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在________、________的主持下,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以江青为首的“________”使全国再度陷入混乱。

10、1976年,________、________相继去世。

11、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976年10月,________、________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________。

12、从三大改造完成后到“*”结束,被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二十年。情结合史实说明曲折性的表现,并分析出现曲折的原因。

(1)曲折性表现:1958年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路线,却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发动“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左”倾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瞎指挥、__________、共产风。“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2)原因:①党和人民对__________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又__________,忽视了__________。②少数反革命分子的破坏。③苏联的影响。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两个凡是”:凡是__________,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__________,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2、背景:①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____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时间:__________年底

4、内容:①这次会议彻底否定“__________”的方针,重新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____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__________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拨乱反正,是__________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__________。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__________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__________的重要性。

2、1980年为__________平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__________》,1986年,又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法律。

4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逐渐向__________的道路迈进。

第9课 改革开放

一、对农村的改革

1、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典型__________村

3、形式__________责任制。

4、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______迅速发展起来,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对外开放的措施

(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的______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2)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3)增设了__________经济特区;

(4)设立__________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5)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对城市的改革

1、时间:从__________年起

2、重点:__________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__________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__________共同发展; (2)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__________; (3)实行___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_____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5)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6)认识:改革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从而证明了改革的正确性。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__________,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__________。

2、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__________”。

3、1987年,邓小平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__________,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4、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做出了__________的战略部署。

5、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__________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__________,对__________产生了深远影响。

6、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__________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的新阶段。

7、1992年,中共__________大确立了__________,大会形成了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8、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在__________大上,__________作了《__________》。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9、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了实行__________; (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必须坚持__________; (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__________;

(4)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______。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__________的战略部署。

(5)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__________。

10、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1)南巡讲话进一步__________,对建设__________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992年,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邓小平__________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__________。 (3)1997年,党的__________大通过的党章规定把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1、邓小平理论是怎样逐步形成和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期中考试)

(1)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全会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

(2)1982年,在党的__________大上,邓小平提出把__________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__________

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__________;

(3)1987年,他又为党的第__________大阐明了__________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______;

(4)1992年,党在__________大高度评价__________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__________。 (5)1997年,__________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第11课 民族团结

1、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政策,有什么意义?

实行__________政策,对于维护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2、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在我国共有__________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3、汉族为主的各民族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在__________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__________,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____政策。

4、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__________,废除了__________,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__________。

5、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__________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商品粮基地,__________的傣族自治州是我国__________基地。中央提出实施__________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出现了新气象。

第12课 香港和澳的门的回归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人物:__________

2、含义:在__________境内,大陆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制度。

3、意义:①一国两制”,为__________指明了前景,赢得__________。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

1、1984年底中英联合声明,_____年____月________日,中国对__________恢复行使主权。

2、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___月_______日,中国对__________恢复行使主权。

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

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__________,标志我国在__________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简述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发展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__________。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__________解放台湾的思想。③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__________的大政方针。④在邓小平__________的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⑤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

2、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______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3、海峡两岸的民间团体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做了哪些努力?结果怎样?

(1)努力:①1990年台湾成立了__________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__________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商谈和政治对话。②1992年,两会就“__________”达成共识。③1993年,海协会会长__________和海基会董事长__________在__________举行会谈,将“__________”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2)结果: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4、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5、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2)元朝时,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4)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5)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 (6)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7)1949年,国民党退台湾。

(8)1950年,美军第七航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台湾。

第14课 钢铁长城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建立起一支现代化军队的?

①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了第一支海军——__________海军。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舰队。此后我国陆续研制了多种舰队。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__________,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后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______。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海军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海军已有__________部队、__________部队、__________、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②空军: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__________型歼击机。后来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强击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③导弹部队:1966年,中国开始组建__________,主要担任__________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__________核武器,还有其他型号的导弹。

2、1974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__________。

3、导弹部队主要担任__________任务。

第15课 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奉行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①新中国建国的第一年我国同__________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

3、时间:__________年底周恩来在__________时首次提出__________原则。

4、内容:互相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__________,被世界上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时间:__________年

2、地点:__________

3、性质: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参加的__________会议

4、内容:讨论__________和__________问题。

5、“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使中国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随着中国__________。

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 (1)1971年7月__________访华;

(2)__________年2月,__________访华,双方在__________签署了《__________》; (3)1979年中美__________。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__________年10月25日,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__________,恢复中国__________的席位。

三、中日建立

__________年,日本首相__________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四、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

1、原因:随着社__________的迅速发展和__________的提高,在__________的作用。

2、时间:__________年10月21日

3、地点:__________

4、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

5、内容:①讨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②通过了《__________》。③会议结束时,__________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__________》。

6、意义: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迄今举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多边外交活动。

7、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③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8、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三件大事。

(1)1979年,__________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__________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在__________的席位;

(3)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__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1、__________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__________,也打破了__________,对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2、__________年6月,我国设计的__________研制成功,1966年10月,__________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爆成功,我国有了可__________。

3、1970年,我国用__________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

成为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世界上第__________个能独立发射__________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__________”,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__________”发射成功,飞行员是__________。

4、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__________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之父”。(学习他们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启示:知识是最大的财富,也证实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

1、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我国四位科学家为了发展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非常重视并做了批示,此项计划被称为“__________”。经过半年的论证,形成了《__________》,选择__________、航天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源技术和__________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__________列为第八个领域。

2、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__________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__________变成了现实。

(1)应用: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E-mail),通话,购物、上课、看病等。 (2)影响:①正面: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②负面:网络的不健康也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如: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

3、“__________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说的。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__________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__________》,增加经费投入,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__________,九年义务教育属于__________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实施“__________”的发展战略,把__________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2、新中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教育部启动了将__________、__________等若干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__________。

3、“教育要面向__________,面向__________,面向__________”是邓小平说的。

第20课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文学艺术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出现了很多反映__________、时代特征,弘扬__________的成功之作;艺术也发展迅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2、毛泽东提出“__________”的要求。__________课所列为学校重点课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__________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__________运动。

3、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从射击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运动员是__________;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__________运动会;__________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将于__________年在__________举办第29届奥运会。

第21课 人们社会方式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__________。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鼓励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__________。持证上岗、__________、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3、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__________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工作普遍得到了加强,城镇居民__________进一步健全,最引人注目的与大多数城镇居民密切相关的__________制度也迈出了步伐。

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目的:筹备建国任务 P2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内容:(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4)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P3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国内)(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2)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P4

4、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9月;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P4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

2、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

(1)司令员:彭德怀 (2)目的:保家卫国

(3)出兵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②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10) (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9

第3课 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1950年

内容:P12 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意义:P13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 长春一汽生

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八大(1956年):会议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2、探索失误: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3、探索时期建设伟大成就:P29 先进人物: 石油工业——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及表现:P32 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性质: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刘少奇案是*最大的冤案——民主和法制糟到严重践踏的典型事例。

4、*期间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的抗争: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

5、吸取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逐步健全民主和法制制度;要坚持实事求是;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P38 意义: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P39 意义:P39

3、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第四部宪法(1982年)及系列法律的颁布。P40

第9课 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42

2、城市:国企改革。1985年开始;1992年加快改革步伐。P45

3、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沿海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开放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P43

4、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5、近现代开放的不同:本质不同: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③前者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结果不同: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P48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具体事例: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②改革开放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内容P49 影响:P49

3、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14篇:八下历史期中复习题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956年—196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而确定的节日

1919年五四运动——五四青年节

1921年中共一大——七一党的生日

1927年南昌起义——八一建军节

1949年新中国建立——十一国庆节

毛泽东对周恩来说:“进京赶考”的含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准备建立国家政权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 北平)

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内容: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首都。

采用公元纪年

决定在**广场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1、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的会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会议的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出台的文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此文献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4、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2、为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开国大典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北京**广场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目的:居安思危

人民英雄纪念碑文中“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何事件为开始

三年以来: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三十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

1、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在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为何要齐鸣28响:“28”代表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28年,“54”代表当时中国的54个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意义和影响:(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

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什么?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标志着中国现代史开始

★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

2、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3、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4、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时间1951年9月;

5、建国前后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城市或地区 :长春、北平、拉萨(西藏地区)

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事件

1、鸦片战争,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3、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抗美援朝的原因:①美国派兵侵略美军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__的安全。②_朝鲜_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美国威胁中国安全的侵略活动?

①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 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_鸭绿江_边; ②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_东北边境 城市; ③美军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_台湾_。

3、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标志:1950年10月—1953年7月

开始: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结束: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抗美援朝的部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的司令员:彭德怀

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最可爱的人是谁:中国人民志愿军

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原因: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名称及取得的重大军事胜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

第3课土地改革

列举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新生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1、抗美援朝的胜利

2、土地改革的完成

土地改革的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起止时间:1950年——1952年底

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做法: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结果:到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 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千克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快速记忆(1——3课)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从何时开始?

2、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3、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事件是什么?

4、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事件是什么?(哪一事件是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

5、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眼的英雄是谁?被大火吞噬的英雄是谁?

6、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文件是什么?它废除了什么制度?

7、什么事件使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8、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了一次什么重要会议?制定了什么文件?该文件在当时的地位是什么?

9、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首任主席?

10、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的事件是什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一五”计划的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1953年——1957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时间:1952年

一五”计划的成就:

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 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地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⑥新藏、川藏、青藏公路建成,密切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⑦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⑧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时间:1954年9月

(2)颁布的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名称: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地点:北京

(5)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6)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列举出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宪法作用的文献

《共同纲领》(1949年)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1、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句话反映了(B)

A、中国农业落后B、中国重工业落后

C、中国轻工业落后D、中国的文化落后

2、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是在(D)

A、三大改造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土地改革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3、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产生在(D)

A1951B1952年C1953年D1954年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C)

5、A 1951年B 1952C1953年D1954年

5、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东北地区是(B)

A.轻工业基地B.重工业基地

C.军工产品基地D.日用产品基地

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通过是在(B)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第5课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三大改造的内容 :对手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实质(性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起止时间:1954年——1956年

2、形式: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政策:赎买政策。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什么:

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D)

A.新中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完成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B)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C、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A)

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②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④交通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 ①②③④

5、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D)

A1952年底B1953年底

C1954年度D1956年底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2)时间:1956年

(3)内容:①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4)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背景: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

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

时间:1958年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左”倾错误泛滥

(1)原因:

①对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缺乏建设经验;

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④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2)表现: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4、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5、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取得的成就:

(1)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

(2)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3)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书记焦裕禄、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

中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成就与失误

(1)成就: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________,提出发展生产力的任务,1961年春,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特别是________发展迅速。

1958年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路线,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发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倾错误泛滥。 48页

第15篇:八下期中试卷.jsp

考 号_______姓 名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 ------密------------------------------封------------------------------线-----八年级英语试题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面满分:120分;考试时限: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20个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 ) 1.The town will have _______trees and ______pollution.A le ; more B more ; le C fewer ; fewer D le ; le ( ) 2.She is _____at___ than ______.A good ; sing ; dance B better; singing; dancing C well; singing; dancing D best ; sing ; dance ( ) 3.I don\'t like this movie.It\'s _________ that one.A.as interesting as B.not as interesting asC.more interesting than D.le interesting as ( ) 4.Mr Li asked Simon _______to close the windows when he left.A.don\'t forget B.to not forget C.to forget not D.not to forget( ) 5.They ______some books from the library last week.A.lend B.lends C.buy D.borrowed( ) 6.__________tall the girl is! A.How B.How a C.What D .What a( ) 7.There are about______people over there.A.hundred of B.a hundred of C.hundreds of D.a hundreds of ( ) 8.Don\'t bring food to the library.Or your teacher will______.A.take away it B.take it away C.take them away D.take away them ( ) 9.How much did you ______the T-shirt? It\'s unexpensive, only 55 yuan.A.spend B.cost C.pay for D.take ( ) 10.That day I followed an alien ______where ____going.A.to see , he is B.to see , is he C.see ,he is D.see is he ( ) 11.He lives ____,but he never feels _____.A.lonely ,alone B.alone, lonely C.alone.alone D.lonely, lonely ( ) 12.If you don\'t go to the zoo, I will not ,_____.A.either B.neither C.too D.also ( ) 13.I failed my math test, I don\'t know______.A.what to do B.what to do it C.how to do D.how do it ( ) 14.We are supposed-----the lost child at once.A.find B.to finding C.finding D .to find( ) 15.—Did you see Mary pa by just now? No,I ---a newspaper.A.read B.was reading C.would D.am reading

x年级xx学科期中试卷第1 面(共6 面)

(

二.完形填空(10个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There ___41___ many people -–42-- the bus and there were no empty seats.

When a young man got in, an old woman near___43___ wanted to stand up, but the young man pushed her back ___44____her seat.

\"Thank you,\" he said.\"But please____45___that.I __46___ stand.\"

\"But young man, let me…..\"said___47___ old woman.

\"I ask you ___48___your seat.\" The young man didn\'t let the old

woman___49___ with a hand on her shoulder.

But the old woman again wanted___50___, saying, \"Young man, please let me….\"

\"No, no,\" said the young man, and then he pushed her bank into her seat again.___51___ last, the old woman managed to get up.She ___52___the young man.\"You ___53___me three stops away ___54___ my house.I wanted to

____55____.\"

( ) 41.A are B were C had D has

( )42.A.in B.on C.at D.of

( )43.A him B he C she D her

( ) 44.A in B on C into D to

( ) 45.A do B didn\'t to C not to do D don\'t do

( ) 46.A can B could C must D need

( ) 47.A a B an C the D /

( ) 48.A to keep B keep C kept D keeps

( )49.A.finish B.to finish C.finishing D.to finishing

( )50.A.get up B.to get up C.getting up D.gets up

( )51.A.On B.At C.In D.To

( ) 52.A say to B said to C spoke D talked for

( ) 53.A carried B took C brought D got

( )54.A.to B.from C.in D.near

( ) 55.A get B get up C get on D get off

三.阅读理解(15小题,51-60每小题1分;61-65 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A

Australia is the smallest continent(洲) in the word.It is a little smaller than China.It is to the south of the equator(赤道).So when it is summer in our country, it is winter in Australia.

Australia has a small population (人口).The population of Australia is nearly the same as that of Shanghai, a city in China.

Australia is famous for its sheep and kangaroos(袋鼠).After a short drive from any town, you will find yourself in the middle of white sheep.Sheep are

考 号_______姓 名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 --密------------------------------封------------------------------线-----everywhere.Have you seen a kangaroo? It has a \"bag\" below its breast(胸) The mother kangaroo keeps its baby kangaroo in the \"bag\".It is very strange, isn\'t it? ( ) 51.China is __________than Australia.A.larger B.large C.small D.smaller( ) 52.It is ________in Australia when it is summer in our country.A.autumn B.spring C.winter D.summer ( ) 53.The population of Australia is almost the same as that of ____in China.A.Beijing B.Tianjin C.Nanjing D.Shanghai ( ) 54.Australia is famous for its _________.A.kangaroos B.deer C.elephants D.birds ( ) 55 Why does the paage say the kangaroos is a strange animal ? Because_______.A.it is a kind of bird B.it has a \"bag\" below its breastC.it is a kind of fish D.it is very dangerous B Name Personal information 1.Norman Bethune Born in 1890,A doctor in Canada Died in November, 1939 in China, Came to China in March 1938 2.Celine Dion Born in Canada, A singing star, In 1997 sang My Heart Will Go On for the film Titanic 3.Thomas Edison Born in 1847,in USA.Made over 1,000 inventions, Died in 1931 4.Mark Twain Born in 1835, in USA, A writer in USA, Died in 1910, Wrote The Adventure of Tome sawyer 5.Bill Gates Born in 1955, in USA, Wrote Busine @the Speed of Thought, Owns Microsoft Company ( ) 56._______ is from Canada.A.Bill Gates B.Mark Twain C.Thomas Thomas D.Celine Dion ( ) 57.The____________was born in 1835.A.inventor B.singer C.doctor D.writer ( ) 58.My Heart Will Go On is the name of a _________.A.book B.song C.story D.film ( ) 59.Dr Bethune worked in China for about _____years.A.2 B.4 C.6 D.8 ( ) 6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Mark Twain Wrote Busine @the Speed of Thought.B.Bill Gates started working for MicrosoftCompany in 1955.C.Thomas Thomas made over 1,000 inventions.

D.Celine Dion stopped singing in 1997.

C

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A)误(B)。

Computer are very popular now .People are talking about and using the

Internet(互联网)everywhere ,but how many of us know 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et? Many people are surprised when they find out that the Internet was set up in

1960s.At that time, computers were large and expensive.Computer networks(网络)didn\'t work very well.If one computer in the network broke down, then the whole network stopped.A new network system(系统)had to designed .It should be good enough to be used by many different computers.If part of the network was not working, information(way, the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would keep working well all the time.

At first, the Internet was only used by few people ,but in the 1970s,it was used in school, hospitals and banks.However(然而), computers were still expensive and the Internet was difficult to use.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computers

became cheaper and easier to use.Today it\'s easy to get online and it is said that millions of people use the Internet every day .Sending e-mails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students .The Internet has now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people\'s life.

( )61.We all know that Internet has a history of people\'s life.

( )62.Scientists set up a new network system to make the computers cheaper.

( )63.Computers became cheaper and easier to u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 )64.The phrase \"get online\" in Chinese means\"上机\".

( )65.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age is sending e-m

四.单词拼写 (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下列句子中的汉语释义或首字母提示,写出所缺单词的适当形式。

66.We live in an _a________ in this city.

67.I go to school every day _e_________ Saturday and Sunday.

68.His coat is inexpensive but it is very _t__________.

69.Last month 10 persons were killed in the tow traffic _a_________.

70.He never does anything at home.He isn\'t a h_______ bay.He\'s a lazy bay.

71._______(预测) the future can be difficult as embarraing.

72.We\'ll have no paper money, but everyone will have a __________(信用)card .

73.He said he had ________(忘记) to do his homework..

74.It\'s still raining hard.How _______(令人扫兴的)the weather is!

75.I had a very___________(不平常的)experience on Sunday.

(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五.综合填空 (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考 号_______姓 名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 --密------------------------------封------------------------------线-----76.There ___________(not be) more pollution if there are fewer cars in the street.77.Last year I came to Beijing and__________(fall) in love with it.78.If it__________(not rain) tomorrow, we\'ll go swimming.79.I don\'t think they are as ________(luck) as your brother.80.Look!The dogs_______(run) after the cat.81.Marcia said that she ________(have) a party for her son next week.82.If you get more exercise, you________(be) in good health.83.He didn\'t know what was ___________(happen) outside.84.The girl____________(shop) when the alien got out.85.The builders built many _________(build) in the city.六.完成句子(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使其意义连贯,语法正确。 86.如果你那样做,他们将会嘲笑你。 If you do that, they’ll______ _______you.87.请打开收音机,我想听一首歌。 Please_______ ______ the radio.I want to listen to a song.88.他们直到昨天才完成了那项工作。 They________ finish the work _________yesterday.89.他说第二天他将给我打电话。 He said that he _______ ______ me the next day.90.我不喜欢这件毛衣,请再拿件让我看看。 I don’t like this sweater,please ________ me _________one.七.情景交际 (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完成对话,使对话意义连贯,内容完整。 Dear Rose, We\'re having a buffet(自助) supper on Sunday night, June 4th,And of course we want you and Bob! Come at six, if you can.We\'ll have supper early and play some bridge(桥牌)then.The Carks and the Smiths will be here, and I know you get on well with(与----相处得很好)them.We\'ll be expecting(期待) you on the fourth, so don\'t disappoint(使----失望)us.Wish love, Grace Dear Grace, I\'m very sorry we can\'t come to your buffet supper on Sunday night.Allen\'s mother is ill, and we\'re going to NewYork this weekend to see her.Thanks for asking us, Grace.We certainly hate to mi(错过)any of your parties ….They\'re always so interesting.Yours,

Rose

A: How many families is Grace going to invite to come to her party?

B:_____91______

A: Which day will the party be held?

B: June 4th

A:_____92_______

B :They are going to have a buffet supper.And they\'re going to play some bridge.A:_____93______

B: No, she won\'t go.

A: Why can\'t she go?

B: _____94______

A: Where does Allen\'s mother live?

B:______95_______

91______________________9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书面表达(满分15分)

魏芳昨天在家做家务,请根据下列时间说说你当时正在做什么。开头已经给出。

7:30-8:00 a.m clean my room

10:00-11:00 a.m watch TV

12:00 have lunch with my parents

2:00-3: 30 p.m visit aunt in hospital

4:00-5:00 p.m go shopping

Wei Fang was doing chores at home.I was also very busy yesterday .I

wa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篇:八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内容:(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内容——a.制定《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c.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d.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已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工作

2)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安全;②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①保卫了中朝安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②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6、土地改革: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影响: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手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改造工程中实行赎买政策。赎买政策的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②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1)内容: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发动。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雷锋。

7、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点:土地改革是1950年开始,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是1952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人民公社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8、文化大革命: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不要搞个人崇拜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2)内容:①思想上:

②政治上: ;

③组织上: 。

(3)影响:

2、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端,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5、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6、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7、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民族团结:

(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意义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的策略

2、香港和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

(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

(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的交往:

(1)我国的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②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③20多年来,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第17篇:地理八下期末试题

初二地理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共6页,只交

5、6页)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目前是我国最主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B.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主要的小麦、茶叶、甘蔗、苹果和热带作物产区 C.西北地区自西向东,自然景观大致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D.青藏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强,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2.读下图,完成

2、3题。

下列数据,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降水量的是( ) A.1000mm B.20mm C.680mm D.880mm 3.我国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相似之处是( )

A.热量充足 B.水资源丰富 C.光照充足 D.土壤肥沃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南方地区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B.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北方地区的主要是水稻

C.青藏地区的气候以“高、寒”为主要特征,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要特征 D.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农业都以旱作为主

5.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破玉门关”。影响玉门关地区的风是( )

A.夏季的东南风 B.夏季的东北风 C.冬季的西北风 D.冬季的西南风 6.下列关于西部地区交通、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交通以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主 B.青藏地区目前没有铁路,运输以公路为主 C.西北地区能源资源较少,靠区外支援 D.风能、地热能等能源是青藏地区的优势 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8.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是指(

A.长江、乌江、黄河

B.长江、澜沧江、黄河 C.塔里木河、黄河、通天河

D.怒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 9.下列开发大西北的自然条件中,主要有利条件和制约经济发展的最缺少的自然资源组合正确的是(

A.宜耕荒地广阔——平原

B.草原广阔——森林 C.矿产资源丰富——光照

D.土地广阔——水 1页 10.读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线跨越了我国四大地理分区

B.C→D线穿过了我国地势的

二、三阶梯 C.降水量的多少造成了C→D方向上植被类型的不同

D.温度(积温)不同造成了A→B方向上农作物熟制的不同

11.太阳能、水能都很丰富的地区是(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读右图回答下面两题。

12.能大面积种植小麦和花生等农作物的地区是( )

A.A地区 B.B地区 C.C地区 D.D地区

13.地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省是(

A.青海

B.四川

C.陕西

D.甘肃

14.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分别指的是( ) A.长白山黑龙江B.大、小兴安岭松花江C.长白山鸭绿江 D.太行山乌苏里江 15.我国的东北平原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较高的地区,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河流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16.下列与东北地区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城市密集,多沿河、沿海分布 B.汽车工业的摇篮“长春” C.中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 D.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 读下图,完成

17、18题。

17.甲、乙、丙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18.图中丙表示地区,冬春季节应重点防治的灾害是 ( )。

A.寒潮 B.低温冻害 C.沙尘暴 D.森林火灾19.现在国家决定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是( ) A.粮食已经能够自给 B.没有人愿意到“北大荒”开垦土地 C.保护沼泽等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D.“北大荒”土地没有肥力 20.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居全国首位 B.宜农荒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丰富 C.土壤肥沃,黄土广布 D.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21.被称为“购物者天堂”和“海上花园”的是: A.上海 台湾 B.香港 澳门 C.香港 台湾 D.上海 澳门

2页 22.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优良港湾是( )

A.渤海湾 B.北部湾 C.维多利亚港 D.琼州海峡

23.香港地少人多,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香港人采用“上天”、“下海”的方式扩展城市建设用地。对这两种方式的正确理解是( )①建设高层建筑 ②居住在船上 ③向月球移民 ④填海造地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4.澳门特别行政区由哪些地方组成( )

A.澳门半岛、九龙、氹仔岛 B.澳门半岛、新界、路环岛 C.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 D.氹仔岛、九龙、新界 25.如图所示的标志性建筑物是( ) A.一座完整的教堂 B.澳门某大学的校门

C.大三巴牌坊 D.香港会展中心

26.关于香港和澳门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港澳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发达

B.香港产业构成以国际贸易、运输、金融、信息服务及旅游业为主

C.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D.港澳地区人口稠密人多地峡 27.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①临近原料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为加强长株潭一体化建设,各部门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三市的电话改成一个区号,为市民节省话费 B.把三市的旅游建成一个特色 C.在三市之间开行城际公共汽车 D.严格保护好湘江的水环境 29.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的介绍正确的是( ) A.核心城市是上海 B.北翼的中心城市是杭州 C.南翼的中心城市是南京 D.北翼的中心城市是苏州 30.下列关于北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理坐标大致是116°E、40°N B.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C.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D.主要职能是金融中心和政治、文化中 31.能够反映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图是( ) ①农作物产量下降,再扩大荒地开垦 ②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③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32.新疆的城镇和交通线主要分布在(

A.山麓地带 B.山脊或山坡处 C.沙漠内部 D.远离河流的地带

3页

33.小明:“我们家住的是窑洞,吃的是小米”。小芳:我们那里有很多溶洞,洞内有很多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小明和小芳分别是来自: A.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B.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34.关于北京市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②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调水方案的终点城市 ③北依燕山、西临太行山 ④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⑤历史文化名城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5.2013年1月份以来,北京多次陷入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空气能见度低,质量下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身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下列行为中,不能..降低或缓解北京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增加城市绿地 B.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

C.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D.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 钓鱼岛位于123°33ˊE、25°45ˊN附近,距我国台湾基隆约102海里,与台湾岛都是中国领土。

读图回答36题。

36.关于台湾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处是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B.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C.农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区D.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37.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做法,正确的是

A.陡坡地修筑梯田,种植山杏 B.缓坡地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 C.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 D.陡坡地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38.有利于改善新疆生态环境的措施是

A.大量砍伐树木,提供燃料 B.引塔里木河河水,开垦塔里木盆地 C.减少葡萄种植,增加水稻 D.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39.下列关于贵州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湿润多雨 C.主要的自然灾害是火山和地震

D.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建设了大型煤电基地。 40.下列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B.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C.有“东南盐仓”和“温带水果之乡”的美称D.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加工—进口—出口型经济

4页

二、综合题

41.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将图中字母对应的地理区域名称填在下列空格内

A 地区, D 地区。 (2)B区域与C区域间的界线是 一线,大致与1月 等温线相吻合,与 等降水量线最接近,主导因素是(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季风因素 42.读 “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简图”,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9分) 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经济特区:③ ;(2)⑥铁路线指的是 线,从⑤到北京坐火车可沿 线北上。3)澳门位于珠江口的________(东、西)侧,其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是________.(4)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其有利条件,大力发展____ _型经济。 (5)① ②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生产销售模式,其中① ②扮演了“ ”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可以为① ②提供哪些方面的便利?

① ②又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了哪些优势? 1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湖泊① 河流②

海域③ ,

(2)A是________市,位于 铁路线和 铁路线交汇处。

(3)B是________市,它因文化古迹众多,有“ ”美誉。

(4)C是________市,该市丝绸织造业历史悠久,号称“ ”,

请列举该市主要旅游景点:

5页 43.我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国,东西南北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在寻求地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读甲、乙两地区图及气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7分)

(1)从河流的汛期及汛期主要水源两方面比较①②两河流特点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甲、乙两地区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各不相同。请根据它们的自然条件差异,说出各自主要的农业类型: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 比较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甲地区石油化工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其发展石油化工工业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面临资源枯竭、能耗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为此,我国正积极推进该地区工业重振计划。你知道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读图回答问题。(7分) (1)新疆地形的分布特征是 与 (填地形类型)相间分布。 (2)新疆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人们在绿洲地区发展灌溉农业,修建了著名的引水工程是 ;该地区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主要是 。水源丰富的绿洲分布在盆地的 (边缘或内部)和部分沿河地区。绿洲边缘地区的环境非常脆弱,若不合理利用,很容易导致土地 化和盐碱化等生态问题。 (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给西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有 (写一条即可)。 6页

第18篇:八下地理备课组计划

2018年八年级下册地理备课组教学计划

备课组组长:董红娟

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重要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学定教

”、“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学科素质的稳步提高和本学科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教学目标;

1、学科教学:一是完成本学期的中国区域地理教学,二是完成乡土地理教学,做好初中地理中招考试的准备。

2、技能目标:能较好的掌握八年级下册的基本地理知识,会识读基本的地理图表,能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考试目标:争取一模考试合格率达到100%。

三、主要措施:

1、研究教材主要知识框架,明确教学任务,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掌握教材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各章节重点,难点和主要的教学要求,结合地理课程标准,研究中招课标重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

2、坚持每双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和单周的集体备课,攻难点、突重点,多形式,求实效。每次有中心发言人,有主题有记录。

3、坚持抓好常规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效率,要质量。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4、继续抓好教法指导和良好序贯的养成,落实好课前准备,读图识图填图

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5、指导青年教师,做好磨课,老师做好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的活动中提高科研能力。

6、及时通知老师参加校内外地理教研活动,不断学习,善于总结。

7、抓两头,促中间,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第19篇:八下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学习目标:

了解掌握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了解逐渐壮大的外向型经济。

【预习提示】1.什么是“珠三角”?2.你知道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吗?3.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是怎样的?4.你知道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及产业吗? 学习新课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一)快乐自学

1、“珠三角”:珠江三角洲位于_____________地区,是由_____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答案:中国南部沿海 珠江

2.读图、描图、填图:

3.说出珠江三角洲的地形分布。

答案:珠江三角洲周围是丘陵、山地,中部除少量低山外,大部分是平原。 4.分析珠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答案: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二)合作探究

小组内讨论、交流个人自学成果,达成共识。展示交流成果 :(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形、气候、河流对农业的影响。

答案: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热量充足,河网纵横,灌溉水源充足,水运便利,对农业生产有利。

(2)为什么说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的“南大门”? 答案:珠江三角洲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3)据以上分析及所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答案:①优越的地理位置;②良好的自然环境;③发达的经济;④便利的交通;⑤华侨众多,是著名的侨乡;⑥国家优惠的发展政策。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一)快乐自学

(1)通过阅读P53-P54页内容,填写下面的内容。

1.表现:珠三角区域成为中国吸引_____和______的重要区域。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成为中国____产业密集的区域。 2.主要城市:

广州:别称“____”,____省会,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著名的____,重要的工业基地,外贸通商口岸,文化教育发达。

深圳:毗邻____,中国第一批______之一。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_____、信息中心和____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发展:珠江三角洲区域重视_____,强调区域___,注重加强与香港、澳门的联系,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 【温馨提示】:港澳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优势互补,形成了“____”的合作模式,港澳扮演“__”的角色,珠三角地区扮演“__”的角色。 (2)能力提升

1、1980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结合历史内容)

2、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有九大菜系之一的___,南方剧种之一____。

3、人们常将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形象地概况为“引进来,走出去”。引进来——主要指引进境外的___、___、___与____;走出去——主要是指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珠三角区域最初的“走出去”主要是指产品出口)。

(二)合作探究

小组内讨论、交流个人自学成果,达成共识。展示交流成果 (1)如何理解外向型经济“引进来,走出去”的特点? 答案:引进来是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走出去是指企业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与国际市场息息相关。

(2)港珠澳大桥以_______的形式连接了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公路桥 香港 珠海 澳门

【拓展】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是“内向型经济”的对称,指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系的某国或某地区的经济体系。外向型经济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经济交流活动。狭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 【猜猜我是谁?】

1.我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我是___________。

2.我是珠江三角洲最大的城市。我是_____。

3.我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南邻香港。我是_____。

4.我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主要由三条支流组成。我是_____。 5.我是在珠江三角洲迅猛发展的一种经济类型。我是____________。 6.我是珠江三角洲最受欢迎的地方菜系。我是_____。

答案:珠江三角洲 广州 深圳 珠江 外向型经济 粤菜 总结归纳:

答案:中国南部沿海 广州 深圳 珠海 丘陵 亚热带季风珠江 京

九、京广 京港澳高速公路 外向 当堂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对外开放的政策 B.自然资源丰富

C.许多地方是侨乡 D.靠近我国香港和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2.1980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下列经济特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 ①汕头

A.①② ②珠海

B.①③

③深圳

C.②③

④厦门 D.③④

3.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外资主要来源于(

A.东南亚地区

B.日本

C.美国

D.港澳地区

4.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珠江三角洲区域大量农业用地被改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此类现象反映的是(

A.农业的发展

B.城镇化的发展

C.旅游业的发展

D.生态环境的改善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泛珠三角”区域,以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读图,回答5~7题。

5.下列省区属于“泛珠三角”区域的是(

A.山东

B.陕西

C.河北

D.广西 6.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毗邻韩国、日本

B.海陆交通便利

C.为高原地形

D.为内向型经济 7.“泛珠三角”的构建带来的积极意义有(

A.为珠江三角洲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为珠江三角洲提供小麦、玉米等粮食

C.加强各个省级行政区内部的行政管理

D.使该区经济独立不与其他地区联系

二、综合题

8.阅读(图

10、图11)文材料,回答。

材料:珠江三角洲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服装、食品、家用电器等加工制造工业,成为我国著名的轻工业基地,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图10 珠江三角洲

图11 塔里木盆地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名称:特别行政区:①

山脉:②

(2)珠江三角洲是

(风力、流水)沉积而形成的。

(3)珠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远大于塔里木盆地,主要原因是

。 (4)西气东输路线之一是将新疆等地区的天然气输往珠江三角洲,这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重要意义。

9.读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特别行政区,与其毗邻的B是________。 (2)C是珠海,其位置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是__________铁路。

(4)广州别称“_________”,它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举两例典型文化代表:_______、_______。

(5)E是珠江的重要支流______,请说出珠江所具有的水文特征。

参考答案:1―7 BCDBDBA 8.(1)①香港

②天山

(2)流水 (3)距海远近不同

(4)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珠三角的大气环境 9.(1)香港

深圳(2)珠江口西侧,纬度较低(3)京九(4)羊城

粤剧

岭南画派 (5)东江

水量大,季节变化较大,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等。

教学反思:

第20篇:八下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的差异,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同时兴建地铁、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华世纪坛以及一些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

5、中关村是我国最早的高科技园区。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1邻,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2、制度: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实行“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陆。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可以进行紧密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影响: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迅速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由于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所以西气东输可以改善东部的环境。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2、自然状况:

(1)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位于第二级阶梯,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位于黄河的中游地区。

(2)黄土物质来源——“风成说”占主导地位,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

3、水土流失:

原因:(1)自然:黄土土质疏松的特性;降水集中在

7、8月,多暴雨;(2)人为: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人类活动使植被破坏。 危害:(1)带走地表肥沃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2)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3)向黄河下游输送泥沙,使下游形成“地上河”,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在黄土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

4、脆弱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发:旱灾、洪涝灾害、泥石流、滑坡和塌陷。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

5、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

(1)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八下地理期中教学工作总结
《八下地理期中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