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23 09:23:21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生命。一年来,我校能够紧紧围绕区去年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向老师提出了“在激励中进步、在互动中提高、在反思中发展”和“学中思、思中做、做中悟、悟中创”的口号。同时坚持教学管理创新化,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学生综合质量在不断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强化创新管理,探究合作策略:

教学创新重在管理创新。一年来我们树立的教学管理思路是:开发自我、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整合提升。做到“抓骨干、骨干抓”责任到人、“抓大组、带小组”人人提高。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目标,我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立足本校,抓管理、争优质、提质量、促发展,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而努力。

本学期学校组织交流展示,确实学有成效,教师们对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有了新的认识,对学生质量的评价有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也体现了自主性、全面性、开放性、激励性的特点。

校长有明确的教学管理思想,带领一班人,深入实际,重点指导以点带面,全盘推动,效果显著。近两年我校注重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有计划、分层次、重实效,积极创造条件苦练教师基本功。为争创语文、科任两大学科,我校教师人人参与基本功培训,采取了大集中、小分散的培训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学科带头作用,以学科大组带学科小组,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首先加强了基本功自我培训。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在学习区教师基本功考核项目及要求的基础上,找自身弱项,订自训计划,学校予以指导,加强自我培训的针对性。其次,我们发挥学科组的优势,形成教师基本功组训氛围。同伴互助会使优势得到互补。如:语、数、科任各学科分别开展了九次以上学科专项基本功培训。为此,我校还以学科大组的组织形式,多次进行了基本功的培训与展示活动。在教学基本功的展示中锻炼了技能技巧,提高了专业素养。另外,我们还积极与教研中心联系,聘请各学科专家来校进行指导。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一年来,学校为了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分层管理、因材施教,出现了一批全面发展的学生,也出现了许多发展有特长的学生,更可喜的是出现了后进变先进,智力得以开发的学生。

(三)今后工作思路:

认真今年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和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主动意识,充分认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树立质量立校的理念。加强质量监控,建立有效的质量反馈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及时有效地改进教学工作。将管理落到实处。

推荐第2篇:教学反思与工作总结

07年教学反思与总结

廖碧莹

这是我正式执教的第一个学期,怀着一份对教学的执着与热爱,我认真负责地投入到这份工作当中。虽然累,却很快乐。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开学以来所做的一些英语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当所学的内容或所做的练习涉及到个人的素养,道德教育时抓紧机会对学生进行学生。 发现普遍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当发现练习材料或者课文里面,出现中西文化的差异之类的话题时,当作故事般地与中国的文化对照着讲,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或采用测验及非测验形式,平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改进的诚绩,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某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新课程改革不是纸上谈兵,后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即将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推荐第3篇: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生命。一年来,我校能够紧紧围绕上级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向老师提出了“在激励中进步、在互动中提高、在反思中发展”和“学中思、思中做、做中悟、悟中创”的口号。同时坚持教学管理创新化,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学生综合质量在不断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强化创新管理,探究合作策略:

教学创新重在管理创新。一年来我们树立的教学管理思路是:开发自我、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整合提升。做到“抓骨干、骨干抓”责任到人、“抓大组、带小组”人人提高。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目标,我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立足本校,抓管理、争优质、提质量、促发展,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而努力。抓教师队伍建设,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我们做到鼓励教师们学习新课标理念,我校给予教师在学习内容上以具体的指向:结合新课程的学习、结合科研课题研究的学习、结合学科特点的学习、结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结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等。我校教师每人都有学习心得体会本,及时记录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我校教师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学校自觉学习的氛围浓厚。学习使教师们认清了形势,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使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有效的提高了教师们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每学期学校组织交流展示,确实学有成效,教师们对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有了新的认识,对学生质量的评价有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也体现了自主性、全面性、开放性、激励性的特点。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一年来,学校为了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分层管理、因材施教,出现了一批全面发展的学生,也出现了许多发展有特长的学生,更可喜的是出现了后进变先进,智力得以开发的学生。

l、学校对毕业班工作能给予高度重视,连续几年毕业生升学率达100%。没有出任何问题。对其它年级学生注重加强平时管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保质保量。

2、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够认真执行课程计划,能够开齐、开足课题,认真执行新大纲和学科教学文件的精神,积极组织教师学习研读。

3、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突出一点是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目的是在保质量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过重的负担;工作中一直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减负的要求。

4、学校注重加强和改进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定一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管理办法,建立了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分层次的管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层的管理,管理中力求体现科学性、形成性、自主性、激励性,使其出现良好的运转机制。

(三)今后工作思路: 认真学习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和主动意识,充分认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树立质量立校的理念。加强质量监控,建立有效的质量反馈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及时有效地改进教学工作,将管理落到实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车马小学

推荐第4篇: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数学组

冯金萍

2012.8

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数学组

冯金萍

上学期已经悄然而过,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先来回顾一学期的工作,也为了更好的展望新的学期。

一. 师德师风方面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觉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作为一位教师,我从自身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政治思想、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高来塑造自己的行为。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不忘人民教师的职责,爱学校、爱学生。以“教师十不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教学科研方面

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我一直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认真编写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其他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6、积极参加学校和教科研中心组织的各种教研,联片教研等活动,并做好记录,以学习他人长处,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积极参加草根式小课题的研究,搜集和整理过程性材料,参与撰写阶段性总结。 三.存在的不足

1、教师角色转换不足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转换角色,要由原来课堂教学的传授者转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自己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去总结。自己总想多说几句,恐怕学生学不会。其实有的学生早就得出结论,但老师总是有点不放心。

2、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得不够得体

新课标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要真正落实好小组合作学习,把它体现在课堂上,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关键是能不能体现得体。在教学中我也试图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但收效甚微,也可能是我组织的不得体,或是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使得自己处于被动局面,使小组学习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价值。

3、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未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学习两极分化,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

四.工作目标

在新的学年里,本人一定将更加努力,查漏补缺,积极学习新的理论和探讨教学教研,争取有更大的进步。在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提高教学效率。认真研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能灵活驾驭新教材,在教学中落实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做到教得实在、教得灵活。

2、不断学习和借鉴。虚心向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博采众长。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

好反思记录。

4、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使自己在阅读量和阅读面上有所突破,阅读有关教学杂志和教育专著,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5、学会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推荐第5篇: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与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

一、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创设的情景要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体积计算》后,让学生做探究延伸题,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后那种喜悦溢于言表。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是这样去设计的。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进学生的交往,体验情感,提高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推荐第6篇: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重庆市兼善中学杨润华

时间飞逝,转眼间,到兼善已经半年多了。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在这段时间里感受颇多。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校,一切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面对新环境的学生,我感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最重要的还要让学生学会做人,然后学会学习。现在的我,已经基本适应了新环境的教学生活。我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回顾这短短的半年,进步固然有,失败也不少。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做的努力:

一、听课。作为新老师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我非常重视向其他老师学习。我经常听同组陈长梅老师和赖春丽老师的课,将她们的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教学中去,收获很大;还向她们请教问题,她们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受益匪浅。我还听了其他新老师的课,向他们学习一切积极、先进的东西。

二、实物和实例教学。由于《经济生活》课程的设置,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很密切,在教学中我采用实物教学法和实例教学法,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经济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讲《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时,用人民币来导入新课,讲“历史上的一般等价物”时展示了贝壳,讲“纸币”时展示了港币,联系了近期市面上出现了假币的事例,并让学生拿出口袋里的钱来辨别。总之,通过实物和实例可以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所学的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我较多的采用多媒体,将抽象的静态的知识变成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调动多种感官,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如在讲《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时展示图片秦始皇、汉武帝、飞机、电梯,然后问学生,秦始皇为什么没有坐过飞机,汉武帝为什么没有做过电梯,让学习自然而然得出结论:消费的对象必须先生产出来,否则就谈不上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在讲《新时代的劳动者》时用多媒体设置一连串相关的情景“小王求职记”来贯串整课内容,水到渠成的过渡到下一知识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学生自主探究。我就在课堂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的方法,把课堂的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要求他们不但要会学习,还要能提出问题。这种方法取得了些成效,有个别学生开始提出问题,给学生讲授的时候,他们也能自己举出一些实例。我开始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搭讪,而不再认为那是扰乱课堂,相反正是他们在思考问题,虽然有时候他们说的跟我要讲的有天渊之别,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五、学生备课、讲课。遇到知识内容少、简单的课时,就让学生来讲。比如《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我在课前让他们充分利用学案预习、课前讨论,他们准备的很用心。课上大家也很积极,有几个学生还参考了手头上的学习资料,讲了课本上的知识点、拓展了知识点还引用了实例。对学生讲的不透彻、不全的内容,我又补充了一下。让学生自己来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还能极大的提高学习积极性。

六、介绍时事。政治课是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学科,国际风云的变幻、经济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变化、信息网络的四通发达为政治课提供生动而丰富的素材。仅仅让学生了解课本上的知识的观点早就过时了,而且新课标下的政治课更加重注学生能力的提高,这就对政治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注时事,与时俱进。我在上课前给学生讲最新时事,如“党的十八大”,用多媒体展示“神州9号”,学生们听的特别认真,他们需要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也能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教育,为政治课增添时代活力。

好的一堂课应该是一次艺术享受,让学生在知识和探究的海洋中徜徉,这样的课堂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也能培养学生能力。我与这样理想的课堂还相差甚远。我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还有很多要向前辈学习的地方。

一、教学中的语言的艺术修炼不到家,过渡生硬,教学语言平实缺乏幽默,不能很好的让学生自己“跳入”教学过程。针对这个问题,我应该更充分的备课,考虑每个环节以及环节间的衔接。还应该多听前辈的课,不光听同组的,还要听其他优秀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语言艺术,并将学来的东西整合,有机地溶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二、教学的方式应该更多样化。可以视情况开展师生共同活动,实施开放式教学。如:展开辩论赛、演讲比赛、社会调查、专题讨论等等,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而真正的转化为能力。

三、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格。有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好、自我约束力差,对当堂布置的作业不能独立按时的完成,以致当堂知识没巩固好,下节课就联系不上,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以后我应该对这部分学生严格要求,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争取缩小这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差距。

四、没有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及组长积极性,只是让他们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如果把小组的作用延伸到课外,我觉得效果会更好。比如让小组组长监督那些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增强每个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形成全班互帮互助、比学习、比斗志的良好风气。

五、此外,应加强与学生交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还应调整工作状态,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并在教学中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

作为一名政治新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推荐第7篇: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他人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而奋斗。

推荐第8篇: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即将结束,但静下心来回顾一下本学期所做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之处,从中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下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 教学总结:

(1)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认真备课,(备教材.备教案.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认真批改作业,发现错题及时纠正,进行多音字和同音字的练习,发音要准确, 对于课本上的知识点要加强巩固,需要背诵的内容一定要求背诵,为了牢固掌握 要常抓不懈。批改作文时发现文中不恰当的词语.错字.病句及时认真修改,体现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做好学生的沟通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接受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抓好课堂纪律,纪律是成绩的保障,在抓好纪律的同时,掌握好学生的心理,充分抓住学生精力集中的时间,讲出本节课的重点,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学生,课后要加以辅导巩固。

(3)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和每课后的习题,重视学生的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结合每单元的词语盘点,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了解解大自然,热爱祖国领悟祖国的大好和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创造

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教给学生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课前的预习习惯和自觉性。

(5)重视学生的书面书写,批改时发现错误时及时纠正,发现写得好的及时表扬,有进步的继续鼓励,经常要求在制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任务,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激发学生的竞争力。 (6)深入了解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采取不同的可行方法去进行教育。班级开展互帮互助小组,以优带差互相学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二

本期存在不足之处

(1) 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有少部分不能认真完成作业,理解能力差,加之部分家长忙于工作,不顾及孩子的学习,就忽略了他们,对于调皮的孩子,没有加强管理放任自流,对于后进生辅导不够,使其语文成绩较差,部分学生书写潦草,造句不通顺,作业没完成的不予追究,养成了不良习惯,造成成绩下降。

(2) 1.写作方面;优美词语,句,段篇积累不够, 学生不会审题,缺乏指导造成写作空虚,无内容。

(3) 2阅读方面;课外阅读较少,理解能力较差,使其学生对阅读内容理解能力不够,乱做乱答。 三, 改进措施

(1) 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坚持学习新课标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素质,对于不爱学习的孩子,加强心理沟通,耐心辅导,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遇到疑难问题,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与家长沟通,请求家长给予配合,对于常规教学常抓不懈,工作中加倍努力,争取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取得一个好成绩。

推荐第9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大纲指出:“信息技术学科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发表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作为一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学会使用教材

“会使用材教”而不是“会教教材”,也不是“照教材教”。目前,很多老师不适应新课程改革,不知如何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我觉得在教学教程中,我们应该博众之长,多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然后根据学生基础和生活的实际,及时调整、增减和整合教材内容,得到最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同时还应该考虑把信息技术作为其它学科的平台。

例如,在《网上冲浪》一节中,我事先要求把学生把各学科中的疑难问题收集起来,然后利用搜索引擎,在Internet上找到问题的答案。再例如,在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音频素材加工》一课,可将使用的goldwave软件转变为更为直观形象的cooledit,而goldwave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自主研究,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实施,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要立足实际对教材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教学实际。同时也不要完全脱离教材,要注意教材的整体框架的科学性。

二、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信息技术课尤为如此。在讲解《图片处理与加工》一课时,教学重难点是Photoshop工具的使用,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以学生们平时参加活动时的电子照片为素材,提出了“将不在同一照片中的两个人合影”的教学任务,同学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非常积极地学习,课堂效果当然不言而喻。在讲解《视频编辑》一课时,我更是以电影电视节目片段、学生喜欢的音乐以及学校各大活动视频为素材,学生感觉到是身边的信息,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同学们不仅轻松地掌握了视频编辑的基本知识,而且都能制作出美丽的视频文件,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可见,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飞跃。

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在教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势与情感体验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反之,则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是师生平等不以强制的手段强使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以吸引学生学习为主。实际上就是使学生们快乐自主地

接受学习。例如在学习“无所不在的信息”一课时,我采用了“世界各大洲灯光图片”展现信息的发展水平,从课堂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之后的教学中又通过几个小故事展示信息的各个特征,中间又应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整堂课学生都在快乐中接受学习,对比以前采用的强制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升;二是实时进行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负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深教师对学生实际的了解,为教学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顺利实施教学过程

1.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不是老师或学生独自的舞台,而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提高的舞台。这就要求老师综合应用相关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例如我在讲解《动画制作》一课时,我除了对动画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并引导学生欣赏动画外,还采用了主题学习网站的形式,将帮助信息呈现给学生,使其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并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我还有巡视辅导,有总结分析和重难点再讲解,这样的师生互动,比传统的讲练效果更优。所以,我们应立足教学实际,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2.及时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教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以及教师本人的学习态度、耐心的辅导、对学生的信任及期望等都是对学生默默的激励,是一种对学生无声的、向上的评价。同时,老师也要对学习成果及时做出中肯的评价,以鼓励学生奋发上进。

(2)学生的自评、互评: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和来自自身的激励同样不可或缺。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就是一种激励学生的好方法,无论是对被树立为榜样的被展示者,还是对受同伴鼓舞的其他学生都是一个很好的激励。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当中,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这种来自自身的激励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行为,才会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推荐第10篇: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体育教学反思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搞好高中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中的反思,这种反思能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以及目标达成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组织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灵活,巧妙调控,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在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得与失,成与败,为了今后能够更好的为教学服务,现将这一学期的体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情景设置与信息反馈

我这一学期主要教授的是高一学生的体育课,从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许多 值得推广和总结的地方,但也有许多困惑与反思。在教学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克服高中学生的上课惰性是我本学期抓的最好的地方。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高中生都有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大多数为直接兴趣,作为体育教师应如何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充分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体验获得成功与进步的快乐。例如:在投掷的教学上很多学生都很喜欢,但按照口令一遍一遍的被动接受,学生就会感到厌烦,没有发挥和自主激情。教学中的教法单一,没有创新,作法千篇1律就像走形式似的,时间久了从学生的表情,行为就能看出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断的改善和发展自己的教学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改革教育模式从而活跃课堂情景,并且,在教材上进行处理从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的探求新问题,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穿插利用,形式灵活多样。

二、引入趣味因素,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有的学生喜欢音乐,老师就通过音乐、舞蹈、歌曲引入课堂,以活跃课堂气氛,刺激学生潜在的天分来加强学生练习效果,保证练习密度,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目的。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精神振奋,陶冶在课堂之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高中体育教材中游戏占比例不大,而怎样

利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从游戏的规则下手,在游戏中模仿修改,从而逐步过度到学生自己学会创编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我也有许多困惑的地方,在干部的组织能力的培养上,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对体育教学是个很大的问题。上体育课不仅仅是体育老师的事,需要干部的协作,才能起到团队的作用。

三、学生在课中的交流

交流是培养学生友好往来,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课堂中,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和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可以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教学中我常用“随机式”的分组方法进行交流,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但由于素质的差异不能进行很好的交流;于是可以用“朋友式”的组合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交流的气氛相当浓厚,学生的个性更能无拘无束的发挥。因为他们是朋友,从而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减少了个体的差异,因为他们为了这个合作体进行互助,使自己的这个合作小组能全面发展和提高。在变向运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朋友式”交流,合作式的学习,发现许多变向运球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是我的基本工作,而教与学是一个良性的互动的过程。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才能实现自己在业务上的进步与飞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工作计划,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11篇:高中教学反思(优秀)

教学反思 今年我担任了高二(5)、(6)两个理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发现:在高中理科班,有部分学生严重偏科,虽说语文是文理科高考必考科目,但许多理科生有意无意地把这门当做“文科”,甚至当作“副科”,日常生活中忽视的情况并不少见,他们认为学语文无用,不愿学甚至不学语文,语文课成了“睡觉课”、“娱乐课”。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从来都不值150分,也用不着花多少时间去学它。尽管理科班当中也有极少数成绩较好的同学,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偏爱理数化,语文基础薄弱、能力不强,毫无学习热情。因此,理科班的语文老师只能自叹“教语文难,教理科班的语文更难”。

在这学期教学实践中我得出如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转变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简单地说就是语文课程具有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功能与价值,同时具备求真、审美、向善的人文性功能与价值。我们要让理科班的学生认识到:语文是“万科之母”,学生学好语文课是学好其它课的基础。让他们明确在语文课上锻炼出来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与基础,在语文课上所习得的方法、能力、习惯、兴趣等应该保留并迁移至其他课中来,并让其有所发挥、发展。同时语文学习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使我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了更好的依据。

(二)激发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用爱去沟通师生间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是人对待事物或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体验,它伴随着人的活动的始终,是一种很强大的活力。现代教学理论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思想的融洽,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教师爱学生,关注学生,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创设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是消除学生与教师交流中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主动、愿意与教师倾心交谈,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实现对话,达成共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爱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学习的热爱。教师在课堂上,不仅用语言,还要通过教师的一举一动来传达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二者交融就会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激情燃烧的氛围

如果课堂上有激情燃烧的氛围,学生学习自觉程度高且兴趣浓厚,课后学生就容易保持自主学习状态,反之,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厌弃这门学科,拒绝进一步学习。如何创设激情燃烧的氛围呢?

首先是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使师生活动产生共鸣;或是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寓言故事、歌曲、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图片、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自然而然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

其次,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远。根据不同类型的选修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方面的体验;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应该有适合其特点的不同教法,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达到顶点,使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 2 状态,促使学生把教学策略内化为学习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如《唐宋散文选读》应重视作品的阅读欣赏实践,教师可提供必要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从书刊和互联网上找寻资料;可组织诗歌散文朗诵会或阅读欣赏的报告会、讨论会和多媒体展示会,交流阅读欣赏心得。还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仿写古代诗词或撰写对联,撰写鉴赏小论文,编纂自己的古代诗歌散文集。注重在生活中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向学生推荐《咬文嚼字》等语文报刊,指导学生对教科书、报刊、商品包装、街头广告、电视字幕、播音员用语进行纠错。可以自己编写相关的相声、小品等。还可以与必修课中学习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与高考的语文文字应用题结合起来。

3、积极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现的舞台,给学生成就感 正处在青春年华的理科班学生,往往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教师要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组织与开设属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积极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现的舞台,给学生成就感。或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表演自己出众的口语能力。或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着重问为什么,以此让学生表演并锻炼思辨能力或课堂上开设诵读比赛,让他们的朗诵能力尽情表现,并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或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尽显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要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教师不再做教材的单一阐释者,而是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潜心关注者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参谋人,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突出其自主性,重视其积极参与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每个语文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身较高的语文修养去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偏科学生由厌学变为愿学和乐学语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让理科班的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不仅要改造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要改造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创设最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兴趣,投其所好,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手段。

3 4篇2: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目标,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5.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6.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7.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8.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 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篇3:高中语文教学反思(3) 高中语文教学随笔

一、重新解读新课程

课程标准指出:“应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认识这个问题。第一,具备探究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社会的需求。社会竞争和发展都需要思想敏锐、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从学生接受教育的阶段来看,高中学段注重培养探究能力具有必要和可能。第二,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求来看,积极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能有效地保持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实践证明,思考、探索以及伴随着这一过程而不断产生的思维成果是维持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多想出智慧”,“我思故我在”,思考和探究对学生智力发展,逐渐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达到健康而有个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说,让探究的方式进入高中语文学习过程,可以从根本上克服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肤浅平庸之弊,促使语文教学追求卓越和优秀,追求高品位。

但是,语文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都清楚,高中语文教学传统,尤其是以应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与要培养高中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就有着很大的反差。要贯彻语文新课程关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理念,在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至少有两个问题至关重要。 第一,要有真正的问题意识。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传统的课堂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问题的质量要反思。什么是“真正”的问题意识?首先,提问的出发点是为“学”设疑,有引起学生思考探究的功能,而不是推动“教”的程序步骤;提问的最终目的不是或者主要不是追求问题答案,更不是唯一答案,而是逐渐养成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探究能力。其次,提出的问题应该成其为问题,是一个问题,有思考的空间,有探讨的价值。

进一步地说,如果把提问的立足点定位在学生探究能力的养成,那么教学中的问题应该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或师生一起探索的问题,而不是为验证而学习的假问题。问题的内容应该是语文的,即人文性工具性兼备的问题。既是人文性,那么在设计的内容上应该很宽泛,举凡自然、社会、人生的内容都在探讨之列。既然有工具性,那就要提供语文知识的支撑,有“工具”可用,或有助于掌握终生学习有用的知识。这种知识很宽泛。有学科层面的基本知识,有能力层面的知识,还有方法论方面的知识,过程或方法论方面的知识等等。没有这些知识显性或隐性的支持,思考探究会偏离科学轨道,事倍功半。作为语文课,许多知识的动态性更明显。不少领域的知识还得师生一起建构,建构的过程也是探究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以新课程的观念来认识语文教学,这里头有大量的文章要做。还有提问的角度、难度,提问的方式都要有周到的思考。总之,问题意识和提问方式是培养探究能力的首要问题,而且衡量学生探究能力的高低,最重要的指标是学生对提问有没有兴趣,是否能够提出有一定分量的问题。 第二,探究能力的培养拒绝教学的功利倾向。功利性倾向是基础教育的痼疾。据上海学生学习价值观调查显示,54.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是为了升学或“谋求理想的职业和社会地位”,15.4%的学生认为是“期望在自己喜欢的专业上有所成就”,学生功利性学习观占主导(2005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只要 1 略作反思,我们不能不承认,这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与我们从事的基础教育密切相关。

新课程提倡的探究能力只能在探究性学习中得到有效培养,探究性学习重在学习和思考过程,过程即目标,过程即成果,而不能把追求问题的答案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更不能作为唯一目标。探讨问题中,不仅允许而且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思考问题,鼓励发表不同意见,爱护学生发表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个人见解。教学中的急功近利行为主要表现在流行的学习价值观上:对考试有直接作用的称之为“有用”,否则被斥之为无用。可是真正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一些与“有用”无关的东西。众所周知的道理,任何一项科学研究的“作用”,在研究之初是很难看出来的,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才见出其改造世界功效的例子并不少见。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使受教育者受到伤害。

二、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误区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已经走进语文课堂六年了,实事求是地讲,在这六年里,我们的语文课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地尊重,教师也有了更为自由的发挥空间。一篇篇精美的文章不再仅仅是考试的道具,更是滋润学生心灵的清泉。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由于一些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肤浅甚至错误的理解,使语文课越上越不像语文课了,没有了“语文味”,变成了“大杂烩”,变成了“四不象”。无限制无目的地扩张语文的领地,使“语文”这个本来就争论不休的概念更加模糊不清了。

1、凸现“形式”,淡化“双基”

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一些老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那些不出彩的字词教学,那些考试中不再涉及的语法、文体、修辞等内容慢慢地淡出了语文课堂。好象谁在讲这些内容就跟不上形势了,落伍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新奇的教学设计,越来越精美的教学课件,越来越热闹的小组讨论。但这些“繁华”过后,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花枝招展”的课堂设计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对文本进行潜心解读,更谈不上心灵的触动,精神的对话,一晃而过,让人眼花缭乱的课件,留给学生回味的也只能是几声喀嚓喀嚓的声音和几张美丽的图片了。乱哄哄地讨论看似热闹但大多缺少明确的指向,学生海阔天空,甚至胡言乱语,却一概受到表扬鼓励,说你有新意,他有创新。为了很好地体现“生活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这句不知谁说的名言,许多老师无论什么内容一律把拓展延伸放在首要位置。课文的朗读,语句的理解大概也就十几分钟,接下来就让学生讨论这些盲目拓展的问题

2、讲台做秀,失却自我

听了几节旨在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公开课,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为了追求语文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老师们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会唱歌的老师在课堂引吭高歌;会跳舞的老师在学生中翩翩起舞,会画画的老师在台上挥毫泼墨。我想如果会武术的老师是不是要拿十八般兵器在教室逐一亮相,这究竟是语文课,还是电视里的才艺展示。

3、片面强调个性,忽视及时引导 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行为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把课堂时间返还给学生,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强调得尤为重要。是的,每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处境与心境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与体验不尽相同,这是尊重学生 2 的表现。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扬,不敢带有半点否定之词,惟恐招来“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或“不以学生为主体”的“罪 名”。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任其学生高谈阔论,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说“我认为”,“我不同意”“我反对”等词语,经常可以听到来自学生的各种见解。课堂教学气氛异常活跃,思路打开了,各种不同见解层出不穷,教师往往用“很好”等比较概括的词语总结学生的见解。一节课下来,几乎全是学生在说,教师呢,只是在不停地说“好”“很好”“不错”等类似的夸赞之词,有些教师将之视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缺席”,当发现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失偏差或者体会不够深入时,教师应适时指点迷津、有效引导,充分发挥一个导演的角色。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应适时地加以引导,既充分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又要启发学生进一步有效思考。

三、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教法商榷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重在求“实”。教师怎能单纯地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而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呢?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激情而是冷静。我觉得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匡正:

1、少一些拓展延伸,多一些潜心会文

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如同给学生打开了一扇面向生活、社会、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引发了学生更为深刻的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无疑是大有益处的。但有些教师,却是为了拓展而拓展,只要课文中涉及某种风土人情,便让学生去开发相关的民俗风情资源;只要课文涉及某门学科的知识,便让学生进行延伸、拓展与整合。语文课上成了知识常识拼盘课、五花八门杂烩课。语文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和教学目标,如果课文涉及到什么内容就拓展什么内容,那么语文课就会被上成历史课、地理课、思想教育课、科学知识普及课„„。如果语文课堂长此以往,必将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课外拓展要立足文本,为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学虽然强调“综合性”,但无论怎么“综合”,语文的拓展延伸也是语文学习的延伸。如果语文课姓了“综”,不再姓“语”,那么语文就没有了明确的研究对象,使老师更难以驾驭,学生无所适从。看一位教师执教《三峡》时,给学生提出了如下探究问题:

1、在三峡地区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一个什么工程?

2、就你掌握的资料看,这一工程有什么作用?

3、这一工程对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4、假如爆发战争,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你知道我国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是如何关心和重视这一工程的?这几个问题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争论中占了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二。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也很“开放”,但实际上是对拓展延伸的曲解,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

如果让我给《三峡》设计一个拓展练习,我会这样设计:“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已变成了永远的回忆,现在想为三峡建立一个纪念碑,请你为其写一段碑文。”这样设计既紧密联系文章,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拓展了学生视野,引发他们对三峡工程更为深刻的思考。 3 语文的拓展延伸应以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为基础,潜心会文才是语文的根本。试想如果没有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没有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分析理解,那么其他的一切活动必将成会空中楼阁,以致于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2、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有时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相关的表演,这无疑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想。但如果不顾文本内容,就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表演当成课堂时尚的道具,那么这种做法就很值得商榷了。在设计课堂表演这个环节中,老师应该先思考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想一想让学生表演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我个人认为能不表演就不表演,因为表演毕竟一种辅助手段,而且年级越高越要摒弃。如果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在头脑里表演岂不是更好?课堂表演不是万能的钥匙,过多的课堂表演必然使课堂流于浮华,它更不能代替必要的语文训练。与其课堂上让学生脱离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到不如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听、说、读、写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和书面练笔的机会。没有扎扎实实地“双基”训练,怎么能切实地提高语文能力呢?只有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才能使语文学习摆脱表面的浮华热闹,回归本源。

3、少一些合作讨论,多一些朗读品味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就成了目前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但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更“贴近”新课程标准,为了给课堂贴上一个“新课程”的标签,时不时地就来个小组讨论,动不动就来个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讨论的效果,而是追求讨论的形式,做了许多无用功。合作、讨论并不是不可以使用,但老师应该注意的是需要讨论什么内容,怎么去讨论,如何展示和评价讨论合作的效果。由于老师在讨论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导铺垫,缺少对文本必要的朗读品味,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缺乏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就随意地展开讨论,那么讨论的过程和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合作、讨论就演变成了下面的几种情况:

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

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

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时而挤眉弄眼,时而哄堂大笑,你可以想见他们是不是在讨论老师布置的问题,至少不是严肃认真的。表面讨论时气氛热烈异常,却没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合作讨论应该在对文本充分解读,学生自己有独立思考后的前提下来进行,这样的交流讨论才用有一定的效果。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堂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一节语文课讲下来,锻炼了老师,耽误了学生。这些弊端是必须要革除的,但矫枉不能过正,我们不仅要从形式上,更要从思想上走进新课程 4篇4: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教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许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创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间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链入班级主页.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2012.1篇5: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快结束了,反思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5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 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而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要把课堂45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总结自己的课堂问题如下:

1、重感悟,轻分析。

“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比如教学《中国的牛》时,我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感悟上,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联想到所学的有关别牛的精神和我们人进行对比,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

2、重精神,轻应用。 语文是鉴赏的,也是人文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奠定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根本。适量地进行专题训练与辅导是不可少的,但不能仅仅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准绳来进行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比如在教学《提醒幸福》时,我在完成了字、词、句的重点教学后,然后又进行了拓展,给学生补充了《我的五样》,让学生从不同的文章中去领会作者。学会欣赏和感悟。 另外,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文本内容的讲解,应重视知识的相关拓展和迁移训练,尤其是语文学科的学习。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新教师,我觉得听课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听其他老师的课给了我受用不尽的知识和财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听课让我通过认识他人,审视自己,得到了改变和提高。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就像工厂加工的产品,学生的学习质量决定了一个教师教学行为的成败,体现了一个学校的优劣。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针对语文学科,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观念仍未改变,认为听与不听一个样,考试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带着兴趣学的学生并不多,学习观念的落后与偏颇导致学生阅读量太少,知识面太窄,基础知识相当匮乏,出现许多错别字、错用词语现象,一遇到仿写句子等题就束手无策,作文写作立意不新颖,主题不突出,内容太肤浅,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作为老师应负一定的责任,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专业水准以及教学艺术,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第12篇: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高一美术教学课堂反思

杨刚石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美术课堂教学的任务。也是刚毕业出来工作,参加高中美术教学的工作。从教学经验上来说,可能会有些教学、教法上的不足,但整体教学思路模式,参考了高中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鉴赏、艺术思维、艺术知识等各方面进行开发与美术知识的传播以及对艺术家、艺术品的理解与品读,培养了高一年级的学生们对美术这一学科的极大热情与爱好,同时,学生们也因此更加希望对更多艺术理论、艺术家、艺术品的了解。对中国美术、外国美术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在本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取得了一些美育方面的效果。那么,通过本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的渐渐开展,也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整理归纳和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反思,以便在今后美术教学工作中,提供有效的帮助指导。

一、继续保持对学生美育情感的培养,建立相应的美术教学体系,完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美育应该是美术教育里的最精华的种子,也是人性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培养学生美的情操、美的发现、美的理解、美的眼睛、美的思维模式,对他们今后的人生、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都是有直接和间接的帮助的。一个人有了对美的追求,才能取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开发自己各方面的潜质为自己的工作、社会生活服务。所以、美育的重要性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高中生的生理思维模式其实已经慢慢在向着成年人转化,他们需要吸收更多的艺术气息来填充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对世界文化精神的理解甚至去表达。要这样的话,那作为美术教学的引导和组织者,在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建立起美术教育的严谨的理论教学体系是其一,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与艺术作品的深入分析解读是其二。

二、加入课堂激进元素,拓展美术教学的常规思维,扩展艺术教育理念,开发学生对艺术新的理解与培养学生靠近、走向艺术与新艺术的可能。经过本学期的教学实验,我发现,学生们除了对传统美术领域有兴趣以外,他们还对艺术视频、电影影视艺术、动画艺术、摄影艺术、视觉艺术、当代艺术品、涂鸦艺术等一些很有趣、很前卫、很有挑战的艺术有极大的热情。比如说对影视艺术的编剧、艺术总监等这些职业也很有向往。所以,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该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搜集各方面的素材、开拓各个方面有学生兴趣和爱好的特向教学,这样,把所有学生的潜力、爱好变成一种导向、实质性的美育工作。 本学期的美术教育工作,我也是作为一个新手,在默默的探索、思考、践行当中,也不断的在慢慢探索美术教育中的玄妙之所在,希望在今后的美育教学工作当中,能更好的发挥教学这一环节,做好美术教育的工作,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

第13篇: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甘军

一、情景设置与信息反馈

在教学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克服学生上课的惰性。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都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大多数为直接兴趣,作为体育教师应如何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充分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体验获得成功与进步的快乐。例如:在投掷的教学上很多学生都很喜欢,但按照口令一遍一遍地被动的接受,学生就会感到厌烦,没有发挥和自主激情。当第一队练习时,后三队的学生就有思想走神,不听指挥,甚至还有打闹的现象,纪律、队行就不能保障。再有教学中的教法单一,没有创新,做法千篇1律就像走形式似的,时间久了从学生的表情、行为就能看出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断地改善和发展自己的教学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改革教育模式从而活跃课堂情景。并且,在教材上进行处理从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求新问题,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穿插利用,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喜欢形、色,较为鲜明的刺激、好玩、好动,在教学中就利用他们的特点,通过练习抛气球,投自己制作的纸飞机,投轻物、打活动目标,小组讨论研究,或者是分组教学、比赛与练习相结合,看谁投得远、投得准,以便提高同学们的积极兴趣。

二、引入趣味因素,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有的学生喜欢音乐,老师就通过音乐、舞蹈、歌曲引入课堂,以活跃课堂气氛,刺激学生潜在的天分用来加强学生练习效果,保证练习密度,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目的。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精神振奋,陶冶在课堂之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体育教材中游戏占比例不大,而怎样利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从游戏的规则下手,在游戏中模仿修改,从而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学会创编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我也有许多困惑的地方,在干部组织能力的培养上,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体育教学是个很大的问题。上体育课不光是体育老师的事,需要干部的协作,才能起到团队的作用。改正措施是:调动干部的积极兴趣,培养和树立他们在班中的威信。经常与干部进行交流,让他们得到老师的信任,让他们给其他同学做示范,帮助老师进行组织教学。留给干部自主的空间,发挥干部的聪明才智,有效地帮助老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三、改革创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给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平时,我反复学习新的理论思想,阅读优秀教师的文章,学习他们的新理念,找出适合我们教育教学的方法进行充实自己。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发现,让学生自己去亲自尝试,动手去研究是发挥他们想象力的最好的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例如:在运球接力游戏时,要求学生一次搬三个球,至于学生怎样搬,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并且让学生分小组研究,发挥干部的组织带头作用和用集体的力量去探索。游戏开始,我看到有的学生把两球夹在腋下用脚踢着一个球跑的;还有一个抱起三个球的,还有三个球一个一个往前滚的;五话花八门,各式各样。

如此种种方法把想象留给学生,让他们去创造,去想象发挥学生的那一份纯真的天性。总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我们体育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反思,耐心地教导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迎接与开创他们的未来。

第14篇: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高中体育上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差,因此,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单元投掷教学目标,三节课的主要内容上都做了适当的安排,即:各种方式的投的动作:投准、投远等。在课的结构设计上,做了精心的规划,即:激发兴趣、身心准备──培养兴趣、自创投掷──积极实践、提炼真知──活跃情趣、渗透教学──验收评价、创导合作──均衡发展、身心放松六个阶段,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创新和改革精神。

一、激起千层浪的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努力使其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良好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导入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简简单单的两片硬纸板、普普通通的旧报纸,学生们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愉快的做起了准备活动,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二、实践出真知教学:“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出真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倡“自主式”教学和提出 “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现今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创新。所谓“自主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其内涵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投掷教学偏重于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投掷形式远离生活实践,更难让学生以此作为健身的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淡化了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在学生的实践中积极提取正确的投掷动作,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实为一举多得。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多次示范,教师的重点提示,充分营造了浓厚的民主氛围,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三、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这节课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了分层教学法,以不同的投掷起点来挑战相同的终点,给素质好的学生给予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积极挑战自我;给相对素质差的学生给予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总体来说,分层教学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各类学生在练习时都能处于亢奋状态,既能让优秀生“吃得饱”,又能让希望生“吃得好”,还能让中等生再提高,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乐趣。在这节课中,浓缩了许多新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既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也有助于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作为第一线体育老师的我,还将继续努力

第15篇:高中诗歌教学反思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

王等堂

诗歌作为我国科学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学史的一个奇葩,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诗歌记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历史,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爱国思想、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诗歌鉴赏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之一,而学生在这方面能力薄弱,积累不足,阅读背诵的诗词作品少,对诗歌的形象、诗歌常用的意象、诗人个人经历创作风格等都缺乏了解,缺乏直接的感触,致使鉴赏时难度颇大。经过一段时间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诗歌部分的学习,我积累了一些较为粗浅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诗歌鉴赏是需要文言功底的。因为现在的选题往往都是古诗,特别青睐唐诗宋词元曲,而这些诗作都是古词语,有实词虚词。我们要告诉学生,在鉴赏前一定要把诗歌读懂,只有了解了内容才可能去做题,去分析字的妙处,去把握诗句的特点。如果不让学生去复习实词和虚词,不抓住课本中的诗词古文来复习,学生的古文功底差,要做好诗歌鉴赏题是难上加难的。

做好诗歌鉴赏题还要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如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南浦,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酒,“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再如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至于诗歌的意境,因其概念比较抽象一些,只需要学生明白,由多种意象组合而形成某种意境,客观图景与主观情感完美结合,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在不断鉴赏中逐步领悟意境的内涵。

另外,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可从这四个方面来答题,做到这些方面,可以说是以不变应万变。一是解释字词的意思或分析意象,这一步是最基础的一步。二是把字词放回原诗句中,分析作者所创造的意境,这一步可把完整的句子译出来,然后加以概括说明。三是交待这一意境的特点,特别要点明他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四是结合全诗,概括地分析一下诗句是如何在表达出作者的思想的,分析时可从内容、语言、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

当然,要分析好诗歌,还要掌握大量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如什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描写渲染、白描、以动衬静、先抑后扬、对比、象征寄托、比喻拟人、借古伤今等。只有做到心中有积累,才能面对诗题不心慌,回答起来有内容。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如何开展审美教育

王等堂

古典诗歌鉴赏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新课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的途径和重要内容。系统、深入地研究诗歌鉴赏教学的规律,寻觅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近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希望对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有一定的益处。

一、把握背景,情境导入。古诗词鉴赏课之前,应该首先鼓励学生去搜集诗词的创作背景资料,只有在了解相关背景后,才能丰富学生对于诗词作者、社会现象、历史背景等的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诗词的内涵,积累诗歌知识,为学生自己赏读诗歌奠定良好的基础。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要研究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境界。应该说每篇诗歌,如果仔细研究,都能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突破口。如有些诗歌可以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学诗兴趣。比如,在学习柳永的词时可以这样介绍:有一位词人不仅是个风流才子,还是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没秦楼楚馆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词”的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浪迹江湖的游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歌楼妓女”的铁哥,放荡不羁的花花公子,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的笨蛋,敢恨敢爱的汉子,无室无妻的光棍,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这些生动的介绍使学生情绪立刻高涨起来,有时可以利用和诗作有关的感人的故事创设情境,当然也可适当地利用直观、形象的视听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当学生鉴赏的热情被点燃后,教师还需要引导他们深入感悟作品,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朗读感受,深化理解。朗读是学生走进诗歌殿堂的一把钥匙,也是一个深入体会诗歌内涵的过程。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可以亲身体味到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辛弃疾的雄浑、李清照的婉约。诗歌是感情高度凝结的文体,必须以读者细腻的体味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咀嚼、品味诗歌,而朗读恰恰是捕捉诗歌所表现的微妙情感变化的一种良好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味;只有在朗读中,才能使学生有效赏析和理解诗歌。教师可以在诗歌教学之前,让同学们把聆听名家配音朗诵作为新课的切人点,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朗读,在朗读中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通过朗读,学生可体会诗歌所蕴涵的超越时空的喜、怒、哀、乐,在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的就是喜悦。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忧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透露的是激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之情言于溢表。只有通过朗读,而且是大声朗读,才能体味出诗歌中无限的意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经典诗歌的点评,针对诗歌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指导学生汲取更多的优秀诗歌的养份。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强化语感,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终身受用。

三、感悟意境,领会意象。感悟意境是指将诗歌整体作为对象来深入体味独特的意境,体验诗歌的思想感情,进而对诗歌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品意义等方面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欣赏。诗歌的美是通过意境的渲染和营造来得以展现的,那么高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就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体味意境带来的情景交融的境界。如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凄清的秋景。首联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秋风萧瑟,败叶纷扬,长江滚滚的浓郁的秋意。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情与景高度融合渲染了深远悲凉的意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要使学生根据不同的诗歌作品去体味各自的意境。对于诗歌意象的把握,教师可从诗歌的意境着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来领会诗词营造的意境,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情”。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抓住黄花、秋风、过雁、梧桐和细雨等一系列景和物,来倾吐词人受尽磨难、内心煎熬以及处境凄惨,诉说着词人悲愤、哀愁、凄苦、孤寂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在教学时抓住这些意象,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就可以对这首词做深刻而准确的理解。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搜集和掌握常用意象具有的象征意义。例如明月、残月、新月大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斜阳,大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凭栏,大多为思恋他人或发泄心中忧闷之意。这样学生就会建立一个宏阔的诗歌鉴赏观,从而为更好的读懂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依托载体,优化教学。古典诗歌所特有的含蓄、意境和美感,是一种主观感受的过程。这一特点给诗歌鉴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优美意蕴,让书面文字的感知转化为有效的消化和吸收,真正让学生在情感上靠近诗人、在感知上体会诗意,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难点。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地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获取诗歌的意境,有效地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调动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特定的氛围中,实现以声传情,以形传意,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因此,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优化诗歌教学过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音画之美进行新课导入或播放范读,从而将课堂学诗氛围营造得更浓,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感情基调,全面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诗歌教学充满乐趣。

第16篇: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2013年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罗 佐

面向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转变。根据体育课程改革这一新形式的要求,如何改变教学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何正确把握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如何合理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必修与选修结合的课程结构,体育与健康科目是由田径运动、球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民族民间体育、冰雪或水上运动、新兴运动、体育健康专题组成,从这7个必修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获得11个必修学分,其中田径运动、健康教育专题各应保证1学分。确保每周两节教学时间。本次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基础性和选择性,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发现和感触,非常值得反思。下面就高中体育新课程的教学反思谈谈自己的体会。 新课程教材反思

一、新教材的优点

新编高中体育教材面向21世纪,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思想,在教材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评价方法,培养评价能力

在使学生学会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应该培养他们具有评价能力。对事物迅速作出判断和评价是现代社会对 人的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通过对事物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向新的目标前进的愿望,新编教材为此建立了学习评价体系。它包括学习前评价,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和学习后的结果评价;评价的内容既有体育知识、技术的学习情况,也有身体机能能力的情况和心理状况;评价的指标既有定性也有定量;评价的方法是结合各项学习内容,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评价等等。建立较为完整的学习评价体系,有助于使学生学会评价方法,培养评价能力,从而促进素质的提高。

(二)开阔视野,丰富体育运动文化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各种媒体介绍的体育运 动文化良莠不齐,虽然具有很强的即时性,但缺乏系统性,缺乏正确的诱导。新编教材把传授体育运动文化作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增加了运动文化知识,提高了信息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教材中增加的体育知识主要设在辅栏,用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体育文化知识,增加阅读兴趣。提供的知识大体包括六类:一是“名人论体育”,摘录了列宁、毛泽东、徐特立、宋庆龄、蔡元培、陶行知、高士其、钱学森等对体育的精辟论述,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二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体育的功能、终身教育、运动处方、库珀12分钟跑、医务监督、运动负荷、超量恢复、人体重心、肥胖 与减肥、青春期高血压、身体形态的性别差异等等;三是新的体育信息,如城市学生肥胖、超体重人数比例增加,我国学生耐力素质连续10年下降,以及美国NBA篮球介绍等;四是我国运动员对世界体育运动的贡献,如郑凤荣、朱建华、王军霞以及体操、排球、技巧等运动队的介绍等;五是中国传统养生知识,如五禽戏、十叟 长寿歌、黄帝内经、兄弟民族的武术等;六是体育的历史故事。这些知识可以辅助主栏的教学内容,加深对体育的理解。此外,这些知识只作为介绍,不作为考核内容。

二、需要改进的问题

许多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与缺乏制约着新课程的实施与开展。通过全国体育场地的普查与登记,发现许多学校体育场地严重不足。就我所在的学校来说,学校正在搞扩建,学校只有三块篮球场,其他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样就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需要。场地器材的不足,最直接影响和限制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发挥与创新,从而制约了新课程的实施。

选课教学又涉及到场地器材、教师、学生选项等等情况,选项教学的三种形式:形式一是打破班级界限,同一年级进行选项教学。优点学生兴趣比较统一,练习积极性高,教师特长比较容易发挥。场地、器材充分利用又不相互干扰。教学质量高。缺点该形式需年级统一编课,教师、场地、器材设施也须较充足。形式二是打破年级界限进行选项教学。不同年级按照学生一致的爱好混班上课。这是一种理想状况,但是对学校软硬件要求都非常高。一般用于集中进行的课程,如:参观健康教育展览,远足、野外活动等。形式三是班内选项教学。学生在班内选

2、3个项目进行学习,学习内容按照学分规定相对稳定。学生爱好相对较满足,需要场地、器材也不多,但教学的难度相对较高,教师应有较高的教学能力。特别是大班额,小场地的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骨干作用,可组成班内运动项目俱乐部等. 体育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着眼学生,抓住教学的契机,以启智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寻觅、求索。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高中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一、根据高中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联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高一年的投掷的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

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高中体育课包括田径、球类、技巧、体操、武术等多种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1律的组织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高中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强、好竞争、爱表现自己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好强、好竞争、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在课上多组织教学比赛,在结束部分可让动作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演,让他们充分在同学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的内容很多,如课后主动征求学生对课的意见,对缺课学生了解其原因;当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需要时,考虑如何推广;当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需要时,应考虑如何改进;善于与同行交流与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写好课后小结,总结教学心得体会,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吸收、筛选符合学生需要的观念和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等等。

实施课后反思后,教学发生了两个改变。

第一,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新理念、新教材指导下的体育教学,密切关注每一名学生的身体发育和情感需要,紧紧围绕“提出问题──实践研究──解决问题”这一主线开展各种师生互动,达到预期运动目标。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五要三不”。五要即:要尽量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率;要尽量激发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要尽量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教材外那无边无际的运动空间;要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锻炼的空间;要尽量宽容、对待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合理的挫折、失败。三不即:不轻易否定学生;不挖苦、斥责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体育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第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构建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篮球》一课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探讨:原地拍球,手拍球的什么位置,球才能不断弹起;向前、向后运球,手要拍球的什么位置,才能实现前进、后退的目的。学生在自己感悟、交流中掌握了原地拍球、前后运球的技能,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愿望。同时,学生在小组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学会了理解他人,学会了与人共处、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从而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随后师生一起随音乐做游戏,营造出和谐、愉快、文明的学习气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喜欢体育课的情感。 搞好教学评价

在实践中我们建立了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在实际评价中,以评价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认知与知识、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能力发展为主要评价目标,主要采取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评的同时不仅需要学生的参与,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小组评价的实施不仅锻炼了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也使学生对自己的成员有了更深的了解。教师评价不仅是体育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评定,还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具体、准确的教学信息,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评价方法的改变,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课改革的发展,也使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反应,其中包括学习结果、学生的评价意见和家长的评价意见。综合评价的实施使我们的课改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在进行课改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我将会克服困难、勇于创造、大胆开拓,使学生在和谐、友爱、平等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同时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使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第17篇:高中英语教案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教案教学反思

篇1:高中>英语教案>教学反思

二十一世纪,中国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与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因此,根据高中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与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该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运用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正面对着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研究模式,一个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的时代背景。在这个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激烈对峙的转型时期,交织着教师的退缩,彷徨,奋进的各种心态。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就难以成功。但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在改革之中而不能在改革之前产生一样,课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只能在改革中造就。所以,在高中英语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英语老师究竟如何去应对这种改革背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就成为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主要表现在:

首先,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受益的学生就远不只一堂课、一个班级。

自我发展的终身化就要求知识必须不断更新,那么英语教师的备课就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班级、学生的不同而变化。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陈出新,无形中培养了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英语教师要力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指导课堂教学、拓宽自己专业眼界的机会。因为无论一个教学过程多么好,都可以改进或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其次,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教后感,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还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一旦养成终身的自我评估习惯,教师将不断地挑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

挖掘学生和当前语言教学的知识深度、开拓他们知识的内容广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发展。要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所以英语教师要经常研究教学实践,精通专业人文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英语教学的前沿问题,跟上学科的发展。通过创新,通过各种方式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领域,自觉养成终身研究的习惯。

再次,英语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自己教学行为原理,促进终身自我发展。还要经常与同事交流、参加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以类似的研究强化终身型的学者气质。另外,为更新自我知识,还要积极地与其它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身份继续发展自己。同时,参与同行教师的教学、欢迎同事以他们的观察帮助自己做自我评价,或学习其他在教学上富有经验的教师。从而提倡内部合作与团队精神,实现跨学科、跨层次教学。

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的都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高考能够出好成绩。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2:高中英语教案教学反思

反思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英语究竟该怎么上?优秀的高中英语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文化性。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欢英语课,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教学反思的定义: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或困惑时,通过不同程度的思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进而改善教学实践的一系列活动,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它还是一个教育者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矫正、自我超越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与整合的技能,要求教师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教育环境中实践和探索,要求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正如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指出的那样,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人民教育家傅任敢先生也提到了“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特级教师袁王瑢指出,如果说有什么“秘诀”,那就是勇于实践,勤于总结,即上完一节课或教完一篇课文之后,应该坐下来回想一下,写点教后感,写一得之见,记下疏漏之处。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1.反思一得之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会突发奇想,迸发灵感,使得教学效果出奇的好,这些瞬间的灵感往往是在特定状态下产生的,并非备课时预设的,它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及时反思并记录下来,以便于下节课借鉴。作为教师,总会有或多或少自己满意的地方,把它记下来,这就是教学一得。如我在教单词时,发现学生单词记不住,一个单词记十多遍,好不容易记住了,第二天又忘记了,学生渐渐对英语失去兴趣。尤其是理科班的一些男生,课间我与学生交流时,发现学生对流行歌曲非常着迷,于是我就尝试用歌词作例句,来激发学生“我爱记单词”。如教单词ugly时,我举了一句歌词的例句:IamuglybutIamgentle.(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学生很快记住了ugly和gentle两个单词。再如,在教whatever时,我唱了一句Rightherewaiting(此情可待):Whereveryougo,whateveryoudo,Iwillberightherewaitingforyou,(无论你去哪,无论你在做什么,我都在这儿等你。)学生也很快掌握了whatever的用法,收到了“唱的比说的好听”的效果。学生感到听得愉快、学得轻松、记得牢固。2.反思疏漏之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便是一堂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造成美中不足,如有时教材内容处理不妥,有时教学方法选用不当,有时师生活动不协调,有时教学效果不明显。如果不及时查漏补缺,就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在每堂课后都能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多积累“病因”和“病例”,同时对症下药地积极摸索,寻找疗法,就会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如我在教高二英语选修六第一单元的语法虚拟语气时,我按照教师讲解概念、用法,学生做题巩固,教师总结规律的模式,整堂课看似进行得很顺利,但通过测试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课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出虚拟语气是高中教学语法中的一个难点,老师自己可以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所以,整节课教师用课前设计的教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关注了语法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消极地配合老师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堂课堂里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思后我觉得教学步骤应改为教师创设语言情景,引出虚拟语气,引导学生用虚拟语气进行造句,提供练习让学生模拟操练,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启发诱导,学生感悟、归纳、总结。“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

3.反思学生机智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时学生在课堂上会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有创意的问题,给课堂增色添彩;有时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甚至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答案,学生难能可贵的见解将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也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如在教多个形容词同时修饰一个名词时该如何排序,我总结不出好的规律提供给学生,只能让他们多做题目、多记例句。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他在一本参考书里看到有人用一句口诀就记住了:“县官行令宴国材”分别指代限定词、冠词、形状、年龄、颜色、国家、材料。例如,一座小的白色的木头房子——asmallwhitewoodenhouse。而在在正式的语法书中,若有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则一般排序如下:限定词(the,a,an)+描绘性形容词(fine,beautiful)+size(大小)+shape(形状)+age(时间、年龄)+colour(颜色)+origin(国籍、来源)+material(材料、材质)+purpose(目的、用途)+名词。我觉得这位学生的方法简单实用,给予他热情的表扬和鼓励。我在另一个班级授课时,就采取了这一方法,效果很好。

四、教学反思的方式

1.坚持写教学反思日记。教师要把自己教学中成功的做法、灵感、学生机智、疏漏之处及时记录下来,同时也要把参考资料、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体会记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吸收、消化。还可以把教学反思日记发布到自己的博客上,供网上的其他教师探讨,自己从中得到启发。这是一个大范围的讨论,可以听到不同领域、不同流派、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等的意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网络的兴起提供了新型的现代化的反思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思路。

2.与同事之间要精诚合作,相互交流、分享、讨论。可以采取集体备课(教师间通过交流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相互学习优秀的处理方法和策略)、说课、相互听课(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特点)交流心得、名师指点等方式共同探讨,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思想的激荡可以喷发出智慧的火花,名师的指点让人获得智慧并可能产生新的智慧。

3.公开课和评课。听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观摩教师可以针对课堂的发生发展变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准确把握教学行为及教材的重点、难点。很多老师都己想去听别人的课,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自觉地会有对比、评价在里面,获得一些信息。其次还有录音、录像。录像的客观条件不是很成熟,但是录音是很容易做到的,是很直接、很生动、很形象的方法。第一手资料可以看出自己的利弊,包括语言、形体动作等非言语行为。可以选择某堂课或其他老师进行活动,教师之间也可以互相研讨、提问。评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请有经验的教师和教研员做一些评课活动,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这是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4.撰写教学案例。在案例撰写的过程中,可以使教师关注、分析、判断、选择、重新评价当前的问题,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思熟虑,可以更明白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教学案例一般要交代案例背景,为读者提供事件发生的前因;叙述案例事件,向读者展现出明显的矛盾冲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步骤等;加强对案例进行反思,找出问题中的利弊得失及对今后的启示。

五、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英语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反思不仅像操作性教学一样发展学生,而且可以全面发展教师的各项能力。因为当教师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经验,使自己变得更成熟。因此教学反思是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要求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的教学实践,反思是“专业人士”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素质。换言之,反思是“专业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教师只有坚持积极的自我反思,以主体身份参与,投入其中,逐步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才能实现自我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让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来做个有心人,培养教学反思意识,勤于观察,乐于记录,以记促思,敏于反思,以思促教。只有这样,英语教师才有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成为一名智慧型名师。

篇3:高中英语教案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

阅读教学传统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重在老师的讲解,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这是一个需要师生互相合作的工作。在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的阅读和讨论交流相互交叉进行,从而使阅读课既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效果,又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接受的信息转变成交际实践的内容。通过使用交际化的手法进行阅读教学,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四要素组成,这四要素所组成的六对关系只有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进行阅读课教学设计时,不能只考虑教师的意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乐于说。

一、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二、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

三、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可以启迪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紧扣教材,层层推进,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

二、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可以给学生布置问题回去思考。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2.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学生踊跃参与,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为此,教师要妥善引导,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要做到:

(1)要营造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

(3)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3.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树材料的阅读,抓住大意,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理解材料内容,如可以归纳动词,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突出重点人物等等,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增加语言实践量,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高中每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他们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课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等都唤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兴趣。但是,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每周选择三到五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

四、英语阅读教学应渗透人格教育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高中英语阅读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此外,在教学中还可根据教材需要利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融>德育教育于教学中,这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这不正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当然,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最重要的还是教师正确地认识英语阅读教学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

第18篇: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一:议论文“三要素”指导下高中议论文教学困境反思

《劝学》可以说是议论文的典范了,可是教学过程中,问题不少。本文中心论点为“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有三,一为学习的意义,二为学习的作用,三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课堂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分论点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这篇文章中,学习方法和态度怎么能证明‘学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几年书,从没有这么狼狈过,我安慰好学生,回来后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对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产生怀疑。翻阅大量资料后,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议论文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论点吗?

《拿来主义》有中心论点吗?细细想来,没有!旧教材中《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该文谈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对这三个问题,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中,哪一个是中心论点呢?哪一个也不是,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全文的大体思路是,先叙述北京大学的创建和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学一个世纪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然后强调科教兴国和创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最后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勉励他们做到四个‘统一\'\'。”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中,也并没有哪一个是作为中心论点的,此文同样没有中心论点。

二、议论文一定要有论据吗?

《劝学》就没有论据。以往有的教学参考书说这篇文章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说文中有的比喻起“进一步论证”的作用。起“论证”作用的比喻是论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比喻不能作为论据起到论证即证明的作用,叶圣陶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指出来了。他在《作文论》中说:“在这里有一事应得说及,就是议论不很适用譬喻即比喻来做依据。???„„明白一点说,无论应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决不能从譬喻里得到判断。”《劝学》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论证论点的论据,那么是什么呢?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体就是作者的见解本身。

三、一定要有论证吗?

论证是对论点而言的,全文的论证过程是对中心论点而言的。这篇文章既然没有中心论点,又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

四、“阐述文”确实存在。

那些没有中心论点、没有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没有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的议论文,都是围绕某一论题(往往就是文章的标题)阐述作者的一系列见解,其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某种观点是真理以让读者信服,而是为了阐明与某个问题有关的见解以让读者明白,有人称这类议论文为“阐明文”。《劝学》也一样,它不过是作者围绕着“劝学”这一论题,从与之有关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师说》不也一样。

五、反思议论文写作教学。

新教材议论文少了,可高考议论文却越来越多。旧版教材的绝大多数议论文其实就是“阐述文”。无怪乎学生写作很难出现“规范”的议论文。

很想大声疾呼,“三要素”可休矣!!!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二:关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反思>>(5765字)

【摘要】 议论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积极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议论文写作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高中议论文写作现状是 教师怕教学生怕写。本文就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分析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 学生写作 教师教学 原因 解决途径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对高中生进行思辨能力训练的极好途径。议论文写作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的高低,还关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现状是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甚至是不知什么是议论文。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即便 逼 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1律,十分乏味。个别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 格式 都不懂,或论点不明,或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力,或结构混乱。写不好加上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总结如下:

一、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论述。好多学生碰到一个论题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开。用俗话说,这是没有找到论述的\'窍门\'。实际上,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即分别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如何\'的问题。如写《诚信》,就可以写什么是诚信,如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

2、不会论证分析。论证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具体到\'如何摆\'和\'怎样讲\'时,却不甚得法。简单点说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论点和论据连接起来。往往是论点一摆,再紧接着就是 例如 ,或者写上几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结束了。中间没有阐释句,对论据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总之一句话,有论点,也有论据,但水油分离,毫无论味。无非就是观点加材料的叠加。这包括:a.不善于从现实生活中, 特别是从亲身经历中提炼论据;b.有了充分的论据,但在论证过程中,不能做到正反对举,点面结合,详细映衬,古今中外并存,事实事理俱在。于是,形成材料堆砌,使人莫衷一是.不会揭示材料的内涵。

3、材料积累不够。举例不过那么几个:中国的屈原、项羽、司马迁、张海迪,外国的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即便列举出来也不会多角度寻找与论点的关系,只是老一套。以致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说不出道理,为了凑足篇幅,只好写些不着边际的话。

知识面狭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不关心时事、不关注社会。许多学生仍然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 。因此他们写议论文仅仅是说说大话空话,引几句名人名言,或用几个陈旧得发 馊 的前人的故事。二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应试教育仍暗潮涌动,学生忙于应付堆积如山的数理化作业,很少有时间看课外书,更不用说去读读政论文了 。

二、教师的议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存在重记叙文轻议论文的舆论导向。一些专家认为高考作文应写富于生活气息的活生生的记叙文,大力提倡写记叙文。它可以让学生关注自身生活,有话可说。而认为议论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学生不会写就不要写。因此,这导致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议论文。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议论文不会写无关紧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重视议论文教学。许多教师迫于应付种种考试而疲于奔命,却忽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如速读习惯、作读书札记习惯、使用工具书解疑的习惯等等。有时为了赶进度,随意压缩课时,把教材内容挤成 压缩饼干 硬喂给学生,结果食而不化,严重影响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议论文教学只把传授议论文的基础布局和写法方法当作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法宝,只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或单一的指导学生议论文的结构,却没有或很少针对论证分析进行教学,以致于学生似乎听懂了该怎么写的道理,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会论证分析,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

针对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双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怎么 办?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则:对症下药、事半功倍。才是改变现状的解决之道。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议论文教学。

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文体,而且从某一程度上看,议论文比记叙文更加重要。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缺一不可。议论文的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材料驾驭能力。可以说议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智快速成长起来。同时议论文写作的高要求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面和视野的扩大都有重要意义。

分析江苏省2006年至2011年的高考题目,有一大半题目也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如06年的《人与路》,09年的《绿色生活》,10年的《品味时尚》,11年的《拒绝平庸》,12年的《忧与爱》。这些题目相对而言,记叙文写作难度要大。而写议论文思想更深刻,立意更高远,更具备现实意义,文章更容易出彩。

所以,教师应该把议论文教学提升到与记叙文教学相同的地位,重视议论文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强调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观念。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挖掘、运用素材。用事实证明道理,这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说理技法,也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广泛运用的手法之一,其关键在于事例的选择。优秀的学生往往能够从熟知的事例中出新、出巧,转换思维,给读者以多方面的思想震撼,从而更好地论证话题。一篇好的议论文,必然有好的素材对其进行支撑。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积累、挖掘和运用。

首先,指导学生建立 论据收集本 , 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库。同时,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在课堂上分享。也可以让同学们把素材本互相传阅、交流,这样一个同学所积累的素材变为全班同学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杨澜当年放弃央视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新闻传播学,而今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这一素材通过大家讨论,发现这个素材可以用于:学会放弃、坚持等话题之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机会,素材积累增加了,素材运用方向也增多了。

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思考、挖掘素材运用的主题,选取不同的立意角度,针对具体文题提出符合题意并具有文化价值的论点,就能够达到旧瓶装新酒-创新的目标。例如:学生平时非常熟悉的\'司马迁发奋著书\'的素材,很多学生会从司马迁在逆境中奋进,还会从司马迁不畏艰难著书等方面来利用这些素材。但是如果学生从更深的角度如\'学会放弃,舍小我全大我\',以及从相反的角度如\'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制度又怎么会有司马迁的发奋,又怎么会有《史记》的流传\'等,这些相反或者是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立论,这对于学生的素材出新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

长期坚持,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积累一定量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论据素材以及形成对于文化现象的思维习惯。所以,素材积累不仅要多而精,更要会思考和运用。

三、教师要经常推荐优秀议论文,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学习的特点是举一反三,厚积薄发。没有金字塔形的坚实的基础,学生是很难登上议论的高峰的。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议论文,扩大学生议论文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可以推荐《杂文报》、《杂文选刊》、《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的优秀议论文,与学生一起品读。由于这些文章贴近现实,所以学生感觉容易亲近,也容易从中学到议论的真本领。

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对一个人很重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也同样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我们要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须让学生养成以下几种习惯:经常听广播看报纸的习惯,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发展;快速阅读的习惯,不求一目十行,但须通过迅速浏览,迅捷把握文章观点;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不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生活;认真书写的习惯,尽量做到笔画有来历,书写整洁美观。

四、教师更要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摒弃 观点+材料 的简单模式。

高考作文评审组曾这样评价:高考通常有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 讲道理 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话:论点是统帅,论据是士兵,论据要为论点服务。分析论述不能空谈抽象的道理,而必须摆出事实再讲道理,即用材料证明你的观点。要使材料能充分证明观点,就必须通过分析,把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证明给人看。

通俗地说,证明给人看的过程,就是分析、论证。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五种:

1、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 为什么 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假设分析法:运用逆向思维对论据作反向假设,推测在这种虚拟的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某种结果,从反面论证论点的方法。运用几个假设复句要从实际出发,当然从不同的角度来假设,分析会比较全面,说理也比较深刻,行文也会增强气势。

如:某同学在论证 信念 的重要性时,引用司马迁的例子,说他受了腐刑之后, 但他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 接着,这个同学分析道: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么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上面文字在举例后,接着用 如果那么 从反面假设分析,从而论证信念的重要性。

3、对比分析法:举出正反两个例子从而构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用比较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来联系论点的方法。对比评析法适用于对比论证,分析文字围绕对比展开,对比后的结论要与论点相吻合。

如:普希金说: 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 强者有顽强的毅力,对 拦路石 毫不畏惧,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后一种人因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来之不易,光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面对 拦路石 知 难 而退,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4、引申类比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

如: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 出 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这段话由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的事例,引申出 一个人做人、处事或认识社会应 出乎其外\',审察反观,这样才不会犯错 的道理。把事例引申类比,从而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5、论据引申法:举了一个例子作为论据,论据里面存在某种苗头,就着这个苗头引申出去,设想出某种结果。

如: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 不因为他出生卑贱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得以出使秦国。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 天下所共传宝 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

材料分析的方法有许多。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法,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且,有时常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分析的目的是为使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加突出,更具说明力,因此,分析必须紧紧地围绕论点。

总之,议论文写作教学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既需要牢牢打好基础,又需要宏观的构建能力,更需要微观的精雕细琢工夫。教师必须要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既要激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兴趣,又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写作技巧,最终才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的灵感,写出有思想内涵和独特个性的议论文。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三: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4057字)

执教人:周慕珍

教学内容:议论文写作——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步,揭示议论文写作搭好架子很重要?

根据学生作文中的表现情况,发现这样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将写议论文作为作文文体的首选,但很多作文有写议论文的意向,写出来却不像议论文。主要表现是议论文结构不合体。如开头不提出论点,中间只写几个论据,而不分析,更没有分论点;甚至在列举论据时,还出现了大量的描写和记叙。结尾不能够进行道理上的总结或引申,却出现大量抒情。

第二步,分析原因:

一是思路不合逻辑。如开头提出的议论文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按逻辑思路,接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三思而行”来展开,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够带来的好结果;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三思而行是什么”或者“怎样三思而行”,让人感到别扭。

二是不重视段落层次。很多学生写作没有分段分层意识,对各段各层的功能、地位、长短没有固定看法,导致该简短的段落却冗长拖沓,该丰富完整的段落却支离破碎。

三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即通常所说的有述无论,有据无析。

为此,写好议论文,必须走好以下三步,即结构合体,思路入格,粘连有术。

第三步,指导学生按照三个步骤规范议论文写作(结合学生作文)

1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方向分层展开论述。即论述展开的方向: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方向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例如:议论文范文1(学生作文和优秀范文对照)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例如:议论文范文2(学生作文和优秀范文对照)

2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同样,分论点和议论文的论据之间,也应当是因果联系。如在“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这个分论点后面,就可这样展开论述:“边防战士的坚守,使国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师的坚守,使桃李满天下;白衣天使的坚守,使病魔为之屈服。”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飞”这个分论点下可以这样展开论述:“行动可以受制于客观现实,思想却永远享受绝对的自由。有了这份思想的自由,才有了集豪放与浪漫于一身的诗仙李白;才有了身陷囹圄还在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后主李煜;才有了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才诗人海子。总之,因为这份思想的自由,社会才会在其牵引之下不断地进步,才会创造出一个个永载史册的人类奇迹。”

3粘连有术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一) 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例如:议论文范文3(学生作文、范文)

(二) 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必然性的东西。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两个或三个以上。例如:议论文范文4(学生作文、范文)

(三) 一般道理+个别道理

即“演绎推理法”。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例如:议论文范文5(学生作文、范文)

第四步,总结:议论文是特别注重结构的,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写出结构上像样的像样的议论文了。

教学得失:

收获: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议论文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和提高写作效率有很大促进。好的结构可以从直观上很好的显示议论的条理层次,使作文“面貌一新”

不足:从写作实践来看,学生对议论文写作仍然难以根本纠正随意议议评评,一事一议一事一评。

理论思考和解决方法:

学生论辩思维较差,对议论文写作缺乏系统的操作方法,对于结构这种基本要求都不太重视。

所以训练写议论文,在提出论点、选择论据、展开论证等基本意识已经养成后,如何提高议论文作文水平,应该从规范结构上做起。

一、总分式

引论(提出论点)

论据① +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一: 本论(证明论点 ) 论据② +分析论证 并列

论据③ +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论据并列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二: 本论 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论点并列,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

结论(照应全文))

“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二,并列式(主体部分并列式)

1、并列式模式结构(1):分论点并列式

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一: 本论 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论点并列 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

具体要求:(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2、并列式模式结构(2):分论据并列式

写作基本要求:

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引论(提出论点)

论据① +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二: 本论(证明论点 ) 论据② +分析论证

并列

论据③ +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论据并列

三,对照式

对照式的基本结构: 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1、基本结构

(一)

正反对比: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顺序相反)。

引论(提出论点)

论点正 论据(事实、论据)小结

结构模式:本论 对照

论点反 论据(事实、论据)小结

结论(评析照应)

2、基本结构

(二)

破立结合: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

四、层进式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设问导思,纵深拓展,要钻牛角尖

基本模式:

是什么(概念) ——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

为什么(原因) ——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

怎么办(方法) ——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 ——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

1、基本结构

(一)

论述了“为什么”后,进一步指出“怎么样”。

2、基本结构

(二)

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第19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课程有所不一样,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务必掌握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上学期学科进行了课程改革,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它给了我们更多的教学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我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持续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一新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时很有兴趣,慢慢的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但是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透过和学生沟通,我发现很多学生都透过计算机来上网聊天、玩游戏、听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转变学生的认识。根据学习的资料适当的透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实现教学,选取性的安装一些电脑软件,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是教育的主题,只有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参与教育活动,才能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到达我们教育的目的。计算机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比较喜欢计算机,我们能够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上的一些操作都有所了解,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个性注意知识的衔接,在学习到与以前信息课知识相似的资料时,不需要详细说明,教师只需要适当的提示。个性是讲到一些工具的使用,新教材提到了很多的类似工具,大部分工具的使用都大同小异,这时教师能够适当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看书,或上网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用超级解霸对视频进行剪辑时,就能够只讲其中的一部分操作,其他的操作能够由学生结合课本和老师的提示自学完成。学生透过自我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学潜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训练潜力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营造一个师生心理相融,创作交往的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和谐的师生情感交融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以“师爱”激发学生情感,把“师爱”寓教于教学之中,透过体态、语言传递给学生,就会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的情感,从而产生用心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促使学生在用心向上的精神状态中愉快地学习。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的搞笑生动,使学生能在简单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潜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0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反思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何教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必将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经历了近六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笔者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学遭遇了三次困惑,即以单独背词汇来代替常规的英语语言学习;对词汇过于重视,用过多的时间反复讲解词汇,个别词语讲解过多过深;忽视词汇教学,完全依赖学生自学等。每遇到困惑本人及时进行探讨,并尝试了一些改进的方法。本文是笔者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进行一些反思和再思考,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对我校的英语词汇教学做一些有益的指导。

首先,谈一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词汇教学方面遇到的三个困惑及解决的可行性途径。

第一,以单独背词汇书来代替常规的英语语言学习

随着考研、托福、雅思等考试的方兴未艾,社会上学习英语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而这些考试衍生出来的突破词汇难关即可所向披靡的所谓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英语速成法”,即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用最少的时间取得质的飞跃。这些都是不足取的,也是早已为实践证明为错误的。这是因为学习英语的过程就像是攀越一座高山,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向上,一寸一寸的丈量脚下的岩石,假以时日,方能步步升高而不自知,正如我国一句彦语所讲的:“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而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都不会取得理想效果的。企图在短时间内通过记忆单词的捷径取得英语学习质的飞跃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其原因有三:

(1) 学习词汇要注意单词音形意的有机结合,单纯脱离语境的记忆效果不佳。

认识一个单词,至少要它的形和义:词的读音和拼写形式是词存在的基础,是各个词相互区别的第一要素。在词汇教学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统一与结合,使学生把一定的音同可能对应的形联系起来,并把一定的形同可能对应的一定的音联系起来,通过反复练习在大脑中建立起来一类一类词的音、形 模式联系,如让学生把长元音[i:]和she, see, sea, piece等单词中的元音字母及元音字母组合的形联系起来。

词的意义是“人”赋予它的,词汇的学习是断不能离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的。从狭义来讲,语境是一个词所在的那句话、那段话或那一篇话,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上下文”;从广义来说,语境还包括说话的时间、地点、周围事物以及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交际方式等种种不言而喻的情况。狭义的语境叫“语言环境”,广义的语境叫“语言外环境”。

在有些场合,较小的语言环境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考虑较大的语言环境或非语言环境。非语言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与特定的交际情景有关的知识,包括参与者(角色、地位)、场合(时间、地点)、正是程度、媒介(书面、口头)、主题、领域等等;另一类是指特定的交际情景之外的一般的背景知识,包括属于某一特定文化的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惯,与特定的文化相关的特定的绘画规则和方式,以及有关客观世界的一般知识。

一位外国语言学家曾说过:“可以把在不同上下文环境中的同一个词看作是不同的生词”。

因此,单纯的脱离语境的“啃”词汇的方法是不敢恭维的。作为教师,应对此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导。鼓励学生在听中记,在读中记,在练中记。 (2)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觉,以为学英语便是背单词,或者单词背多了英语自然就学好了

有关语言专家和学者指出,一个人的词汇量大致可以分成四个层次,掌握的数量依次递减,即能说的词汇(speaking vocabulary)、能写的词汇(writing vocabulary)、能读的词汇(reading vocabulary)、能猜的词汇(gue vocabulary)。前两个层次属于能够应用的积极词汇(active vocabulary),后两个层次属于不一定能够应用的消极词汇(paive vocabulary)。学生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单词看见时能知道意思或者猜出意思,到要讲和写的时候却想不起来了,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笔者也遇到过不少学生,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其词汇量不可谓不大,但在做阅读题时仍有许多问题理解不通,写作时仍有表述不到位的情况。这也充分证明:较大的词汇量只是一个基础的基础,而不是充分不必要条件。

(3)学生盲目记忆单词时,可能会忽视记忆的基本规律,即前期遗忘较快,时间越长则遗忘越慢,学生因为没有做到必要的重复和复习,记忆效果不佳,从而影响了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些以记忆单词做为英语学习突破口的学生,往往找不到记单词的好方法,因而不断受挫,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教师此时应该给学生以警醒。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单词的学习。

第二、对词汇过于重视,用过多的时间反复讲解词汇,个别词语讲解过多过深。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笔者深有这样的体会。上课前唯恐备课不到位;讲解时,唯恐讲之不到、讲之不够。在讲授词汇时,一味的扩展词汇,求深求全便成了我们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要避免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避免。

(1)以高考核心词汇为中心进行辐射

我们知道,高考英语核心词汇大约只有几百个,而高中统编教材中出现的词汇有几千个,而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大约在4500左右,加之高考试卷中允许3℅的生词量,这就要求我们区别对待词汇:既要把核心词汇讲得透,讲到位,使学生达到四会的程度,又要对非核心词汇进行有效的辐射,以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用词块法帮学生延伸

词块(lexical chunks)教学,又分几种:词的搭配,短语动词,成语、标语、谚语,约定俗成的套语,句型等。 (3)利用常规的构词法知识辅助学生记忆

A.利用同根词:如教过use后,经过构词分析,学生就可以推测出useful, usele, user的词义来。教师就可以说:“useful” comes from “use.” It means “of use”.“Useful” comes from “use”, too. B.利用分析前缀的方法。如教retell, rewrite, 学生已掌握了tell, write,要向他们解释前缀 re-的含义是“again” 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推测出retell, rewrite的意思来。教师就可以说

“Retell” comes from “tell”.“Retell” means “to tell again.”

C.利用分析后缀的方法。如在学生已学过China, Japan的基础上,指出后缀-ese的含义,学生就很容易推测出Chinese, Japanese的意思来。

D.利用分析合成词的方法。如在学生学过 wait和room的基础上,就很自然推测出waiting-room, reading-room的含义来。

(4)课文教学中,新学词汇与已学词汇的有机结合,互相印证

在课文教学中,很多词汇都是先后交叉出现的,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重复记忆词汇的机会。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词汇海洋中找到横渡的舟浆,在看似杂乱无章的词汇库中寻到照明的亮光俨然是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在笔者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学生英语学习负担之重,尤其是单词的记忆量之大是无法比拟的。因而,随着考试压力的不断增大,常有学生出现倦怠之情,困惑之感,进而有知难而退之心。为减少此种现象的出现,在讲授新词汇时,笔者尝试引导学生对最近已学词汇进行简单复习,之后再对纯粹的生词进行归类讲解,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词汇学习的明晰化、重点化、核心化,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第三、忽视词汇教学,完全依赖学生自学。

笔者曾一度认为,既然高考英语重视阅读理解,客观试题在考试试题中占的比大,那么也许没有必要在词汇的学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教学实践中,应把时间更多地花在培养阅读能力和应试技巧上,于是在词汇教学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使在教授词汇过程中,也显得缺乏足够的理论和令人信服的经验来指导词汇教学和学生的词汇学习。实际上,随着理解题和应用题在试题中越来越重要,应该说词汇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只能变得更重要,而不是不重要。端正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无疑是搞好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说学生自学词汇,也容易走极端,即前边我们提到的记得过多过深或过少过浅,从而事半功倍。自学词汇对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有限的高中生来讲是不大现实的。

其次,谈一下笔者对当前词汇教学的几点建议

(1)不能搞一刀切,要依据学生的程度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分层指导、分层落实

高中生的英语词汇差异很大,尤其是外语学校A班与B班的学生,有的词汇量在一万左右,而有的则只有两三千。针对这种情况,统一的教学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笔者所带的两个A班,学生词汇积累知识水平差别很大。为此,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对于那小部分程度非常好的学生放手,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的支持,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去探索记忆和运用所学词汇的更有效方法,和他们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促进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提高的计划方案。并定期邀请他们给全班同学做学习经验交流。既使这部分学生优上加优,又使得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在高三的保送生考试中,这部分学生发挥的非常好,保送上了理想的学府。

其次,对词汇量特别有限的那一部分学生,笔者鼓励他们把每一节课所学所涉及到的词汇都掌握好,达到会运用的目的。并适时的为其听写,帮其复习。此外,笔者还将这些学生分成两人小组,互相听写。随着这种一点一滴的积累,学生的词汇有了一定的扩大,这时鼓励并敦促他们大量的背新概念上的课文,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还让他们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尝到了乐趣。最终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次,对那些词汇一般,又对英语词汇学习不是十分感兴趣的蹙额生,笔者通过敦促他们每天记日记、多写作文的形式“逼”他们自己去找词记。当他们感到逐渐充实起来后,当老师的尽可以“在丛中笑了” (2) 积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增强学生对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词汇的理解掌握,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感悟力。

英语阅读与英语学习发展关系密切。英语阅读量的大小、阅读成效的高低,往往决定一个人英语学习发展的进度和趋势。而英语阅读量的大小也直接决定着学生词汇量的大小及有效词汇的多少。

为此,笔者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及对学生“习得”语言能力的培养。每周一布置阅读内容和范围,比如二十一世纪报的阅读版、英语周报上的阅读文章、英语杂志上的精品等等,到周末时通过话题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并挑出一部分重要词汇与学生一起巩固。此外,在讲授新课时,尤其是展望未来的学习,我十分注意对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扩充,必要时还将重要内容打印张贴出来,以供学生记诵。这种在读中学,一读养学的方法效果良好,学生不仅“两耳闻窗外事”,而且考试这本“圣贤书”也读得越来越好。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了“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

(3)时刻关注词汇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将原汁原味的语言中最新鲜的内容介绍给学生

词义的演变方式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归类。英美语言学家对于词义演变分类的方式很多,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罗姆(Adrian Room)在≤词义变化词典≥(A Dictionary of Changes in Meaning)中把词义变化的方式分为十一大类:词义的功能转换,词义缩小,词义贬降,词义扩大,词义关联转换,词义抽象化,词义扬升,词义弱化,词义科学调整,词义人为歪曲,词义强化。这几种情况中,笔者认为与我们高中生息息相关的主要有以下三种,即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格的升降。

给学生讲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不仅有助于他们记忆词汇,开阔视野,还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真正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下面分别举几个笔者上课时的几则例子。 A 词义的扩大

一个词的词义可能朝着两个方向发展,其中一个便是其外延的扩大。凡是词义从特定的意义扩大为普遍的意义,或者从指“种”的概念扩大为指“类”的概念,结果新义大于旧义,这种演变叫做词义的扩大。例如place一词,原意特指“广场”,现在不仅泛指一切“地方”,而且从具体的“地方”扩大为抽象的“地位”、“处境”等意思。如:I won’t change my place with his.(我可不愿意跟他交换处境)高中英语核心词汇中这样的词义扩大的词还有很多。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这类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词义,是词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B 词义的缩小

顾名思义,凡是词义从普遍的意义缩小为特定的意义,结果新义从“类” 的概念缩小为“种”的概念,这称之为词义的缩小。这类词尽管没有词义扩大的词汇多,但也有许多常见的例子。比如,这个词过去的意义是“野生动物”,可以指从鹿到老鼠的各种动物。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一剧中写道:

Rats and mice and such small deer

Have been Tom’s food for seven long days.现在这个词的词义已经缩小到只能指一种动物—鹿,而原来的意义则分别由animal和beast所取替了。 C 词义的升降

词义朝褒义和贬义两个方向发展,于是出现了升格和降格两种情况。究其原因有二:一种是词义的所指事物不同了,即原来指甲类人或事的,现在指乙类人或事了;另一种是所指的人或事物不变,但是说话人对该人或该事物的感情不同了。

词义朝褒义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叫词义的升格。一个典型的例子是inn,它的原意是“小客栈”,尤指设备简陋的农村或公路旁的小旅馆,可是现在的一些大旅馆也用inn作为名称,大家熟悉的连锁旅馆Holiday Inn就是一个例子,inn的词义显然是升格了。

词义朝贬义方向演变的过程叫做词义的降格。目前,词义降格的例子超过词义升格的例子,这大约是因为不愉快的联想在人们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比愉快的或平淡的理想更为根深蒂固吧。比如这个词,它在古英语里的意思是“幸福的”,甚至“神圣的”,到中古英语时发展为“天真的,无害的”,是用来形容智力不发达的人的委婉语;以后逐渐发展到现代英语的意义即“愚蠢的,傻的”。

总之,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就像砖头是建筑物的最小组成单位一样。人类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首先是依靠词汇进行的。不熟练掌握词汇,就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一个人掌握词汇的多寡和牢固与否,直接影响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他思想表达的丰富与准确程度。同时,英语是一种历史悠久、语汇丰富、词义纷繁、语法简练、使用灵活且搭配能力极强、为世人所乐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要学好英语,就不能逃避在英语词汇的浩翰大海中游泳,而且要熟练掌握这种游泳的本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们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更先进的教学理论,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更为切合实际的指导和督促,我相信,我们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春天必将更加百花齐放,更加繁花似锦!

高中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高中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