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写意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04 07:47:34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写意花卉教学反思

《写意花卉——牵牛花》教学反思

偃师市伊洛中学

丁延峰

整个课堂采用了欣赏、讲解、探索、等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对比、绘画的形式,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完善。在教学过程中,以歌曲导入,运用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牵牛花的造型特点从而让学生对牵牛花有所了解为画牵牛花打好基础。

中国画教学历来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在本课的中国画牵牛花课堂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示范。因为相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接触中国画只有几节课,但还没有了解、掌握水墨画的特性。

本课教学中我讲解最基本的技巧和绘画步骤,仍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具体演示整个作画的方法和步骤,同时我还要求学生自己去分析、体会、感受画家作品中墨色的丰富变化,并结合教师的讲解和 演示探究画牵牛花的表现技法,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笔墨表现的特点。在学生作业时,我要求学生自由发挥的绘画牵牛花的花枝,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学生练习中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但精品课展示的时间有限,就只能留有一个花枝的发挥空间。

教师的演示使学生入门很快,本人在示范时能较好地讲解如何画花瓣而展开传授,讲解中国画的最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学生自己的探究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认识,从学生的创作来看,虽然画面形象的造型还不太准确,有些幼稚,但是能能表达出自己学生内心的感受。绘画大师们说:中、小学生是天生的艺术家.在我们眼中世界是那么新鲜、神奇,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画出我们的惊奇、梦想和快乐,那就是很精彩的画,就达到本课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做得不足有以下几点:

一、在艺术教学中美术本身只能是手段、条件和过程,决不是目的,艺术教育的目的,决非从美术到美术,而是从美术走向其他诸多领域,就如这课的教学我只教会学生画牵牛花,这是不足的,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一种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艺术课的理念,现代美术教育观念,让学生在艺术领域中得到升华。

二、学习气氛的营造,初中阶段有可塑性的特点,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用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激发孩子学习艺术的兴趣,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使学生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这些都值得我多加探索和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

三、深入学生内心世界不够,对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最深奥的知识讲解清楚,还有待加强研究。

经过这次教学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也让我知道了接下来在我的工作中需要做的一些事和自身的一些不足。希望自己在以后工作中能不断地成长、成熟。对此我相信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推荐第2篇:写意山水教学设计

《写意山水》教学设计

贵州威宁云贵中心学校

祖志卫

教材内容:江西美术出版社《美术》六年级下册第十课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文人墨客都为祖国的锦绣山河所倾倒。画家们走遍三山五岳、大江南北、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作品。中国的山水画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景观美,同时又包含着画家对大自然的审美选择和情感寄托。

教材中选用两幅现代写意山水名家的画,如黄宾虹的《溪山深处》,画家以浑、厚、华、滋四字来体现造化的内美,即把大自然画得雄浑、厚重、华美、滋润,以此透露内在的生生不息之意。此画山石树木融为一体,同时又觉浓密之极,厚重之极,层次非常丰富,仿佛深层之中蕴含着一种意象。

李可染是继黄宾虹之后最具当代性的山水画家,所作《山村飞瀑》用浓厚的墨形成基调,一股清泉瀑布飞流直下,急促撞开沉闷的色,探索“光”与墨的变化。画面构图饱满,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画家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画出绵绵密密的山峦并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度。

【学情】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能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并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以及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能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写意山水,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概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所认识。

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法,能理解“勾、皴、染、点”的含义。

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掌握美术欣赏、评价、表现等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让学生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教学难点】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笔、墨汁、生宣、国画颜料。 学具准备:毛笔(小狼毫、中白云)、墨汁、生宣、国画颜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感受山水画

1、播放山水画创作历史的短片——中国山水画源自汉代,在魏晋南北朝独立发展,于唐代步入青年,于五代宋初成熟。代表作主要有顾恺之的《庐山图》、张志和的《渔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临流独坐图》等等。这些作者既是画家又是诗人。《渔歌》就是张志和根据颜鲁公所赠《渔歌》的诗意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创作的;王维的田园诗和山水画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近代山水画画家,如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富有个性的、具有现代情趣的艺术语言,推动 1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向更高更新的水平上发展,使我们祖国古老的民族绘画之树呈现出灿烂的青春光华。

2、播放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配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欣赏与观察,并提出“你知道有哪些描写和赞美祖国山水的名诗名句”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你看到的山水和画家笔下的山水有何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

3、揭题: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出示课题“写意山水”。

『设计意图』感受山水画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东方绘画富有特色的艺术,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努力激发学生参与审美活动的兴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诗歌,歌曲或优美的文学作品中描写山水的句子,通过回忆、思考、感悟、体验,获得对山水画的感性认识,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

二、技法示范,体验山水画

1、毛笔运笔及国画用墨的方法。

(1)毛笔运笔的方法:中锋、侧锋、逆锋、顺锋。表现云和水多用中锋,画出的线条轻盈流畅;表现树木则多用逆锋,画出的线条则苍劲、雄健。要画出一幅好的山水画,线条一定要刚柔相济,有质有韵,韵是线条运动的韵味、韵律、节奏,表达主观的精神,质是描绘客观对象的真实写照。

(2)国画用墨的方法:焦、浓、重、淡、清。 让学生先体验破墨法,即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的效果,然后用泼墨法来体现水和墨浓淡相宜的层次。

2、示范中国写意山水的传统技法: 第一步,示范并讲解勾(板书:勾):用浓淡不同的墨勾出山、石的轮廓,运笔以侧锋为主。注意观察山势的走向,山的形态特征以及山的前后关系。 第二步,示范并讲解皴(板书:皴):就是用墨画出山的表面也有凹凸起伏的纹理。可以用淡墨皴出山石的结构,用以表现山石的凹凸起伏的质感,运笔以侧锋淡墨干笔为主。 第三步,示范并讲解染(板书:染):向光的地方亮,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暗,用淡墨渲染出山石的明暗,以增强立体感。 第四步,示范并讲解点(板书:点):山上总会有一些小灌木、小石头,或者是远处看不大清的树木、房屋,那就用点来表示吧。可用浓淡大小不同的墨点来丰富山、石的结构。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山水画的内容、使用材料、表现形式、作画步骤有初步的了解,能理解“勾、皴、染、点”的含义,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法。

三、主动参与,学作山水画

1、展示选好的几幅漂亮的自然山水风光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现近山、远山、近树、远树。

2、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风光,画一幅构图比较完整的山水画。教师则巡回指导,协助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参与,感受笔墨的特性,体会中国绘画的技法,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妙趣,同时让学生从技能学习提升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体验到创作的快乐。

四、多元评价,展示山水画

从能否认识中国写意山水画的绘画形式、内容和特点;能否通过欣赏写意山水画,评价传统中国画魅力所在;能否用简单的勾、皴、染、点等山水画技法,体验笔墨趣味等几个方面,进行多元评价。

1、对课堂练习先做一番自我评价。

2、然后给同桌或同组同学评价。

3、展示代表性的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2

4、最后让学生们给自已创作的山水画配以恰当的诗句。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激励;教师有针对性的点评,让学生对创作有全面的认识。同时让诗与画完美结合,既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又能感受画中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更让山水画的主题得以升华。

五、拓展延伸,创作山水画

课外习题(二选一):

1、找出你最喜欢的描写山水的名诗、名句,然后用中国画的形式把诗句中的内容画下来,要求诗句的内容与画的内容有较大联系。

2、完成一幅画。观察家乡的山山水水,把你认为最漂亮的那部分画下来,并配以恰当的诗句,要求能以美术形象初步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

『设计意图』写意山水注重意象,山水画动人的意境离不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大胆地表现周围的生活和环境,运用绘画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促进祖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推荐第3篇:《写意蔬果》教学设计

《写意蔬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主要介绍了中国画写意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与练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笔墨情趣。本课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采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笔墨画对写意画的热爱之情。

二、学生情况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能大体抓住物象特征,对于中国画笔、墨、水、纸之间产生的微妙变化 和偶然效果有初步的体验,能够基本掌握墨分五色等笔墨技巧。在教学中要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迁移,抓住重点问题,解决创作中的困难。

三、了解国画

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的绘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

四、国画的分类

1.按题材分人物、花鸟、山水等 2.按技法分

工笔(工笔画) 写意(写意画)

五、写意画与工笔画的区别 写意画

心灵感受、笔随意走、写意画不重视线条、重视意象、写意注重用笔、在笔墨中表达 作者得情感、它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 、画出对象的。 工笔画

用细致的笔法制作、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

六、欣赏写意画和工笔画作品

七、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写意蔬果画的、艺术特色。2.感受写意画,养成对中国画的持久兴趣。 3.掌握蔬果题材画在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与技能。

八、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水墨画蔬菜。

教学难点: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的掌握。

九、教法学法

教法:教师演示、讲解等

学法:观察 分析、讨论、操作等。

十、教授新知识

我首先带领学生们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国画知识、如墨分五色、一波三折、趁湿破墨等、并请同学们具体讲解一下其内涵。在学生回答之后、我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一起来体验一下墨色变化。这样既增强了课堂气氛、也为本节课学习提供了必要知识的准备。 接下来我将引导学生欣赏写意蔬果画、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小组讨论、看看这些作品在画法方面有哪些特点! 十

一、导入新课。

成功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导入环节 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作品、引导学生仔 细观察、并回答这幅画中的蔬果是怎样表现的。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肯定并顺势引出这是用写意手法 画出的蔬果、从而导出本科课题——《写意蔬果》 十

二、作业环节

作业展评

十三、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掌握了中国画画法的一定技巧。能够用所学的技法创作中国画,学会了写意画的画法利用中国画传递美好祝福。

日喀则市仁布县帕当乡小学

次仁达瓦

推荐第4篇:写意动物教学设计

《写意动物》教案设计 ——广西田东县油城学校

班正海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写意水墨特性,探讨巧妙运用种技能,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写意动物\"的方法。 2.技能目标:

学习用水墨写意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表现写意画动物,,通过探索用水墨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二.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写意画的魅力,学习水墨写意画动物的技法。 难点:巧妙运用各种水墨写意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写意动物\"画出有一定意境。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水墨写意画技法的资料,毛笔、墨汁、笔洗、调色盘、画毡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的国画示范工具等。 三,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展示写意画图片,(设计意图:学生欣赏,激发情趣) (2)学生谈谈欣赏体会,与平时所看的其他绘画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体会国画的特点。作为新课的课前预习工作) (3) 导入新课——《写意动物》 2.学习探究。 (1)

小组讨论,复习水墨画的基本绘画技法:结合原来学过的国画技法,进行练习(用笔的基本方式:侧锋,中锋;墨的干。湿。浓。淡及染色的基本方法)

(2)课件展示各种绘画技法的作品请学生欣赏比较并分析。体会水墨写意画和其他画法有什么不同?这种差别表现在哪些地方?(水墨写意为主,体现中国画特色,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韵味十足,)

(3)课件展示各种水墨画与彩墨画混杂的动物作品,学生观察,自学书本后回答问题:以上画作能否分类,分别是哪两类,水墨画是否等同于彩墨画?两者有何区别?

(4)课件展示水墨画和彩墨画之间的异同,学生体会其不同的特色和技法。

(5)学生练习彩墨画的两种画法 3.演示启发。 (1)思考:怎样利用水墨写意来表现动物呢?

(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学生观察学习。画燕子。(教师示范) A、B、C、D、E、F、先调中等墨色,笔尖蘸点浓墨。一笔点头,二笔画身。 中等墨色,笔尖浓墨。侧锋画两翅。扁笔侧楞画两长翅和尾。 淡墨,干笔2笔勾出腹部,第三笔勾至燕尾。 画嘴,点眼,勾爪。

墨色干后,用淡朱膘或朱砂点塞红,染腹部,下笔要大胆。 再辅以一些柳条虚背景,形成画幅,最后题字,完成。

(3)小组讨论:你能分析教科书中的其他水墨动物是怎样用 笔用墨的吗?(如熊猫,虾的画法等) 4.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用水墨写意画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辅导重点是笔墨的使用方法。 5.展示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作体会。 (2)教师点评并进行小结。 6.课外延伸

课后请学生搜集国画大师的相关资料及各种水墨画作品,体会技法要点。

课后反思:

禽鸟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他们的兴趣是很高的。要

他们真正掌握禽鸟画的画法,还需要引导学生对禽鸟的形体、结构、动态、生活习惯等作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推荐第5篇:写意花鸟教学教案

写意花鸟教学大纲

主讲:王益武

课程课时:32课时

课程性质:非美术专业公共选修

课程简介:我国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花鸟画成为一个独立画科晚于人物画,但是,在五代两宋时期,花鸟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形成一个高潮。自那个时期已后,花鸟画与人物画、山水画并架齐驱,成为中国画三大分科之一。花鸟画的题材范围,从狭义上讲,就是指花卉和禽鸟。如果从广义方面讲,鱼虫、蔬果及至走兽也都包括在内。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杰出花鸟画家们不断创造与探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格与流派。本课程作为非美术专业的公共选修课程,分为临摹、写生、创作三个阶段六个章节完成。从笔墨技法到创作构图都立在培养学生的笔墨意识及兴趣意识。

课程教学目标:学习中国意笔画的工具材料及基本技法,理解意笔花鸟画传统审美特征,及其形式要素。能用写意笔法表述对自然物象感受。

课程结构:

1、国画的工具、材料和使用方法

2、梅、兰、竹、菊的画法

3、花卉的造型

4、鸟的造型

5、经营位置

6、兴趣发展 主要教学内容:

梅、兰、竹、菊的画法,花卉的造型、鸟的造型、经营位置。

第一章 授课题目:花鸟画的工具、材料和使用方法 授课时间:2课时

授课方法与手段:以讲授、演示、练习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教具与学具:笔、墨、纸、砚、中国画颜料。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国画材料,了解毛笔的选用和保养,墨的选择方法,运笔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花鸟画的用笔用墨特点 教学基本内容:

(一) 笔、墨、纸、砚、颜料 (二) 用笔和用墨

(三)特技

(四)题款

教学过程:

(一)笔、墨、纸、砚、颜料

笔:笔有硬毫、软毫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兼毫三大类。硬毫主要用狼毫制成,也有用獾、貂、鼠的毛或猪鬃做的笔,性刚,劲健。常用的有“小红毛”,“衣纹笔”,“叶筋笔”、“书画笔”(大、中、小)、“兰竹”(大、中、小),以及大的“狼毫提笔”等。软毫笔主要用羊毫与狼毫相配,或羊毫与兔毫相配制成,性质在刚柔之间,属中性。如大、中、小号的“白云笔”,“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都是常用的兼毫笔。

学画用笔不要太讲究,初学时也不一定全都齐备,最初有大中小几枝就行了。要从难要求,这对基本功的训练大有好处。待画熟练了,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多准备一些笔,选用好笔。

润笔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笔一拿沾墨便要写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笔根之胶化开。之后将笔倒挂,直至笔锋恢复韧性为止,大概要十数分钟。笔保存之时必须乾燥,若不经润笔即书,毫毛经顿挫重按,会变的脆而易断,弹性不佳。

每次作完画,一定要用清水立即把毛笔清洗干净,防止宿墨和余色滞留笔根,破坏笔的性能。洗笔不要用开水,因为开水会使笔毛变硬、变脆。

洗净之后,先将笔毫余水吸乾并理顺﹝同入墨之前﹞。再将笔悬挂于笔架上,可使余水继续滴落,至乾燥为止。需注意置于阴凉处阴乾,以保存笔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于阳光下。保存笔之要领以乾燥为尚。

墨:墨有“油烟”与“松烟”两种。作画用的是油烟墨。油烟墨是用桐油烧出的烟子制成。松烟墨是用松枝烧烟制成的的墨。油烟墨色有光泽,宜于作画,松烟墨黑而无光泽,宜于书写,作画不常用。偶然用松烟墨来画蝴蝶,或作为墨紫色的底色。一般市场上出售的墨汁不能用。

磨墨应该用清水,磨时宜重按轻推,不可太快。磨研的圈子要大一些。每次用水不可太多,多则墨浸水中容易软化,如果需要多墨,可以把墨好的墨汁倒在另一个碗里存放,再加清水再磨,多磨几次。

纸:中国画古代多数用绢作画,元代以后逐渐选用宣纸,以安徽省宣城制做的宣纸最有名,所以称为宣纸。宣纸的吸水性很强,容易渗化,用水稍多容易洇。初学者有人误以为这是宣纸的缺点,其实,当掌握了它的特性,画出来的画墨色浓淡参差,富有变化,正是发挥中国画的特有表现力的重要因素,许多笔墨技法就是靠宣纸的特性来体现的。常用的宣纸有:净皮、料半、棉连等。好的宣纸要具备以下几点:一是定笔,就是画上去笔触之间留有笔痕;二是发墨,就是笔行纸上不上串,不会把浓淡关系串通没有了,墨色不会发灰;三是渗透力适中。

一些地方生产的生活用纸与宣纸的性质相近,如果能够掌握它的特性,也很适宜作画,并能画出与宣纸不同的某些效果。如:去南皮纸、温州皮纸、四川夹江皮纸,山西麻纸、东北及北京的高丽纸等。初学国画或练笔可以选用价格比较便宜的精制纸,如毛边纸、元书纸等。

砚:广东出产的端砚和安徽出产的歙砚较有名,惟价钱较路贵。作画用砚不是收藏砚石,不必太讲究。普通选用质地细,容易下墨的就可以。选砚时扣之声高者质坚较劣,低而有韵者,石差软较优。

颜料:国画颜色分石色与植物色两大类。石色是矿石制成,有赭石、朱砂、石青、石绿、雄黄、石黄等。植物色有藤黄、胭脂、花青等色,此外还有人工合成的铅粉(现改为锌白)、朱膘(银朱)等色。

(二)用笔和用墨

执笔的方法概括来说就是“指实掌虚”。“指实”是要笔拿稳,“掌虚“是指指与笔留出足够的活动余地。

执笔处与笔头的距离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时高些,有时低些。

运笔,小范围运笔主要是指与腕的配合运动,再大一些的运笔活动,就是牵动到手臂,进一步及至牵动到上半身或全身。

用笔问题

从笔锋的运用有:正与侧,藏与露,顺与逆,聚与散,转与折。 从用笔的力度上有:轻与重,提与按。 从用笔的速度上有;快与慢。

从用笔的效果上有:方与圆,畅与涩,刚与矛,苍与润。 用墨问题:

五墨:焦、浓、淡、干、干、湿。 几种墨法: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

(三)特技

揉纸:根据需要,可以把生宣纸揉皱后再画。这样,行笔时会出现一种特殊的飞白效果,很适宜表现某些对象的质感。例如苍老的树皮,皴皱的山石等等。同一幅画,也可部分用揉纸画,另一部分不用揉纸画。

纸下衬东西:如果在生宣纸下面垫铺一些不平滑的东西,可以做出某些特有的艺术效果。如垫木纹凹出的木板,或粗编的苇席,或垫一些稻谷皮壳,可以画出一种特有的苍茫效果。但这只限于写意类的粗放画法,而且要根据需要,不可乱用。

湿画法:在生宣纸或熟宣纸上作画都可以用湿画法。湿画法就是把纸刷湿(或喷湿),趁湿落墨。可取得各种特有效果。例如画走兽身上的绒毛或斑纹就常用湿画法。又如在色底上趁湿画墨斑,也是常见的一种湿画法。最后必须指出一点,就是湿画法大半是解决部分问题的,要和干画法配合起来运用,如果全用湿画法就会显得有肉无骨,没有力量。

注水与注色:主要是指趁湿在墨底(或颜色底)上注水、注色。例如墨画的树干,趁湿注上一些石绿水(三绿或四绿),用石绿水的冲撞力量,自然冲淡一部分树干,干后很象苔痕斑驳,效果真实。

(四)题款

唐宋以前的画一般无款。元代,印章也进入了画面。根据画面情况和个人习惯,有人只是签写自己的姓名,有人加写作画的年月和地点。有人喜欢题写多一些,内容可以题诗、题文乃至杂感、记事、画论等。

题款首先要考虑的部位。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业与课外训练:

纸张大小:5张不小于四尺四开 内容:花鸟画

第二章

授课题目:花鸟画概述 授课时间:10课时

授课方法与手段:以讲授、演示、练习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教具与学具:笔、墨、纸、砚、中国画颜料。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花鸟画的历史,及笔墨流程。掌握梅兰竹菊四大传统花卉的画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梅的枝穿插,竹的叶用笔等画法掌握。 教学基本内容:

(一)梅 风枝和雨枝晴枝 晴枝 雪枝

(二)兰

(三)竹

(四)菊 教学过程:

我国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花鸟画成为一个独立画科晚于人物画,但是,在五代两床时期,花鸟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形成第一个高潮。如果把彩陶上的那些鱼纹、水涡纹之类的纹样也看成花鸟画的发端,那么花鸟画的历史就更长了。很久以前,中国人民已经把花与鸟、动物与植物当作装饰与绘画的题材。今天,花鸟画仍然是人民喜闻乐见的画科之一。

花鸟画的题材范围,从狭义方面讲,就是指花卉与禽鸟。如果从广义方面讲,鱼虫、蔬果乃至走兽也都包括在内。习惯上我们把国画题材概括为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类。不言而喻,凡是山水、人物之外的那些题材,就都可属于花鸟画的范畴了。

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杰出花鸟画家们的不断创造与探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格与流派。从表现方法上, 首先分工笔与写意两个大的流派。工笔花鸟画的特点是工整细致、严谨周密;写意花鸟画的特点是洗练概括、活泼粗放。写意又有“大写”与“小写”。工笔到写意之间又有半工半写的一派。从表现方法上还可以把花鸟画分成勾染或点染两个大的体系。至于地域流派与个人风格,更是多得不可胜数。

(一)梅

墨梅的创始和历代诗人学者在作品中歌颂梅花的风神骨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林逋、苏轼、陆游等人的诗文中,都出现了大量咏梅的篇章,以凌寒斗雪,铁骨冰心来形容它的高标。其中尤以林逋的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最能道出梅花的形体韵致。其大多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梅花作为清雅高洁品格的象征。随着作为“无声之诗”的墨竹画科的兴起,梅花也成为画坛上盛极一时的题材了。

梅的种类很多,画梅的表现方法也不同,有圈梅、墨梅、红梅、粉梅、白梅、赭梅、黄梅、绿梅之分。画梅以圈花最难,论者以为数十年尚未能入格。圈花用笔要似圆非圆,似方非方,大小相衬,前后左右攒聚。圈瓣之外,又须研究破蕊法。画梅要注意蕊、萼、须、英。画时用渴笔圈瓣,以淡墨画须,以深墨点英。画蕊时须视花之反正欹仰来斟酌点蕊方向。花须不宜太多,五七笔就行,点英可超出五七点,但不能太多,太多则乱。一般画“野梅”,只画花须,不点英。墨梅亦可纯用深墨画蕊萼,亦可用渴笔点椒。

初学花鸟都有一些练习造型入手的东西,就是所谓的“起手式”。在一定程度上,起手式很象学习书法的“笔顺”。

画梅构图宜用出纸法,长卷更应用散点透视法。梅枝布局,要注意空白,有时虚一段纸,凭空出干,反倒有不尽意处,若枝干处处到边,亦不能说明完整。梅干有粗有细,粗干可用大羊毫刷出,或数笔一起运用。老干多在后,宜用淡墨,细干在前,宜用较深墨,画枝用淡墨。干枝阴处可用深墨破,苔点随笔而上。点苔或点萼时应点在枝干上,但又要稍稍离开枝干,又须看起来是长在枝干上,不是凭空脱离。古人论画梅枝干有“女”字、“之”字、“戈”字、“丛”字之分。画枝要求劲挺有力,又须注意平出而忌匀称,中锋韧笔,渴焦兼施,浓淡晕染。运笔须用腕力和臂力,始能表现其傲霜凌雪之神。

学画花卉宜先从枝干学起,首先要注意枝干的结构与穿插关系,以及梅花枝干的特点。其后就要注意表现不同季节与不同气候给予枝干的影响与变化。

开始画梅枝要笔笔都有交待,如同写楷书一样。待熟练后要画得松一些,像写行书或草书那样。用笔要灵活,中锋,铡锋都用,贵在生动、自然。

1)风枝和雨枝

起风时树枝偏向一边,但需要画一些方向相反的逆势小枝。落雨时有些树的树枝下垂,要留心在顶梢或旁梢画一些仰起的小枝。 画枝要有主辅之分。枝与枝之间的穿插交错要注意安排,上图是相同方向重叠式。下图是不同方向重叠式。

2)晴枝。

风晴日丽树枝向上长,是枝的经常状态。 3)雪枝。

画雪枝结构要松一些。穿插交接处要适当留些空白,以便染雪。染背景不要太平,可见到些笔触。

4)花朵要有含苞待放、已开、盛开以及正、反、侧、斜各种姿态。勾花要自然,忌平板。点蕊要精练,忌繁琐。墨色要浓重,点萼的墨色也要重一些。

在树枝上画梅花,不要平均安排,要注意疏密、聚散的变化。 画枝用墨要有浓淡干湿变化,前面的枝干可画得浓重些,后面画淡些,用笔松些。画花要注意疏密变化,不要平均对待。

(二)兰

兰通常黎兰花或兰草,以叶为主,故先学画叶,后添花。中国画兰花,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一茎一花,一种是一茎数花,虽然统称是有兰和蕙的区别,兰是一茎一花,蕙是一茎上有数朵乃至十几朵花。兰花花瓣两轮,外面一轮为三片,上方一片为顶瓣,两侧为副瓣;内轮一层为三瓣,上方两片为翼瓣,俗称捧心,下方一瓣为舌,俗称唇,上有紫红斑点。

画中兰花由五撇三点组成。先画为三短两长,淡墨撇出中间三短笔,先撇出中间一笔,然后撇出相抱的左右两笔,最后撇出外侧左右两长笔。在没干的时候,即用浓墨在中间三撇间点出呼应的三点。最后用瘦劲流利的淡墨画出花茎。花茎宜用短笔左右交替画出。花蕾先用淡墨作上下相应相合的两笔,然后中间用浓墨作点即成。无论兰和蕙,其花都有正侧仰俯和含苞、欲开、盛放等区别。花枝要有姿韵,或左或右的欹斜,又要使花茎有弧曲动势,切忌僵直。画兰叶一般称撇兰,如同写字用撇法,用笔宜悬肘,线条轻便灵活,遒劲有力。画兰叶切忌叶叶相匀,要注意长短,粗细,刚柔疏密的变化。粗如螳螂肚,细如鼠尾,两叶相交称交凤眼,折叶以劲折取势,须刚中带柔,若断若续。

兰的品种很多,在绘画中常见的分草兰和蕙兰两种,草兰的叶较短,一柄一花,蕙兰的叶较长,一柄多花。无论草兰或蕙兰,每朵花有五瓣,用笔自外向里面,正面的花瓣嫩,侧面的花瓣狭,但画时不要太拘泥于形似,要注意笔意。宜用淡墨,点心用浓墨。花心三点或四点,或正或反或仰或侧,视花瓣的方向而定。

兰生长于幽崖邃谷,天然高洁。传统画兰一向以意写,不重形似。用笔之理与书法相通。书法通于画法。

(三)竹

画竹先画竹竿,竹枝,后画竹叶。画竹竿用中锋笔,一般从下往上画,也可从上往下画。竹节不要画成等距离,根部短,中间长,顶上又短些。画竿要中锋用笔,要画出质感和动势,注意表现竹之精神。画时要悬肘,悬腕,行笔平直;两边圆正,一节中不能间粗间细、间渴间浓,墨色无论浓淡总要停匀,忌偏颇无力。若臃肿便不出竹之神韵;若出现蜂腰、鹤膝状,更无生气。从梢至根,或从根至梢,虽一笔笔、一节节画出,但出竿必须笔意贯穿、脉络相连。

画一竿竹,要注意其阴阳向背。一竿中枝叶又分迎面、背面及左右两面,前面的叶可遮掩竹竿。两竿以上,就要注意有主有宾、有浓有淡、有疏有密,有掩映、有补缀、有参差、有照应、有衬贴、有烘托。画两竿相交时,要避免出现明显的交叉,可用枝破、叶破,或角度不要过大。三竿相交,忌出现鼓架状,四竿以上忌编篱状。画时一般在前者浓,在后者淡。两竿不能齐脚,齐脚则失前后距离感觉。

画节用浓墨。节至梢短,至中间渐长,至根又短,画时要注意。画节要紧接上竿之末。两竿相接处,要避免出现所谓鹤膝形。节虽画得断开,但意要连,要上下承接。画节可用“乙”字或草书“心”字形。

画竹枝用笔要连贯,像写字一样。老枝节知枝密,嫩枝节长枝稀。竹枝是一左一右互生,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变化,画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落笔。

枝从节上生,生枝各有名目。生枝处谓之鹿角、丁香头或钉头,接叶处为雀爪。直枝谓之钗股。从外画入谓之垛叠或扬叠,从里画出谓之进跳。画枝下笔要圆劲而有韧力,忌平直疲弱。若行笔太软,枝少叶沾,则缺少劲势,无竹之挺挺然,行笔迅速,则挺然之势可具。画老枝,尤要画得节大而枯瘦,嫩枝则和柔而婉顺。枝丰则叶茂,枝小叶也少,叶少则枝昂,叶多枝下垂。竹难于疏,板桥说“冗繁删尽留清瘦”,故竹枝不能太塞。太塞则难于画出竹之精神,亦不易表现空间距离感。画时用笔要瘦而腴、秀而拔,欹侧而有准绳,折转而多断续。睛竹结梢,极为难事,要于现实中着意观察体味。

竹叶向上的称仰叶,向下的称偃叶。画竹叶和写字相似,传统画竹如定“个”字,“介”字,也可理解为双叠“人”字。实际上竹叶的生长排列正是这样。在作画时要灵活机动,安排自然,不能只想着写字,忘记是画竹子。

画竹叶一要注意结构,二要注意用笔。所谓个字、介字、分字、破分字等是古人总结出的规律。要把叶子分组画,不然必乱。每一组既要符合叶的生长规律,又要组织得美。一忌孤生,二忌并立,三忌如叉,四忌如井,五忌如手指及似蜻蜓。

画竹叶时下笔要劲利,实按而虚出,一抹便过,少迟留。要随叶的生势随时变换方向。忌似桃、似芦、似柳。行笔到叶尖时,手腕自然上提,或以笔尖带出回锋。正锋、偏锋可以间施,高下欹斜,转侧俯仰,皆须在快慢疾迟的行笔中,在浓淡深浅的运墨间自然得之。

春天嫩篁,叶向上,夏则浓荫而下俯。露润、雨垂、风翻、雪压,则各现其反正低昂,必须细心观察,反复实践,才能得心应手。

初学时要一枝一叶地练习。出叶要浓淡一色,一枝之中有浓淡叶相间,就容易杂乱。近枝叶可用浓墨,远枝或稍后的新枝叶可用淡墨。但画竹叶不易用渴墨。

每一组都用五笔组成的竹叶。但画时不要死板都画五笔,视情况可以加添几笔,注意调整补充灵活运用。叶子的组合排列要和小枝的走向一致。

竹笋画法:

1、先用笔蘸中墨,笔尖蘸浓墨,以上端顺着笋身往下画,笔笔抱紧。

2、画出笋形。

3、趁湿点斑点。

4、用重墨画箨尖。

5、最后后整个染一遍淡墨。

初学画竹,墨色不要变化太多,主要是熟悉竹子的结构,练习用笔方法。

用浓墨夹杂着画的,或先浓后淡,或先淡后浓,最后的效果要求浑然一体。

(四)菊

菊为多年生草本花卉,秋季开花,品种甚多。花瓣有尖、圆、阔、窄、长、短、曲、直等许多类型。有的花头抱成一团,向中心攒起如球状,有的如缕缕青丝,变幻莫测。菊花的外形结构正面呈圆形,如球状,侧面为半圆或椭圆形。花分单瓣、复瓣,有全放、半放、含蕊等形态。画菊的顺序一般先画花,后画叶,再生枝,最后点缀补景。

(1)画花:先蘸较重墨从花心处勾起,逐渐向外勾,墨色随之渐渐变淡。要注意花头的透视关系与体块感,画出层次变化。用笔要见出起止痕迹,既要有力度,又要轻快自如一气呵成花心一般不画也可根据花形与墨色变化的需要,以浓焦墨点厾花心。两朵以上花头,应有大小、正侧、疏密的变化。

(2)画叶:画菊叶可先画出叶脉,然后依脉点叶;也可以先用淡墨点叶,趁湿用浓墨勾叶脉。蘸墨的方法可以先调好基本调墨色,用笔蘸够,再在笔尖蘸些浓墨,画出来自然有浓淡变化。菊叶为五出的叶子,可一笔一叶,也可两笔或多笔画成。写意菊叶,一般不分反正,着重外形与墨色的变化。因其本身较细碎,画时墨色变化不宜过大,要有连成片的感觉。叶筋要在叶片半干时勾勒,用笔应灵动有力,不可太实,若墨色变化较多,可少勾或只勾主叶筋。注意叶子之间的组合关系,局部之间有变化,整体上要气势贯通。

(3)画枝梗:一般在画完花和叶后,再添枝梗,笔上水分宜少,行笔稍慢 ,挺劲中略带老辣。虽然菊花叶子较多,枝梗外露部分较少,却是最易见功力之处 ,线的穿插走向既要配合花叶,又要符合笔墨的形式美规律。

画菊枝不要直冲花头画去,要有曲折变化,常常从侧势落笔。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业与课外训练:

纸张大小:5张不小于四尺四开 内容:写意花鸟

第三章

授课题目:花卉的造型 授课时间: 10课时

授课方法与手段:以讲授、演示、练习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教具与学具:笔、墨、纸、砚、中国画颜料。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见花及叶子的画法,与组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写意方法画的玉兰花、水仙和百合 鸡寇花。 教学基本内容: 玉兰花 水仙和百合 鸡寇花 教学过程:

大部分的花开季节都有叶子,而且这些花卉的叶子很出色。如牡丹、荷花、兰草等。有的花卉题材在作画时是以叶为主,如芭蕉、竹子等。画叶子时要注意它与花头的配合,具体说要处理好二者之间高低、向背、避就、掩映等关系。 (一 )花朵:花朵经常是画面的主题,一般花朵包括花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几部份,花瓣有单瓣与重瓣(复瓣 之分,花形有离瓣合瓣之别,牡丹蔷薇花等是离瓣的重瓣,梨花木棉花等是离瓣的单瓣,牵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单瓣,大部份的花卉都具有单瓣与重瓣的不同品种,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木槿梅花等,花蕊有长短多寡的区别,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蕊都在一起,雌雄异株者仅有小蕊,或仅有大蕊,有的花蕊较明显,有的较隐密,都需仔细的观察,花萼亦因花的种类而异,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丝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长在一长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长,山茶萼像鱼鳞等。

(二)叶:单叶植物从枝或茎长叶时,叶序有对生互生轮生丛生等,复叶植物有的成羽状掌状鸟足状,有的是二重复叶,形式更为复杂,必先了解其生长的规律,才不致在繁杂中发生错误,叶有叶柄与叶脉,形状有尖圆长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三)茎枝:可分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木本枝干挺硬,有些相当粗状,草本的茎大都较嫩,有的变成右旋或左旋的蔓延,有的还长有须状的攀缘茎。

用写意方法画的玉兰花

这是用水墨写意方法画的几种叶子。先用淡墨点画叶子,趁湿用浓墨勾叶脉。

花蕊是花卉的“眼睛”,起提神醒目的作用。画白色以及其它较淡的花,要点重色的花蕊。反之,画那些重色的花,要点浅色的蕊,要使花蕊与花瓣有浓淡的反差。画蕊柱要有力,点蕊要见笔,特别是写意花卉更强调这一点。

水仙和百合

用生宣纸,先用重墨勾画花形,因为写意手法不要笔笔紧接,运笔时不要受轮廓的约束,用笔松一些,着色时也是这样。

鸡寇花

用生宣纸,用写意方法调配颜色直接点染。如画叶子可以先用浅色点叶子,后用重色勾叶脉,也可以先勾叶脉后点染叶子。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业与课外训练:

纸张大小:5张不小于四尺四开 内容:写意花鸟

第四章

授课题目:鸟的造型 授课时间: 6课时

授课方法与手段:以讲授、演示、练习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教具与学具:笔、墨、纸、砚、中国画颜料。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画鸟的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用写意的方法画鸟 教学基本内容:八哥、喜鹊梅花图、麻雀、仙鹤等 教学过程:

用写意方法画鸟不在纸上直接起稿子,是用“腹稿”,为了能够画得准确,必须先从大处落墨,渐次画出细部,一般的鸟,通常都是先从背部开始,次画头,再次画尾,最后相势画腿。

八哥

用写意方法画八哥,可先画背部,次画翼和尾,然后画头部,用黄色调粉勾脚,眼和嘴染淡淡的颜色。

喜鹊梅花图

先画喜鹊,用笔要松一些,不要处处衔接太紧。要给后面的笔墨留有余地。用重墨画完喜鹊后,等稍干时加染淡墨。然后根据作画前自己心中的布局先画梅枝,后画花。梅枝的墨色要比喜鹊淡一些,避免色相上的混同。

麻雀

用写意方向画鸟,需要平时多练习,熟练以后,根据自己的习惯也可以从头部开始落笔。 仙鹤

写意画法要选用生宣纸。先用浓墨勾画仙鹤飞翔姿态,运笔要灵活些,松些。调朱膘和赭石色染天空,用色要淡,一次完成。调白粉染仙鹤,用曙红胭脂染丹顶。

松鼠

这是写意画法,用破笔点画松鼠,用大笔画山石和花卉。然后施淡淡的色彩即成。

镢鱼和蘑菇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业与课外训练:

纸张大小:5张不小于四尺四开 内容:写意花鸟

第五章

授课题目:经营位置 授课时间: 4课时

授课方法与手段:以讲授、演示、练习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教具与学具:笔、墨、纸、砚、中国画颜料。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见的几种构图形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构图中的几种关系 教学基本内容:花鸟画常见构图 教学过程: 宾主关系 虚实关系 纵横关系 开合关系 正局与侧局 全景式构图 碎者整之 整者碎之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业与课外训练:

纸张大小:5张不小于四尺半开 内容:写意花鸟

推荐第6篇:写意花鸟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二)教学重点: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的表现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四)课业类别:

绘画习作课。

(五)学生学习用具装备:

毛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用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六)教具准备:

1.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

2.生宣纸、毛毡、画板、国画颜料。

3.幻灯片及教师放大的范画。

画麻雀的步骤图。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复习旧课:

①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表现形式。

②评讲上一节课学生作品1~2幅,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缺点以及改正的方法。

3.讲授新课(直接导入)

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类的画法。

板书: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4.欣赏《麻雀图》教师作品

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图上共画了几只麻雀?

麻雀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颜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颜色?

5.教师讲解(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板书分析:(鸟的画法)以麻雀为例进行分析

①麻雀基本造型:枣 鸡蛋

②麻雀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6.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口诀: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麻雀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7.学习练习画一只麻雀,教师巡回辅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指导。

8.教师小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学生掌握不够的地方。

9.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麻雀(运用幻灯片)

作业布置: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三、教学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作一些国画常识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法则的理性认识。虽然有了明确的绘画步骤和方法,学生也不一定完全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从实际的操作中得出结论。在练习时多作不同角度、不同姿态的练习,还可以画一些其它的鸟类,这样才能掌握鸟的画法。

推荐第7篇:写意花鸟画教学设计

写意花鸟画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提高临摹和添加的创作方法,进一步体验生宣纸、毛笔、墨、彩、水的性能及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的用笔方法,感受画鸟创作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 【教学难点】

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

(3)出示课题——花鸟画。 【设计意图】传授给学生一些中国画鸟画的知识,提高学生鉴赏画鸟画的素养。了解“缘物寄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花鸟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创作打基础。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

2、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三、小组研究:

【设计意图】渗透画鸟绘画的创作方法之一,通过对比欣赏优秀作品,了解和感悟画家是如何用笔和用墨的。

(1)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

(2)游戏: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 侧锋画麻雀头——点、抹 中锋画翅、尾——短线

四、讨论分析: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五、学生绘画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要求: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六、欣赏展示:

1、师生互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2、教师课堂小结。

推荐第8篇:《写意花卉》教学设计方案

【课 题】:写意花卉(7-8)

【课 时】: 1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写意花卉的基本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写意花卉技法和应用其表现自然花卉的能力。培养对传统写意花卉作品领会、感知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准备学习资料和学具,通过欣赏、观摩、讨论、练习等方法积极参与本课学习,掌握相关笔墨基础知识,努力完成好写意花卉作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和对高雅艺术的关注。培养学生用写意花卉技法表现自然花卉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基本笔墨技法造型。

【教学难点】:对传统笔、墨、生宣纸性能的掌握及写意花卉的构图的了解。

【教 具】:PPT课件、笔、墨、纸、砚等演示用品。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思路:情景引入法,让学生在感官上有个认识,导入新课,播放课件视频“荷花”…(独白:首先让我们共同欣赏一段视频…我想问一下,刚才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感受自然界中荷花的美)。

2.文化内涵:朗诵古诗《爱莲说》理解荷花的寓意:花中君子。对莲花的赞美也就是对品德高尚的人(君子)的赞美,借物抒情。

总结:正因为荷花形象美,寓意也美,所以我们有必要拿起手中的画笔来表达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节课我们就以中国画的方式来表现荷花之美。

(二).讲授新课:

1.中国画基本知识

提问:同学们见过的中国画是什么样子呢?(讨论1分钟)

(1).中国画的分类(据表现方法):工笔;写意(中国画更注重人文内涵的表达,借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

(2)名家作品赏析:讲3幅

突出:以线造型,笔墨变化;构图、留白、疏密变化;(借物抒情;意境美;诗书画印相结合在演示过程中讲)后两幅一句带过。

《荷》 现代 李苦禅

(三).荷花演示(15分钟左右)

a.构图,步骤:1.荷叶(侧锋、泼墨法、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小叶(未绽放开的小叶子用侧锋);

b.荷花(色彩干净,笔尖到笔根色的渐变)花蕾;

c.叶子的茎(中锋) 花的茎(中锋) 花蕾的茎(中锋)

d.等叶子快干时用中锋、浓墨勾叶脉(破墨法里的浓破淡,用浓墨去把淡墨破开),点茎上的小刺。

e.题字(根荷花相关的诗句,时间、作者名讳)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特点?

(四)展示评价:计划展示3个学生的作品

1、(本人)说一下这幅画有没有国画的感觉?你最满意的地方是哪儿?

2、说一下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形象、墨色变化、前后虚实……优点、缺点)

3、这幅画那些地方体现了这节课学的用笔方法用墨方法?说一两句。

(五)小结,课后拓展(见幻灯片)

推荐第9篇:写意梅花

梅花

教学目的:(1)让学生熟悉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工具、材料。(2)让学生体会到传统绘画中的笔墨韵味以及感受到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重点:对中国画的欣赏与体会

难点:用水墨绘画语言来传递感情

教具、参考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请说出一句形容梅花的诗词,并且解释诗词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

设计说明:1.以组为单位采取竞答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体。2.引用有关梅花的诗词来导入,通过对诗词的分析让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以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在文学艺术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点到“岁寒三友”、“四君子”等中国画常用的题材及这些题材所反映的人格精神。 展开:

A.中国画常识 [结合课件讲解]

一.提问:如何欣赏中国画?

设计说明: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总结如何欣赏中国画,可以从书法、印章、布局、内涵、诗句等几方面来评叙。

二.国画表现

根据题材国画可分为:山水、动物、花鸟画、人物画。

根据制作技巧国画可以分为: 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

根据画面内容又可以分为: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

设计说明:运用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三.国画流派

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独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

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二高一陈即为早期著名创始人,二高即为高剑父、高奇峰,陈即为陈树人,其弟子多成名家,形成一海内外华人都喜欢的著名画派。

被称为“岭南画派” 第二代中最出色的画家关山月、黎雄才,无论在审美意识上和艺术成就上都超越了他们的老师高剑父,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关山月的超越首先在于重大题材的开拓和时代精神的体现上,这是“岭南画派 ”绘画革新的灵魂。

关山月的第二个超越,就是以写生为基础,不断的求新求变。这也是“岭南画派 ”不断发展的秘。关山月的国画成就,来自两方面,一是重视写生,眼界开阔,感触新鲜,它饱含生活气息、时代风貌和画家情怀,由于立意不凡,因此显得格调高雅。二是有较深厚的理论修养,特别是对中国传统画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这就有理论作指导,有比较、有鉴别,能够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子。他在艺术上不仅超越了高剑父,也不断地超越自我,在“岭南画派”的继承和发展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设计说明:因为教材中涉及到画家关山月的作品所以在这里选用岭南画派及关山月作为插入的知识点

B.学画梅花

一.提问:请同学说说有关于梅花的知识或故事?

设计说明:了解梅花,为下节课画好梅花作准备。

二.小结:梅花又名春梅、红梅。蔷薇科李属,高可达5一6米。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短,具腺。花梗短,1一2朵右生于

1、2年生枝梢,萼筒钟状,有红,暗红及绿色等。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一2月先开花,后发叶。核果近圆球形,黄色或带绿色,5-6月成熟。 梅花又名“五福花”,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以一种鲜花来寓喻某种情怀,这在文明民族中是一种共有的现象。但用梅花来寄托多种情思,这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是绝无仅有的。

三.画梅花

介绍国画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笔 毛笔以其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落纸易于凝重厚实,中锋、短锋则兼而有之,新笔笔锋多尖锐,只适于画细线,皴、擦、点擢用旧笔效果更好。有的画家喜欢用秃笔作画,所画的点、线别有苍劲朴拙之美。墨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烟、松烟两种,制成的墨称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为桐油烟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泽,能显出墨色浓淡的细致变化,宜画山水画;松烟墨黑而无光,多用于翎毛及人物的毛发,山水画不宜用。

纸 宣纸又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熟宣用画容易掌握,但也容易产生光滑板滞的毛病;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渗透迅速,不易掌握。

画梅花的步骤: (重点讲解)

动笔前先想好布局,最好做到“胸有成竹”再下笔

1.画干:酌浓墨画老干暗部的边缘线,要注意枝干的转折,画亮部枝干的边缘线时要把笔上的墨吸干,尽量让留在笔上的墨少而淡。画树皮时要把笔上多余的水吸干,然后酌浓墨由暗至亮皱檫。

2.点花:分点深花和点浅花,点深花墨要浓、点浅花要用淡墨。

3.画花蕊和小的枝干

4.画背景(背景可以最先画也可以最后画,这要根据画面来安排)

设计说明:结合作品来讲解,这里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可以现场示范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和重点

教学反思:

梅花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以一种鲜花来寓喻某种情怀,这在文明民族中是一种共有的现象。但用梅花来寄托多种情思,这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是绝无仅有的。

推荐第10篇:写意人物

写意人物心得体会

姓名:赵小然

专业:11级专升本美术学二班 学号:111012040

写意人物心得体会

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相对比较晚熟它出现于工笔人物画已经成熟后的两宋时期由石恪、梁楷将书法行草的笔法入画以其天才的创造表现的减笔人物画发展而来的。但在其后的七八百年间再没有出现一个成就斐然的写意人物画大家。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西方艺术以及素描理论的系统传入和影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学派指出中国画的出路就在于以西方的素描造型来加以转化。随之素描也成为了写意人物画的基础训练科目。同时直接以笔墨宣纸放笔直取的意笔人物写生也成为高校国画人物的主修课。

重视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当下精神世界更推动了写意人物画的复兴和发展。随着徐悲鸿、蒋兆和、黄胄、卢沉、周思聪、方增先、刘国辉等一批批优秀画家不懈的写生实践中国写意人物画可算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时期其风格多样、形式活泼、内容广泛具备了超越前辈的优势。

1写意人物画写生技法特点

从技法层面上讲就“小品”和“创作”比较而言写意人物画之“写生”具有更为不易超越的难度因而历史上并未迭起而成峰巅。应该讲,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写生不仅是为锻炼画家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的基础训练。更应该激发出更多的表现手法和超脱巢臼的表述语言,从而自觉地寻找和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

一幅好的写生作品,正体现画家在对象与画面之间的再创造。即在画家与模特儿的面对面交流中,不仅是一种情感的真诚表述,还应更加注重艺术语言、精神内涵和审美形式的高度融合。

写意人物画写生很重视兴会、灵感。要有情势所动,讲意在笔先。要意识到写意人物画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停留在眼睛表面的视觉形象,而是经过眼睛传达至内心的胸中意象。不能仅仅把写生对象当作模特儿,而应该想象对象是一位生活中有丰富情感、鲜明个性和某种特定身份的人物。包括神情姿态、个性特征和情感活动等等。还应赋予某种情绪、情调,直至对表现对象有所感受“心与物化”情满意足,胸中似乎涌动一股非画不可的激情。作画者还要集中注意表现对象的关键部位,形成一种着力于对象的大体外形和不具体确定细节的“视觉闪现”要抓住瞬间的感觉,把一个具体复杂的视觉对象简化为一个蕴藏着张力的、强化了的、夸张了的甚至是某种错觉的基本形。注意外轮廓的大致走向以及外形造成的画面空间关系。

班级:11级专升本美术学2班学号:111012040 姓名:赵小然

第11篇:写意花卉

写意花卉

执教者:杨琼

教学目标: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体验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巧。

教学重点:用写意技法(双勾法、点法)表现花卉的练习。

教学难点:下笔的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国画主题的动画)

一、评比学生作业:展示第一课时的学生作业,一幅水墨浓淡有对比,一幅墨色不变化。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认识到笔墨的变化才是好的作业。

二、情境导入:

1、学生扮小大师展示临摹作品并介绍绘画的心得。老师同步展示画家的作品,了解花卉的不同表现手法及用笔用墨的方法。

2、小结:双勾法、点法(板书)。学生分类不同花卉的表现手法。

2、揭题:写意花卉

三、观察探究

1、教师演示:以学生写生作品为例,如何用笔墨的方法表现创作。

2、思考讨论:用什么方法表现自己创作的花卉作品。

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写生作品用什么方法(简单地展示一下点法或双勾法,然后学生观察讨论这个他在使用这个技法时存在的问题,教师再做纠正,点评)

3、作业要求:

(1)参考写生作品,用写意技法创作一幅花卉作品;

(2)用写意技法临摹一幅花卉作品,加上自己的想象发挥。

5、学生作业(一学生上台创作),教师播放音乐并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增强完成作业的信心。教师巡堂指导。

四、展示评价

1、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2、课后小结。

第12篇:乡村写意

在麦地的边缘

麦浪有时像海浪,翻滚阳光泛起的泡沫,令人感到晕眩。

但麦苗,却依然绿得那么可爱。

远方,除了树,似乎还有一条河,平静,安详,流着同样的波光。

风,在麦地里断断续续,展示一种生命的意象,让久违的麦笛悠扬,唱彻明媚的四月,放飞内心的独白与暮春的畅想。

拔节的声音,是一种微妙的音符,你只能用心去听。

而岁月却在这动人的天籁声里变成麦粒,养育了我们和古老而又多梦的村庄。

一棵庄稼

一棵庄稼长在向阳的农谚里,年景是它的季节。

走过清明便细雨纷纷,那是茁壮的禾苗们期盼已久的云彩之梦。

镰刀到来之前,谁在观赏欲放的榴花?把春色和劳作排斥在回归乡土的概念之外,让树荫下演绎的情节,灿烂成一句俚语或者民谣,浇灌红草莓濡染的乳名,玲珑剔透。

站在林地的边沿,凝望庄稼,静静地听鸟声犹如酥润的雨丝从枝叶间轻轻滑落,你的内心便会有一种美好的感觉,便会洋溢出优雅而又柔曼的音乐……

何必等待收割呢?仲夏的故事往往比成熟的爱情更加诱人,更能让你——

想入非非。

梨花溪轶事

水中没有梨花,梨花开在树上。在草色幽暗的小桥旁边,纯净的梨花、洁白如雪。

风的音色很美。水的涟漪很美。风声与水声轻轻吹拂走动着牛犊和牧童的乡土,让梨花的清香从溪畔的疏林慢慢透出,弥漫在乍暖还寒的多情季节。

梨花一样的女子从桥上走过,雪样的肌肤映亮了明艳的水色,歌声与笑声飘进过梨树林里,花影随着人影动,纷纷扬扬,散落有如妙曼的初雪……

谁家的小伙,桥边凝望,冷不防被溪水溅了一脸梨花的颜色

第13篇:春雨写意

春雨写意

宜兴市阳羡小学五(4)班 宋昀憙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仿佛是调皮的云娃娃惹恼了老天,使它一天到晚都挂着一副阴沉的脸。它还把云娃娃给打哭了,使它抽抽噎噎,清泪涟涟。小雨真是变幻莫测,时而无声,时而淅淅沥沥,下得天潮潮地湿湿的,真不知道它待会儿又想干什么。

雨渐渐地大了起来。大滴的雨缀成一条条“鞭”抽在玻璃上,打在大地上,甩在树叶上。雨水把玻璃冲刷得模模糊糊,看不清外面的风景,只听见由“飕飕”风声、“潇潇”雨水和“沙沙”树叶声汇集成的交响曲。

我推开门下楼,投入雨的怀抱。水汽空蒙、迷幻,扑向我的头、脸。雨星活蹦乱跳像调皮的孩子,待依偎到人的身上时却是温柔的,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雨默默地,但仍能听到一种不可捉摸的声音,如一把古老的竖琴,奏出深沉的曲调,余音袅袅,若幻若真,又似儿时的摇篮曲缥渺在耳边。雨仿佛密了一些,抬眼望,俨然一幅清微淡远的山水画。我在这如梦如幻的世界中漫步,细细品味着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棵树。路旁的花贪婪地吮吸着甘露,花瓣上点缀了些水珠,让人不由联想到美丽姑娘的容颜。小草修长的碧发被润湿了,发梢上还低着没来得及擦干的水珠呢;杨树仿佛被雨给打疼了,每片叶子里都包了一汪“泪水”,风一吹,“泪珠”从叶尖滑落,有的则在叶子上转个圈。

我愿是花,投入雨的怀抱中成长;我愿是小草,成为雨的朋友;我愿是大树,做雨的朋友;我更愿化作小雨点,融入这春意盎然的季节。

第14篇:春雨写意

春雨写意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下个不停一边哼着小调,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雨,好不惬意!

雨不停的下着,这可是开春以来的第一场雨啊!看着窗外那细如丝的春雨,我仿佛看见了大自然中的万物吮吸于水后的各种变化:小草钻出地面,树的叶芽探出头来,花儿含羞地伸出小苞,庄家也变得绿油油的,招人喜爱。仿佛奇迹般的,一切都从冬的沉寂中被唤醒了。沉默了一冬的大地顿时热闹了起来。

雨渐渐的大了起来。大地的雨缀成一条条鞭,抽打在玻璃上,打在大地上,甩在树叶上。雨水把玻璃冲刷得模模糊糊,看不清外面的风景,只听见有艘艘风声,潇潇雨声和沙沙树叶声汇集而成的一支春的交响曲。

不知不觉中,这宏大的声势退去了,天空中飘落下来的只是迷蒙的小雨星。推开窗户,使劲儿嗅这空气,清清爽爽。

向远处马路上望去,只见雨水落在地上汇成了千万条小溪,从马路旁潺潺流过。马路上,人们撑着各色的雨伞,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偶尔过往的车辆,像是水波中穿梭的小船。

我推开门投入了雨的怀抱。撑开伞,雨打在伞上,发出了啪啪的声响。雨星乱蹦乱跳,像调皮的孩子,待依偎到人身上时却是温柔的,像母亲的手臂。

雨仿佛密了一些,抬眼望去,好似一幅清虚淡远的山水画。路旁的话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花瓣上缀了些水珠,让人不由得联想到美丽姑娘的容颜。小草修长的碧发被润湿了,发梢上还挑着些没来及擦干的水珠呢!大树仿佛被雨水打疼了,每片叶子上都含着一汪泪水,风一吹,泪水就从树叶上滑落下来,有的则在叶子上打转儿。

雨来去迅猛,不一会儿,云散了,雨住了,碧蓝的天空出现了一道鲜艳夺目,五彩缤纷的长虹,宛如一座巨大的彩桥,横跨在天际。一阵清风吹来,带来一股浓郁的芳香,使人心情舒畅。

我愿是花,投入雨的怀抱中长大;我愿是草,成为雨的朋友;我愿是树,做雨的伙伴;我更愿化作小雨点,融入这春意盎然的季节。

第15篇:《写意动物》教学设计2

《写意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水墨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技能,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2.技能目标: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通过探索用水墨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水墨画的魅力,学习水墨画动物的技法.

难点:巧妙运用各种水墨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画出有一定意境.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水墨画技法的资料,毛笔、墨汁、笔洗、调色盘、画毡等工具材料.(教师)课件,常规的国画示范工具等.

三、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展示水墨画动画片,(设计意图:学生欣赏,激发情趣)

(2)学生谈谈欣赏体会,与平时所看的动画片有什么区别?设计意图:体会国画的特点.作为新课的课前预习工作)

(3) 导入新课——《水墨画动物》 2.学习探究.

小组讨论,(1)复习水墨画的基本绘画技法:结合原来学过的国画技法,进行练习(用笔的基本方式:侧锋,中锋;墨的干.湿.浓.淡及染色的基本方法)

课件展示各种绘画技法的作品请学生欣赏比较并分析.(2)体会水墨画和其他画法有什么不同?这种差别表现在哪些地方?(水墨写意为主,体现中国画特色,形神兼备,惟妙惟肖,韵味十足,)

课件展示各种水墨画与彩墨画混杂的动物作品,(3)学生观察,自学书本后回答问题:以上画作能否分类,分别是哪两类,水墨画是否等同于彩墨画?两者有何区别?

(4) 课件展示水墨画和彩墨画之间的异同,学生体会其不同的特色和技法. (5) 学生练习彩墨画的两种画法 3.演示启发.

(1)思考:怎样利用水墨来表现动物呢? (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学生观察学习. 画螃蟹.(教师示范)

a.用大羊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三笔画出螃蟹的身子. b.用淡墨中锋,画出螃蟹身体左右的各四条腿. c.接着用浓墨两笔画出螃蟹大螯.

d.用小狼毫蘸浓墨画出螃蟹的爪子和眼睛.

(3)小组讨论:你能分析教科书中的其他水墨动物是怎样用笔用墨的吗?(如熊猫,虾的画法等)

4.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用水墨画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辅导重点是笔墨的使用方法. 5.展示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作体会. (2)教师点评并进行小结. 6.课外延伸

课后请学生搜集国画大师的相关资料及各种水墨画作品,体会技法要点. 课后反思:

禽鸟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他们的兴趣是很高的.要他们真正掌握禽鸟

画的画法,还需要引导学生对禽鸟的形体、结构、动态、生活习惯等作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第16篇:国画写意人物画法教学

写意人物画大致可分为写意线描、写意着色、大写意3类。写意线描是写意人物画的重要基础专业课,也是可独立运用的表现形式。写意线描,着重进行写意型人物画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的最初训练,主要学习用笔课题,同时也研究用墨问题。写意着色,是写意人物画最常见的也是最常用的形式,是在写意线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笔墨方法的训练,但重点应放在用色(包括颜料的性能、用色的技巧与艺术,色墨混用与对比、协调等)课题上。

写意着色可从着色兼工带写入手,并逐渐放开用笔而进入一般着色意笔。着色方法也可先学淡彩着色再研究重彩的表现。大写意,是最大限度发挥写意人物画技法特性、相对难度较大的一种形式,一些传统的简笔、泼墨、泼彩、泼水等技法都可在大写意的大笔挥洒之中得到充分运用。

1。写意线描基础

线描,是写生常用的一种技法,也是最简便的方法。这是一种单以粗细不同,刚柔相间、曲直有别、疏密相对、虚实相衬的线条来刻划形象的技法,也是国画技法中最古的一种。从西安半坡彩陶上就可以看到多变的线描鱼纹了,。拿这些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原始的鱼类化石来对照,可以说明这些鱼纹是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伟大创造。

用自然科学的观点讲,线是面的边界,独立的线是不存在的,既使细如蛛丝的线、在显微镜下也是圆柱体。由于物各有体,有体就有面,有面就有线的感觉存在。先民们就是从这个视觉实践中发现了线、创造了线描技法。

我们运用这种技法写生时,也要根据这个理论,从物体结构上找到线。这个线则是艺术的线,可粗可细,可宽可窄,既有造型的功能,也有抒情的功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奠定了国画技术的基础。初学线描以折枝的大花头入手为好,用铅笔写生便于修改,再用墨线重勾定稿为好。用毛笔墨线重勾时,要注意用笔的变化,随花叶边缘的起伏而起伏,随其翻转而转折,随其结构安排笔的起讫,随其动势注意行笔的疾徐,随其不同质感注意用笔的轻重、顿挫。一般说,粗线宜于表现肥厚的东西,细线则有挺秀,质薄的感觉,直线坚,圆线柔,干笔枯,湿笔润,线的疏密也能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色彩感。一幅线描画稿,可以用匀称统一的线条,也可以用多种变化的线条构成。用墨方面也是一样,一幅白描画可用一致的墨色完成,也可浓浅兼施,求得多样统一。所有这些变化都由作者尊重感受自由调遣。熟练以后,顶好用墨笔直接写生,对象的形神、动势、质感等等,常常会启发我们运用笔墨的变化,创出新的技法,塑造出更生动的形象,这对写意画创作特别重要。

写生不同于照像,可以添枝加叶、移花接木、去芜存菁,使形象更加完美。初学者顶好是就地取材,进行取舍或增益,不要事后加工,以免减弱画稿的生动性。

2。临摹方法

半坡人创造了线描,我们也要不断地创造新技法。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这种创造并不是随心所欲,并不是由他们自己已选定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在那些已直接存在着的,既有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了创造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国画,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已有的创造成果。继不继承,确实有文野、粗细、快慢、高低之分。

知识源于直接经验。临摹是化间接经验为直接经验的有效方法。临摹方法:一是对临,一是背临。对临主要用于工笔画、工笔画的工艺性强,可以笔笔求似。也可以用于写意画的学习,只须领略大意,不必笔笔求似,因为写意画中含有一定的偶然效果,既使原作者,重画原稿也不可能完全一样的。

背临的程序如下:

首先是选好临本。一种是就自己喜爱的画风,选自己仰慕的画家,特别喜爱的作品有利于自己画风的发展。一种是根据自己创作需要、丰富表现技法选择临本的。一种是为纠正自己的用笔习气选择临本的。不管是从哪个目标出发选择临本,都以笔迹清晰的原作为好,至少是质量较好的印本。

其次是读画。仔细观赏临本,领略画意。为此,也要阅读有关作者生平的材料,特别是与此画有关的评论。注意画面的题跋、款识、印章都有助于画意的理解。

三是技法分析。领略画意之后,详审技法特点,推敲画面效果是如何取得的,以及作画工序,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何处起笔等。比如郑板桥学习徐青藤《雪竹图》所作分析:\"纯以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钩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合体,在隐跃间矣。\"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根据技法分析再来斟酌原作使用的器材,主要是:画本是纸是绢,是生纸还是熟纸;作画用笔类别、是硬毫、软毫,还是兼毫;再是用水的质量,是自然水,还是含胶的水。工具和材料是技法的物质基础,如果工具、材料不对头,就很难临得原作的效果,学到其中技法。斟酌好了以后,至少要画好质量近似的东西。

写意画创作要成竹在胸,临摹写意画则要成画在胸才能落墨。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整幅通临全画,也可以局部节临。临摹完成后再对照原本校对一下,分析成败,总结经验。学时要求似,用时则要取长舍短,融汇于我。清人袁枚论诗说:\"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值得很好的玩味。 3。写意画着色和大写意

写意着色除应继续写意线描研究用笔外,主要研究方向转向用墨、用色、色墨结合的课题之中。

中国画中的笔与墨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中的两个方面。笔中有墨,墨中见笔,是传统画对笔墨的基本要求,各种用笔中都脱不开墨色的变化。变化而有韵味却是不易之事,它是随着实践与涵养的提高而提高的。有墨而无笔,则墨中无骨,而无骨之墨易烂易平,从而失去表现力与中国画特殊之笔力感。因此前面所讲到用笔问题实际上同时是离不开用墨课题的。写意着色人物画,尽管将主题转入用墨与用色,实际也是进一步研究用笔的过程。色与墨在艺术上有许多共同的要求,用墨如用色,墨分五彩,而用色需见笔,色中见骨,是用墨用色的传统要求。中国画在形式感上的重要特征是以线为主体的各种不同墨与色的笔触有机、和谐而有韵律感的组合。当然作为用色它还有其他多种艺术表现的要求,而现代写意人物画中对墨与色中见骨的概念又在扩大与延伸,如追求肌理效果等,更多地丰富与强化了墨与色的笔触感。

墨色大致有焦、重、浓、淡、清之分,有枯润之变,有破墨、积墨、泼墨、宿墨、胶墨之法。墨之韵味与节奏产生淡雅、沉厚、丰富、淋漓、滋润等各种不同艺术趣味,并以此表现物象的某些形体与质感,意境与情趣。用墨的诀窍是在变化中求统一,这变化可以是各种墨色之间的对比,也可以是墨色本身的韵律感、丰富感、肌理感,因而用墨一般有两种倾向,一是对比中求统一,另一是统一里求变化。前者追求丰富而鲜明,后者则应和谐而不单调。

墨法中最常用的是破墨法。由于生宣纸的渗化性与排斥性,水的含量以及落笔的先后不同,可使浓淡之墨在交融或重叠时产生复杂的艺术趣味。具体讲可分浓淡互破、枯润互破、水墨互破等,而这其间含水量、速度、落笔相隔之时间、纸性与墨质、笔类与笔型都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如同样的含墨含水量,由于下笔速度快慢不同,会引起宣纸与笔接触的瞬间的长短,这样在宣纸上反映的浓淡及渗化度会因所吸的墨与水多少而不同。如果两笔之间相隔时间长短不一,也会因先落之笔痕干湿度以及渗化范围大小不一而与后落之笔的交融中产生不同效果。羊毫与狼毫因吸水放水量不一样,作破墨效果润枯度也不一样。鲜墨与宿墨、胶墨,用破墨法都会产生极不同的效果

鲜墨清醒华滋,宿墨古朴而浑厚,胶墨凝重而生涩。纸质优劣或渗化性不同,用同样之水分与墨色,效果也会大异。油烟墨、书画墨汁、松烟墨、墨胶以及广告墨色都会在宣纸上产生不同趣味,而这些不同性质的墨,会因不同质地的纸产生大相径庭的效果。因此墨法的掌握需要的是实践与个人经验的不断积累。

积墨法,山水画中用得较多。所谓积墨是指各种不同墨色、不同笔触的不断交错重叠而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给人以浑朴、丰富、厚实之感。积累时每一层次的笔触的复叠,一般在前一层次的笔触干时才进行,而笔触的相叠必须既具形式感又能表现物象。积墨时,湿笔比渴笔更难,因为湿笔之积累,易臃肿呆俗,不易追求到苍郁淋漓的效果;而渴笔不但容易疏松灵秀,如有败笔时,也容易补救。渴笔之积累应防止松散纤弱。湿渴混积是最常用的技法,搞好了可出现浑、秀并呈之效果。积墨法在人物画中一般用在画毛发,粗质感的物件与衣着,老人的皮肤,以及表现某些对比及气氛中的特殊效果等。

宿墨之法。宿墨是因室温偏热,而使所研的新鲜之墨胶与墨发酵分离而成的,这种变质之墨可能在偶然中被画家发现其所能产生特殊艺术效果。宿墨因胶部分或全部发酵、墨粒游离引起沉淀,这样便会在宣纸上时凝时化,而且笔痕清晰,不易渗化或覆盖。宿墨不如鲜墨之墨色有光泽,但却乌黑而浓郁,作画时,往往因其各种笔痕不易相融重叠,以及部分未发酵之墨的偶发性的渗化而形成一种特有的奇趣,从而使宿墨法自成一格,并被历代画家所青睐。

泼墨法,是指随笔将多量的不匀之墨水挥泼于宣纸上的作画方法。这种挥泼而成的笔痕、水痕,有一种自然感与力度,但有很大的偶然性与随意性,是作者有意与无意的产物,容易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效果。泼墨法往往和大写意联系在一起,适用于追求情趣、感觉以及在造型上无需很严格的题材与物象。如画衣着宽松不定型的人物,画活动中或舞蹈中的简笔型人物,或画处在风、雨、雾、夜中的人物,都有利于泼墨法的发挥。

指墨法,是以手指为笔作画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早在唐代就有\"以手摸素绢\"作画的记载,但真正形成指墨法,是清代高其佩,他在前人基础上发展与完善了指墨的技法。指画实际是运用手指头、手指本身,甚至手掌部进行作画,一般地说,手部的凹凸与皮肤是贮水器,附在手部的墨水沿着手指不断流向指尖,利用手指指甲与指尖肉进行作画。指甲无需太长,半厘米左右足够了,太长容易使所画的痕迹单薄,甲与肉同时接触纸而容易产生较厚重之效果。五个手指可以分别运用,也可以连续运用,也可

二、三指合起来使用,甚至手指各关节与手掌有时也可配合使用。为了蘸水方便,也可用小碟盛墨水,凑在手边,边蘸边运指。指画用纸不宜渗化度太大,应用豆浆纸、煮硾笺或者熟宣或相当渗化度型纸。

胶墨法,是指以参胶之墨作画的技法。参胶可先参和在墨中,使墨成重胶状,也可墨与胶随时边参边画。胶墨在宣纸上因胶与墨之间比水与墨之渗化困难并且容易产生不均匀,而我们正是利用这种特殊性能去表现某些新的感觉。胶墨画法自古有不少人运用,如任伯年、吴昌硕、蒲华都是用胶墨的能手。胶墨之痕在干后仍有新鲜而湿润之感,而且水所渗成的边圈包围透明的墨韵、墨块之效果,常为画家所利用。

墨法并非仅以上几种,新的墨法也在不断发现和试验,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总结。

色,可以分为颜色与用色,在古代写意人物画中,用色居从属地位,水墨为上,水墨为主,用色特别是用重色的作品很少见。近代与现代的写意人物画用色开始增多。

中国画颜料,原先都是直接取自矿物与植物,朱砂、朱磦、赭石、石青、石绿、石黄等都以矿砂加工而成,花青、藤黄、胭脂等取用植物之汁加工而成。现代使用之颜料,已打破原先之框框,许多水彩色如群青、紫、洋红、曙红、铬黄、天蓝、大红、柠檬黄等等都成了经常借用之色,甚至部分水粉色也时而掺和用之。颜色中矿物之色与粉质色不易渗化,却极易沉淀,一般地说,植物质与非矿非粉之色渗化度大,也不易沉淀,可是真矿物之色有不易褪色之优点,而其他之色到一定年代画面便会褪色,难以长期保存。

写意人物画用色有原色、调合色、色墨三种。古代之绘画以原色为主,写意人物画也如此,而且以淡彩居多,现代写意人物画用色品种繁杂,手法也随之增多。原色与墨色之间有天然之联系,以墨为主的画面原色会显得单纯、醒目,有协调之感。而以原色为主的画面,墨色也会具清晰明亮之效果。现代的写意人物画,原色使用仍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对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美术中使用原色的研究和汲取,从而使现代写意人物画之原色色调比古代要丰富得多。

现代写意人物画注重画面的色彩调子,促进了对调合色使用的研究。如西方绘画,特别是水彩、水粉画的用色方式,现代工艺美术的色调处理,磨漆画的色彩感觉以及对自然界新的审美视角的追求等等,都是影响中国写意人物画的调合色使用的重要因素。但中国写意人物画调合色研究的基础重点应放在固有色的变化上,对光源色研究与利用不能作为重点。调合色应在表现丰富多彩固有色的变化上多下功夫,从色块的并置效果中求得大统

一、小对比、丰富而协调的效果。

在古代作品中,用色一般不打破物象原来不同固有色之间的界限,在现代之作品中,有的仍沿用这种手法,但已开始按画面需要与作者的主观感受去概括与处理画面的色彩,或打破固有色之间的界限,或归并同类色甚至按气氛与表现的需要改变原有的色相等等。这些手法虽然超出固有色的色相与界限,但仍需以所表现物象为依藉,尊重特象的总体感受与印象,否则容易失去生活的浓度,并养成用色上类型化、概念的习惯。

色墨是中国写意画很有特色的一种表现手法。由于生宣纸有渗化性的特点,色、墨、水的互相渗融过程会形成无穷的极为丰富的色墨深浅层次,如果蘸墨技巧较高,水、色与墨又会在落笔前的毛笔笔端先形成丰富的层次,如果运笔时这种笔端的变化与宣纸的渗化度利用得当,便会产生只有中国写意画才具有的神奇效果。

色墨的混合使用,应该注意几点,一是墨与色在调色盘中不能过分地调搅,如果调搅过分均匀,画面上易形成呆板的效果,如果嫌调合太匀,可在落笔前再蘸水以造成笔端色墨的再次不匀均。二是含水之笔蘸墨与蘸色后可不在盘中再调和,即直接落笔在纸面上,边运笔边调和,同时也边表现,让色、墨与水在纸面上进行自然的交融,从而色与墨可保留各自原本的明亮度。三是通过不断实践,提高把握笔端色墨分量以及落笔后效果的能力,特别是落笔后从浓到淡的反复涂抹,从而使色墨的对比、层次、比例在运笔中产生由强到弱的丰富而自然的色墨之阶。四是白色与墨的混合使用会形成特殊的区别于淡的银灰色,如果与新鲜纯淡墨并置使用,会产生微妙的韵律感。色墨混用会增强色彩浑朴感,又会使墨色增添层次,并容易使画面减少火、俗之气。不过一幅画面不宜普遍使用色墨,这样容易花和碎。调合的色墨与不调合的色墨可结合使用,以便画面更耐看一些。近代历史上有许多色墨运用的高手,如吴昌硕与任颐、齐白石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这方面的范作,有待于进一步继承与发展。

水的使用。画写意人物画离不开用水,笔、墨、色的特色的发挥很重要的因素便是用水,\"墨非水不醒,醒则清而有神\",画面要有神韵,首先必须掌握用水技巧。用水涉及笔端含水多少,纸与笔的品类,用笔的速度及接触纸面的时间长短,用笔的力度与方式,还有水本身的不同性质等等。譬如,笔端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画面渗化的结果,而同样的含水量,在不同的用笔速度与力度情况下,又会产生不同的枯湿感。含同样水分的软毫与硬毫,因为软毫放水慢,而硬毫放水快,会产生不同的笔痕,而不同性能的纸质又会直接影响水分渗化度的大与小。同样的含水量又会因中、侧、卧、逆的不同用笔方式而产生不同效果。如中锋水顺流,侧锋与卧锋水不顺流,而逆锋又会因笔毛时紧时散而减少笔毛与纸接触面,使宣纸无法集中汲取笔端所含之水等等。而水本身的不同性质又会影响其与色与墨的调合效果,如清水、混水、矾水、胶水、酒水作为调合之用,或者单独使用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趣味。清水是最常用的,前面提到的笔、墨、色的效果,指的是清水的作用。混水可使色泽稳重,矾水可使色墨之笔痕清晰,胶水可减缓渗化速度,使部分色墨似化非化,并保持湿润之感觉,酒水可加速渗化范围,也会使有的色与墨沉淀等。不同的水如果先入纸面都会在生宣纸上形成水晕与笔痕,而这种水痕产生排它性,使后敷之彩与墨无法将其全部覆盖。从而保留住隐现程度不一的痕迹以表现某些特殊的效果。大量的清水又可以部分地冲移未干之色与墨的痕迹,或直接冲渗入色墨之中产生新的水痕。

勾勒是中国画用笔的主要形式,勾勒表现的难度也最大。单线勾勒明确而暴露,因此比其他用笔形式更需精心设计和具有较深厚的功力,才可能使画面笔笔讲究,有力度、经看,笔与笔之间要有呼应,节奏,构成疏密有致,浓淡与枯温得当。改变传统线的用笔方式,追求新的形式趣味,追求总体上线的节奏感与造型的整体感。笔简而意繁。勾勒应尽量洗练,必要时勾勒可重新按需组合,精取大舍,甚至改变物象的原本形态。注意每一笔功力的体现,笔与笔之间的刚柔、曲直、浓淡的对比,互相之呼应与韵律,主体构成的用笔应尽量反复斟酌。以勾勒、皴擦、渗染等手法为主,画面可将扎实与虚松结合起来,并注意实而不板、松而意到的效果。

生活小品。尽管是即兴的随笔画,但平时必须大量积累有情趣的生活速写之素材,毛笔速写与其他速写均可,在这种速写的基础上进行小品构思,促使想象力的发挥。拖泥带水,边勾边涂抹,一气呵成,以期达到自如、生动而浑然一体的

艺术效果。充分利用宿墨湿中见笔、似渗非渗的性能,宿墨一般地说以湿笔易出效果,枯笔则特点不明显,因此凡以宿墨作画,可多用湿笔、饱和之笔。以疏松的枯笔为主的表现能给人以苍劲之感,枯而凝练是掌握枯笔的关键,利用枯笔所产生的飞白,作适当渲染,通过细心的收拾,使画产生松动而整体的效果。打破常规的线的组合方式,使点与线形成有机结合的格局,并改变线的肌理效果,但保持传统线的讲究功力的基本特点,以丰富线的艺术趣味,同时提高线的表现力。各种技法的结合使用,枯、湿、皴、擦、点、厾、渗、染的有机组合以更充分地表现物象,落笔前对线、点、面的安排,可有个大体的设想,以使画面整体自然、丰富。

采取总体统一而局部对比的手法。总体上笔法的统一,使主要支撑形体的用笔有足够的。强度,构成合理优美。局部的对比,可虚实相间,以突出主要的部位,各种局部的对比手法又都必须自然地融合于总体的统一格局之中。

第17篇:大班写意教学活动苦瓜

大班写意教学活动:

《有营养的苦瓜》 线描画

活动目标:

1、给每组提供实物苦瓜进行观察,捕捉苦瓜的表面、横切面的外形、局部和细节特征,用点、线、面刻画苦瓜的表皮或内部细节。

2、鼓励幼儿发现别人没有的细节,并能大胆、细致刻画,用线肯定。活动准备:

实物苦瓜组合。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话题

1、出示苦瓜

提问:这是什么?

你觉得像什么?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你在它的身上还发现了什么?(局部观察苦瓜身上的纹路)

如果我们要把画下来,我们可以怎么画出苦瓜身上的纹路?

用点、线、面描绘苦瓜的外形及表面。

2、出示苦瓜切对半的图片

现在我们把苦瓜切开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苦瓜的表皮、肉、籽

(引导幼儿用线、点、面把它区分开)

3、出示切片的苦瓜

你觉得它像什么?花朵 。。。

二、幼儿进行实物写意《苦瓜》

师:苦瓜身上这么多的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我真想马上拿画笔把它画下来。你们看,鱼儿已经做好了准备,它们邀请你们做它的画家呢,你们愿意吗?如果你还发现更多的东西,请你一定要把它画下来。 现在我们先找个位置坐下来,再仔细观察一遍,然后再画下来。

1、鼓励幼儿把观察到的金鱼画出来。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3、展示金鱼写意作品。

请小朋友说说,你是从那几个角度观察的?

4、活动延伸

装饰、涂颜色、画背景。

第18篇:中国画的写意动物教学设计

中国画的写意动物教学设计

学科:美术

任课教师:韩西庆

年级:初中一年级 课题:中国画的写意动物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中国画的性质、画法、写意画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

2、能力目标:能熟悉中国画的写意风格,并能利用其方法完成一幅写意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画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独特艺术传统,真正的理解中国画的写意特点,并顺利完成一幅中国画写意作品。

三、教具学具:多媒体、教材、笔、墨、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板书课题)

1、回顾中国画的工具、用笔和笔墨变化的特点(学生回答)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立意、造型、笔墨、色彩、构图及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段上,具有很强的艺术个性。

2、讲授中国画写意画的特点,及动物写意画的表现特点。掌握其基本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播放图片、图例) 联系实际,启发场造型思维。学生对比实物图片及中国画图例,体会中国画写意独特的艺术魅力。

3、教师现场演示禽鸡(猴)的画法(学生观察、体会) A. 禽鸡(猴)的结构图例表现

B. 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禽鸡(猴)的作画步骤 C. 分染上色、修饰完成作品

4、布置作业

利用老师讲授的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理解完成一幅中国画的写意作品。(播放音乐,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表扬)

(三)、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画的写意风格特点,并理解体会,完成了一幅作品,在今后我们课下更好的体会作画步骤及写意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多观察、多写生、多训练,从而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四)课后自评

第19篇:《写意花鸟画小品》教学设计(修改稿)

《写意花鸟画小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写意花鸟画小品》属于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装点我的居室 活动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涉及到的写意花鸟画知识包括:写意花鸟画艺术特色、笔墨特点、用笔用墨方法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以前的美术相关学习中,初步了解了中国画的知识,也学习了居室装饰的初步知识。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能力。

三、课题:写意花鸟画小品

四、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花鸟画的知识,初步掌握写意花鸟画技法,学习利用传统绘画形式美装点居室的方法,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尝试操作、教师示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学习中国花鸟画相关知识,基本掌握写意花鸟画绘画技法,完成一幅简单的中国写意花鸟画作品,美化环境(居室)。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及有序的工作习惯。

六、教学重点:学习中国水墨花鸟画知识,初步掌握水墨花鸟画技法,以及用中国传统绘画美化环境的方法,培养美化生活的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七、教学难点:掌握中国水墨花鸟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技巧。

八、教法、学法:观察欣赏、尝试操作、教师示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

十、课前准备:

1.教师:教材、多媒体资料和设备、中国画工具材料、教师范作等。

2、学生:教材、中国画工具材料、课前收集的各种资料等。

十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中国古典风格的建筑及室内陈设装饰的视频资料,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引导学生说出室内装饰的中国元素,引出写意花鸟画在室内装饰方面的作用。

2.揭示课题,并板书:写意花鸟小品

3.口述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二)导学:

1.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

①分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走访艺术家工作室、参观国画展览、花鸟画作品、网络相关等信息。

②指名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学习多方面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增强信息共享意识。

3.作品欣赏:

①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出示的写意花鸟画作品和教师范作、学生作品,指导学生作品欣赏方法,并交流欣赏收获。

②尝试找出自己收集的适合自己居室装饰风格的花鸟画作品,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③教师对欣赏环节做阶段性学习内容和情况的评价,重点内容(写意花鸟画风格特点等)及时板书。

4.学习水墨花鸟画的知识,尝试操作练习。

①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分小组学习水墨花鸟画的知识,并尝试操作练习。

教师提示学习方法:可以看教材介绍、看课前收集的资料、研究名家或者教师作品、同学间讨论交流、请教老师、观看老师示范等。

教师适时结合多媒体设备示范写意花鸟笔墨技法,化解难点。 ②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总结交流水墨花鸟画知识和技法。

③教师对本环节进行小结性评价,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写意花鸟画的知识和技巧,对重点内容(写意花鸟笔墨知识等)及时板书。

5.装点居室设计:

①教师提出具体作业要求:根据自己居室的特点来设计水墨花鸟画的内容、风格与形式。

②学生以独立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幅写意花鸟画小品,并写出装点居室的简单规划设计。

③提示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并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④轻声播放古典音乐作品,烘托课堂气氛。

(三)评价:

1.小组长指名组内作品参加全班交流,先由小作者进行自我评价,并描述自己的居室装点规划,再指名其他同学互相评价。

本环节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作品评价方法,培养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养成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作品意识和习惯。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课学习收获进行交流、总结和记录。3.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学习内容及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小结评价。

(四)拓展:

运用本课学习的知识和技法,装点自己的居室,美化生活环境。 十

二、板书设计

第20篇:写意花卉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时间: 班级:

课题:写意花卉技法 课时:48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写意花卉理论常识。

2、掌握用笔、用墨、用色技法,学承传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思维的延展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笔墨情趣和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传统技法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难点:笔墨情趣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授、发现法、欣赏、示范、演示、练习、辅导法。 教学准备:范画、工具材料。

第一章 花鸟画概述---写意花卉技法

一、导入

引导学生分析常见的植物,导入课题。

二、教师讲解主要内容,学生做笔记。

引导发现写意画的技法:常指用笔、用墨、用色技法。

(一)、点染法

1、点染法是写意花卉的主要表现技法之一,是用毛笔蘸墨或色直接点染而成的画法。

2、点染法分:点染

点簇

点厾(du)

点渍

套点

(二)、勾勒法

1、勾勒法是写意花鸟画的常用技法,要求意在笔先,笔无凝滞,一气呵成。经常运用挑、剔、拖、捻、转等笔法。

2、勾勒法分:细勾

粗勾

率勾

(三)、勾染法

1、勾染法是勾、染互用,多是先勾线,后点染或晕染。染的方法非常多,还可应用工笔染法。

2、勾染法分:细勾细染

粗勾细染

细勾粗染

粗勾细染

(四)、泼墨法

1、大笔饱墨,随笔皴刷,淋漓浓淡,一遍画就谓之泼。趁先画的墨未干时,再用浓墨或淡墨画,谓之破。

2、破墨法分:浓破淡

淡破浓

干破湿

湿破干

3、在墨色中加其他物质,也会取得不同效果,如加入胶水、矾水、甚至盐、酒精、豆浆、牛奶等。

(五)、没骨法

1、没骨法是不勾勒轮廓,只用着染色彩的水迹形成花叶。和一般写意画相比,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求造型更加严谨、精确。 (2):落笔干脆、利落、洗练,笔法灵活而不乱。 (3)、经常运用撞水、撞粉、撞色等方法。 (4)、花筋、叶脉加意表现,多用细线勾勒,往往用同类色勾而很少用墨线。 (5)、花蕊和花丝等都要画得工整精细,有较大夸张,是点睛之笔。

三、教师演示技法,学生做笔记。

1、色点、墨点时技能技巧。

2、勾染技巧。

3、泼墨破墨技法。

4、没骨技法。

四、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作画时要意在笔先,胸有成竹,首先要求学生熟悉花卉生态特征,才能大胆落笔,一气呵成。

五、小结

学生要反复实践掌握技法,理论与实践练习很好地结合起来。

六、布置作业

练习小品画一张。

七、教后反思:

画外功在画写意画时会不经意地突显出来。“写意”之“意”有人俗,有人雅,不可一味斥俗而一味求雅,物极必反。雅俗共赏,于学生很合适。作为一名教师,要很负责任地引导学生欣赏名家画作,不要自己不喜欢则一味排斥,自己喜欢则一味追捧,评价时要有理有据,使人理解和善于欣赏不同风格的画作。

第二章 写意梅花技法

一、导入

复习花卉常识,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梅花的生态特征,导入课题。

二、主要内容

欣赏范画,研究梅的生态特征,研究用笔、用墨、用色技法。

(一)、梅花的生态特征

梅,蔷薇科,落叶乔木,株高约5—10米。

1、枝干特征:分老干和当年新生枝,老干深灰褐色,新枝灰绿色。

2、叶的特征:芽为落叶果树中萌发最早的一种,叶阔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

3、花的特征:花每节1—2朵,单生或两朵齐出,无梗或具短梗,多为白色或粉色, 或红色,花瓣五枚,单生,也有重瓣品种,于早春先叶而开,有清香。花芽着生在长枝的叶腹间。雄蕊多数,离生。

4、果的特征:核果球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时一般为黄色,味酸。

(二)、分析发现技法特色

1、笔的选择,一般用提斗、兰竹、白云笔。

2、纸的选择,生宣纸和洒金宣、粗纤维皮纸的效果不同,要根据画面需要和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用纸。

3、颜料,根据浓淡变化和浓艳饱和度选用水色和石色。

三、教师做范画,边示范边讲解。

(一)、分析花的姿态

1、花的姿态分作正面和背面

2、根据开合程度分作全放、将放、含蕊、花包。

3、根据花头的不同朝向分作偃姿、仰姿、平姿、侧姿。

4、花蕊、花蒂、花萼、花柄的姿态随花瓣的变化而变化。

(二)、枝干的姿态

老干沧桑斑驳,老枝、新枝为前后左右互生,分杈处理较粗,越往梢部越细,疏密有致。 画法步骤:

1、枝干 (1)、梅根老干

提斗笔湿笔舔浓墨,侧峰压笔皴走画老干,兰竹笔稍湿多舔浓墨,中锋用笔挑勾轮廓。注意行笔徐疾快慢和感情的运用,不要调一笔墨画一笔,要一笔画完,再稍为添加,要画出墨色的浓淡虚实变化,分出老干的阴阳面。

(2)、老枝、新枝

兰竹笔稍湿舔墨中锋用笔顿笔画分枝,分杈处要顿笔狠一些,留出画的位置。中锋用笔勾新枝和苔刺,注意用笔的快慢和枝干的疏密虚实变化。

2、、花

大白云或中白云湿笔舔朱砂,舔透,厚舔,再舔大红,笔尖舔曙红,中锋偏卧锋用笔点花瓣,注意正反偃仰平侧的搭配。最后点花苞,舔一笔色画一小枝画。趁半干时点花药、勾花丝、点花萼、勾花柄,注意姿态朝向要随花瓣的变化而变化。

(三)、检查画面效果,看章法布局和留白是否合适,落款落印。

四、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要求学生做好笔记,细细回味作画过程,总结用笔、用墨、用色技法。

1、画老干用皴擦、勾勒法。

画新枝用勾勒法。

2、画梅用点染法。

花蕊用点染、勾勒法。

花萼、花柄用点染、勾勒法。

3、画花先调朱砂、大红,再调胭脂,不要专门调好待用,要直接调在笔上。

4、用的中锋、侧锋、卧锋用笔技法,实践中要灵活运用,不要死搬照套。辅导时强调学生感情的投入,要大胆、心细,不要依葫芦画瓢,小心谨慎。

五、小结

练习过程中要城主于胸,掌握好章法布局,经营好空间位置,这是每节课都应落实注意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本周内完成一张梅花。要求选择著名画家画册范本。

七、教后反思:

我觉得,学生只有很好地了解了花卉的生态特征,掌握了技法要领,抓摸一下感觉,是很好临摹到位的。传统技法的学承把握不要求死搬照套,一定要注意感觉感情的把握。

第三章 写竹技法

一、导入

复习画梅技法,引导发现竹的生态特征和技法。

二、教师引导讲解主要内容

(一)竹的生态特征

竹,禾本科,竹亚科,禾本科的一个分支。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的通称,约有1225 多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通常有丛生竹和散生竹。有名的种类有:刚竹、淡竹、斑竹、箭竹、方竹、毛竹(孟宗竹,楠竹)、绿竹、刺竹、长枝竹、麻竹、桂竹、紫竹、凤尾竹、琴丝、湘妃、斑叶、花身、佛肚、龙鳞、碧玉、鸡爪、版纳甜竹、毛竹、水竹、花竹、苦竹、黄竹、赤竹等。

1、根

根系发达,于地下葡萄的根茎生发须根。

2、竿、枝

分作地上空心分节木质茎,和地下根状茎,节明显,各节生芽发枝,复合分枝;地下 茎各节的芽可萌发成地下横走的竹鞭与地上的竹竿。、

3、叶

竹竿上的叶柄叫叶鞘,竹枝上的叶为营养叶,披针形,具短柄 。

(二)引导学生发现分析技法

1、笔的选择

兰竹笔、提斗笔

2、纸张的选择

可根据画面需要和喜好选择酒金宣、皮纸或生宣

3、用笔、用墨技法

中锋,侧锋用笔,勾勒,点染法

三、教师作范画,学生做笔记

(一) 竿,枝的画法

分作粗竿和细竿画法,粗竿用提斗,细竿用白云。 白云湿笔舔少许墨侧锋用笔画竹节 ,每节起收笔时顿笔,两节之间留空隙,用笔速度要快,趁湿舔浓墨中锋用笔勾节结。

兰竹笔稍湿舔浓墨中锋顿笔勾竹枝。

(二)叶

兰竹笔湿笔身舔浓墨中锋用笔画竹叶,起收笔时提笔,形成提、按、提的规律。 叶的形态组合:

① 一笔:横舟;偃月②二笔:鱼尾;雁尾③三笔:飞雁、金鱼尾;个字;川字④四笔:落 雁;交鱼尾;一川式;重八;分字⑤五笔:交鱼雁尾;飞雁⑥六笔双雁⑦七笔破双个字。 注意竹叶的前后穿插遮挡关系和疏密关系。

四、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1、笔法的把握

2、经营位置

3、力度的把握

4、笔墨意趣

五、小结

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领略学承传统技法。

六、布置作业

完成竹子一幅,尺寸不限

七、教后反思

有的学生老想追求与临摹的原作画成一模一样的,我给她们讲这是不可能的,满树的 叶子看起来是一模一样的,其实是不一样的,笔墨意趣相投,技法对路就错不到哪里去,为什么要画成一模一样的呢?这样下去不成制作假画了吗?临摹学习,旨在传承传统,不要死临摹,时间长了会迷失自我,这样就违背了我们教学的本意。

第四章

写兰技法

一、导入

引导学生领悟文人的骚,欣赏范画,导入课题。

二、教师讲解主要内容,学生做笔记 引导学生分析发现兰的生态特征

(一)兰花:别名兰草,兰科。由于地生半大部分原生中国,地生兰又称中国兰,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园节品种。

1、根

丛生须根,肉质,间成从须根上生出分节支根。

2、茎

没有明显的茎,在根叶相接处有一肥大的假球茎,另一种茎是花茎,外面包覆着数层苞叶。

3、叶

可分淡寻常叶和苞叶二种。从假球茎上簇生出的叶称为寻常叶,呈线开成带形,无明显叶柄 ,叶束都一次生成,钱缘或边缘有细锯齿,平行脉,常绿硬竿质,叶面大多为暗绿色,叶背较灰,叶稍尖锐或圆钝。

4、花

兰属的花都为不整齐花,草生或由多个具长短略等的花柄的花,着生长在长花茎上,排列成总状花序,花的构造:六瓣一蕊(柱蕊),分为三轮最外面一轮是形状相似的三片萼片,称为外三瓣,中间一轮俗称为内三瓣,共上侧二片纵生平行,比外三瓣略短,俗称棒瓣。下侧一片俗称唇瓣或舌瓣。(呈绒毛状,上面散布红色或紫红色点块,具有这种颜色的称为荤瓣花,如舌上呈纯绿、白、微黄色称为素瓣花,最里层为雌雄蕊所组成的柱蕊,俗称鼻或香子,它是蕴藏香气的部分,柱蕊项端为雄蕊,外有花粉盖,内有花粉室,花药无柄)

(二) 和学生一起分析用笔用墨技法

1、笔的选择:兰竹笔,白云笔

2、纸的选择:根据画面需要和自身喜好选择纸张,可选 酒金宣,皮纸、生宣等

3、以中锋用笔为主,勾勒,点染法为主

三、教师做范画,学生边看边做笔记

(一)经营位置

1、打腹稿:

也可用笔杆留痕找位置

2、起笔时要胸有成竹

(二)叶、花茎

1、簇生叶聚鲫鱼头,交、破凤眼,转螳螂肚。

兰竹笔稍湿舔浓墨,中锋用笔从叶根部向稍部发笔,注意用笔快慢和力度,起笔时屯笔藏锋或提笔藏锋,行笔时注意捻、转、顿、挫、转、折变化 ,叶的组织交互要疏密有致,交互凤眼、破凤眼、螳螂肚不能过多,要巧妙安排

2、花茎

兰竹笔稍湿舔少许墨勾花茎,要挑而不飘,透出力度感。

(三)花

白云笔湿笔笔尖舔墨点花瓣,花的正背偃仰侧姿态要刻画生动,相映成趣,点花药,名短柄。

四、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1、悬肘悬腕发力方法

2、叶、花的穿插组织规律

3、笔性、纸性的驾驭

五、小结

写兰时要心无杂念,静心才能去画画的躁气,要体会文人的心境。

六、布置作业

本周交一幅兰,大小不限,要临名家范本。

七、教后反思

文人画非一日之功可以心领神会,要具备画外功,浮躁是现今许多人根本去不掉的习性,学生一周内学得一些皮毛是情有可谅的,有些画家学画文人画,称自己是新文人画派,其实学的是三古时富有文人的排场,饮豪酒而弄丝竹,居靓宅而座高朋,甚而至于驱车驭骑,张帆布舟,饵花饮露,奢靡到极致,真文人,着一领布衫他也是文人。

第五章

百花技法

一、导入

让学生讨论自己所认识的花卉的种类,导入课题

二、教师讲解主要内容,学生做笔记

百花之种类繁多,无不争奇斗艳,从大的类别讲,可分作几种?两种,草本和木本,如我们之前画过的牵牛、葫芦、梅、竹,不论什么样的花卉,技法上是万变不离其宗。

1、枝、干、茎、柄等线之勾勒法

2、花的点染,勾勒点染法

3、叶的点染,泼墨、破墨、皴擦法

4、蕊的点染、点厾法

5、底色、背景的率勾、点渍等技法 这是举个例子来讲讲技法:红山茶技法

(一)、山茶花的生态特征:又名茶花,山茶科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4米,树干平滑无毛,叶卵形成或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革质,表面亮绿色,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腑或枝顶,单瓣,花瓣近于圆形,5-7片,呈轮覆瓦状排列,花朵直径5-6厘米,花瓣先端有凹或缺口,基部连生成一体而呈筒状,苞萼9-13片,覆瓦状排列被茸毛,花梗极短或不明显,变种重瓣花瓣可达50-60片,花色有红、白、黄、紫等,花期因品种不同而不同,从十月至来年四月都有花开放,

(二)、红山茶的用笔、用墨、用色技法

范画《红山茶》是一幅小品花卉画,表现的是折枝花卉,画面布局贴切,自然,花姿婀娜娇艳,笔墨爽利,临摹时应注意:

1、笔的选择:用大白云,小白云,兰竹笔各一支

2、墨、色的准备:液体墨、花青、藤黄、朱砂、大红、曙红、胭脂。

3、纸张的选择:白色的生宣纸或皮纸。

4、画片步骤: (1)花头

花是红色单瓣花,画时要表现出花瓣的质感,色泽和姿态朝向

① 大白云湿笔舔藤黄,多舔朱砂,笔尖舔曙红,中锋偏卧锋拧笔点花瓣,待半干时用曙红收拾一下暗部

② 小白云多舔白粉中锋用笔点厾法画花药,点雌蕊,中锋用笔勾花丝,要趁 花瓣半干时进行,稍后小白云舔藤黄真花丝空白。 ③ 大白云舔花青调藤黄,笔尖舔墨中锋偏侧锋点花萼,待半干后,兰竹笔中锋用笔勾花包,勾萼片。 (2)叶子

①大白云舔花青,稍舔藤黄,再舔墨,也可以套点:先用墨笔点染,稍干后再用色笔点染,中锋偏卧锋或卧锋用笔点叶片,左一笔右一笔两笔画成,画在笔时快还向右边扫笔,画右笔时快速向左边扫笔

② 待半干后,兰竹笔干笔舔浓墨勾叶筋,可以趁快干时再复勾一遍。 (3)枝条

①兰竹笔舔花青调胭脂,藤黄,中锋用笔勾茎枝,待快干时,舔浓墨扫肌理,用笔要快,要留飞白。

②兰行笔找公测叶柄,点厾法找苔 ③落款、盖印章 收拾完成

三、教师作范画

作范画时,要引导学生养成打复稿的习惯,教师的精气神和激情对学生有很强的感穿力。

1、找花头的位置,注意三朵花,一个花苞之间的呼应关系。

2、注意叶的疏密,穿插遮挡关系。

3、整体画面的把握

4、花蕊的刻画

四、学生练习,老师辅导

引导学生欣赏各自手头的范画,研究画法。可让学生表述自己的用笔用墨用色技法,让学生养成动脑探究的习惯

1、鼓励学生大胆落笔,要成竹在胸,不要犹豫拘泥,这样才能落笔成形,不涂不改,一气呵成。

2、执笔要灵活 ,指、腕、肘交替互用 ,要注意线条的虚交,虚接,气交、气接。

3、有问题要及时向老师提问

采用单个辅导和共向问题集体辅导的方法。

五、小结

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要注意的共同问题。

六、布置作业

画百花小品一张,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大家范画,尺幅为四尺三分之一大。

七、教后反思 写意技法应用 时,要教会学生如何灵活应用并融汇贯通,手反手地教会学生画会几种花卉,遇到新品种花卉时则又感到棘手,对教师的教法而言是失败的,培养学生笔墨意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她们分析判断力,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法应用,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写意教学工作总结
《写意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