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隶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18 07:48:09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隶书入门》教学设计

隶书入门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与篆书楷书的比较, 初步赏析隶书的基本特点。 二 重点难点

通过不同字体的显著特点,会辨别隶书字体,

基本术语的与掌握与辨认,如一波三折,蝉头燕尾,燕不双飞等基本笔画特征

三 教学过程

1 根据字体外形基本特征 ,辨别字体,强化隶书的显著特征。图片展示:

总结:字体特征

篆书---字体修长 隶书-----字体扁平楷书------字体方正

2 以篆书隶书楷书为例,区别各个字体基本笔画的显著特征,辨认理解一波三折,蝉头燕尾,燕不双飞

总结基本笔画特征: 篆书--笔画呈明显的圆弧状

隶书---横画与捺画呈蝉头燕尾,一波三折的特点

重点理解:蝉头燕尾,一波三折,燕不双飞

教师在黑板示意基本笔画的写法

楷书---笔画有严格的法度,点画、钩戈、撇捺构成长短正斜、俯仰照应,比篆隶更富于多姿多变

3 各种字体辨认,列举多种字体,让学生熟练辨认各种字体,以隶书为重点

4 各种隶书字体辨认:以曹全,乙瑛碑,张迁碑,石门颂为例,出示图片,简要归纳结体特征,让学生熟悉多种隶书碑帖的基本特点

5 根据自我喜好,选择碑帖,读贴并练习书写

6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情况,进行示范,总结

推荐第2篇:隶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隶书毛笔书法

教学计划

专科一部 孟庆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

坚持以国家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在学校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加强学生的写字教学任务和工作。 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艺术个性。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写字教学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质量的提高。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特别关注认真书写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的书写评价,既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情趣。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在书法学习中,使他们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

2、指导学生写出一笔漂亮的字,对其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社会交际起到深远的影响。

3、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4、让学生直接接触书法,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三、教学要求:

1.加强课堂四十分钟毛笔教学,认真上课备课,加强作业检查批改力度。课堂中多渗入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确定“写字先做人”这一教学原则。

2.自第三周开始,开展书法教学。定为每周五下午进行集中辅导。

3.努力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辅以课外阅读知识教学,强化品行教育,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进一步强化学生双姿、书写卫生习惯。

4.继续研究师生书法校本教材。

5.重视学生习字的质量,强化课后练习,抓好学生的习字质量。低年级注重认、读、写;高年级注重写、记、理解、个性发展。

6.有计划开展好学生习字活动,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的书法水平:

7、开辟一块展示台,定期将学生书法作品展示出来。积极组织参加各级书法考级、比赛,积累参赛成果。

8、加强书法教学的评价研究,制定评估细则,认真评定学生的习字质量:

四、具体教学计划

第二周:为书法课程作好准备. 第三周:介绍文房四宝及书法习惯(执笔.坐姿.用笔) 第四到六周:1毛笔隶书笔画的写法(一)--------点(竖点,提点,撇点) 第七周:2毛笔隶书笔画的写法(二)--------横(长横,短横,左尖横) 第八周:毛笔隶书笔画的写法(三)--------竖(垂露,悬针) 第九周:毛笔隶书笔画的写法(四)--------撇(斜撇,长撇) 第十周:毛笔隶书笔画的写法(五)--------捺(平捺,斜捺) 第十一周:回顾,并组合所学笔画练习单个独体字. 第十二周:练习(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进行内容调整)

第十三周:毛笔隶书笔画的写法(六)--------折(横折.竖折)

第十四周:毛笔隶书笔画的写法(七)--------提

第十五周:毛笔隶书笔画的写法(八)--------钩(1)(竖钩,斜钩,卧钩)

第十六周:毛笔隶书笔画的写法(八)--------钩(2)(横钩,竖弯钩,横折钩)

第十七周:组合笔画,练习独体字

第十八周:练习书法作品,考试

2018年3月8日

推荐第3篇:隶书字帖4

隶书字帖-4

2012-9-5 19:26:18书法字帖《刘炳森隶书千字文》全图书法字帖《刘炳森隶书千字文》全书扫描图片44张(未按顺序上传)[...阅读全文>>标签:书法 字帖 隶书 千字文

2015-5-15 6:44:48中国古诗集字字帖《汉简集字古诗二十四首》中国古诗集字字帖分享《汉简集字古诗二十四首》,汉简书法字帖图片104张。 ...阅读全文>>标签:汉简字帖

2015-5-2 16:07:31任政毛笔隶书字帖欣赏《隶书写法指南》任政毛笔隶书字帖欣赏《隶书写法指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本精选16页。任政隶书六十四法...阅读全文>>标签:隶书写法指南 隶书六十四法

2015-4-7 6:27:29高清隶书欣赏:著名汉碑《史晨后碑》高清隶书欣赏:著名汉碑《史晨后碑》日本二玄社版,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立。此碑为并刻于一石的两碑。前后是以碑之正刻、碑之阴刻而分。碑正刻称《史晨前碑》,碑阴刻称《史晨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碑文气象和穆,笔意遒炼,笔法古朴厚实,此碑与《礼器》、《乙瑛》并称为孔庙...阅读全文>>标签:史晨后碑 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

2015-3-29 6:13:14汉乙瑛碑集字作品帖附点画分析汉乙瑛碑集字作品书帖附点画分析《乙瑛碑》全称《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东汉桓帝永兴元年立,是典型的八分书。它记载了鲁相乙瑛请于孔庙设置守庙官一事往返公牍的整个过程,是我国八分书的典范。原碑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乙瑛碑》特点就是适合初学者临摹。它结体稳健,布局平实,每个字都是那么端...阅读全文>>标签:乙瑛碑 集字作品

2015-2-18 7:51:15集汉隶史晨碑书法古诗文三篇集汉隶史晨碑书法古诗文:陋室铭、记承天寺夜游、爱莲说三篇,隶书字帖图片26张。相关书贴参见:集汉隶史晨碑书法字帖欣赏《岳阳楼记》...阅读全文>>标签:隶书字帖 古诗文

2015-2-10 6:49:02韩天衡藏《清杨见山临汉西狭颂隶书真迹》韩天衡藏品:《清杨见山临汉西狭颂隶书真迹》,杨岘隶书书法作品并附跋。杨岘(1819─1896)字庸斋、见山,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湖洲人。官至盐运使,其间曾任江苏松江知府。杨岘一生好隶书,对东汉碑碣多有探求,晚年书多以《礼器碑》为本旨,在放纵外复运以颤笔,得瘦硬矫健...阅读全文>>标签:西狭颂 杨岘隶书 隶书书法作品

2014-10-30 6:16:32祥隶书法字帖《王祥之隶书元曲精选》祥隶书法字帖欣赏《王祥之隶书元曲精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欧阳中石书序,毛笔隶书字帖图片40张。...阅读全文>>标签:祥隶 元曲 王祥之隶书 毛笔隶书字帖

2014-10-8 6:45:25邓石如隶书字帖欣赏《敖陶孙诗评》邓石如隶书字帖欣赏《敖陶孙诗评》,完白山人隶书书法图片118张。邓石如,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顽伯隶书是从汉碑中出来,结体紧密,貌丰骨劲,大气磅礴,使清代隶书面目为之一新。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列其篆、隶书为“神品”。...阅读全文>>标签:隶书字帖 完白山人 清代隶书 敖陶孙诗评

2014-10-5 17:54:00隶书字帖《伊秉绶书光孝寺虞仲翔祠碑》隶书字帖欣赏《伊秉绶书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清伊汀洲书法图片27张。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汀洲人,故人又称“伊汀洲”。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阅读全文>>标签:隶书 光孝寺 虞仲翔祠碑 伊汀洲

2014-8-31 7:32:12金农隶书字帖欣赏临华山碑金农隶书字帖欣赏临华山碑,百二砚田富翁字帖图片39张。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浙江杭州人,久居扬州。是清朝画坛扬州八怪之一。他生活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阅读全文>>标签:金农 隶书字帖 图片 华山碑

2014-2-11 6:59:47刘炳森隶书字帖欣赏《心命歌》刘炳森隶书字帖欣赏《心命歌》,电脑集字米字格版书法图片四张....阅读全文>>标签:隶书字帖 心命歌

推荐第4篇:隶书的写法

隶书的写法

隶书有三大特点:1.蚕头燕尾,一波三折;2.燕不双飞,蚕不双设;3.重浊轻清,斩钉截铁。意思是说,横和捺不必笔直,可以有起伏波折,书写分为三个阶段(顿、挫、提),即起笔一顿,折挫向右,收笔一提;在主要一横,或主捺主勾处来写蚕头燕尾(又称雁尾),在一个字中只有蚕头燕尾各一笔(但并非每字必有蚕头燕尾);笔画可粗可细,粗处重浊一些,细处轻清一些,写短横短坚要快提停笔,不能顿笔,要使画端像斩钉子、截铁块一样坚硬有力,不能重描修饰。隶书较之其它书体,对称形式更多;外形轮廓较方,内面转折略呈圆形(所谓 “外方内圆,如龟如鳖”)。尚有扁方式(高宽之比约为2: 3)、梯形、多体形等。隶书笔法挺劲秀美,庄重大方,波磔飞动(左撇叫波,右捺叫磔),体势开张,富于变化,别具遒润之姿。其中蚕头燕尾为最突出的特点;而 “点”的写法最为自由,可直写、横写、斜写,甚至呈正三角形或倒三角形,这要看习书者在实践中的 “神会”和灵活运用。隶书始创于秦,到其后的汉、魏更为通行,创新特点也更明显了。

推荐第5篇:隶书字帖4

隶书字帖-4

2012-9-5 19:26:18书法字帖《刘炳森隶书千字文》全图书法字帖《刘炳森隶书千字文》全书扫描图片44张(未按顺序上传)[...阅读全文>>标签:书法 字帖 隶书 千字文

2015-5-15 6:44:48中国古诗集字字帖《汉简集字古诗二十四首》中国古诗集字字帖分享《汉简集字古诗二十四首》,汉简书法字帖图片104张。 ...阅读全文>>标签:汉简字帖

2015-5-2 16:07:31任政毛笔隶书字帖欣赏《隶书写法指南》任政毛笔隶书字帖欣赏《隶书写法指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本精选16页。任政隶书六十四法...阅读全文>>标签:隶书写法指南 隶书六十四法

2015-4-7 6:27:29高清隶书欣赏:著名汉碑《史晨后碑》高清隶书欣赏:著名汉碑《史晨后碑》日本二玄社版,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立。此碑为并刻于一石的两碑。前后是以碑之正刻、碑之阴刻而分。碑正刻称《史晨前碑》,碑阴刻称《史晨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碑文气象和穆,笔意遒炼,笔法古朴厚实,此碑与《礼器》、《乙瑛》并称为孔庙...阅读全文>>标签:史晨后碑 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

2015-3-29 6:13:14汉乙瑛碑集字作品帖附点画分析汉乙瑛碑集字作品书帖附点画分析《乙瑛碑》全称《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东汉桓帝永兴元年立,是典型的八分书。它记载了鲁相乙瑛请于孔庙设置守庙官一事往返公牍的整个过程,是我国八分书的典范。原碑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乙瑛碑》特点就是适合初学者临摹。它结体稳健,布局平实,每个字都是那么端...阅读全文>>标签:乙瑛碑 集字作品

2015-2-18 7:51:15集汉隶史晨碑书法古诗文三篇集汉隶史晨碑书法古诗文:陋室铭、记承天寺夜游、爱莲说三篇,隶书字帖图片26张。相关书贴参见:集汉隶史晨碑书法字帖欣赏《岳阳楼记》...阅读全文>>标签:隶书字帖 古诗文

2015-2-10 6:49:02韩天衡藏《清杨见山临汉西狭颂隶书真迹》韩天衡藏品:《清杨见山临汉西狭颂隶书真迹》,杨岘隶书书法作品并附跋。杨岘(1819─1896)字庸斋、见山,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湖洲人。官至盐运使,其间曾任江苏松江知府。杨岘一生好隶书,对东汉碑碣多有探求,晚年书多以《礼器碑》为本旨,在放纵外复运以颤笔,得瘦硬矫健...阅读全文>>标签:西狭颂 杨岘隶书 隶书书法作品

2014-10-30 6:16:32祥隶书法字帖《王祥之隶书元曲精选》祥隶书法字帖欣赏《王祥之隶书元曲精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欧阳中石书序,毛笔隶书字帖图片40张。...阅读全文>>标签:祥隶 元曲 王祥之隶书 毛笔隶书字帖

2014-10-8 6:45:25邓石如隶书字帖欣赏《敖陶孙诗评》邓石如隶书字帖欣赏《敖陶孙诗评》,完白山人隶书书法图片118张。邓石如,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顽伯隶书是从汉碑中出来,结体紧密,貌丰骨劲,大气磅礴,使清代隶书面目为之一新。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列其篆、隶书为“神品”。...阅读全文>>标签:隶书字帖 完白山人 清代隶书 敖陶孙诗评

2014-10-5 17:54:00隶书字帖《伊秉绶书光孝寺虞仲翔祠碑》隶书字帖欣赏《伊秉绶书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清伊汀洲书法图片27张。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汀洲人,故人又称“伊汀洲”。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阅读全文>>标签:隶书 光孝寺 虞仲翔祠碑 伊汀洲

2014-8-31 7:32:12金农隶书字帖欣赏临华山碑金农隶书字帖欣赏临华山碑,百二砚田富翁字帖图片39张。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浙江杭州人,久居扬州。是清朝画坛扬州八怪之一。他生活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阅读全文>>标签:金农 隶书字帖 图片 华山碑

2014-2-11 6:59:47刘炳森隶书字帖欣赏《心命歌》刘炳森隶书字帖欣赏《心命歌》,电脑集字米字格版书法图片四张....阅读全文>>标签:隶书字帖 心命歌

推荐第6篇:书法课隶书教案

书法课教案----隶书横画起笔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隶书长横的起笔写法特征;

2.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熟悉“三”“王”字的结构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起笔有方、有圆; 2.练习字“王”的结构。

三、教学过程: 1.探索发现阶段

① 复习旧知“三”,导入新课; ② 用比喻讲述起笔的重要性;

③ 多媒体展示三种不同的“王”字,让学生找出相同处和不同处;

④ 以问答引出书法史相关小知识,开拓学生眼界,增加课程趣味点。师:隶书起笔还有没有其他造型?尖起笔可以吗?为什么? 展示图片:汉简。 2.互动实践与演绎阶段

① 用多媒体展示台示范与讲解圆笔和方笔的具体写法。 圆:藏锋逆入、稍提圆转 方:藏锋顿笔,注意方向

② 播放书写视频,学生练习圆笔和方笔各4遍,请学员上台书写。 ③ 观察范字“王”,找出投影图片展示的错误,并请学员上台拼字。 不对称关系:竖位置不居中、横空白不一样。 ④ 播放老师示范书写视频。

⑤ 用今天所学的方圆起笔和不对称关系来尝试组织新字:平

38、正。3.深入书写与讨论评价阶段 ① 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② 展示并评价,再次练习。 4.总结阶段 ① 课堂作业检查。 ② 教学小结。 ③ 布置作业。

在讲《曹全碑》偏旁部首之前,先概要地讲一讲隶书发展史。隶书从秦代发端,到汉代兴盛,尤其是到了东汉发展到了完美。西汉时留下的隶书名作是汉简体刻在竹片上的叫“简”,刻在木片上的叫“牍”,用线串成一卷一卷,往往一本书要装一车,因此,我们古代留传下来的成语有“学富五车”和“汗牛充栋”之说。

到了东汉,隶书的名碑如云。有《石门颂》,把字刻在山崖之上;《乙瑛碑》这块石碑保存在山东曲阜的孔庙之中,还有《衡方碑》、《史晨碑》、《张迁碑》等,其中《曹全碑》是历代影响最大,学书的人最多,最为秀美,汉碑中刻字最多的一块碑。因此,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遗憾的是此碑何人所写,不得而知。 下面,开始讲《曹全碑》的偏旁部首。

1、单人旁。如“仍”、“他”等字,第一笔用挑法,与楷书正好反其道而行之,书写时,先逆锋起笔,再由重而轻出锋挑出。另外起起笔写竖画,由于竖画与挑点相交,所以竖画起笔时可以直接落笔,而不必按常规逆锋起笔。当然,以逆锋起笔为佳,由书写者自己选择。

2、竖三点。隶书的三点水,都指向右方,与楷书的参差错落完全不同,而且成辅射状,其写法是:逆锋起笔,出锋收笔,一般上点稍向下,中点长而略平,下点短而上翘,如有一条无形线,三点在某一点上会聚焦。学书者必须把握隶书偏旁中的这个特点,与波画一样,非常具有个性化。

3、左耳旁。左耳旁由曲折与竖画组成,这个偏旁与楷书的写法也有明显不同。其写法是:逆锋起笔,折笔时逆锋向上,回正后折下,再提笔写下折,上下两折有区别,上呈肩势,而下折呈婉转,然后另起笔写竖画,逆起笔而悬针竖收笔。注意,与楷书写“耳朵”明显不同的是,楷书分笔完成,而隶书的“耳朵”曲折画则应一笔写成,转折时,靠提按而笔锋不能离开纸面。【演示例字:“除”等】

4、宝盖头。宝盖头由两点和横钩组成,其写法是先写上点,再写左点,然后写横钩,钩时一般顺着横画连笔向上而后出锋收笔【演示“官:字写法】,《曹全碑》的宝盖头横钩,有时一笔分成两笔写,即:写好横画之后,再另起笔写钩,但笔虽断而意相连。

5、草字头。《曹全碑》有不少字草字头写成两点一横【现场演示】,其写法是:先写两点,再写一横,也可以反过来,先写一横再写两点,但不论先写后写,横要长,点要短。而且点与横必须交接在一起。

6、双人旁。隶书中的双人旁由两点和一撇组成,与楷书明显不同。【演示】其写法是:先写上点,再写下点,然后在下点收笔处,逆锋起笔写撇画。请学员注意,《曹全碑》的双人旁,点短小粗肚,而下点细长如横,很有变化,写法仍是逆锋起笔,原地停顿,然后提笔向右方拉出,笔势干脆不能拖泥带水。

7、心字底。隶书心字底也是很有特色。写法也与楷书有明显的不同。上面的中点与右点都在钩里面。写法【现场演示】:先写左挑点,再写钩,此钩长大而飘逸,然后再写中、右点。我细加观察,古人写此笔画,状如一只放置倾斜的盘中放了两只小肉丸子,很有趣。请学员注意,中、右点的出笔顷角会有变化,不可不察。专业的术语称此两点“势态呼应”【例字“志”】。请注意,古代写“志”字,往往将上半部分的“士”写成“土”字,说明东汉的字体尚在规范之中。

8、绞丝旁。隶书的绞丝旁,下面的横三点一般写成“小”字,这也是隶书特有的写法,先写左弧,再写右折,右折呈S形,共有两折,然后写点,接下来写“小”字,写“小”字要先写中竖,然后再写左右点,两点应相背,对称,《曹全碑》的绞丝旁与其他碑不同的是:转折须圆,点画遒丽。

9、竖心旁。《曹全碑》的竖心旁,比楷书多一画,其写法是:先写中间长竖,要求藏头护尾,再写左短竖。也须回锋收笔,然后写右面两短竖。因此两短竖的下端略尖,故不要回锋收笔,这个竖心旁,中竖为主笔,须长而大,左竖次之,略长,右两竖的长度再依次缩短,使整个竖心旁的线条主次分明。很有变化和层次感。注意书写四竖的细节,四竖直中有曲,长度不一而且不平行,高低要参差错落有致,四笔之间的气息贯通,疏密均衡。【现场演示:“恤”字】竖心旁与血字的两个部分相互穿插,很有趣味。

10、游水旁。隶书的游水旁一般写成三点一折捺,也有写成两点一折捺的。至于这点画,既可写成撇点,又可写成挑点。而《曹全碑》的游水旁基本写成撇点,如“近”字,具体写法【现场演示】:先写好两撇点之后,逆锋起笔向下撇,此撇点呈细线状插入下面的长捺画,笔不离纸,轻微提锋,随后回锋与长捺,捺脚要舒展而飘逸。

11、提手旁。隶书提手旁的重要特点是第三笔不是楷书的挑,而是写成横,具体写法:落笔写上横,再写竖钩,最后写下横,下横要比上横略长【现场演示:“扶”字】。

12、最后一个偏旁:言字旁。隶书的言字旁上面是横而不是点,如写成楷书的点,那就是写错了,【演示具体写法】:先写上横,依次写以下三横,然后写“口”,此偏旁上四横均呈左低右高之势,四横中的第二横是主笔,最长,其他数横均较细瘦,每一横均要求提笔回锋。

今天就讲到这里,主要是12种偏旁的特征,下一讲“《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讲解新的内容之前,我们先将上一次的内容复习一下。

上一讲主要讲了《曹全碑》的横画、波画、捺画以及戈钩四种笔画的基本写法。【如:于字、上字、人字、戈字等】于字的上横是短横、下横则是波画;上字的下横也是波画;人字的捺脚表现得很夸张,行到收笔处要顿笔;戈钩的写法仅仅是捺画的下行角度放大而已。【详见本博文后的附图】

在以上四画中,一些基本的概念应该记住:作为横画,无论是长横或是短横,实质是篆书写法,平时,我们简称为“篆法”。口诀是“逆起、中行、回收”。

在这个横画中,我们可以看出隶书有着其父亲:篆书的“遗传因子”,现在叫“DNA”。在以后的楷、行、草诸体中,绝大部分用笔都秉承了“逆锋起笔(藏锋)、中锋行笔以及回锋收笔的“光荣传统”,可谓用笔千古不易。

而隶书的产生、发展,跨越了秦代到了汉朝,书体产生了“叛逆”,也可以说产生了质的飞跃、创新,特别是到了东汉,隶书的名碑不计其数,隶书也到了尽善尽美。隶书的最大创新,个性化的笔画则是“蚕头雁尾”,就是“波画”,这种笔画在秦代的隶书中是没有的。波画下行加上顿笔则演变成了捺画,再斜直下行,将波画进一步变形则成了戈钩。

背抛钩的写法。如“风”字右侧的背抛钩,是戈钩中的一种。收笔处不是向上翘起的,还有浮鹅钩,如“也”字。

戈钩、背抛钩以及浮鹅钩都是波画派生出来的,只是根据字形特征变化了行笔的角度而已。

竖画要短,仅此而已。在一般的单字中,如“十”字,竖画的长度仅仅是长横的三分之一。

本次讲课,开始讲撇画、左钩以及其它。

1、关于隶书的“撇画”。如“方”字。隶书撇画与楷书明显不同。楷书之撇由粗及细,撇端出锋处大致是尖的。而隶书则是相反:由细而粗,撇端是圆的。具体写法是:逆锋起笔后,由轻而重带弧势向左下方行笔,最后回锋向上方环转收笔。意思是收笔处笔锋向上转180度小弯,而有的教科书则有另一种陈述,此略。

2、关于左向钩。如“子”字的下笔,逆锋起笔,顺势向下环弧行笔,由轻而重,钩呈平展暗顿,然后出锋收笔。奇怪的是,隶书左钩与撇画可通用,书家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如上“子”字,既可平展出锋,亦可在收笔处来个180度大回环。但此类字中,用出锋收笔似乎更为舒展。

3、竖点。如“之”字上的两点。写法:逆锋起笔、环转顿笔、用力向下或向左出锋。注意:一个字中出现两个竖点,则应变化角度。除前述“之”字外,还有“心”字也是如此。

4、挑点,如“心”字左点。逆锋环转,由下而上,迅速挑出。

5、撇点,如“寅”字左下侧点。逆锋起笔,环转以后向左下侧用力撇出。

6、捺点,如“光”字以及“平”字的腰点,逆锋起笔,顿笔调锋,然后依靠腕力向右出锋。

7、圆折,如“且”字的右侧肩部。写法是:逆锋起笔,中锋行笔,折时提笔回锋,然后中锋直下。取势外包,线条呈圆浑之感。

8、弧折,如“女”字的左下行画。线条呈环弧状,略同圆折,但折笔之时提笔暗转,然后由轻及重向左下环弧回锋收笔,要求一气呵成。

9、方折,如“同”字。横竖相连,到折处,顺势连笔(笔不离纸)逆锋向上,然后中锋下行。如“同”字等。方折下行之竖往往呈“内擫“之状,由于线条中间微曲,给人以方折刚劲之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讲解新的内容之前,我们先将上一次的内容复习一下。

上一讲主要讲了《曹全碑》的横画、波画、捺画以及戈钩四种笔画的基本写法。【如:于字、上字、人字、戈字等】于字的上横是短横、下横则是波画;上字的下横也是波画;人字的捺脚表现得很夸张,行到收笔处要顿笔;戈钩的写法仅仅是捺画的下行角度放大而已。【详见本博文后的附图】

在以上四画中,一些基本的概念应该记住:作为横画,无论是长横或是短横,实质是篆书写法,平时,我们简称为“篆法”。口诀是“逆起、中行、回收”。

在这个横画中,我们可以看出隶书有着其父亲:篆书的“遗传因子”,现在叫“DNA”。在以后的楷、行、草诸体中,绝大部分用笔都秉承了“逆锋起笔(藏锋)、中锋行笔以及回锋收笔的“光荣传统”,可谓用笔千古不易。

而隶书的产生、发展,跨越了秦代到了汉朝,书体产生了“叛逆”,也可以说产生了质的飞跃、创新,特别是到了东汉,隶书的名碑不计其数,隶书也到了尽善尽美。隶书的最大创新,个性化的笔画则是“蚕头雁尾”,就是“波画”,这种笔画在秦代的隶书中是没有的。波画下行加上顿笔则演变成了捺画,再斜直下行,将波画进一步变形则成了戈钩。

背抛钩的写法。如“风”字右侧的背抛钩,是戈钩中的一种。收笔处不是向上翘起的,还有浮鹅钩,如“也”字。

戈钩、背抛钩以及浮鹅钩都是波画派生出来的,只是根据字形特征变化了行笔的角度而已。

竖画要短,仅此而已。在一般的单字中,如“十”字,竖画的长度仅仅是长横的三分之一。

本次讲课,开始讲撇画、左钩以及其它。

1、关于隶书的“撇画”。如“方”字。隶书撇画与楷书明显不同。楷书之撇由粗及细,撇端出锋处大致是尖的。而隶书则是相反:由细而粗,撇端是圆的。具体写法是:逆锋起笔后,由轻而重带弧势向左下方行笔,最后回锋向上方环转收笔。意思是收笔处笔锋向上转180度小弯,而有的教科书则有另一种陈述,此略。

2、关于左向钩。如“子”字的下笔,逆锋起笔,顺势向下环弧行笔,由轻而重,钩呈平展暗顿,然后出锋收笔。奇怪的是,隶书左钩与撇画可通用,书家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如上“子”字,既可平展出锋,亦可在收笔处来个180度大回环。但此类字中,用出锋收笔似乎更为舒展。

3、竖点。如“之”字上的两点。写法:逆锋起笔、环转顿笔、用力向下或向左出锋。注意:一个字中出现两个竖点,则应变化角度。除前述“之”字外,还有“心”字也是如此。

4、挑点,如“心”字左点。逆锋环转,由下而上,迅速挑出。

5、撇点,如“寅”字左下侧点。逆锋起笔,环转以后向左下侧用力撇出。

6、捺点,如“光”字以及“平”字的腰点,逆锋起笔,顿笔调锋,然后依靠腕力向右出锋。

7、圆折,如“且”字的右侧肩部。写法是:逆锋起笔,中锋行笔,折时提笔回锋,然后中锋直下。取势外包,线条呈圆浑之感。

8、弧折,如“女”字的左下行画。线条呈环弧状,略同圆折,但折笔之时提笔暗转,然后由轻及重向左下环弧回锋收笔,要求一气呵成。

9、方折,如“同”字。横竖相连,到折处,顺势连笔(笔不离纸)逆锋向上,然后中锋下行。如“同”字等。方折下行之竖往往呈“内擫“之状,由于线条中间微曲,给人以方折刚劲之态。

分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讲解新的内容之前,我们先将上一次的内容复习一下。

上一讲主要讲了《曹全碑》的横画、波画、捺画以及戈钩四种笔画的基本写法。【如:于字、上字、人字、戈字等】于字的上横是短横、下横则是波画;上字的下横也是波画;人字的捺脚表现得很夸张,行到收笔处要顿笔;戈钩的写法仅仅是捺画的下行角度放大而已。【详见本博文后的附图】

在以上四画中,一些基本的概念应该记住:作为横画,无论是长横或是短横,实质是篆书写法,平时,我们简称为“篆法”。口诀是“逆起、中行、回收”。

在这个横画中,我们可以看出隶书有着其父亲:篆书的“遗传因子”,现在叫“DNA”。在以后的楷、行、草诸体中,绝大部分用笔都秉承了“逆锋起笔(藏锋)、中锋行笔以及回锋收笔的“光荣传统”,可谓用笔千古不易。

而隶书的产生、发展,跨越了秦代到了汉朝,书体产生了“叛逆”,也可以说产生了质的飞跃、创新,特别是到了东汉,隶书的名碑不计其数,隶书也到了尽善尽美。隶书的最大创新,个性化的笔画则是“蚕头雁尾”,就是“波画”,这种笔画在秦代的隶书中是没有的。波画下行加上顿笔则演变成了捺画,再斜直下行,将波画进一步变形则成了戈钩。

背抛钩的写法。如“风”字右侧的背抛钩,是戈钩中的一种。收笔处不是向上翘起的,还有浮鹅钩,如“也”字。

戈钩、背抛钩以及浮鹅钩都是波画派生出来的,只是根据字形特征变化了行笔的角度而已。

竖画要短,仅此而已。在一般的单字中,如“十”字,竖画的长度仅仅是长横的三分之一。

本次讲课,开始讲撇画、左钩以及其它。

1、关于隶书的“撇画”。如“方”字。隶书撇画与楷书明显不同。楷书之撇由粗及细,撇端出锋处大致是尖的。而隶书则是相反:由细而粗,撇端是圆的。具体写法是:逆锋起笔后,由轻而重带弧势向左下方行笔,最后回锋向上方环转收笔。意思是收笔处笔锋向上转180度小弯,而有的教科书则有另一种陈述,此略。

2、关于左向钩。如“子”字的下笔,逆锋起笔,顺势向下环弧行笔,由轻而重,钩呈平展暗顿,然后出锋收笔。奇怪的是,隶书左钩与撇画可通用,书家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如上“子”字,既可平展出锋,亦可在收笔处来个180度大回环。但此类字中,用出锋收笔似乎更为舒展。

3、竖点。如“之”字上的两点。写法:逆锋起笔、环转顿笔、用力向下或向左出锋。注意:一个字中出现两个竖点,则应变化角度。除前述“之”字外,还有“心”字也是如此。

4、挑点,如“心”字左点。逆锋环转,由下而上,迅速挑出。

5、撇点,如“寅”字左下侧点。逆锋起笔,环转以后向左下侧用力撇出。

6、捺点,如“光”字以及“平”字的腰点,逆锋起笔,顿笔调锋,然后依靠腕力向右出锋。

7、圆折,如“且”字的右侧肩部。写法是:逆锋起笔,中锋行笔,折时提笔回锋,然后中锋直下。取势外包,线条呈圆浑之感。

8、弧折,如“女”字的左下行画。线条呈环弧状,略同圆折,但折笔之时提笔暗转,然后由轻及重向左下环弧回锋收笔,要求一气呵成。

9、方折,如“同”字。横竖相连,到折处,顺势连笔(笔不离纸)逆锋向上,然后中锋下行。如“同”字等。方折下行之竖往往呈“内擫“之状,由于线条中间微曲,给人以方折刚劲之态。

分享: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讲解新的内容之前,我们先将上一次的内容复习一下。

上一讲主要讲了《曹全碑》的横画、波画、捺画以及戈钩四种笔画的基本写法。【如:于字、上字、人字、戈字等】于字的上横是短横、下横则是波画;上字的下横也是波画;人字的捺脚表现得很夸张,行到收笔处要顿笔;戈钩的写法仅仅是捺画的下行角度放大而已。【详见本博文后的附图】

在以上四画中,一些基本的概念应该记住:作为横画,无论是长横或是短横,实质是篆书写法,平时,我们简称为“篆法”。口诀是“逆起、中行、回收”。

在这个横画中,我们可以看出隶书有着其父亲:篆书的“遗传因子”,现在叫“DNA”。在以后的楷、行、草诸体中,绝大部分用笔都秉承了“逆锋起笔(藏锋)、中锋行笔以及回锋收笔的“光荣传统”,可谓用笔千古不易。

而隶书的产生、发展,跨越了秦代到了汉朝,书体产生了“叛逆”,也可以说产生了质的飞跃、创新,特别是到了东汉,隶书的名碑不计其数,隶书也到了尽善尽美。隶书的最大创新,个性化的笔画则是“蚕头雁尾”,就是“波画”,这种笔画在秦代的隶书中是没有的。波画下行加上顿笔则演变成了捺画,再斜直下行,将波画进一步变形则成了戈钩。

背抛钩的写法。如“风”字右侧的背抛钩,是戈钩中的一种。收笔处不是向上翘起的,还有浮鹅钩,如“也”字。

戈钩、背抛钩以及浮鹅钩都是波画派生出来的,只是根据字形特征变化了行笔的角度而已。

竖画要短,仅此而已。在一般的单字中,如“十”字,竖画的长度仅仅是长横的三分之一。

本次讲课,开始讲撇画、左钩以及其它。

1、关于隶书的“撇画”。如“方”字。隶书撇画与楷书明显不同。楷书之撇由粗及细,撇端出锋处大致是尖的。而隶书则是相反:由细而粗,撇端是圆的。具体写法是:逆锋起笔后,由轻而重带弧势向左下方行笔,最后回锋向上方环转收笔。意思是收笔处笔锋向上转180度小弯,而有的教科书则有另一种陈述,此略。

2、关于左向钩。如“子”字的下笔,逆锋起笔,顺势向下环弧行笔,由轻而重,钩呈平展暗顿,然后出锋收笔。奇怪的是,隶书左钩与撇画可通用,书家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如上“子”字,既可平展出锋,亦可在收笔处来个180度大回环。但此类字中,用出锋收笔似乎更为舒展。

3、竖点。如“之”字上的两点。写法:逆锋起笔、环转顿笔、用力向下或向左出锋。注意:一个字中出现两个竖点,则应变化角度。除前述“之”字外,还有“心”字也是如此。

4、挑点,如“心”字左点。逆锋环转,由下而上,迅速挑出。

5、撇点,如“寅”字左下侧点。逆锋起笔,环转以后向左下侧用力撇出。

6、捺点,如“光”字以及“平”字的腰点,逆锋起笔,顿笔调锋,然后依靠腕力向右出锋。

7、圆折,如“且”字的右侧肩部。写法是:逆锋起笔,中锋行笔,折时提笔回锋,然后中锋直下。取势外包,线条呈圆浑之感。

8、弧折,如“女”字的左下行画。线条呈环弧状,略同圆折,但折笔之时提笔暗转,然后由轻及重向左下环弧回锋收笔,要求一气呵成。

9、方折,如“同”字。横竖相连,到折处,顺势连笔(笔不离纸)逆锋向上,然后中锋下行。如“同”字等。方折下行之竖往往呈“内擫“之状,由于线条中间微曲,给人以方折刚劲之态。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2、认识米字格和笔画名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写字习惯。

教学重、难点:坐姿和执笔方法。认识米字格和笔画名称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巡视用具摆放位置。

二、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学习的小故事,《智永和尚的“退笔冢”》

隋唐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据说他曾住在永欣寺楼上,刻苦学书三十年。他身边备有一个大竹篓,将写秃的笔扔进竹篓里,整整装满了五篓,后来将秃笔取来埋在一起,称为“退笔冢”。经他亲手临写的《千字文》有八百多本,分别散在江南各寺庙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智永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每天来求他写字的人络绎不绝,把他家的门限都踏穿了,于是用铁皮包上,被人称为“铁门限”古人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正是智永和尚的写照吗? 教师出示坐姿挂图,让学生观察。

三、讲授新课。

通过挂图,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出坐姿,先板书课题:第一课:写字姿势(其它内容待挂图出示后再补上)。坐姿要求:头正,身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两臂自然分开,坐正,两脚放平和肩同宽(请同学们说出与写硬笔字坐姿的区别:左手放的位置不同)。 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坐姿。老师出示站姿挂图,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要领:头正、身直(稍前倾)、肩平、臂开、左手伏案、脚放平与肩同宽。 老师出示执笔挂图,同时补课题:执笔方法。 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执笔方法:

(一)捏:大拇指和食指末节捏住笔管(虎口成圆形或扁圆形)。

(二)勾:中指勾住笔管,紧贴食指。

(三)顶:用无名指末节的背部(指甲和肉相连部)向外顶住笔管。

(四)靠:小拇指靠着无名指,不接触笔管。

五)指要实在地握住笔管,掌心空,掌要竖起来,手腕要平。 老师边演示,边让学生练习,边纠正。学生可能有些紧张,用力过大,老师要提醒。 小结:坐姿、执笔一块总结。

老师:四四方方一座城,四条公路穿城中,两条最长,两条最短,看看四条公路组成一个什么字? 黑板上贴有一张方白纸,标出中心,用四张红纸条,请同学贴出。 老师出示挂图,同时板书:第二课:米字格(后半部分待讲到时再添上)。老师和同学一起给米字格起名:1.横竖中线;2.两条斜线;3.左上格、坐下格;4.右上格、右下格。 老师可采用抢答方式,让同学说出米字格的各部名称。老师出示“永”字挂图,同时补课题。和同学一起按顺序说出它的名称(横画和挑画应适当加辅助虚线,帮助同学认识,如图)。为了使同学的思路清晰,先在图上表好数字: 1.点2.横3.竖4.钩5.挑6.撇7.短撇8.捺 老师可采用指哪个笔画让同学说哪个笔画,由慢到快,待同学熟悉后可进行比赛。

四、总结米字格和坐姿

握笔姿势

课时:2课时

1.掌握隶书长横

短横的写法特征;

2.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熟悉“二”“三”字的结构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圆起笔;

2.练习字“王”的结构。

三、教学过程: 1.探索发现阶段

①用比喻讲述起笔的重要性;

②展示三种不同的“王”字,让学生找出相同处和不同处;

④ 以问答引出书法史相关小知识,开拓学生眼界,增加师:隶书起笔还有没有其他造型?尖起笔可以吗?为什么?

展示图片:汉简。 2.互动实践与演绎阶段

① 用多媒体展示台示范与讲解圆笔和方笔的具体写法。 圆:藏锋逆入、稍提圆转

② 示范,学生练习圆笔4遍,请学员上台书写。

③ 观察范字“王”,找出投影图片展示的错误,并请学员上台拼字。

不对称关系:竖位置不居中、横空白不一样。 3.深入书写与讨论评价阶段 ① 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② 展示并评价,再次练习。 4.总结阶段 ① 课堂作业检查。 ② 教学小结。 ③ 布置作业。

推荐第7篇:隶书结构变化40种

隶书结构变化40种

中国墨缘网http://zml2712.5d6d.com/bbs.php

一、横平竖直

横画平稳,竖画正直,整个字既要平直,又不失生动,笔画力求平而不僵,直而不硬。写 出和谐匀称、端庄整齐、生动活泼的优美之感。

二、蚕无二设

隶书中的波捺之笔处于主笔地位,然而使用较严格,一个字中不允许出现二个以上的蚕 头,在书写时必须避免重复出现。

三、雁不双飞

与蚕头一样,在一个字中不的有二个以上的雁尾出现。如多横的字应选取最关键的一横作 为雁尾,使结构主次分明活泼生动。

四、左右舒展

隶书字形一般为扁方,上下紧缩,而左右的撇捺之笔尽量伸展,形成横势。

五、上下精密

一般情况下,字的结体避免写的过高过长,横画较多、字形高大的字,要尽量写的细点、紧凑点,笔画宜清秀遒劲。切记过分压缩,须加强左右伸展。

六、重心平稳

每个字都有他的重心,掌握的好字就平稳端庄,掌握不好,字就倾斜跌倒。字的重心笔 画,须落在字的份量较重、位置较关键的中心点上,以保持平衡。

七、相互呼应

一人字出现上下或左右相对称的部分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呼应、顾盼、配合关系,要贯气 生动。

八、重浊轻亲清

字的左部或上部,笔画较多较密的要清,右部或下部笔画较少较稀的要浊。清就是轻或瘦 些,浊就是重或粗些,但不要使笔画粗细相差较大,力求整体匀称。

九、比例相等

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上下、左右搭配要适当,分布均匀,各占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力求 上下、左右平稳,比例均等。避免相互疏密不匀、大小不等。

十、参差错综

形态相似的笔画在一个字中出现二笔以上,要避免雷同和呆板,力求生动多变,参差不 乱,跌宕生姿。笔画排列疏密适度,稳中寓险,气韵统一。

十一、捺画宜上

为字的结构美观起见,有两画以上的横画出现时,某些字型的波画应选取上部的横画,使 整体更协调和生动。

十二、捺画宜中

有的字型如出现若干横画时,力求其字势活泼,应选取中间的横画做波画,以突出关键的主 笔。

十三、捺画宜下

有的字形为求字坚实稳重,应选取下横画作为波画,以托起上部字架,求得字形稳健有 力,不失重心。波画的长短可视上部情况而定。

十四、捺画宜小

一个字中如波画下面有两肩相垫时,其蚕头雁尾不宜过大,应略瘦薄。否则会使整个字不 协调和不美观。

十五、左旁宜平

字的左边部首小,应把左部与右边大的主体平头,以让右边主体部分充分展示其笔画,使 整体既和谐又有主次。

十六、右旁宜中

字的右边部分小,应把右部分与左边大的部分相靠近,并居与中间,切记偏上或偏下,以 使整体有平衡协调之感。

十七、宜丰勿瘦

笔画少、结构疏的字,要以丰衬疏,宜把笔画写的粗壮丰满开张些,字形有饱健飞动宽宏 之感,间架端正,遒劲自然。

十八、宜瘦勿肥

笔画繁多、结构宽大的字,应以瘦衬密,要求清瘦但不细弱,宜把笔画的略细和紧密些。 运笔时注意间架结构匀称,不使字有局促或松散之感。

十九、宜穿勿粘

笔画交叉多的字,应注意上下或左右间隔布白及交叉笔画的疏密、长短、宽窄,穿插交叉处切不要粘连拥挤,笔画要清晰,穿插要得体。

十、偏旁揖让

左右偏旁的大小要根据主体部分的大小而定,如主体较大,则偏旁略小,要做到相互照 应、迎让得体、密切配合,以窄让宽、以小让大,和谐协调。

二十

一、避同求异

有两个以上相同部分组成的并列或重叠,其相同部分的写法应各有区别,以各部分微小的 变化来丰富和活跃整体的和谐与生动。忌形态相似状如算子。

二十

二、画距均等

字形端正、横竖笔画教多的字,笔画之间的距离要匀称,笔画要整齐,切勿过空或过密、过偏或过连。为避免呆板,展现活泼动态,须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变化。

二十三、斜中求正

字形、笔画偏斜的字,要在点画偏斜的字,要在点画形态、中心线、支撑点上下工夫,掌 握好重心,偏中求正,使字的形体产生玲动态势,给人以活泼之感。

二十四、内外适中

包围结构的字,内部要均匀、充实,内部不宜过大或过小、过高或过低,位置要居中,不 可与外围相逼,注意内外相称,配合得当,不得有空旷或臃肿之感。

二十五、向背分明

字的左右部分相向或相背,相互间要穿插避让、各得其所,在向背之中成一整体,做到 [向不犯碍],[背不脱离]。

二十六、因字生形

每个字的笔画有多少、长短、大小之分,书写时必须根据其特点和自然形态,来决定字的 高低、宽窄、大小的形状。

二十七、上覆宜宽

宝盖头一类的上宽下窄的字形,要求上面宽的部分覆盖下面窄的部分,呈倒三角形状,但 重心不倒。上实下虚,相映之中见神采。

二十八、横长竖短

凡中间或底部穿插一横的字,要突出横画,横宜长竖宜短,长横要丰满状实,但不要臃 肿,使静态边动态。

二十

九、横短竖长

中间贯穿竖画的字,要使竖画正而直,稍微写的长点,突出竖画在字中的主要地位,忌短 而斜。要写的安稳壮实,如同坚挺的柱子。

十、左小右大

有的字形处于结构变化的原因,往往把左部分写的小点,而把右部分写的大点,伸展稍 长,粗略看去是有倾斜,其实不失重心,平衡统一。

三十

一、左大右小

有的字左边写的较大,右边部分则写的较小,放左敛右,右边拘紧,左边舒展,两部分之 间一大一小,一高一低,遥相互应,别有情趣。

三十

二、左右避让

有的字由于结构或笔画繁简等问题,上下、左右的排列,容易出现松散、不和谐,应此要 把有的笔画左伸或右展,使之即不拥挤又不分离,保持整体的稳定。

三十

三、上大下小

有的字,上部要宽大舒展,下部不宜大。具体笔画根据各自结构处理,要做到上宽下窄、上实下虚、以虚托实。

三十

四、上小下大

有的字,下部要宽大舒展,而上部宜紧小短促,似三角形。具体笔画根据各自结构进行处 理,要做到下宽上窄、下实下虚、稳实端庄。

三十

五、横宜扁方

形状扁阔的字,要顺其自然,取横势,结体稍扁,生动丰满。要防止把笔画象左右拉的过 长,上下把形体拉的过扁。

三十

六、纵宜长展

形状狭长的字,取纵势,清秀雅致,上下舒展。要注意上下笔画勿压的过紧,也不要把笔 画拉的过长。做到横敛纵放,上部较密和下部较疏成对比。

三十

七、内紧外舒

隶书的特点之一,是字型扁方、取横势,形成长撇长捺向左右伸展,而中宫紧密,中间部 分收拢,具有内手外展的特征。

三十

八、宜选斜捺

当多笔横画与斜画同时出现时,横画应服从斜画。一般情况下,横画不能用雁尾做捺脚, 应选用斜画做捺脚,使整体更为美观。

三十

九、左高右低

为字的美观活泼起见,有的字左右两部分可写成左高右低状,形成错落参差、顾盼生动之 感,在协调中求变化,使整个字和谐和灵动。

十、同字异形

在一个内容中,出现两个以上相同字时,应避免写的雷同,要从结构、笔画上给于变化, 使通篇文字丰富多采。

推荐第8篇:钢笔隶书的写法

钢笔隶书的写法和毛笔隶书基本相同,虽然线条瘦细劲挺,不象毛笔隶书那样有明显的粗细方圆变化,但精神气质却是一致的。写时要用心体会,反复临习,才有收效。

一、点,篆书的点多为短横或短竖,不很明显。隶书既兴,点画成形,虽比不上后来的楷行书之丰富多彩,却也多具变化,在整个隶书结字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楷书相比,隶书的点形体较圆浑,出锋不锐,力量内含。有人说

隶书。点如木楔。看来是有其道理的。如下图所示:

三点水既不同于篆书,亦不同于楷书,三点聚拢,成左开右合之势,三点应与右部相呼应。下四点应散开,长短参差,变化丰富。八字点应成上合下开之势,左右展开,呼应相顾。

二、横,隶书作为汉字方块形状的奠基,在将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的过程中,赋予了横画新的使命和特色。隶书的横画,按其形体可分为平横和波磔横,如下图所示:

1 隶书的横切记“雁不双飞”,即每字只应有一个重点的波磔横。如年字上两横为平横,其笔势宜缩,末横为波磔横,其笔势应放。道字因下部捺为主笔,捺磔,则上横只应用平横了。

三、竖,竖是仅次于横在方块汉字中频繁使用的笔画按其形体,隶书的竖可分为直竖和右弯竖两类,如下图所示:

右弯竖多用于门字以及象门字这样以对称竖作为主笔的字中。有时还出现类似门字的字中,如月,有,同,用,能、肃,膏等。双人旁的竖笔亦用右弯竖,如德,往,役,征等字。隶书的直竖用得较多,有悬针竖、垂露竖,平

竖、圆竖四种,可细心体会,区别运用。

四,波挑,或叫掠,或称撇。按其形体可分为斜,弯,直三种,如下图所示:

2 斜波挑势较平,或叫平撇。弯波挑势宜弯,先竖后挑。直波挑几乎是竖笔带挑。

五、波磔,楷书称之为捺,其形体略如波磔横,但用法不同,按其作用,可分为平,斜两类。如下图所示:

平波磔多为一波三折,头部略高,向右部平出或稍下斜,多用于走部,走车部,之部、足部等字。其势宜平,尾部夸张放开。斜波碟使用较平波磔多,多用在人部、戈部等,其势应斜,上曲下弓,与所配之部应和谐呼应。

六、折,折画在隶书中一般起副笔作用,它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分为直折和斜折,如下图所示:

直折多用于口、日,田,月等封闭结构,其势稍向内收拢,斜折多用于右耳部、子部等,其内折势比直折更加强烈。

七、钩隶书的钩大多用于副笔,与其它笔画相配合使用,其势较为圆转,应含蓄自然,如下图所示:

八、挑,隶书的挑(或称提)多作副笔用,其形与斜横相同,其势斜而平,无什么特别之处。如下图所示:

掌握了隶书的点画特点之后,进一步则要研究隶书的结字规律,了解结字特点。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因字立形,各自成形,偏旁错落,形断意连,点画避就五个方面去分析:

一,因字立形 隶书的总体势为扁方形,以左右八分取势,波磔分明,舒展自然。但并不是所有的隶书都必须写成扁的,也就象楷书所有的字并不都是方块形状一样。汉字的笔画有多有少,要写得顺乎自然,就必然有长短大小的变化,这便是因字立形。如汉摩崖《石门颂》中的颂、定、谷、受、以、更、铭、石因其笔画较少,加上波挑,波磔的夸张和变化,所以横势扁方特点较突出而鲜明。如图所示。但象书、晏、骂、事、阳、躬、隆、域等字,笔画较多,横画亦多,所以写得较窄而长,八分势不明显。如图所示。还有《石门颂》中的命,升等字,竖笔写得更长更夸张,有趣味性。因字立形不只是《石门颂》古朴夸张之结字特点,而且是所有汉碑的结字特点之一。如下图所示:

二、各自成形 隶书结字不但要求每个字的重心平稳,而且要求每一个字中的偏旁均能独立存在,而不欹斜。这是由于它是从篆书独立偏旁演变而来的缘故。如下图中的请,动、输、鲜、计、职、君、意等字,其上下左右偏旁都各自成形,而楷书则不具备这一特点。一个字若上下左右都能独立成形,这样组合成一个字就要平稳了,这正是隶书的端庄、朴素、典雅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三、偏旁错落 隶书的偏旁既能独自成形而又错落有致,丰富多变,给人挪移生动之感。如《石门颂》中的者、必、义、节、截、毒、屈、空等字,错落变化,生动有趣。如者字,将波挑断开,位置错开,这一移 5 便增添了一份生气。如必字,波挑和波磔对应交叉,三点随意点下,颇有趣味。义字变异大,却不换原形,节字,缩上放下。截字自然随意,毒字亦缩上放下,正斜映衬,令人爱之。屈字上展下缩,左包之势显明。空字将宝盖展开,完全盖尽,有篆书之意趣。如下图所示:

四、形断意连 汉字每个字都是由点画的连续书写而成,因此,在书写时就产生运笔的笔势,点画与点画之间呼应相顾,血脉贯通。隶书的点画呼应和楷书一样,画断而意连,似断还连,形断神连,虽没有象草书那样的牵丝,但精

神意趣是紧密相连的。笔画间毫不孤立,呼应相顾,配合默契。所以,我们在临习隶书碑帖时,一定要注意笔势的往来,注意笔画间的呼应关系,做到形断意连,形神兼备。如下图所示:

五、点画避就 要使每个字写得都具有不同的形态、活泼、生动、优美,就要讲究点画之间的避就关系,要主次分明,轻重有别,隶书中点画避就有较多表现,有的收敛,有的放纵,各有意趣;你让一点,我进一点,穿插呼应,配合密切。如下图的道字,上部首字收敛,下部的走车放开,用波磔表现,修长而舒展。 6 至字,上小下大,下部的土字,第一横收用短平横,第二横放用波磔横。其字,上大下小,第二横长而下部点宜缩,子字竖弯向左伸展而横收敛,则字左下而右上,上下错开,而趣味生焉。清字三点水敛而靠左上,以让右部之青字。功字左部之工字缩以让右部之力字。 拾字提手旁让右部之合字。

六、变化生新 隶书结字又善用笔画的增减和字形的变异来变化,结字奇特,耐人寻味。如下图朔字变两点为横。直字上下断开,中下部用点相连,罔字左右变为对应直画,垂字省上—横,下部变为山字,其字上部多加一竖画,年字中间变化为—横一点。在字省去左竖。师字省去左上一撇,右上又多加一点。弘字右部变厶为口。原字上部多加一点。

隶书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美化装饰特点.是次于行书的常用书体,特别是钢笔隶书,平直中有变化,风格多样,千姿百态,为广大青少年朋友所喜爱。学习钢笔隶书,除了认真临池,反复读帖外,还应从整体上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八分取势。隶书的最大特点是取横势,左右舒展,“八分”取势,所以又称为“八分书”。在书写时,首先要设计好扁方格,为“八分”取势创造好条件。写时要注意基本笔画的“平”,且平中略有斜势,修长而舒展,飘逸而

流美。不要过于拘束,取势要宽,收放自如。如下图所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隶字都取横势,亦有取纵势的,临帖时,应该区别对待.处理恰当。如下图所示:

二、主次分明。每个字都有主笔和副笔,练习时一定要处理好主次关系,重点要突出,主次应分明。常言道:“蚕无二头,雁不双飞”。即每个字中只能夸张主笔,写成蚕头雁(或称磔)尾,其次的横画要写成不带波磔的平横。如图所示:

8 三.辨析文字。汉碑中有许多字通过简省、挪移、异化、繁写等方法表现,和我们今天通用的简化字有较大差距。这也正是汉碑之所长,变化丰富,千姿百态。我们在临帖习字时,一方面要认真辨认分析,集字或创作时,不要用错。如下图的:灵、定、泽、谷、其、秦、以、路、永、年、渊、源、尾、空、导(同道)、毒、霜、截、苗、者、知、执、深、议、凉、原、本、勒、必、节等字。

推荐第9篇:隶书常用繁体字摘录

隶书常用繁体字大全

一、本表共收被简化变异字300多个,按隶书的写法显示到本来的写法中去。

繁体字才是中华民族真正自己的字,从仓颉造的字中我们看到这些字代表着不一般的实际意义

A 碍[礙] 肮[骯] 袄[襗

B 坝[壩] 板[闆] 办[辦] 帮[幫] 宝[寶] 报[報] 币[幣] 毙[斃] 标[標] 表[錶] 别[彆] 卜[蔔] 补[補] C 才[纔] 蚕[蠶]N1 灿[燦] 层[層] 搀[攙] 谗[讒] 馋[饞] 缠[纏]N2 忏[懺] 偿[償] 厂[廠]厂里空空的工人们白忙活了,里边的敞是不是被谁弄去了,整个都不敞亮了,工人们下岗吧 彻[徹] 尘[塵] 衬[襯] 称[稱] 惩[懲] 迟[遲] 冲[遲] 丑[醜]酒鬼的样子才是丑态百出呢 出[齣] 础[礎] 处[處] 触[觸] 辞[辭] 聪[聰] 丛[叢] D 担[擔] 胆[膽] 导[導] 灯[燈] 邓[鄧] 敌[敵] 籴[糴] 递[遞] 点[點] 淀[澱] 电[電] 冬[鼕] 斗[鬥] 独[獨] 吨[噸] 夺[奪] 堕[墮] E 儿[兒] F 矾[礭 范[範] 飞[飛] 坟[墳] 奋[奮] 粪[糞]粪是上到大田里的东西,才长出好庄稼,现在田里不上粪了。吃的全变质了。 凤[鳳] 肤[膚] 妇[婦] 复[復] [複]

- 1 Q 启[啓] 签[籤] 千[韆] 牵[牽] 纤[縴] [纖]N14 窍[竅] 窃[竊] 寝[寢] 庆[慶]N15 琼[瓊] 秋[鞦] 曲[麯] 权[權] 劝[勸] 确[碷] R 让[讓] 扰[擼 热[熱] 认[認] S 洒[灑] 伞[傘] 丧[喪] 扫[掃] 涩[澀] 晒[曬] 伤[傷] 舍[捨] 沈[瀋] 声[聲] 胜[勝] 湿[濕] 实[實] 适[適]N16 势[勢] 兽[獸] 书[書] 术[術]N17 树[樹] 帅[帥] 松[鬆] 苏[蘇] [囌] 虽[雖] 随[隨] T 台[臸 [檯] [颱] 态[態] 坛[壇] [罎] 叹[嘆] 誊[謄] 体[體] 粜[糶] 铁[鐵] 听[聽] 厅[廳]N18 头[頭] 图[圖] 涂[塗] 团[團] [糰] 椭[橢] W 洼[窪] 袜[襪]N19 网[網] 卫[衛] 稳[穩] 务[務] 雾[霧] X 牺[犧]习[習] 系[係] [繫]N20 戏[戲] 虾[蝦] 吓[嚇]N21 咸[鹹] 显[顯] 宪[憲] 县[縣]N22 响[響] 向[嚮] 协[協] 胁[脅] 亵[褻] 衅[釁] 兴[興] 须[鬚] 悬[懸] 选[選] 旋[鏇] Y 压[壓]N23 盐[鹽] 阳[陽] 养[養] 痒[癢] 样[樣] 钥[鑰] 药[藥] 爷[爺] 叶[葉]N24 医[醫] 亿[億] 忆[憶] 应[應] 痈[癰] 拥[擁] 佣[傭] 踊[踴] 忧[憂] 优[優] 邮[郵] 余[餘]N25 御[禦] 吁[籲]N26 郁[鬱] 誉[譽] 渊[淵] 园[園] 远[遠] 愿[願] 跃[躍] 运[遌 酝[醖] Z 杂[雜] 赃[贜] 脏[臟] [髒] 凿[鑿] 枣

- 3 J 几[幾] 夹[夾] 戋[戔] 监[監] 见[見] 荐[薦] 将[將]N4 节[節] 尽[盡] [儘] 进[進] 举[舉] K 壳[殼]N5 L 来[來] 乐[樂] 离[離] 历[歷] [曆] 丽[麗]N6 两[兩] 灵[靈] 刘[劉] 龙[龍] 娄[婁] 卢[盧] 虏[虜] 卤[鹵] [滷] 录[録] 虑[慮] 仑[侖] 罗[羃

M 马[馬]N7 买[買] 卖[賣]N8 麦[麥] 门[門] 黾[黽]N9 N 难[難] 鸟[鳥]N10 聂[聶] 宁[寧]N11 农[農]

Q 齐[齊] 岂[豈] 气[氣] 迁[遷] 佥[僉] 乔[喬] 亲[親] 穷[窮] 区[區]N12 S 啬[嗇] 杀[殺] 审[審] 圣[聖] 师[師] 时[時] 寿[壽] 属[屬] 双[雙] 肃[肅]N13 岁[歲] 孙[孫] T 条[條]N14 W 万[萬] 为[爲] 韦[韋] 乌[烏]N15 无[無]N16 X 献[獻] 乡[鄉] 写[寫]N17 寻[尋] Y 亚[亞] 严[嚴] 厌[厭] 尧[堯]N18 业[業] 页[頁] 义[義]N19 艺[藝] 阴[陰] 隐[隱] 犹[猶] 鱼[魚] 与[與] 云[雲] Z 郑[鄭] 执[執] 质[質] 专[專] 简化偏旁 讠[訁]N20 饣[飠]N21 [昜]N22 纟[糹] [臤] [] [] 只[戠] 钅[釒]N23 [] [睪]N24 [巠] 亦[] 呙[咼] 三.以下字是从《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摘录出来的。这些字习惯被看作简化字,附此以便检查。括弧里的字

- 5

録录 寧宁

豈岂 審审

聖圣 萬万

爲为 亞亚

嚴严 與与

雲云 慮虑 買买 麥麦 黽黾 難难 聶氣气 遷迁 親亲 窮穷 嗇啬 殺時时 屬属 雙双 嵗岁 孫孙 條烏乌 無无 獻献 鄉乡 寫写 尋厭厌 業业 藝艺 陰阴 隱隐 猶鄭郑 埶执 質质

五、独立成字时应该同样简化(言食糸金一般只作左旁时简化,独立成字时不简化)。例如,“魚”作偏旁已简化作“鱼”旁,独立成字时同样简化作“鱼”。

貝贝 單单

當当 戔戋

監监 賣卖

門门 師师

壽寿

賓宾 産产 長长 車车 齒齿 芻東东 發发 風风 岡冈 會会 幾見见 龍龙 婁娄 侖仑 羅罗 馬鳥鸟 農农 齊齐 僉佥 喬乔 區肅肃 韋韦 堯尧 頁页 義义 魚

- 78 -

推荐第10篇:书法课隶书教案[优秀]

书法课教案----隶书横画起笔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隶书长横的起笔写法特征;

2.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熟悉“三”“王”字的结构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起笔有方、有圆; 2.练习字“王”的结构。

三、教学过程: 1.探索发现阶段

① 复习旧知“三”,导入新课; ② 用比喻讲述起笔的重要性;

③ 多媒体展示三种不同的“王”字,让学生找出相同处和不同处;

④ 以问答引出书法史相关小知识,开拓学生眼界,增加课程趣味点。师:隶书起笔还有没有其他造型?尖起笔可以吗?为什么? 展示图片:汉简。 2.互动实践与演绎阶段

① 用多媒体展示台示范与讲解圆笔和方笔的具体写法。 圆:藏锋逆入、稍提圆转 方:藏锋顿笔,注意方向

② 播放书写视频,学生练习圆笔和方笔各4遍,请学员上台书写。 ③ 观察范字“王”,找出投影图片展示的错误,并请学员上台拼字。 不对称关系:竖位置不居中、横空白不一样。 ④ 播放老师示范书写视频。

⑤ 用今天所学的方圆起笔和不对称关系来尝试组织新字:平

38、正。3.深入书写与讨论评价阶段 ① 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② 展示并评价,再次练习。 4.总结阶段 ① 课堂作业检查。 ② 教学小结。 ③ 布置作业。

第11篇:隶书书法欣赏论文

隶书欣赏论文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过去一般相信隶书之由来为“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但近来指出“隶”字亦有“附属”的含意,可能意旨其为篆字之衍生。

秦隶,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了这段历史:“„„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趋约易”。由于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在采用了隶书”来评价其重要性。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汉隶,西汉初期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点画的波尾的写法。到东汉时期,隶书产生了众多风格,并留下大量石刻。《张迁碑》、《曹全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写长横时,起笔逆 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这样,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笔势飞动,姿态优美。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 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变曲为直。调正笔画断连。省减笔画结构等等。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藏 露等各种变化。还有字距宽。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

汉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直至清朝。汉隶才得以复苏。有余农、邓石如、何绍基等,别有建树。

隶书的第二次高峰。魏晋以后的书法,草书、行书、楷书迅速形成和发展,隶书虽然没有被废弃,但变化不多而出现了一个较长的沉寂期。到了清代,在碑学复兴浪潮中隶书再度受到重视,出现了郑燮、金农等著名书法家,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隶书的演变。隶书的演变过程称为“隶变”,隶变承前启后,对草书和楷书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隶变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书法文化事件。发生隶变的内在动因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对文字应用的要求。“隶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字形结构的变化,既是对正体篆书字形结构的改造,这种改造的主要方向是简化;二是书写方式的变化,既是改变原有正体篆书的书写方式,这种改变的主要目的是简捷流便”。字形结构的简化和书写方式的简捷流便构成了隶变过程的核心内容。在这里,字形结构的简化和书写方式的简捷流便,不光为了书写速度的提高,同时因其蕴涵着内在的书写运动态势更加符合人的生理运动轨迹,才使隶书在秦汉之交随着政治的更替最终彻底代替篆书而获得普遍应用的。

就书法而言,隶变完成了以下篆隶转换:

1、摆脱篆书字型结构的凝固化束搏而走向隶书线条时空运动的抽象化表现;

2、线条由篆书委婉的弧笔变为险峻的直笔,曲折处由篆书的联绵圆转变为转折的方笔。隶变标志着汉字相形性的破坏和抽象符号的确立,使汉字由古文字体系向今文字体系转换;同时也标志着隶书的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的最终形成。

另一方面,作为人的规范意识,又必须对这种新的字体和书体加以规范。于是,就有了汉末高度规范的八分书出现。所以我们说,所谓的隶变过程,就是篆之捷所产生的新的书体继而对这种新的书体加以规范建构的过程。而作为书法,隶书的美就存在于这历时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中。

所以我们说,隶书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的形成,不是东汉的高度规范和成熟,而是存在于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中。在这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中,有着实在太多的书法文本需要我们加以解读和认知。《张迁碑》的质朴奔放、浑厚博大,《曹全碑》典雅华美、俊秀温润,使我们看到了不同风格、不同结体和不同审美取向的东汉经典刻石文本书法。这是东汉正大的文化气象和文人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自信的书写流露。特别是《石门颂》潇洒自如的波挑,体现着文人回归大自然书写的开放情怀,加上民间工匠的契刻,又为《石门颂》置入了民间的质朴意味,铸就了《石门颂》既有原本隶书的质朴随意,又有人文情怀流露的独特艺术魅力,显示出《石门颂》不拘一格的奔放品格、以及阔大的自然气象,成为历代书家关注和借鉴的经典范本。

然而,东汉刻石所表现出的典雅、华美、庄重、整饬只是一种完整的、华丽的美。如果没有原始隶书的质朴和简淡元素灌注其中,那么这种美又是虚伪的、造作的、没有感情的。如果东汉刻石典雅、华美、庄重、整饬的基础上置入隶书原本的奔放、流畅、阔大的审美气象,那么书法就会有一种大自然的淳朴和广阔气象。而这种美才是更接近生命本真的美。因为隶变过程中的很多随意性书写看似很朴拙、很简淡、很平凡,而实际上却蕴涵着无穷的美学价值,是人的生命系统中的真实流露。

认识是继承的前提。所以,发掘两汉隶书的美学实质及其背后所含盖的文化与精神内涵是我们持续关心的内容。同时,它也应该是我们完成隶书的时代性突破和发展的前提和理论支点。 我们没必要谈所谓的创新,深入的认识隶书传统更有现实意义。只要我们认识并理解了一些隶书的传统,并完成隶书的传统和现代的纽带式连接,那么我们才有可能创造出既古典又现代的隶书作品。在这里所谓的古典就是隶书的发展延续形态,所谓的现代,就是隶书的现代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古典——现代具有全息重演的内容,但还不完全是周俊杰先生所倡导的新古典主义。因此,我所说的古典和现代,具有把古典放在新的时空匡架进行梳理归类和时代诠释的意识。它可能是反传统的,因为我们是站在时代立场审视传统。它也可能是继承传统的,因为传统在影响着我们。

第12篇:隶书大家王有权简介

隶书大家王有权简介

王有权(笔名:青山),男,汉族,1962年12月28日出生,高中文化,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人,现为宝鸡市新荣化工有限公司文秘兼宣传干事。中国书画院院士;北京墨都书画院常务理事;中国陕西书画研究院研究员;爱心艺术大使、一级书画师。

自幼酷爱书法及美术,在校期间及参加工作以后,经常为学校和单位办黑板报,宣传栏,参加工作以后利用工余时间参加书法培训,早期曾接受老一代书界前辈的悉心指导,1980年起始学隶书,帖临《汉曹全碑》。近三十年来笔耕不缀,精益求精,在练就了扎实的隶书基本功以后,又广泛汲取大篆、小篆、钟鼎文体、行书及美术字的笔画优点,与隶书加以结合,通过几十年的不懈钻研,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隶书书法风格,作品曾获得多次全国性书法展赛金奖、一等奖、佳作奖、优秀奖。

2008年获得《铭记英雄*记录感动》纪念“5.12”全国专题书法大展金奖;

2009年8月14日原创《陈仓八景》隶书作品被《宝鸡日报》刊登;

2010年5月获中国楹联书法大赛优秀奖;

2010年8月获北京市《夕阳红》全国老年书法展一等奖;

2010年9月获《山水情怀》全国诗书画邀请展佳作奖并获得“中国山水艺术”金质奖提名;

2010年11月获纪念白求恩国际书法邀请展金奖。

作品入编:

《感动中国*当代艺术家群贤普》、《中国书画展览年鉴》、《中国山水诗书画大典》、《中华诗书画国际交流大典》。作品被多家团体、大酒店、学校及个人收藏。

第13篇:学习隶书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学习“隶书”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我78岁,退休前从事工会工作,对隶书情有独钟,经常以隶书形式做些宣传工作,打下了隶书功底。离岗后,协助所在园西社区做些文字工作,如写一些通知、标语、牌版等。并组织了老年书画学习班,举办过展览。后被矿区聘为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根据个人的书画作品成绩,先后被市、省、国家老年书画研究会接纳为会员。不少作品在省市书画展出中获奖。活动中经常和学友们切磋,交流经验,并有机会得到了专家和学友们的精心指导,同时也参阅了不少有关书法的资料,逐步增长书法知识水平,提高了书法书写技能。

根据多年来学习书法实践经验,向大家谈一谈学习隶书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仅供参考,敬请示教。

1、隶书的源流。我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近四千年历史,自古文而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个阶段汇成了我国浩茫天涯的书法艺术大洋,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修长城、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等,书同文一项就是改革以前六国各自使用的面貌不同的文字。由丞相李斯厘定了统一的篆文即小篆。小篆的出现完成了我国汉字偏旁化和线条化的任务。虽然小篆比大篆简易了一些,但仍未摆脱大篆文字的遗意,书写运用起来仍很繁琐,实际上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一种新的书写较快具有实用价值的字体——隶书应运而生了。隶书的产生是我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隶书以方折笔画取代了篆

书中的弧画。隶书的创始人相传有程邈“删古文立隶文”的故事。古文献中记载秦始皇时,有一狱吏程邈,因得罪秦始皇而下狱,程氏在狱中对当时社会上的大小篆文进行了整理、简化和改革,拟订了一种新的书体——隶书。程邈将新的书体呈现给了秦始皇审阅,秦看后十分欣赏。于是赦免了程邈,并封其为与御史。命他专门从事文字事业。

这种文字基本上不用转笔,多为折笔,大小不拘,结构长方。这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实际上说明了隶书起源于先秦,兴于汉盛于后汉。到东汉隶书发展到顶峰,出现了很多千姿百态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很高的碑碣。如:礼器碑、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等,即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世代传承哺育晋唐以来万千书法家立下了伟大功勋。

隶书至今仍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自唐以来虽然楷书盛行但隶书不衰,仍广泛的在社会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报刊杂志名称标题、许多匾额、电影电视的标题字幕等都常有隶书出现,并有很好的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学习隶书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又可直接的以此为社会服务。

2、隶书的基本笔画与字格。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不仅是汉字结体的一大变革,在书法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飞跃。在隶书中横竖笔画仍存有篆书的余韵,而特色鲜明的蚕头雁尾横的出现一改大小篆书中仅直弧二画的面貌,代之而来的如行云流水般的曲线,形象优美而且具动势。是汉字结体由纵势变为横势,左右开张颇富舒展博大的气韵。这一笔画的出现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对至今各种书法的形成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隶书的基本笔画及其写法:(1)平画,是隶书中最简易的笔画,其形象和写法基本上从篆书中来。具体写法是起笔藏锋逆入,头部无顿头、中锋行笔充实有力,回锋收笔不露顿挫痕迹。(2)弯勾画,此笔画如平画竖向弯写,是显示隶书特点的笔画之一,其写法是:起笔藏锋逆入,没有顿头,中锋行笔,转弯以中锋逆势行笔,收笔时需提笔向右上转回。(3)波磔笔画,俗称蚕头雁尾横,具有一波三折之势,是隶书中最有特点和代表性的笔画,它的写法是逆锋左上转左下完成蚕头,中锋行笔写出上凸之弧形,此弧上轮廓较平直,下轮廓线较弯曲,稍加停顿后顺势向上提笔写出雁尾,要注意该笔画两端应在一条水平线上。

以上三种笔画为隶书的基本笔画,其他形式的笔画都是由它们派生出来的。隶书笔画的写法繁于只有一种笔画的篆书。又大大的简于楷书至少要讲“八法”的繁琐写法。所以隶书入门要比楷书容易。隶书乃今文字之祖,学书者要能从隶书入手也是一条溯本求源的正确道路。关于隶书的字格,隶书属于规整类字体,给人以横成排竖成行整体印象,隶书的字形一般为扁方取横势,书写时字距大于行距。

以上讲的是隶书三种基本笔画,但在实际操作和作品创作中也有很多变化,有它的灵活性。横画的写法一般为蚕头雁尾,也有藏锋下笔,逆锋而入收笔回锋,前不露锋后不顿笔两头半圆形写法,另一种写法是方头方尾,方起方收,笔画粗细变化较小,笔势平直庄重苍劲。竖的写法一般也是藏锋下笔,中锋运笔。一种是悬针收笔不能太尖太细,要盾粗,和楷书有所区别,第二种写法是回锋收笔,在竖末端回锋收笔或稍向左转形成齐头或向右 3

偏齐头。捺的写法有四种,一种是普遍常用的也是隶书中富有特点的雁尾捺,一般不写蚕头,走势和收笔和雁尾写法一致。二是上乔捺,藏锋下笔,中锋运笔,收笔向右上挑。三是齐头捺,书帖中出现不多,收笔较齐稍往上挑一点。四是刀切捺,藏锋入笔回锋收笔,下笔收笔刚劲有力,形如刀切。

3、隶书的类型。根据有关史料记载,隶书可按碑帖文字的出处、风格和中心内容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端逸严谨类即庙堂碑,如礼器碑、乙瑛碑、华山庙碑等。二是朴拙奇厉飘逸犷达的山野平犷类,如张廷碑、石门颂等。我个人在学习隶书的实践活动中,根据隶书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的形态粗细、风格,大胆地把隶书分为三个类型,以便更加明确地把握和熟悉隶书的形体,提高隶书书写和创作技能。不是什么定论和学术成果,仅供初学隶书者参考,有待商榷。

第一类型,瘦劲型,具有字体清秀潇洒,笔画细瘦力度感强,方整俊杰,线条坚韧等特点。酷似楷书中柳体。“庙堂”“醒泉”原先属于这种类型,有代表性的有礼器碑和曹全碑。礼器碑为汉隶鼎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声价被誉为汉隶第一碑,有碑王碑胜的美称,特点是瘦劲绝伦,线条坚韧,润如金玉,劲若折钗,棱角分明,显示了作者非凡的功力。故书写时力争悬肘、垂直操笔、中锋运行,书写时一般只用笔锋,笔肚以上使用甚少。

第二种类型,中厚型,属于笔划适中,粗细较均,份量中等意态平稳,令人观之有四平八稳、肃穆严谨正坐之貌,其代表作如史晨碑、乙瑛碑、华山庙碑等。史晨碑,点画精美,风格典雅,法度严谨,一丝不苟,全然一幅从容舒朗、浑圆丰满的神态。临 4

此碑应注意,中锋用笔起收浑圆丰满,一般不见棱角,许多撇画有上翘起的形势。短撇体短而肥大形近三角状。

第三种类型,宽厚型,字体比较浑厚,笔画较粗壮、点画方整,朴拙茂密,章法错落,稳重大气。如张迁碑和鲜于璜碑。张迁碑立于东汉中平三年,藏于山东泰山岱庙,此碑用笔方圆兼施,方起方收,折转兼备,大小不一参差缠绕,苍劲有力,折笔多成直角,点形奇特如碎石,多成三角形。鲜于璜碑,一九七三年出土于天津,此碑展示了汉隶朴拙茂密的气势美,横竖笔画粗细变化很小,笔势平直庄重苍劲,方起方收也属于第三类型。临帖中养成全碑拆开逐字看,一字拆开看逐笔的方法,即要遵古临真,又不唯古是从,要具体分析研究,在熟练技巧基础上,去伪存真,正确理解和运用。

4、隶书章法。集众字而成篇的艺术处理方法叫做章法。隶书属于规整型书体,一般章法具有横成排竖成行的整体阵容。书法作品章法的构成分为三个部分。即正文、落款和印章。关于正文,一幅作品在书写前首先根据作品内容文字多少、纸张的大小形态连同落款用印用通篇整体设计,做到布篇量纸、择优定章。作品创作中末行的长度是影响作品优劣的重要因素,其一末行仅有一两个字给人以上吊的感觉。其二末行字数多到差一两个字 满行给人有堵得慌的感觉。其三,末行长度为整行的一半较好处理,余者可落款也可空白。其四,末行长度为整行的3/5比较理想,空白处可落款印章,正文字体的轻重变化、大小参差,以独特的面貌和神韵表达独特的文词内容是众多优秀汉碑的突出成就之一,从单字到通篇的艺术处理使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和统 5

一,是章法的神与魂。另外在形势美方面尤其字多的作品,应注意通篇的节奏、韵律、风格的统一,使作品形成一幅多样统一有轻重疏密变化的生动局面。

关于落款,多为上下款,一般诗词下款写出作者名字或出处,如赠人上款可写其姓名或遵称,如先生雅教、正腕、鉴赏、惠存等,下款写出创作时间、姓名、地点等内容,题款文字多少不拘一格。关于印章,分三类情况,一是名款下的名章,二是在作品首行外侧的引首章。三是用于作品首行外侧中下部位的腰章,用章应注意的是,如仅用一名章以阴章为宜,如名下用两个章应阳文在上,阴文在下相隔一章之空为好。引首章以竖式长方形、椭圆形阳文较好,腰章也以阳文为宜。在下款印章后的长度不能超出正文,最好留有一两个字的空间为宜。隶书作为一种独立并有一定特色的书体,尚有下面几种特点和习惯性书写格式,提出来供参考。(1)蚕不双设,雁不双飞。意思是说在同一个字中,只能有一笔突出,其他笔画则处于从属地位,这里包含了明显的阳郐阴敛阳动阴静的矛盾法则。(2)隶书属于一种规整字体,书写时横成排竖成行的阵容,字形一般为扁方,取横势,作品中字距大于行距。(3)隶书笔画除雁尾外,多以起笔藏锋逆入,中锋行笔,回锋收笔,起笔、弯折、收笔均无顿笔。横竖画两头呈方形或圆形。(4)隶书的落款字体一般不用篆书和隶书。(5)隶书作品多用繁体字,简化字极少。(6)关于长垂笔画。长垂笔画用在篇章段落之末或句末,最后一字的竖画延长一至二个字的长度:状如大戟长枪,用恰当了能增加作品光彩。

5、关于临帖。碑帖是古人留给后人宝贵的财富,学习书法 6

以碑帖为师,是古来书家一致提倡的良好学习途径,汉碑是隶书艺术的顶峰,拜汉碑为师如拜名门之下,是取法乎上的正确道路,好的汉碑数以百计可以临摹的碑帖很多,如:礼器碑、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石门颂等都是汉代书家遗留下来的艺术珍品,如群星灿烂,多姿多彩,为我们学习隶书提供了良好资料。临写汉碑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选帖,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写字的方法习惯,以及对碑帖的理解、认识和兴趣。在众多碑帖中选一种碑帖作为临写的样板。第二,读帖,也称看帖,就是对所临和所接触的碑帖进行认真地阅读、观察,对字帖的作者、年份、历史背景有个初步了解,进而对碑帖的字形、书写方法、笔画动势、章法等有所认识和理解,胸有成竹,入笔得法。第三,认真刻苦持之以恒的按字帖的风格、动态、入笔、收笔方法进行反复练习临摹,并请教有关老师进行指导、修正改进以求达到掌握其笔法和间架结构规律,并领悟其神韵。争取从外形到内在美感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切不可朝秦暮楚、东张西望、半途而废。在没有完全掌握某种碑帖特点之前,不可轻易换帖,在临帖达到一定程度后,再临其他碑帖,博取众长,提高书写水平,进而创作出有力度、有水平的隶书作品。

阜新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张本成

2014年4月 联系电话:15042596782

第14篇:丁顺宗隶书书法艺术评价

丁顺宗隶书书法作品评析

吕明坤

丁顺宗,山东济南人,号天舜成居士,其然斋主人,著名隶书书法家,现为山东国画院副院长、山东书画学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少数民族书画家协会会员。丁顺宗1985年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书法理论和创作,得著名书法专家耳提面命,潜心求学临池不缀,其隶书书法作品远承汉隶曹全碑,近师齐鲁书法大家蒋维崧,隶书书法作品多次获得国家书画作品大奖,在山东书法界有“齐鲁一隶”之称。

丁顺宗隶书书法作品的艺术特点

《寒山帚谈·学力》指出,“入门正,骨始生; 师友直,学始立”。丁顺宗幼承家教,自六岁开始临摹汉以来《乙瑛》、《史晨》、《曹全》等碑帖和历代大家的书法墨迹,后师从当代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蒋维崧先生、山东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袁玉森先生学习书法,作品深得蒋维崧先生书法作品丰富的线条变化和笔墨情趣,汲取袁玉森先生具有的灵动的韵律感,笔墨遒劲洒脱,格调清雅俊逸,很好的表现了两位先生的共同特点:浓郁的书卷气。也因此逐渐形成了丁顺宗书法作品飘逸、舒展的艺术风格, 潜心求学终得书法创作真

1 谛。

丁顺宗在正草隶篆诸体中,尤其擅长隶书和篆书,其艺术造诣受到专家充分肯定:山东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袁玉森题赠“齐鲁第一蝇头小隶”,蒋维崧先生为其书法作品选欣然题“顺宗书法选”,以示鼓励。

袁玉森先生题词

丁顺宗隶书《千字文》

蒋维崧先生题词

丁顺宗隶书书法作品艺术特点:飘逸、舒展。明潘之淙《书法离钩》云“未能速而速,谓之狂驰;不当迟而迟,谓之淹滞。狂驰则形势不全,淹滞则骨肉重慢”。清宋曹《书法约言》云“迟则生妍而姿态毋媚,速则生骨而筋络勿牵。能速而速,故以取神;能迟不迟,反觉 2 失势”。用笔的节奏感,快慢或谓迟急、缓急,应该恰如其分,行止合理,关键是一个节奏问题。

秦汉以降,以隶写隶者,多失之单调;以楷书意识写隶者,则

流于刻板,千字一面 ,而以篆养隶,兼及楷、行、草之笔意和砖瓦权量诏版文字,则清逸灵秀之气生 。丁顺宗篆书书法功底深厚,由篆

而隶,其单体结构收放得当,谋篇布局舒张有致,故避免了隶书之呆

篆书-天道酬勤

篆书-春华秋实

板,得隶书之灵秀,在隶书书法百花齐放的今天,蝇头小隶独树一帜,得“齐鲁第一蝇头小隶”赞誉 。

丁顺宗书法主要靠线条体现神韵、情感、趣味,节奏,以墨韵来体现层次感、立体感、律动感、生命力、书卷气、明暗动静变化等等

艺术因素。如果说线条是书法艺术的生命的话,那么,节奏和水墨则是书法艺术生命体的血肉。

书法作品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画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用笔轻缓,墨色淡润,线条灵动飞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中国书法的“美”。

丁顺宗的扇面书法《宁静致远》作品撞击心灵的震撼,给人审美的享受。他在这幅作品里不违背文字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一些字的字形结构及笔画进行适当的调整,化圆为方,变曲为直,删繁就简,

并使笔画平直,向左右两侧舒展,使文字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地展现汉字的艺术魅力,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总体上看,这幅字古代文化韵味很浓,书法和古诗句浑然天成,相得益彰。值得我们用心去收藏和观赏。

5

隶书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不但在于“精密”,更重要的是在于朴厚中见清逸,拙辣中透机巧,整饬中见参差。清《书法真拴.谈屑》;作字如论史,必须有才、学、识,并认为尤须有“不震于大名,不囿于风尚”的高眼光,故“三者之中,识为尤要” 。当代书坛,风气更迭,名家擅场,王霸杂出, 而“不震于大名,不囿于风尚”,卓荦独立,以自成一家气格者,丁顺宗可为其一。他的蝇头小隶无论从点

蝇头小隶--弟子规

画、结构、线质哪方面来看,都已具备了相当独特的个性化语言,观者无须察其款印,一望即可知为丁顺宗所书,能够达此境界,实属不易。

书法学习、创作过程中临帖是基本功,但临帖是临习书法基础不

6 是为模仿,为的是传承,而后才有创新。丁顺宗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在于传承与创新,即基本功扎实,得中国传统书法精要,又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飘逸、舒展艺术风格,似不经意间达到自然而然。

书法内容求新助力和谐社会

中国书法是一门将文字与艺术相融合的独特艺术,它既有文化的交流功能,又有艺术鉴赏的品味,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书法作品创作的生命力不但在于形式,更重要的在于内容。社会进步,经

济发展,书画艺术欣赏、诉求、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都随时代不同而不同。丁顺宗作品既有忧国忧民的壮怀激烈,又有焚香抚琴的优雅境界,最直接的反映社会的繁荣和家国情怀,反映出与时俱进中国文化的包容与博大。

7

丁顺宗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把对和谐社会的赞美用书法形式表现,其作品多为教化内容,其隶书书法作品“厚

德载福”“善行天下”“德行天下”受到不同阶层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厚爱,尤其深受企业家、政治家喜爱。

孜孜不倦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鲁迅先生讲过,“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丁顺宗创作的16米书法长卷《金刚经》、《道德经》,就是宣传道教、佛教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修身养性、无我(超越自我)的人生态度,弘扬中国文化,作品多为国内外相关人士和机构收藏。 整幅字犹如一个巨大的操场(大块面),每个单字(小块面)似

隶书书法《道德经》局部

隶书书法《金刚经》局部

隶书书法《般若波罗多蜜心经》

是排列其上的体操运动员,在统一的指挥下做着不同的动作(点、线的灵巧多姿),动静相宜,自然和谐,颇堪寻味。

《心经》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含义最深。而且给人带来平安、吉祥和富贵。所以书法家丁顺宗倾注了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这样一幅散发浓厚古韵的艺术品。从外观上呈现红黄黑三色,美观典雅,寓意深刻,保佑人们平安吉祥。

丁顺宗书法作品的儒家(齐鲁)文化特色

丁顺宗对齐鲁文化情有独钟,尤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泉城济南拥有深厚感情,根植齐鲁大地汲取创作动力:世人都知道泉城济南和济南七十二泉,丁顺宗创作的12米书法长卷《济南七十二名泉》,是第一个、第一次以隶书书法形式在一幅作品中完整反映济南名泉的作品。

隶书书法作品《济南七十二名泉》

10 儒家文化对丁顺宗书法创作有较大影响,把《论语》之经典名句

虔诚地用隶书书法为表达形式,弘扬儒教文化,《见贤思齐》《和为贵》《敏事慎言》等隶书书法作品,为和谐社会、和谐人生、为人处世提供了深度思考,多被政治家、企业家、书法爱好者作为醒世名言珍藏。

用蝇头小隶这种书法形式表现传统文化特别是启蒙教育内容,可谓相得益彰。丁顺宗的《三字经》、《千字文》、《孙子兵法》、《大学》、

蝇头小隶-千字文

篆书-家和万事兴

《中庸》、《百家姓》等书法长卷,在给人艺术享受的同时,更使观者

隶书书法--治家格言,四条屏

深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平凡中的博大,浅显中的精深,潜移默化中弘扬国粹,作者的爱国爱家之情跃然纸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正是

13 靠的这种孜孜不倦的默默奉献。

丁顺宗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山东省和全国性书画大展,并多次获奖:1987年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作品展优秀奖;1989年中国画研究院展出,获优秀作品奖;1998年首届国泰民安杯全国书画大赛银奖;2002年山东美术馆书画大赛二等奖;2005年获洞庭湖杯全国书画大赛银奖;2008年改革开放30年全国书画展优秀奖;2009年第二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书法展优秀奖。

丁顺宗隶书和行书作品入编山东艺术馆1993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家作品大汇》、1999年出版的《济南市书协优秀作品集》和1989年出版的《中国书画函大作品集》等,多幅作品被外国友人收藏。

细观丁顺宗隶书作品,碑与简的糅合还没有真正达到那种不露痕迹的程度,某些点画因过于追求率意而失之单薄尖削,含蕴稍嫌不足,榜书作品墨法缺乏应有变化,这却是任何处于探索阶段的书家都无法避免的问题。我们期待丁顺宗在书法创作中不断学习,超越自我,作品艺术价值更上层楼,进入书法大家行列。

2013年9月17日于青岛

第15篇:幼儿书法教育(隶书教案)(版)

隶书中级:我的目标

设计意图:

这一辑,卡梅拉听鸬鹚佩罗讲了发生在大海上的很多故事,而这些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卡梅拉,让卡梅拉萌生出了“总有那么一天,我也要去看看大海。”的目标。

一个人,没有理想和目标,那就是在迷糊度日,那么他的人生将是无趣乏味的,像一杯白开水。这节课,主要目标是激发出孩子们对内心世界的小渴望,制定小小目标,然后去努力去实现它。让孩子们体验愿望实现的这种愉悦感,从而学会给自己更多的小要求,然后努力去突破。

教学目标: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硬笔教学: (1)、书写比赛

①、选择你的目标,达到它!

从书写最快、最好、最干净中选取一个作为自己的目标。

②、选定目标之后,带着要求听老师对字形结构、书写技巧的讲解。

③、开始比赛。老师煽动比赛气氛,鼓励孩子努力完成。(10分钟之内完成)

④、批改,查看目标完成情况。(60%以上完成率) (2)、连环画时间

上一辑《不一样的卡梅拉》中不愿意下蛋的卡梅拉觉得生活中还应该有更好玩的事可以做,今天它的故事又有什么新进展了呢?(发放图画,人手一张)

①、齐读故事内容,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出中心句:总有那么一天,我也要去看看大海。

②、学习卡梅拉,给自己也制定一个小目标,并用相同的句式写下来。 总

要----。(家庭作业) ③、拓展

模仿文中的“总”字,查字典再找出7个心字底的字。(家庭作业)

二、毛笔教学:

古诗第二句:言师採藥去5个字的书写。 ①、示范书写,讲解字的收放关系,笔画的粗细搭配。五个字重点放在藥字上。 ②、藥字的讲解。

藥字像一只在拔萝卜的小兔子。

③、学生练习书写,每个字写6个。 ④、老师巡视辅导。

第16篇:《黄金分割习隶书》专用习字格

《黄金分割习隶书》专用习字格

书法教学的海滩上,我们仅仅

拾取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 在农村中小学艺术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组

2012年9月

第17篇:隶书教案笔画结构偏旁43页

隶书笔法

一、隶书折的变化八种

方折:该笔画为横画和竖画的组合,转折处稍提起,调整笔锋后于远处入纸向下徐行。

上角折:此种类型的折法,在书写时笔锋至转弯处微提,向右上方换向转笔向左下运行。

右折角:将笔行至转角处,即向左下方换锋运笔,右角明显外突。

>圆折:转折时笔锋稍转,宜圆润灵活,切记顿挫粗重运行。

>竖折:行笔至转折处,将笔锋调整后向右运行,竖与横及转角要连接自然,和谐统一。

>下斜折:书写至转角处,即转笔向左下斜势徐行,使折角一下的竖画向内收。

>上斜折:逆入向左下运笔,至适当处即转锋向右,使折角以上的画成斜势,转折处宜大些。

>绞丝折:由于该笔画的折角较多,在书写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参差错落,力求生动多变,形容各异。

">

二、隶书波的变化八种

底尾波:行笔接近尾部,向右下边行边按,然后向右出锋,整个笔画略成弧行。

>

大尾波:该笔画在书写时宜稍重顿按,使其下部粗大有力,上沿线较平。

> 竖折波:此笔画是竖画和波画的组合,在书写时要注意衔接自然。

0>藏锋波:书写该该笔画的尾部时,稍重按后向右提笔运行些许即将笔锋回转裹藏收势。

0>

长平波:逆锋向左下方顿挫,势饱劲足,形成蚕头,中部微细,至尾部稍停顿后向右偏上逐渐顺势提锋,形成一波三折之势。

>

方头波:落笔取逆势,然后向下切入成方笔,似刀切状,转笔向右运行,中部很尾部的运笔和长波相似。

>翘尾波:行笔接近尾部,稍重按后向右上方逐渐提出比锋,尾部上翘。

0 小尾波:此笔画在运行时,宜瘦劲些,至尾部处微按(有的甚至不按)后,即向右出锋,雁尾不太明显。

>

三、隶书钩的变化十二种

竖钩:藏锋起笔后转笔向下,宜挺直,至转弯处要圆转,然后向左运笔,边行边提出锋。

>斜钩:此笔画在(向右下或左下)运行时,要视整个字的结体来决定其斜度,保持重心平衡,钩不宜粗大。

>右折钩:藏锋或露锋起笔后向下行笔,至适当处转折调整笔锋向右运行,要求活泼渐粗,尾部微上翘。

>短钩:该笔画在行至转弯处,要求圆转,其钩不宜粗大,微向上钩。

>

长钩:该钩略呈半圆状,斜势,转角处忌方折,向左钩出应舒展有力,收笔或出锋或回锋。

>粗钩:运笔向左或向右至转折处,应边行边重按,略粗状有力度,做到雄强稳实。

>平钩:转折向右行笔过程中,为使整个字显的劲朴,宜写的平直点,尾部略微上翘。

> 弯钩:向左转笔要求圆转,接近尾部逐渐向上运行,呈圆弯钩形状。

>

回锋勾:运笔至尾部,将笔毫向上或向下圆转回锋,做到稳实有力度。

>出锋钩:向右或左运笔接近尾部,要求边行边提笔,由粗渐细,稍快出锋,切记浮滑。

>横折钩

该笔画实为折与钩的组合,在书写时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笔,做到连贯自然。

右向钩:中锋向下行笔,至适当处转折调整笔锋向右上方运行,至收

7 笔处或出锋或稍挺收起。

四、隶书捺的变化八种

> 直捺:此捺较挺直,运笔时应畅快直率向右下行,边行边按,中部切记弯曲。

>平捺:起笔后向右下边行边按,同时根据结体的需要,有一定的弯曲状,做到生动活泼。

">斜捺:运笔的斜侧和弯曲的程度在直捺和平捺之间,忌生硬和过于弯曲。

>

8 短捺:起笔后向右或向下边行边按,中部宜竖直,整个笔画应短粗状实。

小捺:出于字的结构等因素,有时的捺画应写的细小点,以此来衬托其他笔画。

>戈捺:此笔画为整个字的主笔,书写时粗重点也无妨。起笔转锋后即向右下边行边按,中部要挺拔有力,尾部宜雄强自然。

>走之捺:该笔画的起笔往往与前一笔或前几笔相联系,在书写时要在注意上下左右大小粗细关系。

>

9 心底捺:在书写该笔画时要根据整个字中其他部分的大小多少来决定该笔画的斜直、大小、粗细,使之整体协调和谐。

>

五、隶书撇的十二种变化

竖撇:起笔后向下中锋运笔,约至三分之二处转锋向左,转弯处宜圆转,回锋收笔。

>斜撇:逆锋起笔,稍顿后转锋向左下运笔,斜势大些,收笔时或圆转回锋,或略停空收。

>弯撇:逆锋起笔后转锋向下,至中间出圆转向左,圆弧的大小及位置,根据结体的需要来定。

平撇:起笔后向左撇出,它的上沿线基本相平,下沿线略呈弧行,或

10 收笔出锋、或向左之间出锋。

短撇:或露锋或藏锋起笔,向左下顿挫运行,回锋收笔,书写时要做到短促有力。

0 尖头撇:出于结构变化的需要,该笔画起笔应露锋入笔,头呈尖状。

尖尾撇:此笔画在书写至接近尾部时,应边行边提,渐轻,较快出锋,力到尖锋,尾呈尖状。

圆尾撇:行笔至尾部,锋尖向上或向下圆转回锋,尾部略圆均,忌过于肿大。

出锋撇

书写至尾部,笔毫向右上圆转回锋,至适当处向上或右上方出锋。

带勾撇:行笔接近尾部,不要提笔,仍向上和右上圆转运笔,然后边行边提出锋,弯勾需自然活泼。

0>带折撇:该笔画在起笔、转锋向右或向下运行后即以圆转或折转向左下方运笔,转角处切记粗重。

带横撇:逆锋圆转起笔向右运行,至适当处即转锋(或圆转、或折转)向左下方行笔,转角要灵活自然。

六、隶书第竖的变化(四种)

长竖:起笔藏锋,转锋向中锋运行,回锋收笔,应粗状有力、刚劲挺拔。

细粗竖:起笔向下运行时边行边按,收笔圆转回锋,上细下粗状。 弧竖:与弧横类似,在起笔后往下运行时应先向右下运笔,至中间时再往左下运笔,略呈弧行。

斜竖:此笔画在起笔后,往下运笔时应向左下方运行,切忌垂直。

0

七、隶书横的变化(四种)

13 长横:逆锋起笔,稍停转锋向右,中锋行笔,收笔时或笔锋转势向左回提,或略停即提笔空收。

粗细横:逆锋起笔,转笔向右,边行边提,至收笔处,轻提回分锋,呈前粗后细状。

弧横:此笔画在书写时,应注意起笔后先往右上运行,至中间再往右下运笔,略呈弧形。

细横:有的字结体的变化,其横画不宜粗长,应写的瘦劲点。

八、隶书点的变化十六种

14 正点:逆锋起笔,稍顿既右下运笔,然后转势向左下方行笔,渐提,收笔出锋。

横点:逆锋起笔,转笔向右轻松自然运行,回锋收笔。状似横画,但注意写的太粗太长。

竖点:藏锋逆入,稍停即向下转锋,切忌写的细长或粗短。

侧点:逆锋向右上行,稍停过程中略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左下顺势提锋收笔。

撇点:逆锋起笔,转笔向左下方运行渐提,或回锋或出锋收笔,此

15 笔画不要写的粗大。

0 捺点:逆锋切入,转锋向右或向下运笔,由轻渐重,至捺脚处重按后即由重渐轻。力到锋尖,笔画宜粗短。

横挑点:或露锋或藏锋切入,转笔向右或向上渐行渐提,出锋收笔,不宜写的粗长。

上对点:左右两点的起笔应基本相对,然后顺势向左右或左下右下出锋。

上分点:虽然中间有笔画相隔,但左右仍需基本对平,形成遥相呼应、相互顾盼之势。

16

下对点:此二点为左撇点和右捺点的结合,书写时应注意错落有致,变化活泼。

下分点:此二点在书写时起笔应大致相对,然后向左下和右下出锋,宜粗短些。

0 左二点:二点的起笔应有所不同,或方笔或圆笔,上下宜紧凑些,气势必须连贯。

下三点:在书写时应注意三点的笔画即要各不相同,又要相互顾盼呼应,生动活泼。

17

左三点:上下排列要参差变化,并注意气势的连贯,切记大小一样,有时为了书写的需要,上、中、二点可用牵丝连带。

四平点:在书写时要写出各点之间的启程呼应,还要注意使它们的形态各有不同。

多合点:一个字中如出现许多的点,要使每个点的写法有所不同,并注意它们之间的气势连贯。

九、隶书基本点画的运笔 1、波

波画是隶书中的主要特征,起笔较重,以达到出锋饱满有力的效

18 果,收笔下按后向右提笔,形成重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波画要写出抑扬俯仰之势,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1) 逆锋向左下顿挫;(2) 稍(3) 停即向右转笔,(4) 畜劲藏锋,(5) 开似蚕头;(6) 中锋向右边行边提,(7) 行至中间,(8) 笔画渐细,(9) 过中间时,(10) 要边行边按,(11) 使笔画渐粗; (12) 略停随即向下按笔,(13) 要毫展劲足,(14) 运力至尾端。

2、折

折画是横画和竖画的连结写法。折角处的写法,横画写到转折处提笔换锋往下行笔。折的写法有许多变化,根据各字结构造型的需要来灵

19 活运用。

(1) 逆锋向左;(2) 稍(3) 停顿即转笔向右运行;(4) 笔锋沿中线提按往右行; (5) 至转折处提笔换锋往下运笔; (6) 中锋提按往下行; (7) 将笔轻提向上回锋。

3、撇

撇画有短撇、长撇两类。短撇分顺写和逆写;长撇的收笔有钩、圆、尖、方等不同的形状。做到藏锋逆入,中锋向左下略快行笔,收笔根

20 据笔画末端要求,稍微停顿或向上出锋,或回锋收笔,或自然上提,视各字不同的结体和笔画而应用。

(1) 逆锋向上;(2) 稍(3) 停后向左下折锋;(4) 中锋向左下略快运笔;(5) 稍(6) 停驻后轻提,(7) 回锋收笔。

4、捺

捺亦称(磔),或叫雁尾,是显示隶书特点主要的笔画。捺画分平捺和斜捺两种。落笔藏锋逆入,中锋向右斜下行,铺开笔毫向右缓提,出

21 锋如何视结构如何而定。锋芒要求稳重有力度,并逐步达到尾端。

(1) 逆锋向左上;(2) 略顿转笔向右下运行;(3) 中锋渐行渐按;(4) 重按缓慢向右提捺出,(5) 以全身之力送到锋尖,(6) 气贯尾端。

5、钩

钩画亦是显示隶书笔法特点的笔画之一。有左钩、右钩两大类。分斜钩、折钩、横钩、竖钩等,隶书的钩较特别,不象楷、行书的钩上挑

22 和短小,而是写得较长平,转而无挑。右钩则用捺代之。钩的变化较多,视各字的结构变化而应用。

(1) 逆锋落笔;(2) 微停即转笔向下;(3) 中锋提按运笔; (4) 边行边按边转笔向左,(5) 边行边提迅速出锋,(6) 或回锋收笔。

6、点

隶书的点有很多变化,起笔要求藏锋逆入,出锋根据各点的不同形态而变化。它是其它笔画的浓缩。有正点、横点、竖点、侧点、捺

23 点、横挑点、上对点、下分点、左两点、右两点、以及三点的呼应、四点的开合、多点的参差。要写得生动而富于变化,尤其要做到饱满厚重。

(1) 逆锋落笔上行; (2) 转笔回锋向右下;(3) 顿笔向左下出锋。

7、横

横画是隶书中最基本的笔画,是从篆书中继承而来,藏头裹尾、

24平中寓曲。要写得充实稳健、果断利落、粗细均匀。藏锋逆入,忌顿头;圆笔用转法调整笔锋,方笔以折法调整笔锋;中锋提按,宜稳实;回锋书笔,须自然。

(1) 将笔逆锋向左行;(2) 笔锋回折向右;(3) 笔锋沿中线提按往右行;(4) 稍(5) 微停顿后轻提向左回收。

8、竖

竖画写法与横画大致相同,只不过由横写改成竖写。除了横写的

25 要求外,要注意收笔时切忌写成楷书的垂露。要求自然收起,或略顿笔收锋。

(1) 笔锋向上逆行;(2) 笔锋回折向下,(3) 圆笔用使转法,(4) 方笔用折切(5) 法;(6) 中锋微提按往下运行;(7) 笔锋略顿后自然向上收锋。

十、隶书结构的变化四十种

1、横平竖直:横画平稳,竖画正直,整个字既要平直,又不失生动,

26 笔画力求平而不僵,直而不硬。写出和谐匀称、端庄整齐、生动活泼的优美之感。

2、蚕无二设:隶书中的波捺之笔处于主笔地位,然而使用较严格,一个字中不允许出现二个以上的蚕头,在书写时必须避免重复出现。

3、雁不双飞:与蚕头一样,在一个字中不的有二个以上的雁尾出现。如多横的字应选取最关键的一横作为雁尾,使结构主次分明活泼生动。

4、左右舒展:隶书字形一般为扁方,上下紧缩,而左右的撇捺之笔尽量伸展,形成横势。

5、上下精密:一般情况下,字的结体避免写的过高过长,横画较多、

27 字形高大的字,要尽量写的细点、紧凑点,笔画宜清秀遒劲。切记过分压缩,须加强左右伸展。

6、重心平稳:每个字都有他的重心,掌握的好字就平稳端庄,掌握不好,字就倾斜跌倒。字的重心笔画,须落在字的份量较重、位置较关键的中心点上,以保持平衡。

7、相互呼应:一人字出现上下或左右相对称的部分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呼应、顾盼、配合关系,要贯气生动。

0

8、重浊轻亲清:字的左部或上部,笔画较多较密的要清,右部或下部笔画较少较稀的要浊。清就是轻或瘦些,浊就是重或粗些,但不要使笔画粗细相差较大,力求整体匀称。

28

9、比例相等: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上下、左右搭配要适当,分布均匀,各占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力求上下、左右平稳,比例均等。避免相互疏密不匀、大小不等。

10、参差错综:形态相似的笔画在一个字中出现二笔以上,要避免雷同和呆板,力求生动多变,参差不乱,跌宕生姿。笔画排列疏密适度,稳中寓险,气韵统一。

11、捺画宜上:为字的结构美观起见,有两画以上的横画出现时,某些字型的波画应选取上部的横画,使整体更协调和生动。

12、捺画宜中:有的字型如出现若干横画时,力求其字势活泼,应选

29 取中间的横画做波画,以突出关键的主笔。

13、捺画宜下:有的字形为求字坚实稳重,应选取下横画作为波画,以托起上部字架,求得字形稳健有力,不失重心。波画的长短可视上部情况而定。

0

14、捺画宜小:一个字中如波画下面有两肩相垫时,其蚕头雁尾不宜过大,应略瘦薄。否则会使整个字不协调和不美观。

15、左旁宜平:字的左边部首小,应把左部与右边大的主体平头,以让右边主体部分充分展示其笔画,使整体既和谐又有主次。

16、右旁宜中:字的右边部分小,应把右部分与左边大的部分相靠近,

30 并居与中间,切记偏上或偏下,以使整体有平衡协调之感。

0

17、宜丰勿瘦:笔画少、结构疏的字,要以丰衬疏,宜把笔画写的粗壮丰满开张些,字形有饱健飞动宽宏之感,间架端正,遒劲自然。

18、宜瘦勿肥:笔画繁多、结构宽大的字,应以瘦衬密,要求清瘦但不细弱,宜把笔画的略细和紧密些。运笔时注意间架结构匀称,不使字有局促或松散之感。

19、宜穿勿粘:笔画交叉多的字,应注意上下或左右间隔布白及交叉笔画的疏密、长短、宽窄,穿插交叉处切不要粘连拥挤,笔画要清晰,穿插要得体。

20、偏旁揖让:左右偏旁的大小要根据主体部分的大小而定,如主体较大,则偏旁略小,要做到相互照应、迎让得体、密切配合,以窄让

31 宽、以小让大,和谐协调。

21、避同求异:有两个以上相同部分组成的并列或重叠,其相同部分的写法应各有区别,以各部分微小的变化来丰富和活跃整体的和谐与生动。忌形态相似状如算子。

22、画距均等:

字形端正、横竖笔画教多的字,笔画之间的距离要匀称,笔画要整齐,切勿过空或过密、过偏或过连。为避免呆板,展现活泼动态,须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变化。

23、斜中求正:字形、笔画偏斜的字,要在点画偏斜的字,要在点画形态、中心线、支撑点上下工夫,掌握好重心,偏中求正,使字的形体产生玲动态势,给人以活泼之感。

0

24、内外适中:包围结构的字,内部要均匀、充实,内部不宜过大或

32 过小、过高或过低,位置要居中,不可与外围相逼,注意内外相称,配合得当,不得有空旷或臃肿之感。

25、向背分明:字的左右部分相向或相背,相互间要穿插避让、各得其所,在向背之中成一整体,做到[向不犯碍],[背不脱离]。

26、因字生形:每个字的笔画有多少、长短、大小之分,书写时必须根据其特点和自然形态,来决定字的高低、宽窄、大小的形状。

27、上覆宜宽:宝盖头一类的上宽下窄的字形,要求上面宽的部分覆盖下面窄的部分,呈倒三角形状,但重心不倒。上实下虚,相映之中见神采。

33

28、横长竖短:凡中间或底部穿插一横的字,要突出横画,横宜长竖宜短,长横要丰满状实,但不要臃肿,使静态边动态。

29、横短竖长:中间贯穿竖画的字,要使竖画正而直,稍微写的长点,突出竖画在字中的主要地位,忌短而斜。要写的安稳壮实,如同坚挺的柱子。

30、左小右大:有的字形处于结构变化的原因,往往把左部分写的小点,而把右部分写的大点,伸展稍长,粗略看去是有倾斜,其实不失重心,平衡统一。

31、左大右小:有的字左边写的较大,右边部分则写的较小,放左敛右,右边拘紧,左边舒展,两部分之间一大一小,一高一低,遥相互应,别有情趣。

34

32、左右避让:有的字由于结构或笔画繁简等问题,上下、左右的排列,容易出现松散、不和谐,应此要把有的笔画左伸或右展,使之即不拥挤又不分离,保持整体的稳定。

33、上大下小:有的字,上部要宽大舒展,下部不宜大。具体笔画根据各自结构处理,要做到上宽下窄、上实下虚、以虚托实。

34、上小下大:有的字,下部要宽大舒展,而上部宜紧小短促,似三角形。具体笔画根据各自结构进行处理,要做到下宽上窄、下实下虚、稳实端庄。

35、横宜扁方:形状扁阔的字,要顺其自然,取横势,结体稍扁,生

35 动丰满。要防止把笔画象左右拉的过长,上下把形体拉的过扁。

0

36、纵宜长展:形状狭长的字,取纵势,清秀雅致,上下舒展。要注意上下笔画勿压的过紧,也不要把笔画拉的过长。做到横敛纵放,上部较密和下部较疏成对比。

37、内紧外舒:隶书的特点之一,是字型扁方、取横势,形成长撇长捺向左右伸展,而中宫紧密,中间部分收拢,具有内手外展的特征。

0

38、宜选斜捺:当多笔横画与斜画同时出现时,横画应服从斜画。一般情况下,横画不能用雁尾做捺脚,应选用斜画做捺脚,使整体更为美观。

36

39、左高右低:为字的美观活泼起见,有的字左右两部分可写成左高右低状,形成错落参差、顾盼生动之感,在协调中求变化,使整个字和谐和灵动。

40、同字异形:在一个内容中,出现两个以上相同字时,应避免写的雷同,要从结构、笔画上给于变化,使通篇文字丰富多采。

十一、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

37

38 0

>

39

0

>0

0

40

0 041

42

第18篇:古代碑文墓志隶书刻字精品赏析

古代碑文墓志隶书刻字精品赏析

发表时间:2013-09-05 来源:河南博物院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89 文章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摘要: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此时,人文蔚起,书学称盛,立碑之风大兴,传世汉隶碑刻精品甚多。经过魏晋南北朝,在隶变楷的文字发展过程中,隶书的形状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汉隶、魏隶、晋隶、唐隶异彩纷呈,各有千秋,在石刻上跳动着不同的韵律。

隶书是我国文字形体与书法演变的重要阶段,上继周秦,下启魏晋,是篆字的变体,亦为楷书的前身。隶书减少了小篆的笔划,化篆的曲线为直线,削繁就简,变圆为方,变连为断,变多点为一划,“隶变”决定了汉字发展史的方向,是文字由繁趋简、发展演变的必然趋势。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此时,人文蔚起,书学称盛,立碑之风大兴,传世汉隶碑刻精品甚多。经过魏晋南北朝,在隶变楷的文字发展过程中,隶书的形状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汉隶、魏隶、晋隶、唐隶异彩纷呈,各有千秋,在石刻上跳动着不同的韵律。

东汉是隶书的鼎盛时期。《韩仁铭》、《甘陵相尚府君碑》(图五)、《肥致碑》皆为汉隶代表之作。汉隶强调横和捺的装饰作用,从而形成了波势和折尾,显得舒展多姿,气象外耀。和篆书相比,变篆书的圆转为方折,把弧线拉直,增加了笔的停顿,从而使笔划有了粗细巧拙的变化;汉隶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其形状取势为扁方横势,布列均匀平整,给人以高古典雅的神韵。此时出现了第一位书法理论家蔡邕,他以标准汉隶刻写《熹平石经》(图六),以为楷模。

图五 东汉《甘陵相尚博碑》拓片局部

图六 东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拓片局部

从三国到西晋,隶书仍是官方通行的书体,当时的碑刻大都用隶书写成。曹魏时期著名的开国两大碑刻《上尊号奏碑》(图七)、《受禅表》虽为隶法,但字形和汉隶很不相同。隶书渐取方折的笔势而显得险绝奇伟、挺拔劲健,有人评其书法:下笔如折刀头,风骨凌历。斩钉截铁。使隶法为之一变,后世称之为“黄初体”或“魏隶”,是汉隶的第一次演变,为六朝真书之祖。

图七 三国魏《上尊号奏碑》拓片局部

西晋碑刻墓志皆为隶书,承袭魏隶,在书写上几无区别。书体严谨端庄,气象雍容,字体的间架结构和用笔方法切近,风格相同。与汉隶相比,加强了方折顿挫。横画为方整的“折刀头”,撇笔收笔出方棱角;左右对称的两竖不再垂直而是分张外拓;右钩不再是又长又重的弯钩而是短小平挑接近楷法。尽管各志体有方扁,笔有肥瘦,技有粗精,但皆具有上述特征。这些墓志皆出土于汉魏洛阳和偃师,具有显著的时代和地方特色,有学者称为“西晋洛阳体”。如《三临辟雍碑》(图八)、《徐义墓志》(图九)等书体工整,自然天成。有尚韵之美,近人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图八 晋《三临辟雍碑》拓片局部

图九 晋《徐义墓志》拓片局部 北魏出现的魏碑体是向楷书的过渡阶段。但在北魏后期及东魏、北齐至隋代的书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复古现象,即隶书又重新流行。尤其是在东魏、北齐的统治中心邺都范围内出土的墓志几乎皆为隶体,风格划一,如北齐窦泰(图十)、娄黑女、石信墓志等,说明北朝在楷书过渡之中的不稳定性,楷书的基本形式和法度尚不完备。

图十 北齐《窦泰墓志》拓片局部

隋代隶书墓志在隋志中占有很大比例。据统计,在《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隋朝280余方墓志中,隶书墓志占有70余方,占隋墓志总数的四分之一。在楷书兴盛时期,出现如此多的隶书墓志,是北朝后期文字复古的延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楷书的正常发展 [2] 。此时篆、隶楷书中往往夹杂着一些隶书的笔法,还出现了以楷体为主,篆隶杂糅的混合体,其结果是既无古法又少新意。如隋尔朱端、关明、马�、任轨墓志皆为隶书之作,其中关明墓志(图十一),隶法基本纯正,志文规矩整齐,笔笔认真,字字端正,但隶书中间杂楷体,对隶书传统的理解尚嫌肤浅。尔朱端墓志(图十二)隶法比较纯正,线条瘦劲,笔法熟练,虽间有楷书写法但并不突出,是为隋代隶书中的佼佼者。

图十一 隋《关明墓志 》拓片局部

图十二 隋《尔朱端墓志》拓片局部 初唐出土墓志,隶楷混杂,继续承北朝至隋文字复古的余波。如关道爱(图十三)、屈突通墓志等。

图十三 唐《关道爱墓志》拓片局部

由于唐玄宗喜爱八分书,盛唐后涌现出隶书的高潮。唐玄宗存世的隶书碑刻以《纪泰山铭》和《石台孝经》为世人皆知。《纪泰山铭》刻于唐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时,曾在大观峰下凿出巨大的摩崖石碑,俗称“唐摩崖”,玄宗亲书八分字体凿刻于石崖之上,其书浑厚苍劲,“若鸾凤翔于云烟之表”(图十四) 。《石台孝经》(图十五)碑文是唐玄宗以隶书御笔书写文帝孔子所撰《孝经》并作注;由唐肃宗题写碑额,三帝行文,昭示后人,是西安碑林国宝级文物,碑石坚细,至今仍光莹如漆。李隆基因此也成为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

图十四 李隆基书《泰山铭》拓片局部

图十五 李隆基书《石台孝经》拓片局部

此时墓志出土隶书作品佳作云集。如河南博物院藏《张庭�墓志》(图十六),徐浩之子徐珙书崔�甫、崔沔、崔皑、王媛等家族墓志,张若芬书张休光墓志等等,皆为唐代隶书佳作。

图十六 唐《张庭�墓志》拓片局部 唐代隶书称为唐隶,与汉隶同为隶书,但是不同的时代其风格迥然不同。汉代人是以篆作隶,天然的具有古朴之趣。而唐人以楷法作隶,与汉隶相比,失去了浑朴苍劲的风骨,但却整齐、规范,别有一种特殊的韵味。此时的隶书法度严谨,除点画沿用汉隶笔法圆润而顿挫外,将汉隶中的篆味去掉,以楷入隶,结体加高,成为唐隶特有的风貌。

宋代苏、黄、米、蔡行草溢扬,不拘法度,追求意趣,占据宋代书法的主流。故此隶书至宋,问津者极少,隶书的冷落,使隶体艺术本身亦更为凝滞僵化。此时亦有独出心裁,卓尔不群的隶书碑志传世。如司马光所书《王尚恭墓志》(图十七)是宋代隶书佳作。

图十七 宋《王尚恭墓志》拓片局部

李阳冰篆书的崔�甫墓志盖是唐代墓志中的一大亮点。篆法中废千余年后,到唐代李阳冰出,始行改观,他的真迹篆书《崔�甫墓志盖》“运笔如蚕吐丝,骨力如绵裹铁”。他的篆书是直接取法秦代李斯,他也自诩为“(李)斯翁之后,直至小生”,可见他对小篆的研究是颇有功夫的。因此唐李阳冰被誉为继“小篆之祖”李斯之后的第一能手。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中把他与张旭、颜真卿并列归于神品。在唐时颜真卿所书的碑刻,李阳冰多题其额,欲成联壁之美。观其书法风貌,确是从《泰山刻石》、《峄山碑》诸碑中而来。

李阳冰篆书留传的碑刻多为宋代重刻,如现存西安碑林唐大历二年(767年)《三坟记》(图十八)和唐大历二年(767年)《栖先茔记》等。其中《三坟记碑》承李斯《峄山碑》玉筋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纵势而修长,线条遒劲,笔画从头至尾粗细一致,婉曲翩然。为李阳冰代表作,清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云:“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今观《三坟记》,运笔命格,矩法森森,诚不易及。”

图十八 李阳冰《三坟记》局部

崔�甫墓志是河南博物院保存完好的、仅有的一方唐代宰相级别的墓志,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也是难得的书法艺术珍品。从志文隶体到志盖篆书,皆有特色。尤其是墓志盖虽只有12个大字,但李阳冰的传世作品多是宋人重刻,已经不能完整保存其点划的美感,此为李阳冰篆书原刻,完好如新,丝毫未损,实乃凤毛麟角,极其珍贵难得。

第19篇:刘炳森隶书作品欣赏个人搜集资料总结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个人履历

刘炳森(1937.8-2005.2.15),著名书法家和国画家,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一九三七年八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天津武清。

2005年2月15日凌晨4时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人物生平

刘炳森自小严格临帖学书,1949年11岁时便名扬乡里。

青年时代就已蜚声日本。

1957年19岁时因其文采、书法超众,被当时研究书法的权威机构“中国书法研究社”破格吸收为最年轻的社员。

1962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书法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

1981年5月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任常务理事。

1991年起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1994年8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常务委员。历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新加坡中华书学协会评议员,中日友好协会理事,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委员。

艺术特色

传统功力深厚,书道艺术造诣为世界各国书法界人士所熟悉和称道,在国内外享有很高 1

刘炳森作品欣赏

的声誉。书艺向以隶、楷著称于世,并兼长行、草。隶法在坚实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并参以姊妹艺术的某些韵律和情趣,加上文学素养,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当代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世称“刘体隶书”。

20世纪70年代所书隶书字样6700余字输入电脑,已为国内外广泛使用。书风凝厚稳健而又俊逸潇洒。山水画注重以书法用笔入画,画风朴茂淳厚;然而多年来,其画名却为书名所掩。

艺术主张

在艺术观上坚守民族传统的阵地,但又不墨守古人的陈规,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力求具有新的发展,创作的艺术作品一定要“尊重民族的欣赏习惯”(毛泽东语)。当然不排斥一切进步和优秀的外国艺术,而且应当认真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完美的艺术样式。认为一位人民的艺术家必须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

认为艺术家不同于企业家,企业家必须多创造利润,向国家多作贡献,才算是有了好的业绩。而艺术家则是把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所处的时代,当艺术作品达到一定的品位时,会带来它的副产品,即经济效益,但这永远是副产品,不能主次颠倒,否则艺术本人和其作品就会一同贬值。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双潭烟霭图》《岳阳楼图》《建明秋色图》等。作品作为国礼赠送许多国家的政府要员,并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院或纪念馆所收藏。其作品多次在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展览。

出版著作

编写有20余种书法专业书籍,出版有《刘炳森楷书千字文》《刘炳森隶书千字文》《刘炳森隶书板桥道情》《刘炳森选编勤礼碑字帖》《刘炳森主编中国书法艺术》《刘炳森主编中国隶书名帖精华》等,发行总量近300万册。著有《刘炳森隶书杜诗》《刘炳森楷书滕王阁序》《刘炳森隶书历代游记选》。出版有多部书法作品集,文学作品著有散文集《紫垣秋草》等。出版有《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隶书字帖、《鲁迅诗歌选》隶书字帖等,编有《选字放大北魏刁遵墓志》等。

艺术交流

刘炳森先后出访了南北美洲、欧洲和东南亚各国,举办展览和讲学,其中三十余次东渡扶桑。

获奖情况

1990年5月,荣膺日本“富士美术奖”。

公益行动

刘炳森作品欣赏

多次为灾区、希望工程、慈善机构捐资助学。安徽、河北遭受水灾,分别捐资3.75万元和1万元;为北京慈善协会的孤寡老人捐资2万元;先后几次在家乡武清为希望工程和修桥建设奉献资金累计达130万元。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刘炳森作品欣赏

21

刘炳森作品欣赏

22

刘炳森作品欣赏

23

刘炳森作品欣赏

24

刘炳森作品欣赏

25

刘炳森作品欣赏

26

刘炳森作品欣赏

27

刘炳森作品欣赏

28

刘炳森作品欣赏

29

刘炳森作品欣赏

30

刘炳森作品欣赏

31

刘炳森作品欣赏

32

刘炳森作品欣赏

33

刘炳森作品欣赏

34

刘炳森作品欣赏

35

刘炳森作品欣赏

36

刘炳森作品欣赏

37

刘炳森作品欣赏

38

第20篇:教案 隶书《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详案---隶书《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学校:山西示范大学 班级:初三年级2班 执教者:王晓庆

课题:隶书--《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知识目标—1.掌握《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2.教会学生书写“上、下、年、主、

三、王、直、民、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和对字形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字形基本的结构方法;

·正确书写“上、下、年、主、

三、王、直、民、城” 教学难点

·把握好字的结构和对线条的锤炼; ·培养学生鞋毛笔字的兴趣

教法:讲授。欣赏、分组讨论、练习、举例等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示范用笔、纸、磁铁、墨、书本等 学具准备:毛笔、毛边纸、墨、毛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我们学了《曹全碑》笔画的写法,包括各个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了哪些笔法吗? 生:有中锋,藏锋,露风,方笔,圆笔…

师:同学们答得非常好,大家知道构成书法的有那三大要素吗? 生:笔法、结构、章法……

师:对,非常好,看来大家都认真复习了,那么接下来书法的三大要素之二—结构就是我们要讲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21分钟)

师:首先,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字帖。通过看字帖,大家认为《曹全碑》在结构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比平时的字扁、飘逸…… 师:《曹全碑》是隶书成熟期书法的典型之作。在结构,它表现出字形扁平,左右舒展的特点,因此它的结构给人以稳定和协调的感觉,甚至就像一位翩翩君子,个性中正平和既符合规范又飘逸秀丽。

《曹全碑》的第一个特点,横平竖直。我们在楷书中也讲横平竖直,但实际上它的横是向右上倾斜大概7°的,而隶书中的横是纯粹的横,完全水平的横, 也就是无论它是否有笔画粗细的变化,无论是方笔还是圆笔,横画都是水平的。当然,竖也是同样的道理。 举例字:“上,下,年”。教师示范

第二个特点是雁不双飞,大家知道“雁”是什么意思吗? 生:大雁、雁尾、捺画…… 师:“雁”在这里说的是一个笔画—“波画”,也就是蚕头燕尾的雁尾,所以“雁不双飞”是指在一个字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横画时,只能出现一个雁尾。 举例字:“主,三,二”教师示范

第三是要主笔突出,大家想想主笔是什么意思呢? 生:主要的笔画、最长的…

师:大家答得非常棒,主笔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字里最主要的笔画,一般来说是字中最长最粗的笔画,它能够决定一个字的重心与神采之笔。在写字中我们就要将这点表现出来。 举例字:“直,民,城”教师示范

三、示范(8分钟)

师:现在我给大家示范一下,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在写字时,要注意我们之前所讲的一定要横平竖直,在横画多的字里只能出现一个雁尾,还要注意一个字中必定有一个主笔,这笔要写的长且粗,要使得整个字重心平稳,结构得当,另外,大家还要特别注意各个笔画的粗细变化,而且要均匀分布。

四、练习(10分钟)

学生自由练习课堂所讲的字,教师走动观察,必要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小结(1分钟)

师:相信大家对《曹全碑》的结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希望同学们能熟记这些要点并将它们在字中表现出来,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在写好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对线条的锤炼,这就需要大家勤奋练习了。

六、作业布置(1分钟)

1.熟记《曹全碑》结构特点;

2.临摹《曹全碑》5张毛边纸(一天一张)

隶书教学工作总结
《隶书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