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课件

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12 09:01:49 来源:教学课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高中化学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第章,第节,第课时的内容。这一

节,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因此教好,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

B、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

B、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C、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D、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3.教材的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通过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A、

B、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A、

B、难点的依据: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识特点选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离开了实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还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2)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对于化学课的学习,高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因为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由于这一节的,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2.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内容之一。对学生而言,一定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表现形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具有对知识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一种素质。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本节课,我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1、回忆引入新课:

2、问题教学法

3、边演示边讲解

4、巩固练习,理解内化

适当的课堂练习一方面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反馈,另一方面,能够巩固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使学习得到正迁移。

5、课堂小结

请同学进行课堂小结,适当的课堂小结是必要的,它不仅仅是本节教学知识的回放,还可将本节知识贯穿联系起来,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布置作业 作业:习题中相应作业。

7、板书设计

板书不仅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概括,更重要是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因此十分重要。好的板书体现一个好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够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推荐第2篇:高中化学说课稿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化学说课的模板

大家好,我要讲的这节课是《*****》。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简要说明本说课的内容来自哪一学科、哪一册书、哪一

章节)

(二)、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为贯彻实施《****教学法》,结合校学生实际学情确立如下三维目标:

(或者这样衔接: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节教材的特点,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或者这样衔接: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难点 ***********是本节课的难点

3、确立依据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

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或这样衔接: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我通过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启发-掌握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二)、教学手段

(三)、教学媒体的运用

(根据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于渔)

三、说学法

(一)、学习方法

(二)、能力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或者这样衔接: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应以让学生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反应为主,不宜把问题向纵深引申。我对本节课的安排如下:)

(或者这样衔接:教与学有机结合而对立统一。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法,指导学法,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愉快地、顺利地、认真地、科学地接受知识。

本节课教学设计、意图如下:)

(一)、新课导入

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这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新知识的学习

(三)、检测训练

(四)、总结巩固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时要体现出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说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应因材、因时、因地、因人(学生、教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课方式和方法,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推荐第3篇:高中化学说课稿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阅读: 我要评论(0) 2011-11阅读:320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1-7 22:24:34 分享到: 分享到: -- 关于 *** 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节内容。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 《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 中数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节内容是在 2.中,占据 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育教学目标: 教育教学目标: 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 标: (1)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 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 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力,(3)情感目标:通过 ,(3 情感目标: 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重点: 难点: 难点: 通过 通过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关键: 关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 法上谈谈: 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2.应着重采用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 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 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 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 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 谈法, 图像信号法,问答式, 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 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 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 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 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 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 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 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 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 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 有力的动力。 有力的动力。 3.学情分析:(说学法) 学情分析:(说学法) :(说学法 我们常说: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 1) 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 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 高中阶段是( 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 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 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 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

动,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 2) 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 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 ,许多学生出现 知识 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 3) 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 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教学程序及设想: 教学程序及设想: 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 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 ( 1) 由 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 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 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 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 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 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 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 能力训练。 方法。 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 总结结论, 强化认识。 知识性的内容小结, 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 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 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 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

引申, 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 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 的效果。 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 的学生有所提高, 的学生有所提高, 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 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 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 分

推荐第4篇:高中化学说课稿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xx,来自...。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设计的

这节课。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展开说明,一说教材分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第一部分 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为I

学习奠定基础。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

2.1.1 理解

的内容并能

2.1.2 初步培养学生应用试验方法来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2过程与方法:

2.2.1 通过

试验,探究

。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2.2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究

的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3.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3.2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3.3 初步体验

在研究科学中的重要意义。或者通过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

突出重点

难点: 通过

突破难点

关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

推荐第5篇:高中化学说课稿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我说课的课题是:《 》,本课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选修) ,第 单元 第 课。这篇课文在本册课文中的地位是

2、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教学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本节教学重点是:

难点原因:

突破途径:

本节教学难点是:

二、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习方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学习本课有以下作用:

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板书等其作用是: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 导入

激发兴趣,(激发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同样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第二环节:

新课学习:

第三环节:

课堂小结:

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学生被动听教学模式,为学生小结教师适时引导补充,这样,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

第四环节:

布置作业:

分为两部分:

(1)书面作业p„„

(2)预习(下节)内容 ,目的是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和顺利学习下节课做准备。

第五环节:

教学体会

总之,本节课我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渗透学生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第六环节:

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推荐第6篇:高中化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化学_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是鲁科版XX年级必修X(或选修X)第#单元的第#节第#课时,本节是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与高中化学的始终,本节是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介绍为今后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掌握、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导学法、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与导学法相结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和导学法,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让学生结合导学稿中(回顾与思考)环节进行自学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3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请学生先分组讨论。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课堂矫正、拓展延伸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等等之类

环节5课堂小结、巩固迁移

在学习本节教学内容后进行简单的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系统的认识,并通过练习在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推荐第7篇:高中化学说课稿(共).

篇1: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xx,来自...。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设计的这节课。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展开说明,一说教材分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为i 学习奠定基础。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 2.1.1 理解的内容并能

2.1.2 初步培养学生应用试验方法来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2过程与方法: 2.2.1 通过试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2.2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究的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3.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3.2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3.3 初步体验在研究科学中的重要意义。或者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突出重点 难点:通过突破难点 关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篇2: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化学说课的模板

大家好,我要讲的这节课是《*****》。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

一、教材简析(简要说明本说课的内容来自哪一学科、哪一册书、哪一 章节

(

二、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

三、教学目标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为贯彻实施《****教学法》,结合校学生实际学情确立如下三维目标: (或者这样衔接: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节教材的特点,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或者这样衔接: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难点 ***********是本节课的难点

3、确立依据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或这样衔接: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

一、教学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我通过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启发-掌握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

二、教学手段 (

三、教学媒体的运用

(根据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于渔

三、说学法 (

一、学习方法 (

二、能力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或者这样衔接: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应以让学生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反应为主,不宜把问题向纵深引申。我对本节课的安排如下: (或者这样衔接:教与学有机结合而对立统一。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法,指导学法,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愉快地、顺利地、认真地、科学地接受知识。

本节课教学设计、意图如下: (

一、新课导入

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这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二、新知识的学习(

三、检测训练 (

四、总结巩固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时要体现出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说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应因材、因时、因地、因人(学生、教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课方式和方法,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篇3: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阅读:我要评论(0 2011-11阅读:3208 次我要评论(0 收藏2011-11-7 22:24:34 分享到:分享到: --关于 ***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

作用: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节内容。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节内容是在 2.中,占据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目标: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3 情感目标: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点:难点:难点:通过通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关键:关键: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2.应着重采用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

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有力的动力。 3.学情分析:(说学法学情分析: (说学法:(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

力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教学程序及设想:教学程序及设想: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 1由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能力训练。方法。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

申,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的效果。(7板书(8布置作业。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的学生有所提高,教学程序:教学程序: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篇4:高中化学说课模板

高中化学说课模板

大家好,我要讲的这节课是《*****》。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

一、教材简析(简要说明本说课的内容来自哪一学科、哪一册书、哪一章节 (

二、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

三、教学目标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为贯彻实施《****教学法》,结合校学生实际学情确立如下三维目标:(或者这样衔接: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节教材的特点,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或者这样衔接: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难点 ***********是本节课的难点

3、确立依据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或这样衔接: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

一、教学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我通过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启发-掌握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

二、教学手段 (

三、教学媒体的运用

(根据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于渔

三、说学法 (

一、学习方法 (

二、能力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或者这样衔接: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应以让学生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反应为主,不宜把问题向纵深引申。我对本节课的安排如下:

(或者这样衔接:教与学有机结合而对立统一。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

现,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法,指导学法,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愉快地、顺利地、认真地、

科学地接受知识。本节课教学设计、意图如下: (

一、新课导入

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这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二、新知识的学习(

三、检测训练 (

四、总结巩固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时要体现出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说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应因材、因时、因地、因人(学生、教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课方式和方法,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说课稿的撰写

写一篇说课稿,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简析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

②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 ③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 ④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什么; ⑤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2阐述教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 ①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 ②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 ③所用的教具、学具。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才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

(3指导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 ①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 ②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 ③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概说教学程序

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 ①课前预习准备情况; ②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 ③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 ④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 ⑤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 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

(5教学效果分析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篇5: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第章,第节,第课时的内容。这一节,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因此教好,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b、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

b、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c、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d、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3.教材的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通过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a、

b、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a、

b、难点的依据: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识特点选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离开了实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

法等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还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2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对于化学课的学习,高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因为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由于这一节的,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2.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内容之一。对学生而言,一定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表现形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具有对知识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一种素质。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本节课,我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1、回忆引入新课:

2、问题教学法

3、边演示边讲解

4、巩固练习,理解内化

适当的课堂练习一方面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反馈,另一方面,能够巩固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使学习得到正迁移。

5、课堂小结

请同学进行课堂小结,适当的课堂小结是必要的,它不仅仅是本节教学知识的回放,还可将本节知识贯穿联系起来,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布置作业作业:习题中相应作业。

7、板书设计

板书不仅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概括,更重要是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因此十分重要。好的板书体现一个好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够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篇6: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高中化学说课模板 化学说课的模板

大家好,我要讲的这节课是《*****》。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

一、教材简析(简要说明本说课的内容来自哪一学科、哪一册书、哪一 章节

(

二、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

三、教学目标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为贯彻实施《****教学法》,结合校学生实际学情确立如下三维目标: (或者这样衔接: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节教材的特点,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 (或者这样衔接: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 标: )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难点 ***********是本节课的难点

3、确立依据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被 点燃的火把。 ”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 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 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或这样衔接: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 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

(一)、教学方法 俗话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节课我通过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 我采取启发-掌握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电脑多媒 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二)、教学手段

(三)、教学媒体的运用 (根据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于渔)

三、说学法

(一)、学习方法

(二)、能力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俗话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 如下尝试: (或者这样衔接: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应以让学生 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反应为主,不宜把问题向纵深引申。我对本节课的 安排如下: ) (或者这样衔接:教与学有机结合而对立统一。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 体现,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法,指导学法,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愉快地、顺利地、认 真地、科学地接受知识。 本节课教学设计、意图如下: )

(一)、新课导入 熟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这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新知识的学习

(三)、检测训练

(四)、总结巩固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时要体现出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说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应因材、因时、因地、因人(学生、教师)的 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课方式和方法,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篇7: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2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 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 ,第 章,第 节,第 课时的内容。这一 节 ,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 。因此教好 ,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 中的 ,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 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b、(2)过程与方法 a、b、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c、

通过以问题为驱动的自主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类比推测、分析解决问题和观察的 能力、实验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 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c、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d.从生活出发学化学,体验化学对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教材的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通过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 学重点:a、b、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a、b、难点的依据: 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 上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 促进,协调发展。 那么,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采用讲授法、问题探 究法、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启发式教学法、类比法、分析推理法、比较归纳法、分组 讨论法以及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对比、启发、综合) 并借助实验教学, 教学模具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

思维过程, ;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使知识的学习系统 化,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因而在教学中 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学情分析:从知识层面看,在必修阶段已经具备有机化学基本的类别概念,知道一 些典型有机物的性质。在选修 5 第

一、二章的学习过程中对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基团的相互影响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有待完善。从能力层面看, 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分析简单实验的能力; 对 “结 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规律比较熟悉,因此具有性质预测的知识基础,知道研究有机化合物 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具备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 因此在 学法指导上: 和教法相呼应,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对比、,迁移、分析、和实 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是目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学生通过“问题情景—实验探究 —质疑讨论—f 分析推理—整合运用”的学习方法。此外结合反馈补救法,通过学生的习题 检测,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每一位学生” 。 )

四、说教学程序 俗话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 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新课引入。 “导入旧概念,提出新问题。 ” (熟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 学习素材,这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环节:新课学习,全民总动员。 首先: 其次: 再次: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适当的课堂练习一方面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反馈,另一方面,能够巩固加深学生 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使学习得到正迁移。 第四环节: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请同学进行课堂小结,适当的课堂小结是必要的,它不仅仅是本节教学知识的回放,还 可将本节知识贯穿联系起来,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不仅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概括,更重要是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所学知识条理 化、系统化,因此十分重要。好的板书体现一个好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够帮助学生消化吸 收课堂教学内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推荐第8篇:高中化学氯气说课稿

氯气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全章教材的重点之一。氯气不仅仅是卤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对氯气的性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介绍氯碱工业等联系实际知识的需要;同时,由于在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较为全面、细致,且探讨和应用也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氯气的化学性质也是第一章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巩固;在教材中对氯气性质的认识,是以实验验证的方法完成的,这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提高了极好的机会。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能正确写出氯气与金属、

与氢气、与水、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氯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形成科学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巩固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以及严谨求实、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

通过氯元素的结构与氯气化学性质的关系,进一步确立内因是决定物质

性质的根本原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教学重难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是理解氯气的存在、制法和用途的依据,也是后续学习卤素及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基础,所以氯气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缺乏溶解平衡的知识,较难理解氯水既有单质氯的性质,又有盐酸和次氯酸的性质。这一部分如果学得不好,将在学习氯水跟不同物质反应表现出来的不同性质时发生困难,所以氯气与水的反应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联系碱金属导入新课

在第二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族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都具有相似性的金属元素——碱金属,知道了一些研究金属元素的方法,在课的开始即向学生明确本节课将学习一族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同样具有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简称卤素,并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卤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说明与学习碱金属相似,我们也先学习其代表“人物”——氯气,从而自然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氯气的物理性质

首先展示一瓶氯气,向瓶中加入1/5蒸馏水,振荡后,在瓶后衬一张白纸,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并穿插史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伊普雷战役中,德军5分钟释放了180吨氯气,致使15000人中毒,1/3人死亡,而这样世界上第一支专业的氯气部队就是在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哈伯指导下建立的,他把自己的天才贡献给了法西斯。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氯气毒性的认识,而且适时向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由此再演示和介绍正确闻氯气的方法可谓水到渠成。

(三)氯气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推理验证法,引导学生由氯的原子结构分析,推测它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来验证,最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概括出氯气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

1.设问激疑:根据氯的原子结构,请学生分析氯气的化学性质应该如何?如何验证?培养学生由原子结构推断性质的化学思想。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出对氯气化学性质的探索。

2.实验验证:

(1)与金属的反应:做好三个演示实验①钠在氯气中燃烧②铁在氯气中燃烧③铜在氯气中燃烧。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注意反应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例如,做铜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教师一面演示,一面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注意观察积极动脑。一面灼热铜丝,一面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灼热铜呢?(铜是不活泼的金属,必须灼热活化铜,使其达到燃点)灼热的铜放进盛有氯气的集气瓶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反应后立即提出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剧烈燃烧、集气瓶里充满棕黄色的烟)棕黄色的烟是什么物质?(氯化铜晶体颗粒)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明电子转移。又设问:铜是不活泼的金属,为什么能够跟氯气剧烈反应?(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出发进行分析,得出氯是非常活泼的非金属的结论)把少量水注入集气瓶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观察到什么现象?(氯化铜溶于水,溶液变绿色——说明氯化铜易溶,氯化铜溶液颜色为绿色)教师进一步加水,稀释溶液,溶液变蓝。提醒学生浓度不同时溶液的颜色不同。这一点很重要,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点上,强调条件的重要性。

接着提出设疑,氯气能不能与非金属反应?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引出性质

(2)与非金属的反应

除了做好书上的氢气与氯气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外,补充红磷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同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氯气比氢气和磷的非金属性更强。适时地让学生讨论: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引导学生比较铁、硫、碳等在氧气中燃烧,以及铜、钠、氢气等在氯气中的燃烧,找出共同的特点并由此推出“任何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在此不仅发展了燃烧的概念,而且渗透了“真理是相对的,不断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大多学生知道自来水不能直接用来养鱼这一生活常识,那么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一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生活问题引出氯气与水的反应这一性质,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及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氯气与水的反应。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可用实验探究法来突破。

设问:氯气能不能跟水反应,其产物是什么?如何用实验方法验证,请设计实验方法。让学生充分讨论。经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先实验氯水的酸碱性。用滴管吸取上面试验中得到的氯水,注入试管里。然后滴入1~2滴石蕊试剂观察到氯水先变红后褪色。实验现象说明很可能生成了酸。根据反应物判断很可能生成了盐酸。如何验证盐酸的生成?学生联想初中学过的盐酸的检验方法很容易提出硝酸银溶液,经实验确有盐酸生成。教师紧接着设问:如何解释石蕊试剂先红后褪色的现象?是氯水中的氯分子、盐酸,使指示剂褪色了,还是生成了另外一种新的物质使指示剂褪色了?让学生充分讨论,并设计出实验方案。经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最后归纳出把干燥的有色试纸分别放人装有氯气的集气瓶里、盐酸溶液里、上面实验得到的氯水里。前两者颜色不褪,后者颜色马上褪。即氯分子、盐酸没有漂白作用,惟独氯水有漂白作用。

既然氯分子、盐酸、水分子都没有漂白作用,那么氯水里必然有一种具有漂白作用的新物质。这种新物质是什么?到此,揭开氯气跟水反应产物的谜底的时机已经水到渠成。教师根据上面实验事实和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原理可以引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C12+H20=HCl+HClO

至此,学生对氯气跟水的反应和氯水里不仅有未反应的氯单质,还有盐酸和次氯酸的事实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教师出示久置光照分解的氯水证明这些溶液只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没有漂白作用。结合教材中演示实验,学生就能认识次氯酸不稳定,引出次氯酸分解的化学反应。

2HClO = 2HCl+O2

教师向装满氯气的瓶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经振荡,黄绿色立即褪净。由此过渡到氯气与碱的反应。

(4)与碱的反应

重点分析氯气与NaOH、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角度、离子角度分析反应,不仅巩固第一章所学知识,也能加深学生对氯气化学性质的理解。

3.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的一些实验演示及分析讨论,学生已对氯气的性质有了一个生动而鲜明的印象。这时再引导他们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去认识氯气化学性质所以活泼的原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归纳出氯气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典型的非金属。

推荐第9篇:高中化学原电池说课稿

原电池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现行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同时为学生了解各类化学电源及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教材。

二、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

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学习评价的依据。教学大纲对原电池的原理作了C级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了解原电池的用途;

能力、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处理

一、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原电池的原理和组成条件,其中原电池的原理也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为了便于教和学,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采用实验“铺垫”创设问题情境,把以往“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在实验中留有“空白”、“开发区”,如在实验中要想验证是否有电流产生等问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用电流表、小闹钟、音乐卡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领略创新成功的喜悦。同时除实验外,还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肉眼看不见的电子运动情况,这样可降低教学难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探究法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中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疑问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去主动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及组成条件,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二、学法——实验探索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人曾恰当地用这么几句话概括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因此,在课堂内增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意识,每两人一套实验装置,通过认真实验,仔细观察,自己分析铜锌原电池的特点,归纳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手段 实验探究,问题探究辅助教具:计算机、实验仪器及药品等无论运用哪一种媒体,都不能让其仅起着教师讲课的演示工具的作用,避免学生“享受”现成结论,而应使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识工具,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过程

教学内容 教材处理及设计的依据

导课:

引入一个医学小故事探究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探究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探究3:将锌片、铜片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设疑:为什么上述实验都是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无气泡? 探究4: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设疑:①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②铜片上产生了氢气,是否说明铜能失去电子?③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④H+得到的电子从哪来?⑤锌失去的电子如何传递到铜? 探究5:如何证明装置中产生电流?课件模拟拓展

1、启发学生从图4—24中归纳出原电池的用途。

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出课题。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建立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实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宏观,以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的信息,阅读有关的资料···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材仅以图示简要介绍了原电池的用途,让学生课后查找有关资料,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后。教材处理及设计的依据

教学过程

2、设计“水果电池”整合 小结两极在材料等方面的差别。应用课堂练习布置作业:回家收集废干电池,并拆开弄清它的构造及原理。时间分配:导入2’分组实验25’总结5’练习13’板书设计: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和氧化还原两方面概括原电池的定义、原理及组成条件,解决导课中留下的问题,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的飞跃。 针对本节课的知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设置一些有梯度的习题,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一步强化。开展研究性学习。力求清晰、完整、突出重点。

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这样五步教学过程的分步实施,将难点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散,将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突出了重点。

推荐第10篇:高中化学烷烃说课稿(共)

篇1:高中化学人教版《烷烃》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1707号考生xxx,是xx大学化学专业的学生,我报考的科目是高中化学。我认为,教师是个光荣神圣的职业,同时,也是背负重任,需要耐心、爱心和责任心的职业。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烷烃》,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首先,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这节课安排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之后,在前一课时对甲烷的学习后,进一步介绍烷烃的结构及其性质与应用,是对前一课时内容的巩固,也从结构的角度适当加以深化。本节课是有机化学的入门,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新起点。 2.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认识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2) 掌握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与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3) 能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3.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与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难点:烷烃的结构特点。

其次,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问题探究为主, 再结合分析、归纳总结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设置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思考,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思维,运用已学的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

紧接着,说学法

引导学生学习“提出问题一探究分析一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自主地学习。

接下来,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甲烷结构, 在草稿纸上写出甲烷的结构式,复习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从而引出烷烃的定义。 2.讲授新课

(1)由新课的导入,介绍烷烃的定义

(板书)烷烃——这些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一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也称为烷烃。

(2)问学生该如何命名,从而引出烷烃命名的两个原则。碳原子数在10以内的命名原则,碳原子数大于10的命名原则。

(3)带学生一起命名并写结构式,提示学生,碳数多的烷烃结构式过于繁琐,需要简化,为结构简式的出现做铺垫。

(4)在列举的烷烃的分子式中找规律,推出烷烃的通式。

(5)由结构简式中的规律,引出同系物的概念。

(6)甲烷中的四个氢原子都可以被其他原子取代,而之前写的结构式中还存在没有被取代的氢原子,让学生写出丁烷碳原子数不变,只改变被取代的氢原子的结构。从而引出同分异构现象。在此基础上说明同分异构现象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3.小结

看着板书,以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4.布置作业

作业由课后习题和补充习题两部分组成。

我的讲解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篇2:烷烃说课稿

第三章第一节甲烷说课稿(第二课时)

李晓梅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章主要选取典型有机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结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为进一步学习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高考的难点内容。

第一节从初中学过,且生活中熟悉的甲烷出发,介绍了甲烷的分子结构,主要化学性质,继而讨论烷烃的性质和结构,通过典型到一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第一节甲烷的第二框烷烃,安排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介绍烷烃的结构通式,性质,以及习惯命名法和同系物 第二课时介绍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以及系统命名法。本节课是烷烃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认识烷烃同系物在组成、结构式中的共同点。

②使学生认识烷烃物理性质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目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性以及化学性质。

③使学生掌握有机物的习惯命名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从甲烷性质推到到烷烃的性质总结的过程中,学会从一种代表物质入手掌握同类有机物性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由典型代表物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得出结论。

重点难点:烷烃的同系物和化学性质

二、教法、学法分析

“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方式,通过模型,比较,总结,从甲烷性质推到到烷烃的性质总结的过程中,学会从一种代表物质入手掌握同类有 机物性质的方法。

三、教学程序

引入:复习甲烷分子结构特征,指出与甲烷相似的有机物还有很多,教师展示乙烷、丙烷、丁烷的球棍模型,请学生归纳它们的分子结构特点。

推进新课:

1.烷烃的概念:由结构特点总结。

2.由甲乙丙丁烷分子式,推导出烷烃的通式cnh2n+2 3.同系物的概念:强调“符合同一通式”“结构相似”“相差至少一个ch2” 4.烷烃的性质

(1)物理性质:由表3-1,总结烷烃的状态,熔沸点,相对密度随碳原子数递增的变化规律。

(2)化学性质:由甲烷的类推烷烃的化学性质。 5.烷烃习惯命名法:

请学生由表3-1中名称,归纳习惯命名法的方法,教师补充。

①碳原子在10以内时,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依次代表碳原子数,其后加“烷”字,碳数在十以上,以碳原子数的汉字,其后加“烷”。

请同学看图3-5,两种结构不同的丁烷,但分子式相同,该如何命名呢? ② 当碳原子数相同,结构不同时,再加“正”、“异”、“新”等字以示区别。 碳数越多,结构越复杂,习惯命名法不能准确命名,需要用系统命名法来命名。 6.当堂达标

四、教学反思

篇3:《烷烃》说课[1] 《烷烃》说课

吴迅中学 苏笑辉

一、说教材:

我的这节公开课内容是——高二年级化学,第十章《有机化合物》中第二节《烷烃》的第一课时。《有机化合物》是高二化学的最后一章,它是单独介绍有机化合物的一章内容,因此对于刚接触有机化学同学们来说既是陌生的,又是新鲜的。

在第十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节中,同学们已经研究了甲烷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甲烷是烷烃中的一种代表性的物质)。那么第二节《烷烃》就主要是在已有甲烷知识的基础上,用“从个别到一般”的演绎推理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烷烃这一类物质的概念、命名、通式,进而得出同系物的概念和特点,再运用同系物的知识,总结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规律和方法,为以后学习烯烃、炔烃、环烃、或脂类、酸类等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理解归纳出烷烃的概念,探寻出烷烃合适的习惯命名方法,讨论推导

出烷烃的通式。

(2)能在研究烷烃的基础上,总结出同系物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特点。

(3)能根据同系物的性质特点,再反过来推断出烷烃同系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搭建烷烃球棍模型的学生实验,通过对比总结烷烃分子结构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分别得出烷烃和同系物的概念。

(2)利用多学科知识资源,通过查询课外知识资料库,了解中国古代用天干

来纪年的习惯,为烷烃的习惯命名做下铺垫。

(3)利用课本烷烃知识图表,通过对比归纳,得出烷烃的状态随碳原子个数

递增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从而深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学

科思想。

(2)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使学生理解多学科知识是互相渗透的,应该学好

各门功课。

(二)教学重点:

1.烷烃的概念、命名和通式、结构简式 2.同系物的概念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同系物的概念

三、说教法和教具:

教法:启发引导式等

教具:球棍模型教具、ppt课件(资料库、图片、课本图表相片等)

四、说学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演绎推理法、对比归纳法等

五、说教学程序:

六、说创新点:

1.在研究烷烃的习惯命名法时,我采用“资料库”的方式引入,为学生建立最近的知识基础,比较符合我们学生的基本水平,也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理念。 2.在分析课本上的重要图表时,我用数码相机把图表拍了下来,放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时,看起来既清晰又明了,效果应该很不错。这也算是在教材如何充分有效利用方面,一点小小的探索和创新吧。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4:《烷烃的命名》说课稿 《烷烃的命名》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的第一课时《烷烃的命名》,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中的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堂课的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

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烷烃的命名》,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学会初步应用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的烷烃类化合物进行命名。

2、所处地位

该部分内容是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进行其它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很多有机知识点都必须以此为基础。所以是学好本门课的重要前提。学生必须加深了解并牢固掌握。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基础比较差,虽说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碳原子的结构特征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知道了有机物同分异构现象的原因;但是掌握的不彻底,不扎实。

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不太会归纳总结。

三、教学目标分析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烷烃的习惯命名法以及系统命名法。

2、能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并能根据命名写出结构式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多讨论、多练习,总结系统命名法的方法。

2、通过烷烃命名的训练,掌握烷烃命名的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练习书写烷烃的命名,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确定与突破方法

1、教学重点: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2、教学难点:命名与结构式间的关系,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长、多、近、简、小等)。突破方法为:练习——讲解——纠正——练习

五、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烷烃的系统命名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个的有机物的命名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较多讨论、较多练习,尤其要注意抓住学生命名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如选错主链等,以改错的形式使学生明确产生错误的原因。

六、分析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提问、观察法、发现法、讲述、启发式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多讨论、多练习,总结系统命名法的方法。

听老师讲解后,积极参与讨论,课堂练习,并抓住易错点进行多次训练强化。感知从模糊到了解到清晰最后到熟练。

七、教学过程与步骤:

以实例进行讲解后,组织学生多讨论、多练习,总结系统命名法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1.引入课题

2.讲解(1)找主链-----练习(2)编号位-----练习(3)写名称-------练习3.归纳总结:名称组成,数字意义 4.烷烃的系统命名遵守的原则 5.作业布置

八、学习评价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学生学业评价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纸笔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训练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是过程表现性评价,看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是否积极思考,是否能当场理解。纸笔评价是通过提问练习测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是否达到能力与方法目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目标;而过程表现性评价则是

反映了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过程情况如何,是否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上两方面综合对学生进行评价。

九、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不断尝试的学习态度,并运用改错的形式强化学生理解和记忆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并能灵活运用。

十、板书设计

一、烷烃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

2、系统命名法

(1)定主链。

(2)编号位。

(3)写名称。

3、原则

长、多、近、简、小

一、可能存在的几个问题预想:

1.学生基础差,讲授的内容不能完全理解 2.准备的练习太少,学生没能及时巩固; 3.学生认知能力差,感觉课堂内容偏多 以上是我的说课,由于经验不足,难免有疏漏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篇5:芳香烃说课稿 芳香烃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芳香烃》。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芳香烃》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2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本节内容是对化学必修2中已经介绍的苯的化学性质的提升,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之后有机合成和有机推断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和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的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独特结构,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并从中了解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依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下。

四、说教法

化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考、动手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化学本身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但又鉴于实验存在的一些危险,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手段: ①实验探究:苯的化学性质。

②观察实验:苯的溴代或硝化反应。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 ③阅读与交流: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交流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归纳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课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新课导入:(2—3分钟)

在烃类化合物中,有很多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这样的化合物属于芳香烃。我们已学习过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苯。因为学生已经在必修2学过了苯的有关知识,我会引导学生们回顾苯的结构、物理性质、主要化学性质。提出第一个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让学生回忆思考已经学过的知识,为今天的新课做铺垫。

2.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之前我会想学生提供书上有关的资料: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结构的研究:

(1)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

-10(2)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为40×10m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在展示资料之后,我又播放了苯与液溴以及混酸反应已经苯与氢气加成反应的视频,让学生更深一步加深对苯化学性质的印象和理解,实验演示:(1)苯与液溴在铁粉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c6h6+br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 c6h5br+hbr。

(2)苯在特殊条件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c6h6+3h2 c6h12。

(3)

对实验进行解释:苯的分子组成为c6h6,从其分子组成上看具有很大的不饱和性,应具有不饱和烃的性质。但实验表明苯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由此可知,苯在化学性质上与烯烃和炔烃明显不同。

更深层次的讲解:大量的研究表明,苯为平面形分子,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构成一个正六边形,碳碳键长完全相等,而且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或均可。

对于苯的结构和性质清楚之后,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下列任务:

[思考与交流]1.烃均可以燃烧,但不同的烃燃烧现象不同。乙烯和乙炔燃烧时的火焰比甲烷的要明亮,并伴黑烟;而苯燃烧时的黑烟更多。请你分析产生不同燃烧现象的原因。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学生通过交流能给出相对满意的答案。这一任务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汇报]

1、含碳量不同,含碳量:乙烷>乙烯>乙炔=苯,含碳量越高,燃烧越明亮,黑烟越多。

2、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

装置特点:⑴导管较长;导管口在液面上;不加热;⑵现象(略);⑶兼起冷凝器的作用;⑷防倒吸;⑸白雾是hbr遇水蒸气产生的。可用agno3试剂检验(现象:出现浅黄色沉淀)。

装置特点:①要用水浴加热,以便于控制反应的温度,温度计一般应置于水浴之中;②为防止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蒸发损失,要在反应器上加一冷凝回流装置。

对于同学们之前的思考与讨论,我通过下面的练习题给予了知识点的深化。

[投影]练习:

1、根据本节课所学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一定比例浓h2so4与浓hno3的混合酸时,操作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 (2)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粗硝基苯可依次用蒸馏水和5%naoh溶液洗涤,最后用蒸馏水洗涤。其中洗涤、分离粗硝基苯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粗产品用5%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 (4)将用无水cacl2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纯硝基苯。纯硝基苯是无色、密度比水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气味的油状液体。

2、根据实验室制取溴苯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烧瓶中加入苯,再加纯溴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再加入铁屑,现象是_____________。 (3)写出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烧瓶中连接一个长导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插入锥形瓶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6)反应完毕,把烧瓶里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现象是___________,溴苯是 _______________的液体。

我之后又用投影向同学们展示了科学视野-苯的结构:

苯分子里6个碳原子都以sp2杂化方式分别与2个碳原子形成碳碳σ键、与1个氢原子形成碳氢σ键。由于碳原于是sp2杂化,所以键角是120°,并且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如图2—13)。另外,苯环上6个碳原予各有一个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它们垂直于环的平面,相互平行重叠形成大π键(如图2—14)。每个碳碳键的键长相等,其数值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由于大π键的存在,使苯的结构稳定,难于发生加成和氧化反应,易于发生取代反应。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这一内容的设置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入新课:学习了最简单芳香烃——苯的性质,下面我门继续学习芳香烃中最简单的一类物质——苯的同系物。

我首先用多媒体[投影]出三个讨论题:

1.什么是芳香烃?2.什么是苯的同系物?3.苯的同系物的通式是什么?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导入]苯的同系物有什么性质呢? 通过[展示样品]甲苯、二甲苯[探究]物理性质,并得出二者都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通过观察、思考、对比后,得出:

①苯的同系物不溶于水,并比水轻。②苯的同系物溶于酒精。③同苯一样,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能发生萃取。④苯的同系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根据苯的同系物的性质,我紧接着向学生抛出了如何区别苯和甲苯?的问题。

学生会根据前面的知识答:分别取少量待测物后,再加少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能褪色的为甲苯,不能褪色的是苯。

我会对苯与苯的同系物的异同进行[讲解]苯的同系物的性质与苯相似,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但由于烷基侧链受苯环的影响,苯的同系物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所以可以用来区别苯和苯的同系物。

由上面的实验事实可以知道烷基侧链会受苯环的影响,表现出与苯不同的性质,我紧接着又问学生“那么,侧链对苯环有没有影响呢?”引出下面的的内容。

陈述甲苯跟硝酸、硫酸的混合酸发生硝化反应,可制得三硝基甲苯,又叫tnt。的事实化学方程式为: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由此证明苯的同系物的侧链对苯环也有很大的影响,它能使苯环更易发生取代反应。 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在此对侧链与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做了小结。 [小结特性]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之影响;的取代反应比更容易,且邻,对位取代更容易,表明了侧链(-ch3)对苯环更易发生,表明苯环对侧链(-ch3)的影响(使-ch3的h的氧化反应比

活性增大)。

[设疑] tnt能否写为下式,原因是什么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 [强调]①tnt中取代基的位置。②tnt的色态和用途。淡黄色固体;烈性炸药。

[讲述] 自从1845年人们从煤焦油内发现苯及其他芳香烃后,很长时间里煤是一切芳香烃的主要来源。但是,从一吨煤中,仅可以取得1kg苯和2.5g其他芳香烃。由于芳香烃的需要在不断增长,仅从煤中提炼芳香烃远不能满足化学工业生产的需要。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通过石油化学工业中的催化重整等工艺可以获得芳香烃。

一些简单的芳香烃,如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是基本的有机原料,可用于合成炸药、染料、药品、农药、合成材料等。 2.稠环芳香烃。

[简介] 有些稠环芳香烃有致癌作用,又称致癌芳香烃。 a.萘c10h8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1、

4、

5、8为α位,

2、

3、

6、7为β位

b.蒽c10h1

41、

4、

5、8为α位,

2、

3、

6、7为β位,

9、10为γ位 c.菲c14h10 4.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第二节 芳香烃

一、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1、结构:苯为平面正六边行结构,键角120°,碳碳键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完全相等。

2、化学性质: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二、苯的同系物

(1)苯的同系物的苯环易发生取代反应。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苯的同系物的侧链易氧化: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苯的同系物能发生加成反应。

三、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1、来源及其应用 2.稠环芳香烃。

5.布置作业: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我布置了如下的课堂作业: 1.关于苯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苯的12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苯环中6个碳碳键键长完全相同 c.苯环中碳碳键的键能介于c-c和c=c之间 d.苯不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2.下列分子组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a.乙烷 b.乙烯 c.乙炔 d.苯 3.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烯 b.乙炔 c.苯 d.甲苯

4.下列烃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的是 a.甲苯 b.邻二甲苯 c.间二甲苯 d.对二甲苯

5.能说明苯分子苯环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中, 碳碳链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布的事实是 a.苯的一元取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 b.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c.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d.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6.下列关于芳香烃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芳香烃是指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类化合物 b.芳香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芳香烃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芳香烃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7.把“①乙烷 ②乙烯 ③乙炔 ④苯”按相邻两碳原子之间键长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8.既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又能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苯与甲苯 b.己烯与苯 c.乙烯与乙炔 d.乙烯与乙烷

9.下列有关甲苯的实验事实中,与苯环上的甲基有关(或受其影响)的是 a.甲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生成邻硝基甲苯和对硝基甲苯 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甲苯燃烧产生带浓烟的火焰

d.1 mol甲苯与3 molh2发生加成反应

10.下列物质中,属于芳香烃且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 a.ch=ch 2 b. c 2 h 5 c. d. ccch 11.a、b两种烃的最简式相同,7.8ga完全燃烧后生成物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得到沉

淀60g。既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对a、b进行鉴别,也可以用溴水反应对它们进行鉴别。0.5mol b完全燃烧生成22.4lco2(标准状况)和9g水,在相同状况下,a与b蒸气的密度比为3:1。试通过计算推断这两种烃的结构简式。

篇6: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二课时)说课提纲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有机化学初步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命名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在命名过程中渗透结构对性质的影响。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更是学生在后续章节中使有机化学知识广泛化和深化的基本工具,为学生以后对有机化合物问题的探究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2.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密切联系上一课时,通过对烷烃系统命名法的复习,把烷烃的系统命名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以及比较的对象,发展新知识。新知识可以分为两部分: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三)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3.教材处理

(1)在烯烃和炔烃的命名部分,稍作引申,了解烃的衍生物(简单的醇、醛和羧酸)的命名。

(2)明确苯的同系物的概念,强调其结构特征。 (3)利用表格,将苯环上有两个相同的取代基时的命名比较,使知识系统化。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在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②通过烯烃和炔烃、苯的同系物等的命名,能区分不同的烃,能识别它们所属的类别。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烯烃和炔烃、苯的同系物等命名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规律的能力;

②通过对烯烃和炔烃、苯的同系物等命名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知识之间比较的思维能力。

(3)科学思想目标:

①通过与烷烃命名的对比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对规律的理解与欣赏;

②从命名编号的有序性,使学生有序思维(即思维的有序性),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4)科学品质目标:

有机物种类繁多,命名法国际通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无国界,从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广泛的学习乐趣。

(5)科学方法目标:

在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基础上,通过类比学习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等有机物的命名,认识比较学习和探究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5.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烯烃的命名及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确立依据:根据教材的地位及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第一课时烷烃的系统命名的延伸、提高和升华。

(2)教学难点:从烷烃和烯烃的命名分析归纳命名的关键步骤。

确立依据:在烷烃的系统命名基础上,要求学生在保持有序思维,抓住命名的内涵,在探究中进行知识迁移,从而获取新知识,是本堂课的关键部分。只有实现了这个飞跃(从一种链到另一种链,再到环),才能真正完成章节的标题——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二.说教法

1.教法的选择及依据:以学定教,温故知新。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培养学科素养和科学的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为目的。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对比、启发、综合”等教学方法,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以比较为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兴趣,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积极状态,在已有的知识中总结规律,然后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主动获取新知识。

2.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方法: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烯烃的命名及苯的同系物的命名,在教学过程中两次小节,以规范学生探索的规律并加以强调;本节的教学难点是从烷烃和烯烃的命名分析归纳命名的关键步骤,通过举例(2,3-二甲基戊烷)转化(2,3-二甲基-2-戊烯),引导学生进行尝试,并在命名中总结其命名规则,再配合经精选的练习(分成三部分)化解难点。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多类多种重要有机物,并且在第一课时中学习掌握了烷烃的系统命名,再进行规律的总结和提高,并且要将其升华为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时,有一定的难度。 2.学法指导:教学是双边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一堂成功的课,不但要完成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科学的思维品质,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在本课的学习中,采用探究模式,力求学生在比较、总结中发现规律,再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尝试自行获取新知识,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科素养和科学思维品质,也亲身体验了科学家发现规律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力求增强教学的科学性,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体现教材特点,必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新课导入,营造氛围。选择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不常见的元素名称:钇、镨、铟、碲、氡(yǐ、pǔ、yīn、dì、dōng),让学生尝试去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热烈的教学气氛。同时根据几个汉字的构成(形旁、声旁)提出两个问题:你知道它们在通常情况下的聚集状态吗?如果上述元素形成的单质中有固态物质,你知道它们的导电性吗?这两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体现名称与性质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命名不仅仅是要将不同的对象加以区分,还要能一定程度的体现它们的类属甚至性质。数目庞大的有机物,也需要有专有的名称与之一一对应,例如烷烃的系统命名,首先母体的名称就体现了从属烷烃,其次体现的是结构特点。

2.温故知新,总结规律。在复习烷烃的系统命名规则后,举例(2,3-二甲基戊烷)练习巩固,并将例子转化成烯烃(2,3-二甲基-2-戊烯),让学生观察,比较两者结构的差异,进而引导学生尝试命名,并在命名中总结其命名规则,并与烷烃的系统命名相比较。在尝试命名过程中,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的任务重在“导”,另备练习(2,3-二甲基-1-戊烯),由此在烷烃命名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总结出完整准确的烯烃和炔烃的命名规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3.反馈练习,规范巩固。

(1)正向思维练习

(2)逆向思维练习

即先练习给出结构简式书写命名,然后练习给出命名书写结构简式。在练习过程中,采用两种形式:学生示范教师规范和分组练习比较命名结果,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序性以及合作精神,从学习中总结、提炼,提高学习效率。 4.阶段小结,拓展引申。

在学生充分掌握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律,初步了解了烷烃和炔烃的命名之后,趁热打铁,引出烃的衍生物(简单的醇、醛和羧酸)的命名,点到为止,让学生深刻体会并欣赏规律的重要性,同

时也为这堂课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味和进一步探究的余地。在进入二部分教学内容之前,设计必要的小节(最长碳链和最小定位),以保证对新知识新事物探究的可连续操作性。 5.补充概念,明确结构。补充苯的同系物的概念,强调结构特征,学会区分,掌握通式。 6.再次迁移,实现飞跃。提示苯的同系物命名以苯为母体,给出两种情况:苯环上有两个相同的取代基和苯环上有不同的取代基。为了不干扰学生对规律的发现,邻间对的规则由教师给出,学生则尝试把链状有机物的命名规则(最小定位)迁移到苯环上加以应用。 7.归纳总结,高屋建瓴。在最后的课堂小节中再次明确命名原则(最长碳链和最小定位)和书写规范,让学生明确思维有序性的重要性,并且高屋建瓴,能够明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建立在烷烃的系统命名基础之上。 8.随堂检测,巩固深化。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必须要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体现实用性、直观性、灵活性、艺术性的特点。

如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7:高二化学苯_芳香烃说课教案_人教版 高二化学苯 芳香烃说课教案

赤壁一中 涂柳琴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苯 芳香烃》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五章 烃》的第五节。这一节的内容包括苯的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芳香烃的涵义,苯的同系物的涵义及其性质。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苯的物理性质、结构及部分化学性质(燃烧、加成、溴代)。 第二课时:苯的化学性质,芳香烃的涵义,苯的同系物的涵义及其性质。 下面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学习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烷、烯、炔的结构(碳的四键理论、碳链学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这一内容又是后面学习苯的同系物、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基础,也是理解芳香族化合物性质的基石!

如果说从无机到有机是化学知识的一个飞跃,那么由烷、烯、炔的结构到苯的结构就是另外一个飞跃。

2、教材的重点、难点:

由于苯中的碳碳键,跟前面所学的几种键的类型都不一样,所以苯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决定的苯的性质,就成了这节内容的重点;而理解苯的结构,理解苯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又是一个难点。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 技能 ①苯的物理性质。

②苯的结构,苯中碳碳键的特点。

③苯的部分化学性质(燃烧、加成、溴代)。 (2)能力 方法

①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苯的化学式的方法和能力。

②由苯的分子式书写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的方法和能力。

③由结构简式推测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

(3)情感 态度

①通过对苯的凯库勒式及其现代结构理论的研究过程进行多媒体模拟再现,教育学生只有严谨、勤奋才能把握机遇。

②通过介绍苯的结构的研究历史,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验证明→推理突破→再实验验证”这一严谨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螺旋式上升”和“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教育。

二、说教法:

苯的结构的研究史在有机化学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为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认知方法,所以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以凯库勒与苯分子结构的故事引入课题。

3、通过观察实物和实验验证探究得出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说学法:

1、观察分析液态苯,增强感性认识,了解苯的物理性质。

2、分析组成,发现问题,分层次揭示矛盾,推测苯的可能结构。

3、根据苯的可能结构,进行实验验证。围绕实验结果,再分析推理出正确结构。

4、围绕结构,探索研究,理解苯的化学性质。

四、说教学程序: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8:烷烃课例交流 《烷烃》说课稿

桑植四中 杜金花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桑植四中的杜金花,今天和大家交流的课例是《烷烃》的教学。我的说课内容由“教学内容”、“课堂实录”、“教学评价”和“教学认识”四部分组成。

一、教学内容:

1、教材地位:《烷烃》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烷烃是典型的有机物代表兼各类有机物的“母体”,学好《烷烃》则掌握了最核心基础的有机知识,为以后学习其他有机物和选修5树立了信心,奠定了基础。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乡村中学的学生,他们基础一般,但是喜欢动手实践,渴望在感性体验中发现知识和展现自我,亟需通过各种创新手段激起他们对化学的求知欲和兴趣。我认为适合多对他们采用体验式教学、任务趋动式教学以及紧密联系生活的化学教学。

知识层面:学生已学过甲烷,为演变推理烷烃结构和性质做好了知识准备

情感层面:学生热心实践活动,对动手搭建分子模型充满了好奇

能力层面:学生已经开始习惯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化学逻辑思维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烷烃分子空间模型的建立,掌握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概念。

2、初步学会烷烃的命名和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几种表示方法。

3、认识烷烃同系物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物理性质的递变性。

4、学会辨认简单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创新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归纳统摄、类比推理、实践创新等)。

过程与方法(任务驱动教学)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采取了以下过程和方法。整体而言我采取了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模型制作、分析归纳、类比推理、分析归纳、提炼总结等来实现知识目标,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技能如模型法、类比推理法、探究发现法、练习法等。

1、类比甲烷演变,拼出乙烷、丙烷、丁烷的球棍模型,书写结构式,并分析得出烷烃的概念以及烷烃在空间构型上的结构特点。(模型法、类比推理法)

2、通过结构简式、分子式的书写比较,得出烷烃通式和同系物概念。(探究发现法、练习法)

3、类比甲烷,阅读课本,比较学习烷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类比推理法)

4、通过模型搭建、结构简式的书写,发现和掌握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的习惯,使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课堂实录(我对学生探究烷烃结构特点的片段进行了课堂实录,请欣赏。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之精彩之处 遵循新课标和高效课堂理念,以教师为主导 ,结合导学案“活动导学,互动生成”,课堂上学生目标清晰、人人参与,通过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建构对烷烃的认知,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

由此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学思路清晰、流程顺畅,课堂氛围活跃,做到了“节奏、容量和氛围”的协调,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和顺利达成。

教学评价之创新之处

任务驱动,目标引领;(在本课我设置了4个任务,并将每个任务细化,难度分解,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积极探索,过关闯将,获取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搭建模型,直接体验;(不同于传统的教师直接灌输演示,我创设情景,在学生已知碳四价键和甲烷结构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其他烷烃的结构与甲烷相似,引导学生:能否类比甲烷,自己动手,搭建出简单烷烃分子的球棍模型?学生通过搭建模型,书写结构式,并观察模型和结构式,分析、讨论、归纳出烷烃结构特点,并做烷烃辨认的练习巩固,形象深刻的构建了对烷烃结构特点的认识。在同分异构体上我也是这样处理的。)

策略灵活,培养能力。(丰富教法学法,通过情境导入、实践活动、创造性提问、启发性讲解、练习反馈等互动环节来让学生直接体验知识的自然生成,促进了学生对烷烃知识理解的螺旋式上升)

由此达到的教学效果:任务的驱动和细化,调动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确保了课堂的有序、有效;丰富的教学方式,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实现了我所设定的创新目标。

第四部分 教学认识

通过《烷烃》教学,我充分认识到“教学相长”的道理。要实现课堂的优质、高效,就得师生合作,实现“师主导”与“生主体”的契合,创设出和谐的支持性课堂氛围;就得发挥教学智慧,就培养现代创新人才的教学目标和适应“应试教育”寻找契合点。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发现了自己某些教学技能的不足,能有的放矢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完善和提高。

创设和谐

支持性氛围

寻找“师主导”与

“生主体”的契合

培养现代创新人才 和“应试教育”的契合 教学技能 实践提高

我的说课完毕。

第11篇:高中化学甲烷说课稿(共)

篇1:甲烷说课稿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1课时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黄梅三中的吕小霞,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第一节>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的设计思路,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烃作为一切有机物的母体,而甲烷又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学生对甲烷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希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机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特点,结合高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储量情况

②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甲烷的结构特点

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④通过对甲烷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模型、图片、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②通过讲授、讨论、自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和比较,类比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②通过甲烷的结构和性质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甲烷分子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自主,相互合作,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和教法相呼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及时对比、和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采用板块教学,分为四个学习板块。即:板块一:甲烷的结构探究;板块二:甲烷的物理性质;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用途”的认知关系。具体的教学流程:

【引入】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上了天然气,请问天然气的成分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作为能源有哪些优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思考以上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回答

【投影】“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分布图;“西气东输”工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开采和使用天然气造成的事故图片

【过渡】天然气好比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作为一种很好的能源,另一方面在开采和使用的同时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为了防止悲剧再次上演,为了更好地利用天然气,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甲烷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和学习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设计思路: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天然气成分,存在及作为能源优点等相关信息;展示“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分布图;“西气东输”工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图片;开采和使用天然气造成的事故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了解甲烷的存在和储量境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西气东输工程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出《甲烷》课题。

【师】首先我们来讨论甲烷的结构。初中我们就学习过甲烷的分子式ch4 ,你能根据前面学习过的价键知识,写出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吗?

【学生活动】一学生演板,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完成

【讲授并板书】

1、甲烷的分子结构 ①化学式:ch4 h ?? 电子式:h:c:h ?? h h | 结构式:h?c?h | h 【师】从结构式中我们可以知道,c与4个h形成4个c-h共价键,且已知4个c-h的长度及夹角完全相等,据此,你能推测ch4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几种可能?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得出两种可能:平面正方形或正四面体

【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师】经过科学研究证明,ch4是正四面体型,其中c位于正四面体的体心,4个h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c-h键夹角为109。28,

【板书】②空间构型:正四面体

设计思路: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结构简式的书写。老师评价后提出问题甲烷究竟有着怎样的结构,学生开始猜想。然后老师展示模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甲烷空间结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甲烷结构的研究,学会科学的质疑和能根据科学信息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象能力。通过对甲烷的模型观察,正确认识了甲烷的分子结构,为甲烷的性质学习打下了基础。 【过渡】我们都知道,结构决定性质,ch4 的这种结构决定了ch4 有哪些性质呢?首先来学习ch4 的物理性质。

【投影】池沼中的沼气图片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图片中体现了ch4 的哪些物理性质

【讲授并板书】

2、甲烷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

设计思路: 展示池沼中的沼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中蕴含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探究甲烷的物理性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也为甲烷完整性质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同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渡】那甲烷又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比如它和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反不反应呢?

【投影视频实验】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师】是的,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但在特定条件下甲烷也能发生某些反应,比如甲烷可以燃烧 【投影视频实验】甲烷燃烧

【学生活动】观察甲烷燃烧现象;并书写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点评】在甲烷的燃烧方程式中,不用等号而用箭头,主要是因为有机反应往往教复杂,多有副反应,故不用等号

【板书】化学性质:(1)可燃性: ch4+2o2 co2+2h2o 点燃

【过渡】如果点燃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它立即就会发生爆炸,为什么呢?阅读课本p61资料卡片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

【师】原来空气中的甲烷含量在5%-15.4%时,遇火花立即发生爆炸。煤矿中的瓦斯爆炸多数就是甲烷气体爆炸引发的,假如你是一名煤矿工人,当你在矿井采矿时,为预防瓦斯爆炸,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通风,严禁烟火

【师】所以在进行甲烷的燃烧实验时,必须先检验其纯度

设计思路:先将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甲烷的性质在通常情况下稳定,但在点燃条件下就会燃烧,指导学生完成甲烷燃烧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资料卡片和矿难图片进行安全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实验方法研究甲烷的性质,体验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有机思想,并提高安全意识,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化学物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过渡】甲烷还有哪些化学反应呢?

【投影实验视频】甲烷的取代反应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混合气体的黄绿色变浅,量筒壁上出现油滴,量筒内的液面上升。

【追问】上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

色变浅------说明量筒内的混合气体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出油滴-------说明反应中生成了新的油状物质,且不溶于水。

水上升,有白雾------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了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造成量筒内的气压减小

【投影】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原理 【讲解并板书】

ch4 + ci2 ch3ci + hci 光 【师】上述反应中,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生成了取代产物一氯甲烷。像这种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师】其实生成的一氯甲烷还可以继续和氯气进一步反应,依次又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

【学生活动】书写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ch3ci + ci2 2ci2 + hci 光 ch2ci2 + ci2 光 光 chci3 + hci chci3 + ci2 4 + hci 【师】甲烷与氯气能生成四种取代产物,均不溶于水,其中,在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他三种都是液体,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最重要的有机溶剂。

【思考】若1mol甲烷中的氢原子完全被氯原子取代,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呢?

【师】原来了解事物要一分为二,甲烷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点燃时甲烷可以燃烧,在光照条件下,甲烷可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设计思路:组织学生观看甲烷的取代反应的实验视频,并观察现象,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断取代反应的条件,产物,并及时投影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原理,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了解取代反应的本质,完成方程式书写,老师再分析和评价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思维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物质的微粒观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实验手段是检验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并从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应该知道了甲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感受到了学习有机物的一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以及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以理论为指导,以实验事实为依据

设计思路:然后学生通过简洁工整,知识层次清晰的板书设计,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并对甲烷的结构和性质有个清晰的知识脉络。

五、板书设计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甲烷的分子结构 ①化学式:ch4 h ?? 电子式:h:c:h ?? h h | 结构式:h?c?h | h ②空间构型:正四面体

2、甲烷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

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取代反应: 光 ch4 + ci2 ch4+2o2 co2+2h2o 点燃 ch3ci + hci 光 ch3ci + ci2 2ci2 + hci 光 ch2ci2 + ci2 光 chci3 + hci

六、教学评价 chci3 + ci2 4 + hci 对于本节课的重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性质都是由老师提出了问题,然后学生的观点发生碰撞,然后师生一起分析提升,老师再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以促成学生认识的转变和产生情感的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但因为是参加公开课,就没有办法课前布置用硬纸板制作甲烷的模型(课本上实践活动),而只能展示模型,所以在甲烷的分子结构学习部分,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了用生活的眼光看化学,用化学的知识走进生活。

篇2:甲烷说课稿 《甲烷》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甲烷,本内容共计一个学时,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下我对这个学时的教学设计,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位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教科书必修2的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节。教材的主要内容为甲烷的结构(包括结构式、电子式),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甲烷的化学性质又包括氧化反应、取代反应以及受热分解。将《甲烷》这一节放在这里,是考虑到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学过物质结构的知识,如共价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等基础知识,具备了学习本章的理论基础。烃又是一切有机物的母体,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而甲烷作为结构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又是学习烃的入门,所以让学生掌握好甲烷的知识,就是为学习烃、烃的衍生物及接下来学习有机部分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因为教材设置时有机化学与前面部分内容的联系不是非常紧密,对无机化学部分学的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说,这是学习化学的新的开始,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更多的鼓励学生,无疑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学情分析

在制定任何一个教学方案前,我们应该对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所了解。我们知道,学生在初三化学学习中已经对甲烷有了初步了解;本教材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学习也为学习甲烷的结构打下基础。我所要教的学生,他们思维开阔,动手能力较强,但他们也存在基础较弱,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甲烷分子结构以及甲烷取代反应的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据此,我作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结合以上分析,我设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当然,在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之前,还应该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甲烷的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以下就是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 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甲烷正四面体结构,以及其与稳定性的联系。

2、能够写出甲烷燃烧、甲烷和氯气取代反应方程式,并正确记忆反应现象。

3、学会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讨论、合作等方法建立有机物的认识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深入认识“结构决定性质”“内应,外因辩证关系”等哲学思想。

2、通过能源危机及甲烷燃料的了解,感受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学情分析和目标设定,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它的化学性质以及取代反应的概念,而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以及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机理。

五、教学方法

(先不换页)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整个课程的把握如下:引入主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引出答案→归纳总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带领、教导和解说的作用。(ppt下一页)因此在本节课中,我的任务是把学生引入甲烷这一主题,然后介绍甲烷的物理性质,再借助甲烷的结构模型、甲烷制取、氧化反应的演示实验以及甲烷取代反应的视频等形象生动的方法让他们理解和掌握甲烷的结构和性质。在模型构建及问题分析部分,可尝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设定以甲烷的结构—性质—用途为教学主线,各环节加入学生参 与元素,而教师则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归纳提升的作用。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课堂。

1、甲烷的物理性质

主题引入:以低碳经济作为切入点,引出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日益受到大家重视的能源物质——甲烷。

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到的天然气是什么颜色,有什么味道?

分析问题: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天然气的外观,讲解甲烷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再从甲烷的分子式出发,讲解甲烷的密度和溶解性。

解决问题:无色无嗅,密度比水小(0.717g/l),极难溶于水。

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甲烷的物理性质。将理论化学与生活化学联系起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增加学习兴趣。

2、甲烷的分子式与结构式

提出问题:甲烷的化学表达式怎么写?

引导思维:利用球棍模型将甲烷分子结构形象化,引导学生思考并写出甲烷的分子式与结构式。

分析并解决问题:给出甲烷的分子式(ch4)与结构式、电子式的图片。根据图示,分析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以及电子式。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在四个顶点的正四面体。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分子式与结构式。

3、甲烷的化学性质

主题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天然气可以燃烧,操作不当可致人中毒。在生活中,天然气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是否说明它的化学性质活泼。

引入问题:甲烷会与什么物质发生什么反应?

分析问题:通过观看甲烷制取、氧化反应的演示实验和取代反应的视频,逐步引出甲烷的化学性质。借助甲烷分子的结构模型,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出发,动手拆解模型,加深学生对甲烷结构的理解,同时分析甲烷具有上述化学性质的原因。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引出答案: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给出甲烷的化学性质;从甲烷的分子结构特性出发,向学生解说甲烷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加热分解反应等具体性质。 作用:使用形象生动的模型、实验与视频,加深他们对甲烷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甲烷的性质,灵活记忆甲烷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式。

4、归纳与总结

依据板书,与学生一起复习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在这一节课,学习了: a.甲烷的分子式ch

4、结构式与电子式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甲烷分子结构示意图 甲烷分子球棍模型

b.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是气体,而且它无色无嗅,密度比水小,极难溶于水。 c.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甲烷的氧化反应: d.甲烷的取代反应: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练习:课后习题。

七、板书设计

甲烷

一、甲烷的结构

分子式:ch4 电子式: 结构式: 分子结构示意图:

二、甲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嗅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a.甲烷的氧化反应:ch4 + 2o2co2 + 2 h2o (放热反应) b.甲烷的取代反应: c.甲烷的加热分解:ch4 c + 2h2 点燃

以上,我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程等方面说明了甲烷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采用以上设计方案的原因。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次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篇3: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说课稿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说课稿

盐城市伍佑中学 吕晓杭 邮编:224041 【设计理念】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来自于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甲烷也是学生最先所接触到的有机物,能帮助学生从最简单的有机物入手,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紧紧抓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从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

②类推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③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2)过程与方法: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学 生亲历科学 的历程.初步学会从结构推导性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①领略实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个人

及学科价值。

②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

难点:主要是学生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的建立,具体体现在如何将甲烷和烷烃的结构特点、有机物的成键特点从实物模型转换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甲烷是一种化石燃料,可以燃烧,能从甲烷的组成上认识燃烧反应的产物。本章教学再次选择甲烷,主要考虑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便于学生从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类推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因此,本节教学的设计,要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体现认识的渐进发展性原则;同时,考虑到学生前面已经具有了一些有关物质结构的上位概念,应当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紧紧抓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

【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并与实验、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本节可能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课时划分:甲烷的性质1课时、烷烃1课时。

(2)问题创设:复习、“西气东输”资料

(3)内容呈现:实践活动(模型制作)、探究实验、模型、图表、图片、甲烷、烷烃的多媒体动画。

(4)方法手段: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学生制作等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控制、比较、类比、模拟、抽象、模型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

(5)评价反馈:保留5分钟反馈练习时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下一种或多种评价活动。如:多媒体呈现形成性练习题、课堂同步检测卷、学生自我总结、绘制本节知识结构、列出未解决问题清单、给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评价等。 进行验证解释与结论,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学设计】

1.提出问题:甲烷中的原子如何连接?→实践活动→预测性质→探究实验→取代反应→类推烷烃结构→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2.学与问:烷烃的结构与甲烷类似,但也有不同,教学中可从甲烷的模型出发,重点研究3个和4个c的连接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是否为直线结构?键是否可以旋转?c原子有没有其他连接方式?由于不必涉及烷烃命名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这部分教学可以在学生制作活动中一起完成。 3.思考与交流

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特点可以让学生自己猜想,到黑板上写出可能的连接方式,为第二节学习乙烯打下伏笔。同时,从c原子的四价原则、同分异构体等角度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 4.评价和反馈

习题(略)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复习:西气东输

一.甲烷的结构特点

二.甲烷的物理性质: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1) 可燃性 (2)取代反应

四.甲烷的利用

五.烷烃

(1)概念

(2)特点

六.同系物

篇4:甲烷说课稿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说课稿

岳池一中化学组:郑时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化学组的郑时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 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它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机物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电子式和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并了解取代反应。 3.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甲烷的用途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探讨甲烷结构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2.在掌握甲烷性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3.运用微观动画体验甲烷空间结构和取代反应历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2.认识化学微观世界分子结构的立体美;3.培养学生关心环境、能源、安全等问题。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难点:甲烷的取代反应。

二、学生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看,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习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对甲烷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有较强的求知欲。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来看,也符合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本节课我将设计 “以问题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并与实验、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营造出愉快,轻松,和谐的课堂。

本节可能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探究法

2、讲授法

3、多媒体教学法

由于甲烷分子的正四体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机理很抽象,对初学有机物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故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动画进行直观分析,辅以直观教具(模型、折纸)克服了理解上的抽象性,化解了难点。实验录像的播放有助于全体学生观看到实验现象。

学生学习的方法主要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引入新课;实践活动探究甲烷的结构;自主探究甲烷的物理性质;深入探究甲烷的化学性质。

(一)引入新课

我将从日常实际生活出发,通过一段瓦斯爆炸事故的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实践活动探究甲烷的结构

学生已经知道了甲烷的化学式,我将让学生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写出甲烷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再根据甲烷的结构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甲烷的空间构型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甲烷的空间构型可能有2种情况平面四边形和正四面体 ,那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甲烷分子的结构模型来验证,最后课再实物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介绍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使学生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3.自主探究化学性质

一般来说,结构决定性质,那么甲烷的分子结构决定甲烷具有哪些性质呢?我将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下面的表格 4.深入探究化学性质

在学生解甲烷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甲烷的化学性质上。回应前面所讲的“结构决定性质”,接着引导学生通过结构理解甲烷的有关化学性质:

(1)甲烷的可燃性决定了它有什么用途呢?有什么优点呢?写反应方程式,介绍爆炸极限问题,以甲烷作能源为例讲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渗透环保、能源问题。关心社会,并让学生思考矿井生产为了避免瓦斯爆炸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什么?介绍新农村沼气池情况。可以补充演示甲烷通入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

(2)甲烷的取代反应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反应类型,对于实验的处理,由于教材上演示实验现象不利于后排学生观察,播放实验录像:

(]取代反应实验:用排饱和食盐水法将甲烷和氯气依次收集在100ml的量筒中,其中甲烷20ml,氯气80ml,光照。) 在实验的基础上,先使学生有一个甲烷分子中氢原子能被其他原子取代的印象,然后再通过给出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几步方程式,向学生说明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不仅一个能够被取代,而且全部可以被取代,进而讲清取代反应的确切涵义。结合球棍模型和电脑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实质。通过电脑模拟,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学习兴趣大,对取代反应的实质的理解也更深刻,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反复播放。明确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区别。

(3)简介甲烷的热分解反应,结合性质总结甲烷的用途。 板书设计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二、甲烷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溶解性)

甲烷的氧化反应

ch4+2o2 → co2+2h2o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甲烷的取代反应

篇5:甲烷说课稿 甲烷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说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位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从教材整体上看,甲烷是学习烃的入门,烃又是一切有机物的母体,因此学生对甲烷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学习,那么本节课的功能和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我制定本节课三维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掌握甲烷的结构特点及化学性质 b.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等手段建立有机物的认识关系并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能源危机及可燃冰开发的了解,感受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甲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立体模型的建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角度认识有机物结构和性质

由于学生的立体几何知识比较少,在对甲烷的空间构型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同时由于甲烷的取代反应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有机反应类型,这也是一个难点,二 说教法

为了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分析。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的燃烧及用途,但对其结构还不了解,由于学生的立体几何知识比较少,在对甲烷的空间构型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同时由于甲烷的取代反应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有机反应类型,这也是一个难点,在能力上,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生动的动画及实验自主学习一些知识。基于以上的分析,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探索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观察等,利用鲜活实验现象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求答案,提高学生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2、多媒体教学法

由于甲烷分子的正四体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机理很抽象,对初学有机物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故我采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动画进行直观分析,克服了理解上的抽象性,化解了难点。

3、讲练给合式教学法

通过讲使学生明确重点,练则进一步具体理解本节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甲烷分子的正四体结构和取代方法的特征,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走入新课

第一环节,创设学习情景,引入新课。我首先为学生展示可燃冰的图片播放西气东输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就必须对其成分

甲烷的结构和性质有所了解。引导学生进入环节一甲烷的结构探究,首先我要求学生写出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推测其可能的结构,它有两种结构,正方形和正四面体。由于学生在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知识的局限性,因此在学习甲烷分子的结构时,首先在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教材,并要求学生做实践活动,即自己动手制作甲烷分子的结构模型,然后课堂上再拿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介绍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使学生在对比之中,掌握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接着进入板块二物理性质的学习,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瓶甲烷气体,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其物理性质,在学生了解甲烷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甲烷的化学性质上。回应前面所讲的“结构决定性质”,接着引导学生通过结构理解甲烷的有关化学性质: ? 第三环节,甲烷的氧化反应。通过甲烷与酸性高锰酸钾,氢氧化钠溶液

不反应,得出甲烷通常情况下稳定,但在点燃条件下可以燃烧,可用作燃料,接着通过矿难图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 第四环节,甲烷的取代反应。甲烷的取代反应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也是学

生第一次接触有机反应类型教师要结合球棍模型和电脑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实质。通过电脑模拟,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学习兴趣大,对取代反应的实质的理解也更深刻。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反复播放。向学生说明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不仅一个能够被取代,而且全部可以被取代,进而讲清取代反应的确切涵义。

第五环节,知识巩固阶段。通过四道经典练习题,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巩固。

五 板书设计

最后,我用一页ppt简捷明了的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

第12篇:最实用的高中化学说课稿

>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作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

章,第

节,第

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

,本节课的学习为

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2、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2、从生活出发学化学,体验化学对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难点是:

四、教法

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我采用

的教学模式,并借助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展开学习活动,结合实验、层层深入、多层次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并使知识的学习系统化。

五、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是目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学生通过“问题情景—实验探究—质疑讨论—f分析推理—整合运用”的学习方法。此外结合反馈补救法,通过学生的习题检测,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每一位学生”。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新课引入。“导入旧概念,提出新问题。”

第二环节:新课学习,全民总动员。 首先:

其次:

再次:

第三环节: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实验探究得出本节课的重要结论,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回顾,使学生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侧重点,最后布置相应的习题,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总之,本节课我是根据高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采用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类比法、分组讨论法以及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演示、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13篇:高中化学《蒸馏和萃取》说课稿

高中化学《蒸馏和萃取》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课时:蒸馏和萃取。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本节属于人教版化学1第一章第一节课题1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化学已经初步了解过蒸馏实验,但涉及不深且未真正操作过。本节课继上节粗盐提纯实验,从固液分离到液液分离,蒸馏以及萃取实验的学习和操作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过渡: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由于学生刚进入高中,虽然初中时已经学习过一些常见的化学仪器和药品的使用以及一些基本操作,但是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依旧欠缺,且分析能力较弱,所以本节课我会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以及其中需要注意的点,并鼓励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来。

(过渡: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掌握蒸馏、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掌握Cl-的检验方法。2.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步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3.激发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逐步形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蒸馏、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过渡: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过渡: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重点来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在海边,渔民可以怎样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将盐水变为淡水,引导学生思考后进入新课的学习。

采用这种导入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事例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求知欲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蒸馏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首先利用“我们饮用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提问学生,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能够回答出自来水不是纯净的水,其中还含有Cl-以及其他可溶性杂质。紧接着提出该怎样检验自来水中存在Cl-,学生能够回答出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以检验,但是很明显此方法只能检验Cl-的存在而不能除去Cl-,那么又该如何除去Cl-得到较为纯净的水呢? 在这里我会适时联系生活进行引导,让学生想一下在家中烧开水的时候锅盖上常有水珠出现,结合这个生活实例思考如何得到纯净的水,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发现想要得到纯净的水,可以先将水加热变为水蒸气,再收集冷凝后的水蒸气得到纯净的水。对于怎样确认冷凝后的水是纯净的蒸馏水,学生能够根据刚刚Cl-检验的方法想到如果冷凝后的水中不存在Cl-,则得到的水是纯净的蒸馏水。

[page] 通过一系列由简入深的问题以及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记忆更牢固,体现出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得到生活中制取纯净水的方式后,我会通过视频展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蒸馏装置的组成、每个装置的作用以及蒸馏经过了哪两个主要的过程,并思考通过这套装置得到纯净的蒸馏水的原理。师生共同总结出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的作用以及蒸馏原理。考虑到蒸馏装置中冷凝管中的冷凝水通入方向是个关键点,我会请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思考冷凝水下进上出的原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冷凝管作用的理解和应用。最后,再次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在蒸馏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由此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和严谨的态度。请各个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

这部分我采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直观体验化学实验过程,并通过对实验原理的分析和注意点的讲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萃取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在学生掌握了蒸馏操作之后,我会给学生们讲解第二种液液分离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萃取和分液。首先展示梨形分液漏斗并讲解其作用和用法,尤其仔细讲解检漏操作需要注意的点,在这过程中结合我的示范,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分液漏斗的检漏操作。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后让学生尝试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细心进行实验操作,思考分析产品在哪层。萃取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上下层液体的流出方向,我会先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操作再让学生自行操作,完成分液操作的学习。

我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通过讲解加示范的方式让学生规范掌握萃取和分液的操作,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其原理,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逐步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让学生结合本堂课的收获,解答导入时渔民用水的问题,既检测了学生对于本堂课的掌握程度,又可倡导学生珍惜淡水资源,提高学生将化学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意识。

最后布置分层作业:思考混合液体中含有多种组分的话,如何通过蒸馏装置分别得到各个组分,所用装置与本节课所学有何不同;并搜集淡化海水的其他方法。这样分层的作业设置,一来使学生加深对蒸馏原理的理解,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二来搜集形式的作业设计也符合新课标理念中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体现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梳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我的板书直观而简明,请各位老师看我的板书: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在我的板书上呈现了有关蒸馏和萃取的重点内容,学生能够很容易把握本堂课的重难点和基本知识。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以上是高中化学《蒸馏和萃取》说课稿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第14篇: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钠说课稿

金属钠一节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钠》是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一节,包括钠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能为后面金属元素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为“物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率”的学习提供丰富的金属的感知性质。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本节是金属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这一节即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钠单质的性质。

2、教材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本节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金属钠的重要性质和保存方法,了解钠的主要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和相互讨论,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钠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教学特点,结合学生敏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又具备了一定实验操作能力的具体情况,将教材中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的教学法施教。要求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取一些化学事实,通过思考、讨论、归纳出性质,这样的教学法能够把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把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求知的快乐,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而采用实验的方法对难点突破,能加深学生印象,记忆更加深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力是大纲要求的四大能力之一。让学生做实验,目的是强化实验基本操作,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能见度。学生亲自用小刀切开一块金属钠,观察表面情况,然后将一块用于燃烧;另一块投入水中,并且滴入酚酞试液。钠燃烧的火焰是黄色的,非常美丽;钠与水反应非常剧烈,滴入酚酞试液后呈玫瑰色也非常美丽,这是可以提醒学生“美”无处不在,在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这时学生非常高兴和激动,此时提醒学生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学会正确观察事物的方法,深刻意识到实事求是、严禁治学才是科学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把思考题和实验中的观察要点制成幻灯片。

2、准备好学生实验用品:烧杯、Na、小刀、酚酞、镊子、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滤纸。这节课在实验中进行。

(二)、教学过程

1、从复习引入新课,让学生回忆初中学的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原子结构特点引入教学。导出钠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是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使学生对钠的化学性质有一个大体、初步的印象。明确这节课用实验验证上述推断。

2、检查学生实验操作的预习情况,钠的取用,镊子夹取,用小刀切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剩下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明确这节课要做的实验钠在氧气中燃烧,钠和水反应。

3、实验前再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强调由钠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水熄灭,要用细沙。

4、实验阶段

具体做法是:将幻灯片上的思考题和实验观察要点给学生展示出来。

A、钠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观察要点:颜色、光泽、沉在水底还是浮在上面?是否熔化?硬还是软?

B、钠具有那些化学性质

观察要点:(1)在空气中,Na有何变化,受热后,又有怎样的变化,从火焰的颜色、生成物

的颜色进行观察。

(2)与水反应时,钠静止不动吗?有声音吗?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呈现什么颜色,

点燃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在学生明确了观察角度和要点后,让学生开始做实验,然后请同学回答观察到的现象,但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器官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些化学事实,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某些方面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对实验中自己没有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无法解释的问题,他们期待老师的讲解。

3、分析总结:最后按钠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钠的保存和用途进行总结。

①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熔点、密度、硬度

②钠的化学性质

4Na+O2=2Na2O2Na+O2=Na2O22Na+2H2O=2NaOH+H

2③钠的保存、用途

总结钠的保存方法,应紧密结合其性质,并提醒学生钠的保存方法及理由,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结合钠的性质来理解记忆,逐步克服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方法。在总结Na的用途时,指出强调Na、K合金在原子反应堆里作导热剂,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作用于社会的情感。

4、作业:教材49页

1、2题,巩固教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四、板书设计:采用提纲式,简洁明了。

整个版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中两部分用于书写教学提纲,右边部分用于举例子。

五、教学反思与讨论

认知心理学家帕伯特比喻说,传统的指导式教学也可能会以游戏的方法教九九乘法表,但是构建式的教学需要将创造和发明“游戏规则”的挑战交给学生的勇气。这节课我努力将学生推到“舞台”前,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在实验中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15篇:高中化学选修5 苯酚说课稿

高中化学选修5《苯酚》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苯酚”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在设计教学之初,我首先对教材和学生进行了分析。苯酚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物,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这体现着苯酚作为一种重要原料的社会价值,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酚是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单元——《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的第一节的内容,在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性质。而酚对于学生来说是崭新的教学内容,教材将酚和醇安排在同一节,旨在通过各自的代表物苯酚和乙醇,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并通过代表物质苯酚,迁移认识其他酚类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我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 和 化学性质 ,加深理解“基团相互影响”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一、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B,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考虑到本节课要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因此我从树立苯酚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对比的思维方法做了重点突破。

三,教学设计: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情景线活动线知识线

一节课的实施过程是充满了无限激情和挑战的,所以我的课堂应该是属于师生思维奔跑的场地,那么请各位老师跟随我一起走进我的化学课堂吧。

第一个环节-生活中的酚类物质

我首先为学生展示几张生活中常见的含酚类物质的图片,给出结构式,让学生找出苯酚部分。使学生用分类的思想,有序的认识物质。于是我引入新课:苯酚就是最简单的酚类。

第二个环节- 苯酚的用途

苯酚在工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如生产酚醛树脂用来制作厨房用的防火板和电器插座,生产锦纶制作登山服,还可以用作医药、染料、农药的重要原料。有人评价说苯酚改变了世界,外科之父 李斯特用苯酚消毒,减少了细菌感染,塑料之父贝克兰合成酚醛树脂,让生活变得更加舒适。 可见,工业上对于苯酚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高速公路上经常会有大货车在运输苯酚。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新闻。化学与生产联系, 我从生活走向化学 , 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第三个环节- 苯酚的性质

情境再现 1 :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 苯酚有毒,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在 40 摄氏度以下会成为固体形态,如果不是因为雨太大,大量苯酚被地表水带走,也许在泄露过程中就能被截留。 ”

我提出问题,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描述中你能得出苯酚的哪些性质?学生会说出苯酚有毒,可能溶于水。接下来我提供苯酚样品,让学生验证归纳苯酚的物理性质。我重点提供三种溶剂:冷水、热水、乙醇。

苯酚泄露事件继续进行:

情境再现 2 : 环保局人员在事发 1 小时以后,赶到事故现场时,交警和消防人员已经在用石灰吸附泄漏的苯酚,用沙包、活性炭筑坝拦截。

看过新闻后,我提出问题:苯酚可以用石灰吸附,这体现了苯酚的什么性质?学生容易想到酸性。于是进入探究二:苯酚的酸性。我以苯酚的悬浊液进行有序的 2 次实验设计和 2 次实验。

第一次:设计实验,验证苯酚的酸性。

第二次:设计实验,比较苯酚,碳酸,乙醇的酸性强弱。

下面是学生实验的视频呈现:

为了解释视频中出现的现象,我设计了 2 次对比:

对比 1:结构对比 C 6 H 5OH,H - OH

通过比较苯酚、乙醇和水的结构,我们发现同样含有羟基,但酸性却不一样,说明羟基所连的基团有影响。由此,可以得出苯环对羟基有影响。那么,羟基能否影响苯环呢?我设计了第二个对比。

对比 2:实验对比

我给学生分别展示了苯与溴、苯酚与溴的反应情况及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两个反应的不同点。由此得出结论:羟基对苯环有影响。我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合作讨论,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应用比较法,建立学科观念:有机物基团相互作用引起性质变化,达成知识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四个环节- 学以致用

情境再现 3 :新安江是杭州重要的淡水源之一,也是农夫山泉取水地之一, 20 吨泄露苯酚流入新安江是否会影响到农夫山泉的取水? 通过新闻链接 , 我设计下面 2 个活动 。

活动 1 :角色扮演。我提出,如果你是农夫山泉的工作人员,你会如何应对?我引导学生分析,首先我们要查阅国家关于地表水制定的标准,然后再取样品检测苯酚的浓度,再得出结论。 我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54页,让学生归纳出检验苯酚的方法。

水质类别VIVIII二一世

苯酚浓度≤1毫克/升≤ 为0.1mg / L≤ 为0.05mg / L≤0.005毫克/升≤0.002mg / L

附:国家环境保护局地表水质量标准限值:

活动 2:模拟检测我给学生提供三个水样,

水样 1水样 2水样 3

苯酚浓度≤0.0 0 5mg / L时0.0 5 毫克/升2mg / L时

溴水

三氯化铁

下面为学生的视频呈现:

同学们很快用溴水和三氯化铁溶液进行了鉴别,他们认定,产生明显特征现象的为严重污染的水样,但是另外两个水样为什么没有产生现象呢?热烈的气氛一下子静了下来,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他们认为:对于苯酚浓度较高的水样,检测灵敏度还是很高的,但是对于苯酚浓度很低的水样,尤其是接近合格的水样,就无法鉴别了。我顺着提出:还有哪些更灵敏的方法来检验苯酚,请同学们下课后查阅资料。对于严重污染的水样,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你知道吗?日本利用蟹壳来清除工业废水中的苯酚,那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处理?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

通过本环节,化学走向生活,达成情感目标 。 同学们深深的感受到:学习化学和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同时他们还认识到学习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画上句号的。

第16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离子键说课稿

化学键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离子键,位于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立,教法与学法分析和具体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对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也已经知道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NaCl,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离子键的相关概念。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 ①离子键;

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①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我将运用实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来实施教学。

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设计的程序

提出问题→实验(钠和氯气的反应)→进行表征性抽象→再进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离子键的定义)→离子键的实质→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实例→反思与评价程序进行教学。

七、具体教学设计:

1、新课引入:

引入问题,请同学思考:

①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多于元素的种类?

②分子、原子、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新课教学: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我会给学生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怎么样的?②产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实验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接着由我来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并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分析其成键本质,相互作用等。

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用电脑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并设计成动画,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概念。

3、组织讨论

从产物NaCl和其他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构成离子键的物质。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由我来评价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互相沟通、增进友谊、交流观点、合作性学习,而且其归纳总结能力也将得以锻炼。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过渡并设问引出电子式:

在了解完离子键的概念之后,我将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①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②如何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方法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来引出电子式并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问题的好奇心。

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了解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尽量用较为形象的记忆方法进行讲解。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过程中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手段,是老师点拔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会设置思考题判断电子式的正确性,采取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订正,巩固新学的知识点。 从错误中归纳总结出书写原子和阴阳离子的要点,同时,因为电子似的书写,尤其是阴离子的书写学生较容易犯错,故以习题巩固归纳其要点加深学生印象。

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这是本节的课重难点,在学习中,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课堂上我会先用电子式表示出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说出书写重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出写出一些常见的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之后再指出错误所在,得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听起课来十分专心,印象也深。

八、课堂小结:

我会带着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列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并留给学生的思考问题: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之间存在什么作用?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九、板书设计

化学键

一、离子键 Na+Cl2===2NaCl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成键本质:静电作用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

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 存在物质:离子化合物

二、电子式

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a 原子

b 离子(阴、阳离子)

2、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 离子化合物(AB,A2B,AB2型) AB型离子化合物:

AB2型离子化合物:

A2B型离子化合物:

注意:

1.离子须标明电荷。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第17篇:鲁科版高中化学说课稿第二章

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了化学键的定义以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以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木炭燃烧,水通电分解”的图片,同时提出问题“物质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那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呢?”学生自由讨论,通过自由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授环节。

在新手环节,我我首先请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然后请学生回答什么是化学键并板书。然后向学生演示交流探讨中的实验,并提出问题“为什么需要通电?”提示学生用化学键进行解释,然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反应的动画,是抽象知识形象化,接着请学生完成交流研讨中的表格,继而引出物质变化的实质:就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并板书。 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那我们曾经学过的化合物中的化学键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呢?”引入本节的下一知识点,化学键类型。然后向学生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试验”,就势把交流与研讨中的问题提出,学生思考,分小组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我和学生一起总结:由于氢和氯都是非金属元素,都有得电子的趋势,最终谁也不能把对方的电子完全得到,而是氯原子和氢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组成共用电子对,从而使两者的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并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引出共价键的定义同时板书。然后再向学生展示“钠在氯气中燃烧试验”并思考交流研讨中的问题,利用共价键的知识完成知识的迁移,我和学生一起得出结论:,由于钠是金属元素很容易失电子,氯是非金属元素很容易得电子,当钠原子和氯原子靠近时,钠原子就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形成钠阳离子,氯原子最外层得到钠的一个电子形成氯阴离子(两者最外层均达到稳定结构),阴、阳离子靠静电作用形成化学键—离子键,构成氯化钠,导出离子键的定义。

然后请学生思考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重现整个教学过程。这样便完成了我的新授环节。 课堂小结的时候

布置作业:38页第二题。

二章一节二课时:化学键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主要内容:探讨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变化的实质。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了解化学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新课,稳固导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反应过程中能量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呢?”学生自由讨论,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授环节。 在新授环节,我首先请学生完成活动探究中的实验,请学生自己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得出结论:每一个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同时提出问题: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这一疑问,阅读并思考交流研讨中的问题,请学生自由讨论并且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我和学生一起得出结论:能量变化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吸热,新键形成放热。 并板书:

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能量会不会在反应过程中有所损耗或消失?带着这一疑问请学生阅读37页中的第二段,了解化学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然后请学生完成迁移与应用中的问题。这样便完成了我的新授环节 课堂小结的时候: 布置作业,38页3,4

第二节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

主要内容:主要探讨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以及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知道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对速率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新课,请学生阅读联想质疑,请学生自由讨论,通过自由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的新授环节。

在新授环节,首先请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探究部分的实验方案,请学生代表反馈,我将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补充,最终和学生一起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案,接下来请学生动手完成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我将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反应的快慢,应该如何表示?完成实验以后学生认真思考,并交流,请学生代表发言,导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板书,接着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你发现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那些?是如何影响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请学生代表回答,我和学生一起得出结论:化学反应速率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但是通过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升高温度,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并板书,然后请学生阅读42页第二段,了解催化剂的工业应用。然后向学生提出质疑:对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吗?如何理解?,学生自由讨论,并引导学生把压强与浓度建立联系。最终学生得出结论: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到这来我便完成了我的新授环节。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45页第一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主要内容:主要探讨了化学平衡及其化学平衡的移动。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 教学过程:

温故导入,首先请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两个方程式,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并利用多媒体呈现,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个用可逆号一个用等号?”学生自由讨论,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导入新授环节。 在新授环节,我将向学生展示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的动画,通过观察可以导出可逆反应的定义板书,然后请学生思考“氧气和氢气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加深学生对可逆反应概念的理解。

然后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在饱和食盐水中加入氯化钠的的视频,通过溶解结晶平衡,启发学生思考“在可逆反应中是否也会出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阅读44页第三段,得出化学平衡的概念,并总结化学平衡的特点,同时教师板书。

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对可逆反应来说,能否通过改变条件来调控反应进行的程度呢?” 带着这一问题,我将向学生展示观察思考中的实验,请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请学生代表发言,我和学生一起总结:温度降低,原有的平衡状态被破坏,颜色变浅,二氧化碳浓度减小,平衡向四氧化二氮的方向移动直至达到新的平衡;温度升高,原有平衡破坏,二氧化氮浓度增大,反应向二氧化氮的方向移动直至到达新的平衡,并得出结论,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同时导出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并板书。并向学生补充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这样便完成了我的新授环节。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46页,2,3,4 板书设计

第三节第一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主要内容: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和尾气处理办法。 知识与技能目标: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和尾气处理办法,了解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

温故导入,请学生思考学习过的氧气和氢气,二氧化碳和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一种新物质是如何使用化学反应制备出来的呢?”,通过讨论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入新授环节。 在新授环节,我首先向学生讲述平常使用的漂白剂中含有氯元素,是通过氯气与其他物质反应制得,然后提出问题“那么氯气是怎样制备的呢”,这样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首先请学生回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然后阅读48页活动探究部分,阅读完成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实验室和工业制备氯气的反应原理,确定了原理和试剂,还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装置,并板书。接下来向学生展示几种发生装置,请学生选择,并指出各种装置适合制备的气体;然后提出问题“发生装置中出来的气体是否是纯净的?应该怎么处理?”同时展示常用的净化装置,并请学生选择,然后提出问题“多余的气体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吗?你打算怎么处理?”学生思考并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最终我和学生一起得出方案。接下来请学生根据对这一反应装置的分析,分小组讨论,并设计,等学生完成以后,我将请各小组推荐好的作品,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案。并提出问题“实验步骤如何?” 然后根据实验方案,教师演示实验,请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48页中的实验记录。接下来请学生回忆“氯气制备的探究过程”,并结合活动探究中的第三个问题,体会物质制备的一般思路: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反应原理及发生装置,设计实验过程应符合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等。接下来请学生阅读化学前沿,完成知识拓展。这样我便完成了新授环节。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54页3,5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第二课时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主要内容:主要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特点,向学生展示即热饭盒的工作原理和铝热剂焊接钢轨的图片,同时提出问题,上述过程中能量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入新授环节。

在新授环节,我首先向学生讲述,化学能不仅能转换为热能,也能转换为电能,接着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废旧电池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呢?”带着这一疑问,学生分组完成活动探究中的实验,请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补充,继而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学生思考并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我和学生一同得出结论“由于锌比铜活泼,锌极融化,失电子转化为锌离子,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铜极,指针发生偏转,氢离子在铜极上得电子转化为氢气,有气泡产生”,接下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接下来提出问题“在整个反应过程中,铜极没有发生变化,那它的作用是什么呢?”请学生阅读追根寻源部分,得出答案。

接下来利用多媒体投影各种各样的电池,展示电池的分类,使学生认识到电池是一种能源,以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本节内容。然后指导学生阅读52中的前三段和资料在线部分,使学生了解化学能与其他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理解合理利用化学反应为人类服务的重要性。这样便完成了我的新授环节。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54页4,5 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完毕。

第18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乙酸》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乙酸》说课

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乙酸》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在设计教学之初,我首先对教材和学生进行了分析。乙酸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物,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食以为味先,味以酸为首的说法,这体现着乙酸作为一种重要调料的社会价值,而进入现代社会乙酸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从教材安排和学生情况来看: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是一种酸,到了高中必修阶段乙酸就是一种有机物,而选修阶段乙酸是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对乙酸分类的认知呈上升变化。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能解离出H+,到了必修要知道有特定的官能团,而到了选修阶段还要了解断键方式,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也是呈上升变化的。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我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乙酸酸性,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通过酯化反应的分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对比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途径,树立乙酸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

考虑到本节课要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因此我从树立乙酸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对比的思维方法做了重点突破。

三、教学设计: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第19篇: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说课稿

化学说课稿:《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人们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学反应产生的,又通过化学反应来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二为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条件。教材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了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如把一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如放热反应中的热量的利用,煤的燃烧,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开发新能源等。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又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化学实验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通过设置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二、说方法

因为大纲对本节的要求都是A层次要求,我们可尝试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使具有不同思维优势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自由表达各自观点来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又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教材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说程序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且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当今家喻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户晓的话题,学生很易于发挥,是学生把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有机结合,同时培养自学能力的较好内容。

首先提前1~2天要求学生预习好本节内容并设计好问题上报教师,教师提前把问题按思维发展的过程提炼出几个核心问题,通过问题串连课堂,通过问题鼓动学生踊跃小组合作讨论,发表各组见解,不断完整问题的答案。主要问题如下: 1) 化学反应有用吗?化学反应都有用吗?举例说明。 有些有用、有些有害。

2) 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变化吗?这里所指的能量你有何认识的吗? 一定。能量可能热能、光能、化学能。 3)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热量的变化,你有体会吗?为什么化学反应中会有吸热和放热现象?学生猜想,教师总结。 强调“常常”,并非一定。做好实验是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概念的关键。 ①新旧物质组成结构不同,本身具有能量不同。 ②反应中能量守恒。

③反应物生成物若以热量形式表现为放热或吸热。 (反应物)>(生成物)——放热反应(能量释放) (反应物)

④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本身是否需要加热无关。 媒体演示非常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4) 人类现阶段是如何利用能源?利用这些能源有何利弊?举例说明。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电力、水力、太阳能等等。 5) 你认为如何来提高煤等燃料的燃烧?

从燃烧的条件上分析,充分燃烧放热多:足量空气(适量);增大接触面(固、液,气)。

6) 人类很多时候在利用反应放热,是否有利用反应吸热? 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进行探究性实验。 7) 阅读课后"资料",你有何认识?

为何要发生伊拉克战争?我国为何要实施西气东送?西电东输? 媒体演示"能源的储量"、"可开采年限" 8) 人类利用能源可分为哪几个时代?

利用课后"阅读",体会到人类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节作业: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及提高燃烧效率的措施。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20篇: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硅说课稿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

高一年级 杨 慧

本课时二氧化硅的学习既能体现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又能体现应用的广泛性和时代性,既有亲近感又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的认识。

本课时位于教材的第四章第一节,重点介绍二氧化硅和硅酸。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突破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充分体现元素化合物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具备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同时又都乐于展示自我。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与乏味感。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说出硅的重要化合物二氧化硅及硅酸的主要性质。知道硅酸钠的重要性质和用途。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二氧化硅的性质,通过对硅胶用途的分析,得出相关性质,最后探究在实验室制得硅胶。学生知道二氧化硅和硅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化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二氧化硅的性质; :硅酸的性质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1)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水晶、玛瑙、建筑用砂、光导纤维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总结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

(2)采用对比法,启发学生结合已有的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让学生懂得温故而知新,同时为今后学好元素周期律基础。

(3)通过资料搜集、自学讨论等方法,启发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探究的能力。

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
《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