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评语

找规律教学评语(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17 08:32:16 来源:教学评语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找规律

2010年盐城市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观摩课教案

苏教版五下《找规律》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阜宁县实验小学 刘海萍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5-56页的例

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的第

1、2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晚上观赏了射阳的夜景,感觉射阳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有谁愿意向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家乡?(生介绍)

师:刚才同学们向老师介绍了这么多,老师啊也给同学们带来了见面礼(播放有关上海世博会视频),宣传的是什么?对于世博会,你有哪些了解呢?(生说)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是啊,世博会让全世界看中国,你们想去看吗?(生:想)老师也心动了,真想立刻飞往上海去看世博会,有机会咱们一起去,愿意吗?(生:愿意)

【设计意图】拉近师生距离,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为教学做一个引子。

一、导入新课

1、师:老师打算利用7月1日到7月3日期间连续看两天世博会,可

能安排在那两天呢?(大屏出示)

生:1日和2日、2日和3日 师:1日和3日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1日和3日不是连续的两天

师:你听的真仔细!那么在日程安排上共有几种不同情况呢? 生:两种

2、师:如果老师利用7月1日到7月10日期间连续看两天世博会,你估计在日程安排上会有几种不同情况呢?(大屏出示)

生:7种、8种、9种…

师:到底有多少种呢?其实,这里啊蕴藏着一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把这里的规律找出来。

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3天两种安排入手,接着猜测10天期间连续看两天有几种不同的安排,学生能在潜意识中感受到一种规律的存在。老师肯定规律的存在,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规律

(一)活动一:连续看两天,一共有几种不同情况?

1、师:在你手边有白纸,你可以用你喜欢的、你能想到的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自己试试看!(学生活动,师巡视。

师:信封里也有一些学具,可以试一试,可能会对你有些帮助。

2、汇报交流:

(1)师:找到答案了吗?一共有几种不同情况? 生:9种情况

师:9种情况,大家同意吗?有没有别的答案?确实是9种情况,但老师更关心的是你们怎么找到答案的? (2)生上台展示

生1:我是把所有的可能都列举出来的,就是1和

2、2和

3、3和

4、4和

5、5和

6、6和

7、7和

8、8和

9、9和10,一共有9种情况。

师:很棒,按一定的顺序列举出来。

生2:我是用连线的方法,1和2连,2和3连……一共有9种情况。

师:这样做会重复和遗漏吗?为什么? 生:不会,因为我是按照一定的顺序

师:对了,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序的进行,就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生3:我是用画圈的方法,把连续的两天圈起来,1和2圈,2和3圈……一共有9种情况。

师:借助示意图有序的去画去找,也是个不错的方法.重点介绍:方框框数平移法

师:刚才啊,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是利用学具玩出来的,谁愿意上台演示给大家看一下

生4:演示

师:谢谢他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妙的方法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求出结果的方法虽然很多,但在思考上我们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序的进行,这样就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框,我们一起来框一框、移一移。先框住谁? 生:1和2 师:再框住

生:2和

3、3和4…

师:下面让我们移一移,(框住1和2)问:移没移?(再框住2和3)问:移没移?平移了几次?

生:一次

师:(框住7和8时停住),想一想:还要平移几次?为什么? 【设计意图】停顿却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最后更深入理解为什么“总个数-框的个数=平移的次数”

生:两次,因为还有两格,每次平移一格,所以就要平移两次。 师平移验证(移两次到9和10) 师:想一想:平移的次数和什么有关? 生:和剩下的格数有关,剩几格就移几次。

师:下面请同学们同桌合作,自己动手操作一下,这次框的时候,要数一数平移了几次?有几种不同情况?

生汇报,师板书:

总天数

每次框的天数

平移了几次

有几种不同情况

9 师:为什么平移了8次,会有9种不同情况呢?

生:框住1和2时,没有平移,但也算一种情况,平移8次就有8种情况,所以一共有9种情况。

师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经验和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发现咱们四(5)班的同学真爱动脑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重点是了解平移,感知规律。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清楚地了解了“平移”, 把握了平移的方法,为后面的探究过程扫除了认知障碍,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在操作中体悟规律。

(二)活动二:连续看三天,一共有几种不同情况?

1、师:老师听说世博园有五个展区,有200多个国家和组织参加展览,两天只能走马观花,三天才能看到精华,如果老师在1到10号期间连续看3天,在日程安排上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呢?(大屏出示)你能用平移的方法迅速找到答案吗?

2、生再次合作,师提醒生完成活动记录单,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

3、汇报结果

板书:

4、电脑演示验证

师: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先框住

1、2和3,问需要平移几次?为什么?一共有几种不同情况?为什么平移7次会有8种不同情况?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目的是强化学生在第一次操作中隐隐感知的规律,为下面的猜想验证打下稳固的基础。

(三)活动三:连续看4或5天,各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呢?

1、师:老师觉得看3天还不过瘾,如果老师想看遍五湖四海,就得需要4到5天,如果老师连续看4天,有多少种情况呢?谁来猜一猜。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连续看4天,平移几次,有几种情况?

2、生猜,师板书:10

7(虚)

3、师:光靠猜可不行,咱还得验证!请小组合作验证。生验证,填写好活动记录单,汇报验证结果,师完善板书。

4、师:连续看5天,谁能迅速说出平移几次,有几种情况? 生说:10

6 师:你们同意吗?确实是平移5次,有6种不同情况。(师生共同完成记录)为什么这么快说出呢?

生:我发现了规律。

5、师:原来他是发现了一定的规律,那么究竟有怎样的规律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表格,根据老师提供的讨论提示,先独立思考,有想法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充分交流。

6、汇报交流:

生1:总天数不变,每次框的天数越多,平移的次数就越少,有几种不同情况也越少。

生2:平移次数+1=有几种不同情况 生3:每次框的天数+平移的次数=总天数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4:总天数-每次框的天数=平移的次数 师:是这样的吗?一起验证。

及时练习:总天数还是10,连续看7天,平移几次?共有几种情况? 师:如果总天数31,连续看10天,不问平移几次,谁能说出有几种不同情况?

生5:总天数-每次框的天数+1=有几种不同情况

师:刚才我们通过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使我们的发现更加完善,还有吗?

【设计意图】通过二次操作,学生对蕴含的规律处于口欲言而不能达且不确定的状态。此时提出如果每次框4个或5个数分别能得到多少种不同的情况,不让学生进行直接操作,而是让学生先作猜想,顺应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动手验证猜想的欲望。

三、巩固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有如此精彩的发现,有没有信心运用刚才找到的规律解决下面的问题?

1、书第56页试一试:

如果表中的数1至15,每次框出两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每次框出3个数或4个数呢?

2、完成课堂检测题:书第59页练习十第

1、2题 生当堂完成,集体评讲

3、师:世博期间的上海夜景异常美丽,(出示图片)闪烁的霓虹灯十分迷人,有这样的一组霓虹灯,谁来读一读:

有一组霓虹灯共200根灯泡,从第一根开始,连续六根闪烁向后依次闪烁一次,闪烁到最后一根,共闪烁多少次?

电脑演示闪烁过程,学生解答。

师:若你是控制它的总工程师,你想怎样设计?学生设计并解答。 小结:霓虹灯的闪烁变化多端,还有许多复杂的规律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设计!

4、师:学到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 请一名学生上台玩(P暂停)

师:这节课可不是给你玩游戏的,老师还给你带来了问题:(电脑演示方块的变化过程)

这个方块掉到最下边,它的位置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生讨论交流

汇报:10-4+1=7(种)

7+10=17(种)

小结:看来这小小的游戏中也蕴藏着一定的规律,游戏虽然能锻炼人的反应能力,但我们不能沉迷于游戏,因为它会影响你的学习,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

【设计意图】在学生探究出规律后,还需要通过简单的实际应用来深化巩固规律,所以,练习的1至2题直接调用书本习题,通过两题的训练,学生对规律已有了一个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不仅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接下来的霓虹灯和

小游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是生活的、有趣的,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找到了规律,其实生活中处处皆有规律,大科学家开普勒就曾说过:“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规律。”愿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养成运用规律的习惯,去探索数学无穷的奥秘! 教学反思:

从“找”字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

图形覆盖的规律是实际存在的,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生活情境,从生活的角度来切入本课的学习,易于沟通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领悟规律的实质。找规律重在“找”,“找”是学习的着力点,因此我从“找”字入手,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探究中思考,最终找到规律并应用规律。

一、引导推想找规律。

通过简单的三天中安排连续两天看世博有两种不同的日程安排的引入,当我提出十天中安排连续两天看世博就会有几种不同的日程安排,学生就很容易推想出是九种。这样从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隐隐感觉规律的的存在,这样更加能激起学生“找”规律的欲望。

二、在操作过程中找规律。

本节课安排了三次操作。第一次是重点,首先是理解平移,初步感受规律。学生知道首现框住谁,然后如何顺次平移,再通过观察,这样就能感受框住的个数、剩下的个数与平移次数之间的关系。第二次对框三个数有几种情况直接通过学生操作进行验证,让规律进一步显现。第三次是在对框四个或五个数进行猜想后,对框四个数的情况再次进行验证,这样就将规律进一步显性。通过以上三次操作,学生已找到了规律,但对蕴含的规律处于口欲言而不能达且不确定的状态。

三、在深化探究的过程中寻找规律。

当学生通过三次操作并完成表格后,我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表格的深入探究。让学生观察表格,回想几次平移的过程,自己想一想:(1)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的个数有什么关系?(2)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与平移次数有什么关系?(3)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同桌听,说给小组内的人听,就这样通过个人思考,组内整合,全班交流,逐步把感性上升为理性。

以上的感知规律、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充分经历“找”的一个过程,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才更充分,在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更得心应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在观察表格深入思考时,如果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体现学生思考的多元性,最终带来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元性,也许会更好些。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这里可能放手的不够。

推荐第2篇:找规律

找规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P88-90 例

1、

2、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形象具体的学习环境中,亲身感受物体、图形的排列规律,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猜一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通过描述看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通过“摆一摆”“涂一涂”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课件、卡纸

学具:学具盒、彩色笔、图画本

一、活动引入

师:今天刘老师给大家上课心里特别高兴,你们高兴吗?刘老师听说一( )班的孩子特别聪明,上课特别守纪律,是这样吗?那这节课咱们来比比,看谁上课坐的最端、听得最认真,最爱动脑筋,好吗? 好,开始上课!

刘老师今天给一( )班的孩子带来了礼物,想得到礼物吗?那老师送给6个孩子,“你坐得真端,请你”,请6个小朋友到台前来。

老师把第一件礼物送给你,高兴吗?(红花) 送给你第二朵,绿色的花。

猜猜老师接下来会送什么颜色?恭喜你,猜对了! 第四个孩子老师会送什么颜色呢?学生猜。

现在咱们来提高难度,谁能一下猜出最后两朵花的颜色?猜得真准! 贴出这六朵花,谢谢这几个孩子,请回座位。

师:刚才小朋友在猜的时候,刘老师发现刚开始有些小朋友猜错了,可后来越猜越准了,能告诉我有什么窍门吗?

生:我发现这几朵花是按照红色、绿色这样出现的。

根据学生回答用虚线标示一组。师:像这样一朵红一朵绿我们把它称为一组,

这六朵花就是这样一组一组出现的,孩子们,一组一组出现了几次?(3次)像这样一组一组至少出现3次,把它称为重复出现,我们就说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这6朵花的规律就是一朵红一朵绿重复出现。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都是有规律的,想找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

【设计意图:创设师生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知规律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情境中感知规律

1、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点开课件:课本主题图)小朋友们把教室布置得多漂亮呀,一起玩得真开心!

师:仔细观察,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是怎样排列的?看谁发现得最多?

学生观察一会。

师:把你发现的规律和同桌说说。 学生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生:我发现彩旗是有规律的。

师:它是黄红黄红黄红进行出现的。(可提示学生:是按照黄红出现了几次?可以说它怎么出现?(重复出现))

师:它是按照黄红重复排列的,对吧。

师点出课件,师:你知道最后一个彩旗是什么颜色吗?学生回答。(黄) 师:谁再来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生:灯笼也是有规律的,是按照一紫一红这样重复排列的。 师:照这样的规律,再出现个灯笼是什么颜色呢?(紫,红) 师:还有什么规律吗?

生:花也是有规律的。是按照一绿一紫这样重复排列的。 师:那照这个规律,再出现一朵花什么颜色?(绿色) 生:小朋友也是有规律的,它是一男一女这样子重复排列的。

师点出课件,师:如果女孩在前,最后一个是男孩还是女孩?如果男孩在前呢?

原来这幅画里藏着规律,所以看起来那么好看。我们班的孩子真棒,在这幅画里不仅找到了颜色上的规律,还找到了性别上的规律。

【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概括,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激趣练习,应用规律

1、动手活动中领悟规律

师:小朋友们有信心摆出规律吗?(有) 点开课件,和老师一起比赛,看谁摆的最快最安静!准备好你的学具,如果你的学具不够,和你的同桌一起摆,看哪个小朋友摆得最快,咱们开始。(教师点一个,学生摆一个)

师:最后一个应该摆什么?(圆柱)

师:小朋友们摆得真好!咱们接着摆,好吗?点开课件,摆好的小朋友举手示意。师:谁来说说最后两个摆的是什么?(圆形和正方形)

师:能说说什么颜色吗?(黄色的圆形和绿色的正方形) 师:谁能说一说它是怎样的一组在重复排列的?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把你桌上的学具轻轻地放在学具盒里,看谁的动作最快!

2、涂色练习

(1)、师:有个小女孩兰兰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愿意帮帮她吗?师点出课件(数学书上习题),小朋友,能帮帮我吗?该怎么涂色呢?

师:第一行应该涂什么颜色呢? 生:绿色和黄色。 师:第二行呢? 生:红色和黄色。 师:谁能说一说它的规律?

师:你们帮助兰兰解决了问题,真能干!兰兰谢谢大家!

(2)、兰兰说:小朋友们,我还有三道题需要涂颜色,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看谁涂得又快又好! 师:这道题就在我们的数学书上,请大家打开书,开始。

学生练习。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展示一下? 指名学生展示台上介绍自己的涂色。

师:想不想看看兰兰怎么涂色?(想)点出课件,她涂的对吗?

指名回答。

3、闯关游戏

孩子们真能干,让我们一起闯关吧!你准备好了吗?(提示学生坐端)有信心闯过吗?闯关开始。第一关。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闯过6关,找出水果和图形的规律。恭喜大家,闯关成功!送给大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涂一涂、做一做、猜一猜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规律,应用规律,为创造规律提供思维方法。】

四、课堂总结,生活中感悟规律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师:规律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比如这张毛巾。你知道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呢?

指名说说。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规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在欣赏的时候如果你有看到规律的话,可以轻轻地跟同桌说一说。(点开课件:衣服、首饰、斑马、钟表、墙面、花坛的规律)

师: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受益不少! 【设计意图:找生活中的规律,欣赏规律,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鲜活生动,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五、创造规律

师: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规律,你能创造发明自己的规律吗?你可以利用你的学具摆一摆,也可以在图画本上画一画有规律的图案,还可以和同桌做做有规律的动作,看谁的发明最有新意!

你的作品不用很长很多,只要我们看出有规律就可以了。开始!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规律。

师:孩子们,我们可以发明出规律后,让你的同桌接着你的规律摆一摆或者画一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创造规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推荐第3篇:找规律

《找规律》观课报告

在今年的远程研修中,我有幸观摩了陈老师一节精彩的数学课。陈教师的课堂教学真实、扎实、朴实,设计精巧,精彩纷呈,亮点频现。在观课中,我收获颇多。陈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是一年级活泼好动的孩子,但在陈老师精巧设计的课堂上,他们被课堂的精彩深深吸引,专心思考,积极投入。陈老师的课教学目标落实非常到位,教学环节紧凑,衔接自然,过程流畅,可谓环环相扣。结构清晰,教学活动设计精彩、多样,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语言富有激情和启迪性,教态亲切和蔼。可以说陈老师的课设计精巧,凸显了数学的本质。下面谈谈几点特别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数学与生活的完美对接。

数学对于儿童来说是抽象的、陌生的,但生活对于儿童而言则是形象的、熟悉的。刘老师的课就是尽可能地寻找数学与生活的对接点,并把它们粘合得天衣无缝。本节课中,陈老师从选择装饰学校的花入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选择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规律排列的存在和规律排列的美,又通过观察明明的家,发现生活中规律排列的事物无处不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找规律》一课学习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陈老师不仅课前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引入,而且课尾又回归生活,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他们的身边环境,找教室中规律排列的物品。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创造着我们的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这点非常值得我学习。在陈老师的课堂里,学生会有一种鲜明的感受:数学离我们并不远,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数学之中。

二、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节课中,陈老师通过“课前感知规律——情境中发现规律——操作中理解规律——体会中创新规律——生活中应用规律”这五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在陈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收获的数学知识是学生自己通过努力探究而来的,学生充分体验了探究的艰辛和成功的乐趣。陈老师引导学生经历像数学家一样探究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是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在精彩多样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教学中,陈老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多种学生喜爱的精彩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把握数学的问题的本质。如:看图找规律、变一变找规律、摆一摆、小小裁判、用手掌击打节奏、生活魔术师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把握了数学问题的本质。多样的活动设计,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规律,发现规律,探究规律、创造规律,学生乐学、爱学

推荐第4篇:找规律

;

找规律

一、活动目标:同课异构:大班数学活动《走小路》

(共2版)

《走小路》第1版

教学理论依据:

一、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中指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所以本活动充分以孩子为主体,让每一个孩子数学逻辑能力得到最大提高。

同时他指出,“在教学设计上,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重大任务或问题,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所以,本节活动注重了“挑战性”,即让孩子在模仿规律排序后创新规律,体现在两方面:

1、从孩子个别创新到小组合作创新,在合作时让孩子学会协商、分工与合作;

2、大班孩子对一种、两种元素的排序已经驾轻就熟,而对一种元素的排序就要从比较隐性的数量、方位等方面创新,这让孩子时刻在不断地挑战与创造中学习。

二、皮亚杰的心理认知发展理论指出,“知识是经常与动作或操作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与转化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儿童正是通过动作,实际摆弄物体而认知世界的,即“思维就是操作”,所以,我在设计中突出了以孩子主动探索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操作机会并在反复的操作中构建数学概念、感知物体的排列规律。

实施策略:

一、根据皮亚杰指出的孩子的逻辑思维发展特点是“依赖于动作和具体事物”的,所以本节活动的主要教学法是操作法,让孩子在拼、摆、粘的过程中学习。

二、根据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我采用了游戏法,在绿毛龟这个游戏中,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倾听、专注和反应能力,提高后活动兴趣,又巧妙的将活动的核心演绎出来。

三、根据孩子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运用归纳法、演绎法,我设计了从集体——个体活动——小组合作、从发现规律——模仿规律——创新规律的层层递进的活动,运用启发探索法不断提升孩子对按规律排序的认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事物间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能够自己、合作创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教学准备:

ppt一张 四色小棒各100根

绿毛龟、青蛙图片各四张 操作板18块

黑白方形卡纸 各40张 透明胶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能够自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教学过程:

1、发现规律

(1)听故事,找规律。

在《绿毛龟》这个故事中,当听到“绿毛龟”三个字的时候马上坐下。

(2)观察ppt,讨论,分析、推理,发现孩子熟知的规律,进一步复习孩子们已有的、按物体名称、数量、量的差异、方位排序的知识。

介绍小猫——是个喜欢有规律生活的小动物。

孩子们讨论交流四种规律,并续排。

2、模仿规律

根据ppt中的规律让孩子们用身体动作模仿、续排,活跃孩子们的思维。

3、创新规律

(1)幼儿个体操作,摆出自己创新的规律。

①集体讨论,如何创新规律。

②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创新排列规律。

帮助绿毛龟和青蛙铺小路。

要求:有规律、与众不同。

③作品展示,师幼总结创新之处——数量、方位等方面的变化。

④运用总结的经验再次创新排序。

在原来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⑤再次交流、总结、分享。

(2)运用总结的经验进行合作创新排序。

①自由分组,四个孩子一组,分为四组。

②小组讨论交流,商定排序形式。

③孩子们排序,师幼互相检查。

④沿着小路走到小猫家,进一步检查与体验规律的排序。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温馨提示:

本教案为完整版,您若需要学习备案,可自行复制到您的电脑中使用。

《走小路》第2版

理论依据: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数学主要来自幼儿的生活,并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按规律排序对大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本次活动我试图从生活中导入,并创设情境,给小猫铺一条有规律的小路,引导幼儿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提升幼儿的原有经验,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规律的排序方法。

教育策略和方法:

发现法,观察生活中的图片,发现其中的规律;操作法,运用身边的材料帮小猫铺一条有规律的小路;多种感官体验法,用身体,用耳,用手等进行排序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够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排列的规律,并感受其规律美。

2、能够按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并自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3、愿意与同伴共同游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重点:

能够自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难点:

在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中,发散幼儿思维。

活动准备:

PPT,瓶盖,雪花片,小木棒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通过课件,让幼儿发现并说出生活中的规律,并感受规律的美。

你会找规律吗?我带来了几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自创规律排序

(1)创设情境,提出要求

小猫盖了一座新房,要铺一条有规律的小路,可以是两个一组,一组一组的重复下去,也可以是三个一组,四个一组,或者更多。

(2)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四人一组为小猫铺路。

教师巡回指导,拍照。

(3)集体讲述。

3、拓展排序方法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身体排序。

如果没有材料,只用自己的身体,你会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吗?

(2)听音乐,找规律,并自创有规律的节奏与同伴交流。

小结:小朋友们很棒,不仅会用物品进行有规律的排序,还能用身体进行排序,用耳朵也能听出乐曲里有规律的节奏。 (3)引导幼儿寻找时间中的有规律排序。

4、活动结束。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有规律的排序,我们的幼儿园里有吗?我们一起去找找好吧!

1、通过观察,让幼儿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地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学会欣赏规律美。

二、教学重点:充分引导幼儿参与到探究规律的活动中,自主地探究、主动地发现规律。

三、教学难点:能用合理、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并学会创造规律。

四、活动准备:

辅助本课的教学课件 桌面玩具

笑脸娃娃(颜色要有规律)

五、活动过程:

(一)利用游戏 感知规律

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口念: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幼儿熟悉后,老师念:上上下下,幼儿接:左左右右„„

(二)情景导入 发现规律

1、以《小猫送皮球》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皮球排列的规律

师:小猫要搬新家了,他买了许多漂亮的皮球,调皮的小猫还让皮球排成了队。聪明的小朋友看看,这些皮球是怎么排队的呢?

2、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

师:(操作课件)小猫搬新家了,它请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去做客,分别是小兔、小狗、小鸡。它要求这三位好朋友各走一条路,并说一说走了一条怎样的路。三位好朋友有些着急了,你们不知道怎么说,愿不愿意帮帮它们呢? 小兔:按两种不同颜色的石块来排列

小狗:按石块的大小,一块大两块小的规律排列 小鸡:按不同形状排列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三条路的不同点,并请幼儿说出每条路面上石块的排序规律。

3、请幼儿帮助小动物铺路。师:大灰狼听说小动物要去小猫家,就把路给破坏了,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把原来的路铺好吧!如果你能将道路按原规律铺好,好吃的点心就会出现哦! (帮助小兔铺好路,出现萝卜) (帮助小狗铺好路,出现骨头) (帮助小鸡铺好路,出现小虫)

(三)创造规律 表演规律

1、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规律美。消息传开了,小猫家来了许许多多的客人,他们唱起了歌,跳起了舞。(播放《春天在哪里》)听,多么欢快的音乐呀!孩子们,来,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活动活动吧!(教师随音乐左拍一下,右拍一下,左挥一下,右挥一下,并带动孩子们跳起来。)

师:会了吗?说说是按什么规律跳的?指名幼儿说出发现的规律。(左拍一下,右拍一下,左挥一下,右挥一下)再跟着音乐跳起来。

2、放手让幼儿用声音创造规律美。

我们会用动作表现规律。那你们能不能用声音有规律地表演呢?比如小狗叫:汪 汪汪 ,汪 汪汪„„谁愿意用声音表现规律呢?表演的有规律了,老师会奖励一个大大的笑脸哦!

3、指名幼儿创造规律

(奖励笑脸娃娃,将其贴在额头上,贴出规律,再引导说出规律)

哎呀,小猫搬家玩得可真高兴呀!细心的你发现小猫周围还有没有规律呢?(课件上彩旗有规律,小树有规律。)

(四)、寻找身边的规律

师:孩子们,小猫的家藏了这么多规律,细心地你会发现,我们的生变也有很多规律!

1、引导幼儿发现我们身上的衣服的规律

2、引导幼儿发现室内的规律

3、请幼儿欣赏园幼儿园内有规律的事物(出示课件)

4、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出示课件)

(五)、动手创造规律。(音乐起)

1、教师强调桌面玩具要按规律排列。

2、幼儿排序教师巡视。

3、展示创造的规律美。

孩子们,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

推荐第5篇:找规律规律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发现最简单图形变化规律,并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 教学重难点:

1、探索一些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具准备:水果图片,课件,正方形、圆、三角形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想不想看看? 小鸡 小熊 小鸡 小熊

师:猜一猜,下一个会是什么? 学生猜,出示“小鸡”。

师:小朋友真聪明,别急,还有好吃的呢! 再次出示:苹果 西瓜 苹果 西瓜 师:你猜下一个是什么水果呢?

学生猜,出示桔子,下一个呢?出示草莓。

师:咦,老师刚刚夸你们聪明,怎么现在猜不准了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排是按小鸡、小熊有顺序的排列,第二排是没有规律的。

师:噢,原来是这样,用你们的话说,第一排是按照一定顺序摆的,有规律,而第二排是胡乱摆的,没有规律,所以猜不对。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像第一排这样有规律的知识。(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 师:“

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一年级小朋友正在准备联欢会呢!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这个舞台布置得这么美!你最喜欢什么? 生:灯笼!

师:老师也挺喜欢的,你能告诉大家灯笼有哪些颜色吗? 生:有红色,还有黄色。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生1:是按一红一黄又一红一黄……的顺序排下去的。 师:说的真不错!你是从哪边看起的? 生:左边。

生2:我看出灯笼是按—黄—红……的顺序排下去的。 师:看得真仔细!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他是从哪边看起的? 生:右边。

充分肯定、赞同小朋友的说法并告诉他们漂亮的灯笼按一红一黄顺序或一黄一红的顺序排下去,这都是它们的“规律”。 出示灯笼排列:

“猜一猜”下一个应挂一个什么颜色的灯笼?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2)提议小朋友继续找一找舞台上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 生:鲜花

教师让学生先和同座位小朋友说说鲜花的排列规律,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出示花排列:

“猜一猜”下一朵花应是什么颜色的?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3)引导学生接着说说自己还喜欢哪种装饰物。 生:彩旗

师:确实很漂亮!小彩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能在屏幕上边指边说吗?

生1边指边说:小彩旗是按一面红一面黄又一面红一面黄、一面红一面黄的规律排列的。 生2 :小彩旗按一面黄一面红又一面黄一面红的规律排列的。 出示彩旗排列:

“猜一猜”下一面应是什么颜色的?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师:太奇怪了,这么多难题都难不住你们,为什么猜得又对又快呢?

生:因为他们的排列有规律。

(4)表扬小朋友并鼓励他们继续观察画面,说说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1:小朋友的队伍排列得有规律!是按一男一女又一男一女的规律围成圈的!

师:真棒!你来指指是从哪个小朋友看起的。

生2:小朋友是按一女一男又一女一男的规律围成圈的! 出示小朋友排列:

提问:下一个小朋友应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四、观察较复杂的规律

用电脑课件引出学生的好朋友“聪聪”。让他们观看“聪聪”排列各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的动画场景。

师:瞧,我们的好朋友聪聪在装饰自己的房间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1、演示气球排列图,生说出其中的规律,并帮忙“挂”气球。

2、演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排列。师:谁能帮着挂上去?能说出理由吗?

生1:是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然后又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师:说得真好!还有没有小朋友和他说得不一样? 生2:明明是按一个红色图形,一个绿色图形,一个紫色图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师:真棒!谁还能说得更完整,更具体一些?

生3:明明是按一个红色的圆,一个绿色的三角形,一个紫色的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3、出示三角形排列,要求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应该挂什么图形,派代表汇报。

五、探索实践

师:聪明的小精灵摆出几种不同的规律,那我们小朋友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手中的图片摆出规律和她比一比!(想怎么摆就怎么摆)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各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数个,动手在纸板上有规律地排列,然后交流) 小组展示。

六、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见,这样不仅显得整齐,而且很漂亮,给人以美的享受。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请你仔细找一找。

生1:教室的座位是按一排桌子一排椅子又一排桌子一排椅子的规律排列的。

生2:小朋友的毛衣图案是按一条红一条黄又一条红一条黄的规律排列的。 生3:女同学辫子上的皮筋颜色是按一个蓝一个红一个绿又一个蓝一个红一个绿的规律排的。

生4:斑马身上的图案是一条黑一条白又一条黑一条白的。是有规律的。

七、欣赏规律:

课件演示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学生欣赏规律,感受规律。

八、拓展思维,创造规律

师:小朋友们,接下来就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创造规律了,看哪组小朋友创造的规律最特别。

1、分组讨论交流,创造规律。

2、汇报,展示作品。

九、全课小结。

【摘要】明确教学目的、任务,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这都是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做到的。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了找规律教学设计 ,希望帮您作出最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知

道什么是规律,能从颜色、数量、形状的变化中找出规律,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物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具:教学课件PPT,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我们的游戏也有数学的知识。现在,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1)师:请仔细看老师做动作……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师:谁能接着来? 生:我可以……(学生纷纷举手。) 师:他接得对吗? 生:对! 师:好,再来一组动作。(再请另一位学生做动作。) (2)同学们的眼睛观察得真仔细,下面再看看你们的耳朵灵不灵咯!请听……

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师:谁来接?(学生举手接着念。) 师:一起接一次吧? (全班学生一起接着念。)

2、师:我们都会玩这个游戏啊? 生:是啊!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 生:老师做的动作和念的词都是重复的……有规律的。 师:你真棒!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吧——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游乐园图片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游乐园的叔叔阿姨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各项庆祝活动。请看!(例1主题图) 师:游乐园里热闹吗? 生:热闹……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生:我看到了彩旗、彩花、灯笼和很多小朋友。

师:观察一下彩旗是怎么挂的?彩花是怎么串的?你还发现了什 么? 师:这些物体都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他们都有规律。

(引出课题——课件出示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图案 ) 师:我们先来看看彩旗的规律?你知道下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下一面彩旗是黄色的。 师:哪位同学能够完整地回答? 生: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面彩旗是黄色的。彩旗是按红、黄,红、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面彩旗是黄色的。 师:回答得太好了,表扬这位同学! 生:棒……棒……棒……你真棒! 师:彩花呢?能像刚才的同学那样完整地回答吗? 生: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朵彩花是绿色的。彩花是按绿、紫,绿、紫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彩花是绿色的。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那……游乐园里还有什么? 生:还有灯笼和小朋友。

师:我们再来看看灯笼是怎么挂的? 生: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灯笼是按紫、红,紫、红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

师:同学们啊,你们知道吗?到游乐园玩的小朋友都是守纪律、讲文明的孩子。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吧? 生:这些小朋友是按女生、男生,女生、男生这样的规律排列的,下一位应该是女生。

2、师:同学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师:今天,老师在摆放物品的时候啊,摆了一半突然忘记了接下去该怎么摆,你们能帮我吗? 生:能! ——例2 摆一摆

师:这一排物体有什么规律?下一个物体是什么? 生:这些物体是按正方体、圆柱,正方体、圆柱的排列顺序一直排下去的,下一个物体是圆柱。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好吗? 生:好! 师:对,她说得很完整。那下一题又该怎么填呢? 生:这一排图形是三个三个一组的,按紫色三角形、橙色圆形、绿色正方形,紫色三角形、橙色圆形、绿色正方形的顺序一直排列下去的,接下来应该是橙色圆形和绿色正方形。

3、师:装修师傅在粉刷房子,想请你们做小帮手,愿意吗? 生:愿意……

师:好,那请你们看吧。 ——例3 涂一涂 师:这一排方格有什么规律?接下来涂的是什么颜色呢? 生:这些方格的颜色是有规律的,按照绿色、黄色,绿色、黄色的顺序排列,黄色后面是绿色,再接着是黄色。 师:那这一组三角形呢? 生:这些三角形的颜色规律是由蓝、黄、红三种颜色一组轮着出现的,蓝色后面是黄色,黄色后面就是红色。

三、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师: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图片:斑马、衣服、长城、桥、地砖、楼房等。 生:哗……好漂亮啊!

2、师:欣赏了规律的美,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谁来说一说? 生1:我们教室的地转是有规律的。 生2:教室的窗帘也有规律。

生3:我们学校的围墙设计是有规律的。 生4:我们教室的日光灯是按照规律来安装的。 生5:我的衣服上有一些有规律的图案。 ……

(教室的天花板、地板、校园围墙、自己的衣服。)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四、实践操作,创造规律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脑袋都非常灵活、眼睛观察得十分仔细。现在,我想看看谁的小手是最灵巧的?请同学们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涂一涂,在练习纸上设计出更好看的图形。 师:请同桌的两个同学先商量好,然后再动手操作,设计图案。(师巡回辅导) 展示作品,集体评价。表扬小小设计师。

师:你们觉得这组同学设计的图形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他们的颜色涂得很均匀。

生:图形的颜色很清晰,他们的规律很漂亮。 ……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希望同学们以后多留一个心,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相信你们会有特别的收获。 板书设计: 找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以生活中有关“规律”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的规律。

3、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往下涂色,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够学会找简单规律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涂色卡(每生一份)。

3、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各五个(两人一套)。

4、立体图形卡片(正方体、圆柱体)两人一套,每套各6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认识规律)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哥哥姐姐们把自己的教室装扮得漂漂亮亮的,他们高兴的唱起歌、跳起舞来.你看漂亮吗?(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

师:谁愿意把你观察到的告诉我呢?(学生回答一种图案,教师课件显示一种)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彩花是一朵红色,一朵绿色;再一红色一朵绿色这样一组一组地重复排列下去的。像这样,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顺序排列,它就有了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 请看屏幕,你能说出彩花,灯笼,彩旗,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吗?

(彩花的排列规律是:.……这里该是什么颜色的花?

灯笼的排列规律是:……这里是什么颜色的灯笼?

彩旗的排列规律是:……这里是什么颜色的彩旗?

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是:…….男、女;男、女;…..)

二、找规律

1、找生活、学习中的规律。

师:我们认识了事物排列的规律,你能说一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吗?

学生发言,师注意倾听,并引导学生列举。

[如:(1)马路上的斑马线——一道白色一道黑色,

(2)教室里的地面图案:一块黄色,一块灰色,一块红色;再一块黄色,一块灰色,一块红色的规律排列。

(3)教室里的桌椅,从前往后一排桌子,一排椅子……桌子、椅子、桌子、椅子的规律排列。

(4)太阳每一天的东升西落,每天都这样重复出现。

(5)一年的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年复一年重复出现。

这些都是有规律的!

2、找立体图形的规律。

师:认识了规律,就应该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了。老师这儿有一组图形,你能接着往下摆吗?(课件显示)

请看屏幕,请你按老师摆的顺序(正方体、圆柱体;正方体、圆柱体;…….)

接着摆,后面一个该是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们从学具袋中拿出正方体和圆柱体卡片,同桌互相轻声商量一下,然后再摆。

要求:两个小朋友先小声的商量,然后再摆。动手吧!比一比,看哪两个小朋友合作得最好!

师:我请一个小朋友上讲台来摆。

师:摆完了吗?这里该是什么?( )

拓展:你会用这些图形摆出和老师不一样的规律吗?试试吧!

要求:两人一组,一边商量,一边摆。

师:请看,老师也把这些图形重新摆放了,(课件出示)

它的规律是: (正方体、圆柱体; 正方体、圆柱体; …….)

(再点击拓展)它的规律是: (圆柱体、圆柱体、正方体;圆柱体、圆柱体、正方体; …….)

3、找动作的规律

师:今天,小朋友们又聪明又能干!我们常常用掌声鼓励大家,你能找到掌声的规律吗?(老师拍,学生听)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做,快来吧!(

一、

二、三三三)(师生同做两次)

师:生活中,有些时候的声音,动作也是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4、找平面图形的规律

师:我们找到了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老师这儿还有一组图形,你能猜出它的后面该摆什么图形吗?(课件显示)

Δ○□Δ○□Δ○□Δ??

指名回答,上台板演,看看和老师摆的一样吗?(课件显示)

师: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都想争着排第一,请看,有变化吗?

请说出它们的规律?

师:老师被一道题给难住了,请你帮帮我找找看,下面的图形有没有规律。)(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回答:这组图形共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几个正方形?有规律吗?(没有)能不能把它们排得有规律?

学生回答,(如能说出它们是没有按规律排列的地方就给予表扬)

师:原来它还没有表示出一定的规律,难怪老师怎么也找不到。小朋友们能用这些图形重新摆一摆,摆出规律来吗?(请从学具袋中拿出你们的△、□、〇的卡片摆出它们的规律来。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学生:2人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

三、用规律:

1、师:物体、图形的摆放可以有规律,涂颜色也可以有规律。请小朋友们拿出图形卡和需要的彩色笔。,请你仔细观察,涂出有规律的颜色!(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涂得最认真,又漂亮。老师要展示最好的作业。)

2、学生完成涂色条上的第

一、二题。

四、总结

刚才小朋友们涂得真漂亮,正是因为物体的排列有了这些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我相信,只要小朋友们多注意观察,多动脑筋,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教学延伸:

(课件出示)

1、请你把下面的三排图形,涂上你喜欢的有规律的颜色。回家让爸爸妈妈夸夸你。

2、出示环形图案让学生找规律,回家摆一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88~89页。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简单(单层)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找出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既含形状规律,又含颜色规律的多层次规律。) 突破方法:

“多层观察”的学习策略及尝试教学法。 教具准备:

PPT,小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教学流程:

一.情境中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

再过二十多天就是同学们自己的节日了,“六一”儿童节,你们想不想在那天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你们看,一些小朋友在布置他们的教室 课件展示主题图

观察提问:说说你们从图中都看到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生1:有彩旗,有灯笼 生2:有小朋友在跳舞,

生3:小旗是按红色黄色红色黄色顺序排列 生4……

师:图中的彩旗灯笼彩花它们者不是乱摆乱乱放的,而是有顺序的排列,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找规律) 二 教学例题一

1 课件出示彩旗图①观察小旗的规律

师:彩旗是怎么样排列的?后面的那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你能猜出来吗? 生:是黄色的。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小旗的排列规律?

师:我采访你们,如果用这样的小旗布置我们樟树的大街,你们一直红黄,红黄,红黄的读下去,你们有怎样的感觉?

师:看来,这样介绍小旗的规律,介绍的人很累。怎样介绍小旗的规律又简单又清楚?

师:有没有好办法?遇到困难,同方的同学,或一组的商量,看看能不能解决?(小旗贴在黑板上) 师:一红一黄,又是一红一黄,又是一红一黄,又是一红一黄,也就是它们是一红一黄为一组。(板书:一组) 而且下一组和上一组是重复的。(板书:重复)

师:第一组的第一面是什么颜色?第二面呢?下一组的第一面呢?第二面呢?它们出现的顺序都是一样的。我们就说它们是依次出现的。(板书:依次)

师:小旗的排列规律我们就说:一红一黄为一组,依次重复出现。 ②观察彩花的规律

师:小花的排列有怎样的规律? 师:下一朵小花是什么颜色? ③观察灯笼的规律

师:灯笼的排列有怎样的规律? 师: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 ④小朋友的规律

师:联欢会开始了,小朋友们唱呀,跳呀。找找小朋友们站的位置有怎样的规律? 师:有的说一男一女为一组,有的说一女一男为一组,究竟怎么回事?现在请同学介绍一下?(多媒体出示)

师:这些小朋友围成圆圈,先看男同学,就是一男一女为一组。从女同学开始看,就是一女一男为一组。 三 教学例2摆一摆

1、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动动手好不好?

2、出示课件:图上画了什么?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照规律照着摆吗?试一试,找出规律.

3、师:下一个图形应该摆什么?(圆柱),出示课件,是这样的吗? 还有其它的发现吗?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同时发现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

4、师表扬学生:真聪明,继续加油,(课件出示例2第2图)

师:图上摆了什么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你能接着摆吗?请大家拿出学具袋中的图形摆一摆 。 5 指名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摆,并让学生说说图形是怎么排列的,由几个图形组成的? 生1: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顺序一直排列下去。 生2:按红黄绿红黄绿的顺序排列

6、两道题,我比一比:

1.小红旗和例2第二题比较,它们的规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总结:(1)一个是2个2个一组,一个是3个3个一组; (2)一个只有颜色的规律,一个既有颜色,又有形状的规律。 四 教学例3和“做一做”

1、师:孩子们,我们去玩玩涂色游戏吧。(出示课件),小朋友能按照这些图的规律涂色呢?

2、师:那就请孩子们按照规律把没涂的涂上正确的颜色。翻到书第89页,开始吧例3,自己涂一涂。老师提醒你们先找到规律再涂,涂坏了就不能擦了。 师:介绍是怎样涂的?为什么这样涂?

师:正方形的排列规律是什么?三角形的排列规律有什么? 师:可以2个一组,还可以3个一组,那能不能4个一组呢? 师:我看到刚才好多同学还舍不得放下水彩笔,我们接着涂做一做,比比谁涂的又快又漂亮。 师:介绍是怎样涂的?为什么这样涂?

师:既要看颜色,又要看方向,还要看形状。(板书:颜色 方向 形状 )

3、展示学生作业,并说出为什么涂这种颜色,让学生说出规律。问:哪些孩子也涂对了,好,表扬自己。 五 表演动作规律。

1 课间休息:多么欢快的音乐,孩子们,来,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活动活动吧。活动中:师问:会了吗?自己跳跳。(师生共舞,左拍一下,右拍一下,上4下有规律的音乐和动作。) 师:孩子们,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把老师的动作学会了?让生说出老师跳舞时动作的规律。

2 那你们能不能像老师刚才那样用不同的动作或者声音有规律地表演吗?不同的动作或者声音(请几生表演,同时请学生说出其表演的规律,来,请小朋友跟你一起做。)

六、生活中的规律。

1、联系生活找规律。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好多东西是按规律排列的,你能说说吗? 生1:我身上的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有规律的。

2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规律,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当出示春夏秋冬时,师:我们的春、夏、秋、冬也是有规律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

七、创作规律:小小设计师

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画,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来创造一个规律?请大家拿出桌上的白纸,自己设计一组规律吧.把美丽的作品展现在黑板上.八 表扬自己

小朋们都积极的在找生活中的规律,我觉得不错,这些积极思考的同学该受到表扬﹙连续拍掌表扬三次﹚ 师:哎,你们发现了吗?刚才老师拍的掌声有没有规律?

生:学生学着老师的掌声拍下去。师:那声音呢?有没有规律?你想来尝试一下吗? 九 全课总结,谈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疑问吗?我们发现图形的排列有规律,建筑物的设计有规律,声音有规律,动作也有规律,规律真是无处不在。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美好,小朋友们,只要你们多观察、多动脑,相信你们会创造出更多、更有新意、更加美丽的规律。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发现最简单图形变化规律,并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

教学重难点:

1、探索一些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具准备:水果图片,课件,正方形、圆、三角形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想不想看看?

小鸡 小熊 小鸡 小熊

师:猜一猜,下一个会是什么?

学生猜,出示“小鸡”。

师:小朋友真聪明,别急,还有好吃的呢!

再次出示:苹果 西瓜 苹果 西瓜

师:你猜下一个是什么水果呢?

学生猜,出示桔子,下一个呢?出示草莓。

师:咦,老师刚刚夸你们聪明,怎么现在猜不准了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排是按小鸡、小熊有顺序的排列,第二排是没有规律的。

师:噢,原来是这样,用你们的话说,第一排是按照一定顺序摆的,有规律,而第二排是胡乱摆的,没有规律,所以猜不对。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像第一排这样有规律的知识。(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

师:“

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一年级小朋友正在准备联欢会呢!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这个舞台布置得这么美!你最喜欢什么?

生:灯笼!

师:老师也挺喜欢的,你能告诉大家灯笼有哪些颜色吗?

生:有红色,还有黄色。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生1:是按一红一黄又一红一黄„„的顺序排下去的。

师:说的真不错!你是从哪边看起的?

生:左边。

生2:我看出灯笼是按—黄—红„„的顺序排下去的。

师:看得真仔细!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他是从哪边看起的?

生:右边。

充分肯定、赞同小朋友的说法并告诉他们漂亮的灯笼按一红一黄顺序或一黄一红的顺序排下去,这都是它们的“规律”。

出示灯笼排列:

“猜一猜”下一个应挂一个什么颜色的灯笼?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2)提议小朋友继续找一找舞台上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

生:鲜花

教师让学生先和同座位小朋友说说鲜花的排列规律,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出示花排列:

“猜一猜”下一朵花应是什么颜色的?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3)引导学生接着说说自己还喜欢哪种装饰物。

生:彩旗

师:确实很漂亮!小彩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能在屏幕上边指边说吗?

生1边指边说:小彩旗是按一面红一面黄又一面红一面黄、一面红一面黄的规律排列的。

生2 :小彩旗按一面黄一面红又一面黄一面红的规律排列的。

出示彩旗排列:

“猜一猜”下一面应是什么颜色的?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师:太奇怪了,这么多难题都难不住你们,为什么猜得又对又快呢?

生:因为他们的排列有规律。

(4)表扬小朋友并鼓励他们继续观察画面,说说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1:小朋友的队伍排列得有规律!是按一男一女又一男一女的规律围成圈的!

师:真棒!你来指指是从哪个小朋友看起的。

生2:小朋友是按一女一男又一女一男的规律围成圈的!

出示小朋友排列:

提问:下一个小朋友应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四、观察较复杂的规律

用电脑课件引出学生的好朋友“聪聪”。让他们观看“聪聪”排列各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的动画场景。

师:瞧,我们的好朋友聪聪在装饰自己的房间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1、演示气球排列图,生说出其中的规律,并帮忙“挂”气球。

2、演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排列。

师:谁能帮着挂上去?能说出理由吗?

生1:是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然后又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师:说得真好!还有没有小朋友和他说得不一样?

生2:明明是按一个红色图形,一个绿色图形,一个紫色图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师:真棒!谁还能说得更完整,更具体一些?

生3:明明是按一个红色的圆,一个绿色的三角形,一个紫色的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3、出示三角形排列,要求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应该挂什么图形,派代表汇报。

五、探索实践

师:聪明的小精灵摆出几种不同的规律,那我们小朋友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手中的图片摆出规律和她比一比!(想怎么摆就怎么摆)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各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数个,动手在纸板上有规律地排列,然后交流)

小组展示。

六、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见,这样不仅显得整齐,而且很漂亮,给人以美的享受。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请你仔细找一找。

生1:教室的座位是按一排桌子一排椅子又一排桌子一排椅子的规律排列的。

生2:小朋友的毛衣图案是按一条红一条黄又一条红一条黄的规律排列的。

生3:女同学辫子上的皮筋颜色是按一个蓝一个红一个绿又一个蓝一个红一个绿的规律排的。

生4:斑马身上的图案是一条黑一条白又一条黑一条白的。是有规律的。

七、欣赏规律:

课件演示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学生欣赏规律,感受规律。

八、拓展思维,创造规律

师:小朋友们,接下来就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创造规律了,看哪组小朋友创造的规律最特别。

1、分组讨论交流,创造规律。

2、汇报,展示作品。

九、全课小结。

设计理念: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应多采用独立思考、观察、探究、操作等方法教学,另外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操作,从动手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之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让学生的创造火花产生于求异之中,产生于浮想联翩的发散思维中。同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其产生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推荐第6篇:找规律

>教学设计

刘 艳

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教材继续学习找规律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套教材注意体现这一要求,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所现规律稍复杂一些。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通过了解学习效果很理想,大家兴趣浓厚,总想跃跃欲试,所以这部分内容安排我比较注重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猜测去发现规律。从而得到了与人合作的机会,或得了亲身体验。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简单的循环排列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 就此激趣导入新内容——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魔法儿童房,欣赏儿童房地面砖设计,感知规律。 (1)先看一下儿童房什么样的规律?

(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然后汇报各组发现的规律。

(3)引导、总结、评价、演示。(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行都有哪些颜色的地砖?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行和第„行有什么关系?——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发现相邻两行的前一行的第一块砖移到第二行的最后,其他的统统往前平移一格)

(4)当学生行与行之间的规律发现后,引导其观察列与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发现变化规律同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

2.魔法水果乐园,进一步探索验证规律。(1)继续摆。

(2)学生自由观察水果图,观察前三组的水果有什么样的排列规律? (3)再次边观察边思考:第四行应该按什么顺序摆水果呢?能不能用地面砖的规律来找水果的规律呢?

(4)同桌交流一下发现的规律,然后动手摆一摆,补充第四行。 (5)质疑:如果接着摆下一行,应怎样摆? (6)观察后回答问题。

(7)教师引导发现并揭示“循环”概念。 3.魔法游戏乐园到了,游戏中进一步验证规律。 (1)指名四人到台前进行排队游戏。

(2)教师依次指同学当排头,问:原来的排头应挪到什么位置? (3)学生自己变换位置,其他同学订正。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数学魔法乐园)玩儿的开心吗?可是老师这儿出了点烦心事儿,咱们都这么熟了,要不帮帮咱?我们家牛牛昨天请假了,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帮他补习一下课程?

2.教学例1 出示例1:◇◆□■ ◆□■◇ □■◇◆ __ __ __ __ (1)请学生按规律摆出第四组图形。 (2)请学生说规律。

(3)如果让你接着摆出第五组,你会摆吗?试试看!

(4)在这五组中,你发现哪两组是相同的。(师:经过了几次变换,从第五组开始又重复了前面的排列,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叫做循环排列)

3.画一画。(完成作业纸)

☆★◈● ●☆★◈ ◈●☆★ __ __ __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创作游戏:谁是小小设计师。)

太好了,为了感谢你们的帮助,牛牛带你们一起去了创意魔法乐园,那里的世界精彩极了,(课件显示一组组有规律的图,请生欣赏。)你们也想有这样的创作作品吗?

每一位学生用准备的正方形纸(当作小手帕或桌布)设计美丽的花边或图案,要求花边或图案要有规律。(借助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可以画可以利用学具摆。)

1、生自由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适当评价和鼓励。

3、互相欣赏作品。

五、总结

1.学生自由说收获。

2.教师结语: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许多有趣的规律,同时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在我们的数学乐园里也还有许多更有趣的知识等待我们大家去继续探索,有信心吗?来吧,一起加油!

《找规律》教学反思

抱着让学生乐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愿望,我设计了本节课,《找规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 是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新增加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要透彻理解图形中的循环排列的规律,不是易事。从学生表现来看,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这堂课我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目标达成度较好。

本课我的教学目标简单说来,就是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只有来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为此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根据儿童喜欢小动物的天性,先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切入主题,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依次排出前三队,提问:“第四队应怎样排?”,吸引学生去观察,让学生去观察不同的排列顺序,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来揭示出其中循环排列的规律。在钻研教材和了解了白板的各项功能后,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从课堂教学和技术支持两方面做思考,在合理的地方用上合理的技术,让两者有机的统一,利用白板的功能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避免出现课堂教学跟着白板走的现象。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设计分散了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其中复杂的循环排列规律,教学效果很好。

二、注重给学生营造氛围,大胆想象

本节课中值得关注的地方,是我为学生营造了大胆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的氛围。例如 根据下列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在学生画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在交流中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加深了理解。又如当我说:“你能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循环排列规律,给a、b、c三个字母排列吗?快来试一下吧。”话还没等说完,很多学生就开始动手设计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极其精彩的。有的学生都能自己总结出一行三个物体就三行一组循环一次,甚至能推想出一行5个、6个他们的循环规律。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切入主题后,以活动的图片在白板上依次排出前三队,提问:“第四队应怎样排?”让学生先猜猜再说出自己这么猜的理由,在说理由的过程中让自己说出今天学习的规律。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如:“接下来,应怎样写?”先故意让学生猜错,再讨论:这样有没有规律呢?它的规律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加以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我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与推理。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合理化推测我都给与了充分的肯定,用生动、亲切的语言给予积极的评价。尤其是潘越格同学我一再鼓励她,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增强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学得轻松而有意义,愉快而有价值!

我还不太满意的地方:

一、缺少了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拓展得大多,缺少一些最基本的练习。

三、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急于求成。

改进调整:

一、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再积极些。

二、自己的语言要简练些,尽量让学生多说。

三、素材的选择少一些,让学生研究得透彻些。

四、练习的设计面广些,关注到每一位孩子,让每个孩子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找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位置及其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学生继一年级学习了简单的周期排列后第二次学习找规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材设计了小东家厨房装修的画面,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按循环规律排列的。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在学生探索完它们的排列规律后,安排了同桌合作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再进行全班交流的情境。

2.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本节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看、猜、操作、讨论等活动发现循环排列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看、猜、操作、验证、合作等活动中,探寻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意识。

(2)感受生活当中隐含着数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探寻“循环排列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利用现在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来创设情境,整节课围绕“去懒羊羊装修的新家做客”为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活动,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 2.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要紧扣学生已有的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互动、合作、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体会图形的排列规律,同时让学生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4.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今天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我做出了以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已有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或是枯燥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因此,我利用现在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来创设情境。课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出示喜羊羊的房间图,让学生找出其中隐藏的规律。这样安排既复习了旧知,又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回归课堂。

接着我出示懒羊羊的房间图(这是利用教材的主题图改编的),让学生再找找其中的规律。这时,学生会根据图形的形状和颜色发现规律,但不能发现循环排列的规律。这时,我首先肯定他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告诉学生:其中还有规律!从而揭示本节课课题——找规律。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做好了铺垫,同时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因此,我从懒羊羊的房间图中抽出墙面图作为例题,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看、猜、操作、验证,探寻循环排列规律。在小组汇报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选择正确的答案让其他学生操作验证,之后进行多媒体演示。然后,我归纳总结方法,并同时多媒体演示主题图中的几种不同的排列方式,着重点明“循环排列”。最后,我把地面图作为一个反馈练习,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给他们创设轻松、愉悦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上到这时他们的注意力会有所分散,所以,我以“懒羊羊邀请大家去做客”为情境展开练习。

练习一:这是教材上的例1,我把它改成解懒羊羊家门上的新式密码锁。这样设计不仅照应课开始的情境,又让学生明白循环排列不仅可以竖着往下排,还可以横着排。

练习二:摆水果图。这一情境是以懒羊羊没想到学生们这么快就解开了密码锁,水果没来得及摆好,让同学们帮忙接着摆。这里主要是运用学生喜欢的水果做一些变式练习。

练习三:画桌布花边(这是教材上的“做一做”)。这样以桌布的形式出现,做提高性练习,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更易于学生解决。

练习四:小小设计师。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循环排列规律,给懒羊羊设计一幅图,送给懒羊羊。我让学生可以采用画、贴、印等多种方式完成。目的是让学生创造性应用知识。

(四)拓展延伸

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欣赏一系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藏着数学的很多规律,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为以后学习有关知识打好基础。

推荐第7篇:找规律

《找规律》教学反思

“探索规律”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是隶属于《标准(2011)》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正式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 第一课时,这是找规律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较为容易。但是一年级学生特点:有效注意力时间短,旧知迁移能力弱,语言表达不完整。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注重为新知搭建“梯子”,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强化语言表达训练,是本节课教学中我较为注重的学习策略。

我的教学意图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学会找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二是能够用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三是让孩子充分感受规律的美。围绕着这三个教学意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1、游戏导入

2、感知规律

3、发现,总结规律

4、应用规律

5、延伸规律。

在设计“游戏导入”环节时,我给出两组电话号码,男孩记一组,女孩记一组。女孩记得那一组有规律,很容易记,男孩记得一组没有规律,不容易记住,引出问题冲突,让学生了解学习找规律的必要性,揭示课题——找规律。第二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感知规律”,通过找“熊大、熊二”和“小羊们”的规律,充分调动小朋友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初步感受规律中“一组”和“重复出现”的含义。为学生学习新知搭建梯子,让学生在心里感受规律的特点。第三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发现、总结规律”。这一环节,出示“例1”主题图,通过彩旗的规律让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引导学生用完整简洁的话说出发现的规律。利用彩花、彩灯和小朋友进行巩固。第四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应用规律”,这一环节,我重在强化训练孩子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巩固练习中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孩子独立完成。

通过本次赛课我的收获是:

(一)深刻体会备课从“厚”到“薄”的过程。

这次赛课让我真正明白了备课要从厚到薄的含义。在开始磨课时,教案中详细到课堂上的每一句话,甚至还要想出多个预设,在一次又一次的推翻和调整中,初稿教案终于写成,一共有13页,但第一次试讲还是失败告终,需要从头再来,又进行了第二次备课的过程,过程是痛苦的,这次定稿也有十页,进行了第二次试讲,又因为一些细节,需要调整,终稿确定时是七页,最后一次在学校的试讲时,整个教学流程已经烂熟于心,最后登上比赛场时,教案只剩两页。通过这次赛课,让我明白,厚就是做最充分的课前准备,薄就是将这些备课内容烂熟于心,完全内化吸收,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处变不惊。

(二)教学中遵循儿童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在第一次试讲中,我就忽视了孩子的认知规律,没有任何铺垫就开始讲例题,不管怎样引导孩子的思维都打不开,而且课堂气氛也很沉闷,本来可以动手实践的数学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最后的效果确是孩子一张张茫然的小脸,李老师对那节课也只说了一句话,“不行,重来”。这让我深刻的明白了,遵循孩子认知规律的重要性,如果在教学中能够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目标才可以水到渠成的完成,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总是直观的、感性的、形象的。本课开始通过两组电话码号的记忆比赛,引出问题冲突,让孩子直观、形象的发现规律的存在,再通过两组有规律的卡通形象,深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让学生渐渐明白,规律是一组一组出现的,为孩子们攻克本课难点(一组,重复出现)搭建了扶梯。当进入例题新授时,只需简单的点拨,就可以引出规律的表达方法。这时找规律孩子们已经内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乘胜追击,抛出找规律的学习目的是用规律。在应用规律的环节中,教师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要合理恰当

第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利用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熊大熊二”等动画元素,制成了课件。这样教学内容就显得生动、活泼,孩子们学起来兴趣盎然。正所谓:学中乐,乐中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快乐气氛包裹着整个课堂,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二方面,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突破新授难点。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大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能把教材中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弄懂教师难讲明白的内容,突出了教材的重点,从而突破新授难点。本课多媒体课件中涉及到形状、颜色、人物、数字等多方面的规律。如果没有多媒体的配合,根本无法完成这么多类规律的展示。如:本课“一组”和“重复出现”学生不是很容易发现和理解,在出示熊大、熊二时,用虚线将一个熊大和一个熊二圈出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一组,再一个一个的出示虚线画出的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重复出现。利用多媒体功能成功突破了本课新授的难点。

(三)课堂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在巩固环节中,孩子们需要用画笔涂一涂,涂出自己喜欢的规律,孩子们画出很多漂亮的作品,有两种颜色一组的,也有三种颜色一组的,甚至有孩子画出了变化的规律,让我很是惊喜。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有的学生发现老师的衣服是有规律的、班级桌椅的摆放是有规律的、斑马线是有规律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是有规律的。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注重数学课堂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延展性、灵活性。如果孩子的数学思维打开了,以后的数学学习也会更轻松。

(四)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有效课堂的保障

身为年轻教师的我,有一次参加赛课的机会,真心希望展现出一节有效的数学课堂。虽然做了很多的准备,但是赛课时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

第一、赛课时,仅有30分钟的展示时间,30分钟内要完成新授和巩固练习,任务量很大。这让我在讲课时,太注重各个环节可以按照预设准时的完成,有些环节一带而过。比如涂一涂,没有给孩子太多的时间,很多孩子还没有画完,我就开始展示点评。

第二、个别问题的表述不够准确。

第三、课堂应变能力不足。赛课是我第一次站在大课堂讲课,面对上百人的大课堂,孩子们是陌生的,内心还是有些激动和紧张,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说说生活中的规律时,一个孩子说红灯绿灯有规律,我没有听清,一时间没能给出最准确的点评。

其实综上三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底蕴不足造成的,想上好一节课,紧靠一时的热情、冲动和自信是远远不够的,对教材的把握、情感的投入、遵循孩子的认识规律、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些教师综合素质都是一种考验,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需要历练,更需要不断的学习。现在的我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稚嫩的,其实我还什么都不懂,我应该拿出最低的姿态来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名师学习,向同事学习。学习中反思,反思中进步。

推荐第8篇:找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知道下一个物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主题图,认识规律同时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通过涂色,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学习者特征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对单层次规律的找寻较为容易,根据他们对单层次规律的过程探索,他们对图形的形状、颜色的视觉刺激和形象来建立“多层观察找规律”的模型,解决含多层次规律的问题。最后发挥他们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想象力和渴望展示的斗志,来解决多种多样的题目,实现“形象──模型──运用模型──体验生活”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学重点:

通过图形或物体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和图形数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游戏,引入课题

1 小朋友,今天智慧老爷爷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去智慧乐园玩玩,你们愿意吗?瞧,智慧老爷爷还给我们准备了许多的礼物呢?是什么礼物呢?我们来看看,(出示礼物)你们想要吗?这些智慧星待会谁上课最认真,我替智慧老爷爷把智慧星奖给谁。这是一颗红色的星。大家来猜猜第二颗星会是什么颜色,第三颗呢……?(依次贴在黑板上)

刚才小朋友们在猜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小朋友刚开始猜的时候都猜错了,后来越猜越准,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然后引出课题像这种按红、黄、红、黄、红、黄……重复出现我们把它叫做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物排列都是有规律的,你们想找出它们的规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智慧老爷爷去数学乐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首先设计了猜一猜的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首先我们要跟着智慧老爷爷去小朋友们的教室找规律。

教学例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哥哥姐姐们把自己的教室装扮得漂漂亮亮的,他们高兴的唱起歌、跳起舞来.你看漂亮吗?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1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

生:有彩旗、灯笼和花朵。还有很多的小朋友在跳舞。 师:这些彩旗、小花、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挂的? 生:不是,是有顺序的。

2 教师指出:它们的摆放都有自己的规律,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 (1)课件出示彩旗的排列图

在这幅图中彩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请和你的同桌讨论,有谁能告诉大家你有什么发现?

(2)汇报结果。(彩旗按照一面黄、一面红和一面黄、一面红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我们一(2)班的同学真是观察仔细、认真学习的好孩子!哥哥姐姐们把彩旗是按黄色、红色这样的规律摆得很美丽。我们现在一起来仔细观察彩花的排列图。

②课件出示彩花的排列图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谁能说说? 生:„„师:彩旗、小花的规律我们找到了,那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

③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④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找出了彩旗、灯笼、彩花和小朋友的队伍排列的规律。像灯笼一红两蓝彩旗一黄一红、花朵一红一紫、彩旗一黄一红和小朋友一女一男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一颗红、一颗绿我们都把它们叫一组(板书一组)。当我们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时,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地排列。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物体摆放有规律。图形和数字的排列也有规律。

3 教学例2(课件)仔细观察这些碗是按什么规律来排列的?同桌讨论,全班汇报

(1)先观察碗的排列规律(碗的排列规律是两个三个重复排列的)再观察数字排列规律。 (2)观察小鸡排列的规律.小结:观察数字的排列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填得对不对。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出色,所以智慧老爷爷要给你们各奖一颗星,希望继续加油。认识了规律,就应该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了。老师这儿有一组图形,你能接着往下摆吗?接下来,我们要进入智慧老爷爷智力闯关的第一关。(猜一猜 下一个是谁)(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先出示“彩旗”,引导学生找规律;接着同时出现“灯笼”图花图和“小朋友排队”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最后汇报说清规

三、巩固练习

(一)智力闯关

(1)、第一关(猜一猜 下一个是谁)你们真了不起我们马上进入第二关

(2)、第二关 (填一填 图形和数字)先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再观察数字的排列规律。

(3)、第三关 (听拍手声音、看动作规律再找身边的规律)你能说一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吗? 学生发言,师注意倾听,并引导学生列举。

4 (4)、第四关 (涂

色)声音、动作和物体、图形的摆放可以有规律,涂颜色也可以有规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85页做一做和需要的彩色笔。,请你仔细观察,涂出有规律的颜色!(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涂得最认真,又漂亮。老师要展示最好的作业。)

(二)、欣赏规律美(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有规律的事物。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你们想看看吗?)

(三)、(动手操作)刚才我们认识了规律,找出了规律,欣赏了规律,同学们你们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摆出自己的规律来吗动手操作吧。(请从信封里拿出你们的学具摆出它们的规律来。比比看哪方法多。)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猜、涂、摆、按规律摆学具等环节,对“规律”的感知、体验已得到加强,已能判断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所以此环节承上启下,意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符合新课标和新理念。

四、总结中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是呀,规律无处不在,正是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回家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律,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5

推荐第9篇: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

刘亚 在这节课中,我紧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课前的拍手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透过动作、音乐节奏渗透规律,让学生能很快融入其中;六一会场动画和布置教室的主题图情境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促使他们主动观察、自主探究。

我的教学意图有两个:一是让孩子透过找规律能够说出下一个是什么;二是让孩子充分感受规律的美。围绕着这两个教学意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1、游戏导入

2、发现规律

3、体验规律

4、拓展规律。

本节课我的教学特点是:充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载了找规律主题图和例题,这样教学资料就显得生动、活泼,孩子们学起来兴趣盎然。正所谓:学中乐,乐中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快乐时刻荡漾在课堂上,,我和孩子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我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本节课,我透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涂一涂、找一找、做一做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规律、经历发现规律过程,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用心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最后,我把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透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当然,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会有许多的不足,还有不少缺憾值得我反思。如:在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情境时我处理得有些仓促,没能让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例如:在学生动手操作“涂一涂”结束后,应将学生所涂作品展示在实投影上,更直观,更明了,所以交流仅限于部分学生的展示。这些不足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

推荐第10篇: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

澧县如东镇永丰小学:李先军

这一课的内容是比较独立的,虽然编排在第二册,但我尝试着以庆“六一”这一活动进行教学,学生不但学起来没 有障碍,而且学得非常轻松、有趣。 1.以“比较式”导入。

两种不同的晚会情景布置图,看哪一种设计的漂亮。一下子激起了他们的兴趣,能让他们很快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从而很 自然地引出课题──找规律。

2.找规律。

在这一阶段,我以庆“六一”为载体,分几个层次进行教学,先随着学生的思路随机找出灯笼的规律,其他组的规律由同桌互相讨论找出来。教材中对于圆圈的规律没有深入地研究下去,我在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在非常形象的电脑演示过程中体会到规律不但可以从左往右找,也可以从右往左找,还可以从不同的起点找,等等。用不同的方法找出来,防止思维的定势,使学生的认识趋向全面。这样就提高了难度,挖深了教材,既提高了知识的难度,也避免了学生觉得 例题枯燥无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动手让学生在涂一涂、动一动中深层次地感知规律。

1 先让学生按规律做涂色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再让学生在拍手、动作中创造规律,学生做得投入,说得流畅,听得仔细,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地调动了思维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 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4.联系生活,找身边的规律。

学生通过按规律涂色,自己创造规律这一环节,对“规律”的感知、体验得到进一步加强,已经可以判断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所以这个环节出现得很贴切,接近自然,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不但为下一个环节“用数学”做了铺垫,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有用的数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 学理念。

5.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全方位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尝到了应用知识的快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的自 主性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11篇: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

上周五我按照学校的安排了出示了一节研讨课,现将整个过程的反思记下来。

本次讲课安排是很早之前翟老师定下的,我有幸选到讲一节学生能力展示课。等到临近讲课时间,我选择了讲智慧广场《图形排列的周期问题》。这节课的前置基础是一年级的找规律知识和刚刚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核心知识是发现简单周期问题的规律并能解决问题。后继地位是为以后进一步研究除法和周期问题打基础。

利用一个周末的时间,我把本节课的课件和初步的教学设计做了出来,主要参考了教学用书上的一个设计思路。信心满满的我认为已经初步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关键,分清了重难点。但是到周三教研时间,我又请教了本组的几位数学老师,尤其是资历最高的陈老师。大家给我了更合理化的建议。认为本节课不应该出现“周期”这样生硬的词语,因为学生不容易理解。另外最重要的还应该把算一算的方法讲清楚。因此我需要抓紧时间重新设计思路并制作课件。

周三晚上我根据大家的建议,对原先的课件进行了大改。周四上午第三节利用李老师所教的2班进行了首次试讲。试讲之后发现了设计的最大问题还在于三种方法中算一算这一种。想讲清楚但效果十分不好。为什么效果不好,我们又反思到,17÷3=5(组)„„2(面)必须讲清楚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除以3?商5表示什么?余数2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第17面小旗一定是黄色?只有明确了算式的意义,学生才会用算一算这种方法去找规律进而解决问题。 有了这次反思,下午我又在肖老师的1班进行了第二次试讲,这次的思路更顺利了,终于陈老师也松了一口气。第二天,也就是周五,我又在自己教的四班进行了最后一次试讲,最后一遍检查自己的设计思路,第三节就带6班到录课室展示了。

这堂课上的还算顺利,学生回答问题比较积极,基本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规律,并能用合理的方法解决规律背后的问题,尤其是算一算的方法策略,多数同学能够做到理解并尝试使用。 这堂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肯定,我终于可以稍稍松了口气。

课后我还在想,从初始的懵懂,到一步一步渐渐清晰的课堂,老师只要多下一分工夫,就可以看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磨课的过程很辛苦,一遍一遍否定又重新立意,但学生学起来更轻松了,老师经理这份苦值了!

2013-12-10

第12篇:《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1) 1.寓数学学习活动于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

在课中充分发挥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开放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学习“自己的数学”。

探索事物中的隐含的数量规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利用数学标出方块不断增多的数量变化,帮助学生找出方片递增变化中的规律,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找规律方法。

《标准》指出:动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有效的课堂学习方法。所以,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找规律,不如让学生动于摆一摆体会得深刻,前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想,而后者却主动的探索!

所以在呈现例题时,让整个找规律的过程开放而富有挑战性,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都在悄然地成长。

3.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并放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教学中对学生出现和各种合理化推测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充分相信自己,树立信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意义,愉快而有价值。

第13篇:《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把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寻找规律作为这节课的主旋律,真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根据低年级学生都对小动物比较喜欢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一条贯穿始终的情感线:帮小猴找规律引出的一系列问题。用这条情感线来支撑知识线和能力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上课开始,我就说小猴和小兔装修了自己的房间,让学生观察漂亮的房间。由此自然引出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即复习了旧的知识,又很自然地引出了新的知识,揭示了课题,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大家知道,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节课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兔家墙面装修图案引出规律:呈循环排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我在考虑的时候,根据目标之一,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规律,把主题图作为小兔家的墙面和地面出现,请同学和老师共同来找规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墙面图案的规律,说得很全面也很精彩。另外,引导学生把图形改变方向进行观察,以便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此规律。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材料提供上。“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载体。在本课中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了若干水果图片,白纸,每个人发已张贴有圆和五角星的残缺不全的拼图等。学生通过画一画,贴一贴,摆一摆等过程,切实让每一个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另外,在发现规律之后,给学生机会创造规律,每名同学一张正方形的白纸作为手帕,用图片或彩笔等自己设计新的规律。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再有,在最后创作的环节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起点,用文字、符号、数字或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创造规律,有的是三格、四格,甚至五格六格不限。并及时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最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事务,体验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下课。

第三,加强数学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特别在例1教学后,让学生把残缺不全的拼图补充完整,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本节课本该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但是最后因我太相信学生造成了失误……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会不断完善自我,找出不足,及时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14篇:《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

一、《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回顾整节课,学生好像是在“节日”中度过,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的真实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先是一支《快乐的节日》轻快的歌声引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接着围绕“装 扮我们的教室,过快乐的六一”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在这美丽的“节日世界”里,学生用独具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探究性、活动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创造出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形状的规律,颜色的规律,掌声的规律,小朋友自己上台排队的规律。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3、联系生活,感悟规律的美

从刚开始出现的几幅彩旗图,让学生选择哪条看着最舒服,最工整时,学生就对规律的美有所体验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营造出规律的美的感受。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这美丽的规律。并让学生举例子,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几组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二是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合作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和谐地进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但在本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不够。三是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规律,而我在颜色的处理上,甚至摆图形给学生的提示太多,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对学生的审题或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新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联欢会装饰物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引出图形排列的一些简单规律,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课上,我以学生喜欢的“迎六一教室布置”为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同时,注意发挥群体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交流、协商,以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另外,我还安排了学生涂一涂、摆一摆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规律的感知体验,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体现了“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在教学最后,我把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整堂课我和孩子们融为一体,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所以留给孩子交流讨论的时间比较少。此外,在利用学具摆规律的环节,有的学生拿出学具后,先不忙着摆,而是玩一玩,经我提醒后才慢慢地摆起来;有的思维活跃的学生,能很快摆出一种规律来,但摆好后,就与别人比较、讨论起来,然后再思索“是不是还可以摆出另一种规律来”;而慢的学生还在慢慢思考,才摆了一半。对于以上的现象,学生们都在自主探索、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但时间在悄悄地流逝,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正在静静地等待着,是让学生马上停下来进入下一环节,还是让学生继续探索、创造规律?是“收”还是“放”,在教学时,我该如何把握呢?

三、《找规律》教学反思

一、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对几个事物进行排列的过程,探索排列现象中的规律。在教学例题时,先通过3个小朋友照相的情境,小军、小明、小红3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什么叫不同的排法呢?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排一排吗?引起学生的探索愿望。小军站在左边第一个有2种不同排列方法:

小军、小明、小红

小军、小红、小明

让学生体会小明和小红调换位置,已出现不同的排队次序,是不同的排法。

小明排在左边第一个也有两种不同的排法:

小明、小军、小红 小明、小红、小军

小红排在左边第一个也有两种不同的排法:

小红、小军、小明 小红、小明、小军

然后引导学生继续类推,如果小明站在左边第一个或小红站在左边第一个,各有2种不同排法,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有条理地形象思维是这个层次教学的重点,把思考过程分成三段进行,把所有的排法分成三组进行表述。

符号化的思想,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简单方便。

接着用A、B、C三个字母分别表示3个小朋友,把各种可能的排法都表示出来。和前面用图形表示木偶和帽子相同,用字母表示比较方便、便于思考、便于表达,是解决问题常用策略。联系3个人排队拍照的形象思维和有条理的思考,有次序地写出字母表示的各种排法:ABC、ACB、BAC、BCA、CAB、CBA,这样能进一步体会排列与位置顺序有关,熟悉次序的变化规律,使思维活动更流畅。

二、每两人和互相的区别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有困难。

想想做做第3题,许多学生就开始在哪儿糊涂。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互相寄一张卡片,一共寄了多少张?很多学生就无法理解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有学生出来解释了一下,可我看其他的大部分人还是不懂,所以只好自己再重复了一次。就算是这样,也觉得不一定能够理解得了。事实也是如此。补充习题上其他的题目做下来都是很干净的,就是最后一题准备车票的题目就错了一大错,正确率最多也就60%。所以,觉得这个难点突破得很不够。

在后面的作业中我发现孩子对于搭配的规律和排列的规律,有的孩子比较混肴,不知道从何下手。如何让每个孩子都掌握,值得思考。

第15篇:《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

回民学校郝佳

“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新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联欢会装饰物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引出图形排列的一些简单规律,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本节课我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我教学了例1是最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固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

为了让学生自然地接触新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设计了游戏导入环节。通过游戏,猜一猜让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相当热闹。我话锋一转说:“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做吗?”课堂安静下来,学生们都在猜测。这时我勾起了学生的胃口,整个课堂气氛高涨,不仅学生热情全都调动起来了,还渗透了后面即将要学的新知识。

为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把卡通人物大头儿聪聪和明明引入课堂,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设定了一个情境,让聪聪和明明带着大家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六一”那一天,并配熟悉的“快乐的节日”主题歌,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讨论发现规律。本节课我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每个例题都制成了课件,这样教学内容就具体化、清晰化。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充当一个参与者和组织者,让学生通过讨论、猜测、动手摆一摆、涂色等活动,自己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在教学最后,我把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学准备不够充分,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所以有些环节仓促而过,并且减少了学生的回答次数;其次,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有点少;教师的课堂常规也有些不足,对学生的课堂纪律方面有点差;时间把握上也有点紧凑,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过明显;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

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今后,我要继续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第16篇: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作为新单元第一课的“找规律”,非常重要。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如果这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造成障碍。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初步体验寻找事物规律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盒、彩色笔、涂色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

(学生很高兴跟着唱。)

师: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生1:想到过年的时候很好玩。

生2:想到过年的时候有礼物。

生3:想到过年的时候很幸福。

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1:有彩旗、灯笼和花朵。

生2: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生:不是,是有顺序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生1:是黄色的。

生2:下一面是黄旗。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是变为黄色,学生欢呼)。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2.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学生思考、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生1: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

生2:我通过观察知道男孩的后面是女孩。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鼠标。)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灯笼是按紫、金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生2:小朋友是按男孩、女孩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小朋友是女孩。

3.课件出示彩花排列图(将原课本中的“红、绿”排列改为“绿、红、黄”三种颜色的排列)。

师: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师:猜一猜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下一朵是绿色的。

师:再下一朵呢?

生:再下一朵是黄色的。

4.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

a.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89页“涂一涂”)

师:老师这里有张卡片,想请大家帮个忙,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学生动手涂色)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作品!(指明学生上台展示、评议)

b.师: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学生涂色)

师: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一评,涂对了吗?

(学生评议、订正错误)

2.摆一摆、猜一猜。

a.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用学具把它摆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

b.猜一猜。

师:小朋友真会创造,别的小朋友创造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大家愿不愿意猜一猜?猜对的会赢得大奖!

生:(兴奋)愿意!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生1:他是按圆、三角、星星这样的规律摆的。

生2:他摆错了,前面是按红五星、黄五星这样的顺序摆,后面是按三角、圆、星星这样的规律摆,他摆的是两个规律。

师:(指着一位学生的作品问)老师想用你的作品给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生:可以。)按照他摆的规律,下一个学具会是什么呢?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呢?

生:小朋友们,你们能猜出我摆的规律吗?如果从左往右看,下一个学具是什么?如果从右往左看,下一个学具又是什么呢?(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回答。)

师:还有谁想上来展示作品?有这么多呀!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猜一猜。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联系生活找规律。

师:指用两三种学具我们就能创造出这么多规律,真是小小发明家,表扬自己。(连续表扬三次。)

师:哎,你们发现了吗?刚才我们的掌声有没有规律?

生:有,是按照慢慢快快快的规律拍手的。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欣赏规律的美:课件播放有规律的生活图片,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哪些有规律的布置或图案。

2.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我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可是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想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我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五、全课总结

第17篇: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本四年级下册50—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几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求两类事物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两类事物搭配的规律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你吃了什么早餐? (生答)看来,大家都知道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营养,请看老师今天的早餐(出示课件),老师想选择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可以怎样搭配?有几种搭配方法?

馒头 豆浆 面包

蛋糕

2、同学们真聪明,刚才你们帮老师解决的问题涉及两种事物——饮料和点心的搭配问题,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像这样的搭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简单的事物的搭配问题,并从中找到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同学们喜欢木偶吗?小红也喜欢木偶,周日上午到少年宫学习木偶戏,顺便到商店买一个戴帽子的木偶娃娃,用来做跳舞的道具。 (1)(出示3个木偶娃娃)小红买一个木偶娃娃有几种选择? (2)(再出示2顶帽子)买一顶帽子有几种选择?

(3)提问:如果买一个木偶娃娃再搭配一顶帽子,你认为小红可以 有多少种选配方法?注意:思考片刻

想一想,猜一猜

2、自主活动。

谈话:到底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咱们小组合作,请拿出实物图片试一试、配一配有多少种选配的方法,把你的意见在小组里交流,并做好记录。 (1)学生活动

(2)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搭配方法。

3、有序探究。

(1)整理和展示搭配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合作得很好,哪一组愿意给大家介绍下你们的搭配方法? 生1:先选帽子......(到讲台前边演示边说选配的过程) 师:我有点乱了,你能再说一遍吗?愿意接受帮助吗?别急,再想想,你会说好的 问:为什么会出现重复、遗漏的情况呢?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 师:哪个小组是有顺序有条理的搭配的? 生2:先选帽子......师:注意到刚才这一组同学说的一个词吗?分别(或依次),在数学中就表示有序的意思,

1 师:真不错,说的很有条理,大家都能听明白,掌声,谁再来说一遍? 刚才这两组在搭配时都先选谁?与谁搭配?

(2)对比: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更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为什么?(M同学搭配得又快又有序) 指出:搭配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这样不会重复、遗漏。

提问:M同学是怎么搭配的?你能再说一遍吗?(学生根据观察再说说搭配过程)

提问:还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要求:有序搭配) 生3:先选木偶......师:你很有创见,请再响亮的说一遍

(3)质疑:为什么在刚才的猜测中会有3种、8种出现呢? 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看来有序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4)小结:(课件演示)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先选木偶,3个木偶中的第一个木偶有2种戴帽子的方法,第2个木偶也有 .....第3个木偶同样......每个木偶可以配2顶不同的帽子,就是3个2种,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也可以先选帽子,2顶帽子中的第1顶帽子有3种搭配木偶的方法,第2顶......每顶帽子可以配3个木偶,就是2个3种,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不管先选木偶娃娃与帽子搭配,还是先选帽子与木偶娃娃搭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摆放,这样才不会重复、不会遗漏。(指板书)

三、图形代替,探究规律

1、自主创新。

刚才,我们进行木偶娃娃和帽子的搭配时,用的是实物图片,能不能想一种既清楚又简单的办法来有序地表示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呢?

学生交流:图形、数字、字母、写名称......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真多,老师用三角形表示帽子,用梯形表示木偶,用什么方法表示搭配?(连线)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图形表示帽子和木偶并用连线的方法表示搭配吗?请在作业纸上试一试,想一想怎样选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选几份不同的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真多,有写名称的,有画实物图的,有画简单图形的,还有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还想到了连线的方法,既清楚又简单。用图形或符号来代替物体,帮助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多加运用。

师:说说你是怎样搭配的?还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吗?

3、小结:(课件演示)可以先选帽子,每顶帽子可以配3个木偶,2个3种,一共有6种选配方法,也可以先选木偶,每个木偶可以配2顶不同的帽子,3个2种,所以一共有6种选配方法。

4、改变例题的条件,学生再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增加一个木偶......师:通过你们口答的速度,我感觉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

木偶娃娃的个数、帽子的顶数与搭配方法的种数这三者是什么关系呢?。 根据回答,板书:木偶的个数×帽子的顶数=搭配方法的种数,这就是搭配的规律。

5、看书质疑

6、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探索出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 规律,简单地说搭配方法的种数就等于两种事物个数的乘积。

四、拓展延伸,实践应用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像这样的搭配 题,现在我们一起运用这一条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早餐搭配问题

刚才,你们帮老师搭配了早餐,如果再增加两种饮料,同样选择一种饮料

2 搭配一种点心,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路线问题

课件出示第1题图谈话:小红买好道具后从商店去少年宫,途经街心花园 (课件出示线路图),你能算出有几条路线可以走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师:你能说出是哪8条路线吗?(不好表达,引出字母、数字)

3、挑选服装问题

师:小红是个爱漂亮的女孩,每天总想穿出新花样,她这个季节的衬衫有3 件,裤子有2条,还有三条裙子。

(1)课件出示第2题图(裤子和裙子依次出)

问: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穿衬衣和裙子,有几种 不同的穿法?穿衬衣和裤子呢?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再小组交流。

汇报时学生交流不同的算法。

“3件上衣和2条裤子3条裙子”竟然会有15种不同的搭配,看来只要我们学 会搭配,一定能每天穿出新花样。

4、发展题(留思考时间)

谈话:最后老师要出道难题考考你们,看看谁能成为今天的智慧星,现

在春暖花开,穿上春装,感觉特清爽。胡老师有一些衬衫和裙子,一共可以有12种不同的穿法,猜一猜胡老师可能会有几件衬衫和几条裙子?

学生说,师板书

师:通过对这位同学的思考,你知道他是怎样一下想到这么多方案的? 师:这么多的方案,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再次强调有序思考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有序思考探索了搭配的规律,通过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和 会呢?聪明、有心的同学会发现,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 数学。

六、板书设计: 找规律 木偶的个数×帽子的顶数=搭配方法种数 3×2=6 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第18篇:《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找规律》,我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过程设计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体现了数学知识“转化”的理念。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游戏、抢答等活动,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获取新知,掌握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然,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难点突破处理不当。本节课的难点为“理解两三位数乘整十数的算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注重了“怎么算”。“为什么这么算”并没有作为重点研究,只是简要地进行了概括。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练习设计缺乏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然而,我却忽略了这一点。如抢答题第一题设计为10*14,初见此题许多学生得24,如果按照一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这样的顺序,就不会出现上面的问题了。

3.数学语言的严密性。数学语言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性很强,为了迎合学生,没有特别强调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总之,在教学上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所以以后要多学多练,争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19篇:找规律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 日常的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学生在生活中对有规律的事物已经有了模糊的认识,而这节课的目的是希望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索事物的规律,《找规律》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发现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

一、合理情境与恰当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 为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把孩子人最喜爱的卡通人物熊大和熊二引入课堂,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设定了一个情境,让熊大和熊二邀请大家去参加他们的六一节party。来到熊大熊二家参加party的那一天,配上熟悉的“快乐的节日”主题歌,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讨论发现规律。整节课都以“庆祝六一”儿童节、参加联欢会为主线进行设计,通过“猜彩旗的颜色”、“开密码锁”“吃水果”等活动,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孩子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

可以说,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只要老师肯动脑筋,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二、问题探究与自主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

课改要求教师应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进一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层次,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得进步。在集体备课时,我认真听取组内经验丰富的教师们的建议,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尽量做到以学生为本,为主体,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我在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在非常形象的电脑演示过程中体会到规律不但可以从左往右找,也可以从右往左找,还可以从不同的起点找,等等。用不同的方法找出来,防止思维的定势,使学生的认识趋向全面。这样就提高了难度,挖深了教材,既提高了知识的难度,也避免了学生觉得例题枯燥无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个案例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举行六一节party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美和作用,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所以我在教学中,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都参与观察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根据问题和练习的难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答;让不同层次且有代表性的学生作自我评价;也走进学生,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在体验与理解数学方面的个体差异,发现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

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结果,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了,他们在自评、互评与他评中获得了发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了多元的评价,我们收获的必将是和谐的课堂,使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

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我的教学语言是比较匮乏的。主要表现在对教学环节的承接语和课堂评价语言上。承接语起到小结上一环节,引出后一环节的过渡作用。它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对课堂环节的理解。课堂中我虽然意识到老师应作出比较到位的评价,可是就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比较合适。这节课虽然已经过去了,还是有很多地方留下了遗憾。我们反思只是为了在以后的课堂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当然,课堂里永远有鲜活的瞬间的东西,如何面对,我想,对我来讲最主要的还是尽快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吧。

2、没有吃透教材,没有进一步挖深这节课的内容,只是停留在最简单的表层,只是让学生观察和找了最简单的规律,如果设计一个难题作为过渡会更好一些。

3、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几组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

4、教师个人的课堂机智要提高,在课堂上不能机智地评价学生的回答。

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今后,我要继续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我想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会发现问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自己教学语言,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贯穿于每一堂课。

第20篇:《找规律》教学目标

模块四:如何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目标设计及依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⑵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依据新课程标准

“找规律”是我国第一次把它列为小学数学的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方式要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要求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基础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索活动机会,真正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找规律知识的学习,将学生引入了数学学习的新领域,同时为发现给定的事物中包含的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和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感到身边处处是数学。 2.依据教材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内容的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单元开始就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主题图,灯笼、彩旗、纸花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小朋友围成圈跳舞的队形也是有规律的,这就是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体验常见规律的性质。另外,教材还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和猜测去发现规律。有些题目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找规律。例1、例2、例3 都是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一(2)班的小朋友能够自主的发现并完成学习任务。例 4 是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主要的不同是每组图形中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第二小题,呈现出形状、颜色、数量的变化规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规律世界。其中主题图的设计结合实际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找规律过程的神奇。 3.依据课时分析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在课堂中要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4.依据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一(2)班是一个比较善于倾听的集体,学习气氛还算浓厚,大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强,不容易激动。他们对有目的性的任务更能主动去尝试、探索和发现。男生比女生较主动地学习,更愿意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与他人共享。女生中有几位语言表达能力强,能完整的描述外来信息。但是这个班有一部分学生来自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多,家里很难对其进行辅导。所以学生课后的巩固效果是有差异性的,另外一部分家长较重视的学生在吸取知识信息量上明显广泛。

三、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透彻分析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性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规律感,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方法。

2、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有规律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3、在教学中要注意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拓宽解题思路。

4、注意重视差异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找规律教学评语
《找规律教学评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