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试卷

29782语文教学研究试卷答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18 08:36:20 来源:教学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研究》试卷及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研究》试卷

_江苏教育学院 高校 级 县(市区) 层次 专业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30% 1.舞蹈是人类最早的一种艺术活动,以 和 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人的生活和 的一种艺术形式。 2.舞蹈的表现形式必须要 ,具有时代气息。

3.舞蹈的基本训练是培养正确身体姿态和 的形体训练,发展身体的、及与舞蹈相关的 的训练。 4.幼师必须掌握幼儿舞蹈的、、不同年龄班级、不同形式和特点的幼儿舞蹈。

5.舞蹈是与多学科相融合的艺术,与体育课、

、文学素材等关系密切。 是舞蹈的基本要素,没有 就没有舞蹈。

6.藏族舞蹈常用的手臂动作有、、掏甩袖、、献哈达、等动作。二.简答题:30% 1.确定舞蹈教学内容的原则?

1

2.舞蹈教学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

3.舞蹈的基本功训练有哪些?

三.问答题20% 谈谈你是怎样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

四.实践题20% 写一篇幼儿舞蹈教学教案(两课时)。

2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研究》答案

一. 填空题 1.人体造型 节奏动作 思想感情 2.改革、创新

3.身体姿态 健美体型 协调性柔韧

4.基本舞步 基本动作与组合 不同形式和特点 5.音乐课、美术课 音乐 音乐 6.摆袖、掏甩袖、晃袖 敬礼

二.简答题1.思想性和教育性原则 民族性和时代性原则 统一性和灵活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2.舞蹈的特点是情感的表现,要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初步懂得舞蹈的基本知识时,强调他们学以致用,多练习,发挥创造才能,在熟练基础上掌握技巧,并有所发挥。

3.地面动作 小组合 1.头部(前后左右) 2.脚背(勾绷、绕环内 绕环外) 3.踢腿(左右交替,勾绷脚各一次) 4.踢腿(平躺、侧踢腿) 5.胸腰(起身 完)

推荐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任务答案

01任务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20

简答题

一、简答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简述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参考答案: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每个小点各2分)

2. 语文课程有哪些功能?其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6分)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4分)

3. 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涵盖哪些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2分)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1.5分)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1.5分)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2分)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1.5分)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5分)

4. 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它课程相区别的特点,也是绝对不容许忽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3分)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3分)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3分)能结合实际加1分。

5. 简述语文素养的内涵。

参考答案:

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2分)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4分)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4分)

6. 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参考答案: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语文的实践性特点。(1分)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3分)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知识。(3分)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重视个性差异,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分)

7.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参考答案:

首先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语文学习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5分)同时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一方面要看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不是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语文课程中的教育要因势利导,要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贯穿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中。(5分)

8. 比较并简述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历年的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

参考答案: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主要在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上有进一步深化。两者的重要区别具体表现如下:(1)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综合性学习”就突出地体现了这种思想。此外,还特别而具体地强调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2)更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体验 从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的理念出发,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发展置于课程的核心,十分关注学生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如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中,醒目地增加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维度,使得语文课程从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两大目标维度改变为三大目标维度,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更加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这种影响决不仅仅限于思想品德方面,仅以“思想性”是无法完全涵盖这种丰富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以“人文性”取代了原大纲中的“思想性”,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要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4)更加关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连贯性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实施的建议。在课程目标中把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分别提出了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这样的结构组合,既能够反映语文课程阶段性,又能够加强其一致性与连贯性,对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是非常有利的。 以上四点各2.5分。

9. 如何理解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参考答案:

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而不是长期以来所认为的语文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4分)具体来说,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2分)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2分)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等。(2分)

10. 谈谈你对多渠道开发并利用母语学习课程资源的认识。

参考答案:

(1)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2)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语文能力,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4)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将富于生命活力的环境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5)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上五点各2分。

02任务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简答题

一、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分析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以下二题中选择一题作答)

1. 识字教学案例

阅读并分析下面的识字教学案例,并回答问题:

问题1:这个教师的教学主要运用了什么教学策略?运用得是否合理,为什么? (30分)

问题2.这个教学片断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60分) 表达和字数10分。

识字教学片断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中,《识字四》有这样四组词: 观察

采集

昆虫 田野

树林

花丛 螳螂

蚂蚁

蟋蟀 蝴蝶

天牛

蜻蜓

一位教师在教这一课时有这样一组镜头: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树林、花丛是属于植物类的。

师: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小朋友再仔细观察这些生字,你还能发现—— 生:我发现第

三、第四行的字都带“虫” 字。 生:不对,“牛”字不带“虫”字。

师:真好!除了“天牛”,其它的字都带有“虫”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因为它们都属于昆虫。 师:真棒!咱们现在来玩个猜字游戏,好吗? 生:(兴奋地)好!

(课件出示小篆“虫”、“牛”)

师:咱们现在看到的这两个字是古汉字,古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猜猜看,这两个古汉字会是什么字呢?

生:右边一个是“牛”字。 师:为什么?

生:因为“牛”字的上半部很像牛角。(有的学生边说边用手在头上比划出牛角的模样。)

师:好,我们来看看谜底。 (在篆书“牛”字旁边出现了它的楷书和一张笑脸,学生们一齐欢呼起来。) 生:左边一个我猜是“虫”字。 生:是“虫”字。一定是“虫”字! 师:凭什么说它是“虫”字呢? 生:它很像一条长蛇。

(在这个字的篆书旁边出现了它的楷书。学生们再次欢呼。)

师:恭喜大家都猜对了。小朋友知道吗?古代蛇就叫长虫,写成这个样子。现在“虫”指的是昆虫。不少古汉字就是这样根据物体的样子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给我们留下了世上独一无二的汉字。

2. 阅读教学案例

阅读下面的阅读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并回答问题:

问题1:这个案例突出地体现了新课程什么样的思想?(30分) 问题2: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值得赞赏和借鉴的特色?(60分)

表达和字数10分。

《苦柚》教学片段

(教师在执教《苦柚》的过程中,设计了请学生夸一夸小姑娘的环节,这时,却出现了下面一个意外的小插曲)

…… 师:伯父被小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打动了,掏出一百元钱给小姑娘,但小姑娘是怎样做的呢?

生1:小姑娘头也不回地走了。 师:周围的人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2:他们发出了啧啧的称赞声。

师:大家设身处地地想想,周围的人会怎样称赞小姑娘呢?你也能夸一夸她吗? 生3:这个小姑娘真不错,是个好孩子。 生4:世上多些这样的孩子该多好啊!

生5:这个小女孩是我们的骄傲,学习的榜样! 师:讲的好,还有吗?

生6:她可真是一心为别人着想啊!

生7:(犹豫地举起手,又放下,再举起手来。)老师,我认为在我们身边没有像小姑娘这样卖东西的人了。如果一个人出去卖东西,肯定是为了赚钱,伯父给她一百元钱,做生意的谁会有钱不要呢?

生8:(马上站起来。)老师,我认为小姑娘可以收下这一百元钱。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议论纷纷。)

师:(犹豫了一下,笑着说)现在,如果你是这个小姑娘,你会怎样做呢?同意小姑娘做法的同学站到左边来,同意小姑娘收下一百元的站到右边来。

孩子们略微思考后,分左右两边站好,但明显可以看出赞成小姑娘做法的同学占大多数。

师:让我们来开个小小辩论会,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看看小姑娘到底该不该收这一百元,好吗? 生:(齐)好!

生左,我们同意小姑娘的做法,这样更能体现出小姑娘是个诚实、善良的人。 生右:既然伯父是归国华侨,那么他一定很有钱,而小姑娘还在读书,就要出来卖柚子,这说明小姑娘家里一定很穷,她完全可以收下这一百元钱作为她的学费。 生左:如果小姑娘收下了这一百元钱,不证明她是个贪小便宜的人吗?

生右:我认为不,小姑娘出来卖柚子,有可能她妈妈正生病,卧床不起呢?如果这一百元钱刚好能给小姑娘的妈妈治病,难道说小姑娘是个贪小便宜的人吗? 生左:如果小姑娘下次又出来卖柚子,她虽然还是告诉别人这柚子个儿大,但里面的肉不多,而且味道有点苦,别人假如也被她的诚实所打动,买下她的柚子,那她心里会不会想,这次别人又会给我一百元钱呢?

生右:我认为小姑娘可以看买柚子的人的情况,如果他有钱,可以收下这一百元钱,然后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不是更好吗? ……

(在辩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从左边跑到右边,或从右边跑到左边,自然地又开始辩论……)

师:(小结)刚才的辩论会可以说是精彩极了,大家唇枪舌战,谁也不让谁,到底小姑娘该不该收这一百元钱呢?我认为,小姑娘不收这一百元钱的做法更好一点。作为一个学生,我们不应该贪小便宜,这是一个人最根本的品质问题。如果你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可以通过其他的办法来解决困难呀!相信小姑娘的诚实、善良,也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她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参考答案:

答案提示及评分标准案例1.答案提示:问题1:主要运用了“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的教学策略。(10分)在这堂课的这个教学片断中运用此策略是合理而有效的,因为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尚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用“猜字”游戏可以利用儿童不随意注意的规律来刺激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10分)同时在初学生字阶段,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儿童迅速熟悉生字,巩固识字效果。(10分)问题2:主要特点:第一,自觉地体现了汉字的文化性。由汉字组成的汉语系统是宝贵的文化宝库,识字教学的任务不光是教会认字,识字的过程应该成为文化积累的过程。出示两个字的篆书,不仅有助于学生抓住字形特点识字,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20分)第二,具有趣味性。“猜字”游戏的引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调动并保持学习积极性,同时猜字的过程需要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归类、联想等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开发孩子的识字潜能。(20分)第三,具有审美性。游戏使情绪变得轻松,篆字优美生动的字形启迪想象,而好奇心的满足、成功的愉悦、教师积极的评价都使得学习过程变得趣味盎然。(20分)表达规范;(5分)字数达到600字。(5分)注:答出大致要点即可,不必要求表述与提示完全一致。案例2:答案提示:问题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一味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走,而是随着学生的质疑,敏锐而不失实机地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思辩,学生们积极思考,学得很主动,收获的是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答出以上要点20分,能够结合案例进行具体分析10分)问题2: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压制不同意见,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15分)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思维。(15分)教师注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既落实阅读课的任务,又注重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5分)(能够举出案例中的例子进行具体分析15分)表达规范;(5分)字数达到600字。(5分)注:答出大致要点即可,不必要求表述与提示完全一致。评分标准60分以下:不能根据要求进行分析,观点不明确,表达混乱,字数不够60分(含)—74分(含):基本能根据要求进行一定分析,观点不够明确,表达不够准确,字数达到要求75分(含)—84分(含):能根据要求进行比较具体的分析,观点较明确,表达清晰,字数达到要求85分(含)—100分:根据要求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观点明确,表达准确、清晰、流畅,字数达到要求。

03任务

写一种动物的文章 【教学目标】

1、能读懂鸽子的例文,知道作者是抓住鸽子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把鸽子写得很有情趣的。

2、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掌握写作方法,能按要求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

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明确训练要求 1.谈话激情。

(1)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交了哪些朋友? (2)除了这些人以外,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朋友吗?(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家禽野兽) 这些有生命的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当像看待老朋友一样,与它们和谐、友好地相处,甚至还要保护它们。 (3)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些动物朋友,对于它,你知道些什么? 2.交流归纳。

教师小结:只要是你喜爱的,或者你感兴趣的动物,你都可以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好朋友,去了解它,去爱护它。 3.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读懂习作提示,弄清习作的训练目标。

二、师生互动,描摹观察体验 1.画一画。

选择你喜爱的一种动物,把它的外形简要画下来。 2.说一说。

你画的动物有什么特点,能介绍一下吗?(要注意动物的特征,可以采用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3.师生归纳。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4.小组交流。

5.交流体验,表达情感。 同学们那么喜爱动物,一定和动物有过动人的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6、学生自由选材、定题目,自行拟稿成篇。

三、评改延伸,深化习作感受 1.小组评改。 2.班级交流。

小组推选优秀习作在班级宣读 3.提出修改意见。 4.学生修改。 板书设计:

写一种动物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04任务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20

简答题

一、简答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在中年级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语言功能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中年级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语言功能,既顺应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需要。(4分)首先,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儿童“虚构”,而且要教会他们表达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当儿童已经初步具备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和安排表象结构的心理机制,其观察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必须根据作文教学的性质、任务,教会他们通过观察去准确地摄取周围世界各种真实的形象,并用文字把由这些形象产生的表象和真实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3分)其次,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用文字概括和交流周围世界比较复杂的信息,即掌握“构段”的基本思路。学生通过写观察作文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构段”的基本功。因为语言的条理性是观察的周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的具体体现,边观察边思考,有助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分)

2. 阅读作文训练体系包括哪几个类型?

参考答案:

包括:(1)摘录精彩的句段。这类训练主要是为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它是必备的作文的前奏。(2)根据原文编写故事。这类训练通过让学生联想,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3)写出文章提要。让学生掌握作者写作思路,从中学习表达方法,并发展抽象思维能力。(4)写心得体会。即把阅读后的收获感想写下来,这是阅读作文的重要训练形式。以上四点各2。5分。

3.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参考答案:

开发创造潜能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意识和逐步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2分)应该实现两个“贯穿”:第一,贯穿在整个小学作文教学序列之中,即和各学段语言交际功能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重点紧密结合;(4分)第二,贯穿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即和命题、取材、指导、评价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4分)

4. 简述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和辅线。

参考答案:

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是言语功能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这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根本依据。(3分)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表明,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如何运用口头语言准确、恰当、得体地完成各类言语功能,而完成各类言语功能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是密切不可分的。(2分)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辅线是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这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重要依据。(3分)因为如何将教学内容系统地、有层次地、有步骤地展现出来,是口语交际教学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2分)

5. 应该怎样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

参考答案:

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以上四点各2。5分。

6. 应该如何制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计划?

参考答案:

第一,要按学段或学年来制定(至少要按学期来制订)。(1。5分)第二,一般采用“主题学习”的形式(也可称“问题学习”或“项目学习”),每项主题学习一般包含几次学习活动。(2分)第三,学习的主题可以来源于教材,但更要采纳学生的建议。(1。5分)第四,主题学习要根据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提出的教学目标,确定比较明确的教学要求,尤其要确定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以及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要求。(2分)第五,主题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尽量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1。5分)第六,主题学习可按学校组织,也可按年级和班级组织。(1。5分)

7. 英、法、美、新、日等国开设的综合性课程有哪些共同的价值取向?

参考答案:

这些国家开设的综合性课程尽管名称各异、结构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价值取向和宗旨却有共同之处,即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分)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团结合作,(3分)强调学习和生活的密切结合。(3分)

8.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其主要作用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是否有进步、有无学习的困难。(4分)诊断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内容或知能上的障碍作进一步诊断,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3分)形成性评价则侧重所教过的内容,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所获信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调适措施。形成性评价可以迅速找出简单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严重的困难则留待诊断性评价的分析与处理。(3分)

9. 简述编制双向细目表的操作步骤?

参考答案:

首先,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3分)其次,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3分)再次,将双向设计合计总分,根据各知识点的内容进行再分配。(4分)

10.哪些问题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教学理念问题;(2分)课程问题;(1。5分)教学组织形式问题;(1。5分)教学方法问题;(2分)教学评价问题;(1。5分)师生的发展问题。(1。5分)

推荐第3篇:语文试卷答案

语文试卷答案分享给大家,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试卷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4:ABDD5——8:DCB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翻译:故意藏起不露面,急得我搔头顾彷徨。

2、爱情戍边生活

3、荀子

4、司马迁

5、《狂人日记》《旧事重提》《且介亭杂文》

6、不积跬步锲而舍之金石可镂蟹六跪而二螯

三、语言运用(10分)

1、交谈。为下面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话语。(每空1.5分,共6分)答案:符合人物的身份,照样上下文,用语得体即可。

2、电话交谈(4分)

答案:既要有礼貌,又能达到挂断电话的目的。

举例:“对不起,我有些事情要去办,以后再谈好吗?”或说:“我们改日再聊行吗?”

四、阅读理解(31分)

(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1——4:DADC

(二)古文阅读(每小题3分,第2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D

2、排比对偶对比

3、B

4、A

(三)现代文阅读(第

1、2小题每小题2分,第3小题每空1分,第4小题3分,共11分)

1、C

2、A

3、“大宅子”指文化遗产,“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指文化遗产中精华

与糟粕互见的部分,“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4、B

五、作文(40分)

推荐第4篇:语文教学研究

1.第1题

阅读下列文段,从画横线的文字中概括出两个主要信息点,并就其分别简述自己的认识。

“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故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版,第138页。

您的答案:叶圣陶先生的这几句话讲了两个意思。一是什么是语文,“语文”的命名来由、理据;二是怎么学语文,主张学语文应当听说读写并重,不可偏废。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语文?自从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人们对这门学科的理解就很不一致,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字;有人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学;有人认为,语言就是语言文章;也有人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化。连语文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怎么可能教好语文?常常见到的现象是,一篇课文,甲老师有甲老师的教学内容,乙老师有乙老师的教学内容,甚至可以完全不一样,美其名曰叫做上出个性,那么,语文的共性呢?人人都教的是自己理解的语文,自己心目中的语文,很个人化的语文,在中学所有学科教学中,真称得上是个奇怪的事情。今天,我们真得回头再掂量掂量叶老的这几句话。 第二个问题:怎么学语文?叶老主张听说读写并重,言之凿凿,我们当谨记。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往往比较注重读写而忽视了听说,因为考试不考听说。这种功利短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要看到听说的潜在价值、隐性价值、长远价值,要看到听说训练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不过我们认为,在听说读写之外,还应该加上一个“思”,许多语文名家十分注重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章熊、宁红彬、欧阳黛娜。另外,“听说读写”在排列次序上似乎写成“听读说写”似乎更合理一些,听读是语言的输入,说写是语言的输出,先有输入,后才有输出。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4

52.第2题

以下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表述语文课程性质的文段,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⑴如何理解此文段中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

⑵联系实际,谈谈语文教学应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您的答案:⑴如何理解此文段中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 答: 语文是工具和人文的组成部分,也是因此,语文才具有人文性,同时也具有工具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交集就是语文的特点。明显的逻辑关系:因果顺序。 ⑵联系实际,谈谈语文教学应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答: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大家都能认识到:“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而“人文性”着重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关于两者的关系,新课标中运用的是“统一”而非“结合”.这是因为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灵魂,二者合一,方能放出异彩.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往的语文教学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自身的人文特征,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过于注重接受性学习;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又有片面追求人文性,使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的趋势。这些趋势都值得我们警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一、根据课文特点,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度” 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回答凤凰语文网友提问时说到:“语文教学如何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这的确很难,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所以我强调的是平衡。人文性与工具性要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对两位专家的话感触颇深,犹如茅塞顿开。是呀,回顾我们所教的一篇篇文章中,体现工具特点的是结构、语言及技巧,体现人文特点的是内容,主旨。有的文章语言隽永,有的文章内容深邃,前者可侧重于工具性,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后者可侧重于人文性,谈谈内涵的丰富。如《普罗米修斯》一课,老师就可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让心与心慢慢地贴近在一起,尽而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神话的无穷魅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二、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彼此促进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书不充分的现象。学生读了书,但并没有时间将课文所表达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头脑里“活”起来,没有足够的时间“过电影”,更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来涵泳品味,就匆匆让学生去谈感受。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只有通过充分的读,学生才能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从而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情感,认识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所有这些唯读为重。因为读是对文本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直接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形象最具活力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能最有效地促进理解,促进感悟,并反之以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形式把这种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因为任何文章都由其内容决定了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桂林山水》是赞美、惊叹、欣赏,《十里长街送总理》则是沉痛、追思、怀念,《泼水节》是欢乐、喜庆、幸福,《匆匆》则是惋惜、追悔、自责,等等。)如果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就会读得很符合其情感,反之,就会背离了文章的基本情感。 其次,教师要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要长文短教,抓住重点段落,找准生发感受的语言点,这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抓住这个语言点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教师以“中华不振”贯穿课堂,抓住描写租界不公的段落,来感悟文本,既进行读写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爱国、报国之情。

三、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地位明显带有“文化霸权主义”和“知识权威主义”特征,忽视儿童各种学习权利,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滔滔不绝地满堂灌,让学生跟着自己走,想自己之所想、答自己之所问。导致课堂上师问生答、师讲生记、师令生从,师生关系畸形异化,课堂活动匮乏,学生智慧与个性压抑乃至衰减。 这些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因此,我们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即:要把课堂教学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这就是要以生为本,始终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本真。 《课标》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简单一点,这句话就是说:“要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而支老师这堂课的教学,充分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完全达到了这一要求。而且,笔者认为,这也

是支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这看起来是在进行工具性的训练(如果硬把工具性与人文性分开来说),但学生在一次比一次读得更好的同时,就一次比一次更好地阐发和接受了所读文章的人文因素。”这一论断的自我实践。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牢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师必须还原语文的本来面目,让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重新走上朴实、扎实、真实的轨道上,在继承传统时,也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就如我们今天观摩到的《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开始让学生读完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时,他教给学生遇到长的文章,可以抓住主要事件概括文章内容。当学到“披挂象鞍”一段时,他先让学生读文,找一找哪个词语最能表达嘎唆对象鞍的情感,当学生找到“泪光闪闪”“摩挲”等词时,老师告诉学生这是对嘎唆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这是教给了学生写作方法。接着,老师又让学生想象嘎唆见到象鞍时,会想到什么?然后板书;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这样就读懂了嘎唆的心,运用这样的方法,带着你们的激动来读,这是训练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可以说整节课,老师都用这种训练意识来引导学生,犹如天街小雨般的感觉。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以“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减少非语文手段的运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理念,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47

作业总得分:92.0

作业总批注:

推荐第5篇:语文教学研究

【声音】语文课堂三大“时髦”该降降温了

文|吴华(上海教育-第一教育)

民国时期的教材到底什么样?对“孔融让梨”“愚公移山”等传统故事的多元解读究竟带来了什么?多媒体、慕课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百年语文的回顾与展望”首届语文教育论坛12月21日闭幕。两天的论坛期间,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北京大学中文系前系主任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等著名学者和著名教育家于漪等不约而同地对当下语文教学中的“时髦”现象开炮。

时髦一:鼓吹民国教材

孙绍振:幸亏我在民国时期上过学

谈到最近一段时期的“民国教材热”,今年78岁的孙绍振颇不以为然。“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民国的语文课本比今天的编得好。还有一些学者在鼓吹,民国教材选的都是美文,在选文上也比今天要高明。”

“幸亏我在民国时期上过学,当时学的很多东西也还记得。”孙绍振回忆说,当时的课本,很多内容不仅称不上美文,而且蹩脚文章不少。

孙绍振回忆说,自己读小学四年级时,第一课就是蒋介石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当时选的哪里是美文,大量课文是时文!”

孙绍振还即兴背诵了几段小学课文。从今天的眼光来打量,这些选文不仅没有文学性、不贴近生活,而且有些还夹带着方言,让人读来有些摸不着头脑。“美化民国时期的课文是胡扯,毕竟当时很多批判的文章今天还在呢!”

至于近来流传甚广的《开明国语读本》,孙绍振则表示,这并不是民国时期的教科书,是“读本”,也就是课外读物。名家之所以编这套读本,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的语文教科书太糟糕。

孙绍振说,语文教材确实不好编,如今问题也不少,但并不能因此就“把歪理当真理”,接受一些无端的指责。

“还有一些学者和书商,一边攻击学校的语文教材,一边组织编写给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看,也不排除背后有经济利益的因素。”

时髦二:传统故事重新解读 孙绍振、于漪:这是脱离文本的过度解构

“孔融让梨是否剥夺了其他兄弟谦让的机会?”“愚公移山是否破坏了生态环境?”……当下不少传统故事都被重新“多元解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孙绍振表示:“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在如今的课堂上似乎是被鼓励的,学界不少人士甚至认为,在教学方式上,中国老师要向美国老师多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但在孙绍振看来,诸如美国学生对于“孔融让梨”的很多讨论,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文本的解构——是一种脱离了文本的解读。 “这是西方解构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性思维不能划等号。如果说这是批判性思维,那么我们老师们在全盘引进、模仿西方的教学方式前,是否也应该对这种„批判性思维‟进行一下„批判性思考‟?”孙绍振说。

于漪也认同这种看法,在她看来,这种多元解读是用解构主义的办法把我们的很多传统文化进行了脱离文本的误读,语文课堂如果一味照搬,就是缺乏民族自信力的表现。

时髦三:多媒体、慕课等高科技

温儒敏:滥用多媒体会伤害孩子阅读兴趣 陈平原:慕课是“不因材而施教”

现在不论什么学科,也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已经司空见惯。对此,温儒敏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我并不看好语文课上使用多媒体,甚至认为现在滥用的多媒体,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

温儒敏表示,他最近到一所中学听课,没有黑板,就用先进的多媒体屏幕,需要什么照片或材料,只需在上面点一下就都出来了。比如讲曹操的《观沧海》,什么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思想意义、艺术手法,等等,全都是从网上下载拼凑的,老师讲到那里,在屏幕上点一下,就都出来了。

“现在的语文课不断穿插使用多媒体,虽然很直观,可是把课文讲解与阅读切割得零碎了。学生的阅读被挤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象给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过多依赖多媒体,还会制约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很多老师得了“百度依赖症”,什么都依赖网上给结论,有结论没过程,思想容易碎片化、拼贴化。 温儒敏甚至表示,在语文课上滥用多媒体会伤害孩子的阅读兴趣。“语文课还是不要太时髦了。”

陈平原则对近年来大热的“慕课”提出自己的看法。“慕课的基本理念是尽可能传播到每个一个人,最大的特点是不因材而施教。”他认为这种模式不适用于专业课教学。“专业课的趋势是小班化,十几个人。我必须看着学生的眼睛才能讲的好课。”

陈平原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至少语文教育是这样。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而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

“你可以培土、浇水、施肥,但要种子自己长出来。如果给个配方就能做出来,那就不是语文教育。”

(来源:上海教育-第一教育) 延伸阅读:

民国老课文都是美文?脱离文本随兴解读该不该? 不正确的批评,害惨语文教育 文|文汇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纵然现今的语文教育并不尽如人意,但因此就承受诸多无妄批评和指责,是不是也同样没道理?

“现在有一种说法很典型,认为民国时期的语文课本也比今天的编得好。还有一些学者在鼓吹,民国教材选的都是美文,在选文上也比今天要高明。”12月20日,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百年语文的回顾与展望”首届语文教育论坛上,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直言,这些说法,纯属胡说八道。“当时的课本,很多内容不仅称不上美文,而且蹩脚文章不少。”

12月20日的会议上,不少与会学者认为,盘结在语文教育身上的外界干扰实在太多,一些似是而非的意见不作澄清,任其混淆视听,必然会对现今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危害。

民国老课文没你想得这么美

孙绍振几年前编撰过语文教材,谈及这段经历,他直言:“不只是痛苦,真是痛得„皮开肉绽‟”。无论是语文教材的编撰还是课堂教学本身,“谁都能对语文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在中学的各学科中,或许没有哪一门学科承受的非议比语文学科更多。 孙绍振说,语文教材确实不好编,如今问题也不少,但并不能因此就“把歪理当真理”。针对有学者认为的“民国教材选的都是美文”一说,78岁的孙绍振回忆说,自己读小学时接触的正是“民国老课本”,有一本教材的第一课就是蒋介石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当时选的哪里是美文,大量课文是时文。”孙绍振至今还能背上几段小学课文。从今天的眼光来打量,这些选文不仅没有文学性、不贴近生活,而且文章遣词造句中时而有语病,时而夹着方言。

但书市上,借着“民国老课本”热销,不少出版商笑弯了腰。在诸多民国老教材中,最受追捧的是由叶圣陶编写的《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孙绍振说,《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实际上在当时不是主流的语文教科书,而是给学生课外阅读的读本。名家之所以编这套读本,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语文教科书太糟糕。 “有些学者和书商,一边在攻击学校的语文教材,一边在组织编写给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看,也不排除背后有经济利益的因素。”有学者甚至把这种现象称为“书商的诡计”。问题是,在对语文教材的诸多批评中,这类“诡计”被发现了吗?

美国学生“多元思维”值得中国孩子学习?

除了教材,语文课堂受到的外界侵扰也不少。到上海赴会前,孙绍振刚读了一位学者写的文章,大意是讲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故事被搬到美国课堂后,美国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孔融让梨”故事做了更加多元的解读。 美国学生的活跃不难想象。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孔融的父亲很有问题:“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么办?”也有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孔融:“他只能表现自己的谦让,给自己拿一个最小的好了,他为什么不给其他兄弟表现谦让的机会呢?”还有学生对分梨的行为产生不解:“为什么要分给每个人吃,谁愿吃谁自己去拿,不行吗?”……在文章的写作者看来,美国孩子对一则文本有多元的解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要胜出中国孩子很多。

“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在如今的课堂上似乎是被鼓励的,学界不少人士甚至认为,在教学方式上,中国老师要向美国老师多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孙绍振认为,诸如美国学生对于“孔融让梨”的很多讨论,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文本的解构——是一种脱离了文本的解读。

“这是西方解构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性思维不能划等号。因此,在全盘引进、模仿西方的教学方式前,老师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孙绍振说。 一位出席这次论坛的中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无论是“皇帝的新装”、还是“愚公移山”等故事,在如今的中小学语文课上,很多老师确实都会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为名,在课堂讨论时让学生畅谈对故事中各色人物的看法。 以愚公移山为例,如今的中国课堂里,也能听到“愚公把山移掉,这种做法是不环保的”、“愚公的行为很愚蠢,他可以自己搬走”等言论。乍眼看去,中国的孩子也和美国孩子一样很善于发散性思考,但这位老师同样表示:“离开文本的随兴解读,本不该是语文课教学的要义。”

语文教学被太多貌似“正确”的意见纠缠

“对于语文教学的很多意见听上去很正确,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徐默凡也讲述了一条让他“印象深刻”的见解:包括名家学者在内,很多人主张,语文学习关键在阅读。比如,“学生语文学不好,关键是读书太少”、“学生如果爱读书,书读得多,语文素养自然上去了”。

徐默凡说,假如这些听上去很对的意见被架之于一位钢琴教师头上,相信众人就不会皆以为然。“如果一位钢琴老师告诉学生,我的课只是培养兴趣的,提高钢琴水平更多是课外要欣赏钢琴名曲,这样你的钢琴水平自然提高,考级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在第一时间解雇这位钢琴教师。”

以此为例,徐默凡认为,语文课堂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更直接的教学目标是增加学生的语文技能。但在现行的教学环境中,语文课堂被各种貌似正确的声音、意见所包围,一些显而易见的教学误区却没有机会得到澄清。

(来源:文汇报-文汇教育)

推荐第6篇: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研究——对话中的标点符号

李斌

写好人物的对话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人物的对话中,标点符号对正确区分人物的对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生的写作中,许多小学生往往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而使对话含混不清。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要让学生在对话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非难事。对话中的标点符号主要有以下几种,我们先看下面的例子。

1、妈妈说:“今天在学校,你做得最棒的是什么事?”

2、“今天在学校,你做得最棒的是什么事?”妈妈说。

3、“今天在学校,你做得最棒的是什么事?”妈妈看了我一眼又

走近我,“给妈妈说说好吗?”

4、“今天在学校,你做得最棒的是什么事?”

“如果你真想听,我就告诉你吧。”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很简单地看出,对话中最重要的是懂得冒号和引号的用法,而且对话最主要的方式有四种:

1、对话人在前的;

2、对话人在后的;

3、对话人在中间的;

4、不出现对话人,只出现对话的。我们先找到对话人的对话,也就是需要分角色朗读的部分,加上普通句子的标点符号,再加上引号。对话人在前的,在表示对话的提示词后加冒号;对话人在后的,在句末加句号;对话人在中间的,前面的对话和后面的对话都需要用引号引起;不出现对话人,只有对话的,每一句对话单独用一次引号引起。

无论任何知识都需要不断练习,反复复习。相信每一位语文老师如果按照以上方法持之以恒地练习,学生一定能掌握好对话中的标点符号。

推荐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01任务答案

01任务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20

简答题

一、简答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0 分。)

1.简述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参考答案: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每个小点各2分) 上传附件

文件

操作

2.语文课程有哪些功能?其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6分)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4分) 上传附件

文件

操作

3.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涵盖哪些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2分)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1.5分)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1.5分)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2分)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1.5分)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5分) 上传附件

文件

操作

4.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它课程相区别的特点,也是绝对不容许忽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3分)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3分)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3分)能结合实际加1分。 上传附件

文件

操作

5.简述语文素养的内涵。

参考答案:

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2分)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4分)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4分) 上传附件

文件

操作

6.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参考答案: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语文的实践性特点。(1分)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3分)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知识。(3分)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重视个性差异,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分) 上传附件

文件

操作

7.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参考答案:

首先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语文学习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5分)同时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一方面要看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不是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语文课程中的教育要因势利导,要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贯穿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中。(5分) 上传附件

文件

操作

8.比较并简述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历年的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

参考答案: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主要在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上有进一步深化。两者的重要区别具体表现如下:(1)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综合性学习”就突出地体现了这种思想。此外,还特别而具体地强调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2)更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体验 从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的理念出发,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发展置于课程的核心,十分关注学生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如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中,醒目地增加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维度,使得语文课程从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两大目标维度改变为三大目标维度,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更加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这种影响决不仅仅限于思想品德方面,仅以“思想性”是无法完全涵盖这种丰富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以“人文性”取代了原大纲中的“思想性”,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要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4)更加关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连贯性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实施的建议。在课程目标中把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分别提出了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这样的结构组合,既能够反映语文课程阶段性,又能够加强其一致性与连贯性,对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是非常有利的。 以上四点各2.5分。 上传附件

文件

操作

9.如何理解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参考答案:

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而不是长期以来所认为的语文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4分)具体来说,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2分)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2分)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等。(2分) 上传附件

文件

操作

10.谈谈你对多渠道开发并利用母语学习课程资源的认识。

参考答案:

(1)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2)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语文能力,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4)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将富于生命活力的环境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5)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上五点各2分。

推荐第8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新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

①1950年:将“国语”和“国文”合称为“语文”,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初步形成;

②1953年: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③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④1961—1963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先后提出“加强双基”和“工具说”;

⑤1978年:拨乱反正,重新确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

⑥1986—1992年:为提高民族素质全面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⑧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发,启动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为什么说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是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

语言材料的丰富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可以培养语感,丰富语文知识,发展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此外可以丰富概念和判断,并接受体现在语言材料中的优质思维品质的负载在语言材料上的文化信息的影响,提交思维能力和思想文化修养。

3、根据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之相关的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A方法的层次分类:①哲学方法②一般科学方法③特殊方法④具体方法

B方法的思想特点分类:①逻辑思维方法②形象思维方法③直觉思维方法④社会思维方法

C语文学习的方法的类型:①一般思想方法②一般学习方法③语文学科学与一般方法④语文学科学过程中的具体学习方法:制定计划的方法、有效预习的方法、高效听课的方法、优质作业的方法、课外学习的方法、系统小结的方法。

4、简答设计教学过程的原则

A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B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

C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

5、为什么说形成性评价应是教学评价的重点?

这里首先涉及到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衡量学生语文水准,评定语文教学效果;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语文教学工作。所以说,在实施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坚持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且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侧重对所教过的内容的及时评价,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所获信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调适措施。形成性评价可以迅速找出简单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形成一个“自我纠正系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所以说形成性评价是教学

推荐第9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新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

①1950年:将“国语”和“国文”合称为“语文”,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初步形成;

②1953年: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③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④1961—1963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先后提出“加强双基”和“工具说”;

⑤1978年:拨乱反正,重新确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

⑥1986—1992年:为提高民族素质全面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⑧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发,启动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为什么说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是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

语言材料的丰富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可以培养语感,丰富语文知识,发展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此外可以丰富概念和判断,并接受体现在语言材料中的优质思维品质的负载在语言材料上的文化信息的影响,提交思维能力和思想文化修养。

3、根据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之相关的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A方法的层次分类:①哲学方法②一般科学方法③特殊方法④具体方法 B方法的思想特点分类:①逻辑思维方法②形象思维方法③直觉思维方法④社会思维方法

C语文学习的方法的类型:①一般思想方法②一般学习方法③语文学科学与一般方法④语文学科学过程中的具体学习方法:制定计划的方法、有效预习的方法、高效听课的方法、优质作业的方法、课外学习的方法、系统小结的方法。

4、简答设计教学过程的原则

A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B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 C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

5、为什么说形成性评价应是教学评价的重点?

这里首先涉及到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衡量学生语文水准,评定语文教学效果;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语文教学工作。所以说,在实施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坚持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且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侧重对所教过的内容的及时评价,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所获信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调适措施。形成性评价可以迅速找出简单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形成一个“自我纠正系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所以说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点。

6、请简要回答阅读能力教学包含哪些内容? 根据阅读能力的结构来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阅读能力教学所应该包含的内容:①通过积累性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感知力;②通过理解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力;③通过欣赏性阅读培养阅读审美力;④通过研究性阅读培养阅读评价力;⑤通过创意性阅读培养阅读创造力;⑥通过“信息阅读”培养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二、论述题

1、举例分析古代语文教学的特点

①、语文教学与文史哲等教育综合在一起的特点,体现了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我国古代语文作为学科不具有独立性,而与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伦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融合在一起,这也是当时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但学科的非独立性不说明没有语文教学的内容,无论是原始宗教、生产、生活,古代神话故事中,还是奴隶社会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其中都包含着相当丰富的语文教育内容。封建社会的以儒家经典为主的经学教育,当中也含有大量语文教学内容。 ②、启蒙先识字,后读经书。主要是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具体特点。也就是儿童启蒙教学是通过蒙学读物先集中识字,再学习以儒家经典为主,文选为辅的经书。最著名的蒙学读物是“

三、百、千、千”。

③、读经为主,文选为辅。体现了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的特点。“五经”、“四书”一直是古代封建教育的主干课程,这是封建社会采取的文化教育专制主义以及封建王朝科举考试制度所决定的。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也产生了相当消极的影响,应该辨证地、历史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文选读本主要用来进行读写训练,所选大都是历代名家名篇,有利于学生阅读、仿写。

2、如何理解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举例论述之。

关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语文的人文性,教材上从语文自身以及语文的内容属于文化范畴;语文包含文化的多样性使它具有的文化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承作用两方面进行了简要阐释。 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语文教材、课文的教学和学习、训练,体现出编选者、教师、学生的一种文化选择。课文内容、教师和学生对课文的阐释、理解和评价,编选什么、如何阐释、理解了什么,都体现或是说实现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其次,汉语言本身就内蕴着汉民族的文化意识;

第三,语文行为(听、说、读、写)的习得和训练过程就是一种对人生、社会各种事物的认识的积累和练习;

第四,语文课程、语文学科目标、语文教学内容之所以确定为这样而不是另外的内容,是特定价值观筛选的结果,体现着特定价值取向。

例: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学语文,也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体裁看,从题材看,从语言文字成就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情感内容看,语文课程处处闪烁着人类文化的灿烂光辉,要充分利用它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用你自己教学的例子,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

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常规过程规定为“引导、探究、运用”三个阶段。我认为教师做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而是在于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语文学习过程是怎样施加积极影响的,而主要调动学生的语感能力,还有调动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常与学生交流谈话。从而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过程方法,

4、根据教材第80页《从三到万》的教学案例,为它设计出教学目标,并简述所设计的目标的理由。教学目标:全班同学用揣测法阅读《从三到万》,必须全部读懂(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表现程序)

设计目标的理由:指导学生读文章,帮助他们读懂,从而获得某种知识无疑是重要的。但对语文教学来说,更重要的还不在于“懂”和“知”这个结果,而在于“怎样懂”“怎样知”这个过程这篇语文的学习特点是:结合故事讲道理,叙议结合的写法,做为一名教师当然可以通过讲解深入本落实重点,但在这堂课上,学生的理解不仅得之于深入的阅读而来自他们亲身的实践和体验。

5、举例论述阅读的心理本质。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阅读的性质,会有不完全一致的解释。从微观看,阅读具有多重性质,是一个特定环境下、特定读者与特定读物相互作用的行为系统,是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统一,言语操作技能与言语心智技能的统一,是一种审美实践。

具体来说,第一,阅读是吸收,是从书面言语中提取信息,作出阐释,并汲取精神的滋养。这一点是阅读的本质特征。读者自身是一个物质的存在,他需要借助各种物质材料进行阅读,记录或保留阅读的过程和结果。阅读通过吸收精神营养,培育和铸造人的精神世界。 第二,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读者先用视觉感知文字符号,然后,运用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将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把经过理解、鉴别的内容归入或并列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贮存起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并加以运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阅读、理解是个性化的活动。

第三,阅读是一种言语操作技能。例如朗读时的发音和控声、停连和重音、语气的把握、节奏的变换、手势的辅助等;又如眼动的方式、眼停的次数、阅读本位的变换、视觉广度的宽窄等。 第四,阅读美文和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审美实践。首先是因为读物是一个美的世界;其中包含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方面的美学因素。其次是因为在阅读美文和文学作品过程中,读者需要亲自经历一系列完整的审美心理活动,因而有助于形成和完善读者的审美意识系统。

三、分析题

设计实例:《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问题①联系该教学设计具体分析“阅读教学是多向度的对话”这一基本属性。 首先我们要理解和掌握“阅读教学是多向度的对话”的理论内涵。阅读教学过程具有活动和对话的两大基本属性。即阅读教学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个人阅读,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时空条件限制的集体性的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凭借班级集体开展的。阅读具有对话的品格,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它是学生、教师与作者的对话,是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是课堂情境中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的对话。这位教师的“《鲁迅自传》教学设计”符合阅读教学的对话属性,充分注意了多重对话的开展,有目标,有步骤,可操作,便于实施。 问题②该教学设计定位于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请对此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这个问题,有两个点要抓住:一个是教学目的,一个是教材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相关阐述中,说道:“当代初中学生,理应走近这位伟人,进而更好地继承鲁迅精神,高扬鲁迅作品中洋溢的民族正气,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而努力奋斗。这应该是学习《鲁迅自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还有一处这样说道:“这篇全文不到千字却记载了50年经历的自传,如用一般阅读分析的方法,补充相关材料,帮学生理清作者思想发展的脉络,解说写作特点,估计效果不会太好。因此笔者建议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依以下步骤进行教学……”这两段文字,体现了教师具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的,是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教师对教材做了相当充分的基础分析,是根据教材的特点选取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说明了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很到位,而这两点,正是确定教学方法和执教思路的必要前提。我们具体分析他所设计的教学步骤,可以看到都是仅仅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在操作的。

问题③如果你来对此课进行教学设计,你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这个小问题是督促大家联系案例和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和研究,重在“以我为主”,提出自己的思路。 作业二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写作活动的两个转化?

一是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作文构思完毕,就是动笔作文了。就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由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在这一过程中,往往要反复思考,认真地择词、用句,思考着怎样才能把所要表达的事物表达清楚。这是一个使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趋向于准确和严密的过程,同时也是选用恰当的词、句等语言形式过程,是发展思维和运用语言的统一。

二是模糊思维到具体思维的转化。在作文(记叙文、说明文)动笔时,学生的心理还要完成另一重转化——把模糊的印象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这时,场面、环境、形象、声音、色彩、质地……甚至氛围,一切都要呈现在头脑里。不仅有丰富的想象,而且还伴随着异常活跃而丰富的情感活动。 理解写作的两个转化,可以使我们知道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兴趣、情感和认识活动,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活跃的创造的过程,从而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从事作文教学。

2、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1)发展性。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相一致的。 (2)整体性。整合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其整体性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提高其人格素养和生存能力。

(3)操作性。围绕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什么是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主要反映活动的过程和步骤,主要用于指导实际操作,它说明做什么?怎样做的知识用于指导操作。

4、语文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向学生呈现足够数量的有关某一概念的正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中抽取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再以准确的语言归纳出一个命题,揭示出概念的定义。 (2)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控制概念的非本质特征。

(3)恰当地运用反例。反例传达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在辨别中加深对概念定义的理解。恰当地运用反例,可以排除非本质特征对获得概感念的干扰。 (4)引入变式进行比较。变式指的是概念在非本质方面的变化。

(5)在言语实践中运用概念。运用概念是知识的具体化,可使概念得到巩固和深化。

作业三参考: 《春》教案提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C,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天\"的特点.2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B,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C,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三, 教法与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2,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3,学法指导: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4,教学时数:三课时 四,教学程序 (一)导语设计

(二)听录音,学生静听,通过声音感受春色之美 (三)作者简介: (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一些多音字. (五)学生自读,理解欣赏春色之美. (六)精读,通过比赛朗读,配乐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七)从文学作品和记忆中寻找美 (八),美的训练 五,小结: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昐春 春草图 春 赞春 春风图 春雨图 绘春 迎春图

宏观勾勒: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春》设计阐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C,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天\"的特点.2,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B,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C,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三,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重点的依据:

此文为名家名篇,美辞佳句,教师无论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什么条件,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引发学生的表达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不妨名之曰\"表达欲\"和\"审美欲\".它们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被某种诱因引发,可以转化为巨大的学习动力,即所谓\"内驱力\".例如,因为《春》中的一些花红柳绿的字眼儿和它们构成的意境,引发并满足了学生的认知和审美的需要,所以,他们在阅读中能全身心地投入;在朗读时更能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样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地位和作用,需要正确地认识和充分地发挥.

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用心读,用心赏,读出美,增强审美能力,每个人都会有收获,教师的设问与及同学的质疑.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知识目标的难点和情感目标.

四,对学生认知特点和已有学习经验的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五,设计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新现念: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检查学生预习字词,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时出示投影,范读课文时播放《春江花月夜》伴奏带.

2,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采用朗读法教学,在朗读中整体感受散文内容,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自己阅读.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

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通过示范,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老师起到引路,搭桥,鼓励的作用.

3,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要巧妙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学生就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

六,教学评价设计的依据:

依据本课教学目标对学生做形成性评价.

把语文阅读教学当作对话的过程来认识,来实施,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之一.而将\"对话\"引入语文新课标的意义,在新课程的推行与实施中日渐显示.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主要的实践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其对话的过程理所当然地表现出实践性和多向性.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过程,应该是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

作业四参考:

《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C,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天\"的特点.2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B,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C,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三,教具的使用:收录机,小黑板,朗读带,《春江花月夜》伴奏带.四,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 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春》,读了多少年,但读过后有些人只能隐隐约约的记住几个词句.而有些人读过,那一片春色再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两种不同的阅读结果,主要取决于读的方法.《春》这样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永远无法领略到《春》的意蕴悠长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自己阅读.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2,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通过示范,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3,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4教学时数:二课时 五,教学程序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现在正饱受着严冬的寒冷,总是希望着冬天早点过去,春天早点到来,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 (二)听录音,学生静听,通过声音感受春色之美

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绍作者,熟悉文字,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将学生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一遍,两遍,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为美的.\"同时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标中的C点,也为教学难点铺平道路.

(三)作者简介:

(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一些多音字.

(五)学生自读,理解欣赏春色之美.

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只能直觉意会\"美\"而不能言传\"美\",所以我准备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讲究层次的此时教师作示范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小草——钻,要求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想,边用笔勾画,自读,自悟,自得,自问.

然后小组互动学习,分析,整理.

1,写春草作者为什么却写孩子们的嬉戏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4春风是无形,无色,无味,但作者是通过哪些角度把它写的有情有感的

5写春花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6文章的结尾为什么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

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让同学们能够由点到面,将零散的景物及特点集中.

(六)精读,通过比赛朗读,配乐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还像上节课那样一遍遍的朗读,学生绝对会觉的枯燥泛味,因此我让学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读,品味它的语言.另外,进行朗读比赛,各组推荐二到三名同学朗读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读较好的同学作评委,进行打分评比,最后作全班配乐朗读.在这过程中,我还用了这样一个句式:\" 段(句)好,好在 \"要求学生从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根据乡下学生素质较低,我先用了\"春草图\"作示范.设了些小问题:如\"钻\"为什么不用\"长\".\"偷偷\"叠词的运用,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及其作用

(七)从文学作品和记忆中寻找美

同学读完《春》,从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一定能够从文学作品或记忆中找出描写春的优美词句.

六,布置作业(美的训练)

1,引导学生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2,写一段描写家乡冬景的文字.

3,通过本文的文字把它变成一幅幅春景画

推荐第10篇:高一上语文试卷答案

语文试题答案

一、(6分,每题1分) 1.D(见原文第三段)

2.C(“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不符合原文大意)

3.A(见原文第一段)

二、(24分,4-6每题2分) 4.B(这类人)

5.D(③不是评价苏子美,⑥是评价苏子美的为人)

6.C(“在他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一代文风得以彻底改变。”于文无据)

7.(1)它(虽然)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作珍宝。(见遗:被遗弃;宝之:以之为宝,大意对1分,关键点各1分;共3分)

(2)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赶上生活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并爱惜他吗?(治世:太平时代;其:难道,大意对1分,关键点各1分;共3分)

8.柳影稀疏(或柳叶凋落);北雁南飞。(1分)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雨夜人散,酒醒闻雁,却又抒发了倍感孤独寂寞的情怀。(2分)

9.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1分)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表达出厌倦世间争斗、逍遥于山水之间的意愿。(2分)

10.(1)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分)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分) (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1分)

11.(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4分)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2分)

请考生在第

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20分) 12.(1)CD(A项“引出下文写我要回到老家小屋”分析不当;B.“根本”过于绝对,由文中“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一句可以看出,玉兰树的病情已经有了好转,作者也庆幸自己没有挖掉它;E项抒发的是对生命的思考 。)

(2)①通过对美好春景的描写,引出下文要描写的对象----玉兰树。②借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下文遭遇过生存劫难的玉兰树相对比,表达其生命的顽强与美好。(每点2分,共4分)

(3)①特点是鲜嫩、纯洁、生机勃勃;(2分)②在描写玉兰花时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如“自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将玉兰花拟人化;“洁白如玉”则是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这两朵玉兰花的鲜嫩、纤尘不染。(4分)

(4)①生命是顽强的,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这一颗幼小而又带病的玉兰树最终能开花,正是生命顽强的完美体现。②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生命都是平等的,只要它是生命,就应该尊重。③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的生命,更显珍贵。(每点2分,共6分)

四、(20分)

13.(1)AD(B项“一直很看重塞万提斯”不正确,从文章最后一段即可推知。C项“主要目的是讽刺雕刻家技艺的拙劣”,理解有误。主要是为了说明塞万提斯蕴含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很难用一个具体实像来表现。E项,概括不全面,文章中的同情不是主要方面,文章体现更多的是作者对塞万提斯的敬佩,同时也表达了对塞万提斯未被当世看重的遗憾。)

(2)①家境贫寒,不能完成学业。②战争中左手残废。③被海盗绑架,长期遭受折磨。④经常无辜卷入牢狱之灾。⑤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⑥才华超群却未能得到世人的重视。(从他的身世、经历,以及才华未被当世认可等方面概括即可。每点1分)

(3)①塞万提斯对自己遭受的苦难有了深刻的参悟,他已经能够降服苦难,从个人的苦难中解脱出来,从而根据自身的经历创作了一个不朽的文学形象。②塞万提斯用轻松和幽默的方式完美地揭示了沉重的社会现实,他在叙事艺术上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①句中关键词“他的抵达”,实际指他对待苦难所达到的境界,这个境界可以从上下文中整理出。而“另一个人物的出发”显然是指创造唐吉可德这个艺术形象。②句中关键词“漫画和寓言”是指用幽默、轻松的笔法揭开沉重的社会现实;而“至高层次”则是对他艺术技巧的评价。)

(4)①面对生活的各种磨难,他能既不畏敬也不诅咒,坦然面对苦痛,冷静思考生活,超越自身苦难,创作《堂吉诃德》,达到叙事艺术的高峰。②塞万提斯在晚年时看到别人伪作《堂吉诃德》第二卷,为还读者以真实,不顾年迈体衰,极力赶写真的第二卷,这正体现了塞万提斯作为一个文人的责任感。(每点3分,大意合理,酌情给分)

五、(10分) 14.D(A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B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C不绝如缕,形容事情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D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语出老舍《四世同堂》)

15.B(A语序不当。C.两面对一面D.缺宾语。) 16.B (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②句应接在首句后,根据逻辑关系,\"同情\"与\"雪中送炭\"形成递进关系,所以①③应接在②后,④与\"循环\"相应,⑤⑥句是递进关系,应排在句末。) 17.范例:“凌寒独自开”是一种孤傲的潇洒;“沙场秋点兵”是一种豪放的潇洒。(引号内必须引用诗句,且与潇洒的特征相对应)

六、(40分)

18.【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从不同角度可以确定以下立意: 从鹰的角度:充分发挥优势,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从鸵鸟的角度:不能正确运用优势(天赋),优势也可能丧失甚至转化为劣势。 从企鹅的角度:创造性地运用条件/善于根据环境改造条件。 从鹰、企鹅的角度:成功者善假于物也。

从鹰、鸵鸟、企鹅的角度:成功者善于利用有利条件,而失败者则恰恰相反。 从上帝的角度:上帝是公平的!上帝关上一扇门,必会打开一扇窗。

从鹰、鸵鸟、企鹅和人的角度:命运是公平的,让你在失去什么的同时得到别的东西。 从人的角度——

1.人的生命短暂而脆弱,但因为拥有了某种美好的事物(信仰、追求、理想、幻想等等)而使生命获得新的高度。

2.在精神世界里,人类享有高贵的自由。

3.生活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应该拥有更崇高的精神追求。4.崇高的灵魂可以弥补生命的缺陷。 5.人类如果失去了理想,世界将会怎样? 6.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延展生命的广度和宽度,所依靠的是思想(或信仰等)。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苏子美去世后四年,(我)才从太子太傅杜公的家中得到他生平文章的遗稿,我收集整理这些文稿,把它们编成十卷。子美是杜公的女婿,(我)于是就把这部文集归还他家,并告诉杜公说:\"这些文章就是(珍贵的)金玉啊。(即使)被丢弃埋没在粪土中,(也)不会消磨腐蚀的。它(虽然)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做珍宝。即使它被埋没而没有问世,然而它的精神和光芒,已经常常自动地散发显现出来,外物也不能掩盖它。所以,当子美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在天下流传开来。即使(是)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经极力排挤他要把他置之死地的人,(对于)他的文章,也不能有丝毫损毁、掩盖。大凡人们的心理(都是)忽视眼前的却重视久远的,子美困窘地生活在今天,(文章)还能这样(被看重),他在将来不再被压抑的时候,(文章又)该是怎样的情况呢?

我曾经考察前代文学、政治的兴盛衰败情况,对唐太宗(时)天下大治,接近三代圣王的兴盛时期,文章(却)不能革除五代沿袭下来的风气感到奇怪。此后一百多年,韩愈、李翱这些人出现,这之后元和年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的传统。唐朝衰亡,战乱不息,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天下统一,平安无事。又过了几百年,古文才在今天兴盛起来。自古以来,太平的时代少,混乱的时代多。幸而时代太平了,但文章或不能纯正精粹,或过了很久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什么如此困难呢?难道不是因为难以得到那能够振兴文风的人才吗?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赶上生活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爱惜他吗?可叹我的(朋友)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失,以致被削职为民,流落(异乡而)死,这真是令人叹息流泪,而且替当代那些应该乐于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的担任要职的仁人君子们感到可惜啊!

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古文反而在他之后。天圣年间,我被主考官取为进士,见到当时学习写文章的人,追求文辞声调对偶和摘取割裂(古籍中的语句写成文章),称之为“时文”,还借此互相夸赞推崇。但唯独子美和他哥哥苏才翁以及参军穆伯长,创作古体诗歌和杂文,当时人们都对(他们)大加讥笑,但子美(却)不理睬这些。此后,皇上担忧时文的弊端,发布诏书教导勉励学写文章的人学习古文传统,从此那种(推崇时文的)风气渐渐停止,学写文章的人也逐步趋向(写)古文了。只有子美在当代学者都不写古文时却努力去写,他始终独自坚持,不被世俗的追求舍弃牵制,真可以算得是个具有独立见解的人了。

子美做官升到大理评事、集贤校理就被撤职,后来做湖州长史(直到)死去,享年四十一岁。他的形貌奇特魁伟,看上去高傲的样子,可是一接近他却感到和蔼可亲,(接触)时间长了更加觉得他令人爱慕。他的才能虽然很高,可是别人对他也不怎么嫉恨。那些攻击他想要他离开的人,用意不在(打击)子美(本人)。幸而皇上聪明仁贤,凡是当时被指名受排斥的人,都被保全下来了。(当年)那些跟子美一起饮酒而获罪的人,很多(都是)闻名一时的杰出人物,现在都(重新)被招纳任用,在朝廷担任显要职位。可是唯独子美不幸死了,难道不是他的命运吗?悲哀啊!

第11篇:九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九(上)2答案:

一、1D2曙铭睿赦3C4①不二法门②登峰造极③夜以继日④恼羞成怒⑤亵渎⑥旁骛

5、B

6、①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②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便知春气暖。③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给教师的建议》、《育人三部曲》

7、仿写:①略。(从内容、句式、修辞三方面着手。)②A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B如果你是—“朵花,就装点一分春色。C如果你是一颗星星,就点缀一角夜空。D如果你是一片云,就化作滴滴甘霖。E如果你是一块煤,就奉献一份光和热。答案可以多种多样,主题上扣住“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句式上运用“如果……就……”;修辞上须用比喻。

二、

(一)、

1、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2、首先,对一切泰然处之;其次,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

3、用以说明“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

4、要“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要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

(二)、

5、懂得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比不上以它为乐的人。

6、做事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

7、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从正面阐述什么职业的有乐趣。

8、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9、违背、屈服、盛怒的样子、道歉

10、C

11、(1)我明白了:韩国、魏国会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2) 如果有志气的人一定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使血只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

12、(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3)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24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13、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唐雎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沉着干练,大义凛然

14(1)长烟落日孤城闭(2)会挽雕弓如满月(3)赢得生前身后名(4)叶底黄鹂一两声(5)苟全性命于乱世(6)看红装素裹

15、(1)官逼民反

(2)中年闰土给苦难的生活变得迟钝麻木,容颜衰老;见了“我”,改以“老爷”称呼面对现实,只是寄希望于求神拜佛。他是在生活重压下艰难挣扎的广大贫苦农民的代表。作文略

第12篇:语文试卷带答案

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的简称,包括口头语言以及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以及语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试卷带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试卷带答案一

一、基础知识(40分)

1、正确、匀称地书写下面的语句。(5分)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码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样绵延,向天边的霞光那样耀眼,向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2、看拼音,写一写。(5分)

bì 风帆( )空 ( )幕

完( )归赵 ( )竟 铜墙铁( )

lián 清正( )洁 浮想( )翩 垂( )听政

舌绽( )花 ( )悯

jù ( )理力争 ( )精会神 ( )之千里

声色( )厉 星星火( )

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3分)

(hé hè huo qiáng qiǎng jiàng)

牵强( )附会 和( )稀泥 倔强( )

随声附和( ) 勉强( ) 和( )气生财

4、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A、不安全 B、损害 C、端正 D、高

①危峰兀立( ) ②危及生命( )

③居安思危( ) ④正襟危坐( )

5、下面三组词语中,是同一类的一组是( )(2分)

A、夸奖 谦虚 机灵 欣欣向荣 B、虚伪 夸耀 勾结 当机立断

C、简朴 刚强 嘴脸 斗志昂扬

6、成语是祖国语言文字中的瑰宝,你究竟掌握了多少,测测自己。(4分)

(1)、我们在描写人们爱科学的时候,经常要用到这样的成语:见微知著、锲而不舍。你还能写出两个与科学精神有关的成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带有动物的成语也特别有趣,如:鹤立鸡群、凤毛麟角。你还能写出两个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

7、出口成章,根据提示写名句。(8分)

(1)弈秋,( )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 )呢?

(3)正月十五,处处( ),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 )而美丽。

(4)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 ),或( ),或( )。

(5)有许多古诗词是描写一年四季景色的。请写出最能体现季节特征的诗句各一个。(2分)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望着这田田荷叶、亭亭荷花,再吟杨万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顿觉清香满口。

(7)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 )他,可就是( )他。——(美国)海明威(《 》)

8、按要求写句子。(8分)

(1)、仿写句子。(2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

(2友谊的话题历久弥新,写出表现友谊的一组诗句:

。友谊最深、不猜不疑的朋友,我们称为 。

彼此心意相通、无所违逆的朋友,我们称之为 。 (2分)

(3)“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与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2分)

A.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B.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

C.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 D.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4)修改病句。(2分)

三个韩国的孩子来我校参观访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作的生本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根据语境填空(4分)

小学六年的生活一晃而过,真是 , 。(写两个表示时间易逝的成语)我即将升入中学了,我想“ ”来告诫自己,(填上恰当的名言警句或谚语等)使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在即将离别之际,我还想祝愿我的同学 !祝愿我的老师 !祝愿我的母校 !(每条横线上填写一个表示祝福的四字词语)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瞅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文中“熬”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3分)

2、以上短文选自俄国作家( )的(《 》)。(1分)

3、当渔夫看到已经在帐子里熟睡的两个孩子时,他会对桑娜说什么呢?(3分)

4、从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桑娜和她的丈夫有什么样的品质?(3分)

(二)课外阅读(20分)

孔子游春(节选)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有四点,分别是因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这段从孔子对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的老师(从文中找一个词填在横线上)。(2分)

购买上帝的男孩

一个年仅六岁的小男孩(拿着 捏着 握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盘问 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自主 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老头眼圈也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头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邦迪喜出望外 将饮料(捧 抱 包 报)在怀里 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 一进病房 他就开心地叫嚷道 叔叔 我把上帝买回来了 您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帕特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那个天文数字,差点吓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全付了。那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寄居 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头花重金聘来的。

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

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老头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 ______了,为了救您,他拿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_____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给第四自然段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2分)

3.、在短文中的横线上补写老头说的话;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词语。(4分)

4、联系上下文,填空。(4分)

(1)“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男孩邦迪心中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认为“真正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最后一段横线中应该填的两个词语是______ 和______。

5、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钱购买上帝的男孩邦迪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老头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2分)

6、请你根据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设计一句公益广告用语。(2分)

例:爱心可以让死神望而却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表达(30分)

1、语文实践(5分)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雾霾天气吧,它就在我们身边,多么可怕的事情。作为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是怎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请用100左右的字,联系实际谈一谈。

2、生活中,我们一天天在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用两件事写一写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一种生活道理。题目自拟,字数400以上。(25分)

答案:

一、基础知识:(设计意图:本张试卷编写上突出“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学”与“练”的结合。第一部分主要是基础知识训练,其中包容了拼音、字、词、义积累等多方面的考察,力求全面的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课内外知识的结合,着重与知识的延伸与应用;还有一些读书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很注重诗句的灵活运用,让学生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的文化精粹——古诗词,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更诗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碧 闭 璧 毕 壁 廉 联 帘 莲 怜 据 聚 拒 俱 炬

3、qiáng huo jiàng hè qiǎng hé

4、D B A C

5、A

6、略。

7、(1)通国 专心致志 (2)一去不复返 (3)张灯结彩

(4)固有一死,重于泰山,轻于鹅毛。

(5)略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一个人并不消灭,但就是打不败它。《老人与海》

8、(1)略, (2)略, (3)C

(4)“韩国的”与“三个”调换, 去掉“讨论”或“听取”。

9、略。

二、阅读:(设计意图:“阅读理解”是语文试卷上的压轴题。目前阅读理解有两大类,即“课内阅读理解”和“课外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考查的主要是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拓展能力,让学生真正看到阅读题就静静地品味、思考,而不是脱离文本的假阅读。而是将课内学到的学法去解决问题,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

1、A 四点底 10

2、托尔斯泰 《穷人》

3、略,

4、略。

(二)有德行 有情义 有志向 善施教化 善施教化

(三)

1、略,

2、,,,:“,,。

3、略,

4、略

5、善良,

6、略

三、作文:(设计意图:自从新课改实施,教师就采用新课标理念、目标来训练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习作练习就是要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写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学生必定是有话要说。更因为有深刻的感受,那么也就自然是言之有物,自然也就能灵感迸发,妙笔生花了。)

评分标准:

一类文(22分—25分):叙事清楚、情节真挚、生动,作文语句通顺,基本无错别字。

二类文(18分—221分):叙事有条理,作文语句通顺,有个别错别字。

三类文(14分—17分):叙事较有条理,语句较通顺,有语病。

四类文(13分以下):叙事不清,语句不连贯,语病多。

注:四个错别字扣1分。

语文试卷带答案二

一、语文知识积累(1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自然的风景处处有特色。繁花nèn()叶当中安巢的鸟儿;风雨大作时集中在屋yán()下电线上的苍蝇;梦mèi()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以及给蓝天xiāng()上银边的白雪。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古诗文、名句填空(7分)

⑴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⑶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⑷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⑸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6)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7)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3.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散文名篇,他还写过《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

B.《金色花》是越南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我们学过的《咏雪》一文就出自该集子。

D.《济南的冬天》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他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戏剧《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2)名著阅读(3分)

大海呵,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这首诗的作者是冰心,原名,她以宣扬“”著称。她的诗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秋天的怀念》(共11分)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5.“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句中加点的词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请用具体语句表述。(2分)

6.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3分)

7.“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请说说“好好儿活”的具体含义。(3分)

(二)月光晒谷(共12分)

①有句话叫“月光晒谷”,其实月光是晒不了谷的,可是却能够晾晒人的灵魂。在现代社会里,我们需要钢铁般的意志,求得生存发展;同时,也需要温柔的月光,去爱、去体恤……

②不久前我去宁德采访,在车站附近碰见一个农妇,正挎着一篮子草莓叫卖。我忍不住多看了一眼,那是一篮鲜红欲滴的草莓。

③我只是匆匆一瞥,农妇就追上来了,跟在我身边不断地说:“很好的,一篮只卖10元,要不要?”我和善地摇摇头——不可能带一篮草莓长途旅行吧。可是,她紧跟不舍,斗笠被风吹掉了也无心去捡。

④夕阳在远处,天快暗了,她一定很想卖掉,然后拿着钞票回家。家里有饥饿的孩子在等着她吗?或者还有刚下班正等着晚饭的老公?

⑤但我只能说:“对不起!”她步伐不停,脸上的雀斑被晶亮的汗水洗得更加明显,沮丧极了。我想,干脆给她10元?但是她又不是乞丐!

⑥我突然想起在我们单位门口卖菜的男子,他的菜比市场上便宜,而且新鲜。一次,我给他一元钱,他给我一条黄瓜、一捆空心菜、三根葱,完了还要找我一毛钱。我说不用了,你客人多,招呼他们吧。可是他居然扔下菜摊和其他顾客,追了我10多米远,把一毛钱给我。他呵呵地笑着说:不是我的,一分钱都不能要。

⑦奇怪的是,他黑红的脸,和此刻眼前农妇的脸,居然都让我莫名地感动。他们过得都不宽余,他们流汗的脸,他们奔跑的姿势,让我还有些隐隐不安。

⑧最终,我掏钱买下了这篮草莓,并且把它送给了附近玩耍的小孩。

⑨非洲之父史怀哲曾说:“倘若欧洲人的幸福对非洲人的苦难无丝毫帮助,那幸福必然是有缺陷的。”我不是这个世界的富人,解决温饱而已,但是我同样对穷苦的处境感到酸楚,对此曾有过切肤之痛。从儿时起,我就有大侠梦,幻想自己可以飞檐走壁,做个佐罗式的英雄,出没在月光下,消失在晨曦里。

⑩我有一个朋友,同样有过佐罗梦。法律专业毕业后,他改行做了策划人,后来成为职业策划大师,搞了一个又一个大型活动,让那些富翁、新贵之流,很高兴地解囊掏钱,他再把这些钱,用于救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11)他有一个24K真金的头脑,也有一颗24K真金的心。他经手过一笔又一笔的善款,但他的手一直非常干净。他仍然生活清贫,但他无比快乐满足。不用剑,不用枪,甚至不用拳腿,他用智慧成就善良,真当了一回英雄。

(12)我没有如此能耐,但也以自己的方式圆梦。装修房子时,买材料我会斤斤计较,一块砖便宜两毛,就能节省好几百元;但在请民工搬运时,我从不讨价还价。给自己添置衣物我很抠门儿,但是每逢开学我都会给失学儿童寄点学费。

(13)写下这些,我不怕有人见笑。虽然通常只有阳光能晒谷,月光是晒不了谷的,我所做的,如此微不足道,但毕竟我在接近自己的理想。每一天,我都有心去做诸如此类的小事,也许最终无法改变什么,但如果人人都有“月光晒谷”的心肠,那么爱心造就的和谐的美,就会如同花香,盈满我们的世界。

8.本文围绕“月光晒谷”,详写了哪两件事?又略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9.文章第⑦段中,“我”看到卖菜男子与卖草莓农妇的流汗的脸、奔跑的姿势,为什么会有些隐隐不安?(2分)

10.从全文看,作者知道“其实月光是晒不了谷的”,却呼唤“月光晒谷”,为什么?(2分)

11.你看到过或经历过“月光晒谷”的事吗?请详细陈述事件并谈谈感受。(字数不少于50字)(4分)

三、文言文阅读(18分)

(一)《论语》十二章(节选)(8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吾日三省吾身()(2)不逾矩()

(3)人不堪其忧()(4)三军可夺帅()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4.对“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一章,从修辞、内容等方面进行赏析。(2分)

(二)原谷谏父(共10分)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②,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③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舆:手推的小车③凶:不吉利

15.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1)欲捐之()(2)谷年十有五()

(3)父惭()(4)乃载祖归养()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1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试谈两点。(2分)

四、语言运用(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人和事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有痛苦,有欢笑,更多的是我们飞扬的青春。

请以“难忘那一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体验和感受;

②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16分)

1.(4分)嫩檐寐镶

2.(7分)①随风直到夜郎西②何当共剪西窗烛③枯藤老树昏鸦④谁家新燕啄春泥⑤山岛竦峙⑥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⑦人不知而不愠

3、(5分)(1)C(2分)(2)谢婉莹爱的哲学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4.(3分)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1分)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1分)从而展现了一位细心呵护儿子的母亲形象。(1分)

5.(2分)对母亲的病况感到意外和不安,为自己只顾自己的痛苦而没有想到母亲的身体状况而深深自责。(意思对即可)

6.(3分)①儿子双腿瘫痪,需要时时照顾和开导。②女儿还未成年。③自己身患重病,一直忍受病痛的折磨。(一二两点结合在一起也可以。每点一分)

7.(3分)要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坚强地活下去——这是母亲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心愿,更是对母亲的最深切的怀念。(意思对即可)

8.(4分)详写①“我”掏钱买农妇的草莓②朋友策划活动救助人

略写①“我”不与搬运工讨价还价②“我”给失学儿童寄学费

(每点1分。若答“卖菜男子追‘我’还钱”,未扣住“月光晒谷”,该空不得分。)

9.(2分)示例:卖菜男子与农妇生活穷苦,为生计奔波,他们虽需要钱,却取之有道。(1分)“我”同情他们的境遇,很想接济他们,但我的力量有限,不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因而隐隐不安。(1分)(意思对即可)

10.(2分)示例:①月光虽然晒不了谷,却能够晾晒人的灵魂。②温柔的月光虽不如阳光热烈,但也能给需要的人以爱和体恤。同样道理,给予别人微小的帮助也能给人带去温暖和关爱。(意思对即可)

11.(4分)事例略,感受围绕“给予他人微小的帮助,能给人带去温暖和关爱”。

评分标准: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要求紧扣生活实例谈感受。无实例扣2分。

三、文言文阅读。(18分)

(一)(共8分)

12.(4分)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越过,超过能忍受改变

13.(2分)吃粗粮喝冷水,弯曲胳膊枕靠着它,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14.(2分)运用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二)(共10分)

15.(2分)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一处1分)

16.(4分)想要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感到惭愧于是,就

17.(2分)怎么能因为他老了就把他扔弃了呢?这种是忘恩负义的行为。

18.(2分)①做人要有孝心,赡养老人是为人子女的义务和责任。

②对待长辈的错误行为,子女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含蓄委婉地劝谏。

③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写出一点得1分)

四、语言运用(40分)另加卷面书写3分

第13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

、浙江省2012年1月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语文教学独立设科始于(

B

)A.清未 B.秦朝C.唐宋 D.南北朝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认识常用汉字的数量是(

B

) A.3000个左右 B.2500个左右C.3500个左右

D.2000个左右

在小语教育发展史上,明确提出小语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的是( A

) A.1953年 B.1956年C.1958年 D.1978年

4.语文情境教学实验的主持人是(

D )A.丁有宽 B.李吉林C.于永正 D.王菘舟 5.综合体现语文素养的是( C

)A.识字 B.写字C.习作 D.阅读

6.口语交际能力是交际能力的( A

)A.并行概念 B.上位概念C.下位概念 D.科学概念

7.建国后第一次列入语文课程标准的是(

D

)A.汉语拼音 B.写字教学C.学法指导 D.综合性学习8.新的语文课程评价观突显教学评价的(

D

)A.终结性功能 B.隐性功能C.科学功能 D.发展性功能

9.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特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价值进行判断,这种研究是( C

) A.评价研究 B.基础研究C.应用研究 D.发展研究

10.在小语中比重最大、用时最多的是(

B

)A.阅读教学 B.习作教学C.识字教学 D.口语交际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古代教育已专门设立语文学科。(

Y

)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N

) 3.不同的课程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功能。(

Y

) 4.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Y )5.阅读是语言运用和语言外化的过程。(

Y

) 6.对小学生的作文,1-2年级称写话,3-6年级称习作。(

Y

)7.口语交际教学就是以往常说的听说教学。( Y

) 8.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化”的学习。(

Y

)9.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实现语文学习目标

第 1 页

的程度。(

N

) 10.在语文教学研究中,变量是一个与常量相对应的概念。(

N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12至1913年,国民政府颁布《壬子癸丑学制》,取消中小学的读经课,把此课改为__国文____。2.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___探究___的学习方式。

3.____汉字__是语文课程内容的载体,是构成语文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4.汉字是音、形、__义____三者构成的统一体。

5.小学生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方法是精读、略读和__泛读____。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作者是著名诗人______。

7.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是语意教学和______。8.从教学评价结果看,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___非定性评价___。

9.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评价主要从正确、流利和__速度____三个方面进行。10.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包括______和验证性研究。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阅读 3.作文 4.综合性学习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 1.如何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答: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解决社会联系任务的活动,实现交际的工具有多种,但最重要、最有效、使用最广泛最方便的工具是语文。(2分)这种重要的工具性质表现在外延上,指语文贯穿在人类的一切交际活动中;(3分)从内涵看,则指语文实现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概括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自我表现的功能;根据不同的对象施加影响的功能;自我教育的功能;创新功能.(5分)

2.简答写字教学的意义。

1.答:写字教学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写字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写字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写字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具有美育的意义;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

3.简答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第 2 页

4.语文教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答:语文教学研究设计包括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文献检索、确立研究假设、拟订行动方案、撰写研究计划等五个基本环节。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答:第一,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 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的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 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语文教学既要重视语文形式的学习,又要重视语文内容的熏陶感染作用;要在学习语文形式,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受到文化、思想、情感的熏陶,也就是“寓教于文”。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选择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

浙江省2011年10月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语文”课程正式定名的年份是(

C

) A.1949年 B.1950年 C.1933年 D.1921年

2.1950年,教育部颁布了(

B

A.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B.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C.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D.九年制小语大纲

3.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启蒙读本是西周的(

A

) A.三字经 C.百家姓 B.史籀篇 D.千字文

4.1958年,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实验学校的识字实验是( C

) A.分散识字 B.集中识字 C.注音识字 D.韵语识字

5.语文课标规定,1-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为(A

第 3 页

A.120万字 B.100万字 C.145万字 D.60万字

6.传统作文教学的训练序列是(

A

) A.分步训练 B.分格训练 C.先放后收 D.素描训练

7.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是(

B ) A.课程的综合结构 B.整合各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C.语文学习规律 D.语文学习方式

8.用于了解学生的潜在能力,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价是(

C ) A.水平评价 B.成绩评价 C.综合评价 D.学能评价

9.主要在于丰富和发展语文教学理论的研究是( D

) A.基础研究 B.科学研究 C.行动研究 D.实证研究 10.Google是一种(

A ) A.搜索引擎 B.信息校对系统 C.网络数据库 D.教育网址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重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Y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Y ) 3.课程目标是教学的具体要求。(

N

) 4.传统识字教学主张先集中识字,后读书。( Y

) 5.提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的是孔子。(

N ) 6.在功能和结构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有差别的。(

Y

) 7.中年级观察作文的最佳形式是分格训练。( N

)

第 4 页

)

8.语文教学实验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条件的。( Y

) 9.口语和书面语是一个动态的复合过程,互动性较强。(

Y

) 10.综合性学习不是一种个体性学习。(

)N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0世纪90年代以前,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工具性和___ ______的关系争论上。

2.语文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____素养_____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3.目前中国主要的三套小语教材是___人教______版、北师大版和江苏版。 4.我国_____1953____年正式公布《汉语拼音方案》。

5.现行的阅读课模式有两种,一是知识理解型,二是_________。6.从听、说、读、写看,语文素养综合体现在_________能力上。

7.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表现语文学习成就的评价方式是_________评价。8.关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新课改中应更重视__终结性_______评价。 9.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可分真实验、_________和前实验。

10.根据调查对象,语文调查研究可分为全面调查和____个别_____调查。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课程目标 2.语感

3.语文教学评价 4.语文教学实验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与历年相比,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方面的新变化? 2.写字教学的策略是什么?

答:重视培养习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写字基本功的训练;重视示范和指导;坚持持之以恒的训练.

人文性3.阅读教学的意义是什么? 4.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第 5 页

答:衡量学生语文水准,评定语文教学效果;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语文教学工作。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 1.试述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答:即针对“知识为中心”或“知识能力为中心”,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既要形成知识和能力,又要掌握过程和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复现为中心”,提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强调通过熏陶感染和语文实践,提高学生感悟、体验、积累、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教师为中心”,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课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倡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课程资源由“窄”变“宽”,由“死”变“活”。

2.结合实际,谈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沟通课内外联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整体优化。2)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3)综合性学习涉及面广,吸纳的信息量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高,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浙江省2011年1月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宋元时期,散文类阅读教材包括___________。“四书五经”被定为学校的基本教材,《小学日记切要故事》是故事类教材的代表。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识字总目标是:认识___________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3.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教学简化为“认识”和“会写”,体现认写分开,___________,加强认字,降低难度。

4.小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包括掌握识字的三套工具:掌握汉语拼音,能运用汉字结构规则分析字形和学会使用___________。

5.关于___________教学过程,可分为:听后阅读,利用无意记忆熟悉汉字;利用有意记忆,分批认识汉字;先识后写,逐步达到四会等三个阶段。

6.“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相互作用”几种模式,是人们对___________的过程的概括。7.我国传统作文教学中“___________”的训练序列:鼓励学生驰骋想象,放胆作文,不受约束;到了一定阶段,要求他们学习精炼严谨的作文方法。

第 6 页

8.语文教学评价实施方法较多,考查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作业批改、日常观察和阶段考查等,考试的方法包括书面考试、口头考试和操作考试等。

9.常用的___________评价方式有结构性表现测验、口头表述、模拟表现、实验、作品、项目以及成长记录袋等。

10.按照___________划分,语文教学研究,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和评价研究四种。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实质上表达的是对语文课程形式和内容认识的变化。( Y

2.汉语拼音是学语文的基础,对儿童智力发展起重要作用,能有效地提升学生人素养。

N

3.宋元是中国古代蒙学语文教学大发展的时期,识字教学的方法包括:诵读“

三、百、千”一类的读物;读书;辨别字形;认字牌和认字块等。(

Y

4.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是:大胆地改革传统的小学作文教材体系,科学地制订小学低、中、高年级的教学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式以及训练方法。

N

5.老解放区的“读写结合”作文训练序列,一是考虑读什么,写什么;二是考虑读和写的内容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三是初步学会各种体裁的文章,讲究实用性。(

Y

6.主要发展学生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这是小学高年级作文训练的要求。(

Y

7.语文课程功能的重新定位,未来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使得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Y

8.坚持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Y

) 9.在试卷编制过程中,编制双向细目表的过程是提高命题科学性的重要一环。双向细目表应该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

N)

10.等级制和百分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书面考试常用的两种评分方法。

Y )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第 7 页

1.《四书》是古代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它包括(

A

A.《论语》、《孟子》、《大学》、《春秋》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孟子》、《春秋》、《中庸》、《论语》 D.《春秋》、《大学》、《孟子》、《中庸》

2.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述评价建议是针对什么提出的(

C

) A.评价的价值取向 B.语文评价的目的 C.课程评价主体 D.课程评价手段

3.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归类识字,以看图识字为基础,形声字归类为主体,辅之以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识字、形近字对比、反义词对比等多种形式。这种识字教学方法是(

C ) A.注音识字 B.分散识字 C.集中识字 D.韵语识字

4.把学习方法和过程归纳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步的是(

B

) A.《论语》 B.朱熹

C.荀子 D.《中庸》

5.把阅读教学的序列归纳为“自博而约,自易而难,自近而远”的是(

B ) A.朱熹 B.韩非子 C.荀子 D.孟子

6.既发展语言能力,又发展一般心理能力,而关键是发展一般心理能力。持这种主张的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是(

C )

A.“科际联系型”训练序列 B.“写作能力型”训练序列 C.“心理能力型”训练序列 D.“语言交际功能型”训练序列

7.说明小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是什么?以及在这些活动中语言应完成哪些社会联系的任务的是(

B) A.语言功能发展系统 C.思维能力训练系统 B.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系统 D.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8.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主线序列中,低段(一二年级)重点训练学生的(

A

第 8 页

A.表达功能和调节功能 B.想象功能和交往功能 C.表现功能和启发功能 D.想象功能和启发功能

9.学生学习评价是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习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类,所依据的标准是(

B)

A.评价内容 B.评价结果呈现形式 C.评价用途 D.分数解释参照标准

10.调查研究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划分的依据是(

D

) A.资料收集的方法 B.研究的范畴C.调查的功能 D.调查对象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 1.探究性阅读 2.兴趣性教学策略 3.开放性教学策略 4.语文教学调查研究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 1.“语文”课程定名的含义。

答:1904年1月13日,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小学必修课程设“读经讲经”和“中国文学”两门课程,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独立设科的最早名称。1920年1月12日训令全国各个国民学校先将小学

一、二年级国文(文言文)改为语体文。学校文言教科书分期作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改革。 1949年,“语文”课程正式定名,意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全面训练。叶圣陶在1964年2月1日《答滕万林》一信中回忆说:“‘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1949年8月,叶圣陶亲自起草《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蒋仲仁起草《小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两份草稿都旗帜鲜明地规定了从小学到中学必须重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全面训练任务,并以此来确定学科主要教学目标。

2.语文课程资源的构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

3.阅读教学的“质疑问难,合作探究”阶段应该注意什么? 4.选择研究课题的途径。

教育教学理念发展带来的新课题;语文教学理论研究中的空白点;(2分)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矛盾;在观察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时发现的问题;(2分)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发现课题;(1分)从招标课题中获取选题。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 1.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 9 页

2.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作用?

浙江省2010年10月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主张“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的教育家是(

C

)A.王夫之 B.韩愈 C.孟子 D.朱熹 2.属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的是(

D )A.思想品德 B.语文能力 C.审美情趣 D.思维能力 3.叶圣陶先生说:“有了课本或选文,然后养成、培植、训练的工作得以着手”,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材是(

B )A.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B.是课程目标的载体

C.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 D.构成语文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

4.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斯霞老师是下列哪种识字写字教学实验的尝试者?(

D

) A.注音识字实验 B.电脑识字实验C.韵语识字实验

D.分散识字实验

5.下列属于当代阅读教学经验的一项是(

B

)A.情境教学 B.学思结合C.博览群书 D.熟读成诵 6.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和聂恰耶娃把小学的作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体形象的记叙文,第二类是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第三类是读书笔记。此写作序列类型属于(

B

) A.语言交际功能型 B.写作能力型C.心理能力型 D.科际联系型

7.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停滞期是(

B

)A.从2000年至今 B.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C.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 D.民国初年至20世纪50年代

8.从课程标准看,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更加灵活而有弹性,既具有导向性又具有延展性,由此看来,综合性学习(

D )A.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B.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C.革除了过去单纯依赖教师传授知识的弊端D.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

9.“通过相互比照评定一篇作文在某一批作文中相对地位的评定方法”属于(

A ) A.参照量表法 B.整体评价法C.分项评定法 D.九堆评分法 10.“编码体系”、“图式记录”属于(

D

) A.语文课堂观察研究 B.语文教学个案研究C.语文教学调查研究 D.语文教学实验研究

二、填空题(每题1分)1.《四书》指的是《大学》、《_____春秋______》、《论语》和《孟子》。2.语文课程标准规定,1-2年级叫“写话”,3-6年级叫“___习作________”。

3.秦代蒙学识字读本《苍颉篇》上承《史籀篇》,下启《___________》等,开蒙童汉字读本编排体系

第 10 页

之先河,影响着后世二千余年的识字教材的编写。

4.一种学习活动,它既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是一种审美活动,还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这种学习活动叫_____文字游戏______。

5.阅读理解的三种代表性观点是“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以及___________模式。6.作文教学的弊端表现在:阻碍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阻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阻碍学生_____思维______素质的提高。

7.口语交际教学的___________主要包括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

8.综合性学习教学计划制订应做到:第一,要按学段或学年来制订,至少要按___________来制订;第二,综合性学习一般采用“主题学习”的形式。

9.一个完整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

10.语文教学的个案研究主要包括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和___________个案研究两大类。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语文科的“语”字是辛亥革命的产物。

N

) 2.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

Y )

3.阅读、识字、听说、作文合一,这是我国解放后教材编写的基本格局。

N ) 4.我国古代的识字教学从来就是伴随着统治阶级的道德伦理教育一起进行的。( N

) 5.鲁迅曾尖锐地指出,现代不少学校是所读非书,无书可读,不许读书,读不好书。(

Y

) 6.个性型作文训练序列强调以“发展个性”作为主线,其代表人物是苏霍姆林斯基。(

Y

) 7.1924年,叶圣陶在我国第一部语文教学法专著《新著国语教学法》中专门讨论了口语教学的问题。(

Y

)8.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

Y

9.难度分析中,难度系数P越大,说明此题难度越小;P越小,说明此题难度越大。(

N

) 10.在语文教学研究中,语文教材是一种自变量。( Y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 1.口语交际 2.集中识字法 3.字词知觉 4.作文训练的序列

第 11 页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 1.简述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

2.简述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答: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简述“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组织阅读教学”实验的特点。4.简述国内小学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的探索现状。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自己或他人的教学经验阐述语文课程性质的见解。 2.试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浙江省2010年1月自考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南北朝时期的《昭明文选》,_________的《古文观止》等,是我国古代家喻户晓的著名语文选本。 2.癸卯学制规定的中小学必修课程中,有“读经讲经”和“_________”两门课程,这就是我国语文教学独立设科的最早名称。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_____探究____的学习方式,是现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4.语文课程目标,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_________和具体规格。

5.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毫无疑问,_________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

6.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是两个方面:第一,_________的工具;第二,通过拼音帮助学习普通话。

7.阅读教学的开放,天地非常广阔,主要做法是“课内外联系,_________,学科间融合”。8.根据口语交际能力的结构,我们认为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教学和语境教学。 9.言语功能和学生_________的规律应当成为我们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根本依据,或者将其称之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

10.口语交际的教材应该包括________和辅助教材两部分,辅助教材在形式上要注意以音像资料为主。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 12 页

2.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3.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包括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

) 4.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同1993年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

)

5.据记载,先秦时期,初读经书阶段一般先读《孝经》、《论语》,然后再读《春秋》、《尚书》、《诗经》等其他经书。(

) 6.写字教学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写字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

) 7.我国古代写字教学的经验可以归纳为:重视起步阶段写字基本功训练;重视写字方法的传授;识字与写字分开进行;用写字以正心。(

) 8.口语交际对用词要求不高,以日常生活用语为主。书面交际则对用词的丰富性、准确性有较高的要求。这是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在言语形式上的区别。(

) 9.问卷问题的形式有开放式、封闭式、半封闭式等三种。开放式问题由于不需要列出答案,只要留出空白就行了,而封闭式、半封闭式问题则有是否式、选择式等多种形式。(

) 10.个案研究指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它的研究对象只能是一个人。(

)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长期争论不断。20世纪90年代以前,争论的集中点是(

) A.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 B.工具性C.思想性 D.语文教学工具性和思想性关系

2.课程标准认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上述评价建议是针对什么提出的?(

)A.语文评价的目的 B.课程评价手段C.评价的价值取向 D.课程评价主体 3.书不一定要读得非常透彻,“好读书,不求甚解”,随兴而至,自由阅读。持这种观点的是(

) A.王安石 B.刘勰C.陶渊明

D.韩愈

4.采用精读与博览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熟读、背诵、积累文学佳作,启迪智力,陶冶情操,增强文学素养。具有该特点的阅读教学实验是(

) A.“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组织阅读教学” B.“情境教学”实验C.“尝试教学”实验 D.“大量阅读,

第 13 页

双轨运行”

5.说明为发展各种语言功能,应相应地掌握哪些字、词、句、段、篇和文章体裁的知识技能的是(

) A.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B.思维能力训练系统C.语言功能发展系统 D.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系统

6.说明为发展各种语言功能,应如何根据学生的一般发展来确定相应的训练形式的是 (

) A.思维能力训练系统 B.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系统C.语言功能发展系统 D.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7.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主线序列中,中段(三四年级)重点训练学生的(

) A.表现功能和启发功能 B.想象功能和交往功能C.表达功能和调节功能 D.表现功能和表达功能 8.学生学习评价是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习评价分为成绩评价、水平评价和学能评价三类,所依据的标准是(

)A.评价结果呈现形式 B.评价用途C.评价内容 D.分数解释参照标准 9.语文课堂观察研究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划分的依据是(

) A.收集到的资料的属性 B.观察时研究者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 C.观察方式的结构化程度 D.观察凭借的手段

10.调查研究可分为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划分的依据是(

) A.调查对象 B.资料收集的方法C.研究的范畴

D.调查的功能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口语交际教学3.语文综合性学习4.语文教学研究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语文教材的功能。2.汉语拼音教学的策略。 3.近年来我国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特点。4.国内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的形态。

六、论述题(每题10分)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构建怎样的学习环境? 2.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应遵循哪些原则?

浙江省2009年10月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新中国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颁布的年份是(

)A.1956年 B.1949年 C.1978年 D.2001年 2.语文课程标准的主体部分是(

)A.课程目标

B.基本理念 C.性质地位 D.实施建议

3.1903年出版中国第一部正规国文教科书的出版社是(

) A.人民教育出版社 B.商务印书馆 C.北京出版社 D.西泠印社

第 14 页

4.从1958年起,南京斯霞老师主持的识字实验是( )A.集中识字B.分散识字C注音识字 D韵语识字 5.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的阅读称为(

)A.精读

B.朗读 C.略读 D.浏览

B.分格训练 C.读写结合 D.素描训练

C.学习规律 D.内涵性 6.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的作文教学经验是(

)A.分步训练

7.国外口语交际教学关注口语交际的(

)A.课程的结构 B.综合性 8.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提出的著名理论是(

) A.后现代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综合评价理论 D.多元智能理论

9.小学生的毕业考试是(

)A.综合评价 B.专项评价 C.定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0.探讨语文教学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教学实验法B调查研究法C.行动研究D教育叙事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58年,小语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 2.1963年,小语界强调语文教学的基础工具性。(

) 3.语文课程标准提高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

) 4.语文课程标准把过去的听说教学改为“口语交际”。(

) 5.语文教材是语文课堂唯一的教学资源。(

) 6.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识字和写字是分开进行的。(

) 7.语文课程标准并没有把“语感”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

) 8.一般认为,开展创造性想象活动的最佳作文训练形式是童话体作文。(

) 9.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 10.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并不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0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的讨论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和_____的关系上。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______。 4.现在积极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______、探究。

5.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的作文,在1——2年级称“写话”,在3——6年级称______。

第 15 页

6.非常重视课外阅读的前苏联教育家是______。

7.从分数解释参照标准,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目标参照评价和______。8.根据研究范畴,语文调查研究可分综合调查和______。

9.根据凭借的手段,语文课堂观察研究可分______和间接观察两种。10.语文教学行动研究有三种类型:个体研究、小组研究和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语文基本素养2.探究性阅读3.作文训练序列4.语文教学研究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语文教材的功能是什么?2.汉语拼音教学的策略是什么?3.小学作文教学的意义是什么?4.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阐述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浙江省2009年1月自考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南北朝时期的《昭明文选》,清初的《______》等,是我国古代家喻户晓的著名语文选本。 2.癸卯学制规定的中小学必修课程中,有“______”和“中国文学”两门课程,这就是我国语文教学独立设科的最早名称。

3.积极倡导自主、______、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4.语文课程目标,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______和质量要求。

5.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毫无疑问,______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

6.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是两个方面:第一,识字的工具;第二,通过拼音帮助学习______。

7.阅读教学的开放,天地非常广阔,主要做法是“______,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8.根据口语交际能力的结构,我们认为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语意教学和______教学。 9.______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应当成为我们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根本依据,或者将其称之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

第 16 页

10.口语交际的教材应该包括课本和辅助教材两部分,辅助教材在形式上要注意以______为主。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3.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包括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

) 4.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同1993年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汉语拼音提高了要求,增加了内容。(

) 5.据记载,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初读经书阶段一般先读《孝经》、《论语》,然后再读《春秋》、《尚书》、《诗经》等其他经书。(

) 6.写字教学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写字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

) 7.我国古代写字教学的经验可以归纳为:重视起步阶段写字基本功训练;重视写字方法的传授;识字与写字结合进行;用写字以正心。(

) 8.口语交际对用词要求不高,以日常生活用语为主。书面交际则对用词的丰富性、准确性有较高的要求。这是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区别。(

) 9.问卷问题的形式有开放式、封闭式两种。开放式问题由于不需要列出答案,只要留出空白就行了,而封闭式问题则有是否式、选择式等多种形式。(

) 10.个案研究指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它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机构或一个社会团体。(

)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长期争论不断。20世纪90年代以前,争论的集中点是(

) A.语文教学工具性和思想性关系 B.工具性 C.思想性 D.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

2.课程标准认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终结性评价”。上述评价建议是针

第 17 页

对什么提出的(

) A.语文评价的目的 B.评价的价值取向 C.课程评价手段 D.课程评价主体

3.书不一定要读得非常透彻,“好读书,不求甚解”,随兴而至,自由阅读。持这种观点的是 (

)A.王安石 B.刘勰C.韩愈 D.陶渊明

4.采用精读与博览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熟读、背诵、积累文学佳作,启迪智力,陶冶情操,增强文学素养。具有该特点的阅读教学实验是(

)A.“情境教学”实验

B.“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组织阅读教学”C.“尝试教学”实验 D.“大量阅读,双轨运行”

5.说明为发展各种语言功能,应相应地掌握哪些字、词、句、段、篇和文章体裁的知识技能的是(

) A.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B.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系统C.语言功能发展系统 D.思维能力训练系统

6.说明为发展各种语言功能,应如何根据学生的一般发展来确定相应的训练形式的是(

) A.语言功能发展系统 B.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系统C.思维能力训练系统 D.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7.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主线序列中,中段(三四年级)重点训练学生的(

) A.想象功能和交往功能 B.表现功能和启发功能C.表达功能和调节功能 D.表现功能和表达功能 8.学生学习评价是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习评价分为成绩评价、水平评价和学能评价三类,所依据的标准是(

)A.评价结果呈现形式

B.评价内容C.评价用途 D.分数解释参照标准

9.语文课堂观察研究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划分的依据是(

) A.观察凭借的手段 B.观察时研究者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 C.观察方式的结构化程度 D.收集到的资料的属性

10.调查研究可分为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划分的依据是(

) A.调查对象 B.资料收集的方法C.调查的功能

D.研究的范畴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口语交际能力3.兴趣性教学策略4.问卷调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语文教材的功能。2.小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包括哪些内容?3.如何实施作文教学策略?4.国内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的形态。

六、论述题(每题10分) 1.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2.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第 18 页

、浙江省2008年10月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语文教育最初的基本内容,就是学习和使用__________。

2.唐宋以后,出现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__________》等流传了1000多年的语文启蒙教材。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__________的学习方式,是现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4.语文课程目标,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__________。 5.清朝末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__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正规化的国文教科书。

6.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是两个方面:第一,__________的工具;第二,通过拼音帮助学习普通话。

7.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实践主要是__________,以及在此的基础上的感悟、积累、运用。8.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__________是实施开放性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 9.语文教学研究,按照__________划分,可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

10.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问题、课程问题、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学评价问题和师生的发展问题。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我国长期使用的是方块汉字,而且古代文化典籍又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这是封建教育中长期重视语言文字传习的基本原因。(

) 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3.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实质上是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的变化。(

) 4.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就是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 5.课程标准总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世界观”,“过程、方法”和“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

) 6.教材即教科书,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教科书。(

)

第 19 页

7.传统阅读教学的经验包括熟读成诵、学而时习、博览群书等。(

) 8.主要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这是小学

五、六年级作文训练的要求。(

) 9.制订语文教学研究的行动方案主要包括明确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内容、制订工作规划等方面。(

) 10.调查研究虽然有着不同的分类,在研究程序上各有侧重,但一般都要遵循一定的步骤:第一步,制定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及有关的测验题目。(

)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五经》是古代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它包括(

) A.《中庸》、《诗经》、《书经》、《礼经》、《春秋》 B.《易经》、《春秋》、《诗经》、《书经》、《礼经》 C.《论语》、《诗经》、《礼经》、《易经》、《书经》 D.《诗经》、《大学》、《礼经》、《易经》、《孟子》

2.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语文教育的宝贵遗产,例如(

) A.韩愈强调学必有师,虚心涵泳。 B.孟子主张专心有恒,文以载道。 C.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D.朱熹赞成熟读精思,由博而约。

3.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述评价建议是针对什么提出的?(

) A.语文评价的目的 B.评价的价值取向 C.课程评价手段 D.课程评价主体

4.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启蒙读本是西周时代的(

) A.《史籀篇》 B.《仓颉篇》

C.《凡将篇》 D.《急就篇》

5.先打好识字基础,即抓好汉语拼音和汉字结构的教学,然后边识字边阅读。特别注重“字不离词,

第 20 页

词不离句”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加强字词练习,把阅读与学习、巩固汉字联系起来。这种识字教学方法是(

) A.集中识字 B.韵语识字 C.注音识字 D.分散识字

6.古人要求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提倡“精思”。“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说这句话是(

) A.苏轼 B.韩愈

C.朱熹 D.陶渊明

7.作文训练的主线应该是培养独立的写作能力。持这种观点的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是(

) A.“写作能力型”训练序列 B.“心理能力型”训练序列 C.“语言交际功能型” 训练序列

D.“科际联系型” 训练序列

8.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主线序列中,高段(五六年级)重点训练学生的(

) A.想象功能和交往功能 B.表现功能和启发功能 C.表达功能和调节功能 D.表现功能和启发功能

9.学生学习评价是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习评价分为专项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类,所依据的标准是(

) A.评价结果呈现形式 B.评价内容

C.评价用途 D.分数解释参照标准

10.调查研究可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其他调查,如调研会等。划分的依据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的功能

C.研究的范畴 D.资料收集的方法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教材 2.口语交际 3.语文教学评价 4.语文教学调查研究

第 21 页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阅读教学的“质疑问难,合作探究”阶段应该注意什么? 2.近年来我国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特点。 3.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主要区别。 4.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区别。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制订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计划的要求。 浙江省2008年1月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________当然是最主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

2.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写字教学的要求包括:会写________个左右的汉字等。

3.小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包括掌握识字的三套工具:掌握汉语拼音,能运用汉字结构规则分析字形和学会使用________。

4.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课堂,首先,要使________与生活联系,富有时代气息;其次,要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

5.言语功能和学生________的规律应当成为我们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根本依据,或者将其称之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

6.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________的任务。

7.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________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

8.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________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9.语文教学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应以语文________为准则,突出能力考核。

10.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理念问题、课程问题、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教学方

第 22 页

法问题、________问题和师生的发展问题。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

) 2.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

) 3.综合性学习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 4.一些国家开设的综合性课程在价值取向和宗旨方面有不少共同之处: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团结合作,强调能力和实践的密切结合。 (

) 5.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序列可以根据情感与态度、过程与能力、知识与方法三个维度表述。(

) 6.语文试题种类很多,根据被试作答的范围和评分方法的不同,可将试题分为客观性试题和论文式试题两大类。(

) 7.一次完整的语文书面考试,在实行及评分之后有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结果分析,即分析本次考试质量。(

) 8.识字评价定位在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

) 9.确定研究对象;收集资料;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方案;跟踪研究,验证方案的有效性;形成结论,撰写个案研究报告。这是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实施步骤。(

) 10.语文教学调查报告是反映语文教学调查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研究报告,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结论与建议、附录等五个部分组成。(

)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长期争论不断。20世纪90年代以后,争论的集中点是 (

) A.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 B.工具性 C.人文性 D.语文教学工具性和思想性关系

第 23 页

2.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上述评价建议是针对什么提出的?(

) A.语文评价的目的 B.评价的价值取向 C.课程评价手段 D.课程评价主体

3.到了唐朝年间,逐步取代《仓颉篇》的新的识字读本是(

) 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 D.《千家诗》

4.先用约一个月的时间教汉语拼音,强化直呼音节训练和书写音节训练,为读写训练打基础。然后通过大量阅读的训练,解决“识”字问题;通过写字课,系统教学汉字的书写规律,解决“写”字问题;通过写作训练,解决“用”字问题。这种识字教学方法是(

) A.集中识字 B.分散识字

C.注音识字 D.韵语识字

5.教学结构分为“创设情境,自读自悟;读读议议,披文入情;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积累运用”四个阶段的阅读教学模式是(

) A.理解型教学模式 B.基本型教学模式 C.感悟型教学模式 D.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

6.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做法的是(

) A.“情境教学”实验 C.“尝试教学”实验 B.“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组织阅读教学” D.“大量阅读,双轨运行”

7.说明为发展各种语言功能,应如何根据各阶段的主导活动确定相应的作文内容的是 (

) A.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B.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系统 C.思维能力训练系统 D.语言功能发展系统

8.学生学习评价是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习评价分为目标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两类,所依据的标准是(

) A.评价结果呈现形式 B.评价内容

第 24 页

C.评价用途 D.分数解释参照标准

9.多方评分法、分项评定法、九堆评分法、参照量表法和整体评价法等是(

) A.识字写字的评价方法 B.阅读的评价方法

C.口语交际的评价方法 D.习作的评价方法

10.调查研究可分为现状调查、发展调查和比较调查。划分的依据是(

) A.调查对象 B.资料收集的方法

C.调查的功能 D.研究的范畴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课程资源 2.探究性阅读 3.口语交际教学 4.开放性教学策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语文”课程定名的含义。 2.语文课程资源的构成。 3.汉语拼音教学的策略。 4.口语交际教学的动机激发策略。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小学各个学段作文训练的重点和要求。 2.语文教学研究计划的内容。

浙江省2007年10月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宋元时期,散文类阅读教材包括经书和故事。“_________”被定为学校的基本教材,《小学日记切要故事》是故事类教材的代表。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识字总目标是: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较强的_________能力。 3.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教学简化为_________,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认字,降低难度。

第 25 页

4.小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包括掌握识字的三套工具:掌握_________,能运用汉字结构规则分析字形和学会使用字典。

5.听后阅读,利用无意记忆熟悉汉字;利用有意记忆,分批认识汉字;先识后写,逐步达到四会。这是_________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

6.阅读理解的过程包括“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_________几种模式。

7.鼓励学生驰骋想象,放胆作文,不受约束;到了一定阶段,要求他们学习精炼严谨的作文方法。这是我国传统作文教学中“_________”的训练序列。

8.语文教学评价实施方法较多,_________的方法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日常观察和阶段考查等,考试的方法包括书面考试、口头考试和操作考试等。

9.常用的表现性评价方式有结构性表现测验、口头表述、模拟表现、实验、作品、项目以及_________等。

10.语文教学研究,按照_________划分,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和评价研究四种。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实质上表达的是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认识的变化。(

) 2.识字是学语文的基础,对儿童智力发展起重要作用,能有效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 3.宋元是中国古代蒙学语文教学大发展的时期,识字教学的方法包括:抄写“

三、百、千”一类的读物;读书;辨别字形;认字牌和认字块等。(

) 4.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任务是:大胆地改革传统的小学作文教材体系,科学地制订小学低、中、高年级的教学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式以及训练方法。(

) 5.老解放区的“读读写写”作文训练序列,一是考虑读什么,写什么;二是考虑读和写的内容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三是初步学会各种体裁的文章,讲究实用性。(

) 6.主要发展学生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这是小学

一、二年级作文训练的要求。(

) 7.语文课程功能的重新定位,未来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使得语文综

第 26 页

合性学习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 8.坚持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 9.在试卷编制过程中,编制双向细目表的过程是提高命题科学性的重要一环。双向细目表应该按知识要点进行横向设计,按能力水平进行纵向设计。(

) 10.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书面考试常用的评分方法有等级制和百分制两种。(

)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四书》是古代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它包括(

)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论语》、《孟子》、《大学》、《春秋》 C.《孟子》、《春秋》、《中庸》、《论语》 D.《春秋》、《大学》、《孟子》、《中庸》

2.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述评价建议是针对什么提出的?(

) A.评价的价值取向 B.课程评价手段 C.课程评价主体 D.语文评价的目的

3.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归类识字,以看图识字为基础,形声字归类为主体,辅之以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识字、形近字对比、反义词对比等多种形式。这种识字教学方法是(

) A.集中识字 C.注音识字 B.分散识字 D.韵语识字

4.把学习方法和过程归纳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步的是(

) A.《论语》 B.《中庸》 C.荀子 D.朱熹

5.把阅读教学的序列归纳为“自博而约,自易而难,自近而远”的是(

)

第 27 页

A.孟子 C.荀子 B.韩非子

D.朱熹

6.既发展语言能力,又发展一般心理能力,而关键是发展一般心理能力。持这种主张的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是(

) A.“科际联系型”训练序列 B.“写作能力型”训练序列 C.“语言交际功能型”训练序列

D.“心理能力型”训练序列

7.说明小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是什么,以及在这些活动中语言应完成哪些社会联系的任务的是(

) A.思维能力训练系统 B.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系统 C.语言功能发展系统 D.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8.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主线序列中,低段(一二年级)重点训练学生的(

) A.表达功能和调节功能 C.想象功能和交往功能 B.表现功能和启发功能 D.想象功能和启发功能

9.学生学习评价是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习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类,所依据的标准是(

) A.评价结果呈现形式 B.评价内容 C.评价用途 D.分数解释参照标准

10.调查研究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划分的依据是(

) A.资料收集的方法 B.调查对象 C.调查的功能 D.研究的范畴

四、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语感

2.语文综合性学习3.个性化教学策略 4.语文教学研究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第 28 页

1.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2.语文素养的内涵。

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 4.选择研究课题的途径。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2.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

十二、2005年10月自考福建试题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第 29 页

第 30 页

第 31 页

第 32 页

第 33 页

第 34 页

第 35 页

第 36 页

www.daodoc.com)——改写昨日遗憾 创造美好明天!用科学方法牢记知识点顺利通过考试!

中国自考人(www.daodoc.com)——700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

2005年福建自考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答案

第 37 页 www.daodoc.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第 38 页 www.daodoc.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第 39 页 www.daodoc.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第 40 页

第14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1.1912年至1913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新的学制系统,史称《壬子癸丑学制 》,取消中小学的读经课,使中小学语文课程趋一,称之为“国文”。1917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三届大会决议《推行注音字母以期语言统一案》,要求教育部速定国语标准,推行注音字母。1919年该会又提议改中小学国文科为国语科。截至1922年止,学校以“ ”为标准语音进行教学,中小学其他各科教科书以及大学讲义逐渐全部使用白语文。学校教育用国音正字,用国语教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改革。

2.在我国,“语文”课程于1949年正式定名

3.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包括 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 发展功能。

4.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5.1950年颁发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提出,思想教育的具体内容是。爱国主义思想和国民公德

6.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最大特点是将 汉语教学与阅读、作文、识字等并列,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

7.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突出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强调了书面语言,但却淡化了 。口头语言

8.1978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第一次提出了“ 基础训练”的概念。

9.被称为“过渡”大纲的是1986 年颁发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10.重视学生的一般发展 ,将“一般发展”与“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教育”并列,作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总要求之一,是1992 年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初稿)》的显著特点。

11.语文基本素养就是指那些对学生 必不可少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能力、方法和习惯,指学生应具备的。终身发展 终身学习

8.对于语文评价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改变了把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作为评价首要目的的传统评价思想,把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 促进学生的发

作为语文评价更重要的目的。

二、简答题

1.举例简述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答案: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2.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涵盖哪些主要内容?答案: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简述语文素养的含义。答: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内容,内涵十分丰富。具体地说,它以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体验、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研究能力等的融合。

三、论述题

1.联系建国以来对语文课程性质和任务的争论,论述你对语文性质的认识。

答题 在建国后对语文的性质和任务的长期争论中,主要观点有工具性说,工具性与思想性说,人文性说,工具性与人文性说。无论哪种观点,都集中反映了当时对语文基本性质和主要任务的认识,反映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艰苦探索历程。发展到现在,在多年的实践和论争基础上,关于对语文性质的认识,在新课程标准中有了明确的定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语文同时具有工具和人文的双重性质。

首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解决社会联系任务的活动,实现交际的工具有多种,但最重要、最有效、使用最广泛最方便的工具是语文。这种重要的工具性质表现在外延上,指语文贯穿在人类的一切交际活动中;从内涵看,则指语文实现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概括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自我表现的功能;根据不同的对象施加影响的功能;自我教育的功能;创新功能。

同时,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精神要素,它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作为文化要素之一的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能够表情达意,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起着沟通的作用;语文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人类借助于语文实现文化沟通和互动,从而推动文化发展和创造文化;文化的各个方面主要通过语文反映和传授。通过使用语文从事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2.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具体论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答案 在建国以来我国语文界的语文教学实践和论争基础上,大多数人已意识到历次大纲都强调的“语文课程要做到工具性和思想性统一”中的 “思想性”已不足以涵盖语文课程育人的丰富多样性,因此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界对语文课程认识上的一个突破。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它课程相区别的特点,也是绝对不容许忽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1.简述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主要特点。

答案:(1)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学科的目的任务。既重视语文课程的思想性,又重视学科的工具性。(2)强调语言规律的学习。将汉语教学与阅读、作文、识字等并列,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3)比较注重文学因素的教学。正式提出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在于提高儿童听、说、读、写的能力。(4)写字教学的地位开始削弱。

2.简述语文素养的内涵。答案: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3.你如何理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理念?请简要回答。

答案:这一理念基于现代阅读学中的对话理论。对话理论认为阅读过程中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将“对话理论”延伸到语文教学之中,主要意义在于强调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教学应该成为师生思想感情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4.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答案: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语文的实践性特点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知识。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重视个性差异,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5.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答案:首先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语文学习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时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一方面要看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不是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语文课程中的教育要因势利导,要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贯穿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中。

1.如何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变化的实质?

答案: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实质上体现了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认识的变化。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是各有侧重的。从研究范围看,课程理论是侧重于研究课程设计、编制和课程改革的学问;而教学理论是指导课堂实践的学问;从研究视角看,“课程”是从课程研制者的角度看问题,而把教学看成是课程实施,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研究视角,“教学”是从教师的角度看问题,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从研究的主体对象看,研究课程强调的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范围(知识或活动经验),而研究教学强调的则是教师的行为(教授、对话、导学)。但是,课程与教学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两者之间却存在着相互依存甚至很多方面相互交叉的密切联系, 多年的语文教学改革使我们认识到:在教学领域里表现出来的许多问题,往往不是简单的教学问题,而是范围更大的课程问题。教学改革的成功依赖于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强化课程意识。也就是说,站在课程的立场理解教学改革,那么教学过程就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学习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2.比较并论述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历年的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

答案: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主要在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上有进一步深化。具体说来,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具体表现如下:(1)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综合性学习”就突出地体现了这种思想。此外,还特别而具体地强调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比如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指出要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各地区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2)更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体验从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的理念出发,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发展置于课程的核心,十分关注学生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如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中,醒目地增加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维度,使得语文课程从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两大目标维度改变为三大目标维度,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更加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这种影响决不仅仅限于思想品德方面,仅以“思想性”是无法完全涵盖这种丰富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以“人文性”取代了原大纲中的“思想性”,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要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4)更加关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连贯性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实施的建议。在课程目标中把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分别提出了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这样的结构组合,既能够反映语文课程阶段性,又能够加强其一致性与连贯性,对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是非常有利的。

(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新理念?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些理念的认识。

答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如下新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育的第一条基本理念。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自身认识此处从略。

四、分析题

1.具体分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与199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相比较,第一学段至第三学段在阶段目标上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答案:(1)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2)重提识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3)强调阅读的兴趣、积累和语感。(4)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5)将小学阶段的“作文”改为“习作”。l-2年级叫“写话”;3-6年级叫“习作”,到了初中年级才叫“写作”。(6)增加了综合性学习。

1.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 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2.我国古代广为流传的语文教材“三”“百”“千”“千”指的是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3.我国第一部正规化的国文教科书是19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初小国文教科书》。

二、简答题1.简述语文教材的功能。

答案: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2.如何理解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答案:答: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而不是长期以来所认为的语文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须在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上下功夫。具体来说,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等。

1.如何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好母语学习的课程资源?

参考答案:(1)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2)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语文能力,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4)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将富于生命活力的环境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5)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分析题

1.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针对教材编写提出的几条具体建议,分析你所在学校所用教材的特点。

答案:语文课程标准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到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提出的具体建议是:

第一,鲜明的时代性。包括:一是要具有现代意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反映先进文化;反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念,让学生接受新思想,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二是应及时反映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的新成果、新思维,运用和传递语文学习的新知识、新方法。三是要运用鲜活的时代语言,即最新鲜的、活在人们口头上的语言。这些语言可以使学生受到生动活泼的、切实有用的语言教育。四是应充分注意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方式,为网上学习提供机会与可能,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教材编排、装帧应具有现代感和时代特征,要有面向世界的追求。第二,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教材必须富含人文内涵,陶冶学生人文精神。除了政治思想以外,还应当包括道德品质、科学思维、审美情感、学习态度、群体意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等等。并且应该全方位地考虑教材的文化构成,给学生多方面的营养。教材编写要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文化知识背景。第三,符合儿童发展规律。教材不应以学科为中心,而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先,教材选文的题材应考虑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其次,教材选文应考虑儿童的学习兴趣,追求体裁的丰富多样,多选形象、直观、感性色彩强的作品。再次,呈现方式力求儿童喜闻乐见。第四,突现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第五,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要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和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

第四章 识字写字与拼音教学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识字总目标是:认识3000 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识字教学的关键期是第一学段一二年级 。这一学段承担着小学阶段近三分之二的识字量:

3.识字的三套工具是指掌握汉语拼音 ,能运用汉字结构规则 分析字形和学会使用字典:

4.2002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 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

从西周开始出现的“六书”理论,支撑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小学识字教学,并在现代继续发挥着作用。

6.我国从唐代 开始已经有比较正规的写字教材。

答案: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要求的简化?

答题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教学要求由以往的“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意思、能在读写中运用,这种调整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认字,降低难度的精神。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要求会写的字,在字(词)义的理解上,只要求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作调整的主要是“了解字义”,强调在读写中运用。识字要求分“认识”和“会写”两类,对要求“会写”的字,从“四会”调整为“二会”,形式上看要求降低了,但实际效果会更好。这样可以加快学生识字进程,既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给教师们创造了灵活的教学空间。

2.小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大致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掌握识字的三套工具;能运用识字工具独立识字;有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和良好的独立识字的习惯。

3.简答为什么要重视写字教学?

答案:(1)写字教学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写字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3)写字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4)写字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5)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

4.与以往的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在写字教学目标方面有哪些改进

参考答案:过去是识写同步,识多少字写多少字,现改为“识多写少”;对“写字有一定速度”,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首次提出写字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汉字的优美”这一审美要求。

5.我国古代识字教学有哪些经验?

答案:儿童入学先集中识字。读音识形与释义应用分步进行。读文和识字结合。

6.我国传统写字教学的经验主要有哪些?

答案:重视起步阶段写字基本功训练。重视写字方法的传授。识字与写字分开进行。用写字以正心。

7.简答语文课程标准对拼音教学的要求降低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15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背景

中国汉字的形体美在世界各国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以它为载体的书写技巧是一门精湛的艺术——书法艺术。正如有人所言: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意境。我们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字如其人”,规范、工整、美观的字,就是一个人的第二形象。

1、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语文教师偏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写字能力的训练。而学生由于过重的作业负担也不会去注意书写的质量,教师批改也只注重字写的对错,对字写得美观、规范与否也是偶尔作出评价,在一些考试中很少有对学生书写的要求,并不涉及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其他学科的教师认为写字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对于学生的书写情况关注得就更少了。

2、写字的育人功能受到弱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加快,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用手书写的机会少了,用电脑、手机打字的机会多了,甚至一些家长认为字会认识就行,将来都是用电脑打字,写字可有可无。我们认为时代的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并不矛盾,方块字是我们的国粹,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掌握的最起码的基本功。民族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永远也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功能;对学生意志的磨练、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坚强品格的培养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4、小孩子对写字兴趣爱好程度相对于其他较为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来说要低得多,一手好字并不能立马见到效果,而要经过长时间艰苦的训练。遥远的成就感消磨了孩子们写好字的积极性。

另外,我与王老师多年在农村教小学语文,据我们观察得知,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书写达标率仅为25%左右,执笔姿势合格率仅为12%左右,坐姿合格率仅为10%左右。

(二)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1)xxxx市某小学的研究课题为《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该课题研究报告指导出在小学写字教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激趣;潜移默化的榜样激趣;恰到好处的言语激趣。

(3)xxxx省xxxx市xx中心小学《写字育人——新课程理念下的写字教学》课题研究报告指出:激发审美情趣,培养爱美情感。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例如,我们教学生写一幅字时,要求学生要注意部首与部首之间的迎让穿插,不光考虑单个字好看,还要考虑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和联系,这样才能把一幅字写得工整、美观漂亮,写出一幅好字。长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大文豪郭沫若说:“临帖写字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精力,草草了事,独断专横等坏毛病可以从练习写字中逐渐消除。”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忠义光明”、柳公权的“笔谏”等经典故事更是道德教育的好范例。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具民族性。因为,世界上那么多种语言文字,只有汉字成为一门艺术,显示出中国汉字具有其独特性和优越性。通过写字教学,让学生学习了解中国汉字及“文房四宝”的诞生、发展和演变,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汉字是中华民族经过无数代人创造、不断丰富发展而成的,凝聚无数代人智慧,孕育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经过许多人的努力而成为一门特殊的艺术。

写字教学要涉及到临帖、创作,使得学生必须亲自动手才能完成,要思考如何运笔、谋篇、布局等,整个活动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书法线条中有些笔画十分具象,比如捺像刀,撇像兰叶,许多汉字字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写字教学中涉及到“创作”,“创作”就是用自己已学得的知识和技能加上自己的智慧和才智进行创造。当学生仿贴到一个阶段后,可以要求他们标新立异,开拓创新。

写字教学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活动,它包涵着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气韵美、意境美等美学因素和美学原理。

写字练习算得上是一种轻体力的劳动,从手到肩,几乎周身都得到锻炼。学生在练习写字的过程中,要求凝神静气,力送笔端,万毫齐力,气脉流畅,专心致志,排出杂念。这与中国气功不谋而合,练习过程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率,促进血液循环,忘却烦恼,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二、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阶段目标”和“评价建议”里特别强调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低年级写字的要求是:“

一、二年级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让我们感受到《课标》对写字教学的重视。

2、郭沫若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

3、崔峦老师在人教版实验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做总结性讲话时指出:“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我们要让孩子静下心来,好好地写字,我们的老师也要写好字。现在,我国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不能丢掉这一传统。评估语文课的质量,不要忽视这一点。

4、汉字是书面传递信息的媒体,蕴含着丰厚的审美价值,传承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它与中国话同为中华民族的根。写字具有育德、固知、启智、养心、修性、健体、审美等功能,它是中小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5、柳斌同志特别指出:“中国人从小就要注意写好规范字。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关于培养学生写字兴趣的研究。

(2)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研究。

(3)指导正确、美观的写字方法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标

为达到以上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落实写字教学的目标。全面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写字教学的要求。紧紧抓住3个要点:一是写字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不只是少数有兴趣爱好的书法特长生。二是写好汉字的标准是写对、写好、写美、写快,不是应试教育的写对、考试不丢分即可。

(2)落实写字教学的内容。教育部下发的[xxxx]4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写字的基本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会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本课题按照教育部文件和新课标的要求,,重点搞好低年级学生的实用写字训练。遵循新课标“少写、写好”的要求,精选写字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在减轻练字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提高写字水平。避免求量不求质、求速不求好。

(3)创新写字教学的方法。

(4)创新写字教学的途径。一是搞好写字课的基础训练,使学生掌握写字方法,打好写字基础。按着省教育厅的要求,小学每周一节写字课。运用简便速效的写字技术指导学生认识和写好课文中的生字,搞好多种形式的书写训练。

(5)进行有效的写字教学的评价。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榜样学习法

3、名师指导法

4、经验总结法

5、展览评比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xxxx年2月)

(二)实施阶段 (xxxx年3月至xxxx年5月)

(三)评价与总结阶段 (xxxx年6月)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和成果

(一)学生方面:

1、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对书写规范美观的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觉改掉了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学会了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与顿笔的方法,懂得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恰当的书写位置,学会了观察和安排每个汉字各个部分之间的穿插争让的关系;

(二)教师方面:

1、经过多次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摸索,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写字教学有了深入的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讨论与思考

虽然我们围绕小课题的研究目标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获得和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1、写字课的课内课外写字水平有明显出入

2、有的学生的写字姿势很难改正

3、有的学生横不平竖难直

六、确保课题研究成果不断巩固完善的重要措施

在进行完本期的小课题研究之后,我们不能松懈不能放手,我们要想办法保持和巩固师生们经过辛苦努力提高上来的写字水平,并进一步针对本课题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

1.继续重视写字课的教学质量,长期关注和纠正学生的“双姿”,不断强化让学生形成长久不变的良好的书写习惯;

2.完善规范评价体系。建立系统的写字教学、写字水平评价机制,在期末考试中,增设书写分即卷面分,用于评价学生整体卷面书写情况。如除全卷的书写分外,在作文分值中另外标明书写占几分,以更充分地引起师生的重视。

第16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教育本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作业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1

一、简答题:

1、简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含义?

答: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教化学生为本,在当前它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涵盖了思想性(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性(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审美性(对自然美和道德美的欣赏)、发展性(发展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能力)、创造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

2、语文教材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语文教材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3、我们应当如何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答: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的语文学习空间;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4、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包括哪些内容?

答:拼音教学策略包括: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通过编儿童故事的方式学习拼音,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等。

5、你如何理解语感的内涵?请简要作答。

答: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包括形象感、意蕴感、情味感和节奏感。

二、论述题

1、联系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体会,谈谈你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理解。

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在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每个时期都有反映时代特征的基本理念:六十年代 ----加强双基;

七、八十年代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九十年代 ----素质教育;新世纪 -----语文综合素养。;20世纪60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20世纪

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90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既然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语文教育就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它是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哪些新理念?你如何理解这些理念的内涵?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 1

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课程标准概括了语文课程的三大特点: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一本好书影响人的一生。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①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造性地教,学生应创造性地学。③提倡平等交流,教学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鼓励伙伴合作学习。(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教育资源取之不尽,教育环境得天独厚。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3、具体论述识字教学的策略。

答:识字策略包括: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简化字形记忆的心理过程,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等。

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的策略指识字教学要在注意音、形、义紧密结合的前提下,根据生字的特点和儿童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进行教学。 简化字形记忆心理过程的策略指根据汉字本身的字形规律开展识字教学,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识字负担,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指根据汉字音、形、义三者统一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积极活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提高认识生字效率。 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的策略指针对汉字往往一词多义的特点,在字义教学中,对字义应以讲清课文中的意思为主,对于学生常用到的、易理解的其他意思可以讲;少用到的、不易理解的一般不讲。同时,关于生字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组词法,不是所有生字都一定要去组词,如果构词率不高或者学生不常用的字就不必组词,否则将会浪费教学时间。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这一策略要求学生掌握三套识字工具:即汉语拼音,了解汉字笔画、笔顺等知识,查字典。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三套工具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发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提高识字速度。

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的策略重在提高儿童学习识字的兴趣,要注意不要片面地运用游戏识字,要落实到教学上来,不要将之流为表面形式。

4、结合你的教学经验,举例论述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答:语文课程标准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前提下,主张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

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对文本的钻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查找相关资料、收集信息等途径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探究:“赤壁之战东吴大败曹军,谁该记头功?”初步阅读后,学生一致认为该归黄盖。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黄盖的功劳来,记在作业本上,然后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发现黄盖的功能都与周瑜有关,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周瑜的功劳,经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习一致的看法是赤壁之战周瑜、黄盖都立了大功。

三、分析题:

问题1

答:

问题2

答:关于阅读教学,新课程特别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所表达的主观感受,体验作者所流露的内心情感,理解和转化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个人见解和智慧,最终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理念的变化促使教学策略也发生着变化。教材中总结了以下几种策略:注重人文熏陶,加强语言实践(多读、感悟、积累、运用),倡导自主学习,建设开放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通过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所以特别要发扬语文的人文性。

加强语言实践的策略精髓在于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具体说来就是多读;感悟、积累和运用。

倡导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阅读教学同样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阅读教学的开放,主要做法是“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具体说来有这些做法:努力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善于利用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2

作文训练计划:

2004年秋学期六年级作文授课计划

一、本学年的总体要求及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够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句、叹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作文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课文,共安排了7课,各课的训练内容及要求如下:

1、写一则报道新闻的板报稿。

2、根据采访材料,写一篇记叙文。

3、写一篇介绍苹果的习作。

4、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

5、写一篇以《菊花》为题的习作。

6、改写《妈妈又回到了身边》。

7、写一篇记事的习作。

每课习作教材,均对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等作了分析与措施,从而让学生获得了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有的习作课文还安排了多种形式。

三、班级作文教学情况分析

(包括教师教学情况,学生作文水平、作文态度、兴趣、习惯等)

通过作文情况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作文态度不够端正,有些学生不是敷衍了事,就是乱写一气,错别字连篇,记叙文中心不突出,趋向于记流水帐,学生怕写作文,怕思考,也苦于无材料。平时摘录的优美句段不能很好的加以利用。

其次,学生作文两极分化严重,好学生态度端正,能自觉收集积累材料,而基础差的学生连基本的记叙文也没掌握,表达很不完整。

总之,学生的作文兴趣及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四、具体措施:

(包括作文教学、读写结合、课外阅读辅导、作文辅助训练、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

1、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训练,多给他们听、说的机会,如复述故事、演讲、讲故事等。

2、落实一些背诵任务,做到目标明确,并及时检查效果。

3、充实学生课余生活,新闻记者一些课外书,并做好摘记工作,丰富语汇适时做好交流。

4、抓好作文、日记训练,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小组评价及修改建议:(略)

参加讨论人员:

XXX、XXX、XXX、…………

小组评价执笔人:XXX

2005年11月30日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3

一、简答题:

1、简述在小学阶段学生语言交际功能及思维活动的发展各呈现什么年龄特征? 答: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是由各年龄段的主导活动所决定,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主要从事读、写、算入门活动和游戏活动,主要发展初步地概括、传递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中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发展比较系统地概括、传递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高年级学生主要从事人际交往活动,发展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

2、如何理解口语交际的含义?

答: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及非语言(如身势、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它体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认知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融合。

3、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依据是什么?

答:言语功能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应当成为我们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根本依据,或者将其称之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也应当成为我们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重要的依据,或者将其称之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辅线。

4、怎样才能成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

答:(1)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2)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3)设计挑战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

(4)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5、语文课程评价具有哪些功能?

答: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衡量学生语文水准,评定语文教学效果;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语文教学工作。

二、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这一作文教学策略的理解和应用。

答: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不了解作文的社会作用,对作文不感兴趣是作文教学质量长期不能提高的关键,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首要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

一、激发社会动机: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从课本或教学参考书上找些现成的题目让学生写人、记事和写物,并不说明作文的实际效果,结果学生只能为分数而写作,这样做,他们的需要的层次是低的,而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作文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的需要。

二、遵循“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规律,科学的训练过程应该是教师通过生动的谈话或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认识、交往或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表达需要,然后因势利导地和学生一起确立作文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情趣地进行写作。

2、举例论述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区别?

答:口语交际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活动。

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

①关注的重点不同。听说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即训练学生正确地发音,正确地选择词语,说出语法正确的完整的话来。口语交际教学更为关注学生语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即训练学生根据对象和情境,抓住话语主旨,推断他人的立场、观点和意图,恰当使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采用多效策略,解决交际中出现的问题,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②教学活动开展的凭借不同。听说教学借助非交际的活动开展教学,而口语交际则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

从以上对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区别的分析,我们应该理解:无论是从活动性质、动机、目的,还是从活动内容与形式的不同侧重、教师的作用、教材的作用来看,借助非交际活动进行教学的听说教学与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的口语交际教学都有着鲜明的差异,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和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由着重要的意义。

3、你如何认识综合性学习的意义?请结合教学实际具体论述。

答:

一、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实践活动。以体验学习和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因此,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两翼”,两者相辅相成,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综合性学习有别于“大一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如在教学《传说》,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家乡美丽的传说,对家乡产生不同程度的自豪感,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交谈、了解了更多的家乡传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三、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既要充分地发挥好指导作用,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虚心向小学生学习,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4、根据你的实践经验,应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评价策略?

答:

三、分析题:

评论:所谓“主题性”的综合性学习,就是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现实生活的需要选择一定的主题,在不同学段根据学生的情感、认知、语言发展规律、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旨在发展学生多元智能、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该活动方案中,能根据《这就是我》这一主题确定适当的活动目标,明确该活动要达到的要求。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选择三项内容: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爱好、竞选干部及各门学科课代表、小记者面试等各种方式展示学生的风采。

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爱好,展示自己的特点。活动准备计划比较完整、全面。

活动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活动。交流时分成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表达的机会。选举组中最具特色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我认为在准备在“小记者”的环节中,可以以表格的方式提出问题,让每位学生填写,这样更加让大家清楚每个学生的特点。

第17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考生运用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进行教学与研究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这门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研究成果,着重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等的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揭示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从理论的高度作出科学的解释。

本书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针,注重反映和吸收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成果,紧密结合我国大多数地区小学教育的实际。力求科学性、新颖性和可读性。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书的学习,使考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动态和趋势,能独立地从事小学语文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同时,强化小学语文教师的科研意识,培养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教学论等许多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主要任务及内容;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方法;理解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主要任务。(识记层次)

2、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应用层次,重点)

3、结合实际分析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作用。(理解层次,次重点)

第一章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准确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认真把握并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识记层次)

2、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识记层次)

3、语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识记层次,次重点)

4、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应用层次,重点)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中国小学语文课程演变的历史以及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线索,明确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分析新课程标准熟悉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等内容,把握新课程背景下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了解“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三套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内容框架和编排特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何异同?(理解层次,次重点)

2、自从新中国成立到新世纪初,我国先后颁布过哪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识记层次)

3、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理解层次,重点)

4、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四个特点)。(识记层次)

5、谈谈你对语文课程目标十条总目标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

6、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原则。(一般了解层次)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把握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内容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学会编写小学语文教学教案、学会说课,并尝试进行小学语文的模拟教学及教后的反思和调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教学设计的含义。(识记层次)

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三大环节。(识记层次)

3、小学语文教师备课时应遵循的基本理念。(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4、说课的含义、类型、内容。(识记层次,次重点)

5、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含义。(识记层次)

6、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理解层次,重点)

7、拟写一份小学语文教学说课稿。(应用层次)

8、编写一份小学语文教学教案,并尝试进行模拟教学及教后的反思和调整。(应用层次)

第四章

识字写字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目标和识字写字能力培养的一般途径,掌握识字教学的规律和写字教学的基本方法;了解识字教学的两大流派和近年来一些可资借鉴的改革实验的主要做法及其主要特点;认识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辅助工具作用,掌握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明确识字教学、写字教学的意义。(理解层次)

2、明确识字教学、写字教学的目标。(理解层次)

3、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识记层次)

4、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5、简述识字教学两大流派各自的特点。(理解层次,次重点)

6、举例说说三种以上识字教学改革实验的做法和特点。(理解层次,次重点)

7、简述识字教学的一般规律。(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8、写字教学的基本方法。(应用层次)

9、以一年级课文《小小的船》为例,确定识字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应用层次)

第五章

口语交际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口语交际教学产生的历史与现实背景,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地位和作用,明确其目标和任务;掌握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自觉运用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规律;认识口语交际能力的系统构成,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走向,学习运用其教学策略;研究口语交际教学课堂设计,借鉴范例,举一反三,形成并逐步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谈谈你对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口语交际”的理念的理解。

(理解层次,次重点)

2、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地位和作用。(理解层次)

3、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类型。(识记层次)

4、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规律。选择其中一条规律,结合口语交际的实际进行阐述。(理解层次,重点)

5、简述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理解层次)

6、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走向。(理解层次,次重点)

7、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8、根据口语交际课堂设计的思路,从生活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话题,设计一堂口语交际课的教案。

(应用层次)

第六章

阅读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小学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了解阅读教学的过程;掌握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了解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探究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掌握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明确小学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理解层次)

2、了解整个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过程。(理解层次)

3、了解一篇课文教学的过程。(识记层次)

4、课文教学常用的程序变式。(识记层次)

5、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理解层次,重点)

6、阅读能力由哪些因素构成?(识记层次)

7、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层次)

8、阅读教学的常用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9、从小学语文课本中任选一篇课文,根据阅读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并试教,在此基础上反思从设计到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应用层次)

第七章

习作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小学习作教学的意义、目标和任务;了解小学生习作的过程及其特点;理解小学习作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环节;掌握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构成和培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习作教学的目标。(识记层次)

2、小学生习作过程的双重转化对小学习作教学的两点重要启示。(识记层次)

3、小学生习作过程的心理特点。(理解层次)

4、论述小学习作教学的一般规律。(理解层次,次重点)

5、结合实际分析小学习作教学的基本环节。(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6、简述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构成。(理解层次,重点)

7、简述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方法。(应用层次,次重点)

第八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理解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内涵以及各阶段的目标;掌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要求以及活动指导的有关策略;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结合时代发展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试述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

2、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规定。(理解层次)

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要求。(理解层次,重点)

4、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设计一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写出反思和总结。

(应用层次,次重点)

5、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策略。(理解应用层次)

6、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指导的策略。(理解应用层次)

7、能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案例,从主题、目标、要求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应用层次)

第九章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意义、功能和特点;理解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掌握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课程评价经历的几个时期。(识记层次)

2、谈谈你对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功能的认识。(识记层次)

3、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识记理解层次,次重点)

4、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理解层次,次重点)

5、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观。(理解层次,次重点)

6、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第十章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掌握其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理论的发展,理解认知建构主义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的要义;理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并能用来指导应用实践;掌握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学会将这些形式灵活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识记层次)

2、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识记层次)

3、掌握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并能将这些形式灵活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应用层次,重点)

4、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原则。(识记理解层次)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正在各个学科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你如何理解“整合”这一概念?

(理解层次,次重点)

第十一章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道德的意义,掌握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道德的具体内涵;识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掌握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特征;理解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专业人员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交往、课程建构中的角色定位;比较高校为本、学校为本、专业发展学校等几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实现模式;阅读一篇(部)小学语文教育名家的代表论著,了解他们的专业成长历程,理解他们的主要学术观点,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独到的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谈谈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专业人员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交往、课程建构中的的角色定位。

(识记理解层次)

2、论述一个优秀或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素质?并说说小学语文教师的各种专业素质对教学的意义。

(理解层次,重点)

3、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

(理解层次,重点)

4、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其对自我专业发展所关注的重点与所达到的水平两方面,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并说出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理解层次,次重点)

5、试评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种不同的实现模式。

(理解层次)

6、识记几个重要概念:

(识记层次) ①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具体内涵(四个方面的结构内容) ②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具体内涵(四个方面的能力)

③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道德的具体内涵(专业道德构成的三方面的核心内容) ④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含义

7、阅读一篇(部)小学语文教育名家的代表论著,了解他们的专业成长历程,理解他们的主要学术观点,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独到的评价。

(理解应用层次)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使用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王守恒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二、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列入本考纲考核知识点的,作为考核范围。

三、关于考试大纲中能力层次的说明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其具体含义为: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 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高层次的要求。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本大纲所列的考试知识点均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覆盖到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本课程采用书面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分值比例大致为:“识记”为10%、“理解”为30%、“应用”为60%。

本课程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应当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同一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的试题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切勿将二者混淆。

本课程考试题型举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教学案例分析题、综合运用题等。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填空题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从动态角度分析由三大环节构成,即

。(答案: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与调整)

二、单项选择题

1、课程评价的理念几经变换,评价思想不断更新。“形成性评价”、“目标游离性评价“、“内在评价”等理念是在

时期形成的。(

C

) A、测验和测量时期

B、描述时期 C、判断时期

D、建构时期

三、简答题

简述小学语文说课的基本内容。 回答要点:说教材(说课题、说教材内容、说课程标准、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理论根据。

四、教学案例分析题

请分析《画风》这篇课文在教学目标设置上的特点。 《画风》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开动脑筋画风的,体会他们画风前的疑惑和画风时的高兴心情。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多动脑,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五、综合运用题

1、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设计一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

2、以一年级课文《小小的船》为例,确定识字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

第18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摘要: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方式在改变,生活理念在不断更新。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世间,使其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因此,语文教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讲述: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二、语文教学早读的思考;

三、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思考;思考与建议

目录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1

二、关于早读课的思考———————————————————————1-3

三、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3-7

(一)、语文是一门基础人文学科

(二)、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1.语文学科在让学生学会做人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语文学科最有利于让学生学会求知

3.语文学科最适宜于引导学生学会生活。

4.语文学科对学生学会审美至关重要。

(三)、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阅读教学方面

2.作文教学方面

3.课外活动方面

4.语文测试方面

(四)、中小学语文教育必须改革

第19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作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3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大有进步。不少学生基本上能按习作要求去做,但也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内容不够具体,语言和标点不够规范,词不达意等。这主要是训练不够扎实形成的。在这一学期的作文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加强各方面的训练。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教材共安排了8次习作,以“乐生、实际”为宗旨,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可以进行多元选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习作,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欲。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能留心周围的事物,继续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交流。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做过的表述清楚。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4.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例文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照搬照抄,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 5.以例文为样式,主要是片断练习,根据每次习作的要求,例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

四、教学采取措施:

1.重视对课文范文、写作方法及要点的领会,学习。

2.利用好看图写话,上好看图写话课十分必要,它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认真观察和思维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多看,多思,多想,坚持写日记。

4.通过剪贴小报、图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5.认真上好阅读课,在阅读教学中,重在教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7.多读、多练、多思。提高写作水平。

8、关心差生,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及时指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

五、习作训练安排:

习作

1、看图写一篇习作。

要求:

1.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的写作方法。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点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习作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习作。

4.乐于把自己的习作与他人交流。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标点和词句。 重点:怎样把事例写具体、写清楚。 难点:抓住细节把事情写具体。

习作2、为别人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习作。

要求:

1.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

2.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图画。 重点:抓住人物的特点写。 难点:能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图画。。

习作

3、写写自己的新发现。要求: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能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3.学着大声朗读、修改自己的习作,能发现有明显错误的语句。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体验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重点:通过具体事例把人物写具体。

难点:抓住典型事例,把人物写具体,从而打动别人。

习作4、看图写一段对话。

要求:

1.读懂例文,了解其主要内容。弄懂“反哺”的本义及其引申义。

2.借鉴习作范例,在三幅图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正确运用冒号、引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用对话的形式进行仿写,记叙一个有意义或有趣味的故事。

重点:如何合理地使用提示语和引号、冒号。

难点: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注意正确使用标点和提示语。

习作

5、写一篇黑板报稿。要求:端午节的来历(习俗)

1.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流行地区和民间习俗。

2.能根据内容或需要,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能根据需要组合有关材料,写成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的短文。

重点: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难点:能根据需要组合有关材料,写成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的短文。。

习作

6、写一篇发表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的文章

要求:

1.通过阅读例文,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运用有力的事实和数据,把自己的观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

2.通过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品质。

3.能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有关材料,写成一篇观点清楚、说服力强的短文。 重点:能把自己的观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 难点:能写成一篇观点清楚、说服力强的短文。

习作

7、写一篇日记。

要求:

1.通过阅读例文,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2.读懂例文要求,了解日记的格式、内容以及日记的好处。

3.根据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仿照例文选择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写成日记,并逐步培养写日记的习惯。

重点:学会按照一定顺序细致观察。 难点:能按一定顺序写生活中的事情,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做到真实具体。

习作

8、编一个童话故事。

要求:

1.通过学习例文,激发编写童话的兴趣,初步学习编写童话的方法。

2.能根据自己的认识,选用合适的图画,编一个童话故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叙述清楚。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重点:能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个童话故事。

难点:能把事情的经过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叙述清楚。

教师要久久为功地指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请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好段,注重积累,争取尽快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再上新台阶。

第20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针对案例《送别组诗教学实录》中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效果撰写600字评析文章。

1、多读

阅读教学中最大量的活动应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因为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读中才能实现。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课堂上不仅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质量,注重读思结合。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教师要少分析,少提问,包括关于“怎样读”的谈话也不宜多,而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那种过去在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或”一议到底“的做法都是应该避免的。另一方面,实施新课程也应防止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多,而与文本对话过少;非语文活动过多,语文本身的活动太少的倾向。

2、多悟

古诗教学要让小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发展正处于感性阶段,大多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分析推理。小学阅读教学应当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适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像、联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悟是一种顿悟。学生在阅读中触类旁通,豁然开朗,突发奇想,幡然醒悟,是一种突变和升华,它不是借助反复训练可以实现的。但是,思想的交流碰撞有助于这种突变和升华。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开展师生、生生对话,有助于学生的感悟。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教师把统一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学生运用自己先前的知识去构建自己对新内容的理解。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所以,感悟必然是个性化的,要注重个体的独特感受。

3、积累

古诗 从重理解到重积累,也是古诗阅读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重积累,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进而多读多背,而不需要“讲深讲透”和“问个不休”。有的句段和篇章学生一时一知半解也没有关系,应当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

重积累,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在这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一是扩大阅读面,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1—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复述有助于把课文语言转化成个人语言,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复述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种类,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组织形式多样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二、当前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

(一)评价过程不科学

一次规范的小学语文书面考试过程,应包括决定考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编制双向细目表、编拟试题、组合成卷、试测、施行及评分、分析考试结果、解释分数等这些步骤。但是目前学校组织的单元考试、期终期末考试,或市区统一命题考试,有的由题库组合成卷,较多是临时组织教师或任课教师凭经验主观命题,无双向细目表,对题库中的题目也不经试测、校正就直接施用,对考试结果不作质量分析,一些基本问题如信度、效度等也无法作科学的回答。

(二)评价内容不全面

目前小学语文考试卷结构有二种。一是由三部分组成:基础知识、阅读分析、作文。二是由单项测试和综合测试两部分组成。这二种结构的试卷都无法反映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能体现现代社会对人际交往之高要求,再加上命题作文无法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写作能力,使语文评价的可靠性下降。此外,评价内容中有关学生语文学习态度和兴趣、习惯的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

(三)试卷编制技术不规范

小学语文考试卷中常有干扰学生正确答题的技术性问题,包括语法性、知识性错误,导语不明确,各类题型的编制不符合题型要求。如判断题本身蕴含暗示性词语,选择题的选项形式不一致或少于三项,填充题的语境不完整等。

(四)评分和分数解释缺乏客观性

现行的小学语文评价中,尤其是一些学校自编考题中评分标准有误时有发生。同时,对评价结果即分数的意义的认识也存在偏差。考试分数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量化指标。语文评价从内容来看有不同层次,如有考知识的内容,有测试能力的内容,因此分数是各层次内容的综合代表值。但是每一次评价不可能兼顾每一种知识、每一种能力水平能面面俱到,所以一次评价的分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

目前,对评价结果的认识和应用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认为语文分数绝对地代表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了他们口语交际、读、写技能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也就是把考试分数价值绝对化;二是在将分数绝对化的观念驱使下,语文分数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追求高分无形中成为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三是不顾具体需要、具体条件,任意扩大语文分数的应用范围,造成分数的滥用,产生消极后果;四是评价结果的利用率低。在评定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中,往往容易只看重一次评价的结果,而忽略对以前评价结果的利用。 1.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针对“知识为中心”或“知识能力为中心”,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既要形成知识和能力,又要掌握过程和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复现为中心”,提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强调通过熏陶感染和语文实践,提高学生感悟、体验、积累、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教师为中心”,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课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倡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课程资源由“窄”变“宽”,由“死”变“活”。

2.如何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 语文课程具有发展功能,包括培养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2分)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的特点即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

3.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语文的实践性特点。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

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知识。 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重视个性差异,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如何理解语文课程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关系?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是这个基本特点的内涵之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

4.如何理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理念? 这一理念基于现代阅读学中的对话理论。对话理论认为阅读过程中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将“对话理论”延伸到语文教学之中,主要意义在于强调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教学应该成为师生思想感情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5.语文教材有哪些功能

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6.如何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好母语学习的课程资源?

(1)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

(2)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语文能力,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4)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将富于生命活力的环境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 (5)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57.为什么应该重视写字教学?

(1)写字教学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写字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

(3)写字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写字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 (5)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

8.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简化识字教学要求的目的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教学要求由以往的“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意思、能在读写中运用,这种调整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认字,降低难度的精神。这样可以加快学生识字进程,既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给教师们创造了灵活的教学空间。

9.我国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识字教学策略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识字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六种: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简化字形记忆的心理过程;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寓识字于游戏之中。

10.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有效阅读? 读者要知道这些书面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读者要熟悉语言组合的规则;读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读者具有一定的认知策略。

11.阅读教学中运用“注重人文熏陶”的教学策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熏陶是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有个性的体验和感悟,同时也要清楚地意识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社会所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其中。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使学生在接触文本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人格的提升。

(4)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要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5)让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决不能游离于语文之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重点是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预测和体验)、阅读欣赏和阅读评价这四种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策略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所表达的主观感受,体验作者所流露的内心情感,理解和转化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个人见解和智慧,最终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而要使学生有感悟有体验,教师自己必先有对文本充分的感悟与体验。要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顺利进行,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熏陶,加强语言实践(多读、感悟、积累、运用),倡导自主学习,建设开放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要掌握基本型(综合型)模式:创设情境,自读自悟;读读议议,披文入情;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积累运用。同时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基本型模式的各种“变式”。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包括形象感、意蕴感、情味感和节奏感。语感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组合,其中主要是想象和联想,还有情感和思维的参与。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必须让儿童积累生活经验,并在阅读时多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确切把握词义的基础上揣摩比较;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在朗读时激起鲜明的内心视象和情感体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也要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并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的对话理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具有个性特点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把阅读教学看成对话的过程,是对传统阅读教学观念的冲击和重构。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学生分别与文本的对话,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在四种对话形态中,教师都得转变观念和方法,才能有所作为。具体地说,第一,教师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受文本;第二,要引领学生与文本直接、深入地对话;第三,要实现教师和学生关于文本的平等对话;第四,要推动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互动对话。

12.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面临哪些具体任务? 转变教育思想,正确地确定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根据马克思主义个性心理学原理和系统论的方法,科学确定小学作文训练的序列;根据现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合理地制定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根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序列及策略,运用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大胆改革传统小学作文教材体系,科学地制订小学低、中、高年级的教学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形式以及训练方法。

2.为什么说创造型的想象作文是低年级儿童的最佳作文训练形式。

首先,从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来看,是具有具体形象性和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儿童此时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关系来进行,并不主要依靠对事物的内化本质或关系的理解,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他们开展形象思维活动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想象,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 其次,从低年级学生学写作文的特殊心理规律来看,产生文章思想内容能力的心理机制是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活动,包括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确定表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积极地变换表象的结构。因此,发展低年级儿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的最佳的作文训练形式是创造型的想象作文。

3.中年级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作文形式来进行思维能力训练?为什么?

在中年级应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发展儿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

(1)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趋向平衡。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是他们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中年级,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都有较大的增长。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思维符合此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2)对中年级学生进行观察作文训练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需要。首先,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儿童“虚构”,而且要教会他们表达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当儿童已经初步具备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和安排表象结构的心理机制,其观察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必须根据作文教学的性质、任务,教会他们通过观察去准确地摄取周围世界各种真实的形象,并用文字把由这些形象产生的表象和真实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其次,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用文字概括和交流周围世界比较复杂的信息,即掌握“构段”的基本思路。学生通过写观察作文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构段”的基本功。因为语言的条理性是观察的周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的具体体现,边观察边思考,有助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小学高年级应该主要学写各种实用作文的依据是什么? 小学高年级(

五、六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是:抽象概念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这为他们进行各种实用作文的训练提供了充分的思维能力保证。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此时期人际联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也迅速增强。为了发展他们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必须教会他们写各种实用作文,包括写简单的记叙文、各种常见应用文和读书笔记,初步学习运用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阅读作文训练体系包括哪些类型?

(1)摘录精彩的句段。这类训练主要是为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它是必备的作文的前奏。

(2)根据原文编写故事。这类训练通过让学生联想,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3)写出文章提要。让学生掌握作者写作思路,从中学习表达方法,并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4)写心得体会。即把阅读后的收获感想写下来,这是阅读作文的重要训练形式。

5.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开发创造潜能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包括创造性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创造意识和逐步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如主动、好奇、自信心、独立性、变通性、独创性等)。

首先,培育创造力的要求应贯穿在作文教学序列之中。比如低年级作文教学着重发展学生初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中年级作文教学着重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高年级作文教学则着重发展学生个别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思维能力。 第二,培育创造力的要求应贯穿在作文教学过程之中,和命题、取材、指导、评价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包括: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自由命题,半命题,假想性命题,过渡性命题,作文指导要求开阔学生思路,让学生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写作中选材求异、体裁求异、立意求异、结构求异、遣词造句求异。作文评改要求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自我修改或互改。.概略总结建国以后特别是1978年来我国对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的各种探索的主要特点。 注意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例如先放后收的训练和读写结合的训练);注意吸收现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将发展语言同发展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例如作文分步训练和作文素描训练);开始运用系统方法分析问题,既博采众长,又创造自己的特色,并且注意把训练计划细目化,实现训练项目的可操作化。构建科学的作文教学序列要构建科学的作文教学序列,必须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着眼点,以分析学生的活动为着眼点,以学生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为主线,综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提高、思维能力发展和思想内容积蓄的年龄特征。语文教学研究设计包括基本环节语文教学研究设计包括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文献检索、确立研究假设、拟订行动方案、撰写研究计划等五个基本环节。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在实际研究中,常常存在多法并用的现象。语文教学调查研究的问卷设计提好问题,即:对课题进行分析,提出理论假设;将假设中概念具体化,分析概念中包含的变量;确定衡量变量的指标;根据指标编制问题。确定问题的形式采用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半封闭式。后者包括是否式、选择式、排序式、划记式、表格式和后续式。 考虑问题的提出符合合理、科学、艺术的标准,并安排好问题的顺序。语文课堂观察记录的方法常用的记录方法有编码体系、记号体系、等级量表、描述体系、图式记录和工艺学记录等。

6.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首先,根据卡纳尔和斯温对语言能力的定义,语言能力即是语言获得能力,包括语音获得、语义获得和语法获得,是通过学习,实现语言系统的内化过程,其结果表现为能发出一定意义的音,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能说出结构正确的句子。而言语交际能力不是指语言获得,不是指识字能力、解词能力、造句能力以及通过发音,能说出一个词的意思和说出结构完整的句子,而是指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其次,语言能力只包含主体与语言两个因素,言语交际能力则包括主体、客体及语言三个因素。这里的主体指的是言语的活动者,包括言语活动的发出者和言语活动的接受者,客体指的是言语的内容。语言能力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语言关系在主体身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而言语交际能力则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语言关系,主体与客体关系在主体身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言语交际能力内在地包含了语言能力。

7.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及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它体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认知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融合。

78.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有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助于书面交际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结合实际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教学策略。

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教材设计、动机激发、情境创设和教学途径几方面。

口语交际的教材结构采用课本和辅助教材相结合的“双线式设计”,并且注意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两类知识并重。

动机激发通过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情境创设指提供真实的言语交际环境,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促使言语主体形成言语积淀。要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就需要将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口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 教学途径包括独立口语交际课教学、其他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作文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等。

8.国外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主要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关注口语交际的社会性内涵,重视学生口语交际策略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重视媒体运用及学习的综合性;在教学评价上,重视过程评价。 9.为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 打破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沟通课内外联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整体优化;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综合性学习涉及面广,吸纳的信息量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高,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10.近年来我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有哪些主要形态? 开发教材内容,组织综合性学习;进行学科整合,组织综合性学习;选择合适的主题,组织综合性学习;结合社团活动,组织综合性学习。

11.当前小学语文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最大限度避免将分数功能绝对化,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充分利用语文评价的反馈信息,调节语文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新的语文课程评价观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新的语文课程评价观的价值取向是突显了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认为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内涵和意义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

13.如何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怎样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认为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内涵和意义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这是新的语文课程评价观所凸显的价值取向。 要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首先应坚持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且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从评价内容和评价领域突出语文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第三,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和灵活性。第四,关注评价主体,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提倡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14.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其主要作用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是否有进步、有无学习的困难。诊断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内容或知能上的障碍作进一步诊断,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形成性评价则侧重所教过的内容,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所获信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调适措施。形成性评价可以迅速找出简单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严重的困难则留待诊断性评价的分析与处理。

15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重点是什么?应从哪几方面来进行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参与提出目标学生自己制定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学生积极参与与他人的合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并参与教学评价过程。

29782语文教学研究试卷答案
《29782语文教学研究试卷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