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学校工作总结

上海中学学校工作总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11 07:59:44 来源:学校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篇1:学校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稿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山东建筑大学校长 王崇杰

近年来,党和国家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把教育和人才问题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为我们推进人才工作、实行人才强校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时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高等教育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高校的发展,其中的关键和核心就是人才,谁拥有了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谁就能在未来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我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2005年以来,学校党委先后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补充说明》和《山东建筑大学校内津贴改革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我校人才队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做到“引进优秀的人,用好现有的人,留住关键的人,培养青年人”。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用科学的制度稳定人,用真诚的感情留住人,用和谐的环境凝聚人,用一流的事业鼓舞人,真正做到尊重人才、以人为本,切实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现在我分三个部分向考核组汇报我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

一、我校人才队伍现状及取得的主要成绩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校人才队伍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校共有教职工2045人,其中教师1312人,专业技术人员1401人,管理人员358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务教师593人,比例为45.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988人,比例为75.3%。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高级职称人员617人,比例为4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994人,比例为70.9%。管理干部队伍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为17.5%,干部队伍的平均年龄为44岁,各年龄段分布相对均衡,队伍结构比较稳定。其中2010年引进培养博士37人,硕士36人。目前我校已经基本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规模适当,素质优良,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队伍。

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引进和造就了一批高层次拔尖人才。学校现有双聘院士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

一、二层次入选者4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海外“泰山学者”特聘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全国优秀教师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级教学名师6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2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7人。特别是在2010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增1名双聘院士,与2名双聘院士成功续约,新增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

一、二层次入选者2人、海外“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 人,1人获山东省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学校支持高层次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完善科研奖励政策,加强课题申报的辅导培训和组织指导,充分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特别是中青年学术骨干的科研积极性。“十一五”以来,学校累计承担“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5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2亿多元。其中,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10项,国家重大水专项子课题5项,山东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1项。信电学院鲁守银教授获得国家“863”计划“中医按摩机器人样机与应用研究”项目立项,机电学院宋现春教授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速重载精密滚珠丝杠及直线导轨的研制与产业化”课题研究工作,实现了我校在承担国家“86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领域零的突破。国家自然、社科基金作为基础研究的重要标志,学校高度重视,制定指标分解、定量考核的激励机制,立项数量呈逐年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量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20项。艺术学院徐振杰博士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标志着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科研水平的显著提升。总的来看,我校科研立项的学科门类覆盖面、教师参与度不断扩大,一批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术骨干,为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做法

(一)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学校党委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发挥学校党委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研究制定了学校人才队伍“十二五”发展规划,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党委委员任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整合协调各部门工作力量,研究解决学校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学校党委、行政主要领导经常听取人才工作汇报。组织部、人事处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认真落实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各有关部门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开展好人才工作。同时将人才工作指标纳入二级学院(部)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其中,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突出体现“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充分调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积极性,推动人才工作切实做到抓有方向、干有重点、评有标准、用有依据。

(二)做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快人才强校的战略布局

一是第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加快人才强校的战略布局。2010年学校召开的第二次党代会,将人才强校战略作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一个有力抓手,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建设工程”,着力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努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勇于创新、潜心育人的师资队伍。二是编制《山东建筑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全面实施博士化工程,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措施,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等政策和重点人才工程。为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学校将规划涉及的重点任务进行分解,并明确5年内每年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同时明确牵头和配合部门,使规划落实有目标、有责任、有时限。三是推进学校人才规划体系建设。要求各二级学院(部)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结合本院(部)实际需求,编制相应人才规划。目前各学院(部)已基本编制完成。四是举办推进人才强校建设专题调研。2010年,围绕推进人才强校建设主题,分别由校领导带队,通过赴西安、哈尔滨、吉林、南京等地著名高校考察,邀请上级领导和专家学者专题辅导等方式,使全校上下进一步明确了思路、找准了定位、掌握了方法。

(三)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1、完善人才引进措施,形成配套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山东建筑大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补充规定》及其修订意见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重点和支持政策,确定各学院(部)引才任务和目标,动员全校力量,在观念、政策、措施、服务、环境和载体等方面大力推进。

2、加大人才引进投入,提供充分资金保障。2010年,设立万元的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的待遇补贴、住房安置、科研启动等。其中:泰山学者工程配套经费 万元, 万元。。。。。。,另外,争取到的其他方面人才工作经费 。。。。。。。

3、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确保人才引进取得实效。一是扩大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网络扩大宣传,2010年我校还在中国高等教育招聘网刊登招聘信息,向海内外宣传招聘政策和所需人才。二是赴招聘会集中招聘。2010年积极参加山东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洽谈会、组团去北京、西安等地参加专场招聘会引人纳才。三是积极开展以才引才活动。发挥双聘院士、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和海外特聘专家接触高层次人才多、联系广泛的优势,为我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牵线搭桥、当好纽带。

(四)坚持整体推进,围绕重点人才,打造科研攻关团队

1、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打造“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工作团队。

学校结合泰山学者岗位和海外特聘专家建设,立足于推动地方重点行业的发展、重大项目的攻关和关键技术难题的破解,立足于吸引、聚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高层次人才来校创业,立足于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通过整合工作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人才目标责任制,形成了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的作用,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实施拔尖人才工程,打造“首席岗”、“重点岗”工作团队。学校为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设立了首席岗、重点岗教授岗位,以首席岗教授为主组建团队、重点岗教授组建或参与团队;通过此举,共有285人参加了团队,为我校下一步团队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首席岗、重点岗人篇2:xx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xx单位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为掌握xx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情况和经验,系统分析人才工作现状和趋势,客观总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改进人才队伍建设各项工作,根据某上上级单位钻探工程有限某上级单位文件要求,xx单位对本单位人才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一、xx单位人才队伍现状

xx单位现有员工71人,其中:正式员工54人,外雇职工17人。从年龄结构上看,单位员工平均年龄为30岁,其中30岁以下的员工为46人,30-50岁共22人,大于50岁的员工有3人。青年员工占比为64.8%。从政治面貌上看,单位有中共党员28人,占单位正式员工总数的51.9%,其中正式党员26人,预备党员2人;有共青团员21人,占正式员工的38.9%;无党派人士5人,占正式员工的9.2%。从性别看,女性职工为6人,占正式职工的11%,占单位员工总数的8.45%。

(一)、正式员工

xx单位正式员工54人,其中管理人员13人,包括领导职务4人,办公室人员6人,车间管理人员2人,hse专职监督1人。专业技术人员41人。学历情况如图1。

图1 xx单位人才学历情况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3%。具有高级职称的有3人,中级职称11人,助理级职称33人,技术员级2人,技师1人,实习4人。

(二)、外雇职工

外雇职工17人,具有高中文化学历4人,初中学历11人,中专学历2人。

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主要做法及取得成绩

近年来,xx单位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突出新形势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主导地位,坚持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两支队伍”一起抓,使单位人才队伍的规模、素质和结构逐步适应了发展要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清形势,切实把人才工作摆到突出位置

1、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单位领导班子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以单位经理为组长,副经理、各项目负责人和劳资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在多年的人才工作中,小组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小组还根据领导班子的变动,进行及时调整。目前xx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如图2。

图2 xx单位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

二是定期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全年工作,制定人才培养和队伍发展计划,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分层次开展工作。

2、摆正位置,理清人才工作总体思路

为强化各种保证措施,分别制定了单位人才的培训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等。认真抓好某上级单位有关精神的落实,分层次、分类别建立单位“人才库”,从宏观到微观,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位置。

(二)突出重点,分层次抓好“两支队伍”的人才建设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强化人才重要性意识,做好干部管理人才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是深入开展“员工创造工程”等活动,树立典型,学习先进人物的动人事迹,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多种方式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三是深入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认真建设“职工之家”,以诚挚的态度和良好的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为职工造一个温暖和谐之家。

(三)精心规划,为各层次人才铺设快速进步的个性化道路

一是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工作,着力帮助员工打造符合自身实际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二是科学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分时期分层次对不同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引导人才快速进步。三是创新机制,科学布局,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晋升环境。

三、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单位从成立到现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人力资源结构、人员的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人才储备不足。xx单位自成立以来,由于不够重视人才流动,优秀人才难以进入管理层或更适合自己发挥专长的岗位,难以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用人理念,加上xx工作环境恶劣,关爱员工的力度不足,致使新老员工失落感也在缓慢增强。 二是复合型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显慢。人才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少,技术强的口语能力有限,口语不错的技术经验不足,较难输送到国外市场;专业技术人才适应性差,成长缓慢,后继乏力;专业技术人员缺少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动力,创新的主动性不强。

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下步工作思路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xx单位各项事业建设水平的需要,是打造xx某行业国际优质服务品牌的当务之急。当前我们必须认清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找准位置,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人才开发建设工作。

(一)、组织领导上实现强化

一是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单位要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提上重要日程,努力形成某上级单位统一领导,单位领导牵头总抓,有关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二是搞好培训,强化自身建设。加强对现代人才理论的学习和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

(二)、在人才队伍建设措施上寻求突破

一是在重视人才程度上实现突破。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才已成为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单位重点工作,努力实现人才队伍建设上的重大突破。二是在育才措施上实现突破。坚持分类篇3:《2011年度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东建党字[2011]78号

城东区建设局

2011年度人才队伍建设总结

为提高我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我局人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按照区委的要求,我局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局现有各类人才,包括中层领导人才、公务员、专业技术人才等门类,人才队伍逐渐扩大,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1、中层以上领导人才3人,大专以上学历达占100%,其中取得本科学历的50%。

2、公务员及参照公务人员6人,大专以上学历达占100%,其中取得本科学历的40%。

3、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其中担任科室领导职务的5人,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41%。中级职称1人,占8%;初级职称11人,占92%。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67%,达到本科学历的33%。

二、主要工作做法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经济这个中心,突出新形势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主导地位,坚持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两支队伍”一起抓,使我局人才队伍的规模、素质和结构逐步适应了我局发展的要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清形式,切实把人才工作摆到突出位置

1、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局党委班子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以局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在多年的人才工作中,小组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小组还根据领导班子的变动,进行及时调整。二是定期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全年工作,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分层次开展工作。

2、摆正位置,理清人才工作总体思路

以实现“人才兴局”的目标,强化各种保证措施。分别制定了我局人才的培训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等。认真抓好省市区委有关精神的落实,分层次、分类别建立我局“人才库”,从宏观到微观,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位置。

(二)突出重点,分层次抓好“两支队伍”的人才建设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二是深入开展“学、做、创”活动,学习先进人物的动人事迹,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三是深入开展“民心工程”、“扶贫帮困”活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局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类人才在不同岗位、专业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队伍梯次结构需要调整。目前我局人才队伍总量相对不足,年龄层次偏高,知识结构老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的素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较高职称,高层次人才普遍偏少,而且年龄偏大,中青年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有待发现、选拔、培养。二是培训经费还需增加。虽然我局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人才培训中,但还是不能满足人才培养活动对经费的需求。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全局建设的需要,是搞好城市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当前我们必须认清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找准位置,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实施“人才兴局”,切实做好人才开发建设工作。

1、在人才队伍建设措施上寻求突破一是在重视人才程度上实现突破。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才已成为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把人才工作纳入全局重点工作,努力实现人才队伍建设上的重大突破。二是在育才措施上实现突破。坚持分类培养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型人才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形成比较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2、组织领导上实现强化

一是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我局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提上重要日程,努力形成局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办公室牵头总抓,有关科室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二是搞好培训,强化自身建设。加强对现代人才理论的学习和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报 送: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局属各单位,机 关各科室,存档。

推荐第2篇:《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东建党字[2011]78号

城东区建设局

2011年度人才队伍建设总结

为提高我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我局人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按照区委的要求,我局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局现有各类人才,包括中层领导人才、公务员、专业技术人才等门类,人才队伍逐渐扩大,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1、中层以上领导人才3人,大专以上学历达占100%,其中取得本科学历的50%。

2、公务员及参照公务人员6人,大专以上学历达占100%,其中取得本科学历的40%。

3、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其中担任科室领导职务的5人,

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41%。中级职称1人,占8%;初级职称11人,占92%。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67%,达到本科学历的33%。

二、主要工作做法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经济这个中心,突出新形势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主导地位,坚持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两支队伍”一起抓,使我局人才队伍的规模、素质和结构逐步适应了我局发展的要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清形式,切实把人才工作摆到突出位置

1、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局党委班子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以局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在多年的人才工作中,小组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小组还根据领导班子的变动,进行及时调整。二是定期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全年工作,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分层次开展工作。

2、摆正位置,理清人才工作总体思路

以实现“人才兴局”的目标,强化各种保证措施。分别制定了我局人才的培训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等。认真抓好省市区委有关精神的落实,分层次、分类别建立我局“人才库”,从宏观到微观,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位置。

(二)突出重点,分层次抓好“两支队伍”的人才建设工作一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二是深入开展“学、做、创”活动,学习先进人物的动人事迹,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三是深入开展“民心工程”、“扶贫帮困”活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局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类人才在不同岗位、专业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队伍梯次结构需要调整。目前我局人才队伍总量相对不足,年龄层次偏高,知识结构老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的素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较高职称,高层次人才普遍偏少,而且年龄偏大,中青年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有待发现、选拔、培养。二是培训经费还需增加。虽然我局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人才培训中,但还是不能满足人才培养活动对经费的需求。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全局建设的需要,是搞好城市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当前我们必须认清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找准位置,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实施“人才兴局”,切实做好人才开发建设工作。

1、在人才队伍建设措施上寻求突破

一是在重视人才程度上实现突破。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才已成为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把人才工作纳入全局重点工作,努力实现人才队伍建设上的重大突破。二是在育才措施上实现突破。坚持分类培养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型人才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形成比较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2、组织领导上实现强化

一是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我局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提上重要日程,努力形成局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办公室牵头总抓,有关科室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二是搞好培训,强化自身建设。加强对现代人才理论的学习和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报送: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局属各单位,机

关各科室,存档。

推荐第3篇: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下面是我们文秘114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供大家参阅!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水利人才工作和改革发展大局,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水利人才工程,加快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支撑,现将“十二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总结报告如下:

一、水利人才队伍的总体评价

“十二五”期间,我局水利人才工作按照市、县对水利工作的要求,以水利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发展民生水利”为重点,治水兴县,兴水富民,为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总的来看,“十二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到2018年,水利系统职工中具有硕士学历1人、本科学历13人、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67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4人、初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5人。

二、水利人才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局人才队伍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市委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立足本县、着眼长远、学习先进、求真务实,着力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不断加强水利人才工作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推进水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民生水利事业。

三、水利人才建设的实际成效

(一)编制水利人才队伍的工作规划

人才培养是一个基础工程、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只有全面准确了解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才能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水利人才的特殊性,我局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工作规划。

一是开展调研。我局结合全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把水利人才培养作为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专班对全局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跟进,组织专业培训,进行专业训练,不断提升水利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水利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是不断拓宽学习培训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定期刊载水利工程技术等知识,发布各类信息,为大家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鼓励干部职工通过函授、自学、远程教育等形式提高学历和水平。针对水利工作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由经验丰富、技术较强的老同志与年轻同志结对,在理论上教、工作中帮、技能上带,通过开展传帮带,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着力做好人才吸收、引进和储备工作。通过面向社会招考、参加人才交流会等方式,全系统近年来录聘各类专业人才多人,充实和壮大了我局水利人才队伍。

(二)建立水利人才建设的长效机制

人才工作的有效推进要靠系统科学的制度作保障。我局高度重视人才制度建设,人才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从而促进了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是建立再教育机制。我局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学历学习、技能培训、考试的政策规定,提供充分的经费、时间保障。

二是建立竞争机制。依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有关人事政策规定,我局制定了相应干部管理办法和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管理办法,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干劲。

三是建立责任机制。我局根据本局特点,先后制定了人才培养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强化了党管人才、党管干部原则,进一步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人才工作格局,实行领导联系制度,对重点技术骨干进行重点培养,不断增强水利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

四、水利人才建设的明显缺陷

我局目前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一是年龄结构成橄榄型,以46-55岁为中心向两边逐渐减少。二是学历层次偏低,大专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占全局总职工人数的82%,反映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的缺乏,不得不说是适应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需要的一大障碍。三是中高级人才、高技能人才短缺,高级人才只占全局8.6%,中级17.3%,高中端人才较缺乏。

推荐第4篇: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08)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xxx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与实践,通过增加人才引进渠道、建立绩效薪酬体系、创新培训工作机制、培养任用年轻干部等措施搭建人才队伍,支持公司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1.人才资源规模

截至2015年底,人才资源总数为667人,其中管理人才139人;科技人才318人;营销人才57人;技能人才153人。 2.人才队伍结构

人才资源平均年龄38.1岁, 35岁及以下人才占比达到53.1%,呈现年轻化态势,各类人才年龄梯次日趋合理。人才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博士学历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23人,本科学历333人,管理人才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80.6%,科技人才研究生以上占比达31.8%,技能人才大专以上占比达27.5 %。 3.人才能力情况

公司具有专业技术人员470名,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接近60%,其中正高级26名,副高级95名,中级157名;技能人员中,69名具备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近五年间,公司新增“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才2名,25名人员入选集团7080、专业人才培养项目,3名人员进入博士后工作站,2名已出站并留在公

司工作。2013-2015年,人才效能不断提升,人均收入与人均利润呈持续增长趋势。

二、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近年来,公司不断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人才工作机制,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战略导向的人才管理

公司将“人才强企”作为公司关键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战略规划,绘制战略地图,根据公司的战略需求对衡量现有人才的数量和能力,进行人力资源准备和组织准备;通过构建“创新成长、合力共享”的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激发创新活力。

根据公司整体战略发展需要和各业务公司发展状况,进行人才的整体调配,每年的内部人才调配率占在岗员工的5%左右,通过合理调配满足人员需求,提升人员效率,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为了适应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释放业务部门更多的活力,人力资源部也在积极进行平台化转型,试图通过建立政策与规则,优化技术与资源,进行支持与服务,提供数据与分析为公司、业务部门和员工提供平台化的服务,给业务部门更多的权限和技术去建设自己的人才队伍。

2.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在传统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的基础上,开拓猎头、外包、网络招聘等渠道;开阔思路、开放心态,通过合作通过实习基地、博士后工

作站、校企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人才。

借助猎头机构,引进高级管理人才,2015年公司引进高级管理人员一名。

与大学共建专业硕士培养基地,依据天津市稳岗就业政策建立天津市就业见习基地,依托见习、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同时建立雇主品牌,在实习期对学生进行充分考察,给学生充分了解公司的机会,为引进高匹配的人才提供了平台。

借助博士后工作站、科研项目合作开发柔性引进人才。博士后工作站引进河北工业大学的讲师进站工作,与天津大学的老师进行科研项目合作,老师及两名博士生在项目期间为公司工作。

3.建立绩效薪酬体系

2013年公司启动绩效薪酬体系建设项目,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和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管理体系。三年来,绩效管理体系推进执行过程中逐步完善,通过公司目标的逐级分解、制定绩效计划,统一了公司高层、中层到员工的努力方向,通过中期绩效检查和年终绩效考核,有效发挥了引导和沟通作用,推动各部门工作有效开展。通过绩效管理体系的运行,建立了绩效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也使得一批年轻骨干得以脱颖而出。

薪酬管理体系2014年正式实施,建立了薪酬分配机制的整体模式,实现了基于绩效考核、实现效益进行分配,体现了激励作用。2016年,公司考虑薪酬分配机制的进一步调整,给予业务部门更多的授权,使员工层面的分配与业绩和效益挂钩更为紧密,并探索研发人员模拟

技术入股产业公司分工的分配机制,意图实现更有效的激励作用。

4.创新培训工作机制

近年来,公司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培训体系。 2014年,公司开办大讲堂,至今已经开讲了六期,公司总经理借助大讲堂的平台,传播战略思想、统一价值观、解读战略地图和行动方案;内外技术专家先后带来了变频调速系统、系统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轧钢工艺、机器人和智慧工厂的创新领域技术普及,这样一个创新思想、宣贯战略、推广技术、传播文化的平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年,建立培训+分享的培训模式,要求外训人员在公司内部进行分享,使参训人员有效转化培训内容,也使更多的员工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理念。

2015年,公司培训更加贴近公司战略发展需求,结合产业基地建设完工,实施精益培养工程、推进持续改进。对xx、xx等部门的共计53人进行培训,完成了共计8天的培训课程、4天的现场辅导和1次标杆企业考察,并分成6个小组实施持续改善项目,项目全部通过答辩,实现了培训效果的转化。

同年,在实施外训的基础上,开启内部课程开发机制,开发内部课程、培养内部讲师。截至目前,已开发完成《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培训》、《公司战略》、《企业文化》、《商务英语》、《职业化入门》5门课程,紧密结合公司实际开发的课程更贴近员工的需要,收到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5.培养任用年轻干部

干部队伍是公司整个人才队伍的领头羊,干部队伍的建设也是近几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公司通过项目、轮岗等方式给年轻人压担子,通过公开竞聘等方式选拔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磨砺锻炼,促进年轻干部的快速成长。

2013年,是公司管理提升的重要年份,推进实施了战略规划项目、绩效薪酬体系建设项目、产业化项目等重点工作项目,而每一个项目,都主要由年轻骨干人员参与。以战略规划项目为例,各个部门抽调年轻骨干16名,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的带领下组成了平均年龄34岁的战略规划小组,通过定期的小组会议,集体学习战略规划相关知识、对各部门业务开展分析、与各部门负责人沟通、起草各板块战略规划、集体讨论修改,经过1年时间,公司2014-2016年战略规划定稿,在这个过程中,年轻骨干也充分得到了锻炼。2015年末公司中层干部换届,战略规划小组成员中8名得到了提任,6名担任公司中层正职,5名担任公司中层副职。而这些年轻干部,也将携着当初一起制定的“我们的战略”走上管理岗位,在公司后续的“平衡记分卡战略推进项目”中,绘制出各个部门的战略地图,制定出行动方案,并带领部门员工一步步向着目标实践。

在项目培养机制以外,公司也通过竞聘、轮岗的方式选拔培养年轻干部。近3年,4名干部通过竞聘走上管理岗位,其中中层副职2名,基层干部2名;6名干部实现了轮岗锻炼,有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轮岗,研发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轮岗,也有相近岗位不同

部门的轮岗,通过这样的轮岗,年轻干部在不同岗位上积累了经验,丰富了视角,开阔了思维,也有利于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共赢。

2015年公司中层干部换届,经过2-3年培养、锻炼的年轻干部开始承担更重要的责任,而许多年近退休的老同志退居二线,担任顾问对年轻人进行辅导。中层正职平均年龄44.6岁,比换届前下降5.5岁,其中80后人员比例达到23.8%。

三、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公司所在的行业更是面临产能过剩、结构调整的压力。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大背景下,公司努力谋求“二次创业”,在智能装备研发与制造领域转型升级,并探索创新科技服务的发展道路。面对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仍面临较大的挑战: (一)驱动技术创新、打造技术优势的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面对转型升级、持续创新的战略发展需要,能够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具备行业总体规划能力及能够带领团队攻坚研发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难以获得。

(二)有效推进公司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的中层领导力不足。面对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中层管理人员中年长同志存在“路径依赖”的思维方式,而年轻同志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亟需提升公司中层人员的领导力,以便承上启下,有力带动公司发展。 (三)激励机制力度不够,对人才的吸引力有待加强

在《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背景下,公司转型升级所需的电气

自动化专业人才、软件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及薪酬水平不断提升,在现有工资总额的情况下难以有效吸引保留此类人才。亟须建立以知识价值为导向、以价值分享为主体的激励手段,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激情与活力。

四、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方向

面对以上挑战,公司将积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面向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力资源和组织准备度。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平台化建设,进行人才评价,提升领导力,打造创新创业机制,培养项目经理、科研骨干等关键战略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诸多资源和能力上的不足,期待集团给予相应的指导与支持。

推荐第5篇:人才队伍建设总结工作总结

提高人才“含金量” 壮大产业“牛鼻子” —吉安市强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一凡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兴则产业旺”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富农”、“人才强村”战略,坚持把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推动吉安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积极完善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创业创造良好氛围。今年6月以来,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围绕“配强一个班子,造就一批人才,兴起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我们组织实施了“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以培养造就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依托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培育产业培养能人,培养能人培育产业,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含金量”,壮大富民产业“牛鼻子”。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在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的同时树立品牌意识,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关键就是把培育产业和培养人才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选特色产业、建示范基地、育科技实用人才,走“品牌+规模”的发展路子,以打造品牌培养人才来实现规模经营。按照“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理念,市委组织部从实际出发,遴选有规模、能辐射、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好的永丰蔬菜、峡江鮰鱼、吉水白鹅、青原花卉与草菇、泰和黄牛、遂川金桔、吉安葡萄、新干药材等十大产业为全市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品牌支柱产业。在这批支柱产业中,确定了渼陂草菇、吉水白鹅、泰和黄牛、峡江鮰鱼、横江葡萄、遂川金桔、永丰蔬菜、新干黄姜等8个基地为全市首批“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命名、授牌。充分发挥基地在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整合培训力量,完善培训设施,不拘一格网络人才并纳入培训计划,积极为周边乡镇及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推广农村实用技术过程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品牌。一手抓创品牌,另一手还要抓上规模,以品牌参与竞争、开拓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同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创业兴业的积极性,把基地上的各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壮大产业“牛鼻子”的推动器。 为最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我市依托基地丰富培训形式,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外引“活水”,内壮“筋骨”。借用他山之石,邀请专家教授举办讲座,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如泰和螺溪镇聘请加拿大农科所教授哈克博士到基地举办讲座,对畜牧养殖和饲料调配进行技术指导。吉水文峰镇白鹅养殖基地聘请江西农大和江西畜医总站的专家、教授做技术顾问,全年举办培训班,已培训实用人才上千人,发展白鹅10万羽。二是挖掘资源,念好本地“和尚经”。利用当地致富能手“土专家”“田教授”现场示范,手把手传授致富“土方”“妙药”,通过“能量”传递,增强人才“造血”功能,形成“出门是基地,进门是课堂”的培训模式,现学现用。青原区渼陂村党支部书记利用山宝菌业公司培训师资力量,每月举办一期培训班,免费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理论技术培训,并定期组织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种植户座谈交流,分析解决技术难题,激发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热情。三是组建协会,共享实惠。农村实用人才遍布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为了加强对他们的规范化管理,我市依托基地成立了各类行业协会,建立了行业人才档案和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目前,我市在基地创建协会的基础上,又以不同方式相继建立了花卉苗木、肉牛、葡萄、黄姜等各类协会79个,促进了人才的互相交流,提高了农村实用人才的组织化程度,使协会和农村实用人才相互结合、良性互动。横江葡萄协会在支部的领导下,搞好技术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技术困难,了解市场信息,为群众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凝聚了人才,拉长了产业链,实现了强村富民。全村共种植葡萄2000亩,直接受益群众500余人。同时,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专业组织的合作和国内产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地区技术、市场的对接,加速实用技术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广先进的,适合本地发展的实用技术、项目、品种,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训工作。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用先进观念“换脑”,用实用技能“健身”,涌现出了一大批“筋强骨壮”的农村实用人才。 “一个班子一盘棋,一位人才三分力。”在全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同时,不忘给他们创造实用舞台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作用。一是发挥帮带作用,要求每个农村实用人才帮扶3—5名农民,在物质、技术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能人劲有可使之处,农民学有可仿之样,实现共同富的目标。目前,全市3125名农村实用人才共与10000多名农民结成帮扶对子。二是发挥辐射作用,立足我市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市情,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利用当地资源创办了渼陂山宝菌业和横江葡萄等品牌产业,形成了引力强大的“辐射磁场”,带动7000多名群众投身到这些产业,开拓了强村富民之路。三是发挥领路作用,大力将农村实用人才充实到村委两班子,把辐射能力强、能惠及千家万户的产业带头人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青原区流坊村不失时机地通过“两推一选”把本村群众公认的三位致富能人选进班子,强化了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村班子为民办事能力也明显提高,党支部依托产业基地,创新活动载体,扎实推进了生态小康示范村的建设,领着流坊走进“花的世界,绿的海洋,鸟的天堂”。 通过建立“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人才培训基地,促进了农村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大批党员致富骨干分子被选拔到乡村干部岗位,进一步优化了基层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结构。在富民品牌产业的带动下一批“土特”产业象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不仅聚集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保证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生力军,而且壮大了产业规模,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切实促进了农民增收,为吉安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人才队伍建设总结

推荐第6篇: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钢结构分厂负责整个公司结构件的下料、成型、拼焊等加工工序,结构件是工程机械产品的钢筋脊梁,而结构件质量的不断优化,就要靠分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来完成。在厂领导的正确带领下,成立以来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整体推进,钢结构分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占技操作人员总数的 00000 %。其中,以赵保雷、缪士超、陈猛等为代表的拔尖技能人才,不仅拥有“八小明星”“劳模”“集团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而且带领分厂在公司的八小活动中共完成把小项目0000项,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现将钢结构分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报告如下:

一、建立公平公正、运行规范、管理科学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钢结构分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以公开投票选举的方式,面向全厂以工段为单位开展了高技能人才推荐活动。最后对选举产生的信用度较好、整体素质较强的员工,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确认。对于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条件的员工,将被纳入钢结构分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队伍中。

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将培养高技能人才工程作为工作重心。以公司“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的用人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为基本原则,将打造一支综合能力较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主要任务,以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能培训等为手段,以培养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制定了一份详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启动分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三、以内培外训为主要形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分厂内部,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培训,通过脱产、半脱产培训、岗位练兵、岗位培训、班组长培训、技能比赛等形式,提升企业新录用员工和在岗职工的岗位技能,建立名师带徒制度,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和专业培训。如“电焊工杯”技能比武、“青春杯”行车工岗位练兵,数控车工绩效等级考试等等,而外培则表现在:今年钢结构分厂开展了企校合作培养技师的做法,与徐州高级技工学校合作开办了“高级技师培训班”,成立由分厂和徐州高级技工学校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的企校合作领导小组,负责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对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日常性督导,为培养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四、强化职业资格,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序列。

钢结构分厂,装置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生产作业连续性强,对技能操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引入岗位素质要求,规定了各技能操作岗位最低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多数操作岗位须具有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关键操作岗位须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要求在岗员工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取得与岗位要求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否则,要转岗培训。

五、加大激励力度,完善高技能人才成才的动力机制。引导高技能人才立足本职,钻研技能,提高技能水平,实现职业发展。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岗位的关键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并给予必要的经费和人员等支持。充分发挥生产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钢结构分厂更是结合分厂实际情况,对高技能人才委以重任,如将分厂未完成的高难度高质量的工作任务交与他们来完成,让他们积极与分厂所有的项目革新,并对特别拔尖且有重要贡献的技能人才给予物质嘉奖和通报表扬,并且为他们这些拔尖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钢结构分厂将一如既往紧紧围绕企业产业发展目标,将加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奋斗目标。

推荐第7篇: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

内容摘要:文章从案例中A公司市场销售收入减少、市场调研报告着手分析如何落实研发部门人才队伍建设,从建立科学有效的遴选机制、人才梯队建设、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层面描述落实研发人才队伍建设的解决思路,并进一步对落实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进行了详细阐述。

随着全球国际化的发展浪潮,企业竞争愈演愈烈。企业是否能在行业领域内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蛋糕是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砝码。而新产品的研制、产品的更新换代是确保企业获得高额市场占有率的关键指标。研发部门人员频繁跳槽、\"低水平\"研发是目前我国企业研发部门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何落实研发部门人才队伍建设,是困扰人力资源经理、研发部门负责人的\"鸡肋\".案例:市场份额缘何悄然下降?

A公司是一家中型国有企业,是化学高分子材料制造行业领域的领头羊。近五年来公司产品销售收入以25%的速度递增。然而2006年公司产品销售收入并不是十分乐观,直至6月份仅完成预算销售收入的35%。公司领导对这一现象感到十分茫然,为什么产品市场突然萎缩了呢?公司的拳头产品销售数额也上不去呢?\"TH-1221\"、\"TTB-122\"是公司的拳头产品,荣获全国名牌产品称号,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单品种销售收入均创造了亿元纪录。市场部人员针对市场进行了调研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公司的老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已经到了顶峰,在销售量上很难有新的突破,某些产品销售量甚至开始下滑;面临行业领域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公司产品品种单

一、缺少新产品的上市,新产品的研制速度过慢。同时大部分代理商也反映公司产品研发速度太慢,老产品缺少市场前景。正在此时,人力资源部递交了一份关于2005年度-2006年度员工辞职原因分析报告。公司员工流失率最高的部门是产品研发部,人员流失率为35%,近两年流失员工25名。人力资源部从职业发展、培训开发、薪资满意度等方面对研发中心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离职人员进行了回访。从人员调研、访谈了解到以下信息:研发人员普遍认为看不到职业发展空间、个人发展机会渺茫;工作过程中缺少技术指导,除两名总工程师外,其他人员均不具备全面技术指导能力;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研发人员结构图见下图)。

面临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A公司产品销售前景令人担忧,与前五年同期销售增长率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缘其前方销售市场还是产品生产后方?结合市场部、人力资源部的调研情况来看:产品研发问题是影响销售的直接原因,而研发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是导致研发部门工作进展不顺利、影响产品研发速度的根本原因。

一、解决思路对策

从研发人员现状来分析,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年龄结构断层现象严重。 研发部以年轻人居多,从研发部人员结构图也可以看出:年龄断层现象严重,年龄在50岁以上的比例仅为5%,36~50岁的占0.0%,31~35岁的占6.8%,30岁以下的占89%.中间年龄出现断层,严重缺乏具备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技术底蕴不足,不能形成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具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的研发团队。二是缺乏研发经验丰富人才。工作经验10年以上人员仅3人,工作经验在1至3年内的人员28人,占总人员的63.6%.三是人才队伍综合型人才欠缺。人员队伍中具备多领域业务经验的人员甚少,除了两位总工程师外,目前人员队伍中严重缺少\"多面手\"技术人才。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倾尽全力打造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是公司产品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也是A公司研发部近期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加快研发部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是发挥人才潜能机智的重要渠道。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选拔优秀人才,既有助于激励员工发挥潜能、积极创新,又有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研发人员队伍的优势在于:员工综合素质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近82%,研究生学历人员占公司研究生学历人员比例12%。坚持\"任人唯贤\"、\"优胜劣汰\"的用人原则,可以确保一些德才兼备、专业水平突出的年轻人才被选拔到一定岗位进行培养。有针对性地选用一批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把他们培养成在专业上能够独挡一面的核心骨干,同时影响和带动其它员工,促进共同进步和提高。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合理、公平的工作环境,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正所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强人才梯队建设

结合公司技术领域人力资源现状来看,加强研发人员的培养、使用是关键,逐步构建研发人员梯队,形成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具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的研发团队。加年轻人才的培养力度是重中之重。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为能力素质的培训开发、实际工作中的技术指导、在工作任务中赋予一定的权限体验、锻炼等方式。围绕岗位要求、专业领域培养、提升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等核心能力素质,不断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能力。

一是加强技术培训、交流。

技术培训、交流是科研技术人员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关注国内外研发市场、行业新形势的重要途径。研发部可积极组织人员参加行业领域专业技术交流或聘请知名专家进行讲座培训。既\"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例如充分借助项目合作伙伴,合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师资力量和技术力量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最新的行业信息和发展方向。同时,对于培训对象的选择应是基于岗位工作的需要和员工工作业绩的表现,为那些绩效优秀的核心骨干员工提供培训机会,一方面有助于其专业水平、研发思路的提升,对实践工作的指导;一方面亦是对其工作的肯定与激励,有助于发挥员工在各自岗位上的积极主动性。

二是建立人才的分级培养体系。

逐渐建立阶梯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对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顾问、技术管理人员,除完成本岗位的工作任务外,还应按一定的比例赋予其培养、\"传、帮、带\"年轻人的职责;对专业水平拔尖的项目负责人,既要鼓励、激励他们发挥潜能、积极创新,又要为其提供技术培训、交流的机会以增长、拓宽知识信息;对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开发员,则重在培养和选拔。这样,层层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和发展后劲。

三是整体方针。

技术人才的梯队建设,建议以专家顾问为龙头,以项目负责人为主体,以项目开发员为基础,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不断优化人才梯队、保证人才活力,努力实现人尽其才,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人才梯队的建设,不仅要作为一种制度加以制定和完善,更要形成一种知识传递和共享

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学习型的文化。同时,部门领导需要具有长远目标和宽阔的胸襟,从企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协调好员工关系,做好接班人培养的工作。

3、明确职业发展通道

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亦并非是单一路线制,可以走技术专家、技术管理综合人才两条线,也可以在部门外部其它技术管理岗位寻找发展平台。针对员工的能力素质特点,为其\"量身定制\"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明确其职业发展方向,以避免因单一的行政路线发展造成职业发展\"瓶颈\"、职业发展道路堵塞。而职业发展通道需在明确部门人员规划、职业定位的基础下开展,只有在落实部门现有人员规划、岗位规划后,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4、关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对企业而言,是帮助员工找到个人目标和组织发展机会的结合点,为员工提供心理上的满足,优化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对个人而言,是围绕自己的工作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去逐步实现目标。随着现代管理的逐步深入,核心竞争力需求的进一步提高,以人为本、实行员工关系管理、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性成为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日益凸显。

建议研发部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把握好以下关键点:

①明确职业生涯路径首先明确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路径,为每个员工描绘出他可能的发展路线和空间,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用人部门是员工成长的主要环境,用人部门只有在全面地了解员工,了解员工的价值观、个性、能力以及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结合部门发展机会综合分析两者的结合点。并向人力资源部提供部门人才培养、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建议,逐步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效能。

②加强沟通进行职业规划,是部门领导和下属深度沟通的良好渠道和平台。部门领导可以适时地结合员工的工作状态、思想动态,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主动地与员工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在沟通中消除误会,在沟通中达成共识。让员工能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结合部门工作的安排,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踏踏实实工作,从而有效降低骨干员工的流失率。

③注意事项部门管理人员在确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前景时,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员工的现有状况如何,而是要站在部门全局的层面,客观、全面地分析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挖掘员工的潜质,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能力,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他们为企业的研发事业贡献力量。

三、落实研发人员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

1、明确研发部门与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职责

人才队伍建设并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毕竟,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战略的实现必须融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而且需要高度依赖各部门负责人的共同努力。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的管理职能只是分工不同,人力资源部负责整个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实施,负责整个公司人力资源的宏观调节与控制,负责用人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的考核与协调等。实际工作中,用人部门直接负责公司各项人力资源政策的落实,履行人力资源规划、开发、考核激励及晋升等管理方面的权力与职责。用人部门为人力资源部提供决策信息支持,同时接受人力资源部的指导与监督。

公司整体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建立在用人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明确两者职责的\"异\"与\"同\",才能避免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2、实际行动力度是落实的砝码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相互牵制的循环机制,任一方面都不可忽视,需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切不可走形式、摆花架子,若制定出\"有声有色\"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而在实施过程中打折扣、降低执行力度,那么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依然不能彻底解决,只是\"水中花、镜中月\",看起来很美罢了。A公司若要解决产品研发问题,必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大力气、动真功夫,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项目带头人和研发骨干队伍,为研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为产品更新提供

推荐第8篇: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

目录

第一部分:子项目申请验收报告„„„„„„„„„„„„„

一、子项目验收申请报告„„„„„„„„„„„„„„„

二、学校“211工程”法人组织意见„„„„„„„„„„

三、子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四、广西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计划责任书„„„„„第二部分:子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子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第三部分:子项目经费运行情况 „„„„„„„„„„„„„„

一、子项目经费财务报告 „„„„„„„„„„„„„„

二、子项目经费财务审计报告 „„„„„„„„„„„„第四部分:子项目仪器设备购置情况 „„„„„„„„„„第五部分:子项目专家验收报告 „„„„„„„„„„„„

一、子项目验收结论 „„„„„„„„„„„„„„„„

二、子项目验收专家成员签名表 „„„„„„„„„„„第六部分:附件………………………………………………………

第二部分:子项目总结报告

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提高办学整体水平,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我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上层次的关键。因此,我校“211工程”一期建设就把人才队伍建设列为一项重要的建设项目,并先后投入了480万元进行建设。本期建设的目标是:到2000年,专任教师人数2000人左右,45岁以下的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70%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占10%左右;教授中45岁以下的占20%左右,副教授中35岁以下的占25%以上;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比例为1.5:3.5:4:1;生师比10:1以上;并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骨干,其中包括10名左右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50名左右45岁以下的学术带头人,200名左右的学术骨干。

在“九五”期间,我们按照建设目标,认真实施建设计划,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加强在职人员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

“九五”期间,尤其是1999年以来,学校十分重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制定了一系列的培养措施,其次,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先后投入了230多万元,用于在职人员的培养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骨干人才,初步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人才队伍。几年来,共送培博士147人(其中2000年67人),硕士75人,研究生班450人,短期培训180多人,出国进修、访问学者50多人,与“八五”期间对比,当时的博士仅有31人,硕士(含研究生班)280人,而在“九五”期间,在校博士已达87人,增长了1.8倍,硕士(含研究生班)达481人,增长了1.1倍。另外,现有在读博士113人,硕士55人,研究生班350人,进修、访问学者43人,到2002年,这部份人员大部份将学成都回到学校,我校的整个队伍结构,尤其是教

师队伍结构还会有更明显改善。同时,学校还重视在职人员的外语、计算机水平的提高,1999年以来,举办外语学习班3 期,参加人数达180多人;计算机学习班3期,参加人数达300多人;考研外语学习班2期,参加人数达190多人。通过学习,使我校教师、实验人员、教学管理人 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的水平和能力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学习(考博士、考硕士、出国进修学习)、提高工作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引进人才力度,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九五”期间,学校抓住机遇,制定了一系列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先后投入250万元,用于引进人才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购房补贴等方面。几年来,每年由人事处牵头,组织有关人员组成招聘小组到外省招聘人才,通过到全国各地高校深入学生工作部门、学生宿舍与培养单位和毕业生本人见面,建立和加强与重点学校的密切联系(如四川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跟踪广西生源并与他们建立联系(如文传学院李寅生博士,从考入博士开始,我们就开始与他保持密切联系),我们还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广西大学,比如,每年元旦新春佳节都给与我校联系过的博士及各高校毕业生分配办邮寄贺年片和宣传资料。此外,通过上网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和优惠政策,扩大了学校的对外影响,由于加强了这方面的宣传和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海外留学人员来校工作。几年来,尤其是1999年以来,引进人才成效明显,共引进博士34人(其中1999年以来20人),其中留学回国博士12人,硕士140多人,教授9人、副教授56人,博士生导师2人。

三、充实教师科研队伍,切实加强学科建设

“九五”期间,由于学校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使队伍建设得到了全面提高,尤其是师资队伍方面得到充实和加强。几年来,我校所送培人员和引进的人员,他们学成回校或来校后,都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工作,一方面,学校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他们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在专业和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成为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为我校“211工程”建设做出了重

要的贡献。例如生物技术中心的陈保善博士,在学术上有较高的造诣,在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从美国回国到我校工作后,就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测试实验中心的曾建民博士,主要从事有色合金及加工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和主要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完成了十多项应用开发课题,系统研究反重力成形动力学理论,并将其发展成实用技术,实现铸件近无余量化,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获国家发明奖;生糖学院的王双飞博士,主要从事糖厂综合利用、功能纸开发及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攻关等项目7项,其主持的“全甘蔗渣生产纸质餐饮具研制与开发”项目已成功应用于两家企业,并已形成生产规模。他负责的“全进口废纸脱墨生产高档卫生纸”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造纸厂蒸煮黑液污染严重的问题,该项目获一九九八年度广西轻工科技进步三等奖。

通过“九五”期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到“九五”期间末,45岁以下的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41.4%左右,博士学位的占5.2%左右,教授中45岁以下的占19.2%左右,副教授中35岁以下的占8.7%左右,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比例为

0.5:1.6:2.0:1.0,生师比为13.6:1。总的看来,人才队伍尤其是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得到了优化,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也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存在问题

人才队伍建设是学校“211工程”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九五”期间的努力,我们虽然基本完成了各项任务,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1、由于学校的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引进人才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少博士来校考察后,感到学校的教学科研条件比较差,难以开展工作,不太愿意来校工作。

2、由于学校教师待遇条件比较低,热门专业的人才较难引进,我校一些紧缺的专业教师,几年来都要不到人。

3、由于学校机构、人员编制压缩及其他一些原因,引进人才配偶的工作很难安排和落实,对引进人才工作有较大影响。

4、由于青年教师的工作、待遇条件方面尤其是住房还比较差、工资比较低,因而思想不稳定,不安心工作,青年骨干教师流失较多,影响了整个师资队伍的发展。

五、“十五”期间建设设想

建设目标: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途径,建设一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众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按照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目标和发展规模,到2005年,我校专任教师总数稳定在1800人左右,生师比14:1,教授、副教授岗位占教师总编制数45-50%,博士学历人员达到15%以上,硕士学历人员达到70%以上,培养60名学科带头人,200名学术骨干,实现20名特聘教授,争取培养和选拨“两院院士”的著名学者,形成一支较强大的学科群体。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除了继续加强培养工作外,还要继续加强引进人才工作,实现总体目标。

主要建设内容:①在一些学科设立校级特聘教授岗位,引进、培养、造就20名左右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②设立教师出国培训基金,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培训。

推荐第9篇: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钢结构分厂负责整个公司结构件的下料、成型、拼焊等加工工序,结构件是工程机械产品的钢筋脊梁,而结构件质量的不断优化,就要靠分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来完成。在厂领导的正确带领下,成立以来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整体推进,钢结构分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占技操作人员总数的 00000 %。其中,以赵保雷、缪士超、陈猛等为代表的拔尖技能人才,不仅拥有“八小明星”“劳模”“集团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而且带领分厂在公司的八小活动中共完成把小项目0000项,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现将钢结构分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报告如下:

一、建立公平公正、运行规范、管理科学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钢结构分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以公开投票选举的方式,面向全厂以工段为单位开展了高技能人才推荐活动。最后对选举产生的信用度较好、整体素质较强的员工,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确认。对于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条件的员工,将被纳入钢结构分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队伍中。

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将培养高技能人才工程作为工作重心。以公司“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的用人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为基本原则,将打造一支综合能力较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主要任务,以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能

培训等为手段,以培养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制定了

一份详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启动分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三、以内培外训为主要形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在分厂内部,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培训,通过脱产、半脱产培训、

岗位练兵、岗位培训、班组长培训、技能比赛等形式,提升企业新录

用员工和在岗职工的岗位技能,建立名师带徒制度,促进高技能人才

成长。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和专业培训。如“电焊工杯”技能比

武、“青春杯”行车工岗位练兵,数控车工绩效等级考试等等,而外

培则表现在:今年钢结构分厂开展了企校合作培养技师的做法,与徐

州高级技工学校合作开办了“高级技师培训班”,成立由分厂和徐州

高级技工学校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的企校合作领导小组,

负责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对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日常

性督导,为培养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四、强化职业资格,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序列。

钢结构分厂,装置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生产作业连续性强,对技

能操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引入岗位素

质要求,规定了各技能操作岗位最低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多数操作岗

位须具有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关键操作岗位须具有高级工以上职

业资格。要求在岗员工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取得与岗位要求相对应的职

业资格证书,否则,要转岗培训。

五、加大激励力度,完善高技能人才成才的动力机制。

引导高技能人才立足本职,钻研技能,提高技能水平,实现职业

发展。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岗位的关键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并给予必要的经费和人员等支持。充分发挥生产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钢结构分厂更是结合分厂实际情况,对高技能人才委以重任,如将分厂未完成的高难度高质量的工作任务交与他们来完成,让他们积极与分厂所有的项目革新,并对特别拔尖且有重要贡献的技能人才给予物质嘉奖和通报表扬,并且为他们这些拔尖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钢结构分厂将一如既往紧紧围绕企业产业发展目标,将加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奋斗目标。

推荐第10篇: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水利事业科学发展

新邵县水利局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生产力,是坚持和实施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主体,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近年来,新邵县水利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大力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才结构大大改善,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增强,为我县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立足实际,充分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肩负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保障的重要任务,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新邵县水利系统现有干部职工376人,但专业技术人员只有88人,其中副高职称7人,中级职称28人,初级职称53人,所占比例仅23.4%。且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副高职称仅4人,中级和初级职称分别为17人和36人,仅占全体干部职工的15.2%,年龄结构老化严重。面对我县防汛抗旱、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等方面的繁重任务,以现有的人才队伍配置远远不够,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多措并举,加快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进程

近年来,新邵县水利局充分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措施,从领导班子抓起、从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抓起,切实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领导班子是水利事业继往开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直以来,新邵县水利局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倾力打造了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领导班子队伍。一是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我县水利系统下辖8个基层单位管理所,近年来,水利局党委通过人事调整,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的管理人员担任一把手职务,同时,从各基层单位自身择优提拔一部分优秀年轻干部加入领导团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大力加强学习培训。多年以来,我局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的学习当作大事常抓不懈,加大调学力度,采取不同形式如理论中心组、党校培训、行政干校培训、高校培养等加强干部对理论知识、水利专业知识、政策法规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并多次组织下属机构领导班子进行工作交流,使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再上台阶。三是深入实践提高能力。水利局党委成员每个人联点一个下属机构,并要求每月下基层指导工作时间不能少于5个工作日,要求下属单位一把手必须亲自带领干部职工投入到一线工作岗位,参与实际工作,处理复杂问题,开拓思路和视野,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四是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

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议事机制。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廉洁自律,率先垂范。五是团结协作形成核心。充分发挥单位一把手的示范带动作用,严格要求从自身做起,要谋大局、思大事、想在先,团结一班人,多沟通交换思想。班子成员充分发挥个体功能,独挡一面开展工作,支持配合一把手工作,使领导班子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2、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培训。一是加强对基层水管单位一线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2008年底,我局组织各下属机构及各乡镇水利站共计58人到长沙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2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学习内容包括测量与设计、防汛抗旱、水利工程管理等专业知识,使我县水利一线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目前,参加培训人员在各单位均能独当一面,在近年来我县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二是加强对退伍安置军人的培训。近年来,我局共选送8名退伍军人到长沙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3年的脱产深造,学习水利专业知识,顺利毕业后由单位统一报销学费,并视其在校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目前,第一批学员已顺利毕业,正式投入到工作岗位当中,为我县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三是鼓励在职干部职工自学深造。鼓励干部职工通过自学、成人高考、电大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并由单位报销一定的学习费用。到目前为止,共有18名工作人员顺利获得了大专文凭,5名工作人员获得了本科文凭,使各单位技术力量进一步得到加强,为我县水利事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加大水利科研创新力度。近年来,我县水利系统加强对水利

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积极引导水利专业技术人员钻研业务技术、打造崇尚技术的工作环境、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研发项目获得国家或省部级项目经费资助,且成果获得国家或省部级奖励的,按照获得资助经费额度的5%奖励项目第一主持人。研发项目获得国家或省部级项目经费资助,但成果未获得国家或省部级奖励的,按照获得资助经费额度的2%奖励项目第一主持人。目前,我局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对水库闸门启闭机的改良已形成完善资料,并由县科技局到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了科技成果申报。

三、认真研究,明确今后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方向

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对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局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水利人才战略,全面推动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我县水利事业高速发展。

1、营造人才工作氛围。一是争取领导支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反映水利人才队伍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引起各级领导尤其是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二是争取部门支持。积极争取组织、编制、人事部门的支持和理解,为水利系统引进紧缺人才提供便利条件。三是创造行业环境。积极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呼吁行业主管部门重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增强行业凝聚力。

2、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完善专业技术奖励补助政策,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建立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

特别是高端技术人才的加入。三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做好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克服论资排辈、平均主义,引导收入分配向专业技术岗位、关键岗位倾斜,适当拉开分配档次,体现知识和人才的价值。四是提供人才晋升空间。逐步完善人才选拔竞争机制,大胆培养和使用年轻干部,做到人尽其才。

3、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在坚持不懈抓好人才引进的同时,要进一步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通过选送人才进行深造、鼓励干部职工日常自学等多种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理论知识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和探讨。组织各单位技术人员定期进行交流和探讨,并适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集中指导,增强专业技能。三是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对新进机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有计划的安排到设计施工单位和工地进行锻炼,深入到具体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管理当中,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努力推进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新邵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11篇: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

教职工生活福利与工作待遇 校园基本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

人才队伍建设

教职工生活福利与工作待遇 校园基本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

人才队伍建设

教职工生活福利与工作待遇 校园基本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

第12篇:上海浦泾中学学校工作总结

上海市浦泾中学2014年学校工作总结

2014年,浦泾中学认真努力落实市、区教育会议精神,以上海市“绿色指标”评价体系为指导,坚持“主动学习,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以新优质发展、内涵发展为主线,深入探究教育教学规律,不断跨跃新台阶、继续再创新亮点,学校各方面工作有序推进,氛围积极、和谐,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的一致认可。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管理:讲原则,重民主,重人文 学校坚持校长负责制,坚持集体议事制度,正确处理党、政、工三者的关系,坚持“三重一大”制度,坚持校务会议事原则,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参与监督作用,每年两次教代会,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和建议,2014年,先后讨论了学校督导自评报告、学校章程。此外,学校也十分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每年结合“少代会”,开展“与校长面对面”活动,学生直面校长,提出种种问题和建议,校长总是非常认真地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或当场予以解答,或事后予以跟进落实。如,今年学校尊重学生的呼声,在女厕所安装厕所门,此举深得学生的欢迎。

学校注重营造人文、和谐的校园氛围。搭建了“心雨驿站”这个沟通平台,校长、副校长、学生处主任等行政干部和心理老师一起,每周和需要倾诉或心情压抑的师生沟通疏导,静静地聆听师生的诉说,帮助师生找回平静、愉悦的心情。同时,还利用早餐、午餐时间,和教职工边吃边聊,结合学校具体事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寒暑假,对在职与退休的教职工开展送温暖、送清凉活动;利用“三八节”,组织教职工为妇女同志开展庆祝活动;利用“六一节”,为家有儿童的教职工送上一份节日礼物;利用暑假,落实教职工的疗休养工作……同时,学校工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文体活动,积极参加区、署组织的乒乓比赛,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

二、德育教育:行规为基,寓教于乐

1、完善机制,目标管理。我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亲自挂帅,分管校长、学生处主任、教导主任、团队老师、年级组长、心理辅导老师、政治学科教研组长、青保老师组成了一支德育教育网络,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整体决策合力,从而使得作为学校德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有了充分的保障。

通过值周班、行政、课任老师、学生督察队、卫生—体育—纪律专项负责老师五个板块检查考核,采用“日日查,周周结,月月评”的方式,以日检查为基础,一周一小循环,一月为一大循环,形成“教育——管理——反馈——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将个人行为与班级荣誉挂钩,增强班集体意识,维护班集体利益,发挥班集体的约束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

2、队伍建设重研修。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养是关乎学校德育工作质量的关键,加强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一直是我们德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本学年,在教育署的领导下,积极推进班主任校本研修活动,内部挖掘身边的案例,外请优秀的班主任前来传经送宝,交流彼此的工作经验与教训,为大家搭建了一个智慧共享的平台。

3、周周“智慧树”,月月有活动。有效的德育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学校通过每周的晨会课,以“智慧树”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深受学生的欢迎。“智慧树”系列,通过时事热点、寓言故事、感人故事、伟人奋斗史等多种话题,以“引讲论点”的形式,在班主任的配合下,以故事的形式开启学生的心灵,扫除他们心灵的阴霾,触动他们的心灵,透视他们的内心,让学生通过故事来对比自己,扭转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消极看法。枯燥、单一的说教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唯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让学生打开心扉,快乐感悟。因此,学校非常注重结合两纲教育、时势开展多姿多彩的主题教育。二月份的元宵节当天,浦泾中学“老少同乐”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亲自动手体验了一回包汤圆的乐趣;3月学雷锋活动;4月十四岁生日活动;5月,体育节;6月:“六一”主题集会; 7-8月, “体验文化之旅 畅享快乐暑期”活动;9月,预备年级入学教育活动; 10月,“践行核心价值观 共筑青春中国梦”活动;11月,科技节;12月,艺术节。

4、注重心理教育,关注师生心理健康。5月,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通过设计和制作辅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各类宣传品,广泛围绕队员自我认知、社会交往、生涯发展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开展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和谐健康发展。不少同学的作品获得了区级

二、三等奖。

5、评选“浦泾之星”,激发学生成长内驱力。“浦泾争星”活动是以创建浦东新区新优质学校为契机,将“雏鹰争章活动”与创评“浦泾之星”整合,以德育、教学和少先队活动为三条主线,分中队、年级组、校级三个层面,对在参与学校活动、学科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和进步显著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浦泾之星”的评选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站上领奖台,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成长的内驱力,将“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在学习及各类活动中全面发展。

三、课程与教学:规范中求创新

学校根据上海市教委的课程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浦泾中学课程计划》,并按照计划,予以认真落实,确保基础型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展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和谐发展。同时,我们继续围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个中心,以迎接学校发展性督导,教研组评审为契机,依托校本研修,抓住教学基本环节,搭建多个平台,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进工作,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教师、学生、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常规管理,夯实基本环节。学校围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的课堂教学核心,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从备课到上课,从作业到辅导到测试,明确要求,加强检查跟进,每学期都对全体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绩效考核,不断表彰、奖励先进,营造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2、改进听课评课机制,提升教学研讨实效。听课评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研讨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研讨的实效,学校不仅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而且在形式和内容上也作了积极地调整:(1)分时段、分教研组、集中开课,集中评课;(2)分类展示、观摩:分为骨干教师展示课、创新教师研讨课和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三个专场,骨干教师专业引领,创新教师致力探究,青年教师悉心学习;(3)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即学校统一购买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教师备课指南:有效教学设计》等书籍,发放给每一位教师,在开展听评课之前,各教研组首先组织组员学习理论知识,然后确定研究点,之后再带着研究点去开课、听课、评课,从而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大大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实效。

3、进一步完善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语文、数学、历史学科“导学案”已梳理成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导学案”的完善工作,每年学生不同,教师不同,对“导学案”的运用不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必须结合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予以调整、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促学”功能。因此,“导学案”的使用与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正是在这动态发展过程中受益、成长。

4、丰富课程建设,拓宽学生视野。在确保基础型课程落实到位的基础上,要求教师结合日常教学,积极开展拓展、探究型学习,同时,鼓励教师挖潜,集中开设专题型拓展、探究课程,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目前,已经整理成册的拓展、探究型课程有:《乒乓球普及》《快乐DIY》《走近唐诗宋词元曲》《走近现代诗歌赏析与创作》《写作拓展》《历史成语故事》《二十四节气》《生活是一首哲理诗》《六年级数学拓展课程资料》《西方节日文化》等十八项。《寻根问祖,姓氏起源》《走出课本,走近鲁迅》《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照片中的历史》、《杨辉三角》《动点问题》等七项。

四、校本研修:改进中求实效 今年,为了进一步增强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我们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校本研修手册,增强了教师在研修活动的学习体会。另一方面,加大了推动教师阅读的力度,购买书籍,发放给每一位教师,让每一位教师在阅读中不断思考,并将所思所悟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实现专业的不断成长。

2014年学校保持并获得了诸多荣誉: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市红旗大队、区文明单位蝉联至今、首批浦东新区素质教育实验校之

一、区校本研修优秀学校、区法制示范学校、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第13篇:学校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初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校园作业中,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本质,教师本质的进步,不仅仅是教师学历层次的进步,更首要的是教师教育教育能力的进步。校园认真展开了校本训练作业,确立了校长是校本训练作业榜首责任人,拟定了校本训练准则。下面就我校教师教育作业总结一下。

一.领导重视,知道到位。

校园一把手校长,非常重视教师教育作业。校园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支撑教师训练。校园先后派出XX、XX、XX和初三的全部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训练;派学科主干教师参与各级部门安排的新课程训练和新课程观摩活动,参与主干教师训练。

二.准则办理,有章可循。

校园成立了教师教育领导小组和考评小组,建立了教师办理的各项准则,如教师量化考核准则、教师考勤准则、主干教师培育准则、主干教师训练准则、主干教师县域镇域内沟通准则、教师全员学习沟通准则、主干教师“走教”准则等。作业中对事不对人,严厉按准则办理。训练作业经常化、准则化。 三.有方案展开校本训练

校园拟定了校本训练年度方案。教研组拟定教研方案,按方案展开作业。

1.全员校本训练。校园专门规划定制了“每周一训”学习笔记,按方案每周进行训练。训练形式有:讲座、个别辅导、事例研讨、自学沟通等。校本训练采用了“菜单式”训练,训练专题有业务学习、心理健康、摄生保健、家庭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例如XX的讲座《健康高兴的日子作业》《做健康的人》教师们学会了怎样做才高兴;《今天我们怎么做父母》《问题学生的教育辅导》教师们学会了怎样和孩子们共处;XX教师的《语文新课标训练》《微课程训练》,高建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规划》、XX的《什么才是一堂好的物理课》、XX的《怎么在数学课堂上培育学生杰出的学习习气》等结合自己的经历从课堂教育方面给教师辅导。XX为全校做了安全讲座,我们收获颇丰。教师们自学了《教育是没有用的》教育理论作品,主干教师写了心得体会并沟通。 经过多种形式训练,教师的整体本质在原有根底上有明显进步。

2.主干教师带动效果。拟定主干教师训练方针,搭建主干教师沟通平台,发明促使优秀人才锋芒毕露的环境和机制。主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从备课、上课、教法等方面手把手的辅导,使新教师一年内顺利上课,3年内担任教师作业,6年内成为教育主干。在全员训练的过程中,每位主干教师自学理论,每年讲座一次。本学期已有7人进行了讲座。15位省市县主干教师分别到青龙阳光校园、娄丈子中学、大巫岚中学、肖营子总校“送教下乡”X次。送课活动,充沛展现了我校主干教师的风貌,为其它校园教师送来了耳目一新的示范课,也给同学们送去了高兴。在我校也充沛发挥了他们的主干和示范效果,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本质进步。主干教师档案及时归档并考核经过。

四、获得成绩

1.本学期共收到教育教育论文49篇,参与评比的论文12篇。读书心得100多篇。

2.我校XX、XX被评为县级学科名师,XX等3人被评为县师德标兵。我校XX、XX等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XX》获省级一等奖,我校教师研究的国家级、省市县级课题结题并经过检验。在市县教育规划、公开课、课件制造等活动中我校教师频频获奖。 3.全校教师凝神聚力,干劲足,整体本质有所进步。

五、现在存在的问题

1.因为县城路途扩建改造,统一规划,噪音与交通不便在必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教育作业。

2.训练资料缺少,教育设施落后,不能满意现局势下教师训练作业需要。

3.校园各种规章准则还需认真落实。

教师教育作业是一项长时刻而艰巨的作业,我们只要投入相当的精力和时刻,充沛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调集全部积极因素,考究训练战略和办法,才有可能把作业越做越好,才干完成校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14篇:学校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初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中,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学校认真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确立了校长是校本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定了校本培训制度。下面就我校教师教育工作总结一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学校一把手校长,非常重视教师教育工作。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支持教师培训。学校先后派出XX、XX、XX和初三的所有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派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和新课程观摩活动,参加骨干教师培训。

二.制度管理,有章可循。

学校成立了教师教育领导小组和考评小组,建立了教师管理的各项制度,如教师量化考核制度、教师考勤制度、骨干教师培养制度、骨干教师培训制度、骨干教师县域镇域内交流制度、教师全员学习交流制度、骨干教师“走教”制度等。工作中对事不对人,严格按制度管理。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三.有计划开展校本培训

学校制定了校本培训年度计划。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按计划开展工作。

1.全员校本培训。学校专门设计定制了“每周一训”学习笔记,按计划每周进行培训。培训形式有:讲座、个别指导、案例研讨、自学交流等。校本培训采用了“菜单式”培训,培训专题有业务学习、心理健康、养生保健、家庭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例如XX的讲座《健康快乐的生活工作》《做健康的人》教师们学会了怎么做才快乐;《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问题学生的教育指导》老师们学会了怎么和孩子们相处;XX老师的《语文新课标培训》《微课程培训》,高建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XX的《什么才是一堂好的物理课》、XX的《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结合自己的经验从课堂教学方面给老师指导。XX为全校做了安全讲座,大家受益匪浅。老师们自学了《教育是没有用的》教育理论著作,骨干教师写了心得体会并交流。 通过多种形式培训,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

2.骨干教师带动作用。制定骨干教师培训目标,搭建骨干教师交流平台,创造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从备课、上课、教法等方面手把手的指导,使新教师一年内顺利上课,3年内胜任教师工作,6年内成为教学骨干。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每位骨干教师自学理论,每年讲座一次。本学期已有7人进行了讲座。15位省市县骨干教师分别到青龙阳光学校、娄丈子中学、大巫岚中学、肖营子总校“送教下乡”X次。送课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骨干教师的风采,为其它学校教师送来了耳目一新的示范课,也给同学们送去了快乐。在我校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骨干教师档案及时归档并考核通过。

四、取得成绩

1.本学期共收到教学教育论文49篇,参加评比的论文12篇。读书心得100多篇。

2.我校XX、XX被评为县级学科名师,XX等3人被评为县师德标兵。我校XX、XX等老师开发的校本课程《XX》获省级一等奖,我校教师研究的国家级、省市县级课题结题并通过验收。在市县教学设计、公开课、课件制作等活动中我校教师频频获奖。 3.全校教师凝神聚力,干劲足,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县城道路扩建改造,统一规划,噪音与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教育工作。

2.培训资料短缺,教学设施落后,不能满足现形势下教师培训工作需要。

3.学校各种规章制度还需认真落实。

教师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只有投入相当的精力和时间,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讲究培训策略和方法,才有可能把工作越做越好,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15篇: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发言材料

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

根据此次座谈会的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现就我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

止2013年春,我校有57个教学班,在校生3260人,共有教职工220人(其中含教育局借调9人,实际在岗教职工211人),其中专任教师198人(具体情况见表一)。按照国办发(2001)74号文件城镇高中师生比为1:13的规定,我校应有教职工250人,缺编30人。自2009年秋期至今年春期开学,我校有25位教师因调动、辞职、退休、考研等原因离岗(见表二),3位教师正在办理退休手续。

目前,学校教职工缺编,总体缺编30人,再加上借出9人,实际短缺39人。加上学校向其它乡镇借入教师15人,同时又有2008年经县教育局批准招聘没有任何编制的紧缺学科教师15人,以上共计缺编60人,这些人员的工资津贴等全部由学校自筹资金发放。。同时,少部分学科教师流失多,造成教师短缺,尤其是地理、生物、物理教师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表一:教职工基本情况统计表

从上表可以看到,我校专任教师学历均为本科,年青教师多,占专任教师的50%以上。

二、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人才流失这一严重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流失的教师呈现以下特点:中青年教师对自己未来期望值较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强,趁着年轻都想方设法往条件好、工资高的学校调,往工作压力小、环境宽松的单位调。流失的教师中大多数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教师;走的虽是少部分,动摇的却是一大批。广大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同时,更多地在考虑如何才能调走,这势必会造成了高中教师流失的恶性循环。

2、教师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福利待遇低,区域经济差距大。虽说近年来教师工资有过几次调整,但从总体上来看,与当前物价水平相比,工资待遇依然偏低。绝大多数教师目前的工资也仅仅能够养家糊口,一旦需要买房或遇上其他的意外事情,就要背负沉重的债务。加之城乡之间、县域之间福利待遇差距大,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②发展空间小,区域环境差距大。那些能力强、有上进心的教师一旦在其教育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一旦感到在原工作岗位上不能大显身手,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的时候,便不满足于当前的工作环境,便开始想方设法寻求一个发展空间大、尊师氛围浓工作环境。③高中教师负担过重、压力大。有家庭的教师,由于课时重,压力大,感到自己不适应高中教师工作,寻求条件好、环境好的单位。④社会大环境影响。尊师重教的氛围不浓,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教师工作缺乏动力。不少年轻教师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前途命运。

3、应对措施和建议:①事业留人。学校为教师提供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帮助教师展示自已的才华,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②待遇留人。对一些优秀的教师,一些对学校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教师,一些担负着繁重工作任务的教师,学校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收入;③环

境留人。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二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学校文化,另一个方面是指学校的自然环境。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单位,在校园内到处有歌声琴声,到处可看到舞蹈、表演、书画展览,到处可看到体育锻炼的身影。在校园里,营造出民主的、宽容的人际氛围,形成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局面,这将极大地增加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自尊感和愉悦感。教师们住在这如花似锦、与花园没有丝毫区别的校园里,处在这亲密如家和衷共济的集体里,会感到心情愉快、精神振奋;④情感留人。做到以德治校,和谐治校,切实为教师解决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的实际困难;⑤制度留人。建立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克服任人唯亲和行政命令问题;建立教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为优秀人才进校大开方便之门;建立尊重、激励人才的机制,要评选星级教师和功勋教师,要给优秀人才应有的荣誉,让人才感觉到自己受重视;进一步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的机制,完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工作环境,让教师感到自已是这个学校里主人。同时加大对高中骨干教师提拔使用,让更多的懂教育的领导来引领教师、引领教育,逐步实现教育领导干部“内行化”。

三、留住、引进优秀教师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针对我县目前教育人才缺乏的现象,我提出如下建议和意见。 留住优秀教师方面:①认识上高度重视。优秀教师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财富,是一个学校长足发展至关重要的保障。留住我们现有的优秀教师,并保证学科配套,是刻不容缓的事。②提高优秀教师的待遇。优秀教师的待遇要明显高出普通教师,体现出优秀教师的优越性,同时建议政府部门能设立专项资金对这些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不仅奖励高三教师,还要奖励成绩优秀的基础年级教师。③政策支持。在评先评优,还有晋级方面,要向优秀教师倾斜。对特别优秀的教师,

建议政府部门能考虑破格提升待遇。④尊重优秀教师。给优秀教师一定的自由权限,让他们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得到他们想得到的提高自身素质的专业培训,并积极把这些老师培养成名师,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去。⑤关心优秀教师。不仅要经常听取他们对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状况。

保证学科配套方面,还是要做好教师的储备工作,教育局在审核编制时,应该考虑五到十年的长期规划,给每个学校的每个学科留够适应后几年发展的教师名额,教育局可以对储备教师统筹安排。

引进年轻的优秀教师方面,建议政府部门:①在政策上支持,对一些年轻优秀教师的相关政策应该更灵活,及时解决年轻优秀教师的编制等一系列问题。②由县教育局牵头,到一些优秀的师范院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并及时解决编制、福利待遇等问题。③适当提高福利待遇,让一些有一定经验的年轻优秀教师自愿到我们这里来。

引进和聘请“名师”方面,①对引进的名校长和特级教师将给予一定金额的安家费、住房补贴,及时办理引进优秀校长和特级教师及其配偶、子女的落户和关系接转手续。②为引进教职工提供公租房、安家费、租房补贴、购房补助,统筹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安家问题。③妥善做好引进人才随迁子女就学和家属就业安置工作。④设立专项资金重奖特级教师和省市骨干教师,让优秀教师一年可获数万元。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学校本身是一个弱势群体。尊重老师,尊重教育,教师和教育才能得到良性发展。建议政府部门:①让我县的舆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引领尊师重教的风尚。②恳请政府能保护学校,让学校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而不是疲于应付一些与教育本身关系不大的事,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让学校领导能坐下来更好的搞好管理,让学校老师除了教课不用再操别的心。③希望能设立专项资金,每年组织一次对教职工的全面体检,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监控教职工的身体状况和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④建立教职工就医绿色通道,设置区内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开辟教师窗口,方便教师取药的就医体检,并针对教职工子女入学、入托问题,提供帮助。

以上是我对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些看法,不妥之处,请领导、同仁们批评指正。

第16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县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为载体,按照\"激活存量、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完善机制\"的工作目标,从建立完善人才运行网络体系入手,积极打造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教育、联系和服务四大平台,建设了一支有觉悟、懂科技、善创业、有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着力为建设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打造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平台

我县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视为农村第一资源,把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组织部、人事局、农办、科技局、教育局、畜牧局等2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4次以上联席会议,及时研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工作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二是建档设库,规范管理。按照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通过村推荐、镇审核、县审查等程序,不断强化对人才的挖掘培养,建起了农村优秀人才的信息库。目前,已有100余名被纳入我县农村优秀人才库。

二、打造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平台

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不断加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力度,建立了稳定的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一是依靠专业基地提高实用人才素质。充分发挥\"一带三\"实训基地、种管训一体化教室、\"一带五十\"科技示范棚和远程教育网络设施等教育资源的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各类人才开展集中培训,进行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养,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今年,开展各项培训总计206场次,培训人数13279人次,发放各种宣传培训资料8000多份。二是定期召开实用人才座谈交流会,加强农村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是依托教师团队提高实用人才素质。本着\"双管齐下\"的原则,在培训实用人才的同时,不断提升和扩充教师队伍,特别是将3名高级技师特聘为我县实用人才指导教师。

三、打造农村实用人才联系平台

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建立党政领导联系各类人才制度,规定党政领导每年至少要与联系对象沟通谈话2次,联系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联系对象发挥才能情况、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听取农村实用人才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四、打造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平台

近年来,我县不断优化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环境,健全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服务体系,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不断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一是建立了创业扶持机制。我县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兴办经济实体,辐射周边群众尽快致富,特别是在生产贷款、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优先保障,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建立了人才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农业科技项目开发、农业科技项目推广、扶贫资金或优惠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设立了奖励基金,对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今年,我县将对新评选的17名县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给予每人5000元得奖励。三是建立了人才典型示范机制。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栏等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扎根农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弘扬农村实用人才乐于吃苦、勤于耕耘、勇于创业、敢于实践的精神,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让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样板,真正起到树立一个典型、搞活一片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作用,从而营造出了人人尊重人才、人人争当人才的社会氛围。今年,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对我县3名被自治区评为农村优秀实用人才高级技师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制作了高级技师事迹宣传展板,在各乡镇巡回展示。

第17篇:人才队伍建设总结

人才队伍建设总结

人才队伍建设总结2007-12-07 18:46:3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人才队伍建设总结人才队伍建设总结(2)提高人才“含金量”壮大产业“牛鼻子”—吉安市强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作者:一凡“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兴则产业旺”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富农”、“人才强村”战略,坚持把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推动吉安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积极完善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创业创造良好氛围。今年6月以来,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围绕“配强一个班子,造就一批人才,兴起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我们组织实施了“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以培养造就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依托人才培

训基地通过培育产业培养能人,培养能人培育产业,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含金量”,壮大富民产业“牛鼻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在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的同时树立品牌意识,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关键就是把培育产业和培养人才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选特色产业、建示范基地、育科技实用人才,走“品牌 规模”的发展路子,以打造品牌培养人才来实现规模经营。按照“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理念,市委组织部从实际出发,遴选有规模、能辐射、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好的永丰蔬菜、峡江鮰鱼、吉水白鹅、青原花卉与草菇、泰和黄牛、遂川金桔、吉安葡萄、新干药材等十大产业为全市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品牌支柱产业。在这批支柱产业中,确定了渼陂草菇、吉水白鹅、泰和黄牛、峡江鮰鱼、横江葡萄、遂川金桔、永丰蔬菜、新干黄姜等8个基地为全市首批“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实用人才培训

基地,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命名、授牌。充分发挥基地在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整合培训力量,完善培训设施,不拘一格网络人才并纳入培训计划,积极为周边乡镇及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推广农村实用技术过程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品牌。一手抓创品牌,另一手还要抓上规模,以品牌参与竞争、开拓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同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创业兴业的积极性,把基地上的各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壮大产业“牛鼻子”的推动器。为最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我市依托基地丰富培训形式,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外引“活水”,内壮“筋骨”。借用他山之石,邀请专家教授举办讲座,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如泰和螺溪镇聘请加拿大农科所教授哈克博士到基地举办讲座,对畜牧养殖和饲料调配进行技术指导。吉水文峰镇白鹅养殖基地聘请江西农大和江西畜医总站的专家、教授做技术顾问,全年举办培训班,已培训实用人才上千

人,发展白鹅10万羽。二是挖掘资源,念好本地“和尚经”。利用当地致富能手“土专家”“田教授”现场示范,手把手传授致富“土方”“妙药”,通过“能量”传递,增强人才“造血”功能,形成“出门是基地,进门是课堂”的培训模式,现学现用。青原区渼陂村党支部书记利用山宝菌业公司培训师资力量,每月举办一期培训班,免费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理论技术培训,并定期组织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种植户座谈交流,分析解决技术难题,激发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热情。三是组建协会,共享实惠。农村实用人才遍布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为了加强对他们的规范化管理,我市依托基地成立了各类行业协会,建立了行业人才档案和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目前,我市在基地创建协会的基础上,又以不同方式相继建立了花卉苗木、肉牛、葡萄、黄姜等各类协会79个,促进了人才的互相交流,提高了农村实用人才的组织化程度,使协会和

农村实用人才相互结合、良性互动。横江葡萄协会在支部的领导下,搞好技术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技术困难,了解市场信息,为群众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凝聚了人才,拉长了产业链,实现了强村富民。全村共种植葡萄2000亩,直接受益群众500余人。同时,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专业组织的合作和国内产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地区技术、市场的对接,加速实用技术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广先进的,适合本地发展的实用技术、项目、品种,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训工作。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用先进观念“换脑”,用实用技能“健身”,涌现出了一大批“筋强骨壮”的农村实用人才。“一个班子一盘棋,一位人才三分力。”在全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同时,不忘给他们创造实用舞台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作用。一是发挥帮带作用,要求每个农村实用人才帮扶3—5名农民,在物质、技术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使能人劲有可使之处,农民学有可仿之样,实现共同富的目标。目前,全市3125名农村实用人才共与10000多名农民结成帮扶对子。二是发挥辐射作用,立足我市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市情,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利用当地资源创办了渼陂山宝菌业和横江葡萄等品牌产业,形成了引力强大的“辐射磁场”,带动7000多名群众投身到这些产业,开拓了强村富民之路。三是发挥领路作用,大力将农村实用人才充实到村委两班子,把辐射能力强、能惠及千家万户的产业带头人推选为

人才队伍建设总结

第18篇: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我市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文化干部队伍,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山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宣传文化系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文化港口建设目标,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培养、使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持续提升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文才、口才、干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宣传文化人才队伍,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紧密结合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单位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立足宣传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认真抓好各类人才的吸引、培养和使用。二是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正确认识人才培养与人才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做到在培养中使用人才和在使用中培养人才。三是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对理论、新闻宣传、文化艺术、网络管理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实现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努力

1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好环境。

(三)总体目标。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事业发展要以打造“文化港口”品牌为发展目标,大力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紧密结合的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力争使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人才总量稳步增加,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能满足各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需求。

二、主要任务和基本措施

(一)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成立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全系统的人才工作。完善人才工作制度,建立职责分工明确、管理流程顺畅的人才管理组织架构,逐步完善人才工作学习制度、例会制度、工作定期调研交流制度、对外文化交流制度,认真履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发挥好宣传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宣传引导作用,定期沟通、定期督查、定期调研,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合力作用突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围绕提高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文才、口才、干才,以培养复合型人才、领军型、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着重加强理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三支队伍的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带动和促进宣传文化系统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等形式,选派人才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每年有计划地组织2—4名市、县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到中宣部、

中央文明办培训,每年选派5—10名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广电总台等宣传文化单位跟班培训学习;每年组织10—20名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和艺术家到福建、山东、湖南等文化发达省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和流动性文化人才,发挥其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着力提高宣传文化系统干部队伍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三)完善人才使用机制。积极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会议精神,分析调研我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现状,按照创新机制、大胆实践、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原则,研究提出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意见,积极推进广电、出版、报业等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演出团体和演艺人员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演出团体面向市场创作更多精品。对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人才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人才信息库。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实行公开选拔、聘用优秀文艺人才和新闻宣传人才,充实文艺演出团队,加强新闻宣传队伍,积极做好全市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组织文化艺术人才走出去,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做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选拔;充实完善拔尖创新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宣传文化系统领军人才库,尽力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保证。

(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建立文化发展基金,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培养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积极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和吸引社会组织投资宣传文化人才事业建设,鼓励个人自筹资金,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宣传文化人才。积极探索建立演出团体和演艺人员分配激励机制。规范各类人才评奖工作,加大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奖励力度。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宣传文化人才给予奖励。积极争取财政投入,设立专门奖项,每两年对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节目主持人等给予一定的奖励。每五年组织一次文学艺术评奖活动,对优秀文艺人才给予一定奖励。

(五)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典型事迹。在港口新闻网、港口日报、港口电视台等媒体上开设“港口人才”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各条战线上人才工作典型事迹;开设“道德之星”专栏,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每两年组织开展港口十大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在城市醒目处建设英雄模范人物标志性建筑,在机关单位制作“道德模范墙”,抓好全国、全区“双百”、“双评”人物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加强领导。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单位)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部署、督促和检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整合资源,动员和组织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共同做好人才工作。

二是大力营造和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在港口日报、港口电视台、港口新闻网等媒体上加大对党的人才政策和优秀人才事迹的宣传,积极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19篇:人才队伍建设总结

提高人才“含金量”壮大产业“牛鼻子”

—吉安市强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一凡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兴则产业旺”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富农”、“人才强村”战略,坚持把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推动吉安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积极完善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创业创造良好氛围。今年6月以来,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围绕“配强一个班子,造就一批人才,兴起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我们组织实施了“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以培养造就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依托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培育产业培养能人,培养能人培育产业,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含金量”,壮大富民产业“牛鼻子”。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在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的同时树立品牌意识,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关键就是把培育产业和培养人才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选特色产业、建示范基地、育科技实用人才,走“品牌+规模”的发展路子,以打造品牌培养人才来实现规模经营。按照“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理念,市委组织部从实际出发,遴选有规模、能辐射、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好的永丰蔬菜、峡江鮰鱼、吉水白鹅、青原花卉与草菇、泰和黄牛、遂川金桔、吉安葡萄、新干药材等十大产业为全市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品牌支柱产业。在这批支柱产业中,确定了渼陂草菇、吉水白鹅、泰和黄牛、峡江鮰鱼、横江葡萄、遂川金桔、永丰蔬菜、新干黄姜等8个基地为全市首批“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命名、授牌。充分发挥基地在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整合培训力量,完善培训设施,不拘一格网络人才并纳入培训计划,积极为周边乡镇及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推广农村实用技术过程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品牌。一手抓创品牌,另一手还要抓上规模,以品牌参与竞争、开拓市尝带动产业发展,同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创业兴业的积极性,把基地上的各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壮大产业“牛鼻子”的推动器。

为最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我市依托基地丰富培训形式,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外引“活水”,内壮“筋骨”。借用他山之石,邀请专家教授举办讲座,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如泰和螺溪镇聘请加拿大农科所教授哈克博士到基地举办讲座,对畜牧养殖和饲料调配进行技术指导。吉水文峰镇白鹅养殖基地聘请江西农大和江西畜医总站的专家、教授做技术顾问,全年举办培训班,已培训实用人才上千人,发展白鹅10万羽。二是挖掘资源,念好本地“和尚经”。利用当地致富能手“土专家”“田教授”现场示范,手把手传授致富“土方”“妙药”,通过“能量”传递,增强人才“造血”功能,形成“出门是基地,进门是课堂”的培训模式,现学现用。青原区渼陂村党支部书记利用山宝菌业公司培训师资力量,每月举办一期培训班,免费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理论技术培训,并定期组织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种植户座谈交流,分析解决技术难题,激发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热情。三是组建协会,共享实惠。农村实用人才遍布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为了加强对他们的规范化管理,我市依托基地成立了各类行业协会,建立了行业人才档案和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目前,我市在基地创建协会的基础上,又以不同方式相继建立了花卉苗木、肉牛、葡萄、黄姜等各类协会79个,促进了人才的互相交流,提高了农村实用人才的组织化程度,使协会和农村实用人才相互结合、良性互动。横江葡萄协会在支部的领导下,搞好技术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技术困难,了解市场信息,为群众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凝聚了人才,拉长了产业链,实现了强村富民。全村共种植葡萄2000亩,直接受益群众500余人。同时,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专业组织的合作和国内产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地区技术、市场的对接,加速实用技术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广先进的,适合本地发展的实用技术、项目、品种,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训工作。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用先进观念“换脑”,用实用技能“健身”,涌现出了一大批“筋强骨壮”的农村实用人才。

“一个班子一盘棋,一位人才三分力。”在全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同时,不忘给他们创造实用舞台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作用。一是发挥帮带作用,要求每个农村实用人才帮扶3—5名农民,在物质、技术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能人劲有可使之处,农民学有可仿之样,实现共同富的目标。目前,全市3125名农村实用人才共与10000多名农民结成帮扶对子。二是发挥辐射作用,立足我市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市情,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利用当地资源创办了渼陂山宝菌业和横江葡萄等品牌产业,形成了引力强大的“辐射磁潮,带动7000多名群众投身到这些产业,开拓了强村富民之路。三是发挥领路作用,大力将农村实用人才充实到村委两班子,把辐射能力强、能惠及千家万户的产业带头人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青原区流坊村不失时机地通过“两推一驯把本村群众公认的三位致富能人选进班子,强化了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村班子为民办事能力也明显提高,党支部依托产业基地,创新活动载体,扎实推进了生态小康示范村的建设,领着流坊走进“花的世界,绿的海洋,鸟的天堂”。

通过建立“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人才培训基地,促进了农村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大批党员致富骨

第20篇: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xxx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院综合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积极培养或引进学科带头人,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根据《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培养或引进县域学科带头人,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到我院执业,建立层次分明的人才建设体系,提高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二、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提高学历层次,改善人才结构

根据医院临床的学历结构本、专科层次人员居多,医技科室中专学历人员较多等现状,以促进专科学历人员攻读本科为重点,鼓励医技人员攻读专科,缩短临床、医技科室人员学历差距。在此基础上,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业务技术骨干,同时加大投入,鼓励、支持本科层次医务人员考研、读研,每年计划选送2-3名临床医师攻读研究生,以提高医院的科研工作能力,更好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研究。

(二)建立层次分明的人才建设体系

1.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认真落实总住院医师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各项有利于青年医生成长的制度;成立专门的继续教育和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小组,制订住院医师评分、轮转、考核、奖惩、专科培训制等完善的培养体系。在住院医师培训阶段便牢固确立临床与科研并重的观念。要定期为青年医务人员开展包括疑难病例讨论会、临床思维和学科新进展讲座、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写作培训等各类业务学习,以培养其科研能力。

2.开展全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聘请外院专家以及医院的人才技术优势,以继续教育形式,开展全员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国内外的新理论、新知识和医学动态,提高全员业务知识和诊疗技术水平。充分发挥院内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定期举办院内专家全院性讲课,并要求主治以上医师听课率90%以上,住院医师听课率达100%。积极鼓励科室内的小讲课,各科室每月都要组织3-4次科内小讲课,坚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技术交流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定期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进行讲学和技术指导。

3.加强科室专业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1)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领域。在开展现有科目的基础上,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扩大医疗服务范围,开拓新的医疗服务领域。进一步加强技术人员培训,选送各岗位的中青年尖子到外地进修。学习内容以拟在本院开展的

新技术、新项目为主。每位外出学习人员回院后要开展一项新技术、一个新项目或应用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医院要对外出人员开展新技术情况进行评估。同时,鼓励各临床科室人员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班、学术交流等活动。

(2)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一是为现有技术骨干提供必要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条件,为其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华创造条件;二是突破传统框架,大胆培养和启用年青技术人员,有效解决人才断层、学科骨干趋于老龄化的问题。

(3)征引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一批院外知名专家作为医院特聘专家,帮助和指导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新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学术创新和科研水平。

4.从基础抓起,做好新进人才培养。

对新职工实行先轮训再定科制度。对新参加工作人员,医院首先要对其进行轮训。实行内科、外科分开轮训,每个专科轮训6个月不等;同时要求外科医生轮转相关的内科,如: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等。住院医师轮训完毕后,进行专业定科。

三、保证措施

(一)加强经费保障。根据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设立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提取人才

培养经费,与财政拨付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一并用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培养、选拔、奖励和引进。

(二)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卫生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积极与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教育、机构编制等部门协调配合,研究制定加强县医院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县医院要把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制定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卫生人才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整合资源,落实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出成效。

(三)加强舆论保障。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卫生人才政策,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不断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上海中学学校工作总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上海中学学校工作总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