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环境管理体系 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1:23:45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环境管理体系

化工企业环保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职责(仅供参考) 1.环境保护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1贯彻执行国家、各级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标准、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1.2制定和修订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和技术标准。 1.3 制定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促进其实施。

1.4制定环境保护科研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促进其实施。参与组织环境保护科技成果鉴定和推广应用。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科技活动和内外技术交流。 1.5制定内部污染物排放指标,监督检查排污和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

1.6监督检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情况,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审查和竣工验收。1.7组织领导环境监测工作。

1.8参与处理环境污染纠纷,参与调查处理污染事故。

1.9对员工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对基层环境保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组织好环保检查,组织评选环保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1.10 组织推行清洁生产活动,建立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做好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和统计工作。负责办理环境保护方面的日常管理业务。 2.总经理环境保护职责

2.1对本企业的环境保护负全面责任。总经理委任一名副经理负责处理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

2.2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政令。2.3正确处理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保证实行发展生产同环境保护并举和生产建设同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和协凋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提高的原则。

2.4 审定本企业环境保护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审定签批上报的环境保护文件和统计报表,批准发布本企业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和标准。 2.5负责本企业环境保护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2.6组织领导本企业各部门和各级干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解决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3.主管副经理环保职责:

3.1负责监管公司环保各项日常管理工作;

3.2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政令。

3.3负责审核本企业环境保护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审核上报的环境保护文件和统计报表及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和标准。

3.4组织、布置、落实,各部门对政府环保部门进行的各项检查、审核等工作。3.4协调好公司与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 4.安全技术科环保职责

4.1负责组织建立公司环保管理网络,明确环保职责。

4.2负责制定公司环境保护目标及实施方案,经公司领导同意后,发布实施,同时年终进行总结完成工作总结报告。

4.3负责监督、检查公司各单位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相关单位进行隐患整改。

4.4负责公司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公司各单位积极实施清洁生产。4.5负责对一般污染事故进行调查、上报及处理,提交污染事故原因调查报告和污染损失赔偿报告。对重大污染事故,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及上报。

4.6负责记录由质检科提供的监测数据及环保统计表,统计、上报各种环境统计报表,做到准确、完整、及时。

4.7负责对各排污口进行日常的监督检查,对查出的问题下整改通知表,由车间负责人签字确认,督促排污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后进行复查。4.8负责落实公司„双三十企业‟污染物减排指标。 4.9负责对各单位降污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4.10负责制定“6.5”世界环境日期间,制定活动计划,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4.11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计划工作。 5.生产技术科环保职责

5.1负责促进建设项目环保措施的落实,并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

5.2监督工艺车间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加强工艺管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或纠纷。

5.3负责监督检查各工艺正常运行程序,坚决杜绝发生一次水、液碱、酸液、氯水、盐泥、盐水的跑冒滴漏现象。确保生产污水零排放。

5.4负责公司污染源调查,及时查找原因,督促整改并进行解决。5.5负责协调外围单位相关工作,杜绝外围单位向我公司非法排放。 5.6禁止用一次水冲洗设备,杜绝发生因冲洗设备形成油污进入地沟。 5.7负责对各单位非正常排放,不及时上报的情况给予考核。

5.8负责制定公司环保技改措施和新建项目的实施方案,并负责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管理。

5.9负责落实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6.设备科环保职责

6.1负责生产车间、外来施工单位设备装置维修符合维修标准,避免发生在维修过程中物料随意排放。

6.2负责对各单位的设备用油情况进行监督、控制,督促单位减少油污随意排放,确保设备清洁。

6.3监督检查设备设施正常运转,杜绝维修中油污排入地沟。7.质检科环保职责

7.1负责对废气进行监测,对监测到的异常数据查明原因后要及时报生产技术科和安全技术科,由生产技术科向有关领导或上级部门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非达标排放。

7.2负责不定期对各单位废水排口进行检测,规范、正确填写检验报告,检测结果及时报生产技术科和安全技术科,使其及时掌握废水各项指标数据,便于废水中和处理后作循环水使用。

7.3负责对盐泥中氯化钠含量的分析,分析结果及时反馈水汽车间,便于控制盐泥中氯化钠含量超标排放。

7.4负责对化验室的环保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加强化验药品和分析后废液处理的管理,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8.车间环保职责

8.1公司各单位应将环保管理作为生产管理的一部分,并纳入到生产管理系统中去,查清并分析本单位的污染现状和污染底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污染治理。8.2负责建立车间级环保管理网络,从车间到班组,应明确管理网络职能,落实管理职责,明确责任人。

8.3公司各单位加强工艺和设备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和不合理排放,利用好各种能源、资源,提高外排污染物的达标率。8.4各单位禁止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出现异常排放及时上报生产调度室处理。 8.5积极采取环保技改措施,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建立环保技改措施台账。

8.6工艺车间严格操作,加强管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对造成事故的必须追究其负责。

8.7各车间负责环保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8.8公司各单位在“6.5”世界环境日期间,配合安全技术科有计划的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

8.9积极配合安全技术科进行环保法律、法规教育和宣传,并组织进行培训考核工作。

8.9建立健全各种环保台账(运行、治理)。

推荐第2篇:环境管理体系练习题

EMS内部审核员培训练习题北京国培认证培训中心(国家质量认证培训中心)

环 境 管 理 体 系 练习题

一、选择题 (答案写在题前括号内)

()

1、组织建立其环境管理体系应采用下列_____________标准。

a) ISO14001;b) ISO14011;c) ISO14040;d) ISO14012

()

2、GB/T24001标准规定必须对下列_____________要素制定程序。

a) 4.3.1、4.4.

6、4.4.7;b) 4.3.2、4.3.3;c) 4.4.

2、4.6;d) 以上全对

()

3、确保持续改进的相关要素_____________。

a) 4.2、4.3.

3、4.4.7;b) 4.5.2;c) 4.5.1、4.5.

4、4.6;d) 以上全对

() 4、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标准中的文件控制条款要求组织做到_____________。

a) 对于标准中要求文件化的内容全部文件化;

b) 对于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书面和电子形式存放的全部和记录加以妥善管理和控制;

c) 出于管理方便的需要,在重点环境岗位上可不放置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该作业指导书放在

部长处即可;

()

5、控制重要环境因素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

a) 目标和指标;b) 4.4.6 运行控制;

c)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d)a)+b)+c)

()

6、下列不属于污染预防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

a) 材料替代;b) 工业污水处理后循环利用;

c) 生活垃圾外运;d) 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

()

7、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相关方不属于我们公司所管辖的范围,因此在进行环境管理工作时可以不用考虑;

b) 应要求环境污染严重的相关方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c) 对相关方要尽可能地宣传本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

d) 必须对重要的相关方进行环境知识培训。

()

8、组织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必须收集并掌握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不包括_____________。

a) 适用于组织识别的环境因素的所有环境法规;b) 我国签署的环境国际公约;

c) 有关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d) 组织所处行业的环境法规要求。

()

9、相关方是指_____________。

a) 与组织的环境绩效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b) 受组织污染物排放影响的社区居民;

c) 政府机构;

d) 以上答案均不完全。

()

10、组织的环境方针中必须包括_____________。

a) 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b) 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承诺;

c) 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d) 以上全对。

()

11、制定环境管理方案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

a) 消除组织的环境影响;b) 满足相关方的所有要求;

c) 实现组织的目标和指标;d) 所有上述答案。

- 1 -

()

12、ISO14001标准中的4.4.3信息交流是指_____________。

a) 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b) 组织内部和外部都要进行信息交流;

c) 组织与认证机构的信息交流;d) 组织与政府的环境部门的信息交流。

()

13、ISO14001标准中的4.5.1的主要要求是_____________。

a) 检测设备的校准与维护;b) 检查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c) 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d) 以上全对。

()

14、为确保GB/T24001—2004标准,当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_____________。

a) 组织应对所有产品了解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b) 组织能够控制并有影响的所有环境因素;

c) 仅仅是那些在现场范围之内产生的环境因素;

d) 所有上述答案。

()

15、《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规定处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业中心区

工厂厂界噪声标准值应执行如下标准_____________。

a) 白天:70分贝夜间:60分贝;b) 白天:65分贝夜间:55分贝;

c) 白天:60分贝夜间:50分贝;d) 白天:55分贝夜间:45分贝。

()

16、下列不属于污染预防内容的是_____________。

a) 材料替代;b) 工业污水处理后循环利用;

c) 生活垃圾外运;d) 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

()

17、燃煤电厂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_____________。

a)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b)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

c) 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氧化物;d) 烟尘、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

()

18、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是

a) 了解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c) 保持一套技术性的规范 ;

()

19、管理评审的内容应包括

a ) EMS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b) EMS取得了哪些环境绩效; d) 以上答案都对。 c) 环境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b) 判定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d) 提高管理水平。

()20、工业废气排放量监测应与_____________同步采样。

a) 排放速率;b) 排放浓度;c) a)+b);d) SO2。

二、判断题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中划“√”,错误的划“×”)

()

1、组织必须遵守国家及地方环境 法律法规,对于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通知、公报等其他要

求,组织可自行决定是否遵守。

()

2、GB/T24001—2004之4.4.3信息交流,,强调的是信息的传递,而不是处理。

()

3、一个组织可以有多名环境管理者代表。

()

4、不同地区的两个组织,只要生产同种产品,他们评价重大环境因素的尺度应该是一致的。

()

5、某城市的开发区,区内有100多家企始业单位,以开发区整体的形式获取ISO14001标准证书

不可以。

()

6、相关方的投诉记录,只要组织进行处理了,就可以不必保留。

()

7、内部审核工作可以由组织内部人员进行,也可以聘请外部人员进行。

()

8、员工只要背出环境方针就说明他们已经理解了环境方针。

()

9、环境因素识别就是要识别出重要的环境因素。

()

10、有的组织可能没有重要环境因素,如没有生产活动的贸易公司。

()

11、环境目标和指标必须量化,,以便于执行。

()

12、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当包括污染预防的内容。

()

13、环境管理方案依据重要环境因素来制定。

()

14、在环境管理方案中组织只要明确了有关部门的职责就可以了,对无关的部门不必明确职责和权限。

()

15、只要保证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就可以了。

()

16、组织应以书面形式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信息。

()

17、对外部相关方的信息做好记录就可以了。

()

18、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如何编制,组织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自行决定。

()

19、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必须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进行评审。

()20、GB/T24001—2004 的4.5.1中的测量是委托外部机构进行的,其测量的准确性由外部机构保

证,只要他们给出测量报告就可以了。

()

21、不符合应当是指各种不符合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体系的其他任何要求的情况。组织应当

对所有不合格都采取纠正措施。

()

22、GB/T24001—2004不要求组织同时改善一切环境行为。

()

23、GB/T24001—2004的4.3.1中能够控制指的是现在状态的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以

控制,而过去和将来状态的环境因素却只能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

24、当国家、省、地(市)等各级环境标准中对污染物的排放要求不同时,一般应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

25、组织应针对每一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

()

26、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关键岗位应制定具体操作的运行标准,可以用文字、图示或样品等表示。

()

27、GB/T24001—2004标准4.3.2法律与其他要求条款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来确定适用的

法律及其他要求。

()

28、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按国家规定交纳超标排污费;

排放污染物不超标的,便不需要缴纳排污费。

()

29、污染预防的内容包括生活垃圾的外运。

()30、确定重大环境因素时,必须考虑到它的环境影响。

()

31、控制重要环境因素可通过4.3.3、4.4.

6、4.4.7。

()

32、环境因素所产生的环境影响都是有害的,所以都应该想办法加以消减。

()

33、在识别环境因素时,由于环境因素在异常、紧急状态很少发生,可以先不识别,留待持续改

进时再考虑。

()

34、水、电的节省或有效利用也是污染预防的一种方式。

()

35、某厂的噪声排放已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被识别为重要环境因素则仍然需要降低噪声的排放。

()

36、内审员应对审核中发现并报告的所有不合格项进行跟踪验证,确保其关闭。

()

37、在环境法律、法规变更的情况下,要及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更新环境因素。

三、填空题(请将标准代号和条款号一起填在横线上)

1、查某化工企业环境管理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及要求一览表”,没有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列入到

一览表中。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______。

2、“现场抽查某冰箱厂装配车间两名员工,对于所在岗位有哪些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未能回答清楚”。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______。

3、“某企业每年2次对锅炉排放的烟气中的SO2,烟尘进行监测并评审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______。

4、“企业将其在生产中产生的铬渣运到城郊区的山坡掩埋。

适合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______。

5、公司员工在中午就餐时有人走灯亮的习惯,用电超过了预期目标。

适合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______。

6、企业对周围社区居民对噪音大的抱怨未按书面程序中所述的方法进行处理。

适合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______。

7、组织定期全面检查环境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关联与衔接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实施。

适合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______。

8、某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岗位上贴有环境作业指导书,但体系文件及索引中没有此文件。

适合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______。

9、“工程师正在测试经处理后的污水的pH值。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______。

10、“工程管理部向各部门通报市环保局对公司施工噪声的监测结果。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______。

11、“化学危险品仓库没有针对内审时发现的三个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______。

12、“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向所有承包建筑施工的单位通报了‘禁止在19:00时后进行施工’的要求。”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______。

13、“在管理评审中增加了有关内审的不符合汇总分析情况的报告。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______。

14、“化学品仓库新购进了一批化学品,采购部门未将这些化学品的材料安全数据特性表(MSDS)发

放给仓库保管员。”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______。

15、“审核员在公司档案室发现,工厂污水处理站的监测报告没有编号。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ISO14001:2004版规定的合规性评价是对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应怎样评价?

2、组织在识别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时应考虑的“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八个方面分别指什么?请

举例说明。

3、在GB/T24001—2004标准中哪些条款涉及法律法规,如何理解?

4、什么是环境风险管理?它包括那些内容?

5、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特点是什么?

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是什么?

7、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8、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五、案例题(请写出不符合事实、不符合标准的代号和条款号和内容)

1、审核员在机修车间发现车间地面全是油污,且有五处已汪油,车削的带油钢屑与生活垃圾混放在一起,审核员问:车间没有要求对油品的泄露进行控制吗?车间主任说:我们已将油品污染土地、有害垃圾的处理作为重要环境因素加以控制,并出示了相关的作业指导书。

2、该公司短短半个月内就接到数次厂区附近居民联名要求停止夜间作业的抱怨信,当审核员询问此问题时,管理者代表胸有成竹地答到:“我已问过此事,只要总经理出国考察一回来就可以研究,给予经济赔偿,给居民一个满意的回答。

3、看某分厂“环境管理方案”中写明2月份要建立空压机房,以降低噪声排放,现场发现空压机仍然露天放置,分厂厂长解释说:现在环保局已将分厂所在的区域由住宅区改为工业区,我们的噪声排放现在是达标的,因此也就没有再建空压机房的必要了。

4、审核员在某污水处理站审核,作业指导书规定了要对排放污水的酸碱度(PH值)进行监测,查现场监测记录得知污水PH值变化幅度很大,从3—11不等,询问员工应执行的标准是多少,员工说不清楚,因为文件中没有作出规定。

5、审核员在审核最高管理层时,了解到公司今年制定了节电20%的环境目标,审核员询问该目标的实现情况,管理者代表说:“公司的用电量一直很高,为了节能降耗,今年就制订了这个目标,为此,我们多次对员工进行了培训,但到目前11月底用电量只降低了3%,从公司目前的用电情况来看,也很难达到这个目标。

6、2004年12月15日审核员在某公司技术部查公司引进合成树脂新工艺的资料,全部工艺引进是在2004年10月20日完成的,并且已在生产中应用,而技术部提供的“环境因素清单”(编号:EM- 006)是2004年9月10日批准的。审核员问:“引进合成树指新工艺后是否重新对环境因素进行过评价?”技术部部长说:“没有。”

7、审核员在污水处理站看见该公司污水处理设备和监测设备都很齐全,也制订了相应的污水排放监测和测量作业指导书,但审核员查看到近三个月的污水监测报告中表明有污水排放超标的现象。

8、污水处理站的“污水监测控制指导书”规定:“每4小时对经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一次采样化验,每天至少两次。”审核员抽查了上一周的化验报告,发现每天只进行了一次采样化验。化验员解释说:“每天做两次采样化验工作量太大,也没必要,我们两个月前就改为每天做一次采样化验了,没有出现什么过问题。”

9、审核员在行政管理部查内部培训资料,2002年培训计划中写明“2002年7月派新分配到污水处理站的大学生到市环保局参加污水监测技术学习”。审核员要求查看相应的培训和考核证据,行政管理部负责人说:“去年9月份分配到污水处理站两名大学生,本应该今年7月份派他们去学习,但当时污水处理站的工作十分紧张,人手不够,只好先让他们上岗工作,到现在还没有派他们去学习。”

10、某组织按标准要求建立并保持了用来确定并获取适合本组织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程序,审核员按适当的查阅途径却没有查到相应的法律法规。

11、公司在新建一座办公楼,审核员看见附近堆放着大量的施工垃圾,审核员问陪同的行政管理部负责人:“这些施工垃圾如何处理?”负责人说:“工程是分包给北京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的,这些施工垃圾应该由他们处理,自工程开工后,他们就不断地将施工垃圾堆放在这儿,前几天刮大风,砂石飞扬,我们也曾和他们交涉过,但到现在也没进行清运。”审核员问:“是否给北京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提出过相应的要求?”负责人说:“这应该由北京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负责。”

12、查某化工厂环境管理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及要求一览表”,没有将“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列入。

13、审核员在某元件厂环管科审核时,发现公司在上一年度内审发现的不符合,目前仍有三项未采取纠正措施。

14、在机加工车间发现操作工未按文件的要求将铜、铁边角料分开放置,员工解释说:“反正市废旧金属回收公司在收取的时候会分开,文件的规定是多余的。

15、审核员在行政管理部审核,看见公司的MSDS(材料安全数据表)中规定丁苯胶乳是难降解的高分子物质,审核员发现行政管理部所属的运输科将丁苯胶乳与其他固体垃圾一起运往郊区填埋处理,行政管理部部长说:“委托处理丁苯胶乳太贵了,我们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16、询问公司总经理管理评审的记录,总经理拿出10个月的例会记录解释说,公司领导对环境问题非常重视,每个月对出现的环境问题都召开例会予以解决,因此没有专门做一份管理评审记录。

17、某企业办公室中发现连续有三件对该企业提出意见的投诉,问办公室人员:“该信息是否已转给有关部门?”回答说:“已电话通知”。问:“解决的怎么样?”回答说:“不清楚”。

18、审核员在工程管理部查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记录,该公司将成品包装用的塑料桶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并对此制订了相应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到2004年11月底全部完成塑料包装材料的替代”。审核员到成品库审核时,发现库房内存放着一些用塑料桶盛装的产品,产品合格证上标明的生产日期为2004年12月3日。

19、审核员从化学品库出来,看见在不远处堆放着一些塑料桶,且有少量液体流出,便问陪同的仓库管理员:“那是什么?”管理员说:“那是些废弃的化学品。”审核员问:“由谁负责管理?”管理员说:“我只负责管理库房内有用的化学品,废弃的不归我管,好象应由行政管理部负责。”审核员到行政管理部询问,部长说:“废弃的化学品不由我们部门处理,应该由工程管理部负责。”审核员追踪到工程管理部,工程管理部部长说:“我也不清楚由谁负责。”

20、审核员在锅炉房审核,了解到该公司的锅炉房是1996年建成使用的,但2000年经过一次改建。负责人骄傲地说:“我们公司废气排放是达标的。”审核员查看到近一个月对废气烟(粉)尘浓度的监测记录,发现该公司排放的烟(粉)尘浓度符合1997年1月1日前安装的工业炉窑烟(粉)尘浓度排放限值的规定,但不符合1997年1月1日起新、改、扩建工业炉窑烟(粉)尘浓度排放限值的规定。审核员问负责人:“工厂锅炉房执行哪个时段的浓度排放限值?”负责人说:“不知道,我厂一直执行1997年1月1日前安装的工业炉窑烟(粉)尘浓度排放限值的规定。”

推荐第3篇: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2011年06月EMS审核知识试题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针对GB/T24001-2004 4.4.7条款常见的审核证据有哪些?

『说明』关于GB/T24001-2004标准条款的审核证据,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审核员培训教材对各个条款的讲解,后面附有审核时需要收集的证据。

答:1) 组织充分识别和确定其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的证据

2) 组织针对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制订的相应的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以及其程序内容充分适宜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证据

3) 定期评价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以及必要时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进行修订的证据

4) 紧急情况或事故发生时启用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的证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后对程序进行评审以及必要时进行更新的证据

5) 可行时,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进行定期试验的证据

2、对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时,要得到哪些证据?

『说明』要得到:负责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针对不符合项实施纠正的证据;进行原因分析的证据;针对原因的纠正措施计划的证据;实施纠正措施计划的证据;组织内审员跟踪验证并报告验证结果的证据。

3、某铅酸蓄电池厂审核,在勘察现场时发现,企业污水总排口水流湍急,流量较大,审核员再接下来的审核中,应重点关注那些问题?这些问题与标准中那些条款有关? (2010.6.3) 『说明』此类题型,需要关注具体的产品,产品不同,涉及的环境因素、法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铅酸电池的生产流程如下:纯铅--铅粉--和膏--(前面并列有基板的铸造)涂板--生板熟成/放置--化成--水洗--干燥--裁板--研磨--极板隔离板排列--办群焊接--入槽--中间检查--穿壁焊--封盖--端子焊接--气密测试--充氮气——封口——打码——包装。 污水中涉及一类污染物质铅。这是问题的关键。另外,针对某个场所的审核思路,写到相关条款时,只需审核相关条款中与此场景相关的部分要求即可,不需要审核条款中的所有要求。简答题,可以写简单一点。 『参考答案』

4.3.1要素:查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是否包括了含铅一类污染物废水的排放?

4.3.2要素:查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清单,是否包括了含铅废水排放标准的要求?% G/ d: b _, } 4.4.6要素:查该项目的三同时资料,了解污水产生排放量,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查是否建立了含铅污水的处理规定等。

4.5.1要素:查废水排放监测测量的管理规定及监测结果,含铅废水是否在车间排放口采样并达标,查废水中其他污染物的排放监测结果。还可查4.5.3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或4.3.3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定及其实施符合要求的证据。

四、阐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城市工业区内一汽车制造厂的生产工艺为:

清洗除油→水清洗→磷化→水清洗→涂漆→水清洗→干燥→中涂→烘干→喷面漆→烘干3 U- _9 ~1 v9 u 清洗除油采用NAOH和合成洗涤剂,磷化使用磷酸锌、镍硝酸 ,涂底漆使用不含铅的水溶性涂料,中漆和面漆含甲苯、二甲苯,烘干采用热空气加热方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吸附处理后由30米高的排气筒排放;产生的废水排入汽车制造厂污水综合处理站处理达标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1)该涂漆车间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

(2)请给出喷漆废水的主要污染因子,评价污水处理方式的合规性。 (3)与该生产过程有关的固体废弃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为什么?

2、举例说明对标准“4.5.2合规性评价”的符合有效性进行审核时,应取得哪些证据?(2009.6.3) 参考答案:

先到主控部门了解合规性评价程序的策动是否满足标准4.5.2,抽查最近合规性评价的记录(如评价记录表、评价报告),了解合规性评价依据的环保法规和其他要按是否适当,各部门提交的合规性评价输出信息时对组织 的环境运行情况描述是否充分,例如第古文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的污水排放监测报告;

再到相关部门,结合其他条款审核,验证监测记录其守法情况。例如污水处理厂部否保持正常运行的证据,查运行记录、污水监测记录、药品使用记录;到危险化学品仓库看现场管理是否定序、危险废弃物分类处理情况(处理记录、处置相关方案资质等)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6分,共30分) 请对以下场景进行分析,写出不符合标准条款的编号及内容,并写出不符合事实。

1、审核时发现某公司内审时开具了不合格,查其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其纠正措施包含对生产工艺控制要求的修改,但查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该生产工艺的控制要求并未修改。4.5.3 组织应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必要的修改。

2、近似题意:对某企业进行审核时发现,该公司下个月即将投产一条新的加工生产线,查阅环境因素和评价记录得知是在2008年1月份填写的,此后前没有修改和补充,询问车间有关负责人,他说2009年1月份进行的新的生产线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4.3.1a) 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3、某公司2007年第一次审核时,共发现20个问题,其中车间审核3个时,发现15个问题目,办公室审核2小时,没有问题。到2008年第二次审核时,审核安排车间审核2小时,办公室审核3小时。

4.5.5组织应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此时,应考虑到相关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往审核的结果。

4、5月18日在某服装厂审核,审核员注意到锅炉房的烟囱正冒着浓浓的黑烟,便问陪同的推进室主任关于烟气排放的达标情况。主任说,我们每个季度请市环保监测站监测一次,大部分都达标,偶尔有超标的现象。主任说针对黑烟问题,我们年初计划6月之前改造旧的除尘设备,但因为除了编写文件,还有其他工作要做,所以还没来得及去搞方案调研,准备这次审核结束后就马上去调研。

『说明』大部分同学的答案倾向4.5.3,4.3.3。题中,锅炉房的烟囱,监测结果又出现超标的情况,应该改进。改进的方式,可以采取纠正措施,也可以针对不达标的情况,制定管理方案,确保达标排放。此题意图应该是方案的制订与实施问题,所以建议判4.3.3。

『参考答案』

不符合标准4.3.3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

不符合事实:在锅炉房审核发现,锅炉的烟囱正冒着浓浓的黑烟,监测结果显示超标的现象。企业针对黑烟问题,年初计划6月之前改造旧的除尘设备,但没有制定并实施解决方案。

5、在某公司一车间审核时,审核员询问负责消防的安全员,如果办公楼着火怎么办,安全员回答说逃生。

『说明』有两种说法,4.4.2和4.4.7。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题意吧。审核员问的话,可以表明正在审核的是关于火灾如何应急,属于4.4.7的范畴。安全员作为负责消防的管理人员,却没有相应的应急方法(只是逃生),所以建议判断在4.4.7。不一定要题中清楚表明没有建立应急程序才判4.4.7啊。

『参考答案』

不符合标准4.4.7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

不符合事实:在某公司一车间审核时,针对办公楼着火的应急与响应,负责消防的安全员,除了逃生没有其他应急和响应措施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14001:2004

目 录

1、范围 Scope--------------4

2、引用标准 Normative references------------------------4

3、术语和定义 Terms and definitions-------------------4

3.1 审核员 auditor -----4 3.2 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5 3.3 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5 3.4 文件 document---5 3.5 环境 environment-5 3.6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 aspect------------5 3.7 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mpact------------------5

3.8 环境管理体系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5 3.9 环境目标 environmental policy------------------6 3.10 环境绩效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6 3.11 环境方针 environmental policy -------------6 3.12 环境指标 environmental target----------------6 3.13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6 3.14 内部审核 internal audit------------------6 3.15 不符合 nonconformity----------------------6 3.16 组织 organization-6 3.17 预防措施 prevention action-------------------7 3.18 污染预防prevention of pollution------------7 3.19 程序 procedure-----------------------------7 3.20 记录 record---7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 7 4.1 总要求 General requirements--------------------7 4.2 环境方针 Environmental policy------------------7 4.3 规划(策划) Planning-----------------------------8 4.3.1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aspects---------8 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 legal and other requirements------------------------------8 4.3.3 目标, 指标和方案 Objectives, targets and programmes---------------------8 4.4 实施与运行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9 4.4.1 资源,作用,职责与权限 Resources, roles, responsibilities-------------------9 4.4.2 能力,意识与培训 Competence, training and awarene---------------------9 ` 4.4.3 信息交流 Communication--------------------9 4.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Documentation--------10 4.4.5 文件控制 Control of documents-----------10 4.4.6 运行控制 Operation control----------------10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Emergency preparedne and response-----------------11 4.5 检查 Checking----11 4.5.1监测和测量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11 4.5.2 评估法规的符合性-----------------------11

4.5.3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Nonconformity, corrective action and preventive action----------------11

4.5.4 记录控制Control of records--------------12 4.5.5 内部审核 Internal audit----------------12 4.6管理评审 Management review-----------------12

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要求和其他要求和重大环境影响信息,制定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那些可为组织所控制,以及那些能为组织所影响的环境因素。但它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用以下方式向外界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性;

1) 进行自我鉴定及自我声明,或

2) 为组织具有利害的一方,如消费者,寻求符合性的确认 3) 由外部组织对其自我声明的符合性寻求确认;

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 本标准中所有的要求都适用于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性质、产品和服务、地理位置及其运行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规范提供了提示性的指南。

2.引用标准

目前尚无引用标准。本条款的使用是为了与原ISO14001:1996版本一致。 3.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审核员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ISO9000:2000,3.9.9] 3.2持续改进

连续的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3.3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而采取的行动。 3.4 文件

信息及其承载的媒体。

注:媒体可以以纸张、磁性材料、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本,或他们的组合.

[ISO9000:2000, 3.7.2] 3.5 环境 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部延伸到全球系统。 3.6 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具有或能具有重大的环境影响。 3.7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8 环境管理体系

整个管理体系中用于建立、实施其环境方针和管理其环境因素的部分.

注1: 一个管理体系是一组内在相关的要素,用于建立方针、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 注2: 一个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3.9 环境目标

组织规定的,与环境方针一致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 3.10 环境绩效

可测量的、组织管理其环境因素的结果.

注: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结果应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其他环境表现要求的进行测量。 3.11 环境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表明的组织对其环境绩效的意图和方向。 注:环境方针为提供了组织的行为框架及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的框架。 3.12 环境指标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 3.13 相关方

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14内部审核

系统化的、独立的、文件化的过程,以获得审核证据,客观评估组织对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符合程度。

注: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小型组织,独立性应表现出被审核活动与职责间的独立性。 3.15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ISO9000:2000 3.6.2] 3.16 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17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符合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3.18 污染预防

为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释放或排放,而独立或综合采用的各种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和能源,以减少负面的环境影响。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消除或消减,过程更改,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和能源物质的替代、再用、再回收、再循环、再生及处理等。 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 3.19 程序

为进行某一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ISO9000:2000 3.4.5] 注:程序可以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3.20 记录

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性文件。[3.7.6] 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国际标准的要求建立、形成文件、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并决定如何满足这些要求。

组织应对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进行界定并形成文件。 4.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针对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 a) 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包括对遵守适用其环境因素的有关法律和组织应遵守的其它要求的承诺;

c)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d)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e)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及以组织名义进行活动的人员; f) 可为公众所获取。 4.3 规划(策划) 4.3.1 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

a) 用来确定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和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考虑那些计划中的,新的开发,新的或更改的活动与产和服务.

b) 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如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文件化,并保持更新。

组织应确保这些重要因素在建立、实施、保持其环境管理体系时加以考虑。 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

a) 用来确定和获取与其环境因素相关的适用的法律,以及其它应遵守的要求 b) 明确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环境因素;

组织应确保这些法律与其他要求在建立、实施和保持其环境管理体系中加以考虑.4.3.3 目标和指标和方案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相关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目标与指标在可行时应予以量化,并与环境方针保持一致。包括对污染预防,符合适用组织的法律与其他要求及持续改进的承诺;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用以实现环境目标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管理方案应包括: a) 规定相关职能和层次的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4.4 实施与运行

4.4.1 资源,作用,职责与权限

管理者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b) 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包括改进的建议 4.4.2 能力、意识与培训

组织应确保其工作中可能带来组织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影响的人员,包括为其工作或代表其工作的所有人员,应具备能力。能力应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验。组织应保存有关记录。

组织应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培训需求。组织应提供培训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并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使为其工作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 a) 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 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c) 在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中的作用与职责; d)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4.4.3 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 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 b) 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复。

组织应决定是否与外界沟通其重要的环境因素,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如果决定是需要外部沟通,组织应建立、实施与外部沟通的方法。 4.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 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b) 环境管理体系范围的描述;

c)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和他们的相互关系的描述,及参考的相关文件; d)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e)由组织决定的为确保重大环境因素有效地策划、运行和控制过程所必须的文件,包括记录。 4.4.5 文件控制

环境管理体系及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应得到控制。记录是文件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文件,应按4.5.4中的要求进行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套程序,使: a) 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确保文件的适用性; 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c) 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 确保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 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f)确保对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运行所必须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发放; g)防止失效文件的误用,出于任何保存的目的而留存的文件应适当标识。 4.4.6 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并策划与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并确保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a) 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和目标与指标的情况,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

b) 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

c) 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已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包括合同方。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套程序,确定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及组织将如何响应这些事故和紧急情况。

组织应对实际的紧急情况和事故进行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负面环境影响。 组织应定期评估,必要时修订其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测试上述程序。 4.5 检查

4.5.1 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程序应包括文件化相关的监测信息,包括环境绩效、适宜的运行和对目标指标的符合情况。

组织应确保使用得到校准或验证的监测和测量设备,设备应得到维护,并保存有关记录。

4.5.2 评估法规的符合性

4.5.2.1 为符合其遵守法规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定期评价期对适用法律法规符合性程序;

组织应保存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5.2.2 组织应定期评估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组织可以与法规的符合性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

组织应保存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5.3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处理实际和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程序应包括以下要求:

a) 识别,纠正不符合,并减少其环境影响;

b) 调查不符合,确定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其再次发生; c) 评价需采取的措施以预防不符合,实施相关措施防止偶然发生; d) 记录所采取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e)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应与该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 4.5.4 记录控制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来证明对环境管理体系和本标准的符合性,及其所取得的结果。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标识、保存、保护、恢复、保留与处置记录。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性。 4.5.5 内部审核

组织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目的是: a) 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1)是否符合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2)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 b) 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

审核方案的制定、实施与保持应立足于所涉及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审核程序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并规定:

——策划和实施审核、报告审核结果的职责与要求 ——确定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选择审核员及实施审核过程应确保审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6 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其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环境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对环境管理体系的修订的需要,包括方针、目标与指标。应保存评审的记录。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

a) 内部审核的结果,对法规及其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价的结果; b) 与外部相关方沟通的情况,包括投诉; c) 组织的环境绩效; d) 目标与指标的实现程度; e) 纠正与预防措施的状态; f) 前次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g) 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与其环境因素相关的法律与其他要求的发展; h) 改进的建议;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因环境方针、目标与指标的修订后做出决定和措施,并与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

推荐第4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0

百科名片 求助编辑

ISO14000认证标志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继ISO9000标准之后推出的又一个管理标准。该标准是由ISO/TC207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制定,有14001到14100共100个号,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 目录 产生背景 文件内容 系统分类 标准制度基础 中文名称 ISO14000五大部分 ISO14001的17个要素 推行ISO14000的意义 生命周期思想 ISO14000认证流程

产生背景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戈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大会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承担重新评估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调查任务,历时若干年,在考证大量素材后,于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未来”的报告,这篇报告首次引入了“持续发展”的概念,敦促工业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这份报告一颁布即得到50多个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他们联合呼吁召开世界性会议专题讨论和制定行动纲领。 从80年代起,美国和西欧一些公司为了响应持续发展的号召,减少污染,提高在公众中的形象以获得商品经营支持,开始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这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雏形。1985年荷兰率先提出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概念,1988年试行实施,1990年进入环境圆桌会议上专门讨论了环境审核问题。英国也在质量体系标准(BS5750)基础上,制定BS7750环境管理体系。英国的BS7750和欧盟的环境审核实施后,欧洲的许多国家纷纷开展认证活动,由第三方予以证明企业的环境绩效。这些实践活动奠定了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基础。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出席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文件。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全球谋求可持续发展分得时代开始了。各国政府领导、科学家和公众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改变工业污染控制的战略,从加强环境管理入手,建立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的新观念。通过企业的“自我决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方式,把环境管理融于企业全面管理之中。 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3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以规划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支持全球的环境保护工作。 文件内容 该系列标准融合了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经验,是一种完整的、操作性很强的体系标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其中ISO14001是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主干标准,它是企业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的依据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目的是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以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ISO14000系列标准的用户是全球商业、工业、政府、非赢利性组织和其他用户,其目的是用来约束组织的环境行为,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与ISO9000系列标准一样,对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即\"绿色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具有重大作用.补充:ISO14000[2004]系列标准 标准号分配表

名称 标准号 SC1 环境管理体系(EMC) 14004-14009 SC2 环境审核(EA) 14010-14019 SC3 环境标志(EL) 14020-14029 SC4 环境行为评价(EPE) 14030-14039

SC5 生命周期评估(LCA) 14040-14049 SC6 术语和定义(T&D) 14050-14059 WG1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 14060

*备用 14061-14100 系统分类 ISO14000做为一个多标准组合系统: 按标准性质分三类: 第一类:基础标准——术语标准。 第二类:基础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原则、应用指南。 第三类:支持技术类标准(工具),包括: ①环境审核; ②环境标志; ③环境行为评价; ④生命周期评估。 如按标准的功能,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评价组织 ①环境管理体系; ②环境行为评价; ③环境审核。 第二类:评价产品 ①生命周期评估; ②环境标志; ③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

ISO14000系列 标准制度基础 : 欧美一些大公司在80年代就已开始自发制定公司的环境政策,委托外部的环境咨询公司来调查他们的环境绩效,并对外公布调查结果(这可以认为环境审核的前身)。以此证明他们优良的环境管理和引以为自豪的环境绩效。他们的做法得到了公众对公司的理解,也赢得广泛认可,公司也相应地获得经济与环境效益。为了推行这种做法,到1990年末,欧洲制定了两个有关计划,为公司提供环境管理的办法,使其不必为证明环境信誉而各自采

取单独行动。第一个计划为BS7750,由英国标准所制定第二个计划是欧盟的环境管理系统,称为生态管理和审核法案(Eco-Management and Audit Scheme,EMAS),其大部分内容来源于BS7750。很多公司试用这些标准后,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两个标准在欧洲得到较好的推广和实施。 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开始按照BS7750和EMAS的条款,并参照本国的法规的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另外一项具有基础性意义的行动则是1987年ISO颁布的世界上第一套管理系列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取得了成功。许多国家和地区对ISO9000系列标准极为重视,积极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第三方认证,以此作为开展国际贸易进入国际市场的优势条件之一。ISO9000的成功经验证明国际标准中设立管理系列标准的可行性和巨大进步意义。因此,ISO在成功制定ISO9000系列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制定标准序号为14000的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因此可以说欧洲发达国家积极推行的BS7750、EMAS以及ISO9000的成功经验是ISO14000系列的基础。 中文名称 ISO14001中文名称是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于1996年9月正式颁布,并于2005年5月10日发布了ISO14001:2004版本,2004版于2005年5月15日正式实施。

ISO14001是组织规划、实施、检查、评审环境管理运作系统的规范性标准(见图),该系统包含五大部分,17个要素。五大部分内容概括如下: ISO14000五大部分

①环境方针 ②规划 ③实施与运行 ④检查与纠正措施 ⑤管理评审 这五个基本部分包含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和建立后有计划地评审及持续改进的循环,以保证组织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ISO14001的17个要素

1、环境方针

2、环境因素

3、法律与其他要求

4、目标和指标

5、环境管理方案

6、机构和职责

7、培训、意识与能力

8、信息交流

9、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10、文件管理

11、运行控制

12、应急准备和响应

13、监测

14、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15、记录

1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17、管理评审 推行ISO14000的意义 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以减少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实施ISO14000标准是贸易的“绿色通行证”。

目前国际贸易中对环保标准ISO14000的要求越来越多。我国由于不符合相关国家的环保要求,95年外贸损失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

2、提高企业形象,降低环境风险,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创造商机。

3、提高管理能力,形成系统的管理机制,完善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4、掌握环境状况,减少污染,体现“清洁生产”的思想。

5、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减少各项环境费用,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6、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国策,不受国内外环保方面的制约,享受国内外环保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待遇,促进企业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和持续发展。生命周期思想 [1]

生命周期思想贯穿着ISO14000系列标准的主题。它要求组织(公司、企业)对产品设计、生产、使用、报废和回收全过程中影响环境的因素加以控制。ISO14000基于“环境方针”应体现生命周期思想的思路。TC207专门成立了生命周期评估技术委员会,用以评价产品在每个生产阶段对环境影响的大小,使组织(公司、企业)能够加以分析改进。 ISO14000认证流程

ISO14000管理体系认证,分为初次认证、年度监督检查和复评认证等,具体如下:

一、初次认证

1、企业将填写好的《ISO14000认证申请表》连同认证要求中有关材料报给我们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我们中心收到申请认证材料后,会对文件进行初审,符合要求后发放《受理通知书》(这意味着如果材料提交不全,就取得不了受理的资格,更谈不上签合同缴费了。这一点请申请认证的企业和十环认证咨询辅导机构的工作人员给以足够重视,以免

因此影响进度),申请认证的企业根据《受理通知书》来与我中心签订合同。

2、我们认证中心收到企业的全额认证费后,向企业发出组成现场检查组的通知,并在现场检查一周前将检查组组成和检查计划正式报企业确认。

3、现场检查按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指南的要求和相对应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技术要求进行,对需要进行检验的产品,由检查组负责对申请认证的产品进行抽样并封样,送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

4、检查组根据企业申请材料、现场检查情况、产品环境行为检验报告撰写环境标志产品综合评价报告,提交技术委员会审查。

5、认证中心收到技术委员会审查意见后,汇总审查意见,报认证中心总经理批准。

6、认证中心向认证合格企业颁发环境标志认证证书,组织公告和宣传。

7、获证企业如需标识,可向认证中心订购;如有特殊印制要求,应向认证中心提出申请并备案。

8、年度监督审核每年一次。

二、年度监督检查

1、认证中心根据企业认证证书发放时间,制订年检计划,提前向企业下发年检通知。企业按合同要求缴纳年度监督管理费,认证中心组成检查组,到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工作。

2、现场检查时,对需要进行检验的产品,由检查组负责对申请认证的产品进行抽样并封样,送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

3、检查组根据企业材料、检查报告、产品检验报告撰写综合评价报告,报认证中心总经理批准。

4、年度监督检查每年一次。

三、复评认证 3年到期的企业,应重新填写《ISO14000认证申请表》,连同有关材料报认证中心。其余认证程序同初次认证。

推荐第5篇:HSE管理体系岗位职责

 HSE管理体系岗位职责

1、HSE管理体系所指的职责

HSE管理体系所指的职责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在其管辖范围内建立、实施和保持HSE管理体系具体职责及员工个人在确保HSE表现方面的职责。

2、HSE管理领导小组的职责

项目HSE管理领导小组是项目HSE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建立和实施 本项目HSE保证体系、保证该工程及业主方HSE管理体系及安全法规的贯彻执行、监督确保现场安全措施和职工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确保各类隐患得到及时整改、监督现场HSE管理和安全监督人员的到位及HSE职责的履行情况、参与项目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

3、HSE管理体系领导小组组长的职责

1) 承担HSE领导小组委托的所有职责,负责HSE方针的全面建立和实施; 2) 制定HSE战略目标和表现指标,并作出承诺; 3) 定期召开HSE领导小组会议,审定阶段HSE工作报告; 4) 组织审定公司年度HSE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 5) 审批标准、规定、惯例和指南。

6) 定期对HSE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提出持续改进意见。

4、HSE管理者代表的职责 1) 对HSE整体表现负责;

2) 保证所有生产现场纳入详细的HSE管理体系; 3) 对体系各组成部分明确责任人;

4) 确定和控制风险,实施所有的HSE检查及危害因素和危险因素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5) 根据法律和甲方部门要求组织生产,开展HSE竞赛活动,并授予安全奖; 6) 实现HSE目标,提高HSE管理持续改进能力。 7) 组织处理突发事件和事故。

5、HSE执行机构(办公室)的职责

1) 组织建立和维护HSE管理体系文件,并负责体系运行管理; 2) 组织制定并实施公司年度HSE规划和计划;

3) 制定HSE管理体系审核计划,组织HSE管理体系审核活动; 4) 处理HSE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5) 负责协调解决HSE的专业技术问题,为公司HSE管理提供技术服务。

6、各项目经理(片区队长、基层中队长)、各项目部HSE管理实施小组的职责 1) 项目经理是项目HSE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所辖区域项目的健康、安全及环境保护工作,合理配置和使用安全资源,保证HSE在现场全面实施;负责所辖区域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为公司HSE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 保证所有安全程序文件的贯彻执行,组织对所辖区域实施HSE工作计划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监测;

3) 负责组织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4) 定期主持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分析项目安全生产动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5) 组织HSE管理体系的教育培训,落实项目全员安全责任。

6) 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负责对项目安全隐患及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和处理。

7、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

各职能管理部门都有支持HSE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义务,并承担相应的管辖范围内的HSE管理职责。

1) 贯彻执行公司的HSE方针,支持和参与公司组织的HSE管理评审; 2) 组织本单位HSE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修订,并负责体系运行管理;

3) 参与企业综合决策,组织制定年度HSE的目标、指标和方案,授权处理本单位HSE问题;

4) 主持本单位内部HSE管理体系审核工作,审批HSE管理体系审核计划和报告; 5) 每年向公司HSE领导小组汇报各项指标完成及工作实施情况,提出下步工作部署,交公司审核备案。

6) 组织开展HSE宣传、教育、培训、技术信息交流活动,负责HSE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各方的联系。

7) 负责调查、处理、报告HSE方面的事故,建立并完善HSE记录、统计报表及技术档案。

8、安全监督职责

1) 组织或参加项目定期安全检查;

2) 深入现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督促整改,制止违章作业,按规定进行处罚,对不听劝阻者停止其工作,并上报; 3) 重要部位、危险作业的旁站监督; 4) 办理入场人员、车辆通行证。 5) 负责项目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组织开展项目应急演练。

9、员工职责

1) 贯彻执行上级安全生产的指令和要求,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本岗位作业安全负责;

2) 接受HSE培训,准时参加安全活动,认真做好工作危险分析计划;

3) 按照HSE文件完成工作任务,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学会熟练使用灭火器材,熟悉应急预案分工和响应程序; 4) 接受HSE管理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5) 发生事故立即报告、按照预案进行抢救,保护好现场; 6) 参与HSE管理,对违章行为做到及时制止或举报。

推荐第6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合同书

委托方(甲方):_________

服务方(乙方):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地方法规、国家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中国加入的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环境体系收费标准》以及国家认证工作管理规章的有关规定,为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甲方与乙方就环境体系认证项目,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1、环境体系覆盖的范围

申请认证的业务范围名称:_________

体系所覆盖的地域范围:_________

2、环境体系认证用标准

□gb/t24001-iso14001:_________

□其它(请注明):_________

3、环境体系认证计划

时间: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4、环境体系认证程序

认证分为第一阶段审核(包括体系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第二阶段审核、跟踪验证(必要时)、技术委员会审定、注册授证及获证后的监督审核等几个阶段。

5、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乙方应在签订合同时向企业提供《公开文件》并遵守此文件有关规定,乙方应遵守cnacr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实施认证的所有规定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在合同生效后,双方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详见《公开文件》。

(1)申请方须知;

(2)公正性声明;

(3)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的要求;

(4)认证证书及标志的使用说明;

(5)认证注册资格的保持、暂停、恢复、撤销、和换证的规定;

(6)关于投诉、申诉的处理规定。

如甲方通过本中心认证,应定期填写《获证企业信息通报报表》,及时向本中心通报企业的有关变动情况。

6、认证费用及支付方式

乙方按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收费标准》收取认证费用如下:

该项目收费为:_________

收费内容:_________

收费金额及支付方式:

(1)申请费¥_________元,甲方在申请后10天内支付。

(2)审核费¥_________元,甲方在本合同签订后,初审前30天支付。

(3)审定与注册费¥_________元(含2张证书费)。

以上费用合计_________元,如需加印证书,每张证书另收费_________元。

注册获证后,证书有效期三年内每进行一次监督审核,每次监督审核费用为_________元,甲方在每次监督审核前30日内付清;每年年金(含标志使用费)为¥_________元,和每年首次监督审核费一起支付。

7、保密要求

合同双方应对双方的技术信息和文件资料履行保守对方技术秘密的义务,在没有对方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泄露给第三方,泄密使对方遭到损失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应规定承担责任。保密责任不以本合同终止而失效。

8、认证有效期

自认证批准之日起,认证的有效期为三年,证书期满三个月前,可申请延期复评。在证书有效期内,甲方也可申请扩大或缩小认证范围。

9、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

违反本同合约定,违约方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条款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10、争议的解决办法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也可请求业务主管部门进行调解。双方不愿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双方商定,采用以下第_________种方式解决:

(1)因本合同所发生的任何争议,申请仲裁委员会仲裁。

(2)通过诉讼解决,经双方协商,由合同签订地法院管辖。

11、合同有效期

本合同从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至认证证书有效期满时结束。

12、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3、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共同解决,或签订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4、本合同中英文部分仅为对原文翻译,作为参考使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签订的合同均以中文为准。

甲方(委托方)(盖章):_________乙方(服务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推荐第7篇:环境管理体系练习题答案

环境管理体系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答案写在题前括号内)

(a )

1、组织建立其环境管理体系应采用下列哪项标准?

a.ISO14001;b.ISO14011;c.ISO14040;d.ISO14012 (a )

2、GB/T24001标准规定必须对下列要素制定程序。

a.4.3.1、4.4.

6、4.4.7b.4.3.2、4.3.3c.4.4.

2、4.6d.以上全对 ( d)

3、确保持续改进的相关要素

a.4.2、4.3.

3、4.4.7b.4.5.2c.4.5.1、4.5.

4、4.6d.以上全对 ( b ) 4、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标准中的文件控制条款要求组织做到 a.对于标准中要求文件化的内容全部文件化;b.对于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书面和电子形式存放的全部和记录加以妥善管理和控制;c.出于管理方便的需要,在重点环境岗位上可不放置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该作业指导书放在部长处即可;

( d )

5、控制重要环境因素的途径是

a.目标和指标;b.4.4.6 运行控制;c.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da+b+c

( c )

6、下列不属于污染预防的内容是

a.材料替代;b.工业污水处理后循环利用; c.生活垃圾外运;d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 ( c )

7、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相关方不属于我们公司所管辖的范围,因此在进行环境管理工作时可以不用考虑; b.应要求环境污染严重的相关方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c.对相关方要尽可能地宣传本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

d必须对重要的相关方进行环境知识培训。

( c )

8、组织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必须收集并掌握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不包括 a.适用于组织识别的环境因素的所有环境法规;b.我国签署的环境国际公约; c.有关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d 组织所处行业的环境法规要求。 ( a )

9、组织建立其环境管理体系应采用下列哪项标准?(

a.ISO14001b.ISO14011c.ISO14050d.ISO14012

( d )

10、组织的环境方针中必须包括 ( )。

a.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b.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承诺;

c.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d.以上全对。 ( c )

11、制定环境管理方案的目的在于( )。

a.消除组织的环境影响;b.满足相关方的所有要求;

c.实现组织的目标和指标;d.所有上述答案。

( b )

12、ISO14001标准中的4.4.3信息交流是指( )。

a.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b.组织内部和外部都要进行信息交流; c.组织与认证机构的信息交流;d.组织与政府的环境部门的信息交流。 ( d )

13、ISO14001标准中的4.5.1的主要要求是 ( )。

a.检测设备的校准与维护;b.检查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c.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d.以上全对。

( b )

14、为确保GB/T24001—2004标准,当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

a.组织应对所有产品了解生命周期的全过程;b.组织能够控制并有影响的所有环境因素

c.仅仅是那些在现场范围之内产生的环境因素; d.所有上述答案。

二、判断题(每题1分)×)

(√)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在( )中划“√”,错误的划“×”

(×)

1、组织必须遵守国家及地方环境 法律法规,对于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通知、公报等其他要求,组织可自行决定是否遵守。

(×)

2、GB/T24001—2004之4.4.3信息交流,,强调的是信息的传递,而不是处理。(√)

3、一个组织可以有多名环境管理者代表。

(×)

4、不同地区的两个组织,只要生产同种产品,他们评价重大环境因素的尺度应该是一致的。

(×)

5、某城市的开发区,区内有100多家企始业单位,以开发区整体的形式获取ISO14001标准证书不可以。

(×)

6、相关方的投诉记录,只要组织进行处理了,就可以不必保留。

(√)

7、内部审核工作可以由组织内部人员进行,也可以聘请外部人员进行。

(×)

8、员工只要背出环境方针就说明他们已经理解了环境方针。

(×)

9、环境因素识别就是要识别出重要的环境因素。

(×)

10、有的组织可能没有重要环境因素,如没有生产活动的贸易公司。

(×)

11、环境目标和指标必须量化,,以便于执行。

(√)

12、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当包括污染预防的内容。

(√)

13、环境管理方案依据重要环境因素来制定。

(×)

14、在环境管理方案中组织只要明确了有关部门的职责就可以了,对无关的部门不必明确职责和权限。

(×)

15、只要保证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就可以了。(√)

16、组织应以书面形式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信息。

(×)

17、对外部相关方的信息做好记录就可以了。

(×)

18、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如何编制,组织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自行决定。(√)

19、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必须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进行评审。(×)20、GB/T24001—2004 的4.5.1中的测量是委托外部机构进行的,其测量的准确性由外部机构保证,只要他们给出测量报告就可以了。

(√)

21、不符合应当是指各种不符合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体系的其他任何要求的情况。组织应当对所有不合格都采取纠正措施。

(√)

22、GB/T24001—2004不要求组织同时改善一切环境行为。

(×)

23、GB/T24001—2004的4.3.1中能够控制指的是现在状态的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以控制,而过去和将来状态的环境因素却只能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24、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是指由组织的相关方所产生的环境因素。

(×)

25、组织应针对每一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

(√)

26、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关键岗位应制定具体操作的运行标准,可以用文字、图示或样品等表示。

(√)

27、GB/T24001—2004标准4.3.2法律与其他要求条款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来确定适用的法律及其他要求。

(×)

28、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按国家规定交纳超标排污费;排放污染物不超标的,便不需要缴纳排污费。

(×)

29、污染预防的内容包括生活垃圾的外运。

(√)30、确定重大环境因素时,必须考虑到它的环境影响。

(√)

31、控制重要环境因素可通过4.3.3、4.4.

6、4.4.7。

(×)

32、环境因素所产生的环境影响都是有害的,所以都应该想办法加以消减。

(×)

33、在识别环境因素时,由于环境因素在异常、紧急状态很少发生,可以先不识别,留待持续改进时再考虑。

(√)

34、水、电的节省或有效利用也是污染预防的一种方式。

(√)

35、某厂的噪声排放已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被识别为重要环境因素则仍然需要降低噪声的排放。

(√)

36、内审员应对审核中发现并报告的所有不合格项进行跟踪验证,确保其关闭。(√)

37、在环境法律、法规变更的情况下,要及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更新环境因素。(×)

38、当国家、省、地(市)等各级环境标准中对污染物的排放要求不同时,一般应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三、填空题(每题1分)(请将标准代号和条款号一起填在横线上)

1、查某化工企业环境管理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及要求一览表”,没有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列入到一览表中。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 ISO14001标准中的4.3.2______。

2、“现场抽查某冰箱厂装配车间两名员工,对于所在岗位有哪些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未能回答清楚”。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 ISO14001标准中的4.4.2b ______。

3、“某企业每年2次对锅炉排放的烟气中的SO2,烟尘进行监测并评审是否符合标准要求。”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 ISO14001标准中的4.5.1_______。

4、“企业将其在生产中产生的铬渣运到城郊区的山坡掩埋。”适合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_ ISO14001标准中的4.4.6_____。

5、公司员工在中午就餐时有人走灯亮的习惯,用电超过了预期目标。

适合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 ISO14001标准中的4.3.3______。

6、企业对周围社区居民对噪音大的抱怨未按书面程序中所述的方法进行处理。

适合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 ISO14001标准中的4.4.3______。

7、组织定期全面检查环境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关联与衔接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实施。适合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_ ISO14001标准中的4.5.4_____。

8、某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岗位上贴有环境作业指导书,但体系文件及索引中没有此文件。适合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____ ISO14001标准中的4.4.5b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8分)

1、ISO14001:2004版规定的合规性评价是对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应怎样评价?

第一方面: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可适用的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第二方面:组织应评价对其它要求的遵循情况,这可以和第一方面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定期评价,并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2、组织在识别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时应考虑的“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八个方面分别

指什么?请举例说明。

在判断环境因素时,应考虑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全过程,并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八个方面:1)向大气排放;2)向水体排放;3)向土地排放;4)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5)能源使用:6)能量释放(如热、辐射、震动);7)废物和副产品;8)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3、在GB/T24001—2004标准中哪些条款涉及法律法规,如何理解?

涉及法律法规:4.2、4.3.

1、4.3.2、4.3.3、4.4.2、4.4.3、4.4.6、4.4.7、4.5.

2、4.5.3、4.5.

54.6

理解: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贯穿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始终。

4、什么是环境风险管理?它包括那些内容?

是根据环境风险评价的结果,按照恰当的法规条例,选用有效的控制技术,进行消减环境风险的费用和效益分析,确定可接受风险度和可接受的损害水平,并进行政策分析及考虑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决定适当的管理措施并付诸于实施,以降低或消除该风险,保护人民健康与生态系统的安全。其内容包括:

制定毒物的环境管理条例和标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质量,强化环境管理;制定特定区域、城市、工业的综合环境管理计划;加强对风险源的控制;环境风险的应急管理及恢复技术。

5、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特点是什么?

被审核的环境管理体系必须是正规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必须是正式的活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必须具有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性;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一个抽样检查的过程。

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阶段:评价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与审核准则的符合程度,初步评价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策划的充分性和适宜性,了解其实施运行的基本情况,现场确认审核范围,为第二阶段审核做准备。

第二阶段:确认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审核准则的符合程度,验证其是否有效实施运行,以决定是否推荐通过认证注册。

五、案例题(每题6分、共36分)

请写出不符合事实、不符合标准的代号和条款号和内容

1、审核员在机修车间发现车间地面全是油污,且有五处已汪油,车削的带油钢屑与生活垃圾混放在一起,审核员问:车间没有要求对油品的泄露进行控制吗?车间主任说:我们已将油品污染土地、有害垃圾的处理作为重要环境因素加以控制,并出示了相关的作业指导书。

答:本案例有不符合

不符合事实:车间地面全是油污,且有五处已汪油,车削的带油的铁削与生活垃圾混放在一起。

不符合GB/T24001-2004标准中的4.4.6条款

不符合内容:组织应确保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不符合性质:实施性不符合

2、该公司短短半个月内就接到数次厂区附近居民联名要求停止夜间作业的抱怨信,当审核员询问此问题时,管理者代表胸有成竹地答到:“我已问过此事,只要总经理出国考察一回来就可以研究,给予经济赔偿,给居民一个满意的回答。

答:本案例有不符合

不符合事实:未及时给附近居民回答,以至于半个月内数次联名抱怨。

不符合GB/T24001-2004标准中的4.4.3b条款

不符合内容:组织应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复。

不符合性质:实施性不符合

7、查看某分厂“环境管理方案”中写明2月份要建立空压机房,以降低噪声排放,现场发

现空压机仍然露天放置,分厂厂长解释说:现在环保局已将分厂所在的区域由住宅区改为工业区,我们的噪声排放现在是达标的,因此也就没有再建空压机房的必要了。 答:本案例有不符合

不符合事实:“环境管理方案”中写明2月份要建立空压机房,以降低噪声排放,现场发现空压机仍然露天放置。

不符合GB/T24001-2004标准中的4.3.3条款

不符合内容:安装和过程发生变化后,管理方案进行修订等方面考虑。

不符合性质:实施性不符合

4、审核员在某污水处理站审核,作业指导书规定了要对排放污水的酸碱度(PH值)进行监测,查现场监测记录得知污水PH值变化幅度很大,从3—11不等,询问员工应执行的标准是多少,员工说不清楚,因为文件中没有作出规定。

答:本案例有不符合

不符合事实:查现场监测记录得知污水PH值变化幅度很大,从3—11不等,询问员工应执行的标准是多少,员工说不清楚,因为文件中没有作出规定。

不符合GB/T24001-2004标准中的4.4.5条款

不符合内容:对文件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授权人确认其适宜性。

不符合性质:实施性不符合

推荐第8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试题答案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诞生哪一年,在哪个国家诞生? ()

A、1993年;诞生于美国B、1992年;诞生于英国

C、1996年;诞生于中国D、1994年;诞生于日本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企业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作用?()

A、通过对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实现污染防治;

B、对活动中的污染源,有效地进行控制,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C、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D、改进产品的环境性能,降低产品在制造或使用中对环境的影响。

3.环境因素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

A、对组织中非环境专业人员的理解;

B、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C、对环境因素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则可能大不一样;

D、组织本身对自身发展方向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4.环境保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

A、起步阶段;

B、初步阶段;

C、持续发展阶段;

D、发展阶段。

5.实施ISO14000的作用是()

A、有助于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B、有助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C、有助于冲破绿色壁垒;

D、有助于环境管理现代化。

6.大气污染按其影响涉及范围可分为()。

A、局部污染B、全球性污染

C、地区性污染D、广域性污染

7.下列不属于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是()。

A、氮氧化物B、光化学烟雾剂

C、碳氢化合物D、有机有毒物

8.我公司的环境方针是()

A、保护环境,责任重于泰山;以人为本,健康安全为天;强化监控,遵守法律法规;永不满足,改善与时俱进;

B、共同为持续改进人类生存环境而努力;

C、节能降耗,预防及控制污染,保护头上蓝天,脚下绿土;

D、生产绿化产品,报答社会,让世界知道:地球有先锋!先锋爱地球!

二、判断提

1、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起步于1996年,到目前为止大体可分两个阶段;()

2、环境因素是ISO14000系列标准提到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指一个组织的概念;()

3、环境因素识别可以采用现场观察法、过程分析法、调查法等识别方法;()

4、环境影响评分是风险值﹥30的列为重要环境因素,其计算方式是风险值=严重性C+可能

性P;()

5、水体中的污染物按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即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

无毒物和有机有毒物;()

6、噪音污染是以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来定义的;()

7、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6年9月1日颁布的()

二、填空题

1、环境因素识别应考虑和三种状态。

2、识别危险源应考虑的七种危险因素有:及()。

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的目的是:辨识公司场所中的危险

源,并评价其给公司带来的危险程度,根据和作为及

依据,制定 和的输入。

4、危险源辩识方法有:等。

5、识别危险源时应考虑的六个方面是:

6、在危险化学品管理程序中要求;氧气瓶和乙炔瓶使用时,要距离明火以上,搬动时

不能。氧气瓶要有减压器上要有,严防乙炔瓶不能、氧气瓶和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小于。

三、问答题

1.ISO14000与 ISO9000的共同点及兼容性有四项,请分别说明?

1) 承诺对象不同:

2) 承诺的内容不同:

3) 审核认证的依据不同:

4) 对审核人员资格的要求不同:

2.在什么情况下须及时对危险源进行更新?

3、环境是一泛指名词。它在ISO14000标准中的严格定义是?

4、实施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方案的目的是?

5、请给出以下术语在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中的定义;

推荐第9篇: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恒田印染公司顺利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及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第一阶段审核

1月5日—6日,恒田印染公司接受了美国AQA公司高级审核专家组对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QMS)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EMS)认证第一阶段的现场监督审核,并顺利通过。

现场审核的首次会议上,审核组长高级审核员吴豫老师介绍了此次审核的目的、范围及审核具体安排,恒田印染公司总经理魏来德对审核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也希望本次审核能够对我公司的质量和管理工作起到督促及指导作用。管理者代表蒋德君、宋育亮,及各被审核部门负责人、质量环境内审员也参加了首末次会议。

通过与公司领导层座谈,审核组对我司的基本概况、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有了初步了解,通过对各个部门的现场察看,审核组了解了我公司产品生产加工的过程和相关管理流程,对我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及环境管理体系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最终认为我公司的QMS及EMS实施程度基本符合要求。经对我公司《质量手册》评审后认为其覆盖标准要求,基本具备可操作性,体现了组织特点。最后提出8项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评审改善意见,要求将以上问题按意见整改完毕后方可进行第二阶段审核。

此次审核结束后,魏来德总经理对审核组提出的问题表示认可,并保证于2012年2月中旬前整改到位,争取第二阶段审核顺利进行。双方还就第二阶段审核的范围做了进一步确认。

本次审核使全体人员进一步认识到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表示将继续努力加强质量及环境管理工作与实际工作的融合,使日常管理与操作更加规范化。(印染 杨晓娟)

推荐第10篇: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总结报告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总结报告

2012年06月30日—7月02日,北京联合智业对我司环境管理体系运作一年之后进行了为时两天的监督审核;验证组织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有效运行,以确定是否推荐保持认证注册资格,依据是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环境体系各层次文件,审核涉及的部门有管理层、铸造质量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办公室、营销公司、技术部、总调度、铸造事业部、加工事业部、加工质量部、财务部及办公区域、食堂、库房的巡视,审核结果为:推荐保持认证注册资格。

这次审核结果是通过审核了,审核老师也对我司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但在审核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各相关部门对手册和标准的理解不够需加强学习

二、环境内审员的能力需要加强

三、文件管理需要加强,例如:环评报告的验收查不到,由于人员流动没有交接仔细产生

四、管理评审报告的输入材料的欠缺如:绩效方面、

五、法律法规有过期的现象,需要责任部门及时更新国家、地方、行业等相关法律法规

六、部分组织调整有变动,职责和接口要分清(建议组织架构要细化到个人)

七、工业园内缺少车辆进厂不能鸣笛、限速等标识

八、员工的三级教育要跟上

九、老设备和新设备资料要建档(如图纸和线路图、说明书等)

十、各项检查的内容要多一点关于环境的内容

十一、管理评审要根据每年的总结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十二、此次审核开立书面轻微不符合两项如下:

1)管理方案时,发现车间正在对浇注机和再生砂设备进行改造、,对浇注机改造其目是:为减少废渣的排放,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减少烟尘的排放和人员的劳动强度。对再生砂设备进行改造其目:是为了砂子的重复循环使用,节约能源,达到铸造废砂零排放的目的。但提供不出制定的管理方案的证据。不符合标准中4.3.3条款关于“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a) 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的要求。

2)车间垃圾分类不够细致,有个别垃圾混装如:公司将油棉纱等危险固废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查看车间外部固废分类箱3个,标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但实际并没有进行分类,不符合GB/T24001-2004标准4.4.6条关于“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以确保其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要求(书面不符合项之一)。

在这里,也再次强调,在今后工作的开展中,各责任部门应该更加积极面对,发现问题后,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及时有效地给予纠正,对于潜在的问题,及时做出预防措施。至于其他暂时没有发现的问题则要保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冕”的工作态度,与其他部门一起按照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继续踏踏实实将工作做好,将记录填写好,将文件资料保存好。在工作中,大家相互间交流心得体会,利用

PDCA方法,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不断持续改进,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最终达到标准要求的能力与素质。将我们的工厂建设成为绿色生产的花园式工厂。

报告人:刘宏艳日期:2012.07.04

第11篇: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导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导

如何审核企业的污水处理场?

对企业污水处理场的审核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1)环境因素方面

首先,审核员应关注企业是否按程序文件的规定,从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固废处置、噪声的产生、能源及资源的使用、相关方关注的问题等方面识别污水处理场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清单中是否有重要环境因素被遗漏。

企业污水处理场的环境因素清单中经常遗漏异常状态和紧急状态下污水的超标排放这两项环境因素;有些企业即使已识别了,但未将其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异常状态包括在停车检修时,需要对设备、管道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会排出大量污水,如果这些污水未经过调节就集中排到污水处理场将对污水处理场产生冲击,造成出水超标;紧急状态包括企业发生化学品泄漏等污染事故,高浓度污水直接排入污水处理设备造成负荷冲击而使出水超标。即使企业污水处理场日常运行情况良好,异常和紧急状况下的负荷冲击导致出水超标这种潜在的情况仍然是存在的,故需将异常和紧急状态下污水的超标排放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

2)水质、水量方面

企业的排水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审核员需要搞清楚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和企业现在实际的排水量,是否所有需处理的污水都进入了污水处理场,是否还存在别的排放口(应只有一个外排口);需处理的污水量是否超出了装置的处理能力;接下来要了解污水中有哪些主要污染物,审核员可根据生产中所用的原料(查原辅料清单)、工艺路线、工艺流程、中间产品和产品、副产品等判断出污水中含有哪些污染物,特别要关注特征污染物;审核员如能在审核前仔细地阅读项目环评报告书(报告表)和“三同时”验收报告,则对搞清楚水中有哪些污染物大有帮助;搞清污染物的情况后,要判断哪些污染物是属于一类污染物。企业常见的一类污染物有六价铬和铬、铅、镉、汞、银、镍、砷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的监测要在车间排口取样,不能在总排口取样进行监测。

3)排放标准方面

审核员首先要了解企业适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搞清楚排放的废水去向,其受纳水体是几类水体。要注意有地方污水排放标准(限值)的要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有行业标准(限值)的执行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如造纸工业、船舶工业、海洋石油工业、纺织染整工业、肉类加工业、合成氨工业、钢铁工业、啤酒行业、航天推进剂使用、兵器工业、磷肥工业、柠檬酸工业、味精、烧碱和聚氯乙烯工业等行业排放污水均有相应的行业标准,否则需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10列出了一些

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审核员非常容易忽视的是,一些地方还有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通常包括COD总量、矿物油的总量、SS的总量,氨-氮总量)。判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是否达标不难,通过监测报告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和实际的排水量,就可以大概计算出水中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然后与总量控制指标进行对比,就可判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是否在控制指标内。

4)处理工艺方面

污水中污染物不同,所选用的处理工艺路线就不同,当然,处理工艺的选择还与企业的经济状况有关。审核员应仔细地阅读污水处理操作规程,找出控制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参数,也就是ISO 14001标准中4.4.6中指的关键特性,通常如进水量、药剂的添加量、反应时间、污水调节池中的pH值,生化处理池中COD进水浓度、温度、停留时间、溶解氧等,这些参数的控制会直接影响到污水的处理效果。

审核员应仔细地审核其运行控制过程,以生化处理为例,要查进水COD浓度是否在规定浓度以内;曝气池的溶解氧(DO)浓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营养盐的投加量是否足够即COD:N:P的比例是否合适;细菌的镜检结果是否正常,丝状菌的情况;污泥的回流比和沉降指数是否在设计范围内。对于用化学沉淀法处理一类污染物时,要审核其调节的pH值是否满足沉淀条件,污泥的清理和处置是否符合要求。

有一个污水处理场选择絮凝-氯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但在其操作规程上无絮凝剂和氧化剂添加量的规定,在现场发现操作工未经过相关污水处理工艺的培训,不知道所要配制的药剂的浓度,随意添加,而氧化剂――氯气的流量又无法计量(流量在其流量计的最低刻度以下),虽然监测报告上的测试数据表明其COD、pH指标是达标的,但这样的操作和管理水平是无法保证废水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必须整改。

对于一类污染物则要关注是否在车间进行处理,而不是与其他污水混合后进行处理。常见的一类污染物均为重金属,其处理方法一般是采用化学沉淀法,审核时需关注化学沉淀的条件、试剂的加量、沉淀时间。此外,需关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沉淀物的处置情况。生化污泥中含水量很高,需要进行污泥脱水,通常用沉淀和压滤结合的方法,要注意观察沉淀和压滤过程产生的污水是否返回处理装置;企业的生化污泥及化学沉淀渣均为危险固体废弃物,不可与生活垃圾或其他一般工业固废一同处理,尤其是压滤后的生化污泥含水量仍较高(80%左右),是不许随意作填埋处理的;含有重金属的化学沉淀渣应交有资质的固废处理单位进行处理,危废的交接应有交接记录,审核员还要关注危废的交接是否执行了联单管理办法。若一时未找到合适的处置单位而只能将上述固体废弃物暂时贮存时,则要关注其贮存条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是否有防泄漏的措施。

5)处理装置方面

审核员在现场审核时应认真观察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若有已停止运行的情况,要关注是什么原因导致停运的,是否已向有关部门申请并得到了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批准,停运是否会影响污水的达标排放;通过查阅设备运行记录和能源资源消耗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非正常的排放;是否有专人负责设

2 备运行,此员工是否已经过专门的培训,具备相应的能力;污水处理设备中是否存在要淘汰的设备,设备的节能情况如何,新设备和新技术的采用情况;有否跑冒滴漏现象存在,应急响应措施是否合理、完善,是否备有更替的设备和零部件,以便设备出现功能性故障时能及时更换,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要注意备用的零部件及备用试剂是不能挪用的。此外,还要观察排污口是否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有没有明显的标识(图形),在排污口也可以凭感官对排水水质作出一些判断,如SS、色度是否达标。

6)监测方面

为了了解污水处理结果,企业一般要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监测,对于监测项目的选择,有必测项目和选择项目之分,表11列出了部分行业外排污水的监测项目。审核员除关注环境部门出具的监测报告外,还应关注企业自己的定期监测原始记录,如有个别项目超标,则要进行追踪,企业是否针对超标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是否进行了纠正,制定的预防措施是否合理有效。很多企业都设有自己的监测室,也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检测设备,如pH计、分光光度计等,审核员应观察检测设备是否经过了校准,是否备有相应的用于校准标准溶液,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时是否制作了标准曲线,曲线的正确性,观察检测过程是不是按标准方法进行。一个企业的污水检测室请地方环境检测站对污水进行监测时发现,几乎同一个样品,环保监测部门的检测结果与自检结果有较大差别,经过反复分析研究,发现是检测设备未校准,制作的标准曲线不正确造成的。审核员还要观察分析废液的收集处置情况能否按文件执行,因为分析废液中通常含有有毒物质,如检测COD的废液中常含有铬和银离子,它们均为一类污染物,应收集起来,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

如何审核企业的危险化学品仓库?

几乎所有的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使用化学品,为了使用方便,每个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地贮存一些化学品。在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时,审核组经常会将危险化学品仓库作为审核的重点,一般来讲,企业也都将危险化学品仓库作为关键岗位,这是因为一旦发生化学品泄漏或火灾、爆炸,可能会出现人员伤亡事故,伴随的是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在审核危险化学品仓库时,审核员应多了解一些化学品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的贮存知识。

首先,要了解危险化学品是如何分类的。

在审核化学危险品仓库时,首先要搞清楚所贮存的化学品属于哪类。化学危险品种类繁多,具有各自的物理、化学性质,有不少化学品在受热、摩擦、振动、撞击、接触火源、日光暴晒、遇水受潮、接触空气以及性质相抵触的物品混在一起等因素影响下,会引起燃烧、爆炸、腐蚀、灼伤、中毒等事故。

国家标准GB 6944-201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将这些危险化学品分为9类:

3 第1类:爆炸品。

这些物品受到高热、摩擦、撞击振动等外来原因的作用,或与其他性能相抵触的物质接触,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同时气体的体积急剧增加,压力增大,从而引起爆炸。

第2类:气体。

按其性质又可分为易燃气体、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及有毒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按其闪点,本类物质又可以分为低闪点液体(闭杯试验闪点低于-18℃),中闪点液体(闭杯试验闪点在-18℃至23℃之间),高闪点液体(闭杯试验闪点在23℃至61℃之间)。

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易燃固体是指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放出有毒有害气体的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是指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质。

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性物质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的物质;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其分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这些物质易燃、易爆、易分解,对热、振动、摩擦极为敏感。

第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毒性物质按其性质可分为无机剧毒物质、有机剧毒物质、无机毒性物质和有机毒性物质;感染性物质是指含有致病微生物,能引起病态甚至死亡的物质。

第7类:放射性物质。

这类物质是指任何含有放射性核素并且其活度浓度和放射性总活度都超过GB 11806规定限值的物质。 第8类:腐蚀性物质。

这类物质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物质造成损坏的物质;按其性质可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和其他腐蚀品。

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危害环境物质。

第二,要了解化学危险品的贮存要求。 根据化学品的性质,火灾危险性可分为5类: 甲类:

a)常温下可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b)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c)受撞击、摩擦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4 d)闪点低于28 ℃的易燃液体;

e)爆炸下限小于10%的可燃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小于10%的可燃气体的固体物;

f)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乙类:

a)不属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b)闪点在28 ℃至60 ℃之间的易燃、可燃液体; c)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d)助燃气体;

e)爆炸下限大于10%的可燃气体;

f)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危险物品。 丙类:

闪点大于60 ℃的可燃液体;可燃固体。 丁类: 难燃烧物品。 戊类:非燃烧物品。

根据以上对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故对存放危险化学品仓库的硬件方面设置不同的要求:

1)对于存放甲类、乙类化学品的仓库,通常采用单层建筑,不允许设地下室,其耐火等级、占地面积、安全疏散和防火间距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2)消防设备、输配电线路、灯具、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符合有关要求; 3)贮存甲类易燃易爆化学品的仓库需安装避雷和通风设备;

4)爆炸物品,如苦味酸、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硝酸铵炸药、雷汞等不准与其他物品共同储存,起爆药与炸药必须隔离存放;

5)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和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露天存放或在潮湿、有积水的仓库中存放,也不得与氧化剂混存;

6)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必须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隔离贮存;易燃气体,如乙炔、氢气、氯甲烷、硫化氢、氨等不能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一起存放;油脂不能与氧气一起存放;压力容器必须有压力表、安全阀等紧急切断装置;

7)易燃和可燃液体,如汽油、苯、二硫化碳、丙酮、乙醚、甲苯、乙醇、醋酸、酯类、油漆、煤油、松节油等不可与其他种类的化学品共同存放,如数量很少,允许与固体易燃物品隔开后共存;夏季仓库应有降温措施;

5 8)遇水或空气易自燃的物品,如钾、钠、电石、磷化钙、锌粉、铝粉、白磷等不能与其他物品共同存放;

9)易燃固体,如赛璐珞、胶片、红磷、萘、硫磺、樟脑等不能与其他种类物品共同存放; 10)氧化剂,如氯酸钾(钠)、硝酸钾(钠)、次氯酸钙、过氧化钠等不可与其他种类物品共同存放,过氧化物应单独贮存在阴凉处;

11)能引起燃烧的物质,如溴、硝酸、硫酸、铬酸、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不许与其他物品共存,与氧化剂也应隔离;

12)有毒物品,如氯化苦、光气、砒霜、氰化钾、氰化钠等除惰性不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外,不可与其他种类物品共存;储存剧毒和放射物品的仓库,应配备防毒器材及隔离、消除、吸收毒物的设施。

13)腐蚀性物品的包装需严密,不允许与液化气体及其他物品混存;

14)根据仓库条件安装自动监测和火灾报警系统,如条件允许,应安装自动灭火喷淋装置; 15)对化验室贮存的物品较少时可以分类隔开后存放;

16)扑救方法不同的化学品不能混放,如乙醇和苯虽然都为易燃液体,但性能不同,灭火方法也不同,故不能混放,因为乙醇能溶于水,可被水稀释而灭火,而苯不溶于水,比水轻,用水灭火不仅不能扑灭火灾,而且可能使苯溢出容器,造成火势蔓延,苯的火灾可用泡沫扑灭,但普通泡沫不能扑灭乙醇火灾。

第三,还要了解其他方面的要求。

除在硬件方面满足存放要求外,审核员需抽查仓库管理员是否熟悉各种物品性能、了解其灭火方法;还应现场观察化学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容器是否有破损现象;查记录看是否执行了出入库制度;对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变质的化学品,是否有定期测温并作记录;库内物品是否分堆贮存并保留了必要的走道和堆垛之间的检查通道,是否对消防器材设备有阻挡;化学品尤其是有毒品的容器外表面是否干净,是否有必要的防护用品;是否建立防火安全责任制、按级、按区域指定防火安全责任人,各项防火安全措施和制度是否得到有效贯彻,是否有防火禁烟标识,是否划分了禁烟区,是否禁止能产生火星的机动车进入仓库区域;这些制度能否确保化学危险品仓库的贮存安全。

如何处理含溶剂的废气?

在EMS审核中经常涉及到含溶剂废气的处理问题,有哪些方法可处理含溶剂的废气?

溶剂的回收技术主要有冷凝法、吸附法、吸收法和膜分离法;吸附法、吸收法和膜分离法是通过采用选择性吸附剂和吸收剂、选择性膜渗透来分离回收废气中的有机溶剂。处理技术主要有催化燃烧、直接燃烧等,它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气体中的有机物转变为CO2和水。

6 下面分别简单介绍这几种方法。

1、冷凝法

冷凝法是最简单的回收方法,它是将废气冷却到低于有机物的露点温度,使有机物冷凝成液滴而从气体中分离出来。通常使用的冷却介质主要有冷水、冷冻盐水和液氨。通常该技术仅用于有机物含量高(百分之几)、气体量较小的溶剂废气的回收处理。其回收率与有机物的沸点有关,沸点较高时,回收率高;沸点较低时,回收效果不好。由于大部分有机物系易燃、易爆气体,受到爆炸极限的限制,气体中的有机物含量不会太高,所以,要达到较高的回收率,需采用很低温度的冷凝介质或采用高压措施,这些都势必会增加设备投资和提高处理成本,而且在通常的操作条件下,由于相平衡的制约,有机物蒸汽压较高,故离开冷凝器的排气中的有机物含量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因此,该技术一般是作为一级处理技术并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

2、吸附法

吸附法早已用于溶剂废气的回收处理,尤其是活性炭吸附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苯系物、卤代烃的吸附处理。吸附法去除有机物的原理是利用比表面积非常大的粒状活性炭、炭纤维、沸石等吸附剂的多孔结构,将有机物分子截留。当废气通过吸附床时,有机物就被吸附在孔内,使气体得到净化。

当吸附剂饱和后,需对其进行脱附再生,此时是将吸附剂加热并通入水蒸汽使有机物吹出,有机物与水蒸汽成为混合气体离开吸附床,而吸附剂得到再生可以循环使用。混合气体进入冷凝器,根据所需的冷凝温度使用不同的冷却介质,将有机物冷凝为液体;当有机物不溶于水时(如苯系物),可用分离器直接将溶剂分离出来;当有机物溶于水时,需采用精馏法使水与有机物分离。

吸附法又分为固定床吸附法、流动床吸附法和浓缩轮吸附法。 1)固定床吸附法

固定床吸附法的特点是吸附与脱附在同一个床层上实现,为了保证吸附过程的连续性,需要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吸附器同时工作,其中一些吸附器进行吸附时,另一些进行再生。活性炭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固定床吸附剂,由于其容易吸附水,所以不适用于温度高于40 ℃、气体相对湿度超过50%的气体的吸附处理;此外也不适用于易发生反应、活性高的溶剂的吸附,该类有机物会与活性炭或在活性炭表面进行反应而堵塞碳孔,这种情况可采用炭纤维或沸石作为吸附剂。

活性炭纤维是以有机化合物纤维(如聚丙烯、酚醛树脂、聚乙烯醇等)为基本原料经特殊加工制成的。它是一种很细的纤维状物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外表面积和非常发达的微孔结构,纤维上有很多微孔可以直接与有机物接触而不是像颗粒活性炭那样要先通过大孔、过渡孔,才能到达微孔,因此,活性炭纤维更易于吸附低浓度的溶剂。与颗粒活性炭相比,其吸附有机物的能力高出1.5-2.0 倍,吸附速度也快3倍左右。

由于活性炭纤维的吸附能力强,故吸附装置可以小型化,吸附剂的用量也可以少些,可降低处理费用。

7 此外,活性炭纤维的脱附是用100 ℃的热空气或水蒸汽在10分钟即可完成,而颗粒活性炭要用高于100 ℃的热空气或水蒸汽,且在1 小时也只能脱附60%-70%,再提高温度也不能达到完全脱附。可以预计用活性炭纤维处理溶剂废气是较有前途的。

2)流动床吸附法

流动床吸附系统由吸附单元和脱附单元组成。废气由吸附床底部进入,自下而上地流动,使吸附剂流态化,有机物与吸附剂接触后被吸附,净化后的废气由顶部排出,吸附了有机物的吸附剂由底部排出,进入脱附单元。在脱附单元内,加热吸附剂,使有机物脱附出来,将气体引入冷凝单元去回收有机溶剂。再生后的吸附剂送回吸附单元顶部继续进行吸附操作。

3)浓缩轮法

浓缩轮是一个装满吸附剂的旋转轮。废气由旋转轮的上游侧进入浓缩轮的吸附区,其中被吸附净化后的废气由旋转轮的下游排出;同时另一股流量较小的、温度较高的脱附气朝废气气流相反的方向进入浓缩轮的脱附区,将已吸附的有机物脱附出来。浓缩轮以一定速度缓慢旋转,这样在一个系统内就可以完成吸附和脱附操作,使有机物得到浓缩,大大降低了设备投资。

3、吸收技术

吸收技术是一种成熟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适合于大气量、中等浓度的溶剂废气的处理。吸收技术是利用液体吸收剂与废气直接接触而将溶剂转移到吸收剂中。吸收按其机理可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通常溶剂的吸收为物理吸收,使用的吸收剂常为柴油、煤油、水和其他溶剂。任何可溶解于吸收剂的有机物均可以从气相转移到液相中,然后,对吸收液进行处理。当吸收液为水时,采用精馏处理就可以回收有机溶剂;当为非水溶剂时,考虑到回收成本,需进行吸收剂的再生。

吸收塔有板式塔和填料塔,可以通过选择高效填料来改进传液性能,提高有机物的脱除效率。

4、膜分离

膜分离技术是采用对有机物具有选择性渗透的高分子膜,在一定压力下使有机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当溶剂气体进入膜分离系统后,膜选择性地让溶剂分子通过而被富集,脱除了溶剂的气体留在未渗透侧,可以达标排放;富集了溶剂的气体可去冷凝回收系统进行有机溶剂的回收。选择此种方法可以分离90%的有机物。

用膜分离法可回收的有机溶剂包括脂肪族溶剂、芳香族溶剂、氯代烃、酮、醇、胺、CFC等。如丁烷、己烷、辛烷、三氯乙烯、二氯乙烯、丙酮、甲基异丁基酮、甲醇、氯代烷、环氧乙烷、CFC-

11、CFC-

12、CFC-22 等。

膜分离技术在许多领域已得到成功应用。许多用其他方法分离效果不好的场合,用膜分离法则可以有效解决。如从工业废水的气提气体中回收二氯乙烷、从加油站的废气中回收烃类物质;从气雾剂行业及发泡剂行业的废气中回收CFC 等。

8 膜分离法适用于中高浓度(有机物含量高于1×10-3)的废气的处理。膜系统的费用与进口气体流速成正比,与有机物的浓度关系不大。此法最好用于高浓度、小流量和有较高回收价值的有机溶剂的回收,但其设备投资较高。

1996年用膜分离法从工业聚烯烃装置中的冲洗气中成功地回收烯烃单体,这表示用膜分离法代替部分传统的气体分离法在技术上已成为可能。随着对环境问题的越来越重视,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前景会很广阔,这是因为膜法是一种清洁技术,从膜分离系统出来的是回收的有机溶剂和净化了的排放气,减少了二次污染的产生。随着高效分离膜的开发和价格的降低,膜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回收治理技术。

5、回收技术的选择

回收技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废气中所含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废气的流量、浓度、温度、使用溶剂的企业的条件、经济状况等。

有机溶剂均有毒,且大多数有机物为易燃易爆物质,当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某一值时,会发生爆炸,因此,回收有机物需在爆炸极限内进行。此外,用来输送含溶剂废气的泵,要采用双层机械轴封,同时,塔槽的操作,采用破裂盘和安全阀串联的方式,以防止溶剂气体外泄。

由于炭吸附技术相对简单、有效,使其成为回收溶剂的首选技术,当吸附法不适合时,可以考虑采用冷凝、膜分离、吸收技术。一般来讲,当有机物含量为5 % - 10 % 时,首先考虑采用冷凝法;有机物含量为0.5 % — 5 % 时,可选择膜分离技术;当有机物含量低于 0.5 % 时,吸附技术成为首选;从流量方面考虑,处理大流量废气时,优先考虑吸附法;处理小流量废气时,可考虑采用膜分离和冷凝技术。

炭吸附技术适用于气量大、有机物浓度不超过5×10-3的有机废气的处理,含量太高,会增加设备的不安全性。当有机物浓度高于5×10-3 时,在炭吸附前需进行稀释,且颗粒活性炭吸附技术不适合处理含酮、酯的气体。活性炭纤维和沸石吸附剂的出现,扩大了吸附法的应用范围,如采用炭纤维可以用于环己酮、丁酮的处理。对于1×10-4 ― 1×10-5的低浓度溶剂废气,可采用浓缩轮技术,再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有机溶剂的回收。

炭吸附技术也受到某些限制,如它不适合相对湿度超过50 %的废气的处理;炭纤维和沸石对相对湿度的要求低一些;还有炭吸附需在不高于40 ℃的温度下使用。

通过正确地选择和组合现有的回收技术,可以有效地、经济地从有机废气中回收有机溶剂,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6、含溶剂废气的处理技术

含溶剂废气的处理技术主要是焚烧,其焚烧处理的方式有直接燃烧和催化燃烧两种。催化燃烧是以Pt、Pd、CuO、NiO等作为催化剂,在较低的温度下(150 ℃ — 600 ℃)使有机物氧化分解成CO2和H2O,焚烧温度的选择与气体的量、组成和停留时间有关,例如某漆包线厂的含苯系物的烘干废气通过以Pt为催

9 化剂的床层,在温度580 ℃、停留时间1秒的条件下,被氧化成CO2和H2O,出口气体中的溶剂含量可以达到排放标准。催化燃烧的温度相对较低,可以节省燃料,但催化剂的价格较高,也不能处理含尘气体,使用一定时间后,要对催化剂进行清理,以除去其表面的附着物,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废气的直接燃烧有焚烧炉法和火炬法,焚烧炉法是将废气通入焚烧炉内燃烧,恶臭气体一般采用此法处理,其焚烧温度不高,且停留时间不超过1秒;通常焚烧后的高温烟气经废热锅炉回收热量,产生蒸汽。如在油脂精制工序产生的恶臭气体,在650 ℃的焚烧温度下,0.3秒内就可以达到除臭的目的。火炬法常在石油化工厂使 用,以处理那些高热值(4178 kJ/m3 以上)、能维持高温燃烧的废气,废气在高空大气中燃烧。近年来,为了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石化厂的火炬逐步被消灭,代之以气柜回收、储存气体。

由于废气组成复杂、多变,且多数有机废气为易爆物质,故在处理时要考虑废气与空气的混合方式;空气过量系数的选取也是很重要的,过多的空气量会使燃料的用量加大,降低炉温;而空气量不足时将会导致燃烧不完全,甚至冒黑烟,有机物焚烧不彻底,尾气达不到排放标准,一般空气过量系数取理论量的1.2 — 1.3 倍。

固废的处理主要有哪些方法?

有毒固废与残液的控制应先从改革生产路线和原料路线着手,尽量采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的原料和能源,选择不产生或少产生固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有毒固废与残液的产生量,例如氯碱生产的原料,发达国家采用精制盐,盐泥产生量为15 kg/t碱,而我国直接用海盐作原料,盐泥产生量达40-50 kg/t,对于一个10万t/a的烧碱装置,每年要多处置3000 t盐泥。由此可见,改变原料结构,实施清洁生产,可以减少废物的产生。

对不可避免排出的有毒固废和残液,应分门别类收集,按其性质进行综合利用或妥善处置,例如对含溶剂的残液和固废先回收其中的溶剂,再进行化学、生物或焚烧处理。化学处理一般在反应釜中进行,使污染物进行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沉淀等反应,得到的固液混合物经离心分离后,送到各贮罐贮存,供后续处理使用。生物处理主要是针对有机固废而言(酒厂、食品厂排出的固废及剩余活性污泥),在一定温度下,有机物发酵被微生物降解,形成有肥效的腐殖质的土,可作为肥料使用,如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剩余活性污泥是一种有机质含量高达65 %的由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组成的生物污泥,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氨基酸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其干基中总氮、总磷和钾的含量分别达到5.7 %、1.1 %和0.17 %,均高于猪、马粪农肥,因此,它可以作为生产沼气和农肥的原料;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要对污泥进行检测,以确保其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尤其是重金属含量不超标。一般来说,剩余活性污泥不适宜用作涉及食物链的农作物的肥料,最好是用作植树造林和园林绿化的用肥;再如铬盐生产中排出的含六价铬的废渣,由于其堆存时容易污染水体,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经过试验,用铬渣代替白云石、石灰石作为

10 生铁冶炼过程的添加剂获得成功。铬渣中的CaO、MgO含量与炼铁用的白云石、石灰石近似,在高炉冶炼中,铬渣中的六价铬被还原成三价铬,六价铬的去除率达97 %以上;还原后的三价铬进入生铁中,增加了铁中的铬含量,提高了生铁的机械性能、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且每生产1吨生铁要消耗铬渣约600吨,铬渣用量大。当然,高炉的排渣量也大,排出的高炉渣可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解毒后的高炉炉渣完全满足建材要求。

固废的处理技术主要有解毒固化、焚烧和填埋处理等。 1)解毒固化

对于含有重金属的有毒固废或残液,较好的处理方法是使残液中的重金属通过化学沉淀使其成为溶度积很小的固体,然后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在高温下将有害废物固定在某种物质中,常用的固化剂,包括水泥、玻璃、沥青或某些热塑性物质,固化后的废渣再进行填埋处理或投入大海。

2)焚烧处理

焚烧处理是一个彻底解决固废污染的办法。它处理彻底、占地小,还可以回收热能,大多数发达国家均用此法处理有毒的有机固废和残液。在高温下,有机物被分为CO

2、NOx、P2O

5、HCl等,但焚烧炉设备结构复杂、运行费用高(在法国每焚烧1吨固废的费用为400 — 4000法郎),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渣要妥善处理,以免产生二次污染。焚烧含氯有机物时需十分慎重,否则会产生令人谈虎色变的二恶英。我国于1999年颁布了《危险废物焚烧控制标准》,其中规定了排气中二恶英的排放浓度。二恶英是一类毒性很强的三环芳香族含氯有机化合物,最毒的二恶英的毒性要比氰化钾高1000倍,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毒的物质,它是由两个氧原子连接2个被氯取代的苯环所构成,分别称为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由于每个苯环上都可以取代1-4个氯原子,所以共有210个异构体,它们具有较稳定、熔点较高、难溶于水、易溶于脂的性质,故容易在生物体内累积。自然界约50 %的二恶英来自于含氯废弃物及其他燃料的燃烧过程。研究表明,焚烧炉中的二恶英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产生的,其一是在250 ℃ — 350 ℃的温度下,由高分子碳与有机氯或无机氯化物在飞灰表面进行催化反应生成的;其二是通过多种有机前体物(如多氯联苯醚类的氯苯酚)合成,前体物有可能是在气相中通过不完全燃烧和飞灰表面的异相催化反应(过渡金属有催化作用)生成的,所以焚烧炉内和烟道内的二恶英大部分是以固态形式附在飞灰上,用袋式除尘器可将大部分二恶英除去。需要注意的是,对有毒固废和残液处理前,要将含氯有机物先分离出来,或将含氯有机物脱氯后再焚烧,例如,在含PCB(多氯联苯)的残液中加入碱,在其一定条件下脱氯后再进行后续处理,还有,要尽量提高焚烧炉一次燃烧的温度,如将温度提高到350 ℃以上,以避开易生成二恶英的温度条件。

3)填埋处理

填埋法也是一种有效处理有害固废的方法,填埋场要远离居民区和水源保护区,水文地质条件也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在设计填埋场时要有浸出液和雨水收集系统,为防止浸出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填

11 埋场应设计防渗层。根据固废的性质,有时还要设立废气收集系统,对有害固废填埋场要设计监控系统,以监测其对地下水和土壤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固废均可用填埋法处理,对于可燃废物、易反应性废物、挥发性废物、液体及半液体废物、含水污泥是不能采用填埋法处理的。对毒性较强的废弃物要通过预处理降低毒性后才可以填埋,对于某些特殊毒性或者是放射性物质也是不允许采用填埋法处理的。

以上介绍了几种有毒固废与残液的处置方法,对于某一种固废究竟选择哪一种方法处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经济、方便起见,最好在每一座城市建立统一的固废处理回收中心,统一收集。先对各种废弃物和残液进行分类,对有回收价值的要进行预处理以回收有用的溶剂和物料,然后再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理。对目前仍无合适处理技术的有毒固废和残液要妥善保存。

噪声的控制有哪些方法?

一般噪声控制技术分为三方面来考虑。首先是降低声源本身的噪声,如果做不到,或能做到却又不经济,则考虑从传播途径来降低;如上述方案仍然不能达到要求或不经济,则可考虑接收者的个人防护。

1、降低或消除噪声源所产生的噪声,是防治噪声污染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其手段有: ——改进设备结构设计,如改进风机叶片的设计(由直片型改为后弯型)可降低噪声约10 dB; ——改革生产工艺和操作方式,如以焊接代替铆接,以液压加工代替冲压加工均可大大降低噪声; ——提高机械的加工质量和装配精度,可减少机械各部件间的振动、摩擦产生的噪声。

2、在传声途径上降低噪声

在传声途径上降低噪声可以通过在工厂、车间的总体设计时合理布局实现,即“闹静分开”;也可以在传声途径上采取声学控制措施,如利用树林、土坡等自然屏障或建人工屏障。

在工业噪声的控制上,可采取以下措施:

——吸声降噪,即通过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形成的共振结构吸收声能,降低噪声;

——隔声降噪,用屏蔽物将声音挡住,隔离开来,是控制噪声最有效措施之一,如用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屏障、隔声墙等来分隔噪声源与接收者,阻碍噪声传播;

——消声降噪,如各种消声器;

——减振降噪,如震动设备下加垫板等通过降低机械振动。

3、个体防护

对噪声接收者进行个人防护是噪声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强噪声下,通过使用耳塞、防声棉、耳罩、头盔等防护用具来阻挡噪声进人人耳。

12

第12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自查清单

环境管理体系自查清单

一、环境方针:两个承诺

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环境因素。

a) 《环境因素一览表》

b) 《重大环境因素一览表》

三、法律和其他要求:收集、评价和更新法律法规(推行小组为主)

a) 《适用法律法规一览表》

b) 《相关方要求一览表》

c) 明确的渠道(网址、官方联系部门/电话,书店名称,情报所名称等)

d)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其符合性评价控制表》

四、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a)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一览表》;

b)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c) 《环境管理方案》及其实施情况和相关记录。

五、管理职责:

a) 识别、评价、更新、记录和控制环境因素;

b)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

c) 环境投诉处理;

d) 环境管理方案的实施和保持相关记录;

e) 紧急准备和响应;

f) 保持有关记录。

六、培训:

a)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方法;

b) 环境管理方案实施方法:偏离照规定的要求行为的后果。

七、信息沟通:内部沟通:紧急情况的通知疏散,外部沟通:环保投诉的接收处理;

八、文件控制:最新有效版本;

九、运行控制:作业指导书唾手可得,运用自如,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按照规定的要求第一次就做好。 水、气、声、废弃物分类、节能;

十、紧急准备和响应:《紧急计划》或《潜在环境危害控制表》及其控制;

十一、监测:环境管理方案实施情况记录、环保局监测站等;

十二、不合格、纠正和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十三、环境记录保存

十四、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报告》包括:《不符合项报告》、《不符合项分布表》、《不符合

项分析和纠正和纠正措施》

十五、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报告》:目标环境管理方案实施的检讨、环境管理体系的充分

性、有效性和持续实用性。

第13篇:环境管理体系有什么作用

内审员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起什么作用?

内审员通常是指实施内部审核的环境审核员,它的作用十分重要,主要表现在:

①监督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

②对保持和改进环境管理体系起参谋作用,它可以在审核中针对发现的不符合项帮助受审部门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③可以成为沟通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纽带。内审员一般可以在审核中与各部门员工广泛交流和接触,起到宣传解释、联络和沟通作用;

④在第三方审核中起内外接口的作用。内审员在第三方审核中往往担任联络员、陪同人员等,不仅可以提供情况,而且可以把外审员的意见传递给组织领导,得以迅速改进。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有什么区别?

审核是由内部审核员或外部审核员对已有环境管理体系的自我监督与审查过程,而管理评审是最高评审者对审核后的结论进行的评价行为,由评审可以得出改进意见,以几决定改进的措施。也可以说前者提出问题,后者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决定如何改进它。

评审主要包括哪几项?

评审主要包括以下及项:

①对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绩效的评审

②评价内部审核的结论

③对体系有效性的评价

④情况产生变化时,现行环境方针是否仍适合和需要做更改的评审⑤外部相关方对组织提出的新的要求,如:

--产品和活动变化

--法律、标准的变化

--市场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等等。

考试在培训结束后立即进行。严格按照ISO和国家认监委规定要求进行培训考核。考试合格者,由深圳市国信认证培训中心有限公司发《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证书。上课情况 ,可以根据企业要求报名情况,报名15一个以上可到本企业公司上课,报名联系方式:邓老师 :13417435373QQ:790214933

关键字: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环境体系内部审核员内部审核员内部审核员资格证书体系审核员质量体系审核员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质量体系审核员考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考题环境管理体系最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手册环境管理体系范例环境管理体系有哪些什么是环境管理体系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检查表环境管理体系培训

第14篇:财务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总结报告

财务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总结报告

根据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我们开展了符合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工作,具体如下:

1、根据公司方针、目标的精神要求,识别了本部门的环境因素,

清楚了公司有哪些重要环境。

2、对本部门产生的固废进行了收集整理,放置到了固定的场所。

3、对管理方案涉及到的使用资金,我们按项目进度及时拨付,

使设备增添按方案规定的日期完成。

建议:

1、多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

总的来说,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以来,使我们的环境管理有了一定认识,现场管理有所改进,为此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更要严格按照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不断地完善。

日期: 务部:

第15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计划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计划

阶段

内容

第一阶段:调研、总体策划

1、约5天,贯标、培训好范文版权所有

2、对其企业重大环境影响因素现场识别、并初拟目标和指标

3、宣贯环境体系标准

4、制定详细的咨询计划

第二阶段:建立体系并指导编写文件

1、第一稿文件编写及修改(约10天)

2、修改第二稿文件并初步定稿(约10天)

3、策划质量体系第一稿编写(约7天)

4、定稿质量手册并进行指标分解(约9天)

第三阶段:体系试运行

1、指导体系试运行

2、根据试运行中的问题再次修改文件和目标、指标

3、宣贯体系和文件

4、第一阶段认证机构外审

第四阶段:体系正式运行好范文版权所有

1文件发布,并具体指导质量记录的编写,并共同制定运行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五阶段:内审的管理评审

1、培训内审员

2、带领内审员进行内审

3、内审讲评并策划管理评审

4、进行第二次内审

5、管理评审

第六阶段:认证申请

1、根据第一阶段审核(外审)发现的问题,帮助进行改进

2、指导并关闭第二阶段审核的不合格报告

第16篇: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总结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总结

本人于今年五月十五日参加了由中国国际标准信息管理研究院举办的环境管理体系(EMS)内审员的培训。课程由具有多年培训经验的白昱老师授课,通过培训系统的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知识、环境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内部审核知识。

GB/T24001-2004/ISO14001:2004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重要环境因素信息来制定与实施方针与目标。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中各个层次与职能的承诺,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制定其环境方针,建立实现所承诺的方针的目标和过程,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进绩效,并证实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标准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运行模式,总体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设计的。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特点有体系实施的核心是持续改进、重点是污染预防、准绳是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关键是过程控制、起点是领导者的承诺和重视、方法是程序化管理。环境管理体系由环境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管理评审五大功能块组成,共17个要素,其中有关承诺的要素有4.2 方针及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环境因素的主线是4.3.1 环境因素、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4.4.6 运行控制、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4.5.1 监测和测量、4.5.2 合规性评价,整个环境因素主线包含了PDCA循环模式,还有涉及支持及保障、体系完善机制的环境因素。经白昱老师对标准一字一句的讲解和举例,使自己对标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具体,白昱老师还强调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注意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九种情况和一个过程,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的要求,不改变或增加组织的法律责任。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知识部分以GB/T19011—2003/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为依据,标准不仅适用于实施审核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内部或外部审核,原则上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审核。第一章节包含与审核有关的术语和有关原则、体系认证的主要活动。后面的章节具体讲述审核活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审核的启动活动包括指定审核组长,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确定审核的可行性,选择审核组,与受审核方建立初步联系;文件评审实施指评审相关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记录,并确定文件对审核准则的适宜性和充分性;现场审核准备需要在现场审核之前编制审核计划,审核组人员进行工作分配,准备审核工作文件;现场审核的实施首先举行首次会议,首次会议标志现场审核活动正式开始,现场审核使用抽样检查的方法,收集并验证与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有关的信息,获得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形成审核发现,对其进行评审形成审核结论,最后举行末次会议,标志现场审核结束。编制审核报告,当审核计划中的所有活动完成,并分发了经过批准的审核报告时,审核结束。

通过本次培训掌握了内部审核的操作方法以及内审员正确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考试获得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为以后更好的为公司服务打下基础。最后感谢公司给我提供这次培训的机会,我会更加认真努力的工作,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夏立佳

2011年5月16日

第17篇:环境管理体系 换版考试题

环境管理体系试题

一、术语和定义

(一)多选题

1、以下哪一项是“纠正措施”?(

B D ) A:消除已发生的不符合所采取的措施 B:消除不符合发生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C:消除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D:消除内审所发现的不符合、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

2以下哪些可以体现组织的环境绩效?( ACD ) A:目标的实现程度 B:编制的运行控制程序 C:合规性义务的履行情况 D:发生的环境事故

3关于环境绩效说法正确的是(ACD)

A:环境绩效是与环境因素的管理有关的绩效 B:环境绩效是与环境影响的管理有关的绩效

C:对于环境管理体系,可以使用指标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及其他准则对结果进行测量

D:环境绩效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4关于绩效,说法正确的是(A C ) A:绩效是可测量的结果

B:绩效是可测量的,是定量的结果

C:绩效可能与活动、过程、产品(包括服务)、体系或组织的管理有关 D:环境绩效是与环境影响的管理有关的绩效

5.关于持续改进,说法正确的是(ABD)。A:是为提升绩效而不断进行的活动

B:提升绩效与运用环境管理体系改进与组织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环境绩效有关 C:该活动不必同时发生于所有区域,但应是不间断

D:改进的例子包括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突变以及创新和重组

6关于审核,正确的是(ACD) A: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B:内部审核应由组织自己实施

C:可以同时审核多个领域,称为结合审核

D:审核人员应证实其独立性,由与被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无偏见和无利益冲突的人员进行

7.关于外包,说法正确的是(ACD)

A:根据协议由外部组织执行组织的部分职能或过程 B:外包职能或过程不在组织的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内

1 / 6

环境管理体系试题

C:行使外包职能或过程的组织不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 D:组织应对外包过程进行控制或施加影响

8.生命周期阶段包括(ABCD ) A:原材料的获取 B:设计、生产 C:运输、交付

D:使用后处理和最终处置

9.关于风险,说法正确的是(ABCD) A:不确定性的影响

B:影响是指对预期的偏离,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C:不确定性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指对某事件、其后果或可能性缺失充分的信息、理解或知识,即便是部分缺失; D:风险常以事件的后果(包括环境的变化)与发生的可能性的组合来表示

10关于“要求”,说时正确的是(ABD)

A:要求是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B:“通常隐含的”是指对组织和相关方而言是惯例或一般做法的,所考虑的需求和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C:规定的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是必须履行的

D:除法律法规要求之外的要求,一经组织决定遵守就成为了义务

11.污染预防包括( ABC

)。 A:源的削减或消除

B: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

C: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能源的替代等 D:人员聘用程序的改进

12.污染预防包括(

ACD

)。 A:过程的更改 B:环境因素的识别 C:回收 D:再循环

13.下列不属于污染预防内容的是( BD )。 A:采用新的清洁能源 B:污水稀释排放

C:污水经处理后再用作厕所冲洗用水 D:购买二氧化碳的排放指标

14.污染预防的手段包括(

ABCD

)。 A:源削减或消除

B: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

2 / 6

环境管理体系试题

C:资源的有效利用 D:材料或能源替代

15.关于环境因素说法正确的是(ABC)

A: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B:环境因素能够引起环境影响

C: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可能具有一种或多种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D: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只有一个

16.以下哪些属于组织的相关方?(ABCD) A:顾客 B:供应商 C:监管机构 D:员工

17.关于最高管理者,说法正确的是(ABCD) A:位于组织最高层

B:管理或控制组织的个人或团体

C:最高管理者有权在组织内部授权并提供资源

D:如果管理体系的范围仅覆盖组织的一部分,则最高管理者是指指挥和控制这部分组织的人员

18.以下关于管理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管理体系是组织用来建立方针、目标和过程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B:一个管理体系可能包括一个管理领域,也可涉及多个管理领域,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

C:管理体系的要素包括组织的结构、岗位和职责、策划和运行、绩效评价与改进 D:管理体系的范围可能包括整个组织,也可能是组织的局部

19.体系的要素包括(ABCD) A:组织的结构 B:岗位和职责 C:策划和运行

D:绩效评价与改进

(二)单选题(术语)

1监视是确定体系、过程或活动的状态,为确定状态,可能需要(D) A:检查 B:监督

C:仔细地观察 D:以上都是

3 / 6

环境管理体系试题

2形成文件的信息是需要由组织控制和保持的信息及其承载媒介,其中承载媒介有(D )。 A:纸张

B: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 C:标准样品 D:以上全部

3形成文件的信息可能涉及(D) A: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相关的过程

B:为组织的运行而创建的信息(可被认为是文件) C:实现结果的证据(可被认为是记录)D:以上都是

4合规性义务包括(D)。

A:组织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 B:组织必须遵守的其他要求 C:组织选择遵守的其他要求 D:以上都是

5下列哪一项是污染预防?( C ) A:污染设备转移 B:生产过程固废收集 C:工业垃圾焚烧余热利用 D:生活垃圾倾倒

6污染预防不包括( B ) A:更改过程、产品或服务 B:污染工序外包 C:采用替代能源 D:源的减少或消除

7.以下( D )属于污染预防。 A:加装除尘装置

B:用可回收包装材料取代一次性包装 C: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 D:A+B+C

8目标可以是以下(D)层面的。 A:战略性的 B:策略性的 C:运行层面的 D:以上都是

9.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可能具有( D A: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 4 / 6

环境管理体系试题

B:潜在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C:较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D: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10.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是( A ) A:环境因素产生环境影响

B: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是并列关系 C:环境因素产生有害的环境影响

D: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之间无直接关系

11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环境变化是指( A )。 A:环境影响 B:环境改善 C:环境改造 D:环境发展

12重要环境因素是指( B )。 A:环境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

B: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C:潜在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D: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13.电冰箱制冷剂使用这一活动中环境因素的正确描述应是( C )。 A:电冰箱使用 B:CFC C:制冷剂的泄露 D:臭氧层的破坏

14以下不是环境因素描述的是( C )。 A:SO2排放 B:噪声排放 C:酸雨

D:废机油泄露

15.组织的外部环境还可用(D)来描述。A:生物多样性 B:生态系统

C:气候和其他特性 D:以上都是

16.ISO14001:2015标准的“环境”是指( B )。

A: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等。

B: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

5 / 6

环境管理体系试题

相互关系。

C: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D:影响工作场所外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17.相关方是指( D )。

A:受组织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B:政府机构

C:受组织污染物排放影响的社区居民 D:上述答案均可

18.ISO14001:2015标准中哪个条款未涉及相关方的内容?( D A:5.2 B:6.1.2 C:8.1 D:10.2

19.相关方包括(D)

A:能够影响组织的个人或组织 B:受组织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C:自身感到受组织的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D:以上都是

20.环境管理体系用来管理(D) A:环境因素

B:履行合规性义务 C:应对风险和机遇 D:以上全部

21.环境管理体系是( B )。 A:一个孤立的管理体系

B:组织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C:为满足顾客要求而建立

D:与质量管理体系没有相容性

6 / 6

)

第18篇:环境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

陕药集团天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环境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

2012年天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以绿色的理念,务实的态度,科学的手段,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开拓创新,持续发展,努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环境管理的方针

创造绿色环境、遵守法律法规,预防废物污染、节约能源资源,坚持持续改进、促进环境友好。

2.环境管理目标

(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本年内重要环境因素相关人员培训率达95%以上。

(2)废气(粉尘、烟尘)排放浓度(排放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排放。

(3)厂区噪音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4)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按规定处理排放;冷却水循环使用。

(5)固废物处理:固废物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回收废弃物回收率为100%;废弃物合法处置率为100%。

(6)本年内环境污染事故为零。

第19篇:环境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2012环境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本年度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各部门、车间严格按照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开展工作,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环境方针、目标适宜性和有效性

公司确定的环境方针,符合公司的实际,适合于公司的一切活动,能够保证公司对持续改进和预防污染及遵守相关的适用的法律法规的承诺有效的实现;依据环境方针制定的目标基本适宜。形成的环境手册、程序文件及支持性文件能够贯彻实施并保持体系有效运行。

二、严标准、高要求,做好体系有效运行工作

1、管理网络健全,工作扎实有效,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生产副总为副组长的环境管理领导小组,公司环境体系运行的责任部门是生产部,生产部副总是环境体系有效运行的第一责任人,为此,生产部每月负责牵头召集相关部门人员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填写《信息沟通报告单》,发至相关责任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跟踪验证,从而保证了公司制订的环境目标的实现。

2、狠抓过程控制工作,积极推行“6S”管理,严格执行危废转移规定,年初对公司的环境因素进行了重新识别,对含铬废水、磷化污泥等危险废弃物严格按照《固体废弃物控制程序》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用“五联单”形式全部转移到有资质的处置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废水、废气、噪声经环保部门监测全部达标排放。

3、开展职业健康危害监测和安全生产达标创建工作,对铸造、镀铬2车间委托江苏省欧萨环境监测技术有限公司现场进行监测,定期安排镀铬车间人员到仪征职业病监控中心进行全面体检,今年7月,邀请市安监局专家对公司安全生产达标创建工作进行现场查验、评价,最终以高分顺利通过了验收(证书待发)。

4、积极利用新工艺,减少镀铬环的产量和废水的产生,近两年,公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清华大学、上内所、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等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协作关系,不断研发节能环保型新产品。前几年,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激光陶瓷合金化活塞环”,运用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可以替代镀铬工艺,目前已形成批量生产,近期我们正与西南交大联合开发“多元共渗活塞环”,也可以替代镀铬工艺,联合开发的“活塞环表面着色用氧化工艺”替代传统的磷化工艺。相信在未来5—10年内,肯定能全部取代镀铬活塞环,带动行业取消镀铬工艺,彻底解决活塞环电镀污染、磷化废水污染等问题。

5、加大投入,实现节能减排。年初公司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作出决定,针对铸造车间建造时间长、产能低、能耗高、生产环境差等问题,计划投资600万元新建一个铸造车间,目前方案已定,设备预付款已付,相关设备正在制造中。新铸造车间将购置高效、快速、节能熔炼炉,采取直线轨道平台吊包浇铸,型砂不落地、型砂再生处理等先进的工艺。此项目改造定于2013年6月前完成,项目完成后将极大地降低能耗,减少型砂固废、粉尘、废水等污染物的产生,极大地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

三、外审不符合项整改关闭情况

在2011年12月的年度审核中提出的三个次要不符合项已全部关闭,具体情况见《不符合报告》、《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四、环境体系内审情况

公司于2012年10月对环境体系运行情况,由王亮、马俊两名内审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审核。本次审核共提出2个轻微不符合项,均进行了关闭。

五、评审结论

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满足ISO14001:2004标准的要求,有效运行。

管理者代表:

2012年10月6日

第20篇: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重点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重点

环境管理体系(以下简称EMS)监督审核(以下简称监审)实施中,如何确保贯彻CNAB对认证机构的通用要求和认证机构审核方案的相关规定,把握EMS监审证据的获取重点,形成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促进组织的环境绩效持续改进,是监审有效的关键。现就审核实施中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高层领导的审核

对高层领导的监督审核,通过交谈、沟通等方式主要需获得以下证据:

1、环境意识的提高是否有具体的体现,如“新、扩、改”项目领导抓了哪些“三同时”工作;

2、守法意识的提高是否有具体的体现,如是否了解新的适用法律法规对组织的要求,组织采取哪些守法对策;

3、对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控制在领导的日常工作中有哪些具体安排和关注;

4、在污染预防、持续改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的成效如何,在资源优化、环保费用方面有哪些投入;

5、政府或相关方关注的重点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6、自我完善机制如内审、管理评审的实施及有效性;

7、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二、守法证据

EMS监督审核仍然要获取守法的证据,特别是二监、三监审核以体现EMS的有效性。

1、对于属于一类风险的组织不但要审核水、气、声排放的日常监测结果,而且要审核地方环境监测部门的例行监测和年度监测报告,是否达标排放;

2、对于属于

二、三类风险的组织酌情而定,对初审时提供的水气声监测报告中已接近排放标准的项目,应要求提供新的年度监测报告,以审核其改进的有效性;

3、组织当年的排污许可证与实际实施情况,有无超标、超量排放,有无罚款或其他行政处罚;

4、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或转移的证据;

5、国家或行业节电节水有明确指标要求,组织是否达到了相应的能耗标准;

6、组织的特种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等是否按时由监察机构定期检验,定期检验中提出来的整改要求,是否经过了整改和复验合格后投入运行;

7、其他对照适用法律法规必须强制执行的证据。

三、审核准则变化及其审核

要关注EMS审核准则的变化如新的法律法规、标准等的发布实施,特别是地方法规和顾客、第二方审核提出的其他要求,要依据这些新准则要求进行审核取证,如纺织、服装行业2006年1月1日全面强制执行“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在审核产品中环境因素控制时,应依据上述标准要求,关注相应的PH值、甲醛含量、色泽度等指标是否达标的证据。

四、体系的变化及其审核

首先要关注EMS范围有无变化?对于这些变化组织的体系有哪些变更以及变更后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性。如有的组织在取得证书后在厂区内新建了员工食堂、宿舍;有的工厂在取证书后将厂区中多余厂房租赁给另一厂商,形成了“厂中厂”的环境影响,这些审核范围的变化是否在EMS中有所体现?是否有恰当的控制?其次要重点关注组织新项目、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投入,其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是否更新,新的重要环境因素控制及其效果如何。如在组织的厂区内扩建新的厂房,其建筑施工涉及的环境因素是否已识别评价,是否纳入EMS控制范围进行管理?

五、对文件的审核

无论审核有无安排监督审核4.4.5要素,在监督审核中均要结合现场,审核文件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文件变更的有效性,特别是对重要环境影响岗位的审核。如一个采用投入石灰石脱硫的发电锅炉,其作业文件中规定了石灰石投入量与锅炉运行中SO2达标具体控制要求,对经过初审后的持续运行,在监审时要结合现场4.4.6要素的审核,进一步审核其运行准则是否适宜,是否适宜现场操作,是否行之有效等等,都要重点加以关注。

六、对重要信息进行追踪审核

要重点关注并疏理自上次审核以来组织的环境表现和环境影响,有无值得关注追踪审核的重要信息,当发现有重要信息时要加以判断,是否调整审核安排或调整审核思路,进行追踪取证,必要时审核组要研究调整审核计划,增加审核的标准要素,以便取得重要证据。上述重要信息如工业企业产品产量与污染物排放量发生重大不匹配;周围居民或单位有投诉意见;重要环保设施曾发生过停用或重大故障;重要环保设施运行控制参数异常;仓库中危化品贮量异常增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连续接近排放标准值或控制图排列异常;地方环保部门对组织所在地区环境质量功能区作出调整(如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由于城市的发展由二类上升为一类)等内外信息均可以作为重要信息进行进一步追踪审核。

综上所述,在EMS监审中要注意把握获取证据的重点,为正确判断组织控制重要环境因素、改进环境绩效,确保EMS的持续有效性打下基础。

EMS审核中关键问题如何把握审核尺度

为了降低审核工作风险,达到审核的充分、有效和一致性,就审核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何把握审核尺度谈谈个人体会,供大家参考和釜正。

一、审核范围的界定

大家熟知EMS的现场审核范围往往大于企业的认证范围,尤其在一阶段现场审核工作中,对范围的判定是否准确更为重要,应全面考虑企业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其认证申请范围、中心受理范围及现场环境关联性的情况。目前,大部分老师对固定现场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范围把握比较充分。但对多现场企业,如旅游服务业审核,审核范围不仅要包括旅行社或服务中心等办公现场,同时还要包括旅游线路上涉及的场所;对开发区管委会的审核,其审核范围不仅要包括管委会办公区,还要兼顾区域内企业、社会服务机构,尤其是对那些重污染企业,如餐饮业、医疗机构、制药厂、有一类污染物企业均应纳入到审核范围内进行审核,同时需要适当抽查,了解管委会对所管辖区域内的环境因素控制、治理情况及环境法规在所辖区域内贯彻情况。

二、环境因素识别需注重全面性

环境因素的识别应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周期进行通盘考虑及控制。2004版新标准更加明确和强调了污染预防三级控制的(预防、减少和控制)重要性。加之目前国内相关的环保产业还不发达,尤其是对危险废物的处置能力比较弱的大环境下,企业对污染物进行源头识别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在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应适当地引导企业在产品设计、工艺选取、项目开发、设备、原材料的选购等活动中,给予合理策划、改良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有计划替代产品等方式进行节能降耗、减少和降低污染;应引导企业将污染预防的改进工作纳入其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适宜、符合性评价工作在标准中何处展开,概念不统一。

有关企业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适用性确定工作在标准4.3.2中已明确给出,而相关的符合性评价工作在标准4.5.1或新标准4.5.2要求中实施。其不符合的判标工作也应对准相应的条款号。

四、对年监审核企业所制订的环境目标、指标及方案的审核工作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A.对目标指标的制定不关注其内容的策划是否能够体现方针的持续改进要求,有的企业两年的目标指标内容完全一致,审核员仍对此事认可;

B.只关注当年的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不审核上次年监目标的最终完成能力及结果。

五、信息交流的审核范围具有局限性

审核老师的大多数精力放在企业内部的交流,外部信息交流只是询问有无发生环保污染、投诉事故事件,不注意深入收集现有的信息材料是否充分,审核信息交流是否具有双向性,是否建立了合理、可行的沟通平台,从而证实结论的真实性。

六、监测与测量的范围覆盖不全

除生产设备、影响质量的监测设备外,大多数企业的体系文件与运行活动,缺少对环保设备、设施、环境监测设备进行管理的规定和控制。如水表、电表、灭火器材的压力指针、声级计等设备是否准确、有效;隔油池、除尘设施是否良好运转,能否达到环保效果等,而以上设备、设施的校准与维护工作经常被忽视。

七、运行控制及应急程序不能全面体现和支撑行业主要污染物的控制。

现有的企业文件多数只关注通用的水、气、声、渣、油品、化学品、能源(只含水、电、纸)和火灾的控制,与企业本身的实际规模和行业没有很好的结合,其实不同的行业还有其不同的重要污染物需文件进行指导控制,如那些大量的消耗稀有金属的资源类行业,如何控制其的消耗量;还有一些生产产品较单一,但属危险化学品的行业,需视其情况而考虑制定相应的运行控制程序。应急工作也是如此,通常只关注消防火灾,其它主要污染物紧急排放、能源资源的大量浪费与异常情况下所发生的重大环保事故未能通盘考虑应急措施,如市政管网中三水(给水、排水、雨水)的突发爆裂、损坏;污水处理站中紧急停电;危险、化学品的紧急大量泄露、挥发与倾倒;国家森林公园中珍奇树种与野生保护动物突发病变;在古都地基开发过程中发现古文物等环节也要给予有效的控制及应急措施。同时还发现很多企业的应急演习不是针对其所编制的预案进行的,如火灾应急演习只是培训消防知识及如何使用灭火器材,并没有针对《火灾应急与响应的控制程序》进行相应的演习及对其程序给予有效性的评价,当然演习方式是采取实地演练还是纸上谈兵由企业量力而行。

八、内审范围是否充分覆盖全要素全部门,审核深度不够。

EMS的内审工作,标准要求两个覆盖:全要素与全部门。如果大家把全部门理解为全现场的审核更为合理,因为除了审核主要的生产与行政办公部门,EMS审核还要关注其他辅助现场的实施与控制效果,在咨询老师的帮助下从计划安排上一般没什么问题,但查其内审记录通常未能找到辅助现场的重要环境因素的审核,如食堂、宿舍、垃圾存储站、旱厕和配电室等辅助场所。

九、年度监督审核要素是否也可抽样?

认证机构对企业年度监督审核,主要的审核目的是查企业所建立的EMS在上次审核至当次审核期间是否持续有效运行。通过近一年的运转,企业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上难免会有些变化。我们只是抽取部分要素进行考查,而却要对全面的工作进行综述,显然所获取的证据不充分,不能真实、全面的评价企业运行管理现状。鉴于现在审核任务紧,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妨把要素分散到抽查的部门中去。既然是抽样,主控要素不必年年在主控部门查,例如:4.3.1/4.3.2/4.3.3/4.3.4/4.5.1/4.5.2/4.4.5/4.5.3等要素,也可通过对其他执行部门审核看其实施效果,同样能给企业带来不同的效果和增值信息。

环境管理体系 岗位职责
《环境管理体系 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