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航天总体设计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11:32:02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电控系统总体设计工程师岗位职责

1.组接整体设备电控系统的设计工作。2.独立带领项目成员完成电控系统的设计任务。3.承担大型重要项目的设计工作和项目管理工作。4.独立解决研发过程中的各类技术问题。5.在研发设计过程中建立起相应的技术标准及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

推荐第2篇:货车总体设计[推荐]

轻型载货车五档变速器总成及变速传动机构设计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轻型载货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2.1质量参数的确定 2.2发动机的选型

第三章 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 3.1设计方案的确定 3.1.1两轴式 3.1.2三轴式 3.1.3液力机械式 3.1.4确定方案

3.2零部件的结构分析 3.3基本参数的确定

3.3.1变速器的档位数和传动比 3.3.2中心距

3.3.3变速器的轴向尺寸 3.3.4齿轮参数

3.3.5各档齿轮齿数的分配 3.4齿轮的设计计算 3.4.1几何尺寸计算

3.4.2齿轮的材料及热处理 3.4.3齿轮的弯曲强度 3.4.4齿轮的接触强度

第一章 前言 本次设计的课题为轻型载货车五档变速器总成及变速传动机构设计,该课题来源于结合生产实际。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进行变速传动机构的设计(不包括同步器),完成标准件的选型。 2.完成强度计算。

3.对轴、齿轮等主要零件进行制造工艺分析。

4.对变速器装配工艺进行分析,包括装配顺序、轴承游隙调整、润滑等

关于变速器的设计,首先要确定变速器的各档位的传动比和中心距,然后计算出齿轮参数以选择合适的齿轮并且对其进行校核,接着是初选变速器轴与轴承并且完成对轴和轴承的校核,最终完成了变速器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 本课题所设计出的变速器可以解决如下问题:

a.正确选择变速器的档位数和传动比,使之与发动机参数匹配,以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与经济性;

b.设置空档以保证汽车在必要时能将发动机与传动系长时间分离;设置倒档使汽车可以倒退行驶;

c.操纵简单、方便、迅速、省力; d.传动效率高,工作平稳、无噪声; e.体小、质轻、承载能力强,工作可靠;

f.制造容易、成本低廉、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

g.贯彻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及总成系列化等设计要求,遵守有关标准规定。 第二章 轻型载货车主要参数确定 2.1 质量参数的确定

商用货车的总质量ma由整备质量m0、载质量me和驾驶员以及随行人员质量三部分组成,即 ma=m0+me+65n1 1)整车整备质量m0由ma= m0+me+65n1,得: m0=ma-(me+65n1) =3720-(1750+65×2) =1840kg

m0=1840kg2)质量系数ηm0 ηm0=me/m0=1750/1840 =0.951 ηm0=0.951 2.2 发动机的选型

根据已知数据对发动机最大功率进行估算,由公式:

其中A≈B1H=1.414×2.023=2.8605m2 代入数据,得:

=1/0.90(3720×9.8×0.02×100/3600+0.9×2.8605×1003/71640) = 58.5kw 参考数据,选用以下发动机,主要参数如下:

型号一汽解放CA488额定功率/转速(kw/r/min)65/4800最大扭矩/转速(N.m/r/min)157/2800汽缸数4缸径(mm)87.5 第三章 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 3.1 设计方案的确定

轻型载货车变速器一般选用机械式变速器,它采用齿轮传动,具有若干个定值传动比。采用这种变速器的轻型载货车通常有3~5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

最近几年液力机械变速器和机械式无级变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目前广泛使用变速器的种类,以及应用的范围,初步拟定三种设计方案。 3.1.1 两轴式

两轴式变速器结构简单、紧凑且除最高档外其他各档的传动效率高。两轴式变速器的第二轴(即输出轴)与主减速器主动齿轮做成一体。当发动机纵置时,主减速器可用螺旋锥齿轮或双曲面齿轮;当发动机横置时则可用圆柱齿轮。除倒档常用滑动齿轮(直齿圆柱齿轮)外,其他档位均采用常啮合齿轮(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但两轴式变速器没有直接档,因此在高档工作时,齿轮和轴承均承载,因而噪声较大,也增加了磨损。这种结构适用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或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轿车和微、轻型货车上,其特点是输入轴和输出轴平行,无中间轴。 3.1.2 三轴式

三轴式变速器的第一轴常啮合齿轮与第二轴的各档齿轮分别与中间轴的相应齿轮相啮合,且第

一、二轴同心。将第

一、二轴直接连接起来传递转矩则称为直接档。此时,齿轮、轴承及中间轴均不承载,而第

一、二轴也仅传递转矩.因此,直接档的传动效率高,磨损及噪声也最小, 其他前进档需依次经过两对齿轮传递转矩。因此,在齿轮中心距(影响变速器尺寸的重要参数)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大的一档传动比,但除了直接档外其他各档的传动效率有所降低,适用于传统的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形式。 3.1.3 液力机械式

由液力变矩器和齿轮式有级变速器组成,其特点是传动比可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几个间断范围内作无级变化,但结构复杂,造价高,传动效率低。 3.1.4 确定方案

由于轻型载货车一般是传统的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同时考虑到制造成本以及便于用户维护等因素,再结合变速器的特点和任务书的要求,现选用三轴式变速器(见图3-1)。

图3-1 三轴式变速器

与前进档位比较,倒档使用率不高,而且都是在停车状态下实现换倒档,故多数方案均采用直齿滑动齿轮方式倒档。变速器的一档或倒档因传动比大,工作时在齿轮上作用的力也增大,并导致变速器轴产生较大的挠度和转角,使工作齿轮啮合状态变坏,最终表现出齿轮磨损加快和工作噪声增加。为此,一档与倒档,都应当布置在靠近轴的支承处,以便改善上述不良状况,本课题采用如下方案(见图3-2)。

图3-2 倒档布置

3.2 零部件的结构分析 a.齿轮型式

考虑到本课题采用三轴式变速器,采用同步器换档,故选用直齿圆柱齿轮用来换档。 b.轴的结构分析

变速器轴在工作时承受转矩及弯矩,轴的明显变形将影响齿轮正常啮合,产生较大的噪声,降低使用寿命。轴的结构形状除应保证其强度与刚度外,还应考虑齿轮、轴承等的安装、固定,它与加工工艺也有密切关系。 第一轴通常与齿轮做成一体,其长度决定于离合器总成的轴向尺寸。第一轴的花健尺寸与离合器从动盘毂的内花键统一考虑,目前一般都采用齿侧定心的矩形花键,键齿之间为动配合。 第二轴制成阶梯式的以便于齿轮安装,从受力及合理利用材料来看,也是需要的。渐开线花键固定连接的精度要求比矩形花键低,但定位性能好,承载能力大,且键齿高较小使小径相应增大,可增强轴的刚度。当一档、倒档采用滑动齿轮挂档时,第二轴的相应花键则采用矩形花键及动配合,这时不仅要求磨削定心的外径,一般也要磨削键齿侧,而矩形花键的齿侧磨削要比渐开线花键容易。

变速器中间轴分为旋转式及固定式两种。

旋转式中间轴支承在前后两个滚动轴承上。其上的一档齿轮常与轴做成一体,而高档齿轮则用键或过盈配合与轴连接以便于更换。

固定式中间轴为仅起支承作用的光轴,与壳体呈轻压配合并用锁片等作轴向定位。刚度主要由支承于其上的连体齿轮(宝塔齿轮)的结构保证。仅用于当壳体上无足够位置设置滚动轴承和轴承盖时。 c.轴承型式

变速器多采用滚动轴承,即向心球轴承、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以及圆锥滚子轴承。通常是根据变速器的结构选定,再验算其寿命。

第一轴前轴承(安装在发动机飞轮内腔中)采用向心球轴承:后轴承为外圈带止动槽的向心球轴承,因为它不仅受径向负荷而且承受向外的轴向负荷。为便于第一轴的拆装,后轴承的座孔直径应大于第一轴齿轮的齿顶圆直径。

第二轴前端多采用滚针轴承或短圆柱滚子轴承;后端采用带止动槽的单列向心球轴承,因为它也要承受向外的轴向力。某些轿车往往在加长的第二轴后端设置辅助支承,并选择向心球轴承。

旋转式中间轴前端多采用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此轴承不承受轴向力,因为在该处布置轴承盖困难;后轴承为带止动槽的向心球轴承。中间轴的轴向力应力求相互抵销,未抵销部分由后轴承承受。中间轴轴承的径向尺寸常受中心距尺寸限制,故有时采用无内圈的短圆柱滚子轴承。

固定式中间轴采用滚针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支承着连体齿轮(塔轮,宝塔齿轮)。 3.3 基本参数的确定

3.3.1 变速器的档位数和传动比 不同类型汽车的变速器,其档位数也不尽相同。轿车变速器传动比变化范围较小(约为3~4),过去常用3个或4个前进档,但近年来为了提高其动力性尤其是燃料经济性,多已采用5个前进档。轻型货车变速器的传动比变化范围约为5~6,其他货车为7以上,其中总质量在3.5t以下者多用四档变速器,为了降低油耗亦趋向于增加1个超速档;总质量为3.5~l0t多用五档变速器;大于l0t的多用6个前进档或更多的档位。

选择最低档传动比时,应根据汽车最大爬坡度、驱动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汽车的最低稳定车速以及主减速比和驱动车轮的滚动半径等来综合考虑、确定。 a.根据汽车最大爬坡度确定

汽车爬陡坡时车速不高,空气阻力可忽略,则最大驱动力用于克服轮胎与路面间的滚动阻力及爬坡阻力。故有:

(3-1)

则由最大爬坡度要求的变速器Ⅰ档传动比为:

(3-2) 式中 ——汽车总质量; ——重力加速度; ——道路阻力系数;

Ψmax——道路最大阻力系数; ——最大爬坡要求;

——驱动车轮的滚动半径; ——发动机最大转矩; ——主减速比;

——汽车传动系的传动效率。 主减速比i0的确定:

(3-3) 式中 rr——车轮的滚动半径,m; np——发动机转速,r/min; igh——变速器最高档传动比; vamax——最高车速,km/h。

本课题变速器igh=1,一般货车的最大爬坡度约为30%,即=16.7°,f=0.02 由公式(3-3)得:

由公式(3-2)得:

Ψmax=0.02cos16.7°+sin16.7°=0.306

b.根据驱动车轮与路面的附着条件确定 变速器Ⅰ档传动比为:

(3-4) 式中 ——汽车满载静止于水平路面时驱动桥给地面的载荷;

——道路的附着系数,计算时取=0.5~0.6。

因为货车4×2后轮单胎满载时后轴的轴荷分配范围为60%~68%所以 G2=3720×9.8×68%=24790N 由公式(3-3)和公式(3-4)得:

综合a和b条件得:

4.36≤ig1≤5.82,取ig1=(4.36+5.82)/2≈5.09 变速器的1档传动比应根据上述条件确定。变速器的最高档一般为直接档,有时用超速档。中间档的传动比理论上按公比为 (其中n为档位数)的几何级数排列。

因为1.502,所以ig4=q=1.502, ig3= ig4×q=2.256,ig2= ig3×q=3.389,

实际上与理论值略有出入,因齿数为整数且常用档位间的公比宜小些,另外还要考虑与发动机参数的合理匹配。

在变速器结构方案、档位数和传动比确定后,即可进行其他基本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3.3.2 中心距

中心距对变速器的尺寸及质量有直接影响,所选的中心距应能保证齿轮的强度。三轴式变速器的中心距A(mm)可根据对已有变速器的统计而得出的经验公式初选: (3-5)

式中 ——中心距系数。对轿车取8.9~9.3;对货车取8.6~9.6;对多档主变速器,取9.5~11;

——变速器处于Ⅰ档时的输出转矩,; (3-6) ——发动机最大转矩,N?m; ——变速器的Ⅰ档传动比;

——变速器的传动效率,取0.96。 由公式(3-6)得:

=157×5.09×0.96=767.165N·m 由公式(3-5)得: mm 初选中心距也可以由发动机最大转矩按下式直接求出:

(3-7)

式中 ——按发动机最大转矩直接求中心距时的中心距系数,对轿车取14.5~16.0,对货车取17.0~19.5。 由公式(3-7)得: mm 商用车变速器的中心距约在80~170mm范围内变化,初选A=100mm 3.3.3 变速器的轴向尺寸

变速器的轴向尺寸与档位数、齿轮型式、换档机构的结构型式等都有直接关系,设计初可根据中心距A的尺寸参用下列关系初选。 货车变速器壳体的轴向尺寸: 四档 (2.4~2.8)A 五档 (2.7~3.0)A 六档 (3.2~3.5)A 初选轴向尺寸:(2.7~3.0)A=(2.7~3.0)×100=270~300mm 变速器壳体的轴向尺寸最后应由变速器总图的结构尺寸链确定。 3.3.4 齿轮参数 a.齿轮模

齿轮模数由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或最大载荷作用下的静强度所决定。选择模数时应考虑到当增大齿宽而减小模数时将降低变速器的噪声,而为了减小变速器的质量,则应增大模数并减小齿宽和中心距。降低噪声水平对轿车很重要,而对载货汽车则应重视减小质量。 根据圆柱齿轮强度的简化计算方法,可列出齿轮模数m与弯曲应力之间有如下关系: 直齿轮模数

(3-8) 式中 ——计算载荷,N?mm;

——应力集中系数,直齿齿轮取1.65;

——摩擦力影响系数,主动齿轮取1.1,被动齿轮取0.9;

——齿轮齿数;

——齿宽系数,直齿齿轮取4.4~7.0;

——齿形系数,见图3-3。齿高系数相同、节点处压力角不同时:,,,;压力角相同、齿高系数为0.8时,;

——轮齿弯曲应力,当时,直齿齿轮的许用应力MPa。

图3-3 齿形系数y(当载荷作用在齿顶,α=20°,f0=1.0)

根据参考同类车型,初选第一轴的轴齿轮的齿数z=19,查图3-3得y=0.125。 由公式(3-8)得:

≈2.734~3.515 从轮齿应力的合理性及强度考虑,每对齿轮应有各自的模数,但出于工艺考虑,模数应尽量统一,多采用折衷方案。表3-1给出了汽车变速器齿轮模数范围。 表3-1 汽车变速器齿轮的法向模数mn 车型微型、轻型轿车中级轿车中型货车重型汽车mn2.25~2.752.75~33.50~4.54.50~6设计时所选模数应符合国标GB1357-78规定(表3-2)并满足强度要求。 表3-2 汽车变速器常用齿轮模数(mm)

Ⅰ11.251.5-2-2.5-3Ⅱ---1.75-2.25-2.75-Ⅰ---4-5-6-Ⅱ3.253.53.75-4.5-5.5-3.25由表3-1和表3-2并且参照同类车型选取m=3.5。 b.齿形、压力角和螺旋角

汽车变速器齿轮的齿形、压力角和螺旋角按下表取值。 表3-3 汽车变速器齿轮的齿形、压力角和螺旋角

项目

车型齿形压力角(度)螺旋角(度)轿车高齿并修形14.5°、15°、16°、16.5°25°~45°一般货车标准齿轮GB1356-7820°20°~30°重型车标准齿轮GB1356-78低档、倒档22.5°、25°小螺旋角齿形压力角较小时,重合度较大,并降低了轮齿刚度,为此能减少进入啮合和退出啮合时的动载荷,使传动平稳,有利于降低噪声;压力角较大时,可提高轮齿的抗弯强度和表面接触强度。试 验证明对于直齿轮压力角为28°时强度最高,超过28°强度增加不多;实际上,因国家规定的标准压力角为20°,所以变速器齿轮普遍采用的压力角为20°。本课题的所有齿轮选用标准齿轮。 c.齿宽

齿宽的选择既要考虑变速器的质量小、轴向尺寸紧凑,又要保证齿轮强度和工作平稳性。通常是根据齿轮模数来确定齿宽b:

(3-9) 式中 ——齿宽系数,直齿齿轮取4.4~7.0,斜齿轮取7.0~8.6; ——法面模数。

第一轴常啮合齿轮副的齿宽系数可取大些,以提高传动的平稳性和齿轮寿命。 由公式(3-9)得:

b=(4.4~7.0)×3.5=15.4~24.5mm,可以确定各挡的齿轮的齿宽。

常啮合齿轮副:中间轴上的齿轮b=21mm,第一轴轴齿轮b=21mm,对应第二轴齿宽b=21mm 1档:中间轴上齿轮b=31mm,对应的一档齿轮b=21mm; 倒档:b=75mm,对应的倒档齿轮b=21mm。 d.齿顶高系数

在齿轮加工精度提高以后,短齿制齿轮不再被使用,包括我国在内,规定齿轮的齿顶高系数f0=1.0,为一般汽车变速器齿轮所采用。现代轿车变速器多采用齿顶高系数大于1的“高齿齿轮”(或相对于短齿齿轮而言而称为长齿齿轮),因为它不仅可使重合度增大,而且在强度、噪声、动载荷和振动等方面均比正常齿高的齿轮有显著改善,但存在相对滑动速度大、易发生轮齿根切或齿顶变尖(齿顶厚小于0.3)等问题。本课题的齿顶高系数f0=1.0。 3.3.5 各档齿轮齿数的分配

在初选变速器的档位数、传动比、中心距、轴向尺寸及齿轮模数和螺旋角并绘出变速器的结构方案简图后,即可对各档齿轮的齿数进行分配。

图3-4 本课题变速器结构简图 a.确定1档齿轮的齿数 已知1档传动比,

且 (3-10) 为了确定z

9、z10的齿数,先求其齿数和: 直齿齿轮:

(3-11)

先取齿数和为整数,然后分配给z

9、z10。为了使z9/z10尽量大一些,应将z10取得尽量小一些,这样,在ig1已定的条件下z2/z1的传动比可小些,以使第一轴常啮合齿轮可分配到较多齿数,以便在其内腔设置第二轴的前轴承。Z10的最少齿数受到中间轴轴径的限制,因此z10的选定应与中间轴轴径的确定统一考虑。货车变速器中间轴的1档直齿轮的最小齿数为12~17,选择齿轮的齿数时应注意最好不使相配齿轮的齿数和为偶数,以减小大、小齿轮的齿数间有共约数的机会,否则会引起齿面的不均匀磨损。 由公式(3-11)得:

参考数据,取=59,考虑到上述条件以及选用了标准齿轮(齿数不要小于17),故取z10=17,得出z9=60-17=42。 b.修正中心距A 若计算所得的z

9、z10不是整数,则取为整数后需按该式反算中心距A,修正后的中心距则是各档齿轮齿数分配的依据。由公式(3-11)得:

A=(3.5×59)/2=103.25mm c.确定常啮合传动齿轮副的齿数

(3-12)

确定了z

7、z8后由公式(3-11)和(3-12)联立方程求解z

1、z2 , 故z1=19 ;z2=40 d.确定其他档位的齿轮齿数 2档齿轮副:

(3-13) 由公式(3-11)和(3-13)联立方程求解z

5、z6。因为 ig2= ig3×q=3.389 ,所以先试凑z

5、z6。得出z7=

36、z8=23,此时ig2=3.3。3档齿轮副:

(3-14) 由公式(3-11)和(3-14)联立方程求解z

5、z6。因为 ig3= ig4×q =2.256 ,所以先试凑z

5、z6。

得出z5=

28、z6=31,此时ig3=1.9。4档齿轮副:

(3-15) 由公式(3-11)和(3-13)联立方程求解z

3、z4。ig4= q=1.502,所以先试凑z

3、z4。得出z3=

23、z4=36,此时ig4=1.3 e.确定倒档齿轮

通常1档与倒档选用同一模数,且通常倒档齿轮齿数z12=21~23。则中间轴与倒档轴之间的中心距为: (3-16) 初选z12=22,由公式(3-15)得:

为了避免干涉,齿轮10与齿轮11的齿顶圆之间应有不小于0.5mm的间隙,则 (3-17)

由公式(3-16)得: mm d11=da11-2ha=76-2×3.5=69mm 根据d11选择齿数,取z11=19。 最后计算倒档与第二轴的中心距:

(3-18) 由公式(3-17)得: mm ≈6.02 综合上述计算修正一下各档的传动比(见下表)。 表3-4 各档速比

档位

1

235倒档速比 5.09:1 3.389:1 2.256:1 1:16.02:1

3.4齿轮的设计计算

3.4.1 几何尺寸计算[10] 常啮合齿轮副:Z1=19 d=mz=3.5×19=66.5 da=d+2ha=66.5+2×3.5=73.5 df=d-2hf=66.5-2×3.5×1.25=57.75 Z2=40 d=mz=3.5×40=140 da=d+2ha=140+2×3.5=147 df=d-2hf=140-2×3.5×1.25=131.25 1档齿轮副: Z10=17 d=mz=3.5×17=59.5 da=d+2ha=59.5+2×3.5=66.5 df=d-2hf=59.5-2×3.5×1.25=50.75 Z9=42 d=mz=3.5×42=147 da=d+2ha=147+2×3.5=154 df=d-2hf=147-2×3.5×1.25=138.25 2档齿轮副: Z8=23 d=mz=3.5×23=80.5 da=d+2ha=80.5+2×3.5=87.5 df=d-2hf=80.5-2×3.5×1.25=71.75 Z7=36 d=mz=3.5×36=126 da=d+2ha=126+2×3.5=133 df=d-2hf=126-2×3.5×1.25=117.25 3档齿轮副: Z6=31 d=mz=3.5×31=108.5 da=d+2ha=108.5+2×3.5=115.5 df=d-2hf=108.5-2×3.5×1.25=99.75 Z5=28 d=mz=3.5×28=98 da=d+2ha=98+2×3.5=105 df=d-2hf=98-2×3.5×1.25=89.25 4档齿轮副:Z4=36 d=mz=3.5×36=126 da=d+2ha=126+2×3.5=133 df=d-2hf=80.5-2×3.5×1.25=71.75 Z3=23 d=mz=3.5×23=80.5 da=d+2ha=80.5+2×3.5=87.5 df=d-2hf=80.5-2×3.5×1.25=71.75

1.502:1 倒档齿轮: Z12=22 d=mz=3.5×22=77 da=d+2ha=77+2×3.5=84 df=d-2hf=77-2×3.5×1.25=68.25 Z11=19 d=mz=3.5×19=66.5 da=d+2ha=66.5+2×3.5=73.5 df=d-2hf=66.5-2×3.5×1.25=57.75 见图3-4(单位:mm)。 3.4.2 齿轮的材料及热处理

现代汽车变速器齿轮大都采用渗碳合金钢制造,使轮齿表层的高硬度与轮齿心部的高韧性相结合,以大大提高其接触强度,弯曲强度及耐磨性。在选择齿轮的材料及热处理时也应考虑到其机械加工性能及制造成本。

国产汽车变速器齿轮的常用材料是20CrMnTi,也有采用20Mn2TiB,20MnVB的。这些低碳合金钢都需随后的渗碳、淬火处理,以提高表面硬度,细化材料晶粒。为消除内应力,还要进行回火。变速器齿轮轮齿表面渗碳深度的推荐值如下[4]: mn≤3.5 渗碳深度0.8~1.2mm 3.5<mn<5 渗碳深度0.9~1.3mm mn≥5 渗碳深度1.0~1.6mm 渗碳齿轮在淬火、回火后,要求轮齿的表面硬度为HRC58~63,心部硬度为HRC33~48。 本课题变速器齿轮选用材料是20CrMnTi。 3.4.3 齿轮的弯曲强度 直齿齿轮弯曲应力:

(3-19) 式中 ——计算载荷,N?mm;

——应力集中系数,直齿齿轮取1.65;

——摩擦力影响系数,主动齿轮取1.1,被动齿轮取0.9;

——齿轮模数;

——齿轮齿数;

——齿宽系数,直齿齿轮取4.4~7.0;

——齿形系数,见图3-3。齿高系数相同、节点处压力角不同时:,,,;压力角相同、齿高系数为0.8时,;

——轮齿弯曲应力,当时,直齿齿轮的许用应力MPa。

因为该变速器所有的齿轮采用同一种材料,所以当校核时只要校核受力最大和危险的档位齿轮。故分别计算Ⅰ档、倒档齿轮的弯曲强度。 a.1档齿轮副:主动齿轮z10=17,从动齿轮z9=42 Ⅰ档主动齿轮的计算载荷Tj=Temaxi12=157×42/17≈387.9N·m 由公式(3-19)得: 主动齿轮z10的弯曲强度:

1档从动齿轮的计算载荷Tj=TemaxigⅠ=157×5.09=799.1 N·m 从动齿轮z9的弯曲强度:

b.倒档齿轮副:因为倒档齿轮相当于一个惰轮,所以主动齿轮是Z10=17,从动齿轮是Z12=22。通过惰轮后主动齿轮是Z11=19,从动轮是Z9=42。

惰轮的计算载荷Tj=Temaxi12i1012=157×(42/19)×(22/17)≈449.1N·m 通过惰轮前,Z12=22的弯曲强度由公式(3-19)得:

通过惰轮后主动轮是Z11=19,从动轮是Z9=42。 Z11的计算载荷Tj=Temaxi12i1012=157×(42/19)×(22/17)≈449.1N·m

Z9的计算载荷Tj=Temaxi倒档=157×6.02=945.1N·m

以上的齿轮副都满足弯曲强度的要求。 3.4.4 齿轮的接触强度 3.4.4 齿轮的接触强度[4]

齿轮的接触应力按下式计算:

(3-20) 式中 F——法向内基圆周切向力即齿面法向力,N;

(3-21)

Ft——端面内分度圆切向力即圆周力,N;

(3-22)

Tj——计算载荷,N·mm;

d——节圆直径,mm;

——节点处压力角;

——螺旋角;

E——齿轮材料的弹性模量,钢取2.1×105MPa;

b——齿轮接触的实际宽度,斜齿齿轮为b/cos代替,mm; ——主、被动齿轮节点处的齿廓曲率半径,mm;直齿齿轮:,;斜齿齿轮:,;

r1,r2——分别为主、被动齿轮的节圆半径,mm。

当计算载荷为许用接触应力见表3-5。 表3-5 变速器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

齿轮/MPa渗碳齿轮氰化齿轮一档及倒档1900~2000950~1000常啮合及高档1300~1400650~700常啮合齿轮副:当计算载荷为=0.5×157=78.5N·m, 由公式(3-22)和(3-21)得:

由公式(3-19)得:

1档: 计算载荷为i1=0.5×157×5.09=399.6N·m, 由公式(3-22)和(3-21)得:

由公式(3-19)得:

2档:计算载荷为I2=0.5×157×3.389=266.04N·m, 由公式(3-22)和(3-21)得:

由公式(3-19)得:

3档:计算载荷为iⅢ=0.5×157×2.256≈177.1N·m, 由公式(3-22)和(3-21)得:

由公式(3-19)得:

低速载货汽车变速器的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2011

17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2011

推荐第3篇:作文总体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作文活动

总体设计理念

一、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课程标准 《一》关于写作内容

1.学习观察生活,学习选择材料,学习清楚明白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学写一处自然景观、观察中的发现、童话、自己喜欢的动物、导游词、看图作文、写信、成长故事和想象作文。做到有顺序,语句通顺,表达清楚,少写错别字,继续学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于写实的习作,如实表达;对于想象的习作,大胆想象。

3.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4.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关于写作要求

1.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教学中,应培养学生

2.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压迫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知识的教学应力求精要有用。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二、总体目标:

本册“习作”共安排了 8 课次。这 8 次习作,有 4 次与口语交际和并安排。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 4 次小练笔。其特点是: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的写实和写想象。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表达“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 作练习上提供多各选择,以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习作,并在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4、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5、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6、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7、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受的词句。

三、写作水平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习作能力,掌握了写作文的方法,能写三百字左右的文章。从整体来说,动笔前有不错的构思,作文也有一定的创意。行文中,具体生动的篇章屡屡出现,体现了个性的张扬。大部分同学能用通顺的句子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有一定的条理。但还有不少的同学,作文基本功很差,存在语病、表达语意不准、写不具体等问题,这学期老师应该培养学生会观察,学会自己修改句子避免语病,学会表达,做到条理清晰。

四、提高习作水平措施

1.坚持每天一段话(字数不限,自由表达,清楚即可),每周两作文(课堂作文和周记)的制度,格外重视习作交流点评。

2、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教育,结合课文布置片段写作。

3、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在阅读中寻找素材,在阅读中习得 方法。

4、鉴赏优秀作文,诵读、积累适当的优作,学习写作的方法

5、继续实行作文量化评价制度,定期予以表扬。

6、强化面批,对写作基础差的学生给予高度的关注;鼓励写作好的学生继续投稿,或参加各级作文竞赛,以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7、进一步提升学生自改习作、互改习作的意识,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推荐第4篇:风力发电机组总体设计

1.总体设计

一、气动布局方案

包括对各类构形、型式和气动布局方案的比较和选择、模型吹风,性能及其他气动特性的初步计算,确定整机和各部件(系统)主要参数,各部件相对位置等。最后,绘制整机三面图,并提交有关的分析计算报告。

二、整机总体布置方案

包括整机各部件、各系统、附件和设备等布置。此时要求考虑布置得合理、协调、紧凑,保证正常工作和便于维护等要求,并考虑有效合理的重心位置。最后绘制整机总体布置图,并编写有关报告和说明书。

三、整机总体结构方案

包括对整机结构承力件的布置,传力路线的分析,主要承力构件的承力型式分析,设计分离面和对接型式的选择,和各种结构材料的选择等。整机总体结构方案可结合总体布置一起进行,并在整机总体布置图上加以反映,也可绘制一些附加的图纸。需要有相应的报告和技术说明。

四、各部件和系统的方案

应包括对各部件和系统的要求、组成、原理分析、结构型式、参数及附件的选择等工作。最后,应绘制有关部件的理论图和有关系统的原理图,并编写有关的报告和技术说明。

五、整机重量计算、重量分配和重心定位

包括整机总重量的确定、各部分重量的确定、重心和惯量计算等工作。最后应提交有关重量和重心等计算报告,并绘制重心定位图。

六、配套附件

整机配套附件和备件等设备的选择和确定,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选择,对新研制的部件要确定技术要求和协作关系。最后提交协作及采购清单等有关文件。总体设计阶段将解决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必须精心和慎重地进行,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以求总体设计阶段中的重大决策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分析和试验基础上,避免以后出现不应有重大反复。阶段的结果是应给出风力发电机组整机三面图,整机总体布置图,重心定位图,整机重量和重心计算报告,性能计算报告,初步的外负载计算报告,整机结构承力初步分析报告,各部件和系统的初步技术要求,部件理论图,系统原理图,新工艺、新材料等协作要求和采购清单等,以及其他有关经济性和使用性能等应有明确文件。

2.总体参数

在风轮气动设计前必须先确定下列总体参数。

一、风轮叶片数B

一般风轮叶片数取决于风轮的尖速比λ。目前用于风力发电一般属于高速风力发电机组,即λ=4-7 左右,叶片数一般取 2—3。用于风力提水的风力机一般属于低速风力机,叶片数较多。叶片数多的风力机在低尖速比运行时有较低的风能利用系数,即有较大的转矩,而且起动风速亦低,因此适用于提水。而叶片数少的风力发电机组的高尖速比运行时有较高的风能利用系数,且起动风速较高。另外,叶片数目确定应与实度一起考虑,既要考虑风能

利用系数,也要考虑起动性能,总之要达到最多的发电量为目标。由于三叶片的风力发电机的运行和输出功率较平稳,目前风力发电机采用三叶片的较多。

二、风轮直径D

风轮直径可用下行公式进行估算

P1CpV13D2120.49Cp12V13D2 2

4式中 P—风力发电机组设计(额定)风况输出电功率(kW):

ρ—空气密度,一般取标准大气状态;(kg/m3)

V1—设计风速(风轮中心高度)(m / s):

D—风轮直径(m):

η1—发电机效率:

η2—传动效率:

Cp— 风能利用系数。在计算时,一般应取额定风速下的Cp值。

三、设计风速V

1风轮设计风速(又称额定风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到风力发电机组的尺寸和成本。设计风速取决于安装风力发电机组地区的风能资源。风能资源既要考虑到平均风速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速的频度。

知道了平均风速和频度,就可以确定风速V1的大小,如可以按全年获得最大能量为原则来确定设计风速。也有人提出以单位投资获得最大能量为原则来选取设计风速。

四、尖速比λ

风轮的尖速比是风轮的叶尖速度和设计风速之比。尖速比是风力发电机组的一个重要设计参数,通常在风力发电机组总体设计时提出。首先,尖速比与风轮效率是密切相关的,只要风力发电机没有超速,运转处于较高尖速比状态下的风力发电机,风轮就具有较高的效率。对于特定的风轮,其尖速比不是随意而定的,它是根据风力发电机组的类型、叶尖的形状和电机传动系统的参数来确定的。不同的尖速比意味所选用或设计的风轮实度具有不同的数值。设计要求的尖速比,是指在此尖速比上,所有的空气动力学参数接近于它们的最佳值,以及风轮效率达到最大值。

在同样直径下,高速风力发电机组比低速风力发电机组成本要低,由阵风引起的动负载影响亦要小一些。另外,高速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时的轴向推力比静止时大。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起动转矩小,起动风速大,因此要求选择最佳的弦长和扭角分布。如果采用变桨距的风轮叶片,那么在风轮起动时,变距角要调节到较大值,随着风轮转速的增加逐渐减小。当确定了风力发电机组尖速比范围之后,要根据风轮设计风速和发电机转速来选择齿轮箱传动比,最后再用公式λ=Rω/V 进行尖速比的计算,确定其设计参数。

五、实度σ。

风轮的实度是指风轮的叶片面积之和与风轮扫掠面积之比。实度是和尖速比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重要设计参数。对风力提水机,因为需要转矩大,因此风轮实度取得大;对风力发电机,因为要求转速高,因此风轮实度取得小。自起动风力发电机组的实度是由预定的起动风速来决定的,起动风速小,要求实度大。通常风力发电机组实度大致在5%~20%这一范围。

实度的大小的确定要考虑以下两个重要因素:(1)风轮的力矩特性,特别是起动力矩;

(2)风轮的转动惯用量及电机传动系统特性决定。

六、翼型及其升阻比

翼型的选取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十分重要。翼型的升力 / 阻力比(L / D )值愈高则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愈高。同时要考虑翼型的失速特性,避免由于失速而产生的瞬间抖动现象。

七、其他

(一)风轮中心离地高度。是指风轮中心离安装处地面高度。

(二)风轮锥角。风轮锥角是叶片相对于和旋转轴垂直平面的倾斜度。锥角的

作用是:在风轮运行状态下离心力起卸荷作用,以减少气动力引起的叶片弯曲应力和防止叶片梢部与塔架碰撞。

(三)风轮仰角。风轮仰角是风轮相对于和旋转轴平行平面的倾斜度,倾角的

作用主要是减少和防止叶片梢部与塔架碰撞。

推荐第5篇:总体设计原则(定稿)

总体设计原则

1.整体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在本项目系统设计时将充分考虑国资委与各省级国资委、各央企和国家其他 部委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规划本项目系统,注重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既 考虑安全性,同时也考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把握好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之间的 关系

2.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的原则

在设计时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充分考虑系统升级、扩容、扩充和维护的可 行性;并针对本系统涉及用户多、业务繁杂的特点,充分考虑如何大幅度提高业 务处理的响应速度以及统计汇总的速度和精度。

3.经济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系统的设计实施尽最大可能节省项目投资,设计国资监管系统性能优良,价 格合理,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设计面向实际,注重实效,坚持实用、经济的 原则,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设备和信息资源,帮助用户节省投资。

4.先进性和成熟性的原则

在系统设计时,将充分应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满足建设的要求,把科学的 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提出先进合理的业务流程;系统将使 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手段和标准化产品,使系统具有较高性能,符合当今技术发展 方向,确保系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有长期的使用价值,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5.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原则

在设计时采用了可靠的技术,系统各环节具备故障分析与恢复和容错能力,

并在安全体系建设、复杂环节解决方案和系统切换等各方面考虑周到、切实可行, 建成的系统将安全可靠,稳定性强,把各种可能的风险降至最低。

6.安全性和保密性的原则

在系统设计把安全性放在首位,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也考虑了信息 的保护和隔离;系统在各个层次对访问都进行了控制,设置了严格的操作权限; 并充分利用日志系统、健全的备份和恢复策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推荐第6篇:换热器的总体设计

第一章

换热器总体设计

间壁式换热器在各个工业部门中应用最为广泛。按照传热间壁的结构形状可分为管式和板式两大类,管式中又有管壳式(列管式)、套管式、蛇管式以及翅片式等多种形式;板式中又有波纹板式、螺旋板式、板翅式、板壳式等多种形式。

1.1 换热器的设计步骤

(1)收集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是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应根据设计任务,收集尽可能多的有关数据,并力求准确。

(1)确定物性参量。

安排管、壳程流体,确定定性温度,计算或查得换热介质物性参量:密度、粘度、比热等。

(3)初步决定换热器流型,计算平均温差。 (4)计算热负荷(热传量)。

利用热平衡计算换热器的热负荷,为估算热量损失,需要确定热损失系数或热效率。 (5)初选传热系数K0,根据换热介质,流速及流态确定K0,初算传热面积A0,利用A0选择标准型号换热器或自行设计换热器结构,确定管、壳程的主要结构尺寸。 (6)管程传热及压降计算。

选定允许压降ΔP,假定管壁温度t\'w,根据初选结构计算管侧对流换热系数和压降。当换热系数远大于K0,且压降小于允许压降值时,方能进行壳程计算,否则,重选K0或进行结构调整。

(7)壳程压降及传热计算。

根据初选结构和假设的壁温t\'w计算壳程流通截面、流速和换热系数,若不符合要求,可变动壳程结构,调整折流板尺寸、间距乃至壳体直径直至满意。 (8)核算总传热系数。

根据管、壳两侧流速和温度决定污垢热阻,最后计算传热系数Kj,当计算值与初选值满足:Kj/K01.10~1.20即符合要求。也可计算传热量Qj或传热面积Aj,并与Q0、A0比

1 较,有(10~10)%的过余即符合要求。 (9)计算壳程压降。

管、壳程压降均应小于允许压降,否则调整结构重算直至满意。

1.1 设计任务书

表1-1 为设计一管壳式换热器的原始数据

Table 1-1 for the design of a shell heat exchanger of the original data 介质 入口温度℃

出口温度℃

工作压力MPa 氨气 水

145 10

40 30

1.47 0.1

9.5 150

逆 流

流量(t/h)

流动方式

1.3 确定设计类型、结构形式及流程

(1)本设计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1)流体流径的选择

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 ①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②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③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④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⑤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⑥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⑦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在选择流体流径时,上述各点常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例如首先考虑流体的压强、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以便作出较恰当的选择。

本设计由于两流体温差大,而冷却水的换热系数大,结垢性较氨气强、工作压力高,用泵输送允许的压降较大,故使冷却水走管程较合适。

2 氨气的流量较小、粘度较小、壳体强度不会产生问题,允许压降小,因而使其走壳程合适。

1.4 工艺计算

工艺计算包括初选结构、传热计算和压降计算,工艺计算所得的传热面积是下一步结构设计的前提。

1.4.1 原始数据

(1)冷却水进口温度:t\'220C;

(1)冷却水出口温度:t\'\'230C;

(3)冷却水工作压力:P20.2MPa; (4)冷却水流量:G1150000kg/h;

(5)氨气进口温度:t\'1145C; (6)氨气出口温度:t\'\'140C;

(7)氨气流量:G19500kg/h; (8)氨气工作压力:P11.47MPa; 1.4.1 定性温度和物性参数计算[1]

(1)水的定性温度tt\'\'2t\'22030252,t222C;(1)水的密度2,查物性表2997kg/m3; (3)水的比热C2查物性表C24.18kJ/kgC; (4)水的导热系数2,查物性表20.609W/mC;(5)水的粘度μ62,查物性表μ2893.710PaS; (6)水的柏朗特数Pr1,计算或直接查得

Pr1(1000CP1μ1)10004.18893.7106k10.6096.13 3

1-1)

((7)氨气的密度31,查物性表1595kg/m; (8)氨气的比热C1,查物性表C12.863kJ/kgC; (9)氨气的导热系数1,查物性表10.33W/mC; (10)氨气的粘度μ1,查物性表μ11.21105PaS; (11)氨气的柏朗特数r1,

PrCP1μ110002.8631.211051(1000k)10.330.

11.4.3 传热量及水流量

(1)换热器效率,取η0.98; (1)设计传热量Q0,

Q0G1Cp1(t\'2t\'\'2)η1000/36001500004.18(3020)0.981000/3600

1706833.3W1.4.4 有效平均温差 (1)逆流平均温差Δtm

Δtm(Δt大Δt小)/ln(Δt大/Δt小)[(14540)(3020)]ln(145403020)

40.4C(1)参数R R(t\'t\'\'11)/(t\'\'2t\'2)(14540)/30-2010.

5 参数P,P(t\'\'\'\'2t2)/(t1t\'2)(3020)/(14520)0.08

参数,查取0.89

有效平均温差Δt\'m,Δt\'mΔtN0.8940.435.96C4

1-1)

(1-3)

(1-4)

(1-5)(1-6)

1.4.5 初选结构

(1)试选传热系数K0,K01000W/m2C; (1)初选传热面积0,0Q0/K0Δtm1706833.347.46m2;

(1-7)

100035.96(3)管子外径d0,选φ252.5无缝钢管,d00.025m; (4)管子内径di,did022.5/10000.02m; (5)管子长度l,取换热管标准长度l3.0m; (6)总管子数,Ni232根;

(7)管程排列方式,传热管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取单壳程,1管程结构;

(8)管束中心处一排管数Nc,Nc1.1Ni1.123216.8

(1-8)取Nc17;

(9)壳体内径Ds,取用Ds0.60m;

(10)折流板数nB,nB(l/B)1(3/0.15)119块;

(1-9) 1.4.6 传热系数

(1)水侧污垢热阻r20.0001m2C/W; (1)煤油侧污垢热阻r10.00008598m2C/W; (3)管壁热阻r,忽略不计; (4)总传热热阻rΣ,

rΣd11d0r1r20h1dih2di10.02510.0250.000085980.0001

(1-10)

2119260.0222860.020.0008849m2C/W(5)传热系数Kj,

(1-11) Kj1/rΣ1/0.00088491130W/m2C;(6)传热系数比值Kj/K0,Kj/K01130/10001.13,合适;

(1-11)

5 1.4.7 管程压降

(1)管程流通面积Ai,Aiπ2nπ232 d0.0220.036m

2 (1-13)

4Np42(1)管程流速ui,uiVs150000 1.16m/s

(1-14)

As36009970.036(3)管程雷诺数Rdiuiρei,Reiμ0.021.16997893.71062588.1

(4)管壁粗糙度ε0.01m,εd0.10.05,查图得λ0.028; i20(5)管子压降ΔPi,

ΔPi(ΔP1ΔP2)FNtp

ΔPldρu220.02830.029971.1621λ22817.3Pa

ΔPρu29971.162222670.8Pa

Ft0.4,Np2

ΔP(2871.3670.3)1.429766.68Pa

1.4.8 壳程压降

(1)管子为正三角形排列,F0.5

nc1.1n1.123216.8

(1)取折流板间距h0.15m

NLBh130.15119

(3)壳程流通面积A0

A0h(Dncd0)0.15(0.6170.025)0.026m2

(4)壳程流速u,uVsA1500001.16m/s s36009970.0366

1-15)

1-16)

1-17)

1-18)

1-19) 1-10) 1-11)

(( (( ( ( ((5)壳程雷诺数Re,Rediuiρ0.021.169972588.1 μ893.71060.2280.228f05Re520898760.18

5950.172263.2Pa

(1-11)所以,P0.50.181720 \'12p\'N2hρu2020.155950.172ΔB(3.5D)219(3.50.6)2490.2Pa

(6)壳程总压降:ΔPΔ\'\'0(1ΔP2)FsNs

其中,Fs1.15,Ns1

Δp490.2263.2753.4MPa

(7)压降校核:p2[p2]

符合要求;

p2[p2]

符合要求;

1-13)

1-14)

( (第三章

结构设计与强度计算

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热力计算所决定的初步结构数据,进一步设计全部结构尺寸,选定材料并进行强度校核。最后绘成图纸,现综述如下:

3.1 换热器流程设计

管箱是管程流体进口均匀分流和出口汇流的空间,本设计采用壳方单程,管方二程的1-1型换热器,它还起着改变流体流向的作用。由于换热器尺寸不太大,可以用一台,未考虑采用多台组合使用。

分程隔板选用:

(1)本设计分程隔板的厚度为8mm,材料为Q135-B (GB/T 700-1988);

(1)承受脉动流体或隔板两侧压差很大时,隔板的厚度应适当增厚,或改变隔板的结构;

(3)大直径换热器隔板可设计成双层结构;

(4)必要时,分程隔板上可开设排净孔,排净孔的直径一般为6mm; (5)厚度大于10mm的分程隔板,密封面处应削边至10mm;

3.1 换热管设计

本设计采用光管,光管是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的传统形式,它廉价,易于制造,安装,检修,清洗方便。管径采用标准管径φ252.5,钢管标准为GB/T 8163-1987,外径偏差为0.40mm,厚度上偏差为+15%,下偏差为-10%。采用标准管径在结构上和经济上均有好处,而且φ252.5属于小管径,管径小,单位体积传热面积大,结构紧凑性高,金属耗量少,传热系数也高。而且循环水不属于粘度大或污浊流体,不会造成太多的沉淀。

根据计算管长采用3m,壳径为0.6m,管长与壳径之比为,换热管材料采用10钢,标准为GB/T 699-1988。

换热管排列形式如图3-1所示。

流向

图3-1 正三角形排列 Figure 3-1 With triangular 这样使得布管比较紧凑,传热系数较高,便于管板划线及钻孔。

换热管中心距采用常用的方式,当管径为15mm时,换热管中心距31mm。 换热管总数为131根,其传热面积为:51.8m

3.3 进、出口管设计

(1)管程进、出口管

2按ρ2ω2N23000,取ρ2ωN21750,得进、出口流通截面积为:

aN2G2324000.00514m

2 (3-1)

3600ρ2ωN236001750进、出口管道内径:

DN244aN20.005140.081m

(3-1) ππ取用φ896mm的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10钢(GB/T 8163-1987),L=50mm。 (1)壳程进、出口管

按ρ1ω2N12000取壳程进出口管处质量流速ρ1ωN11000则流通截面积应为:

aN1G1120000.00333m

2 (3-3)

3600ρ1ωN136001000进出口管内径为:

DN144aN10.003330.065m

(3-4) ππ9 取用φ766mm的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10钢(GB/T 8163-1987),L=50mm。 (3)接管或接口的一般要求 ①接管应与壳体内表面平齐;

②接管应尽量沿壳体的径向或轴向设置; ③接管与外部管线可采用焊接连接;

④设计温度高于或等于300C时,必须采用整体法兰; ⑤必要时可设置温度计接口、压力表接口及液面计接口;

⑥对于不能利用接管或接口进行排气和排液的换热器,在管程和壳程的最高点设置放气口,最低点设置排液口,最小公称直径为10mm。

3.4 筒体设计

筒体内径为Di600mm;材料为Q235—B(GB/T 700-1988); 筒体计算厚度:δ[σ]tpcDi

(3-5)

2[σ]tφpc235146.9MPa

φ0.8 51.6 aC10.8mm,C22mm

pcp10.3MPδ0.36000.72mm

2146.90.850.3设计厚度:δdδC20.7222.72mm

名义厚度:δnδC1C2Δ0.720.820.64.12mm 按GB151-1999标准,实际取δn8mm。(最小厚度)

3.5 封头设计

根据压力容器设计规范采用材料为16MnR(GB 6654-1996)的标准椭圆形封头。 (1)标准椭圆形封头设计计算: 封头内径为:Di600mm。 封头计算厚度:δpcDi

(3-6) t2[σ]φ0.5pc10 [σ]t345215.6MPa

φ0.8 51.6C10mm,C22mm

pcp20.6M Paδ0.66000.98mm

2215.60.850.50.6设计厚度:δdδC20.9822.98mm

名义厚度:δnδC1C2Δ0.98021.184.16mm 按GB151-1999标准,实际取δn8mm。(最小厚度) 曲面高度:h1Di600150mm 44直边高度:h225mm 各尺寸如图3-1所示。

图3-1 标准椭圆形封头 Figure 3-1 Standard elliptical head 3.6 管板设计

(1)本设计管板厚度按标准选取为:b=18mm。材质为16MnR(GB 6654-1996)。

固定管板结构尺寸为:A566mm;B490mm;C490mm;如图3-3所示。 (1)管板孔直径为19.40mm,上偏差+0.10mm,下偏差0mm。

图3-3 固定管板结构尺寸

Figure 3-3 Fixed structure size of the board (3)布管限定圆直径DL为:

DLDi2(b1b2b)5002(313.55)457mm

(3-7)3.7 法兰设计

(1)容器法兰选用按照JB 4703-1991《压力容器法兰》的规定选取:壳体法兰600-0.60; (1)接管法兰选用按照GB/T 9115.1-1000管法兰的规定选取: ①水进口接管法兰PN0.6DN80; ②水出口接管法兰PN0.60DN80; ③氨气进口接管法兰PN1.60DN65; ④氨气出口接管法兰PN1.60DN65。

3.8 折流板和支持板设计

(1)折流板和支持板的形式

常用的折流板和支持板的形式有弓形和圆盘—圆环形两种。弓形折流板有单弓形、双弓形和三弓形三种;

本次设计折流板选用单弓形水平形式。 (1)折流板材料

折流板材料为Q135-B (GB/T 700-1988)。 (3)折流板尺寸 ①弓形折流板缺口高度

弓形折流板缺口高度应使流体通过缺口时与横过管束的流速相近。 本次设计缺口弦高h,h0.2Di0.2600120mm。 ②折流板的厚度为:6mm。

③折流板的管孔直径为:16mm,管孔直径允许偏差为:+0.40mm。

12 ④折流板名义外直径为:16mm,外直径允许偏差为:-0.8mm。 (4)折流板的布置

折流板一般应按等间距布置,管束两端的折流板尽可能靠近壳程进、出口接管。 本次设计折流板缺口水平上下布置,在缺口朝上的折流板的最低处开通液口,在缺口朝下的折流板的最高处开通气口。 (5)折流板间距

折流板间距为:0.30m,数量为:nB19块; 本次设计折流板结构尺寸如图3-4所示。

图3-4 折流板结构尺寸 Figure 3-4 Baffled structure size 3.9 拉杆、定距管设计

(1)拉杆的结构形式

本次设计拉杆的结构形式为拉杆定距管结构,如图3-5所示。

图3-5 拉杆定距管结构

Figure 3-5 Away from the structure of the tension bar (1)拉杆的直径和数量

拉杆的直径为:11mm,数量为:6根。 (3)拉杆的尺寸

13 拉杆的尺寸按GB151-1999表45和图3-10确定。 拉杆的长度L按需要确定。

本次设计La15mm,Lb60mm,Lc5746mm (4)拉杆的布置

拉杆应尽量均匀布置在管束的外边缘。

本次设计拉杆的布置方位按固定管板零件图(10-1603-01)。

图3-6拉杆 Figure 3-6 Drawbars 3.10支座设计

本次设计采用鞍式支座;鞍式支座如图3-11所示。鞍式支座在换热器上的布置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①当L≤3000mm时,取LB=(0.4~0.6)L; ②当L>3000 mm时,取LB=(0.5~0.7)L; ③尽量使LC和LC相近。 本次设计L1500mm

表3-1设计值汇总

Table 3-1 Aggregate value of design 名

称 筒体壁厚 短节厚 封头厚 分程隔板厚 拉杆 定距管 法兰 折流板 管程接管 壳程接管 固定管板厚 封头厚 折流板厚 支持板厚

尺寸/mm 8 8 8 8 11 15 1000 6

料 Q135-A Q135-A 16MnR Q135-A Q135-A 10 16MnR Q135-A 10 10 16MnR 16MnR Q135-A 16MnR

表3-1设备结构参数

Table 3-1 Equipment structural parameters 形式 壳体内径/mm 管径/mm 管长/mm 管数目/根 传热面积/m1 管程数

φ766 φ896

18 8 6 10

固定管板式 600

壳程数 台数 管心距/mm 换热管排列方式 折流板数/块 折流板间距/mm 材质

1 1 31 正三角形 19 300 碳钢

φ151.5

3000 131 51.8 1

结 论

换热器是重要的化工设备,其产品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使用广泛、技术成熟,产品的设计标准完善,同系列产品图形结构相同,尺寸变化跨度较大。开发换热器辅助制造系统,对配合换热器的技术改造,普及CAM技术,缩短产品加工和技术改造周期,提高投标反应速度和市场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完成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管壳式换热器的发展和近期的研究状况;对换热器在工业中的应用以及换热器的分类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1.对换热器进行总体设计,确定设计类型、结构形式及流程,然后进行工艺计算。壳体形式为:单程壳体;工艺计算,包括初选结构、传热计算和压降计算,热工计算所得的传热面积是下一步结构设计的前提。

3.对换热器进行结构设计与强度计算;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工艺计算所决定的初步结构数据,进一步设计全部结构尺寸,选定材料并进行强度校核,最后绘成图纸。

4.根据GB151-1999第6章和GB150-1998第10章的有关规定,对换热器进行制造、检验与验收。

16 参考文献:

[1] 秦叔经,叶文邦.化工设备设计全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004:1-14 [1] 朱聘冠.换热器原理及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150-38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制管壳式换热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36-4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管壳式换热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000:15-35 [5] 郑津洋,董其伍,桑芝富等.过程设备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005:107-18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45-49 [7] 王睿,张小宁.Mastercam实用培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001:175-167 [8] 魏崇光,郑晓梅.化学工业部属五院校合编,化工工程制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3-73 [9]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004:1-111 [10] 黄振仁,魏新利.过程装备成套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004:38-155 [11] 钱颂文.换热器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001:136-190 [11] 潘继红, 田茂诚.管壳式换热器分析与计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49-56 [13] 杨筑宁,鲍吉鹏.换热器设计几个问题的分析[J].北京:现代化学工业,1006(8):11-15

[14] Muralikrshna K,Shenoy U V.Heat exchanger design targets for minimum area and cost[J].Trans, 1998(5):1-4 [15] 周志安.化学化工物性参数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004:11-35 [16] 易华杰.化工容器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001:6-13 [17] 刘光奇.化工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78-85 [18] 马连翔.化工设备[M].北京: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1001:135-141 [19] 方子风.化工设备设计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78-95 [10] 柴成敬.化工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003:137-143 [11] Tubular Exchanger Manufacturers Aociation Standards, New York, 1988:16-36 [11] Centry C C, Young R K.and Small W M.The 1985 National Heat Transfer Conference[J].Power Technology, 1985(1):5-8.[13] ASME Boiler and Preure Veel Code, Section Ⅷ, DIV.Drum granulation of NPK[J].New York, 1005(3):3-6.[14] ASME Boiler and Preure Veel Code, Section Ⅷ, DIV.Rules for the Design of Tube

17 Sheets[J].Power Technology, 1000(6):7-11.[15] 刘传宝.换热器管板胀接变形的原因分析及建议代机械[J].北京:现代化学工业,1004(5):11-16 [16] 压力容器设计技术问答[J].武汉:《氮肥设计》编辑部,1006(8):1316

推荐第7篇:矿井探放水总体设计

2008年矿井探放水总体设计

随着我矿采掘的延伸,矿井的总涌水量在不断增大,水害影响也日趋严重。根据井田地质构造及我矿2008年的采掘计划分析,本年度矿井采掘范围内各采掘工作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水害影响。为了保证本年度全矿井的安全生产,避免水害影响,我矿计划在各受水害影响地点进行探放水,因此特制定此年度探放水总体设计。

一、本年度的采掘规划

本年度我矿计划对南轨道下山、南皮带下山及东、西回风下山进行开拓;计划掘进形成22盘区2104综采工作面和23盘区3902综采工作面;计划回采2207高档工作面、2102综采工作面剩余段及210

3、2104综采接替工作面。

二、各采掘工作面水害分析

据调查我矿所受水害影响主要包括相邻矿井采空区积水、回采工作面相邻上一工作面采空区积水和本工作面采空区积水、顶板淋水等。据分析这些水害均不同程度影响到了各采掘工作面的正常生产。

1、下山开拓

本年度下山开拓巷道因东回风下山靠近赵家庄煤矿采空区,据分析存有大量积水,具体积水情况不详,因此可能受相邻矿井采空区积水的影响,掘进过程中必须进行探放水。其余三条下山巷道无此类水害影响,只是在部分向斜构造的局部段可能出现少量顶板淋水,不会对巷道掘进施工造成影响。

2、掘进工作面

22盘区2104掘进工作面根据同盘区上两个工作面210

2、2103掘进情况预计本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可能受顶板淋水的影响,此类水害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在回采过程中影响较大。因此在掘进过程中应对出水地点的进行顶板打疏水钻孔探放顶板水,为工作面回采避免水害影响作好准备。

23盘区3902工作面同样接近赵家庄煤矿采空区,可能会受采空区积水影响,同时也可能在部分段受到顶板淋水的影响。因此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必须进行探放水,顶板淋水可根据出水地点涌水量大小决定是否进行探放水。

3、回采工作面

2207高档工作面接近赵家庄煤矿采空区,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已进行过探放水,因此不会对本工作面的回采造成影响。本工作面的水害主要为相邻上一工作面2206采空区积水。

2102综采工作面所受主要水害为顶板淋水和相邻上一工作面2101工作面采空区积水(已进行探放水。)。虽然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已进行过顶板探放水,但目前为止此股淋头水仍较大,会对工作面的回采造成影响。

2103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有少量淋水,不会对工作面回采造成影响,主要水害影响为2102工作面采空区积水。2104工作面只有预计只有少量顶板水,无采空区积水影响。

三、探放水设计

1、东回风下山为了保证不受赵家庄煤矿水害影响,必须进行探放水,采用的方法为打探水钻孔,并编制具体的探放水方案,并经过审批。内容包括:探放水的位置、钻孔的布置、方向、角度、钻孔深度、超前距等以及出水后的预防措施、避灾路线及完善的排水系统等内容。并对探放水工进行岗前培训学习。

2、掘进工作面

210

4、3902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视顶板淋水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探放水。如果需要进行探放水必须制定相应的探放水专项措施,采用的方法为打探水钻孔,并经过审批。内容包括:探放水的位置、钻孔的布置、方向、角度、钻孔深度等以及出水后的预防措施、避灾路线及完善的排水系统等内容。并对探放水工进行岗前培训学习。

3、回采工作面

必须对2103和2207面相邻上一工作面采空区进行疏水降压。已制定相应的探放水专项措施,具体内容详见《2102面与2206面排放水设计与安全措施》。

四、探放水安全措施

1、加强靠近探水地点的支护,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拦板,以防高压水冲垮煤壁和支柱。

2、认真检查排水系统,保持状态完好,准备好适当坡度和断面的排水沟及相当体积的缓冲水仓,加大排水能力。

3、确定主要探水的位置,由测量人员进行标定,负责探水的领导必须亲临现场。

4、探水地点要经常检查有无有害气体,发现有害气体逸出时,要及时采取通风措施。

5、探水地点要安设专用电话,使其能够及时与调度室或中央水泵房联系。

6、在探水时,指定安全出口并使其畅通无阻;同时要与相邻工作地点保持信号联系,以便万一出水,好马上通知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安全撤离。

7、在水压较大的地点探水时,探水孔要设套管,以便安装水阀控制放水量,特别危险的地段,还应选择坚固地点修筑临时水闸门。

8、打钻时,要时刻注意观察钻孔情况,发现钻孔中水量,水压突然增大,以及出现顶钻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钻检查,如钻孔内水的压力很大,以免高压水将钻杆固定,切勿移动或拔转,钻机后面不要站人,以免高压水将钻杆顶出伤人或造成透水事故。

2208年度探放水总体设计

山 西 柳 林 寨 崖 底 煤 业 有 限 公 司

2008年1月

推荐第8篇:企业会计制度总体设计论述

企业会计制度总体设计论述

准考证号:013110500985姓名:杨璐班级:10会计

[摘要]结合新《会计法》精神和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与会计人员管理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公司企业账簿设置制度、记账规则制度及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正确对会计人员进行定位等改进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内部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管理

一、关于企业会计制度设计问题

(一)企业自行设计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可以定位于集中与立法管理型。目前国家制定、颁发并规定执行的会计法规有: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其中,《会计法》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工作的母法。《企业会计准则》是对企业会计工作的核算要素、核算原则、核算前提等作的统一规定。《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是专门用来规范公司企业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和特殊业务处理的。《会计法》指导《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指导《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一般又称为国家宏观会计制度,是公司企业进行会计实务的直接依据。它是在新《会计法》指导下F,废除了原行业会计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后,最新制定的适用于各行业公司企业的会计制度。由于各行业中企业或公司的经营特点不同,经营管理要求各异,使得《企业会计制度》在科目的使用、核算组织形式和会计政策的选择、制定等方面,虽不失国家会计规范所具有的使用上的通用性和宏观指导性,但缺乏具体的适用性和微观指导性。此外,在内容的规范上,《企业会计制度》也仅仅局限于会计核算本身,而不涉及与会计核算紧密相关的、对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起保驾护航作用的内部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内容。因此,国家宏观会计制度并不能完全直接被公司企业拿来使用,各公司企业还必须在国家会计制度的指导下,设计适合于本单位使用的会计制度,以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稳步提高。

结合上述分析,公司企业依据国家会计法规自行设计适合于本单位使用的会计制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二)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重点内容

公司企业会计制度应是具体指导公司企业顺利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保障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的制度,是国家所有现

行会计法规在具体会计工作中完整而正确的应用和体现。因此,公司企业会计制度不仅涉及会计核算本身,而且还应涉及会计组织和会计管理制度设计等内容。具体来讲,其设计内容应包括: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条件方面的制度设计、会计组织方面的制度设计、会计管理方面的制度设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等4个方面。其中,会计核算基本工作条件方面的制度设计包括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设计。会计组织方面的制度设计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制度设计、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的制度设计和会计核算工作组织形式的制度设计。会计管理方面的制度设计包括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核算制度、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制度设计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设计等内容。会计政策的选择包括选择什么样的会计政策对本单位较有利,以及该会计政策如何操作等内容。以上4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们都是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按照新《会计法》的基本精神,要依法做好会计工作,企业应如何进行制度设计呢?笔者认为,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会计基础工作条件制度设计中,应加强会计账簿设置的制度设计。会计基础工作条件制度设计涉及的内容虽然包括会计科目、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但从会计核算工作的程序来看,会计账簿汇集了公司企业所使用的全部会计科目以及各会计科目使用所应依据的全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是记录企业经济业务情况,明确经济责任,考核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进行会计检查的重要资料。可以说,各公司企业会计科目错用、误用及原始凭证的制假造假,最终都会在会计账簿中得以集中体现。近年来不断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企业负责人贪污受贿、企业偷税漏税等违法违纪案件,无不与会计账目不实、会计账目不清、会计账目混乱、设置多套账目有关。对此,新修订的《会计法》中已有专门的条款对公司企业账簿设置作出了明确规定。可见,在新《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指导下,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制度设计的重中之重,应是依法建账。

2.在会计组织制度设计中,应严格进行会计记账规则(账务处理程序)的制度设计。这是做到依法建账的重要保证。会计工作是一项严密、细致、程序化要求极其严格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有误,都将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单纯依靠依法建账是远远不够的。新《会计法》从我国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际惯例,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记账规则作出了规定,各单位在账簿设置和会计核算中都应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在全面加强会计工作的同时,不断规范会计行为,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由于新《会计法》关于会计记账规则的规定并没有涵盖所有具体的会计业务,因而要求各单位结合本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在与《会计法》规定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本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之间联系的设计、会计凭证与各账簿之间关系的设计以及账簿与报表之间关系的设计等。在依法建账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会计记账规则的设计,使会计记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逐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3.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政策是指公司企业在会计核算和管理中所采用的具体处理方法。最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上赋予了公司企业很大的自主权,这要求各公司企业必须依据该制度,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设计选择最能恰当体现本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政策。

4.在会计管理制度设计方面,应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新《会计法》虽然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应当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并不是要求单位负责人代替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永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会计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同样,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应当将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除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外,还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将任何一项业务或一部分业务的权力在所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分解,从而使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关系,以防止因权力集中而导致权力膨胀,出现贪污受贿和舞弊行为。通常情况下,一个单位内控制度的重点应集中在分权控制、机构独立、授权批准、稽核审批、业务标准处理程序、原始凭证管理、定期财产清查以及会计档案专管等方面的控制上。内部控制虽涉及企业诸多部门和人员,但一个成功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却是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因此,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业务所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就成为内控制度建立的重中之重。各单位负责人应当在新《会计法》精神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恪守职业道德,严格把关,以求在机制上、制度上规范行为、控制风险、防范舞弊、纠正差错。

二、关于公司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问题

各公司企业在国家会计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设计出合理合法、适合于本单位业务范围和经营管理要求的会计制度,仅仅是向会计工作符合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迈出了第一步。要使会计制度得以正确地贯彻和实施,还要依靠本单位具体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近些年,随着会计信息失真程度的加深和人们对会计人员在信息失真中是否应承担责任、应承担什么责任等问题的思考,引发了关于会计人员定位问题的讨论。目前,我国普遍推行的便是“会计人员委派制”。

会计人员委派制也称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部门监督国有单位和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一种制度。会计委派制经过几年的试点,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在保护国有资产,防止贪污腐化,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会计委派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和贪污腐化等问题,而且其作用的发挥也仅仅局限于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对于非国有企业或非国有控股公司则不适

宜。更何况我国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会计法规对其予以明确和肯定,它只能是一种政府行为,而不是一种法律行为。同时,这种会计人员的定位方式也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不相匹配的,是不适于在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企业中实行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一种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但应拥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权,而且应拥有企业的用人权,会计人员理应回归企业,为企业服务。

新修订的《会计法》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会计监督一章中作了大量修改,将会计人员“应当”代表政府做的监督,改成“有权”去做这种监督。这一修改明确了会计人员的定位,即会计人员只对所在单位负责,只需在遵守国家会计法规和公司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所进行的会计监督也仅仅是一种内部的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部分,而没有了必须代表国家利益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政府监督的责任。此外,新《会计法》还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责任主体,突出了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使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有了切实的法律保障。

推荐第9篇:总体设计刘建1

总体设计

一、总体技术参数

主要设计内容机型:工程机械用;额定功率/转速(kW/r/min)186/2200、最大扭矩/转速(N.m/r/min)1000/1200-1400,总排量(L) 11.95,X6130系列柴油机的缸径×行程(mm) 130×150。

二、设计要求

工程机械种类繁多,使用地区广阔,气候差异甚大。并且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柴油机工况经常极具变化,负荷比较重。因此有以下设计要求:

1) 柴油机工作室受到较大的冲击,其加速度一般为6~10g,最高可达30g。为了减少底盘变形对柴油机工作的影响,柴油机可采用三点支承,柴油机零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附件要求紧固牢靠。

2) 为了保证柴油机在急剧的变速、变负荷状态下可靠工作,调速器以全程式为宜。其瞬时调速率δ1

3) 要求柴油机能在纵倾35度、横倾30度下工作(包括起动、运转、加油、加水等),以保证工程机械能在此斜坡上安全作业。曲轴后端应双向封油,不得渗漏机油。

4) 工程机械亦需装置滤清效果好的二级空气滤清器和过滤面积较大的柴油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加油口和通风口注意防尘。

5) 各种工程机械对柴油机功率输出的要求不同,履带式推土机、装载机要求后端带有能输出功率50~70%的输出轴,有的工程机械要求在前端输出50~100%的功率。

6) 由于柴油机下部被封闭于大梁之中而不易接近,故经常需要保养的附件应布置在上部。 7) 在寒带(-40°C),应带有冷起动装置、低温蓄电池等,以保证起动性能。在热带(+40°C)使用时,要防止过热,所以设计冷却系统时应留余地。

8) 有的工程机械要能在水下工作或者穿过河道,因此,柴油机应防水密封。坑道作业要求带有废气净化装置。在城市作业时应减少噪声。

9) 为适应高原工作的需要,应设置增压器以补偿高原的功率降低。一般应保证在海拔1500~3000m高原运转时功率不降低。

三、设计

一)气缸数

考虑的以下因素:

1) 选用较多的气缸数目可获得较小单缸功率,使柴油机输出的扭矩均匀,平衡性和起动性能较好

2) 选用较多的气缸数目,其气缸直径和行程均较小,柴油机体积可缩小,重量可减轻。 3) 选择较多的气缸数后,零件数量和制造工时增加,成本高。

4) 选择气缸数目,还需考虑柴油机配套所提出的外形尺寸和重量要求,以及系列柴油机的功率范围等因素。

因此按照给定的功率和转速,我选择的气缸数是6缸。

二)冲程数:4冲程。每个工作循环是由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组成。而四冲程发动机要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在气缸内需要往返4个行程(即曲轴转2转)。 三)气缸排练方式:直列式排列方式

一般气缸排列方案是:6缸及6缸以下的采用直列式(包括立式、卧式或斜置式)。船用中、低速大功率柴油机直列式气缸数可达9缸。8~20缸的中、高速柴油机一般采用V型布置。只有特殊用途的高速大功率柴油机,为力求结构紧凑和重量轻,缸数在20以上,才

采用X型、星型或W型布置。 四)气缸工作容积:Vs=(π/4)D2·S×10-6(L)=(π/4)×1302×150×10-6 =1.9(L)

Vs气缸工作容积(L)

D—缸径(mm)

S—行程(mm)

五)气缸工作直径和行程比:S/D=150/130=1.15

S—行程 (mm) D—缸径(mm) 六)活塞平均速度

活塞在气缸中运动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在行程中间较大,在止点附近速度较小,止点处为零。若已知内燃机转速n时,则活塞的平均速度(Cm) Cm=2×S×n/30=2×150×2200/60×1000=11(m/s) 式中:

Cm—活塞平均速度(m/s) S—活塞行程(冲程)(mm) n—发动机转速(rpm、转/分) 七)平均有效压力

柴油机的平均有效压力是一个假想指标。它表示假设没有一个作用在活塞顶部的力作用下,活塞在一个冲程内所作的功正好等于该活塞在膨胀冲程中所做的功。用Pme表示。单位是:公斤/厘米2(或:kg/cm2)

根据平均有效压力的计算公式:

Pme=30τPe/Vsni = 30×4×186/1.9×2200×6=0.88MPa 式中:

Vs—单个气缸工作容积(L) τ—冲程数

n—柴油机转速。(转/分) Pe—柴油机额定功率。(kw) i—气缸数

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

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

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区委迎来组织部考核组,对共青团区委一年来的工作进的实地测评,感谢组织的帮助与关怀,今后我们更要自觉地接受组织的监督与考核。铁东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广大青年有幸成为亲历者,成为追随者,同时我们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心存畏惧,“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方针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攻坚克难、求富图强”的四平精神,坚定不移的实施 “五区”战略的发展规划,为建设富裕和谐新铁东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推荐第10篇: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郭焕刚 侯力 李东占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 610065)

[摘要]:温度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工艺参数,温度控制在工业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具有极大意义,因此,温度控制是生产自动化的重要任务。采用直接数字控制(DDC)中的最小拍控制来控制一电加热炉,输入为加在电阻丝两端的电压,电加热炉的炉内温度作为输出,系统输出输入的传递函数为:G(s)=2/(s(s+1)),要实现的温控范围为100-500℃。系统采用的控制方案以及抗干扰设计使其达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温度控制;电阻炉;直接数字控制;最小拍控制;热电偶 中图分类号:TP27

3文献识别码:A General design of the resistance furnac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GUO Huan-gang, HOU-Li, LI Dong-zhan

(Schoo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 [Abstract]: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temperature is a common technological parameter, temperature control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us, temperature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production automation.Using minimal step control of Direct digital control (DDC) , adding the voltage on both sides of the resistance wire as the inputs, furnace tempera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furnace as outputs, system-transfer function for outputs and inputs: G(s)=2/(s(s+1)), temperature control scope is 100-500℃, so electric heating furnace is controlled.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reach better control, system adopts control project and resisting-disturbance design.

Key Words:temperature control; resistance furnace; Direct Digital Control; minimal step control; thermocouple

1 引言(Introduction)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工艺参数,任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过程都与温度密切相关,因此,温度控制是生产自动化的重要任务。对于不同生产情况和工艺要求下的温度控制,要求的加热方式和燃料会不同,相应的控制方案也便存在差异。成熟且有效的控制方案有直接数字控制(DDC),推断控制(Inference Control),预测控制(Predictive Control),模糊控制(Fuzzy Control),专家控制(Expert Control),鲁棒控制(Robust Control)等。总之,温度成为了一个绝大部分行业都将高度涉及和关注的重要物理量。

文章设计的控制对象为一电加热炉,输入为加在电阻丝两端的电压,输出为电加热炉内的温度,输入和输出的传递函数为:G(s)=2/(s(s+1)),控温范围为100~500℃,所采用的控制方案为直接数字控制(DDC)中的最少拍控制[1]。最少拍设计,是指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如阶跃信号、速度信号、加速度信号)作用下,经过最少拍(有限拍)使系统输出的系统稳态误差为零。因此,最少拍控制系统也称最少拍无差系统或最少拍随动系统,它实质上是时间最优控制系统,系统的性能指标就是系统调节时间最短或尽可能短,即对闭环Z传递函数要求快速性和准确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郭焕刚(1982-),男,硕士,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E-mail:ghg_0427@163.com,电话:15928067194,邮编:610065.2 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Composition block diagram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采用典型的反馈式温度控制系统,组成部分见图1。其中数字控制器的功能由微型计算机实现。

图1 反馈式温度控制系统

Fig.1 Feedback typ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3 温度控制系统结构图及总论(Structure chart and pandect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图2 温度控制系统结构图

Fig.2 Structure chart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图2中由4~20mA变送器,I/V,A/D转换器构成输入通道,用于采集炉内的温度信号。其中,变送器选用XTR101,它将热电偶信号(温度信号)变为4~20mA电流输出,再由高精密电流/电压(I/V)变换器RCV420将4~20mA电流信号变为0~5V标准电压信号,以供A/D转换之用。转换后的数字量与炉温的给定值数字化后进行比较,即可得到实际炉温和给定炉温的偏差。炉温的设定值由键盘输入。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数字控制器按最小拍进行运算,计算出所需要的控制量。数字控制器的输出经标度变换后送给8253,由8253定时计数器转变为高低电平的不同持续时间,送至SCR触发电路,触发晶闸管并改变其导通角大小,从而控制电加热炉的加热电压,起到调温的作用。 3.1 计算机CPU的选择(Choice of computer CPU)

选择Intel8086微处理器[2]构成炉温控制系统的核心,使其工作于最小方式下。并与其配备8284A--时钟发生器,8282--带三态缓冲器的通用8位地址锁存器,8286--具有三态输出的8位双极型总线收发器。其中,时钟发生器8284A为CPU提供时钟信号,经时钟同步的系统复位信号RESET和准备就绪信号READY;地址锁存器8282是针对于8086CPU地址/数据线分时复用而设计配备的,它可以在8086CPU总线周期的T1状态,利用ALE信号的下降沿将地址信息锁存于其中;总线收发器8286是为了提高8086CPU数据总线的驱动能力。 3.2 SCR触发回路和主回路(SCR trigger circuit and main circuit)

图3所示为一晶闸管触发电路。包括脉冲触发器(单稳态电路,由IC1和IC2组成),控制门,光电耦合器4N25,放大器和双向晶闸管。由全波整流电路得到的同步电压使晶体管BG1每半波导通一次。当控制端为“1”高电平的时候,BG1的每次导通都会经由单稳电路由IC2输出一个负脉冲,该脉冲经IC3反向后由光电耦合器和放大电路发大后触发晶闸管,在这一半周内晶闸管基本上处于全导通状态。若控制端为“0”低电平的时候,则单稳态电路不输出脉冲,在这一半周内晶闸管也不导通。

图3晶闸管触发电路 Fig.3 trigger circuit of thyristor 因此,可以改变控制端的电平,控制单稳态电路每秒输出的脉冲数,从而改变晶闸管每秒钟内导通的时间,达到调压的目的。

3.3 热电偶的选择(Choice of thermocouple)

热电偶[3]是常用的测温元件,它利用不同材料的导体一端紧密连接在一起产生的热电势效应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势信号。本设计采用K型[4][5]热电偶——镍络-镍硅(因其线性度较好、热电势较大、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和复现性较好、抗氧化性强以及价格便宜)对温度进行检测,参比端温度为20℃。由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出K型热电偶分别在100℃、200℃、300℃、400℃、500℃时候的输出电势:

E(100,20)=E(100,0)-E(20,0)=4.096mV-0.798mV=3.298mV E(200,20)=E(200,0)-E(20,0)=8.138mV-0.798mV=7.34mV E(300,20)=E(300,0)-E(20,0)=12.209mV-0.798mV=11.411mV E(400,20)=E(400,0)-E(20,0)=16.397mV-0.798mV=15.599mV E(500,20)=E(500,0)-E(20,0)=20.644mV-0.798mV=19.846mV

热电偶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较为微弱(只有几毫伏到几十毫伏),因此在进行A/D转换之前必须进行信号调理,由高放大倍数的电路将它放大到A/D转换器通常所要求的伏特级电平。

3.4 4~20mA变送器XTR101(4~20mA transmitter XTR101)

XTR101为4~20mA线性化变送器,它可与镍络-镍硅测温传感器构成精密的T/I变换。器件中的放大器适合很宽的测温范围,在-40℃~+85℃的工作温度内,传送电流的总误差不超过1%,供电电源可以从11.6V到40V,输入失调电压小于±2.5mV,输入失调电流小于20nA。XTR101外形采用标准的14脚DIP封装。

3.5 I/V转换器RCV420(I/V converter RCV420)

RCV420是一种精密电流/电压变换器,它能将4~20mA的环路电流变为0~5V的电压输出,并且具有可靠的性能和很低的成本。除具有精密运放和电阻网络外,还集成有10V基准电源。对环路电流由很好的变换能力。具有-25℃~+85℃和0℃~70℃的工作温度范围,输入失调电压小于1mA,总的变换误差小于0.1%,电源电压范围±5~±18V。RCV420的外形采用标准的16脚DIP封装。

3.6 A/D转换器ADC0809(A/D Converter ADC0809) ADC0809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CMOS型8位28条引脚A/D转换器。采用逐次逼近技术,输出的数字信号由TTL三态缓冲器顺序控制,可以直接与数据总线相连。分辨率为8位,精度为7位,时钟频率范围在10~1280kHz之间,单一+5V电源供电,数据具有三态输出能力,易于和微处理器相连。

3.7 定时计数器8253(Timing counter 8253)

8253是Intel公司的使用单一+5V电源供电,NMOS工艺制成的24条引脚的双列直插式芯片。具有3个独立的计数器,每一个都可以单独作为定时器或者计数器使用,且都可以按照二进制或者十进制计数,每个计数器计数速率高达2MHz,最高的技术速率可达2.6MHz。所有的输入输出引脚都与TTL电平兼容。

3.8 LED数码管驱动芯片ICM7218A(LED Driver IC ICM7218A)

ICM7218是一种多功能LED数码管驱动芯片,主要由控制器,8*8静态RAM,BCS译码,B码和显示字段译码器,扫描振荡控制电路和显示驱动器等组成。

ICM7218的外引线有写入控制线2条:WR和MODE;数据线8条:ID0~ID7;LED显示驱动线16条;电源线2条。WR为写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MODE为写入控制字的写入显示数据控制线,当MODE=1时,写控制字;当MODE=0时,写数据。

3.9 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C55A(Programmable and parallel I/O interface chip 82C55A) 82C55A是Intel公司的并行I/O接口芯片,40条引脚,双列直插式封装。D0~D7位三态,双向数据线,可与CPU总线直接相连。内部由3个端口A,B,C。三个端口都具有8位数据输出锁存器,只有A端口具有输入所锁存器。 3.10 硬件地址分配表(Distribution list of hardware addre)

表1 硬件地址分配表

Tab.1 Distribution list of hardware addre 4 温度控制系统软件设计(Software design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4.1.1 温度控制系统软件结构图(Software structure chart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图4 单回路闭环温度控制系统

Fig.4 Single circuit and closed loop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图4所示的是单回路闭环温度控制系统,虚线框内的某些功能由计算机来完成。

4.1.2 总体流程图(General flow chart) 控制系统的总体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 程序总体流程图 Fig.5 General flow chart of program 4.2 模块程序流程图(Flow chart of module program)

4.2.1 数字滤波模块(Digital filter module) 采用程序判断滤波的限速滤波模块。

图6 限速滤波程序模块

Fig.6 Speed limit and filtering program module 图6中C1,C2,C3分别为第一次采样值,第二次采样值和第三次采样值。 4.2.2 工程量变换程序模块(Quantities conversion program module)

变送器XTR101输出4~20mADC,温度起点为100℃,满量程为500℃。8位A/D转换器ADC0809输出数字量00H~FFH(0~5V),应用以下变换公式[7]进行变换:

[6]Ar=Ao+(AA-Ao)(Nr-No)/(NA-No)

式中:Ao—一次测量仪表的下限; AA—一次测量仪表的上限;

Ar—实际测量值;

No—仪表下限对应的数字量; NA—仪表上限对应的数字量; Nr—测量值对应的数字量。

工程量变换的流程图如下:

图7 工程量变换程序流程图

Fig.7 Flow chart of quantities conversion program 4.2.3 温度非线性转换程序模块(Temperature´s non-line conversion program module) 由于采集到的温度数据是非线性的,为方便处理,应该对其进行线性拟合[8]。本文采用折线拟合法进行线性化处理。如图8所示,有如下几段:

当3.298mV≤WN

图8 热点偶与温度关系拟合

Fig.8 Fit for relation curve of temperature and thermocouple 流程图如下所示:

图9 温度线性拟合流程图

Fig.9 Flow chart of temperature´s linear fitting 5 系统抗干扰设计(Anti-interference design of system) 为防止干扰因素对系统造成影响,系统中进行了如下设计:

(1)用光电耦合器把各种模拟负载与数字信息源隔离开来,也就是把模拟地和数字地断开,杜绝强电脉冲通过I/O口串入工控机。

(2)以阻容滤波网络来除去常态高频干扰,同时在程序里加入数字滤波程序。 (3)A/D数据采集采取10次算术平均,有效地防止了误读数。

(4)为提高精度对热电偶进行冷端温度补偿,对变送器进行了零点偏移。

(5)程序模块功能划分明确,硬件部件相对独立工作,系统工作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降到了最低程度。

6 结论(Conclusion)

在连续控制系统中,PID以及其他控制器一般来讲可以取得满意的响应性能,但是PID控制作用的调整只限于调整比例增益、积分增益和微分增益。实际上,数字控制系统中,控制算法并不限于PID算法。文章对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基于直接设计方法中的最小拍控制,它本质上是一种快速数字控制系统。注意的是,务必要依据实际情况裁定其采样周期,不可盲目取小,这依旧是控制领域的难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德江.计算机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ZHANG Dejiang.Computer Control Systems[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2007.) [2] 张凡,盛珣华,戴胜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ZHANG Fan,SHENG Xunhua,DAI Shenghua.Principles and Interface Technique of Microcomputer[M].Beij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e,2003.) [3] 黄泽铣.热电偶原理及其检定[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3.

(HUANG Zexi.Principle and Calibration of Thermocouple[M].Beijing:China Metrology Publishing House,1993.) [4] 吕小红,周凤星,马亮.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6-2):119-120.(LV Xiaohong,ZHOU Fengxing,MA Liang.Resistance furnac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ingle-chip computer[J].Control & Automation,2008,24(6-2):119-120.) [5] 董国钢.K型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法[J].科学之友,2008,(03):3-4.(DONG Guogang.K-type thermocouple cold-compensation method[J].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2008,(03):3-4.) [6] 肖建.多采样率数字控制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XIAO Jian.Multirate Digital Control System[M].Beijing:Science Pre,2003.) [7] 刘明,徐洪波,宁国勤.数字信号处理-原理与算法实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LIU Ming,XU Hongbo,NING Guoqin.Digital Signal Proceing- Realization of Principle and Algorithm[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2006.) [8] 甄西丰.实用数值计算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ZHEN Xifeng.Applied Numerical Method[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2006.)

附录:温度控制系统硬件原理图(Appendix:Schematic diagram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hardware)

作者简介:

郭焕刚(1982-),男,硕士,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E-mail:ghg_0427@163.com,电话:15928067194,邮编:610065。

第11篇:管理软件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智能枪弹管理软件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1、依据法规体系原则

2、双人双指纹管理原则

3、枪弹分柜保管原则

4、使用警员枪支、枪证资格确认原则

5、审批领导资格确认原则

6、枪支出库报备原则

7、枪支使用管理跟踪原则

8、全天侯值守,自动报警原则

本管理系统体现了依法性、科学性、规范性、可靠性、使用性和安全性。系统的设计严格遵循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体系的要求,在紧急情况用枪时,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取枪,用枪期间有严密的监督措施,事毕有严格的手续补救程序,做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1、依据法规体系

我们以法律法规、公安部规章、浙江省的地方性规章为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公务用枪配备办法》在系统设计中加以考虑来杜绝非法配置,非法持有,非法使用等行为。公安不的规章《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公安部关于实施(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是对枪支管理的基本规定,对用枪勤务、使用、纪律做了规范性的要求,按照《警用武器仓库管理规定》《公安机关警械武器库(室)管理规定》以及补充规定,我们在系统设计中从公务用枪装备和勤务枪支弹药保管场所条件来设计系统。结合浙江省的地方性规章《浙江省公务用枪管理使用办法》,在系统设计中来考虑公务用枪管理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力求与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如果我们在软件设计中不充分考虑到这些法律法规对枪支弹药管理的要求,那么是无法设计出一套符合公安部要求的系统管理软件的,对于这一重要操作系统我们做到了而且收到了去宁波港公安局中心武器库参观考察过的宁波市局过副局长,公安部14局李局长、田副局长、吴副局长等领导的肯定。

2、充分考虑公安机关相关管理职能于岗位体系

我们在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各部门各尽职责,分工合作,不留死角,考虑了用枪单位的公安机关领导、治安、政治处(人事训练)、装备保障、勤务使用以及警务督查。

3、充分考虑了基本制度体系

本系统充分考虑了公安机关岗位管理制度,特别是用枪单位枪支保管制度和勤务用枪管理制度、日常安全检查制度、督查制度、枪支擦拭保养制度等。

4、同时也考虑了用枪警员防护条件:如装具、枪纲、枪锁等即增加了枪支附件柜的使用功能。

本系统经宁波港公安局的二年实际使用,系统科学先进、稳定可靠、方便实用、安全快速,人无我有,较好的解决了无证携带实用未经办理《枪证》的枪支和携带使用枪支警员未取得《公务用枪持枪证》和携带使用枪支未同时携带枪证很持枪证的不安全隐患。解决了勤务结束后不及时归还枪支弹药,非勤务携枪等不符合枪支管理要求的行为发生。规范了保管岗位、用枪警员、领导审批的管理流程,规范了岗位管理员的日常枪支的保养,日常枪支弹药的安全检查程序,真正解决了枪支保养不善,贻误战机,储存保管不严格,被盗丢失、错帐、弹药保管混乱、过期、错发,真正做到管理到位,万无一失。非正常开启柜门自动报警,枪支使用后自动短信提醒,枪支弹药月度安全检查自动提醒,使用日志自动登记,各类数据自动统计,公安网络支持相关职能部门监督。

第12篇:网上书城总体设计说明书

总体设计说明书 网上书城系统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个电子书店网站以及后台管理系统。 1.2范围

A名称:网上书城系统 B适用于每个网民 1.3项目背景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逛书店的经验,一般来说,逛书店的人可以分为,一种是根本不买书,只是想要看看吸收点咨询,另一种是要买书,而会对于书进行比较,甚至是货比三家。对于纯粹逛书店的人来讲,常常是站到脚酸;同样对于需要买书的人而言,往往也要逛好几家书店,仔细翻阅内容才能购买。

所以,电子书店的出现,也随着网络的发达如雨后春笋般盛行起来,同样提供内容简介和封面图片,消费者一样可以在家里就拥有类似逛书店般的乐趣。 加上在搜索引擎这种咨询科技的帮助下,消费者很快就可以搜寻到想要的书籍;例如留言板,讨论区,e-mail服务,更是为传统书店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1.4参考资料

【1】Bruce Eckel著,侯捷 译 Thinking in Java Second 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孙鑫 Java Web开发详解-XML+XSLT+Servler+JSP深入剖析与实例应用.电子工业出版 ,2006.【3】Roger S.Preman.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 Fifth 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Paul DuBois.MySQL:The definitive guide to using,programming,and administering MySQL 4,Second Edition.Sams,2004.【5】Michael Kofler.The Definitive Guide to MySQL 5,Thitd Edition.Apre,2006.【6】Robin Dewson 著,董明 译.SQL Server 2005基础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7】Joseph Schmuller 著,李虎 赵龙刚 译.UML基础,案例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总体设计

2.1总体结构设计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查看用户的订单信息; 修改用户个人信息;

图书选购(可按分类方式查找图书,或通过关键字进行查询); 查看图书详细情况; 购物车功能; 后天管理部分;

商店图书管理:添加,修改,删除,查看; 用户信息管理:查看,修改,删除;

订单信息管理:查看订单清单,更新订单付款,出货状态,删除订单。 购物车功能:核对库存,核对图书,核对数量,核对金额。

2.2开发环境

网页设计:Dreamweaver 8 J2EE环境:Jcreator Pro 3.50 Eclipse SDK Version:3.2.1 MyEclipse5.0GA Apache Tomcar 5.5.20 安装Tomcat:使用WinRAR等解压工具将apache-tomcat-5.5.20.zip解压到指定的驱动器和目录中。 2.3运行环境

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作为数据存储数据库,或者采用MySql;

采用JSP/SERVLET/JavaBean技术作为系统的解决方案,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 采用Weblogic作为系统的应用服务器,或者支持JDK1.4.2,TOMCAT4,SERVERLET,JDBC FOR MYSQL&MISSQL虚拟主机;

客户端采用浏览器形式,满足零客户端的易用性要求;

资金允许条件下选用支持PHP4&5+Zend2.1,支持DSO(APACHE模块)和CGI两种方式运行,这样在客户维护,可以自由选择PHP脚本的运行方式。 2.4需求概述

用户的主要权限:注册;登录;修改个人信息;图书选购;图书详细情况查看;查看订单信息;

购物车主要功能:核对用户信息;核对图书信息;核对库存;核对金额; 2.5处理流程

●普通用户:首页(index.jsp),浏览书目,注册,登录; ●新用户注册:转到注册页面(reg.jsp),要求填入个人信息,完成后回到首页(index.jsp); 老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login.jsp),若错误转到错误页面(errorpge.jsp);正确可选择更新个人资料(modimy.jsp),进行购物;还可以查看以下的订单和货品状态(userinfo.jsp); 用户可在首页(index.jsp)分类中选择图书,转到图书列表页面(booklist.jsp),详细介绍该图书;

确定购买该书,则转到购买页面(purchase.jsp),要求输入数量,确定则转到最后确定页面(showbook.jsp),否则回到首页(index.jsp); 确定后转到购物车页面(shoperlist.jsp),显示购物车物品清单;确定货品和金额后,生成订单(showindent.jsp);

●管理员:通过首页(index.jsp)的网站管理进入后台管理页面(manage/..); 进入管理员登录页面(manage/login.jsp),要求输入用户名,密码; 正确进入后台管理主页面(manage/main.jsp),错误则转到错误页面(manage/error.html); 后台管理主页面(manage/main.jsp),即时显示书店最新的订单情况,并可进行商店图书查询(manage/booklist.jsp),添加图书资料(manage/addbook.jsp),订单信息查询(manage/orderlist.jsp),用户信息查询(manage/userlist.jsp);完成后退出(loginout.jsp); 商店图书查询(manage/booklist.jsp):显示书店当前图书情况,并可进行图书资料修改(manage/modibook.jsp);点击图书名可以查看该书的作者,数量等属性((manage/showbook.jsp);

订单信息查询(manage/orderlist.jsp):可以查看订单详细情况(manage/indentlist.jsp); 用户信息查询(manage/userlist.jsp):可以查看用户详细资料(manage/showuser.jsp),修改用户资料(manage/modiuser.jsp)。

3.数据库设计 3.1数据库的分析

数据库的设计通常是以一个已经存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的,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Acce,SQL Server,MySql,Oracle等。根据用户需求和系统分析,本系统初步设计采用SQL 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在SQL 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建立名称为bookdatabase的数据库。 3.2数据库的设计

3.2.1数据库的设计结构

为满足系统需要,本系统总共建立了My_Book,My_BookCla,My_BookAdminuser,My_Users,My_Indent和My_IndentList6个数据表。

3.2.2数据表的结构 3.2.2.1商店图书表

商店图书表用来存储商店所有图书的信息,并设定Id为查询图书的主键值。

3.2.2.2商店图书类别表

此表主要用来分类图书,使图书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分开管理,提高效率。使用图书Id为主键值。

3.2.2.3商店管理员表

此表是用来保存管理员用户名与密码的,当管理员登录时核对用户名与密码。

3.2.2.4购书用户表

此表是提供给用户,当其决定购买任一本书时,需要提交给网站的信息。 3.2.2.5购物车订单好表

此表为用户确定购买任一本书时,系统自动生成的订单。当用户填写了购书信息后,系统返回此信息。以便管理员以后进行核对。

3.2.2.6购物车订单货物列表

此表提供购物车的订单号和购物车里的物品列表,方便管理员通知仓库发货。

第13篇:航天母舰

航天母舰

B13511

杨弘

201322688

航天母舰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空中活动基地的大型空中战斗群。依靠航天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赖当地的机场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行动。 一般来说,航天母舰主要有以下类型:按担负的任务,可分为攻击机、预警机、护卫机和多用途战斗机;按舰载机种类,可分为固定翼飞机航母和直升机航母。

航天母舰一般不单独活动,它总是由其他舰只陪同,合称为航天母舰编队,又称航天母舰战斗群。整个航母编队可以在航天母舰的整体控制下,对数百公里范围内的敌对目标实施搜索、追踪、锁定和攻击。因其编队可同时使用多兵种、多舰种、多机种,能开辟独立的空战场,真正做到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长时间的连续战斗,实现中远海的一体化联合作战。 航天母舰的主要任务是以其舰载机编队,夺取本土之外的制空权和制海权。航天母舰是一支航天母舰舰队为中心的核心空中基地。

航天母舰作为支持本土之外空中作战的平台,主要要求如下:

1、运作、维护和支持作战飞机,在使用寿命内允许机种更新,提供基本指挥和控制功能。

2、拥有足够的机动速度和防卫能力。

3、拥有有效的起降作战飞机的能力。

4、拥有同时起降战机的能力。

5、拥有快速空中警戒出击能力。

6、允许长周期连续执行空中任务。

7、允许在动力输出下降的情况下执行空中任务。

8、必须是核反应堆做动力

它率领一支包括4架航天飞机、2艘太空拖船、1个轨道燃料库和1个太空补给站组成的巡天舰队。据悉,美国现已设计出的一艘航天母舰可以配备由近百名宇航员组成的航天军,他们都受过专门的航天作战训练,善于在太空中刺探情报和打击敌方目标。航天飞机可以在航天母舰上面起降,舰上配备了火箭、导弹、原子弹头、激光炮和定向能武器。美国军事科学家预测,到2032年,美国天军将至少有3艘核动力航天母舰部署在太空同步轨道上。2000年9月12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航员顺利地与阿尔法国际空间站对接成功,从而为国际空间站技术的未来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空间站也称航天站或轨道站,它是一种能在固定轨道上长期运行的可载人从事太空活动的巨型卫星体。如同地面上的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一样,它堪称是设置在太空的多用途航天中心,是迎送宇航员和太空物资的长久性空间基地。同其它航天器相比,空间站的突出特点是:它有数个对接口,可同时与数个航天器对接组成大型轨道联合体;可变轨机动;可携载大批仪器设备;可在轨道上永久载人;新一代空间站,还具有远高于航天飞机及其它现有空间系统的自主能力和先进性能。正是由于空间站的这些突出特性,也使其不仅可用于科学实验,客观上也孕育了这种技术未来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潜能。正如国外有人预言:随着航天大国太空竞争日趋白热化,“航天母舰”在军事领域的出现已为期不远。

航天母舰,不受地域限制全球到达。可搭载80架战机十五架中型轰炸机五架中型预警机及十架直升机和若干加高空侦察机。人员400人。裸机预计耗资200亿人民币! 机上结构全新轻型材料(前段时间的神龙号能过试验的外金属材料),舰上所有最重的甲板均采用减轻结构。舰舱内实施分隔式密封处理,舰载四只超大型紧急降落伞用于迫降。舰上全新多种我国最高最高级科技,如神七上试验的温度调节氧气循环超小型核电大型密封隔舱以及隐型系统各种航电雷达等等。 动力系统由一座核动力发电站,一座小型备用核发电机,四座大风力发动机,两座大喷气式助升发动机,后两座中型加速推进器。 保护系统由机载防空系统和舰上各类飞机实施保护外,方圆四百公里配置四座无人式防卫塔,搭载对空导弹及激光系统实施全方位跟踪保护,还加上太空配置跟随式激光发射器实施远程防卫。最终的防卫就是本土战略(核)武器了。 无需老旧的弹射系统,15分钟内100架飞机全部进入作战状态。 降落系统由多层、双向气压阻力让飞机一百米内停止,如再加上旧式拉绳和飞机减速伞更安全可靠。目前正在研究磁悬降落起升系统,更高效便捷安全,但技术难度非常高。 空间站容积很大,可装载如长焦距照相机等各种大型复杂仪器。宇航员在空间站上利用肉眼和各种先进的遥感仪器配合,可侦察监视飞机、坦克、雷达站、导弹发射场、部队集结地等军事目标。如70年代初,美国“天空实验室”在历时171天的载人飞行中,拍摄了4万多张地面目标照片,录制了72公里长的磁带,搜集了大量的军事情报。空间站侦察不仅准确,实效性强,而且效率极高。如礼炮7号5分钟拍摄到的照片工作量,用飞机拍摄两天才能完成。此外,空间站还可执行探测、预警等任务。

1990年代初期,美国国防部曾声称,他们除了利用航天飞机安装大型空间结构、试验军用系统外,还可以作空间战略、战役指挥所。不难想象,如果将指挥、控制系统布置在空间站上,将使其成为天基作战指挥部。指挥员利用定位系统,可直接为火炮、导弹、飞机、舰艇提供敌方目标的精确位置,并引导它们准确攻击和摧毁目标;通过侦察系统,还可以及时对作战效果作出评估;对战场进行全方位指挥、控制和管理。在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中,曾设想使未来空间站成为立体化战争的指挥中心,用以提高C41系统生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并有计划地培养了大批军人宇航员,训练他们在空中的侦察、跟踪能力,甚至还打算进一步把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员送入宇宙空间。

空间站还能作为高能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动能武器等太空攻击武器的发射平台,用以拦截摧毁宇宙空间的导弹、卫星和飞船等军事目标。空间站由于处于高真空和失重状态,没有气流和飞行振动,所以激光在空间可以有效地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传播,粒子束武器在空间也不会因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而使能量受到损失。70年代初,苏联就曾制定了外层空间部署粒子束武器的研究计划,并在前苏联礼炮号空间站和联盟号飞船上进行过数次粒子束武器试验。80年代,又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进行了用激光束瞄准并跟踪洲际弹道导弹等一系列激光武器试验。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也包括了在90年代初建造安装氟化氢激光器的反导弹防御空间站。可以想象,如一旦将导弹、核弹等武器布置在空间站上,则必然会使其具有打击地面、海上、空中等军事目标的能力。

空间站可在轨道上实现长期载人且有变轨机动能力。利用这些特点,既可在空间站上组装建造太阳能电站、大功率通信平台等大型复杂空间军事设施,又可将其转移到工作轨道;甚至还可利用机械臂实现对卫星等军事目标的在轨保养维修或装配。如1989年苏联宇航员罗曼年科在空间站逗留1年的时间里,曾多次在太空进行舱外行走、维修设备、装配太阳能电池等活动。此外,空间站还可向宇宙深处发射军事探测器,组装发射军事卫星,从而大大提高了卫星的运用水平。

据有关分析,航天大国竞相研制载人航天器的长远目标,在于面向未来建立 “航天飞机—空间站—轨道间飞船”这样的庞大航天体系,随之建立起太空军事基地,而空间站作为这个体系的主体,实际上将充当“航天母舰”的角色。因为空间基地,既可以是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停靠的“码头”,也可以是军事作战的天基支援保障系统,同时还可以是“天军”的“营盘”。作为与空间站相配套的航天器,前苏联曾长期在试验一种实验型小型载人航天飞机样机,用以作为载人空间站的“护神”和太空防御攻击武器。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太空军事化的不断加剧,人们会看到,一个包括航天军等若干兵种组成的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新军兵种——太空部队将崛起。届时,以天战为核心的空间站,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新科技的发展也引起了一系列的思考,从冷兵器到枪械,从陆地转战天空,是非孰坏,还要靠每一位地球人的共同努力!

第14篇:航天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将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迎来90岁生日。90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沿着红船的航向,坚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

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由落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江泽民同志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站在历史和发展的高度上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90年艰难探索、铸造辉煌,90年筚路蓝缕、弦歌不断。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威望越来越高,政治上越来越成熟,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上成熟的、有远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与智慧,艰苦卓绝的开展了各项事业。建国后不久,中国的航天事业便提上了日程。1956年2月,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1956年10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根据1957年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新技术协定,1960年前,苏联曾对中国建立火箭导弹研究、试验机构和仿制苏制导弹提供援助。之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开始独立研制各类导弹和火箭。

中国自古就有着“嫦娥奔月”这样的飞天梦想,中华民族充满着智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富有远见卓识的党的领导人的推进下,靠一大批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中国开始了现代航天事业。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才达到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一次次超越梦想的背后是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开拓创新、拼搏奋斗的结果。上个世纪50年代,数以十万计的工程兵、铁道兵部队和建筑工人从四面八方秘密向大西北开进,开始了导弹、原子弹研制试验基地和工业企业建设的巨大工程。我国航天事业创建之初,几乎是一张白纸,在外国的技术封锁,苏联又中止援助,撤走专家的情况下,我国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攻克航天技术难关,“两弹一星”的精神开始萌芽。中国的科学家们战胜了重重困难,仅用10来年时间成功地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研制了导弹和核潜艇,发射了人造卫星,书写了中华民族振兴史上最辉煌的篇章,铸就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邓小平同志在表彰我国“两弹一星\"时提出\"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我们的国际地位和民族尊严”。当“两弹一星”的成功让所有中国人为之欢欣鼓舞的时候,中国的飞天梦也正在孕育之中。1992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做出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航天作为继“两弹一星”后我国尖端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工程,与当年白手起家不同的是,一开始就承继了无数前辈创业者留下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对中国实行严格的技术出口限制,对载人航天核心技术更是严格控制。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不能依靠别人、依赖别人。中国搞载人航天,只能立足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一定要以持续的技术积累作为基础。在艰苦的创业条件下,广大航天人身居戈壁荒漠,胸怀凌云壮志,放眼世界科技先进水平,以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创造了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奇迹。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北国寒冬到南国炎夏,从大漠风沙到瀚海惊涛,到处留下了航天人辛劳的足迹,洒下了他们不懈奋斗的汗水。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航天事业培养了一批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人才队伍,培育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都将激励着中国航天人不断前进,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谱写航天事业新的壮丽篇章。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成绩背后是党的正确领导,政府的正确决策,以及无数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作为航天科技工作者,我们还应该增强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有一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博心,坚决拥护党,拥护党的纲领和政策。把个人价值置于社会价值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先进程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尖端科技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正是因为有了党的正确指引,有了党的大力支持,有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有了党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中国才能有今日如此大的成就,中华民族才能重新找回自信。

一直以来,我党团结在以胡锦涛为中心的领导集体下,努力开拓,积极进取。秉承了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带领着全国人民艰苦创业,努力奋斗,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明证,是对我党正确领导和英明决策的肯定和支持。新的前进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2011年,全党全国将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再接再厉、同心协力、锐意进取,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11-5-12

第15篇:载人航天

载人航天工程

1992年,我国“921”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研制。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 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返回时间: 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神舟二号 2001年01月10日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神舟二号飞船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于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 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

神舟三号 2002年03月25日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神舟三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 中文名: 神舟三号飞船 所属国家: 中国 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返回时间: 2002年4月1日 返回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 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 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 神舟三号飞船“神舟”三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中文名: 神舟四号飞船 所属国家: 中国 发射时间: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返回时间: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中文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 杨利伟 返回时间: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神舟六号任务徽章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中文名: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 费俊龙、聂海胜 在轨时间: 115.5小时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翟志刚出舱作业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中文名: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 发射场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搭载航天员: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返回时间: 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我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神舟八号飞船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中文名: 神舟八号飞船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返回时间: 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 主要任务: 与天宫一号对接

神舟九号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发射塔架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中文名: 神舟九号飞船 简称: 神九 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 2012年6月16日 18时37分24秒 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洋 ( 女 ) 景海鹏 刘旺

神舟十号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主要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轨道舱组成。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发射,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十五天左右,加上发射与返回,其中停留天宫一号十二天,共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6月13日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6月26日回归地球。中国第一艘应用型飞船,首次太空授课

神舟十一号 (预计)2015年 晚于神舟十号一个月发射,将与神九对接,载人短期管理空间站。

盘点历次神舟飞船(从神一到神十)

神舟一号: 无人飞船 中国第一艘模拟飞船 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时间: 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 无人飞船 中国第一艘正式飞船 发射时间: 2001年1月10日1时03秒 返回时间: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 中国第一艘搭载模拟人的飞船 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着陆时间: 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 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搭载模拟人 中国第一艘正式模拟人飞行飞船 发射时间: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着陆时间: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航行任务: 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评论反应: 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神舟五号:杨利伟 中国第一次载人飞行飞船 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9时 着陆时间: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航行任务: 考核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

评论反应: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航 天 员: 杨利伟

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 中国第一次多人多天载人飞行 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 着陆时间: 2005年10月17日4时07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

航行任务: 攻克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考核和完善工程七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航 天 员: 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中国第一次太空行走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 着陆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中部

航行任务: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及技术实验。 航 天 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搭载模拟人 中国第一次交会对接,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 发射时间: 2011年11月1日05时58分10秒 着陆时间: 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航行任务: 与天宫一号对接 航 天 员: 无人飞行器

神舟九号:景海鹏、刘旺、刘洋 中国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第一次手动交会对接

发射时间: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 着陆时间: 2012年6月29日10时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航行目的: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 航 天 员:景海鹏、刘 旺、刘 洋(女)

神舟十号: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中国第一艘应用型飞船,首次太空授课 发射时间: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 着陆时间: 2013年6月26日8时7分许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神十”任务主着陆场预定区域

航行目的:在神九标志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基础上,神十将进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神十发射并完成与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等任务后,我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将完美收官,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第16篇:航天中国

中国是一个底子薄、人口多、工业基础差的发展中国家,因而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不同年代,始终根据国家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选择有限目标,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和壮大的策略。我们首先发展了进入空间的能力,随后发展了空间应用的能力,在国家经济实力壮大之后,开始发展载人航天的能力。现在我们正在发展深空探测的能力。经过5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航天工业基础能力和配套能力。实践证明,我们走过的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之路。

1.进入空间的能力

开展航天活动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进入空间的能力。因此, 中国航天事业的早期活动集中在火箭技术的开发研制上。1970年,我们在中程导弹的基础上,研制了首枚液体运载火箭长征1号,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中国开展航天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以后的30多年中,长征火箭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运载能力和可靠性不断提髙。1981年,实现了一箭三星发射:1984年突破了低温发动机技术,成功地将通信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80年代末,掌握了运载火箭捆绑技术,1990年长征2号6捆绑火箭首发成功,为中国的大型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打下了基础。

90年代,长征运载火箭的可靠性获得了极大提高,从1996年10月至今,已经连续进行了59次成功的发射,将载人飞船和各种卫星送入不同轨道。

2007年7月初,长征火箭刚刚完成了第101次成功发射。目前,长征运载火箭己形成了谱系,具备了9.5吨的近地轨道、5.5吨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以满足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各类有效载荷的需要。

2、空间应用的能力

当火箭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之后,我们正式启动了卫星研制计划,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于1970年4月发射成功。此后,我们在通信、遥感、导航定位和科学实验卫星四个领域,逐步形成了广播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海洋卫星、导航卫星、科学实验卫星等7个卫星系列。至今,我们研制并发射了 80多颗卫星,目前在轨运行的有28颗卫星。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13亿人口,发展广播通信卫星是造福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1984年,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发射成功,开辟了中国卫星通信事业的新时代。此后,发展了东方红2号甲实用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通信广播卫星。近期成功开发的东方红4号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平台,设计寿命15年,输出功率10.5千瓦,适用于大容星通信广播、电视直播等,将满足中国卫星通信的需要。目前我们利用这一平台已研制并发射了鑫诺2号直播卫星、尼日利亚通信卫星,并正在为委内瑞拉制造新的通信卫星。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1.8万公里漫长的海岸线,对国土资源的勘查、环境的监测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都需要发展不同用途的遥感卫星。

上世纪70年代发射了首颗返回式卫星:80年代发射了首颗气象卫星风云1号,90年代发射了首颗数字传输对地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1号;21世纪初又发射了首颗海洋探测与监测卫星海洋1号。迄今,己经形成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等遥感卫星系列。

在气象卫星方面,目前我们拥有风云1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风云2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两种气象卫星均实现了稳定的业务化应用,在中国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业务应用卫星序列,各国均可以接收它们传回的气象资料。

在地球资源卫星方面,中国和巴西合作开发了第一代中巴地球资源卫星1号,之后我们自行研制了第二代中国资源卫星——资源2号,实现了三星联网。这些卫星均已实现业务化运行,广泛用于中国经济建设的各领域。

21世纪也是海洋的世纪。利用海洋卫星获取海洋基础信息对于发展海洋事业尤为重要。我们先后发射了两颗海洋探测与监测卫星,用于海洋污染监测、海冰预报、海岸带特征调查、海洋资源探测等,对我国沿海海域进行了大虽观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从1975年至2007年,我们成功发射和回收了5种类型、21颗返回式卫星,卫星在轨工作时间最长达27天。这些卫星不仅用于资源调查、地图测绘、地质调查等遥感应用,还利用返回式卫星平台,为国内外用户进行了100多项微重力和空间环境条件下的材料、生命科学实验以及农作物种子搭载试验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双星定位技术和较少的资金投入,自主研制、建设了第一代北斗区域导航卫星系统。目前,这一系统己具备了在中国及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功能,可提供区域性全天候导航定位服务,己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1971年至2007年,我们先后发射了10颗科学技术试验类卫星,包括8颗实践号与2颗探测号卫星,形成了系列。这些卫星在空间环境探测、空间科学试验以及新技术试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我们研制的探测1号和2号参与了中欧共同实施的双星探测项目,与欧洲的4颗团星配合,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对地六点观测,探测了地球空间的环境现象及发生、发展机理。

3、载人航天的能力

中国在2003年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轨道。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就开始对载人航天计划开展论证。1992年,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不断取得成效,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高,并且已经掌握大型运载火箭和航天器返回技术的条件下,中国政府做出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决策。从1999年至2002年,先后成功发射了4艘无人试验飞船,2003年10月,中国航天员驾驶神舟5号飞船圆满完成首次载人飞行,标志着中国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2005年10月,两名航天员乘坐祌舟6号实现了2人5天、

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无人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改进后的“长征二号FT1”火箭成功发射送入低地球轨道,在相继实现航天员上天、太空行走之后,为建设探索太空的前哨——永久载人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11月初,神舟八号将在同一发射架上升空,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这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83秒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在随后的飞行过程中。神舟八号飞船将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交会对接,实施我国首次空间无人交会对接试验。

与俄美飞船不同,我们的飞船采用了三舱一段结构、两对太阳电池翼构型、升力控制返回和圆顶降落伞回收方案,具有很高的智能化水平,可为3名航天员提供舒适的环境,不仅可人货合运,还可一船多用。飞船轨道舱兼具生活舱和留轨试验舱的功能,可驻留轨道数月开展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为突破空间交会对接奠定基础。

4、深空探测的能力

在拥有了运载火箭、卫星和载人航天的关键技术后,2004年,中国政府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促进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发展的盖要,做出了实施月球探测工程的决策。中国的探月工程将分三个阶段实施,即“绕、落、回”。目前正在实施第一阶段“绕”,即开展绕月探测:发射环绕月球运行的探测器,对月球表面进行三维成像,探测多种元素的分布,探测月壤厚度和地月空间环境,并为第

二、第二阶段月球软着陆选择着陆场。这颗探测器以中国古代传说“嫦娥奔月”中的美丽少女的名字“嫦娥”命名,运行在200公里的环月轨道,寿命1年。目前,我们基本完成了研制和测试工作,今年下半年将发射升空。

5、逐步完善形成了航天工业基础能力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己经具备了较强的设计能力、先进的加工制造能力、完备的测试和试验能力、可靠的发射能力和有效的测控昔理能力,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

第17篇:航天之见

航天航空之我见

——航天航空的发展

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我国在远古时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公元前1700年,我国有\"顺风飞车,日行万里\"之说,还绘制了飞车腾云驾雾的想像图。外国也有许多有关月亮的美好传说。

古代火箭的发展、16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的兴起使人类得以从幻想转向科学探索。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出现了一批航天先驱者。他们开始研究和解决航天的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还着手设计和试验火箭。经过大约半个世纪的努力,人类终于把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从而开创了航天纪元。自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到1984年底,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中国、英国、印度等国家以及欧洲空间局先后研制出近80种运载火箭,修建了10多个大型航天器发射场,设计、制造和发射了3022颗人造地球卫星、100多个载人航天器及109个空间探测器,建立了完善的跟踪和测量控制系统、地面模拟试验设施、数据处理系统。约有40个不同用途的应用卫星系统投入运行。一些不能独立研制或没有条件发射航天器的国家通过购买、租用或委托发射也有了自己的卫星或获得卫星服务。航天国际合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苏联的航天站已能在太空持续运行58个月,航天员在太空的持续飞行时间长达236天22小时50分。美国航天飞机进行了14次飞行,完成了运送和回收卫星的双向运载任务。先后有14个国家的150余名航天员进入太空,12个人踏上月球。空间探测器已经成功地考察了太阳系的许多行星,实现了在金星和火星上软着陆,探测了水星、木星、土星,有的将飞出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几十年的航天活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航天活动,利用航天技术成果,或制定了本国航天活动计划。航天活动成为国民经济和军事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通过几千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飞上长空、探索宇宙的美好愿望,迎来了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航空航天时代。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应用,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将出现更大的飞跃,将在发展现代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信息、能源和材料的事业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航空技术将运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能源来发展性能更优良的产品扩大应用范围。航空器将进一步向一体化、综合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新动力、新气动布局、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改善飞机的性能。飞机的载重能力、机动性、适应性和经济性都将有新的突破。即使是制造噪声低、污染少、经济性能好的远程超音速客机这样一类复杂的飞机,从科学技术角度来说,也是完全可能的,关键在于人们对这种需要的迫切程度以及是否值得花费巨

大的人力和物力。这种飞机将把洲际旅行时间缩短到几个小时。航空运输将会更普及、更安全、更经济,为人类的工作、旅游和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航空器将在农业、牧业、渔业、探矿、气象、体育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航天技术将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近地空间的新阶段。直接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各种应用卫星正向高性能、多用途的方向发展,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航天活动进一步商业化。随着航天飞机和其他新型空间运输系统的使用、空间组装和检修技术的成熟,人类将有可能在太空建造各种大型空间系统。在近地空间将建立起永久性航天站、太阳能电站和空间工厂,甚至可能建立空间城市和开展空间旅游,太空将成为人类频繁往来的新场所。利用永久性航天站进行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可促使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产生新的突破。从太空将获取信息、材料和能源,直接造福于人类。航天活动将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生态、环境和人口等问题开辟多种新途径。各种空间探测器可能飞遍太阳系的“天涯海角”,为揭开太阳系的形成和生命起源之谜提供资料。人类在月球建立基地、到达火星和其他行星,还面临着费用过于庞大和许多有待克服的困难。恒星际航行只有在光子火箭获得成功和很多有关科学技术有了更大发展之后,才有可能实现。新概念飞行器有望得到持续关注和发展。未来的航天运载技术将更加体现出导弹与运载技术融合、卫星与运载技术融合、航空与航天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智能材料技术与仿生扑翼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智能可变形飞行器的应用;基于核推进、电推进、离子推进等新型推进技术的新概念飞行器也将得到持续的关注和发展。

另一方面,未来航空航天的军事应用将会进一步强化,太空武器有可能进入实用阶段。但是,人类的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和平、进步、幸福是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的愿望。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要达到造福人类的目的。航空航天事业也将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在这个人类空前规模的伟大事业中,约占人类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必将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18篇:航天知识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点击数:

386次发布时间:2013/11/20 16:35:00 录入:

zhangxueshan

分享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曙光

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不久,科学家就上报了关于发展载人航天的报告。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当时的人们,给中国规划中的宇宙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暂停。

“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

航天技术是“863计划”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长二捆”

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长二捆”就是承担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前身。

“921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航天员选拔

1995年10月,我国决定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首批预备航天员。

不久,12名预备航天员从数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连同2名航天员教练员,组成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队伍。

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齐。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3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

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3日和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送上太空。刘洋也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1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三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在轨运行的航天器,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由验证性飞行试验完全过渡到“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24日,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29日10时许,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健康出舱。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丰富成果。 盘点神舟九号与神舟八号任务的十大不同天宫一号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无人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改进后的“长征二号FT1”火箭成功发射送入低地球轨道,在相继实现航天员上天、太空行走之后,为建设探索太空的前哨——永久载人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可在地球轨道上长期滞留工作的空间站,对于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有着重要意义。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手控交会对

接。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向全国青少年进行了太空授课。26日8时07分,神舟十号飞船成功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预定区域。

第19篇:航天发展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行员:杨利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分10秒,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 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试验项目: 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新技术应用: 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意义: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5年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神舟六号进行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又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2008年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27日,翟志刚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这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第二阶段。

2011年 天宫一号

中国于2011年9月29日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重点突破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天宫一号由实验舱、资源舱构成,重8.5吨,使用寿命2年。天宫一号发射后两年内,中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

2011年 神舟八号

在天宫一号发射后不到两个月,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在2011年11月1日发射升空,在11月3日与天空一号实施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飞船将航天员或货物输送到在轨运行空间站的关键。2012年 神舟九号

中国在2012年6月16日成功发射神舟九号船,搭载三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与天宫一号实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期间进行了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试验,全面突破和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2013年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中国第五艘载人飞船神舟十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被顺利送上太空。

2013-06-11 22:27 提问者采纳

神州五号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杨利伟神州六号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 费俊龙、聂海胜神州七号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州八号2011年11月01日05时58分10秒 搭载模拟人神州九号2012年06月16日18时37分24秒、、神州十号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平

于12日10时抵西昌发射场。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00.344秒,“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18.695秒,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软着陆,降落相机传回图像 。[3]

第20篇:航天科技成就

·从东方红到嫦娥

毛泽东:“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早在50年代末期,毛泽东就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从此,我国科学家们就为之辛勤工作。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建设者们历尽千辛万苦,战胜重重困难,终于建成了一个个新的试验场区和测控点站,为卫星发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卫星临近发射前周总理还指示:在发射场要一丝不苟地进行检查。举国努力之下,东方红一号在1970年顺利发射升空,开创我国航天事业大旗。...[详细]

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1号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直到今天,东方红一号还运行在轨道之上。

“长征”运载火箭

航天事业,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火箭。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今,“长征”系列火箭已经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在国际发射市场占有重要一席。...神舟系列

·神舟一号发射升空

神舟一号飞船座舱内放置有一个高1.7米左右、身着航天服的男性模拟人。

·神舟五号载人飞行

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完成了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开创中国航天新一页。

·神六宇航员返回地面

神六航天员从返回舱首次进入轨道舱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活动。

·神七开创太空行走

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起飞过了9165公里。

·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实现

历史将铭记那一刻: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 神舟六号尝试太空生活

船,还是那艘“船”;箭,还是那支“箭”,从“五”到“六”,不过一个小小的数字增加,而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却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大步:飞行人数从一人到两人,飞行天数从一天到多天„„

·2008年 神舟七号实现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航天员在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并按预定方案进行太空行走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轨道舱。这标志着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取得成功。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嫦娥”奔月承载大国千年之梦

“嫦娥”奔月,不仅寄托着国人探秘月宫的渴望,更承载着国人征服苍穹、向往外太空的大国之梦。为了这个梦想,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默默地挥汗躬耕。从楼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中国近代的鸟人试验;从明朝官员万户把自己绑在椅子上,点燃椅背上的47支火箭,到29年前,中国专家欧阳自远在0.5克月岩石上的辛勤钻研;再从“神五”、“神六”飞天,到今天的“嫦娥”奔月„„中国人一路走来,沉着而充实。...[详细]

·嫦娥一号,完成既定目标

嫦娥总师欧阳自远称,“嫦娥一号”的任务完成的都非常出色,原定的四个科学目标顺利完成。第一,获得了月球0度到南北纬70度之间的全月面图,第二,测定了月球表面的多种元素分布以及所含的矿物。第三,完成了研究月球内层土壤各个地方的厚度,以此估算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和分布特征。这是我们首次尝试,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做过,我们也较好的完成了这项任务。第四,完成了月球环境探测,了解了月球表面以及空间的数据。 ·载人登月尚无时间表,中国仍需努力

嫦娥一号已经完成任务,嫦娥二号也即将升空,但载人登月目前还没有时间表。总师欧阳自远表示,“嫦娥二号”还将延续“嫦娥一号”的科学目标,对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做更进一步的科学探测。对于我国何时能够实现载人登月的问题,欧阳自远指出,首先要完成无人探测阶段,之后才能实施载人登月,否则就是冒险。我国会认真加快自己的速度,但没有定下具体时间。

·2011年我国将发射神八天宫等20余颗卫星(船) 2010年12月28日17:23人民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人民网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赵竹青)2011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迎来以神舟八号、天宫一号为代表的二十余颗卫星(船)的高密度发射任务。这是记者在今天下午该院举行的“十大杰出青年”颁奖典礼上获悉的。

2010年全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顺利完成了以嫦娥二号、北斗二号为代表的14颗卫星连续发射成功,取得了卫星出场和发射“双破十”的历史最好成绩,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011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迎来以神舟八号、天宫一号为代表的二十余颗卫星(船)的高密度发射任务。

颁奖会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2010年发射型号两总代表为“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颁奖,对以他们为代表的广大研究院青年员工在全年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给予充分肯定。颁奖现场还举行了2011年发射型号青年突击队决战宣誓仪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领导向2011年发射型号青年突击队授旗,并通过播放视频短片,表达了全院干部职工征战2011年的信心与决心。

航天总体设计岗位职责
《航天总体设计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