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科技局各种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04 08:33:54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科技局处长岗位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监督全处各行政执法岗位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和有关行政审批及行政处罚项目的审核,是本处行政执法责任第一责任人。2.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交办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征求意见稿和市直有关部门送签的规范性文件会签稿的修改意见的审核。3.涉及本处室具体业务及相关业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送审稿的起草、修改、审核等项工作。4.听取办案人员行政处罚建议的审核及行政处罚案件、行政复议案件的审核。5.本处室行政执法培训计划、方案的审核。6.负责协调处室之间行政执法关系。7.其他需要报请主管局长审批和其他处长审定的事项。

推荐第2篇:市科技局科员岗位职责

1.负责财务、劳动工资及图书资料管理、文印、内勤工作;参与专利行政执法工作。2.负责宣传培训的人员、教材组织和专利纠纷上访人员的接待工作。3.负责行政后勤、接待及机关小车驾驶工作;参与行政执法工作。

推荐第3篇: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其他副局长岗位职责

1.负责分管处室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对所分管的行政执法工作承担分管责任。在局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向局长负责。2.接受局长监督同时对分管处室的行政执法主管责任人进行监督。3.负责分管处室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宣传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提出指导行政执法意见及主要措施。4.负责分管处室行政执法的组织安排,听取行政执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监督检查;支持有关处室开展的行政执法检查、监督、考核工作。5.定期向局长汇报分管处室行政执法工作情况。

推荐第4篇:科技局

文章标题:科技局2006-2007年区级文明机关创建规划

为进一步强化职能,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巩固软环境建设的成果,树立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和科技部门的良好形象,更好地履行部门职能,推动科技创新,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根据区文明办创建文明机关活动的总体要求,结合科技部门的实际,现制定如下文明机关创建

规划:

一、创建目标和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抓好支部党的建设,巩固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成果;进一步深刻领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求,切实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本领;进一步强化职能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争先意识,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履行好部门职能,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创建内容

1、加强组织建设,深入扎实地做好党建工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要求,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深入扎实、严肃规范地开展党支部建设工作。(1)认真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监督评议制度和党建工作责任制,推动党建工作进一步走向深入;(2)认真组织机关日常理论学习,严格执行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切实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3)积极开展争创“五好党支部”活动,与社区共建单位携手前进,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深入持久地开展好机关社区结对共建活动;(4)持之以恒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针对部门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自查自纠,整改提高,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

2、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在全局机关开展以“服务创优、争当一流”为主题的机关作风建设活动,不断巩固软环境建设的成果,为推动全区科技工作的开展提供思想动力。(1)精心组织开展新形势、新要求、新形象讨论活动,使广大机关干部不断提高对部门机关工作职责、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地在思想观念、知识能力、行为习惯、精神风貌等各方面提高综合素质;(2)在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中,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大局意识,以基层满意、群众满意为标准,在服务对象中树立并长期保持务实高效的良好工作作风;(3)注重从科技部门的工作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服务承诺等各项工作措施,确保机关作风转变能落到实处。

3、履行好部门职能,推动科技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根据单位实际,结合部门工作的特点、性质及要求,牢固树立职能意识,通过提高工作水平、创新工作手段,加大科技管理和服务工作力度;对照全年科技工作的目标及实施计划,创新工作思路,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认真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并及时开展督促检查,提供指导和帮助,按序时高标准完成全区科技工作的各项任务。

4、巩固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的成果。把建设学习型机关作为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时代要求,适应部门特点的制度长期坚持下去,根据需要,制定部门和个人的阶段学习内容和计划,定期检查汇报学习成果。(1)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激发工作动力;(2)学习业务知识,把握工作中的规律,掌握和执行好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3)学习法律法规,增强纪律观念,模范遵守党纪政纪,自觉做到警钟长鸣,廉洁无私;(4)学习先进模范,对照先进找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能力。

5、营造整洁卫生、和谐文明的办公和生活环境。(1)在局机关内部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各部门,各楼层卫生保洁责任,创造整洁优美、井然有序工作环境;(2)加强机关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言行,热情接待服务对象,维护科技部门的良好形象;(3)团结和睦,友好合作,发展维护良好的同事关系和工作秩序,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4)按照上级要求,发动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身“五城同创”,在卫生包干区范围内做好保洁工作,在与工人社区的联创共建中,积极献计献策,出人出力,和社区居委会一道做好各项工作;(5)积极组织和参加机关各种文体活动,建设以人为本、和谐有序、严谨规范、清廉高效、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良好机关文化。

6、打造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继续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全力打

造团结协作、务实高效、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1)中心组学习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2)通过各种形式和正反面典型,经常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保持和发扬科技部门的优良传统。(3)领导干部及干部党员勤政廉洁、思想端正、严于律己、作风扎实,能够发挥突出的表率作用。

三、保障措施为推进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圆满完

成,我局将努力做好创建的各项保障措施,确保认识到位、目标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和工作到位。

1、经局党组研究成立区科技局创建区级文明机关领导小组,全面规划、组织和落实文明机关创建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由×××、×××、××、×××、×××等同志组成。

2、召开专门会议,针对创建文明机关的各项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部署落实创建工作,明确具体措施,明确职责分工。

3、制定完善各项制度,把文明机关创建纳入部门工作的全年目标体系,对文明机关创建中的个人活动进行考核。

《科技局2006-2007年区级文明机关创建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科技局2006-2007年区级文明机关创建规划。

推荐第5篇:科技局

县科技局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我县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科技局的悉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管理,优化科技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创新思路,业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1、倾全力,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支持

我局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增强抓好项目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重点抓企业项目建设。目前筹报了以白茶栽培及加工技术推广为主的富民强县项目;已向省科技厅申报了**面包生产力促进中心示范点项目,现正在做向国家科技部申报的准备工作,4月份面包生产力促进中心还作为了全省科技入园工作经验交流会参观点之一,全省各县市300余名科技工作者到现场参观。

2、强引导,农业科技进步迈出新步伐

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活动周”活动,即日止,共培训学员2000人次,发放各种科技资料3000余份,科技书籍500余本,种养光盘500余片,受益群众达1万余人;每个月不少于二次到挂点村开展工作,了解民情,帮助村班子支部建设,指导村级抓好以油茶、毛竹为特色的创业项目,带动村民致富。

3、重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为进一步增强学校预防自然灾害,处理突发事件能力,

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我局在“5.12”宣传日期间深入全县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并与教育局联合在**一中开展了防震减灾应急演练,使广大师生在处理紧急事件时应对能力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服务大局,中心工作稳步推进

1、责任状落实情况:4月份举办了全省科技入园工作经验交流会(面包生产力促进中心参观点)活动,得到了上级科技部门的认可和好评;建立了2个科技示范村(高阜村、永胜村),充实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健全了科技特派员人才资料库;促进了华谊食品有限公司(鳗鱼下脚料利用新技术开发研究与应用)和东华理工大学的合作及香檀茶业有限公司(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集成应用)和省茶桑研究所的合作,进一步推进了我县科技入园工作;通过专利联络员督促、指导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并发放了《江西省专利促进条例》等有关宣传资料1500余份,目前**恒泽材料有限公司已获专利一项,处在公示期的专利一项。

2、积极帮助**恒泽材料有限公司向县联社贷款50万元,促进该企业生产线的完成。

3、现完成泸溪河综合治理拆迁户一个,完成任务33.3%。

4、截止5月底,完成珍展鞋业50名招工任务,其中在岗15名,原在岗现已离岗35名,并完成县重点企业华谊食品招工任务15名。

5、切实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目前单位无违

反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现象发生。

6、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到目前为止无一例赴市、进京上访事件的发生。

三、规范管理,机关效能显著提升

我局紧密结合实际,把 “机关效能建设—创业服务年”活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部署,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一是结合党政主要领导“四个不直接分管”制度,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干部人事、工程招标、物资采购制度;二是制定了每周一下午全局干职工学习日制度,以提高全局干职工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三是根据县委有关文件修改健全了考勤制度,全局干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四、再接再厉,做好下半年工作

为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下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做好对项目的调研、申报、跟踪工作。通过对县域科技资源调查摸底,抓好县级科技项目申报、筛选和管理工作,为支持县域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科技进步做好扶持和服务性工作,并做好已有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确保项目正常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

2、围绕县域产业,积极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重点抓好毛竹、面包、烟叶、白茶、鳗鱼、有机米等主导产业。围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协调和指导,进一步发展壮大县重点企业。

3、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中心工作。尤其是

要抓好拆迁和招工工作,努力争先创优。

4、加大专利宣传申报工作。充分运用专利制度加快创新型**建设,提高我县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专利联络员积极有效地工作,提高全县企事业单位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5.深入开展灾后重建宣传。积极主动到挂点村及灾后重建村指导灾后生产自救,努力向上争取科技救灾资金,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抗洪救灾科普知识宣传。

6、进一步抓好机关自身建设。继续围绕“机关效能建设—创业服务年”活动为目标,以转变机关作风为突破口,进一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增强全局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工作效能。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与上级部门和各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下半年我们决心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赶超,圆满完成全年科技工作任务。

二○一○年七月十八日

推荐第6篇:科技局

淳科发(2010)48号

淳化县科技局

关于“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总结的

报 告

县政府办:

一、“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总结

过去五年,淳化县科技局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单位的重视支持下,我县的科技工作坚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科教兴县”的战略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破解

1 科技发展难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县科技支撑作用成效突出,科技实力进一步提高,科技推广明显加快,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科技管理工作显著加强,防震减灾能力明显提高,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现将五年来的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大对科技的宣传和科技培训工作力度。每年在“科技之春”和“科技活动周”期间,我局会同县委宣传部、县科协联合发出通知,对各项工作作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利用广播、电视、录像、专题讲座、专栏等形式在各乡镇积极开展科技宣传,加大力度贯彻落实科技有关法规,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同时,组织农业、水利、林业、卫生、计生等16个有关部门在县城举办“科技咨询一条街”大型活动,到各乡镇举办科技下乡咨询活动。据统计,五年来举办科普讲座、科普展览160场次,组织送科技下乡培训、科技咨询一条街累计100场次,咨询人数30万人次,解答问题100余场(次),咨询人数30万(次),解答问题200余个,发放科技书籍51000本,发放宣传资料55万份。展出活动展板300块,悬挂科普图片4000幅,发放计生药具3万余盒,培训农民技术员(二传

2 手)10000余名,发展科技特色示范户550余户、使科技知识进入千家万户,科技意识深入人心。

县科技局紧紧围绕“科教兴淳”这个主题,抓住“推动服务型机关建设迈上新台阶”这一主要任务,为加快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着力提高农村青年的综合素质,我局长期邀请西农大、果林、畜牧等5位专家教授,协同县科协、县农业局联合举办农村创业青年农业技术培训班。针对县内乡镇的不同特点,分别在卜家、铁王、主讲反季节蔬菜品种更新换代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方里、石桥主抓笼养鸡、奶山羊养殖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润镇、官庄、胡家庙等乡镇开展养牛、养猪、养兔技术培训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各乡镇主管农业的领导、农技员、种植大户和水果技术员均分期参加学习班。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农村青年的科技素质,加快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据统计,五年来共举办各类种养类培训班1940多期,培训人数30万人次。2008年起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的号召,与县教育局、县职中联合举办农民工技能提升班、劳动力转移计算机操作班等共10余期培训班,参加学习人数共1000余人,

3 按质保量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任务,帮助农村青壮年掌握一技之长,并成功迈向就业、创业之路。

(二)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迈出新步伐

我们以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为突破口,全国优秀科技特派王建民同志投资5万元在铁王乡北原村建设“五位一体”有机蔬菜大棚2个,通过示范,每棚增值1万元以上,效果显著。引起省市科技部门的重视,曾多次指出这是淳化的科技创新,是亮点,走在了全市的前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赵峰、县级优秀科技特派员靳少峰同志先后积极入创业、创新主战场,带动科技创业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王建民同志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大会上介绍了经验、曾在咸阳日报、咸阳科技上作了连续报道。在全省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启动仪式上,科技局向大会介绍了经验,得到省科技厅的好评。淳化县科技局特派员创业示范和淳化县科技特派员千亩优质核桃示范等两个创业基地被命名为市级科技示范基地。我县被决定为全省10个,咸阳唯一一个星火科技“12396”大荔模式建设县和全省20个科技特派员示范县。为了全面提高我县农业科技业务水平,加快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在方里、秦河、十里塬、官庄

4 建成四个科技服务站和淳化县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创新服务为依托,按照省颁验收标准,在努力抓好科技特派员,赤醇专业合作社、果业协会、专家大院、“12396”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以农村乡土科技能人为抓手,在全县15个乡镇建立果品,蔬菜,畜牧等为主导的模拟示范(场)30个,同时坚持做好淳化县科技信息网站的维护延伸工作,使之高效安全运行,成为引导全县农民群众走科技致富的重要信息平台。

(三)强化科技管理,大力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五年来,我县科技工作始终坚持在淳化县科技进步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明确分工,夯实责任。并围绕科技经济一体化,坚持“提速、增效、创新”的原则,从我县实际出发,以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发展重点产业化为目标,不断完善和强化科技管理。一是抓好科技项目的实施工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五年累计确定了我县2010年科技星火计划90余项,其中科技项目80项,星火项目15项,论证申报省市科技项目20项,已争取省级科技资金150余万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程监督,狠抓落实,为项目承担单位排忧解难,保证了科技项目的顺

5 利实施。二是认真抓好科技示范推广工作。为文冠果栽培示范推广项目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实施方案,落实新栽面积5000亩,为提高文冠果管理水平和提高新栽果树成活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三是强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在继续加强5个县级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县上领导的指导支持现已争取到全市唯一的省级高标准优质苹果示范基地一个,被省科技厅评为咸阳唯一的全省星火计划科技“12396”建设县和全省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示范县。被市上评为淳化县千亩绿色苹果技术示范基地和淳化县秦川牛良种繁育养殖场两个示范基地,为提高来年争取省市科技立项资助,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和示范辐射能力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民营科技企业条例,优化发展环境,支持广大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各类民营科技企业。五年新发展民营企业13户。二是抓好现有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引导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三是抓服务促发展,在科技立项、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创造条件,引导发展。四是加强民营企业经济指标统计、调研,技术培训,增强企业经营理念,提高产品认证率和产出率。

(四)农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

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先后组织农业种子部门引进小麦、玉良种,引进太空茄子,黄瓜、超级白萝卜、冬瓜、早熟结球白菜、豆角等20多个优质粮食和蔬菜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开发了芥兰油菜、日本芥麦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化技术,培育了秦庄西农莎能奶山羊养殖,欣盛农化,文冠果药用茶,赤醇合作社,实现年销售额收入2000多万元以上。农业科技推广有效解决了我县部分农作物退化严重,农产品深加工滞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等问题,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立项实现新突破

五年以来,我们积极向省、市科技部门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获得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共20项,其中:优质苹果示范被省上命名为省级科技示范基地,优质核桃示范、科技特派员示范、千亩绿色苹果技术示范、淳化秦川牛良种繁育被市上命名为市级示范基地。我们竭尽全力为示范基地和民营科技企业排忧解难,争取科技资金,解决技术关键性问题。同时,做好往年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的跟踪管

7 理和结题验收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和达到预期目标。

(六)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

我局五年来认真按照上级地震部门的要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积极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利用“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5.12防震减灾日,安全生产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有利时机,广泛深入宣传防震减灾法规及有关政策,累计向群众发放12万余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小册子,挂宣传挂图500余张,展板100余块,现场咨询1500余人,通过电视台播放防震减灾宣传片。加强地震测报点的管理和维护,修订完善了县级部门和15个乡镇204个行政村、两个社区和146所小学、幼儿园应急预案。开展中小学应急演练200余场(次)。完成了农村地震安居工程示范村建设工作。为确保全县人民的生命安全创造了条件。

(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三告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计生等工作全面落实

2009年,我局认真按照县委实践办的部署,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三个阶段的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6次,参加座谈会100多人,发放征求意见表100

8 多份,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32条,包括科技宣传、科技培训、项目申报、经费投入、技术引进、干部作风等7个方面,达到了沟通思想、找准问题、明确思路、增强共识的目的,局班子每位成员都认真撰写了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深入查找存在问题,认真梳理制约科技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

在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按照县上要求,陆续开展了专项主题教育、纪律作风整顿,创先争优,创建学习型机关的活动,通过学习讨论,使干部职工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干劲倍增,为全面完成各年度任务打好了基础。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三告别“工作,先后投入了1万元,为铁王北塬村三户贫困户建房顺利搬迁做了大量工作。并经常深入到挂扶村帮助困难户排忧解难,为他们提供了优良种子和生产启动资金,想方设法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

积极配合县的计生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宣传和“三查“落实,使计生工作取到了实效。

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局机关效能建设

9 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监察工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为群众和企业服务,积极开展机关节水节电、消防安全教育等活动,提高了机关效能。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以来,我县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与我县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自主创新意识不强。部分群众的科技意识、科技素质还比较低,一些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和产品研发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

二是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三项经费缺乏,制约了我市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力度。企业对技术创新存在着不愿投入、不敢投入或没钱投入的现状,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社会各领域对科技的投入偏少,导致技术推广和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比较困难,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速度缓慢。

三是知识产权工作比较落后。知识产权工作薄弱,企业知识产权投入较少,专利技术、植物新品种、软件等知

10 识产权成果较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差,难以适应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

四是自主创新人才匮乏,科技力量还较薄弱。据企业状况调查统计,多数企业缺乏高水平人才和技术带头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先进技术应用开发和技术创新。科技技术人员较少,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科技队伍的建设等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充实。

淳化县科学技术局 2010年11月25日

推荐第7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2014年工作总结

科技局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科技工作围绕“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科技工作思路,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突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发挥好职能作用,做好科技管理工作

(一)、盯办国家级国际科技创新园争创工作,为入园企业搞好科技服务。做好省、国家级科技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白石山中美科技创新园相关申报材料已报到科技部,正在审核之中。

(二)、加大对农业科技园区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科技管理和产业优化。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发展核桃、中草药、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

(三)、为入园企业搞好技术服务,根据拟入园区企业,调查企业技术需求,进行整理,根据所需技术和技术单位搞好技术衔接,为企业搞好技术服务。

(四)、做好科技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省科技项目申报指南下发后,我们在第一时间通知乡镇、职能部门和企业,为他们申报项目做技术指导和服务,共申报项目5个,其中四个科技支撑项目,一个平台项目。

(五)、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完成了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申报认定工作,并完成了网上申报推荐,七家企业分别是XX县甘霖土特产购销有限公司、XX县振冀杏仁加工有限公司、河北绿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XX县华峰建材工贸有限公司、XX县六旺川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聚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二、服务企业,提升县域自主创新能力

1、强化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以健全和完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涉农领域中的科技推广体系、社会发展领域中的创新机构建设为重点,深化以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转化、技术攻关、产品开发、特色产业及科技园区为内容的产学研技术合作。强化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截止目前,全县共有23家企业与省内外12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采取技术咨询、合作开发、技术入股、产权转让、委托开发等形式,推广各类技术成果27项,培训技术骨干730多人。

2、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抓手,以推动企业产品和产业技术升级为主要目标,做好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高新科技人才的引进,先后引进高新技术成果19项,引进高新技术人才11人次,扶持振冀杏仁加工有限公司开发的利用山地野生山果生产系列果酒已获得成功。

3、对我县企业对技术、人才需求情况做了调查摸底,报市科技局,做好全省贫困地区科技人员的统一培训工作的准备工作。

三、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科技支持新农村建设

1、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在南马庄乡、走马驿镇、水堡镇建设万亩薄皮核桃标准化种植科技示范园,走马驿国家级万亩核桃示范园建设稳步推进。现已建成高标准核心区3000亩;在水堡镇井子会村建成葡萄新品种示范基地一个;苹果省力化栽培示范园一个,规模达到500亩以上;药材基地种植规模达到3.2万亩,优质无公害杂粮基地面积达到3万亩,新发展科技示范户750户,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四级科技示范网络。

2、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推广

努力完善了县有科技服务团、乡(镇)有科技推广站,村有科技推广员,户有科技致富明白人的“四级”农技推广网络。及时选派科技特派员,有力支持了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围绕杂粮、核桃、杏扁、药材、野山榛等产业,大力推广生物杀虫、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24个,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成果27项。

3、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积极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强、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及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通过送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远程教育、专家诊断等形式,累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750人次,普训农民1.1万人次,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谋划:

明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推进科技与产业结合,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发展

一、加强重点培育,打造产业集群

培育重点龙头骨干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大的科技型企业;加快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和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共同创新,加快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步伐。

二、加强自主创新,构建创新体系

按照政策、资金、项目、人才一体化推进原则,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提升县域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提XX县域科技创新资源聚集能力。充分利用大院大所和高等院校的人才、技术、项目、设备等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向联合攻关、自主研发的转变,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破解技术难题。

二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XX县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突破口,以骨干企业和重点单位为依托,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高端技术创新平台的争取和建设工作。 三是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坚持把县域经济发展方向与国家和省重点支持的科技发展方向有效统一和衔接,积极培育筛选、推荐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和竞争实力的项目,实现国家和省重点支持的重大科技项目在本地落地转化。

三、加强农业和民生科技研发,提升科技惠民能力

以“科技示范工程”,“良种工程”,“科技服务村村通”,“科信息户户通”为依托,推动传统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认真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突出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宣传和保护,加大专利扶持资助力度,推进企业专利创造活动,鼓励企业实施专利技术交易和引进,重点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国际、国内、行业技术标准,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

推荐第8篇:科技局总结

温岭市科技局

2011年工作总结

及2012年工作思路

一、2011年科技工作情况

2011年,温岭市科技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科技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科技经费投入19.7亿元,R&D经费总支出10.24亿元,高新技术产值达2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8.1%。荣获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集体、浙江省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浙江省科技宣传与普及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一)解放思想,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1、认真抓好抓党政领导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强化科技进步责任意识。认真完成了2009-2010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和浙江省2010年度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不断完善镇、街道的科技工作目标考核,突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强化了各级镇、街道领导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意识。

2、认真兑现落实科技政策。全市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累计金额达12898万元,24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合计减免所得税4516万元,大大调动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开展2009-2010年温岭市级科技进步奖评选工作,确定一等奖5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35个,进一步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1

同时根据政策规定,对上级列项的科技项目按规定安排配套经费,对新增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等都按规定给予了奖励。

3、开展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不断提高创新意识。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扎实地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采取主题发言和个人剖析相结合的方式,认真查找工作上差距。确立了“学萧山、赶诸暨、超余姚”的学赶超目标,并在蹲点调研,摸清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目标,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解决了西兰花种子供应和新品种的引进问题和企业产学研协作对接难题,组织开展了防灾减灾应急物联网应用平台建设的前期筹划工作。认真学习新修订的《浙江省科技进步条例》,积极探索符合温岭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具有温岭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4、加强科技宣传和培训工作。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科技(科普)宣传周活动,在今日科技杂志、浙江科技报、温岭日报开设专栏,进一步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真部署搞好专题宣传报道,广泛开展科技帮扶促调活动,帮助企业开展各类培训,组织有关专家对温岭地区生产的泵与电机标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汇编,收集编排37项标准和查询标准16项。召开“泵、电机标准宣贯培训班”,对相关企业进行培训。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9期,共有2600多人次参加。

(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积极组织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指导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各类计划项目30多项,《泵用电机优化设计及样机快

2

速制造服务平台》、《抗艾滋病新药富马酸泰诺福韦酯关键中间体》、《满足摩托车Ⅲ排放标准的金属蜂窝触媒》三个项目获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共争取国家资金补助230万元,《大功率全地形专用电机及其控制器》列为国家科技部重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争取到国家资金补助500万元。引进省级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1项,新认定省级新产品235项。认真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继续实施科技重大支持项目。今年安排科技经费1290万元,重点扶持了“两用高压电磁液压阀”、“大棚葡萄促早提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等21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其中“远红外线蜂窝陶瓷电吹风”“ 南美白对虾多茬分级集约化养殖技术研究”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在顺利实施。加大了对企业自主研发、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对“基于CFD的高效双吸离心泵的开发 ”、“超高频与微波RFID专用芯片”等45个项目进行了资助。组织专家对2008年度科技重大支持项目进行了验收,按照《科技重大支持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对15家项目实施情况良好的企业共给予425万元奖励。

2、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与创新型企业的培育与申报工作。今年以来,我局根据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走访企业100多家,对重点企业全程跟踪做好服务工作,共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台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同时,我局多次走访未享受所得税减征优惠的企业,督促指导企业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今后享受税收优惠和通过三年一次的复审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申报工

3

作,浙江光陆振动器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被评为台州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4、鼓励企业与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天工工量刃具科技服务中心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台州市首家。建立真奇汽车泵、广涛卫厨、上优刀具等台州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0家。我市企业申请与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5家。浙江老爸食品有限公司与吉林农业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科研中试基地、研发中心和硕士、博士工作站,一年来已开发出新产品10多种。温岭市三木机电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研发中心,研制的直流无刷电机控制器已投放市场。

(三)深化产学研合作与交流,加快集聚科技资源。

1、召开了“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温岭科技项目对接会”。邀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与我市80多家企业进行了对接洽谈,初步达成合作意向15项。

2、加快推进市校全面科技合作。加强与上海高校的全面合作与联系,温岭是上海教委科技发展中心知识服务团队重点服务地区。2011年我市邀请上海5所高校20多名专家分6批进驻温岭企业,进行专业化科技服务,与新界泵业、大江实业等十家企业就技术改造、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作研发等进行对接,并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先后组织大溪镇、泽国镇、松门镇等地100余家企业分别赴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第二工业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考察并开展专题对接。11月中旬,上海市教卫党委组织上海新闻媒体来温岭召开“上海高校.温岭科技合作新闻媒体座谈会”,进一步拓展合作发展空间。

4

3、继续做好与省泵业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专家组的对接工作。陪同专家走访企业,开展全面调研工作,收集泵业转型升级难题以及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意向和技术需求。将专家与企业合作上报的“AGV专用交流伺服控制器研制”等6项科技项目列为温岭市级科技项目,给予90万科技经费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泵业转型升级。

4、充实网上技术市场。针对我市产业发展状况和企业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专门设计技术需求调查表,分发到相关企业及有关科技人员手中,在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上发布技术难题31项,签订技术合同3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008.4万元。

(四)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1、完善提升现有科技平台。进一步发挥先导泵与电机平台的作用,申报和完成省部级项目7项,收集泵业共性技术需求60项,与企业合作或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3项,并对我市泵业十大共性技术难题进行技术攻关,完善了“中国泵城”网站,已有3000多家泵与电机企业注册,累计点击率超过90万人次。继续支持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温岭研究所开展工作,将“健康学生鞋的研究及产业化”、“组合式气囊型鞋的研究及产业化”两个项目列入市级科技项目,给予经费支持,组织我市的一批制鞋企业家参加温州、上海、晋江等地的鞋业展会。温岭市工量刃具科技服务中心帮助台州汉斯卡量刃具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进行设备创新改造,推进了工量刃具企业的转型升级。发挥浙江海洋学院温岭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研发中心的作用,对“青蟹健康养殖与产业升级技术研究”等4个校企合作项目进

5

行扶持,先后组织海洋学院教授专家来温举办水产养殖、加工、质量检测等培训2次,培训了107人次。

2、积极创建新平台。建立了台州市首家塑料检测研发服务中心,为注塑企业提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加工工程、分析检测等专业领域的研发检测,截至目前,服务中心已为12家企业提供产品检验检测服务1000多批次,累计为各企业降低成本70多万元,为该行业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起到了关键作用。筹建自动化装备平台,多次赴中国计量学院洽谈合作事项,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3、积极筹建市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人才资源,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集聚创新人才和创业企业,我局积极筹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项目,该项目总用地规模为466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3000平方米,总投资20209万元。我局联合工业园区、工经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赴江苏、宁波等考察科创中心运行模式和成功建设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就科创中心的建设模式、引进创新元素、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征用等问题提出具体方案。目前,科创中心已列入温岭市重点项目,项目建议书和选址工作正在进行中。

4、大力建设科技创业园区。在东部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科技创业园,设立专项资金,对入园孵化企业给予全额租金补贴,投入130万元用于科技创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3年内将科技创业园打造成省级科技孵化器的要求,文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即将入住。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6

1、加大了专利宣传力度。以世界第十一个知识产权保护日活动为契机,下发有关宣传资料和专利知识竞赛试题2万多份,分发到各镇(街道)和企业,积极宣传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专利申请的程序及有关我市在专利方面的奖励政策和措施。

2、加大了专利申报力度。深入企业宣传,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等方式取得专利权。2011年全市专利申请量为1965件,比上年增加4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4项,比上年增加47%,同时,加强了对专利示范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今年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台州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

3、加大了专利奖励力度。给予钱江集团浙江亿江机电有限公司等7家专利实施成绩突出的企业奖励126.9万元,对2010年11月-2011年3月获得授权专利的单位和个人分别给予奖励,共计214.8万元。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列入科技计划,获得科技经费支持,极大调动了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重视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4、加大了专利考核力度。将发明专利申请量、实用新型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分别纳入对镇、街道、党政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提高镇、街道抓专利工作的积极性,制订了温岭市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方案,积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保护专利权作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来抓。

(六)加快农业和社会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加快发展高效农业。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科技经费投入,重点扶持了21个农业项目,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浙油50中试与示范》项目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

7

金项目,台州仅此一项,争取国家项目经费80万元。《可口革囊星虫规模化生态繁育及规范化养殖示范与推广》项目获省科技重大专项,争取到项目经费60万元。对2010年实施的7项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共培训了591人,创产值1217万元,建立示范基地8个,示范面积560亩。由浙江海洋学院技术引进,温岭市鑫都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三疣梭子蟹沙池育肥技术研究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活率达到65%以上,经过2-3个月的育肥,利润高达800% 。继续开展院地合作,利用农科院多年来积累的创新成果,促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提升。引进了高档观赏凤梨、黑美人土豆、杂交粳稻等12只新品种,推广应用18项新技术,带动企业投资1000多万元,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引进西兰花新品种12个,种植面积5亩,较好地解决了西兰花种植户到了关键时刻因种子问题带来的影响,组织河岙枇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温岭特产技术推广站科技人员赴上海农科院参观考察,签订了枇杷大果型新品种的引进合同。全省农机与农艺创新现场会在温岭召开,主要观看我市油菜的机械化收割和秸秆还田技术应用。

2、推进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我们根据本市水产、畜牧、水果等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11个镇实行科技特派员下派制度,至今已经派了三轮,今年对第三轮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第三轮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以来,共实施了24个项目,投入科技经费108万元,带动企业投入250多万元,其中5项技术达到国内同类先进水

8

平。

3、防震减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制定了《温岭市地震应急预案》,开展了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抗震设防安全性评价工作。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组织了一批防震减灾宣传资料、图片在各镇、街道开展上街宣传服务工作。温岭地震科普馆今年以来接待来自各地学校师生和机关单位人员1000多人次。防震减灾科普馆经过几年努力已顺利通过国家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评审,是今年浙江省唯一通过国家评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是台州市首家被认定的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今年,我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在全省地震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介绍。

4、推进社会领域科技进步。实施了《温岭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等107个社会项目,为提高我市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温岭提供科技支撑。对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的规划进行调整,研究示范重点,调整示范项目。积极主动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省科技厅联系,争取尽快启动国家先进示范区建设。

(七)积极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1、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和各职能科室,成效明显。未发现党员干部违法违纪和违反效能建设的情况。

2、坚持理论学习,提升业务和政治素质。为不断适应新形势和

9

新任务,根据我局的工作特点和有关学习制度,采取每周学习日、派出学习以及参加市委组织的温岭讲坛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学习中央纪委、省纪委、台州市纪委全会以及我市第十二届党代会五次会议精神,并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科技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任务,坚持学到实处,学到深处,切实提高科技工作能力。重点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将科技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紧密挂钩,确保《廉政准则》落到实处。积极参加市委统一组织的廉政法规知识考试和建党90周年反腐倡廉知识竞赛和廉政法规知识考试,并由主要领导为全局同志上了一堂“讲大局、鼓干劲、守纪律、正作风”的主题廉政党课,统一了全局同志的思想,提高了思想认识。

3、加强了典型教育。开展了“学习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专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习王益群、舒幼民等先进事迹,有效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的理想宗旨观念。参观了台州市反腐倡廉成果展,剖析了市级机关当前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敲响警钟,引以为戒。

4、加强了廉情预警机制建设。充分利用科技信息网这一平台,通过召开民主恳谈会、发放意见征求函的形式,及时了解掌握服务对象对我局的意见和建议,局班子每半年分析一次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提出加强和整改的意见。认真接受市人大对我局200

9、2010年度科技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度预算安排情况的审议,对人大代表在审议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召开局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落实措施予以整改和解决,进一步提高科技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绩效。

10

二、2012年科技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科技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科技支撑发展为根本任务,以创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科技强市复审为主要抓手,努力在平台建设、科技合作与交流、科技项目、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更好的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动温岭经济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家。

2、确保专利申请量1500件。

3、R&D数值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

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

5、争取国家级、省级各类项目80项。

6、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家。

7、培育创新型企业10家。

为达到以上目标,我们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要更加注重科技支撑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集中精力推进校企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集中力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变。

二要更加注重科技平台建设。加速各类创新载体、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温岭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努力引进大院名校,充分利用市外科技资源,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

11

三要更加注重上级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重大专项、重点项目,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措施上有力,通过项目的组织与实施,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人才引进、成果转化。

四要更加注重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在企业集聚,努力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加强专利申报力度,加速企业研发中心、创新载体建设。

(三)重点工作:

1、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全社会的专利申报意识,通过专利奖励办法引导激发申报专利的热情。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水平,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工作,培育专利示范企业。引导、鼓励和支持组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组织,重点培育专业化、规模化和多功能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1—2家。

2、全力以赴推进温岭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努力把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打造成为科技资源的集聚区、技术创新的源头区、高新技术的融化区,该中心将集科技平台、科技企业、科技中介等各类科技发展元素为一体。

3、加快科技平台建设。对已设立的泵与电机、快速成型、鞋革、水泵、水产、塑料6大平台全面拓展业务,提升服务档次,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积极建立新平台,通过调研,设立温岭自动化装备服务平台,做好先进制造业平台的调研工作。

4、进一步推进与上海高校、浙江高校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与联系。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搭建合作平台,为企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

12

转化和科技难题的破解做好服务工作。积极配合温岭泵业产业集群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专家服务组专家们在我市开展工作,全方位的为专家与企业的对接架起桥梁,充分发挥专家服务组在温岭泵业转型升级中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切实提高泵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十百”行动计划。针对我市产业发展状况和企业情况,做好企业技术需求调查,邀请10家大院名校、科研院所,100多位专家来温岭企业对接洽谈。同时加强企业与大院名校、科研院所洽谈后的跟进工作,对企业做好跟踪服务。组织企业赴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洽谈,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的共性需求,帮助企业做好技术对接工作,积极促进温岭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了解和合作。

5、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复审工作。首先做好培育工作,确定100家科技型企业为培育对象,做好培训与服务工作,力争2012年上报高新技术企业4家。其次是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工作,根据新办法,在2012年对我市45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复查,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提高企业复查意识,一家一家查,一家一家把关,力争大多数企业通过复审。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支撑。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果转化为关键环节,在项目上重点扶持,集中科技力量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率先突破,初步探索出 一条具有地方特色依靠科技发展新兴产业的道路。

6、积极申报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科学编制好《温岭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各类数据。加强国家、

13

省各有关部门的联系,争取科技部及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支持,积极做好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申报的各项基础准备工作,力争使温岭市成为浙江省以县域为单位的第一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

7、做好农业科技工作。围绕产学研结合,大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建设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围绕海洋经济的发展找准科技的结合点,以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围绕海洋经济发展加强科技支撑工作,树立“蓝色经济发展理念”,以项目为抓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继续坚持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增强对周边镇、村、农户发展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社会领域科技创新。继续支持温岭市地震科普馆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一步推进城市防洪应急物联网应用平台建设。以环境保护、公共安全、人口健康为重点,组织实施科技专项,解决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8、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继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能力。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创新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升高科技干部的整体素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效能建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好科技项目,努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洁身自好的科技干部队伍。

推荐第9篇:科技局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来自科技部门工作总结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西部科技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促进灾后重建取得进展,高科技成都建设成效明显。419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顺利实施;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新标准)累计达到822家;全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26135件、16349件,同比增长36.35%、58.08%,申请量、授权量均居西部城市第一;获批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进入首批国家“5.26”知识产权执法试点工程。

一、扎实推进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中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1.对接国家、省重点项目取得成效。争取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立项120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0项,共获得经费支持30.2亿元;“基于网络协同的级进模数字化集成设计制造技术”等158个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立项,经费支持8183万元,占全省立项数的59.2%;374个项目获得四川省级科技计划7827万元经费支持,组织推荐2010年第一批四川省科技计划申报项目254项。 2.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及产业化应用”等7个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精密数控机床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进一步深化,半导体照明、医疗器械技术等技术创新联盟加快筹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得到加强,获批国家大容量注射制剂、中药饮片炮制、OLED工艺等6个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核心机要安全SoC芯片”等11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智能信息系统、数字广播电视设备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成都海峡教育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被评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3.新技术新产业加快推进。组建了新能源产业专家顾问组,成立了成都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制定并实施《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申报国家高性能纤维材料基地、新能源产业化基地。组织实施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各试点单位合同采购LED灯7144盏,示范工程累计装灯721盏。全年组织实施128项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项目,支持经费3700万元。建成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综合信息短信服务平台,组织发送新技术新产业综合信息15期,编印《科技决策参考》专刊3期。

4.科技金融服务取得进展。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系统性融资支持,全年共为15家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200多万元,引导风险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15个项目、总额1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贷款。帮助22家科技企业、4家风投机构获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助552万元。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企业保险金额21亿元。

5.区域技术市场建设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取得成效,我局成为全国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单位。制定出台了《成都市技术市场推进专项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专项经费补贴技术市场服务机构。积极推进成都市技术转移促进联盟建设,西南交

大技术转移中心评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全年我市共登记技术合同5782项,合同成交金额达46.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98%和10.69%,其中技术交易额44.63亿元。

6.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服务不断拓展。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已建成开通大型仪器设备等7个功能平台。平台资源更加丰富,共享资源单位达到114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达1185 台(套),价值10亿元,科技文献达到4120多万篇,资源数据库130个。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新建平台服务工作站33个,实现全市19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全覆盖。

二、实施统筹城乡科技推进行动,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1.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依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平台,集聚资源单位21家,专家250余人,新增数据1600余。推介粮油等新品种24个、配套新技术101项。新建了白酒、唐桥豆腐乳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化星火科技培训,培训猕猴桃、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种植大户、龙头企业技术人员1000余名,在生猪、伏季水果等产业领域组建了覆盖全市131个村的农村科技信息员队伍。 2.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继续深化“特色动植物新品种引选育及配套技术”等2大科技专项,引选育和推广新品种216个,开展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41项(套);继续抓好“粮食规模化”、“龙泉山脉伏季水果”等科技示范 繁體中文。深化彭州市黄村“农田修复及山体植被恢复”、都江堰高原村“新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等技术集成示范和邛崃市白杨等5个扶贫村科技扶贫示范。启动“龙门山脉冷水鱼产业恢复重建、邛崃市临济镇“千亩茶叶标准化”科技示范。

3.民生科技项目加快实施。启动了城乡医保信息化平台、农村节能住宅技术等重大项目,组建了成都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地震灾后饮用水源有机磷类农药非常规指标流动注射自动分析方法及应用等项目研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技术开发与应用;组织实施震后农村民宅低成本抗震房屋建筑新技术研究,在彭州小鱼洞董坪村推广技术应用达到7000平方米;完成了都江堰市玉堂安置点污水处理项目,启动了“促进灾区医疗卫生重建、加强急性突发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项目”等。

三、加强环境建设,积极营造科技创新创业氛围

1.完善和落实科技政策法规。启动了《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立法调研。制定了《成都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实施细则》,已评审近184个申报产品。对全市26个技术标准研制项目进行了资助,经费达85万元。配合制定出台了《成都市首台(套)及关键部件产品认定试行办法》,参与认定我市“CDK城市客车”等61个产品及产品系列。

2.组织实施成都市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开展“4.26”宣传活动,发布了《2008年成都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加快建设中国(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开通了“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益服务热线。深入开展“雷雨”、“天网”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成功进入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执法“5.26”工程试点。加快区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双流县、崇州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个园区获批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探索开展知识产权特派员工作,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了知识产权特派员工作站,首批聘任了25名特派员。

3.举办“第三届成都科技节”等重大科技活动。举办了第三届成都科技节,开展科技活动58项,展示3G技术等30余项最新科技成就。举办了第五届“西部科学论坛”等科学讲堂系列活动20余场。组织了236家企业参加第十届西博会实物展和成果展,组织52家企业的73项高新技术成果参展和洽谈。组织了第三届中国专利周 四川省暨成都市分会场活动,组织500余项专利技术进行现场和网络展示。举办“资本盛宴-2009股权投资成都行”等科技对接活动10场次,促进了科技交流与技术转移。

4.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召开2008年科技奖励大会,表彰杰出贡献奖1人,科技进步奖99项,专利奖30项,对4项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等奖励项目的进行了1:1配套奖励。实施《打造科技传媒精品实施方案》,加强科技政策宣传活动,开展西部科技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系列宣传活动,创新文化得到弘扬。

来自科技局的最新工作总结

法治创建工作在每个机关单位都是重要工作,在我局也不例外。

2010年来,我局法治创建工作以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依法治县基本方略,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公平正义、促进民主和谐为核心,以服务科学发展、惠及人民群众为宗旨,以依法行政、法制宣传为重点,推动法治理念在全局深入践行,为创建全国“法治县”,为建设幸福美丽的茶乡做出应有的贡献。根据县委依法治县领导小组《2010年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要点》,坚持深入普法,模范守法相结合,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科学技术进步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促进全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现将2010年我局开展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机制。

年初我局制定了《2010年法治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全局上下紧紧围绕法治建设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认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领导机制,严密工作制度。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局股室负责人何志良、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督促“法治”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到工作职责明确,确保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并将法治建设列入局务重要议事日程,在抓好组织保障、基础性创建工作的同时,逐渐把工作重点转向强化措施,落实制度和求实效上来,对照创建“法治创建”标准,推动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在本局得到落实。

二、依法行政, 深入推行政务公开

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公正,注重实效,有利监督的原则”,对科技局年度工作任务、目标、机关职能、工作职责、年度科技计划项目及申报程序等进行了全面公开,采取了在科技局科技信息网站和县政府网百件实事网上办上发布等形式向全

社会公开。

三、深入普法,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

1、通过科技信息网站、举办专题讲座、知识培训班、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广场宣传咨询活动、引发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等内容丰富的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普法工作力度,扎实有效地推进普法依法治理、依法行政工作,促进我县科技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2、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精神”基本道德规范,发扬光大“自信、包容、求实、创造”精神,丰富单位的文化生活,建设学习型单位,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法治”的建设是造福广大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需要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法律六进”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普法形式,方法和手段,重点学习《宪法》、《行政许可法》、《科技进步法》、《防震减灾法》、《公务员法》等,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建设“法治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某地方科技产业局工作总结

2011年主要工作:

一、科技中介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1、孵化器建设迈上新台阶。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先后帮助50多家中小科技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咨询和策划,帮助20多家企业进行资本运作,辅导10多家在孵企业申报资金和项目,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单位52家。

2、技术产权交易所功能不断强化。重新界定了政府与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关系;通过建立区(市)县、科研院所、高校和投资机构联系制度,引入优质资源;开展重大融资活动创造交易机会;聚集中介机构,活跃市场,在交易所的中介机构已达47家,经常性交易挂牌项目达400多项。

3、科技风险投融资步入规范化轨道。充分发挥了风险事业中心和“成都市创业投资协会”的作用,规范行业从业行为,协会会员达到61家;在资金投向上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投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产业。成都迈普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索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引进外资1500万美元和1800万美元,全社会风险资本总额达50亿元。

4、咨询评估事业稳步推进。认真贯彻了国家《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的规定,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市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科技顾

问团的作用,先后开展决策咨询和考察调研20余次,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意见20余条,被市领导批示、采纳4条;实施软科学研究,以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进城市化等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了专题研究。

二、11个重大科技专项继续推进

全年共受理申报1142项,立项334项。

1、紧急启动“防治非典专项”,全市共受理项目申报152项,经专家评审,对迪康注射液、恩威乾坤宁等13个项目予以紧急立项,安排科技三项费363万元,社会资金配套1000万元。

2、继续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专项,10个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项目通过了立项审批。

3、启动农村小康科技专项,对20个重大项目筛选引入了市场机制,面向全社会特别是在蓉科研院所公开进行了招投标,总投入经费6894万元,其中科技三项费投入360万元。

4、大力推进软件新产品开发专项,共受理申报项目234个,首批48个软件项目获立项支持,总投入经费近1.2亿元。

三、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取得新成效

1、进行了“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2、种子资金已安排资金694万元,支持129个科技项目的持有人实施成果转化。

3、全市评出科技进步奖100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33项。

六、市属科研院所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1、列入改革计划的5个开发类科研院所中,成都轻工业研究所已完成改革,其他4所将在年内基本完成。

2、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已经启动,第

一、第二农科所与四川农业大学整合的前期工作已经展开,林科所、农机所也提出了启动改革的要求。

3、服务类科研院所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启动,成都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等5个服务类科研院所正在加快前期准备工作。

七、高科技成都建设社会氛围已经形成

1、召开了全市科技工作会议;表彰、奖励了全市科技工作先进区(市)县标兵和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

2、围绕全面提高市民科技素质,重点抓好了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中小学生“爱科学”科技月和科技下乡活动。

3、加强了对高科技成都的宣传。围绕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主题,组织开展了“高科技成都”系列宣传报道,开展了“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品牌行动”。

八、大力推动国际国内科技交流活动

1、举行了全球生物技术论坛-亚太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分会、2011中国成都制鞋制革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中国国际软件研讨会暨软件合作洽谈会等科技经贸活动。

2、组团参加了第六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第五届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香港2011国际现代化中医药与健康产品展览会及会议和川港合作周中药分团活动。

3、与中科院成都分院共建的成都网上技术交易平台已开通,“科院成都高科技产

业园已正式动工,与中科院共建研发机构10个,一对一合作项目正在筹划中。

4、与四川农业大学签订了市校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已经确定将温江区建成四川农业大学的科研院所聚集地,并在温江建立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也提出了在我市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的意向。 2004年科技工作思路

2004年,全市科技工作要以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高科技成都行动计划纲要》为指导,以“高科技成都行动计划专项目标”为保障,紧抓科技成果转化??现“三新”、“三最”宏伟目标提供强劲动力。

一、启动“成都市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编制工作,明确我市科技工作发展方向

为确保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成立以红林市长为组长,宏建副书记、康理副市长为副组长的成都市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编制的宏观指导。成立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

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

(一)加快高新区争创“全国一流、西部第一”的步伐

发展五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以精密机械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

形成五大产业链:信息安全、集成电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现代中药、光通信等五大产业链。

建设五大基地:软件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出口加工、信息安全产业、孵化创新及科技商务五大基地。

(二)推动七个重点基地(园区)的发展

继续支持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国家火炬计划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四川)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成都)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七个基地(园区)的发展。

三、实施八项科技示范工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依托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和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推动高新技术、现代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一)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示范工程。全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工程。全年建设10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完成先进制造技术应用项目10个;

(三)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科技示范工程。力争应用和推广农业新品种50个,建立农业新品种示范基地5个。建设包括无公害、有机、标准化在内的农业新技术综合示范基地5个。

(四)农产品深加工科技示范工程。全年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4个。

(五)“失业、失地”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全年组织农民科技培训2万人次。

(六)人居环境科技示范工程。

(七)公共安全科技示范工程

(八)文化旅游科技示范工程

五、办好五个重大活动,提升城市形象,推动科技招商

(一)2004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

(二)第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暨展示会

(三)第四届成都国际电脑节

(四)2004西部投资论坛

(五)科普宣传活动

六、完善六个科技服务平台,带动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

(一)产业化技术研发平台。在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建设工程技术中心、国际性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30个。

(二)创业孵化平台。我市孵化器面积在保持10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知识产权服务与保护平台。

继续开展全国专利试点城市工作,制定“成都市专利保护办法”,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法律环境;继续推动区(市)县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建设;发挥专利资助资金对创新工作和专利保护意识的激励作用;推动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形成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四)技术产权交易平台。成都技术产权交易所以技术转移、科技企业投融资、科技招商引资为重点,全市技术和技术产权交易额力争达到50亿元。

(五)科技风险投融资平台。以深化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全市聚集风险资本总额力争达到60亿元,实际投资额达到5亿元。

(六)咨询评估平台。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建立科技评估行业从业规范;发挥成都市科技评估中心作用,建立科技评估专家数据库,以科技企业、科技成果和科技项目为重点。

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潜能

(一)加强政策创新。按照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对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进行认真梳理、完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的软环境,使我市促进科技人才转变、高新技术产业化等的政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二)深化市属科研院所改革。完成5个市属开发类科研院所的改革;积极推进4个市属公益类科研院所与高校和科研单位整合的改革模式,力争在市第

一、第二农科所取得突破;做好5个服务类科研院所向科技中介机构转变的改革准备工作。

某地区关于信息化工作总结报告【荐】

信息化已经是未来不可阻挡的趋势了,谁抓住信息化谁就抓住了未来。

未来信息化将给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吴市长将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我市信息化工作提出要求。按照会议安排,我先就我市信息化工作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我市信息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初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长期以来,由于观念、体制、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我市的信息化工作存在着多头管理、统筹规划不足、重复建设严重、信息孤岛大量存、资源共享程度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促进信息化工作的良性发展,2009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专门成立了XX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统筹管理。 为了规范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市政府先后制定了《XX市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网上听证管理办法》、《12345市民热线管理暂行办法》、《XX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管理暂行办法》、《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审核暂行办法》等信息化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为我市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的锻炼和培训;初步组建了一支由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本地优秀信息技术人才组成的信息化专家咨询队伍,为我市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决策、项目实施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持。

(二)搭建了“两网一站“的信息化框架,为各项应用系统建设提供了基础平台。XX党政网(电子政务内网)经过8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覆盖市、县、乡镇及市、区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宽带网络。

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经过两期建设,完成了与省电子政务外网的对接,接入了市级部门81个、区县10个,划分40多个单独虚拟专网,为我市开展电子化业务延伸、搭建商务平台提供了网络平台,有效降低了网络运行成本。

XX市政府门户网站(XX市公众网)是市政府信息公开、便民服务、政民互动的门户,自2002年底开通以来,整合了70多个部门、企事业单位、10个区县政府信息资源,网站的信息量和信息内容日益丰富,功能不断完善,2009年被评为全国地级市优秀政府门户网站。

(三)信息化的领域不断拓宽。

教育信息化成效明显,计算机辅助教育蓬勃开展,优质教育资源初步实现共享;医疗卫生领域实现了医院信息化管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网络化管理;金融系统实现银行卡跨行联网通用,实现了电子汇兑计算机联网和票据清算自动化;税务部门在税收管理、税收会计的核算、稽查、发票管理、与银行进行数据交换等方面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公安、审计、人事、海关、财政、社保等系统信息化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先后建成了西南人才网、科技信息网、农经网、教育信息网等专业网络。党政公文网上交换系统、政府部门电子邮件系统、政府网上采购系统、网上招商系统、政务信息交换系统、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网上办理系统、空间地理数据共享平台等应用系统已经建成或正式启动;完成了“数字XX“工程中的示范系统建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2345市民热线“、“网上听证“、“市民议政“等网上互动栏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12345市民热线“今年年初开通以来,共受理群众和基层单位有效信件15000余件,办理回复信件14000余件,总办结率

达到96.5%,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和支持,有力推进了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

二、我市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全市上下对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全民信息化意识和全市信息化水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是信息化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低效运营、资源分散、“信息孤岛“等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是信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制造业品种较少,科技含量不高;软件开发业薄弱;信息服务业基本没起步;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还没有形成大气候。特别是一些干部认为XX没有发展信息产业的基础和优势,这种思想观念严重制约了我市以信息产业为引导的产业结构升级。

四是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在网络和网站安全硬件和软件上,特别是信息安全管理上还有较大的差距。

五是投入机制还有缺陷。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形成。

三、坚定信心,加快发展,强力推进XX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

党的十七大为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把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作为刚性任务抓好落实。

(一)进一步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全市信息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信息办具体负责统筹。在体制调整的过程中,各部门必须顾全大局,割舍部门利益,服从统一安排。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紧密跟踪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适时实施通信基础网络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完善政务网络平台。建成具有高速率、智能化、综合性、广覆盖、出口流畅的城域网络通信平台,使网络平台能有效支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应急联动指挥、高清晰视频电视会议等应用和多终端、全网络接入。加强网络设备配置,提高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各通信运营商已经建成的网络。在投入方面,原则上今后凡是市本级公共网络建设由市级财政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建设,凡是不符合统一规划的条条系统和部门网络市财政不予支持;区县参照这种办法处理。

二是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数据管理中心、自然资源与空间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党政信息资源库、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建设,为“数字XX“各项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平台。对已经建设的各类数据库,要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实现数据共享,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抵制。凡是新建设的数据库,一律统一在数据中心扩展,市财政对今后自行建设的数据库一律不予支持。要通过数据共享,为全面实行网上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奠定基础。要加快建设容灾备份系统。

(三)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要把电子政务工作作为整个信息化工作的突破口,带动信息化的全面发展。重点抓

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先期是做好全市市级财政供养网站的整合工作,要运用先进的网站集群管理模式,整合现有部门网站,建设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市委、市政府已决定,以后市级财政供养网站中除极少数业务需要并经批准的外,都要整合归并到市政府门户网站,市财政将不再单独安排经费,请市信息办和市财政局共同把好这个关。网络的整合按照国家和省上的统一安排部署逐步推进。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积极配合,打破部门利益格局,消除信息孤岛,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二是强力推进全市政府系统公文无纸化办理及传输平台建设。此项工作涉及我市的所有部门和10个区县政府及部门,希望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支持配合,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好头,下大力气推进。要通过应用现代办公手段促进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工作效能的提高。市政府办公室和市信息办在制订建设方案时,要把这个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有机结合,同时要把全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统筹考虑。

三是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严格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全面、正确、有效施行。此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各区县、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大力协调和支持,安排专门的人员把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工作抓紧、抓好。同时要做到有人管、有人做,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

四是继续加强“12345市民热线“办理工作。当前市民热线办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少数单位主要领导重视不够,办理中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走过场等现象还不少,比较集中的是城市管理、违章建筑、噪声污染、西区卫生等问题。各区县、各部门都要认真办理批转的每一封信,努力多为市民群众办实事。今年是市民热线开通的第一年,对办理工作的考核要严格逗硬,对办理成绩突出的要重奖,对长期办理不落实的要严惩。

五是抓好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目前技术设计方案正在加紧制作,待经有关专家评审通过,并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加快推进。各区县、各应急管理建设部门要组织本地区积极投入到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的准备工作中来,要抓好应急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清理、收集、整理,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

(四)加快电子商务建设

积极探索利用现有资源,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一是要积极思考怎样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搭建我市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探索市场化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和发展模式;二是要尽快建立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及时发布、更新商务信息,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并作为网上交易的统一窗口;三是与各大金融机构积极协调资金结算问题,积极推动我市电子商务网的形成,带动企业信息化发展;四是建立企业诚信管理机制,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五)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最薄弱而需求又是最大的信息化领域,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依托和重要内容。目前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试点,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

找准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按照“先试点,再推开“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前期调查工作;二是夯实硬件基础,加强信息化网络设施建设,努力提升示范点网络覆盖面和网络质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最终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信息入万家“。三是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的投入和技术支持,解决农村“用不起“和“用不来“的问题,把“支农“、“惠农“政策通过信息化建设切实体现好;四是加强信息整合,建立统一的农村信息数据指标体系、信息采集指标体系,增强信息的互通性、共享性和公用性,为农村提供最丰富、便捷的信息服务;五是健全保障体系,确保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持续发展,加强服务体系、技术队伍的建设,通过“政府扶持、多元参与、市场推动“等模式,保障发展资金的投入。

(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我认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少应该包括管理人才队伍、技术人才队伍、经营人才队伍这三支队伍建设。目前,我市的实际状况是,无论哪支队伍都明显与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解决信息化人才问题,要多渠道想办法。一是尽快成立本地区的信息化协会或专家咨询委员会,把分布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的信息化人才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服务本地区和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解决人员紧缺问题,我市市一级已经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计算机学会等组织,在信息化建设项目咨询上发挥出了很好的作用,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二是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持,弥补人才技术实力不足;三是在编制许可的前提下提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信息化人才;四是要有计划地加强人才培训,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习和培训要作为经常性的工作。

(七)切实抓好信息安全工作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深入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成为一个战略性的课题。我们要严格按照信息安全的管理规定,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我市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还没有建成这一严峻形势,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对信息安全设备和软件的投入,完善安全防范体系;二是要结合信息资源的整合,尽量建设统一的安全防范体系,降低成本,提高效果;三是要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层层审核,严格把关,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四是要制订和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处置信息安全事故;五是加强经常性的检查、督查工作,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切实加以解决。

同志们,信息化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凸显,运用信息化促进改革创新,推进我市各个领域的深层次变革还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把我市信息化工作水平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某地区科技局的工作总结

2011年是我市科技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科技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排难而进,实施市级科技项目243个(软课题除外),年新增产值6.89亿元,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达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开好头、起好步的要求。

一、全市科学技术大会胜利召开。在去年以来一系列调研和相关文件起草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筹备,提请市委、市政府于6月份召开了新世纪首次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会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率先在全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决定》,发布了《贵阳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11—2010年)》,下发了《实施贵阳市“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11—201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东作了重要讲话。大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确立了“合作创新、重点转化、率先突破、引领跨越”的工作总方针,形成了我市“十一五”科技发展“1810科技行动”,即建设一个具有贵阳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八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实施资源与环境保护、高新技术产业化、循环经济、先进制造业、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金筑英才、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学技术普及等十大科技工程,并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制定了促进科技创新的具体政策措施。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自主创新已从科技发展的一般战略上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成为我市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依托我市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聚集人才、资金、技术,建成了贵阳•中国地质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贵阳民族药研究室、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电子信息平台等四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贵阳•中国地质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由我市和中国地质大学共同组建设,主要根据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组织科技研发,在铝工业、磷化工、煤化工等资源型产业中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加速科技自主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贵阳民族药研究室由我市与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共同组建,该中心以服务全省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为目标,整合省内外医药科技资源,集成科研优势,在较高层次和起点上开展特色中药民族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制药工程技术研究,成立至今已实施中药新品种研发项目6个,并为6家企业提供中药品种保护等服务。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市与贵州大学共同建立的以制造业信息化ASP共性技术研究与推广为主的专业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国家发改委信息化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项目。目前,该中心已向汽车零部件行业、制药行业的300余家企业提供了软件外包以及多种信息化应用服务,形成了初步的应用规模。贵阳电子信息平台是以服务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主,依托贵阳软件园

建立的电子信息公共技术基础服务平台,由IT成果展示厅、公共计算机网络中心、ERP公共实验室、综合测试实验室、软件检测中心、信息化工程安全评估中心、演示交流培训室、共性软件服务平台等部分组成,并争取省信产厅支持,建立了贵州省软件评测中心。

三、启动并建成了一批科技基础设施。中国•西部(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启动,该基地占地56.8亩,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引进科研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左右,今年以来,我们相继克服了招商引资、土地转让、运作模式、奖励补偿等困难,完成了土地选址、方案设计等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贵阳科技大厦软硬件环境进一步完善,引进培育孵化作用明显发挥。春晖博士园新入园高新华南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威霖软件公司、贵州艾迪威软件有限公司等3家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企业,贵阳软件园二期基地正式入驻,引进高新技术企业20多家,一批年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正在培育之中,省市领导多次到此考察调研。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正式投入使用,设有序厅、药用植物厅、药用动物矿物厅、贵州民族药资源厅、中药产业化厅、中药文化厅等六大展厅,展示珍稀濒危药用资源标本454种959份,其中植物类标本309种,动物类标本55种,矿物类标本64种,药业企业产品120多种,至今年5月份投入使用以来,已接待各类参观考察2万人次。

四、企业技术创新强力不断增强。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首次认定了贵阳市公交新能源、贵阳市数控线切割、贵阳市节能技术应用等17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7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拥有研发人员288人,各类科研仪器设备233台(套),2011年承担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22项。同时,我们经过筛选,大力支持林泉机械厂技术中心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现已获得批准。

五、高新技术和优势产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加快新材料科技攻关,低成本太阳能多晶硅、铜基无银电接触材料、高分子蛋白调节因子、共混改性聚丙烯管材、高强度陶粒支撑剂等开发获得成功,高性能电解铜箔、优质中空钢等实现产业化。加快新药新品种研发,实施了注射用DNC冻干粉针、KR滴丸、伏格列波糖原料药、茵黄软胶囊等新药新剂型的开发。继续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先后在林泉电机厂、万顺堂制药、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公司、贵州力源液压公司、卓讯科技开发公司、永江仪表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了ERP、CAD等制造业信息化改造。以循环经济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磷煤铝等资源优势产业的升级换代,实施了电厂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市政路灯绿色照明、空气压缩机节能控制装制、煤矿废水处理自动加药、电石渣保温隔热材料、工业粉煤灰陶粒、餐厨垃圾的再生利用等一批生态型科技项目。同时,还实施了公交车油改气等一批重点高新技术项目。

六、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不断强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育开发,围绕花卉、水果、蔬菜、畜禽等城郊型特色农业,实施了花卉平台及组培车间建

设、葡萄设施栽培二次挂果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杂交水稻新品种农丰优256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大面积示范推广、甜椒新品种的扩大推广示范、安地斯亚果引种试验等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项目。按照“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精神,积极扶持我市重点龙头企业,组织实施了“便捷熟食无害化、洁净化食品研发生产应用”、“牛初乳的开发应用及其产品的研制”等8个龙头企业项目。同时,我局还发挥科技部门优势,投入100万元资金,在乌当区羊昌镇羊昌村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七、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不断加强。组织实施了“氟牙症发病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血清中催乳素和雌三醇的临床研究”、“艾灸治疗高血压病与C反应蛋白、白介素-

6、白介素-10的相关性研究”等基础研究项目,开展了“贵阳市食品生产企业HACCP的培训与认证及示范企业的建设”项目,在江南大学举办了“贵阳市食品企业管理人员HACCP认证培训及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班。

八、科技奖励取得重大突破。按照《贵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对省、市有关部门、单位推荐的科技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评审,产生了2011年贵阳市科学技术奖共48项。首次评出了特等奖一项,填补了三年无特等奖的空白,评出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8项。在我市首次设立了最高科技创新奖,对创新创业领军人物和优秀创新团队给予50万元重奖,经认真评审,提请市人民政府对获2011年度全市最高科技创新奖的汇通华城楼宇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表彰奖励,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九、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贵阳生产力促进中心顺利通过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的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试点建设评估。全年开展咨询服务500多次,其中开展管理咨询200多次、技术咨询完200多次、其他咨询100多次,走访、调查企业120多家。完成申报国家、省、市各级科技计划项目41项。其中:协助企业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9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4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8多项。目前,已获立项批准的有12项,获得扶持资金300多万元。贵阳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共接受申报、收集调查项目37个,新增担保项目5项,新增贷款担保金额2000万元,新增投资项目3个,投资金额355万元,并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成立了贵州天信担保有限公司。新建了小河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已建设的县级生产力达到7加,各项工作广泛开展。

十、产学研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认真落实市政府与贵州大学的全面合作协议,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4个,其中工业类10个,农业类6个,软课题1个,大学生创新资金项目7个,共支持科技三项费140.5万元。

十一、科技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强。下发了《关于加强科技项目管理的通知》,对项目申报单位资质、项目论证评估标准、项目评估原则等进行明确界定,实行项目立项公示制度,分期分批通过贵阳日报对全年项目立项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

督。试行项目招投标制,围绕全市科技发展重点和难点,经过认真调研筛选,提出了贵阳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考核办法、贵阳市科技产业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贵阳市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指标体系研究、贵阳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期间科技支撑战略研究等4个软课题项目作为重点项目,面前全国招标,先后有武汉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站、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贵州省委政研室、贵州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等14家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单位参加投标,实现了我市科技项目管理的一大突破。

十二、科普工作向纵深推进。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和科普条例,启动了“贵阳林城”专题科普馆、“三小工程”科普教育基地、国防教育科普基地等一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抓好科技活动周活动,一是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地化所合作,组织学生、机关干部、科研院所的职工参观。二是邀请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戚发韧举办“航天航空技术”的报告会,市直机关干部、民主人士、企业职工、学生、科研单位共600人参加了报告会。三是结合全国食品安全年的主题,举办了“关注食品安全与科技、共筑和谐社会”专题讲座,邀请了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博士、省食品协会汪思顺专家讲课,到会参加人员共300人。四是组织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发送科技图书3000册、科技咨询2283人、义诊接待群众2000余人,免费发放科普宣传资料3000多张。在继岩区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区后,乌当区以科普惠农“六个一”工程为抓手,启动了创建工作。

十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以金筑英才工程为龙头,以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先后以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贵阳民族药研究室、贵阳市电子信息平台为载体,采取课题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了现代中药研发人才培训班和电子信息技术培训班,培养市级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7人,取得了良好效果。

某地区科技局工作总结

2011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全面启动《高科技成都建设发展规划》(成都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着力落实“成都·高科技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高科技成都建设,全市技术创新与转化能力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业环境不断改善。科技进步为我市实现“三最”宏伟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2011年高科技成都建设总结

(一)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

1、城市公共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在产业化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方面。为大力提高我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与高新区及市级有关部门

联动,我局出资1000万元,形成5000万元政府引导资金,构建了电子信息产业公共共性技术平台;与市经委等5个部门联合,共同支持我市重点优势企业建立了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使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6个,初步建成我市公共技术研发体系。二是在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方面。围绕国家孵化器试点城市建设,今年大力支持了成都软件园、数字娱乐产业园建设,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推进“三个转变”,建成全国最大的生物与医药产业孵化园,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使全市孵化器达到29个,面积继续保持100万平方米,对入驻企业在政策和项目上重点支持,预计全市今年将新增孵化企业100家。三是在知识产权服务与保护平台建设方面。加快全国专利试点城市建设,出台并发布了《成都市专利保护办法》和《2003年成都市知识产权状况》(白皮书),制定了《成都市加强商品流通领域知识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开展专利培训4000人次;在我市28家企业开展了专利试点工作;成立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了6次专利行政执法检查,加大了对专利权人的保护和专利资金资助,今年已发放专利资金142.6万元,预计全年将超过150万元;1—11月,我市专利申请量达3943件,授权量超过2399件,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四是在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方面。加强与在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分别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和中科院成都分院建成了5个公司化运作的技术转移中心,搭建了高校及科研院所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桥梁;完成资源整合的成都联合产权交易所,已吸引47家科技中介机构开展服务,今年以来挂牌国资出让项目219项,金额7.16亿元,成交13项,成交额4.07亿元;挂牌技术交易项目500项,合同鉴证成交项目866项,交易额2.76亿元。五是在科技风险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为营造风险投资环境,培养专门人才,邀请国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举办了“2011成都·西部投资论坛”;为110多家科技型企业包装项目,组织了6场风险投资活动,积极开展对外融资服务;以政府风险资金为引导,积极培育我市风险投资市场,目前在成都注册的风险投资和管理机构已达50家,注册资金约20亿元;全面推行投资项目的专业化委托管理制度,不断提高风险投资效率。在咨询评估平台建设方面。根据在蓉院士建议,按照省、市政府的安排,与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共同建成四川(成都)两院院士咨询服务中心,开展院士咨询活动;成立科技评估中心,开展科技项目评估,积极发挥科技顾问作用,围绕全市重点行业的关键、共性和瓶颈技术,组织近100名专家,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机械、能源与环保、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开展行业技术预测,形成《成都市相关行业技术预测报告》,为我市科技工作出谋献策。

2、重大科技项目取得成效。在全市重点行业关键、共性和瓶颈技术预测基础上,发布2011年科研计划项目指南,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针对市场需要开展创新研究。实施科技初创企业种子资金、专利扶持、软件、新药研发、制造业信息化和农村小康科技等重大科技专项;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启动了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农产品深加工、“失业、失地”农民科技培训、人居环境、公共安全、文化旅游等八项科技示范工程。今年共实施了294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引导企业投入近10亿元;调动了近300家企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院所的3500余名科技人员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预计以上项目达产后,可新增产值近50亿元。

(二)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围绕五大高新技术领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五大高新技术领域为重点,集成全市科技资源,加快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电子信息产业、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集成电路产业化及成都数字娱乐产业等重点基地(园)的建设,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有市场前景的科技企业和产品,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聚集了一批人才,加快??展。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研发创新产业链技术,不断完善行业产业结构,推动这批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抓好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实施“百家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训计划”,已开展了5期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并在科技资源上对科技型初创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0家,预计全年将达到91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30亿元,预计全年达到600亿元。

3、统筹城乡科技发展。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工作部署,重点在中药规范种植、粮油、花卉、果蔬、畜牧、水产等农业生产领域,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和成果开展大面积的试验示范,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万次。继续支持成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都江堰川芎规范种植科技示范区、成都鲜切花产业科技示范园和四川省畜牧高科技园等24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实施农业信息化项目,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深入开展“缩小数字鸿沟—西部行动”,联合组织攻关,都江堰市基于NC的农村小康统计数据采集终端和基于Linux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农民小康状况及时监控和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成功试点。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大力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环境。

1、创造城市科技氛围。组织我市有关新闻单位对高科技成都建设进行了大规模宣传,开展了“依靠科学技术,全面建设小康”和“探访神奇动力资源库、展示高科技成都名片”系列报道;科技日报社先后派出3名记者进行专访,分上中下三篇分别报道了建设高科技成都战略构想、工作基础和成就,《成都日报》进行了全文转载。搞好重大科普活动。去年12月,我市在蒲江县举行了2011年“三下乡”活动开幕仪式;今年2月,在彭州市举行了第九届“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全市启动仪式;5月,在锦江区红星路步行街举行了第四届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及科技游园活动;与市委宣传部等7个部门联动,开展全市科普教育资源整合和专业化科普场馆(基地)建设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科学知识营造良好环境。

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成果转化和人才资源转变的政策性文件,积极推动城市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针对其长期存在的管人、管事与管资产相分离的现状,在全国率先提出人、财、事集中归口管理,统筹协调改制工作的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采纳,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科技体制改革的难题,有效促进了市属科研院所改制工作的有序推进。认真组织我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对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奖励,今年我市共奖项目100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60项。

3、加强对外科技交流,提高成都国际知名度。积极推动我市利用科技资源优势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暨展示会、2011西南区

域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论坛暨自动化仪器仪表国际展览会、2011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2011成都·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讨会和第四届成都国际电脑节等重大科技活动;特别是我市申办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成功,进一步提升了成都形象。

某地区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

2009年,我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在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我区率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首善之区”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创新基层无线电管理综合改革路子,充分发挥了科技和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2009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9年我区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市)”考核,连续4年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区”和“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称号;9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广东省、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州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36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10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2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重点动漫软件企业,全区科技型企业达到159家;1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创新型企业;5家企业在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奖,其中: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3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进出口优势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推进计划第二批试点企业;1个项目被认定为广州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我区2009年共获得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立项经费支持5128万元,比上年增加179%;全年安排科技经费1.37亿元;完成区级科技计划立项180项;完成区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50项,市级科技成果鉴定6项;至2009年11月末,我区专利申请量1783件,比上年同期增加16.5%;专利授权1252件,比上年同期增加22.79%;我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6年获广州市政府部门“优秀门户网站”称号;我区顺利通过广州市各区(县)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考核,综合评分荣获广州市各区(县)第一名;我区数字家庭研发园、商务园和制造园三大园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成为部、省、市、校、区共建的“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 区科技局(知识产权

局)和区科协分别被上级评为“广州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先进集体”和“广州市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着力开拓自主创新工作新局面。2009年是“科技工作落实年”,我局以抓落实、干实事、见实效为主旋律,深入贯彻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各项科技工作要求,加快实施《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广东省人民政府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广东省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根据《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做好全区自主创新工作的总体规划,提出打造***创新服务型总部集聚区的具体工作思路和对策,推动全区自主创新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我区科技创新氛围。

(二)以实施科技项目为载体,促进全社会自主创新投入。

1、全年受理全区企事业单位申报我区科技计划项目283项,立项扶持180项,立项率为63%。其中:工业项目81项,农业项目30项,医疗卫生项目46项,企业研发中心认定项目8项,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5项。重点分布在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配套、数字家庭、生物医药、灯光音响、动漫游戏、数控机床、珠宝首饰、输配变电和现代服务业等10大行业。立项项目(不含科学研究计划)总投入的研发经费为2.89多亿元。其中:财政拨款248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研发经费2.9亿元;产学研合作项目52项,占33%。项目完成投产后,年新增产值7.6亿多元,新增利税达2亿多元,申请专利135项,软件版权83项,发表论文130篇,成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家。

2、以区“三促进一保持”和“双转移”为主线,培育我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中船柴油机、广日工业园、广汽自主品牌汽车、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动漫游戏产业、数字家庭、生物医药等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实施,安排经费1810万元,用于扶持“基于IP网络的数字家庭高清媒体互动终端”等81项科技项目研发,引导企业投入技术研究和开发经费2.1亿多元。同时不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和科技惠民力度,积极组织申报上级科技计划项目,大力促进全社会自主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3、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吸引多元化社会资本增加科技投入。***银达公司创新工作方式,推出“***区中小企业振兴工程”,丰富担保产品品种,针对企业贷款时抵押物不足、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开发了“速保通”业务,突破了以往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的固有模式,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年为全区403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累计融资担保14亿元,比同期增加40%,有效解决了我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局在***区村镇银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正积极参与***区村镇银行的筹建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健全。

(三)切实推动产学研结合工作。为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为技术依托,以产业化为目标、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我区制定《***区产学研合作发展规划》和《***区产学研合作项目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我局积极组织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与几百家中小企业进行对接,从与我区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的高校中聘请了100名教授作为第一批进驻我区100家中小企业的科技专家。通过借助大学智力资源优势,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还安排专项经费50万元,作为科技专家进驻企业的交通补贴,帮助企业更好地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积极打造产学研合作实体,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平台;推动产学研工作交流,为推动我区产学研的工作进程提供有益借鉴。

(四)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为进一步提升对广州“南拓”的承载力,我区把营造创新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和科技园区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推进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产业。安排科技经费3510万元,扶持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器基地、广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汽车研究院、广州中船船用柴油机等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区重点引进项目、相关产业项目的研发园区、孵化企业的补助。为我区新一轮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技术支撑。

(五)积极做好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型企业认定的推荐工作。一是着力推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加强对区内企业进行科技政策宣传,对一些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企业进行跟踪和上门辅导,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掌握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各类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积极组织4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在指导申报材料、联系外部支援等方面全力协助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二

是积极做好创新型企业的认定推荐工作。去年,广州市科技局组织开展第二批“广州市创新型企业”的认定工作,我局组织了18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认定,同时,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认真地审核和把关,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经过努力,广州锐丰建业音响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广州市创新型企业”。

(六)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一是继续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稳定增长机制。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和申请工作,结合广州市专利申请灭零行动和专利发展倍增计划的工作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挖掘专利申请源。去年,我区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都比去年提高较快,珠江钢管等8家企业专利申请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倍以上,永通公司等10家企业专利申请量实现零的突破,形成了我区专利成果有效产出的新格局。二是加大专利申请的资助,发挥科技经费的导向作用,为科技人员申请专利提供便利条件。全年,安排经费460万元扶持了18个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区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落实《***区发明专利补贴实施细则》,对区内11家企业的21项包含发明专利的产品安排专利产品补贴105万元,给予补贴的专利产品年度实现利税5441万元。三是积极宣传新修订的《专利法》。先后举办了2期培训班,共参加培训400多人次,邀请资深专家对新专利法中与企业关系较大的修改条文进行解读,并对我区最新出台的相关知识产权优惠政策进行宣讲,引导从业人员了解和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四是积极协助开展知识产权专项维权工作,促进政府执法、企业维权、行业自律的有机结合。

(七)营造全社会科技创新氛围。紧紧围绕科技兴区、人才强区的战略目标,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努力构建“科普宣传教育平台”、“社区科普平台”、“农村科普平台”、“青少年科普平台”等四大平台,有效地营造了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一是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围绕“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和谐广州”的主题,积极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各类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区科协获得2009年度“广州市全国科普活动日优秀组织奖。二是健全基层科协组织。去年,桥南街、沙头街、小谷围街和石楼镇相继成立了科协组织,各镇街和各学(协)会建立科普志愿者队伍25支,总人数达300余人。三是扎实推进农村科普工作。加强农村科普宣传和培训,积极做好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投资90多万元,在全区完成了69条村的科普“四个一”工程建设,修建统一样式和规格的科普宣传栏69个,总长386米;建立科普活动站69个,总面积2518平方米;建立科普示范点42个;建立69支农村科普推广志愿服务队,总人数达1035人,超额超标准完成市科协下达的任务。市科协、市人大和及市政协在联合验收工作中充分肯定了我区的成绩。此外,还开展了“农科专家进农村”、“百名专家兴百企”等一系列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科学技术的平台。四是积极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通过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节

目,放映科普电影,组织社区科普培训、召开座谈会等活动,为群众提供科普知识咨询和科技服务。五是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加大对在校学生的科普教育工作力度,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去年3月,我区洛浦中学被授予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全年,共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普活动30多项,送科技下乡10余次,科普讲座6场次,科普知识竞赛3次,共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20000余份,赠送科普图书和养殖实用技术等书籍60000余册,科普挂图2000余张,科普光盘300余张,开展科普画展8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150期。

(八)电子政务建设进入更高级阶段,“数据中心”和“数字大城管”开始为社会信息化增添动力。

一是继续深化信息化网络系统、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运维。进一步推广应用OA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深化网上审批项目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进一步推动无纸化办公;推进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维护,完善网络、办公电脑设备、应用系统维护体系;配合广州市积极开展迎亚运信息技术与通讯保障工作;提升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构建“一网式”协同办公平台。目前已有9个镇(街)行政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其余镇(街)政务服务中心也将于年底前逐步对外开放,23个局级单位使用“一站式”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审批”,方便市民及企业办事。

二是深化和巩固数据中心功能,全面铺开“数字大城管”项目建设。深化数据中心“一套图”系统建设,增加了重点项目、亚运、电子显示屏、空置厂房等全区性专题数据和沙湾村情系统等镇村专题数据,初步建立起各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利用数据中心功能促进流管、计生数据交换联动平台和计生、民政、卫生信息联动平台以及区出生缺陷干预信息项目等系统应用;“数字大城管”项目已进入全区全面推广阶段,积极探索发动群众报案的新途径,在数字城管平台上开发公众短信、彩信热线举报等多种公众举报功能,正积极筹建区级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预计年初可落成,投入使用。系统自从2009年6月22日运行以来,截止至12月底,共发现城市管理问题937多宗,立案830多宗,结案550多宗,按期处理率从系统使用之初的不到50%上升到目前的83%;继续深化信息技术在农村、卫生、水利、国土、民政、公安、市政等各个领域的普及应用。

(九)以配合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维护及应用迈向新高度。

配合迎亚运工程、广州新客站建设和大学城智能化管理等区重点工程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深化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维护和应用。截止至2009年12月底,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共完成近29000个视频监控点的建设,实现了100%行政村、85%社区覆盖的目标;1至10月份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直接破获案件123宗、间接破获案件17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75人,处理其它城市管理案件或事件974宗,为提升我区社会治安管理水平发挥了应有效能。

(十)以“三创”促“三新”,推动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

2009年,我们积极配合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区服务委员会开展工作,大力支持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坚持“部省市校共建、产学研用结合”,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坚持走“集聚、集成、集群、集约”的发展路子,按大基地、大产业思路加快发展数字家庭产业,打造“构建自主知识产权新标准、培育互动高清信息文化新媒体、打造高端要素集聚新产业”的“三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目前国家基地已立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46 项,发布 16 项;已集聚AVS、DRA、DRM、DiiVA等十大国家、国际标准。国家基地在***和云浮分别开展了“互动高清、安全播出”为特点的技术创新和机制融合试点工程。***区数字家庭应用示范试点工程规模已从万级试点向十万级的试点跨越。加强对数字家庭“研发园”、“商务园”,“制造园”三大园区的领导和管理力度,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和产业招商。数字家庭研发园启动区在一年多时间聚集了5大技术支持中心、26家研发中心,72家企业。数字家庭商务园(现代信息服务业总部基地)的启动园区(包括天安节能科技园部分和番山科技创业中心2号楼)已经成功建成,进驻了广东省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心、深圳远望谷公司等现代信息服务业龙头机构和企业。已经制定数字家庭制造园2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初步方案,正在规划建设数字家庭制造园启动区。

(十一)狠抓基础工作,无线电管理综合改革创先河。

以“广州市基层无线电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区”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无线电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镇(街)无线电属地管理体制,纳入行政绩效考核内容,制定基层工作指引,区、镇(街)二级无线电管理网络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开创省、市先河。圆满完成全区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做到情况清、责任明,为加强我区无线电管理工作,提升无线电频谱资源、站址资源的科学管理能力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行政基础。清理违法使用对讲机专项行政执法活动成效显著,全区检查对讲机通信设备达12914台,占全国检查工作总量的11.05%,全区合法申请、使用对讲机的用户成倍增长,达到了清理前的11.5倍,无线电通信秩序与无线电通信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积极推进无线电频率资源和站址资源规划。颁布了《关于加强高地和高层建(构)筑物无线电(台)站设置管理的通告》,加强站址资源和高地、高层建(构)筑物无线电工程的管理,建立站址资源管理机制,减少大功率固定无线电台(站)潜在安全隐患。成功完成大学城违章建筑清拆、区中心医院整体搬迁、区十二届龙舟赛等大型行动、活动及国庆60周年、601专项行动、各类型考试考场的无线电通信与保障任务,充分发挥无线电管理保驾护航作用。强化无线电法制宣传教育,“寓无线电法制宣传教育于行政管理、行政执法、通信保障、管理体制改革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全社会依法守法意识、防灾减灾意识的迅速提高。

2009年,我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上级的支持和全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区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科技产业特色仍不够明显,有影响力、有亮点的科技企业和科技产品不多;二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区域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须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应用的空间仍有待拓宽;五是无线电管理行政资源不足。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某地区科技局最新工作总结

2010年,我局在贵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市“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以及“振兴工业经济”的总体部署,以实施“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科技民生、科技金融、科技人才、科技宣传”六大科技行动和开展“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年”活动为总抓手,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产业化关键技术

攻关,迅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着眼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现状调研和积极谋划我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技术攻关重点,实施一批重点科研项目;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一批科技服务平台,加大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实现全市工业发展提速、工业产值提升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申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获得成功。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于今年2月份启动了贵阳创新型试点城市申报工作。3月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行文向科技部推荐贵阳市申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随后,省科技厅副厅长陈训亲率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的有关同志赴北京汇报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4月6日,科技部正式函复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将贵阳市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目前,《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已编写完成并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相关实施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二是白云区和清镇市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白云区以“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白云”为主题,清镇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积极向国家科技部争取,于今年5月7日,白云区和清镇市正式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同时培育的花溪区获批准为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三是已有三个基地“升级”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化基地。小河军民结合(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化基地、贵阳国家高新区新天园区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化基地,白云动漫产业园获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三个国家级基地已于5月18日正式授牌。

二、实施科技创新行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是搞好科技计划项目的策划、筛选、评审和实施。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各类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为工业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支撑。2010年组织申报国家、省级项目237项。其中,组织申报国家级项目55项,获支持52项;组织申报省级项目182项,获支持178项;获国家、省级创新基金项目数较2009年的49项增加了35%,获支持资金额度较上年度的2145万元增长了30%。2010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管理全面实现了网络信息化,全年共收到1000余个申报项目,获立项项目394项,安排资金10407万元。其中:科技支撑计划安排163项,支持资金2133.5万元;政策引导计划安排125项,支持资金1490.5万元;创新能力建设计划安排28项,支持资金863万元;重大专项计划安排20项,支持资金4095万元;中药现代化专项安排29项,支持资金580万元;科技“双20”工程安排29项,资金1245万元。此外,还安排了科技风险投资基金1500万

元,高新区科技合作计划专项资金1500万元,科技计划管理费410万元。

二是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根据贵阳市重点产业创新计划,我局加强需求调研、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凝练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实施了“贵阳市现代烟草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贵阳市大气环境质量预测模型建立及污染控制应用、三网(互联网、移动网、固话网)融合音视频增值服务平台开发及推广”等20个重大科技专项,并以项目为依托,打造了小河装备制造、锂离子电池等5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小河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功升级为省级,正积极申报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三是加大对重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市科技局以抓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继续实施了科技“双20”工程,想方设法大力提升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重点项目重点关注、重点跟踪,积极为高新技术产业突破关键技术和进行成果转化提供支持,如推进枫阳液压多路阀技术瓶颈的解决、推进贵铝华科高强度铝合金的转化应用等。

三、实施科技创业行动,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一是加大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扶持力度。市科技局通过认真调研,把“强化科技支撑,服务中小企业”确立为今年“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年”活动的主题,开展了“贵阳市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年”活动,通过编印服务手册、金融支持、科技特派员、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等服务,加大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并建成贵阳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成果展示平台、贵阳市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以及贵阳市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制定出台了《贵阳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管理办法》,吸纳了全市范围内科研部门、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8家单位的526台大型仪器设备进入贵阳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络,为贵阳市的78家企业与41家科研机构免费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访问量达3.7万人次。活动开展以来,已重点服务了企业100家。

二是强力推进中国·西部(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建设。2010年以来,市科技局强力推进西部研发基地各项建设工作,项目建设单位也加快了工程进展,目前各项工作正深入有序推进。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基地建成后,孵化面积达16万平方米,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

四、实施科技金融行动,努力构建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一是在起草《贵阳市科技金融工作方案》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好利益机制,与重庆银行贵阳分行、上海浦发银行贵阳分行等几家股份制银行共同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贷款合作平台;二是以风险投资公司为载体,发起设立了贵州省首支创业投资基金,成功申请到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阶段参股3000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10090万元;三是抢抓2009年国内创业板开

通的机遇,筛选有上市潜力的企业进行培育,已先后为10余家企业提供了上市可行性分析,其中有8家企业已具备基本条件并有可能在近2年内上市。

五、实施科技民生行动,切实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一是“两湖一库”科技攻关工作扎实推进。按照“三创一办”和我局与市政府签订的2010年度“两湖一库”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结合现阶段“两湖一库”科技攻关工作的实际,今年计划继续安排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500万元,实际安排资金690万元,启动实施了《“两湖一库”湖滨水淹区生态修复工程配套技术与综合评价研究》、《两湖一库沉积物磷和重金属的释放机制与原位控制技术研究》、《贵阳市“两湖一库”典型地带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个科技攻关专题研究示范项目;继续支持实施《贵阳市生态水网科技规划》和《“两湖一库”汇水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

二是“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重大科技专项全面启动。经过多次调研踏勘和反复论证,安排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500万元,集成贵州师范大学、中国环科院、贵州大学等省内外技术力量,组成联合攻关团队,全面启动《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特征恢复与重建成套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围绕“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湿地生物多样性培育、生态恢复技术集成与示范”、“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总体规划”、“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状况综合调查”、“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普查及基础信息名录”、“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综合集成”五大子课题开展喀斯特高原地区湿地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建立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开展应用示范,着力提升湿地建设科技水平,打造湿地生态科技示范“样板”。项目启动实施以来,来自北京、贵阳两地的博士、专家联合攻关团队,深入实地开展研究活动,各课题组研究工作全面展开,围绕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生物现状等各项基础调查和科学实验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六、实施科技人才行动,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一是开展了《贵阳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作为我市2010——2020年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子课题,撰写了《贵阳市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供全市人才工作大会交流参考。二是积极做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工作。积极协助市委组织部成功引进高潮博士到贵阳市创业,并列入国家“千人计划”,实现了我省该项工作零的突破。三是在生产和科研实践中锻炼人才。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和重大工程项目为依托,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创新团队。如以“两湖一库”科技攻关项目建设为平台,聚集、培育和建设了贵州师范大学、中科院地化所、贵州大学的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团队;依托贵州大学、三联乳业、好一多等产学研结合平台,为我市奶业发展聚集了骨干人才队伍。四是成功举办了12期“科技大讲堂”。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贵阳市科技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我市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负责人参

加了培训。按照上级有关安排,选派了5名相关人员赴日本执行JICA 以水环境为主题的学习交流活动。

七、实施科技宣传行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是认真筹办了2010年科技活动周活动。今年科技活动周主题是“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切实做好本届科技活动周的各项工作,通过精心组织,周密策划,成功举办了2010年科技活动周开幕式、送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产学研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论坛等一系列活动。科技活动周期间,市科技局在科技大厦建立了长期性科技成果展示大厅。展示大厅面积共800平方米,分为一个序厅及八个主题厅,包含有:六大产业振兴计划、现代药业、机械及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等。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展示内容,以技术为主、相关产品为辅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多媒体、体验环境、三维演示等多种方式来使展示内容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

二是两大论坛成为科技宣传的重要载体和渠道。7月31日,2010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专题举行了科学与技术论坛。论坛围绕“强化科技支撑,应对环境挑战”主题,多位专家发表了演讲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互动,形成了《2010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科学论坛成果》、《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技术论坛成果》,实现了“巩固成果、提升水平、增强实效”的预期目标。8月24日,“2010年国家高新区战略研讨会及国家高新区(贵阳)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贵阳举行,会议围绕“发展绿色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主题,就如何通过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手段建设低碳型园区、生态型园区、创新型园区等进行了讨论。今年在我市举办的两大论坛,有效提升了科技成果宣传的水平和创新型城市的形象。

三是开展科普和科技知识宣传工作。邀请省科技厅厅长于杰为市、区两级干部讲解全省“十二五”科技规划,小河区在8月23日邀请于杰厅长作了“科学发展与科技管理工作”的专题讲座。市科技局还通过其他各种平台宣传和普及科技知识,树立科学观念,倡导科学方法,发挥科普工作的示范引导作用,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八、提高执行力,全面落实 “三创一办”工作任务

一是“左右互动”建机制,加大“三创一办”工作的协调力度。根据创建目标要求和责任分解情况,积极与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下发《关于在“4.26”、“5.18”活动期间开展激励发明创造活动的通知》,鼓励提交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对申请专利的企业或个人给予1200元补助;积极与市科协等部门对接,共同研究加强贵阳市街道、乡镇科普设施建设,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配合市发改委、市工信委等部门加大对全市重大节能减排项目和循环经济项目的申报和支持力度。

二是“科技驱动”强载体,找准“三创一办”工作的重要抓手。结合科技工作实

际,加大对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密切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对科技项目申报、资金安排重点向涉及创建工作方面倾斜,比如奥体中心;结合“两湖一库”科技攻关工作,加大污染防治科技投入,一批实用新技术在“两湖一库”治理中得到初步应用;积极申报国家创新型城市并获成功,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上下联动”抓落实,营造“三创一办”工作的良好氛围。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创建方案和实施计划,抽调了2名同志到市“三创一办”有关机构专职从事相关工作;通过召开干部职工会、党组会、局办公会等形式,及时传达市委、市政府及“三创一办”指挥部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组织局系统志愿者开展春季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活动,在机关提倡减少使用一次性饮水杯等行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利用周末双休日的时间,上街开展“绿丝带”志愿者交通协勤、纠正不文明行为活动,在贵阳药用植物园、修文县龙场镇放马坪村开展了“打造绿色家园,共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植树造林活动。

九、强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技政策法规体系更趋健全

为了适应科技工作新的发展形势,我局加大了政策法规工作的力度。起草了《贵阳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和《贵阳市科技奖励办法》两部规章,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正式施行。贵阳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 8月份由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并于12月份提请市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两次审议均顺利通过,预计于明年上半年颁布实施。由我局牵头编制的市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贵阳市“十二五”科学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区域创新体系等八个子规划及支撑研究已顺利完成,并面向全社会征集了“十二五”期间拟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目前,省内外专家及市政府相关部门意见已征求完毕,待进一步修改并报市政府批准后正式实施。

十、大力推进下属科研转制单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2010年是我市国有科研机构转制过渡延长期的最后一年,为维护和谐稳定并适应新的形势变化,我局积极帮助下属转制单位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帮助宏图公司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软件测评等信息化服务方面培育市场生存和发展能力;帮助海科公司凝练和策划了“雪莲果深加工产品开发”、“灵芝系列产品”等一批科技项目,同时帮助海科公司将已有的化妆品项目升级换代,逐步走向规模化经营;组织有关专家帮助植物园制定《贵阳药用植物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方案》已报请政府决策,探索建立贵阳药用植物园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经营并举的发展模式。

某科技部主任的工作总结

科技工作要真正的实现惠民,回馈社会。

2010年,我作为市政协经济科技委主任,积极开拓创新,认真履行职责,带领全委同志,按照年初市政协主席会议通过的工作重点和具体计划,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科技兴市这一战略方针,积极组织开展我市经济和科技领域的视察和调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方位开展对引资企业的帮扶工作。不断加强学习,在实践中开展履行职能的创新。经过不懈努力,我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任务。

一、开展的几项主要工作

1、围绕人民安居乐业,组织开展防震抗灾视察活动,受到各方重视。

近年来,我市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日渐强化,在购置房屋时对房屋抗震特点、已住房屋的抗震能力以及地震应急演练等方面,有强烈的知识需求和保障需求。为此,我和全委的同志一起,在政协分管主席的带领下,组织部分教育、科技、医疗、气象和建筑行业的政协委员,开展了防震减灾视察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市地震局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配合。委员们通过观摩模拟地震的演示、主管部门的工作汇报和专家的介绍现场咨询互动,对我市地质结构主要特点、预期地震的概率大小、地震监测与预报的基本现状、防震减灾主要措施、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我市地震业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作了共同的剖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强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社会各界对政协委员关注防震减灾工作给予肯定。

2、围绕经济健康发展,深入组织开展创建“低碳**”调研活动,取得较好成效。

如何密切关注我国低碳经济政策动向,“闻风而动”、甚至“动在风前”,以在低碳经济为主流的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占得先机,借助率先构建“低碳**”的优势,争取更多的国家和江苏省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以尽快实现**经济社会的更大突破。这是我市广大政协委员关注的问题。今年上半年,我和全委同志一起,及时组织开展“关于打造‘低碳**’”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经济社会部门和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等途径,了解决我市打造“低碳”城市的已经开展的各项工作,分析优势与劣势,汇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7项共20多条意见和建议。如:注重规划先行,在城镇规划中不断融入“低碳”理念;立足节能减排,构建**“低碳”企业的核心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低碳农村”的新形象;培育全民“低碳”价值观,建设**“低碳”文化;运用科技手段,创建“低碳**”的信息管理系等。这些建议等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指示,引起了各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另外,我还参与了由市政协统一组织的多次视察和调研活动。如:关于地税工作情况的视察、关于气象工作情况的视察、关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视察等活动。我还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实际,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3、积极投身招商引资主战场,帮扶引资企业稳步发展。

作为经科委主任,我积极带头并要求全委同志,将招商引资和企业帮扶工作牢牢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来抓。重视对已经招驻**的企业的帮扶。经常走访进驻软件园的“**炫彩软件有限公司”,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帮扶工作。在办公用房调整、与本市金融业协作、人员招聘等方面,给了企业大力帮助。目前运行状况良好,是目前开发区中具有较高软件开发水平的企业之一,技术研发力量雄厚,市场前景广阔。在市政协的统一部署下,一年来,我委的同志多次奔赴昆明、苏州、南京等地,动员一切力量,托亲找友拜访企业老板,收集和分析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宣传**投资环境,发扬“钉子”精神,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目前,有几位企业家即将来**考察。

4、围绕组织经济科技调研职能,创新我委的业务管理工作。

作为一名政协委办负责人,我一直注意改善部门领导和管理工作。一是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方面,围绕工作目标,带领全委人员,扎实开展工作。在履行职能的同时,我们注意总结组织视察调研工作的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解放思想,更新思想,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能。二是加强与外市政协经科委的工作交流,向兄弟市政协经科委学习取经,拓展视野,广开思路,取长补短。三是加强与市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委员小组、县区政协经科委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发挥与县区政协建立正常的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及时交流工作经验,拓宽参政议政渠道,进一步创新我委的各项工作。

二、理论学习、品行修养、廉政建设

1、注重实效,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理论素养。牢固树立“学习立身”的理念,强化学习意识,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渴求、一种责任、一种任务。不仅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业务技能,还注重学习经济科技、法律法规以及历史知识和社会知识等。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充分认清**发展面临的机遇,认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从严要求,规范自身廉洁自律行为。作为长期在政协机关工作多年的一名正处级干部,注重自身廉洁奉公、克已自律的修养。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下属、家属、子女和身边人,从易发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部位、环节抓起,源头控制。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营造反腐倡廉氛围,强化廉政意识。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廉洁自律的意识,自觉接受倡廉教育,规范廉洁自律的行为,严格遵守工作和生活的行为规范。

3、不折不扣,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踊跃参加各项党风廉政建设活动,是提高廉政意识的重要途径。本人积极参全市和市政协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活动,严格落实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要求,一年来,本人及分管处室同志没有任何违法违纪、违章违规行为。我的家人都在非经营性工作岗位上,没有违反规定和纪律。如:没有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及收受干股等行为,没有以其他交易形式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没有利用职务便利相互请托,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在就业、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等方面提供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没有利用和操纵招商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等。

三、存在的不足和亟待提高方面

一年来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最缺憾的地方是,经济科技委虽然完成了一个招商引考核项目,但在大项目的推进方面,成效还不满意。同时,面临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热潮,面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新现象、新理论和新实践不断涌现,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我在知识接受、知识更新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方面,还亟待有进一步的提高。

2011年,我将更加注重理论学习和廉政修养,力争在招商引资方面、尤其在大项目引进方面,取得突破。同时,认真制订经济科技调研活动计划,更加深入研究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列出调研和视察主题,在加快经济转型、振兴新兴产业、城乡一体化、科技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加大调查研究力度,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实现更大突破贡献一份力量。

知识产权部门年度工作总结

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项目年”等重大工作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高科技成都建设为主线,启动三项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继续推进八项科技示范工程,启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争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市被省政府评为2003年—2004年度科技进步先进市,高科技成都建设被评为“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重大事件之一。

2011年,新增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04项。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00亿元,同比增长25%;1—11月,全市专利申请量6171件,授权量2678件,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2004年,我市科技竞争力在50个城市中排名第9位。

(一)编制成都市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和成都市知识产权事业“十一五”规划。

我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从2004年初启动,成立了以红林市长为组长的规划领导小组。市科技局牵头,成立了规划小组和专家组,先后组织国内100多名专家学者开展战略研究和21个专题研究;形成的《成都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分析了我市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情况,阐明了我市科技发展现阶段特征,找出了目前我市科技发展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对我市未来科技发展提出了建议;目前,初步完成了《2006—2020年成都市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2006—2010年成都市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并分别向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市人大分管领导及部分人大代表,市政协分管领导及部分政协委员作了专题汇报,分别征求了市级有关部门及部分科技顾问、院士、专家和企业界人士意见,将于近期上报市委、市政府,预计年内完成编制工作。成都市知识产权事业“十一五”规划工作同步进行,年底全面完成。

(二)实施城乡协调发展科技专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设立城乡协调发展科技专项计划,制定《城乡协调发展科技专项计划实施意见》,经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转发(成委办[2011]1号)实施。目前,已在金堂、彭州、新都、新津、蒲江和都江堰开展特色产业示范,并给予了600万元的资金支持。以实施《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科技示范工程》、《农产品深加工科技示范工程》和《“失业、失地”农民科技培训示范工程》为支撑,围绕特色产业、新技术新产品试验推广、星火科技培训、农村信息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科普等方面,开展城乡科技协调发展示范,今年我市有12个项目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通过示范提高科技对区(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三)实施新型工业化科技专项,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支撑。

设立新型工业化科技专项计划,制定《新型工业化科技专项计划实施意见》,以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示范工程》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工程》为抓手加以实施。在我市建立首批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首个国家火炬计划数字娱乐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并以基地公司为载体,搭建成都数字娱乐产业公共技术平台,获国家创新基金“创业项目服务机构”资质,取得项目立项授权,为我市2家企业争取到“创新项目服务机构”资质,并注册了申报项目企业132家,向科技部推荐项目88项,同时出台了《成都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稳步推进863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组建了数字媒体产业技术联盟和信息安全产业技术联盟。大力支持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继续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计划”,开展了“初创型科技企业如何做大做强”等6期专题培训活动,参加人数超过800人次。在生物与医药科技领域,制定《成都市生物材料技术及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0)》,经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实施;成立了成都中医药现代化协会,启动我市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工作,完成了《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支持四川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成都生物与医药产业孵化园,搭建了我市中药分离纯化及中药药物标准化研究公共平台。

(四)实施社会事业科技专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围绕我市社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以继续实施《公共安全科技示范工程》、《人居环境科技示范工程》和《文化旅游科技示范工程》为切入点,通过实施一系列社会事业科技发展项目,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综合集成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投入1000万元科技经费,推动国家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食品安全技术的研发,促进医疗保健及生活安全水平的提高;加强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促进人居环境建设;加强重大历史文??掘与保护。目前,已完成《沙河上游小区域污水治理研究与示范》和《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青铜器研究与青铜器保护》项目。

(五)完善城市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增强科技创新与转化服务功能。

围绕以六大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加强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创新市、院(校)合作工作机制,推动在蓉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设立成都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服务机构,为成都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国家基金提供服务。加快孵化器建设,鼓励孵化器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目前,新入孵企业150家。成都联合产权交易所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20余家产

权交易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与地方和高校共建的技术转移中心之间远程项目登陆联网及项目免费挂牌,聚集会员49家,鉴证登记合同项目512项,挂牌项目3378项,实现交易额3.61亿元,预计新增投入1.95亿元、新增产值34.53亿元。科技风险投融资服务机构通过与各级投资机构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多渠道为科技企业开展投融资服务,为40余家企业推介重点项目140项,注册申报项目20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通过加强专利申报代理等中介服务工作和制定专利保护具体措施,为企业建立专利保护制度提供支持和服务。咨询评估服务机构在做好科技项目评估的同时,受委托对温江区花卉博览会后可持续发展、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出让及彭州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事项开展了咨询研究。

(六)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围绕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开展全市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发布《2004年度成都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编发《知识产权在成都》画刊,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暨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周”活动;修订《成都市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大专利资金资助力度,预计全年将资助专利项目1800项,金额250万元,同时,我市有14个项目获省专利实施专项补助资金项目资助;与知识产权相关部门互动,联合开展知识产权执法行动,特别加强了对会展知识产权的执法检查;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市级培训800人次。通过努力,我市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为首批3个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之一,目前,争创工作正有序推进。

(七)落实“项目年”工作,重大科技活动成效显著。

一是成功举办首届“成都科技节”。由科学论坛、新技术新产品展示、科技游园、科技成就展、科技竞赛与交流和区(市)县活动6大板块构成的首届“成都科技节”,突出“市民的科技节日”主旨,在各级各部门的相互合作下获得圆满成功,6所高校、26所驻蓉科研院所、15个科普场馆(基地)、19个区(市)县及高新区组织了近100项大型活动和近1000项基层活动;15位院士、1000余名专家参加了各项活动,有300万人次的群众通过各项活动直接受益;各级新闻媒体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新闻达300余条。活动期间,科技魅力激动蓉城。二是成功举办2011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本届中医药博览会展出面积1.5万平方米,展出摊位600个,参加展览和交流的项目2100余项,参展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350余家,集中展示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成果,充分体现了体现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搭建了中医药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显著。同时,2011成都企业信息化促进交流研讨会、生物医学材料发展动态和对策研讨及产业化论坛、“三下乡”、科普宣传月等科技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三是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做好2012年在我市举办的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前期筹备工作,市政府批准成立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向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联合会年会作了年度筹备工作情况汇报;组织我市36个项目参加第八届北京科博会、5家企业10个项目参加深圳高交会。

(八)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按照市规范化服务型建设领导小组部署,结合科技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2011年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实施意见》,对我局审批事项进行再次梳理,再造市政务服务中心科技局窗口服务流程,成都市专利资助资金审批事项由承诺件改为即办件,将以前需经过申请、三次审查、部门汇总、批准拨付等多项手续的工作流程,

缩短成直接在市政府政务中心窗口完成审核并实施拨付。配合市信息办加强了窗口与机关业务处室协同平台建设,优化了办事程序,缩短了办事时限,提高了服务效率。创新科技计划管理,初步建立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计划体系。大力推进机关法制和制度建设,在强化法制学习的同时,制定了《调研工作制度》、《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外出登记暂行办法》,修订了《督查工作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使重大决策更加科学、日常工作更加规范、便民服务更加周到。

本文来源于

工作总结网(www.daodoc.com),如需原创稿件,请登陆工作总结网

推荐第10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XX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为确保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开好头、布好局,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今年以来,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工作为重点,以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为手段,进一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通过加大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我市产业科技平台优势,实现了我市县域特色经济快速、有效、持续、科学发展,推进了我市科技事业的发展,今年我市开展重大科普活动4次,申报xx省科技成果3项,推广重大科技成果1项。

一、加大产业科技创新,为我市特色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开展生物技术研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由于我市中药材品种退化和变异,造成中药材品质差、产量低这一问题一直严重地制约着我市乃至全省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中药材产量和品质,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我们以xx农业大学、xx大学和xx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开展了组培脱毒和工厂化育苗。今年重点组织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在中药材品种选育的基础上,完成了南星、薄荷、牛膝、白芷4个道地中药材品种的颈尖脱毒和生物组培研究,进一步改良了我市中药材品种;二是引导安国同鑫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展了生物肥即酵素菌技术开发项目的攻关工作,通过建立生物钾肥生产车间,发展中药材提取生产过程中废渣的再利用,再升值产业,既能减少废渣排放量,又能实现废物利用,延长产业链条,落实了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指示精神;三是组织安国市丰原气肥厂开展了生物叶面肥—二氧化碳气肥棒的科研攻关,目前该项目已申报了2012年xx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争取得到省科技厅资金或政策支持。

2、开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研究,打造xx省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

以中国农业大学、xx农业大学、xx大学及xx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进一步强化了我市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打造xx省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

一是依托XX年下达的xx省科技支撑计划,组织安国市昌达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和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在xx省农业科学院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在安国建立500亩祁瓜蒌、祁山药单品种规范化种植基地;二是进一步抓好了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抓好霍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核心区建设,试种中药材生物组培品种达到4个,带动全市10万亩中药材规范化发展;三是在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完成小白嘴药食两用山药产品有机认证的基础上,依托祁山药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建立安国市第一个中药材单品种精品种植区,将霍庄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中药材特色产业观光旅游景点和xx省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四是深入调研,全面掌握了我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规模、品种分布,特别是对我市中药材种植大户进行了登记、建档,为推进全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和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奠定了基础。

二、进一步完善了产业科技平台,建立了四大产业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依托国家星火学校即安国市中药材技术培训学校,通过完善霍庄村等农村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科技培训体系,为农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技术骨干,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今年开展重大科普活动4次,5月15日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科技活动周活动。此次活动紧紧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主题。结合我市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科技宣传、科技培训形式。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靠科技致富”的社会氛围。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对我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药农进行培训,真正使这次活动做到有内容、有实质、有效果。此次活动共培训农民1200人次,发放科技宣传书画8000多份,开展大型科技宣传活动七次。7月聘请xx农大教授马春英老师等多名专家在我市中药材种植核心区开展了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良种繁育为内容的农村科技培训,此次培训药农达3000余人次,发放明白纸8000多份,科技书籍XX多本。同时协助安国市中药研究所加快了集安国市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药材加工标准、中药材炮制规程、药膳内容为一体的《中药宝典》书籍的出版工作,协调安国市伊康药业有限公司出资4万元,解决了出版费用不足的问题。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安国市药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安国市药业产业研究发展中心、xx省中药材gap安国市研究中心建设,通过整合我市科技资源,建立了以项目建设为纽带,与中国农大、xx农大、xx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新的合作机制,构筑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科研平台服务体系。

三是依托xx省科技传播站、保定市中药材产业科技专家工作站的专家团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健全了安国市中药材产业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与技术推广基层组织,建立了安国中药材产业技术推广体系,今年组织相关企业和单位申报成功了3项省级科技成果即安国市栝楼专业协会申报的无公害栝楼田间生产技术规程,xx国槐长寿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一种槐豆茶饮料及制备方法,安国市医院申报的硫化氢对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的病理生理学作用。

四是依托安国科技信息网站,探索专家与农民网上互动新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了具有安国特色的中药材产业信息服务体系。

三、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市科研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我市的优势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了科技兴企战略和科研项目建设工作,按照“科技工作抓项目,项目建设抓规范”的工作原则,加大了药业企业科研项目攻关能力和科研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争取了国家、省科技主管部门对我市的支持。

今年我市科技项目工作,紧紧围绕我市现代中药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以提高企业科研水平,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组织企业、科研单位结合自身技术状况和发展需求,描准本领域技术发展方向,开展科研攻关。一是组织安国亚东药业有限公司开展了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无偿资助项目即参白痛经颗粒,该项目建设期为3年,目前科技部项目计划已下达,项目扶持资金共70万元,到位资金49万元。二是组织昌达饮片公司会同xx大学一起承担了XX年xx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项目,该项目依托xx大学,在我市推广中药材组培脱毒新品种,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期两年,目前xx省科技厅计划已下达,并拨款30万元予以支持。三是组织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和昌达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实施了xx省三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以xx农林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单位,在安国建立2个道地品种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目前省科技厅项目到位资金26万元。四是组织药都集团、金木药业两个公司申报了xx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目前我市申报的两个项目均通过了省厅专家组的初步验收。五是组织我市9家企业申报了xx省2012年度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项目。

四、地震审批工作进一步规范

一是广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以“5.12”防灾减灾日为契机,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开展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咨询服务台,悬挂横幅,布置展板,发放科普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地震法律法规和地震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掌握了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提高了地震预防、自救、互救、心理承受能力及鉴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增强了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是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与市发改局、规划局、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为我市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三是搞好地震工作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三网一员”建设。按照《xx省地震群测群防管理办法》,构建了全市各乡镇一名付乡镇长为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全市198个村支书或村主任为村防震减灾联络员的我市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网。

五、知识产权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今年按照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保定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专项行动安排部署,结合安国市实际,今年在我市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有力地打击了各类侵权行为和制售假劣现象。

1、强化领导 提高认识

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王占祥为组长,市政府办主任,科技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为“双打”行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积极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市政府召开了专门会议,对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活动工作进行了安排,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双打”行动进展情况做了专题报导,在重点超市、重点市场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向社会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媒体宣传职能,形成全民动员的社会氛围。

2、确定重点,任务细化,明确责任

从我市实际出发,制定了“双打”工作方案,以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新品种为重点内容,以产品制造集中地、城乡结合部、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高发地为重点整治区,以图书、音像、软件、汽车配件、手机、药品、种子为重点查处产品 和商品,加大整治力度,遏制规模性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从生产、流通、进出口和互联网领域、司法衔接四个环节,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工。

3、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积极投入专项行动中

根据我市统一部署,紧密结合“雷雨” 行动、“天网”行动,深入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共立案3起,破案3人,行拘3人,捣毁侵权窝点3个,查扣涉案物品8件,特别是查处了xx塑料彩印厂非法加工印刷天津日商卫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小护士”卫生巾包装案,销毁“小护士”塑料包装电雕版6块,查扣“小护士”塑料包装657747个,查处x水泵配件门市部郝xx非法组装伟尔矿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warman”牌水泵8台,涉案金额25万元。

六、二0一二年重点工作

今年我市科技、地震、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二0一二年我市科技、地震、知识产权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1、强化项目管理,建立新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我市企业科技项目库,通过企业申报、深入企业调研等手段建立我市第一个企业科研攻关、成果推广项目库,针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指南,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项目,做到有的放矢。二是继续加大与国家、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的联系,做好我市科技工作,相关企业情况的汇报工作,争取上级最大支持。三是抓好当前我市承办项目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监管力度,指导项目承办单位严格执行项目合同和项目方案。

第11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20xx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为确保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开好头、布好局,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今年以来,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工作为重点,以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为手段,进一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通过加大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我市产业科技平台优势,实现了我市县域特色经济快速、有效、持续、科学发展,推进了我市科技事业的发展,今年我市开展重大科普活动4次,申报xx省科技成果3项,推广重大科技成果1项。

一、加大产业科技创新,为我市特色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开展生物技术研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由于我市中药材品种退化和变异,造成中药材品质差、产量低这一问题一直严重地制约着我市乃至全省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中药材产量和品质,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我们以xx农业大学、xx大学和xx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开展了组培脱毒和工厂化育苗。今年重点组织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在中药材品种选育的基础上,完成了南星、薄荷、牛膝、白芷4个道地中药材品种的颈尖脱毒和生物组培研究,进一步改良了我市中药材品种;二是引导安国同鑫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展了生物肥即酵素菌技术开发项目的攻关工作,通过建立生物钾肥生产车间,发展中药材提取生产过程中废渣的再利用,再升值产业,既能减少废渣排放量,又能实现废物利用,延长产业链条,落实了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指示精神;三是组织安国市丰原气肥厂开展了生物叶面肥—二氧化碳气肥棒的科研攻关,目前该项目已申报了2012年xx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争取得到省科技厅资金或政策支持。

2、开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研究,打造xx省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

以中国农业大学、xx农业大学、xx大学及xx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进一步强化了我市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打造xx省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

一是依托XX年下达的xx省科技支撑计划,组织安国市昌达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和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在xx省农业科学院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在安国建立500亩祁瓜蒌、祁山药单品种规范化种植基地;二是进一步抓好了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抓好霍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核心区建设,试种中药材生物组培品种达到4个,带动全市10万亩中药材规范化发展;三是在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完成小白嘴药食两用山药产品有机认证的基础上,依托祁山药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建立安国市第一个中药材单品种精品种植区,将霍庄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中药材特色产业观光旅游景点和xx省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四是深入调研,全面掌握了我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规模、品种分布,特别是对我市中药材种植大户进行了登记、建档,为推进全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和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奠定了基础。

二、进一步完善了产业科技平台,建立了四大产业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依托国家星火学校即安国市中药材技术培训学校,通过完善霍庄村等农村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科技培训体系,为农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技术骨干,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今年开展重大科普活动4次,5月15日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科技活动周活动。此次活动紧紧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主题。结合我市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科技宣传、科技培训形式。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靠科技致富”的社会氛围。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对我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药农进行培训,真正使这次活动做到有内容、有实质、有效果。此次活动共培训农民1200人次,发放科技宣传书画8000多份,开展大型科技宣传活动七次。7月聘请xx农大教授马春英老师等多名专家在我市中药材种植核心区开展了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良种繁育为内容的农村科技培训,此次培训药农达3000余人次,发放明白纸8000多份,科技书籍XX多本。同时协助安国市中药研究所加快了集安国市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药材加工标准、中药材炮制规程、药膳内容为一体的《中药宝典》书籍的出版工作,协调安国市伊康药业有限公司出资4万元,解决了出版费用不足的问题。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安国市药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安国市药业产业研究发展中心、xx省中药材gap安国市研究中心建设,通过整合我市科技资源,建立了以项目建设为纽带,与中国农大、xx农大、xx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新的合作机制,构筑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科研平台服务体系。

三是依托xx省科技传播站、保定市中药材产业科技专家工作站的专家团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健全了安国市中药材产业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与技术推广基层组织,建立了安国中药材产业技术推广体系,今年组织相关企业和单位申报成功了3项省级科技成果即安国市栝楼专业协会申报的无公害栝楼田间生产技术规程,xx国槐长寿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一种槐豆茶饮料及制备方法,安国市医院申报的硫化氢对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的病理生理学作用。

四是依托安国科技信息网站,探索专家与农民网上互动新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了具有安国特色的中药材产业信息服务体系。

三、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市科研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我市的优势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了科技兴企战略和科研项目建设工作,按照“科技工作抓项目,项目建设抓规范”的工作原则,加大了药业企业科研项目攻关能力和科研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争取了国家、省科技主管部门对我市的支持。

今年我市科技项目工作,紧紧围绕我市现代中药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以提高企业科研水平,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组织企业、科研单位结合自身技术状况和发展需求,描准本领域技术发展方向,开展科研攻关。一是组织安国亚东药业有限公司开展了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无偿资助项目即参白痛经颗粒,该项目建设期为3年,目前科技部项目计划已下达,项目扶持资金共70万元,到位资金49万元。二是组织昌达饮片公司会同xx大学一起承担了XX年xx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项目,该项目依托xx大学,在我市推广中药材组培脱毒新品种,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期两年,目前xx省科技厅计划已下达,并拨款30万元予以支持。三是组织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和昌达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实施了xx省三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以xx农林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单位,在安国建立2个道地品种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目前省科技厅项目到位资金26万元。四是组织药都集团、金木药业两个公司申报了xx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目前我市申报的两个项目均通过了省厅专家组的初步验收。五是组织我市9家企业申报了xx省2012年度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项目。

四、地震审批工作进一步规范

一是广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以“5.12”防灾减灾日为契机,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开展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咨询服务台,悬挂横幅,布置展板,发放科普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地震法律法规和地震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掌握了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提高了地震预防、自救、互救、心理承受能力及鉴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增强了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是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与市发改局、规划局、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为我市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三是搞好地震工作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三网一员”建设。按照《xx省地震群测群防管理办法》,构建了全市各乡镇一名付乡镇长为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全市198个村支书或村主任为村防震减灾联络员的我市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网。

五、知识产权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今年按照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保定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专项行动安排部署,结合安国市实际,今年在我市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有力地打击了各类侵权行为和制售假劣现象。

1、强化领导 提高认识

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王占祥为组长,市政府办主任,科技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为“双打”行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积极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市政府召开了专门会议,对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活动工作进行了安排,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双打”行动进展情况做了专题报导,在重点超市、重点市场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向社会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媒体宣传职能,形成全民动员的社会氛围。

2、确定重点,任务细化,明确责任

从我市实际出发,制定了“双打”工作方案,以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新品种为重点内容,以产品制造集中地、城乡结合部、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高发地为重点整治区,以图书、音像、软件、汽车配件、手机、药品、种子为重点查处产品 和商品,加大整治力度,遏制规模性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从生产、流通、进出口和互联网领域、司法衔接四个环节,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工。

3、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积极投入专项行动中

根据我市统一部署,紧密结合“雷雨” 行动、“天网”行动,深入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共立案3起,破案3人,行拘3人,捣毁侵权窝点3个,查扣涉案物品8件,特别是查处了xx塑料彩印厂非法加工印刷天津日商卫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小护士”卫生巾包装案,销毁“小护士”塑料包装电雕版6块,查扣“小护士”塑料包装657747个,查处x水泵配件门市部郝xx非法组装伟尔矿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warman”牌水泵8台,涉案金额25万元。

六、二0xx年重点工作

今年我市科技、地震、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二0一二年我市科技、地震、知识产权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1、强化项目管理,建立新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我市企业科技项目库,通过企业申报、深入企业调研等手段建立我市第一个企业科研攻关、成果推广项目库,针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指南,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项目,做到有的放矢。二是继续加大与国家、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的联系,做好我市科技工作,相关企业情况的汇报工作,争取上级最大支持。三是抓好当前我市承办项目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监管力度,指导项目承办单位严格执行项目合同和项目方案。

2、加大我市企业家及政府经济管理人才培训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企业自主知识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科学发展,加快现代化新药都建设,根据我市实际和企业发展要求,二0一二年重点抓好我市企业家及政府经济管理人才培训班工作,聘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省知识产权局等国家、省知名教授进行授课,内容涉及以现代服务业推进企业实现产业升级、专利纠纷案件行政调解与处理、中药企业专利申请审批和维权、《关于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决定》讲解等。重点对我市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负责人,中药产业园区各企业负责人及我市中医药企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进行培训。

3、建立科学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一是引导我市规模化企业加大企业科研投入,民营科技企业的科研经费达到本年度企业销售收入的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经费达到年度企业销售收入的6%以上;二是加大企业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与国家、省、市科技管理部门联系,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三是进一步加大我市本级财政对科技项目的支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市科技三项费用应达到本年度财政预算支出的1.2%以上。在我市初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引进外资为补充的新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4、加强地震群测群防网建设

为提高地震群测群防人员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稳定工作队伍,切实发挥其防震减灾工作中作用,按照省、市要求:一是重新核定我市群测群防人员,并统一制发岗位证。二是加强群测群防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聘请专家讲课、编发群测群防宣传资料和培训教材等,组织群测群防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目前我市地震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员短缺和经费不足。

5、进一步强化“双打”工作,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

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双打”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来抓,近一步加大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指导力度,全面净化市场经营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建设现代化新药都保驾护航,为保定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12篇:科技局先进事迹

科技局先进事迹

投身科技重彩人生

青县科技局王春国同志先进事迹

王春国,男,岁,汉族,中共党员,大本学历,现任青县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兼专利办主任。自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奋战在成果推广及科技管理一线,热爱科技管理事业,努力做好成果、专利、工业、信息等多项工作,积极主动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在

科技管理工作中,坚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作风扎实,屡次受到上级表彰。⒎年被评为省科技系统信息工作先进个人,⒏连续两年被评为沧州市科技管理先进个人,年被评为河北省专利工作目标管理先进个人和沧州市专利工作先进个人,××年被评为省、市科技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年被县委评为青县优秀青年,连续三年考核结果为好范文版权所有优秀,并获得沧州市科技进步奖项。

一、埋头学习,搞好项目包装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资金

项目编制申报是科技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争取上级资金的有效形式。几年来,王春国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了有关项目编写的《企业财务分析》《项目可行性论证研究》、《工程经济学》等书籍余册,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深夜,边学习、边实践,再解决不了的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他认真研究国家省市的项目支持政策,积极深入基层、企业搞好调研,摸清两头,吃透中间,寻找结合点,积极有效地包将装编制项目。在编制过程中,做到不懂的就学、不明白的就问,不辞辛苦,经常骑摩托到相关企业去调研,并自购企业财务书籍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努力为企业和基层办实事,终于取得了累累硕果。年为我县争取项目资金万元,年争取国家立项项(农村星火培训学校建设项目),省立项项(县域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流河特色野猪养殖项目、金海环保的五防新型墙体建材),沧州安格斯科技专家大院等项列入市攻关计划,为青县争取上级无偿项目资金万元,不但推动企业形成向科技要质量及效益的氛围,同时起到很好的科技示范辐射作用。

二、忘我工作,抓好专利实施,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多年来在他的日历上,几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自年担任专利办主任后,在博得领导信任的同时,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当时人们专利意识太淡薄,甚至没听说过专利这个词的大有人在,如何去宣传,如何鼓励人们去搞发明创造,如何提高意识,已成为重要课题。几年来,不管是否节假日,他带领专利办人员通过广播电视、张贴标语、赶科技大集等形式,深入企业和乡村宣传专利知识,曾录制《加强专利保护—刻不容缓》专题片,在青县电视台盘古天地节目中播放多次,发放宣传资料余份,赶科技大集次,接待咨询余人次,邀请省市专家到我县举办大规模专利培训班次,培训人员达人次。截止目前全县累计专利批准量已达项,居沧州市前名。他先后协助小洋人、沧州奇宝农化、青县志强缝纫、沧州金海环保、沧州永泰自动化公司和华洋蓄产品公司等余家企业和个人撰写专利申请材料并申报达余项,并协助金海环保设备公司被列为河北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企业”及沧州市重大专利实施企业,企业老总苗润海被评为河北省十大发明人;先后组织小洋人、沧州奇宝农化、青县志强缝纫、宏达电器等企业参加全国专利技术博览会,全部获得金奖;协助沧州华北特训器材有限公司和青县东升缝制设备公司被评为××年度河北省优秀发明创造企业,辛勤工作终于换来了累累硕果。

三、改革创新,谋划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为企业和农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服务

为了能更快捷高效地为企业和农民搞好技术引进、信息发布、技术咨询、项目包装等综合服务,××年他就谋划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项目,在局领导大力支持下,被列入市唯一重点建设项目。他提出了“常规技术‘’、普通问题打热线、疑难问题服务车”的技术咨询体系,并在全市推广这一模式。并牵头创办了青县科技信息网站()、青县知识产权网站(),及时反映我县科技发展动态,搭建网上交易平台。科技创新灵感的产生离不开知识的贮备和更新,王春国同志经常阅读《中国科技月报》、《科技日报》等科技管理杂志,深刻领悟学习其内涵,并于年底顺利完成了河北农业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习,并考取学士学位。为提高我县机箱加工企业生产水平,年月他在市首届科技成果展上结识了中科院专家林玉英女士,协助青县机箱学校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南京千村集团建立联系,并合作成立了“青县数控技术研究所”,开发出“安全兼容通用新型数控机床”。该项技术研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将有力推动我县机箱加工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今年还成功的组织陈咀天源化工、金星饲料等科技企业参加了××年月份和月份召开的沧州市化工行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院企对接会,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搭建了桥梁,受到了热烈欢迎,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恪守职责,无私奉献,扎实做好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王春国同志认为,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社

第13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服务搭平台科学发展惠三农

2010年,县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把科技服务“三农”作为科技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在“四强化、四推动”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各项科技工作,以科技支撑促进农业进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一、强化科技项目争跑实施,推动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2010年,我局紧紧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精心组织、认真谋划、积极争取、周密实施,不断强化主导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一年来,我局获批科技部、省厅项目4个,争取项目支持资金345万元。和河北林科院共同申报的《京津风沙源葡萄园固沙减灾技术研究》项目被列入今年省科技首批计划下达,争取省科技经费25万元;组织瑞云观王爱军鸿安养殖场申报总投资400万元的大中型沼气工程,争取中央投资100万元。目前,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玻璃钢储气罐已基本安装完成,工程投资累计已达到200万元。

二、强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010年我局以国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为依托,紧紧依靠省林科院的技术力量,成功与怀来县维克特重型机械公司合作,决定由该公司投资5000万元,在我县狼山乡五营梁村建设集技术开发、品种展示、先进技术示范、信息传播及以葡萄、葡萄酒博物馆于一体,具有科技开发示范、观光、采 1

摘、度假功能的中国北方葡萄科技创新示范园(即官厅湖滨温泉葡萄生态庄园),我局提供科技专项资金扶持,该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20亩。为了使园区的建设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我局与省林科院共同组织有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先后到重庆、上海、天津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10月28日,我局又会同省林科院邀请了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数名资深专家教授组织召开了“怀来县葡萄产业发展科技研讨会”,与会专家重点围绕怀来县葡萄种植、产业科技以及葡萄高科技园区建设等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方案,目前该园区的建设方案和园区规划已经完成,葡萄园整地、开沟、备苗工作已结束。

同时,我局积极邀请河北农大专家帮助蚕房营村继续抓好精品果品科技示范园建设,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该村已建立600亩低产果园改造示范基地,新建100亩清香核桃种植基地,100亩优质桃种植基地和400亩三优苹果种植基地,使优质果品逐步实现规模化、区域化、品牌化。

三、强化科技培训服务措施,推动农民素质不断提升

一是送科技下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我局于春节前后将总价值达36万元与河北农大科教兴农中心共同组织编印的8000册《怀来葡萄标准无害化生产实用技术》免费送到桑园、长城葡萄基地、大黄庄等葡萄主产区的种植户手中;5月中旬会同农牧局、水务局、林业局等单位技术人员,组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科技活动周”活动,邀请河北农大专家深入到北辛堡镇、官厅镇等8个乡镇的11个村,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3期,培训农民800多

人次,现场集中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20多个。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我局组织了为期一周的送科技下乡冬季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邀请河北农大6名专家,深入到桑园镇、北辛堡镇、王家楼乡等举办相关实用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800人次。

二是集科技之力,解百姓燃眉之急。2010年4月针对我县葡萄大面积遭受冻害情况,我局及时邀请昌黎果树研究所专家,深入桑园镇、沙城镇等葡萄主产区实地考察葡萄冻害情况,形成《怀来县葡萄冻害情况分析报告》,制定了防治措施,向葡萄主产区农户发放相关操作规程2800余份;6月初,葡萄霜霉病害大面积发生,我局及时邀请河北农大专家教授深入桑园、沙城镇等葡萄种植村实地考察了葡萄霜霉病病害的总体情况,形成了《怀来县葡萄霜霉病的考察报告》,并到部分村就霜霉病防治进行了培训和技术指导,发放《霜霉病防治操作规程》1400余份。

三是拨专项资金,建科技传播平台。20111月,我局拨付专项资金50000元,在县广播电台开通了“科技富民之声”栏目,并购置500个音箱设备,免费发放到各乡村农户手中,“科技富民之声”以农技知识、新能源产业介绍、知识产权解读、项目申报须知、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政策法规讲解为重点,让农技知识深入千村万户。

四、强化科技带动引领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

一是抓实玻璃钢沼气罐的示范安装。2009年省厅支持60万元的《玻璃钢沼气罐示范》项目已经在方家冲、东湾等新农村示

范村和北辛堡镇的小庄、蚕房营等有关乡镇的12个村设施大棚养殖小区和农户家中示范安装300多套,总投资达90多万元。目前,该项目工作还在进一步实施当中。

二是全力做好科技帮扶工作。投资1.7万元为方家冲购买沼渣沼液吸运设备;争取省新能源办资金5万元为麻峪口、小辛庄村配备吸运和检测设备;为蚕房营和东八里两个村争取市科技资金各5万元,完善了两个村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同时,组织桑园镇和狼山乡两个乡镇的乡镇长免费参加了科技部组织的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创建新农村远程教育培训。

三是争取科技投入,促基层科技服务网络不断完善。2010年,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技网络和科技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怀来发[2009]41号)文件精神,争取财政投资40多万元,用于启动我县基层科技网络和科技队伍建设项目,计划在全县农村设立6个基层科技网络服务站。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张家口农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夹河葡萄专业合作社两个基层站点实施,每个基层科技网络服务站拨付项目资金8万元,用于购置电脑、LED显示屏、测土配方仪器、投影仪等设备,以科技信息技术服务农村农业发展。

二〇一一年三月八日

第14篇:科技局基本情况

科技局基本情况

单 位 全 称: 办 公 地 址: 办 公室电话: 领导班子成员: 单 位 职 责:

(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科技工作和有关知识产权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制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制定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科技兴乡镇、科技奖励、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组织编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工作,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管理科技经费工作,拓宽科技资金渠道。

(四)负责申报国家、区、州科技项目的筛选、推荐、申报工作;负责对立项的科技项目、科研攻关项目进行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

(五)负责指导农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示范工作;协助工业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清洁生产的推行规划,负责有关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六)负责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和管理,建立专家咨询网络;负责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特派员的培养和管理,协助有关部

1 门做好科技拔尖人才的评审管理。

(七)负责科技成果的验收、转化等管理工作。

(八)负责权限内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工作。

(九)负责组织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指导科技中介组织开展咨询、评估等工作;负责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体系;负责认定科学技术合同,组织科学技术交易活动。

(十)负责民营科技企业的认定和管理工作。

(十一)负责组织实施国家级、自治区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

(十二)组织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十三)负责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负责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十四)负责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工作,依法处理知识产权纠纷工作;指导企业专利工作。

(十五)负责知识产权信息技术建设工作;负责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十六)负责宣传党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十七)依照科协章程,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对市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

(十八)开展农牧民素质教育培训,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负责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的评选和管理工作;

2 负责农民技术员的选拔、培养、评定工作。

(十九)负责全民科普工作,组织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培养工作,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十)承办市委、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十一)开展地震观测、地震前兆观测、地震监测环境保护、地震科普宣传等,为防震减灾提供地震观测信息。

第15篇:科技局工作思路

(一)力争XX年完成经济开发区批准为“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申报工作,并作好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提升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抓住省建设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机遇,大力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以完善产业链为重点,以提高装备性能和完善服务为立足点,以技术引进和研发为手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加大资源要素整合力度,以石油设备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广汉高铁产业园为载体,促进装备制造业的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优秀经营团队积聚。

(三)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以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等静压各项同性石墨、化工新材料高分子复合树脂、保温节能装饰板、复合材料芳纶纸蜂窝、高性能工业用铝型材等。确保黄铭锂电的纳米磷酸铁锂产业化投资项目的顺利推进,促进无污染环保的锂电池制造工业蓬勃发展。

(四)巩固发展食品产业。以益海粮油、米老头食品、川粮米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艺水平、改进产品质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促进食品行业产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五)帮助2家有条件的高科技企业申报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使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3家。

(六)与省农科院一道认真实施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现代粮食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并产生较好效果。

(七)继续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广汉‘水稻’、‘小麦’核心试验区、示范区”建设,圆满完成项目计划的各项指标。

(八)争取2012年我市专利申请量达到250件,专利转化项目5-7个。

(九)为帮扶村—镇荣升村建立一个科普培训学校,全面完成对帮扶村的三年(XX-2012年)帮扶规划所确定的各项工作。

第16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上半年,科技局在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正确指导下,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以技术创新动员大会为契机,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职能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不断推进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现将我局xxxx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工作

1.强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及时调整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组织人员,加强调研,广泛宣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给企业提供指导服务。目前已有同仁堂等5家企业进行了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准备,材料正在修改完善之中。

2.积极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今年,我有8个项目获xxxx年度国家第一批技术创新基金立项,获资金支持640万元(其中无偿资助560万元、贷款贴息80万元),省级给予配套资金320万元(其中无偿资助280万元、贷款贴息20万元),共获资金支持960万元。近期,又组织企业申报xxxx年度第二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5项。

3.6月份,我局去年年底申报的科技部火炬计划中药产业集群项目获批三项,每项资金支持60万元。

4.我局积极申请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对我企业开展风险投资业务。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经初步筛选已被列为意向合作对象,目前正在就风险投资项目的具体操作问题进行谈判。

5.加强对“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9个重点推进项目的调度工作。科技局加强对企业的调研,对项目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进度工作安排进行了解和掌握,及时向重点工业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项目的进展情况,监督各个项目的实施。

二、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工作

1.开展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推荐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第四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联合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推荐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申报第三批创新型企业试点。截止目前我被认定省创新型企业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

5月5日,召开了全技术创新工程动员大会,会议对济人药业、九方制药、协和成药业3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进行了表彰。印发了《安徽省技术创新工程亳州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着力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培养一批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凝练一批大项目、创造一批自主创新产品,从企业主体、平台优先、技术创新等方面抓好技术创新,为加快亳州发展不断提供科技支撑。

2.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认真实施《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动计划》。建立了月汇报机制。上半年撰写了4次“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动计划”调度会汇报材料。配合省科技厅做好“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申报工作。

3.协调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进行了行距、氮肥运筹对多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研究,行距、氮肥运筹对大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研究和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等3项科研攻关课题。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实地测产和实打实收,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671.3公斤 ,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601.8公斤,示范区平均亩产529.0公斤,辐射区平均亩产513公斤。与项目实施前三年相比,示范区共增产小麦1.54亿公斤,增加产值2.77亿元。

4.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xxxx年,我拟组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备案申请已报省科技厅。此外安徽师范大学与安徽广印堂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安徽省中药日化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芜湖和亳州科技局申报。

三、科技成果及科技奖励工作

1.做好省科技奖的遴选推荐工作。通过调研,结合2007—2008年度科技奖的评审情况,向省奖励办推荐了3项科技成果申请省科技奖。

2.启动《亳州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改。现行《亳州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是2002年出台的,已不适应我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及省政府关于取消部分行政许可的要求,科技局正在征求各有关单位意见。

3.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的鉴定、评审、登记工作。上半年全共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6项,级科技成果4项。

4.积极筹备药博会中医药科研产品展。我局成立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筹备工作方案,积极与有关药业企业接洽、联系,确保把此次会展搞好。

四、产学研结合工作

1.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和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大赛。6月2日组织同丰种业等5家企业参加组织的宣传推介会,目前参赛工作正在准备之中。

2.组织6家企业参加“第四届皖北地区(宿州)产学研对接会”

,兴和药业等4家企业在会上与有关高校进行了签约。

3.参加“第六届中国(合肥)国际徽商大会”。我国家火炬计划亳州中药产业基地、亳州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情况等,在徽商大会展厅里参加了展示。

五、科技项目申报及管理工作

在项目建设上突出区域特色和支柱产业,围绕中医药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

产业,凝练和储备项目。多次跑省进厅、跑部进京帮助我及企业争取项目和资金。xxxx年上半年,已向科技部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5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7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9项;向省科技厅推荐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备案项目6项、推荐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计划项目5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科技攻关项目1项;发改委系统的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项。现已确定项目资金超过2000万元。

六、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工作

3月1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开工,我局按照与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签订的合同,积极履行职责,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证工程按序时进度完工。现已经完成1号楼一层框架浇筑,正在进行2层模板的加固。2号楼桩基验收合格,正在进行桩基承台浇筑。

七、科技宣传及科普工作

1.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主题,开展了科技活动周活动。活动周期间全共设置咨询服务台10个,印发各类科普资料5000份,内容涉及科技法规政策、专利申报与保护、节能减排和卫生与健康等科普知识。受益群众达15万人次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举办xxxx年节能宣传周活动。按照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6月12日在魏武广场通过展板、散发资料、设立咨询台等多种形式开展节能宣传,倡导全社会进一步把节能理念转化为全民行动。

3.认真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1月12日,我暨谯城区xxxx年 “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谯城区古井镇举行。向广大农民群众发放了《甲型H1N1流感常见问题解答》、《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如何施好小麦拔节肥》等科普宣传单5000份,派送《农作物种植技术》、《果树栽培技术》、《家禽养殖及病虫害防治》等书籍500册。

八、科技调查及统计工作

一是按省科技厅要求,针对我粮食作物和畜牧生产开展了调查;二是针对养殖、农产品加工、饲料添加剂、新型农药化肥、等领域选择20余家企业开展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卷调查;三是对8家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四是开展国防科技动员潜力核查;五是开展国家科技部关于全国科普工作统计;六是完成科技系统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及科技年报工作。

九、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

经过我局半年来的积极努力,目前,已落地的项目有一个、达成意向的项目一个、在谈的项目一个:一是由义乌中宝集团公司与我星升科技公司合资兴建的中药提取和饮片加工企业已在南部新区完成项目征地并拉好围墙,建筑施工图纸设计结束,现在施工,到位资金600万元。二是我局积极与科技部风险投资委员会联系,为我企业争取风险投资项目。现已初步达成2-3亿元的投资意向。三是邀请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剑等人于6月28-29日来亳州与我部分企业进行了合作洽谈。7月底,我局将赴山东烟台与绿叶集团董事长进行洽谈。

十、专利工作

1.联合专利代理机构,深入企业开展专利申请业务。我取得了xxxx年第一季度专利申请量增幅全省第

一、1至5月份申请量增幅达到83.5﹪的好成绩。

2.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一是4月17日上午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在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xxxx年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暨亳州知识产权进高校报告会。二是组织利辛县开展规模以上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知识产权(专利)培训会。三是指导涡阳县科技局和蒙城县科技局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组织开展了街头咨询宣传活动。

3.开展了“雷雨”、“天网”专项执法行动。检查商品、药品500余件,其中专利商品8件,专利药品5件。通过检索无侵权、假冒专利商品,发现有5种商品专利标注方式不规范,现正在通知企业整改。

4.积极参与第二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申报工作和第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评选申报工作。协助省知识产权局完成省级发明专利资助工作。

十一、机关效能建设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针对我局2009年效能评议落后的情况,我局深刻反思,认真查摆效能建设方面存在问题,深入推进效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促进机关效能的提升和作风的优化。

我局通过学习理论书籍、讲党课、听取理论专家多媒体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途径提高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全体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并加强实地调研,认真组织召开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认真撰写领导干部分析检查报告,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领各项实际工作,推动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半年工作计划:

1.认真实施“中华药都•养生XX”行动计划,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亳州中药产业技术水平。

2.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下半年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3.启动xxxx年农民科技书屋建设。

4.推荐5家左右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5.制定《XX“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6.加快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工程进度,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7.修改我专利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力争完成省局下达的专利申请量目标任务。

8.启动2009—xxxx年科学技术奖的申报评审工作。完成《亳州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修改。

9.完成药博会中医药科研产品的招展工作

10.认真组织企业参加“xxxx年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

11.完成年度招商引资工作任务。

第17篇:漳州市科技局

漳州市科技局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集体讨论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扎实推进我市科技系统依法行政,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确保行政公开透明、公正合法,现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实行局务会集体研究办法,对各类非行政许可项目进行集体研究决定。

第三条 有关科室(办)对需提交局务会集体研究的项目,由科室(办)负责人须提前向局领导提出。由局领导确定集体讨论具体时间。局办公室或党办负责通知相关人员。科室(办)负责人、经办人参加集体讨论。

第五条 科室(办)负责人或经办人汇报。汇报时需实事求是,严禁凭主观推测、想象汇报。

第六条 参加集体讨论项目人员在听取汇报后,就项目的定性以及拟作出处理意见情况各自发表意见,阐述的内容要明确、具体。经过讨论研究,最后形成统一的行政意见。局办公室负责对集体讨论情况作完整、规范的记录。

第七条 有关科室(办)未按规定执行行政执法集体讨论决定的,由有关科室(办)的经办人及负责人承担责任。

第八条 本规定由漳州市科技局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18篇:科技局工作报告

县委、县人民政府:

20xx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科技厅、局的指导支持下,科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省、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科技管理工作又取得了新的进步和进展。现根据县委办、政府办要求,将20xx年工作报告如下。

一、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0xx年,以实施科技项目为主线,围绕县委、政府工作思路,我局组织3个企业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个,其中,实施国家科技部项目1个,省科技厅项目2个。

1、组织滇红集团实施国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有机茶基地建设及优质滇红茶系列产品开发”项目。该项目内容及目标是:建设3万亩有机茶基地,辐射带动27万亩茶园科学经营;建设6亩种质资源圃,新增茶叶种质资源品种40个;开发优质滇红茶产品2个以上;形成滇红茶良种繁育,有机茶标准化种植加工操作规范。该项目获科技部资金178万元,在此资金引导下,滇红集团将投入自筹资金70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项目从20xx年启动实施至今,初步取得以下阶段性成果:

一是产品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滇红集团公司提供的情况,目前,该公司新产品研制开发主要围绕高香型、口感清爽型为主题展开,新研制出了“高原红茶”、“高香碧螺红茶”、“中国红”等系列红茶品种,其中“中国红”已上市。二是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按预定目标推进。公司新增加了3.3亩种质资源圃,在新园塑料大棚内定植种质资源70份。三是有机茶基地建设在巩固原2万亩国际认证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0.1万亩的国内认证。同时,已完成1万亩国际有机茶基地的选址并获瑞士生态研究所有机茶认证相关官员的准可。四是开展了形成多样的茶农技术培训。农业、科技、茶办、滇红公司多部门联动,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茶农进行无公害茶、有机茶技术培训,受训茶农达2万人次以上。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局围绕项目监管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制定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精心组织,科学设计,确保项目运作科学规范。二是成立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领导组组长由县长担任,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有科技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茶办、经济局、滇红公司,凤山、大寺、勐佑、小湾、洛党5乡镇。三是分解任务,做到目标明确,任务细化,各司其职,各计其功,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项目实施。该项目承担单位为县人民政府,共有12个部门、单位参与实施。四是加强项目监管,发挥科技局在项目实施工作中的监督管理职能。该项目是科技系统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部资金支持唯一一个科技计划项目。因此,我局高度重视项目实施,把它作为科技工作的一个标志性工程来做。在我们局内部细化项目责任到股室,到领导,并加强项目监管,我局由局主要领导带队,先后多次深入项目承担企业和参与单位就产品研发、种质资源圃建设、有机茶园转换、项目资金管理、茶农技术培训等工作进行调研,检查和督导,及时发现项目实施中各个薄弱环节,指导和督促企业弥补项目差距。五是关于项目资金的拨款。该项目资金已于20xx年2月底前全部安排到项目承担企业和相关参与项目实施单位。下一步项目工作重点:

一是巩固已经获国际认定的2万亩有机茶园建设成果,准备年度审查资料,提供认证机构官员审查。二是对实施转换建设的1万亩有机茶园,准备完善申报认证资料,提供认证机构,联系认定官员实地审查事宜。三是对原有种质资源圃实施常规农业栽培管理措施,保证资源圃提供茶叶科研正常利用。四是强化建设3.3亩种质资源圃的后续管理工作。保证定植种质的成长率和成活率。五是筛选3个红茶适制品种。六是进一步强化红茶系列产品研发工作,完善工艺流程,使优质滇红茶标准化加工逐步成熟。七是组织茶叶专家,着手起草滇红茶良种繁育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和××县有机茶标准化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2、组织盛玉公司实施了“××县优质核桃产业化科技综合示范”项目,该项目为云南省创新型行动计划——省州市党政一把手科技工程,项目总体目标是:建立核桃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体系,开展“核桃种植——间种矮杆饲料作物——畜牧——沼气——沼液、沼渣还林”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和核桃产品开发。提高核桃种植综合经济效益。项目获得省科技厅经费支持140万元。

项目主要指标为6项,即:建立200亩核桃苗圃基地,培育国标ⅰ、ⅱ级良种苗木100万株;开展循环经济示范,面积300亩,示范户900户;建立核桃专业技术协会70个,开展科技培训5万人(次);建立有良种公猪10头,能繁殖母猪300头,可提供2000头二元杂交母猪的良种猪扩繁场1个;开发核桃新产品1-2个;项目实施实现产值92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达5800万元,工业产值达3400万元,实现税金285万元,利润524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有效提高全县核桃种植综合经济效益,用科技支撑××核桃产业,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项目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在县项目实施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坚持部门协作,企业参与,农民为基地建设主体的原则,按项目任务书指标要求,逐项落实,实施顺利,已取得以下成果:

一是在凤山镇、洛党镇和小湾镇3个镇,按照“核桃种植——间种矮杆饲料作物——畜牧——沼气——沼液、沼渣还林”循环农业模式,完成了378亩核桃林地间作饲料作物——脱毒红暑种植示范。其中,在凤山镇东扁村种植豫薯抗病一号脱毒红薯188亩,洛党镇永和村种植70亩,小湾镇正义村种植20亩。完成任务书指标循环农业示范面积的92.6%。据20xx年种植情况统计,脱毒红薯亩产达5吨,最高达7吨,每亩薯藤产量达1.5吨以上。在核桃林地间作脱毒红薯,有效地缓解了我县畜牧业发展由于农业结构调整之后出现的饲料短缺问题。实现了立体种植,以短养长,核桃产业和畜牧产业两个产业互动发展。之所以选择在这3个乡镇作为循环农业示范,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这3个镇都是全县比较大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举足轻重;其次,考虑这3个镇的区位,凤山镇处××中部,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心;洛党镇处南部,是进入××的南大门;小湾镇处东部,重点工程小湾电站就在此镇兴建;再次,这3个镇干部群众科技素质相对较好,产业发展应用科技的程度较高,有项目实施的良好基础。将项目安排在这3个镇实施,项目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将更加明显。二是发展和扶持了500户的科技示范户,建沼气池210口,分别完成了任务指标的55%和70%。其中在凤山镇培育扶持科技示范户250户,建沼气池140口;洛党镇150户,建沼气池51口;小湾镇100户,建沼气池19口。三是建立和完善了核桃专业协会70个。核桃专业协会会员数达2356人。其中,在凤山镇建20个,洛党镇建20个,小湾镇建10 个。此外,在核桃面积较大的雪山、诗礼、大寺、三岔河、勐佑等乡镇建立50个。基本构建起为全县核桃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并且以协会为龙头和载体,开展技术培训351期(次)人数达21756人(次)。四是建立了××县良种猪扩繁群场,扩繁群场种公猪养殖达到 10头,能繁育的良种母猪 301头,扩繁群场已为全县农村提供二元杂交母猪

2265头。为全县畜牧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五是建立了核桃苗圃基地,采集××优良核桃品种枝条进行嫁接繁殖,开展了培育国家级优质苗木。为全县核桃产业发展提供苗木保障。六是组建了核桃新产品研发课题小组,开展加工工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工作。

项目实施中我局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成立项目领导组。组长由县委书记担任,县长任常务副组长、主管科技工作副县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委办、政府办、科技局、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经济局、扶贫办10个部门的局长、主任和盛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巨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户企业负责人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科技局,由科技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同时,项目区的凤山、洛党、小湾3镇也相应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主要领导担任,由1名副镇长和1-2名技术人员负责项目各项措施落实。二是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并将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县委办、政府办行文印发各项目实施单位、企业和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使项目实施有步骤按计划进行。三是对项目任务指标进行分解,明晰实施单位责任。核桃苗圃基地建设由盛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实施,种苗由县林业局选定。“核桃种植——间种矮杆饲料作物——畜牧——沼气——沼液、沼渣还林”良性循环农业样榜建设由科技局与洛党镇、凤山镇、小湾镇共同组织实施,农业局、林业局协同配合实施。科技示范户建设由项目区的凤山、洛党、小湾3镇负责实施,科技局认定。服务体系建设由科技局、林业局、科协和项目区凤山、洛党、小湾3镇共同实施。良种猪的扩繁和推广技术由县良种猪扩繁群场负责实施。核桃系列产品开发由盛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巨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企业共同完成。县委政府要求,各实施项目单位每半年做好一次阶段性工作总结,并上报县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四是积极寻求与院所合作,由项目承担企业××盛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与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签订项目合作协议,甲乙双方就核桃引种、繁育、栽培技术进行专项技术合作。林科院为该项目提供配套的技术支持。包括品种选择、品种鉴定;制定良种苗木繁育、园地建立、园地管理技术措施;病虫害防治;监督技术措施落实;评价实施效果和及时纠正技术措施。通过实地操作示范,按项目要求为××培养生产技术、管理技术骨干。五是对省科技厅安排的项目资金进行严格监管,并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与此同时督促项目承担企业落实项目匹配经费。项目工作存在困难及下步工作重点:

项目实施全过程,县委政府领导重视,县委书记、县长两位领导都分别听取了项目工作情况汇报,真正将项目纳入一把手科技工程实施。主管副县长多次带着科技局领导到项目点检查指导工作,多次听取科技局关于项目执行情况及方案落实情况汇报,并对项目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科技局领导多次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到我县检查指导项目工作。由于领导重视,目标责任明晰、任务指标细化,项目承担单位和参与实施单位各司其职,合力攻坚克难,开展项目建设大会战,加之前期准备工作做得较充分,因此,项目启动顺利,并初见成效。虽然项目总体运行较好,但在工作中仍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许多难点需要突破,问题和困难不少,不容忽视。集中体现是:项目实施的协调工作仍需加强,对项目督导、指导工作需要强化,项目服务工作需要跟上,项目特色和亮点需进一步凸显,项目实施中树立的典型需要认真总结和推广等。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协调,进一步强化项目协调工作。通过项目的实施,整合政府及相关部门力量来创新政府抓产业发展的新机制。通过抓协调营造一个各部门齐心协力抓科技的环境和氛围。二是抓服务,特别要突出科技部门的服务。通过服务,以科技链支撑产业链,实现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应用。科技示范户培育发展和认定,科技型核桃产业林协会发展管理,项目技术培训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等,这些都需通过科技服务来体现。三是抓亮点,抓特色,凸显项目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和辐射效应。

3、组织良种猪扩繁场实施省科技厅支持的“××良种猪繁育及综合养殖技术”项目。项目主要内容是:实施1万头良种二元母猪示范推广,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结合“双百”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在凤山等5个乡镇建立养猪示范户,并配套建设沼气池,开展饲料开发,按“公司+协会+养猪+沼气+沼液、沼渣还田”良性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改进饲料营养配方,根据不同品种良种母猪配制生产专用浓缩饲料。开展良种猪繁育和综合养殖技术示范。

二、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争取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我局从14个调研和贮备项目中遴选了7个科技项目向省科技厅申报,有5个项目获省级立项。

一是帮助滇红集团公司向省科技厅申报了“可可茶优良品种选育及产品开发”、“滇红茶加工工艺技术创新及品牌建设”、“创新型试点企业”3个项目。二是帮助巨达食品公司向省科技厅申报“核桃深加工产品关键技术产业化开发”项目。三是帮助盛玉公司向省科技厅申报“利用蚕桑枝条栽培黑木耳产业化示范”项目。四是帮助凤糖集团公司向科技厅申报了“利用西门子技术实现蔗糖生产节水减排”项目。五是帮助香竹箐古茶树公司向省科技厅申报“高香型锦秀滇红茶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项目。

获得支持的项目是:滇红集团公司“滇红茶加工工艺技术创新及品牌建设”、巨达食品公司“核桃深加工产品关键技术产业化开发”2个项目进入省科技厅“富民强县”专项;滇红集团公司“创新型试点企业”获得认证;盛玉食品公司“利用蚕桑枝条栽培黑木耳”、香竹箐古茶树公司“高香型锦绣滇红茶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2个项目获省科技厅“非公”专项,得到支持。此外,年内还有4个项目获得市级支持。分别是:洛党镇疏菜种植示范、新峰村科学养猪示范、太平寺村烤烟种植示范、洛党村烤烟种植示范。年内,从省市科技部门争取到科技经费200万元。已经到位140万元,省科技厅安排下年度拨款60万元。加上上年度项目经费拨款70万元,年内,省市科技项目经费到位210万元。

三、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管理工作

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我局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调研阶段,我局在摸底调查、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基础上,一是召开了动员会,由局长主持,支部书记作动员讲话。二是开展了集中学习培训,用了6个工作日,并采取了专人导学、专题辅导、座谈讨论、现场观摩、股室学习、知识答题六种形式进行。三是开展了专题调研。由主要领导带队,全体党员参与,利用6个工作时间深入到滇红集团、巨达公司、盛玉公司、健益公司4家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并确定“科技工作如何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调研课题,紧扣“科技支持企业发展,破解企业科技创新难题”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座谈、了解、听取情况汇报,查看科技项目实施情况,有针对性提出破解企业保增长难、科技创新难的建议措施,同时,帮助企业申报科技创新项目争取上级科技部门支持。把科技工作开展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用学习推动工作,用服务企业成效来检验学习效果。四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按照“三走进、三破解”主题实践活动要求,我局深入洛党镇永和村开展了“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主题实践活动,了解该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并给予科技项目扶持。五是开展案例分析。按照“依理说事,就事明理”方式,开展案例分析活动1次,参加人数9人,开展正面案例分析1个,反面案例1个,形成案例分析材料1篇。六是开展“科学发展大家谈”活动和“我为科技发展献一策”大讨论活动。七是展示调研成果。八是注重舆论宣传,营造学习实践活动氛围,有4条信息分别被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电视台采用。在分析检查阶段,我局按要求完成了广泛征求意见、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会等规定动作,开展了“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做到领导重视、发挥表率作用;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分析检查,明确整改方向;开好民主生活会,提高班子凝聚力;坚持边查边改,促进工作落实。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成效,就是通过对十六大以来科技工作的回顾,总结了成绩查找了存在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措施。通过群众评议,几易其稿,形成了一份有一定质量的科技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在整改落实阶段,我局按要求,制定了局领导班子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针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整改目标、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并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了群众满意度测评。与此同时,我局还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回头看”工作。

四、开展科技宣传、普及、科技成果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科技宣传方面,20xx年,共收集整理科技信息33条,其中,被××电视台播报14条,被临沧科技信息网和××政务信息网采用19条,被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公室采用2条。

科普工作方面,根据省、市的安排部署,20xx年,我局开展了主题为“携手建设创新型临沧”科技活动周。与县委宣传部、县科协联合行文下发通知,组织了18个单位和部门160名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参加,在县城举办科技周宣传活动。活动周期间,全县乡镇举办技术培训班26期,赶科普街18场次,赠发科普资料2.5万份。

科技成果管理方面,年内,受省科技厅委托,我局顺利完成了市科技局专家组对六大茶山实施的“云凤茶叶谷科技综合开发”省级项目验收。

知识产权工作方面,我局开展了“4.26”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按市知识产权局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文化、战略、发展”,积极推崇“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年内,有2项专利申请。即,洛党镇农民梅根全申报的“一种治疗肾炎的药物”、新华乡农民申报的“一种绿叶高蛋白纯天然饲料”,获20xx年度发明专利公告。

五、开展了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县(区)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和对乡镇人民政府科技工作绩效考核工作

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方面,我局按要求开展了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抽调精干力量,完成《20xx年—20xx年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手册》填报。整个考核工作开展,县委、政府领导较重视,同时,得到了财政、环保、农业、林业、卫生、教育、统计等部门以及相关企业的大力配合支持。

县(区)党政一把手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方面,我局按照市委组织部临组发〔20xx〕133号文和临组字〔2004〕103号文要求,与县委组织部、县委办、政府办联合开展了县委李华松书记、县政府段春旭县长20xx年、20xx年两年度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自检自查,并撰写了县委、政府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自查报告。县委办和政府办分别完成了书记、县长领导科技工作述职报告。

对乡镇人民政府科技工作绩效考核方面,我局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对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制定了对13个乡镇人民政府科技工作绩效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将考核工作设置为5大项,细化为23项考核目标。纳入县人民政府年度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中。

六、开展了上年度国家公务员考核和本年度国家公务员学法考法工作

上年度,我局12名国家公务员,1名工勤人员参加年度考核,在公务员各层级结构中,任实职乡科级2人,副职2人,正职非领导2人,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2人,科员4人,工勤人员中技师1人。考核结果,优秀职3人,其中,科级2人,工勤人员1人,称职9人。只参加考核不确定考核等次1人。

年内,我局按照县委普法工作领导组要求,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禁毒法》、《劳动合同法》、《残疾人保障法》、《节约能源法》、《水污染防治法》等11部法律法规的学习考试;按照“维护边疆安宁、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临沧“要求,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市民族宗教知识竞赛。按照人事部门要求,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公务员“危机管理”学习考试。

七、编制部门经费预算,落实县本级科技经费

按照科技法律法规要求和财政部门要求,我局开展了部门经费预算工作,提出24.2万元经费预算。通过人大审议,政府批准我局年度部门经费预算13万元,其结构是:科技三项费预算12万元,公务用车经费1万元。年内,我局针对项目申报工作急需,向政府提出前期项目申报经费补助,得到财政追加5万元;年内,部门经费预算和科技三项费预算都全部得到落实。科技三项费在上年基础上增加了2万元,增长了20%,为确保科技工作开展创造了好的条件。年内,我局用科技经费立项支持了“石斛种植示范”、“循环农业示范”、“产业科技培训”等5个县级科技计划项目,安排项目经费10万元。

八、服从中心,服务大局, 努力完成县委、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

按照县委、政府核桃“三率”建设要求,年内,我局抽调1名干部参加核桃“三率”建设工作,为期1个月到乡镇开展核桃管护工作督导;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加广场集体舞活动,并抽调5名干部参加全县迎国庆60周年广场集体舞《月亮升起来》表演,其中,1名干部参加科技系统迎国庆60周年到省上汇演;按照县委要求,有1名干部被县委抽调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公室指导县级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期5个多月;按照县委、政府要求,局主要领导参加全县重大项目联席工作会议,在新滇红集团公司“二次创业”中,积极为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并为滇红集团公司争取到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个,资金90万元;在滇红路北段建设中,按照政府要求主动做好拆迁户工作,为“滇红小镇”建设做好部门服务。年内,我局还开展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完成了政协第44号提案、71号提案办理答复。

九、抓好机关党建工作,用优良的党风促政风、行风建设

一是抓支部建设。年内,针对设置专职支部书记和支部书记工作调动,经请示县直工委批准,我局对支部班子进行了两次换届选举,产生了新的支委工作班子。同时,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经县直机关工委批准,将地震局支部从科技局支部分出单设。二是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党员挂钩联系结对帮扶制度、党员评议制度、党员学习制度等一系列党建目标责任制度。三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局主要领导与政府领导签订责任书的基础上,实行局长、支部书记与副局长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副局长与股室领导签订责任书。局长为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第一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四是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做到科技局重大工作网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措施的落实制定了科技局机关行政工作管理制度。六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七是全面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树立以“淸廉为荣、以贪腐为耻”道德观念,自觉增强党性观念,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做到自省、自重、自厉,增强拒腐防病的免疫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通过抓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教育,用优良的党风促进政风行风干部作风好转。年内,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无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20xx年,我局还开展了科技统计、挡案、信访、工会、妇女、安全生产等工作。科技统计方面,完成了《20xx年度科技统计年报表》、《20xx年度科普工作统计表》等相关科技统计报表,完成了国家、省、市科技管理部门安排的科技统计任务。挡案工作方面,完成了上年度文件材料整理归档上架工作,接受了县档案局档案工作量化目标考核督查,受到督查组的好评。同时,开发利用挡案资源,协助县人事、组织部门完成了本局公务员登记所需信息挡案材料提供。信访工作方面,认真落实《××县信访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结合科技部门工作特点,扎实有效的开展了群众来访、领导接访、领导下访工作,初步统计,年内,局领导接待基层群众来访10次,下访次数30余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了解了基层科技工作寻求,解决了新农村建设和企业发展中许多科技工作方面的实际问题。工会工作方面,完成了机关工会会员费收缴、职工大病互助医疗保险、县工会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妇女工作方面,完成了人口计生台账建立和开展了妇女健康检查。安全生产方面,认真开展了“国庆”和“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检查和落实了局领导节假日期间值班制度。

总之,20xx年,科技管理工作由于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的鼎立支持帮助,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亮点。项目工作进一步凸显,项目争取和实施创下历年新高;信访特别是局领导接待基层和服务对象来访、下访工作进一步强化;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委员满意;重深入、重实际、重创新,主动服务,将科技工作开展建立在广泛听取民意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已形成科技局工作的一大显著特点;按县委、政府要求,科技工作以项目争取和实施为主线、为生命,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中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值得充分肯定。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局的工作也还有一些问题和困难不容忽视。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公务员的政治素质、能力素质、服务水平和整个机关管理水平都亟待提升;科技宣传工作、科技部门主动服务新农村建设和企业发展等科技工作中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这些问题和困难,都需要在新的一年中认真研究。切实予以解决。

第19篇:科技局(定稿)

吴堡县科技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

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第一条 为正确界定吴堡县科技局(以下简称“本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准确划分文书档案保管期限,使所保存的档案既能反映本机关职能活动情况,维护其历史面貌,又便于保管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国家档案局令第8号《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中的文件材料是指本机关在工作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本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是:

(一)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本机关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研究具有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

(二)本机关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在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权益等方面具有凭证价值的文件材料;

(三)本机关需要贯彻执行的上级机关、同级机关的文件材料;其他单位报送的有关科技工作的重要文件材料;

(四)其他对本机关工作具有查考价值的文件材料。第四条 本机关文件材料不归档范围是:

(一)上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普发性不需本机关办理的文件材料,任免、奖惩非本机关工作人员的文件材料,供工作参考的抄件等;

(二)本机关文件材料中的重份文件,无查考利用价值的事务性、临时性文件,一般性文件的历次修改稿、各次校对稿,无特殊保存价值的信封,不需办理的一般性人民来信、电话记录,局内部互相抄送的文件材料,本机关负责人兼任外单位职务形成的与本机关无关的文件材料,有关工作参考的文件材料;

(三)同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不需办理的抄送文件材料;

(四)其他单位的文件材料中,供参阅的简报、情况反映,抄报或越级抄报的文件材料。

第五条凡属本机关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机关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移交,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凡属本机关不归档的文件材料,要妥善保管,及时清理,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第六条 本机关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久、定期两种。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

第七条 永久保管的文书档案主要包括: (一)本机关制定的业务政策性文件材料;

(二)本机关召开重要会议、举办重大活动等形成的主要文件材料;

(三)本机关职能活动中形成的重要业务文件材料;

(四)本机关关于重要问题的请示、报告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批示,重要的计划、总结、汇报材料、综合统计报表等;

(五)上级机关、上级领导来本机关视察、调研召开关于科技工作文件材料;

(六)本机关机构演变、人事任免等文件材料;

(七)本机关房屋买卖、土地征用,重要的合同协议、资产登记等凭证性文件材料;

(八)上级机关制发的属本机关主管业务的重要文件材料;

(九)以本机关为主的与其他单位联合制发的重要业务问题的文件材料;

(十)其他单位关于重要业务问题的来函、请示、报告与本机关的批复、批示等文件材料。

第八条 定期保管的文书档案主要包括:

(一)本机关职能活动中形成的一般性业务文件材料;(二)本机关召开工作会议、举办活动等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三)本机关人事管理工作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四)本机关一般性事务管理文件材料;

(五)本机关关于一般性问题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批示一般性工作报告、总结等;

(六)上级机关制发的属于本机关主管业务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七)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制发的非本机关主管业务但本机关需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

(八)其他单位关于一般性问题的来函、请示与本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

第九条

机关形成的人事、基建、会计及其他专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机关对应归档电子文件的元数据、背景信息等要进行相应归档。

机关应归档纸质文件材料中,有文件发文稿纸、文件处理单的,应与文件正本、定稿一并归档。

第十一条

机关联合召开会议、联合行文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其他机关将相应的复制件或其他形式的副本归档。

吴堡县科技局 二0一一年八月十一日

吴堡县科技局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1本机关召开的全县科技工作、科技业务培训会议等文件材料 1.1请示、批复、通知、名单、日程、报告、讲话、总结、决议、决定、纪要、会议记录 永久 1.2典型材料、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简报 30年 2机关联合召开会议的文件材料 2.1 本机关为主办的

2.1.1请示、批复、通知、名单、日程、报告、总结、决议、决、纪要 永久 2.1.2典型材料、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简报的复制件或副本 30年 2.

2本机关为协办的

2.2.1请示、批复、通知、名单、日程、报告、讲话、总结、决议、决定、纪要的复制件或副本 30年 2.2.2典型材料、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简报的复制件或副本 10年 3本机关组织参加省、市科技工作会议及杨凌农高会议材料

3.1重要的 30年 3.2一般的 10年 4会议记录

4.1局务会、全体干部会议记录 永久

4.2学习会议记录 10年 5 上级机关、上级领导检查、视察本机关工作时形成的文件材料 5.1重要的 永久

5.2一般的 30年 5.3本机关工作汇报材料 30年 6本机关业务文件材料

6.1本机关制定的关于科技兴县战略、全县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等材料 永久 6.2本机关制定的关于农业科技、高新技术、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 永久 6.3本机关关于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农业示范村建设等文件材料

6.3.1重要的 永久 6.3.2一般的 30年6.4本机关关于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申报、管理材料 6.4.1重要的 永久 6.4.2一般的 30年 6.5本机关关于省、市重大科技项目、成果的申报、管理及评估验收等材料

6.5.1重要的 永久 6.5.2一般的 30年

6.6本机关关于科技成果引进、推广、转化及应用的文件材料 6.6.1重要的 永久 6.6.2一般的 30年 6.7本机关关于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申报和管理的文件材料 6.7.1重要的 永久 6.7.2一般的 30年 6.8本机关关于科学技术奖励的办法、决定等 永久 6.9本机关关于科技队伍建设、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特派员管理等文件材料

6.9.1重要的 30年 6.9.2一般的 10年 6.10开展科技宣传培训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6.10.1重要的 30年 6.10.2一般的 10年6.11计划、总结、统计、调研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6.11.1年度以上计划、总结、统计报表 永久 6.11.2年度以下的工作计划、总结、统计材料 10年 6.11.3重要职能活动的总结、重要专题的调研材料 永久6.11.4一般活动的总结、一般问题的调研材料 10年 6.12本机关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批示

6.12.1重要业务问题的 永久

6.12.2一般业务问题的 30年6.13 同级机关的来函、请示与本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 6.13.1重要业务问题的 永久 6.13.2一般业务问题的 30年 6.14 本机关代上级机关起草并被采用的重要法规性文件、专项业务文件的最后草稿 30年 6.15 机关联合行文的文件材料 6.15.1 本机关为主办的

6.15.1.1重要业务问题的 永久 6.15.1.2一般业务问题的 30年 6.15.2 本机关为协办的

6.15.2.1重要业务问题的 30年6.15.2.2一般业务问题的 10年 6.16本机关编研的文件材料

6.16.1大事记、组织沿革、科技工作指南等文件材料 永久 6.16.2科技工作简讯、情况反映等 10年 7 本机关机构编制、干部人事、纪检、审计、信访工作文件材料 7.

1机构设置、机构撤并、名称更改、组织简则、人员编制、印信启用和作废等文件材料 永久

7.2 上级机关对本机关人事任免文件 永久 7.3 先进单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文件材料

7.3.1受县级(含)以上表彰、奖励的 永久 7.3.2受县级以下表彰、奖励 30年 7.4对本机关有关人员的处分材料

7.4.1受到警告(不含)以上处分的 永久 7.4.2受到警告处分的 30年 7.5职工录用、转正、聘任、调资、定级、停薪留职、辞职、离退休、死亡、抚恤等文件材料 永久 7.6职工调动工作的行政、工资、党组织关系的介绍信及存根

永久

7.7 本机关职工名册 永久 7.8

本机关在党支部在开展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7.8.1工作报告、总结、换届选举结果 永久 7.8.2党员名册、批准加入党组织的文件材料 永久 7.9纪检、监察工作中形成的综合性报告、调查材料

7.9.1重要的 永久

7.9.2一般的 30年 7.10本单位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审计材料 永久 7.11 本机关处理人民来信来访的文件材料

7.11.1有领导重要批示和处理结果的 永久 7.11.1其他有处理结果的 30年 8

本机关事务管理文件材料

8.1房产、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文件材料 永久 8.2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定、协议、议定书等文件材料 8.2.1重要的 永久 8.2.2一般的 10年 8.

3接待工作的计划、方案

8.3.1 重要的 30年 8.3.2一般的 10年 8.

4机关财务预算 30年 8.

5机关物资(办公设备及用品、机动车等)采购计划、审批手续、招标投标、购置等文件材料,机动车调拨、保险、事故、转让等文件材料 30年 8.6

国有资产管理(登记、统计、核查清算、交接等)文件材料

8.6 .1重要的 永久 8.6 .2一般的 10年 9

上级机关制发的文件材料

9.1上级机关的下发的年度目标任务书 永久 9.2 上级机关制发的关于科技工作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材料 9.2.1 重要的 永久 9.2.2

一般的 30年 9.3 上级机关制发的非本机关主管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 10年

10

同级机关制发的非本机关主管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 10年

第20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来抓,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较好地发挥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共鉴定各类科技成果22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6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30余项。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3家、产学研联合企业30家,新组建2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火炬计划山东**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主要有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把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通过对全市**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摸底,分门别类,划分行业特点,围绕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在前瞻性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转移等四个环节进行总体设计,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按照申报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条件和要求,指导、帮助有关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筛选了迈赫自动化等7家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推荐迈赫自动化、大业金属、高强紧固件、**生物等4家企业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发展自主创新品牌为目标,围绕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造纸包装、食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努力提高这些企业的高新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引导、促进高强紧固件、天工造纸机械、三维管件等一批企业努力实现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引导培育大业金属、液压科技公司、华明建设科技公司、塑业股份公司、**电缆公司一批有高新技术生长点的企业,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三、加快膨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依托北汽福田、义和车轿、新东方汽车仪表、泰盛化工、粉末冶金、兴贸玉米等企业重点开展信息化示范、电子信息、机械产品开发,提升总体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化和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围绕这些高新技术领域,在科技项目、产品研发、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引导,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扶持,在调整结构、加大投入、产学研联合等方面进行重点推动,不断优化企业的成长环境,促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实现了现有高新技术产品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成为经济崛起的“生力军”。

四、深入开展产学研联合

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支持企业主动寻求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智力支持,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了合作水平。今年以来已有市外贸公司、新东方汽车仪表、佳士博、圣阳机械等30家企业分别与青岛农业大学、**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初步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围绕生物化工、机械成套装备、智能包装、光机电设备、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采取委托研究、联合开发、引进转化等方式,推进“产学研”联合,促进“校企联姻”。一些先进的科技成果在我市得到了及时转化和应用。大业金属的高性能轮胎用高锡胎圈钢丝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3等奖,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国内企业过去一直靠进口高锡胎圈钢丝的局面。

五、努力争取各级科技计划项目

一是继续争取承担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十一五”期间,我市承担了“山东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二是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省科研计划。今年以来,先后成功申报“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电脑全自动回转式杀菌系统”、“食品天然色素提取成套设备与技术”等各类上级扶持项目12个,争取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有5个项目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2个项目列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4个项目纳入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1个项目列入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

六、强化服务,全力打造创新型机关

把全面提升机关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是为增强与企业间的沟通和合作,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步伐,帮助企业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本着“贴近服务企业,增强服务效能”的理念,印制了科技参考服务手册,发放到全市635家规模以上企业,使企业对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规定、管理办法、操作程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受到企业的欢迎。

二是加强学习,围绕机关党建、机关制度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五的机关学习日和机关读书周加强各类科技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科技管理和服务能力。在学习中,重点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保证各项工作与时俱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着力推动创先争。把狠抓工作落实作为机关作风改进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机关执行力建设,形成真抓实干、敢打必胜的良好氛围。对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和企业创新方面的申请,充分挖掘各种有利条件,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交办任务顺利完成。

下步工作,重点围绕市委**年工作要点,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全年新增各级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30家;新增产学研联合企业30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组织企业牵头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做好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工作,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服务,分类指导,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一是培植壮大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依托骨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延伸扩大高新产业链,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尽快实现在潍坊领先、全省甚至全国竞争力、影响力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突出我市优势,引导科技资源,重点围绕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依托北汽福田、新东方汽车仪表、信得药业、天旭太阳能、粉末冶金等企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电子、新材料和精细化工、新能源与环保、生物技术四大领域。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支柱产业。特别在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企业,突出技术领先、现代化水平、绿色制造、标准化生产、清洁生产等关键环节,促进优化升级和传统产业高新化。三是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培植力度,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5%以上。四是及时做好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培植认定工作。在抓好组织实施和帮助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做好复核的同时,按照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新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培植认定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确保层次和数量上在潍坊各县市区领先。

二、加强三大平台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一是以企业为主体,围绕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企业工程技术平台建设。今年新组建各级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30家,强化提高现有工程技术中心的功能和水平,使之更有能力承担国家、省更多的科技计划项目。二是加强重点领域产业基地平台建设。围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全力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三是根据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要求,加强培育指导,依托隆源液压、迈赫自动化等2家企业,争取牵头构建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科技局各种岗位职责
《科技局各种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