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森林生态保护科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13 08:32:51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保护森林和湿地维护生态安全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日前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迎来了第十五个“世界湿地日”及《湿地公约》成立40周年。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森林”,深刻揭示了两大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充分体现了湿地和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必将有力地引导人们更加关注这两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生态支持系统。湿地是物种“基因库”,保存了大量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特有基因,孕育了世界上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没有湿地,许多珍贵的物种基因资源将不复存在。湿地是淡水的天然“储存库”,储存了我国96%以上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湿地是“地球之肾”,其强大的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功能,对于保障人们永远能够喝上干净的水,维持多种生物的水环境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还是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的“缓冲器”,具有调洪蓄水、抵御风暴、预防侵蚀、抗御干旱、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对于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等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

我国森林面积29.32亿亩,森林覆盖率20.36%,单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自然湿地面积5.43亿亩,自然湿地占国土面积的3.77%,森林和自然湿地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4.13%。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森林和“地球之肾”的湿地,既互相依存,又互相作用,共同构筑了我国国家生态安全的强大屏障。森林是一座绿色“水库”,具有巨大的蓄水功能,可为湿地提供持续的水源保障。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森林也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陆地生态系统一半以上的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湿地的固碳能力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泥炭湿地在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湿地国际的研究表明,占全球陆地面积6%的湿地储存了约7700亿吨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5%。湿地和森林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无论损害和破坏哪一个系统,都会影响地球的生态平衡,影响地球的健康,危及人类生存的根基。有科学家断言,假如森林和湿地从地球上消失,全球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陆地90%的生物将灭绝,生物固氮将减少90%,生物放氧将减少60%,同时将产生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平衡就无法维持。因此,保护好湿地和森林,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林业的重大历史使命。

管理和恢复好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是林业部门承担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大力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有效发挥了两大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许多新突破。一是以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为重点,有效遏制了湿地面积缩减的趋势。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完成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201个,建立了长江、黑龙江等流域湿地保护网络,湿地自然保护区达55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达140多处,地方湿地公园达12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达37处,有力推进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国每年新增湿地保护面积30多万公顷,恢复湿地1万多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从“十五”末的45%增加到“十一五”末的50.3%,平均每年增加1个多百分点。二是以完善湿地政策措施为保障,显著增强了湿地保护能力。国家出台了湿地保护政策,将湿地总面积、湿地保护面积纳入了中国资源环境指标体系,开展了湿地保护补助试点,设立了湿地保护补助中央专项资金。制定了湿地保护宏观战略规划,将湿地保护建设纳入了多个重大行业规划。加强了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建设,成立了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强化了湿地履约跨部门协调机制。开展了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科研工作,建立了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站。三是以模范履约争当表率为目标,充分展示了良好的国家形象。认真实施《湿地公约》相关决议,连续两届当选为公约常委会成员国,在公约形成相关决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亚洲履约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加强了国际重要湿地管理,公布了《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公报》。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维护国家形象和权益,受到公约秘书处和有关国际组织的一致赞扬。四是以提升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为手段,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开展了中国湿地文化节、沿海湿地万里行等一系列重大宣传活动,为加强湿地保护营造了良好氛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单一主题内容的国家湿地博物馆,在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建立了湿地宣教馆,扩大了湿地文化宣传阵地。树立了一批湿地保护好、增收致富好、生态观念好的湿地文明村、

推荐第2篇:保护森林和湿地维护生态安全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日前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迎来了第十五个“世界湿地日”及《湿地公约》成立40周年。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森林”,深刻揭示了两大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充分体现了湿地和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必将有力地引导人们更加关注这两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生态支持系统。湿地是物种“基因库”,保存了大量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特有基因,孕育了世界上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没有湿地,许多珍贵的物种基因资源将不复存在。湿地是淡水的天然“储存库”,储存了我国96%以上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湿地是“地球之肾”,其强大的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功能,对于保障人们永远能够喝上干净的水,维持多种生物的水环境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还是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的“缓冲器”,具有调洪蓄水、抵御风暴、预防侵蚀、抗御干旱、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对于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等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

,假如森林和湿地从地球上消失,全球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陆地90%的生物将灭绝,生物固氮将减少90%,生物放氧将减少60%,同时将产生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平衡就无法维持。因此,保护好湿地和森林,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林业的重大历史使命。

三是以模范履约争当表率为目标,充分展示了良好的国家形象。认真实施《湿地公约》相关决议,连续两届当选为公约常委会成员国,在公约形成相关决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亚洲履约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加强了国际重要湿地管理,公布了《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公报》。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维护国家形象和权益,受到公约秘书处和有关国际组织的一致赞扬。四是以提升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为手段,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开展了中国湿地文化节、沿海湿地万里行等一系列重大宣传活动,为加强湿地保护营造了良好氛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单

一主题内容的国家湿地博物馆,在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建立了湿地宣教馆,扩大了湿地文化宣传阵地。树立了一批湿地保护好、增收致富好、生态观念好的湿地文明村、湿地文明户。中国湿地保护已经成为自然生态保护领域的热点之一,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点之一。

虽然中国湿地保护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全社会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仍需进一步提高,天然湿地数量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保护湿地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十分清醒的头脑,以全局观念、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谋划好“十二五”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湿地保护工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保护好湿地”的明确要求,为加强湿地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二五”期间,我们按照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决定着力建设以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十大生态屏障”。其中,将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为主要目标,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严格保护自然湿地,科学修复退化湿地,积极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夯实基础工作,积极推动湿地立法工作,逐步理顺体制机制,继续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全面加强湿地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力争到2015年,使我国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5%,初步缓解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趋势。

2011年,我们将大力推进湿地保护立法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继续谋划实施好国家湿地保护工程,加快构建湿地保护长效机制;促进湿地公园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建设;系统加强湿地保护科技支撑,研究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功能和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认真履行《湿地公约》,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重要湿地建设和管理,维护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切实发挥林业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作用,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推动湿地保护再上新台阶。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让我们携手一道,积极行动,共同推进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努力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福祉,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第3篇: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保护森林的公益广告

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保护森林的公

益广告

谈生态公益林与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区别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高保护价值森林;林业管理;范围划分

生态公益林和高保护价值森林存在一定的共性,两者都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森林林木资源和森林产物。单是森林管理工作中,要对森林的种类进行较为详细的划分才能实现森林更好的保护,其主要的方式就是利用国家规定和营林的经济效益对林业进行划分,生态公益林和高保护价值森林是按照不同的划分指标相差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1 森林的基本概念

生态公益林

生态公益林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森林类型划分种类,生态公益林就是生态地位非常重要,或者生态情况危险,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以及保护生态多样性有着重要作用的具有社会公益性的森林。因此这样的森林保护人工林、自然林等。生态公益林是存在公益性的,比如防止沙漠化。保护森林附近区域的水资源,防止害虫侵袭等。其主要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这类林木在一段时间内砍伐的可能性较低,需要长时间的保护。这类森林的林木开发,不会出现大面积砍伐,而是合理的砍伐。不会破坏森林的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高保护价值森林

高保护价值森林是现代应对严峻的资源需求形势形成一种全新的理念,这种理念是从森林的资源的价值出发等,根据森林的价值对森林的进行分类,是对于资源的一种评估,生态系统的价值也被考虑在其中,但是主要是针对森

林林木以及森林产品的价值做出相应分类,形成这样的分类主要是因为便于森林管理的重点。森林管理工作理论上需要对全部原来森林做好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具有高价值的森林资源与一般森林应该实现差异化的管理,所以做出了根据价值管理的新理念。

2 判定的标准不同

生态公益林是根据国家在法律上规定得森林管理措施,国家的规定不会考虑森林之内树木的品种和价值,只根据生态系统来进行分类,同时相关政策时从整体的角度来分类的所以根据生态系统来划分,其主要的参考在很多价值的依据的是森林的地点、气候等。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森林进行保护,通过对森林的保护,主要的措施包含封山、严禁采伐等,其主要是根据保护而进行的分类。

高保护价值的森林的划分标准正好与生态公益林想法,公益林的目标是保护,高保护价值森林中是从森林资源

的利用为目标划分的,其判定标准与地理位置与气候得关系不大,而主要依靠森林中树种、树龄、以及食用菌等森林资源作为评价标准。对森林资源和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营林工作的重点之一,这些林木可能是人工林、也可能是自然林,更多的为政府的营林工程。其主要表现为每一块林区、每一种树种的具体价值。高保护价值森林是为合理采伐进行的工作准备,是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发展的一个整体规划的重要参考资料。

3 范畴比较

根据我国的森林管理通则的规定,生态公益林又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特殊森林,重点森林;一般性森林。同样高保护价值森林中也分区为高价值林木保护森林,高价值动物保护森林,高价值药材保护森林,高价值食用菌保护森林等。而经过详细分类之后,生态公益林与高保护价值森林就出现了交叉效益,经常出现一片森林又属于生态公益林的

范畴,同时又属于高保护价值森林的范畴之内。但是相比较而言,生态公益林的范围较广,能够包括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大多数范围。

森林的分类

HCV1指的是物种极度富集的区域,一片森林可能甚至仅仅因为某一个物种非常重要而具有高保护价值。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属于生态公益林;而此类型的森林若是地方特有种,在合理经营的条件下,也可视为商品林。HCV2指的是景观价值非常高的区域,在中国主要是受人为干扰较少的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属于生态公益林。然而,中国天然林比例较大,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一部分的天然林允许作为商品林来经营管理。HCV3指的是包含珍稀、濒危生态系统的森林区域。HCV4指的是在某些关键情况下,提供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森林。HCV5指的是满足当地社区的基本需求,为当地社区提供基本生计和安全保障的森林。该森林类型主

要为社区森林,若森林区域城镇居民饮水源区,即为生态公益林的范畴,但是若森林是该社区主要收入的来源,通过生产、销售木材而从中获取收入时,该森林可以划入商品林的范畴。HCV6指的是具有宗教文化或传统文化价值的森林。该类型森林一般是自然与人文遗产地,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林等。

生态林的覆盖范围

生态公益林涵盖部分高保护价值森林本研究以中南热带的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等级区划为例,判断各保护级别的生态公益林是否属于高保护价值森林,第一,某些类型的生态公益林,因其具有的特殊属性或保护价值而划入高保护价值森林。例如,“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繁殖地”等因生物多样性价值富集,而符合HCV1的判定标准;符合HCV2的判定标准;“未经人为干扰的地带性顶级群落”该类型生态公益林因其包含或包含于珍稀、受威胁或濒危的生态系统的森林,故符合HCV3的判定

标准。第二,某些类型的生态公益林,可能因具有潜在的特殊保护价值而划入高保护价值森林,需要向有关专家咨询才能确定其是否属于高保护价值森林。第三,某些类型的生态公益林,因不具有特殊属性或保护价值而不能划入高保护价值森林。

高保护价值森林覆盖范围

高保护价值森林涵盖部分生态公益林各高保护价值森林类型可能因其具有某些防护效能或特种用途等可以判定为生态公益林,但某些高保护价值森林类型可能涉及到商品林的范畴,则不能判定为生态公益林,某些类型的高保护价值森林属于生态公益林。因其涵盖的森林区域有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中国特有的植被类型、分布于特殊生境的植被类型、珍稀、濒危或孑遗的群系以及为重要的保护物种提供关键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因此属于生态公益林。

4 总结

综上所述,生态公益林与高价值保

护林的概念不同,首先他们是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进行划分的,公益林按照国家的规定划分的,而高价值森林是林业部门根据营林的需求划分的。公益林的是从保护森林出发的,高保护价值是为了合理的采伐利用森林资源出发的,所以二者的方向不同。最后,两者的范围不同,相比较而言公益林的范围较为广泛,而高保护价值森林的范围较小,一定意义上讲,公益林包含了高保护价值森林。

参考文献

徐军,陈建义,毛华英,葛颖强.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分类、判定与经营措施.华东森林经理,xx.

董珂,邓华峰.高保护价值森林理论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xx.

顾蕾,吴伟光,沈月琴,姜春前.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xx.

吴波,贾子毅.高保护价值森林的

定义与内涵.世界林业研究,xx.对中坡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保护补偿基金管理

对中坡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保护及补偿基金管理的探讨 摘要;森林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体功能。现就怀化市中坡国家森林公园的战略地位,公益林保护的现状,主要障碍因子,探讨科学经营公益林,提高质量、发挥多种功能,提供公益性、社会性服务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坡森林公园;保护现状;措施及建议

一.中坡森林公园区位极为重要。

城市绿地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平衡的调控者。中坡森林公园,地处怀化市城区西北部的中坡山境内,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公里,经营面积达14平方公里,总面积1688公顷。要科学地经营保护好森林生态公益林,不断地巩固和扩大林业建设生态成果,实现可持速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生

态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生态公益林保护现状

改革重组,切实保护生态公益林。

中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是在市林科所、中坡森林公园、钟坡风景名胜区重组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地区林科所从安江搬迁至怀化市中坡山,征山林公顷为国有,连年不断营造科研林、速生丰产林,起到示范辐射的作用。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发挥森林生态景观的多种功能,于1992年12月,经申报上级批准,在林科所基础上,建立中坡省级森林公园。

生态公益林的规划、建设。

领导重视列入议事日程。2002年7月23日,市政府专门召开了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将中坡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基础性、公益性建设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还要求按照国家森林公园和重点公益林区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咨询

和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总体规划。并付诸实施,加大了投入,如xx—2016年度,中央、省级、市本级投资384万元,并对xx年冰冻灾后世界银行贷款林业项目债务减免万元。加速了公益林区的建设,兴建了林区公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公里,每年修砍防火隔离带10公里,兴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优良油茶采穗圃,树木园,标本馆。竹园、茶花园、樱花园、果园等生态景观。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形成管护网络,落实管护责任。

在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中,绘制公益林小班分布图,制定了小班卡片,编制了重点公益林小班一览表。其管护机制不变,由公园管理处统一管理,实行专业管护,建立护林队伍,聘请当地德高望重,大公无私护林员7人,持持证上岗。核查公益林管护、森林资源消长、林地征用占用、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发生及控制情况,把考核结

果作为发放基础工资、效益工资以及是否续聘的依据。

严格资金管理、拨付,专款专用。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坚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公开、公平、公正,依法依规,规范操作。三.存在主要障碍因子

公益林补偿标准低,生态补偿费每年每亩只有5—7元,比泰格林租赁地造林要低得多,所以个别村资金拨付难,现有一些村民多次通知至今还未来领取生态补偿费,对生态公益林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原林科所80年代与村组农户联营造的商品林。补偿资金管理不合理,由于部分村长、组长领取未公开、透明,使用集体公益林补偿资金对促进公益林管护的效率不高。在公益林区内有的修建坟墓累禁不止;侵占林地违规建房也有发生。

四.对科学经营森林生态公益林的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中坡森林公园公益

林的多种功能,提高公益林质量,保障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社会和谐可持速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建议要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公益林的补偿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经营生态林;不断完善保障服务体系进行探讨。

转变观念,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

随着生产发展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时代,森林的多种功能遂步被人们认识并利用。全社会才会积极参与保护和投资。

公益林补偿制度改革的建议 。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是继集

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又一项重要的改革,涉及面广、社会性和政策性强,创新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林农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生态公益林是否得到有效保护。

首先改革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由无偿到有偿使用。生态公益林有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固氮制氧四大生态效益,中坡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1688公顷,按指标进行计算,这些公益林每年就创造了总价值4700多万元的生态效益。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要适当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公益林补偿资金,2002年开始国家级公益林的由国家财政承担的补偿,每亩每年5元;属地方公益林的由省市财政补偿10元。虽然比商品林收入低,但是,财政补偿的收益林农是没有风险的,只有适当提高公益林的产权补偿。为确保改革的稳定性,每五年要调整一次,最终实现产权补偿与当地林地租金收入的接轨。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坚持严格保护、科学限制性利用

我市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在坚持生态优先,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热条件优越这一优势,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公益林林地、林木资源和景观

资源,提高自我补偿能力。立地条件好、坡度较缓、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内人工林,可采取带状采伐方式进行采伐,均匀分布、不开天窗伐后郁闭度不低于。把生态公益林建成树种多样、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具有地方特色的,丰富森林景观,发展非木质利用产业,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功能。

有利于增加林农收入,提高造林护林积极性,真正达到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建立生态公益林信息系统和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建立翔实的生态公益林基础数据及补偿对象资料。生态公益林资源变化动态监测主要以每年森林资源年度变化调查统计为基础, 建立生态公益林资源档案,准确记载森林区划界定、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变化、做到图、表、卡和文字材料齐全, 并采用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和方

法, 确保森林资源档案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连续性。规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发放和使用。保护森林从我做起1

保护森林

从我做起

因为森林是天然的大氧,让我们在人生的四季里,享受生活的美好;森林可以让沙尘暴、海啸等灾害,望而却步;森林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好处!所以保护森林,必须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森林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森林却时刻面临着火的威胁!火可以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灰烬!火可以导致人们失去宝贵的生命!有多少人类文明在火中消失?有多少宝贵财富在火中消失?

请看以下几个可怕的教训:xx年,在福建省某镇一个山场。因有一个农民在菜地里烧杂草不小心引发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达28公顷,火灾延续19小时,扑火直接费用万元!造成8人死

亡!xx年,某国有林场因村民因抽烟引发森林火灾。森林草地受害面积1000多亩,4名扑救人员死亡!

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一点星星之火,则有可能会造成人民巨大的损失:生命、财富、亲情、环境……所以,保护森林,就是保护自己;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了无数个生灵;保护森林,就是每个人的义务;保护森林,就是做了一件非常非常大的好事;保护森林,就是…

森林,我多想让您永远披上绿色的衣裳,让森林火灾成为历史,让人类和森林相依相伴,让森林和人类和谐共存。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想应该先从我们自己做起,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不在野外玩火。并要做好小小森林防火宣传员的工作,走进各自的村庄,和保护森林的叔叔阿姨们一道,宣传防火的重要性,告诉人们森林防火重在预防。帮助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在此我要向各位叔叔阿姨呼吁: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森林防火贵在预防!保护我们的森林

保护我们的森林

作者:肖伟

单位:XX市羊亭学校四年级二班

“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我知道大家一定会知道,森林可以给我们新鲜的空气,可以给我们美丽的环境。所以我们要保护森林。希望大家不要把美丽的森林破坏掉。也希望叔叔们吸完烟后,不要把烟头扔在树林里,还希望小朋友们不要在树木上乱写乱画。

从现在开始,我要养成一个好习惯,看见在树木上有乱写乱画的人,要过去阻止他,并告诉他要保护好树木,还告诉他,树木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比喻;“发洪水时,树木可以阻挡洪水。有森林就不会产生泥石流等。”

我希望全国的人们都来保护森林,爱护森林,就像保护,爱护我们的家一样,让森林变得更加美丽、茂盛。也让我们的世界变的更加美丽。

保护森林

森林是地球的肺,也是56亿人口不可缺少的。

保护森林是我们当代小学生的责任,也是广大群众的责任。保护森林,人人有责。

我们应该做到这几点;1.不带火种上山,2.不在山上放鞭炮,3.不砍伐树木。

有这样一个故事;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 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都有锋利的斧子。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

家家户户靠着锋里的斧头,日子

过得还不错。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保护森林校园广播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又到了红领巾广播站的时间,我是今天的节目主持人**,今天广播的题目是《重视一颗树的命运》

重视一棵树的命运,不知有多少人能够认同这个观点。

我们不妨先作个假设:如果设一个“森林法庭”,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被告。通过陈述实录,就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比如,在成片的大面积林区发生山火,至少要达到“亩”的数量才能称为灾。即使像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那样的灾害,人们虽然给它定性为“特大”,但烧死了多少树,谁也数不清。在这里,树作为生命被“草菅”了。多数人以为原始森林,是祖先留下的,烧掉太可惜了,而发出的也只是感叹。

自然保护区或西部干旱地区,砍伐或毁烧了树木,是要以棵为单位来计算的,因为这些地方的树木太珍贵了。有山没树是很荒凉的,人们渴望有树。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树是政府和老百姓的“眼睛”。最典型的事例是,砍掉一棵树也要惊动当地政府官员,山上一冒烟,不管烧没烧着树,市长都会出动。道理很简单,生活在沙窝子里,几十年几代人种树,在树的身上他们投入了太多的血汗,也收到了显而易见的成效。人们看重树,也依赖着树。“案情”已经相当明了:“家大业大”,手就会松一点,“小门小户” 就要精打细算,要是“贫困户”更不敢轻易动血本了。从以上的陈述,可以看出,树作为一个活的“生命”,生存的地位被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给剥夺了。而这些“犯罪”行为,恰恰是我们人类至今没有引起重视的一个“盲点”。

黄河泥沙滚滚并在屡屡泛滥之后又数次出现断流;荒漠化在不停地推进,吞噬着良田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洪

水肆虐,冲毁层层堤坝……我们不要等到“自然的法庭”对我们宣读“死亡”判决时才幡然悔悟,那样就为时已晚了。

我们在关心人的命运,同时也应该重视每一棵树的命运,每一样生物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仅为了自己的健康去保护它们,更是为了我们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园去保护它们。

时间过得真快啊,红领巾广播站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我们下周再见!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通告

日照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的通告

为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维护生态公益林所

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通告如下: 第一条

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体功能,主要

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防护林和沿海特殊保护林带。 第二条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依法保护、严格管理、分类补偿和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生态公益林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地绿化造林,在明显位置设置生态公益林标志,向社会进行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或者擅自移动标志。 第四条

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按照每500—1000亩林地配备1名护林员的要求,落实专职护林人员,完善管理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切实发挥护林员在护林、防火中的作用。

第五条

加强生态公益林防火管理。生态公益林经营单位应

及时清除生态公益林内道路两侧杂草、灌木丛及可燃物,营造或改建生物防火林带。在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和符合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采取工程阻隔措施,因地制宜地建设隔离网、隔离墙。

第六条

加强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科学编制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规划,生态公益林经营者要采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

第七条

加强封山育林工作。对各级生态公益林落实封育措

施,严禁在封育区内从事砍柴、放牧等活动,提高林分质量。禁止违法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矿、采土、采种、修建墓地以及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八条

禁止进行商业性采伐。严禁采挖生态公益林内大

树。因抚育、更新或者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因素影响,确需采伐生态公益林的,应当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照有关程序依法办理

林木采伐审批手续。 第九条

禁止非法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因重点工程项目必须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办理林地使用手续,并足额缴纳森

林植被恢复费。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违法占用生态公益林。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规范林地承包合同。已经承包到户或流转的集体公益林地,符

合法律规定、承包或流转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承包或流转合同不规范的,要予以完善;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已经规范流转的公益林,经营主体要严格履行各项权利义务。未经批准非法流转的生态公益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不予登记发证,不得享受林业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

在保证林地面积不减少、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公益林主体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鼓励从事林下养殖和森林生态观光旅游等项目。但要事先制定专项经营方案,按照生态公益林等级,报经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接受林业部门的监督。

第十二条

违反本通告,在生态公益林范围内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矿、采土、采种、修建墓地、采挖大树和改变林地用途等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依法处罚。

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 26 ~

推荐第4篇:生态保护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键词:生态损害责任终身追究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发布,《决定》指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推荐第5篇:保护生态

保护生态,从我做起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是一句随处可见的宣传语,但让我真正的看了《新春第一课》中的画面后,我的心,也随之转了阴霾。

《新春第一课》的主题极简单,就为环保,这是我们自打出生起,说听出茧子的话题,但当我们看到那震撼的垃圾场时,谁的心不为所动?生活中那些只图一时之快,不顾环境保护的人,难道他们没有良知吗?那些在江边开工厂的老板,对于自己工厂对长江极度污染,竟能还说不知道?在很多人眼里,环保被他们放在最心底的位置,殊不知,自己已经污染多少水,或是多少土地。

这让我想到了在我们身边,养育我们的长江。前段时间,长江一直是我们心中地位最高的。但是近几年来,长江的污染却越来越严重。由于江水秀美,不少人都选择来江边来吃东西,而垃圾却原原本本地放在原地。有些小孩,竟嫌石头打水漂打不起来,用塑料片来打水漂。不少钓鱼的人更是直接,把废弃鱼竿、鱼漂扔在原本属于鲜花的草丛里。可想而知,在这样对待下的长江,水已经差到了什么地步,石缝里不见螃蟹小虾,成了垃圾们的乐园,在浮满了废物的沿岸江水里,周边工厂的废水还来掺一脚,是江边更是恶臭难闻。据统计,宜昌每日60—90吨的垃圾中,长江上的所有垃圾,要占三成。这都是怎么了?往日的鲜花草丛呢?怎么了呢?人,不懂得保护环境了。

保护环境,希望他不再是工厂为了应付检查时拉起的横幅,不再是被视而不见的提示牌,更不再是学生作文为凑字数的一句空话。.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们必须记住,如果今天的问题不解决,明天会积得更多,让我们从小事做起,献出一份力吧!

推荐第6篇:保护森林人人有责

保护森林人人有责

-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感

朱丽红

英国的达尔文说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然而人类的过度贪婪不仅破坏了自然资源,同时更是破坏了人类的未来。近年来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如果一下大雨,很可能会造成一场洪水,那人类的生命就有危险了。曾经我听过一个故事,也是人们为了钱而砍伐树木结果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这是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村子,村里的村民们很勤劳很爱护森林,可是有一天切都变了,那里村民们在山上乱砍树,做成名式名样的家居。村庄变得越来越繁华,可是山上却露出了黄黄的土。过了一年又一年,终于树全都砍光了。灾难降临了,天空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由于山上没有树抵挡着大雨,大部分从山上冲下来,淹没了整个村庄。

这个故事我想让每个人都铭记在心,如果你们再砍伐树木,一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万物靠大地孕育,靠阳光雨露滋生。我们呼吸的每一口、喝的每一滴水,吃的每一口饭,用的每一丝线,无不取于大自然。如果大自然被破坏森林被破坏,我们别无去处,我们只有保护地球我们才可以安定的生活,为了我们人类的后代,为了所有可爱的动物过上一个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一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推荐第7篇:保护森林倡议书

保护森林倡议书

各位父老乡亲:

森林资源,是我们最珍贵的资源之一。在过去的时光里,一些村民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滥砍滥伐,使得森林资源越来越少,令水土大面积流失,使洪水卷走了宝贵的土地,塌方、狂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猛烈袭击着我们的家园,这一切都是人们滥砍滥伐的后果。

近些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保护森林,实施了退耕还林等措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破坏森林的行为还时有发生,有的地方还比较严重。森林被糟蹋,许多以前出水的地方已经不出了,以前有的野生动植物现在已经没有了,青山已经化成了乌有。

我们应该为自己和后代着想,没有树的环境不堪设想。没有一个城市不因绿化而投入大笔的资金,更没有一个城市不需要绿化,因为健康的生活是需要绿色的。森林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要保护好自己手里的财富!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事做起,来保护我们这笔巨大的财富。首先要多种树,让森林的生命在家乡得以延伸。其次还可以使用新能源,我们可以用沼气和电代替大部分柴,如果条件好一点的可以用煤等。

珍惜森林资源,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一切自然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年年春光灿烂......各位父老乡亲们,请您放下手中的斧头和柴刀,阻止毁林、不要乱砍伐,严禁放火烧山。保护好故乡的森林,为森林资源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把绿色的青山留给子孙后代吧。篇2:保护森林环境建议书

保护森林环境建议书

同学们:

你们好!

现在等自然灾害猛烈袭击地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人们乱砍乱伐所造成的后果。

过去,人类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乱砍乱伐,使得森林资源越来越少,令水土大面积流失,使洪水,温室效应,狂风,沙尘暴泛滥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现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大批大批的人投入到栽树的行列中,有些人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花钱请人来栽树;有些人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些人从乱砍滥伐的行列中重新加入到栽树的行列中„„ 在此我为保护森林提几点建议: (1)少盖木头房子,盖房子尽量用砖瓦作材料。

(2)如果一定需要木材,就砍一棵树,种一棵树,实现青山常在。

(3)不乱扔废电池,研究证明,一节一号电池可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并造成永久性公害。

在身边我要从我做起:

(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一来可以保护木材,二来也可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2)废纸不要扔,送到造纸厂做成再生纸,实现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利用。

(3)不撕纸,不玩纸,不浪费纸。

现在我也要从我做起,不撕纸,不用一次性物品,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进一份绵薄之力。

海涛小学六年级:郑效源篇3:保护森林的建议书

保护森林的建议书

敬爱的局长伯伯:

您好!

人类,再会起火时就会利用能源。然而,从2300万年前到1800万年前,这个从猿猴到人类这段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类,从未停止过索取能源,大自然都是“有求必应”这更加滋长了人类的贪欲,而且将加速地球的资源枯竭。 举一个世界瞩目的例子:我国的黄河,在秦朝以前,水很清,两岸的森林很繁茂,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可是到了秦朝,由于人口成倍增长,不得不开垦农田,就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河面升高,而且,每年都有4000吨的土流失到水里。这样,又给我们的地球母亲一道伤疤。 森林是对人类有意的,可以紧固水土,抵抗飞沙,降低噪音,净化空气,如果森林被滥砍滥伐,那么人类将很难生存。

人类正以每小时24平方千米的速度来砍伐森林。假设中国人每人每餐使用一双一次性筷子,一年就会用14235亿双筷子,将砍伐510亿棵生长了60年以上的树。这样很快将中国的森林砍光。

由此,我向您提出一点不太成熟的建议: 1.利用大自然中的森林资源既要用大刀阔斧,又要栽树护林,不需要向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先污染,后治理”。

2.最好用消毒筷子,不要用一次性筷子。 3.尽量节约用纸,不要乱扔还没用或还可以用的纸。 4.要发展“以种树为荣,以砍树为耻”的理念。 5.分类回收,循环利用。据我所知,一吨纸可以拆墨回收850千克纸。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为了我们这个晶莹美好的星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奉献出全部的力量来治理污染,但愿地球将来是个美好的星球。

推荐第8篇:保护森林倡议书

篇1:保护森林建议书

人类,再会起火时就会利用能源。然而,从2300万年前到1800万年前,这个从猿猴到人类这段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类,从未停止过索取能源,大自然都是“有求必应”这更加滋长了人类的贪欲,而且将加速地球的资源枯竭。

举一个世界瞩目的例子:我国的黄河,在秦朝以前,水很清,两岸的森林很繁茂,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可是到了秦朝,由于人口成倍增长,不得不开垦农田,就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河面升高,而且,每年都有4000吨的土流失到水里。这样,又给我们的地球母亲一道伤疤。

森林是对人类有意的,可以紧固水土,抵抗飞沙,降低噪音,净化空气,如果森林被滥砍滥伐,那么人类将很难生存。

人类正以每小时24平方千米的速度来砍伐森林。假设中国人每人每餐使用一双一次性筷子,一年就会用14235亿双筷子,将砍伐510亿棵生长了60年以上的树。这样很快将中国的森林砍光。

由此,我向您提出一点不太成熟的建议:

1.利用大自然中的森林资源既要用大刀阔斧,又要栽树护林,不需要向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先污染,后治理”。

2.最好用消毒筷子,不要用一次性筷子。

3.尽量节约用纸,不要乱扔还没用或还可以用的纸。 4.要发展“以种树为荣,以砍树为耻”的理念。

5.分类回收,循环利用。据我所知,一吨纸可以拆墨回收850千克纸。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为了我们这个晶莹美好的星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奉献出全部的力量来治理污染,但愿地球将来是个美好的星球。篇2:保护森林环境建议书 保护森林环境建议书 同学们: 你们好!

现在等自然灾害猛烈袭击地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人们乱砍乱伐所造成的后果。

过去,人类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乱砍乱伐,使得森林资源越来越少,令水土大面积流失,使洪水,温室效应,狂风,沙尘暴泛滥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现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大批大批的人投入到栽树的行列中,有些人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花钱请人来栽树;有些人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些人从乱砍滥伐的行列中重新加入到栽树的行列中„„在此我为保护森林提几点建议: (1)少盖木头房子,盖房子尽量用砖瓦作材料。

(3)不乱扔废电池,研究证明,一节一号电池可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并造成永久性公害。

在身边我要从我做起:

(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一来可以保护木材,二来也可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2)废纸不要扔,送到造纸厂做成再生纸,实现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利用。 (3)不撕纸,不玩纸,不浪费纸。

现在我也要从我做起,不撕纸,不用一次性物品,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进一份绵薄之力。 海涛小学六年级:郑效源篇3:保护森林资源建议书 保护森林资源建议书 [xxxxx]林业局局长: [xxxxx]一带是严重的沙漠化地区,空气干燥,植被稀少 ,生态环境十分糟糕.只有加大森林建设,才能改善这里的环境.美丽的生活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殷切希望的.然而当下太原,树木稀少,人们整日沐浴在风土之中,饱感沙漠风情.究其原因,除了地理位置本身,还在于xx的森林太少了,树木贫瘠,阻挡不了风沙,若多植树,定能翻新面目.而林业

局的同志们,应当加强工作力度.谁都不管不顾的话,太原地区 迟早被黄土隐埋.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将荒废的土地全部利用到植树上.2.对城市绿化带进行拓宽,重点保护.3.多多宣传植树爱树.4.为市民免费发放小树苗,全民参与森林建设.为了我们的家园,赶快加入到植树大军中来吧!让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不再重演! 祝工作顺利! [xxxxx]区八一小学六年三班[xxxxx] 2010年12月13日

推荐第9篇:生态保护演讲稿

百泉复涌终有时,只争朝夕

在卧牛城南部风光旖旎的七里河南岸,有一个美丽富饶的村庄----百泉村。

自古以来,百泉村“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蒹葭遍野,鱼虾成群,这里是一个泉的世界喷涌不息,景色壮观,享誉中外。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30年来,由于矿山企业、工业及生活用水激增,地下水超采严重。邢台百泉泉群已于20世纪80年代断流,断流历时不断加长,给邢台市的水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昔日的泉涌不复存在,“水涌百穴,甘露争溢”的景象只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百泉之城”已经成为了“极度缺水”地区。由于超采严重,邢台极有可能在5年之内吃水困难,10年之内“没水喝”,水生态修复迫在眉睫。以市委书记王爱民为核心的市政府确定了以百泉复涌为标志的水生态修复工程,做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我们都应该为水生态修复及百泉复涌工程贡献力量。对于全市710万人民来说,从现在开始,都要做保水、节水的模范。在生产当中节约每一滴水,在工作当中节约每一滴水,在生活当中节约每一滴水。对于矿山企业来说,过去带头“有水快流”,增加了税收,带动了就业,在缺吃少喝的年代为邢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天为了保护这盆水,你们要带头逐步关闭矿山。我们人人都不想出现,类似赵本山小品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活着,钱没有了”,这句话的翻版是“人没死,水没了的悲惨结局”。

“十大工程”的力度前所未有。可以预见,随着“十大工程”的实施,一个人与自然、人与水环境和谐相处,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必将出现。届时,百泉齐涌、绿水潺潺的生态画卷,亦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百泉村的历史是辉煌的,百泉村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推荐第10篇:生态保护倡议书

同担环保使命·共建生态文明

倡 议 书

青年朋友们:

环境是我们人类及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县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要在县委“生态立县”战略的指引下,积极投身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热潮,为生态XX建设做贡献。为此,我们向全县青年朋友倡议:

从我做起,争当环境保护宣传员。要充分发挥广大团员青年生动、活泼的宣传方式,积极宣传绿色环保理念,大力倡导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要自觉加强对环境保护各项政策法规的学习,积极践行环保宣传,把环保理念传播到每一个家庭,努力营造人人支持环保、关心环保的社会氛围。

从我做起,争当环境保护监督员。要做保护环境的有为之人,不做污染环境的负罪之辈,只有以身作则保护环境,才有制止、纠正别人破坏环境的权力;要勇于监督,对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举报,努力形成强有力的青年监督力量。

从我做起,争当环境保护实践者。要自觉加入环保志愿者的行列,积极参与各项环保实践活动;要留心生活小细节,从点滴小事做起,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做起,从珍惜一滴水、节约一张纸、使用一个环保袋做起,以一己之力成一江之潮,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青年朋友们,美好的环境来自我们每个人的珍惜和维护,美丽的XX需要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呵护。让我们义不容辞地肩负起环保使命,积极投身到“同担环保使命、共建生态文明”的活动中去,携起手来、共同行动,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第11篇:全国生态保护

环境保护部

—3 —附件

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

二〇一六年十月

目 录

一、全国生态保护基本形势 .................................6

(一)工作进展 ......................................................................6

(二)主要问题 ......................................................................9

(三)机遇与挑战 .................................................................11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原则 ......................................................................9

(三)主要目标 ....................................................................14

三、主要任务 .............................................................................15

(一)建立生态空间保障体系 ...............................................15

(二)强化生态质量及生物多样性提升体系 .........................18

(三)建设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及评估体系 .............................19

(四)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体系 ........................................22 — 4 —

四、保障措施 .............................................................................23

(一)完善法律法规 .............................................................23

(二)健全体制机制 .............................................................23

(三)强化科技支撑 .............................................................24

(四)推动共同保护 .............................................................24

— 5 —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现制定《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依据环保部门生态保护的职能定位,提出“十三五”时期全国生态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明确重点工作和任务措施,指导各级环保部门开展自然生态保护工作。

一、全国生态保护基本形势

“十二五”时期,各级环保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保护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在示范引领、系统保护、综合监管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部分重点保护物种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但总体上,我国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活动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一)工作进展

一是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带动效应明显。全国16个省份开展了生态省建设,92个市、县(区)获得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命名,126个地区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编制《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积极推动生态示范建设提档升级,制定 — 6 —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组织开展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的评选,建立奖励机制,带动社会共建。

二是生态功能保护基础进一步夯实。完成全国生态环境变化调查与评估(2000-2010年),印发实施《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制定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在江苏、海南、湖北、江西、重庆、沈阳等地开展划定和管控试点,天津、江苏发布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开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估考核,在重庆、海南、陕西、宁夏等地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试点,推动优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在全国25个省份开展45个流域生态健康评估试点。联合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确定了北京市南宫旅游景区等72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指导浙江省仙居县、开化县开展国家公园建设试点,配合发展改革委指导北京、青海等9个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与监管,开展部分典型地区遥感调查和评估。

三是自然保护区综合监管得到加强。全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74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28个),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

— 7 — 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得到保护。规范和完善自然保护区晋升和调整的评审制度,联合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完成400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查处一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违法活动。推动中俄自然保护区的跨界合作。

四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与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发布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战略与行动计划》),启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2011-2020)”(以下简称十年中国行动),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成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边界核定,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脊椎动物卷”。积极推进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立法和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等国际公约。多数省份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编制发布了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 8 —

(二)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有:

一是生态空间遭受持续威胁。城镇化、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开垦等开发建设活动占用生态空间;生态空间破碎化加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河流水电水资源开发和工矿开发建设,直接割裂生物生境的整体性和连通性;生态破坏事件时有发生。

二是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低。低质量生态系统分布广,森林、灌丛、草地生态系统质量为低差等级的面积比例分别高达43.7%、60.3%、68.2%。全国土壤侵蚀、土地沙化等问题突出,城镇地区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绿地面积小而散,水系人工化严重,生态系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的作用十分有限。

三是生物多样性加速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影响物种生存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我国高等植物的受威胁比例达11%,特有高等植物受威胁比例高达65.4%,脊椎动物受威胁比例达21.4%;遗传资源丧失和流失严重,60%-70%的野生稻分布点已经消失;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常年大面积发生危害的超过100种。

— 9 — 同时,环保部门在履行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职责时,还存在以下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突出问题:

一是统一监管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仍按生态要素分别设置生态保护管理机构,难以对生态系统实施整体性保护。由于权责一致的统一管理体制和协调联动机制尚未建立,未能实现所有者和监管者分离以及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直接影响生态保护效果。

二是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机制尚未建立。部分地方领导干部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较为薄弱,还未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社会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和监管的机制有待健全,企业生态保护和监管责任还不明确,部分地方环保部门履行生态监管职能时只能单打独斗、被动应对。

三是监督管理的基础能力薄弱。尚未建立统一的生态监测监控网络,难以准确监测我国重要生态区域生态状况,不能及时主动发现重大生态破坏行为。大部分县级环保部门没有设置独立的生态保护科室,难以开展常态化监管。市县环保部门生态保护人员队伍和装备严重不足,导致执法力量薄弱。生态保护科技支撑不够,生态大数据集成应用尚待发挥作用,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尚需 — 10 — 完善。

(三)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保护面临重大机遇: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生态文明和加强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二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把推动绿色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作为重要任务,明确要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生态保护工作指明方向。三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和措施陆续出台并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监管体制将进一步理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将全面实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将加快建立,生态统一监管能力将明显提高,为我国生态保护工作夯实基础。四是各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共识,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正在形成。

同时,我国生态保护也面临挑战:一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生态环境风险逐步凸显。二是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需求不断增

— 11 — 加与现有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三是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短期内难以根本遏制,国际履约压力不断加大。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和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目标,以保障生态空间、提升生态质量、改善生态功能为主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生态监管,完善制度体系,推动补齐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短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基于环保部门生态保护的职责定位,“十三五”时期,自然生态保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把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作为基本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要求,陆海统筹、上下联动,打破要素、区域界限,对各类生态系统实施统一保护和监管,增强生态保护的系统性、协同性。

— 12 — ——把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作为根本目标。严格落实生态空间管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保护最重要的生态空间,推动形成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生态安全屏障。

——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工作主线。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推动生物遗传资源惠益分享,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重点,完善保护网络,强化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能力,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把加强生态统一监管作为主要手段。建立全面、严格、及时、有效的监管体系,是加强生态保护统一监管的重要基础。建设“天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和综合监管平台,及时发现和查处生态破坏行为,由被动核查变为主动发现,提高生态保护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

——把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作为主要载体。积极参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向有利于统一监管的方向改变。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工作的平台作用,有机融合生态保护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创新保护模式,提高示范效应,激

— 13 — 发保护活力。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生态空间得到保障,生态质量有所提升,生态功能有所增强,生物多样性下降速度得到遏制,生态保护统一监管水平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取得成效,国家生态安全得到保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

具体工作目标: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得到落实,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总体形成;自然保护区布局更加合理,管护能力和保护水平持续提升,新建30-5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20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4.8%左右(包括列入国家公园试点的区域);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底调查与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加大保护力度,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保护率达到95%;生态监测数据库和监管平台基本建成;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体制机制得到健全;推动60-100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一批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效应明显。

— 14 —

三、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根本目标,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监管预警体系,加大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力度,推动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一)建立生态空间保障体系

1.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发布《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各省(区、市)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落地到水流、森林、山岭、草原、湿地、滩涂、海洋、荒漠、冰川等生态空间。2017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区、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底前,各省(区、市)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底前,各省(区、市)完成勘界定标。在各省(区、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门汇总形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向国务院报告,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2.推动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到2020年,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推动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

— 15 — 体系的基础。各地组织开展现状调查,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识别受损生态系统类型和分布。制定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案,选择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导功能的生态保护红线,开展一批保护与修复示范。定期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价,及时掌握全国、重点区域、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状况及动态变化。推动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补偿机制。

3.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开展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遥感监测2次,省级自然保护区每年遥感监测1次,重点区域加大监测频次,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评估。强化监督执法,定期组织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活动,加强问责监督。优化自然保护区布局,以重要河湖、海洋、草原生态系统及水生生物、小种群物种的保护空缺作为重点,推进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廊道、保护小区和自然保护区群建设,到2020年,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4.8%左右(包括列入国家公园试点的区域)。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强化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建设,完 — 16 — 善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界限核准以及勘界立标工作,推进自然保护区开展综合科考和本底调查。2020年前完成20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推动自然保护区土地确权和用途管制。推动建立自然保护区公共监督员制度。有步骤地对居住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的居民实施生态移民。

4.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管理。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生态空间的集中分布地区,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推动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优先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布局,不断扩大生态空间。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功能状况评价,推动制定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强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推动协调相关部门和地区针对目前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生态良好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特别是大江大河源头及上游地区,加大自然植被保护力度,科学开展生态退化区恢复与治理,继续实施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主要的山脉、江河、海岸带等防护林体系为脉络,构建形成大尺度国家生态廊道,提高生态保护区域的连通性。加快推动易灾地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 17 —

(二)强化生态质量及生物多样性提升体系

1.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彻底摸清我国生物多样性家底。加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完善保护网络体系,确保国家战略性生物资源得到较好保存。恢复生物多样性受破坏的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示范,促进西部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脱贫。加强生物多样性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各级政府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水平。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工程所需资金,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好重大工程,推进实施《战略与行动计划》和“十年中国行动”。

2.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生物安全管理。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建立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规范生物遗传资源采集、保存、交换、合作研究和开发利用活动,加强出境监管,防止生物遗传资源流失。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开展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风险评估、跟踪监测和环境影响研究;加强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监管。积极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和生态影响评价,加强入侵机理、扩散途径、应对措 — 18 — 施和开发利用途径研究,建立监测预警及风险管理机制,探索推进生物安全和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制度化进程。

3.推进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与履约。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履行好《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名古屋遗传资源议定书》等国际公约,以国内工作支撑完成履约责任。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的相关工作。做好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申办和筹备工作。

4.扩大生态产品供给。丰富生态产品,优化生态服务空间配置,提升生态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大城市生态保护力度,推动城市生态建设与空间布局优化,提升城市生态服务能力。推动加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保护力度,适度开发公众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康养服务和产品,加快城乡绿道、郊野公园等城乡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设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及评估体系

1.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监测体系。加强卫星和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应用,提高生态遥感监测能力。建立生物多样性地面观测体系,

— 19 — 到2020年新建、改建或扩建50个陆地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成800个以上生物多样性观测样区。建设一批相对固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监控点。优先在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建立观测站和观测样区。

2.定期开展生态状况评估。加强年度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和五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价。2016年启动2010-2015全国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2020年完成“十三五”时期全国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形成全国生态状况定期评估机制。全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流域及城市生态评估,系统掌握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变化状况。

研究建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预警体系,开发预警模型和技术,对生态系统变化、物种灭绝风险、人类干扰等进行预警。推动建立统一的监测预警评估信息发布机制。

开展县域生态资源资产评估试点。推动将生态状况评估结果应用于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等规划编制,并作为生态补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生态监管制度的重要参考。

3.建立全国生态保护监控平台。建立生态保护综合监控平台,对 — 20 — 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等的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常态化和业务化监控,实现由被动监管转为主动监管、应急监管转为日常监管、分散监管转为系统监管。2016年,启动以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监管平台建设,作为全国生态保护监控平台一期工程;各省(区、市)应依托全国生态保护监控平台,加强能力建设,建立本行政区监管体系,实施分层级监管。2018年,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作为全国生态保护监控平台二期工程。加强生态监管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遥感、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集成建立国家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并纳入生态环境大数据系统。

4.加强开发建设活动生态保护监管。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手段,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发挥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事前预防作用,减少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空间的挤占,合理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和脆弱区域。强化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环评,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推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合理确定和布局大坝建设,加强调度监管,有效保障最低生态需水量;加强生态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开展水生

— 21 — 生物增殖放流。合理布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基于生态承载力确定游客数量。推动交通设施建设合理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加强生物廊道建设,减少生态阻隔;加强交通设施建成后的生态恢复和运营期的管理。

(四)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体系

1.创建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环境保护模范城。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以市、县为重点,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提高示范区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到2020年,创建60-100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办法》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加强创建计划性和区域平衡性,强化分级管理和过程监管,加快审议命名2016年前通过考核验收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要加强统筹整合,并全面对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标准,打造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度成果的转化载体。

2.持续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水平。编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环保模范城创建指南,指导各地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加强创建与环保重点工作的协调联动,改革完善创建评估验收机制。强化后续监 — 22 — 督与管理,开展成效评估和经验总结,宣传推广现有的可复制、可借鉴的创建模式。充实专家队伍,建立专家委员会。继续开展中国生态文明奖评选表彰,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凝聚全社会力量。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及实践研究,协助推动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

加快推动出台《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条例》,开展《自然保护区条例》后评估,推进制定自然保护区法,研究生态保护红线立法。加强相关立法协调,在自然资源法律法规修订时,推动将生态保护要求纳入相关条文。抓紧出台实施《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与核查规定》,加快完善生态保护相关的评估、监管、执法的标准规范体系。

(二)健全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等已有机制平台的协调作用,推动制定和实施跨部门生态保护政策措施,协调相关部门加

— 23 — 大生态保护投入。加快建立上下联动、沟通顺畅的各级环保部门联系机制。积极参与国家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理顺相应机构与职责设置。开展国家公园体制研究及试点示范,探索建立国家公园行政管理体制。推动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制度,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支持各地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三)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生态保护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完善生态调查评估、监测预警、风险防范等管理技术体系。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科学规律与生物安全支撑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生态系统监测评价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推动加大生态保护科技相关专项支持力度。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态保护理念、管理经验及技术手段,健全完善国内协调机制。

(四)推动共同保护

依托生物多样性日、环境日等活动平台,加大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加强政策解读,扩大保护共识,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政府、企业、公众生态保护培训,建设中 — 24 — 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生态保护责任意识。依托环境保护新闻发布制度,充分利用“12369”环保举报热线等平台,加大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定期发布生态保护信息,保障公众生态保护知情权和监督权。发挥社会组织的引导、监督作用,强化企业保护生态的主体责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合力。

— 25 —

第12篇:生态保护自查报告

长宁镇下鲍学校关于开展生态保护教育的自查报告

接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开展重点专项督查的紧急通知》后,我校认真开展了关于开展生态保护教育的自查和排查工作,现将在此次自查和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罗列如下:

1、学校在贯彻上级关于生态教育的总体目标时,生态保护课程只体现在每周的课表中,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落实不到位。

2、没有很好的把生态教育理念渗透于学科教学和学校建设中,缺少过程性资料。

3、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缺少社会实践活动,对师生环保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不够。

针对我校在开展关于开展生态保护教育的自查和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将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通过开展“节约资源”、“争创绿色学校”、“生活中的环保”等主题班会,在学校形成人人参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利用班、队会、团会、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以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少先队和团队主题活动,以“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无烟日”“ 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宣传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二、加强师生对环保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严格落实课表中安排环保教育课。做到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案、有课时。保证每周不少于0.5课时,每月开展一次生态教育主题活动,通过参加公益实践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生态保护教育。每学期开展一

次以“我为绿色长宁献计策”为主题的环保知识活动周。

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规划,做好校园文化氛围特色化工作,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绿化的建校劳动,挖掘校园中的可绿化资源,定做校园生态化坐凳,打造美丽校园。

四、注重学校的环境卫生及周边环境卫生,加强整治,把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校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卫生区域明确落实到各个班级。坚决消灭卫生死角,由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学生“校园监督岗”每天对校园卫生进行检查,做到每天一消毒、每周一次大扫除,力争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五、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生态教育,把生态教育宣传落实内化为教师自觉自愿的行动,鼓励教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走出教室,亲近自然,感受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

六、积极响应长宁镇中心学校“创建无烟学校”的倡议活动,在教师中推崇环保、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成长做出表率。

七、由学校政务处牵头开展“将环保理念带回家”活动,把学校的生态教育渗透到家庭与村组,通过学生“小手拉大手”,将生态教育带进每一个家庭,通过学校生态教育影响每一个村组,使整个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保,形成生态环保意识。

八、充分发挥团少队作用,开展“弯腰行动,服务鲍中”活动,将环保作为学生德育考评的重要依据,评选“生态环保小卫士”,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理念转化为开展生态环保的行动。

我校将借这次自查为契机,及时整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开展生态保护教育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更加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在生态、科学、健康理念的下成长!

长宁镇下鲍学校 2017年5月23日

长宁镇下鲍学校

开展生态保护教育的自查报告

长宁镇下鲍学校 2017年5月23日

第13篇:生态保护演讲稿

谁来拯救我们的母亲湖——博斯腾湖

说起博湖,谁不说博湖的风景美,谁不说博湖的鱼儿鲜,处处好风光,处处好景象。我们博湖人,谁又曾想到现在我们的母亲湖在哭泣在流泪„„

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怎么了?其生态环境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博斯腾湖的生态变化对周边环境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当你走在大、小湖间的隔堤上,你会看到看到,湖面已远离河堤长达一公里多,随着湖水退去,原来湖边的芦苇已变得枯黄。如果你几年前来,湖水几乎与隔堤平行。在博斯腾湖大河口西海渔村景点,由于湖水水位逐年下降,原来建在水中的码头已露出水面。

水位下降,湖面缩小三分之一 。“博斯腾湖湖面最大时为1646平方公里,但如今湖面已比10多年前减少了400多平方公里,湖面高度也比10多年前降低了4.39米,仅为海拔1045米,处在《博斯腾湖水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的警戒水位。”10多年前博斯腾湖库容近百亿立方米,如今仅为50多亿立方米,几乎减少了一半,每年减少3亿至4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大型水库的库容。

我们在县环保局、博斯腾湖管理局了解到,造成水位下降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原因一是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博斯腾湖源头——开都河上游雪线逐年上升,总来水量锐减。高跃斌说,过去,开都河——孔雀河流域(以下简称开孔河流域)上游有10多条河流入博斯腾湖,后来减少至5条,如今除了开都河以外,其余河流均已断流。其次是开孔河流域上游开发建设造成用水量逐年加大。近年来,开孔河流域上游在建和已建成的多个梯级水电站,明显改变了开都河流径过程和时空分布,尤其在农事关键时刻出现间歇性断流。另外,随着这些电站相继建成,蓄水库容也不断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博斯腾湖的进水。第三是用水量增加。自治区确定2015年巴州地区(含兵团第二师)用水总量指标为47.02亿吨,而实际情况是:2012年巴州的用水量已达到57.01亿吨,超过了近10亿吨,而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地图上看,博斯腾湖位于新疆的中心区域,其丰富的水资源和广阔的芦苇湿地对全疆尤其是南疆气候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果博斯腾湖湖面低于海拔1045米的警戒线,并持续下降,全疆及南疆的气候将严重失衡。随着水位的不断下降,博斯腾湖向孔雀河调水的两个大型泵站将自动停机,孔雀河一旦出现断流,将危及下游120多万人民的生产、生活 1

及工业用水。

2013年8月,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成调研组赴巴州开展开孔河流域水资源开发与博斯腾湖生态保护专题调研时,当地一些群众向调研组反映,目前博斯腾湖水位下降主要是开矿、发展工业、开荒、打井等造成的。政协调研组经过调查认为,开荒、打井猛增造成用水资源失控,无疑与开孔河流域水量减少、博斯腾湖水位下降有直接关系。据了解,从2006年到2012年,开孔河流域新增灌溉面积169万亩,其中非法开荒达30万亩,这些新增耕地的理论用水量将超过10亿吨。

污染严峻,淡水湖变成咸水湖。除了水位的下降,博斯腾湖的水质也悄然发生着变化。10年前,博湖县环保局就开始对湖水水质进行了密切监测。县环保局提供的资料显示,10年来,博斯腾湖的水质始终在III和IV类之间,属于中度污染以上,污染特征为盐污染、有机污染以及氮和化学需氧量的污染。目前博斯腾湖的主要污染源是农田排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焉耆盆地的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为了降低盐碱,周边农村和团场大都采取挖渠排碱。目前环博斯腾湖周边有30多条排碱渠,每年直接流入湖中的盐份多达近百万吨,这使得博斯腾湖湖水不断变咸,淡水湖已变成了咸水湖。其次是工业废水。博斯腾湖地处焉耆盆地东南侧,紧挨着焉耆、和静、和硕等县及兵团第二师的9个农牧团场。近年来,随着这些地方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一大批糖厂、酒厂、钢铁厂等中小型企业遍布四周。据了解,目前博斯腾湖周边有各类企业270余家,每年排入湖中的工业废水多达2500万吨,在这些工业废水中,有大量的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等有害物质,它对湖中鱼类及水生物生长影响很大。此外就是生活污水。经巴州北4县(焉耆、和静、和硕和博湖)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水也排入博斯腾湖,每年大约在600万至800万吨。这些水虽经过处理,但仍然属于III类,属中度污染。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湖内有赤鲈鱼、池沼公鱼、鲤鱼等30多种鱼类,其中乌鳢、池沼公鱼、草鱼等10个水产品种和大湖区150万亩水域已通过国家有机鱼产品和产地认证。由于湖水水位不断下降,特别是湖水矿化度升高,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生长和繁衍。造成鱼类产量锐减的原因和水位下降、水质污染有着直接关系,如果不加强治理,博斯腾湖将不适合鱼类生长。为了遏制博斯腾湖水质不断变咸的趋势,近年来,博湖县加大了人工栽培芦苇,目前面积已达20万亩,形成了沿湖东南岸长达20公里的芦苇带。这些芦苇对吸收湖水中的盐分及水中悬浮物有明显作用,但有关专家认为,芦苇属于高耗水植

物,每亩芦苇年耗水量在1000至1600吨,新增的20万亩人工芦苇年耗水量将达到2亿多吨。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环境治理措施,但博斯腾湖的生态问题依然严峻。

湖泊宛若镶嵌在大地上的明珠,上接天雨,下纳百川,像一位博爱的慈母哺育一方人民,为人们提供生存、生活和生产的各种主要资源。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我们的母亲湖开始“生病”。那么,我们如何保护博斯腾湖的生态环境的?又如何为博斯腾湖“治病”的呢?我想这是我们作为母亲湖儿女当下所要做的。

第14篇:保护生态演讲稿

警钟长鸣,珍爱生命,防火从我做起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警钟长鸣,珍爱生命,防火从我做起》。

相信大家都知道火警报警电话是什么?我国的“消防日”是11月9日,恰好与火警电话号码119相同。这个时候正值风干物燥,是火灾多发的季节,我们山里头由于退耕还林、禁牧还草工作做得好,山也绿了,草也茂盛起来了,草长莺飞,漫山遍野都是绿树牧草,十分美丽。但是草原防火更加突出,一不小心点着一处,大火会蔓延几个山头,燃烧几天几夜,是难以扑灭的,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

为此,我们学校根据上级安排,每学期都举行消防教育演练活动,使我们掌握了许多防火自救知识,发挥青少年的宣传作用,使同学、家长都提高了草原防火安全意识,增强自救自护本领,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来之不易的大草原。 老师们同学们,如果您到美丽的草原来旅游,如果您就生活在山花烂漫、牧草茂盛的草原上,我在这里要特别提醒您:

一、进入草原,注意安全,不随便玩火、不吸烟、不打猎;

二、进入草原请不要带打火机、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

三、遇到火灾时,保持冷静不惊慌。应及时报告发现的情况,拨打119电话,或者拨打110都行,最重要的是远离火灾现场,因为草原大火不同于其他火灾。 草原是我家,防火靠大家。“远离火灾,创造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保护我们山花烂漫、鲜花簇拥、牧草茂盛的大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做到警钟长鸣,才能防患于未然。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关爱生命,关注草原防火,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平安幸福而共同努力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15篇:生态保护 警钟长鸣

生态保护警钟长鸣

所谓生态环境就是我们生存所必须的自然因素,它主要包括水、空气、土地、动物、植物。但是人类在不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严重的透支了我们对大自然应尽的义务,我们做了太多破坏环境的事情了,现在正面临着大自然给我们的种种惩罚,我们再也不能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了,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我做起,比如我们不开车,骑自行车外出,我用爬楼梯代替坐电梯,夏天时把空调调高1度,自己用手洗一次衣服,暂时告别洗衣机等等,我们从小事做起,每个人都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第16篇:生态保护警钟长鸣

生态保护警钟长鸣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并为我们提供了如此美丽的环境。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产量正在逐步增加,我们的这个家园正在被垃圾所包围。

一般生活垃圾可分为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生物垃圾等五类。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造成了许多危害:

第一、占地过多。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

第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你看:秦淮河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死亡。

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的垃圾量在激增,达到500亿吨,这就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堆放垃圾。然而,能堆放垃圾的特殊留用地已越来越难找到;垃圾填埋时,化学物质可能泄露,污染地下水和土地;此外,如果利用焚烧处理垃圾,有可能造成空气污染。

在目前那么多的生活垃圾中生态已经越来越坏了。生态的保护警钟已经在长鸣了。

第17篇:森林生态复习总结

—、名词解释

1.森林环境:是指森林生活空间和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2.生境: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影子的综合。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的环境要素。

4.物候期:又叫物候相,是指受当地气候的影响,植物从形态上所显示的各种变

化现象。

5.树种的耐荫性:是指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或树种在浓密林的冠下更新和生存

的能力

6.光周期现象:是指动物和植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7.生长期:1年中树木从树液流动开始,到落叶为止的日数称为生长期。

8.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和变化个季节变化的反应称为温周期现象。

8,.温室效应:指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而引起地面升温的现象。

9.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烟尘微粒、SO

2、CO、CO

2、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

排入大气,达到一定浓度和持续一定时间后,破坏了大气原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平衡体系,使生物受害的现象。

10.种群:在一定空间中,能相互进行杂交的,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

两种个体的总和。

11.生理死亡率:又叫最小死亡率,是指在最适条件下个体因衰老而死亡,即每

个个体都能活到改种群的胜利寿命,因而使种群死亡率降到最低。

12.生态死亡率: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实际死亡率,可能有少数个体能活到生理寿

命,最后死于衰老,但大部分个体将因饥饿、疾病、竞争、被寄生、恶劣的气候条件或意外事故等原因而死。

13.生命表:把观测到的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的存活数和死亡数编制成表。

14.种群调节:当种群量偏离平衡水平上升或下降时,有一种使种群返回平衡水

平的作用,叫做种群调节。

15.种群的自然希疏:同龄纯林中,郁闭的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单位面积木株数不断减

少的现象。

16.生态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而朝不同方向进化获得的生存对策称生态对策。

17.它感作用:也叫异株克生,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

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8.种内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

19.寄生: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

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

20.全寄生:完全从寄主体内吸取养分和水分而生存的寄生植物。

21.半寄生:只从寄主体内吸收水分、蛋白质,其他靠自己合成而生存的寄主植物。

22.偏利共生:两个不同物种间共生,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

2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两这相互有利,甚至达到彼此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24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间彼此影响、相

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植物集合。

25.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26.建群种:优势层(乔木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种群的作用,称为建群种。

27.亚优势种:是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1

28.伴生种:为群落中常见种,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

面不起主要作用。

29.生活型:是植物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特别是能反映特定气候内各种植物的越冬

方式。

30.植物的生活型谱:将各个群落内的各种生活型植物所占的数量百分率统计,即为群落的

生活型谱。

31.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32.原生裸地:指以前从来没有植物生长的地段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甚至植

被下的土壤条件也不复存在。

33.次生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34.次生裸地:指植物现已被消灭,但土壤中仍保留原来群落种的植物繁殖体。

35.气候顶级群落:一个气候区中植物群落演替朝着一个共同的终点,其终点的植物群落是

该气候作用下的最中生型的稳定群落。

36.食物链:生态系统的充分间以食物营养关系所形成的连锁结构,称为食物链。

37.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这就是食物网。

38.能量流动:以绿色植物固定,转换太阳能为基础沿食物链进行着定向的能量转换、移动,

最后一热能的形式释放的过程。

39.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

态过程的总和。

40.遗传多样性:又叫基因多样性,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不同种群间或同一种群不

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

41.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

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42.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耍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

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

43.森林演替:指在一定地段上,一种森林被另一种森林生态系统都随时间不停的发生变化,

随时间推移优势种发生明显改变引起整个森林组成的变化过程。

二、选择题

1.植物对有毒气体的抗性().

A 白天高于夜间B 白天与夜间一样C 夜间高于白天

2.在理想条件下,亚热带山体的基带植被是().

A 热带雨林B 常绿阔叶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

3.植物的物种特性可分为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以下所列植物的()特性属于生态学特性;

A形态特性B 解剖特性 C 耐荫性D生长发育特性

4.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是通过()并融解在细胞液中,并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对植物产生毒害.

A根系进入植物体B 气孔进入叶片C 表皮吸收D 叶片吸收

5能量来源完全来自于周围的无机环境的生物属于().

A 自养生物B 异养生物C 腐生物D 分解者

6.苔藓依附在水杉枝干表面上生长的现象属于(C)。

A化感作用B 寄生关系C 偏利共生D 互利共生

7.马尾松,落叶松杨树泡桐是(D)

A 耐荫树种B 中性树种C 日中性树种D 喜光树种

8.我国一般年降水量在()mm以上的地区分布着茂密的森林.

A100B 200C 300D400

9.以绿色植物为基础,以草食动物开始的食物链是(A ).

A 捕食食物链(草牧食物链)B 腐生食物链式C 寄生食物链D 分解

食物链

10.森林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基本层次有:

A,5B,4C3D,2

三、判断题

1.能量可以从生态系统中上一营养级完全的流动到下一个营养级,也可以由下一个营养级流动到上一个营养级.()

2 植物的物候期只受纬度的影响,而不受经度和海拔的影响.()

3.人工林因为是人为设计的群落,所以不会发生竞争排斥现象.()

4 .K-对策种个体大,寿命长具有较为完善的后代保护机制,所以适于在占领新的生境.()

5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群落组成成分和生境的不断更替().

6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所以植物都要在较强光照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

四、填空题

1..一书,将我国植被分为: _寒温带针叶林区_; _温带针阔混叶混交林带区_; 暖温带阔叶林带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热带雨林,季雨林带区;温带草原植被区; 温带荒漠植被区 ;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 8个区.

2.森林的生态因子据其性质可分 气候因子 ; 土壤因子 ; 地形因子 ; 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5大类.

3.脑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将植物分为 高位芽植物 ; 地上芽植物 ; 地面芽植物 ; 隐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 五大类群.

4植物群落的旱生演替过程可分为 地衣植物群落阶段 ;苔藓植物群落阶段;草本

植物群落阶段 ;木本植物群落阶段 4个阶段.

5.在北半球北坡为阴坡 ,南坡为半阳坡 ,东坡为 半阴坡 ,西坡为 阳坡 。 6植物群落的水生演替过程可分为沉水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 苇塘植物群落;苔草草甸阶段;疏林阶段; 中生演替6个阶段.

7植物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种群密度; ②种群的空间结构; ③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④种群的出生于死亡率;⑤生命表.

8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按其功能作用进一步划分为非生物环境;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四类.

9.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抗性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因素的影响.

10森林生态系统与地球其它生态系统相比较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大优势。

11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12森林发育过程可分为发育初期(群落形成期);发育盛期(群落发育稳定区);发育末期(群落衰老期) 3个时期.

五、问答题

1..什么是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优势?

2.森林群落的发育包括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主要特征?

答: 森林群落的发育包括3个阶段:

1.发育初期(群落形成期)

其主要特征是:种类充分不稳定,每种植物个体数量变化较大,群落的结构尚未定型。

2.发育盛期(群落发展稳定期)

其主要特征是:分布均匀和具有一致性,群落结构已定型。

3.发育末期(群落发展衰老期)

其主要特征是:建群种生长势逐渐减弱,缺乏更新能力,一批新的植物入侵和定居,并旺盛生长。

3怎样正确理解“生态因子间的不可代替性和互补性”特征,举列说明

答:植物的生存条件,即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类等因子,对植物的作

用虽不是等价的,但同等重要而且不可缺少,若缺少任一生态因子,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且任一因子不能由另一种因子取代。如植物的矿质营养要素N、P、K、B的功能等。但在一定条件下,某因子量的不足,可由另一因子增加剂量得到调剂,仍会获得相似的生态效益。如夏季田间高温可通过灌溉得到缓缓。

4 森林为什么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答:自然条件下,水总是流向低洼地。在流动过程中,所经之地,若无森林植被的保护,雨水对地面的冲击是100%,势必会造成水土流失。

在下雨时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和土壤空隙渗透会减少降雨量的50%~80%;林冠承接降雨量的15%~40%,所以地表径流就只有0%~4%,就不会带走泥沙等,造成水土流失。所以说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5 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为什么会消失的原因?

答: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如下:消失的原因是:

(1)、直接价值1.栖息地的改变、丧失和破碎后

1、消耗性使用价值2.生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2、生产使用价值3.环境污染

(2)、间接价值4.农林业品种的单一化

(3)、美学、旅游、教研和伦理价值5.外来物种的入侵

6.全球变暖

7.工业化的农业和林业

6森林群落中以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数量可分哪些成员类型?

六论述题

1阐明森林对降水的重新分配过程及生态意义

2比较阐明阴坡和阳坡生境和植被的差异.3分析阐明森林对大气的净化作用。

答:森林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如下:

1.吸收有毒气体

在森林呼吸和光合代谢生理过程中,有毒气体被吸收转化为毒性较小的物质或富集于植物体内,从而降低空气中的有毒气体的浓度。如柳杉每年每公顷吸收SO2 720kg。

2.滞尘作用

植物群落通过减风增湿使气流携带粉尘的能力减弱。

3.杀菌作用

森林的滞尘作用,减少了细菌的载体,使细菌不能在空气中单独存在和传播;森林分泌植物杀菌素,可杀死周围的细菌。

4.吸收CO2放出O2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对恢复和保持大气中CO2和O2的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不完全统计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生产720kgO2,吸收约1t的CO2。

5.减弱噪音

树叶、枝条和树干分散噪音,林地对噪音进行强有力的吸收。

6.吸收放射性物质

7.增加空气负离子

第18篇: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治理

第一部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害虫的可持续控制:以森林生态体系为基础,通过对该体系的维护与调控借以增强该体系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充分发挥其对有害生物的自然制衡作用,必要时在不破坏该体系的功能及结构稳定性的前题下引入外部因素削弱害虫的危害,将害虫的种群密度控制在该生境、社会及经济效益可容许的范围内。 问题

1.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产生和发展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概念是在总结人类以前害虫防治经验教训、特别是2O世纪40—6o年代单一依赖化学 药剂防治导致“3R”问题( Resistance:长期大量施用光谱性杀虫剂.导致害虫 的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再猖獗 Resurgence:大量杀伤天敌引起害虫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残毒Residue:对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残毒也越来越严 重)愈来愈突出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害虫综合治理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 长的过程.2.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有何的特点?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在理论上的特点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以系统论、信息论和灭变论作为理论基础,以生态学的原则作为指导,把病虫害看作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认为农业的高产与稳定必须建立在植物与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协调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不断保护和培养环境资源。病虫害的防治不是孤立的,要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在防治措施的选择、运用和协调时,必须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第二、防治措施的选择和运用。没有一种防治措施是万能的,各种防治措施都各有其长处,也各有局限性。因此,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策略,要求各种措施取长补短,协调运用,特别重视自然控制因素的运用。所有人为防治措施应与自然控制相协调。

第三、就是防治目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管理系统,它不要求将有害生物彻底消灭,而是要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

3.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

(一)林木检疫:防止人为传播检疫对象和危险性有害生物。

(二)林业技术措施:选育抗病虫品种,育苗造林及营林措施,树下扩盘垦复、修剪、搬干枝等方法防治病虫害。

(三)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病毒治虫、以 鸟治虫、以菌治病。

(四)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捕杀、阻隔法、诱杀法、高温处理法。

(五)化学防治:利用人工合成农药防治:

1、药剂种类:①杀虫剂(胃毒、触杀、熏蒸、内吸);②杀螨剂;③杀菌剂(保护剂、治疗剂);④杀线虫剂。

2、农药的浓度、剂型和合理使用

①剂型: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超低容量剂、可溶性粉剂、烟剂。 ②浓度:参照使用说明,常用800—1000倍液。

③方法:喷雾、喷粉;拌种、浸种、浸苗、闷种、毒谷、毒饵、毒土;土壤处理;熏蒸、涂抹、注射。

④合理使用:对症下药、适时施药、交互用药、混合用药、安全用药。 第二部分

自然生态系统 :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依靠自然调节能力维持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海洋等。由于人类的强大作用,绝对未受人类干扰的生态系统已经没有了。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分为:①水生生态系统:以水为基质的生态系统;②陆生生态系统:以陆地土壤或母质等为基质的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是指以人类活动为生态环境中心,按照人类的理想要求建立的生态系统。如城市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等。

竞争排斥原理: 种间竞争的结构出现不等性或不对称性,即一个种被另一个种完全排挤掉,或是一个种被迫使另一个种占据不同的空间位置和利用不同的食物资源等,即发生生态位分离,这在生态学上称作高斯的竞争排斥原理,即生态学(或生态位)上相同的两个物种不可能在同一地区内共存。如果生活在同一地区内,由于剧烈竞争,它们之间必要出现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或其他特性上的分化。 物种间的协同进化(coevolution): 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例如一种植物由于食草昆虫所施加的压力而发生遗传变化,这种变化又导致昆虫发生遗传性变化。

群落多样性指数(community diversity index) : 群落特性之一,是群落中物种数和各物种个体数构成群落结构特征的一种表示法。 用简单的数值表示群落内种类多样性的程度,用来判断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标。多样性指数是把物种数和均匀度结合起来考虑的统计量 用来反映群落丰富度和均匀度的综合指标,或者是用来测量分类单元多样程度和考察每一单元相对多度得指数。常用的有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等。

群落稳定性指数: 群落稳定性(stability of community)是指群落抑制物种种群波动和从扰动中恢复平稳状态的能力。它包括群落现状稳定性、时间过程稳定性、抗扰动能力稳定性和扰动后恢复平稳的稳定性等4种情况。

群落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同一概念,主要包括两种能力,即抵抗力和恢复力。所谓抵抗力(resistance)即抗变能力,表示群落抵抗扰动、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保持现状的能力。如森林与草原相比,前者更能忍受温度的剧烈变动,也较能抵抗干旱和病虫危害,而后者则受到低温、干旱、病虫等灾害扰动

时,其结构和功能就容易遭到破坏。所谓恢复力(resilience)表示群落在遭受扰动以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得越快,群落也越稳定。故从恢复力考虑,草原的受扰动后恢复平稳的稳定性又较森林为高。群落稳定性这两个相互排斥的方面,表明具有高抵抗力稳定性的群落,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具有高恢复力稳定性的群落,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在研究各种群落的稳定性时,应予以辩证分析。

一般认为群落的结构越复杂,多样性越高,群落也越为稳定,并把群落多样性作为其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尺度。如用香农一维纳多样性指数表示群落的稳定性。但部分学者认为从理论上讲,在更多样化的系统中,一个生态关系复杂的网络,可导致种群急剧波动,而不是使种群更加稳定,所以复杂的系统比简单的系统更不稳定;但总的趋势仍然认为,高度多样性是稳定自然系统的特征之一。 多样性阈值: 阈值指的是触发某种行为或者反应产生所需要的的最低值 天敌假说Enemies hypothesi:天敌假说认为多样性生境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光谱的捕食者种群,多样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比纯作系统具有更为丰富和多样的害虫天敌,具有更强的控害能力。

资源集中假说Resource concentration hypothesis: 资源集中假说认为,植物多样性可能干扰害虫赖以寻找寄主的视觉或嗅觉刺激,影响了害虫对寄主植物的侵染,或者改变生境内的微环境和害虫的运动行为,致使害虫从寄主植物中迁出,导致寄主植物上的害虫下降。 协同性假说:

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叫做生命系统。由大到小依次为 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消化、呼吸、循环等) 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但 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系统、器官、组织层次,细胞即是个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直接构成的,因此没有(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层次;病毒是生物,但不是生命系统。 自然系统的最高级形式,是指能独立与其所处的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内部的有序性、发展与繁殖的系统。 种群自然控制:natural control 指天然种群的个体数受到种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的限制,而被维持在有限的变动范围内的过程。

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在种群自然调节中,其作用与种群密度有关系的那些调节因素。

非密度制约因素: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大小随着种群密度而改变,属于密度制约因子,有调节种群数量,维持种群平衡的作用,如食物、天敌和流行病等;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大小并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非密度制约因子,对种群密度不能起调节作用,如温度、降水和天气变化等。 逆密度制约因素;指随密度增加而促进繁殖的因素。

条件过程:指栖息场所的物理化学条件、结构、食物量及供给率等构成了环境的负载力,决定上限。这种具有界限作用、规定调节密度水平的因素,其作用过程称为条件过程。

扰乱过程:促使昆虫密度离开平衡密度的过程。

调节过程:当昆虫种群数量超过平衡密度时,个体数的增加受到限制,在平衡密度以下时,则存在促进个体数增加的反馈机制,这种作用称为调节

过程。

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问题: 有害生物种群的自然控制。见资料 第三部分

边际分析原理: 如果防治害虫的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则投入与所得到的收入二者相等时,为是否进行投资的临界点(边际值marginal value )。

经济受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EIL):EIL是权衡虫害在经济上是否值得防治的指标,具体是在害虫管理中,当经济效益达到最佳时害虫的最低密度。 所谓经济危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EIL),这是一个临界的害虫密度,在这个密度时实施人工防治的成本刚好等于由于防治而得到的经济效益。

经济危害允许水平(EIL)是指林木因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与若防治其危害所需费用相等条件下的材积损失程度或病虫情指数(虫口密度、感病指数等)。 经济阈值(防治指标economic threshold=ET):概念于50年代首先由Stern(1959)正式提出,他把ET定义为:害虫的某一密度,对此密度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害虫达到经济危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简称EIL),即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虫口密度.不少的学者在ET的研究中,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定义.对于经济阈值的争论问题,盛承发(1989)结合棉铃虫ET的研究工作,对经济阈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剖析,并提出经济阈值的新定义:“害虫的某一密度,达到此密度时应采取控制措施,否则,害虫将引起等于这一措施期望代价的期望损失.”

ET则是为了将害虫数量控制在经济受害水平EIL上而采取防治时的害虫密度 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包括自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

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问题:见资料

1.农药污染对土壤生物有何危害? 2.农药污染对植物有何危害? 3.农药污染对动物有何危害? 4.药污染对微生物有何的影响? 第四部分

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有害生物发生时间预测系统

系统预测是对事物或现象马上发生的或不明确的情况进行预先估计与推测。 信息传递系统

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中的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生态系统调控的基础。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基本功能之一。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是信息系统应用概念的深化,是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简单的说,决策支持系统是能参与、支持人的决策过程的一类信息系统。它通过与决策者的一系列人机对话过程,为决策者提供各种可靠方案,检验决策者的要求和设想,从而达到支持决策的目的。

或决策支持系统在收集、存储、提供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能综合分析、预测发展、判断事态变化的模型,根据大量的原始数据信息,自动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方案。

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也就是说,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的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某领域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便解决那些需要人类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简而言之,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有害生物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 天敌转基因增效技术

转基因技术(Genetically Modified,简称GM),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体基因组中提取所需要的目的基因,或者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基因片段,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特定的遗传性状个体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分子生物学。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但如今人们对改变原有动植物性状的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狭义),将对微生物的操作称为遗传工程技术(狭义)。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 生态风险(ecological risk,ER):指生态系统及其组分所承受的风险,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不确定性的事故或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可能产生的作用,这些作用的结果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从而危及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生态系统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将来减小该系统内部某些要素或其本

身的健康、生产力、遗传结果、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可能性。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所以食品安全很重要。 问题:

害虫防治中的转基因技术和应用 见资料 补充

一、群落多样性

群落多样性(diversity of community)是群落中物种数和各物种个体数构成群落结构特征的一种表示方法。一个群落中如有多个物种,而且各物种的数量较均匀,则该群落具有高的多样性;如果一个群落中物种少,而且各物种的数量不均匀,则该群落的多样性较低。所以群落多样性是把物种数和均匀度结合起来考虑的统计量。但有时出现一个物种数少而均匀度高的群落,其多样性可能与另一物种数多而均匀低的群落的多样性相似。群落多样性是比较群落稳定性的一种指标,在评价害虫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群落稳定性

群落稳定性(stability of community)是指群落抑制物种种群波动和从扰动中恢复平稳状态的能力。它包括群落现状稳定性、时间过程稳定性、抗扰动能力稳定性和扰动后恢复平稳的稳定性等4种情况。

群落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同一概念,主要包括两种能力,即抵抗力和恢复力。所谓抵抗力(resistance)即抗变能力,表示群落抵抗扰动、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保持现状的能力。如森林与草原相比,前者更能忍受温度的剧烈变动,也较能抵抗干旱和病虫危害,而后者则受到低温、干旱、病虫等灾害扰动时,其结构和功能就容易遭到破坏。所谓恢复力(resilience)表示群落在遭受扰动以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得越快,群落也越稳定。故从恢复力考虑,草原的受扰动后恢复平稳的稳定性又较森林为高。群落稳定性这两个相互排斥的方面,表明具有高抵抗力稳定性的群落,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具有高恢复力稳定性的群落,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在研究各种群落的稳定性时,应予以辩证分析。

一般认为群落的结构越复杂,多样性越高,群落也越为稳定,并把群落多样性作为其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尺度。如用香农一维纳多样性指数表示群落的稳定性。但部分学者认为从理论上讲,在更多样化的系统中,一个生态关系复杂的网络,可导致种群急剧波动,而不是使种群更加稳定,所以复杂的系统比简单的系统更不稳定;但总的趋势仍然认为,高度多样性是稳定自然系统的特征之一。

三、群落相似性

群落相似性(similarity of community)是指不同群落结构特征的相似程度。常用群落相似性系数(coefficient of similarity)表示,以比较不同空间昆虫群落结构的异同。 (一)共有种相似

根据不同群落中共有种的多少,比较其相似程度。如A、B、C三个群落的种类数基本一致,但群落A与B的共有种数多,群落B与C的共有种数少,则可以认为群落A与B的相似性较大,群落B与C的相似性较小。 (二)种组成相似

在物种构成相近似的群落中,宜用物种总数和共有种数的综合性指标,即群落相似性系数,表示种组成相似程度。常用方法有:

1.杰卡特(Jaccad)群落相似性系数 其公式为:Cj=j/(a十b—j) 2.索雷申(Sorensen)群落相似性系数 其公式为:Cs=2j/(a十b) 3.芒福德(Mountford)群落相似性系数 其公式为:CM=2j/[2ab一(a十b)j] (以上各式中,j为群落A与B的共有种数;a为群落A含有的全部种数3b为群落B含有的全部种数。) 上述杰卡特群落相似性系数(CJ)和索雷申群落相似性系数(Cs)的最大值均为1;芒福德群落相似性系数(CM)的最大值为∞。当两个群落所含有的种完全相同时,其系数为最大值;当两个群落所含有的种完全不同时,其系数为0;系数自0至最大值之间,顺次表示两个群落相似程度的大小。

第19篇:生态科工作总结

昆明市东川区环境保护局生态科2009年

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大力开展环境生态保护工作

1、编制完成东川区生态规划,开展东川生态区创建工作。

根据市创建工作总指挥部、区创建工作总指挥部要求,积极开展东川生态区创建工作,制定了《昆明市东川区生态区建设规划2009年实施方案》,把2009年任务指标、重点工程分解到了各相关责任单位。编制完成了8乡镇的环境优美乡镇规划及实施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评审。按照东川生态区创建规划,2009年阿旺镇将申报环境优美乡镇,我局积极配合阿旺镇开展创建工作,组织阿旺镇相关人员到石林县长湖镇参观、学习创建经验,并多次到阿旺镇指导创建工作,目前阿旺镇创建工作已接近尾声,近期将进行申报。

2、编制完成东川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及实施方案,开展野牛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

按照《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昆发„2008‟23号)、《关于限期完成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区规划、划界定桩、围网建设工作任务的通知》昆督通„2009‟ 1

59号文件要求,为认真做好我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委托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东川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于 2009年10月16日召开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听证会,并向相关责任单位下发了《东川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东川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大菜园水源地,划分为

一、二级保护区,其中一级保护区4.95km,二级保护区5.87 km,规划进一步掌握东川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状况和主要环境问题,提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的工程措施、生态建设方案及其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工程规划,确保规划区内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的目标,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东川区铜都镇野牛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进行了调查及评估,调查了野牛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以及影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主要因素,综合评估了野牛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禀赋、污染状况、环境监管和环境风险,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3、开展七彩云南昆明保护行动

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七彩云南昆明保护行动2009年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昆政办„2009‟30号)文件精神,印发了《七彩云南昆明保护行动东川区2009年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从七个方面环境法治行动、环境阳光行动、生态保护行动、绿色创建行动、绿色传播行 2 2

2动、节能减排行动,将各项任务指标分解到各相关责任单位,有序推进我区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开展。

4、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积极联系区教育局做好省级、市级绿色学校申报的各项工作。目前,申报省级绿色学校的东川三小和申报市级绿色学校的阿旺中心学校、东川一小已完成申报工作,等待专家组的考核。

(二)积极推进环境保护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东川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一级B标工程现已完工,今年2月份东川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云南国祯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加班加点,抢抓进度,于5月底完成所有设备安装及生化调试,6月3日完成厂网连接正式通水。2009年7月进行试运行,经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东川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的各项指标。目前厂区及道路绿化等附属工程已完工,正进行1级B标升1级A标改造,预计11月底完成。

东川区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包括南片区和老城区两部分,现已全部完工,新建22.465公里, 6月3日污水管网接通污水处理厂并进水调试,8月7日污水管网完成验收。

第20篇:森林旅游资源保护规划

森林旅游资源保护规划

森林旅游资源是发展森林旅游的基础,森林旅游资源的保护对于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森林旅游资源保护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环境资源的保护,二是景观资源的保护。保护好旅游目的地良好的森林旅游资源,是保持其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一、指导思想与保护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协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利用森林旅游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保护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

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不破坏森林环境和森林景观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开发,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

2.容量控制原则

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生态环境所承载的容量范围之内进行,不允许超过极限值,必须保证环境的恢复能力。在对各景区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具体对景区的环境容量进行测算。

3.因地制宜原则

森林旅游资源的保护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温州市不同森林旅游区、不同资源的特点、类型进行保护,因地制宜,使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环境资源得到不断的提升。

4.规范性原则

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符合国家《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法律、条例,这些都应成为森林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

5.保护大众化原则

森林旅游资源的保护并不是旅游企业、景区管理单位的参与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大众环保意识的强化,需要旅游者及旅游目的地的居民贯彻资源保护的思想。因此应通过宣传教育手段,使旅游者及旅游目的地居民提高环境保护和景观资源保护的意识。

二、环境资源保护规划

森林里大气环境质量好,空气中细菌含量少,空气负离子浓度高,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植物精气成分多,相对含量高,地表水质量好,日照少,空气清新湿润,环境优雅宁静,舒适宜人。环境优越是森林旅游资源的第一大特色,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因此应得到有效的保护。

(一)森林植被资源保护

1.保护森林旅游区内现有植被,严禁滥砍滥伐,禁止擅自采折、采挖花草、树木、药材等植物,对于建设造成的林木砍伐应在相邻地段按3倍数量补充种植。

2.在森林公园内采集标本、野生药材和其他林副产品,必须经管理机构同意,并应限制数量,在指定区域内进行。

3.保护森林旅游区内的名木古树,对其挂牌并设立档案;修筑围栏,避免人为的机械损伤;及时防治病虫害;游道、宾馆等基础设施的修建应对其进行避让。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游客、森林旅游区内居民的保护意识,依法护林,强化林地和林木的保护。

5.森林火灾是一种对森林植被资源破坏性很大的灾害,应建设有效的森林防火工程,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1)野营、野炊等野外用火旅游场所,必须设置防火设施。

(2)森林防火主要包括瞭望、阻隔、预测预报、通信、道路、巡逻、检查、防火机场、防火站等工程建设,应根据地区特点和保护性质,设置相应的安全防火设施。

(3)瞭望塔(台)、观测站等巡逻瞭望工程的设置,必须通视良好、视野宽阔、控制范围广,其设置位置、结构形式、色彩和高度,均应与公园景观相协调。

(4)在有火险地段,应设置防火隔离带。隔离带宽度一般为20~30米,最

低宽度不应小于树高的1.5倍。

6.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严格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1)生物防治

宜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为主;所选用的天敌,以本地区域附近地区具有的种类为主,需引入外地天敌必须经过本地试验后方可采用。

(2)化学防治

针对不同的虫害,运用不同的药剂,使用飞机对林区喷洒药剂。但必须遵守有关规定,防止环境污染,保证人畜安全,减少杀伤有益生物。

(3)植物景观改造应以现有森林植被为基础,以本土植物为主,避免引入外来物种。需要引进的树种、花卉苗木等,必须进行严格的病虫害检疫,杜绝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

(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1.除狩猎、垂钓等特定区域外,对公园内的野生动物实行全面保护,严禁乱捕、乱猎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活动。对野生动物的繁殖地、栖息地应实行专门保护,埋设界桩,设立警示牌。

2.由于旅游公路对动物活动的影响,在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道路应开设动物通道,在通道上覆土栽种植物,利于生物物种的流通、保护。

3.对野生动物的繁殖地、栖息地带要实行专门保护,划定范围树立警示牌。4.引入野生动物必须慎重,以适合本区生长的种类为准。不得因物种引入而影响本区域生态环境和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

5.为了有针对性的进行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应组织专家在森林旅游区内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并编制具体保护方案。

(三)森林水资源保护

1.森林旅游区内的生活污水、厕所污水严禁直接排放到溪流之中。有条件者应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联网,没有条件的应建有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合格后方可排放。

2.合理设置垃圾收集设施,在游客密集的中心区域及游道两旁每隔50~100

米设分类垃圾收集桶,防止游客将垃圾、纸屑、果皮等杂物丢入溪流之中,污染水质。

3.防治上游地区对河流的污染。

4.景区应定期对水体内的漂浮物进行清理。

(四)大气保护

1.森林旅游区内不宜以煤为燃料,应建立以电、天然气、太阳能等为主的能源体系。

2.森林旅游区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尽可能硬化路面,以减少路面扬尘对空气的污染。

3.严禁尾气超标的机动车辆进入森林旅游区内,限制景区内机动车的数量,景区内的交通工具应尽可能的使用绿色交通工具。

4.森林旅游区附近严禁建设大气排放污染严重的工厂。

5.停车场、公路两边应栽植能吸收有毒气体的树种,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环境质量。

6.森林旅游区内的建筑装修材料应使用经过严格检测的环保材料,所有建筑物均不能使用有毒油漆、涂料等,以免污染室内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7.餐饮服务设施配置油烟净化设备。餐饮服务设施是森林旅游区内主要的油烟污染源,应确保油烟的排放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的要求。

(五)声环境保护

1.进入森林旅游区的车辆,必须安装有消声器,拖拉机、摩托车等噪声较大的机动车不准进入森林旅游区内部,以防止噪声污染,保持适宜的旅游环境。

2.森林旅游区内不准使用高音喇叭,限制汽车鸣笛。3.在道路两旁种植防护林隔离带,减弱交通噪声。

三、景观资源保护规划

(一)分类保护

1.山体景观资源保护

(1)在以造型山体为观赏对象的森林旅游区内,严禁开山炸石等破坏景观的行为,绝对保证地貌景观的完整性和原始风貌。

(2)所有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在统一规划设计的前提下精心组织、科学文明施工,尽可能减少对当地岩石、土壤的挖取。对因工程建设造成的大面积山体裸露等景观视觉污染,必须在工程完工后立即种植树木等植被来加以恢复。

(3)对于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科学价值的地质运动遗迹等地文景观,应加以严格保护,以免造成人为破坏。

2.水体景观资源保护

(1)保护好风景河段的水流量,禁止对风景河段拦堵、引流,如修建水电站等,以免出现断流。

(2)保护好风景河段两侧山坡的森林植被。在具备种植条件的河漫滩、河堤种植适宜生长的风景树种。除可以预防水土流失外,还可以增强河岸两边的景观质量。

(3)保证瀑布水源的涵养。瀑布上游要栽种大面积防护林,加强水分的保护,不得砍伐林木,在瀑布周围应加强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3.海滨资源保护

(1)沙滩上的建筑物与游乐设施建设需统一规划,不能距离海岸线过近,且其建筑风格也要与环境协调。

(2)对海滩上的各类废弃物要予以及时清理,保证海滩整洁有序。 (3)对于沿海企业和居民生活区所产生的工业、生活污水要经过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才可排放,同时要排放到深水区域和潮汐频繁的区域。

(4)游览海域的船只要防止燃油的泄露,以免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要保证海水水质达到亲水性活动的要求。

4.古建遗址资源保护

(1)对于古村落、古建筑遗址等文物古迹,要在保存原始风貌的前提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保存其原有材料风格不变。对尚无能力恢复的历史文化遗址,要加强保护。

(2)严禁在文物古迹周围建造对其风格、氛围等造成负面影响而不相协调

的新建筑。

(二)分级保护

为确保温州市森林旅游的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实现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将各森林旅游区域划分为三个保护等级,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实行规范化管理。

1.一级保护区

(1)保护范围:森林旅游区内的核心区域及生态环境较为原始的区域。 (2)保护措施:一级保护区是森林旅游区进行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应严格保护其原有的自然原生系统,区域内不允许开展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进行严格的封闭性保护,严格保持森林植被、地形地貌的原生状态,精心维护其生物的珍稀性、多样性、完整性,禁止一切人工建设活动,严禁开山采石、砍伐林木、建设任何建筑设施。并确保其外围应有一定的缓冲范围。

2.二级保护区

(1)保护范围:景区内除核心区外,具有较高观赏游憩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较高、规模较大的区域

(2)保护措施:应严格保护自然地形、森林植被、水体等自然景观的完整性、生态性。保护区内应严格按照规划建设相关游览服务设施,但应注意不得对地形、地貌环境景观造成破坏。不宜建设餐饮住宿类旅游服务设施,并且旅游机动车辆不能进入本区域。

同时游览观光类旅游服务设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可结合旅游开发,适当对局部地区实施林分改造,优化、美化生态环境和森林景观。

3.三级保护区

(1)保护范围:景区外围的缓冲区及靠近景区的外部区域。

(2)保护措施:是森林旅游区的一般保护区,应严格按照规划安排建设与森林旅游区规模、容量一致的各项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各项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同时要保护好视觉空间环境,确保景观的完整度。

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应严格审批,避免建设性破坏,并加强区域内交通沿线的景观绿化,进入本区的机动交通应严格管制,不得对景区产生干扰,区内村

庄居民点应控制发展,减少对景区环境的破坏。

森林生态保护科岗位职责
《森林生态保护科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