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环境监测处长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14 08:32:24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处长岗位职责

1.在校党委和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财务处日常工作。2.负责有关报销票据的审核。3.负责组织学校财务工作,对全校财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4.负责主持编制及审核年度综合收支预算方案及经费分配(调整)方案,组织预算执行、决算和分析工作。5.负责全校学生学费的收缴结算工作。6.负责制定和完善学校财务规章制度,管理有关财务档案。7.负责全校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做好处内财务人员的聘用工作。8.负责做好同上级财务管理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工作。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推荐第2篇:计财处处长岗位职责

计财处处长岗位职责

1、负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及财务会计制度,具体组织本单位会计机构和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并对本单位各项财务工作定期研究布置、检查总结,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2、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使学院财务工作有章可循,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3、负责组织编制财务预算,财务收支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利用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4、负责审查对外提供的会计资料,负责组织各承包单位经济合同(协议)的签订工作,负责组织起草财务工作报告及有关文件。

5、注重会计人员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推行现代化管理手段。6、掌握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搞好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工作,提高资金利用率。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审核报销岗位职责(科级)

1、熟悉掌握党和国家各项财务政策,会计法规和学院有关规定,严格按开支范围和报销标准执行,工作中做到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2、严格审核各种原始凭证,看其是否真实、合法。审核每笔业务和签字手续是否齐备,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或签字手续不完备的凭证不予报销;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

3、熟悉并正确运用会计科目,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熟练掌握微机操作,准确无误地输入每笔业务,做到摘要简明扼要,数字准确

4、控制经费指标,及时、准确记录经费收支册,防止计划外开支

5、及时清理各种往来款项,加速资金周转,防止呆帐发生。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往来款项,应查明原因,经批准后进行帐务处理

6、负责院工会会计核算工作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结算中心主任岗位职责(科级)

1、在财务处长领导下,负责结算中心具体业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向上级领导汇报

2、组织制定结算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并付诸实施

3、加强结算中心队伍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4、审核各项资金的合法性、合理性,严肃财经纪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5、合理调度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6、定期向财务处长提交各种报表,汇报资金使用情况

7、具体负责结算中心及会计资料的归档、调阅工作

8、办理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掌握银行存款余额

9、及时收、发银行各种票据,登记辅助账,通知付款单位,认真审查延付、拒付理由,办理各种手续,代收他行票据及时掌握回收情况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出纳员岗位职责

1、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办理现金和银行结算业务,根据审核无误的记帐凭证,办理货币资金的收付业务

2、负责保管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每日终了,现金账与库存现金核对,做到日清月结,

账实相符,季度终了及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未达账项及时查询处理

3、负责妥善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印章,不得用“白条”抵库存现金和随意挪用现金,保守保险柜密码,不准转告他人,管好钥匙,不得丢失或转交他人,不得在金库内存放私人钱物

4、负责现金的提取与存入,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银行规定的限额,要定期向会计主管人员提供资金的结存情况,不得签发空头支票,防止学校存款在银行透支

5、出纳人员除填制向银行存入或提取现金的收付款凭证外,不得填制其他收付款凭证

6、为领导提供有关现金管理方面的建议,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现金收付业务不予办理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结算中心出纳员职责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规定,办理收付款业务,认真审查现金票据,对不符合规定的业务拒绝付款

2、认真管好钱和账,严禁一人对外办理现金收付业务,严格履行收、付款复核制度,未经复核的现金一律不得付款或入库

3、严格遵守银行规定的库存限额,每日业务终了超限额库存要办理银行存款,不得坐支,挪作他用,不得“白条”抵库存,不得泄露金库密码

4、每日业务终了,根据收付款票据,按顺序核对现金日记账,清点库存,做到账实相符。

5、督促各开户单位,按银行的有关规定,提前申报现金用款额度,保证方便教职工支取现金

结算中心交换员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银行的各项制度,办理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

2、及时去银行办理存款等业务。对取回的回单要及时交给各部门,对收、发各种银行票据要认真审查,代收他行票据,三日内办理完转账存款业务,及时掌握回收情况。

3、银行账与结算中心账要认真进行核对,月末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未达账项要及时查询,并通知有关人员清理

4、取现金要保持高度警惕,严守机密,取送时间及金额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存取现金时要有保卫人员保卫,确保安全

5、做好现金收付的复核工作

推荐第3篇:科技局处长岗位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监督全处各行政执法岗位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和有关行政审批及行政处罚项目的审核,是本处行政执法责任第一责任人。2.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交办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征求意见稿和市直有关部门送签的规范性文件会签稿的修改意见的审核。3.涉及本处室具体业务及相关业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送审稿的起草、修改、审核等项工作。4.听取办案人员行政处罚建议的审核及行政处罚案件、行政复议案件的审核。5.本处室行政执法培训计划、方案的审核。6.负责协调处室之间行政执法关系。7.其他需要报请主管局长审批和其他处长审定的事项。

推荐第4篇:处长岗位职责(大学)

1.负责拟订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设置方案并组织实施。2.负责人员调配、人才引进,人员的聘用和考核。3.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教工队伍建设规划。4.负责教职工劳动保障、工资调整、津贴发放的审核,分配制度的制定。5.负责教职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申报、推荐、评审工作。6.负责教工离退休手续办理。7.全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推荐第5篇:处长岗位职责(5)

1.负责制订设备采购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2.负责制订全校设备的建设规划及设备配置方案和经费分配计划。3.负责全校仪器设备的统一招标、采购。4.负责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联系对设备进行维修。5.负责设备报废的呈批及管理。6.负责全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办公家具的购进、调配等。7.负责国有资产有关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推荐第6篇:处长岗位职责(4)

1.负责科研外事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制度建设。2.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科研成果的评审、鉴定、报奖,档案管理。3.负责外教的录用、辞退和管理。4.负责科研外事经费的使用与管理。5.负责对外科技咨询服务,科研成果开发、推广与转让。6.负责组织校内外重要的学术交流、专题讲座。7.负责指导各部门的科研工作,督促、检查各部门科研的开展情况。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推荐第7篇:处长岗位职责(3)

1.负责组织制订实施教学发展规划、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2.负责指导专业建设及课程、教材、学科建设。3.负责教学质量的评估与检查,教学改革文件的拟定。4.负责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5.负责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的管理工作。6.负责教务档案的整理、归样和管理工作。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推荐第8篇:工程处长岗位职责

工程处长岗位职责

1、分管工程科,全面负责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质量进度以及投资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负责解决基本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2、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招标公告的发布、预选、考察、入围确定及招标工作。

3、负责拟建场地的三通一平,落实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和地面建筑物与设施的拆除及场地其它障碍物的拆除;协商处理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

4、应组织参与所负责工程项目的放线、验线工作,落实施工图交底工作。

5、配合质检站的各种现场检查工作,落实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检测。

6、负责实施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工程款拨付实施现场控制;对文明工地建设进行管理,对进场的各种材料进行检验和验收,负责部分现场变更签证处理。

7、负责监理合同的实施管理,按照监理规划督促总监及监理人员严格执行监理合同,履行监理职责。

8、负责设备合同的实施管理,落实设备现场安装并组织试车验收,督促施工及监理及时收集各类设备资料,按照工程备案的要求,对全部工程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后移交归档。

9、配合材料主管及相关科室作好各项工程设备、材料的认质认价工作,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和竣工决算资料的收集和完善。

10、负责落实室外基础设施管网、道路工程的施工管理和验收、负责竣工项目保修期内的保修服务。

11、负责分部分项工程验收,以及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基础工作。

12、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推荐第9篇:处长助理岗位职责

处长助理岗位职责

1、

2、

3、

4、

5、

做好治安、刑侦材料的登记、保管工作 做好文件收发和登记、传递、保管、归档工作,严守机密 负责接待和处理来信、来访,并做好记录 分管护校队的管理工作 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推荐第10篇:学院教务处长岗位职责

1.主持教务处工作,组织实施部门工作职责; 2.负责拟定学院教学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 3.负责组织高等职业教育的调研工作; 4.负责审查教师学期授课计划,检查和督促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 5.负责学院教学督导组及教学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6.组织研究制定专业设置调整、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措施; 7.协调与有关系、部、处室的关系,互通信息,会同人事部门搞好师资培养; 8.负责审核教师实际工作量、课时津贴及审批规定权限内经费开支; 9.完成学院党政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11篇:产品开发处长岗位职责

1.编制意健险产品开发的工作目标、计划,指导下属履行职责。2.建立意健险产品开发管理制度、流程。3.负责收集、分析客户需求、搜集市场信息、国家相关政策与法规。4.负责新产品开发、报备、初包装及配套工具推出。5.组织新产品的培训。

第12篇:处长岗位职责(养殖类)

1.主持本处工作。2.负责全区畜牧业、饲料工业、草业发展规划、政策法规的组织草拟及实施工作。3.负责畜牧、伺料生产形势调研分析。4.负责种畜禽、伺料等行业管理工作。5.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13篇: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处长岗位职责

A岗

1、在主管局领导的领导下主持开展计划财务处全面工作;

2、负责贯彻执行国家计财工作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办法,制定全系统计财工作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等;

3、负责编制全系统计财工作中长期规划、工作目标;

4、负责组织实施全区计财系统人员培训工作;

5、负责按照岗位规范要求,对本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6、负责组织制定本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工作计划;

7、负责本部门政治思想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8、负责与本级财政、国库、审计等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工作;

9、负责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B岗 副处长不在岗时,负责其各项工作。

第14篇:环境监测

第一章

1.环境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对象: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各种成分。

目的: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②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

答:从环境监测的对象考虑,环境监测内容可以分为水和污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

分类:按监测目的可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性监测(包括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以及研究性监测。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等。

3.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

答: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技术法。 4.环境污染的特点: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5.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表现在监测手段、监测对象分析和监测数据分析的综合性;连续性: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间、空间分布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样本越多,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追溯性:为使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并使数据具有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有一个量值追溯体系予以监督。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划分为5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7.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3级划分及三类的能区?(P24)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能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又划分三类地区。 一类区:如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

二类区: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寨。 三类区: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 8.简述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低浓度多组分分析;实时在线监测技术;污染物状态形态分析;环境中间物分析;污染物环境行为分析。

9.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定,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第二章

1.水质监测的分析方法、原则。(P34)

原则:①大限度去除干扰物;②回收率高;③操作简便省时;④成本低,对人和环境无影响。 方法:1.用于鉴定无机污染物的方法: ①原子吸收法,可测量多种微量、痕量金属元素;②分光光度法,可测定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离子或化合物;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AES)法,用于各种水及底质、生物样品中的元素的同时测定;④电化学法;⑤离子色谱法;⑥化学分析法;⑦其他方法如化学法等。 2.用于鉴定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①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②气象色谱-质谱法(GC-MS);③其他方法,如分光光度法、化学法等。

2..如何制订水污染监测方案?以河宽

采样点的布设:因河宽小于50m,所以只设一条中泓重线,在垂线上,水深小于等于5m时,只在水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小于1m,在1/2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在水面下0.5m及河宽上0.5m设;水深大于10m,在水面下0.5m,水深1/2处及河底上0点处设采样点。 3.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 (1)原因:被污染的环境水样和废(污)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共存组分的干扰等,都会影响分析测定,故需预处理。

(2)内容:预处理包括悬浮物的去除、水样的消解、待测组分的浓缩和分离。 4.监控断面和采样点的设计原则。(地面水)(p37)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的处设置监测断面。

①有大量废(污)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

②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③饮用水源地;

④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与干流混合处;

⑤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出入口;

⑥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一致。 5.水质监测方案制定的步骤。(地面水,地下水)(P37)

①基础资料的收集(a水文、地质气象资料b工业布局等c水体状况d历年资料) ②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若地下水则为采样点的布设)

③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④采样和监测技术的选择

⑤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6.水样预处理的原则和方法?(P51)

原则:①最大限度去除干扰物;②回收率高;③操作简便省时;④成本低,对人和环境无影响。 方法:I.水样消解:当测定含有有机物水样中的无机元素时,需要进行消解处理。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水样消解的方法有湿式消解法和干式分解法(干灰化法)。

II.富集与分离:当水样中欲测组分含量低于方法的测定下限时,就必须进行富集或浓集,当有共存干扰组分时,就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常用的方法有过滤、气提、顶空、蒸馏、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共沉淀、层析等。

7.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原理及优点?(p67) k 原理:获得能量的核外电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十分不稳定,在极短时间(10-8s)便跃迁至基态或其他更低的能级上,同时释放出多余能量,这样的能量是以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的。由于原子在被激发后其外层电子可有不同的跃迁,所以对于指定元素的原子产生一系列不同波长的特征元素线,这些谱线按一定顺序排列,并保持稳定的强度比,称为此元素的特征谱线。 优点:灵敏度高、精密度高、基体干扰少、线性范围宽、可做多种元素同时分析。 装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焰炬、进样器、分光器、控制和检测系统。

8.测镉的三种方法和原理(p73—p78) 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法原理:将含被测元素溶液通过原子系统喷成细雾,随载气进入火焰,并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当空心阴极灯辐射出待测元素特征波长光通过火焰时,因被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常用的火焰是空气-乙炔焰。

②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在强碱性介质中,镉离子与双硫腙反应,生成红色螯合物,于518nm处测其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③阳极溶出伏安法:

10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并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

将含待测元素的溶液通过原子化系统喷成细雾,随载气进入火焰,并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当空心阴极灯辐射出待测元素特征波长光通过火焰时,被其吸收,在一定条件下,特征波长光强的变化与火焰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有定量关系,从而与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C有定量关系。 即:A = K’× C

流程:水样的预处理 → 配制标准溶液(试剂空白溶液)→ 调节仪器参数→ 试剂空白值的测定→ 水样的测定 → 读数 → 计算。

11.试比较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仪器主要组成部分及测定对象的主要不同之处?

(1)分光光度法是建立在分子吸收光谱基础上的分析方法,吸收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与被测物质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这是定量分析的基础。

原子吸收光谱法也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简称原子吸收法。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特征光强的变化与火焰中待测基态原子的浓度有定量关系,故只要测得吸光度,就可以求出样品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2)分光光度法使用的仪器称为分光光度计,基本组成有光源、分光系统、吸收池、检测器及放大装置以及指示、记录系统。

原子吸收光谱法使用的仪器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光谱仪,它由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及检测系统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3)用分光光度法监测时,往往将被测物质转化成有色物质;原子吸收光谱法将含有待测元素的样品溶液通过原子化系统喷成细雾,并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

(4)常用火焰是空气-乙炔火焰

12.怎样采集测定溶解氧的水样?说明电极法和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怎样消除干扰? (1)可用采样容器直接采集,水样需充满采样容器,宜在现场测定,方法有碘量法和氧电极法。 (2)氧电极法利用产生的与氧浓度成正比的扩散电流来求出水样中的溶解氧。碘量法利用Na2S2O3滴定释放出的碘计算出溶解氧含量。 (3)碘量法测定DO准确,简便;水中氧化性物质、还原性物质、亚硝酸盐、Fe³﹢等会干扰溶解氧的测定。氧电极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盐水中DO的测定,不受色度。浊度等影响,快速简便,可用于现场和连续自动测定,但水中Cl、SO

2、H2S、NH

3、Br

2、I2等会干扰测定。

13.简述水质监测分析方法选择原则。

答 选择原则应遵循:灵敏度和准确度能满足测定要求;方法成熟;抗干扰能力好;操作简便。 14.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排放的污染物按

其性质分为几类?每类各举三例,并说明各类在何处采样?

答本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分为二类。k 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含有此类有害污染物质的污水,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其最高答应排放浓度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放射性β 第二类污染物,指其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排出口取样,其最高答应排放浓度和部分行业最高答应排水定额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15.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总铬? 在酸性溶液中,首先将水样中的三价铬用高锰酸钾氧化成六价铬,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然后,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剂,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540nm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在测定过程中,首先用铬标准溶液配制标准系列,将预处理后水样与标准系列于相同条件下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用标准曲线法求出水样中总铬含量。

16.地表水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

(1)在对调查研究和对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域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化,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代表性环境信息。

(2)有大量废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的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

(3)饮用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4)监测断面的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出,尽量选择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段 (5)监测断面应尽可能地与水文测量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资料

17.水污染监测方案:采样时间和频率工业废水企业自控监测频率应根据生产周期和生产特点确定 生活污水:城市管网污水,可在一年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从总排放口分别采集一次,等比例混合水样后确定,每次进行一昼夜,每四小时采样检测一次。

18.水样的运输和保存:冷藏或冷冻保存法,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k

19.水样消解的要求;适用体系能使样品完全分解消解过程不得使待测组分因挥发型物质或沉淀造成损失消解过程不得引入待测组分或者其他干扰物质④适用高氯酸消解时不得向含有有机物质的热溶液中加入高氯酸⑤消解过程平稳升温不得过猛。

20.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又叫测汞仪,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汞转化为二价汞,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为单质汞。利用汞易挥发的特点,在室温下通入空气或氮气将其载入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测量对其特征波长(253.7NM)的光的吸光度,与汞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定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要点:水样预处理,空白样品制备,绘制标准曲线,水样测定

21.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汞,在原理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

(一)原理:相同之处:都是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成基态汞原子蒸汽,根据一定测量条件下光强与汞浓度成正比进行测定。

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253.75nm的特征紫外光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透光强度,进而确定汞浓度。冷原荧光光谱法则是测定吸收池中的汞原子吸收特征紫外光被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荧光光强,进而确定汞浓度。

(二)仪器:相同之处:两种方法所用的仪器结构基本类似。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无激发池,光电倍增管与吸收池在一条直线上。冷原则荧光光谱法的测定仪器的光电倍增管必须在与吸收池垂直的方向上。

22.定量分析的方法: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只能消除基体效应的影响,不能消除背景吸收的影响)

23.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有何不同之处?两种方法各有和优缺点。答: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优点:①试样用量少,液体几微升,固体几mg②原子化效率100%③基态原子在停留时间长,约为10-1s故灵敏度高。缺点:精密度较差,操作也较复杂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优点:准确度高(Er

24.采集水样注意事项:(1)测定悬浮物、pH、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油类、硫化物、余氯、放射性、微生物等项目需要单独采样,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水样必须充满采样器,pH、电导率、溶解氧等项目宜在现场测定。另外,采样时还需要同步测定水文参数和气象参数。(2)采样时必须认真填写采样登记表,每个样品都应贴上标签(填写采样点编号、采样时间和日期、测定项目等)要塞紧瓶塞,必要时还要密封。

25.离子色普法的原理:分析阴离子时,分析柱填充低容量阴离子交换树脂,抑制柱填充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洗提液用氢氧化钠稀释或碳酸钠_碳酸氢钠溶液。当将水样注入洗提液并流经分离柱时,基于不同阴离子对低容量阴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不同而彼此分开,在不同时间随洗提液进入抑制柱,转换成高电导型酸,而洗提液被中和,转换为低电导的水或碳酸,使水样中的阴离子得以依次进去电导测量装置测定,根据电导峰的峰高,与混合标准溶液相应阴离子的峰高比较,即可求知水样中各阴离子的浓度。

26.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某些高价阳离子及氢离子能与氟离子络合而干扰测定,在碱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氟离子浓度的十分之一时也有干扰,常采用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剂的方法加以消除。它是一种含有强电解质、络合物、pH缓冲剂溶液,其作用是消除标准溶液与被测溶液的离子强度差异,使二者离子活度系数保持一致,络合干扰离子,使络合态的氟离子释放出来,缓冲pH的变化,保持溶液有合适的pH范围。 27.采样记录的内容:被测污染物的名称和编号,采样地点和采样时间,采样流量和采样体积,采样时的温度、大气压和天气情况,采样仪器和所用吸收液,采样者、审核姓名。 第三章

1.空气污染监测中采样站(点)布设方法(空气污染采样的分级方法)(P153) k

①功能区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②网格布点法:对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地区。 ③同心圆布点法: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的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

④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

2.空气污染监测采样站(点)布设的原则和要求。(P152)

①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的高,中,低三个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②在污染物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的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

③工业较密集的地域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大及污染物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 ④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

⑤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量一致或标准较低,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⑥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

3.用溶液吸收法富集空气污染物的吸收液选择原则?(P159)

①与被采集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

②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以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所需时间的要求。

③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

④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够买,且尽可能回收利用。

6.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有什么区别,各适用什么情况?怎样提高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 ①当空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直接采集少量气样即可满足监测分析要求,可用直接采样法;当空气的污染物浓度比较低(10-9—10-6)需采用富集采样法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浓缩。

②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主要取决于吸收速率和气样和吸收液的基础面积,选择效能好的吸收液可提高吸收效率;选用结构适宜的吸收管也可。

7.在环境监测中,标准气体有何作用?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的原理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缺点?(作业)

静态配气法:把一定量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到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冲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根据所加入的原料或者原料气的量和容器的容积,即可计算出所配标准器的浓度。 优点: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对活泼性较差且用量不大的标准器,用该方法配置较为简便。 缺点:有些气体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长时间与容器壁接触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容器壁也有吸附作用,故会造成配制气体浓度不准确或其浓度随放置时间而变化,特别是配制低浓度标准气,常引起较大误差。 动态配气法:使已知浓度的原料气与稀释气体按恒定比例连续不断的进入混合器混合,从而可以连续不断地配制并供给一定浓度的标准气,两股气流地流量比即稀释倍数,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标准气的浓度。 优点:能提供大量标准器,而且可通过调节原料气和稀释气的流量比获得所需浓度的标准气,尤其适用于配制低浓度的标准气。 缺点:设备复杂,不是和配置高浓度标准气。

8.简述甲醛缓冲溶液(或四氯汞盐)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SO2的原理?(作业)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此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据其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按照所用的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含磷酸多少,分为两种操作方法。

9.怎样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为提高准确度,应注意控制哪些因素?

用抽气动力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TSP的浓度。滤膜经处理后,可进行化学组分分析。采样器在试用期间,每月应将标准孔口流量校准器串接在采样器前,模拟采样状态下,进行不同采样流量值的检验。依据孔口校准器的标准流量曲线值标定采样器的流量曲线,以便由采样器的压差值直接得知采气流量

10.空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自然原始由于自然现象造成的,人为源是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2)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废气(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黑烟)(3)室内空气污染源

11.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常见的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颗粒物等颗粒中包含苯并芘等高致癌物质,有毒重金属,多种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他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

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硫酸盐,硝酸盐,臭氧,醛类(乙醛和丙烯醛等),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k 第五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土壤样品的前处理及保存方法?(P278) 前处理:土壤样品组分复杂,污染组分含量低,并且处于固体状态。在测定之前,往往需要处理成液体状态和将欲测组分转变为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以及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土壤样品预处理方法主要有分解法和提取法;前者主要用于元素的测定,后者用于有机污染物和不稳定组分的测定。溶剂:有机溶剂,水和酸。 保存方法:对需要保存的土壤样品,要依据欲分析组分性质选择保存方法。风干土样存放于干燥、通风、无阳光直射、无污染的样品库内,保存期通常为半年至一年。在保存期内,应定期检查样品存储状况,防止霉变,鼠害和土壤标签脱落等。用于测定挥发性和不稳定性组分的新鲜土样,将其放在玻璃瓶中,置于低于4℃的冰箱内存放,保存半个月。 2.采样点的布设方法 k

(1)对角线布点法,该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废水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2)梅花形布点法,该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地块。 (3)棋盘式布点法,该方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全开阔,但土壤较不均匀的地块

(4)蛇形布点法,这种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与的地块。布设采样点数目较多。

(5)放射状布点法,该方法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6)网格布点法,该方法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

3.土样采样的时间和频率;必测项目一年测一次,其他项目3-5测一次

4.土壤样品加工处理的目的:除去非土部分,使结果能代表土壤本身的组成,有利于样品较长时间的保存,防止发霉、变质,通过磨碎、混合,使分析时称取的样品具有较高代表性。5.土壤样品分解方法有:酸分解法、碱熔分解法、高压釜密闭分解法、微波炉加热分解法等。 分解法的作用是破坏土壤的矿物质晶格和有机质,使待测元素进入样品溶液中。

6.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将土壤分为哪几类?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7.根据监测目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分为哪几类?有何不同?

土壤质量的现状监测: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状况,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

土壤污染事故监测:需要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来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污染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确定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危害的临界值,需要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以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④土壤背景值的调查: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了解元素的丰缺状况,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施用微量元素及地方病因的探讨与防治提供依据。

9.根据土壤污染监测目的,怎样确定采样深度?为什么需要多点采集混合土样?

如果只是一般地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对于种植一般浓度作物的耕地,只需采集1~20cm耕作层土壤;对种植果林类农作物的耕地,采集0~60cm耕作层土壤。如果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土壤剖面层次分层采样约0~1.5m左右,共分四层。 只有多点采集才能测出有代表性、有效的数据。

10.怎样加工制备风干土壤样品?不同监测项目对土壤样品的粒度要求有何不同?

答:①在风干室将潮湿土样倒在塑料膜上,摊成约2cm厚的薄层,用玻璃棒间断压碎,翻动,使其均匀风干。并拣出沸石,沙砾及植物残体。②风干土样全部通过0.84mm孔径尼龙筛,用于土壤PH,土壤交换量项目测定。以上土样的一半通过0.25mm孔径尼龙筛,用于农药、土壤有机质、土壤总氮量项目。以上土样的一半全通过0.149mm孔径尼龙筛,用于元素分析。

11.对土壤样品进行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根据监测项目的性质选择预处理方法? 答:目的:土壤样品组分复杂,污染组分含量低,并且处于固体状态。测定前,往往需要处理成液体状态和将欲测组分转变为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分解法:用于元素的测定。

提取法:用于有机污染物和不稳定组分的测定。 12.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处理土壤样品有何优点?应注意什么问题?k

答:优点:①破坏除去土壤中有机物。②溶解固体物质。③将各种形态的金属变为同一种可测态。

注意:在消解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时间,如果温度过高,消解样品时间短将样品溶液蒸干,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13.怎样用玻璃电极法测定土壤样品的pH?测定过程注意哪些问题?

称取过1mm筛的土样10g于烧杯中,加无二氧化碳蒸馏水25mL,轻轻摇动后用电磁搅拌器搅拌1min,使水和土样混合均匀,放置30min,用PH计测定上部浑浊液的PH。 注意事项:长时间不用的玻璃电极要在水中浸泡24小时使之活化,将温度传感器插入上部清夜中,尽量避免与泥浆接触,每次读数稳定后才能记下PH值,每测完一次要用水将玻璃电极表面冲洗干净。

14.测定土壤可溶性盐分有何意义?简述测定方法和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意义:土壤水溶性盐是盐碱土的一个重要属性,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一个障碍因素。分析土壤中可溶性盐分的阴、阳离子含量,和由此确定的盐分类型和含量,可以判断土壤的盐渍化状况和盐分动态,以作为盐碱土分类和利用改良的依据。 方法:重量法、电导法、比重计法,还有阴阳离子总合计算法等

16.注意:吸取待测液的数量,应依盐分的多少而定,如果含盐量>0.5%则吸取25mL,含盐量

15.简述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总铬的原理,为什么需要使用富燃型(还原型)空气-乙炔火焰? 原理:将浸出液经过氧化处理后,直接喷人火焰,在空气一乙炔火焰中形成的铬基态原子对

357.9nm或其他的共振线产生吸收。将浸出液的吸光度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测定浸出液中铬的含量。

16.试比较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和新银盐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总砷的原理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原理:称取过0.149mm孔径筛的土样,用硫酸—硝酸—高氯酸体系消解,使各种形态存在的砷转化为可溶态离子进入溶液。在碘化钾和氯化亚锡存在下,将溶液中的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三价砷被锌与酸反应生成的新生态氢还原为气态砷化氢,被吸收与二乙胺基二硫代甲酸银—三乙醇胺—三氯甲烷吸收液中,生成红色胶体银,用分光光度计与150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新银盐法不需要了解)

17.怎样用气象色谱法对土壤样品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异构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用丙酮—石油醚提取土壤样品中的六六六和滴滴涕,经硫酸净化处理后,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根据色谱保留时间进行两种物质异构体的定性分析,根据峰高或峰面积进行各组分的定量分析。

18.有一地势平坦的田块,由于用废水灌溉,土壤被铅、汞和苯并芘污染设计一个监测方案,包括布设监测点、采集土样、土样制备和预处理,以及选择分析测定方法。测定方法:使用对角线布点法在田块对角线上布上五个等分采样点。采集0-20cm耕作层土壤,将在一个采样单元内各采样点采集的土样混合均匀制成混合样,以四分法弃取,最后留下1-2kg,装入样品袋。将采集到的土样倒在白色搪瓷盘内或塑料膜上,摊成约2cm厚的薄层,用玻璃棒间断地压碎、翻动,使其均匀风干。再取风干样品100-200g于有机玻璃板上,用木棒、木棍再次压碎,经反复处理使其全部通过2mm孔径筛,混匀后贮于广口玻璃瓶内。新鲜土样用索氏提取器提取法提取苯并芘,另取风干土样以酸分解法消解,提取铅汞。以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汞,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铅,以萃取层析-分光光度法测苯并芘。 第六章

1.生物监测方法主要有生态监测(群落生态和个体生态)生物测试(毒性测试,致突变测试 等)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量的测定。 第九章

1.监测空气污染的子站监测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温度,湿度,大气压,风速,风向及日照 量等气象参数,另一类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或总悬浮颗粒物, 臭氧,总烃,甲烷,非甲烷烃等污染参数。一类监测点测定温度,湿度,大气压,风向,风速

1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2 优先监测污染物: ①标准中要求控制,在环境中难降解;②危害大,毒性大,影响范围广;③出现频率高,有的可靠检测方法。

3 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物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六类。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行业标准。其中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标准物质标准等只有国家标准。环境监测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被动监测、主动监测、自动监测 周报和日报的主要内容有: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的级别、首要的污染物

4 水质污染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生物型污染三种主要类型。

5 水质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6 选择水质监测的分析方法的原则:①灵敏度和准确度能满足测定要求;②方法成熟;③抗干扰能力好;④操作简便。

7 对污染形态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测定法、分离测定法、干法和理论计算法。 8 河流检测断面的布设: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9 水样预处理的原则:①最大限度去除干扰物;②回收率高;③操作简便省时;④成本低,对人

和环境无影响。

10 吸附法按照吸附机理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活性炭可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或有机物;多孔性高分子聚合物主要用于吸附有机物。 11 离子交换法根据官能团不同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特殊离子交换树脂。 12 共沉淀法分为:利用吸附作用的共沉淀分离、利用生成混晶的共沉淀分离、用有机共沉淀剂进行共沉淀分离。

13 水温测量应在现场进行。常用的测量仪器有水温计,颠倒温度计和热敏电阻温度计。

14 浊度是反映水中的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测定浊度的方法有目视比浊度法,分光光度法,浊度仪法。k

15 金属测定中常用仪器分析方法:①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sp)②极谱分析法(阳极溶出伏安法)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⑤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16 镉属剧毒金属,可在人体的肝、肾等组织中蓄积,造成脏器组织损伤,尤以对肾脏损害最为明显。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镉的浓度不能超过0.005mg/L。 测定镉的主要方法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17 极谱分析法电解池中的两个电极,一个是滴汞电极(负极),二是汞池电极(正极)或饱和甘汞电极(S.C.E)。

18 极谱分析法常用的定量方法有:直接比较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19 测定水中碱度的方法有:酸碱指示剂滴定法、电位滴定法。

20 测定水的PH值的方法有:玻璃电极法、比色法。

21 玻璃电极法(电位法)测定pH值是以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22 使用PH计的条件:①玻璃电极在使用之前必须在水中浸泡足够的时间,使之形成一层很薄的膨胀的硅酸层;②标液对体系进行标定。

25 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及其浓度:①与污染物排放源的分布、排放量及地形、地貌、气象等条件密切相关;②污染源类型;③时空分布特点有关。

26 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可归为直接采样法和富集(浓缩)采样法两类。

直接采样法:当空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直接采集少量气样即可满足检测分析要求。

富集(浓缩)采样法: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浓度一般都比较低,直接采样法往往不能满足分析方法检测限的要求,故需要用富集采样法对空气中污染物进行浓缩。阿

27 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主要决定于吸收速度和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欲提高吸收速度,必须根据被吸收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效能好的吸收液。

常用的吸收液有水、水溶液和有机溶剂等。 填充柱阻留法:吸附型、分配型、反应型。 28 富集采样法分为:溶液吸收法、固体阻留法、低温冷凝法、扩散(或渗透)法或自然沉降法等。k

29 空气污染物监测多用动力采样法,其采样器多由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动力三部分组成。k 30 采样记录的内容有:被测污染物的名称及编号;采样地点和采样时间;采样流量和采样体积;采样时的温度、大气压力和天气情况;采样仪器和所用的吸收液;采样者、审核者姓名。k 31 测定空气中甲醛常用的方法有:酚试剂分光光度法、乙醛丙酮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32 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自然降尘量,颗粒物中化学组分含量等。 33 固定污染源排气监测内容包括:废气排放量,污染物质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kg/h)。

34 含湿量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冷凝法、干湿球法等。

35 烟道排放组分包括主要气体组分(N

2、O

2、CO

2、H2O)和微量有害气体组分。测定这些组分的目的是考察燃料燃烧情况和为烟尘测定提供计算烟气密度、分子量等参数的数据。

36 静态配气常用的方法有:注射器配气法、配气瓶配气法、塑料袋配气法及高压钢瓶配气法。 44 渗沥水的特性:①成分的不稳定性;②浓度的可变性;③组成的特殊性;④渗沥水是不同于生活污水的特殊污水。

45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目的:①土壤质量现状监测;②土壤污染事故监测;③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④土壤背景值调查。

46 土壤监测方法包括:土壤样品预处理和分析测定方法两部分。 分析测定方法常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分光光度法(SP)、原子荧光法、气相色谱法(GC)、电化学分析法及化学分析法等。

47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有分解法和提取法;前者用于元素的测定,后者用于有机污染物和不稳定组分的测定。

土壤样品分解方法有:酸分解法、碱熔分解法、高压釜分解法、微波炉分解法。k

48 土壤中金属化合物铅、镉的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49 环境噪声的来源:①交通噪声;②工厂噪声;③建筑施工噪声;④社会生活噪声。 50 响度(N)的单位叫“宋(sone)”,1sone的定义为声压级为40dB,频率1000Hz,且来自听者正前方的平面波形的强度。 响度级(LN)单位叫“方(phon)”,定义1000Hz纯音声压级的分贝值为响度级的数值,响度级每改变10phon,响度加倍或减半。

51 计权声级通用的有A、B、C和D计权声级。A声级55dB以下;B声级55dB-85dB;C是模仿高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D频率专用于飞机噪声的测量。

52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制订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

53 蒸馏器可分为:玻璃蒸馏器、金属蒸馏器、石英蒸馏器和亚沸蒸馏器。

54 金属蒸馏器只适用于清洗容器和配制一般试液;去离子水适于配制痕量金属分析用的试液,不适于配制有机分析试液。

55 一级试剂用于精密的分析工作,在环境分析中用于配制标准溶液;二级试剂常用于配制定量分析中的普通试液。三级试剂只能用于配制半定量、定性分析中试液和清洁液等。

通常,较稳定的试剂,其10-3mol/L溶液可贮存一个月以上,10-4mol/L溶液只能贮存一周,而10-5mol/L溶液需当日配制。

56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k

误差的表示方法:绝对误差、相对误差。k 57 数据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k

58 狄克逊(Dixon)检测法:适用于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离群值。

59 环境计量包括:环境化学计量和环境物理计量。

60 均匀是标准物质(RM)第一位和最根本要求,是保证标准物质具有空间一致性的前提。 均匀性的检验可分为:分装前的检验和分装后的检验。稳定性检验采用跟踪检验的方法。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铅、镉原理: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分解法,彻底破坏土壤的矿物晶格,使试样中待测元素全部进入试液中,然后将试液注入石墨炉中,经过预先设定的干燥、灰化、原子化等升温程序是共存基体成分蒸发除去,同时在原子化阶段的高温下铅、镉化合物接力为基态原子,基态原子蒸汽对相应的空心灯发射特征谱线产生选择吸收,在特定情况下测定铅、镉的吸光度。

第15篇: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环境监测”入学考试是为招收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选拔性考试。其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选拔具有扎实的纺织材料基础理论知识和具备一定实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环境监测的基础知识和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具备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环境问题及环境监测的关系、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环境标准的概念及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5%

2、误差、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和检测限等名词解释、离群值的检验方法及适用范围、环境分析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判断、监测数据的数理统计及分析、环境标准化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环境标准物质与环境控制样品的区别。15%

3、名词解释、地面水监测方案的制定、工业废水采样点的设置、采样的时间和频率;水样保存方法、运输方法和预处理方法及其质量保证/控制;水样温度、颜色、浊度、透明度等物理指标的测定;水样有机污染指标的含义及DO、COD、BOD5的采样(质量控制过程)、预处理方法和测定等内容。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重金属及铬原理、方法及样品的预处理;底泥样品的采样、预处理及测定。25%

4、掌握大气监测采样点的布设方法和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掌握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掌握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测定方法与原理。掌握静态配气法与动态配气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15%

5、掌握噪声声功率、声强、声压、声压级、声功率级、计权声级等概念。了解各种噪声监测方法,其中重点掌握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方法。了解国家颁布的各种噪声标准。15%

6、土壤污染定义及土壤背景值等名词解释、土壤污染状况及主要污染物的特征及其危害;土壤采样点的布设原则及方法、采样点的数量;土壤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的方法;土壤中有机、无机化合物的测定和监测方法。15%

7、掌握有害固体废物定义和鉴别方法。掌握固体废物填埋场监测。5%

8、掌握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预处理及分析手段。了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蓄积、迁移和转化途径。5%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名词解释10%

2、填空或选择题20%

3、计算题10%

4、简答题30%

5、论述题3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环境监测”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主要参考书目

1.奚旦立等合编,环境监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但德忠主编,环境监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第16篇: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为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根据《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本办法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1第一条编辑

为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根据《环境保护法[1]》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2第二条编辑

本办法适用于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下列环境监测活动的管理:

(一)环境质量监测;

(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

(四)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他环境监测活动。

3第三条编辑

环境监测工作是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法定职责。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的要求,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4第四条编辑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环境监测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组建直属环境监测机构,并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机构建设标准组织实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三)建立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审核和检查制度;

(四)组织编制环境监测报告,发布环境监测信息;

(五)依法组建环境监测网络,建立网络管理制度,组织网络运行管理;

(六)组织开展环境监测科学技术研究、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适时组建直属跨界环境监测机构。

5第五条编辑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具体承担下列主要环境监测技术支持工作:

(一)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

(二)承担环境监测网建设和运行,收集、管理环境监测数据,开展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编制环境监测报告;

(三)负责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

(四)开展环境监测领域科学研究,承担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法研究以及国际合作和交流;

(五)承担环境保护部门委托的其他环境监测技术支持工作。

6第六条编辑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依法制定统一的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对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

7第七条编辑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统一发布本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事故、环境质量状况等环境监测信息。 有关部门间环境监测结果不一致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协调后统一发布。 环境监测信息未经依法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公布或者透露。

属于保密范围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成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进行管理。

8第八条编辑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依据本办法取得的环境监测数据,应当作为环境统计、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费征收、环境执法、目标责任考核等环境管理的依据。

9第九条编辑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按照环境监测的代表性分别负责组织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环境监测网,并分别委托所属环境监测机构负责运行。

10第十条编辑

环境监测网由各环境监测要素的点位(断面)组成。

环境监测点位(断面)的设置、变更、运行,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规定执行。 各大水系或者区域的点位(断面),属于国家级环境监测网。

11第十一条编辑

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按照其所属的环境保护部门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4级。

上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加强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

12第十二条编辑

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具备与所从事的环境监测业务相适应的能力和条件,并按照经批准的环境保护规划规定的要求和时限,逐步达到国家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标准。

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组织的环境监测岗位考试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13第十三条编辑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监测质量进行审核和检查。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环境监测,并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环境监测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并对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14第十四条编辑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库,对环境监测数据实行信息化管理,加强环境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储存,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要求定期将监测数据逐级报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逐步建立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共享制度。

15第十五条编辑

环境监测工作,应当使用统一标志。

环境监测人员佩戴环境监测标志,环境监测站点设立环境监测标志,环境监测车辆印制环境监测标志,环境监测报告附具环境监测标志。

环境监测统一标志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

16第十六条编辑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盗窃环境监测设施。

17第十七条编辑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协调有关部门,将环境监测网建设投资、运行经费等环境监测工作所需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年度经费预算。

18第十八条编辑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环境监测机构及环境监测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未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从事环境监测活动的;

(二)拒报或者两次以上不按照规定的时限报送环境监测数据的;

(三)伪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的;

(四)擅自对外公布环境监测信息的。

19第十九条编辑

排污者拒绝、阻挠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监测活动或者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第二十条编辑

损毁、盗窃环境监测设施的,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移送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1第二十一条编辑

排污者必须按照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和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排污状况自我监测。 排污者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并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检查符合国家规定的能力要求和技术条件的,其监测数据作为核定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的依据。

不具备环境监测能力的排污者,应当委托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或者经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接受委托的环境监测机构所从事的监测活动,所需经费由委托方承担,收费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经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是指非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的、从事环境监测业务的机构,可以自愿向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申请证明其具备相适应的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经认定合格者,即为经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

经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接受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督检查。

22第二十二条编辑

辐射环境监测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23第二十三条编辑

本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第17篇: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重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2.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3.环境监测的目的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可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4.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可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检测、研究性监测。

5.环境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有: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

6.监测技术中的化学、物理技术包括:重量法、容量法、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又包括:光谱法、色谱法、电化学法、放射分析法和流动注射分析法。

7.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8.中国环境标准体系构成图如下: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9.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国家环境基础标准五类。

10.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次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11.污水排放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两类:

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

12.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有:

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特定工业区。

标准规定了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1.水体污染一般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类型。

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

(1)在对调查研究和对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域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化,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代表性环境信息。

(2)有大量废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

(3)饮用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4)监测断面的位置要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段。

(5)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监测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资料。

3.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

4.采样点的设置:

(1)工业废水:

a.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b.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如需要了解废水处理效果和为调控处理工艺参数提供依据,应在处理设施进水口和部分单元处理设施进、出水口布设采样点。

(2)生活污水:对城市管网污水,采样点设在污水排放干管的不同位置和污水进入受纳水体的排放口。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进口和处理后的总排放口及各单元处理设施进出水口布设采样点。

5.水样类型: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

6.消解水样的方法有:湿式消解法、干式分解法、微波消解法。

7.湿式消解法包括硝酸消解法、硝酸—高氯酸消解法、硝酸—硫酸消解法、硫酸—磷酸消解法、硫酸—高锰酸钾消解法、硝酸—氢氟酸消解法、多元消解法、碱分解法。

8.水样富集与分离常用的方法有:过滤、气提、顶空、蒸馏、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共沉淀、层析。

9.水中铬的测定方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10.酸碱度测定:

设水样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消耗强酸量为P,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消耗强酸量为M,二者之和为T,测定水样的总碱度是,可能出现下列5种情况:

(1)M=0(或P=T):水样对酚酞显红色,呈碱性反应。加入强酸使酚酞变为无色后,再加入甲基橙即呈橘红色,故可以推断水样中只含氢氧化物。

(2)P>M(或P>T/2):水样对酚酞显红色,呈碱性。加入强酸至酚酞变为无色后,加入甲基橙显橘黄色,继续加酸变为橘红色,但消耗量较用酚酞滴定时少,说明水样中有氢氧化物和碳酸盐共存。

(3)P=M:水样对酚酞显红色,加酸至无色后,加入甲基橙显橘黄色,继续加酸至变为橘红色,两次消耗酸量相等。因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共存,故说明水样中只含碳酸盐。

(4)P

(5)P=0(或M=T):水样对酚酞不显色(pH

11.掌握测定水中溶解氧方法中修正的碘量法。(p96)

(1)水样中含有亚硝酸盐会干扰碘量法测定溶解氧,可用叠氮化钠将亚硝酸盐分解后再用碘量法测定。

(2)高锰酸钾修正法适用于亚铁盐含量高的水样,借助高锰酸钾在酸性介质中的强氧化性,将亚铁盐、亚硝酸盐及有机物氧化,消除干扰。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草酸钠溶液除去,生成的高价铁离子用氟化钾掩蔽,生成的硝酸盐不干扰测定。

12.含氮化合物:

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和离子态氨形式存在的氮。

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滴定法。

13.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法。掌握重铬酸钾法实验。(p113-114)

原理:重铬酸钾氧化性很强,可将大部分有机物氧化,但吡啶不被氧化,芳香族有机物不易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存在于蒸气相,不能与氧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氯离子能被重铬酸钾氧化,并与硫酸根作用生成沉淀,可加入适量硫酸汞络合。

14.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掌握稀释与接种法(五日培养法,BOD5法)(p118)

五日培养法的测定原理:将水样或稀释水样充满溶解氧瓶,密闭后在暗处

于(20±1)℃条件下培养5d±4h或(2+5)d±4h【先在0-4℃暗处培养2d,接着在(20±1)℃暗处培养5d】,求出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含量,根据二者的差值计算每升水样消耗的溶解氧量,即为BOD。

15.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污泥沉降比、污泥浓度。

第三章空气和废弃监测

1.空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人为源主要有: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废气、室内空气污染源。

2.根据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可将其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3.一般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分为分子状态污染物和粒子状态污染物。粒径小于

2.5µm的颗粒物,以PM2.5表示。

4.布设采样点的方法: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

5.采集空气样品中直接采样法包括:注射器采样、塑料袋采样、采气管采样、真空瓶采样。

6.二氧化硫测定的实验,掌握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7.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p192-193)

采用滤膜捕集—重量法,原理为用采样动力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TSP。

8.污染源基本状态参数的测量:温度的测量、压力的测量、流速和流量的计算。(p210-213)

9.p233第8题,p234第20题

第18篇:环境监测

硫酸盐化速率 是指大气中含硫污染物演变为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速度。

总碳氢化合物常以两种方法表示,一种是包括甲烷在内的碳氢化合物,称为总烃(THC),另一种是除甲烷以外的碳氢化合物,称为非甲烷烃(NMHC)

VOCs 是指室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133.32Pa的有机物

总氧化剂 是空气中除氧以外的那些显示有氧化性质的物质,一般指能氧化碘化钾析出碘的物质

光化学氧化剂 是指除氮氧化物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二者的关系为:光化学氧化剂=总氧化剂-0.269×氮氧化物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用抽气动力抽一定的空气通过恒重的滤膜,称量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变化,并根据采样体积,可计算TSP的浓度

可吸入颗粒物(PM10

综合水样 把在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各个瞬间水样混合后得到

酸度 水中所含的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碱度

COD 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MG/L

BOD在溶解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TOC 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

高锰酸盐指数 以KMNO4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

凯氏氮 以凯氏法测得的含氮量,

浊度 反映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

水体自净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 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使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第19篇:环境监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环境标准中和有地方标准又有国家标准。

2、环境监测中最常用的的分析方法是

3、测得某100ml水样的Cr6+含量为20mg,加入标准样18mg后测得36.5mg,该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91.7%。

4、空白试验的作用是。

5、保存水样的方法有冷冻、加入化学试剂,其中化学试剂包括剂和氧化-还原剂。

6、水体的表色是指,色度是指色。

7、大气污染监测中无主导风向的点源污染多用

8、大气连续自动监测的子站布设应满足 代表性、满足仪器设备正常运转所需其他物质条件。

9、监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时,可用后测定。

10、噪声监测数据统计结果中的L50表示有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值,它表示测定结果的噪声平均值。

二、简答题:(共40分)

1、请简述BOD、COD、TOD、TOC之间的关系,如何根据其关系确定有机物的类型。(8分)

BOD

根据TOD与TOC的比例关系判断有机物的种类:(2分)

水样的TOD/TOC为2.67左右时,主要是含碳有机物;

水样的TOD/TOC>4.0时,有大量的含S、P的有机物;

水样的TOD/TOC

4、请设计出一套监测某污灌区蔬菜中有机质监测的方案。(10分)(每步2分) 第一步:收集资料,调查污染区域的环境;

第二步:布点,根据不同地形、地貌特性进行布点,根据种植面积,灌溉条件选择合适的布点方法;

第三步:采样,采样过程中注意不伤害植株和根系;

第四步:制样,将样品在阴暗处风干,风干后利用四分法进行缩分,过筛,而后利用有机溶剂进行抽提;

第五步:用气相色谱分析法进行分析测试。

三、计算题:(共30分)

1、测定大气中SO2时,吸收液体积为50ml,采样流量为0.20L/min,采样1小时,现场温度15℃,压力为105kPa,取采样液10ml,测得吸光度为0.155,已知标准曲线回归议程是y=0.0345x+0.0048(y为吸光度,x为SO2μg),求SO2的浓度。(15分)。 解:y=0.0345x+0.0048,y=0.155

可得:x=4.354μg(5分)

吸收液中共含SO2为5×4.354=21.77μg

采样体积为:0.20×60=12L(5分)

标态下的体积为:V0=V*273/(273+T)*P/P0=11.79L

大气中SO2的浓度浓度为:21.77/11.79=1.85mg/m3(5分)

2、为比较用双硫腙比色法和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的汞含量,由六个合格实验室对同一水样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问两种测汞方法的可比性如何?(t 6,0.05=2.45;t6,0.01=3.71;t 5,0.05=2.57;t5,0.01=4.03)(15分)

双硫腙比色法4.073.944.214.023.984.08

冷原子吸收法4.004.044.103.904.044.

21(7分)

查表得t0.05(6)=2.57(4分)

t=0.0375<2.57=t0.05(6)P>0.05

差别无显著意义,即两种分析方法的可比性很好。(4分)

四、论述题(15分):

根据你所学的环境监测知识,请论述环境监是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以下4条占3分,其他的根据发挥情况给分)

答:

1、从单一的小区域监测扩展到大区域,甚至跨区、跨国监测;

2、从瞬时个别监测扩展到连续自动监测;

3、从传统容量监测到仪器监测,从单一的仪器分析到多个大型仪器联用分析;

4、从布点监测到利用遥感仪器立体多方位监测。

1.下列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d )

A、COD B、挥发酚

C、六价铬 D、pH

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b )

A、工厂总排污口 B、车间排污口

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 D、取样方便的地方

3.声音的频率范围是(a)

A、20Hz<f<20000Hz B、f<200Hz 或 f>20000Hz

C、f<200Hz 或 f>2000Hz D、20Hz<f<2000Hz

4.测定大气中NO2时,需要在现场同时测定气温和气压,其目的是(b )

A、了解气象因素 B、换算标况体积

C、判断污染水平D、以上都对

5.水样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a)

A、消解、蒸馏、萃取 B、消解、萃取、蒸馏

C、消解、蒸馏、挥发 D、蒸馏、消解、萃取

6.大气采样器主要有( ace)等部件组成

A、收集器 B、压力计 C、抽气泵

D、温度计 E、流量计

7.关于COD测定,正确的描述有( bd);

A、试亚铁灵为指示剂 B、加HgSO4掩蔽Cl- C、加Ag2SO4

D、加热回流30分钟 E、消耗的氧化剂为O2

8.在水样中加入 ______cd____ 是为防止金属沉淀。

A、H2SO4 B、NaOH

C、CHCl3 D、HNO3

9.水环境监测对象应包括(abcde );

A、地表水 B、地下水 C、饮用水

D、工业污水 E、降水

10.我国空气质量标准是以(c )℃,( d)kPa时的体积为标准状态的。

A、20 B、0 C、25

D、101.325 E、760

四、判断题(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测定烟尘浓度时必须等速采样,而测定烟气浓度时不需等速采样。(× )

2.污水中BOD测定时,所用稀释水应含有能分解该污水的微生物。(√ )

3.系统误差能通过提高熟练程度来消除。(× )

4.实验室之间的误差一般应该是系统误差。(× )

5.全压、动压和静压都是正值。( √)

6.CODMn测定时,KMnO4和Na2C2O4可互相滴定。( √)

7.酸雨是指pH≦7的一切降水。( ×)

8.总铬测定时,用NO2-还原KMnO4,然后再用CO(NH2)2还原过量NO2-。(√ )

9.在测定分析中,分析方法灵敏度越高越好。( ×)

10.测定水中NO2—N是在中溶液中,利用重氮偶联显色反应,生成红紫色染料。( √)

一、基本概念:

1.等效连续声级: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声的A计权声压,具有与时变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计权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变噪声的等效声级

2.空白试验:指除用水代替样品外,其他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均与样品测定相同的操作过程。

3.细菌总数: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与37℃经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

4.生物监测:通过生物(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长、发育状况及生理生化指标和生态系统的变化来研究环境污染情况,测定污染物毒性的一类监测方法。

5.静态配气法;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气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标准气体。

二、填空题

1.从信息角度看, 环境监测的实质是 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

2.在一条垂线上, 当水深≤5m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水面下0.5m处 ,当水深为5-10m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水面下0.5m和河底以上0.5m处 ;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得到欲测组分适于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试样体系;

6.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 ;

7.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 挥发酚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二苯碳酰二肼;

8.大气采样时要求相对高度是1.5—2m;

9.今测得大气中的SO2浓度为3.4ppm,其重量浓度为3.4mg/l;ppm与mg/L的换算

10.作用于某一点的三个噪声源的声压级分别是75dB、75dB、89dB,则该点的总声压级为89.3 dB

第20篇:《环境监测》

一、名词解释 优先污染物

指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的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一定的累积性,毒性较大,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化学品。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完成一定的任务、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手段和途径。 硫酸盐化速率:

硫酸盐化速率是指大气中SO

2、H2S、H2SO4蒸气等含硫污染物演变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速度。

二、填空:

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现场固氧时,加入的是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 固体样品的制备过程一般是:破碎、过筛、混合、缩分。

三、单项选择题

采集的水样应该在 2 小时内送到实验室检验,否则应在4℃保存并于4小时内送到实验室检验。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在采样装置前加上一段橡胶管的作用是消除O3的干扰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中,有机物的氧化率大约为50%

五、简要回答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分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体系的六个关键系统是:布点系统;采样系统;运储系统;分析测试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综合评价系统。

索氏提取器的提取原理:利用溶剂回流及虹吸原理,使固体物质连续不断地被纯溶剂萃取,既节约溶利萃取效率又高。

步骤:安装装置;加入溶剂;放入样品;加热回流提取;提取结束后撤卸装置。

水样的预处理作用: ①去除组分复杂的共存干扰组分; ②将含量低、形态各异的组分处理到适合监测的含量及形态。 消解方法有湿式消解法,干灰化法

空气中固定污染源的监测项目(4+X)分别是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黑度 和 不同行业排放的特征污染物

六、稀释法测BOD5,取水样150ml,加水稀释至1000ml,取其中一部分测定其DO=7.8mg/l,另一部分培养5天后再测定DO=3.1mg/l,已知稀释水的空白值为0.2mg/l,求水样的BOD5。(8分)

解: 已知:C1 == 7.8C2 ==3.1

b1—b2 == 0.2则 f1 ==V1 / (V1+V2) == 850 / 1000==0.85

所以:BOD5(mg/L)== [(C1-C2)—(b1-b2)×f1] /f2

国家规定,第一类污染物的测定,要求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f2 == V2 / (V1+V2) ==150 / 1000==0.15要测定大气中的氮氧化物,需要在采样管前加装一个CrO3氧化管装置

四、判断改错题:

用二乙基二硫代甲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Cu2+含量是在pH为9-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Cu2+与二乙基二硫代甲酸钠溶液作用后生成黄棕色螯合物.电导率与溶液中的离子含量大致成正比地变化,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采集的植物样品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实时性。

==[(7.8—3.1)—0.2 × 0.85 ]/ 0.15==30.2

环境监测处长岗位职责
《环境监测处长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