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师资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14 08:36:11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师资管理科科长岗位职责

1.负责制订教师进修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2.负责了解各类教师的业务状况,指导教师的业务工作,建立教师业务档案。3.负责新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工作。4.负责高校教师资格等证件的办理工作。5.负责师资培训费的管理、使用及有关报表工作。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推荐第2篇: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一、师资选拔流程

1、入门面试:入门面试考核教师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动手实操的能力,分为笔试、实操和试讲。教师必须先通过入门面试才能继续进行以下流程。时间:一天

2、自学习:老师需要自学宝马技术导入培训IBT所有教材和在线学习网络课程WBT自学程序。并撰写自学报告。为了验证自学效果还需要通过在线测试。时间:一个月

3、参加宝马技术导入培训IBT: 老师通过IBT自学测试是参加培训的前提。 老师要以培训助教的身份参与IBT培训。老师如果有可能在指导下可以承担1个模块的培训。时间:15天

4、经销商实习:

老师需要按照经销商作息时间和管理规定进行实习。并撰写实习报告。深入了解一线企业员工的工作,并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时间:3个月

5、校内实习:老师在学校布置培训场地,设施和设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培训演练,车辆实践练习。时间:一个月

6、资质认证:老师将参加理论考试、试讲、实践考试等多个认证环节。只有通过认证才能实施IBT或者学徒工培训。时间:1天

二、师资考核内容

(一)简介 为保证BMW 培训的质量,培训学院每年都会进行培训师的评估。将根据评估结果规划培训师在BMW 培训系统中的级别和发展方向。 总结培训师优势及不足, 并给出个人发展计划。 

(二)模块及比重

1、学员满意度:30% (1)纸质反馈表(总体印象/ 能力/ 表达能力/ 说服力) 讲师课前准备充分

培训当日提前到达教室,迎接学员

指导学员按标准填写签到表

讲师组织培训结构清楚,逻辑性和目标性

涉及的培训内容及信息讲解正确,操作标准

所有设施设备已经调试完毕,能完全满足课程需求

以学员为中心,关注学员的反应

讲师拥有丰富的技术知识,能有效解答学员的疑问

能指导学员按标准流程操作

能耐心指导学员,直到学员真正学会

活动结束后,能指导学员进行设备教室复位

培训师营造了良好的培训氛围(调动气氛、掌控场面) 培训内容与工作相关

培训满足了学员对该培训的期望 (2)电话回访主要评价指标: 培训结构清楚,逻辑性目标性强 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关

培训内容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

培训的时长,信息量和深度适当

培训师营造了良好的培训氛围(调动气氛,掌空场面)

培训师讲解清晰易懂

培训师对学员表现了足够的关注和互动

培训师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2、专业能力:50% 培训传递能力 专业知识

实际操作(如涉及) 业务联系 培训媒体使用技巧 课程设计(如涉及)

3、培训师行为 :20% 培训筹备 培训课堂管理 课后反馈文档 培训师着装

三、师资后续培养规划

培训师在通过认证后可参加培训师培训技巧培训、新车培训、课程升级、课程研讨等多项培训,以提高培训师的各项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后,若培训师能达到更高的水平,还可参加宝马更高级的培训师认证,即机电工培训师、技师培训师、高级技师培训师。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推荐第3篇:部分师资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食品加工行业领导力及科技创新高级研修班

部分师资介绍

研修班采取政府官员、学院学者、企业管理实践家联合授的模式,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趋势开设“酒类”“清真食品”“烘焙”“休闲食品”“绿色食品”“食品机械”“食品添加剂”等专题增值讲座及个性化服务,使学员实现资源、知识、实践的多赢,最大限度的满足学员的要求。部分师资介绍如下: 石秀诗: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曾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熊必林: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博士生导师

范小建:

农业部副部长;国务院扶贫 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边振甲:

现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黄连贵:

农业部国家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王 薇: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刘冀生:

中国著名战略管理专家,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伟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暨首席战略顾问,国家经贸委企业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外管理》杂志社编委,山东省济南市政府顾问,在战略管理方面有着精深的造诣,在学术界和企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蒋泓峰:

管理哲学学者、均衡管理学创始人,人民日报社《信息导刊》及中国食品质量报社原副总编辑,世界华人华侨精英联合会执行会长。多年从事均衡管理理论研究和推广,曾先后为国内外高校、政府、企业、行业组织作专题讲座,传播均衡管理理念。编著有《均衡管理》、《策划与发展》、《立体人生》、《区域经营》等著作,其中《均衡管理》堪称东方智慧与西方思想在管理学领域的首次高度融合,被称为现代管理圣典。

姜彦福:

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技术经济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企业制度、公司治理、企业创业、风险投资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论著近百篇,先后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广东省系统工程特等奖;国家图书奖;北京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铁锋: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博导博士后;吉林大学金融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中心主任、教授;曾任首都机场股份公司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元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总裁、中华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裁,宝钢集团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融通基金管理公司董事,海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兼资产管理部总经理。现任沿海国际控股公司执行董事、沿海地产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戴宛辛:

美国休斯顿大学”MBA;教育学博士;副教授;“NAM-HENG国际培训机构”和“美国WORLD-WIDE培训教育公司”专业管理咨询、培训师;“澳洲国立大学”访问学者;“新加坡管理学 院”特聘讲师;“北大”、“清华”总裁班、“中央党校”民营企业管理班、管理课程讲师团成员“中国企业家联合会”职业客户服务经理资质认证专家;并兼任“澳洲EDITH COWAN 大学”、“美国加州圣芭芭拉大学”中国区MBA、MPA课程的教师。

崔和平:

和平国际顾问(新加坡)有限公司总裁、新加坡教育部批准之注册大学课程讲师,国立南澳大利亚大学新加坡分院客座教授。为麦道飞机公司、杜邦公司、奥美公共关系公司、RODA、AT& T、英美烟草等众多著名国际公司的总裁和知名人士担任过顾问;目前致力于战略和领导力研究,对中国企业的领导力和战略咨询、培训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郝中军:

美中发展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人力资源开发

委员会委员和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合作促进会顾问。并荣获清华大学首届学生良师益友奖;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襄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信息中心负责人、中信产业信息公司总经理。

魏志勇:

国家人事部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副研究员,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被数十家企业集团、管理顾问公司、高等院校聘为高级管理顾问、资深顾问、特聘教授。 1999年被北京市授予“文明工程志愿研究员”荣誉称号;2000年被亚洲国际公开大学聘为特聘教授;2001年被数家大中型企业集团聘为企业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委员;2002年被评为“企业管理高级顾问师”;2003年被北京市评为“英才导师”;2004年被清华大学聘为特聘教授,2005年被誉为中国“品绩管理”第一人。

田兆阳:

北京行政学院教授、政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北京政治学行政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议专家,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竟赛评审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中国传统行政文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

宋学宝: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讲授:市场学、销售管理、广告管理等课程。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现代战略和营销理论在中国的实际应用方面,已出版企业战略方面的专著两部,发表相关论文二十多篇。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营销战略与质量营销;服务营销;顾客导向的营销组织设计;企业销售业务流程管理等。

于洪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培训中心、国资委培训中心、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华研修大学研究生院、昆明光点培训中心等知名培训机构聘为《现代项目管理》主讲人。

李燕杰: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世界华人华侨精英联合会名誉会长、共和国四大杰出演讲家之

一、世界华人教育促进会副会长、世界华人教育艺术家委员会总干事长、世界华人演讲艺术家联合会总干事长、《教育艺术》杂志社社长。

清华大学基础训练中心项目办201室

010-62792756 62787995 E-mail:zhangzhizheng00@sina.com

推荐第4篇:师资介绍

王老师—语文老师

区教育学院高级教研员,多次参与语文高考的核心研究共工作,对于高考语文的应试技巧有独到的见地和具有丰富的高三教学实践经验。王老师拥有丰富的高考研究经验,连年参加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的工作,熟知上海语文高考各版块的命题思路和出题规律,对上海语文高考卷的评分规则和上海学生在语文高考中常见的失分点更是了如指掌。 王老师教授学员时更注意讲解实用的语文高考应试技巧,将语文高考的常见规律总结成简单、明确的文字内容,易学易懂,一针见血,直击高考得分要点。给学生揭示出隐藏在高考试题之后命题老师真正要考核的知识点到底在哪里?从阅卷老师的思路告诉学员怎样的回答是可以得高分的!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语文很难提高的瓶颈,所带学生语文平均分经常超过115分。

徐老师—语文老师

区教育学院高级教研员,多次参与语文高考的核心研究共工作,对于高考语文的应试技巧有独到的见地和具有丰富的高三教学实践经验

彭家麒—数学老师

彭家麒老师市重点高三特级老师,彭老师的讲课特点就是不求快,题目不求多,而是要讲精。彭老师讲概念、命题都是很精准的,为什么不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多一个字是罗索,少一个字就错误,我们扣住每一个字,就理解了这个概念与命题,哪怕题目再变换只要抓住概念什么都不怕。

数学老师

重点中学数学教师,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从教12年来,致力于中学数学教学与探索,参与双语教学实验、TI图形计算器教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精细、严谨、清晰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参与上海市双语教材编写,多种杂志上发表论文。参加区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多次荣获一等奖。

郑时恒—英语老师

郑老师是杨浦区教育学院高级教研员,上海市中小学外语研究学会常务理事。91年评为上海市园丁。其主编的《国际音标快速拼读法》曾获上海市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主编的《高中英语能力训练--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广受高中学生好评。自96年,常年负责高三英语高考的教学评估,编辑多本英语高考试题,是历年英语高考卷综合评定人;

郑老师授课注重分层教学,能根据学生在高中英语学习中主要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学习障碍进行全面的剖析和系统的讲解,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更好地理解英语高考的解题思路和复习方法,所教学员英语高考平均成绩达到130分。

蔡卫萍—英语老师

英语高级教师,曾先后执教于上海市三女中和上海市延安中学,多年来在高考及市、区学生竞赛辅导中屡创佳绩,曾荣膺 \"上海市园丁奖\" 及 上海市英语竞赛 \"最佳指导教师\" 称号。

陈援朝—物理老师

市重点中学高三把关教师,谙熟高考出题得分点,拥有应对物理 高考的特殊辅导方式,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个性和长短处因材施教,帮助同学们物理高考成功

物理老师

重点中学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教学中既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脉络的整理,又关注方法的总结和思维的提炼。

聂卫兵—物理老师

重点中学学科把关教师、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聂老师讲课紧扣高考考点、思路清晰、形象生动,题目解法多样。

刘泽君—化学老师

化学特级教师,静安区教育学院化学学科组长,担任高三化学教研员近20年,参与上海化学课改教材的编写工作,长期参加上海化学高考命题研究工作,能够根据学生基础设置不同的学习台阶,课程内容深入浅出,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辅导效果显著。

化学老师

市重点高中资深化学教师,高三年级组长。教学能力强,学科教学成绩优异,在双语教学、TI技术教学等方面表现突出,深受学生喜爱。多次参与市、区级课题研究。2006年获“上海市贝林阁杯首届双语教学大奖赛”一等奖,2008年获上海市“白猫杯”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同年获“聚焦课堂—全国优质课评选活动”优胜奖、获“长宁区教育系统先进党员”称号,获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成果二等奖,2009年,荣获2007—2008年度长宁区“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刘艳丽—历史老师

2000年起在南洋模范中学长期担任高三历史把关教师,对上海各版本历史教材的考点捻熟于胸,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加以系统化整理而构成的一个科学的整体,从而帮助学生取得优良的考试成绩。

群—生物老师

区教育学院高级教研员,十六年高三生物课程任教经验,对生物的基础理论,高考重点了如指掌,所带学生高考平均分超过市重点平均20分以上。

周光明—地理老师

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区高中地理学科中心组成员,从事高三地理教学近20年,所带学生平均分高于市重点15分以上。

王秀芬—政治老师

区教育学院高级教研员,长期从事上海政治课程的命题研究工作,擅长从知识点运用的角度教会学生政治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有效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课本知识结构,从而从容应对高考。

推荐第5篇:师资风采

师资风采

(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填写)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限100字): 姓名,

职称,

承担省级以上立项课题情况;

参加或指导省级以上比赛获奖奖项情况; 参与国家级、省级教材的编写情况: 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情况。

推荐第6篇:师资说词

师资的说词

我们对教师的说法大致有两种,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目前我们优酷首推的就是我们的专职教师.专职教师最大的优势就是专业性强,针对性强,责任心强.可以对学生进行全程的跟踪辅导.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从知识点的讲解来说,有专业背景的教师都可以胜任,但是孩子更需要的是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老师.学校的老师也许做不到,但是优酷的老师可以做到.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讲解,如果是这样,学校的老师就可以满足.可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关爱.

我们广告上宣传的是一线教师,所以我们也可以有两种说法,首先何为“一线教师”? 我们可解释为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很多家长有误区认为就是在职教师才可称为一线教师,其实这是错误的。一定要具体分解的话就是在职一线教师和非在职一线教师。那么在职教师由于是在职,所以在优酷是兼职教师。那我们优酷自己的老师是专职教师。但是统一都可称为“一线教师”。是我们优酷的一线教师,而且是经过严格考核才上岗的,主要包括三方面,一个是教学能力考核,一个是学科单方面知识能力考核,一是师德的考核。

优酷的教师都是一线教师,有专职和半专职/兼职二类,由(重点校在职教师和优酷特聘的专职教师)组成。

一线教师分类2类组成:

A、各重点校在职教师在优酷做兼职教师

B、表现优秀的教师,被特聘为优酷的专职教师

专职:

我们的教学管理很严格,很完善。对学习过程严格跟踪管理,对学习效果定期测评。每周回访家长、学生和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定期反馈,及时调整。我们的一线教师有很完备的激励管理体系,除了基本工资,还有激励奖金,根据家长的反映和孩子的学习进步给予激励,让一线教师真正知道把孩子培养好是他最重要的任务。在咨询时,可以说我们实行的是教师责任制.而且优酷的一线教师对孩子的欣赏与鼓励比学校老师更多一些。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心理比较平衡不会产生被轻视或冷落的失落感,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成绩自然就越来越好,。

更关键的是优酷的一线教师接触的学生多,有各个区的学生。所以可掌握各个区的各种学习信息。我们的教研中心还要定期的组织老师们参加各个区的教研活动,对教学动向的把握一点都不比学校少。

1.专职教师是从各学校一线教师中挑选的,经过筛选,评定,并是在优酷做半专职和兼职老师带的效果很好的,是家长和孩子反馈很好,成绩提升较快的,并且每学期都要经受客户的检测和反馈,每学期接受辅导责任心及效果的级别评定工作,优秀的才会录用。优酷能有今天就是最有说服力的。

2.优酷的专职教师都会定期的组织教研活动及培训学习,确保了解北京各区的情况,如教学进度、考试大纲等。3.优酷的学生是他工作的全部和研究对象,为此负全责。

兼职/半专职:

说服家长了解教育行情,要先从教师了解,“在职一线教师(兼职教师)不允许做第二产业”这个是网上可以查到的。另外对于初

三、高三的在职一线老师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外面代课的,另外还存在时间和辅导期限无法保证和稳定的情况。在外代课毕竟是副业,责任心也很难保证。有些课后遗留的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1.主要为赚点外快:半专职教师是教师的业余时间都在优酷做课外辅导的老师;兼职基本上以史、地、政、生等教师为主,我们储备了极少数兼职教师供家长需求;

2.基本上是学校大班教学内容的重复,个性化针对性上要差一些。

3.工作性质的原因,优酷的学生只是他工作之外很小的一部分。因为还有学校的几十名同学等待着,学校的级别评定、升学率等那是他工作的全部。

区别:在校一线老师兼职家教/个性化课外辅导专职老师的区别:

兼职—纯粹就是为了挣钱,每次上课两个小时,课前来,课后走,不可能给孩子认真详细地备课,把学校的那套教案拿来就用,没有针对性,根本不适合您孩子。教师的主要精力在单位,特别是后期不愿意接受我们的要求与约束,如上课时间的保证,教学的针对性等,教学计划的提供与针对孩子的备课等,到目前为止都是一个难以突破的问题。学校大班上课,备课备教材,学校已经给孩子讲了很多知识,而课外辅导是解决孩子个别的问题,不能是学校的简单重复。缺点:①授课时间需要保障是一个问题,因为随时可能因为学校组织的活动而调整等;②教学内容大部分是大班教学的简单重复;③沟通不畅通,老师出来都是保密的,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接听电话的,为了孩子的情况更不可能来中心,这也是我们高薪聘请专职教师的主要原因;④工作重心不在这里。我们要求针对每人备课,很多老师前期愿意配合,后期客户认可后就做的不够好,这时我们的管理是有难度的,而客户就认同一名教师,他无所谓这一名同学,再要求多了就不带了,这个时候忍气吞声对学生不负责,不吧又怕不带学生或不好好教。

优酷专职老师—都是来自一线,进入优酷时,还要接受个性化辅导理念的培训。教研组的老师是专门研究个性化课外辅导,周六日上课,平时都要搞教研活动,给孩子备课,作计划,教案,每个孩子一套教案。只有这种有针对性的辅导,才能尽最大可能提高孩子的成绩,提高辅导的效率。像我们这里的学生,有好多孩子成绩都是大幅度提高。客户没有接触到优酷时,会片面的认为,兼职老师好,但是了解优酷的客户都会选择我们的专职教师,优点:①上课时间有保障;②现有学生就是专职老师工作的全部,是老师个性化教学研究的对象;③孩子的情况及进度,想了解可随时了解与获得;…

(面对面咨询时,还可以表示:目前优酷专职教师很紧张,看能否给您安排,如果安排不上,就给您安排兼职教师吧,我们的安排原则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如果后期有专职教师了再跟您调。)

家长关注点:这些老师脱离一线怎么可以呢?

优酷也是个学校,这些老师原来在学校有教研活动,我们优酷也设有教学部及教研中心、个性化研究院,专门研究个性化的课外辅导,一起搞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每周都有教研活动,而且这些老师都会参加各区如海淀西城的教研活动,比如去各区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所以优酷的老师不但不脱离一线教学,而且是专门作课外辅导,时时刻刻接受市场的检验。

他们都是一线教师。都要接受优酷的考评。没有优劣区别,原则上,任何人不得私自承诺和限制范围。

若学生成绩特殊或家长的确有特殊要求的,每增加限制1条,需要加收学费50-100元/小时。否则按照违规合同处理。

推荐第7篇: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成立于2012年(其前身轻纺工程系创办于2004年),在校生近300人。现有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3个专业,其中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重点建设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参与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有福建省高职院校首个“实用化工材料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3人,博士2人、硕士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企业兼职教师6名。是一个集专家、能工巧匠、优秀教师为一体的教师团队。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和市各级科研课题20余项,累积获得经费100多万元,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及创业计划竞赛和教指委技能竞赛,并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多项。学院以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其它专业的建设,加强教师“双师结构”和“双教能力”的培养;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紧密联系福建省支柱产业,与恒安集团、福建亚通公司、泉州鑫泰鞋材有限公司等近十家产值超亿元企业深入合作,建有校外实训基地8个,校内建设满足一体化教学需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占地面积1400多平方米,设备总值300多万元),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水平,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获得实践和操作能力,满足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林松柏——黎明职业大学教授

主要科学研究方向为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精细化工(涂料、黏合剂)等。发表了有关学术论文40多篇,参与编著《高吸水保水材料》书一本。主持福建省精品课程“高分子化学”建设项目、华侨大学精品课程;主持校教改课题“高分子材料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综合模式研究与实践”和“21世纪应用化学专业及其课程体系”;为主承担福建省重点教改课题“多学科超平台宽口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发表相关教学论文数篇。

推荐第8篇:师资队伍建设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双带头人”培养 (目前仅张玉霞一人,还缺4名)

培养2+3名具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能力、较高职业教育能力、较强科研能力、引领团队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的专业双带头人。 (1)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

需要修改

(2)专业双带头人资历及教科研成果等相关证书及资料;

缺 专业双带头人履历表(模板)(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会计师、5年以上专业教学、胜任3门以上学科,参与的教研教改课题,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

缺 专业双带头人的相关证书

(3)专业双带头人主持该专业建设、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开发的相关材料;

缺 会议照片,缺 专业建设会议纪要(模板),缺 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开发任务表(模板)

(4)专业双带头人培养新教师、参与培训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相关材料;

缺 专业双带头人培训新教师照片、缺 培训记录表(模板)、缺专业带头人参与培训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相关材料(如教案、课件、被培训人员签到表、照片、视频等)

(5)专业双带头人培养和指导学生的记录和案例。

缺 专业双带头人课堂教学及实训教学照片(照片要拍到学生),缺专业双带头人教学信息反馈表(模板)

EX(1)专业双带头人主持省或市级课题开发的立项书或结题材料;

缺 立项书、结题材料

EX(2)专业双带头人发表的论文

缺 发表论文复印件

2.骨干教师培养 (确认7名骨干教师,不可与专业双带头人重复)

通过国内进修、企业锻炼、岗位培训及社会服务等方式培养具有一定的职业教育能力、职业意识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科研及专业技术能力等并在教学中起到指导、示范、骨干作用的3+4名骨干教师。

(1)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需要修改

(2)骨干教师资历及教科研成果等相关证书及资料;

(冯义新、娄新、张铁庄、张玉霞、高凤玲、李跟升、李艳红、夏俊英8人)

缺 骨干教师履历表(模板)(大专以上学历、教师获奖情况)

(3)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分类培训的相关资料和证书等;

证书与资料要统一,列出7名

证书:巴益颖、李桂香、李艳红、陶贵银、刘英华、孟荣艳、牛立刚、裴凤旭、陶贵银、张玉霞

资料(照片):巴益颖、孟荣艳、裴凤旭、夏俊英

资料(总结):刘英华、李桂香、孟荣艳、裴凤旭、陶贵银、夏俊英、杨志文

(4)骨干教师培养和指导学生的相关资料;

(何慧娟、娄新、张玉霞、边秋月、陈佳欣、丁明慧、吉明凯、靳亚楠、李静、林安、王文雅、王楠、吴征、姚彩丽、张建、张颖、张晟、甄玉莹18人)

缺 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及实训教学照片(照片要拍到学生),缺骨干教师教学信息反馈表(模板) (5)骨干教师优质课、示范课证书;

(巴益颖、李艳红、刘晓军、孟荣艳、牛立刚、张玉霞6人)

人数不足

(6)骨干教师下企业锻炼、服务社会的相关资料;(孟荣艳、巴益颖、崔凤丽、冯义新、高凤玲、谷晓琳、靳颖丽、刘小军、孟祥伶、夏俊英、张玉霞11人)

人数不足、缺骨干教师下企业锻炼、服务社会的照片、缺:骨干教师校外实践总结(模板)——CLEAR

(7)骨干教师技能比赛获奖证书及相关荣誉证书。

(娄新1人)

人数不足、缺证书扫描件

EX(1)骨干教师主持或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相关材料

缺 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申报表、研究成果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专业原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基础上,继续培养2+2名“双师型”教师,构建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1)“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制度文件;

需要修改

(2)师德培训计划、师德培训内容、师德培训总结;

培训计划涵盖培训内容,缺 师德培训签到表、缺 师德培训记录

培训总结:(陶贵银、冯义新、刘春梅、付丽、牛利刚、杨帆、刘晓军、孟祥伶、张艳杰、张辉靖、薛丽丽、刘英华、张艳、张玉霞、李跟升、白立红、裴凤旭、夏俊英、王福忠、查小玉、巴益颖、路昕怡22人)

只有观看2013感动中国的培训总结,缺 教育政策法规学习教育、班主任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具备的十大美德三个培训的被培训人总结。

(3)教师获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缺 双师型教师取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4)教师到各类企业事业等单位实践锻炼的相关记录;

(孟荣艳1人)

缺 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单位实践的照片,缺 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记录(模板)

(5)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的课件;

(6)参加各级分类培训的学习笔记或证书;

(李桂香、孟荣艳、巴益颖3人)

缺 学习笔记

(7)参加公开课、示范课、引路课、说课、课件相关资料及获奖证书;

(董会荣、高春娟、高凤玲、李跟升、李艳红、刘晓军、娄新、孟荣艳、牛立刚、裴凤旭、裴凤岩、张玉霞、王福忠、张 艳14人)

缺 获奖证书

(8)学校技能节教师技能比武相关资料。

确定双师型人选,核对材料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在原有兼职教师队伍基础上,再聘请2+3名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会计工作实践经验的老会计为兼职教师,承担会计专业课程实验、综合实训的指导,参与专业建设。

(1)兼职教师聘任证书及相关资料;

缺 兼职教师聘任证书及照片

(2)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相关记录;缺 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会议记录

(3)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课程表、教案、成绩单等相关资料。

缺 兼职教师教学课程表、教案、成绩单

5.班主任队伍建设

(1)班主任队伍建设方案;

(2)企业行业专家与班主任共同研究班级管理记录;

缺 企业行业专家与班主任共同研究班级管理会议纪要(模板)

(3)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

(4)班主任培训记录;

(5)班主任管理案例及经验交流等活动记录;

(6)“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方案及相关资料;

(7)班主任班级管理目标考核结果。

推荐第9篇:强师资

强师资,抓内外兼修 讲实效,重过程监控

——教务处四月份工作总结

暮春四月,温暖宜人,百花盛开。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教务处紧紧围绕校长室办学思路,科学安排,扎实工作,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监督、整合推进的功能,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检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为了能够使下一步的工作在质量上、效率上再上一个台阶,现对本月工作作一个回顾。

一、落实常规检查,形成良好教风学风

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加强教学常规的建设与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1、狠抓教学“六认真”。

教务处严格执行双周查的规定,对全校教师的备课笔记、听课笔记和作业批改、辅导、上课进行集中检查,并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和反馈。对于存在问题,有的进行个别交流指导,有的通过分组总结进行指导并限期改正,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业务的成长。教务处始终把教学“六认真”作为平时教学工作的目标和规范,从高处要求、细处入手,力求每个环节都能出效益,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夯实基础。

2、狠抓课堂教学行为。

为了使教学常规得以更好地贯彻落实,教务处加大了课堂教学检查的力度,对课前小预备、教师拖堂、不按时进课堂、随意调课、早读课等各项常规性检查,及时公布,纠正不足。在校长室领导下,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组,采用抽签听课、推门听课等方式,规范了老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常规的规范实施促使广大教师更加重视研究课堂教学技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素质化、教学过程优质化已成为我校教师共同的追求目标。

3、狠抓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是学校的组成单位,因而抓好班级常规是一项基础工程。本月,教务处积极配合政教处一起开展了班级评比工作,从学生常规、纪律、文明礼貌、劳动等方面进行抓起,加上少先队文明小卫士的检查、督促,促进了学校各班良好班风的形成,学校各项常规得以很好地落实。学校组织专人对班级和保洁区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改革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师资队伍建设事关学校的未来和发展。我们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改能力搭建学习、展示、提高的平台。

1、外出培训。

在学校统一安排下,本月组织了多名老师外出学习,在我县长江路小学与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的结队仪式上,老师们在欣赏外地老师精彩课堂的同时还学习到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为带来的高深的专业知识;在实验小学承办的市优课下乡活动中,老师们在欣赏本市优秀老师精彩课堂的同时还学习到市教育局马建明主任对我市“六模块”课堂模式的解读;在实验小学承办的英语老师培训中,老师们学习了新一轮的《课程标准》„„通过学习,进一步确立了县局“二十字” 课堂教学模式,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2、教研活动。

本月里,教务处积极配合教科室对各教研组的工作规范作了要求,对各教研组、各位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加强集体备课,在每周一,全校老师分组对本周公开课教案进行研讨,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目前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已由学校要求逐步转变为教师自觉行为。

3、师德建设

教师能力,师德为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一定要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在教学工作中,它体现在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务处借助县局视频师德会议精神,引导全体教师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全体教师法制意识,提倡建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重视考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学不是为了考试,这是教学的本质;考试能够促进教学,这是考试的功能,也是教学的特点。教务处一改传统考试制度,多措并举,积极提升教学质量。

1、县局调研

本月最大的事莫过于县局教研室的各科调研了,本月16日,教研室对全县各级多科进行调研,对此,教务处积极面对。

二、四年级的写字与作文竞赛中,教务处与教科室联手,在上午就对两个年级的参赛学生进行选拔,利用中午时间进行培训。同时按县局要求绘制校园平面图,积极配合教研室的工作,为来我校监考的领导老师提供详实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其他年级的各科调研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在下午的各科调研中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作出了较为妥善的安排。

2、期中考试

本次考试,我校严格改遵从县局指示,考试过程中开考时间统一,终了时间统一,评卷标准统一。阅卷工作结束后,教务处及时将成绩核算各科成绩,让各老师及时了解自己班级的情况,及时对学生讲评试卷,要求讲评时,不仅要指出学生错误的结果,还要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启迪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做题方法,提高学生做题能力,又回过头来带动教师的教学。

3、跟进措施

在校长室的支持下,教务处与各老师兑现了以往考试的奖金,虽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它却触动了每个老师心灵的底线。因为在成绩面前,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到手的一点点钱,还是每个人和本年级组、本学科组其他人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个人的责任心。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为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起推动和促进作用。事实证明,以考促教不是一种奢望。

推荐第10篇:师资队伍建设

城关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举措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校追求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提出了努力优化环境,创造良好的氛围,提供必要的条件,形成人人奋发向上的竞争机制,并通过“树样子、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等多种途径,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策略。

一 指导思想: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有效学习为中心”作为我校教师教育改革队伍建设的基本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使校本教研要立足于解决教师发展中的问题,使校本教研创建教师群体和个体发展的最佳途径,满足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 目标任务:掀起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刻苦学习新知识,努力争做名优教师的高潮。为积极提高全校教师的文化素养,创建和谐幸福学校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以教师发展为本,培养和造就研究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以创新为动力,优化和谐发展的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创新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有较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

三 主要措施: 1.制定教师培养制度

为了落实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目标,促使广大教师尽快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传统型向开拓型,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化,成为复合型教师;为了建设一支师德好,素质高的名师队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幸福指数,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成立教师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谢阳红

副组长:丁大萍 林裕民 谢文英 丁家来

成员:曾金水 易蔚珍 潘昌荣 严梅 孙琴莉 林洁 (2)主要任务:研究教师所存在的基本问题,包括对教师进行个体与群体的分析,寻找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总结教师培养的经验;研究教师成长的基本理论,归纳教师培养的工作方式,形成对名师培养的科学方式和工作体系。

(3)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编写,备课及教案编写,课堂教学的实施,作业布置与处理,课外辅导,复习指导及编撰试卷,教学反思和工作总结。

2.加强师德教育,树教师典型

(1)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实事工程来抓,组织教师学习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制定本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2)把师德建设同师资队伍的培养、考核、晋升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 (3)树立我校教师的先进典型,弘扬身边的先进事迹,每学期表彰一批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充分发挥教师人格力量。

3.“育”名师,让名师“上台唱戏”

(1)学校每学期进行名师示范课堂教学,介绍教育教学经验,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和学术成果,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品位。

(2)组织名优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为他们创造外出讲学条件,使这些教师在社会也获得良好影响,进一步提高这些教师的知名度,让这些教师逐步在校内、县内“有名”,使之“墙内开花,园中香,墙外也能香”。

(3)开展“先锋杯”课堂教学竞赛,发现好“苗子”,不断扩大“名师”的后备队伍。通过多渠道“育”名师,形成一个“名师”群体,出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景象,创造幸福校园的氛围。

4.实施“青蓝工程”,让名师培扶青年教师

(1)实施“青蓝工程”,名优教师为指导老师,具体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

(2)师徒关系确定后,举行\"拜师仪式\",由教导处组织。青年教师和指导老师要签定责任书。

(3)指导老师要对自己徒弟全面负责,从政治思想、师德风范、教学业务等方面认真传、帮、带,要坚持听徒弟的课,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指导老师要认真审阅徒弟的教案。

(4)青年教师要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学习名优教师的思想觉悟、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在教学业务方面及时请教,要坚持听指导老师的课,及时纠正自己的问题,以使自已尽快提高,迅速成才。

(5)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或县、市组织的教学比赛活动。本学期, 郭九生、刘建荣、曾德兰老师获县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郭慧英老师获小学英语教师立体式说课一等奖,刘凤娟老师获市英语说课二等奖,郭琳老师获市班主任活动课优秀奖。

(6)开展青蓝工程课堂教学竞赛,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评选工作并给予双方奖励。其中,段育华指导张海英,刘琼华指导谢澍莉获校一等奖。

5.建设名师工作室,培养名师团队

目前,我校有刘健贇、谢文英、丁家来,易蔚珍、孙丽英5个名师工作室,并分别有自己的工作室团队。名师工作室除定期召开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课堂观摩、博客研修、主题沙龙等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外,工作室还要结合学科特色建立自己的网页,使网页成为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以互动的形式面向全校乃至全市全省小学教师。使名师工作室成为青年教师培养的发源地,优秀教师的集聚地和名师的孵化地。进一步挖掘名师蕴含的潜在资源,提升名师的影响力,逐步培育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梯队,建立起以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为主的名师体系,建设充满灵性教育智慧的名师工作室团队,使名师工作室成为对骨干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

当然,师德建设并非一朝之功。展望未来,我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反思,查找问题,努力使师德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11篇:重庆大学师资

师资概况

重庆大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引进、稳

定、提高”的方针,通过重点培养与普遍培养相结合、强化国内外培养,加大引进力度,采取奖励、资助并举的方式,切实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结构日趋合理、素质稳步提高、高层次人才汇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队伍。

截止2009年,学校有专任教师3010人,其中正、副教授1450余人,博士生导师400余人。

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全校共同努力下,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止2009年,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外聘两院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组成员7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0余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7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名,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名,国家“四个一批人才”1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计划”等部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名。

通过凝练学科方向,学科团队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截止2009年,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同时,学校重点培育了6个校级学科团队。[5] 名师汇聚

马寅初(1882—1982),男, 回族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1938-1940,任重庆大学教授,商学院院长,1940被捕。

李四光(1889-1971),男,蒙古族。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人。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44-1946年任重庆大学地质系教授。

吴宓(1894-1978),男,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生,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雨生,笔名余生,著名西洋文学家。1917年23岁的吴宓赴美国留学,早岁负笈清华,留学哈佛,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曾任重庆大学外文系教授。

吴冠中(1919—2010),男,汉族。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国内外已出版画集约40余种,文集10余种;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42-1946年任重庆大学助教。

何鲁(1894-1973),男,汉族,四川省广安县人。1903年春,成都机械学堂招生,何鲁报名参考,作文一气呵成,口试应对如流,主考为之惊讶,即出一上联要何鲁应对:“童子鸿不因人热,”何鲁应声对曰:“学生鲁当以名扬。”主考赞道:“此神童也!”何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机械学堂,三年学历,期期获优秀奖,享受免费待遇,毕业后被保送入南洋公学。1911年,又官费留学法国里昂大学,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获得数学硕士学位。著述有《二次方程式评论》、《代数》、《行列式论》、《微分学》、《爱因斯坦学说概述》等,因而被誉为“数学大师”。曾任重庆大学教授,校长。

魏寿昆,男,1907年9月16日出生于天津,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1946年任重庆大学矿冶系教授兼重庆矿冶研究所矿冶研究室主任,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创始人之一。

程登科 (1902―1992) 留学德国。著名体育教育家、中国提倡军事化体育的先驱者。首开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先河。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客座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体育教授。重庆大学体育系主任。 编辑本段著名校友 ①专家学者

杨明照,男,1909年出生于四川大足,1930年进入重庆大学文科预科,1932年升入重庆大学国文系本科,著作《文心雕龙校注》1958年出版,曾任全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委会顾问、《续修四库全书》学术顾问等,被誉为“龙学泰斗”。

钱荣堃,男,1917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4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银行系,曾任南开大学金融学系教授,中国金融学会名誉副会长,主要著作有:《国际金融专题研究》、《国际金融专论》、《国际金融专题剖析》等。

陈重穆,男,1926年4出生于重庆巴南,九三学社社员,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任基础数学博士导师,曾任数学系系主任,西南师范大学校长,四川省政协第六届委员,中国数学会理事,四川省数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数学会理事长,四川大学兼职教授。

李星学,男,1917年出生于湖南郴县,194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其韩,男,1922年出生于江苏海门,1946年毕业于重大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盛金章,男,1921年出生于江苏靖江,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学锦,男,1923年出生于上海,1947-1948年就读于重庆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尚平,男,1930年出生四川隆昌,195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矿冶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忠厚,男,1928年出生于四川大竹,195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中建,男,1933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53年毕业于重大大学地质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方定,男,1928年出生于四川自贡,1948.9-1952.11就读于重庆大学化工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明镇,男,1918年出生于上海,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效祥,男,1918年出生于浙江海宁,1939-1941年在重庆大学电机系学习,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知礼,男,195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乌兹别克共和国自然科学院院士和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

黄尚廉,男,1936年出生于四川乐山,1954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华宝,男,1931年出生于上海,1949.9-1950.8在重庆大学土木系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士中,男,1937年出生于重庆市,196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才新,男,1944年出生于重庆市垫江县,196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茂才,男,1934年出生于山西岢岚,195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康来明,男,1962年重庆大学毕业,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马庭林,男,汉,1944.8.25出生,河南省武陟县人,1967.7.毕业于重庆大学,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吴礼运,男,1933.11出生,安徽合肥人,1956.7毕业于重庆大学钢铁冶金专业,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徐尚志,男,1915.11出生,四川成都人,193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熊显彬,男,毕业于重庆大学热能动力专业,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李文沅,男,1981和1987年分别获重庆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被IEEE授予最高学术称号—IEEEFellow,1996年荣获全加拿大IEEE唯一的“杰出工程师”奖。

李世蓉,女,1957.11出生,四川雅安人,1978.07-1982.01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工民建专业学习,1984.09-1987.07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2009.6.24,李世蓉被选为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全球主席(2009—2010)。

盛湘渝,女,1972年出生,湖南人,1989-1996年在重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习,英国皇家气象学会高级专业会员,英国环境科学研究所专业会员。 ②高校领导

陈德文,男,1948年出生于四川武胜,1982.1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张国林,男,1955年出生于四川南充,1982.1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陈流汀,男,1957年出生于重庆市,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重庆邮电大学校长。

朱祥华,男,1936.5.6生,四川岳池县人,1953-1955年在重庆大学通信专业学习,1989-1998年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刘伯权,男,汉族,1956年11月生,甘肃定西人,1978年至1982年在重庆大学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任长安大学副校长。

张湘伟,男,1950生,198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彭小奇,男,1962.1生,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与自动化系,2008.12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院长。

张文卫,男,1961.6生,四川营山人,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工学学士,2005.8任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校工会主席。

严欣平,男,生于1957.1,四川江油人,1982.1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重庆科技学院院长。

贺建民,男,1964年出生,重庆市潼南县人,198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

吕明,男,1957年出生,浙江省东阳市人,1999年获重庆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

何建平,男,1957.7生,四川资中人,1982.1、1986.6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西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胡丹,男,1964.9生,天津人,1985.7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仪表专业,1990.4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光电精密仪器专业,西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柯玲,女,1971.5生, 1988.7、1995.4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热力工程系热能工程专业,成都大学副校长。

刘清友,男,1965.10生,重庆开县人,199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精密制造专业,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6任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

伍维根,男,1963.6生,四川泸县人,198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矿山工程物理专业,民盟攀枝花市委主委,攀枝花学院副院长。

周哲玮,男,1950.6生,湖北武汉人,1982.1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

刘伦,男,1953.2生,重庆潼南人,197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1997.3任重庆交通学院党委书记,2006.5任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黄明,男,1955.2生,江苏沭阳人,1982.7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2007.1,任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周直,男,1958.12生,四川成都人,1982.7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1985-1988在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2003.12任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易志坚,男,1963.7生,重庆长寿人,1985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应用力学专业,2003.12任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

施进发,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江苏启东人,中共党员,1994年重庆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管优秀专家,现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

郑旭煦,女,1964.10生,199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9任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

张学洪,男,1963年生,湖北荆州人,重庆大学博士后,桂林理工大学校长。

冯涛,男,1957年生,河北泊头市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后在重庆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3.7任湖南科技大学副校长。

李晓红,男,汉族,1959年6月生,重庆合川人,198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重庆大学采矿系矿山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博士,教授。武汉大学校长。 ③政府领导

刘鹏,男,1951年出生,1979-1982年在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固体力学专业研究生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蒲海清,男,1941年出生于四川南部,196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重庆市市长,国家冶金局局长,第十

五、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向巴平措,男,1947年出生于西藏昌都,197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聂卫国,男,1952年出生于重庆市南川县,197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稽察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陈邦柱,男,1934年出生于江西九江,195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1993.1任湖南省省长,1995.2任国内贸易部部长,第十

四、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和志强,男,1934年出生于云南省丽江县,195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85年至1998年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王秀智,男,1936年出生于湖北宜昌,195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1993.2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杨志文,男,194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7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四川省副省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吴碧莲,女,1945.2 生,四川射洪人,1962.9-1967.7在重庆大学电机系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学习,1998.1任甘肃省副省长、党组成员。

李玉光,1953.6生,重庆市人,1973.9-1977.7在重庆大学冶金与材料工程系学习,2003.09.16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李先逵,男,1944年生,四川达县人,196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1982年该校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曾任建设部科技司司长。

高峰,男,汉族,1963年出生于云南个旧,1984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电气工程系,1987.08-1990.07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1991.09-1995.11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04任云南省副省长。

秦宜智,男,1965.12出生于河南新乡,1991.09-1994.04 重庆大学热力工程系热能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09-现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

李树基,男,1935.2生,四川省遂宁县人,1951年进入重庆大学矿冶系学习,一年后因全国院系调整转到云南大学矿冶系就读,1989-1993年云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康纲有,男,汉族,1941.4生,重庆江津人,196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专业,2000.1-2007.1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

秦敏,男,1963年出生于山西高平,1979.9-1983.7重庆大学热力工程系热能动力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任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 ④企业领导

石启荣,男,1929.3.15生,四川渠县人,195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

刘明忠,男,1959.1生,1982.1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新兴铸管股份公司董事长。

王国春,男,1946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五粮液集团董事长。

任正非,男,1944年出生于贵州都匀,1963-1968年在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暖通专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易军,男,1960年生,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工民建专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梁尤平,男,195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会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全国优秀企业家。

尹家绪,男,1956.4出生于重庆,1998.4-2002.1在重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学习,2003.3-2008.6在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景柱,男,1966.10出生于河南兰考,198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学院,海汽集团董事长、海马股份董事长、海南金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海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毕亚雄,1962.4生,1998.6-2001.7在重庆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学习,获得硕士学位,2004.3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吕华祥,1957.10生,四川南充人,1982.7毕业于重庆大学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2007.5任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张良,男,1965.11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雷洪,男,198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钢铁冶金专业,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代德,男,汉族,1963.4出生,四川安县人,198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劲,男,1964年出生于四川内江,1987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锻压专业,2002年重庆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川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刘加才,男,汉族,四川自贡人,1964.11生,198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压力加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向德洪,男,1946.3.24日生,196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热能动力专业,贵州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

黄运飞,男,1963年生,四川省邻水县人,198

3、1986本科及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矿山工程物理专业,北京土博士企业机构董事局主席。

张必壮,男,1967.9生,199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2004.6任山东胜利钢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张轮大,男,1964.12.24生,198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董德福,男,1971.7生于吉林,199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德信无线通讯科技有限公司(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董事长兼CEO。

游忠慧,女,毕业于重庆大学自动化专业,深圳市海云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志高,男,1967.3生,湖北省罗田县人,198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光电精密机械专业,199

2、1995年分别在重庆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天极网总裁。

颜艳春,男,四川南充人,1988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1991年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机器视觉专业,富基旋风科技有限公司(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董事长兼CEO。 ⑤人民英雄

赵化宇,男,1972.5生,1994.7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一系,二级警督警衔,中国第七支驻海地维和警队队长,北京时间2010.1.13,赵化宇在地震中牺牲,烈士。

刘波涛,男,重庆市丰都县人,重庆大学2007级化学应用系学生,2009.7.21,救起了落水女童刘天艳,自己光荣牺牲,重庆大学党委追认刘波涛为中共党员。

孔琳,男,1973年生,重庆人,199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汽车工程专业,2005.9.18夜,在重庆沙坪坝区石门大桥下的汉渝路码头,两名大学生失足掉入湍急的江水中,孔琳与18岁青年李俊超立即跳入江中施救,将落水的两人救起,孔琳因体力不支被江水卷走而牺牲,2005.9.23,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区政府授予孔琳“舍己救人英雄”称号。 ⑥文艺人士

阎肃,男,1930.5.9生于河北保定,曾在重庆大学读工商管理系就读。作品有《江姐》、《敢问路在何方》、《唱脸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雾里看花》、《红灯照》、《红色娘子军》、《红岩》、《年年有余》等。

李元胜,男,1963.8出生于四川省武胜县,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著作有《李元胜诗选》、《城市玩笑》,组诗《景象》获2003年度人民文学奖。

潘杰客,男,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凤凰卫视资讯台首席财经评论员,主持人,上海东方卫视的独立制片人兼主持人,亚洲资本论坛首席主持人。

第12篇: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一、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前提

1、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教师每双周政治学习,单周业务学习,学习形式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学习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并认真记好各种形式的学习笔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写出学习体会。每学期末学校对教师的学习进行评价,并列入教师考核项目,每学年教师完成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各一本。

2、在制度上规范教师的师德。我们每一学年都要与所有老师签订〈师德师风协议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作出明确的要求:比如不乱办班、不乱收费,不歧视不排斥学习困难的学生,不体罚心罚学生,不冷眼对待家长,不向家长索要财物等。如果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学校将按照协议书中的规定,作出严肃的处理。

在学习中提高,用制度来规范,用舆论来约束,对教师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既宣传法律法规,又提倡奉献精神,是我们学校加强师德建设的成功经验。

二、精研业务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

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我们一手抓学习,一手抓研究,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循序渐进,在较短的时间里让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迅速地提高。

(一)加强学习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经济的日渐迫近,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学校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形式,向老师传达新的观念,传递新的信息,引导教师要加强学习,及时“充电”。

让学习成为学校的制度。我们对教师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学习量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教师的理论学习必须以教育理论为主,要自己的学科教学密切联系。为了激励和督促教师学习理论,我们还定期举行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谈”,,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切磋的平台。

通过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教师普遍转变了教育观念,调整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化了自身素质,增强了教育的底蕴,提高了教育质量。

(二)加强研究

1、坚持开展好常规研究

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极具研究性的工作,让教师把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中,这是实践先进教育思想的需要,也是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提高备课质量。我们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坚持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即:钻研教材——写出教案——集体研究——修改使用——课后反思。集体备课不仅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量中解脱了出来,而且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作用。

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评析,让教师在总结中提高。我们坚持要教师每一堂课上完以后都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教程中的得失;还要求教师每一个月都要写一篇案例评析,以这样的方式梳理自己一月以来的教学实践。通过这些做法,让教师时时、处处都处于研究之中。

2、全力抓好教育科研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科研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工作总结《师资队伍建设总结》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把学校工作中的问题专题化,课题化,增强工作的研究性,目的性,并且让一批骨干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这对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年,我们先后编写了《开心农场》校本教材,开展了《农村中小学学生倾听能力的提高》培养与研究,通过这些科研课题的研究,我们把素质教育的方针贯彻到了教育实践中,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教师,让他们成长为了学校的骨干力量,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激励机制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保证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我们长期开展好教师继续教育,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有力保证。我们相继建立了“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择优外派学习制,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同上一节课”活,青年教师成长师徒结对制。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充分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学习、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由于我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千方百计地抓好了教师的继续教育,终于让全校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1、认真完成继续教育的学习任务,提高知识、业务水平。按照我市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有关配套文件,认真执行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学校安排好教师的面授学习、外出培训,将继续教育成绩作用考核、晋级、聘任、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制约、奖励机制。

2、加强全员培训的力度,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学校领导按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构建全员参与的培训体系。本学年,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全员网络培训和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全体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学以致用。

五、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重视,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纳入工作计划,纳入学校工作日程、纳入学校办学规划。营造氛围,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通过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骨干教师队伍的形成。

2、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1)坚持每学年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竞赛活动”、举办“同上一节课”竞赛活动、风采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加大压力,使骨干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2)创造条件,让骨干教师“走出去、带回来”。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市、地、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并要求参加学习者把好经验带回校,传给教师,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作一节汇报课或专题辅导。通过压担子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

(3)为骨干教师搭设展示的平台。积极争取市、地级上课机会,把专家请进学校为骨干教师做重点指导。通过名家指导,使教师变得更聪颖更博慧,更激发他们强烈的进取心。

(4)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期安排骨干教师作展示课或进行教学辅导,使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与全体教师共享。

(5)指导青年教师学会做自我发展设计,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自我发展三年规划”及学年“自我发展计划”,转换教师心理视角,发挥教师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使教师充分体验职业的价值、人生的价值。

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投入

组建教师队伍建设领导机构,由校长任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任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委会其他成员任副组长,由各校及各部门主管领导任组员。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有导向性、可行性、时效性的具体政策措施。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每年筹措两万元的教师专项奖励基金,通过政策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实现教师充分而自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挖掘教师的潜能,弘扬教师的个性,激发教师生命的活力,提升教师生命的价值。

面对学校近几年的新发展,展望新征程,我校将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继续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以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教育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科研为先导,以实验为依托,在素质教育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发展之路上,谱写“特色办学,和谐育人”的动人诗篇。

柳格镇初级中学

第13篇:师资管理

师资管理

一、总

第一条 为规范我院外籍专家和外籍教师(以下简称外专、外教)的聘用和管理,提高聘用效益,保证外专、外教更好地为我院教育事业发展服务,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院聘请外专、外教是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进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一项长期的工作。

第三条 聘请外专、外教,应为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服务,应有利于提高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第四条 聘请外专、外教要贯彻以我为主,按需聘请,择优选聘,保证质量的原则。要根据外专、外教的业务专长正确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要主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中国,认识学院,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

二、外专外教的聘请条件

第五条 如被聘请者申请的是外语教师职位,其英语(日语)应为其母语,并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等学校教师,或具有3年以上教学经验的中学教师优先)

第六条 如被聘请者申请的是专业技术职位,要求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

三、外专外教的待遇

第七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我院外籍专家、教师的工资标准为2200—4000元/月人民币(其中,本科:2200-3000元/月;硕士:3000-3500元/月;博士:3500-4000元/月),外加300元水电补贴。同时,学院为外籍专家、教师提供一卧一室一厅的公寓一套,并配备空调、电视机、电脑、电话、洗衣机、冰箱、微波炉、DVD机、热水器、家具等基本生活设施一套。 第八条 对学院急需而又难以聘请到的外籍关键人才,经院务会研究同意,可重金礼聘。

四、外专外教的聘请

第九条 学院根据本院实际需要,开辟多种聘请外专、外教渠道。除利用自治区政府外事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官方渠道外,还可通过国内外合作单位、学院外专外教、中介机构、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校内外留学人员及回国人员的海外联络等多种方式,建立并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外专外教聘请渠道。

第十条 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外国文教专家聘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学院应在外专、外教到任之前与其草签聘用合同,在其到任一周内签订正式合同并报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聘请外专外教的申请程序:聘请单位应提前3—6个月向学院外事办公室提交拟聘请外专、外教的报告。由外事办根据聘请单位的报告综合考虑是否聘请,并请示分管院长批准后执行。聘请单位提交的报告内容应包括:

1、说明聘请外专(外教)的原因或目的。

2、拟聘请外专(外教)人选的求职信、同行学者的推荐信及体检证明(可事先在外事办公室领取外国人体检表及体检说明,外专、外教来华时须携带体检证明原件方有效)。

3、拟聘请外专(外教)应承担的工作任务(含授课课程、周授课量、教学计划、教材等)。

4、拟聘请外专(外教)人选的简历,包括外专(外教)人选的姓名、性别、国籍、学历、出生日期、护照号码、通信地址、有效任职证明和希望在我国驻外哪个使领馆申请签证等。

5、提交来校后被聘请人的联系人或指导老师的姓名、电话或其他联络方式。

6、工资待遇及生活条件需事先与外事办公室协商后才能确定并通知外专外教。

7、聘请报告需由聘请单位负责人签名及加盖公章。

五、外专外教的管理

第十二条 学院外事办是聘用外专、外教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审查各单位聘请计划,负责对外专、外教的统一分配、使用和日常管理;负责督促检查外专、外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与有关部门(公安、商业、财贸、卫生、旅游、邮电、海关等)协调解决外专、外教政治上、生活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审批外专、外教旅行计划并进行组织联系,审批调整外专、外教的工资和办理延聘事项及外专、外教教学以外的一切事务。

第十三条 各聘请单位是外专、外教教学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外专、外教教学业务进行日常管理;负责配备政治、业务较强的中方教师作为外专、外教的合作教师,协助其开展教学;负责建立对外专、外教的听课制度,对其教学态度和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和教学评估,提高使用效益。同时要积极主动配合外事办公室做好外专外教的聘请和管理工作,主动向外专、外教介绍我国国情和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及有关规定,帮助他们了解中国,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及校纪校规,尊重中国人民的风俗习惯。

第十四条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学校经费聘用的外专外教,必须用于国家任务招收的学生的教学工作或本单位师资的培养和科研工作,原则上不得安排其它有偿服务;若确有必要,必须请示主管外事工作的院领导批准。

第十五条 外专外教在我院任教期间原则上不得安排其出差或到校外进行有偿的上课、讲学或讲座活动。如聘用单位需要安排其到校外出差或进行有偿的上课、讲学或讲座及其它社会活动,必须是外教自愿,并事先征得学院外事办公室的同意。

第十六条要充分考虑并尊重来自不同国家外专、外教的生活方式,根据学院条件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各种服务设施(包括食宿、洗浴和通讯设备等),采取灵活有效的工作方法与其沟通感情,增进友谊。

第十七条 要加强外专、外教工作、生活区域的安全保障工作,对涉及人身安全的水、电、车辆、饮食等要定期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

第十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院经费聘请的外专、外教管理。学院各单位自行聘请(经费及住房等由各单位自理)外专、外教参照本管理办法执行。本办法由学院外事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14篇:国防教育师资

【摘 要】 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对高校进行国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有些高校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却不尽人意。提高大学生的国防素质,高校必须建设一支优秀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而师资队伍建设必须由职业化走向专业化。

一、国防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国防教育就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对全体公民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普及性教育活动。它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项基本教育,涉及方面多,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国防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大国防的思想基础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高校的国防教育在任何时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在:⑴加强高校的国防教育,能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国防教育的鲜明特征,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⑵加强高校的国防教育能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培养良好的意志和作风。在大学里,军事训练能提高大学生自觉性、忍耐性和自控力,调整学习压力带来的精神和身体脆弱,能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⑶加强高校的国防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通过集中军事训练、军事理论课和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在品德教育和体质教育上得到提高。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历程及其师资队伍特征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分为三个时段:⑴投身军营期。新中国成立至1955 年,在党中央、青年团、学联和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组织下,教育行政部门政工干部、团员干部、学生干部和各学科教师组成爱国宣传队伍。⑵专业训练期(1956~1984年)。此阶段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围绕培养大学生成为预备役军官、民兵而开展专业性军事训练。⑶职业训练期(1985~至今)。高校的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从以\"打仗\"为主要目的培养预备役军官与民兵的战备教育,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变。

此时高校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也发生根本性变化,主要有三个鲜明的特征:①突出教学性。为使军事教员从专职武装干部转化为军事教师,他们以会讲、会做、会教、会组织学生训练为标准,加强了对军事教员的培训。②强调专职性。1997年《国防法》把\"学生军事训练\"提升到\"学校国防教育\"这一高度,从学校现有工作人员、教师和部队转业干部中选拔军事教员,使其走上职业化道路。③相对稳定性。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来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强调把军事教员纳入学校师资管理和教师编制,充分保障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

三、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我国从1985年开始,部分高校和高中开展学生军训试点工作,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有统一军训大纲,军事教研室也相继设立,科研成果陆续出现,专职军事教师趋于齐全,军事技能训练普遍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呈经常化状态。但也暴露不少问题:⑴对高校的国防教育认识不够充分。有人认为把军事理论课设为必修课,会分散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而重视不够。⑵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大多由当地部队教官、保卫处、学生处或体育部等工作人员去负责,他们擅长军事技能训练,而在课堂上实施军事理论教学方面存在薄弱环节。⑶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等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上看,以某高校为例,50-60岁的教师约占总数的33%,而20-30岁的教师约占总数的13%;从学历结构上看,硕士以上的教师约占7%,学士的教师约66%。⑷从1999年扩招以来,高校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面对大量的国防教育工作,师资力量显得力不从心。如某位教师承担多门军事理论课程,搞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创新意识相对较差,军事理论教材内容滞后,大学生学习起来不感兴趣。

四、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展望

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⑴通过相关政策来保障师资队伍。国防教育工作者最大的顾虑就是担心政策变化,这种疑虑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相关政策只有在各职能部门真正的落实,才能为国防教育队伍的建设、发展保驾护航。⑵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学校主管领导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做好\"以现有国防教育教师为主,军队派遣教官为辅;以专职国防教育教师为主,兼职国防教育教师为辅\"这项工作。从整体上形成老、中、青三结合,以搞好学术梯队建设。⑶组建专业队伍,完善师资队伍结构。目前,从高校国防教育的师资配备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对国内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7所(部属7所、省属28所、市属2所)高校调查发现,有3所院校未配备相应数量的军事教师,而在所有的教师中,专职教师的比例只占47.1%,兼职或外聘教师占52.9%。同时也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等方面配置也不太合理。⑷注重队伍的长期培养。高校应依据自身特点,首先是提升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鼓励教师报考高校的研究生或者通过在职培训提高学历和素养。其次是通过与军事院校协助,培训来自高校的军事教师,而这种培训应当坚持制度化、长期化。最后是可通过与其他高校的军事教师进行交流,定期或不定期的派遣他们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可见高校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依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政策的落实、领导支持,逐步构建合理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在条件成熟基础上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应向建立\"国防教育学院\"或\"后备教官学院\"方向发展,以此为依托,发展壮大高校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总之,有了一支正规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才能为国家和军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国防人才,为我国的国防安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秀芳等,新形势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

[2]陈美荣等,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回顾[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3]闫忠林等,浅谈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湘潮(下半月),2009 年第7 期.

[4]王文民等,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刍议[J].当代经济,2009 年9 月(下).

[5]姜大庆等,《普通高校军事课现状与对策》,来自第四届全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竞赛论文.

第15篇:师资培训

师资培训

建设高质量的高校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面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高校师资培训必须创新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校师资培训是教师不断获得新知识的源泉,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潜能,实现教师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途径,对教师进行有效培训是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建设高质量的高校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面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日新月异的新形势,高校师资培训必须创新管理模式,从培训方向、培训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实现转换,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发展时期,地方高校师资呈快速增长态势。为提高教学质量,青年教师在岗培训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原有教师在岗培训方式的弊端及其原因,提出了地方高校教师为适应大众化教育发展要求的在岗培训新途径。

要研究的:

1.学校针有关师资培训的文件、措施

2.培训经费来源

3.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模式

4.培训考核(保障培训效果)

5.培训计划均等问题

地方高校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

地方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处于劣势,因此必须以培训自身师资为主要着力点,构建适应自身特色和发展状况的师资培训体系,为整体优化师资队伍提供保证。

]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生力量, 建设好青年教师队伍是高校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 要建立良好的选用机制与培养机制, 营造和谐、开放的成才环境,并加强师德建设。

第16篇:师资队伍建设

“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报告:师资队伍建设

(一)我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稳定,发展趋势良好

1.我校教师的总量

我校教学教师3035人,科研教师161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246人,三类教师共计3442人。

2.我校教师的职务结构与素质情况

我校共有专任教师3035人,教授698人,占专任教师的23.00%,副教授1238人,占专任教师的40.79%,中级职称810人,占教师总量的26.69%,助教及未定人员289人,占专任教师总量的9.52%,我校教师队伍结构为标准的倒金字塔结构。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务条例〉实施办法》(讨论稿)中规定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结构比例指导标准为:少数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其教授、副教授占教师定编总数的比例可分别达到20%和40%,讲师、助教的比例由高等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由此可以看出,我校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3.我校教师的学历情况

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我校3035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以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增加,本科及其以下学历的教师显著减少。从学位情况来看,博士由去年的465人增加到今年的51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由去年的1178人增加到今年的1232人。从学历情况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由去年的1551人增加到1624人。本科及其以下学历的教师则由1463人减少到1300人。 4.教师队伍的年龄情况

我校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下人员1691人,占整个教师队伍的55.72%,40—60岁的教师1189人,占整个教师队伍的39.18%,60岁以上154人,占教师队伍的5.07%,整个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为金字塔形,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5、我校教师队伍中高层次人才情况

目前,我校有两院院士17(含外聘1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

一、二层次)入选人员14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0人,特聘教授8人,讲座教授1人(目前我校有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11个),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2人,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入选人员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山东省拔尖人才131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460人,博士生导师424人。

(二)主要做法

我校能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稳定、整体水平高,发展势头好的教师队伍,主要得益于新山东大学成立后新的学校领导集体首先把人才工程建设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在人才观念、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革新,将过去以人事管理为主变为以人才资源开发为主,将“身份管理”变为岗位管理,通过人才层次细化、设岗竞争、动态考核等管理举措,对学校师资队伍进行全面整合,按照学科建设的需要分层次设置岗位,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1.设置校聘关键岗位,加强高层次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校设立了校聘岗位500个,其中校聘关键岗位为120个。校聘关键岗位集中了学校重点学科、优势专业的知名学者,是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带头人。学校对关键岗位上的百余名学科、学术带头人直接管理和考核,为他们创造优越的工作条件,配备科研助手或秘书,配备专用工作室或实验室,优先考虑其学科建设经费及出国进修和合作研究等。在职责要求上,不过分苛求过程,而是着眼于领导学科建设,着眼于出大成果、出精品。管理上的规范、方便、信息沟通上的直接、快捷,目标要求上的务实客观,使这些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怀有强烈的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发挥着重要作用。山大医学遗传学研究所的青年教师龚瑶琴教授在遗传基因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学校积极为她创造科研条件,支持其每年去国外进行高层次合作研究,把握该学科前沿课题,鼓励其潜心研究,出大成果。近年来龚教授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Nature和Cell中发表了3篇论文。

2.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重点培养

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在进行人才工程建设方面,我校既立足当前,也着眼未来。学校着力从年龄40岁以下重点是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当中选拔一批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能力、最具希望进入该学科学术前沿和核心领域的年轻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在科研经费、出国进修、学习、访问、合作交流方面全力地给他们创造条件。学校结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省级拔尖人才”队伍等优秀人才工程的建设,认真做好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对优秀青年教师从政策上鼓励他们到国内外名牌大学学习深造,积极支持他们开展国际间课题合作,让他们到国际学术舞台上见世面、开眼界、长才干,努力培养他们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2000-2001年度,全校有100多人次短期出国考察或长期出国学习。 3.全面提高在职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校整体的发展,归根结底有赖于在职教师总体水平和素质的提高。我校十分重视对现有教师进行在职或脱产进修、学习,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学校出台了《山东大学关于鼓励在职职工报考研究生的通知》,鼓励教职工尤其是35岁以下青年教师积极、踊跃报考研究生。

根据学校师资队伍状况和学科梯队建设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进修、合作研究或在职攻读学位。在2000-2001年度,参加考研或在职申请学位的教师达600多人。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教育的国际化竞争趋势,积极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培养青年教师的国际化意识。连续举办由外籍老师授课的ESEC英语学习班、WSK学习班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班等,为青年教师采用双语数学、出国深造、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条件。

4.对尖子人才长远规划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长远规划,山东大学精心培养后备人才,特别重视从海外和国内名校吸收一批优秀毕业生到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展涛校长一再强调,我们要以百年大计的深远眼光去培养优秀人才,要着眼于培养自己的院士。对于尖子人才,学校主动为他们搭建舞台,配备梯队,帮助他们申请各种课题和资助项目,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和环境。山大49岁的张运教授就是学校自己培养出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所产生的辐射效应是巨大的,不仅全面带动了本科学的发展,创立了山东省心内科博士点,在国际上较早并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而且带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已指导博士生29人和硕士生25人。

5.对引进人才分类管理 在人才引进方面,学校以开放的心态首先更新了传统的人才观念,把人才分为两类:一类是“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的人才,一类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学校设立了人才引进办公室,成立了人才引进咨询委员会和人才引进特别评审委员会,采取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感情吸引、待遇留人与事业吸引、岗位留人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与合理流动相结合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对于刚性引进的“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实行一人一议的个性化引进模式。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和高层次人才的特点和要求,以协议的方式将岗位职责、任务、达到的目标及所提供的条件确立下来,并且由学校人才引进特别评审委员会及时评聘相应的职称和岗位。同时,积极为他们搭舞台、建梯队,力求引进一个人才,发展一个学科,带出一个梯队,搞出一批成果。中科院岩土所的朱维申、李术才教授到山大工作后,学校根据其工作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很快成立了以他们为核心的“岩石结构研究所”及研究中心,组成了梯队,并给予了较大的经费支持,使他们马上投入工作,研究所很快取得了成效。学校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全力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使英才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和价值。

6.为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一是采取提供住房、科研启动费、安家费、家属子女工作上学等优惠措施,积极延揽、引进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对处在国际学术前沿的大师级优秀人才,下大力气争取其来校工作或做兼职教授;二是对学校现有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学科带头人,学校为其配备好助手,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宽松的学术环境,尽快形成高水平的学术群体,培养自己顶尖的顶尖的学术大师。三是选配好学科负责人,并注重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定期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努力创造宽松、浓厚的学术氛围。

7.进行院系学科调整,为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教学科研优势,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条件。

学科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龙头,也是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条件,新山大成立不久,学校就成立了院系学科领导小组及几个专家组,通过充分调研,确立了院系学科调整方案。根据学科、专业设置现状,以及各校区地理位置、办公条件、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院系进行重组整合,将原有的37个院系部调整组合为27个学院和2个教学部,使学科结构更合理,优势更突出,特色更明显,为广大教师和科研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了条件。

8.改善教职工生活条件,解除教职工后顾之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教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学校花巨资建设一批职工宿舍,使教职工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开通三个校区及生活区的交通车、班车;增加职工食堂花色品种,为职工生活提供方便。

同时,学校拔出专款美化三个校区和职工生活区的环境,增加绿化面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安全保卫措施,为广大教职工提供方便、温馨、安全、自由、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三)今后几年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及保障措施

1、主要目标

(1)压缩学校事业编制数,总体规模控制在10000人以内,校本部的人员压缩到7000人以下,教师比例数由现在的39.5%上升到50%以上。建成一支政治坚定、思想品德高尚、教风、学风严谨、学术思想活跃、爱岗敬业、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中能做出重大贡献,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望,在整体素质方面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的教师队伍。

(2)通过校内选拔、国内外引进,采取兼职、借聘等多种灵活的用人制度,吸引一流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建立起一支800人左右的学术骨干队伍。其中有20名能够成为国际上有较大影响、有希望领导该学科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著名学者;有100名左右能够担任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带头人、重大课题的牵头人、名牌课程主讲人、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负责人,成为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有200名左右在国内有较大影响且有相当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有500名左右能够在教学科研中,承担重任、创造优秀业绩的骨干教师。同时,培养和建立一支200人左右的管理骨干队伍。

(3)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每年有计划地引进和选留50-70名博士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如定向培养、委托培养、联合培养、出国学习等形式,鼓励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博、硕士学位;尽快安排没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接受博士阶段的教育,使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改善学缘结构,科学制订选聘教师计划,使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占到新选聘教师的50%以上;加大高层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使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队伍的平均年龄降低5岁,使高级职务教师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

(4)加强高层次及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引进力度。“十五”期间争取引进2-3名两院院士;采取借调、短期合作研究,兼职等形式,聘请20名左右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国内外著名学者到校任职、任教或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我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增加到20个。师资队伍特别是骨干队伍在知识、能力、学位、职称、年龄、学缘等结构上更趋合理。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人数的30%、80%,教师大多毕业于国内外名牌大学或有国外留学经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5)不断完善校内岗位聘任及津贴制度,确立岗位意识,加强岗位管理。营造岗位聘任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氛围和机制。教师实行岗位聘任制,明确各个层次、各种类型教师的职责、权利与待遇,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科负责人和学术骨干以及其他骨干的待遇。规范聘任,严格考核,不断优化队伍,使整个教师队伍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势。逐步建立起既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又能吸引人才;能充分发挥各类优秀人才潜能,又能使高层人才脱颖而出;既能使教职工倾心于学校发展事业,又能实现自身价值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

(6)每年选派10-15名院长、副院长及其他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到国内外一流大学深造学习或合作研究,加快培养新一代教学科研管理骨干。

2、保障措施 (1)具体措施

1)组建创新学术团队。打破本位主义,更新观念,加强合作,集中全校的力量来建设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名牌学科。以两院院士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争取承担国家科技创新项目、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和“863”、“973”项目为重点,以培养两院院士、“长江特聘教授”等杰出人才和孕育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高层次创新性成果,在国家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中发挥重大作用为目标,组建10-15个学科交叉融合的、高层次人才资源和资产资源优化配置的创新学术团队。在国家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培养和造就引领我校学科发展的杰出人才。

2)突出重点,实施“四百人才工程”,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即:重点支持100余名已进入学校专业技术关键岗位的学科、学术带头人,争取其中有人成长为两院院士,若干名成为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有希望领导该学科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著名学者;重点培养100名年龄在45岁以下,有一定数量在35岁以下,有明显学术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争取其中有人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或青年科学家基金获得者;重点引进100名学科建设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其中争取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10名;重点选聘100名高层次人才来校兼职,其中选聘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两院院士在内的著名学者40名,海外杰出青年学者60名。

3)加强教师培训。制定“山东大学教师培训计划”,保证每年有5%的专任教师(150名左右)到国内或国外大学、科研机构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或学术访问,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设立人文社科类“山东大学青年教师成长基金”和理工医类“山东大学科研预演基金”,以项目形式,加大对35岁以下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支持力度。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和发挥社会人才资源的作用,从海内外校友、企业家、政府工作人员、国内知名高校和海外著名学者中,聘请100名高层次人才,实质性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通过双导师制,共同指导研究生,促进学生的第二校园学习经历或海外学习经历;联合申请科研课题,共同承担国家、地方重大科研攻关课题。

5)对新来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契约式管理,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术性创新团队的科研攻关。学校与新来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签订任期5年的合同契约,期满后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者留在学校工作,考核不合格者离开学校。合同期内,学校提供的住房不向本人出售,其他方面享受在职教职工同样的待遇。

6)开展与企业的强强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加强学术团队的基础队伍建设和科研条件建设。先在条件具备的学科试点,利用信息企业的人才、技术研发条件等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共同培养研究生和联合申请科研课题。

7)加强博士后流动站的招生与管理工作,以及与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联合招生工作,将博士后入站人员纳入教师队伍管理行列,使之成为我校创新型学术团队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2)制度保障

1)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创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快学校改革步伐,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化的用人机制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机制,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

2)进一步实施和完善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制度。以岗位津贴为杠杆,认真贯彻效率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专业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采取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办法,加大分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重点岗位倾斜的力度,鼓励多承担任务,多争取资源,多作贡献。同时,提高全校教职工整体收入水平,使广大教职工的收入符合其劳动创造的价值和贡献。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为每个教职工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引导大家淡化身份意识,强化岗位意识,主动参与竞争,积极承担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任务。完善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考核办法,强化聘任,加强聘后管理和履职考核,实现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任的统一,改善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考核标准和形式,把考核内容与聘约结合起来,将考核成绩的大小直接与岗位业绩津贴挂勾,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政策。使考核结果既能反映教师的真实工作量,又能体现出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引导教师认真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3)进一步规范教师职务任职条件,加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杠杆、导向作用。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结合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实行教职工告诫制度,对聘任期内不能履行聘用合同的人员首先进行告诫,要求限期改正,告诫期满仍不能达到合同要求的予以解聘。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中的重要调节作用,科学设岗,进一步规范评聘程序,强化评聘工作中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山东大学关于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意见》,加大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改革力度。一是下放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重心,在一级学科设置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组,逐步将评聘的重心下放到学院,从体制上保证了学院根据学科自身发展需要和申请人的学术水平自主评聘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保证了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并充分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在严格设岗、按岗评聘的基础上,留出一部分破格岗和基础课扶持岗,在全校范围内公开竞争,打破论资排辈轮流坐庄现象,为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4)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教师法》,促进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增强新时期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关心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学校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评估院部工作的重要方面。

5)加强编制管理,调整优化教职工队伍。根据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编制标准和管理规定,以规范、优化、高效、精简为原则,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广开渠道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严格掌握教师资格认定条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条件认定教师资格,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好校内人才交流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学校内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益。重点压缩非教学人员,学校将采取积极分流、加强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扩大社会服务等措施,妥善做好转岗分流工作。

6)加强对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和选拔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促使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采取项目支持等多种方式,对优秀的骨干教师进行培养培训和重点支持,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培养和造就一批在教育界有重大影响的教师和教育名师,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广其成功经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结合国家“ 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省级拔尖人才”队伍等优秀人才工程的建设,认真做好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探索师资培养培训的新模式,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开展创新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岗前培训和全员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自主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提高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能力。根据学校目前师资队伍状况和学科梯队建设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进修、合作研究或在职攻读学位。完善《山东大学关于教师在职攻读博(硕)士学位暂行规定》,从政策、经费上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学习,为到外地学习的教师减免工作量,为学成回校工作的高学历青年教师设立科研启动基金,优先晋升职称,优先解决住房,优先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等问题。

积极开展外语培训,培养青年教师的国际化意识。为青年教师采用双语教学,出国深造,为教师更好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条件,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创造条件。

7)采取超常规措施,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科梯队建设要求,开阔视野,利用多种渠道,采取超常规措施,积极延揽高层次人才。利用报纸、英特网等媒体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制定《山东大学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暂行规定》、《山东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努力创造“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全新的用人机制,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工作、生活在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同时,学校在人才引进上不拘一格,高层次人才可以专职来校工作,也可以兼职工作,可以来校短期讲学、讲座,也可以异地指导研究生或合作研究,以实现“高智”资源共享。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一定的科研启动费。对提出重要原创性学术思想、有可能在某一学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可申请5-2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设立特别研究津贴(分为集体特别研究津贴和个人特别研究津贴)。根据学校重点发展学科的建设需要,引进的学科梯队,可申请20-200万元的集体型特别研究津贴。

8)做好优秀青年教师出国留学选派和管理工作。制定《山东大学出国(境)人员管理细则》,从政策上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外名牌大学学习,支持他们积极开展国际间课题合作,帮助他们积极争取国家公派,创造条件扩大单位公派名额,提供更多的出国机会,让优秀青年教师到国际学术舞台上经风雨、见世面、开眼界、长才干,通过吸收先进的学术思想、观点和方法,及时捕捉国际学术发展信息,全面掌握学术发展的前沿动态。

9)加强教师工作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教、依法管理、依法执教水平。制定和完善《教师法》配套法规,颁布《教师职务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研究制定《教师聘任办法》《教师教育条例》《教师申诉办法》等法规、规章,逐步完善法规体系。建立教师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和法律援助体系,形成有效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教师权益保护机制,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使教师队伍建设真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督察制度,提高教师工作管理水平。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制定科学、有效、可行的评估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

(四)经费用向

建设总投资4000万元,投资来源全部是学校自筹经费。主要用于人才引进的科研启动经费及学术队伍建设的进修、培训等。

第17篇:补充师资申请报告

关于xx小学亟待补充师资的申请报告

xxx党委、政府:

因我校自2007以来没有新分配教师,7年来又有11名教师退休,2名教师调走,致使我校师资紧缺问题十分突出,自2012年区党委、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我校招聘代课教师5名,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紧张的局面。因下学期又有3名教师退休,现有教师编制远远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需求,部分班级课程下学期将无法按照教学计划实施。

一、学校师资现状。学校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17人,其中30—40岁教师7人,40—50岁3人,50岁以上6人。有3位教师暑假过后面临退体,届时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剩余14人。学校现有教学班11个,在校生410人。按照教学实际需要应有24位教师才能正常满足学校教学活动正常开展。

二、师资不足带来问题。一是学校被动地合并班级,现学校

二、

三、四年级因师资不足均已合并为单班,三个班级学生数均接近70人,家长对班额过大问题多次来校反映。二是教师一人兼多门课程,处于超负荷工作,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三是专业教师不足,不能开足开全课程,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对策于建议。一是希望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为学校分配教师。二是为解燃眉之急恳请镇党委、政府能否为我校招

聘部分代课教师。(语文3名、数学3名、英语2名) 衷心希望镇领导在百忙之中对我校师资问题给予考虑,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健康、和谐发展。 特此报告、妥否,请批复。

XXXX中心小学

2015-6-25

第18篇:职教师资建设

12月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这标志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重大项目的全面启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出席通气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包括四大项目,为实施这个计划,中央财政“十二五”期间将投入至少26个亿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一是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到2015年,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其中包括:组织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选派2000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出国进修8周。组织5万名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其中国内培训2.25万人、国外培训2500人、企业顶岗培训2.5万人。组织3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二是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组织2万名具有2年以上教龄、35周岁以下的中等职业学校青年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实践。实行“师带徒”模式,企业为每位教师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师傅)。三是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推进项目。引导各省(区、市)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岗位,面向企业聘请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者是在本行业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四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国家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重点建设300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卢卫 张锐波)

第19篇:师资队伍建设总结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经贸事务学部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

经贸事务学部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2012年9月1日)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资源, 键。工作,是加快学校发展,当前,的师资队伍。

经贸事务学部现有教师近602人,高级讲师7人,讲师810多人。我积极抓住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进修培训、企业实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等措施不断加师德高尚、专业理论水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

首先是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学部紧紧围绕我校“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建设”项目深入开展研究,按照“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及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

- 1 -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经贸事务学部的课程体系的要求,以《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骨干名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为指导,对全体教师按“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名牌教师”的梯队培养,确定了2名专业带头人,6名专业核心课程支撑教师,采用“传、帮、带”的方式安排高级讲规模稳中有升的实际,的实施,我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千方百计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广《出纳与收银实务》、到企业就专业建设方案进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经贸事务学部其次是通过安排专业带头人到国内院校进修学习、培训、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等举措,提升其引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综合素质。使专业带头人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理念领先,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及组织管理能力,能为云南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务,成为该专业领域内的名师。金陵职业中专的专业建设研讨会,王奇林老师、京召开的示范校建设专题培训研讨会。交流学习。下一步,业的学习,我们相信,增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打造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兼职教师规模。聘请的兼职教师中,一部分作为班主任兼职教师,一部分作为校内兼职实训和从事教学教师,一部分作为学生在校外企业顶岗实习阶段的指导教师。我们结合学部具体情况,制定兼职教师的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经贸事务学部任职标准,建立健全兼职教师业绩考评制度。完善兼职教师选拔、聘用等管理制度。每学期开学前,学部主任徐吉云老师均亲自主持对专兼职教师及学部班主任进行岗前培训。他结合学校和学部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设置培训项目,提高了大家对本专业的认群的职业标准,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学部还组织聘请具有实作能力的企业专家、人到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校为学部老师进行物流专业专题讲解,校做实习就业的讲解,理人员到校进行专门指导。《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教育综合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化对班主任的激励约束措施,通过营造一个有利于班主任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结合班主任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起了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在学校班主任考核工作中,屡次受到表彰。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经贸事务学部诚然,建立一支一专多能, 新老结合、专兼结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一项艰巨、复杂、系统的工程,这需要我们立足长远,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学校和学部的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并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才能一是要更加重视师德建设,树立全员育人意识,精研业务,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教育是爱的艺术,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的真谛。一方面我们要在制度上规范教师的师德,同时要精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吸收新的信息,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活力。只有学习才能增强我们的能力,优化我们的素质,才能胜任新观念、新思想下的教育工作。

二是要坚持开展好常规研究,把落实教学常规的组织和管理,作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前提和保证。我们认识到: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项既细致又复杂的教学组织活动,是学部教学管理中最基本、最经常的管理活动,是全面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极具研究性的工作,让教师把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中,这是实践先进教育思想的需要。我们需要继续做好示范性学校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建设工作,认真研究,积极投入到精品课程开发中,保质保量完成相关任务;继续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及时备课和批改作业,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经贸事务学部开展听课评教活动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不断交流总结,以实现教学水平的更大提升。我们相信: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有学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部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一定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再上台阶、再创辉煌。

第20篇: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资兴市职业中专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随着国家、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乘着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劲东风,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迅速改善,办学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显得尤为突出。为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师德好”的教师队伍,根据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围绕“省示范性性中专职业学校”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针,紧紧围绕学校创建“省示范性性中专职业学校”目标和学校内涵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培养、稳定、创新、带动等措施,建立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

二、建设基础

1.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师管理机制。目前学校已有《资兴市职业中专教职工岗位目标管理考核方案》、《资兴市职业中专教职工出勤考核办法》、《资兴市职业中专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资兴市职业中专教职工学习研修制度》、《资兴市职业中专“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资兴市职业中专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选拔认定标准和考核奖励办法》、《资兴市职业中专青年教师培养办法》、《资

兴市职业中专教职工评先评优与奖励办法》、《资兴市职业中专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等制度,实行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对兼职教师实行合同管理。

2.有一支与办学规模大体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1832人,在职教职工128人,其中专任教师109人,专业教师59人,“双师型 ”教师55人,聘用兼职教师28人,35岁以下年轻教师40人,本科以上学历102人,45岁以下拥有研究生硕士学位或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教师3人,高级教师20人,兼职教师全部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师生比为1:14,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4.1﹪,“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3.2%。但专业教师相对紧缺,特别是机电、旅游、烹饪等专业的教师紧缺,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动手实践能力不强

3.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培训。学校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计划,有教师培训专项基金。一方面积极送培,近三年,有145人次参加过国家、省、市、县级培训。其中参加国家级培训为6人,参加省级中职专业教师强化培训教师数30人。与沈阳车床厂、海信集团、粤兴汽配、盛华机械等企业合作培养教师,共组织20名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教研教改,立足学校和教学实际,规定每周二下午为专业组教员研活动时间,积极开展学习研讨、听课评课等活动。

4.教职工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政治思想上的战斗堡垒作用,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每月一

次的政治学习活动,积极开展“作风大整顿”、“争先创优”、“反腐倡廉”等活动。建立了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每两周出一期《资兴市职业中专督查简讯》,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并进行及时通报。多年来,学校教职工中无违法乱纪现象,也没有发生重大的教学责任事故。

5.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师管理制度还不够全面完善,有待进一步补充、修改、完善,制度的落实有的还不够。二是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机电、旅游、烹饪等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动手实践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教师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教师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不强;五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教师的考核评价还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六是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比例不高,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不高。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师德好”的教师队伍。

2、具体目标:

(1)到2020年,学校办学规模学生人数达3000人,专任教师总数达到140人左右,兼职教师达到40人左右,各专业教师基本满足需求,师生比达1:16。

(2)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100%,45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12%以上。

(3)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65%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95%以上。

(4)实习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全部具备高级职业资格或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20%以上。

(5)具有省级专业带头人3名、省级骨干教师5名、市级专业带头人5名、市级骨干教师10名。

(6)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全部达到或超过规定要求,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达到高级水平,能熟练应用多媒体、职教新干线、网络等进行教学。

(7)教师师德合格率、优秀率分别达100%、80%。

四、主要任务

1、大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精神。以活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政治思想工作上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

2、建立灵活而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要按照“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总体要求,畅通教师引入和流动渠道,使教师既引得进,又稳得住,还流得出,保持教师队伍应有的朝气与活力。

3、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鼓励教师自我研修,深入进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上一堂示范性观摩研讨课,解决一个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指

导帮扶一名学生或教师。有计划逐步安排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和学历进修,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实践动手能力。高度重视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的岗位培训。加强校企合作,有计划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课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制定校本研训制度,拓展校本研训的形式和内容,使校本研训制度化、系列化、常态化、有效化,打造学习型校园。

4、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制定“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选拔应用标准和奖励办法”,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通过招考引进、自主聘请、选拔培养、岗位锻炼等方式,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5、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比武、“以老带新,结队帮扶”、进修培训等活动与方式,不断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加强师徒间的交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青年教师。组织好师徒结对达标和创优活动,期末在师徒结对达标考核的基础上,评出相应的优秀人物。

6、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机械制造与旅游专业是学校的两个重点专业,学校将以机械制造、旅游两大专业群建设为核心,建立机械制造、旅游两大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不断引进新教师、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创新专业教学团队管理办法,不断促进专业教学团队的形成和发展。机电、旅游两大专业各建立一个“名师工作室”, 要确保“名师工作室” 的建设符合规范和要求,所形成的专业教学团队要能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技术创新和资源开

发,并能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7、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要通过送培、自培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与水平,使教师掌握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教学、利用职教新干线教学等技术和方法。

8、创新教师的管理方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建立健全教职工工作考核评价、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等制度,用制度管理、引导和调动教师,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实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每期期末一次,采用自评、他评、组织测评相结合的方法评议师德。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管理,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行“一月一查一通报”制度,把检查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使检查考核真正起到奖优罚劣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注意营造良好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广开言路,强化民主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工作安排

1、2014年9月—12月:(1)组建组织机构,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2)摸清底子,。对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爱好、专业、专长、计算机水平、努力方向等进行全面摸底,列出统计表;(3)根据教师现状情况,结合学校发展需要,进行比较分析,制定好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2、2015年:(1)由资兴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制定落实“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建立顺畅的教师引入和流动机制;(2)修改完善教师管理制度;(3)全面启动教师建设计划:招聘新教师6人,积极送培:国培2人,省培6人,市培10人,下企业实践20人;(4)开展校本研修:突出“五个一”、师德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教学比武、技能大赛等内容;(5)启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实施“名师工作室”建设。

3、2016年:(1)继续修改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并抓好制度落实;(2)继续实施教师建设计划:招聘8人,国培3人,省培8人,市培15人,下企业实践20人;(3)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基本形成了,运转顺利,“走出去,请进来”、校本研修等常态化、规范化。(4)继续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名师工作室”建设,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5)启动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开展“以老带新,结队帮扶”活动。

4、2017年:(1)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狠抓制度的落实;(2)继续实施教师建设计划, 招聘8人,积极送培:国培3人,省培8人,市培15人,下企业实践20人;(3)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常态化、规范化,突出“五个一”、师德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教学比武、技能大赛等内容;(4)继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实施“名师工作室”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5、2018年:(1)将教师管理制度汇编成册,抓好制度的落实,形成常态化和自觉行为;(2)灵活而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基本建立,招聘6人;(3)积极送培:国培3人,省培10人,市培20人,下企业实践25人;(4)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常态化、规范化;

(5)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水平达高级水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比例达到70%以上。(6)持续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实施“名师工作室”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6、2019年:(1)继续实施教师建设计划:招聘6人,积极送培:国培3人,省培10人,市培20人,下企业实践25人;(2)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常态化、规范化;(3)“名师工作室”建设基本完成,形成机械制造、旅游两大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人数达到相应要求。

7、2020年: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全面完成,各项指标全面实现,学校拥有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师德好”的教师队伍。

六、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办学和发展的关键,教师队伍强,则学校强,质量高。学校领导班子要统一思想认识,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上的重视,给以政策支持。学校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支部书记任副组长,整体负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每学期开学时要召开专门的工作研讨会,研究安排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设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小组,由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教研室主任任副组长,负责教师队伍建设的日常工作。

2、分工负责,周密安排。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广、人员多,时间跨度长,必须统筹安排。要注意“长计

划、短安排”,分工负责,紧密配合,才能确保整体推进,取得效果。

3、加强督促,落实责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要定期对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安排部署和检查督促,设立工作奖励制度和通报制度,强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4、加大投入,保障到位。设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基金,每年从学校公用经费或建设专用经费中列支68万元,用于实施师教师伍建设计划,确保教师的培养培训。

2014年10月

师资岗位职责
《师资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